丛沓藏书

卷一百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二

寺观

吉安府:

东山祥符寺东山在今府治南,其名东山者,仍其旧也。建自呉建兴二年,名束山禅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治平二年,改额慈恩,黄庭坚撰仁寿塔记,淳熙间,僧雍熙并内罗汉院等以扩其寺。刘辰翁有记,明洪武五年,僧仍贯重建,二十四年,立为丛林,有汤长儒碑记,后改为白鹭书院,再改为县学,寻复迁原所。崇祯末,雪藏居之,复得与诸丛林并传,本朝知府杨可楹増治殿堂廊庑,乃镌其像于石崇恩寺。一曰天华院,按钟文所载,又为寳安寺寺,居府城西弥陀山呉赤乌间有嚩罗尊者卓锡,此地寳安之名,因尊者㩦西城寳镜一圆来也。宋景佑间,僧智洪重修,徳佑间悉毁 ,本朝康熙丙午,僧竹堂重修。

南塔寺在庐陵县水府庙之南,内有塔,其顶以赤乌记年、灵泉寺在府城北十里。螺子山有井,甘洌因名宋。欧阳守道有记 。本朝康熙三年,寺僧海玉构药师堂香,积厨稍,复旧制

雪山寺在府城东门外,隋大业中,四祖住城东祥符寺,时被寇团城七十日,祖令城中禁屠,诵佛时城上天王出现赋,惧而退,城中患疫,祖今诵佛如初。时六月降雪,民疾愈,遂改今名。明天启间,邹南皋、萧拙修以寺歳患水浸,改迁今所。

永兴寺在庐陵县安平乡,唐贞观初,为康国师敕建康善医,太宗召之医疾,即愈,授以官,不就,归,隠本寺,赐紫衣,有御制碑。宋有僧,元徽亦辟于朝,疏请更寺基,未许。明年,赐名长灯山,罢归,号𢎞济法师。庆厯中,进士李鉴记其事。

祗陀寺旧名白竺,即圣隠山,在庐陵县双江之间,肇于唐贞观间,寺环十八塘。隆庆寺在府城西二里许,唐上元元年置仁山寺。黄山谷记云:呉顺义中,僧冲日筑室于仁山,初名广福院。宋大中祥符间,改隆庆院,有罗汉堂。元符中,富商孟华所创,东坡南迁为书八字榜。元丰三年,庆闲禅师𢎞法于此,见苏辙碑记。寅和初,更名徳土院。绍兴十三年,通判孙霖命僧秉雍新之。王泸溪为记。元季兵毁。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孟泰増修,万厯间废帽。本朝顺治十七年,资国秀禅师,始建祖堂,康熙癸守道施闰章清复遗址,僧维超募建。

天赐寺在庐陵县七十七都,唐仪鳯间僧友云建,明洪武三年,僧永寿重建、能仁寺在庐陵县西原山,唐止观降龙禅师道场也。旧有韩熙载撰碑,侍郎王䞇及刘辰翁重修记,青原净居寺在庐陵县水东十五里,七祖行思道场,唐景龙三年为兰若,天寳十年为寺,㑹昌间废,大中五年重创,段成式有记:宋治平三年赐额安隠寺,崇宁三年复旧名,元末兵毁,明洪武九年,僧师巩复修,二十四年立为丛林,嘉靖间,绅士创㑹馆讲学于此,万厯末,迁㑹馆于山之阳,还其故地,本觉寺在庐陵县上市街南有塔,唐开元时建髙二十仭,歴风霜兵燹,岿然犹存大徳寺在庐陵县教场,后唐开元间,僧祖真建,号寂照山元僧净观修。明洪武五年,僧竹汉重修,今塔仅存

灵严寺在庐陵县瑞庆山,唐天寳间建。明洪武三年,僧徳安重兴,崇祯初,里人郭培悫张在田重葺石林寺在庐陵县,唐大厯间建 ,本朝戊戌,僧印重兴

常田寺在庐陵县儒行乡,唐太和僧如兵开基,宋治平间僧慧逺修,明洪武七年,僧度祥重建。再兴寺。在庐陵县平陂,唐㑹昌间僧㑹,明开创,明洪武三年,僧无尽重修。

永宁寺在庐陵县吉唐桥,唐㑹昌间,僧友云建,明洪武三年,僧崇徳重建多寳寺,在庐陵县儒林乡,唐㑹昌间,僧虚白建,宋咸淳谦禅,师重建,明洪武十年,僧兴道重修。智度寺。在庐陵县,剏于唐天复元年,名资福,宋大中祥符赐今额。

慧灯寺在庐陵县永和镇,唐天复二年,僧灏开建元延佑间,僧嗣重修。明洪武元年,僧徳泰重兴永乐寺在庐陵县葛田,唐天佑间僧日成建。明洪武五年,僧泰登重兴。 ,本朝顺治间,僧知林建大士阁

方广寺在庐陵县华盖山相近,剏于唐、宋、周必大有记。香城山、景徳寺在庐陵县城隍庙右,创于唐盛于宋新于明永乐间。龙集寺,在庐陵县河东。唐僧言禅师建,明洪武二年,僧了智重建正统,甲子僧惠满修,太常少卿程南云书碑天。本朝康熙七年,僧 如复修。

庆源山善馀寺在庐陵县,唐建明永乐后屡修、铁佛寺在庐陵县铁佛桥畔,有铁佛三尊,唐时所造 。本朝顺治丙戌,毁于兵。壬辰,僧危言重建大鹏寺在庐陵县二十都建,自后唐明季,萧司马复建,敕赐额

金地寺。在庐陵县桐山,本王该宅也。呉顺义元年,有龙见陂田间异,僧至,云「指日是将为寺,公宜逺去」。该听之,至南唐,保大中,龙复见,遂为龙田寺。后更今名。

因果寺在庐陵县儒林乡杨呉,时有僧元感自浙江来,卜筑其地,明洪武间,重建 ,本朝顺治丁亥,僧洞微新之。

西峰寳龙禅寺在府城西南三里,旧为藏经院南。唐保大六年改今名。宋改祥符禅院,明洪武年重建,仍旧额。

靖化寺在庐陵县左,有哦松书院,刘舒庵读书处也。明崇祯九年,其后裔敬亭重修刘士祯为之记。恩褒觉报寺在府城东门外三里,宋时赐额。明万厯间,僧寂从闽中来,于此结大觉庵,报恩讲寺。在府城东南,旧名报恩禅寺。宋崇宁三年,改崇宁万寿禅寺,政和元年改报恩广孝禅寺,绍兴十二年改报恩光孝禅寺叅政,董徳元撰碑元,初改今额。萧国安记明洪武三年,僧昂霄重建,已废。益州寺在府城甘泉门内。宋宣和间,应禅师自西蜀来,结茅于此。明洪武中,归并丛林。永乐初,僧益州兴复。

龙须山资国院在庐陵县须山麓,唐昭宗时敕建,明嘉靖间废。 。本朝顺治丙申,眉庵僧秀重兴。

明心院在庐陵县白沙,宋开寳三年,僧至明建、天圣间,仁宗赐御书「大雄寳殿」四字,寳佑间赐额明心之院,元至正间僧正净重修,明洪武二年,僧天然重建。

青又庵在庐陵县,距水碓五里许,见青原山墨厯记嘉福观。在府城南。恭爱坊,旧名王仙观,宋治平中赐今额道士刘无心修。崇宁元年,葛敏重修有记,元大徳间,道士陈抟鹏募修,明洪武十年,重建已废。

永兴观在庐陵县南十都,晋时有王皋居此,名白鹤观,寻改永兴观。永嘉二年,皋道成升举,诏改王仙观。宋元佑初,道士胡紫概居之,大观改元,复名永兴。

元妙观在府城内,晋建。唐开元为紫极宫。宋祥符改均庆观,天禧改天庆。有刘弇碑,元至元易,今名已废。

五岳观在府城西永丰门外,旧名黄真观。东晋间,黄辅结庐于此。宋祥符、天禧间,道士徐保宁新之。治平三年,以星灾诏保宁祷之,有应真宗敕赐玉虚观内有五岳行宫,熙宁三年产灵芝。韦骧记,隆兴元年,袁富重修有记。

徊仙观一在府城内东隅已废,一在庐陵县西宣化乡,后晋开运二年建。宋绍定五年,道士陈仙隠重修,明洪武十年重建。

真常观在庐陵县来蘓坊,呉孙权时,有杨真人云游至此,祷雨灵应,遂标竹为坛,后祷无不应。宋乾徳中,尹抱元自玉笥山来,劚地立观后坛,倾得石像,肖杨真人,乃建立殿堂,治平中,赐今额。明洪武三年重葺,后改为金竹庵。

清都观在庐陵县南永和镇南,唐保大间有石基崇髙,号为西台。宋太平兴国初,道士萧徳元结宇于台,旱祷辄应,赐额曰西台观。治平中,改今额。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为书「清都台」三字,明洪武辛未,道士刘元同重修。

