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俞汝楫 编
列传
郎署。
宋濂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幼聪敏强记,从同郡吴莱、黄溍学,为古文,有声。元至正间,有荐濂翰林编修官者,濂以亲老不就,隐居小龙门山中。岁辛丑,金华既归附,上遣使以书币征之,与括苍刘基、叶琛、章溢四人同见,上甚礼重之。擢濂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既而命授皇太子,经甲辰十月,改起居注。乙巳三月,以疾告归,上赐以金帛,太子亦厚遗之。濂归,奉表谢,上赐书嘉劳之,其略曰:「先生之师,吾子训饬甚严,是不佞也。以时言讲解,释圣贤之意,是不固也。以忠贞立心,以节俭制行,是得儒者之道也。昔闻古人今亲见之。仍侑以文绮。洪武三年修《元史》,诏徵濂与翰林待制王禕为总裁官。六月,除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三年,以失朝参,左迁编修。四年,迁国子司业。秋,以议祭孔子礼稽缓,贬知安远县。是年十一月召还,为礼部主事。五年冬,迁太子赞善大夫。六年七月,复命为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八月,上命濂与詹同、乐韶凤等纂修《大明日厯》一百卷。又与吴伯宗、朱右等修《宝训》五卷。每旦侍膳燕见,必命茶赐坐,濂不能饮。一日,侍饮,醉行不能成步,上见而欢甚,为诗赐之,仍命侍臣咸为歌辞,且曰:「使后世知吾君臣同乐如此也」。九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擢濂长孙慎为殿廷仪礼司序班,复召濂仲子璲为中书舍人,子孙联班内廷,儒者荣之。濂既老,难于步趋,上命选良马以赐,复为作良马歌,命词臣咸赋之,以示优宠。年六十八,上悯其老,赐致仕归乡里。及陛辞,上以御制文集赐之,加钞彩段及衣三袭,命其孙慎护至家,濂上表称谢,上复赐手诏答之。自是每岁一朝,至则恩遇之甚厚。十三年,璲以事得罪,濂当连坐,有司请罪之。上以濂旧臣,特命居于茂州。十四年五月,行至夔州,卒。所著有《潜溪集》四十卷、《萝山集》五卷、《龙门子》三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归田集》四十卷。长子瓒,与璲俱以能书名。
吴伯宗
吴伯宗,抚州金溪人。洪武四年进士第一。时初开科取士,得伯宗。上甚喜,赐袍笏、冠服。擢礼部员外郎,命与学士宋濂等同修日厯。胡惟庸方用事,欲人附巳。伯宗性刚直,不肯与之相降屈,惟庸每衔之。八年竟坐忤庸庸中伤,以事,谪居凤阳。伯宗上书论时政,因言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以事,恐久为国患,词甚剀切。上得其言,即召还,赐袭衣、钞锭,奉使安南,得驯象方物以归。除国子助教。十二年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说,皇太子嘉纳之。明年改为翰林典籍,御制十题,命赋之。伯宗援笔立就,词语峻洁。上嘉其才敏,赐织金锦衣。十四年,除太常寺丞,辞不拜。十五年,除国子司业,复固辞。由是忤旨,贬陕西金县教谕。至淮安,召还,除翰林检讨。未几,拜武英殿大学士。十六年冬,坐弟仲实为三河知县,荐举不以实,伯宗为所累,复降为翰林检讨。十七年卒。伯宗为人温厚详雅,博学能文章,所著有《南宫集》、《使交集》、《成均玉堂》等集。
魏观。
