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巻五中
学校贡院、书院附
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化民成俗,莫先于学也。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其造士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师,俊造聿兴,彬彬乎其三代之隆欤?汉景帝时,文翁守蜀,招下县子弟为学官弟子,蜀士大化,武帝因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焉。唐、宋、元、明以来,经明行修。之彦,蜀中亦代不乏人今。
圣天子崇儒右文,加意学校,棫朴作人,为亘古所莫及。蜀虽僻处遐方,沐浴诗书之泽,薫陶礼乐之教,无不油然兴起,争自濯磨,将必有如王褒、扬雄、三苏父子之伦者,接踵而出,又岂但如文翁之时,比隆齐、鲁已哉!作《学校志》。
成都府:
成都府儒学在府南汉文翁讲堂遗址。宋初,建明、永乐间重修 。国朝康熙元年,巡抚佟鳯彩捐葺八年,巡抚张德地増修殿宇,墙垣,焕然大备。二十三年,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生民未有匾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成都县儒学在县东。宋政和间,建明、永乐间重修 ,国朝初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
华阳县儒学在县西南,成都府儒学之右,旧学在县南。宋明相传故址, 国朝康熙九年学裁,雍正五年复设,九年改建。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双流县儒学在县西南,汉时建。明洪武中重修,正统中増修。 国朝康熙元年学裁,雍正五年复设,九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温江县儒学在县西南,宋咸平初建。明正统中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知县萧永芃捐修。二十五年,知县王瑚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新津县儒学在县东,宋明道初建。明洪武八年重建。成化、𢎞治中继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伦可大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金堂县儒学在县东北,宋嘉佑初建,明洪武元年重建, 国朝知县董煜补葺。康熙六十一年,知县陈舜明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新都县儒学在县东,明初建,贼毁,未修捐。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王祇台 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简州儒学在州旧城东北,宋开寳初建。明正德八年,迁州移新城,明末毁。 国朝,知州王孙盛重建。康熙九年,知州杨登山复迁旧城东北故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大学额取十五名
崇庆州儒学在州东南。明洪武初建,正德十一年重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六年重建,二十一年,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大学额取十五名
郫县儒学在县城西。汉元和初建,明隆庆中迁县城东门外扬子云读书楼处,明末圮,国朝康熙五十六年,复迁建城内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六名
、灌县儒学在县北,五代时,建明,洪武初重修,正德中,提学佥事刘节、知县胡光増修,明末毁县。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马玑建正殿,雍正四年,知 谭琏建东西两庑㦸门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崇宁县儒学在县西,宋元佑初建明,洪武中徙今所。𢎞治中重修,兵燹后毁。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九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新繁县儒学在县东,宋乾徳二年建,明正德元年増修,明末,毁 ,国朝知县张人瑞重修,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欧阳方曜补修㦸门。五十五年,知县王理捐修崇圣祠。六十年,知县刘廷锡捐修东西两庑。雍正四年,知县王霖重修礼门义,路坊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汉州儒学在州南,宋嘉泰中建,明洪武中重修,天顺五年,知州李鼎増修 ,国朝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什邡县儒学在县东,宋祥符二年建,明洪武元年重建,正德二年増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国玺详请具 题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彭县儒学在县东南,宋天圣元年建。明洪武元年,知县胡子祺重修,𢎞治五年増修。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重庆府
重庆府儒学在府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四年重建。宣德、景泰间继修,明末圮, 国朝钦颁
初,巴县知县焦应汉捐修,康熙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三十八年,巴县知县陈尧智捐葺四 十二年,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
