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卷三十八之三仙释。
蜀自李耳留迹,普贤过化,其有仙释也,由来旧矣,厥后祖而述之,代不乏人,咸谓可以长生乆视感通利济之不爽,而执拘墟之见者,又必欲尽废其说。夫佛老之教,主于虚无,渉于因果,其与易之何思,何虑书之福善祸淫,略相彷佛,故孟氏言「归斯受之」昌黎」,言「墨名儒行,则夫存其姓名,纪其事实,正所以因势利导,使后之宗。其敎者,就所明而渐通于经常之大义也。作仙释志。
成都府:
夏李八百。蜀人初居筠阳之五龙冈,歴夏商周,年八百岁,一云动则行八百里,时人因号「李八百」,或隐山林,或居廛市,又修炼于华林山石室。丹成还蜀中,周穆王时居金堂山,号紫阳眞君。其后遂得仙封妙应眞人。
周老 子河南归德府苦县人,为周柱下史,得长生术。尝驾靑牛度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五千言曰:「千日之外,求我于蜀中,靑羊之肆」,至期果至。授喜玉册金文,赐以元始先生之号。
杜 宇古蜀主蜀,尝大水,宇率居民避长平山,后鳖灵开峡,治水,人得陆处。宇禅位与灵自居西山得道上升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思曰:「吾望帝也」。因呼为杜鹃云。
汉费长房,东汉时为市掾,从壶公学仙,后辞归,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又作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旬日,实已十馀年矣。投杖葛陂中回视,则化龙矣。葛坡,今龙池寺。
张道陵修眞艳阳洞,辟榖炼丹后羽化,人呼为艳阳仙人。
李常在蜀郡人少治道术,居民累世见之,初有二男一女皆已嫁娶,乃去止二弟子随之后,俱以靑竹杖度其身,二弟子归家,置杖卧床,其父母见儿尸在床,各泣而埋之。复有人于郫县,逢二弟子,仍随常在行附书到家,其父母发棺视之,惟见靑竹杖而已。常在又别娶妇,其子往寻之常在,曰:「吾儿欲来见我,我法不得见」。儿儿泣而别去。
折。 象广,汉人。少学黄老,师事东平先生,家世丰裕,以为多藏必厚亡,散千金以赈贫苦。或谏之,象曰:「窦子文有云:我之施物乃逃祸,非邀福也」。智者咸服其言。后自克期七日,尸解如蝉蜕焉。
晋范。 友字子元,涪陵人。隐居西山,蜀人敬之,号曰长生。惠帝时,李雄攻成都,百姓皆保险自守,长生亦率千馀家依靑城山。后雄得成都,以长生有道,欲迎为主。长生固辞,乃拜为丞相。下令曰:「为国之道,得贤则兴,吾得贤矣」。尊曰范贤于湔氐村筑馆,为长生税驾之所。拜进太师、西山侯,不受,归靑城山,后仙去
。
梁尚 圆广,汉人,自少出家,以术救物。梁武陵王纪宫中多鬼圆,曰:「何以敢入王宫?可听我一言」。于是诸鬼合掌圆,即发咒鬼,皆失所在。武帝闻之,大加奬赏。
隋刘 珍什邡人,开皇中,居安乐山,忽取所藏经及钟磬,封于石室曰:「后六十年,当有圣君取之」。且曰:「吾功行已成,四月之望,当上升届期」。珍果冲举,倏至长安。见隋文帝自言飞升事,帝未信,遣使访之,悉符所言,遂为建二观。后唐高宗时,遣使取经并钟磬以进,珍言果验。宋治平中,赐额延眞。
唐无相禅师,益州人住成都净因寺。
华亭船子和尚住净众寺
王 柯字野山,靑城人。母丁氏,梦大星照身生柯,幼而颖悟,长而仁慈,见老弱孤贫者恻然哀之,毎大雪,时施粒食以济禽鸟,尝遇至人,授以丹诀,乃居洞中修炼,歴年无成,鼎忽破丹悉化为金。后上西峰,遇道士炼丹柯,乃助其薪炭,奉事三年不怠。道士嘉其诚,授以秘诀,丹成分遗柯服之,身轻,门侧有柏,腾身而举,已在树杪。考其尸解时,乃在高宗仪凤三年五月云。
江西马大师号道一,什邡人,生而頴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开元中,事南岳,让和,尚秘授心印,开法建阳、临川,又至南康。龚公山,尝言「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又谓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是解脱解脱者卽是眞。如诸法不出于眞,如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后于贞元中,圆寂寿八十,元和中,追谥大寂禅师。
罗公逺彭州九陇县人,修道于澧,沅常往来靑城、罗川间,开元中,因游鄂州刺史,园亭刺史问何来,答云:适见守江龙来,此刺史未?信曰:须令见其形。曰:请俟后日」。及期,刺史与郡人皆至,见一白龙于江心头与云连,食顷方隐,刺史具闻明皇召见,毎问无不称旨。尝召公远与叶法善、金刚二藏试法,而公远尝胜尤善自隐,上欲传其术,公远曰:「陛下玉书金简,已格九淸,岂可以四海之尊轻徇小术耶!若尽臣术,必怀玺入民间,困于鱼腹也」。上不悟,怒,斩之。后有使自蜀还,公远谓使曰:吾晋成帝咸和年间入蜀,栖修林泉,闻天子好道而来,又谓人间腑脏,荤血充积,三田未虚,六气未洁,请以十年而授上,如何遂杀我耶?然得道之人,形气混合,岂能以世俗兵刃为害!因出一书,谓使曰:「可以此达上」。上必悟焉,仍以蜀当归为赠,验不诬矣。及明皇幸蜀,迎公远于剑门,至成都,拂衣而去,世传公远于蜀九仙台上升,彭、汉之人至今立像祀之。
