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三十八之一隐逸。
《易》称「渐陆诗咏」,《考盘》古隐君子」者,流类多混迹樵渔,澹情轩冕,士各有志,无庸强耳。蜀为山水奥区,故遗荥守道之儒,岩栖谷饮,每有独往之踪焉。歴朝以来,讲君平之卜,卖桃椎之屫者,正不止一二辈。要其寄怀冲澹,如孤云野鹤,超然物表,夫岂隽俗之士,假㨗径于终南,索高价于少室者,所可同日语哉!作《隐逸志》。
成都府:
汉李 𢎞,字仲元,成都人。少读《五经》,得其精义,不求利逹,里中薰其德者。班白不负担,男女不错行,后举茂才不就。罗充尝遗以金,固却之,隐居衡门,縕袍莞席。扬子云称之曰:「不屈其志,不辱其身,不夷不惠,居可否之间」。
鸿 安成都人与严君平友善,君平卒,安诔之曰:「无营无为,澹然渊深」。
杨 厚字仲桓,新都人。父统,精天文,厚习父业。顺帝徵之,拜议郎,迁侍中。梁冀以车马遗之,不受归,授门徒三千馀人,李固征之,不起。卒,谥文父。
唐朱桃椎成都人高益州士廉遗以衣,逃入山中。夏则裸形,冬则树皮自覆,每织芒屫置路旁,见者皆言朱处士屫也。易米置其地,朱至夕取之,终不见人
。
宋孙知微,字思邈,成都人。张咏鎭蜀,雅慕之,终不可致。及还朝,出剑阁一村童持思邈画以进,咏问孙所在,答曰:「已去远矣」。马知节守成都,造访解金带以赠,卽系之苎袍,人见其标韵萧散,皆以为李靑莲也。
张 愈字少愚,一字淑才,本晋人,徙蜀居郫城。性通敏,㓜异凡儿,笃嗜圣经,并好《汉书》,不读百家言。旣冠适四方,与时之豪杰游,日相薫炙,业遂大成。才豪气,逸武功。苏舜钦以诗豪,当时一见,愈大推服。仁宗朝西戎入边,愈上书陈攻取十策。寳元初,除校书郎,愿以援父显忠,而自隐靑城山之白云溪,凡六辞召命。文潞公有诗云:「欲作外臣谁是友?白云猿鹤在岩扉」。任易宗诗懒随六品仕丹阙,高卧一峰藏白云」。所著诗文凡若干卷。妻蒲氏,亦知学,文章精义,有声于时。愈在靑城山,常自为诗,徧题壁上,临风对月,翛然有高,视一世之意。闻佳山水,不辞千里而往,愈卒。蒲氏为文以悼之,辞最工,蜀士大夫多传焉。右丞何圣从铭其墓曰:「昔庄子之才子,云珍之,谓其乆幽而不改其操。今少愚亦隐于蜀,不苟利欲,不求闻达。在庄之后十有馀岁,其风凛然,可以与之相追矣」。
章 察字隐之,双流人。博通经学,尤长《易》、《太𤣥》,著《发隐》二篇。蜀守蒋堂、张方平、赵拚咸以逸民荐于朝,赐粟帛,命为州助敎,不就。嘉佑中,赐号冲退处士。王素时为州守,因更其居之乡曰处士,里曰通儒,坊曰冲退。察导生养气,忧喜是非,不胶于心,常谓友人范百禄曰:「君子能强其所,不足拂其所有馀,太𤣥之道几矣。此子云仁义之心,予之于太𤣥,述斯而已。若苦其思,难其言,迂溺其所以为数而忘仁义之大恶,足语道哉!」年七十六,卒。子祀,好古学道,所居犹存遗迹。
郭长孺成都人,风致闲逸,遇人无贵贱,悉礼下之,然其中挺拔不倚,终日剧谈,无戏语,惟好书丹铅点勘不去手,自经史百氏、浮屠黄老、阴阳医卜之术,皆究其妙,有《易解、书解、道徳经解、蔬食谱、歌诗杂文等书,又作《孝行图》、《高逸图》、《阴阳杂证图》,各为论述焉。
篐桶翁成都隐者,程伊川在蜀,尝见其挟册入市,就视之则《易》也,因质所疑,酬答如响,问其姓名不言。及问《未济卦》曰:「三阳皆失位也」。后袁滋问《易》于伊川曰:「《易》学在蜀」。
。
