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曝书亭集巻五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尊撰。

孔子弟子考。

序曰:孔氏之徒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子,其云「三千不取,盈于三千」也,其云七十不限,止以七十」也。自孔子徒人法既亡,而文翁石室象在显晦之间,世儒据以考定弟子之籍,惟《史记》之传、《家语》之解而已,议配祀之典,先横七十之目,于心胸虑溢七十二人之外,于是论者纷纶,以臆断为进退举,凡《论语》、《春秋传》、《礼记,漫不知省,或又于复姓者,改姓一字书之。栗主自国学,下至府州县学皆然,是尚得为知礼也乎?归田之暇,爰作孔子弟子考,下及门人暨孟子弟子,窃思杏坛设教,必先长幼之序斯。《史记、家语》咸纪弟子之年,兹先书三十二人,而莱芜侯无年岁,次于卫公者,依侍坐,四子伦序书之,不可以郕公先之也,馀从群书,采获具列焉。

鲁秦子商,字丕兹,《家语》作「不慈」,《史记》作「子丕」。少孔子四岁,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赠上洛伯,宋大观四年,赠冯翊侯。

按髙邮夏氏孔门弟子记略及阙里广志,皆云商少孔子四十岁,然秦子父堇、父逼阳之役,与叔梁纥,俱以力闻,宜与孔子生年相近。今据家语、旧闻暨史记索隠、苏氏,古史文正之。又宋大中祥符元年,赠孔门弟子侯爵,商未得与。至大观四年,礼局上言,遂补赠冯翊侯。阙里志误以秦祖鄄城之封,移之商,非也。鲁颜子无繇,家语少无字,「繇」作「由」。字季路,少孔子。六岁,唐追赠杞、伯宋赠曲阜侯,元进杞国公,谥文裕。

蒲大夫卞仲子由,字子由子亦作「季」,少孔子。九岁,唐追赠卫侯。宋赠河内侯,进卫公。

鲁南武、曽子蒧亦作㸃,字子晰,唐追赠宿伯,宋赠莱芜侯。蔡漆雕子开,字子若《史记》作子开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唐追赠滕伯,宋赠平舆侯。

《汉艺文志》:《漆雕子》十二篇。郑康成曰:鲁人。

按●山杨氏,先圣大训,以「开」为「凭」,恐误。鲁闵子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唐追赠费侯,宋赠琅琊公,改费公。

按闵子少孔子十五岁,史记、家语文同小司马,索隠可证。今本家语多讹作「五十岁,夏氏从之,非也。鲁冉子雍,字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唐追赠薛侯,宋赠下邳公,改薛公。

按今本家语,仲弓无年岁,而史记索隠文有之。鲁冉子求,字子有,家语,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唐追赠徐侯,宋赠彭城公,改徐公。

鲁商子瞿,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唐赠蒙伯,宋赠须昌侯。

齐梁子鳝或作「鲤」。,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唐赠赵伯,宋赠千乘侯。

鲁颜子回,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唐追赠兖国公。宋因之,元至顺中,赠复圣公。

卫士师齐髙子柴,字子羔,《左传》作「季羔」,檀弓韩非子》作「子皋」。少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唐赠共伯,宋赠共城侯。

郑康成曰:卫人。

王应麟曰:卫髙柴为孔子弟子,后居于鲁单父宰,陈巫。马子施,字子期《史记》作「旗」少孔子,三十岁,唐赠鄫伯,宋赠东阿侯。

郑康成曰:鲁人。

鲁卫相、卫端木子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唐赠黎侯,宋赠黎阳公,进黎公。

鲁有子若,字子有或作子若,少孔子三十三岁,唐赠卞伯,宋赠平阴侯。

按小司马据家语,文云「少三十三岁」,今本家语》作「三十六岁」,殆误也。

武城宰呉言子偃,字子游,少孔子三十五岁。史记作四十五。唐赠呉侯,宋赠丹阳公,改吴公。许慎说文:「偃」作「于象旌旗」之「游」,字子游。鲁樊子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家语作四十六。唐赠凡伯,宋赠益都侯。

