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七
山川一
画区分纪,维山与川,或流或峙,融结天然。《禹贡》扬州,江介渺绵,彭蠡旣猪,标域首先,敷浅之原,地志实诠,圣朝启宇,作屏南天,峰围波绕,气象万千。山光有耀,江华澄鲜,灵淑攸锺,名胜留𫝊,古今嘉赏,惟兹最焉。作《山川志》。
南昌府:
西山在府城西,距章江三十里,《水经注作散原」,《山豫章记作厌原山道家,第十二洞天名曰天宝,极元峰曰大箫。小箫箫,史所尝游也。又有葛仙峰,下为葛仙源。岭之最髙者曰鹤岭,王仙跨鹤所也,曰梅岭梅,福学仙处也。曰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也。宋余靖记云:岩岫四出,千峰北来,岚、光、染空,连属三百里,西山之势,髙与庐阜等,而不与之接,馀山则枝附矣。周必大游録云:以小舟絶江为西山游,初至沙口,井在章江西岸石头之上,陆行二十五里,至贞观院登阁观禅月罗汉摹本。又五里入上蓝庄,又五里至鸾冈,三徐葬其旁,稍前即翠岩也。南唐保大间有澄源禅师,无殷住此山,其后死心居此,而云峰悦亦悟道,故江西号为胜地。观洪崖井深不可测,旧有桥跨其上,今废寺引崖水以给用,又汇其流激大轮为磨院,去崖数十步,有奉圣宫,今曰紫清。徐铉为记又云:乘小舟循溪依岭,行一二里,望所谓药臼者,在石涧湍流中,如石盘然。次度牛栏岭、茶园岭,最后度汤家岭,回望生米洲,乃至香城寺,榜曰咸通香城兰。若东晋隆安中,昙显肇居此山,过榧林一枝,最大者围丈五号将军树,相传近千年矣,次至砚石,长一丈四尺,阔六七尺,次至灵观,尊者坐禅,石次至屋坛,是为香城絶顶,逺眺章江,略见府城山后,即江东建昌县界游洪崖资禅院,去翠微十里而近,度落马岭,乃至本白石道者,智新所居寝室窗外,对梅岭如屏障,再过洪崖,纵观飞瀑而行,了贤送别三徐祠,下至江头仅三十里前,盖悞而迂也。
按乐史《太平寰宇记》,西山本名南昌山,自太平兴国六年析南昌、水西十四乡置新建县,山因改属焉。宋赞皇李上交著《豫章西山记》一卷,板本已毁,新建徐世溥有《西山志略》及《灵迹记》。
麦山在府城东南三十里,一名脉山,或作墨逺望山,色如墨然。
斜山在府城南三十五里,形家有面山不正之言,因呼霞山相距数里为虎山。
莓苔山在府城东南五十里。又十八里为渐山。竦如卓笔,俗名尖山,其阳隶进贤县已上诸山,属南昌县
。
鸡笼山在府城西北十里,其山枕江,登临最胜。钓矶山在府城西十里,山广百步,四周皆水𫝊,是洪崖先生钓游处。
云盖山距府城西五十里,下有龙寿禅院,又西十里为罕王山,上有庙,其神乃汉昭烈、曽孙、刘获祈梦多,应见宋姚勉碑记,旧志作晋司马仪,盖沿讹也。
大球山,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山形雄特,宛若狮蹲,与小球山相连。
逍遥山在府城西南八十里,道家第四十福地。山阳有许旌阳玉隆宫。
卓山,在府城西北六十里樵舍镇上,其巅有万竹亭。牛首山在府城西北八十里,隶新建仪凤乡。又北乡二十二都,有棠冈山,乃西山尽处也。旧建棠冈书院,今废。
李岐山在府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鄱湖之西,春夏水髙,其巓独露,往来舟楫,值风涛者皆泊其下山,旧有庙,相𫝊神姓李,因以名山。又东北为几山,上有石桥、钓台、仙岩。
吴城山在府城东北一百八十里,临大江,上有望湖亭、张令公庙、顺济龙王庙。宋大中祥符六年,御制戒蛟文刻于石,一云:「许、吴二真君,斩蛟处宋文。信国天祥诗,龙行人鬼外,神在地天间」。
吉州山在府城西北一百九十里,与松门山相对,其上居民相𫝊,秦时移此。
松门山在府城北二百馀里,枕鄱湖之东,两崖生松,遥望如门,山上有石,镜光可照。人见寰宇记。已上诸山属新建县
