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十八

明。 俞汝楫 编

《祥异备考》

表奏祥异

有司表奏灾祥。

洪武二年九月,礼部尚书崔亮等奏:「凡祥瑞应见,皆为国家休徵。按《唐六典》,四瑞有大瑞、上瑞、中瑞、小瑞,其大瑞、景星、庆云、麟、凤、龟龙之类,上瑞白狼、白兔之类。中瑞,苍乌、朱雁之类,小瑞、嘉禾、芝草、连理枝之类。又按唐令,凡祥瑞应,若麟凤龟龙之类,依图书合大瑞者,所司随即表奏,百僚诣阙上表,奏贺告庙,颁下。其馀诸瑞,并令所司转申以闻。若鸟兽之类,有生获以献者,仍遂其本性。放之山野,亦有不可致者。如连理枝之类,则不须赍送。今拟凡祥瑞应见,若麟、凤、龟龙之类合大瑞者,许各处表奏,不得泛言虚饰,以惑上听。其馀诸瑞所在,官司验实图进」。上曰:「卿等所议,但及祥瑞而不及灾异。不知灾异之来,乃上天垂诫,所系尤重。今后四方或有灾异,无论大小,皆令有司实时飞奏。

表贺日食不见。

永乐二年六月朔,日有食之,是日阴云不见。礼部尚书郑赐等言,此圣德所感召,请明日率百官表贺」。上曰:「正朕恐惧,修身之际何可贺?」对曰:「宋盛时有行之者矣」。上曰:「于此一方,阴云不见,天下至大。他处见者多矣。且阴阳家言曰:食而阴云不见者,水将为灾。以此言之,可贺乎?」乃止。

奏祥

奏《黄河清》

正统二年十一月,总督漕运都督佥事王愉等奏验视得清河等县老人康守中等所言淮河清澈,已逾一月是实。事下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以为祯祥,率百官称贺,上不允。

山川坛,醴泉。

景泰二年,南京总督机务、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等奏:「正月十八日,山川坛井、醴泉迸出馨香上闻。臣等躬诣汲取,祇荐奉先殿,以昭圣世之祥」。事下礼部。尚书胡濙等以为此葢皇上圣德,上答天心,是以嘉祥协应文武百官,理宜上表称贺。第先奉诏书,敢有献言祥瑞,以事谄谀者罪之。以此未敢辄行,命免贺。

奏《甘露,降。

嘉靖七年,提督南赣右副都御史汪鋐奏:「是年元日,甘露降于福建、长汀、泰龙等县」。上曰:「览奏以甘露呈瑞,为朕仁孝感格之征,夫岂敢当?朕非好祥瑞,然天意所至,人不敢违。朕惟奉天求庇民物,以答灵贶。所进甘露,敬当荐之祖庙。其赐鋐白金文币,奏内诸生、父老行,有司给赏」。

日当食,不食。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朔,日食一分五杪,例免救护。礼部尚书袁炜言:「臣闻唐一行曰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古之太平,日有不食,或月变行而避之,或五星潜在其下,御侮而救之。或涉交数浅,或在阳度,阳盛阴微则不食。或德之休明而有小生?月焉。则天为之隐,虽交而不食。此四者,皆德教之所繇生也。皇上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日位旺荣,阴氛消铄,食止一分,与不食同。臣等不任欢忭」。上以为然。

献瑞

句容,嘉?同蒂。

洪武五年,句容县民献嘉?同蒂而生。上御武楼,中书省臣率百官以进。礼部尚书陶凯奏曰:「陛下临御同蒂之?生于句容句,容陛下祖乡,实为祯祥。葢繇圣德和同,国家协庆。故双?连蒂之瑞,独见于此,以彰陛下保民爱物之仁,非偶然者。上曰:草木之瑞,如嘉禾并莲,合欢连理,两岐之麦同蒂之?皆是也。卿等以此归德于朕,朕否德,不敢当之。纵使朕有德天,必不以一物之祯祥示之。苟有微过,必垂象以谴告。使朕克谨其身,保民不至于祸殃。且草木之祥生于其土,亦惟其土之人应之,于朕何预?若尽天地间,时和岁丰,乃王者之祯,故王祯不在于微物」。遂为赞赐其民钱千二百。

却表贺异物之献。

宣德元年,行在礼部尚书胡濙以山西进龙马驹,请偕群臣上表贺。上曰:「二三年间,水旱告灾,继踵而来,朕方日夕惕励。一兽之异,何救民饥,而欲表贺其止之」。

献白兔

天顺二年,河南守御永宁县百户所总旌金声献白兔。礼部以为瑞物,请给重赏。上曰:「白兔不过以供玩耳,非瑞也。其给与钞为路费」。

郊坛松柏甘露

成化六年正月,掌太常寺礼部尚书李希安等奏:「伏见天地坛外,松栢树叶,自本月初七日至初十日,有甘露降,其凝如脂,其味如饴。谨稽载籍,有曰圣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膏露呈瑞。今当皇上郊祀之时,降于郊祀之所,此实圣德格天,和风协应,万万年太平之休徵也」。上览奏,付所司知之。

《嘉?绘图》以闻。

嘉靖十年,广本府曲周县产「嘉?并蒂者二?中,更生枝蔓者一。县丞侯庭训绘图以闻,上奇之,以示礼部,以为本枝繁衍之兆。上乃亲献内殿,赐廷训衣一袭。

藩王献瑞谷。

嘉靖三十年,郑府庐江王佑木?昂献境内所产瑞谷一茎五穗者一,本三穗者三、二穗者六十。诏择吉献庙。礼部请率百官以次日诣奉天门贺,不许。再请,乃许之。

献《白兔》、《白鹿》。

嘉靖十一年,四川抚臣宋沧获白兔于梁山县以献。礼部尚书夏言等请献之太庙,呈于两宫太后前。百官表贺。上曰:「兹兔希有良,繇和气所感,而忠臣贤士推为王瑞,此在我祖宗与古帝王可以当之。朕以菲薄,安可受贺」。疏再上,从之。

