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三十八
古迹一
运随时启,迹自古留芳流百世,名阅千秋,城池井里,台阁亭楼,其地之著,惟人之休。江西名胜,传记最稠,匪独山川,建置实优。俯仰古今,诗酒燕游,品题歌咏,博采旁捜,以广见闻,以资访求。匪云陈迹,用景前修,作古迹志。
南昌府:
越王城,明一统志在奉新县西五十里,相传越王勾践屯兵于此。有点军坪、走马仑诸胜。
灌婴城,《古今记》,豫章城,汉颍阴侯灌婴所筑。《南昌耆旧记》:婴讨定南方,因居人章文献地,遂筑此城。《名胜记》:在城东即今黄成寺也。榆墩集东闗外,延袤数里,自菩提寺至于窑湾,此灌将军故城址也。相国张文端位因而囿之,即址为堤,曰兴福庄。
古艾城,《宋郡县志》以县分自武宁故名分宁,古艾地也。今县西一百里龙坪冈有艾城存焉。《左传》吴公子庆忌出居于艾,《后汉书》刘陵艾人」即此。
昌邑城,《豫章记》昌邑王贺既废之后,宣帝封为海昏侯,东就国,筑城于此。《名胜志》,去府城西北六十里,今为巡检司。
新吴故城名胜志,汉灵帝中平中,分海昏置新吴县,故城在今奉新县西三十里,隋省入建昌。
椒邱城名胜志:「汉建安四年,孙策起兵,破刘勋于浔阳,欲谋取豫章太守华,歆乃筑此城以御之,去昌邑城六十里」。《江表记》,策进至椒邱,遣虞翻说华,歆即其地也。《太史》《慈城三国志》:汉建安八年,荆州刺史刘表从子磐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䇿,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因筑此城。《府志》:在奉新县西三十里,周回五里。
西平故城,《太平寰宇记》,在武宁县西二百九十七里。《汉书》云「邓通,西平人」,即此县也。隋省。
西安故城,《太平寰宇记》在武宁县西二十里。《古今志》云汉献帝建安中置,隋开皇元年废。
按:今县之高乡西安里即故西安县治也。吴朱然封西安乡侯,即此地。
富城废。县名胜志。汉建安中,立富城县于富水之西。晋太康初,移理丰水之西,在今县西长丰乡。一名黄金城,即今黄金陂是。
刘繇城《水经注》:贑水又东迳刘繇城,吴孙策略地至曲阿,扬州刺史刘繇奔豫章,筑城自保处也。《古今记》:在豫章县北四十里。
齐城水经注》:贑水所经,旧名王步,盖齐王之渚步也。又东有城筑道相通,号曰齐城,是孙奋离宫《太平寰宇记》在洪州东二十里。
按《三国志》:孙奋,吴大帝权第五子,初立为齐王,居武昌。权薨,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滨江兵马之地,徙奋于豫章。
古丰城《元和郡县志》本汉南昌县地,晋武帝太康元年移于今县南四十一里名丰城,即雷焕得宝剑处也。《太平寰宇记》城基,今在靖州。
按:靖州即今高安县。
余城太平寰宇记》:在奉新县西十五里。《梁书》:于庆入洪州,进攻新吴,余孝顷起兵拒之,因筑此城,周回三百五十步。
广丰废。县舆图备考在县东广丰乡。梁大同二年置,寻废。
豫宁废县。《名胜志》,今武宁县下南乡甘罗村,即唐豫宁县治,景云中所迁也。今治乃天宝四年复迁者在玉枕山前。
东邱城,《古今记》在郡下流一百四十里。临江,古情城,《古今记》在丰城东一里。
按东邱、古情二城建置始末并属何县,不得其详。今据《豫章古今记》采录。
南昌旧城,明一统志城,西瞰大江。元末,伪汉陈友谅以大舰乘水涨附城而登,遂破之,大祖命移城,去江三十步,后友谅至,不能近。
仓城名胜志:汉迁江东冯氏之族于海昏西里,赐之田曰冯田,故其水曰冯水也。冯氏仓场故址,在奉新之龙山下,山北有井,井上有墙,延袤数百尺,俗呼仓城、洗马池。颐庵集在子城东南隅,旧传为浴仙池,事不经郡。志载汉灌婴初定豫章,尝饮马于此故名,此或然也。今在闤闠中与民居相接,岁久隘塞,广不及半亩,深不至寻丈。有司以为古迹,树木栏以䕶其三面而池之,北则范仲华氏居之,作轩以临池,上名曰临清梅福宅」。太平寰宇记》:在州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东西池书堂,馀址尚存。
石姑宫,《古今记》在上缭水西五里,汉昌邑王胜所居处一作石姥宫。
朝斗坛《明一统志:「在丰城县西北,岸一十里,其坛纵横各十尺,有古松列植,下有丹井,相传汉梅、福筑以朝斗。
徐孺子宅《太平寰宇记》:在州东北三里,后汉徐孺子。少有高节,追美梅福之风,乃于福宅东筑室以居。
按曾巩云:东湖南小洲有孺子宅,号孺子台。思贤亭豫章记》:徐孺子墓在郡南十四里,曰白社亭。吴嘉禾中太守长沙徐熈于墓隧种松,太守南阳谢景于墓侧立碑。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碑亭,今并在松,大合抱。曾《南丰集》,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杨诚斋集:南昌尉㕔之右,有孺子墓,其前故有思贤亭。后经兵燹,亭毁墓湮。今尉剑津张敬之葺官廨,披榛得焉,因按图表墓以复其亭。
