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十六
水利三
饶州府:
鄱阳县。旧额义仁乡。 黄花陂,彭公陂
复礼乡曰北湖陂灌田一万五百亩。神保堂圩灌田一万一百亩,田南湖圩灌田一万八千三百亩 ,遒汊湖圩灌 五千亩 长风陂
怀仁乡曰赤㟁陂,髙家洔陂
、松盖乡曰陈家堰 上赵堰
、新兴乡曰龙舌嘴陂, 马家堰计十五丈,防祁门水湖,官路大洔计八十丈,防祁门水 孔目圩 濠 圩灌田三千一百亩
,千秋乡曰车辆湖圩,灌田二万馀亩,亩西朗圩,灌田五千三百亩。 郭溪圩周四千 ,新陂 松岭陂潭土塘陂五四溪坽圩灌田五千一百五十亩,五樟 圩灌田 千三百亩。 湘坽湖圩灌田三千百亩,千超子坽圩灌田五千六百亩。一岩坪坂圩灌田一 五百亩, 新坽泉湖圩灌田 万一千亩。汤湾湖圩灌田二千一百亩六大场,圩灌田二万五千亩, 乔木湾圩灌田五千 百亩, 棠梨湖圩灌田二千八百九十亩,圩灌田五千六百亩。
清泥圩灌田四千亩,亩画湖乐㟁东圩,灌田三千 柿湖陂老堰
。 团陂陂下盖
馀干县旧额大慈北乡曰王家塘,南许师塘东西津圩约三里 㟁圩 港圩孟家塘草湾塘
。 遥湖塘涝湖塘
流清塘字白水塘,约金家塘,永接连八 嘴等圩 十馀里。乐七年,舒彦祥建言修筑家陂 ,放生塘 镜湖塘。
黄柏塘官板湖塘陂曹胡陂 陂 小槎桥坽八圩头口等三圩
毛家渡圩斜中小塘湴大湖塘家石武陵塘 穴古程 湖 雷 渡等七圩水鱼池塘伯童家印陈塘等三圩明 乐间何 杰建言修筑。
大慈南乡曰石岩陂树马陂嘴、云山等七圩洲赤塘圩、白马塘塘断 陂 袁家陂 太平 等六 涂家
万春乡曰行公陂陂冈下陂陂小塘陂陂杨家陂坂青水陂 穆家 樟树 张家 五昌 等圩乌湖上塘车枫塘 沙塘 架塘
夹山塘、马家塘
垂株塘中刘山塘苏上塘 塘 灌塘
孝诚乡曰小地陂塘甔陂家山门塘家周师陂 李家 万 塘 萧 塘
安乐乡曰黄华陂陂青湖等塘 梓木 车塘
习泰乡曰湖青塘清聚陂桃林陂 风塘漂塘塘马桥陂杨林 堰塘
福应乡曰虞家陂陂车戽塘等黄家陂 谭家 管头 六圩家东源塘八新陂中龙窟阮 夹等十 圩 门塘
徳化南乡曰段家陂圩。靛窟等三:南杨村塘、胡大 湖塘 陂
行陂等荔林等七圩塘三塘 十四圩 东
徳化北乡曰金井、佛等二圩五:西湖、陂塘、大湖塘、湖管歴湖槎土礲石涧、管头等 圩 辛 陂 、明 圩 接塘
、洪崖乡曰土冈塘、 大象塘。
乐平县旧额永丰乡曰灌陂土舒家陂、传灌庄陂坎鹊桥陂 视陂 贤塘 中塘田中塘枫称心寺塘,摄大塘山菱塘紫西充塘游新 陂 树陂 下 陂 塘 湖塘姑塘垄陂
三丫塘、马栏陂
中港陂南桥陂
尧桥陂、松墩陂
大禾陂龙珠陂
古小陂沟、林公陂二大陂,亩上河陂间栗木陂,修柏合陂 陂灌田 万馀 明嘉靖 委韩簿 筑未竟西村陂王家陂
。 东姚陂黄土陂
水栏陂西枫树陂清汪家陂里陂 充陂 塘陂大塘陂刘长隅陂邹濠陂百顷 家陂 家陂
。 小塘陂防救陂
猴陀陂灌田白土塘 范湖塘塘曾家陂塘髙村 荆湖
长城乡曰柘陂嘴、孙家陂田东源陂 石 陂 炎 陂石塘陂湖尾陂
石家陂杨梅陂。
珍陂塘董家塘陂枣社灵陂汪儒陂 长塘 木塘家塘清塘
云塘塘黄臻塘陂、髙塘撩章塘、袁缺头塘里刘家 白鹭 乌 陂 家陂冲塘大大沙陂 熟陂
金山乡曰汪家陂。有二源陂、 半山陂。
甘家陂,石村陂
大岩前陂韩项坑陂鲍灌田陂徐堰口陂新罗家陂桥石陂 五陂 家陂 柿陂 陂 土 陂乌深陂陂孟建陂陂上田陂坞张家陂家康浪陂械板坞 临段 石家 陂 程 㠑陂石吴陂彭家陂
李佑陂陂上田寺
乐安乡曰庄前陂、宝油榨陂童林陂 榖寺陂牛事陂家画陂南枫林陂塘曹陂木刘师陂塘朱公塘 王 塘 塘 双 梅 陂 莲 陂刘村陂木枫木陂家众陂茶汪二陂 松 陂 臧 陂 槽陂
铜山乡曰棕陂英公陂胡村乔下陂山胡村乔上陂黄家陂 横 陂 长塘陂
牛车陂、卢坑陂
杨梅陂湖石陂头陂塘石掘陂陂清塘地鹅塘乌蓝塘杨树 韩吴 土 陂 塘陂
石圳塘、吴大塘家陂
永善乡曰暖水塘 上漾陂。
古石陂灌田二十九顷有奇,东山陂 杨垄陂 下漾陂大黄陂陈闸陂。
黄源陂灌益塘陂五,松木陂,尊圣陂 田二十 顷有竒
扶竹陂小杭陂张泉源陂栗程于陂南徐家陂中圭陂李鸡骨陂陵 家陂 口陂 村陂 陂 家陂陂坑鱼塘陂 尾陂
丰乐乡曰罗山陂, 回上陂
牧牛陂履常陂
复山陂西外陂回下陂乌山陂。
新城陂昶陂。
怀义乡曰戴家陂、古栎水。陂木𪧟家陂 陂 杨陂家獐狮陂家栗树陂塍南塘程翥山陂车胡 陂 韩 陂 土 陂 河陂
塘陂、瘦陂莲陂
韩家下陂黄观陂有硖石陂原马尾陂畔苦珠子陂 泥陂 二 中 陂 长 陂有二泥李陂 陂
。 陂头石陂长叶家泥 陂 门陂
静理乡曰范泥陂、金检陂 刘陂石叶家陂齐社林陂绾石陂 嘴陂 冈陂 口陂
枫树陂,童家陂。
淳湖塘新塘陂家酬陂黄范罗陂社程家陂塘陀陂 陂 家陂 陂 古 湾陂
铁牛陂大鲍小陂 塘三髙塘第胡家上陂头胡家中陂陂胡家下陂 陂 五陂 猪 陂 大田 杨岸陂
第白水藕塘庙连井陂庙中鹦鹉陂嗣沙陂徐茗冲陂崧庙下陂 上陂 陂 兴 陂 家陂 山陂洪岭头陂张西源陂望髙圳陂土同心陂 家陂 家陂 田陂 茍上陂
鲁陂土茍中陂陂土茍下陂荷花 葵田陂
上照陂栏横陂。
社坛陂、腊坛陂》
斜田陂山寺陂下陂赵月湖塘官髙塘 名塘 塘
万全乡曰髙陂公耆徳陂树坛陂 王 塘 松 源塘三孙充塘山叶家坞陂陂王坊陂陂小塘灌田十顷 亩 纸 陂 南田 枫树 涌陂 西山陂彭院前陂胡何家塘杨临㟁塘山清塘中程家陂 村陂 冷陂 陂 横 陂 陂金村陂陂塘坞陂陂小华陂陂石陂陂陂 新 杨丝 早木 使
塘陂、窑陂
。 映
浮梁县旧额东乡曰西堡陂陂 匾陂
枫陂,慈陂
许坞陂小里池洪陂 陂新陂陂程陂陂谷陂坑青陂早林田陂佛㑹昌陂龙李广 官 程 陂 禾陂 庵陂潭陂青石埧陂陂大塘陂陂余章陂陂 陂 桥 大庆 朗陂
丰庆陂麻新墩陂 陂陂官陂马桑 石 陂
南乡曰𤯝塘陂陂车陂陂沐塘陂村陂 洛 涌 确陂
邱籍陂新陂寺前陂歴降陂查木陂,大桥陂、石井陂板桥陂芦陂石陂大泉陂 留石陂 汪洪陂 安陂 长流陂花陂
竹路陂边山陂
同台陂鹰心陂
枫林陂陈一字陂流小石陂 章陂 丝陂陂丝麻
镇市曰夏大陂。陂水碓陂陂 枫林 新陂
鹿胫陂古水龙路陂 城陂板桥陂山余村陂 土 陂
西乡曰𪧟家陂陂 梅陂。
苏陂官陂
长陂陂、小枫林乌陂、木陂
张师陂,新副陂。
詹村陂移筑陂
桐林陂,董村陂
杨永陂、大禾陂
桑官陂陂
大儿陂里铁炉陂长青山陂神仕村陂小贵湖杨陂 师陂 林陂 仙陂 桥陂鸭水坑陂嗣宗陂长黄泥陂陂洪村陂陂柘林陂陂 儿陂 陂 陂 石 杨坞 大塘葛芦陂 阐陂
金什陂无名陂。
陈师陂学田陂。
匣山陂柳公陂
张子陂下。思陂中到陂思石仓陂秆叶村陂坑吴思陂 洪 陂 麦 陂 闵 陂
北乡曰大田陂 杨水陂鹅双坑陂陈小坑陂学仕隠陂黄沉金陂官井陂 儿陂 村陂 田陂 山陂 路陂宋陂山陂
牛坞陂赵状元陂储隐山陂林查木陂店谭新陂 乾陂 田陂 田陂 陂沙青陂詹柱陂 陂 村陂
。 瓦窑陂松和尚陂杨桑园陂古大水陂 树陂 树陂 路陂陂
张隆陂行者陂
辛合陂芽马儿陂塞提胡陂西黄泥杨陂 桥陂 山陂 坑陂杨青石陂藩樟水陂汪髙陂 仕陂 村陂 村陂
叶村陂塘郎台陂胡饶陂 车陂三陂水亢洪陂长芳草陂髙吴平陂柳车陂陂 车陂 潭陂 塘陂 木陂
石斛浇陂车陂水塘
大惟陂,当口塘
泉坑陂枫林塘
柳塘陂水晶塘
港口塘邱村塘塘寒家塘塘、同台塘塘藕塘村白玉 磁石 樟木 查 塘
徳兴县旧额一都曰太保庙,下陂荷张家塘 徐公陂 叶陂
二都曰株木小塘
三都曰官陂、李村陂
洪大陂前周家㠑下陂洪家库 陂 许家陂
樟木陂寺坞陂贾家店前陂口章公陂 周家冲 陂
四都曰乌石官陂、婆程家陂家郑家陂 姨 陂 傅陂塘荷花塘冈青草 骑马 塘
五都曰传家陂姚胡峰陂下髙明寺前陂 村陂 车陂许姚家梨木陂陂王村陂陂 陂 白牛段 南庄
六都曰箬坞陂口水源陂 黄坑 陂王村陂湖白芒陂 抱 陂
七都曰株木陂, 刘家陂
梚木陂江潭陂
八都曰李家陂。菱项家陂 湖陂
九都曰前坑陂。 石壁陂
石塘陂岗山陂
里坑,髙段陂、常丰大陂、徐公陂
十都曰杨勇陂。 ,赤土陂。
李木陂吴韩村陂新武坑陂低陂 家陂 田陂南村陂塘陈家大塘白汪回塘 鱼 东塘 毛塘
十一都曰汤家陂,陂溓陂 山下仓前陂叶塘陂田陂 村陂
洗马陂庵赵蔡陂早涓陂蕨陂 前陂 禾陂
东坞,大杨陂陂
社屋、前船、木陂
十二都曰夹坑陂塘深陂、家陂 石 大陂
茶陂陂李童家低陂陂纸曹
十三都曰西源大陂源神坛陂、下延生陂口圳石陂 东 陂 港 陂 潭陂陂
姚家陂炉坑陂
横港陂,大湾陂
连滩西陂
十四都。曰大王陂,方吴家陂陂陂
杉木中陂。
十五都曰大坞陂王叶婆陂张炉坑陂鲁余召陂 家陂 家陂家陂陂湮山陂陂白石 尹家
十六都曰源头陂陂深陂陂长塘陂 吴家 移 花桥陂源陂
红石陂陂流流宗大。