嘉靖十二年正月,河南巡抚都御史吴山获白鹿于灵宝县以献。礼部尚书夏言请告太庙、世庙,百官表贺。上谕令择日告献,并呈于两宫皇太后,不必表贺。固请,乃许之。

嘉靖十二年四月,巡抚应天都御史陈轼得白兔于无锡县以献。上曰:「白鹊鹿兔,屡行献贺。自后有迭至重出者,不必举献贺之礼。礼部宜明示天下,果非正瑞者,勿来献」。于是尚书汪鋐作书三章,美上谦冲之德。上褒答焉。

献芝龟。

嘉靖三十八年,总督浙、直、福建军务。尚书胡宗宪献芝草五、白龟二。上悦,名龟曰「玉龟」,芝曰「仙芝」,赐宗宪银五十两、金鹤衣一袭。礼部因请谢玄告庙,许之。巡抚陕西都御史程軏、巡按陕西御史李秋疏献白鹿、芝草各一,云得之部内书堂山万寿宫中。上以玄祥迭至,归恩天眷,赐軏等各彩币二、表里钞二千贯。于是礼部疏请谢玄告庙,许之。

嘉靖四十年四月,瑞兔生子。二六月,又生子四。七月,又瑞兔各生二子。上以玄恩,垂示延生之祥,特为罕遇。又于孟秋既望,应朕生辰,命驸马谢谘告太庙,百官表贺。至四十三年,又瑞鹿生二子。

非正瑞勿报。

嘉靖十三年三月,礼部题议,巡抚应天都御史陈轼奏:「据无锡县民吕大方称,于庄舍读书,获一白兔,转送到官,随行委官驰献。闻府郡公卿观者动色,都城士庶,见者改容,佥谓希世之珍,圣王之瑞也。臣因考之瑞应图曰:王者恩加耆老,则白兔见抱。朴子曰:兔寿千岁,满日则色白。崔豹古今注曰:汉建平年,山阳得白兔,目赤如朱。故历代以来,贡献有疏。归美有颂,阐扬有赋,歌咏有诗,葢以彰天地之灵异,表帝王之休徵也。恭惟圣皇御极,至德通玄,仁恩被民,和气育物,正名定分,而道协百王,亲贤远奸,而明见万里。故兹瑞兔之应,允符治化之祥。前巳产于蜀中,今复见于吴下。素毫洁皎,如玉之辉,朱目晶荧,如丹之渥。生逢圣世,恍在舜廷,驯扰王畿,即同文囿,是诚圣寿无疆之庆,太平有象之徵也。昔成周之时,越裳重译而献白雉,载在史册,古今以为美谈。畿辅伊迩,奇兔效珍,有迈越裳之雉者。臣观物腾欢,不胜踊跃,仰天称贺,莫罄揄扬。为此。谨将白兔进献等因抄呈到部臣等仰惟皇上德懋中和,效臻位育,大化达于两间,至仁浃于九有。繇是协气充塞,灵物滋蕃,所以白兔、白鹊、白鹿之瑞,接踵而至伹。前此四川,贡至白兔巳经呈献太庙世庙,呈览两宫太后,文武百官具表称贺。今该本官进到白兔,虽产在东吴,与西蜀所献同系希珍,瑰玮所据,一瑞再见,尤足以表嘉祥庆集之休。兹欲仍复举行前典,但恐事神则近于繁礼,称庆则嫌于同辞。臣等虽欣跃倍常,而不敢以弥文具请。臣等窃惟自古符瑞并臻,皆由应德而至。陛下德及太清,道合无疆。况将来瑞应之见,日月不绝,载于史官,将不胜纪。臣等议得今后四方有所贡献,凡系创见特出之瑞,俱当呈献宗庙两宫百官表贺,以昭皇上圣德格天之徵。其系一物而再至屡至以行献贺者,俱各钦遵。昨奉圣旨,进留内苑,简遴囿人,珍重饲养,以祇承天贶,庶幽明上下之间,天人感应之际,礼文不渎,而欢欣交通矣。奉圣旨,鹊鹿兔巳屡行献贺之礼。今后或有重至,不必复举行。尔部里还,通行天下。果非正瑞,自至者勿报」。钦此。

奏异

四方日报灾异。

弘治八年,礼部尚书倪岳等奏:「比者四方日报灾异地震至有声雨雹至于杀人。四月严霜,至于杀谷,而湖广长沙草木之妖,菜发异花,树生异实,皆世所不常。见之灾,恐致人所不能测之变。

弘治九年,礼部尚书徐琼等奏:「自去年八月至立冬后,江西建昌等府人多瘟疫。贵州、陕西地震。广东飓风大雨,水海潮决,崩堤岸。陕西天鼓鸣,四川彭水县,十二月雷电雹雪,湖广长沙县雨雪雷电。江西南昌府大雷雨雪。今年正月至五月,陕西、山西、辽东、江西南北、直隶宣府俱地震。四川长宁县楠树上生莲花,李树上生豆荚。陕西流星如月,山西武乡县,四月陨霜屯雷县。五月,雨?雹,山东大风拔木。臣等考之传记,天鼓鸣,或以为兵革,岁动地震,或以为阴胜阳微,兵兴民劳,流星如月。或以为兵大起,下有战场,四月陨霜。或以为诛不原情,刑罚妄行。至于严冬雨雪雷雹,乃阴阳之失节,而楠木李木生莲花豆,荚实草木之妖,是皆天地万物变异之大者。

云南极异

弘治十六年,礼部题该巡抚云南都御史陈金奏。弘治十五年正月十九日以后,云雾黑暗,不辨人形,昼夜不别者凡七日。又陇川宣抚司十月大雨雪,大者如手掌,小者如鸡卵,尽杀田禾。十六年正月十八日,宜良地再震,有声如雷,摇动房屋。二月初三日,宜良复黑气迷室,咫尺不辨,人形狂风,昼夜不息,地中雷,隐隐有声。又正月至二月,曲靖火发者七次,毁军民房屋甚众,请修省,并祭告云南山川。

