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巻十一之五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巻十一之五

阙里志五释奠礼乐

文庙位次。

正殿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四配。

复圣颜子。

述圣子思子。

在殿内东旁,西向。

宗圣曾子。

亚圣,孟子》。

在殿内西旁,东向。

十一哲。

先贤闵子名损    先贤冉子名雍先贤端木子名赐   先贤仲子名由先贤卜子名商    先贤朱子名熹,康熙五十一年升配在殿内次东旁,西向。

先贤冉子名耕    先贤宰子名予先贤冉子名求    先贤言子名偃,先贤颛孙子名师

在殿内次西旁,东向。

东庑

先贤蘧瑗雍正二年,复祀   先贤澹台灭明,先贤原宪。      先贤南宫适先贤商瞿      先贤漆雕开,先贤司马耕。     先贤有若,先贤巫马施。     先贤颜辛先贤曹䘏。      先贤公孙龙先贤秦商      先贤颜髙先贤壤驷赤。     先贤石作蜀先贤公夏》首。     先贤后处先贤奚容葴     先贤颜祖先贤句井疆。     先贤秦祖先贤县成      先贤公祖句兹先贤燕伋。      先贤乐咳,先贤狄黑      先贤孔忠先贤公西□     先贤颜之仆,先贤施之常。     先贤申枨先贤左邱明     先贤秦冉雍正二年复祀先贤牧皮雍正二年増祀。   先贤公都子雍正二年増祀、先贤公孙丑雍正二年増祀  先贤张载。

先贤程颐      先儒公羊髙先儒孔安国     先儒毛苌,先儒髙堂生。     先儒郑康成雍正二年复祀先儒诸葛亮雍正二年増祀  先儒王通。

先儒司马光。     先儒欧阳修先儒胡安国     先儒尹焞雍正二年増祀、先儒吕祖谦。    先儒蔡沈

先儒陆九渊    先儒陈淳雍正二年増祀、先儒魏了翁雍正二年增祀。  先儒王柏雍正二年増祀,先儒许衡。     先儒许谦雍正二年増祀、先儒王守仁。     先儒薛瑄先儒罗钦顺    先儒陆陇其雍正二年増祀西庑。

先贤林放雍正二年复祀   先贤宓,不齐,先贤公冶长。     先贤公晰哀,先贤髙柴      先贤樊须先贤商泽      先贤梁鳝先贤冉孺      先贤伯䖍先贤冉季      先贤漆雕徒,父先贤,漆雕哆。     先贤公西赤先贤,任不齐。     先贤公良孺先贤公肩定     先贤,鄡单先贤。罕父黑。    先贤荣旗,先贤左人郢。    先贤郑国先贤原亢     先贤廉洁,先贤叔仲㑹。    先贤公西舆,如先贤邽巽。     先贤陈亢先贤琴张     先贤步叔乘,先贤秦非。     先贤颜哙先贤颜何雍正二年复祀   先贤县亶雍正二年增祀,先贤乐正克雍正二年増祀。  先贤万章雍正二年増祀,先贤周敦颐。     先贤程颢

先贤邵雍。     先儒谷梁赤先儒伏胜      先儒后苍先儒董仲舒     先儒杜子春、先儒范□雍正二年复祀   先儒韩愈、先儒范仲淹康熙五十四年增祀。 先儒胡瑗先儒杨时      先儒罗从彦先儒李侗      先儒张栻先儒黄干雍正二年增祀。   先儒真徳秀先儒何基雍正二年增祀。   先儒赵复雍正二年增祀先儒金履祥雍正二年增祀。  先儒陈浩雍正二年增祀,先儒陈献章。    先儒胡居仁

先儒蔡清雍正二年增祀

按两庑位次阙,里志所载及顺天府直省、府、州、县、卫各学,俱依照时代为序。兹据国子监分先贤、先儒为序,而雍正二年后复祀増祀之制,并亦依此列载焉。

正位陈设。

礼神制帛一白色 白磁爵三  牛一、羊一。     豕:一    豋一,鉶二。     簠二    簋二笾十。     豆:十    酒樽一四配位陈设。

每位

礼神制帛一白色 白磁爵三  羊一、豕一     鉶二。    簠二簋二。     笾八    豆八、酒樽一。

十一,哲前陈设。

东五位五案

朱子一位一案同陈设。

礼神制帛一白色 白磁、爵各一。 豕一,鉶各一。    簠各一。   簋各一,笾各四。    豆各四。   豕首一西五位五案与东五位。陈设同。 东西共酒樽一。东庑陈设。

礼神制帛一白色 铜爵各一。  豕首一,豕肉一,酒樽三。    每案簠一。  簋一

笾四     豆四

西庑陈设。与东庑同。

崇圣祠位次陈设。

正殿

肇圣王木金父 正中南向裕。圣王祈父  东一室南向诒圣王防叔。  西一室,南向昌圣王伯夏。  东二室,南向启圣王鄹,邑大夫,西二室,南向配位。

先贤颜氏无繇

先贤孔氏。

在殿内东旁,西向。

先贤曾氏。

先贤孟孙氏。

在殿内西旁,东向。

东庑西向

先儒周辅成    先儒程珦、先儒蔡元定

西庑东向

先儒张廸雍正二年,増祀   先儒朱松正位陈设五案

每位

礼神制帛一白色 白磁爵三  羊一、豕一     鉶二。    簠二簋二。     笾八    豆八、酒樽一。

两配位陈设每位一案

礼神制帛二白色 豕首一,豕肉一,每位铜爵三。  簠一    簋一、笾四。     豆四    酒樽一,两庑陈设。

礼神制帛二白色 每位铜爵三。 簠一、簋一。     笾四    豆四,豕肉一。    酒樽一。

皇帝亲祭仪照康熙二十三年题定仪注,开载。太常寺于祭前期或十日,或五日。题请遣官恭祭崇圣祠及分献」。

大成殿四配 十一哲。 两庑各分献官及读祝官,内阁撰祝文,发太常寺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不填。

御名太常寺官具补服捧送祝案安设。其香帛爵由太常寺预备祭品,由地方官预办,所奏乐用本处乐舞。凡各内殿并两庑

神位前供品乐器等项,俱与国学文庙春秋二祭同。至期,礼部、太常寺堂官奏请皇帝躬诣行礼。扈从王等内大臣、侍卫、文武官三品以上地方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衍圣公及五氏有顶带官员,俱行陪祀。其馀扈从及地方文武各官,俱于

行宫两旁排班候。

驾出,跪送。

皇帝具补服升辇,仪仗全设。进曲阜县南门,请奎文阁前降辇。赞引官对「引官恭导。

皇帝由甬道旁行至。

大成殿拜位前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官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典仪唱迎神,恊律郎唱举迎」。

神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陪祀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毕,乐止。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官、捧爵官前进,向西立。恊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宁平之章》,乐作,捧帛官跪进帛于

皇帝右赞引官奏献帛。

皇帝受帛,拱举,仍授捧帛官、捧帛官跪接,捧至先师位前,跪奠毕,三叩头,退。捧爵官跪进爵于皇帝右,赞引官奏献爵。

皇帝受爵,拱举仍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至先师位前,立献毕,退。次读祝官至祝版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起,立案左,祇俟,乐止。赞引官奏跪。

皇帝跪,王以下陪祀各官及分献官、读祝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文祝文随时撰拟。读祝官读毕,捧祝版至。

先师位前跪,安帛匣内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兴,皇帝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陪祀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其 四配 十一哲。 两庑分献各官,俱各诣神位前立献帛、爵毕分献各有赞引,各有専司帛爵等,执事官随唱分行,各恭其事。殿内及两庑不分先后等次,各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捧爵官前进,向西立。恊律郎唱举亚献乐奏《安平之章》,乐作。捧爵官跪进爵于

皇帝右赞引官奏献爵。

皇帝受爵,拱举仍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献爵于左,退,分献官仍各献爵,如初献仪。献毕,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捧爵官前进,向东立,恊律郎唱举终,献乐,奏《景平之章》,乐作。捧爵官跪进爵于。

