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十八

学校二贡院附

建昌府儒学。

建昌学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建在军治西,靖康二年毁,绍兴四年又毁,知军蒋循祖修复之。《江皋㑹记》:元泰定间,总管萨题勒宻实增修。《呉澄记》,至正六年,同知刘榘重建大成殿虞集记。 明景泰七年,知府江浩修《何文渊记,成化间知府谢士元,重修商辂、罗伦,俱有记。𢎞治五年,以分封益藩并入藩府,知府孙伟移学于府,治北天寜寺。十年,知府熊宗徳拓地建学门。十八年,知府舒昆山、同知林廷献建号房正徳,九年秋,雷震殿角,知府韩辙、同知何恩以殿仍佛宫弗称,撤而新之。《田汝耔记:「万厯三十四年,叅政余沾知府朱与翘捐修尊经阁,太常卿左宗郢出所蔵书,送入府学,有自序。崇祯九年,明伦堂火,知府李恢先、通判车暹重建蔡国用记。

国朝康熙十五年春,大成殿雷火灾。二十年,重建二十一年,风霾拔毁绅士王师䕫、汤来贺等因益府本旧学基,今为提督衙门,已经裁缺,呈请复为学基。知府魏勷详请具。

题仍复故址。五十三年,知府陈世俊重修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知府王度、陈公升、杨守仁、邬鸣雷先后捐置左宗郢记,今无。

名宦祠祀颜真卿等凡一十五人。乡贤祠祀陈彭年等凡四十三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射圃在学宫右。

四贤堂,宋元符间知军事管师仁建祀李泰伯、曾子固、王无咎、邓润甫、傅拳记。

南城县儒学。

初,学与建昌军共。宋绍兴十二年,县令赵旦始建学于城南隅,里人蔡延世继修之,又入田以资廪饩。景定三年,知军赵时稼增修。 元大徳间,总管段立夫重修,至正十二年,毁于兵,县尹曾必高修复之。 明洪武初,知县张棁、吕升增葺如制《吴毅记。永乐二十一年,教谕江济训导项修重新之。正统间,知府杨谊修。景泰间,巡抚韩雍檄知府江浩辟地,建号房。成化十一年,教谕李昱移堂斋。嘉靖间,知县邹尧臣、知府王度、知县曹逵、知府朱廷臣次第增葺。万厯四年,知县范涞重修。天启六年,知县呉之屏加修,明末尽毁。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李正蔚重建。康熙间,知县苗蕃、曹养恒相继修之。五十一年,知县梅廷标捐修。

社学一十四所

学田知府邬鸣雷,知县曹逵、范涞等,前后捐置,见存五十畞零。

名宦祠祀壬昕以下凡二十九人。乡贤祠祀李觏以下凡四十三人。忠义孝弟祠祀石三郎以下凡二十四人。射圃在县右。

三贤祠:宋景佑间,知军赵时稼建祀先贤李泰伯、蔡延世。曾渐有赵时嶒记。

超鳯楼,𢎞治间,知县毛騤建乐育堂。正统间,知府杨谊建南丰县儒学。

学在县治南。宋庆歴间,县令周燮建曾易占记。 元至元间,升为州学,寻毁于寇。宣差武抄儿重建。延佑三年,知州王著新之、刘埙记,知州乌枢、重修王充耘记。至正四年,知州史文彬建棂星门,上官纶记。 明复为县学,洪武间,知县马上宾、袁仁亨修葺。景泰间,知县陈勉大新之《韩阳记》,天顺间,毁于火。佥事陈骐、同知萧允恭,知县杨休、杨参,先后缮治,规制如初。《谢士元记》:正徳七年,提学李梦阳并仓基以充拓之。嘉靖三年,知县祝继皋重建明伦堂。二十一年,知县向缟重修。四十一年,棂星门灾。知县任懋官。新之。隆庆三年,知县金文业,再修邓汝相记,万厯十二年,署县通判薛瀚修明伦堂王玺记。

国朝康熙九年,训导周易葺之。甲寅,兵毁。十九年,训导龚曰鼎重修。四十七年,生员谭恪等倡修。五十三年,贡生王文佐捐金五百倡修。

社学六所

学田知县向缟、张鹏翼,通判薛瀚,训导郭麟,先后捐置见存田三十九亩零。

名宦祠祀县令㳺茂洪等凡二十人。乡贤祠祀曾文定巩等凡二十九人。忠义孝弟祠祀曾怘以下凡十人。射圃在文庙西。

川上亭知县,马上宾建。

新城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兴八年,始析为县。十三年,县令李维芑、建学谢黻记。宋末,邑进士胡梦魁作礼殿。 元至正三年,县尹苗益倡修虞集记。元末㓂毁。 明洪武元年,知县沙良佐重建十七年,知县洪深,二十七年,教谕罗秀实先后修之。永乐十五年,教谕曾亨、县丞黎乆秀增斋舍。宣徳九年,知县陈员韬教谕上官佑,购民地,拓学基。景泰四年,知县万立朝修。成化四年,同知萧允恭、知县傅京重建尊经阁谢士元记。𢎞治七年,知县段敏大新之。何乔新记》:正徳十年,知县黄文鸑重修。嘉靖二十六年,知府陈升修王材记。万厯十六年,知县叶甘匏重修何涛记。三十一年,知县赵日崇拓其制。邓渼记三十九年,推官陆键、知县金徳,再修涂国鼎记,天启间,知县呉之屏、崇祯间知县杨荣相继修,明末毁。

国朝顺治十二年,邑人涂国鼎,仲子涂斯皇重建魏禧记。康熙九年,涂斯皇捐资重修。三十六年,知县解光爚重修。五十五年,知县舒𢎞训又葺之。雍正二年,毁三年,知县周肇岐重建。

社学六所

学田知府邬鸣雷,知县李伯生、章宗、孔邑人王材、邓榆、萧国泰、黎文焕、饶国裕等,先后捐置,见存田五十九亩零。

名宦祠祀县令赵辅政以下凡一十八人。乡贤祠祀黄仲昭以下凡一十九人。忠义孝弟祠祀黄端伯以下凡五人,射圃在东门内。

四贤堂,绍兴间县令李维芑,建祀李泰伯、王补之、邓温伯、吕次儒。

广昌县儒学。

初在县治西,宋绍兴八年始析为县,即建学,后令曹进之,迁建县,治东南。周必大、刘嵘俱有记。 元泰定间,冦毁县尹,葛崇节重建,赵希譝,继修陈艾记,元末兵毁。 明洪武三年,知县侯端重建。九年,知县张琥建明伦堂。十六年,知县李文增修。景泰元年,知县江浩大新之何文渊记成化三年,同知萧允恭、知县叶茂高,重修刘定之记。𢎞治元年,教谕宋暄、义民饶秉元等改建明伦堂。何乔新记:十三年,佥事黄珙允诸生议毁东岳庙,以广学基。正徳十年,教谕唐鉴修。嘉靖二年,知县余莹修㦸门。八年,知县毛益,建斋舍,知县周升、黄徳纯相继修。隆庆六年,巡道许鎡修尊经阁。何源记,万厯二十二年,知县陈时修。

国朝康熙三十九年,教谕熊士伯、训导高㑹霖倡修。五十一年,教谕詹玉孙、训导陈策敬重葺之。

社学六所

学田知府邬鸣雷,知县张汝霖,荘日宣,邑人易琼、何源、罗万、程、饶时举,先后捐置,见存田一顷六十七亩零。

名宦祠祀县令承敷以下凡二十二人。乡贤祠祀何坦以下凡二十五人。忠义孝弟祠祀李宗可以下凡四人。青云、楼明、正徳间,邑人揭文昭妻乐氏捐资,独建张升记。

泸溪县儒学。

初在东城外,明万厯六年置县建。十五年,知县汪谟谓学在城外非宜,购地于县治西,改建如制。三十九年,知县梁应抡加修,自为记。崇祯十一年,冦毁十二年,邑士傅登觉、傅元崧等倡义捐修。

