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七十八

明 俞汝楫 编

宗藩备考》

藩恤

为晋王妃丧服。

洪武九年,晋王妃谢氏薨,命礼部、翰林院议丧服之制。翰林侍讲学士宋濂等议曰:「按唐制,皇帝为皇妃等举哀,临丧,素服举哀毕,则常服。宋制,皇帝为皇亲举哀,素纱幞头、白罗衫、黑银带。今参酌唐、宋之制,皇帝及中宫服大功,诸妃皆服小功,南昌王妃服大功,东宫、亲王、宫主皆服小功,晋王服齐衰期,靖江王服小功,王妃服缌?,辍朝三日。既成服,皇帝素服入丧次,十五举哀,百官奉慰,皇帝出次释服,服常服」。制曰:「可」。命著为令。

除行人谕祭例。

景泰二年,行人司行人陈浩奏:「旧规亲王妃并郡王妃薨逝。礼部奏:「中官致祭,行人主行丧葬礼仪,各王府仪宾殁,亦遣行人谕祭。今公务丛冗,差遣不敷,矧边务警?驿传,供亿艰难。乞敕今后亲王、郡王妃薨逝及仪宾卒者,止遣中官并所在官司遣官致祭,俱不必遣行人。

王府坟茔合葬。

天顺元年,掌钦天监事。礼部右侍郎汤序奏言:「自亲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之家,例当有司营葬者,往往夫妇异葬,各造坟茔享堂,不惟劳民伤财,抑且有乖礼度。今后宜令夫妇同坟茔享堂,庶便于民且合乎礼事」。下礼部议,从之。

妃坟立石。

成化五年,秦王公锡以妃王氏薨,奏欲于坟前立石,镌录谕祭文,并妃封册,以昭恩命。礼部复议,宜令王自备工料镌刻,且戒不得生事扰人。从之。

宗室恤典赍送

成化五年,礼部奏:「天下宗室本支蕃衍,每有丧礼所用谥宝册、铭石器俱下工部,委所司制造,累月不成。比成遣官赍送,或已不及葬期,虚縻工料,有孤恩典。今右佥都御史李流言,各王府丧具,络绎遣官,道路供亿,甚为烦费,欲并与掌行丧礼等官顺赍事体为便,宜从定拟。凡亲王、郡王谥宝册,仍下工部所司促办,付掌行丧礼等官赍去。其明器,宜令工部具列器式,下所在有司就彼制造给用,庶事易就绪,人不烦扰」。诏可。

王府不得用殉。

成化十年,辽王豪墭奏嫡长子恩满病故,其继配冯氏妾曹氏俱无所出,宜令殉葬。上曰:「先帝上宾顾命,毋令后宫殉葬,可以为万世法。况王府前此未尝有用殉者,今辽王葬子,乃欲以其妇殉之,何其戾耶?」礼部即移文所司,启王勿用殉葬,迁其妇于别室,使无失所。

未册封世子祭葬。

成化十年,辽王豪墭奏:嫡长子恩满先封世孙,已授一品冠服,臣袭王爵之后,奏允进封世子,命未及下,而故,乞如世子例葬祭。事下礼部覆奏。上曰:「既未受册封,其祭葬礼仪从一品例,仍令工部遣官茔葬」。

丧葬三事议。

成化十二年,四川按察司彭韶言:「三事,一亲王、郡王薨逝,皆遣官致祭。缘各府事殷,使臣络绎,人夫劳扰。自后惟亲王如旧。其郡王初丧,遣官一祭,馀祭并遣本处官为便一。凡王国母妃之丧,俱遣内官致祭。今宗妇众多,各布政司有镇守太监处,宜遣就彼行礼。一、凡王国茔葬例,该夫妇同穴,遇有丧葬,不分先后,一体兼造。其初造之时,工费浩大,或兆位未安,所以遣官监修选择。今后遇有开圹葬者,乞免差官,惟令本处官司提调及阴阳学择日事」。下礼部议拟覆奏。上曰:「王妃祭礼如旧遣官,馀悉如议行之」。

禁王府丧葬多索。

成化十四年,巡抚湖广左副都御史刘敷奏:「王府丧礼,礼部所定祭品已有常数,而王府听群小言,辄于常数外巧取费用不赀,且不示葬期,以致所遣人员久侯费,民供给而因之,违限得罪。乞敕该部移文所司,自后祭品毋多科增设,而有司亦不许阿顺奉承」。从之。

唐府非例请祭。

弘治元年,先是,唐世子弥鍗言:「近以皇上登极覃恩臣曾祖定王祖宪王,俱蒙遣官赐祭,惟曾伯祖靖王不与,敢以为请」。命礼部看详以闻。尚书周洪谟等处议谓:「靖王永乐二十一年袭封,至宣德元年九月薨逝,其妃高氏未及合婚,后三年卒,虽得追封合葬。然自正统至成化初五十馀年,俱未尝遣祭。况唐宪王在位日久,亦未尝有所请奏。近日之祭,本部盖援据旧例,今不敢辄复更易」。从之。

庶人复爵,不与祭。

弘治二年,先是,上登极后,遣官分祭各府。先王晋王知鲜因援例为其父定王乞祭。礼部覆奏,谓:「定王初缘事降庶人,薨后复爵,故先朝恩典皆阙。且晋王袭封已久,前此未尝有请,况旧例具在,似难辄更」。从之。

王谥核实。

弘治十五年,唐王弥鍗奏:「朝廷于亲籓,生封以爵,殁加以谥,亲亲之恩既深且厚,但其间有为恶未败者,拟列上陈,多获美谥。是使善者怠,恶者肆也。今后王府请谥,宜劾寔迹,庶彰旌善殚恶之心」。礼部议,谓:「王所言,宜从今后亲王请行抚、按二司等官核勘郡王,则行本府亲王及承奉长史等官,核勘善恶贤否,据实奏陈,然后赐谥使名与寔副唐王生长富贵所见及此,诚可嘉尚。请降敕谕奬,仍行天下各王府,俾咸知勉励」。从之。

追封世子为王。

正德元年追封淮安懿世子,见濂为淮安王。先是,世子薨,无嗣,其侄佑棨继封淮王,请以世子入家庙奉祀。礼部议世子无王爵,宜建别室祀享。上言复议,因言:「孝宗时,尝追封周王之父,周世子为王。今安懿应封而绝侄袭其爵宜以周王故事,追封入庙」。故有是命。

议请谥,径省。

嘉靖十一年九月内,礼部题:「臣等看得各王府亲郡,王薨,故必有谥号以表其行。旧制俱于乞恩祭葬之时,即赐以谥。弘治年间,唐王奏准,凡亲王薨逝,行抚按分巡等官,郡王病故,行本府亲王及承奉、长史等官,各核勘善恶事迹,至日度其贤否,方赐以谥。至今通行遵守,但各王乞恩祭葬到部,方与行文,各该衙门核奏事迹回报至日题请谥号,填写铭旌前去,始得安葬。且如四川、蜀府、广西、靖江、王府,俱路途窵远,文移往返,动经逾年,差去掌行丧葬礼仪,行人在彼,守候葬毕,方得回还,以致往往乞恩宽限。且有司供应之繁本差躭延之久,未免耗费财力,多生嗟怨。矧各王府亲郡王朱棺暴露,动经岁年,亦足以上干和气,深为不便。题奉钦依。今后但遇各王府亲郡王薨,故本府一面乞讨祭葬,一面行移各该衙门核勘平生行实,不必候本部行文,径自具结呈部,以凭具题请谥。

