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二十九
武事
八政范列五材,天生有备无患,谁能去兵?江西要地,山纵水横,厯徵往纪,亦有战争。
圣朝受命,草泽廓清,陆剸虎兕,水翦蛟鲸,奕奕厥武,赫赫厥声,仁义介胄,忠信千城,士乐其业,农安其耕,兵气永销,歌咏太平,作《武事志》。
周
景王九年乙丑,鲁昭公六年
。楚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次于乾溪,吴人败其师于房锺《春秋左氏传》
。
十六年壬申,鲁昭公十三年
,楚师还自徐,吴人败诸豫章,获其五帅同上
。
按:豫章之名始见《左传》,杜预注云:当在江北、淮水南,盖后徙在江南豫章。孔頴逹疏》云:五帅谓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五人。郦道元《水经注》云:贑水又北迳南昌县城西,于春秋属楚,即令尹子荡师于豫章者也。吴曽能《改斋漫録》详辩其误,见《沿革志》。
敬王二年癸未,鲁昭公二十四年
,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王及圉阳而还。吴人踵楚,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锺离而还同上
。
十二年》癸巳,鲁定公二年
。秋,楚人伐吴《春秋》
。《左氏传》云:「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吴军楚师于豫章,败之,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
十四年乙未,鲁定公四年
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左司马戍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子济汉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史皇谓子常:「楚人恶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子必速战!」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吴师大败之,五战及郢,《左传》。
十五年,丙申,楚昭王十二年
吴复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鄀《史记楚世家》
。
《括地志》云:「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属九江郡。
元王三年丙寅,鲁哀公二十二年
。冬十一月,越灭吴《左传》
。显王三十五年丁亥
,楚灭越《资治通鉴》
。
《史记越世家》云:当楚威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
秦
始皇二十五年己卯
,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史记》
。《江西大志》云: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卤负刍。明年,置九江郡,南昌隶焉。
按《秦本纪》,卤荆王事在二十三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事在二十六年。
二世帝二年癸巳
,鄱阳令吴芮使英布将其兵击秦。《通鉴纲目》。
《汉书列传》云:吴芮,秦时鄱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鄱君。黥布,六人也,姓英氏。布以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长豪杰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见鄱君,其众数千人,鄱君以女妻之。章邯灭陈胜破吕臣军,布引军北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引兵而东。
三年甲午
沛公还攻胡阳,遇鄱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史记髙祖本纪。
汉
髙帝五年己亥
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垓下项,籍死。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焉。《汉书英布传》:
按史迁《髙祖本纪》,破项籍在五年,《布传乃入六年。西江大志》承其讹,今正之。
灌婴传云:「婴渡江,破吴郡长,遂定吴豫章、会稽郡」。按郭子章豫章书云:「三年,颍阴侯灌婴渡江,定豫章」。据婴本传,三年所定者乃广陵,非豫章也。尔时犹未封頴阴侯。谢诏贑志云:「汉髙帝六年,頴阴侯灌婴略定江南,置豫章郡,南粤尉陀,数扰边,婴将兵击之。据《史记》、《汉书列传,婴定豫章在髙祖,未即帝位之先,其为五年明矣。且婴定豫章后,即还定淮北,云击尉陀,事亦未合。
十一年乙巳
七月,淮南王黥布反。髙祖本纪
十二年丙午
十月,髙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拜沛侯,刘濞为吴王,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同上
。
《史记黥布传》云: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独畏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为三军,欲以相救,为竒、布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军败走。布故与番君婚长沙哀王吴芮之子,「哀」当作成。
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鄱阳,鄱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
《史记濞传》云:「立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髙祖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耶?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景帝三年丁亥
春正月,吴王濞反,以周亚夫为太尉,将兵讨之。二月,亚夫大破吴、楚军,濞亡走越,越人诛濞。《通鉴纲目》。
《濞传》云:「晁错说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因削吴之豫章郡会稽郡。吴王先起兵胶西,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东、灾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
武帝建元六年丙午
,闽粤击南粤南,粤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以闻。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兵未逾岭,闽粤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与宗族谋鏦杀王,奉其头,致大行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军兵。汉书闽粤王传。
按纲目事在六年秋八月,《豫章书作二年壬寅者,悞使鄱阳令唐䝉风晓南越,本同时事,郭亦悞载元鼎五年己巳
秋,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汉书》南粤王传。
六年庚午
冬,汉破番禺,楼船将军仆上书,愿请引兵击东粤,上以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留屯豫章梅岭待命。括地去云梅岭,在䖍化县东北一百二十八里。
