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六十三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一。
经类第一《易语》、书尔,诗、论雅
《春秋经觧》
《国语》
《孝经
易古易说,右经例章句论类谱
传正注数集注:考图
义疏,音䜟纬。
拟易
《连山》十卷夏后氏易,至唐始出,今亡。
《归蔵》十卷。商易,晋薛贞注。
《三皇太古书》三卷柴霖传
连山亡矣,归蔵唐有司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往往。《连山所以亡者,复过于此矣,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以《周易较商易,则周商之文质可知也。以商易较夏,易则啇夏之文质又可知也。三易皆始乎八,而成乎六十四有八卦,即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非至周而备也。但法之所立,数之所起,皆不相为用。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蔵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诚以人事代谢星纪,推移一代二代,渐繁渐文,又何必近耳目而信诸逺耳目而疑诸三皇太古书亦谓之三坟。一曰山坟。二曰气坟,三曰形坟。天皇伏牺氏本山坟而作易,曰连山。人皇神农氏本气坟而作易。曰归蔵地皇,黄帝氏本形坟而作易曰坤干。虽不画卦,而其名皆曰卦爻大象,连山之大象有八,曰君臣、民物、阴阳、兵象,而统以山。归蔵之大象有八:曰归、蔵、生、动、长育、止、杀而统以气。坤干之大象有八,曰天地、日、月、山、川、云气而统以形,皆八而八之,为六十四。其书汉魏不传,至元丰中,始出于唐州。比阳之民家,世疑伪书,然其文古其辞质而野,其错综有经纬,恐非后人之能为也。如纬书犹见取于前世,况此乎?且归蔵至晋始出连山,至唐始出?然则《三坟》始出于近代,亦不为异事也。右古易三部十六卷
。
石经《周易》十卷 《今字石经易篆》三卷 《一字石经周易》一卷
按:石经之学,始于蔡邕始也,秦火之后,经籍初出,诸家所蔵,传写或异,笺传之儒皆冯所见,更不论文字之讹谬。邕校书东观,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乃自为书,而刻石于太学门外,后儒晩学,咸所取正。奈当汉之末祚,所传未广,而兵火无存,后之人所得者亦希矣。今之所谓石经者,但刻诸石耳,多非蔡氏之经。
《右石经》三部,十四卷。
《周易》十卷。汉魏郡太守京房章句。
《周易》十巻。汉曲台长孟喜章句。隋八卷,唐十卷。
《周易》四卷。汉费直、章句,费氏之学出于民间,不列学官,至唐其书始出。
《周易》十卷。汉南郡太守马融章句。
《周易》五卷。汉荆州牧刘表章句。
《周易》十卷,汉司空荀爽章句
右章句。六部,四十九卷。
《周易传》二卷。卜子夏。
《易传》三卷。汉京房传,吴陆绩注。
《周易传》一卷。后魏关朗撰,唐赵㽔注。
《周易传》三卷。唐陆希声去《彖》、《象》而自为辞,亦自注。
《周易外传》二十二卷。髙定撰。
《周易言象外传》十卷。宋朝王洙撰。
《右传》,注附六部,四十一卷。
《周易》十卷。后汉大司农郑元注,隋九卷。唐十卷。
《周易》十卷汉宋忠、
《周易》十卷。魏将军王肃
《周易》十卷。魏大司农董遇、
《周易》七卷。魏尚书郎王弼。
《周易》十卷。吴太常、姚信、
《周易》九卷。吴侍御,史虞翻。
《周易》十三卷。吴陆绩、
《周易》十卷。魏散骑常侍荀辉、
《周易》十卷。晋散骑常侍于寳
《周易》十卷。蜀才
《周易》十卷。晋儒林从事黄颕注。梁十卷,隋四卷,唐复十卷。
《周易》十卷。后魏司徒崔浩。
《周易》七卷。姚规
《周易》十三卷崔觐
《周易》十卷。梁处士可𦙍
《周易》十卷。卢氏
《周易》十四卷。傅氏
《周易》十卷。王文元
《周易》十卷。王凯冲
《周易》十卷任希古
《符祥注》十卷。宋朝龙昌期。
《周易》六卷。刘牧
《周易》十卷。张葆光
《补注》三卷。皇甫佖
《系辞》二卷。晋桓元注。
《系辞》二卷。晋西中郎将谢万
《繋辞》二卷。晋太常韩康伯。
《系辞》二卷。梁大中大夫宋褰
《系辞》二卷。荀柔之
《系辞》二卷。荀谚。
右注三十一部,二百五十四卷。
《集觧周易》十卷。马、郑、二王四家。
《集注周易》十卷荀爽九家
集二王注》十卷杨氏
集觧周易》十卷。张璠
集。注《周易》十七卷。唐李鼎祚
集注周易一百卷。唐元载。
《集注系辞》二卷。隋志
《周易会释记》二十卷。伪吴僧陆希觉。
右集注八部,一百七十九卷。
《周易义疏》二十卷。宋明帝集群臣讲。
《周易讲疏》二十卷。张该等群臣讲。
《周易讲疏》三十五卷。梁武帝。
《周易讲疏》十六卷。梁五经博士褚仲都。
《周易义疏》十四卷。梁都官尚书萧子政。
《周易讲疏》三十卷。陈谘议参军张讥
《周易义疏》十六卷。陈尚书左仆射周𢎞正。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卷。梁蕃
《周易讲疏》十三卷。国子祭酒何妥。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陆徳明
《周易新传疏》十卷。阴𢎞道。
《周易王道小疏》十卷,《周易广疏》三十六卷。勾徽
《干坤义疏》一卷。刘瓛
《周易大义》二十一卷。梁武帝
《周易证义疏》二十卷。宋朝范谔昌。
《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逹。
《会通正义》三十二卷。纵、康乂
《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唐薛仁贵
