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二十二

书院

建昌府:

旴江书院在府治北,宋儒李觏教授之,所有明伦堂、洙泗堂、诚意、正心、致知、格物四斋,元季毁地入府,治明正徳,壬申,提学李梦阳改建于城西街为堂,四曰正经上逹志伊学颜,旁列号舎数十间,籍淫祠田产以养士之俊者。万歴间,知府韩辙重修,増建号,舎田汝耔记,后毁。

国朝雍正七年,提学傅王霅即废于公讲堂,改置紫阳书院,在南丰县聚和门外。明嘉靖间,知县向缟建隆庆戊辰重修《赵郡记》,万歴间,知县程三省、林洪卿増葺之。

崇儒书院在府城万寿宫左乆,废国朝康熈五十二年,同知郭惟管重建崇祀,朱子又创号,舎以居生徒,捐俸置田,给膏火焉。

圭峰书院在南城县。磁、龟明侍郎罗玘建,今为文肃祠。三谷书院在南城麻源。明尚书张升建,今为文僖祠。凤岗书院,在南城北关中,祀李觏、曽巩、何乔新、罗玘、夏良胜,崇祯十一年知县王垣京课士。其中为凤岗、大社。

明徳书院在南城凤凰山下,明参政罗汝芳讲学之所,近溪之学,本于明徳,故门人私谥曰明徳先生。

斗湖书院,在府城北兴文坊,明太常卿夏良胜建正学书院,在南城从姑山北。明巡道王俨建祀,罗近溪,侍郎张檟记之。

恒山精舎,在南城麻姑山麓。明王伯昭建。宋濂有记章氏义。塾在南城南门章前峰,建罗汝芳记。

曽潭讲堂,在南城县南,宋儒傅梦泉,师事朱子、陆象山、张南轩,讲学曽潭之。浒从游日,众构室以居之,自为记。

前峰书屋,在南城从姑山,明罗锦建,以教其族党子弟。武彝讲堂在新城福山䨇林寺后。宋朱子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讲学于此,后人为肖象立祠祀之。罗伦额曰「崇正」。

西村书堂,在新城县西,元处士朱民表建,以教族党子弟。

正宗书院,在新城县北门外,一名北田学舎。明嘉靖间,大司成王材讲学之所,后为学古楼中为念。初堂傍有存诚、克己、慎动、尚志四斋,邓元锡记。

禀山精舎,在新城县东北,明孝㢘邓元锡,处士江如僧,进士张之竒、涂景祚,读书于此。

东园书院,在新城县东,即皆春堂旧址,嘉靖间,司空张檟建,皆春堂为讲学之所,黄𦒎记之万歴间,侍御邓澄读书,其中有三层楼、大隠堂、徳隅堂、二酉阁。萧曲山房在新城县萧曲峰,明天启间,礼部主事黄端伯,聚徒教授之所。

西城义塾,在新城县上都明邑人杨振邦建,有田八十亩,供馈食束修之。费何垕记。

华林书堂,在南丰县王浆源、宋孝子、瞿元肃建元肃孝行闻于朝。祥符九年,召见,真宗赐御书,亲王、公卿各赋诗,待制李虚中为之序。

水云书院在南丰县水云村,宋刘埙读书之所。埙字起潜,自号水村,以道学鸣于时。

南丰书院,在南丰县治东。元至正初,知州史文彬率属民姚,自新建中为圣殿左,为曽文定祠,后列讲堂斋舍,内藏全集,镌板有司,春秋致祭。又南丰学舍为文定当时所建,今其址改为启圣祠。

南台书院,在南丰南台山麓。明隆庆二年,知县金文业、教谕王栋捐俸创建。万暦间,署县通判薛瀚重修。清溪书院在广昌县新坊里。明正统间,云南按察頼巽建。

东园书院在广昌县东,明吏部尚书何文渊读书所文。渊号东园,故名。

石冈书院,在广昌县西。明嘉靖间,吏部郎李乔建南郭云庄在广昌县揭坊里。明嘉靖间,都御史何源藏书讲习之所,其孙何三省重修。

进修书院。在泸溪县四都宋元丰进士石松建、其孙淳熙,进士石致平、重修。

庵山学舍在泸溪县四都。宋宣赞舍人石永寿建广信府。

带湖书院在府城北灵山门外。宋淳熙间,辛弃疾读书所。

道一书院宋程月岩绍开,建取孟子道一而已之义中设朱、陆二先生像,方虚谷有《送胡云峰赴道一书院山长》诗。

叠山书院,在上饶县安辑乡宋。谢枋得讲学处,有咏归门明经堂。其门人郑康仲、徐炎午軰衰田供费,元季毁于兵,明景泰中,知府姚堂迁建于府治南,巡抚韩雍奏请赐谥文节,仍命有司春秋致祀,具载副使韩旸碑,正徳间知府陆征、重修学士汪俊记、提学邵鋭,以公弟君禹、君烈、君泽,公子定之配享。嘉靖间,提学周广复新之,自撰碑记。

白石书院在上饶县安辑乡宋儒刘养浩读书之所,其孙刘光因创白石书院,祀朱子及黄勉斋,以养浩逮事,勉斋不忘教所自也。又置田以赡来学者,山长聂义记之。

御书院在上饶县明逺乡,宋吏部尚书徐直方疏请祀其父忠愍公徐元杰,奉敕建院周子正记,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陈添祥、重修提学王宗沐记。