郑康成曰:齐人。

宋原子宪《檀弓》称仲宪,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岁,唐赠原伯,宋赠任城侯。

郑康成曰:鲁人。

鲁大夫武城澹台子。灭明,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唐赠江伯,宋赠金乡侯。

单父宰鲁宓子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九岁,唐赠单伯,宋赠单父侯。

按:史记索隠引《家语》,云少孔子四十九岁,而今本《家语》无九字索隠又引《史记》文三十,而今本史记》作四十,流传既久,均失其故矣。

陈陈子亢《说文》作「伉」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唐赠颍伯,宋赠南顿侯。

按:班固《古今人表》,其载孔门弟子甚略,独陈子三见,一陈亢,一、陈子禽居中中,一陈子亢居中下,不得其解。

鲁公西子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唐赠郜伯,宋赠钜野侯。

莒父宰卫卜子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晩为卫文侯。师唐赠魏侯,宋赠东阿公或作「河东公」,改魏公。

郑康成曰:温,国人。

南武城曽子参,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初仕于莒。其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唐开元中,追赠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进郕侯。政和元年,改赠武城侯。咸淳三年,进郕国公。元至顺中,赠宗圣公。

《汉艺文志》:《曽子》十八篇。

王应麟曰:「参与弟子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华之徒,论述立身孝行之要,天地万物之理,鲁颜子幸《通典作「柳」,咸淳临安志作「韦」,或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唐赠蕃伯,宋赠阳谷侯。

陈颛孙子师,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唐赠陈伯,宋赠宛丘侯,改陈公。

鲁冉子孺,字子鲁或作「曽」,少孔子。五十岁,唐赠纪伯,宋赠临沂侯。

蔡曹子䘏,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唐赠曹伯,宋赠上蔡●。

鲁伯子䖍《家语》作「处」,字子析《家语》作「晰」,少孔子。五十岁,唐赠聊伯,宋赠沐阳侯。

按伯䖍《史记家语》,不著何地人。考《咸淳临安志》云是鲁人。宋思陵赞曰:有䖍子析全鲁之彦,当必有所本也。聊伯《志》作「骈伯」。

鲁颜子髙、《史记索隠》云:《家语》名产,今本《家语》作「颜刻」。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唐赠琅琊伯,宋赠雷泽侯。

