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俞汝楫 编
仪制司职掌
冠服
国朝上下冠服,具载《大明集礼》及诸司职掌。嘉靖初,又厘正衮冕及朝祭等服,而武弁、燕弁、保和、忠静等冠服,特出创制,今备列焉。
皇帝冕服
衮冕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 ,见职掌
, 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见集礼》
。
洪武十六年定。 冕,前圆后方,玄表纁里,前后十二旒,每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缫有十二就,相去一寸。红丝组为缨,黈纩充耳,玉簪导。 衮,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在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在裳。 白罗大带红里。 蔽膝随裳色,绣龙火山文。 玉革带,玉佩。 大绶,六采,赤、黄、黑、白缥绿,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 白罗中单,黻领,青缘襈。 黄韈,黄舄,金饰。
二十六年定。 衮冕十二章 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里,前后各有十二旒,旒五采,玉珠十二,玉簪导,朱缨。 圭长一尺二寸。 衮,玄衣,纁裳,衣六章,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六章,织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中单,以素纱为之。 红罗蔽膝,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寸,织火、龙、山三章。 革带,佩玉,长三尺三寸。 大带,素表朱里,用缘,上以朱锦,下以绿锦。
大绶,六采,用黄白、赤、玄、缥、绿织成,纯玄质,五百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朱韈,赤舄。
永乐三年定。 冕冠十有二旒,冠以皂纱为之,上覆曰綖,桐板为质,衣之以绮,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 用周尺
, 前后各十有二旒,每旒各五,采缫十有二就,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以玉衡维冠,玉簪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纩充耳 用黄玉
,系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紘。 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葢周镇圭之制,以黄绮约其下,别以袋韬之金龙文。 衮服十有二章,玄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 每袖各三
, 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前后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锡。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下垂玉花,下又垂二玉滴。瑑饰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则冲牙二,滴与璜相触有声。其上金钩二,有二,小绶六彩以副之。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龙文,皆织成。韈舄皆赤色,舄用黑絇纯,以黄饰舄首。
嘉靖八年定。 冠,制以圆匡乌纱冒之。冠上有覆板,长二尺四寸,广二尺二寸。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七。采玉珠十二旒,以黄、赤、青、白、黑、红、绿为之。玉珩,玉簪导,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凡尺,皆以周尺为度。 衣玄色,凡织六章,日月在肩,各径五寸。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长不掩裳之六章。 裳黄色为幅七,前三幅,后四幅连属如帷。凡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三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系于革带。 大带,素表朱里,上缘以朱,下以绿,不用锦。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一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锦。 朱韈,赤舄,黄绦,缘玄缨结。
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 见《集礼
。 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皮弁服,用乌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中缀五采玉十二以为饰,玉簪导,红组缨。其服绛纱衣,蔽膝随衣色,白玉佩,革带,玉钩(角□),绯白大带,白韈,黑舄。
永乐三年定。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黼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 玉佩、大带、大绶,韈舄,俱如冕服内制。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 今名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武弁服:
国初行亲征,遣将礼,则服武弁乘辂。其制未详。定自嘉靖初年始。
嘉靖八年定。 弁上锐,色用赤,上十二缝,中缀五采玉落落如星状。 靺衣靺裳、靺鞈,俱朱色,如常制。 佩绶、革带如常制,佩绶及靺鞈俱上,系于革带。 舄如其裳之色。 玉圭,视镇圭差小,剡上方下。有篆文曰「讨罪安命」。
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有十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袪共。龙文五九袵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袪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皇后冠服[册宝附]
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服燕居则常服 见《集礼》
。
礼服。
洪武三年定。 冠为圆匡,帽以翡翠,上饰以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搏,鬓十二钿。服褘衣,深青为质,画翟,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黻领。朱罗縠褾襈裾。蔽膝随衣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玉革带,青韈,青舄,以金饰。
永乐三年定。 九龙四凤冠,膝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葢,下垂珠结,馀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斤,大珠花十二树 皆牡丹花,每树花二朵,蕊头二个,翠花九叶
,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数 皆穰花飘枝,每枝花一朵,半开一朵,翠叶五叶
, 三,搏鬓 左右共六扇