国朝康熙十年,署印县丞孟吉熊暨绅士修之。十九年,知县张翼文、教谕陈善训导鲁志重修。四十七年,知县王鉽捐葺。

社学一所。

学田知府邬鸣雷、朱与翘,知县陈王庭等,置有记见,存田一顷四十三亩零。

名宦祠,据县志未立。

乡贤祠祀宋李觏一人。

忠义孝弟祠。

广信府儒学。

旧在府西北隅,宋景徳三年,知府事杨举正迁于城东。《青阳楷记:庆厯四年,州守张铸拓而新之。元丰五年,判官郑亹、州守杨仲孺复加修葺。孔武仲记学门旧向正南,元佑间改东南,与溪南诸峰相对,南渡后改为馆驿教授,周之才请于州守复之,自为记。淳熙十年,州守钱象祖重新王寜记,绍兴五年,教授林至修、朱子记嘉定、端平、嘉熙间,歴有修葺。 元至元二十一年,总管卢天祥修之,寻厄于火。 明洪武三年,知府蒋麟重建永乐。讫景泰间,知府叶亨、吴润、杨文奎、姚堂相继修葺。天顺间,知府金铣广学,基大新之。《李贤记》,成化二十年,知府邢正修、张元祯记。𢎞治八年,知府王塘重修。正徳十五年,提学卲鋭檄知县周辂、教授应奎督修按《府志》,嘉靖迄天启修葺,渺不可考,仅存大学士郑以伟记。崇祯初,知府陈荩新之,自为记。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初,知府张鳯仪稍葺。康熙七年,守道李士桢檄通判赵权重建明伦堂。十一年,知府高梦说增修郑日奎记。甲寅,兵毁。十九年,知府曹鼎望、同上饶知县马之骥重建。四十七年,知府朱维熊重修。五十六年,知府郭维管重修。雍正三年,知府佟□捐修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见存六十三亩零。

名宦祠祀杨光翼以下凡十七人。乡贤祠祀汪应辰以下凡十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两先生祠祀宋陈康伯、汪应辰。聚奎楼,万厯间同知蒋益建、孙原贞记上饶县儒学。

学在县治西北武安坊,宋淳熙间,创建于天津桥,元季兵毁。 明洪武七年,知县林荣迁建今所。永乐间,知县赵景纯、叶㢘增修之。正统七年,知县谢琛重修。景泰元年,知府杨文奎构两庑。三年,巡抚韩雍檄知府姚堂葺治一《新韩阳记》。天顺间,知府金铣修。成化间,知县任泰、𢎞治间知县张嵿相继修。正徳三年,知县黄希英重建殿庑。八年,提学李梦阳增学舍。十一年,知县周辂益规制如府学。隆庆四年,署县同知廖文光仍旧制新之。叶镗记万厯六年,知县王炳璇改学门向杨时乔记。崇祯间,知县翁竟成重新。郑以伟记明末毁。

国朝顺治间,知县郭永静、重建知县程汝璞继之。康熙八年,大雨雹,殿圮。十一年,知府高梦说捐修。甲寅,兵毁。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孙世昌重建。三十四年,署县通判陈大纯修之鲁瑗记。四十六年,知府朱维熊、知县刘光祖再修。雍正八年,署县事通判沈东捐修社学四所。

学田明训导姚参立捐置,见存田一顷一十亩零。名宦祠,祀杨光翼以下凡九人。

乡贤祠祀王贞白以下凡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徐中行以下凡十二人。思乐亭,永乐间知县赵景纯建。

姚公祠,训导姚参立捐置学田邑士,徳之立,专祠于学桂荣记。

玉山县儒学。

初建县治东宋以前,创始年月无考元,大徳间,迁于县治南,复毁于兵。 明洪武初,知县萧俊创建,知县王仪、雷起隆相继增修。永乐八年,知县梁常重修宣徳。六年,知府呉润、知县林献改建梁萼记。七年,知县林岱建讲堂。景泰三年,知府姚堂修、李奎记。天顺五年,知县方中大新之孙原贞记。成化三年,知府金铣重修。𢎞治间,知府王塘、知县孙景云广其制,姚秀夫记正徳间,知县陆瑗、潘文明相继修。嘉靖间,推官尹大本修之。万厯二十三年,知县钱应斗重修。三十一年,知县胡鼎修《屠隆记》。四十四年,知县张克揆再修董继周记》。崇祯八年,水圮,邑士郑可远重建。

国朝顺治五年,毁于寇。六年,守备罗洪署县事,草创圣殿,行朔望礼。唐世徵记其事。十一年,推官黎士𢎞撤而新之。康熙二年,知县王熙泰建明伦堂,继令邹山建尊经阁熊文举记。十三年,兵毁。十九年,知县彭天福、二十一年,知县余毓浩相继修复。四十八年,知县吴振、五十七年,知县李粲元续修,年乆圮。雍正四年,知县杨世正重建。

社学六所

学田,嘉靖间,推官姚篚,万厯间知县周日申、张道深,先后捐置,见存田十二亩零。

名宦祠祀杨文逸以下凡十人。乡贤祠祀詹丕逺以下凡三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徐轲以下凡十六人。弋阳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宋绍兴二年,知县刘伯成始建扵县,治西元因之。元末兵燹。 明洪武二年,知县刘琢徙于县治东,即今所永乐间圮于水。宣徳六年,知县王尚㻞重建,胡俨记。景泰三年,知府姚堂重修李奎记。天顺六年,知县吴浍重新,功未竟。至成化三年,知县李庭芝踵成之。孙原贞记,𢎞治间殿庑复圮,知县王诰、杨翱相继修复。《呉晟记》,嘉靖丁亥,毁于火。署事同知卢元恺、知县季本共新之。汪俊记万厯十三年,知县锺惟藩复新之。明年知县吕应诏清复居民侵地。天启间,知府许兆、金重修、郑以伟记,崇祯间知县王万祚、重修刘同升记。

国朝顺治五年,毁于土冦。康熙九年,知县陶耀捐募重修,自为记。甲寅,兵变,复毁。十八年,知县张龙如、重建知县谭瑄增修。雍正三年,知县张世显修葺。

社学二所

学田今无。

名宦祠祀董敦逸以下凡九人。乡贤祠祀方竦以下凡十六人。忠义孝弟祠祀沈邈以下凡十五人。贵溪县儒学

初在县治东,宋庆厯四年建。绍熙元年,知县陈均显增修《陆象山记。元末毁于兵。 明洪武二年,知县冯子木重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徙置县治西。宣徳二年,知县徐士宗以其地狭隘,仍迁于故址。洪璵记:景泰三年,巡抚韩雍、副使韩阳、知府姚堂重加修葺。李奎记成化十八年,知县卢格奉、巡抚高明檄,拓而新之。呉寛记: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十二年,署县同知叶承祧重建。康熙四年,知县郭一鳯增修。十三年,兵变复毁。十八年,知县高骏升教谕罗鹏翮捐募重建。五十七年,知府郭维管摄县事,同知朱师濂重修。雍正二年,知县连际遇重建社学四所。

学田明知县周如斗、江万仞、伍袁萃捐置,见存田三十一亩零。

名宦祠祀倪亚以下凡四十八人。乡贤祠祀吴勔以下凡五十人。忠义孝弟祠祀裴璩以下凡四十三人。文昌阁在文庙东。

铅山县儒学。

旧在县东南,宋县令赵惟齐徙东山下。淳熙六年,县令蒋亿拓而新之。朱子记,绍定初,县令章谦亨载修《真徳秀记》。 元升为州学。皇庆间,知州窦汝舟重修,明复为县学。洪武初,知县邱木建、张原、呉仲晦相继修复。永乐讫正统,知县郑庸、孙珏増修。景泰间,知府姚堂、重修李奎记。天顺六年,佥事宋儒辟隙地建尊经阁。李龄记成化九年,知县蒲纲重修,张元祯记正徳。六年,提学李梦阳檄知县秦礼改建规制。一新,嘉靖间,知县朱鸿渐、王宣之、陶斯文,署印推官孔𢎞铎,前后修之。万厯二十七年,知县唐应绍因殿圯,倡捐重建。冯梦祯记崇祯四年,知县任怀徳重修,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九年,训导江雁卿稍葺。康熙七年,知县呉士恒重建高梦说记。甲寅兵变复毁,知县潘士端捐修。四十六年,知县夏景宣重修。五十一年,教谕方应珩,五十七年,知县王作朋续修。

