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三十

《仙释志:

二氏之学,儒者所不道,而百家传记恒称述之,岂其人尽,侏𠌯而言皆荒诞哉?葢物与无妄,心理皆同,大圣大贤,明体逹用,操存涵养,未尝堕于一偏,而二氏以独觉之,知探无极之理,求之不得,甚至捐亲戚,遗肢体而不顾,迹其笃念本性,以力持于知诱物化之交者,不可谓非志士坚苦之行也。世俗聋瞶针砭,斯存其人,其言有足采者,正乐得而志之,若夫致虚守寂之说,不足以经纬万端。元史作释老传曰:佛于晋、宋、梁、陈、黄、老于汉、魏、唐、宋,其效可睹矣,洵有味乎其言之也。作仙释志。

仙释。旧志所采颇失之杂,兹削其浮诞之说,而取史志中传闻有据者增补之,稍加别裁,以云「慎也。自晋以后,仙前释后为例,各朝凖此」。

白兔公长,白山人,事吐纳之术,得长生神仙交感传》云是彭祖弟子常骑白兔,往来如飞,因称为「白兔公」。唐韩翃送齐山人归长白山有旧事,仙人白兔公」之句。

浮丘公姓李。尝居嵩山修道与王子晋控鹤而游。所著有《相鹤经》。今新泰县有《浮丘乡邑志》,以为即仙翁故里也。

涓 子齐人好饵术,饫其精,至三百年乃见于齐。著《天人经》四十八篇。后钓于荷泽,得鲤鱼,腹中有符,受伯阳九仙法,能致风雨。淮南王得其书,有《琴心》三篇。

安期生琅邪人,老而不仕,卖药海边,始皇东游,请舆语三日夜,赐金璧,值数千万,俱不受,置于阜乡亭而去,留赤玉舄为报。李少君对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𤓰,安期生仙者,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卢 敖燕人始皇时为博士,诏采药海中,东至合丘,见一石洞,洞口如斗,遂匿不出,辟谷导引,世谓之休粮。洞详《山川志》。

平常生居谷城乡,数死复生,时人不信,后大水出一乡被害,平在阙门,山头大呼曰:「平常生在此」,且云:「雨五日必止」。止则上山求之,但见衣帔革带而已。后数十年,复为华阴门卒。

黄石公张良狙击秦王不中,亡匿下邳,遇老父,坐圯上脱履圯下,谓良取履,良跪进之曰:「孺子可教,约后日㑹此出。一编曰:「读之当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见济北杀城山下黄石,即我也。后十三年,良从汉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黄石,乃取而葆祠之。

稷丘君泰山下道士,武帝时,以道术受,赏赐甚厚,髪白再黒,齿落更生,后罢去。上东巡泰山稷丘,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迎,拜曰:「陛下勿上也」。上必伤足,行数里,左足趾果折,上讳之。封事毕,命为稷丘君立祠」。

泰山老父,姓氏不传:武帝东封,见老翁于山下道傍,头上白光高数尺,怪而问之,对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遇有道者教臣絶谷,但服术饮井水,并作神枕,法臣行之,转老为少,日行三百里,今年百八十岁矣」。帝受其方,赐玉帛,辞不受。老父后入山去,每十年五年,一返乡里,歴三百年,遂不复还东方朔平原厌次人,武帝时,仕持㦸郎,东郡献短人,上呼朔至,短人指朔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年结实,此儿三偷之矣」。又《风俗通云: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𥅆在越为范蠡,能兴帝王之业,变化无常,故以仙目之。

崔文子泰山人,世好黄老,居潜山下,后作黄散赤丸、卖药都市,会民有大疫,文拥朱旛系黄散以徇,人门饮散者即愈,所活万计。

李少君齐人受安期生炉火术,贫不能办,汉武帝募方士,乃以其术上之,言丹砂可成黄金,金成,服之升仙,天子甚尊礼之,赐遗无数。帝前有古铜噐少,君言是齐桓公柏寝所陈,帝验其刻字果齐,故器少君数百,岁人视之如五十许,面色肌肤,甚有色泽,乃作神丹谓帝曰:「陛下不能絶骄奢,遣声色杀伐不止喜怒不胜大道,葢未可成也。以丹砂少许与武帝,便尸解而去」。

黄 公东海人,尝佩赤金刀,制御蛇虎如其意,事见《西京杂纪》。今安邱有黄公墓,其羽化处也。巫。 炎字子都,北海人,官驸马都尉。武帝出见炎于渭桥,其头上欝欝,紫气高丈馀,帝召问:「君年几何所得?」何术对曰:「臣年百三十八岁,亦无所得」。诏东方朔使相之,朔曰:「是得阴道之术」。帝屏左右问之,对曰:「臣年六十五,苦腰痛,脚冷不能自温,又痹不能行,得此道以来七十三年,今有子二十六人,气力如壮时,无所忧患」。帝曰:「卿有道不闻于朕,非忠臣也」。对曰:「臣诚知此道为真,然阴阳之事,宫中不利,臣子所难言,又行之皆逆人情,故不敢以闻」。帝曰:「戏之尔」。卒受其术。炎年二百岁,白日,飞升而去。

抱犊子氶县君山,壁立千仞,上有田数顷,隐者王老抱犊而耕,遇异人仙去,因名抱犊崮。详山川志苓。按《峄县志》云:抱犊子,邺人也,少在黒山采松子茯 ,饵之且数百年。时壮时,老人乃知其为仙。尝牵黄犊过阳都酒家,其女悦之,共牵犊而走,人不能追。后还复在市中数十年乃去,见潘山下。冬月,卖桃李云。事见刘向《列仙传》。葛洪云:「犊子鬻桃以沦神」,葢指此也。

鹿皮公甾川人,少为府小史。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史白府君请木工三十人作转轮造悬阁,梯道成,上其颠作祠屋,因留止其旁,食华芝饮神水七十馀年。淄水未下,呼宗族得六十馀人,命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小史辞遣宗族令下山着鹿皮衣,升阁而上,后百馀年下卖药齐市也,世称鹿皮公。葛洪曰:鹿翁陟险以流泉」。

园 客济阴人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忽一日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饲蚕,得茧百二十头,大如瓮,每一茧,缫六七日乃尽。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葛洪云:园客蝉蜕于五车。

孔安国鲁人常行,气服铅丹,年三百岁,色如童子,隐潜山,弟子随之数百人。每断谷入室,一年复出,颜色益少。其不入室,则饮食如常,与世人无异。宝惜道要,不肯轻传。奉事至五六年,审其志性,后乃授之。一人物内,另 孔安国

王 远字方平,东海人,举孝廉,仕至中散大夫,弃官修道。桓帝时,屡征不起,使郡国迫载诣京师诏问,皆不答,乃题宫门扇四百馀字而去,所言方来事多验,帝使人削之,其字逾显。

麻 姑王方平妹,修道于牟之姑馀山,语见《续文献通考》,今宁海州姑馀山,一名昆嵛山,仙迹具存。唐太宗东征军至邹平之昌阳,镇麻姑,显异运饷助军军士筑台表之,今齐东之麻姑堂是也。按《图经》,抚州南城县有麻姑仙坛。《葛洪神仙传》云:王方平过吴、蔡,经家,遣人与麻姑相闻,亦莫知麻姑为何神也。还报曰:「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序,修敬无阶」。观此,则仙迹既非宁海,亦并不言平之妹。且方平桓帝时人降吴,犹在晋前,安得即云五百馀年耶?附述以备博考。

乐正子长即墨人。好道遇仙人,授以巨胜。赤散方仙曰:服此药老成化,童子长服之。年八十,色如少女。子长受之入海,登劳山仙去

夏侯皋即墨人徐诞弟子勤修得道。皋殁后,有人遇皋,以手巾寄信,与诞视之,乃棺中物也。见《郡国志》。

马明生临淄人,本姓和,字君实。少为县吏捕贼,被伤死。遇神人以药活之,遂弃职。随神周游天下,遇安期生,受《太阳神丹经》三卷,归入华山合药,不乐升举,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不过三年,辄易其处,辗转五百馀年,人多识之。

