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第11部分

唐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音鲁。虏掠也。【汉书晋灼注】生得曰虏,斩首曰获。 又地名。【水经注】淄水又东径临淄县故城,其外郭卽晋献公所徙临淄城也,世谓之虏城。 【六书正讹】生得者,则以索贯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虐 【申集中】【虍字部】 虐 〔古文〕□□【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疟。【增韵】苛也。【书汤诰】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 又灾也。【书盘庚】殷降大虐。【传】我殷家于天降大灾。 又【说文】残也。【左传襄十八年】陵虐神主。【注】数伐鲁,残民人。 又【韵补】宜照切,叶去声。【毛诗】匪用为敎,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又宜戟切,音逆。【史记叙传】子羽暴虐,汉行功德。 【类篇】本作□,亦作、□。

虑 【申集中】【虍字部】 虑 【玉篇】房七切。愁貌。【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良据切,音鑢。【说文】谋思也。从思,虍声。思有所图曰虑,虑,犹缕也。【增韵】忧也,疑也。【书太甲】弗虑胡获。【注】欲其谨思之也。【大学】安而后能虑。【朱注】谓处事精详。 又度也。【扬子太□经】立督虑也。【注】督,正也。虑,度也。运以正度也。 又总计曰亡虑。【前汉书注】举凡之辞,言不待计虑而知其大凡也。 又军前所持幡曰虑无。【左传宣十二年】前茅虑无。【注】虑有无也。【正义】明为思虑其所无之事,使知而为之备也。 又【释名】虑,旅也,旅,众也。【易系辞】一致而百虑。【注】虑及众物,以一定之也。 又姓。【左传】南蒯臣虑癸。 又【广韵】力居切【集韵】【韵会】【正韵】凌如切,□音闾。【正韵】思虑也。【淮南子原道训】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 又木名。【尔雅释木】诸虑,山櫐也。 又地名。隆虑,在河内。无虑,在辽东。取虑,在临淮。且虑,在辽西。昌虑,在海东。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又【古今字考】两举切,音吕。【箕山歌】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闲,何所却虑。 又【正字通】卢谷切,音录。【唐书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狱详□,凡系囚,五日一虑。【前汉隽不疑传】每行县,录囚徒还。【师古注】录囚,今云虑囚,本录声之去者耳。近俗不晓其意,讹为思虑之虑,失其源矣。◎按师古此言近於识字,而实未通韵。惟未通韵,亦未为识字之源也。盖每字原具四声,如虑字从平声起韵,闾吕虑录,则闾字为虑字之平,吕字为虑字之上,录字为虑字之入也。虑本训谋思,然兼有详审之义,故汉书录囚亦卽虑囚也。虑字原具入声,有录音,岂必专属去声,为得字之源乎。 又叶郞古切,音鲁。【楚辞九章】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芳椒以自处。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〇按本从思,《说文》玉篇都入思部。字汇倂入心部,取其便考。考证:〔【大学】安而后能虑。【朱注】处事精详也。〕 谨照原文改为谓处事精详。

【酉集下】【邑字部】 【集韵】同郧。【左传宣四年】若敖娶於。【注】本作郧。

虒 【申集中】【虍字部】 虒 【唐韵】息移切【集韵】相支切,□音斯。【说文】委虒,虎之有角者。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蜀郡绵虒。 又上虒,亭名。【水经注】断梁城卽上虒亭也。 又下虒,台名。【刘歆遂初赋】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之作台。 又虒祁,宫名。【左传昭八年】晋平公筑虒祁之宫。 又【类篇】田黎切,音题。虒奚,县名。 又丈尔切,音豸。【司马相如上林赋】偨池茈虒。【注】茈虒,不齐也。 【直音】作虒虒。虒字中的虎从人作,虒字从从□作。

虓 【申集中】【虍字部】 虓 【唐韵】许交切【集韵】【韵会】【正韵】虚交切,□音哮。【说文】虎鸣也。【诗大雅】进厥虎臣,阚如虓虎。【传】虎之自怒虓然。【晋书王戎传】戎年六七岁,宣武场观戏,猛兽大槛中虓怒震地。 又【类篇】一曰师子也。 又【韵会】亦作唬。【韩愈征蜀聮句】下书遏雄唬。 或作猇。

虔 【申集中】【虍字部】 虔 【唐韵】【集韵】【韵会】□渠焉切,音乾。【说文】虎行貌。 又【尔雅释诂】虔,固也。【书吕□】夺攘矫虔。【疏】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若已自有也。 又敬也。【鲁语】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 又椹也。【诗商颂】方斫是虔。 又【博雅】惠也,少也。 又杀也。【左传成十三年】虔刘我边陲。 又【玉篇】强取也。 又端正貌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风俗通》云:□留虔氏,黄帝之後。 又州名。【韵会】汉豫章郡雩都贑县,唐置虔州。 又叶眞韵,音勤。【高彪诗】文武将坠,乃俾俊臣。整我皇纲,董此不虔。

处 【申集中】【虍字部】 “【唐韵】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音杵。【玉篇】居也。【诗王风】莫或遑处。 又止也。【诗召南】其後也处。 【广韵】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诗大雅】于时处处。 又归也。【左传襄四年】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 又分别也。【晋书杜预传】处分旣定,乃启请伐吴之期。 又制也。【晋书食货志】人闲巧伪滋多,虽处以严□,而不能禁也。 又姓。【前汉艺文志】《处子》九篇。【师古注】《史记》云:赵有处子。【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北海太守处兴。 又州名。【一统志】晋属永嘉郡,隋置处州。 又【广韵】读去声,昌据切。所也。【诗邶风】爰居爰处,爰丧其马。【鲁语】五□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 又【集韵】居御切。通据。人名,齐有梁丘处。 又通杵。【公羊传僖十二年】□侯处臼卒。【注】《左传》作杵臼。 【说文】作处。 【广韵】俗作。

考证:〔【诗王风】其後也处。〕 谨照原书王风改召南。”

【酉集中】【走字部】 【集韵】敕伦切,音杶。【类篇】走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奴店切,音念。竹索。同□。 又【类篇】诺叶切。与□义同。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一监切【集韵】於监切,□音恹。憸。多意气貌。 又【集韵】衣廉切,音淹。爱也。 又【集韵】衣检切,音奄。义同。或作□。 又【广韵】於剑切【集韵】於瞻切,□音俺。甘心也。

呼 【申集中】【虍字部】 呼 【唐韵】荒乌切【韵会】荒胡切,□音呼。【玉篇】哮呼也。 又叹辞也。【前汉武帝纪】呜呼,何施而臻此欤。【师古注】呼读曰呼。 又水名。【山海经】木马之水,东北流注于呼沱。 又【类篇】後五切,音戸。人名。【庄子山木篇】孔子问子桑呼。 又【广韵】况于切,音吁。虎吼也。 又【集韵】乎,古作呼。【前汉□法志】引《论语》摄乎大国之闲作呼。【汲黯传】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呼。【宣帝纪】《书》不云呼:凤皇来仪,庶尹允谐。 又【集韵】经切,音馨。【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呼池呕夷。【注】呼,香□切。池,徒多切。 【说文】作□。

虘 【申集中】【虍字部】 虘 【集韵】才何切,音醝。【玉篇】同。

虙 【申集中】【虍字部】 虙 【唐韵】【集韵】【韵会】□房六切,音服。【说文】虎貌。 又【广韵】古与伏通。【正韵】虙牺氏,以能驯虙牺牲也。 又与宓通。【颜氏家训】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卽虙牺之後。俗字亦为宓,今兖州永昌郡,旧单父地是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云济南伏生卽子贱之後,乃知虙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前汉司马相如传】靑琴虙□之徒。【师古注】虙与伏字同,字本作虙也。

虚 【申集中】【虍字部】 虚 〔古文〕□【唐韵】朽居切【集韵】【正韵】休居切,□音嘘。空虚也。 又【易系辞传】周流六虚。【注】六虚,六位也。【疏】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故称虚也。 又【大戴礼】虚土之人大。【注】虚,纵也。 又孤虚。【史记龟策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 又星名。【书尧典】宵中星虚。 又姓。【通志氏族略】虚氏。见《姓苑》。 又虚无,山名。【颜氏家训】柏人城东有一孤山,或呼为虚无山。 又【广韵】去鱼切,音祛。【说文】大丘也。【集韵】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会宋公于虚。【注】宋地。 又水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虚水。 又次也。【晋语】实沉之虚,晋人是居。 又【韵补】喜语切,音许。《毛诗》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又叶虚王切。【道藏歌】提携高上宾,反吾素灵房。道场灵沫内,高歌登大虚。【干禄字书】通作虚。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集韵】□他□切,音透。索彄也。【类篇】自投也。

【酉集下】【车字部】 【集韵】丘盖切,音慨。车声。 又丘葛切,音磕。輷,车声。 或从曷。【正字通】俗辖字。

【午集下】【石字部】 【集韵】矧视切,音矢。石堕声。

玊 【午集上】【玉字部】 玊 【正韵】玉玊二字不同。点在下画之旁者,宝玉字也。点在中画之旁者,须玊,许救,息六三切。玊工也。朽玊也。又国名。又人姓。俗书玊玉不辨。【正字通】礼六工,土金木石艹兽皆名工。琢玉者谓之玊工,犹剡木者谓之木工。因物殊名,不必别制玊字为琢玊者之称,读玊为粟齅二音也。今玉工通作玉,不作玊,益见玊为赘文。虽载《正韵》,後世不信从也。

虚 【申集中】【虍字部】 虚 〔古文〕□【唐韵】朽居切【集韵】【正韵】休居切,□音嘘。空虚也。 又【易系辞传】周流六虚。【注】六虚,六位也。【疏】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故称虚也。 又【大戴礼】虚土之人大。【注】虚,纵也。 又孤虚。【史记龟策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 又星名。【书尧典】宵中星虚。 又姓。【通志氏族略】虚氏。见《姓苑》。 又虚无,山名。【颜氏家训】柏人城东有一孤山,或呼为虚无山。 又【广韵】去鱼切,音祛。【说文】大丘也。【集韵】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会宋公于虚。【注】宋地。 又水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虚水。 又次也。【晋语】实沉之虚,晋人是居。 又【韵补】喜语切,音许。《毛诗》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又叶虚王切。【道藏歌】提携高上宾,反吾素灵房。道场灵沫内,高歌登大虚。【干禄字书】通作虚。

蚸 【申集中】【虫字部】 蚸 【玉篇】力的切。【尔雅释虫】蟿螽,螇蚸。【注】蚸,音历。今俗呼似蜙而细长,飞翅作声者为螇蚸。 又【集韵】昌石切,音斥。【类篇】细积切,音昔。义□同。 【唐韵】作蝷。

虏 【申集中】【虍字部】 虏 【唐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音鲁。虏掠也。【汉书晋灼注】生得曰虏,斩首曰获。 又地名。【水经注】淄水又东径临淄县故城,其外郭卽晋献公所徙临淄城也,世谓之虏城。 【六书正讹】生得者,则以索贯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虞 【申集中】【虍字部】 虞 〔古文〕□吴【唐韵】遇俱切【集韵】【韵会】元俱切,□音愚。【说文】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诗周南】吁嗟乎驺虞。 又度也。【书大禹谟】儆戒无虞。【左传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又安也。【仪礼士虞礼注】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宫以安之。 又误也。【诗鲁颂】无贰无虞,上帝临女。【疏】言天下归周,无有贰心,无有疑误。 又备也。【晋语】卫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乐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赵岐注】霸者行善民,恩泽暴见易知,故民驩虞乐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择也。 又【玉篇】有也,专也。 又【正韵】虑也,测也。 又官名。【易屯卦】卽鹿无虞。【注】谓虞官。【周礼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泽之材。【疏】掌山泽者谓之虞 又国名。【诗大雅】虞芮质厥成。【左传注】虞国,在河东大阳县。又县名。【晋书地理志】虞县属梁国。 又姓。【潜夫论】帝舜姓虞。【左传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戏。【注】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为诸侯,後以国为氏。 又虞渊,地名。【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 又【韵会】元具切,音遇。【扬雄长杨赋】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与同。【史记孝武帝纪】不虞不骜。索隐读话。 又通吾。吾丘寿王。【水经注】作虞丘寿王。【王应麟诗考】邹虞,或作驺吾。见《刘芳诗义疏》。 【直音】俗作虞。考证:〔【扬雄长杨赋】复三王之日。〕 谨照原文日改田。

号 【申集中】【虍字部】 号 【唐韵】【正韵】胡刀切【集韵】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小雅】载号载呶。【传】号呶,号呼讙呶也。 又哭也。【易同人】先号咷而後笑。【周语】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鸡鸣也。【晋书律历志】鸡始三号。 又【广韵】胡到切,音号。名号也。【公羊疏】春秋贵贱不嫌同号。【注】通同号称也。【白虎通】春秋传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为号也。【周礼春官大祝】掌辨六号。【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又【夏官大司马】家以号名。【注】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又【冢人】诏其号。【注】谓谥号。 又号令也。【易涣卦】涣汗其大号。 又号召也。【齐语】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土。 又叶胡沟切。【皮日休悼贾文】临汨罗之漾漾兮,想怀沙之幽忧。森樛罗以蓊鬰兮,时逬狖以相号。 【集韵】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号,□俗字。号字从□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金石韵府】俗字。

虠 【申集中】【虍字部】 虠 【玉篇】音姣。虎声。

虡 【申集中】【虍字部】 虡 〔古文〕□【唐韵】其吕切【韵会】臼许切,□音巨。【广韵】同□,飞□,天上神兽,鹿头龙身。《说文》云钟鼓之柎也。【玉篇】钟磐之□,以猛兽为饰也。【诗大雅】虡业维枞。【传】植者曰虡,横者曰栒。【前汉司马相如传】立万石之虡。【师古注】立一百二十万斤之虡,以悬钟也。 或作簴。【尔雅释器】木谓之簴,所以挂钟磬。 又作□。【後汉舆服志】□文画輈。 【说文】本作□。【玉篇】作□。【集韵】亦作鐻、□。

虢 【申集中】【虍字部】 虢 【唐韵】【正韵】古伯切【集韵】郭获切,□音□。【说文】虎所攫画明文也。 又国名。【广韵】周封虢仲于西虢,秦属三川郡,唐武德中为虢州。【左传隐元年】虢叔。【注】虢国,今荥阳县。应劭曰:今虢亭是也。又【昭七年】齐侯次于虢。【注】虢,燕境。 又姓。【左传】晋大夫虢射。【高诱战国策注】虢卽古郭氏。 【六书正讹】俗作□,非。□字原从虎作。

虣 【申集中】【虍字部】 虣 【唐韵】【集韵】□薄报切,音暴。【六书正讹】强侵也,虐也,猛也。【周礼地官胥师】司虣。【疏】司虣主在市虣乱。【地官司市】以□罚禁虣而去盗。【前汉五行志】作威虣害。【鲍昭芜城赋】伏虣藏虎。 【集韵】通作暴。

虤 【申集中】【虍字部】 虤 【唐韵】五闲切【集韵】牛闲切,□音訮。【说文】虎怒也。 又【集韵】胡犬切,音泫。义同。

虥 【申集中】【虍字部】 虥 【唐韵】【集韵】士限切【韵会】士版切,□音栈。【玉篇】猫也,字亦作虦。【尔雅释兽】虎窃毛谓之虦猫。【韩愈诗】下言人吏稀,唯足彪与虥。 又【广韵】昨闲切,音孱。士谏切,音輚。义□同。

虦 【申集中】【虍字部】 虦 【篇海类编】与虥同。

亏 【申集中】【虍字部】 亏 【唐韵】去为切【集韵】【韵会】驱为切,□音□。【说文】气损也。【徐曰】气阙,则其出舒迟,故字从亐。【广韵】缺也。【史记蔡泽传】月满则亏。【晋书律历志】月在外道,先交後会者,亏蚀西南角起。 又与羲通。【六书正讹】伏羲,古作虙亏。

【寅集下】【彡字部】 【集韵】仓案切,音璨。文彩盛貌。

虨 【申集中】【虍字部】 虨 【唐韵】方闲切,音斒。虎文也。俗作□。 又人名。【晋书江统传】统子虨官尚书仆射。 又普巾切,音砏。府巾切,音豳。义□同。 【类篇】或作□。

虩 【申集中】【虍字部】 虩 【唐韵】山责切,音摵。虎惊貌。 又【集韵】迄逆切,音謋。恐惧也。【说文】《易》履虎尾虩,虩,恐惧。 又【玉篇】蝇虎虫。

虪 【申集中】【虍字部】 虪 【唐韵】【集韵】□式竹切,音叔。【尔雅释兽】虪,黑虎。【左思吴都赋】暴虪。【张协七命】拉虪,挫解豸。 又【广韵】余六切,音育。义同。 【类篇】或省作□。

虬 【申集中】【虫字部】 虬 【唐韵】【集韵】渠幽切【正韵】渠尤切,□音觩。【说文】龙子有角者。【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司马相如大人赋】骖赤螭靑虬之□蟉蜿蜒。 又【广韵】居幽切,音樛。义同。 又【集韵】巨小切,音。【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腾蛇蟉虬而绕榱。 又【韵补】叶去九切,丘上声。《李尤平乐观赋》云:有仙驾雀,其形蚴虬。骑驴驰射,狐兔惊走。考证:〔【王逸鲁灵光殿赋】〕 谨照原文逸改延寿。

虰 【申集中】【虫字部】 虰 【唐韵】宅耕切【集韵】除耕切,□音橙。【广韵】同朾。【尔雅释虫】蠪朾蚁。 又当经切,音丁。【尔雅释虫】虰蛵负劳。见蛵字注。 又痴贞切,音称。【玉篇】同蛏。

虱 【申集中】【虫字部】 虱 【直音】与虱同。【篇海】作虱。又【释典】佉卢虱吒,隋言驴唇,仙人名也。虱字从从虫作。

【酉集下】【酉字部】 【正字通】俗酗字。

虴 【申集中】【虫字部】 虴 【唐韵】【集韵】□陟格切,音磔。虴蛨,虫名。蚣蝑也。 又侧伯切,音窄。蝉属。【说文】虴蜢,草上虫也。详蜢字注。【六书正讹】别作蚱,非。 又【集韵】与□、同。土虴。详字注。

蛇 【申集中】【虫字部】 蛇 【唐韵】俗蛇字。

虷 【申集中】【虫字部】 虷 【唐韵】胡安切【集韵】河干切,□音寒。【庄子秋水篇】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注】虷,井中赤虫也。 又【正韵】居寒切,音干。虫侵物。【类篇】犯也。【前汉鲍宣传】白虹虷日。

虹 【申集中】【虫字部】 虹 【唐韵】戸公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螮蝀也。【礼月令】季春,虹始见。孟冬,虹藏不见。【淮南子说山训】天二气则成虹。【後汉郞觊传】凡日旁气色白而纯者,名为虹。 又【字汇补】宛虹,龙也。 又草名。【拾遗记】背明国有虹草,花似朝虹之色。 又剑名。【魏文帝序】造百辟宝剑三,其一曰流彩虹。 又【集韵】【正韵】□胡江切,音降。与讧同。溃乱。一曰争讼相陷入之言也。【尔雅释言】虹,溃也。【诗大雅】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又【广韵】古巷切,音绛。【元稹送客游岭南诗】山头虹似巾。 又县名,在泗州。【後汉郡国志】沛国虹。 又【集韵】古送切,音贡。义同。 又胡贡切,音哄。虹洞,相连也。【枚乘七发】虹洞兮苍天。【马融广成颂】天地虹洞。 又【韵补】戸孔切,音汞。【郭璞鲸鱼赞】壮士挺剑,气激白虹。鲸鱼潜渊,出而色悚。 【玉篇】籀文作□。

【寅集下】【彡字部】 【玉篇】七曾切,噌平声。毛张也。 又【集韵】七孕切,音蹭。义同。

虺 【申集中】【虫字部】 虺 〔古文〕虫【唐韵】【正韵】许伟切【韵会】诩鬼切,□音卉。【广韵】蛇虺。【诗小雅】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尔雅释鱼】蝮虺。详蝮字注。 又王虺。【楚辞大招】王虺骞只。【注】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异记】水虺,五百年为蛟。 又姓。【潜夫论】虺氏,皆子姓也。【唐书则天本纪】削越王贞及琅琊郡王冲属籍,攺其姓为虺氏。 又人名。【书仲虺之诰疏】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又【博雅】虺虺,声也。【诗邶风】虺虺其雷。【传】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 又【正韵】呼回切,音灰。喧虺。诗虺虺其雷,亦读平声。 又【尔雅】虺隤,病也。【诗周南】我马虺隤。 又与螝通。【颜氏家训】《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齕,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後见《古今字谱》是虺字。○按螝当作虺。考证:〔【尔雅释虫】蝮虺。〕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苦远切,音卷。【说文】粉也。与同。 又【集韵】胡官切,音桓。粉饵。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韵】同。

虻 【申集中】【虫字部】 虻 【类篇】眉耕切,音盲。啮人飞虫。【集韵】同蝱。

虼 【补遗】【申集】【虫字部】 虼 【字汇补】音未详。虼鲁,国名。至江南,马行七月。见《裸虫录》。

虽 【戌集中】【隹字部】 虽 〔古文〕□【唐韵】息遗切【集韵】【韵会】宣隹切,□音绥。【说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又【玉篇】词两设也。【广韵】助语也。【集韵】不定也。况辞也。【尔雅释训】每有,虽也。【注】诗曰:每有良朋,辞之虽也。【礼少仪】虽请退可也。【疏】虽,假令也。当此时假令请退则可也。 又【玉篇】推也。 又与唯通。《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於天。注:唯当为虽。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杨僦注:唯,读为虽。考证:〔【注】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谨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诗曰。〔【吴语】吾虽之不能,去之不忍。〕 谨按原文作须不作虽。谨节去吴语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仪疏虽假令也下,照原文增当此时假令请退则可也二句。〔又兽名。【于逖闻奇录】傅宏业宰天台县,有人猎得一兽,形如豕,仰鼻,长尾有岐,谓之怪。宏业识之曰,其名虽,非怪也。雨则县于树,以尾塞其鼻。验之,果然。【注】虽,以醉反。〕 谨按仰鼻长尾乃尔雅所谓蜼非虽也。闻奇录误刻为虽不可从。今省此段谨改为又与唯通。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於天。注唯当为虽。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杨僦注唯读为虽。

虾 【申集中】【虫字部】 虾 【唐韵】胡加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音遐。【说文】虾蟆也。【史记龟策传】月为□而相佐,见食于虾蟆。【前汉武帝纪】元鼎五年秋,蛙虾蟆斗。【酉阳杂俎】虾蟆无肠。 又虾蟆护,鸟名。【酉阳杂俎】南山下有鸟,名虾蟆护,多在田中,头有冠,色苍足赤,形似鹭。 又车名。【南史殷琰传】前右军杜叔宝等□劝琰同逆,帝遣刘勔西讨之,作大虾蟆车,载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堑。 又虾蛤,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见蛤字注。 又【集韵】虚加切,音鰕。虫名。 又【篇海】与鰕通。【尔雅翼】虾多须,善游而好跃。今闽中五色虾,长尺余,具五色。梅虾,梅雨时有之。芦虾,靑色,相传芦苇所变。泥虾,稻花变成,多在泥田中。又虾姑,状如蜈蚣,一名管虾。【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其鼻如锯。【张衡南都赋】驳虾委蛇。考证:〔【张衡南都赋】蛟虾委蛇。〕 谨照原文蛟改驳。

蚂 【申集中】【虫字部】 蚂 【玉篇】莫下切,音马。虫名。【正字通】马蟥,俗作蚂。

蚄 【申集中】【虫字部】 蚄 【唐韵】府良切【集韵】【韵会】分房切,□音方。虸蚄,虫名,见虸字注。【韵会】通作方。【礼乐记】方以类聚。【注】方谓行虫有识性,故称方。 又【字汇补】《论衡》云:月毁于天,螺蚄臽缺。疑卽蚌也。

蚆 【申集中】【虫字部】 蚆 【唐韵】普巴切【集韵】披巴切,□音葩。贝也。【尔雅释鱼】蚆博而頯。【注】頯者,中央广,两头锐。 又【集韵】邦加切【广韵】伯加切,□音巴。义同。考证:〔【尔雅释鱼】蚆博而。【注】者,中央广。〕 谨照原文两字□改頯。

【卯集中】【戈字部】 【字汇补】余陇切,音勇。猛也。

蚇 【申集中】【虫字部】 蚇 【唐韵】【集韵】□昌石切,音尺。蚇蠖,虫名。详蠖字注。 《易》作尺。

蚈 【申集中】【虫字部】 蚈 【正字通】俗蚈字。【唐韵】苦坚切【集韵】轻烟切,□音牵。虫名,萤火也。【吕氏春秋】腐草化为萤蚈。 又【淮南子兵略训】故良将之卒,若蚈之足。【注】蚈,马蠸也。蚈字从幵作。

蚉 【申集中】【虫字部】 蚉 【直音】同蚊。

蚊 【申集中】【虫字部】 蚊 〔古文〕蚊【唐韵】【正韵】□无分切,音文。【说文】囓人飞虫也。【续博物志】地湿则生蚊。【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尔雅翼】蚊者,恶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肤,其声如雷。【庄子天运篇】蚊蝱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又【唐国史补】江东有蚊母鸟,亦谓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于丛苇闲,湖州尤甚。 又蚊子树,实类枇杷,熟则自裂,蚊尽而空壳矣。 【韵会】作蚊。【集韵】亦作□□。

