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巻十四
盐法
昔管子谨正盐厕,菹薪煮海,齐用以富,秦汉而后,代有𣙜法,盖皆以天地自然之利,佐国家赋税之供云尔。方今民庶日繁,需用日广,各省盐政,乆定成规,而蜀盐则取之于井,歳加开凿,引额亦歴年递增,是盐法之在蜀,其经画尤冝详也。自奉功令设官以董盐政,法既允厘,商民均便行见井灶之间,其产益滋,其利益溥,且熙熙然,咸臻富庶之休矣!作《盐法志》。
唐时,果、阆、开、通井百二十三,山南西院领之。卭、嘉、眉井十三剑,南西川院领之。梓、遂、绵、合、昌、渝、泸、资、荣、陵简井四百六十,剑南东川院领之。置荣安等十三盐监。
宪宗讨淮西,度支使皇甫鎛加剑,南东西两川、山南西道盐估以供军,又奏置𣙜盐使。
元和十三年,盐铁使程异奏:「以𣙜税茶盐本资财赋,赡济军镇,盖是从权兵罢,自合便停,事乆实为重敛,伏请准赦文勒停」。从之。
五代时,孟知祥因董璋诱商贾贩东川盐入西川,甚患之,乃于汉州置三场,重征其税,歳得钱七万缗。宋初,䕫路纳盐课变价,成都、潼川、利州路折纳钱绢。建炎用兵,计臣赵开始许民间开井,歳纳钱绢银两后,罢课改引。
太平兴国三年,右拾遗郭泌上言:「剑南诸州官粜盐,斤为钱七十,盐井浚深,煮盐极苦,樵薪益贵,辇置弥艰。加以风水之虞,或至漂丧,而豪民黠吏相与为奸,贱籴于官,贵粜于民,至有斤获钱数百者。有司亏失歳额,而民间不得贱盐。望稍增旧价为百五十丈,则豪猾无以窥利,民有望以给食矣」。从之。
端拱元年七月,以西川食盐不足,许商人贩阶,文州青白盐、峡路井盐、永康军崖盐入川,无收𣙜算。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诏泸州南井灶户过正月至寒食,各给假三日,所收日额仍与除放。三年正月,减泸州浚井监课盐三之一。
熙宁中,患井盐不可禁,欲尽实私井而运解盐以足之,修起居注沈括以为不可。遂寝九年,刘佐入蜀经度茶事,乃歳运解盐十万席,未㡬罢之。崇宁二年,川峡利洋兴剑蓬、阆、巴、绵、汉、兴元府等州,并通行东北盐。
四年,梓、遂、䕫绵、汉、大宁监等盐,仍旧鬻于蜀,惟禁侵解池盐。
绍兴二年,四川总领赵开立𣙜法,令商人入钱请引井户,但如额煮盐,赴官输土产税而已,其后咸脉有盈缩,月额有登耗,官以虚钞赴之,而收其算引法,由是大坏,井户既为商人所要,因增其斤重与之,毎担有増及百六十斤者,又逃废絶没之井,许人增额承认,小民利于得井,每界递增,盐课加多而不可售,公私皆病。绍熙间,杨辅为总计,遣官核去虚额,栈闭废井,申严合同场法。
宋朝之制,益州路则陵井监及二十八井,卭州九井,眉州一井,简州十九井,嘉州十五井,雅州一井,汉州一井,梓州路则梓州一百四十八井,资州九十四井,遂州三十五井,果州四十三井,普州三十八井,昌州八井,泸州淯井监及五井、富顺监十四。井利州路则阆州一百二十九井。䕫州路则䕫州有永安监,忠州五井,达州三井,万州五井,黔州四井,开州一井,云安军云安监及一井、大宁监一井,所出盐斤,各给本路监则官掌,井则土民干鬻,如数输课,听往旁境贩卖,唯不得出川、峡。
元世祖时,四川盐场凡一十有二井,凢九十有五。至元十九年,立陜西四川转运司,通办盐课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引。大歴间,增至二万八千九百一十引,计钞八万六千七百三十锭,又添办馀盐一万引,带办浙运五千引,灶丁逃窜,反妨正课,明置盐课提举司。洪武间,盐井二百七十八额,课一千六百零五万九千九百三十斤。以后渐增前额,名曰「新增」。盐灶民课重难完,别寻小井煎贴,旋即𣙜出,名曰「添办盐」。
宣徳间,富义等井户亦寻井开煎,旋即𣙜出,名曰增羡盐。
景泰间,户部主事汪回显复加増𣙜广贮盐仓,以待中米、中银等商持引支给,然湿卤易耗,迨其商至数多不敷赔者,往往苦之,兼以开煎既乆,泉老山童不复如洪武、永乐间水广柴,近灶户易于煎办,故私井查𣙜虽增,人无馀利,而课反难完数,多缩额,户部乃请歳遣按察屯田佥事兼理盐法。成化初,佥都御史汪𢎞以汪回显所𣙜数多虚额,建议除豁,未报。十一年,副都御史张瓒复请除豁,亦未报。
𢎞治十七年,灶丁杨南清奏,将盐课本色改徵银,两罢。先年,召商引目不行。
嘉靖十五年,巡抚都御史潘鉴题称四川盐井废坏,盐课累民包赔,户部覆行,两院委官蹋勘。二十年,屯盐佥事陆时雍条议,稽灶丁,寛新井,酌归并,凡数款。巡抚、都御史刘大谟然其议,民稍便之。但自奏改折色主事锺丈杰等官,议分上、中、下等场,分计引定银七万一千四百六十四两三钱,与原额二万七十两,大相悬絶。由是丁逃井塌灶户每歳代赔课银每年负逋,虚额虽存,实徵全减,公私两竭,官民俱困矣。
万厯三年,四川巡抚都御史曾省吾,㑹同巡按监察御史孙代㑹题,请减课额银两,言甚切直,户部议覆将歳额盐课银七万一千四百六十四两三钱,依抚按奏议,歳征四万七千五百二十一两四钱,其减少银二万三千九百四十二两七钱,不许再派废井灶丁及现在丁井,惟将商人引票税银扺补。如或税银不敷,严令各州县将新开小井,逐一报官收课,以充原额。
又按川属上流永通、富义、仙泉、黄市、福兴、广福、华池、通海、新罗、罗泉、郁山、渰井、云安、大宁,凡一十五盐课司,各设大使、副使分莅之,井灶税课,其法寖宻,民甚病之,议者谓宜豁盐课以通商贩,又条处大宁、云安盐课事宜,一、严盐禁以通商贩,二、复本色以恤灶丁,三减虚课以收实利。四、设权宜以祛宿弊,此虽酌议二邑之课,然以严禁通商,以本色恤灶,则似达之通省可行者。至于豁絶丁以矜灶户之苦,广新开以补老井之缺,宜急行之。
四十七年,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提督学校、带管军驿屯盐茶水道副使杜诗为盐政,更新有机功,令申饬宜预,谨折衷部议,酌陈款条,以副明纶,以禆国计事,准布政司照㑹烦请,查照部疏及刋书款内事理备行。该府州县产盐行盐地方,均酌严禁,始终坚持一价,不令商人畸轻畸重,不许势豪屯积官盐,抑勒商民。至于考成销引之法,即以产盐行引报中,立额遵照四十五年题准事例务完八分以外,准免议不及数者,一如罚俸、夺俸、降级等例。凡遇给由,预呈各该司道查核明白,定足八分,方准起送,应查叅者不得姑息,仍以六分六厘为例。其各该地方闗隘处所官兵,严行盘诘。凡有顺流船只,夹带私盐,与强徒聚众兴贩者,所在官司就便擒拿,依律重拟官座船只,与举监势豪有犯,据实参详,定以白简从事。其私盐出没去处,立石遵守,严加峻防,界限攸分,各司巡责不许越行,庶私贩屛迹官盐大䟽,各该有司同为王臣谊急公家务,期边腹贯通,毫无窒碍,毋以商民互为两岐。秦越相视,仍稽核原编引目,何由短少?歴查四场,近年中引若干,亏引若干,酌量繁简,派加如额,严禁四场印官督商报中合无蹋验,各地方井眼每日出盐若干,共可计引若干,听其区画,期复原额,册报存案。以为定则,毋令灶户潜行私卖贩夫,窃压官盐,通遵部议载入考成。如中纳不足者,一体叅治,请速逐一酌议妥确通详,颁刻书册,发行出盐四场,并行盐州县立石。遵守等因本道叅酌舆论数款,合行回覆,为此移牒贵司,烦请裁照,转报施行。 一、盐课之设,国初以来,额设二万七千馀两,后又增至七万一千有零,额数虽存,而实徵无几,以致嘉靖年间具题减免,议于小票、引票二项税银凑充,复于万歴十三年前院赫题允实徵井课银三万六千六百有零,后因有各州县井塌丁逃难完请豁,未䝉具题,以致屡年盐课拖欠,终无完局。为今之计,或照编审法,三年一次,选委廉能府佐官一员,于产盐州县单骑清查,要见旧井出盐者,计有若干,倒塌若干,逃故若干,新开产盐若干,逐一清查造册申报,以凭裒益施行,庶罢民少苏赔苦,而奸民亦不得隠匿矣。 一、川省产盐,地方与淮盐大不相侔,商人报中引票,止共徵税银六两三钱,议于合属井课凑解秦省充饷四场,产盐处所,每月额中三百二十道,计一年该三千八百四十道,约该税银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两。奈法乆弊生盐,快与私贩表里为奸,乘几夹带,越境货卖,无日无之,以致引票空悬额数,而商人报中者稀,自今以后,严行各产盐,州县痛加厘革,每季捕获私盐多者,官行奨励,仍从优叙捕获私盐,少者或夺俸或另议,庶人心儆惕而奸党潜踪矣。一徵收盐课,盖在有司不肯立法稽核,痛革收头吏书包侵之弊,调停灶户拖欠之端,以致国课有损,年复一年,不得完纳。况今奉有新题事例,自后该管产盐州县额课,定要完及八分以外,三年考满,方准给由。如完不足者,不准给由,仍听叅治,则功令明而人思自效矣。 一、产盐州县通行货卖税则画一。然而云阳、大宁发卖之所,犹至混杂,虽经本道填给小票,任其商贩,或照盐千斤或五百斤不等,私行无忌,非法之平也。本道职专盐法,岂容任从多照?自今以后,俱要定本道则例,每张止填照盐一百斤,不许多填漏税,违者拿䆒,则法令严而小票庶可通行矣。 一、各商货卖盐斤,俱有定例,每二万三千斤为一引,无容増减,申饬不啻再三。