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九十六

寓贤

广信府:

阎立本,西安万年人,官中书令,卜居武安山下,读书暖水三山之左,置南庄五都。自太宗殂,高宗立,权移武后立本舍宅为普宁寺,施读书处为智门寺,舍南庄为普圎禅院,又筑墓于普宁寺,后委僧䕶守之《府志》。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寓居信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御史。萧瑜领洪州,羽自信州移至洪州玊芝观,瑜喜,与之唱和成帙,权徳舆为之序。豫章书。

吴勔,字弱龄,延陵人,徙居贵溪。好学善文,尝读书溪南五面峰下,学者称潜谷先生。元和间,以白衣召入,拜水曹郎。年四十致仕。有文集十卷。桞宗元为序。明一统志》

俞稠,歙州人。唐时,授睦州刺史。过信州,爱永丰之瑜山,遂徙家居其下同上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玊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懐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七岁,能属文,对客谈有老成风,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五篇,深加赏异,即授秘书省正字,厯官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权景灵宫副使,卒。所著藉苍武夷、頴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等集、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宋史》

詹复仁,字仲仁,崇安人。景佑间,登进士第,累官中宪大夫、浙江副使。金人入汴,遂奉亲以归,徙居铅山之永平桥东崇义乡府《志》

叶浣,字俊,齐元符进士,授大理寺评事,本浙江处州籍。建炎初,弃官隠弋阳县,南之遇春,别号渔隠。八子,二十一孙,寿九十四卒,葬于河潭。大理卿周三畏志其墓同上

李弥大,字似矩,苏州人。崇宁进士,履行端方,为一时之杰。累官至工部尚书。后以显谟阁学士致仕,寓居于信之懐玊山。宋史新编》。

马永卿,字大年,扬州人。大观进士,退居于铅山南溪。撰论语解》十卷,《易拾遗》二卷,《懒真子録》二十卷,集十五卷。府志。

辛弃疾,号稼轩,歴城人。绍兴中,金人南侵,弃疾为义士,耿京奉表来通,授天平军掌书记。未几,京被杀,弃疾,遂留居铅山,后歴官枢密都承㫖,卒。徳佑初,谥忠敏《明一统志》

郑望之,字显道,彭城人,徙居上饶。少有文名。靖康初,再使金营,累官至吏部侍郎,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弟资之,字深道,亦居溪南,仕至吏部侍郎同上

韩元吉,字无咎,开封人,维之子。仕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封颍川公。尝师尹焞,得吕祖谦为婿。师友渊源,为诸儒所推重,徙居上饶。所居之前有涧水,号南涧,涧南有园筑亭竹,间号苍筤,与兄元隆俱登甲第,卒𦵏城东。所著有《愚戅録》、《周易系辞》等书。子琥,字仲止,号涧泉,与赵奉泉同时有诗,名称「二泉先生」。方虚谷诗,上饶有二泉」,指此府志

晁谦之,字恭祖,澶州人。渡江,亲族离散,极力収恤,因居信州。仕宋官敷文阁直学士,卒𦵏铅山鹅湖,子孙因家焉明一统志》

周聿,字徳元,青州人,徙居上饶。绍兴间召对,陈经纶匡济䇿,称㫖累官刑户部侍郎,所著有《春秋大义》、《易说》等书同上

赵不迂,字留臣,尝创书楼于上。饶兄不遁,字茂嘉,后改名。不过登进士第,为清湘令,尝立兼济仓于铅山天王寺《府志》

尹穑,字少稷,兖州人,博学有文。登孝宗朝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后迁至右谏议大夫。绍兴间,侨居懐玊山,以方名斋徙上饶溪南之太霞宫,开轩种竹,曽文清以友直名之林《志》

刘进行,浙江西安人。乾道间,宦于饶,后解官过信州,遂卜居于永丰之塘墀《永丰县志》

王洋,字元渤,东牟人。仕至起居舍人,侨居城之南池,与曽文、清几尝相倡和《府志》

周埅,字仲固,仕至湖南转运判官,徙居上饶。扁所居曰尚论。东莱吕舍人。有诗同上

赵旸,字羲若,郑州人,世居东里直龙图阁,以提㸃坑冶铸钱行提举江州太平观,来居信州玉山智门寺,时左丞相吕忠穆公颐浩以书抵信,守连南夫曰:「赵羲若父子皆士林宿望,治封有贤人,君子可厚加礼待」。㑹羲若作亭施,舜显因摘「君子字以名之同上。徐兢,字明叔,南唐骑省都尉铉之裔,仕至刑部郎中。善书画,人物潇洒,有园在弋阳县,王洋为赋真意堂诗曽文,清几为赋莲榭诗。同上。