, 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幅,上饰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幅。 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环一对,皂罗额子一,描金龙文用珠二十一颗。 翟衣,深青为质,织翟文十有二等, 凡一百四十八对
, 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襈裾,织金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或用线罗。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三等,间以小轮花,四以緅为领缘,织金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玉榖,圭长七寸,周尺,剡其上,琢榖文黄绮约其下,别以黄袋韬之。金龙文。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事件十,金事件四。 大带表里俱表,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龙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青绮副带一。 绶五采,黄、赤、白、缥、绿纁质,间施二玉环,皆织成。小绶三,色同大绶。 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玉花,下又垂玉二,滴瑑饰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则冲牙二滴,与二璜相触有声。上有金钩、小绶。五彩以副之。五采,赤、黄、白、缥、绿纁质织文。 青韈,舄韈,以青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龙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五颗。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双凤翊龙冠,首饰镯钏、金玉、珠宝、翡翠。随用诸色团衫,金绣龙凤文,带用金玉。
十四年定。 龙凤珠翠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冠制如特髟?。告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
永乐三年定。 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珠翠云二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上饰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三,博鬓 左右共六扇
,饰以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金簪一对,珊瑚凤冠觜一副。 大衫,霞帔衫,用黄色紵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紵。丝纱罗,随用玉坠子,瑑龙文。 四(衣癸)袄子 即褙子
, 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用织金或绣或加铺,翠圈,金饰以珠,或紵丝纱罗,并馀色随用。 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馀或青或绿,或随鞠衣色。 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彩色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玉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色彩结绶,以红绿线罗为结,上有玉绶花一,瑑云龙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并金垂头花板四片,小金叶六个,红线罗系带一。 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金如意云葢一件,两面鈒云龙文,下悬红组五贯,金方心云板一件,两面亦鈒云龙文,俱衬以红绮,下垂金长头花。四件中有小金钟一个,末缀白玉云朵五。 青韈舄,与翟衣内制同。
册宝
册用金二片,每片依周尺长一尺二寸,阔五寸,厚二分五厘,镌刻真书。每片侧边上下有窍,用红绦,联贯开阖,如今书帙之状,背各用红锦,嵌护藉,以红锦小褥。册盝以木为之,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用红紵丝衬里,内以红罗销金小袱裹册,外以红罗销金夹袱裹之,五色小绦,萦于匣外。
宝用金龟纽,朱绶,文用篆书曰「皇后之宝」,依周尺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宝池用金阔,取容宝宝匣二副,每副三重。外匣用木饰,与册盝同。中匣用金级造蟠龙,内小匣仍用木,与外,匣同小匣,内置一宝座。四角雕蟠龙,饰以浑金。座上用小锦袱褥,上一置宝池,用销金红罗小夹袱裹宝,其匣外各用红罗销金大夹袱覆之。
皇妃冠服[册印附皇嫔命妇附]
凡皇妃受册、助祭、朝会用礼服,燕居常服。
礼服
洪武三年定。 冠饰以九翬,四凤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九钿。翟衣,青质,绣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中单,黻领,朱縠缥襈裾。蔽膝,随裳色,文绣重雉,为章三等,以緅为领缘。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韈,舄、佩,绶。
永乐三年定。 九翬冠二顶,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宝珠一座,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承以小连云六朵。翠顶云一座,上饰珠五颗,珠翠云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个,上用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 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对。 大衫,霞佩,衫用红色紵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帔,凤文,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紵。丝纱罗,随用玉坠子。瑑凤文。 四(衣癸)袄子 即褙子
,桃花色,金绣团凤文紵丝纱罗,随用。 鞠衣,青色,胸背鸾凤云文,用织金或绣。或加铺,翠圈,金饰以珠。燕居服用素,除黄外,馀色及紵丝纱罗随用。 大带,青绵罗为之,有缘,馀或红或绿,各随鞠衣色。 缘襈袄子青色,红领褾襈裾,织金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缘襈裾,红色绿缘,襈织金花凤文,紵丝纱罗随用。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琢榖,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玉鞓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以红绿线罗为结,上有玉绶花一,瑑宝相花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并金垂头花板四片,金叶儿六个,红线罗系带一,玉佩二,如中宫。佩制珩以下瑑饰云凤文描金,上有金钩。 青韈、舄,韈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皂缘,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常服
