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巻十六下
●政
闗市之赋,载在《周礼》,即𣙜政所自昉也,厥后齐𣙜盐铁,汉𣙜酤,唐𣙜茶额渐广,课亦渐増矣,我朝轻徭薄税,惟正之外,固无烦科,抑末之中,尤加节制,故定额成规,奉行恪守,盖纎悉无敢滥取,而裕国通商固可以两全无弊矣!蜀民多务耕读,少行商而懋迁,有无以化居积者,往来辐辏况际。
徳政覃敷之世,畴不愿操竒赢而出于其涂乎?作《𣙜政志》。
成都府杂税
四门杂税,设自康熙二十一年原额银三百七十五两三钱八分四厘一毫三丝三忽,系成都府知府徵收,解交藩库。至康熙三十四年,自泸州归并定额,每年实徵税银六百九十五两八钱九分零八毫三丝,遇閠増银三十八两四钱七分六厘八毫三丝,自雍正四年奉文尽收尽,解每年除正额外,其赢馀多寡不等。
渝闗木税。
在重庆府巴县。康熙四十六年,四川巡抚能泰题请设立系川东道,徵收贮库未定额数。保宁府阆中县𣙜闗。
设自康熙十九年,每年正额杂税银一百零八两七钱六分五厘九毫,遇闰増银一十二两八钱七分七厘八毫,系阆中县知县徵收,解交藩库、广元县𣙜闗。
设自康熙十九年每年正额杂税银一千四百八十一两七钱四分八厘九毫,遇闰增银一百四十三两二分八毫,系广元县知县徵收,解交藩库。自雍正五年因人物繁殷,商贾辐辏,详请尽收尽解每年除正额外,其赢馀多寡不等。
永宁县𣙜闗
旧𨽻黔省额徵盐杂税银四百零五两,雍正三年遵。
㫖报首,随经黔抚。 题定每年杂税正额共银六百四十七两零四分三厘,遇闰增银四十二两六钱六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忽,自归并四川之后,系叙永㕔徵收,解交藩库。
䕫州府𣙜闗
设自康熙六年正额税银一千五百四十一两六钱九分二厘五毫,遇闰増银一百二十二两六钱七分六厘,原系䕫州府知府尽收尽解。雍正五年十二月内,四川巡抚宪徳疏称,䕫闗税课日多,已不下于他省钞闗,应请照各省监收之例,按年遴员更换,以慎考核。雍正六年,部议以雍正七年为始,照浒墅淮闗之例,派差监督一员,据实徵收,奉㫖依议。
建昌𣙜闗
康熙六年,议裁㑹盐、宁越各小税,止设建昌一税,正额银二百二十七两七钱四分五厘六毫,遇闰増银二十九两一钱一分七厘四毫,系宁逺府知府徵收,解交藩库。
雅州府𣙜闗
设自康熙二十一年,每年正额杂税银二百八十六两四钱七分六厘,遇闰増银四十一两七钱九分九厘,系雅州府知府徵收,解交藩库,自雍正四年清查闗税奉文尽收尽,解每年除正额外,其赢馀多寡不等。
打箭炉𣙜闗
设自康熙四十年定炉之后,每年正额税银五千三百一十六两六钱九分八厘九毫,派差监督一员徵收,自行启。
奏开销
题报销杂税疏略
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佟凤彩,题为报销康熙元年杂税等事。康熙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准戸部咨四川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戸科抄出。本部覆四川巡抚佟凤彩题前事等,因康熙二年九月初二日,题十月二十四日奉。
㫖该部核议具奏」。钦此。钦遵抄出到部等,因到臣
,该臣
查看,得康熙元年分遵义、永宁徵收过杂税银共三。
千六百四十八两二钱三分零业经造册 题报讫部覆,查册内未开每年应徵总数场税,未经说明何场杂税,并盐茶二项,应合造清册。
敕臣
另册分疏具题,以凭查核等,因除各场税遵照分晰场名,另造清册送部外,惟部驳每年应徵总数。若