。始丰山在丰城县南七十五里,髙三百丈,道书第三十七。福地有药臼、洗药池各二石,壁上有白玉、蟾影及手书。江右福地」,始「丰」名「山」八字。南唐徐锴有记罗山,在丰城县南一百四十里,东接尧山。晋罗文通学道于此中为欧石岩,其巅有池,又名池山。
澄山在丰城县南一百四十七里,产茶,其下有水澄澈,土人取水造麴,色如丹砂,一名孤山。
杯山,在丰城县南一百五十里,周回百里,形如覆杯,丰水所出。
白马山在丰城县东南三十五里。相𫝊晋世有三神乘白马于此,乡人祀之。
龙门山在丰城县东南一百里,西北与道人山接,相𫝊马祖道。一驻锡于此。前有七寳峰,傍有龙湫。
尧山,在丰城县东南一百四十里,上有尧坛,因名锺城山。在丰城县东四十里。有景福观,前为城冈,山下有瀑泉数十泓,大旱不竭。
槠山,在丰城县东六十里。产槠木,有磐石,可坐百人。徐孺子读书台在焉。旁有三角山。
凤皇山在丰城县东七十里,晋升平四年,凤皇将九雏见于此。相近有鹄仙山。
梅仙山在丰城县西十里,滨大江相𫝊,梅福隐此矶。头山在丰城县北十里,下临曲江。宋姚勉诗:曲江矶头山崒嵂」。此景江南夸第一。
坛石山在进贤县治,后相传辟县时得断,石有「尉迟恭监修」五字。其东为乌石山。
三台山,在进贤县儒学前,一曰凤台,一曰鸾台,一曰鹤台,下瞷常河九曲。
麻山在进贤县南二十里,上有麻姑坛,《豫章志》云:「晋王郭二仙憩息之地」。后包真人于此升举。有龙井祷雨辄应。
钟山在进贤县西南五里,一名上下破山二山,临水破裂。元大徳间,得铜钟十二。
英山在进贤县西十五里,临青岚湖,有阳和、天井,𫝊与积烟山通。
金山,在进贤县西南三十里,其下有淘金井山,与临川接界。
槲山,在进贤县南四十里,一名臧山。唐臧嘉猷隐此山木,冬夏常青。
岩前山在进贤县东南七十里,其岩一若狮,一若象。栖贤山在进贤县东七十里,唐抚州刺史戴叔伦寓此,因名。旧称小天台山。
北山在进贤县北一百里,地滨彭蠡,四面皆水,其土平,𡰥利耕」作「元伯颜子中隐,此有「啼鸟不知江国变,多情,到处劝人归」之句。
登髙山在奉新县治北,一名龙山,又名狮山,下有泉,名冯井,井上有仓城,其顶平敞,足以眺远。
陶仙山在奉新县南十五里,世𫝊陶安公乘龙上升处。药王山在奉新县西五十里。《豫章记》:「晋吴猛骑虎入山处。或云文箫吴彩鸾寄食邹举家,俄跨虎仙去,留药一粒与主人,且遗以诗,一作《越王山。
华林山,在奉新县西南四十里,半属髙安,其山三峰秀拔,土人常伺云气舒卷,以验晴雨,南有浮云宫及仙姑坛故址,元至正间,李普成、王普、敬明正徳间陈福一、罗长一,皆据此为寇。
九仙山在奉新县西八十里,上有寿堂禅院,山北有汤泉,一温一沸,上有亭,宋潘兴嗣作记。
晏嶂山在奉新县西南八十里,层峦髙耸,四面如屏山。南有刘仙岩,晋刘道成修炼所山,巅有风洞,穴阔二丈许,风常出焉。
百丈山在奉新县西一百四十里,冯水倒出,飞下千尺,故名。以其势出群山,又名大雄山。唐宣宗潜游至此,尝赋诗「山有草花如莲名,山莲见明陈《芹游记》距山西南里许有驻跸山,一名车轮峰,宣宗迎回驻跸于此。又县西南三十里有驾山,其南为王见山,皆以宣宗访逸民邹垣得名。
吴憩山在靖安县北五里,世𫝊吴真君猛尝憩于此。相近有绣谷山,一名幽谷山,山半瀑布如练。
金城山在靖安县西北五里,马湖水绕其麓。葛仙山在靖安县西北二十馀里。按豫章志,仙本楚人,汉末隐此,或云即葛洪也。有炼丹坛,坛之左有葛仙庵,其巅有金钟,每遇风雨晦冥则有声。明正徳间,土寇胡雪二立寨,山上即玛瑙崖是也。
桃源山在靖安县西北四十里,胜概、宛若武陵,上有仙姑坛及龙须、药臼、车箱等九洞,其水注下,南与毛竹□水合。唐校书郎刘眘虚尝居此,号为孝弟乡」,一云是宋支离翁、刘子虚,居址相近为石门山,山有宝峰院。唐权徳舆有碑记,又有名山。洪刍佑圣院记云:「右鹤岭而左,名山,长溪出焉」。
洪屏山在靖安县北七十里,其山四围,壁立路止,一线可通,水潺石逼,凛然可畏。
黄茅山距靖安县六十里许,在□坑、忠夏两都之间,延袤二十里,鸟道羊肠,行者苦之。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始建茶亭。三十一年,知县髙克藩复建庵于亭侧。
