畗 【午集上】【田字部】 畗 【集韵】答,古作畗。注详竹部六画。 又【五音集韵】古文福字。注详示部九画。
留 【午集上】【田字部】 留 【正字通】俗留字。
畚 【午集上】【田字部】 畚 【广韵】布忖切【正韵】布衮切,□音本。【广韵】草器。【左传宣十一年】称畚筑。【注】畚,盛土器。以草索为之,筥属。【周礼夏官挈壷氏】挈畚以令粮。【注】畚,所以盛粮之器。 又【扬子方言】锹也。江淮南楚之闲谓之臿,沅湘之闲谓之畚,赵魏之闲谓之喿,东齐谓之梩。
痥 【午集中】【疒字部】 痥 【唐韵】【集韵】□徒活切,音夺。【说文】马胫疡也。一曰将伤。 又【集韵】椿劣切,音□。伤也。
痦 【备考】【午集】【疒字部】 痦 【龙龛】普杯切,音坯。
痨 【午集中】【疒字部】 痨 【唐韵】【集韵】□郎到切,劳去声。【说文】朝鲜谓药毒曰痨。【广韵】痨痢恶人。【扬子方言】凡饮药傅药而毒,北燕朝鲜之闲谓之痨。【注】痨痢,皆辛螫也。 又【博雅】痛也。 又【集韵】怜萧切,音聊。又郎刀切,音劳。义□同。 又【正字通】今人以积劳□削为痨病。
痪 【午集中】【疒字部】 痪 【广韵】吐缓切【集韵】土缓切,□音疃。痶痪,病貌。【正字通】瘫痪,四体麻痹不仁,皆因风寒暑湿所致。
痫 【午集中】【疒字部】 痫 【唐韵】戸闲切【集韵】【韵会】何闲切,□音闲。【说文】病也。【玉篇】小儿瘨病。【正字通】痫有风热,有惊邪,皆兼虚与痰。方书:小儿有五痫,五脏,各有畜所属。心痫,其声如羊。肝痫,其声如犬。脾痫,其声如牛。肺痫,其声如鸡。肾痫,其声如猪。发则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口吐涎沫,食顷乃苏。【後汉王符传】哺乳多则主痫病。
皧 【午集中】【白字部】 皧 【集韵】於代切,音爱。净也。又白也。
癊 【午集中】【疒字部】 癊 〔古文〕□【广韵】【集韵】□於禁切,音印。心病。见释典佛母大孔雀明王经。【集韵】或作□,亦省作□。
癋 【补遗】【午集】【疒字部】 癋 【字汇补】何各切,音鹤。心病。
癏 【午集中】【疒字部】 癏 【广韵】古还切【集韵】【韵会】【正韵】姑还切,□音关。同瘝。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汇补】古当切【篇韵】音刚。网也。
盛 【午集中】【皿字部】 盛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成。【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书泰誓】牺牲粢盛。【传】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共齍盛。【注】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左传哀十三年】旨酒一盛。【注】一器也。【礼丧大记】食粥於盛不盥。【注】谓今时杯杅也。 又【广韵】受也。【诗召南】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白盛。【注】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又盛服,严饰也。【左传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堤也。【尔雅释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读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前汉郊祀志】日主祠盛山。【注】在东莱不夜县。【注】盛,音成。 又国名。【公羊传隐五年】秋卫师入盛。【注】盛,音成。【左传】作郕。 又【唐韵】丞政切【集韵】【韵会】【正韵】时正切,□成去声。【博雅】多也。【广韵】长也。【增韵】大也。茂也。【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礼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记循吏传】世俗盛美。【吕氏春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又极也。【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犹嘉也。【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前汉东方朔传】壷者,所以盛也。【师古注】叶音去声。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魏书神元帝纪】魏始祖迁於定襄之盛乐。 又姓。【後汉西羌传】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时盛国之後。【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盛,国名,盛姬,王同姓也。
盗 【午集中】【皿字部】 盗 〔古文〕□□□□【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私利物也。【易说卦】坎为盗。【疏】取水行潜,窃如盗贼也。【左传文十八年】窃贿为盗,盗器为奸。【周礼秋官】司隶帅其民而搏盗贼。【诗小雅】君子信盗,乱是用暴。【传】盗,逃也。【风俗通】言其昼伏夜奔,逃避人也。 又【正字通】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谷梁传哀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 又泉名。【後汉郡国志】徐州有盗泉。【说苑】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名也。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东南,曰盗星。主大盗。 又千里马名。【穆天子传】右服盗骊。【尔雅释畜疏】骏马小颈,名曰盗骊。 又草名。【尔雅释草疏】蕧一名盗庚。 【六书正讹】卽涎字,欲也,欲皿为盗,会意。从。俗从次,误。
盝 【午集中】【皿字部】 盝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卢谷切,音禄。【尔雅释诂】竭也。【扬子方言】涸也。【玉篇】沥也。【广韵】去水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氏】湅帛淸其灰而盝之。 又【集韵】通作漉。【礼月令】毋漉陂池。【注】漉,竭也。 又【集韵】或作□。【诗小雅】酾酒有衍。【注】以篚□酒。□,滤也。 又椟匣小者曰盝。【唐书李德裕传】敬宗诏浙西贡脂盝妆具。【宋史舆服志】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纳於小盝。【集韵】与簏通。 又州名。【元史安南国传】鎭南王趋盝州,闲道以出。 又人名。【宋史交址传】交址世子阮盝。
盏 【午集中】【皿字部】 盏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阻限切,音醆。【博雅】杯也。【扬子方言】赵魏之闲或曰盏。【注】酒盏,最小杯也。 又叶知辇切,音展。【欧阳修送刘原甫诗】鱼枕蕉一举,十分当覆盏。须管为物,虽微意不浅。 又【说文】本作琖。重文作盏。【广韵】通作□。【集韵】亦作□。
盟 【午集中】【皿字部】 盟 〔古文〕□【唐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明。【释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类篇】誓约也。又信也。【书吕□】罔中于信,以覆诅盟。【周礼春官盟祝】注:盟诅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疏】盟者,盟将来。诅者,诅往过。【春秋正义】凡盟礼,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违,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礼曲礼】莅牲曰盟。【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盟书。书成,乃歃血读书。 又盟府,司盟之官也。【左传僖五年】藏於盟府。 又【集韵】武永切,明上声。义同。 又【集韵】眉病切,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 又【字汇补】谟耕切,音萌。义同。徐邈读。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更切。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於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又泽名。【前汉地理志】道荷泽,被盟猪。【注】今南京虞城县西北孟诸泽是也。【书禹贡】作孟猪。 又叶莫郞切,音茫。【诗小雅】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史记序传】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大任十子,周以宗疆。 又叶莫浪切,茫去声。【黄庭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後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 【说文】本作□,从血。篆作□。【字汇】俗通从皿,故附皿部。考证:〔【周礼春官盟诅注】盟诅主於要誓。〕 谨照原文春官盟诅改春官盟祝。
□ 【备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类编】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所蟹切,音洒。瑟也。
疡 【午集中】【疒字部】 疡 【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说文】头创也。【广韵】伤也。【集韵】一曰创痈。【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生,疡於头。【疏】疡,头创也。【礼曲礼】身有疡则浴。【周礼天官疡医注】疡,创也。又【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注】身伤曰疡。 又【集韵】大浪切,音宕。畜病泄。 【类篇】或作痒。亦作□。
瘎 【午集中】【疒字部】 瘎 【广韵】氏任切【集韵】时任切,□音谌。【玉篇】腹病也。【广韵】腹内痼病。【扬子方言】秦晋之闲谓病曰瘎。 又【集韵】丈减切,音湛。又时鸩切,音甚。又【五音集韵】余廉切,音盐。义□同。 【类篇】或作。
瘏 【午集中】【疒字部】 瘏 【唐韵】【集韵】【韵会】□同都切,音徒。【说文】病也。【诗周南】我马瘏矣。【传】瘏,病也。
眷 【午集中】【目字部】 眷 【唐韵】居倦切【集韵】【韵会】古倦切【正韵】吉掾切,□音卷。【说文】顾也。【博雅】向也。又回视也。【书大禹谟】皇天眷命。 又与眷通。【诗小雅】眷眷怀顾。【韩诗】作眷眷,勤厚之意也。又【大雅】乃眷西顾。【笺】眷,本又作眷。 又亲属也。【五代史裴皞传】裴氏自晋魏以来,世为名族。居燕省者,号东眷。居凉者,号西眷。居河东者,号中眷。 又或作婘。【史记樊哙传】诛诸吕婘属。 又姓。见【姓苑】。又茂眷,代北复姓。又壹斗眷,代北三字姓。 【集韵】亦作□。
眸 【午集中】【目字部】 眸 【唐韵】莫浮切【集韵】【韵会】迷浮切,□音谋。【说文】目童子也。【释名】冒也。相裹冒也。【孟子】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 又【集韵】通作牟。【荀子非相篇】尧舜参牟子。【注】牟同眸。谓二瞳相参也。
眹 【午集中】【目字部】 眹 【唐韵】直引切【集韵】【韵会】丈忍切【正韵】直忍切,□□上声。【说文】目精也。俗谓目童子。【周礼春官瞽蒙注】无目眹谓之瞽。有目眹而无见谓之蒙。【音义】眹,又作。或作。 又【类篇】目兆也。【佩□集】吉凶形兆,谓之兆眹,字从目。 又【正韵】卽涉切,音接。亦目童子也。 【说文】本作□。从目灷声。○按胜字剩字皆从朕,疑古以眹为朕。
眺 【午集中】【目字部】 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吊切,音粜。【说文】目不正也。【潘岳射雉赋】邪眺旁剔。【注】视瞻不正,常惊惕也。 又【玉篇】眺望也。【类篇】远视也。【礼月令】可以远眺望。 又台名。【三辅黄图】影蛾池,一曰眺蟾台。 又【集韵】【正韵】土了切【韵会】吐了切,□粜上声。义同。 或作眺。
眼 【午集中】【目字部】 眼 〔古文〕□【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靑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 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 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 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 又姓。见【姓苑】。 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 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燕。 【说文】本作□。
睒 【午集中】【目字部】 睒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失冉切,音闪。【说文】暂视貌。【郭璞江赋】獱獭赕瞲乎厱空。 又窥也。【扬子太□经】瞢复睒天,不睹其轸。【注】瞢复而窥天,天道高远,故不见其轸界也。 又电光也。【元包经】电炟炟,其光睒也。【韩愈寄崔立之诗】雷电生睒睗。 又晶荧貌。【韩愈东方半明诗】太白睒睒。 又地名。【唐书南蛮传】越睒之西产善马,世称越睒骏。又【元史地理志】广南西路,北胜府顺州,俗名牛睒。 又国名。【晋法显佛国记】西北有国名拘睒弥。 又【集韵】舒赡切,闪去声。视速貌。 又【广韵】【集韵】□吐滥切,塔去声。□视也。 又部落名。【唐书西域传】突罗朱暗婆部落,名伽龙睒。 【韵会】一作覢。【集韵】通作。或作□。 獱原刻从宾。
睓 【午集中】【目字部】 睓 【集韵】【韵会】□他典切,音腆。惭也。与同。 又人名。汝睓。见【宋史宗室表】。
睔 【午集中】【目字部】 睔 【唐韵】【集韵】□古本切,音衮。【说文】目大也。【南齐书张融海赋】瞯睔焕七曜之文。 又人名。【春秋传】有郑伯睔。 又【广韵】【集韵】【韵会】□古困切,衮去声。大目露睛也。 又【集韵】古患切,音惯。义同。 又【广韵】卢本切【集韵】鲁本切,□论上声。睔目貌。 又【集韵】胡关切,音还。大目貌。同。 又【广韵】胡本切【集韵】戸衮切,□音混。义同。或作□。
睕 【午集中】【目字部】 睕 【广韵】於远切【集韵】委远切,□音婉。【类篇】目开貌。【玉篇】小妩媚也。 又【广韵】【集韵】□乌括切,剜入声。义同。 又【广韵】【集韵】□乌贯切,剜去声。睕,大目。又转目也。 又【集韵】邬管切,剜上声。与睕同。 又乌丸切,音剜。睕睕,深目貌。【晋书载记】孙珍患目,崔约戏曰:溺中则愈。珍曰目何可溺。约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
睖 【午集中】【目字部】 睖 【广韵】【集韵】□丑升切,音僜。睖瞪,直视貌。 又【集韵】闾承切,音陵。义同。
睗 【午集中】【目字部】 睗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施只切,音释。【说文】目疾视也。【广韵】睒睗,急视也。【左思吴都赋】忘其所睒睗。【庾信枯树赋】木魅睗睒。
硝 【午集下】【石字部】 硝 【广韵】相邀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音宵。硭硝,药名。【正字通】方书:硝有七种:朴硝,芒硝,英硝,马牙硝,硝石,风化硝,□明粉。本作消,俗讹为硝。 又【集韵】七肖切,音悄。石坚貌。
硞 【午集下】【石字部】 硞 【唐韵】苦角切【集韵】【韵会】克角切,□音确。【说文】石声。 又【集韵】克革切,音。【郭璞江赋】礐硞礭。【注】皆水激石,峻险不平貌。 又【集韵】枯沃切,音酷。碌硞,石状。
硟 【午集下】【石字部】 硟 【广韵】昌战切【集韵】【韵会】尺战切,□阐去声。【说文】以石扞缯也。 又【集韵】相然切,音仙。义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广韵】【集韵】□郞丁切,音灵。麢,亦作□。【尔雅释兽】麢,大羊。【注】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闲。【类篇】亦作□羚。互详羚字注。
畛 【午集上】【田字部】 畛 〔古文〕□【唐韵】之忍切【集韵】【韵会】【正韵】止忍切,□音轸。【说文】井田闲陌也。【诗周颂】徂隰徂畛。【传】畛,场也。【左传定四年】封畛土略。【注】畛,涂所径也。【周礼地官遂人】十夫,有沟,沟上有畛。【注】十夫,二邻之田。沟广深各四尺,畛容大车。【庄子齐物论】为是而有畛也。【注】畛谓封域畛陌也。 又【尔雅释言】致也。【礼曲礼】临诸侯,畛于鬼神曰:天王某甫。【注】畛,致也。天子巡狩至诸侯之国,必使祝史致祭鬼神。吕氏曰:犹畦畛之相接然,言交际也。方氏曰:望秩之礼,必於野外祭於畛,谓之畛。犹祭於郊,谓之郊也。 又【尔雅释诂】告也。 又【尔雅释言】殄也。【注】谓殄绝。 又【扬子太□经】黄纯於潜,不见其畛。【注】畛,根也。 又水名。【山海经】靑要之山,畛水出焉。 又【广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音眞。义同。【张衡东京赋】殿未出乎城阙,旆已回乎郊畛。叶上□,辚下神。
畜 【午集上】【田字部】 畜 〔古文〕嘼【唐韵】丑六切【集韵】敕六切【正韵】昌六切,□音触。【说文】田畜也。引《淮南子》注言:田之污下黑土者,可畜牧也。○按《淮南》无此语。 又积也。【礼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注】始为御冬之备。【释文】畜,丑六反。又【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 又止也。【孟子】畜君何尤。【注】畜,止也。敕六反。 又大畜,小畜,□易卦名。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许六切,音旭。养也。【易师卦】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论语】君赐生,必畜之。【史记乐毅传】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又容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注】畜,犹容也。许六反。 又六畜。【左传桓六年】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释文】畜,许六反。【注】六畜旣大而滋也。【礼曲礼】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疏】谓鸡豚之属。【释文】许六反,郑注:周礼云始养曰畜。○按六畜之畜,古俱许六反,今人□读作昌六反。 又起也。【诗小雅】拊我畜我。【笺】畜,起也。【释文】喜郁反。 又顺也。【礼祭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注】畜谓顺於德敎。【释文】许六反。 又孝也。【礼孔子闲居】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注】畜,孝也。使万邦之民竞为孝也。 又【庄子徐无鬼】许由曰: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 又留也。【礼儒行】易禄而难畜也。【注】难畜,难以非义久留也。 又姓。汉畜客,畜意,天水有畜氏。 又【广韵】【集韵】【正韵】□许救切,音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又【集韵】丑救切,惆去声。【周礼天官兽医疏】在野曰兽,在家曰畜。【前汉尹翁归传】掌畜官,音义。□与兽同。
亩 【午集上】【田字部】 亩 〔古文〕□【唐韵】莫厚切【集韵】【韵会】莫後切,□谋上声。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泰孝公制,二百四十步为亩。宋程颐曰:古者百亩,止当今之四十亩。今之百亩,当古之二百五十亩。【书盘庚】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诗小雅】南东其亩。【朱注】亩,垄也。 又丘名。【尔雅释地】如亩亩丘。【注】丘有陇界,如田亩。【释名】亩丘,丘体满一亩之地也。【诗小雅】杨园之道,猗于亩丘。【传】亩丘,丘名。 又地名。【左传桓二年】晋□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注】西河界休县南有地,名千亩。 又【韵补】叶莫补切,模上声。【班固西都赋】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又叶满彼切,眉上声。【诗豳风】饁彼南亩,田畯至喜。【屈原离骚】余旣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说文】本作畮。考证:〔【左传桓二年】晋□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 谨照原文名之改为命之。〔【班固西都赋】农服先畴之□亩。〕 谨照原文□改畎。
畟 【午集上】【田字部】 畟 【广韵】初力切【集韵】【韵会】察色切,□音测。【说文】治稼畟畟进也。【尔雅释训】畟畟,耜也。【注】言严利。【诗周颂】畟畟良耜。【传】畟畟,犹测测也。【释文】严利也。 又【集韵】节力切,音卽。义同。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山皆切,音崽。散失也。
【寅集上】【尸字部】 【广韵】【集韵】【类篇】□堂练切,音奠。【说文】偫也。〇按偫,治具也,储也,与庤峙义通。 又【广韵】,待也。 又【广韵】【集韵】【类篇】□都挺切,音顶。【博雅】重也。一曰展也。
畡 【午集上】【田字部】 畡 【集韵】柯开切,音该。同垓。【郑语】居九畡之田。【注】九畡九州之极也。
毕 【午集上】【田字部】 毕 【广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音必。【博雅】毕,竟也。【书大诰】子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左传庄二十九年】日至而毕。【注】日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毕。 又皆也。尽也。【诗小雅】毕来旣升。【礼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阖扇,寝庙毕备。【注】毕,犹皆也。又【郊特牲】唯为社田,国人毕作。【疏】毕,尽也。 又月名。【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 又星名。【诗小雅】有救天毕。【朱注】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礼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 又小纲也。【诗小雅】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疏】罔小而柄长谓之毕。【礼月令】田猎罝罘,罗纲毕翳。【扬雄校猎赋】荷垂天之毕。 又□也。【尔雅释器】□谓之毕。【注】今□札也。【礼学记】今之敎者,呻其占毕。【疏】占,视也。毕,□也。不晓经义,但讴吟长咏,以视篇□而已。 又贯牲。体木也。【礼杂记】毕用桑。【注】主人举肉时,以毕助之。丧祭用桑,吉用棘。毕状如,博三寸,长八寸,柄长二尺四寸,丹漆两头。【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执毕先入。【注】毕状如叉,盖为其似毕星,取名焉。 又【仪礼大射仪】司马正东面,以弓为毕。【注】毕,所以助敎执事者。【疏】毕是助载鼎实之物,故司马执弓为毕以指授。 又【扬子方言】车下铁,□宋淮楚之闲谓之毕。 又【字汇补】毕门,路门也。 又地名。【尔雅释地】毕,堂墙。【注】今终南山道名,毕其边,若堂室之墙。【诗秦风终南何有有纪有堂笺】毕,终南山之道名,边如堂之墙然。 又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年表】毕梁侯刘婴。 又姓。【左传闵元年】毕万为右。【晋语】得毕阳。【注】毕阳,晋士。 又神名。【博雅】木神谓之毕方。【张衡东京赋】况鬾□与毕方。【注】毕方,老父神,如乌两足一翼者,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 又鸟名。【山海经】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靑质而白喙,名曰毕方。 又与彃同。【归藏郑母经】昔者羿善射,毕十日果毕之。 又与縪同。【仪礼觐礼】冠六升外毕。【注】外毕者,冠前後屈而出缝於武也。【疏】外毕者,前後两毕之末而向外摄之也。○按旣夕毕作縪。 又与韠同。【荀子正论篇】共艾毕。考证:〔【礼月令】田猎置罘,罗纲毕翳。〕 谨照原文置罘改罝罘。〔【左传僖二十三年】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谨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
畤 【午集上】【田字部】 畤 【唐韵】周市切【集韵】渚市切【韵会】诸市切,□音止。【说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也。【史记秦本纪】祠上帝西畤。【索隐注】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县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前汉郊祀志】作畦。畤师古注如种韭畦之形於畦中,各为一土封也。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注名其祭处曰畤。【括地志】秦文公梦黄蛇自天而下属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亦祠黄帝。 又地名。【左传襄三十年】成愆奔平畤。【注】平畤,周邑。又【哀四年】国夏伐晋,取郉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壷口。【後汉光武纪】杜茂与贾览战於繁畤。【注】繁畤,县名,属雁门郡。今代州县。 又【广韵】时止切【集韵】士止切,□音市。又【广韵】直里切【集韵】【韵会】丈里切,□音峙。义□同。 又【集韵】时吏切,音雉。与莳同。 又【五音集韵】池尔切,音豸。储也。考证:〔【前汉郊祀志师古注】如种韭畦之形,於畦中各为一土封。又云,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是则凡土高处皆曰畤也。〕 谨按师古注系□解畦字。祠之至曰畤十二字系郊祀志正文非注文。谨据前汉书原文改为前汉郊祀志作畦。畤师古注如种韭畦之形於畦中,各为一土封也。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注名其祭处曰畤。〔又【哀四年】夏伐晋,取郉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壷口。〕 谨照原文夏上增国字。
略 【午集上】【田字部】 略 【唐韵】离灼切【集韵】【韵会】【正韵】力灼切,□音掠。【说文】经略土地。【左传昭七年】天子经略。【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博雅】略,治也。 又【广韵】谋略。【前汉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李康运命论】张良受三略之说。【注】上中下三计。 又【广韵】用功少者皆曰略。【书禹贡】嵎夷旣略。【传】用功少曰略。【木华海赋】群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庄子知北游】将为汝言其崖略。【淮南子本经训】其言略而循理。【注】略,约要也。 又不详也。【礼孔子闲居】子夏曰:三无旣得,略而闻之矣。【荀子非相篇】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又【公羊传哀五年】丧曷为以闰数,丧数略也。【注】略,犹杀也。以月数恩杀,故幷闰数。 又道也。【左传定四年】吾子欲复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将如之何。【注】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左传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注】略,取也。【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扬子方言】求也。 又法也。 又【博雅】行也。【左传隐五年】公曰:吾将略地焉。【注】略,总摄巡行之名。又【宣十一年】略基趾。【注】趾,城足。略,行也。 又界也。【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注】略,界也。又【僖十二年】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 又路也。【书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传】略,路也。 又犯也。【晋语】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蓺,略则行志。【注】略,犯也。则法也。 又利也。【诗周颂】有略其耜。【传】略,利也。 又【正字通】书篇名。汉刘歆总群书为七略,有辑略,六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伎略。 又【扬雄甘泉赋】蠖略蕤绥,漓呼襂纚。【注】蠖略蕤绥,龙行貌。 又姓。【姓谱】三国略统,吴人。 又夺也。与掠同。【齐语】牺牲不略则牛羊遂。【注】略,夺也。【史记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岁,为人所略卖。又【龚遂传】渤海多劫略相随者,遂下敎令,卽时解散。 又渠略,虫名。【诗曹风蜉蝣之羽传】蜉蝣,渠略也。【释文】略,本或作□。考证:〔【左传庄二十年】郑伯享王於阙西辟乐备。〕 谨照原文二十年改二十一年。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渠之切,音其。【类篇】綦,古作□。注详八画。○按□误书作□者,非是。□,古文綦,从亓。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与□同。
畦 【午集上】【田字部】 畦 【唐韵】戸圭切【集韵】【韵会】悬圭切,□音携。【说文】田五十亩曰畦。【屈原离骚】畦留荑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注】五十亩为畦。【庄子人闲世】彼旦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 又【广韵】菜畦。【史记货殖传】千畦姜韭。【注】徐广曰:千畦,二十五亩。駰案,韦昭曰:畦犹垄。【前汉食货志】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注】师古曰:畦区也。 又地名。【史记封禅书】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索隐注】汉旧仪云:祭人先於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上下有畤,如种韭畦,畦中各有二土封,故云畦畤也。 又【集韵】涓畦切,音圭。田起堳埒也。 又【集韵】匀规切,音。又【五音集韵】息遗切,音绥。义□同。考证:〔【史记货殖传】千畦姜韭。【注】徐广曰,千畦,二十五亩。驷按,韦昭曰,畦犹垄。〕 谨按驷乃駰之讹,駰裴駰也。谨照原文驷改駰。
番 【午集上】【田字部】 番 〔古文〕□□【广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音烦。【说文】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或作□蹯。 又【广韵】【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翻。数也,递也。【前汉武帝纪】贤良直宿东番。 又山名。【山海经】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 又【集韵】蒲波切【正韵】蒲禾切,□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又番吾,赵地。【战国策】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於邯郸之下矣。【释文】番,音婆。又音蒲。亦音盘。【括地志】蒲吾,故东今之眞定府平山县,卽汉番吾。番,当音蒲。 又姓。【史记河渠书】河东守番系。【注】番,音婆。又音潘。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前汉高帝纪】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释文】番,音蒲何反。【正字通】姓谱,潘姓为周文王毕公之後,食采於潘,因氏。读判平声。番姓为吴芮封番君,支孙因氏,读婆。字汇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为一音。误。 又【广韵】普官切【集韵】【韵会】铺官切,□音潘。番禺,南海地名。【史记货殖传】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左思蜀都赋】蒟酱流味於番禺之乡。【释文】番,音潘。【注】西北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又【广韵】薄官切【集韵】蒲官切,□音盘。番和,县名。在张掖郡。见【前汉地理志】。又【後汉来歙传】歙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注】番,音盘。番须,回中,□地名。 又【广韵】博禾切【集韵】【韵会】逋禾切【正韵】补禾切,□音波。【尔雅释训】番番,勇也。【书秦誓】番番良士。【传】武勇番番之良士。【诗大雅】申伯番番。【传】番番,武勇貌。 又【广韵】【集韵】□补过切,音播。兽足。 又【集韵】孚万切【韵会】甫患切,□音贩。与音翻义同。【杜甫诗】会须上番看成竹。【独孤及诗】旧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 又【集韵】普半切,音判。县名。在上谷。本亦作潘。 又【史记扁鹊仓公传】切之得番阴脉,番阴脉入虚里乘肺脉。【注】番音芳远反。
画 【午集上】【田字部】 画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麦切,横入声。卦画也。 又分画也。界限也。【左传襄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注】画分也。【礼檀弓】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於路,画宫而受吊焉。【注】画地为宫象。 又计策也。【邹阳上吴王书】故愿大王审画而已。【史记荆燕世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注】服曰:以计画干之也。 又截止也。【论语】今女画。 又丘名。【尔雅释地】途出其右,而还之画丘。【注】言为道所规画。【释名】道出其右曰画。丘人尚右,凡有指画,皆用右也。 又地名。【史记田单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注】正义曰:括地志云:戟里城在临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时棘邑。又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为名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卦切,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俗作□。【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後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又【韵补】叶胡对切,音惠。【秦琅琊刻石】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易音异。
畬 【午集上】【田字部】 畬 〔古文〕□【唐韵】以诸切,音余。【说文】三岁治田也。【易无妄】不耕获,不葘畬。【诗周颂】如何新畬。【传】一岁曰甾,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礼坊记引易不葘畬郑注】田一岁曰葘,二岁曰畬,三岁曰新。【诗诂】一岁为葘,始反草也。二岁为畬,渐和柔也。三岁为新田,谓已成田而尚新也。四岁则曰田。若二岁曰新田,三岁则为田矣,何名为畬。【正字通】据此则诗传,尔雅,说文谓三岁为畬。皆不足信。当从郑注。 又【集韵】羊茹切,音豫。治田也。或书作畭。 又诗车切,音奢。火种也。
畭 【午集上】【田字部】 畭 【集韵】同畬。
畮 【午集上】【田字部】 畮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後切,音牡。亩本字。【说文】六尺为步,步百为畮。【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前汉食货志】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畮。
