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曝书亭集巻五十七
翰林院检讨朱●尊撰。
考
孔子门人考
成回
刘向曰:成回学于子路。
楚馯臂子弓或作「●」
司马迁曰:《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应劭曰:子弓是子夏门人。
韩子曰:荀卿之书语圣人必曰孔子子,弓子弓之事业不传。惟太史公书弟子传有姓名曰馯臂子弓。呉莱曰:荀卿所重仲尼子、弓子弓,未审何人?韩子曰:仲尼弟子有馯臂子弓。《汉儒林传:商瞿授易仲尼,瞿传:鲁桥庇子庸,子庸传江东馯臂子、弓子弓,与仲尼不同。时又行事,无大卓卓,不足以配孔子。邢昺《论语疏》引王弼说,逸民,朱张字子弓,然弼说又不见有他据也。要之孔子尝称冉雍可使南面,且在徳行之科。雍字仲弓,盖与子弓同是一人,如季路又称子路然也,将荀卿之学实出于子弓之门人,故尊其师之所自出,与圣人同列。
按子庸传《易》于子弓弓或作「●」,呉氏欲更作「雍」,未免失之凿矣。
鲁桥庇子庸
班固曰:「商瞿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司马贞曰:「桥庇」,《世本》作蟜。疵字子肩,鲁庄公族」。按《子木传》、《易》,《史记》谓子●授子庸」。《汉书》、《汉纪》、《释文》谓《子庸》授《子弓,所载互异,今并存之。
魏文侯教。
司马迁曰:「文侯,受子夏经艺。徐广曰:「名都。《世本》曰斯也」。鲍彪曰:「桓子之孙」。
呉师道曰:「名勘。
按:文侯受经艺,于子夏撰,有《孝经传》。蔡邕《明堂论》,引其文曰:「《大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又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篇》,引其文曰:「民春以力耕,夏以镪耘,秋以收敛」。当是《孝经》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注也。
晋段干木。
吕不韦曰:「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罗泌曰:段干氏初邑段后邑千因邑为氏。魏世家有段干子,田世家有段干朋,而风俗通氏姓注乃以为姓,段名干木,盖以吕氏春秋干木光于徳,与《魏都赋》干木之徳之言误之。唐《百官表》遂谓封段而为干木,大夫疏矣。《幽通赋》云:木偃息以藩魏,干木岂其名哉?田无择子方。
李颐曰:「魏文侯,师也,名无择」。韩子曰:「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
齐髙行子。
赵岐曰:髙子,齐人。
徐整曰:子夏授《诗》于髙行子,王应麟曰:髙行子即《诗序》及《孟子所谓髙子也。曾申子西。
刘向曰:左丘明授《春秋》于曽申,赵岐曰:曽,西曽子之孙。
陆徳明曰:曽参之子,受《诗》于子夏。王应麟曰:曽西赵岐注,以为曽子之孙。《集注》因之《经典序录》曽申字子西,曽参之子,子夏以诗传,曽申、左丘明作传,以授曽申、曽、西之学,于此可考。楚斗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则曽西之为曽申无疑。
按《史记》:呉起事曽子,其母死不归,曽子薄之而与起絶,所云曽子,疑是曽申。
齐公羊,髙宋,赠临淄伯。
戴宏论《春秋》曰:「子夏传与公羊髙,荀崧曰:公羊亲受子夏。
梁武帝曰:「公羊禀西河之学」。孔颖达曰:「孔子授《春秋》,于卜商,商授弟子,公羊、髙谷、梁赤各为之传」。
呉兢曰:「公羊髙,乃子夏弟子。鲁,谷梁赤。宋赠龚丘伯,改赠睢阳伯」。应劭曰:「谷梁子名赤。子夏弟子。杨士勋曰:谷梁子名俶,字元始」。颜师古曰:「谷梁子名喜,受经于子夏」。按罗长源撰《路史》,炎帝之后,不言有公羊、谷梁氏。罗子苍识遗云:公羊、谷梁自髙赤作传外,更不见有此姓。万见春谓皆姜字切韵脚,疑为姜姓假托。然自髙传子平平传子地地传子敢敢传子寿,见于戴宏所记,而班氏《古今人表》载有二子居第四等,计刘氏、宋氏亦必载之,未必假托也。
又按《春秋》为孔子所作,则说《春秋》者必系孔氏门人,若《公羊传》所称沈子、司马子、女子、北宫子、曽子、髙子、谷梁传》所称尸子、沈子,皆是己子言之,《春秋》属商,其皆子夏之徒与?