玉枕山在武宁县治北,其形如枕,西有四望山,髙下相等。
七里山,在武宁县西一里,其山陡峻,逼倚修江。宋邑人李道宗于山腰凿路约七里许,岁久崩坏。明𢎞治间,邑人盛如江,改凿于下。
武安山在武宁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季,邑人胡绍逺兄弟,聚乡兵于此立寨。
柳山在武宁县西南四十里,孤峰秀拔,唐柳浑隐此。严阳山在武宁县南四十里,相𫝊「严」阳「尊」者,结庵于此。庵侧有泉二,泓自石间流出,名石镬泉。
伊山,在武宁县北三十里,俗𫝊伊叟拾蛇卵,后成龙叟死龙涌沙石瘗之。
石镜山在武宁县东北四十里,其色黑,形如镜。辽山在武宁县西七十里。雄据上游为邑巨镇。太平山在武宁县西九十里,与湖广兴国州相连,鹤皋、龙井胜迹颇多。元掲徯斯有《太平山杂咏》二十二首:鲁溪山在武宁县北七十里,山枕鲁溪之上,石屋石田,形状不一世,𫝊刘真人修炼处。
朱家山,在武宁县南一百二十里,接靖安界。杨新山在武宁县东北一百四十里,与兴国州分水界。九宫山在武宁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其阴隶湖广通山县,上有瀑布,下有温泉,为西境之胜。世𫝊有九龙降于池,故名一云。昔晋安王氏兄弟九人,造九宫于此。宋时方士张道清曾建钦天瑞庆宫,于上谢文节,枋得诗:「真人何代结幽栖,累世奎,光焕紫泥」,盖纪实也。凤凰山在宁州北二百步,如凤展翼,乃州之主山也,上有台曰凤凰台。
南山在宁州南二里,隔溪跨桥,穿石窦而入,悬崖峭壁,下瞰修水。有钓矶及玉溜石积,雪石俱「黄庭坚,题字又南十馀里为垒。金山有髙冈亭、飞龙阁、招黄台、深涧、曲流、石门、松径,颇擅登临之胜。
旌阳山在宁州东一里,层崖壁立,截修水口。晋许逊逐蛟,过此因名。
鸡鸣山在宁州西五里,青峰峭絶,每夜深风静闻,鸡唱若天鵾之类。山麓有谒仙亭。又西为鹿源,山上有九峰相𫝊,仙人常乘白鹿出入其间。
龙峰山,在宁州东四十里,状𩔖九峰,下有龙峰院。毛竹山在宁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势连东津山,按图经,此山路塞。宋治平间,余奭开凿,至烂泥坪,始通往来巉岩山在宁州西七十里,山有四十馀穴,每天晴穴内风出,子午卯酉时尤盛相近。有摄仙山,状如狮,中有二岩,岩各有穴,其下有龙潭。
岛石山,在宁州西八十里,上有李仙姑坛,岁旱应祷。又西十里为桃峰山,有雷岩石神像,祷雨颇应。
大湖山,在宁州西一百四十里,山巅有池,广六丈,泉流不竭注,下为百菖水。
大幽山在宁州西南八十里,中有金鸡桥,前后深渊曲涧,明万厯初为盗薮,后𠞰平之。
大沩山,在宁州西南一百五十里。西通湖广浏阳县。东通新昌县,南通湖广兴国州。林木郁塞,盗贼渊薮。明万厯五年,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寻废。
国朝雍正四年,复增设驻防兵营。详《兵。卫志》对面为黄檗山。
黄龙山在宁州西一百八十里,连湖广通城,县一名辅山,髙千馀仞,下有冷暖二泉,山顶湫,中有黄鱼,能致风雨,岁旱,祷之辄应,吴黄武中,黄龙见彼,时属武昌郡。
幕阜山在宁州西一百九十里,与湖广通城县相连,髙一千丈,广袤一百二十里。吴都尉、太史慈拒刘磐,于此置营幕,因名山,上有石,名系舟峰。有列仙坛、汇沙池、芙蓉池、海棠洞、仙人洞、晋葛洪,著山记一卷。其东为青龙山,相𫝊有禅师驻,锡于此。能驯猛虎,里人结庵奉之。
安峰在西山,孤峭入云宛若削成,盖箫峰之亚也。又有鹅峰石垛千,层上圆平若鼓状,叩之比湖口石钟,声尤洪亮。
上天峰在府城西北七十里,其下有泓岭谷、泉石交胜。金牛峰在丰城县东北四十五里,相近为龙岭、伏岭、月岭。
香炉峰在进贤县东南四十里,状如香炉,时雨将作,烟雾滃然上,有许旌阳祠。