山陕京师之异。

弘治十年三月,礼部奏:「迩者山西、陕西天鸣地震星陨。京师去冬恒燠无雪,火灾迭见。今奏狂风阴霾,日精无光。山东以南,亢阳为虐,二麦无成,请通行内外诸司,省躬思咎,勉尽职务。仍遣大臣祭告天地、社稷、山川及在外诸司,各祷于封内山川。

类奏灾异

弘治十年,礼部尚书徐琼等以靖宁宫灾上疏言:「今岁正月以来,贵州、安南卫等处火灾,延烧千馀家,焚死百馀人。江西南昌县等处暴雷雨,大风火灾。直隶寿州、河南汝宁府等处,雨冰雹伤稼,击死人畜,大风拔木。山西、陕西地震,天鼓鸣,黑雾四塞,直隶苏州府等处池港水溢。臣等常考之。《传记》,火灾者,上不节,下不俭之应。又火灾之发,皆以台榭宫室为戒。至于地震、天鸣、震雷、冰雹,皆变之大者。

类奏灾异

嘉靖十二年,礼部奏:「今年四方灾异,地震,八星陨有声,三天鼓鸣,一雷震杀人。一火灾一。山东平山卫民家牛生犊,身有文,前两足及尾皆成鳞,甲中皆毳毛。贵州安南卫民家生一男,两头四手四足。奏上。报闻。

类奏灾异

嘉靖二年,礼部类奏四方灾异,天鼓鸣。五地震六十三星陨八,?雹,十一,火六气二,雪寒,二雷击者,三山崩,三水溢。八产妖二,疫一。

奏地震。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礼部类奏:「今年天下灾异言,地震无数,或一日而震。数省或一处而震,数次甚至,土裂沙涌,房屋摇塌。人民死伤无数,变不虚生,咎在。臣等请行内外大小臣工齐沐修省,深思隐微,勤修职业,以回天意」。

祈祷备考

省灾。

减膳祷雨。

吴元年戊辰,大雨。先是上因久旱,日减膳素食,宫中皆然,俟天雨复膳,既而雨,群臣请复膳,上曰:「亢旱为灾,实吾不德所致。今虽得雨,然苗稼焦损必多,纵肉食,奚能甘味?」廷臣进对曰:「昔武王克商,屡获丰年,诗人颂之曰:绥万邦,屡丰年。主上平海内,拯生灵,上顺天心,下慰民望。而忧勤惕励,感兹甘雨,丰年之祥,其有兆矣」。上曰:「人事迩,天道远,得于民心,则得乎天心。今欲弭灾,但常谨于修巳,诚于爱民,乃可荅天之眷」。乃诏免今年田租。

郊祀儆戒

吴元年十月丙申,上御戟门与侍臣论及郊祀,因言:「慕容超郊祀之时,有赤鼠大如马之异。大史成,公绥占之,以为信用奸佞,杀害贤良,赋役繁重所致。是则妖孽之召,实繇人兴。我常以此自儆,如公孙、五楼之辈馀,安肯用之?」起居注熊鼎等顿首曰:「慕容超信用奸佞,故贤退而奸附之。今主上明圣,所用皆贤良,公孙五楼之徒何从至哉!」上曰:「汝等宜勉之,苟有所见毋隐者」。

以减膳省愆祭告

洪武二年,上以旱灾相仍,因念微时艰苦,乃减膳省愆,祭告皇考仁祖淳皇帝、皇妣仁皇后。惟曰:「祖宗积德百灵,佑助,戡定祸乱,上帝命为天下生民。主任以司牧,使厚民生,惟恐弗胜,日怀忧惧。伏见去年四方旱灾,民命颠危,今春风雨不时,丰荒未卜。因念微时,皇考皇妣凶年艰食,取草之可茹者,杂米以炊,艰难困苦,何敢忘之。今富有四海,而遭时若此,咎实在儿,生民何辜。因具草蔬粝饭,与妻妾共食旬日,以同民艰,以答天谴,敢告知之。

弭灾不以祷祠

正统六年六月,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言:「今年四月以来,亢旸不雨,蝗蝻为患。揆之天意,验诸人事,皆由臣下才德疏庸,政事缺少,有乖阴阳之和所致。乞令文武百官,自本月初七日为始,斋沐思过,仍令大臣于在京各神庙行香,及下道录司慎选道流,尽诚祈祷,庶几少回天意」。上曰:「应天以实不以文。今上天降灾,在修德以弭之,岂区区祈祠所能免也?不必行。

雨雹修省。

天顺元年六月,是日清霁。酉刻,大风雷雨,骤从西北来,发树坏屋,须臾,雨雹,大如鸡弹,至地经时不化。奉天门东吻牌摧毁,钦天监奏:「雹者,阴胁阳也。盛阳雨,?气热而阴胁之,则转为雹」。占书曰:「凡雨雹所起,必有愁怨不平之事。伏乞皇上谨遵天戒,修省宽恤天下刑狱」。

修省释宫人

天顺八年三月,大学士李贤等言:「天时有未和者,葢由阴气太盛所致也。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取宫人数多,其中不无嗟怨,有伤和气。乞特赐简阅留。其有职务及不愿出者,其馀悉出并浣衣局妇女,皆释放宁家。此实前代圣帝明王盛德之举」。上曰:「卿言合朕意,其亟行之」。于是放出宫人,中外欣悦。

地震连十六日。

成化元年,礼部言:「河南钧州奏,于是年四月初八日至二十三日,连十有六日,地震有声。谨按《春秋传》,地道以安静为体。若阳迫于阴而不能升,则地为之动,动则为变为异。况数动而有声,是为变异之甚也,咎在守土之官。乞令有司严加修省,抚恤军民,防护城池,修明政事,以消灾咎」。从之。

地震祭告

成化二年四月,礼部奏:「四川盐井卫所属沿边宁夷等堡及黑、白二盐井,马剌长官司,直抵泸州屯。自去年六月至今,昼夜地震,不时共计三百七十五次,而十二月十四日夜震尤甚,坏城垣房屋数多,沿边军民惊疑不安。请勑戒谕镇守、总兵、巡抚并三司等官」。上从之,仍命遣行人赍香帛、祝文,祭告境内山川之神,以禳灾咎。