近访四场,商人知法者固多,而玩法者不少,或借一引而照四五引之盐,推原其故,因各秤盘衙门,沿袭陋规,有官七吏三之謡,不肯尽法秤、掣任、凭奸商、串同衙役、打筑大包夹带公行故耳,若能照引票盐斤秤,掣何患私盐之难察?乾赔之课无抵也。自今以后,严督盘验衙门,痛革陋规,细加秤验,如违定重叅处,庶上下交儆,而国课得䟽通矣。 一、川中民贫鲜赀,所称为盐商者,多系山陜之民,听其有本,自来耳势难强也,近二十年来,引票稀少,欠课二十馀万,前何以无亏,而今何以顿减哉?如本道所缕指,禁私贩、禁大包、禁陋规、严秤验,亦既详哉?言之矣,而尤有病根之极重者。盖自税监𣙜税以来,每引票一道,增银五两一钱五分,则二十年来,通得増银四十馀万矣。夫正税六两三钱,而监税又五两一钱五分,商民出本既倍,则取息亦倍,安得不大包夹带,则一引可当二三引矣,又安有馀银以足三千八百四十引之数哉?且此项税银又不系布政司正解之数,曾奉前朱按院行查,竟莫悉其故,若两院明告于上,捐此无名之徵,而盐法不清,国课不裕者,未之有也。皇清定鼎,清理鹾政,当蜀民疲乏之馀,民力无多,煎烧不易,兼之户少人稀,行盐有限,贸易之商,多系农民,乘间逐末,或朝贩盐斤,暮操耒耜,是以井眼有开塞,灶户有去留,引票有盈缩,每岁课税,尚无定额,至于水路小引,每票载盐五十包,陆路小引,每票载盐四包,而从前大引暂停不用,以大引所载,与井灶所出,商民所办,实相悬絶,今则户口既增,商贾亦集,定制垂乆,立有成额,盐政之振兴有渐矣,今将诸臣奏疏,附列于左。
康熙六年十一月,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徳地:
题为恭报盐课、盐税银两等事,据署四川布政司事、按察司李翀霄呈称,奉行查议,川省大引一款,随即备移盐法道查议去后。今准该道移据䕫州府回称,查万云宁、太、有井四县,俱属新经开淘,所产之盐无几,即今日所出盐斤尚不足本地易食之用。如达东州县之民,俱系川北射、洪南部驴、驼之盐,梁、万、新、开四县人民,俱各于忠州涂渰二井,背负食用以四邑些须之盐,何堪举行大引即有引亦无多盐可填,更无处可卖,及查各县旧制,原无大引行盐之规,似难轻议举行。又据潼川州回称,查得盐引之设,必地方全盛,行盐既多,盐课繁溢,恐有私贩纵横。
国课短少,故非盐引,不足以督考成别殿最。今蜀省户口寥寥,非期之百,馀年之后,断无生聚骤蕃之理,况盐井尽为贼填开淘,原复不易祇此小票,听民自领自卖,颇为简便,若额定毎州,每县行盐若干,派引几许,反致行盐,无民歳课有亏,其大引自应俟地方蕃庶之日,再为领颁。又据嘉定州申,据犍为县回称,查得犍邑,自兵燹之后,旧案无存,而万歴年间,大引行盐之例,难以稽察,目今犍为填票行盐者,不过开复之始,权为便商计也。苐川商难比他省,即今日之水票五十包,尚难填给,诚恐大引举行,反有未便于担夫小贩者也。等情到州,该卑州查看得地方初定,民稀财穷,节年俱小贩行盐,或借本,或合本不过数百斤而已,俱讨小票,负运驼载,取其就便,本少利㨗,希图快便,以省雇船雇夫之费,是民之朝夕养命者,恃有小票,且小票、招商、节年奉发之数,尚已难销,兹欲举行大引,恐大引未行而小票亦停,所悞盐税,民生不小,合无暂为,权冝稍俟生聚,再行大引,庶民不畏难而国课日充矣。又据顺庆府呈据南充县知县沈绍尧回称,查得南充地方,自经凋残之后,陆续开淘井眼,照额输课,递年奉发行盐小票,到县出示劝谕,责令灶民煎烧,招商徵税填给遵照定例:每票一张填盐四包,每包徵银六分八厘一毫,不过营渠。达州陆路手提担挑背驼小贩,南民人户寥寥,盐井有限,递年奉发,行盐小票,尚且输徵,不足实难,请颁大引。又据西充县知县王葵锡回称,查得西充,虽有盐井之名,俱系倒塌,止有现煎活井,又不通河道,遂无商贾贸易。今奉确查酌议,委难举行大引。又据蓬州知州郑圣瑞回称,查得盐法一事原以裕。
国利民颁发引票,所以稽核考成,蜀自开复之后,大引难行,向奉给票行盐,原为地方凋残,人民稀少,小商贩卖,亦无误课病商,今奉酌议,大引实难举行等情,各具申到府相应,具文回报。又据保宁府呈,据阆中县知县高人秀回称查行盐政,闗乎国课,务在通商便民,因时制冝,然后行之经乆,可以无滞查行大引之例,前因时势难行,遂议通便之法,大商每票五十包,小贩填盐四包,毎包额定税银六分八厘一毫,不拘大商小贩,通行无滞,裕国通商法尽善也。今奉行查,止凭在外给票行盐,殊非经乆之计,但蜀省川北人民稀少,食盐无多,且产盐之井又仅存昔之什一,若复部颁大引,必至商民交困,殊非长乆之计也,合无仍照见行引票,俟人民繁衍之日,请颁部引,庶上不亏课,下不病商,通行经乆,而可以无滞矣。又据南部县知县焦㴻详称查得南部虽有盐井,俱系小井,淡水艰于柴薪,煎烧无多,况去路窄狭,现今奉法小票,通融填发,尚且停压难行,若一旦颁发,大引,诚恐荒残之区,无处行销,又致病商累民等情,详报到府,该本府知府薛柱斗复看得阆南二县,自遭兵燹以来,盐井乆塞,近虽淘有井眼,为数无多,且食盐者少,商贩资本亦㣲,若必复大引,则商灶不无两病,似应仍照见行引票,暂为通商便民之计,俟残黎生聚食盐加增之日,再议改行大引可也。又据叙州府报称查得盐引一事,奉部文有颁行大引之条议,但川省产盐处所不止富顺,而各处行盐地方又有险阻,时势之不同,人民多寡之不一,若一旦遽行大引,诚恐阻滞难行有误。
国课或俟商贩繁多,领盐日盛,俯照他处行盐处所一例通行,未为晚也。又据重庆府呈,据彭水县知县王炜回称,查得彭属郁山镇所产之盐,原听思南、婺川、黔江、酉阳各土司商贩零星易卖,或一二十斤或三五十斤,多则不过一百斤,况系南北东西之人焉。得乆住井场,以待合引贸易,前奉颁盐票,河引一张,载盐五十包,旱引一张,载盐四包,商贩始得称便,通行无滞。若举行部颁大引,则郁山零星小贩,坐守经月,难合一引,必至病商损税,恐非良䇿。又据忠州申称:该卑职看得,有盐必有引,载在鹾政,天下遵行,㒺敢违越,但查得各省盐引州县俱载额数课则办之商引则缴之官,按其完欠,以为考成,此卑职两任县令时所深知者。至于忠州虽有盐井二处,水既不佳产,亦无几,灶户各照人丁,歳纳课银,自汉、唐、宋以迄元、明,从无纳课之外,又行大引之法,井竖碑志凿凿可慿者,若谓稽核考成,则歳课完欠,即有司之殿最矣。盐商不至引万难行,理合回覆,各等情到府该署府事同知汪永瑞覆看得川省近以小票行盐,原因各处人民稀少,商贩零星,实属便民,至计但部行以考成无稽,遂有颁行大引之议。
国家创制损益,因时似原,不必拘泥成规也。各等情到道,据此除龙、遵、马三府,泸、眉、卭、雅四州,原不产盐外,该本道看得。大引之设,原䝉内部为普天率土裕。
国通商剔弊而专考成之善䇿也,但省分有凋残繁庶之不同,故大引有可行不可行之异。今据产盐,各属咸称大引难行,其各情由备载于前,无庸繁述。今本道揆情度理,大引有万难行者二,有不必行者。一、歴年商贩本少力微,所贩盐斤多,则不过数百斤,少仅数十斤耳,今欲举行大引,查旧例,每张必盈二万三千斤之数,非穷年经月,何能得多商凑集合一大引之数,此必不能行者一也。又川省产盐,地方辽阔,零星俱系深山峻岭,即濵江通水道者不过五六处,其他尽陆行背负,若必欲举行大引,则二万三千斤之盐,非二三百人不能运动,此必不能行者二也。再查川省之井,尽为寇逆填塞开凿万难,此日之灶民,不过单夫只妇,即尽力经营,不但煎烧有限,且以所出者半供衣食,半供纳课,较之他省晒海,煎池不及百万中之毫末,若举行大引,又安能骤得二万三千斤盈足之灶户以给之乎?此不必行者一也。歴年小票行盐乆,经额有税课,一旦变为大引,商灶畏难不前,是本欲增税而不免反,至于亏税也,理合移覆等,因到司,该本司查看得盐政为?
国课重务,引票为盐法纪纲,此议设大引,诚内部、剔弊窦,而専考成之善䇿也。但地方有荒熟之不同,故立法有经权之各异。查蜀省盐引,旧例每引正盐二万三千斤,今自献逆屠戮之后,不惟无昔日蕃盛时之灶户堆积盈馀,亦且无昔时之巨航大舰,与水手桡,夫可供挽拽,甚且无昔时之凑集烟民可销多盐,是即有富商大贾,亦无所用其赀本,此所以从前不得不因时通变,而为每票五十包之水引及每票四包之旱引也。今若一旦改设大引,则小商无一引之赀,穷灶无一引之货,势必商灶俱困,课税交亏,此产盐各属及盐法道,俱谆谆以大引难行为请也。至于内部考成稽察,递年新淘井眼及徵收税粮,俱有册报,而奉拨充饷,又复于兵饷册内奏销,是稽察考成,又不在大引之设与不设也。今准该道查议,移覆前来事闗。
国课民生,伏候本院具」。
题等因到臣
据此该臣
看得蜀省凋敝之后,商民物力有限难行,大引縁由,先经臣
咨部在案部臣
以蜀省虽称大引,难行止凭,在外给票行盐,无考成稽核。行臣
速议具。
题臣
随行据署布政司李翀霄详称:「大引旧例正盐二万三千斤,祗縁川中无昔时蕃盛,灶户亦无凑集商民,是以因时通变,填给水旱小票,以便通其商灶。今若骤改大引,不惟零星小贩既无一引之赀,即寥寥灶户又无一引之货,势必商灶俱困,而课税交亏,至于稽该考成,则递年开淘井眼,与行票徵收税银,按年造册报部,拨充兵饷,于年终入册报销,即可以此稽核考成也等因理合具题伏乞。