紫霄观在庐陵县东山杨真人炼丹处。宋治平甲辰玉笥山廖思开创,淳熙丁酉赐今额。绍定壬午,废天庆观萧苍雪来,此重兴元泰定甲子,毁毛丹隐彭庆堂协图兴复,掲徯斯记之,至正复毁,明洪武初重建。

松青观在庐陵县南淳化乡,宋嘉定间道士袁巢云开。基元至元三年寇焚,仅存殿堂。至正间,道士刘𢎞道重修。

《招仙观》在庐陵县永福乡,宋绍定间道士郭心逸。开基,元大徳间道士朱无瑕。修明,洪武间道士李西庚重葺。

永丰观在庐陵县宣化乡,宋承忠郎胡谏请㫖,敕建元、至正间道士石志坚复兴,明洪武十年重建。朝仙观,在庐陵县华盖山,相传浮丘公控鹤而上,约其弟子王郭二真人见此。宋刘辰翁有重修记嘉惠观。在庐陵县天华山,元皇庆壬子,道士易多福开基,元统元年,里人龙必富建玉皇阁。青华观。在庐陵县南坊廓乡,元延佑间,安成寿、昌观道士张天全结宇于此,一日,有蓑衣,仙邀之去,不从。明洪武十七年,道士朱熙明重建,刘敦信有记。

髙明宫在府治演武场后真君山上。元皇庆间,里人林浚梅臞,往西山玉隆宫,得许旌阳遗像归于山顶,构祠为道院,元季毁于兵。邑人王仁英兴复明刘循。然刘裕重葺,见胡俨记。

崇福寺。在泰和县罗团,呉赤乌间,建元至正重修。

普觉寺。在泰和县治东,唐上元元年建,旧有塔,毁于火。宋治平二年敕今额。元丰中,有持真宗仁宗宸翰三十轴,到寺,寺僧楚金惠思建阁藏之。

智林寺在泰和县治西北,唐上元建。宋治平三年,敕今额寺东有塔,与地藏塔对峙。宋宣和间,建元延佑五年六月,现影于法堂,未数日,雷击其心。至正间,两现影于民居。明成化二十一年夏,水入城塔,遂倾折。嘉靖中重建。

䕶国寺在泰和县三顾山下,唐上元元年建,宋治平四年赐额觉堂寺在泰和县五十二都,唐上元建名报国院。宋咸淳间改今额、古城寺在泰和县。下睦即梁李迁仕筑城处。唐上元间建,宋治平间修葺兴福寺在㤗和县江口,唐上元中建元泰定中修葺。傍有小塔,相传古道者,习字于此,人施以财,不受建塔奉之

甘泉寺在泰和县。甘竹,唐㑹昌二年建,宋治平三年赐额,元大徳间重修。方里寺在泰和县六都,唐㑹昌六年建,宋治平三年修,明洪武间,归觉堂寺、三徳寺在泰和县珠林,唐㑹昌间,建元至正二年修明,万厯间重修、茶山寺在泰和县山东,唐㑹昌中建。元至正三年,修明宣徳中,寺僧日天同长老,召见官左善世,加号国师。

灵岩寺在泰和县。忉塘,唐咸通九年建元,大徳二年修。慈恩寺即福星寺,在㤗和县东。唐乾符元年,僧一定建,宋祥符间赐额。明嘉靖寺废,仅存普照院藏经阁及快阁。

金相寺在泰和县栎树林,后唐天成二年建,宋治平间赐额,元至正间修。金文寺在泰和县洞口,唐天成间建,宋治平三年敕赐今额

地藏寺在泰和县儒学右。宋绍圣间,建政和间修殿,后有塔,瘗佛牙舍利于内,建炎兵火,阑槛尽废。绍兴癸酉,忽现影于东南幽室,人以为佛牙舍利光彩所发。

殊山寺在泰和县长塘,宋绍兴间建。

南丰院在泰和县髙坪,唐上元元年建,元泰定三年修葺。紫桐院在泰和县荡原后,唐天成间,建宋治平间赐今额。宋末有邑士曾福可祝髪为僧,更名行满北游。遇元武宗、仁宗,授银青荣禄大夫、司空,而院益有名,详见赵孟俯功徳碑记》,后归龙福寺。

彰法院在泰和县髙龙后,唐天成间,建宋治平三年敕赐今额,明天顺间修、临江院在泰和县下堡,唐天成间,建宋治平三年赐额,明洪武三年修葺。仁基圣院在泰和县八都,唐建,宋末圮。元至正间,张永年修,杨植有记惠隆院在泰和县观山,宋治平三年,建中有爽轩,黄庭坚留题元大徳中修葺、隆福院在泰和县睹陂,宋治平间,建元、至正间重修,后归清林寺,相传周必大微时宿寺中,曽与神人相遇。

清云院在泰和县清凉山,元至顺间,僧龙虎二师开基,每以符水济人,凿井投符,听人自汲,旁塑关圣镇之

济渡庵泰和县有二:一在冠朝,唐上元二年建,明洪武三年修,后归南台院,一在龙洲上。宋景定间,建懐仁渡、蛟螭为害,结庵镇之后归般若寺,明嘉靖间,刘应授重修为记。

首山庵在泰和县西,明太常寺卿萧士玮静室从子伯升辟为禅林,西有陶庵建大士阁,丹霞澹归记崇道观。泰和县有二:一在龛村呉,赤乌间建。宋治平中赐额。明洪武初重建,一在觉海桥,唐贞元建元,至正修。

太和观在泰和县沙里,晋永嘉二年,建元、至正间,修明、洪武间重建。迎仙观、在泰和县茶村王郭二真人炼丹处,隋仁寿四年建,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崇元观在泰和县王山洞口,唐上元二年建观,后有王匡二仙上升之所,明洪武三十年重新。延真观。在泰和县西黄茅冈。相传晋永嘉中,王子瑶筑坛于此,白鹤翔集,唐𢎞道间立白鹤观。宋至道间,改名洞虚,治平间改今名。内有紫薇阁。明梁潜记文昌阁王直记,成化九年建玉皇阁,后灾复建。罗仙观。在泰和县杨村。唐髙宗时,建元、大徳间修明、永乐、成化间,相继修葺。

太元观在泰和县北龙门,唐建。牛僧孺有记,元季兵毁,明洪武二十一年新之、太虚观在泰和县三十一都,唐天佑五年,道士易时习开基,元大徳间修、南冈寺在吉水县东古孝义寺。唐宝厯三年,性空禅师创。宋绍圣中,黄庭坚延青原山,惟信禅师主法。席僧,本朝康熙辛酉 ,独立重修。

归福寺在吉水县六十都,唐刹明末圮 本朝康熙己酉,僧舒光重建。龙济寺在吉水县治东南,踞东山第一峰。后唐修襌师开基 。本朝初年,邑人李元鼎倡修龙华寺在吉水县南,坊有元寂禅师墓。南唐韩熙载撰碑,明永乐时重建,崇祯戊辰,僧元宗修 。本朝康熙辛亥,僧梅逢重葺。

悟空寺在吉水县同水乡,宋文天祥题额寳积寺在吉水县东百五十里,宋靖康间建。周岭寺在吉水县,一作洲岭寺,明洪武间,僧寳重创。大云寺、在吉水县,明邑人邹元标、毛伯温有诗、南禅寺在吉水县同水乡乡僧幻影重建、禅悦寺在吉水县同水乡,明刘文襄为释颛愚建济渡庵,在吉水县。宋景佑间,驸马都尉张㝠淑,建明、正徳间重建徐穆记净名庵在吉水县六十二都。明刘孟钦兄弟建为藏神宗敕赐书、鹿苑庵在吉水县同水谷村,邹元标书南楼扁额

般若庵在吉水县东山般若禅师,开法于此,明罗洪先读书庵内作「记」。崇道观。在吉水县治北呉赤乌间,有人携瓢笠来游,一日以笠覆瓢去,赐额招仙」,宋改今名。明永乐重修胡广记。

崇元观在吉水县北五十里许,旌阳逐蛟于此,冶铁镇之呼为元潭观朱陵观。在吉水县南八十里,隋名洞岩,唐赐今额。

集虚观在吉水县北八十里,旧传杨真人于此冲举,明永乐初重建。玉虚观。在吉水县同水谷村,明罗洪先尝讲学于此。

隠居寺在永丰县西坊,呉赤乌二年,金陵灵谷寺僧绍明昙建精舍,宋淳熙二年,邑人伍顺秘建寺元废。洪武二年,僧可山重建,天顺己卯増修。嘉靖己亥,改为祝圣之所。崇祯己巳,僧继恩重修。

永宁寺在永丰县,一都,唐贞观二年僧絶关创。宋崇宁间修。明洪武间重建,万厯中改为风云雷雨坛兴福寺在永丰县一都。唐贞观二年,僧紫老禅师剏。宋咸淳间僧若愚修。明洪武间,僧如渊重建,二十四年立为丛林,正统十一年修葺佛殿及阁

西岩寺在永丰县迁莺乡,唐贞观二年僧鹤庭剏 ,本朝康熙元年复建。明禅寺。在永丰县兴平乡,唐贞观二年,僧白眉创宋绍兴,迁县东元、大徳间复移旧所。明洪武间,僧灵源重建。