弭灾行实惠

成化九年四月,总督河道刑部左侍郎王恕奏:「去年自京师直抵扬州,南北三千馀里,水旱灾伤,民甚艰食。今岁雨雪少降,狂风弥月,土干麦槁,民不聊生。三月初四日,天暗如夜,乞诏廷臣讲究所以弭灾恤患之策,并祭告各处山川之神」。上曰:「山东既灾重民艰,须行实惠。今年税粮尽行蠲免,顺天等府亦量减免」。于是特遣礼部左侍郎刘吉往祭告东岳、泰山等神,以祈雨泽。

星变

成化十五年九月,福建建宁府有大星自西南流,东北有声如雷。奏至,礼部臣言:「考之传记,流星大者有声如雷,有光如火,其光所至,其地有灾,宜移文所司,痛加警省,以安人心,销天变」。从之。

地动省

成化十六年,礼部以三月初十日,南京及江北四府,山东之兖州,河南开封府州县俱同。时地震有声,房屋摇撼,人心惊惧。奏言:「考之传记,地动千里,有大灾。又云春时动者岁凶二月,动者水灾。今所动不止千里。又况凤阳、南京皆祖宗根本之地,祖宗社稷所在,关系尤重。乞行各处守臣,清理冤抑,存恤孤寡,有利必兴,有害必去,务施德泽,以消变异。又必广储畜,省费用,以备岁凶,浚河渠,筑河堤,以防水患,毋徒事虚文」。从之。

省京城滥火。

弘治四年,钦天监监正吴昊奏:「北京城火灾,为患逾旬不息。谨按《占书》,名曰滥火,乃法律政事不修之证,又以示时俗虚伪侈靡之戒。伏望皇上修省弭灾,无事虚文,则可以回天意,安人心矣」。命下其言于礼部。

请讲求修省」。

弘治元年四月,礼部尚书周洪谟等言:「天寿山雷电风雹,各陵楼殿厨亭并各监厅,屋瓦兽角,击碎甚多。臣等以为灾不于他所,而于祖宗陵寝之地,不于他时,而于茂陵上完之初。伏望陛下延访明德,讲求治理,诘致灾之由,究弭灾之道,仍勑两京文武群臣同加修省。

弘治六年八月,礼部尚书倪岳等言:「日者雷电交作,雨雹骤至,大如弹丸,小如栗枣,平地壅积,人皆惊骇如此。灾异不于他所而于京畿之内,不于他时而于秋成之际。春秋书大雨雹,传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书,大言为灾也。况今年自春及秋,亢旸为灾,蝗虫大作。而河南、山东并直隶、大名等府,俱各霪雨过时,河流溃溢,田禾淹没,人民流移,实在臣等不职所致。然窃念上天仁爱,所以儆告于皇上者,亦未必无意。伏望仰答天心,益加寅畏,深求致灾之由,如恤民矣,而或徵求之未息宽刑矣,而或枉抑之未伸节财矣,而或侈费之未除,任贤矣而或幸门之未杜。圣学勤矣,而或未免于作辍。言路开矣,而或未尽于听纳。或谗邪肆行,或群小冗进,凡此有违乎?天意无一不可以致灾。仍勑两京文武群臣,协力祗承,痛加修省,庶天意可回,和气协应。

省灾致告

正德元年九月,礼科都给事中周玺言:「日者霪雨方霁,星变继作,皆阳微阴盛之象。请亲君子,远小人,修政事,攘夷狄,绝近幸之侵权,黜奸贪之蠹国,延访辅臣及九卿,以求理乱之几,务尽修省之实」。上曰:「星变事重,所司即著详以闻」。礼部覆奏:「人君之心,与天流通。愿陛下引咎责躬,总揽乾纲,敬修人事,如玺所言,仍卜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使精诚感格,上下交通,则和气充塞,星变可消」。上是之,乃命英国公张懋、驸马都督蔡震、惠安伯张伟分行祭告。

请祭天变

正德元年六月,礼部尚书张升等言:「天人一理,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兹有风雷雨雹,非常之变,内震西,中门脊,柱外伤天地,坛门闑树木。夫西中门,乃禁密要途。天地坛乃明禋,重地而风雷,乃天之号令也。于此震惊,其可忽乎!《诗》云: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戏豫。若鹰犬弋猎,歌舞游宴之类驰驱,若骑射驰骤,出入无时之类是巳。帝舜曰:「勑天之命,惟时惟几」。惟时则无时而不戒,勑何暇于戏豫。惟事则无事而不戒,勑何暇于驰驱。伏望谨诗人戏豫驰驱之戒,法大舜惟时惟几之勤,端居内省,讲学修德,亲贤远奸,审于举措,朝夕精思,何以致此。且今府藏空虚,生民困苦,亟宜惜财恤下,不可滥赏轻费。请广开言路,俯赐优容。仍勑诸司同加修省,振举职务,抚辑军民。沿边守臣,训练军马,修省武备,谨防奸宄,保固疆宇,庶人事尽,而天变可回也。

请省地震。

正德七年五月,巡按云南监察御史张羽言:「云南地震甚于他,省郡县官多不得人,虽常按治其罪,而荒裔之外,吏政尚同。乞勑巡抚三司等官,痛加修省,以弭灾异」。礼部尚书傅圭等覆以:「古之帝王,遇灾而惧,故能转祸为福。今岁天鼓鸣,流星见,阴霾四起,天雨黄沙火灾异,常盗贼猖獗,而且地屡震,不特云南一方而巳。前此常发纶音修省,及今和气未臻,灾变滋甚。宜推羽言,通行在京文武衙门并在外镇巡、司府等官,令其思咎,勉尽职业。其有利可兴弊可革者,开具上陈。

