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大壮卦第三十四

震上

乾下

「大壮」: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以大者为正,天地之至情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所以全其勇、壮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乾」施壮于「震」者也。壮者为羊,所施为藩,故五以二为羊,三以六为藩。以类推之,则初九之壮,施于九四;九四藩决不羸,则初九亦触四之羊也。以其最下而用壮,故曰「壮于趾」。自下之四,故曰「征」。众皆触非其类,已独触其类。触其类,则有孚于非其类矣,不孚于方壮之阳,而孚于已穷之阴,故虽有孚而不免于凶者,其孚穷而不足赖也。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初九以触阳「凶」,九三以独阴「厉」,皆失中者也。九二之于五也,进不触之,退不助之,安贞而已,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羊」,九三也;「藩」,上六也,「羸」,废也。九三之壮施于上六。上六,穷阴也;九三,壮阳也。以壮阳触穷阴,其势若易易然①。然而阳壮则轻敌,阴穷则深谋,故小人以是为壮,而君子以是为罔已也。以阳触阴,正也;而危道也。是以君子不触也。

「校注」

①易易然:《苏氏易传》无「然」字,误。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九四有藩,是以知初九之触也,欲进而消二阴者①。九四之「贞吉」也,外有二阴之敌,而内有初九之触,此九四之所以有「悔」也。忿其触而羸其角,则是敌未亡而内自战,四以是为病也,故见触不校,即而怀之。以为其徒,则可以「悔亡」,故曰「藩决不羸,壮于大与之輹」。九四自决其藩,而不以羸初九之角,则向之触我者止而为吾用,适所行以壮吾輹尔。临敌而輹壮,可以往矣。

「校注」

①消二阴:《苏氏易传》作「消二阳」,误。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羊」,九二也;六五者,九二施壮之地也。以阴居阳则不纯乎阴,有志于助阳矣。是以释九二之羊而纵之,故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人皆为藩以御羊,而已独无有,岂非易之至也欤?有藩者,羸其角;而易者丧之,羸其角者「无攸利」,则丧之者「无悔」,岂不明哉!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羊」,九三也;「藩」,上六也。自三言之,三不应触其藩;自上言之,上不应羸其角。二者皆不计其后而果于发者,三之触我,我既已罔之矣,方其前「不得遂」,而退不得释也,岂独羊之患,虽我则何病如之?且未有羊羸角而藩不坏者也,故「无攸利」,均之为不利也,则以知难而避之,为「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