藩学

王府教官制

洪武三年,诏定诸王府教官职名。礼部奏:「宋太宗朝,凡教皇侄皇孙,并以教授为名。今拟诸王府各置一教授一员,秩正八品,以十二月为满」。从之。

洪武十七年六月,置亲王博士、礼部取唐、宋王太子与师傅相见礼以进。博士西序东向四拜,王东序西向再拜。其常见博士,肃揖,王答揖。若讲授时,王中坐,博士侍坐于右」。从之。

教养仪宾

弘治十五年,徽王见沛,奏:「各王府仪宾选既不精,教又无法,至有邪淫放僻,靡所不为者。今后乞将年三十以下者,送本处儒学,读书习礼,以成厥德」。礼部覆奏:「宜从王所请。凡仪宾二十五以下者,不分新旧,悉送本府州儒学、读书,本学教官同长史司逐月考验提调学校官按季考较勤惰,量加赏罚,候年三十以上,考其学业,有进行止无亏,方令停免」。从之。

宗学延师儒

隆庆四年,赐广济王定(火业)书院名遵训,从王请也。山西抚按官靳学颜等请如礼部议。命晋府藩府及庆成、永和、安宁、隰川、阳曲、西河、交城、灵丘、山阴、襄垣、怀仁等王府各建立宗学,延请师儒教督宗室子弟。从之。

藩便宜

覆宣大宗室二议。

嘉靖三十八年癸亥,礼部覆总督宣大都御史张松疏,议宗室二事,其一时婚姻,以免怨旷。言:「大同去山西会城五百馀里,兼之烽警。王府选婚,旧例必经由布政司保勘,然后保勘,为之题请。往返迁延官吏,抑勒贫宗,有白首而不得嫁娶者,今当为之配处。除亲郡王名封外,自镇国将军以下子女婚封勘结起文,止令巡抚衙门挂号仪宾保勘,亦止由司府文结,径启代王转奏。不必复由各郡王府及布政司若子女有过十五未得婚封者,许抚按官时加研访,行长史、司启王速为具奏。其一议迁移,以便居处言:「本镇密迩塞垣,城郭狭隘,各宗在野处,不就有司约朿易与为非宜。如先年襄垣等分封故事,移数府于代、辽、尉、浑等州,以绝祸本。但事体重大,必当行代王详议上请使官民两利,恩义并立,然后可以服宗室之心」。疏入,报可。

饬题覆壅滞

嘉靖四十四年,礼科给事中辛自修言:「各王府名封婚礼等项,礼部久不题覆,以致贫苦怨旷,德意壅阏。乞限一月以内悉为查题。其行查未到者,下巡按御史刻期勘报。所不应得者,亦明开其故。类行揭示,毋得再行奏扰。各巡按御史,凡遇名封婚、礼、郡王以上,特疏具题。将军中尉以下,按季类题,部臣于题疏至日,即照单题类奏事,例具覆言。若巡按御史题本逾期不至,及查勘与王府不同者,许礼部类参。若本部留难不覆,及封典逾期者,亦许臣等奏」。报可。

请覃恩恤宗藩。

隆庆元年,礼部覆给事中曹当勉奏:「宗子藩侄,莫非王室懿亲皇上即位覃恩,当施由近始,凡慰问劝奬及赈恤贫乏诸事,请下有司核寔。本部议行。至于名封婚礼各府,所奏动以千数,而本部必待核寔,乃为题覆。是以日壅月积,废阁甚多。臣等议得为选择婚配在于民间,诚宜慎重其名封本府。既以保勘及宗人府、本部册籍详看无异,宜即题请。其内外衙门需求,许本宗奏陈,及令五城缉事衙门访治」。从之。

便宗藩八事

隆庆四年,巡抚广西兵部右侍郎殷正茂以靖江王府多事,上议宗藩急务,请宽名封之请,酌逓减之制,复朝参之仪,笃亲睦之情,眀房长之义,饬宗学之规,伸拘禁之法,开举首之条,凡八事。礼部覆奏,多采用之。

请令宗室教养入制科」。

弘治十六年,礼部覆南京光禄寺卿杨峻所陈恤宗室,以广圣恩。事谓:「峻欲如宋朝宗室仕宦科目故事,凡将军、中尉之子,许充生员报名,于各伴读教授处,授以五经,教以文字。长史司提督考较,量给廪膳校馀,供养成材,于本处科贡一体乡试、会试中进士者,除授宗支无碍府分长史等官,副榜者除授审理等官。食粮应贡中者,除工作、杂职等官,所言亦自有见。但教授、审理以下官,视奉国中尉。品职既卑,俸禄亦薄,且非圣祖立法初意,请如旧」。从之。

藩杂例

管理府事。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晋王奏:「宁化王锺鈵缘事革爵,将伊嫡长男,奇濦奏准掌管府事。今奇濦病故,伊男年方三岁,乞将奇濦同母弟奇津给赐冠带,暂管府事侯奇濦男,长成之日,照旧归还。该本部题奉孝宗皇帝圣旨,是奇津准给与冠带暂管府事」。钦此。正德四年,奏准:郡王患病及薨逝,其子幼子有以亲支暂管府事者,本部请敕著令用心抚养,毋致失所,候其长成仍回本府,不许干预一应事务。

嘉靖七年十二月,鲁王奏称:袭爵年幼,一应礼仪,不能自行,乞留叔东瓯王赞辅该。本部议得鲁王袭爵年幼,东瓯王宜暂时往来赞辅,凡有奏请事件,只许参详可否,不必署名,一应礼仪,悉令指引代行。其钱粮等项,不得干预,待王稍知事体,即便回避,不得久谋占恋等。因奉圣旨,是鲁王年幼,所奏情词恳切,准暂令东瓯王不妨府事往来赞辅国政,一应钱粮不许干预,待王稍长,即便具奏回避,写敕与东瓯王」。钦此。

嘉靖二十二年,本部题准郡王惟管理府事者,请敕,其馀不许渎奏。奉圣旨是。钦此。

嘉靖二十二年二月,乐安王王妃陈氏奏:「长子拱攞服制未满,乞先请敕管理府事。本部覆题,奉圣旨郡王同城居住应否,请敕管理还查例明白来说。钦此,查得事例,亲郡王病故,其子应袭本爵者,请敕管理服满请封,但未开有同城另城之分。今乐安王府与弋阳王府同居一城,应否赐给,伏乞圣裁。奉圣旨:前例谓郡王管理府事者请敕,其各郡王数多,不许渎请,著为令」。钦此。

嘉靖二十四年十一月,该刑部咨:「楚王显榕暴薨,英耀弑逆,合命礼部查举宗室一位,暂摄国事。行该宗人府查报武冈王显槐,系楚端王庶第三子及楚王显榕见有庶第三子英(火。佥)见年五岁,该本部议照英(火佥)年方五岁未可承袭,所据府事例,该亲支管理抚养,虽先经题称,不拘伦序,行令通城王暂摄,乃一时应变之权。今据武冈王称,系端王次三子,又该宗人府回报无异,是在该府既亲且尊,而居内御众,为势甚便合行请敕一道给付武冈王,授以摄国之权,责以保孤之义,管理府事,钤朿宗室,仍行心抚养幼子,待其年长成立,仍自回府不许干预。一,应事务所据通城王亦合回府,听其约朿。奉圣旨是显槐著暂管府事,写敕与他」。钦此。