丁令威,故居林志,在武宁县东三十里。舆地纪胜,在辽山之东,是丁仙冲举处。《明一统志》,南有观鹤桥北有礼星坛,后人于坛址又创丁仙观。近有青牛洞洞口,有巾石,相传令,威飞腾时,遗巾于此。
土阙《太平寰宇记》:在县南三里。《舆地志》:州城南双角阙。吴五凤二年,太守张浚筑高四丈馀」。《吴兴记》:「豫章之阙髙则长沙虎食人。岁月已久,今无其址。
度支,步《水经注》,「贑水西北迳度支、步晋、度支、校尉立府之处」。旧志云在府城西五里。陶侃尝宿此夜,闻唱筹声,问土人,云吴时此地为度支廨。
学台《晋书》:范寗为豫章太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丰城《剑石函能改斋漫录》:「晋丰城令雷焕剖石函,得双剑。按石函所在,即古剑池之前二十四步,四唇广五六尺,涂没其半,土人讹为石门云。
吴猛故宅名胜,志宁州南有东津,其侧丹霞观,是吴猛故宅,亦名吴仙里。
旴母宅《太平广记》:旴母豫章人闻许逊、吴猛道行宣化,与子烈结茅于逊宅旁,尝采𤓰果为许寿,后仙去,今坛井犹存。
锺离真君宅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南八十里象牙潭,有丹井。
挂屩,枫姜䕫,词题「西山玉隆宫外」,古枫许旌阳在时物也。旌阳尝以草屦悬其上,土人谓屦为屩,因名曰「挂屩枫」。
熊鸣鹤宅名胜志》在府城惠民门内普贤寺,实晋之禅居寺,唐之龙兴院也。本晋武昌太守熊鸣鹤宅,后舍为寺。
谢尚宅,名胜志》,府城北门内大安寺。本晋镇西将军谢尚宅,后舍为寺。
沈书浦《古今记》:「石头津在郡江之西岸,一名沈书浦。殷羡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曰:有事者沈无事者浮,故名焉」。
康僧渊精舍世说》,注晋康僧渊精舍。在豫章西山,去郡数十里,傍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风激于堂宇,闲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元规诸人多往看之。铜鼓石名胜志,在州西南大沩山石,屹立数丈,形类铜鼓。世传许逊逐蛟,过此石中有声,挥剑劈之,一石中分如剑劈状,今铜鼓营是其地。
《南浦亭豫章记》:在桥步门,往来檥舟之所,县志今为馆驿。
滕王阁,名胜志,在章江、广润二门之间。唐显庆四年,滕王元婴都督洪州,营建此阁,迨落成,而滕王之封适至,因以名之。后阎伯璵来督,其婿吴子章能文,令宿构阁序,因九日宴僚属,欲出夸之。先是,龙门王勃往交趾省亲舟,次马当山,去南昌七百馀里,神见梦焉,且许助风,及明而至,遂得预宴。阎徧请诸宾客为序,皆辞谢。至勃不辞,而赋一座惊服。有序并诗,其后王绪为赋,王仲舒为记,韩昌黎所称三王是也。大中间,阁毁观,察纥干众重建,韦悫记宋、元间,范致虚、姚燧、虞集俱有重修阁碑》。明初,壬寅,太祖幸南昌,尝宴词臣阁,上命放陈友谅所蓄鹿于西山。《罗钦顺记》自圣祖亲征,伪汉、燕诸将后,阁颓压已尽,遗址亦沦于江。正统初,布政使吴润于其地筑馆,作迎恩之堂。景泰中,都御史韩雍复于堂后建重屋,取《韩记》中语,意名曰「江西第一楼」。大学士陈循、少保刘俨、大理卿李奎,并有记成化。乙酉,司空莆阳吴世资为江西布政使,再加葺治,始复其名曰滕王阁,距今六十年。自逆濠构难,戎马相寻,阁以益敝。今都御史武陵陈洪谟来抚江右,撤其旧而重建之,始于嘉靖丙戌,季秋落成于丁亥。春仲《新志》,万厯至崇祯,巡抚夏良心、解学龙,巡按方大美相继修葺,俱有记。
国初毁于兵。顺治甲午,巡抚蔡士英重建。康熙己未迄壬戌阁。凡两毁,皆巡抚安世鼎重建。癸未岁,巡抚张志栋特建亭于阁左以奉。
御书滕王阁序:丙戌,阁又灾,及亭而火熄,咸以为有神呵䕶云。本年巡抚郎廷极复建阁,雍正辛亥又毁,而亭仍无恙。至乾隆丙辰,总督赵𢎞恩重建阁,乾隆癸亥,布政使彭家屏复其旧额曰「西江第一之楼」,并刻石甃于壁。
南楼张《曲江集》登《豫章郡南楼诗》:「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李邕碑名胜志,在东湖之西,有放生池。唐先天二年,都督张廷圭奏置北海李邕撰碑文。
彭真君旧宅,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宗华观,有丹井、箫峰亭、榆墩集。箫峰有亭祠,箫、史弄。玉峰为西山,最高。此山云则众山雨矣。里语曰:「箫仙戴笠,凤凰翅湿箫。仙著衣,乌雀淋漓」。
《洪井豫章记》:厌原山西北余侔村五六里,有洪井,志云「洪崖先生之井」。《荆州记》:洪州厌原山有风雨池,言山髙,水深流激,著树洒如风雨,云是洪崖之井。
按此洪井即今西山风雨池。
浮云宫,《明一统志》在奉新县西华林山,有浮邱石室及李八百洞。又有剑池丹井。唐宣宗诗「道人西蜀来」,自谓八百岁爱此华林幽穴,居聊避世。