白狐峰,在进贤县西五十里,上有袈裟岩、摩云顶。诸景仙坛。峰在进贤县东七十里,其巓有仙坛,岁旱祷之。县北二十里有双乳峰。
迦叶峰,在奉新县大智院东,其南为释迦峰。谌母峰在靖安县北十里,世𫝊许旌阳,会谌母于此。其地桃花夹径,上有石坛,炉灶相对者为曹仙洞。县北又有白云峰二峰,状如丫髻天。将雨则其巅出云宝莲峰,在靖安县北四十里。唐释马道一卓锡之地。贞元四年建骨塔,宋绍圣初真净禅师,亦葬此。
桃花峰在武宁县东三十里。
七台峰,在宁州西八十里台源之侧。江前岭在府城南七十里,亦名跃龙冈。白湖岭在府城南九十里,下有白水湖,故名。二岭属南昌县。
金岭一名金邱,在西山,距府城三十里。丁栖霞修炼所●岭在西山,距府城五十里,隶新建游仙乡。旧志云与鹤岭对。陈𢎞绪寒夜录云:宋熙宁中,王迪为洪州司理,有仙术跨鹤,歴诸峰而去,姓同子乔,而跨鹤又同,因以洛中●山名之。又游仙乡、太平乡之界,有吴仙岭,上有紫云宫,晋吴猛修炼地,其下为「天师谷唐天师万振敕葬」,杖履处。
雷王岭在西山,距府城四十里,中祀雷神,一名灵峰岭。又东吴王岭庙祀吴王孙䇿,或云吴王濞铸钱而祠之,非也。
桃花岭在府城西北五十里,隶新建桃花乡。明张文端位,有诗家住杏花村,身寄桃花岭,后少宰熊文举得之。有记云:「桃花岭在西山,四面如桃花,不与众山连属,最为秀倩,今属新建裘氏种松万株,郁然增胜。白仙岭在府城西七十里,祀宋真人白玉蟾。蜜岭在丰城县西十五里,一名仙姑岭,髙二百丈。邑之屏蔽,上有招云石剑脊,石下有蜜泉、清洌、甘美。
连珠岭在丰城县西九十里,髙低聨络如珠盘,贤岭在进贤县南三里许,昔朱子往泉州,与友人吕伯恭盘桓于此,故名。
雾岭在进贤县治南百步,环迤如带。元大徳中,县尹赵铨凿为衢县东五里黄岭,有泉,注于大满龙潭。
野塘岭在进贤县东南六十里,一名野塘峡,巨石如盘,西五十步有泉利灌漑。
虬岭在奉新县东南二十里半,属髙安,上。有汉刘繇庙。狐尾岭在靖安县南,为县治来脉,其上有神坛。
碎石岭在武宁县东三十里。黄土岭,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上坑岭有二,一在宁州南十里,登其巅,可了一州,一在州之髙乡,与鳌岭相接。
长定冈在府城南二十五里,梧桐冈在府城东南三十里,又东南十里为横冈,其势接旗头冈,横偃而来,当府城之上。
象尾冈在府城南四十里,形如象尾,相近,有澹冈及隆冈。宋淳熙间,进士刘邦本建隆冈书院,其裔孙藏有朱子所题四景诗。
齐城冈鼻塔冈俱在府城东二十里,以上诸冈属南昌县。
翻车冈在府城西南四十里,上有许仙庙事,详列仙𫝊。彩鸾冈在府城西七十里,旧有会仙亭,明祭酒胡俨诗相随一径入烟萝隐隐云中尚踏歌。
赤冈在丰城县西北五十里,界接新建,濒江壁立,土石皆赤。朱子诗「晓起清江弄,小舟晚风吹」。过赤冈头拜虎冈」,在进贤县北二十里。明洪武初,孝子包实夫拜虎处。邑人陈善有记,县东八十里有大小歇冈。
鼓楼冈在奉新县,王见山西,亦因唐宣宗得名。龙冈在靖安县西四十里,每岁旱,祷有应。紫鹿冈在武宁县东三十里,与青牛洞相峙。旧志云王子乔骑紫鹿,访丁令威者,妄也。
洪崖在西山,距府城四十里,一名伏龙山,乃洪崖先生炼药处有洞居水中,宸濠尝戽水见,底有五井,各方广四尺许,洞侧瀑布泉,状如玉帘,欧阳修品为第八泉。徐世溥《游记》云:由江三十里抵洪崖,两崖石数十寻,皆釜色,时有白绣纷若叠菊,直上髙五六里,西山之水飞鸣而下,从石壁横洒,若疾风吹雨,莫不斜飞,左右有钟磬,两石巨若轮横无所倚,水东奔激之,翁然为钟声,若倚泻西击,则铿然若磬,春夏水弥不复见,但闻钟磬声也。
双泉崖有二,一在宁州西一百二十里,崖口可容百人。内有石类狮,左右二石,形如钟鼓,有池澄澈,涝不溢,旱不乾。一在宁州东泰乡,其中幽䆳,有水通武宁县之康滩二崖,祷雨辄应。
仙迹岩,在府城西四十里西山凌云观侧。宋杨杰诗:「出尘举天步,踏石上云梯」。
野狐岩在奉新县百丈山后。昔怀诲禅师开堂,有老人听说法曰:「堕落此山,今有幸矣」。明日见老狐毙岩下宴坐。岩在靖安县北四十里宝峰寺侧。宋袁陟有诗,清水岩在宁州东北二十里,南岩有石室,北岩多兰蕙。黄庭坚云:清水岩号为天下胜处。