鲁叔仲子会,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鲁嵈石壁画像云。唐赠瑕丘伯,宋赠博平侯。

郑康成曰:晋人。

楚公孙子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唐赠黄伯,宋赠枝江侯。

按:《家语》称龙,卫人,然唐、宋追封皆楚地,盖从北海郑氏之说。若为坚白异同之论者,乃赵人乐正子舆谓其行无师学无友,非孔子弟子可知。

右有年岁,著于《家语》、《史记隶续者三十有一人,并曾蒧共三十二人内颜渊年数,王肃疑其错误。中都宰鲁冉子耕,字伯牛,唐赠郓侯,宋赠东平侯,改郓公。

按《圣门志》,阙里广志》称:伯牛少孔子,七岁不审何据。临淄大夫鲁宰子,予字子我,唐赠齐侯,宋赠临淄公,改齐公。

《史记》作「齐」公冶子长《家语》作「苌」,字子长,唐赠莒伯。宋赠髙宻侯范甯曰:名芝,字子长。

鲁南宫子绦或作「韬」一名括或作「适」,字子容。唐赠郯伯,宋赠袭丘侯,改汝阳侯。

夏洪基曰:南宫适之为敬叔,非也。按史记,南宫括字子容初未尝云是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兄也,而索隠注遽云是孟僖子之子,仲孙阅论语集注亦云谥敬叔,孟懿子之兄,史无其文也,可疑一也。适见家语一名绦,是适已有二名矣,而左传孟僖子云: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索隠」。又云:仲孙阅是有二名,天下岂有一人而四名者乎?可疑二也。孔子在鲁,族姓颇微,而南宫敬叔公族元子遣从孔子,时定已娶于强家矣,岂孔子得以兄子妻之?可疑三也。礼记檀弓载南宫敬叔反,必载寳而朝,孔子曰:丧不如速,贫之为愈也。若而人岂能抑权力而伸有徳,谨言语而不废于有道之邦邪?愚以敬叔之与南宫适、皎然二人矣,按史记南宫括字子容论语括作适家语,南宫,绦字子容。郑康成注檀弓称南宫绦,孟僖子之子,南宫阅也,字子容,其妻孔子兄女。又称南宫敬叔,鲁孟僖子之子仲孙阅也。左氏传昭公七年,孟僖子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杜预注云:说南宫敬叔僖子之子。然则括也,适也,绦也,说也,阅也,一子容而名有五也。崇崇祯末,髙邮、夏●、基、开元辑孔门弟子传,略以南宫绦适、括字子容为一人,以仲孙说阅谥敬叔者为一人。至于说苑所载南宫边子,谓是适字之讹。然汉书、古今人表既有南容,又有南宫敬叔,又有南宫边子、颜师古注于南容,则云南宫绦也,于敬叔则名南宫适也,是绦与适适与边子,均未可混而为一矣。齐公晰子哀《家语》作「克」,字季次或作「沉」唐赠郳伯,宋赠北海侯。顾炎武曰:汶上县有汉卫尉卿衡方碑,其文曰:「履该颜原,兼修季由、洪适以颜原为颜渊原宪,而都穆以季由即季路,与兼修义不协。按公晰哀字季次,不为家臣太史公与原宪并称一称字一名名,亦古文所尝有也。

陈公良子孺,字子正,唐赠东牟伯,宋赠牟平侯。宋司马子耕《家语》,耕上冇黎字。字子牛。唐赠向或作「滕」伯,宋赠楚丘侯,改睢阳侯。

卫琴子牢,字子开,一字子张。唐赠南陵侯,宋赠顿丘侯,改赠阳平侯。

《家语》有《史记》无。

秦秦子祖,字子南。唐赠少梁伯《咸淳临安志》作「沙梁」。。宋赠鄄城侯。卫奚容子蒧,字子晰一云字子楷。。唐赠下邳伯,宋赠济阳侯。鲁公祖子句,兹字子之,唐赠期思伯,宋赠即墨侯。卫廉子洁,字子庸,唐赠莒父伯,宋大观中补赠胙城侯。齐公西子舆,如字子。上唐赠重丘伯,宋赠临朐侯。宰或作「䍐」。父子黒,字子素,唐赠乘丘伯,宋大观中,补赠祁乡侯。

鲁公西子蒧,字子尚,唐赠祝阿伯,宋赠徐城侯。秦壤驷子赤,字子徒或作「从」唐,赠北卫伯,宋赠上邽侯。鲁冉子季,字子产,唐赠东平伯,宋赠诸城侯。

薛子邦,字子从。

郑子国,字子徒,唐赠荥阳伯。宋赠朐山侯。司马贞曰:《家语》「薛邦字从《史记》作「国」,而《家语》称邦者,盖避汉祖讳而改「郑」,与「薛」字讹也。

按仲尼之徒,名字间有同者,既有曾,蒧亦有奚、容,蒧又有公西蒧,既有冉耕,亦有司马耕,既有宓不齐,又有任不齐,既有公西赤,亦有壤驷,赤既有卜商,亦有秦商,既有原亢,亦有陈亢,既有狄黒,亦有宰父黒,既有冉孺,亦有公良孺,既有秦祖,亦有颜祖,此名不嫌同也。冉求字子有有若漆,雕徒父亦字子,有颜无繇字季路,仲由亦字季路,颛孙师字子张,琴牢亦字子张,巫马施字子期,叔仲会亦字子期,公西蒧字子上公西舆如亦字子上,秦非字子之公祖句,兹亦字子之,原宪字子思,燕伋亦字子思,曾蒧字子晰,伯䖍狄黒奚,容蒧亦字子晰,壤驷赤字子徒,郑国亦字子徒,秦冉字子开,琴牢亦字子开,申绩字子周。公伯缭亦字子周,荣旗字子祺,县成亦字子祺,颜哙字子声,乐咳亦字子声漆,雕哆字子敛邽㢲,亦字子敛,此字不嫌同也。然则薛邦郑国子徒子从安,见其名字相类,而并疑其姓氏之误邪?乃议祀典者封郑而罢,薛安见其必为一人,揆之于礼终有未安也。