正义补阙七卷。四库书目
《周易甘棠正义》三十卷。五代任贞一
《繋辞义疏》二卷刘瓛
《周易口义》二十卷宋朝胡瑗
《繋辞义疏》一卷梁武帝
《系辞义疏》二卷梁萧子政
右义疏。二十五部,四百二十八卷。
《周易论》十卷。齐中书郎周颙
《周易论》四卷范氏
《略论》一卷张璠
《周易论》三卷。唐僧一行
《周易论》一卷应吉甫
《周易论》三十三卷。宋朝王昭素。
《周易论》十卷陈皋
《周易穷微论》一卷王弼
《周易尽神论》一卷晋司空锺会
《通易象论》三卷晋尚书郎栾肇
《大衍论》三卷。唐明皇
《通易象论》一卷。宣聘
《通易论》一卷。晋荆州刺史宋岱
《周易卦序论》一卷。晋司徒右长史杨乂。
《统略论》三卷。晋少府卿邹湛、
《二阮难答论》二卷。阮长成、阮仲容
卦徳统论》一卷刘牧
《制器尚象论》一卷陈希亮
易卦正名论一卷刘不疑
广论一卷 又《大义疑问》二十卷 《周易大义》一卷 又《周易发义》一卷 《周易开题义》十卷梁蕃
《周易大义》二卷陆徳明
《周易几义》一卷梁南平王萧伟
《周易异议论》十卷刘遵
《周易外义》三卷 《周易义》六卷。魏征撰。《唐志》无
《易义》五卷。卢行超
《易说精义》三卷。《四库书目》
《周易括囊大义》十卷四库书目
《易义》八卷皇甫佖
《易义》十卷。聱隅先生黄晞
《易义》一卷黄通
《易义》二卷李贲
《易义》一卷周孟阳
《周易义略》九卷张简
《周易问》二十卷 《周易问难》二卷。王氏撰。
周易难王辅嗣义》一卷。晋顾夷等
《义决》一卷。唐艺文志。
《爻义》一卷。于寳
《大衍义》一卷李觉
《系辞义》二卷萧子政
《周易新义》上下二卷沈季长
《易义》二卷叶子长
《周易释序义》三卷梁蕃
周 《元品》二卷 《周易发挥》五卷唐王勃
《周易物象释疑》一卷唐东乡助
《易忘象》三卷崔良佐
《周易元统》一卷白云子述
《周易圣断》七卷鲜于侁
《周易流演》五卷 《周易发题》一卷张元
《周易明疑録》一卷。 《周易启元》一卷张元
《周易启源》十卷蔡黄成
《辨刘牧易》一卷陈希亮
王刘易辩》二卷宋咸
《易旨归议》一卷 《周易元谈》六卷 《周易要削》三卷 《周易释疑》一卷 《周易元悟》三卷 《周易文言》一卷 《周易髓》十卷。郭璞。
《周易意学》十卷。陆秉
《周易意藴》一卷。徐庸
《周易卦断》一卷。邱铸
《周易口诀》六卷唐魏郑公
《周易口诀》六卷王锜
《周易口诀》六卷。史之证
《周易口诀》七卷陆太易
《周易微旨》三卷陆希声
《周易隠诀》一卷 《周易精微》三卷皇甫佖
《周易析微通说》三十卷。楚泰
《易筌》一卷阮逸
《周易质疑卜传》三十卷楚泰
《易训》三卷宋咸
《周易明文》十卷郭思永
《周易析藴》一卷孙坦
《易箝精义》二卷 《周易通神》二卷 《周易精微》三卷周镇。
《穷理尽性经》一卷 《周易义证总要》二卷 《周易絶笔书》四卷。龙昌期。
《周易发隠》二十卷。陈良献
《易书》一百五十卷。唐裴通
右论说。九十二部,五百八十八卷。
《周易统例》十卷崔觐
《周易略例》一卷。王弼
《周易略例义》一卷黄黎献
《略例疏》一卷。庄道名
《略例》一卷桂询
《周易编例》十卷,《周易义类》三卷顾棠
经类》一卷 《卦类》一卷 《类纂》一卷《右类例》十部,三十卷
《周易谱》一卷。隋志。
《略谱》一卷。袁宏
周易谱》一卷。沈熊
右谱》。三部,三卷。
《周易举正》三卷唐郭京
《周易证坠简》二卷范谔昌
《先儒遗事》二卷刘收一作陈纯臣
右考正。三部,六卷
《周易卦象数旨》一卷东晋李颙
揲蓍法》一卷不为子
易数》一卷陈高
右数三部三卷。
《大衍元图》一卷唐僧一行
《钩隠图》三卷刘牧
《续钩隠图》一卷。黄黎献
《周易稽颐图》三卷。荆州田家书目
龙图》一卷 《河图洛书觧》一卷沈济
伏羲《俯仰画卦图》一卷。彭汝砺
《周易干生归一图》十卷彭汝砺
荆定易图》一卷。 《八卦小成图》一卷。《右图》。十部,二十三卷。
《周易音》一卷。东晋尚书郎李轨。
《周易音》一卷。范氏
《周易并注音》七卷。唐陆徳明
杂音》三卷。唐志
周易释音》一卷陆徳明
右音五部十三卷
《干坤凿度》二卷伏羲文、黄帝演、仓颉修注。
《干凿度》二卷。郑元注。
《易纬稽览图》七卷。郑元注。
《京房易钞》一卷。右䜟纬》。四部,十二卷。
《太元经》九卷。扬雄撰。宋衷注。
《太元经》十卷。陆绩、宋衷注。
《太元经》十卷。蔡文邵注。
《太元经》十二卷陆绩注。
《太元经》十四卷。虞翻注。
《太元经》十二卷。范望注。
《太元经讲疏》四十一卷。章察
《太元经发隠》三卷章察
《说元》一卷王涯
《元颐》一卷 《太元经》六卷。王涯注。
《太元经》十卷。宋维翰注。
《太元经》十卷。林瑀注。
《太元经传》三卷。杜元颕撰。
《太元经疏》十八卷。郭元亨
《演元》十卷陈渐
《补正太元经》十卷范谔昌
《太元经释文》一卷林瑀
《太元经手音》一卷程贲
《太元音训》一卷冯元
《太元图》一卷林共
《元图发微》三卷 《太元正义》一卷孙胄
《太元叩键》一卷 《通元》十卷。晋王长文。
《洞极真经》一卷,《元包》十卷。唐卫元嵩撰,苏源明传李江注。
《太易》十五卷唐张志和撰。
《潜虚》一卷。司马温公作拟太元。
右拟《易》二十九部,二百三十一卷
凡《易》十六种,二百四十一部,一千八百九十卷,书《古文经难石经训章句学传逸注疏问义小篇》
。 《集注音义图续书》。
䜟纬。
《逸书》
《古文尚书》十三卷汉临淮太守孔安国传。
《古文尚书》九卷。郑元注。
按《易》、《诗》、《书》、《春秋》皆有古文,自汉以来,尽易以今文。惟孔安国得屋壁之书,依古文而𨽻之。安国授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郑元为之注,亦不废古文,使天下后学于此一书而得古意。不幸遭明皇,更以今文,其不合开元文字者,谓之野书。然易以今文虽失古意,但参之古书,于理无碍亦足矣。明皇之时,去𨽻书既逺,不通变古之义,所用今文,违于古义尤多。臣于是考今书之文,无妨于义者从今,有妨于义者从古,庶古今文义两不相违,曰《书考》。迨武成而未及终编。又有《书辨讹》七卷,皆可见矣。《古文尚书舜典》一卷晋豫章太守范寗注