灵石岩,在宁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顶圆中空,状若悬磬叠屛岩,在州西一百八十里修水之上。
秦人洞在西山齐源岭侧,徐世溥《游记》云:「洞口容两人稍进,可容十馀人。沙石明净,水声在上,从洞中听之,若笙簧自天来矣。前有石门限,由限进三十馀步,石门闭不可开。窥之绿草,萋然多紫,蜻蜒飞翔。往来境幽窈举,火始可得径。昔有入者,见石几、胡床之属。父老云:「世治则石门闭,乱则自开以待。隐者相近为鄢家山,地僻民淳,花香竹翠。世溥亦有小记。
天宝洞在府城西八十里,西山最胜处,洞门有石泉,状如水帘。宋尝遣使投金龙,玉简于此。又有翔鸾洞石室,敞豁可容数十人。
潘仙洞在西山伍谏乡翊真观侧,𫝊是女真,又洪崖乡有逍遥洞道士张逍遥修真处。
海棠洞,在进贤县东七十里,臧嘉猷读书处投龙洞,在奉新县元秀峰南五里,旧名浮邱石室,乃浮邱公游息处,唐明皇于此投金龙,因名。昭宗时,里人黄管得金简玉环,简重四斤十二两,上有镂文八十字。宋大中祥符三年,遣使复投金龙于此。
李八百洞在奉新县南三十里浮云宫西,洞口甚隘,但可侧肩而入,行数十步渐髙,敞其深,莫测相𫝊。异人李真隐此自称八百岁,髙安县亦有李八百洞,与此相通。唐开元初,孙天师智谅于此藏道书,又名孙天师。石室符载诗:「太极之年,混沌辟此山,亦是神仙宅,后世何人来,飞升紫阳真人李八百」。
雷洞在武宁县南八十里,洞中常有雷兴,人不敢入。鸣水洞在宁州黄龙山西南,水行两石间,其髙数十丈,直下声如雷,流十馀里,始达平田。宋韩驹有诗。
石人洞,在宁州西七十五里,洞口有石如人,岁旱祷雨,以泥涂首辄应。又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有樱桃洞,佛名石,在西山齐源岭下,相𫝊石能为厉,有僧镌佛号于上,故名。又西山泉顶,坛侧有鸡冠石。
镇蛟石在奉新县延真观内,旧𫝊许、吴二真君逐蛟入穴,以巨石书符镇之。又旌阳试剑石在三十四都,又有渚石临水,髙三十丈,上有字,仿髴似印,俗呼印山。丫口,石在奉新县西南六十里。浮云山西一石分三尖,大义石在奉新县百丈山,大智令众僧开田为说大义,故名相𫝊师示寂,时有「石开一拳吾当再来」之记,后生红柏一枝石,因开焉。
石柱,在武宁县西南二百里,俗呼南山神石。周回二百五十步,四面削成如柱。
铜鼔石在宁州西南武乡大沩山,石髙数丈,形类铜鼓。抱子石在宁州东十五里,修水之滨石,状如人屹立,前有小石二,故名。
章江,在府城西章江门外,一名贑水。前汉地理志云:豫章水出贑县西南,北入大江。后汉郡国志云:贑有豫章水。郦道元云:贑水北迳南昌县城西,又北迳龙沙西,其水总纳十川、同凑一渎,俱注于彭蠡也。旧志云章水发源最逺,控引众流至此,故江独以章名。按洪乘编遗云:唐代宗讳豫,凡豫章上书者去「豫」,止称章」。则兹水在唐初,本名豫章江也,馀见南安府山川及水利志。
剑江源出章贡,由清江绕丰城县,折而西北为剑江,亦名剑水,又东流入鄱湖。
曲江在丰城县东北十里,形如半月,中分三潭,岸傍民居,缭绕榆柳成行,水波之艳如荡,金碧旧𫝊。宋隆佑太后以金花投潭祈风,又名金花潭。
东湖在府城东隅,水清鱼美,郦道元称东太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縁回折,至南塘水通大江者是也。其后淤塞周广仅五里。歴代浚治,详见水利及艺文。
鄱阳湖在府城东北一百五十里,即《禹贡》彭蠡是也。隋以鄱阳山所接,故名鄱阳湖,合受上流诸水,周环数百里。东至饶州府馀干县之康郎山,西至新建县荷陂里,南至进贤县北山,北至南康府都昌县。南宋王安石诗「茫茫彭蠡春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李纲诗:「群川已会江不湍」,朝宗到海东南安。