乞修省,文实兼尽」。

正德八年,礼部尚书傅圭等疏列四方灾异,且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所书灾异不过六十九事。今自去年秋九月至夏四月,地震天鸣雹,降星陨,龙虎出,现山崩,地裂共四十有二,而旱灾不与焉。顷虽雨降诏旨修省祭告,而雨泽未通,禾苗枯槁,民命国计,不可不忧。伏望励精更化,动繇礼法,更勑内外文武群臣,省躬补过勤,恤民忧,爱养军士,凡冤抑不伸,祈请太滥者不分。疏远贵近,一裁以法。再令择日斋戒祭告,上下交修,文实兼尽。如此而民心不安、天意不回、灾变不消、雨泽不降者,无是理也。

省览,奏报天象。

嘉靖元年,钦天监刻漏博士杜钺言:「正德以来,逆瑾擅专,壅惑主听。时五官监候杨源、夏祚并以奏报天象,被杖有至死者。自后台官多为全身保妻子之计,匿不以闻。今皇上圣明,克谨天戒,宜勑本监诸臣,敬乃有事。凡遇天象示异,如顷者雷声连延,冰雹率变,五星休旺,风不应时之类,一一占奏,无隐天象录无拘年终之例。每季类进一帙,置之丹扆,以便省览。其于祈天永命之道,不无少补」。疏入,下礼部看详。

极异加省。

嘉靖五年十月,礼部言:「四方灾异,臣等历考史籍,未有如今日者。?雹害稼,大如鸡卵,如杯碟则有之,其大如碗,似人头,古未有也。其卷掣庙宇及民舍百数十家,万无踪迹。又再三现于一镇,古未有也。妇人怪、胎生子三目,或四目及形体不全者,古则有之。至六目四面有角,手足各一节,独爪鬼声,古未有也。牛犊之产,一身二首者,古则有之。其一身二首,腹内心肺,与胆各二。且二三月间,两省并见,古未有也。虎入城市、入民家猛恶噬人者,古则有之。其具人手足,出没倏忽,不可防制,古未有也。其馀山崩水涨,烈水迅雷,霪雨亢旸,伤人害物,其祸尤惨。灾不妄兴,必有所召。臣等查得往年遇有灾异,不过斋戒祭告,贬损服色而巳。原天意所以示警,岂徒欲责取文具为哉?臣愿上下协和,痛加修省,期于舍旧图新尽人事,以回天意。除斋戒,祭告外大小臣工,凡系利害兴革事宜,逐一议拟奏请。而皇上虚心听纳,即赐施行。如救焚拯溺,汲汲不暇,使官守言责各尽其职,膏泽下于民,一洗因循玩愒之习」。上曰:「灾变非常,朕甚惊惕。诸司以实痛加修省,毋事虚文。其利弊兴革事宜,会官议以闻」。

省日月交食

隆庆四年正月朔,日食望月食。先是工科给事中陈吾德言:「岁首日月交食,天之大变,而百官护日多,惰慢不如礼。宜令礼官先于月食前一日承式戒饬之,而皇上亦宜罢游乐,屏玩好,以答天戒。则大小臣工将明知圣意所向,罔不寅恭兢惕,以修庶政矣」。上是其言。

祈祷

祈祷灾祥

凡祈祷雨雪及时,礼部奏行。顺天府于都城隍等庙行香,禁屠宰三日。百官公所致斋,青衣角带办事。

凡各处雨泽,有无干溢,沾足以报礼部。

凡各处地震、山川、异常、雨旸、愆期,奏至礼部,年终类奏行。在京诸司及南京礼部并被灾地方修省。

不雨告祭

洪武二年,上以春久不雨、告祭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中设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凡五坛。东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海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诸神。中设风、云、雨、雷凡七坛。西则江东、两浙、福建、湖广、荆襄、河南、河北东华州、京都城隍,凡六坛,共一十八坛。中五坛奠帛。初献上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每坛牲用犊羊豕各一,币则太岁、风云雷雨用白,馀各随其方色。笾豆簠簋视社稷,登一实以太羹,鉶二,实以和羹。其馀同常祭祝文曰:朕代前王统世治教民生,当去岁纪年建号之初,首值天下灾旱,中原人民苦殃尤甚。今年自孟春得雨之后,仲春再沾微雨,至今又无。虽未妨农务之急,而气候终未调顺。伏念去岁因旱,民多颠危,今又缺雨,民生何赖?实切忧惶,夙夜静思。惟天地好生,必不使下民至于失所。然神无人,何以享人无神,何以祀朕?不敢烦渎天地,惟众神主司下土民物,参赞天地化育,伏愿神以民庶之疾苦,哀闻于上天厚地。乞赐时雨以成岁丰,养育民物,各遂其生,朕敢不知报尚享。

亲祷山川坛。

洪武三年六月戊午朔。先是天久不雨,上谓中书省臣曰:「君天下者不可一日无民,养民者不可一日无食。食之所恃在农,农之所望在岁。今仲夏不雨,实为农忧,祷祀之事,礼所不废。朕巳择六月朔日诣山川坛,躬为祷之。尔中书各官其代告诸祠,且命皇后与诸妃亲执爨,为昔日农夫之食,令太子诸王躬馈于斋所。至是日四鼓,上素服草履,徒步出诣山川坛,设槁席露坐,昼曝于日,顷刻不移。夜卧于地,衣服不解。皇太子捧榼进蔬食,杂?饭菽粟,凡三日。庚申暮,还宫,仍斋宿于西庑。

洪武五年戊午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礼毕,驾还。乾清清皇后妃嫔见。上曰:「方农时,天久不雨,秧苗尚未入土,朕念民之失望也,甚忧之。汝等宜皆蔬食,自今日始,俟雨泽降,复常膳如故」。于是宫中自后妃而下皆蔬食。是夜大雨,诘旦水深尺馀。

祷雨封龙神。

洪熙元年,以久旱得雨,封大青龙神为弘济大青龙神,小青龙神为灵显小青龙神,赐名所居山为翠微山。命礼部岁以春秋仲月遣顺天府官致祭。遂遣成国公朱勇谕祭神曰:「朕眷眷一念,忧悯黎庶。今东作之初,雨泽不降,春耕不遂,何以粒民爰祷于神,以祈甘霈,曾不逾日雨及公私神之福民,厥功烜赫。今特封大青龙为弘济大青龙神,小青龙为灵显小青龙神,赐龙所居山名曰翠微山,以彰神灵。仍勑有司春秋致祭,著为常典,尚其益弘显化,永福兆民。葢平则门外三十里卢师山有潭,世传有大小二青龙出没不时遇旱,致祷辄雨。及是久不雨,命刘渊然等祷,皆不应,遂即亲祷焉。雨随注,故有是命。