。按百篇之书,莫大于二典,而《舜典》自永嘉后失孔氏所传,故范宁为之觧。至齐建武四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而献之,议者以为安国之所注也,或言王肃注耳《隋志》作「姚兴方于大桁市,得其书奏上
,《古文大义》二十卷任孝恭
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右古文经》五部,四十六卷
。
《今字石经郑元尚书》八卷 今字石经尚书本》五卷,《一字石经尚书》六卷。见《隋志》。
三字,《石经尚书》九卷,右《石经》。四部,二十八卷。
欧阳《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右章句三部,八十九卷
。
《伏生大传》三卷。郑元注。
《今字尚书》十三卷。孔安国传。按《隋志》十四卷。
《洪范五行传论》十一卷。汉光禄大夫刘向、
《五行传记》一篇,汉许商
《洪范外传》十卷。唐穆元休
《洪范传》一卷曽致
右传。六部,三十九卷。
《尚书》十一卷。马融
尚书》十一卷。王肃
尚书》十五卷。晋祠部郎谢沈
《尚书》十卷。范宁
《尚书》十卷。王元度。
右注五部,五十七卷。
《集觧尚书》十一卷。李颙
集。释尚书十一卷。宋给事中姜道盛。
《尚书会觧》十三卷。四库书目。
右集注》三部,三十五卷
《尚书大义》二十卷。梁武帝
《尚书述义》二十卷。隋国子助教刘炫
《尚书正义》二十卷。唐国子祭酒孔颖逹等
《尚书义疏》十卷。梁国子助教费甝
《尚书义疏》三十卷。梁司徒蔡太寳
《尚书义疏》七卷。隋志
《尚书疏》二十卷。顾彪
《尚书义疏》三十卷。隋刘焯
义疏》十卷。梁国子助教巢猗
右义疏。九部,一百六十七卷。
《尚书驳议》五卷王肃
《尚书释问》四卷。魏侍中王粲
尚书百问》一卷。齐太学博士顾欢
《尚书百释》三卷。梁国子助教巢猗
《尚书释问》一卷。虞氏
《尚书释问》四卷。郑元注。
《尚书紏缪》十卷王元感。
右问难。七部,二十八卷。
《尚书义》三卷。梁国子助教巢猗
《尚书义》三卷。隋刘先生。
《尚书释义》四卷。伊说
《尚书新释》二卷、李颙
尚书义注》三卷。吕文优
《尚书文外义》一卷顾彪
《尚书闰义》一卷 《尚书大义》二卷吴孜
畅训》一卷汉伏胜
百篇、义》一卷。刘炫
《略义》三卷刘炫、
尚书孔目一卷刘炫
《尚书义宗》三卷 《尚书关言》三卷黄君俞
《略义》一卷乐敦逸
《书义十述》一卷。孙觉
《洪范口义》一卷。胡瑗
《尚书断章》十三卷。成伯玙
《右义训》十八部,四十七卷
《古文尚书》一卷 《尚书要记名数》一卷右小学二部二卷。
《尚书亡篇序》一卷梁五经博士刘叔嗣注。
《尚书逸篇》二卷 《尚书逸篇》三卷徐邈注。
《右逸篇》三部,六卷。
《河图传》一卷。李平西
《尚书治要图》一卷。右图二部二卷。
《古文尚书音》一卷徐邈
《今文尚书音》一卷顾彪
《音义》四卷王俭
《古文尚书释文》十三卷
《右音》四部,十九卷
《续尚书》唐陈正卿纂汉至唐十二代诏策、章疏、歌颂、符檄、议论成书,开元末上之。卷亡。
《续尚书》三卷。本朝韩氏
尚书演、范唐崔良佐撰。卷亡。
右《续书》。三部,三卷。馀卷亡。
《尚书纬》三卷。郑元注。
《尚书中候》五卷郑元注。
右䜟纬。二部,八卷。
《周书》七十一篇颜师古曰:刘向云周时誓诰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也。今存四十五篇
汲冡《周书》十卷。 《汲冡周书》八卷孔晁注。
《古文璅语》四卷。汲冡书。
右《逸书》四部,二十二卷,七十一篇
,凡书十六种,八十部,五百九十八卷七十一篇
诗石经谱
。 故训名物。
传图
注音
义疏纬学
问辨
统说
一字石经鲁诗》六卷隋志
今字石经毛诗》三卷右石经二部九卷。
《鲁故训》二十五卷汉鲁申公
齐后氏故训》二十卷汉齐后苍
齐孙氏故训》二十七卷 《韩故训》三十六卷汉常山太傅韩婴
《毛诗故训》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撰,郑元笺
按:《诗》旧惟鲁、齐、韩三家,鲁申公、齐辕固燕,韩婴也,终于后汉,惟此三家并立学官。汉初,又有赵人毛苌者,自言其诗传自子夏,盖本《论语》。「起予者,商之言也。河间献王虽好之,而汉世不以立学官。毛公尝为北海相,其诗传于北海。郑元,北海人,故为之笺。《毛诗》。自郑氏既笺之后,而学者笃信郑元,故此诗専行三家遂废。《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隋、唐之世,犹有《韩诗》可据。迨五代之后,《韩诗》亦亡,致今学者只凭毛氏。且以序为子夏所作,更不敢拟议,盖事无两造之辞,则狱有偏听之惑。臣为作《诗辨妄》六卷,可以见其得,失右故训。五部,一百二十八卷
《韩婴传》二十二卷薛氏、章氏
、毛苌传十卷。 《韩诗内传》四卷,《韩诗外传》十卷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按:后孙之传,其亡巳乆,必不可得,今存其名,使学者知传注之门戸也。今之学者,専溺毛氏,由其不知有他之故。
右传六部,一百一十三卷
《毛诗》二十卷。王肃注。
《毛诗》二十卷。叶遵注。
《毛诗》二十卷。王元度注。
《石经毛诗》二十卷。蜀本
《毛诗集注》二十四卷。梁桂州刺史崔灵思。
《周诗集觧》二十卷,宋朝邱铸注只取《序》中第一句以为子夏作,后句则削之。
右注。《集注》附六部,一百二十四卷。
《毛诗大义》十一卷。梁武帝
《毛诗大义》三卷。苏子才
《毛诗正义》四十卷。唐孔颖逹等
《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
《毛诗义疏》二十八卷。梁常侍沈重
《毛诗述义》四十卷。隋刘炫