明年秋,馀善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索隐》曰:今豫章北二百里接鄱阳界,地名白沙,有小水入湖。沙东南八十里有武阳亭,亭东南三十里,地名武林。此白沙、武林当闽越之京道。
杀汉三校尉。上遣梅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楼船将军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粤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如邪、白沙《汉书闽粤传》
新莽始建国元年己巳
,豫章太守贾萌起兵讨莽,不克,死之《豫章书》
。
按谢承《后汉书》云:「贾萌为豫章太守,王莽篡汉,举兵诛莽,不克而死」。是郭说所本也。雷次宗《豫章记》云:「贾萌,河东人,汉更始二年为郡太守,谋王莽师败死,即亡日,显灵于津立祠,说小异矣。《水经注》则云「贾萌与安成侯张普争地,为普所害」。《安成记》及《太平御览》皆从其说」。而班固《汉书王莽传》云:「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曹部监杜普、陈定、大尹沈意、九江连率贾萌皆守郡不降,为汉兵所诛,则萌死于更始。建元以后,萌实助莽,谓讨莽而死者,事尤失实。豫章始为立庙,后废而不血食,固其宜也。天鳯四年丁丑
群盗起,馀干人陈靖纠兵讨之《饶州事考》
、后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
,汝阴王刘信刘显子
据豫章,桂阳太守张隆击降之。豫章书。
豫章书宗室传》云:「初,信为更始讨平汝南,因封汝阴王信,遂将兵平定江南,据豫章。光武即位,桂阳太守张隆击破之,信乃诣洛阳降,以为汝阴侯」。
顺帝阳嘉元年壬申
春三月,扬州六郡妖贼章何等寇四十九县,杀伤长吏。《后汉书顺帝纪》。
《晋书地理志》云:「扬州统会稽、丹阳、吴、豫章、九江、庐江六郡」。
建康元年,甲申
秋八月,扬、徐盗贼范容、周生等,寇掠城邑,遣御史中丞冯绲督州郡兵讨之。同上。
冲帝秋九月,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贼范容等,军败,为贼所殁。冬十一月,九江盗贼徐鳯、马勉等,称无上将军,攻烧城邑。十二月,九江贼黄虎等攻合肥,《冲帝纪》:按冲帝于乙酉改元永嘉,在位不满五月。
质帝永嘉元年,乙酉,仍冲帝号。
春三月,九江贼马勉称皇帝,九江都尉滕抚讨马勉、范容、周生大破斩之。秋七月,庐江盗贼,攻寻阳,滕抚遣司马王章击破之。冬十一月,厯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杀九江太守杨岑。滕抚率诸将击孟等,大破斩之。《质帝纪》
按:顺帝建康以下数条,皆《豫章书》所载,《故録》之,但汉之九江郡所统十四城,毫无渉于今之江右,惟庐江盗贼攻寻阳一条,据《郡国志》云: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稍可傅会。然汉之寻阳本在江北,近蕲州界。晋惠帝永兴元年,始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江州。懐帝永嘉元年又以豫章之彭泽县属寻阳郡,则郭书亦强载也。若江西大志》以徐鳯、马勉乱事入建武年间,舛错尤甚。
桓帝延熹五年壬寅
秋八月,艾县贼焚烧长沙郡县,冦益阳杀令。《桓帝纪》
按《纲目》书于五年之夏,据《帝纪》在八月艾县,今之宁州武宁地。《春秋传》鲁哀公二年,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即此。汉属豫章郡。
七年,甲辰
夏五月,据《帝纪》,当在秋七月。
荆州刺史度尚击艾县贼,平之。《通鉴纲目》。
度尚传云:「延熹五年,长沙、零陵贼合七八千人,自称将军,遣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讨之,不能克豫章、艾县六百馀人应募而不得赏,直怨恚,遂反,焚烧长沙郡县。寇益阳杀县令,众渐盛。又遣谒者马睦督荆州刺史刘度击之,军败,睦度奔走。尚书朱穆举尚擢为荆州刺史,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杂种诸蛮,夷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降者数万人。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七年,封右乡矦」。
献帝初平四年癸酉
春三月,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献帝纪》
兴平元年甲戌
秋九月,以刘繇为扬州刺史。《通鉴纲目》。
二年乙亥
冬十二月,孙策击刘繇于曲阿,破走之。繇攻豫章,笮融走死。以华歆为豫章大守。同上。
袁宏《汉纪》云:「刘繇将奔会稽,许子将曰:会稽富贵,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生也。不如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繇从之。
《吴书刘繇传》云:繇奔丹徒,遂溯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讨融,为所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建安三年戊寅
秋九月,以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通鉴》
《江表传》云:太史慈从豫章还,见策曰:「华子鱼,良德也,然非筹略,才丹阳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鄱阳民帅,别立宗部,阻兵守界,近自海昏,有上缭壁五六千家,相结聚作,宗伍惟输租布于郡耳,发召一人,遂不可得,子鱼亦睹视之而已」。策拊掌大笑,乃有兼并之志。
四年,己帽
冬十一月,孙策徇豫章,太守华歆降同上
江表传云:庐江太守刘勲,粮食少,遣从弟偕告籴于豫章太守华歆,歆郡素少糓遣使将偕,就海昏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与偕偕,乃报勲使来袭取之勲,得偕书潜军到海,昏宗帅空壁逃匿,了无所得,时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勲轻身诣海昏,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于彭泽待勲,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歩袭皖城,即克之。辅又于彭泽破勲勲,与偕北归曹公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使虞翻径到郡谓歆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今大军已至椒邱,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君辞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
《吴书孙讨逆传》云: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
《通鉴纪事》云:会僮芝病,辅遂进取庐陵,留周瑜镇巴邱。
按《豫章书》载是年周瑜镇巴邱,引裴松之云孙策,于时始得豫章、庐陵,尚未能定江夏。瑜之所镇,应在今巴邱县也,与后所屯巴邱不同。又引《晋地理志》谓庐陵郡有巴邱县,今抚州崇仁县即其地,梁改巴邱曰巴山。然考瑜本传,先已为江夏太守矣,巴邱之不属庐陵,明甚。盖吴之巴邱即今岳州,巴陵地在汉为长沙郡下隽县也。
五年,庚辰
夏四月,孙策卒,弟权代领其众。《通鉴纲目》: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山冦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吴书吴主传。
《吕范传》云:征江夏还,定鄱阳,策薨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禆将军,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厯阳为奉邑。据传,则范平鄱阳在孙策时。八年,鄱阳复叛,讨平者亦非范也。