让栗堂,《明一统志》「在丰城县西二十里。《旧传》,「浮邱翁与其徒王、郭二仙,昏夜食栗,相让因名。
洪崖旧宅,《太平寰宇记》在伏龙冈顶。唐肃宗朝,供奉山人申太芝奏有异气,立宫镇之。
《石亭《名胜志》:「唐元和初,韦丹刺洪州,始教民为瓦屋以免火忧。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灌陂塘田二千顷,至今赖之」。杜牧作遗爱碑云:「洪始有居,水火是苦,一日除去人知歌舞」。后其子丞相宙守豫章,建石为亭以覆之,今城西石亭观音院是其遗址。
施先生石室唐摭言》,施肩吾举元和十年及第,雅慕十二真君,羽化灵迹俱存,因高蹈不出,赋《闲居诗》、《西山集》行世名胜志》,去西山天宝洞十里,施先生石室在焉。柳公权法正禅师碑,奉新县,志在百丈山碑》,目柳公权书法正禅师碑,在大智院。师以兀和十四年示寂岁久,碑多残缺,今犹有二三百字可读。
按《广舆记》,径谓刻于崖际。
清风亭文苑英华,权德舆序。郭北五里有古龙沙、龙沙北下,有州人。秀才熊氏,清风亭盖,故容州牧戴㓜公、前仓部郎萧元植,贤熊氏之业之文,尚兹境之幽旷,合资构之,创名以识之。
龙沙亭名胜志,龙冈上有龙沙亭,唐洪州熊秀才之清风亭也。《江城名迹记》:「明万厯中,布政使吴献台、陆长庚复移建于龙光寺之南,其前为听松亭学使钱檟有记。
南亭花林《文苑英华》,顾况有《江西观察宴度支张侍郎南亭花林》序云:「取之明离丽,君子健应之象」。
万山亭文苑英华孟》,浩然有和张判官登万山亭,赠洪府都督韩公诗。
望江亭,江城名迹,记在府城东湖之西。临城,上唐观察使韦丹建。
《避暑楼名胜志》:本城东南敌楼,武阳公韦丹所剏。贞元十四年,观察使李㢲辟而新之,名曰避暑楼。夏日尝同僚属宾客宴㑹于此,南昌副使符载为之颂。涵虚亭名胜志,唐宣宗时建,至宋废。熙宁中,张帅子颜即其址为环波亭。纪胜」下有钓矶。
流觞,曲水名胜,志在奉新县百丈山西北。唐宣宗避暑时,寻山穷源,凿石引泉,疏为九曲,每曲置石墩以坐,又为石梁跨水,以通往来。元赵孟俯大书「流觞曲水」四字,鑴于石壁。
《灵境亭林志》,在奉新县百丈山。唐宣宗尝游此,有「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之句。
柳公权石刻《名胜志》,唐怀海《禅师阐法山中称百丈祖师柳公权」,为书百丈清规四大字。
按名山胜概,陈芹游《百丈山记》云:「山西石壁,上有汉篆,大二尺许,剥蚀过半,下刻天下清规」字。大近二尺,真柳公书也。「百丈」又作天下」,未知孰是。东湖亭文苑英华符载》记「李公常侍作居东湖之上,因名之曰东湖亭」。
按李常侍名㢲
路嗣恭宅,江城名迹,记在府城德胜门外,唐观察路公故居,今为玉虚观。
柳浑,读书台。舆地纪,胜柳山在武宁县西。唐史,柳浑弃官𨼆居武宁山,即此有读书台,遗址尚存。
涌翠亭《武宁县志》在柳山上,宋白玉蟾有《记写韵》,《轩府志》在城南惠民门外。唐太和末,仙姝吴彩鸾写孙愐《唐韵处虞集记》,龙兴紫极宫写韵轩髙据城表面西山之胜,俯瞰长江间乎民居官舍之中,特为夐絶。世传吴仙彩鸾尝写韵于此轩,以之得名。按《一统志》作《写韵堂讹》。
《㑹仙亭府志》,在府城西七十里翔鸾冈,传是唐文箫遇彩鸾处。
临章亭名胜志,在南浦驿东。唐崔国辅诗「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
《寓阁府志》:唐戴叔伦所作在进贤楼栖贤山上,明黄汝亨记学堂峰后有阁,高三丈许,名曰寓阁,盖取寓公之意,亦用以自况云。
欧阳拾遗书堂江城名迹记》:在郡西山翔鸾洞侧。唐欧阳持弃官𨼆此。
来鹏宅,江城名迹,记在郡城东湖旁。鹏诗云:「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南平王宅,《江城名迹记》在府城崇梵坊,唐锺传故居。今为永宁寺。宅旁有娉婷里,南平侍儿所居,后以名市。陈处士园名胜志》,在郡东湖南涯处士陈陶于此植花竹,种蔬芋,兼植柑橙,课山童卖之。宋戴复古集》,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小𨼆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景建作记,俾仆赋诗。
相公堂,周益公集。宋齐邱出镇南昌,尝访陈陶于石堂堂,在香城寺,岩腹嵌空,可容数人,因名为相公堂。魏征士亭塜庙记》,唐有魏征士者,逸其名,弃官𨼆长,定乡三征不起,故称征士。有亭在进贤县碑,亦无名。林仁肇宅江城名迹,记在府城东南。唐节度使仁肇故居。宋太平兴国中,即其地为新建县治。
鸣鸾路《江城名迹记》,南唐中主建都时,御道长春殿。《江城名迹记》南唐中主所建。
令公园,名胜,志》在郡东湖南衣锦坊,南唐中书令,宋齐邱别业也。至宋为魏公京镗之第。
