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九十九

明 俞汝楫 编

诏条备考。

登极恩诏。

嘉靖改元恩诏例 节录五条

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一,王府册封朝廷大礼,今后该部务照旧例一年一次举行。

一,各王府应得禄米有缺少者,各处巡抚、都御史督率所属查催完纳。

一、各处郡王、将军府子女,有应请名请封选婚者,本府即与保勘奏请承奉、长史等官,不许刁蹬。其有年已长成,未曾婚配,贫难无力者,所在官司,量为助给。

一、各处郡王将军中尉,有因事革减禄米者,除殴杀人命败伦、伤化外,其馀自诏书到日为始,俱照旧支给。仪宾有因成婚,年远不曾赴京谢恩参奏者,悉皆宥免。

癸未,敕谕礼部:「朕即位之初,重念守边官军勤劳,宜加赏赉。自辽东至甘肃,缘边一带官军,每人赏银二两,差给事中、御史分投前去,会同镇巡等官取助勘数。公同唱名给散,不许头目人等总领侵欺,恁礼部便会同兵部查核。见在各边官军实数,还会同户部查」诏书于内库抄没银两内关运支给,如敕奉行。既而查核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宁夏、延绥、甘肃诸镇官军共三十七万一千九百六员名,给赏银七十四万三千八百一十二两。

颁在京恩诏。

隆庆元年,以登极敕谕文武群臣、军民人等曰:「朕恭膺天命,嗣承大宝,已推覃恩及宇内顾。惟在京文武群臣军民人等,昔奉我先帝,今事朕躬,效劳尤多,宜加特赉」。乃分别等第给赏,公、侯、驸马、伯每员紵丝四表里,文官一品至九品,各给与应得诰命内先已给领者进,应得勋阶一等。如品同而职衔不同,照见任改给署职者,与实授试御史,试中书,实授庶吉士。候授官之日各补给,其有愿移封者听。若先已移封,今给与本等诰敕杂职员绢二疋。武官一品、二品,每员紵丝三表里,三品二表里,四品一表里,五品、六品紵丝一疋,署镇抚百户各绢二疋,优给优养官,一品、二品银五两,三品四两,四品五品三两以下优养军官母妻女每口银二两。将军、旗校、力士、军匠、驯象养马及操备等项旗军勇士,并京营家丁修理。山陵官军各银二两,纪录旗校、力士、幼军各一两。历事、监生、办事、官吏、知印、承差等各减免月日。史馆官、礼部儒士、顺天府学、四夷馆译字生、锦衣卫听差。营操舍人、钦天监天文生,太常寺乐舞生、太医院医士、武学官生、阴阳生、医生坊、厢里老、各衙门民匠及厨子、乐工,各赏绢布有差。

颁臣民恩诏。

隆庆元年,诏内款开 非关本部者不录

一、郊、社等礼及祔葬、祔享,遵奉遗诏,各稽祖宗旧典,斟酌改正。礼部会官查议:「旧礼,某项当复新礼,某项当罢。某礼当行于某处,某礼当举于某时并陵葬庙享当祔之,正逐一开具奏请。

一自正德十六年四月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以前,建言得罪诸臣遵奉遗诏,存者召用,殁者恤录。吏、礼、兵部作速查开职名,议拟具奏。

一方士人等遵奉遗诏,查照情罪,各正刑章,王金、陶仿、申世文、刘文彬、高守中、陶世恩妄进药物,致损圣躬,著锦衣卫拿送法司,从重究问。唐秩章冕等各以符法滥叨恩赏,著押发原籍为民书造局。真人府官道。礼部查系在京宫观取用者,发还原宫观。系在外龙虎等山取来者,遣回本处焚修。其所受太常寺官职及真人高士名号,尽行革去。

一、斋醮工作,遵奉遗诏,悉皆停止。其原建斋醮之所,今应作何处置,礼部逐一查议,题请工部料价并竹木等,两京、内府各衙门段疋、器皿、香蜡、柴炭匠役等,光禄寺品物酒飰等,但有因斋醮工作加派者,该部通行查奏停革。

一,内府各衙门供应钱粮,朕加意节省,用自有馀,该部务查照弘治年间及嘉靖初年旧额,酌量征派。其以后年分加添者,尽行革除,将革过数目奏知,仍造册送科备照。如各衙门,假以缺少,为繇行文加派。及该部阿奉准准行者,科、道官实时参奏,治以重罪。

一、犯罪发高墙宗室,除叛逆及内乱强盗人命不宥外,其情罪有可矜疑,及身故而下妻妾无依者,抚按衙门查明原犯情,繇开具奏请。

一、近年病故,大臣有应得恤典而未得,亦有不应得而得者,科道官举奏定夺。

一、凡庆贺谢恩等疏,非旧所有者,俱各停免。其一,应题奏亦要明白简直,不许以繁词及鄙亵之言渎扰。

万厯元年,诏内款开 ,非关本部不录

一、宗室节年因事减革禄米者,除败伦伤化奸盗人命重情外,其馀诏书到日全革者,准支三分减去一分。二分者准全支以资养赡。

一,宗室子女奏请名封选婚者,近年每以过期参驳停阁,或因错误,行查立案,积久多致失所。今后应奏请者,该府即与保勘具奏。承奉、长史等官不许抑勒,致令失期。其自隆庆六年六月初十日以前,各王府有曾经奏报请名请封,及奉有勘合选婚各过期者,并节因错误,行查复回到部者,该部一体勘无违碍,即与题覆施行。

一、凤阳高墙庶人已故所遗子孙妻妾,无罪拘系,未及放回者,抚按官即与查明,奏请释放。其节年越关赴京递回拘禁间宅者,一体分别原犯情繇,具奏定夺。

一,自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以后,至隆庆六年五月以前,建言罪废诸臣,吏部备查。中间如果情非挟私才力堪用者,拟议具奏起用。其以言事及各衙门官,因公事住俸,罚俸者即与开支,降俸者与复原俸。