社学六所

学田,明知县陈坦置。见存田九十四亩,名宦祠,祀苏坚以下凡十三人。

乡贤祠祀刘之道以下凡十三人:忠义孝弟祠祀李恂以下凡三十七人。射圃在南闗外山川坛右。

广丰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宋熙寜间建。绍兴十六年,县令江昭远创讲堂,尹穑记淳熙间,县令李楙增建。嘉熙间县令臧元士重新,自为记。 元庆元元年,达噜噶齐博罗重建,延佑四年,县尹梁辅广其规。泰定三年,县尹郭定柱、新之翁与刍记,至正八年,县尹辜中再新之。李祁、黄溍均有记。次年,教谕陶凯作㕔事,县尹宋详踵成之。刘基记。 明正统九年,知县邓顒重葺。景泰三年,知府姚堂、知县杨宏大加修葺。李奎记成化六年,知县吕铭、重修倪谦记,嘉靖间知县方禾唐侃改建尊经阁,通判胡晓重葺明伦堂。万厯二十七年,教谕朱大徳捐修徐上达记。四十四年,知县李思敬重修。崇祯十年,知县朱朝熙加葺。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曹淑贞重修。二十一年,知县夏显煜再修《管天申记》。四十一年,知县傅而保。五十五年,知县呉之瀚各率绅士修葺。

社学六所

学田明守道沈蒸、知县蔡国炳捐置见存田七亩零名宦祠,祀柳浑以下凡十八人。

乡贤祠祀王贞白以下凡四十七人:忠义孝弟祠祀张叔夜以下凡八人。兴安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北。明嘉靖四十年始设县。知府江珍、知县陈庆云创建桂荣记》。万厯四年,知县孙楠增修,杨时乔记。十三年,知县刘一贯重修。三十七年,知县郎文焕以规模卑隘,改迁学西旷地,即今所郑以伟记天启二年,知县张国经倡修。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宋元衡修葺。康熙六年,知县王舟瑶复新之。五十八年,知县孔鹏捐修。

社学,据县志未立。

学田二亩零。

名宦、乡贤祠俱未立。

忠义孝弟祠祀童应科以下凡六人。饶州府儒学

旧在县治东,宋景佑间,范仲淹知饶州,指城外督军湖北可立学,未及迁代,去庆、厯间,州守张谭成其意,学徒几千人。余靖记嗣后修葺,各志失考。元末兵毁。 明初,里人徐素因圣贤列像,为风雨摧剥,舁像至西隅天寜寺中,知府陶安遂即其殿为之。洪武八年,知府王哲扩其制,宣徳间,知府黄通,理修《杨荣记》。嘉靖二年,教授林瓒申请巡抚盛应期檄知府李熙修之。三年,知府彭辨之继完其工。万厯二十二年,知府林欲厦、三十二年,知府黄琮各事修葺,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七年,知府翟鳯翥请将淮藩废址,改建府学《陈𢎞绪记》。康熙元年,知府于荣缭以石垣。九年,知府王泽洪捐修有记。十三年,兵变复毁。十八年,知府黄家遴重修有记。三十二年,知府李昉,四十年,知府李继勲。四十六年,知府郭一璐。五十三年,知府韩奕均事修葺。

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据府志无存。

名宦祠,祀颜真卿以下凡十五人。乡贤祠祀张遐以下凡六十四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鄱阳县儒学。

旧与州学共宋淳佑间县令周还淳始就北门内州学旧基剏之。元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五年,知县林伯龄迁建于城北隅兴贤巷,帝师殿旧址知县聂瞻、任勉,相继增葺。宣徳三年,知县雷升重修。𢎞治间,御史王宗锡、陈铨,副使邵宝,知府李复真,知县翁永年从诸生请,仍迁宋州。学址顾清记:正徳间知县陈良翰,重修李士实记,知县周震、赵荣显,递加葺治。嘉靖间,知县徐俊民增设号舍,副使范辂市民居以广学基。知县蒋瑜、庄思寛、教谕俞应龙相继修葺。万厯十二年,知县程朝京移建明伦堂。

国朝康熙元年,守道高得贵,知县程世章,重修知县卢元培、邓士杰踵修。三十三年,知县范锺重葺之。四十九年,巡道龚嵘、知府郭一璐、知县靳乾亨捐修。五十七年,知府韩奕、知县呉廷案重修。

社学七所

学田,明崇祯间,知县饶震元置。康熙间,知县靳乾亨复置。今无。

名宦祠,按《县志未立。

乡贤祠祀陶侃以下凡九人。忠义、孝弟、祠祀。余廷赞,一人采芹亭,宋时迁学,于东湖滨筑堤建亭。毛滂有记馀干县儒学。

旧在江滨,唐开元二年,县令顾锡以水患迁县左。元和元年,李徳裕重修。 宋嘉佑二年,县令江璞迁南隅。崇寜二年,县令呉与迁琵琶洲都随记。绍兴十年,县令杜师旦迁东湖,即今所。 元元贞间,升为州学教谕。祝宜孙倡修、李谨思记,至元间,知州乌枢修之。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初,知州侯彬重建。四年复改为县学。天顺间,知县邵昆、重修孙原贞,记𢎞治间御史王宗锡、陈铨增葺苏葵记,嘉靖五年,提学徐一鸣迁东岗山。三十六年,御史徐绅捐金,属知县陆鳯。仪改复东湖。罗洪先记。万厯九年,知县刘谐重葺国朝。顺治四年,冦毁。康熙六年,知县江南龄重建张贞生记。二十二年,知县吕玮重修吕琨记。二十四年,知县张劢知修明伦堂。四十四年,知县孙汉良,四十六年,教谕:甘显祖、五十四年知县汤启声均事修葺社学一所。

学田一十亩零。

名宦祠祀王𢎞以下凡四十五人。乡贤祠祀呉昺以下凡三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徐铎以下凡十九人,射圃在泮池右。

乐平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宋熙寜五年,县令范锷建《刘定记》,淳熙间,县令程鎡葺之。绍熙三年,县令杨简扩其制,自为记。元元贞间,升为州学。知州刘吉创建慈湖遗书阁。至正壬辰,兵毁。 明初仍改县学。知县曾宇春、县丞蒋惟贤始建未完。十五年,知县丁宜民成之。夏伯时记宣徳七年知县杨志重修。正统十三年,知县王容修明伦堂。成化丁未,毁于火。𢎞治二年,佥事罗九鼎、知县赵锜创新之。程楷记隆庆二年,知县程沂新、泮池黎澄记,万厯间知县金忠士重修。刘应麒记,国朝顺治二年,冦毁八年,知县王徳明重建。范文程记,康熙十年,知县王道隆重修。十三年复遭兵圯。十八年,知县宋良翰重修。三十八年,知县荆毓鳯、四十一年,知县石为崧,四十八年,知县李延采均修之。社学三所。

学田,嘉靖间,知县龎尚鹏置,见存九十七亩零名宦祠,祀韩当以下凡三十二人。

乡贤祠祀洪皓以下凡二十八人。忠义孝弟祠祀姜崌以下凡二十二人:射圃在南州。

弦歌楼天顺间,知县邓冕建浮梁县儒学。

旧在县西北,宋元丰间,县令张景修徙于东南,即今所。乾淳后,县令刘三戒新之,自为记。淳熙间,县令徐晖、赵善著相继修,嘉、泰间,县令赵汝衡构斋庑。开禧间,县令赵汝清增学田新讲堂。徳佑乙亥,兵毁。 元至元间,县尹万聚重构《堂庑李年记》,皇庆二年,县尹郭郁重、新邓文原记,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初,知州衡原政知县王文徳先后建。宣徳三年,知县曹鼎建《明伦堂方》,尚与记。正统十二年,知县赵应修之。成化七年,知县张俊、重修毛㒜记。𢎞治己未,火知县左辅重建、邵宝记。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汪宗伊重新、卢琼记。隆庆二年,署县通判胡文远修明伦堂。万厯间署印通判。谈一经张璇、知县林宗载先后加修。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王临元重修。二十九年,知县陈惪敏建启圣祠。四十五年,知县高登第。四十七年,教谕鲁琰。五十三年,署县祝廷芳。五十五年,知县杜藴玑均事修葺。