齐后今本《家语》误石子处字子里,唐赠营丘伯。宋大观中,补赠胶东侯。

鲁左人子郢,字子行,唐赠临淄伯,宋赠南华侯。卫狄子黒,字子晰,《家语》作晰之。唐赠临济伯,宋赠林虑侯。鲁商子泽,字子秀,唐赠睢阳伯,宋赠邹平侯。

楚任子不齐,字子选,唐赠任城伯。宋赠当阳侯鲁荣子旗《家语》作「祈」,字子祺,《家语》作「子颜」。。唐赠雩娄伯,宋赠厌次侯。

鲁颜子哙,字子声,唐赠朱虚伯,宋赠济阴侯。原子亢《家语》作「忼」,或作「桃」,字子藉,唐赠莱芜伯,宋赠乐平侯。晋或作「鲁」公肩子定,字子中,唐赠新田伯,宋大观中,补赠梁父侯。

鲁秦子非字子之,唐赠汧阳伯,宋赠华亭侯。漆雕子徒父《家语》名从字子文或云字子友,唐赠须句伯,宋赠髙苑侯。

燕子伋或作「级」,字子思,唐赠渔阳伯,宋赠汧源侯。鲁公夏子守,字子乘,宋大观中,补赠钜平侯。按《魏志》有公夏浩,或子乘之后。

卫勾子井疆,字子疆,唐赠淇阳伯,宋赠滏阳侯。齐少叔子乘,字子车,唐赠淳于伯,宋赠博昌侯。按应劭《风俗通》云:凡氏,于字伯仲,叔季是也。氏有太叔、仲叔,则有少叔,无足异者。子车之姓,《家语》、《史记》诸书皆作「步」。而《广韵》注云:孔子弟子有少叔,乘系复姓,今从之。

石作子蜀,字子明,唐赠石邑伯,宋赠成纪侯。鲁邽子㢲《史记》索隠作「邦㢲,文翁」,《石室图》作「国选」。《家语》「㢲」,亦作「选」。字子敛,唐赠平陆伯,宋赠髙堂侯。

鲁施子之常,字子恒。唐赠乘氏伯,宋赠临濮侯。鲁申子续,字子周。《家语》,今本作「绩」。

申子棠,字周。史记今本作「党礼殿图作「傥」。唐赠邵陵伯,宋赠淄川侯。申子枨论语,字子续。咸淳临安志。唐赠鲁伯,临安志作「阿伯」。宋赠文登侯。

陆徳明曰:申枨,郑康成云:「盖孔子弟子申续《史记》云:「申棠字《周。家语》云:申,续字周也。

司马贞曰:文翁图所记,有申枨、申棠、王应麟曰:「《史记》,申棠字《周家语》,申续字。周今《史记》以棠为党家语,以续为绩,传写之误也」。《后汉王政碑》云:「有羔羊之洁,无申棠之欲,亦以枨为棠」。则申棠、申枨一人耳。唐开元封申党召陵伯,又封申枨、鲁伯,本朝祥符,封枨文登侯,又封党淄川侯,俱列从祀。党,即棠也。一人而为二人,失于详。考陆氏《释文》也。《史记索隠》谓文翁图有申棠、申枨。今所传《礼殿图》,有申党无申枨」。

按七十子颜氏居其八,冉氏居其五,秦氏居其四,公西氏、漆雕氏居其三,商氏县氏、原氏居其二。若申枨、申棠、文翁图记》并列开元、祥符,亦并追封。郑康成、陆徳明疑为一人,则以续党并字周也。夫棠党字义相近,合之可耳。而髙邮夏洪基强以棠枨为谐,声字亦近凿。且如「公西、蒧、公、西舆」,如「同」字,子上未尝不并祀,何独续与党同字,必当去其一乎?窃谓唐、宋议礼诸儒未为不是,有其举之,莫或废也,记有之矣。

鲁乐子咳或作欣,字子声,唐赠昌平伯。宋大观中,补赠建成侯。

按《春秋》定公十二年,费宰公山不狃率费人以袭鲁,孔子命申须句、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杜预《注》以二人为鲁大夫。考乐咳,《家语》作乐欣。欣与颀偏旁相同,疑颀即是。欣且文云「孔子命之,其为弟子未可知也。