《程普传云:从征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昏。代慈事在十一年后。
太史慈传云: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冦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磐絶迹不复为冦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建安十一年卒。
十年,乙酉
,权使贺齐讨上饶,分为建平县。《吴主传》。
《贺齐传》云:八年,齐军讨汉兴,经馀汗以为贼众兵少,深入无继,恐为所断,令杨松长、丁蕃留备馀汗。蕃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辞不肻留,齐乃斩蕃。于是军中震栗,无不用命。十年,转讨上饶,分以为建平县十三年戊子
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使程普驻兵瑞昌,忽有群乌飞集军中,以为佳祥,已而得㨗,遂名赤乌镇《九江兵防志》。
十五年庚寅
,分豫章为鄱阳郡。吴主传。
《歩骘传》云: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十八年癸巳
,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众万馀人,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馀皆降。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迁奋武将军。《吴书贺齐传。
十九年甲午
闰五月,权拜吕䝉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通鉴纲目》。
吕䝉传云:䝉还寻阳未期,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䝉讨之䝉至,讨其首恶,馀皆释放,复为平民」。
二十一年丙申
,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化民为贼。贺齐与陆逊讨破突,斩首数十馀党,震服。《吴书贺齐传》
二十四年己亥
冬十二月,以孙权为票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通鉴》
三国
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辛丑
八月,孙权遣使降魏,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魏王曹丕称皇帝,改元黄初。二年,废献帝为山阳公。
魏封权为吴王。通鉴纲目。
二年,壬寅
冬十月,吴王权改元黄武。十一月,魏主丕自将击之。同上。
。
汉后主建兴四年丙午,吴黄武五年
。十二月,吴鄱阳贼彭绮反同上
。
五年丁未,吴黄武六年
春正月,吴讨彭绮,禽之。同上
周鲂传云:黄武中,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没属城,乃以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戮力致讨,遂生擒绮,送诣武昌。又云:「贼帅董嗣负阻劫钞,豫章、临川并受其害」。裴松之云:孙亮太平二年始立临川郡,是时未有临川。
吾粲、唐资尝以三千兵攻守,连月不能拔。鲂表乞罢兵,得以便宜从事,遣间谍授以方略,诱狙杀嗣。嗣弟,怖惧,诣武昌降于陆逊,乞出平地,自改为善。由是数郡无复忧愓。
七年己酉,吴黄龙元年
。夏四月,吴王孙权称皇帝同上
,十二年甲寅,吴嘉禾三年
。冬十一月,庐陵贼李桓等为乱《吴主传》
。十三年乙帽,吴嘉禾四年
。夏遣吕岱讨李桓等同上
。
《吕岱传》云:「庐陵贼李桓、路合会稽、东冶贼随春、南海贼罗厉等一时并起,权诏岱督刘纂、唐资等分部讨击,春即时首降,岱拜春偏将军,使领其众。桓厉等皆见斩获,按《吴主传》,中郎将吾粲获李桓,事在嘉禾五年。
传首诣都」。
十四年丙辰,吴嘉禾五年
冬十月,鄱阳贼彭旦等为乱同上
十五年丁巳,吴嘉禾六年
。春二月,陆逊讨彭旦等,其年皆破之同上
。
陆逊传》云: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乞于鄱阳召募,事下问逊,以为此郡民易动难安,不可兴召,恐致贼冦,祇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祇,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料得精兵八千馀人。
按大志载周祇事始末不详,并缺年分饶州事,考悞入建安十五年,皆由未观陆逊传》也。
延熙元年,戊午,吴赤乌元年。
夏,吕岱讨庐陵,贼毕还陆口同上
二年。己未,吴赤乌二年。
冬十月,吴将周𦙍有罪,瑜子封都乡侯,时将兵千人屯公安。
废徙庐陵。《通鉴纲目》。
六年癸亥,吴赤乌六年。
冬十二月,司马懿率军入舒,诸葛恪自皖迁于柴桑。《吴主传》
十五年壬申,吴主亮建兴元年。
。夏四月,吴徙其齐王奋于豫章。《通鉴纲目》。
二十年丁丑,吴太平二年
春二月,以豫章东部为临川郡。秋八月,鄱阳民为乱,廷尉丁宻、歩兵校尉郑胄、将军锺离牧率军讨之。《孙亮传》
《锺离牧传》云:「建安、鄱阳、新都三郡山民作乱,出牧为监军,使者讨平之,贼帅黄乱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牧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吴永安七年,甲申,蜀、汉已亡。魏咸熙元年八月,孙皓立,改元元兴。
秋七月,庐陵豫章民张节等为乱,众万馀人。《孙休传》
晋
武帝㤗始三年,丁亥,吴寳鼎二年。
冬十二月,皓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孙皓传》。
九年癸巳,吴鳯凰二年。
豫章太守张俊修豫章城豫章书
咸宁五年己亥,吴天纪三年。
冬十一月,晋大举兵,分道伐吴。《通鉴纲目》。
《晋书武帝纪云:「遣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按方舆纪要》,王浑出横江,在今和州东南二十五里,即大江也,与今之江西无渉。
太康元年庚子
春三月,吴主皓降晋,吴亡。冬十月,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豫章书》。
《武帝纪》云:「孙皓面缚舆榇,降于军门。王浚送京师,收其图籍,克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
八年,丁未
冬十月,南康平固县吏李丰反,聚众攻郡县,自号将军,捕讨,伏诛。《武帝纪》。
惠帝元康元年辛亥
秋七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惠帝纪》。
太安二年,癸亥
秋七月,刘𢎞遣陶侃讨张昌,昌走众降。《通鉴纲目》。
《惠帝纪》云:「夏五月,义阳蛮张昌举兵反,以山都人邱沉为主,改姓刘氏,伪号汉,建元神鳯。六月,遣荆州刺史刘𢎞等讨张昌于方城,败绩。秋七月,昌陷江南诸郡,豫章太守阎济等遇害。昌别帅石冰寇扬州,刺史陈徽与战,大败,诸郡尽没。八月,刘𢎞及张昌战于清水,斩之。冬十一月,征东将军刘凖遣广陵度支陈敏击冰。
永兴二年,乙丑
冬十二月,陈敏据江东,刘𢎞遣江夏太守陶侃将兵讨破之。同上。
《惠帝纪》云:「右将军陈敏反,自号楚公,逐扬州刺史刘机,遣弟恢南略江州。
《陈敏传云:「敏弟昶知顾荣等有贰心,劝敏杀之,不从。昶将精兵据乌江,弟恢率钱端等南寇江州,弟斌东略诸郡,遂据有吴、越之地」。
怀帝永嘉元年丁卯
春三月,陈敏将顾荣、周玘杀敏以降。同上
。
《怀帝纪云:「七月,以平东将军琅琊王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
五年,辛未
夏五月,杜弢陷长沙。六月,琅琊王睿遣兵击江州刺史华轶,斩之。同上
。
《杜