皇上睿鉴,敕部议覆施行。康熙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徳地。
题为恭报:康熙四年,盐课、盐税银两事。康熙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据四川布政司布政使金俊呈称,奉总督川湖,加一级带管,四川巡抚事蔡毓荣案验。康熙十年四月十二日,准户部咨山东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出,该本部题覆四川巡抚张徳地。
题前事等因康熙十年二月二十三日,题本月二十五日奉。
㫖依议。钦此。钦遵抄出到部送司,奉此相应,移咨案呈到部,移咨到院。粘抄内开该臣
等查得先因四川省。
地方承平,已乆请。
敕下该抚议定盐课经制具题,随据该抚疏称,川省户口寥寥,见开盐井无几,若悬议加增,恐贻累于民,俟户口充实之日,再议经制等语。臣
部以该省已定二十馀载,应将见在户口查照应徵银定额,如有户口陆续增添,彼时该抚,即将增添数目具。
题等因去后今该抚疏称此项经制蜀省,无成例可稽,至康熙九年,新收正赋新旧丁户共二万五千六百六十馀丁户,食盐八百八十六万四十馀斤,每百斤徵银六分八厘一毫,计共该徵税银六千馀两等,因造册具。
题前来查该省承平年乆,见在户口,岂止二万五千六百六十馀丁戸,且每丁户食盐至三百四十五斤零,盐斤,原系每包一百斤徵银六分八厘一毫,系彼时暂行之例,今既定经制永行税课,亦应议增相应请。
敕下该督,每百斤应徵课银若干,及户口有无隠匿,逐一查明具」。
题以凭再议可也等,因案行到司奉此随即催据各府州县,陆续申报,具结前来,该本司查看得蜀省食盐,固不能比于江浙之煮海,亦难同于秦晋之盐池,始则穿山裂石而开淘盐,井有深至数十丈者,有深至百馀丈者,万一泉脉不通,则人力工本已尽费矣。如开凿一井,其井眼仅容竹筒于数十丈下,汲水煎盐,是所费之资本甚多,而所出之盐斤有限,且每开一井眼,即报纳课银,每年造册,题报在案,或遇泉脉乾断,或遇灶戸贫乏,无力,开淘,则井虽废弃而课额难除,不无包赔之累,此盐课万难于议增者也。至于行盐徵税,毎包载盐一百斤,徵税银六分八厘一毫,盖因省盐,自嘉定州属永通厂发卖者,只行于温江、郫县、灌县、崇庆、新津、宜宾、屛山、眉州、丹棱、卭州大邑、蒲江、雅州、名山、荣经、芦山、庆符、高县等州县,而止叙州府属富义厂发卖者,只行于綦江、南溪、隆昌、兴文、筠连、珙县、长宁、仁怀、泸州、江安、纳溪、合江等州县,而止保宁府属南部县,福兴厂发卖者,只行于苍溪、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剑州、梓潼、营山、仪陇等州县,而止潼川州属射洪县华池厂发卖者,只行于成都新繁、金堂、新都、汉州、徳阳、江津、长寿、永川、荣昌、南川、黔江、合川、酆都、垫江、涪州、渠县、巫山、建始、达州、东乡、太平、遂宁等州县而止,是以所产之盐,仅供一省之用,而暂行小票,亦所以使商民两便在今日凋残之区,诚美意良法莫有善于此者也。前奉张部院宪牌,行司仰遵部议,酌照正赋新旧丁户共二万五千六百六十馀丁户摊算,每户每年约计食盐三百四十五斤零,约共食盐八百八十六万四千馀斤,该徵税银六千馀两,乃就川省人地而论䆒,竟每丁户岂能一歳食盐至三百四十五斤之多?今复奉部驳盐,斤原系每包一百斤徵银六分八厘一毫,系彼时暂行之例,今既定经制永行税银,亦应议增,每百斤应增课银若干,户口有无隠匿,逐一查明具。
题以凭再议等,因当即转行成重保顺,叙马䕫龙,遵九府、直𨽻、嘉、眉、卭、雅、潼、泸六州,酌议见行盐斤事宜,务期通商便民,不致有亏课税,幷有无隠匿户口去后续据各府州县详报,咸称盐课出于淘井煎盐之民,各照歴年来上,中下则例输纳课银,尚且以水渴井废,纷纷具控豁免额课,岂能额外议增?且川省州县千山万岭,又非平原坦途,穿井最难,万一百姓办课不前堵塞,井眼逃窜,深岩穷谷,何处追求?不但新增,无望实倂旧额全亏,至于行盐地方,亦不过川民兴贩,总在本省发卖水路,则溪涧川峡仅容小艇竹筏山路,或人力背负,或雇觅驴骡脚,价数倍于盐价,非若两淮大贾富商千艘,万艇扬㠶,长江行盐于他省者比也。今虽暂行盐票,商民甚为相安,总无亏于正税,况由山井汲水,煎盐每歳所产有限,今若再增税银,俾商民无丝毫之利,谁肯冒山川之险?见行引票,尚虑迟滞难销,此盐税之万难议增也。职等再四思维欲为经乆永行之策,但地荒人稀,戸口寥寥,赋役全书,开载可考,前以不敢有违部行,遵照见在丁戸摊算,食盐徵税,其城市兵民以及四方逐末之众,幷行于各土司食用者,统在此八百八十六万四千有零之内。今部议以通行之食盐尽摊,于见在百姓之丁户是凋残穷黎,一丁户一年必不能食盐至三百四十五斤之多,似难定经制垂永乆也,合无仍遵旧例,照票行盐,按盐徵税,盖蜀省当兵燹之馀,地方无殷实之商,不能骤行大引,是以照旧暂行小票,以八百八十六万四千有零之盐徵税银六千三十六两有零之数为见行定额,每年盐票递有浮溢者,即为新增,俟将来通省人民繁庶,商贾辐辏,则行盐自广税,不待议增而自增矣,所有取到各府州县,并无隠匿户口甘结一倂,呈送伏,候酌夺会。
题施行等因到臣
,据此,该臣看得川省淘井成盐,计引徵税,始则凿山穿石,用力最艰,既而汲水煎盐所出甚少,况雕残之区,人民寥落,而兴贩不过本省,非如江浙之煮海,秦晋之盐池,有富商大贾可以行于各省者比也。是以歴来止行小票,不用大引,自前任抚臣
、张徳地,遵照部议,以丁户摊算食盐,共计二万五千六百六十馀丁户,该盐八百八十六万四千有零,亦就人地酌量一时权宜之计,若论小民半菽不饱一户,安能每歳食盐三百四十五斤?今奉部驳,以为既定经制永行,亦应议增税课。臣
愚以为目前按丁行票,穷民已属难堪,若于每包徵银六分八厘一毫之外,再为增加,必至灶户潜逃,商贩褁足,将来有误。
国课臣
䝉。
皇上特简隆恩,昼夜悚惶,惟期爱养残黎,渐图生聚。今以盐斤一课,忽于常额之外,骤议加增,非所以绥辑。
残疆而与为休息也臣
再四踌躇,莫若以八百八十六万四千有零之盐斤仍徵六千有馀之额税,一遵成例,以小票暂行,姑俟地方繁庶之时,再为酌议则。
国计民生,均有攸頼矣!今据该司详议,前来除将府州县印结送部,外臣
,谨㑹同督臣
、蔡毓荣合词具题,伏乞。
皇上睿鉴,敕部议覆施行。雍正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巡抚四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宪徳。
题为钦奉」。
上谕事雍正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准户部咨山东清吏司案呈本部。
题覆四川巡抚宪徳。
题前事奉。
㫖该部议奏,钦此。钦遵抄出到部,该臣
等查看四川巡抚宪徳疏称,川省盐政,向来经理,尚未允当,钦奉上谕,盐乃民生,日用所需,查川省盐课,考成惟责之产盐州县,其馀并无巡查之责,且有僻逺地方,不行官引,以致私贩充塞,甚为盐政之弊。应将官引通行合省约,计州县户口之多寡均匀颁发,令其招商转运,倘有壅滞,责成各州县定为考成。如此,则有司等自必加意查察,使私贩息而官引销,则弊端可以厘剔矣,如何定为成例,使川省之盐,经理妥协,以裨益民,生着督抚,详议具奏,特谕钦此。准部咨行。到臣
,随行据驿盐道,曹源邠署布政司事,按察使吕耀曽确议详请核。
题等情臣
谨㑹同署理川陜总督臣
、查郎阿合词具题,随奉部覆据。疏称:川省产盐,各州县卫共三十五处,不产盐州县卫㕔共八十三处,每歳计行销水陆二引,共三万八千三百一十一张,徵收课税,尽考成于产盐州县,其馀并无考成,原未妥协,自应钦奉。
上谕令通行合省,不论州县有无产盐,约计户口之多寡,均匀颁发引张,令其各自招商转运在商人于本。
地方官领引,即于本地方官缴销,自无往返,违限之虞,事属易便,再令各州县各隘口设巡役稽查,则私贩自必敛迹,官引亦无壅滞。倘各该地方官不能觉察私贩,致官引壅滞迟延缴销者,将该地方官照例议处,至僻逺地方不行官引,以致私贩充塞,应令该地方官通查户口若干,核定应销盐引若干,即将引目交地方官设法行销,倘有壅滞,惟责成该州县照例处分。又产盐州县既将官引分发各处,是该地方人民,竟无官引可销,自应计其户口另増引目,但因其地出产盐斤,本地居民荷柴负米,便于贸易,不必令其另招商人,应将本地居民计户增引其所增之引,分配上、中、下井灶,照商人一例行销完纳引税,再于通省接壤各要隘处所,责令文武官弁实力巡缉,以防越境外贩。各省行销官引州县均定。有考成,则不但盐引易销,盐税渐増,而小民必需日食之盐,亦得充用等语,查盐法官销商办,原系按地利民情,酌量举行,方为妥协。今该抚将川省有无产盐州县以及僻逺地方,或应招商转运,或应委官行销,分别酌议,似亦因地制冝之意。但川省产盐系何州县僻逺者,系何地方?疏内既未分晰,而地方官如何设法行销?居民作何纳税之处?亦未详悉,声明臣
