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三十四

闗津桥渡附

楚粤经涂江南西道,商旅所由,出疆,是导两闗,量设当水之隩,昔舟人子涛波险冒,今也安澜,连樯弭棹,商估恱来,百货并到,实资财用,例抽税钞,利涉大川,水风涣号,路趋民便,津扼其要,亦饬有司舟梁,爰造你闗津志。

九江闗。

明初,有闗税无船钞,宣徳四年,九江始设钞闗,徵收船料,景泰元年,始差主事监收。成化二年冬十一月,徵九江船钞,七年二月,复设九江钞闗。嘉靖四十二年,科臣张鸣瑞请移闗湖口,抚按议未便,遂于湖口添设一闗于县西上钟山麓,算出入彭蠡湖舟船,委府佐一貟,以其料附浔闗彚解。隆庆元年,御史张启元奏罢之。万歴二十六年,九江民冯万善因解物入京,耗蠧无抵,阴诱中人以矿税之利语上闻,遂遣御马监太监李道出董其役,善等为之羽翼,初止料船,分浔闗额钞,既而奏请征商,有督理湖口、蕲黄、安庆之号,捜括无遗,商民苦之,后兵备副使葛寅亮稍绳以法,久之,御史邓澄有请撤回湖口税,监疏,抚按亦交章请撤,遂于四十三年撤回李道,而以南九二府有司领其事,岁馀迁置南康府,泰昌即位,尽罢之。崇祯十年,知县陈文徳请于抚院解学龙谋复湖闗,疏入未报。

国朝顺治四年,主事台如砺、双羊董得功,并立浔闗,与抚院章于天议,以浔税缺额,请分闗湖口,值金逆变,报罢岁馀复立,旋奉部议罢。十二年,浔闗主事费达复以为请,议下江西抚按,时抚臣郎廷佐、按臣笪重光、兵备道薛柱,各陈本县不可立闗状,事得寝。康熙二十二年,因浔闗𣙜使,哈山疏请始改驻湖口,每年差部臣一貟专督闗税笔帖式,一貟缮冩册档。三十二年,复增笔帖式,一、貟办解铜务。三十四年,仍行停革,止差一貟。五十六年。

圣祖皇帝因各闗屡见缺额,减貟省费笔帖式永停差遣,惟监督一貟按年递差,更换如故。雍正元年。

皇上念湖口闗形甚险,商民估舶不利,令督抚确查具题,应否移归九江地方,有无禆益,葢湖口闗形胜两山,巉岩夹峙,直插江中,商船候验停泊,止有虹桥一港,逼近钟山下,夏秋水涨,仅容小舟一二百,春冬水涸,势必沿江湾泊吴楚上下之船,到闗报税,不能直捷径行,必由梅家洲嘴转行十馀里,来得顺风去者必逆,若遇暴涨,则湖水江流交汇于前,冲激汹涌,少有㣲风,即蹈不测,此从来议者以为不便。康熙五十七年,巡抚白潢疏请于闗右里许开浚武曲港,以利停泊,商民称便,嗣后岁有淤塞,疏浚弗继,秋冬水涸,巨舰难于入港,至者仍蹈前险,至是部覆移归九江,而别设分司于大姑塘,停差监督,令巡抚遴选贤能官二,貟驻札收税船,由湖广抵江西纳税。九江由江西至湖广纳税,大姑塘毋许重征,税无缺额,商无留行,因地形之便,免江湖之险,岂非无穷之利哉?闗署旧在九江,自移闗湖口赁住民房,康熙二十四年,监督尹泰因南湖营叅将裁,咨部将原署,改作闗署。四十五年,监督朱汝錩复建楼五楹于㕔事后,而税厂仍设钟山之侧,验放船只如故。五十六年,武曲港开监督开泰移驻武曲港之西北岸,设厂收税,雍正二年,移归九江闗署,仍旧址加修葺新建分司署于大姑塘,设巡检千总,用资巡缉,时副使刘均摄𣙜务,复于大姑塘旁浚女儿港,以容商舶,因废址建舒障亭,设公廨,便差使往来驻宿,均自有记。

税额前明宣徳年间额徵本色钞二百九十三万馀贯、钱六百八十九万馀文,折色船料正馀银一万五千馀两。

国朝原额一十四万一千两。康熙二十二年,奉上谕将银三万六千七百八十两办户部铜三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筋。二十四年,増添铜价银一万二千八百八十九两,共一十五万三千八百八十九两,作为定额。四十五年,加增铜筋脚价银一万八千三百九十二两三钱。五十五年,各闗额办铜筋,交督抚委员办买,将原𣲖铜筋脚价三分,解归正项银一万一千三十五两三钱八分三厘七毫五丝贰忽,节省银七千三百五十六两九钱二分二厘五毫,合共一万八千三百九十二两三钱六厘二毫五丝,另批解部交纳,毎岁额徵共一十七万二千二百八十一两三钱六厘二毫五丝湖口闗志。

徵例 往来船料。 盐料 鱼苖料 茶税计四款●料

五尺正一钱三分加六分九七尺正一钱九分加八分 七尺正二钱三分。加 分 八尺正三钱三分,加一钱四分分九尺正三钱七分加一钱五分钱一丈。正五钱四 加二钱一分, 一丈一尺正五 六分加二钱三分,正一丈二尺正六钱一分加二钱五分。 一丈三尺 六钱六分加二钱七分 一丈四尺正七钱八分加二钱二分正一丈五尺正九钱四分加三钱四分 一丈六尺 九钱七分加三钱九分正一丈七尺正一两四分加四钱三分正一丈八尺。 一两一钱加四钱四分 一丈九尺 一两一钱六分加四钱七分两二丈正一两二钱二分加五钱 二丈一尺正一 三钱八分加五钱五分 二丈二尺正一两四钱五分加五钱八分四二丈三尺正一两五钱一分加六钱一分。 二丈 尺正一两五钱八分加六钱四分六二丈五尺正一两七钱七分加七钱一分 二丈 尺正一两八钱四分加七钱四分八二丈七尺正一两九钱一分加七钱七分。 二丈 尺正一两九钱八分加八钱。 二丈九尺正二两一钱加八钱二分正三丈正二两一钱三分加八钱五分, 三丈一尺 二两二钱加八钱八分三三丈二尺正二两二钱七分加九钱一分四三丈。 尺正二两三钱四分,加九钱四分, 三丈。 尺正一两四钱四分加九钱七分,正三丈五尺正二两四钱八分加一两, 三丈六尺。 二两五钱五分加一两三分。

木排税排料,载工部浔闗旧无涨船不税,近亦税之湖闗,仍踵往例,毎年额税二万一百八两四钱,在前正数之内,又工部起造龙衣贡船,并进淮抚漕粮运艘,官商采买木排随至批验放行,毋或阻滞。

旧制,布政司拨遣司吏一名,收兊本水绅衿,自置船课名曰「季料」,葢平时验单放行纳料止四季也。九江府拨送府吏一名,收兊上下水客船税课,今俱停止,料课皆监督收纳,旧有闗政𣙜书,板一副藏,九江府因兵毁不存。雍正七年,详定各省各船名色,分别徵科,刋刻则例全书,仍于闗前䜿立木榜,逐一开载,咸俾通晓船户过闗,纳料者,无藉于包揽胥役,亦不得上下其手,称民便焉。

贑闗。

贑有闗税,昉于明正徳。六年,都御史陈金题,设首建议者,南贑饬兵副使王秩秩,既酌议抽盐之法,又将广闽商舶货物,估定规则立厂盘掣,以助军饷。先是,𢎞治中,都御史金泽请设税场于南安折梅亭,至是又増设于贑,商旅大困。正徳十一年,科臣黄重奏略云:「广货自南雄经折梅亭,已两税矣,贑税不无重复,请允停止」。十二年,南贑巡抚王守仁据岭北,道杨璋条奏,请移折梅亭之税,归并贑闗,毎季委府佐管理𣙜务,季终交代。万歴十年,南贑巡抚张奂奏改本府通判专司。二十七年,税监潘相入䖍,欲坐管闗钥,都御史李汝华力争之。四十二年,撤税监,仍归府倅管理。国朝初沿明旧,康熙二年,始遣部臣督闗。五年,部差停止岭北道管理。六年,贑州知府管理,七八年,同知管理。九年,复差满、汉部臣二貟。十三年,专差部臣一,貟佐以笔帖式。十六年,道府递管。十七年,仍差部臣并笔帖式。五十六年,笔帖式停差,惟监督一貟递年更换。雍正元年,停差部臣,令巡抚遴选地方贤能官管理收税。

闗厂初设于涌金门下,龟角尾乃章贡合流处也,嗣因洪水冲坏,遂于东西两桥并设盘掣东在建春门,贡水绕焉,西在西津门外,章水绕焉,皆设浮桥,使民利涉而抽分,设厂于此船,在东桥者一百只,在西桥者六十只,用缆横锁,官司其钥,以时启闭。先奉督印发税票,下府盐税都票于户房挂号,杂税都票,于工房挂号,凡商贾到桥照税,则开单投厂送府,挂号印记,同都票发厂,查收税过官盐,商人愿投别县发卖者,另给转江都票,毎日收银若干,投柜数登,循环簿月,终彚送至府库,凡有应解,应给府详道覆核,转详军院批允,然后支发,厂官毎季将循环簿送道,转送军院倒换,岁终造入,岁用军饷册本内奏缴。又凡下水船只分守道,印发船票,下府收税,为修理红船等用,过闗者,各赴委官处照票纳银给票一纸,名曰季票」,如系下流新船,名曰小票,毎三板船纳银一钱二分,小七板船纳银二钱四分。大七板船纳银三钱,小号贑船纳银六钱,大号贑船纳银一两,俱于委官处交纳,给票过闗,随于船头烙印斧记,收票缴道。

国朝闗厂仍在东西两桥,凡客船泊河干,先将货物,开明赴闗部衙门投报,税五两以下者,买小单一张,税至五两以上者,买大单一张,照单估算,应抽税若干,兊讫,次日候监督亲临盘掣放行,如货物零星,只临闗报税,不必买单,毎日积单税若干,按季造册,报部销算。

明税额,毎年盐税、杂税约共银三万,内盐税以八分解部,二分留饷、杂税以五分解部,五分留饷解部,总以二万计留饷,总以万馀计,此其常也。旧例五年一解部,如部有急咨,或三四年一解,总视收数为盈缩,自都御史谢杰立月比法隠漏渐少,除解部与饷用外,尚有馀积,可备地方缓急万歴。二十七年,潘监至,增收上水税银五千两,下水税银一万两,连原额共四万五千两,内以三万八千五百两解税监转解,馀留备饷,毎年先尽监额,由是军饷不继万歴,四十二年,减免増岁七千两,而报解犹三万,有竒㝷撤税,监増税悉蠲,商困乃苏,公私始克有济贑饷自一万四五千至一万六七千不等

国朝原额三万五千两,入门税三百八十二两五钱三分零。康熙十九年,盐课改入淮项减银一千两,二十年复増银三千两。二十五年,加增铜价毎筋三分五厘,计増额税银三千七百四十二两,原额并门税及两次加增,共银四万二千一百二十四两五钱三分,除减银一千两,归入淮课实,计额银四万一千一百二十四两五钱三分,内于康熙二十二年奉。

上谕将额银五千两,办铜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三筋八两,解寳泉局。二十四年复奉。

上谕将额银一千九百五十两办铜三万筋,解寳源局俱毎筋价银六分五厘,又奉部文,本闗应出户工二部铜筋脚价银五千三百四十六两五钱二分五厘,系监督赢馀银两,不在正额之内。

下水税则 犀角、阿魏,黒角毎百筋一两七钱九分零,沈速香、燕窝牛黄毎百筋一两一钱七分零。 翠毛马尾,苏合油人参毎百筋九钱三分零。 成器,象牙片脑毎百筋八钱二分零。 海粉檀香毎百筋五钱八分零。 胡椒,硇砂,银朱血竭,毎百筋及萝菔、生姜、木杓、石灰、泥罐、黄树皮麻麸,毎船俱三钱五分零,葛布麻布,毎百件,枸把子毎百筋俱二钱九分,零肉白豆蔻、丁香、没药、川乌附子、成器、乌木木香,不成器,象牙、玳瑁、山牛,马皮、水银毎百筋二钱三分,零荜澄茄毎百筋水牛皮毎十张,鹿皮麂皮毎百张,斜布棉布、夏苎布毎百件俱一钱七分零。 砂仁毎百筋一钱六分零。 红花,紫草广漆,苏木儿茶成器、花梨、木冰糖、白附子、乳香、胆、矾、排草毎百筋一钱四分零。 黄牛皮毎十张冰糖,毎百筋一钱一分零。冰糖税,则东闗一钱一分,零西闗一钱一分零 废钱黄铜铜叶、铜丝、樟脑、麝香、铜锡器、天然、铜、铁、线不成器。乌木毎百筋九分,零自八分至一分,自一分至一厘。木器、食物、药材、算盘、漆扇之类不细载。 冰片红黒缨,红绒。丝纬毎百筋九钱二分。 紫檀、紫榆器、蜡丸、铜扣、烟管,毎百筋二钱。 紫檀,紫榆木铁梨器,毎百筋皮套毎百个俱一钱四分。 画皮弓弦角带子,翎毛鱼肚,菜毎百筋金箔,毎十匣翠花毎百对,安息香、五色纸,通草花简帖,毎包箱西洋皮,毎十件苏缺,毎十个砂镬,毎百个俱一钱。 自九分至二分,小铁刀、鹿筋毡衣、坐褥、碾槽、铁盆、帽盒、火笼、倭罗、锁袱、氆氇、虎豹皮料、丝琉璃、酒槽、凉帽、羊皮之类,不细载。 铁□大小不等,自四钱至一钱止,俱毎百合,毎百连。