傅仙宗长安人,父伦,为资阳令,宗性沈黙好道,有神人告以修眞地,遂乘靑骡赴平冈山隐焉。开元间,诏赴阙,经利州桔柏江,除水害利人祠祀之,已而至都,应对称旨,优赐后,上问「卿:何道致此?」对曰:「守以恬淡,行以简易耳」。又问金丹曰:「惠及民物,卽长生也」。上大悦,乆之,还山,诏修葺旧观,赐额为眞应观。乾道二年,沐浴登榻而逝,邑人王念还自成都,见其乘靑骡于简州,道上,中丞宋浑为撰碑焉。
阿,世多尊者天竺人,唐时入中国,止灌口灵崖山,常令白牛下山募粮取水神异,变幻难测。今灵崖有石刻、像存
。
德山宣鉴禅师,简州周氏子丱年,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无不贯通,闻南方,禅席盛行,师气不平,出蜀往谒龙潭,至法堂,曰:「乆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次,潭曰:「何不出去?」师出却回曰:「外面黒潭点纸引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咸通六年,寿八十四卒,师传其法于雪峰存存,后分法眼、云川二宗。
徐佐卿明皇九日,猎沙苑,射中,飞鹤带矢,飞去益州道观,有道士徐佐卿寄寓,是日自外持一箭归,曰:「吾为飞矢所伤,已无恙」。因挂箭于壁,书其月日,且云后十年箭主至此付之。后明皇幸蜀,至观中,乃见箭。
悟达国师居彭州九陇山至德寺作慈悲水忏,李商隐尝师事之。
李 班蜀人得黄石公丹道,改名栖眞,号太虚,诣武夷山潜修七月,归经龙虎山,先夕雩坛有梦真人者,时旱,祷弗应,次日,班至其处,众弗知也,梦者指之群请祷,雨应时沾沛,后至眞州,王虚庵以道授张紫璚,嘱曰:「金丹宜潜修大道,当人授寻归靑城山,以九月九日上升。
了觉禅师,京兆人得法于洞山价师,初入湖南,至洞山见堂僧,问净名大士入不二法门,旨趣何如,曰:山僧未敢举明」。又问:若是,则事理不分。答云:「扁舟已过洞庭湖,师剏成都昭觉寺」。
五代,神和子姓屈突,名无为,五代时人。张咏常游京师,于封丘门逆旅,遇一道士与饮,至醉,咏曰:「不知姓名异日,何以相识?」道士曰:「我神和子也,异日见子于成都耳」。后咏守成都,始思其言,尝物色之,弗得,后于天庆观院堂壁上画一道,人肖逆旅所见,视其题曰「神和,子咏怅然自失。
昭觉圆悟勤禅师,彭州骆氏子得法,五祖示众云:「通身是眼,见不到通身是耳,闻不及通身,是口说不著,通身是心,鉴不出通身即且置,或若无眼作麽?生见无耳作麽?生闻无口作麽,生说无心作麽生?鉴:若向这里,拨得一线路,便与古佛同参师。卒于绍兴五年。茶毗时舌齿不坏,本并五色舍利无数塔,在昭觉寺侧, 朝雍正十一年。
敕封明宗真觉禅师 ,致祭一次
元酆都道士未详何许人。元大德戊戌,栖隐雪峰山,乙卯季冬,召集道友曰:「吾化矣!大道坦然,皎如日月,虽由人𢎞,岂随人往?诸生宜遵道而行,毋令半涂而废」。偈曰:「朴庵寄住有年,东西南北依然里面,浑无一物,只有𤣥文数篇。今日草茅朽腐,须要改换,栋椽眼底,风波大恶,不容乆住山巓,选得幽居去处,和躯移上,大天端坐而逝」。
明张三丰不知何许人。洪武中入蜀,侨寓环卫。姜指挥家寒暑,惟一箬笠笠甚大,虽小戸,出入不碍。系铁线,条极工致。朝夕居一磐石上,尝取梅枝插土卽生花,皆下垂,故成都昔年犹遗照水梅种焉。永乐中,游内江,寓明玉道人家,诡云龎姓,微示以异。尝履极险不坠,渉水无少濡。明玉善符咒,多奇验。欲授三丰、三,丰笑曰:「我以道奉公,公乃以法授我耶?」乃作《道法会同疏》一通畀之。居岁馀,胡濚物色之,遂同玉见胡。后又往来峨眉山中,或曰天目人名君,实字铉一。
怀 空学,道玉屏山。明永乐中,钦赐讲经宝帐,有语录行于世,里人建寺置塔塔,奉其遗躯,后寺焚毁,独塔躯如故。
绣 枕灌县,导江人。明初以处女修证圆寂,肉身至今存。人号「绣枕观」,音远,近祈嗣者辄应
谭 子家天池山侧,生而颖悟,一日行池上,归辞父母曰:「今日遇吾师,当随去」。遂不见父母哀,思作室池上,望而招之。后数年归省,寻去,里人为祠祀之,故又名天池曰谭子池。
余喜岩,延安人,性资朴古,住大淸宫,年逾八十,永乐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更衣焚香盘,趺而坐,曰:「来由此门去」。由此路一脚不失回头,卽悟,鼻垂双柱,旬日颜色不改。
智中,国师,彭县人也,生有异相,年十二,即礼月光,禅师惠心,清修苦行,昼夜不息。后惠心授松潘都,纲师随去,寻代其职。时番夷叛服不常,师居边,抚化,番夷莫不投伏。天顺间,累加封国师,仍赐敕诰,降银印师,在边四十馀年,化行功著,成化二年,年逾七十,诏归弥陀庵优老焉。