鲁孔伋子。思宋,崇宁初赠沂水侯。咸淳中,加赠沂国公。孔鲋曰:子思受业于曽子。
韩子曰:子思之学,盖出曽子。按班氏《古今人表》,子思居第二等,乐正子春。
郑康成曰:「曽子弟子。
《鲁檀弓》:
陆徳明曰:《檀弓》:鲁人善于礼。胡寅曰:《檀弓》,曽子门人,纂修《论语》,沈犹行。
赵岐曰:曽子弟子。
按:《广韵》注:沈直深切,汉复姓,鲁有沈犹氏,常朝饮其羊,不当从上声读。
阳肤。
包咸曰:阳肤曽子弟子。
公明髙
赵岐曰:公明,髙曽子弟子公明宣。
刘向曰:公明宣学于曽子单居离。
《大戴礼记》注曰:「单居离曽子弟子公明仪:
孔颖达曰: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公明仪是其弟子仪,又为曽子弟子,故《祭义》云「公明仪间」,于曽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是也。
子襄。
赵岐曰:曽子弟子。
公孙尼子
按《汉书艺文志》,儒家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杂家有公孙尼一篇,颜师古注云:七十子之弟子」。《隋经籍志》、《唐艺文志》均载《公孙尼子》一巻。注云:「似孔子弟子」。沈约谓《乐记》取公孙尼子,刘瓛谓缁衣公孙尼子所作,今从颜氏定为孔子门人。
世硕
按《汉志》《世子》二十一篇,列在儒家者流。王充《论衡本性篇》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在所养焉,故作养书一篇。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性情,与世子相出入。《志》所载《宓子》十六篇,漆《雕子》十三篇,皆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者也。颜师古曰:世子,陈人七十子之弟子。
景子。
按《汉艺文志景子》三篇,颜师古云:「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王史氏。
《汉志》:王史氏二十一篇。
刘向曰:六国时人。
颜师古曰:「七十子,后学者李克。
《汉艺文志》:李克七篇。
颜师古曰: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芊婴。
《汉志》:十八篇
颜师古曰:齐人七十子之后。公孙段:
韩非》曰: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氏、子思氏、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公孙氏、乐正氏之儒」。
陶潜曰:颜氏传诗,为道,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为道为疏,通致逺之儒。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仲良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乐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辞。比事之儒,公孙氏传「易为道,为洁静精微之儒」。
按:儒分为八,其一公孙氏传《易》者也,《群辅录》有明徵,而未详其名。考《晋书》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凖发魏王冡,得《竹书、《易》五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二篇,此则公孙氏之《易》矣。或疑公孙氏为龙龙字,子石虽在七十子之列,不闻传易。若赵人名龙者字子秉,故庄子谓惠子曰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所云秉者,龙也」。诡辞数万,骋坚白异同之辩,初非孔氏弟子、小司马、史记》,索隠误认为一人。今考定《传》《易》者为公孙、段若、郑大夫字伯石者,又一人也。
县亶父亶,索隠作「丰」。《家语》无「父」字,依《广韵》注添。
子象、王应麟曰:「县丰,唐、宋封爵皆不及。《礼记》、《檀弓》有县子,岂其人与?」
按:子象为孔子门人,见《广韵》注,此唐、宋封爵未之及云。
公休哀
公祈哀。
《广韵》注《孔子门人》有公休哀公祈哀」,按公祈哀疑即公晰哀,以晰作祈形相类而讹也。然《广韵》注既列孔子弟子公晰哀于前,又列孔子门人公祈哀于后,则别是一人,未可臆决也。
盆成括。