干查杂税一项,非州县正赋可比正赋,照顷亩定有则例,而杂税惟视比年商贩之有无,定税银之多寡,况䕫门初定,明季旧设之闗税,尚未开复,不过从稍有商贩往来之处,暂议设税,原非他省,旧设之𣙜闗,可以定每岁之额总也。再盐茶二项。四川原另有盐税茶税,系照引票徵纳,其数目另造清册报部,而杂税内所报盐茶二项,乃系遵义、永宁界连黔省,每有盐茶出闗者,即纳出闗之税,原与杂税同,若造入所行引票之盐茶税,内则行过引票数目,反无稽考,而钱粮愈见混淆,故仍造入杂税册内臣
于。
题报康熙二年杂税疏内,已经备细叙明矣,今准戸部咨查前来,理合再行。
题明伏乞。
皇上敕下该部核查施行,题覆䕫税议,裁㑹盐等处疏略,四川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徳地,题为请设䕫闗总税,疏通商贾,以裕国课事。康熙六年六月二十日,据四川布政司、左布政使郎廷相呈称:「奉本院案验,康熙六年三月十三日,准戸部咨四川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戸科抄出。该本部覆四川巡抚张徳地题前事等,因康熙五年十月二十七日,题十二月二十五日奉㫖该部议覆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六日抄出到部,该臣
等查得四川巡抚张徳地疏,称䕫郡实系呉、楚。
上游明季,于斯设税,自叛逆盘踞,䕫路梗塞,是税湮废,兹冦平时宁,舟楫稍通,仍宜于此设税,俾一府佐经理徵收,自是裕如较之僻处,便可以一倍十,至宁番、越巂、㑹川、盐井、梅岭、安宁、大坝等处,地僻民残,商税稀少,永为禁止,以惠商民等,因具题前来,查该抚虽称䕫郡设税,较之僻处,便可以一倍十,但应徵确数,又未说明至宁番等卫所旧有徵收税银,遽行裁去,恐缺旧额,仍应请。
敕该抚将䕫郡设税,共应徵税银若干,宁番等处旧税若干,今如裁去有无亏缺旧额,逐一查明具」。
题以凭再议可也等,因康熙六年正月二十三日,题本月二十五日奉。
㫖依议,钦此。钦遵抄部送司,奉此相应,移咨案呈到部,咨移到院,准此拟合就行。为此案,仰该司官吏查照。
咨案内部覆奉。
㫖事理,即查䕫闗设税,每年应徵税银若干,其宁番等处旧税若干,有无亏减,逐一查明报院,以凭具覆等。
因奉此随即备移守东下、南建昌三道,查明确数,移报去后。本年闰四月十九日,准下南道,咨据叙州府申移准叙永军粮㕔闗文等因到道。据此该本道看得梅岭、安宁、大坝三处,原系边陬僻壤,山箐险阻,商贾未通,前设立抽徵,每岁些微,既无裨于?
国课近日边界寥落税课,益为缺少,兹据该府申请裁去,以恤民困,允为妥便,拟合咨覆。准此。又准建昌道牒:「据监理通判鲍积仓回称等情,又据宁越抚夷同知顾香临回,称等情到道,据此该本道覆,查得建边五卫,僻处遐荒,舟楫不通,陆路险逺,汉番杂居,古称不毛,凡有往来贸易者,率多担挑背负之小贩,竟无车载驼运之巨商,以致每年所徵之课统而计之,㑹盐、宁越每年所入多不过八十馀两,少则止有六七十两,盈缩不等,多寡无额,若五卫俱设小税,似觉繁琐而无实济,不若止设建昌一税,其盐井、宁番、越巂每年徵报甚寡,相应裁减,以苏商困。至于㑹川卫虽据监理㕔呈称,较之盐井仅约三十馀金,仍应裁去,准此。又准守东道咨据䕫州府申称,查得䕫闗虽已开复,商贩渐次往来,然亦无甚多也,盖以蜀产消灭殆尽,货物不行,如各厂无人开铸,而铜铅无从出卖,楚省盐茶有禁,而兴贩不敢越境,举全蜀通省之人,民不及腹里之一郡,安望其击毂摩肩,商贾济济,能充国课乎?卑府请以税务按月稽查,自无隐匿之弊,委用择人,自无亏缺之虞,若定额以病商,又不如因时裕课之为得计也。各处小税,如聚腋成裘可否裁留,统候定夺等情申道,据此查商税有额,天下通行之例,但䕫地凋残,且系创举,其间徵多徵少,原不可以悬定,今据该府查复前来相应咨覆等,因到司准此,随查守东道之议,词语未确,不便具题,随又就近移㑹,巡下东道,并行䕫州府查取,妥议去后,催据䕫州府申称,该卑府查得䕫闗一税,厯唐宋元明皆设于下闗城锁遏之处,迨今世逺人亡,旧额莫考,况三峡古称天险,自四五六七八月,水势汹涌,船莫能保,故商艘于秋夏难行,而数目亦难以臆定也。