朱氏义学,在上饶县溪南上墩。明成化间,朱仲舒建,以教族党子弟。御史蒋钦记其子汝扬重修尚书杨麒记。

闻讲书院在府城西。明嘉靖间,贵溪大学士夏言致政,归以赐金,建祀朱子,集诸生讲学其中。再起入都,有《懐闻讲书院诗》,今改为分守河东镇署。

忠礼书院在上饶县西五桂山。明隆庆间,湖东道尚徳,恒建置有学田,今废为饯送乡试之所。

锺灵讲院,在府城外锺灵桥北。

国朝康熈五十一年,知府周錞元改曲江书院为锺灵讲院,延师主之,召七邑弟子肄业其中。大学士李光地有记。

懐玉书院。唐大歴中,僧志初剏法海寺于金刚峰下,宋学士杨亿精舎,亦在山麓,后朱子与陆文安、汪文定诸贤讲学兹山,有司及门人拓而大之,置田以供四方来学者,自是懐玉之名,与四大书院相埓。宋末废元时,改为僧寺,明成化间,仍建书院,清复原田。正徳间,提学李梦阳重建,勒石记之,既而宸濠兵变,复为僧踞。嘉靖间,提学王宗沐以左道宜斥,请于抚按,檄有司改复书院,悉如白鹿洞规制,置书院田三十三顷,以赡学者,自后知府姚体信修之。万歴辛巳,诏革天下书院,遂废具详,知县唐世征记略。

国朝重建于端明书院故址,崇祀朱子、陆文安、汪文定、吕东莱,益以汪逵、刘允廸、詹叔善,及有司之有徳于玉者,康熈五十七年巡抚白潢颜,其额曰:「寻孔颜乐榜聨云:修身诚意正心致知格物先齐其家,孝事君弟,事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果能此道,愚必明柔必强。

端明书院在玉山县治东。宋端明殿学士汪应辰讲学,处元监县寿安为建书院,置学田。苏天爵记后毁为湖东道署。景泰间,知府姚堂改祠城隍庙东。李奎记:正徳,辛巳,御史唐龙檄知县潘文明重建。万歴庚辰,知县周日申,更置端明祠于县西马院巷。

草堂书院,在玉山县北懐玉山下,朱子讲学于此有青山绿树亭、源头、活水亭,堂庑号舍具备相𫝊,朱子题山下酒舍」,一聨云:「泉飞白石堪为酒,灶傍青山不买柴」,即其地也。宋末,懐玉书院,废斗山王奕与其子介翁结庐居此,因名草堂斗山,与谢叠山友善叠山既仗节斗山,自号至元逸民。明天顺、成化间,知府姚堂、知县汪潆相继修理,查复原田入院。正徳六年,提学李梦阳檄知县谭世熈新之。

刘氏义学,在玉山县顺成乡,宋徳安令刘允廸,家居,时建朱子,有记元。至元九年,监邑寿安重修朱徳润,记明裔孙刘文秀重建。

蓝山书院在弋阳县治南,宋邑人张卿弼。登咸淳戊辰进士,仕兴化倅。宋亡,隠居教授其门人杨应桂等以来学者众,建书院以处之,有庙堂以祀夫子,两庑翼焉。有明伦堂乡贤祠。元至顺三年,其孙繁昌、尹纯仁,重修虞集记。

九川书院在弋阳县。九川明、宣、徳间,李文仪与从弟文彬建,正统间少卿李奎致政,归重、建育、英堂、希贤、轩尚志轩、萧鎡记之。

潭石书院在弋阳县。潭石,明正统间御史黄溥建。中有聚星轩育徳亭,刘俊记之。

象山书院在贵溪县南三峰山下,宋陆文安九渊讲学之所。绍定四年,提刑袁甫请于朝,遣上舎生洪阳祖,即其地建书院中为圣殿,翼以两庑,后为彝训堂,翼以居仁、由义」、「志道、明徳、四斋堂后为仰,止亭有池,上建濯缨,浸月二亭,堂左为储,云佩玉二精舎,右为梭山、复斋、象山三。先生祠,赐额象山书院。袁甫记元季毁于兵,明景泰间,巡抚韩雍、知府姚堂重建,又置田以供岁祀。李奎记:正徳间提学李梦阳、知县谢寳重修,嘉靖癸帽,知县袁凤鸣増修。万歴八年,奉例废天下书院,祭亦裁,知县伍袁萃捐赀赎复,避书院名,改为象山祠,寻奉例通复,仍编祭,岁久颓圯,万歴三十一年,知县吴继京新之,申请,陆氏裔孙奉祠,自为记。桐原书院在贵溪县南十里,唐观察使髙寛仁,故居至宋,其七世孙髙可仰建书院于此,以教其乡之子弟,置膳田,汪应辰记之,元时,髙恵甫又割田以资书院,费元末尽毁明宣徳间,其十四世孙髙吉昌、重新之萧鎡、记万歴癸帽,知县吴继京重修,申请裔孙髙绍宪奉祠。

玉溪书院,在贵溪县南卢坊,宋儒卢孝孙讲学处,元季兵毁。明𢎞治间,提学黄仲昭访求故址,檄知县韦厚重建郑节记岁久圮。嘉靖丙戌,知县叶良佩规地于县治东重建书院内,为祠堂,外为讲堂,徐一鸣记。万歴八年,奉例废,改为玉溪祠。后奉例,通复知县钱邦伟申请复祭,乃构堂一区,为讲学之所。

临清书院在贵溪县七都,宋儒裴方润隠居于此。元初屡荐不起,建书院以教乡党子弟,乡人称曰梅隠先生」。

灵谷书院在贵溪尘湖山中。元延佑间,里人桂本建为屋三楹,东为端彝,斋西为钝斋。其子元方属王禕记之,见《忠文集》。

理源书院在贵溪县五十七都,宋儒龚霆松讲学处。霆松号艮所,慨朱、陆二家之徒,议论不一,因穷源委作《四书》朱、陆㑹同注释。三年书始成。时称「朱陆忠臣」。明万歴三十九年知县钱邦伟额之曰「真儒道脉静明」,书塾在贵溪县元时陈立大家,有蔵书若干卷。又所著《论语正义》二十卷。其子善,益自尊庋,题其室曰《静明书》塾中设先生像,《春秋祀之危素记》。