十七都。曰小琴陂、西乾田陂、庙尖山陂、 岸陂陂陂
方卿陂横上下蛇陂凤新陂塘石佛陂瓦李坑横陂 木陂 余 陂 口陂 窑陂新古楼陂头寻陂李黄土陂 陂 坎 陂 十一陂
董村陂仓前陂
十八都。曰蒋源坂陂陂。
下陂教源头陂村陈家湾陂陂会潭陂陂。王村王助 陂 程 陂 墓林 杨林 王家陂,家司徒庙前陂 徐 陂 湾头陂
。 石头陂、大禾陂
杨林陂长水陂
早禾陂、蒋家陂、桂湖庄陂上坂段陂
十九都曰大歌陂。 大用陂。
柘木陂墓林陂
陈二陂、下阳陂坞、董家 陂
二十都。曰小朗陂陂, 小陂。
蛇陂陂大王陂和横石宗闾 要成 尚陂
二十一都曰上坑陂坑雪充陂龙逺坑陂 西 陂 盘 陂
二十二都曰詹村陂陂项家陂陂土窖陂陂塘 山塘 经路
二十三都曰瑞港东陂坑白塘陂 炉,长流陂,盘田陂
李家陂万家陂
炉坑陂、梅林陂
新村陂沙长斛陂港雪陂 陂 瑞西陂家陂
乌石陂陂叶湾陂黄郑八十源 石陇 陂
二十四都曰港头陂, 子门陂王师陂,程家陂
詹家陂下程陂
矿山陂、神山陂
二十五都曰南山陂, 招口陂陂重陂村程村 张 陂
二十六都曰双溪陂、家□石陂陂、土箭陂 王 陂 查程二婆陂坂鲁存陂槽西㟁陂 南 陂 船 陂
二十七都曰古坑陂、 西陂
二十八都曰对木陂 石壁陂
二十九都曰昔塘陂陂程,二陂陂席陂 白石 黄小塞塘陂
三十都曰新陂。车庙陂 撩 陂
三十一都曰大沙陂口黄土陂 坑 大陂陂,麦围陂石 塘陂
。 大坑陂长年陂
穴陂石陂
坑陂陂显萧翁
三十二都曰黄公陂、黄早禾陂陂、暖水湖陂 沙庙前
三十三都曰西陇陂西邵家陂陂陂
鲁家陂,翁家陂
早禾陂耸项家石陂 陂
三十四都曰胡家陂、 毛家陂陂程家陂陂同岗陂陂滑石陂 四叶 余家 长陂
陈家新陂
三十五都。曰石显陂,下黄江陂 ,上 清塘陂。
李河陂、黄公塘
梨木塘陂漆公大塘
三十六都曰黄家陂陂长陂陂蒋村 葛
三十七都曰锦坑陂 黄沙陂
三十八都曰霍林陂家徐家陂,福吴家陂家程 陂 顺 陂 彭 陂
。
安仁县旧额一都曰鸡公堰 小堰
二都曰上下堰、 黄土堰
竹节堰中陂堰
三都曰髙堰,濡田陂 石圳陂
四都曰石碣陂陂白泉陂陂 泉水 横陂。
张公连陂菱塘
五都曰上寒陂,月下寒陂、小水堰, 山下堰。
塘石塘金竹堰
六都曰承隆堰
七都曰茱桥堰,土翁家堰陂、胡家堰陂、杜桥横桥堰长长坑祝家 堰 大 彭家 黄牛陂塘团店塘 湖塘
八都曰桑树塘塘,合掌塘 云。
九都曰易家陈塘。潘家陂 赤 ,灌田八顷。五郭湖塘灌田 顷
十都曰杨师陂亩姜村陂返港陂。灌田三千 刘家陂上新陂石长滩陂灌田三千亩,埽青宗塘、大牛塘 塘 东塘 赤塘 帚塘 塘
十一都曰麻埠陂梅徐家堰、古郭家堰、家新堰、洪鸟子堰上黄花堰、 塘堰 塘 朱 塘 家塘古塘槎庆山塘 源塘
十二都曰杨子堰 龙塘
十三都曰石濑陂,灌田三千亩。舒家堰,神仙堰
桐树堰五鬼堰
南脚堰鲍家堰
大池堰、阿陂堰
上河堰、洗马塘、西庄塘、乌林塘、岩塘 槎塘
十四都曰新堰塘、张家陂、 㳺儿、 莲塘
河泥塘、吴湾塘、李家塘。下上十分塘塘下十分塘、仙岩石、 塘 百叶 大石塘
十五都改𨽻东乡,不载。
十六都曰双洲陂,灌田五百十亩。陂官陂、马石陂里涧堰 嵩塘 牧羊 洗 池
十七都曰王师。堰六:叶家堰、馒龙湖堰灌田六百亩源九圳陂、灌田 百亩、 头堰、 楼源塘、 杨 塘、大鬼塘、 路塘
十八都曰枣子陂、荷石潭、陂塘合溪堰、漫居塘、 塘 、石 随塘
十九都曰界牌塘、北大山塘、 石塘、 源塘
二十都曰饶家陂、 瓦窑塘。
李家陂、黄柏塘
二十一都曰枫树堰 赤株塘
杨树堰笏大塘堰官后山塘西塘 竹塘 塘 阴成塘东南塘罗西源塘 塘 村塘
二十二都曰黄家渡陂陂 古塘陂
。 上羊李港塘家大塘灌礼塘百古塘伊 塘共 田六 亩
二十三都曰莲荷堰筱姚家堰 竹 堰家白石堰窑孙 塘 瓦 塘
二十四都曰黄风陂陂潘家陂陂横堰 洪家 范家南视塘公泥湖塘康李湖塘筑连塘 姚 陂邑志 熙二年
。
万年县旧额一都曰胡师塘、花森树、塘、塘、路边塘、塘塘、园塘、 莲 塘 畲 张村
二都曰虎眼塘 潼湾塘
三都曰官塘洋泥塘
四都曰严家陂陂、五湖陂、 王家 塘洲陂俱邑。志新增
五都曰东良陂龙徐家陂、徐翁婆陂 谋陂 春塘 家塘
六都曰桐杭陂、卢曾陂、双亭陂 家陂
七都曰双石陂。陂石潭陂千八字陂 中兴 灌田四 馀亩田槐 陂
八都曰柳塘陂。 中勇陂
燕陂扶陂
荷陂洪塘
九都曰长村陂、 丹田陂、定羊东陂陂九圳陂 陂 候 汪陂
十都曰洪村陂陂。黄村陂陂罗陂 陈角 琉璃杨林陂 荇塘
郭家堰、圣仕塘
十一都曰黄鹤陂、凉流马陂 龟塘 伞塘
十二都曰新陂、 蓝塘
后湖塘獭塘
十三都曰茱丘塘,阔三十六亩 星月塘一名对古儒、林塘俱邑,志新増。
十四都曰岛塘
。
鄱阳东湖堤,唐建中元年,刺史李复筑,以捍江水,百姓戴其徳,因名邵父堤又东北三里有李公堤
。岁久堤圯。明嘉靖三年,兵备道范辂檄知县徐俊民筑石堤三十里,留钓桥画桥二坽,以消溢水,易名范公堤。提学周广有记。
马塘在府城东北四里,唐刺史马植筑。又北六里有上湖堤,亦筑自植,因号马公堤。
祝君坽在鄱阳县东北怀徳乡,唐景云间,刺史祝钦明开浚故名。按钦明立朝,鄙佞一节之美,自不可没。明洪武二十八年,鄱阳县丞周从恭修复旧陂十四所。成化间,知县刘焕筑濠湖圩。𢎞治间,知县余本实筑汤湾湖圩,后令翁永年筑樟潭圩,县丞刘兴修筑北湖陂。嘉靖二年,知县徐俊民修筑清泥等十二圩,大场湖等十圩。
明洪武二年,馀干州同李宁修筑决圩三十馀里,百姓绘琵琶,明月图》以赠。永乐元年修龙窟堤。嘉靖七年,典史刘安修筑南堤刘安以御史谪
。万歴间,主簿髙朗修筑西津圩,又修接连八字嘴等圩。戊辰,坏于水。巡按田珍复筑天启。七年,知县王如春筑万年堤,自龙津至
薛公塘在乐平县清泰坊,以宋大理少卿薛仁辅忤秦桧,流寓得名。
翟公堤,元至正间乐平知州翟衡筑捍御水患,民徳之,即今
明嘉靖十八年,乐平主簿髙宗汉修筑鹦鹉塘、铁牛陂。十九年,邑人黄进议开西河杀水势,凿安沙坝,导水西入莲花湖达长溪会于江,不果万歴二十一年,知县金忠士修筑东源、半山等陂八所,月湖何家二塘,又平黄源陂,程、马二姓争水讼,立石分溉,髙擢为文记之。
浮梁县莲荷塘旧名柳溪,周三里许,绕琵琶洲,南流经市中,通泗桥至龙船,尾入大溪。宋景佑间,州守范文正、仲淹浚之,以制火灾,广四十馀亩。后为汪澈别墅,岁久民占,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萧奇勲清复之,以归儒学。黄御史荞,有学塘碑记。
国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县程鲲化、重浚,邑人詹槐芬记之。
明正徳四年,饶州推官顾应祥浚浮梁𪧟家陂,分小坑港水入石渠,渠成获石,刻云:太平年端午日凿」。考其时,当梁敬帝迄兹九百馀年事,详《应祥记》中。明洪武三十年,安仁邑绅王溥河南行省平章
凿官陂,灌蓝田一坂,田五百馀亩,又凿石陂里涧堰,岁久湮塞。嘉靖十八年,知县萧时中乃凿洪岩岭通河水,灌蓝田坂千馀亩,人称萧侯富川陂,后令熊兆祯有记,东良陂在万年县东门外,旧为洪水冲塌,明正徳八年,叅政吴廷举平姚源贼,因置县,捐金伐石成之。按饶州古称沃野利耕桑,考诸近代馀浮诸邑之滨巨浸者,泛滥辄无涯涘,若徳万山乡、灌溉、恒资、桔槔二者,盖交病焉。《饶志》引明儒胡敬斋有水利十二䇿,其目击乡邦情形,洞中●要,乃检遗集及《居业录》,未见载入,而所作《永济陂记》有云:「民为邦本,田里沟洫,实王政先务。又云:有司既不用心,于此非周君,此乡之民无岁不有旱患。他方之贤,慕义而兴,则惠之所施益博。其砭针守令者至矣。南康府。
星子县旧额: 紫阳堤 田公堤。 犀牛塘在白鹤观后
栖贤塘在青泉乡,侵占为田
三塘一在观羊山口,一在犬眠山麓,一在垄口
大塘。 余家塘在兜率寺侧
杜家塘。 左家塘 城隍塘 起蛟塘西庙塘。 黄浦湾圩 石山圩 大塘圩。 赵家圩。 横汶圩。 于锦圩。 谷山圩 熊家圩。 金锺堰在县北五里
左家堰在县西三十里
大陂堰在县西七里
八字堰在开先寺前
蜈蚣堰。 赤㟁堰 外屋堰。
都昌县旧额。 陈公堤。 月塘在县治右垣外
寺前塘在县治西南,水闸通焉
官塘上塘十亩,余家业下塘二亩,每年纳官鱼四十筋,亦通水闸
蒋家塘在县冶右垣外
罗家塘在县治东八十步
、李家塘在县治东城内
石家塘在县东二里
何塘在县东五十里七都
、上白水塘。 下白水塘俱在县西北四十里
株树塘在三十一邵
南山塘在县治南山前
稍公塘在县西十里
獭子塘南县治西北
雁塘在县东二十里
石金塘在县东四十里十六都
铁牛塘在县西十五里
段家圳在县东四十五里。十六都。段姓世居
叶家汊在县东九都
徐家堰在县治东二百步通水闸