皇帝左赞引官奏献爵」。

皇帝受爵,拱举仍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献爵于右,退,分献官,仍各献爵,如亚献仪。献毕,乐止。乐舞生引退。典仪唱彻馔」,恊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咸平之章》,乐作。乐止,典仪唱送。

神恊律郎唱举送。

神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陪祀各官及分献官俱随行礼毕,典仪唱捧祝帛,恭诣燎位。

皇帝转立东旁,捧祝官、捧帛官前进,一跪三叩头,捧起,祝帛出,由中门,恭诣燎位。

皇帝还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皇帝升辇作乐回。

行宫不陪祀,扈从官及地方文武各官于行宫两傍跪迎候。

驾过,各退。 是日,遣官诣

崇圣祠祭献行礼与国子监春秋二祭,同国学祭仪附国学祭仪,前、后年殿仪注,俱与直省一例遵行。雍正二 尊 启圣为崇圣祠,其礼仪详后。

正祭日,赞引官对引官引承祭官盥洗毕,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唱「迎」。

神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赞引官赞升。

坛,承祭官入殿左门,赞引官赞引肇圣王位前,承祭官诣位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行,一跪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奠帛,捧帛官跪进,承祭官受帛,拱举立献毕,赞献爵,执爵官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毕,行一跪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诣裕圣王位前,次诣。

贻圣王位前次诣

昌圣王位前次诣

启圣王位前,奠帛、献爵如前仪。赞引官赞诣读祝位,承祭官诣读祝位立,读祝官至祝文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版立于案左,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读祝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毕,捧祝版,跪安案上帛匣内,三叩头退,赞引官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头,礼兴,赞引官赞诣。

先贤颜氏位前,承祭官诣位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行,一跪,一叩,头礼,兴,赞奠帛,捧帛官跪进,承祭官受帛,拱举立献毕,赞献爵,执爵官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毕,行一跪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诣。

先贤曾氏位前次诣

先贤孔氏位,前次诣。

先贤、孟孙氏位前,奠帛、献爵如前仪,毕,赞引官,赞复位,承祭官复位立。典仪唱行,亚献礼,献爵于左,如初献仪。典仪唱「行终」献礼,献爵于右,如亚献仪。典仪唱:「彻馔」。唱送。

神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捧祝帛官至位前,一跪三叩头,捧祝帛起,捧馔官跪不叩,捧馔起,依次送至燎位,承祭官退至西旁立候。祝帛过,仍复位立。典仪唱望瘗,赞引官赞诣望瘗位,承祭官至瘗位立焚祝帛,赞引官赞礼毕,退。

阙里讲书仪按。

《大清㑹典》开载。

先师阙里,车服礼器所存,乘舆临诣,间仿辟雍之制,宣讲经书,风励学者。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幸鲁致祭。

先师礼成

举行大典仪注,具列于后:一应讲《四书经》,先期由翰林院拟定题请。一,先期衍圣公于五氏子孙内选择一二人进讲,一应宣。

敕谕先期翰林院缮写,进呈御览宣读。

敕谕官预请。

钦㸃。

一前期一日恭捧。

敕谕于大成门东诗礼堂内东旁案上陈设,又设讲案于堂前檐下西旁,陈所讲书于案上。

是日

圣祖仁皇帝致祭。

先师礼毕,鸿胪寺堂官恭导驾至更衣所御幄次,少憩,扈从文职大学士以下、京堂科道等官以上、地方官巡抚以下,道员以上,各于讲堂门外。左翼排列衍圣公以下、五氏职官及讲书人员,俱于讲堂门外右翼排立毕,礼部堂官奏请。

诣讲书堂导引

驾至讲堂门外,排立各官跪迎,候驾过,俱随入于大门内照前分翼排立。圣祖仁皇帝升座,鸿胪寺鸣赞官、赞衍圣公、五氏职官及讲书人员,俱于台下行三跪九叩头礼,毕,退,立原班。鸣赞官赞讲书,西班内讲四书人员诣讲座前一跪三叩头,起立。进讲讲毕,退立原班。次讲经人员照前进讲毕,鸿胪寺堂官于东边向西跪,奏请宣。

敕谕鸣赞官赞:跪衍圣公,五氏职官及讲书人员俱跪,大学士就东案上捧举。

敕谕向西宣读。

谕曰:「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下逮公卿士庶,㒺不率由,尔等逺承圣泽,世守家传,务期型仁讲义,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敦孝弟以修行,斯须弗去,以奉先训,以称朕懐尔等,其祇遵母替」。衍圣公等跪聴谢」。

恩行礼,礼部堂官奏礼毕,驾还。

行宫、衍圣公等及地方文武各官,俱于门外跪候,驾过各退。

皇子祭仪附

康熙三十二年秋八月,和硕诚亲王允祉奉诏告祭阙里。

圣庙祭日辰时

皇子穿蟒袍补服,至大门外下马处,赞引官引皇子从东边门入,至盥洗处,赞引官唱盥手,盥手毕,赞引官引至台阶上行礼,处站立,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唱毕,赞引官赞就位,皇子就位站立,典仪官唱迎神唱,乐官唱迎神乐,奏《咸平之曲》。唱毕,奏乐,乐毕,赞引官赞跪,叩,兴。

皇子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官唱奠帛爵,行初献礼捧香帛,爵官捧举香帛爵,就前向神位,站立。唱乐官唱初献乐,奏《宁平之曲》。唱毕,奏乐,赞引官赞升坛引。

皇子从东边门入,就香案前,司香官在香案左边跪赞,引官赞跪。

皇子跪赞上香。

皇子将香盒拱举,仍授与司香官、皇子跕立将柱香,拱举插炉内,又三次进块香,上毕,捧帛官跪,赞引官赞跪。

皇子行,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献帛,皇子站立,接帛,拱举献于案上毕,赞引官引皇子至爵案前,捧爵官跪赞,引官赞献爵,皇子站立,接爵拱,举献于案中,间行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诣读祝位引。

皇子诣读祝位,站立,读祝官至安祝文案前行三叩头,礼将祝文捧举,就前站立,乐止,赞引官赞跪,皇子跪,读祝官亦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祝毕,将祝文捧举至帛案前,跪安于盛帛盒内毕,行三叩头礼。退,奏乐,赞引官赞。

皇子行三叩头礼,毕,兴,赞引官赞复位,引皇子复位,站立,乐毕,典仪官唱行亚献礼,捧爵官将爵捧举就前向神位,站立。唱乐官唱亚献乐,奏《安平之曲》。唱毕,奏乐,赞引官赞升坛引。

皇子从东边门入,就爵案前,捧爵官跪赞,引官赞跪,皇子行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献爵。

皇子站立,执爵拱,举献于左边行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复位引。

皇子复位,站立,乐毕,典仪官唱行终献礼,捧爵官将爵,捧举过神位前,在右边向神位站立。唱乐官唱「终献」,乐奏《景平之曲》。唱毕,奏乐,赞引官赞升坛,引皇子从东边门入,过神位,至右边爵案就前,捧爵官跪赞,引官赞跪。

皇子行,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献爵,皇子站立,接爵拱,举献于右边,毕,行一叩头,礼兴,赞引官赞复位引。

皇子复位,站立。乐毕,典仪官唱彻馔,唱乐官唱彻馔,乐奏《咸平之曲》。唱毕,奏乐。乐毕,典仪官唱送神,唱乐官唱送神,乐奏《咸平之曲》。唱毕,奏乐,赞引官赞跪,叩,兴。

