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俞汝楫 编
称号备考
诞生
皇子生,请诏告。
成化五年,皇子生,贤妃柏氏出也。礼部奏:「《春秋》子同始生,即书于册,重国嗣也。皇上即位,六年于兹,天下臣民,宗藩亲王,仰期圣嗣,非一日矣。国家根本,端在于此。宜诏告天下,用慰人心」。上然之。
皇长女诞生。
嘉靖十五年,上谕礼部曰:「朕第一女匝月已近,内监以皇祖考时例有宴,但礼在三月。今世俗用一月,并可宴否?及命名剪发,定期来闻」。于是礼部拟从仪注:一,命名剪发,古礼在三月之末。今拟从时用九月十五日匝月之吉。一皇女淑名与皇子,字拟不同。伏乞圣明特命一前期,上择内夫人之敬慎者,以奉皇女剪发」。是日早,保姆抱皇女于寝宫,剪发为鬌,留羁如礼。一至期上,具常服御干清宫,升御座。皇后率端妃各服其服朝见,行四拜礼毕,皇后侍立东面。端妃后。保姆抱皇女出,自寝由西至殿内,授皇女于皇后。内赞奏曰:皇后率端妃曹氏祗见皇女。上降座,执皇女之右手而赐其名。皇后复率端妃承旨,遂左还授皇女于保姆,还寝。皇后复率端妃四拜毕,各还宫一。是日,皇女剪发命名礼毕,内监设筵宴宫中,照例举行宴礼。诏如拟。
名称
定玉牒拟名。
洪武二十八年,上以子孙蕃众,命名之际,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每一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取义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
皇子命名
嘉靖十二年九月,召礼部考皇子庙见命名诸义,因谕曰:「皇子命名,本朝皆有敕谕。夫方未一岁,尚不知事,而赐之敕,是虚文也。藉令向后识之,得以顾名思义。未如待其知事后教之。又《礼》曰:父命之名,朕又思之,必当告于祖考,然后可以命子」。礼部尚书夏言覆言:「臣等初以累朝故事及礼记》钦有帅记,有成二语为命名之词。今反复内,则篇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以下二节,乃知钦有帅为夫对妻之语,令敬教子循善道也。记有成为妻对夫之语,谓记识夫言,训子成德也,原非命子之词。兹奉圣谕,诚大哉!大圣人之言,非三代后帝王所及。臣谨遵议,拟命名之日,仿古人见子之仪,特发一二天语而赐之名,不用降敕。至于告祖考而后命子,亦宜创制以备一代典礼,垂法万世,俟皇太子出阁,然后降敕,斯古人所以为教也」。上报曰:「览奏见执礼,从古之正,朕意所同,其即具仪以闻 仪见《职掌》
。
皇子命名差等。
嘉靖十六年,礼部以皇第三子生,上命名剪发仪注。上谓命名仪视元子当有差,令再议以闻。及是,尚书严嵩等言:「今皇第四子生亦将及三月,请一时并举。乃具上其仪:一,行钦天监择皇子剪发吉日上请。一,钦命皇第三子,皇第四子双名,该用载字行下字,用土边傍字样,先敕内阁拟上请圣明简定一。是日,上以命皇第三子,皇第四子名告皇祖于太庙,皇考于献皇帝庙,遣官分告七庙。先期太常寺备帛香脯盐酒果,翰林院具祝文一。是日,上以命皇第三子、皇第四子名,遣使闻于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一、前期,上择内夫人之敬慎者二人,使为傅母,以奉皇子剪发。是日早,傅母各抱皇子于寝宫,剪发为鬌,留角如礼一。是日,命皇子名上具服御干清宫升座,皇后率康妃静嫔各具朝服,见行四拜礼毕,皇后侍立东面,康妃、静嫔并中立。傅母各抱皇子出自寝由,西至殿内,授皇第三子于康妃、皇第四子于静嫔内,赞奏曰:康妃杜氏,静嫔卢氏,敢用吉日,祗见皇子」。上降座,抚皇第三子之首,咳而赐之名。康妃承旨毕,左还,授皇子于傅母,立康妃后次,抚皇第四子之首,咳而赐之。名静。嫔承旨毕,左。还授子于傅母,立静嫔后。皇后率康妃、静嫔再四拜。礼毕,傅母抱皇子,随各还宫。一次日,上御奉天门,降手敕以皇子睿名传谕礼部,行移宗人府上籍玉牒。制曰:「可」。