洪武三年定。 鸾凤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珠色团衫,金绣鸾凤,不用黄带,用金玉犀。
又定。 山松特䯻假鬓花佃或花钗凤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裙,红罗褙子,衣用织金及绣凤文。
册印。
册用镀金银册二片,其长短、阔厚,与诸王册同。册盝饰以浑金沥粉蟠龙凤,其物用里覆,皆与诸王同。
印用金龟纽,其尺寸与诸王宝同,文曰「皇妃之印」。其馀制度皆与诸王同,匣皆饰以蟠凤。皇贵妃有宝,馀无宝」。
皇嫔冠服[册附]
嘉靖十年定。 冠用九翟,次皇妃之凤,大衫,鞠衣如皇妃制。圭用次玉榖文。
册
册用银少,杀于皇妃五分之一,以金饰之。
内命妇冠服。
洪武五年定。 三品以上用花钗、翟衣,四品、五品用山松特䯻,大衫为礼服。贵人视三品,以皇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为礼服,珠翠庆云冠,鞠衣、褙子缘襈裾,裙为常服。
皇太子冠服[册宝附]
皇太子陪祀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朝会,则服衮冕 见诸司职掌
、从祭社稷及受册纳妃亦如之。朔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见《集礼》
。
衮冕
洪武二十六年定。 衮冕九章。 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 圭长九寸五分。 玄衣,纁裳,衣五章,织山、龙、华虫、宗彝、火,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白纱中单黻领。 蔽膝,随裳色,织火、山二章。 革带玉钩角??玉佩 绶五采,用赤、白、玄、缥、绿织成,纯赤质,三百三十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大带,白表朱里,上缘以红,下缘以绿。 白韈,赤舄。
永乐三年定。 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各五。彩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 用青玉
, 承以白玉瑱,朱紘缨。玉圭长九寸五分,以锦约其下并韬。 衮服,九章,玄衣五章,龙在肩,山在背,火、龙、华虫、宗彝在袖 每袖各三
, 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纁裳四章,织藻、米、粉、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青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米、黼、黻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一、冲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花,下垂二玉滴。瑑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上有金钩,小绶,四采以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以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纁质,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龙文,皆织成。 韈舄皆赤色,舄用黑钩,纯黑饰舄首。
皮弁服:
永乐三年定。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九缝,每缝中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弁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玉圭,如冕服内制。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冕服内制,但无云龙文,有小绶四采以副之。 大带。 大绶。 韈舄、赤色,皆如冕服内制。
常服:
洪武元年定。 乌纱折上巾。
永乐三年定。 冠乌纱折角向上巾 亦名翼善冠。亲郡王及世子俱同。
袍,赤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蟠龙一带,用玉。 靴皮为之。
册宝
册用金二片,长阔规制,盝匣妆饰悉与皇后册同。
宝用金龟纽,朱绶,文用篆书曰「皇太子之宝」。方厚规制,池匣妆饰亦与皇后宝同。
皇太子妃冠服
礼服
洪武三年定。 与皇妃同。
永乐三年定。 九翬四凤冠,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翠翬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九树 皆牡丹花,每树花一朵,半开一朵,蕊头二个,翠叶九叶
,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数 皆穰花飘枝,每枝花一朵,半开一朵,翠叶五叶
,双博鬓 左右共四扇
,饰以鸾凤,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九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 珠翠面花事珠排环一对,珠皂罗额子描金凤文,用珠二十一颗。 翟衣,深青为质,织翟文九等 凡一百三十八等
。 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襈裾,织金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或用线罗。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二等间一小轮花三,以(巾耴)为领缘,织金云龙文,紵丝纱罗,随用。 玉榖,圭长七寸,剡其上,瑑榖,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四。 大带表里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凤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青绮副带一。 绶四采,赤白缥绿,纁质,皆织成。间施二玉环,小绶三,色同大绶。 玉佩二。珩以下瑑饰云凤,文描金,上有金。 以小绶四采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织成。 青韈舄。韈,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常服:
洪武三年定。 犀冠,刻以花凤,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诸色团领衫,金绣鸾凤,惟不用黄。带用金玉犀。
四年又定。 与皇妃同。
永乐三年定。 燕居冠,以皂縠为之,附以宝。博山止饰宝珠一座,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翠珠穰花鬓二朵,珠翠云十六片,翠云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上饰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双博鬓 左右共四扇
,饰以鸾凤金宝钿十八,边垂珠滴,金簪一对,珊瑚凤冠觜一副。 大衫霞帔,衫用红色紵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紵丝纱罗,随用玉坠子,瑑凤文。 四(衣癸)袄子 ,即褙子
