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巻八

圻封志

国家建极。

燕京丕基永固,披设都之成轨,采胙土之遗风,东西朔南,无逺勿届,矧其近在侯甸者哉?粤自邃古,以逮有明,天子一圻列国,一同河山带砺之雄,亦旣代有兴置矣!然而昊顼之墟,标诸奄濮,勲华之宅,纪在陶姚,以至元子之锡田,太公之赐履,迄今传述不衰,盖惟有德者为足尚焉。帝迹侯封,揽巻可得,握纲纽而树屏垣,是亦治典之所考镜也,作《圻封志》。

帝圻凡帝王设都之地,尊为帝圻,㑹归之义,先于众建也。至诞降之祥,发迹之异,凡史书有可㨿者,皆采而辑之,以资博闻焉。《旧志》阑入萧、梁,以南兰陵为北兰陵,是又不知论世之本者矣。

大庭氏伏羲之后,继女娲氏而有天下,都于曲阜。《帝王世纪》:女娲氏殁大庭氏王有天下,亦曰朱颜氏《尚书大传》并《通鉴外纪》云:「大庭氏之膺籙也,三辰增辉,五鳯异色」。《绎史》云:「自女娲氏至无怀氏,凡十五《传》,皆袭庖羲之号。《路史》谓大庭诸氏皆在伏羲前。又伪《三坟书》以为皆伏羲臣名,尤不可从也。《左传》,鲁有大庭氏之库。杜《注》云:大庭,古国名也,炎帝始居大庭」。《太平寰宇记》:曲阜县,春秋之鲁国,其地古大庭之墟。《华阳郡国志》:神农自陈徙都曲阜,昔为大庭墟,有大庭之库存焉。详古迹。

赫胥氏,伏羲之后。大庭氏五传为赫胥氏崩,葬于阳邱今章邱县临济镇东,故朝阳城内,相传有赫胥氏陵,见邑志详陵墓

有巢氏又曰:「大巢氏、伏羲之后,大庭氏十传为有巢氏,居石楼山。《遁甲开山图》云:石楼山在琅邪,昔有巢氏治此山南。按琅邪郡为今沂、莒二州地。考《莒州志》载有石牟山,为昔有巢氏治,卽石楼山也。详《山川志》。

炎帝神农氏姜,姓少典氏之后。《史记》作「少典子」。母曰:「安登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代庖羲氏而有天下,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始制耒耜,敎民稼穑,故曰神农。初都于陈,徙都曲阜,在位一百四十年。传帝临魁,帝承帝,明帝宜帝来帝里帝榆罔,凡八传按《通鉴外纪》炎帝八世《帝王世纪》,帝承在帝临之上,路史分临魁为二人。又帝柱帝庆甲帝、节帝、茎帝克帝戏、帝器帝祝融共十六帝,今依《外纪》。又按「帝里」或作帝哀」,亦作帝居末帝。「榆罔」,《汉书》作「参卢」。

黄帝,轩辕氏公孙,姓有熊国君之子,生于寿邱今曲阜。《宋史》: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以轩辕黄帝降于延恩殿,谓曲阜之地名寿邱,帝生于此,因改曲阜县曰仙源,详建置,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代神农氏而有天下,都于涿鹿,生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凡十二焉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嬛、依,凡十二姓

少昊,金天氏、己姓,黄帝之孙,按通鉴外纪,黄帝元妃,螺祖生昌意、元嚣、苗龙,次妃女节生休及清阳三妃。彤鱼生挥及夷鼔。四妃,嫫母生苍林,禺阳、馀子无考、休嗣帝位,昌意乃颛顼之祖,元嚣乃帝喾之祖,青阳乃少皥之父,少昊继帝休而以金德王天下,史记谓靑阳卽少昊,又云元嚣是为青阳,当是误也。又皇甫谧及宋𠂻皆云元嚣、青阳继黄帝位者,亦仍前史之误。当黄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按《路史》,穷桑本在雍、梁之域,今兖州府城北亦有穷桑社。国于青阳,故又号青阳氏。能修太皥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曰金天氏继黄帝而有天下,都于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年一百岁崩,葬云阳山。在曲阜县东北贰里。

颛顼,高阳氏姬,姓黄帝之曾孙,按《史记》云:颛顼帝系黄帝之孙,父曰昌意,母曰女枢,感瑶光贯月之祥,生帝于若水。考《通鉴外纪,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则系黄帝之曾孙也。年十岁,佐少昊二十卽帝位,以水德王,继金天氏而有天下。初国高阳,故又号高阳氏,都于帝邱。今东昌府西直𨽻大名府东,皆是。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七岁,崩,葬濮阳。皇甫谧云:帝邱,地名,今东郡濮阳是也。按一綂《志》,大名府滑县东北七十里土山村有帝邱城,春秋时卫成公迁于此。又开州城东二十五里有颛顼城,亦名东郭城,云是颛顼古都有颛顼陵。又临河废县东北三里亦有颛顼城,未知孰是,今聊城县西北,相传亦有颛顼陵,详见陵墓要之,东昌之西,大名之东,皆古濮阳地,卽帝邱地也。

帝尧陶唐氏伊祁史或作「耆」姓,黄帝曾孙,帝喾之子,母曰庆都,又曰陈丰,孕十有四月,生尧于丹陵。帝摰在位尧,年十五,封为唐侯,国于陶邱今定陶县,故曰陶唐氏以火德王,继帝喾而有天下,都于平阳。在位七十年,年百十有七岁。崩,葬谷林尧陵在今曹州府。详见古迹、《秩祀陵墓志》

帝舜有虞氏、姚姓、虞君幕之后《本路史》。父瞍母握登,生舜于诸冯之姚墟今濮州歴山下有姚城,耕于歴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俱济阴地,今定陶县西南,就时于负夏《水经注》云:「卽瑕邱。今观城,县别有负瑕村」。,年二十以孝闻,三十徵庸摄尧政。二十八载,尧崩,继尧而有天下。在位五十载,年百有十岁,崩于鸣条。

商王,成汤子,姓名履。帝喾,次妃。简狄生契,封于商。传世十三,曰天乙,是为汤伐。夏而有天下,都于亳。在位十三年,崩,葬济阴今汤陵在曹县南二十里。详《陵墓志》

西汉高帝,姓刘,名邦,沛之丰邑人也,为泗上亭长。秦二世元年,起兵于沛,灭秦,诛楚,项羽诸侯王共劝进,乃卽帝位于泛水之阳在曹县界,今称受命坛,国号汉都于长安,在位十有三年。

孝哀帝,高祖八世孙,名欣,定陶王康之子。成帝无子,立为皇嗣。旋卽帝位,尊定陶王为恭皇,母丁姬为帝太后,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傅、丁二后墓在今定陶县西左山。

