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二十一

书院

古之学者,术序党庠,大夫归老,教于其乡。匪曰师儒,繄惟父兄,靡徳不植,靡材不良,书院之设,此意未亡,唐宋元明,歴盛西江,迄乎

圣朝理学大昌鹅湖鹿洞,爰逮豫章。天经地纬,御书煌煌,日星云汉,千载用光。作书院志南昌府。

豫章书院在进贤门内,剏自南宋明万歴间,巡抚凌云翼、潘季驯先后修葺,改祀宋、元、明诸儒,称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国朝康熈二十八年,巡抚宋荦改立理学名贤祠。三十一年,巡抚马如龙复葺祠右书院,岁久倾圯。三十六年,巡抚白潢即旧址重建书院,右为讲堂,左为祠,仍祀先贤名儒,旁列号舎数十间,观风所録士之俊者,胥令诵读其中。延原任通政司参议建昌鲁瑗主讲席,偕学使王思训捐俸给廪饩,复购十三经、二十一史、唐宋大家文集、先儒语録贮院中。五十七年,疏请圣祖御书五十八年。

颁赐章水文渊四大字,悬之讲堂,与鹿洞鹅湖相埒。五十九年,瑗卒,复延原任兴国知县张尚瑗主教。六十年,巡抚王企靖延湖广,原任詹事府中,允宋如辰主教。雍正二年,巡抚裴𢕑度复加修葺,延在籍乡绅主讲席。五年,署巡抚,迈柱继其事。

东湖书院,在府治东南隅。宋嘉定间,郡丞丰有俊因李寅涵虚阁故址创立,以馆游学之士,赐额于朝,今为南昌县学。

宗濂精舎在省城得胜门外龙沙冈,即唐观察使路嗣恭故宅。宋淳佑二年,知隆兴府江万里奏建祀濂溪先生,以先生尝令南昌配以张子、二程子、朱子,理宗御书赐额。吴泳记:元元统中,改为新建县学,后废为玉虚,观元郡人。万一鹗、熊朋来等别剏宗濂书院于府东南,今废。

龙冈书院有三,俱在龙沙冈,亦名隆冈书院一,宋进士刘邦本。建一,宋乡贡进士李天福建。一吴尚书桂芳讲学,䖏即今龙光寺。

罗原书屋在南昌西乡,地号罗家原,为豫章先生。罗仲素故居。仲素徙闽,其地属万氏。明嘉靖间,万光禄思黙尝即其地,构屋数楹,同邓定宇、李见罗章夲清王塘南、邓潜谷诸子讲学,其中罗文恭、洪先题额曰「罗原书屋」。

正学书院在进贤门内。旧贡院址即宸濠阳春书院也。嘉靖元年于此试士三十四年火。三十五年,学使王宗沐创祀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广为号,舎可容。生徒数百人,额曰正学书院罗洪先。有记万歴,中学使沈九畴重修。

国朝顺治间,仍改贡院,后移贡院于东湖北,止存故址。虎溪书院在新建忠孝乡。琚塘亦名虎溪精舎,唐婺源程天器刺洪州,即家于此。始置飞麟学塾。至宋嘉定间,其孙必东、必简先后登进士,因改为虎溪书院。元虞集有记。