蚋 【申集中】【虫字部】 蚋 【集韵】蜹字省文。详蜹字注。

蚌 【申集中】【虫字部】 蚌 【唐韵】【集韵】【正韵】□步项切,音棒。【说文】蜃属。【尔雅释鱼】蚌含浆。【本草】生江汉渠渎闲,壳堪为粉。【吕氏春秋】月望,则蚌蛤实。【左思吴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拾遗记】阴泉在寒山之北,有黑蚌飞翔来去。 又【正韵】蒲浪切,傍去声。义同。 又【唐韵古音】步孔切【郭璞山海经欧丝野赞】女子鲛人。体近蚕蚌。出珠匪甲,吐丝匪蛹。化出无方,物岂有种。 又【集韵】白猛切,音□。与蠯通。 又敷容切,音丰。与蜂通。 或作蜯、蛖。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子六切,音蹙。笡逆枪也。同□、□。【广雅】□谓之笡。 又【类篇】千绣切。义同。

蚍 【申集中】【虫字部】 蚍 【唐韵】房脂切【韵会】频脂切,□音毗。【玉篇】蚍蜉,大蚁。详蚁字注。 又【集韵】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尔雅释草】荍,蚍衃。或作芘。 又必至切,音畀。义同。 【说文】或作□。

蚎 【申集中】【虫字部】 蚎 【唐韵】【集韵】□王伐切,音越。蟚蚎,似蟹而小。与□同。互详蟚、□二字注。

蚑 【申集中】【虫字部】 蚑 【唐韵】巨支切【韵会】翘移切,□音祇。【说文】蚑蚑,虫行貌。【王褒洞箫赋】蚑行喘息。【注】凡生类之行皆曰蚑。【成公绥天地赋】蚑行蠕动,方聚类分。 又虫名。【古今注】长蚑,蠨蛸也,身小足长,故谓长蚑。 又【正韵】去冀切,音器。亦虫行貌。 又【类篇】渠羇切,音奇。义同。 【集韵】与跂通。

蚒 【申集中】【虫字部】 蚒 【集韵】徒冬切,音赨。与彤同。 又【正字通】俗赨字,从丹。

蚓 【申集中】【虫字部】 蚓 【唐韵】余忍切【集韵】【正韵】以忍切,□音引。【说文】螾或作蚓。【礼月令】蚯蚓出。【孟子】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後可者也。【本草】蚯蚓,一名曲蟺,一名土龙,入药用。白颈是其老者。《尔雅》谓之螼螾,巴人谓之朐。【续博物志】蚯蚓长吟地中,江东谓之歌女。【埤雅】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与阜螽交。 又寒蚓。详蜸字注。 又山蚓。【正字通】蛇名。大如蚓,有鳞,其尾如首。 【正韵】通作螾。【集韵】亦作□。

蚔 【申集中】【虫字部】 蚔 〔古文〕□【唐韵】巨支切【集韵】翘移切,□音只。【说文】也。与□同。 又【玉篇】土蝱也。 又【集韵】陈尼切,音墀。与蚳通。 又丈尔切,音豸。义同。 或作□,古作□。

蚕 【申集中】【虫字部】 蚕 【唐韵】【集韵】【正韵】□他典切,音腆。【尔雅释虫】螼蚓,蜸蚕。【注】卽蟺,江东呼寒蚓。【篇海】俗用为蚕字,非。【唐韵】昨含切【集韵】【韵会】【正韵】徂含切,□音□。丝虫也。【说文】任丝也。【诗豳风】蚕月条桑。【书禹贡】桑土旣蚕。【淮南子天文训】蚕珥丝而商弦绝。【博物志】蚕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产子。【尔雅翼】蚕之状,喙呥呥类马,色斑斑似虎。初拂谓之蚝,以毛扫之,蚕尚小,不欲见露气。桑叶著怀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气,则众恶除也。【酉阳杂俎】食而不飮者蚕。 又原蚕。【埤雅】再蚕谓之原蚕,一名魏蚕,今以晚叶养之。 又红蚕。蚕足於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蚕已老,则红,故谓之红蚕。 又野蚕。【後汉光武纪】野蚕成茧,被于山阜。 又华蚕。【述异记】园客种五色香草,啖华蚕,得茧一百二十枚,大如瓮。 又【本草】石蚕,一名沙虱,乃东涧水中细虫。 又雪蚕,生阴山及峨嵋山,北人谓之雪蛆。 又金蚕,屈如指环,食故绯帛锦,如蚕之食叶也。 又蚕室。【晋书礼志】皇后亲乘车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 又蚕神。【尔雅翼】今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成都记】蚕丛氏,蜀君也。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蜀郡蚕陵。【国名记】彭之遵县有蚕厓。 又蚕茧,草名。【本草】治肿胀。

蚖 【申集中】【虫字部】 蚖 【唐韵】【集韵】□愚袁切,音元。【说文】蝾蚖,蛇医,以注鸣者。互详蜙、蜴二字注。 又【韵会】吾官切,音刓。【广韵】毒蛇。本草,蚖与蝮同类,卽虺也。 亦作螈,俗讹作□。

【寅集下】【彡字部】 【唐韵】莫卜切,音穆。【说文】细文也。 又【集韵】亡幽切,谬平声。义同。

【酉集下】【车字部】 【集韵】蒲蒙切,音蓬。车声也。

蛪 【申集中】【虫字部】 蛪 【唐韵】苦结切【集韵】诘结切,□音挈。蛪蝇,虫。 又吉屑切,音结。【玉篇】蛪蚼,似蝉而小。 又【正韵】鱼列切,音臬。【类篇】与霓同。【史记天官书】其蛪者类阙旗。 【集韵】或作□。

蚗 【申集中】【虫字部】 蚗 【唐韵】【韵会】□古穴切,音玦。蛥蚗、蟪蛄,虫名。【博雅】蛥蚗,蜤也。 又【说文】於悦切。□蚗,蛁□也。 又【韵会】一曰龙属。 又与蛟通。【史记龟策传】蚗龙伏之。【索隐注】蚗当为蛟。

蛔 【申集中】【虫字部】 蛔 【集韵】于求切,音尤。蚩蛔,古诸侯号。通作尤。 又【广韵】戸恢切,音蛔。人腹中长虫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与□同。【字汇补】作〈鞁下米〉,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胡管切,音缓。帘也。

蚚 【申集中】【虫字部】 蚚 【唐韵】【集韵】□渠希切,音祈。【尔雅释虫】强蚚。【注】卽强丑捋。【疏】强,虫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盖蝇类。【正字通】今广东呼米牛,绍兴呼米象。 又【说文长笺】螳螂一名蚚父。 又【集韵】胡隈切,音回。【广韵】胡辈切,读去声。义□同。 又【唐韵古音】音芹。《说文》蚚,从虫斤声。

蚛 【申集中】【虫字部】 蚛 【篇海】直众切,音仲。虫食物。 又音冲。

蚜 【申集中】【虫字部】 蚜 【玉篇】火牙切。虫名。 又【字汇补】碾也。【黄山谷跛奚移文】红螺蚜光,挼蓝杵草。

蚝 【申集中】【虫字部】 蚝 【唐韵】七吏切。同蛓。【韩愈城南联句】肌遭蚝刺。 又【本草】斑蝥,一名龙蚝。 又人名。【纲目】秦王苻坚养子蚝。【韵会】乎刀切,音豪。蚌属。【篇海】蛎也。【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渐长,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蚝山。【韩愈诗】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注】壳如石。亦曰蛎房。 又地名。【五代史】潘崇彻败王逵兵于蚝石。

蚡 【申集中】【虫字部】 蚡 【唐韵】【集韵】□符分切,音汾。同鼢。田中鼠也。【玉篇】伯劳所化。 又人名。【左传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注】蚡冒,楚武王父。【前汉武帝纪】皇太后同母弟田蚡。 又地名。【春秋昭五年】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注】蚡泉,鲁地。 又【正韵】房吻切,音愤。义同。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韵】士绞切,巢上声。□,长貌。 又小也。【柳宗元梓人传】佣宇而处焉。

蚢 【申集中】【虫字部】 蚢 【唐韵】胡郞切【集韵】寒刚切,□音航。【尔雅释虫】蚢,萧茧。【注】食萧叶,蚕类。 又【广韵】苦浪切,音抗。义同。 又【正韵】下党切,音沆。【郭璞江赋】紫蚢如渠。【注】尔雅曰:大贝曰蚢。今按《尔雅》本作魧,同蚢。 又【韵会】居郞切,音冈。义同。

蚣 【申集中】【虫字部】 蚣 【唐韵】【正韵】古红切【集韵】沽红切,□音公。【玉篇】蜈蚣也。【本草别录】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宗奭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黄。有被螫者,以乌鸡屎或大蒜涂之,卽愈。时珍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卽断烂。 又草名。地蜈蚣,生塍野中,形穗甚长,根叶入药,治一切痈肿。 又【集韵】思融切,音嵩。蚣蝑。详蜙字注。 又思恭切,音淞。义同。 又【韵会】诸容切,音钟。亦虫名。

【备考】【午集】【示字部】 【篇海类编】同稔。

蚤 【申集中】【虫字部】 蚤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皓切,音早。【玉篇】啮人跳虫也。【续博物志】土乾则生蚤。【庄子秋水篇】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曹植令禽恶鸟论】得蚤者,莫不糜之齿牙,为害身也。 又与早通。【越语】蚤晏无失,必顺天道。【孟子】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又【正韵】与爪通。【礼曲礼】不蚤鬋。【注】蚤读为爪。【疏】谓除手足爪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视其绠,欲其蚤之正也。【注】蚤当为爪,谓幅入牙中者也。 本作□。省作蚤,或作、。

蚥 【申集中】【虫字部】 蚥 【唐韵】方矩切【集韵】匪父切,□音甫。虫名。【尔雅释虫】不蜩,王蚥。【注】未详。 又【直音】蜛蚥,螳螂别名。 又【类篇】去蚥,蟾诸。 又【广韵】扶雨切,音父。义同。

蚦 【申集中】【虫字部】 蚦 【唐韵】汝盐切【集韵】如占切【正韵】而占切,□音髥。【说文】大蛇,可食。【埤雅】蚦蛇,尾圆无鳞,身有斑文,如故暗锦缬,似鼍,行地常俯其首,胆随日转,上旬近头,中旬在心,下旬近尾。【南越志】蚦蛇,牙有长五六寸者,土人重之。【述异记】晋颜含嫂病,须蚦蛇胆疗之,不能得。忽一童子持靑囊授含,乃曰:眞蚦蛇胆也。【嵆康养生论】蚦蛇珍於越土。【唐书地理志】广州土贡鳖甲、蚦蛇。 又南蛮名。【魏志裴松之注】盘瓠之後,或号蚦氏。 又【类篇】汝甘切,音。义同。 又【集韵】他念切,音栝。蚦,兽吐舌貌。

【备考】【卯集】【心字部】 【搜眞玉镜】音德。@疑德字讹变。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蒲盖切,音旆。拨也。 又蒲昧切,音佩。捩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七亮切,抢去声。竹□。又□笼。

蚧 【申集中】【虫字部】 蚧 【类篇】居拜切,音介。【大戴礼】鱼游於水,鸟飞於云,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为蚧。 又蛤蚧。【本草】蟆首细鳞长尾,生岭南,在古墙壁及榕木闲。【元陈孚诗】龙眼花开蛤蚧鸣。 又地名。蝗蚧潭,见《襄城县志》。 又【韵会】通疥。【後汉鲜□传】边陲之患,手足之疥瘙。字或作蚧。 【直音】亦作□。

蚨 【申集中】【虫字部】 蚨 【唐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正韵】冯夫切,□音扶。【说文】靑蚨,水虫,可还钱。【本草】一名蚨蝉,一名□□,一名鱼伯。藏器曰靑蚨,生南海,状如蝉,其子著木,用以涂钱,皆归本处。【搜神记】南方有虫名□□,形大如蝉,辛美可食。子著草叶上如蚕种。取其子,则母飞来,虽潜取之,亦知其处。杀其母涂钱,以子涂贯,用钱去则自还。

蚩 【申集中】【虫字部】 蚩 【唐韵】赤之切【韵会】充之切,□音妛。虫名。【六书正讹】凡无知者,皆以蚩名之。 又蚩尤,人名。【书吕□】蚩尤惟始作乱。【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蚩尤旗,类彗而後曲,象旗主所见之方下有兵。 又侮也。【张衡西京赋】蚩眩边鄙。 又騃也。【陆机文赋】姸蚩好恶,可得而言。 又蚩蚩,敦厚貌。【诗卫风】氓之蚩蚩。 又姓。【通志氏族略】蚩氏,蚩尤之後也。 又【集韵】敕豸切,音弛。虫伸行。【广韵】从。【六书正讹】别作媸、嗤,非。【集韵】同蚩。详蚩字注。蚩字右下从冫不从丶。

蚪 【申集中】【虫字部】 蚪 【唐韵】【韵会】□当口切,音斗。【类篇】蝌蚪,虫名。详见蝌字注。 通作斗。

蚫 【申集中】【虫字部】 蚫 【直音】白交切【字汇补】音瓢。义未详。

蚬 【申集中】【虫字部】 蚬 【唐韵】胡典切,音岘。虫名。【说文】缢女也。详螠字注。 又【集韵】胡千切,音贤。义同。 又呼典切,音显。【类篇】小蛤。【隋书刘臻传】好啖蚬。以父讳显,因呼蚬为扁螺。 又湖名。【史记夏本纪注】三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自蚬湖,名曰上江。 或作□。考证:〔【说文】螠女也。〕 谨照原文螠改缢。

蚮 【申集中】【虫字部】 蚮 【集韵】敌德切,音特。本作□。关中谓蛇虿毒曰□。 又【篇海】音态。【扬子方言】蟒,宋、魏之闲谓之蚮。【博雅】蟅蟒,□也。 又【集韵】惕得切,音忒。义同。

蚯 【申集中】【虫字部】 蚯 【唐韵】去鸠切【集韵】袪尤切,□音丘。【礼月令】孟夏蚯蚓出。【本草注】蚓之行也,引而後申,其塿如丘,故名蚯蚓。余详蚓字注。

蚰 【申集中】【虫字部】 蚰 【唐韵】以周切【集韵】夷周切,□音由。【玉篇】蚰蜒。【尔雅注疏】此虫象蜈蚣,黄色而细长,呼为吐舌。按《方言》云:蚰□,自关而东谓之螾□,或谓之入耳,或谓之□,赵魏之闲或谓之蚨虶,北燕谓之蚭,江东人呼蛩,皆今蚰蜒,喜入耳者也。【本草】蚰蜒,长寸余,死亦蜷曲如环。【王逸九思】巷有兮蚰蜒。 又【集韵】伫六切,同□。【尔雅疏】蛝虫,俗呼马□。《方言》云:马蚿,其大者谓之马蚰是也。蚰音逐。

蚱 【申集中】【虫字部】 蚱 【唐韵】侧伯切【集韵】侧格切,□音窄。【玉篇】蚱蝉,七月生。 又【本草】蚱蜢。详蜢字注。又【集韵】侧驾切,音诈。义同。 又助驾切,音乍。与鮓同,海鱼名。别详鱼部。

蚲 【申集中】【虫字部】 蚲 【唐韵】符兵切【集韵】蒲兵切,□音平。蛑蚲也。 又【篇海】蚲也,可以饰剑。【晋书舆服志】汉制百官朝带剑,晋始代之以木,贵者犹用玉首,贱者亦用蚲。

蚳 【申集中】【虫字部】 蚳 【唐韵】直尼切【集韵】【韵会】陈尼切,□音迟。【玉篇】蚁卵也。【礼内则】腵修。蚳醢。【注】蚍蜉子也。【周礼天官鳖人】共蚳以授醢人。【疏】谓蚁之子,取白者以为醢。 又【集韵】称脂切,音鸱。蠪蚳,兽名。【山海经】昆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注】蠪蚳,似九尾狐。考证:〔【天官鳖人】蚳醢。〕 谨照原文改鳖人共蚳以授醢人。

蚴 【申集中】【虫字部】 蚴 【唐韵】於纠切,音黝。蚴蟉,龙貌。【司马相如上林赋】靑龙蚴蟉於东厢。【注】蚴蟉,龙行貌。 又【集韵】於虬切,音幽。【博雅】蚴蜕,蠮螉也。【扬子方言】蜂之小者,燕、赵之闲或谓之蚴蜕。 或作□。

【备考】【酉集】【邑字部】 【搜眞玉镜】同邦。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疾陵切【集韵】慈陵切,□音缯。【说文】籀文缯,从宰省。扬雄以为《汉律》祠宗庙丹书告。

蚵 【申集中】【虫字部】 蚵 【唐韵】胡歌切【集韵】寒歌切,□音何。【玉篇】蚵蠪,蜥蜴也。 又口个切,音坷。螪蚵,虫名。详蛶字注。《尔雅释虫》蛶,螪蚵。

【酉集下】【辵字部】 【广韵】羽俱切【集韵】云俱切,□音于。【广韵】窻,床也。

【酉集中】【走字部】 【广韵】【集韵】□纪列切,音蹶。与同。【玉篇】小跳也。 又【集韵】株劣切,音辍。跳也。

蚶 【申集中】【虫字部】 蚶 【唐韵】呼谈切【集韵】【韵会】呼甘切,□音憨。【尔雅释鱼】魁陆。【注】《本草》云:魁状如海蛤,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卽今之蚶也。【郭璞江赋】洪蚶专车。【注】蚶则径四尺,背似瓦垄有文。【唐书孔戣传】明州岁贡淡菜、蚶蛤之属。 又【集韵】沽三切,音甘。螺之小者。 又胡甘切,音函。义同。 或作蜬、魽。

蚷 【申集中】【虫字部】 蚷 【韵会】臼许切,音巨。商蚷,虫名。【庄子秋水篇】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注】蚷,北燕谓之马蚿。 又【集韵】求於切,音渠。义同。考证:〔【庄子秋水篇】犹□蚊负山。〕 谨照原文□改使。

蚹 【申集中】【虫字部】 蚹 【唐韵】符遇切,音附。蚹蛇,腹下横鳞可行者。【庄子齐物论】吾待蛇蚹、蜩翼耶。【注】蚹谓蛇腹下龃龉,可以行者也。 又【尔雅释鱼】蚹蠃,螔蝓。【注】卽蜗牛。详蝓字注。 又【集韵】步木切,音仆。义同。考证:〔【尔雅释虫】蚹蠃,螔蝓。〕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蛿 【申集中】【虫字部】 蛿 【类篇】胡绀切,音憾。毒虫名。 【集韵】本作蜭。

蚺 【申集中】【虫字部】 蚺 【正字通】俗蚦字。

蚻 【申集中】【虫字部】 蚻 【唐韵】【正韵】□侧八切,音札。【尔雅释虫】蚻,蜻蜻。【注】如蝉而小。【扬子方言】蝉其大者谓之蟧,或谓之蝒马。其小者谓之麦蚻。【孟郊征蜀联句】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蚻。

蚼 【申集中】【虫字部】 蚼 【集韵】举后切,音苟。【说文】北方有蚼犬,食人。 又恭于切,音拘。蚼蛘,蚍蜉也。【博雅】蚍蜉,齐、鲁之闲谓之蚼蟓,梁、益之闲谓之元蚼。【郭注】音驹。 又权于切,音劬。原蚕,其蛹蝰蚼。 又【唐韵】呼后切,音吼。义与蚍蜉同。 或作□。

蚾 【申集中】【虫字部】 蚾 【集韵】补火切,音播。蟾蜍也。【本草】虫,一名蚵蚾虫。 又【玉篇】薄碑切,音皮。亦虫也。

蚿 【申集中】【虫字部】 蚿 【唐韵】【正韵】胡田切【韵会】胡千切,□音贤。【广韵】马蚿,虫。【庄子秋水篇】夔怜蚿,蚿怜蛇。【博物志】百足,一名马蚿,中断成两段,各行而去。【本草】马蚿,形如蚯蚓,紫黑色,触之卽侧卧如环,故又名刀环。 又紫蚿。【本草】石蜐,一名紫蚿。互详、□二字注。 又【集韵】胡涓切,音悬。义同。

蟅 【申集中】【虫字部】 蟅 注见。

蟆 【申集中】【虫字部】 蟆 【唐韵】莫霞切【集韵】【韵会】【正韵】谟加切,□音麻。【说文】虾蟆也。详虾字注。 又【唐韵古音】读谟。【易林】穴有狐乌,坎生虾蟆。 又【韵补】眉波切。【白居易诗】蠢蠢水中物,无用者虾蟆。地旣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又【韵会】末各切,音莫。虫名,山南多饶此物,如蚊而小,攒聚映日,啮人作痕。 【六书正讹】虾蟆,字俗作,非。

【酉集下】【邑字部】 【字汇】邻溪切,音离。戎国名。 又郞狄切,音历。县名。【正字通】《地志》本作鬲。

【丑集下】【夊字部】 〔古文〕□【广韵】【集韵】□房六切,音伏。【说文】行故道也。

蟆 【申集中】【虫字部】 蟆 【唐韵】【集韵】□同蟆。

蝈 【申集中】【虫字部】 蝈 【唐韵】【韵会】□古获切,音馘。【玉篇】蛙别名。【礼月令】蝼蝈鸣。【注】蝼蝈,蛙也。【急就篇注】蛙,一名蝼蝈,色靑,小形而长股。【周礼秋官蝈氏注】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国声。别详蛙字注。

蟉 【申集中】【虫字部】 蟉 【唐韵】力幽切,音鏐。□蟉,龙貌。 又【韵会】力九切,音柳。【前汉司马相如传】靑龙蚴蟉于东厢。【师古注】蚴蟉,行动貌。 又【正韵】渠尤切【广韵】渠黝切,□音虬。义同。 又【集韵】力吊切,音料。蜩蟉。详蜩字注。 或作缪。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徒冬切,音彤。【玉篇】忧也。 又【集韵】他冬切,音炵。【博雅】恎,惧也。 又遑遽也。

蟊 【申集中】【虫字部】 蟊 〔古文〕□【唐韵】莫浮切【集韵】【韵会】迷浮切,□音侔。与蝥同。【说文】蠿蟊也。 又谟蓬切,音蒙。龟兆气不泽也。【书洪范】曰圛曰蟊。○按《说文》蟊,莫浮切,蠿蟊也。蝥,莫交切,螌蝥也。二字音各别。然考唐宋字书,蟊蝥□音义相通,今以《唐韵》为正。详蟊字注。考证:〔【书洪范】圛曰蟊。〕 谨照正义引郑王本,圛上增曰字。

蟋 【申集中】【虫字部】 蟋 【唐韵】【韵会】【正韵】□息七切,音悉。【说文】蟋蟀也。详蟀字注。 又【集韵】所栉切,音瑟。与□同。注详□字。

蟌 【申集中】【虫字部】 蟌 【淮南子说林训】水虿为蟌。【注】音聪。【唐韵】作。 又【篇海】七赐切。毛虫也。○按《集韵》□同蛓。从恖。《篇海》误。

蟍 【补遗】【申集】【虫字部】 蟍 【篇海类编】力脂切,音梨。螏蟍,蝍蛆,蜈蚣。

蟒 【申集中】【虫字部】 蟒 【唐韵】模朗切【正韵】母党切,□音莽。【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虫,食叶,《方言》名蟒虫。 又【集韵】母梗切,音猛。同蜢。【类篇】蟅蟒,蝗类。【扬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谓之蟅蟒。 【韵会】作蠎。

【午集上】【田字部】 【集韵】於容切,音邕。鸡头,卽芡实。【正字通】与壅通。培田也。芡实名鸡雍,非从。

蛔 【申集中】【虫字部】 蛔 【集韵】胡隈切,音回。同蛔。

蛔 【申集中】【虫字部】 蛔 【集韵】胡隈切,音回。【说文】腹中长虫。【柳宗元骂尸虫文】修蛔养心,短蛲穴胃。 又【集韵】虎猥切,音贿。土虫。 【玉篇】或作蛔、蛔。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委远切,音宛。【类篇】綩,或省作□。详綩字注。 又【集韵】於袁切,音鸳。【类篇】翻□,乱也。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集韵】□他骨切,音突。□,行不进也。【玉篇】蹂也。

【寅集中】【巾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瓦切,音跨。【广韵】,衿袍也。【集韵】小衫曰。 又【类篇】枯买切,音楷。义同。

【午集下】【禾字部】 【广韵】仕于切【集韵】崇刍切,□音雏。【博雅】稷穰谓之。 又【集韵】甾尤切,音邹。义同。

蛘 【申集中】【虫字部】 蛘 【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音羊。虫名。○按《字汇》音养,非。蛘字读羊,字读养,二字音义各别。详字注。

蛙 【申集中】【虫字部】 蛙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哇。【说文】虾蟆属。【本草】今处处有之,似虾蟆而背靑绿色,尖觜细腹,俗谓之靑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谓之金线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轼之。【前汉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群斗。 又【韵会】淫也。【前汉王莽传】紫色蛙声。【注】淫蛙之声。 又乌蜗切,音哇。义同。 本作。或书作蛙。别详黾部。