东汉光武帝高祖九世孙名秀。父钦,为济阳令今曹县、定陶皆系汉济阳县地,生帝于县舍。其后起兵诛王莽卽帝位,都于洛阳,是为东汉世祖。在位三十三年。

孝安帝,世祖四世孙,名佑清河今临清、博平等地王庆之子。帝在清河,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年十岁,延见禁中,和帝尝称异之。延光元年,殇帝崩,邓太后立之,是为安帝。尊清河王曰孝德皇,母为孝德后,清河之墓曰甘陵今临清州河西十五里有甘陵耿贵人,墓帝生母也。蜀汉昭烈帝,名备,孝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帝祖雄尝为东郡范令,父𢎞未仕,早卒。灵帝末,帝从太尉朱隽讨青州黄巾贼有功,授中山安喜尉。寻罢后,募兵讨董卓,除下密丞,迁高唐令。中郎将公孙瓒表为司马,领平原相。建安元年,进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今德平县有帝观莲台,汉平原境也。详古迹志。寻以左将军领豫州牧。二十年,权荆益二州牧。二十四年,进位汉中王。二十六年,魏、革、汉诸臣咸劝进,乃卽位于成都。在位三年。宋太宗姓赵,名匡义,太祖母弟。建隆元年,领泰宁军节度使今兖州属。开宝九年,遵杜太后遗命继太祖卽帝位,改泰宁军为袭庆府。

英宗,名宗实,太宗曾孙,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卽今濮州。仁宗嘉佑七年,立为太子,领齐州防御使。仁宗崩,卽帝位,升齐州为兴德军。

按旧志所载帝迹,略汉、宋而采及齐、梁并及梁之宣帝考。齐、梁系出兰陵,乃南兰陵也。《通鉴》载齐高祖萧道成为汉御史大夫,萧望之之后。望之,北兰陵人。今之峄县传,十二世为淮阴。今整渡江居晋陵,武进时侨居江左者,皆置本土地名,加以「南」字,于是武进为南兰陵。至刘宋,诏侨置土名,不得加「南」字。整三《传》为刘宋右将军,承之卽高祖父也。分支南徙,发迹殊疆,牵附及之,所未安矣,故略而不书。

附后徽。三代之世,天子娶于诸侯,如齐纪二国,徽音嗣续,载在史书,无庸备志。兹从汉始,非正位中宫者不得与帝并尊,故妃嫔追封,附见陵墓。古迹志至列国夫人采其贤者,载《列女志》。

汉高后吕氏,名雉单父人今单县。其父吕公善相识,高祖于微时以女妻之。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生惠帝。及惠帝崩,临朝称制八年。

汉宣帝后许氏,昌邑金乡人,卽今县父广汉,为暴室。啬夫当宣帝微时,以女妻之。及卽位,群臣欲以霍光女为后,帝诏求微时故剑,乃喻上指,因请立许为后。后当娠,病霍光妻显,赂女医中,毒而崩,谥曰恭襄皇后。汉成帝后许氏,平恩侯许嘉之女,广汉之从孙女也。元帝伤恭襄太后居位日浅,而遭霍氏之害,乃选嘉女为皇太子妃。成帝卽位,立为后。后以姊谒诅咒事觉,坐废。

汉献帝后伏氏,名寿,琅邪东武人今诸城县,大司徒湛之八世孙,不其侯完之女也。帝迁长安,时后入掖庭为贵人。兴平二年,立为后。

晋惠帝后羊氏,泰山南城人今费县祖瑾,父元之,大安元年,立为后。

东晋安帝后王氏,琅邪临沂人今沂州父献之,母新安愍公主。后以太元二十一年纳为太子妃。及安帝卽位,立为后。

刘宋世祖后王氏,临沂人。元嘉二十年拜武陵王妃。世祖卽位,立为后。

刘宋明帝后王氏,临沂人。元嘉二十五年,拜湘东王妃。及卽位,立为后。

明宣宗后胡氏,济宁州人。父荣,为锦衣卫百户,永乐十五年选为太孙妃。及宣宗卽位,立为后。后以无嗣,让位于孝恭孙后。

明宣宗后孙氏,济南邹平人。永乐时,与胡后同选,入侍太孙。宣宗卽位,胡立为后。后时为贵人,生英宗胡后。让位中宫,英宗立,尊为孝恭皇后。

封建《王制》:凡胙土传世者,始得称为侯封。其馀虽曾膺爵土之名,而未尝歴享国之实者,概不敢入。至三代之附庸,两汉之功臣、恩泽侯,亦得并列。以其载盟府之藏,而兼重以神明之胄也。

唐、虞、三代。

《风姓》,太昊伏羲之后。《左传》曰:「任宿须」句颛臾,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周为鲁附庸,至战国时犹存,见《孟子》,今济宁州

宿《风姓,春秋》隠公元年盟于宿。庄公十年,宋人迁宿,今东平、郓城之界须句风姓》太昊之后。《春秋》鲁僖公二十一年,邾灭须句,须句子奔鲁。今寿张县西北有须句城、颛臾风姓,太昊之后,周为鲁。附庸,详见《论语》。今费县有颛㬰城。

姜,姓。炎帝神农之后,国于淳于。《春秋》「桓公五年,州公如曹。《左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不能自存也。地入莒。齐桓公合诸侯之师城缘陵而迁杞焉。淳于在今高密、安邱二县地。杜《注》误以定陶为古州国,盖淳于公所如之国也。

《纪》姜姓,炎帝之后。当周夷王时,尝谮齐哀公于周王烹哀公,故《齐纪》世仇」。《春秋》庄公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四年,纪侯大去其国,纪亡地入于齐。今寿光县有纪台城。

姜姓,炎帝之后。周为莒附庸。《春秋》隠公二年,莒人入向。宣公四年,伐莒,取向。盖向已为莒所灭,而鲁取之也。今莒州东有向城。

姜姓,炎帝之裔。武王封之为鲁附庸,在今嘉祥县南十五里青山左甲父姜姓,炎帝之裔。《左传》甲父氏之鼎」。《汉书》昌邑县有甲父亭,今金乡县。炎帝之后,一曰灌檀,在今滋阳县境

姬姓,黄帝第十子,封于榺,后以地为姓,今榺县详后黄帝之子,封于清,是为青阳,语见路史。今堂邑县、薛任姓,黄帝之后。奚仲为夏禹掌车服大夫,受封于薛,后迁于邳。至商仲虺为汤左相,复居于薛周,封以侯爵,至献侯始朝。鲁见于《春秋传》。襄公定薛公比惠公夷,后为楚所灭。今滕县南有薛城。南燕姞姓,黄帝之后,伯鯈始封。南燕见绎史。今曹县北有燕城

姞姓,黄帝之后。至周,改封于蓟,封尧后于祝。见戴《记》:今禹城县过,依姓,又作「猗」。黄帝之后,夏寒促处其子浇于过,今掖县有过乡,又有过亭。奄。嬴姓,少吴之后,始祖翳为东方夷国。周武王伐奄,卽此。成王践阼,迁其君于蒲姑,以其地封元公子伯禽,是为鲁国。详鲁《汉书》,古奄国卽鲁之奄里。

己姓,少昊之后,《世谱》作嬴姓。又高阳氏后亦有莒国,系曹姓,至周灭曹姓之莒,以封己姓之。「莒」本夷君,无「谥」而有号。自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十一传至兹丕公」,始见于《春秋传》。「纪公渠邱公、黎比公著邱公、共公郊公、莒子狂」,后为楚所灭。「都」于「介根」,《汉书》作「计斤」。今高密诸城以至莒州,皆其地。

己姓少昊之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详阙里志,卽今郯城县。爽鸠氏。少昊之臣。齐晏子曰:昔爽鸠氏始居齐,其后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凡齐地,皆是详建置。