部难以悬议,应令该抚再行确查,并将应增引目以及各隘口设立巡役,稽查各州县均定考成之处,逐一定议具。
题到日再议等,因雍正八年三月十四日,题本月十六日奉。
㫖依议,钦此。钦遵抄出到部到司,案呈到部,拟合就行为此合咨前去,查照本部覆奉。
㫖内事理,钦遵施行等,因为此,仰道官吏查照牌内准咨奉。
㫖事理即便通饬该道,仍㑹同布、按二司遵照部文,川省产盐与不产盐者,系何州县僻逺者,系何处所,地方官如何设法行销居民,如何纳税,并应增引目,以及各隘口设立巡役,稽查各州县定考成之制,逐一详查确议通报,以凭核夺㑹」。
题毋违等,因奉此该四川盐法道曹源邠、布政司高维、新、按察司刘应鼎,㑹查得川省产盐州县,如简州阆中、南部、南充、西充蓬州富顺隆昌屛山荣昌、忠州、酆都彭水、大宁云阳万县、开县、盐源、潼川射洪盐亭、中江蓬溪、乐至嘉定犍为荣县江安资州仁寿、井研、内江资阳、绵州太平县以上,共三十五州县,并复设之大足,安岳威逺新报开淘之长宁,与后蓬溪改归之遂宁共四十州县,均系产盐州县,应将原行水陆引目,分行各州县招商行盐,如将引目分行各处,该州县无引行销,应计户口,另增引目,责令灶戸照商人一例行销,如本地出产盐斤无多,不敷食用,仍应分认别州县官引,以资食用。又如忠州万县、太平、酆都等四州县,除酆都盐井一眼办课之外,原无馀盐,不能增引,其忠州、万县、太平三州县,向止𣙜课,并未配引,亦应查明盐斤配引行销。至奉查不产盐之州县,如成都、华阳、温江、新繁、金堂、新都、郫县、灌县、崇庆、新津、汉州什邡、松潘、苍溪、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剑州营山仪陇、广安渠县,大竹、邻水、岳池、宜宾、庆符、南溪、高县、筠连、珙县、兴文、叙永、㕔建武㕔、巴县、江津、长寿、永川、綦江、南川黔江合川、垫江、涪州铜梁、奉节巫山、梁山建始平武江油石泉、西昌冕宁越巂卫、㑹理州雅安名山、荣经芦山、遂宁、眉州、丹棱峨眉、洪雅夹江、卭州大邑、蒲江、泸州合江、纳溪、安县、绵竹、徳阳、梓潼、茂州汶川、保县达州东郷以上州县㕔卫,共八十三处,又今复设之彭县、崇宁、双流、壁山、定逺、新宁、彭山、青神、彰明、罗江,并改归之永宁,改设之清溪改流之天全,以及建昌所属之徳昌所迷,易所盐中左所州县㕔卫所共九十九处,俱不出产盐斤,自应分认各产盐州县引目招商行运,今奉查僻逺者系何州县,如成都府属之松潘卫,保宁府属之南江,顺庆府属之仪陇、䕫州府属之建始,以上四处,或地处边逺,或治设山僻,途路﨑岖,人民散处,招商不易,因而盐价高昻,贪利奸徒,乘机兴贩,每致穷民,淡食且蔓延于邻近州县,有碍盐政,应令地方官查明户口,约计日用盐斤,配定引目,凡一村一庄,设立散商,承领引目,赴产盐州县运盐,于各村庄之中,各自开设盐铺,行销令民买食,但领引完税,必需专人董率查盐法条例,开载各盐运司设有总催,应照例于散商之中,毎年轮流立总催一名,按限催纳引税,按季分发引目与冲繁之各州县招商分引,盐政无不画一,再令该州县卫照例于各隘口多设巡役查拿,如遇私贩立,即擒获送官,䆒治是该州县卫行盐纳税,各有责成,既无淡食之虞,亦无私贩之弊,于偏僻州县似有裨益。至奉查应增引目,以及各隘口设立巡役,稽查各州县均定考成之处,令逐一定议等,因查各州县应增引目,向因未查戸口,难以定其应增数目,至州县私贩,向因未设立隘口,以致漫无稽查。今奉行约计户口之多寡均匀颁发引目,现在遵行,但系通省查造之事,不无有需时日。应令各属查报戸口及所设隘口,到日核定应增引目,应设巡役确数造册,另行详请。
题报至各州县考成,既经分引行盐之后,倘官引或有壅滞,课税未能全完,以及招商迟延,私贩发觉,均有定例,应请仍照定例处分。再宁逺一府,系新设府治查所属之西昌县㑹理州,冕宁、盐源、越巂卫徳昌所迷,易所盐中左所俱食盐源县之盐,今查盐源县但销陆引四百张,尚有馀盐,自应查明盐斤,请增引目行销,但查该府所属八处地方均属汉番杂处,自来引税俱向买盐人民抽收税银完纳,应将引目交与盐源县令该县典史驻札白盐井地方,仍于各属居民买盐时抽收税银,则民不难于完纳,官亦易于办课,似为妥便。又川省引盐有例,行黔省之贵阳、安顺、平越、都匀、思南、石阡、大定、威宁,并改隶黔省之遵义,滇省之镇雄、乌䝉等十一府州县,及川省之酉阳、石砫、明正、木坪、瓦寺、金川、阿日、杂谷、九姓司等土司,并新改设立黄螂、雷波等处发卖者,从前引目并未带往各省及土司等处地方,因途遥路险,商人不能前进,皆系沿边州县截角挂验,听彼处商人转运,该地方截角州县,换给照票,以为前途盘验之据,但地方官截引换照,或有不肖有司营私舞弊,恐滋私贩。今于此案俟各属造报户口至日彚造,川省应食盐斤确数,再将应行黔行滇及各土司盐斤,核定水陆引张确数,照依河东督部院酌议田房、契税,颁用契根契纸之例,刋设双聨,引根引纸,钤盖盐道印信,分发沿边州县,俟商人运盐到日,该州县照部引字号张数填注引根引纸,于中缝大书运盐斤数,以引纸截给盐商,以备前途盘验,照例截角放行。其引根由该州县同已截角部引,申赍盐道,查核缴销,以杜影射并填多报少之弊。如此,旣可疏引通商,于民生大有裨益,且与大部按地利民情酌量举行之议,亦相符合,是否允协。本司道未敢擅便相应,详请抚,都院俯赐察核具。
题等因为此,恭疏具。
题伏,祈:
皇上睿鉴施行,雍正八年七月二十四日,题八月二十二日奉。
㫖该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三日抄出到部,该部臣
等会议,得雍正七年十月内,据四川巡抚宪徳疏称「钦奉」。
上谕以:「川省盐课考成,惟责之产盐州县,其馀并无巡查之责,且有僻逺地方,不行官引,以致私贩充塞,甚为盐政之弊。应将官引通行合省约计州县户口之多寡,均匀颁发引张,令其各自招商转运。倘有壅滞,责成各州县,定为考成。如此,则有司等自必加意查察,使私贩息而官引销,则弊端可以厘剔矣,着督抚详议具奏」。钦此。臣
谨详议具。
题等因户部查该抚宪徳,具题疏内川省产盐与不产盐者,系何州县僻逺者,系何地方,并未分晰,而地方官如何设法行销?居民作何纳税之处,亦未详悉,声明难以悬议,行令再行确查,并将应增引目以及各隘口设立巡役,稽查各州县均定考成之处,逐一定议具」。
题到日,再议等因覆准行文去后,今据该抚宪徳,逐一详议,㑹同署理川陜总督事务查郎阿合词具题前来,查疏称:川省州县如简州阆中等三十九州县,均系产盐州县,将原行水陆引目,分行各州县招商行销,如将引目分行各处,该州县无引行销,应计户口,另增引目,责令灶户照商人一例行销,倘地方出产盐斤,不敷食用,仍应分认别州县官引,以资食用。又如忠州万县、太平、酆都等四州县,除酆都一县盐井一眼办课之外,原无馀盐,不能増引,其忠州、万县、太平三州县,向止𣙜课,并未配引,亦应查明盐斤配引行销,至奉查不产盐州县,如成都、华阳等州县及㕔卫共九十九处,俱不产盐,自应分认引目招商行运等语,应如所请,将川省产盐之简州等三十九州县,原行引目,分发各州县招商办运,仍将该州县应销引目,计算户口,另请增给,责令灶戸照商人一例行销办课,至所产盐斤不敷民食之处,亦令计算户口,分认别州县官引招商行运。其不产盐之成都、华阳等州县㕔卫,共九十九处,均令分认引目,招商运销。再忠州万县、太平酆都等四州县内,该抚宪徳,止称酆都一县盐井,一眼办课之外,原无馀盐,不能增引,其该县有无原行额引之处,未据声明。其忠州万县、太平等三州县配销盐引,或令商人办运,或令灶户行销,亦未分晰,应令该抚宪徳查明报部。又疏称:僻逺州县如松潘卫、南江县、仪陇县、建始县四处,或地处遥逺,或治设山僻,途路﨑岖,人民散处,招商不易,因而盐价高昻,贪利奸徒,乘机兴贩,应令地方官查明户口,约计食盐配引,凡一村一庄,设立散商领引,赴产盐州县运盐,于各村庄开铺行销,令民买食,但领引完税需人董率应于散商之中,毎年轮流立总催一名,催纳引税分拨引目等语,亦应如所请,将松潘等四县卫令地方官查明户口,酌发引目,招商转运,接济民食,并于散商之中,每年立总催一名,令其董率至应纳课税,仍令散商赴该地方官交纳,不得令总催干预,以滋侵蚀等弊。又称:各州县应增引目,以及各隘口设立巡役,稽查,系通省查造之事,不无有需时日。应令各属查报户口及所设隘口,到日核定应增引目,应设巡役确数另行。
题报至各州县考成,既经分引行盐,倘官引壅滞,或课税未能全完,以及招商迟延私贩发觉,均请仍照定例处分等语,应令该抚宪徳将川省何处应分发引目若干何处应增给引目若干,并所设隘口以及巡役确数作,速严催查明具。
题至州县,分引行盐之后,如有官引壅滞,课税未完,及招商迟延私贩发觉等情,即行查明指叅交部,仍照定例议处」。又称:宁逺一府系新经改设府治,查所属之西昌㑹理、冕宁、盐源、越巂、徳昌、迷易、盐中左所等州县,卫所,俱食盐源县盐,今盐源县行销陆引四百张,尚有馀盐,自应查明盐斤,请引行销,但查该府所属八处地方均属汉番杂处,向来引税,俱向买盐人民抽收税银完纳,应将引目交与盐源县令该县典史驻札白盐井地方,仍于各属居民买盐时抽收税银,庶民不艰于完纳,官亦易于办课等语。应将盐源县出产盐斤,配销额引之外,所有馀盐,行令该抚宪徳查明确数。