皇子行三跪九叩头礼,兴,乐毕。典仪官唱捧祝帛馔,恭诣燎位。唱毕,捧祝帛香馔官就前捧,祝帛官跪,行三叩头礼。捧香馔官不叩,俱跪请接次,捧举出中门,诣燎位。

皇子至西边站立,俟祝帛馔过毕,皇子照旧就位站立,焚祝帛,赞引官赞:礼毕」,皇子退。 幸鲁盛典

礼器

俎  豋  鉶 笾 豆。  簠  簋篚  爵  坫  云雷尊。   象尊 牺尊山尊 著尊 壶尊 泰尊 勺 罍  洗盥盘 巾 烛台 鼎  祝版

爼 以木为之,朱漆两端,中以黑,长一尺八寸,阔八寸,髙八寸五分。

豋 瓦豆谓之「豋」,《唐书》作「㽅」。今笵金为之,髙一尺四寸。

鉶 笵金为之,三足,口有两耳,覆以盖施,三纽笾。 竹豆也,口径四寸九分,通足髙五寸九分,足径阔五寸一分,上深一寸四分。 笾有巾,以絺为之,圆幅𤣥被纁里。

豆。 木,豆也。今范金为之,髙广如笾,通盖重四筋一十两。

簠簋 笵金为之,簠髙七寸,深二寸,阔八寸一分,腹径长一尺一分,通盖重一十三筋,簋髙六寸七分,深二寸八分,阔五寸,腹径长七寸九分,通盖重九筋篚。 以竹为之,通足髙五寸,长二尺八分,阔五寸二分,深四寸,深二寸八分。

爵 笵金为之,通柱,髙八寸三分,深三寸三分,口径长六寸二分,阔二寸九分。两柱三足,有流有鍪,重一筋八两。

坫 笵金为之,形方纵,横九寸二分,重二筋,九两云雷尊。 笵金为之,纽以螭首腹画云雷回旋之状象尊。 笵金作象形通,足髙六寸八分,口径一寸八分,耳阔一寸二分,长一寸九分,深四寸九分,重一十筋。

牺尊 笵金作牺形,通足髙六寸一分,径二寸四分,头去足髙八寸二分,耳髙二寸一分五厘阔八分五厘,深二寸七分,重九筋一十两。按象牺二尊,皆穴背受酒,上覆以盖。

山尊 笵金为之,髙九寸八分五厘,口径六寸七分五厘,深七寸五分,重六筋四两。

著尊 笵金为之,髙八寸四分五厘,口径四寸三分,腹径六寸二分,深八寸二分,重四筋十两。

壶尊 笵金为之,髙八寸四分,口径四寸五分,腹径六寸,深七寸一分,重四筋一两二钱。

泰尊 陶瓦为之,通足髙八寸一分,口径五寸七分,腹径六寸一分,足径三寸八分,深六寸五分。以上各尊,俱有幂,以绛帛方幅为之,中画云龙,两旁画文彩四角,各缀以金钱,纵横二尺二寸两庑用青幂,以布为之勺。 笵金作勺,以木为柄,口阔二寸一分,深一寸一分,柄长一尺二寸九分,重一筋。

罍洗 笵金为之罍,通髙一尺,口径八寸四分,深七寸二分,足口径七寸九分,重一十二筋,洗通髙五寸七分,口径一尺三寸六分,深二寸九分,重八筋八两盥盘。 笵金为之,设木架,绘以彩色,髹以漆。

巾 帨也,白布为之。

烛台 笵金为之,每台髙一尺八寸,重盘四足鼎。 笵金为之,髙一尺八寸,纵一尺六寸,横一尺二寸,两耳四足。

祝版 以木为之,髙九寸,阔一尺二寸,礼器说。

爼,用以载牲,有虞氏以梡,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梡者断木为梡,嶡则俎间有横,木椇则挠屈其足也。《明堂位》房俎。《注》郑云:房,谓足下柎也。孔云:爼头各有两足,足下各别为柎,其间有横,横似堂壁横下。二柎似堂,东西各有房也。《鲁颂》笾豆大房笺云:大房玉饰俎也。

用以荐太羮。《公食大夫礼》云:太羮湆不和实于豋,大雅于豆于豋。鉶,用以荐和羮,如鼎而小。亨人祭祀,宾客共鉶羮,亦谓之陪鼎,以其陪正鼎也。笾、豆用以荐水。土之品竹为笾,木为豆,夏楬豆,殷玉豆,周献豆。楬豆以木为柄,玉豆于楬之上,饰以玉。献豆则疏刻之笾豆俱有盖。《郊特牲》曰:鼎爼竒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

簠簋簠用以盛黍稷,簋用以盛稻粱,有虞氏曰敦,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周人饰以金玉,受一斗二升。《正义》曰:方曰簠,圆曰簋,其上有益。《仪礼》曰:簠有盖幂,又曰簋启㑹㑹。即盖也。《考工记》曰:旊人为簋,盖祭天地之簋用瓦也。宗庙之簋则用木,中髹以朱,天子饰以玉,诸侯饰以象,后世俱笵金为之。用以承帛,篚箱属竹为之。郑氏谓如车笭如竹箧,古用篚,不一以奠,爵以承食,膳以置玉币,具载《礼记》。今释奠専以承币,盖用诗鹿鸣序,实币帛筐篚之意也

用以献酒。《明堂位》曰:夏以盏,商以斚,周以爵。尔雅:锺小者为盏,盏卑而浅,象盏、爵、象雀而斚有耳焉。礼书曰:「禽小者为雀,火细者名爝。其义取小为贵」。

用以置爵,亦以承尊。古者爵有承盘、坫与丰是也。施于燕射曰丰,施于祭享曰坫。云雷尊用以贮初献酒

象尊用以贮亚献酒。象尊,周尊也,取形于象,以明乎夏徳。夏者,假也,万物之所由而化也。,牺尊用以贮终献酒,「牺」本作「献」,读为「牺」,取牺牲用享之义

山尊用以贮献配酒。山尊,夏后氏之尊也,形似壶,受五斗,刻画为山云状著尊用以贮献哲酒。《明堂位》:「商尊曰著著于地而无足也」。

壶尊用以贮献两庑酒,作壶形,其脰饰饕餮,腹著风云,不独示有节止,而又明其施泽之及时也。泰尊用以贮酒,有虞氏之泰尊。瓦,尊也。贵本尚质,献哲酒亦可以此贮之。

用以酌酒实爵,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龙勺者,勺为龙头。疏勺者,刻镂勺头。蒲勺者,刻勺为鳬头,其口微开如蒲,草本合而末微开也。三者皆指勺柄而言龙蔵渊,蒲生水。疏有道引意,今制用龙勺。

罍洗用以盥手临事,而盥致肃恭之意,罍盛水洗受弃水,盖取水于罍,而弃水于洗也。罍为饕餮,文洗饰龟龙。

盥盘用以盛水盥手

用以拭手。《祭仪》曰:「童子进巾」。

烛台用以然烛

用以蓻香

祝版用以贴祝文。《周礼》「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礼运》曰「修其祝嘏,以降上下神」是也。以素纸书祝文,黏版上,祭毕,掲而焚之

顺治十三年,

颁大成乐章于直省。

文庙

迎。

神乐奏《咸平之章》无舞

大哉至圣 峻徳𢎞功。 敷文衍化》 百王是崇,典则有常。 昭兹辟雍 有䖍簠簋。 有严鼓钟,初献乐,奏《宁平之章》有舞

觉我生民。 陶铸前圣 巍巍泰山 实子景行,礼备乐和。 豆笾惟静。 既述《六经》。 爰斟三正,亚献乐奏《安平之章》有舞

至哉圣师! 天授明徳。 木铎万世。 式是群辟,清酒维醑。 言观秉翟 太和常流。 英材斯植。终献乐奏《景平之章》有舞

猗欤素王 示予物轨。 瞻之在前。 神其宁止,酌彼金罍。 惟清且㫖。 登献既终 《弗遐》有喜彻馔,乐奏《咸平之章无舞

璧水渊渊 崇牙嶪嶪。 既歆宣圣 亦仪十哲,声金振玉。 告兹将彻。 鬷假有成。 羮墙靡愒送。

神乐奏《咸平之章》无舞

煌煌学宫。 四方来宗。 甄,陶胄子。 暨予微躬,思皇多士。 敷奏厥功 佐予永清。 三五。是隆康熙五十五年。

颁中和韶乐于直省。

文庙 雍正二年,议:准令阙里司乐选工赴太常寺演习,订正转相传授,以达于直省。

文庙

中和乐器

麾。  鳯箫 箫 笛 管 笙 篪、埙  琴  瑟 钟 磬  鼓  拊柷  敔

排箫即鳯箫

拾陆管,分左右两翼左翼第,壹管长玖寸壹分零贰毫,第贰管长捌寸零玖厘。第叄管长㭍寸贰分玖厘第肆管长陆寸肆分捌厘第伍管长伍寸㭍分陆厘第陆管长伍寸壹分贰厘第㭍管长肆寸伍分伍厘壹毫第捌管长肆寸零肆厘伍毫,右翼第壹管长捌寸陆分肆厘第贰管长㭍寸陆分捌厘第叄管长陆寸捌分贰厘陆毫第肆管长陆寸零陆厘捌毫第伍管长伍寸叄分玖厘叄毫第陆管长肆寸捌分陆厘第㭍管长肆寸叄分贰厘第捌管长叄寸捌分肆厘箫