黄家堰在县东四里,自介石内山麓逐处发源,西北流入湖
但家堰在县北三里,自生水垄下起,西南流入湖
建昌县旧额。 东门堤。 九里塘。 鲤鱼塘。 黄家塘塔前塘 桑叶塘 蔡家塘 观前塘。 观后塘和尚塘九塘俱在城
艾家塘在县治西门外
、永兴圩。 叶家埚圩庙下圩。 大路圩。 青墅圩 潭头圩。 原槎圩在县东三十里
廖坊圩在县东二十里,古名廖家汊
桐陂坽 鹅峰圩、大㟁圩。 塘泥坂圩 大枧圩 鸦湖圩 泥坽圩小港圩。 西湾圩。 潺口圩。 城山圩 杨泗埠、中洲圩上自焕文坛下至车埠约十里,介于大、小两河之间
、大港、下圩。 小港弦圩。 大港、淦家洲圩。 长垄圩 永丰乡陂塘凡四十。
丰安乡、陂塘凡七十二
徳政乡陂塘凡四十六
寿、安乡陂塘凡三十四
钓台乡陂塘凡四十九
宁逺乡陂、塘圳凡五十五
,甘泉乡陂塘堰凡六十四。
修智乡陂、塘堰、凡四十三。
升仙乡陂塘堰凡三十二。
新城乡陂塘堰凡五十三。
归义乡陂塘堰凡二十五。
安义县旧额安义乡陂塘堨堰凡六十八
,嘉靖间补筑者凡十有九,内有大港口,在四里
、新筑者有三寒谷,堰在南三村,源出雷湖,灌大坪、湖溪等处田数十顷。田雷堰在五里,源出奉新湖堰接流,直抵孔湖,灌溉 数十里。 草堨在三里,源出视溪髙坪接流,自廿田至沙井,直抵长港
南昌乡陂塘堨凡四十内有圩,塍在一里
。嘉靖间,补筑港堨塘堰凡十有八
、卜邻乡陂塘圩凡六十有九
,嘉靖间补筑陂塘壋凡十冇九
、新筑者有二康沙陂在二十里, 鹿颈陂在十八里
、控鹤乡陂塘凡四十有二
,嘉靖间补筑者凡十有二:内有葛冈湖在五里, 九坊堰在六里,系知县髙旸重修
依仁乡陂塘凡三十
,嘉靖间补筑者有三
紫阳堤,一名南康星湾石堤,在府城西南一里。宋元佑中,知军吴审礼始栅木为障。崇宁中,知军孙乔年易以石,岁久堤坏。淳熙七年,朱文公熹来知军,上札子,乞支钱粮,修筑石堤,委星子县令王文林、司户毛敏功职其事,五浃月而工成,增旧堤者三尺,又浚二澳之淤,挺木以䕶其外,详见吕成公祖谦碑记。明正统六年,知府翟溥福重修,景泰五年,知府陈敏政修筑,自为记。嘉靖元年,知府罗辂修之。四十三年,巡抚周相委、同知杨侃督修,起二月讫工。九月旧堤髙一丈四尺,复增三尺,相自为文记之。万歴三十二年,知府袁懋贞重修。
明万歴间,水势徙而渐南,城址受啮。二十一年癸巳,知府田管凿石为长堤,自湖防㕔左起至黄婆矶,长数百馀丈,髙广二十馀尺,又于堤上建真武祠以镇之,郡城及学宫、民㕓,永息水患,人称为田公堤。吴国伦有记管,又修金钟堰,灌五里牌田四千馀亩,复修左家堰以备旱潦。
明万歴二十七年,星子知县吴福筑大陂堰,灌田千亩。天启四年,知县汪宗文修筑诸堤。
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府伦品卓修筑紫阳、田公两堤,沿堤雇工植柳屹然,巩固勒石以纪其事。
蓼花池在星子县西十五里,长亘二十里,南受庐山九十九湾之水,北流入鄱湖水口,向在北岸之西,因浮沙填塞,积水弥漫,不能出口,田亩每罹淹浸,居民于北岸之东另开新口,然水面不寛,水底不深,仍不能畅流入湖,被淹田地仍三千馀亩。雍正八年,巡抚谢旻檄饶州府知府青阿立相度,以蓼花池地周围五十里内,村庄八十七处,烟户二千一百馀家,田万有二千馀亩,急宜开寛东口,以资畅泄。
奏请发帑饬南康府,知府董文伟于十月兴工开浚,十一月工竣。
陈令堤,在都昌县南一里。唐咸通元年,县令陈杲筑以捍水患,今废。
都昌县治西北土目,湖中有鹞子石,为行舟患。明崇祯十三年,推官廖文英铸铁柱一丈四尺,立于石,以志表往来利之。邑人余忠宸有记。
何公堤,按新唐书地理志在建昌县南一里,㑹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今废。
孙公堤,按《新唐书》,在建昌县西二里,咸通三年县令孙永筑,今失其址。
建昌东门堤,明崇祯末,邑人熊士龙率众兴筑永兴圩,当西南两湖之冲。明万歴戊申岁,邑人熊森等筑西堤。庚申,知县罗尚忠筑南堤,甃斗门三,以利潴泄。天启二年堤坏,逐年补筑,计亩醵工犹未足。森子徳阳请以炭行税于官,为修筑费。六年,徳阳又筑大小三圩。
明万厯四十二年,摄令黎某重修学宫筑堤,改水熊、徳阳为募引。
明天启四年,建昌邑人涂权甫等培修廖坊圩,造木枧以利蓄泄。
安义县蜜陂,又名台山堰,在县西八里。旧用松桩竹,楗实以散石,覆以草皮,山水暴涨,不时倾圮。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县李恒敷委典史吴澧督修,以石甃砌,长九十丈,阔五丈,疏圳五路,灌田六百馀顷。邑人周志伟有记,岁久崩坏。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陈㻶重修安义县东南,地名中州,有古堰一所。明成化间,为龙水冲淤。嘉靖四年,太守张愈严檄令修复,未果。二十三年,知县李恒敷委典史吴澧于范家滩石圳凿开小港至河,灌注陈坊等处田亩为堰,一为桥一,为圳,长三千馀丈。详周志》伟都圳堰记。二十六年,恒敷又筑谌家埠,陂长五十七丈,阔五丈,邑人毛锐为之记。天启四年,知县王𢎞道重修都圳堰,寻复淤塞。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陈㻶复加浚筑。
康熙十一年,邑人万錪、熊如泉等重筑寒谷堰,錪自有记。
按星子都昌陂圩细数邑,乘失载建昌安义,自分析后,名目亦多讹舛,姑从郡志,録其总额。噫!陈令孙公诸堤,当时啧啧人口,今就湮没,甚且访其故址不可得,独紫阳一堤歴久而名愈彪炳。昔吕成公作记,谓:一举而并二利,得澳而入则同舟相贺,可以枕柁而甘寝,又俾羸饿之夫当冱寒栗烈,饱粟而食,奋其畚锸以待春燠,而服力于田。由今考之,救饥之利,在一时捍水之利,及百世既为真儒,其道岂迂阔而难行哉?后守若翟、陈、罗、田,均能以续,故增新著声,循吏览者,足以兴矣。
九江府
徳化县。旧额。 甘棠湖堤即今新<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min-width: 24px; min-height: 24px; vertical-align:middle;"><img src="https://ctext.org/getrarecharimg.pl?group=785"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alt="ctextchar:785" /></div>
谢公堤在府城西门外
、李公堤在府城后
、海天堤在府城西
、胡公堤在甘棠湖侧
,封郭洲堤。 桑落洲堤。 严家闸在江北三十里
、赤松闸在府城西七十里
、徳化乡庐山、古堰灌田千顷
、仙居乡、黄茂堰灌田二顷馀
、楚城乡都陂堰灌田五顷
,后依堰灌田四顷
、颜家堰灌田三十顷。
仁贵乡官塘一口灌田八十五顷。
百业塘 耆塘 白鹤乡千工塘灌田数顷,明天启四年立碑,在太平宫内
泉水塘灌田数百亩
、龙觉寺堰。 张田大堰灌田十顷
南昌乡黄义堰灌田三顷馀。
徳安县。旧额长乐乡道观等塘凡六十有三
、敷、阳乡、泉源等塘凡八十有三
、新兴乡、大湖等塘凡三十有四。
仙坛乡、五家垄、等塘凡四十有一
、石门陂在县西七十里新兴乡,中有巨石水,分东西二道如门流出,灌田二顷有馀。
敷林陂在县西北十五里仙坛乡,灌田数十顷
康古堰地名峡石,中有泉源
南山坂堰。 杨凌堰。 新石堰地名寺桥
杨师堰 梅家堰六堰俱在长乐乡
鸦了堰。 湖溪堰 大堰地名长山坂。
白虎堰。 新增堰地名敷阳乡。
吉山堰 流先堰。 孤田坂堰灌田数十顷。
上福堰,地名郭坊坂,昔郭氏为众筑堰,郷人愿报以大福,故名九堰,俱在敷阳乡。
千工堰在仙坛乡明山下
、龙居嘴堰。 圆通堰俱在长乐下乡
株树堰地名蜜,田坂灌田十顷,在敷阳下乡。
瑞昌县。旧额县市,歇马亭塘。 万家垄塘 白鹤堰,唐家坂堰。 金城乡铜缸岭塘 苏家山圳塘 西垄
灌田三顷
安泰乡八角塘 大塍塘 大泉堰、龙坑、源堰。 甘露乡城门塘 铜井塘 归义乡观音塘。 原冈山塘 髙丰堰灌田三十顷
水陆堰灌田十顷
流陂堰灌田数百顷。邑人蔡廷宠筑
清湓乡长山塘灌田一顷一十八亩
程林堰 苕蕂堰灌田八顷
三峰塘 王仙乡屋畔圳塘灌田一顷二十八亩
清塘 洪阳下乡。髙塘 建平塘 柴棚堰峰庄堰。 洪阳,上。乡源塘 州革塘 北山下槎堰,大墓林槎堰。 金城堰。
湖口县旧额官塘五口。 酒坊垄塘灌田一顷三十亩。
扈家垄塘 重塘前官塘。 都盛乡枫埚塘灌田一顷
五柳乡柳湾塘灌田一顷
杨林塘三口在柘矶右,旧为民占,今清复入官。