郭 震成都人,博学能诗,有飘然物表之志。所著有《渔舟集》,李畋称其有《孟郊风》。
杨 汇成都人杜门著书,善赋诗,人无知者。邵伯温为部使者,荐其学行甚高,淸节甚苦,不报。及卒,学者谥为静恭先生。
郭希朴,华阳人,以博学闻,尤通于《易》。任价以方郭林宗号有「道先生能前,知死生之,故李畋为录其事。
邓 至双流人通《六经》,学者从之甚众,每入市,邑人皆拱立著《往事。《龟鉴通书》:《一江集》。子绾,翰林学士。孙洵仁,尚书洵文,知枢密院事。
白如璧。新都人博览群书,隐居不仕,避兵入山,不食而死。
苏云卿汉州人,绍兴中寓豫章,布褐草履,终岁不易。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入相,驰书函金币属帅漕,致之帅漕,因请见期之诘,朝及翌日,往谒,扃戸閴,然书币俱在,而翁已遁去,不知所往。
元杜。 圭新都人勤学尚友,通《五经》,尤长于《春秋》。隐居授徒,来学者众,庐舍至不能容。
明杨 敏字学可,新都人,师杜圭,博通经史,避兵云南。还蜀,明玉珍迫之,不仕。洪武中,命赐钞归隐蜀献王给田八十亩,赠云「流水画桥、题柱客,淸风精舍读书人。
徐宗敬成都人,博学,工诗文,自负甚高。天顺间,被徵不起。所著有《中白子集》,传于世。
徐 䙗华阳人,字山甫,自㓜颖悟静笃,人鲜窥其涯际。中正统丁卯乡试,再上公车,遂绝意。仕进抚按廉其贤,荐除夷陵倅,不受。徧游吴越,以山水诗文自娱。家居别筑一室,书孙绰体识𤣥远,出处同归二语于壁间,盖自况云「晚年德高行成,当事钦慕,片言只字,奉若典型。或遇地方大事,抚按就商之悉见之,行事有欲舆致之者,意不可得。卒,年九十九。所著有《忠爱堂稿》,行于世。
李政之简,州人。正统间入乡闱,搜检怀挟,政之正色言曰:「国家抡才,方勤咨访,乃令囚首裸足,以希进取乎?」遂不入试,隐居杜门。嘉靖初卒。
张绍宗双流人,年九十六,犹读书谈道,隐竹溪,业渔钓,孔令入溪,访之与绍宗遇,班荆而坐,抽琴鼓南风之操,赋词十二首,歌而赠之,令扁其门曰「《竹溪淸隐》」。
汪 怀字惟徳,其先婺源人,从祖指挥使居蜀。怀少失父,鞠于母,从师苦学,能诗文,往来吴、楚,以瞻母养,一日寓吴赋怀归》诗曰:「乘舟淸夜鹤鸣孤,一曲夷犹过镜湖栗里喜培三径菊,锦江何羡四腮鲈,梦回巫峡猿声切,目断衡阳雁影迂,白首归来犹及养,北堂称寿学莱夫」,士大夫叹曰:「隐君子也」。
田 本新都人,淸心苦行,博学好古,结庐高隐,不求闻逹,年九十,无疾而终。
刘 䚸彭县人受《易》于其父浩,深得奥旨,卽邑中文昌祠为书院,聚乡里俊髦,与子士元日相琢。磨值岁荒为粥赈饥,凡戚属不能丧葬者咸资之,人服其德。
陈 爱,字处友,华阳人。成化间,隐士。洒落不羁,以义自守。文学宏博,尤长于诗非贤,长史不见。尝有臬使再至其门,爱辄先逃,臬使怒,檄召,将辱之。庭爱从容以诗呈曰:「折简殷勤,累见寻布衣,宁敢谒朝簪,明公有道持,身正贱子无知感德深。柏府风霜尊,伟望柴门山。水遂闲心云泥,两地无劳,顾鱼恋深渊鸟恋林」。乃解以授徒自给。师道严整,出其门者多俊良,闾里愚氓,亦知有陈先生也。有华山人诗集传世。
刘大昌别号珥江,成都人,嘉靖戊子乡荐。性恬淡高洁,不乐仕进。时内阁杨石斋先生当国大昌,益引避不出日,惟诗赋自娱,绝迹公府。常与杨用修太史倡和锦城,大见称赏,用修著作,多所订正。幕府闻其贤首,访之,大昌坚避,士君子咸高之。
