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俞汝楫 编
祠祭司职掌
群祀
旗??县
洪武元年,诏定亲征,遣将诸礼仪。以为:古者天子亲征,则类于上帝。造于祖,宜于社,禡于所征之地,祭所过山川。若遣将出师,亦告于庙,社禡祭旗纛而后行。于是诸儒议上,具载《大明集》礼中。今牙旗六纛,藏之内府。其庙在山川坛。每岁仲秋祭山川日,遣官祭于旗纛庙。霜降日,又祭于教场。至岁暮,享太庙日,又祭于承天门外,俱旗手卫指挥行礼。永乐后,别有神旗之祭,专祭火雷之神。每月朔望,神机营提督官请祭于教场。今系总督京营戎政官奏请,祭毕复命。
禡祭
一斋戒,皇帝清斋一日,大将陪祭官以下皆如之。 一,省牲:前期二日,设皇帝大次于庙庭之东,省牲位于南门外。前一日,导驾官同太常寺卿导驾诣大次,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至省牲位。廪牺令率其属牵牲,自东西行,过御前省讫,牵诣神厨。太常卿奏请诣神厨,视鼎镬,涤溉讫,遂烹牲。驾还大次。 一,陈设。前一日,执事设神案于庙殿中之北,军牙东,立纛位西,设笾十有二于神位东,三行西上。豆十有二于神位西,三行东上,簠簋二于笾豆间,簠东簋西,鉶三,登三于笾豆前,俎三于登鉶前,香案于俎前,爵坫于香案前,沙池于爵坫前。设酒尊所于庙庭东,币篚位于酒尊北,爵洗位于尊南,御洗位于爵洗南,瘗坎于神位西北,设席于坎位前,上置酒并碗五、雄鸡五,以伺酬神。设御位于庙庭之南,正中北向。大将及陪祭官从后异等重行文,东武西,皆北向。 一,正祭。是日清晨,建牙旗六纛于神位后旗东纛西。皇帝服武弁服,导驾官同太常寺卿导皇帝自左南门入就位。赞礼唱迎,神大乐作。太常卿奏请诣盥洗位。皇帝至盥洗位,搢圭,盥帨讫,出圭。请诣爵洗位,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受爵,涤爵、拭爵讫,以授执爵官,再进爵亦如之。出圭,请诣酒尊所,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受爵。司尊者举幂酌醴齐讫,以授执爵官,再进爵亦如之。出圭,请诣军牙神位前爵币。前行,皇帝升庙坛,乐作。至神位前,奏跪,搢圭,三上香,奠币,三祭酒,奠爵,出圭,乐止。读祝官跪读祝于神右讫,太常卿奏俯伏兴,乐作,奏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请诣六纛神位前,礼同复位。亚献、终献不奠帛,读祝,馀皆如之。讫,赞礼唱饮福受胙。太常卿奏「诣饮福位」。奏「鞠躬,乐作,奏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复位。赞礼唱彻豆,乐作。掌祭官各彻豆,乐止。太常卿奏皇帝饮福,受胙免拜。赞礼唱,陪祭官皆再拜。传赞讫,赞礼唱送神,太常卿奏鞠躬,乐作。奏「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传赞同
。 赞礼唱望燎,读祝官取祝,捧币官取币,掌祭官取馔诣燎所。太常卿奏诣望燎位,燎举执事杀鸡剌血于酒碗中,酬神燎半,太常卿奏礼毕,仍同导驾官引还大次 内设爵洗位、涤爵、拭爵、上香、祭酒神前再拜、赐胙、免拜等仪,后并省
。
祭所过山川仪
右与禡祭同。但岳镇海、渎则用太牢,其次用少牢,又次用特牲,行速,止用酒脯,仍设笾、豆各一。笾实鹿脯,豆实鹿臡。赞以礼官不用。太常奠帛,行酌献礼,无亚献、终献。祭毕望瘗,不用鸡酒。
仲秋祭仪 洪武二十六年定。 霜降同
。
一斋戒二日 一,省牲牛一,羊一,豕一。 一,陈设神七位 南向
, 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祇五昌等众犊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七、黑二,白五。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三、酒盏三十、篚一于坛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坛西。 一正祭,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盥洗,教坊司奏乐,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赞就位,典仪唱迎神,乐作。乐止。赞引赞四拜, 陪祭官同
。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细乐,执事捧帛爵进,赞引引献官诣神位前奠献讫,赞诣读祝位,赞跪,乐止,读祝讫,奏乐赞,俯伏兴,平身。赞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捧爵。赞引引献官诣神位前献讫,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唱饮福、受胙以下如常仪
。 一,祝文:「维某年某月某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炮之神。阵前阵后神祇五昌等众维神,钦天命而无私,助扬威武,有功国家。兹当仲秋,谨遵常典,特以牲醴,遣官致祭,神其鉴之尚享」。
岁暮祭仪
一,陈设羊一,豕一,果五,爵三,帛一。 一祝文:「维某年某月某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旗纛之神。维神之灵,实壮威武,适当岁暮,礼宜时祀,敬陈牲醴。神其鉴之。尚享」。
朔望日祭神旗仪
一陈设羊一、豕一,无帛。 一正祭,赞引引献官就位,赞四拜。赞「初献礼」,赞跪,赞读祝讫,赞俯伏,兴,平身。赞亚献礼,赞终献礼,赞四拜。赞讫,焚祝所讫,赞「礼毕」。 一祝文:「维某年某月某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天威神机:火雷无敌,大将军之神」。维神威勇猛厉,刚劲精强,訇雷掣电,歘火奔风,护国庀民,厥功显著。肃靖凶暴,宁谧封疆,遇有征讨,惟神是赖。驱锋遣镝,端直奇妙,万发万中,迭贯连穿,破敌致胜,如拉枯朽,无坚不摧,无悍不灭,神其蓄锐,毓灵用之则应。特以牲品致祭,神其享之。