一,先年加派光禄寺厨料银两,已经户部议改济边,今虽急用,但前项钱粮原系额外,岂可重累小民?诏书到日,除已徵在官者仍解部外,以后年分,悉行停止,不许朦胧派征。

一,鳏寡孤独及笃废残疾之人,有司依例存恤,弗令失所见。在养济院者,各给米三斗、布二疋、肉二斤。其在京各色人匠、阴阳、医士、厨役等项,年七十以上,悉皆放免。应佥补者,照旧佥补。内外各卫所军人,年六十以上,果有疾病不能应役,听其依亲,仍行原籍勾丁补役为事。发边远终身充军充吏及充缮夫逓运所。夫年七十以上及有笃疾者,悉放回为民。

一,各处儒学生员,有食粮年深,挨贡不前者,遂成终弃。今计于额贡之外,顺天府、应天府每学各添贡二名,在外府州县学各添贡一名,俱于年深廪膳数内挨次考选,以示疏通,止行一年后不为例。其有年老,不能待贡,愿告冠带给与。

一、武官诰敕,朝廷所以报功砺世,近年所司刁掯,以致各官不敢续黄。兵部便行文天下军卫衙门,逐一清查,果有年久未续者,许本卫所保勘明白准,与续黄以后袭替,必须亲赍诰敕,与黄选查对相同,方准选授。

一、朝廷政事得失,天下军民利病,许诸人直言无隐。

上徽号恩诏

颁内外臣民。

万厯元年,上两宫徽号,诏内款开 ,非关本部不录

一、亲王生母,封为继妃,郡王生母封为次妃。旧例止于请敕知会,不给诰命。今自隆庆六年七月以前,凡亲郡王生母已受封者,俱准特给诰命。又亲王庶子受封后,其生母例封夫人,将军、中尉受封后,其生母例封淑恭宜安人者,果年逾七十,其子孝行著闻,亦许奏勘。无碍特给诰命后,皆不为例。

一、亲、郡王之子,有年幼未及请封,其奉敕管理府事者,果能保护尽心,翊赞有道,迄王受封不亏,令名许本生及抚、按官奏闻。降敕旌奬。

一,宗室有名位者,年七十以上,各赐米十石,绢十疋凡。

一应礼仪或衰病不能自行,许其子代行,以示优老之意。其为庶人者,量给三分之一。

一、两京文职官员未及三年考满者,俱与应得诰命,如品同而职衔不同,照见任改给。署职者与实授,有愿移封者听。若先已移封,今给与本等诰敕。

一,文官五品以上以礼致仕者,各进本品阶一级。其二品以上,大臣年及八十者,有司备彩帛羊酒问劳。九十以上者,具奏遣使存问。

一,各王府官有年老愿致仕者,进散官一阶。其历俸三年以上父母见存,该授封者,给与应得诰敕,不为例。

一、天下儒学生员,有因亲老无人侍养,愿告侍亲者听,亲终仍许复学。其在学累举不第,年五十以上者,许告衣巾终身。有德行著闻者,给与冠带荣身。

一、山林隐逸之士,如有怀才抱德,卓然可为时用,及武略出众,胆力过人,可备将帅之选者,该抚按官具实奏闻,该部再加核勘,酌量录用。

一、天下祀典神祗,有司务在诚敬奉祀,坛庙损坏,即宜修理,各处名贤坟墓,禁民采樵,以昭尊崇之典。

一革除间被罪诸臣,忠于所事,甘蹈刑戮,有死无二,皆我太祖高皇帝所储养忠臣义士。我成祖文皇帝当时亦有练,子宁若在,朕犹当用之之语,是诸臣罪虽不赦,心实可原。朕今仰遵我圣祖遗意,褒表忠魂,激励臣节。诏书到日,各地方有司官,查诸臣生长乡邑,或特为建祠,或即祔本处名贤忠节祠,岁时以礼致祭。其坟墓苗裔,倘有存厚加恤录。

一、孝顺节义,乃风化所关,近来有司官,皆视为末务,往往有穷乡僻邑,终身湮没无闻者,而富势有力之家,小有一行,即为之文,餙张大其事,或其子孙贵显,自为陈乞,甚有奸伪生徒,积年猾棍,装捏行实,希图规避者,皆略不体勘,辄与具奏,使虚伪者反见表异,而独行者壅于上闻,殊非朝廷彰善阐幽之意。今后各地方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查系贫难孤苦之人,有司官亟与核实奏闻,旌表不许诡窃虚滥,致乱名实,亦不许子孙居官,自行陈乞,其已经旌表,年及六十者,孝子给与冠带,荣身节妇给赐绢布米肉。

禁令备考。

通禁

申官民器服禁。

洪武三年,诏中书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餙及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之形如旧有者,限百日毁之。

房屋禁令。

一、在京功臣宅舍,地势宽者,住宅后,许留空地十丈,住宅左边右边,各许留空地五丈。若见住旧居所,在地势窄隘已有年矣。左右前后,皆是军民所居,止仍旧居,不许那移军民以留地。

一,京城系人烟辏集去处,其地有限,设使官员之家往往窥觑,住宅左右前后空地,日侵月占。围在墙内作园种植蔬菜及为游玩处所,甚妨军民居住。且京城官员不下数千,若一概仿效,京城内地多为菜园百千万,军民何处居住?今后官员住宅,照依前定丈尺,不许多留空地,如有过此,即便退出,与军民居住。令子孙赴官告给园地,另于城外量拨。

一、在京文职官员,所居房屋,临时奏请,量拨居住。

凡公侯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子孙家人奴仆于市肆开张铺店生放钱债,及出外行商中盐、兴贩物货,有有头匹器物之数,遣人于外卖买,以给家用。不系商贾取利者,不在禁例。

一、古先哲王之制,大邑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且如国王所居之城九里。公侯所居之城止得三里,伯止得一里二百八十步,子男止得一里,古人尊卑之分如此。今已往功臣之家,不守分限,往往于住宅前后左右多占地丈,葢造亭馆,或开掘池塘,以为游玩。似此越礼犯分,所以不得保守前功,共享太平之福。

一,古人于地有王气之处,往往埋金以厌之,或井其地以泄之。前代帝王,如此用心。今京城已故各官,多有不谙道理,于住宅内自行开挑池塘,养鱼种莲,以为玩好,非惟泄断地脉,实于本家不利,以致身亡家破。今后京城内官员,宅院,不许开挑池塘,亦不得于内取土筑墙,掘成坑坎。