,桃红色,金绣团凤文紵丝纱罗,随用。 鞠衣,青色,胸背鸾凤云文,用织金或绣或加铺。翠圈,金饰以珠,或素除黄外,馀色并紵丝纱罗随用。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馀,或红或绿,各随鞠衣色。 缘襈袄子,青色,红领褾襈裾,织金采色云凤文紵丝纱罗,随用。 缘襈裾,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花云文紵丝纱罗,随用。 玉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玉花采结绶。以红绿线罗为结,上有玉绶花一,瑑云凤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并金垂头花瓣四片,小金叶六个,红线罗系带一。 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金如意云葢一件,两面鈒云凤文。下悬红组五贯金方心云板一件,两面亦鈒云凤文。俱衬以红绮,下垂金长头花,四件中有小金钟一个,末缀白玉云朵红。 青袜舄与前翟衣内制同。
亲王冠服[册宝附]
亲王助祭、谒庙、正旦、冬至等朝服,则服衮冕 见《诸司职掌
。 受册、纳妃亦如之。朔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见《集礼》
。
衮冕
洪武二十六年定。 衮冕九章 冕五采,玉珠九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簪导。 圭长九寸二分五厘。 青衣,纁裳,衣五章。织山、龙、华虫、火、宗彝。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白纱中单黻,领青缘。 蔽膝,随裳色,织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角??佩玉 绶五采,赤白、玄、缥、绿织成,纯赤质,三百二十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大带表里白罗朱缘绿。 白韈,朱履。
永乐三年定。 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各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 用青玉
,承以白玉瑱,朱紘缨。 玉圭长九寸二分五厘,以锦约其下,并韬。 衮服九章。青衣五章,龙在肩,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 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东宫。佩制,自珩以下,瑑云龙文。上有金钩,小绶四采以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龙文,皆织成纁质。 韈舄皆赤色,舄用黑钩,纯黑饰舄首。
皮弁服:
永乐三年定。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九缝,每缝中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弁,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玉圭如冕服内制。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冕服内佩制,但无云龙文,有小绶四采以副之。 大带 大绶。 韈、舄俱如冕服内制。
常服
永乐三年定。 冠袍带靴俱与东宫同。
保和裳服。
嘉靖七年定。 冠制,以燕弁为准。亲王用九(巾耴)世子用八(巾耴)。郡王用七(巾耴)俱去簪与五。玉后山皆一扇为之,分画为四。郡王长子冠如忠静之制,用五(巾耴)。服用青深青,缘前后方龙补各一。身用素地,边用云。其补子,郡王长子织金为之。衬用深衣,玉色带,青表,绿里缘缘。履用皂,绿结,白韈。
册宝
册用金二片,长阔规制,盝匣妆饰与皇太子册同。
宝用金,龟纽,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文曰「某王之宝」池匣籹饰与皇太子宝同。但太子宝盝匣,雕蟠,龙王则雕蟠螭。
亲王妃冠服
王妃受册、助祭、朝会,则服礼服 见集礼
。
礼服
洪武三年定。 冠饰以九翬,四凤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鬓,博九钿。翟衣,青质,五色九等,绣翟编次于衣及裳,素纱中单,黻领,朱縠褾、襈、裾,蔽膝随裳色,以(巾耴)为领缘,绣翟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韈,舄佩,绶。
永乐三年定。 九翟冠二,顶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饰以火珠翟二,小珠翟三,翟翠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珠一。座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承以小连云六片,翠顶云一座,上饰珠九颗,珠翠云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九个,上用珠九颗。金凤一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 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双。 大衫霞帔衫,用大红紵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凤文紵丝纱罗,随用金坠子,亦鈒凤文。 四(衣癸)袄子 即褙子。
,桃红色金绣团凤文,紵丝纱罗,随用。 鞠衣,青色如深衣,制胸背金绣云凤文,紵丝纱罗并各色随用,惟不用黄。燕居服用素。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或用红罗。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榖,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公主不用圭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以红绿丝罗为结,上有玉绶花一,瑑宝相花玉绶带,上玉珠坠六颗,并金垂头花板四片,小金叶六个,红线罗系带一。 玉佩二如东宫。妃佩制,珩以下瑑云凤文描金,上有金钩。 青韈舄。韈,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常服
洪武三年定。 犀冠,刻以金凤,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诸色团领衫,金绣花凤,惟不用黄。带用金玉犀。
洪武四年定。 与皇妃同。
公主冠服
礼服常服。
洪武三年定。 与亲王妃同。
册印
册用银二片,长阔规制,悉与亲王册同。
印用金龟钮,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文曰「某国公主之印」,绶用朱印,池用金池匣妆饰,亦与亲王同。但亲王饰蟠螭,公主则用饰蟠凤。驸马冠服见文武冠服内与侯同。
世子冠服。
世子遇圣节、千秋节并正旦、冬至、进贺表笺及其父王生诸节庆贺,皆服衮冕。
衮冕
洪武二十六年定。 衮冕七章 冕三采,玉珠,七旒,五组缨,青纩充耳,金簪导。 圭长九寸。 青衣纁裳,七三章,织华虫、火宗彝。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素纱中单,青领襈,赤(革犮)。 革带,佩白玉,玄组绶。 绶,紫质,用紫、黄、赤,三采织成章,织三白玉环。 白韈,赤舄。
永乐三年定。 冕冠:玄里,朱表,前圆后方,前后各八旒,每旒五采缫八就,各贯三采玉珠八。赤白青色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 用青玉
,朱紘缨,承以白玉瑱。 玉圭,长九寸,以锦约其下,并韬。 青衣纁裳七章,青衣三章,火一在肩,其二,与华虫、宗彝各三,在两袖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纁领织黻文九。 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二,如亲王之佩制,珩以下缘云龙文。上有四钩,以小绶四采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纁质,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皆织成。 韈、舄皆赤色,舄用黑约,纯黑饰舄首。
