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三
寺观三
饶州府:
永福寺在府治东,梁鄱阳王萧恢舍宅为寺,宋天圣二年,有二异僧,至建石塔,髙三十丈,元至正二十二年,斸基得玻璃瓶中,贮甘露,贡于朝,遂诏以甘露名其门,明宣徳七年,迁府治于寺右隙地。
真觉寺在鄱阳县文北乡,梁天监二年创
桐源寺在鄱阳县文南乡,梁天监二年创
西台寺在鄱阳县崇徳乡,梁天监四年创
宝胜寺鄱阳县有二,一在文北乡,梁天监四年建,一在和北,郷唐开元七年建。
华岩寺在鄱阳县义感乡,梁大同元年创。
龙光寺在鄱阳县义仁乡,梁大同十年创
罗湖寺在鄱阳县文北乡,梁大同十年创。
净慧寺在鄱阳县怀仁乡,唐贞观元年创
荆山寺。在鄱阳县义仁乡,唐贞观四年创。
龙安寺鄱阳县有二,一在文北乡,唐贞观六年创,一在复礼乡,宋建炎间创。
妙果寺在朝天门外寳胜桥西南,唐贞观十年创,内有塔一。
法云寺在鄱阳县利阳镇,唐永隆元年创
荐福寺在督军湖北,唐建元季毁,明永乐间,重建南昌。胡俨记:万厯末年,叅政舒其志,知府侯加采,建莫莫堂。
吉祥寺。在鄱阳县立徳乡,唐开元六年创。
东塔寺在朝天门内,唐太和三年剏
觉林寺在鄱阳县,复礼乡,唐大中初剏
三龙寺。在鄱阳县新城乡,唐乾宁间剏
法华寺在鄱阳县和南乡,唐乾宁间创
治平寺在鄱阳县永福乡,唐天佑年创。
南塘寺在鄱阳县,唐天佑中建朱子有诗
罗山寺在鄱阳县新兴乡,后梁开平四年创。
寒山寺在鄱阳县义仁乡杨呉,乾贞间创
芝山寺在府城外芝山南麓,宋初创寺,后有碧云轩。
南天王寺在鄱阳县南,保坊南岸,宋时创。
地藏寺在鄱阳县和南乡,宋开寳四年创
浮洲寺在鄱阳县东湖中。督军台,宋治平二年创。
元妙观在府城东魁辅坊。晋咸宁二年,创旧址在东湖百花洲。唐大中二年移至城东,改额开元观。宋大中祥符三年,诏额天庆观,创朝元阁。范文正知饶时,为凿灵龟池七星,井建钟楼。元元贞二年,诏改今额。至正间兵毁。明洪武初重建,嘉靖间迁至城外烈女桥 。本朝康熙四年,邑人查元长复舍地为观基
。
莲花观在鄱阳县千秋乡,一名真武堂,晋建
延祥观在鄱阳县马迹山,王真人冲举,处道书第五十二福地,隋大业间,建层宇逥廊,羽流云集,元毁于火,明初重建。万厯甲辰,道纪、曹志诚募修。
朝元观》在鄱阳县文北乡,宋咸淳间建。
丹霞观在鄱阳县锦贻坊,东元大徳中,创明迁朝天门外,后废。今为史都谏,凖提庵
紫极宫在府城西,桃源山麓,旧在府城东南隅,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周显徳初移,今处元总管常福生重建,至明为祝厘之所,又为宗室香火院。万厯四十三年,参政舒其志,知府侯加采、増修已废。
仇香寺在馀干县东隅。梁天监,创汉仇香后裔,以其宅建寺,故名
昌国寺在馀干县冠山西麓,梁天监间建思禅寺,宋元符改今额
法慧寺。在馀干县城内北隅,梁天监僧𢎞建连云庵,宋祥符改今额。建中靖国重修侍郎张公弼记。
龙泉寺在馀干县大慈北乡,梁天监中建
罗汉寺在馀干县习泰乡,梁天监中建
白云寺在馀干县孝诚乡,梁普通间创
下资福寺在馀干县徳化北乡。唐上元中建。
洪崖寺在馀干县洪崕乡,唐天寳中建
古大寺馀干县有二,一在大慈北乡,唐大厯中建,一在徳化北乡,宋明道中建。
洪福寺在馀干县洪崖乡,杨呉武义中建
南山寺在馀干县徳化北乡,宋明道中建
清溪观在馀干县习泰乡,梁天监中,建晋白水眞人呉丹修炼之所
崇道观在馀干县东隅,白云真人修炼之所。梁大通中,建元元贞中,王徳明重建李桓记
元明观在馀干县治西陈,永定中建。
仙坛观在馀干县洪崕乡,元大徳中建
安隠寺在乐平县治西,晋大兴二年建,宋祥符九年赐额。
太平寺在乐平县静理乡,唐仪鳯中建。
上元寺。在乐平县怀义乡,唐天寳中建。
孟建寺在乐平县金山乡,唐天寳中建。
板舟寺在乐平县丰乐,郷唐太和中建。
桐林寺在乐平县永善乡,唐太和中建
江源寺在乐平县静理乡,唐太和中建
永宁寺乐平县有二,一在金山乡,唐乾宁中建。一在万全乡,宋建。
寳胜寺在乐平县乐安乡,唐天祜中建
。
庐子寺在乐平县万全乡,唐天佑中建
童岭寺在乐平县乐安乡杨呉顺义中建
资福寺乐平县有三,一在金山乡南,唐保大中建,一在丰乐乡,宋政和中建,一在乐安乡,宋寳庆中建。
东山寺在乐平县永丰乡,宋太平兴国中建已废。
崇圣寺在乐平县治北,宋天圣八年赐额,巳废。
教忠寺在乐平县永善乡,宋乾道中建,王刚中奏赐额
。
本教寺在乐平县永善乡,宋咸淳初马廷銮奏赐额
天仙观在乐平县静理乡,唐太和中建
万寿观在乐平县治西北,宋绍兴中建。
武当观在乐平县永丰乡,宋咸淳中赐额
白云观在乐平县静理乡,元元贞中建
庆元观》在乐平县万全乡,元皇庆中建
清宁观》在乐平县丰乐乡。元至正间,叶钧仲奏请赐额,已废
双峰寺在浮梁县,大惟都,汉元嘉元年,僧如志建元末毁。
灵钟寺在浮梁县,法京都原名双溪院,即梁天监中取钟之处,因改今名。宋咸淳中修,万厯间重修。
兴福寺浮梁县有二,一在三里都,唐武徳九年僧镇安,创元末毁,明洪武元年兴复。一在儒林都,宋绍兴五年,僧诠建元末毁,明洪武庚戌重修。
兴化禅寺在浮梁县上梅田都,唐天寳十载,僧铣建元末毁,明洪武壬子重建。
观音寺在浮梁县西隅,唐天寳中,僧澄净,建元末兵废,明洪武戊申,重兴
临河寺在浮梁县,上长源都。唐永泰元年,僧章建元末毁,明洪武间重兴。
安谷寺在浮梁县益源都。唐元和九年,僧晓章建元末废,明洪武初重兴
石仙寺在浮梁县南村都。唐元和九年,僧葵心建元末废,明洪武间重兴。
青龙寺在浮梁县新正都,唐㑹昌四年,僧知建元废,明洪武戊戌重兴。
清峰寺在浮梁县河东。唐大中七年,僧普建元末毁,明洪武壬子重兴。
宝积寺在浮梁县北隅。唐大中时,幽禅师建宋佛印,修戒于此,手植二柏。元末寺坏。明洪武甲子重兴后,有三贤堂,祀苏轼、黄庭坚及佛印。万厯乙巳,知县周起元建禅枝静阁
。
资福寺浮梁县有四,一在鱼步都,唐咸通二年僧无极建已废,一在下梅田都,宋景徳年建久地,明万厯二十年重修一,在下义合都元。至正二年,僧崇建。明洪武戊午重兴,一在湖田都,明洪武时复建。
崇教寺在浮梁县侈溪都。唐天佑三年,僧祥建元末毁,明洪武戊申,重兴
阳府寺在浮梁县里仁都,宋绍兴十年,僧绍溪。建元末毁,明洪武戊申重兴
万寿寺在浮梁县,下连都宋江山道者,建有龙池,祷两每应。
祝圣寺浮梁县有三:一在法京都。宋政和元年僧如建,明洪武六年重修已废。一在益源都元,至正元年,僧太朴。建元末毁,后复兴,一在胜奉都。明洪武初,僧朗建嘉靖问毁。
。
