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上
震下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
谓初九。
动而健,刚中而应。 谓九五。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无妄」者,天下相从于「正」也。「正」者,我也;天下从之者,天也。圣人能必正,不能使天下必从,故以「无妄」为天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无故而为恶者,天之所甚疾也。世之妄也①,则其不正者容有不得已焉。「无妄」之世,正则安,不正则危。弃安即危非人情,故不正者,必有天灾。
「校注」①
①世之妄也:《苏氏易传》作「世之衰也」,亦通。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妄者,物所不与也。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茂」,勉也;「对」,济也。《传》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天下既已无妄矣,则先王勉济斯时,容养万物而已。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所以为「无妄」者,「震」也;所以为「震」者,初九也。「无妄」之权在初九,故「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灾畬,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善为天下者不求其必然,求其必然乃至于尽丧。无妄者驱人而内之正也,君子之于「正」,亦全其大而已矣。全其大,有道不必乎其小,而其大斯全矣。古之为过正之行者,皆内不足而外慕者也。夫内足者,恃内而略外,不足者反之。阴之居阴,安其分者也,六二是也。而其居阳也,不安其分而外慕者也,六三是也。阳之居阳,致其用者也,九五是也。而其居阴也,内足而藏其用者也,九四是也。六二安其分,是故不敢为过正之行,曰「不耕获、不灾畬,则利有攸往」,夫必其所耕而后获,必其所灾而后畬,则是拣发而栉,数米而炊,择地而蹈之充其操者,蚓而后可将有所往,动则踬矣。故曰于义可获,不必其所耕也;于道可畬,不必其所灾也。不害其为正而可以通天下之情,故「利有攸往」。所恶于不耕而获者,恶富之为害也。如取之不失其正,虽欲富可得乎?故曰「不耕获,未富也」。六三不安其分,而外慕其名,自知其不足,而求详于无妄,故曰「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或者系其牛于此,而为行道者之得之也,行者固不可知矣,而欲责得于邑人,宜其有无辜而遇祸者,此无妄之所以为灾也。失其牛于此,而欲必求之于此,此其意未始不以为无妄也,然卒至于大妄①,则求详之过也。九五以五用九,极其用矣,用极则忧废,故戒之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妄」之世而有疾焉,是大正之世而未免乎小不正也,天下之有小不正,是养其大正也,乌可药哉!以「无妄」为药,是以至正而毒天下,天下其谁安之?故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九四内足而藏其用,诎其至刚而用之以柔,故曰:「可贞,无咎。」可以其贞正物而无咎者,惟四也。其《象》曰:「固有之。」「固有之」者,生而性之,非外掠而取之也。
「校注」
①卒至于大妄:《苏氏易传》作「反至于大妄」,亦通。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无妄」之世有大妄者,六三也;而上九应之,六三外慕于正而窃取其名,三以苟免可也。至于上九,穷且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