社学四所

学田万厯间,知县周起元捐置,及义民李日修输助,见存田一十三亩。

名宦祠祀金安以下凡二十四人,乡贤祠祀程瑀以下凡三十五人。忠义孝弟祠祀程瑀以下凡十四人。射圃在学东。

宸奎阁。宋淳佑间,县令呉泳建徳兴县儒学。

学在文明门内宝贤坊,宋治平间创始熙寜六年,范峋记乾道三年县令曾光重修。 元大徳间,主簿钱处仁剏修未竟,县丞陈徳新增修徐明《善》记。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三年,知县辜皋草,创知县陈世能、郭文进继葺之,寻火。天顺四年,知县呉绎思、县丞陈敏新复修《夏寅记》,𢎞治间又火,佥事罗九鼎督县新之,嘉靖间知县许公高、廖宾相继修葺。戴儒记:万厯二十八年,知县丁如皋重修祝世禄记,明末倾圮。国朝。顺治六年,知县郭振鹭、重修教谕周学鹏继葺之,自为记。康熙十一年,署县同知。范文英再修,自为记。二十二年,知县呉启新重建启圣祠。

社学一所。

学田。嘉靖间,知县许公高、万厯间知县黄金色捐置,见存田七十七亩有竒。

名宦祠祀张谠以下凡三十四人。乡贤祠祀董全祯以下凡五十七人。忠义孝弟祠祀董全祯以下凡十人。射圃在学西。康熙间,训导严济明重辟。范文正祠,宋时建。

丛桂亭,隆庆间,知县孙汝宾建安仁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育材坊。宋建炎间,知县汪杞建开禧初,县令刘强学置学田,自为记。元至正壬辰,兵毁。庚子,邑人平章王溥重建。 明洪武二年,又火,知县李思信、苏瓒相继修。八年,知县阎弼建堂斋。二十七年,知县李琛置廨宇。正统九年,知县项备修之。景泰三年,巡抚韩雍莅学辟民地,以广学基。嘉靖间,知县陈朝庆、罗汝经,重修苏佑记,隆庆间,知县谢汝韶、李华春再修。徐栻记崇祯间,知县熊兆祯复修。明末兵毁。国朝顺治初年,知县李一元葺之。十一年,知县王㻂奉兴屯道翟鳯,翥檄重建。康熙四年,知县程瀚、重修史彪古记。甲寅兵变复圮,知县胡绩显重修。三十六年,知县祖彭、三十八年,知县徐𢎞绪均修之,岁乆圮。雍正三年,知县李登瀛倡捐重建,规制大备。

社学二所

学田宋邑令刘强学、明邑人张钺各有记,今无名宦。祠祀蒋静明以下凡九人。

乡贤祠祀汤、汉以下凡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张日新以下凡六人:三台亭明知县张允绅建。

万年县儒学。

初在县治西,明正徳十年,始立县副使许廷光建。万厯四十三年,知县顾原成迁于县治东。蔡毅中记,明季兵毁。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张徳亨复建扵县西旧址。康熙四年,知县鲁子球又迁于县东。翟世琪记十三年冦毁二十年,知县柯彦芳复迁于县治东旧址詹惟圣记,四十八年,知县王之植重修,岁乆倾塌。雍正七年,知县汪蓉照重建。

社学二所

学田明兵道许。 置教谕王銮记,见存田三十四亩有竒。

名宦祠祀陈金以下凡八人。乡贤祠祀,柴中行以下凡五人。忠义孝弟祠祀王维贞以下凡四人。射圃在文化街南。

南康府儒学。

旧在城西门外,宋绍兴间,知军事徐端甫迁于福星门内,改报恩院为军学,即今址。淳熙间,朱子知军事,绘像于壁,置祭器,建五贤、濓溪二祠于讲堂之侧。嘉定间,知军事黄桂撤而新之。元末,毁于兵。 明洪武三年,知府安智重建。永乐间,教授翁宗言建明伦堂。正统间,知府翟溥福、陈敏政均修天顺间佥事,余复重修。成化间,知府许顒大新之。谢一䕫记,知府曹凯修斋庑。𢎞治三年,知府郭瑨置乐舞器。张元祯记:十一年,知府刘定昌重修苏葵记。正徳十六年,知府张愈严重建。万厯十九年,知府田管又新之。《高嬴记,知府彭梦祖建尊经阁,自为记。知府叶云仍修明伦堂,自为记。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府薛所习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府廖文英再修。十三年,冦变倾圯,知府伦品卓募修。五十八年,巡抚白潢捐俸,檄䕶府知县毛徳琦重修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万厯间,知府田管置。今无名宦祠祀程师孟以下凡三十六人。乡贤祠祀陶侃以下凡二十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二贤祠,朱子建祀濂溪,配二程子,后改祀濂溪朱子王禕记。

五贤祠朱子建祀陶潜、刘涣、涣子恕、陈瓘、李常,文昌阁宋知军赵彦騠,建明朱国祚有记星子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宋绍兴间,知军徐端甫建于城西门外旧军学故址。按林志豫章记皆云迁徙不常,修葺,岁月失考。元末兵毁。 明洪武四年,知县朱敏创于旧水军万户府遗址知县邵进诚,教谕方杜林继葺。成化七年,御史金忠偕知府许顒修葺,未备,解任去。九年,知府曹凯克竟其业,复买地拓基,规制一新。彭教记正徳七年,知县崔孜建两斋。嘉靖元年,知府张愈严重修。隆庆间,叅议冯谦重建明伦堂,尊经阁,徐爌记。万厯十九年,知府田管加修邹元标记》。四十一年,知府费兆元以学基低洼,议迁巡道。葛寅亮邑绅呉道长,捐资于余家塘,即今所。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刘瑆重修。五十六年,知县毛徳琦捐俸大新之。

社学四所

学田,万厯间知县呉福置。今无名宦祠,祀季遹以下凡三十一人。乡贤祠祀陶潜以下凡四十人。忠义孝弟祠祀黄直以下凡二十五人。都昌县儒学。

旧在县东南弦歌坊,唐咸通中,县令陈升建,宋因之。元泰定三年,县尹段完泽、教谕宋守正铸祭器,置学田。至元五年,县尹于友信、教谕宋钊重修虞集记。元末兵毁。 明洪武初,知县周象贤改建县治东。十六年,知县陈敬中复迁于故址。三十一年,知县洪俊迁明伦堂于殿西。正统五年,知县刘灏建堂斋。天顺间,知县汤伦重修,陈敏政记。成化十年,知县呉绅重建明伦堂。𢎞治十五年,王珀修斋庑膳堂。正徳间,知县徐冠、徐越相继增葺。嘉靖间,知县王中、县丞顾玑、署县同知刘钦、通判梁典,前后增修。四十三年,知县呉英建号舍置学田邹一麟记。万厯十一年,文庙灾,知县王天策改移治西新开寺。有记。二十一年,知府田管令知县叶应轸重修。四十二年,诸生以八科不隽,请于巡道葛寅亮、知府费兆元,各捐资迁于小南门外。余应桂记,崇祯十三年复迁于城内旧学基。国朝顺治五年,毁于㓂。康熙九年,知府廖文英、知县李翼凡仍改建于小南门外。十一年工竣。二十二年,知县曾王孙重修。五十四年以邑人邵良杰等呈,请知县沈有澜改建于金街岭。

社学二所

学田,明知县呉英、陈舜咨,县丞柴大吉、胡天禄,教谕邹一麟,训导孙校、康天衢,主簿陈廷楠,典史朱邦智,先后捐置,见存田一十一亩零。

名宦祠祀崔迅以下凡二十八人,乡贤祠祀陶侃以下凡一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刘彦诚以下凡一十三人。射圃在旧山川坛基,正徳间,知县徐冠,建建昌县儒学。

