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二十六
风俗
牛斗分光,风涵气蓄,逺嫓中州,扶舆清淑。十三名郡聨江络谷,饭稻羮鱼,习安成俗丰不期,侈俭斯易足,无他淫巧以炫心目人鲜惰游士勤颂读规重矩,叠教诲式谷。
圣泽栽培,恩同化育。歌咏太平,惟民之福。作《风俗志》。东南曰扬州,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蓄宜鸟兽,其谷宜稻《周礼职方氏》
。
初,淮南王异国中民家有女者,以待游士而妻之,故至今多女。而少男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幷,兼故民俗略同吴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前汉地理志。
矫矫扬州,江、汉之浒,彭蠡既猪,阳鸟攸处。橘柚羽贝,瑶琨筱簜,闽粤北垠,沅湘攸往。杨雄《箴》
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普书《地理志》
豫章之俗,颇同吴中。其君子善居室,小人勤耕稼,衣冠之人,多有数妇及举孝廉,更要富者。前妻虽有积年之勤,子女盈室,犹见放逐以避后人,俗少争讼而尚歌舞。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绩,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鄱阳、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颇同豫章,而庐陵人龎淳率多寿考。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馀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踵其弊,累世子孙相传不絶,亦有随女子嫁焉。干寳谓之鬼,其实非也。自侯景乱后,蛊家多絶,既无主人,故飞游道路之中则殒焉《隋书地理志》
。
江南东、西路,盖《禹贡》扬州之域,当牵牛、须女之分。东限七闽,西略夏口,南抵大庾,北际大江,川泽沃衍,有水物之饶。永嘉东迁,衣冠多所萃止,其后文物颇盛。而茗荈、冶铸、金帛、秔稻之利,歳给县官用度,盖半天下之入焉。其俗性悍而急,丧葬或不中礼,尤好争讼,其气尚使之然也《宋史地理志》
。
地方千里,水路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竒异珍货,此焉自出,奥区神皋,处处有之,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金铁筱簜,资给于四境,沃野开辟,家给人足,畜藏无阙,故穰岁则供商旅之求,饥年则不告臧孙之籴,人食鱼稻,多尚黄老之教,重扵隠遁,盖洪崖先生,徐孺子之遗风雷次宗《豫章记》
。
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地非形势,得之与失,未必轻重,故不暇先争。然长淮、大江,皆可距守,闽越遐阻,僻在一隅,凭山负海,难以德抚。永嘉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今虽闾阎贱品,䖏力役之际,吟咏不辍,盖亦因颜、谢、徐、庾之风焉。《文献通考》。
南昌溯江汇湖右,荆左浙㠶●所集,江西一都会也。九江独据上流,人有市利。南康临彭蠡,缩隘土瘠,时有寇盗,饶州称为裕阜广信。传道下邑殷盛,抚州人悍多山寇,而衣食自足,颇忧。兼幷。建昌僻在东南,即有藩封,亦称安辑南安,赣州则汀、漳、雄、韶山、嵠、会焉。林深谷,邃寇贼,渊、薮抚臣提兵牵制,数省军门之费,不烦度支茍得其人。南服一壮镇也,袁州地逼长沙,逋民,客户喜狱,好争讥察,既难绥驯不易。临江、瑞州素称乐土,吉、安山、雄水、秀人才辈出地利,亦饶甲于诸郡。大抵江西之民,质俭勤苦,时有忧思,至争曲直持官府,即费财不吝。其土窄逐末,不务稼穑,至有弃妻子、经营四方,老死不归者郑晓《地理述》