清源观在浮梁县宋隅内,有潨谷轩。晋太康元年,立双溪观。宋宣和中,敕赐大清源观。元末毁,明洪武中重建。
广福观在浮梁县长香都。唐开元中,道士杨雪屋。建元末毁,明初重兴
。
传元观在浮梁县西。元至元中,邑进士李雷泽舍基元末,毁明初重建。
长宁道院在浮梁县长宁乡。宋寳佑二年,道士操斗山。建元末毁,明初重兴已废。
崇真道院在浮梁县彭村都元。咸佑中,道士黄志瑞建元末毁,明洪武己酉重兴。
静住寺在徳兴县东四里。唐开元中,僧机建宋,叅政张焘读书其间,写「璧观」二大字,刻石,明万厯间寺废」。
南禅寺在徳兴县南上街,唐贞元二年,僧智惠创宋熙宁间邑人余士隆施田修葺。
泗洲寺在徳兴县五都,唐太和中,殿直陈善施地僧熙建。明洪武八年,僧本立修,万厯间毁,僧性阔海源,重新之
妙明寺。在徳兴县六都,唐咸通元年,僧契祖建。
永福寺在徳兴县十七都,唐咸通元年僧崇广建,明洪武十六年,僧彰文复建。
福圣寺在徳兴县二十五都,唐咸通元年,僧澄莹建,宋祥符间,僧立新之。
凤凰寺。在徳兴县三十八都,唐咸通元年僧法剰建。明洪武二年,僧法堡重修。
教寺在德兴县十四都,唐天佑元年僧志隆法苑建,明洪武三年僧绮济复建
报恩寺在徳兴县,治东南。唐天佑七年,僧逺师建。宋隆兴二年,敕赐张叅政充功徳院,改名报恩寺,明末毁卢。本朝康熙六年,安仁县县丞 灿率众改建大雄殿。
烧香寺在徳兴县四都,唐天佑间,僧耸山建。宋景定元年,僧妙济复建。
长庆寺在徳兴县,治南杨呉。顺义二年,僧济川创宋秘书,余时升舍田入寺,明洪武、景泰间,先后重建已废。
资福寺在徳兴县二十三都杨呉,顺义四年,僧道坚建。明洪武十五年,僧清玉重建,万厯间,复建大雄观,音诸殿。
临福寺在徳兴县二十七都南。唐升元二年,僧礼师建,明永乐十七年重建。
雾山寺在徳兴县三十都,宋祥符三年僧寳创,明永乐八年僧兴福复建。
东泉寺在徳兴县,二都宋建炎四年僧穆庵建,明永乐八年,胡聪文重建
妙元观在徳兴县东一里,晋升平二年,葛稚川开山炼丹,道士虞九霞募众建观,唐总章间,赐额曰仙鹤观。宋政和二年,改妙元观。元至元间,僧杨总制,据为仙台寺。明洪武三年,复建三清殿,邑人王和、余仲敬有记。
洞真观在徳兴县八都,宋乾道间,建明、嘉靖间重新
泰华观》在徳兴县一都,宋咸淳甲戌里人张洪施、地道士孙雷隐创。明洪武七年,道士王道初重建
平林观》在徳兴县十二,都元元贞二年,道士江雪舟建,明洪武、成化间,相继重建,有碑
。
北溪观在徳兴县二十六,都元至正十年,里人叶孔彰、施地道士刘行简建,明永乐十五年重新
。
马祖禅寺在安仁县十四都,唐建。宋咸平二年,僧幻庵修行其中,元季兵毁。明洪武初,僧道本重兴,二十五年,归并中兴道院灵山庵入寺为丛林僧白云住持永乐八年僧行普増建三门饭堂。万厯间,僧觉心募建圆通阁经堂
。
新光寺在安仁县十七都,唐大中二年僧新师创。宋绍兴二年,僧性了修。元季兵毁,明洪武初,僧玉庭重建,二十五年,归并莲花丛林
东台寺在安仁县崇义乡。唐景福元年,省公和尚开建,名资胜寺。宋淳祜间,杨汉兄弟三人俱登进士第。汉为东台官,奏升为东台资胜寺。元季兵毁,明洪武间兴复已废。
中兴寺在安仁县荣禄乡,唐大顺二年无极襌师,开山元季毁,明洪武初重建,二十五年归并马祖禅寺,已废。
呉山寺在安仁县崇义乡。唐天佑二年,僧翠琰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二十五年,归并南源华山、南禅中峰、吉泉、池山、了山七院成,丛林已废。
长庆寺在安仁县荣禄乡,唐天佑三年,僧成大建元季兵毁,明洪武中,僧雪窗重兴。
慧禅寺在安仁县荣禄乡,宋咸平二年,僧海印建,元季兵毁。明洪武初,僧无言,重兴已废。
盖竹寺在安仁县长城乡。宋咸平二年,僧若无。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四年,僧小峰重兴二十五年,归并玉石丛林
莲花寺在安仁县崇徳乡,宋咸平二年,僧节堂建,元季兵毁,明洪武十六年,僧性空重,建已废
。
天王寺在安仁县游艺坊,宋天圣二年,马长者拾基及塑四天王,已废,改为义仓
。
水陆寺在安仁县荣禄乡,宋建炎间,僧逺天,开基元末兵毁,基址水湮,明洪武十三年,移至李坊,平洋之地环双溪焉。二十九年,僧继孟重兴。
吉泉寺在安仁县崇义郷,宋咸淳元年,僧东云建,明洪武初,永福寺僧玉亭复兴 。本朝康熙十一年重建。
白塔寺在安仁县长城乡,宋咸淳中,闽僧绍澄建元季兵。毁,洪武初,僧明成重兴刘无忌撰记
香城寺在安仁县崇徳乡,宋赵汝勲建,以祠附焉。
福庆教寺在安仁县治东果老峰,枕罗汉石上。有巨人趾。唐太和间,僧行宗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僧大用兴复,嘉靖间,同玉石寺,徙冲虚山。
玉石教院在安仁县治东南。宋咸平二年,僧成师建,元季兵毁,明洪武三年,僧无尽,庆云先后兴复。嘉靖间,徙创冲虚,山久圮重。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程瀚 建
。
逍遥观。在安仁县招仙山旧名黄婆店,世传东晋有黄婆市酒,王、郭二仙于此经过,宋宣和间,赐额逍遥观。
明成观在安仁县崇徳乡山田村,元泰定元年,呉全节建祀父饶国公墓,学士赵孟俯为记,明洪武间道士呉从善,重兴已废。
崇文宫在安仁县西崇文坊。元大徳九年,呉全节创,建名万寿崇真馆,皇庆九年,改额崇文宫虞集、揭徯斯撰。文元末兵毁,明万厯间修复,圮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程瀚重修。
至道宫在安仁县北隅,世为神仙之宅,东晋道士张苍玉开创为龙虎别馆三官,道院,南唐保大间为三清观,元至大间升额,冲虚至道宫,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诸葛崇正重兴,二十五年,以逍遥、明成、崇文三观归并为丛林邑士。李卓记福,本朝康熙十九年知县胡绩显,改创为 庆禅林。
竹屯寺在万年县西隅,唐太知建屡毁于兵,明正徳间,馀干法徳寺僧宗圭重建。
七诏寺在万年县六都,唐尚书刘汾致仕时居此。唐僖宗凡七诏,征之不起,故以此名
。
武山寺在万年县,五都明叅政呉廷举建。
普济庵在万年县陈营村西,挹溪流,背枕玉麓,松竹掩映。
妙行庵在万年县雩紫峰下,由雩源深入十馀里,两山环峙,溪谷深䆳,其下有龟蛇二,石盘曲相向
灵鹤观在万年县八都
正一观在万年。县九都前有七星墩,后有流衣塘。宋祥符间,刘端富建。
南康府:
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在星子县庐山南麓。南唐李中主书堂,后立为开先寺。冯延已有记。宋太平兴国二年,赐名开先华藏,明天顺初复旧名。后毁,知府潘志尹重建。 ,本朝顺治间僧曹源修。康熙二十八年,圣祖巡抚宋荦重修。四十二年二月 南巡至杭州。
命巡抚张志栋赍卷赐寺,三月二十六日又御书般若心经》:一赐御书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垆峰诗,摹勒上石 ,建亭于寺。四十六年春,寺僧超渊迎銮淮安,随至松江。三月二十八日,巡抚郎廷极修学士查敕,赐御书秀峰寺匾额。四十八年,御书升有碑记。五十七年,巡抚白潢义修大殿,建 楼,置香火田,自为记。
瞻云寺原名归宗寺,在星子县金轮峰下,僧佛䭾耶自西来,王羲之施宅为寺,唐智常禅师居之。宋嘉佑间,周伯祥增修。明万厯间,肃皇太后施藏经于寺。 ,本朝顺治间重修。
智林寺即慈云院,在星子县青牛洞前。晋僧法济建明天顺间,僧惠永重建。
栖贤寺在星子县五老峰下,南齐参军张希之创,唐李渤尝读书于此 ,本朝康熙六年,僧石鉴募重建掘地,得舍利一瓶,造塔藏之。编修万承苍有《阿罗汉图记》
万杉寺在星子县庆云峰下,唐名庆云院。宋景徳中,僧大超手植万杉 ,本朝康熙初年,僧剖玉重建。
黄岩寺在星子县双剑峰下,唐僧智常建。
折桂寺。在星子县凌云峰下,唐李逄吉读书于此,举进士,故名。朱子有记。
落星寺一名法安院,在府南三里落星石上。唐乾宁间,僧清隠建,天佑间赐额为福星龙安院,已废。
能仁罗汉寺。在星子县。宋咸平间,广济坚禅师建成,章圣皇后梦十八应真乞归庐山。已而髙丽来贡佛及罗汉金像,诏就寺供奉,赐藏经、上田、码碯琴、象皮鼓已废。
净慧寺在星子县。马英山即宋昌院,祥符中改今名。明天顺初,僧继成重建。
天宁寺。在府治西城,宋为崇宁万寿院,后改。光孝、淳熙间重建,改今名。明洪武间,设僧纲司,后圯。万厯二十一年,知府田管重建,为习仪之所。 ,本朝康熙十年,知府廖文英重修。
兜率寺。一名䕶国院,在星子县治南半里,宋崇宁四年,僧法克建已废。
大成寺即大成庵,在星子县张家山南。宋乾道中,僧云峰建。
屏风寺即余峰庵,在星子县屏风山北,宋淳熙间,僧太虚建。明成化初,僧广玉重建。
万寿寺。即万寿院,在星子县行龟峰下,宋僧法縁建。
太平寺在星子县凌霄岩西南,宋僧髙峰建。
石佛寺旧名青莲庵,在府北二十里,宋僧度林。建明宣徳中,僧普营重建。
华严寺旧名般若院,在折桂寺北,宋僧规圆建
回风寺即回风庵,在星子县回风嘴,宋僧慧益建。
慧日寺即慧日院,在星子县仙居洞,宋僧如义建明天顺间,僧慧广重建。
吉祥寺。在星子县五老峰下,杨衡有诗。
延丰寺旧名延丰院,一名慈恩院,在府西四十里。
凌霄崕院一名明真院,在府西北二十五里。唐马祖建。今马祖洞犹存,可容数十人,旁有石甃亭台,泉石幽秀。
开福院在府西南七十里赤眼禅师结庵,唐赐号兴国,宋太宗赐今名
灵阳净慧禅院。旧名黄龙院,在府西三十里。宋景徳三年赐今名,俗谓之灵汤寺。
楞伽院在府北三十五里,即宋李常、白云庵、张孝祥有诗。
昭徳源院在星子县庐山,后朱子有诗。
《观音庵》星子县有二,一在五老峰下,宋僧智超建,一在丹桂乡,亦名观音阁。
甘露庵在府城外,本呉姓故宅。顺治间,巡抚蔡士英按察,李长春创正殿,康熙七年,知府王秉忠新建前殿
玉京观在星子县玉京山,晋道士黄逺智建
灵溪观在星子县紫霄峰,旧名祥符观。南齐永明元年,道士宋文超建,宋赐今名。
先天观在星子县紫霄峰下,梁大同二年,鄱阳令李支江建南唐立石碑,阴刻当时嫔御姓氏,宋赐今名,久废。
景徳观在府西四十里。梁大同中,道士张族深学老子术,栖谷中,武帝嘉之,为立观。宋熙宁中,赐今名,已废。
承天白鹤观。在星子县五老峰下,唐𢎞道元年建。宋大中祥符赐名《方舆记》云:庐山秀丽为江南第一,而此观复为庐山第一,傍有木𤓰岩,后有刘混成、丹井、药臼。
寻真观一名冲虚观,在府北二十五里,唐贞元间,女仙蔡寻真修炼于此。尝有诗名阑干曲道,书以为第八洞天。
昭徳观在星子县卓岭东,唐女仙李腾空所居。一名延真观,李白有诗。
青霞观旧名黄龙观,在府西三十里。唐道士谭紫霄建,宋赐今名。
广福观原名圣寿观,在府南一里递运所南。唐道士谭紫霄建,已废。
元妙观在府南九江道右。宋祥符间建名天庆观,元改今名。明洪武间,设道纪司,后以观近公署,巡抚翁溥析为二,一迁浔阳门内旧慈化院,基一,迁城西旧能仁寺基,以观址为尚书陶尚徳宅
简寂观旧名太虚观,在府西一十五里。宋陆修静卒,谥简寂,因以名观。观前有白云、朝真二馆,上有布袋,岩内有修静炼丹井、朝斗石。梁仆射沈璇碑,记唐韦应物有诗。
新开寺在都昌县治西南,唐开元中,马祖道一禅师建,明洪武中重建。
禅山寺在都昌县治东新城乡储山之阴,唐马祖建。
佛兴寺在都昌县治东孝行乡,唐马祖建。宋相江,古心修明。洪武中,归并诸寺,以此有古佛,三座得存
龙池寺在都昌县治西义风乡,僧英建
金山寺在都昌县治东北太平乡。虚英禅师,夜梦山峦四围,放光如金,遂名金山。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台山、嘉瑞、灵溪、周溪,以为东林。
报恩寺在都昌县治西白凤乡
清隐寺在都昌县南山,明嘉靖间重建。
团峰寺在都昌县治北五十里。有古山茶
报恩观在都昌县,晋道士李道光建
玉宸观在都昌县,梁道士罗原道建
圣祖观在都昌县,又名朝元观,唐道士刘环谷建
集虚观》在都昌县,旧名松平宫,唐道士程佑铭建。
显福观在都昌县元辰山下,苏耽炼丹于此。内有奉母庭丹灶剑池,明景泰间都纪熊希道重建
大果寺旧在建昌县东一里,唐马祖建因寺有梨树,结实如斗,故名上有白鹤来巢,岁久不去,凡朔望寺僧梵诵祝圣名,曰鹤鸣寿山大果慧庆禅寺。元毁,明洪武初迁于西门外,即宝岩院故基,设僧㑹司。
云居寺在建昌县。欧山世传:太常博士颜云舍宅为寺,唐中和间,赐额龙昌,宋改赐真,如仁宗赐飞白书,晏殊为之记,久废。明万厯间,诸缘和尚建敕赐渗金佛像、绣幢经函,又赐御书十四字,悬挂大殿。崇祯间,释颛愚开法,晦山九屏复续之」。
瑶田寺在建昌县云居南麓,唐元和中,僧道融建,明天启间,僧复初重建。
同安寺在建昌县风栖山,唐中和中丕禅师建,明洪武中僧佛灿重建。 ,本朝顺治间,布政余应魁捐建。
智显寺去建昌县治四十里,旧名长兴唐县。令元道建,宋李常记苏轼过此,访李常兄弟有「卧听邻寺」,钟句已,废。
龙泉寺在建昌县新城乡,唐僧明鉴建,明景泰中重修。
泗洲寺在建昌县钓台乡。宋治平间,僧宗道建明正统间,僧道隆修复。
