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二十八上
祠庙
祠庙之设,所以崇徳报功也,故锡福于民者,则丹楹刻桷,以荐馨香。《书》称:「毖祀上下,诚慎之也。我朝厘定礼制,祀典之所尊崇,固已庙貌巍峨,神斯妥矣。其馀城社坛壝之属,忠孝节烈之伦,凡有禆于民生风化者,亦皆因时修治,使得所凭依。至若闾阎祈祷之神,灵爽诚有不昧,则听其自为报赛,葢曰:「有其举之,莫或废也」。自是蜀之人士承庥获福者,亦可晓然于明禋之昭格矣。作《祠庙志》。
成都府:
成都县
华阳县俱附郭
文庙在府城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州县制同
、崇圣祠在五文庙东。祀制,孔子 ,代各州县 同
、名宦祠在门文庙 东
、乡贤祠在文庙门西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四祠,各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总府街祀县、闗圣及三代神王,凡各州 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江渎庙在城内南门西,隋开皇二年建。唐天寳六载,重修祀南渎大江之神,康熙六年冬,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寛致祭有
。
御制文并清寛诗载:艺文集:巡抚张徳地、布政使郎廷相, 、按察使李翀霄等,捐金重修有刻,御制祭文碑二:知县张行、黄钫督修。雍正三年 ,敕赐涵和大江之神碑》一座。
城隍庙在府城东,各州县俱有之
龙神祠在府城东门内,雍正六年建
、文昌祠祀梓潼帝君,㑹城四隅俱有之,各州县多有祀者
、东岳庙在府城内,祀泰岱天、齐仁圣帝,各州县多有之
,大禹庙一在府东,明万厯间建一,在府东北名集圣宫,中殿祀禹王前殿,祀苍颉
,八蜡祠在府东按八蜡,一曰先啬,二曰司啬,三曰农,四曰邮表畷,五曰猫虎,六曰坊,七曰水庸,八曰百种
、厉坛在府城北,各州县俱有之
,真武庙在府城东,祀𤣥天大帝、康熙间重修
、𤣥坛庙在府城西南,祀赵元帅。康熙七年,布政使郎廷相重建
,三官祠在城西南
、三教祠在府东
、火神庙在府东。康熙三年,布政使郎廷相建,此以弭火灾,各州县俱有之
、药王庙在府西南巡抚张徳地建
、蚕丛祠在府西蚕丛氏初为蜀侯,后为蜀王,教民桑蚕,俗呼为青衣神,今废
、望帝祠在府城西五里
、萧公祠在金水河东
、汉庙在惠陵东昭烈前殿武侯后殿闗张、北地王及诸将佐左右配飨有嶐碑。唐裴度记柳公权书,㑹城称为三絶。康熙十一年,总督蔡毓荣重建
、川主祠在府城东南,祀秦太守李冰。雍正八年,县敕赐封祭,详见祀典。各州 多有之
。三公庙在城内祀秦李冰、汉文翁、宋张咏
、二郎庙在府城东,祀李冰之子,雍正八年之敕,赐封祭,详见祀典。各州县多有
、昭应祠在府城内金马坊侧。汉宣帝时,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遣谏议大夫王褒醮祭,宋赐庙额昭应,今废
、三义祠在城北,祀昭烈闗张
、诸葛祠在府东北
、射洪祠在府北门外,蜀王建祀、射洪、陈子昻,今废
、杜甫祠在浣花溪上,宋吕大防建
、韦皋祠在大慈寺内,今废
、三圣庙在府南五里
、张忠定庙在城内
、清献祠在府东南,祀太守赵拚
、濂洛祠在府东即相如故宅,正徳中,提学王廷相建祀,周元公、程纯公、程正公、张横梁朱文公、张南轩、尹和靖、魏鹤山、薛文清、蒋道林,今废
、岳武穆祠在府北门外,原任总督岳锺琪建
、五龙庙在府东,相传献王入蜀至嘉州,江涨,舟不得上,祷于神得济,乃庙祀焉。神金姓一云,即窦禹钧,康熙元年重建
、潜溪祠在府东,祀明学士宋濂,今废
、方正学词在潜溪祠左,今废
、祈水庙在府南巡抚张徳地重建
、牛王庙在华阳县治左。康熙七年,牛大疫,巡抚张徳地建此弭灾
、五皇庙在双流县东南
、遗爱祠在双流县东,祀明知县孔友谅,久废
、三皇庙在温江县东二里金堂县亦有之
、东王庙在温江县东一里新建
、女郎祠在温江县西三十五歩,女郎名玉兰,以三月九日仙去,乡人至是日祭之
、三烈祠在温江县南门内,祀教谕,任高妻李氏同其二女,今废
、盘古祠在新津县东北
、瞿君祠在新津县东六里,后汉瞿武乘白龙仙去,乡人置祠祀之,今废
、五圣庙在新津县北,今废
、刘公祠在新津县东,祀宋县令刘叔寳
、水利源祠在金堂县东
、龙君庙在新都县龙门山,祈祷辄应
、八阵庙在新都县西二十里祀武侯前,有八阵遗迹
、四圣庙在简州北十里
、娘娘庙在简州西门内
、宇文泰庙在简州北七十里
、黑神庙在简州衙左
、白龙庙在简州北八十五里,祀孝子茹荣
、先主庙在崇庆州东四十里,有房管碑文
、杜甫祠在崇庆州东