王传,字岩起,蓬莱人,尝居上饶,赴淮东提举吕东莱,有赠行诗林志

宋授,字传道,号易斋,世居青社,徙信州。后令丰城知永康,权发遣桞州。俱有政绩《府志》

钱时,字子是,淳安人。㓜竒伟不群,读书不为世儒之习,以《易》冠漕司,既而絶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招主讲席,学者兴起政事,多所禆益。著有《周易释传》、《尚书演义》、《学诗管见》、《春秋大㫖》、《四书管见》、《两汉笔记》、《蜀阜集》、《冠昏记》、《百行冠冕集》《宋史》贾逸祖,字元放,邯郸人,好古博学,寓居铅山天王寺,有半,隠斋,陆务观为之记,卒𦵏东里,赵蕃题之曰:「有宋诗人贾元放墓」府志

图烈图,字彦诚,䝉古人。父揭纳,新字嘉珲,累功封忠武侯。祥兴间,镇信州,路得一䜟云:「水打巷村园永丰出状,元遂家于永之进贤坊生图烈图》,登至顺庚午年,䝉古榜进士第一,授南台御史林《志》

冯广,字原正,上世开化人。父曽,应任永丰教谕,广随任爱其山水灵秀,因卜居于学宫之南《府志》

明。

徐梦麟,懐逺人。父良弼,洪武间任贵溪令,殁于官,梦麟遂占籍贵溪,领永乐。戊子,科乡荐官盐课司提举府志》

饶州府:

吴申夫差六世孙长沙王芮父,事楚考烈王以谏封春,申君谪居番阳,相传生芮时,五色云见。今馀干县有五彩山林志》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少受郭公青嚢书九卷,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元帝时,为著作佐郎。王敦谋逆被诛,时年四十九,追赠宏农太守。尝寓鄱阳县东一百十里有郭璞山撰,有洞林、京费诸家要最《新林卜韵注、释尔雅》、《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府志》、唐。

欧阳询,潭州人,唐太宗时,拜太子率更令,有一帖云:「年二十馀,至鄱阳县,喜其地沃土平,众士往往凑聚,侨寓甚久,明一统志。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进士。至徳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貟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有为之辨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集十卷,内有馀干夜宴归弋阳山,居登馀干古县城,与诸侄宴馀干后溪,同姜浚题裴式㣲馀干东斋负谪后登干越亭诸诗府志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避天寳乱,客鄱阳。大歴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史,輙称疾去。坐与王缙善,久不调。浑瑊镇河中,辟元帅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尝朝京师,是时,舅韦渠牟得幸徳宗,表其才,召见禁中,有所作輙使赓和,异日问渠牟:「卢纶、李益何在?」答曰:「纶从浑瑊在河中」。驿召之,㑹卒《唐书》

叶似圭,歙人,皇佑间,由文学举歴官户部郎,以诗饯唐介,有「一封逺谪君恩重,万里遥瞻玉殿寒」之句,忤执政意,黜尹建阳,再黜为徳兴丞,乐其风土之淳,遂家焉裘君宏《西江诗话》。

顾临,字子敦,㑹稽人。通经学,长于训诂。皇佑中,举说书科,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熙宁初,神宗以临喜论兵,诏编《武经要略》,出权湖南转运判官、提举常平。议事戾执政意,罢归。元佑二年,擢给事中,拜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歴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读,为翰林学士。绍圣初,以龙图阁学士知定州,徙应天、河南府。忌者诬以他事,斥饶州居住。卒《宋史》苏昞,字季明,武功人。素性纯茂,强学笃志,从张载学最久,后见二程复师事以卒其业。元佑末,吕大中以布衣荐,为太常博士,坐元符中上书言事,入邪籍,编管饶州,卒。《宋史宏简録》。

汪廷直,字从正,婺源人。政和二年登第,进屯田貟外郎,未拜命卒,寓居乐安龙亭,尚书程瑀表其墓。府志。辛次膺,字起季,莱州人。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羙于丹徒。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厯官为单父丞。值山东乱,举室南渡,寓居浮梁县之最髙山同上