瑶湖在府城东十五里,又东三十五里为南湖,源出进贤县罗溪岭。又府城南二十五里有汝池湖。
黄白湖在府城南七十里,一名柏湖,中有凤溪山、九龙井。地䜟云:「两水夹红沙,状元出谁家?湖田硗瘠,明喻均有议复黄白湖田则碑记。
金钟湖在西山天宝洞上,周广三丈。唐武后赐天师万振金钟、玉磬。后遗湖中湖有石榻存焉。
百斤湖,在丰城县东十里,漑田五百馀顷。又东为株湖,长十馀里,漑田千馀顷。
铜湖在丰城县东二十五里,上通丰、富二水,下接抚河。蛟湖在丰城县西十五里,源发剑池,东北流五里许,汇为湖,流入长乐港,灌田数百顷。
莲花湖在丰城县北五里,流绕县治前,即腰带水。药湖在丰城县北五十里宣风乡,周广四十馀里,相𫝊真君、许逊经此水蛭,黏其马足,投丹湖中,水蛭遂絶。其北隶新建县。
军山湖在进贤县北,延袤五十馀里,有军湖书院遗址,又有日月湖水涸时分为二,涨则合为一湖,中有滩曰石。人䜟云:日月湖明,良将出石人滩,合状元生明。正徳间,舒文节芬应之。
马祖湖在宁州崇乡相𫝊马祖道,一往黄龙山经此,蜀水在府城西南六十里,本瑞州髙安县锦江,东流入南昌境,合象牙潭水,入章江。旧𫝊晋元帝时大疫,人诣许逊求疗,时为蜀旌阳县令,与水一器,令投上,流饮者皆愈,故名。按班固《汉志》,已云「建成蜀水东至南昌」,知𫝊者之妄也。
西洛水在府城东南七十里,源出旴汝东北入武阳水,又东北入宫亭湖。
上僚水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建昌县,迳奉新县,流至此,一作上缭江表,𫝊称:海昏,上缭津有五六千家相结聚,作宗伍,惟纳租布于郡」。《吴志》称孙䇿劝庐江太守刘勲攻取上缭是也。上僚有亭,亭侧有三百家,见雷次宗记。
雩韶水在丰城县东南一百十三里,源出抚州横汊河,西流入县界,隐溪水东流入之。
富水,在丰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源出罗山,流合丰水。丰水在丰城县南一百八十里,源出杯山,旧由长乐港入章江,每春涨,江水逆入为患。明永乐间,耆民杨长和疏请设堤障之,导其流入三溪津,达中溪,环邑南与富水会,至小港口入章江。
院泽水在进贤县东南五里,源出槲山,汇于臧溪,蜿蜒九曲,绕学前合,通济港,流入青岚湖。
三阳水在进贤县北六十里,以南阳、洞阳、武阳三水合流入鄱湖,故名。
冯水在奉新县南一百五十步,源发《百丈山图经》云:昔汉徙江东冯氏之族于海昏,因名。
龙溪水在奉新县西二十里,源出药王山,流经县界,南合冯水,梁天监中,获四目龟于此。
华林水在奉新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华林山萦纡,至县东冯田渡,与冯水合。
大横溪水在靖安县宝峰寺侧。宋袁陟诗:「昨日溪桥上潺湲已可听」。
碛溪水在武宁县东二百步,源出双峤山,绕城而西,又南入修水,今已失其故道,详见《水利志》。
凤口水在武宁县东北七里,其水发自三港。修醴水在武宁县西四十里,源出大孤山,入修水。修水在宁州西六十里,源出黄龙山纳众水,东北流六百六十里,入鄱湖。以其修逺,故曰修水,《水经注讹为循旧𫝊。郭璞䜟云:「有水名修,有鱼名。倏,天下大乱。此地无忧,见宋洪刍职方乘。
鹿源水在宁州西八里,源出髙乡鹤源水,在宁州东北七十里,发源湖广九宫山,南流与修水合。尝有群鹤饮集于此,故名。其自境内西流入湖。广平江县者,乃汨水也。《水经》作㵋水。
杏苑水发源宁州幕阜山流,经查田津入修水。□溪在府城东南,一名自家溪,周四十馀里。曹溪在府城西南八十里。其派分自三江流至万舍,合西洛水。
槎溪在丰城县南八十里,源出㺅峰,西流经黄金桥,入文江,过黄沙,沥乌石冈,随地筑堰三十馀所,利灌漑。晋范太守寗得灵槎于白石墓,故以名溪。
杭溪在丰城县西,源出介山,汇于药湖,又会筠河入剑江。
罗溪在进贤县西二十五里罗溪岭下。藏溪在奉新县西十里延贞观侧。双溪自毛竹山发源,一歴南源达追里,一歴象湖达桐城二水绕靖安县而流,故名双溪。
