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井卦第四十八

兑上

坎下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食者,往也;不食者,来也。食不食,存乎人。所以为「井」者,存乎己。存乎人者,二;存乎己者,一。故曰「往来井井」。「汔」,燥也。至井而未及水,曰「汔」。至得水而来出井,曰「未繘井」。井未尝有得丧,「繘井」之为功,「羸瓶」之为凶,在汲者尔。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人之于井,未有锢之者也;故君子推是道「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易》以所居为邪、正,然不可必也;惟「井」为可必。井未有在洁而不清,处秽而不浊者也,故即其所居,而邪、正决矣。孔子曰:「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者归焉。」初六,恶之所钟也;君子所受于天者无几,养之则日新,不养则日亡,择居所以养也。《彖》曰「井养而不穷」,所以养「井」者,岂有他哉!得其所居则洁,洁则食,食则日新,日新故不穷。「井泥」者,「无禽」之渐也,「泥」而「不食」,则废矣。「旧井」,废井也;其始无人,其终无禽。无人犹可治也,无禽不可治也。所以为井者亡矣,故时皆舍之。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二居非其正,故无应于上则趋下而已。下趋者,谷之道也;失井之道而为谷,故曰「井谷」。九二之所趋者,初六也;初六之谓「鲋」。井而有「鲋」,则人恶之矣,然犹得志于瓮,何也?彼有利器,而肯以我污之欤?此必敝漏之瓮,非是瓮,不汲是井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渫」,洁也。九三居得其正,井洁者也。井洁而不食,何哉?不中也。不中者,非邑居之所会也,故「不食」。井未有以不食为戚者也,凡为我恻者,皆行道之人尔,故曰「行恻」。「行恻」者,明人之恻我,而非我之自恻也,是井则非敝漏之瓮所能容矣,故择其所用汲者。曰:孰可用者哉?其惟器之洁者乎?器之洁,则王之明者也;器洁王明,则受福者非独在我而已。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修」,洁也。阳为动、为实,阴为静、为虚。泉者所以为井也,动也实也;井者泉之所寄也,静也、虚也。故三阳为泉,三阴为井。初六最下,故曰「泥」;上六最上,故曰「收」;六四居其间而不失正,故曰「甃」。「甃」之于井,所以御恶而洁井也,井待是而洁,故「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此其「正」,与九三一也,所以食者,「中」也。

上九: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收」者,甃之上,穷也。「收」非所以为井,而井之权在「收」。夫苟幕之,则下虽有寒泉而不达,上虽有汲者而不获,故「勿幕」,则「有孚,元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