禁用番香货。

洪武二十六年甲寅,禁民间用番香番货。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惟琉球、真腊、暹罗许入贡,而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见有者,限以三月消尽。民间祷祀,止用松栢、枫桃诸香,违者重罪之。其两广所产香木,听土人自用,亦不许越岭货卖。葢虑其杂市番香,故并及之。

宥房屋违禁。

永乐五年十月,通政司言:「绍兴民告其乡人居室违禁」。上曰:「未可偏听。南方僻远之处,未经兵革。宋元屋室往往有之,岂当一概罪以违禁?其令巡按御史验视,但是本朝禁令之后,造者抵罪在禁令前所造,虽违法不问」。

通禁奢僭。

弘治十二年五月,南京国子监监丞杨文奏:「今天下节俭之风浸微,婚丧燕享,骄奢无度。屠宰之类,动及千数,肥美之味,恒致百品。凡靡丽之物,难以悉举。上下同风,远近同俗。转移之机,在于一人。臣愿陛下寡欲养心,躬履俭素,非但封拜赐子、婚丧燕享之有制,而饮食服御,尤宜量为节损。如前代令主常膳,不求兼味常服,不辞再洗,著为定制,以节天下之财。自宗支宫,壼戚畹公侯伯,以至卿大夫、庶人,一视朝家为准。夺逾制之田宅,禁厮养之舆马,宫室田园、仆妾绮罗金珠之属,悉皆次第降杀,务从俭约,有不如制,并从科道官紏举。庶人心尚古,风俗返朴,天下之事可从而理也」。命下其言于礼部。

服餙禁例。

正德元年六月,先是有旨,民间男女服餙并诸奢僭事禁未尽者,礼部仍会都察院备查议处以闻。于是尚书张升、都御史张敷等上十三事:

一,旧例庶民居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及用斗拱彩绘。近来务为高大,且过粉餙,除已造不动,自今仍违式者,罪之拆毁入官。

一、旧制,庶民男女衣服,不许僭用金绣,首餙耳钚各用金一事,近来愈加僭侈,自今遵永乐间例,军民僧道常服,禁用紵丝绫罗、纱锦、彩绣,妇女衣服、帐幔,禁用浑金、首餙、镯钏,禁用宝石。娼妓禁用金首餙银镯钏,违者罪其家长,并制造工匠。

一、民间范铜为佛像,货鬻取利,僧道化缘造佛俱镀金及军民器物,僭用销金泥金戗金,以故耗金甚多,而其价翔贵,亦宜并禁,违者俱重罪。

一,成化间例,冠婚之家,酒席从俭,近岁过丰,暴殄天物。自今臣民一切燕会,毋得用糖缠饼锭、簇盘插花粘果及铺造,违者俱重罪。

一、近来民间婚嫁竞为丰盛,帐幔被褥僭用大红销金器,用金银。缘此贫乏,宜加严禁,违者重罪。

一、近年京城军民之家丧事甚违礼制。初丧扮戏唱词,名为伴丧。及出殡,剪制纱罗人物,幡幢之类,排列塞途。兼用鼓乐戏舞,导送及墓,陈设荤酒,饮啖至醉。又有扬幢设坛,修斋追荐,糜费银物,不可胜记,宜并禁革。违者丧主、亲宾僧道人等,各治以罪。

一,天下寺观庵庙,旧额外,不许私创餙,以金碧,违者罪如律,仍拆毁入官。

一、古礼:士不衣狐白,况凡民乎?今后商贩吏仆,妇女娼优,皆不许,辄服貂裘。

一马之鞍辔,品级高下有等,今后商贩吏卒、军匠、仆从、道人等,不许僭用盛餙,横行市陌。

一,旧例,两京文职四品以上及五府等管事,并内外镇守、守备、公、侯、伯、都督,不分老少,皆不许乘轿。自馀军职若上马用交床、出入抬小轿者,罪之,宜申其禁。其武职有用上马杌者,尤宜禁之。

一,旧例,皇亲族属、姻党家人往来河道,吹响器张旗号,需索人夫酒食车船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俱于所犯地方枷号,一月发边卫充军。若被害之人,赴所在官司告诉,不即受理问断。举奏者,各治以罪。

一、军民妇女,近来用珠结,葢额,谬称缨络,或缀衣缘履,官员之家,结成补子,甚违法制。自今敢有犯者,罪坐其夫违禁之物入官。

一,旧制,官民禁用金酒爵,凡金、银、磁碇等器,禁用龙凤纹,其椅桌、木器之类,禁用朱红金。餙近虽军民之家,辄逾分僭用,今后一遵定制,军民之家,惟酒盏用银壶、尊器及髹漆器用朱红,用金餙者治罪」。上曰:「风俗近来奢僭,渐不可长,其即出榜申禁。仍有故违者,所司缉捕,究治违式房屋之类,赦前犯者令改正,否者并治之」。不宥。

申禁中外奢僭。

嘉靖七年三月,礼部覆御史周(□睾)所奏:「风俗坏于奢侈,法令当行自近。今都城之中,衣轻乘肥,非贵戚之臧获,即貂铛之仆夫。诘问则根据城社,纵释乃横行街衢,以致远近效尤,恬不畏法。乞严敕内府、勋戚、府部大臣,令其检饬家徒,不得纵恣中外。民人有服食宫室、丧葬宴会、过盛逾制者,严为禁格」。上从其言,令都察院申禁,榜示中外。所司不奉行,士庶不遵改者,悉论如法。

禁奢僭。

嘉靖二十四年,该礼科给事中查秉彝,题为申明礼制,崇节俭,以厚风俗事内开,乞要明敕该部通示内外文武勋戚之家,第宅服用,务从节约,以为民望。一应违制过侈器物,民间不得造作。其四方无籍流聚之徒,尽行驱逐,不得久住,惑诱善良。仍行浙江、湖广等处。一应不急工役非时取办无故之扰、不节之费,严加禁革停止。等因该本部覆题,奉圣旨著都察院出榜晓谕,仍通行在外,一体禁约」。钦此。