朱之臣,字菊水,成都人。万厯间进士。歴官所在著绩。崇祯初任江西右布政使,因飞语逮系刑部狱,人咸为之臣危。一夕,庄烈帝梦两僧在狱中笑语,命内臣阴伺之,则之臣与某对局,谈笑自若,因释之。后官至刑部右侍郎,退隐石城,自号曰靑樵。老叟年九十,犹著书不辍,里人咸矜式焉。
皇淸赵司鋐字退公,彭县人。弱冠举于乡,制府李国英敬其品学,多与商论政务,劝之仕,弗应。及殁,国英哭曰:「若赵司鋐不愧静正之士」。
重庆府:
汉尹 珍南川人,桓帝时从汝南许愼学受《五经》,还里,设敎于乡。巴、渝之人始知学。
宋谯 定,涪州人少学《易》于程颐颐,贬涪定,又从之。靖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高宗卽位,诏遣诣行在,将大用之,㑹北兵至,定遂归涪。后居靑城山,蜀人称谯夫子云。
张宗范合州人,有文行,居嘉陵江,建亭于学土山麓,周濓溪,至而爱之,为名其亭。
李钓鳌綦江人,长于吟咏,好莳菊,作菊坡亭。
元云山翁壁山人,元末明氏据重庆,以万戸侯诏山翁不就,结庐于五峰山,有云山诗集。
明赵天泽江津人,元至正间至江东,尝同刘基游武林,泛西湖,见异云起,众皆目为庆云将,分韵赋诗,基独满饮不顾,曰:「此天子气也,应在十年后,有王者起,我当辅之」。时杭城犹全盛,诸人骇以为狂,无知基者。惟天泽奇之,以为诸葛孔明之流,乃为文以赠基。天泽归,基亦以诗赠之。
胡子义大足人膺辟荐,分敎威远,歴山东佥事,闻兄子昭死节,遂弃官避世,隐于丹棱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生二子各已数岁,乃语曰:「天不绝胡氏,二子当免于难」。遂弃去,不知所终。子义有怀乡诗曰:「一区废宅棠山下,半畆方塘夕照中,乡国匪遥身自远,乾坤虽大足难容」。
邓 鎭永川人,通六籍诸史,善属文。性刚鲠,议论持正。成化中,走京师,以言忤权贵,下锦衣狱,拷掠,折一足。旣而赦回,敎授于乡以终。
邹 玉江津人,隐居不仕,诗多佳句。《月夜溪行》云:「明月映溪天落镜,急流溅石水《圆珠」。《山居》云:「树色秋来减,泉声,雨后增夜饮云「淸香浮竹叶,古调落梅花」。山行》云:「好景须留恋浮名,且罢休」。
王 俭铜,梁人。成化中尝官都御史,有政声。后削籍山居,尤多高行
。
余成岁,合州人号太初,所行俱敦古道,处波靡中,峻操凛然,淸不绝俗,和不混同,恬不近名。读书博综经史,研究性学,每求实践,不事空言,以明经对诏大廷归,遂坚意不出仪型。后学郡守罗式其庐曰:「孝友博学,洵无愧潜德」云。
何朝凤长寿人,㓜业儒,长读关、闽、濓洛书》,遂废举子业,隐居西山,力敦古道,置义田、义宅,赡族赈贫,恤孤拯急,郡县徵请,不应。帷敎子,课农著书,劝俗为务,著有克已,编袁氏功过格注》。年九十,无疾终。
刘 戡綦江人,崇、桢间贡生。《乐志》:林泉不求仕进,以书史自娱,年九十有六,气淸形健。
龚懋熙江津人。生而颖异,能识「泰山石敢,当五字,七岁能文。崇祯己卯举于乡,时年十八。旋登进士,任太常博士。后以养终归。里奉二人居山中,怡情丘壑,屡徵不起。有厯图、四书讲语、梧竹居草》。
邓必感綦江人,博学多识,为士林模楷副使。段师文闻其贤,尝造庐听讲《周易》,题其门曰「云山数亩」。
皇淸陈于夏江津人,由贡生选梓潼训导。母张氏,年十八,孀居抚于夏成立,至是老病难,远渉于夏,遂辞职不赴。家居养母,沉酣典籍。年八十卒。有歴代典故抄》。