今奉有确查之宪行,但目今川省凋敝,因而商贾亦稀,卑府妄议,以春冬二季,每季定税银三百两,秋夏二季,每季额税银二百两,共约计每岁一千两之数,俟后日货物流通,商贾渐集,请祈严饬,委官増添额数,何所不可?此就今日商疏民少久废,初议兴复之时势,而言可否允行,伏候宪裁。等情到司,据此该本司覆查看得䕫闗一税,为巴蜀下流总汇之区,昔年川货之出,荆襄达呉,粤与夫各省诸货之入蜀者,无不道经三峡,途出䕫门也。虽目今人民寥寥,元气未复,蜀土所宜,乏人经理,将来生齿渐繁,蓄植自广,货物渐出,商贾自通旧制,既经复设岁额,可望渐増以之较梅岭、盐井等数处山僻小径,每岁之税不过百有馀两者,相去甚悬殊也。今设一总要而裁其支流,是一处之徵抽,即可大倍于数处,上可裕国,下复便民,本院自有定衡也。至于建昌道之议,留建昌卫,而裁去㑹盐,宁越四卫下南道之议,将梅岭、安宁大坝三税俱裁,无非皆以崇山峻岭,舟楫不通,肩挑背负货物有限具税之名,无税之实也,何若䕫闗?当此民物凋零之时,尚于每岁约估千两之税,公家既获丰盈之益,小民咸荷涓滴之仁,此䕫税之当设㑹盐宁、越、梅岭、安宁大坝之当裁,不必再计而可决矣。等因到臣
据此,该臣
看得䕫州府总税应设宁番等处小税应裁,先经臣
,具题在案部议䕫税应徵若干,宁番等处旧税若干裁去,有无亏额?行臣
查明具题,臣
随行查据,详称䕫闗为巴蜀总汇,凡川货之通荆襄达呉,粤与夫各省诸货之至蜀者,无不由此出入也。但今人民寥寥,土产无多,商贾稀少,每岁约计可徵银一千两,俟后日物广商集,自然渐为増额,其宁越㑹盐四卫,与夫梅岭、安宁、大坝等处,皆崇山峻岭,舟楫不通,肩挑背负,货物有限,总计每岁所抽,不过百有馀两大相悬殊,若设䕫闗徵税,而裁宁㑹等处徵税,不但于额多増,即商民均有多便,既经查明,详报前来臣
,谨㑹同督臣
、苖澄,合词具。
题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谨题请㫖。
题报渝闗,设立木税疏略康熙四十六年
,四川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能泰,题为敬陈管见以裕课税事,窃惟川省地方,山深林密,产木颇多,但从前𣙜课之时,止将杉板报税,其馀木植概,未议徵,查歴年抽税档案所收杉板税银寥寥无几,且商贩所运木植杉板,过闗时,止纳板税,其馀木植,运赴湖广、江南货卖者,湖广、江南俱系一体抽税,而出木之省,反不徵收,揆例似有未协,应请将川省木植,嗣后均照杉板抽税之,则估本徵收,庶例得归于画一矣。臣
查重庆为川江上流,要区木多由彼经过,而䕫州府与楚接壤,俱系川东道管辖,凡稽察木植事宜,应责成该道总理徵收,如此则商无隐避,而税额亦増矣。臣
,谨㑹同川陜总督、兼管西安将军事务臣
博济合词,具题伏乞。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
清查渝闗木税疏略雍正六年
,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德,题为据实首报事,该臣
看得各闗税口赢馀银两,经徵各官,自当据实解报,今据川东道叅议陆赐书报,称渝闗木税,自雍正五年八月初七日到任,起至雍正六年四月十七日,止收过正税银三千二十三两三钱零,照例共收耗银一千五百十一两六钱五分零。又重庆府知府张光鏻报称:雍正五年四月十八日起,至八月初六日止,䕶道任内,共报解正税银一千一十七两四钱三分,零耗银五百八两七钱一分零正䕶二道,一年共报收正耗银六千六十一两一钱二分零。并据该府张光鏻及重庆府通判马世藻,将从前䕶道任内所取耗银一,并首报前来臣