畯 【午集上】【田字部】 畯 【唐韵】子俊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峻切,□音俊。【说文】农夫也。一曰典田官。【诗豳风】田畯至喜。【传】田畯,田大夫也。【笺】司啬,今之啬夫。【诗诂】周礼无田畯之职,盖六遂中,邻里鄙酇县遂之长。高者为大夫,□者为士,通称为田畯,盖农田之俊也。一曰农神。【周礼春官】钥章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注】郑司农云:古之先敎田者。【礼郊特牲注】司啬,后稷是也。 又【正字通】野人曰寒畯。唐郑光禄勋举引寒畯士类多之。俗读寒酸。
异 【午集上】【田字部】 异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移去声。【说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异分也。【史记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又不同也。【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礼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疏】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 又怪也。【释名】异者,异於常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据有异焉。【注】异犹怪也。【史记屈贾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珍异,四时食物。【史记仲尼弟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又违也。 又姓。唐异牟寻归唐,册封南诏王,今白水蛮有此姓。 又异,翘草名。【尔雅释草】连异翘。 又无名异药名,主治金创折伤。 又【韵补】叶延知切,音怡。【诗邶风】洵美且异。叶下贻。 又叶弋质切,音逸。【诗小雅】亦祇以异。【朱注】逸织反。【无名氏乐德歌】所见奇异,叶甘美酒食。考证:〔【周礼地官质人】赏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谨照原文赏改掌。
留 【午集上】【田字部】 留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流。【说文】留,止也。【史记秦本纪】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又【越世家】庄生曰:可疾去矣,愼毋留。 又迟也。【易旅卦】君子以明愼用□,而不留狱。【史记匈奴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注】谓迟留零落,不遇合也。 又久也。【礼儒行】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注】留,久也。 又徐也。【吴语】一日惕,一日留。【注】惕,疾也。留,徐也。 又已去而止之也。【正字通】李元紘治润有惠政,及代去,吏民遮留。 又【楚语】举国留之。【注】留,治也。 又伺便也。【庄子刻意篇】执弹而留之。 又【战国策】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注】留,不决也。 又【左思魏都赋】朝无刓印,国无费留。【注】凶命曰费留。 又姓。【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传】留,大夫氏。子嗟,字也。【韵会】出会稽,本卫大夫,留封人之後,吴志有左将留赞。 又地名。【左传襄元年】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注】吕留二县,今属彭城郡。又【襄十八年】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执孙蒯于纯留。【注】长子,纯留二县,属上党郡。【前汉张良传】封为留侯。又【地理志】□留。【注】留,郑邑,为□所幷,故曰□留。 又国名。【春秋宣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注】甲氏,留吁,赤狄别种。【山海经】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又山名。【山海经】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 又【博雅】留,黄彩也。 又【释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络也。言牢络在衣表也。 又鸟名。【正韵】栗留,黄鸟。 又兽名。【山海经】柢山有鱼焉,其音如留牛。【注】庄子曰:执犁之狗,谓此牛也。 又草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杂以留夷。【注】颜监云:留夷,香草。 又果名。【张衡南都赋】梬枣若留。【注】广雅曰:若留,石橊也。 又与流通。【嵆康琴赋】忽飘颻以轻迈,乍留聮而扶疏。 又【广韵】力救切,音澑。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又【五音集韵】力久切,音柳。昴星别名。【史记律书】北至於留。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索隐曰】留卽卯也。毛传亦以留为卯。【丹铅录】留,音柳。注以留为卯,恐非。如其说阳气稽卯,殆不成文。 又【韵补】叶凌如切,音闾。【陆云赋】游士非乎故字,步彷徨以踟躇。伫盘桓而不能,聊相羊以淹留。 又叶鲁刀切,音牢。【屈原离骚】时□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韵会】毛氏曰:从田从丣,丣音酉,当作留。今经史皆作留。传写讹也。考证:〔【左传襄元年】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注】吕留二县,合属彭城郡。〕 谨据宋本岳本合属改今属。今者杜预谓晋代也。晋书地理志彭城国汉以为郡内有留县吕县。〔【左传宣十五年】晋侯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谨照原文左传改春秋。十五年改十六年。晋侯改晋人。
畲 【午集上】【田字部】 畬 〔古文〕□【唐韵】以诸切,音余。【说文】三岁治田也。【易无妄】不耕获,不葘畬。【诗周颂】如何新畬。【传】一岁曰甾,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礼坊记引易不葘畬郑注】田一岁曰葘,二岁曰畬,三岁曰新。【诗诂】一岁为葘,始反草也。二岁为畬,渐和柔也。三岁为新田,谓已成田而尚新也。四岁则曰田。若二岁曰新田,三岁则为田矣,何名为畬。【正字通】据此则诗传,尔雅,说文谓三岁为畬。皆不足信。当从郑注。 又【集韵】羊茹切,音豫。治田也。或书作畭。 又诗车切,音奢。火种也。
【子集中】【人字部】 【广韵】胡介切【正韵】下戒切,□音械。狭也。【扬雄反骚】何文肆而质。【汉书】作亦作韰。【左思魏都赋】韰惈,卽惈。
畴 【午集上】【田字部】 畴 〔古文〕□□【唐韵】直由切【集韵】□留切【正韵】徐留切,□音酬。耕治之也。 又【礼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疏】谷田曰田,麻田曰畴。【齐语】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注】麻地曰畴。 又【左传襄三十年】取我田畴而伍之。【注】□畔为畴。【史记秦始皇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又【尔雅释诂】畴,谁也。【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传】畴,谁也。 又【韵会】曩也。【左传宣二年】羊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注】畴昔,犹前日也。【左思蜀都赋】嗟见伟於畴昔。 又【史记历书】故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注】家业世世相传为畴。 又类也。【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传】畴,类也。【战国策】今髠贤者之畴也。【注】畴,类也。 又匹也。【易否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疏】畴谓畴匹。【嵆康赠秀才入军诗】咬咬黄鸟,顾畴弄音。【注】畴,匹也。 又【五音集韵】雍也。【淮南子俶眞训】今夫树木者,灌以瀿水,畴以肥壤。【注】畴,雍也。 又等也。【前汉宣帝纪】畴其爵邑。【注】汉律,非始封十减二。畴者,等也,言不复减也。【後汉祭遵传】畴,等也。言功臣子孙,袭封与先人等。 又泽名。【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於畴华之野。【注】畴华,南方泽名也。 又国名。【周语】挚畴之国也,由太任。【注】挚,畴,二国名。 又姓。挚畴之後。【左传哀十三年】畴无余,讴阳,自南方。【注】二子,越大夫。 又【韵补】叶□如切,音除。【韩愈王弘中铭】方乎所部,禁绝浮屠。风雨顺易,秔稻盈畴。
【备考】【辰集】【日字部】 【六书统】同春。
□ 【未集中】【耳字部】 □ 【唐韵】去奇切【集韵】丘奇切,□音崎。侧耳也。
畵 【午集上】【田字部】 畵 【正字通】俗画字。
当 【午集上】【田字部】 当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郞切,党平声。【说文】田相値也。从田,尚声。又【玉篇】任也。【论语】当仁不让於师。【晋语】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雍。【注】当,犹任也。 又【广韵】敌也。【礼王制】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又直也。【礼内则】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 又遇也。【左传昭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後必有达人。【礼曲礼】当食不叹。 又适可也。【易履卦】夬履贞厉,位正当也。【左传哀元年】逢滑当公而进。【注】当公,不左不右。【礼学记】当其可之谓时。【史记礼书】好恶以节,喜怒以当。 又主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庆封当国。【注】当国,秉政。【仪礼丧服】童子唯当室缌。【注】当室者为父,後承家事者为家主。 又偶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戸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注】师古曰:当谓对偶也。 又抵也。【史记屈贾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又【增韵】蔽也。【左传昭二十年】使祝蛙置戈於车薪以当门。【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又断罪曰当,言使罪法相当也。【史记张释之传】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注】当谓处其罪也。【路温舒缓□书】奏当之成。 又【正韵】犹合也。理合如是也。【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当事,则戸外南面。【注】当事,将有事而未至。【史记万石君传】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注】固当者,反言之,以见其不当如是,责让之甚也。 又过当。【史记霍去病传】斩首捕卤过当。【注】言不啻相等。 又勾当。【欧阳修归田录】曹彬平江南,诣阁门求见。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当公事回。又【职官分纪】奏举京朝官,知县资序二人,充本司勾当。 又官名。【前汉宣帝纪】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戸之群皆列观。【注】左右当戸,匈奴官名。 又排当,宋宫中宴飮名。 又州名。【韵会】本羌地,唐置当州,盖取烧当羌以名之。【後汉明帝纪】秋九月,烧当羌□陇西。 又县名。【正字通】凤州两当县。【後汉郡国志】南郡有当阳。又【刘隆传】遣隆屯田武当。【注】武当,今均州县也。 又马当,武当,□山名。 又当康,兽名。【山海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注】牙豚也。 又当魱,鱼名。【尔雅释鱼】鯦当魱。【注】海鱼也。 又姓。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丁浪切,党去声。事理合宜也。【礼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韩诗外传】君子行不贵苟难,惟当之为贵。 又底也。【韩非子外储说】堂溪公见韩昭侯曰:人主漏泄群臣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又【正字通】凡出物质钱,俗谓之当。【後汉刘虞传】虞所赉赏,典当胡夷,瓒复抄夺之。【注】当,音丁浪反。
考证:〔【晋语】夫幸,非福非德不当。〕 谨照原文当字下增雍字。〔【左传襄二十六年】庆封当国。〕 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畷 【午集上】【田字部】 畷 【唐韵】陟劣切【集韵】株劣切【韵会】侧劣切【正韵】朱劣切,□音叕。【说文】两陌闲道也,广六尺。【广韵】田闲道。【礼郊特牲】飨农及邮表畷禽兽。【疏】畷者,谓井畔相连畷之所,造此邮舍,田畯处焉。【左思吴都赋】其四野则畛畷无数。【注】畛畷,谓地广道多也。旧井田闲,有畷有畛。 又【唐韵】陟卫切【集韵】【韵会】株卫切【正韵】之瑞切,□音缀。又【集韵】称芮切,音啜。义□同。
畸 【午集上】【田字部】 畸 【唐韵】【韵会】□居宜切,音羁。【说文】残田也。从田,奇声。【正字通】井田为正,零田不可井者为畸,地势多邪曲,井田取正方,则田必有畸零。画井者,必计零以足其数。 又凡数之零余者皆曰畸。【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又【吴语】董褐将还,王称左畸。【注】左畸,军左部称呼也。 又【集韵】渠羁切,音奇。异也
钶 【戌集上】【金字部】 钶 【广韵】乌何切【集韵】於河切,□音阿。【玉篇】钶,小釜也。或作锕。 又【集韵】倚可切,音□。义同。
畹 【午集上】【田字部】 畹 【唐韵】【正韵】於阮切【集韵】【韵会】委远切,□音宛。【说文】田二十亩也。【屈原离骚】余旣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注】十二畮为畹。【左思魏都赋】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注】班固曰:畹。三十亩也。 又戚畹,国戚。【宋史李处耘传】幸聮戚畹之贵。 又【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眀 【午集中】【目字部】 眀 【集韵】【正韵】□眉兵切,音鸣。视瞭也。○按《正字通》云:《庄子外物篇》目彻为明。不借用眀,从日月,会明意。目明意,目明与明暗之明义同。田蓺衡曰: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眀。《广韵》礼部韵略俱不收眀字。《正韵》沿《玉篇》《集韵》之误,分明、眀为二,非。
畺 【午集上】【田字部】 畺 【唐韵】【集韵】【正韵】□居良切,音□。【说文】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博雅】畺,竟也。【周礼地官载师】以大都之田任畺地。【注】畺五百里,王畿界也。【周语】畺有寓望。【注】畺,境也。 又【集韵】丘亮切,音唴。死不朽也。或从弓。
畻 【午集上】【田字部】 畻 【集韵】神陵切,音绳。稻田畦也。亦作塍塍。
畼 【午集上】【田字部】 畼 【唐韵】【集韵】□丑亮切,音怅。【说文】不生也。从田,昜声。 又【博雅】畼,长也。【说文徐注】借为通畼之畼。今俗别作畅,非。 又地名。【史记秦始皇纪】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索隐曰】音畅,魏之邑名。 又【集韵】直亮切,音仗。田不生也。或作□。 又仲良切,音长。义同。
畽 【午集上】【田字部】 畽 【广韵】【韵会】他衮切【集韵】吐衮切,□音□。【广韵】畽怨行无。廉隅。【集韵】或作。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土缓切,湍上声。与疃同。【诗豳风】町畽鹿场。【释文】畽,本又作疃,他短反。又作墥。【传】町畽,鹿迹也。【朱注】町畽,舍旁□地也。【通雅】毛苌因町疃鹿场,训町疃为鹿迹。许愼亦云町疃,禽兽所践处,可谓泥矣。 又【集韵】他东切,音通。义同。
畾 【午集上】【田字部】 畾 【唐韵】鲁回切【集韵】卢回切,□音雷。田闲也。 又【集韵】鲁水切,音垒。义同。
【丑集上】【口字部】 【广韵】许□切【集韵】呼□切,□音靴。【广韵】道经疏云:吐气声也。【集韵】或作吙。
□ 【午集下】【立字部】 □ 【集韵】奔模切,音逋。物之端也。
郆 【酉集下】【邑字部】 郆 【广韵】居质切【集韵】激质切,□音吉。【玉篇】地名。 又郆成,山名。
畿 【午集上】【田字部】 畿 【唐韵】【集韵】【韵会】□渠希切,音祈。【说文】天子千里地,以远近言之,则曰畿。【诗周颂】邦畿千里。【传】畿,疆也。【周礼地官小司徒】九畿。【疏】王畿外仍有九畿,谓侯甸男采卫要内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里。【正字通】古者王国千里曰王畿。自是以往,每五百里为一畿,通天下为九畿,故因之约方千里为一畿。 又门内曰畿。【诗卫风】不远伊迩,薄送我畿。【传】畿,门内也。 又限也。【增韵】门限也。【韩愈诗】白石为门畿。 又或作圻。【左传襄二十五年】天子之地一圻。【注】封圻也。当作畿。考证:〔【左传襄二十六年】天子之地一圻。〕 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五年。
疀 【午集上】【田字部】 疀 【唐韵】楚洽切【集韵】测洽切,□音插。【说文】□也,古田器,扬麦杴也。【尔雅释器】□谓之疀。 又【集韵】便灭切,音嫳。又千结切,音窃。又碜歃切,音臿。义□同。
鉧 【戌集上】【金字部】 鉧 【正字通】同。柳宗元有永州钴鉧潭记。【范成大骖鸾录】钴鉧,熨斗也。潭之形似之。
疁 【午集上】【田字部】 疁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烧穜也。汉律曰:疁田茠。艹,从田翏声。【正字通】谓以火烧田而种也。 又姓。【正字通】疁子耕,宋人,号萧闲居士,著萧闲词一卷。 又【集韵】许六切,音畜。又呼酷切,音熇。义□同。
疃 【午集上】【田字部】 疃 【唐韵】土短切【集韵】【韵会】【正韵】土缓切,□湍上声。【说文】禽兽所践处。引《诗豳风》:町疃鹿场。○按《诗》今本作畽。
疄 【午集上】【田字部】 疄 【唐韵】【集韵】□良刃切,音吝。【说文】轹田也。或作躏。 又【广韵】力珍切【集韵】【韵会】【正韵】离珍切,□音邻。田垄。 又【集韵】里忍切,音嶙。义同。
疅 【午集上】【田字部】 疅 【集韵】【韵会】□居良切,音姜。界也
疆 【午集上】【田字部】 疆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良切,音姜。【说文】本作畺,界也。【易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书泰誓】我武惟扬,侵于之疆。【诗小雅】万寿无疆。【笺】疆,竟界也。【左传桓十七年】夏,及齐师战於奚,疆事也。【注】争疆界也。 又【诗大雅】乃疆乃理。【朱注】疆谓画其大界。【左传宣八年】楚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注】正其界也。 又官名。【周礼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韵】或作强。【贾谊新书】卫侯名辟强。辟强,天子之事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名毁。 又或作壃。【史记晋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韵】蚕白也。 又【集韵】【正韵】□巨两切,强上声。【周礼地官草人】疆用蕡。【注】疆,疆坚者。【释文】疆,其两反。 又【字汇补】北方谓土焦曰疆。见转注古音。
畴 【午集上】【田字部】 畴 〔古文〕□□【唐韵】直由切【集韵】□留切【正韵】徐留切,□音酬。耕治之也。 又【礼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疏】谷田曰田,麻田曰畴。【齐语】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注】麻地曰畴。 又【左传襄三十年】取我田畴而伍之。【注】□畔为畴。【史记秦始皇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又【尔雅释诂】畴,谁也。【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传】畴,谁也。 又【韵会】曩也。【左传宣二年】羊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注】畴昔,犹前日也。【左思蜀都赋】嗟见伟於畴昔。 又【史记历书】故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注】家业世世相传为畴。 又类也。【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传】畴,类也。【战国策】今髠贤者之畴也。【注】畴,类也。 又匹也。【易否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疏】畴谓畴匹。【嵆康赠秀才入军诗】咬咬黄鸟,顾畴弄音。【注】畴,匹也。 又【五音集韵】雍也。【淮南子俶眞训】今夫树木者,灌以瀿水,畴以肥壤。【注】畴,雍也。 又等也。【前汉宣帝纪】畴其爵邑。【注】汉律,非始封十减二。畴者,等也,言不复减也。【後汉祭遵传】畴,等也。言功臣子孙,袭封与先人等。 又泽名。【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於畴华之野。【注】畴华,南方泽名也。 又国名。【周语】挚畴之国也,由太任。【注】挚,畴,二国名。 又姓。挚畴之後。【左传哀十三年】畴无余,讴阳,自南方。【注】二子,越大夫。 又【韵补】叶□如切,音除。【韩愈王弘中铭】方乎所部,禁绝浮屠。风雨顺易,秔稻盈畴。
皟 【午集中】【白字部】 皟 【集韵】侧革切,音责。净也。一曰深白也。 又【字汇补】瘠也。【管子轻重篇】皟山诸侯之国也。 又【广韵】楚革切【集韵】测革切,□音策。义同。
疈 【午集上】【田字部】 疈 【广韵】芳逼切【集韵】拍逼切【正韵】必历切,□音壁。磔牲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注】疈,牲胸也。疈而磔之。 又凡劈物使分析亦曰疈。【王维诗】箪食伊何,疈瓜抓枣。 又【集韵】芳六切,音蝮。又博厄切,音擘。义□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抽知切,音痴。缯属。○按卽字之讹。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息兹切,音思。竹名。【续竹谱】□竹,皮上有文,可为错子。【异物志】新州有此种。制成琴样,为砺甲之具。用久微滑,以酸浆渍之,过宿快利如初。亦可作箭。【李商隐诗】□簩弩箭磨靑石。【笋谱】□竹生海畔,竹与笋皆有毛,伤人则死。 又【广韵】息吏切【集韵】想止切,□音枲。义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虚语切,音许。山名。
叠 【午集上】【田字部】 叠 【字汇】同□。
疋 【午集上】【疋字部】 疋 【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於切【正韵】山徂切,□音蔬。【说文】足也。弟子职,问疋何止。 又【集韵】写与切,音胥。又所据切,音絮。义□同。 又【广韵】疏举切【集韵】爽阻切,□音所。记也。 又【广韵】五下切【集韵】【韵会】【正韵】语下切,□音雅。正也。古文为诗大雅字。【晋书南阳王模传】安定太守贾疋。 又【五音集韵】譬吉切,音匹。【小尔雅】倍两谓之疋。二丈为两,倍两四丈也。【韵会】按古文大小雅,尔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集韵】足,古作疋。注详部首。
【子集下】【卩字部】 【玉篇】子□切【集韵】【类篇】则□切,□音奏。【说文】卩也。【正讹】从反卩作。卩,抑扬之形。抑字从此。合符有二,与者执左,取者执右。古卩字如此。隶作节奏字。
璖 【午集上】【玉字部】 璖 【字汇】同□。
璗 【午集上】【玉字部】 璗 【广韵】徒朗切【集韵】【韵会】待朗切【正韵】徒党切,□音荡。【说文】金之美者,与玉同色。【尔雅释器】黄金谓之璗。【郭璞注】金之别名。【诗小雅鞞琫有珌传】诸侯璗琫而璆珌。 【集韵】通作瑒。
璘 【午集上】【玉字部】 璘 【广韵】力珍切【集韵】【韵会】【正韵】离珍切,□音邻。【玉篇】璘,文貌。 又【韵会】通作瞵。【扬雄甘泉赋】壁马犀之瞵。【注】文貌。【古乐府董逃行】遥望五岳端,黄金为阙班璘,但见芝草,叶落纷纷。 又【玉篇】玉色光彩。【张衡西京赋】瓀珉璘彬。【注】璘彬,玉光色杂也。 又【集韵】【韵会】里忍切【正韵】良忍切,□音磷。义同。 又【韵补】叶陵延切,音连。【皇甫谧释劝】忽金白之辉耀,忘靑紫之斑璘。辞容服之光灿,抱敝褐之终年。【正字通】瞵璘音同义别。诗赋凡瞵斑瞵,皆璘字讹文。韵会引扬雄赋通作瞵,误。字原从目从扁。
璙 【午集上】【玉字部】 璙 【唐韵】洛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音聊。【说文】玉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力吊切,音料。又【广韵】力小切【集韵】朗鸟切,□音缭。义□同。 又与镣同。【诗小雅鞞琫有珌传】大夫镣琫而璆珌。【释文】镣,本又作璙。
璚 【午集上】【玉字部】 璚 【广韵】【正韵】渠营切【集韵】葵营切,□音琼。【说文】赤玉也。【广韵】同琼。【嵆喜答嵆康诗】俯漱神泉,仰叽璚枝。 又【字汇补】老鹿年久,角中生玉。名曰鹿璚。 又【集韵】古穴切。同玦,玉佩也。
璛 【午集上】【玉字部】 璛 【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玉篇】姓也。 又【集韵】琢玉工。 【类篇】亦作□。
璜 【午集上】【玉字部】 璜 【唐韵】戸光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说文】半璧也。【诗郑风杂佩以赠之传】杂佩,珩璜琚瑀冲牙之类。【释文】半璧曰璜。佩上有衡,下有二璜,作牙形於其中,以前冲之,使关而相击也。璜为佩下之饰,有穿孔罥系之处。【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璜礼北方。【注】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也。【後汉舆服志】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 又【扬子法言】武义璜璜。【注】犹喤喤。 又【正字通】黄石为璜,海虞有璜泾,泾底有石而黄,以石名水,以水名地。 又【韵会】【正韵】□胡盲切,音横。【周志】文王梦天帝服□纕,立於令狐之津,曰:赐汝望。望钓於河,得玉璜,刻曰:克郼者姬昌,日衣靑光。【注】璜,音横。【韩愈城南联句】鹅肪截佩。璜作横,音押。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韵】祥余切,音徐。,或作□。详字注。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口已切,音起。簟也。
璝 【午集上】【玉字部】 璝 【字汇】与瑰同。
【丑集上】【口字部】 【玉篇】古文吻字。注详四画。 又【集韵】呼昆切,音昏。□,目所不见。【扬子法言】著古昔之□,传千里之忞忞,莫如书。
璞 【午集上】【玉字部】 璞 【广韵】【韵会】匹角切【正韵】匹各切,□音朴。【玉篇】玉未治者。【增韵】玉未琢。【韵会】玉素也。【老子道德经】璞散则为器。 又姓。【正字通】明璞俊。 又【韵补】叶普木切,音朴。【司马彪赠山涛诗】卞和潜幽冥,谁能证奇璞。冀愿神龙来,扬光以见烛。【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仆二音,非叶也。《正韵》收璞入六药,一屋阙璞,误。
璟 【午集上】【玉字部】 璟 【集韵】与璄同。
璠 【午集上】【玉字部】 璠 【唐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音烦。【说文】璵璠,鲁之宝玉。孔子曰:美哉,璵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左传定五年】阳虎将以璵璠敛。【注】璵璠,美玉。【阮德如答嵆康诗】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又【集韵】【韵会】□孚袁切,音翻。义同。 又【韵补】叶汾沿切,音近楩。【潘尼赠陆机诗】今子徂东,何以赠旃。寸晷惟宝,岂无璵璠。 又叶孚音切,音近芬。【陆云赠顾秀才诗】藻不雕朴,华不变淳。有斐君子,如珪如璠。考证:〔【说文】璵璠,鲁之宝玉。孔子曰,美哉,璠璵。〕 谨照原文璠璵改璵璠。〔【左传定五年】阳虎将璵璠敛。〕 谨照原文将字下增以字。
璡 【午集上】【玉字部】 璡 【唐韵】将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资辛切,□音津。【说文】石之似玉者。 又人名。【刘峻辩命论】近世有沛国刘瓛,瓛弟璡,□一时之秀士也。 又【广韵】【集韵】□卽刃切,音晋。义同。
琉 【午集上】【玉字部】 琉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琉璃,珠也。详璃字注。 又【广韵】力救切,音澑。瓦饭器也。
玑 【午集上】【玉字部】 玑 【唐韵】居衣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说文】珠不圆者。【书禹贡】厥篚□纁玑组。【传】玑,珠类,生于水。【释文】玑,珠不圆也。字书云:小珠也。【前汉景十三王传】遣建荃葛珠玑。【注】师古曰:玑,珠之不圆者。 又镜名。【说文徐注】按符瑞图有玑镜。注:大珠而琕,有光曜,可为镜。 又器名。【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注】在,察也。玑,正天文之器,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玑径八尺,圆周二尺五寸而强。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凶之象。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得失由政,故称政焉。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注】春秋运斗极云:斗第三玑。 又【集韵】渠希切,音祈。又【集韵】【韵会】其旣切【正韵】吉器切,□音禨。又【集韵】巨至切,音□。义□同。
璥 【午集上】【玉字部】 璥 【唐韵】居领切【集韵】举影切,□音警。【说文】玉名也。 又【集韵】居庆切,音敬。义同。
瑷 【午集上】【玉字部】 瑷 【广韵】乌代切【集韵】於代切,□音爱。美玉也。
璧 【午集上】【玉字部】 璧 【唐韵】北激切【集韵】【韵会】必益切【正韵】必历切,□音辟。【说文】瑞玉,圜器也。【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内方象地。【诗卫风】如圭如璧。【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注】肉,边也。好,孔也。 又星名。【诗卫风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则在室东,故因名东璧也。通作辟。 又【韵补】叶必洛切,音近博。【江淹拟曹植杂诗】君王礼英贤,不吝千金璧。从容冰井台,淸池映华薄。
璨 【午集上】【玉字部】 璨 【唐韵】仓案切【集韵】【韵会】苍案切【正韵】仓晏切,□音粲。【说文】玉光也。 又【广韵】美,玉。 又【广韵】璀璨。【孙绰游天台山赋】琪树璀璨而垂珠。【注】璀璨,珠垂貌。考证:〔【孙绰游天台山赋】琪树璨璀而垂珠。〕 谨照文选璨璀改璀璨。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仓龙切,音苁。日欲夜也。〇按日部字,音义□同,重出。《正字通》:昃字之讹。《字汇》日欲夜,与昃义近。今存此删彼。
【备考】【丑集】【大字部】 【篇海类编】与套同。
璩 【午集上】【玉字部】 璩 【唐韵】强鱼切【集韵】【正韵】求於切,□音渠。【说文】环属。见山海经。◎按《山海经》今本作鐻。 又姓。【正韵】与蘧同。 又人名。应璩,魏侍中大将军长史。 又【广韵】九鱼切【韵会】斤於切,□音居。义同。【类篇】或作璖。亦作□。
璪 【午集上】【玉字部】 璪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晧切,音早。杂采丝贯玉为冕饰。【礼郊特牲】戴冕璪十有二旒。 又通作藻。【说文】玉饰,如水藻之文。引虞书曰:璪火黺米。◎按书益稷今本作藻。【礼礼器】天子之冕朱绿藻。【注】藻絜而文,众采如之,故曰藻。 又通作缫。【仪礼聘礼】启椟取圭垂缫。【注】今文缫作璪。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韵会】□怡成切。同攍。详攍字注。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莫八切,音。打也。
璫 【午集上】【玉字部】 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郞切,音当。【说文】华饰也。 又【广韵】耳珠。【集韵】充耳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 又【前汉宦者传】秦汉中常侍参用士人冠,皆银璫左貂。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为之。【後汉舆服志】中常侍冠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 又璧璫。【前汉司马相如传】华榱璧璫。【师古注】璧璫以玉为椽头。当卽所谓璇题,玉题者也。一曰以玉饰瓦之当也。【文选班固西都赋】裁金璧以饰璫。【注】璫,椽头饰也。 又金琅璫,铃铎也。【杜甫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璫。【正韵】亦作锒铛。 又丁璫,玉佩声。【诗缉】玉佩鸣丁璫。【韵会】一作丁当。一作丁东。 又琅璫,锁也。详琅字注。 又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疏】卷耳如妇人耳中璫。今或谓之耳璫。
璬 【午集上】【玉字部】 璬 【唐韵】古了切【集韵】【韵会】【正韵】吉了切,□音皎。【说文】玉佩也。
璭 【午集上】【玉字部】 璭 【广韵】【集韵】□古困切,音睔。同管。治金玉使莹也。
璮 【午集上】【玉字部】 璮 【集韵】傥旱切,音坦。玉名。
璯 【午集上】【玉字部】 璯 【广韵】【集韵】□苦夬切,音快。人名。晋有钱璯。 又【广韵】【集韵】□黄外切,音会。玉饰冠缝。 又【五音集韵】古外切,音侩。义同。
环 【午集上】【玉字部】 环 【唐韵】戸关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音还。【说文】璧属也。【玉篇】玉环。【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注】边孔适等。【礼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注】环取其无穷。 又【玉篇】绕也。【正韵】回绕也。【礼杂记】小敛环絰。【疏】环絰是周回缠绕之名。【周礼冬官考工记】环涂七轨。【注】故书环或作轘,环涂谓环城之道。 又【周礼春官乐师】环拜以钟鼓为节。【注】环,犹旋也。 又【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注】环幅广袤等也。 又【释名】刀本曰环,形似环也。 又【诗秦风】游环胁驱。【传】游环,靷环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良鼓瑕如积环。【疏】瑕与环皆谓漆之文理。 又姓。【史记田敬仲世家】环渊之徒七十六人。【注】楚人孟子传云:环渊著书上下篇。【五音集韵】古有楚贤者环渊,後有环齐,撰要略一部。 又人名。【左传襄十四年】今余命女环。【注】齐灵公名。【战国策】楚王问於范环。【释文】环,史作蠉。 又官名。【左传文元年】且掌环列之尹。【注】宫卫之官。【周礼夏官】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注】巡察内外,若环之相循不穷。致师,谓犯敌以诱其出。军慝,谓敌怀诈潜入我师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则环绕而巡之。 又器名。【扬子方言】,宋魏□楚江淮之闲谓之缳。或谓之环。【注】,丝蚕簿横也。 又水名。【山海经】泰山环水出焉。 又州名。【韵会】古朔方鸣沙之地,隋置环州,以大河环曲名焉。又广南化外,唐开生獠,置环州。 又【韵会】环玉,国名。又环狗,海外国名。【山海经】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 又通作圜。【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注】圜形似火,如半环然。 又通作瑗。【前汉五行志】宫门铜瑗。 又【集韵】【韵会】【正韵】□胡惯切,音患。【集韵】却也。【周礼夏官】环人。刘昌宗读。 又【韵会】绕也,周回也。【前汉高帝纪】守濮阳环水。【注】环,音宦,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又【项羽传】故因环封之三县。【注】绕南皮三县以封之。环音宦。 又【韵补】叶胡涓切,音悬。【马融广成颂】栖凤鸟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园。纳僬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 又叶胡玩切,音换。【班固西都赋】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 又叶荧绢切,音眩。【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长途升降,轩槛曼延。延音衍去声。考证:〔【礼经解】行则有环佩之声。〕 谨照原文行字下增步字。〔【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似圜。〕 谨照原文似圜改以圜。