木排税。 清流木三层为一则,横量一丈,正税银七两,临闗二两。 草流木五层为一,则横量一丈,正税银六两,临闗二两。 杉木七层为一则横量一丈,正税银三两五钱,临闗一两。 杉桐枋毎块,正税银五分,临闗一分。 株木毎百根,正税银四两,临闗一两五钱。 □木毎百根,正税三两,临闗一两。 松枋毎百块,正税三两,临闗八钱。 椤枋毎百块,正税一两五钱,临闗五钱。 松□株板毎百块,正税二两八钱,临闗九钱。 皮槁杂木十层为一则横量一丈,正税三两五钱,临闗一两。 清流木毎根正税一钱六分,临闗四分。 松桐杂木、火柴,毎百根苗竹,毎百根筀竹,毎百根俱正税二钱,临闗六分。 外计临闗,则或毎百筋一钱六分,或毎百筋,自八分以至一分,不细载上水税则。 湖丝紬绢绫缎、纱罗人参、马尾、绢包、麝香,颜色丝线毎百筋九钱一分零。 褐子,毎百件,马尾㡌,毎百顶朱砂,毎百筋俱六钱五分零。 银朱毎百筋毡条,毎百条,徽金扇毎十篓俱五钱二分零。 黄丝石,黄豆,油牛皮,毎百筋线韈,羊皮韈,毎百双俱四钱五分零。 水银、硇砂、白蜡、雄黄,毎百筋豆豉黄黒豆、麦子、蒜头、毛缎、石灰、鱼魦牛骨,毎船三钱九分,零葛布毎百件三钱二分零。 绒鞋,毎百双三钱一分零。 书纸,顺昌纸单,双

ctextchar:6632
,毎百篓油牌纸,毎百刀丝绵金线,毎百筋首帕,毎百连菉豆酒酱、油酒蟹、金酒,毎百坛褐子袜,毎百双棓子,毎百篓火纸毎百担,粗油纸扇,毎十篓俱二钱六分零。 旧水絮毎一船一钱九分零。 红花,紫草黄蜡,毎百筋,上梭布,毎百件毡袜毎百双俱一钱五分零。 蒲鞋,面毎一篓吉安台椅毎百张三,白酒毎百包麻姑酒,毎百埕被面,毎百床履鞋,毎百双海粉,毎百筋煤炭、毎百石、泰酒,毎百埕丝鞋、蒲鞋,各满篓俱一钱三分零。 樟脑棉带毎百筋建酒,毎百埕废钱,毎百筋红绵绳毎百筋一钱零。 羊皮袄,毎百件线单毎百条,铜锡器,铜绿毎百筋细磁器,毎百石俱九分零。 青铜锁,毎百把,暑韈,毎百双红粗茶,毎十篓俱七分零。 白铜川,芎金腿杂皮不成器,铜锡,粗细药材各色细果,毎百筋毡膝毎百双,毡背身毎十件毛毯毎百条,皮箱毎十只,大磁坛毎十个,俱六分零。 净花川蜜,毎百筋生布土布毎百件,俱五分零。 自五分至一分,自一分至三厘、绵、缕、磁器、苏席、尤墩、梭布、脚带、白矾、青豆之类不细载。《贑州闗税志》

雍正七年,详定各种货物税银,分别徵收刋刻,则例全书,仍于闗前竖立木榜,逐一开载,俾往来商民一览而知。

章贡两河,分注河深,广艰于济,故乱流而舟,舳上舻下,衡列如此,民乃攸济。既而督府开镇戎饷,实需官鹾,计𣙜禁令讥察,若古为闗,故曰两闗以御货,越征商旅也。刘节船桥记。

睢州汤斌曰:「司𣙜政者,禁胥役,需索信,放闗期㑹,则便商杜豪强,夹带絶权贵,请托则益课,要在律已严,综核慎云。

长洲汪琬曰:「自𣙜闗吏,勾稽利弊日巧,且宻以致商贾子钱易耗,舟车不前,贸易渐稀,则土产患其不售而逺方难得之货,黠者且居以为竒,故其价翔踊,市井骚然,算缗亦绌,非所以裕国便民也,法立而吏不得上下其手则善矣!

南昌府:

市汊巡检司南昌县城南六十里,三江巡检司南昌县东南樵舎巡检司新建县,今裁、赵家围巡检司新建县,今裁、昌邑巡检司新建县昌邑山吴城巡检司新建县,今裁乌山巡检司新建县乌石乡江浒巡检司丰城县,今裁。沛源巡检司丰城县二十二都。润陂巡检司进贤县治东。花园巡检司进贤县,今裁邬子巡检司进贤县治北。龙山巡检司进贤县,今裁。罗坊巡检司奉新县治西髙坪巡检司武宁县二十八都杉市巡检司宁州治西八叠岭巡检司宁州南排埠塘巡检司宁州崇乡龙头坳汛,靖安县西隘因茅竹山界接宁州,树木丛杂,山势髙险。康熙甲子年,奉新白云峰告警,设逻卒二十名于此。双坑堡汛靖安县北隘,因白崖、洪屏诸山内多伏莽。又有朱家山及双坑、狗子脑、烂草湖等处,山径险峻,居民鲜少,因设哨兵五十名于此,今裁。路口汛武宁县北隘,瑞昌、兴国界黄竹汛、武宁县西隘,宁州界。 髻汛武宁县,东建昌徳安界、莘野汛武宁县北通山界、枫林汛武宁县,南奉新靖安界、银炉汛武宁县南奉新、大湖塘、石门等处界四汛,原设有哨,今并废大幽山汛宁州西南山广二十馀里,中有金鸡桥,前后深渊幽涧,盗多潜伏。今设哨兵巡警,𨽻铜鼓营铜鼓营、宁州西南隘近大沩山,东通新昌,西通浏阳,南通兴国,盗常出没,设守备防戍。雍正二年移驻瑞州,同知南瑞镇标后营游击及千把兵丁资防守。洪恩桥府城内东湖北,唐观察使李巽建。宋少府监杜植修,又名杜公桥跃龙桥新建县学前横跨东湖,旧名髙桥,以近徐髙士宅,故名万歴间,増筑䕶以石栏,改今名。知府。范涞记: ,国朝康熙间,按察使杨朝麟捐修有记。南浦桥府城外南塘湾之西南,洪武初,都督朱文正剏立㝷毁,永乐中御史石篪重建,包彦孝有记。水关桥府城广润、惠民二门之间,有内外闸,乃塘塍之水口,顺治间重建、百花桥东湖百花洲阅武亭南、望仙桥进贤门外跨旧濠、广济桥永宁寺前、算子桥孺子亭东、纯阳桥、南昌、灌城郷一都、塔子桥南闗东、定山桥灌城郷二都即陈家桥、朱姑桥。 观音桥俱灌城乡二都、马家桥城南十里、林家桥城南十五里、黄城桥灌城乡六都灌婴旧城之东、桃花桥灌城,乡九都、广杨桥城东南黄孝子建、西洛桥东乡五十八都。艾溪桥、锺陵乡十一都,跨艾溪,今以舟渡。太平桥北乡五十都。斗门桥、北乡五十二都。万石桥、北乡四十八都,因万石圩而名。官路桥、长定乡四十四都。游溪桥三十七都,万歴元年,邑人万泰建。大礲通济桥,四十一都,宋邑人李谊创立。湖南桥。 至公桥俱南乡五十一都怨桥邑南新村。明初架木为之,往来者苦其危险。后邑人罗太守之,子经此,失足堕水死。罗因甃以巨石,名曰怨桥。 已上俱南昌县。 仁和桥永和门内通濠桥徳胜门外拿湖桥、新建尽忠乡七都程公桥西山崇胜院,前宋守程师孟有徳政,尝至院盘桓建桥溪上因名、洪崖桥西山翠岩寺侧,洪井之上,雷次宗有记花桥翠岩寺左、龙冈桥忠孝乡二十都傍有冈若龙,故名游仙桥游仙乡十五都,世传许旌阳游此,故名。邓家桥游仙乡十六都、济民桥北乡、龙瑞桥洪崖,郷通奉新髙安路、令君桥忠孝乡,旧名罗家桥、义桥黄溪、湖中桥距赐金桥五里邑人李迁、李逊兄弟同建。赐金桥在洪崖乡。嘉靖间,司寇李迁告养归,上赐之金,即以建桥,故名。使君桥忠孝乡二十一都,喻均记吴溪桥忠孝乡二十一都路,当南瑞要冲、潘源桥游仙乡十六都,天寳洞源出其下。、蛟溪桥伍谏乡四十一都文笔桥北乡二十二都、金塘桥凤仪乡四十五都,南东桥伍谏乡四十都桥久圯,康熙间重修、蛟桥三十二都,一名通济桥。罗玘记:雍正八年,巡抚谢旻重修、甘竹石桥游仙乡,康熙十八年重修知县杨周宪记。华严桥伍谏乡新兴驿上十里为南北孔道,其水发梅岭、吴源大港,下接大河,当春涨桥辄冲塌。康熙十七年,知县杨周宪修有记。雍正八年,巡抚谢旻重修。石镇桥城西北十里旧名石头渡,春夏水涨,直至冷井。张文端公首倡造桥,名曰石镇,后筑堤七里,接章江寺,巡抚卫承芳捐赀助筑,迷为南北孔道。雍正八年,巡抚谢旻重修布政使李兰记、和里桥邑陶氏建。 已上俱新建县。 虹桥在丰城县治东一里许荷塘桥县南十里折桂乡南湖桥仙音巷。通西南各渠水文冈桥距邑八十里许,跨槎水双乘桥距邑六十里,跨富水、象牙桥在象鼻湖傍,通东南各渠水、斗门桥南门外跨平港湖、小桥距邑三里跨小溪。莲花桥去邑五里,跨莲花湖洑溪桥距邑六十里,跨丰水旗塘桥邑北十里跨旗川、中溪桥距邑十五里跨丰水石滩桥距邑二十五里,跨富水。柿头陂石桥长四丈。邑人袁徳明建、㸃山溪石桥、长六丈。永安桥、距邑九十里。 已上俱丰城县。 青龙桥进贤县东北因旧有青龙堤,故名新桥县东稍南邑,绅傅炯请于巡抚捐筑城,頼以完邑,人徳之锺陵桥县东,元大徳间,邑令赵铨造镇东桥。 小石桥俱县治东、周溪桥邑东三里正徳盗起,建东闗于此处、玉带桥县学泮宫、皇华桥邑东十五都先名小桥,包希鲁有记、洪源桥邑东十五里日月湖上下,万歴间建,并筑堤,延袤二里许。邑人樊良枢有记、润陂桥十七都抵馀干界,熊人霖记、寿山桥寿山港旧以木架万歴间,知县黄汝亨甃石、云桥县西二里,相传梅福经行云起,故名、罗溪桥邑西二十里跨罗溪水,以鄱湖为汇。正统间,邑令张冲建、陈维春记、徐桥邑东十三四都万歴间知县周光祖重修樊兆程记、托固桥归仁郷一都正统间邑令张冲造,后周光祖重修石桥,筑堤八十七丈,邑民徳之 已上俱进贤县。 通化桥奉新县治西。宋元佑中,县令樊择捐造创屋于上,列肆成市冯川桥县南门外,初名义济桥,教谕李恕为记,后圯重修易,名绍义。万歴间复圯。知县冯烶再葺,改今名南津桥县治,西宋淳化中,邑人胡仲尧造。杨亿作「记」,今废和丰桥县东北旧名朝京桥,宋邑人袁安创后邑令王正邦重建,易今名、登仙桥县河南市登仙坊冯田桥县东二里冯田岐山下正徳间,县令梁干剏造,嘉靖间,县令胡亿増砌界竹桥县北十里,顺治十八年重建。程良佐记凤皇桥县东北十五黒、龙珠桥县西三里、蓝溪桥县西十里,宋绍兴间邑人王度隠于溪上,号蓝溪,真隠架石为梁、天津桥宣化乡邑令璩镇海建,藏溪桥县西十里正徳间,建隆庆间,重修县令陈隽记 已上俱奉新县。 登瀛桥靖安县西三十五里新兴都、长安桥即安定桥县十五里夏陂都登髙桥县东南半里许宗,绍定间建青云桥县东南百五十步北津桥县北门外邑人舒迈建后桥圮,建官渡船。顺治十六年,迈之裔孙应中募修石墩八座,桥屋二十八间,费繁不继,鬻妾竣工。南建石坊额曰观音桥,北建观音阁锦桥一名绣谷桥,距县北三百步南港桥县南半里许,宋进士舒邦佐妻闵氏建清湖桥县西一里许,宋邑人舒逸建黄石桥县西六十里沙港桥县西十里盆田都。 已上俱靖安县。 冠葢桥武宁县南三十步,跨腰带水看鹤桥县治东世传:丁令威留迹于此贞节桥县治西跨腰带水,张节妇尚氏造望逺桥一名西闗桥,县治西北。杨柳桥县东跨艾家垄水双溪桥县西一百里,跨白石源水。苦竹桥县东北九十里跨苦竹泉水。上书桥县南二十里,跨下源水杨安桥县北九十里跨黄土岭水。永济桥即黄婆桥,县西南四十里跨白石山水。张元祯记。已上俱武宁县。 跨鳌桥宁州治西一里,跨鳌坑之水,下有数石突起若鳌头,故名望莲桥州治东一里泰市,跨秀水登桥可望莲池,即放生池也。伏龙桥州治东二里,相传许旌阳逐蛟至此,故名。留仙桥州西跨黄桥山,水相传,葛仙翁尝憩此。栖霞桥。州治南七十里跨毛竹山源,水路通奉新宋时有僧募造,因桥乏砥石,昼夜焚香告天,忽一夕风雨掣一巨石,遂为桥柱焉。玉峡桥州治南一百七十里,跨山源水、杭口桥州治西三十五里,跨上坑水黄沙大桥州治西一百二十里。 已上俱宁州。

顺流渡府城南即南浦渡。髙湖渡锺陵乡十四都黄家渡锺陵乡七十四都,即明宸濠就擒处。武阳渡县东三十五里长定乡通进贤抚州大路。罗舎渡忠孝乡三十一都。梁家渡东郷五十八都,宋名接陂津渡,尝置驿,今废。路通进贤、抚州。西洛渡东乡五十八都。港口渡东乡五十九都。浃溪渡、西乡二十二都。安仁渡西乡六十三都。象牙渡西郷六十四都,即新建渡口。蚕溪渡西乡六十五都禅师岭,下路通市汊。谢埠渡长定乡四十三都通抚州大路。 已上俱南昌县。 章江渡新建县西又名沙井,渡江阔十馀里,毎阴风怒,号浪如山,立舟子,贪钱多载,往往遭溺,后有司禁示大船不过二十人,中船不过十五人,勒石滕王阁下,与南浦渡同禁,令如约知县杨周宪记生米渡县南三十里芦洲渡县北七十里度支渡,县西五里,晋陶侃尝宿此夜间唱筹,声问土人,云吴时此地为度支廨舎」。真君渡县西南松湖镇,世传:许旌阳常从此登岸。义渡旧名拿湖渡,元初邑人熊明叔捐田二百石,造拿湖等处义渡一十七所,岁乆田没豪右,𢎞治间,知府祝翰查出田租小半,仍给赡渡。张元桢记建昌渡县西北四十里、裴步渡县北八十里、施婆潭渡桃花乡邑人熊明叔剏唐济川渡尽忠乡舣津,地名。舣口与髙安相连 已上俱新建县。 株湖渡丰城县东十五里昌溪渡县东二十里。铜湖渡去县三十里。小港渡去县十五里。大港口去县三十里。枫林渡去县十里。山下渡去县十里龙头山下。白沙渡去县三十里,介剑江。松湖渡去县四十里。松溪水达此。袁家渡去县六十里。通抚州。 已上俱丰城县。 师过渡进贤县,北俗传伍子胥奔吴,经此。后帅吴师伐楚,师过名津。或曰灌婴帅师过此,包希鲁记英山渡八都,一名徐家渡石人滩渡十五都崇信乡、熊家渡二十七都旧在上游三里,青山之麓,颇纡逺熊公捐造,迁此直达县治,行人便之。蓝津渡三十八都、望流渡三十都、梅潭渡二十二都、三阳渡二十六都。神埠渡二十六都崇礼郷。 已上俱进贤县。 候龙渡奉新县西十里,相传许旌阳候蛟于此盘山渡县西二十里,汉刘盘驻兵之地。南津渡即桥南渡县治南三百步富阳津渡即上堨头渡,县西一里许三溪渡去县十里。罗坊长滩渡进城县樟树渡靖安县东里许鸡冠渡县西十五里。中港渡县西二十五里。招贤渡县西北八十里。棠港渡熊仙都古港渡富仁乡。北津渡县治北。 已上俱奉新县南渡,武宁县治南隔江义民张溥旧设浮桥,万歴间,知县周道昌改为渡船六只,敎谕许元基郡人赵曰冤,各有记。东渡即孟家渡县东一里。西渡县西七里石口渡县西四十里陂田渡县东南三十里巾口渡县东三十里东湖渡县西二十里。龙潭渡县西一里已上俱武宁县。 来苏渡宁州武乡,宋苏轼访黄鲁直过此吴都渡㤗乡,晋吴猛过此严姑渡州西一百二十里相传有妇人姓严者,出赀造船济人,故名彭姑渡泰乡,昔有彭姓妇人,造舟济渡于此。葡萄津渡武乡。 已上俱宁州。