命名告谕。
隆庆元年正月,赐皇子名,上亲告奉先殿,大行皇帝几筵,而命皇子以辞,曰:「朕兹恭请命于祖考赐尔,名曰天钧者,圣王制驭天下,犹制器者之转钧也。其为义大矣,尔其念之哉!」敕礼部曰:「朕元子已恭,请命于皇祖,皇考名曰某,其令所司登识之」。是日辰时,上御宣治门,降手敕,以皇子睿名传谕礼部,行宗人府登识玉牒 皇子命名仪,至是年始详
。
封称
公主等封称。
洪武四年,诏省部议公主、驸马等封称。礼部奏:「按唐、宋会要,皇姑、姊妹、皇女皆称公主,其夫称驸马。若王以下女,止称郡主,其夫止称所授官。若皇姑称大长公主,皇姊妹称长公主,皇女称公主,其夫皆称驸马,秩从一品。亲王女称郡主夫,皆称所授官,秩从二品。亲王生女称县主夫,亦称所授官,秩从三品。
尊号徽号
天顺上。徽号。
天顺元年十二月,上问内阁臣李贤曰:「朕惟母后恩深,无以为报。朕南宫七年,危疑之际,实赖保护。今定策禁中,俾朕复位,欲仿前代,徽号少伸,孝情何如?」贤等拟号曰圣烈慈寿,从之。二年正月己卯,上率文武群臣奉册宝尊皇太后为圣烈慈寿皇太后。
嘉靖上。徽号。
嘉靖元年二月,礼部拟:「上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皇嫂庄肃皇后、寿安皇太后、兴献皇太后尊号仪,四宫同日,恐圣躬劳勩。拟三月初十日行礼于仁寿宫,十二日行礼于清宁宫。前后殿,又武庙服未阕,庄肃皇后请免朝贺」。上从之。
七年六月,敕谕礼部曰:「朕承天命,入缵祖宗。丕基嗣统初,祖母寿安皇太后方万福,宜加上太皇太后尊号。当时礼官昧于正礼,止加称皇太后,朕亦不明于礼,念此不安。今宜追上为太皇太后,尊谥如故。又仰思我皇考罔极之恩,虽追尊天子,用天子礼乐,而尊谥止于二字,无异藩王。今宜加数字,以尽追慕。圣母。章圣皇太后诞育渺躬,恩德深厚,徽号太简,宜加二字,以申爱敬。其具仪闻。
七月己卯,追上寿安皇太后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太皇太后,追加恭穆献皇帝尊谥曰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加圣母为章圣慈寿皇太后。太后坐清宁宫,皇上躬上册宝如仪,躬诣奉先殿、奉慈殿、崇先殿,行谢礼如仪。太后仍御宫,服燕居服。庄肃皇后、皇后、武庙、皇妃、皇妃、公主、六尚等官并宫人礼服,八拜庆贺。百官宫门外上表命妇进表贺如仪。
十五年十一月,上谕礼部尚书夏言:两宫皇太后未隆徽,称朕心未安」。既而阁臣复传圣谕「两宫徽称字数宜一体,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先六字宜加二字,圣母章圣慈仁皇太后先四字宜加四字」。上曰:「两宫行辈相等,非姑妇也。皇伯母原皇兄所上六字,今以多卿等以为并用八字。如拟行于是闰十二月甲寅,尊上昭圣为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戊午,上章圣为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其谒谢暨庆贺俱如仪。
谨按尊号,自洪熙始也,天子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徽号,自天顺始也。加称二字,或四字为徽号,其后仪略同。凡上徽号致词而上尊号则用册宝。宪宗尊钱太后为慈懿,周太后为圣慈仁寿武宗尊王,太皇太后为慈圣康寿,张太后为慈寿,世宗尊张太后为昭圣康惠慈寿祖,母邵太后为寿安兴国,太后为章圣慈仁神宗。尊陈太后为懿安康,静李太后为宣文明肃。