陆终氏颛顼之裔封于陆乡,在平原国般县,今德平县豕韦氏颛顼之裔,陆终是生彭祖,彭祖生大彭氏,大彭生豕韦氏,卽三蘖之韦也。在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今观城县。

己姓,颛顼之裔,封于范后。党桀为汤所伐。《诗》云:苞有三蘖韦顾,旣伐昆吾、夏桀」是也。今范县。昆吾氏。颛顼之裔名樊者,封于昆吾,后党桀为汤所伐。今濮州有昆吾亭。

己姓,颛顼之裔。虞舜封豢龙氏,董父于三鬷,是为鬷夷。汤伐桀,桀退保三鬷。今定陶县有三鬷亭,寒妘姓,颛顼之裔,夏所封国。《左传》: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卽此。《汉书》北海平寿县有寒亭,在今潍县,鄅妘姓,颛顼之裔。《春秋》:「昭公十八年,鄅人藉稻,邾人袭鄅入之」。杜《注》:「在琅邪开阳县」。按开阳卽古启阳哀公三年城启阳,则鄅在昭公时并于邾,当哀公时又并于鲁也。今沂州北有开阳城。

逼阳妘,姓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逼阳,《春秋》襄公十年,晋㑹诸侯于柤,遂灭逼阳以予宋路。《史》云:晋襄母逼姞国,卽逼阳也,今峄县。

夷,妘姓,颛顼之裔。《春秋》隠公元年,纪人灭夷。杜《注》在城阳壮武县,今诸城县。斟灌斟鄩。曹姓,颛顼之裔。按绎史,陆终氏五世为斟姓,与韦、顾同封,其后为斟灌。斟、鄩二氏,夏之同姓国也。《通鉴》:太康畋于洛,表、羿拒于河,遂都阳。夏旣崩,弟仲康立,传子相迁于帝邱,依同姓诸侯。斟灌、斟鄩、氏后相在位之。八岁,寒浞杀羿,生子浇及●。至二十八岁,浞使子浇杀斟灌以伐斟鄩,弑后相于帝邱。时后婚方娠,奔于有仍,生少康臣伯靡,奔有鬲氏、寒浞、处浇于过处●于戈,歴四十岁。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众,灭寒浞,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使子季杼灭●于戈,复禹之绩。《汲郡古文》云:太康居斟鄩,相居斟灌」是也。考之诸书,《汉书》薛《注》,阳夏卽今太康县。《括地志》云:鄩城在洛州巩县。薛《注》:斟灌卽东郡观扈,今之观城县。太康都阳夏而依斟鄩后相都帝邱而依斟灌,则鄩城之在巩县,斟灌之,卽观城,各近王都为有㨿矣。乃《汉书注》云:寿光县有灌亭,卽斟灌国也。斟亭在平寿县东南,卽斟鄩国,在今之潍县。距阳夏、帝邱皆千有馀里,不可云依断,非故迹。按寒卽潍县,与寿光接壤,岂少康灭过及寒,卽以其地封鄩、灌二氏以镇抚之欤!备载之以侯博古者。

曹,姓陆,终之第五子,封于邾,从前世系无考。自周武王命曹侠仍居邾,为鲁附庸,侠生非非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夷父传弟叔。卫叔术生夏父,夏父生仪,父从齐桓公㑹盟有功,因爵以子传文公定公、宣公、悼公、庄公、隠公桓公至穆公,遂改为邹,后为楚所灭,今邹县。小邾。与邾同出曹侠之后。六传至夷父颜,有功于周,封其子友于郳,为鲁附庸友之。后郳黎来从齐桓公㑹盟,列于诸侯,谓之小邾子。自黎来之后,六传而并于鲁。今滕县东有郳城。

根牟本颛顼之裔,世居东夷。《春秋》宣公九年,取根牟杜。注:琅邪阳都县有牟乡,今沂水县。铸,陶唐氏之后。《春秋》襄公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铸。《汉书》:济北国蛇邱县有铸乡城,今平阴县。刘昭曰:周武王未下车,封尧后于铸,卽此。

姚,姓有虞氏之裔,今邹平县。

《路史》云有虞氏,帝子散封于濮,今濮州

虞舜之后,周时为齐附庸,《春秋》庄公十三年,齐人灭遂。《汉书》,济北蛇邱县有遂乡,在今宁阳县。《左传》云:夏有观扈,夏后、启五庶,俱封于卫,是为五观。《竹书纪年》云:帝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之,武观来归。今观城县。

缯,姒姓,《史记》作「鄫」路。《史》云:夏后帝杼,一曰松曼,是为帝舆。卽位五岁,征东海,伐三寿,乃封其仲子曲烈于鄫,至周,为莒所灭。今峄县西南有缯城。

杞,姒,姓侯,爵。初商汤王封夏少康之后于曹东之楼,是为杞。东楼公终殷之世,其名代不可考。周武王求禹,后得东楼公,复封于杞以奉夏祀,实今之河南。杞县《传》至武公,始见于《春秋》。僖公十四年,诸侯城缘陵而迁杞,卽古淳于国也。传靖公共公惠公成公桓公孝公文公平公悼公,隠公僖公闵公,哀公出公简公,后为楚所灭。

夏所封国左传》:夏后相娶于有缗氏。又僖公二十三年,齐伐宋,围缗。又邹衍子云:余登缗城以望宋都。在今金乡县。

郾,姓皋陶之后,今德平县,九河之鬲津在其境内。季萴氏。虞、夏时诸侯继爽鸠氏者详前。

子姓。《史记》:商王武丁封其子于宛,今高苑县。商王帝乙之庶长子,启纣封于微。今寿张县西北有微子乡,周武王改封于宋。蒲姑、殷、周之间,代逢伯陵为诸侯者,成王时作乱,灭之以益封。齐、汉为姑幕县,今莒州。卞,古卞《明国竹书纪年》云:汤伐有卞,今泗水县有卞城。