杨汝眞扬州人,自幼刻苦,修全眞之道,后遇异人,授以奥理,远游于彭来,往葛仙阳平二观,蜀藩闻其道,尝致敬焉,寿一百二十一岁,于丹景山尸解。
赤。 脚姓,金毫。州人由秦、陇来苦行绝。火食,赤足不袜,近五十年。至灌县修灵崖寺,路行叱虎虎,卽远去。
王 敕字嘉吁,号云芝,𢎞治中,督学四川,能前知休咎,尝煮云母石为粮。张鹤鸣有《传》。
吴进宝成都道士,𢎞治中,尝游新繁骆本隆家,夜有盗数十人至,举家惊惶,宝戒之曰:「无恐为我取草来,作小圈数十」。遂启门盗入,宝掷圈,群盗如缚,不能动,哀泣求解。宝令本隆以酒肉赉之,盗叩谢而去。又尝夏夜宿雷氏碾中近水,多蚊宝,以手画碾中为界,禁之,至今无蚊,在县东郭外。
周仙葫名子兴,成都人,居五块石。一日,遇道士李丹阳于靑羊宫,因师事之丹阳每至子兴家,必索食,达旦不醉,人莫测其所以,且授以酒,方酿成香,彻数家,后人效其方,多不验。兴家架上植药葫芦,丹阳手挽一结于细腰处,如出生成,遂摘而藏之。数年,丹阳辞去,兴治具款之,临行,纳熟肉一盘于袖而去。明年,有自楚归者,云某月日遇丹阳于延圣坊登楼共饭,出袖中熟肉,曰:此周君赠我物也。兴计其日时甫逾刻耳,因悔不与仙去,乃取丹阳所遗书读之,独卧一小室乆之,弃家佩葫芦,往寻丹阳,徧歴湘湖间,竟莫知所终。
刘从俭新繁人,尝训:「䝉有道士授以书,从俭读不释手,诸童䝉荒渐去,其妇夺书投之火,俭随入,火取书,毛髪无损,自是如狂不家,宿人或以鸩酒试之,笑而不饮。
明。 本汉州人少育,于姊夫高晟家伐薪㸑,一日,载薪山中,驴不行,怒,砍其耳,血流被地,心卽悔悟,遂柷髪为僧,入什邡高山寺。安钵功行极苦,坐化之日,人有自蓥华山来者,见本只履入山,云失一履于禅榻下,可令吾徒寄送见者至寺,方知其已化云。
本 来,崇,庆州人,进士张某之子。避难芦山,削髪为僧。一日说法,有将校闯入,请以射为说师,卽于座应声曰:「射得中是尔的功,行射不中,是尔的慈悲!」
僧德爱自号印心,华阳人。七岁出家,聪慧好道,通儒佛,兼知医,遇病辄施药救之。壬子岁荒,饭僧及流民活者甚众。晩年,归刹止静栖禅,临终西向,说偈而逝。是夕红光竟夜不散。
无。 遐不知何许人,居九峰山,絶顶修行,时往来村落中。见村民马忠女,甫周岁有病,以破布,繻饵之,立愈。又曰:「此女当贵」。后适赵,姓果封。恭人尝至县,诣边氏家,一徒羡其侈丽,曰:「汝乐之,何不遂来此?」后三日徒死,边氏举子哭不食。乳师往探,摩其顶曰:「卽来何须哭耶?」子遂辍哭。一日,语弟子治斋,邀诸僧作别,诸僧至,举斋,一笑而逝。
妙 琴字无弦,华阳人。母高氏,有娠,毎见异徵生,而姿貌奇古,善诗,工书畵里人,得一纸珍重如宝,入楚,又以畵牛得名,称牛和。尚还蜀,住草堂构室,桤东有梅萼千株,畵梅入妙,自号梅居老人。万厯九年,趺坐道偈而终。
蜢虫子,不知何许人,隆、万间来,成都独处靑羊,栖足有恶,疮臭不可闻,然四体温粹如玉犹然。童身无冬夏,跣足敝衣,时行市中,市中无頼,率小儿呼噪之,有以竹刺其肤石,击其足者,但笑曰「蜢虫子」,人因以为名,见人则索酒与饼饮食之,亦不谢。或取草木之不可食者与之,亦辄食,好事者为制新衣履,旋为群丐所夺,略不为意。时冯方、伯成能偶遇而叩之,耳语移时,旣而曰:「公可归矣!」冯逡巡未决,忽以疾卒,人始异之,后竟不知所终。
明。 采崇,庆州人,少剃度为僧。及长,精止观法门,不立文字。万厯四十五年示寂,其夜,僧徒百许人见有紫气投西南去,有偈云:「念灭灭亦灭,更有何不灭,本来」原无说,「皎月当空彻」。
彭 成新都人。少业农,长斋诵佛,出语无伦次,人目为「癫万厯。己亥九月,忽语人曰:「吾将大化,幸以薪油助我」。众笑之。求不已,渐有施者,得油则饮,薪则负至河滨,叠而成楼。又焚须髪捣饭,作大念珠二十四,以篾贯之,瓣香向四方膜拜。拜毕,身坐柴楼,火从香起,持饭粒,念佛不动,端然而烬。
万 竹名绍乾,号一淸,后更号万竹。性恬淡笃学,葺茅峨山,雪岩仅可容膝,茹菜三年,神气和畅。还成都,与道友犀泉,结庐百花潭上,叅究心宗,一日憣然,若醒,向道甚力。入南都,讲肄说法,听者如堵。复挂锡五台,刺血硏金书,法华九载。万厯初,入燕京,栖普贤庵刋行,弥陀笺注讲演诸经。后还成都,蜀主造讲堂于浣花溪侧居之,一日登堂,集众端坐而逝。
皇淸海。 明号破山,梁山人。天童悟法嗣第三人也。尝劝贼帅李鹞子勿多杀人,贼以羊豕进,曰:「若食此,吾当封刃破山」。曰:「老僧为百姓生灵,忍惜如来一戒乎!」遂尝数向贼为止,杀识者比之,志公啖鸽摩什吞针云。
通。 醉号丈雪内江人,破山弟子蜀禅教,皆祖破山故丈雪演化于昭觉寺,门徒甚盛。年八十馀,示寂住持弟子佛寃,卽其从子。
顚和尚长安人,踪迹诡异,蜀、臬某迎之成都,礼拜甚恭,而顚往往面斥之,言无忌惮。尝食犬肉㡌檐,插花一枝,引群丐游行市中,入昭觉寺,见丈雪禅师诙嘲不屑禅,师颇敬惮焉。一旦,骑马出城数里,语廏吏曰:「吾归矣!」竟舎骑徒歩去,臬追赆不受,往来秦蜀栈中,所至辄画达摩像施人,归至长安数日,遂坐化。
张 氏温江人,未笄而娠,父疑之,弃逐于外,女剖膓示父,内俱经书。事闻,赐建女仙观,在治北邑人。上巳日常游此。