《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鲁世逹
《毛诗小疏》二十卷。崇文馆目。
《毛诗释义》十卷。晋祠部郎谢沈
《毛诗纂义》十卷。许叔牙。
张氏义疏》五卷。 《毛诗义方》二十卷。林洪范
《毛诗折衷义》二十卷。刘宇
《右义疏。十三部,二百六十七卷。
《毛诗义问》十卷。魏太子文学刘公干
《毛诗义驳》八卷。王肃
《毛诗驳》五卷。魏司空王基《隋志》一卷。
《毛诗异同评》十卷。晋孙毓
难孙氏毛诗评》四卷。晋陈统
《毛诗辨异》三卷。晋杨乂、
《毛诗异义》二卷。杨乂
《问难》二卷。唐《艺文志》
《毛诗杂答问》五卷韦昭、朱育等
《杂义难》十卷。唐《艺文志》
《笺传辨误》八卷。周式
《毛诗馀辨》四卷。 《毛诗释疑》一卷,《毛诗正论》十卷刘孝孙
右问辨》十四部,八十二卷
《韩诗翼要》十卷。汉侯苞
《毛诗奏事》一卷。王肃
《毛诗拾遗》一卷。郭璞
《毛诗觧序义》一卷。顾欢等
《毛诗序义》二卷。宋通直郎雷次宗
《毛诗集小序》一卷。刘炫
《毛诗发题序义》一卷。梁武帝
《毛诗序义疏一卷。刘瓛等
《毛诗谊府》三卷后魏元延明
表、隠二卷。晋陈统
《毛诗指说》一卷唐成伯玙
《毛诗断章》二卷 《毛诗章疏》二卷,《毛诗题纲》一卷 《毛诗元谈》一卷 《毛诗别录》一卷张合
毛郑诗学》十卷 《毛诗外义》二卷宋咸
《毛诗重文说》七卷,《判篇》二卷刘泉
《别集正义》一卷。 《毛诗正记》一卷 《诗统觧序》一卷 《关言》二十三卷黄君俞
毛诗十五国觧》一卷吴申
《右统说》二十五部,七十九卷
《毛诗谱》三卷。郑元撰。
《毛诗谱》三卷。吴太常卿徐整撰。
《毛诗谱》二卷。太叔求及刘炫注。
《谢氏毛诗谱钞》一卷。 《诗谱补阙》三卷欧阳修
右谱。五部,十二卷。
《草木鸟兽鱼虫疏》二卷吴陆机
《毛诗名物觧》十卷 《毛诗物性》八卷
右名物三部,二十卷
《毛诗图》三卷 《毛诗孔子图经》十二卷 《毛诗古贤圣图》二卷三书并萧梁人作已亡。
《毛诗草木鱼虫图》二十卷。唐《艺文志
小戎图》二卷。
《右图》五部,三十九卷
《毛诗笺音证》十卷。后魏太常刘芳
《毛诗音》十六卷。梁徐邈等撰。
《毛诗音》二卷。徐邈撰。
按:徐氏音今虽亡,然陆音所引多本于此。《毛诗》并《注音》八卷。隋秘书学士鲁世逹撰。按《唐志》有《鲁世逹音义》二卷。
郑元等诸家音》十五卷。
右《音》五部,五十一卷
《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
右纬学。一部,十八卷。
凡诗十二种,九十部,九百四十二卷。
《春秋》《经例五家传注辞《三传义疏》,《世传论卦序条图文,地理谱繇音
。 䜟纬。
《春秋经》十一卷吴卫将军士燮注。
《春秋经》十二卷 《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
《三传经觧》十一卷。胡讷集撰。
《春秋加减》一卷。 《三传经字异同》一卷丁副
一字石经春秋》一卷,《三字石经春秋》三卷
按:《春秋》之经,则鲁《史记》也,初无同异之文,亦无彼此之说,良由三家所传之书有异同,故是非从此起。臣作《春秋考》,所以是正经文,以凡有异同者皆是讹误。古者简编艰繁,学者希见亲书,惟以口相授。左氏世为楚史,亲见官书,其讹差少。然有所讹,从文起《公》、《谷》,汉之经生,惟是口传,其讹差多。然有所讹,从音起,以此辨之,了无滞碍。又有《春秋传》十二卷,以明经之旨,备见周之宪章。
《右经》八部,六十卷
《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二卷 《今字石经左传经》十卷 春秋左氏觧诂三十卷贾逵
春秋左氏传觧谊三十一卷,服䖍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
,春秋左氏经传章句三十卷董遇
春秋左氏传义注十八卷孙毓
春秋左氏传十二卷。魏司徒王朗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
杜预觧左氏,颜师古觧汉书所以得忠臣之名者,以其尽之矣。左氏未经杜氏之前,凡几家,一经杜氏之后,后人不能措一辞,汉书未经颜氏之前,凡几家,一经颜氏之后,后人不能易其说,纵有措辞易说之者,如朝月晓星,不能有其明也,如此之人,方可以觧经,茍为文言多而经旨不见,文言简而经旨有遗,自我说之后,后人复有说者,皆非笺释之手也,传注之学起,惟此二人,其殆庶几乎?其故何哉?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之难明也,能明乎尔雅之所作,则可以知笺注之所当然,不明乎尔雅之所作,则不识笺注之旨归也,善乎二子之通尔雅也,颜氏所通者训诂,杜氏所通者星歴地理,当其颜氏之理训诂也,如与古人对谈,当其杜氏之理星歴地理也,如羲和之步天,如禹之行水,然亦有所短,杜氏则不识虫鱼鸟兽草木之名,颜氏则不识天文地理,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杜氏于星歴,地理之言,无不极其致,至于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则引尔雅以释之,颜氏于训诂之言甚畅,至于天文地理则阔略焉,此为不知为不知也,其他纷纷,是何为者?释是何经,明是何学?
《春秋左氏注》十卷杜服二氏
王元度注《左传》卷亡
《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严彭祖
《春秋公羊觧诂》十一卷。何休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王愆期。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髙袭。
《春秋公羊集觧》十四卷。孔衍。