、文潞公祠在崇庆州内,祀宋太守文彦博
、景贤祠在灌县 文庙内祀名宦吕大防、宋璫、冯伉、刘综、刘随、马执中、张𢎞、王鹏、先儒范贤、李浩、宋汝为、谯定、乡贤李畋、代渊、张综、张愈、张须正
、尤溪祠在灌县西。旱祷即应
、金马、碧鸡祠在崇宁县北七里,今废
、圣像宫在崇宁县城内
、魁星楼在新繁县东南
、炳灵宫在汉州东万厯间修
、花卿祠在汉州北,祀唐将花惊定
、张魏国公祠在汉州城内祀张浚及其子栻
、南轩祠在汉州西,张栻读书处
、铁峰土主庙在彭县北五十里,祀隋姚苌
、蒙阳土主庙在彭县东四十里,祀唐韦皋
、胜井院在彭县北五十里,今废。有古塔寳珠井尚存
、杨晟庙在彭县西
。
重庆府:
巴 县附郭
文庙在府城北,详见《学校祀典》,各州县如府制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前文庙
节孝祠。在朝天驿内以上五祠,各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府西,总督李国英建各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先农坛在府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城隍庙在府城内各州县俱有之
、东岳庙在府城东,各州县多有之
、文昌祠在府西,各州县多有之
、厉坛在府城北,各州县俱有之
大禹庙一在府南门,一在南,岸涂山与后涂山氏并祀
、川主祠在府南门内,各州县多有之
、甘宁庙在府西,今废
、壁山庙在府内祀唐安抚使赵延之,永川、彭水二县俱有之
、三贤祠在府南门内,祀巡抚陈士竒、知府王行俭、知县王锡,皆有惠政,故并祀之
。李公祠在府城治平寺内,祀少保李国英
、三公祠在江津县内,雍正三年建
、二贤祠在江津县东七十里二贤山上,母雅石公。恕读书处
、华光庙在长寿县前,即五显庙,各州县多有之
、张桓侯庙在长寿县西。宋大观中,邑人于祠前得三印及佩钩刀斗,上镌侯名,各州县多有之
、普泽庙在壁山县南十五里
、伍胥庙在荣昌县东北
、忠节祠在大足县前,祀明忠臣胡子昭子,义今废
、大禹庙在綦江县南闗新建忠州亦有之
、龙王阁在綦江县城隍庙前,旱祷即应垫江县亦有之
、紫云庙在綦江县北闗内
、龙角庙在綦江县龙角溪
、盘龙庙在綦江县三岔沟
、老官庙在綦江县,明月沱
、房、张祠在綦江县闗帝庙旁
、邹公祠在合州北,祀明太史理学名臣邹智,今废
、张公祠在合州西祀唐刺史张东之,今废
、川隍祠在南川县南门内
、濂溪祠在合州宋文庙侧,祀 、州判周敦頣,今废
、李公祠在合州西,祀元总管李徳辉,今废
、翁公祠在合州北祀郡牧翁登彦,今废
、董公祠在合州东北祀郡忠义董尽伦,今废
、土主庙在铜梁县南,唐土寇猖獗犯邑,知县赵延集兵于六嬴山灭之,后遇黄冠道人于茅莲洞,忽飞仙去,奏封土主,至今邑人祀之
、胡公祠在定逺县东祀邑,今胡濂
、巴王庙在忠州有二闗对立
、严颜祠在忠州北,今废酆都县亦有之
、陆宣公祠在忠州南,元李岩为记
、忠贞祠在忠州巴台
、四贤祠在忠州南,祀唐刘晏、陆贽、李吉甫、白居易
、晏公庙在忠州城东
、白文公祠在巴台
、七圣祠在忠州
、天福宫在酆都县西二里
、伏波祠在涪州东十里,祀汉新息侯马援
、天庆宫在涪州东一里
、五贤祠在涪州南,祀程伊川、尹和靖、谯逹微、黄山谷㬊、亚夫
、玉皇阁。 𤣥天宫俱在彭水县北万寿山。
三贤祠、在彭水县,祀汉马援、唐长孙无忌、宋黄庭坚在琴山。
水府宫在彭水县西。
保宁府:
阆中县附郭
文庙在府城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州县制同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大成门外东
、节孝祠、在大成门外西。以上五祠,各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府北,各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城隍庙在府东南,各州县俱有之
文昌祠一在城外东北,一在有文庙东侧,各州县多之
八蜡坛在府城北
、厉坛在府城北,各州县俱有之
、龞灵祠在灵山上
、药王祠在府城东,各州县多有之
汉高祖庙在府城南,高祖还定三秦阆中范目率七姓为先锋,后封目阆中侯立帝庙
、二郎庙在府城东北
、武侯祠在锦屏山上,各州县多有之
、桓侯庙在府东,侯尝镇阆中,各州县多祀之
、忠义祠祀唐姚洪在府治西,故址尚存
、杜陵祠在锦屛山上
、二陈庙在南崖下
、谯元庙在府城东一百二十里
,丘都祠祀丘、直斋
、林都祠祀林见素
、三贤祠在府城内,祀黄兼山、朱晦庵、张南轩三人