。
南昌府:
范宣家于豫章,常以诵读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自逺而至,讽诵之声,有若齐、鲁。太原中,顺阳范甯为豫章太守,甯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普书列传。
机鬼之俗,习而未变,凡有疾病,多听于巫《续豫章志》
南昌,于地志为吴分其所领八州,其境方数千里,其田宜秔稌,其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曾巩《洪州东门记》
。
勤生而啬施,薄义而喜争。曾巩《云峰院记》
有㤗伯、虞仲、季子之风,故䖏士有岩穴之雍容,有屈原、宋玉、枚皋之笔,故文章有江山之秀发。黄庭坚《道院记》
。
故家遗俗,皆知尚气节,畏清议。黄干文
西山,南浦之春,云暖而乍寒,雨新而骤霁方岳与江西陈漕书》
。其人衣冠其食稼穑,诗书、艺文、栋宇、布帛虞集颂》
。士知尚儒民皆务本《元富州志》
。
人稠而劳,淳悍相半。事烦讼多为十三郡之最。邓元锡《方域志》:
礼义之俗,不因时变,学者率以重吏轻儒为耻。《𢎞治志》。
士矜义概人,絶繁华,有齐、鲁、唐、魏之遗风。卢廷撰《旧志》。
崇名教而修身慎行,绍文献而接武聨镳,市井多儒雅之风,田野无靡丽之习。《郡志》
南新丰进,厚于弦诵。薄于盖藏,宁武奉靖。饶于山泽,俭于制科。万恭撰志
士解经传,雅学积文,而真知寔践者,亦屡屡有之。俗尚清雅,崇儒好客村落细民,皆勤于稼穑,敏于役作,秉尊上孝弟之心。然尚气太过,小忿輙至鬬讼,丁之翰图经
平畴沃壌俗,勤于稼穑,薄自奉务储积南昌县图经》。
土夷人淳,诗书之声,四封相接,士夫惜名节耻,干谒邻居。有贵显者,或终身未尝往来仕。苟贪婪转相,唾骂偶会,多不为礼,虽屠人牧竖,亦知揖譲而道经传之语,但地狭民稠,多食于四方。所居成市,𢎞治南昌志。
簪缨比屋,冠盖错途,俗尚含𢎞,人操冰玉,喻均撰志。
西山秀郁,代生闻人,村落细民,耕稼之隙,亦遣子弟入学,礼义之风优于他邑。新建县图经
人性刚峭,土产颇饶,鲜事商贾同上
散原竒丽,双江汇环。都邑雄观,尽在兹邑。圩田既兴,灾畲攸塈。乾溢丰歉,氓命悬线赵秉忠《图说》
。
士行笃于儒业,擢髙科,登膴仕者,聨镳接武,无旷土,无游民。《𢎞治丰城志》。
世俗栉比,渐于礼,教士之矕文蜚藻,犹有龙光斗牛之气。至于鸿钜之业,后先相望。喻均撰志
民率忠朴,士髙节概,风候近驯,金矢鲜入。进贤,旧志图说。
西南多文而显,东北多犷而悍。万恭撰说。
农务耕桑,士勤经史。𢎞治、奉新志。
儒有都人士之风,农有田舍翁之俗万恭撰说
。县虽僻小,而山深谷穷,其俗朴厚而勤耕织。士尚雅素,有朱陈村之俗焉《靖安图经》
。
不尚浮靡,不作商贾,多好学。𢎞治靖安志。
男勤稼穑,女务蚕绩,有淳古之风武寜图经。
槿庐绳枢以耒耜,机杼自长养,万恭撰说。
居市井者多文雅,处田里者无嚚讼,𢎞治寜州志。
其君子巍簪绂,其细民勤耕织。万恭撰说。
瑞州府:
艺文儒术为盛社右《通典》
。
江西之俗,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惟筠州独不嚚于讼黄庭坚《江西道院赋》
。
吴楚之君好勇,故其民乐鬬而轻死。江、汉之俗尚鬼,故其民尊巫而淫祀同上
。
吏民朴野苏辙圣祖殿记》
。
其人稼穑,渔猎,其利:粳稻、竹箭、楩楠茶楮,民富而无事苏辙《筠州圣寿院法堂记》
。
人好经学,尚清净。《豫章郡志》
地僻絶为山水之国,华林啸聚,民俗滋顽邓元锡《方域志》
筠袁赣吉脑后插笔四郡谣言好讼也
男女之别严而婚姻,论阀阅,主仆之分明而城市尚舆皂邵《志》
。
市无娼优人,无赌博。同上
。
珥笔之民,新昌颇多积年之害,髙安为最同上