《春秋公羊传》五卷,《春秋谷梁传》十五卷。汉谏议大夫尹更始。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吴唐固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魏平乐太守糜信
《榖梁传》十卷。晋堂邑太守张靖。
《春秋谷梁传》十六卷。程阐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孔衍
《春秋榖梁传》十二卷。徐邈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叚肃注,疑汉人。
《春秋谷梁传》五卷。孔君指训。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范宁集觧。
《春秋谷梁传》四卷。残缺,张、程、孙、刘四家集觧。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晋给事郎徐干。
《春秋邹氏传》十一卷。 《春秋夹氏传》十一卷
邹夹传虽亡,今取而备之,以见五家之所始,右五家传注二十三部,四百五十一卷。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陈国子博士沈文阿《唐志》二十七卷
、王元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春秋义略》三十卷陈右军将军张冲
《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崔灵恩
《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东京太学博士刘炫
《左氏钞》十卷。 《春秋义函传》十六卷。于寳《隋志》作《春秋。左氏函传》十五卷。
《春秋正义》三十六卷孔颖逹
《左氏义疏》六十卷徐文逺
《春秋精义》三十卷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见《隋志》。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春秋谷梁传义》十卷。徐邈
《春秋谷梁疏》十三卷。唐杨士勋
右《三传义疏》,十五部,三百三十九卷。
《春秋释训》一卷。贾逵
《春秋决事》十卷。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七卷。董仲舒
《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贾逵
《春秋决疑论》一卷。 《左氏膏肓》十卷何休
《谷梁废疾》三卷何休
《公羊墨守》十四卷、何休
《春秋汉义》十三卷何休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𤣥
驳何氏汉议叙》一卷 《春秋左氏膏肓释疴》一卷服䖍
驳何氏汉议》十一卷。服䖍
《理何氏汉议》二卷。魏糜信
《春秋议》十卷。何休
《春秋成长说》九卷。服䖍。
《春秋左氏逹义》一卷。汉司徒椽王蚡
《春秋塞难》三卷。服䖍
《春秋说要》十卷。糜信。
《春秋左传评》二卷。杜预
《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孙毓
《春秋丛林》十二卷。李谧
《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宋尚书郎何始真。
《春秋义林》一卷。 《春秋五辨》一卷梁博士沈宏
《春秋辨证》六卷。 《春秋㫖通》十卷王之
《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崔灵恩
《春秋左氏经传觧》四卷。王述之
徐邈答《春秋谷梁义》三卷。 《春秋经传觧》六卷崔灵恩
、薄叔元问谷梁义》二卷 《春秋公羊、谷梁集传》十二卷晋博士刘兆
《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 《春秋三家经本训诂》十二卷。贾逵
《春秋三传论》十卷。魏大长秋、韩益
《春秋经合三传通论》十卷。潘叔度
《春秋成夺》十卷。潘叔度
《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以上见《隋志》
《左氏释滞》十卷殷兴
经传觧六卷沈宏
传经觧》六卷崔灵恩《
攻昧》十二卷刘炫
规过》三卷。刘炫
《难答论》一卷王愆期、
、荀爽、徐钦答问》五卷。 《公羊违义》三卷刘寔、
、萧邕问《传义》三卷。 《三家集觧》十一卷。刘兆
《公、谷二传评》三卷。江熙
《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李铉
《杂义难》五卷。 左氏杜预评》二卷,《春秋纂要》四十卷高重
《三传㫖要》十五卷刘轲
《春秋振滞》二十卷。王元感、
《春秋通》一卷。韩滉
《春秋指掌》十五卷。李瑾
《春秋指元》十卷。张杰
《左氏释疑》七卷。裴安时
《春秋折衷论》三十卷陈岳
《春秋义鉴》三十卷。郭翔撰,以上见《唐志》。
《集传春秋微㫖》三卷。唐陆淳
集传《春秋辨疑》七卷。陆淳
左传引帖断义》七卷。伪蜀蹇遵品
《春秋龟鉴》一卷。 《春秋纂要》十卷伪唐姜䖍嗣
《春秋集传》十五卷宋朝王㳂
《春秋纂类义统》十卷 《春秋原要》二卷王晓
《春秋三传杂评》十卷 《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二卷陆淳
《春秋先儒异同》三卷李铉
《春秋义囊》七卷 《春秋要论》五卷马言择
《春秋会元》十二卷郑昭庆
《三传集义》三十卷李尧俞