民塘四口余家塘灌田一顷馀。
马步垄塘 谢家垄塘 重塘前民塘 一二八都纸马、等塘凡十一
老鹳垄堰灌田一顷二十亩
枫树港堰。 三都苏林等塘有七
四,六都、黄家等塘有十
、黄家堰。 柳张堰。 五都向家等塘凡十
二长堰灌田一顷二亩
七都东岳等塘有八
、泉水堰。 尤家堰。 九都程家等塘有七
十都一图琥珀等塘有八
浮堰。 石城堰十都二图江家等塘有十
桥塘堰。 十一都野猪等塘凡十四
增家堰。 十二都曹家等塘凡十二
蔡家堰 十三都大塘、瑶塘等十有五
陪湖堰。 劳家堰。 十四五都李家等塘有十
射港堰。 吴家堰 蔡家堰。 十六都张家等塘有九
南岭陂堰。 十七都大源、等塘有九
、小桂港堰灌田一顷五十亩。
大源垄堰。 十九二十都黄家等塘有八
铁毕堰。
彭泽县旧额琉璃陂。 㑹田陂俱新兴乡九都㑹田坂、黄山村二陂相连,灌田五百馀亩
、新田陂新兴乡十二都新田村灌田四百馀亩
、社口陂建安乡二十五都竹园坂,灌田二百馀亩
、永定陂新兴乡十二都古楼坂,灌田二百馀亩
、石壁堰五柳郷石壁山口,一支分灌横山口,一支分灌富溪桥田
、永定堰在六都固村灌田二百亩
、永安堰在六都瀼子港灌田四百馀亩
、陈陂堰九都㑹田坂灌田百馀亩
、胡陂堰在九都
、蒋家堰十三都
、冯家堰、二坊灌田百馀亩
、丁陂堰十五都夹田村灌田百馀亩
、童家堰长路坂下
、东庄堰一名宫陂堰
、髙家小沟堰二十五都
、杨家塘一都
、观庄塘七都四围皆山为塍,猪水于中,灌田不竭,为湖口、彭泽西南之界
、许家塘、三都
、黄花塘十五都
、莲花塘三十都
、茨茹塘出武山上
、八仙塘、太平坂
、贾家塘、三都
、泉水塘、太平坂灌田百馀亩
、芦陂堰自妈嫣桥大港口分流十馀里,灌民田数百亩
。
甘棠湖堤,本名南湖堤,唐长庆二年,江州刺史李渤筑长三千五百丈,舒州刺史李翱为堤铭后,人怀其徳,因名湖曰「甘棠」,歳久堤坏,明正统六年,知县马骢重修,嘉靖十一年,知府马纪筑堤而为之梁。四十二年,兵备道陶承学以西隅缺䧟,檄徳化知县陆以卿筑堤凡七百六十丈,详见邑人万衣记》。万厯十二年,知府吴秀建闸四十年,兵备道葛寅亮加筑石堤一百八十馀丈,增广一重,名曰西成堤,并甃西成闸,以备蓄泄,寅亮自为记。
唐太和三年,刺史韦珩筑城东秋水堤。㑹昌二年,刺史张又新筑城西断洪堤,见《新唐书、地理志》,今失其址。
明正徳元年,兵备道冯显筑城西海天堤,路通瑞昌,约长六里许,植柳数千株,以防崩溃,春夏水涨,若海天无际,故名今废由僧通进成之,为僧大徳拆毁
。
李公堤即庾楼矶堤,明正徳九年,知府李从立甃以石,建亭其上,故名。嘉靖十一年,知府马纪重修谢公堤,地名泥沱嘴,上为龙开河,官牌夹二水冲激,崩䧟无常。明嘉靖四十四年,兵备道谢迪与𣙜关户部主事祖琚协谋筑堤长半里许。
封郭洲堤,其洲在江北,绵亘三十馀里,民田约三万六千馀亩,河池屯田半之。明万厯三年,巡抚杨成委知县俞汝为,自小池口为㟁,抵徳化嘴,延袤三千馀丈。又采石下竹为楗垒,小池口水门一区。万厯四十一年,霪雨为灾。前所筑外堤溃,其七口新建石闸亦圮。兵备道葛寅亮募夫培筑,所决七口,咸复其故。堤长三千八百丈有奇,视昔加广,闸亦增修。详见寅亮记》中。
桑落洲堤明万厯初年,巡抚潘季驯役徳化、湖口、黄梅、宿松四邑之民,南昌、九江、蕲州三屯之卒,限地责成九江同知宋纯仁专领其事,五阅月而讫工,延亘七十馀里。邑人万表有记。
明万厯十二年,知府吴秀疏老鹳塘。四十一年,兵备葛寅亮,决老鹳塘口,开旧东门为三衢,募民筑舍。寅亮有记。
明万厯三十五年,知县孙同伦建黄梅严家闸,以泄内外水。四十八年,知县周世盛建赤松闸民田千顷,悉成膏腴。
国朝顺治十五年,推官胡宗虞补筑甘棠湖堤,两傍栽柳,春日湖光緑映,人称胡公堤。
元泰定间,徳安县民黎原名筑敷林陂。明正统六年,民戴仁寿筑明山下千工塘堰。成化五年,民蔡伯鼎筑长仑大塘,袁魁筑梅家堰。周必荣筑砚塘张家塘。十六年,民袁春育筑杨师堰。
明嘉靖二十六年,徳安知县蔡元伟议开金带河,不果行,县民李应雷筑新石堰,朱崇秀筑骆家塘。明万厯四年,徳安知县刘锺委典史施本徳筑北湖缺堤。
国朝康熙九年,大雷雨,蛟龙互起徳安乌石门五里,墩崩入河,行道阻絶,知县姚文燕雇工斧凿,不越月而平。坦人称「姚公墩。庐陵张贞生作记。
东郊堤在瑞昌安市门外。明万厯六年,摄令通判叶朝荣议筑,未竟厥功。十六年,知县徐桐发仓粟募民兴筑,自李家嘴抵桂山渡口,延袤约三里许,阔二丈,髙一丈许。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江皋栽柳䕶堤,复构迥龙庵,用僧守之瀼溪上接湓水,明宣徳间,知县刘仁宅引水迤逦至城南,环绕治后,居民利汲成化。甲午,上流髙家港堤溃水不绕城,正徳十五年,知县黄源大筑堤障之,乃复故道。万厯七年,摄令叶朝荣以溪水啮城,仍掘为港,引河南徙。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江皋塞决口,循刘河旧迹,筑堤长五十八丈,髙十丈,广十三丈,障回水势,人呼「江公堤」,皋作重浚瀼溪,旧河序郡人,文徳翼黄云师,皆有碑记。
明万厯二十六年,瑞昌知县胡谓仁改大塘堰为丰登堰,长四十馀丈,髙一丈,广二丈许,溉柴桑田及江、蕲二卫屯田千顷。馀蕲人李盛春作记。
明洪武二十八年,湖口知县薛保儿筑官塘三口。正统六年,典史俞彦诚筑官塘二口。
苏观堤,原名苏观,渡路通饶州。旧有古堤,长二里许,渐啮于水。明天顺末年,知县董缓率民左尚升、胡贵等修筑数百丈。万歴间,知县林翘楚重筑栽柳,岁久倾圯。
国朝顺治中,邑人王必逑、闻圣兼等重修,林木阴翳,湖光㶑滟,遂为邑中佳胜。
白虎塘在湖口县南七里,水涨,通舟出彭蠡湖劳家渡本有小堤,为水所啮,断续不一。
国朝顺治中,县民沈仲甫募众修筑,髙广逾前长虹堤在湖口县虹桥港口。明万厯间,税监李道筑以捍水栖泊,商舟堤上建岳王庙,后渐崩圮。
国朝顺治中,僧照真募资重修。康熙三十一年,𣙜关主事陈国柱浚筑南塘,三月讫工,国柱自为记。康熙四十六年,巡抚郎延极首捐千金部司,朝尔代同笔帖式常泰捐银四千七百有奇,筑堤长一百二十五丈,建亭其上颜曰:「一柱亭尔,代勒石纪事」。
武曲港,本名杨家港。康熙五十七年,巡抚白潢浚费银二万六千馀两,以便商舟停泊。嗣后岁有淤塞,疏𨗳弗继,秋冬水涸,巨舰不能容。雍正二年,湖关移归九江,今港尚存。
按:九江一郡,襟喉吴、楚,带鄱湖而枕浔江,尤恃水以为险,三时暴涨,稽天无垠,而至冬即虞淤涸。其山泉若峡石、东佳、大●、赤泉之属,视他乡往往特锺灵异,因天时以成地利,此固封疆大吏之责。若夫陂塘修复,则群有司事也。前明嘉靖间,湖口令沈诏造各都塘堰,册置诸几案,以时查勘修治,轸念民瘼,可谓知本务者矣。
南安府:
大庾县旧额和顺都石门下陂犁田下陂等九所,由河坑流经大里桥合大江,共灌田一百十三顷七十七亩。大古楼陂、石头陂等九所,由下锅水流经过路滩合 江,共灌田六十顷三十七亩。零桥留城下新陂罗思坑陂等四所,由鳌陂流经池江 ,合大江,共灌田十五顷五十六亩零。 竒冈陂如岭背小陂等十所,由南枧流经黄龙村合大江,共灌田二十三顷十五亩零 朱背小陂、观家陂等四所,由荆源流经叶顿村合大江,共灌田一顷八十四亩零。 稍子陂、刘公陂等十三所,由云主山流,经小密桥合大江,共灌田一百顷九十六亩零,合西坑官陂瓦砾陂等十二所,由下山流经大礐村 大江,共灌田四十七顷十四亩,灌鹿口陂小岭下陂由鹿坑流经大礐村合大江,共 田二顷二十七亩零 小山陂、黄坑陂等十一所,由庄彭流经坑口冈合大江,共灌田二十六顷十六亩零 ,又塘坑口陂 车陂、吴山头陂
、义新都。山唐村前石陂、濠里陂等六所,由白石村流经新田铺,合大江,共灌田二十五顷二十亩。零田、鬼交陂等三所,由叶坑流经小水口合大江,共灌 二顷六十九亩零 。亭前陂小分陂等十三所,由双坑流经小水口合大江,共灌田二十七顷七十四亩零 神前陂等三所,由大王坑流经赤石陂合大江,共灌田五十八亩零,共黄分陂烟陂等十所,由同溪龙流,经下村合大江, 灌田五十九顷八十四亩零,大江灌田三顷。
上西乾陂由小水流经新田铺,合思床陂、园下陂等六所,由乌石岭流经深坑桥合大江,共灌田十九顷十二亩零。大上稍笼陂蕉陂等五所,由李屋坑流经赤石铺,合 江,共灌田十二顷十三亩。零田羊陂石塘陂由同溪龙流,经石塘桥合大江共灌 六顷五亩零 。杨里陂等三所,由羊里流经站前,<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min-width: 24px; min-height: 24px; vertical-align:middle;"><img src="https://ctext.org/getrarecharimg.pl?group=785"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alt="ctextchar:785" /></div>合大江,共灌田十六顷四十八亩。 独陂江湾陂由下步流经小潭合大江,共灌田四顷零。五日,忙陂由瓦冈流经新村合大江灌田五顷三十 亩零 。枧下陂由大湖流经新田铺合大江,共灌田三顷四亩零三。广利陂由石门流经池江合大江灌田,六十一顷 十亩 留坑陂由陈公坑流经双坑,合大江灌田九顷二十九亩七分。