瑞州府:

阴岗岭巡检司髙安县治南六十里裁洪城巡检司髙安县治西七十里乆废离楼桥巡检司上髙县西七十里久废。大姑岭巡检司新昌天寳粤美市地方、麻塘巡检司上髙县西四十里久废。黄冈巡检司新昌县三十八都、三寳寨,髙安县西北八十里有华林山,山势危峻,半属奉新。正徳七年,官兵屯于三寳岭以讨华林贼。古谚曰:「若要华林败,三寳去,立寨,故立寨」。

锦江桥府治前。董楷记仁济桥府城县学东。何乔新记迎仙桥府治二门外陶履中记凤皇桥有二:一在县学前,一在翔凤坊、鹦鹉桥府城、桂林坊、紫云桥府城、朝天坊进龙桥县学右瞰大江、龙化桥府城东岳庙右、南石桥府城庆善坊、三让桥府城礼义坊株桥府城朝阳门外多稼桥府城东五里。连珠桥府东七里栎山桥府城东八里来苏桥俗呼小珠桥,府城沙路舗、刘郎陂桥府城东十里三都深港桥府城东十二里搜溪桥府城南四十里独成桥府城南四十三里青石桥府城南五里。分口桥府城南十二里株树下桥府城西南十里□口桥府城西南三十八里蓝桥府城西南四十里石头街桥府城西南五十七里子港桥府城西南五十五里华阳桥府城西南六十二里曲水桥府城北含阳桥府城南十三里横港桥府城南二十里万硕乡桥府城东三里黄舎桥府城南八十里五里桥府城南二十里。连锦桥府城北三里薛家桥府北五里大湖桥府城北十五里。卯桥府城东四十五里。五百。港桥府城西五里。□雪桥府西北黄陂桥府城西十五里。太平桥府城太平门外,宋张思诚修。 已上俱髙安县。 平政桥上髙县西。一名浮虹,宋冯椅记金石桥县学左谢公桥县学右官山桥、迎恩桥俱在县东五里。大成桥县西五里。虎槛桥县东十里。黄莲桥县南二十里。短港桥县南二十五里。大塘桥县南二十五里。大浒桥县东北十里。小泉桥县南三十里。杭头桥县南二十里。修仁桥县东三十里。界埠桥县东二十五里。石虹桥县东十五里。官桥县西二十里。义桥县西二十五里京陂桥县西六十里离楼桥县西七十五里云蓝桥县南圣济寺前济川桥县治西易名望仙。宋江湘记》 已上俱上髙县。 积善桥新昌县治前恵政桥县治西门外姚云记。严湖桥五都。下山桥六都。丰桥 大智寺前桥。 浪源桥俱在六都禹村桥 恩江桥。 尚义桥、俱在七都、清溪桥、县羽塘观前、蓝桥、八都、永固桥、九都、乌江桥、十一都、渗口桥十二都、奉贤桥黄陂、新桥良田、澄溪桥。 桐江桥、俱在十三都、恵济桥、清水、宋进士罗公寿修。、清水桥十五都。、方塘桥、十四都。故里桥、有亭东溪、李氏建。瑞芝桥、李琦建,俱在十六都。龙牙桥十七都。唐浦桥。 均溪桥、俱在十八都。湖成桥、二十二都。瑞新桥、二十四都。市心桥、二十七都。小石桥、二十八都。蕉溪桥、二十九都。逢渠桥在湘山寺前。文溪桥 宜阳桥 永镇桥、通济桥、俱在三十三都。杭桥、三十五都。恒丰桥三十六都。流芳桥三十四都。广贤桥三十八都。上杭桥三十五都。 已上俱新昌县。

良田渡。 云居渡俱在府治西,蜀江上流。来苏渡。宋苏辙谪筠,因兄轼过此,同访刘平伯唤渡此地,因作唤渡亭手书三字,今石址犹存,秋冬水涸,则见在金沙台下。清湖渡。 庵前渡 湾头渡 髙邮渡 舣口渡俱在府治东,蜀江下流 已上俱髙安县。 傅家渡上髙县,西钦仁团山枣渡县西七十里白竹港渡县西六十里袁家渡县东四十五里。 已上俱上髙县。 南门渡新昌县观澜亭前髙车渡县南三里。石埠渡县南五里。鞠家渡县南十七里。凌江渡县南三十里。 已上俱新昌县。

袁州府:

润富岭巡检司宜春县。府治东南。黄圃巡检司,宜春县。府治西。大安巡检司萍乡县东。安乐巡检司萍乡县北。草市巡检司,萍乡县西。今废。铁山界巡检司。万载县治西。

秀江桥府城袁山门外跨秀江上,明嘉靖中改甃以石,赐名广泽。竖石坊于桥之北,后颓于水。万歴戊午,知府黄鸣乔、知县㢘养、贞邑人袁业泗等重建,崇祯丁丑又圯,江督袁继咸再修施闰章记落流桥,府治东北,唐李将顺疏,西陂水入城于此落,流入秀江。湛郎桥府城东三里,旧名赤坂,唐湛贲登第,彭伉过此,闻之失声堕驴,又名堕驴桥。广恵桥府治西门外,旧名沙陂桥、广闰桥一在上浦府治东十五里,旧名上浦桥,一在下浦旧名,下浦桥,编木为之。嘉靖中,伐石改甃,与广泽桥同建,万歴七年圯,知府邓敦兴重修。枫林桥府北二十八里久圮,明万歴丙午袁业泗重建。邮桥府南十里袁继樟建赤桥府东十五里。绛桥府治南。指南桥府大仰门外。、南源桥府东南通圣桥府南十里、寳山桥府北三阳桥。府北四十里。 已上俱宜春县。 万年桥分宜县清源古渡东,明嘉靖丙子,严嵩建,以万年祝天子万寿自为记化龙桥府东门,宋淳佑间邑尉彭逢原建福寿桥县北门外元建,今圯、天津桥化龙桥东躭江桥邑东五里,谙田桥邑东锺山里谢恩桥邑西七里今圯、仁政桥邑南五里通济桥。 龙港桥俱在邑南招贤乡漰江桥邑南三十五里。嘉恵桥邑南三十六里。石溪桥。 登瀛桥俱在邑南大清里、双源桥邑南、种徳桥邑北化全乡介溪之东、板桥邑北宣扬里台山下、儒林桥邑北袁山里、收溪桥儒林郷、凤阳桥、邑北四十里、状元桥、因卢肇及第名、杨桥俱在邑北文标乡、新安桥邑西挺秀乡距琴山十里、石山桥种徳桥东、砖桥种徳桥西。 已上俱分宜县萍实桥萍乡县西南,以楚昭王得萍实名通济桥邑治北三百步,古为舟渡。宋知县郭涛始甃石、龙安桥邑西。唐贞观间,邑人简易等建望山桥邑西崇贤里龙桥邑西崇贤里。旧传傍有龙麟树、恵陂桥邑东仙桂里交树桥邑东清教里石桥一在邑北门三十馀步,一在邑北冷水庙街龙潭桥邑仙桂里宗濂桥邑东五十里卢溪镇,宋周元公监税于此,故名馆埠桥邑东门,右名埠渡,必东纱济二桥邑卢溪镇大虹桥邑宣风镇庆丰桥一名土桥,在邑东。明万歴间,义民甘巨珣改建石桥万秀桥邑北萍实里香溪桥萍实桥西草市桥邑西唐昌里。普济桥邑北上栗市桐村桥邑东、彪家桥邑北彪家村芗溪桥邑西古义安渡、乌龙桥邑南长丰里。 已上俱萍乡县。 坞溪桥万载县东双虹桥县学左再思桥邑公馆前康乐桥邑东北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常游此,因以名。崇祯十七年冬,毁后易舟渡 国朝雍正七年,知县许松佶募建巡抚谢旻记锦江桥邑北三十里欧阳𤣥记万岁桥邑北十五里云峰岭侧,今易舟渡昌田桥邑西十里江陂桥邑北黄田永安桥邑西三十里平乐桥邑北晋安里绍江桥邑西三十五里两河山桥邑南三里牟村桥邑西四十里石虎桥邑西王江昌江桥邑西六十里潭埠桥邑西六十里,今废里蓝桥邑西一百里龙河桥邑东北两江桥邑东三十里竹潭桥邑西二十里路达湘湖,今圯沙江桥邑西六十里,登云桥邑人彭澄建、潭头桥邑人李耀芳建昌溪桥。 髙原榜山桥。 平安桥 蓝田桥 龙田桥 平田桥。 平山桥 普安桥。 云峰桥已上俱邑人,敖玉溪建龙河浮桥邑北三里竹渡浮桥邑西十五里旧置船九只竹渡石桥距浮桥半里烟包桥白良水口万古桥邑西山巷口永宁桥邑南五里石花桥邑西三十里下伫桥邑石塘西江桥邑茭湖花桥邑西七十里竹桥邑西十里旧有浮桥,今废,设舟以渡南浦桥邑南。康熙五十八年圯于水。雍正五年,知县程元度倡建。 已上俱万载县。

鹏津渡宜春县东四十里 已上宜春县。 昌山渡分宜县西二十里宋元渡以浮桥峡水险而恒圯,后置船一艘,岁设渡子二人。江斜渡邑西二十五里谙田渡邑东钟山里、袁家渡邑东二十里。。 已上俱分宜县。 香水渡萍乡县西永平里黄花渡邑西玉山里。 已上俱萍乡县。 龙河渡万载县东北三里水湍悍,昔有浮桥废,明嘉靖癸未,县丞程贤修浮桥,至乙酉春,洪水冲没,今仍舟渡。林家磨渡县北二里邱家渡县东二十里邱江穏渡。县北三里。宋家畲:元时宋春伯造浮桥以渡,今废。 已上俱万载县。

临江府:

清江镇巡检司清江县治东北杯山巡检司新淦县治西。水北墟巡检司。新喻县北。

河皋寨清江县城西南五十里、风岗寨新淦县城南十里。陈家寨新淦县城北十里。

问津桥府学右、清碧桥通津坊、北津桥金地坊、清风桥天宁寺左济美桥天宁寺右二桥,府城跨其上。广济桥公选坊一,名虎川。善嘉桥府东四里。三桥府西三十五里。渡桥府西三十里。萧洲桥府西四里。何阳桥府东四十里。黄埇桥府西南四十五里。髙桥府北五里。南桥府清江镇曲水桥府北三十五里。丽春桥府西三里。大观桥府东南二十里。车埠桥府东南二十里。吴公桥九都沙窝桥府东北三十五里。大桥府东北四十里。龙冈桥府南十里龙冈铺白沙桥府东二十里。乌泥桥清江镇东、上陂桥府南十五里。𨽻锺桥府西南三里。一念桥府北十里。永兴桥十四都香溪桥府东三十里。 已上俱清江县。 恵政桥新淦县城南。宋元佑中,苏轼谪岭南道经此,题曰「恵政」平津桥恵政桥南通逺桥。 望仙桥。 端平桥俱邑,东去恵政桥百步兰陵桥邑迎春门内宾阳桥宾阳门外神政桥邑东南三十里湖田桥邑西坑口桥邑西北八里北门桥朝天门外近濠大桥邑西三里杨家桥邑西北五里。普济桥邑东六十里黄竹桥邑东南十里蛇坑桥邑南三十里湖东桥邑西北八里清湖桥邑西二十五里洪陂桥邑北三十里、瓦桥端平桥东七里湄湘桥邑东三十里步桥。 丰乐桥俱在邑东四十里。藤桥邑南五十里。南津桥 石砌桥。 知政桥俱在邑北。蓝步桥 鹳溪桥俱邑东北十五里。桁桥邑东二十里。金水桥邑东北三十里。 已上俱新淦县。 秀江桥新喻县。南明末兵毁。康熙六十年,知县张景苍捐建浮桥浒溪桥邑治左迎恩桥邑东门,通济桥邑东二里登龙桥邑东七里顺化桥 纂头桥俱邑东二十里。暇豫桥邑东二十五里。瑒冈桥 拜相桥一名灼江。枧头桥 杨津桥今废长宣桥久圯。康熙三年,巡抚董卫国分守道施闰章、知县符执桓仝捐建问津桥邑东三十里公塘桥邑东四十里暇山桥 新秆桥俱在邑东五十里。蓝桥吉嘉桥 安溪桥。 淳泉桥俱在邑东六十里。新桥邑东七十里。白沙桥邑东北三十五里。归驷桥 睦宦桥俱在邑南三里。墨溪桥邑西北黄花里。柱桥 黄金桥 绀珠桥俱在邑南十里画江桥邑南十五里。南岸桥。 八百桥 简田桥。 神仙桥 云潭桥俱去邑治二十里。月桥邑南二十五里。下㶚桥。 艾源桥。 南桥俱在邑南三十里。石溪桥 普光桥俱在邑西三十里。刘公桥邑西北十里。举坑桥邑北五里。清晖桥邑北八里。孔目桥年久圯,康熙五十八年,知县张景苍重修。江桥在邑北三十里。长安桥。 永济桥。 杭桥俱在邑北二十里。坑口桥 虹桥俱在邑北三十里。箬山桥虹桥南。腾驾桥 官路桥俱在邑北四十里横蓝桥。 驺溪桥俱在邑北五十里。石步桥一名狮子。龙锦桥 塞蓝桥俱在邑北六十里頴江桥。 檀步桥俱在邑北七十里。龙骨桥邑北八十里。杨磡桥久圯,康熙五十八年,知县张景苍重建。 已上俱新喻县。 城隍桥峡江县水东门外浮桥明嘉靖时,杨贾请设桥为盐禁,寻圯于水桥,废恵济桥朝京门下、暮膳桥城南五里,宋隆佑孟太后道经:此进暮膳,故名黄花桥双涧寺前水由此入黄金江、大安桥北门外、株木桥距城五里、潭塘桥距城八里。天启中,邑人曾樱重修,寻圯。康熙乙巳,叅议施闰章重建、郭头桥邑十五里草洲脑、象口桥久废。康熙六年,叅议施闰章重建、广济桥。 军民桥俱仁和境、顺桥邑西二里、新田桥小北门外河、陇桥邑北五里、泗汾桥邑北五里水,出潭塘口、五眼桥、西四都水出堰口、五都五桥一圗、瓮头桥、二图麻陂桥三图花苑桥四圗莲花桥七圗、大石桥、虹桥。 青云桥 衣锦桥俱西八都。金水桥玉界西,即淘金处。玉涧桥东二都。前山桥 新陂桥俱在五圗水,出黄金江、柏林桥十都一图堎冈桥。 白漯桥 莱公桥邑西一里,宋冦莱公谪潮时经此、福山桥邑西二里、水磨桥邑西三里、逺溪桥、七八图界、金石桥、九都、义路桥。 宛溪桥 上埠桥 鹅颈桥。 板陂桥俱在东一都花苑桥。 官陂桥、俱在东二都丰陂桥、东三都。馆头桥东四都。卢陂桥。 髙陂桥、俱东六都。南源桥。 石坪桥。 蓝田桥 马埠桥俱东八里。吉阳桥 峡里桥、俱在九都。平政桥 㶚头桥俱在玉笋乡 已上俱峡江县。