题请增给,其引目交与盐源县典史,令其驻札白盐井地方,如遇各属居民买盐之日,照例收税造报。其未完分数考成,应照销引例议处」。又称:「川省引盐有例行,黔省之贵阳、安顺、平越、都匀、思南、石阡、大定、威宁并改隶黔省之遵义,滇省之镇雄、乌䝉等十一府州县,及川省之酉阳、石砫、明正、木坪、瓦寺、金川、阿日、杂谷、九姓司等各土司,并新改设之黄螂、雷波等处发卖者,从来引目,并未带往各省及土司等处地方,盖因途遥路险,商人不能前进,皆系沿边州县截角挂验。彼处商人转运,该地方官截角州县,换给照票,以为前途盘验之据,但或有不肖有司营私舞弊,恐滋私贩。今请将应行黔、滇两省及各土司盐斤,核定水陆引张确数,照依河东总督田文镜酌议田房税契,须用契根契纸之例,刋刻双联,引根引纸,钤盖盐道印信,分发沿边州县。俟商人运盐到日,该州县照部引字号张数填注引根引纸,于中缝大书,运盐斤数,以引纸截给盐商,以备前途盘验,照例截角放行。其引根由该州县,同已截角部引,申赍盐道,查核缴销,以杜影射并填多报少之弊等语。应如所请,将川省应行黔、滇两省及土司并新设之黄螂、雷波等处盐斤,行令该抚宪徳核明水陆引张确数,照例刋刻,双聨引根引纸,钤盖盐道印信,分发沿边州县,俟商人运盐到日,该州县照部引字号张数,填注引根引纸,于中缝大书盐斤数目,以引纸截给盐商,以备前途盘验,照例截角放行。其引根饬令该州县俟盐斤运销完日,同部引申赍盐道查核缴销,该抚仍不时查察。如有营私舞弊,以致兴贩私盐者,即行指名。
题叅并将核定黔、滇两省及土司并黄螂、雷波等处,各水陆引张数目,分晰报部可也等,因雍正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题本月二十三日奉
㫖依议。
按蜀省行盐,每陆引一张,实徵税银二钱七分二厘四毫,水引一张,实徵税银三两四钱零五厘,至井课则有上中下不同𣙜课,𣙜灶各异,兹逐一登载。
成都府属:
成都县行盐陆引一千八百五十四张,于简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华阳县行盐陆引二千一百张,于简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双流县行盐水引四张,陆引六百八十七张,于简州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温江县行盐水引一十七张,陆引八百零七张,于简州井研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新津县行盐水引五十张,陆引一百三十八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井硏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金堂县行盐陆引六百二十一张,于简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新都县行盐陆引四百五十九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简州盐井九十三眼,毎井𣙜课银一两二钱、陆引三百九十张,本州买盐至本处行销。
崇庆州行盐水引九十五张,陆引九百二十一张,于嘉定州井硏县犍为县买盐,至本州行销郫县行盐陆引五百一十二张,于简州中江县、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灌县行盐水引四十二张,陆引三百六十三张,于简州井研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崇宁县行盐陆引三百一十五张,于潼川州中江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新繁县行盐陆引三百八十六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汉州行盐陆引一千零一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州行销。
什邡县行盐陆引六百零四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彭县行盐陆引八百九十八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重庆府属:
巴县行盐水引五百二十六张,于射洪县蓬溪县、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江津县行盐水引一百六十七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长寿县行盐水引一百五十五张,于蓬溪县射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永川县行盐水引七十六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壁山县行盐水引五十三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荣昌县盐井五眼,毎井𣙜课银三钱,陆引四百一十八张,于本县并乐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大足县盐井九眼,每井𣙜课银三钱,陆引五百九十六张,于本县并乐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綦江县行盐水引五十五张,于富顺县蓬溪县、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南川县行盐水引四十三张,于射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黔江县行盐陆引三百三十四张,于彭水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合州行盐水引一百零七张,于射洪县蓬溪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铜梁县行盐水引七十八张,于射洪县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定逺县行盐水引四十六张、陆引七十二张,于射洪县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忠州盐井上井三眼,毎井𣙜课银十九两,中井八眼,每井𣙜课银十两四钱四分,下井二十四眼,每井𣙜课银二两八钱八分,陆引七百五十八张,于本州买盐行销。
酆都县盐井一眼设锅一口,𣙜课银二两五钱,水引四十三张,陆引六张,于本县并射洪县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垫江县行盐水引五十八张,于射洪县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涪州行盐水引一百四十七张,于射洪县中江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彭水县盐井上井一眼,设上锅三十一口,每口𣙜课银四两,中井二眼,设中锅四十口,每口𣙜课银三两五分五厘。下井二眼,设下锅十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二钱六分五厘四毫三丝五忽,陆引一千一百九十九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保宁府属:
阆中县盐井中井二眼,每井𣙜课银二两,下井三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五钱,下下井一,眼𣙜课银七钱五分,陆引七百五十张,于本县倂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苍溪县行盐,陆引三百五十七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南部县盐井上井九眼,每井𣙜课银三两,中井二十九眼,每井𣙜课银二两,中下井一眼𣙜课银一两七钱,下井一百四十九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下下井一,眼𣙜课银六钱,陆引五百零四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广元县行盐水引六十张,陆引十一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昭化县行盐水引二十三张,陆引四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巴州行盐陆引一千零四十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通江县行盐陆引四百二十五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南江县行盐陆引一百三十八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剑州行盐陆引五百二十四张,于潼川州南部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顺庆府属:
南充县盐井中井六眼,每井𣙜课银五钱,中下井六眼,每井𣙜课银四钱五分,下井三眼,每井𣙜课银四钱,陆引六百五十二张,于蓬溪县西充县南部县并本县买盐行销。
西充县盐井上井十眼,每井𣙜课银二两一钱三分,中井八眼,毎井𣙜课银一两六钱二分,下井八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五钱,陆引四百六十二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蓬州盐井,一眼𣙜课银五钱,水引八张,陆引二百零七张,于南部县并本州买盐行销。
营山县行盐,陆引四百七十八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仪陇县行盐陆引三百四十九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广安州行盐水引一百二十一张,于蓬溪县射洪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渠县行盐水引四十张,陆引八百一十九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大竹县行盐,陆引一千四百零八张,于南部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岳池县行盐水引四十二张,陆引四百五十七张,于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邻水县行盐水引三十张,陆引八百九十五张,于射洪县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叙州府属。
宜宾县行盐水引三十张,陆引七百九十四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南溪县行盐水引二十张,陆引二百三十七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富顺县盐井上井五十六眼,设上锅一百零三口,每口𣙜课银五两,中井二十眼设中锅三十一口,每口𣙜课银四两,下井二百零五,眼设下锅三百三十九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陆引九百四十六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长宁县盐井三眼,毎井𣙜课银二两,水引二十二张,陆引一百三十一张,于本县倂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隆昌县盐井一眼设锅一口,𣙜课银二两,陆引八百四十一张,于本县并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庆符县行盐陆引二百八十九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高县行盐水引二十八张,陆引三百八十六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盐行销。
筠连县行盐陆引三百三十二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珙县行盐水引七张,陆引一百三十一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兴文县行盐陆引一百六十张,于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屛山县盐井一眼设锅一口,𣙜课银二两,水引八张,陆引四百二十张,于本县并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建武㕔行盐陆引一百四十一张于犍为县富顺县买盐至本㕔行销。
直隶叙永㕔行盐水引一百三十五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㕔行销。
永宁县行盐水引四十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䕫州府属:
奉节县行盐水引九十三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大宁县盐井二眼,设锅一百零一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水引八十六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巫山县行盐水引九十五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云阳县盐井十眼,设锅一百六十五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五钱、水引五十张、陆引四百六十一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梁山县行盐水引五十张,陆引九百一十二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新宁县行盐水引三十五张,陆引八百八十八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万县盐井六眼,每井𣙜课银十二两四钱三分,水引一百张,陆引三百八十七张,于本县并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开县盐井一眼设锅十五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五钱,水引五十五张,陆引七百三十九张,于本县倂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建始县行盐水引九十三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龙安府属:
平武县行盐、陆引五百四十三张,于绵州南部县、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江油县行盐陆引一百二十三张,于绵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石泉县行盐,陆引六十九张,于绵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彰明县行盐陆引一百四十五张,于绵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松潘卫行盐陆引二百一十九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卫行销。
宁逺府属:
西昌县行盐陆引五百五十四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县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
㑹理州行盐陆引三百四十六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州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
