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上 兑下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丰」者,极盛之时也。天下既平,其势必至于极盛,故曰「王假之,勿忧,宜日中」者。不忧其不至,而忧其已至也,宜日之中,而不宜其既中也。既盈而亏,天地鬼神之所不免也,而圣人何以处此?曰:「丰」者,至足之辞也。足则馀,馀则溢;圣人处之以不足,而安所求馀?故圣人无丰,丰非圣人之事也。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传》曰:「为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故《易》至于「雷电相遇」,则必及弄狱,取其「明以动」也。至于「离」与「艮」相遇,则曰「无折狱」、「无留狱」,取其「明以止」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凡人,智生于忧患而愚生于安佚#。「丰」之患常在于暗,故爻皆以明暗为吉凶也。初九、六二、九三,三者皆「离」也,而有明德者也;九四、六五、上六,则所谓「丰」而暗者也。「离」,火也、日也,以下升上,其性也。以明发暗,其德也。故三「离」皆上适于「震」。初九适四,其配之所在也;而九四非其配,故曰「配主」。「旬」之为言,犹曰「周浃」云尔。「尚」,配也,九四以阳居阴,不安于暗者也,方其患蔽而求发,则虽两刚可以相受,故曰「往有尚」,言其与配同也。及其暗去而明全,「离」之功既周浃矣,则当去之。既浃而不去,则有相疑之灾。九四之为人,可与共忧患而不可与同安乐者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未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蔀」,覆也,蔽之全者也。「见斗」,暗之甚也。「沛」,旆也,蔽之不全者也。「沬」,小明也,明暗杂者也。六五之谓「蔀」,上六之谓「沛」,何也?二者皆阴也,而六五处中,居暗以求明;上六处高,强明以自用。六二之适五也,适于全蔽而甚暗者也。夫蔽全,则患蔽也深;暗甚,则求明也力。六五之暗,不发则已,发之则明矣。故曰:「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以阴适阴,其始未有不疑者也,六二虽阴,而所以为「离」,明之所自出也,故始疑而终信也。若夫九三之适上六,则适于明暗杂者也;用人则不能,自用则不足,故不可以大事也。君子不畏其蔽,而畏其杂,以为无时而可发也,为之用乎则不可,不为之用乎则不敢,故折其右肱,以示必不可用而后免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夷」,等夷也。初九之谓夷主,不得其配而得其类也。「幽不明」者,以言其暗之甚,而不杂。「吉行」者,言初九之不可以久留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六五以阴居阳,有「章」者也;而能来六二之明,故曰「来章」。借明于人而誉归于己,君子予之。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上六翔于天际,自以为明之至也;而其暗则足以蔽其身而已,故曰「丰其屋,蔀其家」。九三自折其右肱而莫为之用,岂真无人哉!畏我而自藏也。「三岁不靓」,其自以为明者穷矣,故「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