《华轶传》云:「洛郡不守,司空荀藩移檄,以帝为盟主,承制改易长吏,轶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拒敦,自率舟师为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奔于安,成追斩之,及其五子,传首建邺」。
愍帝建兴元年癸酉
夏五月,陶侃破走杜弢同上
陶侃传云:时周顗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一统志云:浔水城在九江府城西十五里,本汉寻阳县。
贼掠其良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冷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歩向,武昌,吾宜还城」。贼果増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三年,乙亥。
春二月,杜弢别将杜𢎞、张彦与临川内史谢摛战于海昏,摛败绩,死之。三月,豫章内史周访击杜𢎞,走之,斩张彦于阵。秋八月,荆州刺史陶侃攻杜弢,弢败走,道死。●帝纪。
《周访传》云: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而贼从青草湖宻抄官军,又遣其将张彦陷豫章,王敦时镇湓口,遣督䕶缪㽔、李恒受访节度,共击彦㽔于豫章石头,与彦战,彦军退走,访率帐下将李午等追彦,破之,临阵斩彦时,访为流矢所中,折前两齿,形色不变,及暮,访与贼隔水,贼众数倍,自知力不能敌,夜令军中多布火而食,贼谓官军益至,未晓而退,访促渡水北断桥讫,贼复至隔水,不得进,遂归湘州,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逹富口,而弢遣杜𢎞出海昏时,湓口骚动,访歩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访追击败之,贼婴城自守,访复围庐陵,𢎞大掷寳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𢎞因阵乱突围而出,率军追之,获鞍马铠仗不可胜数。𢎞入南康,太守将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进访为龙骧将军,王敦表为豫章太守,加征讨都督,赐爵寻阳侯。
《王敦传》云:「侃之灭弢也,敦以元帅进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敦始自选置,兼统州郡焉。顷之,杜弢将杜𢎞南走广州,求讨桂林贼自效,敦许之。陶侃距𢎞不得进,乃诣零陵太守尹奉降奉送,𢎞与敦用为将,遂见宠待。南康人何钦所居险固,聚党数千人,敦就加四品将军,于是专擅之迹渐彰矣。
元帝建武元年丁丑
秋七月,杜曽攻陷杨口,豫章太守周访讨破之。《通鉴纲目》。
周访传云:杜曽逐王廙,径造沔口,元帝命访撃之,访有众八千,进至沌阳,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自领中军,令曰:一甄败,鸣三鼓,两甄败,鸣六鼓。自旦至申,两甄皆败。访选精鋭八百人,自行酒饮之,敕不得妄动,闻鼔音乃进,贼未至三十歩,访亲鸣鼓,将士皆腾跃奔赴,曽遂大溃,杀千馀人,访夜追之,诸将请待明日,访曰:「曽骁勇能战,向之败也,彼劳我逸,是以克之,宜及其衰,乘之可灭」。曽遁走,访部将苏温收曽诣军,按帝纪》,访斩曽在大兴二年。
大兴元年戊寅
春三月,即皇帝位。夏四月,加大将军王敦江州牧。《元帝纪》:
永昌元年,壬午
春正月,大将军王敦举兵武昌,以诛刘隗为名。三月,遣平南将军陶侃领江州,安南将军甘卓领荆州各帅所统,以蹑敦后。同上。
明帝太宁元年癸未
冬十一月,王敦以其兄征南大将军含为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以军国饥乏,调刺史以下米各有差。《明帝纪》:
二年甲申
夏六月,寻阳太守周光举兵应王敦。秋七月,敦死,光斩钱鳯,诣阙自赎。豫章书。
《周光传》云:敦以光为宁逺将军、寻阳太守,及敦举兵,光率千馀人赴之,既至,敦已死,光未之知,求见敦,王应秘不言,以疾告,光退曰:「我逺来而不见,公其死乎?」遽见其兄抚曰:「王公已死,何为与钱鳯作贼?」众并愕然,其夕众散,钱鳯走出,至阖庐洲,光捕鳯,诣阙赎罪,故得不废。
成帝咸和元年丙戌
秋八月,以温峤为平南将军、假节、都督、江州刺史。《成帝纪》。
温峤传云:咸和初,代应詹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陈豫章十郡之要,宜以刺史居之。寻阳滨江,都督应镇其地时峤镇武昌
,今以州帖府进退不便,且古镇将多不领州,皆以文武形势不同故也。宜选单车刺史,别抚豫章,专理黎庶」。诏不许。
三年戊子
春正月,温峤以兵赴难,至寻阳。二月,庾亮奔寻阳,苏峻兵犯阙。夏五月,峤以陶侃入讨峻。《通鉴纲目》
《峤传》云:苏峻反,峤屯寻阳,遣督䕶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冦为先,未效勲庸而遂受荣宠,非所闻也」。固辞不受。亮虽奔败,峤毎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用其部将毛寳说复固请,侃许之,遣督䕶龚登率兵诣峤,峤于是列上尚书陈峻罪状,有众七千,洒泣登舟,移告四方征镇,时侃虽许自下而未发,复追其督䕶龚登,峤重与书,由是侃激厉,遂率所统与峤、亮同赴京师,戎率六万,旌旗七百馀里。毛寳传云:祖约遣祖焕、桓抚等欲袭湓口,陶侃将自击之,寳曰:义军恃公,公不可动,寳请讨之」。乃使寳行。先是,桓宣背约,南屯马头山,为焕、抚所攻,求救于寳,寳兵少,器仗滥恶,为焕、抚所败,中箭贯髀彻鞍,使人蹋鞍拔箭,血流满靴,夜还救宣,至宣营而焕抚退四年己丑
冬十二月,右将军郭黙害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刘𦙍,太尉陶侃帅众讨黙《成帝纪》
《刘𦙍传》云:「苏峻作乱,温峤率众而下,留𦙍等守湓口。事平,代峤为平南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𦙍位任转髙,矜豪日甚,纵酒耽乐,不恤政事,大殖财货。是时朝廷空罄,百官无禄,惟资江州运漕,而𦙍商旅继路,以私废公,有司奏免𦙍官,书始下,为郭黙所害。
五年,庚寅
夏五月,纲目作「正月,疑误。
太尉陶侃擒郭黙于寻阳,斩之。同上。
《侃传》云:「发使上表讨默,与王导书曰:郭黙杀方州,即用为方州害宰相,便为宰相乎?」导答曰:默居上流之势,如有船舰成资,故苞含隠,忍使其有地,一月潜严,足下军到,是以得风发相赴,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耶?」侃省书笑曰:「是乃遵养时贼也」。侃既至,默将宗侯縳默父子五人。及张丑诣降,侃斩默等,诏侃都督江州,领刺史。
咸康六年庚子
春正月,以庾翼都督江荆等军州事。《通鉴纲目》。
《庾翼传》云:翼以帝舅年少,超居大任,遐迩属目,虑其不称。翼戎政严明,经略深逺,数年之中,公私充实,人情翕然,称其才干。
康帝建元元年,癸卯
冬十月,以车骑将军庾冰都督荆江司、雍益梁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康帝纪》。
《庾冰传》云:「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除都督诸州军事,领江州刺史」。
二年甲辰
冬十一月,据《帝纪》。
庾冰卒,诏翼复督江州,翼缮修军器,大佃积糓,以图后举。《通鉴纲目》。
穆帝永和元年乙巳
秋七月,持节、都督、江州刺史庾翼卒。《穆帝纪》。
《翼传》云:子方之、爰之为桓温所废,并迁徙于豫章四年。戊申
冬十二月,豫章人黄韬聚众数千寇临川,太守庾条讨平之。同上
。
庾条传云:「为冠军将军、临川太守豫章黄韬自称孝神皇帝,临川人李髙为相,聚党数百人,乘犊车,衣皂袍,攻郡县,条讨平之。
哀帝兴宁元年,癸亥
冬十一月,张骏杀江州督䕶赵毗以叛,江州刺史桓冲讨斩之。《哀帝纪》。
《桓冲传》云:「温破姚襄,获襄将张骏、杨凝等,徙于寻阳。冲在江陵,未及之任,而骏率其徒五百人杀江州督䕶赵毗,掠武昌府。库将妻子北叛,冲遣将讨获之。孝武帝宁康元年癸酉
。秋七月,以桓冲都督扬、豫、江州军事。《通鉴纲目》。
《冲传》云:「冲既代温居任,尽忠王室,或劝诛除时望,冲不从」。
太元十年,乙酉
秋七月,秦太子宏来奔,处之江州同上
。安帝隆安二年戊戍