冕宁县行盐陆引二百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县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盐源县盐井二眼设灶五十八条,每条𣙜课银十三两二钱,查该县灶条,每年除正月停煎。不𣙜课外,计每年十一个月每月每条𣙜课银一两二钱。又如遇閠之年,仍以十二个月科算,陆引三百二十四张,令该县典史于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
越巂卫行盐陆引二百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卫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徳昌所行盐陆引一百零九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所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
迷易所行盐陆引七十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所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盐中左所行盐陆引一百零五张,令盐源县典史于该所居民赴井买盐。时按引抽税,上纳盐源县彚解。
雅州府属。
雅安县行盐水引一百二十张,陆引一百三十八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名山县行盐陆引五百九十八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荣经县行盐水引七张,陆引五百一十六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芦山县行盐水引二十张,陆引三百零一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天全州行盐水引九张、陆引八百三十二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清溪县行盐水引五张,陆引四百一十二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直隶嘉定州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嘉定州盐井上井二十八眼,设上锅二十八口,每口𣙜课银五两。中井四十二眼,设中锅五十二口,每口𣙜课银四两,下井五百四十四眼,设下锅五百四十六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水引七十八张,陆引九百八十二张,于本州买盐行销。
峨眉县行盐水引二十七张,陆引四百五十九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洪雅县行盐水引五十五张,陆引七百四十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夹江县行盐水引三十三张,陆引三百一十七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犍为县盐井上井四十六眼,设上锅五十八口,每口𣙜课银五两,中井一百零,一眼设中锅一百三十二口,每口𣙜课银四两,下井五百二十五,眼设下锅五百四十七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水引八张、陆引六百二十四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荣县盐井中井六眼,设中锅一百二十口,每口𣙜课银四两,下井十一,眼设下锅一百六十三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陆引三百九十三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威逺县盐井一眼设锅二口,毎口𣙜课银二两,陆引二百零三张,于本县并荣县买盐,至本县行销,直隶眉州属。
眉州行盐水引六十张,陆引八百一十二,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州行销。
丹棱县行盐陆引二百三十八张于井硏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青神县行盐水引三十张,陆引一百一十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彭山县行盐水引三十张,陆引三十五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直隶卭州属。
卭州行盐水引五十三张,陆引一千二百二十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大邑县行盐水引五十五张,陆引四百六十二张,于嘉定州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蒲江县行盐水引十五张,陆引一百六十八张,于嘉定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直隶潼川州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潼川州盐井上井三眼,每井𣙜课银八钱,中井九眼,每井𣙜课银六钱,下井二眼,毎井𣙜课银五钱五分,下下井二百一十六眼,每井𣙜课银四钱、陆引三百三十八张,于本州买盐行销。
射洪县盐井二千三百一十九眼,每井𣙜课银三钱、陆引三百零八张,令灶户承认行销。
盐亭县盐井中井三眼,每井𣙜课银二两一钱,中下井四眼,毎井𣙜课银二两,下井二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四钱二分五厘,下下井十一眼,每井𣙜课银六钱,陆引二百五十六张,令灶户承认行销。中江县盐井二百二十八眼,每井𣙜课银四钱、陆引五百一十四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遂宁县盐井五十二眼,每井𣙜课银一钱六分三厘八毫六丝,水引八十四张,陆引二百四十一张,于本县倂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蓬溪县盐井七百九十六眼,每井𣙜课银一钱六分三厘八毫六丝,陆引四百九十七张,令灶户承认行销。
安岳县盐井二眼,每井𣙜课银一钱六分三厘八毫六丝,陆引一千一百六十八张,于本县并乐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乐至县盐井一百一十六眼,每井𣙜课银一钱六分三厘八毫六丝,陆引五百九十六张,令灶户承认行销。
直隶泸州属。
泸州行盐水引三百二十七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江安县盐井三眼设锅三口,每口𣙜课银二两、水引三张、陆引五百零五张于犍为县,倂本县买盐行销。
合江县行盐水引一百四十一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纳溪县行盐水引二十一张,于富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直隶资州属:
资州盐井上井二眼,每井𣙜课银四两,下井七十八眼,毎井𣙜课银二两,水引四十张,陆引三百九十三张,于本州买盐行销。
资阳县盐井四眼,每井𣙜课银二两,陆引一百九十六张,于本县倂资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仁寿县盐井四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二钱,水引十五张,陆引二千五百二十二张,于资州井硏县倂本县买盐行销。
内江县盐井上井五眼,每井𣙜课银四两,下井二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二钱,陆引七百九十三张,于资州、荣县并本县买盐行销。
井硏县盐井上井四眼,每井𣙜课银四两,中井七眼,每井𣙜课银三两,下井二百二十六眼,每井𣙜课银一两四钱,陆引二百六十八张,于本县买盐行销。