、三景祠在府城内。宋神宗时,夏人入寇,景思忠死淯井,弟思立死,熙河、思谊亦战死。永乐中,立庙祀之
、普贤祠在府城北
、真武庙在苍溪县东
、余公祠在苍溪县三十里大获城。宋淳佑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筑城屯粮,以防寇患,全川宁谧,立祠祀之
。大禹庙在南部县郭外
、颜鲁公祠在南部县东南五十里。广元县亦有之
、司马公祠在广元县内,宋司马池为转运使,子光随父任后为名相,建祠祀之
。五神庙在昭化县城内
、龙王庙在昭化县城内通江县亦有之
、灵应祠在巴州东四十里老君山麓
、水府庙在巴州东南
、忠义庙在巴州西祀张桓侯、严颜
、三和庙在巴州北
安公祠在通江县治西,祀宋少保安丙
、四贤祠在通江县南,祀唐郑畋、宋向佺向阁
、李土主祠在通江县西,祀洋州刺史李继贤
、公山庙在南江县南二里,其神为张真人七世孙尝官集州,有惠及民。明万厯三十九年,建康熙二十九年重修
,忠勤祠在剑州北一百二十里,祀蜀汉姜维
、李杜祠在剑门阙旧,有宋阜陵书、蜀道难,赵汝愚书剑门诗,刻于祠内有光焰堂
、母丘祠在剑州南百里。宋母丘俨昆弟四人,读书处
、二贤祠在剑州治后祀明知县李璧、杨如震
。
顺庆府:
南充县附郭
文庙在府治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州县制同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大成门外东
、节孝祠在大成门外西。以上五祠,各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府北,各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城隍庙在府城内各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府城内,各州县多有之
、厉坛在府城北,各州县俱有之
、五显庙在府治前,各州县多有之
、川主庙在府西三里,各州县多有之
桓侯祠在府前,侯尝镇川北,各州县多有之
,谢自然祠在府治西金泉山
、利应祠在府治紫岩山上,祀宋忠臣王云元,封灵显善公有碑
、安少保祠在府治内祀宋少保安丙、魏了翁有记
、沈公祠在府治西,祀知府沈林
、昝公祠在府治南,祀明郡守昝云鹤
、饶公祠在府治西祀郡守饶景晖
、陈大学士祠在府治内祀陈以勤及其子于陛明敕建
、𤣥帝庙在西充县南门外
、忠佑庙在西充县西,祀汉将军纪信
、三义祠在西充县内鹤鸣山下
、萧君庙在西充县东
、八蜡庙在蓬州东门外
、司马长卿祠在蓬州西
、王文正公祠在蓬州西,祀宋郡守王旦
、忠节祠在蓬州城东,正徳中建祀副使冯杰、佥事王源
、东岳庙在营山县东十里,邻水县亦有之
、水府祠在营山县东
、惠济庙在营山县圣水寺旁,旱祷即应
、颜鲁公庙在营山县东北。唐颜真卿尝为咸安郡,长史有碑记
、王公祠在营山县西。明正徳间,鄢蓝之变,王源死事,建祠祀之,以典史邓俊、医官马仁义民、张天寿附祀于旁
、龙王庙在仪陇县金城山上,旱祷辄应渠县亦有之
。土主庙在仪陇县西,祀晋张英
、永济庙在仪陇县西大仪山,敕封忠应王土主张公之神。宋绍兴间敕赐永济庙额,天旱,官民谒祷,即应县令柳天植题额曰「应宿仙班」
、武安庙在广安州,西州守黄标建
、何公庙在广安州东,祀五代义士何龙
、柴侯庙在广安州东,祀州守柴良
、郭公祠在广安州南,祀明州守郭龄
、戴公祠在广安州西闗祀州守戴恩君
、灵官祠在渠县城内𢎞治中,建大竹,邻水亦有之
、济逺庙在渠县西,祀后汉将军冯绲,大竹县亦有之
、玉观庙在岳池县西,宋时建
。
叙州府:
宜宾县附郭
文庙在府治东,详见学校祀典,各㕔县制同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门文庙 东
、节孝祠在祠文庙门西。以上五 各㕔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府城北,各㕔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㕔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㕔,县制同
。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馀㕔。县制同
、城隍庙在府城北,各㕔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府城西,各㕔县多有之
东岳庙在府城北,各㕔县多有之
、厉坛在府城北,各㕔县俱有之
、川主祠在府城南,各㕔县俱有之
、江主庙在府南
孝节祠在府西三里有孝子、隗相、呉顺、呉审、节士、任永、费贻孙钵像