郑戬,其先大梁人,父肇,户部侍郎,从髙宗南渡,徙居金陵,戬官饶州通判,因家焉。明,江淮幕府叅赞伦,号环谷野人者,戬七世孙也。天台林右集。

薛仁辅,字汝弼,河东人。绍兴间,官大理少卿。时秦桧忌岳,飞坐以逼挠,不奉诏下狱。狱成,仁辅不署奏牍,且明飞无罪。桧怒,讽御史劾之编管,遇赦,量移饶州,因卜乐平之,安巷居之。今薛家塘即其遗址。林志朱熹,字仲晦,新安人。过馀干访赵汝愚,汝愚遣子崇宪师事之,汝愚卒又吊焉。居东山,注离骚,后即其所建书院。又尝读书于浮梁之洞灵岩,及徳兴之银峰书院、双溪清胜堂府志》

赵磻老,字渭师,东平人。从范石湖使金、虞,丞相亦荐之,擢同知临安。坐殿司招兵事,谪饶州,遂家焉。歴官工部侍郎。撰《拙庵杂著》三十卷,《外集》四卷府志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其父为吏,从征江南,调饶州安仁县典史。翥少时豪放不覊,好蹴踘,喜音乐,父以为忧。翥一日翻然易业,闭门读书,受业于李存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翥从之游,道徳性命之说,多所研究。至元末,传岩荐为国子助教,寻退居淮东,㑹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编修官。史成,歴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翰林院学士承㫖致仕。卒元史》

眀。

吴璋,字廷用,苏州吴江人。年十一䘮,父依母陆氏以居。永乐间,诏选天下节妇之贤者,籍送内宫,教刺绣陆,以年例当行。宣徳间,靖王出之,封国韶州,后改饶州,陆皆从,璋弃家,往来二藩间,屡启求见,不允,母子不相知者二十五年,璋哀痛,誓必见母。正统十二年,冒死求见,嗣封康王,怜而许之,入见母,而母已病笃,不能言矣,璋旁徨无计,焚香吁天,刲股作糜,母啖之,遂醒,母子抱持以泣,王闻而益闵焉,召赐金帛,奬谕而遣之,璋遂奉母去,饶卒于路,匍匐扶榇,归𦵏先墓,一时士大夫哀其志,作《吴孝子传》《府志》

潘一谔,字茹虚,福建惠安人。万歴辛卯乡荐,官淮籓长史。勤学好问,即居宅为讲学之所名里仁社,故藩涵玉创菁莪书院以延礼之。寓饶二十馀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著有日録讲义。同上。

南康府:

岩下老人,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武帝南巡狩,过彭蠡,诏举逸民,时老人龎眉皓发,处于岩下,左右强以应诏,老人曰:「尧仁如天,孤云自飞,一水一石,臣之乐也」。帝曰:「卿不愿仕乎?」曰:「簪缨缙笏,束身王朝,其如旧山溪之云何?」帝嘉其志,礼而遣之。林《志》

虞绰,字士裕,馀姚人。炀帝时,为学士。父经宰,建昌,因家焉。《府志》

司马宅相,字元阳,河南人。齐愍王之后,隋召为学士,唐迁太子洗马。子悌,擢进士。敦歴山阴令,亦尝侨居于此同上

黄凤麟,其先江夏人,徙家建昌。好学能文,以徳行称。举进士,累迁侍御史、比部貟外郎。著有文集十卷。明一统志。

李涉,字清之,洛阳人。与弟渤偕隠庐山白鹿洞。涉宪京时,为太子通事舍人,歴官博士渤,后徙少室山。寳歴中,官江州刺史。《白鹿洞志》

陆羽,字鸿渐,景陵人。常梦游庐山,后抵山,果如所见,忻然曰:「今非梦矣」。素嗜茶,著《茶经,尝品诸水,以谷帘泉为第一。今三峡桥之陆羽泉,乃遗迹也同上

按李渉兄弟及陆羽前志不载,今补入。刘轲,徐之沛县人,天寳之乱,隠居庐山万杉寺。与隠士茅君游。元和末,登进士,官殿中侍御史、史馆修撰,终洺州刺史。著有《翼孟、豢龙杂文》等书。豫章书。