禁非理祈祷。

成化五年,六科给事中劾奏:「道录司左玄义许祖铭奏勑:祈雪秽言怼天,仗剑斩风,亵天慢神,莫此为甚。乞将祖铭,明正典刑,以谢神人之怒。及乞勑礼部禁约,各观道士,不许擅自祈祷,以亵神明,庶天可回而雪泽自降矣」。疏入,上曰:「许祖铭祈祷不诚,非理妄为,本当逮治,今姑宥之」。自后再犯不宥。

祈雪祭告

正德十年乙丑,以冬无雪,遣定国公徐光祚、会昌侯孙铭、新宁伯谭佑、礼部尚书毛纪祭告天地、社稷及山川城隍之神。

亲行祈雪礼

嘉靖二十八年,上谕礼部:「深冬不雪,二麦何滋。今朕亲祈洪应坛,百官青衣办事勿慢。朝天等宫庙各用素馐」。遣文武大臣溶鏸瑾栋。诏邦谟行礼如例。

祈雨雪告祭

景泰元年,以天久不雨雪,分遣大臣于京都各祠庙寺观祈祷,从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胡濙奏请也。安远侯柳溥祭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祇,宁阳侯陈懋祭宗庙,礼部尚书胡濙祭大社大稷,成安侯郭晟祭山川,驸马都尉薛桓祭孝陵,户部左侍郎项文曜祭献陵,太常寺卿蒋守约祭景陵。其文曰:「叨承大统,负荷维艰,爰积愆尤,增兹灾异。狂寇肆逆,既犯禁于三陵。旱魃馀殃,复妨农于千里。况雨水示南甸之警,致晨昏怀内省之忧。悔谢无由,矜原有自。寅申祭告,恭候帡幪。

祭告祈雨泽

成化六年五月,遣太常寺事、礼部尚书李希安往山东祭告东岳、泰山、东镇、沂山、东海诸神,祈祷雨泽。以山东亢旱,运河水竭,从礼部请也。

祈祷祭告

成化六年十二月,礼部以冬深无雪,奏请遣大臣致祷,乃命武靖侯赵辅祭告山川之神。礼科都给事中霍贵等言:「《周礼》荒政十二有曰索鬼神,云汉之诗,亦曰靡神不举。葢自古帝王遇灾戒惧,未尝不以祈祷为事。今岁畿内水涝,致廑圣虑,大发仓廪以济之。迩因三冬无雪,又遣大臣祭告山川等神,其敬天仁民之心无所不至。但四方之地广于京畿,设或明年复然,将何所处。乞申勑百司,痛加修省,仍照例遣官,徧祷四方名山大川,以祈神休,庶雨旸时若而丰穰可期」。诏下其言于礼部。礼部覆奏:「今年湖、广等处地震并山东旱灾,已遣尚书李希安等祭告东岳泰山并南岳、衡山及河南布政司官,祭告中岳、嵩山等神,明年正月十三日大祀,在迩天下名山大川、岳镇、海渎之神,俱在祭列,宜免行徧祷。惟顺天等府水涝为甚,乞命官二员祭北岳恒山并北镇医,无闾山之神,以祈丰顺。仍行在京文武官员,严加修省,务竭忠诚,以答天意」。诏可。于是遣礼部右侍郎邢让祭恒山,太常寺卿万祺祭医无闾山。

祈雪祭告

成化十九年十二月,上以一冬无雪,命礼部以本月初十日为始,致斋三日,仍禁屠宰。遣英国公张懋等祭告天地、社稷、山川,定西侯蒋琬等行香于各宫观寺庙。

宸断祷雪祀

嘉靖十七年四月,自正月至于是月不雨,命有司竭诚祈祷,赈恤郊外流民。是夕,上谕辅臣曰:「近因多旱,朕方以为忧,礼部巳请所司致祷矣。又闻近郊小民踣毙,心加忧之。朕处人上罪在朕躬,即以十八日为始,与卿等斋心洁虑,禁屠宰、青衣办事。二十一日,朕躬祷郊雩,令嵩示群臣知之,毋忽」。于是礼部具上,先年定拟雩祀全仪。上曰:「兹祷甘泽,乃修省事,祗宜青衣上香、进帛、三献八拜成礼。百官陪拜,未可用。所开全仪亦不必奉祖配,祭用酒果、脯醢牛一,以熟荐。

禳灾

灾变祭告

成化四年,上谕礼部曰:「天久不雨,兼之连日风霾,朕心忧惧。其以来月十八日为始,致斋三日,以答天谴」。仍禁屠宰三日。礼部请遣大臣一员祭告山川之神。因言湖广、江西、四川、河南、山东、浙江、直隶等处,雨旸不时,多有灾咎,宜差人各赍香祝遣彼处巡抚、布政、知府等官,祈告岳镇海渎及各境内山川之神。上从之。遣英国张懋祭告山川,遣各堂上官分诣京城寺观、庙宇行香。

地震祭告

成化六年正月,以湖广地震,遣官祭告境内山川。礼部尚书邹乾言:「地道以安静为体,阴盛而反常则震。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武、昌等府同日地震,宜移文湖广巡抚等官,并司府州县严加修省,用心操练军士,抚安流民。及行翰林院撰祭文,太常寺领香帛,遣行人一员祭告南岳、衡山。并令各府正官祭告境内山川城隍之神,务极诚敬,以禳灾咎」。从之。

灾疫祭告

成化七年,礼部以灾疫流行,请令大臣祈禳。上遣襄城侯李瑾、礼部尚书邹干、掌太常寺李希安祭告山川等神。礼部奏:「南京、江东门外,江水泛溢,崩颓北岸,损坏民居。请遣南京守备成国公朱仪祭告江神」。从之。