皮弁服。
永乐三年定。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八缝,每缝中缀三采玉八,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玉圭,如冕服内制。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缥襈裾,领织黻文九。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冕服内佩制,但无云龙文,有小绶四采以副之。 大带。 大绶、韈、舄俱如冕服。内制。
常服:
永乐三年定。 冠袍带、靴俱与亲王同。
《保和冠服》[制见前]。
世子妃冠服
礼服常服。
永乐三年定。 与亲王妃同,但冠用七翟。
郡王冠服
衮服。
永乐三年定。 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七旒,每旒五采缫七就,各贯玉珠七,赤白青色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 用青玉。
,朱紘缨,承以白玉瑱。 玉圭,长九寸,以锦约其下,并韬。青衣纁裳五章,青衣三章,粉米一在肩,其二,并藻宗彝各三,在两袖,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纁裳二章,织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七。 蔽膝随裳色二章,织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亲王,佩制,珩以下瑑云龙文。上有金钩,以小绶四采副之。四采,赤色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各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受,四采,赤白、缥、绿纁质,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皆织成。 韈、舄皆赤色,舄用黑钩,纯黑饰舄首。
皮弁服。
永乐三年定。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七缝,每缝中缀三采玉七,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玉圭,如冕服内制。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七。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冕服内制,但无云龙文,有小绶四采以副之。 大带 大绶。 韈、舄俱如冕服内制。
常服:
永乐三年定。 冠袍带、靴俱与亲王同。
保和冠服[制见前]。
郡王妃冠服
礼服
永乐三年定。 七翟冠二,顶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皆口衔珠滴。冠中宝珠一。座前后珠牡丹花二朵,蕊头八个,翠叶三十六叶,珠翠穰花鬓二朵。承以小连云六片,翠顶云一座,饰以珠五颗珠,翠云十一片,翠口圈一副,金宝钿花八个,上用珠八颗,金翟一,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 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对。 大衫霞帔衫,用大红紵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翟文紵丝纱罗,随用金坠子,亦鈒翟文四(,衣癸)袄子 即褙子
,桃红色金绣翟文,紵丝纱罗随用。 鞠衣,青色,胸背金绣云翟,文紵丝纱罗,并各色随用,惟不用黄,燕居服用素。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或用红罗。 玉、縠圭长七寸,剡其上。瑑縠文,以锦约其下,并韬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翟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玉花采结,绶以红绿线罗为结,上有玉绶花一,瑑宝相花文。绶带。上玉坠珠六颗,并金垂头花板四片,小金叶六个,红线罗系带一。 玉佩二,如亲王妃。佩制,珩以下瑑金翟文描金,上有金钩。 青韈舄。韈,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翟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常服:
永乐三年定。 俱与亲王妃同。
长子冠服
朝服
七梁冠,大红素罗衣,白素纱中单,大红素罗裳及蔽膝,大红素罗,白素纱二色夹带,玉朝,带丹矾红花锦锦鸡绶,玉佩,象牙笏,白绢韈,皂云皮头,履鞋。
公服
皂绉纱幞头,大红素紵丝衣,玉革带。
常服:
乌纱冒,大红紵丝织金狮子,开(衣,癸),圆领,玉束带,皂皮,铜线靴。
保和冠服[制见前]。
长子夫人冠服:
珠翠五翟冠,大红紵丝大衫,深青紵丝金绣翟,鸡??皆子,青罗金,绣翟,鸡霞帔,金坠头。
郡主冠服:
永乐三年定。 与郡王妃同,惟不用圭及少四珠环一对。
将军以下冠服
镇国将军冠服,与长子同。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与长子夫人同。
辅国将军冠服与镇国将军同,惟冠六梁,带用犀。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与镇国将军夫人同,惟冠用四翟,抹金银坠头。
奉国将军冠服,与辅国将军同。惟冠五梁,带用金鈒花。 常服大红织金虎豹。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与辅国将军夫人同,惟(衣皆)子,霞帔,金绣孔雀文。
镇国中尉冠服,与奉国将军同,惟冠四梁,带用素金,佩用药玉。 镇国中尉恭人冠服,与奉国将军淑人同。辅国中尉冠服,与镇国中尉同,惟冠三梁,带用银鈒花绶,用盘雕。 公服用深青、素罗。 常服用红织金、熊罴。 辅国中尉宜人冠服,与镇国中尉恭人同,惟冠用翟,褙子霞帔,金绣鸳鸯文,银坠头。
奉国中尉冠服,与辅国中尉同,惟冠二梁,带用素银绶,用练雀幞头,黑膝。 常服红织金彪。 奉国中尉安人冠服,与辅国中尉宜人同,惟大衫用丹矾红褙子霞佩,金绣练雀文。
县主冠服,珠翠五翟冠,大红紵丝大衫,深青紵丝金绣孔雀褙子,青罗金绣孔雀霞帔,抹金银坠子头。
郡君冠服同。县主,惟冠用四翟,褙子霞帔,绣鸳鸯文。
县君冠服,与郡君同,惟冠用三翟。
乡君冠服,与县君同,惟大衫用丹矾红,褙子、霞帔金绣练雀文。
仪宾冠服:凡朝服、公服、常服,俱照品级,与文武官同。惟笏皆用象牙。常服花样视武官。
弘治十三年定。 郡主仪宾,鈒花金带,胸背狮子。 县主仪宾,鈒花金带。 郡君仪宾,光素,金带,胸背俱虎豹。 县君仪,宾鈒花银带。 乡君仪宾,光素银带,胸背俱彪,故违僭用者,革去冠带,戴平头巾。与本处儒学读书,习礼三年,方许复职。
文武官冠服:
朝服
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传制则文武官各服朝服 见《诸司职掌
。其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单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佩绶,白韈,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用玉为蝉。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用金为蝉。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二瑁为蝉,俱左插雉尾。 驸马冠,与侯冠同,不用雉尾。 一品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绿、黄、赤紫色,四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二品官冠六梁,带带、绶环用犀,馀同一品。 三品冠五梁,革带用金佩用玉,绶用黄、绿、赤、紫四色织丝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金笏,用象牙。 四品冠四梁,革带用金,佩用药玉,馀同三品。 五品官,三梁,革带用银鈒花,绶用黄、绿、赤、紫四色织成盘雕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镀金笏,用象牙。 六品、七品冠二梁,御史加獬豸。革带用银佩,用药玉,绶用黄、绿、赤三色丝织成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笏用槐木。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鸂鶒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大朝庆贺进表,随班行礼,止用公服。三十年奏准,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礼。
