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四十二
古迹
九江府
康王城《述异记》:庐山上北岭。 城号康王城,天雨闻鼓角之声。《传》云周康王好音,累寻名山,故有康王之号,古彭泽县。《府志》在县东三十里汉置,晋、隋因之。唐武徳五年,改彭泽为浩州,迁于浩山下。今彭泽乡。
柴桑故城,《明一统志》在府城南九十里,汉置,属豫章郡。隋改为湓城,即今楚城驿是其址。《述异记》:寻阳柴桑县城,晋永和中,有童謡呼为平石城,时人佥谓平灭石晋之征也。桓𤣥篡位,晋帝为平固王,恭帝为石阳公,俱迁于此城。
赵屯城《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东北二百五十七里,典籍不载。古老相传赵屯城。
废九江县。豫章书在府境,晋元帝置,后省,废上甲县。明一统志》,在彭泽县境。晋置,义熈中省入彭泽。
半洲故城,元和郡县志》在府城西九十里。按吴将孙虑黄武二年出镇于此筑城。
懐玉城名胜志,在府城西一十五里,本汉寻阳县,其城晋孟懐玉所筑。隋因水患,移入城为附郭,今名故州。彭蠡、湓城,皆其地也。
郡南古城《述异记》:「寻阳张允家在本郡郡南,有古城张少贫约,屡往逰憩,忽有一老父来与张言,因问之此城何名?答曰:吾不知为南郡城耳。张后出官为南郡太守,即以城号,以志老父之言焉」。
古太原郡城。《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东北五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太原郡,梁武帝立,属寻阳,领晋阳、天水、和城三县,陈亡废。
废天水县。《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东五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天水县,梁武帝置,以拟西水县。隋平陈,废入彭泽。
废和城县。《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东北二百二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和城县,江左立,属汝南郡。齐之庐江、南顿亦有和城,属太原郡。至隋平陈,并入彭泽,废晋阳县。《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东北一百九十四里。按顾野王《舆地志》:晋阳县,梁武帝立,属太原郡。隋平陈,并入彭泽。
废龙城县,《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西二里。隋平陈后置,至开皇十八年,又改为彭泽县
废乐城县。《太平寰宇记》:在彭泽县南三十九里,县城傍山为之,南北髙险,东西平下。隋大业十三年,贼帅张善安据险。唐武徳五年,县平,属浩州。至八年,省州及县并入彭泽。
废楚城县。《太平寰宇记》:唐武徳五年置,属江州,贞观八年省入寻阳。豫章书在徳化县。
浩州城。豫章书在彭泽县浩山。下,唐初李大亮奏置,后废。
匣剑城,程史九,江郡治正,对庐山之双剑峰,乾道中,蜀人唐立,方为守谓。昔曹翰尝屠此州,后李成亦尝入郛,皆双剑之祟,乃辟谯楼前隙地,筑为二城,夹楼而矗其上,谓之匣剑」云。
歇马台,明一统志图经云:始皇至庐山歇马于此。按前志所采九江古迹,如巢湖故城为今江北庐州巢县,乃秦、汉九江郡地,与此无涉。虎渡亭、清风阁为汉九江郡太守,宋均而作,齐云楼乃均守九江郡时所自建,皆非今九江也。昔人附㑹,前志因而误采,今削。
瑞井,《浔阳记》:盆城,汉灌婴所筑。孙权经此城自立标,令人掘井,得铭曰:「頴阴侯所开三百年当塞,不满百年」。为应运者所开,权忻以为瑞。井江中风浪,井水辄动。名胜志》在九江府庾楼侧,亦名浪井。
置马亭。《后汉书郡国志》注:浔阳有置马亭,刘勲士众散处。
《稽亭《浔阳记》:稽亭北瞰大江,南望髙岳,淹留逺客,因以为名。
陶公垒,《元和郡县志》:咸和四年,后将军郭黙杀平南刘映,叛于此,陶侃讨黙筑以攻之,黙乃以布囊盛米为垒以应,陶今称云,陶公垒豫章书在府城东北,亦名郭黙城。
飞鱼迳浔阳,记去府城西二里,晋义熈中,吴𨽻为鱼塞于云湖中,有人语之曰:「晚有大鱼攻塞,切勿杀𨽻」。许之。湏臾,有大鱼至,群鱼徔之同侣误杀大鱼,是夕风雨暝晦,群鱼悉飞上木间,因名为飞鱼迳。
石泉碑,明一统志》在徳安县北四十里葛洪山,晋时,洪见田有蛭害人,为书符籙于石置之田畔,蛭遂不生,石刻见在。
陶公旧宅名胜志》,在府西南九十里柴桑山。《晋史》陶潜家于柴桑,即今之楚城乡也。去宅北三里许。有靖节墓。唐白居易有《访陶公旧宅诗》。