春二月,以王愉都督江、豫州军事。秋七月,王恭、殷仲堪及南郡公桓元举兵反。八月,杨佺期及元奄至湓口,王愉奔临川,元追获之。九月,恭司马刘牢之执恭以降,斩之,以桓元为江州刺史。同上。
《殷仲堪传》云:「使杨佺期以舟师五千为前锋,桓元次之。仲堪率兵二万相继而下。佺期元至湓口,王愉奔临川,元遣偏军追获之。闻刘牢之反,恭乃回师屯蔡洲。元从兄修告会稽王道子曰:若许佺期以重利,无不倒戈于仲堪者。道子纳之,乃以元为江州,佺期为雍州,黜仲堪为广州。仲堪恚被贬,退使徇于军曰:若不各散而归,大军至江陵,当悉戮馀口」。仲堪将刘系先领二千人隶佺期,率众而归,元等大惧,追仲堪至寻阳,及之,遂于寻阳结盟元为盟主,临坛歃血,并不受诏,申理王恭,求诛刘牢之、谯王尚之等。朝廷深惮之,诏仲堪还复本位。
四年庚子
春三月,诏桓元都督荆江八州军事、荆江州刺史同上
。
《桓元传》云:「表求领江、荆二州,诏以元都督荆襄雍秦梁益宁七州、后将军、荆州刺史、假节,以桓修为江州刺史。元上疏固争江州,于是进督八州,复领江州刺史。树用腹心兵马日盛,屡上疏求讨。孙恩外托勤王,实欲观衅而进,以桓伟为江州,镇夏口,遣桓振、皇甫敷、冯该等戍湓口。桓伟为江州纲目事在五年。
元兴元年壬寅
春正月,以后将军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前将军谯王尚之为后部,以讨桓、元。二月,遣兼侍中齐王柔之以驺虞幡宣告荆江二州。三月,刘牢之叛降,王师败绩,元显遇害。《安帝纪》。
二年,癸帽
冬十二月,桓元篡位,以帝为平固王县名,属南康郡,今隶贑州。
䝉尘于寻阳同上
。
三年甲辰
春三月,桓元至寻阳,逼帝西上,刘毅等率兵追之。夏四月,何无忌等及元兵战于桑落洲,《江州图经》:九江始于鄂陵,终于桑落。
大破之。五月,桓诛,帝复位。《通鉴纲目》。
《刘毅传》云:「桓元既西走,刘裕以毅为冠军将军,与何无忌、刘道规蹑元,元众大溃,烧辎重夜走。元将郭铨、刘雅等袭陷寻阳,毅遣武威将军刘怀肃讨平之。后桓振、桓谦复聚众,毅为振所败,退次寻阳,坐免官。寻原之,毅复与道规发寻阳。桓亮自号江州刺史,遣刘敬宣击走之」。
《何无忌传》云:「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以会稽王道子所部精兵悉配之,南追桓元,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元留其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江州刺史郭昶之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旌旗甚盛。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溃,进据寻阳。
义熙元年乙巳
春正月,刘毅等击破冯该于豫章口。夏五月,刘毅、何无忌讨灭桓元馀党,荆湘、江豫皆平。同上
按刘毅传云:毅率无忌、道规等诸军破冯该于豫章口,推锋而进,遂入江陵。附録此条见春秋传所云豫章去江陵」甚近也。
六年,庚戌
春二月,卢循寇南康、庐陵、豫章,陷之。三月,江荆都督何无忌讨徐道覆,战败,死之。夏五月,豫州都督刘毅及卢循战于桑落洲,败绩。秋七月,卢循退还寻阳,刘裕遣兵追之。冬十二月,刘裕及卢循战于左里,大破之,循及道覆南走,裕遣将军刘藩等追之。同上
。《通鉴纪事》云:初,徐道覆使人伐船材于南康山,至始兴,贱卖之,船材大积而人不疑,至是悉取以装舰,旬日而办。卢循自始兴寇长沙道,覆冦南康、庐陵、豫章诸守相皆委任奔走道覆,顺流而下,安成公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卢循,长史邓潜之谏曰:「循兵舰大盛,势居上流,宜决南塘守城以待之,彼必不敢舍我逺下,俟其疲老,然后击之」。参军殷阐曰:「循所将皆三吴旧贼,百战馀勇,始兴溪子拳㨗善鬬,宜留屯豫章,徵兵属城,兵至合战,未晚也。无忌不听,与徐道覆遇于豫章,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邀射之,西风暴急,飘无忌所乘小舰向东岸,贼以大舰逼之,众遂奔溃,无忌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贼众云集,握节而死。刘毅闻循入寇,将拒之而疾作,既瘳,将行,刘裕遗书曰:贼新获利,其锋不可轻,今修船垂毕,当与弟同举」。又遣刘藩谕止之,毅怒,投书于地,帅舟师二万发姑熟,与循战于桑落洲,大败,弃船,以数百人歩走。初,循至寻阳,闻裕已还,犹不信,既破毅,乃得审问,与其党相视失色。循欲退还寻阳,攻取江陵,据二州以抗朝廷,道覆谓宜乘胜径进,固争之。循犹豫累日,乃从之。秋七月,循自蔡洲南还寻阳,裕使辅国将军王仲德等帅众追循,江州刺史庾恱以鄱阳太守虞邱进为前驱,屡破循兵,进据豫章,絶循粮道,道覆,帅众三万趣江陵,刘道规使刘遵别为游军,自拒道覆于豫章口,前驱失利,遵自外横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赴水死者殆尽,道覆单舸走还湓口。裕军雷池,循道覆帅众数万塞江而下,裕以劲弩射循军,循舰泊西岸岸上,军投火焚之,循兵大败,走还寻阳,将趣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裕军至,不得进,将战,所执麾竿折幡沉于水,众并怪惧,裕咲曰:「往年覆舟之战,幡竿亦折,今者复然,贼必破矣」。即攻栅而进,循兵虽殊死战,弗能禁。循单舸走所,杀及投水死者万馀人,纳其降附,宥其逼略,遣刘藩、孟怀玉轻军追之。
七年,辛亥
夏四月,诏刘毅兼督江州军事。同上
《毅传》云:转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都督。毅上表谓:「宜解军府,移镇豫章,处十郡之中,厉简惠之政,以及数年,可有生气。寻阳接蛮,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于是解江州刺史庾恱毅移镇豫章,遣其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
十二年丙辰
春正月,太尉刘裕自加都督二十二州军事。《通鉴纲目》。
按张九韶云:东晋以来,南北分争,州郡不常。迨宋受晋禅,有州二十二。其八曰江州,治寻阳。
宋
文帝元嘉三年丙寅
夏五月,以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南史文帝纪》。
十年,癸酉
冬十一月,宋谢灵运有罪诛。《通鉴纲目》:
《谢灵运传》云:文帝以为临川内史,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兴兵叛逸,为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追讨擒之,送廷尉,论正斩刑。上爱其才,降死,徙广州,后弃市。
十三年丙子
春三月,杀江州刺史、永修公。永修县,汉中平立。
檀道济豫章书
十七年,庚辰
冬十月,以彭城王义康为江州刺史,萧斌为谘议叅军,领豫章太守,使将军萧承之将兵防守。《通鉴纲目》。
二十二年乙酉
冬十二月,废义康为庶人,徙安成郡,以沈邵为安成相,领兵防守。同上
。
二十四年丁亥
冬十月,胡诞世据豫章,反同上
胡藩传》云:「藩第十六子诞世,欲奉庶人义康,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讨平之」。
三十年癸巳
夏四月,江州刺史武陵王骏举兵讨逆劭,宋人立骏同上
。
《沈庆之传》云:「元凶弑逆,孝武遣庆之引诸军,庆之曰:萧斌妇人不足数,其馀将帅并易与耳。今辅顺讨逆,不忧不济也。孝武至寻阳,庆之及柳元景等并劝即大位」。
孝武帝孝建元年甲午
春二月,江州刺史臧质以南郡王义宣举兵反。夏,宋主遣兵讨质,诛之。同上。
《臧质传》云:质自谓人才足为一世英杰,始闻国祸,便有异图以义宣凡暗易制,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孝武遣抚军将军柳元景统王元谟等屯梁山洲,筑垒待之。义宣遣腹心刘谌之就质,陈军城南,元谟悉精兵出战,薛安都骑军前出,垣䕶之,督诸将继之,乃大溃。质走至寻阳,焚府舍,载妓妾入南湖,摘莲啖之。追兵至,以荷覆头,沈于水出鼻。军士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腹冒纒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传首建业。
明帝泰始元年,乙巳