嘉靖三十年,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忬题称:博野王府管理府事奉国将军廷墧掯勒婚期,已经参题罚住禄米。其宗仪婚丧,应否查照昌化、襄垣二府事例,径启代王,咨部查议。该本部议照,昌化王绝,嗣宗支未经请敕襄垣王分封蒲州,宗支留住大同所,以各径启代王。今博野王绝嗣廷墧以伦序,已经请敕管理府事,比与二府事例不同。但今廷墧不能敦睦宗亲,索财阻滞,既经都察院参题罚治外所据各宗仪、一应婚丧事宜合行该府启王,暂令博野王府各宗仪径自具启转奏,及戒饬廷墧以后果能悔咎自新和睦。宗仪启王与其转奉本部题请照旧管理转启等,因奉圣旨是。钦此。

嘉靖三十一年六月,山西抚按官许伦等题称隰川王俊栢始因残害宗支,继复抗违旨,限参奉钦,依革去府事,另举贤能。今推举得辅国将军俊樚贤能素著伦序,相当应该代理府事,合行请敕给付俊樚管理」。该本部覆题,奉圣旨是,钦此。

嘉靖三十一年十二月,河南抚按官谢存儒等会题,议得郑王厚烷送发高墙缺人管理府事。所据世子载堉伦序相应,贤能可取,及简王十支之孙庐江王佑(木昂、)伦序稍疏贤能,亦可,欲乞奏请一人管理。该本部尚书欧阳德议得朝廷睦亲之恩,以明伦为重。而世及之义以与子为先,故亲王有罪,自非谋反大逆,必不遂因其父而并废其子。世子既封,自非不才无道,必不遽弃其人而复议其它。今据抚按官所议,郑世子载堉于其父本无干连,而世务又颇谙习在圣心,或未忍遽废。庐江王佑(木昂)贤能,虽亦可取,而伦序则亦稍疏于舆情,或未必尽归先该本部备查氓庶。人罪废,则府事以世子誉荣管理,庆庶人罪废,则府事以巩昌王置銂代理。然管理者终自有其国,而代理者国终归于人,事体既异则已之所以自持,与人之所以代之亦自不同。故庆府后以互相攻讦,竟归其世子鼒、櫍管理而后已,人情事势亦自可见。今抚按官保奏,虽以载堉、佑(木昂)并举,而参详语意皆归重于载堉,似亦有监于此。所据郑王府事,伏乞钦定一人代理,恭候命下,请敕一道,令其修举事务钤朿宗仪。奉圣旨,载堉虽与厚烷无干,乃系父子不许管理府事。著佑、(木昂)管写敕与他敢有争辨奏渎者罪之。钦此。

嘉靖三十一年,管理府事弋阳王栱樻薨。逝该,将军多焋,讦奏长子多焜过恶,乞要择贤管理。宸??峭等奏保多焜贤能,乞要仍与接管本部备行。江西抚、按官勘回,该本部议得弋阳、建安、乐安、石城,爵位则皆比肩,伦序则非嫡长。况宸濠以谋反伏诛,其国已除其实,已毁其爵,永不应袭,其府已不复存,则管理府事名目相应,革去合无比照交城等事例。将建安、乐安、弋阳三府有郡王者听其管朿。宗仪奏请事件,其冠带石城王未经复爵遽难,比照郡王行事,并瑞昌等府合照支属远近,分附三府。其建安分管锺陵一府,乐安分管石城、瑞昌二府,弋阳分管宜春、临川二府。一应名封附府转奏拜表庆贺随府行礼。其三府迎接诏敕,则轮逓从尊。大宗庙祀则每一易世,奏请钦定一王奉祀,各该宗仪,悉照分管郡王钤朿。其先铸管理府事弋阳王印行令缴进各府,仍照原降印信行事等。因奉圣旨,是这事情,你们既议拟停,当著各府分管,不许再来奏扰」。钦此。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内该巡抚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声会同巡按御史孙昭题称推举徽府郡王管理府事。首称始封庄王之后,第五子封建德王,其孙厚(火,定)诚笃,安静最贤。其次则简王之后,次子封新昌王,厚燇亦贤,及恭王第三子封太康王,载垙系庶人,载埨亲弟,贤否未著,俱应推举,合无于内,慎选一位。请敕管理府事等,因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钦遵该本部尚书吴议照先年宁府削封府事,则以弋阳王栱樻管理郑府。罪废府事则以庐江王佑(木昂)管理。是皆择其贤能尤著伦序相应者,以为总摄。盖管理重慎,贵在得人,故必先论其素行而后及其伦序。今太康王载垙庶人载埨之亲弟,伦序虽应而贤否则称未著。新昌王厚燇,系简王之子,虽称颇贤,而舆论犹未尽归所据。建德王厚(火定),委系始封亲王之孙,而稽其素行,则抚按交称其安静。诚笃。贤能既足以服人,而其序又不至于相紊,况查与宁府事例相同。恭候命下行,令翰林院请敕前去,令其管理府事钤朿宗仪。凡该府自始封以下各郡王府请名、请封、选婚、奏报等项,俱与依时类奏,以仰副朝廷,敦睦盛典。凡遇圣旦、正旦、冬至等节统率各府郡王并宗仪人等,在于本府行礼及迎接诏敕、赦书,俱有司衙门誊黄,差官赍送本府,率同各郡王将军官员人等查照仪注开读。奉圣旨是著厚(火定)管理府事」。钦此。

钤朿宗支。

弘治十七年,议准各王府仪宾戚属,如自恃尊属,以王幼冲,不服钤朿肆惰,纵欲任意,非为败伦伤化,听王指实,具奏巡、抚等官,照例会本奏闻。区处其教授等官不行劝止,及军民旗校无籍之徒并乐工人等哄诱拨置生事者,事发重治。

弘治十七年五月,镇守河南太监刘琅题称:「先因周惠王久疾,不能处国治事,以致家法废弛,即今周王年幼,各府郡王又皆尊辈,乞要请敕周王径自钤朿。该本部覆题,奉孝宗皇帝圣旨,是写敕与周王著好生省谕钤朿」。钦此。

正德三年八月,靖江王奏称:「本宗支繁,衍荷蒙先帝,各立房长,惩劝守法奈何?近年臣疾子幼,累被宗亲规(,舟其)等凶恶欺侮。乞要比照秦府等府事例,请敕一道与臣并长子严加钤朿。该本部查得先该靖江王奏,为宗支无籍,恣肆为非,欺灭宗藩,拥众出城等事,已经行勘未报。今奏前因合行催促勘报,审其应否,请敕另行具请覆题,奉武宗皇帝圣旨,是靖江王所奏规(舟,其)等违法事情,著镇巡等官上紧从公会勘明白,奏来处治,还写敕与王,令长子严钤朿」。钦此。

正德四年,该本部议,得王国之政,论:「礼则当统于所守,据爵则当统于所尊,岂可越礼犯分纵欲,非为今后亲郡王患病,或年虽尚幼,其合府郡王将军以下悉该听其钤朿。有事必启而行,违者,许该府指实参奏,奉武宗皇帝圣旨。是」钦此。

嘉靖二十四年四月,该本部议,得今后各府仪宾务,要照将军等例,五日一赴府画押。如或不到,许实时差人查究下落。其有无故而推托者,即拘伊亲邻里体访勘明,听亲王量加罚治。若累次抗违不到,备由参奏前来,以凭题请处治。若因构讼方在缘事者,本部转行该衙门,将俸粮按月扣留,在官作正支销。其各府但有守孀宗女,本府派拨内使一名看守门户,不容恣行出入。如有不听约朿者,即拘伊亲并看守人役,量加责治等。因奉圣旨依拟行。钦此。