林明俊字位旃,酆都人,学富经史。甲申,献冦陷蜀,从阁部王应熊讨贼,筹策多中。后以病假归,屡徵不出。隐居著述。有《澹远堂》、《巴子园》、《桐梧居》等集。
汤学尹黔江人,年十二,应童子,试以能赋,称奇童。后登康熙癸卯贤书,黔邑兵燹之馀,经学失传,学尹阐明易理,敎授生徒,盛暑严寒,讲习不倦,名其斋曰勉庵。潜心理学,値吴逆之叛,遁迹山林,不履城市,人称为勉庵先生。
保宁府:
汉杜 胄广元人察孝廉,明经不仕
唐南 中巴州人工诗,隐居平凉仙洞
宋王。 省剑州人,太宗召对称旨,辞爵不受,号清虚山人
严大猷苍溪人,方山隐士吴曦叛于蜀。大猷赋诗云:「笏未到时难击,泚兵如入手易擒」。吴有《方山集》四卷。
元袁大用南江人为四川制置总领,元帅値乱归,再诏不起,号隐君
明郑 本昭化人,登永乐甲午贤书,雅志薖轴,不乐仕进,士林仰之
贾 瑄巴州人高尚其志,足迹不入公府,号「白厓御史」。任仪亭曰:淸风凛凛,足以植名敎而激颓俗。白厓有处,士若增而高矣。
母。 道剑州人,少警敏,或试画鹊,应笔成词,充弟子员,毎试冠军,后居艰,遂卧不起,士大夫强之,出应明经,受部牒,遽还杜门,盖独行君子也。性孝友,兼急人难,所著书若干卷,名《东渔》,存稿,藏于家。
梁一言剑,州人。少从垫师,习句读,卽有志。圣贤年旣富,筑室琴山,谈道讲义,郡守慕其高,相继造庐。侍御冯空、督学姜宝、大学士夏言、郡侯杨某,皆题其门曰「振古人豪」曰「剑南」。乔岳。所著有《心法要旨》、《家塾彝训》、《三动录》、《恕斋文集》、《诗学杂咏》,藏于家。
顺庆府:
晋谯 秀南充人谯周孙,少静黙郡,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李雄据蜀,慕秀名徵之,不应,冠皮弁敝衣,躬耕山薮。桓温灭蜀,遣使敕所在,有司四时存问。
唐蓬池隐》者李太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诗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处或未返,遇君蓬池隐就我石山饭,空言不成欢,强笑日已晚,绿水向雁门,黄云蔽笼山,叹息两客怀,徘徊吴越间,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乆,解我紫貂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淸光奈愁何?眀晨挂帆席,离憾满淸波」。其为太白所赏如此。
宋冯 休南充人,眞宗时不应辟召于小方山,隐居著书。
李士宁。蓬州人欧阳永叔诗:蜀狂士宁者,不邪,亦不正混世,使人疑诡谲,非一行平生,不把笔对酒。时高咏初如不著意语,出多竒劲,倾财解人,难去不道。名姓金钱买酒醉高楼,明月空床眠不醒,一身四海卽为家,独来万里聊乘兴。旣不采药卖都市,又不点石化黄金,进不干公侯,退不隐山林。与之游者,但爱其人而莫见其术,安知其心!吾闻有道之士,游心太虚,逍遥出入,尝与道俱,故能入火不热,入水不濡,尝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岂斯人之徒与不然!言可纯师行可纯得,而滑稽玩世,其东方朔之流乎!