龙溪寺在建昌县受安乡。宋熙宁二年,僧存节建明、万厯间,僧常锦重建
崇福寺在建昌县,受安乡。宋淳熙中,雁门陈禅师建,明洪武初,僧悟道修。
布水寺在建昌县布水岩侧,宋庆元僧衍初建元废。明景泰中,僧燕开重建。
尊圣塔寺在建昌县北门外。元,大定间,邑人燕觉遒建。明洪武初重修
丰安寺在建昌县治南四十里,明李梦阳、王世懋有诗。
华昙院在建昌县东四十里丰安乡,唐㑹昌中僧常建明、洪武间,僧继文修。
崇真观在建昌县,治东一里永丰乡,旧名元真,晋兴宁元年建元废。
茶岭观去建昌县治六十里,旧名通真,晋道士邓徳润。建明、洪武间修。
七靖观在建昌县南十里,晋建,相传许旌阳法,「北斗」作「七靖」,以镇蛟螭旧在山间,宋徙于此,改名妙明已,废
广福观在建昌县南四十里,原名寿圣,世传许旌阳于此。卓剑斩蛇,地上飞泉涌出成井,时有赤乌飞翔,更名赤乌观。宋靖康中,道士余道泰修。明正统间,道士陈碧云重修。
隆道观旧在建昌县东门,唐大中建为女冠所居名玉真观,后改今名。宋嘉熙间,道士王太和修,元毁道士胡添常迁日中桥。东明初,改为丛林。正统十三年,道士范希仙建通明殿。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李道泰重建。
大唐寺旧名惠因院,在安义县北。唐大厯初,马祖建元废。明洪武初,僧继承重建,改今名 本朝知县陈璍重修。
南源寺在安义县南依仁乡,宋杨可逸、可遵兄弟建已废
龙文寺在安义县文明门外,明崇祯间,僧冰如建
资化院。在安义县东二十四里控鹤郷,晋义熙中,僧妙善建元废址存。
保请院。在安义县东依仁乡梁天监间,僧道𢎞建,宋大中祥符初,僧徳惠重修,元废址存。
定业院在安义县南南昌乡,梁天监中,僧起群,建元废 。本朝康熙庚申,僧谈、石重建。
保寿院。在安义县北卜邻乡,隋仁寿间,僧本初建,唐景福初,里人余忠修已废。
开阳院在安义县东,依仁乡。唐大厯五年,马祖建元废。明天顺元年住山广彻重建。
凤凰庵在安义县东五里,明嘉靖间,建天启、崇植间相继修,里人徐大相陈其诚,有记
广长庵在安义县北十五里,背山面溪,取溪声便是「广长舌」之句 本朝僧慈觉建
太平观在安义县东,依仁乡。梁大通三年,道士周月潭建。唐贞观三年修。明永乐庚寅重建,正统、景泰间修,后废。
逍遥观。在安义县东南控鹤乡,晋、许旌阳游息之地。宋元佑元年,道士徐自澄建。
崇真观在安义县南安义郷,一名延真,晋许旌阳游息之地,宋绍兴二年,道士黄泰逸建明,正徳十五年移县治西陈,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 㻶重修。
梅仙观在安义县东依仁乡。元至元四年,道士廖道成建祀梅福 ,本朝顺治间重修
。
老君观。在安义县东南控鹤乡,汉梅福炼丹之所山,顶有石室,元至元十六年,道士李春智建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魏济众重修。
九江府
龙池寺旧名龙泉精舍,在府城甘棠湖北,晋慧逺开创。宋绍兴重建,元壬辰毁。明洪武十一年兴复,改今名。后寺基为僧典卖,仅存佛。殿卢本朝顺治十八年,毁于火,知府陈谦清复之,里民 士明等募修。
东林寺在徳化县庐山之麓。晋太元九年,慧逺开创,谢灵运为凿池种莲,号莲社,宋改为禅寺,绍兴间毁,明洪武六年重修,万厯间,有僧大梆,与徒寂融兴造神运殿净业堂禅房 。本朝顺治十三年,僧照忍采善募修五如来殿,推官席,教事捐建。康熙五年,僧宗微等募修逺公影堂兵,道蔡,协吉捐建有碑记
西林寺在徳化县庐山之麓。晋太元间,僧慧永建。隋开皇间修唐、宋尤盛。元壬辰,兵毁。明洪武十四年复建。崇祯间,建塔西。本朝顺治十一年,僧古嶷开法 林,遂为禅寺
上大林寺。在徳化县庐山之西,晋创元末,毁明宣徳间重建,寺前有寳树二株,曲干垂枝,圆旋如盖,今已无存。
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晋慧重建𢎞治间,僧明旵修
创明洪武十五年有下大林寺,唐太和间,建明、宣徳、成化间修。
上崇福寺。在庐山讲经台下,晋慧逺开创,明𢎞治间僧性端修。
上化成寺。在讲经台下,晋慧逺创,又有中化成寺,在香炉峰右,隋开皇间建。
下化成寺在香炉峰下,晋建元末兵毁,明成化间重建
龙泉寺徳化县有二,一在仁贵乡山麓,晋慧逺建。元毁,明洪武初,僧祖观重建,有方竹,传是逺公手植,一在赤松丁家山,明万厯间,僧月空建。
清泉寺在徳化县仁贵乡,山麓有清泉,因名晋慧逺,开创元毁于兵 。本朝顺治四年,僧愿惟重建。
多佛寺在徳化县仙居乡,晋慧持建宋王,梅溪有诗,存璧间,明正统复兴。
圆觉寺在徳化仙居乡,晋慧逺建宋学士李述祖重建,明洪武八年重兴。
。
圆明寺在徳化县南昌乡,晋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复兴。
胜果寺在徳化县南昌乡,晋太元创建废。本朝顺治初,百丈宗禅师,披染于此,塔寺荒, 为之兴复
髙良寺在徳化县白鹤乡,晋慧持建明、洪武间复建。
江矶寺在府治北崇徳铺,晋建元末毁,后复建。
能仁寺在府治东。肇自梁武旧名承天院。宋仁宗时,白云端禅师大开法席。元佑间,有铁佛乘石船于江上,托梦寺僧相迎。元末兵毁,明洪武十二年重建,𢎞治,改今名。崇祯七年,巡道王思任修后,僧古岩再修
。
佛母寺在江北,去府治三十里,唐贞观间开创元毁。明洪武五年,僧继淳重建。有古木枝。䕃一畞
天池寺在徳化县庐山之巅,上有一池,四时不竭。宋嘉定间,创建元末毁,明洪武六年重建,太祖有御制《周颠仙碑记》。
马祖寺在徳化县仁贵乡仁寿寺之上,唐道一禅,师开创,内有石洞小静室
圆通寺在徳化县庐山石耳峰下。南唐李后主建元毁。明洪武四年,重建寺有香火田 。本朝顺治九年,巡抚蔡士英立僧户,寻废。康熙十一年,布政刘楗赈荒至今僧自纳,免其里役
。
舍利寺在府治西北。宋建炎二年,太一禅师开创,元壬辰毁,明洪武二年兴复。成化四年,僧宗秀复建廊舍,邑人周庆有记,万厯间迁于南薰门,兵毁 。本朝顺治四年,僧脱尘重建
。
黄龙寺在徳化县庐山之中,明初,僧了堂重建,以黄龙潭得名,万厯间,肃皇太后赐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颁布本寺珍藏
卧云寺在徳化县乌龙潭下,元僧东,严复创
海天寺在徳化县龙开河㟁,明正徳间,副使冯显因其地低洼,筑堤建寺,嘉靖中户部主事邹輗建楼于后,扁曰「山水之问」邑人柳邦杰,有记后毁。