平政都小涧陂、王里陂、章江石埂陂由上犹流经园下合大江,共灌田三顷七十四亩。零村、竹骈、小涧陂竹骈社、下陂等十所,由穷塘流经李 合大江,共灌田十三顷五十四亩。大下南小涧陂下南大分陂等七所,由南源山流,经 礐村合大江,共灌田四顷二十一亩。零坑黄庄下水陂欧分山涧陂等八所,由保昌县界赵 流经本里水口,合大江共灌田三顷九亩零共衙前陂门前陂等四所,由沙村流经吉村,合大江 灌田四顷二十一亩零, 新新陂枧陂等五所由均坑流,经松树口合大江,共灌田十一顷六十二亩零, 山口小陂若槌栏陂等五所,由长岭背流,经石溪村口合大江共灌田一顷九十九亩零, 社湾陂犹尾坑陂大湖陂等十七所,由栅头流经小水口合大江,共灌田十五顷九十八亩零,共甘竹陂深湖陂等八所,由聂都流经沙村合大江 灌田八顷二十五亩零,大水南下陂山经陂等五所,由髙平流经小水口,合 江,共灌田四顷六十五亩零,灌沙头曲陂水冲陂等七所,由聂都流经大水口,共 田四顷一亩零, 溪上陂栗树下潭陂等四所,由李峒流经黄溪村口合大江,共灌田三顷八十五亩零。
南康县旧额芙蓉乡宋陂头陂䕃田十一顷十二亩零 周陂头陂 石髙陂 谭陂、石陂、章兜陂、蓝陂三所共䕃田十二顷七十一亩零 罗陂䕃田二十顷二十六亩零 ,岂分陂耻陂何屋陂共䕃田十三顷九十四亩零四。江头小坑陂、西源陂石势陂共䕃田十三顷七十 亩零 蔡坑口陂朱坊坑等五所共䕃田十六顷三十六亩零零留湖陂杜江陂等五所共䕃田十二顷七十一亩,山塘、上塘䕃田三顷二十一亩零下赤卢塘䕃田四顷十四亩零 。又蔡塘、下塘锺岭 塘等十五所石陂古圳䕃田十八顷一亩零䕃田八顷一亩零 蓝家古圳
赖家、古圳张边古圳
、灵异乡曹公陂、莲塘陂等五所,共䕃田十顷三十二亩,零陂龙下陂䕃田六顷五亩零 ,任屋、陂曹、老陂从老共灌田三十顷七十二亩,零陂、山下陂、龙虎陂共䕃田十四顷四十五亩零, 麻 沙田陂沈屋陂共䕃田二十一顷七亩二,培田、袁屋、背陂、卢家陂等五所,共䕃田三十三顷 十六亩零 赵屋陂䕃田五顷十亩人黄竹塘陂䕃田二顷九十九亩零 仙 口塘䕃田六顷二十一亩三分
鹿鸣乡陈思陂碓撑陂大隔陂共䕃田二十五顷四十八亩,零陂、白鹤桥陂小水陂共䕃田七顷六亩零 ,圆李屋土桥陂广头陂共䕃田六顷九十四亩,埧里陂等五所共䕃田十五顷七亩零
。 河林头陂、河下陂、黄土陂等五所共䕃田八顷九亩零顷,罗邱陂田心陂 下村寨背陂 刘埧塘䕃田三 十二亩 火炉塘䕃田二顷零
崇教乡新下陂、陂埧上陂龙华江陂陂合溪陂罗㜑 龙下陂大陂宠 墟下陂刘㜑陂等四所共䕃田五顷四十一亩零,背陂等三所共䕃田二顷二十四亩 大源陂
江田东陂六亩
破溪陂下社架陂等三所共䕃田五顷七十,猫头石 陂䕃田八顷零 ,山隔陂坑口陂六和尚陂䕃田三顷五十亩,零绿严邱陂老山陂等 所共䕃田五顷五十九亩 村陂业坪陂共䕃田七顷四亩零
、顺化乡塘坊陂水口陂等五所共䕃田四顷八十二亩零 老虎陂沙埧陂等四所共䕃田三顷十二亩零角峡口陂峡口上陂共䕃田三顷十亩 叶屋陂山 陂下村陂共䕃田四顷六十二亩零共井塘背陂等四所陂等十一所 䕃田六顷四十亩
杨陂岸陂门前栗木树下陂等五所田,樟树、下陂、长岭、陂水、长屳、陂庙前陂等四所,共䕃 四顷四十三亩。 口陂沙塘陂等四所共䕃田六顷二十亩圳长斜小陂、沙圳陂等四所共䕃田五顷零 罗分 陂沙陂西坑陂共䕃田三亩零三屋门、前陂萧屋门前陂等六所,共䕃田六顷八十 亩零 板丘陂庄背陂等四所共䕃田九顷七十七亩零磜庙前陂小尾陂等四所共䕃田五顷五十九亩, 口陂社下陂等四所共䕃田八顷二十一亩零社下陂阮屋陂等四所共䕃田十二顷三十六亩 小涧坑源陂䕃田三顷零 牛角陂石陂小涧溪水陂零石堨陂两假陂等四所共䕃田十四顷三十 亩 江前陂溪头陂等六所共䕃田十顷五十六亩零陂神塘陂等三所共䕃田十二顷零 龙下陂髙丘 等四所共䕃田五顷九十二亩零虎庙前陂等三所共䕃田七顷九十三亩, 陂等四所共䕃田十五顷八十四亩零
石陂、石小涧陂陂、周屋陂等又墟口 曾坑陂, 九所。
上犹县旧额振徳厢,乌石迳陂大五同陂、鼠陂寨下陂、王仙坑陂、长迳陂雷明陂、丰田陂槽、边陂杨田陂、小罗陂、下罗陂、何屋陂共一水,源自乌石流至本里北河出,合大江灌田十五顷十六亩零
龙下里赤更陂、官陂等四所,自稍尖下流经稍口,合大江灌田三顷四十亩,零 桥头陂、黄家陂等五所,自丰江坑流经乌岐山,共灌田三顷十亩 ,又墓背、村尾二陂
童子里。杨梅路下陂院陂等七所,自百丈洞流经龙华江口,合大江,共灌田十七顷八十二亩零 曹陂、严陂等八所,自犹石嶂流至迳口合大江,共灌田十八顷十七亩零
牛田上下里五百陂新陂自大雷岭流经巡司前,共灌田八顷八十亩零顷。龙王陂、髙城陂,自五指山流,经石溪口,共灌田七, 五十亩零 寒陂、罗婆陂等四所,自大雷岭流经焦龙山,合大江,共灌田四顷五十亩零
崇义县旧额忠义里小分流分二陂,灌田三顷十亩零 孤山寨下等陂六所,灌田七顷三十亩。零前石桥、青溪等陂五所,灌田六顷三十六亩零 门 大分等陂四所,灌田三顷四十九亩零。又城背陂等六所
雁湖里金坑无平陂门前陂等六所,灌田四顷七十亩零 ,横水元陂横分陂等四所,灌田五顷八十亩零。大乌溪、坳背陂等三所灌田四顷六十亩零 药源 黄陂竹陂等六所灌田九顷二十一亩零,六山涧水陂车头陂灌田五顷十亩, 弥陀陂灌田 顷十亩零 上水陂等三所灌田五顷五十亩,零陂化山陂、桐樟陂等五所灌田九顷十亩零 石笋 等三所灌田十二顷五亩零
、永安里社头陂
、尚徳里缘村叶坪二陂灌田七顷四亩零 ,又严丘陂、老山陂等六所
隆平里新溪陂、南陂、石古陂等十二所
唐开元四年,诏内供奉张九龄开梅岭路,嗣后可通车马。宋嘉佑八年,提刑蔡挺与弟岭南转运使蔡抗分甃岭南北路。明成化十五年,知府张弼重修,起郡治,迄梅岭铺,凡二十里许,俱甃以石。并定役夫中,途传换法,弼自记之。常熟桑恱亦有记。弼又凿平过步滩巨石,以便行舟。
元至元间,张昉为南安路总管,作石陂以息水患。明洪武初年,知府张元祚修城池,作陂渠。正统间,知府郭诚筑留城下新陂,引水溉田。成化间,大庾知县文志贵凿惠泉山石路,清查陂圳修补之。
鼻吸河源出小溪入濠灌城中,岁久淤塞腐秽,居民多病。明成化间,知府张弼疏浚之,著令岁一加工,且记之曰:「南安城狭而长如鱼形,故曰鱼城。西城之下一穴,达濠水灌城中,屈曲如鱼肠,盖鱼之吸,水通气从鼻,土人莫知其故,讹曰碧溪河,不知既曰溪,则不可曰河也。河既污塞,重疏浚之,著其名义,以告居人云。
南康县巽水有二源,至岳庙,合而西流,横绕学宫前,明正徳间,水势决而东,岁丁丑,知县綦绅筑堤捍之,使复故道。嘉靖九年,知县郑衷筑学,前逆水沙,兼填学,后低洼地,植以竹木,日久堤坏。二十六年,巡道髙时彦檄县动支罚锾,佣工筑堤,长五十馀丈,广丈有六尺,当流之东决处为竹篘,十有一,以石实其中,邑人刘昭文作记。隆庆二年,知县倪民望因旧址增筑,万厯十九年,知县赵日崇重修天启三年,知县陈瑾从决口处,复筑一堤,长四十丈有奇,基阔六丈,面杀三之一,髙杀面之,六决口倍筑之,自为记。
浮石,在南康县治西三十里,触碍行舟。明𢎞治间,义民吴登显凿石改浚水道。万厯间,邑人王事圣于县东一里东华山倡众建庵,外甃石为长堤,以䕶水口。元至正间,哈玛尔由侍御史左迁,上犹县尹凿犹口桥边石,以通行路。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胡钥清濠池,疏水道。
明永乐二年,上犹人胡玉谦修筑童子里曹陂严陂等八所。
先登岭在崇义县南十里许,旧名狗脚岭,峻险难行。明嘉靖间,知县陈俊始辟道甃石。万厯七年,知县吴江开广岭路,建朝天阁,行者便之。二十六年,知县陆梦祖辟学宫前直街,开凿泮池。
按南安地跨岭表,水居上㳺建瓴之势,其忧旱也倍甚于潦。四邑陂塘之数凡四百二十有奇,或数陂源出一水,或一水自为一陂,前人创始之功,抑何勤以周也?夫程赋不半,中州稽产未侈,下县幅员所及,亦云俭矣。顾土瘠而使之沃,民贫而使之富,水利之兴,洵为急务,善乎杨文贞,士奇之言曰:「食者,民之命也。水者,谷之命也」。宜责郡县修复,考满时视,以为殿最。若乃占据为鱼池为田亩,尤宜亟为之所者,噫嘻尽之矣!