嘉靖八年定。 梁冠照旧式,上衣用赤罗、青、绿,其长过腰,指七寸。毋掩下裳。中单白纱为之,青缘。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罗。青缘蔽膝,缀革带。 绶各照品级。花样、革带之后,佩绶系而饰掩之。其环亦各照品级。用玉、犀、金、银铜为之,不以织于绶。大带表里俱青帷,两耳及下垂缘以绿色,用青组约之。革带,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俱照旧式。佩玉一如。 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药玉,各照旧袜履,俱照旧式。
祭服
凡上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见集礼
。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陪祭服。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皂领,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第,并同朝服。又令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又令杂职祭服,与九品同。
嘉靖八年定。 凡上衣用青罗,皂缘,长与朝服同,下裳用赤罗皂缘,制与朝服同。蔽膝、绶环、大带、革带、佩玉、袜履,俱与朝服,同去方心曲领。
公服
在京文武官每日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公服。在外文武官,每日清晨公座,亦服之 见诸司职掌
。 后常朝止便服,惟朔望俱公服朝参。其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公服用盘领右袵袍,或紵丝纱罗,绢从宜制造,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用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幞头,黑漆纱,二等展角长一尺二寸。其杂职官员,幞头用垂带、笏,依朝服为之。腰带,一品用玉,或花或素,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荔枝,五品以下用乌角,鞓用青革,仍垂挞尾于下。靴用皂。凡公、侯、驸马、伯公服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凡文武官公服花样,如无从织买,用素随宜。又令,凡内外未入流杂,职官,幞头展角与入流官,不用垂带。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鈒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鈒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
二十六年定。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三品、四品,孔雀云雁,五品白鹇。六品、七品鹭鸶、鸂鶒。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雀。风宪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凡常服制度
洪武二十三年定。 令官员人等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职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官同。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一尺,袖口仅出拳。
凡束带
洪武二十四年定。 公、侯、驸马、伯,与一品同。杂职未入流官,与八品九品同。
凡服色禁制
洪武二十六年定。 令品官常服用杂色紵丝、绫罗、彩绣,庶民止用紬绢纱布,不许别用。又令官吏及军民、僧道人等衣服、幔帐,并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就龙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其朝见人员,四时并用颜色,衣服不许纯素。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得衣麒麟服色。
天顺二年,令官民人等衣服不得用龙蟒、飞鱼、斗牛,大鹏像生狮子,四宝相花。 西番莲大云花样,并玄黄紫及玄色样,黑绿柳黄,姜黄明黄等色。
成化二年,令官民人等不许僭用服色花样。
弘治十三年奏:准「今后公、侯伯及文武大臣,各处镇守、守备等官,敢有违例奏讨。蟒衣、飞鱼等项衣服者,该科参驳,科道纠劾,该部执奏,治以重罪」。
嘉靖六年,令在京在外官民人等,不许滥服五彩妆花、织造违禁颜色,及将蟒龙造为女衣,或加饰妆彩,图利货卖。其朝贡夷人,不许擅买,违式衣服。如违将买者卖者,一体拿问治罪。
十六年题,准令后在京在外文武官员,除本等品级服色及特赐外,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等项,违禁华异物色。其大红紵丝纱罗服,惟四品以上官及在京九卿、翰林院、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尚宝司、光禄寺、鸿胪寺、五品堂上官、经筵讲官,方许穿用。其馀衙门,虽五品官及五品以下官,经筵不系讲官,俱穿青绿锦绣,遇有吉礼,止许穿红布绒褐。品官花样照依品级。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官练鹊,风宪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不许混同穿用,锦衣卫侍卫指挥者得衣麒麟服色,其馀带俸及不系侍卫人员及千百户等官,虽系侍卫,俱不许僭用。
凡致仕罢间官员服色:
洪武三年令,年老致仕及侍亲辞间官,许用纱帽、束带。若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
三十年,令致仕官服色与见任同,若遇朝贺及谢恩见辞,一体具服行礼。
忠靖冠服:
嘉靖七年定。 忠靖冠,即古玄冠,冠匡如制,以乌纱冒之,两山俱立于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各压以金线,边以金缘之。四品以下去金边,以浅色丝线缘之。忠靖服即古玄端服色,改用深青,以紵丝纱罗为之。三品以下用云,四品以下用素,边缘以蓝青,前后饰以本等花样。补子,深衣用玉色,素带如古大夫之带,制青表绿缘边并里,素履,色用青绿绦、结,白袜。 凡王府将军、中尉及左右长史、审理、正副、纪善、教授等官,俱以品官之制服之,仪宾不得概服。 在京七品以上官及八品以下翰林院、国子监行人司官、在外方面官及府州县正官、儒学教官及武官都督以上,许服其馀,不许。
命妇冠服。
礼服
凡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礼服。
洪武五年定。 凡命妇团衫,以红罗为之。绣重雉为等第,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六品四等,七品三等,其馀不用绣雉。