嘉靖二十七年,该礼科给事中姜良翰题为恳乞申明礼制,禁奢侈以正民风,以弘圣治事内开。乞敕该部申明皇上先年明旨,并节言刊布榜文,凡民间饮食、宴会、服舍、舆马、器用之类,逐事列为等第,悉令遵照祖宗钦定成规,不得私相逾越,以干国法。仍乞更敕都察院通行南北直隶十三省,务令一体遵行。永为定守等因该本部覆题,奉圣旨,是著都察院出榜禁约,仍通行在外,一体遵守」。钦此。

计开

一,民间豪富之家,葢造大房,不守三间五架之制,僭用斗拱、大青、大绿彩色,装画,糜费无度,合行禁革。

一、庶民之家,僭用织金锦绣,仆御娼优、僭服紵丝纱罗绫锦。妇人首餙,僭用金珠宝石及生儒人等,擅制梁冠诡名,凌云与忠,静冠比美,及东坡角深衣云履,恣意僭拟,合行禁革。

一、公私宴会,动辄铺张大席罗列珍羞,歌舞作乐,糜费无益,合行禁革。

一、婚嫁衣装擅用织锦装花珠冠,腰带。丧葬,扬幡设醮,僧道诵经,男女混杂,合行禁革。

一罢闲官吏,逃逋罪人,把持公门,讥刺时政,流言惑众,恃强吓骗,赌博酗酒,以致流为盗贼,合行禁革。

嘉靖三十六年,该刑科给事中魏元吉题为考察之后,乞正士风,以隆圣治事本部覆题,议得奏内。乞要崇节俭一节,合行各该衙门堂上官,严谕各属,毋得踵袭前弊。仍备行都察院刻榜晓谕,并行五城御史缉事衙门,严加缉访。如有士夫之家,仍前违例张设簇花糖饼大席,馈送猪羊节礼,招集无赖子弟,搬演戏文,长夜酣饮,及容留居住者,一体访拿参究造卖糖饼之家,模式俱要追毁。其生儒吏员人等,违例穿戴忠靖冠服及凌云方巾、大袖深衣、云头履鞋等项,通行拿究。若士夫不遵明禁,再有违犯者,听科道官指实奏闻,重加罢斥等。因奉圣旨,近年京师俗尚奢侈,委的伤费民财。这所言都察院便通行出榜,申明禁约。五城御史实时严禁锦衣卫巡捕官校著实访拿外境子弟不许容留,潜住铺户造卖大样糖饼模式,该卫追出入官劈毁,再有违犯,的重治不饶」。钦此。

礼禁

优戏以古先圣贤。

洪武五年,诏礼部申严禁教坊司及天下乐人,毋得以古先圣贤明王、忠臣义士为优戏,违者罪之。先是,前元之俗往往以先圣贤衣冠为人咲侮之餙,以侑燕乐,甚为渎慢,故命禁之。

颁行参酌禁条》。

洪武五年,礼部言:「礼以辨上下,定民治。国家混一以来,申明典章,敦尚朴素,官民服用,皆有定拟,颁行天下。近者官民渐生奢侈,逾越定制,恐习以成风,有乖上下之分」。诏申禁之。凡前所下禁条有未备者,仍参酌汉、唐以来制度,颁行遵守。凡服色职官,一品、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顶帽珠用玉。三品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随所用。六品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玛瑙、水晶、香木,庶民用紬绢纱布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掾史、令史、书吏、宣使奏差。凡未入流品者,并同庶民帽不用顶,帽珠许用水晶、香木较、尉只丝束带、幞头、靴鞋,刻期雕刻杂花象牙绦环外,馀同庶民官。自一品至六品穿四爪龙,以金绣为之者,听其勋旧之家,应合继袭嫡长之人,止不得用纱帽束带。馀照品服级用庶子弟侄并降嫡子二等。其服用酒器、伞盖、床塌、帐幕、舟楫、鞍辔、房舍之类,俱有等第,除一品至五品,酒盏用金。其馀器皿俱不得抹金描金,并雕刻龙凤妆餙金玉珠翠及朱红、黄色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宫禁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等形御赐者,许用既敝,不许托此再造。其官员纱帽、束带、命妇冠服及民间男女之服,悉如旧制者,罪之。

申明礼制榜例。

正德元年,有旨文武职官礼仪等级,各有旧制。礼部即查先年榜例,申明禁约。至是,右侍郎刘机等言:「累朝制度,损益因时。今即长安左右门悬布旧榜,参之礼仪。定式,以衣冠、服色、房舍、伞盖、鞍辔、器皿、床帐、帽靴、朝参、筵宴、公座、公聚仪从及乘轿用扇诸品级等差类开上。请裁处出榜,申明禁约,务使文武职官一体遵守」。又据《大明集礼》,有公卿大臣得乘安车之制,亦并及之。得旨:「累朝榜例既查明尔,礼部即申晓谕,令一体遵守。京城内安车伞,盖既年久不行,已之轿扇并筵宴位次俱如例,服色特赐者不在此限」。既而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叶广等奏:「本卫官曾屡赐蟒衣、飞鱼等服,其从人亦与诸司不同,乞仍旧服用随从」。许之。

礼禁自京师贵戚始。

嘉靖二十四年,礼科给事中姜良翰奏:「天下之患在于吏治之不清。豪强之玩法,农民之失业,而其原皆自风俗侈纵。始请申明礼制,以章示下民,凡饮食、燕会、服舍、舆马、器用之类,悉差为等第,令不复逾越。然后塞兼并之源,严贪墨之戒,驱游惰之民,复生养之业,使法令一而习俗同,礼节崇而民志定,庶太平之基可望也。然京师者诸夏之本,贵戚者士民之望,作法惧凉,澄源力易。兹欲使礼教大行,风教四讫,当自京师始」。疏下礼部议。是诏都察院出榜禁例,仍通行在外,一体遵行。