玩月台,《明一统志》在湖口县东三十里,晋陶潜为彭泽令,时筑以玩月台。南有洗墨池,乃潜所凿以涤砚者。元吴澄记靖节先生家浔阳之柴桑,尝为彭泽令。后析彭泽创湖口县湖口,亦彭泽也。故其境内往往有遗迹为靖节读书之地,望月台遗迹犹存。
龙泉庵舆地纪:胜在徳化县南三十二里。晋江州刺史桓伊为逺法师,建周景式庐山记山,西有龙泉精舍,初逺,法师遣诸道人行卜,地息此而渇,法师因以杖掊地,即泉涌出。天旱,法师令道人读龙王经泉中,有物如蛇而出,角腾空中,去,湏臾而雨。
逺公讲经台朱子诗注:东过佛手岩,石室嵌空,中有井泉,僧縁崖结架以居,下临锦绣谷,又有石榻名逺公,讲经台。
雁门市陆游记东西二林之中,有小市曰雁门,市传者以为逺公雁门人遂仿佛雁门邑里作此市。
三笑亭名《胜志》:虎溪在东林寺前,上有三笑亭逺公送客,不过此溪,过则虎辄鸣吼,他日,送陶渊明、陆修静,不觉过虎溪,忽作声,三人愕然大笑而别唐李白诗:「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逺,何湏过虎溪,《宋苏长公书、三笑图》,后近于士人处见石恪画此图,三人者皆大笑,至于冠履衣服、手足,皆有笑容,其后三小童罔测所谓,亦大笑,赞云:彼三士者,得意忘言,卢胡一笑其乐也,天叹此小子麋鹿狙猿,尔各何知,亦复粲然,万生纷纶,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贤。《白莲亭林志》在庐山,谢灵运与慧逺凿池种白莲,因名冰壶,亭林志在庐山东林寺,晋慧逺法师建以覆冰壶泉者。
《莲花漏逺法师年谱》:弟子慧要立芙蓉十二叶于溪泉上,因波流转以定十二时,谓之莲花漏。
锦绣谷明一统志》:在天池峰下,去府城西南六十里晋逺公种药处。
翟法赐石室南史》:法赐,浔阳柴桑人。少守家业,立室庐山,丧亲,后不复还家,征辟,一无所就。后家人至石室寻求,因复逺徙,遁迹幽深,卒于岩石门。
刘遗民禅室桑疏在香谷北涧上。按南史,刘遗民陶渊明周续之,谓之浔阳三隠。宗少文旧宅南史:宗炳妙善琴书、图画,精于言理,每逰山水辄忘,归入庐山,就释慧逺考寻文义。孙测亦有祖风,在庐山止祖少文旧宅。庐山志:在东林寺侧,逺公影堂。庐山志在东林寺,唐大中八年李演撰有逺法师影堂碑文。
十八,髙贤影堂,庐山志在东林寺十八。《髙贤传法,师慧逺,雁门楼烦人,法师。慧永,河内人。慧持,逺公,同母弟。道生,钜鹿人。昙顺,黄龙人。僧睿,冀州人。道昞,頴川人。昙诜,广陵人。昙恒,河东人。道敬,琅邪王凝之孙。佛䭾耶舍,罽宾国人。佛䭾,跋陀罗迦。维罗,卫国人。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张野,字莱民,居浔阳。柴桑周续之,字道祖,雁门人。张诠,字秀实,野族子宗炳,字少文,南阳人。雷次宗,字仲伦,南昌人。
庾楼《明一统志》:晋庾亮刺江州时,建楼下有舒啸堂,元罗公叔庾楼诗,自注在江州九江门城上。文徳翼《重建庾楼记》:「九江郡治后有庾楼焉,背负匡庐,面临大江。
翻经台庐山志》,分水岭塔院、西谢、灵运翻经处也。相传灵运以北本《涅盘经》翻为南本,凡三十二卷。
檀道济垒豫章书》:在府城境。
百花亭,明一统志》在府城东,梁刺史邵陵王纶所建。元帝有百花亭,懐荆楚》诗。
离垢园南史彭城刘慧斐为梁安成王法曹叅军,尝还都,道经浔阳逰,于匡山过处士张孝秀相得甚欢,遂有终焉之志。因不仕,居东林寺。又于山北构园一所,号曰离垢园,时人称为离垢先生。
张孝秀隠居南史:孝秀,字文逸,南阳人,初入匡山,修行学道,服阕,建安王召为别驾,因去职归山,居于东林寺,有田数十顷,部曲数百,率以力田,尽供山众,逺近归慕,赴之如市。
刘仙石、祖无择诗:神仙不死石,常存万古千秋表。洞门人欲求真好修炼,莫徒将杖扣苔痕」。注云:「在江州太平兴国观。
白鹿升仙台,《明一统志》在天池寺侧。旧传尝有白鹿,于此上升,因名。
浔阳楼白居易》题《浔阳楼诗》:「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香炉烟。
浔阳竹亭独孤及记尚书右司郎中卢公,因数仞之邱,伐竹为亭,髙出林表,可用逺望,欲其迹之可久,故命子为志。
望江楼、白居易望江楼诗:江畔百尺楼,楼前千里道慿,髙望平逺,亦足舒懐抱驿路使憧憧,闗防兵草草,及兹多事日,尤觉闲人好」。
白云亭《明一统志》:在彭泽县南十五里。唐狄仁杰宰彭泽,值岁旱,奏免本年租税,乂有纵囚宁家之政,民徳之建祠立亭。
祖亭欧阳詹集:鲁国颜公顷为湖州牧,州产碑材,公珍之载石次江州,蛟奔螭引,直至湖心,则茂林峭石,势环气胜,有神祠曰「祖将军」,庙在焉。出钱五万造亭名,曰祖亭,制文勒碑,以纪其事。
九叠楼名胜志,在府治后一百二十馀步。唐长庆间,李渤为刺史,时建因对庐山九叠故名。