报恩寺。在永丰县西坊,唐天寳间,侍郎徐安贞母侯氏基于此,以故宅为寺。元废,明洪武二年,其裔孙建塔寺右,𢎞治八年重修郎中传韶记,万厯二十一年再修。

延庆寺在永丰县北坊,旧名福田山,僧法宣开基。宋董徳《元记:后水冲壤,元至大间,僧惟道重建。明洪武二年,邑人刘仲谦徙建东坊,更今名。正统间,其孙务道重修,崇祯辛巳,复新之。

香严禅寺在永丰县兴平乡。元至大间,智闲禅师开基。明洪武十八年,僧茂林重兴二十四年立为丛林

北塔寺在永丰县龙云乡,元至正间,下西坊罗岩叔舍建,明𢎞治间,罗伯端等增修。广济院在永丰县龙云乡,唐武徳元年,蟾塘张宣义舍地。建明正统间,张照等重修。慈光院在永丰县迁莺郷,唐贞观元年僧法宣,剙宋大中祥符间僧迪吉修。明洪武五年,僧本兴复建。龙回院。在永丰县兴平乡,旧名再兴,唐贞观二年僧半闲剙,宋绍兴间,僧先觉修。明洪武五年,僧慧明复建。

广惠院在永丰县迁莺乡,旧名新兴。唐贞观二年,僧友云剙。宋景定间僧惠观修。明洪武六年,僧竒峰复建。

圆果院在永丰县龙云乡,唐贞观二年,僧法寕剙宋僧嘉惠修。明洪武五年,僧悦初重建。慈济庵在永丰县龙云乡,元至元间道人李景原剙,明洪武二十八年,道人刘普兴重建。、梅溪观在永丰县永丰乡,呉赤乌元年道士曾杨庵剙,宋建隆初张靖虚修,明洪武六年宋守元重建。冲虚观。在永丰县龙云乡,旧名丹元观。呉赤乌二年,道士髙宜霄,剙世传葛仙翁炼丹于此。旧志云:唐曹国夫人施财建,改今额。宋崇宁间,道士杨如元修,明洪武九年道士江汉川重建,永乐间,艾岳仙等修。泰和观。在永丰县迁莺乡,呉赤乌间道士丁𢎞徳建,宋建隆间,陈悟元修,明洪武二年黄栖碧重建。灵集观。在永丰县龙云乡。葛仙翁,炼丹之所旧名。奉仙观,唐天佑间,刘守中修。宋皇佑间,吕冲霞重修,明洪武八年,道士刘益真重建。

冲道观在永丰县水南,初名道安观。南唐保大二年,邑人戴镐礼剙,宋绍兴改今名。明洪武初,尹文举重建。

中华山观在永丰县兴平乡。宋至和二年,道士聂洞中剙明洪武十年,陈白云重建龙华山观在永丰县永丰乡,元皇庆二年,道士刘雅辰。剙至元间,陈岫云修,后废。明洪武元年,罗奎章重建。

西阳宫在永丰县永丰乡,旧为观,以避欧阳文忠父讳,改为宫,后有文忠祠。宋、元以来,屡加修葺。尊胜寺在安福县治西,唐僧慧建明洪武间立为丛林。统院六:曰崇福、曰重兴,曰南台,曰延福,曰白云,曰瓦棺。李时勉有碑记。

古灵泉寺在安福县治南六十里,僧千月复兴。,古莲山寺。在安福县治北四十里,右有啸月台,石门瀑布昔破也。彻和尚辟地获,古炉巨磉,询之父老,知为旧刹,后成丛林。

国清院在安福县治东,唐建,旧名福圣院,唐仙女、呉彩鸾种,罗汉柏于内。尝入小室,闭坐七日,写法华珠林经》一百二十卷,一夕不知所在,纸连处至今不絶,故又名神仙院。

灵峰院在安福县治南,唐僧徳建。宋杨万里有记统院十:曰招仙、曰麻仙、曰兴崇,曰厚逢,曰重兴,曰甘泉,曰地藏,曰石泉,曰新兴,曰南泉。

香积院在安福县永嘉乡,唐僧端建统院十:曰临河、明正、徳间僧光华修,曰华严明。宣徳间,掘得铜铙铜铃,至今犹存,曰栖真,在天台山下曰崇福,在寥塘。明王学䕫有碑记,曰因果,曰广明,曰南山,曰贝阳,曰临江,曰五峰。

文江院在安福县,唐僧顺建统院十:曰集云、曰行宫、曰图坪、曰尊慈、曰灵寿、曰严塘、曰长庆、曰龙果,俱不详年代曰白云僧,白云建曰九龙僧,宁州建。

白竺院、在安福县,唐僧文建统院五:曰敬仰,曰度门,曰顶泉,曰髙台,曰定光。富池院:在安福县。唐僧琛建统院八:曰寳云,曰乐读,曰广教,曰水南,曰资临,曰白云,曰梅溪,曰月山。保安院。在安福县,宋僧奭建统院九:曰待度。杨万里有诗,曰资福唐敕,建曰因果、曰长庆、曰阳丘,曰南禅,曰福田,曰永兴,曰长寿。

寳珠院在安福县,宋僧义建统院八:曰岳兴,曰百福,曰常乐,曰东华,曰广恩,曰寳乘,曰石云,曰东山。心庵在安福县城东,僧焕然建。

洞渊延真观在安福县北门外,宋时有异人自福建来,以符药疗民病,民感其惠,立洞渊阁。欧阳原功有记人云:晋刘悟真建统观六:曰魏仙冲虚,曰洞虚,曰寿昌、曰崇真,曰祈仙,曰上城。

东林观在安福县。唐姚虚建统观六:曰清风、曰延真、曰拱北坛、曰神风阁,曰天乙,曰洞仙。吕岩过此有诗。

上城观。在安福县,宋罗善同创统观。五曰北真,在县南五十里。宋胡铨元刘霖有记,今名飞巾阁。见古迹曰:元阳,唐敕建曰迎仙、曰广福、曰九真,俱不详年代。

资教寺在龙泉县七都,宋嘉佑五年,重修,萧佐有记。明正统十二年,乂修萧鎡记、法济院旧名南台,在龙泉县六厢。宋祥符间,僧妙有开基,治平二年赐额。明洪武初重建 ,本朝康熙十年修

景云观原名寳台,在龙泉县五都,唐贞观间,道士本澻开基。宋治平二年,道士郭守忠重建,改今名。明洪武二年,道士李洞观修。二十四年,归并龙吟观水乐。九年,道㑹罗广陵,重建正殿

冲道观》在龙泉县二都,唐末道士李伯松开基,宋绍兴元年道士朱贵常修。明洪武三年,道士萧拱圆重修。二十四年,归并龙吟观。正统十一年,谢子寛重新

泰霄观在龙泉县六厢,宋初在三都新林,淳佑七年移于县东银山。景定元年,邑令陈升建梓潼祠,文天祥为记元。至元五年,兵毁,明洪武三年,道士罗如泉改建今所。二十四年,归并龙吟观。宣徳三年,道士王肇伦募修。

龙吟观在龙泉县,百户所东。宋庆元六年,侍郎孙逢吉创元至正兵,毁明洪武间,道㑹萧九和重建庐陵,谢矩记

紫阳观在龙泉县十二都,宋咸淳二年郭忠臣建,扁曰「崇真道观」,元延佑改今名。至正十八年,道士郭舟泉等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龙吟观。宣徳五年,道士尹务元募葺祭酒萧鎡记

定慧寺在万安县射洲,唐建,后止存荒殿赤乌年所铸钟

圆通寺在万安县龙泉乡,唐开元间创。

白云寺在万安县永和乡,创于唐寺,有红、白二塔红者,忽一夕飞去寺后一石穴,每日吐盐以供寺,僧僧凿穴,遂流沙而盐絶。后改为书院,朱子来游,榜曰「云兴书社」。明洪武间修之,已废。

贤居寺在万安县古道场,地旁有龟涑泉,僧杯渡过饮,叹曰「泉有翰墨香」,后当有大贤居此,因易今名。海智寺在万安县龙泉乡,宋至和时建。

定明寺、在万安县诚信乡,宋绍兴年建谢撰有记。清泉寺万安县有二,一在永和乡,宋嘉定年创,一在诚信乡,不详所始。智胜寺在万安县黄塘岩,旧名通天石室,宋嘉定时敕建 。本朝康熙四年,僧超害退隠石鼓洞知县胡枢重建。

南台寺在万安县龙泉乡,宋嘉定时创

三惠寺在万安县梁口,宋嘉定时,建文天祥起兵勤王,次寺内大书都督,行府于门。一夕雷电交作,晨见府字涂抹,止存「都督行」三字。丞相遂觉,勒兵他往,次日,元兵突至。

芙蓉寺在万安县芙蓉门内

太平寺在万安县治北

迎云庵在万安县,明嘉靖举人郭鼎忠创为书院,后改为庵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胡枢重修精修观在万安县治北大桥侧。唐开元间,道士李善圭创。宋宣和初,元阳赵真人尝息其中。后元阳尸解,其徒刘渊然亦以道显明,永乐中封长春真人