统属备考

太常寺例

主议裁革员役。

隆庆三年,礼部议革太常寺协律郎等官四十八员,存者二十九员,行该寺定议。执事或兼摄,或参用乐舞生不得守师宗记所奏事例,滥设冗员。寺卿陈庆以礼部疏引宗记为喻,疑有剌讥。又以祠司移文不署名,谓为轻已,乃上疏固争,以为「郊坛典礼繁重,今概议裁革,未免缺人废事,请下礼部熟计。部议复持前说,上报可。于是吏部奏革协律郎等官悉如。礼部奏。庆既议革,内益不能平,乃上疏请申明部寺职掌,谓:「本寺非部所属,何得擅主裁革。司官公移,安得不署名?」因指礼部护短餙说,无师师相让之风。礼部亦言:「国家设六部,分理天下诸务,为政事根底。今以本部理太常寺之事为侵扰,则户部之于钱粮,兵部之于士马,皆为侵扰矣。此说行其紊乱纲纪,为害不细。惟圣明独断,以一政体」。疏并下。吏部覆言:「太常所掌,乃祠部中一事,固不可概,谓部属亦难谓全无统属,其公移往来,宜各仍旧」。上从之。

太常、光禄同属。

弘治十二年,户科给事中丛兰言:「我朝建立衙门,惟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大理寺各分一职,不相统属。太常寺、光禄寺则属礼部,太仆寺则属兵部,国初至今,行移往来,名分已定。今太常卿崔志端自恃道流能事,乃累次奏辩,不系礼部统属,变乱旧章,宜置于理」。下所司知之。

光禄寺例

裁光禄寺增添供用。

弘治十四年,光禄寺奏:「供应牲口不敷,乞令礼部议处猪羊银三万二千八百馀两,给还行户」。礼部覆奏:「近屡得旨,不许本寺再借太仓官银,盖太仓银本以备各边之用。今边情正急,户部方欲补还,原借之数岂宜再借?惟愿皇上特敕本寺一切用度,悉减元年以后增添之数,则供应自然有馀,而行户价银亦可以渐而偿矣」。从之。

五月,巡视光禄寺户科给事中王盖等奏:「本寺赊欠行户猪羊价银,虽先尝奉旨督解,各府州县岂能一时皆到?又十三年以前,原欠银仅一万六百六十两,就使解到,亦未能补所欠三之一,乞敕该部别议给之」。礼部议谓:「本寺二次欠行户银共四万九百三十馀两,计以催完逋负补之,尚欠三万二百七十馀两。请借今年各处钞关春季分课银暂补其数」。且言:「本寺每年额办牲数不下十万,而近来屡以供应不敷为言。大抵天下之物产有限,额外之费出无已以十万牲口,而各处每年解不及期,则生民之穷可见。又牲口已至十万,而每年用多逾额,则供应之繁可见如是。年复一年,则逾额之补将何纪?极民生之穷,其患将有不可胜言者。伏愿皇上崇恭俭之德,存朴素之风,讲求今日财匮之故,稽法先朝节用之实裁。近幸之宴赏,使悉如元年之旧章,无名之冗费,使无复近日之滥,则财用自然有馀,岂但将来供应,可免借之行户哉?」上曰:「节省供应,朝廷自有处置」。礼部又议覆户科都给事中童瑞等所言崇俭约之奏,谓:光禄寺所供斋醮、茶饭、果桌、攒盘之类,自弘治元年以后,增加太多,致劳民匮财。请如瑞等及给事中倪议所奏,量行樽节,定为中制,以裕财用」。上是之。命今后光禄寺供应仍照弘治元年例,累年增加者悉从减省。

议处御膳进素

弘治十五年,有旨:「自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但遇御膳进素日期,俱令光禄寺禁屠宰」。户科给事中徐昂等因言:「今一岁之中,禁屠断宰者凡一百一十一日。此旨惟光禄寺知之,在京诸司尚未有知者。乞申谕各衙门,今后凡遇禁屠日期,自御膳以至宴赐之类,俱依斋戒事例,悉用素食」。礼部议谓:「光禄寺各项供应,上有两宫之奉养,下有四夷之宴赐。今凡遇禁宰屠日期,一切以素食从事,揆诸事体,殊为不便。且进素日期,在祖宗朝无故事,惟皇上好生之德,出自天性,故爱惜物命,至于如此。但其间又有不容已于言者。迩者复闻有旨令进素之日,所用膳内猪羊鸡鹅,时价银数,各藏寄库,臣等未敢仰窥圣意所在。伏愿明诏光禄寺,凡寄库银两就以补助,供应缺乏,今后一切供应,俱令随事撙节,则仁心益广而圣德益崇矣」。上纳之,令光禄寺贮其银以俟供用。

议裁,光禄日费。

正德元年七月,时国用不足,户科都给事中张文等疏宜节用。户部集议,谓:「文等所言冗食冗费,宜令光禄寺查算。每年所征厨料并内外近侍官员,每日所费酒馔有不急之用,悉从裁省」。得旨准行。于是该寺会计膳羞供应,视弘治元年日增一倍。礼部言:「日费如此,岁费益多。宜仍令该寺详悉开具。凡昔无而今有者,去之昔少而今增者,减之必如旧规,庶储蓄充而民力舒矣」。上是之。

覆光禄寺岁费。

嘉靖三十七年,命都察院岁差御史一员,查刷光禄寺钱粮,每月一具揭帖进览。时光禄寺岁用银以三十六万计,上以为多,疑该寺必有乾没其中者。下礼部问状。乃谕内阁曰:「朕问光禄寺之费,非视细务无论。祖宗时即今两宫大分尽省,妃嫔仅十馀宫中罢宴设二十年矣。朕所日用膳品悉下料,无堪御者十坛供品不当一次。茶饭费朕不省,此三十馀万安所用也。靡费滋广,当由侵欺者多,前该寺火或由此也。大学士严嵩与礼部臣对:该寺钱粮?费多端,大者有四:一传取钱粮,原无印记,止凭手票取讨,莫敢问其真伪。一,内外各衙门支酒饭或一人而支数分者,或其事已完,而酒饭尚支者一,门禁不严,下人侵盗无算,一每岁增买磁器数多。自今须令该寺将节年岁用之数?滥对象明白,开具回奏,悉加厘正,则弊以革而费可省矣。既而光禄寺卿卢宗哲等总括一岁中费出之款,具籍上之内列上分青膳及皇坛斋事供品二条。上复谕内阁:光禄寺以所费来闻,内无细开之数,皇坛之并日辨品物,另是朕前银两,岂在该寺钱粮额内侵?明矣?查往谁能尽心?今后只令将逐日支费,每月具一揭帖进览可焉。嵩对:臣查得会典,光禄寺内一款,凡本寺供应对象,每月差监察御史一员照例具奏,圣明所处,正与此同。又一款内府、尚膳监刊刻花栏印票,遇有上用诸物开写某日于光禄寺取某物若干用印钤,葢照数支领进用,本寺仍置文簿,登记岁终会计稽查。夫此二例不知何年停罢,今宜令礼部申明举行」。上乃降旨诘宗哲等上状含糊及其经费无章之罪而贳之,命添差御史一员。月籍该寺支费进览。隆庆元年,光禄寺少卿李键条陈议处供应十事:一,传帖用印信,以防奸欺。一,申明宴享规制:一,服制未及大祥,乞罢张饮设乐。一,宝坻县鱼鲜,每年止辨一次荐新。一,清理器皿。一,查革?支工食。一畜饲狮羊,靡费无益,宜停止。一革回内差常数之外,隶籍本寺者。一,夷人朝贡事毕,趣令出境。一,库银见存不及二十万,乞加意樽节。下礼部复议,皆如其言。得旨:「狮子除已贡者,今后勿令再进。寿羊,除隆庆元年以前尽数发出,馀悉依拟」。