严家书院在贵溪县北髙石,明嘉靖间邑人徐樾讲学处,取《易》卦家人名义,四方学者咸辏集焉。

鹅湖书院在铅山县北十五里鹅湖寺傍,宋儒朱子、陆复斋、象山,吕东莱讲学之所。淳佑庚戌,江东提刑蔡抗请于朝,赐名文宗书院。元皇庆二年,总管窦汝舟建㑹。元堂詹载采记:元末兵毁,明初御史祝杰按县访求故址,得之。景泰,癸酉,巡抚韩雍建祠崇祀,复旧额。李奎记正:徳辛未,提学李梦阳、重建汪伟记、万歴庚寅、编修刘曰宁、同知县唐应绍,新之刘有记、明末编修杨廷麟率进士胡梦泰、义耆、查懋䕫、应璋等捐资重修,有记。

国朝顺治初,巡抚蔡士英捐赀重《建安焕记》。康熈二十八年,巡抚宋荦檄训导郭逢年、董修、康熈。丁酉,巡抚白潢敬奉。

圣祖御书穷理居敬额及御书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对聨,悬挂书院。按朱子《纪年録》:淳熈二年,东莱归朱子,送之至信。

之鹅湖寺东莱,约二陆同㑹于此,相与讲其所闻,二陆俱执己见不合而罢复斋诗云:「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𫝊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勤琢,切湏知至乐在于今象山诗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致沧溟水,卷石崇成泰岳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髙处,真伪先湏辨古今」。朱子后三年和诗云:徳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过寒谷,又枉篮舆度逺岑,旧学商量加邃宻,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䖏」,不信人间有古今。按《象山年谱云:吕伯恭为鹅湖之集,先兄复斋,谓某曰: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先兄,遂与某议论致辨。后往南康,元晦延入白鹿讲院,因讲君子喻于义一章,元晦再三云,某在此,某在此不曽说到这里负愧何言?绍定间䝉斋袁公甫尝为四贤赞,又云:世谓鹅湖之集,诸老先生议论未能悉同,以是妄加揣摩,其失逺矣。又云,君子讲道既切之,又磋之既琢之又磨之,反覆辨明,惟求一是。若虑其不相合心,非而口然之,此乃浅丈夫所为,何足以窥诸先生之门墙耶?草庐吴澄送金溪陈洪范序云:朱子之教人也,必先之读书讲学。陆子之教人也,必使之真知实践读书讲学,固以为真知实践之地,真知实践者,亦必自读书讲学,而入二师之为教一也。而二家庸劣之门人,各立标榜,互相诋訾,至于今学者犹惑。呜呼甚矣!道之无𫝊,而人之易惑难晓也。又按师山郑玉送葛子熈序略云,方朱、陆二先生相望而起也,以倡明道学为己任。陆氏之称朱氏,曰江东之学,朱氏之称陆氏曰,江西之学,陆氏之质髙明,故好简易,朱子之质笃实,故好邃宻盖,各因其质之所近而为学,故所入之途有不同尔。及其至也,三纲五常,仁义道徳,岂有不同者哉?后之学者,不求其所以同,惟求其所以异江东之指江西,则曰此怪诞之行也,江西之指江东,则曰此支离之说也,而其异益甚矣。此岂善学圣贤者哉?朱子之说,教人为学之常也。陆子之说,髙才独得之妙也。陆氏之学,其流弊也,如释子之谈空说,妙至于卤莽灭裂,而不能尽致知之功。朱氏之学,其流弊也如俗儒之寻行数墨,至于颓惰委靡,而无以收力行之效,然岂二先生之之言,垂教之罪哉?盖后之学者之流弊云尔。又按程敏政道一编序云,朱、陆二氏之学,始异而终同,见于书者可考也,不知者往往尊朱而斥陆,岂非以其早年未定之论,而致夫终身不同之决,惑于门人记録之言,而不取正于朱子亲笔之书耶?斋居之暇,取《无极、七书》、《鹅湖》三诗钞为二卷,用著其异同之始,所谓早年未定之论也。别取朱子书札有及于陆子者,厘为三卷,而陆子之说附焉。其初则诚若冰炭之相反,其中则觉夫疑信之相半,至于终则有若辅车之相依,且深取于孟子道性善收放心之两言,读至此而后知朱子晚年所以兼收陆子之学,诚不在南轩、东莱之下,顾不考者斥之为异,是固不知陆子而亦岂知朱子者哉?诸论最当并録之。

瓢泉书院在铅山县期思渡。宋秘阁修撰辛弃疾寓居于此,后改为稼轩书院。

东冈书院,在铅山县西石龙东冈坪。明正统间,费瑄建龙山书院,在广丰县新城乡。宋嘉定间,黄运干徳,申建殿堂斋舎,一如学制,捐产以奉廪给,课试悉仿州县学法,真徳秀记。

河源书院在广丰县周安乡,地名岩里,下有泉,源涌出如星海,故名。宋嘉定间校书郎周天骥所建,与陈克斋、赵章泉、徐梅野、刘端明、汤息庵、赵崇椷讲学于此。瑜山书院在广丰县杉溪,宋提刑俞掞建《义塾集》,里之贫士读书其中。

原道书院在广丰县何家坞,元儒何大衢绘圗以献,欲建书院㕘政史,紫薇为之,请于朝,赐额原道,以奉歴代圣贤,差山长,主教事。

岑山书院,在兴安县东,郭明万歴间,知县谢光阳建。有赡田,详《独孤元记》。

荷峰书舎,在兴安县管山明邑人张深建以教其族里。子弟李奎记。

文昌书院。在兴安县。康熈二十八年,知县曹学隽建置赡田。

饶州府:

鄱江书院在府城北,宋朱子门人金去伪讲学,䖏弦歌巷即其地,元设䝉古学于此。

忠宣书院宋建于龙山岩祀洪忠宣皓。明正徳初,其裔孙洪春请建于府治西丹霞观故址,都御史李瓉记玉溪书院在鄱阳石镇元处士何英建以䖏四方来学之士。英字积中,号梅谷学于王松坞,得黄勉斋,饶双峰之𫝊。

白云书院在鄱阳东湖洲,明初,知府陶安以诗名延刘琮,玉至,因讲《易》,安惊曰:「先生学有渊源,非词章之士。询之知亲,受业于许文懿者。遂为建书院祀文懿,即以白云命名。

里仁书院,在鄱阳西隅,明淮藩长史潘一谔舍宅为之。浮洲书院在鄱阳浮洲寺。明嘉靖间,知府应鸣凤建芝山书院,在鄱阳白莲池北,明万歴间㕘政,舒其志。建国朝,顺治间,知府翟凤翥改建府学。中崇祀朱子,以理学名贤配之,自为记。

希贤书院,在府城茶场巷口,国朝康熈二十四年,饶南九三府士民请为巡道查培,继立生祠,培继不许,诸生杨钺等请以生祠建查公讲堂,又不许,檄县毁之,以其材修学宫,诸生请改讲堂为书院,乃于其中祀歴代名宦十四人:汉九江守宋均、晋、彭泽令陶、潜、唐、彭泽令狄仁杰、饶州刺史颜真卿、江州司马白居易、宋知饶州范仲淹、知南康军周敦、頥、朱熹、知饶州王十朋、乐平令杨简明、巡抚王守仁、副使葛寅亮、饶州知府张有誉。

国朝饶州知府翟凤翥复捐俸置田延师,设教南丰汤来贺记之。培继有自撰碑记。

汇源书院在永平门画桥东。国朝康熈二十三年,知府黄家遴建聚诸生,肄业其中,捐俸以资膏火。熊一潇有记:

湖东书院在鄱阳县学右,今为小学,中有范文正、朱子二像。

忠定书院在馀干县琵琶洲,宋丞相赵汝愚与朱子讲道之地。淳佑初,汝愚子崇宪为礼部尚书,请作忠定书院,又作籝金楼,蔵异书。元至元间,赵孟济重修杨益记。

东山书院,旧在馀干县羊角峰侧,宋赵汝愚暨从弟汝靓建汝愚子崇宪师事朱子,于此讲学。汝愚卒,朱子来吊,复馆焉。后为胥吏所据,邑人李荣庭鬻产赎之」。《谢枋得记》:明𢎞治二年,知县沈时重建刘宪记》,寻废。正徳间,巡抚任汉,檄知县徐冠徙建中峰,即今址李梦阳记》。

国朝顺治间,兴屯道翟凤翥重修,自为记。康熈十二年,知县江南龄复建,自为记。

南溪书院在馀干县新政郷宋提刑柴中行讲学处理。宗朝中行,以右文殿修撰乞归讲学南溪之上,其裔孙建书院以祠之。元延佑间,置官掌祠事。程钜夫记见《雪楼集》。

南谷书院在馀干县南极峰明儒胡居仁讲学处。长芗书院在浮梁县景徳镇。宋庆元三年,监镇李齐愈请建元元贞二年山长凌子秀、朱继曾请于江东宣慰使稽厚,以旧基新之。延佑间,浦江吴莱署山长,泰定二年,进士方回,请于总管段庭圭重修之。明洪武初,举朱伯髙为山长,张京伯为直学。四年,以徐逊赴省主试,荐朱伯髙为府学教授,书院遂废。

新田书院,在浮梁县新田都,宋绍兴间,侍郎李椿年建。嘉定间,李大有率乡人共新之,有大成殿及堂庑斋舎,置义田数百亩,教族子弟延李徳㑓为师,今废其地曰义学坞。

双溪书院在浮梁县北湖右,宋淳佑间,邑人赵源置进士荘于北湖,其孙赵镇逺,以科举未行,荘无所归,至元间,请以荘建书院按察副使,粤屯希鲁,从之,进士赵介如为山长,后㢘访使姚登改创燕居祠人、文堂、四斋,别立祠祀,朱子金、草、窻饶、双峰赵介如记之,寻废。明万歴甲辰,知县周起元复建天启间,魏忠贤毁天下书院,遂属民产。