五祀
旧制,每岁孟春,遣内官祭司户之神于宫门外道左,南向。孟夏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于内府大庖厨前,中道,南向。季夏遣司礼监官祭中溜之神于文楼前,西向。孟秋,遣守门内官祭司门之神于午门前西角楼,东向。孟冬遣内官祭司井之神于内府大庖厨井前,南向,俱羊一、豕一、果品五、礼神制帛一,岁暮合祭于太庙丹墀之西,羊五、豕五,果品五、礼神制帛五,遣太常寺少卿行礼。今改以时享、太庙日祭、司户、司灶、司门、司井之神而祭中溜并合祭日期及各遣官仪物并如旧。
一正祭,赞引引献官诣盥洗所洗讫,出笏就位,赞四拜。赞行初献礼赞诣神位前,搢笏、奠帛,献爵 如素祭献茶
,出笏复位。赞跪,读祝讫,俯伏,兴,平身赞「行」,亚献、终献礼俱执事者捧爵自跪献于神位前讫,赞四拜,赞焚祝帛。赞诣焚祝所,赞「礼毕」。 分祭祝文:维某年某月某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司户之神曰:职司于户,谨出入之行藏。昼开暮阖,卫护无私,时维孟春,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司灶之神曰:「日用饮食,必资于灶,爨有常所,神实司之,时维孟夏。谨以特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中溜之神曰:室之中溜,神司其职,居中向明,照察无私,时维季夏。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司门之神曰:「职司于门,谨出入之行藏,昼开暮阖,卫护无私,时维孟秋,谨以特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司井之神曰:「神司兹井,源泉清洁,其用日新,以供饮食,时维孟冬。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 合祭祝文曰:「维神赡养护卫,各著厥功,兹当岁暮。特以牲醴报祭,神其鉴知尚享」。
京都祀典
按:《职掌》载,南京十一庙,皆在鸡鸣山之阳后层。汉寿亭侯又于都城增京都太仓。天妃,凡三庙。今先京师诸庙而在南京者,以类列焉。
京师
北极佑圣宫即真武庙,开国、靖难神多效灵,故祀之。每岁元旦、圣旦、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每月朔望日,俱用素馐,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国有大事则告。
东岳泰山庙,洪武三年,春、秋合祀于山川坛,二十一年后,春附祭于郊,秋祭仍旧,今罢。惟每岁圣旦及三月二十八日,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堂上官祭于其庙。
都城隍庙,旧从祀于郊坛,圣旦及五月十一日,遣太常寺官祭于其庙。嘉靖九年罢从祀,增庙祭一坛。每岁仲祭神祇,日用犊一,羊一、豕一,鉶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帛一。遣官诣庙致祭,国有大事则告。
京都太仓、神庙,洪武初建于南京。永乐后,京师祭如之。每岁春秋仲月择日,用羊一、豕一、饼ø果品,馒头糕各五帛一,遣户部堂上官祭。
司马、马祖、先牧神庙。国初,筑坛于南京后湖,并祀今立庙如之。每岁二、八月中旬,择日遣太仆寺官祭。
弘济神祠西海子源出西山,绕瓮山后,东入都城,南出玉河,入于大通漕渠。嘉靖十五年建金海神祠于大内西苑涌泉亭,以祀宣灵、弘济之神,水府之神,司舟之神。二十二年改今名。每岁仲春、秋上壬日,用羊一、豕一、鉶二,簠簋二,笾豆各六,帛七。遣太常卿行礼。
灵济宫。福州闽县原建宫祀南唐,徐知证知谔兄弟。永乐十五年,上寝疾,药罔效,祷之即瘳。于是建宫京师,封金阙玉阙真人。十六年改封真君。每岁元旦、冬至、二真君、仙妃生辰,用帛素羞,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每月朔望,本宫住持行礼,国有大事则告。而福州旧例,每六年挂袍,太常寺遣官赍送。万厯四年,奏罢遣官,止预行本省。如式织造,即令布政司堂上官祭告挂换。
元世祖庙,洪武初年建。每岁二八月中旬,择日遣顺天府祭。嘉靖二十四年罢。
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庙,旧称寿亭侯,嘉靖十年始正。今称每岁五月十三日,以侯生辰,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国有大事,则告宋文丞相祠。永乐六年建。每岁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遣顺天府尹行礼。
荣国恭靖公姚广孝祠,旧配享于太庙。嘉靖九年,移祀大兴隆寺后寺,毁移崇国寺。每岁春秋用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
南京
北极真武庙,每岁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羞,遣南京太常寺官祭都城隍庙。洪武二年,封京都城隍祀之。三年,正城隍号命,从祀于山川坛。二十年改建庙。二十一年后,春附祭于郊,秋祭仍旧,今罢。惟每岁八月祭。帝王后一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仓神庙。每岁二八月十五日,遣南京户部官祭天妃宫宫,在龙江关,永乐五年建。每岁以正月十五日、二月二十三日遣南京太常寺官致祭。