闻人钜公,先后辈出,龚守愚重修髙安儒学记
吾筠俗朴而风质,士多醇茂。传孟春、髙安筠阳书院记。
髙安瘠土僻,处岩碨故,其民俭而思谨。髙安县志。
上髙在筠尤称易治其地僻,其俗,尚礼,其民简俭而专力于穑事,公府追摄,不劳鞭朴。张升送上髙令序。
男务耕桑,女勤纺绩,士知礼义上髙县志
。士游于学农,勤于食。工商之事,举不足以动其心,故习俗文而非侈,质而非陋熊良弼《新昌图经序》
。
山川之胜,人物之盛,文章之富,甲于旁邑汪道《新昌县志序》
。邑之秀民,多文儒自振,家给人足,无羡慕于外雷孝友《重修新昌县门楼记》
。
上乡山深,俗厚下乡,土瘠农勤《新昌县志》
。俗俭多富,气髙好争同上
。
袁州府:
州小地狭,赋税及时民安,吏循闾里无事韩愈袁州谢表
士夫秀而文细,民险而健。黄庭坚道院赋》
。
地接湖、湘,俗杂吴楚,壌沃而利厚,人繁而讼多杨侃《郡㕔记》
。士力学而知廉耻,民乐善而好俭啬阮阅无《讼堂记》
。
儒风之盛,甲于江右张九《成州学记》
。
士人好恬静,励廉隅,布衣蔬食,不入公府,终岁不入长吏之庭。张栻记
山髙水清,好尚儒雅,有豪杰之士罗秀序
土俗愿朴汪应辰序
事简民醇《舆地志》
士知廉耻,不挠邑政,民务农桑,输赋以时袁采《萍乡县㕔壁记》
。壌沃而辟,民夥而富卓津,萍乡县《题名记》
。
比闾有职,帑庾有输商,无隠货,酤无私醸弄法者,屛奸健讼者窜迹《江淮县治记》
。
风俗近古朱文仲社仓䟦
宋祖无择记万载风俗》三絶句云:「居民覆其屋,大半施白瓦。山际两三家,如经新雪下。官酤米为曲,醸出成红酒,里社醉丰年。便是宜城酎,田中多峭石,苍玉乱欹斜,怪似湘中见,封域近长沙」。
俗从朴素,敦《诗》、《礼》,勤稼穑。市鲜游侠,乡无惰民,独崇尚佛老《万载县志》
。
市无优娼,人无赌博,妇女不出街市,不游寺观,尤为美俗《万载志论》
。
临江府:
临江旧为文献之邦,儒先前后相望,经术词章,言行风节,垂之笺述,载之简䇿未泯也。胡行简《临江府儒学记》
地当舟居,四会之衢,山峻水清,逐末者多邓元锡《方域志》
。临江君子尚礼,崇德小人,勤力知分,此虽齐鲁何譲焉明《一统志》
。
君子尚礼教,畏清议,崇徳齿,矜名检,小人安居而乐业,勤力而知礼。《临江志》
山环水秀,风气攸聚,故民生其间,敦本而易化,士业《诗》《书》而蹈礼义者众。钱溥重建清江县儒学记》
。
风俗之淳厚,文物之雅饬,在楚、越之间,谓之「乐土」敖英《清江县题名记》
。
俗颇尚鬼疾,疫则巫进医退。每有祈禳,必令道士立符,用木三尺许,书符其上,安立室中,祀以香火《清江县志》
。临江属邑三,新淦其一也。土穣地广,民物蕃阜,贡赋征徭,恒倍于他邑,而事恒先集,江右所统数十邑,未有能过之者周叙送彭丞赴新凎序》
。
仕者以清节致通显为髙,子弟克家,乡邻敬礼,或嬉游坠业,虽臧获诮之,惮争竞间,有终讼者,共目曰刁曰不善治家之子,故淦简讼《新淦县志》
。
此邦风俗颇厚,礼逊相师,有见有闻,易于入德。谢谔《新喻县学记》
邑多衣冠旧族,世守进士业百十年,有闻不衰,而近世有以清文介节名于时者,州人犹能道之。虞集新喻县修学记。
渝人以礼义相先,以阀阅相高,故虽贫坠,不肯轻去其乡。新喻县志论。
山耸水澄灵秀所锺,端人彦士,先后相望,自昔号为胜地。张芹《峡江县儒学记》
。
吉安府:
文风盛于江右宋周必大咏归亭记》
由六一之乡里,家有诗书,以数万户之井廛,人多儒雅杨炎正《州学上梁文》
。
序塾相望,弦诵相闻,王陶《太和公㕔记》:
此州之君子,皆颜鲁公之流风遗俗也,鲁公事君,有犯无隠愠,于群小之死不回,此州之君子立朝不如此乎?鲁公远谪,所至安之,流落复归,终不惩艾,此州之君子,去国不如此乎?鲁公八十元老,殒于贼手,髙风劲节,谁其俪之?乃有誓为赵鬼者,天子闻而哀之,直以鲁公为比,此州俗化,受鲁公之赐多矣!欧阳守道颜鲁公祠记》。
咽㗋荆广唇齿,淮浙江山映带在眉宇间,刘产《登谯门记》
牒讼,䟽简徵输,期调颇先。王陶记
俗尚儒学,敬老尊贤豪伟之士,喜宾客,重然诺,轻货财。明觧缙陈君墓志。
吉士之以气节行义后先炳耀谓非闻公之风而兴不可也《明王文成公文文山祠记》