鲁颜子之仆,字子叔,唐赠东武伯。宋赠冤句侯鲁孔子忠或作「弗」,字子蔑,孔子兄。孟皮子唐赠汶阳伯,宋赠郓城侯。

鲁漆雕子哆,字子敛,唐赠武城伯,宋赠濮阳侯鲁县子。成,字子祺今本《家语》作「子横」。唐赠钜野伯,宋赠武城侯。鲁颜子相《史记》作「祖」,字子襄,唐赠临邑伯。宋大观中,补赠富阳侯。

司马贞曰:「《家语》无此人」。

按《孟子》:「昔者曽子谓子襄曰:「或是语颜子,亦未可定鲁公伯子寮,《论语》作「寮」。《史记》「索」隠作「缭」,「令」本作「僚」,又作「辽」,或云即申缭。字子周,唐赠任伯,宋赠寿张侯。

马融曰:寮,鲁人弟子也。

按公伯缭见史记弟子传,又见文翁礼殿图,必非无稽之言。后儒以诉子路一事,断为非圣人之徒。然论语圣门六十人,所记公是公非有过,未尝少隠,即宰我、冉有、陈亢过皆不免,似未可以一眚而尽掩其生平也。子长引孔子之言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寮,盖其一矣,而致堂胡氏因家语不列其名氏,谓史记失之。迨明程敏政乃建议谓是圣门之蟊螣,请罢其祀。嘉靖中,行人司正薛侃复谓公伯寮及秦冉、颜何皆不见于家语,而傅㑹于史记,请均去之。愚谓家语、史记、周公礼殿图,传闻异辞则有之,若专信家语,以史记为傅会,未免失之偏矣。

鄡子单,字子家。唐赠铜鞮伯。宋大观中,补赠聊城侯。《史记礼殿图》有《家语》无。

秦子冉,字子开,唐赠彭衙伯。宋赠新息侯。《史记礼殿图》有《家语》无。

鲁颜子何,字子冉,唐赠开阳伯,宋赠堂邑侯,《史记》有《家语》无。

按:秦冉颜何二子于●治元年,少詹事程敏政请正祀典,疑为字画相近之误,而罢其祀食自诩,不舛于礼,一洗前代相习之陋,永为百世可遵之典。然生数千载之后,安见二子必无其人。释昙积上言于周太祖曰:孔子领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升堂入室者莫过数人,自馀已外,岂容斥逐?彼释氏之言尚然,乃以臆见,斥先贤之祀、天资刻薄之言,吾未信为百世可遵也。

㢘子瑀。

《礼殿图》有《家语》,《史记》无。

鲁孺子悲。

按《小戴礼》、《杂记》,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郑康成注云:士之丧礼已废矣,孔子以教孺悲,国人乃复书而存之。方悫注云:丧礼将亡,圣人不可以不书,必待孺悲学之,然后孔子书之者,以明礼之不废亦有所因也。盖孔门自子夏兼通六艺,而外若子木之受易。子开之习书,子舆之述《孝经》,子贡之问乐,有若仲弓、闵子骞言游之撰《论语》,而传《士丧礼者,实孺悲之功也。惟因《论语》记悲欲见,而孔子以疾辞,疑孔子拒之门墙之外,不屑教诲,当知始则辞疾终授以礼,以亲受礼于孔子之儒,反不得与配食之列,斯则祀典之阙矣。

公罔子之裘

序子㸃。

按:二子从射、矍相之圃,孔子使扬觯而语,见《礼记射义》。射既阙,子路进曰:「由与二三子者之为司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则《家语》载之。《记》首言孔子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子路之云曰二三子是二子,为孔子弟子无疑也。

仲孙子何忌,僖子貜之子也,卒谥懿子。按春秋左氏传:孟僖子将死,召其大夫曰:孔丘,圣人之徒也。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徳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后必属说与何忌于孔子,使事之而学礼焉?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据此,縁僖子病不相礼,故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乃属二子事孔子学礼焉。懿子问孝,对曰:无违。盖语以无违僖子学礼之命。樊迟不知子告之以生,事之以礼死,●之以礼,祭之以礼,舍礼无以教懿子也。孔丛子又载懿子问书,钦四邻之义,不可不附弟子之列云。