唐 虞不知其人有道术,莫知其岁。《后汉书》云:「与华陀同时,能道赤睂、张歩家居里落,若与相及」。语见《华陀传》。

王和平北海人,性好道术,自谓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至京师㑹和平殁,邕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还之。后弟子言其尸解,乃恨不取其宝书仙药焉。

于 吉琅邪人,精苦修道,数见老君,亲授元旨。吴孙䇿平,江东将士多病,吉噀水辄瘥,策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策见将士多在吉所,怒之,遂收吉縳置烈日中,使请雨。俄而大雨骤至,溪涧盈溢,将士喜,谓吉必见原策,竟杀之,俄失其尸。周游吴、魏间,又百馀年乃仙去。

宫。 嵩琅邪人师事于吉,随吉于曲阳泉上,遇天仙,授吉青缣朱字,《太平经》十部,吉并以付嵩。其书多论阴阳否泰,分天道、地道、人道云。尝服云母数百岁,有童子色,后入紵屿山,仙去。

鲍 靓东海人,字太𤣥,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稍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靓尝见仙人阴君授道诀,百馀岁卒。

王仲伦卫国人,初入少室山学道,常往来鸣石山,爱其响,辄留听。太康中,进士田宣隐于岩下常拊石自娱,每见一人白衣道冠,徘徊岩上,及晩方去,翌日,宣令人于岩下击石,而潜于岩上伺之,俄而果来,执袂诘之,因自言其详,乃求问养生诀,惟留一石如雀卵,去时凌空冉冉入烟雾,宣得石,含之辄百日不饥。

贺。 栾,茌平人,官水部郎。与葛稚川善,得导引之术。一日,至骊山白鹿观井中,见金虾蟆口出,五色。光栾曰:此肉芝也,饵之入费,䝉山不返,今茌平有贺栾店是也。

魏夫人任城人,司徒魏舒女也,性乐神仙,味真慕道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摄生,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南阳刘㓜彦,生二子,子息粗立,乃离隔室宇,斋于别,实有清虚,真人王君与群仙来降,授以太上寳文,经守静之思,与日俱进,在世八十三年,以成帝咸和九年托形化,去证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

羊 权字道舆,泰山人,羊忱少子,居茅山得道,有九嶷山仙女罗郁颜色。絶世,穆帝升平三年,降权丹室,赠权浣布巾、金玉条、脱各一枚,移时而去。

元阳子长白山人,于伏生墓中得《金碧潜通》之书,自为注解,得《还丹诀》,修真于华阳宫十九年,仙去在山中时,人不见其饮食,惟昼夜燃香,不用火发,以气呵之,香逹城市

兰 公曲阜人有孝行,忽斗中真人,降其舍,自称孝弟王,曰:吾自上清托化人间,示陈孝弟之义,子真诚不昧当,授以秘旨,勉力行之。兰公承获妙诀领悟真机,尝与里人共游郊野,见古冡三公曰:此三仙解化之坟,第一冡有真人仙骨,今已复形,是为地仙。长生乆,视第二冡,仙衣一具,道经一函,其人方如醉卧,发之良乆,乃能话言。此以太阴炼形绵养真气者第三冡,有玉液金丹服之,便当冲举并发之,一如所言。公因披仙衣,吸金丹,捧道经招卧冡,二真人起,同蹑层云,冉冉而去,众罗拜,问何时再降?公曰:但施行,孝道自当卫尔,无日不降也」。言讫不见。

卢童子黄县人,㓜有至性,九岁离俗居县西南卢山辟谷,导引后骑,白鹤升仙,唐时封冲禧真君李道空阳信人,常游济、兖间。冬夏一衲衣,三十年不易。人有所询,但以指示之。病者求医则张目呵嘘,可治则付以药,不可治则示以期。

陈仲举胶人学黄老术,却粒服气,隐大珠山之石室,时人莫知其岁数,仙迹尚存。石 坦字洪孙,北海剧人。居无定所,不娶妻,不营生,衣敝食粗,陶然自得。人有丧葬,辄策杖吊之,无达近寒暑,或同日同时,众咸见焉,始知其为仙也。姚苌之乱,莫知所终。

竺法太东管人道,貌魁梧,湛深禅学。时领军王洽、东亭王珣、太傅谢安咸敬礼之,临寂预示其期,以太元十二年卒于精舍。

竺道生魏姓钜野人,生而頴悟,师事竺法太,年十五,便登讲座,吐纳问辨,虽名宿莫敢抗,至具戒,器鉴目深,太祖设㑹下食,良乆,众疑日晩,帝曰:「始可中耳」。生曰:「日丽天天,言中即中矣」。径取钵食,众咸服其枢机,得𠂻后于虎邱山,聚石为徒,讲《湼盘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说契佛心否?」群石为之㸃头。又说法于金陵天雨曼陀罗花,至今名雨花台。

南北朝

张 忠中山人,字巨和,隐于泰山,常穴居清虚,服气符坚,闻其贤,征至长安,以野法见,乞还,馀齿归岱。宗坚以安车送之,至华山而逝,谥曰安道先生。

慧 重,闵姓,鲁郡人,侨居金陵,南宋孝武帝大明六年,敕于新安寺出家。秉性清彻,机悟深沉,言不经营应时若㵼,为禅宗所推仰。

僧 锺孙,姓鲁,郡人,年十六出家,志识宏远,尝至寿春,导公见而竒之,言于谯郡王邺,留具供养,每有讲论,导公为之让席,后止中兴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帝以锺有德声,敕与酬对,往复论辨,言无偶失,南北重之。

道。 敬琅邪王氏,凝之之孙,从逺公出家,每叹戒律,终身难全,愿净六根,但禀一戒,以为得度之要,逺公许之,笃志念佛,早夜勿替。宋永初元年,端坐唱赞而逝,众见光明满室,移时方灭。

普 明张姓,临淄人,时诵《法华》、《维摩》二经,有别衣别座,未尝混杂,尝见普贤乘象至其前,授以神咒,救病辄瘥。宋孝建中,卒于大明寺

僧 岩,北海人寥廓靡常,人不能测。刘善长为青州,欲举为秀才,拂衣而去。后为沙门,栖迟山谷,常以一壶自随。一日为弟子曰:「吾今夕当死,壶中大钱一千,以通九泉之语,蜡蠋一挺,以照七尺之躯,至夜而亡。时人以为知命。

智 顺徐姓,琅邪人。年十五,出家师事智度,受戒具陶錬众经而独歩于湼盘,透论贯彻,徒众尝数百人。齐竟,陵王创寺居之,至梁天监六年趺逝。

竺 朗京兆人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于泰山之琨瑞谷,因谓之朗公谷。秦符坚钦其德行。元魏太祖亦遣使致书,以缯素、旃罽、银钵为礼。后燕慕容德师事居,给以两县租税。谷中旧多,虎朗居之,处患遂絶。《秦书》曰:朗尝与隐士张巨和游,张常穴居,而朗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不同,并以静外致称,年八十五而终」。

僧 意竺朗弟子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说,辄天花下散,将终,见一沙弥现形,云天帝请师讲经,沐浴端坐而逝。

法 定梵,僧也。魏正光初来游方山,见希有如来曽,于此成道,遂经营梵宇,有一蛇引道,二虎负经,白兔、元鹤之异,遐迩助工,于是穷岩絶谷化为宝坊,敕赐名灵岩寺

惠 始清河人张姓,少诣长安,师鸠摩罗什,观习经典。坐禅于白渠北,昼则入城听讲,夕则还处静坐。时趺行履泥,初不污足,色愈鲜白,世谓之白脚佛。太延中,寂化斋,洁端坐停十馀日,容色如 ,众神异之。

由吾道荣」,琅邪人,少为道士,常游燕、赵间,闻晋阳有异人,精于法术,遂往访之,得其传,凡符水禁咒、阴阳律数,无不通解。后隐于琅邪山,辟谷饵松术,以求长生之秘。隋开皇初,拜諌议大夫,苦辞归,卒年八十五。今郯城马陵山有由吾仙洞。

徐 则东海郯人沈静寡欲,懐栖隐之操,初居缙云山,后入天台,絶谷养性,所资惟松水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绵絮。年八十一,赴晋王广之召王,请受道法,徐辞以时日不便。后一夕,卒。王遣人送柩至天台,徐徒歩而归,至其旧居,取经书道法分遗弟子,然后跨石梁而去。须臾柩至,方知其灵化王闻而益异之。