按晏子春秋》:景公宿于路寝之宫,夜分,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公悲之。明日,朝,问于晏子,晏子对曰: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适也。父之孝子,兄之顺弟也。又尝为孔子门人,今其母不幸而死,袝柩未●家贫,身老子●,恐力不能合袝,是以悲也。公曰:子为寡人吊之。婴往吊咎,公不辱临公,使男子袒免女子发笄,开凶门而迎适。则适乃与景公同时,不当与孟子弟子之列。宋配祀孟子,追赠莱阳伯。孙宣公言括尝欲学于孟子,亦疑辞也。
欧阳子有言受业者为弟子,受业于弟子者为门人,试稽之《论语》,所云门人皆其受业于弟子」者也。颜渊死,门人厚●之,此颜子之弟子也。子出门人问此曽子之弟子也,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又门人不敬子路,此子路之弟子也。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此子夏之弟子也。孟子云: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此子贡之弟子也。观洪氏《隶释、隶续》所载东汉诸碑,有弟子复有门生门人弟子,固有别矣,若夫弟子之子分比于门人子渊,子舆本门人也,而列于弟子,他如季路之子子,崔子舆之子,元及华子游之子,言思子张之子申详,及齐有芉婴,著芉子十八篇,亦七十子之后,虽未详其所师,要当互学于七十子者也。又按孔子门人、古今人表居第三等者,乐正子春段干木、田子方第四等者,公羊子、谷梁子、公明髙第五等者、阳肤。第六等者,檀弓而子张之子。申详亦置第三等。
《孟子弟子考》。
乐正子克,宋政和中赠利国侯。赵岐曰:「孟子弟子为鲁臣」。万子章,宋赠博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公孙子丑,宋赠寿光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浩生亦作告
子不害。宋赠东阿伯,赵岐曰齐人。
孟仲子。宋赠新蔡伯。
赵岐曰:「孟仲子,孟子之从昆弟,从学于孟子者也。陈子臻,宋赠蓬莱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充子虞,宋赠昌乐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屋庐子连宋赠奉符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徐子辟,宋赠仙源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陈子代,宋赠沂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彭子更宋,赠雷泽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公都子宋赠平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咸丘子䝉宋,赠湏城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髙子宋,赠泗水伯。
赵岐曰:髙子,齐人,尝学于孟子。桃子应宋,赠胶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盆成子括宋,赠莱阳伯。
孙奭曰:盆成括尝学于孟子,滕子更。
赵岐曰:滕更滕君之弟来学于孟子。呉莱曰:孟子学出于曽子子思,荀卿犹从而讥曰:世俗之沟,愚瞀儒嚾嚾然,略法先王案往旧造说,而不知其统我则异焉,治则法后王而已矣。所谓沟愚瞀儒正」指万章,公孙丑之徒也。荀卿在战国,号称大儒,犹同门异户如此。
顾炎武曰:「《史记》索隠以万章公明髙等并《孟子》之门人。《广韵注》又云:「离娄门人,不知其何所本。元呉莱著《孟子弟子列传》,惜乎今不传也」。
按:赵岐注《孟子》以季孙子叔二子为孟子弟子,季孙知孟子意不欲而心欲使孟子就之,故曰异哉弟子之所闻也」。子叔心疑惑之,亦以为可就之矣。孙宣、公奭犹因其说,故政和五年从太常议,赠季孙丰城伯,子叔乘阳伯,自朱子集注出,乃始非之世,莫有从赵氏之说者矣。呉立夫氏撰《孟子弟子列传》,书虽不传,序称一十九人,则未尝依朱子去季孙、子叔二人益以滕更适合十九人之数。考《尽心篇》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赵岐注滕,更滕君之弟,来学于孟子也,其为弟子甚明。不知宋太常之议何独赠爵不及有不可解者。至于《史记》索隠以公明髙为孟子弟子,而《广韵注》谓离娄为孟子门人无稽之言,君子不信。又《广韵注》诠丘字,引《孟子》齐有曼丘不择,今七篇无其文,弟子与其不谓之弟子与吾不得而知之矣。
又按班氏古今人表,孟子居第二等,其弟子公孙丑居第三等,万章、乐正子、告子髙子居第四等,徐子居第五等,馀不与焉。
曝书亭集巻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