快睹《亭林志》:在徳化县治东景星书院,后唐李渤辞征召韩退之以书劝之,有「景星鳯凰争先,睹之为快」之语,因以为名。
髙逺《亭林志》:在府治东,唐李渤建,每一登览江中,景物俱在目中。
遗爱草堂,唐侍御郑𢎞宪所居。见韦应物诗,《庐山志》即遗爱寺。
锁江楼《榆墩集》,自琵琶亭址右数百步为回龙塔,其左有锁江楼。
卢郎中斋居李华记尚书左司郎中卢振,字子厚,处于九江南郭荒榛之下。夷堆墆填洼阱书堂,斋亭成于指顾。髙松茂筱,森于门巷,宴然燕居,胜自我得。萧郎中旧堂。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偶到,匡山曽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庐山志》:西林寺侧有「萧存,隠居桑䟽」。萧存者,文元先生萧頴士之子也,仕为金部员外郎,以恶裴延龄,弃官归庐山。
白司马故宅。《玉海》,宋祥符三年十二月癸卯,令江州修白居易旧第,以庐山有居易草堂,江州有故宅,画像犹存,故命葺之。
崔使君《新楼长庆集》,居易以元和中贬江州司马,时刺史崔某起新楼于庾楼故基,因作崔使君《新楼诗》:「忧人何处可销忧,碧甃红栏湓水头。徔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
北林院《名胜志:庾楼下有水亭月榭,凉㕔燠室,山磵石池,号北林院,言可以分东西二林之胜也。
白乐天草堂。《明一统志》:元和中,白居易贬江州司马,喜曰:「匡庐在念久矣,今得青山緑水中为风月,主人乃筑草堂于香炉峰北以自适,其自记云:山北峰曰香炉,寺曰遗爱介峰寺间,其境絶胜,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朱子《山北纪行诗注》:白公草堂基在东林寺东,久废,近岁复创数椽,制殊狭陋,然亦非其正处矣。北亭名胜志:在城北隅,与匡庐相对。白居易诗:「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宅北倚髙冈,迢迢数千尺,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逹门四辟,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日髙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口咏独酌謡目送归飞翮,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偶获此闲居,谬似髙人迹」。
琵琶亭林志》:在府城西江滨,唐司马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夜闻邻舟琵琶声,问之,乃长安娼女,嫁于啇人,乃为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苏辙有《琵琶亭诗》,明万暦间,兵道葛寅亮,别创浔阳驿西,寻毁。
国朝雍正七年,副使刘均重建,自为记。布政使李兰有和琵琶行原韵诗载艺文。
《浸月亭林志》:「在府城西甘棠湖中有土墩圆如月,唐白居易作亭其上,后人因其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而名。
白司马花迳庐山纪游》,在大林寺前乐天曾逰,于此于四月见《桃花集》中有诗序。
西林草堂全唐诗》,姚合刘得仁俱有和厉侍御题户部李相公西林草堂》诗。
文殊台名胜志:大林峰北为掷笔,峰有㵼油,定心二石,上有文殊台,唐㑹昌间,毁寺东林二僧蔵,晋文殊瑞像于此。舆地纪胜文殊台产白石,英名菩萨。石鲁望亭名胜,志在彭泽县马当山之麓,唐陆龟䝉遨逰江湖,寓此故名。
栖宾亭皮日休记》:距彭泽东十里有山,邃源奥处,号曰富阳,文士李中白隠焉。咸通二年八月,筑宾亭于寝,西向百步,后五年馆,余于是因请以栖宾为亭,名夜话亭,圆通事实,寺中有夜话亭、清阴亭,欧阳永叔与居讷谈道处,桑疏亭后废,僧崇裕又改作欧亭于方丈东,欧阳圭斋有诗并序。
一翁二《季亭圆通事实》:嘉佑中,老苏与二子寓圆通寺,僧为建一翁二季亭桑。疏亭废后,僧崇裕又作苏亭于方丈西。
《佚老堂苏轼》诗:「我徔庐山来,目送孤飞云。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参寥集》。陶骥字子骏,九江人,以宣徳郎致仕。
《咏夷亭》《栾城集》,咏《夷亭诗》,为江州周寺丞,作《倚天阁林志》,在府治东,对双剑峰。宋张孝祥命名《壶中九华。苏文忠诗序》。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空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宋人诗话,李正臣有刻石碑本,九峰排列如雁,齿不甚崷,崪石腰有白脉,如束丝带,此石之病,不知东坡先生何以酷爱之。