李 清益都人,世传染业,少学道,多延方士。开皇四年,尝入云门山,遇仙人,授书一轴,立谈甫半日,归视城郭人民已非旧日,访其子孙,皆云「自入南山未归」。时唐高宗永徽元年,开所授书,皆小儿医方也。自是遍游名山,莫知所终。

慧 藏姓郝,赵国平棘人。十一岁出家,年四十,乃潜于㟙山,木食山浆。澄心𤣥奥,研穷虽广,而以华严为本宗。初,北齐主武成降书邀请于大极殿,开讲华严,至大业元年,年八十四卒。

法 安鼓姓,安定鹑狐人,少出家太白山九龙精舍。开皇中,晋王召住慧目寺,及从驾幸泰山,帝道渴,安以刀刺石出水,帝饮之而甘,乃于朗公谷建神通寺。初,安与晋王入谷,见一僧着敝衣,乘白卫而来,安礼之甚恭,王问何人,安曰:「斯朗公也!将创造神通,故来规度尔。寺既建,即敕安住,持年九十八而终」法 瓒齐州人,初隐于泰山之阜,开皇十四年,帝东巡狩,招访名德,下敕延之,命住京师胜光寺,后送舍利于神通寺,役旋而终

胡 灿沂水人,本韦姓。仁寿初,诏送舍利于蒋州栖霞寺,遍访江表丛林,得经一百馀卷,并前录所遗及诸缺本,于是到处传冩北方诸乘始完。

僧 世青州人住兴善寺,仁寿,初送舍利于莱州𢎞藏寺役,旋又送舍利于密州茂胜寺,行逹青州,宿道藏寺,是夜,赤光从房内出,直指东南,及造石函,忽变为赤,金如枣,如豆,馀悉变,为青琉璃,图表以进,帝大悦,还京,无疾而逝。

法 楷青州人师习湼盘,通解词义,受具后,遍游名山,入京师,住扬化寺,宣扬戒律,宗风大振。仁寿初送舍利于曹州宝乘寺,建塔谛铭,感徵最盛。

昙 观莒人七岁入禅,欣慕法宇,仁寿初奉敕送舍利于定林寺,初停公馆,即放大宝,光掘地得铜浮屠一枚,制同神造,用以安盛舍利,恪得相容。

保 恭青州人,本崔姓,㓜年入道,晩而愈精。自陈、隋以来,南北无不钦仰。武帝初年八十而卒,葬长安东郊,诏秘书监萧德言撰碑。

王远知,琅邪人母昼梦鳯集其身,因有娠,生逺,知少警,悟陶𢎞景度为道士,授法籙,隋炀帝作玉清元坛以处之,贞观九年,诏润州即茆山真其中,后谓弟子潘师正曰:吾少时误损」。 观俾养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今召署少室伯,将行即沐浴,加冠而逝。高宗追谥升𤣥先生,又详方伎。

于兹仙翁姓李,名元枝,字甘美,居泗水之南天花桥,少读书,年五十馀,应举获第,已而弃家游黄山西峪,得道家书,结茅于邹平之于兹山。贞观四年,仙去初隐,其姓名因山有姜石,晴则乾,雨则湿,乃姓姜,名泽,字仙露。脱凡之日,谓山下行人曰:我于兹道人也。今山上钩台石屋遗迹,尚有邑人设祠祀之周季道号紫阳真人游费,䝉山遇羡门子,乘白鹤,执羽扇玉女侍从,季道叩乞长生诀,羡门子曰:尔名已在丹台石室之中,何忧不仙,但摄静以俟之,逺渉江湖,来此何索?

王希夷滕人,隐嵩山师黄颐学养生四十年,更居徂徕山,喜读《周易》、《老子》,饵松柏叶杂花,年七十馀,筋力柔强。𤣥宗东巡,召见行在,时年九十馀,拜国子博士,听还山。

张道通,齐人天寳时,栖息于东莞织女山洞中,年三百岁,人作迎仙观于其下。萧静之兰陵人,举进士不第,性好道,絶粒炼气,结庐漳水之上十馀年,而貌悴髪落,引镜而怒,因迁邺下,逐市人求什一之利,资用丰足,乃置地葺居,掘得一物类,人手肥而润色微红,叹曰:「太岁之神,将为祟耶!」遂烹而食之,逾月而貌复少壮,一道士顾而骇曰:「子必尝饵仙药求眕其脉,乃曰:「子所食肉芝也,生于地类,人手肥润而红得食者,寿同龟鹤,然当深隐山林,更期至道,不可自溷于尘浊之间!」静之果如其言,舍家而去,不知所终。

徐钓者不知其名。自言东海蓬莱乡人,常棹舟泛于鄂渚,上及三湘,下经五湖,每将鱼市,酒人逐之,不可,近乃水仙也,尝吟诗云:「曽见秦皇驾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蓬莱隔海虽难到,直上三清却不遥」。董京威即衡阳董錬师也,初在䝉山修道,杜甫赠诗所云「故人昔隐东蒙峰」。

刘 栋淄州人养母甚孝,所居临河,一旦忽扶其母登山,是夕大水平地丈馀,人始异之,其后去城数里,作窟室以居,别筑小室以奉其母,朝暮出视,母实膳讫,复还窟黙坐,如是十馀年,士大夫欲见者入窟室中,相对不交一谈,问亦不答,但云「速修速修而已。母卒,营葬毕,弃家去,不知所在。

道。 因濮阳人甫七岁,诣灵岩寺落髪听讲,不浃旬,通《湼盘经》,众骇叹,以为神悟,乆之,杖锡出山避乱三蜀,居多寳寺,宣论维摩,听者数千人。后赴京师,止大慈恩寺𤣥奘法师等具来谘访,仍著《湼盘华楞伽章疏》数千言。

黒虎禅师不知何处人,居莱山麓下,筑洞演法。太宗东征过其洞,有二黑虎当道,车马莫能近,禅师呵之使去,因诏问东征之事,禅师对曰:「决胜」。果如其言,凯旋,为建禅寺,赐名真定。

道。 哲临邑人,初隐终南骆谷山,履雪空岩,弹指觉悟,后延住京师大庄严寺,道行益高。贞观九年,化去,年七十有二。所撰有《百识观门》十卷,智照自体论、《大乘闻恩录》等书,传于世。

明。 净高密人自少出家,南游天台山,日至村中乞食,曰:「值群虎闭目开口,若饥馁状」。乃以匙抄饭纳虎口中,大小均徧,日复如是。贞观三年,召至京师,值大旱,命祈雨。甘霖立沛,获大有年,后住义胜寺,莫知所终。

道。 寂俗名李仁万,齐州正觉寺都维僧来居长白山修营寺宇入都,上表请额,时上大兴佛教,有三藏净义法,师居大荐寺,演律译经敕道寂勘校,因赐新译诸品经文,还寺开堂,宣畅之次,遂致感应东岩醴泉出,病者饮之,即愈。表上,中宗敕赐名醴泉寺,及师宗寂,乃知为梁寳志公后身也。开元中,有碑记、碑阴,镌刻志公像。

光 宝并州人初谒荷泽,神㑹禅师,阐析同异,超然顿悟,居于沂之䝉山,元和二年圆寂。惟 政本周姓,平原人,勤行不息,妙契上乘。文宗尝食蛤蜊,中有菩萨形象,召惟政问之,请立观音像,以荅殊休。武宗即位,入终南山隐寂。

临。 济俗名邢义元,南华人,初同睦州,在黄檗坐下得佛法大意,后住镇州临济院,即名临济和尚,逺近来叅者,惟示以辨魔㨂异之旨,㑹赵州游方到院,彼此对质,应机了悟,懿宗咸通八年,示寂,传其法者凡十六宗,皆号临济法嗣。

赵州和尚俗名郝从谂,曹州人。师事南泉,受戒后遍歴诸方。尝谓:「七岁儿童胜我者,我师之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教之」。住赵州东观音院四十年,人皆称「赵州和尚」。乾宁四年,将示寂,谓弟子曰:「吾焚化后,不用净淘舍利,身已是幻,舍利何生」。趺坐而逝。