疸 【午集中】【疒字部】 疸 【唐韵】丁干切【集韵】得案切,□音旦。【说文】黄病也。【内经】目黄,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方书】疸有五,黄胖,黄疸,酒疸,谷疸,女劳疸。 又【广韵】多旱切【集韵】党旱切,□音亶。义同。 又恶创也。亦作瘅。
疹 【午集中】【疒字部】 疹 【集韵】【韵会】【正韵】□止忍切,音轸。【说文】唇疡也。 又【释名】疹,诊也。有结气可得诊见也。【玉篇】瘾疹,皮外小起也。【正字通】俗呼痘疮曰疹。 又【集韵】丑刄切,同疢。热病。【越语】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张衡思□赋】思百忧以自疹。【注】疹,疾也。 又【五音集韵】奴结切,音涅。义同。 又【集韵】颈忍切,音紧。唇疡也。
□ 【备考】【未集】【羽字部】 □ 【川篇】侧委切。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韵】【正韵】□乌昆切,音温。日出而温也。
疺 【午集中】【疒字部】 疺 【集韵】【韵会】□扶法切,音乏。【玉篇】瘦也。 又【正字通】疲也。【明永乐北征录】驾发鸣毂鎭,天气淸爽,人马不渴。若喧热,人皆疺矣。 又【集韵】悲检切,音贬。病也。
疻 【午集中】【疒字部】 疻 【唐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说文】殴伤也。【前汉薛宣传】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与痏人之罪均,恶不直也。【注】应劭曰:以杖手击人,剥其皮肤肿,起靑黑而无创瘢者,律谓疻痏。 又【广韵】旨夷切【集韵】蒸夷切,□音脂。又【集韵】商支切,音施。又章移切,音支。又【类篇】敞尒切,音侈。义□同。
疼 【午集中】【疒字部】 疼 【广韵】【集韵】□徒冬切,音彤。【博雅】痛也。 又【五音集韵】徒登切,音腾。义同。 【集韵】或作□。
疽 【午集中】【疒字部】 疽 【唐韵】七余切【集韵】千余切【韵会】七余切,□音苴。【说文】久痈也。【医书】痈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调之所致,阳滞於阴则生痈,阴滞於阳则生疽。【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注】瘅疽,恶创。【疏】疽痈也。【史记孙吴传】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正字通】痈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恶,痈浅而大。 又【集韵】子与切【正韵】再吕切,□苴上声。【集韵】疽,痒病。
盵 【午集中】【目字部】 盵 【广韵】去旣切【集韵】丘旣切,□音气。姓也。
疾 【午集中】【疒字部】 疾 〔古文〕□□□□□【唐韵】秦悉切【集韵】【韵会】昨悉切,□音嫉。【说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来急,故从矢。矢,急疾也。【易复卦】复亨出入无疾。【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又【玉篇】患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犹言不患此病也。 又【玉篇】速也。【广韵】急也。【易系辞】帷神也,故不疾而速。【诗大雅】昊天疾威。【传】疾犹急也。【礼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疏】疾,捷速也。【张衡南都赋】总括趣欱,箭驰风疾。 又【增韵】恶也。【左传昭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注】疾,恶也。 又【尔雅释言】疾,齐壮也。【疏】急速齐整,皆于事敏速强壮也。 又虐也。【诗大雅】疾威上帝。【朱注】疾威,犹暴虐也。 又怨也。【管子君臣篇】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注】疾,怨也。 又毒害也。【左传宣十五年】山薮藏疾。【注】山之有林薮,毒害者居之。 又姓。【姓谱】元魏疾陆眷。 又车辕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周礼秋官】大行人立当前疾。 又刘疾,鸟名。【尔雅释鸟】鶛,刘疾。 又与嫉通。【书君□】尔无忿疾于顽。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传】见人之有技艺,蔽冒疾害以恶之。【史记孙膑传】庞涓恐其贤於已,疾之。 又与蒺同。【前汉扬雄传】及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又【韵补】叶才诣切,音剂。【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喜,音戏。【诗大雅】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叶下戾。【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汨隐漂疾。考证:〔【尔雅释鸟】鹊,刘疾。〕 谨照原文鹊改鶛。
痱 【午集中】【疒字部】 痱 【广韵】方味切【集韵】方未切,□音沸。【玉篇】热生小疮。【集韵】热疡也。【黄帝素问】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正字通】今俗以触热肤疹如沸者曰痱子。
痀 【午集中】【疒字部】 痀 【唐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劬。【说文】曲□也。【庄子达生篇】仲尼适楚,出於林中,见痀偻者。 又【广韵】举朱切【集韵】【韵会】恭于切,□音拘。又【集韵】委羽切,迂上声。又郡羽切,音窭。义□同。
痁 【午集中】【疒字部】 痁 【唐韵】失廉切【集韵】【韵会】【正韵】诗廉切,□音苫。【说文】有热疟。【玉篇】疟疾也。【左传昭二十年】齐侯疥遂痁。【颜延年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苏轼诗】人闲寒热无穷事,自笑疏疏顽不受痁。【方书】有单疟,有一日二日至十日疟,二日一发疟曰痎,多日之疟曰痁。 又【广韵】【集韵】□都念切,音店。又【韵会】舒赡切,音闪。义□同。【唐书姚元崇传】崇病痁移告。【注】式赡切。
痂 【午集中】【疒字部】 痂 【唐韵】古牙切【集韵】【韵会】居牙切,□音嘉。【说文】乾疡也。【徐曰】今谓疮生肉所蜕乾为痂。【正字通】疮弇也。【南史刘穆之传】子邕为太守,嗜创痂。
痃 【午集中】【疒字部】 痃 【广韵】胡田切【集韵】胡千切,□音贤。【玉篇】痃,癖也。【广韵】癖病。【六书故】癖积,弦急也。【本草】□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取大蒜,合皮截去两头,吞之,名曰内灸,果获效。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昔各切,音索。竹絙也。 又【类篇】色窄切。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所两切,音□。竹貌。
痄 【午集中】【疒字部】 痄 【集韵】鉏加切,音茶。痄疨,病甚。 又【广韵】【集韵】□侧下切,音鮓。疮不合也。【朱氏集验方】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宁用赤小豆七粒为末,傅之,立愈。 又【集韵】仕下切,音柞。义同。
病 【午集中】【疒字部】 病 【唐韵】【集韵】【正韵】□皮命切,音寎。【说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释名】病,□也。□与正气在肤体中也。 又【广韵】忧也。【礼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 又苦也。【书吕□】人极于病。【传】欲使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者。【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又恨也。【左传文十八年】阎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为病恨。 又困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谓罪咎之。【疏】谓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则为困病。 又辱也。【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注】诟病,犹耻辱也。 又短也。【晋语】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 又病,坊闲曹也。【类要】唐以秘书监望虽淸雅,实非要剧,以监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 又【韵补】叶被旺切,音傍。【黄庭经】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
痆 【午集中】【疒字部】 痆 【广韵】【集韵】【韵会】□女黠切,音□。【广韵】疮痛也。【韩愈征蜀联句】视伤悼瘢痆。 又【字汇补】婆罗痆斯,国名。 又【集韵】尼质切,音昵。痒也。
症 【午集中】【疒字部】 症 【广韵】陟陵切【集韵】知陵切【正韵】诸成切,□音徵。【玉篇】腹结病也。【广韵】腹病。【史记扁鹊传】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王叔和脉经】左手脉横症在左,右手脉横症在右。【抱朴子用□卷】夫症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术者,难图老彭之寿也。
痈 【午集中】【疒字部】 痈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邕。【说文】肿也。【广韵】痈疖。【释名】痈,壅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正字通】恶疮也。有疵痈,赤施,兔啮,走缓四淫。厉痈,脱痈诸名。皆气血稽留,荣卫不通之所致也。【後汉律历志】惊蛰晷长八尺二寸,未当至而至,多病痈疽胫肿。 又地名。与雍州之雍通。【後汉献帝纪】分凉州河西四郡为痈州。【注】谓金城,酒泉,墩煌,张掖。 又邕上声。【战国策】夫疠虽痈肿胞疾。【释文】痈,委勇反。 【集韵】亦作臃。又书作□。【韵会】或作□。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抚两切,音仿。如闻也。○按《正字通》云俗访字。无据,不可从。
痉 【午集中】【疒字部】 痉 【广韵】其颈切【集韵】巨井切,□音泾。【说文】强急也。【内经】诸痉项强,皆属於湿,方书以中寒湿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身反张如中风状,或掣纵口张为痉。俗作□。
痊 【午集中】【疒字部】 痊 【广韵】此缘切【集韵】【韵会】逡缘切【正韵】且缘切,□音诠。【玉篇】病瘳也。【集韵】病除也。【抱朴子用□卷】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
痋 【午集中】【疒字部】 痋 【唐韵】【集韵】□徒冬切,音彤。【说文】动病也。 又【集韵】【类篇】□持中切,音虫。病也。
舧 【未集下】【舟字部】 舧 【篇海】符咸切,音凡。舟也。【正字通】字形疑从凡,入四画,非。舤。
痌 【午集中】【疒字部】 痌 【广韵】他红切【集韵】他东切,□音通。痛也。 又【集韵】徒东切,音同。疮溃也。
痍 【午集中】【疒字部】 痍 【唐韵】以脂切【韵会】【正韵】延知切,□音夷。【说文】伤也。【广韵】疮痍。【释名】痍,侈也。侈开皮肤为创也。【史记蒙恬传】天下之心未定,伤痍者未瘳。 又【韵会】通作夷。【左传成十六年】命军吏察夷伤。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鱼检切,音顩。妇人齐整貌。通作嬐。一曰敏疾也。
□ 【未集中】【缶字部】 □ 【字汇补】子累切,音嘴。瓶□也。
□ 【备考】【未集】【老字部】 □ 【篇韵】音冗。又音汹。
痎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音皆。【说文】二日一发疟也。【颜氏家训】左传,齐侯痎遂痁。说文痎,二日一发之疟,痁有热疟。按齐侯之病,本是闲日一发,渐加重,故为诸侯忧。今北方犹呼痎疟音皆,世闲传本多以痎为疥。杜预无解释,徐仙民音介。俗儒通云病疥,令人恶寒,变成疟。此臆说也。疥癣,小疾,岂有患疥转作疟乎。 又【集韵】丘哀切,音开。又柯开切,音该。又戸代切,音瀣。义□同。
痏 【午集中】【疒字部】 痏 【唐韵】荣美切【集韵】【韵会】羽轨切,□音洧。【说文】疻痏也。【玉篇】疮也。【广韵】疮痏。【前汉薛宣传】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与痏人之罪钧,恶不直也。【注】应劭曰:以杖手击人,剥其皮肤肿起,靑黑而无创瘢者,律谓疻痏。师古曰:痏,音鲔。【抱朴子擢才卷】生疮痏於玉肌。【张衡西京赋】所恶成疮痏。【注】疮痏谓瘢痕。 又【说文长笺】方言谓之翻痏,又谓之翻胃,食下咽不受也。【正字通】按痏胃音义各别,笺以痏作胃,误。 又【集韵】尤救切,音宥。颤也。 又于六切,音郁。病也。
蛔 【午集中】【疒字部】 蛔 【集韵】胡隈切,音回。腹中长虫。
痑 【午集中】【疒字部】 痑 【唐韵】丁可切,音嚲。【说文】马病也。引《诗小雅》:痑痑骆马。○按《诗》今本作嘽。【玉篇】力极也。【博雅】痑痑,疲也。 又【广韵】丁佐切【集韵】丁贺切,□音跢。又【广韵】【集韵】□他干切,音□。又【集韵】他佐切,音拖。又汤河切,音佗。又他案切,音炭。义□同。 又【集韵】赏是切,弛上声。【前汉司马相如传】衍曼流烂,痑以陆离。【注】张揖曰:痑,众貌。师古曰:痑,自放纵也。音式尔反。
痒 【午集中】【疒字部】 痒 【唐韵】似阳切【集韵】徐羊切,□音详。【说文】疡也。 又【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博雅】痒,病也。【诗小雅】癙忧以痒。【传】痒,病也。又【大雅】稼穑卒痒。 又与疡同。创也。【周礼天官疾医】夏时有痒疥疾。【後汉律历志】春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当至不至,多病耳痒。 又【广韵】余两切【集韵】以两切【韵会】下朗切,□音养。【玉篇】痛痒也。【广韵】皮痒。【集韵】肤欲搔也。【抱朴子塞难卷】人不能自知其体老少痛痒之何故。 又【集韵】或作痒。通作养。详後痒字注。 又【集韵】弋亮切,音漾。创也。
痓 【午集中】【疒字部】 痓 【唐韵】充自切【集韵】充至切,□音厕。【博雅】痓,恶也。【集韵】一曰风病。【正字通】痓证有五,秦越人难经,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张仲景金匮:脊强者,五痓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瘲。 又山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
痔 【午集中】【疒字部】 痔 【唐韵】直里切【集韵】【韵会】丈里切【正韵】丈几切,□池上声。【说文】後病也。【增韵】隐疮也。【释名】痔,食也。虫食之也。【庄子列御寇】痔者得车五乘。【抱朴子畅□卷】若夫操隋珠以弹雀,秦痔以属车。
痕 【午集中】【疒字部】 痕 【唐韵】戸恩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恩切,□音鞎。【说文】胝瘢也。【玉篇】瘢痕也。【赵壹疾世刺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索其瘢痕。 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如啼痕,苔痕,水痕,墨痕之类。 又【集韵】五斤切,音垠。【博雅】肿也。 又古恨切,音艮。肿病。
痗 【午集中】【疒字部】 痗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昧。病也。【诗卫风】使我心痗。又【小雅】悠悠我里,亦孔之痗。【传】痗,病也。【谢惠连诗】积愤成疢痗。 又【广韵】荒内切【集韵】呼内切,□音诲。又【集韵】【韵会】母罪切【正韵】莫贿切,□音凂。又【集韵】虎猥切,音悔。义□同。
痘 【午集中】【疒字部】 痘 【字汇】大透切,音豆。痘疮。【方书】胎毒也。有终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纳鼻,呼吸卽出。
痉 【午集中】【疒字部】 痉 【广韵】其颈切【集韵】巨井切,□音泾。【说文】强急也。【内经】诸痉项强,皆属於湿,方书以中寒湿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身反张如中风状,或掣纵口张为痉。俗作□。
痚 【午集中】【疒字部】 痚 【集韵】【类篇】□虚交切,音嚣。痚瘶,喉病。【正字通】一说久咳不已,连喘,腰背相引,坐寝有音者。俗名为痚病。
痛 【午集中】【疒字部】 痛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贡切,音□。【说文】病也。【内经】有举痛论。 又【增韵】楚也。疼也。【易说卦】坎为耳痛。【後汉邓皇后纪】后曰:非不痛也,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又【玉篇】伤也。【左传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前汉楚元王传】言多痛切,发於至诚。【史记秦本纪】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又【字汇补】甚也。【前汉食货志】以稽市物痛腾跃。 又凡事尽力为之者,皆曰痛。【世说新语】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又姓。【姓谱】本盛国後,实姬姓也。周穆王嬖宠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谓之痛氏。
睰 【午集中】【目字部】 睰 【广韵】莫八切,蛮入声。视睰。
綔 【未集中】【糸字部】 綔 【集韵】胡故切,音□。【类篇】佩印系。【後汉舆服志】诸侯王以下,以绔赤丝蕤縢綔,各如其印。○按《类篇》在系部,今倂入。
【丑集下】【女字部】 【正字通】同□。
痜 【午集中】【疒字部】 痜 【集韵】他谷切,音秃。首疡也。
痝 【午集中】【疒字部】 痝 【广韵】【集韵】□莫江切,音尨。病困。一曰病酒。
【丑集中】【土字部】 【广韵】许羁切【集韵】虚宜切,□音羲。毁也。一曰巇字之讹。 又【广韵】驱为切,音亏。义同。
【丑集下】【大字部】 【字汇补】苦圭切,音窥。【佩觿集】星名。今通作奎。与奞字不同,此从佳人之佳,宜辨。
痞 【午集中】【疒字部】 痞 【唐韵】符鄙切【集韵】【韵会】部鄙切,□音否。【说文】痛也。【徐曰】又病结也。【增韵】气隔不通。【玉篇】腹内结病。【广韵】腹内结痛。【正字通】方书,不痛者为痞满,痛者为结胸。胸痹,有因下而结者,从虚及阳气下陷治之。有不因下而痞者,从上虚及痰饮食郁湿热治之。 又【广韵】方美切【集韵】补美切,□音鄙。义同。 又【集韵】俯九切,音缶。病也。 又【广韵】芳杯切,音胚。弱也。 又【集韵】晡枚切,音杯。弦病。
痟 【午集中】【疒字部】 痟 【唐韵】相邀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音宵。【说文】酸痟,头痛。【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痟首疾。【注】痟,酸,削也。首头痛也。【疏】头痛之外,别有酸削之痛也。酸,嘶也。【管子地员篇】五沃之土,其泽多鱼,其泉白靑,其人终无痟醒。【左思蜀都赋】芳追气邪,味蠲疠痟。【注】痟,头病也。 又【玉篇】痟,渴病也。汉司马相如痟渴疾。○按《汉书》本传作消渴。 又通作消。【後汉李通传】素有消疾。【注】消中之疾。
【寅集下】【弓字部】 【集韵】西古作。注详部首。【说文】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以为东西之西。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下浪切【韵会】【正韵】合浪切,□音亢。竹竿也。 或作笐,亦作桁。
【戌集上】【金字部】 【五音集韵】百辖切,音捌。金类。
酸 【午集中】【疒字部】 酸 【广韵】素官切【集韵】苏官切,□音酸。酸疼。【博雅】酸,痛也。 又石名。【山海经】风伯之山,多酸石。
痡 【午集中】【疒字部】 痡 【唐韵】普胡切【集韵】【韵会】【正韵】滂模切,□音铺。【说文】病也。【书泰誓】毒痡四海。【传】痡,病也。【诗周南】我仆痡矣。 又【广韵】芳无切【集韵】奔模切,□音敷。又【集韵】奉甫切,音父。义□同。 又【集韵】普故切,音悑。痞病。
痢 【午集中】【疒字部】 痢 【广韵】【集韵】□力至切,音利。泻也。【正字通】方书分血痢,气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虚痢,五色痢,水谷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劳痢,暴痢,久痢。诸证皆湿热积滞,暑毒虚滑所致。
痣 【午集中】【疒字部】 痣 【广韵】【集韵】【韵会】□职吏切,音志。【集韵】黑子也。 又通作志。【史记高祖纪】左股七十二黑子。【师古注】今中国通呼黶黑子,吴楚俗谓之志。考证:〔吴楚俗为黑子为志,通呼黶,黑子。〕 谨照师古注原文今中国通呼黶黑子,吴楚俗谓之志。
皉 【午集中】【白字部】 皉 【集韵】此礼切,音泚。白也。一曰色鲜洁。 又浅氏切,音此。与玼同。
痤 【午集中】【疒字部】 痤 【唐韵】昨禾切【集韵】徂禾切【正韵】才何切,□音矬。【说文】小肿也。一曰族絫。【徐曰】今别作瘯蠡,非是。【玉篇】疖也。【博雅】痤,痈也。【韩非子六反篇】弹痤者痛,饮药者苦。【後汉律历志】白露晷长六尺二寸八分,当至不至,多病痤疽泄。【山海经】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注】痈,痤也。 又人名。【史记秦本纪】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
痬 【午集中】【疒字部】 痬 【唐韵】羊益切【集韵】夷益切,□音绎。【说文】脉痬也。【广韵】病相染也。【集韵】关中谓病相传为痬。 又【博雅】痬,痴也。 又【集韵】施只切,音释。义同。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韵】莫後切,音母。□,或从母,罔也。
瘒 【午集中】【疒字部】 瘒 【广韵】牛昆切。【集韵】吾昆切,□音。痴貌。
眰 【午集中】【目字部】 眰 【集韵】徒结切,音垤。目出貌。一曰目不正也。与眣同。或作□。 又人名。【五代史唐本纪】卢台军将龙眰。 又【集韵】敕栗切,音抶。义同。 又职日切,音质。视也。与□同。
痭 【午集中】【疒字部】 痭 【集韵】报朋切,音崩。【玉篇】妇人症血不止也。 又蒲萌切,音弸。腹满。 又皮孕切,音凭。肿满貌。
痮 【午集中】【疒字部】 痮 【广韵】丑亮切【集韵】【韵会】知亮切,□音帐。【玉篇】痮,满也。亦作胀。【集韵】腹大也。【正字通】□胃不和,冷气客之为胀满。通用张。
痯 【午集中】【疒字部】 痯 【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古缓切,□音管。【玉篇】病也。【诗小雅】四牡痯痯。【传】痯痯,罢貌。【尔雅释训】痯痯,病也。【注】贤人失志,怀忧病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古玩切,音贯。【广韵】与□同。
痰 【午集中】【疒字部】 痰 【广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监切,□音谈。【广韵】胸上水病。【类篇】病液。【正韵】液所以养筋血,濇不行,则痰聚於鬲上,而手足弱。旧云病液,非也。【正字通】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抱朴子至理卷】甘遂葶历之逐痰癖。
痱 【午集中】【疒字部】 痱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符非切,音肥。【玉篇】风病也。【广韵】同□。【集韵】一曰小肿。【尔雅释诂】痱,病也。【前汉贾谊传】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注】辟,足病。痱,风病。 又【唐韵】蒲罪切。【集韵】【韵会】部浼切,□音琲。又【集韵】簿亥切,音倍。义□同。 又【广韵】扶沸切【集韵】【韵会】父沸切,□音□。【广韵】热疮。 又【韵会】避也。 又【集韵】妃尾切,音斐。鬼痛病。
痲 【午集中】【疒字部】 痲 【广韵】莫霞切【集韵】谟加切,□音麻。【正字通】痲风,热病。本作麻。【方书】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
淋 【午集中】【疒字部】 淋 【唐韵】力寻切【集韵】犁针切,□音林。【说文】疝痛。【玉篇】小便难也。【博雅】淋,病也。
痴 【午集中】【疒字部】 痴 【广韵】丑之切【集韵】抽知切,□音螭。痴疵,病也。一曰不廉。【正字通】俗痴字。 又【集韵】超之切,音迟。痴,不达之貌。痴
【唐韵】丑之切【集韵】【韵会】【正韵】超之切,□音鸱。【说文】不慧也。【徐曰】痴者,神思不足。亦病也。【前汉韦贤传】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曜暗而不宣。【後汉高士传】侯霸遣使徵严光,光曰:侯君房素痴,今小瘥耳。【晋书王湛传】湛有隐德,人皆以为痴。 又古人借书一瓻,还书一瓻,以盛酒酬之也。亦有作痴者。【艺苑雌黄】李济翁云:借书一痴,惜书二痴,索书三痴,还书四痴。 又【颜氏家训】人无才思,自谓淸华,江南号为詅痴符。
痵 【午集中】【疒字部】 痵 【唐韵】【集韵】□其季切,音悸。【说文】气不定也。【玉篇】心动也。亦作悸。【广韵】病中恐也。
痶 【午集中】【疒字部】 痶 【广韵】【集韵】□他典切,音腆。痶痪,病貌。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汇补】侧交切,音焦。抄罗也。
沎 【巳集上】【水字部】 沎 【集韵】呼卧切,音货。水名也。
痸 【午集中】【疒字部】 痸 【玉篇】同瘛。 又【字汇补】痴病。【山海经】鵺可以已痸。
痹 【午集中】【疒字部】 痹 【唐韵】【集韵】□必至切,音畀。【说文】湿病也。【正字通】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注:风属阴中之阳,善行而数变,凡走注历节之类,俗名流火是也。阴寒之气,乘於肌肉筋骨,则凝闭不通,故为痛痹,卽痛风也。著痹者,重著不移,湿从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有心痹,肺痹,肝痹,肾痹,肠痹,胞痹。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言寒则筋挛,故急。热则筋弛,故纵也。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按病能篇云:痹而不仁,发为肉痿。痿与痹分为二,内经痹论痿论两存,程子旣举而兼言之,以痿痹相续而至,其为不仁,一也。【淮南子俶眞训】谷气多痹。【抱朴子至理卷】菖蒲乾姜之止痹湿。【嵆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注】痹,湿病也。 又矢名。【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注】恒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痹之言伦比也。 又【集韵】毗至切,音鼻。【集韵】病也。 本作□。考证:〔【周礼夏官司弓】恒矢痹矢,用诸散射。〕 谨照原文司弓下增矢字。
痹 【午集中】【疒字部】 痹 【广韵】府移切,音□。鸟名。【尔雅释鸟】鹩鹑,其雄鹊,牝痹。【山海经】柜山有鸟焉,其音如痹。 【字汇】与痿痹字不同。
痻 【午集中】【疒字部】 痻 【广韵】武巾切【集韵】【韵会】眉贫切【正韵】弥邻切,□音民。病也。【诗大雅】多我觏痻。 又【集韵】【韵会】【正韵】□呼昆切,音昏。义同。
痼 【午集中】【疒字部】 痼 【集韵】【韵会】【正韵】□古慕切,音顾。【说文】本作。久病也。【正韵】久固之疾。【後汉光武纪】京师醴泉涌出,饮之者痼疾皆愈。【抱朴子微旨卷】抱痼疾而言精和鹊之伎。 又【韵会】通作固。【礼月令】国多固疾。 亦通作锢。【前汉贾谊传】必为锢疾。
皏 【午集中】【白字部】 皏 【广韵】【集韵】□普幸切,烹上声。【博雅】皏,白也。【玉篇】浅薄色也。【黄帝素问】肺风之状,色皏然白。
疴 【午集中】【疒字部】 疴 【广韵】乌何切【集韵】【韵会】【正韵】於何切,□音阿。【玉篇】同疴,病也。【前汉五行志】及人谓之疴。疴,病貌。言□深也。【後汉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疴。【潘岳闲居赋】常膳载加,旧疴有痊。 又【集韵】阿个切,音桠。义同。
痿 【午集中】【疒字部】 痿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儒隹切,音甤。【说文】痹疾。【正韵】湿病。一曰两足不能相及。【内经】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当各补其营,通其兪,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史记韩王信传】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注】不能行。【前汉哀帝纪痿痹注】如淳曰:两足不能过曰痿。师古曰:痿亦痹病也。【枚乘七发】出与入辇,命曰蹷痿之机。 又【史记五宗世家】端为人贼戾,又阴痿。【注】正义曰:不能御妇人。 又【广韵】於为切【集韵】【韵会】邕危切,□音逶。又【广韵】人垂切【集韵】儒垂切,□音撋。又【广韵】【集韵】□於伪切,委去声。义□同。 又【集韵】邬贿切,音猥。□,风病。或作痿。
瘀 【午集中】【疒字部】 瘀 【集韵】依倨切【集韵】【韵会】【正韵】依据切,□音□。【说文】积血也。【楚辞九辩】形销铄而瘀伤。【注】销铄瘀伤,身体燋枯,被病久也。又【扬子太□经】八为疾瘀。【注】瘀,疾也。 又【集韵】衣虚切,音於。义同。
瘁 【午集中】【疒字部】 瘁 【广韵】【集韵】【韵会】□秦醉切,音萃。【广韵】病也。【韵会】劳也。【诗小雅】仆夫况瘁。【又】匪舌是出,唯躬是瘁。【注】瘁,病也。 又【陆机叹逝赋】悼堂构之隤瘁。【注】瘁,犹毁也。 又【前汉□法志】是以纤微憔瘁之音作而民思忧。
痖 【午集中】【疒字部】 痖 【广韵】乌下切【集韵】【正韵】倚下切,□音哑。【玉篇】喑痖也。【广韵】同哑。【集韵】喑也。 又【方书】人身项後入发际五分为痖门。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集韵】□莫结切,音蔑。【博雅】击也。一曰揳。不方正也。作事不方正曰揳,木不方正曰櫗楔,人不方正曰偰。 又【唐韵】莫计切【集韵】弥计切,□音谜。拭灭也。又裁也。 又【集韵】莫八切。亦拭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良中切,音隆。篁也。
甏 【午集上】【瓦字部】 甏 【字汇】蒲孟切,彭去声,甁瓮。
疤 【午集中】【疒字部】 疤 【集韵】邦加切,音巴。筋节病。 又【正字通】疮痕曰疤,本作瘢。
甐 【午集上】【瓦字部】 甐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良刃切,音吝。【玉篇】器也。 又【正韵】动也,蔽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是故轮虽敝,不甐於凿。【注】不甐於凿,谓不动於凿中也。郑云:甐亦敝也。以轮厚石,虽啮之不能敝,其凿旁使之动。 又【韵会】【正韵】□离珍切,音邻。义同。
【丑集下】【女字部】 【正字通】俗瞢字。
甑 【午集上】【瓦字部】 甑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孕切,增去声。【说文】甗也。【广韵】古史考曰:黄帝始作甑。【韵会】□属也。甗无底曰。【周礼冬官考工记陶人】甑实二鬴,厚半寸。【注】量六斗四升曰鬴。【史记项羽纪】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 又攀倒甑,草名。【本草纲目】生郊野,叶如薄荷,治风热。遇烦渴狂躁诸症,捣汁服,效。 又【集韵】慈陵切,音缯。炊器。考证:〔【史记项羽纪】皆乘船,破釜甑。〕 谨照原文乘船改沈船。
甒 【午集上】【瓦字部】 甒 【广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正韵】罔古切,□音武。【玉篇】盛五升小罂也。【扬子方言】罂,周魏之闲谓之甒。【礼礼器】君尊瓦甒。【注】壷大一石,瓦甒五斗。【仪礼士冠礼】侧尊一甒醴。【疏】甒为酒器,中宽下直,上锐平底。 又【韵补】叶方九切,音否。【晋书五行志童谣】渹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甊,楼上声。见【古音余。】 【集韵】或作□□。
甓 【午集上】【瓦字部】 甓 【唐韵】扶历切【集韵】【韵会】蒲历切【正韵】毗亦切,□平入声。【说文】瓴甓也。【尔雅释宫】瓴甋谓之甓。【博雅】甓,砖也。【诗□风】中唐有甓。【传】甓,瓴甋也。【司马相如长门赋】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注】江东呼甓为砖。【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又【集韵】博厄切,音薜。义同。
甔 【午集上】【瓦字部】 甔 【广韵】丁含切【集韵】【韵会】都含切,□音耽。【集韵】罃也。【扬子方言】齐东北海岱之闲谓之甔。【五音集韵】大罂可受一石。【史记货殖传】酱千甔。【注】徐广曰:大罂缶。○按《玉篇》《韵会》《正韵》以为小罂,与诸解异。 又【集韵】通作儋。【前汉蒯通传】守儋石之禄。【注】应劭曰:受二斛。又【扬雄传】家无儋石之储。【注】孟康曰:儋石,罂石。罂受一石,故云儋石。 又【韵会】通作担。【扬子法言】吾见担石矣。【後汉明帝纪】生者无担石之储。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滥切,音担。又【集韵】睹敢切,音胆。又叉滥切,音□。义□同。
瓮 【午集上】【瓦字部】 瓮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贡切,同瓮。【玉篇】罂也。【韵会】没甁也。【易井卦】井谷射鲋,瓮敝漏。【礼檀弓】醯醢百瓮。【李斯上秦始皇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眞秦之声也。 又【礼儒行】蓬戸瓮牖。【疏】瓮牖者,谓牖窗圆如瓮口也。又云:以败瓮口为牖。【庄子让王篇】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注】屈桑条为戸枢,破瓮为牖,各一室也。 又【庄子人闲世】瓮大瘿说齐桓公。【注】瓮,大瘿貌。 又【集韵】亦作瓮。又作□。【前汉张骞传】大宛国献大鸟卵,如瓮。【注】一作□。 又【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雍。【前汉西域传】乌弋国有大鸟卵,如瓮。【师古注】音平声。 又【集韵】委勇切,音壅。又於用切,壅去声。义□同。
罂 【午集上】【瓦字部】 罂 【广韵】乌茎切【集韵】於茎切【正韵】於京切,□音罂。【玉篇】□也。【广韵】瓦器。【扬子方言】赵魏之郊谓之瓮,或谓之罂。【刘伶酒德颂】先生於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又【集韵】於正切,音缨。义同。 【类篇】或作甇。
甗 【午集上】【瓦字部】 甗 【唐韵】鱼蹇切【集韵】【韵会】【正韵】语蹇切,□音巘。【说文】甑也。一曰穿也。【韵会】无底甑也。【扬子方言】甑,自关而东谓之甗。【左传成二年】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周礼冬官考工记陶人】甗实二鬴,厚半寸,唇寸。【注】甗,无底甑。【正字通】博古图,甗之为器,上若甑,可以炊物,下若鬲,可以饪物,盖兼二器而有之。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考工甗注:郑□谓无底甑。王安石则曰:从鬳从瓦。鬲献其气,甗能受之,然後知甑无底者,所以言其上,鬲献气者,所以言其下也。说文止训为甑,盖举其具。体言之耳。商有父己甗二,父乙甗,祖已甗,鬲甗二,饕餮甗。周有垂花雷纹甗盘,云饕餮甗,纯素甗二。汉有偃耳甗,皆铜为之。方言:梁谓甗为鉹。鉹字从金,旣从金,则甗未必皆如考工为陶器也。 又【尔雅释山】重甗隒。【注】谓山形如累两甗。【疏】山基有重岸也。 又地名。【春秋僖十八年】宋师及齐师战于甗。【注】甗,齐地。 又【前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岩阤甗錡,嶊崣崛崎。【注】甗錡,隆屈窊折貌。【文选注】甗,甑也。錡,敧也。上大下小,有似敧甑也。 又【广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音言。又【广韵】语战切【集韵】鱼战切【韵会】疑战切,□音彦。又【广韵】鱼变切,音献。又【集韵】【韵会】□语偃切,音险。又【集韵】牛堰切,音捻。义□同。