《肘后屏风豫章集》,湖口民李正臣得竒石,九峰相倚,苏子瞻戏名曰「壶中九华乂」,有老巫邹生,以三竒石随髙下,体著成屏风,三叠余戏,名曰「肘后屏风」。他日湖中石百怪并出,当以此两石为祖云。
惜竹轩《明一统志》在宫亭湖边。宋秦观尝宿此轩梦神女赠诗曰:「不知水宿分风浦,何似秋眠惜竹轩。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对面可无言」。
濓溪故居豫章集,舂陵周茂叔中年乞身老于湓城,有水发源于莲花峰下,洁清绀寒,下合于湓江,乐之筑屋其上,名曰濓溪,盖取故里之川以名云。朱子记遗墟在九江郡治之南十里,淳熈丙申,太守潘慈明通守吕胜,已复作堂,其处掲以旧名,桑䟽在莲花峰下,光风霁月亭。朱子《山北纪行诗注:四月六日,拜濓溪先生书堂遗像,子澄请为诸生,说《太极图》义,先生之曽孙正卿,彦卿元孙,涛为设食于光风、霁月之亭。《庐山志在濓溪祠桑疏,晦翁建亭后毁。明𢎞治中,佥事王启更建濯缨、交翠、爱莲、光霁四亭,自为记。
生意堂,名胜志》。在府治后,周濓溪先生领江州提刑时,创窗前草不除。人问之,曰:「与自家意思一般」。因扁曰「生意堂」。
濓溪太极楼见《宋乐雷发诗》,《烟水亭林志》:在甘棠湖堤上,宋周元公子司封郎官寿建,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义名焉。《施闰章记》:湖中髙阜旧有亭曰烟水,楼曰镜波,为士大夫咏游处,乱后十馀年,无人迹矣。康熈庚子,员外郎崔君正谊司𣙜来浔集工,度木构亭及楼,咸复旧规。
清虚庵《明一统志》:在庐山,宋绍兴中,皇甫坦赐隠庐山髙宗,名其所居曰清虚庵。光宗在东宫日,尝问坦:「山中所乏?」坦曰:「但水差逺」。光宗因大书「神泉」二字遗之,云:「持归以意,凿一泉」。坦乃于庵侧穿一小井,甫施畚锸,而泉已涌。
甲秀堂《文徳翼求是堂集》,宋陈氏庐山甲秀堂所蔵帖与书,号为天下第一。
叠翠亭林志,在府城南五十里,宋岳飞建以对庐山九叠故名。
《八角石府志》:元李忠文公黼死节处,徐寿辉陷江州,黼与巷战,贼刺堕马死,遂葬于此。周围石栏,至今尚在。清燕堂林志》:在府治后,宋守钱稔建吴说书额漪、岚《堂林志》:在徳化县治西偏,宋县令吴怡建、丞相洪适有诗。
云无心堂,陆游逰庐山记》:至「太平兴国宫憩云无心堂,盖冷翠亭故址也。溪声如大风雨,至使人毛骨寒栗,一宫之最胜处也。
枢密庵《陆游逰庐山记》草堂之傍又有一故址,云是王子醇枢密庵基,盖东林为禅苑,始于王公,而照觉禅师,常总实第一祖也。
授墨堂《庐山志》在墨仙泉,初名遇仙堂。宋白玉蟾有《授墨记》。
白莲堂《庐山志》在东林寺,宋谢文节枋得有修白莲堂䟽。
紫烟楼林志》在府治后,宋余崇龟取唐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为名。
《三贤堂林志》:在府治后祀陶潜、狄仁杰、白居易,宋时建苏白堂。《庐山志》在东林寺祀香山东坡者。
静虚精舍,吴草庐,集江州,柳徔龙云卿,居闤闠之中,厌喧嚣之聒,择幽旷之地为蔵息之庐,晨省不暇,饱玩圣贤之书,扁曰「静虚」。
一《柱峰亭《道园録》:小孤山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三年,日就圮毁。延佑五年,安庆通判李维肃为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峰亭,集为之记。牧羊亭见虞集一《柱峰亭记》在小孤山上。
揽秀《亭林志》:在府南,宋人所筑。元总管李黼重建万里江天亭。明一统志在彭泽水驿前。元大徳间,邑令曹靖国建。
《读书岩元王徳渊碑》记:「宋睂人石兴宗振作尉于此,携其三子就岩读书,黄太史访兴宗,遂为亲书」三字,曰:读书岩,当时名贤,卿士大夫题咏旁午,中经兵火,委于榛莽之墟。今县尉和公仲寛按图经,复旧观,而一新之。乂构六角亭于岩之前,志复古也。
《稽古亭林志》:在彭泽县读书崖下。宋县尉石振建,后尉焦良辅重建。
匡山精舍,明《一统志》在府治南。元姚燧《读书处听雨轩李泂逰《庐山记》:过圣治太平宫宿听雨轩御碑亭,《庐山志》在白鹿升仙台南桑疏,御碑亭以奉安。太祖御制《周颠仙碑》,神藻流辉,焕耀云汉,丹岩翠壑,雨露生春,盖二百年于此矣。亭以石构,制甚宏壮,访仙亭吴阐思匡庐纪逰,去佛手崖数十步,沿石壁而行,凿山构亭曰「访仙,谓颠仙也。
聚仙亭、吴阐思、匡庐纪逰、天池寺西数步有亭,祀天眼尊者周颠仙赤脚僧,徐道人、王阳明先生,颜其额曰「聚仙」。
山水之间,楼林志在府城西海天堤上。明正徳十六年,户部主事邹輗建,枕江流面,匡庐为浔阳登览之胜。邑人柳邦杰记。