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九年,巴县典史吴橒补修, 。雍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巴县儒学在县东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中重修。万厯二十九年,兵宪张文耀、郡守傅光宅重修,仍捐俸増,置学田,明末,圮夫子燕居,像犹存。 国朝康熙三年,总督李国英捐俸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江津县儒学在县南,宋治平间建。明洪武八年,知县田子正重修两庑斋堂。宣德中,知县袁旭、何继修明伦堂,明末圮祠。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璧捐修扁额碑 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
长寿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末毁四。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柴永芳重建。 十八年,知县石如金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永川县儒学在县西,明末毁扁。国朝初重建,康熙二十四年増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壁山县儒学在县西。明成化中建。万厯四年重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雍正九年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荣昌县儒学在县南,明天顺中,知县卢善建修,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史彰捐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大足县儒学在县东北,旧学在县南,明天顺间,建嘉靖乙酉,知县唐鳌改迁今所。 国朝康熙五十年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綦江县儒学在县西,明万厯毁于播酋。兵宪张文耀重修,明末毁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孟易吉重建。康熙三十五年,知县方岳捐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南川县儒学在县东。明嘉靖四十年,知县伍咸新建。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吴成龙重修,四十八年,知县张有孚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黔江县儒学在县西,旧学在县东,明正统初知县谢牧建, 国朝康熙三年改迁今所。二十七年,知县章绪重修。三十八年,知县李履祥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合州儒学在州西。明天顺中,知州唐珣,建𢎞治间,迁去旧基数十武,万厯十年灾,仍移迁旧址,扁国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铜梁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洪武中建,后毁额。国朝康熙六十一年,复设修建扁 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定远县儒学在县南。明嘉靖中,知县胡濓建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忠州儒学在州东闗外,明正统中,知州王曰良修,万厯三十一年迁建城内之北隅, 国朝复迁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酆都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十四年建成化间知县李毅修。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县王廷献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垫江县儒学在县西。明成化间,建知县杨端修修。国朝康熙四十八年,知县金杲重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涪州儒学在州南,明宣德、景泰间建。万厯中,守宪陈大道増修广置学田,明末圮。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州董维祺重建。雍正三年,知州王愿捐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彭水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初建,永乐间,迁于南门外,万厯间迁于桂岭山,天启间迁北门外。明末毁,十国朝,康熙三年改迁今所。二十二年,重修五 , 年补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酉阳司儒学在司城西半里,明永乐二年建祠,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重修扁额。碑 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保宁府:
保宁府儒学在府西南。宋大观四年,建明、洪武间,知府陈益民、李直史增修,明末毁。钦颁
。 国朝知府柯臣、薛柱斗先后建修。康熙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阆中县儒学在县东门外,旧在府治北,明崇祯间始迁今所,明末毁。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髙人秀重建。二十七年,知县潘云贵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大学额取十五名
,苍溪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城外东北隅,明洪武间,建正徳中,改迁今所。明末,毁 ,国朝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南部县儒学在县西,创于隋,明洪武间,重修通判熊杰増修铸祭器,明末毁, 国朝知县裘龙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大学额取十五名
