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是其戊午明日,师出以律,三申令之,重难之义。众士,百夫长已上。○令,力政反。重,直用反。长,丁丈反。已音以。上,时掌反。
○正义曰:上篇未次而誓,故略言「大会」。中篇既次乃誓,为文稍详,故言「以师毕会」。此篇最在其后,为文亦详,故言「大巡六师」。巡绕周遍大其事,故称「大」也。「师」者,众也。天子之行,通以六师为言。于时诸侯尽会,其师不啻六也。「师出以律」,《易·师卦》初六爻辞也。「律」,法也。行师以法,即誓敕赏劝是也。礼成于三,故为三篇之誓。三度申重号令,为重慎艰难之义也。《孙子兵法》「三令五申之」,此誓三篇,亦为三令之事也。《牧誓》王所呼者,从上而下,至「百夫长」而止,知此「众士」是「百夫长已上」也。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言天有明道,其义类惟明,言王所宜法则。
○正义曰:《孝经》云:「则天之明。」昭二十五年《左传》云:「以象天明。」是治民之事,皆法天之道。天有尊卑之序,人有上下之节,三正五常,皆在于天,有其明道,此天之明道。「其义类惟明」,言明白可效,王者所宜法则之。将言商王不法天道,故先标二句于前。其下乃述商王违天之事,言其罪宜诛也。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轻狎五常之教,侮慢不行,大为怠惰,不敬天地神明。○惰,徒卧反。
○正义曰:郑玄《论语注》云:「狎,惯忽之。」言惯见而忽也,意与「侮」同,传因文重而分之。「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法天明道为之。轻狎五常之教,侮慢而不遵行之,是违天显也。训「荒」为大,大为怠惰。「不敬」谓「不敬天地神明」也。上篇云「不事上帝神祇」,知此「不敬天地神明」也。《礼》云:「毋不敬。」传举「天地」以言,明每事皆不敬也。
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不敬天,自绝之。酷虐民,结怨之。
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斮,侧略反,又士略反。朝,陟遥反。胫,户定反。剖,普口反。耐,乃代反。
○正义曰:《释器》云:「鱼曰斮之。」樊光云:「斮,斫也。」《说文》云:「斮,斩也。」斩朝涉水之胫,必有所由,知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疑其骨髓有异,斩而视之。其事或当有所出也。《殷本纪》云:「微子既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是纣谓比干心异于人,剖而观之。言酷虐之甚。
作威杀戮,毒痡四海。痡,病也。言害所及远。○痡,徐音敷,又普吴反。
○正义曰:「痡,病」,《释诂》文。纣之毒害,未必遍及夷狄,而云病四海者,言害所及者远也。
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回,邪也。奸邪之人,反尊信之。可法以安者,反放退之。○邪,似嗟反。
屏弃典刑,囚奴正士,屏弃常法而不顾,箕子正谏而以为囚奴。
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言纣废至尊之敬,营卑亵恶事,作过制技巧,以恣耳目之欲。○技,其绮反。亵,息列反。
○正义曰:「不修」谓不扫治也。「不享」谓不祭祀也。与上篇「不祀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不祀」,其事一也,重言之耳。「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本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上帝弗顺,祝降时丧。祝,断也。天恶纣逆道,断绝其命,故下是丧亡之诛。○丧,苏浪反。断,丁管反。恶,乌路反。
○正义曰:哀十四年《公羊传》云:「子路死,子曰:『天祝予!』」何休云:「祝,断也。」是相传训也。
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孜孜,劝勉不怠。○孜音兹。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武王述古言以明义,言非惟今纣恶。
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言独夫,失君道也。大作威杀无辜,乃是汝累世之雠。明不可不诛。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立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言纣为天下恶本。
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言欲行除恶之义,绝尽纣。○殄,徒典反。纤,子廉反。
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迪,进也。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登,成也,成汝君之功。○毅,牛既反。
○正义曰:「迪,进」、「登,成」皆《释诂》文。「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宣二年《左传》文。「果」谓果敢,「毅」谓强决。能杀敌人谓之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是各为「毅」,言能强决以立功。皆言其心不犹豫也。军法以杀敌为上,故劝令果毅成功也。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赏以劝之,戮以威之。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称父以感众也。言其明德充塞四方,明着岐周。
惟我有周,诞受多方。言文王德大,故受众方之国,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推功于父,言文王无罪于天下,故天佑之,人尽其用。
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若纣克我,非我父罪,我之无善之致。
○正义曰:言克受乃是文王之功,若受克予非是文王之罪。而言「非我父罪,我之无善之致」者,其意言胜非我功,败非父咎,崇孝罪己,以求众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