甘 【午集上】【甘字部】 甘 〔古文〕□□【唐韵】古三切【集韵】【韵会】【正韵】沽三切,□感平声。【说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韵会】五味之一。【正韵】甜也。【书洪范】稼穑作甘。【传】甘味生于百谷。【诗卫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悦耳。亦曰甘。【左传昭十一年】币重而言甘。 又【诗卫风】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传】甘,厌也。【疏】谓思之不已,乃厌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厌足,故云:甘,厌也。 又【左传庄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杀之。 又【易临卦】六三甘临,无攸利。【注】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乐也。【淮南子缪称训】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跖也。【注】人之甘甘,犹乐乐而为之。 又【淮南子道应训】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注】甘,缓意也。 又姓。【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注】甘盘,殷贤臣。又甘茂甘罗,□秦人。又【抱朴子辩问卷】子韦甘均,占□之圣也。又汉复姓有甘庄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书甘誓】大战于甘。【传】甘,有扈郊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宠於惠后。【注】甘昭公,王子带也,食邑於甘。又【昭十七年】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注】甘鹿,周地。 又山名。【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又水名。【山海经】鹿蹄之山,甘水出焉。【注】按水经: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五音集韵】元魏西凉州攺甘州。 又【前汉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宫。 又木名。【诗召南】蔽芾甘棠。【传】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注】甘木卽不死树。 又【正韵】果名,俗作柑。【风土记】甘橘之属,滋味甘美。又【古今注】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壷甘。 又草名。【博雅】陵泽,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韵】古暗切,音绀。土之味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胡甘切,音酣。【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庄子徐无鬼】甘寝。○按《正韵》别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徒其切,音提。竹名。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音须。待也。
甚 【午集上】【甘字部】 甚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时鸩切,音任。【说文】尤安乐也。【广韵】剧过也。【韵会】尤也,深也。【易系辞】其道甚大,百物不废。【诗小雅】彼谮人者,亦已大甚。【淮南子修务训】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 又【唐韵】常枕切【集韵】【韵会】食荏切【正韵】食枕切,□音忍。义同。【潘岳关中诗】主忧臣劳,孰不祇懔。愧无献纳,尸素以甚。叶上寝稔。
甛 【午集上】【甘字部】 甛 〔古文〕餂【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兼切,音恬。【说文】美也。从舌作甛。舌知甘者。【博雅】甛,甘也。【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又【苏轼发广州诗】三杯软饱後,一枕黑甜余。【注】软饱谓飮酒,黑甜谓卧睡也。 又水名。【洞冥记】甜水去虞渊八十里。 【集韵】亦书作甜。
甜 【午集上】【甘字部】 甜 【集韵】与甛同。
砐 【午集下】【石字部】 砐 【玉篇】五合切,音礏。砐硪,山高貌。【郭璞江赋】阳侯砐硪以岸起。【注】砐硪,摇动貌。
甝 【午集上】【甘字部】 甝 【广韵】【集韵】【韵会】□胡甘切,音酣。【尔雅释兽】甝,白虎。
甞 【午集上】【甘字部】 甞 【集韵】同尝。详口部尝字注。
生 【午集上】【生字部】 生 〔古文〕□【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注】生,起也。 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 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 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 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 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 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 之心。 又【诗卫风】旣生旣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 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 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靑州作么生。 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 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戸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 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 又【诗商颂】以保我後生。【朱注】我後生,谓後嗣子孙也。 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 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杂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 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众瑞。 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 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 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 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 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 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 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 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 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又叶尸连切,音膻。【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 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甡 【午集上】【生字部】 甡 【唐韵】所臻切【集韵】【韵会】【正韵】疏臻切,□音莘。【说文】众生□立之貌。【诗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传】甡甡,众多也。声类云:聚貌。徐曰:□生而齐盛也,若鹿角然。
产 【午集上】【生字部】 产 【唐韵】【集韵】【韵会】□所□切,音剗。【说文】生也。【正字通】妇生子曰产,物生亦曰产。【礼乡飮酒礼】产万物者,圣也。【注】圣之言生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注】天产者动物,谓六牲之属。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前汉昭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 又本其所生长之地曰产。【孟子】□良,楚产也。【左传僖二年】屈产之乘。【注】屈地生良马。赵岐以屈产为地名,误。 又民业曰产。【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前汉高祖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又【五音集韵】大钥似笛,三孔而短。【尔雅释乐】大钥谓之产。 又水名。与滻同。【前汉郊祀志】霸产丰劳。 又与嵼同。【楚辞九章】思蹇产而不释。 又姓。【何氏姓苑】彭城人也。【正字通】明产麟,产瓘。 又【五音集韵】所晏切,音讪。生育也。 又【韵补】叶□举切,数上声。【汉乐章】安其所,乐终产,乐终产,世继绪。 又所蹇切,先上声。【张协登北芒山赋】灵岳郁以造天,连冈岩以蹇产。伊洛浑而东流,帝君赫以崇显。 或作□嵼。
甤 【午集上】【生字部】 甤 【唐韵】【集韵】【韵会】儒隹切【正韵】如隹切,□音緌。【说文】草木实甤也。【徐曰】甤豕声相近,又生子之多,莫若豕也。【正韵】华蕊之生,有类豕豪。会意。 又【广韵】【正韵】如累切【集韵】【类篇】乳捶切,□音蕊。义同。【正字通】俗作蕤。
甥 【午集上】【生字部】 甥 【唐韵】所更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生。【广韵】外甥也。姊妹之子曰甥。【诗大雅】韩侯娶妻,汾王之甥。【传】姊妹之子为甥。 又【尔雅释亲】谓我舅者,吾谓之甥。【韵会】女之婿亦曰甥。【孟子】帝馆甥于贰室。 又【韵会】外孙曰甥,据外祖而言。一说外孙曰弥甥。【左传昭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备弥甥。 又【尔雅释亲】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注】四人体敌,故更相为甥。甥犹生也。 又姓。晋大夫吕甥之後。
苏 【午集上】【生字部】 苏 【正字通】俗□字。
甧 【补遗】【午集】【生字部】 甧 【字汇补】所音切,音森。众也。
用 【午集上】【用字部】 用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余颂切,容去声。【说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疏】唯宜潜藏,勿可施用。【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五用哉。 又【广韵】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杜甫诗】古来才大难为用。 又功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疏】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又货也。【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疏】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後制国用。 又以也。【诗小雅】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古乐府】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又庸也。【论语】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又【增韵】器用也。【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传】器实曰用。【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 又【广韵】通也。 又姓。汉有用蚪,为高唐令。 又【韵补】叶余封切,音容。【诗小雅】谋臧不从,不臧覆用。【陆贾新语】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则为太山众本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 又【六书正讹】周伯琦曰:用,古镛字,钟也。古识,商钟寅簋钟字皆作用,後人借为施用字。考证:〔【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器用也。〕 谨照原文赖其下增利字。
甫 【午集上】【用字部】 甫 【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正韵】斐古切,□音斧。【说文】男子美称也。【礼檀弓】临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疏】某是天子之字,甫是男子美称也。【仪礼士冠礼】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注】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杂记疏】甫,且也。五十以伯仲,是正字。二十之时曰某甫,是且字。言且为之立字也。 又【尔雅释诂】甫,大也。【诗小雅】倬彼甫田。传甫田谓天下田。【笺】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太古之时,以丈夫税田也。 又【玉篇】始也。 又【广韵】众也。【博雅】甫甫,众也。【诗大雅】鲂鱮甫甫。 又【尔雅释诂】甫,我也。 又国名。【诗大雅】维申及甫,维周之翰。【笺】甫甫,侯也。 又地名。【诗小雅】东有甫草,驾言行狩。【笺】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郑有圃田,今开封府中牟县西圃田泽是也。【春秋定十年】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谷梁传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许之师于鸡甫。【注】鸡甫,楚地。 又山名。【诗鲁颂】徂来之松,新甫之栢。【传】新甫,山也。 又章甫,冠名。【礼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姓。【风俗通】甫侯之後,周甫瑕,明甫辙,甫轾。又皇甫,复姓。宋戴公之子曰皇父,因命族曰皇父。至秦攺为皇甫。 又【集韵】彼五切,音补。种菜曰圃,或省作甫。考证:〔【释文】甫之言大也。〕 谨按释文甫之言大也卽郑笺,别本已引郑笺可以不引别本,谨改为传甫田谓天下田。
甬 【午集上】【用字部】 甬 【唐韵】余陇切【集韵】【韵会】【正韵】尹竦切,□音勇。【说文】草木华甬甬然也。【徐曰】甬之言涌也,若泉涌出也。 又甬道。【史记秦始皇纪】筑甬道。【注】应劭曰:谓驰道外筑墙,天子於中,外人不见也。【项羽纪注】应劭曰:恐敌钞輺重,故筑墙垣如街。【淮南子本经训】修为墙垣甬。道相连。【注】甬道,飞阁复道也。【韩愈诗】云韶凝禁甬。【注】宫禁巷道也。【正字通】按甬道之名虽同,或驰道外,或军伍中,或宫巷道,其用不一。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注】此二名者,钟柄。 又【扬子方言】自关而东,□魏宋楚之闲,保庸谓之甬。 又地名。【左传哀二十二年】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甬东,越地,会句章县,东海中洲也。 又量名。【礼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注】甬,今斛也。 又【博雅】甬,常也。 又【集韵】【韵会】□杜孔切,音动,□管也。与筒同。考证:〔【礼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量度。〕 谨照原文同量度改同度量。
甯 【午集上】【用字部】 甯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乃定切,音佞。【说文】所愿也。【徐曰】甯,犹宁也。今俗言宁可如此为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宋公,□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注】高平方与县东有泥母亭。【左传文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甯,甯嬴从之。【注】甯,晋邑,汲郡修武县也。【水经注】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又【集韵】【韵会】囊丁切【正韵】奴经切,□与宁同。【前汉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复正直往甯。【注】言获福旣多,归於正道,克当往日所愿。又【王莽传】永以康甯。
田 【午集上】【田字部】 田 【唐韵】待年切【集韵】【韵会】【正韵】亭年切,□音阗。【说文】□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玉篇】土也,地也。【正韵】土已耕曰田。【释名】塡也。五稼塡满其中也。【易乾卦】见龙在田。【诗小雅】雨我公田。【通典】古有井田,画九区如井字形,八家耕之,中为公田,乃公家所藉。圭田者,禄外之田,以供祭祀。加田者旣赏之,又重赐之田也。 又爰田,卽辕田。【左传僖十五年】晋於是乎作爰田。【注】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爰之於所赏之众。【晋语】作辕田。【前汉食货志】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农民戸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以口受田如比。【注】师古曰:爰,更互也,比例也。 又名田。【前汉董仲舒传】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通典】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 又代田。【通典】汉武征和三年,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畮三甽,岁代其处,每耨必附根,根深能水旱。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一斛以上,用力少而得谷多。 又屯田。【正字通】汉晋率兵屯,领以帅,唐率民屯,领以官。宋率营田,以民。汉赵充国於金城,留步士万人屯田,击先零,条上屯田十二事,宣帝从之。明初兼行官屯,民屯,兵屯,商屯,腹屯,边屯诸法。永乐时著令,每一都司另拨旗军十一,名耕种,号样田。据所收子粒多寡,以辨别岁之丰凶,军之勤惰。虽养军百万,不费民闲一粒。兵法所谓屯田一石,可当转输二十石也。 又营田。【通典】宇文融括隐田曰:浮戸十共作一坊,官立庐舍,谓之营田戸。言为官营田,非屯田戸也。 又职田,职分田也。【文献通考】隋开皇中,始给职田,又给公廨田。唐贞观,以职田给逃还贫戸,每畞给粟二斗,谓之地子。十八年复给职田。永泰元年,百官请纳职田,充军粮。宋眞宗兴复职田。庆历均公田,复限职田。绍兴复职田。金元志官皆有职田。 又方田,卽均田。【通典】宋熙宁五年重修方田法,元丰罢之。郭谘摄肥乡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数,收逋赋八十万。 又区田。【泛胜之书】汤有七年之旱,伊尹作为区田法,敎民粪种,负水浇稼。贾思勰曰:区田,以粪气为美,不必皆良田。又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又籍田,天子亲耕之田也。【礼月令】孟春,天子帅三公九卿,躬耕帝籍。 又弄田。【前汉昭帝纪】上耕於钩盾弄田。【师古注】谓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 又一井为田。【鲁语】季康子欲以田赋。【注】田,一井也。【管子乘马篇】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 又【书无逸】文王□服,卽康功田功。【注】康者,安民之功。田者,养民之功。言文王不侈服饰,专安养斯民也。 又猎也,与畋佃通。俗作□。【易恒卦】田无禽。【疏】田者,田猎也。【诗郑风】叔于田。【传】田,取禽也。 又姓。【五音集韵】出北平,敬仲自□适齐,後攺田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敬仲奔齐,以□田二字声相近,遂为田氏。 又【黄庭经】尺宅寸田可治生。【注】尺宅,面也。寸田,两眉闲为上丹田,心为绛宫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又官名。【诗豳风】田畯至喜。【传】田畯,田大夫也。【左传昭二十九年】稷,田正也。【疏】稷为田官之长。【周礼夏官】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又星名。苍龙之宿。【石氏星传】龙左角曰天田。 又神名。【诗小雅】以御田祖。【传】田祖,先啬也。【周礼地官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注】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 又鼓名。【诗周颂】应田县鼓。【传】田,大鼓也。【释文】田如字,郑作□,音胤。 又车名。【周礼夏官】田仆掌驭田路。【注】田路,木路也。 又地名。【尔雅释地】郑有圃田。【左传隐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疏】许田,鲁国朝宿之邑。又【僖二年】虢公败戎于桑田。【注】桑田,虢地,在弘农陕县东北。又【成六年】晋迁于新田。【注】今平阳绛邑县是也。【後汉郡国志】京兆蓝田出美玉。 又州名。【韵会】广南化外,唐开蛮洞置。 又草名。【尔雅释草】皇守田。【注】似燕麦,子如雕胡米,可食,生废田中,一名守气。 又【何晏景福殿赋】騈田胥附。【注】騈田胥附,罗列相著也。 又【礼奔丧】殷殷田田,如坏墙然。【疏】言将欲倒也。 又莲叶貌。【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又【集韵】地因切,树谷曰田。 又【正韵】荡练切,音电。【诗齐风】无田甫田。【朱注】田,谓耕治之也。【释文】无田,音佃。 又【字汇补】池邻切,音□。【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释文】田音,与□同。 又转音亭。【韩愈越裳操】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旣均,越裳是臣。又【法苑珠林颂】贤人慕高节,志愿菩提音。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又【易林】邪径贼田,恶政伤民。夫妇咒诅,太山覆顚。顚,音丁。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乃个切,音奈。本作那,语助也。或作哪。
癔 【午集中】【疒字部】 癔 【广韵】於力切【集韵】乙力切,□音忆。心意病也。
皳 【午集中】【皮字部】 皳 【集韵】巨鸠切。同球。丸鞠也。
□ 【未集中】【羊字部】 □ 【玉篇】同羯。详羯字注。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韵】居候切,音构。【玉篇】取羊乳汁也。
瘮 【午集中】【疒字部】 瘮 【集韵】楚锦切,音墋。骇恐貌。 又【广韵】疏锦切【集韵】所锦切,□参上声。义同。 又【玉篇】寒病也。 又【集韵】所禁切,音渗。义同。
瘯 【午集中】【疒字部】 瘯 【广韵】【集韵】【韵会】□千木切,音蔟。【玉篇】瘯蠡,皮肤病。【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疏】瘯蠡,畜之小病,瘯族生疥类是也。蠡则绿生癣类是也。 又【集韵】作木切,音镞。义同。
瘰 【午集中】【疒字部】 瘰 【广韵】郎果切【集韵】鲁果切,□音裸。瘰□,筋结病也。【正字通】疡绕颈项絫絫也。【方书】瘰疬,或在耳後,颐项缺盆,手少阳三焦经主之。或在胸及胸之侧,皆为马刀疮,足少阳胆经主之。 又【集韵】与蠡同。瘯蠡,皮肥也。一曰疥病。【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释文】蠡,说文作瘰。瘯瘰,皮肥也。 又【集韵】卢戈切,音羸。义同。 又鲁猥切,音磊。疬病。
【子集下】【厶字部】 【字汇补】同素。
瘱 【午集中】【疒字部】 瘱 【集韵】壹计切【正韵】於计切,□医去声。同□。静也。【前汉外戚传】婉瘱有节操。【注】师古曰:瘱,静也。 又【扬子方言】瘱□,审也。齐楚曰瘱,秦晋曰谛。 又【王褒洞箫赋】其妙声则淸静厌瘱,顺叙□迖,若孝子之事父母也。【注】瘱,深邃也。
瘲 【午集中】【疒字部】 瘲 【唐韵】子用切【集韵】足用切,□音纵。【玉篇】瘛瘲,小儿病。【集韵】风病。【前汉艺文志】金创瘲瘛方三十卷。【注】师古曰:瘲,音子用反。小儿病也。 又【集韵】将容切,纵平声。义同。
瘳 【午集中】【疒字部】 瘳 【唐韵】敕鸠切【集韵】【韵会】【正韵】丑鸠切,□音抽。【说文】疾病愈也。【徐曰】忽愈,若抽去之也。【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诗郑风】旣见君子,云胡不瘳。【传】瘳,愈也。【左传昭十三年】事齐楚,其何瘳於晋。【注】瘳,差也。 又损也。【晋语】君不度而贺,大国之袭,於已何瘳。【注】瘳,损也。 又【集韵】怜萧切,音聊。义同。
瘴 【午集中】【疒字部】 瘴 【广韵】【集韵】【韵会】□之亮切,音障。【玉篇】瘴,疠也。【广韵】热病。【正字通】中山川厉气成疾也。【陆游避暑漫抄】岭南或见异物从空坠,始如弹丸,渐如车轮,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谓之瘴母。
瘵 【午集中】【疒字部】 瘵 【唐韵】侧介切【集韵】侧界切【正韵】侧卖切,□音□。【说文】劳病也。【广韵】病也。【诗小雅】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传】瘵,病也。【战国策】上天甚神,无自瘵也。【注】瘵,病也。【木华海赋】为凋为瘵。 又【集韵】侧例切,音际。病也。【诗无自瘵焉郑笺】瘵,接也。音际。正义曰:郑读为交际之际,故云接也。 又【集韵】征例切,音制。引纵病也。考证:〔【战国策】上天甚明,无自瘵也。〕 谨照原文甚明改甚神。
瘶 【午集中】【疒字部】 瘶 【广韵】苏奏切【集韵】先奏切,□音嗽。咳瘶也。与口部嗽同。
瘷 【午集中】【疒字部】 瘷 【集韵】色责切,音索。瘮瘷,寒貌。
瘸 【午集中】【疒字部】 瘸 【唐韵】【韵会】【正韵】巨靴切【集韵】衢靴切,□掘平声。脚手病。
瘹 【午集中】【疒字部】 瘹 【广韵】【集韵】□多啸切,音吊。【博雅】瘹,狂也。 又【集韵】一曰小儿病。
【辰集上】【日字部】 【广韵】奴版切【集韵】乃版切,□音赧。【说文】温湿也。 又【集韵】乃谏切。【玉篇】赤也。【类篇】一曰小赤。
瘘 【午集中】【疒字部】 瘘 【字汇】力候切,音漏。瘘疮。亦作瘘。考证:〔【字汇】力侯切,音漏。〕 谨照原文力侯切改力候切。
盏 【午集中】【皿字部】 盏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阻限切,音醆。【博雅】杯也。【扬子方言】赵魏之闲或曰盏。【注】酒盏,最小杯也。 又叶知辇切,音展。【欧阳修送刘原甫诗】鱼枕蕉一举,十分当覆盏。须管为物,虽微意不浅。 又【说文】本作琖。重文作盏。【广韵】通作□。【集韵】亦作□。
瘘 【午集中】【疒字部】 瘘 【唐韵】力豆切【集韵】【韵会】郎豆切,□音屚。【说文】肿也。一曰久创。【玉篇】疮也。【山海经】半石之山,合水出于其阴,多鰧鱼,食者不痈,可以为瘘。【注】瘘,痈属也。中多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又【集韵】力救切,音溜。又龙遇切,音屡。义□同。 又【广韵】力朱切【集韵】龙珠切,□音慺。痀瘘,曲脊。 【字汇】亦作瘘。考证:〔【山海经】半石之山,合水出于其阴,多鰧鱼,食者不痈,可以已瘘。〕 谨照原文已瘘改为瘘。〔【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拘挛瘘疠。〕 谨照原文拘挛改挛踠。
瘼 【午集中】【疒字部】 瘼 【唐韵】慕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末各切,□音莫。【说文】病也。【诗小雅】乱离瘼矣。【传】瘼,病也。【扬子方言】瘼,病也。东齐海岱之闲曰瘼。
瘽 【午集中】【疒字部】 瘽 【唐韵】巨斤切【集韵】【韵会】渠斤切【正韵】渠巾切,□音勤。【尔雅释诂】瘽,病也。【前汉文帝纪】瘽身从事。 又【广韵】渠遴切【集韵】【韵会】渠吝切【正韵】具吝切,□音觐。又【广韵】其谨切【集韵】巨谨切,□音近。义□同。
瘾 【午集中】【疒字部】 瘾 【集韵】同□。
瘿 【午集中】【疒字部】 瘿 【唐韵】【集韵】於郢切【□】幺郢切,□音瘿。【说文】颈瘤也。【释名】瘿,婴也。在颈婴喉也。【嵆康养生论】颈处险而瘿。【张华博物志】山居多瘿,饮泉水之不流者也。【方书】瘿有五,肉色不变为肉瘿,筋脉现露为筋瘿,筋脉交络为血瘿,忧恼消长为气瘿,坚硬不移为石瘿。 又地名。【後汉桓帝纪】勃海王悝降为瘿陶王。【注】瘿陶县属钜鹿郡。又【集韵】伊盈切,音婴。义同。 【集韵】或作□□。
癀 【午集中】【疒字部】 癀 【广韵】【集韵】□胡光切,音黄。疸病。【类篇】或作。
癁 【午集中】【疒字部】 癁 【集韵】房六切,音伏。病也。【扬子方言】瘼,病也。东齐海岱之闲曰瘼。或曰癁。【五音集韵】同□。 又【集韵】一曰劳复也。
疗 【午集中】【疒字部】 疗 【广韵】【集韵】力照切【正韵】力吊切,□音料。【说文】治也。【扬子方言】疗,治也。江湘郊会谓医治之曰愮,或曰疗。【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注】止病曰疗。【四皓采芝操】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又【集韵】式灼切,音铄。与□同。病也。
癃 【午集中】【疒字部】 癃 【唐韵】力中切【集韵】【韵会】【正韵】良中切,□音隆。【说文】罢病也。【正韵】老也。【前汉高帝纪】年老癃病勿遣。【後汉光武纪】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注】癃,病也。 又【正字通】梵言优楼频螺,此云木瓜癃,胸前有癃如木瓜故。 【类篇】或作□。亦作□。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苦□切,音□。钞也,暴也。
憔 【午集中】【疒字部】 憔 【集韵】慈焦切【正韵】慈消切,□音樵。与憔同。 又【集韵】【韵会】□子肖切,音醮。【集韵】病也。【博雅】憔,缩也。【释文】子笑反。【前汉礼乐志】是以纤微憔瘁之音作,而民思忧。【注】憔瘁,谓灭缩也。音子笑反。 又【广韵】则教切【集韵】阻教切,□音。义同。
瘤 【午集中】【疒字部】 瘤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肿也。【玉篇】瘜肉也。【广韵】肉起疾。【释名】瘤,流也。血流聚所生瘤肿也。【正字通】瘤肬二病似同实异。与肉偕生者为肬,病而渐生者为瘤。【抱朴子勖学卷】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而宿瘤以藏丑。 又【韵会】或作□。通作旒。【公羊传襄十六年】君若赘旒然。 又【集韵】【韵会】【正韵】□力救切,音溜。义同。考证:〔又【韵会】作□。通作旈。【公羊传襄十六年】君若赘旈然。〕 谨照原文两旈字俱改旒。
陓 【戌集中】【阜字部】 陓 【广韵】忆俱切【集韵】【韵会】邕俱切,□音纡。扬陓,薮名。【尔雅释地】秦有杨陓。【注】在今扶风汧县西。【疏】周礼夏官,雍州泽薮曰弦蒲。郑注云:在汧,卽此杨陓也。 又【集韵】汪胡切,音乌。义同。
痨 【午集中】【疒字部】 痨 【唐韵】【集韵】□郎到切,劳去声。【说文】朝鲜谓药毒曰痨。【广韵】痨痢恶人。【扬子方言】凡饮药傅药而毒,北燕朝鲜之闲谓之痨。【注】痨痢,皆辛螫也。 又【博雅】痛也。 又【集韵】怜萧切,音聊。又郎刀切,音劳。义□同。 又【正字通】今人以积劳□削为痨病。
痫 【午集中】【疒字部】 痫 【唐韵】戸闲切【集韵】【韵会】何闲切,□音闲。【说文】病也。【玉篇】小儿瘨病。【正字通】痫有风热,有惊邪,皆兼虚与痰。方书:小儿有五痫,五脏,各有畜所属。心痫,其声如羊。肝痫,其声如犬。脾痫,其声如牛。肺痫,其声如鸡。肾痫,其声如猪。发则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口吐涎沫,食顷乃苏。【後汉王符传】哺乳多则主痫病。
癈 【午集中】【疒字部】 癈 【唐韵】方肺切【集韵】【韵会】放吠切,□音废。【说文】固病也。【增韵】固疾不复可用者。通作废。
【补遗】【丑集】【女字部】 【篇海类编】仓回切,音崔。女字。
瘅 【午集中】【疒字部】 瘅 【唐韵】丁干切【集韵】【韵会】得案切【正韵】得烂切,□音旦。【说文】劳病也。【书毕命】彰善瘅恶。【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注】瘅疽,恶创。【疏】瘅,劳病也。 又黄病。【前汉严助传】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注】师古曰:瘅,黄病。音丁干反。 又与僤同。亦作□。【诗大雅】下民卒瘅。【传】瘅,病也。【释文】瘅,本又作僤。沈本作□。 又【唐韵】【集韵】【韵会】丁贺切【正韵】丁佐切,□音跢。义同。 又【尔雅释诂】瘅,劳也。【释文】丁贺反。 又【博雅】瘅,苦也。【释文】多贺反。 又【广韵】【正韵】丁可切。【集韵】【韵会】典可切,□音嚲。【广韵】劳也。怒也。【正韵】亦作惮。 又【广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音单。【广韵】火瘅,小儿病也。【集韵】劳病也。【史记仓公传】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注】正义曰:瘅,音单。旱也。脬,膀胱也。言风瘅之病,客居在膀胱。【前汉艺文志】瘅十二病方四十卷。【注】师古曰:瘅,黄病。音丁韩反。 又【广韵】徒干切,音坛。风在手足病。 又【集韵】他干切,音□。义同。 又【集韵】党旱切【正韵】多□切,□音亶。【集韵】风病。 又【张衡东京赋】飞砾雨散,刚瘅必毙。【注】瘅,难也。言鬼之刚而难者,皆尽死也。【释文】瘅,音亶。
□ 【未集上】【竹字部】 □ 【类篇】居侯切。笿也。可熏衣。一曰负土笼。与篝同。
癐 【午集中】【疒字部】 癐 【集韵】古外切,音侩。病甚。 又【字汇补】影规切,音威。喊声也。【辍耕录】淮人□江南,齐声大喊阿癐癐。
癑 【午集中】【疒字部】 癑 【唐韵】奴动切【集韵】【正韵】乃湩切,□音□。【说文】痛也。【集韵】一曰疮溃。 又【广韵】【集韵】□奴冻切,音齈。义同。 又奴冬切,音农。肿血也。 又【集韵】奴宋切,病也。
愈 【午集中】【疒字部】 愈 【集韵】【韵会】□勇主切,音禹。病瘳也。与愈同。
癓 【午集中】【疒字部】 癓 【广韵】【集韵】□无非切,音肥。足上疮。 又【集韵】通作微。【诗小雅】旣微且尰。【朱传】骭疡为微,肿足为尰。尰字从尣作。
癕 【午集中】【疒字部】 癕 【五音集韵】於容切,音邕。同痈。【史记穰侯传】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癕也。
癖 【午集中】【疒字部】 癖 【广韵】芳辟切【集韵】【韵会】匹辟切【正韵】匹亦切,□音僻。【玉篇】食不消。【广韵】腹病。【增韵】瘕癖,腹积聚。【方书】小儿有癖疾,始如钱大,发热,渐长如龟,如蛇,如猪,肝内有血孔通贯,外有血筋盘固,其筋直通背脊,下与脐相对,有动脉处,为癖疾之根。【抱朴子极言卷】饮过则成痰癖。 又【正字通】嗜好之病。【晋书杜预传】臣有左传癖。【白居易诗】人皆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又【广韵】普击切【集韵】匹历切,□音霹。义同。
皂 【午集中】【白字部】 皂 【唐韵】昨早切【集韵】【韵会】【正韵】在早切,□曹上声。【博雅】皂隶,臣也。【类篇】贱人也。【左传昭七年】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疏】服云:皂,造也。造,成事也。 又【博雅】枥也。【集韵】马闲。【周礼夏官校人】三乘为皂,皂一趣马。【注】马十二匹为皂,一皂之马,趣马一人主之。【史记邹阳传】牛马同皂。【注】韦昭曰:皂,养马之官。郭璞云:养马之器。【汉书音义】食牛马器,以木作如槽。【扬子方言】梁宋齐楚北燕之闲谓枥曰皂。 又【玉篇】色黑也。【博雅】缁谓之皂。【广韵】黑缯也。【史记秦本纪】锡尔皂游。【前汉贾谊传】自衣皂绨。【后汉礼仪志】日冬至,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汉官仪】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也。 又皂白,犹黑白也。【北史魏临淮王传】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宽雅。 又鸟名。【唐陆玑毛诗鸟兽疏】鹳雀,一名皂裙。 又【释名】早也。日未出时早起,视物皆黑,此色如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山林其植物宜皂物。【注】皂,柞栗之属。或作早。【韵会】今世谓柞实为皂斗。柞卽橡也,其房可以染黑,俗因谓黑色为皂。【正字通】俗读若灶。义同。 又【字汇补】汤劳切,音韬。【杨氏古音】周礼皂物之皂,音如韬。柞栗皆有韬橐也。 又叶子苟切,音走。【诗小雅】旣方旣皂,旣坚旣好。【注】谷实未坚曰皂。好,音吼。又【扬雄太仆箴】厩焚问人,仲尼深丑。仆臣司驾,敢告执皂。 【说文】草,自保切。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艹,早声。【徐铉曰】今俗以此为艹木之艹。别作皂字,为黑色之皂。按栎实可以染帛为黑色,故曰草。通用为草栈字。今俗书皂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无意义。缁原字从□,不从巛。