广元县儒学在县东唐颜鲁公建,明洪武中,同知贾纳重修,隆庆中,迁懐羌门外。万厯时,知县丁求晓迁于鼔楼东街。天启二年,同知周宪章迁于允山之麓,明末毁,止存正殿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林晃重修,十九年,知县李光宸补葺,二十三年,知县龙灿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
昭化县儒学在县西一里,宋时建明永乐中重修,仅存大成殿三间, 国朝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巴州儒学。在州治河北,元时改迁于城西。明洪武中,知州成斌重建。正德间,知府张应奎、同知,赵宗继重修址,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周元勲仍移。今 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通江县儒学在县西北,宋时建。明洪武中,知县周南、杨贤、张贡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陆士炳重建。四十七年,知县陈书补修。雍正元年,知县姚廷和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南江县儒学在县城东一里,旧在县南。明正德中,知县沈镛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迁建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劎州儒学在州城东门外隔溪,宋时建明、洪武间重修,嘉靖中,知州陈叙美増修。明末毁,补国朝知州徐恭、乔钵相继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顺庆府:
顺庆府儒学在府南,宋庆厯间建。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九年,知府李钦颁
民圣重修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南充县儒学在县西南,旧在北门外。明洪武初始迁今所。万厯中,知县吴亮嗣重修。明末毁,知国朝。康熙三年,知县汤裔振重修。十九年, 县张宿琨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西充县儒学在县南门外,宋淳佑间建。明洪武二十年重建,明末毁 ,国朝知县王葵锡、重修知县戴民凯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中学额取十二名
。
蓬州儒学在州北,旧在州东云山。宋淳佑间,建元至正中改迁今所,明因之 ,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营山县儒学在县西。元至顺间,建明、万厯间重修,明末毁, 国朝知县毛鸣岐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仪陇县儒学在县北,金城山旧在县南图山,宋嘉定间改迁今所。明景㤗间重修,明末毁,改国朝知县刘在宸重建,康熙三年,知县柳天植 建。二十三年,知县陆贾捐俸,复建于金城旧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广安州儒学在州东,旧在州西秀屏山下。宋嘉佑间建于南冈,明改迁今所,兵燹后毁,扁国朝知州黄标重修。 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渠县儒学在县西石子冈,宋嘉定间,建元、大徳中重修,兵燹后毁。 国朝知县雷鸣鲁、重建知县董钜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大竹县儒学在县南。宋嘉定间,建元至正中重建,明末圮, 国朝知县髙文泋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岳池县儒学在县南,宋太平兴国间建,明洪武七年重葺。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六十年复设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邻水县儒学在县东。宋崇宁初建。明万厯中重修兵,毁 ,国朝知县蒋擢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叙州府:
叙州府儒学。在府城东,旧在府南,明永乐间建。万厯中,知府陈大壮始迁,今所知府曽钦颁
可耕、继修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宜宾县儒学在府城南,旧学在府东。宋庆、厯间,建明、洪武间重建,万厯中改迁今所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南溪县儒学在县西鳯凰山,旧学在县西二里。宋熙宁间,建明永乐间重建,万厯三年改迁今所额,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増修,扁 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富顺县儒学在县东,宋庆厯四年建,明洪武中重建,𢎞治中增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钱绍隆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长宁县儒学在县西南,宋淳佑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成化中,知县李昻増修。明末圮,知国朝。雍正五年,知县李岑升、教谕马廷儆。七年, 县耿寿平、教谕尹从源先后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隆昌县儒学在县西。明隆庆初建重。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钱振龙 修。五十八年,知县刘琨增修扁额碑祠。