。
土瘠民稠,所资身多业邻郡。其俗尚气,君子重名,小人务讼,兼之。军民杂袭,豪猾猋腾,吏治鲜效。庐陵、泰和最称难理,永宁、龙泉稍稍易与云。罗文恭《舆图志》。
南接贑江,北竟淦水,环地几二千里。㨿,江上流人,龎淳多寿考,家有诗书,塾序相望,为忠义文,献之邦,冠冕江右焉,君子尚名小人,尚气颇多,讼称难治邓元锡《方域志》
唐颜真卿从事吉州,铿訇大节,诵慕无穷,至欧阳修一代大儒,开宋三百年,文章之盛,士相继起者,必以通经学古为髙,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敢谏为忠,家诵诗书,人懐慷慨,文章节义,遂甲天下,故家世胄族,有谱家有祠,岁时祭祀,必以礼长㓜之节,䟽不间亲,贵必下贱,苍头臧获,长子孙数十,世名义相,续属不絶,家范肃于刑律,乡评严于斧钺《郡志
。
庐陵旧称节义之乡,其人秀而文,磊落伟达,有周平园、文文山之遗风焉。然城市人物繁夥,俗渐滑于夸丽,此其一变也。同上
。
泰和士人绰有风致,好书画。细民多技艺,而物产颇饶于他邑。谭经之士,知爱名,检荷锄之夫,不忌贵游,山谷编氓,奉公趋义,赴之如流水同上
。
环吉水百里之疆,多业儒,环吾乡逺近之间,多世族,儒业多故,宦达之士隆世族多,故诗书之习盛,周叙、石壁集。
吉水之俗,其君子率重诗、书而敦礼节,其细民多务耕稼而事末作。周叙记。
吉水之土,瘠薄削隘,物力无所出,计畆食口仅可得什三焉。民多取四方之资以为生,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后绌耻辱焉《郡志》
。
董良史书记云:永丰为庐陵之支邑,细民力穑,而纯士大夫美秀而文,西北诸乡士多竒俊而敦礼义,东南接邻贑地,山险水激,人性轻悍而健讼。卲鋭亦云:「民善畜藏,好刚自负,易以义动,难以威劫,大率民俗内外严整朴俭,甚类文江,而猾健少异同上
。
安福地介吴、楚,民俗不齐。大率朴俭勤穑,而士豪迈自负。同上
龙泉民俗椎鲁,勤穑务农,植谷不事远。游士亦嗜学问,然声教文物,与中郡士大夫絶少交游,而深山茂林之民,犷悍难驯殆壤地,●驳不纯,有以致之同上
万安士,文雅俊逸,笃诵经史,沿江小民以渔舟为家。至长子孙同上
。
永新之为邑,僻在江南,西道与荆楚为邻,其地有崇山、叠嶂、平田、沃野,又有寒泉清流以灌溉之。其君子好义而尚文,其小人力耕而喜鬬,其俗信巫鬼,呜呜鸣,鼔角鸡卜以祈年。李逺送贺著作出,宰永新序。
抚州府:
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牧于山谷者,不收五榖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曾巩《拟岘台记》
抚之邑属,非特地大人庶冠冕一路,而文物盛多,亦异他邦周必大《登科记》
。
山川风俗之美,名儒巨公,彬、彬軰出故家遗俗,皆知尚气节,畏清议。黄勉斋集
民秀而能文,刚而不屈黄勉斋喻俗文
环水峙山,髙旷明丽,扶舆清淑之气,特锺于人黎淳《松圃亭记》
狱讼清简元抚州推官㕔题名记
。
地平衍介江湖间,风愿俗朴贤,哲辈出人稠,多商行旅达四裔,有弃妻子老死不归者。邓元锡《方域记》。
讼烦事冗,粮重难治。郭子章《豫章记》
简略朴俭,大率啬于财而吝于施,旧志》
临川、灵谷、铜陵诸峰,环列于屛障。其俗风流儒雅,喜事而尚气。有晏元献王文公为之乡人,故其人乐读书而好文词。谢逸文集序。
抚为江右名郡,崇仁则抚之大县。人物蕃膴,风俗淳龎周是修序
。
崇仁山谷秀远,中豁衍夷,罗文恭公《崇仁两城记》。
山川壮丽,风气敦龎,民乐田畴,士尚文雅,弦诵之声,无间于井社。衣冠之家,退让谦抑,习而成风,可为善邑。明自成化以来,困于起运,嘉靖间苦于寇掠,民稍生心,渐移美俗,乃激而好竞,转而好奢,邑狃丰亨,俗浸嚣侈。府志附论。
金溪重冈复岭,土沃税轻,民勉贸迁,士勤学业,若宋儒之道术,昭代之勲庸,裒然一郡举首,岂非云林跃马,锺灵固有自耶?顾西连闽、建,北接安,东山藏莽,伏虑未释也。赵秉忠舆地图说。