癗 【午集中】【疒字部】 癗 【广韵】落猥切【集韵】鲁猥切,□音垒。【玉篇】皮起也。【集韵】小肿。【五音集韵】痱癗,皮外小起。
疠 【午集中】【疒字部】 疠 【广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例。恶疮疾也。【礼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疠。【史记曹相国世家】时病疠归国。 又【玉篇】疫气也。与同。【左传昭四年】疠疾不降。【注】疠,恶气也。【後汉顺帝纪】上干和气,疫疠为灾。 又【韵会】通作厉。【史记豫让传】桼身为厉。【注】人体著桼,多生疮。又【严安传】民不夭厉。【注】病也。 又【字汇补】借作励。【汉衡方□】砥仁疠义。【帝尧□】疠我以仁。 又【管子五行篇】不疠雏毂。【注】疠,杀也。 又【管子问篇】戈戟之紧,其疠何若。【注】其淬疠可用如何。 又【集韵】【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义同。今作癞。
芉 【申集上】【艹字部】 芉 【集韵】居寒切,音干。□干,草名。 又【广韵】古旱切,音□。一曰薏苡子。
癙 【午集中】【疒字部】 癙 【广韵】舒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集韵】忧病也。通作鼠。【尔雅释诂】癙,病也。【诗小雅】癙忧以痒。传:癙,病也。【注】吕氏曰:鼠忧,幽也。刘氏曰:鼠病而忧在于穴内,所不知。范氏曰:凡物之多畏者,惟鼠为甚,故谓癙忧。 又屚创也。【淮南子说山训】狸头疗癙。 又【集韵】商署切,音恕。义同。
□ 【备考】【未集】【耒字部】 □ 【五音篇海】音拱。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翬,或书作□。【广雅】□□,飞也。
皔 【午集中】【白字部】 皔 【广韵】胡笴切【集韵】下罕切,□翰上声。【博雅】白也。【广韵】皔皔,白貌。 又【集韵】侯旰切,音翰。义同。或省作□。
祶 【备考】【午集】【示字部】 祶 【龙龛】同禘。
癚 【午集中】【疒字部】 癚 【集韵】都滥切,音担。痴也。
癛 【午集中】【疒字部】 癛 【广韵】力稔切【集韵】力锦切,□音廪。【广韵】粟体。【集韵】寒病。 又【集韵】渠金切,音琴。义同。本作凛。 又笔锦切,音禀。疾也。
癜 【午集中】【疒字部】 癜 【正字通】都见切,音殿。癜,风斑片也。有紫白二种。【本草纲目】李时珍曰:治癜用茄蒂蘸硫黄末掺之,取其能散血,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各从其类也。又治紫癜方,醋磨知母擦之,日三次,效。
癞 【午集中】【疒字部】 癞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说文】恶疾也。【论语】伯牛有疾。【注】先儒以为癞也。本作疠。 又【广韵】卢达切【集韵】郎达切,□音辣。与瘌同。
瘪 【午集中】【疒字部】 瘪 【广韵】【集韵】□蒲结切,音蹩。【玉篇】不能飞也。枯病也。【广韵】戾瘪不正。 又【广韵】芳灭切【集韵】匹灭切,□音瞥。义同。
癠 【午集中】【疒字部】 癠 〔古文〕□【广韵】在诣切【集韵】【韵会】【正韵】才诣切,□音哜。【尔雅释诂】病也。【礼玉藻】亲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注】癠,病也。方氏曰:人气体和则齐,不和则害於齐,故谓之癠。 又【博雅】癠,短也。 又【广韵】徂礼切【集韵】【韵会】【正韵】在礼切,□音荠。【扬子方言】江湘闲凡物生而不长大曰癠。【注】今俗呼小为癠。 又【集韵】子礼切,音济。义同。 又前西切,音齐。病也。
痴 【午集中】【疒字部】 痴 【唐韵】丑之切【集韵】【韵会】【正韵】超之切,□音鸱。【说文】不慧也。【徐曰】痴者,神思不足。亦病也。【前汉韦贤传】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曜暗而不宣。【後汉高士传】侯霸遣使徵严光,光曰:侯君房素痴,今小瘥耳。【晋书王湛传】湛有隐德,人皆以为痴。 又古人借书一瓻,还书一瓻,以盛酒酬之也。亦有作痴者。【艺苑雌黄】李济翁云:借书一痴,惜书二痴,索书三痴,还书四痴。 又【颜氏家训】人无才思,自谓淸华,江南号为詅痴符。
【卯集中】【手字部】 【玉篇】居偃切【集韵】【韵会】纪偃切,□音謇。与建瓴之建同。覆也,屋上也。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卽就切,音僦。揽也。 又就六切,音蹴。极击也。
癣 【午集中】【疒字部】 癣 【唐韵】【集韵】【韵会】息浅切【正韵】苏典切,□音□。【说文】乾疡也。【释名】癣,徙也。移徙处自广也,故靑徐谓癣为徙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注】皮毛无疥癣。 又【集韵】相然切,音仙。义同。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敕角切,音趠。捕鱼器。同罩。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急本字。〇按上从及字,卽刍字。
疖 【午集中】【疒字部】 疖 【广韵】【集韵】□子结切,音节。【广韵】痈也。【正字通】疡类,与痈疽别,疡之小者为疖。
症 【午集中】【疒字部】 症 【广韵】陟陵切【集韵】知陵切【正韵】诸成切,□音徵。【玉篇】腹结病也。【广韵】腹病。【史记扁鹊传】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王叔和脉经】左手脉横症在左,右手脉横症在右。【抱朴子用□卷】夫症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术者,难图老彭之寿也。
疬 【午集中】【疒字部】 疬 【广韵】郎击切【集韵】【韵会】狼狄切,□音历。瘰疬。详前瘰字注。
癨 【午集中】【疒字部】 癨 【广韵】虚郭切【正韵】忽郭切,□音霍。【玉篇】癨,病也。【广韵】吐病。【类篇】病乱也。【正字通】按方书作霍乱,皆湿热寒气,七情内伤,六气外感所致。或转筋腹痛,或烦闷胀满,或中恶吐逆。各证不一。
隞 【戌集中】【阜字部】 隞 【集韵】牛刀切,音鏊。地名。【史记殷本纪】仲丁迁于隞。【集韵】通作敖嚣。
癞 【午集中】【疒字部】 癞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说文】恶疾也。【论语】伯牛有疾。【注】先儒以为癞也。本作疠。 又【广韵】卢达切【集韵】郎达切,□音辣。与瘌同。
莡 【申集上】【艹字部】 莡 【唐韵】仓各切,音错。【玉篇】行草声。
癫 【午集中】【疒字部】 癫 【广韵】都年切【集韵】【韵会】多年切,□音顚。与瘨同。 又【集韵】狂也。【正字通】喜笑不常,顚倒错乱也。【黄帝素问注】多喜为顚,多怒为狂。喜为心志,故心热则喜而为顚。怒为肝志,火制金,不能平木,故肝实则怒而为狂也。
癣 【午集中】【疒字部】 癣 【唐韵】【集韵】【韵会】息浅切【正韵】苏典切,□音□。【说文】乾疡也。【释名】癣,徙也。移徙处自广也,故靑徐谓癣为徙也。【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注】皮毛无疥癣。 又【集韵】相然切,音仙。义同。 或作□。
瘿 【午集中】【疒字部】 瘿 【唐韵】【集韵】於郢切【□】幺郢切,□音瘿。【说文】颈瘤也。【释名】瘿,婴也。在颈婴喉也。【嵆康养生论】颈处险而瘿。【张华博物志】山居多瘿,饮泉水之不流者也。【方书】瘿有五,肉色不变为肉瘿,筋脉现露为筋瘿,筋脉交络为血瘿,忧恼消长为气瘿,坚硬不移为石瘿。 又地名。【後汉桓帝纪】勃海王悝降为瘿陶王。【注】瘿陶县属钜鹿郡。又【集韵】伊盈切,音婴。义同。 【集韵】或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字汇补】古文卯字。注详卩部三画。
瘾 【午集中】【疒字部】 瘾 【集韵】同□。
癯 【午集中】【疒字部】 癯 【广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正韵】求於切,□音渠。与臞同。瘠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列仙之儒,居山泽闲,形容甚癯。【沈约齐故安陆昭王□文】癯瘠攺貌。
疌 【午集上】【疋字部】 疌 【说文】尼辄切,音聂。机下足所履者。
疏 【午集上】【疋字部】 疏 【正韵】同疏。
疏 【午集上】【疋字部】 疏 【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於切【正韵】山徂切,□音梳。【说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礼乐记】淸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注】越,瑟底孔也。画疏之,使声迟也。【疏】疏,通也。使两头孔相连而通,孔小则声急,孔大则声迟。【经解】疏通知远。 又远也。【诗大雅】予曰有疏附。【传】率下亲上曰疏附。【笺】疏附,使疏者亲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 又粗也。【诗大雅】彼疏斯稗。【笺】疏,粗也。谓粝米也。【礼玉藻】客飧,主人辞以疏。【注】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粗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又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记黥布传】疏爵而贵之。 又稀也。【谷梁传隐八年】庚辰大雨雪。【传】志疏数也。【疏】远者为疏,近者为数也。【礼祭义】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楚辞九歌】疏缓节兮安歌。【注】使曲节希缓,而安音淸歌。 又治也。【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注】疏治也。 又刻也。【礼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庙饰也。【疏】疏,刻也。屛,树也。谓刻於屛树,为云气蛊兽也。【又】殷以疏勺。【注】疏,通刻其头。【後汉梁冀传】窗牖皆绮疏靑琐。【注】镂为绮文也。 又画也。【管子问篇】大夫疏器。【注】疏,饰画也。【何晏景福殿赋】罗疏柱之汨越。【注】疏柱,画柱也。 又彻也。【晋语】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注】蔬,彻也。 又布也。【楚辞九歌】疏石兰兮为芳。【注】疏,布□也。 又大也。【扬子太□经】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注】疏,大也。 又菜也。与蔬同。【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八曰臣妾,聚敛疏材。【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疏不熟曰馑。【释文】菜也。又【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注疏材,艹木有实者。 又【淮南子道应训】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注】疏,徒跣也。 又扶疏,枝叶盛貌。【扬子太□经】见小勿用,以我扶疏。【注】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又【正韵】渠疏杷也。 又疏跃,布散也。【淮南子俶眞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枝,皆本于一根,而条循千万也。 又疏疏,衣服盛貌。【韩诗外传】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又【扬子太□经】谷不谷,失疏数。【注】疏数,不平也。 又姓。汉疏广,疏受。 又国名。【潜夫论】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 又山名。【山海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注】按文中子云: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又鸟名。【礼曲礼】雉曰疏趾。【疏】雉肥则两足开张,趾相去疏也。 又兽名。【山海经】带山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疏。 又【韵会补】与梳通。扬雄,头蓬不暇梳。 又【集韵】孙租切,音苏。粗也。 又【广韵】所助切【正韵】所故切,□音数。条□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又记注也。 又【韵补】叶山宜切,音诗。【刘章耕田歌】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考证:〔【周礼天官大冢宰】〕 谨照原文省冢字。〔【地官稍人】疏材木材。【注】凡畜聚之物,瓜瓠葵芋御冬之具。〕 谨按此委人非稍人。凡畜聚之物乃经文非注文。瓜瓠葵芋御冬之具乃畜聚之物四字之注非疏材二字之注。谨照原文改为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注疏材,艹木有实者。〔【礼檀弓】雉曰疏趾。〕 谨照原书檀弓改曲礼。
疐 【午集上】【疋字部】 疐 【唐韵】【集韵】【韵会】陟利切【正韵】支义切,□音至。顿也。【说文】碍不行也。人欲去而止之也。 又顿也,跲也。【尔雅释言】疐,仆也。【诗豳风】狼跋其胡,载疐其尾。【传】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疏】退则跲其尾,谓却顿而倒于尾上也。 又【广韵】都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与蒂同。【尔雅释木】枣李曰疐之。【疏】谓治枣李,皆去其疐。疐者,柢也。【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为大夫累之,士疐之。【疏】疐谓脱华处。
疑 【午集上】【疋字部】 疑 〔古文〕□【唐韵】语其切【集韵】鱼其切【韵会】凝其切,□音宜。惑也。【广韵】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礼坊记】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疏】疑谓是非不决,当用礼以章明之。 又度也。【仪礼士相见礼】凡燕见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注】疑,度也,不可预度君之面位,邪立向之。 又【广韵】恐也。 又【增韵】似也,嫌也。 又【尔雅释言】戾也。 又山名。【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注】九疑,山名也。在苍梧。 又神名。【山海经】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楠,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礼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又【韵会】疑陵切【正韵】鱼陵切,□音凝,定也。【诗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传】疑,定也。【疏】正义曰:疑,音凝。疑者,安静之义,故为定也。【庄子达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韵】鱼乙切【韵会】【正韵】鱼乞切,□银入声。【仪礼乡射礼】宾升西阶,上疑立。【注】疑,止也。有矜庄之色。【释文】疑,鱼乙切。又【士昏礼】妇疑立于席西。【注】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韵】【韵会】□偶起切,同拟。【易文言】阴疑于阳。【礼射义】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注】疑,自下上至之辞也。【疏】疑,拟也。是在下比拟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辞也。 又【韵补】叶鱼记切,音义。【易升卦】升虚邑无所疑也。 又叶鱼求切,音牛。【贾谊鵩赋】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芥蒂,何足以疑。
疒 【午集中】【疒字部】 疒 【唐韵】女厄切【集韵】尼厄切,□音聑。疾也。【说文】倚也。人有疾病,象倚著之形。【集韵】籀作疔。 又【广韵】士庄切【集韵】仕庄切,□音床。义同。
疓 【午集中】【疒字部】 疓 【广韵】如亥切【集韵】汝亥切,□荋上声。病也。 又【集韵】囊亥切,音乃。又女蟹切,音你。义□同。
疔 【午集中】【疒字部】 疔 【集韵】当经切,音丁。病创。【方书】疔形有十三种,红丝疔宜急用针刺断疔肿,痛者取菊花叶,捣汁傅之。冬月用菊根,效同。 又【集韵】籀文疒字。详疒字注。
疕 【午集中】【疒字部】 疕 【唐韵】卑履切【集韵】补履切【正韵】补委切,□音匕。【说文】头疡也。【集韵】一曰头痛也。【周礼天官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注】疕,头疡。亦谓秃也。 又【博雅】疕,痂也。【字汇补】疮上甲。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辉渠愼侯应疕。 又【广韵】匹鄙切【集韵】普鄙切,□音噽。又【集韵】【韵会】□普弭切,音庀。又【集韵】篇夷切,音批。义□同。
肛 【午集中】【疒字部】 肛 【唐韵】古红切【集韵】沽红切,□音公。脱肛,下部病。
疙 【午集中】【疒字部】 疙 【集韵】鱼乙切【韵会】【正韵】鱼乞切,□音□。【集韵】痴貌。【博雅】痴也。 又【集韵】居气切,音旣。又戟乙切,音曁。义□同。 又【正字通】按疙,头上疮突起也。俗呼疙秃。【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疙秃,血流至耳,见者以为爱之至也。使出于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事之情一也,所从观者异也。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虚到切,音秏。虚厉也。与□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广韵】【集韵】□七计切,音砌耳聪也。
疚 【午集中】【疒字部】 疚 【广韵】居右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又切,□音□。【广韵】病也。【集韵】久病也。【释名】疚,久也。在体中也。【易履卦】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疏】能以刚中而居帝位,不有疚病,由德之光明故也。【诗小雅】忧心孔疚。【传】疚,病也。 又【韵补】叶居气切,音记。【前汉叙传】安昌货殖,朱云作娸。博山淳愼,受莽之疚。娸,音器。 又叶讫力切,音吉。【诗小雅】匪载匪来,忧心孔疚。叶下恤。
盢 【午集中】【皿字部】 盢 【集韵】呼狊切,音殈。山名。【前汉地理志】益州律高县东南盢町山出银铅。
疛 【午集中】【疒字部】 疛 【唐韵】【集韵】□陟柳切,音肘。【说文】小腹痛。【玉篇】心腹疾也。【吕氏春秋】身尽疛肿。 又【广韵】【集韵】□直佑切,音胄。又【集韵】陟救切,音昼。又伫六切,音逐。义□同。 【类篇】或作□。
【卯集中】【手字部】 【正字通】俗携字。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五计切【集韵】硏计切,□音诣。【说文】也。【类篇】□,击声。 又【广韵】五稽切【集韵】硏奚切,□音倪。□,毁也。 又【广韵】五礼切【集韵】吾礼切,□音睨。义同。
疝 【午集中】【疒字部】 疝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所晏切,音讪。【说文】腹痛也。【广韵】病也。【释名】疝,诜也。气诜诜然,上入而痛也。【素问】黄帝曰:疹得心脉而急,为何病。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方书】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男子有七疝,寒水筋血气狐是也。【史记扁鹊仓公传】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又】臣意胗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後溲。【後汉律历志】白露晷长六尺二寸八分,未当至而至,多病水腹,闭疝瘕。 又【广韵】所闲切【集韵】师闲切,□音山。义同。
疟 【午集中】【疒字部】 疟 【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虐。【说文】热寒休作。【玉篇】或寒或热病。【释名】疟,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後热,两疾似酷虐者也。【礼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周礼天官疾医】秋时有疟寒疾。【疏】秋时阳气渐消,阴气方盛,惟火沴金,兼寒兼热,故有疟寒之疾。【正字通】疟有风,寒,暑,热,湿,食,瘴,邪八种。久疟腹有痞块,名疟母。独寒不热为牝疟,独热不冷为牡疟。发无期度为鬼疟,先寒後热为寒疟,先热後寒曰温疟,热而不寒曰瘅疟,卽脾疟。皆痰中中脘,脾胃不和所致。详见灵枢经疟论。考证:〔【礼月令】孟夏之月,寒热不节。〕 谨照原文孟夏改孟秋。
疠 【午集中】【疒字部】 疠 【广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例。恶疮疾也。【礼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疠。【史记曹相国世家】时病疠归国。 又【玉篇】疫气也。与同。【左传昭四年】疠疾不降。【注】疠,恶气也。【後汉顺帝纪】上干和气,疫疠为灾。 又【韵会】通作厉。【史记豫让传】桼身为厉。【注】人体著桼,多生疮。又【严安传】民不夭厉。【注】病也。 又【字汇补】借作励。【汉衡方□】砥仁疠义。【帝尧□】疠我以仁。 又【管子五行篇】不疠雏毂。【注】疠,杀也。 又【管子问篇】戈戟之紧,其疠何若。【注】其淬疠可用如何。 又【集韵】【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义同。今作癞。
疡 【午集中】【疒字部】 疡 【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说文】头创也。【广韵】伤也。【集韵】一曰创痈。【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生,疡於头。【疏】疡,头创也。【礼曲礼】身有疡则浴。【周礼天官疡医注】疡,创也。又【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注】身伤曰疡。 又【集韵】大浪切,音宕。畜病泄。 【类篇】或作痒。亦作□。
疢 【午集中】【疒字部】 疢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丑刃切,音疹。【说文】热病也。【诗小雅】疢如疾首。【笺】疢,犹病也。【礼乐记】疾疢不作,而无妖祥。 又美嗜为病。【左传襄二十三年】臧孙曰:美疢不如恶石。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又【集韵】【韵会】【正韵】□丑忍切,音趁。义同。 俗作疹,别作□□。
【卯集下】【文字部】 【集韵】呼玩切,音唤。斓,文采。通作奂。
【寅集中】【巾字部】 【集韵】纰民切,音缤。【玉篇】乱貌。【集韵】衣敝貌。
疣 【午集中】【疒字部】 疣 【广韵】羽求切【集韵】【正韵】于求切,□音由。【玉篇】结病也。今疣赘之肿也。【释名】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庄子大宗师】附赘县疣。【山海经】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其中多滑鱼,食之已疣。【注】疣,赘也。音由,结肉也。 又【集韵】尤救切,音宥。颤也。
疥 【午集中】【疒字部】 疥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音戒。【说文】瘙也。【广韵】疮疥。【释名】疥,齘也。痒搔之齿齘也。【礼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疠。【周礼天官疾医】夏时有痒疥之疾。【疏】四月纯阳,五月阴起,惟水沴火,为甲疥,有甲。故有疥痒疾。【後汉鲜卑传】蔡邕议边垂之患,手足之疥瘙,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 又【酉阳杂俎】大历中,□览禅师住荆州陟屺寺,张璪尝于寺壁闲画古松,符载赞之,卫象诗之,时称三绝。师见曰:何为疥吾壁,命加垩。 又人名。【史记郦生陆贾传】郦食其子郦疥数将兵。【前汉功臣表】〈扌〉顷侯温疥。 又与痎同。两日一发疟也。【左传昭二十年】齐侯疥遂痁。【释文】疥,旧音戒。梁元帝音该,依字则当作痎。说文云:两日一发疟也。详後痎字注。 【类篇】或作□蚧。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于元切,音元。与榬同。络丝籰也。
【卯集上】【心字部】 【玉篇】初讶切,音杈。不修也。
疦 【午集中】【疒字部】 疦 【广韵】【集韵】□呼决切,音血。【广韵】疮里空也。【集韵】疮大者疦。 又【唐韵】【集韵】□古穴切,音玦。【说文】□也。【五音集韵】□者,口呙也。
疧 【午集中】【疒字部】 疧 【唐韵】渠支切【集韵】【韵会】翘移切【正韵】渠宜切,□音袛。【尔雅释诂】疧,病也。【诗小雅】之子之远,俾我疧兮。【传】疧,病也。 又【集韵】【韵会】□章移切,音支。又【正韵】典礼切,音邸。义□同。
疫 【午集中】【疒字部】 疫 【唐韵】【集韵】【韵会】营只切【正韵】越逼切,□音役。【说文】民皆疾也。【释名】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周礼春官占梦】遂令始难殴疫。【注】疫,疠鬼也。【史记历书】茂气至民无夭疫。 又【集韵】以醉切,遗去声。义同。
疯 【午集中】【疒字部】 疯 【集韵】方冯切,音风。头疯病。【方书】偏头风,在右属痰属热,在左属风属血。
铧 【戌集上】【金字部】 铧 【广韵】戸花切【集韵】【正韵】胡瓜切,□音华。【玉篇】锹也。【释名】锸,或作铧。铧刳地为坎也。【扬子方言】臿,宋魏之闲谓之铧。【淮南子精神训揭镢臿注】臿,铧也。【集韵】与釫鋘同。
癿 【午集中】【白字部】 癿 【字汇补】具遮切,音伽。【宋史龎籍传】元昊陷金明等处,籍至,使部将悉复所亡地,筑十一城,及开癿名平戎道。 又【谈荟】外国有癿马尺,卽羊甸皮也。 又姓。【宋史眞宗纪】咸平六年,李继迁寇洪德砦,蕃官癿□庆击走之。又明成化时,癿加思兰进贡。 又书作□。【字汇补】罕东卫姓也。
疮 【午集中】【疒字部】 疮 〔古文〕创【广韵】【集韵】【韵会】初良切【正韵】初庄切,□音瑲。【玉篇】疮,痍也。【集韵】痏也。【韵会】疡也,痍也。【释名】疮,牫也,□毁体使伤也。【张衡西京赋】所恶成疮痏。【注】创痏谓瘢痕。【南史宋武帝纪】虎魄疗金疮。 又【集韵】磢霜切。义同。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去颍切【集韵】犬颍切,□音顷。【扬子方言】挻,竟也。 又【集韵】騂颍切义同。
疰 【午集中】【疒字部】 疰 【唐韵】之戍切【集韵】朱戍切,□音注。【博雅】疰,病也。
疱 【午集中】【疒字部】 疱 【集韵】披教切,音炮。肿病。通作□。 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气也。□原字从皮,不从攴。疱
【唐韵】旁敎切【集韵】【韵会】皮敎切,□庖去声。【说文】面生气也。【徐曰】面疮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谓之疱。【淮南子说林训】溃小疱而发痤疽。【韩愈食虾蟆诗】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疱。 又【广韵】匹貌切【集韵】披敎切,□音炮。义同。 【集韵】亦作□疱。或作胞□。
【卯集上】【心字部】 【字汇】俗字。
【寅集中】【巾字部】 【广韵】【集韵】□子了切,音剿。【广韵】幧头也。一曰凶首饰。 又【玉篇】同幧。详幧字注。
□ 【备考】【午集】【立字部】 □ 【龙龛】同亦。
疲 【午集中】【疒字部】 疲 【唐韵】符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蒲麋切,□音皮。【说文】劳力也。【玉篇】乏也。【增韵】倦也。【前汉万石君传】庆惭不任职,上书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後汉光武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又【增韵】止也。 又【管子小匡篇】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注】疲谓瘦也。 又【集韵】或作罢。【左传成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释文】疲,亦本作罢。 又【类篇】章移切,音支。病也。 【类篇】或作疷。
疳 【午集中】【疒字部】 疳 【集韵】沽三切,音甘。病也。【正字通】小儿食甘物,多生疳病。疳有五,心肝肺□肾也。治疳先辨冷热肥瘦,初病为肥热疳,久病为瘦冷疳,五疳诸积,腹大筋靑,面黄肌瘦,或腹痛。以葱椒煮虾蟆食之,大效。
疴 【午集中】【疒字部】 疴 【唐韵】乌何切【集韵】【韵会】於何切,□音阿。病也。【前汉五行志】时卽有口疴。亦作疴。 又【广韵】枯驾切【集韵】丘驾切,□音髂。小儿惊病。
疵 【午集中】【疒字部】 疵 【唐韵】疾咨切【集韵】【韵会】才支切【正韵】才资切,□音玼。【说文】病也。【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说此卦爻有小疵病也。【左传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注】不以女为罪衅。【前汉景十三王传】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注】病也。 又木名。【尔雅释木】榆无疵。 又【韵会】亦作玼。【後汉黄宪传】去玼吝。 又或作呰。【前汉翟义传】王莽大诰,故知我国有呰灾。又【叙传】阉尹之呰。 又人名。【史记楚世家】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又【赵世家】赵疵与秦战败。 又【集韵】将支切,音赀。□疵,佞人貌。【史记日者传】□疵而前,孅趋而言。【注】疵,音赀。 又水鸟。【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鵁卢。【释文】疵,音资。【注】张揖曰:箴疵似鱼虎而仓黑色。 又【集韵】仕懈切,音。同睚。眦睚,恨视。 又【集韵】才诣切,音哜。病也。又短也。 又【集韵】蒋氏切【正韵】祖似切,□音紫。毁也。【荀子不苟篇】非毁疵也。【注】或曰读为訾。
疶 【午集中】【疒字部】 疶 【广韵】【集韵】□私列切,音薛。【广韵】痢也。亦作□。 又【集韵】以制切,音曳。义同。 【类篇】或作□。
疷 【午集中】【疒字部】 疷 【正字通】同疧。
淭 【巳集上】【水字部】 淭 【广韵】强鱼切【集韵】求於切,□音渠。【扬子方言】把,宋魏之闲谓之淭拿。【集韵】或作据。通作渠。
皬 【午集中】【白字部】 皬 【集韵】【韵会】□曷各切,音鹤。【博雅】白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皬然白首。【前汉书】作皓。通作。
皭 【午集中】【白字部】 皭 【广韵】在爵切【集韵】【韵会】【正韵】疾雀切,□音嚼。【埤苍】白色。【玉篇】净貌。【史记屈原传】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左思蜀都赋】皭若君平。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肖切,音醮。【博雅】皭皭,白也。或作皭。 又【集韵】卽约切,音爵。义同。 【字汇】俗从日,误。
皮 【午集中】【皮字部】 皮 〔古文〕□□【唐韵】符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蒲糜切,□音疲。【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长笺】从为形义俱远。当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韦。【书禹贡】梁州,厥贡熊罴狐狸织皮。【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注】有毛为皮,去毛为革。 又【释名】被也。被,覆体也。【韵会】皮肤,肌表也。【史记郦生传】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扬子方言】秦晋言非其事,谓之皮传。【注】谓强语也。【後汉张衡传】後人皮传,无所容篡。【注】皮肤浅近,强相傅会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礼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 又【正韵】狐貉之裘曰皮也。【庄子让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周礼冬官考工记】张皮侯而栖鹄。【论语】射不主皮。【注】皮,革也。布侯而栖革於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 又皮币。【前汉武帝纪】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辽史百官国语解】军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黄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又【古今注】长安儿童呼苦葴为皮弁。又【本草释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别名。卽湿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河东郡。 又皮山,山名。见【山海经】。 又姓。郑大夫子皮,後汉皮扬,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诗召南】羔羊之皮,素丝五紽。【左传宣二年】宋华元谓役者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者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
皯 【午集中】【皮字部】 皯 【唐韵】【集韵】□古旱切,干上声。【说文】面黑气也。【博雅】病也。【列子黄帝篇】焦然肌色皯黣。 又【广韵】工旦切【集韵】【韵会】居案切,□干去声。义同。 【集韵】或作□。【广韵】亦书作□。
疱 【午集中】【皮字部】 疱 【唐韵】旁敎切【集韵】【韵会】皮敎切,□庖去声。【说文】面生气也。【徐曰】面疮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谓之疱。【淮南子说林训】溃小疱而发痤疽。【韩愈食虾蟆诗】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疱。 又【广韵】匹貌切【集韵】披敎切,□音炮。义同。 【集韵】亦作□疱。或作胞□。
【丑集下】【大字部】 【集韵】口觥切,音□。大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莫结切,音灭。竹皮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或作□。详字注。
皱 【午集中】【皮字部】 皱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侧救切,音绉。【玉篇】面皱也。【增韵】眉攒也。 又【类篇】皵也。【韩愈南城诗】烂熳堆众皱。【朱子注】谓高陵深谷如皱物蹙摺之文耳。 又【孟郊南城联句】红皱晒檐瓦。【许彦周诗话】红皱是说乾枣。 又【集韵】葘尤切,绉平声。革文蹙也。与□同。 又【贯休湖头别墅诗】饥掀菱壳,新蝉避栗皱。【注】皱栗,蓬也。叶上头下休。 【玉篇】亦作□。【字汇补】亦作□。俗作□。
【补遗】【丑集】【女字部】 【篇海类编】于求切,音尤。女字。
皲 【午集中】【皮字部】 皲 【唐韵】矩云切【集韵】拘云切【韵会】拘云切,□音君。【说文】足坼也。【类篇】皴也,皵也,又手足坼裂也。【前汉赵充国传】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唐书李甘传】冻肤皲瘃。【注】皲,冻裂也。【金壷字考】皲瘃,冻疮也。 又【广韵】【正韵】居运切【集韵】俱运切,□君去声。又【集韵】区伦切,音囷。义□同。
皴 【午集中】【皮字部】 皴 【唐韵】【集韵】【韵会】□七伦切,音逡。【说文】皮细起也。【玉篇】皵也。【梁书武帝纪】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又绘法。【汤垕书鉴】曹弗兴善画,作人物衣纹皴绉。又董元画山石,作麻皮皴。 又【字义总略】杨朴诗:数个湖皴彻骨乾。陆放翁笔记谓:不知皴为何物。湖卽诗狼跋其胡之胡,兽项下县肉也。胡皴乃牛项下垂皮,言其味薄也。 又【苏轼龙眼诗】独使皴皮生,弄色映雕俎。【注】皴皮,指荔枝。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集韵】□敕角切,音逴。授也,刺也。敊,痛也。 又直角切,音浊。舂也。筑也。