姬,姓侯,爵武王旣克商而有天下,封元公旦于鲁留相王室,命子伯禽就国,都曲阜,是为鲁公。卒,子酋立,是为考公。卒,弟熙立,是为炀公。卒,子宰立,是为幽公,其弟㵒弑之而自立,是为魏公。卒,子擢立,是为厉公。卒,子具立,是为献公。卒,子濞立,是为慎公。卒,弟敖立,是为武公。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共朝于周,宣王爱戏,立为鲁世子,是为懿公。括子伯御弑懿公而自立,宣王伐而诛之,立懿公弟称,是为孝公。卒,子勿湟立,是为惠公,生子息。及允惠公卒,子息立,是为隠公公,子翬弑之而立允,是为桓公。公卒于齐,子同立,是为庄公。卒,子般立。庆父杀般而立公子开,是为闵公。庆父复弑闵公,公子季友乃以齐师奉闵公之弟申入立,是为僖公。卒,子兴立,是为文公,生子恶。及视嬖,生子俀,公子遂杀恶,及视而立俀,是为宣公。卒,子黒肱立,是为成公。卒,子午立,是为襄公。卒,子稠立,是为昭公,卒于乾侯。鲁人立公弟宋,是为定公。卒,子蒋立,是为哀公,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卒,子嘉立,是为元公。卒,子显立,是为穆公。卒,子奋立,是为共公。卒,子屯立,是为康公。卒,子匽立,是为景公。卒,子叔立,是为平公。卒,子贾立,是为泯公。卒,子雠立,是为顷公。楚考烈王伐鲁,灭之,顷公迁于卞,卒于柯鲁亡。鲁自周公至顷公凡二十六世,共三十四君。今曲阜县卫,姬姓,侯爵,文王之子康叔封武王,封之于卫,歴牟伯考、伯嗣伯、康伯靖伯、贞伯顷伯、僖侯、武公、庄公、桓公、宣公、惠公、懿公,凡十四传。都于沫,故殷墟也,为赤狄所灭,国人乃立惠公之弟昭伯之子甲,是为戴公,庐于曹。戴公卒,齐桓公㑹诸侯之师城楚邱,立戴公弟毁,是为文公。传子成公迁于帝邱,传穆公、定公、殇公献公、襄公、灵公出公出公之父蒯聩入卫自立,是为庄公。出公奔鲁。卫人逐庄公而立襄公之弟班师。庄公复入卫,卫人杀之。齐伐卫,执班师而立公。子起出,公复自齐归于卫,逐起而自立。出公卒,庄公弟黔攻出公子而自立,是为悼公,传子敬公、昭公公子亹弑昭公而自立,是为怀公。公子颓,又弑亹而代之,是为慎公。传声公、成侯、平侯、嗣君、怀君元君君角为秦所灭。卫亡,卫自戴公、庐曹后始入东郡,凡二十二君,共一十七世。帝邱,今濮州。

姬,姓侯爵,文王之子振铎,武王封之于曹,都于陶邱,传太伯仲君宫伯、孝伯、夷伯,夷伯传弟幽伯疆疆,弟苏弑疆而代之,是为戴伯。卒《传》,子惠伯卒,传子石甫。公子武杀石甫而代立,是为缪公,传桓公、庄公、僖公、昭公、共公、文公、宣公、成公、武公、平公、悼公、悼公朝于宋,宋囚之。国人立其弟野,是为声公。平公弟通弑野而自立,是为隠公声。公弟露又弑通而代之,是为靖公。《传》子伯阳为宋所灭。曹亡,曹自叔铎至伯阳,凡二十世,共二十五君。今曹县。

滕,姬,姓。侯爵,文王之子叔绣。武王封之于滕,卽古滕国也。传十六世至滕侯,谷朝鲁始入《春秋》,其前世系无考。榖传》,宣公、孝侯、昭公、文侯、成公、悼侯、顼公、隠公」。又《数传至定公,卽考公、文公卽元公灭于宋。《竹书纪年》云「于越灭滕。未详孰是。今滕县。

姬,姓,伯爵,文王之子,武王封之于郕。《春秋》文公十二年,郕伯成奔其后,地入于鲁。今汶上县北有郕乡。

姬,姓子爵,文王之子。武王封之于郜,《春秋》桓公二年,取郜大鼎于宋,盖郜亡入宋。齐桓公城楚邱,以封卫,卽其地也,今城武县。

姬姓,周公之子,封于茅。薛瓒云:高平国昌邑县有茅乡亭,今金乡县。姬姓,周公之子所封地也。《汉书》:东郡燕县西南有胙亭,今濮州。齐,姜姓,侯爵。尧时伯夷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谓之吕侯。商末太公姜尚佐,武王克商,封于齐都。营邱,太公传子丁公伋。伋传,子乙公得得,传子癸。公慈母慈母传,子哀公不辰,纪侯谮之于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哀公同母弟山弑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复都临淄,卒,传子武公寿邱卒,传子厉公无忌。胡公子复入齐,杀厉公。齐人乃立厉公子赤,是为文公。卒,传子成公。说卒,传子庄公。购卒,传子厘公。禄父卒,传子诸儿,是为襄公。公子无知,弑之雍,廪人杀无知,国人议立君乃召公子小白于莒,立之,是为桓公。桓公卒,公子无亏立,国人杀之,而立公子昭,是为孝公。孝公卒,其弟潘弑孝公子而自立,是为昭公。昭公卒,其弟商人又杀昭公子而自立,是为懿公。国人勿与弑之而迎桓公。子元于卫立之,是为惠公。卒,传子顷公无野卒,传子灵公环。崔杼弑之,立太子光,是为荘公,杼又弑之,立庄公之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卒,子荼立,田乞废之而立公子阳生,是为悼公。鲍子弑悼公,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弑之而立平公。鏊乃割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平公。卒,子宣公积立。宣公卒,子康公贷立,田和迁之海上,食一城以奉祀。康公卒,吕齐遂亡姜姓。齐自太公至康公凡二十世,共二十八君。附田齐。初,陈厉公之子完,字敬仲,出奔于齐。齐桓公贤之,以为工正,因改陈氏为田氏,生稚,孟彛,彛生涽,孟庄庄生文。子须,无须无生。桓子无宇无宇,生武子开,与僖子乞乞事景公为相后,因诡立悼公,得专政。乞生子常,是为成子,弑简公,而立平公。常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白,白生悼子,悼子生太公和。迁齐康公于海上,求为诸侯。魏文侯为请于王,许之,乃立为齐侯。卒,传子侯𠟡卒,传子桓公。午卒,传子威王,因齐卒,传子宣王辟疆卒,传子泯王,地为淖齿所弑。王孙贾诛淖齿求泯王子法章立之,是为襄王。传子建为秦所灭。秦二世元年,齐人田儋自立为齐王,秦将章邯杀之。齐人又立儋弟假为王。田荣逐之,立儋子市。项羽分齐为三国,以市为胶东王,都卽墨,以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以都为临淄王,都临淄。荣杀市而自立,并取三齐之地,羽灭之,复立假为王。荣弟横逐假而立荣子广。汉王使韩信击杀之,地遂入汉为郡县。田横复自立,战败,逃于海岛。汉旣定天下,乃召横横至洛,汤自刎,田齐亦亡。

姜姓,齐太公支孙封,于鄣,为齐附庸国。《春秋》庄公三十年,齐人降鄣,在东平州。莘。古莘仲国,今曹县。旧作「莘县」者,误。

古国路史》云帝舜师单巻所居,故号单父国为单子国,今单县。古国名,今禹城县西

「{」或作「□」。春秋齐、宋盟处杜注:济阴蒙城县西北有古贯城,今定陶县。}厥《汉书》无盐东平。陆古厥国路史云:厥西,孔子所宰。今郓城、汶上二县间有厥亭,有厥氏。古,国名,春秋庄公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路。史云:沂之氶有蔇亭,卽古蔇国。今峄县。介,东夷国,春秋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杜注国在城阳黔陬县,今胶州。

鲁附庸春秋襄公十三年,取邿《汉书》,「任城亢父」县有邿亭,在今济宁州南六十里鲁《附庸春秋》隠公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今鱼台县有极亭。

鲁附庸。《春秋》「成公六年取鄟。又昭公二十六年,公㑹诸侯于鄟陵」。按鄟陵为莒邑,今莒州地也于馀邱鲁附庸。《春秋》「庄公二年,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邱