金竹坪寺在徳化县黄龙山南,一名千佛寺,明万厯七年创建,僧续芳増葺。
仰天坪寺在徳化县极庐山之巅,明万厯间,建僧慈度重兴。
白泉寺在徳化县大孤塘,有白泉井,因名旧圯僧柴,立复建。 本朝顺治间,老僧妙光日诵《法华经》,积薪自焚,众惊为神异,建塔于此。
林隐庵在徳化县庐山麓,晋建
太乙观乂名祥符观,在徳化县双剑峰下,晋董奉种杏干。此有石镌「禹园二字
《寿圣观》在府西。宋庆元间,杨真人以符水救疫,宁宗御书洞庭顺利之祠,嘉定间,又书寿圣观」三大字赐之,明万厯辛亥,钞关杨锺莹建通天楼。
太平宫。在府城南三十里,唐开元建额曰「九天采访祠」。南唐改通元府,宋宣和改太平兴国宫。元兵毁,明洪武二年,道士江梅髙兴复。
万寿宫在府治南,明洪武间,创永乐,后迁于宫之北,为道纪司。
万安寺在徳安县西梓坊坂,唐太和元年建,宋治平二年,改名万安院。元毁,明永乐间,僧宗通重建。
悟真寺在徳安县西梅家垄,唐大中元年,僧智威建宋绍兴间,僧海㑹,修元壬辰兵毁,明𢎞治间重建。
寳积寺在徳安县西北白云山,唐大中元年,僧慧芳建元毁,明正统间重建。
安福寺在徳安县西北永泰源,唐大中二年僧秀溪建,初名安吉院,宋治平,改今名元毁,明永乐初重建。
法安寺。在徳安县北呉山南。唐大中二年,僧卯齐建,宋祥符改今额。元毁,明天顺间重建,崇祯末,僧性真,更新之。
永清寺在徳安县西石潭村,唐大中八年,僧法持建元毁。明正统间,僧道俊重建。
芙蓉寺在徳安县西北栅岭。唐咸通二年,僧道明建初名芙蓉院。宋治平三年,改慈法院元毁。明正统间重建。
无垢寺。在徳安县北髙塘坂,唐咸通三年,僧良遂建,宋治平二年改无垢院,元毁,明成化嘉靖间増修。
普勲寺。在徳安县西湴塘,唐天佑间,僧普顾建,初名湴溪院,宋治平二年,改普勋院。元毁,明洪武间,僧性澄重。建徳本朝顺治十七年,僧 浩新之。
罗汉寺在徳安县南罗汉桥西,呉顺义元年僧志本建宋祥符,改净土院,又名归宗罗汉院。元毁,明成化间重建。
甘露寺。在徳安县南甘露山,呉顺义七年建,元毁。明天顺间,僧正大重建。
精进寺在徳安县北白云山下。呉顺义七年,僧了藴建宋元佑间,僧神辉修。元毁,明正统间,僧宗清重建。
积庆寺在徳安县西望夫山南南。唐保大二年,僧㑹通建元毁,明洪武间,僧智缘重建。
广修寺在徳安县北黄坑南。唐保大二年,僧神赞建。宋元佑间,僧定保修。元废后,戒僧性定重建。
开花寺在徳安县西四十里,南唐保大十三年僧则川建,宋祥符间名宗兴院,又改开花院,明永乐间重建。
布金寺在徳安县西北桑园,宋建隆二年,僧善觉建,初名寳花院,治平三年改为布金院。明永乐初,僧性宁重建。
阳居寺在徳安县南博阳山,相传何氏兄弟九人,修炼于山巅,同日飞升,有道童随之,从空堕落,至今有堕郎峰,神极灵验,有祷輙应,元壬辰,兵毁,明成化间重建。
朝天寺在徳安县道颜山,明初僧瑞庵建 。本朝顺治九年,僧了悟重修。
天兴寺。在徳安县北六十里,明洪武间建。 本朝顺治间,僧成满重修。
洞霄观在徳安县北四十里,刘宋元徽元年,道士刘休范,建元壬辰兵毁,明正统间,僧持净重建,因改名为寺。
灵真观在徳安县治西义丰山下。呉顺义七年,道士李元徽建元毁,明正徳间,南昌卫军士王必政重建。
玉清观》在徳安县玉清山之巅,宋庆、厯间,道士郝仁仲建。元毁,明正统间,道士龚志宏重建。
利泽寺。在瑞昌县铜冈岭,晋太元间建。
普济寺在瑞昌县巢湖东,晋时创元末兵毁。明洪武间,僧碧𢎞重,建𢎞治间修。
筋竹寺。在瑞昌县东山,晋时创元至正间重建,明𢎞治间修。
东山寺在瑞昌县治东一百五十步,宋祥符间,创明洪武六年重建,正徳、万厯间相继修葺。
乌竹寺在瑞昌县甘露乡。宋庆厯间,建元末废。明万厯间,有人伐薪,见罗汉像,甚古,乃重新焉
双泉寺在甘露乡去县西北二十里,宋庆厯四年建,明永乐十四年修。
南禅寺在瑞昌县安㤗乡,宋庆厯五年建。有一小塔,后毁。明崇祯庚午,潘学博修葺。
四峰寺在安泰乡,去县西十里,四峰如削插,入云霄,宋元佑间建。
净明寺在瑞昌县洪山,宋淳熙间建明,永乐初兴复。
多福寺在瑞昌县下巢湖,元末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五乳寺在瑞昌县憨山清禅师开山 ,本朝巡抚蔡士英重建。
禅岭寺在瑞昌县九都三眼禅师道场,久废。 本朝康熙初,僧印文重建。
檗禅寺在瑞昌黄茅山,寺依山麓,栋壁、窗楞皆美石为之,旧名北禅寺,云居晦山,有诗题壁,重订今名。
金盆寺在瑞昌县,踞秦山之巅,乔松修竹间,坐望匡庐长江
梵罗寺去金盆寺五里、玉茗千树、碧筠万竿寺之西北,下悬古洞,号曰芒泉。
玉清观在瑞昌县西四十里,南唐中建。有徐铉碑
《升龙观》在瑞昌县南半里许,观祀真武四楹,雕龙为饰,一日双龙忽不见,夜半殿角有声,如风雨骤至,翌日龙还如故。有藻荇,在鳞甲间,故名。明季毁 。本朝康熙初重建
。
石山观在瑞昌县安泰乡,相传为仙池女真修道处上。本朝康熈间,知县江皐游其地,爱之构亭,其颜曰问石」。
广福玉隆观在瑞昌县西北之苏山,即蘓躭得道之处。
莲花寺在湖口县五柳乡,晋太元十二年,慧逺禅师开创,因地形似莲花,故名元。至顺四年,僧万善修。明洪武六年,赤脚僧复为修葺。
上钟山寺。在湖口县南。唐咸通元年,僧雪峰开创,名崇寿寺,宋隆兴中,僧守端重建,改今额元。至正二十三年,明太祖驻师南湖嘴,幸本寺,御书「济岩」二字,并赋诗。𢎞治中,邑民夏清改建于岩北之原,嘉、靖、万、厯相继修葺任。本朝康熙间,参将王之 等重葺。
下钟山寺在湖口县北。唐龙纪元年开创名宝钟院。宋嘉佑中,佛印修葺,改今额,元末毁。明洪武二十五年,邑人邓道宗重建,嘉靖、万厯间相继修葺,仍名宝钟。 。本朝顺治间,兵毁巡抚蔡士英、参将王之任重建。
治平寺在湖口县黄茅潭界,唐天复中,僧道简开创。元末兵毁。明永乐初,僧师尊重建,成化中,僧智隐修。
三学堂寺。在湖口县彭泽乡,晋陶潜为邑,今时尝与陆修静周续之,三人讲论于此,因名。唐天佑间,僧长庆于故址建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邑民柳徳昭重,建𢎞治中,僧慈容修。
无相寺在湖口县,去柘矶二里许,唐沈十三建,明正统、成化中先后增修。崇祯四年,僧寂品重建。
陪湖寺在湖口县东四里许,南唐僧宗震建,明成化元年,僧海寿修。
飞凤寺在湖口县西山,宋建隆二年开创。嘉靖三十七年,僧性期修,改为永福寺。
吉祥寺在湖口县南三十里,宋治平创。元至正间,僧雪庵修明,洪武、成化间,相继修葺。嘉靖间,社民江文汉新之
。
莫栎寺在湖口县酬山,元至正中建后毁。明成化三年,僧从义重建正徳中,邑民张珍、江伯连修万厯中邑,绅张道创屋二重,为士子肄业之所。