直隶绵州属:
绵州盐井中井十一眼,每井𣙜课银六钱七分,下井十眼,每井𣙜课银四钱三分,陆引三百四十一张,令灶户承认行销。
徳阳县行盐陆引四百二十八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罗江县行盐陆引三百六十四张,于潼川州、绵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安县行盐陆引五百七十四张,于绵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绵竹县行盐陆引二百五十三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梓潼县行盐陆引二百五十三张,于潼川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直隶茂州属。
茂州行盐陆引三百三十八张,于绵州买盐,至本州行销。
保县行盐陆引一百三十五张,于简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汶川县行盐陆引一百六十二张,于简州买盐至本县行销。
直隶达州属:
达州行盐水引六十张,陆引一千三百五十二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州行销。
东乡县行盐陆引六百零三张,于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太平县盐井一眼设锅八口,每口𣙜课银九两八钱八分,陆引二百五十张,于本县倂云阳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各府州属沿边州县。
富顺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一千七百五十九张。
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一千七百五十九张内,一由纳溪县行九姓司并贵州、威宁各府州县原分水引一百八十六张买盐转运行销,一由永宁县行贵州、威宁各府州县原分水引一千一百二十七张买盐转运行销,一由合江县行贵州遵义府各州县原分水引四百二十四张买盐转运行销,一由綦江县行贵州、遵义府各州县原分水引二十二张买盐转运行销,以上各该县分行转运行销。
彭水县分行沿边土司原额水引三十二张,陆引四十九张。
查该县分行沿边土司原额水引三十二张,陆引四十九张,令灶户于该县领引买盐转运酉、阳邑、梅平茶地坝石耶等土司行销。
云阳县分行沿边土司原额水引二百零二张,陆引三百张。
查该县分行沿边土司原额水引二百零二张,陆引三百张,令灶户于该县领引买盐、转运、石砫等土司行销」。
潼川州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二百六十三张,查该州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二百六十三张,于该州领引买盐,由彭水县转运贵州各府州县行销。
射洪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二千二百零四张,新増水引一百二十张,共原额新增水引二千三百二十四张。
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新增水引二千三百二十四张内,一由彭水县行贵州、威宁、黔西各府州县原分水引二千二百零五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一由涪州行贵州、遵义、黔西各府州县原分水引一百一十九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中江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一百四十九张,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一百四十九张,于该县买盐由彭水县转运。贵州各府州县行销蓬溪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五百一十八张内,一由彭水县行贵州、威宁、黔西各府州县原分水引四百一十二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一由涪州行贵州、遵义、黔西各府州县原分水引一百零六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
乐至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十二张,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十二张,于该县买盐,由彭水县转运贵州各府州县行销。
犍为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十一张,陆引八百零七张。
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十一张,陆引八百零七张内,一由兴文县行九姓司倂贵州威宁府属原分水引十一张陆引一百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一、由屛山县行云南乌䝉府属原分陆引二百零二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一、由珙县行云南乌䝉府属原分陆引一百零五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一、由建武㕔行云南镇雄府属原分陆引四百张,于该县买盐转运行销。
荣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一千四百五十张,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一千四百五十张,于该县买盐,由合江县转运,贵州、威宁、黔西各府州县行销。
资州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二十七张,查该州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二十七张,于该州买盐,由纳溪县转运,贵州威宁、黔西各府州县行销。
内江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七十张,查该县分行沿边州县原额,水引七十张,于该县买盐,由纳溪县转运,贵州威宁、黔西各府州县行销。
以上富顺、彭水、云阳、潼川、射洪、中江、蓬溪、乐至、犍为、荣县、资州、内江等州县分行各府州属沿边州县转运各土司,及云、贵各府州属共原额水引六千六百九十七张,共徵税银二万二千八百零三两二钱八分五厘。共原额陆引一千一百五十六张,共徵税银三百一十四两八钱九分四厘四毫。以上原额,水陆引税共银二万三千一百一十八两一钱七分九厘四毫。
今分引行盐,又请增水引一百二十张,共税银四百零八两六钱。
以上通共原额,新增引税共银二万三千五百二十六两七钱七分九厘四毫,令各该州县按引给商行销,完纳税课。
以上通计成:重、保、顺、叙、䕫、龙、宁、雅等府,嘉、眉、卭、潼、泸、资、绵、茂、达等州所属不产盐州县,分认各所属产盐州、县倂富顺、彭水、云阳、潼川、射洪、中江、蓬溪、乐至、犍为、荣县、资州、内江等分行各府州属沿边州县转运各土司,及滇、黔二省所属各府州县共原额水引一万零二十七张,共徵税银三万四千一百四十一两九钱三分五厘,共原额陆引三万二千五百一十张,共徵税银八千八百五十五两七钱二分四厘。
以上原额水陆引税共银四万二千九百九十七两六钱五分九厘。
今分引行盐,又请増水引一千一百三十九张,共税银三千八百七十八两二钱九分五厘。又请增陆引二万八千五百一十九张,共税银七千七百六十八两五钱七分五厘六毫。
以上新増水陆引税共银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六两八钱七分六毫。
以上通共原额,新增水陆引税共银五万四千六百四十四两五钱二分九厘六毫。
以上通共州县井锅灶条共𣙜课银九千五百九十两七钱三分三厘一毫一丝。
四川通志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