石穴僧不知何许人,夷卧成都山中石穴内二十馀年不起,亦不饮食,当卧处痕迹,宛然山中,樵牧习见之,就问不答。一日,有士子于此山遇髯,道人云:「此山有六祖应化之否?」士子卽诣僧礼拜云:「师六祖耶?乆之,张目曰:「莫信髯,道人乱道」。明日再过之,不复见矣。
重庆府:
汉王方平弃官学道寓太尉陈统家。忽然尸解栖眞平都山,魏青龙初白日升天。
阴长生,延光初,从马明王求仙,乃取《太清神丹经》授之。初居靑城后于平都山上升。
晋净 业石照人,姓文。少业屠有羊,旣乳,将杀之,二羔衔刃伏门。业感叹,弃家为僧,忽大悟,作颂曰:「昨日罗刹心,今日菩萨面」。罗刹与菩萨不隔一条线。
唐蔺冲虚涪州人,居于祖师观,神龙乙巳秋一夕,乘云而升。
黄万佑未详何许人,修道于黔南无人之境,累世常在,毎三五十年一出,尝卖药成都,言灾祸神验,王建礼事之问,其服食皆秘而不言,问其齿,则曰:「吾只记夜郎侯王」。蜀之岁,蚕丛氏都郫之年,时被请出,乌兔交驰,花开木落,竟不知其甲子矣。一日南望嘉州,曰犍为之地,何其炎炎!已而嘉州市肆果为瓦砾,后辞建归山,固留不听」。
尔朱眞人,名通微,号归元子。其先出元魏尔朱族,遇异人得道,唐末遂落魄成都市中,尝于江滨取白石投水,众莫测。后自果至,合卖丹于市,价十二万。刺史召问其直,更增十倍,以其反覆,盛以篾笼,弃诸江。至涪州,渔人石姓者得之,因授以丹,二人俱仙去。
王,㡌子出入闤闠,为人修敝冠,号「王㡌子」,暮则卧于涪州天庆观,一夕,尸解而去。道士为葬之月馀,自果山贻书致谢之
。
韦 昉蜀人夜渡涪陵江,忽遇龙女,遣骑迎入宫,后昉登第。十年,知简州龙女复遗书相迎敕,命昉充北海水师。
宋宗 琏石照人,姓董住,潭州大沩山,有僧过其家,指灯示之曰:「灯照汝耶?汝照灯耶?」答曰:「灯亦不照我,我亦不照灯」。扁其室曰「穷谷。刘锜鎭荆南,问穷谷何义?琏曰:「心尽」。曰:「穷」性?凝曰:「谷随向应声,不疾而速」。
显 嵩铜梁人,姓李住,巴州之宣密院三十年,足迹不出。绍兴间,集众告以将逝,作颂曰:「八十年中,常浩浩宏,开肆货摩尼宝也。无一个共商量,不是山僧收铺,早端坐而寂」。
徐神翁常居乐温之北眞观,相传神翁于此飞升,去今观之,右有飞仙台,仙人迹尚存,后人有「仙翁去后留,踪迹丹灶,沈沈琐翠烟」之句,今题咏甚多
赵 觉未详何许人,修炼于合州之东山,宋嘉佑中,冲举而去,今山顶有飞龙观,石宝丹井,井不盈尺,常竭其水可愈疾,人毎来取,则以净巾覆井,上黙祷,少顷,水自满。又有礼斗台,今石上衣佩履迹见存。
石头和尚号四祖师,合州人,自㓜入景德寺为僧,有戒行,因凿石出火,遂大悟,作偈曰:「是石头和尚咬嚼不入,打破虚空露些子迹」。复白州守,开钓鱼山,建䕶国寺,自甃石二十四片为龛,全身入门,自掩端居而逝,有《草庵歌》,其末曰:「老僧不知轮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眞。 容荣昌人,姓徐氏,自幼为观音寺僧礼佛守戒,后卒,生于壁山魏伯禄家,年十七不能言。一日,谓其家曰:「吾生前,故观音寺僧,今当复还归寺」。乃谭生前,事皆不爽。僧众往谒,皆知其名。邑令周俊密使人往观容,先令徒一人具茶,往候于涂,人皆异之,号为「神僧,一日跏趺而化。
明杨常符豫章人云游瀛山,首创白云观金牛,穿迳玉井,开基连理。呈祥、甘霖应祷,迄今山以仙名,道因地显,代有异人。
杨大明常符首座赋,性朴鲁,精于修炼,一日拜辞,师友结坐而化。
张太虚。贵州人瀛山全眞披虎皮,行乞人,呼张虎皮,终日嬉戏,与物无忤,盖苏门先生一流人也。
《赤阳子》不知何许人,黔江县西乌鹊观有道士题诗云:「万里长江渺碧霞,彤云飞映到乌鸦崖,寒木冷仙寰别水,秀山奇景物华游子楼头倾竹叶牧,童牛背落梅花兴来一览乾坤阔笑傲壶天,岁月賖后书,赤阳子题墨迹透壁」。
喩常淸邑里无考,寓黔江千戸陈纲家三年,纲敬礼之。常入八面山,采药归寓,烧炼一日。丹成欲度纲纲,适他往,谓其仆曰:「吾在此三载矣,汝主遇我厚,无以谢汝主」。因留葫芦一枚,草履一只,以作后验。逾年,汝主有难,时二物虽微,可以解脱,纲归而常淸已去,仆具以告,纲异之。未几,有自渝郡来者,亦见常淸云。然考其日月皆同,乃始知其为仙也。纲后果为人所讼,几致重谴,因忆前葫芦草履,遂献中丞林其中,竟脱纲于难,而中丞携葫芦及履入山修道焉。
胡老道黔江人修养有年,年一百三十岁,貌若少壮,好事者以女色试之,略不为动,后尸解去。
宝 崖涪州人幼寡,言不嬉戏,弃家为僧,以布裹五指烧之,曰:「信佛如此可也。人以为风疾,何不治之?」答曰:「身在空耳,四大五肢,复何有耶?投火灭身,而心不壤」。
雪峰和尚,黔江人有道行,祷雨輙应,后坐化人咸称为善知识。
火传居士。姓沈氏,名复贤,垫江人。幼喜老、庄书,嘉靖时为楚雄司李耿介有执法难移姜桂,性媚人,不易杀,人难之。句后归里,筑室东山之麓,寒暑诵华严不辍,毎遇夜月明,卽呼吸精华。一夕,命置棺于堂,薰沐端坐,吟曰:「辜吾一副臭皮囊,烦恼曾经几万场。秋月一轮,清彻骨翻然笙,鹤白云乡吟讫,投于案,仰卧而卒。后有乡人经三峡,见小艇,中一鹤发翁,吟云:「孙登发一啸」,火传接其音,亟鼔棹追之,艇倏逐烟波而灭。