《左氏鼓吹》一卷。吴元绪
《春秋异义觧十》二卷。王哲
《春秋通义》十二卷。王哲
皇纲论》五卷王哲
《春秋左氏传鉴》三卷 《春秋摘微》一卷卢仝
《春秋经社》十二卷 《春秋关言》十二卷。黄君俞、
《春秋义》二十卷。王棐
《春秋本㫖》四卷。何渉
《春秋碎玉》一卷。唐李瑾
《春秋索隠》五卷。陈洙
《春秋经社要义》六卷。孙觉、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孙复、
《春秋总论》三卷。孙复
《左氏指元》十卷。杨希范、
《春秋会义》三十卷。杜谔、
《春秋新义》十卷、宋堂
《春秋义略》十四卷。董敦逸
《春秋要义》三十卷。胡瑗
《春秋口义》二十卷胡瑗
春秋正论》三卷龙昌期
《春秋复道论》十五卷龙昌期
《春秋意》十五卷皮元
《春秋褒贬志》五卷。刘䕫
《春秋折衷义》十一卷吴孜
《三传元谈》一卷。
右传论一百四部,九百三十六卷
、刘寔等《集觧春秋序》一卷 《春秋序论》二卷。于寳撰。
《春秋序》一卷。贺道养注。
《春秋序》一卷。崔灵恩撰。
《春秋序》一卷。田元休注。
《春秋左传杜预序集觧》一卷。刘炫注。
《春秋序义疏》二卷 《春秋公羊觧序》一卷。鲜于公撰。
右《序》八部,十卷
《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聘士颖容
《左传条例》九卷。汉大司农郑众
《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
《春秋条例》十一卷。晋太尉刘寔、
《春秋经例》十一卷。晋方范
《左氏传条例》二十五卷。 《春秋义例》十卷,《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梁简文帝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春秋公羊谥例》一卷。何休
《公羊传条例》一卷。何休
《谷梁传例》一卷。范宁
牒例章句》九卷。郑众
春秋经传说例疑隠》一卷。梁吴略
《申先儒传例一卷。 《三传总例》二十卷韦表微
、《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 《集传春秋纂例》十卷陆质
《春秋通例》三卷陆希声
《公谷总例》十卷。成元
《春秋总例》十二卷。周希圣
《春秋统例》二十卷。朱临
《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丁副
《春秋杂体例》一卷
右条例》二十四部,二百三十五卷。
《春秋左氏图》十卷。梁简文帝
《春秋图》七卷。汉严彭祖
春秋图》五卷唐张杰
《春秋手鉴图》一卷。 《春秋图鉴》五卷 《春秋明例隠括图》一卷王哲
右《图》六部,二十九卷
《春秋大夫辞》三卷 《春秋嘉语》六卷以上见《隋志》
《春秋文苑》六卷梁沈宏
《春秋辞苑》五卷
右文辞。四部,二十卷
。
《春秋盟会地图》一卷汉严彭祖
《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春秋诸国録》 《春秋释例地名谱》一卷杜预
《春秋列国图》一卷。
右地理。五部,六卷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族谱》十三卷顾启期
《春秋世谱》七卷,《帝王歴纪谱》二卷。 《演左传谥族图》五卷。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冯继先
《小公子谱》六卷。杜预
《春秋公子谱》一卷。吴杨藴
《春秋世次图》四卷。郑寿
《春秋名字异同録》五卷。冯继先
《春秋诸臣传》三十卷。郑昻
《春秋列国诸臣赞传》五十一卷。王当
《春秋括。甲子。 《春秋十二国年歴》一卷 《春秋机要》一卷 《春秋宗族名谥谱》五卷 《春秋国君名例》一卷 《春秋谥族谱》一卷
右《世谱十七部,一百三十五卷。
《师春》二卷 鲁史春秋卦名》一卷
《右卦繇》二部,三卷。
《春秋左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
《左传音》三卷。李轨
左传音三卷。杜预
《左传音》三卷。徐邈
《左传音隠》一卷。 《左传音》三卷。王元规
《左传音》十二卷。见《唐志》
《左传音》三卷。徐文逺。
《春秋音义》六卷。陆徳明
公《羊音》二卷。王俭
又一卷。陆徳明
《谷梁音》一卷。孙邈
又一卷。陆徳明
右音十三部,四十二卷。
《春秋灾异》十五卷。郄萌撰。
《春秋灾异应録》五卷 《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
《春秋内事》四卷 《春秋包命》二卷 《春秋秘事》十一卷
《右䜟纬六部,六十七卷。
凡春秋十三种,二百四十六部,二千三百三十三卷。
《春秋外传国语注觧
章句
非驳
音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贾逵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二卷韦昭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晋五经博士孔晁。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唐固
右注觧。五部,一百四卷。
《春秋外传章句》二十二卷王肃
右章句。一部,二十二卷。
《非国语》二卷柳宗元
右非驳。一部二卷
《国语补音》三卷宋庠
国语音略》一卷,右音二部,四卷。
凡国语四种,九部,一百三十二卷。
《孝经》古文
注觧
义疏
音
广义
䜟纬
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