集真观在万安县龙泉乡,唐道士萧道成创、佑圣观在万安县永和乡,宋道士曽务实建东华观,在万安县永和乡,元道士许月评。建明洪武中寇至,道士彭九万祷雷神御之,冦不敢毁。学士钱习礼记之,本朝康熙间,知县马 骅重修。

隠真道院在万安县诚信乡,元道士詹存玉募建松林寺在永新县北二十里呉赤乌间,创 。本朝康熙己未,僧妙印重建禾山寺在永新县西四十里,旧名甘露寺,内有三相堂。宋司业龚源有记寺,废已久。 ,本朝康熙间,僧开一重建。

东山寺在永新县治东,宋太平兴国年,建明、洪武间,僧无诰非空重建,嘉靖间建千佛阁,今为僧㑹司梅田寺在永新县东二十里

广果寺在永新县南三十里,尹日中复修半星寺在永新县南十里,即古正觉院,久废,复建于半星峰之下,遂改今名梵慧院在永新县南一里,有毛炳读书台

尚山庵在永新县梁慈云禅师道场,后僧徳树,复兴邑人,龙科寳为刻尚山志云龙庵在永新县东五里驺岗下,即古龙回庵。

髙峰庵在永新县东义山小岗,明宗伯尹台建,释受峰所居 ,本朝初释宗忍说法于此。昊天观在永新县城内东街二聂真人道场,今尚存石符碑。

元阳观在永新县西九十里,唐相姚崇尝读书其中,傍有书台岭元提举李祈,因托隠焉。紫霄观。在永新县南山元大徳间,邑人刘南可建屏山书院,后改为观。

东华观在永新县东一里,元季道士文月堂尝结庵,其上州判薛均用为创楼观居之北华观在永新县东三十里。观前有中州渡,明永乐间,大社刘凝碧施田入观,收其息,造船以济端威观。在永新县东一里,明初,刘定之读书其中,后有斗室、升虚阁等,记万厯间道士张宗洋重修。青铜寺。在永宁县西十五里。唐贞观间,僧智方开基,元大徳间僧明空修。

月溪寺在永宁县东二十里,唐中和二年僧誉武开基,明洪武七年,僧迪修游抚寺在永宁县西四十里,宋绍兴二年,僧志逺开基,明洪武七年,僧如心修彰圣寺在永宁县西南七里,宋谢彦升运粮二十万赴黄州,接济军储,诸镇资其食者,以事闻,宁宗召见,称赏不已,授行军总管,固辞弗就,厚赐金帛,敕建寺。

大益寺在永宁县西南三十里。宋淳佑间,僧碧潭开,基元至正修、永福禅寺在永宁县,与回碧亭相峙,为县之水口 。本朝康熙丁丑,知县戴振河捐建曲观院在永宁县南四十里,宋政和元年,僧懐阖开基。明洪武四年,僧心重建 。本朝康熙壬戌修葺莲花院在永宁县西南二十五里,宋绍兴间,青原僧元过皮江,夜闻数里外有钟鼓声,明旦往视之,见陆地生白莲二朵,遂建寺名莲花。明洪武十一年,僧见源修。

渔砻庵在永宁县西北三十馀里,宋时寺中有一僧族姓颜者,能飞身往来,召至京师,歴试其术有验,赐敕回籍,卒𦵏寺,后寺圮,改建为庵,祈禳者诣之,辄验明崇祯进士谢上举重建。

永福庵在永宁县西北七溪岭青云坞,岭上下十五里,崎岖险峻,行者苦之。康熙乙亥,知县戴振河辟除筑庵,建思善亭于其左,买田膳僧施茶。

金溪观在永宁县东七里,宋庆厯间永新昊天观道士二。聂创,明洪武六年修 ,本朝康熙庚申重修龙溪观在永宁县西南四十里,宋淳熙间道士龙恕庵创元至正间道士谭碧梧修。

白云观在永宁县南十里元延佑间,道士呉守素创

抚州府:

寳应寺在府城西隅,有谢灵运翻经台,唐颜真卿、白居易有记,今为邑儒学。明水寺。在临川县,尽安乡,唐建有十里松风、九里莲池之胜。

天宁万寿寺在府治东杨呉时建寺有一滴泉,宋王安石有诗。广寿寺在府城东隅,古永安寺,后改今名,规制𢎞敞,乱后止存止殿。今后殿皆僧仙源募建北景徳寺在府治东北,有应梦阁、罗汉灵迹、宋曾巩、王安石,俱有记。

南禅寺在府城东隅,已废为营房

寳云寺在府城东隅,即五通寺,相传朱井在焉仰山寺在府城西隅,有云济塔院、僧仙源重修碑存、北禅寺在府城北隅,有潮音阁

多福寺在府城南金溪街,宋建

正觉寺在临川县港东厢寺前。旧有湖,通文昌桥有箨龙轩,今尚存。上桥寺在临川县外东厢。

下桥寺在临川县外东厢,傍有蔡景繁祠,后废。明万厯间,改崇儒书院。城西寺在临川县外西厢有罗汉石

广福寺在临川县,明汤显祖有复寺田记略、因果院。在府城南隅。宋晏殊有佛殿记

魁塔庵在临川县招贤乡,明蔡邦俊有记祥符观在临川县拟岘台侧,隋创南唐升元间,甘露降于仙坛松上,因改甘露观。宋大中祥符重建,更今名

元妙观在府治西北,隋建元,改今名。

魏坛观在临川县外南厢,有魏夫人,炼丹井,唐颜真卿有记。明真观,在临川县灵寿乡,即井山观,有华姑仙坛洞灵观在府治西六里魏夫人坛,唐睿宗命道士叶法善醮祭于坛西,建此观奉之。㑹仙观,在临川县尽安乡,即仙桂峰,明饶昌𦙍有记。

永兴观在临川县笔架山,宋白玉蟾居处有倒栽古松。梅仙观在府城东北六十里,世传汉梅福寓此。宋白玉蟾有诗。灵仙观在临川县崇徳乡,危骊祠在焉。宋董若喧冇诗。松林寺,在崇仁县治东五里,晋建,太康中,赐额曰瑞相寺。唐咸通中,邑令王仁智感大士灵异,改名圆通寺,懐忠禅师驻焉。宋绍定时,有西湖天竺僧鹫峰来见乔松古干罗织如城,改今额。至理宗时,廓寺置田,内有八景。

龙城寺在崇仁县长安乡,唐咸亨元年僧月溪建。蟠龙寺在崇仁县青云乡,唐开元五年建。普安寺。在崇仁县山川坛左,唐贞元二年,僧勲建一名,地藏普安,南唐时,邑人邓进兄弟重建县尉,任光有记。

大华藏寺在崇仁县水次。仓右,唐旧名光度,宋祥符间改赐今额内析为六院,中曰报恩,左曰罗汉天王,右曰地藏。泗洲、澄心,建炎毁。邑人罗敏徳新之建州通判赵绩之邑令时、季照皆有记。

资福寺崇仁。县有三,一在河亨港侧。唐建一在惠安乡,古精舍毁于黄巢,咸通五年重建,一在颖秀乡,咸通六年,僧无望建。

岐源寺在崇仁县青云乡,唐建,宋淳熙中,僧了因了印新之芙蓉寺在崇仁县崇仁乡。唐建江陵録㕘曽光有记:南唐保大间僧性轩重建龙安寺在崇仁县长安乡,唐建宋庆厯中重建,淳熙中复修尚书,何异有记已废。后山寺在崇仁县礼贤乡,宋皇佑间建元时修宣州,刘迁有记已废。大兴寺在崇仁县礼贤乡,旧有乔松华盖仙人憩此赋十八公诗,后人勒之石,宋靖康中额曰「再兴观,明崇祯间,僧恒沙等大起,丛林知县谢𦙍璜题今额,周廷赞有记。

东林寺在崇仁县朝天门内,宋建额曰虎溪侍郎。乐史,读书之所。嘉佑八年重建,绍兴中革律为禅,未几复

西林寺在崇仁县巴陵门外,宋黄祥道施地剙湼盘堂,乾道中改今额。明洪武戊寅书记谦自牧重兴谢济有记。

清溪寺在崇仁县青云乡,宋乾道中,里人袁休重建。陈鉴有记,已废。仰山寺。在崇仁县南阜山右,本孚惠昭烈行宫,宋淳熙间请今额。宜春尉罗炽记,宋末赵园令,新之邑人。呉湜记明嘉靖初重葺。

新慧寺在崇仁县礼贤乡,旧名仙㑹,明季知县谢𦙍璜,改今额有记。地藏寺在崇仁县长安乡上塔,古白沙寺。明嘉靖丙寅,僧心源恒明建万寿寺、在崇仁县青云乡松林僧湛明、开山明里人曹文任、重建知县谢𦙍璜题额。普济寺在崇仁县谭桥右。元大徳间,宜黄万寿寺广惠禅师,领札住持后,废延佑庚申,地藏寺僧普无外重建明、宣徳间,増修邑人谢济记。