、顺利祠在府南蜀牂牁,太守陈立有功于民,郡人立庙祀之。南溪县忠利祠同
、武侯祠、在江北屏山县亦有之
、颜鲁公祠在府城北
、黄文节公祠在府北,祀宋黄庭坚
五贤祠在府西翠屏山上,有濓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像
、涪翁祠在江北
、杨公庙在府西
烈女祠在南溪县,前祀黄氏帛,明嘉靖年间重建,康熙四十四年重修
、吕光庙在富顺县西,祀后梁王吕光
、金川庙在富顺县祀盐井神
、龎士元祠在富顺县东一里,祀蜀汉参军龎统
、升泽庙在富顺县西,旱祷辄应
、忠佑祠在长宁县东北,祀宋巡检柳光熙、珙县之西亦有之
、韦公祠在隆昌县南门内,祀唐都督韦皋,今废
、真武祠在庆符县内
、余公祠在庆符县下桥,祀知府余良翰
、崇功祠在庆符县祀明巡抚曽省吾
、三公祠在庆符县内祀周、李、葛三邑今
、二公祠在髙县城内,祀明邑令赵彦、余炳
,报功祠在筠连县治东祀巡抚马昊、守备向卿椎官劳辅相
、张公祠在兴文县南门外,祀明殉节邑侯张振徳
、晋王庙在兴文县东门外,祀唐晋王李克用
、干公祠在屏山县东,祀水神
、神木山祠在屏山县现山之阳明、永乐间建
、黑龙土主祠一在屏山县西,一在县东南
、薛文清公祠在屏山县东书楼山之麓
、马王庙在建武㕔南闗外
、三义庙在建武㕔南闗外
。
直𨽻叙永㕔。辖永宁一县。
文庙在㕔西,详见学校祀典,属县制同
。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属县如㕔制。
闗帝庙在城南,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㕔,西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㕔南,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㕔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城北,属县亦有之
文昌庙在城西,属县亦有之
东岳庙在城南
厉坛在㕔北,属县亦有之
王公祠在永宁县
。
直●雷波卫。
文庙未建
闗帝庙在卫西提督黄廷桂,平乌豪,捐俸建庙,撰文竖碑,以彰盛绩,黄乡所亦有之
、社稷坛、在卫西黄螂所与卫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卫南。黄螂所与卫制同
、先农坛、在卫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所制,与卫同。
城隍庙在卫东黄螂所,亦有之
、大神庙在卫北
、马王庙在卫东
、厉坛、在卫城北,所制与卫周。
川主祠、在卫南。
土主祠在卫前。
䕫州府:
奉节县附郭
文庙在府城内东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如府制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门文庙 东
、节孝祠在祠文庙门西,以上五 ,各属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府城东,各属县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馀属县制同
、城隍庙在府西,明𢎞治间,知府杨公竒迁建奉节县旧基,各属县俱有之
、厉坛在府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守文庙东,明万厯二十八年,郡 、李重建各属县多有之
、东岳庙在府城东,各属县多有之
、宋公祠在学宫内崇祀郡守宋鸿儒
、崇忠祠在学宫东,明巡抚林俊建祀武侯闗圣张桓侯
、白帝庙在府城东八里,旧州城内有三石笋犹存。王十朋诗曰:白帝祠前,石笋三根连滟滪至门参,后改祀大禹
、杜邵祠在府北即静晖书院,嘉靖中,知府许应元祀唐杜少陵,宋邵伯温后改为仰髙书院
、工部祠有三祠:一在白帝城,一在东屯,一在瀼西。今惟东屯有草堂白帝,无专祠,与李白附祀义正祠内瀼西祠废
。三贤祠在府治后寳山顶,巡抚朱廷立祀周濂溪王梅溪,宋潜溪后知府许宋鉴以潜溪移祀杜郡祠
、唐质肃公祠祀宋县令唐介、乾道中知县喻思黙建王梅溪,为记久废。万厯二年,知县罗绣藻立碑
、王公祠在府南。宋王梅溪以名宦崇祀学宫,明万厯二十四年,分巡道王复建祠专祀
、郭、耿二公祠在郡东三里,祀郡守郭棐、耿争光
、林公祠在府南,明万厯三十四年,郡守林烇章立
、义正祠在白帝城上。明正徳七年,巡抚林俊毁公孙述像,祀马援及川神土神,改曰三功祠。嘉靖十一年,巡抚朱廷立祀蜀先主,以孔明配,改曰义正祠。嘉靖三十六年,巡抚段锦以闗张配,改曰明良殿