皵 【午集中】【皮字部】 皵 【广韵】【正韵】七雀切【集韵】【韵会】七约切,□音鹊。皮皴也。又木皮甲错也。【尔雅释木】大而皵楸,小而皵榎。【疏】樊光云:皵,猪皮也。谓树皮粗也。【邹浩四柏赋】皮皴皵以龙惊。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义同。 又【广韵】皮细起也。 又【集韵】思积切,音昔。又仓各切,音错。义□同。 本作□。通作□。
皶 【午集中】【皮字部】 皶 【正字通】俗皻字。
鼓 【午集中】【皮字部】 鼓 【正字通】俗鼓字。
皲 【午集中】【皮字部】 皲 【唐韵】矩云切【集韵】拘云切【韵会】拘云切,□音君。【说文】足坼也。【类篇】皴也,皵也,又手足坼裂也。【前汉赵充国传】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唐书李甘传】冻肤皲瘃。【注】皲,冻裂也。【金壷字考】皲瘃,冻疮也。 又【广韵】【正韵】居运切【集韵】俱运切,□君去声。又【集韵】区伦切,音囷。义□同。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徒官切。同抟。
皱 【午集中】【皮字部】 皱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侧救切,音绉。【玉篇】面皱也。【增韵】眉攒也。 又【类篇】皵也。【韩愈南城诗】烂熳堆众皱。【朱子注】谓高陵深谷如皱物蹙摺之文耳。 又【孟郊南城联句】红皱晒檐瓦。【许彦周诗话】红皱是说乾枣。 又【集韵】葘尤切,绉平声。革文蹙也。与□同。 又【贯休湖头别墅诗】饥掀菱壳,新蝉避栗皱。【注】皱栗,蓬也。叶上头下休。 【玉篇】亦作□。【字汇补】亦作□。俗作□。
皻 【午集中】【皮字部】 皻 【广韵】侧加切【集韵】庄加切,□音渣。【类篇】鼻上疱。【黄帝素问】劳汗当风寒,薄为皻。【注】俗谓之粉刺。 又【正字通】红晕似疮,浮起。著面鼻者,曰酒皻。 又【五音集韵】采古切,音蔖。【博雅】皲皵,皻也。 【玉篇】今作齄。【类篇】通作□。俗作皶。
皽 【午集中】【皮字部】 皽 【广韵】知演切【集韵】知辇切,□音展。【博雅】离也。【广韵】皮宽也。又皮肉之上魄膜也。【礼内则】濯手以摩之,去其皽。 又【广韵】【集韵】【韵会】旨善切【正韵】之辇切,□鸇上声。又【广韵】止遥切【集韵】之遥切,□音昭。义□同。 又【集韵】党旱切,音亶。面肤病也。 【集韵】同□。俗省作□。
皾 【午集中】【皮字部】 皾 【唐韵】【集韵】□徒谷切,音渎【广韵】滑也。【玉篇】贮弓器。又皾,箭器也。【集韵】弓矢韇也。今谓之胡鹿。【扬子方言】所以藏箭弩,谓之箙弓,谓之鞬。或谓之□【注】牛犊也。 【说文】本作韇。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蒋氏切,音紫。竹名。
□ 【未集上】【竹字部】 □ 【归有光易图论後】龙虎之经,金石草木之卜,轨□占算之术。音义未详。
皿 【午集中】【皿字部】 皿 【唐韵】武永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切,□明上声。【说文】饭食之器也。【增韵】盘□之属。【左传昭元年】於文皿虫为蛊。【注】皿,器也。【孟子】牲杀器皿。【注】皿,所以覆器者。 又【集韵】母梗切,音猛。义同。 【说文】象形。与豆同意。读若猛。【佩□集】说文但音猛。今更立一音者,非。
盂 【午集中】【皿字部】 盂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于。【说文】饭器也。【扬子方言】宋楚魏之闲,碗谓之盂。【史记滑稽传】酒一盂。【韩非子外储篇】君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礼乐篇】刻于盘盂。 又书名。【史记武安君传】田蚡学盘盂诸书。【注】黄帝使孔甲所作铭也。孟康曰:儒墨名法杂家书也。 又田猎□名。【左传文十年】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 又草名。【尔雅释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山海经】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 又宋地名。【左传僖二十一年】诸侯会宋公于盂。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秦置盂县,属太原郡。 又姓。【左传】卫有盂黶。 又与杅通。【後汉崔駰传】刻诸盘杅。【注】杅亦盂也。
杯 【午集中】【皿字部】 杯 俗杯字。
盄 【午集中】【皿字部】 盄 【唐韵】止遥切【集韵】之遥切,□音昭。【说文】器也。 【类篇】或作□。【字汇补】亦作□。【说文长笺】引博古图有□盉钟铭。又作□。
盅 【午集中】【皿字部】 盅 【唐韵】直弓切【集韵】【韵会】【正韵】持中切,□音虫。【说文】器虚也。【老子道德经】道盅而用之。【注】通作冲。 又【字汇补】谷盅,器名。见王氏农书。 又【广韵】【集韵】□敕中切,音忡。义同。 【篇海】或作蛊,非。
盆 【午集中】【皿字部】 盆 【唐韵】【集韵】步奔切【韵会】【正韵】蒲奔切,□坌平声。【说文】盎也。【广韵】瓦器。【扬子方言】自关而西,盎或谓之盆。【礼礼器】盛於盆。【周礼冬官考工记】陶人为盆,实二鬴。 又【史记蔺相如传】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以相娱乐。【注】盛酒瓦器,秦人鼓之以节歌也。 又【前汉食货志】募民煮盐官与牢盆。【注】牢,价値。盆,煮盐器。 又【汲冢周书】堂後东北为赤奕焉,浴盆在其中。 又【苟子富国篇】土生五谷,人善治之,则亩数盆。【注】当时以盆为量也。 又【释文】淹也。【礼祭义】夫人缫三盆手。【注】置茧盆中,以手三次淹之,振出其绪也。 又缺盆。人乳房上骨名。【史记仓公传】疽发乳上,入缺盆。 又药名。【本草释名】蓬虆。一名覆盆。 又地名。【南史齐世祖纪】上据盆口城,为战守备。 又姓。【风俗通】盆成括仕齐,其子逃难,改氏成焉。 又【字汇补】步闷切,音坌。与湓通。【通雅】盆溢满起也。【後汉□忠传】徐岱之濵,海水盆溢。【前汉沟洫志】作湓溢。 又叶符兵切,音平。【易林】东方孟春,乘冰戴盆。【苏轼东楼诗】白发苍颜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韵补】庚通眞。 【广韵】亦作瓫。
硱 【午集下】【石字部】 硱 【广韵】苦本切,音悃。硱碖,石落貌。【楚辞招隐士】硱磳磥硊。
盈 【午集中】【皿字部】 盈 【唐韵】以成切【集韵】【韵会】怡成切【正韵】余轻切,□音嬴。【说文】满器也。【博雅】满也,充也。【易丰彖】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诗齐风】鸡旣鸣矣,朝旣盈矣。【左传庄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礼礼运】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又【祭义】乐主其盈。【注】犹溢也。 又【扬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鲜冽水之闲,凡言呵叱者,谓之魏盈。 又国名。【山海经】大荒南有盈民之国。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诸蛮有盈州。 又姓。晋栾盈之後。 又古通作嬴。【正韵】盈缩,过曰盈,不及曰缩。【史记蔡泽传】进退盈缩。【天官书】作嬴缩。【古诗】盈盈楼上女。【注】盈同嬴,容也。 又叶与章切,音阳。【张籍祭韩愈诗】新亭成未登,闭在庄西厢。书札与诗文,重叠我笥盈。 【说文徐注】夃,古乎切,益多之义也。古者以买物多得为夃,故从夃。买物多得当为□字。
盉 【午集中】【皿字部】 盉 【唐韵】戸戈切【集韵】胡戈切,□音禾。【说文】调味也。【广韵】调五味器。【博古图】商有阜父丁盉,执戈父癸盉。周有单从盉,嘉仲盉,龙首盉,云雷盉,三螭盉,蛟螭盉,麟盉,螭虬盉,粟纹盉,细纹熊足盉。汉有凤盉,螭首虬纹盉,凡一十四器。其款识或谓之彝,或谓之尊或谓之卣,取调和五味之义则一也。 又【广韵】【集韵】□胡卧切,禾去声。义同。 【玉篇】今作和。
【未集下】【肉字部】 【玉篇】乃何切【篇海】奴何切,□音那。兽名。状如□鼠,而文题,其名曰。食之已瘿。见山海经。
益 【午集中】【皿字部】 益 〔古文〕□【唐韵】【集韵】□伊昔切,婴入声。饶也,加也。【广韵】增也,进也。【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诗邶风】政事一□益我。【左传昭七年】三命兹益共。【礼曲礼】请益则起。【论语】益者与。【注】疑童子学有进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私。 又多也。【史记酷吏传】上问张汤曰:吾所谓,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庄子列御□】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释文】益,增长之名。又以弘裕为义。 又【金史国语解】益都,次第之通称。 又【六书正讹】二十四两为益,假借别作镒溢。 又草名。【诗王风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又【尔雅释草疏】蛇床,一名思益。 又果名。【博雅】益智,龙眼也。 又州名。古蜀国,汉武帝置益州。【释名】益,厄也。所在之地险厄也。 又姓。【印薮】汉有益强,益寿。宋有益畅,绍兴进士。 【六书正讹】益,器满也。故从水从皿。会意。
盋 【午集中】【皿字部】 盋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北末切,音拨。【说文】盋,食器也。盂属。【程大昌演繁露】盂,食器。若盋而大,今之所谓盋盂也。 【唐韵】同钵。【六书正讹】从皿犮声。别作钵,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集韵】□徒故切,音度。【类篇】首筓也。【广雅】□谓之□。
碗 【午集中】【皿字部】 碗 【唐韵】【正韵】乌管切【集韵】【韵会】邬管切,□剜上声。【说文】小盂也。【扬子方言】宋楚魏之闲□谓之碗。【吴志廿宁传】孙权特赐米酒众殽,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南史沈炯传】茂陵玉碗遂出人闲。 【集韵】或作埦。【正讹】俗作碗。
盍 【午集中】【皿字部】 盍 【唐韵】胡腊切【集韵】【韵会】辖腊切【正韵】胡合切。□与盍同。【说文】覆也。【尔雅释诂】合也。【易豫卦】朋盍簪。【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 又何不也。【左传桓十一年】盍请济师於王。【论语】盍各言尔志。 又【魏略西域传】氐人分窜山谷闲,其种非一,自相号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县事。 又【韵会】或作盖。【诗小雅】盖云归处。【孟子】则盖反其本矣。 又【集韵】丘葛切,音渴。盍旦,鸟名。【礼坊记】诗云:相彼盍旦,尚犹患之。【注】夜鸣求旦之鸟。【集韵】与曷鶡□同。 又【集韵】丘盖切,音慨。义同。 【字汇补】别作□,非。考证:〔【易豫卦】朋盍簪。【疏】群朋合聚而疾求也。〕 谨照原文求改来。
盎 【午集中】【皿字部】 盎 【唐韵】【集韵】乌浪切【韵会】【正韵】於浪切,□鸯去声。【说文】盆也。【尔雅释器】盎谓之缶。【疏】瓦器也。可以节乐,可以盛水,盛酒。【扬子方言】罃甈谓之盎。【後汉逢萌传】首戴瓦盎。【古乐府东门行】盎中无斗储。【谭子化书】汤盎投井,所以化雹也。 又盛貌。【孟子】盎於背。【注】其背盎盎然盛。【楼异嵩山赋】方春阳之盎盎。 又盎齐,酒名。【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三曰盎齐。【注】盎,犹翁也。盛而翁翁然葱白也。 又门名。【三辅黄图】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 又姓。见【姓苑】。 又【广韵】乌朗切【集韵】【韵会】倚朗切【正韵】於党切,□鸯上声。义同。 【说文】或作。
盐 【亥集下】【卤字部】 盐 【唐韵】【集韵】【韵会】余廉切【正韵】移廉切,□音阎。【说文】咸也。古宿沙初作,煮海为盐,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注】苦盐出於池,盐为颗未炼治,味咸苦。散盐卽末盐,出於海及井,幷煮鹻而成者,盐皆散末也。形盐卽印盐,积卤所结,形如虎也。饴盐以饴杂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礼内则】卵盐。【注】大盐也。【正字通】盐种类非一,或出於卤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又【史记天官书】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正义曰】凌杂,交乱也。米盐,细碎也。 又泽名。【史记大宛传】于阗之东,水注盐泽,潜行地下,则河源出焉。 又白盐,山名。在四川夔州,南连赤甲山。【杜甫诗】赤甲白盐俱刺天。 又国名。【山海经】盐长之国。又无盐,古国名。 又地名。盐城,在蒲州安邑县。一名司盐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又【前汉地理志】无盐县,属东平郡,海盐县,盐官县,属会稽郡。 又牛两肷上曰阳盐。【甯戚相牛经】阳盐欲得广。 又金盐五加皮别名。 又姓。【鲁国先贤传】有北海相盐津。又毋盐,复姓。齐毋盐邑大夫之後。 又无盐,古之丑妇人。 又【广韵】【集韵】【正韵】□以赡切,音艳。【广韵】以盐腌物也。【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又同艳。【礼郊特牲】君亲誓社,以习军旅,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注】流,犹行也。行田也。盐,读为艳,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艳之,观其用命不也。 又曲之别名。凡歌诗谓之盐者,谓如吟行曲引之类也。【古乐府】有昔昔盐,神雀盐,黄帝盐诸名。□读作盐。○按盐,卽古曲前之艳。但歌此曲,不定为曲前曲中,直如《九宫谱》之所谓慢词也。 【字汇】俗作□。考证:〔宾客共其形盐,王之膳羞共其饴盐。〕 谨照周礼原文,形盐下增散盐二字。饴盐上省其字。
监 【午集中】【皿字部】 监 〔古文〕□□譼【唐韵】【正韵】古衔切【集韵】【韵会】居衔切,□减平声。【说文】临下也。【徐曰】安居以临下,监之也。【扬子方言】察也。【广韵】领也。【诗小雅】何用不监。【笺】女何用为职,不监察之。【礼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於方伯之国。【注】使佐方伯,领诸侯,监临而督察之也。上监去声,下监平声。【周礼天官大宰之职】邦国立其监。【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庄子天运篇】监临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又【韵府】摄也。【左传闵二年】君行则守,守曰监国。 又【韵会小补】观也。【鲁语】长监于世。 又监寐,犹寤寐也。【後汉桓帝纪】监寐寤叹。【注】言虽寝而不寐也。 又云气临日也。【周礼春官】眂祲掌十辉之法,四曰监。【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珥。珥,卽耳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岁阴在寅,岁星居丑,正月晨出东方,名曰监德。 又【唐韵】格忏切【集韵】【韵会】居忏切【正韵】古陷切,□减去声。义同。 又【尔雅释诂】视也。【书太甲】天监厥德,用集大命。【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又官名。【史记五帝纪】黄帝置左右监。又【唐书百官志】官寺之别曰寺,曰监。又【韵会】牧苑及盐铁官所治皆曰监。 又宦寺亦曰监。【史记秦本纪】卫鞅因景监求见孝公。【注】监,奄人也。 又姓。【风俗通】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後氏焉。【史记田齐世家】监止为齐□公相。【注】监,一作阚。 又【韵会】通作鉴鍳。【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班倢伃自伤赋】□女图以镜监。 又监监,如金之监而明察也。【灵枢经】阳明之上监监然。 又【集韵】苦滥切,音阚。地名,在东平郡。【史记封禅书】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注】监,音阚。 又【前汉韦孟谏诗】我王如何,曾不斯览。黄发不近,胡不时监。监叶览,览音滥。 又叶古嫌切,音蒹。【韩愈子产颂】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六书正讹】从临省声,兼意。从血者,与□同义。古者歃血为□,书其辞曰:明神监之。故□与监皆从血,会意。考证:〔【左传闵二年】君行则有守,守曰监国。〕 谨照原文 省有字。〔【史记天官书】岁阴在寅,岁星居丑,正月辰出东方,名曰监德。〕 谨照原文辰出改晨出。
盒 【午集中】【皿字部】 盒 【广韵】侯合切【集韵】曷合切【正韵】胡合切,□音合。【类篇】盘属。【广韵】盘覆也。【字汇】俗作器名。 又【集韵】乌含切,音谙。器口敛也。
盔 【午集中】【皿字部】 盔 【广韵】苦回切【集韵】【韵会】枯回切,□块平声。盂器。 又【玉篇】钵也。 又【正字通】俗呼首铠曰盔。
盖 【午集中】【皿字部】 盖 【正字通】俗盖字。盖
〔古文〕□【唐韵】古太切【韵会】居太切,□音丐。苫也。【左传襄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注】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盖。 又掩也。【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 又覆也。【关尹子八筹篇】其高无盖。 又车盖。【周礼冬官考工记】输人为盖以象天,崇十尺。 又语辞。【诗小雅】谓天盖高,谓地盖厚。 又【广韵】胡□切,音盍。亦苫盖也。【集韵】靑齐人谓蒲席曰蒲盖。 又通盍,何不也。【礼檀弓】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 又【正韵】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注】盖,齐下邑也。【前汉地理志】泰山郡盖。 又姓。【前汉曹参传】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又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 又【韵补】居气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赋】霓为旌,翠为盖,风起而止,千里而逝。
盗 【午集中】【皿字部】 盗 〔古文〕□□□□【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私利物也。【易说卦】坎为盗。【疏】取水行潜,窃如盗贼也。【左传文十八年】窃贿为盗,盗器为奸。【周礼秋官】司隶帅其民而搏盗贼。【诗小雅】君子信盗,乱是用暴。【传】盗,逃也。【风俗通】言其昼伏夜奔,逃避人也。 又【正字通】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谷梁传哀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 又泉名。【後汉郡国志】徐州有盗泉。【说苑】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名也。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东南,曰盗星。主大盗。 又千里马名。【穆天子传】右服盗骊。【尔雅释畜疏】骏马小颈,名曰盗骊。 又草名。【尔雅释草疏】蕧一名盗庚。 【六书正讹】卽涎字,欲也,欲皿为盗,会意。从。俗从次,误。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补米切【集韵】普米切,□音睥。【说文】毁也。【集韵】或作捭。 又【广韵】博计切【集韵】必计切,□音闭。义同。 又【集韵】卜礼切,音埤。【类篇】□,击声。
盙 【午集中】【皿字部】 盙 【唐韵】方矩切,音甫。【说文】黍稷圜器,本作簠。
盚 【午集中】【皿字部】 盚 【集韵】渠尤切,音求。姓也。见直音。 又【正字通】俗以盚为盒名。
【子集下】【力字部】 【集韵】龙都切,音卢。【玉篇】助也。又【集韵】良据切,音虑。本作□,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戸吴切,音胡。□被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音分。扫弃之也。 又音奋。义同。○按粪或作□,当卽□字之讹。
盫 【午集中】【皿字部】 盫 【说文】同盦。【六书索隐】亦借为庵舍字。古人印章多用之。
盠 【午集中】【皿字部】 盠 【广韵】郞奚切【集韵】怜题切【正韵】邻溪切,□音黎。【博雅】瓢也。【广韵】以瓢为饮器也。一曰箪也。 又【广韵】卢启切【集韵】【韵会】里弟切【正韵】良以切,□黎上声。义同。 【集韵】与劙同。亦作□。
尽 【午集中】【皿字部】 尽 【唐韵】【正韵】慈忍切【集韵】【韵会】在忍切,□秦上声。【说文】器中空也。【小尔雅】止也。【玉篇】终也。【广韵】竭也。【集韵】悉也。【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左传哀元年】去恶莫如尽。【谷梁传定十年】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礼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史记礼书】明者,礼之尽也。【荀子正名篇】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注】适可而止也。 又【韩鄂岁华纪丽】大酺小尽。【注】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又姓。见【万姓统谱】。 又【唐韵】【正韵】卽忍切【集韵】【韵会】子忍切,□津上声。【类篇】极也。【正韵】尽之也。【书康诰】往尽乃心。【诗小雅】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左传闵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曰:尽敌而反。【礼乐记】殷周之□尽矣。 又【韵会】皆也。【左传昭二年】韩宣子曰:周礼尽在鲁矣。 又【类篇】任也。【增韵】纵令也。【左传文十四年】公子商人,尽其家贷於公。【礼曲礼】虚坐尽後,食坐尽前。俗作尽。 又尽尽,极视尽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学者之嵬尽尽然,盱盱然。 又【韵会】徐刃切【正韵】齐进切,□秦去声。亦竭也。【周语】齐国佐其语尽。【注】尽其心意,善恶褒贬,无所讳也。【世说新语】可以累心处都尽。【注】尽,犹空也。
监 【午集中】【皿字部】 监 〔古文〕□□譼【唐韵】【正韵】古衔切【集韵】【韵会】居衔切,□减平声。【说文】临下也。【徐曰】安居以临下,监之也。【扬子方言】察也。【广韵】领也。【诗小雅】何用不监。【笺】女何用为职,不监察之。【礼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於方伯之国。【注】使佐方伯,领诸侯,监临而督察之也。上监去声,下监平声。【周礼天官大宰之职】邦国立其监。【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庄子天运篇】监临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又【韵府】摄也。【左传闵二年】君行则守,守曰监国。 又【韵会小补】观也。【鲁语】长监于世。 又监寐,犹寤寐也。【後汉桓帝纪】监寐寤叹。【注】言虽寝而不寐也。 又云气临日也。【周礼春官】眂祲掌十辉之法,四曰监。【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珥。珥,卽耳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岁阴在寅,岁星居丑,正月晨出东方,名曰监德。 又【唐韵】格忏切【集韵】【韵会】居忏切【正韵】古陷切,□减去声。义同。 又【尔雅释诂】视也。【书太甲】天监厥德,用集大命。【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又官名。【史记五帝纪】黄帝置左右监。又【唐书百官志】官寺之别曰寺,曰监。又【韵会】牧苑及盐铁官所治皆曰监。 又宦寺亦曰监。【史记秦本纪】卫鞅因景监求见孝公。【注】监,奄人也。 又姓。【风俗通】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後氏焉。【史记田齐世家】监止为齐□公相。【注】监,一作阚。 又【韵会】通作鉴鍳。【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班倢伃自伤赋】□女图以镜监。 又监监,如金之监而明察也。【灵枢经】阳明之上监监然。 又【集韵】苦滥切,音阚。地名,在东平郡。【史记封禅书】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注】监,音阚。 又【前汉韦孟谏诗】我王如何,曾不斯览。黄发不近,胡不时监。监叶览,览音滥。 又叶古嫌切,音蒹。【韩愈子产颂】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六书正讹】从临省声,兼意。从血者,与□同义。古者歃血为□,书其辞曰:明神监之。故□与监皆从血,会意。考证:〔【左传闵二年】君行则有守,守曰监国。〕 谨照原文 省有字。〔【史记天官书】岁阴在寅,岁星居丑,正月辰出东方,名曰监德。〕 谨照原文辰出改晨出。
盽 【午集中】【目字部】 盽 【集韵】与同。
盘 【午集中】【皿字部】 盘 〔古文〕鎜【唐韵】薄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蒲官切,□畔平声。【说文】承盘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锡铜为之。【左传僖二十三年】乃馈盘飧置壁焉。【史记滑稽传】杯盘狼籍。【吕氏春秋】功名著于盘盂。 又浴器亦曰盘。【礼丧大记】沐以瓦盘。【大学】汤之盘铭。【注】沐浴之盘也。 又国名。【南史梁武帝纪】盘盘国遣使朝贡。 又首出御世曰盘古氏。【任昉述异记】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又犬名。【干宝搜神记】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盘瓠。 又姓。明隆庆中有盘铭。 又【博雅】盘桓,不进也。【後汉张楷传】前此徵命,盘桓未至。 又与般通。【尔雅释诂】乐也。【书五子之歌】乃盘游无度。【孟子】般乐怠傲。 又与蟠通。【集韵】曲也。【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山则盘纡岪郁。【诸葛亮赞】初九龙盘。 又盘庚,殷王名。【前汉古今人表】作般庚。 又钩盘,九河之一。【尔雅释水注】水曲如钩,流盘桓也。 又门名。【陆广微吴地志】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此鎭越。 又通作磐。【前汉文帝纪】盘石之宗。【成公绥啸赋】坐盘石。【注】盘,大石也。 又与螌通。【春秋隐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负盘,臭虫。【集韵】作负螌。 又叶蒲延切,便平声。【古诗】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聮。 又叶似宣切,音旋。【张衡南都赋】翘遥迁延,□蹁跹,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注】西荆卽楚舞也。折盘,舞貌。 又蜀江三峡中水波圆折不定者,名曰盘。亦作旋。【张□过黄牛峡诗】盘涡逆入嵌空地,断壁高分缭绕云。【袁桷诗】敎民风揜草,化俗水旋涡。 又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窦大将军鼎铭】禹镂其鼎,汤刻其盘。纪功申戒,贻则後人。【韵补】庚通眞。 【说文】本作盘。【广韵】俗作柈。
盥 【午集中】【皿字部】 盥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音贯。【说文】澡手也。【增韵】以盘水沃洗曰盥。【易观卦】盥而不荐。【注】盥,将祭而洁手也。【左传僖二十三年】奉匜沃盥。【礼乡饮】【酒义】盥洗扬觯。【魏书武帝纪】临祭就洗,以手拟水而不盥。 又【集韵】灌祭也。或作灌。【正韵】通作祼果。 又【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缓切,□贯上声。义同。 【说文】从臼水临皿。【正字通】澡涤者两手掬水。象形。
□ 【未集中】【耒字部】 □ 【五音类聚】於京切,音英。草茸也。
□ 【未集中】【缶字部】 □ 【玉篇】五辖切。缺也。
【卯集下】【斗字部】 【广韵】【集韵】□博幔切,音半。【说文】量物分半也。
盦 【午集中】【皿字部】 盦 【唐韵】乌合切【集韵】乙盍切,□谙入声。【说文】覆□也。【博古图】周有交虬盦,盖鼎之□也。 又【集韵】邬感切,谙上声。又【广韵】【集韵】□乌含切,音谙。义□同。 鼎文作盦。徐铉曰:俗作罯,非。
卢 【午集中】【皿字部】 卢 【唐韵】洛乎切【集韵】【正韵】龙都切【韵会】笼都切,□路平声。【说文】饭器也。【字汇】盛火器也。【六书正讹】别作炉炉,非。 又与炉垆垆□通。【类篇】卖酒区也。【前汉食货志】令官作酒,率开 卢以卖。又【司马相如传】文君当卢。【注】累土为卢,以居酒瓮,四边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卢。【史记】作当炉。【晋书阮籍传】作当垆。【王戎传】作酒垆。 又借为黑色之称。【集韵】黑弓也。通作玈。或作黸。【书文侯之命】卢弓一,卢矢百。【左传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扬子法言】作黸。 又【释名】土黑曰卢。卢然解散也。 又【水经注】奴卢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为名。 又【韵会】湛卢,越剑名,欧冶子所铸。言湛然如水黑也。 又勃卢,矛属。【集韵】长□谓之勃卢。 又呼卢,摴蒱戏,五子皆黑曰卢,最胜采也。【晋书刘毅传】挼喝五木成卢。 又与矑通。目中黑子也。【前汉扬雄甘泉赋】玉女无所,眺其淸卢。【注】卢,目童子也。【文选】作矑。本作〈目□〉。 又与獹通。良犬名。【诗齐风】卢令令。【传】卢,田犬。【张华博物志】韩国有黑犬,名卢。【博雅】作韩獹。 又与颅通。头卢,首骨也。【前汉武五子赞】头卢相属於道。【史记】作头颅。俗作髗。 又当卢,马首饰。【诗大雅钩膺镂鍚笺】眉上曰鍚,刻金饰之,今当卢也。【正义】当马之额卢。 又的卢,马名。【埤雅】颡有白毛,谓之的卢。俗云的颅,非也。 又与鸬通。水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鳷卢。【注】鸬鹚也。【史记】作鸬。 又与芦通。觚卢,草名。【前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莲藕觚卢。【注】扈鲁也。【史记】作菰芦。 又【广韵】苇未秀者曰芦。【礼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朱注】蒲,苇也。【郑注】蒲卢,蜾蠃,谓土蜂也。【尔雅释虫】果蠃,蒲卢。【注】卽细腰蜂也。【解颐新语】瓠细腰者曰蒲卢。蜂细腰者一曰蒲卢。 又与□通。胡卢,匏面圜者。本作瓠□。 又水名。【宋史河渠志】有胡卢河。【五代史突厥传】牛蹄突厥,其水曰瓠□河。 又与栌通。柱上柎,卽今之斗也。【释名】卢在柱端,都卢负屋之重也。【尔雅释宫】作栌。【疏】斗栱也。 又与籚庐通。都卢,国名。一曰戏伎名。【前汉地理志】南入海有都卢国。【注】其国人劲捷,善缘高,故张衡西京赋云:都卢寻橦。【程大昌演繁露】唐人以缘橦为都卢缘。○按《晋语》侏儒扶卢,韦氏谓扶缘也。卢矛戟之柲,缘之以为戏。《说文》作扶籚。《周礼冬官考工记》作庐器。注:庐,力吾反,戈戟殳矛之柄也。是卢与籚庐古字通。 又与轳通。鹿卢圜转木也。【礼丧大记注】以绋绕□闲之鹿卢,挽棺而下之。 又鹿卢,剑名。【宋书礼志】剑不得鹿卢形。【注】古剑首以玉作鹿卢,谓之鹿卢剑。 又果名。【尔雅释木边腰枣注】今谓之鹿卢枣。 又若卢,官名。主弩射。【前汉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若卢令丞。 又狱名。主鞫将相大臣。【礼月令疏】囹圄,汉曰若卢。 又卢牟,犹规矩也。【淮南子要略篇】卢牟六合。 又卢胡,笑也。一作胡卢。【後汉应劭传】掩口卢胡而笑。【孔丛子抗志篇】卫君胡卢大笑。 又地名。【左传隐三年】寻卢之盟也。【注】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 又山名。【前汉扬雄校猎赋】後□卢山。【注】单于南庭山也。 又姓。【广韵】姜氏封於卢,以国为氏。又复姓。【列子】有长卢子,古有尊卢氏,後氏焉。又有卢胥,善弋。【左传】有卢蒲嫳,汉有索卢恢。【姓苑】有卢妃氏,湛卢氏。【五代周书】有豆卢宁。【魏书】有叱卢,沓卢等氏。又三字姓。【魏书】有吐伏卢,奚斗卢。【北史】有莫胡卢。 又【字汇】卢回切,音雷。【周礼夏官职方氏】兖州其浸卢维。郑康成读。◎按《水经注》:汉封刘豨为卢县侯国。《前汉王子侯表》作雷侯豨。是卢雷古字通。 又【正韵】凌如切,音闾。与胪同。【唐书和逢尧传】欇鸿卢卿。【前汉百官公卿表】作鸿胪,秦名典客,汉武帝更名大鸿胪。 又与闾同。【前汉霍去病传】济弓卢。【注】水名。【史记】作弓闾。 【说文】本从虍从□。俗从田作卢,非。考证:〔【诗大雅钩膺镂锡笺】眉上曰锡。〕 谨按锡字从易。二锡字□改鍚。〔【周礼夏官职方氏】兖州其浸维卢。〕 谨照原文维卢改卢维。
盨 【午集中】【皿字部】 盨 【唐韵】相庾切,音醑。【说文】盨,负戴器也。 又【广韵】疏举切【集韵】爽阻切,□音所。义同。 【字汇补】讹作□,非。
睝 【午集中】【目字部】 睝 【集韵】良脂切,音梨。【类篇】目闭也。
秚 【午集下】【禾字部】 秚 【集韵】部满切,音伴。物相和也。
盩 【午集中】【皿字部】 盩 【唐韵】【集韵】【韵会】□张流切,音輈。【说文】引击也。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右扶风有盩厔县,今属陕西西安府。【正字通】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县。 又【集韵】直佑切,音胄。【诗传】诸盩,太王古公父名。 又【集韵】□留切,胄平声。义同。 又【字汇补】古抽字。【吕氏春秋】涉血盩肝以求之。 【说文】本作□,从攴,见血也。【字汇】误载皿部。又讹作□,分二音二义,□非。【字汇补】讹作□,尤非。
荡 【午集中】【皿字部】 荡 【唐韵】徒朗切【集韵】【韵会】待朗切【正韵】徒党切,□唐上声。与荡同。【说文】涤器也。 又【广韵】涤荡,摇动貌。 又【集韵】【韵会】大浪切【正韵】徒浪切,□唐去声。【增韵】推荡也。【易系辞】八卦相荡。【注】言运化之推移也。【释文】诸家作荡,唯王肃音唐党切。 又【类篇】动也。【左传昭二十六年】震荡播越。【史记乐书】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也。 又涤也。一曰放也。【前汉艺文志】荡意平心。又【丙吉传】□伺胡组郭征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注】放也。又【尔雅释训】荡荡,僻也。【疏】弗思之僻也。【前汉郊祀志】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 又大貌。【扬雄河东赋】参天地而独立兮,廓荡荡其亡双。 又直荡,官名。见【隋书百官志】。 又直荡,旗名。见【宋史仪卫志】。 又跳荡,军名。【唐书百官志】矢石未交,陷坚突众敌,因而败者曰跳荡。 又汉宫名。【三辅黄图】骀荡宫。又作骀荡,云春时景色骀荡也。【注】荡,荡字同。 又【韵会小补】通作汤。【前汉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谓大汤。【注】犹荡涤也。 又姓。见【姓苑】。 又【集韵】大浪切【正韵】徒浪切,□音宕。亦动也。 又【广韵】【正韵】□徒郞切,音唐。荡突,亦作傏□,通作唐突。 又【广韵】吐郞切【集韵】他郞切,□音汤。亦荡突也。又【隋大业末童谣】上山吃鹿獐,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又【郑熊番禺记】广俗,婿未见妻之父母,先饮一大杯,曰荡风。今俗有荡风冒雪之语。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浪切,汤去声。亦涤器也。 又行也。【论语】奡荡舟。【注】陆地行舟也。
盬 【午集中】【皿字部】 盬 【唐韵】公戸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五切,□音古。【说文】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行十六里。【左传成六年】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注】郇瑕,古国名,在河东解县。盬,盐也。猗氏县盐池是。【周礼天官盐人】凡齐事,鬻盬以待戒令。【疏】盬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史记货殖传】倚顿用盬盐起。【注】谓出盐直用不练也。一说盬盐,河东大盬。散盐,东海煮水为盐。 又不攻致也。一曰不坚牢也。【诗唐风】王事靡盬。【前汉息夫躬传】器用盬恶。 又喋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梦楚子伏己而盬其脑。 又【玉篇】姑也。【扬子方言】且也。又杂猝也。【注】皆仓卒也。 又【集韵】古慕切,古去声。攻致也。 又【广韵】古胡切【集韵】【韵会】【正韵】攻乎切,□古平声。□楚人谓盐池为盬。
盭 【午集中】【皿字部】 盭 【唐韵】【集韵】【韵会】□与戾同。【史记司马相如传】盭夫为之垂。【张揖注】狼戾之夫也。【前汉胶西于王传】为人贼盭。【注】古戾字。【史记】作戾。 又违也。【前汉张耳□余赞】何乡者慕用之诚,後相背之盭也。 又疾名。【贾谊治安策】病非徒瘇也,又苦□盭。【师古注】□同跖。言足跖反戾,不可行也。 又胝也。【吕氏春秋】□有恶人,长肘而盭。 又山名。【史记霍去病传】率戎士逾乌盭。 又与綟通。【前汉百官公卿表】诸侯王金玺盭绶。【注】盭,草名。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因以名绶也。【晋书载记】作绿綟绶。 又【广韵】练结切【集韵】力结切,□音□。义同。 【说文】本作□。省从□,读若戾。【徐铉曰】□者系罪人见血也。弼戾之意。【说文长笺】亦作□。