。
寳䭾寺在湖口县鞋山,明万厯八年,僧徳明重建天启,中守道米万锺,改为䭾峰寺。
龙华寺在湖口县东北二里,明天启间建。崇祯六年,邹逢吉修 。本朝康熙间,参将王之任、守备李咸阳等捐建。
海清寺在湖口县上钟山侧,本李氏基,后为寺,明天启间,僧明天増修 ,本朝康熙六年,总督董卫国捐赀重建。
长安寺在湖口县皂湖重,本朝顺治间僧通明 建。
寿宁宫在湖口县分水岭,今名寿宁庵,康熙九年,僧圆拓同社民重建。
安禅寺古名安禅院,在彭泽县新兴乡。汉永平间,僧祖印创,明洪武九年重建。
定安寺在彭泽县治西定山下,创于晋,毁于元明、正统间重建。
寳相寺在彭泽县建安乡,唐贞观间建。
上广福寺。古名寿山寺,在彭泽县五柳乡,唐永淳元年僧雪溪建,明洪武间重建。
寳林寺在彭泽县新兴乡。唐永淳元年创,明洪武间重建。
集福寺在彭泽县太平乡,唐永淳间建,明、洪武间兴复。
寳华寺。在彭泽县五柳乡,唐时创明天顺己帽重建。
鹫峰寺在彭泽县太平乡,旧名黄山院,宋淳化元年创,明𢎞治间重建。
普明寺在彭泽县西凤凰山下。宋绍兴间,建明、洪武间重建。
崇梵寺在彭泽县新兴乡。宋隆兴间,创明洪武间重建。
修真观在彭泽县五柳乡,梁大同二年,建元末,兵毁
。
柏山观在彭泽县新兴乡,明永乐间建
南安府:
嘉佑禅寺在大庾县治东北,隋开皇五年建。唐景云间重修,改名大云寺。宋大中祥符初复兴。庭植双桂,四时开花,有井泉,味重而冽,改名清泉,后改今名。明正徳间,僧庆禋重建。
普化寺。在大庾县双秀里龙山,唐咸通中建,宋赐今额元。延佑间,增饰后易山,名曰镇龙,以山左有潭潭,有龙也,傍有狮象形,前有端人峰诸胜。
灵岩寺在大庾县双秀峰南,唐时建宋皇佑、元延佑先后修葺。
兴教寺在大庾县玉池坊南,唐保大中建,宋政和间,赐额为兴教院
宝积寺原在大庾县滨江石龙之南,俗名回龙寺,宋咸平中建。
宝界寺在城西北,每岁官僚习仪于此,宋皇佑初,建福田院,后稍増廓易,今名宋刘安世、江公望、张九成谪置南安,皆寓寺中。淳佑中,知军李大正创新堂颜曰景贤,自为记钟楼下东坡,尝画竹于壁,后有人剜之以献,韩侂胄楼亦寻毁明,东海,张弼建鐡汉楼于西廊,彭韶记弼书东楼名曰墨君阁」,自为记。
寿昌寺在大庾县青龙冈北。宋皇佑建,寻改圣果寺,又改慈圣寺,后仍初名。寺后有松数万,必祷于山神乃敢伐。
报恩寺在府城东,宋崇宁中建。
了山寺在府城东北十五里,杲禅师苦行力叅于博山,恍然大彻,后住此山
真觉寺在大庾县东山,元泰定间建初为院,明永乐间廓为寺。先是,宋刘黻以劾丁大全谪置南安,尝寓于寺。明东海张弼构蒙川馆,自为记,有振衣堂、正气楼、五山亭、花雨楼诸胜
法寂院在府治东七十里,宋天禧间建
常乐院在大庾县东常乐里,宋景佑间,建苏轼北归,尝憩于此,作《经藏铭》,又戏写竹石于壁
法华院在府治北一里,俗呼金莲堂。宋咸淳间,建为院,知军赵孟□书额,后増廓为寺
。
吉祥院在府城东二里嘉佑寺右
。
玉峰院在大庾县西上,峒有五山,蜿蜒而来,中有圆阜,俗名五龙珠,后有峰最髙,为照山,名玉峰。
玉泉庵在大庾县东北玉泉山,相传晋苏躭尝寓此夏,极凉无蚊蚋,冬亦不寒,溪流环绕,最为幽胜
元妙观在府城西南。宋端拱二年建祥符间,改今名。明初置道纪,每岁官僚于此习仪,雨𤾉弗时则为坛而祷
玉虚观在大庾县常乐里,旧名常清,宋皇佑间建。
无量宫。在大庾县双秀里,旧名无为,宋嘉佑间建。
传法寺在南康县东门外。唐贞元间建名六祖院。宋苏轼易,今名 。本朝康熙六年,僧嘉祥重建。
万安寺在南康县南,附郭即南台山,唐建久废。相传宋邑人葵大山学禅于此,法名圆慧,其遗身至今尚存。寺僧祀之重,本朝顺治间,僧寳元 建。
大中祥符寺在南康县治东北,宋建邑人锺福肄业于此,手植小松。一夕,梦朱衣元冠者告曰:「松围三尺子,当䇿名」。既而累举不第,垂三十年登科,南归,视松,果如所梦。
祖印禅寺。在南康县西青泥铺。桧本朝顺治十六年僧行中建,推官刘鲁、 、 、知县陈晖,俱有记。
净慧院在南康县传法寺右,唐贞观中建
。
显圣院在南康县治西南南,唐保大中建,宋建中靖国辛巳,学士苏轼北归,舣舟访僧有诗。
慧日山庵在南康县治东城内,向无寺院。顺治十一年,僧传魁始建
洞眞观在南康县治北,刘宋元嘉中建
永兴观在南康县东门外北,刘宋泰始间建。
栖真观在南康县崇信里,唐建久废,宋庆元间重建。
仙台观在南康县西门外,宋大观中建。建炎中,有邓道士遇一羽流,僦居,未几病亟,顾邓曰:「死葬我,三日可发视之」。邓如其言,冢内惟存双白石,观有井二像,吕字相传有「丹遗井中」。
清真观在南康县北,宋庆元中建
真常观在南康县治北,明洪武初建。
广教寺在上犹县乌头村,唐建旧名天龙寺。宋靖康初,李纲为江西制置使,经此有诗,明嘉靖间,易今名
。
智林寺在工犹县西石门村,唐天寳六载建,明嘉靖己酉兴复。 。本朝康熙初重修。
极乐寺在上犹县北小路村,又名梅峰寺,唐建。
安清寺在上犹县东北白石坑旧名东山,唐建。
寳乘寺在上犹县治东资寿山下,杨呉时建敕赐寺额原在犹水上,后迁今所圮,元至元、延佑间,重建,明永乐,嘉靖间増修,制颇宏邃。
龙归寺。在上犹县西北,又名鹫峰,宋建明守张弼易名来龙寺。
东山寺在上,犹县治东,巽山登山逺望,颇尽一邑之胜。明嘉靖间,知县谷同修,后圮 ,本朝署县令沈振豪兴复。
圣济院在上犹县东南,中有拂云亭、栋宇、壮丽甲、诸兰若
太平庵在上,犹县西南稍尖峰,下明永乐间,邑人尹志万建
万年观。在上犹县西南一里,唐末建敕赐观额,即巢道人王守钟修真地。
延真观在上犹县治北十五里已圮
景陵观在上犹县西南景陵山,冇道士李大辅者,祈祷輙应,因立景陵观。
䕶教寺在崇义县乌头村,旧名天龙,唐建。
金仙寺在崇义县义湖里,宋建
云峰寺在崇义县沙溪洞,宋恱禅师开基明云峰,和尚重建。本朝康熙辛酉,岐山僧复建离旧址半里,王思轼记。
水口寺在城北里许,邑人陈香施地,城中居民,鸠工成之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重建。
祝圣寺在崇义县忠义里沙溪僧洞明建
甘露寺在崇义县十八面山下,明万厯间,长龙里民王世镐始建茶庵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甘尔翼重建教谕张世纬题额。
天台山宫。在崇义县南三十里,旧名李仙公庵。宋皇佑建明、永乐间,知府何敦善旱,祷有应,更新之。
贑州府:
光孝寺在府城东廉泉右创于晋,后废。唐髙宗时,指挥使丘崇弟诚复建寺内,掘地得水,极清且甘,俗呼为出水寺,已圯寺僧成,广募葺,易以石柱。