行人司例

洪武十三年,置行人司正九品衙,门设行人左右行人职专奉使。后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司副,更设行人三百四十五员。二十七年升正七品衙门。嘉靖中,存三十七员。万厯九年革五员,今为三十二员。其出使礼仪,详见礼部仪制司,兹不载。

凡差文武大臣住,各王府持节行册封礼,本司官例充副使。

凡开读诏赦、奉使四夷、谕劳赏赐、赈济、徵聘、贤才、整点大军及军务祭祀等事例,该本衙门官差遣,不许别衙门侵夺,如临时乏人,方许别官无差。

嘉靖十七年题:「准今后除册封宗藩,照例于翰林、六科等衙门行取相兼,上请点用外,其馀一应差遣先尽行人,如行人不敷,然后访取各衙门空间官,量情借差。凡原有专职衙门并办事进士,通行禁革。其行人出差,照原定地方水程严立限期,亦不许枉道过家,迁延久住」。二十四年,令出使外国官务,选仪度修伟,不许一概轮差,或所用非人,著该科纠举。

凡行人公差在外,洪武间定,如遇旦节庆贺有职者,随品序例。若系赍诏敕赐臣,则于站台上先行五拜三叩头。礼毕。

凡行人奉旨,公差在外,洪武间,定与本处官东西坐,行人居东。如在州县,则居中靠东坐。非特旨差使,赍各衙门印信公文,止许投下,公文随即入馆,不许在厅,与在职官列坐。

凡审论罪囚,洪武三十年置政平、讼理二旛,除武臣死罪,上亲鞫问。其馀法司以所犯具奏。后引罪囚至承天门,本官官持讼理旛,传旨谕之。其无罪应释者,持政平旛、宣德意遣之。后不行。

凡刑部、都察院问过充军,犯人送五军都督府编发者,每五日各开报本司。本司历事监生,填写精微文簿,填满缴进内府。

凡本司官出使外国,俱赐给品服。

凡本司合用纸札于刑部,关用印色于顺天府买用。

定行人差遣。

正统六年,行人司行人刘浣言:「朝廷设官分职,各有所掌。臣下奉行而不敢违者,以有成宪故也。本司额设行人三十三员职,专赍捧诏敕出使四夷及赏赉祭祀禁茶等事,已有定例。近占城国使臣回还,应遣行人伴送。礼部郎中叶蓁辄遣进士钱森伴送,侵夺职掌,显有受嘱之情。且大同、甘肃卫喇特、哈密边远处专遣行人南方腹里通舟楫处,专遣进士,如此差遣不一,实为变乱成法」。上命礼部定议。尚书胡濙等言:「往年暹罗、爪哇、占城等国使臣朝贡回还,俱遣郎中、主事、进士官伴送,何尝专遣行人。至于定遣之际,该司官吏呈堂公同计议,非郎中所得擅行,何从受嘱?往年大同卫喇特等处使臣朝贡,回还本部,或遣员外郎,或主事或进士,亦不专系行人职掌,岂为变乱成法?」上又命都察院令的当御史考洪武永乐年间例。陕西道监察御史曹泰言:「考得洪武二十七年五月行人陈升等奏准,凡开读、诏赦、赏赐、谕劳、奉使、四夷、祭祀、赈济军务、徵聘贤才、整点大军之类,俱遣行人奉特旨者,不拘此例。又户部文案内考得逓年送哈密、榜葛剌、爪哇等国使臣,遣郎中、员外郎、主事行人署丞、监事,鸣赞、序班、进士、办事官事体不一,乞敕礼部遵守洪武年间例,凡遇遣使,凡尽行人,如行人不足,方遣进士如此,庶行人职事归一人,有所守而不敢纷争矣。至如昨者,行人见有十馀员在司,而郎中叶蓁不行,取遣行人刘浣妄奏变乱成法等词,俱请送法司治罪」。上曰:「俱宥之。今后遣使宜遵旧制。

铸印局例。

选补局官

凡两京铸印局,儒士办事三年,满日,授以本局大使、副使无缺,授以各府检较。

本部铸印局额,设大使一员、副使二员、食粮儒士四名、候粮儒士四名、大使员缺、副使升补副使员缺、食粮、办事。三年,儒士选补除。若有粮满儒士,本局无缺,愿告外选者,除府检较,有告愿守候本局员缺者,咨送吏部题给冠带,仍咨回本部候缺如本局一时缺官,查无粮满儒士,于内尽其粮深者,咨送吏部题授署职,候粮满实授。

凡儒士补粮本局据铸印局申某人粮缺,查照先年题准考定,候粮儒士名次挨补,仍题请旨,然后札付本局收补食粮。

弘治八年,本局缺,副使查无粮满人数,题将食粮二年,儒士李康安署职,候三年满日实授转咨。吏部覆题以后,俱照此例。

嘉靖十一年,儒士陈德昌等办事三年,满日,因本局无缺告,乞外选,咨送吏部,授承天等府检校。

嘉靖二十七年,儒士姜启亨、舒杰、郑申之、钱训各役满告,乞冠带、守缺本部查有先年潘干事例,题准咨送吏部,冠带南京铸印局。洪武间,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永乐末年查革止留副使一员、儒士一名,在局办理有缺,咨本部题补。凡遇考补食粮候粮,俱由南京礼部会同吏部公同考选。楷篆精通者,咨送本部题请。命下仍咨回南京、礼部钦遵施行。