《清逸楼名胜志》即齐邱故宅,后归于学士潘修真,其孙兴嗣,増筑台榭,叠石为山,导水为池,占一方之胜,号潘公园,园中有清逸楼、逍遥亭。
《水木清华亭名胜志》,宋杨文公亿知靖安县,治尉圃,得旧诗碑于榛莽闲,皆前代名士所作,乃用《曾南丰诗语》作「水木清华亭」,于县治中。《南丰集》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环谁为千。古县正在清华间。
按谢浑诗「水木湛清华」,文公名亭,疑取是语名。《胜志》乃云用南丰诗巩生后亿数十年,亿何由用其语耶?其谬殆不足辨,姑存之备是亭古迹。
钟楼林志:在府治东南,俯瞰东湖。旧在普贤寺内。洪武中,都指挥宋晟迁今处。𢎞治九年重修安志。万厯十六年,知府范涞复修。明季毁于兵。
国朝巡抚蔡士英重建。
按:明万恭《钟楼记》云:「巅悬大镛,故老相传,宋末所铸」。考《江城名迹记》,钟乃南唐节度林仁肇所施,非宋末也。
逍遥,《阁府志》:在逍遥山,去南昌城西南八十里。宋洪炎有诗。
双溪,亭名胜志,双溪发源毛竹山,一支迳追里,一支迳桐城合流,绕县前古球场。东有双溪亭。
水天,一色。亭林志:在府城故洪桥门外,宋时建湖山千里亭。《林志》在府城故望云门外,俗呼为湖山亭,宋建。
双松堂名胜志》,宋南昌县治在城东北隅,㕔侧古松二株。司马光《送郑绅令南昌诗》,有「长江湛湛带,枫林古木寒」,「林院寺深」之句。绍兴间,知县蔡宰建堂榜曰「双松」。
逸老亭见苏舜钦诗,豫章黄氏子建以娱其亲者物。华楼林志》:在府学右洗马池上,宋嘉佑中,知洪州程师孟剏取王勃序中天宝物华语,后圮。乾道中,刘珙重建浚池,并架桥焉。
双泉堂,《江城名迹,记》在府城北,旧荐福院内,其地有浅沙泉,马跑泉水品为㑹城第一。宋知洪州程师孟于二泉间作双泉堂,潘兴嗣为记。
三贤堂,《明一统志》在奉新县治东南,宋周敦颐为分宁簿,苏轼省其弟于瑞州黄庭坚又分宁人故奉新之地。三贤所经游,后人慕而筑堂且祠焉」。元欧阳圭《斋记》《拄颊亭周益公集》:「抵豫章登,拄颊亭,望西山」。
按:《周记》去列岫亭不远,当在龙沙侧,近今莫考其处矣。
半月轩,周益公集在香城寺方丈右逾好亭,周益公集亭在香城寺,后取《寒山颂》中「㣲风吹幽松,静听声逾好」之句也。
黄山谷故宅名胜志》:涪翁先居修水,后乃迁于双井,在州西三十里。其南溪心有二井,土人汲以造茶为草。茶第一傍有钓亭,从父黄襄所筑。有手书「钓台」二字,鑴石下,有水一泓,鑴曰明月湾。
宝气《亭林志》:「在丰城县西北瞰大江。旧有二碑,刻唐李德裕《剑池赋》,宋黄长善《石堤记》,黄庭坚尝登此赋诗,涪翁亭《新志在宁州,宋黄庭坚建。
桂香亭明一统志》在宁州西黄龙院侧,宋黄庭坚尝游此与灵源师论禅,有「时闻一阵桂花香」之句,后人因以名亭。
郑氏《草堂诗话》总龟武宁县有郑氏草堂,黄庭坚与僧灵源过此题诗有「高居大士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句。
云巢,宁州志在双井。宋黄公准,字稚州,鲁直之弟也,志趣高明,尝于樱桃洞结茅木杪,号为云巢居士。
东轩豫章集》温陵吕晋夫为武宁县,于其岁丰民间新作东轩。
秀《江亭名胜志》:俯瞰修水,宋分宁𨼆,士吴叔元建黄庭坚,尝访叔元登亭题壁云:「崇宁元年四月己未,朝奉郎新当涂太守黄庭坚来访叔元晚登秀江亭澄波古木,使人得意于尘埃之外,并作诗,纪其幽闲之胜,一翠亭舆地纪胜赵崇和宰,分宁剏亭名,曰一翠何异之记?古木蓊蔚,轩槛豁然,由亭后循崖而上,至山巅有冠云亭,正与凤山对矗四,望阔逺,周览一邦之景。《碧波亭名胜志》,宋熈宁时改为孺子祠。
按舆地纪,胜东湖旧有三亭、涵、虚、孺子、碧波也,则三亭当俱在东湖上。
此君亭奉新县志在宝云寺,宋县令李平爱竹作此君亭为之记。苏子瞻尝登此亭观,李君文求其本而去。孺子亭名胜,志在高桥南。朱子诗:「孺子髙风何处寻,东湖台观水云深」。
压江亭挹翠亭,范致虚记大观戊子,侍郎范坦帅江西新滕王阁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
涵虚阁舆地,纪胜在东湖北,故国子博士李夤之私第,夤江南名士,以母老致政,浚湖剏阁,榜曰「涵虚杨亿有记。
《秋屏阁舆图,备考》在府城北,《周益公集》在大梵寺。曾巩云见西山正且尽者,惟此阁耳。《新志》康熙间巡抚宋荦重建于北兰寺内东偏。
《列岫亭江城名迹记》在府城北龙沙前对西山,取谢朓窗,开列逺岫之意以名。朱子谓列岫望西山最正,滕、王、秋屏皆不及也。《新志》,康熙间,巡抚宋荦重建于北兰寺内西偏。
洪氏故宅江城名迹记》在郡城东北隅,今莫识其处。其见于纪载者,鸿父有翛然堂,龟父有清非,斋驹父有璧阴斋,玉父有昭旷斋,俱山谷作铭。玉父又有《倦殻轩山谷》题《倦殻轩诗后》曰:「洪氏四甥,才器不同,要之皆能独秀于林者也」。
味书阁刘克庄记阁在丰城山间,右司徐德夫少时读书,其上潘子贱名袁广,㣲笔也。
广心轩,《武宁县志》在古龙潭寺内山谷。《纪游》云:元佑元年正月初三日雪,后黄鲁直来访諲:「上人明心,靖公在焉」。经行,此轩见岩阳积雪群木,叅天心意豁然,因名广心。轩《舆地纪胜》:武宁县东龙潭石台有广心轩,是黄庭坚墨迹。