查渝闗木税,每年原额四千七百五两九钱零,从前经徵各官,俱按定额报销,自康熙六十年。
奏请尽收尽解以后税银递减,现有雍正三四年报销银两节,准部覆行,查定议在案。今该道等徵收现年正耗银数已溢于定额,则厯年所报减少之数,明系侵隐。随行据川东道将康熙六十年奉文尽收尽解以后厯年经徵各官交代起止月日及收过银数,查明造册。详赍到臣
批司核议详追去后,兹据布政使管承泽详称,查渝闗木税自尽收尽解之后,节年俱仅照正额报解,其所收耗银,并未据实解报,以致不敷原额。今既据川东道等查明,向有加五耗银,均应按年计算尽数扣追,查厯任正署各官,建昌道汪锡龄应追银八百四十一两五钱零,重庆府知府蒋兴仁应追银二千七百五十两五钱三分零,巴县知县周仁举应追银三十三两五钱九分零,重庆府同知杨文斌应追银八十四两五钱九分零,重庆府知府周天祜应追银九百二十一两八钱八分零,建昌道、安定昌应追银一百四十六两六钱四分零。又重庆府知府周天祜应追银二百一十一两六钱三分零,䕫州府知府乔铎应追银八百七十两四钱三分零。前川东道金徳蔚应追银五百四十七两八钱八分零,蔡珍应追银三千五十两五钱六分零以上各员,共应追银九千四百五十九两二钱六分零相应开明各旗分籍贯,详请叅追。至此项木税正耗既已溢于定额,嗣后仍请尽收尽解饬,令将所收正耗银两尽数解报,不许丝毫隐匿。如经徵之员,或有侵隐累商等弊,即行叅处等情,前来臣
覆核,无异相应。
题叅请:
㫖:「敕部文行:各该员本旗,本籍于各家属名下著追,再查上年。奉部驳查雍正三、四等年税项之时,该道陆赐书䕶道张光鏻,仅按正税数目,率详,其厯年各官私收耗银,并未查出,具详相应附叅。但伊等任内自收正耗银两,今已据实首报,并无踵行侵隐情弊,应否议处,统听部议。臣
谨合词具。
题伏,祈:
皇上敕部议:覆分咨著追施行臣
等未敢擅便,谨题请」。
㫖
清查税银疏略
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徳题为清查税银于钱粮有益事,该臣
看得清查各闗徵收税额赢馀,一案续准部咨奉。
㫖:「准各处将实在数目,自行首出,其从前多收之处,免其究问」。钦此。经前抚臣
马㑹伯檄行布政司转饬收税各员,钦遵在案及臣
到任,复加严饬确查,令其据实尽数,首报去后,兹据布政司管承泽详称,川省税口,除东川府已改归滇省,无庸查报蒲江县抽收雍正五年,分税铁正项赢馀银两,另册报销。䕫州府徵收䕫闗,雍正五年分税银实数,另案详。
题外查雍正五年,分成都府徵收杂税银二万七千四百五十七两八分零,广元县徵收杂税银六千七百三十五两三钱二分,零、阆中县徵收杂税银三百五十三两八钱,雅州徵收杂税银六千二百四十七两三钱八分零,叙永㕔徵收杂税银四千六百九十二两二钱五分零五厘,监理㕔徵收杂税银三千三百八十两一钱七分零,遵义府通判徵收杂税银一万二千一百六十一两八钱八分零以上,成都、阆、雅、永、建遵等各税,口共经徵。雍正五年,分连闰四季,共银六万一千二十七两九钱一分零,内除各闗原额,共该银七千二百四十两五分零,遇闰加増银六百四十一两九钱三厘零,又各税口在闗书役人等工食,并一切解税脚价,各闗共支用银二千七百六十四两九钱五分零外四季,总共解收赢馀银五万三百八十两九钱八分零,俱按季批解弹收贮库,并无隐匿,所有各税口徵解正额赢馀,实收数目相应分晰,详请核题,等情前来臣
覆查无异,谨合词具。
题伏,祈:
皇上睿鉴敕部查照施行,谨具奏闻」。
条议打箭炉税务疏略。
钦差修惠逺庙,工臣
、赵殿最、诺穆图奏:为敬陈管见稍补边疆事,该臣
等看得四川之有打箭炉,实为𦂳要通衢,且西南一带,唐古特等养命之资,悉赖于此,不可不为整理。臣
等䝉。
皇上重恩来此,少有见闻,何敢以非臣等应干之事,不据实奏」。