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庆符县儒学在县东,元大德间建,明建文三年重建,兵燹后毁, ,国朝知县陈亮采、重建知县王如珽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髙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八年建制,国朝重修扁额碑祠,与府 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筠连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七年建,如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县余銛孙 芝先后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珙县儒学在县南,元时建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 ,国朝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兴文县儒学在县南。元至元间,建明洪武中重修。万厯初,知县王慎、凌亮相继改建于县北建。国朝康熙十年,知县王兴贤复 。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屏山县儒学在县城内东北,元时建。明永乐十年重修。 国朝康熙八年,马湖府知府史应庚重建,二十三年,知府何源浚、知县蔡琨重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大学额取十五名
直●叙永㕔。
叙永㕔儒学在叙永㕔城西,旧在㕔东三,国朝康熙九年巡道黄龙建,二十 年巡道钦颁
。 刘德𢎞増修。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永宁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内,明正统八年建,天启间毁。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卫守备刘国相教授江人龙重修扁额碑祠,与㕔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直●雷波卫。
雷波卫儒学未设
䕫州府:
䕫州府儒学。在府东。明洪武四年,知府盛南金建。万厯元年,知府郭棐移建学门,明末钦颁
。 毁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奉节县儒学在县西北,明洪武中建。天顺间,知府项倬重修,成化十年省入府学,今仍之。照八名额数附府学取进
。
大宁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中建,后圮设,国朝康熙六年学裁,雍正七年复。 八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四名
巫山县儒学在县西北,元至元中建,明洪武六年重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吴秀美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云阳县儒学在县东北,明洪武中建建,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天行 。雍正三年,知县杜苞修。七年,知县殷山増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梁山县儒学在县南。元至正四年,知县蓝清,建明正统间知县李政、成化间知县吴班。嘉靖间,知县王冕先后重建,明末圮祠。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黄建中修复扁额碑 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四名
。
新宁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中,知县陈秉彝建、正统间知县叶铭𢎞、治间知县田信,正德间知县王良谟。嘉靖间,知县石尚寳先后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七年复设,八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四名
万县儒学在县北,元时建。明洪武十二年,知县桂仲权重建,景泰间,知县许熙,嘉靖间知县龙云、沈清重修,明末圮额。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张永辉捐修。扁 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开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县东门外,唐韦处厚建。明嘉靖六年,改建城内,万厯四年迁于盛山之西。明末圮年,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卢天枢仍建今所二十四 知县王景舜捐俸増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建始县儒学在县西门外,元大德间建。明洪武七年重建,明末圮。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谭性学改建城内。二十三年,知县吴李芳重修。三十年,知县史晟仍迁建今所。四十六年,知县刘珙徵重加修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龙安府:
龙安府儒学在府南。宋祥符间,知府吴济始建元末毁。明洪武间,土官薛继贤迁建乐平镇北山下。隆庆间,知府龙庆云仍迁。今所朝知府翁佶重葺,康熙二十三年
。 国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平武县儒学在县治左,明万厯间建制,国朝増修扁额碑,祠与府 同
。 小学额取八名
江油县儒学在县东南三里。元至正间,知县李彦文建于髙堂里。明洪武初,知县周伯汶重,建明末圮,扁国朝知县陈图训导赵,晋改建今所。 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石泉县儒学在县东,望崇山麓,宋绍兴中,建明、洪武、正徳、万厯中,先后増修,明末圮。国朝初,迁建城内,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林逢春复建于望崇山麓,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彰明县儒学在县东南,唐大中十三年建,明天顺五年重修,成化初,县丞邱顒増修。正徳九年补葺,仍国朝。顺治十六年并入绵州学,雍正八年复设, 属绵州,九年改𨽻龙安府。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五名