黄蓬石蓬州人,《嘉佑岩记》称李士宁黄蓬石擅名物表出处,无考。
何。 群西充人,庆厯中在太学请复古制,又上书言三代选士先行谊,后世专以文词请罢去词赋科。谏官、御史亦以为言,廷议韪其说而不行,群乃取平生所为赋八百馀篇焚之,径归,不复举进士。嘉佑中,何剡表其行,赐号「安邑处士」。赵拚知益州,奏群遗稿云,非若茂陵书也,寝不下。
姚邦基岳池人,举进士,知尉氏县,值刘豫僭窃,邦基遂弃官去,聚徒敎授,隐于山林。豫败,诏以京秩不就。
张 先蓬州人南渡后,取徐孺子传》,读而叹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如徐孺子之制,行斯可也」。遂潜修自得,足迹不入城市,墓在蓬池。
赵眞一师仁之后,义不仕元,隐居终身。赵古则制碑,比之伯夷氏
明王 钺营山人。永乐中,中式隐居翠屏山,不仕,号竹壑,老人言动不茍,侍御史方升赠以诗曰:「曽向蟾宫折桂花,归来林下度年华,于今两鬓俱成雪,万竹森森暮景賖」。
赵之屏,南充人。嘉靖戊戌进士,任大理评事,多所平反。歴贵阳宪,副湖广叅政,征苗有功。后致政归,读书于方山洞。著有《洞林梦语》、《石痀遗响》等书。
赵祖益南充人精易学明性理,著述博雅纯正,不作雕虫语。居乡恂恂,长者至老,手不释卷,人称嗜学醇儒。
王行之西充人,嘉靖中贡生,澹泊自甘,绝意仕路,化行乡党,以敦本行为先
甘鸣鹤字羽,嘉邻水人,明末贡生,不乐仕进,筑室于老君山,斋名天逸,聚徒讲学,毎遇佳节,率弟子登山临水随景吟咏,有《天逸斋稿》,年六十有四卒。
任。 准渠县人,博极群书,屡举不第,遂隐居著书,有《任子迂言》、《筹画寰区》并《周易解》等书,悉天人性命之理、经世宰物之方。学使闻而嘉之,曰:「此吾乡陈茂烈之流也」。表其门曰「羽仪百世」。年七十,终友人,朝议大夫傅嘉行为之铭。
于仕华营山人,㓜笃学,游太学,思亲衰老,即日归养,安贫尽欢。其孝思高志如此。
李兆襄南充人,明经不仕,敎授生徒,讲濓洛心性之学,著述甚富。
皇淸傅惟淸字天一,明末,渠邑诸生,博文强识,高尚不仕,抚军李国英闻其名,徵之居幕府,数月即辞归,以寿终。
叙州府:
宋李 见富顺人尝读易神龟山,著《易枢》。天禧中,上令附驿以闻,不愿仕进,监司亦不能屈。
明刘 琬郡人,洪武初,处士造舟,活溺子孙,至今有显贵者
何汉臣庆符人,以贡赴京廷试,遇新都杨愼于涂,同作《喜雨》诗,愼服其工,至京,以乡人广为延誉,汉臣耻焉,遂归里,隐峨眉山,年八十有三卒,著述甚富。
周一麟高县人,岁贡生,不乐仕进,蔬食水饮,穷约自甘。弟二麟,拔贡生,授贵州石阡府司理,旋卽致仕,退居畎亩,训诲生徒,伯仲偕隐士林高之。
余 仲高县岁贡生矢志:高尚山居读书,铨选不出。
皇淸李之藻,珙县人,顺治庚子举人,任合州学政,课士有条,滇南煽动,遂隐遁深山,寻卒。
邓元功、屏山人,贡生。康熙己丑,训导黔江,因道路险远,不能迎养,遂请致仕。隐居奉二人,菽水暇则读书。敎子、三子俱明经。
夔州府:
宋王 圭万县人筑室南溪,号志堂居士。左右植松竹,逍遥其下,一时名流,喜其高尚,榜其居曰竹隐