两河书院在浮梁县北乡,明万歴间,陈大绶等共建,有求斯堂喟然阁,邹元标记。

银峰书院,在徳兴县市延福坊,宋淳熈间,邑人余瀚、余渊延朱子讲学其中。明崇祯间,裔孙应馨改建于肯堂山下。

双桂书院在徳兴县游奕坞相𫝊。朱子赠程韡、程燧兄弟诗》:「君家构屋积玉堆,两种天香手自栽。清影一帘秋淡荡,任渠艶冶鬪春开」。书院之名由此。

䝉斋书院朱子门人:程端,䝉讲学所旧在徳兴县游奕坞,裔孙程徳美,重建于县治东。明嘉靖间,提学王宗沐题额。

柳湖书院在徳兴县。十都朱子门人程珙,隠居讲学之所。明嘉靖间,知县俞玘重建王宗沐书额。

深山书院在徳兴县八都黄勉斋门人董鼎讲学之所。鼎子真卿为胡双湖门人,请立书院,胡云峰有诗并额之。

初庵书院在徳兴县,治南宋教谕黄棠建元学士傅立。号初庵者,捐俸置养士田,设山长。元季兵毁,明改建于泸田村,尚书傅瀚记。

息斋书院在徳兴县南水緑桥,宋儒余芑舒讲学之所。芑舒号息斋,故名。

国朝康熈间,裔孙元驭等重修。拙斋书院旧在徳兴县游奕坞,宋儒王过讲学之所过字。幼观号拙斋,明万歴间,改建于瞻村。

勿斋书院原名四勿斋,在徳兴县八都,宋逸士王亿读书于此。明万歴间,知县吴维魁重建,改今额。

归轩书院在徳兴县。八都宋儒邹近仁讲学处。明嘉靖间,巡抚汪元锡额之裔。孙邹侃重修。

靖翁书院在徳兴县版大村,宋儒李思正讲道之所。二贤书院在徳兴县,十都宋儒程端䝉、程珙各有书院,明嘉靖间,裔孙程徳美、程一麟等,请于巡抚何迁巡按郑本,立合祀之。钱徳洪记。

绪山讲院。在徳兴县十七都上田。先是,嘉靖间,庠生王守胜等构屋文川聘邹绪山主教巡抚,何迁题额文麓精舎。万歴乙未,改建今所更额名。

兴贤书院。在徳兴县延福坊。明万歴间,知县何□课士之所捐,置膳田二十亩。

国朝康熈二十一年,知县王清彦重修银麓书院,在徳兴县北门外。明贡士徐珊讲学课文之所。门下登进士第者,如舒鳌、金鍧不一,而足称极盛焉。

慈湖书院在乐平县长乐坊,宋杨简为令,以礼让变俗,时号「慈湖先生」,简没,立书院祀之。元至正间,县尹翟衡重建,设山长教学,以贡士荘田供祭祀,危素有《慈湖书院赡《学田记》,岁乆废明万歴间,知县锺化民别建祠于登髙山。

洎阳书院在乐平县治左万歴间,义民王邦本建知县金忠士主之。陆起龙记:天启五年毁废。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府翟凤翥重建,有记玉。贞书院在安仁县治后。玉贞,山麓宋邑人。吴绍古建象山陆九渊,扁其堂曰「经徳程迥,程观有诗」。

锦江书院在安仁县长城乡宋邑人倪玠讲学之所。元至正间,其子翰林待制倪镗请赐额,王文肃构有记。环溪书院在安仁县崇义乡,宋尚书汤汉曽师事,馀干柴中行因建书院,今即以为祠。

竹庄书院在安仁县荣禄乡,元邑人,李存与吴尊光、张仲举、危太朴軰讲学之所。明永乐间,曽孙、李复观重新之。

石麓书院在安仁县管溪,元邑人陈桢建,中有凤鸣台、含光亭、雪邱、鹿泉诸胜蔵书,授徒其中。吴澄、掲徯斯皆有记。

环谷书院,在安仁县荣禄乡,明洪武间,学士郑伦建。伦号环谷,故名。

见山书院在安仁县学左,明大学士桂萼建嘉靖御书「清趣」二字,又「义理完具,四字扁其堂,巡抚周广记之。阳刚书院,在安仁县八都狮子岩,明桂、华同弟萼,读书所。

石洞书院在万年县万年乡,宋儒饶双峰,初作朋来馆,以居学者,后従游日众,遂建书院。元至正间,设馆廪师生以奉祀事。明正徳间,参政吴廷举、副使许庭光,复建于县,治东知县白绣、主簿吴元著各捐俸,鼎新之。

斛峰书院在万年县万斛山南麓。宋尚书李伯玉建白羊书院在万年县新进乡,宋大理寺丞陈峤建翠岩书院,在万年县。苍山宋邑人叶舜民建谢枋得记南园书舎在万年县胡坊。宋信州守胡预致政归建,以课其族党子弟。

南康府:

白鹿书院在南康府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渉隠居九江,读书于此,尝畜一白鹿自随人称为白鹿先生。寳歴中,渤为江州刺史,就其地创台榭,引泉流植花木,遂以白鹿名洞南。唐升元中,即其地建学置田,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号曰庐山国学。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鼔岳麓并名天下,学徒常数百人。太平兴国二年,从州守周述请,俾国子监给印本九经驿送至洞,又官其洞主明起为褒信县主簿。七年,置南康军,遂属焉。咸平五年,诏有司修缮之塑圣贤像。祥符初,直史馆孙冕请归老于洞,许之。皇佑中,冕子比部郎中琛,因父志,增置学舎于洞中,以教子弟及四方来学者,并给廪饩,扁曰白鹿书堂。郭祥正记》:淳熈六年,朱子知南康军,访白鹿遗址,申明尚书省及礼部,檄教授杨大法、县令王仲杰重建书院,于是洞学复兴,吕祖谦记之,援岳麓书院例,疏请敕额并髙宗御书石经,与监本九经贮于其中,列圣贤为学,次第以示学者。一时名儒如陆子静、刘子澄、林择之,皆来讲学,乃于建昌县置东源荘田,以给学者。八年辛丑,迁浙东提举,复遗钱三十万,属知军钱闻诗建礼殿,两庑并塑像,后二年,知军朱端章加板壁,绘从祀诸贤像,仍拨浮屠没入田以益之。嘉定辛巳,知军黄桂重建正殿,增辟三门,续置西源荘田三百亩。绍定中,知军史文卿建五经堂。淳佑间,知军陈洽建友善堂及文昌宫。咸淳间,知军刘𫝊汉增置贡士,荘元、至元间,总管陈炎酉修之。大徳间,崔翼之置田百亩,虞集有《白鹿书院新田记》,元季兵毁,田亦亡,明祖建都金陵,取大杉木为御殿,白鹿之路始通见王禕记》。正统元年,翟福溥守南康,率僚属捐俸,剗秽除荒,规制复旧。胡俨记:景泰间,知府陈敏政重建贯道桥,成化三年,提学李龄増廓之,置学田祠器,聘胡居仁主洞事,有记。七年,提学徐懐置栖贤桥田八百七十亩,𢎞治八年,提学苏葵撤而新之,嗣后提学邵寳、李梦阳、唐锦、徐一鸣、王宗沐、巡按陈铨、唐龙、徐岱、萧端,巡抚何迁、知府陈霖、罗辂、王溱、何岩、张纯、知县崔孜,相继兴理,増置田庐有差。万歴七年,大学士张居正请禁伪学,诏毁天下书院鬻田以充边需,巡抚邵锐以白鹿书院有敕额,不便拆毁,量留田三百亩备祭祀,巡道王桥随,请留星都二县田,其建昌县千馀亩俱变价觧司。十一年,给事中邹元标请复书院。先是,有红鹤百十巢于后山松杪,书院议革,时鹤忽飞去,后三年,鹤复巢书院,遂复㕘政,程拱宸檄知府潘志伊修宇赎田,规制粗定。十七年,提学朱廷益礼聘,布衣章潢主洞事。十九年,知府田管立鹿洞憩馆,增置田七百亩。四十二年,㕘议葛寅亮大加修葺,増置号,舎建鹿眠亭。四十五年,知府袁懋贞聘南昌,舒曰敬主洞事天启,壬戌,舒以读礼还,推官李应升主洞事。崇祯十三年,提学侯峒曽与抚按㑹,请翰林李明睿主讲席。