秀溪书院在新建北乡,宋安抚使王明访邓晏典教郡庠二载,辞归生徒,愿执经从之者,众乃度地创院中,设夫子位,翼以颜曾思孟,详孔武仲记。

香溪书院在新建北乡,宋邑人邓武建。东山书院在新建忠孝乡,宋邑人罗伯髙建白鹿洞院长,亦剏东山书院于二十都虞集有诗。

竹梧书院,在新建桃花乡,宋邑人裘万顷所构生徒云集万顷。与同里胡桐原、万澹庵、徐竹堂往复唱和,时称「四杰」。

万坊书院,在新建南乡,宋邑人万骥建柳塘书院,在新建二十一都,宋邑人邹一唯建三洲书院,在新建二十四都,宋邑人夏文政建夏九畴,有三洲书院赋。

五溪书院在新建忠孝乡,宋邑人丁锬建。丹陵书院,在新建象牙潭,明正徳间,魏恭简良弼讲学处,今为丹陵观。

洪厓书院,在新建洪厓乡,明李迁建清溪书院,在新建二十一都,明喻、南岳建,又喻均建。有鹿溪书院。

枥山书院在新建忠孝乡,明熊□建,旁有文池亭。浯溪书院在新建二十五都,明谭焕建。

云中书院在新建梅岭。明李耿建罗溪书院,在新建青冈。明邓文洁以讃建。檀溪书院,在新建桃花乡,邑人熊文举建,一名淇园,有檀溪唱和诗。

界坛义塾在新建尽忠乡,明熊曦建,熊文举复新之。霞源。义塾在新建㳺仙乡,明邑人公建,置田延师课业,姜曰广有记。

香城书院在香城寺傍,明谢廷杰建并捐租,以充㑹费。石井书院在新建一都浠湖,姜曰广建。

章江书院在省城石亭寺。

国朝顺治间,巡抚张朝璘建熊文举记蔡公讲堂在省城得胜门外。

国朝顺治间,绅士为巡抚,蔡士英建中为正谊,明道堂黎元寛记之。

西昌书院。在新建县治旁。国朝顺治间,知县魏双凤建邹度。珙记洪都书院,在新城门外隆兴观。

国朝康熈元年,巡抚董卫国建。熊文举记刘公书院在东湖广济桥西北。

国朝康熈九年,布政使刘楗建韩公书院,在章江门外大街。国朝康熈十年,粮储道韩廷芑建扆箴书院,在水巷口。

国朝康熈十四年,分巡南瑞道李世昌建邵公讲堂,在南昌府学内。

国朝康熈十五年,为提学邵逺平建元钧书院,在东湖吉祥寺右。

国朝康熈十五年,粮储道李月桂建槐䕃书院,在东湖吉祥寺右。

国朝康熈十七年,布政司王新命建江渚书院,在章江门外滕王阁北。国朝康熈十八年,知县杨周宪重建,为诸生课业之所。徐孺子书院在丰城县槠山南,亦名读书台。

盛家洲书院在丰城县东蓝家巷,宋邑人盛温,如建朱子,过之有诗。

龙光书院在丰城、荥塘、剑池庙左。宋绍兴间,邑人陈自俯建四方来学者三百馀人,悉廪之,朱子曾过书院,留居一月。元至正闲,裔孙陈必强宗强重建,有欧阳圭斋篆额,明嘉靖十年,知县沈熺奉提学徐一鸣,檄改建儒学西。

莲溪书院在丰城小塘,宋侍郎李从建招周谔讲学于此。临池有莲,故名。

石峰书堂,在丰城梅仙乡,宋里人方齐、陈友沅因其师双峰饶氏,遂创堂讲学于此。

敷山书院在丰城,同造乡宋邑人孙馀庆建掲徯斯记贞文书院在丰城长宁乡,元掲徯斯请于朝,为其父贞文先生来成立。至正间,请建书院赐额,选山长主之。欧阳圭斋记。

同文书院在丰城湖茫元李克家。建克家,字肖翁。凡乡人有志于学者,聚而教焉,买田以给之。

蒨冈义塾,在丰城长宁乡,元掲恵建,中奉先圣,旁以处学徒,规制如贞文书院。有赡学田五百亩,吴澄记之。城南书屋在丰城荷塘,明永乐间,罗懐玉建、金幼孜记罗山书院在丰城湖茫,明嘉靖间李遂建。