冬十一月,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举兵寻阳。同上
。
《子勋传》云:大明七年,为江州刺史,加都督。八年,改授雍州,未拜而孝武崩,还为江州。废帝诛何迈,使八座奏子勋与迈通谋,遣朱景送药赐死。景至湓口,长史邓琬等奉子勋起兵,以废立为名。明帝定乱,进子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琬等不受命。
《宋书邓琬传》云:「安成太守刘袭举郡奉顺,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袭与郡丞檀玢拒战,玢临阵见杀,袭弃郡走,琰卤掠而退,袭复出据郡。时齐王率众东北征讨,世子赜为南康贑令,琬遣使收世子萧欣祖、桓康等,奉世子长子奔窜草泽,募得数百人,攻郡出世子世子,自号宁朔将军,与南康相沈用之等据郡起义。琬徵始兴相殷孚为御史中丞,并令率郡人俱下。孚众盛,世子避之揭阳山,琬遣戴凯之为南康相。世子率众攻之,凯之败走,世子遣幢主檀文起千人戍西昌,与袭相应。琬人遣廖琰与其中兵参军胡昭等筑垒西昌,坚壁相守。琬召豫章太守刘衍以为右将军、中䕶军。殷孚代为豫章太守,督上流五郡以防袭等。孚既去,始兴以郡五官掾谭伯初留知郡事,士人刘嗣祖等斩伯初,据郡,琬遣始兴太守韦希真、鹰扬将军杨𢎞之领众一千讨嗣祖。嗣祖亦遣众出南康,与齐王、世子合。希真等以义徒强盛,住庐,陵不敢进。
二年丙午
春正月,遣建安王休仁讨江州,晋安王子勋遂称帝。三月,沈攸之代将撃寻阳军,大破之。八月,宋台军克江州,杀子勋同上
。
《子勋传》云:即伪位于寻阳,年号义嘉,备置百官,四方响应。是岁,四方贡计,并诣寻阳。及军败,子勋见杀,时年十一。
《沈攸之传》云:「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孝祖中流矢死,建安王休仁屯虎槛,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龙骧将军刘灵各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败贼。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攸之进平寻阳,迁中领军」。
邓琬传云:「琬惶扰无计。时张恱称疾,呼琬计事,令左右伏甲琬至,谋斩晋安王,封府库以谢罪。恱曰:宁可卖殿下求活邪?因呼酒第二子询提刀出,馀人续至,即斩琬,赍首诣建安,王休仁降。
宋主昱,元徽二年甲寅
夏五月,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反,攻建康,右卫将军萧道成击斩之。六月,荆州刺史沈攸之等攻江州,克之。同上。
《休范传》云:发自寻阳,昼夜取道,大雷戍主杜道欣驰下告变,朝廷震动。齐髙帝出次新亭垒,屯骑校尉黄回伪降,休范置之左右,回与越骑校尉张敬儿直前斩休范首,持还,左右并散。晋熙王爕自夏口遣军平寻阳。
《攸之传》云:「休范举兵袭都,攸之谓僚佐曰:桂阳今逼朝廷,必声言吾与之同,若不颠沛勤王,必増朝廷之惑」。于是遣使受郢州刺史晋熙王爕节度,会休范平,使乃还。
顺帝升明元年,丁巳,即元徽五年,于七月始改。
秋七月,宋中领军萧道成弑其主昱而立安成王凖。冬十一月,沈攸之举兵讨萧道成。同上
。
豫章书云:初,道成以世子赜为晋熙王燮长史,行郢州事,修治器械,以备攸之。及徵赜为左卫将军,乃荐司马柳世隆自代。攸之起兵,赜行至寻阳,众欲倍道趋建康。赜曰:寻阳地居中流,宻迩畿甸,若留屯湓口,内藩朝廷,外援夏口,保据形胜,控制西南。今日会此,天所置也」。或以为湓口城小难固,左中郎将周山图曰:「今据中流,为西方势援,不可以小事难之。茍众心齐一,江山皆城隍也」。赜乃奉燮镇湓口。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道成闻之,喜曰:「赜真我子也」。以赜为西讨都督,赜启山图为军副。时江州刺史邵陵王友镇寻阳,赜以为寻阳城不足固,表移友同镇湓口,留江州别驾豫章胡谐之守寻阳。按沈约《宋书》以攸之为反叛纲,目独书讨者,盖其心虽未必纯忠于宋,而师出不为无名也。明年,攸之军溃,走死,萧、齐,代宋之势遂成矣。
齐
武帝永明三年乙丑
春正月,以大司农刘楷为交州刺史,发南康、庐陵兵讨李叔献。叔献本交州刺史,既受命而断割外国贡献,故讨之。
叔献惧,为楷袭间道,自湘州还朝。《通鉴》。
十一年,癸酉
春正月,以陈显逹为江州刺史。《通鉴纲目》:
海陵王延兴元年。甲戌,即郁林王隆,吕元年及明帝建武元年也。
秋九月,宣城公鸾杀鄱阳王锵等七人。同上。
《晋安王子懋传云:子懋镇寻阳,延兴元年,闻鄱阳、随郡子隆
二王见杀,欲起兵,与叅军周英、防合陆超之议,事成则宗庙获安,不成犹为义鬼。董僧慧曰:此州虽小,孝武亦尝用之,今以勤王之师横长,江指北阙,以请郁林之罪,谁能对之?毋阮在都,遣书欲宻迎上,阮报同产弟于瑶之为计,瑶之驰告明帝,遣中䕶军王元邈、平西将军王广之南北讨,使军主裴叔业与瑶之先袭寻阳。子懋先已具船于稽亭渚,闻叔业得湓城,乃据州自卫。子懋部曲多雍土人,皆踊跃愿奋,叔业畏之,遣于瑶之说子懋曰:「今还都必无过忧,政当作散官,不失富贵也」。子懋既不出兵,众情稍阻。中兵叅军于琳之,瑶之兄也,说子懋赂叔业,使琳之往,因说叔业取子懋。叔业遣军主徐元庆将四百人随琳之入城,子懋笑谓之曰:不意渭阳翻成枭獍,琳之以䄂障面,使人害之」。
东昏侯永元元年己帽
冬十一月,太尉、江州刺史陈显逹举兵反于寻阳,加䕶军将军崔慧景平南将军,督众军南讨。十二月甲申,显逹至都,宫城严警,己酉,斩显逹,传其首,馀党尽平。《南史》。
陈显逹传云:「闻都下大相杀戮,徐孝嗣等皆死,遣兵袭江州,显逹惧祸,十一月,举兵,欲直袭建康以掩不备,又遥指郢州刺史建安王寳寅为主,朝廷遣后军将军胡松等据梁山。显逹率众数千人发寻阳,与松战于采石,大破之,都下震恐。十二月,潜军度取石头,显逹马矟,从歩兵数百人于西州前与台军战,再合,大胜,矟折手犹杀十馀人。官军继至,显逹不能抗,骑官赵潭注矟刺落马,斩之」。
二年,庚辰
冬十一月,南康王寳融为荆州刺史。戊午,萧衍表劝南康王称尊号。不许。豫章书。
和帝中兴元年,辛巳三月,遥废实卷为涪陵王。
秋八月,萧衍克寻阳。九月,萧衍引兵东下,留郑绍叔守寻阳。《通鉴纲目》。
豫章书云:「初,东昏侯遣陈伯之镇江州,为吴子阳等声援。子阳等既败,萧衍谓诸将曰:兵未必须实,所听威声耳。今陈虎牙狼狈奔归寻阳,人情恟惧,可传檄定也」。乃搜俘囚,得伯之幢主苏隆之,厚加赐与,使说伯之,许即用为安东将军、江州刺史。伯之遣隆之返命,虽许归附,而云大军未须遽下。衍曰:「伯之意怀首鼠,及其犹豫,急往逼之,计无所出,势不得不降」。乃命邓元起引兵先下,杨公则径掩柴桑,衍与诸将以次进路。元起将至寻阳,伯之退保湖口,留陈虎牙守湓城。衍至寻阳,伯之束甲请罪。初,新蔡太守席谦父恭祖为鱼复侯子响所杀,谦从伯之镇寻阳,闻衍东下,曰:「我家世忠贞,有陨不贰」。伯之杀之,衍以伯之刺江州。九月,衍留骁骑将军郑绍叔守寻阳,与伯之引兵东下,谓绍叔曰:卿,吾之萧何冦恂也!前涂不㨗,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比克建康,绍叔督江湘粮运,未尝乏絶。
南齐《萧頴胄传》云:「頴胄弟颖孚在京师,庐陵人修灵佑《南史》作「修景智」。
窃将南上,于西昌县山中聚兵二千人袭郡内。史谢纂奔豫章,頴孚、灵佑据郡求援,頴胄遣宁朔将军范僧简入湘州南道援之。僧简进克安,成仍以为辅国将军、安成内史,拜頴孚为冠军将军、庐陵内史,合二郡兵出彭蠡口。东昏侯遣军主彭盆、刘希祖三千人受江州刺史陈伯之节度,南讨二郡义兵,仍进取湘州。南康太守王丹保郡应盆等。頴孚闻兵至,望风奔走。前内史谢纂复还郡。刘希祖至安成,攻战七日,城陷,僧简见杀。希祖仍为安成内史。頴孚收散率,据西昌。谢纂又遣军攻之,頴、孚败奔,寻卒。后修、灵佑合馀众攻纂,纂复败走豫章,希祖亦以郡降梁。
武帝天监元年,壬午,和帝于四月被废。
夏五月,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以王茂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率众讨之。六月,陈伯之奔魏,江州平。《武帝纪》。