古文孝经㫖觧一卷。司马温公
泰人焚书《孝经》,为河间人颜芝所蔵。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皆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有《闺门一章,其馀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觧,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或云郑元,非也。其义与郑元所注馀书不同。梁代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惟传郑氏。至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义疏,讲于人间,渐闻之朝廷。后遂着令,与郑氏并立。儒生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氏旧本也。
《右古文》二部,二卷。
《孝经》一卷。郑氏注。
《孝经》一卷。王肃
《孝经》一卷刘邵
孝经》一卷韦昭
《孝经》一卷孙熙
《孝经》一卷苏林
《孝经》一卷{谢万
《}孝经》一卷。虞盘佐
《孝经》一卷。孔光
《孝经》一卷。殷仲文
孝经》一卷。殷叔道
孝经》一卷释慧琳
《孝经》一卷唐明皇
《孝经》一卷。袁克已。
《孝经》一卷。尹知章
《孝经》一卷。王元感
《孝经嘿注》一卷徐整
集议孝经》一卷。荀朂、
集议孝经》一卷。晋东阳太守袁敬仲。
《孝经集觧》一卷右注觧。二十部,二十卷。
《孝经义疏》十八卷。梁武帝。
《孝经义疏》一卷。赵景韶。
《孝经义疏》三卷皇侃
《孝经讲疏》六卷徐孝克
《孝经义》一卷。 《古文孝经述义》五卷刘炫
孝经义》一卷梁扬州文学从事太史叔明
《孝经敬爱义》一卷萧子显
《孝经私记》四卷 《孝经私记》二卷周𢎞正。
宋大明中皇太子讲义疏》二卷。何约之。
《孝经发题》四卷。太史叔明。
《孝经新义》十卷。任希古
《御注孝经》二卷。元行冲
《孝经疏》五卷。贾公彦
《孝经指要》一卷。李嗣真
《孝经义疏》、孔颖逹卷,亡。
《孝经正义》三卷。宋朝邢昺
《孝经简疏》一卷。张崇文
《孝经疏》一卷。苏彬
《孝经讲疏》一卷。任希古
右义疏二十一部,七十二卷。
《孝经释文》一卷陆徳明
《右音》一部一卷
《演孝经》十二卷张士儒
广孝经》十卷徐浩
国语孝经》一卷魏氏迁洛未逹华语。孝文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言译孝经》之㫖教国人。
右《广义》。三部,二十三卷。
《孝经勾命决》六卷。宋均注。
《孝经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经内事》一卷。 《孝经纬》五卷。宋均注。
《孝经杂纬》十卷宋均注。
《孝经元命包》一卷。 《孝经古秘援神》二卷 《孝经左、右握》二卷 《孝经左右契图》二卷 《孝经雌雄图》三卷 《孝经分野图》一卷 《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 《口授图》一卷 《应瑞图》一卷
䜟纬之学,起于前汉及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䜟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䜟。俗儒趋时,益为其学,唯孔安国、毛公、王璜、贾逵独非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䜟,梁天监以后,又重其制。隋炀帝发使四方,捜天下书籍与䜟纬相渉者皆焚之,为吏所紏者至死。自是无复有其学。至唐,惟馀书、《易》、《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七纬,诗二纬,共九纬书而已。
右䜟纬十四部,四十三卷。
凡《孝经》六种、六十一部、一百六十一卷《论语》古《论语正正》,经氏注觧,释章句纬义疏语论难辨名音䜟、续
、《古文论语》十卷郑元注
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
右《古论语》二部,十一卷
蔡邕《今文石经论语》二卷
《右正经》一部,二卷。
《论语》十卷郑元
《论语》十卷王肃
《论语》七卷卢氏
《论语》十卷晋着作郎李充、
《论语》十卷梁顗
《论语》九卷孟厘
《论语》十卷。袁乔
论语》十卷。尹毅
《论语》十卷张氏
《论语》十卷韩愈
集觧论语》十卷。何晏
《集注论语》六卷。卫瓘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
《集觧论语》十卷。晋兖州别驾江熙。
盈氏集义》十卷。 《集觧论语》十卷。晋孙绰。
《续注论语》十卷。史辟原
《赞郑元注》十卷虞喜
补卫瓘注》十卷宋明帝
右注觧。十九部,百八十卷。
《论语章句》二十卷刘炫
《论语讲疏文句义》五卷徐孝克
右章句二部,二十五卷
《论语别义》十卷范廙
《论语义疏》十卷。禇仲都
《论语义疏》十卷梁皇侃
《论语大义觧》十卷崔豹
《论语述义》十卷。刘炫
《论语义疏》八卷 《论语义疏》二卷张冲
《论语述义》二十卷戴诜
杂义》十三卷。 《别义》十卷 《论语正义》十卷宋朝邢昺
《论语展掌疏》十卷。
《右义疏》十二部,一百二十三卷。
《论语难郑》一卷 《论语标指》一卷。司马氏
《论语杂问》一卷,《论语体略》二卷。晋郭象
《论语㫖序》三卷晋缪播、
《论语释疑》三卷。王弼
论语释》一卷。张凭
《论语释疑》十卷晋栾肇
论语驳》三卷栾肇
论语义注》,隠三卷。 《论语陈说》一卷僧赞寜
《论语笔觧》二卷韩愈