学在县治西,宋崇寜间建于县治东,绍兴间兵毁,徙于县治旁。庆元初,县令许锡迁今址王容记。 元元贞元年,升为州学。至元二年,知州孙辅臣、董修、虞集记。明复为县学。洪武五年,知县倪恭重建。景泰二年,知县潘彝、主簿陈璘相继修。萧鎡记成化六年,知县罗献大新之。张元祯记𢎞治间副使邵宝、知府刘定昌、重建堂斋知县李如圭继修。万厯间圯,知府田管檄知县蔡存仁。重建。天启元年,知县罗尚忠迁于修江桥北。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马骅、训导周曰鼎重修。十一年,知县李道泰修棂星门启圣祠。雍正八年,知县杨瓒修葺。

社学六所

学田明通判梁典、申、详知县蒲秉权清查凡八十六号,见存田六十亩有竒。

名宦祠在㦸门左,所祀姓名县志失载,乡贤祠在㦸门右,所祀姓名失载。忠义孝弟祠祀司马皓以下凡十人,射圃在仪门东。永乐间,知县林槐建安义县儒学。

安义学,明正徳十三年,巡抚孙燧奏建县,始立通判蔡让、知县熊价董其事。嘉靖十五年,知县萧聪修。二十八年,知县高阳重建、王应春记。崇祯十一年,提学侯峒曾迁学,改向知县黄瑶捐修刘同升记。十三年,知县张士祥复迁明伦堂于大成殿,后明季倾圮。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陈㻶、重修沈懋赓记。五十年,知县王𢎞熙重修。

社学一所。

学田二顷二亩有竒。

名宦祠祀申、稷以下凡二十人。乡贤祠祀司马皓以下凡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徐砀王廷宪二人。射圃在学西北隅。

九江府儒学。

学在府治西南莲花池。宋开禧间,州守余崇龟建。 元至元六年,总管刘恒增葺。至正间毁兵。 明洪武元年,知府龚琬仍旧址重建。二十年,知府黄惟清修之,寻圮。成化六年,知府孙致中重建《夏寅记》。二十二年,知府赵祺重修。𢎞治二年,知府童潮加修。正徳八年,知府李从正再修,王瓒记正徳十五年户部主事郑汝美𣙜商于此置乐器。《邢缨记嘉靖六年,知府冯曾以宸濠兵燹后,捐俸大新之。陆鈛,记崇祯六年知府哀耀然,命教授于树勲重修赵光汴记。

国朝顺治五年,毁于冦。六年,教授徐翀详请巡道薛柱、知府周璜各属员捐修王一翥记。十三年,知府王孙章再葺。康熙十一年,知府江殷道增修文徳、翼、黄云师,均有记。三十年,知府朱俨捐修。雍正八年,副使刘均、知府蔡学灏重修。

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明教授史智以弟子䞇、市义田余世盛记今存田七十五亩有竒。

名宦祠祀灌婴以下凡一百四十人。《乡贤祠》祀陶潜以下凡六十八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射圃在学西隅莲花池上,青云楼在泮池右。

徳化县儒学。

学在府治南,县治东。宋庆厯间,置于县,治东南岳鄂王池右。崇寜间,县令杨春迁今所。 元至元三十年,总管赵瓛新之,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七年,知县陶遂即旧基重建。十二年,知县杨玘增修旧学门东向。正统元年,知县马骢改南向,景泰间户部主事李蕃复移学门于旧,向扩堂后地,户部主事马训、龎、崇议员外黄绍、叅议陈圭,相继葺之。天顺间,知县陈敏重修。成化间,知府谢峻重建夏寅记,知府赵祺、童潮、知县王琦先后加修。𢎞治七年,教谕邵清请改学门,复南向正徳。八年,知县姚永増修提学李梦阳议迁于前数百步,以宸濠兵阻。嘉靖元年,提学邵鋭以教谕杨乔请迁之。七年,知府冯㑹修冦天与记。二十八年,知县廖士衡大新之余文献记。四十一年,知县陆修劳堪记,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十六年,推官胡宗虞、知县徐𢎞美重修《文徳翼记》。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张近光捐修。

社学六所

学田七十八亩有竒:

名宦祠。

乡贤祠俱在学右,所祀姓名与府学同。忠义孝弟祠祀许祚以下凡二十有三人。司马温公祠祀晋江州刺史温峤。

按提学李梦阳作祠祀辨云:徳化儒学,从来故冇司马温公祠。司马温公者,晋司马温公峤也。峤尝为行军司马,后刺江州,于是立祠祀之,而称司马温公云。后人不察,遂以官为姓,而以姓为谥,曰宋司马温公光祠。观此,则天下之讹谬可胜道哉!

大魁楼,嘉靖间,知府冯㑹建徳安县儒学。

旧在学东北,隔溪流半里许。宋治平间,县令张伯乐徙县东南。崇寜间,县令周池因地隘,以智惠寺易之,即今所。淳熙八年,县令刘光廸重修。 元至大四年,主簿丁英重修。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七年,知县马衮仍旧址重建。天顺间,圮于水,迁入县治内。嘉靖元年,知县梁一桂广泮池甃以石,教谕章琥构讲堂,号房柳邦杰记。十九年,风雷倾折,知县姚继律重修。万厯五年,知县刘锺以形家言,改东向。九年,知县张咸熙以科第寥落,仍迁于河东。劳堪记。三十六年,知县冯顺宣修之。

国朝顺治五年,冦毁。康熙七年,知县张偀重建。五十年,知县萧彬倡修。

社学一所。

学田知县蔡元伟胡廷顺、教谕杨晖各捐置。又申曾尚万开垦田,详县志,见存田三十一亩零。

名宦祠祀刘允廸以下凡九人。

乡贤祠祀江梦孙以下凡七人:忠义孝弟祠祀陈伯宣以下凡十人,射圃在号舍右。

观我亭,嘉靖间,教谕章琥建瑞昌县儒学。

学在县治西,宋庆、厯间建于瀼溪之旁。嘉泰三年,县令洪均、偲改今所朱质记。 元至顺四年,总管陈元恺同达噜噶齐伊埒玛勒丹重修吕光发记。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四年,知县黄颜即故址重建。十五年,知县刘从增修。𢎞治十六年,御史林俊、佥事沈元以旧学临市嚣隘,改于县治后。邵宝记正徳二年,知县黄源大置祭器,凿泮池。嘉靖二年,佥事林大辂即学东南隅为尊经阁。九年,知府马纪复迁于旧基。王廷陈记迁后,人文少衰,署县通判叶朝荣谋迁,未果。万厯间,福清当国,念曾随父朝荣任,肄业其地,因移文抚、按下县起工,庙庑、堂阁,焕然一新。

国朝顺治二年,兵毁十五年,知县李芳春、卜基重建《文徳翼记》。十八年,知县刘景高增修。康熙十二年,知县江皋详请迁复故址。五十四年,知县郝之芳重修社学一所。

学田巡道陶 发絶军户内田地,又买民田入学,万厯九年丈量绘图造册,给发收租。江一鹏有记见,存田六十八亩有竒。

名宦祠祀洪均、偲以下凡二十人。乡贤祠祀元结以下凡十五人。忠义孝弟祠祀呉钧一人,射圃在文庙旁。

文明楼,嘉靖间通判杜学诗建湖口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北,真如寺故址。宋建于下钟山。房元因之。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二年,知县郝密徙建今所。宣徳三年,知县赵诚重修。正统十四年,知县廖纲再修。景泰二年,知县谢和重建。正徳十五年,知县章元梅辟后山以广之,功未竟。嘉靖二年,提学周广、同知范初、知县傅云继成之。二十六年,巡按傅鳯翔修葺段孟贤记。三十八年,知县沈诏建石坊。万厯间知县林翘楚改建明伦堂,许汝魁记。崇祯元年,署县推官唐启泰、重修叶初春记,知县刘延汉、郡丞杨学孔修尊经阁王思任记。

国朝顺治二年,兵毁。康熙二年,知县乔钵重建。七年,知县范之焕增修规制略备。雍正七年,知县许涵捐赀建尊经阁。

社学二所

学田嘉靖间,知县李栾、沈诏先后勘置,见存田三十二亩有竒。

名宦祠祀陶潜以下凡十人。乡贤祠祀马适以下凡十一人。忠义孝弟祠祀王恕以下凡二十二人。射圃在县治南。嘉靖间,知县沈诏重建青云楼。隆庆间,提学邵梦麟建。顺治二年兵毁。十四年,署县通判。闵子竒重建。