二十四年定。 命妇朝服,公、侯、伯与一品同。大袖衫,用真红色。一品至五品,紵丝绫罗随用。六品至九品,绫罗,随用并紬绢,霞帔、褙子皆用深青缎疋。公侯及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五品绣云霞鸳鸯。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雀文大袖衫,领阔三寸,两领直下一尺间。缀子三。前身长四尺一寸二分,后身长五尺一寸,内九寸八分。行则折起,末缀钮子二钮,在掩钮之下,拜则放之。袖长三尺二寸二分,根阔一尺,口阔三尺五分,落褶一尺一寸五分,掩钮二,就用衫料。连尖长二寸七分,阔二寸五分,各于领下一尺六寸九分,处缀之于掩下,各缀纽门一,以纽住折起后身之馀者。兜子亦用衫料,两块斜剪上尖,下平连尖,长一尺六寸三分。每块下平处,各阔一尺五分,缝合于领,下一尺七分处缀之,上缀尖皆缝合,以藏霞帔后垂之末者霞佩二条,各长五尺七寸,阔三寸二分,各绣禽七。随品级用前四后三,各绣临末,左右取尖,长二寸七分,前后分垂横,缀青罗襻子,牵连并之。前垂三尺三寸五分,尖缀坠子一,后垂二尺三寸五分。临末插兜子,内藏之坠子中鈒花禽一,四面云霞文禽如霞帔,随品级用。笏以象牙为之。圆首方脚长六寸四分,阔一寸五分,厚一分五厘。二十六年定。 一品冠用金事件,珠翟五个,珠牡丹开头二个,珠半开三个,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珠翟四个,珠牡丹开头二个,珠半开四个,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一品至二品,霞帔用云霞翟文,鈒花金坠子。(衣皆)子,用云霞翟文。
三品至四品,霞帔用云霞孔雀文,鈒花金坠子,(衣皆)子用云霞孔雀文。
五品至六品,冠用抹金银事件,珠翟三个,珠牡丹开头二个,珠半开五个,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二个。
五品霞帔,用云霞鸳鸯文,镀金鈒花银子,坠(衣皆)子,用云霞鸳鸯文。
六品霞帔,用云霞练鹊文,鈒花银坠子,(衣皆)子,用云霞练鹊文。
七品至九品,冠用抹金银事件,珠翟二个,珠月桂开头二个,珠半开六个,翠云二十四片,翠月桂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七品霞帔坠子。(衣皆)子,与六品同。
八品、九品,霞帔用绣,缠枝花坠子,与七品同。??皆子绣摘枝团花。
常服:
洪武二十四年定。 命妇常服,用颜色团领衫。
进士巾服。
洪武初年定。 进士巾,如今乌纱帽之制,顶微平,展角阔寸馀,长五寸许,丝以垂带,皂纱为之,深色蓝罗袍,缘以青罗,袖广而不杀。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于后,笏用槐木。廷试后,赴国子监领出传胪日服之,至上表谢恩。后谒先师孔子,行释菜,礼毕,始易常服。其巾袍等仍送国子监交收。
状元冠服。
朝冠,二梁,朝服绯罗为之,圆领,白绢中单,锦绶,全蔽膝全槐。笏一把,纱帽,一顶,光素银带一条,药玉佩一副,朝靴、毡、袜各一双, 俱内府制造
。 礼部官引至御前颁赐,上表谢恩日服之。
生员巾服。
洪武二十四年定。 生员襴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绦,软巾,垂带。
吏员巾服
洪武四年定。 各衙门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穿皂盘,领衫,系丝绦,戴四方平顶巾。
十四年定。 吏员皂衣改用青衣。
三十年定。 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样不与庶民同。
士庶巾服[公使人等附]
洪武三年定。 士、庶初带四带巾,今改四方,巾用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执仗之士首服镂金额交脚幞头,服诸色辟邪宝相花裙袄,铜葵花束带,皂纹靴。刻期,冠方顶巾,衣胸背鹰鹞花腰线袄子,诸色阔丝匾绦、象牙雕花环。行縢八带,鞋、皂隶。冠圆顶巾,衣皂衣。
又令庶民男女衣服,并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紵丝、绫罗,许用紬绢素纱。其首饰钏镯并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鞋,不得裁制花样金锦妆饰。
四年定。 皂隶公使人穿皂盘领衫,戴平顶巾,系白(衣,答)(衣专)带牌。
六年,令庶民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未入流品者并同。庶民帽不得用顶,帽珠许用水晶、香木,校尉只丝束带、幞头、靴鞋,刻期,雕刻杂花、象牙绦环外,馀同庶民。
十四年,令农民之家许穿紬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紬纱。 又令、校尉用金鹅帽,黑漆戗金荔枝,改作铜钉样,每五钉攒就,四面稍起边栏,鞓用青紧束之,各衙门祇禁。原穿皂衣,改用淡青。 又令: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伽裟、讲僧,玉色,常服丝绦,浅红伽裟。教僧,皂常服,黑绦,浅红袈裟。僧官皆如之。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用赤色。道官亦如之。惟僧录司官袈裟,道录司官法服朝服,皆绿纹,饰以金。
二十二年,令将军、力士、校尉、旗军常戴头巾或(□盍)脑,官下舍人并儒士、吏员、民人常戴本等头巾,乡村农夫许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二十三年,令耆民、儒士、生员衣制同,文职惟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依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军人衣长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一尺,窄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
二十五年,令文武官同籍父兄、伯叔弟侄子婿及儒士生员、吏、典、知印、承差。钦天监天文生太医院医士,瑜珈僧正一道士、将军、散骑舍人、带力之人,正五马军小旗教读,《大诰》师生许穿靴。校尉力士遇上直,许穿出外,不许。其庶民商贾技艺,步军及军下馀丁、管步军总小旗,官下家人火者、皂隶、伴当、在外医卜、阴阳人皆不许,止许穿皮,札(革翁)。其北平、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并直隶徐州,地寒人民,许穿牛皮直缝靴。
二十六年,禁官民步卒人等不许服对襟衣,惟骑士不拘。
正德元年,禁商贩吏典、仆役、娼优、下贱皆不许,服用貂裘。僧道隶卒下贱之人,俱不许。服用紵丝、纱罗、绫、锦。
十六年,禁军民人等,如有穿紫花罩甲等服,或禁门或四外游走者,许缉事并地方人等擒拿。
万厯二年,禁举人、监生、生儒下至民庶奴隶之辈,有僭戴忠靖金线冠巾,穿锦绮镶履,及张伞葢戴暖耳者,听五城御史严拿重责,枷示,仍送问。
士庶妻冠服[婢使人等附]
洪武三年定。 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服浅色团衫,许用紵丝绫罗、紬绢。
五年,令:凡民间妇人礼,惟用紫染色绝,不用金绣。凡妇人袍衫,止用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凡女子在室者,服饰之制皆作三小髻,金钗珠头𩫹窄袖褙子。凡婢使人等,绾高顶髻,用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绾,双髻,用长袖、短衣、长裙。成化十年,令禁官民人等妇女,不许僭用浑金衣服、宝石首饰。
正德元年,令军民妇女不许用销金衣服、帐幔、宝石、首饰镯钏及娼妓,不许用金首饰银镯钏。犯者,本身家长夫男匠作,各治重罪。
教坊司冠巾服。
洪武三年定。 乐艺冠,青卍字顶巾,系红绿(衣。答)(衣专)。乐妓则带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御前供奉俳长,皆服鼓吹冠,红罗胸背小袖袍,红绢(衣,答)(衣专),皂靴色长,皆服鼓吹,冠红青绿紵丝彩画百花袍,红绢(衣,答)(衣专)。歌工皆服弁冠,红罗织金胸背大袖袍,红生绢锦领中单,黑角束带,红熟绢锦脚裤,皂皮琴鞋,白棉布夹袜。乐工服色与歌工同。