黄锺箫长壹尺㭍寸㭍分肆厘贰毫径,伍分肆厘捌毫。自吹口至出音孔壹尺伍寸柒分㭍厘,自下而上至第壹。孔壹尺肆寸壹分壹厘陆毫第贰孔壹尺贰寸伍分肆厘捌毫第叄孔壹尺壹寸壹分伍厘叄毫第肆孔玖寸玖分捌厘第伍孔捌寸伍分壹厘玖毫,第陆后出孔㭍寸零伍厘捌毫。 姑洗箫长壹尺㭍寸㭍分零伍毫径肆分叄厘,伍毫自吹口至出音孔壹尺伍寸捌分肆厘贰毫自下而上至第壹孔壹尺肆寸零捌厘壹毫第贰孔壹尺贰寸伍分壹厘㭍毫第叄孔壹尺壹寸贰分零肆毫第肆孔玖寸玖分伍厘玖毫第伍孔捌寸伍分第陆后出孔㭍寸零肆厘。 大吕箫长壹尺陆寸玖,分陆厘玖毫径伍分贰厘肆毫,自吹口至出音孔壹尺伍寸零捌厘肆毫至第壹孔壹尺叄寸伍分零贰毫第贰孔壹尺贰寸零壹毫第叄孔壹尺零陆分陆厘捌毫第肆孔玖寸伍分肆厘伍毫第伍孔捌寸壹分肆厘捌毫第陆后出孔陆寸㭍分伍厘壹毫。 仲吕箫长壹尺陆寸玖,分叄厘肆毫径肆分壹厘陆毫。自吹口至出音孔壹尺伍寸壹分伍厘贰毫至第壹孔壹尺叄寸肆分陆厘捌毫。第贰孔壹尺壹寸玖。分㭍厘贰毫第叄孔壹尺零㭍分壹厘陆毫第肆孔玖寸伍分贰厘伍毫。第伍孔捌,寸壹分贰厘玖毫。第陆后出孔陆寸㭍分叄厘肆毫笛。

姑洗笛自吹口而右,通长壹尺贰,寸伍分壹厘㭍毫径肆分叄厘伍毫自吹口而左长,肆寸自吹口而右玖。寸玖分伍厘玖毫为出音。孔自吹口而右捌寸捌分伍厘贰毫为第壹,孔自吹口而右㭍寸玖分贰厘壹毫为第贰。孔自吹口而右㭍寸零肆厘为第叄,孔自吹口而右陆寸贰分伍厘捌毫为第。肆孔。自吹口而右伍寸叄分肆厘贰毫为第伍。孔自吹口而右肆寸肆分,贰厘陆毫为苐。陆孔自出,音孔至底孔中间又有贰孔。壹自吹口而右壹,尺壹寸伍分㭍厘贰毫壹,自吹口而右壹尺零,捌分叄厘陆毫。 仲吕笛自吹口而右通长壹尺壹,寸玖分㭍。厘贰毫径,肆分壹厘,陆毫自吹口而左与姑洗笛同自吹口而右玖。寸伍分贰,厘伍毫为出音。孔自吹口而右,捌寸肆分,陆厘㭍毫为第壹,孔自吹口而右㭍。寸伍分㭍,厘陆毫为第贰。孔自吹口而右,陆寸㭍分叄厘肆毫为第叄,孔自吹口而右伍寸玖分捌厘陆毫为第肆。孔自吹口而右伍寸,壹分零玖毫为第伍。孔自吹口而右肆寸贰,分叄厘叄毫为第。陆孔其出音孔右贰孔壹自吹口而右壹尺壹寸零陆厘捌毫壹自吹口而右壹。尺零叄分,陆厘肆毫。

大管径贰分㭍厘肆,毫哨下口至底通长伍寸㭍分陆厘,自下而上至哨下口,第壹孔肆寸玖分玖厘,第贰孔肆寸肆分叄厘伍毫第叄孔叄,寸㭍分叄厘伍毫第肆后出孔叄寸伍分贰厘玖毫第伍孔叄寸壹分叄厘㭍毫第陆孔贰寸肆分玖厘伍毫第㭍孔壹寸伍分陆厘肆毫 小管径贰分壹厘㭍毫哨下口至底伍寸陆分零贰毫自下而上至哨下口第壹孔肆寸玖分㭍厘捌毫第贰孔肆寸肆分贰厘陆毫第叄孔叄寸㭍分肆厘第肆孔叄寸壹分贰厘捌毫第伍孔贰寸肆分捌厘玖毫第陆孔壹寸㭍分陆厘第㭍后出孔壹寸贰分肆厘肆毫第捌孔捌分捌厘笙。

拾㭍簧径皆壹分陆厘,伍毫第壹管捌,寸伍分零伍毫第,贰管㭍寸伍分陆厘第叄管同第肆管陆寸㭍分贰厘第伍管陆寸零壹厘贰毫第陆管伍寸叄分肆厘肆毫第㭍管肆寸㭍分伍厘第捌管同第玖管肆寸贰分伍厘贰毫第拾管同第拾壹管肆寸零壹厘陆毫第拾贰管叄寸㭍分捌厘第拾叄管叄寸叄分陆厘第拾肆管叄寸零陆毫第,拾伍管同第拾陆管贰寸陆分㭍厘贰毫第拾㭍管贰寸叄分㭍,厘伍毫皆自簧口至出音孔为度,自玖管而下至第壹管簧,皆长而软。拾管以上至拾㭍,管簧皆微短而硬篪。

篪长壹尺,肆寸,无底横吹。 姑洗篪径捌分㭍厘,自吹口而右至管末。玖寸玖,分伍厘,玖毫自吹口至出音贰。小孔捌寸叄分捌厘陆毫,自吹口至向外最。下第壹孔㭍寸零肆厘,自吹口至向外。第贰孔伍寸玖分叄厘自吹口至向外第。叄孔肆寸玖分㭍厘,玖毫自吹口至向外。第肆孔叄寸玖分陆厘自吹口至向外。第伍孔贰寸玖分,陆厘伍毫自吹口至向内,最上壹孔贰寸,肆分捌厘玖毫。 仲吕篪径捌分叄厘贰毫,自吹口而右至管末玖。寸伍分贰厘伍毫,自吹口至出音贰,小孔捌寸零贰厘壹毫自吹口至向外。最下第壹孔陆寸㭍分叄厘肆毫自吹口至向外第贰孔伍寸陆分㭍厘贰毫自吹口至向外。第叄孔肆寸㭍分,陆厘贰毫自吹口至向外。第肆孔叄寸㭍分捌厘㭍毫,自吹口至向外第伍孔贰,寸捌分叄厘陆毫,自吹口至向内最上第壹孔贰寸叄分捌厘壹毫埙。