宋有二周、三陆之理,学元有危、葛、曾、刘之文章忠义若邓传、黄冔,孝烈则吴、陈二女,馀风流俗,传于后者可知。叶梦得《槐堂书院记》云:「山川炳灵,儒英并出」,盖不诬也《永乐志》
。
民务耕作,故地无遗利,土狭民稠,为商贾三之一。士秀而文,好矜持,严气节。㛰婣尚门第《嘉靖志》
。
富者积用谷粟,鲜有货寳,贫者勤力,作习工艺。府志附论。
宜黄素号多士,遭世休明,风化陶淬,儒学日盛,弦歌洋洋,达乎四境。邹盘儒学新田记。
其地僻其土腴瘠半。其俗,男耕女织,士服,诗书敦行谊,人不知商贾末作,故无偷盗斗狠侈靡之习,称易治焉。谭纶《宜黄城记
勇决而尚义,精悍而能文,乐安县志。
溪深而谷窈,石峭而泉洌。其人多尚节概,敦朴茂,务耕织,士大夫洁行好修《家诗》、《书》而人缝掖,犹有邹、鲁遗风。《东乡县志》。
任气好刚,轻生乐斗。同上
。
建昌府:
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刘禹锡文
、林竒、谷分水透、川环学富文清。刁尚能南城县罗城记》
。建昌之为郡,据江西一道,东南上游,其地山髙而水清,其民气刚而才武,其士多以经术论议文章致大名,其他能以词艺致身取髙科而登显仕者,亦不乏于世。朱子《建昌军进士题名记》
民寡求而易足,故椎埋鼔铸,盗敓之奸,视诸邻有弗为也宋曾肇《南丰军山庙碑》
。
风气和平曾肇军《山庙碑》
比屋弦诵,与邹鲁同风张允修平逺台记。
人物秀丽,杰特刘岑前贤遗像记
。
其人足衣食,俗雅少机,不肆文法。为狱讼事,吏政苛,鏖之百端,卒无敢言。以丰富之资,加自重惜李觏《旴江文集》
。士君子,敏而好学,文而有礼陈孔休《新城县记》
。
山川英灵之气锺,而为瑰伟杰出之才,陈榉《新城进士题名记》
山清水秀冠于江表。郑文宝《江表志》。
江右文风盛矣,有盛如建昌郡者乎赵时《峥学记》
魁竒清淑之气,不荡为异物而锺于人同上
岁常丰饶,民皆礼让王平叔《建昌军记》
。
旴江世多君子傅拳《四贤堂记》
旧俗淳媺变,自庚寅民习争战谌佑《平寇碑》
,为文章之懿,于东南,在甲乙之目虞集《修学记》
。才学辈出,亦多膴仕同上
。
市肆繁宻,邑屋华好,方舆胜覧
建昌府在抚、信、邵、汀、赣之中,减贑之旷,几抚之饶逺信之冲,邻汀之僻,而与邵并闽楚喉焉。酌诸府之中,号为「乐土」。罗玘序
以郡连建州会南昌,而名山秀水清为江西东南上游,与闽粤为腹背。土地衍沃,俗淳易治,民情慧而文,儒术为盛。小人勤耕稼,女子勤绩纺,为东南乐区,颇悍急易发,信鬼神,好淫祀邓元锡《方域志》
华丽相矜,弊流于侈。旧志》
南城,附郭县也,近抚、信次水,而多商新城、南丰、负邵、广昌逼贑,与汀山岭限之。惟力耕之民,天下无事,三县之民不出疆而食土之入同上
。
城府清暇,闾里肃静,近复好古务学,崇礼尚贤,鋭精向往,科名辈出。罗近溪,南城县《续志》
广昌县邑之山磅礴而秀,水清碧而驶,其灵则锺于人,其人出而为名,进士著誉,当时代有之矣习嘉言进士题名记
。新城梅源乡约立义塜,瘗牛数十里,牛死者尽舁而之,梅源为偿其值。攘牛之盗与私杀牛者风殆絶湖西安义风引》
。
其民不事商贾,务耕织其地,山环而耸,水洁而浅,故气髙,好胜而多情。愫质美,好文而少财蓄《泸溪县志》
。
广信府:
尚淳质,好俭约,䘮纪㛰婣,率渐于礼。《隋书地理志》:
信州前距闽,北抵越,其土沃其民阜,其东南之巨屛乎!茂才髙第,常与计偕。杨楷《学记》。
地多深山大谷,人有巢穴其间者,数轻生好鬬脱,遇俭岁,不无猩鼯啸竹之警。其地上于饶,其俗美于广。王雷修城记。
市井阗溢,货贿流衍,章杰《郡守题名记。
弦诵之声,昼夜不絶。孔武仲《修学记》
山水淑气所锺,文献故家所萃汪泽民《题名记》
。刻励自奋,矜谨节义,山水之秀甲诸郡袁桷《梅亭记》
。信之为郡,山竒而廉,故人得之矜名而喜节,其失也溢,水清而驶,故人得之善慧而好修,其失也激。原隰平衍,而山泽楮荈陶冶之利,聊足谋生,故民得之惟土物爱而心臧,其失也啬,是七邑之同也。类分之,则饶、玉永为上。三邑习相近也,而饶以质胜铅弋贵兴为下。四邑习相近也,而铅亦以质。胜其君子则亢言而厉,行其小人则少械而寡。求其妇女则无故不出户庭。不事耕获不给,薪水不行,鬻于市,是又七邑之同也明嘉靖旧志论