弘治三年,南京铸印局儒士潘乾役满不愿外任,奏要仍旧在局办事。本部题准,咨送吏部,给与冠带候缺。

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南京儒士梅一宁告称南京礼部缺少人,多情愿弃南就北,听考纂修,以图补报。据南京礼部,咨本部查无旧例,咨回南京不准。

??收考儒士

铸印局儒士三年一次考收。其或文华等殿及史馆纂修缺人书办,奉旨取用,暂准在外人役收考,不拘常例。嘉靖二十八年七月内,该本部题为查参旷役医士,乞赐究治,以惩奸惰,以清夙弊,事奉圣旨。近年礼部违例擅收各项人役数多,大坏政体。你每便将医士并儒士通事,俱系未经题请考试,假以访保习学名色及犯罪有过之人,收役的通行,查明具奏定夺。钦此。本部查得铸印局儒士,旧例三年一次考补,自嘉靖十六年题请考收儒士宋密等二十名,送局肄业,杭梦阳等一十八名量收作养。及嘉靖十九年收送遇例纳银龙子寿等四十名之后,于嘉靖二十二等年,陆续将石同坚等二十六名暂收札局习学,委俱未经题请考试。今除原已题请考收见在儒士?惟贤等五名,遇例纳银见在儒士王体坤等二十九名,及内因依亲丁忧给假私逃等项,节该本部照例行文革役。儒士王问臣等七名俱不开外,谨将嘉靖二十二年起至二十七年止,暂收在局习学,未将考试儒士石同坚等二十六名通查开坐具奏。伏乞圣明定夺。又查得未经考试儒士王顒,连年假以给假浪游四方罔修行检,委属过犯合究治,以示惩戒。奉圣旨:石同坚等不由题请考试,辄自夤缘,假以暂收习学名色,收用生奸,故违明例,著革了役,发回原籍为民。王顒既称犯有罪过,著巡按御史提了。问先年堂官并该司承行官朦胧听收札局本堂查究。但事往日久,且多免究」。钦此。

嘉靖二十九年四月,内该文华殿中书房提督司礼监太监王某等题称:「本房缺少书办人员事。奉圣旨,礼部知道钦。此本部查照。嘉靖二十年等考选事例,将吏部等衙门听选历事并国子监监生本部及各处起送儒士人等拣选年岁相应者共五十一名,取具印信保结,令各自备试卷。本部弥封印钤当堂严加考试,遵奉钦依内名数取足一十五卷,印封进呈御览,钦赐裁定。奉圣旨?惟贤、赵旻、沈诏、徐封、顾从义、王体坤著送文华殿中书房书办」。钦此。

南京礼部铸印局,但遇儒士有缺,照依先年事例,本部题行,南直隶应天等府及浙江等布政司,访保良家通篆子弟,南京礼部会同吏部堂上官考选堪中收局,移咨本部题奉,钦依挨补食粮」。

儒士纳例

嘉靖十九年,礼、工二部为大工方殷,费用不赀,会同题准恩例开纳。儒士四十名,每名纳银二百五十两。又奉大工奏行事例,许铸印局听缺食粮,儒士纳银一百二十两,咨送吏部,冠带办事半年照依本等资格选用。

嘉靖三十五年,户部为推广事例,以便开纳,以济边储事。题准开纳儒士八十名,每名纳银三百两。

嘉靖三十五年,户部题称:两京铸印局儒士纳银冠带则例如食粮,未及一年者纳银一百二十两,一年已上者纳银一百两,二年以上者,纳银八十两。其听缺习学未食禄者,各照旧例纳银一百五十两,完日免考,咨送吏部冠带。其食粮者,就与听选。听缺习学者,仍回局办事,半年满日起送。吏部各照本等资格选用。在局习学儒士,不系楷篆未通累试无进之人,许纳二百两,完日送吏部,冠带仍回局肄业。

嘉靖三十六年,户部题开先年援纳两京铸印局儒士愿改监生者,比照附学名目补纳银八十两,完日行查明白,准送两京国子监肄业。若有情愿在局终业,许照前推广事例纳银二百两。冠带回局肄业,定以二年满日起送吏部照本等资格选用。

查革旷役

凡儒士私逃回籍及给假公差,违限一年以上者,俱本部径行查革。嘉靖十九等年,儒士黄炉私逃回籍,至四月以上,王政因差违旷至二年以上,俱行文各布政司查革。

嘉靖二十八年七月,内本部铸印局呈称:儒士王问臣、贾跃、韩伟俱丁忧违限。五年以上,茅思温、鲁化、李如同俱告病,依亲违限。五年以上,曾汸私逃回籍久不到肄业,俱应查革本部行文,各司府照例查革为民」。

造印匠役事例。

凡军民人等投充匠役,本司帖下,铸印局从公结勘,委系习学凿字手艺,堪以投充。取具官吏并合局匠役不诬结状到司案照,然后札付本局著落。当该官吏收局习学铸造,候三月之后,精通申部考试,??又粮,如无进益,仍行斥退。

永乐四年闰四月,该本部将铸印赤水宣府司印,于左顺门至看钦奉太宗皇帝圣旨:这印如何有铸造得好?时有铸造得不好时,钦此。本部官回奏各色人匠,是轮班的,初来不谙铸造,及至才会,却又更替了,以致铸造有好,时有不好。时奉太宗皇帝圣旨,今后这选高手人匠连家小在京住坐,专一铸造印信不当,别差这等才方惯熟铸,得好」。钦此。

正德六年四月,本部据铸印局呈称:本局人役,近年各该官司不遵旧例,仍拘应当甲役,有误工作,该本部题称各役优免事例,再行申明,止许专一在局铸印不当别差,但不许影射分门别户之人,如果同门一户人丁虽多,亦免充当总甲,本部出给印信文帖收照。若地方再行勾扰,听本部参奏提问。奉圣旨是」。钦此。