埙形近撱圆上鋭下阔底平,顶壹孔为吹口。前叄孔,后贰孔。 黄锺埙自顶至底髙贰寸贰分壹,厘㭍毫其中,大处径壹寸㭍分,贰厘贰毫底径壹寸壹分肆厘捌毫皆就中空处计算前叄孔自顶孔而下壹寸玖分,㭍厘壹毫居中设。壹孔为第,壹孔自顶孔而下壹。寸㭍分陆厘肆毫偏,左设壹孔为第贰。孔自顶孔而下壹寸伍分陆厘捌毫偏,右设壹孔为第叄孔后贰孔自顶孔而下,壹寸叄分贰厘偏左设,壹孔为第,肆孔自顶孔而下。玖分捌厘伍毫偏。右设壹孔,为第伍孔。 大吕埙自顶至底,髙贰寸壹分贰厘其中大,处径壹寸,陆分肆厘,㭍毫底径壹寸零玖厘捌毫,皆就中空处计算前叄孔自顶孔而下,壹寸捌分捌厘。伍毫为居,中第壹孔,自顶孔而下壹寸陆分捌厘㭍毫为偏。左第贰孔,自顶孔而下壹。寸肆分玖,厘玖毫为偏。右第叄孔后贰孔,自顶孔而下壹寸。贰分陆厘,叄毫为偏。左第肆孔,自顶孔而下,玖分肆厘,贰毫为偏,右第玖孔。

琴通体长叄尺壹,寸叄分肆厘㭍毫。弦度长贰尺玖寸壹分陆厘自岳山内际至焦尾计算。岳山至额贰寸壹分捌厘㭍毫自岳山内际至额计算,岳山厚贰分肆。厘叄毫额广伍寸壹分零叄毫。肩广伍寸捌分叄厘贰。毫腰广肆寸叄分㭍厘肆毫尾广肆寸叄分㭍厘肆毫雁足,设于弦度肆分之叄。 弦㭍宫弦贰,百肆拾纶拾贰丝为壹纶。商弦贰,百有陆纶,角弦壹百㭍拾有贰。纶征弦同商弦,羽弦同角弦。文弦壹百叄拾有捌纶,武弦壹百有肆纶。徽拾叄于弦度之半,立第㭍徽。以弦度之半又平分之立第,肆徽第拾徽以第肆徽。至岳山之度,平分之立第壹徽以第拾徽。至焦尾之度,平分之立第拾叄,徽复叄分,其弦度壹分立第伍徽贰,分立第玖。徽以第伍徽至岳山之度,平分之立第,贰徽以第玖徽至焦尾之度平分之,立第拾贰,徽复伍分其弦度壹分立第叄,徽贰分立第,陆徽叄分立第捌,徽肆分立,第拾壹徽。

瑟通体长陆尺伍寸陆分壹厘弦度长肆尺叄寸㭍分肆厘自前梁内际至后梁内际计算。前梁至首额㭍寸贰分刀玖厘自前梁内际至首额计算,后梁至尾末壹尺肆寸伍分捌厘自后梁内际至尾未计算,前、后梁髙广俱㭍分贰、厘、玖、毫。首广壹尺肆寸伍分捌厘前腰壹尺叄寸捌分伍厘壹毫,后腰壹尺叄寸壹分贰厘贰毫尾广壹尺贰,寸叄分玖,厘叄毫弦贰。拾伍无巨细,皆贰百肆,拾叄纶中,壹弦色黄,两旁各拾贰弦色朱壹弦壹柱。安柱之度随调转移钟。

拾陆编钟外同一制,随体厚而内髙与,径递减其度,具列如左:

倍夷则之钟倍者,非言钟之倍体,乃声应倍律,倍吕之钟也,故列于黄锺之前内髙㭍,寸叄分壹厘陆毫㭍丝。 中径陆寸捌分捌厘零壹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㭍分㭍,厘叄毫壹。丝中容积贰百贰,拾伍寸壹拾陆分㭍百伍拾伍厘捌百肆拾毫。 体厚壹分,叄厘叄毫。 重壹百㭍拾玖两㭍钱合筋壹拾壹筋叄两㭍钱

倍南,吕之钟。 内髙㭍寸叄分零㭍毫㭍丝 中径陆寸捌分陆厘贰毫壹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㭍分伍厘伍毫壹丝。 中容积贰百贰,拾叁寸肆百陆拾分叄百壹拾壹厘陆百捌拾毫。 体厚壹分,肆厘贰毫。 重壹百玖拾贰两合筋壹拾贰筋

倍无射之钟: 内髙㭍寸叄分零壹丝 中径陆寸捌分肆厘陆毫玖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㭍分叄厘、玖、毫、玖丝。 中容积贰,百贰拾贰。寸壹百伍,拾分贰百。壹拾壹,厘贰百毫。 体厚壹分肆,厘玖毫陆丝。 重贰百零贰,两贰钱合筋壹拾贰筋拾两贰钱

倍应锺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玖厘、贰毫壹丝。 中径陆寸捌分叄厘零玖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㭍分贰,厘叄毫玖丝。 中容积贰百贰,拾寸㭍百㭍拾。分贰拾叄,厘肆拾毫。 体厚壹分,伍厘㭍毫。陆丝重贰,百壹拾叄两合筋壹拾叄筋伍两

黄锺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玖厘。 中径陆寸捌分贰厘陆毫陆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㭍分壹,厘玖毫陆丝。 中容积贰,百贰,拾寸叄。百玖拾玖,分贰百壹。拾壹厘伍,百贰拾毫。 体厚壹分伍厘玖毫捌丝。 重贰百壹拾陆两合筋壹拾叄筋捌两

大吕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捌厘壹、毫、肆、丝。 中径陆寸捌分零玖毫伍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㭍分零贰、毫、伍丝。 中容积贰,百壹拾捌。寸玖百贰,拾伍分叄。百肆拾捌厘肆,百捌拾毫。 体厚壹分,陆厘捌毫叄丝。 重贰百贰,拾㭍两伍钱合筋壹拾肆筋叄两伍钱太簇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㭍厘贰毫肆丝。 中径陆寸㭍分玖厘壹毫、肆、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陆分捌厘肆毫肆丝。 中容积贰,百壹拾㭍。寸叄百㭍。拾贰分陆,百叄拾陆,厘捌百毫。 体厚壹分㭍,厘㭍毫叄丝。 重贰百叄拾玖两㭍钱合筋壹拾肆筋壹拾伍两㭍钱夹钟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陆厘零肆丝 中径陆寸㭍分陆厘㭍毫肆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陆分陆厘零肆丝。 中容积贰百壹,拾伍寸贰百玖,拾㭍分叄百㭍。拾㭍,厘玖,百贰拾毫。 体厚壹分捌厘玖毫叄丝。 重贰百伍拾陆两合筋壹,拾陆筋

姑洗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伍厘零贰丝 中径陆寸㭍分肆厘㭍毫壹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陆分肆厘零壹丝。 中容积贰,百壹拾叄。寸伍百伍,拾分伍百㭍。拾㭍厘贰,百捌拾毫。 体厚壹分玖,厘玖毫伍丝。 重贰百陆拾玖两陆钱合筋壹拾陆筋壹拾叄两陆钱仲,吕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叄厘陆毫㭍丝。 中径陆寸㭍分贰、厘。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陆分壹厘叄毫。 中容积贰,百壹拾壹。寸贰百壹,拾伍分玖。百壹拾壹,厘肆拾毫。 体厚贰分,壹厘叄毫。 重贰百捌拾捌两合筋壹拾捌筋

蕤宾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贰厘、伍、毫、叄、丝。 中径陆寸、陆分玖、厘、㭍、毫、贰、丝,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伍分玖,厘零贰丝。 中容积贰百零玖,寸贰百伍,拾分㭍百,陆拾厘叄百贰拾毫。 体厚贰分贰厘,肆毫肆丝。 重叄百零叄两肆钱合筋壹拾捌筋壹拾伍两肆钱