杨于陵,字达夫,本太尉震之后,年始六岁,间闗至江右,长有竒志。十八,擢进士,节度使韩滉以女妻之,滉居宰相,于陵,避亲退庐建昌,以文书自娱。穆宗朝,官终户部尚书,封宏农郡公,以左仆射致仕,卒,年七十八,谥贞孝《新唐书》

符载,字厚之,蜀人。有竒才。隠居庐山五老峰下,聚书万卷,不为章句学。贞元中,李巽观察江西,荐其才,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继辟西川韦皋掌书记。泽潞郗士羙叅谋,歴协律郎、监察御史。元和中,段文昌志其墓豫章书

元集虚,河南人。贞元、元和间,避地来居庐山,相辞涧,白居易访之,题其亭《庐山志》

杨衡,元和中诗人,隠居庐山,人有窃衡诗而登第者,后衡及第,见其人,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之句尚在耶?」其人逊谢曰:「此句知兄甚惜,不敢窃之衡管尔」。曰:「犹可恕也」。唐诗纪事》。

胡份豫章书作「玢」,不知何许人,尝隠庐山苦吟。工诗,与李腾友善,腾廉,问江西弓旌,不至。同上

何乾曜,不知何许人。仕为侍郎,后挂冠隠庐山,称匡麓道人,卒𦵏鹤鸣峰之迁莺谷《庐山志》

徐凝,睦州人。元和中,官至侍郎,常居庐山,题咏甚多同上

五代

郑元素,华原人。少习诗礼,避乱南游。隠居庐山青牛谷,髙卧四十馀年,采薇食蕨,弦歌自若。构椽剪茅于舍。后㑹集古书至千馀卷。《南唐书》。

史虚白,字畏名,山东人,南游庐山,以诗酒自娱。元宗即位,韩熙载荐之,召见,问为治之理,虚白曰:「臣草野之人,渔钓而已,邦国大计,不敢预知」。因醉溺于殿陛,元宗曰:「真处士也」。赐田遣还。《南唐书》。

伍乔,庐江人。性嗜学,以淮人无出己右者,遂渡江,居庐山国学。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署「读易二字,忽不见。乔大叹异,輙取易读之,探索精㣲。越数年,应进士举。及试画《八卦赋,霁后望锺山诗》榜,出乔中第一,仕至考功貟外郎,卒。有集一卷。行世《十国春秋》

陈贶,闽人,性沉澹,志操古朴,而不茍于仕进,一卧庐山三十年,学者多师事焉。元宗以币聘之,布裘鹿鞹,进止闲肆,因献《景阳台懐古诗》,元宗称善,欲授以官,贶辞不受,赐粟帛,遣归旧隠。卒,年七十。《南唐书》。

江为其先宋州人,避乱建阳,遂为建阳人。游庐山白鹿洞,师事处士陈贶,居二十年,有风人之体。时金陵初复,唐制以进士取人,为有《题白鹿寺诗》云:「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元宗南迁,驻于寺,见其诗,称善,久之,为由是肆傲。自谓俯拾青紫,乃诣金陵求举,屡黜于有司,欲束书亡越,㑹同谋者上变,按得其状,伏罪同上

孟贯,字一之,建安人。少好学,尝游庐山,卜居其下,以礼义、文章节俭为当时师范,人称孟夫子。仕周为大夫林《志》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南唐时读书庐山白鹿洞,后仕宋为谏议大夫,迁翰林学士,拜礼部侍郎。善吟咏,太宗尝选其诗,十聨书于御屏,故梁周翰诗云:「谁似金华杨处士」,十聨诗在御屏间」。景佑二年,赠太子太师,谥文庄。祀白鹿洞《白鹿洞志》

蒯鳌,宣城人。家贫好学,读书白鹿洞,为学精敏,以文章称。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官至殿中丞,归隠庐山,与诸葛涛卢降,号庐山。二友同上

冯京,字当世,其先自河朔徙鄂,有竒志。因父调南康守,与兄元随侍至幽䆳庵,爱其幽絶,僧仁监留止读书,未几擢第。今幽䆳庵古松,乃京手植也《庐山纪事》。明起,不知何许人。初为白鹿洞主,掌教授,学徒数百人。时知江州周述上言学徒甚盛,请赐《九经》,使之肄习。后迁蔡州褒信县簿。林志