剑东义馆在丰城袁坊。明嘉靖间,袁伯明建前为乐育堂,后为养善堂,翼以号舎庖湢,悉具捐腴田二百二十亩,以给就学者之费。

寳修书堂在丰城正法寺左。明隆庆间,参议徐用检建龙门书院,在丰城儒学右。明崇祯间,知县谢龙文建近圣㑹馆,在丰城儒学左。

国朝顺治间,知县宗彝建征士书院,在进贤县启和门外。明正徳七年,改东坛庙为之。嘉靖间,知县程光甸修天启间,魏忠贤废毁天下书院,改为迎春亭。

锺陵书院在进贤县雾岭,明正徳七年,改福胜寺为之,立濂溪先生。祠中有光风、霁月堂、明通、公溥、四斋,李梦阳记。

栖贤书院在进贤县栖贤山,即唐抚州刺史戴叔伦故居。明万歴间,知县黄汝亨建前为明经堂,后为寓阁,翼以号舎,自为记。

梧桐书院,在奉新县罗坊镇南。唐罗仁节仁俭讲学之所,山多梧桐,故名学者称仁节为「中庸先生」,仁俭为诚明先生。

华林书院在奉新县浮云山,宋雍熈中邑人胡仲尧家塾,徐铉有记。

龙洲书院在奉新县。宋直学士余骧建三贤书院,在奉新县寳云寺西,祀宋周濂溪、苏东坡、黄山谷。至元间,邑人邓谦亨建欧阳圭斋记之。

四贤书院,在奉新县东门外,祀宋周濂溪、苏东坡、黄山谷杨诚斋。明万歴间,知县冯烶建自为记。

国朝顺治间,知县胡以温重建。

吟溪书院在奉新县明阴,镗建黄孟载有《吟溪》题咏》。东瓯讲堂在奉新县冯水北。

国朝顺治间,知县胡以温建东窗义馆在靖安县盆田。明嘉靖间,陈大鸿建聚乡族贫,子弟教之。

有造义塾,在靖安县城北隅,国朝康熈三十年,知县髙克藩建置田三十亩,为每岁延师,费自有记。

柳山书院,在武宁县。柳山,唐柳浑,隠此筑室读书,宋绍兴间,毁而复建。明成化间,知县冯琦因旧址再建,有记。

云龙书院,在武宁县修江东。明万歴间,知县陈子侃建。中有讲堂号,舎凡四十间。后因水没知县朱士佳,迁建西门。

濂溪书院在宁州治东旌阳山麓,濂溪先生任分宁时创书院,以延四方㳺学之士,后人因以名。元季兵毁,明天顺三年,知县罗珉重建,成化十四年,知县萧光甫复新之。《彭载记》:𢎞治十六年,巡抚林俊檄知州叶天爵増修,万歴间知州,方沆复修。

国朝康熈七年,知州徐永龄重建,其右,有山谷书院。徐氏书院在宁州,宋邑人徐徳占所筑,即羡鱼亭故址,黄庭坚有诗。

樱桃书院在宁州崇乡双井,宋邑人黄中理建山泉书院,在宁州治北社稷坛西。明嘉靖间,知州蒋芝奉诏建内有习礼、听乐句读,书算四堂,号房十二间,庖湢俱备。隆庆丁帽,知州黄诰又立敬义文㑹所,万歴间废。

瑞州府:

桂岩书院在髙安县调露乡,唐幸南容,创宋幸,元龙重新之有记,周益公必大题额,成化间幸顺廸,重建刘革记。

筠阳书院在府治水南,朝天坊,宋州学基也。绍兴二十二年,学徙废为广福寺,明正徳八年,寺废,知府邝璠建堂八所,榜其门曰筠阳书院,有记嘉靖间推官潘仲骖重葺,吾与堂置田徵租以赡学者,祀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朱子、象山阳明七先生罗念庵记:万歴初,奉文毁卖,侍郎傅孟春捐银抵值,越五年,知府周之基奉诏重修,傅孟春记天启间,魏璫尽毁天下书院,奉檄甚亟,知府陶履中以改建公署申报,明末倾废。国朝康熈九年,知府刘登科重建,复为捐俸,置田乐善书院,在府治西,宋知州王淹建以训宗室之子弟,开府仪同三司赵不黥崇祀于此,不黥太祖六世孙。西涧书院在髙安新丰乡、钧山,宋屯田员外郎刘凝之读书处,幸元龙有《冰玉堂记》。

文溪书院在髙安县新丰乡,宋咸淳末,邑人陈仲徵建槐东书院,在府治南槐山。明正徳间,谢廷建、熊相记中有先师堂、光霁亭、贤㳺亭、退省轩、竹风亭、晚秀楼、感道阁、洗砚池,廖暹有《槐东八咏》。

尊道书院。在府治南,旧为广信寺,嘉靖己丑改为小学。丁未,知县潘仲儒建。有亭堂号,舎置田。赡来学者,邑人谢与栋讲学其中邹守益记。

南嬛书院在府城一笑桥西,明吴江、吴汇兄弟读书于此。

息园书院在髙安县碧落山,明徐瑲如建傍莲书院,在郡城南,明邑人刘恸子讲学处,刘自署柱聫云:「数十年针砭才逼出一盘,恶衣恶食之耻,皮毛肠胃洒,然轻二三子,切磋莫夸张,㡬部多闻多见之竒径,路坫坛平处,实其为学之功可想也。

正徳书院在上髙县䝉山,元至元间,提举姜荣建有大成殿两庑、明伦堂、致思堂、佑善堂、先贤祠,分六斋课士赵子昻题额。吴澄记:延佑二年,提举陈以忠重修姚云记。又邹民则有书院田记。

金石书院在上髙儒学,前明嘉靖间,御史尹敏生。建国朝康熈十年,知府刘登科、重建陈常记。

留馀书院,在上髙县大东门外。明万歴中,佥事李偕,建聨璧书院,在上髙县田北。明末,王徽建子鼎坚记之。义方书院在新昌县治东,宋处士蔡諲筑室百楹,以馆来,学者,元提举胡俊孚重修。

熊氏书院,在新昌县北四都宋粮科院熊襄读书处,元末废。今其地土人名曰书林。

虞氏书堂,在新昌县五峰山,宋大观中虞氏建、崔鷃记之。

梅花书屋在新昌县三十三都,宋孝㢘、熊良翰讲诵之所。

志学精舎在新昌县十七都,宋孝㢘、郭廷发与兄松壑弟梅荘讲肄之,所其蔵书,楼曰「梯云楼」。

荷溪书堂,在新昌县十七都,元李希周建,姚云记之。石溪书院,在新昌县义钧岭下。元提举胡俊孚建延请姚云为山长。

漆氏书堂在新昌县东头塘,元教谕漆文可,建明永乐中进士漆逺方复新之主事《欧阳正记一名养正书院。

寳善书堂在新昌县治东。明永乐中,漆用常建尉山书院,在新昌县荡石。明刘全曜即梅子真墓侧建书院,又曰悦云山荘。

曲江书院在新昌县二十二都,明毛懋谏建聚俊秀,讲学其中。

四:知书院在新昌县北城外。明,胡学新建。文昌书院,在新昌县治左。

国朝康熈五年,知县黄运启建楼三楹,中祀文昌左右为诸生肄业所。

袁州府:

昌黎书院在府学西,即文公祠。明嘉靖间,知县徐栻改为书院,知府汪若冰修之。《彭自新记》久圮。

国朝康熈三年,守道施闰章、知府李芳春、重建,推官郑𤐣记之。

南轩书院,在府城东湖上。夲南轩祠,宋端平中,州守彭方建。元至元间,总管张熈祖、重修虞集记。

六柳书院在宜春县横塘,明进士袁鲁训及江督袁继咸读书䖏也。

秀江书院,在府城西。明嘉靖间,籍严氏产入官抚按,允府议,改为书院课士。

髙士书院,在府城北学宫右。明万歴癸巳,提学钱檟建祀乡贤袁京自为记。

王公书院在府城东门外,明侍御王相说建姜曰:「广记之」。

钤冈书院。在分宜县治东。宋淳佑初,县令王杭改卜西郊,建祀濂溪、横渠二程,朱子仍旧名。明崇祯癸未,毁于贼。

宗濂书院,在萍乡县东芦溪镇,宋周濂溪先生监税。是镇尝立书院以教授,后人即其地建祠。又于县治南立濂溪书院。元末兵毁。明𢎞治间,知府朱华重建东轩书院,在萍乡县东二里,宋朱子门人胡安之读书处。

昌文书院,在萍乡县西。明嘉靖间,同知杨自治、知县蒋时谟先后成之。万歴戊寅,署县同知。陶之肖重修焕文书院,在萍乡旧学基。

国朝康熈七年,知县孟宗舜建张岩书院,在万载县西,获富里元。临江儒学教授张千崖立有礼殿以祀先圣。有祠以奉周、程、张、邵、司马六先生,张没其甥萍乡,荣氏率族人子弟就学焉。虞集记。

昼永书堂,在万载县建成坊,明洪武间,长史龙镡立。坞溪书院在万载县治东。明永乐间,左布政易节建图,南精舎在万载县贯邑。明永乐间,孝㢘杨资读书,处萧韶记。

绿阴书屋,在万载县治西南,明永乐间,郭彦正建,以课其子弟。彦正。子瑾,永乐甲辰进士,仕至刑部侍郎。《周叙记》

桐冈书屋在万载县治东北。明永乐间,刘文忠因山水之胜,结屋藏书以教子。胡俨、潘文奎均有记。文忠子荩成,永乐乙未进士,仕至刑科给事中。

朱溪书屋在万载县西朱溪桥,明处士李克恭建延师以训乡里之俊秀者。

三峰书院,在万载县东门外。明龙,国臣建。凤鸣书屋在万载县石头山。明嘉靖间,孝㢘彭澄建万松书屋,在万载县治东。明晏朝,瑞建,因其地。周遭万松,故名。

竹泉书屋在万载县东,明处士欧阳恕建緑筠书屋,在万载县北门外,明辛滔建教谕蓝渫记。歩云书院在万载县,明杨嘉和建。

吴令讲堂在万载县康乐坊,国朝康熈间,知县吴自肃,建宋继穜记,又知县常维祯建讲堂于儒学,右敖琏记之。

临江府:

清江书院在清江县治东。宋著作郎张洽建金凤书院,在清江县金凤洲。宋国子司业黎立武建芗林书院在府城东门外。宋侍郎向子諲致仕归里,筑别墅。明嘉靖间,知府李盘于其址建书院。

仰髙书院在临江府学东,明嘉靖间,知府李盘建今名文峰楼。

石龙书院在城府南,明嘉靖间,知府钱琦建明经书院,在府学内启圣祠左。明隆庆间,知府管大勲建号舎六十间,知县陆书,续置膳田。刘松记。

明宗书院,在府城南薫门内。明崇祯间,知县王心纯建,复置田五十亩,自为记。

乐育书院,在临江察院行署前。国朝顺治八年,湖西道蒋显㨗建萧江书院,在清江县治南。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洪其清建云岩书院,在府城孝感坊。国朝康熈二年,知县张暥建龙冈书院,在清江县章山。国朝康熈六年,湖西绅士为参议,施闰、章建、李元鼎记惜阴书院。明成化间,佥事陈竒于陶侃读书台下,建立书院,设桓公像,以靖节配之。提学夏寅,扁今名「寅」,与罗伦并记之,后渐颓废。崇祯间,知县周文膺复修。国朝康熈元年,参议施闰章讲学台下,知县胡之霖重建,并移黄勉斋木主并祀焉。