贑州府:
贑县旧额大由乡白竹园陂、谢屋、分陂、白云陂等三十六所,其源东自崆峒西自丫髻至贡江合流
增辟,回龙陂、龙下陂、郭公陂等十六所。
爱敬乡,龙大陂源当陂骆驼石陂等三十九所,东发于北斗山,西发源于实华,至兴国江合水
增辟。江东陂仙人陂、丁古陂等有八所。
四㑹乡,何坊陂、王富陂、黄龙陂等三十四所,左自垇头发源经王母渡入信江,右自牛岭发原,经横溪入信丰河
增辟,新陂、大㙋里、教溪陂、鸭婆陂等有八所。
长兴乡髙□陂草、鞋陂、黄坑口陂等七十九所,东发源于龙华山西,发源于顺风山,至兴国江合
增辟,黄觉陂、鲤鱼陂、梁陂等一十九所。
章水乡,青山陂、杨村陂溪边陂等一十八所,左发于南康,右发源于天子□,至十八滩合水。
增辟,大埠陂、牛头陂、龙潭下陂等一十二所。
云泉乡,通大路陂、蔡家陂、黄坑村陂等三十三所,左自南康发源,右自天子□发源至十八滩合水。
增辟,宁村陂、宁村口、陂邱泥、垇陂等冇六所。
水东坊栀子园塘,天竺山塘。
雩都县旧额唐村里乌石陂、鸭公陂、冷水陂、磜下陂等六十有四所
雩化里官坑陂谢陂、长溪陂石下上陂等四十有二所
崇贤里石校陂、潭头陂、锺屋陂、长江陂等一百零九所
长乐里杉田陂、青山陂、和尚陂池田陂等三十有八所
、佛㜑里刘家埧陂、鱼埧陂、李家陂、新陂等三十有六所
安仁里打鼔陂员田陂、陈田陂、锡坑陂等三十有三所
长安里谢村陂、黄沙陂、井村陂田村陂等二十有五所
、青塘里青塘村陂陂、坎头埧陂 角头埧、 陈田陂
、坎田里禁山陂、老虎陂、龙塘陂、池口陂等一十有五所。
信丰县旧额合甫里,女陂在黄陂堡,灌田二十四顷零 温陂在桃枝堡,灌田八十七亩。冈内田老陂在厚塘堡,灌田七十亩堡。莒步陂在神 堡灌田十一顷。 大潭陂在东冈 灌田七十顷。十桥下陂在长冈堡,灌田七十顷,村皂角树。下陂在 里堡,灌田十二顷。 石陂在星 堡,灌田七顷零七亩,田禾锹陂在桃枝堡灌 九十顷。见宋志
蓝田里李庄陂在镇南堡灌田四十二顷零四十二亩。
东南里洪陂在铁石堡,灌田九十七亩。
巫山里百结村谢陂在百结堡,灌田七十顷零七亩。村长冈村沙陂在青湖堡,灌田九十顷零七亩, 星 陂在星村堡,灌田七十顷零八亩。 枫树陂在大塘堡,灌田九十顷零七亩堡、浦口陂在百石堡灌田八十顷。 石虎陂在杨坊 ,灌田九十顷零七亩,在下窑陂在游州堡,灌田九十顷零三亩在黄九陂 余村堡灌田七十顷零四亩, 竹子陂 新田堡灌田六十顷,上独塘陂在木溪堡,灌田七十顷。 何田陂在安息 堡,灌田八十四顷六十亩。 合罗陂在青湖堡,灌田八十顷五十亩。见宋志石营陂在百石堡,灌田八十顷,见宋志 馀文昌锦 西北三里旧额所载,今皆无存。
兴国县旧额大足乡水利陂在忠孝里,灌田数千石
增辟陂脑上陂自朝阳庵发源,合新开河水灌田,租四十石。
宝城乡堰塘在长信里,灌田二顷。六宅灵观陂在长信里灌田顷
增辟。㟁口陂在陂陇至黄塘陂,合阳村腰带水灌田租二百石。明末兴,筑 黄塘陂,自㟁口至汶塘陂,合阳村水灌田租一千石,合汶塘陂灌田,租五百石。 罗塘陂自山牛石发源, 兴隆陂水灌田租六百石。康片丘陂自坑背发源,合兴隆陂水灌田,租三百石。 熙乙巳兴筑 兴隆陂自汶塘陂出小花桥入澄渡,合杨村水灌田租三百石。顺治戊子兴筑。 流陂自回龙至本村入长信水,灌田租七百石。水罗陂灌田租九百石。车太子陂,发源白石,合庐陵 灌田租五十八石。 陂新陂二所,共灌田租一百六十石。源石印。沙洲陂灌田租八十石十。芦陂自陇上发 水入庐陵界,灌田租一百八 石。
清徳乡,大吴陂在长安里,灌田一顷。一和尚陂在惠化里,灌田二百五十亩。 任陂 名修陂,在兴廉里在村头陂土陂,今俱淤。里石斧龙口二陂 长安里岁陂在顺义 ,今皆无考。
增辟,壬子陂自敖源合殷富水灌田租一百五十石,合髙检陂灌田租一百三十石。 罗陂自秦娥山起, 文溪水灌田,租四十石。
儒林乡人陂脑自羊岭下起,合大马埠寨下大河水灌田,租一百石,系増辟
。太平乡官陂单陂自长龙早溪起,合文溪水灌田,租八十石, 八斗陂,灌田租一百五十石。 水口石腊陂自白石坑至枫树垇,出长迳口,灌田租五十三石。康熙九年兴筑。 长丘陂发源泰和县陈公垇入白羊垇水陂,上下二所,一灌田租六十石。康熙癸帽起,一灌田租一百三十五石。顺治己亥起,皆里民尹王柱、萧金寰兴筑坡秋陂山。伯昌起至方太,下灌田租五百石。 陂头 自秋陂苦竹起,至方太,下灌田租三十石。三前山陂,自崇贤方太上二水合流至髙,多灌田租 百石。 谢潭陂灌田租五十石, 杉田新陂灌田租五十石,由康熙十七年筑。
衣锦乡,水阁塘陂自萧公岭发源,合罗滩水,灌田租一百五十石。水●公陂灌田租七十石。陂仙人陂自耶源合上龙 ,灌田租三百石 ,鹅颈 ,灌田租八百石。乐溪陂自落岭发源,合古龙江水灌田租三百石,发花桥陂灌田租一百五十石 。髙圳陂自黄屋垇源合山僚水灌田,租二百石石, 大湖陂灌田租二十石。
兰杜陂灌田租八十下龙陂自木绵岭发源,合山僚水灌田,租一百五十石石。桐林上埂陂自棋盘垇至樟坑合江口。㶑江 乱 陂,源发桐林合江口。㶑江灌田租五百石,龙承丈岭、大圳陂灌田租五百石。 下潭鸭食陂 潭陂自南村阳坑发,源合江口,㶑江灌白芒九寸陂,发源白面石,至乾头木口,合大溪水, 田租三百石。 乌管<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min-width: 24px; min-height: 24px; vertical-align:middle;"><img src="https://ctext.org/getrarecharimg.pl?group=785"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alt="ctextchar:785" /></div>乌管陂自●墅发源,合乾头水口大溪灌田租二百石石。黄土陂自溪下虾蟆岭发源,合东村水灌田租一百 。康熙四十三年,黄爵生周贵生兴筑。
宁都县旧额清泰乡环玉陂灌田无算,顷麻田陂在麻田寺灌田二十五, 杨源口陂在杨村灌田五顷。朗旗鼔陂在石溪灌田六顷,又曹龙陂湖窟陂 源口陂等二十有九所
新增路下陂灌田五顷,陂白石陂灌田五顷四亩, 中查 灌田五顷
太平乡谢坊陂在谢坊灌田五顷,五车陂在中村,灌田五顷。五龙头潭陂在小源灌田, 顷 ,苦竹陂灌田七顷, 十亩,又玉产陂上罗东陂小车陂等四十有一所
怀徳乡胡匡陂、黄潭陂村陂龙村陂等二十冇一所
安福乡观述陂罗陂邱、祥陂、三沙陂等二十有七所
仁义乡白古陂在九塘灌田五顷, 官陂在□岭灌田十顷十,頼水陂在頼田灌田十顷,虎淳塘在山头黄灌田 顷,又迳口仙亭陂、温家陂 陂等七十有七所。
新增,云迳陂灌田二顷七十亩, 迳口陂灌田四十九亩。
平阳乡髙陂在中塘距县七十里,源从黄坑岭与磜头、嵊诸水㑹,合㴸五十丈,深三尺,长二十丈,灌洲塘、江口田六十顷。明初,里民张汉宸、崔彬等兴筑。又桐树陂门前陂常领陂涝田陂等五十所。
会昌县新额东北坊刘坊村对江陂灌田五顷三亩,白白石门坑陂灌田一顷三亩,溪陂灌田五顷
,西南坊三江陂灌田四顷,四中村陂灌田三顷 ,半照陂灌田 ,顷十六亩 石峡陂灌田一顷
,南厢三车陂在湘乡,灌田二顷零二亩。雷田陂在雷田,灌田三顷一亩 清溪陂灌田三顷二亩。小白埠陂在湘乡,灌田五顷零一亩 燕陂在厢郷,灌田三顷
,二图朝石下陂,在承乡灌田二顷,承天磜陂在承乡灌田二顷。坑火圳陂一名蓝陂,在 乡灌田三顷零一亩 王 陂在承乡灌田一顷零二亩
,一图中贵陂灌田二顷,灌田三顷,零二亩
。 溪口陂在下堡胡村,陂在庄埠,灌田三顷零二亩。
安逺县旧额濓江坊军寨陂石圳口乡灌田三万八千三百馀亩, 石崖陂髙塘郷灌田二万七百八十亩
修田坊夹坑陂大<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min-width: 24px; min-height: 24px; vertical-align:middle;"><img src="https://ctext.org/getrarecharimg.pl?group=785"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alt="ctextchar:785" /></div>乡灌田一万九千五百亩, 符山长陂乌田尾乡灌田一万三千亩,千山下塘石湾乡灌田一万八 五百三十亩