明熊士杰新宁人。幼嗜学,通晓经义及百家医卜诸书。隐居循礼,有吟稿藏于家。
川中补锅匠不知何许人,往来夔、庆间,为人补锅,至州邑,不过三日卽去去。或复来,有欲学补锅者,即敎之补锅不索,谢钱,直令负担,从有后学者至,即令先学者去,如是数年,人皆识之,呼为老锅匠,或售以钱布米,亦不择当食时与之食,即不复索钱钱,稍稍积囊,中遇风雨,寒暑不出,补锅以钱买酒,饮自饮食,尝寄宿萧寺,一日,于市中逢冯翁者,二人相顾愕然,已而相持哭哭,已相牵入山岩中,坐语竟日,学补锅者屏不得,闻二人语语已,又相持哭,且别去,言今永诀不可复相见,后竟莫知所终,或曰建文遗臣也。
冯 翁亦不知何许人,在夔州以章句敎童子,给衣食,能为对句及古诗,诗尾辄自题马二子,或马公,或塞马先生。尝作诗,大书壁间云:「夜梦何奇,特云飞天汉津朝横沧海,曲夕过滇池滨。光雯皆五色,蜿蜒无损鳞。渊田。变化间,张主藉高旻。后见补锅匠归即铲去。时盖永乐甲申己酉间也,后亦莫知所终。
皇淸沈巨儒字越鸡,万县人。明季避乱,遂隐于山,号西溪野人。时总督李国英知其夙学,劝之仕,不应辟草堂,以诗文自娱。卒
龙安府:
宋胡 仲郡人隐居,授徒徵辟,皆不就。名士许鼎辈师事之人呼其居为胡仲山
皇清胡茂林平武人,躬耕陇亩,不入城市,惟以《诗礼》训课子孙享寿百有五岁,人称百岁翁,邑令屡旌其门
。
雅州府:
明梅元吉字复之,州人,自号梦周山人,隐居不仕,著述终老,有雅安近纪。
程之绪、芦山人,博综书史,善属文,性端方,动合规矩,隐居敎授,著《经济内外篇》,祀乡贤。
皇淸竹郎裔。字水生,芦山人。诗文下笔立就。明季兵燹后,旧家典籍皆为灰烬,郎裔口授手书,以敎后进,时有兴朝伏生」之目。
竹全仁字冬茁,芦山人,郎裔孙也。能绍述祖志,潜心经史。县令杨廷琚聘《纂邑志》,采辑颇详。年六十馀,貌若少壮,著有《中庸衍义》
李玉立字躬标,号白衣州人。性情恬澹,不求名利,傍祖墓结庐,独处二十馀年,年七十卒。有《四书释义》、《香亭诗》、《养心论》诸集。
直●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设乐山县为附郭
唐、唐 球州人不应王建辟,尝纳诗稿瓢中投之江,有见之者,知为唐山人瓢接得之。
宋王 庠荣县人,梦易子七岁能属文,早丧父,哀痛深切,与弟序闭戸穷经,期继父志。未几,罢制科,序叹曰:「无愧先训足矣」。复自陈与二苏、范纯仁为知己,系元佑党,屏居田里。卒,谥贤节
王 阳犍为人,与黄山谷游山谷,称为高旷之士
李 圃州人,淳熙中为忠州别驾,归隐白茅山,筑秀发斋,淸风高节人至今慕之。
师伯浑犍为人陆放翁序其文集云:「伯浑文章,英发钜丽,歌之淸庙,刻之彝器,然后为称。今一不可得而施,顾退而为山巅水涯,娱忧纾悲之言,岂不可感哉!」
明张 瑛字玉,华州人。才器高迈,性嗜学,治《诗》、《书》二经,善属文,工诗。孝亲友弟俱可为乡闾法,潜德弗售,郡守召之不应。
尹东郊字敬孚,始为滇人。父任荣县令,爱蜀中山水,遂占籍嘉州东郊。博学,善为诗,郡守魏瀚甚礼重之,列其状于朝,将官之弗受,人称「尹、聘、君」云。