目 【午集中】【目字部】 目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淸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 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 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 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 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 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後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 又题目。【後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 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 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 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 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 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 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 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州。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隶陇右道。 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 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楫。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盯 【午集中】【目字部】 盯 【广韵】直庚切【集韵】除庚切,□音枨。【玉篇】□盯,视貌。【广韵】直视也。【孟郊城南联句】眼瞟强盯□。 又【集韵】【韵会】□抽庚切,音撑。又【广韵】【集韵】□张梗切,朾上声。又【集韵】猪孟切,朾去声。义□同。 【类篇】或作。【集韵】与瞠同。或作瞪。
盰 【午集中】【目字部】 盰 【唐韵】【集韵】□古旱切,干上声。【说文】目多白也。 又张目也。【白虎通】盰目□兵,天下富昌。 又人名。【後汉西羌传】陇西太守刘盰。 又【广韵】古按切【集韵】【韵会】居案切【正韵】古汗切,□干去声。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筱字之讹。【庾信宿国公□】浮于江海,达于淮泗。□簜旣敷,瑶琨卽序。
盱 【午集中】【目字部】 盱 【唐韵】况于切【集韵】【韵会】匈于切,□音吁。【说文】张目也。【六书故】张目企望者,必犹豫不进也。【扬子方言】燕代朝鲜冽水谓黸瞳子为盱。【注】谓举眼也。【易豫卦】盱豫悔。【注】上视也。【前汉王莽传】盱衡厉色。【注】眉上曰衡。盱衡,举眉扬目也。 又【尔雅释诂】忧也。【诗小雅】云何其盱。【郑笺】病也。【朱传】望也。 又盱盱,张目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学者之嵬盱盱然。 又视周章貌。【庄子寓言篇】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 又【博雅】睢睢盱盱,元气也。 又【集韵】睢盱,小人喜悦貌。 又质朴之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又县名。盱眙,属临淮郡。又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见【前汉地理志】。 又通作吁。【诗郑风】洵吁且乐。【注】洵,吁乐貌。韩诗作恂盱。【前汉地理志】亦作恂盱。【注】恂,信。盱,大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盱,虺床。【注】蛇床也。一名马床。 又姓。【集仙传】汉盱烈,豫章人。【墉城集】有盱母。【万姓统谱】或从目从干,音干。 又人名。【公羊传昭三十一年】颜夫人有子,名盱。【注】盱,又许孤反。本或作□。一音夸。 又【集韵】云俱切,音于。亦蛇床也。与□同。 又【集韵】荒胡切,音呼。亦张目也。与□同。
盲 【午集中】【目字部】 盲 【唐韵】武庚切【集韵】【正韵】眉庚切【韵会】眉切,□音蝱。【说文】目无牟子。【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淮南子泰族训】盲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 又盲风,疾风也。【礼月令】仲秋盲风至。 又【正韵】巫放切。与望同。【周礼天官内饔】豕盲眂而交睫腥。【注】盲,当为望。【礼内则】作望视。 又叶谟郞切,莽平声。【荀况佹诗】天地易位,四时易乡。列星陨坠,旦暮晦盲。 又叶谟蓬切,音蒙。【老子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越绝书】内视者盲,反听者聋。 【集韵】或作瞢朚□。考证:〔【淮南子泰俗训】盲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 谨按盲者二句见泰族训,谨照原书改泰族训。
瘃 【午集中】【疒字部】 瘃 【唐韵】陟玉切【集韵】【韵会】珠玉切,□音劚。【说文】中寒肿核。【玉篇】手足中寒疮也。【正韵】寒疡。【前汉赵充国传】手足皲瘃。【注】文颖曰:瘃,寒创也。【又】霜雪疾疫,瘃墯之患。【注】谓因寒瘃而堕指。【正字通】今俗呼足跟冻疮曰灶瘃。【玉篇】或作□。
瘅 【午集中】【疒字部】 瘅 【唐韵】丁干切【集韵】【韵会】得案切【正韵】得烂切,□音旦。【说文】劳病也。【书毕命】彰善瘅恶。【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左传襄十九年】荀偃瘅疽。【注】瘅疽,恶创。【疏】瘅,劳病也。 又黄病。【前汉严助传】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注】师古曰:瘅,黄病。音丁干反。 又与僤同。亦作□。【诗大雅】下民卒瘅。【传】瘅,病也。【释文】瘅,本又作僤。沈本作□。 又【唐韵】【集韵】【韵会】丁贺切【正韵】丁佐切,□音跢。义同。 又【尔雅释诂】瘅,劳也。【释文】丁贺反。 又【博雅】瘅,苦也。【释文】多贺反。 又【广韵】【正韵】丁可切。【集韵】【韵会】典可切,□音嚲。【广韵】劳也。怒也。【正韵】亦作惮。 又【广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音单。【广韵】火瘅,小儿病也。【集韵】劳病也。【史记仓公传】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注】正义曰:瘅,音单。旱也。脬,膀胱也。言风瘅之病,客居在膀胱。【前汉艺文志】瘅十二病方四十卷。【注】师古曰:瘅,黄病。音丁韩反。 又【广韵】徒干切,音坛。风在手足病。 又【集韵】他干切,音□。义同。 又【集韵】党旱切【正韵】多□切,□音亶。【集韵】风病。 又【张衡东京赋】飞砾雨散,刚瘅必毙。【注】瘅,难也。言鬼之刚而难者,皆尽死也。【释文】瘅,音亶。
瘇 【午集中】【疒字部】 瘇 【集韵】竖勇切。与□同。胫气足肿也。【前汉贾谊传】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注】如淳曰:肿足曰瘇。
瘈 【午集中】【疒字部】 瘈 【集韵】吉诣切,音计。狂也。【左传襄十七年】国人逐瘈狗,瘈狗入于华臣氏。【释文】狂犬也。又【哀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又【集韵】居例切,音猘。又征例切,音制。义□同。 又诘计切,音契。瘈瘲,痫疾。 又吉曳切,音讦。又胡计切,音系。义□同。 又【广韵】【集韵】□尺制切,音掣。与痸同。
【丑集中】【土字部】 【正字通】同宇。屋边也。见钟鼎文。
【丑集下】【女字部】 【广韵】田□切【集韵】丁□切,□音郖。妪,语帖也。 □□通。
愈 【午集中】【疒字部】 愈 【唐韵】以主切【集韵】【韵会】勇主切,□音庾。【说文】病瘳也。【徐曰】今别作愈,非是。玉篇,小轻也。【前汉高帝纪】汉王疾愈。【释文】愈,病差也。 又【广韵】病也。【诗小雅】父母生我,胡俾我愈。【传】愈,病也。【又】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又【广韵】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正韵】云俱切,□音兪。又【韵会】兪戍切【正韵】羊茹切,□音裕。义□同。 又贤也。【晋语】东方之士孰为愈。【注】愈,贤也。【释文】愈,羊茹反。【前汉艺文志】不犹愈於野乎。
瘊 【午集中】【疒字部】 瘊 【广韵】戸钩切【集韵】胡沟切,□音侯。【广韵】疣瘿。【正字通】疣小者,俗谓之瘊子。【方书】地肤子,白□各等分,煎汤,洗数次,瘊子尽消。
疯 【午集中】【疒字部】 疯 【集韵】方冯切,音风。头疯病。【方书】偏头风,在右属痰属热,在左属风属血。
瘌 【午集中】【疒字部】 瘌 【唐韵】卢达切【集韵】郎达切,□音剌。【说文】楚人谓药毒曰痛瘌。【博雅】瘌,痛也。【扬子方言】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瘌。 又【玉篇】辛也。 又【广韵】痨瘌不调。 又【集韵】伤也。疥也。或作癞。 又【集韵】落盖切,音赖。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余章切,音阳。□□,筕篖也。
瘐 【午集中】【疒字部】 瘐 【集韵】【韵会】□勇主切,音□。【尔雅释训】瘐瘐,病也。【注】贤人失志,怀忧病也。【集韵】囚以饥寒而死曰瘐。【前汉宣帝纪】瘐死狱中。【注】苏林曰:病也。囚徒病,律名为瘐。 又【集韵】容朱切,音兪。或作愈。义同。
瘑 【午集中】【疒字部】 瘑 【集韵】同。 又姑华切,音瓜。病也。
痪 【午集中】【疒字部】 痪 【广韵】吐缓切【集韵】土缓切,□音疃。痶痪,病貌。【正字通】瘫痪,四体麻痹不仁,皆因风寒暑湿所致。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韵】【集韵】□旨善切,饘上声。【玉篇】伐击也。又【集韵】党旱切,音亶。割也。又【集韵】式战切,音扇。本作□。
瘕 【午集中】【疒字部】 瘕 【唐韵】乎加切【集韵】何加切,□音遐。【说文】女病也。 又与瑕同。【郝敬读书通】旧唐书:韦後称制,负犯痕瘕。又明皇开元二十七年,大赦诸色痕瘕人,咸从洗涤。瘕,音霞。与瑕同。 又【广韵】古马切【集韵】举下切,□音贾。【集韵】腹中久病。【正字通】症瘕,腹中积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方书】腹中虽硬,忽聚忽散,无有常准,谓之瘕。言病瘕而未及症也。经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注】小腹热已移入大腹,两热相搏,故血溢而为伏瘕也。【史记扁鹊仓公传】遗积瘕也。【注】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病。【又】臣意诊其脉曰蛲瘕。【注】索隐曰:音饶檟。正义曰:人腹中短虫。【山海经】招摇之山,丽□之水出焉。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注】瘕,虫病也。 又【广韵】古讶切【集韵】居迓切,□音驾。又【广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音嘉。义□同。 又【集韵】虚加切,音煅。喉病。或作疨。
喑 【午集中】【疒字部】 喑 【唐韵】於今切【集韵】【韵会】於金切【正韵】於禽切,□音音。【说文】不能言病。【释名】喑,唵然无声也。【礼王制】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疏】喑谓口不能言。【史记淮阴侯传】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淮南子主术训】故皐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 又虫名。【扬子方言】□谓之寒蜩。寒蜩。喑蜩也。 又【集韵】於禁切,音。痛剧也。 又【韵汇小补】古文阴字。注详阜部八画。
瘗 【午集中】【疒字部】 瘗 〔古文〕□【唐韵】於罽切【集韵】壹计切,□音。【说文】幽薶也。【尔雅释言】瘗,幽也。【疏】谓埋藏。又【释祭名】祭地曰瘗薶。【注】旣祭埋藏之。【诗大雅】上下奠瘗。【释文】瘗,埋也。【礼礼运】故先王秉著龟,列祭祀瘗缯。【注】埋牲曰瘗。 又【仪礼觐礼】祭川沈,祭地瘗。【注】古文瘗作殪。祭地瘗者,祭月也。 又【尔雅释诂】瘗,微也。 又【集韵】壹计切,医去声。义同。
瘘 【午集中】【疒字部】 瘘 【字汇】力候切,音漏。瘘疮。亦作瘘。考证:〔【字汇】力侯切,音漏。〕 谨照原文力侯切改力候切。
□ 【未集上】【米字部】 □ 【广韵】仓胡切,音粗。米不精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玉篇】桑经切,音星。聪也。
瘙 【午集中】【疒字部】 瘙 【广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喿。【博雅】瘙,创也。 又【集韵】苏遭切,音骚。义同。
瘚 【午集中】【疒字部】 瘚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月切,音厥。【说文】逆气也。【广韵】气逆。【博雅】瘚,病也。【韩诗外传】无使小民饥寒,则瘚不作。 又【正字通】通作厥。【内经厥论】阳气衰于下为寒厥,阴气衰于下为热厥。【注】厥者,逆也。下气逆上,卒乍眩仆,轻者渐苏,重者不起,阴阳之气衰于内,故二厥由之而生。 又【集韵】其月切,音□。义同。 【集韵】或作欮。
瘛 【午集中】【疒字部】 瘛 【唐韵】【集韵】□尺制切,音掣。【说文】小儿瘛瘲病也。【急就章】痈疽瘛瘲痿疲痮。又【前汉艺文志】有瘛瘲方。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宋子惠侯许瘛。 又【集韵】尺列切,音掣。义同。又胡计切,音系。【博雅】瘛,瘲也。【释文】瘛,乎计反。
瘜 【午集中】【疒字部】 瘜 【唐韵】相卽切【集韵】悉卽切,□音息。【说文】寄肉。【广韵】恶肉。【方书】鼻肬曰瘜肉,亦谓之瘜菌,鼻通息,故从息。【圣济总录】咽生瘜肉,先刺破,令血出,用盐豉和捣涂之,效。
瘝 【午集中】【疒字部】 瘝 【字汇】□本字。
瘗 【午集中】【疒字部】 瘗 〔古文〕□【唐韵】於罽切【集韵】壹计切,□音。【说文】幽薶也。【尔雅释言】瘗,幽也。【疏】谓埋藏。又【释祭名】祭地曰瘗薶。【注】旣祭埋藏之。【诗大雅】上下奠瘗。【释文】瘗,埋也。【礼礼运】故先王秉著龟,列祭祀瘗缯。【注】埋牲曰瘗。 又【仪礼觐礼】祭川沈,祭地瘗。【注】古文瘗作殪。祭地瘗者,祭月也。 又【尔雅释诂】瘗,微也。 又【集韵】壹计切,医去声。义同。
瘟 【午集中】【疒字部】 瘟 【集韵】乌昆切,音温。疫也。【抱朴子微旨卷】经瘟役则不畏。 又【集韵】乌没切,音□。心闷貌。 又於云切,音熅。瘟瘟,小痛貌。
瞁 【午集中】【目字部】 瞁 【广韵】许役切【集韵】呼役切,□兄入声。惊视貌。【周邦彦汴都赋】心骇神悸,瞁而不敢进。【盛恩北固山赋】瞁然失色。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狊切,馨入声。义同。或作□。
瘠 【午集中】【疒字部】 瘠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秦昔切,音籍。【说文】瘦也。本作膌。今作瘠。【广韵】病也。【易说卦】乾为瘠马。【疏】瘠马,骨多也。【左传襄二十九年】何必瘠鲁以肥□。【书微子】多瘠罔诏。【传】纣故使民多瘠病,而无诏救之者。 又【礼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疏】瘠谓省约。 又姓。 又音渍。【前汉食货志】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注】孟康曰:肉腐为瘠。苏林曰:瘠,音渍。师古曰:瘠,瘦病也。言无相弃捐而瘦病者耳,不当音渍也。 又或作胔。【前汉娄敬传】羸胔老弱。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悉合切,音霅。媕,女字。一曰容也。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韵】相玉切【集韵】【韵会】须玉切,□音粟。细切也。
【卯集上】【心字部】 【等韵】胡桂切,音慧。明也。
疮 【午集中】【疒字部】 疮 〔古文〕创【广韵】【集韵】【韵会】初良切【正韵】初庄切,□音瑲。【玉篇】疮,痍也。【集韵】痏也。【韵会】疡也,痍也。【释名】疮,牫也,□毁体使伤也。【张衡西京赋】所恶成疮痏。【注】创痏谓瘢痕。【南史宋武帝纪】虎魄疗金疮。 又【集韵】磢霜切。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心趋切,音胥。竹也。 又从辑切,音集。覆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广韵】练结切【集韵】力结切,□音列。□□,头邪态。一曰多节目也。【七修类藳】作□□。【字学指南】作奊□。
瘢 【午集中】【疒字部】 瘢 【唐韵】薄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蒲官切,□音盘。【说文】痍也。【徐曰】痍处已愈,有痕曰瘢。【玉篇】疮痕也。【释名】瘢,漫也。生漫故皮也。【後汉马援传】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又马脊疮瘢曰瘢耆。【扬雄长杨赋】□鋋瘢耆,金镞淫夷。【注】瘢耆,马脊创瘢处也。□字原从口从兖作。
瘣 【午集中】【疒字部】 瘣 【唐韵】胡罪切【集韵】【韵会】戸贿切【正韵】乎罪切,□音贿。【说文】病也。一曰肿旁出。 又【广韵】木病无枝也。【韵会】木瘤也。【尔雅释木】瘣木苻娄。【注】谓木病,尫伛瘿肿无枝干。【诗小雅譬彼坏木传】坏,瘣也。谓伤病也。【释文】瘣,胡罪反。木瘤肿也。 又山高峻貌。【史记司马相如传】崴磈嵔瘣。【注】正义曰:瘣,音胡罪反,高峻貌。 又人名。【史记始皇本纪】王剪羌瘣尽定取赵地。 又【韵会】胡隈切。【正韵】胡瑰切,□音回。又【集韵】姑回切,音傀。又苦会切,音块。义□同。 又【集韵】路罪切,音累。魁瘣。木枝节盘结貌。 又鲁猥切,音磊。义同。
瘤 【午集中】【疒字部】 瘤 【正字通】俗瘤字。
瘥 【午集中】【疒字部】 瘥 【唐韵】才他切【集韵】【韵会】【正韵】才何切,□坐平声。【说文】愈也。【广韵】病也。【诗小雅】天方荐瘥。【传】瘥,病也。【左传昭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注】小疫曰瘥。 又【广韵】子邪切【集韵】咨邪切,□音□。义同。 又【唐韵】【集韵】【正韵】□楚懈切,音衩。【玉篇】疾愈也。【博雅】瘥,愈也。 又【集韵】楚嫁切,音汊。义同。 本作□。考证:〔【左传昭十七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谨照原文十七年改十九年。
瘦 【午集中】【疒字部】 瘦 【广韵】所佑切【集韵】【韵会】【正韵】所救切。□同□。臞也。 又【集韵】疏鸠切,音□。瘠也。【扬子太□经】山杀瘦。
疟 【午集中】【疒字部】 疟 【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虐。【说文】热寒休作。【玉篇】或寒或热病。【释名】疟,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後热,两疾似酷虐者也。【礼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周礼天官疾医】秋时有疟寒疾。【疏】秋时阳气渐消,阴气方盛,惟火沴金,兼寒兼热,故有疟寒之疾。【正字通】疟有风,寒,暑,热,湿,食,瘴,邪八种。久疟腹有痞块,名疟母。独寒不热为牝疟,独热不冷为牡疟。发无期度为鬼疟,先寒後热为寒疟,先热後寒曰温疟,热而不寒曰瘅疟,卽脾疟。皆痰中中脘,脾胃不和所致。详见灵枢经疟论。考证:〔【礼月令】孟夏之月,寒热不节。〕 谨照原文孟夏改孟秋。
瘨 【午集中】【疒字部】 瘨 【唐韵】都年切【集韵】【韵会】【正韵】多年切,□音顚。【说文】病也。【玉篇】狂也。【诗大雅】胡宁瘨我以旱。【传】瘨,病也。【战国策】瘨而殚闷。【注】瘨,狂也,殚气绝也。 又通作塡。【诗小雅】哀我塡寡。【朱传】病也。与瘨同。 又【说文】一曰腹张。 又【字汇补】与□同。倒也。扬雄瘨痃。 又【集韵】【韵会】【正韵】□徒典切,音殄。又【集韵】丁练切,音殿。又亭年切,音田。又之刃切,音震。义□同。 又【集韵】称人切,音□,腹胀病。
瘪 【午集中】【疒字部】 瘪 【广韵】【集韵】□蒲结切,音蹩。【玉篇】不能飞也。枯病也。【广韵】戾瘪不正。 又【广韵】芳灭切【集韵】匹灭切,□音瞥。义同。
瘫 【午集中】【疒字部】 瘫 【字汇】他丹切,音滩。风瘫。【正字通】筋脉拘急,淋痹不仁也。
瘬 【午集中】【疒字部】 瘬 【字汇】知亮切,音帐。满也。【正字通】俗痮字。本作胀。古借用张。
【辰集上】【日字部】 【广韵】【集韵】□乃管切,音暖。暖亦作暖。温也。
【卯集下】【斗字部】 【集韵】胡谷切,音觳。斛,或作。【晋书胡奋传】屯万堆。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余招切,音遥。□枝,竹枝也。 又【集韵】徒刀切,音匋。义同。 通作桃。【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郭注】今桃枝竹闲相去多四寸。【周礼春官】司几筵加次席黼纯。【注】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也。
【寅集下】【广字部】 【篇韵】直绍切,音赵。言说□也。
【寅集下】【弓字部】 【玉篇】古文弼字。【广雅】击也。余详九画注。
瘭 【午集中】【疒字部】 瘭 〔古文〕□【广韵】甫遥切【集韵】□遥切,□音猋。瘭疽,病名。【千金方】肉中忽生点,大者如豆,细者如黍粟,甚者如梅李,有根,痛伤应心,久则四面肿泡,曰瘭疽。【後汉鲜□传】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 又通作漂。【庄子则阳篇】漂疽疥痈。 又【集韵】匹妙切,音勡。义同。
眱 【午集中】【目字部】 眱 〔古文〕□□【广韵】以脂切【集韵】延知切,□音姨。【玉篇】目小视也。 又【广韵】熟视不言也。 又【博雅】雠眱,直视也。 又【集韵】田黎切,音题。义同。 又大计切,题去声。与睇同。
眳 【午集中】【目字部】 眳 【集韵】弥幷切,音名。【博雅】眳睛,謓也。【玉篇】不悦貌。 又眉睫之闲为眳。【张衡西京赋】眳藐流眄。【注】眳,眉睫之闲,藐好视容也。 又【广韵】亡井切【集韵】母井切,□名上声。又【广韵】莫迥切【集韵】母迥切,□音茗。义□同。 又【类篇】目暗也。
眴 【午集中】【目字部】 眴 【唐韵】黄绚切【集韵】荧绢切,□音县。与同。【说文】目摇也。【广韵】目动也。【史记项羽纪】项梁眴籍曰:可行矣。【注】谓动目私视之也。 又眩也。【楚辞九章】眴兮窈窕。 又眴转,视不明也。【班固西都赋】目眴转而意迷。 又冥眴,视不谛也。【扬雄甘泉赋】目冥眴而亡。见【文选注】。昏乱之貌。 又眴眴,目摇动不明也。【素问】肾疟者目眴眴然。 又柔顺貌。【管子小问篇】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注】谷苗始则柔顺,故似孺子也。 又鲜明貌。【宋玉风赋】眴焕粲烂。 又人名。熊眴。见【史记楚世家】。 又与眩通。【扬雄剧秦美新文】臣尝有顚眴病。【注】眩惑也。眴与眩古字通。 又【广韵】许县切【集韵】【韵会】翾县切【正韵】翾眩切,□音绚。义同。 又【广韵】舒闰切【集韵】【韵会】【正韵】输闰切,□音舜。目自动也。与瞚瞬瞤□通。 又【广韵】如匀切,音犉。亦同瞤。 又【广韵】相伦切【集韵】须伦切,□音荀。亦同,目眩也。 又鳞眴,无涯也。【张衡西京赋】坻崿鳞眴。 又【集韵】松伦切,音旬。【前汉地理志】眴卷,县名,属安定郡。
眵 【午集中】【目字部】 眵 【唐韵】叱支切【集韵】【韵会】侈支切,□音鸱。【说文】目伤眦也。一曰瞢兜。【广韵】目汁凝也。【韩愈短灯檠歌】两目眵昏头雪白。 又【广韵】【集韵】□章移切,音支。义同。 【正韵】与□同。俗作□。
眶 【午集中】【目字部】 眶 【广韵】去王切【集韵】【韵会】【正韵】曲王切,□音筐。【玉篇】眼眶也。【集韵】目厓也。【列子仲尼篇】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张衡西京赋】隅目高眶。【注】高眶,深童子也。 又通作匡。【史记淮南王安传】涕满匡而横流。 【集韵】或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韵】冯无切,音扶。希望也。
□ 【备考】【未集】【羊字部】 □ 【字汇补】与羔同。
眽 【午集中】【目字部】 眽 【唐韵】【集韵】□莫获切,音麦。【说文】目财视也。【徐曰】目略视之也。 又【广韵】相视也。【古诗】盈盈一水闲,眽眽不得语。 又【玉篇】眽眽,奸人视也。 又【韵会】莫白切,音陌。义同。 又【集韵】莫狄切,铭入声。【类篇】袤视也。又【扬子方言】眽蜴,欺谩也。楚人通语。 又通作□。【前汉扬雄河东赋】眽隆周之大宁。【注】眽,视也。卽□字。【正讹】通作覛。义同。【读书通】通作觅,非。
众 【午集中】【目字部】 众 〔古文〕□□【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之仲切,终去声。【说文】多也。【徐曰】国语三人为众。数成於三也。【易说卦】坤为众。【疏】取其地载物非一也。【书汤誓】格尔众庶。【诗周颂】命我众人。【黉山子损益篇】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 又众雨。【礼月令淫雨蚤降注】雨三日以上为霖,今月令曰众雨。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安众县,秦置,属南阳郡。 又【唐韵】职戎切【集韵】【韵会】之戎切,□音终。义同。 又草名。【尔雅释草疏】众,一名秫。稷之黏者也。又泺,一名贯众,药草也。 又姓。【左传】有众仲,众父,以字为氏。 又叶诸良切,音章。【道藏歌】携袂明眞馆,仰期无上皇。北钧唱羽人,玉女粲贤众。 又叶诸仍切,音蒸。【扬子太□经】减於艾无以莅众也,减黄贞臣道丁也。 又叶才淫切,音琴。【扬子太□经】减其仪欲自禁也,减於艾无以莅众也。 【正字通】从横目,从,人数多也。目,数也。字汇作众,列血部,非。
【丑集下】【女字部】 字之讹。
眿 【午集中】【目字部】 眿 【玉篇】同眽。
着 【申集上】【艹字部】 著 【集韵】【韵会】【正韵】□陟虑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则著。【晏子谏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注】著,标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礼典妇功注】书其贾而著其物。 又【前汉景帝纪】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注】著音著作之著。【晋书职官志】魏太和中,诏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尔雅】思也。 又与贮通。【家语】子贡废著鬻财於曹、鲁之闲。【注】著,居也。 又【诗齐风】俟我于著乎而。【传】门屏之闲曰著。 又【左传昭十二年】若不废君命则固有著矣。【注】著,位次也。【前汉五行志】朝内列位有定处,所谓表著也。 又【广韵】直余切,音除。【尔雅释天】太岁在戊曰著雍。【韵会】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群经音辨】药草也。【尔雅释草】味。荎著。【注】音储。 又【类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方尺二寸,里著组系。【注】著,充之以絮也。【韩诗外传】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韵】直略切,音擆。【吴越春秋】从阴收著,望阳出粜。【注】著。置也。 又【类篇】附也。【前汉贾谊传】黑子之著面。 又【礼明堂位】著,殷尊也。【注】著地无足。 又【前汉张骞传】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其俗土著。【师古注】土著,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後汉李忠传】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 【直音】俗作着。考证:〔【前汉食货志】黑子之著面。〕 谨按食货志无此语,食货志改贾谊传。
【补遗】【辰集】【日字部】 【字汇补】何楼切,音侯。睺字之讹。月之交首尾曰罗。又人名。隋将周罗,封义宁郡公。
【卯集下】【攴字部】 【集韵】郞丁切,音灵。击也。【玉篇】打也。
睁 【午集中】【目字部】 睁 【广韵】【集韵】□疾郢切,音阱。【字林】眳睁,不悦视也。或作睛。俗作睁。
睂 【午集中】【目字部】 睂 【说文】眉本字。
睃 【午集中】【目字部】 睃 【集韵】祖峻切,音俊。视也。 又遵全切,音镌。人名。【前汉诸侯王表】鲁文王睃。晋灼读。
睄 【午集中】【目字部】 睄 【集韵】所敎切,音稍。小视也。 又人名。汝睄。见【宋史宗室表】。
睅 【午集中】【目字部】 睅 【唐韵】【集韵】戸版切【韵会】合版切,□音莞。【说文】大目也。【广韵】目出貌。【左传宣二年】睅其目。【疏】目大则出见。或作睆。 又【集韵】下罕切,音旱。义同。或作暖。
睆 【午集中】【目字部】 睆 【说文】同睅。 又实貌。【诗小雅】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又明星貌。【诗小雅】睆彼牵牛。 又美好貌。【礼檀弓】华而睆,大夫之箦与。【疏】刮削木之节目,使其睆睆然好也。徐邈又音刮。 又【六书故】睆,目圜转也。【诗邶风】睍睆黄鸟。【传】睍睆,好貌。【朱注】其音淸和圜转也。 又睆睆,穷视貌。【庄子天地篇】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正韵】音缓。【集韵】又音湲。 又人名。与睆。见【宋史宗室表】。 又【字汇补】古侯国少昊之後也。【路史国名记】舒之怀宁有睆故城。睆与皖通。 又【集韵】邬管切,音碗。小妩媚也。或作睕。
□ 【未集中】【羊字部】 □ 【广韵】徒红切【集韵】徒东切,□音同。□,或作□。无角羊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九件切,音蹇。竹名。 又【集韵】实洽切,音萐。与箑同。详箑字注。
□ 【未集上】【竹字部】 □ 【唐韵】都感切,音黕。与同。
睇 【午集中】【目字部】 睇 【唐韵】特计切【集韵】【韵会】【正韵】大计切,□音第。【说文】目小视也。【扬子方言】南楚谓眄曰睇。【礼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睇视。【注】倾视也。【楚辞九歌】旣含睇兮又宜笑。【注】微眄貌。【集韵】或作眱。 又【集韵】田黎切,第平声。迎视也。与睼同。 又【广韵】土鸡切【集韵】天黎切,□音梯。视也。
睮 【午集中】【目字部】 睮 【集韵】【韵会】□容朱切,音俞。睮睮,媚貌。【前汉韦贤传】睮睮谄夫。
睈 【午集中】【目字部】 睈 【广韵】【集韵】□丑郢切,音逞。【玉篇】睈睈,照视也。 又【广韵】意不尽也。
睉 【午集中】【目字部】 睉 【唐韵】昨禾切,音矬。【说文】目小也。 又【集韵】粗果切,蹉上声。义同。 又仕夬切,膗去声。睉□,目恶。 【徐铉曰】按尚书:元首丛睉哉。丛睉,犹细碎也。今从肉,非。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苏佃切【集韵】先见切,□音霰。【玉篇】散也。【通雅】嵇康琴赋云:闲辽故音痹,所谓痹者,犹今俗云声也。音鲜,见羯鼓录。两弦之闲远则有,故曰闲辽。【篇海】亦作。字原从攴作。
睊 【午集中】【目字部】 睊 【字汇】俗睊字。睊原字从。【唐韵】於绚切,渊去声。【说文】视貌。 又【广韵】古县切【集韵】扃县切【韵会】规县切【正韵】吉掾切,□涓去声。睊睊,侧目相视貌。【孟子】睊睊胥谗。 又【广韵】古悬切【集韵】恚悬切【正韵】圭渊切,□音涓。义同。
睋 【午集中】【目字部】 睋 【广韵】五何切【集韵】【韵会】【正韵】牛何切,□音莪。【玉篇】望也。【广韵】视也。【公羊传定八年】睋而锓其板。【班固西都赋】睋北阜。
睌 【午集中】【目字部】 睌 【唐韵】武限切【集韵】武□切,□音矕。【说文】睌,目视貌。 又【广韵】无畏视也。 又【博雅】睌睌,视也。 【广韵】书作□。
睍 【午集中】【目字部】 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典切,贤上声。【说文】出目也。 又小视也。【唐书韩愈传】低首下心,伈伈睍睍。【注】伈伈,恐貌。睍睍,视貌。或作俔。 又睍睆,好貌。详睆字注。 又人名。李睍上表求立陆襄□。见【梁书】。又李睍,夏国主。见【宋史】。 又【集韵】形甸切,贤去声。目小也。
稢 【午集下】【禾字部】 稢 【玉篇】於鞠切【集韵】乙六切,□音郁。黍稷盛貌。
瞔 【午集中】【目字部】 瞔 【集韵】侧革切,音责。张目也。
睎 【午集中】【目字部】 睎 【唐韵】香衣切【集韵】【韵会】香依切,□音希。【说文】望也。【玉篇】眄也。【扬子方言】东齐靑徐闲谓眄曰睎。【班固西都赋】睎秦岭。【郭璞江赋】飞廉无以睎其踪。 又慕也。【扬子法言】睎骥之马,亦骥之乘也。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韩愈南山诗】苍黄望遐睎,所瞩纔左右。 又【韵会】通作希。【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戸牖。【疏】希,望也。又【前汉董仲舒传】公孙弘希世用事。【注】希,观相也。 【字汇补】或作□。亦作①,非。 ①字从目,右刻作厂内巾。
睐 【午集中】【目字部】 睐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洛代切,音赉。【说文】目童子不正也。【六书故】游眺也。【广韵】傍视也。【□思王洛神赋】明眸善睐。【南史梁□文帝纪】眄睐则目光烛人。 又【正字通】盼睐眷顾貌。 又【集韵】郞才切,赉平声。目偏也。 又【梵书】讹作睐,非。
睑 【午集中】【目字部】 睑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奄切,音检。【说文】目上下睑也。【北史姚僧垣传】睑垂覆目不得视。【王叔和脉经】□之□在睑,睑动则知□能消化。□病则睑涩,嗜卧。【注】睑,眼弦也。又【埤雅】鹦鹉两睑俱动,如人目。 又蛮语谓州为睑。【唐书南蛮传】有十睑。 【六书正讹】别作脸,非。【佩□集】脸,七占翻,臛也。睑,已冉翻,目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汇补】丁盍切,音答。飞貌。
【丑集下】【女字部】 【字汇补】思积切,音昔。女字。
睘 【午集中】【目字部】 睘 同瞏。俗省。
睙 【午集中】【目字部】 睙 【集韵】力结切,莲入声。转视也。
睚 【午集中】【目字部】 睚 【唐韵】五佳切【集韵】【韵会】宜佳切【正韵】宜皆切,□音崖。【说文】目际也。【类篇】举目也。【前汉杜钦传】报睚眦怨。【注】睚,举眼也。眦,目匡也。言举目相忤者,必报之也。【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忤眂者,正眂则目上指,侧眂则目指眦。 又【六书故】通作厓。【前汉孔光传】厓眦莫不诛伤。 又【广韵】五隘切【集韵】牛解切【正韵】牛懈切,□崖去声。又【集韵】鱼驾切,音讶。义□同。 【集韵】或作□□□。
【丑集下】【女字部】 【广韵】【集韵】□五果切,讹上声。婐,美貌。【韩愈元和圣德诗】日君月妃,焕赫婐。【注】焕赫谓日,婐谓月,言日月光媚也。 又弱也。【扬子太□经】瞢瞢之离,不宜荧且。【注】瞢瞢犹薆薆,离为日,荧为月,君薆然若日之将出,不宜荧然若月之将毁。 又【集韵】努果切,音□。亦好貌。 从厂从卩。凡从卩者,皆作巴。或作已。俗作□非。
睛 【午集中】【目字部】 睛 【广韵】【正韵】子盈切【集韵】【韵会】咨盈切,□音精。【玉篇】目珠子也。【灵枢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管辂曰】人眼有方睛者多寿。【吴志孙皓传】归命侯横睛逆视。【韩愈月蚀诗】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师旷禽经】鵁鶄,睛交而孕。 又双睛,鸟名。【拾遗记】尧时秪支国献重明鸟,一名双睛。能逐猛兽,使群恶不为害。今人元旦或刻木铸金或昼鸡牖上,卽其遗像。 又【广韵】【正韵】七静切【集韵】【韵会】此静切,□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 又【集韵】疾郢切,音阱。与睁同。
睁 【午集中】【目字部】 睁 【广韵】【集韵】□疾郢切,音阱。【字林】眳睁,不悦视也。或作睛。俗作睁。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是为切,音垂。盛谷□。【类篇】囷也。同篅。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色甲切,音烁。破竹偏也。
瞱 【午集中】【目字部】 瞱 【广韵】筠辄切【集韵】域辄切,□音饁。目动貌。一曰怒视也。
睐 【午集中】【目字部】 睐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洛代切,音赉。【说文】目童子不正也。【六书故】游眺也。【广韵】傍视也。【□思王洛神赋】明眸善睐。【南史梁□文帝纪】眄睐则目光烛人。 又【正字通】盼睐眷顾貌。 又【集韵】郞才切,赉平声。目偏也。 又【梵书】讹作睐,非。
睟 【午集中】【目字部】 睟 【广韵】【集韵】【韵会】□虽遂切,音粹。【类篇】视正貌。【正字通】目淸明也。 又【广韵】润泽貌。【孟子】睟然见於面。【南齐书高帝赞】端已雄睟。 又纯也。【扬子太□经】睟君道也。【注】阳气纯也。 又天名。【扬子太□经】九天,五为睟天。 又【集韵】祖对切,音晬。目际也。
眷 【午集中】【目字部】 眷 【玉篇】同眷。 又叶逵员切,音权。【刘向九叹】思念郢路兮,还顾眷眷。流涕交集兮,泣下涟涟。