蛚 【申集中】【虫字部】 蛚 【唐韵】【正韵】良薛切【韵会】力薛切,□音列。蜻蛚,蟋蟀。【酉阳杂俎】蛚属郄行。详蟀字注。 【直音】作□。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许激切【集韵】馨激切,□音阋。【集韵】心不自安谓之。 【玉篇】与同。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集韵】□桑感切,音糁。撼,摇也。

蛛 【申集中】【虫字部】 蛛 【唐韵】陟输切【集韵】【韵会】追输切,□音诛。【说文】蜘蛛也。本作鼄。【唐韵】鼄,网虫。《字说》云:设一面之网,物触而後诛之,知诛义者也。今文作蛛。【尔雅疏】蟗,卽鼄别名也,又名鼄蝥。今江东呼蝃蝥。【说文】谓之鼄蝥,作网鼄蝥也。【扬子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闲谓之鼄蝥。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鼄,或谓之蠾□。北燕、朝鲜冽水之闲谓之玳蜍。郭璞云:齐人又呼社公,亦言网公。其在地中布网者,名土鼄。其作网络幕草上者,名草鼄也。【关尹子三极篇】圣人师蜘蛛立网罟。【西京杂记】蜘蛛集而百事喜。【埤雅】蜘蛛布网如罾,其丝右绕。今磨旋蔓生皆循右而转,亦自然之理。【尔雅翼】春月游丝有长数丈许者,皆蜘蛛所为也。蝥字从敄从黾作。

蛜 【申集中】【虫字部】 蛜 【唐韵】於脂切,音咿。蛜蝛。【说文】作蛜委,鼠妇也。通作伊。【诗豳风】伊威在室。【韩愈诗】破灶蛜蝛盈。 又蛜。【方言郭注】蜻蛉,淮南人呼为蛜。互详蝛字注。 【集韵】省作□。

蛞 【申集中】【虫字部】 蛞 【唐韵】苦括切【集韵】苦活切,□音阔。虾蟆子名。又【说文】附蠃背负殻者曰蜗牛,无殻者蛞蝓。【本草】一名陵蠡,一名托胎虫,一名鼻涕虫。陶弘景曰:蛞蝓无殻,不应有蜗名。附蜗,卽蜗牛也。 又古活切,音括。蛞蝼,蝼蛄也。详蛄字注。 又【玉篇】胡括切。与活通,蛞□也。详蝌字注。 又【集韵】食列切,音舌。与蛥通。详蛥字注。

蛟 【申集中】【虫字部】 蛟 【唐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音交。【说文】龙之属也,池鱼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去。【埤雅】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山海经】蛟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述异记】虎鱼老者为蛟。【酉阳杂俎】鱼二千斤为蛟。【礼月令】季夏,命渔师伐蛟。【前汉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又蛟羊。【述异记】蛟羊似羊而无角。

蛢 【申集中】【虫字部】 蛢 【正字通】俗蛢字。【唐韵】薄经切【集韵】旁经切,□音屏。【说文】□蟥,以翼鸣者。【尔雅释虫】蛂蟥,蛢。【注】甲虫也。详蛂字注。 通作蛢。字头从幷作。

蛣 【申集中】【虫字部】 蛣 【唐韵】去吉切【集韵】吃吉切,□音诘。【尔雅释虫】蝎蛣□。详蝎字注。 又蛣蜣、蜣螂,□详蜣字注。 又璅蛣。【述异记】淮海之人呼璅蛣为蟹奴。【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注】《南越志》:璅蛣长寸余,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楡荚,合体共生,俱为蛣取食。【字汇补】《汉律》会稽郡献蛣酱。 又【类篇】蛣蟩,井中小虫。 又【集韵】诘结切,音猰。吉诣切,音计。义□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相叫切,音笑。飮酒尽也。○按卽□字之讹。

□ 【备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音弓。

蛤 【申集中】【虫字部】 蛤 【唐韵】【正韵】古沓切【韵会】葛合切,□音鸽。【玉篇】蚌蛤也。【礼月令】雀入大水为蛤。【国语注】小曰蛤,大曰蜃。【前汉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注】似蚌而圆。【大戴礼】蚌蛤龟珠,与月盈亏。 又魁蛤。【韵会】一名复累,老服翼所化。 又文蛤。【梦溪笔谈】文蛤卽吴人所食花蛤也。 又灵蛤。【酉阳杂俎】仙药有白水灵蛤。 又万年蛤。【飞燕外传】眞腊夷献万年蛤。 又山蛤。【本草】在山石中藏蛰,似虾蟆而大,黄色,能吞气飮风露。 又虾蛤,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鋋猛氏。 又蛤鱼,蛙名。【本草】蛙小其声曰蛤,俗名石鸭,所谓蛤子也。【韩愈诗】蛤卽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又蛤解。【扬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宫大而能鸣,谓之蛤解。详蚧字注。 又蛤蜊,见蜊字注。 【韵会】作□,从虫合声。

蛦 【申集中】【虫字部】 蛦 【唐韵】以脂切【集韵】延知切,□音夷。螗蛦。附见蜩蝘注。 又□蛦。【左思蜀都赋】□蛦山栖。【注】□蛦,鸟名也,如今之山鸡。 又田黎切,音题。义同。

蛧 【申集中】【虫字部】 蛧 【唐韵】文两切【集韵】文纺切,□音网。【说文】蛧蜽也。【淮南王说蛧蜽】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鲁语】木石之怪曰夔蛧蜽。【注】蛧蜽,山精,好斆人声而迷惑人也。【张衡南都赋】追水豹兮鞭蛧蜽。【注】蛧蜽,山川之精物也。 【韵会】蛧蜽,《周礼》作方良,《史记孔子世家》作□阆,《左传》作两。【六书正讹】别作魉。

蛩 【申集中】【虫字部】 蛩 【唐韵】【集韵】【韵会】□渠容切,音卭。【玉篇】巨虚也。【山海经】北海内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注】卽蛩蛩,巨虚也,一走百里。郭璞曰:巨虚卽蛩蛩,互言耳。【韩诗外传】西方有兽曰蟨,得甘草必衔以遗蛩。蛩,巨虚。【说苑】蛩蛩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二兽者,非性心爱蟨也,为得甘草而贵之也。【阮籍咏怀诗】蛩蛩亦念饥。 又【字汇补】蛩蛩,忧思貌。【刘向九叹】志蛩蛩而怀顾兮,眷眷而独逝。 又蝗也。【淮南子本经训】飞蛩满野。 又【说文】秦谓蝉蜕为蛩。 又【集韵】古勇切,音拱。虫名,百足也。【尔雅注疏】蚰□,江东人呼蛩。音巩。

【寅集下】【广字部】 【玉篇】鱼欠切,音。小貌。又【类篇】丘凡切,音□。柜也。

蛫 【申集中】【虫字部】 蛫 【唐韵】过委切,音诡。【说文】蟹也。【集韵】蟹六足者。一曰鼠负。 又【类篇】一曰猿类。 又【山海经】卽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骨,名曰蛫,是可以御火。【司马相如上林赋】獑胡豰蛫。

蛬 【申集中】【虫字部】 蛬 【唐韵】【正韵】居竦切【韵会】古勇切,□音巩。【尔雅释虫】蟋蟀,蛬。【注】今促织也。【扬子方言】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郭注】梁国呼蛬音巩。【蠡海集】蛬近阴,依於土,以阳而为声,又蛬阴,性妒,相遇必争斗。别详蟋蟀字注。 又【广韵】巨容切,音邛。【集韵】居用切,音拱。义□同。 【玉篇】一作□。【正韵】通作蛩。考证:〔【扬子方言】【郭注】梁园呼蛬为巩。〕 谨照原文园改国。为改音。

蛭 【申集中】【虫字部】 蛭 【唐韵】之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日切,□音质。【说文】虮也。 又水蛭。【本草】一名马蟥,一名马鳖,处处河池有之。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乾之为佳。【刘向新序】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前汉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服虔注】蛭,水虫。 又【韵会】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 又飞蛭。【司马相如上林赋】蛭蜩蠼猱。【注】《山海经》:不咸之山,飞蛭四翼。 又【尔雅释虫】蛭,蝚,至掌。【注】义未详。 又姓。【正字通】见《姓苑》。 又【广韵】徒结切,音耋。陟栗切,音窒【集韵】竹例切,音。义□同。

【戌集上】【门字部】 【集韵】大浪切,音宕。门不开。

蜤 【申集中】【虫字部】 蜤 【唐韵】息移切【集韵】相支切,□音斯。【尔雅释虫】蜤螽,蜙蝑。详蜙字注。

蛮 【申集中】【虫字部】 蛮 【直音】蛮字省文。【唐韵】莫还切【集韵】【韵会】【正韵】谟还切,□音獌。【玉篇】南夷名。【书禹贡】三百里蛮。【传】以文德蛮来之不制以法。【周礼夏官大司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疏】蛮者縻也,縻系之以政敎也。【班固东都赋】外绥百蛮。【唐书南蛮传】有十姓白蛮,五姓乌蛮。 又绵蛮,鸟声。【诗大雅】绵蛮黄鸟。 又蛮蛮,鸟名。【山海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又水名。【战国策】灓水啮其墓。《春秋後语》作蛮水。 又雷名。【道书】五雷,五曰蛮雷。 又姓。【通志氏族略】蛮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韵补】弥邻切,音民。【班固东都赋】外绥百蛮。叶上珍字韵。 又【古音考】叶音眠。【曹植王粲诔】翕然凤举,远窜荆蛮。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蛰 【申集中】【虫字部】 蛰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立切,音。【说文】藏也。【尔雅释诂】蛰,静也。【疏】藏伏静处也。【易系辞】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左传桓五年】凡祀,启蛰而郊。【疏】启蛰,言始发蛰也。【韵会】惊蛰,节名。 又【玉篇】和集也。【诗周南】宜尔子孙蛰蛰兮。 又【集韵】质入切,音执。【庄子天运篇】蛰虫始作。郭象读执。 又【韵会】尺十切【正韵】尺入切,□音叱。义同。

蝅 【申集中】【虫字部】 蝅 【韵学集成】蚕亦作蝅。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同□。

【寅集下】【彡字部】 【说文】古文丹字。注详丶部三画。字汇讹作□,非,今改正。

蛱 【申集中】【虫字部】 蛱 【唐韵】古协切【集韵】吉协切,□音颊。【说文】蛱蝶也。【长笺】其形夹,故从夹,加虫。【本草】蛱蝶轻薄,夹翅而飞。详蝶字注。 又【集韵】辖夹切,音洽。讫洽切,音夹。义□同。

蛲 【申集中】【虫字部】 蛲 【唐韵】【集韵】□如招切,音饶。【说文】腹中短虫也。【关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内变蛲蛔,外烝虱蚤。【史记仓公传】蛲瘕为病。【柳宗元骂尸虫文】短蛲穴胃。 又【集韵】倪幺切,音尧。义同。

蛵 【申集中】【虫字部】 蛵 【唐韵】呼□切【集韵】醯经切,□音馨。【尔雅释虫】虰蛵,负劳。【注】卽蜻蛉也。详蜻字注。 又乎经切,音□。义同。

蛶 【申集中】【虫字部】 蛶 【唐韵】力辍切【集韵】龙辍切,□音劣。【玉篇】螪蚵也。【尔雅释虫】蛶,螪蚵。【注】未详。 又【广韵】郞括切,音捋。义同。

蛷 【申集中】【虫字部】 蛷 【唐韵】巨鸠切,音仇。【说文】多足虫也。【周礼秋官赤犮氏】凡隙屋,除其狸虫。【注】狸虫,,肌蛷之属。【韩愈诗】蜿垣乱蛷□。 又疮也。【淮南子说林训】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注】曹布烧以傅蝫蛷疮则愈,故蛷者贵之。互详字注。 又【集韵】恭於切,音拘。肌蛷,虫名也。 或作□、□。字下原从作。

蛸 【申集中】【虫字部】 蛸 【唐韵】【正韵】所交切【韵会】师交切,□音梢。蠨蛸,虫名。【诗豳风】蠨蛸在戸。【传】蠨蛸,长踦也。郭璞曰: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陆玑云: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谓之亲客,亦如蜘蛛为罗网居之是也。 又【广韵】相邀切,音消。【尔雅释虫】不过蟷蠰,其子蜱蛸。【注】一名蟭,蟷蠰卵也。【尔雅翼】螵蛸,所在有之,以桑上者为佳,《本草》为之桑蜱蛸。 又鱼名。【尔雅翼】海中乌贼鱼,背如樗蒱形,亦有螵蛸之名。 又姓。【通志氏族略】齐武帝以巴东王子响叛逆,攺为蛸氏。

蛹 【申集中】【虫字部】 蛹 【唐韵】余陇切【韵会】【正韵】尹竦切,□音勇。蚕化为蛹,蛹化为蛾。【说文】茧虫也。【尔雅释虫】螝,蛹。【注】蚕蛹。【疏】卽蚕所变者。一名螝,一名蛹。【荀子赋篇】蛹以为母。【蔡邕短人赋】茧中蛹兮蚕蠕蝢。【韩愈诗】眇若抽独蛹。 又土蛹。【博雅】土蛹,蠁虫也。考证:〔【尔雅释虫】【注】蚕蛹。【疏】卽蚕所变者。〕 谨照原文两蚕字□改蚕。〔【荀子赋论篇】〕 谨照原文省论字。〔【蔡邕短人赋】茧中蛹兮蚕蠕。〕 谨照原文蠕下增蝢字。

【午集中】【矛字部】 【集韵】弼角切,音雹。矟,唐卫仗名。【金元仪卫仗志】俱有矟。 【正字通】开宝礼本作犦矟。犦□同。

蛱 【申集中】【虫字部】 蛱 【唐韵】古协切【集韵】吉协切,□音颊。【说文】蛱蝶也。【长笺】其形夹,故从夹,加虫。【本草】蛱蝶轻薄,夹翅而飞。详蝶字注。 又【集韵】辖夹切,音洽。讫洽切,音夹。义□同。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苏绀切,音俕。憛,失志也。 又【集韵】他绀切,音僋。本作憛。或作。【博雅】思也。一曰憛□,忧惑也。一曰惶遽也。一曰祸福未定意。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古委切,音诡。毁撤也。 又鱼鬼切,巍上声。悬也。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莫江切,音庬。惛也。 又【集韵】【类篇】□尨巷切。戆愚也。

蛽 【申集中】【虫字部】 蛽 【正字通】俗贝字。

蛾 【申集中】【虫字部】 蛾 【唐韵】五何切【集韵】【韵会】【正韵】牛何切,□音莪。【玉篇】蚕蛾也。【韵会】蛾似黄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画。【尔雅释虫】蛾罗。【疏】此卽蚕蛹所变者也。【埤雅】茧生蛾,蛾生卵。【大戴礼】食桑者有丝而蛾。【前汉文帝纪】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群飞蔽日。【师古注】蛾若今之蚕蛾类也。 又飞蛾。【古今注】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诗卫风】螓首蛾眉。【前汉扬雄传】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扬累之蛾眉。【师古注】蛾眉,影若蚕蛾眉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注】见《姓苑》。晋大夫蛾析之後,魏平东将军蛾靑。 又影蛾,池名。【三辅黄图】影蛾池,武帝凿池以玩月,使宫人乘舟弄月影。 又与俄同。【前汉外戚传】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选入後宫,始为小使,蛾而大幸。【师古注】蛾、俄古字通用。 又【广韵】鱼倚切,舣上声。与蚁同。【礼乐记】蛾子时述之。【注】蛾,蚍蜉也。【後汉皇甫规传】张角等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注】卽蚁字。喻贼众多,故以为名。 又人名。【左传】蛾析。亦音鱼绮切。 【尔雅】作。【集韵】本作□。

□ 【补遗】【未集】【糸字部】 □ 【字汇补】缁字。【杨愼文集】文徵明作□,乃是留字草书之谬。

蜀 【申集中】【虫字部】 蜀 【唐韵】市玉切【集韵】殊玉切,□音属。【说文】葵中蚕也。【淮南子说林训】蚕与蜀状相□,而爱憎异也。【诗豳风】蜎蜎者蠋。本作蜀。详蠋字注。 又兽名。【山海经】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孙。 又【韵会】鸡大者谓之蜀鸡。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尔雅释山】独者,蜀。【疏】山之孤独者名蜀。 又【字汇补】祠器也。【管子形势篇】抱蜀不言而庙堂旣修。 又同睽,见《归藏易》。【杨愼曰】蠲字从蜀为声,音圭,则蜀固有圭音矣。考证:〔【尔雅释山】独山,蜀。〕 谨照原文独山改独者。

蜁 【申集中】【虫字部】 蜁 【唐韵】似宣切,音旋。蜁蜗,蜗螺也。【郭璞江赋】鹦螺蜁蜗。 【韵学集成】亦作□。

蜂 【申集中】【虫字部】 蜂 【唐韵】敷容切,音丰。与蠭同。【集韵】蠭通作蜂。 又薄红切,音蓬。【苍颉篇】螽蜂,虫名。字或作□。

蜃 【申集中】【虫字部】 蜃 【唐韵】时忍切【集韵】是忍切【正韵】时轸切,□音肾。【礼月令】雉入大水为蜃。【注】大蛤曰蜃。【周礼天官鳖人】以时簎鱼鳖龟蜃,凡狸物。【述异记】黄雀秋化为蛤,春复为黄雀,五百年为蜃蛤。【山海经注】蜃,一名蚌,一名含浆。 又【本草】蜃,蛟之属,其状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龙状,红鬣,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卽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其脂和蜡作烛,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楼台之形。【汉书天文志】海旁蜃气象楼台。 又【仪礼旣夕礼】蜃车。【注】柩路也。迫地而行,有似於蜃。 又蜃炭。【左传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注】烧蜃为炭。 又蜃器。【周礼春官鬯人】掌四方山川用蜃器。【庄子人闲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又【广韵】时刃切,音愼。义同。 又县名。【集韵】一作□。【通志六书略】亦作蜄。考证:〔【周礼天官鳖人】以时籍鱼鳖。〕 谨照原文籍改簎。

蜄 【申集中】【虫字部】 蜄 【正韵】之刀切,音震。【玉篇】动也。【史记律书】辰者,言万物之蜄也。 又【正韵】时轸切,音肾。同蜃,大蛤也。详上蜃字注。之刃切zhèn。

蚬 【申集中】【虫字部】 蚬 【唐韵】胡典切,音岘。虫名。【说文】缢女也。详螠字注。 又【集韵】胡千切,音贤。义同。 又呼典切,音显。【类篇】小蛤。【隋书刘臻传】好啖蚬。以父讳显,因呼蚬为扁螺。 又湖名。【史记夏本纪注】三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自蚬湖,名曰上江。 或作□。考证:〔【说文】螠女也。〕 谨照原文螠改缢。

蜇 【申集中】【虫字部】 蜇 【唐韵】陟列切,音哲。【玉篇】虫螫也。【柳宗元题毛颖传後】蜇吻裂鼻。 又江蜇。详蜥字注。 【玉篇】又作。

蜈 【申集中】【虫字部】 蜈 【唐韵】五乎切【集韵】讹胡切,□音吾。【玉篇】蜈蚣也。详蚣字注。 【集韵】或作□。

蜉 【申集中】【虫字部】 蜉 【唐韵】缚谋切【集韵】【韵会】房尤切【正韵】房鸠切,□音浮。【说文】作□,蚍□也。今作蜉。【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大者别名蚍蜉。【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又【韵会】引《汉书》注:蚍□,蜉蝣,渠略也。【诗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尔雅释虫】蜉蝣,渠略。【注】似蛣蜣,身狭则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陆玑曰: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啖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扬子方言】蜉,秦、晋之闲谓之渠略。考证:〔【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大者别名蚍蜉。〕 谨照原文两蚁字□改蚁。〔令人烧炙啖之〕 谨照陆玑疏原文令人改今人。

蜊 【申集中】【虫字部】 蜊 【唐韵】力脂切【集韵】良脂切,□音梨。【类篇】蛤蜊,虫名。海蚌也。【本草】生东南海中,白殻紫唇,大二三寸者,闽、浙以其肉充海错。【南史王融传】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亦作犁。【蜀志郄正传注】引《淮南子》:卢傲俯而视之,方卷龟殻而食合梨。 又作。【王充论衡】食精身轻,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之肉,无精轻之验,安能纵体而升。

【午集下】【示字部】 【字汇】音呈。人姓。【正字通】讹字。

螂 【申集中】【虫字部】 螂 【唐韵】鲁当切【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玉篇】螳螂。详螳字注。 又【集韵】吕张切,音良。蜣螂,虫。一名蛣蜣。详蜣字注。

【酉集下】【车字部】 【广韵】莫敎切【集韵】眉敎切,□音貌。【玉篇】引也。【集韵】引车也。 又车軥心。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汇补】□字之讹。

□ 【未集中】【糸字部】 □ 【荀子正论篇】藉靡舌□。【注】舌□,未详。或曰庄子云:公孙龙口呿而不含,舌举而不下,谓辞弱亦耻辱也。音举。

蜌 【申集中】【虫字部】 蜌 【集韵】部礼切,音陛。【玉篇】蚌长者。【字林】小蛤也。【尔雅释鱼】蜌蠯。【注】今江东呼蚌长而狭者为蠯。【本草】马刀,一名蜌,生江汉,长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识。大抵似今蝏。 又海蜌,卽淡菜,一名东海夫人,生东南海中。

蜍 【申集中】【虫字部】 蜍 【唐韵】署鱼切【集韵】【韵会】常如切,□音□。蟾蜍也。【本草】萧炳曰: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眞蟾蜍也。苏颂曰:蟾蜍多在人家下处,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极迟缓,不能跳跃,亦不解鸣。虾蟆多在陂泽闲,形小,皮上多黑斑点,能跳接百虫,举动极急。二物虽一类,而功用稍别。互见蟾字注。 又【集韵】羊诸切,音余。蜘蛛,一名玳蜍。【扬子方言】北燕、朝鲜洌水之闲谓之玳蜍。 【集韵】或作蠩。

蜎 【申集中】【虫字部】 蜎 【唐韵】於□切【集韵】萦□切【韵会】萦缘切,□音娟。【玉篇】蠋貌。《诗》蜎蜎者蠋。详蠋字注。 又【尔雅释鱼】蜎,蠉虫。详蠉字注。 又挠也。【周礼冬官庐人】句兵欲无弹,刺兵欲无蜎。【注】郑司农云:蜎亦掉也。 又姓。【前汉艺文志】《蜎子》十三篇。【师古注】名渊,楚人,老子弟子。蜎,姓也。 又【广韵】巨卷切,音圈。义同。 又【集韵】於泫切,音。【前汉扬雄传】蜵蜎蠼濩之中。【师古注】言屋中之深广也。 又休缘切。人名。【史记甘茂传】楚王问于范蜎。【索隐注】蜎,休缘切。 又与娟通。【楚辞远游篇】雌霓便蜎以增挠兮。【成公绥啸赋】修竹之蝉蜎。又馨兖切。同蝝。考证:〔【尔雅释虫】蜎,蠉虫〕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蠉下省虫字。

蜏 【申集中】【虫字部】 蜏 【唐韵】与久切,音酉。【玉篇】朝生暮死虫也,生水上,状如蚕蛾。一名孳母。 又余救切,音柚。【集韵】息救切,音秀。义□同。

蜐 【申集中】【虫字部】 蜐 【唐韵】居怯切【集韵】讫业切,□音劫。石蜐,虫名。【江淹石蜐赋序】海人有食石蜐,一名紫□,蚌蛤类也。【本草】石蜐状如蟹螯,其色紫。 又或书作□。【郭璞江赋】石□应节而扬葩。【注】《南越志》曰:石蜐形如龟脚,得春雨则生华,华似草华。【王维诗】来经石蜐春。

蜑 【申集中】【虫字部】 蜑 【集韵】【韵会】荡旱切【正韵】徒亶切,□音但。【说文】南方夷也。【晋书音义】天门蜑,蛮属。见《文字集略》。【华阳国志】汉发县有盐井,诸县北有獽蜑。【韩愈房公墓碣】林蛮洞蜑。 一作蜒。或作蛋。

蜒 【申集中】【虫字部】 蜒 【唐韵】以然切【正韵】夷然切,□音延。蚰蜒。详蚰字注。 又蟃蜒,兽名。详蟃字注。 又【扬子方言】守宫谓之祝蜒。 又【楚辞大招】蝮蛇蜒只。【注】蜿蜒而长也。互见蜿字注。 又【正韵】以浅切,音衍。蜿蜒,龙貌。 又【韵补】夷庚切。【李尤阳德殿赋】连璧组之烂熳兮,杂虬文之蜿蜒。动坎击而成响兮,似金石之音声。 蜿蜒,【集韵】亦作□。

蜓 【申集中】【虫字部】 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典切,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 又【集韵】唐丁切,音廷。蜻蜓。【尔雅释虫】虰蛵。【注】或曰卽蜻蛉也。【疏】一名蜻蜓。详蜻字注。 又待鼎切,音挺。蜓蚞。【尔雅释虫】蜓蚞,螇螰。见蚞字注。 蝘蜓,【集韵】或作□。考证:〔【尔雅释虫】虰蛭。〕 谨照原文蛭改蛵。