义溪在武宁县西一百里,源出西港。昔有周姓者,七世同居,故名。
紫阳溪在宁州双井下黄善所居之地。象牙潭在府城西南八十里,其洲湾绕状𩔖象牙,明解缙诗,「西去一山如翠带」,舟人说是象牙潭」。
生米,潭在翻。车冈之东,上有生米市,世𫝊有人投生米于潭中,捕鱼不觉,行入一石门,焕然明彻,见白●翁,曰:「此非汝所宜来」。渔人遽出登岸,入水已三日矣。或云此即西山天宝洞南门也。一说旌阳仆夫许大覆车遗米于地米,皆复生故名。
化龙潭,在丰城县西南七十里。芦蒿潭在进贤县北八十里,其水通临川县积烟山龙穴。宋淳熙间,舟人见五龙升降其间,翼日乃雨。
马投潭,在奉新县西四十里中会村,俗𫝊司马头陀,于此潭赴水,从头陀山寺后井中出令呼为司马。井泐潭在靖安县宝峰寺旁,潭中有石如木,鱼击之有声,有石如砚,注水一泓,四时不竭。
龙潭在武宁县西一里,其深数丈。宋诏建放生池于其侧,近岸有磐石,名龙潭石台。又县南一里有节妇潭。犀津潭在宁州西三里,一名西津,壁间有白石,状若夜月,倒影于水,过客疑以为宝,盗凿之,其影遂灭。
石池潭在宁州西四十五里。黄庭坚诗:「吾家溪潭动百咫,坐见游鱼可倒指」。
石掌滩在靖安县西四十里,其水出桃源山,南流五里入双溪。
三洪滩在武宁县东七十里,乱石纵横,其势最险。又有东渡滩、凤口滩、鹿角滩、徐滩、车头滩、涳滩、鹭鸳滩,俱在县东。新县滩在武宁县西三十八里。唐、景、云间,新迁豫宁县之侧。又有张家滩、梅濑滩、恶濑滩、抖擞滩、大湖滩、牛渡滩、芦陂滩、渠良滩、醴溪滩、桃林滩、影滩、新开滩、斜石滩,俱在县西。
大、小神滩俱在宁州泰乡,髙城滩在宁州髙乡故西安县城之侧。又洪水滩在宁州西九十里。
潭源在府城西五十里,隶新建忠信乡。自箫峰下流,为西山七源之一。
白石源在府城西三十里,源出梅岭下,灌田四百馀顷。相近有铜源,唐光化中,铜溢锺,𫝊采以铸钟磬。又有吴源,其水自西山风雨池奔注,灌田千馀顷。
黄源在府城西南五十里箫峰下,萦流六十里,合蜀水入象牙潭。宋袁陟诗买田箫峰下,结茅苍松根,寄谢升平,时归兴在黄源。
香城源在府城西八十里,发源香城山,曲折注于洪崖,入鸾陂。
慨江口在府城北八十里,源发宁州,迳建昌县,又东流至此与章江合,汉昌邑王贺徙海昏,每乘流东望,辄慨愤而还,故名俗讹为汉口。
白沙口,在府城北樵舍下,西北流,经昌邑王故城,东南,至神塘湖,转流入慨江口。
龙沙在府城北,带江,郦道元云:「沙甚洁,白髙峻而陁,有龙,形连亘五里,中旧俗九月九日升髙处也」。唐权徳舆诗:「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宋潘兴嗣诗,五陵无限人」。密视龙沙记。
南浦在府城广润门外,置南浦驿。滨江有洑龙湫。青云浦在府城南十五里,产异花,名七里香。有梅仙祠。龙湫在丰城县西南三十里。众峰坳处,内有蛰龙,虽积雨,久旱水无増减,中有石,色深黑,可琢为砚。
百花洲在府城东湖内。宋绍兴间,转运副使张澄建讲武亭于洲上,遗迹久废。
国朝康熙戊戌,修葺竣工,绕湖甃石画槛红桥,有古讲、武堂、沧浪亭诸胜。雍正八年,巡抚谢旻、布政使李兰、按察使胡瀛捐赀重修,环堤植柳数千株。春夏间,葱郁尤可爱。
蓼洲在府城西一里南塘湾,二洲相并,水自中流入章江,有民居数百家,一名谷鹿洲。郦道元云:贑水又迳谷鹿洲,即此《北堂书钞》作「軥𦪇洲,云是吕䝉作勾鹿大艑处。
黄牛洲在府城西南十里,相𫝊许旌阳逐蛟至此化为黄牛,又西南十里为吴家洲,在沙井上。又有滕家、郭家二洲。
凤凰洲在章江中,自章江门外横阜,经夕佳楼,抵石头口,如凤翼然。
杨子洲在府城西北隅章江中,周广二十里。洲上有唐李承鼐庙,形家言「三墩。九洲皆顺水砂,惟此洲为水口。逆关旧有江天阁、龙华塔,俱废。
苦竹洲在丰城县上游十里许,其洲多竹,昔陈髙祖霸先遣周文育帅师擒欧阳頠于此。
三洲在丰城县北小港之外,上杨林中牛宿下。金鸡䜟云:「三洲相连,必出状元」。