城下渡共五处蛟湖渡府东北十里。石下渡府西袁河口。永泰渡府南十五里樟树镇渡府东北三十里。牛渡府东南十里。渚塘渡府南十五里。铜锣江渡府东十里。薛家渡府北三十里。洛桥渡府东十里。横梁渡府东北十二里。溪东渡府东十里。 已上俱清江县。 界埠渡新淦县西北二门官洲渡对江为南河口。蓝泊渡县南十里城口渡去蓝泊一里。泥江渡邑南十里大小二江。车头渡邑南二十里。杨家渡邑南三十里。坑口渡邑北三里城头渡邑北五里莒洲渡邑北十里清沂渡邑北二十里石口渡邑北二十五里新市渡。 大洋洲渡俱邑北三十里。上沙湖渡 莲湖渡俱邑北四十里袁河娄家渡邑北四十三里大江、李家渡横河口内、饶家渡邑北四十五里丁家渡邑北四十里黄家园渡邑北三十五里。 已上俱新淦县。 祖陂渡新喻县北十里径步渡邑西四十里万安渡邑东六十里。距村渡邑西北四十里。潭鱼渡邑东十里。孔睦江渡邑北十里严家渡邑东十里刘家渡邑东五十里罗坊渡邑东五十里安和渡邑东二十里杨津渡邑西五里白米渡邑西二十里大江渡。 胡家渡 柘湖渡。 杨家渡已上俱新喻县。 玉涧渡峡江县南三里象口渡邑东北十里。乌口渡邑北十五里。獐口渡邑东北十五里。蒋沙渡邑南十里。 已上俱峡江县。

吉安府:

井冈巡检司卢陵县安平郷。富田巡检司庐陵县淳化乡敖城巡检司庐陵县宣化乡。早禾市巡检司泰和县西。花石潭巡检司泰和县东南。白沙巡检司吉水县北枧田巡检司永丰县,今废。层山巡检司永丰县三十四都。沙溪巡检司永丰县三十八都。表湖巡检司永丰县四十九都。黄茆巡检司安福县南罗墉巡检司安福县西秀洲巡检司龙泉县三十二都。禾源巡检司龙泉县距城二十五里。北乡巡检司龙泉县二十九都。皂口巡检司万安县西北。滩头巡检司万安县西南滨江。上坪寨巡检司永新县六十九都。禾山巡检司永新县,今裁。新安市巡检司永新县,今裁。栗付寨巡检司永新县三十三都。升乡巡检司永宁县治西。更鼓寨永新县。西七十里近尧水茶永交界。朝山寨。 保安寨。 铁山寨莲花寨。 龙桥寨俱万安县。正徳庚午,知县桑翘以万安之患,惟贑州诸洞为甚,乃即险要立五寨,集兵民守之。

习溪桥在府城,刘辰翁记、南湖桥在府城揭徯斯记、太平桥在府城、吉塘桥府治永福乡之吉塘间螺湖桥府城南荷山桥府治西。吟溪桥府治北二十里邹公桥府治富田巡司。前周必大记、半苏桥府城西、迎恩桥府城嘉禾门外已上俱庐陵县。 龙桥泰和县,旧名南平迎恩桥县北门外坐仙桥县东门外枫树桥县西门外。武溪桥县江滨,世传隋越公杨素所筑。思贤桥在县北。宋绍定间,胡文可建。 已上俱泰和县。 土桥县治西。七里桥县治东。大桥县治西。南华桥县仁寿乡。泰山桥一名车头桥。婺妇桥 傅家桥县治东,宋刘沆罢相,归往受业,师解制置,时以伊傅俪之,遂以傅名桥鱼梁桥 龙陂桥在县东 已上俱吉水县。 六一桥县西一百五十步,因文忠公名。明嘉靖时,毁于寇知县呉凤瑞重修乘泗桥县西十里恩江桥、旧名济川永丰县,治南百馀步。元至元间,知县何重温建揭徯斯记,明正徳间,知府伍文定重修。 已上俱永丰县凤林桥安福县北门外、亭桥宋令向子贲建明嘉靖间,刘冈重等创石墩,九驾石梁。大桥寅陂桥县西三十五里、花桥县九都、江洲桥县西荆湘通衢,今圮。集仙桥县北门外,宋绍兴间,邑令向子贲建相,传居人,夜开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故名、坦陂桥县北五里、髙桥县北十五里、凤停桥县北。唐元和间,有异人,以凤毛浮水而下,遇止处立庙,揭名凤停。 已上俱安福县。 恵津桥龙泉县南门外济川桥县南八十步。《吴澄记》上宏桥宋文文山记》王公桥明郭子章记云岩桥方玭记大仓桥彭中㳟记鲲运桥王时槐记 已上俱龙泉县。 宻溪桥万安县南八里南门桥县南、桧坑桥县南五里。朝天桥县北门。 已上俱万安县。 清风桥永新县。东山寺左、龙溪桥县十八都揭徯斯记秀水桥县东南一里水自荷溪来,分为两支,一绕县治而北,一环县治而西,合流大江。长春桥县东门外已上俱永新县。

广济渡府城南大巷口。禾埠渡庐陵。县十七都。 已上俱庐陵县。 怀仁渡泰和县,南为县要津早禾渡泰和县 已上俱泰和县。 水南渡吉水县南一里张家渡县南文江渡县北三里同江渡。吉水县西北六十里为县要津。 已上俱吉水县。 嘉林渡安福县东二十里为府通衢。王江渡县东南界。 已上俱安福县。 百嘉渡。 皂口渡俱万安县。 已上俱万安县。

抚州府:

温家圳巡检司临川县、清泥巡检司临川县止马巡检司宜黄县南、上胜巡检司宜黄县,今裁、龙义巡检司乐安县北添授乡、南平巡检司乐安县西今裁、望山巡检司乐安县南,今裁、周坊巡检司崇仁乡、白玕巡检司东乡县,今革古熂巡检司东乡县,今革横山巡检司。东乡县,今革。

严陀寨,乐安县东北六十里又名骆王寨,唐宪宗时立周围筑,有城堑,置立门闗,居民得以保全,后黄巢乱,游兵屡至,不得入,宋初,寨废,靖康间,居民复立,冦至引去。招携寨。乐安县南七十里,绍定三年,郡守黄公炳创置,以御寇贼。

金凤桥。 深渊桥。 清河桥俱在府城西隅、六水桥府城北隅文昌桥府城东门外。康熙三年,洪水冲坏,巡抚董卫国等重修。孝义桥。 小桥俱在府城外东隅三滩桥。 凤鸣桥俱在府城外东厢大桥府城外北厢二仙桥、和尚桥。 黄塘桥俱在府城外西厢林传坊桥 张坊桥 谢家桥。 谌坊桥。 胡家桥俱在临汝乡一都良冈桥 欧家桥俱在临汝乡二都官山桥。 河艺桥 枫树桥。 杨家桥俱在临汝乡三都官庄桥。 学生桥。 蟜坑桥俱在临汝乡四都洪家埠桥沙堰桥。 湖北桥 龙窟桥。 佛塘桥。 鸭婆口桥俱在长宁乡五都。鹿角桥 十义桥。 龙潭桥 院前桥俱在长宁乡六都。精桥 水涌桥。 龚溪桥 李木桥俱在长宁郷八都品桥 中髙桥。 黄柏桥俱在灵台乡九都永安桥 罗陂桥俱在灵台乡十都。杨秀桥 白家桥。 西社桥 望城桥。 红新桥 白竿桥。 洞塘桥俱在灵台郷十一都。塔水桥灵台乡十三都。宕石桥招贤乡十五都。小溪桥 傅家桥。 獭石桥 株桥俱在招贤乡十六都。金石桥招贤乡,十七都。新桥 大桥 中源桥俱在尽安乡三十三都。石陂桥尽安乡三十四都。三桥尽安乡三十五都。板桥尽安乡三十六都。净安桥 南桥 王家桥、俱在尽安乡三十八都念佛桥明贤乡四十一都。三桥明贤乡四十二都。甘家桥 李坊桥俱明贤乡四十三都武坊桥 夏家桥俱在明贤乡四十四都里港桥 天仙桥。 刘家桥 蒋坊桥俱在明贤乡四十五都、黄土潭桥。 锺家桥 孔家桥俱在长乐乡四十六都。左家桥 云山桥俱在长乐乡四十七都。南凹桥 黄土桥青石桥长乐乡四十八都。张婆桥 曾家桥。 陈家桥。 锺桥俱在长乐乡四十九都。张家桥长乐乡,五十都。五郎桥 大河桥。 师姑桥俱在长乐乡五十一都。大溪桥 湖南桥 总管桥俱在长乐乡五十三都。杨坊桥 大井桥。 白城桥俱在长乐乡五十四都。延桥易堂桥 湖头桥。 吴城桥俱在延寿乡七十四都太平桥 玉溪桥。 西桥俱在延寿郷七十五都藤桥崇徳乡八十一都、髙阳桥崇徳乡八十二都、鹏田桥崇徳乡八十三都、五尺桥、崇徳乡八十五都何家桥崇徳乡八十七都、基桥积善乡九十一都、邬家桥。 和尚桥俱在积善乡九十二都。报恩桥积善乡九十三都。周溪桥积善乡九十五都黄坊桥。 水尾桥俱在长安乡九十七都。河埠桥 滑石桥。 沙堰桥俱在长安乡九十八都。吕桥 梦桥 栎树桥俱在长安乡九十九都。林家桥 东髙桥、杨湖桥俱在长安乡一百都软桥。 双港桥。 筒车桥俱在新丰乡一百三都。西营桥。 毛家桥。 张三桥俱在新丰乡一百四都白马桥新丰乡一百五都,贰剰桥。 鼠尾桥。 上陂桥俱在新丰乡一百六都。捣港桥新丰乡一百十都。雷公桥 枫冈桥俱在新丰乡一百八都 已上俱临川县。 黄洲桥。 铁炉桥 文家桥。 渠尾桥俱在崇仁县东耆十五里。谭陂桥 汤溪桥。 小港桥。 朝真桥 何家桥。 西林桥俱在西耆八里隐仙桥北耆十里。 古港桥。 横溪桥、鹅桥俱在长安乡三都。沔浒桥长安乡四都。板桥长安乡五都。古陂桥长安乡十一都。沣陂桥 石桥俱在长安乡三十四都。胥陂桥 洛湖桥观桥俱在长安乡二十五都。花桥 河细桥。 石牛桥俱在长安乡六都黄虚桥。 石桥俱在长安乡十六都。普济桥长安乡二十九都。白竹桥长安乡四十三都。李仙桥崇仁乡九都。根村桥崇仁乡十都。河亭桥崇仁乡二十一都。蓝岭桥崇仁乡三十四都。栋树桥崇仁乡三十六都。浯营桥 上柳岳桥、俱在礼贤乡十三都柳岳桥。 上石桥 下石桥。 汝清桥。 左桥俱在礼贤乡十四都傅家桥礼贤乡二十六都。益和桥 枥河桥 流水桥俱在礼贤乡二十七都低桥礼贤乡二十八都。株山桥 沙鼓桥俱在礼贤乡四十都张芽桥 髙路桥 丁桥 曹桥 通济桥俱在恵安乡三十一都藕塘桥 孙坊桥。 万坊桥。 种坊桥俱在恵安乡五十五都谭陂桥恵安乡四十九都、新桥。 冯仙桥 山湾桥俱在恵安乡四十六都髙塘桥 洋逸桥 前泽桥俱在恵安乡四十七都华家桥恵安乡四十八都新桥。 水碓桥、俱在颖秀乡十九都。韩桥颖秀乡三十二都。刁桥颖秀乡四十四都。 已上俱崇仁县。 迎恩桥宜黄县东隅黄陂桥待贤乡二都龙冈桥 士林桥 黄家桥俱在待贤乡四都龙源桥待贤乡七都,捣港桥待贤乡九都 已上俱宜黄县。 金川桥。 莲花桥俱在金溪县归政乡一都。洪师桥 流源桥枣树桥俱在归政乡二都采莲桥 五里桥俱在归政乡三都城前桥、东门桥俱在归政乡四都。西源桥归政乡五都。耿桥 樟墟桥西塘桥。 何陂桥。 蔡家桥 土桥俱在归政乡七都。新桥归政乡八都。木桥归政乡九都。吴陂桥 黄莲桥 下车桥。 西山桥俱在归政乡十都车门桥归政乡十一都。玉溪桥 乞儿桥。 真仙桥俱在归徳乡十二都。和尚桥 疏山桥徐琼有《记》 松林桥。 熊坊桥俱在归徳乡十三都。大桥归徳乡十五都外举桥。 艾羯桥。 模桥俱在归徳乡十六都东西桥归徳乡十七都尹家桥 舆梁桥。 上阳武桥下阳武桥俱在归徳乡十八都。阮桥 江家桥俱在顺徳乡二十都、双溪桥顺徳乡二十一都、左坊桥顺徳乡二十三都龙塘桥顺徳乡二十四都。长工桥 黄团桥俱在顺徳乡二十五都、狮滚桥。 廖溪桥 古塍桥俱在顺徳乡二十六都四坐桥 三港桥俱在顺徳乡二十七都恵济桥顺政乡二十九都鹁鸠桥。 五桥 清江桥俱在顺政乡三十都。东金桥顺政乡三十一都。杨家桥 卷桥 吴家桥 中湖桥俱在顺政乡三十二都渡头桥顺政乡三十三都。李家桥。 吴家桥俱在延福乡三十五都南山桥延福乡三十七都流芳桥。 仁义桥延福,乡三十八都。带溪桥延福乡三十九都。名扬桥永和乡四十六都。吉水桥永和乡四十八都 已上俱金溪县。 馀庆桥乐安县东隅。镇安桥 穆公桥。 河南桥、俱在县南隅、迎恩桥县北隅、畆陂桥、三都、湖山桥、四都、源口桥、五都、贤妇桥、六都。、石田桥、八都。、郭公桥、九都。大陂桥、十一都。化龙桥。 谷溪桥俱在乐安。郷十四都。长桥在乐安郷二十都。石桥乐安乡二十一都。沙港桥天授乡二十四都。南居桥天授乡二十五都。桃源桥天授乡三十六都。永济桥云葢乡三十八都。大陂桥云葢乡四十二都。双溪桥 望仙桥、俱在云葢乡四十七都。升仙桥云葢乡四十八都。永兴桥 市心桥。 七夕桥、俱在云葢乡四十九都。羁田桥云葢乡五十一都。广济桥 枫树港桥俱在云葢乡五十四都 已上俱乐安县。 卷桥东乡县西隅太平桥县南隅石山桥四都普安桥 南辽桥 蛇陂桥俱在县五都迎恩桥县北隅何家桥。 新陂桥。 枫溪桥、俱在移风乡二都。王家桥、移风乡十二都。姜桥安宁乡三都管官桥安宁乡十四都。璩官桥安宁乡十五都。黄鹤桥安宁乡十六都。东观桥安宁乡十七都。小港桥。 余家桥俱在安宁乡二十六都。樟桥安宁乡二十七都七节桥。 云路桥俱在遵化乡八都髙桥石阳桥 杨湖桥俱在遵化乡九都延桥 吴家桥俱在延寿乡十八都聚桥。 吴家桥俱在延寿县十九都侯家桥延寿乡二十都。井山桥 总管桥俱在延寿乡二十一都。大桥 土富桥。 樟树桥、俱在延寿乡二十二都。桂桥崇徳乡二十三都。林桥延福乡二十四都。斗门桥延福乡二十五都。董家桥 龚坊桥俱在习泰乡二十八都横渠桥云锦乡二十九都。富溪桥云锦乡二十三都水北桥水和乡三十一都。塔桥崇信乡三十二都 已上俱东乡县。