五代

杨仙公淄齐间道士莫知其年,岁时游行于市,或就铁铺,借铁椎,自击其顶,或令人用石击其腰背,虽尽力,终无所损,入山与虎豹为戏,狎之如鹜雏,后唐长兴中,入蜀峨睂山不返。

树。 王不知其名。居峄之沧浪西龙门观中,草衣木食四时帝栖树间,人呼为「树王」。同时有李先生者,亦居此。观踪迹灵异,里人不知树王行事,惟李先生数数称之。晋天福间,二人俱羽化去,华葢真人刘姓,蜀人,居劳山,魔睂皓髪,面如渥丹,敝衣掩形,不冠不履,世称华葢真人,忽一夕尸解而去矣

义 楚装姓,相州安阳人,七岁来歴下,后览大藏,慨儒家与佛教文多谬解,事多误用。《拟白《乐天六帖》,纂释氏义理,庶事群品,以类相从,建立门目,计五十部,随事别列四百四十门。周显德元年,进呈,世宗敕付史馆,赐紫衣,仍加号明教禅师,至宋开宝终。

子。 邻范,姓兖州人。其父见僧必咄唾而子,邻性慕之,已而辞母,投柬都广爱寺为僧。后十年省亲归,则其父丧明,母亡已三载矣。子邻誓愿报母,乃诣泰山祠,诵《法华经》三转。又往鄮山,礼阿有王塔,设四万拜,求母得度,忽空中有呼子邻声仰视之,则母在云气中,曰:「仗佛慈,悲己生㣼利天矣」。

贺。 元琅邪人得道不死,真宗东封,谒于道左曰:「晋水部员外郎贺元再拜而去」。后熙宁时,有道士乔仝与蘓轼为友,一日辞去,曰:「贺元期,我于䝉山也」。轼有寄贺诗云:「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菽水看烧丹人」。按晋有贺栾,茌平人,官水部郎时,谓即其 也。

甄栖贞字道渊,单父人,举进士不第,初访道于劳山,华葢真人乆之,入建隆观为道士,后遇许元阳,授《錬形养元诀》。二三年,渐返童颜,登高蹑危,轻若飞举,乾兴元年,谓其徒曰:「此岁之暮,吾当逝矣!」即日甃殡室,室成不食,月馀,衣纸衣,卧磗禢卒,人未之竒也,及岁乆,形如生,众始惊,传以为尸解。栖真自号神光子,与隐人海蟾子者,以诗往还,论养生秘术,目曰《还金篇》,凡有两卷。

靳八公长清人,以鬻酒为业,有一道者,屡至其家,公出醇酒饮之,酩酊而去,不知其为仙也,后复至,称有笃疾,卧其家,痰涎呕秽,索面汤食之,公家偶乏,道者于葫芦内取面付之,遂为汤道者,食毕,留餕馀不洁,八公妻取而投之于火,公亟夺而食之,道者即偕八公登东山而去,其妻泣而随之,道者草书十字遗之,世传以为号啕归别处结彩,便飞云石,刻迟贤亭详古迹下。

黄冠道人姓氏里居不传:熙宁间,以医游于楚邱枣堌村,不事方剂,但令病者见之,一与之语即愈。居数月,忽不知所在。

刘野夫青州人,有道术,尝约友人龚德庄曰:「今夕家人必出,我往见君,至晚,德庄坐待不至,俄火自门起,德庄同家人犯,烈熖出,四傍皆尽,异日野夫来曰:「君家人幸出,可贺也」。宋政和间,寓兴居寺,人计其寿,已一百四十五岁,唉

王老志濮州人,遇异人于丐中,自言吾锺离先生也,予之丹,服之而狂,遂弃妻子结庐田间,时为人言休咎。政和间,召至京师,进缄书一封,帝启之,乃昔岁秋中与刘乔二妃燕好,语由是信之,封为洞㣲先生,乆之,托疾归,未几卒,诏赠正议大夫。

魏二翁雷泽人遇异人得道,手持蒲箑,语祸福,多竒验。一夕,盗将窃其衣物,潜伺于外,二翁呼其名使来,欲与之,盗惊逸而去。徽宗遣使征之,笑曰:「是以我为林灵素也」。留颂武彛一章,置几上而逃。贾 文号成公,临沂人。㓜慕道教,政和间尝遇纯阳子,与之游,自后能洞知休咎。上召见,赐以紫衣。后归䝉山之阳,建宇集徒,年七十四,一旦,群鹤集庭,乃仙化去。今祠在䝉山玉虚观。

高尚处士,刘姓,滨州人,性颖慧,㓜有高真之色,长通儒书及二氏法,一日,遇异人,授以养生秘诀,遂不语,结庐黙坐为窦,以通蔬水。政和间,赐钱三百贯,加号高尚处士。其后靖康盗起,凡经其居者,无敢惊扰,后尸解而去。

靳用章字民之,须城人,闻滨州有高尚处士师事之。道成命弟子缯其像既毕,抚掌笑絶。越数日,启手足有异香,属纩若空衣然。

侯谷神沂州道士,貌古形𦡱,慕神仙之术。一日,鹑衣道者,入观中,授丸药一粒,命谷神啖之,年八十五,羽化去。

吴守一兰陵人,早为道士,从渊黙刘真人,受錬度秘术,入琅邪神峰山,辟榖数年,忽有一道者,入庐与语,䄂出苶烹而饮之,道者出户,遂失所在。吴年至九十馀,羽化之时,异香满室,白鹤绕空者移日雪窦禅师赵州人,俗名李重显,自㓜出家,遍叅名宿,驻锡四明,雪窦山发,愿建立道场,趺坐穷岩,诵经不辍。有山鹿、衔花、野猿设供之异,旬日之间,布施云集,构成,赐额明觉寺,诏移住琅邪山,兴复资圣禅院,广延法,嗣身披一布衫,五十年不易。皇佑七年,示寂,戒其徒暗毗舍利,仍送归,雪窦芗林。师尝作《雪窦布衫偈》云:「赵州无义汉雪窦,老婆禅一川风雨,后明月独当天。

郭里店僧,博州郭里店有僧,遗其名,闭闗叅悟,戒行甚高。嘉佑八年正月二十一日,仁宗梦一僧类古阿罗汉状谒帝曰:「我博州郭里店,院中僧也,未有当今额,特来请赐」。帝觉而异之,访得其寺,赐额觉慈。

文 㓜淄川人字夙悟,博通经律,尤精百法,论所至为徒众讲解,重修经藏,补诸经之缺。明道二年,受具足戒。嘉佑五年,赐紫方袍。元丰三年,示寂于明水镇之惠觉院。

文 宗王,姓登州人,幼年出俗,投延洪院,传大乘戒,开演法华,修恒圆满,徽宗每宣入内殿,对御讲经,赐紫金衣,加号禅鉴大师。

晓 初登州人住辛山白云资庆院为维那僧善奉佛院,有真武像,朝夕顶礼,山临海岛,有邵武军周应等乘间谋劫晓,初趺坐,感真武,告之曰:「巡司设伏以待应等被擒」。事闻,特敕改资庆为真武院,并赐初紫衣,号真应大师。

道。 楷崔姓,沂州人,与洞山云禅师俱为青原,法嗣,而楷更精进。大观初,赐紫方袍,不受,号定照禅师」。政和八年,作偈而逝,偈曰:「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行三界外,腾腾任运无拘束」。

法 寜李姓,莒县人,初依沂州天宁妙空和尚㕘侍,既乆,尽得云门宗旨,后住沂之净居寺,阐扬真谛。寻南游至松江华亭县之青龙镇,有章氏母梦天人告以古佛来镇,翌日师至,乃建刹居之,仍名净居寺。绍兴间,沐浴端坐而逝。

普 和䝉,阴人,自㓜为僧,即异于众,及长,有戒行䝉之堂,阜社有巨蟒,当路,行者病之,和往咒之蟒,俯首随和,至一石穴,潜伏其中,患遂絶,年六十馀,趺坐而逝。今石穴尚在,每春夏则巨蟒,蜿蜒可见,人争睹之。