蜔 【申集中】【虫字部】 蜔 【字汇补】亭练切,音甸。【帝京景物略】方信川之堆漆螺蜔。

蜕 【申集中】【虫字部】 蜕 【唐韵】舒芮切【韵会】【正韵】输芮切,□音税。【说文】蛇蝉所解皮。【庄子寓言篇】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神仙传】王方平死三日,夜忽失其尸,衣冠不解,如蛇蜕耳。【史记屈原列传】蝉蜕于浊秽。【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又【广韵】他外切,音娧。汤卧切,音唾。义□同。 又【集韵】输爇切,音说。复蜟也。 又蝉蜕之蜕亦叶失爇切。【郭璞游仙诗】吐纳致眞和,一朝忽虚蜕。飘然凌太淸,眇尔景长灭。 又【类篇】欲雪切,音悦。【扬子方言】蠭或谓之蚴蜕。【博雅】蚴蜕,蠮螉也。

蜗 【申集中】【虫字部】 蜗 【唐韵】【韵会】【正韵】□古华切,音瓜。【说文】蜗蠃也。【尔雅释鱼】蚹蠃,螔蝓。【注】卽蜗牛也。【疏】按《本草》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头形似蛣蝓,但背负殻尔。【古今注】蜗牛,陵螺也。殻如小螺,热则自悬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殻,故曰蜗舍,蜗殻宛转有文章。【庄子则阳篇】有国于蜗牛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牛之右角者曰蛮氏。【郭璞江赋】鹦螺□蜗。 又【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庄子》郭象注读戈。考证:〔【尔雅释虫】蚹蠃,螔蝓。〕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蜘 【申集中】【虫字部】 蜘 【唐韵】陟离切【集韵】珍离切,□音知。蜘蛛。详蛛字注。 本作,亦作□、鼅。

蜙 【申集中】【虫字部】 蜙 【唐韵】息恭切【集韵】思恭切,□音淞。【玉篇】虫名。【尔雅释虫】蜤螽,蜙蝑。【疏】一名蜙蝑,一名蜙,一名□□。陆玑云:□箕卽□□,蝗类也。【酉阳杂俎】蜙蝑股鸣。余详螽字注。 又【集韵】苏丛切,音□。义同。 或作□、蚣。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韵】丑升切,音睖。【类篇】蛤属。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昨回切,音摧。精米也。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集韵】□弥殄切,音眄。【博雅】培,封涂也。

【午集下】【示字部】 【玉篇】居倦切【集韵】古倦切,□音眷。常山谓祭为餋。或从示。

蜚 【申集中】【虫字部】 蜚 【集韵】【韵会】□父沸切,音屝。【尔雅释虫】蜚,蠦蜰。【疏】蜚,越之所生,其为虫臭恶,南方淫气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厉虫也,然则蜚是臭恶之虫,害人衣物,故《春秋左氏传》有蜚不为灾,亦不书也。【前汉五行志】刘向以为有蜚有□不言灾者,气所生,所谓□也。 又【正韵】芳未切,音费。虫名,负蠜也。 又【广韵】府尾切,音斐。义同。 又兽名。【山海经】太山有兽,状如牛,白首,一目,蛇尾,名曰蜚。所经枯竭,甚于鸩厉,见则天下大疫。 又【集韵】匪微切,音非。与飞通。【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或作□。

蜜 【申集中】【虫字部】 蜜 〔古文〕□【唐韵】弥毕切【集韵】【韵会】觅毕切【正韵】觅笔切,□音谧。【说文】蠭甘饴也。【楚辞招魂】瑶浆蜜勺。【魏文诏】蜀人作食,喜著饴蜜。 又【尔雅翼】土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 又木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曰木蜜。 又石蜜。【西京杂记】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罗蜜,果名。【本草】波罗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樱桃别名。【陆士衡赋】朱蓝崖蜜。 又与密通。古碑帖缜密多作缜蜜。 字从宓。俗作蜜,非。蜜字与俗密字作宻类似。

蜝 【申集中】【虫字部】 蜝 【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其。【玉篇】蟚蜝也。【集韵】似蟹而小,不可食。【晋书蔡谟传】初渡江,见蟚蜝,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旣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谢尚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 又雷蜝,虫名。【酉阳杂俎】雷蜝,大如蚓,以物触之,乃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复如蚓焉。 又马蜝。【本草】水蛭大者名马蜝。 【类篇】或作蜞。考证:〔【晋书蔡谟传】初渡江,见蟚蜝,大喜曰,蟹有二螯八足,加以二螯烹之。〕 谨照原文蟹有下省二螯两字。烹上增令字。

蜞 【申集中】【虫字部】 蜞 【集韵】同蜝。注见蜝。

蜟 【申集中】【虫字部】 蜟 【唐韵】余六切,音育。复蜟,蝉未蜕者。本作育。【论衡】作蜟。

蜠 【申集中】【虫字部】 蜠 【唐韵】渠殒切【集韵】【正韵】巨陨切,□音窘。贝属。【尔雅释鱼】蜠大而险。【疏】大而污薄名蜠。 又【广韵】去伦切,音囷。义同。

蜡 【申集中】【虫字部】 蜡 【集韵】【正韵】□七虑切,音觑。【说文】蝇胆也。【周礼秋官蜡氏注】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 又助驾切,音乍。年终祭名。【礼礼运】仲尼与于蜡宾。【注】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郊特牲】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又【玉篇】子六切,音蹙。虫名。 蜡祭之蜡。【广韵】或作。【六书正讹】从虫昔声。别作,从示,非。考证:〔【说文】蝇胆也。〕 谨照原文胆改胆。【唐韵】卢盍切【集韵】【韵会】力盍切,□音腊。【玉篇】蜜滓也。【陆佃云】蜂之化蜜,必取匽猪之水,注之蜡房,而後成蜜。故谓之蜡者,蜜之跖也。【本草】虫白蜡。【李时珍曰】蜡树,四时不凋,五月开白花,成丛结实。其虫大如虮虱,延缘树枝,食汁吐涎,剥取其渣,炼化成蜡。又蜜蜡,生於蜜中。又水蜡,树叶微似楡,及甜槠树,皆可放虫产蜡。【晋书阮孚传】孚性好屐,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曰:一生当著几两屐。【石崇传】崇奢靡,以蜡代薪。【南史王僧虔传】少时,以烛泪浇成蜡凤凰。 又蜡梅,花名。【苏轼诗】蜜蜂采花作黄蜡,黄蜡为花亦其物。 又蜡觜,鸟名。【本草】桑扈,一名蜡觜雀,其觜或凝黄如蜡。 【广韵】俗作。

蜢 【申集中】【虫字部】 蜢 【集韵】【韵会】【正韵】□母梗切,音猛。蚱蜢,蝗类,似螽而小。【本草】□虫,一名蚱蜢。【六书正讹】蚱蜢,草上虫也。又借为船名,取譬其小也。别作舴艋,□非。 又【篇海】胡蜢,虾蟆属。 又【集韵】莫更切,音孟。义同。 或作蟒。

螠 【申集中】【虫字部】 螠 【唐韵】【集韵】□於赐切,音缢。缢女,虫名。俗从虫。【尔雅释虫】蚬,缢女。【注】小黑虫,赤头,喜自经死,故曰缢女。

蜣 【申集中】【虫字部】 蜣 【唐韵】去羊切【韵会】墟羊切【正韵】驱羊切,□音羌。【玉篇】蜣螂,啖粪虫也。【尔雅释虫】蛣蜣,蜣螂。【疏】蛣蜣,一名蜣螂。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喜取粪作丸而转之。《庄子》蛣蜣之智在于转丸是也。【古今注】蜣螂能以土苞粪推转成丸,圆正无斜角。一曰转丸,一曰弄丸。【关尹子四符篇】蜣螂转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蝡白者存丸中,俄去殻成蝉。【埤雅】蛣蜣无鼻而闻香。

蜥 【申集中】【虫字部】 蜥 【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音锡。【尔雅释鱼】蝾螈,蜥蜴。【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本草】小而五色尾靑碧者,名蜥蜴。小而缘墙壁色黑者,名蝘蜓。【扬子方言】蜥蜴,秦、晋、西夏谓之守宫,或谓之蠦□,南阳呼蝘蜓,其在泽中谓之蜥蜴,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前汉东方朔传】武帝置守宫盂下,令朔射之。朔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卽蜥蜴。互详蝘字注。 【集韵】亦作蝷、蜤。

蜦 【申集中】【虫字部】 蜦 【唐韵】力迍切【韵会】【正韵】龙春切,□音伦。【郭璞江赋】神蜧蝹蜦以沈游。【注】蝹蜦,行貌。 又【集韵】伦浚切,沦。去声。【广韵】大虾蟆,状如屦,食蛇。【本草】田父,一名蜦。【李时珍曰】大虾蟆卽田父也。 又郞计切,音丽。与蜧通。详下蜧字注。

蜧 【申集中】【虫字部】 蜧 【唐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玉篇】神蛇也。【郭璞江赋】神蜧蝹蜦以沈游。【张景阳诗】黑蜧跃重渊。【注】《淮南子》曰:牺牛騂毛,宜於庙牲。其於致雨,不若黑蜧。高诱曰:黑蜧,蛇也,潜於神泉,能致云雨。【柳宗元祈晴文】诛黑蜧,抶阴蜧。 又【广韵】大虾蟆也。与蜦同。【说文】蜦或作蜧。注见蜦。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徒协切【集韵】达协切,□音牒。【集韵】安也。或作惵。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武尽切【集韵】弭尽切,□音泯。兽蹄甲也。 又【集韵】眉贫切,音旻。【玉篇】踔也。【字汇】行蹲跛也。

【寅集下】【彡字部】 【广韵】【集韵】□余封切,音容。【玉篇】重影。 又【广韵】形。 【正字通】与容同。

蝶 【申集中】【虫字部】 蝶 【唐韵】苏协切【集韵】悉协切,□音燮。【玉篇】蛱蝶,虫名。【博雅】蛱蝶,蟞蚨也。字或作□。 又达协切,音牒。蛱蝶也。【说文】徐铉曰:俗作蝶。详蝶字注。

蜩 【申集中】【虫字部】 蜩 【唐韵】徒聊切【集韵】【韵会】【正韵】田聊切,□音迢。【玉篇】蝉也。【诗豳风】五月鸣蜩。【大雅】如蜩如螗。【传】蜩,蝉也。螗,蝘也。【疏】《释虫》云:蜩、螂、蜩、螗,舍人曰:皆蝉也。方语不同,三辅以西为蜩,梁宋以西谓蜩为蝘,楚地谓之蟪蛄。《楚辞》云:蟪蛄鸣兮啾啾是也。陆玑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靑、徐人谓之螇螰。然则螗蝘亦蝉之别名耳。【尔雅释虫】蜩,螂蜩。【注】夏小正传曰:螂蜩者五彩具。【又】螗蜩。【注】夏小正传曰:螗蜩者,蝘。俗呼为胡蝉,江南谓之螗蛦。【又】蠽,茅蜩。【注】江东呼为茅截,似蝉而小,靑色。【又】蝒,马蜩。【注】蜩中最大为马蝉。【又】霓,寒蜩。【注】寒螿也。似蝉而小,靑色。【酉阳杂俎】蜩属,旁鸣。 又蜩甲,蝉蜕也。【庄子寓言篇】予蜩甲也。 又徒吊切,音掉。蜩蟉,龙首动貌。【前汉司马相如传】蜩蟉偃蹇怵□以梁倚。 又【韵补】□留切,音俦。【王褒九怀】林不容兮鸣啁,余何留兮中州。陶嘉月以总辔,搴玉英兮自修。 【玉篇】一作□。

蜪 【申集中】【虫字部】 蜪 【唐韵】土刀切,音叨。【尔雅释虫】蝝,蝮蜪。【注】蝗子未有翅者。 又【韵会】徒刀切,音陶。义同。 又犬名。【山海经】蜪犬,如犬,靑色,食人从首始。

蜫 【申集中】【虫字部】 蜫 【唐韵】古浑切,音昆。同。详字注。

蜬 【申集中】【虫字部】 蜬 【唐韵】胡男切【集韵】胡南切,□音含。【尔雅释鱼】蠃小者蜬。 又【尔雅释鱼】贝在水者,蜬。【注】肉如科斗,但有头尾耳。

蜭 【申集中】【虫字部】 蜭 【唐韵】胡感切【集韵】戸感切,□音颔。虫名。【尔雅释虫】蜭,毛蠹。【注】卽蛓。 又【广韵】胡绀切,音憾。义同。 或作蛿。

蜮 【申集中】【虫字部】 蜮 【唐韵】雨逼切【正韵】越逼切,□音域。【说文】短狐也。【诗小雅】为鬼为蜮。亦作□。【春秋庄十八年】秋有□。【注】蜮,短狐也,《本草》谓之射工,盖以含沙射人为灾。《五行传》曰:□如鳖,三足,生於南越,一名射影。在水中,人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故曰射影,或谓含沙。射人,入皮肌,其创如疥。服虔云:徧身濩濩或或,故为灾。【公羊传】□之犹言惑也。 又山名。【山海经】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又与魊通。【张衡东京赋】况鬾□与毕方。【注】《汉旧仪》曰:魊,鬼也。魊、□古字通。 又【韵会】获北切,音或。义同。

蜯 【申集中】【虫字部】 蜯 【集韵】歩项切,音棒。【玉篇】与蚌同。【说文】一曰美珠。【班固答宾戏】隋侯之珠,藏於蜯蛤。【干禄字书】蚌俗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汇补】子雪切,音蕝。断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古文粟字。注详本画。

□ 【备考】【未集】【米字部】 □ 【篇海类编】同□。

蜰 【申集中】【虫字部】 蜰 【唐韵】【集韵】□符非切,音肥。【尔雅释虫】蜚,蠦蜰。【注】蜰卽负盘,臭虫。见蜚字注。 又【韵会】府尾切,音斐。义同。 又【集韵】父沸切,音屝。蜰□,神蛇也。【广韵】作□□。

蜱 【申集中】【虫字部】 蜱 【唐韵】符支切【集韵】频弥切,□音陴。【尔雅释虫】不过,蟷蠰,其子蜱蛸。【注】一名蟭,蟷蠰卵也。 又【集韵】宾弥切,音□。毗霄切,音瓢。义□同。 又【广韵】弥遥切,音篻。虫名。 又【通志六书略】纰招切。同螵。 或作□、□。

蝷 【申集中】【虫字部】 蝷 【唐韵】郞击切,音历。【尔雅释虫】蟿螽螇蝷。亦作蚸。详蚸字注。 又【集韵】先的切,音锡。同蜥。见蜥字注。

蜲 【申集中】【虫字部】 蜲 【集韵】邬毁切,音委。【类篇】虫名,蜲□也。详蛜字注。 又【唐韵古音】於为切,音萎。蜲蛇,与委蛇同。【傅毅舞赋】蜲蛇姌袅。【柳宗元天对】有虬蜲蛇,不角不鳞。 又【类篇】同蟡。详蟡字注。

蜳 【申集中】【虫字部】 蜳 【集韵】【韵会】【正韵】□都昆切,音敦。【类篇】螴蜳,气不安定也。【庄子外物篇】螴蜳不得成。 又【司马彪注】螴蜳,读曰冲融,言畏怖之气冲融两溢,不安定也。 又【集韵】敕转切,音腞。【正韵】羽敏切,音允。义□同。

【补遗】【酉集】【车字部】 【篇海类编】夷益切,音亦。车也。

【午集下】【禾字部】 【集韵】待鼎切,定上声。稻麦杰立貌。

【寅集中】【巾字部】 【集韵】柱勇切,音重。【广雅】谓之幪。

蜴 【申集中】【虫字部】 蜴 【唐韵】羊益切【集韵】【正韵】夷益切,□音奕。【韵会】蜥蜴。【诗小雅】哀今之人,胡为虺蜴。互详蜥、螈二字注。 又【集韵】先的切,音锡。楚谓欺慢为脉蜴。

蜵 【申集中】【虫字部】 蜵 【集韵】萦□切,音渊。蜎蜵,巧虫。 又蜵蜎,深广貌。详蜎字注。 又一均切,入眞韵。义同。

蜶 【申集中】【虫字部】 蜶 【玉篇】索没切,音窣。【篇海】虫名。

蜷 【申集中】【虫字部】 蜷 【唐韵】巨员切【集韵】【正韵】逵员切,□音权。【类篇】虫行诘屈也。【屈原离骚】蜷局顾而不行。【注】蜷局,诘屈不行貌。【扬雄甘泉赋】蛟龙连蜷于东厓兮。【注】连蜷,长曲貌。

蜸 【申集中】【虫字部】 蜸 【唐韵】牵茧切【集韵】牵典切,□音□。【玉篇】蜸蚕也。【尔雅释虫】螼蚓,蜸蚕。【疏】螼蚓一名蜸蚕,卽蟺也。考证:〔【玉篇】蜸蚕也。【尔雅释虫】螼蚓,蜸蚕。【疏】螼蚓一名蜸蚕。〕 谨按蚕音腆蚯蚓也。谨照原文三蚕字□改蚕。

蜹 【申集中】【虫字部】 蜹 【唐韵】而锐切【集韵】儒锐切【正韵】儒税切,□音芮。【说文】秦、晋谓之蜹,楚谓之蚊。【孟子】蝇蜹姑嘬之。【荀子劝学篇】醯酸而蜹聚焉。【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蜹也。 又【集韵】如劣切,音爇。义同。 又【广韵】以芮切,音睿。毒虫名。【玉篇】含毒蛇也。 或作蚋。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乌红切【集韵】乌公切,□音翁。【唐韵】水子,果名,出南州。

霓 【申集中】【虫字部】 霓 【唐韵】五稽切【集韵】【正韵】研奚切,□音倪。【尔雅释虫】霓,寒蜩。【注】寒螿也。【扬子方言】蝉黑而赤者谓之霓。 又婴霓,虫名。【神异经】蜚虫以季夏藏于鹿耳,名婴霓。 又与霓同。【尔雅释天】霓为挈贰。【注】雌虹也。 又【唐韵】五结切【集韵】倪结切,□音啮。【韵会】屈虹也。【前汉天文志】抱□垂霓。【注】雄为虹,雌为霓。如淳曰:霓读曰啮。【晋书王筠传】沈约示筠《郊居赋》,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尝恐人呼为霓。盖谓字本读入声,恐人呼为平声也。 又【广韵】寒蜩之霓亦音啮。 又孑霓,延首之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白鹿孑霓於欂栌。 又虹霓之霓。【韵补】叶硏计切,音诣。《曹植七启》:凌轹诸侯,驰驱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忼慨则气成虹霓。考证:〔【王逸鲁灵光殿赋】〕 谨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寿。

蜻 【申集中】【虫字部】 蜻 【唐韵】【正韵】子盈切【集韵】【韵会】咨盈切,□音精。【说文】蜻蛚也。【诗唐风蟋蟀疏】一名蜻蛚。【张载诗】俯闻蜻蛚吟。详蟀字注。 又【集韵】疾正切,音净。蝉属。【玉篇】蚻也。【扬子方言】蝉有文者谓之蜻蜻。【郭注】卽蚻也。详蚻字注。 又此静切,音请。慈盈切,音情。义□同。 又【广韵】仓经切,音靑。蜻蜓虫。【扬子方言】蜻蛉谓之蝍蛉。【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尽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飞。一名蜻蛉。【古今注】有靑赤黄三种,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黄者曰胡黎,一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绛驺,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总曰蜻蛉。【吕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数百。【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头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为靑眞珠。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蜻蛉。 又水名。【水经注】蜻蜓县,上承蜻蛉水。考证:〔【吕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从游,有蜻蛉至者数万。〕 谨照吕氏春秋精谕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数百。

蜼 【申集中】【虫字部】 蜼 【唐韵】【集韵】【韵会】□以醉切,音□。【尔雅释兽】蜼卬鼻而长尾。【注】似獮猴而大。【山海经】鬲山,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猿蜼。【注】蜼似猴,鼻向上,尾四五尺,头有岐,苍黄色,雨则自悬树,以尾塞鼻孔,或以两指塞之。【司马相如上林赋】蜼玃飞□。 又【广韵】力轨切,音垒。蜼彝。【周礼春官】祼用虎彝蜼彝。 又【正韵】呼对切,音诲。【韵会】余救切,音狖。义□同。

蜽 【申集中】【虫字部】 蜽 【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里养切,□音两。【玉篇】蛧蜽。详蛧字注。

蜾 【申集中】【虫字部】 蜾 【唐韵】【韵会】【正韵】□古火切,音果。【诗小雅】螟蛉有子,蜾裸负之。【传】蜾裸,蒲卢也。【陆玑疏】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其子。【扬子法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裸,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 又【集韵】古禾切,音戈。义同。 又【类篇】鲁果切,音裸。虫名。螔蝓也。与蠃通。 【说文】作□。或从果。

蜿 【申集中】【虫字部】 蜿 【集韵】【韵会】乌丸切【正韵】乌欢切,□音剜。蟠蜿,龙蛇动也。 又【唐韵】【韵会】□於袁切,音鸳。蜿蜿,龙状也。【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 又虎行貌。【楚辞大招】虎豹蜿只。 又蜿蜒,蛇行也。【焦氏易林】蛇行蜿蜒,不能上阪。 又通冤。【前汉扬雄传】扬翠旗之冤延。 又【正韵】於阮切,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 【玉篇】一作。

【酉集下】【车字部】 【集韵】专於切,音诸。【玉篇】车也。 又【集韵】同槠。木名。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韵】多朗切【集韵】【韵会】底朗切,□音党。【说文】地名。 又【玉篇】居也。一曰五百家为。【释名】,长也。一聚所尊长也。 或作党。亦作。考证:〔【广韵】居也。一曰,五百里为。〕 谨按所引出玉篇,今照改。五百里改五百家。〔【释名】,长也。聚所尊长也。〕 谨照原文聚字上增一字。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集韵】□丑例切音跇。跃也。【玉篇】逾也。【扬子方言】□,跳也。楚曰。【注】亦中州语。 又【集韵】去例切,音愒。跛也。

蝀 【申集中】【虫字部】 蝀 【唐韵】德红切,音东。螮蝀,详螮字注。 又【韵会】睹动切,音董。【正韵】多贡切,音冻。义□同。

蝁 【申集中】【虫字部】 蝁 【唐韵】乌各切【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音恶。【说文】虺属。【尔雅释虫】镻,蝁。【注】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 又【唐韵古音】乌路切,音垩。义同。

蠾 【申集中】【虫字部】 蠾 【唐韵】之欲切【集韵】朱欲切,□音烛。蚤也。【扬子方言】鼅鼄,自关而东,赵魏之郊或谓之蠾蝓。蠾蝓者,侏儒语之转也。 又蠾,蠀螬。详字注。 又殊玉切,音蜀。与蠋通。

衏 【申集下】【行字部】 衏 【篇海】音院。注见。

蝗 【申集中】【虫字部】 蝗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说文】螽也。【陆佃云】蝗字从皇,今其首腹背皆有王字。【礼月令】虫蝗为灾。【前汉文帝纪】旱,蝗。【师古注】蝗卽螽也,食苗为灾,今俗呼为簸钟。【後汉五行志】蝗虫贪苛之所致也。【吴志赵达传】少从单甫受学,治九宫一算之术,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 又【唐韵古音】戸盲切,音横。《演春秋繁露》云:徽州稻苦虫害,俗呼横虫。 又【韵会】戸孟切,横去声。义同。

蝘 【申集中】【虫字部】 蝘 【唐韵】【集韵】□於殄切,音偃。【诗大雅】如蜩如螗。【传】螗,蝘也。【疏】蝉属也。草木疏云:一名蛁蟟,靑徐谓之螇螰,楚人谓之蟪蛄,秦燕谓之蛥蚗,或名之蜓蚞。郭云:俗呼为胡蝉,江南谓之螗蛦,互详蜩、蝉二字注。 又蝘蜓。【尔雅释鱼】蜥蜴,蝘蜓。【扬雄解嘲】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注】说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古今注】蝘蜓一名龙子,一曰守宫,一曰蛇医,大者长三尺,其色黑绀者善螫人。一名黑螈,一名绿螈也。【广韵】《博物志》:蝘蜓卽守宫,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重七斤,捣万杵,以女人体,终身不灭。淫则灭,故号守宫。汉武试之,验。互见蜥字注。 又【集韵】隐幰切,音匽。义同。 或作□。考证:〔【尔雅释虫】蜥蜴,蝘蜓。〕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蝙 【申集中】【虫字部】 蝙 【唐韵】布□切【集韵】【韵会】□眠切,□音边。【说文】蝙蝠也。【尔雅释鸟】蝙蝠,服翼。【注】齐人呼为蟙,或谓之仙鼠。【扬子方言】自关而东,蝙蝠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鼠。【李白诗序】荆州淸溪有乳穴,穴中玉泉交流,有蝙蝠千岁,体白如银。【焦氏易林】蝙蝠夜藏,不敢昼行。【韩愈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又【集韵】蒲眠切,音胼。【类篇】鱼名。

蝚 【申集中】【虫字部】 蝚 【唐韵】如由切【集韵】而由切,□音柔。虫名。【尔雅释虫】蝚,蛖蝼。【注】蛖蝼,蝼蛄类。【又】蛭蝚至掌。【注】未详。 又蝚蠕,国名。【晋书冯跋载记】蝚蠕勇斛律遣使求跋女,跋许之。 又【集韵】奴刀切,音峱。与獶、猱同。贪兽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蛭蜩玃蝚。【师古注】今所为戎皮,为案褥者也。考证:〔【尔雅释虫】蝚,蠬蝼。【注】蠬蝼,蝼蛄类。〕 谨照原文两蠬字□改蛖。