泰山动摇祭告

成化二十一年,礼部奏:「近两广、山东、陕西、京畿地俱震,而泰山五岳之宗一、二月间动摇者四,灾尤异常,宜特降香币。命巡抚山东都御史诣泰山祭告,以祈神贶、安人心」。制可。

灾异遣祷

弘治十年三月,礼部奏:「迩者山西、陕西、天鸣、地震星陨。京师去冬烜燠无雪,火灾迭见。今春狂风阴霾,日精无光。山东以南,亢旸为虐,二麦无成。请通行内外诸司,省躬思咎,勉尽职务。仍遣大臣祭告天地、社稷、山川及在外诸司,各祷于封内山川。

宗庙灾祭告

嘉靖三十年四月夜,宗庙灾。成庙仁庙二主毁,上哀痛不能自胜。明日,文武百官各疏奉慰。礼部疏请上亲告祭内殿,以慰神灵。复引过,奏祭上帝,以谢谴告。青服御西角门,延见群臣,以共谨天戒,下哀痛之诏以安人心,行天下宗室共知修省,以尽一体之诚。勑内外臣工痛加克责,以尽交修省之儆。文武群臣有奸欺负国、蠹政殃民者,听言官指实奏劾。九卿堂上官及各衙门四品以上,令各自陈。科道极言时政得失,赐采纳。暂罢内外一切工作,蓄财力以图修治。奏入,上曰:「宗庙灾毁,无前大变。即斋戒,择吉奏谢。南北郊祭告景神殿、大社稷,俱朕躬行,遣官祭告朝日、夕月等神,陈言时政。言官常职,何待灾变,一切工程,除钦安殿就绪外,并令停止。奏谢毕,次日御门视事如故。皇祖列圣主,暂奏安于景神殿成、仁二庙神主,所司亟为恭制,诣陵奉题还安各庙仪物,即行补造。

殿灾祭告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奉天等殿门灾。是日申刻,雷雨大作,至戍,火光骤起。初由奉天殿,延烧华葢、谨身二殿,文武二楼,奉天左顺,右顺午门及午,门外左右廊尽毁,至次日辰刻始息。上大惧。明日,文武大臣奉慰。上报曰:「上天垂变,朕战惧,若涉大渊,莫知所措。无前火异,何以饰辞」。礼部尚书吴山等以殿灾,请择日遣官奉告郊庙社稷,及秩祀神祇,以谢谴示。勑下文武百官省愆引咎素服,办事务,修实政,毋事虚文。其两京四品以上大臣,循例自陈。科道官务直言时政缺失,仍诏示天下及各宗室一体修省。上曰:「奏祭谢罪,即择吉行命。公希忠溶延德恭代,秩祀神祇,开具来行。下诏:罪巳告诸宗室,如拟行致灾,本朕何令自陈?有怀必吐,自尽其忠。岂特今日修省仪文,至祭祀次日止。

省灾祭告。

嘉靖四十三年三月,上谕礼部臣曰:「旱危以见土雨风霾不至,其示所司,以明日致斋,始二十五日告南郊」。二十四日,告朝天等六宫庙,遣定国公徐延德等各行礼。是日,天阴雨忽霁,大风扬尘。上复谕礼部曰:「今旱固未如前岁风尘土雨、灾疫过之。其令所司申严祈祷。各青衣致斋,如修省例。九日,每日遣官部大臣轮告各宫庙」。既而命吏部尚书严讷、礼部尚书李春芳督察诸执事官不虔者。

救日月食

救日月食行礼

洪武初定。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书省设香案,百官朝服行礼。鼓人伐鼓,复圆乃止。若月食,大都督府设香案,百官朝服不伐鼓。雨雪风翳则免。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更定救日食仪。礼部设香案于露台上,向日,设金鼓于仪门内,设乐于露台下,设拜位于露台上下。至期,百官朝服入班,乐作,四拜兴,乐止,跪。执事者捧鼓,班首击鼓三声,众鼓齐鸣,候复圆,四拜,兴,乐止。礼毕。月食,则百官便服于都督府,救护如仪。在外诸司日食于布政使司、府州县月食于都指挥卫所,礼亦如仪。从之。

救日食

洪武五年,礼部奏定救日食礼仪。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书省设香案,百官朝服,序立行礼。鼓人伐鼓,复圆乃止。若月食,大都督府设香案,百官常服序立行礼,不伐鼓。若遇雨雪云翳,则免行礼。从之。

日当食,不食。

正统六年正月,行在礼部尚书胡濙奏:「本年正月朔午刻,日当食。皇上敬谨天戒,预勑群臣救护。如制至期,天气晴明,太阳正中无纤毫之亏。此葢皇上至仁大德,下及于民,上格于天,是以当食不食,礼宜庆贺」。上曰:「此是上天垂眷,君臣当益加敬慎,不可怠忽」。庆贺礼免行。

救月食。

弘治十六年,钦天监奏:「弘治十六年二月十五日夜望月当食一分二十杪,回回厯推算则不食。缘所食数少,请待临期观候,免百官行救护」。礼部言:「不救护,恐临时日月食,有验反为失误」。上命仍如例救护。

斋醮

资荐亡殁,将

永乐七年,命礼部遣僧于灵璧、白沟、东昌、真定、夹河、槁城等处修斋各三昼夜,资荐奉天、靖难将士之亡殁者。

建斋资福

洪熙元年冬至节,近命礼部集僧、道于庆寿、海印、能仁三寺及灵济宫,各建荐,扬大斋七昼夜,资皇考妣之福,斋醮不许百官行香。

成化三年,礼科都给事中张宁等奏:「释道之教,三代所无。至汉、唐而盛,历代英君谊辟,非不深恶而痛革之,特以化导愚昧,存之以备治外之一术耳,非为其能扶世立教,延永国祚,而为之崇奉也。皇太后诞日建设斋醮,乃会百官炷香赴坛行礼,则是儒者自失其守矣。夫臣之于君,愿其福也,当劝以修德善,愿其寿也,当劝以去逸。欲今乃不能尽所当为,以瓣香尺楮列名其上,宣扬于木偶之前,相率而拜曰,为朝廷祈福祝寿,通朝之人靡不相从,不能辟而排之,又不能以正自处,天下后世谓何?英庙初即位,属有足疾,其时一二大臣不察古人行祷之意,故常举行此事,葢出于一时臣子迫切之情,祖宗之旧典,先帝之本心,因循至今,尚沿故习。大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一指一发,皆其长养,使斋醮可以助国,杀身亦所不辞。但以无益事情,徒伤大体,其于圣孝,不无少损。乞勑礼部,凡遇斋醮,不许百官于寺观炷香行礼。其僧道坐食,无所效劳,自愿焚修,以为尽心者听。如此,庶可以扶名教,全治体,而与三代之时并隆矣」。上曰:「尔等所言有理,今后僧道斋醮不许百官行香。