刘志坚蒲台人。㓜年入道,师滨州,高尚处士,功行甚笃,能服气餐霞,自号「江月子」。皇綂间,赐金襕紫衣,加号「洞真大法师」。

薛𤣥微,滨州人生有慧识,年十四,投高尚观礼师。歴十九年,方证𤣥妙,以大定壬辰年寂逝,至明昌二年,有人见于泰山下,与语,若生平,又二年,复由东平府舟运珉石,至观中而去,人因勒铭纪其仙迹。唐仙姑姑,馀山人。㓜有慧悟,十岁入烟霞,观修炼十三,道成有同里王处一来师事之。姑曰:「我非汝师也」。数日后,汝师当来。已而重阳子至,王处一与丘处,机等七人奉以为师。姑辞去,即羽化。今清风岭有石庙镌像,并志在壁。

王重阳陜西盩厔人,天眷中,东游海上,往来东牟,尝栖息于修真观,味道探𤣥牗廸,后进王玉阳等七真,皆师事之,为仙家北宗之祖。

马丹阳初名从义,改名钰,字元宝,先世陜西扶风人,徙居宁海。弱冠能诗,举进士。大定间,遇重阳子,授以仙术,专务清净,游闗西,徧览名胜。东归,道经芝阳山,爱其岩壑,清邃环堵,为修炼之所。后羽化于莱阳游仙宫,加号丹阳顺化真人,为七真之首。

孙不二,马,丹阳之妇也。丹阳既师重阳,妇亦预闻,至道,诣金莲堂出家。大定十五年,居洛阳之风仙姑洞。越八年壬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卓午,沐浴更衣,书卜算子祠,端坐而化。时丹阳居游仙宫,忽拂衣起舞,谓门人曰:「孙姑已仙去矣」。明年春,洛阳信至,时日不爽。

谭处端宁海人,初名玉,字伯玉,少感风痹疾,诵《北斗经》求济。大定中,往师王重阳,冬夜,籍以海藻,不胜其寒,重阳展一足,今处端抱之,汗出如置身甑中。黎明,以盥手水涤其面,宿疾顿廖,心知重阳为异人,诚心事之,得其道要。一日过吴,六酒肆,书「龟蛇」二字于壁。是夕,四邻火烬无遗,而酒肆独完,人皆异之。元至元六年,赠长春云水藴德真人。

刘处𤣥东莱人,字通妙,师事重阳子,得其传,自注黄庭、道徳清净诸经,𤣥旨秘舆,人不能喻。至元六年,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

王玉阳,东牟,人名处,一遇重阳子,授《道法》三十六卷,修真于昆嵛山之烟霞洞,尝临危崖翘足驻立,人目为「跌脚仙人。承安中召见,问:「先生事能前知,何也?」对曰:「镜明自能鉴物,此在自已之灵明耳」。兴定未蜕逝,至元中,赠玉阳体𤣥广度真人。

郝广宁宁海人,初名大通,隐于卜筮。后从重阳子学道修真昆嵛山。年七十三,羽化元至元中赠广宁通𤣥太古真人。所著有《太古集》、《太易图》及《示教真言》。行世 以上六人,并丘、长春为北宗七真,长春详元代下。

灵源姑。潍志称:唐栝夫人向慕真风,躭味𤣥理。大定壬寅春,马丹阳行化过潍,姑径往叅礼,略聆道妙。是年十月,亲诣昆嵛山,复于丹阳前恳祈要诀丹阳作满庭芳词,授之,得闻清心炼息之义,还潍剏庵以居,幅巾麻衣,甘食粗粝,尽屏尘务,专志颐真,终以勤苦得成示期。《仙化词》有石刻刻,在潍之五清宫中。

任风子》黄县人,状貌竒异,师事马丹阳,修炼于莱阳之迎仙观,气体充粹,寒暑不侵,人以休咎,叩之,发言有验,大定间端坐而逝。

刘德仁,乐陵人,读书稍通大义,一日遇老叟,授以道德要言,并投笔一枝而去。自是𤣥学顿进,大定初,迎住京城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元至元中,赠无忧普济开明洞微真人。

汪仙翁单父惠冲,素好道,大定间有蓝缕道人,自称汪姓,来止其家,冲供养无缺,忽一日,发狂奔,坠城南井中,拯之已死,冲厚葬之,逾月,有人自汴京来,云汪先生寄书,致意冲以为绐,已置书檐隙,不发。明年,居室毁于火,书独无恙,冲乃发书视之,始知为纯阳吕仙翁也。开冡启棺,已空空矣。世传四月十四日乃仙翁诞辰,至期伺之,有白鹤翱空之异。

杨真人不知何处人,白日冲举后 真于费县之白云岩,大定中于扬州见之,寄还石像数龛。张信真乐安人,世以农桑为业,母尝梦一驭鹤仙人而娠,六岁读书,聪悟过人。泰和初,年十五,从父叅礼。大通为师,戒行精严,祛邪治病,大有灵异,后于天长观见天师授正乙盟威秘籙,赐号真人。年五十五岁,当昼凌空而去。

郭志空章丘人,别号超。然尝遇异人传授秘法,遂长坐不卧,吐纳运气,或化为灵风,或涎为玉液。章宗时,召见,赐金冠锦服,道号长春真人。

李 □济南人慕临安山水之胜,往游焉,憩净慈寺,见青衣道人林下劚笋,□揖而问焉,道人曰:「尔来可共食」。因燃火烧之,□食之甚美,道人忽不见□,自觉身轻,不复饮食,后入青城山乘云仙去。李颐真昌邑人,仕为武略将军,性好道,弃官隐于青石山,名其园曰岁寒庵。日守休值刘长生过其园,以𤓰殻题石壁曰「遇仙园」字,至今不灭。

披,云真人平度人年十二,从刘长生学道,天性敏慧,道行淑真,后羽化于终南山,偈曰:「喝散迷云,驱回宿雾,万法无私,千峰独歩」。其徒以事闻,诏赠披云真人。

宝峰僧峄人杨姓,名守忠,出家为寳峰寺僧,有戒行杖锡游诸名山,多所证悟,及老,退居寳峰,一日登坐自喝曰:「六十九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翻身跳出万重闗,惊起泥牛耕海面,端坐而逝。敖 亨字虚明,任城人。先是,有汴僧福安居任城寳相寺,倚树而化亨,其后身也,人皆呼为安山主,年十三,受戒具师事郑州普照寳,和尚苦行有年一日,于云堂闻打板声,霍然证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面门着箭咄寳公。深契之后,出世五坐道场,诏住庆寿寺,复主少林法席。兴定己卯,寂逝,闍维时熖如莲花,目睛不壊,儿时圆珠隐额至是,烁然飞去。

丘处机栖霞人,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修全真学于昆嵛山,师事王重阳,为七真之最,太祖特诏求之,乃与弟子同往雪山,见太祖大悦,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之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祷之即退舍,㑹旱祈雨,期以三日,应果验,诏改其居为长春宫,赐号无为演道大宗师。尹志平字太和丘,长春弟子住,潍之玉清宫,长春应召侍行者十八人,尹居其首。太祖问道者三:微言启沃,诏赐清和。演道,𤣥德真人,撰述甚多,提掖后学,今玉清宫有清和仙迹碑。

范常真平度州人丘长春弟子,住州之上。清观境有狼噬人,常真黙咒遣之,人因称为狼范。后尸解去。

李志常,观城人,母梦神人授以玉兔,觉而有娠。及诞,瑞光照室异香。远闻长师丘长春学,修炼法。后世祖遣使召至大都,命为大济度宗师住长春观。一日,忽见五色云从东来,亟召徒众,属以后事,端坐而化。

何道柔河间,景州人。年十五,出家为道士,遇异人,指以海上七真,宜师事之,乃周游宁海,登莱、云光、望仙诸处,得与长春诸真人相印证,乃浩然而归聚徒,河北名流皆宗仰之

戴元歆修道于东䝉岩穴中得养生诀,兼精祈祷之术,世祖召见,赐紫衣,加号冲寂大师、知蒙山玉虚观事。

杨道真沂州人,尝仕宋为县令,闻苻离之败,知宋运将终,乃弃官为道士,遍歴蜀、广闗、陇之地,叅悟颇有所得。至元二十年,至峄州青檀山,尸解,诏赠通元希妙大师。

云,嵒子。博州人,名刘志坚。少事永昌王,凡使命多任之,有刘使臣之称,感异梦,弃家入道,拜郭志空为师,笃行不倦,居鳌山二十年。屡著灵异蜕,葬即墨之苇楼山,凌烟崓中。