。
山川清丽,锺秀生贤民俗,淳美易化郡守钱性记
。民安土重业,俗俭啬,矜谨节义邓元锡《方域志》
。信自永嘉东迁,衣冠避地,风气渐开。厯唐而宋文学之士间出,而南渡以后,遂为要区人知。敦本积学,日趋于盛,比入明朝二百馀年,艺文学术,蔚为东南望郡,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课子孙读书为事,好勇尚鬼之习,革易殆尽《府志论》
。
吉凶之礼,今古兼行,明以前冠礼犹备三加,生员之冠,多于学宫行之后寝。废婚不亲迎䘮,事尚佛,老祭以俗节,尤重墓祭。士夫家始用金鼓,闾阎好事者慕之,寓公王源道,尝书信之。土风有曰:「无烛尽烧乌桕子,有钱争买紫薸田花砖,堂上看禾稼石墎坟,边听管弦」。盖异之也。今无是矣同上
。
玉山地居冲要,民烦事夥,莅官者非廉勤不能理《王叔泰德政碑》
。
乐善知耻谨,庆吊俭,服用大概本淳永平,铅山志》
。差役以义定,赋税多乐输,不能无讼而终讼者鲜同上
似强而实弱,似华而实啬同上
。
山川秀丽,景物竒美少卿李奎序
士子力不能致书求师,闻见寡陋,然皆杜门揣摹,帖括之外,一无泛及,亦絶无奔竞游扬,干求诡遇之想。虽达者寥寥,亦足以见其务实。谭瑄《弋阳志论》
地当闽、浙、吴、楚之交,山川孕秀,代生伟人,学校育材之盛,跨越逺迩贵溪县进士题名记》
。
古虽啬陋,然有柳浑贤令倡之于前,张叔夜、忠臣陶之于后,故斯民顿改前习《永丰旧志》
。
地褊土瘠,民俗淳厚《祝蕃记》
,土瘠民贫,风俗朴野,民知敦本力学《永丰县志》
,乡城互异,椎鲁俭朴,勤本业,鲜游惰《兴安县志》
。饶州府。
有邹鲁遗风陈靖遗书
饮食丰赡,语有吴、楚之音欧阳询法帖
。多乔木富室刘禹锡答元稹书
忠臣孝子继踵而出,吴芮之遗风难泯,王德琏鄱阳记。
山川秀㧞有豪杰者出焉。范文正,鄱阳遗事。
多俊秀喜儒,以名节相高,黄庭坚集
,其人喜儒,故其俗不鄙。彭汝砺,夏侯处士记。
范希文守此,其为政务,名教敦尚,风义为先,州人仰慕,咸倾向之,遂以成俗。彭汝砺答钱尚书遹书。
士如东汉诸君子都颉文
。
多茂美好学刘定学记
惟时饶郡,昔号奥区,广谷大川,政当吴楚之交会,流风善政,具存颜范之典型。黄唐文集》
饶之为郡,以彭蠡、鄱阳之渔,浮梁之陶,馀干之沃,故曰饶也。若夫德兴,东偏之县也,去彭蠡二百里,与其境隔絶罗玘序
。
山川最清接,吴、楚秀气,文献相续,有曾、范遗风舆地记
,物产丰饶方舆,胜覧
。
有陶唐遗风明一统志》
工巧足用,懋迁以给《旧郡志》
饶郡夙称淳朴,近年刁风颇炽,讼鬬繁兴《新郡志》
鄱阳当楚尾、吴首,背山环水,气候多阴。民无悍戾之性,其音清越。其习以礼信相敦,农务稼穑,市务居积,诵读之声,络绎巷陌《鄱阳志论》
。
江之东西,冠带诗书,甲于天下。江南既为天下甲,而饶人喜事,又甲于江南吴孝忠《馀于学记》
。
其民聪慧,其俗稍侈,信巫鬼,下里尤甚馀干《志论》
、洪岩郁葱丛、玉林秀《乐平志》
。
浮梁之俗,洁而居鲜而食,山川林木望之,郁郁踈秀,泉甘而土肥,亦美壤矣,人生其间,頴秀者为士,狡猾者为游手,富则为商,巧则为工,盖以山甚稠,田甚狭,以故食多不足,士与工商皆出四方以就利,其富家巨室不至于钜万,而贫者亦不至于馁死,虽游手之徒,皆亦能自售,其货之大者,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行于中外,资国家,利其馀纺布帛,负贩往来,盖其小者耳汪肩吾记》
。
浮梁山川秀丽,风俗淳雅,小民东北务耕织,西南树木植,至沿河一带倚舟楫,柴土之利自给《浮梁志论》
。
德兴山峭川驶,风淳俗朴《德兴志论》
南康府:
南方之俗,其在康哉宋南康军赐郡名诏
。土地瘠薄,生物不畅,水源乾浅,易得枯涸。是以人无固志,生无定业朱子应诏封事
」。
民俗淳厚,庭少讦讼,狱少系囚朱子知南康榜文