孔家津。 中黄塘津 郭潭津俱在府城,临汝乡一都。白水津永丰津 下黄塘津俱在府城临汝乡二都。张家石津 菱湖津北津 吴家津。 河家津俱在府城临汝乡三都。萧公津 招贤津俱在府城临汝乡四都。车家津 窑湖津俱在长宁乡五都、罗坊津、吕坊津俱在灵台乡十都上顿津灵台,郷十一都。颜家津招贤乡十四都。西廨津 白浒窑津俱在招贤乡十五都。西津 杨婆石津 龚家津俱在招贤乡十六都何家津招贤乡,十七都周渡津 黄昏津俱在明贤乡四十一都。陈坊津 松山津。 许家津。 顾家津俱在明贤乡四十二都石前津 浮石津。 城前徐家津。 紫泥津俱在明贤乡四十三都。白坊津明贤。乡四十四都。焦石津 清逺渡津。 颜家坟津俱在明贤乡四十五都石羊津 湖坊津。 嵇家津长乐乡四十六都。萋口津长乐乡四十七都。云山津长乐乡四十八都。埠港津长乐乡四十九都。萧家洲津长乐乡五十都。门家港津 破坹津俱在长乐乡五十二都。檀溪津长乐乡五十三都。辜家津 新畲津 歴山津。 箭港津温家圳津。 邹家津俱在长乐乡五十四都涌湖津 新溪津大源津俱在延寿乡七十五都清泥津崇徳乡八十五都黄汰津崇徳乡八十七都项口津积善乡九十三都杨林津 梦港津 石头津俱在积善乡九十四都。龙骨津新丰乡一百五都。下村津 博溪津俱在新丰乡一百六都。梅洲津 官山津俱在新丰郷一百七都。乌石津新丰乡一百八都。已上俱临川县。 罗家津崇仁县长安乡一都。熊湖津长安乡二都髙垍津 万金津 甘坊津。 巷口津俱在长安乡四都。杨家津在长安乡十二都。梅家津长安乡二十九都。谢坊津长安乡三十都。羊填津湖平津 乌陂津俱在崇仁县崇仁乡,九都。张坊津 根村津俱在崇仁县十都。杨坊津 石湖津俱在礼贤乡十三都。左港津 石马津俱在乡十四都。阜通津 陈九公津俱在礼贤乡二十五都丁家滩津 潭头津 白鹭津俱在恵安乡三十一都。乌衍津 孙坊津 种坊津。 京舎津俱在恵安乡五十五都孙坊津恵安乡四十七都、刘家津、陆家津俱在恵安乡四十八都。上皇津颖秀乡八都。周坊津颖秀乡十八都。李家津颖秀乡十七都、黄念津。 航步津。 赵家津。 圎石津俱在颖秀乡四十四都 已上俱崇仁县。 上东津。 下东津俱在宜黄县东隅雷源津县崇贤乡二都。邓坊津崇贤乡三都。霍源津 港口津俱在崇贤乡四都。水西津崇贤乡,六都。镇东津崇贤乡,九都。髙家津仙桂。乡二都。郭家津 湖平上津 湖平下津俱在仙桂乡九都。吴坊津待贤乡一都。玉田津 黄潭津 员冈津俱在待贤乡一都余家津市林津俱在待贤乡七都过停津待贤乡八都黄谭津待贤乡九都 已上俱宜黄县。 疏山津金溪县。归徳乡十三都。齐港津归徳乡十七都。詹坊津 嵩湖津俱在归徳乡十八都。许湾津归徳乡十九都。黄潭津归徳乡二十七都。清江津顺政乡二十八都。黄师津顺政乡二十九都。马头津 丁坊津。 林泉津俱在顺政乡三十一都。析城津 石门津。 官山津俱在顺政乡三十二都。林泉津丁坊津俱在顺政乡三十三都。青田津延福乡三十五都。朱家津延福乡三十九都。 已上俱金溪县。 黄幕津乐安县八都。罗源津县九都。枥埠津 何埠津俱在乐安乡十七都。李道埠津 蛟湖津俱在天授乡二十七都。陈城津天授乡二十九都。港口津天授乡三十都。乌江津云葢乡三十八都。银口津云葢乡四十七都。南坪津 洞口津俱在云葢乡五十一都。官渡津云葢乡五十四都。 已上俱乐安县。 罗家津。 新陂津俱在东乡县安宁乡二十六都。新溪津安宁郷二十七都。涌湖津延寿乡十八都。溪山津延寿乡二十都。何家津延寿乡二十四都。王家津延福乡二十五都。 已上俱东乡县。

建昌府:

伏牛巡检司南城县东北濵江蓝田巡检司南城县,今裁。泸溪巡检司南城县,今裁。龙池巡检司南丰县东南同安巡检司,新城县徳安乡极髙巡检司,新城县礼教乡秀岭巡检司广昌县西。白水镇巡检司广昌县南。

凤山堡府城北凤皇山曾田隘。 茱茰岭隘。 贵阳九窟隘迁善隘俱广昌通广东程乡县,及看牛坪、丹竹楼等处。

澄源桥府治鼓角楼南、正俗桥府治西、雍和桥府治东雍和坊、兴文桥府城北,又名水闗桥、凤溪桥府学右、五奎桥府学左、太平桥府城东川门外。宋嘉佑五年,郡守丰有俊创立石桥十三垒,架屋六十四楹,康熙壬寅毁,郡守髙天爵甃为石梁,壬子,复圮,郡守髙同、南城令曹养恒重修,雍正三年,知府李朝柱重修通福桥府城东二里跨东江上,以路通福建,故名。宋咸淳中,郡守方演孙。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邑令张税立石墩八架,木九层,覆以屋四十三楹。天顺间,水啮桥壊,郡守江浩重修,明末复圯,今石墩存三之一,大徳桥府城太平桥东跨乾港,雍正三年,知府李朝柱重建、龟湖桥府城东三里,宋淳佑五年,知县赵必揆造桥四:一通福建,一通沙溪,一通潭步源,一通龟峰,入大源。又龟湖桥有二:一在东江之东岸,一在东江之西岸、万年桥府城东北六里。明崇祯甲戌,副使吴麟瑞倡立石桥巨丽冠。湖东诸郡,雍正二年崩,塌知府李朝柱重修、毛坊桥府城东五里、梅溪桥府城东八里、龙池桥府城东十里水溅桥府城东二十里、青麻桥府城东三十五里、新村桥府城东四十五里、卢公桥府城东五十五里、小竹桥府城东六十里、寳山桥府城东六十里真如寺前、官桥府城东八十里、东湖桥府城东南二十五里、寗家桥府城东南三十五里。河西坑口桥府城东南三十五里。东北利水桥府城东北二十五里、禾坪桥府城禾坪段上、郭石桥府城东北郭仙峰下遇仙桥府城近郭仙峰,下有道人胡古崖于此,遇仙板桥府城东北四十里、永兴桥府城东北六十里、欧家桥府城东北六十里、水口桥封源、龙溪桥府城、雷家桥府城西五里雷家港、丁家桥府城西五里、江家桥府城西八里、程公桥府城元学士程钜夫建、云门桥府城跨红泉,南㑹仙桥府城南半里许旧名麻洲渡,往来民病于涉。宋寳庆三年,侍郎曽颖茂、左司曾颖秀建浮桥,名通济桥。明初徐了空复因其圯而重建之,易名㑹仙,今废为渡迎仙桥府城南一里旧名麻桥、乌锥桥府城南二里、济川桥府城西三里、白塔桥府城南十里、张舟、石桥府城南麻姑山下、三峡桥麻姑山、危公桥府城南十五里修公桥府城南二十里、江家桥府城南二十里通济桥府城黎坊何乔新记、大安桥府城南三十五里、安福桥府城东浆溪桥府城南四十五里、屏峰桥府城南四十五里、水口桥府城南五十里、济川桥府城圭峰山下聚奎桥府城南、曾潭桥府城南七十里、嘉津桥府城南、吕家桥府城南七十二里、兜港桥府城南八十五里南丰县界、大石桥府城朝京门外、白土桥府城北三里、粲鱼桥府城北十里孤桥府城北十里、塌水桥府城北二十里垂桥府城北二十里、岳口桥府城二十五里岳溪、乐平桥府北二十五里同济桥府北二十五里潭港桥府北近潭山、青麻桥府北四十里、黄公桥府北潭港、稠溪桥府北稠溪、大保桥府北。 已上俱南城县。 济川桥南丰县东门外。蔓翠桥县宜春门外。明月桥县金绳寺前。紫丰桥旧名河连,明洪武三十年,县丞吴文仲建,改名紫丰。百家桥地名老山下。萧家桥 菜陂桥 社村桥 东溪桥艾家岭下杨家桥沧浪港张婆桥 紫云桥紫港石家歩桥沧浪港大南涧桥 洗马桥长源檀石桥梅林石陂桥。 南梗桥猛虎寨军港桥。 紫溪桥近紫霄观三港桥军港积善桥上甘坊澄江桥程庄头、龙池桥九剧侧。会郭桥世传王、郭二真人相遇于此。宋建炎元年建。小南涧桥 京桥枫林市岭下小桥。 枫江桥了溪䨇莲桥紫溪望仙桥近仙居观,故名金仙桥近金仙寺廖洪桥溪东地方 已上俱南丰县戴家桥新城县预备仓前荀口桥因地而名。飞鸢桥今废为渡。新溪桥资福桥原名千羊。通济桥 安济桥。 乐土桥。 髙溪桥鹧鸪桥。 赤芾桥福山下。观兴桥 贤村桥宣圣五十九世孙孔顺昻建瑞金桥 导仁桥俗名道人。县令黄文鸑,易今名。西城桥 昌文桥南门,外城下。小港桥 平政桥。 鲤潭桥。 广福桥 西山桥 白杨桥 石城桥 铜湖桥。 新丰桥南津。明𢎞治甲子建。横溪桥在新丰桥南石磜桥。 杨溪桥近石峡、礼义桥近礼义铺、百顺桥一名仁风营溪桥洪山溪口七星桥福山七星塘。 已上俱新城县。 吉祥桥广昌县惠平桥 瑞芝桥县治水阁之东,傍有芝生,故名、濯缨桥瑞芝桥东、成贤桥、县学左、化龙桥学右、歩云桥、水阁西、清溪桥、射圃亭侧、万安桥、东岳庙前株桥。 龙湖桥 官桥漳水揭公桥大陵水侧郎君桥跨秀岭、石雩二水尝有渔人见石人立潭中,故名。竹桥 阑丹桥地名庆源新陂桥 跨石桥。 深水桥。 巴口桥跨漳水。银溪桥 郭坊桥跨石雩水杨梅桥跨龙井水厚屯桥跨旴水、金障桥对金障山、通济桥中坊、古隔桥通石城县坝、上桥跨铁炉坑、沙罗桥平西坝上、茗坑桥跨水岭水真君桥白水镇下 已上俱广昌县。 接龙桥泸溪县北门外先时架木为之,水涨则桥断明天,启元年邑,令王徳纯议建桥未竣工,通判张兆曽续成之、观巢桥邑西门外、椒涧桥邑东五里、广济桥一都、赤镜桥三都、白沙板桥十六都、髙陂大桥。 鲤鱼桥、七都丁字桥、十四都、山溪桥十三都、真如桥、十都、潺陂桥十都、桐埠桥十都、余坊桥十一都。䨇港桥十三都、杨公桥、十二都、草坪桥、十一都、葛坪桥、十五都、茶溪桥、十三都、马家桥、七都、欧家桥、八都贵家桥、七都阳溪磜家桥、十一都嵩溪、石桥。 已上俱泸溪县。

北小津旧在府城旴江门外黄家林前、北大津府北三里弓家傍下、龟峰渡黎、旴二水合流处,名䨇港口,曽南丰有诗。、杨源渡。 叶家渡佩洲西青麻渡 硝石渡 五里渡。 南麻洲渡俱在通会门外敖家渡敖坊绕池渡绕池铺寗家渡良湖保业渡鲤湖,近保业铺新丰渡新丰市浆溪渡。 水口渡俱在水口铺橙港渡。 界潭渡近都军铺、金潭渡。 曽家渡俱近都军铺、唐家渡。 谢家滩渡。 官家渡即排头渡昶口渡黄春渡去昶口五里莺骨渡 杨家渡 已上俱南城县昭灵渡南丰宜春门外、吴家渡宜春门外、彭家渡。 侯仙亭义渡坤龟冈潘家渡蒋源磨刀渡世传:许真君斩蛟于此淬剑,故名任家渡白舍。 已上俱南丰县。 安济渡新城。县旧有桥,久废,官置渡孔家渡。 龙安渡龙安洲硖石渡 已上俱新城县。 顺化义渡广昌县。旧有桥,元末废。宣化义渡渡宣化溪。揭坊渡旧有揭坊市,即今县治。白田渡。 东园渡。 小勲渡。 白水渡白水镇。䨇莲桥渡麟角里。䇞竹义渡 已上俱广昌县。 初溪渡泸溪县北十里通福渡一都税溪渡一都潘溪渡八都塔前渡八都 已上俱泸溪县。