嘉靖三十年九月,内韩王奏:「宗室众多,俱不守法,乞要请敕钤朿,该本部具题奉圣旨」。钦此。

嘉靖三十一年二月,灵丘王聪滆奏称:年老,乞令曾长孙廷址代理府事钤朿宗室,该本部看得灵丘王年七十七岁,委应代理。但宗仪繁衍,廷址年少行卑,若非仰仗天语之重,委难钤朿相应,请敕题奉。圣旨是。钦此。

嘉靖三十四年二月,乐安王奏:「参辅国将军拱楀、仪宾毛潮故违敕命,不赴庆贺,画押不到。又拱楀抗违,钦依赴戒,饬乞要罚治惩,究该本部看得乐安王既奉有敕,命各宗仪,自合遵守,乃敢故违。拱楀先因奉疏差写职衔,已奉钦依戒饬,乃敢抗违仪。宾毛潮朝贺不赴,画押不到,礼法俱废,相应究治。乞将将军栱楀罚去禄米三分之二。仪宾、毛潮转行巡按提问,发落俸粮,照例截日扣留,在官作正支销题,奉圣旨,栱楀罚住俸米三分之二,毛潮著巡按御史提问发落」。钦此。

迁改府第 移居入藩府例

天顺四年四月,钦奉敕谕山西布政司:按察司代府、郡王数多,城中窄隘,况今禄米等项百姓,运送艰难,欲于腹里、蒲州、泽州各造府第二处,以迁王居,以便民力」。钦此。

天顺五年二月,内节,该钦奉英宗皇帝致书代王将大同城内,山阴王、襄垣王迁居蒲州,隰川王迁居泽州。钦此。

成化元年二月,岷世子奏称:「故祖岷庄王于洪熙元年蒙仁宗皇帝命,往武冈州暂住思得城池浅隘,又兼各郡王府逼近一处,乞赐长沙腹里地方一所等,因本部查得先年节该岷王奏称,武冈地方连年,苗贼生发,乞迁云南旧居,人称湖广一道丰稔,人民安业,要往衡州居住等因,俱奉英宗皇帝圣旨。是钦此。

弘治四年十月,兴王奏称:「臣闻卫辉府地形瘠洼,逓年黄河水溢,乞照崇古等王更改所封地方事例,将湖广安陆州拨赐与臣。况本州岛旧有梁王等王府基,易为改造,本部查得安陆州,亦系先经会官计议相应,地方与安王府相去不远。等因覆题奉孝宗皇帝圣旨,安陆既你们会议相应,地方准王奏起」。盖王府钦此。

弘治十五年六月,户科给事中王益题:「窃见大同一城郡王府、将军、仪宾等府,殆占其半,而军民房舍遂无所容。且闻其粮储亦几于尽给王府俸禄,而无以养赡军士。宜择近地各州以处郡王,而其将军、仪宾之为亲属者,俱从而迁焉。苟县可以建府,亦升为州,使其品秩稍高,不至于动遭陵轹等因,该本部奏行。巡抚大同都御史刘宇等勘得大同一府所属四州七县,城郭窄小,无可升州县分。惟本城、南关地势宽大等,因本部议,得合将各该府第暂免迁移,待后年丰岁稔,边情宁息,再行议处,题奉孝宗皇帝圣旨是。钦此。

嘉靖十七年六月,内代府乐昌王奏乞迁移蔚州等,因该本部复议行,令抚按查勘,随该抚按。题称蔚、代二州准令一处安置,无碍缘由。续据勘覆,上请奉圣旨,代州系代王始封爵邑,准迁朔州,今后不许相援为例,以致分扰地方。钦此钦遵备行。翰林院请敕准令迁改。续该礼科都给事中丁湛题称,乞收回成命,勿准改迁。本部覆题,行令抚按等官将乐昌王停止改迁奉圣旨,是准令议行」。钦此。

嘉靖二十一年九月,衡王奏:「弟高唐王、齐东王年长,乞要将先泾王、沂州府第分给居住,本部查无事例相应,查照原行。盖造等因题奉圣旨,「初封郡王,无出居别境事例,只照先年原行盖造」。钦此。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巡抚大同都御史侯等会议:「得大同镇城地方逼窄,宗室繁衍,禄米不继,婚配难求。今奉钦依查议,量移一二府,于本省地方诚为便益,但听其自备脚力,不许扰民。若非情愿改迁,亦难擅动。今乐昌王府愿改蔚州枣强王府,愿改朔州,且量封位多寡,正与地方广狭相当。今侯金?戊奏请等,因该本部尚书欧阳德议,得朝廷议,分徙宗室于宽乡计虑甚远,而宗室之愿徙者,或未免规图便利,人各有心,若非区画详悉,安敢遽议迁移?今乐昌王一迁九十七位,虽称搬移营建,自备诸费,不劳民力。但府第及各将军等官堂宅基址,蔚州城内曾否相应,有空地九十区,若官为取给,势必不能。若自行价买,中间或碍民居官舍应否,听其择取,另行拨住改建。又营建之际,各管事人员收买诸种物件应否,差何项官员监临钤朿禁革奸弊搬移之日脚力虽各自备,自大同至蔚州三百馀里宫眷人等,昼夜行止,作何顿宿防护。各宗仪九十七位,即今应否一时同迁,或且先迁郡王及将军等三五位,其馀待此诸位安居之后,随年丰稔,陆续迁移。本部前奏行,令抚、按官参酌人情事势,区处停当,止要一一明白奉旨之后,不得别生事端,致有窒碍。今据巡抚都御史侯(、金戊)所奏一切事宜,未详,尽等因奉圣旨是。钦此。

嘉靖三十三年九月内,巡抚大同都御史侯(金戊)、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毛鹏各题议代府、昌乐王迁封,该本部议:照代府宗支众多,大同镇城窄隘,量迁一二郡府,以宽民力。先该本部会同成国公朱希忠等议,拟又该给事中徐纲、巡抚都御史侯(金戊)、巡按御史毛鹏,各题行抚按,逐一参酌议处。务要事势人情不相妨碍,勘处停当,奏请定夺去后。今该抚按题称迁移朔州,沿途防范与营建府第不劳官民,该府力能自办。初则乐昌王先移合府将军、中尉次第举行,或数位同一府,视诸大同移宽一分等因,俱各拟议明白,具题前来相应议处,合候命下,移咨都察院转行。大同、抚按衙门知会行移该府长史司具启代王知会,果系年谷丰稔,宜于迁移,许令乐昌王并将军、中尉各自备工价差人前去朔州地方两平,置买相应,基址营建府第,务要安静节约,不得过为劳扰侈靡。完日具奏:乐昌王先移将军、中尉、仪宾以次启行。各宗室不得听信棍徒拨置强买人屋,侵占地址,扰害军民。如违,许该州官将置拨之人,申呈抚按衙门,拿究发遣教授罢斥干碍宗室者,奏请处治等。因奉圣旨准议行」。钦此。

移居入藩府。

正德二年七月,郑府管理府事东垣王奏称:「蒙敕管理府事,乞要移居郑府等。因本部覆题,奉武宗皇帝圣旨,东垣王既听继亲藩,准移入郑府居住」。钦此。

进缴册印。

正德四年闰九月内,该本部题先该石城王宸浮等,俱缘事降革,具印册已经送缴。近该应山王绝嗣其嫡孙宠波乞袭祖爵,临潼王进封秦王,将伯镇国将军诚润补袭郡王,题奉钦依,俱以本职奉祀。钦遵去后,合无本部行移,天下有王府去处镇巡等官通查,如有绝嗣进封等项无人,该继本爵。如应山临潼王者,即将原给印信进缴。缘事降革如石城王宸浮等者,通将印册、冠服等件进缴奉武宗皇帝圣旨是钦此。