观《易台庐山志》,在香炉峰紫云庵东。《薛应旗记》:薛子署白鹿洞书院时,尝过紫云庵,庵东有巨石如砥,纵横,约三丈馀,终日坐于其上,恍若有悟。时闽中王慎中以叅议分守,是方闻之,徒步过访,遂属有司为余筑室三间,题曰《观易台》。
䕶松亭,庐山志:在金竹坪千佛寺,大雄殿侧苍松蟠顶如盖,明冯时可建蔡毅中书额。
大林寳树,庐山志:在上大林寺二株叶如刺,杉而细,如璎珞柏而长,《桑纪》谓为「娑罗木」者,非也。娑罗叶如枫而七出,名七叶木,与此不类相传。晋邪舍尊者,自西域移植,其一尤大枝叶,婆娑,下䕃十亩,解带量之,围三丈馀。
墨竹名胜志,在瑞昌县西亭子山。旧传:东坡赴黄州,过山,题壁墨渖洒竹间,至今竹有墨痕,人争异之,为构东坡亭。
南安府:
庾将军城,《元和郡县志》:前汉南越不宾,遣将军庾姓讨之,筑城于此。《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南二里。《名胜志》。《汉志》云:庾胜者,梅鋗之将,𨽻番君。徔髙帝定天下,使分兵守台岭,筑城岭上。台岭者,大庾岭也。有石平如台,在县南二十五里。
南野废县。明一统志本汉县,属豫章郡,后废为镇南康故城。《明一统志》:在南康县,治西南晋县。大庾县,旧治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二里。宋淳化初徙县治于此。元复今治。
上犹县旧治。明一统志》在上,犹县治西。宋绍兴间,始徙今治
峰山,城名胜。志:小溪城北十五里为峰山城,其人素善弩,大庾县志正徳丙子,都御史王守仁选为弩手,徔征猺㓂事,宁民恐报,复筑城自卫。
水南城名胜志,在章江南,与郡城夹江而峙,民居稠密,倍于郡城。明嘉靖辛酉,剏筑南门曰梅山,门外即梅岭路。街有五里折梅亭,成化间,郡守张弼建。
新田城、鳯凰城、杨梅城、小溪城九所。城城地志:庾岭北四十里为新田城,又五里为鳯凰城,鳯凰西四十里有杨梅城,俱嘉靖四十四年筑,北十里为小溪城,旧有驿,今迁去先十年筑东五里为九所,城亦四十四年筑。
横浦废闗,《太平寰宇记》:汉将军杨仆讨吕嘉,出章郡下横浦,即此处,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南三十里,秦时闗也闗外岭,峻絶闗内广谷,可容寨栅,疑即古入闗之路,及张九龄开凿庾岭,此闗乃废。
梅闗,《明一统志》:宋嘉佑中,立《清正集,逾横浦而南,陆行十馀里,山行五六里,盘回缭曲,跻于岭巅,界江广之交,石壁对峙,是为梅闗,名胜志闗之外,南下亦峻闗之内,有广谷九栅故址。隋开皇十年,番禺王仲宣反,立九栅大庾岭,诏裴矩进兵击破之,即此。
梅花国《明一统志》:在大庾岭下,旧有官驿,庭院甚整,郡守赵孟藡扁曰:「梅花国盖自此而上,岭曲皆梅,故名横亭」。《吴録》:南野有山,其路峻阻,螺转而上,逾九蹬二里,至顶下七里,平行十里至平亭。平亭者,横亭也,为古入闗之路。
《皇仙台林志》在南康县北九日山东巅,俗传有皇甫道人,于此成仙,故名。
尊敇楼名。胜志,在同知廨,宋司法㕔,掌敕令也。金莲堂,名胜志:在城北金莲山下,为迎送候。馆内有松风坛、墨花亭、舞剑台诸胜,左侧铁冈,上有猴狮台,一名候使台。
化雨楼,名胜志,去府城东南二里,为东山。山半西凹,林木苍翠,中有仙翁庵、五山亭、花雨楼。
《宋甲仗库名胜志:在治西中,蔵甲胄刀盾之属二三百具,城守杂器称是,盖狄青収侬智髙之馀物也。
宋公使酒库名胜志,在治西,中有芙蓉堂、燕堂酒,名宜城春,其坊皆依酒经酿造。元丰间,黄庭坚典南安,试贡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贑来,携一榼,时时对酌,试毕尚有馀。
清虚亭林志》在府治内。宋大中祥符间,知军严肃建通守狄棐记。
延松堂名胜志,在通判廨内,宋寳元间,石曼卿书扁淳熈戊戌军倅胡藻文,刳张九成题寳界寺柱数语,嵌于东楹《名臣言行録》:绍兴中,张子韶谪南安,既至,寓军之寳界寺结庐,日与生徒讲艺,退则手一编倚柱就明,积久柱下,甃甓双趺,隠然因自号横浦居士,题柱以识云:「平生好书,老来病目」。执书就明于此者十有四年矣。淳佑中,军倅胡元质刳其题柱去曰:「恐久而壊也」。知军李大正曰:「笔迹之壊,孰与趺迹?」明日访于寺,则并趺迹亦失之。
铁汉楼彭韶记:元城先生以绍圣中谪知南安军,道改提举洪州,玉隆观本军居住,遂奉母夫人来寓寳界院,未一年,复徙岭南,濒危数四,东坡叹曰:「真铁,汉也」。成化戊戌,东海张弼来为守,暇考图志,撤而新之,题曰铁汉,盖用东坡语也。
墨君楼名胜志》:东坡墨竹在寳界寺东廊钟楼下,有谄韩侂胄者,刳其壁,函盛以献京师,因渡钱塘江溺焉。今墨君楼竹乃元人补为之者。又郡治有石刻竹石,张九成䟦云:「东坡先生自海上北归,过横浦,到常乐戏,扫竹石于壁,轮囷离竒,跌宕兀傲,结想风月,中磅礴乎万物之表,而徜徉乎八极之外,岂世间笔墨所能到耶?埋没荒寺久矣!绍兴癸酉十一月,郡守王徽、倅李知止,恐风霜剥落,命工摹刻,置之郡治,以传不朽,俾范阳张九成书其后」。