魏观,字起山,武昌蒲圻人。初以文学荐为国子助教,历浙东提刑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盐司,入为起居注。三年正月,升太常卿。七月转翰林侍读学士。十二月,拜国子祭酒。四年八月,以考祭孔子礼不以时奏,贬为龙南知县。甫至官,召还,为礼部主事。五年三月,出知苏州府。深惩陈宁苛酷之弊,一以宽厚为政。明教化,正风俗,郡中翕然。升四川参政,未行,上以苏州大郡,政务繁剧,非其人不可使理,命仍知苏州焉。
陈敬
陈敬者,世家增城之石滩。洪武十四年以贤良举,授礼部主客司郎中。遇事刚果敢为,人多忌之。以事左迁云南曲靖府幕官,寻署剑州州事。剑州乡寇窃发,来攻州城,敬不欲为偷生计,亲率壮士御之,众寡不敌,其下欲退,敬瞋目大骂,贾勇前进,遂力战而死,军民咸聚哭赙焉。上闻,命有司恤其丧。
王钝
王钝,河南太康人。洪武中,举秀才,授礼部主事,改湖广长沙府通判,坐事免。复举明经,授北平府通判。入为吏部试郎中,升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升本司左参政。奉使僰夷,僰夷致赠遗,固辞不得,强受之。至云南,悉纳布政司官库。太祖高皇帝嘉之,升浙江布政使。建文中,升户部尚书。成祖即位,命解户部之务,月给尚书俸之半。居京师后,命往北京、山东抚绥军民经理屯戍。永乐三年,以老赐敕奬谕,命仍以浙江左布政使司之职致仕还乡。钝有文学,持身廉静。然为人脂韦,遇大议媕婀,无所可否云。
崔恂
崔恂,青州临淄人。洪武间,由乡贡举人擢礼部主客员外郎,升兵部车驾郎中。永乐二年升云南左参政。恂资质厚重,以谦谨自持。事其母孝,居官虽远地,必迎就养。及卒,人多惜之。
林鸿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少任侠不羁,读书能强记。高皇帝时,部使者以人才,荐授将乐儒学训导。居七年,擢拜膳部员外郎。高皇帝临轩,试龙池春晓孤雁》二诗,一日名动京师。是时,鸿年未四十,高皇帝治尚操切,而鸿性脱落,不善仕,又久为散秩,无自表见,遂自免。归归,益闭门谢客,肆力为诗。其后闽人言诗者,皆本鸿云。
尹昌隆
尹昌隆,江西人。洪武中,举进士,授修撰,改监察御史。建文初,视朝颇晏。昌隆疏谏,制以「昌隆所言切中朕,过礼部可徧行天下,使朕有过,人得而知之」。及文皇帝举兵南向,昌隆上书言:「今事势日去,而北来章奏有周公辅成王之语,不若罢兵息战,许其入朝。彼既欲伸大义于天下,不应便相违戾。设有蹉跌,便须举位让之,犹不失作藩王也」。不报。文皇帝入南京,指为奸党,驱出戮之。昌隆当陛大呼曰:「臣当时曾上章劝以位让陛下,奏牍尚在,可覆按也」。上乃命缓昌隆刑阅其奏,上流涕。诏特贷昌隆死,且谕之曰:「朕长子在北京,尔往事之。尔能尽诚辅导,朕不忘尔」。昌隆顿首谢。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授昌隆左春坊中允。前后在东宫,随事匡谏,多所补益,太子甚重之。后升礼部主事。尚书吕震方承宠用事,群臣无比。昌隆适有事请不得,以旧事东宫,遽唘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傲慢狠愎,事多专行,无属官礼。且身为王官,事须上奏,而乃假托宫僚,怙赖恩私,阴欲树结潜蓄无君之心」。又言:「昌隆身事庶人,名在党籍,侥幸苟免,见利忘义,其心叵测,其行匪良,不宜任用。上乃命逮昌隆下狱。寻遇赦复官,丁父忧归。后起复至京,往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诏系昌隆锦衣卫狱,且籍其家。后数年,谷王谋反事发,词连昌隆,以曾经保奏为长史,乃坐以同谋,诏公卿杂问,昌隆初不服,震折之,昌隆知不可免,乃无言。狱具上,剐死,夷其族。
宋琰