苏庠,字养直,丹阳人。喜赋咏,精翰墨。筑庐山,以琴书自娱,与修水李彭齐名,世称苏、李养直」。父伯固,从东坡游养,直属玊双、飞水、满塘词,见赏于坡,称为「吾家养直。《庐山纪事》

崔嘉彦,字子,虚少有大志,壮岁避地,巴东、三峡间道下,吴越曽以耕战,策干故相赵忠简㑹,去相不果行,自是絶迹。匡山得西原庵故址,筑室居焉,耕田种药以自给,年逾七十,神明不衰。朱子集。

林择之,字用中,闽人,从朱子游。最乆,朱子守南康,择之来,讲学于白鹿洞《白鹿洞志》

薛溉右补阙,登之后号书仓,为《南海书记》,秩满,入庐山,筑室居之,扁曰薛处士山堂,后起为谏议大夫,未几,复归山,题旧隠壁曰「重来闲院静,喜对故山青」,时服其文雅《庐山纪事》

周紫芝,字少隠,宣城人。家贫力学,年六十一,始以廷对第三,歴右司貟外郎,出知兴国军。秩满,丐祠隠庐山,终焉。《兴国志》。

谢之艮,字子基,开封人。避兵庐山,慕周、朱之风,遂家焉。事母克孝,笃于友爱。早领乡贡,以子登科,遂弃举业,专心理学,号后岩处士。官至承议郎致仕,赐绯鱼袋,累赠太师,加封周国公。著有纲常类监传世林志九江府。

司马迁,龙门人,太史公谈之子也。耕牧河山之阳,十岁诵古文,二十而南游,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史记》

髙悝,广陵人。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歳饥,悝菜蔬不餍,每致甘肥于母,抚㓜弟以友爱称。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㑹赦乃出,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叅军,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晋书》

刘澄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妙善庄老,旁通百氏,初为府叅军,性好佛理,乃之庐山,自托逺公,遂于西林涧北别立禅坊,养志安贫,精研元理,刘裕旌其号曰「遗民」。义熈六年卒。《豫章书》

宗炳,字少文,南阳湼阳人。性至孝,居䘮过礼,为乡里所称。刺史殷仲堪、桓元并辟主簿,举秀才,不就。宋髙祖辟为主簿,不起,问其故,荅曰:「栖邱隠谷三十馀年」。髙祖善其对。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輙忘归,乃下入庐山,就释慧逺,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元嘉二十四年卒,时年六十九。《南史》

周邵,字子南,与南阳翟汤隠于庐山,庾亮临江州,闻翟周之风,束帯蹑履而诣焉,邵闻庾至,转避之,亮复密往值邵弹鸟于林,因前与语还,便云:「此人可起,即㧞为镇蛮䕶军、西阳太守」。其集载与邵书西阳一郡户口差实,非履道真纯,何以镇其流遁,询之朝野,佥曰:「足下今具上表,请足下临之无譲」寻阳记。

宗测,字敬㣲,少文之孙,少静退,不乐人间。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欲游名山,乃写祖少文所作《向子平图》于壁上,长子宾宦在都,知父此㫖,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遂往庐山止祖少文旧宅,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逺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南史》梁。

刘慧斐,字宣文,彭城人。父元直,淮南太守。慧斐少博学,能属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叅军。尝还都,涂经寻阳,游于匡山,遇处士张孝秀,相得甚欢,遂有终焉之志。因不仕,居东林寺。又于山北构园一所,号曰离垢园,人称离垢先生。《豫章书》。

张孝秀,字文逸,南阳人,徙居寻阳,为建安王别驾,弃官入庐山,隠居东林寺侧。孝秀性通率,不好浮华。尝冠榖皮巾,蹑蒲履,手执并闾皮麈尾,服寒食散。盛冬,卧于石上,博渉群书,専精释典。普通三年卒。梁简文甚伤悼焉,与刘慧斐书,述其贞白云《庐山志》

张正见,字见颐,清河东武城人。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令。属梁季丧乱,避地于匡俗山。时焦僧度拥众自保,遣使请交,正见惧之,逊辞延纳,然以礼法自持,僧度亦雅相敬惮。髙祖受禅,诏正见还都,除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叅军,兼衡阳王府长史。歴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著士帯。寻阳郡丞,累迁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著士如故。太建中卒,时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陈书》。

