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四川通志巻十五下
钱法
自禹铸歴,山汤铸庄山,而钱制已肇,是太公、九府圜法仿也,非昉也。歴代钱币,轻重不齐,通塞各异,汉及唐初,犹为近古,厥后乃有飞劵、钞引、交子、㑹子之设,抑何纷纭无当耶我!
朝酌古凖:今寳源寳泉,轮郭精好,内外通行,虽五铢二铢远莫能及,而何有于鹅眼綖环之陋乎?蜀中银镂之贡,载在夏书,今者任官司局以时鼔铸,使货不弃于地,而军民商贾日用之需,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泉刀之制,葢折衷三代,而永为万世良规矣。作《钱法志》。
汉文帝赐邓通铜山,始铸铜钱于蜀。公孙述据蜀废铜钱,铸鐡钱,百姓货币不行,后以铁钱二当铜钱一。
蜀汉昭烈帝以军用不足为忧。刘巴曰:「易耳,但当铸大钱,以一直百,直百二字即铸于文平诸物价,令为官市」。帝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隋文帝诏蜀王秀于益州立五炉铸钱。唐末王建在蜀铸「铜钱」,字文轻重,皆如开元通寳之制。孟氏又造铁钱,外郡边界兼用铜钱,每钱一千,内铜钱四百,铁钱六百,每银一両,直铜钱一千七百文,绢一疋,直钱一千二百文。
宋初,铜钱㨂出上供铁钱只行川界,以铁钱一千二百文当铜钱一千文。太平兴国四年,敕令两税钱并诸课利,十分中取铜钱一分。是时旧用铜钱不足,北客搬驼铜钱入川,每一文换铁钱十四文,独利商贾,朝廷闻而罢之。
明初,钱钞兼行,金银之物贵贱有差,蜀人止用茴银、米布,贸易货物,而钱钞遂不行。巡按御史屠镛言于巡抚都御史张瓒,请遣义民持银数千两易钱于江南等处散民间行之。万厯五年,奉旨疏通钱法,布政司遵依户部咨送万厯通寳钱式,开局鼓铸。行令各府州县卫所将贮库,存留缺官,空役驿传商税银,各照地方繁简冲僻,约用钱若干,解银若干,赴司转发钱局铸造,每钱十文扣白银一分,公私并用一体通行。崇祯时,用鹅眼钱,每百直银三四分不等。
万厯戊午年,巡抚饶景晖疏称:看得蜀中,自征播之后,兵荒频见,公私交困。臣旁求理财之道,可以佐今日之急者,无如钱法。按五铢钱交子务皆起于蜀,铜官诸山又皆在蜀封内,今钱法盛行海内,而蜀反缺焉,岂卓、王、孙、邓通能富饶于汉王,建能经制于唐,今之蜀独异耶?成化间,御史屠镛、正德间御史熊相,皆倡议行之而究中阻,至万厯五年,奉旨疏通钱法,时翕然称便,而市民习用茴银,渐复废格,惟川东尚行之耳。所以然者,钱法之行,便于官民,而不便于奸民。墨吏葢钱行,则官俸民粮必当兼用,彼贪吏者俸不可兼两,而归粮不可加耗而取。且蜀之茴香花银,相沿已久,低假混杂,不可别识,穷乡细民,每为所愚,其以布米鸡豚入市者,率空手持伪镪而归,多致嗟怨,钱行则五尺莫欺,虽积年驵侩安所得志乎?故挠法谤法,常在于此,然惟墨与奸之不便,正钱法之所以为大便也。蜀往日之钱局具在,鼓铸不难,州县之条陈亦各称便,第暂借官银以为工费,钱成之后,公私出入,一切以之除京边起运照旧征银外,其馀布政司条编存留各项,皆银钱对半收解,百几支给,亦复如是。其有伪造阻挠及有司奉行不力者,皆以三尺随之,庶穷川烦费之秋,少纾空帑,而闾阎困穷,亦可少寛矣。 