尚阳子不知其名姓,寓居于垫江,尝就饮李长春家,阅三年,敬礼不倦,时値除夕,家乏盐,尚阳子曰:「兹何难,子第闭目随余往,便可得盐」。长春从之,耳畔飒飒,惟闻风声,及开眼时,身已在压子崖边矣,又邀之渡江,长春不敢行,遂独乘白羊渡龙舌滩而往,顷卽回,携盐若干雨,付之曰:「足汝三年之用矣!」一揖而去。长春果三年,不苦淡食
秀崖和尚法名:兴国垫江人村中牧、牛忽为僧,万厯间挂锡京师卧佛寺,适青宫、婴疾、医院呈方皆不效。师进观音水一盂,服之,立愈,敕封䕶国禅师,太子太保
陈五云,黔江鸡足山人,修炼于八面山,每炼杏核丹以济贫,人皆称为老仙,与邑人汤琼友善,崇祯十二年,忽辞别琼,琼叩其故,曰:「黔邑将坏,不可乆居」,遂去,明年,冦围城,劫掠甚惨,人始知其有先见也。
皇淸稽古灵住綦江中峰寺,年一百一十有五,骨健,神淸,不畏寒暑,从逰者惟敎以敦伦行,善他无所语。康熙十九年,呼众升座,说偈示寂。
苍 桐法名海华,綦江儒家子,弃儒入,释叅悟,屡年有语录行世,年八十馀,歩履如飞。康熙二十三年,一日,坐木床,微笑而逝。
保宁府:
汉张道陵居阆中鹤鸣山炼丹修道感老君,授以秘籙,遂领弟子赵升、王长来云台山炼大丹,服之永寿二年,自以功成道著,乃于半崖跃入石壁中,自崖顶而出,因成两洞崖,上曰峻仙洞崖,半曰平仙洞。是年九月九日,将诸秘籙玉册、玉印,斩邪剑授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云台峰,白日升天,年一百二十三岁。
宋罗。 晏阆中人儿时牧山下,见二道人奕,舍牧观之,道人出囊中饼与之,晏食已归家,觉腹中如燎,发狂累日。自是常饮水,数日不一食,预言祸福无不验。宋宣和中,赐号静应处士。张浚尝延至军中,晏曰:「相公勿恐」。明日贼退,果然。加号太和冲夷先生,寿至百八十岁云。
明蒲从善江南人有道行,祈祷治病,符篆灵验。洪武十八年游南畿,受知于太祖
郑 本昭化举人,至河北,见云端双鹤聨翩而下,及至,则两道人也,因尾之,二人顾问本跪道所以牵挽不舍,二人曰:「吾被汝窥破」。因授以修炼法,遂归絶意,进取栖隐山林,年九十,尚作小楷,无疾趺坐而逝,人以为尸解去。
雪 凭不知何许人,正统、景泰间,与无际禅师为友,至广元之天台山,喜其幽僻,息心栖止。初虽不知文字,乆而成觉,著《雪凭语录》,传于世。
实。 相,豫章人万厯壬辰,卓锡广元之雪峰。解文字,时游戏诗画谱经典,翻刻七百,则公案评唱若干卷,逹官士人多采藏焉。黄太史辉为作塔铭。
晓 宗昭化人,游南海三十年,万厯丙申,归居县之梵天院,跪诵《法华经》,禁歩不出五载,结室于人头山麓,戊午秋,集居人告以将去,众以为他往,恳留之曰:「未也,嗣当辞谢,兹山狼虎纵横,日暮则人不敢出戸。是夜,诸人梦寐中俱闻叩门作谢声达旦往视,则跏趺逝矣,鼻垂玉箸至膝,遂作塔以藏焉。
顺庆府:
汉冯 眞广安州人冯绲子也,修炼岳门山顶白日升天。
隋程太虚,西充人自幼学道,精修勤苦,隐居南岷,山绝粒有二虎,侍左右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炼处也。一夕大风雨,砌下得碧玉印人,每乞符祈年印以与之,辄获丰稔。唐元和中尸解后,迁神于元宫,容貌不变,宣宗命人求之,过商山,宿逆旅,蹑绝险,有居第如公馆,靑童引见一道士,自称程太,虚祖居西充,且嘱曰:「明岁君自蜀入南岷,无忘我」。及至蜀,视画像与前见者无异,宋赐号道济大师。
唐袁天纲南充人居朱凤山,修炼丹井尚存。
尔朱通微详见《重庆》
谢自然南充人,贞元中,以女冠于金泉山,白日上升,万目共睹韩退之有诗。
葛 由蓬州人尝乘木羊上绥山,随者皆得道上升。
胡德元蓬州人从孙太和修炼千日留偈上升
宋张 英英宗初拜仪陇尹,过采石江,遇一女子,姿貌絶世,谓曰:「五百年夙约,与君当㑹于大仪山」。英叱之,至任几半载,日夕闻机声。一日,率部众逐机声而往,行数里,至大仪山一石洞,门钥宛然,门忽开,前女出迎,相携而入,洞门卽闭。从吏哀号,忽二圆石自门隙出众取归,中道不能举。邑人建祠塑像,各置一石于腹,至今有祷辄应庙曰永济。
圭峰禅师,蓬州人相传鹭鹚山,有井,井侧有巨人迹,女履其迹而娠,生师弃诸野马,牛避弗践,鹭鹚以翼覆之,母収以养,及长,奉佛于靑莲山,讲经于上,靑莲涌出,有八龙听经,今有八龙池在焉。
叙州府:
魏刘,眞人,武帝时隐山中,得道自平盖山,驾鹤入建州。
唐预知和尚,大厯时,有梵僧结庵于北岩,六日,谕其徒众曰:「整治资粮!」众请其故,答曰:「今夕当有暴客至,以此待之」。旣而盗至,悉取粮去,然竟夕不能出山,遂舎之而遁,见李文渊《北岩记》。
宋彦 室,《舆地纪胜》云:太平兴国观相得山有异人,绍兴中,王籍彦室尝行山间,遇道人款语,以腹枵告归,道人笑以肘,扪其腹者三。彦室顿觉异常,归卽辟榖。逾年,复梦见道人啖以枣,呼之过溪,彦室曰:「吾亲尚在」。乃止。
元张法眞自㓜好道术,延佑间往龙虎山受籙,遇至人,示以秘法。旣归,禳灾沴,治疫疾,㨗如影响。及卒,乡人立庙祀之,有祷輙应。
明罗天佑汉州人,来游长宁市,若顚若狂,善言人得失,尝隐语书乡榜,封以寄人,撤棘无不验者。后入成都,见司戸薛瑗于座上而化。