【酉集中】【贝字部】 【篇海】同赍。

蝛 【申集中】【虫字部】 蝛 【唐韵】【韵会】□於非切,音威。蛜蝛。详蛜字注。

蝜 【申集中】【虫字部】 蝜 【集韵】扶缶切,音妇。□蝜,虫名。 又【玉篇】蝜□虫,大如蚬,有毒。 又【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取,卬其首负之,虽困剧不止。

□ 【备考】【子集】【亠字部】 □ 【字汇补】与奥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韵】去冀切,音器。【类篇】器,或作□。

蝝 【申集中】【虫字部】 蝝 【唐韵】与专切【集韵】余专切,□音沿。【尔雅释虫】蝝,蝮蜪。【注】蝗子未有翅者。【春秋宣十三年】冬蝝生。【注】以冬生,过寒而死,故不成螽。【刘歆云】蚍蜉子也。【说苑】蠹蝝仆柱梁。 又【集韵】兪绢切,缘去声。义同。 又馨兖切,音。同蠉。井中小虫。

蝞 【申集中】【虫字部】 蝞 【唐韵】【集韵】□明秘切,音媚。【广韵】蝞似虾,寄生龟殻中,食之益人颜色。【郭璞江赋】蜦鲎蝞。【注】蝞,食之颜色有爱媚。【唐书废后王氏传】武才人诬后与母挟蝞道蛊上,帝信之,下诏废后。

猬 【申集中】【虫字部】 猬 【唐韵】【集韵】【韵会】□于贵切,音胃。【玉篇】虫也,似豪猪而小。【韵会】通作汇。【尔雅释兽】汇,毛剌。【注】卽猬也。【陆佃云】可治胃疾。【炙毂子】刺端分两岐者猬,如棘针者。猬似鼠,性狞钝,物少犯近,则毛刺攒起如矢。【前汉贾谊传】反者如猬毛而起。【史记龟策传】猬辱于鹊。【注】《续博物志》云:猬能跳入虎耳,见鹊便自仰腹受啄。【焦赣易林】虎饥欲食,见猬而伏。【西京杂记】元封二年大寒,牛马皆蜷蹜如猬。 又山名。【华阳国志】滇池有白猬山,山无石,惟有猬也。 或作猬。【张衡东京赋】攎狒猬。 【集韵】亦作□。

蝠 【申集中】【虫字部】 蝠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六切,音福。【尔雅释鸟】蝙蝠,服翼。详蝙字注。 又与蝮通。【後汉崔琦传外戚箴】蝠蛇其心,纵毒不辜。【注】卽蝎蝠也。 又【唐韵古音】方墨切。【陈思王蝙蝠赋】吁何奸气,生兹蝙蝠。形殊性诡,每变常式。行不由足,飞不假翼。

蟖 【申集中】【虫字部】 蟖 【唐韵】息移切,音斯。【尔雅释虫】蟔,蛅蟖。详蟔字注。 【集韵】作蟴。

蝡 【申集中】【虫字部】 蝡 【唐韵】而兖切【韵会】【正韵】乳兖切,□音软。【说文】动也。【淮南子原道训】蠉飞蝡动。【前汉匈奴传】跂行、喙息、蝡动之类,莫不就安利,避危殆。【马融广成颂】蝡蝡蟫蟫。 又蝡蛇。【山海经】南海之内,黑水、靑水之闲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又【集韵】乳尹切,音□。义同。 或作蠕、□。

蝢 【申集中】【虫字部】 蝢 【集韵】奚结切,音缬。【类篇】肹蝢,国名,月支也。

蝣 【申集中】【虫字部】 蝣 【唐韵】以周切【韵会】夷周切,□音由。蜉蝣。详蜉字注。 又【集韵】力求切,音流。义同。 亦作。 又与蝤通。详下蝤字注。

蝤 【申集中】【虫字部】 蝤 【唐韵】自秋切【集韵】字秋切【韵会】【正韵】慈秋切,□音遒。【说文】蝤蛴也。【尔雅释虫】蝤蛴,蝎。【注】在木中。【疏】《方言》云:关东谓之蝤蛴,梁、益之闲谓之蝎。其在木中者白而长,故诗人以比妇人之颈。【诗卫风】领如蝤蛴。【埤雅】蝤蛴之体有丰洁且白者,《七辨》曰:蝤蛴之领,阿那宜顾,是也。 又【广韵】卽由切,音啾。蝤蛑,似蟹而大,生海边。 又【集韵】夷周切,音由。与蝣通。【前汉王褒传】蜉蝤出以阴。【孟康注】蜉蝤,渠略也。【师古注】蜉蝤,甲虫也,好丛聚而生。 又【韵会】蝤蛑之蝤。亦音由。

蝥 【申集中】【虫字部】 蝥 【唐韵】莫浮切,音谋。食谷虫。【说文】本又作蟊。食草根者,吏冒取民财则生。【诗小雅】及其蝥贼。【传】食根曰蝥,食节曰贼。【左传成十三年】帅我蝥贼。 又蝥弧,旗名。【左传隐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集韵】【韵会】□谟交切,音茅。螌蝥。详螌字注。 又【广韵】亡遇切,音务。蠡名。亦作□。 又武夫切,音无。【尔雅释虫】鼄,鼄蝥。详蛛字注。 或作□。

【酉集下】【辵字部】 【广韵】徒历切【集韵】亭历切,□音荻。【广韵】雨也。【集韵】□,雨貌。 又【玉篇】力罪切,音类。又【集韵】徒沃切,音毒。义□同。

【酉集上】【言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谷切,音秃。诋,狡猾也。一曰相欺诋也。 又【广韵】土禾切【集韵】土和切,□涶平声。义同。 又【类篇】僻诞也。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千余切,音疽。【说文】右扶风鄠县有乡。 又【广韵】子余切。义同。

【补遗】【辰集】【木字部】 【字汇补】音未详。见扬雄《蜀都赋》。

【酉集中】【走字部】 【广韵】子答切【集韵】【韵会】作答切,□音匝。【玉篇】走貌。【类篇】□,走急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七到切,音操。米谷杂也。

虾 【申集中】【虫字部】 虾 【唐韵】胡加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音遐。【说文】虾蟆也。【史记龟策传】月为□而相佐,见食于虾蟆。【前汉武帝纪】元鼎五年秋,蛙虾蟆斗。【酉阳杂俎】虾蟆无肠。 又虾蟆护,鸟名。【酉阳杂俎】南山下有鸟,名虾蟆护,多在田中,头有冠,色苍足赤,形似鹭。 又车名。【南史殷琰传】前右军杜叔宝等□劝琰同逆,帝遣刘勔西讨之,作大虾蟆车,载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堑。 又虾蛤,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见蛤字注。 又【集韵】虚加切,音鰕。虫名。 又【篇海】与鰕通。【尔雅翼】虾多须,善游而好跃。今闽中五色虾,长尺余,具五色。梅虾,梅雨时有之。芦虾,靑色,相传芦苇所变。泥虾,稻花变成,多在泥田中。又虾姑,状如蜈蚣,一名管虾。【洞冥记】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其鼻如锯。【张衡南都赋】驳虾委蛇。考证:〔【张衡南都赋】蛟虾委蛇。〕 谨照原文蛟改驳。

蝧 【申集中】【虫字部】 蝧 【集韵】於惊切,音英。【类篇】蜂属。

虱 【申集中】【虫字部】 虱 【唐韵】所栉切【集韵】【韵会】【正韵】色栉切,□音瑟。【说文】啮人虫也。【抱朴子塞难】虱生於我,而我非虱父母,虱非我子孙。【淮南子说林训】大厦旣成,燕雀相贺。汤沐旣具,虮虱相吊。【前汉项籍传】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虱。 又沙虱。【博雅】沙虱,□□也。【本草】所在皆有之,雨後人晨昏践沙,必著人,如毛发,刺人便入皮里。 又牛虱,在牛身上。 又豕虱。【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虱是也。 又狗虱。【韩愈诗】灵麻撮狗虱。【注】灵麻,今胡麻,状如狗虱。《本草》云:一名狗虱。 【集韵】亦作□。【干禄字书】俗作虱。【六书正讹】从,从卂。卂卽迅字,疾也。虱行疾,会意。俗作虱,非。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侧氏切【集韵】阻氏切,□读与此近。【说文】捽也。从手此声。【广韵】拳加人也。 又【唐韵】将此切【集韵】【韵会】蒋氏切【正韵】嗟似切,□音紫。义同。【张衡西京赋】□狻。【注】搏撮猛兽貌。 又【集韵】壮氏切,音胏。亦戟撮也。 又掌氏切,音纸,与扺同。 又才支切,音疵。亦捽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子礼切,音济。义同。 又【集韵】【正韵】□此礼切,妻上声。捽搣也。

【卯集中】【戈字部】 【集韵】【韵会】【正韵】□各额切,音格。【玉篇】□也。【集韵】或作。

蝩 【申集中】【虫字部】 蝩 【唐韵】直容切【集韵】【韵会】传容切,□重平声。【玉篇】蚕晚生者。【韵会】《周礼》谓之原蚕。 又【集韵】诸容切,音钟。蝗也。或作□。

蝪 【申集中】【虫字部】 蝪 【唐韵】吐郞切,音汤。【尔雅释虫】王蛈,蝪。【注】卽螲蟷。详螲字注。 又【集韵】徒郞切,音唐。义同。

蝫 【申集中】【虫字部】 蝫 【直音】同蠩。【集韵】作鯺。

蝬 【申集中】【虫字部】 蝬 【唐韵】子红切【集韵】祖丛切,□音葼。【玉篇】三蝬,蛤属。【郭璞江赋】三蝬□江。【注】《临海水土物志》曰:三蝬,似蛤。

蝭 【申集中】【虫字部】 蝭 【唐韵】杜奚切【集韵】田黎切,□音题。蝭蟧,蟪蛄也。【大戴礼】蝉也者,蝭□也。【扬子方言】蛥蚗,自关而东谓之虭蟧。或谓之蝭蟧。 又【集韵】都黎切,音低。丁计切,音帝。义□同。 又【类篇】常支切。与芪同。【尔雅注】蝭母,药草,知母也。 又蝭蛙,鸟名。见蛙字注。 或作□、蛦。

蝮 【申集中】【虫字部】 蝮 【唐韵】芳福切【集韵】【韵会】【正韵】芳六切,□音覆。【说文】虫也。【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注】身广三寸,头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种蛇,名为蝮虺。【楚辞招魂】蝮蛇蓁蓁。【注】蝮,大蛇也。【前汉田儋传】蝮蠚手则斩手,蠚足则斩足。【师古注】蝮出南方。【博物志】蝮蛇,秋月毒甚,无所蜇螫,啮草木以泄其气,草木卽死。人樵采为草木所伤刺者,亦杀人。【本草】蝮蛇,形不长,头扁口尖,身赤文斑,亦有靑黑色者。人犯之,头足贴著。【韩愈诗】蝮蛇生子时,坼裂肠无肝。 又【尔雅释虫】蝝,蝮蜪。【注】蝗子未有翅者。 又蝮蜟,蝉未蜕者。见《论衡》。 又姓。【通志氏族略】唐乾封元年,攺武惟良为蝮氏。 又【集韵】房六切,音伏。义同。 又蝮蜪之蝮亦音匐,鼻墨切。

猿 【申集中】【虫字部】 猿 【唐韵】雨元切【集韵】于元切,□音袁。【说文】禺属。【广韵】猿猴五百岁化为玃。【尔雅释兽】猱猿善援。【前汉江都王建传】繇王闽疾,遗建荃、葛、珠玑、犀甲、翠羽、猿熊奇兽。 【玉篇】或作猿。【说文徐铉注】猿,别作猿,非。○按《长笺》言:攀援如虫,故入虫部,然书册所载,或从虫,或从犭,不可偏废,今但载《尔雅》《汉书》二条,余从犭者,别详犬部。

螏 【申集中】【虫字部】 螏 【集韵】昨悉切,音疾。螏,虫名。【玉篇】本作蒺。【尔雅释虫】蒺藜,蝍蛆。【注】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 【类篇】或作□。□字原从疒从蚕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苏感切,音糂。羹糁也。

螛 【申集中】【虫字部】 螛 【集韵】【韵会】□何葛切,音褐。【前汉司马相如传】跮踱輵螛,容以骫丽兮。【注】輵螛,摇目吐舌也。 又【集韵】下瞎切,音辖。虫名。仙姑也。

【酉集下】【车字部】 【广韵】徒何切【集韵】唐何切,□音驼。【玉篇】车疾驰也。

蝰 【申集中】【虫字部】 蝰 【唐韵】苦圭切【集韵】倾畦切,□音奎。虫名。蚕蛹也。 又【博雅】虺蝰也。【本草】靑蝰,卽竹根蛇。

蝱 【申集中】【虫字部】 蝱 【唐韵】武庚切【集韵】眉耕切【正韵】眉庚切,□音盲。【说文】啮人虫。【尔雅翼】大曰蝱,小曰。【庄子天下篇】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蝱之劳也。【前汉中山靖王传】明月曜夜,蚊蝱宵见。【淮南子说山训】蝱散积血。 又黄蝱。【管子地员篇】其山之旁,有彼黄蝱。 又浦蝱。【本草】靑蚨,一名蒲蝱。 又鹿蝱。秋闲蝱大小集牛马尾,尾至重不能掉,亦名牛蝱。 又木蝱,从木叶中出,绿色如小蝉。 又飞蝱,箭名。【扬子方言】箭之三镰,长尺六者,谓之飞蝱。【潘岳闲居赋】激矢蝱飞。 又鸟名。【博物志】崇丘山有鸟,一足一翼,相得而飞,名曰蝱,见则吉良,乘之寿千岁。 又山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蝱山。 又与莔通,贝母也。【诗卫风】陟彼阿丘,言采其蝱。【疏】其叶如括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 又【唐韵古音】武郞切,音邙。【焦氏易林】去如奔蝱,害不能伤。 或作虻、。

蝲 【申集中】【虫字部】 蝲 【唐韵】卢达切,音辣。蝲蟽,虫名。

玳 【申集中】【虫字部】 玳 【集韵】【韵会】□徒沃切,音毒。玳蜍,今之蜘蛛。【尔雅疏】《方言》云:鼄蝥,北燕、朝鲜洌水之闲谓之玳蜍。 又待戴切。与瑇同。详玉部。

蝴 【申集中】【虫字部】 蝴 【正字通】洪吾切,音胡。蝴蝶,本作胡。详蝶字注。

蝵 【申集中】【虫字部】 蝵 【篇海】七由切,音秋。□蝵,蜘蛛也。 【集韵】同蟗。或作蠤。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乌皓切【集韵】【类篇】乌浩切,□音袄。怔之貌。

蝶 【申集中】【虫字部】 蝶 【唐韵】徒协切【韵会】达协切,□音牒。【说文】本作蝶,蛱蝶也。俗作蝶。【玉篇】蝴蝶。【庄子至乐篇】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又【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江东呼为捷末。其大者名为凤子,亦名凤车,名鬼车,生江南柑橘园中。又绀蝶,辽东人呼为绀幡,一曰童幡,一曰天鸡。【尔雅翼】今菜中靑虫,当春时缘行屋壁或草木上,以丝自围,一夕视之有圭角,六七日其背罅裂,蜕为蝶出矣。滕王图画蛱蝶,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之目。【北史魏收传】收轻薄,时人号曰惊蛱蝶。【诗话总龟】谢逸有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 又【广韵】他协切,音帖。蝶蹋,虫名。

蜗 【申集中】【虫字部】 蜗 【唐韵】【韵会】【正韵】□古华切,音瓜。【说文】蜗蠃也。【尔雅释鱼】蚹蠃,螔蝓。【注】卽蜗牛也。【疏】按《本草》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头形似蛣蝓,但背负殻尔。【古今注】蜗牛,陵螺也。殻如小螺,热则自悬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殻,故曰蜗舍,蜗殻宛转有文章。【庄子则阳篇】有国于蜗牛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牛之右角者曰蛮氏。【郭璞江赋】鹦螺□蜗。 又【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庄子》郭象注读戈。考证:〔【尔雅释虫】蚹蠃,螔蝓。〕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蝹 【申集中】【虫字部】 蝹 【唐韵】於伦切【集韵】纡伦切,□音贇。蝹蝹,龙貌。【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韩愈诗】山磨电奕奕,水淬龙蝹蝹。 又行貌。【郭璞江赋】神蜧蝹蜦以沉游。 又【集韵】萦缘切,音娟。【玉篇】於云切,音氲。义□同。 又【广韵】乌皓切,音袄。虫名,如猿,常地下食人脑。【述异记】秦缪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二童子曰:此名蝹,以松柏穿其首则死。

蝺 【申集中】【虫字部】 蝺 【字汇补】果羽切,音龋。好貌。【吕氏春秋】惠子之言蝺焉,美无所用。 又音禹。【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旁行蝺偻。

□ 【补遗】【未集】【米字部】 □ 【字汇补】音未详。人名。【韩非子】庞□氏之子不孝。

【酉集上】【言字部】 【字汇】徒私切,音题。言不懈也。【正字通】俗字。或曰諰字之讹。

【酉集中】【豕字部】 【唐韵】【集韵】□呼骨切,音忽。豕属。【说文】本作□。【类篇】或作□。

蝼 【申集中】【虫字部】 蝼 【唐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正韵】卢侯切,□音楼。蝼蛄。详蛄字注。 又蝼蝈,蛙也。详蝈字注。 又土蝼,兽名。【山海经】昆仑之丘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竹书纪年注】有大蝼如羊。【魏公卿上尊号奏】有熊之兴,地出大蝼。 又【说文】螭亦名地蝼。 又囿名。【晋语】赵□子田于蝼。【注】蝼,晋君之囿。 又【集韵】龙珠切,音廔。天蝼,虫名。【尔雅释虫】螜,天蝼。【古今注】蝼蛄,一名天蝼。【扬子方言】蠀螬,秦、晋之闲谓之蠹,或谓之天蝼。 又音漏。内病也。【周礼天官内饔】马黑脊而般臂蝼。【群经音辨】蝼,干宝读去声。【吕氏春秋】戸枢不腐,流水不蝼。 【礼记】作漏。

蝾 【申集中】【虫字部】 蝾 【唐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于营切,□音荣。【尔雅释鱼】蝾螈,蜥蜴。【扬子方言】守宫,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韩愈诗】蜿垣乱蛷蝾。互详蜥字注。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韵】部本切,音獖。舟篷也。【玉篇】卽軬车也。又拘篓,车弓也。 又【集韵】【类篇】□父远切,音笲。车上篷。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郞丁切。同拎。

螂 【申集中】【虫字部】 螂 【篇海】同螂。

螃 【申集中】【虫字部】 螃 【唐韵】步光切,音旁。螃蟹,本只名蟹,俗加螃字。 又【集韵】螃蜞,蟹属。 又【广韵】北朗切,音榜。陆居虾蟆也。 又【集韵】悲萌切,音绷。补旷切,音谤。蒲浪切,音傍。义□同。

蛳 【申集中】【虫字部】 蛳 【唐韵】疏夷切【集韵】霜夷切,□音师。虫名,螺也。【正韵】螺蛳。

螅 【申集中】【虫字部】 螅 【直音】同蛓。 又与蟋同。【逸周书时训解】小暑之日又五日,螅蟀居壁。

螆 【申集中】【虫字部】 螆 【唐韵】同蛓。

螇 【申集中】【虫字部】 螇 【唐韵】胡鸡切【集韵】弦鸡切,□音奚。【说文】螇螰,蛁蟟也。【盐铁论】诸生独不见季夏之螇乎,音声入耳,秋风而声无。互见蛄、蝉二字注。 又螇蚸,见蚸字注。 又【广韵】苦奚切【集韵】牵奚切,□音溪。与□、□同。土蜂也。

螈 【申集中】【虫字部】 螈 【集韵】愚袁切,音元。与蚖同。蝾螈,蛇医。互见蝾、蚖二字注。又螈蚕。【埤雅】再蚕也。或曰蚕不交而生者,往往为螈蚕。【淮南子泰族训】螈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 本作原,或作□□□□。考证:〔【淮南子泰俗训】〕 谨照原书俗改族。

螉 【申集中】【虫字部】 螉 【唐韵】【正韵】乌红切【集韵】乌公切,□音翁。【玉篇】蠮螉,虫名,细腰蜂也。【扬子方言】蠭,燕、赵之闲谓之蠓螉,其小者谓之蠮螉。 又蠮螉塞,地名。【晋书慕容皝载记】皝率骑二万,出蠮螉塞,长驱至于蓟城。 又螉,牛马皮中虫也。【梁□文帝诗】控弦因鹊血,挽缰用牛螉。 又【类篇】乌孔切,音蓊。义同。

【酉集中】【走字部】 【正字通】俗趱字。

【寅集上】【尸字部】 【集韵】【类篇】□七赐切,音次。觑,足前却也。

螊 【申集中】【虫字部】 螊 【唐韵】力盐切【集韵】离盐切,□音廉。【说文】海虫,长寸而白,可食。互见□字注。 又【集韵】胡谗切,音函。义同。 又虚咸切,音醶。同□,蛤属。

螋 【申集中】【虫字部】 螋 【篇海】同。

螌 【申集中】【虫字部】 螌 【集韵】逋还切,音班。【说文】螌蝥,毒虫也。【博雅】螌蝥,晏靑也。【本草】一名斑猫,所在有之,长五六分,黄足斑文,鸟腹尖喙。《神农本草经》云:春食芫花为芫靑,夏食葛花为亭长,秋食豆花为螌蝥,冬入地中为地胆。 又蒲官切,音盘。负螌,臭虫。通作盘。

融 【申集中】【虫字部】 融 【唐韵】以戎切【集韵】【韵会】余中切【正韵】以中切,□音瀜。【说文】炊气上出也。【徐曰】鎔也,气上融散也。 又和也。【左传隐元年】其乐也融融。 又长也。【尔雅疏】宋卫荆吴之闲曰融骏者,长大也。 又明也。【诗大雅】昭明有融。【注】融,明之盛者。 又朗也。【左传昭五年】明夷之谦,明而未融。【注】融,朗也。【孔疏】融是大明,故为朗也。 又州名。【韵会】隋置融州,属桂林郡。 又【尔雅释丘】再成锐上为融丘。【注】纤顶者。 又【左传注】东北曰融风。 又祝融,神名。【礼月令】其神祝融。【注】颛顼氏之子犁,为火官。 又姓。【通志氏族略】祝融氏之後也。 通作。【後汉张衡思幸赋】展曳曳以□。 【集韵】籀作□。

【酉集上】【言字部】 【广韵】匹婢切【集韵】普弭切,□音仳。言具也。 又【集韵】普鄙切,音嚭。义同。 又【集韵】篇夷切,嚭平声。【博雅】具也。 【集韵】或省作。

融 【申集中】【虫字部】 融 【正字通】同融。

螑 【申集中】【虫字部】 螑 【集韵】轻幼切,音。赳螑,龙申颈行貌。【史记司马相如传大人赋】沛艾赳螑。【汉书音义曰】赳螑,申颈低昂也。【张揖云】赳螑,□跳也。 又【类篇】火救切,音嗅。义同。

螒 【申集中】【虫字部】 螒 【唐韵】侯旰切,音翰。【尔雅释虫】螒,天鸡。【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一名樗鸡。

螓 【申集中】【虫字部】 螓 【唐韵】匠邻切【集韵】【韵会】【正韵】慈邻切,□音秦。虫名,似蝉而小。一名蜻。蜻,□也,头方有文。【诗卫风】螓首蛾眉。【传】螓首,颡广而方。【梦溪笔谈】蟭蟟之小而绿色者,北人谓之螓。 又【尔雅翼】大蝇曰胡螓。

螔 【申集中】【虫字部】 螔 【唐韵】弋支切【集韵】余支切,□音移。虫名。【尔雅释鱼】蚹蠃,螔蝓。详蝓字注。 又【集韵】相支切,音斯。【扬子方言】守宫在泽者,海岱之闲谓之螔。【郭璞曰】似蜥蜴而大,有鳞,今通言蛇医是也。

螕 【申集中】【虫字部】 螕 【唐韵】边兮切【集韵】边迷切,□音□。【说文】啮牛虫也。【本草】牛虱,一名牛螕。 又与蚍通。【前汉五行志】刘歆以为蝝,螕□之有翼者。孟康曰:螕□,音蚍蜉。 又【集韵】或作□,通作螕。

螖 【申集中】【虫字部】 螖 【唐韵】【集韵】【韵会】□戸八切,音滑。【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疏】卽蟚螖也。详蟚字注。【韩愈诗】水漉杂鱣螖。 又【集韵】吉忽切,音骨。螺属。考证:〔【尔雅释虫】螖蠌,小者蟧。〕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

螗 【申集中】【虫字部】 螗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蜩螗,蝉也。【诗大雅】如蜩如螗。详蜩字注。 【增韵】通作螳,非。

【辰集上】【日字部】 【篇韵】同艮。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薄没切,音孛。屑米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韵】音拘。束也。

蚁 【申集中】【虫字部】 蚁 【集韵】【韵会】□语绮切,音舣。与蚁同。 又疑岂切,音顗。义同。 【玉篇】一作□、□。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柱买切,读与箉近。【声谱】搀物也。