正德四年,题准以后凡郡王故绝遗有册印,该亲王差官奏缴到部,本部具手本转送印绶监交收。

郡王迎养

成化二年十月,泾阳王奏:「父王薨逝,臣亲母张氏见年六十三岁,久患风病,乞要请母过府,供侍汤药等,因本部查得先该赵府临漳王奏生母王氏年迈风疾,乞令出府侍养,奉武宗皇帝圣旨,准令出府就养。钦此事例相同等因覆题奉圣旨准照例」。钦此。

弘治五年三月,宁府管摄府事上高王奏:「据弟建安王启父靖王薨逝,安葬已毕,欲照宜春等王事例,迎母吴氏,随住孝养。本部查得正统十四年五月内该宁靖王为世孙时奏称祖考宫人有子在外居住者,合从迎养,题奉英宗皇帝圣旨,准他奏」。钦此。钦遵等因覆题奉孝宗皇帝圣旨,既有例准他奏。钦此。

弘治七年七月,内岐王奏请生母邵氏之国侍养等因奉孝宗皇帝圣旨,王欲请母妃之国就养孝心,固可嘉,但祖宗旧制,不敢有违。钦此。

弘治十二年十一月,郑王奏:「叔丹阳王乞要请母于氏过府奉养等,因覆题奉孝宗皇帝圣旨,准王请母就养」。钦此。

正德四年,该本部议:得亲王之国,无迎养生母之礼,故岐王之请,情虽恳切,而祖宗之制不可违。其馀各王府宗支病故侍妾除无子者,例该移居别室,有子在外居住者,各从其子迎养。中间若有生子数多者,亦止许一子迎养。节奉。武宗皇帝圣旨,是都准议行」。钦此。

仪宾迎养

天顺八年十月,唐府仪宾张凤奏称:「原籍陕西西安府同州澄城县人,先于正统年间选为上蔡郡主仪嫔,不幸郡主早逝,乞将父张进搬取前来随住等。因本部查得天顺二年五月内该府新城郡主仪宾李巘奏因郡主病故乞回侍养等,因题奉英宗皇帝圣旨。李巘既做仪宾难,准回家许令伊母就养」。钦此,合无照例,准令张凤搬取父来侍养覆题,奉宪宗皇帝圣旨,是钦此。

初定殁者,建坊例。

嘉靖四十三年,诏有司为襄垣王府陵川县君建坊,赐名贞节。初,仪宾裴禹卿地震压死,县君自经。事闻,下礼部议。旌表例不许,请坊而许请。敕:「盖为生者设也。若死者虽有敕孰受之?且庶民家节烈,俱得表扬,况出天潢,不加旌异,何以风示群宗?自今宜存者给,敕殁者建坊」。从之。

谕止立碑。

正统二年,靖江王佐敬奏,欲为悼僖王立碑,以彰懿行,命礼部稽查。洪武、永乐间,例皆无。亲王及郡王立碑,以书谕止之。

永丰府买女子。

天顺元年庚午,礼部奏:「永丰王祁金?戊言缺女子使用,欲于本处饶州守御千户所军旗之家收买数家。然本所不系王府相干衙门难以准买,宜令自备财礼于淮府仪卫司并群牧千户所军校之家,情愿者买用」。从之。

宗室预造生坟。

天顺三年四月,襄陵王冲秋奏:「臣母故蒙赐营葬,今将工完讫,臣年已衰老,乞敕有司即以原修造工料为臣。及妃预为生坟,则事易成功。臣没世之时,免重劳民力」。上曰:「郡王预造生坟,旧制所无」。不允。

旌表宗室

成化十年二月,安昌王膺铺父岷王得风疾,侍汤药,晨夕不懈。岷王嘉之,奏乞旌表,礼部以无例闻,上特赐书奬谕曰:「国家以孝为治,凡臣庶孝行卓异者,必旌表之,以风教天下,以图成大顺,况于宗室有能敦行,可无奬谕用劝将来耶?

六月,韩王偕灊奏:「曾叔祖襄陵王范址性至孝,尝刲股剪须以疗母疾,今年已七十有五,每祭扫,犹躬自负土,培母坟,哀恸诚切。古所谓终身慕父母者,盖王有之。乞加奬谕,以为宗室子孙之劝」。上特移书奬谕之。

屯军子粒。

永乐八年十一月,内伊王奏:「前事本部钦奉太宗皇帝圣旨:古者寓兵于农,则兵食有馀,最是良法。如今各护卫旗军屯种子粒,以备岁用,因伊王之国未久,以此还免他护军士屯种子粒一年,岂是常例?今伊王不想军人屯种,是他本等好勾当,又不得罪,怎么来谢恩,不知那长史在那里管甚么事,锦衣卫差人去把那长史都拿将来」。钦此。

赐书奬孝。

成化十年,安昌王膺铺父岷王音垽得风疾,膺铺侍养汤药,晨夕不离。岷王嘉之,乞如例旌表。事下部覆奏,亲藩旌表,旧未有例,上特赐书奬谕之。

世子郡王出游。

成化十二年正月壬子,襄王瞻墡奏英庙。时曾蒙赐敕,许与世子、诸郡王秋冬出郭游览,岁或四五度。后世子郡王偶以丧事出郭,遂为巡抚都御史王恕所奏。复奉旨令世子郡王必奏而后出,但出游事小数奏非便,请仍如旧敕。事下礼部议,以王至亲尊为属则可,馀请从后旨。诏世子、郡王岁以春秋出游各一度,即日回。

出城,诣坟行礼。

成化十二年乙卯,代王成炼奏:「臣曾祖简王坟正统年毁于兵近,修造将完,欲于七月望日,率诸王将军等诣坟,行落成礼」。事下礼部,言无旧例,上重王尊祖之意,许同郡王出城,其馀不许。

不允,出城祭墓。

成化十四年,礼部言:「往岁代王成炼奏,欲率郡王将军出城祭墓。有旨许亲王、郡王一行,而王与妃等偕行,已赐敕切责。今秦王又奏,欲于清明、中元每岁二祭,辰出未入,以尽尊祖、敬宗之义。未敢定拟」。得旨:「亲王出城祭墓,祖训初无是典,王何以再三渎奏,不允。

责问不为转奏。

成化十九年十一月,辽府宁福乡君诣京奏:「兄豪(土日□)既封为长阳王,已该进封为县主,辽王因怀宿憾,不为转奏」。有旨,宁福、乡君擅离本府,辽王不为阻,其下敕切责之,乡君遣人送回。其所奏事,所司看详以闻」。礼部覆奏:「乡君例当追封,辽王挟私不为转奏,而长史等官亦不为启劝。乡君出城府卫官及守门官军皆不谏止,又不具闻,俱宜令所司执问」。从之。

饬妄奏请封」。

成化二十年八月己卯朔,革山阴王仕堸禄米及辅国将军成凿等封职,降敕切责之。先是,代王成炼与仕堸,成凿以庶人仕(土匮)仕埭子女妄奏请封。已封,成炼成鎕为镇国将军,成鍜成钫为辅国将军,第八女为延安县主,第二妹为遂溪郡君。至是,礼部以初失于觉察检举待罪,上命革山阴王禄米一半停止代王禄米一年。成凿等及仪宾俱革去封职,礼部堂上官停俸一月,该司官吏下锦衣卫鞫之。