古牟子国,在今福山县境。齐献公灭牟迁于莱芜,《春秋》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是也。《汉书》,泰山郡有牟县。今莱芜县有牟县故城,在汶水东北。

齐附庸。《春秋》庄公十年,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今歴城县有谭城驿。《水经注》:「郭水出聊城东北」。《寰宇记》:「郭水南岸有郭城,春秋时郭公之墟也」。齐附庸。《春秋》闵公二年,齐人迁阳,今沂水县有阳都城。

齐,附庸。应劭曰:泰山郡肥城县,卽古肥子国。又寿光县有肥亭,亦云肥子国,未详孰是。古侯国,今黄县。有㡉故城。

姜姓,东方夷国,《禹贡》「莱夷作牧」,是也。或曰:汤臣莱、朱之后。太公初封于齐,莱侯来伐,与争营邱。《春秋》:襄公六年,齐晏弱,围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棠,莱邑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今黄县有莱城 ,按《旧志》载有卢昼、聊摄等国。考《左传》杜《注》,卢乃齐地,非右卢子国也。昼为齐下邑,聊摄二城,名皆非国也。又附以齐之孟尝、安平,赵之平原、望诸四君,秦之穰侯皆列于封建殿。周之末,夫郭靖君食邑于薛,《传》之孟尝,田单食邑于酅,赵胜封于武城而号平原乐毅,邑于观津而号望诸。秦相、魏冉以宣太后之弟,封穰、益陶,皆其国君,私与之邑,非天子所封,岂可厕于茅土之末?故去之。

西汉

齐国悼惠王肥,高帝微时外妇之子。六年,封于齐,食七十馀城,传哀王、襄文王则则无子。文帝乃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子见在为列侯者,乃立杨虚侯将闾为齐王,都临灾。安都侯志为济北王,都济北。初侯辟光为济南王,都东平武城侯贤为灾川王,都剧平昌侯卬为胶西王,都高密。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都卽墨。景帝三年,吴、楚反,胶西、灾川、济南通谋皆伏诛,除其国。齐王以朸与谋饮药自杀。帝怜其胁从非罪,乃谥为孝王,复立其子寿于齐,是为懿王。子厉王次昌为主,父偃所构自杀。齐凡四世,七十六年。菅侯罢军。 氏邱侯甯国一作「斥邱」营平侯信、都阳邱侯安以上四人皆悼惠王子,文帝四年封,景帝三年罢军。子庸奴,甯国子偃、信都子广,并以反诛。四年,安子匽坐出国界,降为司冦博阳侯就 被阳侯燕 稻侯定。 定侯越 山原侯国 繁安侯忠 云侯信牟平侯渫 柴侯代以上七人,皆孝王子

城阳国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入宿卫,诛诸吕有功,文帝封为城阳王。卒,传共王喜顷王延敬王义惠王武荒王顺戴王恢孝王景、哀王云云弟俚。新莽时絶城阳,凡十传一百八十六年。雷侯豨共王弟,武帝封,有利侯钉。 东莞侯吉。 东平侯庆利乡侯婴 运平侯记 山州侯齿。 海常侯福驺邱侯寛 南城侯贞以上九人共王子武帝封。麦侯昌 钜合侯发 昌侯差 费侯方 宓葭侯泽。 淯侯不疑。 东淮侯类 瓠节侯息。 彭侯强。 鳝侯应翟侯寿 庸侯馀 原洛侯敢 挟术侯昆景 挟厘侯爵。 朸侯让。 虚水侯禹。 拘侯贤以上十八人俱顷王子武帝封高乡侯休惠王子兹乡侯𢎞 藉阳侯显 都平侯邱。 东原侯山。 箕侯文。 高广侯勲 卽来侯佼。 庸厘侯谈 昆山侯光 折泉侯根。 博石侯渊 要安侯胜。 房山侯勇 式侯宪以上十四人俱荒王子宣帝元帝封石山侯元 都阳侯,音 参封侯嗣。 伊乡侯迁以上四人戴王子元帝封桃山侯钦孝王子成帝封

灾川国懿王志》齐悼惠王子也。初,文帝封悼惠王子武城侯贤为灾川王,志为济北王。景帝三年,贤与吴、楚同谋,而志坚守不从。帝嘉之,乃移志为灾川王,传靖王。建顷王遗思王终,古考王尚孝王,横怀王,交交子永,自志至永凡八世,一百七十四年。龙邱侯代。 剧侯错怀昌侯高遂 平望侯赏 临众侯始昌 葛魁侯寛 益都侯胡 平的侯强。 剧魁侯黑。 寿良侯守。 平度侯行。 宜城侯偃。 临朐侯农以上十三人俱懿王子,武帝封陆侯何 广饶侯国 瓶侯成以上三人俱靖王子武帝封北乡侯谭 广侯便。 平侯服 台乡侯畛以上四人,俱孝王子,元帝封

济北国贞王勃高帝孙,淮南王长之子,初济北国,系齐悼惠王子兴居所封。文帝二年,兴居以功大赏薄怨望,有罪自杀,国除入汉。十六年,复封悼惠王子武城侯为济北王。景帝三年,吴、楚反,以书招志与勃二王不从,景帝嘉之,乃徙志王灾川,而勃以衡山王徙为济北王,传成王。胡胡子寛有罪,国除。勃传凡三世,六十七年、安阳侯乐贞王子五㨿侯臞邱。 富侯龙平侯遂 胡母侯楚以上四人俱成王子,武帝封

梁国孝王武,文帝子,初封淮阳王,梁国都睢阳,而兼有山阳、济川、济阴、济东等地,在汉初最为大国。高帝封彭越为梁王,都于定陶。十一年,杀彭越,立子恢为梁王。吕后七年,徙恢王赵而封吕产为梁王。诸吕诛地入于汉。文帝二年,封子楫为梁王。十一年,堕马死,乃移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比初封之国,更为广大。景帝中六年,分梁为五,尽立孝王子五人为王子买嗣。梁都睢阳,而以明为济川王,彭离为济东王,定为山阳王,不识为济阴王,皆及身而止,后不复封。贳乡侯平中乡侯延年。 黄侯顺 平乐侯迁 甾乡侯就以上五人,俱梁敬王定国之子,元帝时封。

清河国哀王乘景帝子,以中三年封立,十二年无子,国除清河国刚王毅文帝子初封于代,武帝元鼎三年,徙于清河。传顷王阳阳子,年凡三世,四十八年。鲁国共王馀景帝子前三年,自淮阳徙封于鲁,传安王光孝王庆忌顷王封文王睃,无子,哀帝建平三年,立睃弟郚乡侯闵为鲁王,自馀至闵,凡六传一百六十三年广戚侯将。 郁根侯骄。 西昌侯敬以上三人俱共王子,武帝封。兰褀侯临朝。 容邱侯方山。 良成侯文德以上三人俱安王子昭帝封昌虑侯𢎞平邑侯。敞 建陵侯遂。 山乡侯管 合阳侯平建阳侯咸 承乡侯当 东安侯强以上八人俱孝王子宣帝封郚乡侯继爵鲁王建乡侯康 新阳侯永以上三人俱顷王子,成帝封胶西国于王端景帝子,以前三年封立,四十七年无子,国除