册立备考
册立皇后。
册立册宝
洪武元年,定册用金册金字二片,每片依周尺长一尺二寸,阔五寸,厚二分五厘。字则依数分行,镌刻真书。每片侧边上下有窍,用红绦,联贯开阖如今书帙之状。背各用红绵嵌护藉,以红绵小褥。册盝以木为之,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用红紵丝衬里,内以红罗销金小袱裹册,外以红罗销金夹袱裹之,五色小绦萦于匣外,宝用金龟纽朱绶,文用篆书曰「皇后之宝」,依周尺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宝池用金阔,取用宝宝匣二,副每副三重。外匣用木,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红紵丝衬里。中匣用金鈒造蟠龙,内小匣仍用木,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红紵丝衬里。小匣内置以宝座,四角雕蟠龙,饰以浑金。座上用小锦褥褥,上一置宝,一置宝池,用销金红罗小夹袱裹宝,其匣外各用红罗销金大夹袱覆之。临册之日,册宝俱置于红漆舆案。案顶有红罗沥水,用担床二举之。
洪武册立皇后礼
洪武元年正月,命左相国李善长奉册宝,立妃马氏为皇后。定册立皇后仪。先期祭告圜丘、方丘、宗庙,行一献礼。先一日,内使监设御座于奉天殿,尚宝卿设御宝案,侍仪司设册宝于其南。册用金二片,长一尺二寸,阔五寸,厚五分,红绦联贯,开阖如帙。盝饰浑金沥粉蟠龙,册文曰:「天眷我家,启运兴王,出自衡门,奄有四海。为君为后,可不慎与?君以仁政慎于在位,抚黎庶而统万邦。后以懿德慎于治,内表六宫而母天下,长久之道也。尔马氏同勤劳于开创之时,由家成国,内助良多。今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其敬乃职,耿光后世于戏慎戒之宝」。用金,龟纽,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篆曰「皇后之宝」,匣用浑金、沥粉、蟠龙。
嘉靖册立继后礼
嘉靖十三年八月,上谕礼部曰:「朕承天眷,嗣祖丕基,坤宫不可无继,主母不可缺人相祀。宗祧承欢慈,极时已闻于圣母。以德嫔方氏,性资端慎,名冠九良,宜立为皇后。僖嫔沈氏禀资淑敏,朕所特嘉,宜进封为宸妃。丽嫔阎氏曾协熊梦,宜有加恩,兹进封为丽妃,便择日具仪以闻」。翼日,礼臣具仪如故事。有谒告内殿仪,无谒告太庙世庙之礼。上命会翰林院议。于是礼部上言:「天子立三宫,以共承宗庙之祀,在礼经有庙见之文。我皇上天纵圣明,稽古正义,遵祖制见庙之仪,正内殿相沿之礼,甚盛典也。臣等谨考据礼经,参稽集礼,櫽括节文以上 」。仪见职掌》。
册立妃嫔
册妃礼
洪武三年五月,册孙氏为贵妃,吴氏为充妃,郭氏为惠妃,郭氏为宁妃,达氏为定妃,胡氏为顺妃。其仪,皇妃服九翬,四凤冠、翟衣九等。车辂印用金龟纽,其尺寸与诸王宝同。文曰「皇妃之印匣,皆饰以蟠凤。
宣德元年五月甲午朔,以赐贵妃孙氏宝,命礼部定仪,择日以闻。上谕行在礼。部臣曰:「贵妃恭肃小心事,皇太后,孝敬奉顺皇后,皇后屡请褒异之」。礼部尚书胡濙等曰:「贵妃,后之副贰,贤淑如此,宜授以宝,以昭其德」。上是之。己亥,御奉天门,遣使传制授册、授宝,并如永乐、册妃仪。
嘉靖二十年二月封德妃张氏。是时,妃将就室。上谕礼部尚书严嵩,以二十七日命官告庙发册。嵩会阁臣议上方静理,若御殿传制,致词称贺,恐劳圣躬。又妃方在祥,谒告内殿,远涉车舆,恐非所宜。当从奉天门发节,妃具服,迎送节册及谢恩行礼,皆如大仪。上从之。命翊国公郭勋祭告内殿,成国公朱希忠为正使、持节、大学士翟銮为副使,捧册行礼。诏勋等行礼发册,仍于奉天殿。