、武侯庙在府治八阵台下。杜甫诗:「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又诗「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曰: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屋,巫觋醉蛛丝,歘忆吟梁父,躬耕起未迟」。
血涂祠在县东巫山上。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血涂氏司神于巴」
。神女庙在巫山县东。宋玉高唐赋: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梦。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朝为行云,暮为行两,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水府庙在巫山县东南
、张桓侯庙在巫山县西北,云阳县亦有之
、杨四将军庙在巫山县西南
、土主庙在巫山县台山下,祀县令李镇修
,褒恤祠在巫山县洋溪口,明成化中,通判王正征流贼死难,知县魏璡白府按奏,请立祀
。寳源庙在大宁县北,祀盐泉之神
、汉高祖庙在云阳县北十里,高祖遇扶嘉于此,后人立庙
、扶嘉庙在云阳县东北云安场
、忠节祠在梁山县西,副使张鲲建祀主簿时,植生员何应宿
,来瞿塘祠在梁山县南,祀太史来知徳,并祀乡贤
、七贤祠在万县东,祀宋、鲁有开、张俞、范镇、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绘像刻其诗堂中
、玉皇庙在建始县北门外
、泰山庙在建始县北门外
。
龙安府:
平武县附郭
文庙在府治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卫制同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门文庙 东
节孝祠。在各文庙门西。以上五祠。 属县,卫俱有之。
闗帝庙在下台卧龙坝北,有醍醐水,各县卫及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属县。卫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属县。卫制同。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附郭不置。馀县卫制同
、城隍庙在府城北,各县卫俱有之
、东岳庙在马头山,各县卫多有之
、文昌祠在府城北,各县卫俱有之
、五显庙在府内各县卫多有之
、先主庙在府城东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各县卫俱有之
、张桓侯庙在府北
、汉烈妇李氏祠在旧州,汉守将马邈之妻立祠祀之碑存
、武侯庙在府东百馀里,初祀邓艾、知州洪咨䕫,毁其像,更祀武侯,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松潘卫亦有之
。李龙迁庙在府东牛心山上,龙迁称藩于梁,有惠政,民立祠祀之。明洪武间,赐龙迁李公庙
。唐𤣥宗庙在府东二十里,明皇幸蜀,驻师于此
、沈公祠在河东中坝祀知府沈锐
、忠义祠在府东,明嘉靖间,宣抚司佥事王□死难,建祠祀之
。黄公遗爱祠在府东,祀知府黄华国
,谪仙祠在江油县有李白读书台
、桂香祠在江油县永隆山
、显济庙在江油县西四十里
、康济祠在江油县西二十里
、二圣祠在江油县
、大禹庙在石泉县东南石纽山下,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建祠祀之,岁时致祭
、水洞源庙在石泉县西二十里
、魏侯祠在石泉县后鸡栖山下
、五通庙在石泉县中,今重修
、神马庙在石泉县东
、太白祠在彰明县南
、龙王庙在松潘卫城北
、水灵祠在松潘卫城中
、宁逺府。
西昌县附郭
文庙在府治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州县卫制同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门文庙 东
节孝祠。在各文庙门西。以上五祠。 州县卫所俱有之。
闗帝庙在府西,各州县卫所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州县。卫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卫制同。