真成子沂州人,俗名戎体。元师事马丹阳,受修真之要,性醇古简淡,博览群书,尤精于老、庄,居峄之清真观。至元间,召见殿庭,赐紫金襴,加号「中真大师」。

张仙公日照人,十岁即知慕道,十四歳入朝元观为道士,精修数十年。大德五年元旦,忽有白云绕庭,鸣鹤群舞,仙公即化去,今升仙桥是其遗迹也,号永寿真人

马灵真滕县人,又名了道,师事马丹阳弟子雷洪阳,得丹阳正𣲖游,至雪山,见洞谷幽竒,遂结庐于旁,服气导引后形,解仙去,其徒即于其地剏云峰万寿宫,号丹阳洞,同时羽人有王志,专号清明子,张志广号清虚子,杨志清赐号希丘真人,张志静赐号渊静大师,张志玉赐号通真大师,皆滕人也。或师洪阳,或师灵真,皆栖止洞之左右。

张志纯,㤗,安州人,号天倪子,居岳麓㑹真宫,道行超群,赐号崇真保德大师,授紫服。郡人王天挺赞之曰:「冰霜外洁,日星内炳」。又曰:「山泽之臞道,德之腴化」。时年一百二十岁。

徐世隆东平人,尝赋诗哭文文山,弃官入道,往来泰山,与天倪子游叅叩𤣥,要能逆睹未然。天顺间复至岱下,惟升𤣥观一老道士识之,其容貌如儿时所见云。

王嘉禄新城人,少入劳山,遇道士,教以五禽之术,乆遂不食,但以石为饭,或食松柏叶,渴则饮涧水,乆之,遍身生毛寸许。一日,思其母归,复火,食毛尽落然,食石如故,尝囊石自随,映日视之,即辨其味,著齿无声,如粉粢糕饵。后母死,复入劳山,遂不知所终

何。 老新城人,县东六七里有一茅庵,何老修行于此,独居数十年,毎夜焚香诵经,即有蛇虎来相拱䕶,庵后有积水,湾曰豢龙池,相传何老扰龙处。

葆光子,郭姓,章丘人,居城北女郎山之三阳洞,学炼神服气之术,自号葆光子。后仙去郝志隆,滕县人,尝因萃仲旧观经营为道院,未集而尸解,羽化之夕,月色如昼,祥风庆云,由西北而来。冉冉从东南去,万目共睹弟子。刘志渊竟其事,改观曰太清观。

鹿茂之泰,安州人。初,业儒后,以黄冠隠卜筑于徂徕山之二圣宫,味老氏言晩而玩易,题其所居曰贫乐」,岩、曰演易斋示期,羽化长清、杜仁杰为之撰碑。

李 坚号麻衣先生,来游长清,尝以药济人,或预告人,休咎无不验。年逾百岁,一日过石涧店,谓人曰:「某日,吾葬此」。至期果化去。

张仙招逺人,初为佣耘田,若有神助,后居罗山灯草涧絶谷,茹松柏,饮水三年,竟蜕化于罗峰絶顶。

王仙姑招逺人居县南十五里,日樵于野,不采而薪自集,后卒于樵所,乡人掘地将埋之,得石椁,题曰「仙姑之墓」,遂纳之于椁,立祠祀焉。

周祖师招逺人,世居埠头村,其父周太公入螺山采木,忽涧旁闻儿啼声,视之,见一虎在儿旁,逐之,虎忽不见,抱儿归育之,年十二,始能言,仍往螺峰山学道。其后与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张公、廖公同日升举。

陈 僧不知何处人,炼丹于安东卫之阿掖山石洞中,后破壁飞去,今名陈僧洞,以志其仙迹云。,天和子徐姓,胶州人,尝师李灵山,得秘传。元綂间隐居,即墨鹤山修炼功成,顺帝召见,赐紫襴衣入,明莫知所终。

周真人黄县人,年十五,投道士陆翁为师,不藉言诠,别有慧悟,已而为陆所逐,夜卧涧侧有虎,拥卫其旁,陆知之,转拜周为师,越数年,同游名山,莫知其迹。

广 恩贾,姓顺德,洺水人,夙有慧根,至元初,祝髪为开元寺僧游,歴名山叅访禅旨。后居临清净土寺,戒行精严,传法甚广,元帅路通深敬信之。至元中,赠䕶国兴理大师宝法宗菩萨。

志 德刘,姓东昌,聊城人。年十二,出家受戒具至二十尽得秘,乘世祖召见,辨难不绌,赐紫方袍,使主天禧旌忠。二刹三十年,一履一衲,敝弗易也。一夕,梦梵僧高座上,散花如雨,遂觉悟,因示微疾,趺坐而化,年八十八岁,闍维时舍利无算,诏建塔藏之,学士赵孟俯为铭。

正 宝俗名赵谭,长山人,投广教禅院。仁公剃髪,苦行焚修,无所开悟,乃遍歴齐、鲁、燕、赵,择师访友。元贞丙申,至五台,值太后驾谒文殊东台现圆光异相南台碑版,光鉴岩谷宝视之,心地顿开,归而成道。大德三年,钦授帝师法号。

大 行齐州人入泰山,草衣木食,行法华三昧感普多现身」,遂觉心眼洞明,见十方诸佛,犹如明镜中像。至元间,诏入宫阙,诏赐号「开国法师,常精进菩萨」

普 喜未详何郡人,身伟面黑,如梵僧状,德行髙迈,精究宗旨。至元二十五年,剏立江淮御讲之所,诏师主镇江普照寺,后示寂荼,毗舍利无数。高僧传称曰:吉祥佛,山东人也。

辩和尚不知何处人,尝至青州,创普照寺,世称青州辩和尚禅教,盛行北方二百馀年,燕、秦、齐、鲁之间入是宗者,皆其法。嗣有《青州百问》一卷。

海 印泰,安州人,居邹县大明禅院,功深悟道,一日,谓弟子曰:「吾幻身非乆住世,亲书偈毕,端坐而逝」。

善 道临淄人入大藏,信手探卷,得无量寿佛经,及住庐山,观逺公遗躅,豁然増思,后遁迹终南,又往晋阳,从绰禅师授经,入定七日,洞见本来,一日,谓徒众曰:「吾明日归去」。至日中,诵佛而逝」。

僧一庵北直怀来人,元末,卓钖于莱之大泽山,叅契真诠,授徒甚众。洪武初,一日示期登座,对众说偈曰:「生本无生,㓕本无㓕,太空浮云洪炉㸃雪」。言讫而逝。

通大师,姓名不详,洪武间尝往来于单父乡镇间,春夏耕锄,喜为人力作,不受值,人皆爱之,乆之,往来行人见逺近佣力者,皆若僧也,众悉惊异,僧遂去居曹之九塜寺,顾瞻殿庑頺甚,愿新之,乃杖钖行,丐至济河侧,有木长数丈,径尺馀,就商易之,商曰:「汝能肩之,吾即施汝僧」。谢讫,以钖扣者三,肩之而归,未尝辍步。今梁脊通木,懔即其木也,寺工成,又杖钖而去,不知所之。

禧 果寿,光人,八岁,随元兵至沙漠,投金山寺,依僧胜廸,廸甚器重之,已而胜廸死,南还。洪武十九年,上召见,画䇿定辽左,赐赉甚厚,后与法弟禧海偕游,至济南,住正觉寺。永乐元年,移住栖霞法胜庵,持行清严,老而弥笃,年九十歳坐逝。

麻衣仙赵,姓名,不传冬夏常衣麻,因呼为「麻衣。赵洪武中,隠胶州大珠山,石室辟谷得仙。今有朝阳庵遗迹。

去留馨范姓,胶州人,自㓜好道遇异人,授以辟谷导引之术,身轻如叶行住处,异香袭人人,因称为去留馨,终日行歌于市,洪武中,乘云仙去。

鞠 恩游僧,不知何许人。永乐间,居文登湾东寺,或禅坐累日,或日歴数山学士,与之游,讲论风生,能以符水济人。又精坚白同异之术,年八十馀,一日,整衣冠而卒,颜色不变。