仲孙子说亦作阅,孟僖子之子,懿子之弟,居南宫,又曰南宫敬叔。

按世本:仲生貜生南宫绦,孔安国以南宫适即敬叔鲁大夫郑康成。注礼云:「敬叔,鲁孟僖子之子,仲孙阅是也。又云:「南宫绦,孟僖子之子,南宫阅也,字子容。其妻,孔子兄女」。陆德明释文云:「南宫阅一名绦。司马贞史记索隠亦云:南宫括家语作南宫绦。按其人是鲁孟僖子之子,仲孙阅也。近髙邮夏洪基辨南宫适括绦字子容是一人,仲孙阅说字,敬叔是一人。考春秋名号归一图,仲孙即阅南宫敬叔、僖子之子,孔子弟子也,而不及括绦,则夏说似属可从。昔孔子将适周敬叔言于昭公,资车一乘、马二匹,与敬叔俱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歴郊射之所,考明堂之制,察庙朝之度,自周反,鲁弟子稍益进焉,子曰: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是敬叔在弟子之列,有功于圣门者矣。今祀典配适而无阅,不无可议焉。孔子璇?

按嘉靖中,张孚敬改定祀典,以秦冉颜何疑为字画之误而罢其祀,又以薛邦疑即郑国,遂亦罢祀而并黜孔璇。其说本于程敏政考,秦冉开元中追封彭衙伯,大中祥符间,加封新息侯。颜何,开元中封开阳伯,大中祥符间,加封堂邑侯。自唐迄明,从祀已久,所谓有其举之,莫或敢废,而孚敬废之过矣。家语:孔璇、叔仲会年相比,俱执笔迭侍孔子、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然少成则天性也,习掼若自然也。惟因二子合传,故不复别标璇名。今会既得祀,璇不应独遗矣,此则祀典之阙也。

卫司寇惠叔兰

按:《家语》,子游尝从孔子适卫与将军子兰相善,使之受学于夫子、司寇惠子之丧,《檀弓》文也。郑司农注云:「惠子,卫将军文子弥牟之弟惠叔兰也。古今议弟子从祀者,率本《家语》,而孔璇、惠叔兰独遗之,不当补其阙乎?又荀卿《法行篇》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櫽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杨倞注云:「夫子弟子未详其姓名」。盖居南郭,因以为号。据此,疑即兰也。

鲁太史左丘子明,唐贞观十三年,诏与颜渊同从祀庙庭。宋祥符中,赠瑕丘伯。政和中,改赠中都伯。

叶梦得曰:「古有《左氏》、左丘氏、太史公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今《春秋传》作左氏,而《国语》出《左丘》氏,则不得为一家,文体亦自不同,其非一家书明甚」。

按:左氏为孔子弟子,主其说者众矣,谓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者,严彭祖也。谓左丘明亲见夫子好恶与圣人同者,刘歆也。谓仲尼与丘明观鲁史记有所褒贬,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者,班固也,谓左氏传理长至明至切、至直至顺长于二传者,贾逵也,谓春秋诸家去孔子逺,左氏传出孔子壁中,近得其实者王充也。谓丘明之传囊括古今表里人事者,卢植也,谓丘明受经于仲尼,是为素臣者杜预也,谓孔子作春秋丘明子夏造膝亲受者,荀崧也。谓丘明之传释孔氏之经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者,孔颖达也,谓丘明躬为鲁史受经于仲尼者,刘知几也,谓左氏受经,于仲尼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万代之下见其本末,比馀传功最髙者啖助也。谓仲尼明周公之志而修经丘,明受仲尼之经而为传者,权徳舆也,谓孔氏之门,左氏富而不诬,有以见圣贤之心者,刘轲也,谓丘明与圣人同时,接其闻见,参求其长,左氏为上者,陈岳也。葢自唐以前,诸儒之论,皆以丘明受业孔门,故贞观、永徽中,祀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是时孔庭配食,止颜渊、左丘明二人,褒崇之礼若此,迨宋群儒,尽舍三传说春秋,久而论世者惑于赵匡之说,则疑左氏在孔子之前,惑于王安石之说,则疑左氏生孔子之后,众口纷纶,迄无定论,遂使唐代特祀之先贤,并不得与七十子之列。然则汉、晋以来,经生之说均不足信邪?窃以为议礼者之失矣。