魁星亭,崇祯间,教谕陈思谦建彭泽县儒学。

学在府治西鳯凰山下。宋庆、厯间,建于崇儒坊。去县南半里。 元至元四年,县尹王国辅修之。至正壬辰,兵毁。 明洪武初,知县安泰,重建。正统间,知县邓周修,成化间知县凌杞、徐俊,相继增葺。𢎞治十六年,巡抚林俊、提学邵宝从诸生,请徙今所邵宝记。正徳十六年,知县曾棠重修。嘉靖七年,知县柯迁建敬一亭。十二年,知县戴璋增修。四十四年,叅议冯谦檄知府郭希泰充拓之雷《礼记》。万厯三年,知县雷时敏重修劳堪记。九年,署县通判叶朝荣加修。

国朝顺治初年,冦毁。十二年,知县董襄重建。康熙八年,知县李遥增建。二十一年,提学高璜、知府陈秉化、知县王廷藩、重修熊一潇记。

社学五所

学田按:《县志》在项家山长乐坂湖西垄等处,其官助民捐已失,考见存田六亩零。

名宦祠祀姓名未详:

乡贤祠祀姓名未详:

忠义孝弟祠祀颜希孔以下凡九人。射圃,洪武间,知县黄安泰建迁学,后废稽古亭,宋尉石振、建元、焦良辅修之,今废春风堂明,洪武间,主簿孔希直建。

一,寄亭明教谕。张一言建。

文昌祠明知县雷时敏,建南安府儒学。

南安学,宋淳化间建于城东,咸平元年迁于城内,祥符二年,又迁于城南。熙寜八年,知军程敏政复迁城东。彭汝砺记:绍圣初,知军曹登始大之。苏轼记:绍兴十年,知军舒亿复迁于城南。二十八年,知军李闻之复迁城东故址,即今学。邹敦《礼记》,淳熙间,庙圮知军赵孟、□重建、欧阳守道记庆元间镇守孟公、重修郭应龙记。 元大徳间,总管王虎英重建,泰定间,总管赵仁举、至正间总管母珌俱事修葺。 明洪武二十二年,知府李博文重新之。景泰五年,知府金润重修。天顺三年,并大庾学入府学,知府姚旭、重修蒋铭记成化十五年章,水啮前㟁,知府张弼砌石障之。正徳五年,知府季斆重修湛若水记。嘉靖八年,知府何瑶重葺。二十七年,知府陈尧修新之。刘节记,万厯间,知府陈诰、商文昭相继修。崇祯间,圯知府廖鹏举、重建侯峒曾记。

国朝康熙九年,巡抚董卫国、知府李世昌重修。二十二年,知府马化龙葺之。四十八年,知府陈奕禧、同知迟维玺、重修王思轼记。五十六年,知府萧义宗重葺,岁乆倾塌。雍正七年,知府张淮迁建城内濂溪书院故址,规制大备。

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据《府志》计租一百二十七石,今无名宦祠祀。刘泊以下凡三十四人。乡贤祠祀卢汝舟以下凡二十九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射圃,在大庾县旧治侧。

奎星阁。雍正七年,知府张淮建大庾县儒学。

学在府学左,宋庆、厯间建,后改于县治西南。 元至元间,为水啮,徙于府学。东北总管张昉偕邑教谕陈幼实修之傅商俊记。 明洪武三年,知县张崇明大新之。天顺三年,知县苏元洪以庾邑小赋税不足,请并归府学。万厯十五年,知府叶明元议复立学建于故址,自为记尚,与府学共庙。

国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府祝锺贤、同知朱三锡、知县杨允中倡捐重建礼殿两庑。五十四年,知府萧义宗率属捐修。

社学七所

学田,据《县志》计租四十石零,今无名宦祠祀刘泊以下凡四十五人。乡贤祠祀卢汝舟以下凡二十八人。忠义孝弟祠祀谭翼以下凡六人。南康县儒学:

旧在县治南。宋景佑初,县令陈升之改建于传法院之左。建中靖国间,县令胡晋侯迁于城外东南隅即今所。绍兴十三年,县令李能一新之。其后县令何琏、熊以新、黄由庚、曾三复、李秩、张霆及邑簿陈垓相继增修。县令胡梦良凿石筑江岸以固学基,绍定间县令梁现增修。 元大徳十一年,县尹秦忠翊、教谕何光范重修时,直学郭寿老之父必发输钞一千五百缗,有司表其门。艾幼玉记至正七年,塔尔沁多卜丹复修《张知止记。 明洪武二年,知县周以中新之。永乐十四年,教谕陈贤捐修王进记。天顺二年,知县任灿重修,自为记。成化十九年,知府张弼改建明伦堂。曾翬记𢎞治十四年署印,通判马伯昂修之。正徳十年,知县黄璋复修。十二年,副使杨璋迁明伦堂于大成殿后。嘉靖四年,副使林大辂檄署丞唐盛,修置祭器刘节记,推官谢沣,知县高萼、曾廸、倪民望,相继修葺。万厯间,知县沈肇元,重修甘士炌记。

国朝顺治初年冦毁。十四年,知县郑思鲁草创。康熙八年,知县陈晖修复旧观。四十四年,知县申毓来重修《董佩笈记》。四十九年,知县申毓来重葺。

社学五所

学田无。

名宦祠祀陈升之以下凡八人。乡贤祠祀刘元亨以下凡二十一人。「忠义孝弟祠祀蔡运以下凡三人。王公祠,正徳年,建刘节记。

上犹县儒学。

旧在县右西街,宋庆、厯间,建在县北。绍兴间,县令孟叔拳创扵县东,胡敦实徙于东南。淳熙间,县令鲍升之建于县西,屡迁无常,后罹兵燹。 元至元十二年,邑簿黄桂开复建。二十一年,宪使刘益斋、典教李挺炎恢复学基。 明呉二年乙巳,县尹刘天锡增建。至洪武二年,诏天下立学,适上犹学工竣,何初记。十二年,知县陈震继修。成化六年,知府姚旭、十六年,知府张弼相继修。嘉靖三十三年,知府何文邦再修后,知府林介檄知县何钥改建东门,外陈岭上。隆庆五年,知县吕元声改迁于城南。万厯十年,知县王嘉㑹又迁西门外飞鳯山麓。三十三年,巡抚李汝华檄道府行县迁复,今所即淳熙故址也。后三年,署县同知卢洪、夏落、成之、谭一名记。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杨荣白重修。十五年冦毁三十三年,知县章振萼重建,自为记。

社学一所。

学田元孔思文有恢复学田记,今无名宦,祠祀李申巽以下凡八人。乡贤祠祀卢光稠以下凡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李梓发以下凡九人。射圃,𢎞治间撤龙归寺为之。王銮记崇义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明正徳十一年,都御史王守仁奏建规制,与府学同。嘉靖十三年,知县高亮重修《王銮记》。三十五年,知县刘钥再修。万厯间知县王廷耀建敬一亭,知县陆梦祖开泮池,知县林际春建尊经阁。四十七年,知县林大佐增修邹元标记。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甘尔翼、教谕张世纬捐俸修之。康熙十年,知县何道行重修。十三年,冦毁。二十一年,知县梁尔寿重建。二十七年,训导刘凝加修。四十八年,知县程之璋捐修。五十五年,知府萧义宗加葺之。雍正五年,知县汪濂修葺。