国朝顺治四年,知府李长春、五年,知府徐士仪相继修葺。十二年,巡抚蔡士英檄南康府县修堂庑,清洞田。十四年,重建大成殿,知府薛所习增拨学田。康熈元年,巡抚张朝璘加修。六年,推官巫之峦修桥坊。十六年,知府伦品卓详请修院添设号,舎布政姚启盛、提学邵吴逺捐金重新殿庑。二十二年,巡抚安世鼎委巡道、查培、继重修聘南丰进士汤来贺主洞事,并题请匾额,经书二十六年。

圣祖御书学逹性天匾及十三经、二十一史,遣官送书院。四十八年,南康教授熊士伯详请専祀朱子,巡抚郎廷极、布政傅泽渊议从之,名紫阳祠。五十一年,提学冀霖重修,续置学田。五十五年,知县毛徳琦、清洞田重刻《白鹿书院志》:「按志礼,圣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而外为堂者八:曰明伦堂、文㑹堂、摄仪堂、十贤堂、讲堂、友善堂、成徳堂。为阁者三。

御书阁圣经阁,云章阁为台者二:勘书台、钓台为亭者二十二风,雩亭、风泉、云壑亭、好我亭、枕流亭、自洁亭、观徳亭、光风霁月亭、太极亭、喻义亭、鹿眠亭、百花亭、独对亭、朋来亭、钓台亭、大意亭、髙美亭、闻泉亭、六合亭、思贤亭、如见亭原、泉亭宰牲亭,祠五,紫阳祠、宗儒祠、先贤祠、忠节祠、诸葛武侯祠庙。一、七姑庙他如精舎,号舎憩馆、贡院、射圃、仓厫、庄屋、坊桥之修葺,及主洞姓名、学规、祀典、书籍、田赋,具详。《洞志,雍正四年,巡抚裴𢕑度重修,増建书院三层,为屋七十有三间,上为书楼,前砌花墙为二门,外为头,门为亭三,曰肃容、曰如见、曰五星。五星亭之左建魁星,楼洞之西建庖房三间,分察刘均有记。

修江书院在南康府城,朱子知南康军时,邑人㳺其门者建。

庐阳书院在南康府城。明洪武初,邑人黄仲美建觧缙记。

龙潭书院,在星子县南龙潭里。明初,邑人查琛建以教其宗党。琛子桴登,永乐甲申进士,官礼部郎中。余鼎记。

经归书院在都昌县西山,元儒陈浩,与双峰饶氏注《礼记集说》号云住师,因名其书院曰云住,后废。明成化间,学士刘定之建议,谓浩释经之功,虽未敢肩程朱,亦可以决胡、蔡,欲比何休、贾逵、范寗、杜预等例,从祀圣庙,𢎞治间,允提学邵寳所请,敕有司葺祠致祭,知县王珀创建正徳。四年,知府陈霖置祭田五亩。六年,知县徐冠建牌坊于书院前。