《双峰堂府志》在靖安县治后。宋舒邦佐凿天泽池,筑台建堂,扁曰「双峰」。
豫章沟亭江城名迹记在望云堤上,宋程师、孟建、杨杰记。
按《宋史》,嘉佑间,师孟知洪州,浚章沟掲北闸,以节水升降,时无水患,今湮。惟明万厯中石刻豫章沟三大字,碑碣尚存。
苏翁圃《江城名迹记》在百花洲,俗名三洲苏圃,宋广汉苏云卿种蔬处,后属郡人,宋自适赵章泉,题曰灌园庵。新志今为憩云庵。康熙己亥,学使王思训构雨公亭于旁,为巡抚白潢祷雨輙应而立也。
褒贤阁,《江城名迹,记》在东湖旁,宋枢宻吴居厚建,以藏赐书,徽宗亲书「褒贤之阁」四字以宠之,今废。
《临湖阁江城名迹记》在东湖傍,宋向巨源建。洪迈作「记,望湖亭」,新志在新建县北吴城山龙王庙背。
皆春园江城名迹,记在东湖旁。宋宁州章丞相鉴所辟,竹石丛峙,花木疏野。丰城王提举义山,请于章,愿得以娱老章,慨然畀之为易,共扁曰「共春园」。
风月台,《江城名迹,记》在郡旧子城上,本江月台,宋知隆兴府陈之茂改名,有碑记。
《雪坡书屋府志》,距丰城县北十里有感山,宋状元姚勉流寓居此,有雪坡书屋。
睡仙楼《明一统志》:在府城大鱼巷,乃宋时酒库。绍兴间,役夫见有幅巾野服者,横壁睡卧,急呼其徒聚观,乃起立,以袖障面趋出,失其所之,因建楼肖像,名曰睡仙」。
四望,《亭林志》在武宁县治西。李纲尝经此,喜其山川之秀,命立亭名四望。
《钓台名胜志》,靖安县东五里有钓台,宋邑人吕延平归田所筑。张叔夜寄题云:「豫章富人物,歴数烦偻指先生。钓璜、孙盛德,邈相似却顾徐洪辈,琐琐讵足纪?修竹照清漪,邂逅聊复尔,吾君迈周文,未肯猎渭水。矧此江之湄,相距数千里,㑹遇倘有时,必为苍生起」。李君子巷《江城名迹记》在蓼洲。宋有李生者,逸其名南昌人。好义乐施,每岁稔,积榖社囷,歉则和籴平准,里人赖之。世乱,集义勇以卫一方。绍兴间,李成寇饶生,迎岳飞兵讨成,大破之。飞表生行军长史,不就,人名其居为李君子巷。
百花亭名《胜志》,宋绍兴中,靖安县令黄宗谔建在㕔事后。
《幽谷亭名胜志》:黄宗谔建与县北幽谷山相对,僧权概寄邑令,诗嵳峨幽谷亭寂寞,彭泽令絶景。空自竒高,标岌相映。
百花洲,名胜志,东湖北涯。初为百花洲,宋绍兴间,张澄建亭其上,扁曰「讲武」,以习水军」。况志宁诗「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
国朝初,屋宇颓废。康熙二十五年,巡抚安世鼎起僧寺。二十七年,巡抚宋荦建亭榭。四十三年,巡抚李基和砌石山。五十七年,巡抚白潢重修。乾隆三年,巡抚岳浚复修。十一年,布政使彭家屏勒百花洲石颜其㕔曰水木清华之馆。
乐园名胜志》,宋漕司花圃。绍兴中,转运判官赵竒符剏后运副,汪召嗣、余应求相继增筑。庆元中,秘阁赵不迁榜今名。
怀种堂、杨万里记枢密刘公以大资政作藩隆,兴得奉新三乡寓税之弊,上闻悉蠲除之。三乡民相率作堂画公像于其间,以致瞻伫之敬,予为名堂,以怀种种。言德怀言民也。
按三乡:曰晋城、曰新安、曰法城风雪堂、水心集》,李公伯珍筑堂豫章之囿,名曰风雩,补史玉隠堂,丰城县志,宋叅澧州军事。熊方,字广居,雅善书,高宗内禅,大书「尧舜」二字,表进,有㫖付秘阁,除本路帅幕。注《道德经》、《象山集》、《豫章录》、《临汝编》。又补《东汉年表》,因名其堂曰补史玉𨼆」。
甘露台名胜,志丰城海慧院,去矶头山半里。宋淳熙中,于院中作经藏,落成之日,甘露忽降,因作台表之南园。《江城名迹记》,在郡治东南,旧名桃源洞。宋乾道中,吴师芾更筑亭榭。
北园江城名迹,记在郡治东北直贡院前,宋乾道中吴师芾剏。
东园,江城名迹,记在郡城东湖上直环波亭,宋淳熙中,张帅子颜剏筑。
《春风楼林志》:在府城西。宋况志宁诗曰:「晴日游丝拂画阑,酒帘轻扬碧云端。春风蛱蝶知何处,愁切江南曲已残」。
世美堂,江城名迹,记在府城修仁坊,宋端明殿学士李大性建。大性以嘉定四年出守于吴,宁宗亲书「世美」二字以宠其行,遂因以署堂额。
梅仙亭,安志在府城南,故望仙门外内祀。梅子真,宋嘉泰初,知隆兴府张孝伯建。
华丰《楼林志》:在奉新县南百步。宋嘉定壬申,县令张均建毁于元。
带《经堂松垣集》,新《吴》、《吴志》,远家足而好学,诸子百家无不业,而所佩者经汗简、韦、编可以坐阅精舍之堂,扁以带经。
学古堂《松垣集》:南昌胡子器筑所居之西,架小楼以藏书楼下,扁曰「学古」。
爱山亭《松垣集》:南昌袁浚,㓜入后城,台观戴黄,冠为老子徒,而酷嗜儒书,天性锺孝,既去,亲庭犹供子职。淳熙壬寅,其父死,卜兆名以爱山,庆元丙辰剏小亭,其所南凿以沼,西筑以圃,时往洒扫,识者贤之。
江山秀杰楼《丰城县志》,宋刘充,字实之,曾任淮东提刑,与于竹国盛温如齐名,时号「三杰」。元州尹陈元凯用朱子诗,剏江山秀杰楼于明伦堂,后立三杰祠于下祀之。
金波楼《江城名迹》记宋末逸民熊与和建洪州,酒之佳者曰金波,用以名楼,志其所嗜也。与和通经史,工草书,诗尤有竒崛气。