社学一所。

学田,据县志田租三十五石,围塘二口,今无名宦、乡贤祠俱未立。

忠义孝弟祠祀萧士维以下凡三人。王文成公祠在明伦堂西。

贑州府儒学。

初在澄清坊,宋庆厯中,建治平间,提刑蔡挺、州守元积中徙建于丰乐寺。王安石记:绍兴中火,州守赵善继修。宋末毁。 元分省左丞董士选,重建至元间,右丞贾鹿泉修之。至正三年,达噜噶齐呼图勒丹重新,寻圮。 明呉元年甲辰,叅赞贑卫郎中张民曕、知县崔天锡、陈益民,再建永乐间,知府王燧、张珂重修,宣徳间佥事王继、知府陆演同修。景泰间,知府仇镇、彭英、张瓒相继修葺。成化四年,知府曹凯改建于景徳寺。彭时记嗣后,巡抚金泽、知府邢珣共新之。嘉靖元年,尊经阁圮,知府罗辂重修。四十一年,巡抚陆稳从诸生请改迁于紫极观。罗洪先记万厯十八年,知府黄克缵重修张位记。

国朝顺治初,冦毁。十七年,巡抚苏𢎞祖重修。康熙十二年,巡道姚启盛又修之。三十九年,知府谢锡衮重修。五十五年,知府黄汝铨捐修。雍正九年,知府鲁之裕重修。

社学详见各县。

学田,嘉靖间,巡抚周用、知府王世芳发籍没官田价置买府学,与贑县、两庠均收详县志。今府学无名宦祠祀,张署以下凡四十人。

乡贤祠祀锺绍京以下凡十四人。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王文成公祠中有《石刻公像》及《赞》、《张位记》。奎文楼在学门右。宋为御书阁元,改名奎文,贑县儒学。

旧与府学共庙,宋皇佑初,县令王希始建。孙明复记,绍兴二十二年,火县令黄文皓重建庆元,嘉泰间,县令司马迈、董南一、増修、周必大、杨万里均有记,元末年废。 明洪武间,知县崔天钖、陈益民、陆贤均修之。永乐间,知县李显、宣徳间知县李素、景泰间知县邵昕相继修葺。成化四年,知府曹凯同府学,改建于景徳寺。杨守勤记崇祯十三年,巡抚王之良从诸生请,改建于郁孤台下,庙制悉备。

国朝顺治初,冦毁。康熙三十三年,知县曹炯曾倡修。三十九年,贑南道刘䕃枢重建尊经阁明伦堂。五十五年,知府黄汝铨、知县张瀚捐修。

社学五所

学田见府学,今存田七十八亩,零名宦祠祀文天祥以下凡十四人。乡贤祠祀谢俊以下凡十六人。忠义、孝弟祠祀谢俊以下凡三人。报功,祠祀王守仁。后巡抚喻智以贑守邢珣配享,邹守益记。

雩都县儒学。

初在县西一里,宋天圣间,县令陈希亮建景佑间,县令陈槖徙于城北,至和间,县令陈用之,徙于县治东南,建炎间,兵燹,绍兴八年,县令董逵重建。 元至正间,县尹孙元杰改建于县治西北隅。大徳、至顺间,县尹曹勲、施徳远相继修之。 明洪武间,知县徐逊重建,永乐间知县李讷修。正统间,署印县丞蒋逵加修。𢎞治间,副使张璁增《建黄仲昭记》,知县高顒建明伦堂。郑纪记》正徳五年灾,知县刘天锡迁建于紫阳观基,规制宏丽。袁庆祥记:嘉靖十九年,诸生袁淳等请之抚按,命知县蔡泂复迁于旧址。天启五年,知县杨大名即布按分司故址,改建。崇祯十年,知县郑楚勲仍迁旧址。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何铿修葺。十六年,知县李佑之增修。康熙四十六年,知县卢振先、五十四年,知县章煜各加葺之,年乆圮。雍正八年,署县事刘镐议建社学二所。

学田在郭村、梓山、长滩并鱼塘山场,官助民捐失考,见存田二十一亩零。

名宦祠祀陈希尧以下凡一十八人。乡贤祠祀,陈方期以下凡一十六人,忠义孝弟祠祀李复原以下凡三人,射圃在西门外。

文昌祠崇祯间,知县郑楚勲建信丰县儒学。

学在县治东南。宋景徳中,县令方恬,始建绍兴间,知县彭令、张㢘、张管、陈梓相继成之。 元大徳间,县尹李杲新之。至大至正间,县尹吕天倪、崔思孝前后修葺。明洪武初,知县赵仕宏重修,永乐间,知县张颖再修,景泰间,佥事徐复檄知县骆子麟増修《龙霖记》。成化间,叅议林同、副使庄恭、徐完继修。𢎞治间火,副使张璁檄知县倪俊鼎,建《王臣记》。正徳十一年复火,副使杨璋重建《唐锦记》,嘉靖十九年,明伦堂圮,署县同知张铨改修《薛甲记。万厯五年,知县刘一徳、重修俞献可记明末冦毁。

国朝顺治间,知县吉允廸创建如制,知县陈诰继之。康熙十五年,冦毁知县张辅辰重修。二十年,知县黄惟桂。三十八年,知县何震。五十六年,教谕裘吉光等均事修葺。

社学二所

学田二十一亩有竒

名宦祠祀方恬以下凡十九人,乡贤祠祀黄闰以下凡十三人,忠义孝弟祠祀黄学文以下凡四人。阳明先生祠,嘉靖间,知县黄明通建兴国县儒学。

初在县南门外,宋太平兴国七年,建治平间,县令柯述《林志》作「何述」,迁于县北。绍兴十三年,县令韩晖迁西隅,不称,又迁北隅,即今所乾道间县令徐相穆、淮淳熙间县令雷封、绍定间县令蔡世羙相继修葺。端平二年,县令赵时重、新萧崱记。 元至正间,县尹陈文彬修,刘崧记。 明洪武间,知县贾思复重修。陈谟记》。宣徳七年,知县伍善再修胡俨记。景泰间,巡抚韩雍檄训导陈鹗、重修廖庄记,成化九年,知县章廷圭撤而新之。张元祯记正徳间知县曾选、黄泗知府邢珣,相继葺治。嘉靖四年,副使林大辂檄修陈昌积记。三十一年,推官许钥从诸生请,再迁南门外。张烜记,四十年毁于冦。四十一年,知县陈简复移建故址。隆庆二年,知县卢晋修之。万厯三十九年,知县呉宗周重修,天启三年,知县刘清迁于城内大乘寺。

国朝顺治五年,冦毁十三年,知县黄之麟重修,康熙十三年,复冦毁二十年,知县黄维桂重建。

社学二所

学田有蛟湖塘地,详《豫章书》,今《县志缺《名宦祠祀》,程珦以下凡二十人。

乡贤祠祀锺绍京以下凡十人,忠义孝弟祠祀吕叔素以下凡十五人。三程祠,咸淳间,知县钱益作,大中祠于明伦堂右。李昌吉记万厯间知县何应彪改为三程祠。叶向《高记》。

文信国祠,明知县何应彪建王文成祠,何应彪建。

㑹昌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北隅。元至正间,知州常方壶修葺。 明洪武元年,知县张桂因旧学卑隘,迁县治东北。二十五年灾。永乐元年,知县王文孜、重建知县许庸、胡淳相继修葺。成化十八年,知县梁潜购千户故宅廓新之。张元祯记嘉靖元年邑士赖元捐资,迁建岭北。万厯四十三年,知县冒梦龄复新之。郭子章记:

国朝顺治五年,冦毁七年,知县王洵重建《易学实记,康熙八年,知县王凝改、向重建张贞生记后,知县陈应铨、董霔相继修之。三十三年,知县陈应铨捐葺。四十五年,督学刘琰檄修。

社学二所

学田,据县志租银二两。

名宦祠祀文天祥以下凡五人。乡贤祠祀尹天民以下凡四人,忠义孝弟祠祀金显隆以下凡六人。射圃在旧学基。

寜都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宋崇寜间,县令胡邃迁于县治东隅,绍兴间,署县令梁岳迁城隍庙,右佥判余思忠复徙崇寜故址,绍定间,摄县事,贑东尉赵紃夫迁西城门外。元至元间,宣差常公卓、郭勒岱重建宋叔度记延佑。乙卯,火伊苏巴哈重建。至正初,县尹胡秉彝修。 明洪武十九年,邑人彭祥重修。𢎞治间,知县金澜增修。正徳十三年,知县王天与徙建南城内崇福寺基。万厯三十二年,知县林挺改建秋城门外,启祯间,知县㳺鳯翔署印同知艾应甲相继修之。