《论语枢要》十卷 《论语元义》二卷右论难十四部,四十三卷
《论语刋误》二卷。李涪
《论语辨》十卷周式
右辨正。二部,十二卷。
《论语孔子弟子目録》一卷郑元
《论语》撰《人名》一卷。 《论语世谱》一卷
右《名氏谱》三部三卷
《论语音》二卷徐邈
《论语释文》十一卷。右,音释。二部,十三卷。
《论语䜟》八卷
《右䜟纬》一部,八卷。
《孔丛子》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
《孔志》十卷。梁刘被撰。
《孔丛子释文》一卷。宋咸
《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注。
《当家语》二卷。魏博士张融撰。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
次《论语》十卷。王勃撰。
右《续语》。七部,七十一卷。
凡《论语》十一种,六十五部,四百八十二卷。《尔雅》注觧释图言名。
义言,音方。
广雅
杂《尔雅》
。 释
《尔雅》三卷。汉中散大夫樊光
《尔雅》七卷。孙炎。
《尔雅》三卷。刘歆
《尔雅》三卷汉犍为文学,中黄门李巡
《尔雅》五卷、郭璞
集注《尔雅》十卷梁黄门沈璇
右注觧。六部,三十一卷。
《尔雅图》十卷郭璞
尔雅图赞》二卷江瓘。
右图。二部,十二卷。
尔雅正义》十卷邢昺、
《尔雅兼义》十卷 《尔雅发题》一卷《右义》。三部,二十一卷
《尔雅音》八卷江瓘
《尔雅音》一卷孙炎
《尔雅音义》一卷。 《尔雅音略》三卷郭璞
《音训》二卷。
《右音》五部十五卷
《广雅》四卷。魏博士张楫
《广雅音》四卷隋秘书学士曹宪。
《博雅》十卷。曹宪撰。避炀帝讳,改曰博。
《右广雅》三部,十八卷
《小尔雅》一卷。楚孔鲋撰,李轨注。
《续尔雅》一卷刘伯荘
《蜀尔雅》三卷李商隠
羌《尔雅》一卷
《右杂尔雅》四部六卷
《释俗语》八卷。刘霁
《称谓》五卷。后周卢辨。
俗说》三卷。沈约
古今训》十一卷。张显
右释言。四部,二十七卷
《释名》八卷刘熙
《辨释名》一卷韦昭
右释名。二部九卷
《方言》十三卷。扬雄撰,郭璞注。
《方言》十四卷。王浩撰。
《方言释音》一卷。吴良辅撰。
《河洛语音》一卷。王长孙
《列郡雅言》一卷。 《国语》十五卷 《国语真歌》十卷 《国语十八传》一卷 《国语御歌》十一卷 《国语杂文》十五卷 《国语物名》四卷后魏侯伏侯可悉陵
《国语杂物名》三卷侯伏侯可悉陵
国语,号令四卷。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録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鲜卑语》五卷。 《鲜卑语》十卷 《鲜卑号令》一卷周武帝
《林邑国语》一卷。 《杂号令》一卷 《辨鴂録》一卷 《西蕃译语》一卷 《释梵语》一卷 《译夷语録》一卷僧惟古
《蕃尔雅》一卷
右方言三十三部,一百一十六卷
凡《尔雅》九种,五十二部,二百五十五卷,经觧《谥法》
。
《五经通义》九卷刘向
《白虎通》六卷。班固等。
《五经异义》十卷。许慎、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
《五经钩沉》十卷。晋扬方。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
五经咨疑》八卷、周杨思
《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玚
《五经大义》十卷后周樊文深、
《经典大义》十二卷沈文阿
《五经大义》五卷。何妥
《五经通义》八卷、刘炫
五经要义》五卷、雷氏
《五经正名》十二卷。刘炫
《五经析义》二十八卷。邯郸绰
《五经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
《五经杂义》六卷。孙畅之、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
逰元《桂林》二十卷。张机
《六经通数》十卷。梁舍人鲍泉
《七经义纲略》三十卷。樊文深
《七经论》三卷樊文深
质疑》五卷樊文深
经典元儒大义序録》十卷。沈文阿
《六艺论》一卷。郑元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
《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
《郑记》六卷。郑元弟子
《五经对诀》四卷。赵英
《五经要略》颜真卿
六说》五卷。刘迅
《六经外传》三十七卷。刘贶
《五经微㫖》十四卷。张镒、
《九经师授谱》一卷韦表微
《微言集注》四卷袁侨卿
《经传要略》十卷髙重
经史释题》二卷唐李肇
授经图》三卷。 《九经馀义》一百卷宋朝处士黄敏
《演圣通论》三十六卷胡旦
辨经正义》七卷张沂
兼明书》五卷。邱光庭
五经要㫖》五十卷齐唐
《九经类义》二卷 《九经抄》二卷 《九经要抄》一卷 《叙元要抄》一卷 《九经释难》五卷 《九经演义》十卷 《九经㫖》九卷。 《经典质疑》六卷胡顺之
诗乐说》三卷 《群经索隠》三十卷 《七经小传》五卷。刘敞
经传发隠》七卷。李景阳
《刋谬正俗》八卷。颜师古
《经典释文序録》一卷陆徳明
右经觧五十八部,七百四十四卷
《周公谥法》一卷 《春秋谥法》一卷 《谥法》三卷刘熙
《谥例》十卷。特进、中军将军沈约
《魏晋谥议》十三卷何晏
《谥法》五卷。梁太府乡贺玚
《续今古谥法》十四卷唐王彦威
《君臣谥议》一卷。虞世南
《谥议》五卷苏洵
《汝南君谥议》二卷。见《隋志》。
《讳行録》一卷见唐志
右谥法。十一部,五十六卷。
凡经觧》二种,六十九部,八百卷。
通志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