,背负匡庐,前据彭蠡,地势雄秀,甲于东南。禹迹所经,太史所游,有圣贤遗风同上
。
士皆尚质,实下新竒,敦行义而不偷,守训诂而不凿。虽学问之渊源统纪或未深究,然甘受和白受采,既有进德之地矣。吕祖谦《白鹿洞记》。
民淳事少,号为江东道院陈篆《军治记》
。俗朴讼稀,民贫土瘠黄唐谢表》
。
康庐壤地虽褊小,实朱夫子道化之邦,数十百年间,遗风馀韵,要以继续。许子良与南康游太守书》
。
灵谷烟云庐山风月《翰苑新书》
负山襟湖,地窄田少,民瘠贫明邓元锡《方域志》
。南康于九江一郡也,宋真宗间始别为军。然余观风气康土,厚重朴,而淳康之人士笃实恭谨,守礼而贞良,其父老和粹安,祥式模楷,而寿考●●,视九江有加焉文德翼求是堂集》
。
俗朴讼稀,挹先儒淳,固殷实之馀风舆图备考
,民业耕桑,士习《诗》《礼》,好勤谨尚俭素,称为周朱过化之地《旧郡志》
。
南康负山面水,土瘠民贫,赋税讼狱,不当大郡十一,昔人号为江东道院,其淳简可知矣。星子介、庐蠡之间,地势倾峻,山多于水,都昌在郡东南,据彭蠡上流,地势平衍,水多于山,建昌、安义在郡西南,地势丰厚,山水半焉,大都地峻则气郁,民生多质朴峭直,果于赴义,而以饬廉耻为风节,地平则气宣,民生多发扬负气,勇于争鬬,而以健讼讦为愉快,故星子土狭而硗,商贾不集,工技不居士,矜名节,宗族长幼有序,百姓以力穑俭陋佐其贫,无甘脆雕缋之奉,妇女事纺绩,教坊乐户,不容市肆,庶几称古淳风、都昌,三面滨湖,惟东北倚山,近饶物产沃于星子,民务稼穑,额徵易办,气习淳厚,士称愿悫建昌四冲之地,轮蹄馆毂,骚驿不絶,土广而沃,男耕女织,女习端谨,衣冠人物称最安义,僻处西南,然地偏务简,弊蠧不深,较建昌尤易治,盖星子之俗俭,其敝也鄙。都昌之俗悍,其敝也戾,建昌之俗侈,其敝也,肆安义之俗,喭其敝也绞廖文英《南康府志》
。
九江府
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已还,儒风绵绵,相续不絶。白居易集
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髙,气清富,有佳境同上
。
髙人闲士,蝉聨不絶。余靖《崇胜寺记》
自朱文公讲学白鹿洞环匡庐山之麓,士君子闻风而起者多矣虞集《瑞昌蔡氏义学记》
。
九江号古今重镇,俗素淳美吕光发《重修瑞昌学记》
庐山竒秀甲天下,髙士逸民,所栖先贤,往哲所乐,流风馀泽,没世难忘。同上
土瘠民贫,山髙气清,习知武事方舆,胜覧
,信巫好祀古志
背倚匡庐,控扼江、湖为重镇,民瘠贫多讼邓元锡《方域志》
浔阳拥山川之灵异,聿来名贤接踵如宋周茂叔,卜筑匡山之濓溪,与二程诸君子讲学其地,直溯洙、泗之源,而文教之所渐摩,其流风,阅千百世而常存也。赵光拚《重修九江府学记》
。
九江跨扬之交,据江湖之㑹,其土瘠其民朴而悍,其士侈文而尚气,其婚丧多任俗而寡仪节,是故为政者其令宜简其敛,宜裁其刑,宜慎而严,其示宜礼」。邓继鲁《名宦祠记》
俗尚朴实,崇兴礼让,士习《诗》《书》,勤稼穑《九江志》
。人性坚贞尚气,概其君子知耻,而少事干谒其小人听命而不通,请求俗固好争而听和则止。民虽守分,而抗法亦多。输纳趋时,婚婣礼际,服用素朴,故旧相周,恤诗书,闤闠里社蔼然,山林之民力鎡基,川泽之民业网罟。市廛之民居贸易,三时效勤。冬举百务婚,重亲迎丧,厌浮屠,祭知时,举教就外傅。此雅俗之大都也江殷道《九江府志》
。
民俗简静,罕事浮靡,虽富家子弟,亦鲜绮罗。经营惟在本土。言语类金陵,而近实妇女。惟事针纫,不解纺织,举葬娱尸数日,近士大夫依朱子家礼,乡民化之。乡市耆民,四时有里社之饮《德化县志》
。
自唐义门陈氏以来,代传孝弟,民风感化,俗尚农业,罕工商服,饰古野《德安县志》
。
山险俗讦信巫,好祀士,尚气概,民先勇,力急,功利尚文仪《瑞昌县志》
。
民习耕渔之业,善操舟,性敦朴,罕事浮靡。崇孝养,喜歌舞,厚于故旧,有賙恤之意。妇人事纺织,婚葬亦同德化湖口县志
。