先农坛在府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附郭不置各州县卫所俱有之
、城隍庙在府西,各州县卫所俱有之
、厉坛在府城北,各州县卫所俱有之
、土主庙在府西南十里,各州县卫所多有之
、文昌祠在府西,各州县卫多有之
、东岳庙在㑹理州南门外,越巂卫亦有之
、川主庙在㑹理州城北
、武侯祠在㑹理州城南
、闗索庙在㑹理州南七里
、𤣥坛庙在冕宁县东街
、鲁班庙在越雟卫北一百八十里
、天王庙在越雟卫北五里
。
雅州府:
雅安县附郭
文庙在府治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州县制同
、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府西,各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府城西,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
先农坛在府城东,雍正六年建,附郭不置。馀州县制同
、城隍庙在府城西,各州县俱有之
、厉坛在府城北,各州县俱有之
、火神庙在府前
、三官庙在府城西
、东岳庙在府城东,各州县多有之
、周公庙在府东诸葛南征梦周公助以阴兵,立庙祀之
、顺应庙在府治东北,祀汉守任贵清溪县亦有之
、武侯祠在府南,各州县多有之
、顺平侯庙在府西南,祀汉将赵云,清溪县亦有之
、萧公庙在府东一里
、壁山庙在府北,祀唐赵延之名山县亦有之
、三郎庙在府北
、川主庙在名山县东北四十里。荣经、芦山俱有之
、南康公祠在名山县西,祀唐节度使韦皋
、三神庙在名山县永宁里,祀曹光实、光绍光诏
、尹孝子庙在荣经县东北十里,祀周尹伯竒,俗呼大庙
、姜公祠在芦山县南,祀蜀汉平襄侯姜维
、龙王庙在芦山县东瀑布下,为析雨之处
,碆磷土主庙在天全州东
、英烈侯庙在天全州,祀赤口将军
、王公祠在清溪县卭来山,祀汉太守王遵
、武威庙在清溪县城内,祀汉将军马忠
、天威庙在清溪县北二里,祀汉武侯及唐韦皋、李徳裕
二公祠在清溪县西坡山顶,祀蜀汉将赵云、姜维
。
直●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文庙在髙幖山,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州西北,江滨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北,各属县俱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火神庙在州北竹溪桥畔,郡人禳火于此
、文昌祠在州北,各属县多有之
、张桓侯庙在闗庙后,参议张能鳞重修
、东岳庙在州北,知州髙仰昆、重建各属县多有之
,寓公庙在州西湖郡守汪俭建祠,陆通、扬雄、郭璞、李白、邵博、苏轼、黄庭坚、晁公武八人
、四谏祠在州南祀安徐、彭、程、四先生
、冦将军庙在州城东一里,祀五代时,冦士显、士宁、士昌兄弟
、郭公祠在州右,祀晋郭璞
、宗仁祠在凌云山,祀古今流寓名贤,今废
、九龙祠在城内九龙山,祀隋太守赵昱
、忠孝祠在州南祀胡子昭
、节孝祠在州北黄花台祀州烈女
、歌鳯先生祠在峨眉县峨山庙,后祀楚狂、接舆,郡人彭汝实有碑记
、峨山祠在峨眉县东,祀三峨之神
、姜公庙在峨眉县东
、惠灵庙在峨眉县南
、晋王庙在峨眉县南,祀唐李克用
、黄角庙在峨眉县南
、二峨山祠在洪雅县北
、田公祠在洪雅县九胜山祀宋谏议田锡、知县闻道立,重修
、炎帝祠在夹江县聚奎门外
、扬子云祠在犍为县
、烈女祠在犍为县南门,祀李小娥
、孝女祠在犍为县南,祀叔先雄
、三灵祠在犍为县北祀水神萧晏二公。杨泗知县刘靖寰,重修
武安公祠在犍为县,东祀汉龎,统荥县亦有之。
花将军祠在犍为县西,祀唐花惊定
子孝子祠在犍为县西南二十里
、邵子祠在犍为县东,祀康节孙邵博
、范荣公祠在荣县桂树街祀宋、范百禄后改为社学
、竹王祠在荥县东
,直𨽻眉州。
文庙在州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州北,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北,各属县俱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州北,各属县多有之
、东岳庙在州西丹棱县亦有之
、汉光武庙在州北,康熙四十三年,知州金一鳯重建
、武侯祠在州北
、张桓侯祠在州南金流场
、孟拾遗祠在州西七里,祀唐拾遗孟昭图