睡 【午集中】【目字部】 睡 【唐韵】是伪切【集韵】【韵会】树伪切【正韵】殊伪切,□音瑞。【说文】坐寐也。【史记商君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前汉贾谊治安策】将吏被介冑而睡。 又花名。【淸异录】卢山一比丘昼寝石上,梦中闻花香,旣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又草名。【洞冥记】末多国有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却睡草。【述异记】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亦呼为懒妇箴。 【说文】本作□,从目□声。【六书故】睡卽古寐字。
睢 【午集中】【目字部】 睢 【唐韵】许惟切【集韵】呼维切,□音倠。【说文】仰目也。【声类】大视也。【前汉五行志】万众睢睢,惊怪连日。【注】仰目视貌。又睢盱,详盱字注。 又恣睢,恣意怒视也。【史记伯夷传】暴戾恣睢。【注】睢,仰目怒貌。又【礼书】暴慢恣睢。【注】恣睢,犹毁訾也。【後汉崔駰传】羿浞狂以恣睢。【注】自用之貌。又【韵会小补】睢音虽。 又【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正韵】翾圭切,□音□。又【广韵】香季切【集韵】【韵会】【正韵】香萃切,□倠去声。义□同。 又【集韵】翾畦切,音近醯。睢睢,元气貌。 又【广韵】息遗切【集韵】【韵会】【正韵】宣佳切,□音绥。水名。在梁郡,受汴入泗。或作濉。【左传成十五年】出舍于睢上。 又睢阳、睢陵,□县名。又睢州,今属归德府。 又姓。赵大夫食采于睢邑,因以为氏。明有睢稼,洪武初请立卧□。 又【字汇补】曰唯切,音伟。星名。【史记天官书】岁星与翼轸,晨出曰天睢。 【集韵】或作眭。 【说文】从目隹声。与隹部从且不同。
督 【午集中】【目字部】 督 【唐韵】冬毒切【集韵】【韵会】【正韵】都毒切,□音笃。【说文】察也。【广韵】率也,劝也。【增韵】催趋也。【正韵】董也。又敕戒也。【前汉车千秋传】宜有以敎督。【唐昼裴度传】请身督战。 又【说文】目痛也。 又【尔雅释诂】正也。【左传僖十二年】谓督不忘。【疏】谓管仲功德正而不忘也。 又【增韵】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注】督,责也。 又考也。【韩非子扬权篇】督参鞠之。【注】考验尽之也。 又中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注】督旁之修。【疏】中央为督,所以督率两旁。【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注】督,中也。谓中两闲而立,俗所谓骑缝也。【六书故】人身督脉当身之中,贯彻上下,故衣缝当背之中,达上下者,亦谓之督。别作裻。 又【奇经考】督者,都也,督脉为阳脉之都纲。 又家督,长子也。【史记越世家】朱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 又大将曰督。【後汉郭躬传】军征校尉,一统於督。 又督邮,督护,都督,皆官名。 又地名。【左传成十六年】我师次于督扬。【注】卽祝柯县,今属济南郡。又【史记燕世家】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注】督亢,燕地。徐广曰:涿有督亢亭。 又姓。望出巴郡,晋有督戎。 又通作笃毒竺。【书微子之命】曰笃不忘。【孔传】笃,厚也。本又作竺。左传谓:督不忘。林注谓:督厚不可忘也。【前汉张骞传】身毒在大夏东南。【李奇曰】一名天笃。【师古曰】今之天竺,盖身毒,声转为天笃,笃省文作竺,又转为竹音。【後汉杜笃论都赋】摧天督。【注】卽天竺国。按此是督与笃竺毒古□通。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注】督旁之修。〕 谨照原文改修。〔左传谓笃不忘。〕 谨照僖十二年原文笃改督。
睤 【午集中】【目字部】 睤 【广韵】匹诣切【集韵】【韵会】匹计切,□音媲。【玉篇】左睤右睨。【集韵】睤睨,邪视也。 又通作。【史记信陵君传】睨,故久立。 又通作辟。【前汉息夫躬传】辟倪两宫闲。 又通作。【晋书列传】睨汉廷。 又【宋史仪卫志】睤睨,如华盖而小。【唐书仪卫志】作俾倪。 又【释名】城上垣曰睤睨。言於其孔中睤睨非常也。一作□堄。与陴,壀□通。 又【集韵】普米切,媲上声。义同。 下从丌。俗作睤,非。考证:〔【释名】城上垣曰睤睨。言其於孔中睤睨非常也。〕 谨照原文其於改於其。
睥 【午集中】【目字部】 睥 【字汇】同睤。
睦 【午集中】【目字部】 睦 〔古文〕□【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目顺也。一曰敬和也。【博雅】信也。【广韵】亲也。【书尧典】九族旣睦。【礼礼运】讲信修睦。 又州名。唐置睦州。 又姓。【正字通】北齐散骑常侍睦豫。 又与穆通。【史记司马相如传】旼旼睦睦。【前汉书】作穆穆。 又叶莫笔切,音密。【易林】种一得十,曰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六书故】睦,目谐也。凡人喜愠,必形于面目,故和为睦,乖为睽。别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甾尤切,音邹。取鱼器。 又侧救切,音皱。义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方问切,音奋。【广雅】尽也。
睧 【午集中】【目字部】 睧 【集韵】呼昆切,音昏。目暗也。【淮南子原道训】漠睧於势利。【注】漠睧,犹钝睧不知足也。【集韵】亦省作昏。
睨 【午集中】【目字部】 睨 【唐韵】【集韵】【韵会】□研计切。音诣。【说文】袤视也。【左传哀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史记蔺相如传】持璧睨柱。【屈原离骚】忽临睨夫旧乡。 又禽鸟斜视亦曰睨。【埤雅】禽经曰:鸡以嗔睨。【王楙补禽经】鸭以怒睨。 又日斜亦曰睨。【庄子天下篇】日方中方睨。【衍义】日斜如人睨目。 又人名,睨夫。见【宋史宗室表】。 又与倪堄通。睤睨,详睤字注。 又【集韵】吾礼切,诣上声。义同。
睩 【午集中】【目字部】 睩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卢谷切,音鹿。【说文】目睐谨也。【广韵】视貌。【宋玉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王逸九思】哀世兮睩睩。 又【集韵】龙玉切,音录。谨视貌。
痈 【午集中】【疒字部】 痈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邕。【说文】肿也。【广韵】痈疖。【释名】痈,壅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正字通】恶疮也。有疵痈,赤施,兔啮,走缓四淫。厉痈,脱痈诸名。皆气血稽留,荣卫不通之所致也。【後汉律历志】惊蛰晷长八尺二寸,未当至而至,多病痈疽胫肿。 又地名。与雍州之雍通。【後汉献帝纪】分凉州河西四郡为痈州。【注】谓金城,酒泉,墩煌,张掖。 又邕上声。【战国策】夫疠虽痈肿胞疾。【释文】痈,委勇反。 【集韵】亦作臃。又书作□。【韵会】或作□。
瘫 【午集中】【疒字部】 瘫 【字汇】他丹切,音滩。风瘫。【正字通】筋脉拘急,淋痹不仁也。
癫 【午集中】【疒字部】 癫 【广韵】都年切【集韵】【韵会】多年切,□音顚。与瘨同。 又【集韵】狂也。【正字通】喜笑不常,顚倒错乱也。【黄帝素问注】多喜为顚,多怒为狂。喜为心志,故心热则喜而为顚。怒为肝志,火制金,不能平木,故肝实则怒而为狂也。
癴 【午集中】【疒字部】 癴 【字汇】吕员切,音挛。癴病。俗□字。
癵 【午集中】【疒字部】 癵 【集韵】同□。
癶 【午集中】【癶字部】 癶 【唐韵】【集韵】□北末切,音钵。【说文】足刺癶也。【六书本义】两足张,有所拨除也。【元包经】□北癶癶。传曰:两人相背也。【注】北,背也。【又】渐辵之癶。传曰:足有所行也。【注】辵,足也。癶,行也。 【字汇】从二止相背。有分癶之象。别作拨蹳,非。
癸 【午集中】【癶字部】 癸 〔古文〕□【唐韵】居诔切【集韵】【韵会】颈诔切【正韵】古委切,□规上声。十干之末。【说文】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正韵】癸者,归也。於时为冬,方在北,五行属水,五运属火。【史记律书】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也。【前汉律历志】□揆于癸。 又岁月日名。【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月在癸曰极。【礼月令】孟冬之月,其日壬癸。【注】日之行,东北从黑道,闭藏万物,月为之佐,时万物怀任于下,揆然萌芽,又因以为日名焉。 又呼庚癸,军中隐语也。【左传哀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对曰: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注】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疏】军中不得出粮与人,故作隐语为私期也。 又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黄帝素问】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方书】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後天得之以有生,故曰天癸。 又姓。【姓苑】出齐癸公,後宋癸仲知严州军。 【说文】本作癸,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六书正讹】交错二木,度地以取平也。义同准。篆从二木,象形。因声借为壬癸字。隶别作癸揆楑,□通。
癹 【午集中】【癶字部】 癹 【唐韵】【集韵】□普活切,音泼。【说文】以足蹋夷艹也。【左传隐六年】癹夷蕴崇之。今本作芟。【韵会】芟,亦作癹。【集韵】或作蹳拨。 又【广韵】【集韵】□蒲拨切,音跋。除艹也。【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崔错癹骫。【师古注】崔错,交杂也。癹骫,蟠戾也。【集韵】或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或作□。【广雅】□□,飞也。详字注。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张六切,音竹。与筑同。 【字汇补】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补各切。□奕,局戏也,谓行棋也。亦作博。 又【集韵】伯各切,音博。蚕具。 又白各切,音薄。义同。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渠尤切,音求。匹也。字也。
登 【午集中】【癶字部】 登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腾切,等平声。【尔雅释诂】升也。【玉篇】上也。进也。【易明夷】初登于天。【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左传僖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下拜登受。【礼月令】农乃登麦。【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前汉食货志】进业曰登。【注】进上百工之业也。 又【尔雅释诂】成也。【增韵】熟也。【书泰誓】以登乃辟。【诗大雅】诞先登于岸。【周礼地官小司徒】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注】登,成也。成犹定也。【孟子】五谷不登。【注】登,成熟也。 又尊之曰登。【礼月令】登龟。【注】龟言登者,尊之也。 又【博雅】登登,众也。又筑墙用力相应声。【诗大雅】筑之登登。 又登闻鼓院。【宋史职官志】隶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又榻登。【释名】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说文】作毾。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岁星之精流,为及登。 又凤皇朝鸣曰登晨。见【轩辕黄帝记】。 又州名。古莱子国,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又姓。出南阳,蜀有关中流人,始平登定。 又【集韵】丁邓切,等去声。履也。或作蹬。 又【字汇补】东职切,等入声。【公羊传隐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注】登读言得。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又叶都笼切,音东。【前汉宣元叙传】元之二王,孙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又叶都郎切,音当。【易林】南山高冈,回隤难登。道里辽远,行者无粮。 【说文】上车也。从癶豆,象登车形。【集韵】或作僜。【字汇】登与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别。
皊 【午集中】【白字部】 皊 【集韵】同□。
发 【午集中】【癶字部】 发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 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 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 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屦也。 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 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 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愼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 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 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 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 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 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 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 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 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 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 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闲谓之发,宋赵□魏之闲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 又【後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 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 又淸发,水名。见【左传】。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眞郡。发干县,属东郡。 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 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著网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鲅。 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置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 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 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白 【午集中】【白字部】 白 〔古文〕□□【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正韵】薄陌切,□音帛。【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 又【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 又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又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又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 又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又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 又白著。【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著。【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饮者之著也。 又【礼玉藻】君衣狐白裘。【□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 又【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 又【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 又【前汉□法志】罪人为白粲。【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也。 又【古今注】白笔,古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 又【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见施垩帚而作。 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 又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 又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又酒名。【礼内则】酒淸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 又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顚。【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 又猛兽名。【汲冢周书】义渠以兹白。【注】兹白,一名驳,能食虎豹。 又虫名。【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 又草名。【前汉西域传】邺善国多白草。 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 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又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闲,已经九白。 又山名。【後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 又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又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 又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 又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 又姓。黄帝後。【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後。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 又【谥法】外内贞复曰白。 又【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禀白。同辈述事□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後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又【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 又【集韵】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又博陌切。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有白鸾氏。【注】卽伯字。 又叶旁各切,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又叶房密切,音弼。【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偷负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古文自。疾二切。考证:〔【礼明堂位】殷之太白。〕 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
百 【午集中】【白字部】 百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陌切,音伯。【说文】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百,白也。十百为一贯。贯,章也。【徐曰】章,以诗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数。会意字。【前汉律历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 又众多也。【易系辞】百官以治。【书尧典】平章百姓。【後汉明帝纪】百蛮贡职。 又百里,剑名。百錬,刀名。见【古今注】。 又百鹩。鸟名。见【大戴礼】。 又百足,虫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马蚿。 又百合,草名。【谭子化书】山蚯化为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县,唐百文县。 又国名。【北史百济传】百济国,马韩之属,在辽东之东。 又姓。百丰,列子弟子。又复姓。【风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韵会】【正韵】□莫白切,音陌。励也。【左传僖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注】言每跳皆勉力为之。 又唐谓行杖人曰五百。【後汉曹节传注】五百字,本为伍佰。伍,当也。佰,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续志】五百赤帻绛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前汉季布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易林】营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历年八百。 又叶毕吉切,音必。【欧阳修潭园诗】一华聊一醉,尽醉犹须百。而我病不,对花空叹息。
皀 【午集中】【白字部】 皀 【唐韵】皮及切,音近弼。【说文】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说,皀,一粒也。 又【集韵】北及切,音鵖。又【广韵】居立切【集韵】讫立切,□音急。又【广韵】彼侧切【集韵】笔力切,□音逼。义□同。 又【广韵】许良切。【集韵】虚良切,□音香。谷香也。 【正字通】本作。卽古香字。【字汇补】别作□,非。
皃 【午集中】【白字部】 皃 【唐韵】莫敎切【集韵】睂敎切,□茅去声。【说文】颂仪也。从人,白,象人面形。【徐曰】颂,古容字。 又【唐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容也。【广韵】人类状。 【集韵】籀作貌。或作。貌
〔古文〕□【广韵】莫敎切【集韵】【韵会】【正韵】眉敎切,□音□。【说文】皃,颂仪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书洪范】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仪,举身之大名也。 又【礼郊特牲】委貌,周道也。【注】或谓委貌为□冠。【後汉舆服志】委貌以皂绢为之。又【史记游侠传赞】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旣乎。【注】荣名饰表称誉无极也。 又姓。【正字通】《战国策》:齐有貌辨。 又【五音集韵】莫角切,音瞀。【正韵】描画人物类其状曰貌。【唐书后妃传】命工貌妃於别殿。 又与邈同。远也。【韩愈月蚀诗】完完上天东。【考异】完完,诸本作貌貌。 【集韵】或作。
的 【午集中】【白字部】 的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丁历切,丁入声。【说文】明也。【徐曰】光的然也。【博雅】白也。【玉篇】远也,明见也。【中庸】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注】表见也。【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皓齿粲烂,宜笑的皪。【注】鲜明貌。【□书徐陵传】的的宵烽。 又【增韵】实也。【魏志崔林传】各国遗子来朝,林恐或非眞的。【南齐书礼志】泛之为言,无的之辞。【宋史欧阳修传】的的有表证。 又【正韵】端的也。又指的要处也。 又【玉篇】射质也。【正韵】射侯之中。【前汉鼂错传】矢道同的。【注】射之准臬也。【荀子劝学篇】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注】质,射侯也。的,正鹄也。 又平的,县名。【前汉地理志】属靑州。 又妇人面饰曰的。【王粲神女赋】施华的兮结羽仪。【仙经】鲍姑以艾灼龙女额,後人效之,谓之龙的。【集韵】作。 又莲子曰的。【尔雅释草】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注】的,莲中子也。【集韵】通作菂。 又马名。【易说卦】其於马也为的颡。【注】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尔雅释畜】作馰。 又【集韵】胡了切,音皛。亦莲子也。 又叶丁药切,当入声。【诗小雅】发彼有的,以祈尔爵。【传】发,发矢。的,质也。 又叶之若切,音灼。【潘岳芙蓉赋】丹辉拂红,飞须□的。斐披赩赫,散焕熠爚。 又杨愼曰:的,音灼。妇人以点饰额也。【史记五宗世家程姬注】的,以丹注面,妇人有月事,妨于进御,难于自言,故点的以见。○按《释名》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谓有月事者注面,灼然为识,是的、勺同为一字。 【说文】本作的。【类篇】或作□。 【音学五书】的字在入声,则当入药,音都略切。转去声,则当入啸,音都料切。後人误音为滴,转上声为底。宋人书中凡语助皆作底,□无的字。又今人小的字,亦当作小底。如宋史内班小底,辽史承应小底之类是也。
皅 【午集中】【白字部】 皅 【集韵】披巴切,怕平声。艹华之白也。【说文】本作葩。 又【集韵】步化切,音杷。色不眞也。【广韵】作□。
皆 【午集中】【白字部】 皆 【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音街。【说文】俱词也。【小尔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郑康成读皆如懈,非。 又【字汇补】居之切,音箕。【前汉孟喜传】箕子者,万物方荄兹也。【师古注】荄,音皆。古皆荄与箕音同。 又叶举里切,音几。【诗周颂】以治百礼,降福孔皆。【传】皆,遍也。与偕通。【荀勖东西厢歌】降福孔偕。 【说文】白字两见,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载自部中,则应从白。【集韵】或作皆,非。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正韵】□郞达切,音辣。粗饭曰□。与粝同。 又【集韵】落盖切,音赖。粗米也。
□ 【备考】【未集】【耳字部】 □ 【龙龛】同听。
□ 【未集中】【耳字部】 □ 【说文】聒本字。
皇 【午集中】【白字部】 皇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说文】大也。【风俗通】天也。【尔雅释天疏】尊而君之,则称皇天。【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又【汤诰】惟皇上帝。【传】皇,大。上帝,天也。 又三皇,伏牺,神农,黄帝是也。【尚书序疏】称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风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又有天下者之通称。【尔雅释诂】君也。【白虎通】号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书吕□】皇帝淸问下民。【诗大雅】皇王维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称皇帝。【蔡邕独断】皇帝,至尊之称也。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秦幷以为号,汉因之不改。【前汉高帝纪】汉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为太上皇。【注】太上,极尊之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冶国,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称皇,诸王以下不称皇,皇族各戚属宗人府掌之。 又【礼曲礼】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注】更设称号,尊神异于人也。 又【宋史眞宗纪】祥符五年,亲祀玉皇於朝元殿。【注】玉皇,天帝圣号。又【鸿苞博搜】佛一称觉皇。 又【博雅】美也。【诗大雅】思皇多士。 又【尔雅释言】皇正也。【诗豳风】四国是皇。 又庄盛也。【仪礼聘礼】宾入门皇。 又美盛貌。【诗大雅】穆穆皇皇。 又犹煌煌也。【诗小雅】皇皇者华。【尔雅释言】皇,华也。【疏】草木之华一名皇。 又犹荧荧也。【扬子太□经】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又犹栖栖也。【礼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又於皇,叹美辞。【诗周颂】於皇来牟。【注】於,音乌。 又聿皇,疾貌。【前汉扬雄校猎赋】武骑聿皇。 又遹皇,往来貌。【张衡思□赋】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 又冠名。上画羽饰也。【礼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又屏风名。王坐所置也。【周礼天官】掌次设皇邸。 又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礼地官】舞师掌敎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注】皇或为。 又凤皇,灵鸟也。【书益稷】凤皇来仪。【传】雄曰凤,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韵】亦作。 又【尔雅释鸟疏】皇,一名黄鸟。俗呼为黄离留。 又【尔雅释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麦子,如雕胡米,生废田中。 又【埤雅】骊马黄白曰皇。【诗豳风】皇驳其马。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岁星,十月出,名天皇。又国皇星,大而赤。 又余皇,舟名。【左传昭十七年】楚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俗作艅艎。 又矞皇,神名。【前汉司马相如传】前长离而後矞皇。【史记】作潏湟。 又冢前阙曰皇。【左传庄十九年】葬于絰皇。 又寝门阙曰皇。【左传宣十三年】屦及于窒皇。 又室无四壁曰皇。【前汉胡建传】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又名。【诗大雅】夹其皇。 又山水名。【山海经】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又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 又姓。【左传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孙以皇为氏。又皇甫,复姓。 又【谥法】靖民则法曰皇。 又与遑偟徨□通。【左传昭三十二年】不皇启处。【诗小雅】作遑。【尔雅释训】作偟,暇也。【前汉扬雄甘泉赋】溶方皇于西淸。【注】犹仿偟也。一作彷徨。 又【正韵】戸广切,黄上声。【礼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陆德明读。 又【正韵】于放切,黄去声。义同。徐邈读。 又【集韵】羽两切,音往。皇皇,祭祀之仪。【礼少仪注】皇,读如归往之往。【疏】谓心所系往,孝子祭祀,威仪严正,必有继属,故齐齐皇皇也。【诗鲁颂】烝烝皇皇。【笺】皇皇,当作暀暀。犹往往也。 【说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从也。故为始也。今省作白。考证:〔【尔雅释天疏】尊而君子,则称皇天。〕 谨照原文君子改君之。〔【尔雅释言】匡正也。〕 谨照原文文义匡改为皇。〔【前汉天文志】太岁,十月出,名天皇。〕 谨照原文太岁改岁星。
皈 【午集中】【白字部】 皈 【字汇补】与归同。【魏书释老志】佛道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归。【梵书】作皈依。【李颀禅房闻梵诗】顿令心地欲皈依。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有公皈。
皋 【午集中】【白字部】 皋 “【唐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正韵】姑劳切,□音高。【说文】从本从白。礼祝曰皋,登歌曰奏,故皋奏皆从本。本,进趣也。【周礼春官乐师】诏来□皋舞。【注】皋,告之也,告国子当舞者舞也。 又长声也。【礼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注】皋者,引声之言也。 又缓也。【左传哀二十一年】齐人歌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疏】缓声而长引之,是皋为缓也。 又【玉篇】泽也。【韵府】岸也。【诗小雅】鹤鸣于九皋。【传】九折之泽。【左传襄二十五年】牧隰皋。【疏】皋为泽之坎,是水岸也。【前汉贾山传】江皋河濒。【注】皋,水边淤地也。 又【集韵】局也。【张衡西京赋】实惟地之奥区神皋。【注】谓神明之界局也。 又【广韵】高也。【礼明堂位】天子皋门。【注】皋之言高也。 又【释名】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鞱诸下也。 又【尔雅释训】皋皋,刺素食也。【疏】皋皋,不治之貌。【诗大雅】皋皋訿訿。【传】皋皋,顽不知道也。 又月名。【尔雅释天】五月为皋。 又神名。【史记武帝纪】纪皋山用牛。【封禅书】一作泽山。 又禽名。【汲冢周书】文翰者若皋鸡。【注】皋鸡似凫,冀州谓之泽特。又乾皋,鹦别名。【埤雅】乾皋断舌,则坐歌。孔雀拍尾,则立舞。又寒皋,鸜鹆别名。【本草纲目】皋,告也。天寒欲雪,群飞如告。故名寒皋。 又皋比,虎皮也。【左传庄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 又皋兰,山名。【前汉武帝纪】西至皋兰。 又水名。【山海经】皋水出章山。 又皋舟,吴地。【左传襄十四年】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 又姓。皋陶之後。【左传】越大夫皋如。又复姓。东山皋落氏,赤狄别种。 又同鼛。【周礼冬官考工记】人为皋鼓。【注】大鼓也。【又】为皋陶。【注】鼓木也。 又一作睾。【荀子大略篇】望其圹皋如也。【注】高貌。【庄子危言篇】【列子天瑞篇】俱作睾如。又【後汉马融传】皋牢陵山。【注】皋牢,犹牢笼也。【荀子王霸篇】作睾牢。 又或作滜。【史记历书】百艹奋兴,秭鴂先滜。【注】子规先出,野泽而鸣也。 又与羔通。【礼檀弓】高子皋。【注】孔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