山峻土沃,俗尚文仪,儒风相续。民习经商,妇人事纺织彭泽县志》
南安府:
地连吉、赣,而民无珥笔之风。境接溪洞,而士多弦诵之习。人知礼法,俗尚朴淳宋理宗赐道源书院额文
。
文物之盛,与闽、蜀等。苏轼《军学记》
民贫多讼彭汝砺《南安军学记》
风气类中州胡长孺《重建南安《大成殿记》
事简民恬张鉴《重修南安路记》
。
《诗》、《书》接周濓溪道,学之源流。人物经苏,学士名公之品题王元渤南康古楼文》
士民多务本吴徵棠阴碑
士农少商,人果而义,民直而刚刘尚友上犹学记》
。邑以壮称,民多殷富锺贇《南康通济桥记》
。
当五岭最东,为交、广襟喉,地多瘴,与輋人杂居,颇受其害邓元锡《方域志》
南安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无积聚。衣食取给,不忧冻馁。信巫鬼,好嚚争山岚,瘴气时有《旧郡志》
。
先贤过化之邦,事简民恬,土俗淳朴,有中州清淑之气。勤于生业,俭于衣食同上
。
南康民物殷阜,人文蔚兴。有宋以来,彬彬乎号名邑焉府志附论
上犹俗号淳古人,务本业同上
崇义,俗杂五方,虽风气与三邑略同,而輋人附居,多射猎为食。傲狠无常,尚谲诈,喜争鬬。同上
。
贑州府:
伉健工巧,好佛信鬼《汉书地理志
抗志励节。苏轼记。
䖍于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险阻,交、广、闽越铜盐之贩,道所出入。王安石䖍州学记。
嗜勇好鬬,轻生敢死董徳元奏䟽
,风气错糅,人多劲健尚义元李大初《贑州学记》
,风俗笃厚而纯一,人物秀特而节概刘尚友《会昌州学记》
。山长谷荒,为江岭枢键明邓元锡《方域志》
。
士知向学,民颇迁善《旧郡志》
。
隋、唐疆圉日辟,声教寖逺,人皆抗节笃志,故《唐书宰相系有赣人《旧郡志》
。
赣俗信巫婚则用以押嫁,葬则用以押丧巫师、角术,时有剪扛之患《新郡志》
。
各邑书旌吊问,皆张筵设鼓吹已为非礼,石城乃有娱尸之宴,出殡之夕,奏乐达旦。否则人子有薄亲之讥,反受不孝之名,此何说也同上
?
地界兴雩,田腴民勤,最称富饶。兵燹以来,邻寇窃发,大半残破,婚嫁丧祭,多从简便,此亦时势使然《贑县志》
。雩都风俗,上富下贫,少友助扶持之义,然亦无甚富甚贫,殆类古之齐民。冠婚丧祭尚俭居,不求华服不求侈,饮食不求异,器用不求竒《雩都县志》
。
信、丰其地险僻,民质朴,力专稼穯,不事商贾,婚婣丧葬,邻里相助董德元记
风土习俗,与吉州不同,山川之绸缪,人物之伉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阳气之偏,反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理义动《文文山记》
。
比屋弦歌,曵金紫而跻膴仕者,项背相望龚焴记
。市无方言,家不靡食,殊不类江之西者,非下县也罗圭峰文集》
。
崇尚廉耻,好鬬健讼。《信丰县志》。
兴国昔号剧盛,民皆挟气上斗,大率刚悍劲险,尚气喜争。《兴国县志》。
地界深山、长谷,民鲜商贩,惟务农力产,以田多寡为优劣,旧家崇尚朱子家礼好,积古噐重,谱牒、志铭、孀妇多守节,士夫尚礼义。《𢎞治兴国志》。
兴国为三程过化之遗。其流风善俗犹有存者。闾阎朴实非达官,贵人不衣罗绮《兴国志论》
。
会昌去郡,颇逺士饬,廉隅恬淡,自守科目,虽云寥落典型,代有其人。㑹昌县志
。
婚姻茍且丧祭踈略。安逺县旧志
安逺旧俗质朴,惟以耕稼为业,安逺县志。
邑风俭朴,布袍椎结,不尚竒巧,长宁县志。
果而挟气,勇而喜争。杨万里记。
民善治生,有勤俭气,士知务学,无浮靡习宁都县旧志
。瑞金山多田少稼,穯之外间为商贾。俗好义乐善,情意肫笃《瑞金县志》
。
男勤于耕女,勤于织宫室、服器,多从质素《龙南县志》
。男耕稼而不商,贾女麻枲而不农桑《石城县志》
。民惟力耕,不事他技,轻生好鬬,勇悍相角《定南县志》
。
江西通志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