夏迪简,州人。以选贡中崇祯壬午乡试,学行纯粹,隐居教授,足不履公庭。年八十不替,所守士林重之
梁应奇字平,叔州人。登崇祯戊辰进士,为江南宣城令,多惠政。后遭乱,避地牂牁,不复求出。
皇淸万月庚峨眉人,康熙己酉举人吴逆,迫以伪职,坚不出。及吴逆殄灭,凡抗节之士多采录授官,而月庚巳卒,人咸惜之
直●,眉州:
明余承勋靑神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嘉靖间,议大礼,被杖。锦衣百戸王邦竒又假以建言边情,诬兵部主事杨敦。敦子与承勋友善,复罣诬被逮。后复职还家,著书三嵓山中,四十馀年前后抚按,屡为荐剡,卒不起。今三嵓深处,犹有方池道院云。
直隶邛州。
汉胡 安临邛人,隐居白鹤山讲学司马相如从之受《经》
严 遵字君平,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临邛人。常卖卜成都市中,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悌与人臣言,依于忠日阅数人,得百钱,则闭肆下帘,著《周易》,扬雄毎称之。李疆为益州刺史,欲辟为从事,雄曰:「君但可见,不能屈也」。疆见遵,服其淸高以雄为知人云。
宋李 绘,州人举八行不就,以文史自娱。所著有《补注唐诗》二百卷。
直隶潼川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设三台县为附郭。
汉王 佑州人,隐居不仕陈纪山,善知人,称佑为「天下高士」
冯 信遂宁人,博学好古。公孙述累徵不就,托目盲以自晦,士林高之
唐陈元敬射洪人,倜傥豪侠,岁饥,发粟万馀斛赈乡里,以明经擢第,拜文林郎。武后居摄,遂山栖谷,饮不复出。
冯中德乐至人,博学能文,有纯雅之操,不乐进取,后进争师事之子婿诸孙,皆登科第
赵 𬎼盐亭人明皇屡徵不起,隐于梓州之长平山。博考《六经》诸家,同异著书,号《长短经》。明王霸大略,李白尝造其庐访焉,有诗载《文苑》。
严 本盐亭人,震之父也,负不羁才,得遁世趣,浪迹方外,超然絶尘。
宋张。 震遂州人,工文词不仕,所作有《蓦山溪词》二阕,载在《草堂诗馀》
王 灼遂宁人,文词古雅,隐居不仕,所著《糖霜谱》一卷。
苏伯起中江人。易简九世孙。好古学,聚书万卷,靡不穷搜。刘德修举贤良方正,吴德夫以遗逸荐于朝,皆不应
牟 焕中江人,隐居读书。尝凿石龛藏书有铭,人名其地曰牟公谷」。
郭 奕不知何许人。初为宣司干官。绍兴元年,张浚自陜西归,过漫天坡,奕为诗讽之,因罢为通判,不赴,寓居普州以窦饼隐。
明杨 襄字希皋,安岳人,淸修博洽,累试不售,作诗曰:「莫道儒冠解误人,时穷时达总吾身。山中田地寛,如许,樵笠渔蓑都」。是春」。遂隐居瑞云山四十馀年,有瑞云集数万言,一日尽焚之,曰:「毋以是沽名也」。未几,卒。
申 锡州人,尝作《先天》、《太极》诸书,自一岁一月一日一身,皆有图说。至于九畴㑹极,中央立极,中星合极,复分画而附益之。又作三易图以释其义,读书至老不倦」。