松潘卫儒学在卫城东。明景泰三年,建嘉靖、万厯间重修,崇祯中,副使史赞舜増修,后毁,重国朝总兵卓䇿,周文英相继 ,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宁远府。
宁逺府儒学未设
西昌县儒学在府城西门内,明末毁 ,国朝重建
大学额取十五名
,㑹理州儒学在州西北。明洪武二十九年,建嘉靖中重建 ,国朝増修
。 中学额取十二名
冕宁县儒学在县西,明时建。后圮,建国朝康熙二十六年重
。 小学额取八名
盐源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外,雍正五年修建
中学额取十二名
,越巂卫儒学在卫城西南,旧在治南,明末圮毁。国朝康熙三十年,改迁东门内,复 ,后仍迁建城内西南
小学额取八名
雅州府:
雅州府儒学在府西一里。明洪武初,建于月心山中。明末毁 ,国朝改建今所,康熙二,钦颁
。 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雅安县儒学未设
名山县儒学在县西。明洪武中,知县杨矩建,正统间,迁于县城东门外。嘉靖中,知县范元恺复建于旧址,徐国朝。康熙四十年,知县丁杰重修。六十年,知县 元禧增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荣经县儒学。在县西。宋淳熙间建元末毁。明洪武八年重建于县南,后因水患。景泰八年仍迁故址。万厯三十二年改建于小坪山。四十四年复建于县东。 国朝康熙七年仍建于小坪山,二十六年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芦山县儒学在县东,明永乐间建,嘉靖中,知县周斐重修,万厯中増修 国朝知县张启鼎补修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天全州儒学未设,附雅州府学加额取进
清溪县儒学在县北门外。宋绍圣二十年建,久废。 ,国朝雍正七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府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直●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嘉定州儒学在州西南。明洪武初建,仍宋元旧址,同知杨励重修。后因水患,知州杨重钦、学正李敏迁建于方响洞上。正统十一年,同知柳芳、学正黎浩迁明伦堂于后山。天顺八年,训导钦颁。
曽智详请具本题迁今所。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二十名
峨,眉县儒学在县城北门外,距县半里,旧在县西南。宋庆厯元年修建明,成化间迁县西,𢎞治三年迁县南,嘉靖间迁城南门外,同国朝康熙四年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州制。
小学额取八名
。
洪雅县儒学在县东,旧在县西。宋绍兴元年,知县孙诏迁建今所。嘉泰四年重修,明成化十九年重建,扁国朝,康熙三年补葺,雍正五年重修 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夹江县儒学在县东南,明洪武中建,兵燹后毁,与国朝康熙十一年重建扁额碑祠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犍为县儒学在县南,明万厯间,知县吴道美复建 ,国朝増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荣县儒学在县东。唐武徳元年,建于桂林山,元末毁。明洪武四年重建,天顺八年,迁建于莲宇山之麓,祠国朝改迁于今所扁额碑。 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威远县儒学在县西南,隋开皇时建。明洪武中改建县城东北。成化间,水患冲颓,复迁城西九。国朝康熙七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六名
直●,眉州:
眉州儒学在州南。宋仁宗时建明。洪武四年,知州张伯纲重建。景泰初,知州李宁、成化中,知州林敷、许仁先,后重修著。国朝康熙二年,知州赵蕙芽、重建知州姚哲、宋 増修。二十三年,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六年,知州金一鳯补葺,雍 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三年,知州马世煓补葺 四年,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小学额取七名
、丹棱县儒学在县南,宋绍兴十二年建,明洪武十六年重修,成化间,建于县东北。明末毁所,国朝知县张廷秀复建。今 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青神县儒学在县西南,设国朝康熙六年学裁,雍正七年复 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四名
彭山县儒学在县西南,康熙元年并入眉州学。雍正七年复设,八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四名
直●,卭州。
卭州儒学在州南一里,明洪武初,同知张郁建。永乐中,知州罗质重修。成化、𢎞治间,相继増修。二国朝,知州萧恒、朱衣荣、戚延裔先后修葺。康熙 ,十三年,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大邑县儒学在县南。明正统中,知县冯泰建,后毁 ,国朝知县李德耀训导彭辉祖捐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蒲江县儒学在县西,旧在县南,明洪武中建,万厯初,改建今所 国朝知县朱士英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直●潼川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潼川州儒学在州东南。宋大观初建明、宣德、成化、崇祯间,先后増修,兵燹后,仅存大成钦颁
殿
。 国朝初増修,康熙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