胶东国康王寄,景帝子,以中二年封淮南王。安谋反,寄私作战守,具备淮南之起。及吏治淮南事,辞侵及寄寄,于上最亲,意不自安,发病而死,因有过不敢言,置后上知寄有长子贤,母无宠,少子庆母甚爱幸,乃立贤为胶东王,奉康王祀,而以庆为六安王。王故衡山地贤立,是为胶东哀王,传戴王通、平顷王音共王授授,子殷国除。自寄及殷,凡六传一百五十八年、皋,虞侯建。 魏其侯昌。 祝兹侯延年以上三人俱康王子武帝封温水侯安国哀王子昭帝封乐望侯光 柳泉侯强以上二人俱戴王子,宣帝封羊石侯回 石乡侯理 新城侯根顷王子元帝封上乡侯歙 密乡侯林 平城侯邑 乐阳侯获 顺阳侯共。 昌乡侯宪 乐都侯欣以上十人俱顷王子成帝封陵石侯庆 临安侯闵 徐乡侯炔。 堂乡侯□以上四人俱共王子,成帝封新室,始建国徐乡侯炔举兵诛莽,不克,死之

齐王闳武帝子,元狩六年封,八年薨,无子,国除昌邑哀王髆武帝子,天汉四年封,传子贺。昭帝崩,徵贺为嗣,仍废归国,凡二十四年泗水国思王商景帝孙,常山宪王舜之子。武帝元鼎三年,封为泗水王。都郯传哀王。安世弟戴王贺,贺传子勤王综,戾王骏,骏子靖。自商至靖凡六传一百五年于乡侯定勤王子元帝封昌阳侯霸戾王子成帝封

高密国哀王𢎞武帝孙,广陵厉王胥之子,宣帝本始元年封传顷王章怀王,寛寛子慎,凡四传八十二年。卑梁侯都。 胶阳侯恁。 成乡侯安 武乡侯庆 丽兹侯赐。 安邱侯常以上六人俱顷王子,成帝封东平国思王宇宣帝子。甘露二年,封为东平王,都无盐子,炀王云坐祝诅废。平帝元始元年,复立云子开明为东平王。三年卒,无子,立开明兄子匡。时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义举兵诛莽,奉匡父信为天子,兵败,为莽所杀,凡四传五十一年。栗乡侯䕶 桑邱侯顷 桃乡侯宣。 富阳侯萌 西阳侯并以上五人,俱思王子成帝封。严乡侯信 武平侯璜 厘乡侯裒。 昌乡侯日 新乡侯鲤。 春城侯允 陶乡侯□以上七人俱炀王子平帝封金乡侯不害。 西安侯汉 伊乡侯开 乐安侯禹以上四人俱炀王孙平帝封

定陶国共王康元帝子。初,宣帝于甘露二年,封其子嚣为定陶王,三年,徙封于楚,地入于汉,为济阴郡。康于永光三年封为济阳王,都山阳。至成帝河平二年,徙王定陶仍为定陶国。康子欣,成帝徵入为皇太子,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继共王后。及欣卽位,是为哀帝,追尊共王为恭皇,立庙京师,徙景王信都定陶地,仍入汉为济阴郡。

附诸王侯:旧志:诸王子侯总叙于王国之后,参互错综,难于披览,今各从其王国而统系之。其有曾经封国于东省之地而因事迁改,或他国王子为侯而寄用东省之地名者,则总括而附见于后。又按汉高、白马之盟,非刘不王,子孙世守,未尝有改。惟高帝四年封韩信为齐王,五年,徙封于楚,封彭越为梁王,都于定陶。此未定制之前,刘、项纷争之㑹也。至高后封张偃于鲁私,吕禄于梁,异姓封王,实乖汉制,旧志备列,今援盟典以削之。合阳侯喜高帝兄初封代王,以不能御边,降为列侯。传子广,高帝十一年,封为德侯。琅邪王泽高,帝从祖昆弟,初封营陵侯,以击陈豨功封琅邪王。文帝元年,徙王于燕。宛朐侯执高帝侄,楚元王交之子,景帝元年封,三年反诛。乘邱侯将夜景帝孙中山靖王之子,武帝时封。爰戚侯当猇侯起以上二人,景帝孙。赵肃王子武帝封、朝阳侯圣。 平曲侯曾武帝孙广陵厉王之子,宣帝封兰陵侯宜广陵孝王子元帝封阴平侯回承乡侯閟以上二人,宣帝孙楚孝王之子成帝封郚乡侯光 新城侯武以上二人楚孝王孙平帝封乐平侯忻宣帝孙淮阳宪王之子,成帝封。高阳侯。并 平陆侯宠以上二人,乐平侯忻之子,成帝封。以上皆王他国,而子弟寄封东土,地名