极高亭县。志在武宁县西九十里太平山揭文安诗:「太平最高峰,署亭更潇洒」。但有日与月昼夜绕檐下园,趣亭掲文安集。豫章胡叔俊𨼆,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名曰「园趣」。
《春晖堂《道园学古録》:龙沙之㑹,仙宫有别室,甚幽邃,道士吴明德䘮父,云卿奉其母居之,谓之春晖堂,盖与秋屏阁为邻焉。
伯颜,故宅名胜,志在进贤,北山元吏部侍郎伯颜子中之家也,其《过故居诗》云:「白头归故里,荒草没柴门。乡旧仍相见,儿童且不存。忠清千古事,骨肉一家魂,痛哭松楸,下云愁白日昏」。
啸台《进贤县志》在北山上,元判官辛好礼筑师古斋石门集》,元乡贡进士胡云升斋居,胡名一龙子,胡惪字以中,锺陵人。
偰家楼名胜志》:元末,偰列篪阖门死难,有司徙其楼于西北城角,以旌忠烈。明万厯间,更名夕佳楼。
按:偰氏一门死难,有司徙其楼于城隅,所以旌其忠烈也。后人易其名而以为宴游之所,殊非教民成俗之意,因仍旧名。
豫章台启运録:龙沙之南为豫章台,明太祖破陈友谅,驻跸南昌,筑台而朝,父老于此。
按宋况志宁《豫章台诗》:「城阴零落豫章台,平地晴沙卷雪来。欲访邻翁问陈迹,小园荒径长莓苔」。况系宋人尔时似,伤台之倾废已久,则台在宋,元当早有之。明祖特因其旧而筑之,非创建也。附录以备叅考。
故宁王府《江城名迹记》,即今察院官署。正德末,以宸濠谋逆废。
故建安王府《江城名迹记》:在高士桥东,旁有半𨼆园,可数亩,颇饶古木竒石有古池深丈许,中有石砌一方堆,若古墓内,时作金鼓声。
故乐安王府《江城名迹记》在永和门内,皆《山堂颐庵集》,进士李时佐家,豫章之洪涯,其地皆山,故以名堂。
《栖碧轩一斋集》丰城东之泉岭。友人罗君自强舍其下以栖碧扁,其轩朱善作记。
《杏阴小𨼆江城名迹记》:明洪武中黄德文所构。朱善记:豫章郡庠东有杏村,中多𨼆君子昔有陈先生,仲易以经学为南北学者所宗,而黄氏昆季、伯善、仲美复为贵游,所重皆丰城产也。伯善弃世,其子德文仍辟一室,曰杏阴、小𨼆。
高观楼,江城名迹,记在布政司署左。明成化十二年,布政使王克复剏建为东楼。万厯三十四年,布政使陆长庚、王佐筑石改建,名曰揽秀。明季兵毁顺治年间,左布政卢震阳重建。乾隆八年毁,布政使彭家屏增建三重,更名高观。
东湖书屋《怀麓堂集》,都御史艾德润少在郡庠,时常择亢爽之地,构屋数楹,储书数千卷,启扉而眺,则一湖之胜俱在目睫,因取以名其居,且自号云。又李侍郎若虚居东湖,以名其堂,李与德润同郡而异邑居,皆近在湖侧。
《芙蓉圃江城名迹,记》在府城东北。明嘉靖中,瑞昌王府奉国中尉朱多煃构多煃字用晦,工诗。
高士亭明熊浃记:东湖高士祠,国初太守许方所立,嘉靖间,雪窗徐樟,别立亭于所居之北,以祀其先孺子,规制景象,与东湖之亭相埒。
吏《𨼆亭江城名迹记:新建县学西南祀梅子真,与南昌县学东南徐孺子亭对峙。明万厯间,知府卢廷选创建。
按梅福宋绍兴初封。吏𨼆真人,亭名,以此杏花楼。江城名迹记在东湖旁,明张文端位别业。枳园江城名迹记明管理石城府事朱谋㙔构杂花香草缤纷,馥郁老树,偃蹇其间,萧然尘外。园中藏书,叠架连屋,手所著作百馀种,刻有书目。
水操台,《江城名迹记》在龙沙北。明崇祯间,巡抚解学龙建,每岁秋月练兵,于此台后有止戈泉。
孺榻轩江城,名迹记明。郡守卢廷选慕陈仲举之风,仿下榻遗意构兹。轩每月课士于其中,有《孺榻论秀录》、《京山堂江城名迹记》,在郡城明,陈少保道亨剏少保,叅劾逆璫魏忠贤,挂冠归里,囊无长物,仅馀京山数椽。殁后米万锺题曰思堂。其傍见山楼藏书八万卷,子𢎞绪,读书其中。
香蕉馆江城名迹记新建陈𢎞绪之所居。张鲁叟尝过其馆,索绢素大书曰:「垂老生涯也,大竒担头诗笔,与花枝贩来春色,凭君买,一半梅花一半诗」。书讫,掷笔扶杖而去。
《阆园,江城名迹,记在永和门内,明李宗伯明睿构弋阳王旧邸也。有山腰宫阁、古石堂、碧栏池、浣花池、天池诸迹。尝自言阆园以池,胜以竹胜,尤以松胜,他园不敢望焉。建圣沙楼,藏书其中。甲戌,自华亭归,得宋板书,一船皆上海潘文恪家旧藏。每部有文恪小像,董文敏手书特构一阁贮焉,署曰宋板居。
瑞州府:
阳乐故城,《太平寰宇记》在州西北八十里义均乡吴大帝分上蔡县置,唐武德八年废。
宜丰县故城,明一统志在新昌县北三十里,孙吴建唐省入高安。
康乐故城,《太平寰宇记》在高安县东北四里。宋武帝二年,封谢灵运为康乐侯就第,即其地也。城外周回山水,谢公无日不游宴,其间有书台石砚尚存。
云棚城,明一统志在府城北五十里。又城北五里有新水桥城,皆唐应智顼屯兵地。
按《唐书》,隋大业间,萧铣、林士𢎞攻江西应智顼于华林山,置云棚城,召义兵保安此土。武德五年归唐,高祖以为靖州刺史。
华阳故城,《太平寰宇记》在州西四十里。唐武德五年置靖州,时立县,八年废。州及县。有古城,在。
米城名胜志,高安县西北十五里有米城,亦取米州之义。
《金沙台安志在府治东南二里许,汉长沙定王子拾建为游观之所。