布水庵在崇仁县崇仁乡游坊,元呉草庐尝隠于此。善修观。在崇仁县西南,晋元康间建,初名永崇,宋宣和间赐今额。王沆有记,开禧间创藏经阁,徐天麟记已废。

濳惠观在崇仁县颖秀乡,唐咸亨二年,李管辖建,相传彭抗炼丹之所。玉清观在崇仁县道堂岭,唐景云中建名景云观,宋祥符间易今额。明洪武末,道士傅自诚重建。开元观。在崇仁县恭华山。初,浮丘王郭三仙之祠,唐开元赐额,明洪武间,呉用髙与其子问学相继修葺。

崇仙观在崇仁县华盖山,旧名桥仙观,有唐颜鲁公碑兴乐观在崇仁县颖秀乡,唐太和二年建,后废,宋淳熙丙午,司封呉鉴重建。无为观。旧在崇仁县谭陂桥,宋宣和间,改义兴观,谢公旦筑书室其侧,遂徙观于东耆小港上。明洪武初,改社学。

寳台观在崇仁县礼贤乡,又名龙亭。宋建明、宣徳间,道士杨绍祖修复呉敬庄书重兴碑已废。昭清观。在崇仁县长安乡元呉草庐有记。明嘉靖三年,改呉康齐祠。

军峰宫在崇仁县东南门外,明万厯丁未,方绍华等建邑人。呉道南有记。东岩寺在金溪县归徳乡灵谷山前,唐马祖开基

翠云禅寺在金溪县南四里,始为僧舍。唐大中时,僧惠林开基,宋嘉佑中革律为禅,赐今名。后废。庆元间,僧妙赞复兴陆九渊楼,鐩有记,元至正间,僧继灏重修明,蔡邦俊有寺志序

鸣山寺金溪。县有二,一在鸣山。唐建一,在顺政乡

疏山寺。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唐何仙舟隠。此中和间,始建明尚书呉悌施香火田中有崇儒祠,祀疏山先生。

石门寺在金溪县顺政乡,唐马祖始居于此,明王英有记。后赛院,在金溪县顺徳乡,唐建元至元二十五年圮蒋坊寺,僧道隆主之,居五十年,院复兴危。素有置田记。

城陂院在金溪县灵谷山东。唐建宋庆厯间,修王安石为记,其祖卫尉墓在马施田属,寺僧守之奥源院在金溪县鹧鸪冈。唐元和中,神僧结茅于此,后虞禅师居之,渐成巨刹。元末,毁东晓,大师与其徒行,真恊力复兴明。宋濓有记。

香林院在金溪县顺政乡,宋张商英有记。永兴院在金溪县延福乡,宋、周㐮有记。

镇溪院在金溪县归政乡,明万厯壬子,荒丘沙涨成堆,众因形胜为楼祀许仙。丙子饥,众置义仓于此储赈。尚书胡忠端记昌。本朝顺治六年,复于院之右作文 楼颜曰梓云」。

翠微观在金溪县顺政乡,唐天寳间名谷林观,宋宣和元年赐今额。元泰定二年,新之掲徯斯有记,明初复修。

望仙观在金溪县南

显阳寺在宜黄县北水东,晋建后废。宋曽元逢重建白土寺在宜黄县待贤乡剙于隋唐普慧慈应禅师道场。宋庆元己未,僧徳元创霍照堂。嘉定辛未,僧文诘剙联奎阁藏隆兴、庆元两朝敕书。

义泉寺旧在宜黄县上源,邹度支请额,徙于石䂬。唐成一施田,创建马祖结庵处也,久废。明万厯间,寺僧智鄯重创殿宇,建藏经阁及法堂

锺台寺在宜黄县待贤郷。唐太和中建,宋至道乙未,僧法华修有记妙觉寺在宜黄县待贤乡,唐建 本朝顺治乙未重兴

云峰寺在宜黄县崇贤乡,唐㑹昌废光启初,乐琠重建,宋至道景徳间,僧坞真修。双峰寺、在宜黄县仙桂乡,唐咸通中,创宋庆厯中建三佛正殿陈滋记。云门寺在宜黄县崇贤乡,唐乾符间建。宋天圣中,僧义宗重建邑令林乔记。黄山寺在宜黄县崇贤乡,本名唐济寺,唐景福二年建,宋祥符二年改如意。寳积寺在宜黄县仙桂乡即曹山,本名荷玉观,唐光化二年建宋,祥符元年改今名。湖山寺在宜黄县仙桂乡,旧名药师寺。唐天佑中,节度使罗贤施田创兴,并建水阁立僧堂,宋嘉佑八年重建。

慈云寺在宜黄县仙桂乡南,唐保大间建。宋绍定中寇毁僧宗,可惟立重建。淳佑壬寅,佥判陈梦瑛记、上傅寺在宜黄县崇贤乡,宋绍兴庚申,僧希诚塑大阿罗汉,又为轮藏贮四大部经陆容记。普光寺在宜黄县仙桂乡,一名芭蕉寺。元欧阳才立施田剙。建罗近溪有「芭蕉境」三字,周青来有记、夏处寺在宜黄县仙桂乡,即台山寺,苾蒭宗环始建

苦竹院在宜黄县崇贤乡,唐天佑中建。宋乾道中,悟云修,幷建法堂浮梁令刘世记、鹿投院在宜黄县仙桂乡,唐天佑中创,宋太平兴国六年修,元佑中新之鲁定国记》龙岩观即妙常观在宜黄县崇贤乡,汉李洞仙修炼飞举之地,唐大厯中,御史陈髙功修建,宋宣和间赐额。

《仙源观》在宜黄县待贤乡。宋理宗时,里人邹明善,创《元虞集》有记崇仙观在宜黄县,东宋建

幽岩寺在乐安县云盖乡,唐贞观元年建。蜀源寺在乐安县云盖乡,唐贞观二年建。黄龙寺在乐安县乐安乡,唐贞观二年建已废。南曹寺在乐安县云盖乡,唐显庆五年建已废。光度寺在乐安县天授乡,唐龙朔四年建已废。临江寺在乐安县东门外,唐永昌元年建。鉴源寺在乐安县忠义乡,唐永昌元年建已废。云水寺在乐安县云盖乡,唐天寳元年建已废。西隠寺乐安县有二:一在天授乡,唐天寳二年建已废,一在云盖乡,宋绍兴二年建。观性寺在乐安县云盖乡,宋乾徳五年建,内有滴滴金花,宋建炎间孟太后幸此,题絶句一首。龙回寺在乐安县乐安乡,宋太平兴国八年建,曾艇斋谢艮斋有诗。

禄源寺在乐安县北,宋建

息庵在乐安县东隅杏村胡善𢎞建,即旧寿。明庵邑令方湛有记。玉庭观。在乐安县云盖乡,晋元康三年建。

玉仙观在乐安县乐安乡,晋泰宁二年建。仙游观在乐安县云盖乡,唐垂拱二年建。招仙观在乐安县南门外,宋绍兴二年建。厚山寺在东乡县,移风乡有后唐二碑

太和寺在东乡县,移风乡内。有同根红、白梅。

东山寺在东乡县遵化乡,僧印天建

乾元寺在东乡县延寿乡,宋黄山谷有书院

罗首寺在东乡县长寿乡

建福寺在东乡县长寿乡,升本朝康熙丙申年,姜昂升重建。

西隐寺东乡。县有二,一在安宁乡,一在延寿乡

会龙庵在东乡县内,有泉甚佳

望仙观在东乡县延寿,郷内,有许、呉二真君祠

清溪观在东乡县呉鳯冈,呉丹所居,旁有池产神物,刘长卿夜宿有诗。

建昌府:

景徳寺在府治东,旧名景云。唐《白居易记》,宋李觏有《重修殿阁记》。明𢎞治间,改辟益藩府,一徙麻洲,一徙水尾

净土寺在府城东郭外,宋刘扶有诗

觉海寺在南城县东四十五里,宋金紫光禄大夫邓某施香火田,其九世孙錬有碑记

灵峰寺在南城县东南,从姑山岭。宋绍圣初,有僧逻旱,曝身岩上,雨泽沾足,因榜曰「秋泽岩」。元符中道者周智方,又至岩中祷应如响,向有灵峰寺久废,因移是额以名之。又五十三都亦有灵峰寺,比从姑更幽邃。