汇东书院,在都昌县治西。明万歴间,迁儒学于小南门外,因以旧学为之。崇祯十三年复移学治西,遂废。曾公讲堂,在都昌县学右。

国朝康熈戊午,知县曾王孙建以讲学课文。𢎞斋书院在建昌县治东,宋李文定燔读书。䖏明嘉靖间,知县顾阳和建、万歴间知县费玠于文定祠,后设斋舎,至今生儒肄业焉。

扶风书院在建昌县,相𫝊汉马季长讲授。䖏有祀田五十亩,后废为僧寺。

国朝雍正六年,饶九道、刘均捐俸金购还,复捐金修葺,聚生儒肄业其中。详均自记。

甘棠书院在建昌县。元至元中建。明、洪武间,邑人赵宗信即其址重建,教谕张湜记。

北山义塾,在建昌县北。明景泰间,邑人李诚为溧阳令,致仕归,建此以萃一乡子弟而教之。

石潭书院在建昌县石潭山,明熊徳明建雷塘书院,在安义县南一里,亦名雷湖书院。宋至道中敕旌义门,洪氏令有司筑书堂以淑其子孙。杨亿有记。

社平书院,在安义县北乌溪,宋嘉佑间,义门陈思悦建九江府。

景星书院在府城东,唐元和中,召李渤为右拾遗,不就。韩昌黎遗之书云:「朝廷士引领东望,若景星凤凰争,先睹为之快」。渤乃就命。长庆中,刺江州,后人因建书院,名曰景星。元末,毁于兵,今东岳庙即其故址。濂溪书院有二:一在府城南十里,宋周元公过浔阳,爱庐山之胜,因其麓有溪,取故里之号,名其溪曰濂溪,筑书室于上,淳熈三年,州守潘慈明増筑焉。朱子有记:「明正统初,御史徐杰、项璁,副使焦宏、陈玠,仍遗址重建,提学邵寳奏著祀典,给田赡。其后嘉靖中户部主事祖琚砻石刻《太极图说》树之,寝殿副使谢廸同知姜辂,撤而新之,浚莲花池,𢎞治间主事郑汝美、嘉靖间主事邹輗,万歴间㕘议葛寅亮,先后修葺,一在城内丰储坊,明嘉靖间,兵备陈洪蒙建祀濂溪先生,以二程配之,构书室五重,令诸生肄业其中。

靖忠书院有二,一在九江府学前莲花池。明成化五年,知府苏致中建。祀晋陶潜、唐狄仁杰。嘉靖间户部主事邹輗,即堂东隙地构号舎,以便生徒肄业,后改为名宦。乡贤祠,一在彭泽县北观音岩。后本唐天佑中三学堂故址,元至正四年,县尹王国辅建,以祀陶、狄二公,后增祀赵昻发,号三贤祠,寻废邑人王演畴购复旧观。

阳明书院,在府城南三里许。明万歴间,兵备葛寅亮建中为像。堂左右有讲习堂、司香所、典器所置田一百七十亩。自为记后,推官姚士豸、兵备陆梦龙增置膳田,以供来学。

国朝顺治十六年,推官胡宗虞重修肄武书院,在府治东九江卫门内。明嘉靖初,兵备何棐以武弁子弟无教,乃创正㕔旁翼廊房,命学官一人领其教。

嘤鸣㑹馆,在徳化县,明邑人文士𢎞建,毎月四日为小㑹,孟月九日为大㑹,与汤文祯、何一化軰聚,徒讲学焉。

李渤书堂,在徳安县使君山坞,唐长庆间,渤为江州刺史,见其山水明秀,筑堂于此,今其址尚存。

河东书院,在徳安县河东,即宋时儒学旧址。明嘉靖间,知县蔡元伟建堂舍为书院,令诸生肄业其中。

东佳书院,在徳安县东林山下。唐义门陈衮建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悉令就学,一名义门书院,宋徐锴有记。

蔡氏义学在瑞昌县,元邑人蔡季霖建其子士仁修室宇,赡供给,延名师以教其乡党子弟,虞集为之记。懐溪书院在瑞昌县新河南。明万歴间,知县陈鼎训导叶济英建有记。

成徳书院在湖口县成徳岭,即宋儒学旧址。明嘉靖间,署县同知吴淞建、御史张科、主事叚孟贤,增号舎尚书。张鏊记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徳增修。

聮云书院,在湖口县僧官巷。明万歴五年,知县陈唘明改小学旧址为之,后为民占。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徳修复。

射圃书院,即湖口县射圃亭址。先是,嘉靖间,知县沈诏建观徳亭,翼以号舎。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徳増建大堂三楹,左右学舎四十馀间,为诸生肄业之所,南安府。

道源书院在大庾县学东。宋庆歴丁亥,濂溪周敦颐为南安军司理,程珦以兴国令摄判事,遣二子受业焉。乾道乙酉,军学授郭见义辟屋一楹,绘三先生像祠之,自为记。嘉定己帽知军刘强学改辟于县学东。淳佑二年,漕臣江万里属知军林寿公创建书院寳佑三年,知军吴革据教授赵希哲状请敕额。越三年,知军郭廷坚又状,请诏下南安军,以周程书院为道源书院,仍令教授兼山长。景定四年,理宗赐道源书院四大字,建云章阁以蔵之,有租田以赡学者。元泰定甲子,推官汪泽民建大成殿后,山长刘伟节葺之,有记明初废,景泰四年,知府金润重建。成化间,知府姚旭、知县夏玑、重修侍郎叶盛记。𢎞治十三年,圮于水,知府卢浚复修祭酒谢铎记正徳十五年,知府何文邦扩其制,建光风霁月亭。嘉靖己酉,知府陈尭再新之。万歴初,奉文废书院,寻复巡按陈效、知府宋万叶、推官郑道兴、知县刘宦成,择地重建。

国朝康熈三十八年,知县杨允中重修仙堂书院,在大庾县常乐里。元至元间,里人王邦叔建以训族党子弟。延佑庚申,其子晋卿、汉卿同举于郷,滕玉霄、髙尚凤、刘山立均有记。

梅国书院在府城西门外,明兵备陶谐为刑部侍郎,刘节建知府,陈健有记。

旭岭书堂,在南康县治北二里。明嘉靖二年,通判黄廷宣因宋相陈升之书台旧基重筑。十三年,知县汪宣之、丞王泰倡导士民构堂及楼。隆庆间知县余世儒重修,聚邑士讲学其中。

太傅书院在上,犹县治西北礼信乡。宋淳佑十二年,知南安军陆镇行县,见太傅山林壑幽美,请于朝建设书院,立山长以教授之,拨妙圣寺田五百有竒以膳学者。先是,唐末本里石门村人卢光稠节度本州,兼治韶州,韶人徳之为立庙,诏赠太傅,故山以太傅名书院,又以山名元大徳间,县簿刘彝训,延蔡璧为山长,文教大振。延佑间,达鲁花赤伯颜察儿,复拨书院田大修葺之。