《伯之传》云:「伯之在州,用邓缮为别驾,戴承忠为记室参军,河南禇緭都下之薄行者,投伯之,大见亲狎。及伯之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并乘伯之愚暗,恣行奸险。伯之子虎牙,时为直合将军,武帝手疏龙符罪,亲付虎牙,封示伯之,又遣代江州别驾邓缮、伯之并不受命。缮于是日夜说伯之云:台家府库空竭,无复器仗,三仓无米,此万世一时,机不可失!緭、承忠等每赞成之。伯之使緭诈为萧寳寅书以示僚佐,于听事前为坛,杀牲以盟,豫章太守郑伯伦起郡兵拒守。程元冲既失职于家,合率数百人,使伯之典签吕孝通、戴元则为内应。伯之毎旦常作伎,日晡辄卧,左右仗身皆休息,元冲因其懈弛,从北门入,径至听事前,伯之闻叫,自率出荡,元冲力不能敌,走逃庐山。伯之遣使还报虎牙兄弟,虎牙等走盱台,盱台人徐文安、庄兴绍、张显明邀击之,不能禁,反见杀。武帝遣王茂讨之,伯之败走,间道亡命出江北,与虎牙及禇、緭俱入魏。伯之于五年复叛魏归梁。
普通三年壬寅
冬十一月,梁西丰侯西丰,今临川县地。
正徳奔魏,既而逃归。《通鉴纲目》。
大同元年,乙帽
冬十二月,鄱阳鲜于琮反,内史陆襄讨平之。豫章书。
《陆襄传》云: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眊,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馀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八年壬戌
春正月,安成妖人作乱。三月,江州司马王僧辩讨平之。《通鉴纲目》。
《梁书张绾传》云:「安成人刘敬宫《纲目》作「躬」。
挟妖道聚党攻郡,内史萧侻弃城走。贼转寇南康、庐陵,屠破县邑,有众数万人,进寇豫章新淦县。南中久不习兵革,吏民恇扰奔散。或劝绾宜避其锋,时为豫章内史。
绾修城隍,设战备,募召勇敢,得万馀人。刺史湘东王遣司马王僧辩帅兵讨贼,受绾节度,旬月间,贼党悉平。
太清二年,戊辰
秋八月,鄱阳王范密启侯景谋反,不报。冬十月,侯景袭谯州,执刺史丰城侯泰。范之子。
十一月,江州刺史当阳公大心入援西丰公大春、新淦公大成入援,败绩,侯景擒大春。十二月,衡州刺史韦粲至庐陵,举兵入援。豫章书》。
《韦粲传》云:帝召还,为散骑常侍,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倍道赴援,至豫章,就内史刘孝仪谋之,孝仪曰:「必如此,当有勑,安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阻断,何暇有报?假令无勑,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㑹江州,刺史当阳公大心遣使要粲,粲乃分麾下配第八弟助、第九弟警为前军,粲驰见大心曰:「上游藩镇,江州去都最近,殿下情计,实宜在先,但中流任重,当须应接,不可阙镇。今宜张军声势,移镇湓城,遣偏将赐随,于事便足」。大心然之,遣中兵柳昕帅兵二千随粲,粲留家累于江州,以轻舸就路,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歩骑万馀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给之,幷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先是,鄱阳王范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髙与其世子嗣帅江西之众赴都,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是,之髙遣船渡仲礼与粲合军,明年,粲及侯景战败,死之。
三年,己巳五月,梁主衍殂。
冬十月,梁豫章内史庄铁叛,袭江州,败走。《通鉴纲目》。
豫章书云:「初,歴阳太守庄铁帅众归寻阳,王大心大心,以为豫章内史。铁至郡即叛,推观寜侯为主,永范之弟也。铁引兵袭寻阳,大心遣其将徐嗣徽逆击破之,铁走建昌,光逺将军韦约邀击之,铁失其母弟妻子,单骑还南昌。
简文帝大寳元年庚午
春正月,梁始兴太守陈霸先进军南康,邵陵王纶自鄱阳进至九江,引兵西上,假黄钺、都督承制。夏四月,湘东王绎移檄讨侯景。五月,侯瑱杀庄铁,据豫章。六月,髙州刺史李迁仕反,冯寳妻洗氏讨败之,迁仕走保寜都。秋七月,侯景陷江州及豫章。冬十月,侯景杀南康王㑹理同上
。
豫章书云:「陈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南康土豪
将二万人军南野以拒之,路养妻侄萧摩诃年十三,单骑出战,无敢当者。杜僧明马被伤,霸先救之,授以所乘马,僧明上马复战,众军因而乘之,路养大败,脱身走,霸先进军南康,湘东王绎承制授霸先明威将军、交州刺史。六月,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使召髙凉太守冯寳妻,洗氏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召君,此必欲质君以发君之兵也,愿且无往,以观其变」。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卤将兵入赣石,城鱼梁以逼南康,霸先使周文育击之,洗氏谓寳曰:「平卤与官军相拒,势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君若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卑辞厚礼告之曰:身未敢出,欲遣妇参,彼必喜而无备,我将千馀人歩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破之必矣」。寳从之,迁仕果不设备,洗氏袭击,大破之,迁仕走保宁都,文育亦击走平卤,据其城。洗氏与霸先会于赣石,还谓寳曰:「陈都督非常人也,甚得众心,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南史侯瑱传》云:「瑱随范徙镇湓城,俄而范及嗣皆卒,瑱领其众,依豫章太守庄铁。铁疑之,瑱惧不自安,诈引铁谋事,因刃之,据豫章,后降于侯景将于庆」。《寻阳王大心传》云:「侯景将任约略地至湓城,大心遣司马韦质拒战,败绩。时帐下犹有勇士千馀人,咸说曰:既无粮储,难以守固,若轻骑往建州,以图后举,䇿之上也。其母陈淑容不从,大心乃止,遂与约和。二年,见害」。
黄法《氍传》云:「陈武帝将逾岭入援建邺,李迁仕作梗中途,武帝命周文育屯西昌,法氍遣兵助文育。时法氍出顿新淦县,景遣行台于庆来袭法,氍败之。二年辛未
春二月,陈霸先讨李迁仕,杀之。秋七月,于庆自鄱阳迁豫章,侯瑱拒之,走江州。王僧辩克湓城,江州刺史陈霸先引兵会之。八月,侯景废梁主纲,立豫章王栜同上
。
《杜僧明传》云:「李迁仕与宁都人刘孝尚并力将袭南康,陈武帝令僧明与周文育等拒之相持,连战百馀日,卒擒迁仕送武帝。及帝下南康,留僧明顿西昌,督安成、庐陵二郡军事。
豫章书云:「二年正月,新吴余孝顷举兵拒侯景」,新吴县属豫章,隋省入南昌县。
景遣于庆攻之,不克。六月,孝顷遣兄子僧重将兵救鄱阳,于庆走还豫章,复走江州,据郭默城。王僧辩乘胜下湓城,陈霸先帅所部三万人将会之,屯于巴邱。属庐陵郡。
西军乏食,霸先有粮五十万石,分三十万石以资之。八月,僧辩前军袭于庆庆,弃郭默城走,范希荣亦弃寻阳走湘东。王绎命僧辩顿寻阳,以待诸军之集。
元帝承圣元年,壬申,是年十一月,方即位,改元。
春正月,湘东王绎遣王僧辩等东击侯景同上
。
豫章书二月,僧辩诸军发寻阳,舳舻数百里。陈霸先帅甲士三万,舟舰二千,自江南出湓口,会僧辩于白茅湾,筑坛歃血,共读盟文,流涕慷慨。三月,僧辩等平侯景。景于四月伏诛。
三年,甲戍,十月,元帝降魏,被害。
冬十一月,王僧辩、陈霸先等共奉江州刺史晋安王方智为太宰承制。豫章书。
敬帝绍泰元年,乙亥,是年十月方改元。
春二月,晋安王自寻阳入建康,即梁王位同上
。
永平元年丙子
春正月,梁遣兵击侯瑱于湓城。秋七月,瑱诣阙归罪。冬十二月,以周迪为临川内史。《通鉴纲目》。
《侯瑱传》云:陈武帝诛王僧辩,僧愔阴欲图瑱而夺其军,瑱知之,尽收僧愔徒党,僧愔奔齐。是时瑱据中流甚强,又以本事,僧辩虽外示臣节,未肯入朝。初,余孝顷为豫章太守,及瑱镇豫章,乃于新吴县别立城栅,与瑱相拒。瑱留军人妻子于豫章,令从弟奫知后事,悉众以攻孝顷,自夏迄冬弗能克。奫与其部下侯方儿不协,方儿下攻奫,掠瑱军府妓妾金玉,归于武帝。瑱既失根本,归豫章,豫章人拒之,乃趋湓城,就其将焦僧度。僧度劝瑱投齐,瑱以武帝有大量,必能容已,乃诣阙请罪,武帝复其爵位。
《熊昙朗传》云:「侯方儿之反,瑱巴山太守熊昙朗为谋主。瑱败,昙朗获瑱马仗子女甚多。
周迪传云: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毎战,勇冠诸军,渠帅等杀续,推为主。绍泰二年即太平元年