古田坊官寨陂水口乡灌田四万八千馀亩塘,接官亭陂坑头寨,乡灌田五万七千亩, 岭下 徐屋背乡灌田一万八千三百亩
、上濓坊芦村迳口陂芦村乡,灌田三万四千亩,沙黄陂上沙含乡灌田二万三千亩 ,古陂下 含乡灌田二万四千八百亩,千长塘老村乡灌田一万四 亩
、龙安堡唐家畲陂石口乡灌田二万八千五百亩,瓢张安陂上<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min-width: 24px; min-height: 24px; vertical-align:middle;"><img src="https://ctext.org/getrarecharimg.pl?group=785"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max-width: 24px; max-height: 24px;" alt="ctextchar:785" /></div>山口乡灌田二万七千亩, 子塘三车乡灌田八千九百亩
大平堡虎头潭陂符山村乡灌田一万三千亩,屋洋公陂上魏乡灌田二万四千亩, 黄土镇陂髙 ,排乡灌田三万八千亩,塘游塘苦竹乡灌田一万四千亩, 过河 ,谢唐乡灌田二万三千亩
,龙泉堡长塘陂庄下乡灌田三万八千亩,百湖坑塘杨夹寨乡灌田八千五 亩
、里仁堡长沙陂宅杉岽乡,灌田二万九千七百亩。郷王陂林宅乡灌田二万七千三百亩, 黄陂长歴 灌田一万八千五百亩, 黄坑塘李田,郷灌田一万四千三百亩,亩媳妇圳、里仁垇灌田二万三千四百
新龙堡周公陂平冈乡灌田三万一千八百亩,亩思塘半天塘乡灌田一万三千
龙头堡张家陂千溪乡灌田四万五千七百亩头,青泥迳陂龙头乡灌田二万八千四百亩, 大塘 陂石子乡灌田四万八千三百亩
、板石堡好陂火,忿乡灌田三万四千八百亩,上髙陂田坑乡灌田四万四千八百亩, 坑塘湘州乡灌田一万七千三百亩
长沙堡牛俚石陂杜屋,郷灌田五万七千三百亩, 李田陂牛角坑,郷灌田三万八千四百亩,百庄上陂,大江头乡灌田四万五千八 亩
、五龙堡河陂罗屋场,郷灌田六万四千九百亩。百罗子陂上保郷灌田五万八千四 亩
瑞金县旧额浮乡上下湖陂,灌田二千亩,七朱家陂、黄灌口陂, 石龙陂灌田 百亩。沙陂以新庵陂里绵陂距县东二里即古城河,灌赤脚仙 ,下至七 ●田数千亩,今其陂废田圳犹存
承乡水尾陂尾破塘陂水蛇漏陂泥土公陂 小 陂 咸 陂 深 塘
贤乡富州陂府志:名官田圳陂徐口陂 厥布
、常乡髙坑陂陂、甘田陂陂绵坑陂、 湖口 新庄 固段陂陂刘屋
沟渠在城内者三,一由七姑庙出北门外,一由英显庙左出东门外,一由西街并学背同出大南门外。近因淤塞,遇暴雨水溢街衢,行者苦之。
龙南县旧额坊内保百步陂灌田四十六顷八十亩,亩王陂灌田四十五亩五十零二三。公婆溷陂灌田四十一顷十三亩,戊大逻陂灌田 十八顷五十七亩。 都陂,明万厯 寅邑民廖仙佑兄弟凿石圳,长百馀丈,阔七尺,深一丈许,馀本朝康熙癸丑圳淤廖元桥,率众修筑堤堰三十 丈石岭塘
上䝉保鱼梁陂灌田四十二顷二十亩
,象塘保蕉坑陂灌田三十九顷八亩,牛陂灌田四十二顷三亩
,里仁保百广陂二一,灌田十八顷九十亩,一灌田十七顷八十三亩。黄得陂灌田十九顷一亩,十塘陂灌田二十顷三亩, 杨柳埧陂灌田二十顷, 三亩 大车陂 教子塘
、大龙保严坑陂灌田八顷三十一亩陂,仙女陂灌田三十一顷五亩, 大圃庄 灌田三十二顷三亩,顷虎头陂灌田三十 八亩
,新兴保石陂灌田三十顷,三热水陂灌田三十顷, 亩灌黄婆湾陂灌田三十顷十三亩,顷石下陂 田三十一顷, 小溪陂灌田八 十三亩
、太平保附陂灌田灌顷九徐坑上下陂灌田十顷三亩亩横江上下陂 田 顷 谢江陂灌田九顷二十,临江陂灌田九顷,西铁砧塘 谢江塘 徐坑 巡塘
洒源保寺前源灌田九十亩
,石城县旧额坊郭里刘家坑陂灌田五十亩
,长上里石下铺陂灌田二百五十亩口,白鹤岭陂陂、大岭下陂灌员陀背陂柘 陂 罗源 罗口陂 田二百亩
石上里桃枝口陂灌田四百亩,陂老虎陂陂耸冈陂灌田五百亩, 黄扁陂 小口 王坊 灌田五百亩, 罗口陂
丰上里黄麻陂陂頼和陂陂青山陂陂田心●陂 清水 千田 五百 员陂江上油槽陂
柏中里岩前龙须陂灌田三百亩,背绵洋陂 雷油陂 □树陂 庙 陂 杨家边陂桥头陂
石中里深湖王滩陂下滑石陂上范坊陂何长江陂 石 障陂 濯陂鹿陂
龙上里大陂头灌田三百五十亩,油大塘口陂背鹳嘴陂 鄢家●陂 打 坪陂 坳石下陂滑石陂
礼上里蛇王庙前陂秋上黄陂石常树陂 孤溪陂 溪陂 圣前陂
石中里桃源洞塘 黄花塘
龙上里黄坑塘里逆水坑塘坳坑尾塘 坑 塘 水南 塘
定南县旧额伯洪堡田背陂阔三十馀丈,深一尺,圳阔二尺,深三尺,灌田五十八亩, 牛角塘灌田八十二亩
,大石堡召栏陂阔四十馀丈,深五尺,圳阔二尺五寸,深三尺,灌田一百一十亩,灌髙陂阔三十馀丈,深三尺,圳阔二尺,深二尺, 田九十亩 九江塘灌田七十五亩零
小石堡长布塘灌田六十七亩亩马长塘灌田一百有三十
。髙砂堡鹁鸠塘灌田七十二亩
横江堡杨梅塘灌田六十七亩
长宁县旧额三标保寨下陂顷张珠塘共灌田四 五十亩
寻邬保长埠陂、石角塘,共灌田四顷五十亩
桂岭保鹧鸪陂顷石、角塘共灌田四 五十亩
大墩保周田陂顷土江塘共灌田四 五十亩
,腰古保林陂、顷祖公塘共灌田四, 四十二亩
项山保黄金潭陂、顷石、角塘共灌田四 五十亩
、滋溪保髙车陂、四瓦子塘共灌田 顷五十亩
南桥保朱村陂、顷仙人塘共灌田四 五十亩
双桥保寻峰陂灌田坑塘共 田四顷七十二亩
黄乡保大陂二亩
溪尾陂共灌田七十,丫髻塘灌田七十亩
四厢河陂共牛角陂共灌田四顷五十亩, 灌田四顷五十亩。 石圳陂
水众陂共东坑塘、赵坑塘 ,灌田四顷五十亩。
郡城岁为水啮,东北隅尤易垫圯。宋嘉佑中,孔宗翰权知州事,伐石为址,冶铁锢之,就城北建八境,台髙三层,俯临章贡,乞苏轼诗八首刻诸石。熙宁中,刘彝知䖍州,以州城三面阻水,暴涨辄灌城,作水窗十二间,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
宋嘉佑六年,赵拚以右司谏出知䖍州,尝疏凿惶恐以上诸滩,文信国重修清献赵公祠堂记云:「贑石,公所凿也。章贡,台公所创也。公之事逺矣,而山川犹有衣被其馀,贑人思之。
三池:一曰金鲫池,在府城内东南贑卫后,宋庆元、嘉泰间,州守柴中行、赵时逢相继开拓,元末,废为民居。明景泰间,巡抚韩雍从贑县训导司马轸请得遗迹于金鱼坊池隔巷,赎以官钱,后又为民占正徳。十一年,知府邢珣清复之。池东西五丈五尺,南北四丈三尺,古巷阔七尺,池傍隙地长一丈七尺,阔一丈。嘉靖四十一年,贑抚陆稳檄知县刘邦献勘复太守黄扆建书院于池上,士子肄业,今其池仅存,馀俱民占。一曰:凤凰池在城内棉布街,宋宝庆中,州守聂子述清复开浚,建凤凰亭,今废。一曰嘶马池在城内通利坊宋守聂子述建堂,扁曰:「人杰地灵,岁久湮没。明正徳间,知府邢珣于指挥姚玺宅左,清出直阔三丈五尺,横阔三丈二尺。嘉靖间,太守黄扆奉贑抚,檄重浚定界,洊经兵燹,巳塞其半。
福寿二沟在城中,昔人凿地消水,与三池相为表里,阔二三尺,深五六尺,纵横屈曲,后因居民架屋其上,阻塞不通,遇大雨,水无所泄,庐舍且潴为沼。
国朝康熙元年,总镇姚自强,督兵民开浚,水循故道,近复有壅阏之患,守土者宜究图焉。
雩都当众水之汇,明嘉靖三十五年,水涨城圮,知县羊修既筑城,兼拓城外马道,邑人黄𢎞纲有记,万歴十五年,知县杨遇增砌南门外马道。二十一年,知县黄应元创设水障,使趋南㟁,水患稍息。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大水,溃城,知县卢振先重加修筑,建堤东南河㟁四十馀丈,葺回澜阁于阁东西种树,以为拥䕶,邑人曾绍侃有记,又县西六十里峡山有径为通贑便道,险仄难行,宋嘉佑中,县令沈希颜始开凿者,振先捐俸,治平广阔五尺,遂成孔道。
龙塘距信丰县治五里,亦曰龙蟠塘。明成化间,邑人刘世常据地之胜为囿,楼曰驻景堂,曰濯缨,亭曰御风堤,曰长春。中有賖酒渡,九曲泛香二渠,泰和刘鸿为之记。崇祯十二年,耆民宋宸亨助开城壕,兼筑龙洲堤