空山寺在贑县仁空山,相传晋崆峒僧阡驻锡其地。明崇祯丙子,桐城僧瑞白建寺知府刘寰匾曰「空山精舍」。
景徳寺在府城内东南隅,刘宋时建,旧名安天,唐贞元三年重建,明成化戊子,改为府学。嘉靖壬戌,仍迁府学于紫极观,始复其旧。今俗称大佛寺
。
寿量寺在府城东,梁防御使卢光稠为僧道诚建,始名卢兴,延寿寻改经寿,宋祥符中赐今额。元末毁。明洪武中,僧荣安重建解,学士缙记。
天竺寺今在贡水东。唐元和初,僧韬光自钱塘天竺来驻锡白,乐天寄以诗。宋庆、厯间,苏老泉曽游见墨迹。后四十七年,东坡来时已亡,第存石刻,因感慨有诗序
寳华寺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馀里,与兴国接壤,唐智藏禅师示寂地也。智藏得法于道,一先结茅于此,有大寳光塔碑。元和中,刺使唐枝为智藏,撰立大寳光塔碑,权徳舆书丹,明崇祯末年,林抚一柱建梵宇以居通忍方丈,戒坛经阁,制并𢎞整。
妙髙寺在贑县麂山,五代时,呉生佛慧应禅师尝寓于此。
寳云寺。在贑县贡水东,宋学士廖刚有诗。
化城寺在贑县四㑹乡创,自宋明末毁僧一苇、香林,相继建葺。
合龙山寺在贑县北百里,宋仁宗时,里中僧小道以宫中所赐珍物剙建。
万法寺在贑县尧溪,宋淳熙九年建邑进士锺必胜记
东胜山寺在府城东门内右隅,明万厯间,僧明海建分巡道伍让记
马祖岩寺在贑县佛日峰,明万厯初僧悟学与其徒本慧建里人谢诏记
契真寺在贑县长兴乡田村,有《罗汉经》十八卷藏阁上,后经被窃去,复归。经上有水火痕里,人供之以御灾旱。明南昌朱多炡作瑞经记。
华严院在贑县,宋岳武穆有诗
法龙山庵在贑县四㑹乡,宋建元毁,明嘉靖二年,僧寳堂重建
。
《真谛庵》在贑县兴贤门,右僧虎国建咸符升记》
上坛观在府城东建春门坛前街,晋永和中建明正徳、嘉靖间道士张存道重修
。
玉虚观在贑县贡水东,唐开元中建。世传真人刘继先浚井五炼丹于此,今尚存。二:一为本观井,一为灵泉井,在江东庙前,其水清冽,可以疗疾。观内有丹台古迹,宋治平中赐今额,明永乐庚寅解大绅书碑,纪其事。
景徳观在府城北,龟冈即今景凤山真武庙,南唐时建学士徐鍲记徐铉篆额,元道士田纯静修炼于此
。
紫霄观。在贑县。宋政和中,建明正徳,丁丑重修,嘉靖中,道士锺晓初等建殿阁
至徳观在贑县文潭岭,宋里人丘真仙创观修炼,明嘉靖乙未,里人谭显逹,修内有龙岩,歳旱可祷。
光孝观在府城东,擢桂坊,号古䖍山。
万寿宫在府城隍庙右,本唐紫极宫,宋改为元妙观,明刘真人渊然,初修道于此,后改为万寿宫。
明觉寺在雩都县西门外,即福田寺。旧在大昌村,梁天监中建,唐开元迁今所。宋大中祥符赐名妙净呉生,佛真身在焉。明末圯重。本朝顺治辛丑,知县李佑之 修。
智门寺在雩都县东城外,唐大中建,明嘉靖中,改称慧明山。 本朝康熙丙子,僧通、任重建
惠明塔院在雩都县西一里。唐广明二年建。至和间,邑人曾丝等建塔七级,甚壮丽。明洪武丙辰院废塔,存隆庆间,以雷雨复堕一碑,洗涤如新 。本朝康熙丙寅,知县岳葱重葺
。
《雪芳庵》在雩㑹之交明正徳间,建初名麻布庵,万厯间,僧如徳修邑人,李涞改今名有记
。
紫阳观在雩都县东城外百步,隋建,旧名清华道院,唐景云间改今名。明正徳间,迁儒学于此。嘉靖间,复迁学入城内观,仍故址重。本朝康熙乙帽䖍镇、刘进寳 修。
太霄观在雩都县,即斗岩,唐贞观中建
青真观在雩都县青唐里,宋李山为岳武穆禆将,从征固石,至观戏,发一矢,贯殿角螭吻,迄元犹存,盖铁箭也。
寳塔寺初名延福,在信丰县治北孝义坊,中为大雄殿,殿后石塔髙九层。或云塔无影影,见则有灾,砖石间有字可识,曰杨贯重修,又有赤乌年号。
榖山寺在信丰县西三十里半,山中开一阿曲。唐建寺殿,宇崇闳僧徒众多,释日。御撰有《谷山志》。
香山寺在信丰县南八十里,建自唐以前,寺在山顶之曲,山髙二十馀里,暑月僧,或衣绵飞雾,时罩殿宇上有祖师阁,望邑治如斗。明罗洪先有记。
金文寺即南山寺,在信丰县南二里。宋太平兴国七年,邑人刘仁举建。绍圣四年,吕汲公寓此卒,其右有吕公墓
。
长寿寺在信丰县水北坊,宋治平二年建。
东禅寺在信丰县水东坊,宋元丰二年建。
光相寺。在信丰县蓝田里新龙山,宋普济大徳禅师学佛之所
。
方广院在信丰县。顺治初,邑人黄崇石建僧日御驻,锡于此。
白云庵在信丰县南百二十里,林壑幽䆳,神僧元贝所居,真身至今在寺
奉真观。即南山观,在信丰县南一里,唐大中元年建于青圃,后迁九日冈,宋开寳间,邑令李禅迁今所。
大乘寺。在兴国县东门直县廨,后唐武徳二年建,初名万年元,至正赐今额。旧有飞来殿石佛铜钟古迹。
妙明寺在兴国县文溪,唐贞观四年,建明洪武重修寺立土围,前临濊水,僧佛兴建石桥,名曰文兴张尚瑗记。
圆觉寺在兴国县塘石村,唐贞观时建。宋改名感化,黄令惟桂复旧名,庭中有古桧二株
延寿寺在兴国县新村,唐太和二年,建明洪武间,重修寺内有巨钟,景泰庚午造。
普惠寺在兴国县西南里许,唐中和二年建,旧名西襌。元末毁,明洪武辛未修,改今名。
三坛寺在兴国县西门外,南唐时建号西山寳胜。永泰院,宋治平中改今额。元僧用和,再修县尹,陈文彬、董成之。祭酒刘崧记,明洪武,万厯先后修复。 ,本朝初前殿毁,康熙丙子重建。
灵山寺在兴国县清徳乡,即名胜志所谓南康王山之龙华寺」也。明永乐初,重建知县。唐子仪记云:宋时,铁船僧面壁于此,其前为山门,挹钟鼓二峰,中为大雄殿。殿角左倚峭壁千仞,曰飞来观,音岩,右为僧舍。
大乌山寺在兴国县,因山得名
朝阳庵在兴国县下黄岭岭,髙数里,崇阪层冈皆茶漆,杉竹其上曰上黄岭,庵曰白莲。
治平观在兴国县西门外,晋建《尧山堂外纪》云:「葛洪过兴国,凿池洗药,俗传即此地。旧有吹箫台已废,前有井,号葛洪井。今观内不奉稚川而祀康将军。
长春道院在兴国县城南金鸡冠岭,元末县尹陈文彬修葺居蒲衣道,人于此殿入云际有幻寓室、葛藤窝、清碧亭祭酒。刘崧记已废。
六祖寺在㑹昌县北三里,背枕明山而临湘水,旧名梵行院,唐开元间,僧应珠建。宋淳熙中,僧空谷修改今名。明洪武壬子,成化辛业相继修葺,上为观阁,左有六祖堂、大观亭,今废,仅存大殿及僧竂数椽
仰山寺在㑹昌县南七里,唐开元间建,明𢎞治八年修。
南禅寺在㑹昌县南镇湘门内。宋宣和中,建明成化,乙巳,僧洪福修后,毁 。本朝顺治己丑,僧逹慈即故址建小庵
萧岩寺在㑹昌县萧帝岩,见宋曾丰记,明永乐间重建。
方广寺。 㑹昌县,雁门保明,洪武建、宣徳间,僧寳殊修。
大明寺。 㑹昌县大明岩,明靖间创,旁有水帘。
竹林寺在㑹昌县南五里,与䕶生庵并峙,明天启丙寅建 。本朝康熙壬寅,僧真慧修竹木交布,颇称幽胜。