襄垣府将军有事自奏。

成化二十二年,命襄垣王府、镇国将军有事得自具奏,先自襄垣恭简王自代府分封山西蒲州,有事自奏,不经代府。比因襄垣王仕(土匮)等为事,发凤阳守祖坟,镇国将军仕壤等居蒲,遇有事启王代转奏往复留难,仕坏以闻。事下礼部覆奏,故有是命。

世子悔过复爵。

成化二十二年,江川王音垫奏:「岷府自顺王薨逝,世子膺鉟缘事藩邦,无复纲纪。蒙命安昌王膺铺暂主祭祀,未几病故。臣见膺鉟自革冠带,至今四年,悔悟自新,略无过犯。乞赐恩宥,复其冠带,统率臣僚,俾得奉守藩国」。下礼部覆奏。江川王及岷府长史、教授等官,自成化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已十疏乞复岷王世子,今江川王所奏情词迫切,请圣裁。上以膺鉟既悔自新,命复世子管理国事体,降敕谕之。

秦王奏行二事:

弘治四年,秦王诚泳陈言二事:一,保爱宗支,谓各王府婚娶丧葬,宜遵令祖训禁止奢侈。如用度不敷,止于本府宗室借贷不许责,悉以伤恩义。一,教养仪宾,谓各王府仪宾既选中,宜送本处儒学读书习礼成婚,后不许因循废业。礼部覆奏,从之。

庶生验同玉牒。

正德三年,周王为其悼王庶生子,请名封,且言出宫人李氏,乞如汝阳王孙安泛等例。礼部议,李为乐女,于例有妨。诏以宗支事重,周王不宜?,请令革所生子为庶人,并革安泛等封。仍敕礼部通查各王府乐女所生子女,及禁与僧、道、刺?往来。于是礼部因言:「各府王玉牒不载所生母,自考究无由。乞自今许镇巡与辅导官查系乐女及非良家女所生不分,已未请名授封,选婚俱造册送部,系庶生者俱候镇巡移文再行。宗人府验同玉牒,方为覆请名封。著为令」。从之。

鲁府奏除积弊三事。

正德三年,鲁国镇国将军当浈秦,除王府积弊三事。

一亲王世子、郡王、长子授封以后薨,故及为事降革。其嫡次长庶子,比例请继封爵。其无嫡次庶子者,或以弟继、兄以侄继伯叔。既有成命,停原给禄米,候册封之日,方与所应得之。禄正妃夫人生有子女,病故无人抚养,例得自娶一人,以为内助不受继妃之封。其有僭用正妃冠服及所生子女称谓,继出请封者听。镇、巡等官参奏严禁,则粮储省而名分定矣。

一同姓及姑舅之亲为婚,律有明禁。今后王府结婚,若伦理失序,有乖律例,或以本府军校妄作别府州县卫籍贯外处流移军人匠等,妄作该里寄收带管。或父祖重刑之人,妄作家道清白,即便革退另选。仍将该经管吏并保勘人等依律问治,营求拨置之人,发遣戍边,则人心警惧,而宗室不致有玷矣。

一、郡王奏:「讨厨役岁夫虚月,宜行所在官司查勘。如有护卫仪卫司者,通行佥役军厨,将民厨退回原籍。当差无军可拨者,以民籍补之。如有军可拨而占留民厨及科扰累民者,宜禁治之,仍先罪其辅导官,则事不烦而民力亦少蘓矣」。礼部议覆,俱从之。仍令镇巡等官查勘各王府有无、前项情弊奏闻区处。

乐舞生礼生巾服。

正德三年,礼部议覆济宁州致仕训导张绍奏:「各王府乐舞生、礼生、滥将、民丁佥补,且僭用儒巾,宜通行天下王府,务遵原额。乐舞生先于有牒无犯道士、礼生于附近相应人户选补。不足则各以黜退生员补之,不许逾额。祭祀时许用礼服,馀日仍初服,不许辄用儒巾。如富民额外营充,依律问拟,长史等官纵容不举,听各巡按御史参究」。从之。

裁官藩官。

嘉靖四十四年,礼部言:「隰州、安定、南渭、阳曲四王皆薨无后,其以将军摄祀者,据例不得置。复典膳、教授等官,第与亲王别城而居。诸奏请保勘,事必辅用,导官主之,宜留教授及印勿革。其与亲王同城而无后者,止令长史典簿兼摄,勿得援此为例」。报可。

宗室旌孝特典

嘉靖六年十二月,灵丘王聪滆疏上镇国将军成(微-彳+金)孝行,礼部以闻。上谕辅臣曰:「今日朕闻各衙门奏牍见礼部一疏,为乞恩旌表孝行事,朕阅之再三,甚为叹赞成(微-彳+金)天性如此,不但下民难之,而朕亦不能生尽其养亡,又尽其哀,深可旌表。但该部意谓宗支与庶民不同,今后不请立牌坊,只照例赐敕奬谕,朕复思之。宗支既与庶民不同,若止赐敕为奬,似反不及士民也。在牌坊委不可立,朕欲定为制。今后有孝行实迹等项应旌表者,许亲王奏来。若系亲王,则令抚按官奏来,仍令勘明写敕遣官赍持往谕,并赐以银?羊酒,庶得扬其善行,以风动诸亲。卿等议看可否,如可,朕欲亲撰敕文,仍赖卿调润行。如今年终日多,事务便回,具帖子来」。于是大学士杨一清等请节降旨传行。报可。

改定恩诏宗室二条

嘉靖七年七月,以章圣皇太后加上尊号,颁诏天下。辅臣拟上推恩条例,上览之,曰:「圣母尊上号称已有累朝旧制颁降推恩之条,但我宗亲不得异于臣民,亦非睦族亲亲之意。今欲除诏内载有关于宗室者,其亲王各写书,并加以金帛,示朕敦睦之意。王府结亲者,其子弟仕宦不许选京职,此岂亲亲睦族之意?且今诗礼故家,衣冠世族,俱不敢与王府结亲,恐为子孙之累。故各处王府夫人、仪宾、市井、白丁、田野、愚夫,一例滥选,家教不端,守身不律,非惟不能导引宗室为善,反纵其为非,干犯宪典。比例祖训大明集礼大明律令俱无开载,不知是何年臣下建白准行。然成化年间已前,多不拘至弘治十三年,各衙门纂修问刑条例,载入其间,遂为定例,不敢复犯,甚非帝王正大公平之体。其议更之。辅臣杨一清等因复拟加恩宗室二条,请增入末一条之前,上亲为改定。一,宗室节年因事减革住支禄米者,除败伦伤化打死人命重情,其馀诏书到日全革者,准支一半减去一分二分者,俱仍旧全支,以资养赡。一,近年事例,官员军民之家有女为王妃夫人子为仪宾者,其子弟仕官俱不选任京职,似非帝王亲亲睦族之道。吏、礼二部便会查前例,果系祖宗典章该载,照旧遵行。若系先年臣下因事建白准行者,具奏革去,以存公平正大之体。