髙峰书院,在新淦县治东宋县令黄勉斋建。明嘉靖元年,知县田邦杰、重修知府徐问有记。隆庆三年,知县李乐改建于儒学,内题曰「勉斋祠。明末废。

国朝康熈四年,知县胡之琳移建惜阴书院旧址。金川书院在新淦县治东北。正徳间,提学李梦阳建祀练忠贞,子宁题其堂曰「浩然,有记隆庆间知县李乐重修姚翼记。万歴庚寅,知县杨宏科移建儒学,右祀忠贞及其父伯尚,后令王立毂増修《聂心汤记》,求仁书院在峡江县凤皇山下,一名自靖祠。明嘉靖间,知府钱琦建祠,练子宁后,通判何坚改建于山麓,罗洪先记。

观澜书院,在峡江县大安桥左,明万厯中,知县郑耀建规制闳厂,日与诸生㑹讲其中,徐必登记,复置饩田,自为记。

国朝雍正六年,署县事景四维因田兴设义学,䝉山书院在新喻县北,䝉山之麓,宋司业黎立武,建仿嘉眉故事,礼先逹以主试月讲季课,春秋行释菜礼,四方来学者云集,及院废,乡人谓其地曰「状元讲书堂。

石门书院有二,一在新喻县䝉山,明洪武初梁寅建寅字孟敬,应召入都议郊祀,礼成,辞还。隠居石门,聚书以遗子孙,名曰「书荘,学者称为石门先生。一在新喻城东保障坊右,即石门祠也。侍读张春有记。

吉安府:

凤山书院宋开国男曽宏甫,觅城西隙地,剏建置,养士田,元初以山长领教事,大徳间罢。至正三年,县尹管文通重新之。刘诜记见桂隠集。

白鹭洲书院,在府城东白鹭洲上。宋淳佑闲,州守江万里以程大中先生尝为庐陵尉,乃即是洲建书院,以祀周、三程、张、朱。六君子有文,宣王庙棂、星门、云章阁、道心堂、万竹堂、风月、楼浴、沂亭、斋舎、庖湢具偹,理宗御书额之,置田租八百石。有竒,绕城濠池,岁入租银五十两,赡学徒,寻即以祀。江文忠、刘辰翁记其略,元设山长一员,时黄嘉领教事建山长㕔欧阳守道记之。延佑间,有奉浮圗教者在书院傍,山长余天民请于总管府撤之,立复古亭,由是四围民居隙地悉属书院。至正乙未,总管纳速儿、丁重修、吴思永,记明季知府汪可受、重修刘应秋记。

国朝雍正三年,知府吴铨重修,以居生徒,兴义学。光禄书院在庐陵、淳化富田。宋开寳二年,邑人刘玉建凤冈精舎,元延佑甲辰,诏兴学校推官陈孝祥、州判杨应星,构精舎于庐陵永和镇,奉夫子燕居像,以曽子附朔望,率乡士肃拜二仲,丁日,行释菜礼。元末兵毁,明洪武初,税课使魏秀重建。

梅溪书室庐陵罗宗智建以蔵书,又推以教其子孙及乡之俊秀,杨士竒有记。

西原㑹馆,在庐陵能仁寺左。明隆庆间,建有田以瞻士,乡先生、陈䝉山、王塘、南贺定斋軰相继主教事,来学者常数百人,每岁季月小㑹,九月大㑹,贺沚有西原敬止堂记,崇祯二年,火知府吴率绅、士重新、刘遇竒有序。

益公读书台在府城南学宫,宋丞相周必大读书于此,明学书院在庐陵儒林乡明、曽养,全建祀文天祥、胡铨、周必大、颜端明、罗韬、五君子、南皋、邹元标记。

依仁书院在郡城内榻水桥,明李忠肃、邦华建以讲学,黄道周、侯峒曾题额巡抚,觧学龙记之。

景贤书院即仁寿山景贤堂。

国朝康熈五年,守道施闰章讲学于白鹭洲。士人病渉,爰就景贤堂旧址剏建书院,侍读张贞生记。

匡山书院,在泰和县东匡山下,南唐邑人。罗韬隠。居不仕长兴间,以博学能文,徵授端明殿学士,以疾辞归。乃建匡山书院,聚徒讲学。重和间,孙罗𢎞重葺,明永乐中,裔孙罗汝止新之邹幼亨记。

国朝学士张贞生结茅于此,辟舎构亭,题咏甚多。著有《玉山遗响》。

龙洲书院,在泰和县治南澄江上,亦名鹭洲书院。宋嘉泰间,建甃石为基,创至二十楹,择春秋补试,前列者居之。立庠长周必大有记,谢枋得有跋。后圮于水。明𢎞治中,知县杨南金改济渡庵为之仍额。旧名云津书院,在泰和县龙洲上。宋嘉定间,邑人刘逢原建。逢原锐意正学,乡人争师之,曾歴记。