王守中泥溪司人自幼学仙于后山凿洞,调息十馀载。一日,尹蓬头来访,遂引之。去十八年一日,复归家,云「来救兄死时,兄已入棺,命取出,以水浸之,复苏。后兄仕滇二十馀年,共仙去。万厯四十六年腊月十一日午时,后山崩出仙人洞,卽守中调息处。
夔州府:
蜀汉翟法言:云阳人尝诣栖霞宫采药,得道能召滩神,见仙鉴。
杨云外。云阳人与翟法言相继,得道于栖霞宫。
张 卞梁山人按《蟠龙洞碑》云:「卞为蜀先主将,因谏先主攻固陵,不听。入山,遇樵叟,自称䲭夷,授以丹诀,修炼上升」。
唐岑道愿江陵人,隋末避乱,隠名栖山,草衣木食十有馀年,不知所终。
明果。 子巫山,秀峰寺僧辟榖食果,因以为名。人有疾病,咒水服之,立愈,直指陈某右手,病不能举,咒水与饮,卽痊。主簿韩逹有心疾,咒水疗之,亦愈,具树碑以表其事焉。
龙安府:
唐窦子明江油人,为彰明主簿,后弃官隐于窦坪,未几,至圌山修道,抵仙女桥,见一女人磨针,因问之,答曰:「铁杵磨绣针,功乆自然成」。遂感悟,复归圌山怡神养性三载,白日升天」,今塑像俱存。
张眞人,平武人隐天仓,洞中都夏马西峰,于古山修炼,闻之远来,欲访以道。眞人先入,洞遂留住阆中。天旱,祷雨有应。事闻,封康济龙王。
宋游仙女宝佑中,有二仙女,游于小溪,山人骤遇之,冉冉升云而去,异香杳霭,至今名其地为仙女铺
。
元张,羽士。至正间,尝师赤脚张神仙善行雷法,祈雨辄应,遇吕蓬头,授以黄白术,遂以风魔醉酒,行歌顚狂,竟不知所终。
明智慧菩萨,古城周晓师女。生而不食荤,好诵经。年十九,有议婚事,辄自面壁,经旬不起。尝绝粒食柏叶。成化五年,促父母送至江利口白马寺楼上自焚,结跏坐灭,歴暑不朽,神灵显异。乡人遂以沙筑其身,装塑成像,号智慧菩萨剑,梓人争事之最,有灵验。
空 庵彰明县香火寺僧得悟禅宗毎岁买药以济病者,以榖粟饲鸟至千百,下食环集,肩背善吟咏,有语录至百有馀,岁坐化。
雅州府:
汉理 眞俗姓,吴从岭表来种茶,䝉顶殁,化石为像,其徒奉之,号甘露大师,水旱疾疫,祷之辄应。宋淳熙十三年,进士喻大中奏师功德及民,孝宗赐号甘露普惠妙济大师。
峰 顶号天涯,大渡河人。父郑常道母孟氏,汉元平七年六月,从母顶诞生,故名峰顶。七岁能言口生肉齿合,掌白母住瓦屋山出家,不知所终。
唐尔朱眞人详见《重庆》」
。
宋张守虚,字无知,凤翔人。尝卖药于梓州,因访友过金鸡,遂栖眞名山延禧观后归梓州,号落魄仙,以九日飞升。
「可」。 正字无碍,俗姓彭壮,岁入邛南丑泉禅寺,礼天沧禅师之室,沧黙识其非常材,遂令祝髪为僧,一夕顿悟,畅明宗旨,后示寂名山县之天目寺。
禅 慧名山人,屡举不第,元符间,郡守吕由诚以僧敕戏之,卽削髪,明日住天宁寺,长老叩以佛法,不许,乘马师,曰:「文殊驾狮子,普贤跨象王新来一个佛骑马也,何妨」其机敏类如此。著有禅慧语录、行世。
韬 智行脚僧工诗字,至芦山无衣履,或以衣赠之,卽口。占曰:「未衣岂尽寒?旣衣岂尽暖,寒暖不在衣,君意如春转」。
刘 淸天全州,人有辟榖,导引术,能叱咤,风雷祷雨辄应
无。 瑕芦山天主寺僧,年九十馀,说偈坐化
陶道人清溪人,绍兴间,入狮子山采薪,遇异人得道,与王画龙同时,王毎画龙最神异,然必有所阙,否则随雷雨变化,陶毎见王,辄以杖击之,曰:「此龙妖也!」后俱不知所终。
甘常宇,芦山人人有疾,求医,但加手摩其顶,卽愈,人以医仙称之,寿及期颐,一日大笑而逝。
本 宗流寓芦山,削髪云峰,洞洞高云际,足不下山者数十年。一日,探奇又至一洞,迷失道,餐柏叶七日,遇樵夫引出,卽建为灵源洞,后入䝉顶为禅门,善知识。
直隶嘉定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古,广成子黄帝尝于峨眉,宋皇观就之闻道,今遗础尚存,古碑犹在
汉葛: 由《列仙传》,绥山在峨眉山西南,无极山,上有桃,羌人葛由居焉。常牧羊、卖桃。一旦牵羊入蜀城,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故谚云:「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瞿眞人名居,字鹊子犍为人,入峨眉山四十年,得仙乘白龙,还家,于平冈治白日上升。
晋葛 洪句容人为求丹砂,乞补勾漏令,后入蜀,取雄黄于武都山得之,色如鸡冠,喜曰:「吾丹成矣!」至洪雅之花溪,因居岩洞,存神养气,道成白日,升天岩前,影迹尚存。
唐吕洞宾居二峨山猪肝洞诗云:「敎化先生特意来,世人有眼不能开。有人识我眞名姓,我是终南吕秀才」。题之东岳庙,督学王敕,识其仙笔令钻一字墨透泥竹,遂取去。
慧 持游峨眉山入,灭于嘉州道左之古树中,至宋世,风吹树折,头髪盖身,指爪围腰一匝。有司以闻,取至都西,僧总持击金磬,再拜,遂出扣之,曰:「吾乃远法师弟也」。总持再扣曰:「吾将。陈留入定。遂去
。
宋孙思邈寓居九老仙人洞,太宗尝梦思邈乞雄黄炼丹,遣中使送至峨眉山,忽见一老人,语中使曰:「汝可置石上,有朱书谢表一通中使旋录旋灭,再物色之,不可见矣」。
祖 觉俗姓杨,嘉州人。住峨眉山中岩,倡明佛法,学者云集。儒释之书,无所不读。作《僧史》一百卷,并《华严经》、《金刚经集解》行于世。