一钱局四道开局铸造,川西在省城,川东在重庆、䕫州府,川南在泸州,嘉定川北在顺庆、保宁、潼川,待二三年后,仍归倂布政司,始分之以广流布,终合之以总利权,似属长便。 一、管理各委正官或府佐督之,至于分委,或州县佐领,或府卫经歴,凡有心计有志向者,任其选择委用,钱行之后,查调度有方、操持无染者,分别荐奬,以示激劝。 一、钱本先令各府、州县搜括在库银两册报两院司道,备照将银解赴各府州买铜铸,完照原银给钱支散,各役工食,扣银补库,此于公帑无损,民用自利。至官吏俸钞、师生廪粮与夫一切条编之数,亦宜银钱兼支,以广流布。有议令殷实之家捐赀为本,钱成照数抵还者,是钱以利民,反以扰民也,宜严禁之。 一、钱制每钱一文,止重一钱二分,较定画一,各局皆然。若钱无损坏,俱得通用,不许择钱,俾可西可北,可东可南,流徧通省,无虞异同,始免滞碍,则体式画一,法守自同。但铜色宜纯,字画宜端,轮廓宜匀,胚胎宜厚,熔炼宜精。其万厯通寳,文宜仍旧,不必更易。 一、收铜铜色纯黄者,旧日价値多,不过六分五厘,此时冶铸者价,不无腾贵,巴县请以八分为凖,葢就搬运之费总计之耳,其说可従至招商立市、以铜收赎等法,宜听各郡邑之便,多方兼收各州县官,有愿自买铜斤,赴局亲铸,宜将铸过钱数,申报府州,转报院司查考。泸州近议,欲将过江之铜,每十支照时价抽买一支,倘于中无抑勒需索之扰人,未有不乐从者,此亦收铜之一便也。 一、铸造工匠,责成子母盈缩,经费多寡,此时议者参差不一,据巴县身亲试验称,每银十两铸而为钱,除经费工本外,可积息三两,但工作伊始遽难,援为定例,曷无令各局管理官暂自便宜从事,斟酌铸造,勿以赢馀炫长,勿为漏卮亏息。俟钱成计算的确之日,各据实开报,以凭折衷,著为定规。 一、行钱钱粮,除解京边外,其馀令小民纳粮钱四银,六各衙门一切抵赎,俱令纳钱,且以钱之行否定官之殿最,此法一立钱未有不行者,但钱行必资贩戸流布,其领钱千文者,宜纳银一两,至在外贸易宜稍寛之,以遂蝇营之私,每两加値三分可也。又令各衙门,明示以赈贫济乏之义,及以钱纳租之等,以钱赎罪之条,俾钱之入者常多,出者常少,闾阎之闲,有垂涎孔方而不可得之景,象钱之行自易矣。 一、平衡民闲毎银一钱,当易钱百文,贩户㒺利心炽,低昂不均,小民遂以钱为不便,今宜以在官法马较定官戥,令城市乡村画一守之,常出其不意于贩户所在抽兑,惩治平衡,则钱易行矣」。 一、通商钱法之行,为便于日用之需耳。行商挟重赀游千里外,囊底加千文,俾伛偻不能胜矣。乃勒令行钱,此必不得之数也。自后行市贸易,自一两而上银钱,听其自便。 一,禁私铸。四道各局钱式轻重,俱令画一铜色,务要净好,有私造者,重惩如律。此禁私铸之大要也。但私铸之风禁,于钱法举行之初,易禁于钱。法盛行之时难,彼见钱之为利。川谷之闲,往往有矿可依,何惮不为。自后宜严保甲之法,合里邻不时互相稽查,庶防范严密,私铸无所容矣。 一防阻滞,兹行钱法,奸猾之徒,必先贿买吏书,捏称小民,不便申文回上,皆由用银,便于懐挟出入,轻易受赃,不觉窃盗不知,今当力行戒饬,但银匠巧伪,所造叶银茴银渣银之𩔖,低假莫辨,皆此辈作俑以致愚民,惟恐低银入手,换钱难售,辄病钱之难行。今宜将城市乡村银匠,籍名在官,互相保结,十日一递,如一家倾销低银,邻佑知而不举者,连坐不贷,庶低银无所容,而钱法自通矣。