清节书院在泰和县治北,宋萧子荆讲学其中。建炎四年卒,门人私谥清节。元至正辛帽清节,宗人继文即其地建书院,立祠祀之,仍置田聘名师,以教来学者。文溪书院在泰和县治西二里,宋邑人曾季永蔵修于此。绍兴间,赵师奭记之,久废。明𢎞治间,知县杨南金改西溪寺为之。

柳溪书院,在泰和县治西白鹤观。右宋邑人陈徳卿建,中有涌翠堂、临静斋、云锦坡、筠坡台诸胜。《严万全记》:朴山书院在泰和城西,元邑人严周父建聚学徒于其中,规制一依白鹿洞。明初,其从孙国子学正从礼重新之周,是修记,从礼之孙士臧复建。彭百炼记:武山义塾,在泰和县汶溪侧。明洪武初,国子学録萧执以亲老乞归,其乡人就学者日众,同里萧鹏举、庐陵王伯衢兄弟相与成之,中为讲堂,旁列号,舎宋濂题额刘楚记。

南薫书院。明永乐中,泰和石台萧氏剏刘东园子彦教授。其中梁潜有记见《泊庵集》。

萃和书社在泰和县儒学,右即大塔寺故址,明嘉靖间郭应奎建胡松记,万歴间,知县濮中玉重修。

清风书院在泰和县南四十里。明知县杨南金毁螺山淫祠,建见《西昌存古録》。

静斋书院在泰和城南龙洲上,明御史陈文鸣建,初为休笑庵,正徳间,诏毁天下额外寺观文鸣,因佃是庵为之,既而拓其基,作髙沤草堂三间,观莲轩緑、野堂、万卷楼,各为厢房以居㳺学者罗钦顺记。

白云书院在吉水县治北,宋邑人陈子张所筑,曾巩记之。

磻溪书院在吉水县同水乡。宋周泽之建龙城书院,在吉水县七都,宋曾无疑。建无疑名。三异尝与朱子论揲筮之数,学者称云巢先生。

文昌书院在吉水县文昌乡,元翰林编修王相建,以教其乡之子弟及四方从㳺者。明初,王氏重修之。

白沙书院,在吉水县文昌乡,元时白沙张氏所建。刘岳申有记。

仁山书舎在吉水县南。文江,明洪武初,邑人刘恵庭建其子子龄増构馆阁亭轩,聚古今圗书,以待来学者。解缙记。

竹林书舎,在吉水县。明洪武间,邑人陈秉献秉哲兄弟弦诵之。所解缙记。

同江书院在吉水县西同水乡,明尚书曾同亨建同亨事罗文恭胡庐山,讲致良知之学。

复初书院在吉水县西门外,明司马毛伯温故居,县令陈王辉建复初书院以祠之,且俾诸生讲业焉。

仁文书院在吉水县东门外,明知县徐学聚建为邹南皋讲学所南。皋有记万歴中毁寻复,天启间,魏璫拆毁追价,崇祯壬午,知县沈中柱奉宪檄,修复李日宣记。

国朝康熈二年,知县某拆修湖西道公署守道施闰章,责令重建,李元鼎记其略。

泷江书院在吉水县文昌乡,明知县沈裕建养中书院在吉水县东虎邱山。明正统间,知县刘成建四壁,皆録儒先语。又大书诚明、敬义四箴以示学者。曲江书院在吉水县三曲滩,明罗匡湖建。

江阳书院,在吉水县五,都元潭。明邑人建祀罗文恭洪先

崇桂书院在吉水县二十都乌江,明邹元标讲学之所。泮东书院在吉水学右,旧为邹南皋㑹讲地,邑人邹、刘、周、李四姓公建。

求仁书,舎在吉水县学堂寺。明万歴间,邑人为胡直。建直,字敬方,学者称西涧先生。

皇寮书院在永丰县二都、渝洲。唐刘庆霖为吉州通判,流寓永丰,建书院以讲学。其十二世孙刘琰、重建周云、朱舆,言均有记。

清风书院在永丰县。秋江,宋观察推官刘禹锡,淳熈间致仕归,筑清风台,吟咏其中,后改书院。

湖头书院在永丰县治西,宋邑人金汝砺聚徒讲学之所,明永乐间,裔孙金从缄重修。

武城书院在永丰县西迁莺乡,元学士曾徳裕创祠先圣先师,以其父武城伯晞颜配享,宗党来学者居之,移文集贤院,朝议可之,俾曾氏子孙贤者掌其教。吴澄记。

志欧书院在永丰县西平湖,元延佑间,学士曾靖翁建中构圣殿左为欧阳公祠,前为讲堂,翼以两庑四斋,又置赡田五百亩,生徒来学者常百馀人。杜显祖记阳丰书院在永丰县治西药师寺。后元、至元间,进士陈应沐与弟起鸣起元建,规制如儒学。延佑四年,赐额吴澄记。