衬 【申集下】【衣字部】 衬 【唐韵】【集韵】□初觐切,音榇。近身衣也。【礼杂记注】取名于衬,衬近尸也。 又施与亦曰衬。【齐谐记】蒋潜以通天犀纛上晋武陵王晞,晞甍,以衬众僧。

衪 【申集下】【衣字部】 衪 【唐韵】弋支切【集韵】余支切,□音移。【玉篇】衣缘也。 又【博雅】袖也。 又【集韵】【韵会】□演尔切,音迤。义同。 或作□。

螙 【申集中】【虫字部】 螙 【唐韵】古文蠹字。【说文】蠹,或从木,象虫在木中形。注见十八画。

螚 【申集中】【虫字部】 螚 【唐韵】奴代切【集韵】乃代切,□音耐。小虫,蝱也。【淮南子说林训】免啮为螚。【注】免啮,虫名。 又【玉篇】奴来切。俗能字,鳖属。 又匿德切,同。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韵】委远切,音宛。【玉篇】袜也。 又【类篇】袖端屈也。 又【方言郭注】江东呼衣褾曰。

螜 【申集中】【虫字部】 螜 【韵会】【正韵】□胡谷切,音縠。【尔雅释虫】螜,天蝼。【注】蝼蛄也。详蛄字注。 又【类篇】蠀螬谓之蝖螜。

螝 【申集中】【虫字部】 螝 【唐韵】【集韵】□胡对切,音溃。【说文】蚕蛹也。【尔雅释虫】螝,蛹。【疏】卽蚕所变者,一名螝,一名蛹。【柳宗元天对】螝啮已毒,不以外肆。 又【集韵】基位切,音愧。义同。 又【颜氏家训】与虺通。详虺字注。考证:〔【尔雅释虫】螝蛹。【注】卽蚕所变者。〕 谨照原文注改疏。

蚂 【申集中】【虫字部】 蚂 【玉篇】莫下切,音马。虫名。【正字通】马蟥,俗作蚂。

訲 【酉集上】【言字部】 訲 【唐韵】於力切,音亿。【说文】本作□。快也。从言从中。 又人名。崇訲,见【宋史宗室表】。

螟 【申集中】【虫字部】 螟 【唐韵】莫经切【集韵】【韵会】忙经切,□音冥。【玉篇】食苗心虫也。【说文】吏冥冥犯法卽生螟。【诗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贼。【疏】李巡云:言其奸,冥冥难知也。陆玑云:螟似虸蚄而头不赤。【春秋隐五年】螟。【前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八月,螟。互详螣字注。 又焦螟。【列子汤问篇】江浦之闲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 又螟蛉。详蛉字注。考证:〔【诗小雅】去其螟螣……【疏】陆玑云:螟似虸蚄。〕 谨照原文虸改虸。〔【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蚊 【申集中】【虫字部】 蚊 【正字通】同蚊。

萤 【申集中】【虫字部】 萤 【唐韵】戸扃切【韵会】互扃切,□音荧。火虫名。【礼月令】腐草为萤。【尔雅释虫】萤火卽照。【注】夜飞,腹下有火。【古今注】萤,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埤雅】萤无胃而育。【晋书车□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又【集韵】【正韵】□于平切,音荣。义同。 或作□。

【辰集中】【木字部】 【篇海】芳无切,音敷。木攒也。

螣 【申集中】【虫字部】 螣 【唐韵】【集韵】【正韵】□徒登切,音腾。【说文】神蛇也。【尔雅释鱼】螣,螣蛇。【疏】蛇似龙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荀子劝学篇】螣蛇无足而飞。 又【正韵】呈稔切,音朕。义同。 又【唐韵】徒得切,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愼云】吏乞贷则生螣。 又【唐韵古音】音代。义同。 亦作□。【说文】作□。

螤 【申集中】【虫字部】 螤 【正韵】弋主切【释文】音庾。【庄子田子方】螤斛不敢入于四竟。【注】六斛四斗曰螤。

螪 【申集中】【虫字部】 螪 【唐韵】式羊切【集韵】尸羊切,□音商。【尔雅释虫】蛶,螪蚵。【注】未详。

螫 【申集中】【虫字部】 螫 【唐韵】【韵会】【正韵】□施只切,音释。【说文】虫行毒也。【诗周颂】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史记淮阴侯传】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致螫。【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又【周礼山师注】螫噬之虫兽。刘音呼落切。【史记田儋传】蝮螫手则斩手。【索隐注】螫,音臛。 又【史记魏其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张晏读郝,火各切。 又【集韵】式夜切【唐韵古音】音赦。《韩诗》自求辛螫,作赦。 【广韵】亦作蠚。

螬 【申集中】【虫字部】 螬 〔古文〕□【唐韵】昨劳切【韵会】【正韵】财劳切,□音曹。【尔雅释虫】蟦,蛴螬。【注】在粪土中者。【庄子至乐篇】乌足之根为蛴螬。【本草】一名乳齐,一名地蚕,一名应条,大者如足大指,以背滚行。【说文长笺】曹,犹官曹,言多也,故从曹。

螭 【申集中】【虫字部】 螭 【唐韵】丑知切【集韵】【韵会】【正韵】抽知切,□音摛。【说文】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曰无角曰螭。【前汉司马相如传】蛟龙赤螭。【注】文颖曰:螭为龙子。张揖曰:赤螭,雌龙也。 又螭头。【唐书郑朗传】朗执笔螭头下。 又螭纽。【蔡邕独断】天子玺以玉螭虎纽。 又马名。【西京杂记】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绿螭骢。 又【唐韵古音】丑戈切。楚辞,驾两龙兮骖螭,叶上波字韵,又注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正韵】亦作彲。【史记齐世家】非龙非彲。 【韵会】亦作离。【史记周本纪】如豺如离。 又与魑通。【左传昭九年】以御螭魅。【注】山神,兽形。 又通摛。【扬雄蜀都赋】丽靡螭烛。

螮 【申集中】【虫字部】 螮 【唐韵】都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音帝。【尔雅释天】螮东,虹也。《诗》作蝃。 又【扬子太□经】蛡大螮小,虚。【注】国大德小,故民虚。 又【类篇】当盖切,音带。虫名。一曰蛇也。 或作□、蚳。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薄萌切【集韵】蒲萌切,□音棚。□,好嗔貌。一曰怒貌。 又【集韵】披耕切,音怦。同恲。忼慨也。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韵】许云切,音熏。【类篇】浅绛也。【篇海】三染绛也。 或作纁。

螯 【申集中】【虫字部】 螯 【唐韵】五劳切【韵会】牛刀切,□音遨。【玉篇】车螯。【本草】其殻色紫,璀粲如玉,斑点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则殻开,取肉食之。【梁元帝谢车螯启】车螯,味高食部,名陈物志。 又蟹螯。【韵会】大足,在首上如钺者。【大戴礼】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晋书毕卓传】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通作敖。【荀子劝学篇】蟹六跪二敖。 【说文】本作□。【韵会】或作螯、□。

螰 【申集中】【虫字部】 螰 【唐韵】【韵会】□卢谷切,音鹿。【尔雅释虫】蜓蚞,螇螰。【注】卽蝭蟧也。一名蟪蛄。互详蚗蜩蝉等字注。

螱 【申集中】【虫字部】 螱 【唐韵】於胃切【集韵】纡胃切,□音尉。飞蚁也。 或作□。

螲 【申集中】【虫字部】 螲 【唐韵】【集韵】□陟栗切,音窒。虫名。【玉篇】蝼蛄也。【扬子方言】蝼螲谓之蝼蛄。 又【类篇】丁结切,音□。【尔雅释虫】王,蛈蜴。【注】卽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盖。 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九辇切【集韵】九件切,□音蹇。【玉篇】缩也。

【酉集上】【言字部】 【广韵】土禾切【集韵】土和切,□涶平声。【扬子方言】慧也。见谩字注。 又【广韵】退言也。【缪袭尤射】烈党嘏,惔苦浚靖。【注】言其德也。 又人名。与、崇,见【宋史宗室表】。 【类篇】或省作□。

□ 【未集中】【网字部】 □ 【篇海】才劳切,音曹。□网,捕鱼具。

【午集上】【玉字部】 【玉篇】似睡切,音遂。玉名。 又【集韵】旬宣切,音旋。与琁同。

【午集上】【瓜字部】 【广韵】他朗切【集韵】坦朗切,□音倘。大瓜名。 又□,瓜长貌。

螳 【申集中】【虫字部】 螳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螳螂也。【礼月令】仲夏螳螂生。【注】螳螂,螵蛸母也。【扬子方言】螳螂谓之髦。【郭注】有斧虫也,江东呼为石螂。又名齕肬。【吴越春秋】夫秋蝉登高树,不知螳螂超枝缘条而稷其形。【庄子人闲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御曰: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 又水名。【水经注】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 又县名。【华阳国志】螳螂县出银、铅、白铜、杂药,有螳螂附子。

螴 【申集中】【虫字部】 螴 【集韵】池邻切,音陈。螴蜳。详蜳字注。 又丑刃切,音趁。义同。

螵 【申集中】【虫字部】 螵 【唐韵】抚招切【集韵】纰招切,□音飘。螵蛸。详蛸字注。 又毗霄切,音瓢。义同。

螶 【申集中】【虫字部】 螶 【唐韵】强鱼切【集韵】求於切,□音渠。螶□。详□字注。 又【集韵】其吕切,音巨。兽名。 【诗疏】本作渠。【说文】作螶。或作蟝、□。

螷 【申集中】【虫字部】 螷 【集韵】频弥切,音陴。蚌狭而长者为螷。 又白猛切,音□。与蜯、蚌通。 或作蠯、□。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愚袁切,音元。测量也。

螸 【申集中】【虫字部】 螸 【唐韵】羊朱切【集韵】弋朱切,□音兪。【尔雅释虫】蠭丑螸。【疏】螸,垂腴也。腴,卽腹下也。【说文长笺】犹释典言流出秽恶也。 又【集韵】兪玉切,音欲。义同。 或作□。考证:〔【尔雅释虫】【疏】螸,垂腴也,卽腹下也。〕 谨照原文卽腹上增腴字。

螹 【申集中】【虫字部】 螹 【唐韵】慈染切,音渐。【说文】螹□也。 又【玉篇】才廉切。义同。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何加切,音遐。咽也。 又虚加切,音虾。义同。【扬子太玄经】为喖,宋惟干读。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古哀切【集韵】柯开切,□音该。触也。 又【唐韵】戸来切【集韵】何开切,□音孩。义同。

螺 【申集中】【虫字部】 螺 【集韵】卢戈切,音骡。与蠃同。

蝼 【申集中】【虫字部】 蝼 【唐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正韵】卢侯切,□音楼。蝼蛄。详蛄字注。 又蝼蝈,蛙也。详蝈字注。 又土蝼,兽名。【山海经】昆仑之丘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竹书纪年注】有大蝼如羊。【魏公卿上尊号奏】有熊之兴,地出大蝼。 又【说文】螭亦名地蝼。 又囿名。【晋语】赵□子田于蝼。【注】蝼,晋君之囿。 又【集韵】龙珠切,音廔。天蝼,虫名。【尔雅释虫】螜,天蝼。【古今注】蝼蛄,一名天蝼。【扬子方言】蠀螬,秦、晋之闲谓之蠹,或谓之天蝼。 又音漏。内病也。【周礼天官内饔】马黑脊而般臂蝼。【群经音辨】蝼,干宝读去声。【吕氏春秋】戸枢不腐,流水不蝼。 【礼记】作漏。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竹生海边。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汇补】音义同□。○按卽□字之讹。

螼 【申集中】【虫字部】 螼 【唐韵】弃忍切【集韵】遣忍切,□音□。【说文】螾也。【尔雅释虫】螼蚓,蜸蚕。【注】江东呼寒蚓。互详蜸字注。 又【广韵】羌印切,读去声。义同。

蛰 【申集中】【虫字部】 蛰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立切,音。【说文】藏也。【尔雅释诂】蛰,静也。【疏】藏伏静处也。【易系辞】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左传桓五年】凡祀,启蛰而郊。【疏】启蛰,言始发蛰也。【韵会】惊蛰,节名。 又【玉篇】和集也。【诗周南】宜尔子孙蛰蛰兮。 又【集韵】质入切,音执。【庄子天运篇】蛰虫始作。郭象读执。 又【韵会】尺十切【正韵】尺入切,□音叱。义同。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彼庙切。【正韵】悲庙切,□与俵同。分与也,俵散也。

裀 【申集下】【衣字部】 裀 【集韵】伊眞切,音因。【玉篇】衣身也。【博雅】复襂谓之裀。 又衽裀袾□裑也。 又【韵会】通茵。【晋书刘寔传】尝诣石崇家,见有绛蚊帐、裀褥,甚丽。

裁 【申集下】【衣字部】 裁 【唐韵】昨哉切【集韵】【韵会】墙来切,□音材。【说文】制衣也。【玉篇】裂也。 又【仪礼士丧礼疏】布单衣,汉时名为通裁。 又节也。【易系辞】化而裁之谓之变。【吴语】救其不足,裁其有余。 又鉴别也。【後汉李膺传】独持风裁。 又自裁,自杀也。【前汉霍光传】卒有物故自裁。 又裁度也,与财通。【易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 又通纔。【前汉功臣传】戸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 又【广韵】昨代切,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又【韵补】叶前西切,音齐。【楚辞惜誓】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辰集中】【木字部】 【类篇】典礼切,音底。也。

□ 【未集中】【缶字部】 □ 同。【类篇】作□。详字注。

【午集上】【田字部】 【集韵】班糜切,音碑。田也。【正字通】俗壅水漑田曰田。

【卯集中】【手字部】 【玉篇】【集韵】□俱为切,音妫。戴也。 又【集韵】居义切,音寄。义同。 又【集韵】【韵会】□居宜切,音羁。以箸取物也。与敧同。 又【集韵】举绮切,音剞。阁藏食物也。与庋同。或作庪。〇按集韵,或从木作槣。

裂 【申集下】【衣字部】 裂 【唐韵】【正韵】良辥切【集韵】力蘖切【韵会】力辥切,□音列。【说文】缯余。【徐曰】裁剪之余也。 又【广韵】襞裂,破也。【礼内则】衣裳裂,纫箴请补缀。【晏子杂下篇】女子而男其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又灭裂。【庄子则阳篇】治民焉,勿灭裂。 又【韵会】力制切,音例。与厉通。【礼内则注】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韦,女用缯,有缘饰之,则是鞶裂与。【疏】案传作鞶厉,古时通为一字。 又人名。【春秋隐二年】纪裂繻来逆女。 【说文】作□。考证:〔【左传隐二年】纪子帛名裂繻。〕 谨按左传无此文。改春秋隐二年,纪裂繻来逆女。

装 【申集下】【衣字部】 装 【唐韵】【集韵】【韵会】□侧羊切,音庄。装束也。 又【玉篇】裹也。【前汉陆贾传】佗赐贾橐中装,直千金。 又【增韵】赍也。【史记袁盎传】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 又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诉倥偬装其怀。 又【广韵】侧亮切,音壮。【吴均赠别诗】匕首直千金,七宝雕华装。生离何用表,赖此持相饷。 【韵会】亦作□。

訸 【酉集上】【言字部】 訸 【玉篇】胡戈切,音禾。平也。 又人名。崇訸、汝訸,见【宋史宗室表】。 【正字通】与和、龢□同。

蟓 【申集中】【虫字部】 蟓 【唐韵】徐两切【韵会】【正韵】似两切,□音象。【尔雅释虫】蟓,桑茧。【注】食桑叶作茧者,卽今蚕。 又【集韵】式亮切,音饷。义同。蟓,从□。

蟔 【申集中】【虫字部】 蟔 【集韵】密北切,音墨。【尔雅释虫】蟔,蛅蟖。【注】蛓属也。通作。

蟕 【申集中】【虫字部】 蟕 【集韵】津垂切,音厜。【类篇】蟕蠵,龟属。【尔雅释鱼注】涪陵郡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卽今蟕蠵龟。【本草】蟕蠵,生海边,甲有文,堪为物饰。 又【类篇】遵为切,音檇。义同。或作□、觜。

蟗 【申集中】【虫字部】 蟗 【唐韵】七由切,音秋。【尔雅释虫】次蟗,鼅鼄。

蟘 【申集中】【虫字部】 蟘 【玉篇】徒得切,音特。食苗叶虫。【尔雅释虫】食叶蟘。 【唐韵】作□。【说文】引《诗》作蟘。本作螣。【六书正讹】俗作□,非。

蟙 【申集中】【虫字部】 蟙 【唐韵】之翼切【集韵】质力切,□音职。虫名。【尔雅蝙蝠注】齐人谓之蟙,或谓之仙。 又【本草】蟹殻阔而多黄者名蟙。 或作□。

蟚 【申集中】【虫字部】 蟚 【唐韵】薄庚切【集韵】蒲庚切,□音彭。【说文】蟚蜞也。【古今注】蟚蜞,小蟹,生海边泥中,食土。一名长唧。其一有螯偏大者名拥剑。一名执火。 又蟚螖。【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注】卽蟚螖也,似蟹而小。 或作蟛。

蟛 【申集中】【虫字部】 蟛 【玉篇】同蟚。注见蟚。

蟜 【申集中】【虫字部】 蟜 【唐韵】居夭切【韵会】举夭切,□音矫。【说文】虫也。【枚乘七发】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 又野人名。【山海经】蟜,其为人,虎文,胫有,在穷奇东。 又人名。【大戴礼】宰我请问帝喾。孔子曰:□嚣之孙,蟜极之子也。请问帝舜。蟜牛之孙,瞽叟之子也。 又【韵会】夭蟜,龙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旁夭蟜以横出。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夭蟜支格。【注】频伸也。 又姓。【礼檀弓】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通志氏族略】汉有逸人蟜愼。 又【广韵】巨娇切,音桥。蠪蟜,蚁也。 又【韵会】有蟜,古诸侯。【晋语】少典娶于有蟜氏。考证:〔【王逸鲁灵光殿赋】〕 谨照原文王逸改王延寿。

□ 【备考】【未集】【缶字部】 □ 【字汇补】心夫切,音疏。

蟝 【申集中】【虫字部】 蟝 【唐韵】强鱼切,音渠。同螶。螶,□。【诗疏】本作渠,或作蟝。

【酉集上】【角字部】 【广韵】【集韵】□昨没切,音崪。角初生也。 又【博雅】挟也。

蟞 【申集中】【虫字部】 蟞 【集韵】蒲结切,音蹩。蟞蜉,虫名,蚁也。 又匹蔑切,音撇。义同。 又必结切,音别。【博雅】蛱蝶,蟞蚨。 又【玉篇】珠蟞也。【郭璞江赋】頳蟞胏跃而吐玑。【注】《山海经》曰:珠蟞之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南越志】珠蟞吐珠。 又羌名。【後汉张奂传】羌□尾、摩蟞等,胁同种,复钞三辅。

蟟 【申集中】【虫字部】 蟟 【唐韵】落萧切【集韵】怜萧切,□音辽。蛁蟟。【博雅】蹄蟧也。 又地名。【水经注】颍水又东径蜩蟟郭东。 【集韵】或作蟧。

蟠 【申集中】【虫字部】 蟠 【唐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音烦。【尔雅释虫】蟠,妇。【注】瓮器底虫。 又【韵会】蒲官切,音盘。伏也,曲也,屈也。【扬子太□经】龙蟠于泥。 又委也。【礼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蟠于地。 又蟠木。【大戴礼】乘龙而至四海,东至于蟠木。 通作盘。【袁公诸葛亮赞】初九龙盘。 又【集韵】蒲波切,音婆。【陆云赠郑曼季诗】所谓伊人,在涧之阿。虎质山啸,龙辉渊蟠。

蟡 【申集中】【虫字部】 蟡 【唐韵】过委切【集韵】古委切,□音诡。【类篇】涸水之精曰蟡。【管子水地篇】涸川之精者生于蟡。蟡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蛇,其长八尺。 又【玉篇】於为切。义同。

蟢 【申集中】【虫字部】 蟢 【唐韵】虚里切【集韵】许已切【正韵】许里切,□音喜。蟢子,虫名,蠨蛸也。【曹植令禽恶鸟论】得蟢者莫不训而放之,为其利人也。【刘勰新论】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

虮 【申集中】【虫字部】 虮 【集韵】举岂切,音几。【说文】虱子也。【前汉严安传】介冑生虮虱。【沈约悯国赋】蓄素虮于□胄。 又【韵会】居希切,音饥。义同。 又【广韵】渠希切,音祈。【尔雅释鱼】蛭,虮。【注】今江东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为虮。见蛭字注。

蟤 【申集中】【虫字部】 蟤 【唐韵】【集韵】□庄缘切,音跧。蜿蟤,龙屈貌。【王逸九思】龙屈兮蜿蟤。【注】蜿蟤,自迫促貌。 又从缘切,音全。蜿蟤,蛇名。 又【类篇】茁撰切。蜿蟤,虫不申貌。

蟥 【申集中】【虫字部】 蟥 【唐韵】【集韵】□胡光切,音黄。【尔雅释虫】蛂,蟥蛢。【注】甲虫。 又【说文】□蟥也。 又【篇海】马蟥,水蛭。互详蛂字注。

蟦 【申集中】【虫字部】 蟦 【唐韵】【集韵】□符非切,音肥。虫名也。出北海水上,状如凝脂。一曰水母也。 又【尔雅释虫】蟦,蛴螬。详螬字注。 又逋昆切,音奔。【类篇】蛎也,南方人燔以为羞。

蟧 【申集中】【虫字部】 蟧 【唐韵】鲁刀切【集韵】【韵会】郞刀切,□音劳。螺属。【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见蠌字注。 又【类篇】虫名,小蝉也。【玉篇】蝭蟧。【扬子方言】蛥蚗,自关而东谓之虭蟧,或谓之蝭蟧。【郭注】江东人呼为蟂蟧。 又【集韵】怜萧切,音辽。与蟟同。

蟨 【申集中】【虫字部】 蟨 【唐韵】【韵会】【正韵】□居月切,音厥。兽名。【尔雅释兽】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卽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 又【字汇补】音贵。也。 【正韵】或与蟩通。

蟩 【申集中】【虫字部】 蟩 【唐韵】居月切,音厥。【玉篇】井中虫。【晋书束皙传】羽族翔林,蟩蛁赴湿。

蟪 【申集中】【虫字部】 蟪 【唐韵】胡桂切,音惠。蟪蛄。详蛄字注。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他恨切,吞去声。搌也。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丘谬切【集韵】轻幼切,□音螑。□,行不正也。 又【广韵】苦鶪切【集韵】苦狊切,□音阒。踞也。 又【集韵】丘救切,音糗。跛行也。 又【集韵】【类篇】□牛救切,音□。义同。 又【集韵】弃役切。踧,屈申貌。@螑字原从狊作。

【戌集上】【金字部】 【集韵】同鐅。

蟫 【申集中】【虫字部】 蟫 【唐韵】余针切【韵会】【正韵】夷斟切,□音淫。【说文】白鱼也。【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一名蛃鱼。【尔雅翼】蟫,始则黄色,旣老,则身有粉,视之如银,故名白鱼。 又【集韵】徒南切,音覃。义同。 又【韵会】徐心切,音寻。动貌。【後汉马融传】蝡蝡蟫蟫。【注】动貌也。【王逸九思】貒貉兮蟫蟫。

蝉 【申集中】【虫字部】 蝉 【唐韵】市连切【集韵】【韵会】时连切,□音禅。【扬子方言】蝉,楚谓之蜩。【古今注】齐王后忿死,尸变为蝉。登庭时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大戴礼】蝉飮而不食。【酉阳杂俎】蝉未蜕时名复育。【蠡海集】蝉近阳,依于木,以阴而为声。 又【後汉舆服志】侍中中常侍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蝉,取其淸虚识变也。 又蝉嫣,连也。【前汉扬雄传】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又【扬子方言】蝉,毒也。 又车名。【盐铁论】推车之蝉攫,负子之敎也。【注】许愼曰:蝉攫,车类也。 又人名。【大戴礼】颛顼产穷蝉。 又与婵通。【成公绥啸赋】荫修竹之蝉蜎。 又【集韵】财仙切,音钱。同□,虫名。 又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黏蝉。 又【正韵】上演切,音善。蜿蝉,舞盘曲貌。【王逸九思】乘六蛟兮蜿蝉。【注】群蛟之形也。 或作蟺。

蟭 【申集中】【虫字部】 蟭 【唐韵】卽消切【集韵】兹消切,□音焦。【玉篇】蟭。详字注。 又【集韵】将由切,音啾。义同。

蟮 【申集中】【虫字部】 蟮 【集韵】上演切,音善。蟺,或作蟮。【玉篇】曲蟮也。

蛲 【申集中】【虫字部】 蛲 【唐韵】【集韵】□如招切,音饶。【说文】腹中短虫也。【关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内变蛲蛔,外烝虱蚤。【史记仓公传】蛲瘕为病。【柳宗元骂尸虫文】短蛲穴胃。 又【集韵】倪幺切,音尧。义同。

【辰集上】【日字部】 【广韵】徒协切【集韵】【韵会】达协切,□音牒。【说文】扬雄说以为古理官决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从晶从宜。亡新以为叠从三日太盛,改为三田。【九经字样】今经典相承,用□字。@叠。