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射洪县儒学在县南。宋元符间,建明景泰六年重修,明末,毁 国朝知县孟宪、孔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盐亭县儒学在县西北,唐贞观中建于县南,明洪武九年迁建今所。 国朝知县江昆涞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中江县儒学在县南。明洪武中知县髙通,至建天顺间,知县胡叔寳、正徳中知县涂祺、万厯中知县安正孝,崇祯中知县任之堂,先后增修, ,国朝知县李延春补葺。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谢旻禧、四十七年,知县李来仪,相继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遂宁县儒学在县西南,唐贞元间建,明洪武七年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刘学翰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蓬溪县儒学在县北,唐开元间建,明洪武中重修,后毁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潘之亮重建。二十年,知县周甲徵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安岳县儒学在县城东门外龙泉山麓旧在县东南,宋元佑间建。明洪武中重修,嘉靖中,知县李朝选改迁。今所额,国朝康熙五年学裁,雍正六年复设重建扁 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乐至县儒学在县西,明正德间建,崇祯中,知县宋统镇迁于东南,明末圮。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重修,六十年仍迁今所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直●,泸州。
泸州儒学在州北,唐咸亨间建。宋开禧中,魏了翁重葺。明𢎞治中,知州许世德改迁治南向东。万厯间,知州赵大佶、岳仰具先后増修置学田。 国朝顺治十八年,巡道纪耀,知州何起鹏补葺。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陈五典复迁今所
钦颁万世帅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四十七年,知州张士浩増修雍, 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
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大学额取十五名
、江安县儒学在县南,宋大观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国朝康熙三十年补葺。雍正六年,知县李秀㑹増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小学额取八名
。
合江县儒学在县北,宋元佑间建,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赖曰铎重建。十一年,知县谢旗増修。十九年,知县陈台斗补葺。四十二年,知县连青训导髙天培,増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纳溪县儒学在县西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初重修,明末圮。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王帝臣建。三十八年,知县赵之鹤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九姓司儒学在司西南,明洪、武时,傅有徳建
小学额取八名
,直𨽻资州。
资州儒学在州城东门内正街,宋雍熙中建。明正统天顺中重修,兵燹后毁。 国朝康熙钦颁
二十三年,改迁十字街。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二年,仍迁今所。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小学额取八名
资阳县儒学在县南宣化街,宋嘉佑初建。明成化、正德间相继増修,兵燹后,仅存大殿。扁国朝雍正三年补修 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内江县儒学在县西南,宋乾德初,建明、洪武、正徳间,相继増修,后毁。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习全史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仁寿县儒学在县东,宋淳化初建,明洪武、正统间,相继増修,兵燹后毁。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唐缵新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井研县,儒学在县东南。宋乾德初建。明天顺间重修,正德中,提学佥事刘节复増修。国朝康熙三年,知县王配京补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直𨽻绵州。
绵州儒学在州东,唐贞观三年建。明洪武、正徳间继修,明末圮。 国朝初重建,康熙二十钦颁
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小学额取七名
、德阳县儒学在县东南,宋开禧五年建,明洪武元年重建,成化十二年,知县呉淑重修。明末圮额,国朝知县余国搢补葺扁 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四名
罗江县儒学在县东。宋熙宁二年建,明成化六年重修。正德中,知县盛昶、罗纶相继増修,明末圮九。国朝顺治十六年学裁,雍正八年复设, 年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四名