册嫔礼
嘉靖十年二月,上谕大学士张璁曰:「朕奉章圣慈仁皇太后慈训于淑女三十人,内择九人,以充九嫔,其谕礼官具仪」。于是礼部尚书李时等言:「皇上以宗祀之重,择贞淑,备九嫔,宜定典礼,以示天下。然会典》诸书,惟载后妃礼仪,嫔御以下皆缺及考。唐制,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嫔,正二品,皆遣使册命,则唐以前九嫔之礼甚重。本朝无册嫔仪,礼始今日。窃拟册妃仪注,量为降杀。先期,内府造九翟冠、鞠衣,如皇妃制,圭用次玉谷文、银册少杀于皇妃四分之一,以金饰之。正、副使各二。前一日,鸿胪寺设节册案于奉天殿节左,册右设彩舆,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仪仗如朔望仪。是日,内官设九嫔,受册位于宫内。至期,上具衮冕服以告太庙、世庙如仪,易皮弁服升殿,文武百官红锦绣入班。正副使具公服。其传制并举节册至九嫔。宫中九嫔出迎于宫门外,随至拜位。女官宣册,九嫔受册,先后八拜。送节出宫门,复命,并如册妃仪。是日,九嫔各具服,候皇后率诣奉先殿,奉慈殿崇先殿行谒告礼谒内殿毕,诣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前章圣慈仁皇太后前庄肃皇后前,俱八拜。候上服皮弁服,皇后亦具服,各升座,九嫔、八拜还宫。上曰告庙,用香帛、脯醢、果酒,捧主官如故。正副使并执事官令具服行礼。百官公服侍班,馀如拟。三月初二日,册淑女方氏为德嫔,郑氏为贤嫔,王氏为庄嫔,阎氏为丽嫔,韦氏为惠嫔,沈氏为安嫔,卢氏为和嫔,沈氏为僖嫔,杜氏为康嫔。
册立东宫。
洪武册立仪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命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奉册宝立世子标为皇太子。册曰:「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田野,与群雄角逐,戡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命尔标为皇太子。于戏!尔生王宫,为首嗣,天意所属,兹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且抚军监国,尔之职也。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戒之」。皇太子服衮冕九章,乘金辂,册与皇后同宝,曰「皇太子之宝」。礼部奏上仪,内云:「皇太子受册之日,朝谢中宫,诸王贺东宫,诸王贺中宫,百官进笺贺东宫,内外命妇贺中宫」。上览奏曰:「礼太繁。况是日祭告天地、宗庙,趋事不暇。其贺中宫与东宫,宜省节之」。
册立亲王。
洪武册立仪
洪武三年夏四月,礼部造诸王册宝册宝,皆用金宝,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篆文曰「某王之宝宝匣宝座雕螭」。馀同皇太子制。
嘉靖册立仪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礼部以岁终当遣官册封宗室,而畿甸灾伤,驿递艰阻,请移来年四月,应古孟夏封诸侯之礼。诏可,著为令。
册立王妃。
天顺册立仪
天顺四年,册立王妃,旧制,与册立皇太子妃仪同。凡节册案一,张黄伞一。是日,以二上曰:「是出自何年?主之何人?」锦衣卫以仪制司对」。于是尚书萧暄、仪制司郎中俞钦等各引罪。诏下钦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