领临川内史黄法氍传云:「太平元年,割江西四郡临川、安成、豫章、巴山
置髙州,以法氍为刺史,镇巴山,后萧勃、欧阳頠来攻,法氍破之。
二年丁丑
春二月,梁萧勃起兵广州,次于南康。丞相陈霸先使周文育击勃,获其将欧阳頠、傅泰。勃为其下所杀。同上。
《周文育传》云:「萧勃将举兵逾岭,诏文育督众军讨之。时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勃,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勃使其子孜将兵与孝顷相会,又遣别将欧阳頠顿军苦竹滩,傅泰据跖口城在南康郡之北
以拒官军。官军船少,孝顷有舴艋三百艘、舰百馀乘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袭之,悉取而归,仍于豫章立栅。官军食尽,欲还,文育不许,使人遗周迪书,约为兄弟。迪甚喜,许馈以粮。文育分遣老小,乘故船舫,沿流俱下,烧豫章所立栅,伪遁。孝顷望之,大喜,因不设备,文育由间道信宿逹,芊韶筑城飨士,贼徒大骇。欧阳頠乃退入泥溪,作城自守。文育遣严威将军周铁虎与长史陆山才袭頠,擒之,盛陈兵甲,与頠乘舟而宴,以巡傅泰城下,因攻泰,克之。萧勃在南康闻之,众皆股栗,其将谭世逺斩勃欲降,为人所害,世逺军主夏侯明彻持勃首以降,萧孜、余孝顷犹据石头,武帝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孝顷退走新吴陈。
武帝永定元年,即太平二年十月始受禅,改元。
冬十月,梁王琳及陈人战,败之,获其将周文育,侯安都遂克江州。同上。
《王琳传》云:琳将张平宅乘一舰,毎将战胜舰则有声如野猪,故琳战舰千数,以野猪为名。武帝遣将侯安都、周文育等讨琳,仍受梁禅,安都叹曰:「我其败乎?师无名矣!」逆战,禽安都文育,其馀无所漏,惟以周铁虎一人背恩,斩之。
二年,戊寅
春正月,梁王琳伐陈,次于白水。夏五月,琳伐临川,不克。秋八月,侯安都、周文育自湓城逃归,同上。
《琳传》云:「带甲十万,练兵于白水浦,属湓城。
琳巡军而言曰:「可以为勤王之师矣,温太真何人哉!」南江渠帅熊昙朗、周迪怀贰,琳遣李孝欣、樊猛与余孝顷同讨之,三将军败,并为迪所囚。安都、文育等逃还建邺,豫章书云:「新吴洞主余孝顷遣沙门道林说琳曰:周迪、黄法氍皆依附金陵,大军若下,必为后患,不如先定南川,孝顷请席卷所部,以从下吏」。琳乃遣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将兵八千赴之,使孝顷緫督三将,屯于临川故郡,徵兵粮于迪,以观其所为。五月,孝顷等屯二万,军于工塘,连八城以逼迪,迪惧,请和,并送兵粮,猛等欲受盟而还,孝顷贪其利,不许树栅围之,由是不协。髙州刺史黄法氍、宁州刺史周敷合兵救迪,敷自临川故郡断江口,分兵攻孝顷别城,猛等不救而没,刘广德乘流先下,故获全孝顷等皆弃舟,引兵歩走,迪追击,尽擒之,送孝顷及孝钦于建康,归樊猛于王琳。孝顷之弟孝劢及子公扬犹据旧栅不下,诏周文育都督众军出豫章讨之。
三年,己帽
夏五月,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杀都督周文育,举兵反。王琳遣其将常众爱、曹庆率兵援余孝劢。六月,仪同侯安都败众爱等于左里,获琳从弟袭、主帅羊
《武帝纪》。
纲目云:「王琳遣将曹庆攻周迪,败之,文育退据金口。昙朗因其失利,杀文育而并其众。周敷击破之,昙朗单骑奔巴山。十一月,琳闻陈髙祖殂,奉梁主庄出屯濡须口,攻大雷。陈遣侯瑱、侯安都及徐度将兵御之。吴明彻夜袭湓城,琳遣任忠击明彻,大破之,引兵东下。明年,琳败绩,与梁主庄皆奔齐。
文帝天嘉元年庚辰
春二月,遣太尉侯瑱镇湓城。三月,江州刺史周迪平南中,斩贼帅熊昙朗,传首建邺。秋九月,周将独孤盛领水军趣巴、湘,与贺若敦水陆俱进,太尉侯瑱自寻阳御之。《文帝纪》。
三年,壬午
春二月,江州刺史周迪举兵应留异。三月,以安右将军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督众军南讨。秋九月,周迪请降。同上。
《纲目》云:初,陈主徵迪出镇湓城,不至豫州,太守周敷独先入朝,进号安西将军,给鼔吹、女妓、金帛还豫章,迪不平,阴与留异相结,遣兵袭敷,敷与战,破之,闽州刺史陈寳应亦阴与异合,乃以吴明彻为江州刺史,督黄法氍、周敷共讨周迪。
四年癸未
春正月,周迪走投陈寳,应纳之。秋九月,迪复冦临川,诏䕶军将军章昭逹讨平之同上
。
《纲目》云:周迪众溃,奔晋安,复越东兴岭在临川郡南城县界
为寇䕶军,章昭逹将兵讨破之,迪潜窜山谷,民相与匿之,虽加诛戮,无肯言者。
五年,甲申
冬十月,周迪诱陈南豫州刺史周敷,杀之。《通鉴纲目》:
豫章书云:周迪复出东兴,钱肃降。吴州刺史陈详兵大败,迪众复振。南豫州刺史周敷帅所部击之,至定州,与迪对垒,迪绐敷曰:「吾昔与弟戮力同心,岂规相害!今愿伏罪还朝,因弟披露心腑,先乞挺身共盟」。敷许之,方登坛,为迪所杀。
六年,乙酉
秋七月,临川太守骆牙斩周迪,传首建邺。《文帝纪》。
豫章书云:「遣都督程灵洗自鄱阳别道击周迪,破之,迪与麾下十馀人窜山谷中。后遣人潜出临川市鱼鲑,临川太守骆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之入山。其人诱迪出猎,勇士伏道傍,斩之。
按陈书骆牙本传,牙以晋陵太守迁冠军将军、临川内史,非太守也。
宣帝太建正年,癸巳
冬十二月,诏熊昙朗、周迪等及王琳首并还亲属,以𢎞广宥。《宣帝纪》。
后主至德二年甲辰
冬十一月,使南平王嶷镇江州《南史
,祯明三年己酉
,隋师济江,宜黄侯慧纪率将士三万人,船舰千馀,沿江而下,欲趣台城,遣南康太守吕肃将兵援巫峡,以五条铁锁横江,肃竭其私财以充军用。陈书列传。
隋
文帝开皇九年己酉
春正月,灭陈,获其主叔寳。《通鉴纲目》
《隋书王世积传》云: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晋王已平丹杨,世积移书告谕,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遁。世积至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寻阳太守陆仲容、巴山太守王诵、安成太守王瓘,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
《韦洸传》云:「陈平,拜江州緫管,率歩骑二万略定九江。陈豫章太守徐璒据郡持两端,洸遣开府吕昻、长史冯世基以兵相继而进。既至城下,璒伪降,夜率所部二千人袭击昻昻,与世基合击,大破之,擒璒于阵。十年庚戌
冬十一月,乐安蔡道人、饶州吴世华皆自称大都督,诏上柱国、内史令、越国公杨素讨平之。《文帝纪》。
《杨素传》云:贼帅汪文进自称天子,据东阳,署其徒蔡道人为司空,守乐安,进讨平之。
裴矩传云:「奉诏巡抚岭南,汪文进等相聚作乱,吴越道闭,矩请速进至南康,得兵数千人。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部将立九栅,屯大庾岭,共为声援,矩进击,破之。
炀帝大业十二年丙子
冬十二月,鄱阳林士𢎞称楚帝据江南。《通鉴纲目》。
《江西大志》云:冬十月,鄱阳贼帅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元始兴,攻陷豫章郡,以其乡人林士𢎞为大将军,诏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将兵讨之。师乞中流矢死,士𢎞代统其众,与子翊战于彭蠡湖,子翊败死,士𢎞兵大振,至十馀万人。十二月,士𢎞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遂取九江、临川、南康、宜春等郡,宜春置郡在大业初。
豪杰争杀隋守令,以郡县应之。其地北自九江,南及番禺,皆为所有。
按《炀帝本纪》云:「鄱阳贼操天成举兵反,自号元兴王,建元始兴,攻陷豫章郡」。《唐书林士𢎞传》则云:「隋季与乡人操师乞起为盗师,乞自号元兴王,建元天成,据豫章」,盖《隋纪》悞以年号为名,而《大志》亦未核僭元之实也。
十三年,丁丑,即代王侑义宁元年。
冬十二月,萧铣取豫章,林士𢎞退保馀干。《通鉴纲目》。
豫章书云:「方与贼帅张善安袭陷庐江郡,因渡江归林士𢎞于豫章。士𢎞疑之,营于南塘上,善安恨之,袭破士𢎞,焚其郛郭而去。士𢎞徙居南康。萧铣遣其将苏胡儿袭豫章,克之,士𢎞退保馀干。
江西通志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