实封功臣、外戚、恩泽等侯、凡食邑在东省者,志之馀不载。清河侯王吸,以中涓从起丰,为将军击楚功。广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为连敖,定燕、赵功。梁邹侯武虎,以谒者从定三秦功。费侯陈贺。以舍人从起砀,击楚为将军,平定㑹稽功。阳都侯丁复、以越将从起薛为楼烦将,破楚功。博阳侯陈濞、以都尉击楚荣阳,絶甬道功。蓼侯孔聚、以左司马入汉为都尉,击项籍功。城武侯尹□、以谒者从入汉,定诸侯备守淮阳功。歴简侯程黑,以击楚兼攻臧荼功。平州侯昭涉掉尾。昭涉姓以击项籍,兼攻臧荼功。东武侯郭䝉、以户卫起薛破秦楚功。都昌侯朱轸、以舍人从起沛,定三秦功。曲成侯虫达、以西城戸将从起砀,破秦、楚功。魏其侯周止。以舍人从起沛为骑郎,破楚功。鲁侯奚涓、从起沛,以将军定诸侯功。高宛侯丙猜以客从定三秦,破楚功。斥邱侯唐厉。初从起丰以亚将攻楚,兼击黔、布功。台侯戴野、以舍人从起砀击楚功。厌次侯爰类。以都尉守广武功。朝阳侯华寄、以都尉击楚功。清侯室中同以都尉击楚功。昌侯、旅卿。以齐将入汉击楚,又击韩王信功。安邱侯张说、以卒起方与从汉击楚,又击韩王信功。祝阿侯高邑。以上队将击魏破楚,又击破陈豨功。须昌侯赵衍、以谒者从起汉中,后为河间守。陈豨反,诛其都尉相如功。高陵侯王虞人,以骑司马从破楚,并击豨功。戚侯李必、以骑都尉击楚破齐,攻臧荼功。成阳侯奚意、以郎将从击楚,幷定代功。阳信侯吕青、以用令尹初从功。任侯张越、以骑都尉从击燕,代为车骑将军侯。桃侯刘襄、从起定陶,以大谒者击黥布功。张侯毛释之、以中涓从起丰击楚,定诸侯功。安平侯鄂千秋以谒者从定诸侯,幷举萧何功。煮枣侯革朱。以越将入汉,从定诸侯功以上三十五人,高帝封。鄃侯吕它、以父婴从汉击楚、定诸侯死事功。滕侯吕更始、为舍人郎中,以都尉屯霸上,用楚丞相侯。腄侯吕通、以吕肃王子侯。乐昌侯张受、以鲁元太后子侯。建陵侯张泽、以大谒者多奇计。祝兹侯徐厉、以舍人从起沛用常山丞相侯。东平侯吕庀、以燕王吕通弟侯。祝兹侯吕莹、以太后昆弟子侯以上八人,高后封。壮武侯宋昌以代中尉从王参。乘入,卽帝位功。楚侯蔡兼以韩冢子还定北地功。黎侯召农、以齐相召平子侯。鉼侯孙单、以父孙卬北地都尉死事功。阳信侯刘揭,以典客夺吕禄印,闭殿门,止吕产兼定䇿功以上五人,文帝封。魏其侯窦婴、以大将军屯荣阳,捍吴、楚地。鄃侯栾布、以将军击吴、楚功。建陵侯卫绾、以将军击吴、楚功。平曲侯公孙昆邪以将军击吴、楚功。盖侯王信、以王后兄侯、武安侯田蚡、以后同母弟侯。山阳侯张当居、以父尚諌楚王戊死事功以上七人:景帝封。乐安侯李蔡、以轻车将军再从大将军卫青出塞有功。龙頟侯韩说、以都尉从大将军青北伐有功。发干侯卫登以父大将军破右贤王功。漯阴侯昆邪以北庭浑邪王降汉功。河綦侯乌黎、以浑邪降汉功。常乐侯稠雕、以浑邪降汉功。平州侯王吸以朝鲜降汉功。騠兹侯稽谷姑以月氏王降汉功。承父侯续相如、以使西域功。牧邱侯石庆、以丞相谨厚加恩。□侯商邱成、以大鸿胪明卫太子,无他意加恩。德侯景建、以长安大夫从莽通杀反者功。轑阳侯江喜、以啬夫捕反者功。蒲侯苏昌、以小吏捕反者功。丞父侯孙王、以告反者功。博望侯张骞以从大将军北伐,知水道,兼使絶域功。众利侯郝贤、以上谷太守四从大将军青北伐功。轵侯李朔、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北伐功。澅清侯刘参、以朝鲜降汉功。邳离侯路博德、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北伐功。外石侯吴阳、以故东越衍侯佐繇王功以上二十二人,武帝封。□侯金日磾、以驸马都尉发觉、侍中莽何罗谋叛功。宜城侯燕仓、以假稻田使者发觉左将军上官桀谋叛功。博陆侯霍光、以奉车都尉捕反者,莽何罗功。、富平侯张安世、以右将军辅政兼定䇿,功益封。阳平侯蔡义、以帝师为丞相侯。以上五人,昭帝封。爰戚侯赵长年、以平陵大夫告楚王谋叛功。博侯张章、以长安男子发觉霍氏谋叛功。高昌侯董忠、以期门受张章言告叛功。合阳侯梁喜、以平阳大夫告反者功。营平侯赵充国、以后将军兼定䇿功。平邱侯王迁、以光禄大夫兼定䇿功。昌水侯田广明、以鸿胪击武都氏兼定䇿功。爰氏侯便乐成、以少府与定䇿功。阳都侯张彭祖、以世父故掖庭令贺有旧恩。平恩侯许广汉以帝后父、平昌侯。王无故、以帝舅、乐昌侯王武、以帝舅、乐陵侯史高、以帝父舅子侍中与发霍氏谋。卭成侯王奉先、以帝后父、博望侯许舜、以帝后父同母弟长乐卫尉有旧恩。乐平侯霍山、以从祖父大将军光旧日功以上十六人,宣帝封。驷望侯冷广、以湿沃公士告反功。新山侯称忠、以捕得反者功。楼虚侯、訾顺、以捕得反者功。延乡侯李谭、以尉氏男子捕得反者功。阳平侯王禁、以帝后父封子鳯,以大将军益封。乐安侯匡衡、以丞相侯以上六人,元帝封。高阳侯薛宣、以丞相侯、武阳侯史丹、以帝为太子时,旧传恩。曲阳侯王根以太后弟、成阳侯赵临、以帝后父。高陵侯翟方进、以丞相侯以上五人,成帝封。卢乡侯陈鳯,以中郎将巡行风俗,齐同万国,平帝封。

东汉

齐国武王演,光武帝兄初起兵破莽,更始忌而杀之。建武二年,立演子章为太原王。十一年,徙王于齐,是为哀王传。殇王石石子晃有罪,贬爵为芜湖侯。章帝以济武王首创大业,而后嗣以罪废,心常悯之。永元二年,复封晃子无忌为齐王,是为惠王。传顷王喜,喜子承,建安十一年国除。

北海国靖王兴齐武王次子。建武二年封鲁王,后徙北海,传敬王睦哀王基无子,和帝封睦庶子斟乡侯威为北海王。立七年,坐诽谤自杀。永初元年,邓太后复封睦孙寿光侯普为北海王,是为顷王传。共王《翼。翼传》,子康王无子,国除。临邑侯复靖王子,光武帝封、平望侯毅敬王子,章帝封

东海国康王疆光武帝太子,母郭后废疆不自安,愿备藩国。建武十九年,封东海王,兼食鲁郡,时鲁灵光殿犹存,诏疆都鲁传,靖王政顷王肃孝王臻、懿王祗、祗子羡,魏以为崇德侯、杨虚侯子光顷王子,桓帝封、汶阳侯琬懿王子,献帝封

济南国安王康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初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传简王错、孝王香无子,顺帝立。错子阜阳侯显为嗣,是为厘王。传子悼王广东武城侯德安王子光武帝封乐成亭侯文厘王子顺帝封

东平国宪王苍光,武帝子。明帝封为东平国王,传怀王、忠孝王敞顷,王端,端子凯,魏以为崇德侯矜阳亭侯梁宪王孙,和帝封

琅邪国孝王京光武子明帝永平二年封传夷王宇共王寿贞王尊安王据顺王容容子熙阳都侯邈安王子献帝封

千乘国贞王伉章帝子建初四年,封为千乘国王。和帝永元七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传夷王。宠宠子鸿,徙封渤海,是为孝王。

清河国孝王庆章帝太子,建初七年,废为清河国王后。殇帝无嗣,以庆长子佑入继大綂,尊庆为孝德皇

甘陵威王理安平孝王之子,梁太后立之使奉孝德皇祀,传贞王定献王忠,至建安年国除。济北国惠王寿章帝子,和帝永元二年封。传节王登哀王多无子。顺帝永和四年,立郓乡侯安国为嗣,是为厘王。传子孝王。次次子鸾。鸾子政。

附诸王侯。

泗水国王歙光武帝族父,建武二年封。子燀更为堂溪侯灾川王终歙子建武二年封曲阳侯鳯终子建,十年封武单父侯茂歙从弟初封中山王,建武十三年,以疏属更为侯城阳国王祉光武帝族兄舂陵侯厂之子,初封定陶王,建武二年改封城阳,未之国薨,其子平降为侯成武侯顺光武帝族兄父庆,更始时封为燕王,为乱兵所杀。建武二年,封顺为城武侯,予遵嗣,后以罪免寿光侯鲤更始子,建武二年封,以奉更始祀济阴王长明帝子永平十五年封立,十三年,卒于京千乘王建明帝子永平三年封,四年薨城阳怀王淑章帝子永元二年封平原怀王胜和帝子,延平元年封,卒于京师平原哀王得乐安王宠之子,邓太后立之为平原哀王。卒,无子,复立河间王开子翼为嗣。安帝废之,国除平原王硕桓帝兄,建和二年封