浮云书院在永丰县鹫溪。鸡山之阳,初名道院,后更书院。元刘鹗建以教其乡族子弟,置赡田若干亩,掲奚斯记之。欧阳元赋之元末兵毁,明初鹗子公铎,重修杨士竒、曾棨,俱有记。

中山书院,在永丰县。秋江。元、至顺间,翰林待制陈植谪博罗,令归建书院。

金牛书院,在永丰明徳乡金牛洞,明成化间修撰罗伦蔵修之所。

龙云书院在永丰县东湖,明南京兵部主事刘忠讲学。处忠字显仁,以古人实学,自期闽、楚、浙、蜀之士,来学者甚众,建书院以居之。

一峰书院,在永丰县儒学西。明𢎞治间,知府张本、知县郑浚建祀一峰罗伦邵寳记。

六一书院,在永丰县西石桥寺,明嘉靖间知县张言建祀欧阳文忠、邹守益记。

秀溪书院在安福县西三十里。宋嘉泰间,邑人周奕建讲经,有堂诸生有舎丛书,其间杨万里记见《诚斋集》。石冈书院在安福城东南三十里,宋萧仪凤始剏书院。宋末毁于兵,仪凤从孙徙梅溪,复剏之。元季又毁,梅溪之孙三溪复剏之。明永乐中,名士共为诗,梁潜作序,杨士竒记之。

竹园书院在安福县治南,宋刘𢎞仲建,朱子、胡文定,俱有诗。明永乐间,邑人孙大渊修,李时勉记之。

安田书塾在安福上田乡。元、天歴间,李辛翁建礼殿,设讲堂,置斋舎,赡田。吴澄有记。

书冈精舎在安福县治南。明洪熈间,张衡建、吴与弼记前溪书院在安福县治南。明𢎞治间,刘教建、崔铣记复古书院,在安福县治南门外,即旧学基。明嘉靖间,知县程文徳,建中为文明堂,后为茂对堂尊经阁,忠信、笃敬两斋号舎庖湢,俱备程文徳,与聂豹、邹守益各有记,隆庆间,知县李忱修之。刘阳记书院田万歴九年,奉文变卖后,知府余之桢、知县闵世翔增置立三先生祠,祀王文成、程文徳、邹守益二贤祠,祀布衣刘文敏、刘肇衮、王时槐记》。

复真书院,在安福县治南五十里,即北真观废址。明嘉靖戊午,邑人公建中为讲堂,后为聚奎楼,祀刘文敏、刘邦采、刘阳、尹一仁四先生。楼后为堂,专祀邹东廓,以朱调、王铸、王钊、朱叔相等从祀焉。堂前为萃胜楼以蔵书,聂豹、罗洪先各有记。

国朝康熈三年,王吉、周焕倡修《施闰章记》,复礼书院,在安福县治西。明隆庆间,邑人刘元卿倡建中为明徳堂,后为留帖阁公,捐田并山林荘屋万歴间,陈国相捐田三十亩,每岁于书院讲乡约举文,㑹识仁书院,在安福县治西。明万歴间,王师仁同士民公建中为志学堂,前为复初堂中祀,泸潇先生刘元卿以西里诸贤附焉。

国朝康熈初,里人姚开逖倡修,任仁精舎,在安福县治北。旧为邹太常善讲学地,御史朱鸿谟即其地为祠祀之。

道东书院,在安福县,治东祀李忠文、时勉及刘㢘节、刘养冲、彭石屋诸人、张召南记。

近圣㑹馆在安福县,治南邑人朱叔相建中道㑹馆,在安福县西,洋泽万歴间,士民公建、刘元卿记。

龙溪书院在万安县治西,宋赵清、献忭、守䖍、周濂溪。敦頥为司理,经游龙溪及香林寺,初建濂溪祠,乆而改为书院,中为宣圣像,傍列周子二程以配祀,明洪武间修之,黎奎、觧缙各有记。

国朝康熈间,知县胡枢、黄圗昌相继修复。昻溪书院在万安县昂溪里,为宋儒叚奎斋讲学处文文山颜而记之。

儒林义塾在万安县邓林街,元刘桂平建设塾延师,凡党里子弟童䝉以上,悉许来学施田若干亩。吴澄记:屏山书院,在永新县南山元大徳间,邑人刘南可建聚徒授学,后改为紫霄观。

崇正书院在永新县凤尾湖。明嘉靖间,尚书尹台建。有记见《洞麓堂集》。

鹅峰书屋在永寕县治南,明知县陆时雍建。有记抚州府。

临汝书院在府城西南二里。宋淳佑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以朱子尝临是邦故,立书院,祠之规画,悉仿学制。元延佑间,毁于火山长黄镇同知马合睦新之吴澄记》:至正辛巳,照磨王坚、孙山长、张震重修礼殿讲堂、门庑、斋舍,焕然一,《新虞集记》。