宋琰,字廷圭,浙江奉化县人。永乐乙未进士,授翰林庶吉士。与修《性理大全》,改中书舍人。宣德初,升行在礼部主事,预修《宣宗实录》。转吏部。考功入内府,授内使书,太监王振重之。正统中,升河南右参政。景泰四年入为太仆寺卿,迁兵部右侍郎。上初复位,改南京兵部。卒,赐葬祭。琰为人敦雅好学,旁通风鉴、星命诸术。
洪英
洪英,字实夫,福建怀安县人。永乐乙未会试第一,登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擢礼部主客司主事。历吏部文选、考功主事,两为会试同考官。进考功郎中,升山东左布政使。正统。乙巳,边寇犯顺,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督役夫临清,筑运河堤。景泰壬申,进右都御史,巡抚浙江。会有旨考察百官贤否,以行黜陟。英惑于左右之言,去取有未当者,因恳乞致仕归。英为人端凝详雅,在官无赫赫之誉,而亦不失为善人长者云。
曹义
曹义,字子宜,应天府句容县人。永乐中,以举人选入翰林译。夷字举进士,为翰林庶吉士。十六年,授编修,转礼部仪制司主事,仍于翰林供事。宣德十年,升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正统九年,秩满,升本司郎中,寻升本部右侍郎。十四年,北兵犯边,京师戒严。义与中贵守朝阳、东直二门,又奉命独守崇文门。景泰改元,升南京兵部尚书。天顺元年,上复位,奉表来贺,命致仕,赐以玺书。卒,年七十六。讣闻,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义为人平易不检,时荐举方面,得以高下其说,人多馈遗之。亦善营利,在吏部,家人犹多为贾典选几二十年无清誉,第笃于友道,而不遗故旧云。
吴政
吴政,浙江丽水县人。由进士擢礼部主事,寻升员外郎,以干济称。宣德中,升本部右侍郎。巡抚湖广。锄强扶弱,民用以宁。正统中,转南京工部左侍郎。未几致仕,至是卒。遣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葬。
孙原贞
孙原贞,本名瑀,以字行,江西德兴县人。举永乐乙未进士,授礼部主事,迁郎中。正统中,升河南参政,进浙江右布政使。时闽、浙群盗虽更赦罢兵,尚未帖服,原贞度其必反,图上方略,请为备御。未几,贼果叛,发兵征讨,命参议军事。乃督兵深入,擒其贼首。捷闻,升兵部左侍郎,参赞军务。镇浙江,进尚书。奉命考福建吏治,遂留镇焉。复与都御史刘广衡平浙江贼。五年仍镇浙江。天顺初,以老命致仕。上即位,诏进阶一级,卒年八十七。讣闻,遣官祭葬如例。原贞居官以清慎自将,多著劳效。令终寿考,亦世所难得云。
丁鎡
丁鎡,字永时,直隶南陵县人。由楷书生员预修《永乐大典》。永乐十七年授行在户部主事,继调吏部文选司,复调礼部祠祭司。二十一年扈驾北征。洪熙元年升本司员外郎。宣德四年丁父忧。服阕,调户部。正统初,升浙江盐运使,以廉能称。九年述职来京。上嘉鎡治行超卓宴,赏厚甚,仍命吏部纪名,以待升用。十四年升河南布政使。景泰元年召还,升刑部左侍郎。已而为御史所劾,令致仕,遣官谕祭,命有司为营葬事。
陈士启
陈士启,字震之,江西泰和人。由进士观政右军都督府。时成国公朱能掌府事,得士启,喜甚。闲暇,辄从讲论古大臣贤将所以事君使人之道,能礼遇加厚,召入翰林为庶吉士。修《永乐大典》。书成,擢礼部祠祭司郎中。直道自任不为苟免,荐升山东布政司右参政。青州岁歉,郡具饥民数上闻,朝廷遣使偕士唘如数赈之粟,比至而饥民倍增。使者议再奏俟报,士唘曰:「民命在旦夕,若再俟报浃,旬间悉馁死矣。请发奏,后即出粟。脱有罪,请自任,不敢以累使者」。遂独具奏,朝廷从之。所至,民有争讼,群邑未决,而伏马首以诉者,从容数语谕之,皆帖服。其为政廉平,无所矫拂,所至其民爱之。
李昌祺