广信府:

郑家坊巡检司上饶县东北与饶、徽邻境、八房场巡检司上饶县东南与邵武接境、柳都巡检司玉山县,今裁柘阳巡检司广丰县东今移驻洋口,石佛巡检司铅山县西与邵武连界、了岩巡检司弋阳县,今裁管界巡检司贵溪县南、神前街巡检司贵溪县北、营盘巡检司玉山县三十一都、岑阳闗上饶县南百二十里,东通吴越,南控闽饶,撩竹关县南一百里东瓯㨗径、沙溪寨,县东五十里路通闽、浙,人烟辏集,旧设巡司,今改増塘汛,封禁山郡南百里界接三省地称险絶内有铜塘,多产铜铁,或误传产银,奸人往往假此啸聚,为一郡要害。旧设快手三十六名,今裁、张湾隘旧有快手六十五名,今裁、枫林隘旧设快手一百四名,守封禁山、铜塘,今俱裁革、十里关玉山县西三里𨽻柳都巡司、童家坊县西北六十里接徽饶境,今设塘泛、草坪镇县东五十里,江、浙接壤,今设塘泛、峡口镇新设塘汛、平洋坑广丰县东五十里,东南与闽越接界,以矿招盗,为害最炽。先年,奏请建官筑城,调兵驻防,盗不敢入,所辖十隘五都兵役公守欲山隘。 军潭隘。 六峰隘 港头隘。 翁村隘。 石溪隘。 上木隘,靖安隘。 平石隘。 灵鹫隘俱近平洋坑。分水关。铅山县南八十里为闽越要冲,旧设巡司,今改𨽻福建。温林关县东南七十里为闽要冲,旧设守备,今裁革。桐木关县西南八十里。刘墩隘县西南四十里。汭口镇县西北三十里。紫溪镇弋阳县南四十里路通瓯闽,旧有驿,今裁。寳峰镇去县五十里,地产寳丰石,可砺,故宋时升为县,后废遗址尚存。漆工镇县北二十里旧为镇,今设陆泛。大桥营。 湖村山 黄沙港筱箬埠已上四处俱水陆险要,新设塘泛、黄凉寨贵溪县,南唐曽设兵戍,后废雄石镇县南八十里。唐武德间设,后废。金沙埠县西二十里。石鼓县西四十里鹰潭县西五十里河潭县东四十里江湖山县南八十里接闽界、白田县南、三马桥、饶桥已上八处俱水陆要害,营兵戍守。横峰镇旧𨽻弋阳,路当要冲,居民辏集。嘉靖间,建县治于此,即今兴安龙潭。 篁村 汾水岭 崇山砦已上四处俱新设塘泛、平政桥、即郡城外浮桥。康熙壬寅,郡守蔡廷辅改旧桥为今制,改名广安。庚戌,复圮郡守髙梦说重建汪应辰记。锺灵桥郡城南明天启间知府蒋如竒建后毁,康熙己卯,知府张国祯重修有记。诸溪桥县西四十里善济桥在进贤乡真西山记、小涧桥开化乡又名杨家石桥、济川桥来苏乡、上宜桥县南三十里概溪桥。去县北四十里。 已上俱上饶县。 玉虹桥玉山县治水南王㒜记周溪桥县东五里寳庆桥县南,旧名广爱东津桥县东二里,旧跨浮梁,因大水輙坏。成化间,知县汪潆始建以石,岁乆复圮。顺治丁酉,修司马李元鼎有记,又圮。康熙庚子,巡抚白潢重修杏花桥县儒学后沙池桥县南十五里清川桥县东二十五里。锦溪桥县北七十里。仑溪桥县西十里铺 已上俱玊山县。 三思桥广丰县治前惠众桥北街长庆坊左西桥县治西一里。旧架木为梁,结亭其上。成化间,圯县令陈,俗以石易之、松溪桥去县二十五里祝公桥十一都。已上俱广丰县。 通济桥铅山县东关外,旧名永平期思桥县东三十里因渡为之。朱晦翁书额:「辛稼轩有词引」。大义桥县北一百五十歩,旧名政思。乾道间水坏,峡州通判赵不适新之,更名万安,淳熙十一年复坏,重建亘四百尺,屋四十楹。明季毁于兵。顺治丙申,知县王应㤗重建。黄蘖桥县南五十里鹅湖桥县北十里,一名荷湖桥,斩马桥去县三十里。归荣桥。县西八十里。 已上俱铅山县。 惠安桥弋阳县,治东二十里芙蓉桥县西北九十里。葛仙桥去县一里。赤石桥县东四十里。丁田桥去县治五十里。祥符桥县西北六十里。待寳桥。县东二十里。 已上俱弋阳县翰林桥贵溪县治东一里。成安桥县市北一百五十歩。古老云:桥成则民安,故名。戴星桥县北五里元至正间桥成之夕,乡人见星坠于桥,故名。饶家桥县南仁福乡云隐桥县南七十里。升仙桥县南九十里龙津桥县南七十里龙虎山前,乃圣井神龙出入之所。双清桥县南七十里。 已上俱贵溪县。 通儒桥城北街学前。太平桥县城西街。了岩桥县东七里。黄藤桥县东十里。岑港桥县北五里。龙浮桥五十九都。五百板桥。 通济桥县南门外。杏林桥十七都。横坑桥县南二里。 已上俱兴安县。

城南渡即平政桥。云溪渡县东二十里。香林渡县北二十五里。后洋渡县南十里。峙港渡县南二十五里。硖溪渡县东七十里。 已上俱上饶县。东津渡玉山县东二里。仑溪渡县西十里。三桥渡县南新安坊。毕姥渡县西北十五里。横槎渡县北三十里。苏家渡县西北四十里。白芒渡县西四十里。石阵渡县西七十里。 已上俱玉山县。 水南上下渡广丰县。治南一里。静安渡县东五十里。塘墀渡县东南三里。 已上俱广丰县梅家渡铅山县西十里。丰家渡县西十里。汭口渡县西北三十里。程村渡县西四十里。石溪渡十九都。大杭渡二十三都。娄家渡县西三十五里。期思渡县东二十五里。杨杭渡县东十五里。燕望渡县西五十里。 已上俱铅山县。 西港渡弋阳县西二里后港渡去县五里。莲湖渡县西十里。晩港渡县东十里。碔石渡县东二十里。华元渡县东北五十里。芙蓉渡县西北九十五里。已上俱弋阳县。 上航渡贵溪县前东隅浮桥渡县西一里朱晦翁有记。流口渡县东十里上溪渡县南二十里。英潭渡县西二十里。羊角渡县东三十里。金沙渡县西二十里。鲁家渡县西四十里倪王渡县南七十里已上俱贵溪县。

饶州府:

棠阴巡检司鄱阳县西。石门巡检司鄱阳县北。康山巡检司馀干县康山黄丘巡检司馀干,久废。八涧巡检司在乐平县北。白沙巡检司在德兴县东桃树。巡检司浮梁桃树镇,今移驻景德镇。白塔巡检司安仁,今裁。石头街巡检司万年县、石镇市仙鹤巡检司旧在乐平,后移万年之荷溪,今废。文山巡检司久废。田南巡检司安仁,久废。

康郎营馀干居鄱湖中忠臣庙左辖十四汛,称险要、花园港营馀干,岁拨官一员、兵五十名驻防,于此周年一更、防弁营万年石镇街三界寨万年奎田村当馀干、乐平、安仁三县之交乆废桥顶寨万年□村接安仁姚源界、黄柏寨万年白石村接安仁界富公寨万年北隅

大龙桥府治东梁鄱阳王萧恢建翼以石栏,下有碧涧元总管常福生建海㑹阁于上,今毁,重建二庵于左右桥甃以石、小龙桥与大龙桥并跨澹津,梁天监间建鳯池桥通鳯池东流,与澹津合、通贤桥郡城内西北诸水从此入茭池、胡家桥邑人胡闰故居,在西南王公桥县西隅,宋知州王十朋徙知䕫州,民走,诸司乞留不得,至断其桥,乃以车从间道去,众葺断桥,因名胭脂桥永福寺,东梁鄱阳王萧恢宫人,常遗胭脂于水,故名。寳胜桥县东北关跨东湖水尾,唐僧寳胜常居此畵桥县永平关泄东湖水甃石,与街等同。德新、永平二桥称三级浪东湖桥即系虎桥通荐福寺,唐僧慈济往来东湖,常系虎于此杨玟桥岳庙前跨湖,北通清山渡,旧名泽门,后因村民杨玟为义犬所救,故以名桥格勒桥三四都跨湖水尾,东通小渡铺路,晋王遥升仙从者,黄氏担柴经此间而弃去,俗以担柴器为格。勒,故名郑公桥三四都宋邑:令郑日新有善政,民怀之,作亭桥畔,以是得名大石桥石门通江南路旧桥卑隘,每水涨难行,后邑人曹贵佛増修髙广,称利济焉,又名广济桥,已上俱鄱阳县。 马驿桥馀干县治东隅。马家桥 詹家桥徐家桥 大慈桥。 冯田桥俱县治南周家桥 苏家桥俱县治北枧桥四都支机桥八都。大瑞桥 儒陂桥俱在二十都管厯桥二十三都 已上俱馀干县。 文明桥乐平县治南太平桥旧名众乐桥,宋改今名。仁济桥县西十里名髙桥青紫桥万全乡,金林一门,科第五人,故名吴口桥长城乡、望云桥兰谷村,刘伯翼官于郴别母此地,及归母殁,因思建桥,故名。金公桥铜冈埠、张家桥县西五里。 已上俱乐平县。 青龙桥浮梁县治铁柱桥臧家湾里人臧洪铸铁柱十二架,木为桥,后铁柱坏,邑人戴弁重砌石桥,易名宁济张益记、永济桥获口都、大通桥陇元都、金花桥里仁,都里人。饶汝王建两胜亭其上,得胜桥韩世清败叛将轶海于此,故名、便民桥县城南,崇祯间邑令傅,元初建。郑履祥有记。已上俱浮梁县。 和丰桥德兴县治右惠爱桥县治左、铜坑桥县治西衍庆桥三都髙明桥六都仁寿桥八都桐木桥县西一名路生桥。青云桥十三都。丛桂桥十八都福隆桥十七都。寿元石桥县南三十八都。 已上俱德兴县。 衣锦桥安仁县治东玉峰桥县治东跨玉石涧,城中水从此出。蓝溪桥县西跨紫云岭山孝烈桥,二都跨洪源涧,宋谢叠山女适金竹。周铨早寡,闻父与母李氏死节,遂出奁赀作桥,桥成,赴水死。乡人义之,故名宋状。元郑獬有诗云:「至今溪上连宵月,照彻贞魂万古心,邑人倪倏」。晋有记。通济桥,县治南,一名薛公桥,因薛公球复建故也。黄田桥、六都、杜桥县东七里、螽斯桥二十二都。 已上俱安仁县。 苏家桥万年县西清塘桥县北五星桥县西门外三里。遁湖桥 横陂桥三都石虹桥五都、塔桥、七都、史家桥县南、七里桥县南苏塘村、郑家桥八都陈营村迎仙桥十三都 已上俱万年县。

髙门渡鄱阳,旧为浮桥姚公渡县东五里。白溪渡六十一都。乐安渡六十五都。儒堂渡六十四都。程家渡三四都。清山渡一都。杨澜渡四十四都。童子渡七都。太阳渡四十九都。磨刀石渡县东十里。崇光渡二十六七都 已上俱上饶县。 西津渡。 严家渡俱馀干县西神前渡馀干县南。白马渡三都马田渡七都黄丘渡十九都。毛家渡二都。瑞洪渡三十六都石牛渡三十一都。吴澜渡二十都。大溪渡二十六都 已上俱馀干县。 南歩渡乐平北永丰乡接竹渡。 黄蘖渡俱怀义乡。神仙渡太平渡 潭溪渡俱长城乡。明口渡北金山。南乐安。乌潭渡长城乡。蚌溪渡永丰乡 已上俱乐平县。 青峰渡浮梁县治东南门渡县治南。鲍家渡县东北水南渡县西白牛渡下义合都老鸦渡里仁都河西渡长芗都、金五渡县治北钵盂渡湖田都、曲潭渡在法京都已上,俱浮梁县。 碧波渡县东八都。银港渡县东十都。瑞港渡县南二十七都。浮桥渡县南一都。永泰渡县南二十八都黄柏渡县西二都。香屯渡县北四都 已上俱德兴县。 孟家渡县西津门外。上渡县南一里居锦江上流。浮石渡下七都,即胡家渡,去县七里。蔡家渡十都溪山渡十七都。碣石渡十四都。黎浦渡二十四都。张公渡十六都 已上俱安仁县。 竹屯渡县治西陈坊渡县西五里。旧以舟渡正德间,县尉汤君宏创为石桥吴阐渡县西港西渡五都赵家渡十都玉溪渡十二都 已上俱万年县。

南康府:

长岭巡检司星子县、青山镇柴棚巡检司都昌县东。今移驻周溪镇。左蠡巡检司都昌县西。今移驻星子县渚溪芦潭巡检司。建昌县南。今裁。

望山寨都昌县东六十里鄱阳。湖中。古有□寨。

宣诏桥府治谯楼,前宋庆厯六年,郡守程师孟、建明、万厯郡守田管修、星湖桥府城中、花家桥府东五十歩、芝华桥府城南、通江桥府城南兜率寺前、冰、玉涧桥郡治东百馀歩,跨冰玉涧,宋淳熙间,知军朱晦翁建、紫阳桥府城南门外、颜家桥府北五里颜家山,以颜鲁公所居得名。旧志:朱晦翁修、玊涧桥府北十里、白鹿洞口桥府北十五里,宋淳熙间,朱晦翁建前𥪡紫石坊白鹿书院四字,明李梦阳书、流芳桥在鹿洞石上有「流芳」二字,枕流桥鹿洞口下即小三峡石,上刻白鹿洞书院五字峡,傍勒枕流」二字、三峡桥宋祚符间建苏轼有诗,王禕有记、先师桥旧名相辞府北二十五里、红罗桥府东北三十里、大广桥府东北三十八里、杜子桥府北三十五里、鲤鱼桥府北四十里、迎春桥府西一里、塔子、冲桥府西三里、刘师桥府西五里、九洪桥府西六里、樟树桥府西七里招隐桥开先寺前,南唐时建杜林桥府西十里入开先寺路。南唐李中主建鸾溪桥府西三十里归宗寺侧、漱玊桥府西十里一山桥府西十馀里开先寺。南宋禅师佛印建度仙桥旧名简寂,在府西二十里。宋陆静修建。栗里桥府西南三十五里柴桑桥府西二十八里,陶靖节有诗。清风桥旧名杨柳桥,在府西三十里清河桥府西三十里神兴桥府西南三十里周思桥府西四十里殊良桥府西南四十里茅桥府西南五十里龙潭桥府西南四十里乔浦桥府西南四十馀里赤渡桥府西南二十里、青石桥府西南三十里广济桥府南四十五里长溪桥府南三十里鹤鸣桥府南三十五里 已上俱星子县。 鹭鸶桥县东关外嚞桥县东北二十里新桥县东北三十里髙桥县北四十里西洋桥县北九十里区兴桥县西关外钱公桥县西二十里毛家桥县西南五十歩胡家桥有二:一在县东八十歩。一在县东来苏坊师古桥县北一里卢家桥县北三里。桑家桥县东十里。邵家桥县东十五里黄泥桥县南一里。官桥县北六十里忠孝桥县北三十里宋寺丞陈畦获罪子代死,故名傅家桥县西四十里南八桥县东三十里向家桥县北四十里青石桥县东五十里左家桥县东新城乡大砂桥新城乡刘逊桥县东六十里。董家桥孝行乡韩田桥县北七十里雁子桥县东七十里元丰桥县北八十里。霹雳桥太平乡臧家桥县北一百里观音桥县东四十里 已上俱都昌县。 登云桥建昌县学。东宋建明倪公辅、知县李如圭。建登云覧胜亭迎恩桥北门内、日中桥县城中修江桥小西门内䨇玉桥县东一里。丰宁桥马路口蟜塘桥县东六里。易俗桥县南五里。善济桥县南十里呼童桥县西四十里。普照桥县西四里。普济桥县西五里。九里桥县北九里。塔水桥县南三十里。南保桥县南八里。青石桥。 军山桥俱在县北十五里陈桥县西北三十里。丰安桥县南四十里驿南桥县北三十里。太平桥县北六十里。广济桥燕家湾皇甫桥县南三十里。橦山桥县西八里 已上俱建昌县。 登瀛桥安义县,文明门外拱宸桥迎恩门外向阳桥向阳门外永安桥永安门外大中桥县城内。欧公桥县北十五里。台山桥县西三里。后岸桥县东二十五里。富村桥县北四十里龙安桥县西北三十里龙潭桥县南三十里。雷湖桥县南三十里洪坊桥县南三十里。 已上俱安义县。

钱家湖渡府城外五福港渡府城外湖南左蠡渡府城外湖南神林浦渡府城东长岭渡府城外湖东潴溪渡府城外湖南。 已上俱星子县。 新河渡都昌县西门外后河渡小西门外南山渡南门外、石壁渡石壁山下黄沙渡通左蠡水涨甚险下林渡县北七十里。懒石嘴渡县西北七十里。小矶山渡县南。樟树湾渡县北。 已上俱都昌县。 西津建昌县,去城一里。梁山渡县东十里。当阳渡县东十五里。藕塘渡去县三十里。张公渡去县三十五里。白楂渡去县四十里。河湖渡去县六十里。上辽渡去县二十里。杨柳津去县二十里。唐天寳中知县李守真夹岸栽柳,故名。团头渡县东十里 已上俱建昌县。 龙津大渡安义县南门外塘下埠县东二十里。阳湖渡县东瓦子渡县南三十里。 已上俱安义县。

九江府

城子镇巡检司,德化县,今裁龙开河巡检司德化县。今裁。南湖嘴巡检司德化县,今裁湖口巡检司湖口县。今裁。茭石矶巡检司湖口县,今裁。峰山矶巡检司瑞昌县,今裁马当巡检司湖口县北大姑塘巡检司德化县东南。肇陈口巡检司瑞昌县

营盘墩在瑞昌县西四里,平地特起五墩,螺溪流绕四面其中,少凹如盘。明初追伪汉,尝屯兵于此思贤桥府城南跨甘棠湖,上为思李,渤建也,今迁南薫门外太平桥府城南三十里,唐开元时建龙开河浮桥建自宋至明弘治间,主事白士珍重修旧仕小江南岸海天堤,后襄阳孙徽移置上流以避水势,立亭其岸曰憩民亭。正德时,靖州宋以方复新及厂署迁于河东部司,遂不葺桥。万厯初,太守吴秀重修。崇祯甲申,左良玊陷九江桥,废。康熙六年,太守陈谦以旧额桥船十二只,德化、瑞昌各造六只,桥夫四名,二县各给二名,工食银六两,使君桥府城西湓浦门外太守赵祺建,又名赵公桥、玊波桥府城西门外,俗名花桥、锦涧桥庐山麓、虎溪桥庐山东林寺前、清平桥府城西门外,元至正间建纸方桥仙居乡白茅山下、通济桥白鹤乡盘塘坂、山口桥白鹤乡汤子社、龙冈桥白鹤乡,张田坂安桥濓溪巷,初名新桥、石塘桥石塘铺、甘泉桥甘泉乡、朱桥仁贵乡女儿港、白水桥去县治五里。、延平桥白鹤乡丁田铺、隔港桥仁贵乡、猴溪桥甘泉乡石耳峰下蓝桥甘泉乡龙溪坂上、毛家桥甘泉乡南山、溪桥去县治九卜里。上下各一、福临桥钞关后、安城桥赤松乡。 已上俱德化县。 通津桥县南一百七十歩南桥县南三百歩通南塘水湴塘桥去县里许女人桥县治北一里梅林桥县西十里罗汉桥县南三里三桥县南七里舆梁桥县东北林青桥县东北三十里李家桥县西北三十里古港下骢马桥县西四里苏滩桥县东北十里罗滩桥县东北十里。潘溪桥县东北二十五里。乌石桥县北寺桥县西十五里。钱家垄桥县北二里。聂家桥县西北三十里。箬山桥县西北一里。下马桥县南二十里。 已上俱德安县。 安城桥瑞昌县,安泰乡望仙桥县东五十馀歩、大塘桥金城乡、白龙桥县西汪家桥去县一里。大通桥金城乡黄桥安泰乡土泙桥安㤗乡金城桥归义乡乌冈桥归义乡。䨇港桥洪阳上乡 已上俱瑞昌县。 虹桥湖口县振武门外墩头桥县东北大岭石桥大岭山下水通大江塌水桥县东十七里苏观渡桥都盛乡明邑令蓝淦筑堤数百丈,甃以石,民至今赖之长乐桥县东三十里马影桥县东十二里流澌桥县东北一十里南溪桥县东十五里马歩桥县北,枫树桥县西北柳仲太桥县东北、孝义桥县东北杨桥县西北 已上俱湖口县。 文桥彭泽乡去县三十里曹军桥县南二十里三学寺桥三学寺侧、杨树桥县北十二里哲桥县南六十里江家桥县南三十里𤓰子桥县南三十里史家桥县东北二十五里㶚头桥县南三十里毛公桥县南二十五里刘家市桥县东四十里张家桥县东南三十里道观桥县东二十里龙福桥县东四十里四官人桥与长乐桥连张御史桥县南三十里,旧名黄家桥三陂桥彭泽县南六十里。思贤桥建安乡旧县西杨家塘桥县南十五里髙桥县东十里官歩桥建安乡、甘露桥甘露乡、胭脂桥胭脂乡、新桥思贤乡左、富溪桥青山铺东、白莲桥青山铺西、易家桥杨家塘南二里罗家桥县东十里女儿桥新兴乡慈善桥峡石岭下仁矶桥县西南三十里悬鱼桥建安乡、杨梓桥二十都塔水桥县东二里闵家桥县东三里黄荆桥髙桥东北。 已上俱彭泽县。

龙开河渡,向有浮桥,今废岁编渡。夫每水涸,土岸崩峭,雨輙泥泞舟渡,人马多至陷溺。明户部主事岑万创石堤,后主事林梅郡守马纪落成,下植木椿数千对,甃石级,共长六十馀丈,寛二丈,上平台二,随舟往来,抵泊渡者无患。万厯末,兵备葛寅亮移水浒庙前南湖嘴渡府东五十里湖口县、浔阳渡府北、鹤问寨渡府南五十里。 已上俱徳化县。 泗溪渡德安县北十二里卢家滩渡县西二十里。宁州及武宁县通衢。康熙十二年,县令姚文燕造舟二只,渡夫四名,置田二十亩为渡夫,工食往来者德之。 已上俱德安县。 南门渡 苍城渡俱瑞昌县南一里百渉渡金城乡 已上俱瑞昌县。 湖口渡彭蠡湖之口东西相距二十里。石嘴渡县南九里。劳家渡在县南十里。苏观渡坚山西。西仓渡县东七十里。黄茅潭渡县北孤山渡白洋湖土目渡县南五十里。八里江渡县北柘矶渡县北五里 已上俱湖口县䨇溪渡县北七十里。 已上彭泽县。

南安府:

赤石岭巡检司大庾县峰山里郁林镇巡检司大庾县黄泥港潭口镇巡检司南康县东北相安镇巡检司南康县治西浮龙镇巡检司上犹县治西。铅厂巡检司,崇义县去县治一百二十里。上保巡检司崇义县。去县治一百三十里长龙巡检司崇义县尚德里

横浦闗大庾岭絶顶即秦之塞上,故乂名塞岭,葢以险设关也。梅关亦在岭上,即唐张九龄凿通东粤处。宋提刑蔡挺既甃岭路,以岭故多梅,因长曰梅关。浮江隘,去城十五里。梅岭隘去城二十里。游仙隘去城四十里。吉村隘、去城五十里沙村隘、去城六十里。,右源隘去城七十里。内良隘去城一百二十里。已上七隘,属郁林巡司。牛尾隘、去城十里。佛子隘、去城二十五里。赤江隘、去城三十里。䨇坑隘去城三十五里。樟兜隘去城五十里。云山隘、去城六十里。宰屋隘。去城七十里。龙华隘去城八十里已上八隘属赤石巡司。踞岭隘。 李家山隘俱三迳里、鼔楼隘在长伯里西下堡。 甘竹、一堡二堡。 李姑寺堡。 莲塘堡俱至坪里麻斜堡。 古楼堡。 潭口堡。 牛牯堡。 湖头堡。 沙溪堡。 担柴堡。 石塘堡。 塘江堡。 油槽堡。 龙回堡、俱三迳里,龙回在信丰界莲塘寨邑西河田里、赤江寨邑西至坪里、相安寨邑北相州里、太平寨邑北新龙里、莲花寨邑北三百里同巡寨邑北长伯里已上俱南康县,元季时里民置以保障,今皆废于兵火。大雷隘牛田里、頼塘隘振德里、上稍隘龙下里、疋𫀆隘村头里、卢王隘安和里、金坑寨、邑西一百六十里,周一百一十五,大明属崇义县,今俱属上犹县。小坑隘。 稳下隘。 关田隘、俱义安一图、流决隘义安二图、聂都隘义安三图、横水隘崇义里,长流隘。 古亭隘俱雁湖里、华山寨西八十里。莲花寨已上俱崇义县。

横浦桥府城南门外,元延佑间建,后改名平政,迨至正时圮,郡守张元祚架木于墩,郡人刘芳记,明初复圮,至成化戊戌,知府张弼修之,复名横浦,弼自为记,后又为水决。嘉靖戊子,太守吕律修葺,改名平川副使。方豪记:康熙四十六年,大庾令武承谟重修、青云桥府城东南、寅宾桥府城东门外五歩即隍桥、平易桥府城左、迎旸桥府东门外一里、三山桥嘉佑寺西、西成桥府城西门外五歩、宜男桥府城南一里驿使门桥水南南门外、梅丰桥驿使门南、小沙桥五里山,南唐开元时开岭路,以木为之,明景㤗间,甃以石,成化庚子,知府张弼重修、大沙桥小沙桥南、镜台、山桥梅岭铺抢、秋场桥镜台山南二里接岭桥大庾岭下,唐开元时建,原名礼钖桥第一桥府城北门外,旧名朝天、拱宸桥府北二里,今名分水岭、峡口桥有二,俱在䨇牌铺,皆宋嘉佑、建明、景泰间,始甃以石大里桥䨇牌铺北七里、小宻桥青龙铺、新田桥嘉善里,皆唐开元时架木为之,屡圯屡建池江桥池江铺、小溪桥小溪铺、京舟桥京舟铺、赤石桥赤石铺、深坑桥峰山里峒、山桥安庾里。 已上俱大庾县。 通济桥南康县治东一里,又名芙蓉渡苏歩桥县北资圣寺右,以宋苏轼经此,故名文付桥县东十里芙蓉桥县东十里樟桥县东三十里髙陂桥县东四十五里。银渡桥县西三十五里旁有银渡馆。潭坪桥县东四十里。潭口庙前桥县东五十里羊坑桥县南二十里古桥县南三十里。鹤鸣桥县西三十里叶坑口桥县北十里白塔桥县北十里石古垄桥县北十五里安舒桥县北五里水南桥三迳里广津桥县东五十里黄土桥县东髙陂,下一里。 已上俱南康县。 寳林山桥上犹县南门外金桥县南便门,对江迎恩桥县东门外通粤桥县西门外合襟桥迎恩桥东龙冈桥县北门外湖江桥县西二十里芋坑桥县东十五里沙园桥顺化乡,相州二里惠政桥县东半里,旧名游龙,甃以石,后为水圯。元至治间,典史王銮始具舟六为浮桥,改今名巷口桥县东一里济川桥县南元县尹刘士雄具舟二十只为浮桥神桥县西一里北河桥县西二里龙洲桥县西五里冲寂观傍荐福桥县西十里圆坑桥县西四十里惠济桥县西一百二十里南村桥县东二十五里广布桥县北十里犹口桥县东。 已上俱上犹县。 太平桥崇义县治西南四十歩邹坑桥县北四十里。焦坑桥县北四十三里。 已上俱崇义县。

南渡府城、蓉江门外。东渡府东演武亭十五里。下渡东门学前。上渡河□里中渡便民门外。西渡县西坛下。银渡城西三十五里太平里。甘渡城东五十里,旧名大竹。塘□城北四里长伯乡鹅坊渡顺化乡。 已上俱大庾县。 县郭渡上犹县南门外中渡县西半里。上歩渡县西五里。琴口渡县西五十里。龙下渡县北村二十里。北村渡县东南十五里。 已上俱上犹县。 长潭渡崇义县。治北四十里。广木口渡县西四十里。 已上俱崇义县。

贑州府:

桂源巡检司贑县云泉乡、长洛巡检司贑县,今裁、磨刀寨巡检司贑县爱敬乡、平头寨巡检司雩都县东北。绍兴七年,岳飞平固石洞贼,度平头驿,路通闽广,当五峒七迳之冲,遂于是地建寨,亲率麾下筑之,寨成,立司招收义军,以捍御贼盗,今立巡检司、新田、巡检司信丰县东、回龙寨、巡检司兴国县寳城乡、衣锦寨、巡检司兴国县、湘乡巡检司㑹昌县南、承乡、巡检司㑹昌县北、河口巡检司㑹昌县,今裁、板石、巡检司安逺县西北大墩巡检司安逺县,今裁下河寨巡检司宁都县南延福里大路口、湖波巡检司瑞金县东北、瑞林寨巡检司瑞金县西北、捉杀寨、巡检司石城县治西下厯巡检司龙南县南、新坪巡检司长宁县北、黄乡巡检司长宁县西北