、花卿祠在州治西,祀唐嘉祥县公花惊定
、韩宾祠在州东
、顺应庙在丹棱县南
、黄金峡庙在丹棱县西三十里
。余公祠在青神县,祀明余肃敏公
、青衣神祠在青神县昔蚕丛氏衣青衣,教民蚕事敕封立祠
、黄龙庙在彭山县东赤水溪,今废
、彭祖庙在彭山县江口山,知州金一鳯重修
、忠孝祠在彭山县北,祀汉张纲、李密
、岑彭庙在彭山县北,彭殁,于此里人立庙祀之
。
直●邛州
文庙在州治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州西,详见《祀典》。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南,各属县俱有之
、东岳庙在州西南,各属县多有之
、文昌祠在州东一里,各属县多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韩公祠在州西白鹤山。宋韩晓为蜀总领,奏减卭州军赋,民立祠祀之
、李公祠在州西七里。宋淳兴中,李大正守卭,奏减卭民博马绢钱,立祠祀之
,赵公祠在州西白鹤山。宋淳熙中,赵雍为卭守,多惠政,绘像祀之
,三官祠在州西南
、三元祠在州南
、顺平侯庙在大邑县东二里蒲江县亦有之,祀赵云
、鹤山祠在蒲江县北一里,宋魏了翁读书处,建祠祀之
。
直●潼川州雍正十二年,陆为府
文庙在州治东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州城北。详见《祀典》。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南,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州内各属县多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灵䕶庙在州东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
、谏议祠在州西,祀谏议张雍
、英显庙在射洪县东南,祀五显神
、陆使君祠在射洪县南玉屏山,祀梁邑令陆弼旱,祷辄应
、金华祠在射洪县北,元至正间,建肖陈子昻像祀之
、白流庙在射洪县东南五十里
,普惠行祠在盐亭县东八十里,祠下有小潭,旱不涸雨,不溢祀李冰
。东台祠在盐亭县东南。宋任伯传读书处
、勾溪庙在中江县西,祀隋州守李直之
、二郎庙在遂宁县东郭
、石人庙在遂宁县东
、青石庙在遂宁县东南,蓬溪县亦有之
、张九宗祠在遂宁县西书台山,唐贞元间建
、旌忠庙在遂宁县北郭,祀后唐守将夏鲁竒
、丰泽庙在蓬溪县东。宋李洪生而神异,岁凶捐赀活十万家,及卒,人为立祠。崇宁间,赐号曰丰浑县。西有高洞祠,亦祀李洪
、槐花庙在蓬溪县西二十里,祀张桓侯
、贾公祠在安岳县南三里,祀唐贾岛,康熙五十四年建
、铁山祠在安岳县后。隋时,夷冦普、泸、昌三州,文帝令姚苌讨平之,普人立祠祀焉
。
直●,泸州。
文庙在州治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州城内北街,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城西,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州城南,各属县多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东岳庙在州城西,各属县多有之
、穆清祠在州城南,祀周太师尹吉甫
、二郎庙在州城北
、汉古庙在州城北
、三忠祠在寳山之峰,祀武侯及其子瞻孙尚。康熙七年叅议张松龄重建
、水神庙在州城北
、鹤山祠在州城南,祀宋贤、魏了翁
、三元宫在州城外南街
、五龙庙在江安县治侧
、江阳儿祠在江安县北。汉光、武微时,过江阳,生子被王莾害,后建祠祀之
。吕王庙在江安县北,祀后梁王吕光合,江县亦有之
、龙王庙在合江县西
、晋王庙在合江县南,祀唐李克用
、曹侯庙在合江县西闗明曹震,洪武初,治水有功,建庙祀之
、武庙在九姓司内
、直●、资州。
文庙在州东正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闗帝庙在州北闗外,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东正街,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州东正街,各属县多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制同
、炳灵庙在州南二里,相传帝尧第十七子食邑于资为土主神