兴福寺在南城县西南四十里,宋曾致尧有诗,明万厯中僧印徧重建 ,本朝丙申,毁僧朽,错与住持,性谷兴复

云门寺在南城县西麻源第三谷,宋张致逺有诗。

章山永寿禅寺在南城县北五里,宋蒋之奇有诗。

太平兴国禅寺旧在南城县治南,明徙城东二里。宋李觏有《太平浴室记》。

慧光寺在南城县北六十五都,宋李山甫有诗。

崇觉寺在南城县东梓木山,宋李觏撰记

化成寺在南城县东北,旧名新城院,宋李觏有记。

天宁寺旧在府城朝天门外石桥之东,明𢎞治间,徙东门净土寺之左。

圭峰寺在南城县东四里,一名万岁寺

庆龙寺在南城县西南七十五里,明罗文肃重修

大仁寺在南城县东七十里,右有静室,名塔山,俱余裳所建。

六祖院在南城县西五里

碧涛庵在南城县麻姑山,上邑令苗蕃建

广度庵在府城凤凰山下,苾蒭庵在芙蓉山下,俱明季益藩建

元妙观在府城内西南,旧名灵仙,唐、邓、紫阳、栖真地,宋名天庆观。元改今名。

石崇观在南城县西五里,唐建。宋改冲虚,后复今额。

麻姑山仙都观在南城县西南十里,唐颜真卿有《仙坛记》,宋曽巩有三门记》。

丹霞观在南城县南,麻姑山西七里

修仁观在南城县南三十里

万寿峰,元和道院。在南城县西南十五里,呉毅有记。

天一真庆宫在南城县麻姑山仙都观右,其废已久。明万厯庚戌,知府邬鸣雷、推官陆键同捐建。

寿昌寺南丰县有二:一在西隅魁星坊,旧名永安寺,唐武徳二年创圆觉真,如二禅师讲法处。宋咸淳中,里人张友闻复兴,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西林等寺为丛林。嘉靖二年重建,一在白田,去县东二十里,宋嘉定五年建。

保国寺在南丰县东二十里,即兜山寺。唐开元二年建,久废。

慈云寺在南丰县西二十里,旧名齐云寺,潘禅师居之。唐开元四年,建宋治平,赐今额。曽致尧有院记已,废。

东林寺南丰县有二,一在县南七十里,唐开元建久废,一在太平冈,去县五里。唐开元十五年建为谢禅师道场。

清凉寺在南丰县西北二十五里,唐开元间建旧名梓溪为曹山,证禅师驻锡处,后为饶禅师道场西林寺。南丰县有二,一在县西七十里,唐开元十三年,建一在北门外,去城里许。唐㑹昌二年,建牛僧孺书额。宋绍定咸淳后,先修葺元大徳,明正徳间,又修嘉靖间冦乱,惟此寺独存。

资福寺南丰县有二,一在县南六十里,唐开元中建,一在东门外。唐咸通二年,建旧藏。南唐敕赐金书法华经七卷,寺有翠光亭、静观轩,宋嘉定俱圯于水。元大徳初,佛殿又圮,因稍迁而北。明洪武归,并法兴等三十寺为丛林。

崇觉寺在南丰县东南,源头旧名禅祖寺,唐㑹昌二年建。宋绍圣元年,曾布奏请为功徳院以祠其先,因赐额崇觉报慈禅院,崇宁四年改寿宁,大观四年复旧额,后乃改「禅」为「律」。

觉源寺在南丰县东六十里。唐天佑二年建,旧名桃花源,宋治平中赐今额保福寺在南丰县东门外南,唐保大八年建。宋治平中,赐今额北倚乌石冈,赵崇大书「乌石山」三字,表其门。元大徳元年,圮于水。明洪武十七年,构大殿于故址。二十四年,归并福慧等十二寺为丛林,复毁。永乐十一年建大殿,増修讲堂门。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郑釴捐建山 ,存瞻田。

安禅寺在南丰县西理坊近江,旧名禅丘寺,宋治平中赐今额祥光寺在南丰县南台山左。初,圆觉禅师于此建塔名曰寳严塔院,宋大观元年,启建天宁圣节道场,有祥光发见,因赐名。绍兴二年,革律为禅寺,侧有蟠木、轩屏、云轩,绍定间兵毁,淳佑三年,大雨震电,寺毁。明万厯,乙帽重建。

清修观在南丰县北门,世传晋许、呉二,真君炼丹于此,因名仙君观,唐大中改福寿,宋治平元年,赐名清修,元符三年五月,有群鹤自紫霄观来,因以此为祝寿之所,元大徳三年,兴复明正徳,嘉靖间两毁,隆庆间构葺小殿。

紫霄观在南丰县四十四都,唐名妙仙观。宋治平中,赐今额上有壶公仙迹妙灵观。在南丰县神龟冈王侍宸、文卿墓侧,唐开元中,建久废。宋末,里人邹岩建侍宸祠,移旧额以表之。

石仙观在南丰县五都南。唐升元元年,有汉天师十八代孙张洞宣开山于此。宋治平中,改冲寂。栖真观。在南丰县三十四都南。唐升元元年,建名游真观。宋治平中,赐今额 ,本朝康熙四年,道士欧阳纲显修。

丹阳观即清虚观,在南丰县伏虎岩下,俗传:甘真人炼丹处。灵都宫旧在南丰县中和坊,唐武徳中仙鹤翔集九天女,降名真元观。南唐魏元吉结茅于此,宋改名灵都,建炎、绍定、咸淳凡三毁,元大徳四年,升观为宫。明洪武二十五年,归并清修等十三观为丛林,嘉靖二年,建便民仓于其右。四十二年,迁宫于西寓中巷,以宫之旧址及便民仓地改建叅将署净莲寺在新城县东南三十五里,旧名莲江,唐太和中建,宋治平初改额久废。净居寺在新城县东山下,唐咸通十二年建宋,治平元年改建,今所明归,并为丛林,后毁于兵寺,僧五云重建。

寿昌寺在新城县石硖。唐咸通间,僧泉南桂琛始建永居院,宋治平间,赐名寿昌院,元皇庆间,僧云白了心重修。明洪武年,僧宏迁建于黄龙峰下,永乐正统相继修葺,赐额寿昌禅寺。胡濙撰碑记 ,本朝顺治十年重建。

福山寺在新城县南四十里,一名双林寺,唐广明元年,僧绍隆栖隠于此,宋祥符中赐今名。元延佑间,重建明归,并白石等六院为丛林。

清梵寺在新城县西南五十里,唐广明元年建。幽栖寺,在新城县西北三十里,旧名栖灵院,唐光启二年建,宋治平元年改今额。福胜寺在新城县西北三十里,旧名招福院,后唐同光二年建,宋治平初改福胜院,今称寺。吉祥寺在新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呉武义三年建名新开寺,宋治平元年改吉祥院,今称寺。安圣寺在新城县西五里,南唐保火,二年建名横岗院,宋治平元年改安圣院,今称寺。真觉寺在新城县南二十里,旧名南贤院,南唐保大中建,宋治平元年改真觉院,今称寺。南谷寺。在新城县北十五里,南唐保大中建,旧名龙安院,宋治平间,改安福院。明𢎞治间,僧息庵迁居西坑南谷,元本朝顺治戊子毁。壬辰,僧元谧建康熙 年墨,歴主法席,改称今名。

寳慈寺在新城县东四十里,旧名报恩院,南唐保大中建,宋治平初改寳慈院,今称寺。梵安寺在新城县东螺●峰,旧名永泰寺,南唐时建,宋改梵安院,今称寺。灵山寺在新城县西北三里,宋建隆元年建,治平初改为灵鹫山,明仍称灵山。香山寺。在新城县北十五里,旧名再兴院,宋建隆三年建,庆厯间改名香山院,今称寺里人。江士揆重修有记。

觉慈寺在新城县西十五里,宋开寳三年建 ,本朝康熙十年重新。广照寺。在新城县北三十里,旧名鹤源寺,宋治平元年改今额。邑令杨杰有鹤源院,铭明归,并西林六院为丛林。

天峰寺在新城县西一里,旧名望天峰,元延佑间改建,称新兴院,明改今额。 本朝顺治间重建。龙湖寺在新城县龙湖山下,旧为广佑福善王行祠。元至正三年建明,改邑厉坛,崇祯间,僧元谧重建,邓澄有记。

报恩寺在新城县东湖寺,后有塔元。至正四年,邑人王三锡建,明崇祯七年修 ,本朝康熙九年重修。逍遥观。在新城县南十五里,宋开寳中建,旧名龙华,治平元年改今额。

鹤仙观旧在新城县东何家庄,宋治平元年建,绍兴中迁环胜山下,即今所元。至正元年,道士江希逵以道术显于朝,赐剑归,作髙阁藏之。谢升孙有记:元末毁,明洪武中归,并仙居等八观、宣徳间重修。仙居观在新城县北,隔溪二里,旧名云龙观,有唐邓眞人。延康墓,宋治平改额仙居,明洪武三年重建。长生观在新城县西金笼山,宋治平元年建。

太乙观在新城县北梅峰,宋绍兴中建,元至正中重建,程钜夫有记。兴灵观在新城县西七十里,元至正五年建

大有观在新城县北金船峰,元至正戊子建,本朝顺治年间,修邑人江以硕记之元帝宫。新城县有二,一在城中东山一,在北城楼上。

惠安禅寺在广昌县兴城乡,唐仪凤间,居人曽延种红莲数载,忽变为白,乃舍宅田为寺,后数年,又变为碧。

大觉寺在广昌县东隅,内有东胜阁,邑人刘万年捐赀建、永兴寺在广昌县北。明魏仁复建捐田入寺,其子好礼,又捐田邑人刘伸为之,记孙玉璘重修。真隠寺在广昌县新坊里

十兴寺在广昌县治北

定心寺在广昌县南监南里,创于唐明正徳十五年,查买寺观田地,以备赈济,里人黄奉先奉例具价银纳官,备赈寺田地,给牒黄氏管业,仍施与本寺,令僧住持。成化中,裔孙愈刚重,修邑人何文渊记、极乐寺在广昌县东迁善里住,持僧行果重建