皇甫坦善医药,宋高宗诏见,问何以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治显仁太后目疾,立愈渥赏,一无所受,高宗书「清静」二字以赐。隆兴初入朝,孝宗称为先生而不名。坦善相,尝言京南帅李道中女母仪天下,后果为光宗后。
东汀和尚嘉州人,不执文字,别有见解,如所云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收「百千万亿」句,祗在一句祖师门下半句也,无宋孝宗召对称旨,帝注《圆觉经》,命之作序。一日,往别禅友僧策策问行日,师曰:「水到渠成索纸书,十二月初九夜,鸡鸣时九字,如期而化」。
明万世尊一名峨,眉山人。巴陵杨一鹏见之,嘱曰:「三十年后,当见汝于淮上」。后杨开府淮安,遣僧寄书,至发函得诗。杨寻失机被刑,连呼好师傅云。
直隶眉州。
周彭 祖古陆终氏第三子籛铿也。自尧歴夏,殷时封于天,彭周衰始,浮逰四方,晩入蜀,抵武阳家焉。或云卽《论语》所称老彭。
汉史通平光武时,自会稽来蜀,诣峨眉山谒天皇眞人,授以三一之法,及五符诀,遂居靑神结庐炼大丹,成龙虎状,又广行阴德,功满白日升天
。
唐杨昭庆景云中,自京兆来眉,志尚𤣥虚,居靑神游仙观三十馀年,感五岳丈人希受眞君,授以朱明龙文,遂得尸解。
成无为丹棱人,开元间女道士幼而出家,誓死不嫁。卜居龙鹤山下,调形炼骨,却粒茹芝。年逾五十,升仙而去。栖隐之处有龙洞遗迹。
李炼师眉山人,天宝九载,修道于桐柏山中,能祷雨以救民旱,其应如响
可。 朋丹棱人,有诗名,性好饮,无以偿酒债,作诗酬之,自号醉秃。邑令欧阳迥纳凉于寺,是岁暴旱,而众方罗列樽爼,迥击腰鼔以自适,可朋见寺外,耕者曝背,烈日中,因上田鼓诗以质迥,迥览之恻然,遽命撤宴,其词曰:「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天宫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遂雨。著有诗千馀篇,号玉垒集。
张远霄眉山人,见老人授竹弓一铁弹,一质钱三百干而张,无靳色。老人曰:吾弹能辟疫疠,宜宝而用之。再见老人,遂授以度世法,熟视举首,见其目有重瞳,后往白鹤山垂钓西湖峰,上有异人曰:此乃四目老人翁君之师也,宁遂忘授竹弓铁弹时耶!」张大悟。
牟罗汉眉州人,名安,以厢兵隶卒,如岷山,陟上淸坂,忽遇髯者,顾笑曰:「汝饥,何不食柏子耶?」摘子投其口,顾髯者已不复见矣,从此不火,食大雪,中庭有大瓮贮水,解衣就浴,江水瀑涨,舟不可行,或戏指其笠曰:「乘此渡可乎?」牟遂置笠水,面趺,坐其上,乱流以济,人呼为牟罗汉云。
宋陈太初。眉山人,初与东坡同学于张易简,后东坡谪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惟中,云有得道者,陈太初问之,则同学者也。又数年见东坡于惠州,云太初已尸解矣。
玉 泉俗姓,王丹棱人,依大力院出家。元丰间,张无尽奉使京西南路,就谒之,请开法于郢州大扬,言毕而逝,人称承皓禅师
心 道名常德,丹棱徐氏子。年三十,剃度为僧,出游江、淮,抵舒之太平寺。师事佛鉴,得证,道果后遇贼乱,其徒欲引之南去,师曰:「学道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贼至,举槊刺之,血皆白乳,贼众惊怖,引席覆之而去。
明张元羽眉山人精于黄白之术,遇仙欲度之。元羽云:九载遨游挂铁船,十读楞严,不学仙仙,遂拂衣而去,有《元羽集》行于世。
李靑霞眉州李氏子。岁歉,父母弃之江流,至靑神,渔人夫妇无子者网得之。育十馀年,随瞽史学琵琶。至绵州高翰林家,有道士与之论丹法,李忽击碎琵琶而求为道,士徒许之,遂徧逰名山归,绵卒,葬于窦圌山,阅数载,眉州别驾尹姓者,江西人,方莅任,斋宿城隍庙,问焚献道士曰:「汝名曾天成乎?」道士瞿然曰:「小道名何先知?」曰:「吾来时有李靑霞,道士居吾郡,言余必选眉州,此吾乡也。城隍祠道士曾天成,是吾徒也,为我寄声」。天成曰:「李师殁已数载,且葬于绵,何复游人间世耶?」始知其尸解云。
直隶邛州。
汉莫将军,河南人遗其名。文帝时征云南,驻节莫佛鎭山下,见石山状如苍龙出洞,遂凿断之,流血。夜闻空中人语云:「将军旣认破此地,能舍官出家。后必成佛,莫如其言」。于此修行,竟成正果云。
周马成子。扶风人,去家访道,遇黄盖童子,授以胎元炼气之法,乃入邛之鹤鸣山,复于石洞中遇异人,授以神丹曰:「气为内丹,药为外丹」。今授子,此丹服之,当列高眞成子,遂白日升天。
橘中叟邛州民家有橘树,霜后馀一大橘如丰,剖视之有二,叟身,尺许须眉,皤然相对,奕棋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尔」。一叟于袖中出草根噀之,化为一龙,二叟共乘之,冉冉腾空而去。
唐杨通幽洪都人,唐天宝间修道临邛。安禄山犯阙,明皇幸蜀,至马嵬,赐贵妃死。厥后克复长安,明皇思慕贵妃,命通幽招至,贵妃魂白居易长恨歌临邛道士洪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即通幽也