国朝顺治初冦毁。康熙三十七年,知县王懋徳重修社学四所。

学田万厯间,知县林挺捐置,见存田三顷一十五亩有竒。

名宦祠祀王揆以下凡三十六人。乡贤祠祀廖偃以下凡三十二人。忠义孝弟祠祀胡野以下凡十七人。安远县儒学。

初在县治东,宋庆厯四年建。绍兴三年,县令王澹迁于兴慈寺。嘉定间,县令陈璞重修。 元大徳间,县尹赵敏徙今所,元末兵毁。 明洪武间,知县周泰重建。永乐间,知县林性修之。正统间,知县黄振重修。𢎞治间,知县甘文绍加葺正徳。五年,通判徐圭、教谕林克立撤而新之。嘉靖十三年,巡抚陈察檄知县周钺重建。万厯二十二年,知县朱之桢捐买隙地,开泮池。三十五年,知县区大枢改向重修、邹元标记。

国朝顺治初年,冦毁,教谕万封祝萧韶相继募修。康熙二十二年,教谕刘为先修葺有记。五十三年,训导贺俊重修。

社学五所

学田明巡按萧端批给又知县周㫤、续置生员龚高等捐输。今无。

名宦祠祀陈刚中以下凡十一人。乡贤祠祀,唐均弼以下凡六人,忠义、孝弟、祠祀邱绅以下凡八人。射圃在学左。

瑞金县儒学。

学在县治西,宋崇寜间,徙于县东,复徙县北,绍兴间,县令郭贻仲再徙县右乾道间县令孙诏修葺。 元至正九年,县尹曾仕鲁复修,邑人锺富助修。 明洪武间,教谕陈高重修。正统十四年火。景泰五年,知县徐安重、建𢎞治间知县李纶徙于东岳庙,即今绵江书院。嘉靖三年,知县邓杞徙复故址。李文贵记:隆庆五年,知县吕若愚拓而新之。潘季驯记万厯间知县禇奎、潘舜厯相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徐友贞重修。三十八年,知县田俞再修。雍正七年,知县谢汝贤修葺。

社学一所。

学田明知县王钺、吕若愚、潘舜厯相继置,见存田七顷二十六亩。

名宦祠祀王枢以下凡十二人。乡贤祠祀冯祥兴以下凡十人。忠义孝弟祠祀冯祥兴以下凡八人。文昌阁在圣殿后,康熙己卯年,建龙南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南,宋元佑间,县令许彦光建。 元总管陈谠、县尹郑轮相继修。 明洪武三年,知县莘持敬林志豫章书均作「华持敬」。重建十九年,冦毁,教谕陈九思议并入郡,学遂废。正统五年,知县唐瑜请复建学设官。成化三年,复因冦毁迁入城中。𢎞治十一年,教谕甘应奎奉巡抚金泽檄修有记。隆庆五年,知县王继孝改迁扵城南隅,有记。万厯四十七年,知县高期修之。崇祯四年,知县卓震重建明伦堂。

国朝顺治五年,冦毁十二年,知县贾程谊修复旧制,有记。

社学一所。

学田明义民廖尚化捐周储记,见存田九十一亩有竒。

名宦祠祀曾篚以下凡十六人。乡贤祠祀杨国忠以下凡十八人。忠义孝弟祠祀锺克俊以下凡三十六人。文昌阁万厯间知县高期建。

石城县儒学。

初在太极观东。宋绍兴四年,县令李杞建。庆元三年,县令黄岌徙于郭头。嘉定五年,县令郑行可迁迎恩坊。元至正庚子,兵毁。 明洪武二年,主簿呉敬重建。九年,知县乔树迁孝义坊。十二年,知县邵子敬《豫章记作赵子敬,又徙忠节坊,𢎞治四年,副使张璁因训导魏偁,请迁入城小西门内。正徳十一年,大水学圮。十三年,巡抚王守仁、兵备杨璋,因教谕金祥,请仍迁北门外旧址。嘉靖三十二年,教谕周坦以廨舍在城,文庙在城外,非礼谋于知县庄严,仍迁入城内。万厯三十年,知县唐元嘉捐修,三十二年,知县黄廷鳯讫其工,国朝顺治戊子己丑间,尽毁于冦知县,董应誉、郭尧京相继落成。康熙四十六年,知县陈嘉迁移建小西门旧址。

社学一所。

学田明邑绅熊思化庠生黄一栋捐助见,存田三十八亩零。

名宦祠祀《伍诰》以下凡二十一人。乡贤祠祀》陈恕以下凡七人。忠义、孝弟祠祀刘元杰以下凡十六人。定南县儒学。

学在县治左。明隆庆三年,巡抚张翀、知府黄扆建。嘉靖间,巡抚殷从俭檄知县陈范重修,万厯间,知县章聨州再修郭子章记》。

国朝顺治初,冦毁。十四年,知县祝天寿重建,严正矩记。康熙十五年,复毁于冦。十七年,知县林堪重修。三十二年,知县呉迩立再修。五十五年,知县陆逢宠重修社学二所。

学田,据县志缺,见在田三十二亩」,有竒名宦祠,祀陈澜等凡五人。

乡贤祠祀胡涟等凡四人:忠义孝弟祠祀杨伯顒以下凡二十三人,射圃在明伦堂右。

长寜县儒学。

初在县东门内,明万厯四年,知县沈文渊、教谕陈九韶始建于东门内,知县黄源继竟厥工,明末倾圮。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井□同训导程良佐重修。十八年,迁建县治右。二十六年,知县陈曰、吕教谕呉用倡议迁复故址。四十四年,教谕赖士炳重建明伦堂。五十五年,署县高成龄捐葺。

社学一所。

学田明知县沈文渊置《黄源记》,见存田八亩零名宦祠,祀沈文渊、黄源二人。

乡贤祠祀阙。

忠义孝弟。祠祀刘载永一人。贡院

旧志:江西向无贡院,每于城东开元寺试士。至宋宣和元年,始创于仙市坊,寻毁于火,仍试士于上蓝寺。乾道四年戊子,科帅守呉芾谋卜开元寺故址筑之。后帅守李寿朋见试士二倍于昔,又辟西北隅,经蔵寺广重廊二百二十间。咸淳七年庚午,科漕帅方逢辰更于东西增辟二门,宋季废。元延佑元年,改创于琉璃门北。至正壬辰兵燹。明洪武初,亦试士于上蓝寺。二十九年,按察使房安、叅政单玹度地扵东湖之左,得三皇庙故址,请于朝而建焉。永乐元年,新建县权居其中,至十八年乃建县治于子城北,永为贡院。赵瑄有记,正徳十四年己卯,宸濠叛,妨试事。迨嘉靖元年壬午,届期宾兴,湖水泛溢,贡院卑湿,巡按御史程启元询谋抚、镇三司,以宸濠阳春,书院废址高隆爽垲,足为课士之地而位,向且值进贤门,遂卜筑之,时右布政蒋曙董其事。先是,宸濠信术士李自然言省城东南有旺气,因筑书院以当之,方筑时邻之父老,梦秀士济济,出入其中,至是果验。四年乙酉,复当试期监临,巡按秦钺与巡抚陈洪谟更为增修经,始于春二月落成,扵秋七月至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复火,后乃试于东湖贡院。

国朝顺治甲午,巡抚蔡士英、布政使卢震阳仍建于进贤门内。康熙二十年,巡抚安世鼎复移创东湖贡院故址。其制:周围缭以棘垣,前立头门二门。龙门中为明远楼,楼北为至公堂。堂后间以墙为红门,门内为协。一堂公阅试卷,左右两庑居五经房。考官为涵碧堂,居两主司,是为内帘。至公堂,左为监临都院公廨,右为提调监,试正、副公廨,监临公廨,前左为受卷所为弥封所为誊録所,为对读所为,掌卷所各,别以垣墙,是为外帘。至公堂前列士子席,舍龙门外置供给所,棘垣内四隅各立了角。楼头门外树立栅栏,列东西二坊,曰腾蛟,曰起鳯较进贤门。旧制加𢎞丽焉。五十八年,巡抚白潢增广席舍。

江西通志卷十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