李昌祺,名贞,江西庐陵县人。少颖异,以进士选翰林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号称博洽。书成,擢礼部主客司郎中,廉慎效职。宣德荐,升广西左布政使。以德化人、溪洞诸蛮闻声敛迹,不复为患。未几,以诖误谪役房山。已而宥还。改河南左布政使,亦有惠政。及民寻丁内艰,诏特起之。正统中,疏乞致仕,从之。景泰三年卒。家事萧然,几不能敛。其诗敏赡流丽,时辈称之。
刘球
刘球,字廷振,江西安福人。自幼举动不凡,长老,目为国器。永乐辛丑进士,擢礼部仪制司主事。正统初,充经筵官。预修《宣宗实录》成,改侍讲。正统间,上疏言十事。疏入,命五府、六部、都察院集议。咸言球所言惟择太常寺官,当从之,请令吏部推举。翰林修撰董璘闻之,遽自乞为太常寺官。球坐璘累执下锦衣卫狱。数日,锦衣卫指挥马顺承、中官王振意以球病死,闻碎其尸弃之,士论惜焉。正统乙巳,赠翰林学士,谥忠愍。
李斆
李斆,字居学,顺天府涿州人。永乐初,诏开北京国子监,斆以郡庠生被选。时仁宗以皇太子居守北京,发策以奉圣德、安民生为问,斆以敏对。擢居第一,赐衣一袭、钞四十锭,命为监生首。久之,授京卫经历,升礼部主事。屡扈驾巡幸及北征。十五年迁祠祭司员外郎,奉使陕西。还奏,关中旱甚,诏如所言赈之。又明年升江西左参议,寻改四川。洪熙初,入朝,奏除四川岁买茶课。宣德五年奏请松潘边饷宜从近地转输以便民。得许,著为令。秩满,迁右参政。正统初,升右布政使。疏言:「军食盐待民运不便,宜从军自请给」。从之。及奏罢岁造水战鞍等军器。丁母忧家居。又奏成都各处抽分物货局及盐井,岁久淡竭,宜定减课额。皆从之。夺情复任。六年以大臣举,选吏部左侍郎。寻卒,命有司谕祭为治坟葬。斆刚直勤慎,在蜀十馀年,不以家随政绩著闻,蜀人称之。及居吏部,人望有不足云。
邹济
邹济,字汝舟,馀杭人。初为县学训导,累官平度州知州。预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升礼部仪制郎中。从总兵官英国公孙辅征安南,掌奏记。还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坐事左迁吏部郎中。寻擢左春坊左庶子。秩满,升詹事府少詹事。未几,卒于官。为人和易,不见崖岸,于物无忤,兼通老、释之学。善伺上意,宠遇特厚。洪熙元年,上追念之,赠太子少保,谥文敏。命有司立祠墓侧,岁以春秋祭焉。
葛清隐
葛清隐,江西庐陵人。自乐舞生擢为山川坛奉祀,升太常寺。清慎端厚,熟于典礼,秉诚持敬,以奉神明。仁宗皇帝为皇太子监国,每岁代祀天地、宗庙、山川,清隐相礼,深见嘉重,后坐略改礼部主事。永乐十九年以老致仕。仁宗皇帝嗣位,特敕召之。迨至,上矜其老,不欲烦以政,仍令致仕。
叶春。
叶春,浙江海盐县人。初为礼部主客司主事,升郎中。再升两淮盐运使,改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宣德三年,调四川。未赴任,奏浙江土豪为民患,郡县不能制。上命大理寺卿熊概、锦衣卫指挥任唘及春巡抚苏常及浙江诸郡察捕强豪以安善。良春虽行事于其乡,能持公道。既还,升刑部右侍郎。居无几,遘疾卒。讣闻,赐祭,命有司治葬。
况锺
况锺,字伯律,江西靖安县人。由学吏从事、礼部尚书吕震保授仪制司主事,寻升郎中。尚书胡濙荐升苏州府知府,赐玺书以往。郡多宿弊,锺剔除之,首黜贪污数人。凡政令便于民者,靡不兴复,未几,以忧去,民歌之曰:「况太守民父母,愿复来养田叟,七邑耆民赴阙保留」。诏从之。奏蠲重额粮七十万馀石,开豁枉为军者八千百馀户,为教条以教民,立善恶簿,以季考月书,久而不悛者罪之。秩满,军民耆老万馀人,仍保留。诏进三品禄。正统七年卒。锺有治剧才,故郡事虽殷,理之绰有馀裕,当时论者以为能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