瑞州
春口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黄惟桂力复故道,畚锸堤埽,亲自督工。邑人王鼎相、刘天贡皆有记。惟桂去任,民复决之,今荡然矣。
明成化丙申,兴国知县章廷圭改浚牛牯陂陂在县东十五里,浍髙不能通水,相度上流,凿石引水,自苏陂至竹
明成化元年,邑人陈纲纶筑土陂,灌顺义中下芳塘、北隅黄耉等处田。三年,纲纶疏凿任陂,以通水利。十一年,纲纶又开凿村头陂,引大江水自兴廉里塘石起,至顺义里村头十五里许。
小春涧水从黄田发源数十里,东注通津桥下,奔激啮城。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兴国知县张尚瑗伐石,筑水障三于桥左,遏水南下,以杀其势。详见尚瑗《修城记》。
环玉陂旧志称:曾家陂距宁都县治五里,发源白鹅寨,经黄千至陂堰水入圳,谓之官陂,经流城背田,穿濠城入渟水湖,注县署后爱莲池,由石桥头至削箸巷,穿城而出,过塔头达大江城背田水,一南流花心巷,至油槽巷口,又折而北入官圳,一北流集仙观,前佑圣阁下达大江,所灌田塘无算,尤为毓和消沴之利。宋嘉定迄端平,县令魏泌、林光裔、赵紃夫相继修筑。明洪武四年,知县庄济翁复修之。成化末年,洪水冲决,陂渠日就漫泐。隆庆二年,兵备副使董世彦行部至县,锐意兴复,阅八月而陂成,广昌何源为之记。四年,巡抚殷从俭、叅政施笃臣清查石灰山税,为逐年修理之资,议建石陂以垂永久,估费浩重不果行。渟水湖在宁都县西城隅马道畔,湖内有一印陀,向为居民廖景威侵占。明隆庆二年,副使董世彦清复之。里民严君爱捐湖畔地及池一口,以拓其址。明万厯四十二年,瑞金知县潘舜厯改筑东山寺,
上下湖陂,古为湖陂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邑人陈让因頺石犹在,约众修复,照田捐赀完筑如初。
明𢎞治二年,龙南知县张文湖开陂塘以通水利,塔下堤在龙南县西南十里许。明隆庆五年,洪水冲塌。万厯三年,知县王继孝兴筑,长三百四十五丈,髙一丈五尺,广称之。又作石堤十座,衡列层砌,以䕶堤足,泰和王宗徐为之记。继孝又凿龙头山路凡三百五十馀丈,以便舟楫,宗徐复记之。
国朝顺治十四年,定南知县祝天寿摄篆,龙南筑金钩堤,寻溃。康熙十年,知县马镇重筑。十一年,镇又筑白沙
东山上堤,明万厯乙亥,龙南知县王继孝始筑。崇祯庚辰,知县卓震增修。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县蒋国祯改筑,距旧址半里而上,跨江为堤三百馀丈,开复老河一里有奇,阔五丈,深半之。经始于丁亥二月,至戊子,冬月告竣,国祯自为记勒之石。
石城县城中无井资,汲于河。国朝康熙十三年,贑州府照磨李徳明有恢复功,委署县印,督民刈柴赴工,计日授钱堰河水入城作池以纳之。嗣后民不病汲。
明万厯元年,贑州府经歴杜栋署定南县事,修员鱼迳口诸路。二十二年,知县叶梦熊开凿员鱼,迳脑北通信丰。四十二年,知县洪有观造大竹园火夹水二渡马头。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林说孕委典史陆茂新,重修两渡。
按贑地山峻,水驶骤雨,则溪涧泛滥,不逾时而涸竭田亩,多处髙原,或界坑谷间,水势不能逆之,使上藉陂塘以潴,蓄民间之耰锄桔槔,较他方为疏略。每遇旱熯水,非预潴蹙頞而不能自救,郡志所载,其说允矣。属邑新册,详略多寡之数,较殊旧志。夫其名空存,实不可问,固无益于民生,然因名核实,正如饩羊之可以复礼,故省志体虽从简,未敢尽没其名也。至若三池二沟、水窗松
江西水南引章贡,合瑞秀,东泻玉葛益馀抚,合于湖入江,其傍诸民舍田旱,颇取以灌,而民间诸陂塘亦数修治,得不败,诸水合流虽众,而彭蠡下深广汇,受如结囊湖,傍田须秋冬水落,草腐地肥,即以杂种布置之,不治自蕃,其岁旱,他县田不收,则湖傍方大利入数十倍,茭荷梗牧之入不与焉,此非天地所以不爱,遗利阜民,使有藉赖不僵卧哉?然馀支流其始小,其将毕乃钜章贡,自䖍州北下,合流多潦,久不霁,则涨溢澒洞,飘庐舍畜产弥野漫树,沿江被其害流,自峡江以下益多,水势急而堤壋之没,丰城尤被之苦,决难塞,丁夫岁不下数万,马湖、平丰、滩头、黄埠、鸦鹊、茅庵诸处,每决难数百十丈,田没不耕者不可计,而其后抚州亦筑千金堤,千金堤者,旴水流经抚州城,下达瑶湖,西合临水,环玦抱丽然,流达孔家渡,地平土疏,唐时决啮,渐失正道,因建华陂以遏支,咸通中始名千金,而决口入国朝三倍,初数始,堤不败水,附城门下民载舟出入,与商舶往来便利,水抱气完,应堪舆家言其后嘉靖二十六年,县官奏下中丞督同知陈一贯、过信学官杨演䇿为木柜,实土下之,然柜列际缝不合,下流沙髙,水益怒数千金费,而一夕决人,因谓堤终不可成,不知沙壅未疏,与水争利,则虽万金犹不可就,而事遂寝不行,其馀石竹羡金,用以为他费一贯,后亦罢去,县官益畏言筑塘事,民始苦失便矣,其他诸县陂塘,岁久籍湮废,大家势族稍骛,利专之有壅溉,已田者填淤,为平地者众,持不修者,县官不时察致,占塞,争讼繁兴,每一旱辄稼伤不登,其源皆起于专利,即如汉诏县官有司知重农急,百姓病以时行田间,辨其疆理,通梗塞,畜泄流注不爽,期诸堤㟁用隙时,提撕修筑之,则岂有昏垫戾溺,又或伤旱困百姓者哉?缮完故堤,增卑培薄,数逢其害,劳费无已,贾让谓为汉治水下䇿,大抵功役兴则谤议起而民难与虑始,非卓然急民,兴利志垂,功名不磨,不能及也。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流波寛缓,而不迫土之有川,犹身之有脉脉,壅塞不行,则病𨁣盭,长源大泽,独可使塍失道湮横流𣺌没不防哉?善为政者,由五事,宣八风雨旸时若无复山崩川溢之患恒阴淫,霖其有所由起,而今于水道便利,又疏不治,委之于天,其故在于后,农书所以先洪范,禹贡诗,陈邠风七月以此王宗沐《江西六志》
。
江西丰城为诸水之交,势若覆盂倚堤,壋为命株,湖亘十馀里,溉田千顷、百斤,湖亦溉五百馀顷,而宜春李渠创于元和,刺史李将顺引仰山泉,分清沥江水,正派为沙陂,支派为官陂,溉田四万馀亩,后渐损废,宋宝庆中,知州事曹叔逺复其旧,元末又废,𢎞治后,袁州知府朱华、徐琏、郑敦典、黄鸣乔相继修治临川千金陂,在汝水之滨,创于颜真卿,迄于叶梦得,厥利甚溥。嘉靖中,巡抚傅凤翔檄抚州同知陈一贯、通判潘梅督修。万厯五年,知府古之贤、募水工陈琛等大为浚治,引灌至数千顷陆葇《水利志》
。
按:井田坏,自嬴、秦沟洫不修,旱潦无备,郑渠、白渠之利由是兴焉。马迁志河渠、班固志沟洫,往往详于西北,略于东南。《新唐书地理志》间附韦堤、马塘、李渠之属,盖当时贤刺史急民兴利,非必尽由廊庙责成也。宋熙宁间,务修水土之政,府界及诸路有资灌溉者,多至一万七百九十三处,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有奇。而考《宋史河渠志》,由万河、汴河徧及东南诸水,江南西路阙焉不载。明洪武二十七年,谕天下有司皆兴水利,嗣后堤壋陂塘以次修复郡,志邑乘犁,然具备入。
国朝轻徭减赋。
天子轸念民依,承平日久,生齿繁,土田辟,农政修举,尤加意于沟洫,乃江西旧有水利志。其板既毁。明嘉靖癸未,叅政林庭㭿通志不立水利一门,殊嫌罣漏。康熙甲子,增修各县陂塘数目,摭拾颇详,顾于水道源流及前贤名迹之兴废什遗,五六庚子,复修徵文,核事厘,为水利三卷。从前之因革利害,了如指掌,足为鉴古宜今之助。近有修举,更加采辑。箕范首叙五行:一曰水水曰润下。乾卦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也。以义制事,而用人之和微特。顺之而利有时,逆之而亦利。潴之固可救,旱有时,决之而亦可以救潦。殚心水利者,能通乎洪范、易传之㫖,即于经野劭农之方,思过半矣。
江西通志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