林锺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壹厘陆毫伍丝 中径陆寸、陆分㭍厘玖毫、陆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伍分㭍厘、贰毫陆丝。 中容积贰百零㭍,寸㭍百贰,拾玖分贰百零捌厘捌百捌拾毫。 体厚贰分叄,厘叄毫贰丝。 重叄百壹拾伍两叄钱合筋壹拾玖筋壹拾壹两叄钱夷则之钟 内髙㭍寸贰分壹厘叄毫叄丝。 中径陆寸,陆分㭍厘叄毫贰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伍分陆厘陆毫贰丝。 中容积贰百零㭍寸壹百捌拾分肆百㭍拾捌厘捌拾毫。 体厚贰分叄,厘陆毫肆丝。 重叄百壹拾玖两陆钱合筋壹拾玖筋壹拾伍两陆钱南吕之钟 内髙㭍寸壹分玖厘㭍毫贰丝。 中径陆寸陆分肆厘壹毫壹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伍分叄厘肆毫壹丝。 中容积贰百,零肆寸肆。百壹拾叄,分肆百陆,拾陆厘贰,百肆拾毫。 体厚贰分伍,厘、贰、毫、伍、丝。 重叄百肆拾壹两叄钱合筋贰拾壹筋伍两叄钱无射之钟 内髙㭍寸壹分捌厘叄毫㭍丝 中径陆寸陆分壹厘肆毫壹丝。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伍分零,㭍毫壹丝。 中容积贰百零贰,寸捌拾肆,分叄百玖。拾捌厘㭍,百贰拾毫。 体厚贰分,陆厘陆毫,重叄百伍,拾玖两伍钱合筋贰。拾贰筋㭍两伍钱

应锺之钟: 内髙㭍寸壹分陆厘伍毫㭍丝 中径陆寸伍分㭍厘捌毫。 上顶下口内径俱肆,寸肆分㭍厘壹毫。 中容积壹百玖,拾捌寸玖。百㭍拾壹分伍,百壹拾厘肆百毫。 体厚贰分,捌厘肆毫。 重叄百捌拾肆两合筋贰拾肆筋

拾陆编磬,形同一制,厚薄有损益,故声分清浊。股㭍寸贰,分玖厘其广伍。寸肆分陆,厘㭍毫伍丝鼓壹尺零玖,分叄厘,伍毫其广。叄寸陆分,肆厘伍毫,其厚分数,具列于左。

倍夷则之磬,厚陆分零,陆毫捌丝倍。南吕之磬厚陆分,肆厘捌毫倍。无射之磬厚陆分捌,厘贰、毫、陆丝倍应锺之磬,厚㭍分壹,厘玖毫、壹、丝黄锺之磬,厚㭍分,贰厘玖毫。

大吕之磬,厚㭍分陆厘捌毫太蔟之磬,厚捌分零玖毫夹锺之磬,厚捌分陆,厘肆毫姑洗之磬厚。玖分㭍,厘贰毫仲吕之磬厚玖分㭍厘贰毫。蕤宾之磬,厚壹寸零贰。厘肆毫林锺之磬,厚壹寸零,陆厘肆毫夷则之磬厚壹寸零㭍厘捌毫㭍丝南吕之磬厚壹寸壹分伍厘贰毫无射之磬厚壹寸。贰分壹厘叄毫陆丝应锺之磬厚壹寸贰分玖,厘陆毫鼓。

鼓大小不等,各以其面之径数叄分之,得其叄分之壹数,加于腰径,两旁各一。

径㭍寸贰分玖,厘长壹尺肆寸,伍分捌厘柷。

上阔下小状如斗,上方贰尺壹,寸捌分㭍厘,下壹尺陆寸玖,分零肆毫。

状如伏虎,背上有贰。拾㭍锄鋙。用竹长贰尺,肆寸析为拾贰,茎以戛锄鋙。通体长贰尺壹寸捌,分㭍厘,锄鋙之。分为㭍寸,贰分玖厘。

麾。

以绛绘为之。长㭍尺阔,壹尺壹寸,上板绘云,下板绘山,以聨首尾,前绘升龙,后绘降龙,各涂以金及五色彩云。朱竿长捌尺,伍寸,末施铜龙首,涂金衔其麾下,垂以木为架,朱髹,植麾于上,奏乐,则麾生执之,升龙向外,降龙向内。一举一偃,按乐之起止,以指麾之舞器。

旌节以红绒为之缨,上加涂金铜云监于其上数玖。长㭍尺,以红绒绦系之,下缀以结竿,长捌尺,伍寸,朱髹末,施涂金龙首,衔其节。二人执立于东西两阶舞生之前,以导其舞

以木为之,柄长壹尺,肆寸,朱髹,柄端刻龙首,长伍寸,涂以金彩。每翟用雉尾三根,插于口中,舞生右手执之以舞

以竹为之,长壹尺,肆寸,叄窍,朱饰,舞生左手执之以舞。雅乐考明安邱马文炜著所述乐器,尺寸与㑹典略有不同,存以备考。乐器,钟一,堵磬一,堵琴六,瑟二鳯,箫、篪、埙、搏拊如其瑟数。箫、篴、笙如其琴数楹,鼔一,柷一,敔一,乐生三十九人,歌生六人,麾生一人,凡四十六人,俱堂上之乐。其叙则麾生一人立神位左,西向,次左柷右敔,次左右搏拊,各东西对立。次左右歌生以次而南,亦东西对立。次琴六人,左者以次而东,右者以次而西,俱北向立。次左右瑟各一,次左右笙、箫各六,笙在内,箫在外。次左右,篪、埙、鳯箫及篴,亦以次而东,西北向,立于笙箫之后,次左钟右磬,又次楹鼓居其左焉。总之不外八音而已。

八音一曰金。金,钟也。世本》云:「垂所造」。周礼编钟、编磬凡十六枚,谓之堵起八音,倍而设之。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其县曰簨虡,横者曰簨,纵者曰虡簨,凡二层,下簨自右而左首黄锺俗以合字应。次大吕,次太蔟四字应,次夹锺,次姑洗一字应,次仲、吕上字应,次蕤宾六字应,次林锺尺字应,上簨自左而右首,夷则次南,吕工字应,次无射,次应锺凡字应,其声以渐而清,至应钟,清之极也,又继之以清黄锺六字应清大、吕清、太蔟五字应、清夹锺又清之极而接乎其间者也。制法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其妙,惟斟酌于铅锡而已。八音二曰石。石,磬也。世本云叔所造。尔雅曰:形似犁錧,惟泗濵之石,中律在县之次,悉如编钟。其制:黄锺股博四寸五分,股长九寸,鼓一尺三寸五分,鼓博三寸,其厚一寸,而弦之长如其鼓数。股磬之上大者,鼔其下小者。十二磬各以其律之长短而三分损益之,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专。

八音三曰丝。丝,琴瑟也。世本云:琴,神农所造。凡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而琴又以中徽为君,中声者七徽是也。凡求中声,令人吹黄锺律司琴者,聴其音,以右手中指,勾一弦,而以左手中指,揣摩七徽上下之间求之,此弦既定,然后依常法次第调之。第一弦为黄锺,微下为大吕。第二弦太蔟微下为夹锺,第三弦七徽下之半为姑洗,正对中徽为仲吕。第四弦林锺正对为蕤宾第,五弦南吕正对为夷则第六弦,七徽下之半为应锺,微上为无射,正对七徽为清黄锺,第七弦为清太蔟,故琴有三凖而中声居其中焉。人皆习而不察。其它指法,世多通晓,不著瑟。世本云:宓羲所作二十五弦,具二均之声,以清中双弹之外十二弦为中,内十二弦为清。凡求中声,必使第一弦与黄锺管合,然后依相生之法,㳺移其柱以调之,如外第一弦为黄锺中声,而内一弦为黄锺清声,第二弦为大吕,第三弦为太蔟,第四弦为夹锺,第五弦为姑洗,第六弦为仲吕,第七弦为蕤宾,第八弦为林锺,第九弦为夷则,第十弦为南,吕第十一弦为无射,第十二弦为应锺,一中一清,两相配合。若单用四清声,以右手専鼓之内第一弦为清,黄锺第二弦为清大,吕第三弦为清太蔟,第四弦为清夹锺,然后清中相济,上下弼谐。