实封功臣外戚恩泽等侯高密侯邓禹、以杖䇿从渡河入关功。胶东侯贾复、汉兵起,聚众来归,击破青犊五校贼及降朱鲔功。祝阿侯陈俊、以安集掾从徇河北,击铜马、五校贼,破张步、董宪功。牟平侯耿况以上谷太守发兵攻邯郸,诛王郎功。向侯王霸。汉兵起,率宾客从击王,寻渡河,斩王郎,破卢芳功。鬲侯朱佑、以䕶军从定河北,降邓奉、秦丰功。安平侯盖延、以虎牙将军讨刘永。龎萌功。杨虚侯、马武、以振威将军击隗嚣功。亢父侯刘隆以南阳宗室为骑都尉,从定河内功。不其侯伏湛、以大司徒、阳都侯更封。观津侯刘喜、汉兵起,与兄植聚兵㨿昌城迎帝功。夜侯欧阳歙以河南尹被阳侯更封为大司空。则乡侯侯霸、以大司徒追封。夷安侯邓珍、以父禹功泛乡侯卓崇、褒德侯卓,茂子,建武四年徙封。寿张侯樊宏、以帝舅光禄大夫封。平望侯樊茂、以宏少子加恩。武始侯张纯、富平侯张安世之后。建武初,诣阙请改封。发干侯郭匡以帝后从弟以上十九人,光武帝封。卽墨侯贾宗、以父复功。昌安侯邓袭、以父禹功以上二人,明帝封。乐平侯梁棠、以帝母梁贵人弟。乘氏侯梁雍、棠弟传:子商,商子冀为大将军,益封万三千户。单父侯梁翟、棠弟以上三人,和帝封。阳平侯桓焉、以諌废太子有功。祝阿侯张贤、以宦者,与定䇿功。范侯王道、以宦者与定䇿功。东阿侯苗光、以定䇿功。北乡侯任世、阿陵侯六世孙,由西阳侯徙封。以上六人,顺帝封。费亭侯曹腾、以宦者与定䇿功。容邱侯刘虞、以幽州牧平反者功以上二人,桓帝封。济阳侯何苗以帝后弟灵帝封。

东平王楙义阳王望之子。武帝封

高密文献王泰宣王弟,武帝初封陇西王,改封高密东海王越泰次子,以讨杨骏功别封东海

济南惠王遂宣王弟,武帝封

任城景王陵宣王弟。武帝初封北海,改封任城平原王干宣王弟,武帝封

琅邪武王伷宣王子,武帝初封东莞,改封琅邪,以东莞益之,传恭王觐。觐子睿渡江,是为东。晋元帝东安王繇伷子武帝封

齐献王攸文王子武帝封东莱王蕤攸子武帝封城阳哀王兆文王子武帝封

乐安平王鉴武帝子。太康十年,增封渤海郡子覃嗣。怀帝无子,齐王冏表为皇太子,河间王顒废之。

濮阳王允武帝子,咸寕三年封,太康十年,徙封淮南。济南王固愍帝弟,初封汉王,改封济南,按东省郡县。自晋元南渡之后,五姓窃㨿,封建王侯,无复可考。惟元魏、高、齐颇多寄名封爵,然无胙土之实,不得与两汉比也。唐制:诸王受封不过内府,给需食,解租于京师,不得治于其国。肃、代而后,河北尽归藩镇。终唐之世,无建邦启宇于齐、鲁间者。《宋鉴》于唐诸王所受封号止及其身,子孙惟得以荫仕为环卫官,廉车节钺以次而改,无世袭之茅土,南迁而后泊乎金、元皆无可志,惟有明复封建之旧。山左歴多藩服,爰继汉、晋而志之。

明。

齐藩王槫高帝子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就国于青州府。建文元年,因罪废国除。鲁藩荒王檀高帝子,洪武十八年就国于兖州,因升州为府。传靖王肇、辉惠王秦堪庄王阳铸怀王当漎悼王建杙端王观●恭王颐坦敬王寿鏳鏳传弟宪王鋐鋐传弟肃王镛镛传子以𣲖以𣲖传弟以海钜野王泰墱 邹平王泰塍 安邱王泰坾乐陵王泰● 东阿王泰野以上五人,俱靖王子,宣德年封郯城王当滋 馆陶王当淴 滋阳王当渍。 阳信王当㳻髙密王当湄以上五人俱庄王子。郯城馆陶𢎞治年封滋阳阳信高密成化年封东原王颐埨端王子,嘉靖年封

汉藩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永乐二年封。十五年就国乐安州。宣德元年因反国除,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初,仁宗卽位,待高煦甚厚,封其长子瞻坦为世子,馀子垐为济阳王,域为临灾王,垶为昌乐王,墿为淄川王,坪为齐东王,壔为任城王,㙊为海丰王,垹为新泰王。至是擒锢西内,皆赐死。滕怀王瞻垲。 卫恭王瞻埏二人,俱仁宗子,永乐二年封,未之国薨。

德藩庄王见潾英宗子成化三年就国济南府传懿王佑榕怀王厚炖恭王载墱定王翊錧端王常□及嗣王由枢而终泰安王佑樬 济宁王佑樳以上二人俱庄王子,成化年封。歴城王厚㸅。 临朐王厚燨 高唐王厚●以上三人俱懿王子,嘉靖年封。临清王载塐怀王子嘉靖年封。堂邑王翊鐖利津王翊爃以上二人,皆恭王子,嘉靖年封。安陵王常□。 纪城王常㴻 嘉祥王常泩 清平王常濊以上四人俱定王子万,歴年封。宁阳王由椅端王子万歴年封。

衡藩恭王佑楎宪宗子𢎞治十二年就国青州府传庄王厚燆康王载圭。圭弟安王载封封子定王翊镬镬子常㵂高唐王厚煐 齐东王厚炳 召陵王厚煃以上三人俱恭王子,嘉靖年封。平度王载垹 宁阳王载垿昌乐王载堭 寿张王载䵺 商河王载塨以上五人,俱庄王子,嘉靖年封

泾简王佑橓宪宗子,𢎞治十五年就封沂州无子,国除附诸王寄封。按明制,宗室藩王之子孙不得擅出。始祖受封之国,虽经封寄,各州县名号食禄,仍仰给于有司,各有定额,非因封而食其地与汉制等也。今将就封东省者列为藩服,其子孙封爵名号已叙于本宗之下,其外藩支庶有用东省州县名者,附为寄封以别之定陶王铨、鑨、渖庄王,㓜㙾子太祖四世孙,正德二年封。博平王安㳚。 聊城王安潧。 莱阳王安潏以上三人俱周惠王同镳子,太祖五世孙,𢎞治年封。蒙阴王帅钾庆宪王伸域子,太祖九世孙,万歴、二十五年封。汶阳王璟□韩端王朗,锜子太祖十世孙,万歴二十三年封。寿光王由桂赵穆王常,清子太祖十一世孙,万歴二十七年封。嘉祥王由柽益王由本弟,万歴四十年封。

山东通志巻八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