苏步坊,名胜志》,南康县治东七十步。有苏步坊,苏子瞻南迁,经此过田,如鳌《六经堂留题》,因名。
田氏《水阁苏文忠集》: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鋭上里,人谓之鸡笼山。予更名独秀峰,今复过戏」。留一絶。
此《君堂林志》,在府治内郡守林椿建。旧有竹千竿,匝其三面。
面面《亭林志》在府治内,宋绍兴己帽郡守赵衎之建,取昌黎诗面面看芙蓉」为名。
风月台名。胜志,城中三台府后堂东偏者为中台,以宋周濓溪为军司理。时程太中为通判,遣二子徔学于此,改名风月台岭北道。公署后为东台侍郎。刘节宅内为西台。明陈献章应召宿风月台诗,黄菊花开又一年,南山无分对陶潜,不知风月随侬否,恼杀台中此独眠。
超然《台明一统志》在府城内宋建下,有池多花木,尊道堂林志》在府学内宋米芾书扁。
忠恕堂林志》在分司㕔。后宋李橚《记緑阴亭林志》:在府治内。宋至道间,知军李夷庚建亭侧,有池竹树,森列王竒诗,剏得幽亭,近岭梅緑,阴名好,称仙才,四边山色檐头出一带,泉香竹里来。
桂华堂林志》:在府治内。宋绍兴中,知军李闻之建旧有「古桂。
竹轩张九成自记子张子谪居大庾,借僧居数椽,阅七年,即东窗种竹数竿,为读书之所,因榜之曰「竹轩聨瑞」。《堂林志》在府治东,按察分司内。宋绍兴间,通判邵拱建以三见池莲并花故名。
緑,㣲台名。《胜志》:在南康县治内。宋相陈升之父为主簿时,以石甃台,建亭其上,扁曰「緑㣲」。绍兴中邑,宰刘将之,易名陈公台。
旭岭书《台府志》「在南康县北九日山,宋陈升之宰邑,时筑山椒。有旭亭。
揖秀亭林志》:在府治内双秀诸峰,拱揖于前。宋淳熈间,知军李大正建。
云章阁林志》:在府学,东宋淳熈间建,以贮经籍者,理宗书「道源书院」四字赐额。
种徳堂《徐清正记》,金华徐杲,明仲为南安郡理官,政成课最,上有日矣,扁其堂曰「种徳」诗以自见,而委鹿卿为记。
横浦亭徐清正诗:「岿然一亭石,境界涵幽清」。《李侯昔经》始扁,以横浦」名。
曽氏《清江亭徐清正集》:亭有无垢澹庵真迹、爱山堂徐清正诗序》:爱山堂,大庾之西馆也,始名裕民、继超。然近世浚仪,赵君为令,始易今扁南,安居岭北环城大抵皆山,而面势局隘,以逼惟斯堂,对五侯峰太平山围绕于后,如莲幕中坐逹,观踈林前横,溪流映带,一佳处也。
字民铭。林志在南康县治。宋度宗制并书刻于石末云:「咨尔令长,守而勿坠,宣朕实意,斯为恺弟」。
金鳌阁名胜志。水,南城北门名也,阁在其上。《金润记》:「南安介万山间,得掌平之地,为郡治。门临清流。其上有楼髙出霄汉,下有重滩,万派百折入江,岚烟与旭日相衔。青螺翠黛,隠隠重重,虽画图不如。
按林志》作「江山佳丽楼」。
玉潭馆明一统志:在南康县西三十里,宋寳佑间建银渡馆。明一统志:在南康县西三十里,宋寳佑间,建瑞露轩。明一统志:在南康县治。宋令陈廷杰有善政,甘露降于古松,因以名轩。
䝉川馆名胜志:城东南二里为东山,山半为真觉寺。寺之檐有泉,凿为曲水,䝉川馆在其上,旁有下马松、醉石。
按:䝉川先生刘黼为太学生时,劾丁大全之奸,安置南安军。及少帝航海,与陈宜中俱至罗浮病卒,明太宗、张弼作馆表章之。
大傅营林志:在上犹县西北,牛田里久废。南安塞兵万户府名。胜志:在府治西,宋佥判㕔,元置万户府于此。旧有碑刋烟瘴药方,其上今为民居。
《玉池坊,名胜志》:水南之西管界都有玉池坊,池产青莲,其蕊差小不结房,色如碧玉,与凡莲迥异,地势髙洪,水不能及,故有「水满玉池莲」之䜟。
《钓月台名胜志》,大庾西十里有西华山之涧,两峰及底俱石,名曰石涧」,无鱼虾。𢎞治中,知府邓公辟涧傍,得一石,甚平,命曰「钓月台」。
李相亭,名胜志,在上犹县北腾龙岭。明成化间,知府张弼因宋相李纲曽经过此,立李相亭其上。
东山寺。钟《明一统志》:在上犹县西。童子保昔有大钟,形旋如蛟,一夕忽飞去,堕于相陂潭,见者以告,遣人没出之,则化为真蛟,蜿蜒可怖,竟不敢近。至今水泛数十里间,镗然声震虚谷,时有见之者。形犹钟也。贑州府。
贑县故城,《太平寰宇记》,汉髙六年,使灌婴略定江南为贑县,立城以防赵陀,今州西南益浆溪故城是也。废陂阳县。《太平寰宇记》:在䖍化县东一百五十里,吴嘉禾五年置掲阳县,晋太康五年改为陂阳县,以陂阳水为名。隋开皇十三年废入宁都。
葛姥故城䖍州图经,章、贡二水合流为贑,其间置邑,因为贑县。晋太康末,洪水横流,忽有大鼓随波而下,入葛姥故城,众力齐曵蹲而不动,卜于其地置县,吉遂徙以就焉。《舆地志》:葛姥者,汉末避黄巾,贼出自交趾,赀财巨万,童仆数千,于此筑城为家,没后有灵异人,因立祠祀焉。