五显灵顺庙,每岁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道林真觉普济禅师庙即宝志公,洪武初,建塔庙于鸡鸣山上。每岁三月十八日用素羞,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祠山广惠庙祀张渤,每岁二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自玄津桥改建于鸡鸣山,与真武城隍五显祠山及蒋、卞、曹、刘、卫国共称十庙。每岁四孟及岁暮,遣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汉秣陵尉蒋忠烈庙,晋成阳卞忠贞公庙,宋济阳曹武惠王庙、南唐刘忠肃王庙、元卫国忠肃公庙五庙祀汉蒋子文,晋卞壼宋曹彬,南唐刘仁瞻元福寿,俱洪武二十年改建,岁以四孟朔及除日遣应天府官祭。永乐七年,进封子文忠烈武顺昭灵嘉佑王忠烈旧庙。四月二十八日,以生辰加一祭。
功臣庙洪武二年建,每四孟岁暮,遣勋戚大臣祭。 殿中正位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和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 东序,西向都指挥使冯国用郢国公,佥都督耿再成,西海武庄公,佥都督丁德兴,济国公。都督同知张德胜,蔡国忠毅公,靖海侯吴祯。海国襄毅公。平章康茂才,蕲国武义公副使茅成,东海郡公。 西序:东向参政胡大海、越国武庄公都督同知赵德胜、梁国公广德侯华高、巢国武,庄公都督同知俞通海、虢国忠烈公江阴侯吴良、江国襄烈公宣宁侯曹良臣。安国忠烈公安陆侯吴复、黔国威毅公副使孙兴祖,燕山忠愍侯两庑各设牌一。总书故功臣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之灵。 又大功坊中山王家庙,永乐三年,令每岁正旦、清明、中元十月朔冬至,遣太常寺官祭以少牢。
有司祀典上。
旧典杂列,各处山川土神、古今圣贤、忠臣烈士,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以劳定国,以死勤事。或奉特勑,建庙赐额,或沿前代降勑护持者,皆著祀典,秩在有司,不可胜列。惟岳镇、海渎及历代帝王陵寝,凡遇登极,必遣官分投祭告,特重其礼,故备列之。
岳镇海渎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州祭。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县祭 中岳嵩山河南河南府祭 南岳衡山、湖、广、衡州府祭 北岳恒山直隶真定府祭。 东镇沂山山东青州府祭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祭。 中镇、霍山、山西平阳府祭。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府祭 北镇医巫闾山、辽东祭 东海山东莱州府祭 西海山西蒲州祭。 南海广东广州府祭 北海怀庆府祭 江渎四川成都府祭。 河渎山西蒲州祭。 淮渎河南南阳府祭 济渎河南怀庆府祭。
帝王陵寝
伏羲氏河南陈州祭。 娲皇氏。山西赵城县祭。 神农氏湖广酃县祭 轩辕氏陕西延安府祭。 少昊氏,山东曲阜县祭。 高阳氏高辛氏,直隶滑县祭。 尧帝山东东平州祭 舜帝湖广宁远县祭。 夏禹王浙江会稽县祭。 商汤王山西荣河县祭。 商中宗直隶内黄县祭。 商高宗河南陈州祭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汉高祖俱陕西西安府祭。 汉文帝陕西咸宁县祭。 汉景帝陕西西安府祭。 汉武帝陕西兴平县祭 汉宣帝陕西长安县祭 汉光武河南孟津县祭 后魏文帝陕西富平县祭。 隋高祖陕西扶风县祭 有司自祭不在三十六陵内
唐高祖陕西三原县祭 唐太宗陕西醴泉县祭。 唐宪宗陕西蒲城县祭。 唐宣宗陕西泾阳县祭。 周世宗河南郑州祭。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俱河南巩县祭。 宋孝宗、宋理宗俱浙江会稽县祭。 元世祖顺天府祭 嘉靖中罢
应祀神祇
洪武元年,令郡县访求应祀神祇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具实以闻。著于祀典有司,岁时致祭。 二年,令有司:「时祀祀典神祇,其不在祀典而常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祭其祠宇,禁人毁撤」。 三年,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庙,令具图以进。 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始罢天下府州县祀三皇。又令历代帝王但在中原赡养人民者,俱春秋祭祀,惟远而在偏方,与在中原而昏愚者俱不祭,亦不禁樵采。 七年,令礼部颁祭岳镇海渎仪,于所在有司。 九年,遣官行视,历代帝王陵寝,凡三十六陵,令百步内禁樵采,设陵户二人看守。有司督近陵之民,以时封培,每三年一降香致祭。 二十六年,定各处圣帝明王忠臣烈士,载在祀典,不系淫祠者,其庙宇陵寝,皆要备知其处,每年定夺日期,或差官往祭,或令有司自祭,礼部悉理之。
前代陵寝
天顺八年,令各处帝王陵寝,被人毁发者,所在有司,实时修理如旧,仍令附近人民一丁看护,免其差徭。
神祇坛庙
嘉靖九年,令各处应祀神祇,帝王、忠臣孝子功利一方者,其坛场庙宇,有司修葺,依期斋祀,勿亵勿怠。
靖难间,革除被罪诸臣。
隆庆六年,令各地方官查其生长乡邑,或特为建祀,或即附本处名贤忠节祠,岁时俱以礼致祭。
各处乡贤名宦祠。
万厯二年,令各抚、按官查勘厘正,有不应入祠者,即行革黜。
有司祀典下。
洪武二十六年著令,天下府州县合祭风云、雷雨、山川、社稷、城隍、孔子及无祀鬼神等,有司务要,每岁依期致祭。其坛墠庙于制度、牲醴、祭器、体式,俱载洪武礼制,今列于后。
社稷 府州县同
坛制:东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 俱用营造尺