部官提督。正讹

嘉靖七年,礼部铸印局儒士诸应瑞奏言:「天下文移印篆,多有讹舛。如沔阳州沔字讹篆为「泛」字,如此类者,未有可枚举。乞敕礼部择委属官精通六书者,提督考正上嘉应瑞能,查举差讹,留心本业。命礼部专委主事一人,提督本局。

关议备考

议节省

裁本部所属诸冗费。

正统元年初,上即位,有敕,凡事皆从减省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议:「钦天监厯日五十万九千七百馀,本省为十一万九千五百馀。本太医院药材九万八千一百馀斤,省为五万五千四百馀斤。光禄寺糖蜜果品减旧数之二。其添造腌腊鸡鹅猪羊二万七千只,子鹅二千只、酥油四千斤,尽行革罢厨役六千四百馀名,拣选老疾者,悉皆放回。湖广、江西等处荐新茶芽七千五百馀斤,省为四千斤。在京各寺法王国师喇嘛六百九十馀名,减数存留,馀者令回原寺住坐放回。云南阿吒力朵弓薄五十馀名,取回木邦等处催办金银,内官革去。会同馆办事官、南北两监监生入监年浅者放回,依亲读书岁贡生员,自正统元年为始,府学一年一贡,州学二年一贡,县学三年一贡」。上悉从所议。

裁省法王供费。

正统元年,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奏:「比奉敕旨,省冗费以赡养军民。今京师诸寺法王、国师番僧尚有四五百人,其供费浩烦,宜量存留馀,悉遣回本土」。上以为然,令俟来岁议行。

减京寺番僧。

正统二年,减在京诸寺番僧。先是,番僧数等:曰大慈法王,曰西天佛子,曰大国师,曰国师,曰禅师,曰都纲,曰喇嘛,俱系光禄寺支待,有日支酒馔,一次二,次三次又支廪饩者,有但支廪饩者。上即位之初,敕凡事皆从减省。礼部尚书胡濙等议,已减去六百九十一人,相继回还本处,其馀未去者,命待正统二年再奏。至是,濙等备疏慈恩、隆善、能仁、宝庆四寺番僧当减去者四百五十人以闻。上命大慈法王、西天、佛子二等不动,其馀愿回者听,不愿回者其酒馔,令光禄寺定数与之。

减省所属事款。

宣德十年二月,上初即位,有敕,凡事皆从减省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议:「钦天监厯日五十万九千七百馀,本省为十一万九千五百馀本,太医院药材九万八千一百馀斤,省为五万五千四百馀斤。光禄寺糖蜜果品减旧数三之二,添造腌腊鸡鹅猪羊二万七千只,子鹅二千只,酥油四千斤,尽行革罢厨役六千四百馀名,拣选老疾者,悉皆放回。湖广、江西等处,荐新芽茶七千五百馀斤,省为四千斤。在京各寺法王国师喇嘛六百九十馀名,减数存留,馀者令回原寺住坐放回。云南阿吒力朵弓薄五十馀名,取回木邦等处催办金银,内官革去会同馆办事官。南北两监监生入监年浅者放回,依亲读书。岁贡生员,自正统元年为始,府学一年一贡,县学三年一贡」。上悉从所议。

减省供应。

弘治三年六月,礼部覆奏户科给事中郑宗仁等所陈节供应一事,谓:「四时节令宴赏及斋醮等费,日增于前。宜从节省命尚膳监、光禄寺供应,止照弘治元年例行,以后增加者悉从减省」。

乞却贡狮」

弘治四年,土鲁番地面遣使臣赛音、莽苏尔等进狮子,上纳之,留其夷人四名,分班调养。礼科都给事中林元甫上言:「西旅贡獒而召公,以为终累大德。穆王受白狼,白鹿,而荒服自是不至。是人君之好,尚政事之治,忽人心之向,背系之诚,不可不谨也。彼狮子,番方之猛兽耳。陈之庙堂,不可以备仪卫。列之军旅,不可以御外患。矧其性不草食,惟嗜羊肉,奈何以有用之牲,饲无用之兽乎?乞却之。便」命下其言于礼部。

议停,罢。

停减贡献。

弘治元年八月,巡抚甘肃都御史罗明言:「甘肃镇守分守内外官,近有传奉不次之擢,竞尚贡献,各遣人于所属边卫,派取方物,名以采办。其实扣除军士月粮马价,或巧取番人大马珍奇等物以充。又起膳乳等房,佥派厨役造办酥油等物。及起运之时,沿途骚扰,不可胜言。皇上嗣登大宝,已有停免之诏,奈何守臣不体圣心,仍蹈旧辙,兼年例进贡,未蒙停免。乞一切罢之,以苏边困」。上曰:「甘肃边地艰难,进贡事俱遵诏例停免,礼部移文使知之。

停罢守臣贡献。

正德十年,礼部尚书刘春以广东左布政使罗荣、按察使陈雍及安庆知府马文来朝,各陈言守臣进贡之害。因覆奏奉累朝停免贡献诏旨,且言:「召公之告成王曰: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又曰:不宝远物,则远人格。唐太宗嘉李太亮不献名鹰,明皇纳倪若水罢采鵁鶄,德宗听李德裕停造银盝于装具。织绫,前史载之,至今以为美谈。今四方水旱频仍,盗贼充斥,军士苦于调发,百姓困于转输。廑圣虑时,敕守臣蠲租减税,加以抚绥。为守臣者,正宜仰体德意,深恤民艰,而乃辄称旧例采取珍禽奇兽,苛索军民,骚扰道路。贡于上者甚微,而害于下者实大。乞一切停免,如违例进贡,听抚、按官勘奏。其司府曲意奉承者,一体参问」。报曰:此事自能酌处。

议止扰害及进献。

隆庆元年,礼部覆户科左给事中何起鸣言:「往时西番进狮子,光禄寺日饲一羊,损上供之费,以养无用。又南京进鲜马快船、承天府增进香米等物,扰害地方,俱当诏罢。太常寺岁用牲三千有馀,例以行户上纳价未及领而上纳之费已数倍。当令科道官会同该寺给散牲价及稽察奸弊。得旨,进新船骚扰,及太常寺一切宿弊,如议禁革承天府香米等物及外夷珍禽异兽,即行停止,不许进献。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