南康郡故城,《太平寰宇记》,东晋永和五年,太守髙圭置郡城于章、贡二水间。义熈七年,徙于贑水东。梁承圣元年复于章、贡间。宋为南康国,梁、陈皆为南康郡。隋平陈,改为䖍州。《名胜志》,旧城基在枤华坊,今古城巷是雩都故县。林志有二:一在县西北五里,西汉建。一在县东南仙桂里大昌村,陈永定间建。
宁都故县林志有三:一在县治南五十里白鹿营,吴建一在县治北阳田营晋建,一在十二都。徐观刘宋建玉台南康记:君山上有玉台,方广数丈,周围尽是白石柱,自然石覆如屋形也。四面多松杉,遥眺峨峨,向像羽人之馆,风雨之后,景气明净,颇闻山上有鼓吹之声,神阙《南康记》:归美山去安逺县西南三百里,下有石城,髙数丈,有一门,门外有二石,夹左右,髙数百尺,逺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
金鸡穴,南康记山临贡水,石色如霞,其傍有穴,广四尺一石,正当穴口如弹丸,尝有金鸡出入此穴,晋义熈中再三出见,有人挟弹放丸于穴,口化为石,其鸡至今不见,因号曰「金鸡穴」。宋永初中,鸡又见栖翔于此石井。《南康记》:盘固山有石井,井侧有大铜,人恒守之,五百年水一涌起,铜人髙数丈,铜人以手掩之,其水即止。石室舆地志:贑县黄唐山有石室如数千间,屋上通天窗,下有方榻者二石人,巾栉而坐,傍有小石室七,所相连悉有石人,室前时有车马,迹春夏草不生,无诸毒虫,林木繁茂,水石幽絶,葢灵仙之窟宅也。山下居人每丙日辄闻笳鼔箫乐之音,邓徳明云:「有石子如弹丸,聚在山角,至丙日不见,他日复有」。
石寳穴府志:在雩都县,濒江旧传有黄衣人候舟乞食于篙师,既饱唾去,竟入石中,回视,所唾皆金。
郁孤台名胜志,一名贺兰山,在府治丽谯坤维百步隆阜」,郁然孤峙,故名。唐李勉为州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乃易扁为望阙豫章书。宋绍兴丁帽郡守曹慥,増剏二台,南曰郁孤,北曰《望阙林志》,明洪武初,即台平,治建岭北道署,后徙,改为察院。正徳间,知府邢珣因议者谓此台秀拔闗一郡,文运迁察院于城西,文笔耸然复旧。嘉靖中,汪御史尚宁,又加培筑。
《万壑台唐书》:建中三年,刺史路应请建定逺县筑台,县治内曰万壑台。
锺绍京《书堂名胜志》:在东岩,去兴国县东北三十里,石案石砚具在灵湖。有锺手放巨鱼,带以铜环,人时见之。
衷愉旧庐名胜,志在君子峰下,去宁都县北二十里。南唐御史大夫衷愉结庐奉母隠此。
拜将台林志》在南城下。后唐节度使卢光稠筑址尚存柏林书楼,李泰伯记石城乡进士温革奠居柏林,因作讲学堂房数十楹,攻位之日,获五铢钱五万于地,士友珍之,或以青钱名其馆,凡书在国子监者,皆市取,且为楼以蔵之。
章贡台、赵拚记水别二派,合流城郭,于文为贑予。嘉佑六年出守间为观逰,治西北隅有野景亭旧址,于是复台其上,以新其名为章贡,葢不失其实也。
《石楼林志》去府治一里,苏轼《八境台诗》坐看惊湍,绕石楼即此。
八境台:《贑州志》:在郡治东北,下瞰奔流。《苏文忠集》:孔君宗翰始作石城,城上有楼观台榭,东望七闽,南望五岭,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新志》:康熈二年,毁于火䖍院,林天擎、䖍镇,姚自强鼎建。四十四年,知府朱光圉重修。
皂葢楼,名胜志,在翠玉楼左,文信国诗一水楼台绕半空,图画开。
白鹊楼,《贑州志》在八境台北。赵清献记》云:「望阙郁孤轩,豁于前,皂葢白鹊瞰临左右。
螺亭《太平寰宇记》:螺亭石山,巨石临水,螺殻无数,凝结石畔。
《尘外亭䖍州志》:马祖岩上有马禅闗及云端驹岩,一憩尘外四亭。
凤凰台林志:在府治龟冈,与章贡郁孤同建,后为民居。宋寳庆间,州守聂子述复之,又堙。《府志》:明隆庆间,知府黄扆复建亭堂于上,通判廖宪,増置诸生书舍、都御史张雨记。
《升仙台名胜志,在石城县太极观。后相传宋大中祥符间,徐、王二道士登仙于此。
《钓台府志》:在雩都县需岩西。宋邑人王鸿钓鱼处,手篆犹存。
熈熈台《宋杜东记》:在明觉院东北隅,台处阜巅,四面广袤皆四丈,独立而无朋,居髙而不峻,政与县治对。登春馆杜东记:熈熈台侧㕔事堂舍,名曰登春,葢嘉定八年,宁都令廖益仲创,以待客之沓至者。
《七松亭林志》在府治后有宋赵拚手栽七松。东楼林志在府治东,宋州守赵拚建扁曰「思贤。嘉定间,赵时逢改今名。
濓溪《阁府志》:在雩都县南五里善山上,宋周敦颐倅䖍时,曽游此赋诗,邑令沈希颜因建此阁,顶有髙山仰止亭。
王鸿《隠居府志》:雩都县南四十里为需岩,宋孝廉王鸿隠居在焉。鸿工篆籀,有泉曰龙光液,松曰甘露松,皆鸿表也。木樨岩在其下,有池曰需塘,左涵虚洞,右钓鱼台,又里许为墨烟岩,曲径盘旋,松竹茂密,亦鸿所辟。
望需亭府志在雩都县城西隅,宋县令张宗谔招邑人王鸿于需,岩不能致,乃作亭以望之。
《豫源馆林志》:在府城西,宋郡守赵时逢建竹林。《隠居府志》:在宁都县,即延春谷,为孙勰、孙勴舍,苏轼榜其名。