, 四出陛,各三级。坛下前十二丈或九丈五尺,东、西南各五丈,缭以周墙。四门红油、北门入。 石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埋于坛南正中,去坛二尺五寸止,露圆尖馀,埋土中。 神号各布政司寓治之所,虽系布政,司官致祭,亦合称府社、府、稷,府称府社之神,府稷之神,州称州社之神,州稷之神,县称县社之神,县稷之神。 神牌牌二,以木为之,朱漆,青字,身高二尺二寸,阔四寸五分,厚九分,座高四寸五分,阔八寸五分,厚四寸五分。临祭,设于坛上,以矮桌盛顿。祭毕,藏之。 房屋、神厨三间用过梁通连深二丈四尺,中一间,阔一丈五尺九寸。旁两间每一间阔一丈二尺五寸。锅五口,每口二尺五寸。库房间架与神厨同 内用壁,不用连
。 宰牲房三间,深二丈二尺五寸,三间通连,中一间,阔一丈七尺五寸九分。旁二间,各阔一丈,于中一间,正中凿宰牲。小池长七尺,深二尺,阔三尺,砖砌四面,安顿木架于上宰牲,血水聚于池内。祭毕,担去仍用盖房门用锁 宰牲房前旧有小池者,仍旧制不必更改,无者不必凿池,止于井内取水
, 涤牲桶四只,宽大可以容牲。 祝版以木为之,白纸写文,贴其上。祭毕,焚之。 祭器牲匣四,以木为之,朱漆底盖,各高六寸,长三尺三寸,阔二尺二寸。盖两头,用铜环二个。底两旁用铜环四个,笾、豆、簠簋俱用瓷楪簠簋楪稍大酒尊三。用磁尊,每尊用盖布巾一,酌酒杓一,爵六用磁,爵鉶一,用瓷碗。香炉二,设于坛之左右。 案桌神牌案二,高一尺一寸,阔一尺九寸,长三尺三寸。边豆、簠、簋案四高一尺一寸,阔一尺九寸,长三尺三寸。牲匣案四,高六寸,阔二尺四寸,长三尺五寸,祝案一,高一尺一寸,阔一尺九寸,长三尺三寸。酒尊案一,高二尺七寸五分,阔一尺五寸,长五尺。桌面剜三孔,仍用木版一片,横装于剜孔之下,以盛酒尊爵。帛案一,高二尺七寸五分,阔二尺三寸,长三尺。 盥具尊一,用瓷瓮,酌水杓一,盆一,锡铜瓷,随用帨布。一案一,高二尺七寸五分,阔二尺三寸,长三尺。 祭物:羊一、豕一,帛一,黑色,长一丈八尺,鉶一,盛和羹。笾四:枣、栗、盐、槁、鱼、豆四。韭葅⺶醢、猪肉、鮓、菁,葅鹿醢或用麂兔。簠二,黍稷,簋二,稻、粱。 祭期每岁仲春仲秋上戊日 献官,各布政司及府州县。凡遇祭祀随处,但长官一员行三献礼,馀官止陪祭。武官并不预祭。 仪注正祭前三日,献官并陪祭官、执事人等沐浴更衣,散斋二日,各宿别室,致斋一日。同宿祭所散斋仍理事务,惟不饮酒、不食葱韭蒜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判署刑杀文字,不预秽恶事。致斋惟理祭事正。祭前一日,执事者设香案于宰牲房外,赞引引献官常服诣省牲所,赞省牲,执事者牵牲从。香案前过,赞引赞。省牲毕,遂牵牲,以毛血少,许盛于盘。其馀毛血以净器盛贮。祭毕,埋之 其牲须连皮,烹熟供祭
。 前期,执事扫除坛之上下,并设献官幕次于中门外,执事者依图陈设。其日清晨,执事者各实笾豆酒尊等器,并涤爵 临祭献官免涤
,献官具祭服、佥祝版于幕次,执事者置祝于案,置币于篚,取毛血盘置神位前。牲案下将行礼,执事者以牲匣盛牲置于案,未启盖,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陪祭官各就位。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入就位。通赞唱瘗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瘗于坎,遂启牲匣,盖通赞唱,迎神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捧帛,执爵者执爵以诣。赞礼唱诣盥洗所,引赞引献官至盥洗所,赞搢笏,执事酌水,进帨,献官盥手,帨手,讫 盥手帨手不赞
。 赞出笏,献官出笏,赞诣酒尊所,赞司尊者举幂酌酒,执事者各以爵受酒,赞诣某社神位前,引献官诣神位前,赞跪,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帛献帛,以帛授执事者,奠于案。执爵者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爵,赞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执事者,奠于神位前, 凡进帛、进爵,皆跪于献官之右,奠帛奠爵,皆在献官之左
。 赞出笏,献官出笏,赞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赞诣某稷神位前 仪同上
。 赞诣读祝位,献官诣读祝位,赞跪献官跪。赞读祝,读祝者取祝跪读于献官之左毕,兴,置祝于案。赞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赞复位,献官复位。通赞唱行亚献礼,赞引引献官诣酒尊所,赞司尊者举幂酌酒,执事者各以爵受酒,赞诣某社神位前,引献官诣神位前,赞跪。赞搢笏,献官跪,搢笏,执爵者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爵,赞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执事者,奠于神位前。赞出笏,献官出笏,赞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赞诣某稷神位前 同上仪
。 赞复位,献官复位。终献同亚献仪。通赞唱饮福受胙。执事者设饮福位于坛之中稍北,执事者先于社神前取羊一脚置于盘,执事者于酒尊所酌酒一爵,立俟于饮福位之右。赞引引献官诣饮福位,赞跪,搢笏,献官跪,搢笏,执事者以爵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爵,赞饮福酒,献官饮讫,以虚爵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爵于献官之左,以退。赞受胙,执事者以胙跪进于献官之右。献官受胙,以胙授执事者。执事者跪受于献官之左,捧由中道,出。赞出笏,献官出笏,赞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赞复位,通赞赞两拜,献官、陪祭官皆两拜。通赞唱彻馔,执事者各诣神位前以笾豆稍移动,通赞唱送神赞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兴,平身。通赞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瘗所。献官陪祭官移身分东西立俟。捧帛祝者由中道过,献官复位。通赞唱望瘗,赞引赞诣望瘗位,引献官至望瘗位,执事者以祝帛焚于坎中。将毕,以土实坎、赞引,通赞同唱礼毕。 「祝文维洪武某年岁次某月,某朔某日,某官某等,敢昭告于某社之神,某稷之神曰,品物资生,烝民乃粒,养育之功,司土是赖,维兹仲 春秋