文滩隘二十七八都、黄土岭隘九十三都、婆婆隘九十七都、下窑隘六十三都、龙背岭隘九十八都、袁屋岭隘一都已上俱贑县,宋元里人避兵处青塘寨雩都县东北一百八十里。绍兴三年,岳飞收洞冦,功成后,以其地界宁都、兴国为三邑之冲,冦盗出没,因置寨于此,明立巡司,寻革罗石寨县东南五里磜下隘。 龙潭山隘。 马岭隘 峡口隘 牛岭隘俱塘村下里,与㑹昌、信丰、贑县安逺相通,山谷深长,人烟稀阔,盗贼出没时为民患、佛岭隘、崇贤安下里与瑞金界团,箕山相近,山连宁都、瑞金、石城三县境,明时盗贼啸聚,御史吴山剿平之。丰田隘云化外里接㑹昌界、葛垇隘佛婆里接兴国界、左坑隘。 银坑隘安仁下里已上,俱雩都县、黄石前寨有二,一可容数千人,俱宋、元人避兵处石口隘。 平冈隘。 陂头隘。 竹篙隘。 鸦鹊隘俱在县西南、九里隘,县西八十里已上,俱信丰县邹公寨距县北二十里。宋邹峄与文丞相屯兵于此。龙子桥隘兴教里、梅窖隘六十三都。衣锦寨隘。 油洞隘曹溪上下、南村洞隘郎团都、温陂埠头隘惠化东,中下都峡田隘 刘坑隘仗相上下里、龙沙庙前隘云溪团、垓头坪隘瑞日外、荷树陂隘屋山下企岭垇隘云山里墟下隘长安外、槎园、冈隘蓝田西、花桥隘蓝田西回龙寨隘。 壕头隘方心下里、方石岭隘崇贤上里、杨梅迳隘方大上寨上隘云相里、瓦子隘方山里、岫口洞隘阁团都、丰边隘。 徐平隘俱在南云下,保已上俱兴国县长河寨。 长沙营界㑹昌、安逺二县之间,宻迩贑之黄乡,闽、广之象洞、背寨、溪南等处,贼欲犯南贑,必从此入旧筑,有城堡,设守备官,驻札其地。羊角水堡隘县南一百二十里,旧名郎溪,东逹武平,南逹程乡,为一县襟㗋,湘水发源于此。牛劵山隘县西南百二十里湖界隘。 清溪隘县南八十里分水隘县东北六十里羊石隘县东南七十里已上,俱㑹昌县火石迳脑隘。 大石上保隘。 黄乡老虎隘。 䨇桥都司隘。 䨇桥雁洋隘南桥藤岭隘。 腰鼔十二排隘 滋溪、黄竹、湖隘,寻邬、黎坑磜隘已上俱安逺县、东龙隘县东八十里田埠隘县东五十里青塘隘县西北四十里白鹿隘县南五十里长胜隘县东南五十里排云隘县西南三十里下河隘。 秀岭隘县东北六十里已上,俱宁都县大隘山县东二十里,路通闽广,险隘特甚北隘山县西北七十里。壬田寨招召乡一里。瑞林寨智乡一里。桃梅岽隘常乡平地岽隘。 桐木迳隘俱承乡塔,迳隘新迳隘。 新中隘。 黄沙大隘。 黄沙小隘俱浮乡四里车断●隘。 湖陂隘。 鹅公岽隘俱招召乡已上,皆瑞金县、黄藤,迳隘南径口隘。 樟木迳隘大龙保、横江角嵊隘县东南、油潭水隘下厯保、龙子岭隘。 东桃岭隘新兴保将军寨。 铁站寨俱象塘保羊牯寨坊内保太平寨。 龟湖寨。 黄土陂寨里镇寨俱上䝉保、狗鼻窟寨里营保、南坑寨县西江东寨坊内保已上俱龙南县髙寨冈定南县东文昌山石耳寨县西南十五里。探石寨县西南十里。赖家寨县西南四十里。坝口隘县北十里耸冈隘。 铁树隘县北四十里宋江隘县东北三十里南岭隘,县北六十里通宁化广昌站岭隘,县东十五里逹宁化蓝田隘县西南十里逹瑞金秋溪隘县北七十里逹闽汀陈坊隘,县西南三十里逹瑞金,已上俱石城县。

东津桥府城建春门外,今废西津桥府城西津门外,今废南桥在府镇南门外,今废留公桥在百胜门外,今废中书桥在西津门外,今废度龙桥在府城东、赤栏桥在桃源滩之濵、惠仁桥在贡水东小桥晋咸和间建、长兴桥在磨刀南八里、白塔大桥在大由乡、梅林、坑口桥去府城三十里、马圳桥四㑹乡、永隆桥、苦竹铺、长歩桥章水乡、桂源桥。 䨇秀桥俱在云泉乡。龙溪桥 坑口桥。 林口桥。 安湖桥。 志歩桥长兴乡 已上俱贑县。 阜民桥 佛镇桥俱雩都县东门外西成桥县西门外永安桥蹑虹桥县东南乡。东溪桥。 禾溪桥 黄金桥 利渉桥、唇口桥。 下耆桥。 唐村桥。 峡尾桥。 筠竹桥太白桥。 下官桥俱在宣义乡。银坑桥 紫薇桥 石陂桥俱在黄金乡佛㜑桥。 平头桥俱在知义乡 巳上俱雩都县嘉定桥,信丰县上东门外。宋淳熙间,邑令赵师侠建浮桥,嗣后屡修屡圮。明万厯时,御史甘士价甃以石,后复圮。康熙二年,邑令张宗瀹修为石墩十垒,架木为梁,上覆以屋迎恩桥县北门外旧名虹桥,架木为之,后易以石,更名。朝天。明初,知县彭奉先修,改今名。慧应桥县治西北、长寿桥公桥。 黄泥坑桥 鎻铜桥。 乌铺桥。 袁婆桥 大塘桥俱在县南火锹坑桥。 河口桥 钱冈桥 白竹桥延寿桥。 桃枝桥 古木桥俱在县西鸡社桥。 三板桥俱在县北莲花桥。 火坑桥俱在县东南。张公桥。 七星桥 谷溪桥 延龄桥俱在县西南。 已上俱信丰县。 承恩桥兴国县南门跨濠广志桥与承恩桥并列。文兴桥在县北十里文溪渡口,旧有桥圯于万厯间,后时圮时修。康熙丙戌,僧佛兴募修邑令张尚瑗有碑记。兴众桥在南门山下桥在西门、濊江桥、在北门,俱通判王熊建。松濑桥山寮木门岭小奋桥。 空心佛桥、五郎桥 龙子桥。 黄枝桥。 竹园桥俱在衣锦乡荷塘桥。 花桥 武昌桥。 池口桥。 长安桥。 节义桥、兔口桥。 灵山桥 赤冈桥 德星桥俱在儒林乡。恽院桥廖屋桥。 云溪桥 桐林桥 圳下桥俱在清德乡。马良桥 上过桥 下过桥。 桐溪桥 通众桥。 独江桥水南桥。 下独桥。 屋山。上中桥 黄龙桥。 大陂桥。 迎薫桥 清泉桥俱在大足乡大花桥在寳城乡。 已上俱兴国县。 苦竹桥宁都县土鬲桥 长江桥。 迎恩桥俱在县东第一桥。 第二桥 第三桥 第四桥 文昌桥毛坑桥。 桑园桥 通济桥。 见龙桥秋成门外一里长庚桥县西十里。拱辰桥 美山桥 狮子桥。 田西桥 流芳桥莲湖桥。 姜迳桥 吴池桥 清平桥。 骆驼桥杉口桥。 百路石迳桥。 曾公桥。 枫迳桥。 黄潭桥继羙桥。 山角桥 下沽桥。 月桂桥 古坑桥、遥歩桥。 廖元桥 龙舌桥。 廖屯桥 花桥旧名龙山。罗陂桥。 长兴桥皆在县北。江东桥 浮蓝桥 石榴桥。 梨树坑桥 云迳桥 南坑桥 珠子桥皆在县东南 已上俱宁都县。 抑洪桥会昌县东,一名歩云、五里牌桥县北、广济桥在珠澜铺龙至桥怀仁保、虎溪桥、白云山下。五陂桥、二都。 已上俱会昌县。 云龙桥瑞金县南。旧名绵福北门桥 通济桥。 罗溪桥壬溪桥县东北三十里。严坑桥县西五里。菱角桥。 大埠桥。 徐口桥俱在县东北二十馀里。南桥 武阳围桥 会通桥。 已上俱瑞金县。 城桥三座一在迎薰门,一在宾阳门,一在拱极门大桥。 西𤓰埧桥。 文明桥俱在县南濓川桥县西拱桥。 南迳桥。 黄土潭桥 龙安桥 望恩桥。 利渉桥俱在县南,断龙江口桥七姑潭桥。 龙头桥。 吊视口桥俱在水北乡迳口桥长沙保滑石桥 鹅公坑桥。 永安桥。 龙石桥固营保 已上俱安逺县。 东江桥龙南县东门外,始为浮桥。宋令林克思郑输易以石,后废,今仍为浮桥东门桥东门外、南门桥南门外、西门桥西门外、𢎞仁桥县西南下汶桥。 长桥俱在县东。䨇院桥。 横溪桥。 尹山桥、象塘桥俱在县南龙头桥。 济川桥 惠成桥。 攀龙桥、附鳯桥俱在县北楼背桥 南迳桥俱在县西北 已上俱龙南县。 瑞昌桥。 江东桥县西、小石桥、北门外,又名㑹贤。卧虹桥、馀庆桥俱在县西南延庆桥。 赤江桥 通济桥。 杉溪桥俱在县北西坑桥。 蜡香桥。 李猎石桥。 石排桥。 长乐桥 若班龙桥俱在长上里罗源桥 分水桥。 卢坑桥东门嘴桥 柞竹坑桥 如午桥。 龙安桥 长寿桥俱在石上里何石桥。 龙坑桥 铺背桥。 石板桥。 南岭桥 清石桥。 将军桥。 衷铁桥。 要津桥。 石淙桥俱在石中里。䂥石桥 顾车桥俱在礼上里封碧桥 昌隆桥安桥 太平桥俱在栢中里。崇先桥在丰上里。秋石桥 杨源磜桥 磜下桥俱在县上里 已上俱石城县。 南门桥定南县治南门西门桥西门东门桥东门泥竹园桥 丁坊桥。 黄乾头桥。 下池桥俱在髙砂保司湾桥。 郑屋桥 司前桥。 大湖桥俱在下厯保盘古桥 十二丘桥 鱼迳桥俱在潭庆保。迳口桥。 粗石桥俱在大石保。仙岭桥 上坑桥。 黄砂桥官桥 安宁桥。 程岭桥俱在横江保 已上俱定南县太平桥、长宁县治南。福善桥治南。、通济桥治西、东拱桥治北。大路下桥东厢、大竹园桥滋溪保、大田桥䨇桥保新铺桥。 卓坑桥在三标保、上下瓦桥俱在南厢。古坑桥八付保 已上俱长宁县东津渡府城建春门外、西河渡西津门外、邓湖渡南门外、谢家渡涌金门外七里渡。 竭歩渡俱在大由乡、源头渡。 郭口渡。 蓝江渡俱在爱敬乡王母渡四㑹乡杨梅渡 黄金渡 街亭渡 白涧渡俱在章水乡。攸镇渡 良富渡。 锡州渡俱在云泉乡。江口渡 □滩渡俱在长兴乡 已上俱贑县。 攀桂渡南门外白口渡东南四里中心坝渡城西龙门渡。 新地渡 乌株渡横石渡。 鸡栖渡 承口渡。 合口渡俱在宣义乡。苦竹渡赤口渡 上吉渡 车头渡。 孤潭渡。 率口渡俱在黄金乡小□渡。 枫柯渡俱在智义乡 已上俱雩都县。 桃江渡 黄沙渡 龙湖渡 吴村渡。 王公渡俱在县东七里渡。 油洲渡 乌传渡。 东塘渡。 小河渡。 莲池渡、大吴渡。 长演渡。 剧付渡。 水口渡 方溪渡,刘公渡。 九龙渡 崇仙渡俱在县南东传渡 营潭渡、龙王渡俱在县北参口渡县西南。吴村渡县东北。 已上俱信丰县。 竹埧渡县南。武塘渡 温陵渡。 孟口渡。 新水渡澄渡。 白沙渡 程渡 曲列渡 程水渡 龙下渡 方流渡 苦蒲渡俱在东门外 已上俱兴国县。 通济渡俗名东门下谢渡。 渡头渡。 璜溪渡 锺公渡 鹿江渡 黄村渡 陈村渡 古蛟渡 长胜渡》 罗口渡。 通天渡。 曾坊渡。 苎●渡 大龙渡。 小龙渡、龙下渡俱在县东南朱家渡。 鱼江渡 罗巷渡。 羊灌渡 鳌口渡。 中傅渡。 林池渡 棠梨渡。 苦株渡孚惠渡。 南当渡。 陂头渡俱在县北莲花渡县西 已上俱宁都县。 临清渡西门外䨇清渡东门外。镇湘渡南门外。湘乡渡。 冷水渡 羊角渡。 峡头渡 大㑹渡。 叶坊渡 谢坊渡 石门渡俱在县南、黄坊渡。 庄埠渡。 怀仁渡。 上照渡 白沙渡 小化渡。 鸬鹚渡。 长田渡俱在县北鱼溪渡。 桂林渡 麻州渡 龙船渡俱在溪背 已上俱㑹昌县。 县前渡南门䨇清柳渡北门鱼船埧渡 武阳围渡俱在浮乡。潭屋渡 白坑渡俱在招召乡 已上俱瑞金县。 龙头渡 板口渡。 汤邦渡 社山渡 河口渡鸭子墟、浮桥船渡。 已上俱安逺县。 朝阳门,渡杨枋渡。 江东渡。 大埠渡。 演教渡 弹子石渡、莲塘渡俱在县南东山寺,后渡。 里仁渡。 野石河渡 上营渡俱在县东。水西渡。 象塘渡 浒坊渡俱在县西北门渡关西渡。 宁溪渡俱在县北。罗盘石渡 含水渡。 龙眼渡俱在县西南 已上俱龙南县。 东门渡。 南门渡 坝口渡俱在长上里。琴口渡石上里。古樟渡。 燕薮渡 长江渡俱在石中里。伏田渡柏中里。水南渡。 长口渡。 坑田渡 秋口渡 龙下渡俱在龙上里丹阳渡礼上里 已上俱石城县南门渡。 火甲渡。 大竹围渡俱在髙砂保九洲渡。 石头渡。 月江铺渡俱在大石保。长布渡。 鹤子渡 内江官渡俱在小石保。 已上俱定南县。 河岭渡。 城江渡。 新村渡 车头渡。 鸦潭渡 留车渡 已上俱长宁县。《江西通志》卷三十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