智胜禅院。在㑹昌县,即汉仙岩寺。明隆庆四年,僧明圆创建唐伯,凡周元暐并有记。
慈忍禅院在㑹昌县,承乡即芙山旧院,久圮,经本朝顺治辛帽,贑人姚应章重建,复构藏 阁,铸铜佛
天眞观。在㑹昌县南。驼峰,元初废。明洪武间,建复毁于寇。永乐戊戌,守御所李茂重建,正统辛酉,道㑹司刘雪文修、胡本朝初毁,康熙辛卯,道士 文佩等增建。
髙明仙院。在㑹昌县三十里。曾坊岽,明永乐中建。
大兴寺。在安逺县西一里。古田坊,旧名无为寺,唐长庆四年建,元大徳二年修,后毁,明洪武九年重建,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李多祚建后殿,改今名九。本朝康熙二十年,僧普福改建观音殿,寺后有塔 ,层髙十五丈,宋建。
妙相寺在安逺县板石保,唐长庆四年建元大徳四年修,至正间,毁明永乐,重建成化修 ,本朝康熙八年重建。
海印寺在安逺县上濓坊,宋祥符九年建,明天顺、𢎞治间先后修。
慈光寺在安逺县龙泉保,宋治平初,建元末毁,明宣徳间重建。成化十八年,僧万金改建。
祖印寺在安逺县太平保,宋崇宁二年,建元大徳二年修,后毁,明永乐间重建。
净业寺。在安逺县里。仁保,宋崇宁二年建元,元贞元年毁,明天顺二年重建。
方广寺在安逺县龙头保,宋绍兴四年,建元,大徳二年修,至正间兵毁,明𢎞治五年重建。
广法寺在安逺县。龙安保,宋绍兴十一年建,元至顺二年修,至正兵毁,明天顺六年重建。
东林寺在安逺县,太平保,宋乾道四年,建元皇庆元年修,后毁。明正统初重建,𢎞治元年修 。本朝康熙庚寅,邑人魏从贤重建。
文林禅院。在安逺县西门外永安坊,明崇祯间,邑人唐邦教建。
西来庵在安逺县修田坊,明崇祯间,邑人杜钦联建山东进士于霈霖有记。
灵寳观。在安逺县濓江坊,宋淳熙十四年,邑令王澹建。
崇贞观在安逺县城隍庙后。明景泰间建名崇真祠,后改名观。
崇福寺在宁都县南状元坊,晋永和中建名寳林,刘宋改名安国,宋大中祥符赐今名。寺有八院,有佛塔藏经阁,今寺毁阁存。
青莲寺在宁都县西莲花山。晋青莲禅师,建厯千馀年,栋础尚存,寺多奇迹如甘露。松钗、股钟四郊尽晦,三峰无云赤,日如焚云,出则雨 。本朝康熙丙午重修。
永宁寺在宁都县文明门外第一桥左,明万厯壬辰建寺,后建塔一座,髙九级。邑人刘贤记。
东升山寺在宁都县东石塘里,明万厯间里人叶古狂建
普满寺在宁都县北平田村,前有二石如龟及浮洲,环带溪上,后枕钟鼔山,松竹丛荫,近废为民居。
归仁禅院在宁都县归仁里,松涛彻云中隐佛阁阁前清池白石鱼游邑人魏兆鳯记
太元观。在宁都县东门外,唐贞观中创,明洪武初重建。
集仙观在宁都县北门外,唐贞观间建,明洪武末重建。
寳居观在宁都县阜民门外,唐大中间,建明、洪熙、宣徳间先后重修。
胜因寺。在瑞金县西一里,唐开元初,建祝圣道场于此,因改名胜恩寺,明万厯七年重修。
东山寺在瑞金县北一里,旧名净众寺,祀定光佛,唐天佑中建。明万厯甲寅,知县潘舜厯改河水归巽方寺,获重新,后毁,僧海玉重建。
南塔寺在瑞金县南一里,旧名南山智觉院,宋建元大徳五年,僧晴空建佛塔七层,因名庚子,毁于兵塔,仅存。
龙珠寺在瑞金县西北五里。明万厯壬寅,建于龙珠塔后冈峦逶迤,千松挺立,一水环绕,中有堵公井,放生池塔。系县令堵奎、临建贑人谢诏记。
文兴寺。在瑞金县东南五里,明万厯丁巳,知县潘舜厯倡建以䕶巽塔。
罗源庵去瑞金,县治十五里本为古刹僧仰山,住此习静,改名。仰山有龙、虎二井,塞其一岭上有祖师、石龛,已废。
东禅庵在瑞金县北四十里,邦坑邑人杨兆凤记
《东明观》在瑞金县,治溪南,宋苏轼有诗
国清寺在龙南县上。䝉保唐,天佑元年建旧名院,明洪武间重修改寺
。
东山寺在龙南县东门内,旧名梵安院,南唐升元中建。元至正丙戌,明洪武己酉増修,万厯丁丑,知县王继孝葺为祝厘之所。
塔下寺在龙南县治南五里,南唐保大中建寺,废塔存。明天顺𢎞治间,知县谢泽、主簿梁悦相继重修建。观音阁。
演敎寺在龙南县治东南五里,宋治平二年赐额演教院。明洪武甲寅重修,改寺。
西山寺在龙南县治上西门外,宋绍兴间,建元末毁,明正统七年兴复。万厯丙寅,又火僧丹溪募建三殿,崇祯十五年建殿后准提阁
明徳观去龙南县治三十里,为魏真人修炼之所,旧名程龙观,唐咸通庚辰建。宋咸平元年,眞宗赐御书一百二十卷,绍兴间毁。淳佑壬寅,重建,元至正兵毁。
龙虎观在龙南县西南二十五里,旧名银缸庙。元天厯己巳,大旱,道人锺玉泉往程龙观迎龙虎眞人,祀于中庭,遂大雨,因改今名
永福寺在石城县西门外一里,宋大中祥符乙卯僧月峰,建元废。明洪武己酉,僧传结庵,永乐,成化间増修。
海藏寺在石城县西十里,宋元丰间建。本朝康熙间,知县靳暗然重建
。
金口寺在石城县西龙门书院后。明万厯间,僧海凤建。 本朝顺治己丑,火。丙申,知县郭尧京重建,改名华峰寺。
莲花寺在石城县北十里,明万厯戊申,僧海凤建寺居丛山,形如莲花,故名
宝福院在石城县东南,隔溪寳福塔之下。宋大中祥符建,大观四年,僧应可修元毁。明洪武三年,僧明海重建。
内宫禅院。旧在石城县西三十里,宋大中祥符乙卯,僧派清建,建炎戊申迁北门外。小溪右邑人巫双瑞,登淳佑进士,尚理宗公主,世乱,赐归籍,尝奉佛于此,因以名院。元庚子毁,明洪武戊申,僧明海重建,永乐、景泰相继修。
法林院在石城县长乐村,元至大间僧济建,明洪武己未,僧常清修。景泰癸酉,増建圆通阁。广昌何文渊记
太极观在石城县东北三里。宋大中祥符间,道士徐继先、王齐祥显迹于此,元末毁。明洪武辛酉,道士饶道元重建正统,成化间,道士廖宏泰、陈春、常修,万厯间知县江统之重修,今为祝厘之所
。
三宝观原在石城县城内西北隅,唐天宝间,建元末毁,徙白土乡,改为白土观。明正统间,知县锺寳倡修,并建真武阁。万厯间邑人陈师仲等复修,改为白玉观
东禅寺在定南县东城外,旧名徳化,明隆庆辛未,知县陈时范建为祝圣道场。万厯辛巳,知县刘世懋修改今名。
神仙庵在定南县神仙岭,元废,明万厯间,知县刘世懋复建。 ,本朝顺治戊子,毁于兵,知县祝天寿、林诜孕,相继重修。
瑞云庵在定南县东一里,即塔山旧关圣庙,明万厯甲申,知县章罃、施钟于塔僧真元募建已废。
西华观在定南县西华山簏。明万厯甲申,知县章罃建
化城寺在长宁县,黄乡保元时建
回龙寺在长宁县弦歌门外。康熙乙亥,知县朱腾交重建,改为福宁禅院
密烟寺在长宁县东四十里,鄩邬保
金莲庵在长宁县东厢,僧元筹建
九云庵在长宁县东三十里九碓岽
石清宫在长宁县滋溪
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