梅子真宅《明一统志》,在府西五十里黄紫庭故宅。《风俗记》在瑞州府城东北二十里,古祥符观是其处。紫庭名仁览,得许旌阳。道术尝为青州从事,家在高安,每夕取青竹杖噀水化,龙骑归,晓复骑去。后举家上仙,名《胜志》。晋黄辅,字万硕,建城人,有高行郡,举孝廉。穆帝时,仕至御史,以晋室不纲,权臣擅命,见机而退。子仁览仕从事,非其志。父子褰裳归西山,从许旌阳游宅,即其上升之所。
渊明故里,明一统志在新昌县东二十五里。按《图经》,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宜丰,今新昌也。舆图备考新昌义均乡之七里山,有渊明,读书室洗墨池,藏书墎,遗迹尚存。
《栖真堂林志》在瑞州府治名胜志》,相传为李仙,故居中有遗像,其后改为栖真亭。有郡丞孙大雅记锺离仙人飞墨草书,宋杨万里诗。李真宅子,故依然道院西偏古洞前。
玉井亭《蜀江志》:筠州郡圃有丹井一区,名玉井,有玉井亭,俗传李八百,穿七井,以象斗极」,此其一也。
翰苑台《明一统志》在新昌县,一名盐台緑。筠堂府志》在府治江西道院。后唐武德七年,因产瑞竹,奏改筠州,而名其堂曰「绿筠」。宋苏辙寓此有诗,轼次其韵曰:「只应陶靖节,㑹听北窗。凉明崇祯间,知府陶履中复修此堂,并勒苏诗于壁」。
应史君宅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六十里」。按史君即靖州刺史应智顼。
邓文瑞《宅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北四十里。按文瑞四世同居,一门五百馀口。开元中,与同邑宋练俱奉诏旌表其闾。
幸南容故宅松垣集。按黄滔中和二年二贤祠碑祭酒,其先,沧州青池人,万岁通天中,茂𢎞丞南昌,因家高安之洪城里。地理志载沧洲即渤海郡,而高安其洪州之属邑,故柳子厚送祭酒归使序谓渤海幸君。而林宝元和姓纂载:祭酒,洪州人。
南平王《宅林志》:在上高县西五十里。今为九峰寺,有锺传画像在焉。
杨将军住场,林志在新昌县天宝乡,曾有人于此地掘得青石,箭镞相传。将军即杨行密也。
宋齐邱《宅林志》在高安县辽山下。晏元献宅《明一统志》:在新昌县东四十里,宋晏殊高祖墉居此墉,子延昌徙居临川。殊幼时,其父尝携以归,此宅旁有堆殊,每戏其上,及贵人,呼为「相公堆易」。《延庆宅府志》:在上高县千春北乡堂庑,基址尚存。林志,延庆始祖居宜春,以祖重宦游于此,遂家焉。
《碧落堂《名胜志》:「在府治后,碧落山上。《欧阳守道记》:郡治在山间,相传为上古仙人李八百修炼之所。异时守者因山为园亭,命名率取方外语,而最高处有碧落堂下,俯万山一水,穿城南北岸万家,鳞鳞楼台,皆可指数诚斋先生。所谓滕阁郁孤皆不及者。诚斋为此堂,赋诗凡八章。景定庚申,毁于兵。后四年,文君天祥出守,至秋而堂复成。刻诚斋诗其上属余为记刘屯田故居名胜志》。净慈院在瑞州府城西南六十里,刘屯田故居也。
按屯田刘涣,字凝之,髙安县之钧山人,仕为颍上令,以忤上官,归𨼆庐阜三十馀年。欧阳修庐山高诗》为其作。
《读书堂名胜志》:钧山北有刘道原恕读书堂无讼堂,孔武仲记,㕔事以北,林木相望,间以华屋,有堂在中,名曰「无讼」。朝散郎许君长卿所建也。
江西道院黄庭坚,序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讼,惟筠州独不嚚于讼,故筠州太守号为江西道院,然与南康、庐陵、宜春并䝉恶声,元佑八年,武陵柳侯子仪,守筠之明年也,乐其俗之美,使为政者不勤,乃新燕居之堂,榜曰江西道院」,以鼓舞其国风,且为高安父老雪耻焉。
翠樾堂明一统志》在府治,一名《半山苏辙》诗:「一夜飞霜点緑苔,晓来黄叶埽成堆。檐前翠樾雕疏尽,放却墙头好月来」。
《瑞芝亭舆图备考》在新昌县治江西小道院。后黄庭坚记晋陵邵君叶为新昌宰视事。三月,灵芝五色十二茎,生于便坐之室,吏民来观,无不动色。相与廓其室,四达为亭,命曰瑞芝,名胜志。新昌瑞芝,是元佑八年事。今县东二十里瑞芝桥乃元时产芝处。
《披仙亭林志在府治。宋苏辙诗「落日欲没多云烟,南山暝鸦归北山」。
待月轩《明一统志》在大愚山。宋苏辙谪筠州,舟过南康庐阜,访𨼆者举日月以喻性理,因悟其说,至筠作待月轩以自省,并记其事。
东轩舆地纪胜,今为贡院地。苏辙《东轩记》:筠水泛滥败,刺史府门监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圯阙。㕔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按林志皇华馆在府城内,宋时谓之行衙,疑即记中所谓部使者,府东轩故址当在其内。
蔡东、郭南园《明一统志》在新昌县治南,宋蔡曾子飞栖𨼆之所也。黄庭坚记所居类市𨼆总其地曰南园,于竹中建堂曰青玉。据群山之㑹,作亭曰翠光,因高作阁曰冠霞。其宴居之斋曰乐静,其经行之亭曰浩然。白云庄。《栾城诗集》有《和毛镇国白云庄》五咏,中有《掬泉轩、平溪堂》、《眺远台》、《濯缨庵》诸胜。
尘外亭,《明一统志》在高安县治。宋建倪思书额,沈枢有诗」。