继。 逹田姓,胶州人。自㓜出家戒律,精进妖妇唐赛儿闻其名,不敢入,州境胶,人赖之,一夕趺坐化去。

张三丰本贵州黄平人,永乐间,来隠青州云门洞,修炼不出,一日往游劳山居,民蘓现,礼之甚恭。三丰取担头耐冬花,一枝插现庭前,枝叶菁葱,经愈茂,至正月花发清艶,不凡分枝,移之辄萎死,葢上仙葩也。台按三丰一名,张躐蹋,尝考《黄平州志》在《三丰礼》。斗 注云:山东平州人,元末遣戍于此」。又尝见三丰墨迹,题曰晋陵,未详孰是。

史。 老嘉祥人,宣德间,修道焦城之牛山小洞中,有巨蛇䕶其洞口,山下平畴数顷,募人种粟,收获洞内,每逄雨雪,辄取饲群鸟。一日下山,谓人曰:「吾为某医」。牛去去辄不返,蛇亦无迹。后有人见于太和山中,旋失去,不知所之,今山下田犹名「史老湾」。

海上老人不知姓名,自言海州人也,生元至正甲辰,至成化癸卯,年一百二十岁。尝师异人,得摄形炼气之要,白发被额,颜色如童,来居济宁,辟谷导引日,惟啖枣数枚,或菜数茎,饮水少许而已。宪宗召见时馆指挥王瑄家,遂称王,士能敷对,称㫖,赐宝镪遣归,诸公问所以寿,对曰:「无术也。弟不茹荤,不娶妻,不识数不争气尔」。既还,居济十馀年,去游海上,不知所终。

巩道岩滋阳人,元刘长生弟子。成化中,居三清万寿观,一夕有神降,童子曰:亟扫殿内。明午,八仙至,道岩异之。次早潜匿三清供桌下,日停午,果有乞丐八人入殿内,望三清拱手,道岩趋出,跪恳仙术,因授书一卷而去,道岩习之,能呼风唤雨,拘役龙雷,后以搬运术授其徒吴道人,吴尝修天仙宫,一切匠役工价,令各随地自检所得银钱,正偿其值,其神异如此。道岩逝既乆,兖人或在淮、扬间遇之,始知其仙也。何志峤恩州人童时淳朴礼南昌刘仙为师,遂隐盘山,栖云岩,一日忽仙去,遗书示弟子:「口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蓝缕道人不知姓氏,成化间寓莱之凝祥观,终日取炉灰和成丸积之座隅。一日辞众,曰:「来春此地人疫得吾灰丸可救」。遂去,不知所之。次年春,果疫,服丸即愈。

李守真滕县人,少游劳山,遇异人,授以修炼之术,还隐雪山,屡著灵异、成化间,微至京师,授太常博士,不拜,诏居显佑宫勘校道藏,主持法籙二年,恳还山,许之,赐号冲虚妙悟太极涵真,子李隐仙。任 山范县人,少好学,过目成诵。年十七,忽弃儒为酒家佣遇。纯阳吕翁授导引法,乃修炼于安平镇之显惠庙,或行歌于市,或醉,卧冰雪中,人呼为「任风子」。𢎞治甲子冬,蜕化庙中,今迎仙坊、升仙桥,皆其遗迹也。

赵天雷𢎞治中,修真于长清之洞真观,得正乙法,勘摄符咒,试之皆验,㑹岁旱,祷于南山,日乆不雨,邑令憾之,天雷,呼童子至前,掌中书一「雷」字,遣下山霹雳,自手中发,大雨如注,邑人异之,因名其山曰雷山,遗有风雷雨,三碑祷雨辄应,洞真观一名,神虚宫观之,东曰仙人台,即天雷羽化处也。李子真濮州人,通政著之子,正德辛未,著知平凉府,子真随之任,遇洪道士,授以异术,一日,子真月下闭门卧,邻人张氏见子,真行菼苇上,迫视之,不见。及门子真方睡,熟未起,越数年,羽化葬之日,郡人宋某见子真跨白驴西去。

元凝子高密人,年十三,牧豕海上,有道士佩剑,遇与药一丸赤如火,吞之,即随道士去,入青城山白龙洞,洞前积雪三四尺,凝处之若温,时敲冰濯足,涧中戏折涧竹,窍而吹之,作凤凰鸣。未几,道士去,独处洞中。一日,斸芝岩下,遇一白虎,握其尾跃上虎眷,走里许舍去,尝往来吴越间,人问姓名不答,迫之以指就案,书元凝二字,题诗赠人,运笔如飞字,类霆书鬼篆,多不可识,后道士复㑹偕入琅琊山,不知所终张道人不知何处人,自言姓张,来住劳山上清宫,貌如少壮,而歴叙所经,皆百年以上事,人未之信,一日募修东岳庙雷石灰数千筋,急切不能办,张募之某嫠妇家妇以贫辞,张曰:汝家门前槐树旁有灰三千筋,何云无也?发之,果如其言,或问:何以知之,张笑曰:渠先祖建楼所,馀吾见之,其家不知也。凡事颇能前知,有问之者,佯狂不答。

仙桐道人嘉靖初,有道士游曹州定清寺,敝衣垢面,恒如醉狂。寺有枯桐,为僧所伐,止存朽根,道人抚摩之。噀水者三趺坐根上,曰:「此树再生」。僧众莫顾也。至夜半,闻歌曰:「木有根兮真可惜,上天下地㳺八极」。诘旦视之,已失所在。越三日,枯根顿发逾月,枝叶扶疏,经年围至五六尺矣,不详其名,谓之仙桐道人。

牛 仙不知姓名。卜居文登东南平山之阳,栖息茅庐中,冬夏不易衣,出骑一青牛,居山常数日不举火制。丹成山前遂产参,取汁。和丹服之,与一童子俱飞,去其牛饮参,遗汁亦随仙去,山人称为「牛仙」,因以名其山。

耍 子㓜从师修真于登郡之万寿宫,遇异人,止宫之窑,师不为礼,私食之,异人授以术,㸃铁成,金师觉异人遁去,耍子沐浴趺坐,而化遗一履,是日,城西三十里有人见其赤一足逐一鹅,行曰:「烦寄吾师,吾寻异人去矣」。

萧道士莱阳人,纯谨无异能,但祷雨辄验。一旦端坐逝,是日有乡人如城者,遇之,涂问何往?曰:「游劳山至城,知萧已逝矣」。

赤脚王王姓不知所自碧目苍颜,常戴一笠,非布非绒,其光如漆,制式甚古,云是始冠时物。尝于文登为人力田,隆冬不履踏,冰上如平地,其行若飞,奔马不能及,问以长生,则厉色嗔词,俚不可解。八九十老人言童时尝见其貌,正如今日婴儿痼疾,抚摩即愈,有调笑下其裳者,童身稚肤,实全真子也,人欲师事之,已遁去,以其四时徒跣,故号「赤脚王」云。

颠倒李。莱阳李氏子,少遇异人,得仙术,遂徉狂弃家,尝依郭外墓所,昼乞于市,夜竖双足于树上而首向下,因称为颠倒。李后过吴沽河,遇群盗盗,戏问之,李曰:「尔辈死期至矣」。盗怒,诘之曰:「尔何时死?」曰:「即死」。群盗殴毙之沙洲中。无何,官兵追盗,擒之。居人舁李尸具棺,葬沽水侧,后有见之者,发墓唯空棺云。李真人不知何处人,住平度云台观,日久后坐化石岩下,经二十馀年,皮骨不朽。尚书赵焕题曰「李真人蝉蜕处」。

斑 仙名全真,居招远,螺山最高峰,石洞巉险,人迹罕到黄邑,一孝廉,应公车斑与别曰:「公此行必㨗,南宫令某邑,余当过而问焉」。孝廉行后一日斑集,常供薪,未者数十人,告之曰:「余当去矣,洞中数年,无以为报,惟祈诸公以清净为心,不争为福」。言毕逝,人遂葬之山上,孝廉果成,进士授令两月,斑造访焉盘桓,数日辞归,迨入觐,过里,始知斑乆化去,开圹视祇,空棺双履而已,后建祠山巅,曰觉观,名其洞曰斑仙洞。