八音四曰竹竹,鳯箫也,箫也,篴也,篪也。世本曰鳯箫,舜造编竹为之,黄锺之管长九寸。其音宫,大吕八寸三分七厘六毫,太蔟八寸。其音商夹锺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丝。姑洗七寸一分,其音角仲,吕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丝六忽。蕤宾六寸二分八厘,其音变征林锺六寸,其音征夷则五寸五分五厘一毫,南吕五寸三分,其音羽,无射四寸八分八厘四毫八丝,应锺四寸六分六厘,其音变宫。此五音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之义也。加黄大、太夹四清声,凡十六管,其制以木为椟,纳管其中,齐其上出一寸五分,下则自右而左,以次而短其声。长者浊,短者以渐而清,管中各开半窍,自右吹之。第一管为黄锺第三,太蔟第五姑洗,第六仲,吕第八林锺,第十南,吕第十二应锺,第十三清黄锺,第十四十五清大吕清太蔟,其形参差象鳯之翼,其音六律六。吕象鳯,雌雄之声,故以鳯箫名也。箫亦舜所造。其制截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五分,前五孔后一孔,直而吹之,下一孔,直贯乃黄锺律也。凡吹黄锺六孔,皆闭调气,轻吹则是尾上第一孔轻吹为太蔟,重吹为清太蔟。凡吹太蔟,清太蔟,唯开此孔。第二孔为姑洗。凡吹姑洗开此孔,并下一孔,第三孔为仲吕,凡吹仲吕开此孔,并下一孔。第四孔为林锺,凡吹林锺,开此孔,并下二孔。第五孔为南吕,凡吹南吕开,此孔并下三孔,后一孔为应锺,若重吹则为清黄锺如吹应钟,开此孔,并尾上。第二、第三孔,若吹清黄锺,唯开此一孔。凡吹宜平其气,缓取其音,斯悠扬不迫矣。篴风俗通云邱仲所造。然周礼笙师所掌已有之,不起于仲也。其制截紫竹为之,长尺有八寸,凡六孔,并吹窍为㭍旧长尺有四寸,本四孔,京房如一孔。唐制也,横而右吹,轻吹之,六孔皆闭,乃黄锺尾上。第一孔轻吹为太蔟,重吹为清。太蔟第二孔为姑洗。第三,仲吕第四,林锺第五,南吕第六,应锺若重吹,则为清。黄锺吹法,并如箫篪。世本云暴新公所造。沈约谓西王母时已有其器,新公安得造乎?尔雅曰:太蔟谓之沂音银,一名翘,长一尺四寸,围五寸三分,横而左吹,前四孔,后一孔,底一孔,凡六孔,六孔俱闭。轻吹则为黄锺,底一孔为太蔟底,上第一孔为姑洗,第二孔为仲吕,第三孔为林锺,第四孔为南吕。凡吹太蔟以下诸律,唯开本孔,馀俱闭后一孔为应钟。凡吹应锺,开此孔,并底上第一孔,与第四孔,凡吹清黄锺六孔,皆开吹清太蔟六孔皆闭,但重吹之,即是与埙同声,故诗以比兄弟又按管截竹为之,为十二孔,以应十二月之音

八音,五曰匏。匏,笙也。笙,随所造,其簧女娲所造也。列管匏内,施簧管端,今皆以木为之,无复匏音矣。凡十七管如吹某字,则按某孔然后用气呼吸,簧动声发,如吹黄锺用右手中指,按第十四管,馀皆开吹太蔟,用右手食。指按第四管内孔吹姑洗用右手食指。按第三管内孔吹仲吕用右手大指。按第二管吹林锺,用右手中指。按第十五管吹南,吕用左手大指,按第七管吹应锺用左手大指。按第五管吹清黄锺,用左手食指。按第十三管又用左手中指,按第十四管吹清太蔟,用右手食。指按第四管太蔟内孔,又用左手大指。按第八管清太蔟外孔,此雅乐所用声最简,非若世俗之繁音也。

八音六曰土。土,埙也。《世本云:「暴新公所造」。《尔雅》云:「大者曰器,前三窍如列品字。后二窍并列除吹口,前后凡五窍。吹时先以二名指屈蟠埙底,而以两手大中食五指,并闭五窍。平气俯唇轻吹,则为黄锺微仰,为太蔟,又俯仰间微加气而吹为姑洗。如吹仲吕则启右手食,指吹林锺,则启左手中食二指,吹南吕则前三窍俱启吹,应锺则启左手大中二指,并右手食,指吹清黄锺,则五指皆启。吹清太蔟,唯左手中指闭下一窍,馀皆启。

八音七曰革。革,楹,鼓也。搏,拊也。《风俗通》曰:「不知谁所造。楹鼓,其制髙六尺六寸,设重斗,中植以柱,上贯方葢,缭以彩檐、壁翣。凡乐之作必先鼓以声之首,以两桴连击□者三□音颡而鼓一击,又两再作如前,凡三作,唯末作鼓,两击以别之,此起之之例也三次共四击。此后不击□,但一桴于鼓上,先后二击者三,此第一通也三次共六击。又先后三击者三,此第二通也三次共九击。又急五击者三,而末𦂳加二击以结之,此第三通也三次及末二击共十七击。通前凡三十六击,以当一岁之数。三通既毕,又从容三击,而众乐翕然作矣。自后每奏乐一句,必三击之以为节,所谓鼓无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也又按鼗鼓,其制如鼓,司鼗者挂于项上,两手拊之以节乐。搏拊,鼓也。以其或搏或拊,故名其用,每奏乐一句,聴楹鼓一击,而此即一拍以尾之,故三击而三拍伹,初拍用左手,次拍用右手,三拍则两手齐作,以为乐之节也。

八音八曰木。木,柷也,敔也。并不知谁所造。柷,以桑木为之,上方二尺四寸,下半之,深一尺八寸,中虚有底,以止击之止俗呼为椎。止柄长一尺有四寸,以梓木为之。凡奏乐,先以止撞底,复击左右共三声乃举。《乐书》曰:戛击,礼曰楷击。《乐记》曰:圣人作为椌楬,所起亦逺矣。敔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龃龉,以竹长二尺曰籈,析茎十二,每乐阕先击其首。三继逆,栎龃龉,亦三而乐止。《尔雅》曰:所以鼓柷谓之止,所以鼔敔谓之籈。止者,欲戒止于其早也。籈者,欲修洁于其后也。

麾,《周官》「巾车掌木路,建大麾,以田以封」。后世协律郎执之,以令乐歌焉。其制髙七尺,阔一尺一寸,缀纁帛为之今易以绛缯。画升龙于前,降龙于后,朱竿长八尺五寸,乐将作。司麾者举而唱曰「迎神」乐,奏《咸平之曲》自迎神至彻馔,次第唱之。举之则升龙见,乐乃奏。偃之,则降龙见,乐乃止。所以指麾乐之起止也。

乐舞定位,转班式国朝济南府学教授孔贞瑄著定位,殿内首麾,次歌部,次鼗鼓,次搏拊,左右纵列,次琴,次瑟,次编钟、编磬,左右横,列楹鼓在编钟之东,殿外第一班笙第二,班管篪、埙鳯箫,第三,班箫。第四班,笛柷东敔,西左右横,列阶下节,左右列,舞八行,皆左右纵横列。

转班麾,引歌部当香案前而南次,鼗鼔、搏拊,次琴,次瑟,次钟、磬,由钟、磬南出两楹门,转中门外而南直下。次笙,次鳯箫、埙、篪管,次箫、次笛,次柷、敔下阶。次节引舞部挨转,当丹墀中,分向,东西转南序立定。礼生唱就位,麾引诸部内,转当甬道而北,登阶,分向东西各四转,而吹部柷敔适如本位。麾引堂上之乐由两楹门入,殿亦四转,而钟、磬、瑟、琴、鼗、鼔、搏、拊、歌麾亦适如本位节,引舞生及阶而止。凡一曲以柷,始以敔终。凡一声以钟,始以磬,终而中间以楹。鼓为节,连鼓为止。乐奏迎神曲终,舞生分班纵横,各八行,舞四曲,毕合。班对立乐,八章俱毕,麾节各引所部,仍前转班下阶,分向左右各四转,四变而为八㕘神四叩。散班幸鲁盛典附録。