,礼宜 告报
祀,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享」。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
凡各布政、司府州县,春秋仲月上旬,择日同坛祭,设三神位,风云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 若府州县,则称某府某州、某县境内山川之神,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
,风云雷雨帛四,山川帛二,城隍帛一,俱白色。附郭府、州县官,止随班行礼,不必别祭。其祭物祭品献官及斋戒、省牲、陈设正祭、迎神,并与社稷礼同 但临祭时,执事者先以毛血瘗于坎,通赞不唱,瘗毛血
,奠帛初献,先诣风、云、雷、雨神位前,次诣山川神位前,次诣城隍神位前,次诣读祝所,亚献、终献同初献 不唱奠帛,读祝
,饮福、受胙,其胙于风、云、雷、雨神位前,取羊一脚,彻馔、送神、望燎亦同社稷仪 但改瘗字为燎字
。 「祝文:「维洪武某年岁次某月某朔某日,某官某等,敢昭告于风云雷雨之神、某府州县境内山川之神、某府州县城隍之神曰:惟神妙用神机,生育万物,奠式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钦承上命 职守方面布政司用忝职,兹土府州县用
。今当仲 《春秋
。谨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
岳镇海渎帝王神庙
凡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及帝王陵庙,已有取勘,定拟致祭去处所。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近布政司者、布政司官致祭近府州县者,各府州县官致祭,各用帛一。五岳、五镇、四海各随方色,四渎用黑色。帝王陵庙用白色,其牲物、祭器、仪注并与社稷同 如献官奠爵讫,就读祝。惟瘗毛血、望燎,与祀风云、雷雨等神同。其四海、四渎、祝帛俱沈水中毛血,仍瘗之
祝文五岳,维神灵峙,方岳锺秀。厚祗主,司生民。其功允大,时维仲 春秋
,谨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 如东岳,则称曰:「东岳泰山之神,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皆仿此
五镇维神,锺秀崇高。一方巨镇,封表有年。功著民社,时维仲 春秋
,谨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 如东镇,则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中镇霍山,皆仿此
四海维神,灵锺坎德。万水所宗,功利甚广。溥济斯民,时维仲 《春秋》
。谨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 如东海,则称东海之神。西海、南海、北海皆仿此
四渎维神,锺德灵长。发源成溪,润泽所加。溥利民物,时维仲 春秋
。谨具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 如淮渎,则称东渎、大淮之神。西渎、大河、南渎、大江、北渎、大济皆仿此
。 历代帝王陵寝,维某帝王,功加当时,德垂后世。陵寝所在,仰止益虔。时维仲 《春秋》
谨具牲醴,庶品用,申祀典尚。
旗纛。
凡各处守御官,俱于公廨后筑坛立旗纛庙,设军牙六,旗纛神位,春祭用惊蛰日。秋祭用霜降日。祭物用羊一、豕一、帛一、白色祝一、香烛、酒果。先期各官斋戒一日至日,守御长官武服行三献礼。若出师,则取旗纛以祭。班师,则仍置于庙,仪注与社稷同。但瘗毛血、望燎,与风云雷雨等神同。 祝文维神,正直无私,指挥军士,助扬威武,皆??大神功,某等钦承上命,守御兹土。惟兹仲 《春秋》
,谨以牲醴。庶品用,申常祭尚享」。
以上各项祭祀、坛庙、宰牲、房屋、牲帛日期,并依巳定制度,合用牲匣、笾豆、簠簋、尊爵、盥洗等器,并如社稷坛样。制办成造但案,桌用高桌。
祭厉
凡各府州县,每岁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初一日,祭无祀鬼神。其坛设城北、郊间,府州名郡,厉县名、邑厉祭物,牲用羊三、豕三饭米,三石,香、烛、纸随用。 仪注。先期三日,主祭官斋沐,更衣 用常服
, 备香烛、酒果,诣本处城隍,发告文。通赞者赞「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诣神位前跪进爵,献爵,奠爵,俯伏,兴,平身复位,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焚。告文礼毕。至日,设城隍位于坛上,祭物用羊一、豕一,设无祀鬼神于坛下左右 如府则曰本府境内无祀鬼神