峨峰书院,在府城南青云峰左,宋嘉定间,㕘政李晥捐俸,同知县黄干建,以讲堂面峨峰,故名王克勤。记崇儒书院在府城南,祀宋晏、元献、王荆公、曽文定、陆文安。元吴草、庐。明、吴康斋荐绅,每讲㑹于此,明邹元标有记,又陈文燧有《书院学田记》。

碧涧书院在临川县铜陵、山阳,宋知南康军晁百谈建。红泉精舎,在临川县铜陵。山阳,宋曾极建。

渔墅书院,在崇仁县东鄢巷,宋安抚使陈元晋建,一名文溪书院。

成冈书院在崇仁县二十都,元邑人李幼常建储书,淑后吴澄记之。

草庐书院,在崇仁县东耆小港。元至元间,监邑阿里建祀吴草、庐澄。

邵庵书院在崇仁县北郭。元至正间监邑重喜建祀虞集。

巴山书院在崇仁县。石荘,明景泰间吴宣建宣字师尼,为镇逺知府,有《野庵文集》。

小陂书院在崇仁县小陂。明正统间,吴康斋讲学于此。时陈献章、胡居仁、胡九韶诸儒俱从㳺焉,后即为祠,亦名康斋书院。

寳唐书院在崇仁县学后,明万歴间,知县李绍春、建义民谢宗元捐资,吴道南记之。

文昌书院在崇仁县治左,国朝顺治间,知县谢颖璜建有记鹿冈书院,在宜黄县鹿冈。宋嘉佑间,杜子野建王荆公尝师事子野受业,处名拿云馆。

定安书院,在宜黄县十九都,宋靖康间王革读书之所遗,安书院在宜黄县待贤乡宋邹,次陈讲学处。次陈字周弼中博学宏辞科,值革命,隠居不仕逺近,学者多从之。

槐堂书院在金溪县治西。宋绍定间,县令陈咏之建祀复斋、象山两先生。陆氏旧有槐堂,因扁以名。𫝊子云记,淳佑十年,县令王中立、重修州守叶梦得记之。石林书院在金溪县西南四十里,宋抚州守叶梦得、建明知府周瑛题额。

按《宋史》,叶梦得字少藴,号石林居士,处州人,徙湖州。建炎中,官至户部尚书,未尝守抚,而贵溪人叶梦得则尝守抚州,但不号石林,姑存之以备考。青田书院,在金溪县北三十里,乃三陆先生之乡,元大徳间,县尹张居怿特建以祠程钜夫记。

崇正书院,在金溪县治西。明嘉靖间,知县冯元鼎建祀朱、陆二先生王蓂记。崇祯间,兵巡道吴麟瑞重修象山书院,在金溪县西门外二里。明嘉靖间,知县程秀民以西升废寺,改祀象山先生两傍翼,以号舎栖来学者。

心斋书院在乐安县流坑,宋儒董徳修师事象山,教授于家,从㳺者为建书院。《王畿记》中有潜心堂孙润记。子男书院在乐安县,流坑为宋庐陵开国子董徳元,长清开国男,董敦逸立。

慈竹书院。在乐安县西,宋侍郎乐史建、明裔孙乐翰、重修罗汝芳记。

杏坞书院在乐安县招携乡,宋里人邓氏。建樽斋曾丰记。又曾思文建沂水书院于严溪。

古梅书院在乐安县衙背宋儒詹元吉由进士授古田尉致仕,家居味伊洛,遗书四方来学者众,建书院以居之。

鳌溪书院在乐安县治东元,邑人夏友兰建《吴澄记》。友兰字幼庵,少从草庐先生㳺邑尉明安岱尔,捐置书院田五百亩。皇庆元年,赐额设官,规制与白鹿鹅湖等。

西溪书院在乐安县西坑,元儒何中建。柳塘书院在乐安县治东。元大徳中,县尉明安岱尔建龙冈书院,在乐安县龙头冈,元邑人谢均福与其弟均、寿建以讲学。明天顺间,五世孙谢辅即其地新之买田,以供祭祀束修之费,陈献章记。

卧云书院在乐安县招携乡明董时翀建龚廷献记。安定书院在乐安县治前,明胡伯成建祀安定先生罗汝芳记。

道乡书院,在乐安县南镇安桥,明天启间知县庄学曾建,祀李见罗、邹元标题额。

大成书院,在乐安县云乡。明时,里人公建中曰至善堂,董翔鹏记。

江西通志卷二十一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