兴文书院在上,犹县治东一里。明𢎞治间,知县章爵,建万歴间,知县扩懐徳重修李文澜记。

蔚起义塾,在崇义县十字街东。国朝康熈三十二年,诸生,陈日升捐建贑州府。

濂溪书院有三:一在府城欎孤台,宋濂溪先生通判䖍州,与二程先生讲学,后人建祠于贑水东玉虚观,左元末兵毁。明洪武四年,知县崔天锡、重建知县陈益民继修,𢎞治中,知府何珖始改建于欎孤台。罗璟记:正徳中,巡抚王守仁迁旧布政司故址,匾曰「濂溪祠堂。崇祯间,因迁县学知县陈履忠于光孝寺左建㢘泉书院,并祀东坡、濂溪两公。

国朝顺治间,䖍抚刘武元改曰濂溪,书院推官周令树、知县杨文正设濂溪二程,文信国木主于大堂,春秋同丁日祭。东西两庑,池上构爱莲亭,有亭台以居,诸生讲学,肄业其中,后为守兵所据。知府郎永清移檄营帅,归还庠士。康熈三十三年,知府任进爵、贑南道白唘明、重修巡抚宋荦颜曰真儒、过化后,巡抚郎廷极、学使王綡,皆有额。四十八年,知府朱光圉又修葺之,馀具详碑记。雍正元年,贑南道王世绳捐俸增修,给禀饩,聚诸生肄业其中,延南丰进士赵与鸿,主讲席,一在雩都罗田岩,为明儒何廷仁、黄𢎞纲、罗洪先讲学所,一在安逺县老教场,明隆庆间,知县周㫤建先贤书院,在府城阜城坊。东宋澹轩杨先生故宅,其门人陈韡请于朝,赐额以祠。淳熈甲午,提刑赵改修元大徳间,山长王天与重修,岁乆倾废。明正、徳间,通判郑暹重修,后为居民所占,知府邢珣清出,改为义泉书院,即今东坊社学。

按府志云:尚有正䝉书院,今废。阳明书院在府城濂溪书院后,明南贑巡抚王守仁讲学处。

新建勲业气节文章,皆可甲世,特多讲学,一事谗言,惟兴彝尊,少闻先君子之言矣!心斋颜子之学也!良知不动心,孟子之学也。大学思复戴郑之旧,定论㡬息,鹅鹿之争,仁知之见各殊杨墨之归,斯受其后,流而为禅者,门弟子之过也。今就先生之诗观之,其过濂溪祠云:瞻依多少髙山意,曾向图书,识面真读。易云: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题武彝壁云:溪流九曲,初谙路,精舎千年始及门示程、毕二子云:紫阳山下多豪俊,应有吟风弄月人。则先生何尝立意树帜,张弧与洛、闽诸儒异乎?乃訾訾之口以先生学术未纯,并先生大节疑焉,素丝欲染,为缁彼譛人者亦太甚矣朱彛尊诗话。龙溪书院在雩都县治南二十里,明成化间,袁庆祥读书所。庆祥登进士第,知府邢珣匾曰龙溪书院,即今龙坑庵。

思皇书院,在雩都县生佛寺东,明万歴间,知县赛唘皋建。又小西门外有龙门书院。

桃溪书院在信丰县桃江口,邑人卢敏建,时代失。考桐山书院在信丰县学内。

国朝康熈三十六年,知县方正玉建崇正书院,在信丰县学右明知县洗充、建祀䖍抚王文成。

安湖书院在兴国县衣锦,郷宋咸淳八年,知县何时建以课士文信国天祥记之,又为三程祠,乆废。明洪武间,知县唐子仪重建,正徳十四年,迁于城内东大乘寺,中祀三程,周元公东为李君行祠,西为锺令公祠傍,列主敬、行恕、修徳、凝道四斋,更徙置《文信国碑,记》万歴三十一年,知县何应彪改为名贤祠,増祀王文成,书院之名遂废。

鸿飞书院,在兴国县西门外。明万歴间,知县何应彪建长春书院,在兴国县南门外。明万歴间,知县吴宗周建梅江书院,在宁都县北拱宸桥。宋淳佑六年,知州夙子兴建祀,朱子门人曽兴宗,元延佑乙卯兵毁。明年,监州伊逊布哈重建。至正十年,知州赵天泽、学正李实,重修危素,有《梅江书院髙明楼记》。

湘江书院在㑹昌县射圃后。明嘉靖间,知县沈桂、同邑人赖贞捐建罗念庵,题额曰「仰髙堂」,旁列斋舎三十馀间,以居来学者。

绵江书院在瑞金县西。旧学基。明嘉靖间,知县王釴建。四十年,闽广,冦发驻兵于县,改为行台书院之名㡬泯。隆庆三年,知县吕若愚恢复故址,増建号舎以居诸生,立阳明王公像于中,而以前令王釴配之,扁曰绵江书院,自为记。万歴间,邑人复以吕若愚附配书院堵奎临记》。

文成书院在瑞金县西门,祀阳明先生,国朝顺治五年,广冦至避㓂者乆,据院中倾毁殆尽。康熈三十三年,诸生刘嘉广、朱衣绣等,清复旧址,知县田俞倡率绅士重建。

太平书院,在安逺县太平堡,明隆庆五年,知县周㫤建,今改为公馆。

龙城书院,在龙南县南门内。国朝康熈二十八年,知县郭世逢建。有记琴江书院在石城县治南,宋时所建,后改为府馆。龙门书院在石城县西骑马岭,明万歴三十五年,知县黄廷凤建。有记。

《右书院》二卷,《白志考订甚详,今概仍之。《江西通志》卷二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