蟰 【申集中】【虫字部】 蟰 【唐韵】苏凋切,音萧。【说文】蟰蛸,长股者。详蛸字注。 又【广韵】息逐切,音肃。义同。 【类篇】或作蠨。

裐 【申集下】【衣字部】 裐 【玉篇】居缘切【直音】音涓。褊也。

蛏 【申集中】【虫字部】 蛏 【唐韵】丑贞切【集韵】【韵会】痴贞切,□音頳。蚌属。【正字通】闽粤人以田种之,谓之蛏田。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与悱同。详悱字注。

蟷 【申集中】【虫字部】 蟷 【唐韵】【集韵】□都郞切,音璫。虫名。【尔雅释虫】不过,蟷蠰。【注】螗螂别名。 又螲蟷。详螲字注。 亦作□。

蟸 【申集中】【虫字部】 蟸 【正字通】同蠡。【前汉匈奴传】谷蠡王,亦作谷蟸。○按《说文》《玉篇》《唐韵》等书,皆无蟸字。《字汇》《正字通》引《汉书》旧本为据,不知旧本劘灭脱去头耳。蟸系讹字,非正字也。

蟹 【申集中】【虫字部】 蟹 【唐韵】【正韵】胡买切【集韵】【韵会】下买切,□音獬。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仄行注】仄行,蟹属。【疏】今人谓之旁蟹,以其侧行故也。【尔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敖,字从解者,以随潮解甲也。殻上多作十二点深胭脂色,如鲤之三十六鳞。其腹中虚实亦应月。【广韵】水虫。仙方云:投于漆中化为水,服之长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烧之,诸毕至。【山海经】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注】盖千里之蟹也。余互详蝤蟧螖等字注。 【集韵】通作。

【子集上】【乙字部】 【集韵】同懦。

补 【申集下】【衣字部】 补 〔古文〕□【唐韵】【正韵】博古切【集韵】【韵会】彼五切,□音圃。【说文】完衣也。【急就篇注】修破谓之补。【诗大雅】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又助也。【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札,则令赙补之。 又益也。【前汉董仲舒传】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 又数也。【韵会】十兆曰经,十经曰垓,十垓曰补。 又邑名。【郑语】鄢、蔽、补、丹、依、、历、莘,君之土也。【注】八邑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补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补眞。字比照考证蔽字条改正。

装 【申集下】【衣字部】 装 【唐韵】【集韵】【韵会】□侧羊切,音庄。装束也。 又【玉篇】裹也。【前汉陆贾传】佗赐贾橐中装,直千金。 又【增韵】赍也。【史记袁盎传】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 又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诉倥偬装其怀。 又【广韵】侧亮切,音壮。【吴均赠别诗】匕首直千金,七宝雕华装。生离何用表,赖此持相饷。 【韵会】亦作□。

【酉集中】【贝字部】 【字汇补】五介切,音懈。人名。明宁河王新。

裞 【申集下】【衣字部】 裞 【唐韵】舒芮切【集韵】【韵会】输芮切,□音税。【说文】赠终者衣被曰裞。【前汉朱建传】乃奉百金裞。又【礼记注】日月已过乃闻而服曰裞。 又【博雅】祭也。 又他外切,音蜕。义同。

裟 【申集下】【衣字部】 裟 【集韵】师加切,音沙。【玉篇】袈裟。见袈字注。 又【韵补】桑何切,叶音莎。晋枣据难沙门云:全发肤,去袈裟。释胡服,被绫罗。 【玉篇】一作。

裙 【申集下】【衣字部】 裙 【玉篇】巨云切,音群。同裙。详裙字注。

裣 【申集下】【衣字部】 裣 【类篇】同襜。注见襜。 又【集韵】离盐切,音廉。裣襜,衣垂貌。

褒 【申集下】【衣字部】 褒 【类篇】房尤切,音浮。【集韵】聚也。【正字通】褎字之讹。○按褒,博毛切,美也,与褎音义各别。今从《集韵》《类篇》分见。

裧 【申集下】【衣字部】 裧 【唐韵】【集韵】□处占切,音襜。【礼杂记】其輤有裧。【注】谓鳖甲边缘。【仪礼士昏礼】妇车亦如之,有裧。【注】裧,车裳帷,《周礼》谓之容车,与幨、襜同。互见巾部幨字、本部襜字注。 又【广韵】昌艳切,音韂。披衣也。 又【集韵】吐敢切,音菼。【类篇】毳衣谓之裧。

裨 【申集下】【衣字部】 裨 【唐韵】府移切【集韵】【韵会】宾弥切,□音□。【说文】接益也。【徐曰】若衣之接益也。 又【韵会】与也,附也。 又【广韵】补也。【晋语】所以纪纲齐国,裨辅先君而成霸者也。 又【广韵】符支切【集韵】频弥切,□音□。【正韵】裨冕。【礼玉藻】诸侯□端以祭,裨冕以朝。【荀子富国篇】大夫裨冕。【杨倞注】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余为裨。裨之为言□也。 又裨襦。【博雅】作襦,谓之裨襦。 又辅也。【前汉项籍传】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注】裨,相辅助也。 又小也。【史记卫靑传】得右贤裨王十余人。【注】裨王,小王也。又【孟子荀卿列传】於是有裨海环之。【注】裨海,小海也。 又邑名。【左传文十六年】裨鯈鱼人实逐之。【注】裨,庸邑。 又姓。【通志氏族略】郑大夫裨谌、裨灶。又【姓苑】今宣州有裨氏。

裩 【申集下】【衣字部】 裩 【集韵】公浑切,音昆。【类篇】同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疾各切,音昨。筊也。一说西南□寻以渡水,益州有筰桥。 或作□。

覹 【酉集上】【见字部】 覹 【唐韵】【集韵】□无非切,音微。【说文】司也。 又【广韵】武悲切【集韵】旻悲切,□音眉。【博雅】覗也。 【六书统】重文,从目作矀。【说文长笺】一作□。或作□。

觉 【酉集上】【见字部】 觉 〔古文〕覐□【唐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角。【说文】寤也。【广韵】晓也。【书说命】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公羊传昭三十一年】叔术觉焉。【注】觉,悟也。【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後知此大梦也。【白虎通】学之为言觉也,悟所不知也。 又发也。【前汉高帝纪求贤诏】有而勿言觉免。【注】发觉者,免其官。 又明也。【左传文四年】以觉报宴。【注】以明报功宴乐。 又大也,直也。【诗小雅】有觉其楹。【传】有觉,言高大也。【笺】直也。【左传襄二十一年】夫子觉者也。【注】较然正直。 又【释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觉也。 又【博雅】哲也。 又佛曰觉王。【旧唐书高祖诏】自觉王迁谢,像法流行。又【姚崇传】佛者,觉也,在乎方寸。【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华言译之则谓净觉。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觉星。 又姓,见【姓苑】。 又【韵会】通作梏。【礼缁衣】有梏德行。【注】梏,音角。【诗大雅】本作觉。【疏】梏与觉字异音同。 又【唐韵】古孝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效切,□音敎。【增韵】梦醒曰觉。【诗王风】尚寐无觉。【史记高帝纪】後人至高祖觉。【注】觉谓寝寐而寤也。 又叶讫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又叶吉列切,音孑。【苏轼补龙山文】骥騄交骛,驽蹇先蹶,楚狂醉乱,陨帽莫觉。 又叶古爻切,音交。【左传哀二十一年】齐人歌: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音学五书】觉叶。 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赞:菵草赤茎,实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觉,殆齐生知,功奇于学。薁音约,与觉、学叶。字汇不考郭赞上下文,泥。吴棫《韵补》薁音育,觉攺音谷,非。考证:〔【苏轼补龙山文】骥騄交鹜,鴑蹇先蹶,楚狂醉乱,帽莫觉。〕 谨照原文鹜改骛。鴑改驽。改陨。

觑 【酉集上】【见字部】 觑 【集韵】同。【字汇补】与觑同。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如之切【集韵】人之切,□音而。或作檽,一作□,与栭、栮同。木耳别名。详栭、栮注。 又【唐韵】而兖切【集韵】乳兖切,□音软。【玉篇】红蓝。一曰枣,似□也。见梬字注。

覼 【酉集上】【见字部】 覼 【类篇】俗覶字。【字汇补】省作□,非。

覾 【酉集上】【见字部】 覾 【字汇】式枕切,音审。见也。【正字通】察视也。通作审。

訆 【酉集上】【言字部】 訆 【玉篇】公吊切【唐韵】古吊切【集韵】吉吊切,□音叫。【说文】大呼也。【左传襄三十年】或訆於宋大庙。今本作叫。 又【博雅】鸣也。【山海经】灌题山有兽,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注】訆,如人呼唤。 又【玉篇】妄言也。 【正字通】与叫、噭□同。

訇 【酉集上】【言字部】 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宏切,音轰。【说文】騃言声。 又【广韵】匉訇,大声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砰磅訇礚。师古曰:皆流水鼓怒之声。【张衡东京赋】軯礚隐訇。薛综曰:钟鼓之声也。【韩愈华山女诗】訇然震动如雷霆。 又【玉篇】地名。汉中西域有訇乡。 又人名。黄訇,见【晋书载记】。汝訇,见【宋史宗室表】。 又姓。【蜀录】关中流人訇琦、訇广。 又【广韵】【集韵】□胡涓切,音悬。义同。 又【集韵】九峻切,音呁。与□同。【博雅】欺也。 又【说文】从言,匀省声。籀文作□。

计 【酉集上】【言字部】 计 【唐韵】古诣切【集韵】【韵会】【正韵】吉诣切,□音继。【说文】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数。会意。【左传昭三十二年】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礼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注】书谓六书,计谓九数。【周礼天官】小宰以六计弊群吏之治。【注】弊,断也。【疏】六计,谓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为本,计其功过多少而听断之也。又【司会注】司会,主天下之大计。【疏】日计曰成,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史记平准书】桑弘羊以计算用事。 又【玉篇】谋也。【广韵】筹策也。【史记项羽纪】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又【淮阴侯传】计者,事之机也。 又计簿。【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逸奔郈,鲂假使为贾正焉,计于季氏。【注】送计簿于季氏。【前汉武帝纪】受计于甘泉宫。【注】受郡国所上计簿,若今之诸州计帐也。 又计偕。【前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注】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也。 又官名。【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师古注】专主计籍。【唐书百官志】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给衣服、飮食、薪炭。 又神名。【山海经】东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龙首,恒游於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有计斤县。【师古曰】卽左传所谓介根也。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剑南道有计州。 又姓。越有计然,後汉有计子勋。 又【集韵】吉屑切,音结。画也。

讯 【酉集上】【言字部】 讯 〔古文〕□訙□□【唐韵】【集韵】【韵会】□思晋切,音信。问也。【诗小雅】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传】讯,问也。【公羊传僖十年】荀息曰:君尝讯臣矣。【注】上问下曰讯。 又【玉篇】辞也。【尔雅释言】言也。【郉疏】讯,问以言也。【诗小雅】执讯获丑。【传】讯,辞也。【笺】言也。【疏】谓其有所知识,可与之为言辞。 又【尔雅释诂】告也。【疏】讯者,告问也。【诗□风】夫也不良,歌以讯之。【传】讯,告也。韩诗曰:谏也。 又让也。【吴语】乃讯申胥。【注】告让也。 又书问。【左传文十七年】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注】执讯,通讯问之官。【荀卿云赋】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注】讯,书问也。 又鞫罪。【周礼秋官小司□】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礼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又治也。【礼乐记】讯疾以雅。【注】讯,亦治也。雅,乐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又【博雅】动也。【韵会小补】振讯,整理之义,见【左传隐四年孔疏】。 又通作谇。【诗大雅】执讯连连。【笺】讯,言也。亦作谇。又【史记贾谊传】讯曰已矣。【注】李奇曰:讯,告也。张晏曰:《离骚》丁宁乱辞也。索隐曰:重宣其意也。【汉书】作谇。 又通作迅。【礼乐记】讯疾以雅。【注】奋讯也。【释文】讯,本又作迅。又【前汉扬雄传】猋骇云讯。【师古注】讯,亦奋讯也。【文选】作迅。 又【集韵】须闰切,音浚。【说文】义同。 又【集韵】虽遂切,音隧。与譢同。问也,告也,让也,谏也。亦通作谇。 又【诗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讯。【朱传】讯,音息悴切。叶上瘁下退。 又叶息七切,音悉。【左思魏都赋】翩翩黄鸟,衔书来讯。人谋所尊,鬼谋所秩。李善读。

訋 【酉集上】【言字部】 訋 【玉篇】都叫切【集韵】多啸切,□音吊。【博雅】拿也。【类篇】声也。 又人名,希訋,必訋,见【宋史宗室表】。 又姓。【潜夫论】莘姓之裔有訋氏,楚粥熊後。

【寅集中】【山字部】 【广韵】【集韵】□吐猥切,音腿。□,山高貌。【扬雄甘泉赋】□隗乎其相婴。【注】□,山高貌。言宫殿之形制相似也。 又【广韵】他果切【集韵】吐火切,□音妥。山长貌。 【集韵】或作嶞□。考证:〔【扬雄甘泉赋】□□乎其相婴。〕 谨照原文□改□。改隗。

【辰集下】【欠字部】 俗歃字。

詀 【酉集上】【言字部】 詀 【广韵】竹咸切【集韵】【韵会】知咸切,□站平声。多言也。又詀,谑也。一曰詀諵,语声。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防御使士詀。 又【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拿也。南楚或谓之詀謕。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又【韵会小补】陟陷切,音站。不和貌。 又【广韵】伫陷切【集韵】【韵会】直陷切,□音赚。被诳也。或作谦。 又【集韵】托协切,音帖。妄言也。又佞言也。 又【广韵】叱涉切【集韵】尺涉切,□襜入声。詀讘,细语。【旧唐书徐彦伯传】用詀讘为全计。

诂 【酉集上】【言字部】 诂 【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古。【说文】训故言也。引《诗》诂训孔颖达疏: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诂者,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徐曰】按《尔雅》:诂,古也,言有古今也。会意。【博雅】言也。【正韵】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前汉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旧唐书经籍志】诂训以纪六经谶□。 又【集韵】【韵会】【正韵】□古慕切,古去声。义同。 又通作故。【诗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陆德明音义曰:诂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诂。【前汉艺文志】诗经鲁故二十五卷。【师古注】故者,通其指义也。今流俗毛诗攺故训传为诂字,失其眞耳。

詃 【酉集上】【言字部】 詃 【玉篇】古犬切【广韵】姑泫切【集韵】【韵会】【正韵】古泫切,□音畎。诱也,诈也。 又人名。希詃,见【宋史宗室表】。

詄 【酉集上】【言字部】 詄 【唐韵】【集韵】□徒结切,音迭。【说文】忘也。【博雅】误也。 又【前汉礼乐志】天门开,詄荡荡。【如淳注】詄,读如迭。詄荡荡,天体坚淸之状。 又【集韵】弋质切,音逸。又矢利切,尸去声。义□同。

詅 【酉集上】【言字部】 詅 【玉篇】力丁切【广韵】【集韵】郞丁切,□音灵。【类篇】衒也。 又【广韵】詅音相次,出异字音。 又人名。与詅,见【宋史宗室表】。 又【广韵】力政切【集韵】力正切,□音令。义同。 又【博雅】卖也。【颜氏家训】吾见世人,至于无才思,自谓淸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正字通】宋御史临海李庚,撰《詅痴符》二十卷,盖世人鬻物于市夸号之曰詅,此三字本出《家训》,庚以名集,谦辞也。

诋 【酉集上】【言字部】 诋 【唐韵】都礼切【集韵】【韵会】【正韵】典礼切,□低上声。【说文】苛也。一曰诃也。【博雅】也。【玉篇】法也,呰也。【正韵】讦也。【史记汲黯传】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前汉哀帝纪】除诽谤诋欺法。【师古注】诋,诬也。又【刘向传】缘饰文字,巧言丑诋。【师古注】诋,毁也,辱也。 又【集韵】都黎切,音低。又【广韵】杜奚切【集韵】田黎切,□音啼。又【集韵】丁计切,低去声。义□同。 又【玉篇】他狄切【广韵】【集韵】他历切,□音惕。【类篇】僻也。一曰狡狯。【集韵】与□同。 【集韵】或作呧。【字汇补】别作□□□,□非。

諬 【酉集上】【言字部】 諬 【字汇】与启同。

谕 【酉集上】【言字部】 谕 【唐韵】羊戍切【集韵】【韵会】兪戍切,□音裕。【说文】告也。【类篇】晓也。【韵会】及其未悟,告之使晓。【谷梁传桓六年】修敎明谕国道也。【礼祭义】谕其志意。【疏】使祝官启告鬼神,晓谕鬼神以志意。【周礼秋官】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于邦国。【注】告晓以丽罪,及制□之本意。【疏】谕为晓,故曰告晓。【战国策】寡人谕矣。【注】谕,晓也。【吕览离谓篇】言者以谕意也。【淮南子主术训】衰絰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注】谕,明也。 又【玉篇】譬谕也。【前汉贾谊传】谊追伤屈原,因以自谕。【师古注】谕,譬也。 又【广雅】谏也。 又官名。【唐书百官志】有左右谕德。 又县名。【晋书地理志】新谕县,属荆州安成郡,吴置。【唐书地理志】招谕县,属锦州,垂拱三年置。 又姓。【广韵】东晋有谕归,豫章人,撰《西河记》。何承天云:音树。 又【玉篇】他口切,偷上声。诱也。 【集韵】或作喩。

【子集下】【刀字部】 【篇海】都腾切,音登。钩。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频脂切,音皮。细布。

谘 【酉集上】【言字部】 谘 【广韵】卽夷切【集韵】津私切,□音资。与咨同。谋也,问也。【诗小雅】周爰咨诹。【释文】咨本亦作谘。【左传桓六年】夏会於成纪,来谘谋齐难也。【後汉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谘问之。考证:〔【後汉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谘门之。〕 谨照原文谘门改谘问。

諯 【酉集上】【言字部】 諯 【广韵】职缘切【集韵】【类篇】朱遄切,□音专。【说文】数也。一曰相让也。又【吕览任地篇】草諯大月。 又人名。与諯、崇諯,见【宋史宗室表】。 又【广韵】纯缘切【集韵】淳沿切,□音遄。又【集韵】【类篇】□直碾切,缠去声。又【玉篇】【唐韵】尺绢切【集韵】枢绢切,□音钏。又【集韵】翾县切,音绚。或作。义□同。

諰 【酉集上】【言字部】 諰 【唐韵】胥里切【集韵】想止切【韵会】【正韵】想里切,□音枲。【说文】思之意。【广韵】言且思之。 又【类篇】直言也。 又惧貌。【荀子议兵篇】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武翼郞士諰。又【集韵】息攺切,腮上声。【类篇】语也。 又【广韵】山隹切【集韵】所隹切,□音籭。【说文】义同。又【类篇】语失也。 又【集韵】坞皆切,隘平声。【类篇】呼彼之称。 【说文】本作□。【字汇】同葸。

讳 【酉集上】【言字部】 讳 【唐韵】【集韵】【韵会】□许贵切,音卉。【说文】誋也。【广韵】避也。【玉篇】隐也,忌也。【春秋序】隐讳以辟患。【公羊传闵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战国策】罚不讳强大。【注】讳,犹避也。【史记秦始皇纪】秦俗多忌讳之禁。 又畏也。【史记商君传】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 又【增韵】护短曰讳。 又生曰名,死曰讳。【左传桓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於周。【礼檀弓】卒哭而讳。【疏】古者生不相讳,卒哭,乃有神讳也。 又不讳,谓死也。【史记商君传】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後汉桓荣传】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注】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讳也。 又叶呼韦切,音挥。【东方朔七谏】愿乘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卒抚情以寂漠兮,然怊怅而自悲。

諲 【酉集上】【言字部】 諲 【唐韵】於眞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眞切,□音因。【尔雅释诂】敬也。 又人名。【南齐书】太常丞何諲之。【唐书】大都督长史吕諲。 又【玉篇】之神切【集韵】之人切,□音眞。义同。 【集韵】或作。

谙 【酉集上】【言字部】 谙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含切,音庵。【说文】悉也。【玉篇】知也。【增韵】练也,历也。【六书统】熟闻也。【字汇】晓也。【後汉虞延传】陵树株蘖,皆谙其数。【晋书刁协传】久在中朝,谙练旧事。【□书姚察传】谙识内典。 又【玉篇】记也,诵也,大声也。【广韵】忆也。【类篇】讽也。 又官名。【金史国语解】谙版勃极烈,官之尊且贵者。 又【集韵】乌绀切,庵去声。【类篇】背诵也。 又【集韵】他口切,偷上声。言悉也。 【类篇】或作□。亦作□。

諴 【酉集上】【言字部】 諴 【唐韵】【集韵】胡毚切【韵会】胡谗切【正韵】胡嵒切,□音咸。【说文】和也。【书召诰】其丕能諴于小民。 又【韵会】諴也。【书大禹谟】至諴感神。【蔡传】諴感物曰諴。 又【广雅】调也,謷也。 又乐名。【隋书音乐志】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 又【集韵】鱼咸切,音嵒。同□。 又【集韵】姑南切,鸽平声。【类篇】嗤也。

諵 【酉集上】【言字部】 諵 【集韵】【韵会】【正韵】□那含切,音南。与□同。【玉篇】语声。【类篇】聒语也。 又人名。希諵、孟諵,见【宋史宗室表】。 又【广韵】女咸切【集韵】尼咸切【韵会】泥咸切,□□平声。诂諵也。 又諵諵,多言貌。【韩愈望秋诗】论诗说赋相諵諵。 又【广韵】【集韵】□尼赚切,□去声。【类篇】諵謏,私詈也。 【集韵】或作喃。束晰作娚。

蟺 【申集中】【虫字部】 蟺 【唐韵】常演切【集韵】【韵会】【正韵】上演切,□音善。【说文】蟺也。【玉篇】蚯蚓也。【嵆康琴赋】蟺相纠。见字注。 又【集韵】时连切,音禅。同蝉。【贾谊鵩赋】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 又徒案切,音惮。土蠭名。【本草】土蜂,巴楚闲呼为蟺蜂。 又【类篇】唐何切。与鼍、鳝通。水虫,似蜥蜴。

蚁 【申集中】【虫字部】 蚁 【唐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音舣。【说文】作蚁,蚍蜉也。【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卽名蚁,齐人呼蚁蛘,《方言》曰蚍蜉,齐鲁之闲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闲谓之元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蚁,有翅而飞名□,卽飞蚁也。【古今注】河内人□河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名蚁曰元驹。【续博物志】白蚁闻竹鸡之声化为水。 又蚁裳。【书顾命】麻冕蚁裳。【传】蚁,裳名,色元。 又蚁丘,山名。【庄子则阳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 又白蚁,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骏,三曰白蚁。 又浮蚁,醪汁滓酒也。【张衡南都赋】浮蚁若萍。 又【唐韵古音】鱼我切。义同。 【尔雅】本作蚁。【礼记】通作蛾。详蛾字注。

蟼 【申集中】【虫字部】 蟼 【唐韵】居影切【集韵】举影切,□音警。蛙属。【玉篇】虾蟆也。【尔雅释虫】蟼,蟆。【疏】此自一种虾蟆也。【急就篇注】虾蟆,一名蟼,大腹而短脚。 又【集韵】居卿切,音荆。【广韵】古牙切,音加。义□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之亦切。□营也。

蟽 【申集中】【虫字部】 蟽 【玉篇】音达。【篇海】蝲蟽,虫名。 又音闼。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徒合切【集韵】达合切,□音沓。□子,绢。出字林。

【酉集上】【言字部】 【集韵】五刮切,玩入声。【博雅】怒也。一曰诃也。 又【集韵】鱼厥切,音月。义同。

蟾 【申集中】【虫字部】 蟾 【唐韵】职廉切【集韵】之廉切,□音詹。【尔雅释鱼】蛙□,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广韵】《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盖托身于月,是为蟾诸。《抱朴子》曰:蟾诸寿三千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中记】蟾诸头生角者,食之寿千岁。【尔雅翼】蟾蜍,今之蚵蚾,背上礧礧,好服墙阴壁下者,五月五日收之,谓之辟兵。余详蜍字注。 又【广韵】视占切,音棎。蟾光,月彩也。 【正韵】蟾蠩之蟾与月彩之蟾同,一物而有两音者,方言之不同也。考证:〔【尔雅释虫】蛙□,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子谓之去蚊。〕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蛙改鼀。淮南子下去子字。蛟改蚥。〔【元中记】蟾诸头生角者,寿千岁。〕 谨照原文寿千岁上增食之二字。

蟿 【申集中】【虫字部】 蟿 【集韵】诘计切,音契。虫名。【尔雅释虫】蟿螽,螇蚸。详蚸字注。 又吉诣切,音计。蛙属。

蠀 【申集中】【虫字部】 蠀 【唐韵】取私切【集韵】千咨切,□音赼。虫名,蝎化也。 又津私切。同。又才资切。同□。又节力切,同蝍。□详本字注。

蠁 【申集中】【虫字部】 蠁 【唐韵】【韵会】【正韵】□许两切,音响。【说文】知声虫也。【玉篇】禹虫也。 又肸蠁。【司马相如上林赋】肸蠁布写,薆咇茀。【注】芬芳之过,若蠁之布写也。 又蠁。【扬雄羽猎赋】昭光振耀,蠁如神。【注】蠁,疾也。 又许亮切,音向。【广韵】蛹中虫也。【尔雅释虫】国貉,虫蠁。【注】今呼蛹虫为蠁。【博雅】土蛹,蠁虫也。