。 祭物,用羊二、豕二,解置于器同羹飰等铺设各鬼神位前。执事者陈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就位,陪祭官各就位。主祭官就位,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诣神位前跪,三献酒,俯伏兴,平身复位。读祭文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以祭文同纸焚讫,赞「礼毕」。 祭文维洪武某年某月某日,某府官某遵承礼部札,付为祭祀本府阖境无祀鬼神等众事该。钦奉皇帝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纲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祇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祇,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谷之神,上下之礼,各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讨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为战鬬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隤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没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依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令节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沈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凄惨。故勑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城北,以三月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置备牲醴羹饭,专祭本府合境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昧永享。此祭凡我一府境内人民,傥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躲避差徭靠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我等合府官吏,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食财作弊,蠹政害民者,灵必无私,一体昭报。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官府非谄谀之祭尚享。 告城隍文,某府遵承礼部札,付为祭祀本府无祀鬼神事。该钦奉皇帝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今国家治民事神,巳有定制,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 昔为生民以下,至依时享祭,并与前同,但无在京都等七句
, 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镇控坛场、鉴察诸神等类,其中果有生为良善,误遭刑祸,死于无辜者,神当达于所司,使之还生中国,永享太平之福。如有素为凶顽,身死刑宪,虽获善终,亦出侥幸,神当达于所司,屏之四裔,善恶之报,神必无私。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于某年某月,某日于城北设坛置,备牲酒羹饭享祭,本府无祀鬼神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力,庶得感通。今特移文于神,先期分遣诸将,召集本府合境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普享一祭。神当钦承勑命,镇控坛场,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合行移牒,请照验钦依施行。
里社
凡各处乡村人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雨旸时若,五谷丰登,每岁一户,轮当会首。常川洁净坛场,遇春、秋二社,预期率办祭物,至日约聚祭祀。其祭用一羊一豕酒果、香烛随用,祭毕就行会饮。会中先令一人读抑强扶弱之誓。其词曰:「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礼法,毋恃力凌弱,违者先共制之。然后经官或贫无可赡周急,其家三年不立,不使与会。其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如不从众,及犯奸盗诈伪,一切非为之人,并不许入会读誓词毕,长幼以次就位,尽欢而退。务在恭敬神明,和睦乡里,以厚风俗。 仪注,前祭一日会首及预祭之人,各斋戒一日。会首前遣执事人扫除坛所,为瘗坎于坛所之西北,方深取足容物。会首洗涤厨房镬,器以净室为馔所。至晚,宰牲执事者以楪取毛血,与祭器俱置于馔所 祭器俱用甆瓦器
。 祭日未明,执事者于厨中烹牲。设五土、五谷神位于坛上,五土居东,五谷居西。设读祝所于坛上,居中间,设会首拜位于坛下,俱南向。设预祭人位于其后。设引礼及诸执事人位又于其后,执事者于馔所,实祭物于楪内,解牲体,置于二俎,置酒于尊。书祝文于纸。祭物既备,执事者各捧设于神位前,燃香明烛自会首以下,各服常服盥手,入就拜位。立定,执事者执壶于尊中取酒立于五土神位之左。引礼者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会首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执事者取毛血,瘗于坎中,引礼引会首诣五土神位前,唱跪会,首诣五土神位前跪,举杯,执壶者斟酒,引礼唱三祭酒,会首三祭酒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执壶者诣五谷神位之左,引礼引会首诣五谷神位前,唱跪会,首诣五谷神位前跪,举杯,执壶者斟酒,引礼唱三祭酒会首,三祭酒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会首俯伏,兴,平身。