清修寺在广昌县㑹文里,即抝牛僧禅地,久废保安寺在广昌县北,土屯里。饶允《志》建

箬庵在广昌县中洋港僧,无声,建邑人刘邦治记莲花庵在广昌县东隅金钟岗,僧蕴空建,每月朔望呗诵,邑人于此放生、龙泉观在广昌县西华山下,相传伍之奇龙升处。宋何行有诗、普润寺在泸溪县。阳溪,唐贞观二年建

法水寺在泸溪县,四都旧名龙泉,有苦行,僧结庵于侧,乃感温泉,涌于石窦,旱歳不涸。唐开元间,敞为禅林,以温汤为额,后改灵泉。宋景徳初,改法水禅院。曽梅阜有记,明万厯间毁后重建石文器有序」。慈明寺在泸溪县大原,唐名庆云,宋治平初改额。

真如禅寺,在泸溪县石寳山,后唐天成初建额曰地藏。宋治平初改今额。兴梵寺在泸溪县长庆山南,唐升元建额曰再兴,宋治平初改兴梵院今名寺。瑞相寺在泸溪县。二都旧名白马,宋治平初改今额。

济众寺在泸溪县,八都旧名岳峰,宋治平,改今额。泽心寺在泸溪县十六都,宋建李山甫有记。定安寺。在泸溪县四,都杜、蓝。宋绍兴二年,叅军石松建,淳熙七年,进士石致平请于朝,因以定安院扁额赐之。

金锁庵在泸溪县五都明邑人。石文器有记、法云观在泸溪县西源,宋宣赞舍人石永寿建已废广信府。

龙门寺在上饶县沙溪创始于唐,朱子书额曰「普陀」,别硗后圮 。本朝康熙丁卯,僧超羁修,并建大殿廊庑

青岩寺在上饶县,唐乾宁间建

茶山寺在上饶县北隅,一名广教寺,陆羽泉在焉。唐天佑间建,歴代废兴不一。 本朝康熙丙午,推官黎士𢎞重建,自为记。壬辰复毁,知府周錞元捐建大殿。

天宁寺在府城耆徳坊、宋觉范洪禅师开山赐额报恩光孝禅院,政和中改今名。元末兵毁,惟钟楼仅存。

景徳寺在上饶县南里许,旧有十五小院:曰芗岩,曰浴佛、曰报恩、曰水陆,曰孔雀,曰文殊,曰善贤,曰慈氏,曰禅月,曰玉白、曰戒坛,曰斋库,曰泗州,曰广信,曰尊圣。俱宋景徳间,建今存者报恩,孔雀、水陆、慈氏而已。明洪武间,立为丛林,嘉靖间,少师夏言重修,后俱废 。本朝康熙庚戌,知府髙梦说倡建大殿,壬辰,修葺,御史桂荣有碑记。

祥符寺在上饶县溪南,宋大中祥符间建,有御书阁、祥符轩、灵山亭,元季兵毁,惟大雄殿独存,荐福寺在上饶县来苏乡,宋建炎间建元季兵毁

普安寺在上饶县溪南孔雀寺旁,宋绍兴间,建明嘉靖间,僧正元重修少卿吕懐记,崇祯间,僧纲静潮增建。

大徳寺在上饶县富有坊,元大徳三年建。正觉寺在上饶县石桥乡,元延佑中建。

土岩寺在上饶县,安辑乡元,至正初建

上团资福院。在上饶县乾元乡,始建于唐,明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南岩院。在上饶县开化乡,又名广福院,唐权徳舆为草衣。禅师作记。宋宣和五年重建,陆渐有重修佛殿记。

青岩院在上饶县太平乡,唐乾宁中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少卿,郑邦福尝读书于此,髙泉报恩院在上饶县乾元乡,宋嘉佑中,建明崇祯间,博山释成许主席改为禅院。旧有九井,今止存一

香林院在上饶县灵山乡,元天厯初建,明洪武间,立为丛林云山庵在上饶县博山释𢎞裕记

元妙观在上饶县耆徳坊,宋建炎间建,已废。至德宫,在上饶县灵山南麓,傍崖为寺,祀龙神为雩祷之所。 ,本朝康熙己巳,知府蔡廷辅、推官黎士𢎞祈祷有应,重为修葺。

太霞宫在上饶县南隅,宋建炎间建。

证果道院在上饶县永乐乡,宋政和间建证因寺在玉山县,原名白云庵,系古玉东丛林旧址,献本朝康熙壬戌僧绍灯,剙建乙酉春僧得旻额,时因寺 证

普宁寺在玉山县信丰乡,唐总章间,阎立本舍宅创建。宋皇佑间,邑人徐沔重建,元末,毁于兵。明永乐、宣徳间,僧会行,昶先后重建,为本朝康熙四年,博山僧居之,改僧㑹 禅院。

怀玉寺在玉山县二十九都,唐大厯间建。乾符中,志初禅师开法席。宋有斋古禅师,元有雪涛,禅师居此,皆名衲。

觉林寺在玉山县顺城乡,唐天佑建,明洪武间,立为丛林少华山寺在玉山县二十三都,相传汪端明故址,石皆青碧奇诡,不可名状。有金氏叟同僧募开禅林

智门教院在玉山县信丰乡,唐总章间建阎立本,读书于内,今立为丛林广平院在玉山县信丰乡,唐乾符元年,僧佛日大师建

兴教院在玉山县锦衣乡,唐乾宁间建。

净名院在玉山县顺成乡。唐末开基,宋淳熙间重建。瑞峰院在玉山县信丰乡,宋咸平间建。

等慈院。在玉山县平安乡,宋天圣二年建,内有十如、清隠、圆通、西竺归云五堂,明永乐间漂于水。正统辛酉重建。

澄心院在玉山县招善乡。宋治平间建姑苏,李尚书弥大为写王摩诘经文,且为之记。院僧因圆王李及僧龙南像,号三老堂。汪端明记赵蕃铭

定惠院在玉山县龙泉山,有涌泉石龙之异,因创寺焉。宋治平二年赐额。福胜院在玉山县锦衣乡。宋元丰二年,重建里人叶虞仲为记院,有净行堂。绍兴初,捉举喻樗,至院题壁。

天井院。在玉山县十三都,一名福山庵。宋建炎间,里中有女金华者,结茅于此。绍兴四年,归化于澄心院,里人于其修道之所建寺,祷无不应。明𢎞治万厯间,增创堂舍。 本朝顺治九年,重修知县唐世徵有记。

石僧院玉山县有二,一在二十八都。宋绍兴间建,旁有石知人,因名,内有归云堂,俱废。一在锦衣乡,亦绍兴间建。

武安院。在玉山县水南武安山,其初草创一区。自明迄今,大启殿宇,重垣复阁,规制峨然、张、郭、金台,俱有记。

洞元观在玉山县锦衣乡,旧名葛仙观,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废址尚存。福庆观府志云:在玉山县玉山乡,宋咸淳间建。又县志云:在县治水南黄谷山,明洪武十五年建。安庆道院在玉山县儒学,西宋咸淳间,建明洪武二十三年,道㑹李颜,则重建后圯,以其址为射圃。三清宫在玉山县三清山中,葛仙翁修炼之所。

真如寺在弋阳县,治东里许,晋咸康间建。明洪武二十二年,邑人徐永寿施田二百馀畆,立徐氏香火祠于内

莲塘寺去弋阳县,治十里,创于晋,盛于宋。明洪武间,僧人智重修永乐间僧敬善。正统间,僧永监继修。李奎记

南岩寺在弋阳县新政乡,唐太和间,比丘神曜増修。宋嘉定间,王元长建殿门、堂庑、钟楼及架桥之亭,后圮。元至正间,僧嗣正修,明崇祯间重修,邑人范有韬题额曰「自然天地」 ,本朝康熙五年増修。龟峰寺在弋阳县玉亭乡,唐乾宁间,僧茂蟾开山。宋释,慧光建法化后,塔于本山,明末圯 。本朝初,释智能修。

东禅寺在弋阳县归仁乡,始创于唐,久废谭。本朝康熙二十一年,越僧奇峰募建知县 瑄为记。桃花寺。在弋阳县玉亭乡,宋景徳间建。

白石寺在弋阳县招贤乡,宋元佑间建

北山寺在弋阳县北隅。宋宣和中,相传周氏舍宅建重。本朝顺治癸巳,僧来珍修。康熙辛丑,僧恒源修。

开寳寺在弋阳县永年乡,旧有寳相寺,创于宋,右为开明观。厯久荒废,漱雪禅师住持合并为一,遂更名开寳寺。

吉岩寺在弋阳县新政乡,为宋一公。圣者,坐化之地,后有僧法震于此,凿石为佛座,其徒辨成,建塔岩下,并构佛殿,元季毁于兵。明永乐间,知县王尚㻞延铅山僧徳清重建,有圣塘池邑,遇旱必往祷焉。慧济禅寺在弋阳县。万全、邹孙,本朝顺治初,释智季剙建知县刘临 ,颜曰皓山禅林舲山般若寺。在弋阳县永平乡,顺治戊戌,里民程启斌延皓山,法嗣常悦居之,启斌依悦为僧,重构大殿。