龙雾洲在丰城县北四十里,中皆橘林,今称金钟口相𫝊。宋世有渔者得一金钟博,识者谓为宣和,故物。洲左有蠃蛳石。
龙马洲在进贤县北四十里军山湖畔。又县东北四十里有回龙洲,宋淳熙中,获白龟于此。
漉洲在武宁县东十里。又县南十二里有费家洲。县东七十里有团洲。
马家洲在宁州南一里,旧有黄庭坚祠洗马池在府学右职方乘,云是汉灌婴饮马处。明御史张谦命工浚凿,改物华楼为书院。万厯间,改为巡抚刘光济仁政祠,今祠左有小池,是其遗迹。
黑池在南昌故县治东,梅福故宅内,后入太乙观。石臼池在樵舍池侧,有石如臼,俗𫝊许旌阳捣药处。泣冰池在府城西南松湖镇,孝子阳霖泣冰处事详。元史虞集亦有记。
放生池有二,一在东湖之西。唐先天二年,都督张廷圭奏置,一在石头津,有宣城守周择从记。
剑池在丰城县西南三十里,晋雷焕掘狱得龙泉、太阿二剑,处梁阴。铿有诗。
九子池在丰城县东南苦竹村相𫝊,凤皇将九雏饮。此九龙池在奉新县浮云宫前,宋胡仲尧创华林书院,学者尝洗砚于此,亦名墨池。
天泽池在靖安县治后,宋邑人舒邦佐所凿磨。剑池在宁州有二,一在州治东,隔修水一里,一在州西二十里。旧𫝊「许旌阳逐蛟于此磨剑,宋蒋之竒有诗。
青龙沼在武宁县东三里,尝有青龙出此,因名。又桃花峰侧有丹沼。
马跑泉、浅沙泉俱在府城北,旧荐福院敷佑庙坛下北曰马跑水,极清冷,南曰浅沙,深才二尺,冬夏不竭。孝感泉在丰城县道人山圣乘院内,宋绍兴元年,少卿曹戬寓此。其母喜茗饮,初无井,戬斋戒䖍,祝斸地尺,馀泉忽涌出,人以孝感目之。
给事泉,在丰城县智度院,宋绍兴间,给事胡安国与子寅寓此,爱其泉美,常汲之故名。
上泉在武宁县东北六十里,利灌漑分水泉,在武宁县东北七十里梅崖山,西流七十里,至湖广兴国州入杨新河。
温泉宁州有三:一曰石壁、温泉,一曰白沙湾、温泉俱在武乡,一曰长茅。温泉在安乡。
龙井有二:一在南昌锺陵乡、慈云院内,每风雨,井水常鸣,一在城东南。总持寺春夏不增,秋冬不竭。
蛟井在府城西,故上蓝院一名横泉,相𫝊许,旌阳逐蛟蛟奔于井。又云:梁葛鱏宅东南井中,有两龙斗,半月不解,鱏惧,舍宅为寺,今南昌县治也。
铁柱观井,在府城广润门左。旧𫝊井与江水相消,长中有铁柱,许旌阳所铸,以镇蛟螭考。铁柱有二,其一在西山双岭南。明宋濂有《镇蛟灵柱颂》。
魏夫人丹井在建徳观,井覆以亭夫人,即南岳紫虚元君,晋世修真于此。彭真人,丹井在宗华观。南宋宣和中,浚井得石匣,内有小金盒,贮二丹。
咒剑丹井在府城外蓼洲妙济观,内谢公井在府城东,山寺相𫝊,灵运于井侧,注《老子》等经,唐泉井在府城孚应庙,有古槐𫝊,是唐崔隐士手植。或云庙神即崔子玉,以辅佐东岳而祀之也。
沙井在府城章江门外石头津上,许旌阳有江沙掩井,吾道复兴之䜟。
八角井,在小石头西五里,世𫝊镇南节度使锺𫝊家。井鹿井在府城西南七十里,久驻村,井在溪中。天旱,溪涸井,乃见紫石回旋,肤色光莹,石罅中清泉涌出以烹茗,辄成紫色。曾有群鹿饮其中,故名。
梅仙坛井在丰城县西北十里,相𫝊梅子真尝窖丹砂于此井,水所渍多化为禹馀粮,土人呼为「石中黄」。圣井在进贤县旧麻姑观东,乃包真人,显迹处优。游井在崇真观,臧嘉猷所凿。张道姑井在明心寺水,或五七年一涌。
刘真君丹井在奉新县昭徳观,晋刘道成炼丹所,宋元丰七年苏轼过此,题云:「五月九日寓新吴,同县令李志中谒刘真君祠,酌丹泉饮之」,即此井也,久堙在月台上。明𢎞治间,知府祝瀚掘井数丈,得印剑各一剑,携去印存本观。
涂七公井,在奉新县东六十步长街之南七公庙,前初七公卜,徙县治为民,凿井,象七星。此井水尤甘。
法药井在靖安县法药院内,相𫝊马祖道一凿池出水以饮疫者。
泉井在靖安县、石马都上林,其泉望南东流,灌田四百五十亩。
双井在宁州西三十里黄庭坚所居之南溪,心有二井,土人汲以造茶,絶胜他处。庭坚有送双井茶,与苏轼诗,又州南三十步掘二井,以制火灾,亦名双井」。义井在宁州西三百步,宋时陈氏八百馀口同㸑汲此。
江西通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