引礼唱就读祝,所读祝者取祝立于读祝位之左,会首诣读祝所。引礼,唱跪会,首跪,唱读祝。读祝者跪读祝讫,兴,置祝于案。引礼唱俯伏,兴,平身会首俯伏,兴,平身。引礼唱复位,会首复位。引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会首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执事者撤祭物。读祝者取祝文焚瘗于坎所。礼毕,行会饮誓文礼。 祝文维洪武某年岁次某月某朔、某日、某府、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某人等,谨致祭于五土之神。五谷之神曰:维神参赞造化发育万物,凡我庶民,悉赖生殖,时维仲 春东作方兴,秋岁事有成
,谨具牲醴,恭申 祈告报祭
。伏愿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官赋足供,民食充裕,神其鉴知尚享。
乡厉
凡各乡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祭无祀鬼神,专祈祷,民庶安康,孳畜蕃盛,每岁三祭,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物牲酒,随乡俗置办具轮流会首及祭毕,会饮、读誓等仪与祭里社同。 祭文某县某乡、某村某里、某社里长某人、承本县官裁旨,该钦奉皇帝圣旨 以下文与祭厉同
, 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本里 以三月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
, 率领某人等百家,联名于此,置备羹饭肴物,祭于本里,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昧,依期来享。凡我一里之中,百家之内,傥有忤逆不孝 以下并同前祭厉文,但无我等合府官吏至一体昭报一款
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我民无谄谀之祭。灵其无私,永垂昭格,尚享」。 「祭告城隍文,某府某县、某乡、某村、某里里长某人率领某里人民某人等联名,谨具状告于本县城隍之神。今来某等承奉县官裁旨,遵依上司所行,为祭祀本乡无祀鬼神事。该钦奉皇帝圣旨 以下文与前告城隍同,但省无祀鬼神,至「作为妖怪一段为有等,不在典祀之神不得血食之鬼,魂无所依私显灵怪」四句。又省凡遇人间六句,依时享祭,下加乡村里社一年三祭八字,命本处城隍,改仍命以礼。请本处城隍生为凶恶,生字,改素字神,当达于所司屏之四裔,改神必屏之四裔,此外并同。
今某等不敢有违钦依,于某年某月某日就本里设坛,谨备羹饭肴物,祭享于本乡无祀鬼神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力,庶得感通。今特虔诚告于神,先期分遣诸将,徧历所在,招集本里、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受祭神,当钦承勑命,镇控坛场,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谨具状告于本县城隍之神,俯垂昭鉴。谨状!」
在外祀典杂例:
洪武六年定,天下十三省山川,皆各省自祭。旧合祭京师及四夷山川,悉罢之。各城隍之神,祭日,春用三月三日,秋用九月九日。 七年,奏定天下府州县社稷之神,正配位各用羊一、豕一。 十一年,令在外府、州、县祭祀典神祇中祀俱用帛,小祀俱只用牲醴。 十四年,令在外祭山川等神,以文职长官一员行礼,武官不预。如军民指挥使司,则从本司行之。 十八年,议准先师孔子及社稷山川等祀,凡县附府者,罢县祭。 二十九年,令在外未入流官陪祭俱用祭服。 宣德八年,定新官到任,以羊豕各一,总祀应祀神祇于城隍庙。 正统二年,令应天府建社稷坛,春秋祈报,以守臣行事。
品官家庙
国初,品官庙制未定,《大明集礼》权仿宋儒家礼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祢四世之主,亦以四仲之月祭之,又加腊、月忌日之祭。 夫岁时俗节之荐享,至若庶人得奉其祖父母、父母之祀,已有著令,而其时享于寝之礼,大概与品官略同。
祠堂制度
祠堂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东阶,西曰西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于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扄闭。祠堂之内,以近北一架为四龛,每龛内置一桌,高祖居西,曾祖次之,祖次之,父次之。神主皆藏于椟中,置于桌上。南面龛外各垂小帘。帘外设香桌于堂中,置香炉、香合于其上。两阶之间,又设香桌亦如之。若家贫地狭,则止为一间,不立厨库,而东西壁下置立两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器亦可。地狭,则于厅事之东亦可。
时祭仪节
卜日,凡四时之祭,用仲月,并于孟月下旬之首,择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主祭盛服,率兄弟子孙立于祠堂阶下,北面置桌子于主祭之前,设香炉、香合、杯厕于其上,主祭以下皆再拜讫,主祭焚香熏厕,祝曰:「某将以来月上旬某日,祗荐岁事于祖考。即以厕掷于地,以一俯一仰为吉,不吉。再卜,中旬之日又不吉,则不复卜,而直用下旬之日。既得日,乃复位,再拜而退。若腊日忌日俗节之荐享,则不必卜。 斋戒前期三日主祭,率众丈夫致斋于外。主妇率众妇女致斋于内,浴沐更衣饮酒,不得致乱食肉。不得茹荤,不吊丧,不听乐。凡凶秽之事,皆不得预。 陈设前一日,主祭,率子弟及执事洒扫正寝,洗拭桌椅,务令蠲净。设高祖考妣位于堂西北壁下,南向,考西妣东,各用一椅一桌,而合之曾祖考、妣、祖、考、妣、考、妣,以次而东,皆如高祖之位。世各为位,不相连属。别设傍亲无后及卑幼先亡者。附食位于东西壁下。凡伯叔、祖考、妣、伯、叔、考、妣、兄、弟、嫂、妻、弟、妇、子、侄、子、侄、妇之属,皆右男子左妇、女东西相向,以北为上 凡屋,不问何向,但以前为南,后为北,左为东,右为西