安县儒学在县北门外,旧在城内,宋熙宁初建。明洪武八年重建,嘉靖中,知县杜廉迁今所明末。毁八,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吴英光重建,康熙三十 年,知县谢加恩増修。雍正四年,知县吕功重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绵竹县儒学在县东,宋景徳初建于县南,明洪武六年始迁今所。正统二年,提学唐振増修补。国朝康熙四年,内知县李如梴 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梓潼县儒学在县东,宋时建,明洪武中,知县张斌重修, 国朝増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直●茂州
茂州儒学在州南,明洪武八年建。嘉靖三十年,兵备胡鳌増修,明末毁。 ,国朝康熙六年钦颁
。 知州黄陛,重建二十三年。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元年,奉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扁额。八年,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雍正八年九月,分巡松茂道臣郑其储详奉一题,准嗣后茂州羌民 体考试
。
保县儒学在县南,旧在县西,明洪武中建。正徳中,知州崔哲、范渊相继増修,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被水冲颓,雍正元年,知州王国正迁建今所。雍正五年,裁威州入保县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中学额取十二名
汶川县儒学在县南。明嘉靖二年,提学副使张邦竒奏立 国朝知县张耀祖重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直●,达州。
达州儒学在州东南。明洪武四年,知州魏子忠建,永乐中,知州瞿锐,嘉靖中知州赵鸣鳯、吴升重。修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董守义捐修二十三,钦颁万世师表扁额。四十二年,御书
。
钦颁训饬士子碑文,四十五年,御制敕建平定朔漠碑于殿左。雍正元年,奉㫖创建崇圣祠,恭设五代王牌位。四年,钦颁生民未有扁额。八年,御书。
敕建平定青海碑 于殿右
中学额取十二名
、东乡县儒学在县东,明洪武中建,成化十一年,迁于河北明月坝。万厯元年,知县陶之肖仍迁今所。明末毁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李太濩重修,雍正三 达州知州孙廷正补葺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太平县儒学在县东,明正德十年,知县董璧建,嘉靖二十八年,知县龚大有重修,明末毁年,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陈溥捐建二十六 ,知县乔云名。五十九年,知县刘嘉本、雍正六年,知县张也明,先后増修扁额碑祠,与州制同
。 小学额取八名
贡院书院附
贡院在成都府南。明蜀府旧基郎。国朝康熙四年,知府冀应熊请于布政使 ,廷相、按察使李翀霄申请巡抚张德地改为贡院具,及题建修倡捐有差,堂署号舍颇备。前建明远楼 贡院坊,焕然一新制,称宏敞有碑。
锦江书院在成都府学明伦堂后,旧名文翁石室,以汉孝文时蜀二千石文党兴学造士,文风埒齐鲁。永初,太守髙䀢更新之,増一室以祀文翁,明末,毁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按察使刘徳芳重建。
大益书院在成都府治东北,后改大儒祠,今圮。
南轩书院在汉州城内,改南轩祠,今圮。
来鳯书院。在重庆府治右。
濓溪书院在合州学侧,祀宋、周子
北岩书院。在涪州北。宋程颐注《易》,于此黄庭坚榜曰:「钩深。嘉定中,范正武改为书院,塑颐像祀之。
文翁书院在苍溪县东,离堆山
丹梯书院在巴州南南龛山,唐张曙读书处。
亲民书院、在剑州治后。元至顺中,同知任璇建。
文贞书院,在剑州元时建以唐魏徵生,此因名。
兼山书院,在剑州东北,祀宋尚书黄裳久废。雍正五年,知州李梅宾重建。
嘉陵书院在顺庆府北一里,明万厯间,知府饶景晖建。
金泉书院在顺庆府西一里,明大学士陈以勤建
、嘉湖书院在顺庆府城内,明万厯知府昝云鹤、南充知县吴亮嗣筑室率诸生讲艺,获隽甚多,因塑二公像祀之
。
果山书院在蓬州南、嘉陵江岸。宋刺史王旦建明成化中,刺史毕宗贤重修,今圮。
甘泉书院在岳池县西。明成化中,郡人吴伯通建,今圮。
孝节书院在叙州府西二里,有孝子、陈相、吴顺、吴审节、士任永、费贻孙熔像。
、翠屏书院,在叙州府西翠屏山上,又名五贤祠,有濓溪、横渠、明道、伊川、晦庵像。
涪翁书院。在叙州府北,有黄山谷像。
蟠龙书院在宜宾县西北一百里越溪上,宋龙图阁学士陈公许读书处
南溪书院在南溪县西北,唐杨发读书处
云台书院在南溪县云台山上
柳沟书院在富顺县东九十里,宋李文渊建
东溪书院在长宁县旌孝坊
。
少陵书院在䕫州府东,即子美草堂
静晖书院。在䕫州府后,王十朋有诗。
仰高书院在奉节县北,本静晖楼,万厯二年,知府郭棐改建,后废,今为崇忠祠。
竹林书院。在奉节县东,宋嘉熙中,郡守孟珙建以处襄、汉流寓之士,又有南阳书院,亦珙所建,今俱圮。
集贤书院在万县东,本抽分厂,明嘉靖中改置
三贤书院在开县东一里,明嘉靖中建,祀元赵受明、陈良杨文
、鳯山书院在大宁县鳯凰山
。
髙幖书院。在嘉定州城内守道张能鳞创建集诸生,讲读其中。
东坡书院在嘉定州东五里九龙山。
一崖书院在夹江县北五里千佛崖上,明宿进读书处
探原书院在夹江县西五里依鳯寺左
文昌书院在洪雅县东南,雍正三年建。
五龙书院在犍为县城西北隅,一名鳯凰台。
眉山书院在眉州城内,即三苏祠。知州赵蕙芽建诸生,讲艺其中。
鹤山书院在眉州,祀宋太守魏文靖、了翁。明嘉靖九年,台使邱道隆、翰林王元正建 国朝知州赵蕙芽重建。
巽崖书院在丹棱县北十五里,宋李焘建。
栅头书院,在丹棱县南四十里。宋中兴建。
崇正书院在卭州学宫左。
鹤山书院在卭州善政街,明万厯中改为校士馆,祀魏了翁像,今废
,鹤山书院在蒲江县北一里,祀魏了翁像,修国朝。雍正四年,知县陈琨琇捐
金华书院在射洪县北。元至正间,立陈子昻像祀之
。
东台书院在盐亭县西南,今圮
太元书院在盐亭县东北四十里,今名太元观。
青莲书院在盐亭县东六十里,唐李白读书处。
云山书院在中江县东南,故飞乌县之南,久废。
张九宗书院,在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今废。
名世书院。在乐至县西南。明崇祯时,知县田舜年建于旧学遗址,并置院田以资诸生,四时膏火,今圮。
五峰书院在泸州北五峰山下,宋庆厯中,知州杨汝明建。
鹤山书院在泸州南,宋开禧中,知州魏了翁建。
龙门书院在江安县东七十里宋乾道中,乡士吕伯佑建。
、紫岩书院在绵竹县东一里,宋张浚读书处。
石鼓书院在东乡县西,明嘉靖中建。
《四川通志》巻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