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十九中

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二十九中

宫室。

《易》称大壮诗咏攸跻,盖自上栋下宇,制昉于古,而堂㢘之限、等威之辨,巳寓于斯矣。蜀自蚕丛杜宇以来,各有临御之地。至昭烈鼎兴汉业,则武担之阳,遗址尚堪指画而下。逮唐、宋之所剙建,王氏、孟氏之所经营,以暨有明藩邸之所增修,而嗣葺奢侈俭约皆可考镜,而岂得概等于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谓是琐琐者无足纪录耶!作《宫室志》。

周蚕丛故宫

在双流县南十八里有城,古蚕丛氏,都此宫址无存。

鱼凫故宫。

在温江县北十里,有鱼凫城,相传古鱼凫氏。都此宫址无存。

望帝故宫。

在郫县北五十歩,古郫城,昔杜宇都此。晋时李雄自称益州牧,亦都此宫址俱废。

楚王宫。

在䕫州府巫山县东北一里,楚襄王所游地,黄庭坚谓即细腰宫前有一池,今湮没略尽,一云在女观山西畔小山顶,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竒丽毕揽。

巴王故宫。

在重庆府巴县。《华阳国志》:「武王封宗姬于巴,爵之以子都。江州即巴郡也,宫室当在此。

甘橘宫。

在重庆府巴县西,江州故城内。杜预左传注》:江州故巴国都也。《华阳志》:旧城在巴水北,有甘橘宫,今宫址废。

蜀汉昭烈帝故宫。

在成都府城内。《三国志》:章武元年,昭烈即帝位于成都武担山之阳山,在今府治后,章懐太子曰:武担山在县北二百歩」。按明蜀府建于其阳,昭烈故宫当亦在此左。太冲《蜀都赋》亦有议殿、爵堂、新宫、武义、虎威、宣化、崇礼诸宫名,今俱无存。

永安宫。

在䕫州府治东,即今之府学。蜀汉章武二年,昭烈征吴,为陆逊所败,还白帝,改鱼复为永安宫居之,诸葛亮受顾命,于此入蜀记,䕫州城在山麓沙上,所谓鱼复永安宫也」。按旧志,永安宫在奉节县东卧龙山下误。

太子宫。

在汉州东三里,相传系蜀后主禅行宫,今改名太子寺。

晋成都王府。

在成都府城内。武帝太康八年,封子颖于此故址无考。馀详《帝王志内》。

五代齐涪陵王府。

在涪州西枳县故城,《齐志》有涪陵郡,属巴州,即巴郡,今重庆府。中兴元年,宝融即位于江陵,遥废齐主宝卷为涪陵王,盖郡王也。未至,邸遇弑,旋追废为东昏侯。

唐越王楼。

在绵州西北。唐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时建杜甫诗:「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髙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滕王亭。

在保宁府城北玉台观,内滕王元婴建杜甫诗》:「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又云:「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阆苑

在保宁府城内,滕王元婴刺阆州,时建𢎞大拟于宫苑。

南楼

在保宁府城南,据江山之会,唐滕王元婴建《一统志》,宋太守李献清有《南楼诗序》。

接王亭。

在大邑县北雾山,相传唐𤣥宗入蜀时驻此。或曰孟昶所置。

荣王府。

在荣县城西清富山前。县志相传周荣公封国基,唐宪宗封皇子帻为荣王,旧南安县五十里尚有遗址。按古迹志有荣王旧城在县西,宋光宗绍熙元年,诏以卫国公曮为皇子,赐名贵诚,亦封荣王。府邸今废,城址尚存。

僖宗行殿

在新都县北半里宝光寺后,有遗础,方圆一丈二尺,髙一尺八寸。明御史卢雍有铭,杨太史慎有《诗宣华苑。

在华阳县东南十二里,故蜀王宫,王衍宣华苑也。乾徳元年,以龙跃池为宣华苑,今为贡院。正殿基即摩诃池。

飞鸾阁。

在华阳县治蜀王衍建,今圯孟昶故宫。

在成都府城中,皇舆考蜀孟昶僭拟宫苑,城上尽种芙蓉曰:「真锦城也」。其臣张立有诗云:「虽妆蜀国三秋景,难入豳风七月诗」。

明蜀王府。

在成都府治南。明洪武中,为太祖第十一子献王封蜀时建旧址尚存。

皇清康熙四年,巡抚张徳地具题,改为贡院。又有永川、内江、徳阳、石泉、汶川、庆符、南川等七王府,俱在城内,今皆废。

寿王府。

在保宁府城内。旧志:宪宗第八子封保宁府,第方四里,易军民居室千馀家,徙县学寺观、庙宇、公署数十区,为之宫殿房屋八百五十间。

申王府。

在叙州府城内。旧志:宪宗纯皇帝第十三子,𢎞治四年内受封,初王邸,建于叙州府,未之国而卒。嘉靖中,鬻邸得银万两,今圯其基,为今之府学宫。

《四川通志》卷二十九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