闻谨将愚见数条,敬为我皇上陈之。 一、宜裁冗员,以馀税课也,查喇嘛原无收税之例,因打箭炉初定之时,番蛮不便,专令内官管理,始令喇嘛一员同办事务。今
皇上盛徳逺布,此地番蛮无不戴恩恭顺,与内地之民无异。臣
等。访闻此地之例,打箭炉有明正土司官一员,专管本地之人,有自藏内派往喀木布名色喇嘛一名,专管贸易之唐古特等有把总一员,专管贸易之人,现在喇嘛一缺,除坐分税银之外,别无事件,依臣等愚见,嗣后派部院才能有品之官一员,令其总管打箭炉地方,兼理税务,应将喇嘛一缺裁革再。此处有笔帖式二员,亦应裁一员,止留一员,不令干与税务,于税银内酌量给与养廉,令其办理翻译书写事件,如此则地方不扰,而税课得以赢馀矣。 一、宜恤商旅以裕税课也,凡商旅之所惮者,不在正课,惟在私抽盖,正课有数,而私抽无凭臣
等闻得现今来打箭炉贸易之人,较之往年渐少,访其縁由,皆因不恤商之故,譬如每银一两即收税三分,亦只取其三十分中之一分,众商岂有不欣然愿纳之理?今此处于正额之外,添索戥头添戥之外,又索饭钱,肆意苛征,全无底止,甚至暗蚀税银不入正项,益无凭查,对依臣
等愚见,嗣后令收税之员,将打箭炉何项货物,当作课几何之处,务照本地价值确算,定议报部颁戥秤征收,再查各处税差,俱有部发众商自行填写档册,此専为考察一年所收实数而设,此处亦应照例发给,务令众商自行填写,不许书办代书。如此,则不肖之胥吏、家人难以作弊,打箭炉之商旅自可较前大集矣。等因于雍正七年三月二十日奉
㫖交议政议奏,钦此。钦遵该臣
等公同议得赵殿最诺穆图奏称「宜裁冗员,以馀税课」等语,现今打箭炉既有明正。
土司官一员,又有西藏派往喇嘛等理,唐古特等又有把总管理内地贸易之人,则管理税务不须多员。赵殿最等奏请将收税喇嘛裁革,笔帖式裁革一员,似属近理,查郎中伊特格尔三年差满此际应换之时,应令各部院于司官内拣选才能有守之员,命往打箭炉管理税务笔帖式,派往一员酌量给与养廉,倘该管官员有隐匿勒索等情,令该抚即行题叅,从重治罪。又奏称:宜恤商以裕税课等语,查各闗徵收税务,俱视物价之贵贱,以定税银之多寡,打箭炉收税,既系三十分中取一分,实为不多,惟额外之勒索众商,既不能免,应将赵殿最等所开打箭炉收税单子,交与该抚宪徳,俱照内地各闗抽收之例,于各路口详细,出示晓谕,一例输税,该部颁发流水档案,令各商据实,自行填写,其需索戥头饭钱,概行严禁,则侵欺勒索之弊,得以全除矣。雍正七年四月初四日,奏奉㫖依议。
题报打箭炉税务疏略雍正七年
,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徳,题为奏闻徵收一年钱粮数目,事该臣
看得打箭炉税课厯,系监督衙门自行报销,原无定额。雍正七年,经该监督明徳。
奏报徵收杂税银两,准部议覆所报税银,是否尽收尽解可否作为定额之处,令臣
㑹同督臣
,查明据实保题定额等,因移咨到,臣随经行司,并移咨监督据实查覆去后。兹据布政使髙维新详,准监督明徳咨移到任以来,每月亲临税卡商人茶杂货物到闗眼,同查㸃徵,收税银,俱系尽收尽,解毫无隐,匿至打箭炉,虽久归版图,犹系边末,其茶杂货等项,赴炉交易者无几,均属番蛮人等逺来贸易贩卖,而该番蛮来止不常,又查打箭炉行茶,商人多有沿积引张隔年输税,每年徵收税银多寡不一,非内地税口可比,惟期闗税,毫无隐漏。
国课有所裨益,其永为定额之处,诚难预期悬拟等,因出具印结移司查该监督所称,实系尽收尽解定额,难以预期悬拟之处,出自实情,并无掩饰。是在监督逐年据实报解,毫无隐漏,则通商裕课,即可为永久之成规。等情详赍印结前来臣
覆查无异,除结送部外臣
谨合词具。
题伏,祈:
「皇上敕部议覆施行臣
等未敢擅便,谨题请」。
㫖
《四川通志巻十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