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谦卦第十五

坤上

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此所以为「谦、亨」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此所以为「君子有终」也。不于其终观之,则争而得、谦而失者,盖有之矣。惟相要于究极,然后知谦之必胜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裒」,取也。「谦」之为名①,生于过也,物过然后知有「谦」。使物不过,则「谦」者乃其中尔。过与中相形,而「谦」之名生焉。圣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而其实则归于中而已矣②。地过乎卑,山过乎高,故「地中有山,谦」。君子之居是也,多者取之,「谦」也;寡者益之,亦「谦」也。

「校注」

①「谦」之为名:《苏氏易传》作「一之为名」,误。

②归于中而已矣:《苏氏易传》作「反中而已矣」,误。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最处下,是「谦」之过也。是道也,无所用之,用于「涉川」而已。有大难不深自屈折,则不足以致其用。「牧」者,养之以待用云尔。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雄鸣则雌应,故《易》以阴阳唱和寄之于「鸣」。「谦」之所以为「谦」者,三也:其「谦」也以劳,故闻其风、被其泽者,莫不相从于「谦」。六二,其邻也;上九,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鸣于「谦」。而六二又以阴处内卦之中,虽微九三,其有不谦乎?故曰「鸣谦」,又曰「贞吉」。「鸣」以言其和于三,「贞」以见其出于性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劳」,功也。「谦」五阴一阳,待是而后为「谦」,其功多矣。「艮」之制在三,而三亲以「艮」下「坤」,其「谦」至矣,故曰「劳谦」。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非独以自免而已,又将以及人,是得「谦」之全者也。故《彖》曰:「君子有终。」而三亦云。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是亦九三之所致也。二近其内,有配之象,故曰「鸣」;四近其外,三之所向,故称「撝」。以柔居柔,而当三之所向,三之所撝,四之所趋也。以谦「撝谦」,孰不利者?故曰「无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直者曲之矫也,谦者骄之反也。皆非德之至也,故两直不相容,两谦不相使。九三以「劳谦」,而上下皆谦以应之,内则「鸣谦」,外则「撝谦」。其甚者则谦谦相追于无穷,相益不已。则夫所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者,将使谁为之?若夫六五则不然,以为谦乎,则所据者刚也;以为骄乎,则所处者中也;惟不可得而谓之谦,不可得而谓之骄,故五,「谦」莫不为之使也。求其所以能使此五「谦者」而无所有,故曰「不富,以其邻」;至于侵伐,而不害为「谦」,故曰「利用侵伐」。莫不为之用者,故曰「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其为「鸣谦」,一也。六二自得于心,而上六「志未得」者,以其所居非安于谦者也,特以其配之「劳谦」而强应焉。貌谦而实不至,则所服者寡矣,故虽其邑国而犹叛之。夫实虽不足,而名在于谦,则叛者不利。叛者不利,则征者利矣。王弼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动之所起,兴于利者也,故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未有居众人之所恶而为动者所害,处不竞之地而为争者所夺。是以六爻虽有失位,无应乘刚,而皆无凶、咎、悔、吝者,以谦为主也。」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