《空烟亭府志》在新昌县南钓月湾上。宋建凌云阁,蜀春堂怀仙阁。《明一统志》俱在府治。宋时建。《息轩府志》,在上高县治」。宋苏辙诗幽亭正在人声里,长与溪山共寂然。
青龙阁,府志》:「在新昌县治东。宋邑令李以制建明,宏治间知县詹宝新之。今扁曰「永镇」。
锦江亭名胜志,在高安县水南大街东,下瞰蜀水,因以为名。
《小云居名胜志》:「在来贤乡资教院,去瑞州府城南七里。《栾城集》,有《雨中游》、《小云居》诗。
同梦堂名胜志,在瑞州府城朝天坊广福寺,苏子由谪居之岁,子瞻便道视之,寓于此,先夕无约而梦及之,因名其堂曰同梦冷斋夜话》。子由谪高安时,云庵和尚居洞山,聪禅师居圣寿寺。一夕,云庵梦同子由出迓,五祖戒禅师,聪亦梦俄而子瞻书至,曰:已至奉新,旦夕可相见。子由携二衲候之建山已东,坡至二衲,共理梦事。坡曰:轼八九岁时,常梦是僧往来陜右,又先妣方娠,一僧来托,宿瘠而眇云。庵惊曰:戒,故陜右人失一目,暮年弃五祖来,高安终于大愚,逆数恰五十年,东坡时年四十九矣,乃与云庵启其塔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亦可笑。
庆芝《堂府志》:在上高县千春乡。宋大观二年,有芝产于陈彦辅之圃,因以名堂。李拱有记。
吏《𨼆堂松垣集》:高安之式车㕔枕凤山下,迫㕔之宦而堂焉,扁曰「吏𨼆」。天台,陈侯之所题也。
高远阁《松垣集》,嘉定辛未,高安杨公凭相其室之南,创一小阁,轮奂翬飞,上出层空,俯瞰㕓市,郭居十万,鳞鳞可数,南望荷山千岩紫翠,飞舞北顾,华林缥缈,峻耸凌霄,青云之兴,碧岑之目不孤矣。
兰薰堂幸元龙。自记雪岫阁之北,架一堂,前檐栽兰四十斛,摘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之意,扁曰「兰薰。
岚翠阁在高安灵山寺法堂东,松垣集,此地西涧故里,因取六一赠凝之《庐山高语书》曰「岚翠阁」。
古君子㕔松桓集岚翠阁下,有轩轩下有巨竹千挺,取东坡《送道原归觐诗,书》曰「古君子㕔」。
《翠㣲亭府志》在府治后,欧阳守道记碧落堂之右,一峰峭立,平处有亭,是所谓翠㣲者也。
吕大愚《西轩府志》:在府治东大愚山寺中。宋吕祖俭上书劾韩侂胄安置筠州,尝憩息此轩。
《渊静亭府志》在上高县学前。宋嘉定间,邑令黄伯固建诗曰:「泓澄湛寒碧,潭影尤可爱」。
赏心楼,《明一统志》在上高县治南。宋邑令,江湘建齐云楼。《明一统志》在上高县治西,宋县丞黄锐建流花亭。《明一统志》在上高县治前,蜀江上邑令张次贤建。
古香亭,林志在新昌县后堂。宋嘉定间,县令孟应建县。志明俞宗梁因其址复建亭。
《澄碧亭府志》:「在府城新市巷西北凤池上。宋州寺卢壮文作。
罗汉洞天府志,在上高县东江心罗汉石上。宋嘉熙间,邑令江、湘建。
桃李春风,楼安志在上高县治南化龙巷口。县志宋令江湘,建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己丑重建。
不欺堂府志:「在上高县治内」。宋令江、湘建月朗堂。府志》在碧落山上。宋文信国,守瑞时建野人,庐府志在府署。后宋文天祥知州时,每自称野人,故名。
偃松亭,名胜,志在筠州。阙
宅陆务观诗,巨松偃翠葢。阅世岿独存,颇疑古仙翁。藏丹在其根,或是结灵药。百尺有伏龟,终随风雨化,不死何足言?」
带星堂,上高县志在县后圃,宋令时棨建后废。秀春亭、松风亭,《明一统志》俱在府治。宋文天祥建江西小道院,新昌县志》在治内。宋淳熙中,县令钱鍪建绿阴亭上高县,志在簿㕔后圃。宋庆元戊午,主簿沈光祖建,宋末圮。沈继祖有《寄题绿阴亭》诗,洛下追收黄耳。信林间闻剏绿阴亭。
《松竹亭、《冰壶亭》、《上高县志》俱宋令赵伉夫作,宋末圮。刘氏《芳洲府志》在新昌县小斜川之上,宋刘愿植花木为吟赏之所。
阮家《竹溪府志》,在小斜川上,宋进士阮寅植竹为游乐地。
兰《清堂府志》「在新昌县廨东。元至元间,县尹刘义建《瑞芝堂府志》在上髙县正㕔。后𢎞治十四年,产芝三本,知县童旭作堂其上,故名。
《宝书楼府志》:在新昌县三十三都,明两淮都运使刘让建以藏奕世翰墨,大学士谢迁有记。
敖峰亭,《明一统志》在上高县敖岭上,正统六年重建借鹤亭。新昌县志在丞廨右。正德辛未,县丞朱衮建,有《借鹤亭歌》。
吕公《亭府志》:在府城朝阳门外,真如寺前。万厯间,高安知县田一甲以宋吕祖俭墓在此,为建亭表之邑人。吴梦𤾉记。
飞跃亭府志》在府南城东一里许。万厯丙子,知县王涣建,岁久倾圮。天启甲子,知县胡承谟甃石重建。
《偶斋府志》:在府治内东轩后,天启间,陶履中,守瑞署内有败兰再花,枯桂复实。鹦鹉自卵三异,因作偶斋,并为文记之。
望吴楼,上髙县,志在河南岸之丛林寺,明荆溪吴达可先任知县,后升江西巡按行部,观风复,至是邑邑民德之,因建望吴楼。明末,兵毁。
国朝康熙乙巳,同知蒋𦙍修重建柏友山房。新昌县志在天宝乡洑溪。明西安府同知吴之才建以课其子者。伯子泰、来、仲子甘来,先后成进士。
江西通志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