宋王 兴为蒲江主簿。性淡泊好道,一日于长秋山遇白玉蟾,引载共驾,祥云升天。
明张三丰。洪武末,入邛之鹤鸣山,时石鹤复鸣,人咸惊异。居半,载入天谷洞不出,年已三百馀岁矣。
直隶潼川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汉张道陵详见保宁府》
唐法: 眞梓潼人妙龄夙悟南游,见药山道人次石岭,外大沩㑹下,清苦练行,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闍黎在此」,不曾问。一转,语师曰:「敎某向甚麽处下口?」沩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作手,势掩沩口!」沩叹曰:「子眞得其髓」。还蜀,寄锡天彭山。山有古树,围四丈馀,南开一门,中间不假斤斧,师因游息其中,时人遂号为木庵禅师云。
一 新州治旧无盐井,一新游蜀至此指其地凿之,盐泉涌出,因建寺奉其遗躯焉。
宋陈 抟安岳人,生于崇龛乡。旣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山人,见一统志。今崇龛梨亦抟所植。
王 杞字昌遇,东川狱吏梓人也。尽心狱事,多阴德,遇异人,授以仙诀诗百篇,深契易理。大中末,举家仙去,赐号保和道人。
赵法应别号肖庵,中江人。幼著灵异。年十五,诣云台山结茅练习,至十九岁,留偈云:「脱落一贫道,谪凡十有九。记其归去时,在处,重阳酒遂端坐化」。去其遗蜕歴宋、元犹存,望之如生。详见《云台记》。
董 仲潼川人,其详不可考。今城北有董仲书,岩诗文尚存,世传以为「仙」云。
吕 陶建中靖国时,知梓州,有客至宾次,肃之甚恭,或以问陶,曰:此吕洞宾也。余自此去人间事矣。后果传仙去。
明刘道明初名昭,安岳人。自少居天庆观终日,黙坐歴二十馀年,遂知䜟纬,由是名闻远近。永乐间,以星史之占召入,时値六月,命筑坛祈雨,三日,果大雨,上竒之,卒年九十有九。其他灵异,多不可悉,时人称为「刘神仙」云。
罗仙女中江人,少颛䝉父母醮之,忽一旦开悟,卽谙经义,遂入僧寺,谈空说法了了无碍,且预知祸福,人争询之,未几,坐化去。逾三年,启棺视之,其面如生。
觉 寿遂宁人。明心性游长安道上得遗金,俟其主反之后,归适广福井,调息,跏趺坐井上,盐泉涌出。永乐甲午,邑乆旱,复登广福山绝粒祷雨,旬日果大澍。年九十,不知所终。
福。 湛号天渊,楚人,居蓬溪智林寺,勤苦修行,解悟空寂,为时禅宗所著。有《天渊录》二卷。及卒,有偈云:「七十七年一笑终,倒骑木马吼西风。我今脱殻飞腾去,明月淸风一様同」。
无。 际姓莫,名了悟,一号蚕骨安岳人,居大竹黒崖,勤苦修行,乆之若有所得,乃师古拙及无念,遂得释氏之要。旣而卓锡道林四十馀年,脱胎离行时,著灵异四方,无贤愚咸向之,正统间,召入,敕为宗师,登坛说戒,观听如堵,及卒,赐祭,给传,还葬木门,所著有《语录》一卷。
了。 用姓张,号雪机,遂宁人。少善应教,偶闻人言,遂感悟静坐数年,深有所得,印证于天渊。和尚尝作《山居诗》,有云:「傍树修庵倚翠岑,烟霞缭绕白云嵚。愚痴自合栖泉壑,潦倒何妨论古今。怪石溪边涂去迹浮岚,岩下绝来痕。始因人道藏幽谷,截断攀援更莫寻」。年七十二卒,其日彩霞绕寺,人咸异之。
直隶泸州。
唐胡 佯道人,容貌竒古,美髯秀目。唐末,于江安县东六里山峰绝顶修炼。尝适梓州,见狱吏王昌有阴德,授以仙诀,举家白日上升。
明韩飞霞,州人,其隽才为诸生制行。高雅试不第,遂弃儒服黄冠,出游遇异人,授以仙术,寻得道名,闻于朝。正德间,召见,赐号抱一守正眞人。
直隶资州。
明释道慧,资州人与德阳令樊鼎遇,为方外交。万厯癸丑夏,樊病甚,因亢日梦帝命作桐柏山神,以书问之。慧谓之曰:「诸业由心造,诸果亦由心证,帝命亦由心改。公平日见地作麽生,于此著念!」樊又问:「病痛甚奈何?」曰:「提起主人」。公问:「谁为主?」曰:「觉痛者是」。曰:「四大解散痛,亦不知谁为觉者」。慧曰:「觉原无痛痛,亦非知知觉无痛,痛痛卽离,岂待四大解散,觉体无边际,四大浮沤耳」。樊大有省悟。
直隶绵州。
宋,黄鹿眞人,绵州马氏女,名道兴七岁时,遇异人,授以铅汞符篆要术,及笄,乃祖逼以聘事,坚辞,夜与女奴携杖策而去,卜地修炼乆之,前异人复至,授以黄白之术。后四十年,道成遇群盗入庵,劫之,遂乘黄鹿腾空而去,异香经日不散,后人卽其地建观,以崇祀焉。
明江老军名添,富绵州人,尝从军,遇异人,授以修养要诀,髪白反黒,齿落复生,一食斗米,乡人毎请祷,雨必应,暴风雨中,屡日不动,冬寒则剖冰而浴,寿至九十有九,尸解。
雪庵乐、静禅师安邑谭氏子,嘉靖壬辰,祝髪南叅还蜀,嗣海藏住道峰院。万厯十一年元日,索笔书偈曰:「只此沤泡,幻影相随,六十馀年,横眠三界,刹那无处,顚倒人间,皎然空花影绝,见闻寂寂,虚闲问取雪庵,面目处处绿水靑」。山书毕,跏趺而逝」。
四川通志卷三十八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