。设香案于堂中,置香炉、香合于其上,束茅聚沙于香案前及逐位前,地上设酒案于东阶上,别置桌子于东,设酒注一。酹酒盏一、盐楪醋瓶于其上,火炉汤瓶、香匙、火箸于西阶上,别置桌子于西,设祝版于其上。设盥盆、帨巾各二,于阼阶下之东。又设陈馔大床于东。 省馔前一日主祭,率众丈夫省牲。莅杀主妇,率众妇女、涤濯祭器、洁釜鼎具。祭馔每位果六品菜蔬及脯醢。各三品,肉鱼、馒头糕各一盘,羹饭各一,碗、肝各一串,肉各一串。务令清洁。未祭之前,勿令人先食,及为猫犬虫鼠所污。 行事。祭之日,质明,主祭以下各具服。主祭者见居官则唐巾束带。妇人曾受封者则花钗翟衣。士人未为官者,则幅巾深衣。庶人则巾衫结绦。妇人则大袄长裙,首饰如制。主祭以下具服讫,盥手帨手。诣正寝神位前,设菜果酒馔。设果楪于桌子上,南端、蔬果、脯醢相间次之。设盏柈醋楪于北端盏西楪东,匙箸居中。设酒瓶于架上,炽炭于炉,主妇炊暖。祭馔皆令极热,以合盛出,置东阶下大床上。次诣祠堂前阶下,序立主祭位于东。兄弟以下位于主祭之东,少进。子孙及外执事以次重行,列于主祭之后,主妇位于西,兄嫂弟妇姊妹位于主妇之西,少退。女子子妇及内执事亦以次重行,列于主妇之后,皆北向。有伯叔父母位次,并居主祭主妇位稍前。主祭有母,则特位于主妇之前。叙立讫,主祭升自阼阶,焚香,告曰:「孝孙某,今以仲春之月 ,夏秋冬同
,有事于显高祖考某官府君显高祖妣某封某氏显曾祖考某官府君显曾祖妣某封某氏显祖考某官府君显祖妣某封某氏显考某官府君显妣,某封某氏,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祔食,敢请神主。出就正寝,恭申奠。献告讫,敛椟正位。附位各置一笥,各以执事者一人捧之。主祭者导主妇以下皆从。至正寝,置于西阶。桌子上,主祭启椟,奉诸考神主出,就位。主妇奉诸妣神主就位。其祔位,则各用子弟一人奉之。既毕,主祭以下皆降复位。 参神主,祭以下叙立,如祠堂之仪,立定俱拜。若尊长老疾者,则休于他所。 降神,主祭升诣香案前,焚香,少退立,执事者一人实酒于注,一人取东阶桌,子上盘盏,立于主祭之左,一人执注,立于主祭之右,主祭跪捧盘,盏者亦跪进盘盏,主祭受之。执注者亦跪斟酒于盏 主祭者左手执盘,右手执盏
, 灌于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俯伏,兴,再拜,降复位。 进馔主祭升,主妇从之。执事者一人以盘奉鱼肉,一人以盘奉米面。食一人以盘奉羹饭从陛,至高祖位前,主祭奉肉,奠于盘盏之南。主妇奉面食奠于肉西,主祭奉鱼于醋楪之南。主妇奉米食奠于鱼东。主祭奉羹奠于醋、楪之东。主妇奉饭奠于盘盏之西,以次设诣诸正位,使子弟妇女各设祔位皆毕,主祭以下皆降复位。 酌献,主祭升诣高祖位前,执事者一人执酒注于其右。冬月先暖之主祭奉高祖考盘盏位前,东向立,执事者以西向,斟酒于盏内,主祭奉之,奠于故处。次奉高祖妣盘盏亦如之。奠讫,位前北向立。执事者二人举高祖考妣盘盏,立于主,祭之左右。主祭跪,执事者亦跪。主祭受高祖考盘盏,右手取盏,祭之茅上,以盘盏授执事者,反之,故处受高祖妣盘盏亦如之。俯伏,兴,少退立。执事者炙肝于炉,以楪盛之,兄弟之长一人奉之,奠于高祖考妣前,匙箸之,南祝取版立于主,祭之左,跪读曰:「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孝玄孙某官某,敢昭告于显高祖考:某官府君显高祖妣某封某氏,气序流易,时维仲春追感,岁时不胜永慕,敢以洁牲柔毛、粢盛醴齐祇荐岁事,以某亲某官府君某亲某封某氏祔食,尚享」。毕,兴。主祭再拜,退诣诸位献祝如初。每逐位读祝毕,即兄弟众男之不为亚。终献者以次分诣本位所祔之位,酌献如仪,但不读祝。献毕,皆降复位。执事者以他器彻酒及肝,置盏于故处。曾祖前称孝曾孙祖,前称孝孙。考前称孝子改不胜永慕为昊天罔极。凡祔者,伯叔祖父祔于高祖,伯叔父祔于曾祖,兄弟祔于祖子孙祔于考。馀皆仿此。如本位无,即不言。以某亲祔食亚献,则主妇为之。诸妇女奉炙肉及分献如初献仪,但不读祝。终献则兄弟之长,或长男,或亲宾为之。众子弟奉炙肉及分献,如亚献礼。 侑食,主祭者升,执注就斟诸位之酒,皆满,立于香案之东南。主妇升,扱匙饭中,西柄,正箸立于香案之西南,皆北向再拜,降复位。 阖门,主祭以下,皆出祝。阖门无门处,即降帘可也。主祭立于门,东西向,众丈夫在其后。主妇立于门西东向,众妇女在其后。如有尊长,则少休于他所,此所谓厌也。 启门,祝声三,噫歆。乃启门主祭以下皆入。其尊长先休于他所者,亦入就位。主祭主妇奉茶,分进于考妣之前,祔位,使诸子弟妇女进之。 受胙。执事者设席于香案前,主祭就席,北面祝,诣高祖考前,举酒盘盏,诣主祭之。右主祭跪祝,亦跪。主祭受盘盏,祭酒,啐酒,祝取匙并盘,抄取诸位之饭各少许,奉以诣主祭之左,嘏于主,祭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孙,使汝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永年勿替」。引之。主祭置酒于席前,俯伏,兴,再拜,跪受饭尝之,实于左袂,挂袂于季指,取酒,卒饮,执事者受盏自右,置注旁,受饭,亦如之。主祭俯伏,兴,立于东阶上,西向,祝立于西阶上,东向。告利成,降复位,与在位者皆再拜。主祭不拜,降复位。 辞主主祭,以下皆再拜。 纳主。主祭者与主妇皆升,各奉主纳于椟主,祭以笥,敛椟,奉归祠堂,如来仪。 彻主,祭妇还监。彻酒之在盏注,他器中者皆入于瓶,缄封之所,谓福酒、果蔬、肉食,并传之燕器,主妇监涤祭器而藏之。 餕是日,设席男女异处尊行,自为一列南面,自堂中东西分首,若止一人,则当中而坐。其馀以次相对,分东西向就位,行酒、荐食、酒馔,不足则以他酒馔益之。将罢,主祭颁胙于内外执事者徧及微贱,其日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