酌行斋醮

弘治十一年,礼部覆奏:府、部等衙门所言,止斋醮事,以为斋醮祈祷之说,皆近日传奉真人、佛子等倡导所为。今后万寿圣节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圣旦并春、祈秋报仍旧,其馀并行停止」。从之。

禁僧道夤缘斋醮。

弘治十八年,礼部尚书张升等言:「大行皇帝宾天宫殿门禁正当严肃,以讥察出入,辨别内外,正礼之不可缓者。近闻真人陈应(□盾)、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及班丹、罗竹等,各率其徒,假以祓除。荐扬数入乾清宫几筵前,肆无避忌。京师传闻,无不骇愕。请执应(□盾)等置于法,革其名号,追夺印诰及累年所得赏赐,仍照例黜逐发遣」。上曰:「卿等所言是,应(□盾)等姑免逮问所冒职事封号,俱查革印诰并所赐玉带,送所司交纳。今后僧道敢有夤缘出入宫禁滥设斋醮者,并引诱之人,俱罪不宥」。于是礼部会吏部议,应(□盾)等十一人革真人、高士带,左正一等御那卜坚参等六人,革灌顶。大国师、带禅师御俱闲住。僧录司存留左善世定铠等道,录司存留左正一柏尚宽等各八员,如原额,其左阐教法旺等十七人,右玄义李元缟等二人,亦革任门住。从之。

祈祷在修巳

嘉靖十年,钦安殿启建,祈嗣醮事。礼部左侍郎湛若水言:「陛下以皇储未建,精禋祈祷,求之于神者至矣。臣愚以为又当修。其在已者以协应之。所谓在已者,收敛精神是矣。夫二气储精而神生焉。精神者,天地,敛之以生成万物,圣人敛之以盛德而成大业。是故敛之则全,用之则散目多,视五色,则散于五色耳。多听五声,则散于五声。心多役百为,则散于百为。是以圣帝明王以耳目股肱之用托之于五臣,而使翼为明听焉。诚愿陛下凝神定虑,不役精于耳目,不劳神于思为,以为生育之本」。上曰:「尔既欲朕收敛精神,便不必如此烦扰。

请因斋醮推恩」。

嘉靖十年,礼部主事田汝成言:「皇上以青宫久虚,祈天建醮,复普放生之仁。凡羁蹄铩翮,集在上林者,咸得翔空走野,而顾使囹圄之徒久系徽纆。至于衣冠之伦,以狂谬触讳,流窜荒裔,父子不得相顾,离披陨获,魂丧魄存。凡此皆陛下之赤子也。伏望大扩仁恩,轸念炏??独勑下法曹,如热审例尽录罪人,因其轻重,或即纵归,或从末减。而谪戍者亦当分别情罪,或赐生还,或徙近地,则明诏一出,万姓欢腾,而和气氤氲,群祥悉集矣」。上以汝成职,非言官率意妄奏,切责而宥之,仍夺俸二月。

厯日备考

进厯

详定大统厯。

吴元年十月乙未,是日,太史院进戊申岁大统厯。先是,本院会大常司议进厯仪,宋以每岁十月朔明堂设仗如朝会仪,受来岁新厯颁之郡县。今拟先冬至一日,中书省臣同太史院使以进厯闻。至日黎明,上御正殿,百官朝服侍班,执事者设奏案于丹墀之中,太史院官具公服,院使用盘袱捧,厯从正门入,属官从西门入,院使以厯置案上,与属官序立,皆再拜。院使捧厯由东阶升,自殿东门入,至御前跪进,上受厯讫,院使兴,复位,皆再拜,礼毕,乃颁之中外。至是如仪行之。既而上召御史中丞、兼太史院使刘基,谓曰:「如古者以季冬颁来岁之厯,似为太迟,今于冬至亦为未宜。明年以后,皆以十月朔进。初戊申厯成,将入梓基,与其属高翼以所录本进,上览之,谓基曰:此众人之为乎?」基曰:「是臣二人详定」。上曰:「厯数者,国之大事,帝王敬天,勤民之本也。天象之行有迟速,古今厯法有疏密,苟不得其要,不能无差。春秋之时,郑国为一辞,命必禆谌草创,世叔讨论,子羽修饰子产润色,然后用之。故少有阙失辞命尚如此,而况于造厯乎!卿等推步须各尽其心,必求至当」。基等顿首而退,乃复以所录再加详较而后刊之。

颁厯

直省颁厯不同。

洪武六年命礼部,自今颁厯,惟直隶府州及北平、陕西二行省,则钦天印造颁给之,其馀皆令依式印造,给与所属。每岁仍以十月朔日进,厯朕于奉天殿,受之,颁于百官。

免厯日工本钱

洪武十五年诏免厯日工本钱。初颁厯民间有司例征工本钱。至是,上闻之,谕礼部臣曰:「颁厯授时,君职也,而又徵敛民财,岂为上之道哉?」亟罢勿徵。

颁厯定在月初。

嘉靖七年十一月庚子朔,颁明年。大统厯礼部左侍郎季时言:「颁厯必于十一月朔,今值冬至庆贺,乞于十五日颁给」。上曰:「颁厯在月初,合古天子颁朔之义,望日非宜,当于冬至次日行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