又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应劭《风俗通》:「丘姓,鲁左丘明之后。然则左丘为复姓甚。明孔子作《春秋》,明为作《传》。《春秋》止获《麟传》,乃详书。孔子卒,孔子既卒,周氏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为弟子者,自当讳师之名,此第称《左氏传》,而不书左丘也。鲁林子放,唐赠清河伯,宋赠长山侯。

按《家语》弟子解,《史记弟子传》均无林,放姓名,惟《蜀礼殿图》有之。

牧子皮。

赵岐曰:「牧皮事孔子学者,按《孟子》与琴、张、曾、晰并称,此必孔子之所与似,不宜置之祀典之外」。

常子季。

按庄子徳充符篇》,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郭象《注》。常季,孔子弟子、鲁大夫、子服子何景伯」。

按汉鲁峻石壁画七十二子像有子服景伯。唐刘懐玊作孔圣真宗录》以子服景伯,在七十七子之间。宾牟子贾。

《广韵》注:「汉复姓鲁,有宾牟贾」。按《乐记》,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斯弟子之职也。子曰:「居吾语女,《论语》之命。季路、《孝经》之命,子舆皆然。孔子葢以师道自居,则贾在弟子之列明矣。惟是孔子语弟子必呼其名而记称之曰「吾子」,岂记礼者去圣人之世,稍后遂有此失乎?

鞠子语

按晏子春秋》,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哀。公曰:岂不可哉,而色恱之」。《孔丛子诘墨篇亦载其事,葢曾参、闵损、髙柴、仲由孺悲而外,又一孝子也。齐大夫颜子涿聚或作浊邹

按吕览云: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为天下名士,以终其寿,而史记孔子世家称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受业者甚众,则虽不在七十子之列,然不可谓非孔氏之徒矣。右家语弟子解七十六人,又与叔孙会,合传,有孔璇又别见者,惠叔兰共七十八人,史记弟子传七十七人别见孔子世家者,有颜涿聚共七十八人。苏辙撰古史,著录七十九人,家语有而史记无者,琴牢薛邦申,续陈亢县亶也。史记》有而家语无者,公伯寮、郑国申棠、鄡单、秦冉颜何也。益以文翁礼殿之㢘,瑀林放鲁,峻石壁画象之子服何礼杂记之孺,悲射义之公,㒺之裘序㸃,《春秋左氏传之仲孙何忌、仲孙阅晏子之鞠语,孟子之牧皮,庄子之常季,通计九十八人,窃谓中有姓氏相近者,不当以臆见,去留先师之庭,宜概应从祀。他若《论语》之阙党、互乡二童子鲁峻石壁画象之□子虑、襄子孺、襄子鲁公子庶颜子思夫子髙韦续书品为素王纪瑞制麒麟书之申,姓名阙失,又蘧伯玊孔子严事之友,施存虽载陶●景真诰,在三千人之数,不与弟子之列,不复著录,恐滋后学之惑也。

又按孔门弟子籍,《汉艺文志》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巻,《隋经籍志》有郑康成《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巻,《唐艺文志》作《论语篇目弟子,惜俱失传。议礼者止以《家语》为凭至,斥《史记》为附会,若文翁礼殿图》置之,不复参详矣。又《会要通典》、《祖庭广记》、《素王纪事》、孔门《佥载》、《阙里志》等编纪诸弟子连书姓名,统不分析以致明。南北雍阙里庙暨海内外府州县卫学从祀弟子,率改复姓为一字姓,沿其误而不知今依《广韵》注,「如奚容壤驷,左人少叔石」作「左丘,悉为更正,冀信古之君子有取焉。又按古今人表,于孔子弟子居第二等者:左丘明、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居第三等者,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子子、张、曽晰。子贱、南容公冶长公西华有若漆雕启澹台、灭明、樊迟巫、马期、司马牛子羔、原宪颜路、商瞿季、次公良颜、刻颜柳居第四等者、孟懿子、南宫敬叔公伯寮、公肩子子、石琴牢宾牟、贾居。第五等者、颜烛雏、陈亢、林放、申枨、子服、景伯。

曝书亭集巻五十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