李白,字太白,十歳通诗书,贺知章称为谪仙,荐于𤣥宗,召见金銮,论当世事,奏诵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羮,命供奉翰林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璘起兵逃还彭泽,及璘败当诛,因尝救郭子仪犯法,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得长流夜郎,赦还浔阳,复坐事下狱,㑹宋若思将兵往河南,道浔阳,释其囚,辟为叅谋,未几辞职,依当涂令李阳冰恱,谢家青山将终焉。代宗立,召为左拾遗,已卒,年六十馀。唐书宏简録。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少不覊十七,乃折节向学。天寳十二载,举进士,天下兵兴,入猗玕洞,始称猗玕子,后家瀼濵,乃自称浪士。久之,拜道州刺史,进授营营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唐书》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天寳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安禄山反,主诛守之䇿,皆留不报。元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鳯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叅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貟外郎召之,华喟然曰:「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卧疾江州。其《送李侍御序》有云:「方理舟浔阳,追迹幽人,虽病痼齿衰,而神王憔顇之中,齐荣辱,一视听,是非哀乐无自入矣!」豫章书。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通经义,羙文辞,举进士不中。性高鲠,不耐沈浮于时,爱庐山之胜,卜居于兹,著庐山云液泉赋。大歴十三年卒,弟子私谥曰宗元先生。同上

侯髙,字元覧,上谷人。少为道士,学黄老练气保形之术。居庐山,号华阳居士。与孟郊东野,韩愈退之。李勃浚之,独孤朗、用晦、李翱习之,相往来汴州,乱兵士杀留后陆长源,东取刘逸,淮乃作吊汴州文,投之大川,以诉。贞元十五年,李翱遇髙于苏州,出其辞以示翱,翱谓孟东野曰:「诚之至者,必上通上」。帝闻之,刘逸淮,其将不久。后数月,逸淮竟死。达抚为楚州,起摄盱眙祭酒。李公逊刺衢州,请治信安,其观察浙东,又宰于剡,三县皆有政,不幸得心疾,留其子狗儿于李翱家,而归庐山,不到,卒于江西《文苑英华》

杨收,字藏之,冯翊人。读书庐山,有道者谓之曰:「子貌可仙如,仕即至宰相,能舍所事,从吾游乎?」收时,方觊进取,谢不能道者,遂去不见。围,余録。

萧存,字伯诚,萧頴士子,仕为金部貟外郎,以恶裴延龄,弃官归庐山。子东,为邕南从事,女嫁柳中庸、韩文公愈,少时为存所知。其后愈自袁州入为祭酒,经庐山,过其居存,诸子皆凋谢。惟女在江州为尼,愈题其旧堂曰:「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偶到匡山曽住处,几行哀泪落烟霞」。《庐山纪事》

后五代

欧阳敷,字华道,邓州南阳人。后汉隠帝间为中书舍人,继秉天雄军节钺。周太祖时,为光禄大夫、检校尚书侍郎,因兵乱,避居九华山,后又徙隐彭泽、筠塘,淳化间卒,遂𦵏于其地。子●,登咸平进士,歴官常侍,以父墓在县,遂家焉《府志》

南唐

孙晟,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少为道士,居庐山简寂宫,常画唐诗人贾岛像,置于屋壁,朝夕事之。简寂宫、道士恶晟,以为妖,驱出之,乃儒服北之赵。魏谒唐庄宗于镇州,庄宗以晟为著作佐郎。天成中,奔吴为吴相,后使于周,世宗召问江南事,不对,杀之。豫章书。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邱。父把,尝为九江掾,与其妻锺祷于庐阜,锺梦道士授以书曰:「以遗尔子」。视之,《小戴礼》也,已而庠生。他日见许真君像,即梦中见者。庠,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歴官司空,谥元献《豫章书》

刘廷式,字得之,齐州人。娶瞽女,既䘮,不复娶,苏轼深重之。后监太平观,遂老于庐山《府志》

张所,青州人,登进士,歴官监察御史,直言诋黄潜善,责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宋史宏简録。

桞敕,字公涣,其先河东人,徙居广信。登元符进士,任河南叅军。时徽宗惑于灵,素诛求百姓敕,上疏不报,叹曰:「主上崇虚弃寔、宋道去矣,吾既不能正君,可负所学而覊靡爵禄乎!」竟解组南旋,道经湖口,访陶元亮故址,遂卜居焉《府志》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以不主和议七疏乞免,乃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归至九江,被命夺职,徙家居焉。同上。李若谷,河北人。髙宗时罢叅政,或曰:「胡不效杨原仲之泣?」若谷笑曰:「即捶死」。泪亦不出。秦桧闻之,大怒,谪居江州林志