柏 颠新城人,㓜不娶,薄游江湖三十年,有异术,能于暗中嘘气作光巨石数十人莫能动者,辄手移之,鸡过其前则命之舞。又能使人作异梦,闭斗室中烧丹,未及期而母启之,鼎遂焚,柏惊仆其旁,既苏乃颠,后不知其所往。

于半仙居淄川城西冶头店,性质朴无伪,家有铁拐,仙人画像于日具香纸斋奉,阅数岁常蚤起,赴县役,天尚昧,中途见一人,宛然所供画像,曰:「非吾李仙师乎?」遂恳切求度曰:「汝随我行,慎勿开目」。须臾至一处,开目视之,则波涛拍天,浩无畔岸,乃东海滨也,惊怖告归,乃与之金,旬日抵家,年至九十,无疾而终,因谓之半仙。

劳山道士即墨劳山中,多一二百岁人。高密张生读书道观观,有老道士,形容怪丑,执樵苏之役,张意忽之一日,张为其徒说《易》道士窗外,呼曰:君所述,皆俗说。试叩之,名理出人意,表生受其学,遂以说《易》擅东方

许。 朴濮州人得辟谷术,数日不饮食,颜色如常,栖东阿山中,谭大司马聘至京,与语不合,辞之归,曰:「翁老而面赤,好动徤于房欲,必有授以吐纳之术者。晓起试,看溺器中溷汁,是遗精也,恐一旦火发,救之迟耳」。后数月,谭卒朴入山愈深,不知所终。

王 敕,字云芝,歴城人,尝读书卧牛山寺,见火光发之,得异书敕,中夜焚香展诵,能通天彻地,御风出神,知未来休咎,所在多竒迹焉。

杨 生歴城诸生,喜谈神仙,居龙山镇,儿夜啼,生剪纸为二月口吹上升,使二月相鬬,娱儿以止啼,百里内皆见之,巡抚某知为仙术,秘访之,问尚有别术否?生举所檠茶泼之阶前,水暴长,若降雨然,呼以仙师送之归,后数日,复访之,已携妻子去,不知所之。

马真一初居华山人,于𢎞正间见之,已百数十歳。万歴末游辽左,天启乙丑来登州,栖迟十馀年,预识郡变,多隐语,皆后验

箨冠子自名九一,崇祯甲戌,栖息于曹之天齐庙,手注阴符,道德清净,三经明白,简易牵凿,为之一廓,已而知难将作,挟之入劳山,不知所终。

隋仙姑莱阳丁氏妇,持斋诵经,笃志清修。崇祯甲申正月十六日,至灰村南三里许,小山之阳曰:「此余归真处也」。娶薪为堆,姑登其上,嘱众举火,莫与之燃,乃环歩数匝后登,上蟠膝坐。未几火起,衣烬不灰髪如卷云,香霭腾空而逝。

张真子莫详里居,常往来莱阳灰村,已而卜静于菩萨顶石室中,凡三年一夕,嘱守庵道士勿酣睡,夜半风作,山壁震响,道人惊诘,已失真子所在,但有诗留石壁云:「孤峰云拥旧茅堂,二百馀年借此乡,今夜乘风入瑶岛,碧桃开处,姓名香龙飞」。甲申二月,上旬二百五十二岁,松笔道人张真子题雪。 簔不知何许人,浪游东土,自号雪簔人,目为吴人佯应之。好谈𤣥理,嗜酒,饮无算,赠以钱物衣履,遇贫者即与之,醉辄箕踞嘲骂,王公落落,不可一世诗。尚豪放,善作大字磨,浓渖数升,信手挥成,矫徤有势。今云门山有「大寿」,字在峭壁上,遒古轶伦,一弦琴世无传者,惟簔能谱之,后去不知所终。莲 庵始业农十八岁,披剃于掖之资圣寺,闭闗二十年,常入静,见水波盈前,诏其弟子曰:「连扫除天将两矣」。时烈日中天,不移时即大雨如注,年九十,结趺而逝。

文 净济宁人目有异光,能读经暗室中,恭证㣲言,神悟妙赜,号无尘,上人尝静坐,主黙能前知,扣之多不答,间出一二语,必竒中,人咸异之。后于普照寺建万佛阁敕赐藏经,庋阁上阁,东一室结趺,其中或日一粝食,或三五日,闭闗不通饮食,纯修三十年。正德中,预示化期沐浴端逝,僧腊九十年矣。知。 永阳信人有戒行,为僧众所推,城南十里有大蛇当道,行者患之,永向前以手按蛇蛇,乘风飞去。

宝 灯东阿,杨氏子也。二十出家居城北香山寺,叅禅诵经,颇通内典,持行清苦,时刻不懈。寿九十四岁,一日,沐浴更衣而逝。

涌空禅师俗姓,赵名天得,字礼之,宣府世将也,征战有功,累官游击将军,崇祯改元,弃职归沙门,驻钖新城,南闗之万佛堂茅椽,仅足容膝,师闭闗结趺,寒暑不易,对人无言,有问者,但云「念佛好」三字,庚辰,腊月寂化。

游 僧崇祯十一年,在南粮船中,行至临清,忽下岸,向人言曰:「世间好事,焚修第一人」。问其姓名,不答。随走至白家,圜内夜端坐口鼻,出火自焚,遍体金色击之有声,一州之人皆拜礼焉,随埋之,即其处筑土山,高三丈许,建菩萨殿,奉香火不絶。

《皇清》。

金邦宁滋阳羽士,素居《三元庙䖍》诵《太上真经》,年六旬,馀一日,忽徧辞邻里曰:「上帝召我,某日当永别矣!」或笑其狂惑,至期,果沐浴,更衣,捧经,持杖端坐而逝,五月不仆,远近观者如市。

赵来祥直𨽻广平人,住新城县北闗真武庙五十馀年,持行勤苦,毎夕诵经,有巨蟒伏门外,如听经状,闻钟鱼声辄至,诵毕,道人必施食驯扰之人,以为清修所致,康熙间,坐逝。

大 空德州人居卫河西五里观音庵,碌碌未显。中岁走五台叅禅,憬然有悟,精修戒行,时举般若秘义以示人,人不之解也。顺治五年元旦,雪初霁,村人见庵前无行迹,启户视之,趺坐,禅床玉箸,双垂至地,观者咸瞻礼赞颂之。

道。 忞广东人初投青州府法庆寺为僧法,号「木陈坚,持戒律𣲖衍。临济正宗后住四明之天童,诏山开堂说法,弟子常至千人。顺治间, ,赐紫衣,加号𢎞觉禅师。

宝 如文登人于姓子鋭志修行,契心内典叅报恩东莲柏山诸名者,得临济宗旨,成大知识。顺治十三年,振录还东,建法源禅院于黄县之小河,登坛说戒,绍续薪灯有《语录》三卷

普庆庵老僧庵在博山县城内,原系孙氏香火,陀僧修持无别长,惟朝夕诵佛声千句,一日,早起,沐浴更衣,呼侍者曰:「好语主人,吾去矣!」遂趺坐而逝,壁间有一偈云:「这个臭皮袋,撇下无罣碍,洪炉烈熖中,明月清风在」,惜亡其名。

祖 珍卓锡,泰山西麓之普照寺,不言所自息。影禅庐,聚经典数千卷,澄思密探彻悟,真宗栖迟于岳色,溪声之间,心迹双清,翛然自远。寺前一石,题之曰「界尘石」,名流往访咸比之远公莲社,云「年七十馀化去」。

观。 公明季隐者,问其姓名不答,一日题诗有「观公」二字,人以是呼之,其学浩传无涯,阴阳医卜,靡不精妙,偶至费县之,其山见古寺颓废,遂卓钖山下,风雨虎狼,莫能侵害,人异之,共为结庵身,实心空所得,愈进临寂,自冩其像,合掌端坐而逝,有语录一卷,存于寺。

山东通志卷三十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