论释奠        衍圣公、孔毓圻按:释奠之礼,见于周官戴记注疏家,大抵皆言设荐馔奠酌而已,无食饮酬酢之事,而郑康成以王制之释奠为释菜、奠币,以文王世子之释奠者,必有合为与邻国合祭,孔颖达以学记之释菜为释奠,其说相混,齐尚书令王俭言,释菜礼废,金石爼豆,皆无明文,而车、陆、二范议亦互异,欧阳修作糓城夫子庙记,直谓释奠释菜皆礼之略,释奠有乐而释菜无乐,陈旸乐书则谓学校礼乐之所自出,小有释菜而以食为主,大有释奠而以饮为主,其习舞与声,而大合六代之乐一也。旸之兄祥道作礼书考,据诸经,言之最详,以为古者释奠或施于山川,庙社或施于学,周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甸祝含奠于祖庙,祢亦如之,此施于山川庙社者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夏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必有合也。天子视学,大昕鼔征,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圣、先师焉。有司卒事返命,适东序,释奠于先老。王制:出征,执有罪,返,释奠于学,以讯馘告。此施于学者也。贾公彦曰:非时而祭曰奠,此为山川庙社而言之也。学之释奠,则有常时者,四时之释奠也,有非时者,始立学,天子视学师还献馘之。释奠也,释奠有牲币,有合乐,有献酬,会同出征,返而释奠,告祭也。曽子问:凡告必用牲币,文王世子:凡始立学,释奠、行事必以币,此有牲币之证也。文王世子:凡释奠必有合也,此有合乐之证也。聘礼行释币,返释奠,席于阼,荐脯醢三献,此有献酬之证也。非时之祭,释奠于先圣、先师,四时,则先师而已。此二陈之说也。然则祭先圣为重,故礼加详而必有币,祭先师为轻,故礼稍略而不必有币审矣,而古之所称先圣先师者,亦不一其人。周有天下,立四代之学,虞庠则以舜,夏学则以禹,殷学则以汤,东胶则以文王。自鲁哀公十七年立孔子庙于故宅,解经者即所见闻,云先圣周公若孔子,唐显庆二年长孙无忌之议云:汉魏以来,取舍各异颜回,孔子互作先师,宣父、周公迭为先圣,求其节文,递有得失,所以贞观之未亲降纶音,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咸定于一尊矣。然而古之释奠常时,则所教之官为祭主,非时则有司行事而已,未闻以天子而亲祭也。汉髙过鲁,太牢躬祭,可谓卓然独见,为万世作则,而大合六代之乐,惟一举于章帝之时论者盖惜其当时之臣,未能以古时释奠之礼而推广之,且亦惜其不著为律令,致使古乐自此而絶响也。魏之正始释奠,始行于辟雍,率太常行事,厥后间有亲承而礼殊隆杀,乐异盈,减厯数,幸鲁十数君屈尊申敬则有之矣,亦未知考信于古,而厘定夫释奠之礼也。宋真宗天禧元年,尝诏崇文馆雕印释奠仪注及祭器圗,颁行天下诸路,而其书不传,无从考质。明臣王恕亦曽上疏,请行奠帛三献之礼,须读祝、饮福受胙,礼始为备,而议弗尽行,仅诏加币而已。我

朝临雍,典例迎神、送神,俱二次跪,六次叩头。尊师重道已至,于无可加乃我。

皇上幸曲阜,一准临雍仪注,复亲定行三次跪,九次叩头礼而释奠之礼,于斯为极,盛仰见我。

皇上至圣至神,与天同体,与圣合一,故尊之如此,其至行之如此,其决非祠官之故事,曲台之旧文,所可同年而语矣。若乃乐悬舞列,阙里相沿,与太学小殊,兹经旷典,所司恐有纰缪,议停本处乐器」。

皇上特遣太常赴阙里庙庭指导肄习者四十馀日,然后击拊俯仰,秩然伦次,五色成文,八风从律。此则古者合声习舞之遗义。

皇上所以修明先王之教于千百年废坠之馀者,岂复前代之所得而及也哉!

论祀仪

按:

圣庙祀典厯代递有加増,至我皇上,而鉴古从宜。

畴咨详慎,至再至三,凡诸礼乐之修明,皆禀宸衷之裁定,然后至隆极盛,蔑以加焉,盖祀先圣,备四代之礼,乐记曰: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备酌也。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备物也。泰有虞氏之尊,山罍,夏后氏之尊,著殷尊牺象,周尊备器也。搏拊、玉磬、戛击、大瑟、中瑟、小瑟、大琴、中琴、小琴备乐也。元和间,于庙作六代之乐,元嘉时,司徒吴雄设百石卒,史掌礼器。此时庙庭犹存,古之礼乐也。晋、魏以降,大率颁自天子,而子孙世守之矣。自开元则文宣被衮冕,正南面之坐,而后用王者礼乐,故唐以后至今所以祀孔子者,皆本于开元礼以増益之。然开元礼无亲祀仪,伹载有皇太子释奠仪及州郡有司学官之祭,祭孔子为笾豆十簠、簋、㽅、鉶爼三,七十二弟子为笾豆二、簠簋爼一,而后笾豆之数备。至明成化加十二笾豆,而亦旋设旋罢。于是十笾、十豆之数,厯代相因。按开元礼,用笾、豆十,则笾减糗食粉食,豆减𩛆食糁食,今孔子之祭是也。用笾、豆八,则笾减白饼、黒饼,豆减脾析、豚胉。今四配之祭是也。用笾、豆四,笾实食盐、乾枣栗、黄脯,豆实芹菹、兔醢、菁菹、鱼醢,今两庑之祭是也。周礼小胥掌乐悬之位,王宫悬诸侯轩悬,大夫判悬,士特悬宫悬,四面皆悬,如宫有墙,轩悬去其南面以辟王也。判悬又去其北面,以示其徳半于君也。特悬又去其西面,以示特立之义也。宋、齐、五代皆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唐开元中,释奠用宫架之悬,而不详佾数之八与六。大厯之初,修复盛事,仍设宫悬,宋设登歌之乐,不用轩架,而用判架,有歌而无舞,非古人习舞合乐之意。元人因之。明初,协律郎冷谦考正雅乐并乐舞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始定舞用六佾,乐用登歌,成化増八佾。嘉靖间,复议改用六佾,而阙里仍沿旧制,其所用乐章,实宋大晟乐府,而元袭之,明亦采用之者也。祝文则始于贞观二十一年。至徳宗春、秋释奠,祝版、御署讫,北面致恭,后世遣祭用祝文书,皇帝谨遣而亲祀,无读祝仪。我皇上之祭也,有行古释奠之礼者,有事于先圣先师,必合乐是也。有行古幸宅之礼者,许孔氏子孙陪位及说经是也。有行今辟雍之礼者,酌献奠帛及分献官随拜于阶墀是也。有从其乡之礼者,祭品乐章许从其旧是也。若拜用九叩,祭用祝文,此幸学典礼之所,未有出自

睿裁本于

圣敬以创非常之典,仁至而义尽,礼周而意洽,底于无可尚,尊于莫可加矣。祭之日,当严冬冱寒之际,昧爽向明之初,而阳和照燠,瑞霭茏葱,暖律如吹,坚冰立散,圣人所至,则天地之气应之。

皇上端肃之容,俨乎如有所接也,陟降之承,洋洋乎如在其上也,聆赞唱于杏坛,如登清庙,奏《云韶》于路寝,恍设钧天,凡厥庶民,靡不感激,欢欣觐光,恐后而百辟万骑之云屯,璧水桥门之观,聴礼既叙矣,乐既成矣!至矣哉!中和之极,矞皇之观也!

山东通志巻十一之五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