黄泽,字楚望,资州人。父仪可,累举不第,随兄骥子官九江,蜀乱,不能归,因家焉。泽生有异质,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作《易》《春秋》二经解。大徳中,江西行省相臣闻其名,授江州景星书院山长,惧学者得于创闻,不复致思,乃作《易学滥觞》、《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吴澄尝观其书,以为平生所见明经士未有能及之者。《元史》

黄徳隆,山东人,江州万户管军尚节概,元末城䧟,与总管李黼同死,子孙因世居于髙良山林志》

明。

赵汸,字子常,休宁人。姿禀卓絶。初读朱子《四书》,多所疑难,乃尽取朱子书读之。闻九江黄泽有学行,往从之游泽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其教人引而不发。汸一再登门,乃得《六经》疑义千馀条以归。已,复往留二歳,得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后复从临川虞集游,闻吴澄之学,乃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学者称东山先生白志

桑乔,字子木,扬州人。为御史。嘉靖辛酉谪九江,居庐山北林隠庵。凡诸名胜,无不歴。覧所著有《庐山纪事》。豫章书》

邢懋学,黄梅人,进士。懋,敬之弟。迁居九江,博学高才,举孝廉,不愿计,偕创长松馆,延紫栢,大师与江中明、林半偈、侄士俊等效逺公浄业故事,归宗寺,赖以复兴府志》

陈昂,字尔瞻,莆田人。隆、万间,避倭难,携妻子客南昌,旋爱匡庐旅于九江琵琶亭侧,以织草履为业,得钱輙沽酒。间或为人卜,凡匡庐幽险处,莫不登覧。后卒于金陵。有白云先生诗集。同上

王一翥,字子云,黄冈人,中举后,隠居徳化之,吴障山茅屋三间,萧条髙寄,博学逸才,诗文皆有天然之趣,子材而夭,即埋山下,仿延陵季子之风,人呼为「楚狂士同上

南安府:

程颢,字伯淳,颐字正叔,河南人。父珦,宋仁宗庆歴甲申,知兴国县事。越二年丙戌,通判南安军。时周敦颐任司理㕘军,因与为友,令二子师事之,每令寻孔颜乐处。《宋史传》称颢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志,求道颢仕至太子,允监察御史里行。后谪汝州监税,哲宗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嘉定间,谥曰纯公。颐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卒,年七十五。学者称伊川先生,谥曰正公豫章书》

江公望,字民表,睦州人。举进士。建中靖国元年,由太常博士拜左司谏。内苑畜珍禽异兽,力言非初政所宜。蔡正仙府史以语言疑似成狱,公望极言论救,出知淮阳军。未几,召为左司貟外郎,以直龙图阁知寿州。蔡京为政,编管南安军,遇赦还家。建炎中,赠右谏议大夫。《宋史》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赵鼎荐为太常博士,改著作郎,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秦桧主和议,九成,上陈十事,桧恶其立异,谪守邵州。桧党何铸劾以倾附赵鼎、詹大方,复论与僧宗杲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十四年,益勤问学,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桧死,起知温州,丐祠归,卒寳庆初,赠太师、崇国公,谥文忠。宋史宏简録。

解濳蓝田人为边帅,以中丞李文㑹言其本赵鼎客,不从和议,谪居南安凡十九年,疾革,张九成往视之,潜泣曰:「生平仗忠义,誓与敌死,为秦桧所斥,此心惟天知之」。九成曰:「无愧此心足矣,何必人知!」即豁然而逝。明一统志。

郑公忆,绍兴间由资政殿学士谪居南安府志刘黻,字声伯,温州乐清人。淳佑中,丁大全劾奏丞相董槐去国,将夺其位,时黻为太学生,伏阙上书,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母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濓、洛诸书,摘其精要,语辑成书十卷,名曰《濓洛论语》。及大全贬,黻还太学,累官至试吏部尚书,以丁艰归,久不起,及文天祥勤王,征之,慨然赴难,寻以疾卒,始终,大节卓然。著有䝉川集、问、梅集及诗铭若干卷,传于世。同上