、苌公祠在州北祀周大夫苌𢎞
、王公祠在州北,祀汉谏议大夫王褒
状元祠在州北闗外祀宋状元赵逵
、周公祠在州北五里。敕建祀名臣周冕
、二贤祠在资阳县南,宋建祀王褒、董钧二贤,今废。
、土主庙在资阳县西宣化街。相传唐陈子昻殁为资阳土神,有祷辄应。
东岳庙在内江县南井硏县亦有之
、武安公庙在内江县南,祀蜀汉龎统
、龙王庙在仁寿县北,为蟠溪之源,旱祷辄应。
严公祠在仁寿县南祀严颜,即翳嘶太守张彦谅建。
、金马祠在仁寿县南
喝车祠在仁寿县北五里
、健儿祠,在仁寿县南儿,蜀人为汉拒公孙述死,呉汉表为立祠。
严将军祠,在井硏县北䕶山
。
直●绵州。
文庙在州治东,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州城西,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城中,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州城东,各属县多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火神庙在州城内各属县多有之
、富乐祠在州东,祀昭烈帝
、八龙庙在州东五十里。旱祷必应
、威显庙在州城北
、思贤祠在州西祀扬雄、杜甫、李白、樊绍述、苏易简、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唐庚
、孝感祠在徳阳县北祀汉姜诗孝妇龎氏,旁祀安安知县余国搢建
、旌阳祠在徳阳县东,祀真人许逊、知县余国搢建
、何、张合祠在徳阳县,前祀宋何充、张上行,今废
、龎公祠在罗江县南十里,祀汉武安公龎统
、罗隠祠在罗江县西
、烈女张氏祠在罗江县西,宋时建
、黄帝庙在安县北
、苏秦庙在安县北,相传秦祷雨于苏包山,因建
、文孝祠在安县西祀赵延吾
、遗爱祠在安县东祀邑令李世鳌、秦宗伊址尚存
、惠民祠在安县北,祀邑令陈明廷、杜邦楝址尚存
。汉光武庙在绵竹县西
、诸葛祠在绵竹县西
、岳、武、穆祠在绵竹县内
、紫岩祠在绵竹县南,宋张浚读书处
、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按图记: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嶲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异宋元歴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事见考异
、武侯庙在梓潼县西三十里葛山上,八卦井尚有
、李公祠在梓潼县南,河西祀李业
、何公祠在梓潼县南,闗外祀何光裕
、胡公祠在梓潼县北闗外祀邑令胡邦助
、五丁庙在梓潼县北十二里,五丁开峡路迎秦女,至此而拔蛇山颓,五丁与秦女俱死,于此立祠祀之
。
直●茂州
文庙在州治南,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州城内,各属县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江渎祠在州东门外二里
城隍庙在州城内,各属县俱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大禹庙在州西
、文昌祠在儒学内,各属县多有之
、东岳庙在州三溪口,明洪武间建
、岷山土主庙在州西
、武侯祠在州西十里七盘山
、西岳庙在威州治西,今归并保县
、灵佑祠在保县治西,祀秦李冰、汉姜维唐、李徳裕
、平政庙在保县治东。知州崔元恺修
、川主庙在汶川县西南
。
直●逹州
文庙在州治东,详见学校祀典。各属县制同
:崇圣祠在东文庙
、名宦祠在东文庙
、乡贤祠在西文庙
、忠义祠在明伦堂东
、节孝祠在明伦堂西。以上五祠,各属县俱有之
。
闗帝庙在州城内各属县乡镇俱有之。
社稷坛在州城西,各属县制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州城南,各属县制同
先农坛在州城东,雍正六年建,详见祀典,各属县制同
。
城隍庙在州东南,各属县俱有之
、厉坛在州城北,各属县俱有之
文昌祠在州西门内,各属县多有之
、旗纛庙在教场
、义成公庙在州东北,祀景林洙
、杨令庙在州西,祀宋永睦令杨载
、节孝庙在州城西,祀赵节妇罗孝妇
、六忠祠在州城内
、华光庙在东乡县西
、真武庙在东乡县内
、三义庙在太平县前,祀昭烈闗,张嘉靖元年知县林一元增画武侯像
。
四川通志卷二十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