谢秉德遂宁人,性好读书,厚重质直,不事华靡,以古陈太丘自期许
章 愚遂宁人纯孝根于天性绝意,功名足迹,不履城市
周 震州人,博学能诗,隐居不仕,题潼川八景诗》,脍炙人口。年九十,作自挽诗,无疾终,人号之曰「清风高士」。
钱 仁字考,盘州人。博极群书,善吟咏,诵唐诗,品类全部。曁乐隐集,有《梅花三百咏》,著述极富。尝与郡守胡缵宗游,所居去州城百里,足迹不至城市,缵宗毎单骑就之。
直隶泸州。
宋吕伯佑州人,授徒于龙岩书院,其徒文、杨诸子相继登科。
萧子云纳溪人,善诗文,伪夏屡徵不就,号石隐子,有诗集,为当时名流,所推重云。
史 扶州人与许沆同里,隐居不仕,以诗名与沆,多赓和,时号「泸南逸老」
明柳彦硕州人,力学博览刺史以明经累荐不起,教授乡闾后进,俱登膴仕
贺 顒州人,隐居不仕,潜心经史,家贫精河、洛,数以自给,言动不逾矩矱。士论拟之陈太丘云。
冯 时字榕村,合江人。少补博士弟子,后弃巾服隐居,食贫。有司重其名,希一面不可得。尝与新都杨愼为忘形交。
王 统字蜀元,合江人。诛茅榕山下,诗书自娱,至老不倦。里人评其品骨,淸迈如露鹤溪。松年七十馀卒。
张峨南合江人,学问渊博,不屑仕进,与名流结青莲社,为文史之娱。「里中问字者,咸执经造焉
皇淸颜钦明州人,举孝廉,潜心经史,滇逆据蜀,以虚文峻法,迫胁士大夫,钦明抗节不屈,事平,谒选赴京,复以病归,结屋玉蟾山下,二十馀年不入城,市人称「尧日巢由。
直隶资州。
宋喻汝砺仁寿人,有气节,工诗文。靖安进士,建炎初为祠部员外郎,不附割。三鎭之议闻,金人立张邦昌,遂挂冠归,隐于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
明阴秉衡字振平,内江人。隐居作文翰楼,贮书千卷,手不停,披口不辍。吟生平著述,惓惓于天理人欲邪正之辨。尝叅酌朱子家礼,为《阴氏愼终录》。又著《婚礼节要》,乡人呼之曰隐君子。
直隶绵州。
汉任 安字定祖,绵竹人。少受太学《孟氏《易》,通数经,行尚古道。又从同郡杨厚仲桓学图谶,究极其奥。时人称曰:「居今行古任定祖,欲知仲桓问任安」。
明关大节,安县诸生,性嗜洁,有烟霞癖,毎晨起,必至水滨,栉沐,徘徊瞻眺而返。后应省试唱名,日出游锦水滨,巾栉毕而棘围已扃,遂浩然归里散佚,林泉终老焉。
赵显贵,安县人,雅慕高尚,弃举子业,心游物外,不入城市。年七十,无疾而逝,举棺甚轻,人讶为尸解。
皇淸张性伦字桓宰,安县诸生。寇乱,建草堂于西岩,种花自娱。顺治乙酉,为献贼所害。
赵 熠字方开,安县人。献贼屠城、安邑,诸生二百人,一时殆尽。熠知几先遁,后遂弃儒服,读书终老。
王任闳梓潼人,康熙壬子举人,吴逆僭乱,强徵不出,隐遁山中,穷约终身,年八十馀。
直隶达州。
宋乐喜闻州人筑草庐于城西,家贫,授徒自给,不事干谒,与诸生谈经,日诵百篇,未有倦意
四川通志卷三十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