清泉寺在弋阳县永平乡,有笑嵓、清泉,古刹,康熙十六年,林舒西堂居此,复兴知县顾丁瑮额曰「声香、梵贝」。

金圭寺去弋阳县,治四十里,髙峰逶迤十五里,到顶可眺,鄱湖寺久废,康熙十一年,僧宾吉重建。后溪院在弋阳县孝诚乡,梁天监建,已废。

待宾院在弋阳县招贤乡,梁大同七年建,隋废,宋大观间重建灵泉庵在弋阳县北二里,山甚险仄,凡数百武,为宋王十朋读书处,壁上有「碧落洞天」四字葛仙观在弋阳县捣药山葛仙炼丹处,唐天寳七载敕建坛左有乔公篆迹,炼丹灶及仙桥诸胜。灵阳宫在弋阳县治北,明洪武间建。

兴山寺在贵溪县仁福乡,晋建朱子扁曰「昂山胜㮣」鸣山寺在贵溪县永和乡,刘宋景平间建称心寺在贵溪县仙源乡,唐先天间建

梅山寺在贵溪县徳化乡,唐开元间建。

龙窟寺在贵溪县孝思乡,唐开元间建。

瑞龙寺在贵溪县永和乡,唐开元间建久废。 。本朝康熙丙午,僧苍岩重建。白衣寺在贵溪县新太坊,唐大厯初建。明嘉靖间,知县袁鳯鸣重建 。本朝康熙间,知县髙骏升兴,复更名青莲。

莲花寺在贵溪县仁福乡,唐大厯间建

紫源寺在贵溪县化行乡,唐大厯间建。

大严寺贵溪县有二,一在孝思乡,唐大厯间建,一在南乡,宋淳熙间建。新兴寺在贵溪县仁孝乡,唐大厯间建。

仙岩寺在贵溪县仙源乡,宋熙宁间建,俗名乾岩寺、东山寺在贵溪县化行乡,元大徳间建 ,本朝僧道生重修、大上清宫在贵溪县龙虎山,汉天师张道陵后裔居之,唐名真仙馆,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政和间,敕改上清正一宫,元大徳间赐名正一万,寿宫学士王构有记。明洪武间,第四十二代真人张宇,初请于朝,建大上清一万寿宫。二十六年,告成金华,苏伯衡为记。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第五十四代真人张圣祖继宗,赐陛见城并大真人府大上清宫扁额。后又 御书 ,号「碧赐玉皇尊经乾坤玉剑之类,真人奏请修理宫殿、奉清宫旨,浙江织造、江西巡抚估计发帑兴修,雍正九年,上皇提㸃娄近垣留京办事 ,上嘉其忠诚

赐冠服、银币,食四品俸。发帑金、母阁、近垣暨署理正一、钦差官监修龙虎山庙宇建斗,嗣教大真人印务、张昭麟同监修,十年十月竣工

昭真宫在贵溪县南三峰右,汉王表修炼之所。仙源宫在贵溪县南五十都,旧为观。明嘉靖间,邵元节奉敕改建为宫,隆庆间诏毁。演法观在贵溪县龙虎山,汉张道陵修炼处,南唐保大间建天师庙,有陈乔碑记。宋崇宁中,改为演法观。

仙隠观在贵溪县龙虎山,宋谢枋得有诗。乾元观在贵溪县龙虎山,元至元间建,邓光荐有记。繁禧观、在贵溪县龙虎山,元赵孟俯书额,虞集有记。佑圣观在贵溪县龙虎山,元揭徯斯有记。北真观在贵溪县龙虎山,明胡俨有记。

祥符观在贵溪县龙虎山,旧为䝉谷庵,后为俗仙观,明嘉靖间改赐今额、静应观在贵溪县龙虎山,旧名真懿观,明嘉靖间改赐今额

靖通庵在贵溪县龙虎山,虚靖真人,建有髙似孙记鹅湖寺,在铅山县北十五里,以鹅湖山得名。唐大厯中,大义禅师,结庵峰顶,后移临官道,宋咸平间,赐额慈济禅院,景徳四年,改赐仁寿,明万厯间,释养庵卓锡于此。

金相寺在铅山县南二十五里,唐大厯中鹫山院。呉太和中改资福南。唐升元中改鹫山。延福,宋治平二年改赐今名。有《浮昭轩苏坚碑》,记余时义有《重修记》。

祖教寺在铅山县东十五里,本名兴唐院,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天王寺。在铅山县北一里,唐大顺中建,南唐升元四年赐额有藏冇塔,明万厯三十年,通判徐性成重建年,本朝康熙二十二 知县潘士瑞修。

华严寺在铅山县东十里。唐光化中建龙安院,宋治平四年改赐今名。著作郎袁谷有碑记,后圯 。本朝康熙九年,僧在如重建汭川,张时泰有记。

海智寺在铅山县东南五十里,踞大尘山之巅。唐景福中,名龙福院。宋治平,改赐今额。有法涌堂,堂下有灵泉。

龙华寺在铅山县东十里,唐天复元年,弥勒院,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秘藏院在铅山县北三十五里,唐天寳元年看经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圆通院在铅山县西北十五里,唐天寳五载建,宋治平二年赐额。开化院在铅山县北十里,唐大义禅师居焉。大厯中,建龙窟山禅院,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资圣院在铅山县北四里,大义禅师尝结庵焉。光启中,改石井,大顺元年改赐今名。崇圣院。在铅山县南三十五里大义禅师开山,大顺中建上感保寿,观音院杨呉,太和五年改安存,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名。有頴国公龎籍修院碑。

寿宁院在铅山县龙琚山,唐㑹昌中龙窟院南,唐升元中改灵隠,宋治平中赐今名。有甃殿碑。章法院在铅山县东天柱山,唐僧道和初结草庵,后遂为精蓝。乾宁五年名西林院,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有中和堂山、光阁、芙蓉、轩水、月池。

戒徳院在铅山县西南十五里,旧名长生院,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悟空庵即湖山寺,在铅山县南西湖湾,宋治平二年建。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刘泗重建。观音石庵。在铅山县西三里,明万厯间,姚江陆梦龙建 ,本朝康熙戊子冬,毁重建。玉虚观在铅山县西七里,昔葛元炼丹其地,唐咸通中建宗华观,宋治平二年,改赐今名,有地仙徐若浑题字。

鸿都观在铅山县天柱山之巅,昔玉华真人炼丹其上,南唐升元中建南华观,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太极观在铅山县,即葛仙祠。元陈衡有记。

开光寺在广丰县,近柘阳寨。唐元和中建,已废为小院。渐湖寺在广丰县柘阳溪旁,唐咸通间建已废。建兴寺在广丰县玉阳乡,唐建久废。

博山寺在广丰县崇善乡,本名能仁寺。五代时,天台韶国师开山,宋绍兴中,悟本禅师,奉诏开堂,辛弃疾为记。明万厯间,大舣、襌师、重兴何如宠有记

鹿苑寺在广丰县四十九都,宋元符中建,已废。景福寺在广丰县崇善乡,宋绍兴间建。

西岩寺在广丰县周安乡,宋韩世忠讨苗傅,夜抵寺宿,祷于神,后果得神助,具闻,赐额为广福罗汉院龙洋寺。在广丰县富成乡,宋淳熙间,叅政施师㸃建。

明心寺。广丰县有二,一在永平,郷宋淳佑间建,后为僧㑹司,一在治南里许。元至大二年,邑人周敬舍地建。

多宝寺一名寳积寺,在广丰县四十都,元元贞时里人管揆舍地创明,万厯间其裔孙重新之。日光院。在广丰县周安乡,唐咸亨间建。有元时碑,今废。

宝积禅院在广丰县,亦名灵鹫寺。唐元和间建,今废,仅存小院。智觉院在广丰县崇善乡,唐乾宁初建。

法印堂院在广丰县周安乡,五代时建,宋治平间赐额真隐观在广丰县城外西山上,宋绍兴间为仙人吕贫子建 ,本朝康熙间,知县马象观构来紫亭于山巅

《洞元观》在广丰县西隅,元元贞间,里人俞希贤创建,未竟其嗣,应康成之后圮 。本朝康熙十九年,知县齐赞宸于旧址前建髙阁,题曰正一」

龙山寺在兴安县招贤乡,宋开寳间建。

龙兴寳信寺在兴安县安辑乡,宋元丰中建。弋湖寺。在兴安县太平乡,宋寳佑间建。

七寳寺在兴安县灵山乡,元至正间建

汪岩寺在兴安县,明时建已废

岑山寺在兴安县,治北岑山,洞内有观音阁、金刚楼铁瓦观。明万厯间,僧慧庵祝髪于此重新之。龙泉庵在兴安县招贤乡,凌本朝知县王舟瑶。建内有 霄阁。

惠泽观在兴安县安辑乡,明正统间建

青华宫。在兴安县治西,明嘉靖间建。

葛仙宫在兴安县安辑乡,明嘉靖间建。

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