拟宗室,减禄降封。

嘉靖九年六月,礼部覆丰林王台瀚所奏,据宗室四事:一、崇辅导。二、兴学校,三定子女,四均人役。上以定子女一事所拟未一,令再议,馀三事悉依。拟已。礼部复条为三目以上,上疑未决,乃自为书赐诸王,欲将朝廷皇子自第二子皆封郡王,亲王、第二子皆封镇国将军,馀各减一等。书成未发,以示大学士张璁。璁言:「诸王封爵,原有定制,恐一旦减降,有失亲睦之道。以臣愚计,莫若量减禄而不降封。郡王以下,凡全支俸米者,照依京官事例米钞或四六或中半折支。其见有米钞兼支者,亦量为逓减,以示撙节」。上以其事重,俟从容自处,不果行。

变通宗室奏诉例

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内礼部题该郑王厚烷奏,为议处宗室奏,诉事宜以尽下情,以广圣恩事。据长史司启称,近该礼科都给事中李纶等题切,惟国家之制,宗室不许出城。凡有应奏事情,皆启亲王代奏。其有不遵典制、越关赴京者,又经节有明例,或送发高墙,或降为庶人,或罚住禄米,仍将所奏事情立案不行。夫何数月以来,赴京陈乞者踵而至,即其违例赴诉,事体固多难从。然未经审勘可否,未分一概立案,恐终无以厌服其心也。仍乞敕令该部参详所奏事情如有可行,及曾具启亲王赴告巡按御史屡遭阻抑,不与代奏者,不惟不罪而且准其所奏,并将辅导官员巡按御史一并参究。若其奏不可行,及曾具启亲王赴告巡按御史已经据理断遣,乃犹不自修省,复行陈渎者,不惟不准而且并议,其罪靡自姑息等因具启到府。臣等看得给事中李纶之题,深为有见,但其中隐弊实难尽观,且以各宗室赴京路费以钱,身劳以力。其事有得已,岂肯自取苦责?皆由亲王及管理府事,郡王千方规利,沮泥不行。故有十岁未名,终身未嫁娶者,告不胜其力,奏不敢与之角。于我圣祖及皇上敦睦九族,使万物各得其所之意,大相矛盾矣。使各宗室有苦无告,深为可悯,诚所谓不平之鸣也。及其赴京,复蒙谴责,虽朝廷必欲例严而告者均不获申也。且如臣府自臣始祖靖王及臣父懿王相传,皆以敦睦宗亲为首事,臣虽至愚,固不能继述先志,亦不敢弃抑旧法。但各府始祖必有一定亲睦之规,嗣世子孙或有骄泰所养,利欲所熏,其不变旧法盖鲜矣。一变旧法,则利害日生,而于旧法不可望其复矣。宗子之家益隆,支子之家愈穷,其欲得所难矣。虽请冠婚、丧葬、请封请名之事,无一事非利,不可行也。且又宗室犯罪,祖宗建制,虽有大过,亦不加刑,但明赏罚而已。皇上嗣统,非不率由,至于各府,有付棰者有加惨酷者,其不怨者,未能无以臣愚见。伏望圣上先敕各府开陈祖宗以来及皇上敦睦宗亲之道,令其各要体守,毋得仍前妄为,及其违犯,不必参究辅导禁约下人,就将所统亲王或郡王量罚禄米,示以惩创等。因抄呈到部查得嘉靖十一、二十二、五等年节,该科道等官建白,该本部复议题奉钦依,俱节次通行,钦遵去后。今该前因为照我国家懋建亲郡王,或有是心,则亲谊既洽,冤抑不生,尊卑大小,或正其所法悬于上,而人自不犯,岂非圣世之瑞哉?伏乞天语特加褒奬,仍令本部将郑王奏词,通行天下各王府,令长史司具启亲郡王知会,以示风励。但所据论罚系乾亲郡王,臣等未敢擅拟,合无今后各府将军以下,但有越关来京奏事者,除不系迫切事情,照例立案参究外,其或事干婚封等项,曾经启王,果被抑勒不胜穷蹙之甚者,亦除坐本府越关之罪及辅导等官照例查参外,仍将被抑缘由,具寔上闻,请自宸断。其将军、中尉管理府事者,听本部径自参奏,使责有所归,庶足以昭陵轹之戒,而潜消将来蓦越之风矣。奉圣旨:这宗室越关越诉者,禁例已详,比以迁发太重,又虑有情非得已,每从宽处,却往往玩法不悛。今后这等的著巡按御史勒限具奏,乾碍亲郡王朝廷一体究治。尔部里还,将各行勘未报的查催限三个月里,回报处分,仍通行各王府知悉」。钦此。

革爵,府事。管理。

嘉靖三十年,初命江西建安、乐安、弋阳三王府分管各宗室建安,以锺陵一府附之。乐安以石城、瑞昌二府附之。弋阳以临川、宜春二府附之。凡事转奏行庆贺等礼,轮次从尊。仍更赐弋阳王印,革去管理旧名。先是,宸濠国除以府事暂令郡王管理,而不冠某府」二字于上。至是各宗遂起,争心讦奏。弋阳王长子多焜不宜世袭,管理礼部,因援山西、交城、襄垣、庆成等府例,请从之。

便关领冠服。

嘉靖十一年九月,内礼部题照各王府将军以下应得冠服等件,已该本部议处题,准嘉靖六年正月以后授封者,令各该布政司给钱造办外。嘉靖五年十二月以前授封未曾关领者,其器物非一监局所造,关领非一时可齐,是以各府往返差人劳费日甚,差来人役,守候日久,有将关文领出金银彩?等项,恣意花费无从查考,遂使朝廷有成造之费,而该府无受惠之寔相应议处题,奉钦依通行各该布政司转行长史教授启王将领过钱粮数目,给散过名位,造册奏缴以凭查考。但节年工部行造物件,系是内府各监局造办,本部查催,仍乞敕各监局查照该部原行一一造办给领,如有延缓,查出,一体参究。

旌表不开建坊例

嘉靖十一年九月内,礼部题照得王府孝行等事,旧止应得请敕奬励。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内,该鲁府奏:「镇国将军阳铢阳??爻?一?孝行可嘉欲自备工料,各建坊门,乞赐刻名荷蒙,特恩赐允,自此始开旌表之端,亲王将军妃与夫人,遂往往援引前例,请乞不已。窃惟朝廷与民庶之家,凡有节孝等行,赐之旌表,所以表其宅里,以致特异于齐民之意。至于天下王府,则皆朱垣戟门,有不俟于旌表而后异者,朝廷降敕奬励,盖以亲亲之懿,特形天语之表,非宗室孰克当此?故累朝以来,宗藩善行,止是写敕奬励,不立坊碑,所以崇重宗室,辨别贵贱立法,最有意义。且天潢之裔,孰非懿德?若使有所表异,分别既殊,则淑慝互见,亦非敦睦之意。况今藩日蕃衍,乐善无穷,若不断之于今,窃恐将来无有纪极合行议处题。奉钦依。今后各王府如有节孝等事及卓异情形,亲郡王或抚、按官查奏前事,本部俱照旧例,请敕奬谕,仍通行天下王府,今后不许奏立坊碑。

自首冒爵。

隆庆二年,秦府永兴王惟(火□)自言:王父奉国将军秉(木舆)以荣惠王诚澜堂侄得袭王爵,僭冒至今,乞改正行。上曰:「惟(火□)能据法自首,以本爵禄终身,著为例。今后有?封匿爵不以闻者,听抚按参治」。

御史代宗室奏:

隆庆四年十二月,礼科右给事中戢汝止言:「宗室之请,名封选婚,宜改属巡按御史,代为具奏,则可免王府需索之弊,而婚礼不至愆期」。上谓祖制不可更报罢。

恤录言事宗室

隆庆元年正月,复郑王厚烷爵,管理国事如旧,仍岁加禄米一百石。释鄢陵王府、镇国中尉勤熨及其子朝(土胃)归本府,有司存恤。先嘉靖间,厚烷以建言时政忤旨。盟津王长子佑橏因构之王,遂夺爵。勤熨朝,(土胃)亦以赴阙言事俱发高墙禁锢。至是,礼部奉诏书,请宽释优处,故有是命。

宗室旌孝特典

嘉靖六年十二月,灵丘王聪滆疏上镇国将军成(微-彳+金)孝行,礼部以闻。上谕辅臣曰:「今日朕阅各衙门奏牍,见礼部一疏,为乞恩旌表孝行事,朕阅之再三,甚为叹异。成(微-彳+金)天性如此,不但下民难之,而朕亦不能生尽其养亡,又尽其哀。深可旌表,但该礼部谓宗支与庶民不同,今后不许,请立牌坊,只照例赐敕奬谕。朕复思之,宗支与庶民不同,若止赐敕为奬,反不及士民也。在牌坊委不可立,朕欲定为制。今后有孝行实迹等项,应旌表者,许亲王奏来。若系亲王,则令抚按官奏来,仍行勘明,写敕遣官赍持往谕,并赐以银?羊酒,庶得扬其善行,以风动诸亲。卿等议看可否如可,朕欲亲撰敕文,仍赖卿调润行。如今年终日多,事务便回,具帖子来」。于是大学士杨一清等请降旨传行,报可。

改定恩诏宗室二条。

嘉靖七年七月,以章圣皇太后加上尊号,颁诏天下。辅臣拟上推恩条例,上览之,曰:「圣母尊上称号,已有累朝旧制颁降推恩之条,但我宗亲不得异于臣民,非睦族亲亲之意。今后除诏内载有关于宗支者,其亲王各写书,并加以金帛,示朕敦睦之意。王府结亲者,其子弟仕宦不许选任京职,此岂亲亲睦族之道?且今诗、书故家衣冠世族俱不敢于王府结亲,恐为子孙之累,故各处王府夫人仪宾市并白丁、田野愚夫一例滥选,家教不端,守身不律,非惟不能导引宗室为善,反纵其为非,干犯宪典。此例祖训、大明集礼、大明律令俱无开载,不知是何年臣下建白准行。然成化年间已前多不拘。至弘治十三年,各衙门纂修问行条例,开载入其间,遂为定例,不敢复犯,甚非帝王正大公平之体。其议更之。辅臣杨一清等因复拟加恩宗室二条,请增入末一条之前,上亲为改定。一、宗室节年因事减革住支禄米者,除败伦、伤化打死人命重情,其馀诏书到日全革者,准支一半减去一分二分者,俱照旧全支,以资养赡。一,近年事例,官员、军民之家有女为王妃夫人子为仪宾者,其子弟仕官不许选任京职,似非帝王亲亲睦族之道。吏、礼二部便会查前例果系祖宗典章该载,照旧遵行。若系先年臣下因事建白准行者,俱奏革去,以存公平正大之体。

检详宗室条例。

正德四年十二月,礼部奉旨检详累朝政令,凡涉王府者,条例上请。

一,旧制各王府生女子,三日即具奏。其奏报册岁一上,玉牒册三岁一上。近多违期及不开庶生子女所出者,于其请名、请封,选婚日治长史等官罪。

一、亲王嫡长以下郡王,嫡长子孙,俱年十岁即请封。其馀子孙十五,方请内府监局成造册印诸物,当以奏之先后为序。各府关领人役有归,或后期及诡称使费者,谪戍边方,各王府仪宾例赐鞍马,守候之难,饲养之费,得不偿失。自今惟亲郡王、仪宾照例关领,馀皆革之。

一祖训止著嫡长袭封之文,其后有以庶弟袭封如保安王者。以嫡侄袭封如交城王者,以庶堂侄袭封者,如永兴王者,俱出特恩。近应山王绝嗣嫡侄,请继伯王爵临潼王,进封秦王。庶伯请补侄王爵者,惟命以镇国辅国本职奉祀,以著为令。自今郡王殁无嗣及进封亲王,有如应山、临潼者,其宗支止许奏请奉祀。

一,各府以罪革爵,重者不复轻者革。未几,复之。自今有罪重者,不许引轻例?请。

一、亲王、郡王病,及薨,其子幼,则以亲支暂理府事。请敕谕暂理者,善抚幼子,无令失所,候其长即回本府,不得复预诸事。

一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郡王年老,正妃已殁,无出乞封庶子为长子者,请自上裁」。

一,各王府将军而下薨故无逝者,止许以昭穆相应者,承祀不得违例,奏乞继嗣名。

一,亲王朝觐,虽祖训英庙之时,亦尝一举,然久已不行,以故比者崇王请朝,贻书免之。今后凡亲王、郡王请身自入朝者并免,著为令。

一、凡是亲王之国,无迎养生母之礼。近岐王有请,虽恳切,而祖宗之制不可违。其馀各府宗支殁侍妾无子者,例移居别宫,有子处外者,各从其子迎养,若生子多者,亦止就一人。

一、近例亲郡王妃并将军夫人没而无出者,许选继室有出者,止选内助。自今妃夫人没不欲娶,继室内助者,许于宫中人择其可者奏请,管理事务,不许溺爱滥请。

一、各府宫眷,有嫉妒乱伦、争竞越礼,诏革封号者,不许妄请复本。府官有为之请者,本部劾治。

一,先是,渖府镇国将军铨鋐侍女既娠,为嫡所妒,出寓他出生有子,匿不以闻,嫡没,又选继室请封,事觉乃削。今后有此类,许亲郡王及辅导官奏闻,区处毋致生育不明,闺门有玷。

一、凡王府婚礼,奏选有制,若未娶正室而侍女先有生育者,辅导官举奏区处所生子女,不得请名请封,著为令。辅导官匿不以闻坐之。

一、各王府袭封之初,其先王宫人有出者留府赡养,无出者放之。将军以下并庶人没者,其宫人无出,亦令归其亲属嫁遣。违者,镇巡官具实奏参。有拨置阻挠者,重治之。

一,各府奉承等官悉听《祖训》,载有额设名数,郡王内使二名,亦奏准之例。员缺则保升数少则拨置,不许额外滥保及擅立内典膳名色,以图保升,已著为令。今后有违者,坐罪营求之人及辅导官。

一,先是革爵庶人锺金?复尝进琴,诏不纳,降敕切责。自今有庶人越分进贡者,本部奏参区处。

一、各王府进献王物,本出尊亲之诚,今后若进笋、进扇之类,宜令本府自备脚力,免驿逓应付,以苏民困。

一,永乐中有上旨,凡使人至王府,止款以饮食,不得赏物,合宜申明,凡使人至王府有需索财物,许巡按御史、按察司参究。

一,先是,各王府有守节及贞烈者,具奏旌表。今王室繁衍,宜通行昭示,以为世劝。

一,天下王府有无籍之徒,假以烧丹炼药为名,往来诳感者,镇巡预为禁约。

一,各府所遣人,除关领者勿限,馀严限遣归,如在途延缓,及潜住于京有所营求者,照例参究。

一、王府,凡遇疾病、丧葬、修斋设醮,一切禁革。至于僧、尼、道士、女冠、巫祝之流,尤宜痛绝,勿容出入。违者,许抚、按官擒治,并追究引诱之人罪之。

一、寺观庙宇,徒耗民财,无益于事。自今各府不许修建,并请额」。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