皇清初年,底定全川,一切经费,多从外省协济其时,卽宜开设鼓铸,裕
国便民缘康熙九年巡抚张德地以川省土著人民,未甚殷繁,贡赋无多,商贾往来,未便携带,一时艰于举行,俟生齿繁盛,开炉鼓铸,方为有益」。题请暂停。康熙四十七年,建昌镇杜汝昆咨称建南黎溪分水二厂,自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奉。
㫖开采,至四十三年五月十八日,止一年抽收红白铜斤二万五千九百二十七斤,得变价银一千四两六。
钱一分解贮藩库充饷,已有成效,若以本地一岁所产之铜斤。
题请就本省鼓铸则。
国寳源流,遍及于边荒之地,而夷猓皆欢忻鼓舞,㒺不遵循。将黎分二厂一并。
题请复行开采,即以抽收铜斤鼓铸,将毎年鼓铸,出息若干,造册报部,以充兵饷,又稍减外省之协饷矣。雍正七年十一月,四川巡抚宪德。
题凖:开局鼓铸,分巡松茂道,郑其储、详陈鼔铸事宜,今列于左」。
四川分巡松、茂道郑,其储呈为皇图逺届,圣治弥隆
等事,今将四川省题,准开局鼔铸钱文,开厂铜矿处所安设炉座,召募工匠,备办噐具,并日熔化铜铅折耗折净,铸出钱数,扣除工料及工匠食米等项,理合逐一开造,呈请察核。 一、寳川钱局一所,应设在成都府省城之内,先经前抚都院。
奏明捐买原定房屋一所共六十五闲,今查前项房屋原系民房,其规模様式并不可作钱局,且地方狭小,椽木朽坏,墙垣低薄,逼近居民,更非严密之地,不便于彼处设局。兹选得贡院内西偏有馀地一处,极其寛大严密,宜于此设立寳川钱局一所,应于大院墙内前后建房大小一百一十三间。一寳川钱局设炉一十五座,每炉每日化铜五十斤,铅五十斤,共铜铅一百斤,一年扣除小建六日,及毎月修炉一次,共除一十八日不计外,应作三百四十二日扣算,共可化铜铅五十一万三千斤。又每铜铅一百斤,照例折耗九斤,共折耗四万六千一百七十斤,实净铜铅四十六万六千八百三十斤,每钱一文计重一钱四分,共铸钱五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串整。 一,每炉铜铅一百斤,照例给工料钱一千八百二十文,计铜铅五十一万三千斤,共该工料钱九千三百三十六串六百文。 一,查毎炉铜铅一百斤,给工料钱一千八百二十,交内除毎炉熔化铜铅之炭火及熔罐串绳之外,馀者方为匠役工食,但查奉准部文,以人工食物,各省贵贱不等,应令确查定议具。
题支给等语,今查川省素无谙练,鼔铸土民,皆系湖广匠役,远来投充,自难减其工资,况川省近年以来,生齿日繁,食物价直,较之滇楚两省,亦不能贱应,请仍照原数给发。又云南炉局现行成例,毎工匠一名,毎日捐给食米八合三勺,今川省各官养廉仅足,敷本任办事之用,无从捐给,应请将前项工役食米,动支正项支给,查工匠三百一十五名,每名每日食米八合三勺,一年以三百五十四日计算,共用米九百二十五石五斗三升三合,应照成都兵米折价之例,毎石定价银八钱五分,共银七百八十六両七钱三厘五丝,按日照数支给,仍将支过银数目,按季造册报销,俟铸出钱文之日,陆续扣补还项可也。
《四川通志巻十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