凡教坊司官,常服冠带,与百官同至御前供奉,执粉漆笏,服黑膝,幞头,黑绿罗大袖襴袍,黑角偏带,皂靴。
又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又令乐人戴鼓吹,冠不用锦绦,惟用红(衣,答)(衣专),专服色,不拘红绿。
又令教坊司妇人不许带冠穿褙子。
又令乐工当承应,许穿靴出外,不许。
又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颜色,不得穿用。俳色长、乐工俱戴黑头巾,系杂色绦。
凡中宫供奉女乐、奉銮等官妻,本色鬏髻、青罗圆领、提调女乐,服黑膝唐巾,大红罗销金花圆领,镀金花带,皂靴。歌章女乐,服黑膝唐巾,大红罗销金裙袄子,胸带,大红罗抹额,青绿罗衫,画云肩,描金牡丹花皂靴。奏乐,女乐,服色与歌章同。
房屋器用等第
国初著令,凡官民服色、冠带、房屋、鞍马,贵贱各有等第,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官员任满致仕与见任同。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父祖房舍及衣服车马,有官者依品级。其御赐者,及军官、军人服色不在禁例。又禁凡服色、器皿、房屋等项,并不许雕刻刺绣。古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及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等形,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至今遵守,不敢违越。其禁制备列于后。
房屋
洪武二十六年定。 官员葢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其楼房不系重檐之例,听从自便。 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家庙三间五架,俱用黑板瓦,葢屋。脊用花样瓦兽,梁、栋、斗、栱,檐桷用彩色绘饰。窻枋柱用金漆或黑油饰。其馀廊庑、库厨等从屋房,宜从葢造,俱不得过五间七架。 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栱、檐桷,用青碧绘饰。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 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瓦兽、梁、栋,檐桷用青碧绘饰。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 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梁栋,止用土黄刷饰。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 一,品官房舍除正厅外,其馀房舍,许从宜葢造。比正屋制度,务要减小,不许太过。其门窻户牖,并不许用朱红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斗栱及彩色妆饰。
又定在京功臣宅舍地势,宽者,住宅后许留空地十丈,左右边各许留空地五丈。若见住旧居,所在地势窄隘,止仍旧居,不许那移军民,以留空地官员之家,住宅照依前定丈尺,不许多留空地,过此即便退出,令子孙赴官告给园地,另于城外量拨功臣之家,不许于住宅前后左右多占地丈,葢造亭馆,或开掘池塘,以为游玩。公侯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子孙家人于市肆开张。铺店生放钱债,及出外行商中盐,兴贩物货。
三十五年,申明军民房屋不许,葢造九五间数,一品、二品厅堂各七间,六品至九品厅堂,栋梁止用粉青刷饰,庶民所居屋从屋虽十所二十所,随听宜葢但不得过三间。
正统十二年,令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车舆
洪武元年定。 并不得雕饰龙凤纹职官一品至三品,许用间金妆饰、银螭绣带、青幔。四品、五品素狮子头、绣带、青幔,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素带、青幔,轿子比同车制。庶民居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子比同车制,并不许用云头。
六年,令凡车舟坐轿,除红漆外,许杂色漆饰,五品以上,车同青幔,馀并不许其坐轿,止许妇人及官民老疾者乘之。
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许乘轿,其馀不许违例,在外各衙门俱不许乘轿。
弘治七年,申明两京及在外文武官员,除奉有旨及文武例应乘轿者,止许四人扛抬。其两京、五府管事并内外镇守守备等项公、侯、伯、都督等官,不分老少,皆不许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指实奏闻。
万厯三年奏:「准武职衙门及勋戚等官,俱不许僭用四人,帷轿与肩舆,及擅用交床上马,违者听科道官及巡视衙门参奏,重处指挥以下京卫调。外卫调边卫,俱带俸差操。
伞葢。
洪武元年,令庶民并不许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雨伞。三年,令京城内一品、二品许用伞葢,其馀止许用雨伞,京城外听用之。十六年,令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太常卿、应天府尹、国子监祭酒、翰林等学士许张伞葢。
二十六年定。 一品、二品,银浮屠顶、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三品、四品用红浮屠顶,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以上伞葢俱用黑色。茶褐两伞俱用红油绢。五品用红浮屠顶,青罗表红绢里两檐。雨伞同四品。六品至九品用红浮屠顶,青绢表、红绢里,两檐雨伞俱用油纸。
三十五年,申明官员伞,葢不许用金绣朱红妆饰,公、侯、驸马、伯与一品、二品同。
成化九年,令两京官员油伞,遇雨任用其凉伞,京城内不许张设,若出郊在外,不拘此限。
鞍辔
洪武元年,令庶民不得描金,惟用铜铁妆饰。
二十六年定。 公、侯、一品、二品用银减铁事件,(革占)用描银。三品至五品用银减铁事件,(革占)用油画。六品至九品用摆锡铁事件(革占)用油画。
三十五年,申明官民人等鞍辔马颔下缨并秋辔,俱用黑色,不许用红缨及描金嵌金天青朱红妆。军民用铁事件,黑绿油(革占)。
帐幔
洪武元年,令并不许用赭黄龙凤文。职官一品至三品许用金花刺绣纱罗,四品、五品刺绣纱罗,六品以下许用素罗,庶民用纱绢。
三年,令职官一品至五品帐幔,许用绫罗纱被褥,用紵丝锦绣。六品至九品帐幔许用纱绢,被褥用绫罗、紬、绢,庶民用紬、绢、布。
器皿。
洪武二十六年定。 公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用金,馀用银。三品至五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俱用银,馀皆用磁、漆、木器,并不许用朱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庶民酒注用锡,酒盏用银馀磁、漆。 又令官员床面、屏风、槅子并用杂色漆饰,不许雕刻龙凤文,并金饰朱漆。 又令军官军士应用弓矢,止是黑漆弓袋、箭囊,并不许用朱漆描金妆饰。
三十五年,申明官民人等不许僭用金酒爵,其椅桌、木器之类,亦不许用朱红金饰。
正德十六年奏:准职官一品、二品器皿不许用玉,止许用金以为定例。其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银与庶民同。官吏人等不许僭用金酒爵。其椅桌、木器之类,并不许用朱红金饰。
寺观庵院。
洪武三年,令除殿宇梁栋门窻神座案桌,许用红色,其馀僧道自居房舍,并不许起造斗栱、彩画梁栋,及僭用红色什物床榻椅子。
六年,令凡各处僧道寺观、金彩、妆饰、神佛、龙凤等像,除旧有外不许再造。
天顺八年,诏:「京城内外寺观,今后不许增修请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