六友堂,舆地纪胜。宣和壬寅,邓衎知宁都。于县之圆通院建六友堂。葢同时丞方庭、实簿张参、东尉俞谊、西尉方某、监务何常并衎,六人同登。政和甲午进士科,云昼锦亭名胜,志在延春谷,去宁都县南里许,其下即贑江也。
水竹幽居名胜志》:在篔簹谷,去宁都县西北七里。宋儒曽兴宗筑,修竹数十亩,翠筱䝉密,中有飞来狮子二峰翠岩钓台、瓢泉诸胜。朱子诗》有寄题梅川草堂,即指此谷。
《瑞䕃亭夷坚志》,信丰县水南有瑞䕃亭,亭前两巨樟,相去百馀步。其髙拂云。绍兴癸丑秋大水,浸县两樟之间为水淘洗露出,一连理枝,自东徂西,长四十五丈,枝下去地丈许。
《赣江亭石湖集》,陈季陵新作亭,李正之榜曰《贑江要,予为诗。
衮衣葺纛堂林志翠玉楼下留元刚昔徔乃祖魏公出守。后乂迎父越师公就养,故名真徳秀记。
《翠玉楼名胜志》,在府治后,旧名逍遥。宋淳熈间,州守留正重建取苏轼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句,名之文信国有诗。
洁襟亭,名胜,志在宁都县西南一里,县令邓衎建以覆陆公泉者。
《揖仙阁林志》在石城县东,旧名双溪,宋寳庆元年,知县事黄岌重建,以面刘仙姑岭名也。
章贡道院杨万里记,庆元五年,括苍张公贵谟来,尹不期年而民罔不信,治以最闻,乃指其燕喜之堂曰:「此吾州之道院也」。遂易其扁曰「章贡道院」。
筠坡宋程实之记:族子诚叔筑室于里居西,倚阜东瞰湖,雷溪萦之,金山屏之,花木荐芳,云物效竒,水石逞秀。其诸瑰竒殊特之秀,观得于晦明凉燠之变者,总总也,而筠坡」是名。
尊己堂宋程实之自记,自年大以来,辟读书之堂,取《韩子「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之戒」扁曰:「尊己以为存心养性、修身立命之所焉。
合江《楼林志》在府东北,据章贡合流。宋州守留元刚建文信国诗:「双江日东下,我欲赋归舟」。
鉴书《楼府志》「在信丰县东三十里武山下,岩壑幽邃,地名竹村」,宋时所建。
议道《堂林志》:在府学,西宋绍圣中,提刑程筠建,左为松轩,右为竹轩。李朴记。
廉泉亭廉泉,纪事在府城东南。宋州守赵履祥,建明隆庆戊辰,知府黄扆重修王太史𢎞诲记。
瑞洲楼府志在兴国县东瑞洲坝上。宋嘉定中,县令李伯坚建明正徳中坝为水壊楼废。
《宣明楼府志》:在府城郁孤台左,宋嘉定丁丑,州守留元刚建楼于瓮城,明洪武初,知府娄仲修,扁今名正徳。乙亥,知府邢珣重修,颜曰章贡伟观,嘉靖壬午,知府罗辂又改宣明曰宣化。万暦辛亥灾,知府陈宗愈、杨莹锺相继修复,仍名宣明。
览《秀亭府志》即四望亭在信丰县西南,城上髙据一邑,宋嘉定三年县令万亿建。
勤王垒,名胜志,兴国县衣锦。乡有文信国勤王垒,累石为墉,三层具隘。上署都督,行府基尚存。
《六和精舍名胜志》:去㑹昌县西南七里邑人尹天民读书处,前有石窗石鼓、瀑布水帘,试剑石六和精舍、清献堂。明刘鸿记:洪武中,聿新郡治,为堂其北,以休寮宷,榜曰「清献」,示景行也。
崆峒山房王禕记贑城刘君宗弼之居南望崆峒,近在目睫,故读书之室,名曰崆峒山房。及出而仕,使节所至,即以向之名书室者为所居之扁焉,曰:「吾以志乡土之思也」。
凌云亭林志》,在金精山,汉女仙张丽英飞升之所,明正统间建。
红云阁在㑹昌县城内,明梁潜诗:「一上髙楼望眼□,逺山如画绚晴霞」。
镇山楼,府志在安逺县治后。明𢎞治癸丑,知县甘文绍凿山为城,建楼以镇之。
天一、阁府志:在州前与城外火焰山相对,凿井阁下,取以水制火之义,明正徳。丙子,知府邢珣、重建,布政使蒋曙题名。
阳明,小洞天名。胜志:贑城西二十里通天岩,嵌石,如房岩洞。髙广,宋元佑中,郡人阳行先隠,此明正徳。丁丑,贑抚王守仁平龙川,浰㓂班师游,此作《平南记》,刻洞壁,扁曰「阳明小洞天」。
卢子占《故宅金堡诗》:䖍州有清池,长夏生,冰霜,当年,卢少叅举,族斯沦亡。
勤政楼府志》:在雩都县治前。明嘉靖丙辰,知县羊修移禁钟于上。万厯癸未灾,知县刘昌祚重建颜曰勤政,李涞记之。
国朝康熈乙亥,毁知县赵愫重建《太极亭府志》,在府西濓溪祠后。明万厯甲辰,都御史张岳建列王守仁所书《太极图说》、《大学古本序》及《中庸说》诸石,刻于中,杨起元记》。
毓秀《台府志》:「在瑞金县北二里,上有阁。明万厯丁酉,知县林徳广建岁久台圮,阁废。
国朝康熈癸未,知县田俞倡绅士修复,苍松环绕,峰峦屏列,后有寺鱼磬梵呗,声隠隠徔,台下出,每当重九邑,人多携酒吟眺于此。
来星《阁府志》:在信丰县东七里,明天启乙丑,知县蔡自强重建,与邑人为文㑹,觞咏其上曰:「香山社后毁」。康熈壬午,知县张执中追复旧址,累石为台,重建崇阁于上。
皆春堂,董越记》在贑邑治后,今令五羊何侯所扁也。《黄芝园名胜志》:在瑞金县南里许云龙山麓,尝产灵芝,有黄云覆之。
江西通志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