明。

陈献章,字公甫,新㑹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乃归。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与知府张弼日相赓和,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献章以听。选国子生疏陈,始终愿仕,故不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万歴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白志。

贑州府:

张说,字道济,洛阳人,长安中,为凤阁舍人。张易之诬䧟魏元忠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武后㫖,谪岭南,留䖍地,寓紫极宫,撰有碑文。贑府,新志。李峤,字巨山,赞皇人举制䇿甲科,封赵国公、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宗崩,峤尝密请相王诸子不宜留京师,及元宗嗣位,获其表宫中张说,言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天子亦顾数更赦,遂免听随子䖍州刺史畅之官。峤富才,思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唐书: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过䖍师,事邑人陈晦之于崆峒山中。贑县志》

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尝南游入䖍,与贑人锺棐交,洵不喜饮酒,每为设醴,其后洵子轼、辙过䖍,必造访。棐又与棐子志仁志行,志逺敦通家之好云府志》

吕倚,字梦得,维掦人。少有声,场屋善属对,好収古,今帖蹭蹬不偶老,始以恩补瑞金簿致仕,贫无以归,年八十馀,唯有一女嫁贑人,因居焉。与王禹玊有旧,元丰间,饷钱二万,酒十壶,倚作启致谢,隔句中用白水真人青州从事为对,禹玉极叹赏之。东坡过䖍,遗之以诗潘子真《诗话》

杨方,字子直,长汀人。隆兴初登第,尝游崇安,谒朱子,面受教㫖,后除编修官、秘书郎。时禁伪学,坐朱子故罢。侨居贑州,闭门读书,自号淡轩」。嘉定初,召起,累官直寳谟阁、广西提刑,卒于象州。宋时建祠,与东坡并祀,今废《府志》

滕宾,字玉霄,睢阳人。仁宗、英宗间官翰林,尝客游兴国,至治辛酉为监邑。忽都必撰《拯粥碑记》,又有《题令公岩十景诗》,见袁天麒旧志》《㶑水志林》

明。

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屡驻鬰孤台,歴游胜境,题咏甚多。天启间,贑令邱尔懿即其冡孙《贑县志》

林珽,字质贤,闽县诸生。少负气,多才略,与郭维经、万元吉、杨廷麟、杨文荐、姚竒孕同死节于贑州城《福建通志》

国朝

吴参,字竟鲁,贵池人。父尊,周崇祯末武进士。遁迹为头陀,或传其在南岳,参往省,未得见。南昌彭士望与尊周有旧,参丧偶子,正名才数龄,托士望鞠之,参变姓名为姬,适访求几半,天下终不得遇。乃从士望于宁都,躬耕冠石,以父出亡,终身不再娶。有志理学,著里言一编。晚之杭越与河渚三君子应嗣寅、沈甸华、陈际叔交,相与共谈学。乙帽卒于杭河渚,诸子为具含殓,遂卜𦵏焉。正名庐墓侧三年,复归宁都,居金精洞之篁竹峰,刻苦笃行。以文学为李腾蛟、魏礼,髙坐弟子。年七十馀卒。著有廓言吴子七篇,原地卬浦堂诗文集。贑州府志。

俞塞,字吾体,歙县人。少读书讲道,不应举乡邦,以学行宗之。崇祯末,弃家出游,抵石城,住东门城楼,戍卒憎其哦诗,声却之。乃僦居山寺,董令应誉,闻而宾礼之,留之不可馈,以金弗受,惟诗文往还。邑中人士多就教者。后入闽海,不知所终《石城县志》

鲍䕫生,字子韶,歙县人。父叔裔,崇祯末,以孝廉令广之,始兴遭乱弃官,避地贑县。䕫生少从父兵间,娴兵略,意气豪上,所论交皆当世知名士,纵游吴越燕、齐间。丁巳,从某都督征吉安。戊午,从尚将军之孝剿厓石,及平闽、汀诸贼垒后,先以儒服借箸,军门或谈言,㣲中脱善类于厄,士论归之。卒,子孙属籍于贑《贑州府志》

柴绍炳,字虎臣,号省轩,浙江仁和人。少竒敏,博学工诗。中年替心闗闽濓洛之学,尝从父任过宁都,与曽灿、魏禧兄弟游,讲学易堂,以躬行实践为归结庐白茅峰,有终焉之志。后以父卒官,扶榇归里《仁和县志》

江西通志卷九十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