蠂 【申集中】【虫字部】 蠂 【集韵】失涉切,音摄。【类篇】虫名,蝗也。

蠃 【申集中】【虫字部】 蠃 【唐韵】郞果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果切,□音裸。【说文】蜾蠃也。详蜾字注。 又【韵会】卢戈切【广韵】落戈切,□音骡。【玉篇】蜯属。【易说卦】离为蠃为蚌。【尔雅释鱼】蠃,小者蜬。【注】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涨海中,可以为酒杯。【山海经】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其中多蠃母。【郭璞江赋】鹦蠃蜁蜗。【注】《南洲异物志》曰: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 又鱼名。【山海经】蒙水多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大水。【注】《睿宗江汉赋》翼飞鳐蠃于天池,谓此与文鳐也。 又舟名。【拾遗记】始皇好神仙,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不浸入。 又草名。【本草】蠃厣草,蔓生石上,叶状似蠃厣,微带赤色而光。 又山名。【水经注】江水又左径白蠃山。 又【集韵】古火切,音果。蠃兰,车名,丧服所乘。 【广韵】本作螺。【集韵】或作蠡、蜗。

蠄 【申集中】【虫字部】 蠄 【集韵】渠金切,音琴。【类篇】虫名。

蝇 【申集中】【虫字部】 蝇 【唐韵】【集韵】□余陵切,音僌。【说文】虫之大腹者。【陆佃云】蝇交其前足,有绞绳之状。【埤雅】靑蝇乱色,苍蝇乱声。【诗小雅】营营靑蝇。【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喩佞人变乱善恶也。【後汉隗嚣传】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卽托骥尾,可以绝群。【扬子方言】蝇,东齐谓之羊。【十六国春秋】苻坚议赦,有一大蝇入自窗闲,集于笔端。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卽向苍蝇也。 又蝇虎。【古今注】蝇虎,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一名蝇蝗,一名蝇豹。 又人名。【列子汤问篇】甘蝇,古之善射者。 【集韵】或作□。考证:〔【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虿 【申集中】【虫字部】 虿 【唐韵】丑犗切【集韵】【韵会】丑迈切,□音慸。【玉篇】螫虫。【诗小雅】彼君子女,卷发如虿。【笺】虿尾末揵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孝经纬】蜂虿垂芒,为其毒在後。【左传僖二十二年】蠭虿有毒。【注】《通俗文》云:虿,长尾谓之蝎。【魏志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佗令温汤渍其中。 又人名。【左传襄九年】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 又与蒂通。【张衡西京赋】睚眦虿芥。【注】虿芥,刺鲠也。 又【集韵】他达切,音挞。义同。 或作。

蠇 【申集中】【虫字部】 蠇 【集韵】蛎本字。 又同。□详本字注。

蠈 【申集中】【虫字部】 蠈 【唐韵】昨则切【集韵】【韵会】疾则切,□音贼。食禾节虫,亦作贼。详蝥字注。

蠉 【申集中】【虫字部】 蠉 【唐韵】许缘切【集韵】【韵会】隳缘切,□音儇。虫行貌。 又【尔雅释鱼】蜎,蠉。【疏】井中小赤虫也。一名蜎,一名蠉,一名蛣蟩,一名孑孑。 又【集韵】馨兖切【广韵】香兖切,□音。义同。考证:〔【尔雅释虫】蜎蠉。【注】井中小赤虫也。〕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注改疏。

蠊 【申集中】【虫字部】 蠊 【集韵】离盐切,音廉。虫名,飞蠊也。【本草】一名石姜,一名茶婆虫,一名香娘子。【陶弘景曰】此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眞。形似虫而轻小,能飞。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充芮切,音毳。谷再舂。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集韵】□呼骨切,音忽。【玉篇】微□也。

蠋 【申集中】【虫字部】 蠋 【唐韵】直录切【集韵】厨玉切,□音躅。踯蠋,虫名也。【尔雅释虫】蚅,乌蠋。【注】大虫如指,似蚕。【诗豳风】蜎蜎者蠋。【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注】蠋,豆藿中大靑虫也。 又人名。【战国策】颜独,《春秋後语》作王蠋。 又【集韵】尺玉切,音擉。【韵会】殊玉切,音属。义□同。 又【集韵】朱欲切,音烛。蝝蠋。 又《诗》蜎蜎者蠋,《唐韵》古音读汝,叶下野韵。 通作蜀。【诗诂】蜀本从虫,又加虫,俗字也。 或作蠾。

蠌 【申集中】【虫字部】 蠌 【唐韵】场伯切【集韵】直格切,□音宅。水虫,螖蠌。【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疏】螖,卽蟛螖也,似蟹而小,一名蠌。 又【集韵】达各切,音铎。义同。

蝎 【申集中】【虫字部】 蝎 【唐韵】【韵会】【正韵】□许竭切,音歇。【说文】虿尾虫也。【本草】一名主簿虫,一名杜白,出靑州,形紧小者良。【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好取蝎,将蛆混,极乐。【杜甫诗】每愁夜中自足蝎。【韩愈诗】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 俗作蝎,非。

蠎 【申集中】【虫字部】 蠎 【直音】同蟒。

蟹 【申集中】【虫字部】 蟹 【说文长笺】蟹本字。

蛴 【申集中】【虫字部】 蛴 【唐韵】徂奚切【韵会】【正韵】前西切,□音齐。蛴螬,见螬字注。 又蝤蛴,见蝤字注。 【说文】本作□。

蝾 【申集中】【虫字部】 蝾 【唐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于营切,□音荣。【尔雅释鱼】蝾螈,蜥蜴。【扬子方言】守宫,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韩愈诗】蜿垣乱蛷蝾。互详蜥字注。

蠒 【申集中】【虫字部】 蠒 【唐韵】俗茧字,别详幺部。

蠓 【申集中】【虫字部】 蠓 【唐韵】莫孔切【集韵】【韵会】【正韵】母总切,□蒙上声。【玉篇】小飞虫。【尔雅释虫】蠓,蠛蠓。【注】小虫,似蚋而喜乱飞。【列子汤问篇】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扬雄甘泉赋】浮蠛蠓而撇天。 又【广韵】莫红切,音蒙。义同。 又【尔雅蚍蜉疏】齐鲁之闲谓之蚼蠓。 又【博雅】蠓螉,蜂也。【扬子方言】蠭,燕赵之闲谓之蠓螉。 通作蒙。考证:〔【尔雅释虫】【注】小虫,似蚋,而喜乱飞。〕 谨照原文省而字。〔【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文改汤问篇。

蚝 【申集中】【虫字部】 蚝 【韵会】乎刀切,音豪。蚌属。【篇海】蛎也。【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渐长,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蚝山。【韩愈诗】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注】壳如石。亦曰蛎房。 又地名。【五代史】潘崇彻败王逵兵于蚝石。

蠕 【申集中】【虫字部】 蠕 【集韵】同蝡。【说文】动也。 又国名。【纲目集览】柔飞,魏太祖改其号蠕蠕国。【南史夷貊传】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又【韵会】而宣切,音瓀。【荀子劝学篇】端而言,蠕而动。【注】蠕,微动也。 又【集韵】汝朱切,音儒。虫行貌。考证:〔【荀子劝学篇】端为言,蠕为动〕 谨照原文两为字□改而。

蠖 【申集中】【虫字部】 蠖 【唐韵】【正韵】乌郭切【韵会】屋郭切,□音艧。【说文】尺蠖,屈伸虫也。【尔雅释虫】蠖,尺蠖。【注】蝍□。【扬子方言】蝍□谓之尺蠖。【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埤雅】今人布指求尺,一缩一伸,如蠖之步,谓之尺蠖,岂放是乎。尺蠖似蚕,食叶,老亦吐丝作室。 又桑上虫也。【韩愈诗】桑蠖见虚指。 又【集韵】王缚切,音籰。蠖略,行步进止之貌。【前汉司马相如传】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 又蠖濩,退藏貌。【扬雄甘泉赋】蜵蜎蠖濩之中。 又温蠖,犹昏愦。【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蠗 【申集中】【虫字部】 蠗 【唐韵】【集韵】□直角切,音擢。小蜃名。 又【说文】禺属也。

蠘 【申集中】【虫字部】 蠘 【字汇补】疾屑切,音截。蟹类。【闽中海错疏】蠘似蟹而大殻,螯有棱锯。

蠚 【申集中】【虫字部】 蠚 【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类篇】虫毒。【广韵】螫也。【博雅】痛也。【诗小雅】卷发如虿。【疏】虿,螫虫也。螫又作蠚。【前汉严助传】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蠚生。【山海经】昆仑之山有鸟焉,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又【广韵】丑略切,音。【类篇】施只切,音释。呼酷切,音熇。义□同。 又【字汇补】知列切,音哲。东西方音不同也。 【集韵】或作□。【篇海】亦作□。考证:〔【前汉严助传】暴露小居。〕 谨照原文小居改水居。

蠛 【申集中】【虫字部】 蠛 【唐韵】【韵会】□莫结切,音蔑。蠛蠓,细虫也。详蠓字注。 亦作薎。【史记司马相如传】薎蒙踊跃。

蠜 【申集中】【虫字部】 蠜 【唐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音烦。【尔雅释虫】□螽,蠜。详螽字注。 又气蠜。【本草】行夜一名气蠜。 【正韵】亦作蟠蕃。

蠝 【申集中】【虫字部】 蠝 【集韵】伦追切,音罍。【类篇】与同,鸟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蜼玃飞蠝。【张揖注】蠝,飞鼠也,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飞。【郭璞注】蠝,毛紫赤色,飞且生,一名飞生。本作鸓。别详鸟部。

【寅集上】【宀字部】 籀文宇字。

蠞 【申集中】【虫字部】 蠞 【唐韵】【集韵】□昨结切,音截。虫名,似蟹,生海中。 又【玉篇】子结切,音节。义同。

蜡 【申集中】【虫字部】 蜡 【唐韵】卢盍切【集韵】【韵会】力盍切,□音腊。【玉篇】蜜滓也。【陆佃云】蜂之化蜜,必取匽猪之水,注之蜡房,而後成蜜。故谓之蜡者,蜜之跖也。【本草】虫白蜡。【李时珍曰】蜡树,四时不凋,五月开白花,成丛结实。其虫大如虮虱,延缘树枝,食汁吐涎,剥取其渣,炼化成蜡。又蜜蜡,生於蜜中。又水蜡,树叶微似楡,及甜槠树,皆可放虫产蜡。【晋书阮孚传】孚性好屐,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曰:一生当著几两屐。【石崇传】崇奢靡,以蜡代薪。【南史王僧虔传】少时,以烛泪浇成蜡凤凰。 又蜡梅,花名。【苏轼诗】蜜蜂采花作黄蜡,黄蜡为花亦其物。 又蜡觜,鸟名。【本草】桑扈,一名蜡觜雀,其觜或凝黄如蜡。 【广韵】俗作。

蠠 【申集中】【虫字部】 蠠 【集韵】觅毕切,音蜜。【尔雅释诂】蠠没,勉也。【注】蠠没,犹黾勉。 又莫笔切,音密。又【类篇】美陨切。义□同。 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失冉切,音闪。疾动貌。【潘岳射雉赋】降丘以驰敌。【注】言雉雊于高丘,降下向敌也。 又去声。【集韵】【韵会】□舒赡切。与掞同。见掞字注。

蠡 【申集中】【虫字部】 蠡 〔古文〕□□【唐韵】卢启切【集韵】里弟切,□音礼。【说文】虫啮木中也。 又彭蠡,泽名。【书禹贡】东汇泽为彭蠡。【注】彭蠡,在扬州之西界。 又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又【韵会】怜题切,音黎。瓠瓢也。【前汉东方朔传】以蠡测海。 又【唐韵古音】落戈切,音骡。义同。 又【玉篇】蠡蠡,行列貌。【刘向九叹】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又山名。【扬雄长杨赋】烧熐蠡。【注】熐蠡,山名。 又人名。【晋书姚弘载记】姚墨蠡。【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杜墨蠡。 又与螺通。【类篇】蚌属。圣人法蠡蚌,而闭戸见文子。 又【集韵】鲁果切,音裸。瘯蠡,皮肥。一曰疥病。【左传桓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 又【集韵】力至切,音利。虫名。 又郞计切,音丽。【扬子方言】参、蠡,分也。【郭注】谓分割也。齐曰参,楚曰蠡。 亦作。考证:〔【刘向九歌】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谨照原书九歌改九叹。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韵】音妯。解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正字通】字之讹。

蠢 【申集中】【虫字部】 蠢 〔古文〕□【唐韵】【韵会】尺尹切【正韵】尺允切,□音惷。【说文】虫动也。【尔雅释诂】蠢,作也。【注】蠢,动作也。【礼乡飮酒】春之为言蠢也。【庄子天地篇】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 又【尔雅释言】蠢,不逊也。【诗小雅】蠢尔蛮荆。【疏】郭璞曰:蠢动为恶,不谦逊也。 【玉篇】或作□、偆。

蛎 【申集中】【虫字部】 蛎 【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例。【说文】作蠇。蚌属。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类篇】雕百岁化为蠇。【广韵】牡蛎也。【酉阳杂俎】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介虫中唯牡蛎是咸水结成也。【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蚝莆。【郭璞江赋】□蛎磈磥而碨。【注】《临海水土物志》曰:蛎长七尺。《南越志》曰:蛎形如马蹄。 又石蛎。【本草】海鹞鱼,一名石砺。 又【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义同。亦作□。

蠥 【申集中】【虫字部】 蠥 【唐韵】【集韵】【正韵】□鱼列切,音蘖。【说文】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祅,禽兽虫蝗之怪谓之蠥。【六书正讹】别作,非。俗用孽,亦非。 又忧也。【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注】言禹以天下禅与益,皆去益而归启,益卒不得立,故曰离忧也。 【集韵】亦作□。

蠦 【申集中】【虫字部】 蠦 【唐韵】落胡切【集韵】龙都切,□音卢。蠦蜰。详蜰字注。 又蠦□,详蜥字注。

蠧 【申集中】【虫字部】 蠧 【篇海】同蠹。

蠨 【申集中】【虫字部】 蠨 【唐韵】苏雕切【集韵】【正韵】先雕切,□音萧。【玉篇】蠨蛸。详蛸字注。 亦作蟰。

蠩 【申集中】【虫字部】 蠩 【唐韵】章鱼切【集韵】【正韵】专於切,□音诸。蟾蠩。详蟾字注。 又蜛蠩。详蜛字注。

蠪 【申集中】【虫字部】 蠪 【唐韵】卢红切【集韵】卢东切,□音聋。【尔雅释虫】蠪,朾蚁。【注】赤驳蚍蜉也。 又蠪蛭,兽名。【山海经】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又蚗蠪。【史记龟策传】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 又鲑蠪,神名。【庄子达生篇】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注】鲑蠪,状如小儿,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大冠,带剑持戟。 又蠪蜂。【本草】生肇庆府,附橄榄树,有手足,与木叶无异,鸣则自呼。 又【集韵】力钟切,音龙。义同。一曰竹蚁。考证:〔【尔雅释虫】蠪虰蚁〕 谨照原文虰改朾。

蠫 【申集中】【虫字部】 蠫 【字汇补】力器切,音戾。割也。【荀子强国篇】蠫盘盂,刎牛马。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去奇切【集韵】丘奇切,□音□。【玉篇】□,俭意也。 又【广韵】墟彼切,音绮。义同。

蠭 【申集中】【虫字部】 蠭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敷容切,音丰。【说文】飞虫,螫人者。【诗商颂】莫予荓蠭。【左传僖二十二年】蠭虿有毒。【尔雅释虫】蠭,丑螸。【又】土蠭。【注】江东呼大蠭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蠭,啖其子,卽马蠭。【又】木蠭。【注】似土蠭而小,在树上作房,江东亦呼为木蠭,又食其子。【尔雅翼】蜂种类至多,其黄色细□者,谓之稚蜂。又蜜蜂,人收而养之,一日两出而聚鸣,号为两衙,其出采花者,取花须上粉置两髀,或采而无所得,经宿不敢归房中。 又旗名。【左传哀二年】获其蠭旗。 又舟名。【拾遗记】武王伐纣,有蠭状如丹鸟,飞集王舟,翼日南枭纣,名其船曰蠭舟。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杓端有二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蠭。 又地名。【拾遗记】燃丘国献比翼鸟,使者经蠭岑。 又与锋通。【前汉韩王信传】及其蠭东向,可以争天下。【师古注】蠭,锋同。 【长笺】逢二虫,会遭遇毒虫,意寓戒心也。隶书传省作蜂。【埤雅】蜂,其毒在尾,垂颖如锋,故谓之蜂也。【集韵】本作蠭,或作、蚌。【韵会】又作□。考证:〔【尔雅释虫】【注】今江东大蠭,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蠭。〕 谨照原文今江东改江东呼。

蠮 【申集中】【虫字部】 蠮 【唐韵】乌结切【集韵】一结切,□音噎。【类篇】蠮螉,虫名,土蠭也。【尔雅释虫】果蠃,蒲卢。【注】卽细□蜂也。俗呼为蠮螉。又蠮螉,塞名。详螉字注。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许委切【集韵】虎委切,□音毁。【说文】米一斛舂为八斗曰□。 或作□。亦省作毁。□。

蠯 【申集中】【虫字部】 蠯 【唐韵】蒲幸切,音□。与□同。【类篇】蚌狭而长者。【周礼天官鳖人】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注】郑司农云:蠯,蛤也。 又【正韵】作螷。【尔雅释鱼】蜌螷。详蜌字注。 又【集韵】騈迷切,音鼙。【韵会】蒲街切,音牌。【广韵】符支切,音裨。义□同。【集韵】亦作□。考证:〔【周礼天官鳖人】祭祀,共蠯蚳,以授醢人。【注】郑司农云:蠯,蛤也。〕 谨照原文祭祀共蠯下增蠃字。〔【尔雅释虫】螷蜌〕 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螷蜌改蜌螷。

蠰 【申集中】【虫字部】 蠰 【唐韵】【集韵】【正韵】□式亮切,音饷。【尔雅释虫】蠰,啮桑。【注】似天牛,长角,体有白点,喜啮桑树作孔,入其中。江东呼为啮发。 又师庄切,音霜。义同。 又【广韵】如两切,音壤。【尔雅释虫】土螽,蠰溪。【注】似蝗而小,今谓之土□。 又【集韵】奴当切,音囊。蟷蠰。详蟷字注。 又如阳切,音穰。义同。 亦作□。

裚 【申集下】【衣字部】 裚 【集韵】子计切,音霁。【类篇】断也。【管子大匡篇】朝之争禄相刺,裚领而刎颈者不绝。【注】裚谓掣断之也。 又【篇海】断衣也。

袃 【申集下】【衣字部】 袃 【集韵】丑迈切。同□。【类篇】□芥,刺鲠也。或作袃。【鶡冠子世兵篇】细故袃蒯。

蛊 【申集中】【虫字部】 蛊 【唐韵】公戸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五切,□音古。【说文】腹中虫也。【通志六书略】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左传昭元年】於文皿虫为蛊。【注】皿,器也,器受虫害者为蛊。【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史记秦本纪】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又【左传昭元年】谷之飞亦为蛊。【述异记】晋末,荆州久雨,粟化为蛊虫。 又【说文】臬桀死之鬼亦为蛊。 又蛊雕,兽名。【山海经】鹿吴之山有兽名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 又【尔雅释诂】蛊,疑也。【左传注】蛊,惑疾,心志惑乱之疾也。 又卦名。【易】巽下艮上,蛊。【序卦传】蛊者,事也。 又【集韵】古慕切,音顾。义同。 又【正韵】以者切,音冶。媚也。 又【集韵】音义□与冶同。【後汉马融传广成颂】田开古蛊。【注】蛊与冶通。考证:〔【尔雅释诂】蛊,疑也。【左传注】蛊,惑疾,心志惑礼之疾也。〕 谨照原文礼改乱。

蠲 【申集中】【虫字部】 蠲 【唐韵】古□切【集韵】【韵会】圭□切,□音涓。【说文】马蠲,虫也。《明堂月令》曰:腐草为蠲。 又洁也。【诗小雅】吉蠲为饎。【周礼天官宫人】除其不蠲。 又明也。【左传襄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又【玉篇】除也,疾也。 又【韵会】涓畦切,音圭。义同。 又与圭通。【仪礼士虞礼】哀子某,圭为而哀荐之。【注】引《诗》吉圭为饎。 又【正字通】唐人以浆获纸使莹滑,名曰蠲纸。蠲,音圭。【字汇】又读作桂,引唐太宗诗:水摇文蠲动。言水纹似蠲纸也。【韵略】又音绢。考证:〔又与圭通。【仪礼士虞礼】哀子某,圭为哀荐之飨。【注】圭今作蠲。〕 谨照原文哀荐之飨改而哀荐之。圭今作蠲改引诗吉圭为饎。

蠳 【申集中】【虫字部】 蠳 【字汇补】音婴。龟名。【张衡南都赋】其水虫则有蠳龟鸣蛇。【李善注】引《抱朴子》:蠳龟啖蛇。

蠵 【申集中】【虫字部】 蠵 【唐韵】戸圭切【集韵】元圭切,□音携。【说文】大龟也。以胃鸣。【玉篇】蟕蠵,似玳瑁而有文。【前汉礼乐志】冯蠵切和疏写平。【扬雄传】抾灵蠵。互详蟕字注。 又【博雅】地胆,靑蠵也。 又【韵会】宿名。 又匀规切。义同。 【集韵】亦作□。

蚕 【申集中】【虫字部】 蚕 【唐韵】昨含切【集韵】【韵会】【正韵】徂含切,□音□。丝虫也。【说文】任丝也。【诗豳风】蚕月条桑。【书禹贡】桑土旣蚕。【淮南子天文训】蚕珥丝而商弦绝。【博物志】蚕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产子。【尔雅翼】蚕之状,喙呥呥类马,色斑斑似虎。初拂谓之蚝,以毛扫之,蚕尚小,不欲见露气。桑叶著怀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气,则众恶除也。【酉阳杂俎】食而不飮者蚕。 又原蚕。【埤雅】再蚕谓之原蚕,一名魏蚕,今以晚叶养之。 又红蚕。蚕足於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蚕已老,则红,故谓之红蚕。 又野蚕。【後汉光武纪】野蚕成茧,被于山阜。 又华蚕。【述异记】园客种五色香草,啖华蚕,得茧一百二十枚,大如瓮。 又【本草】石蚕,一名沙虱,乃东涧水中细虫。 又雪蚕,生阴山及峨嵋山,北人谓之雪蛆。 又金蚕,屈如指环,食故绯帛锦,如蚕之食叶也。 又蚕室。【晋书礼志】皇后亲乘车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 又蚕神。【尔雅翼】今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成都记】蚕丛氏,蜀君也。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蜀郡蚕陵。【国名记】彭之遵县有蚕厓。 又蚕茧,草名。【本草】治肿胀。

蠷 【申集中】【虫字部】 蠷 【唐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劬。蠷螋,虫。

蠸 【申集中】【虫字部】 蠸 【唐韵】巨员切【集韵】逵员切,□音权。【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庄子至乐篇】瞀芮生乎腐蠸。又【本草】马陆,一名马蠸。 又【说文】一曰大螫也。 又【类篇】呼官切,音欢。义同。又【集韵】呼玩切,音唤。大鳖也。

【酉集下】【车字部】 【集韵】力质切,音栗。刷纑具也。 又【字汇补】力一切,音栗。彩也。

【寅集上】【尸字部】 【集韵】赏是切,音侈。人名。或从广作。○按广部,尺矢切,音耻,广也,或作。今《集韵》或从广作。应是字之讹。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正韵】蒲没切【集韵】薄没切,□音孛。与勃同。【前汉司马相如传】媻姗窣。【後汉史弼传】终用漫。媻字从□下女。

【补遗】【卯集】【手字部】 【字汇补】落好切,音老。拷。湾,丰县地名。出《河防一览》。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集韵】□卢谷切,音禄。剥声。【类篇】击也。 又【广韵】力玉切【集韵】龙玉切,□音录。【类篇】扑声。

蠹 【申集中】【虫字部】 蠹 〔古文〕螙【唐韵】【集韵】当故切【韵会】【正韵】都故切,□音妒。【说文】木中虫也。【庄子人闲世】以为门戸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注】虫在木中谓之蠹。 又【前汉南粤传】桂蠹一器。 又【续博物志】积谷则生蠹。 又蠹书。【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雀梁,蠹书于羽陵。【注】暴书中蠹虫,使不藏匿也。【徐陵玉台新咏序】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又【尔雅释虫】蜭,毛蠹。【注】卽蛓也。 【说文】作蠹,省作螙,象在木中形。【集韵】亦作□。【韵会】别作蠧,非。考证:〔【穆天子传】天子东逊。〕 谨照原文逊改游。

蠺 【申集中】【虫字部】 蠺 【海篇】同蚕。

蛮 【申集中】【虫字部】 蛮 【唐韵】莫还切【集韵】【韵会】【正韵】谟还切,□音獌。【玉篇】南夷名。【书禹贡】三百里蛮。【传】以文德蛮来之不制以法。【周礼夏官大司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疏】蛮者縻也,縻系之以政敎也。【班固东都赋】外绥百蛮。【唐书南蛮传】有十姓白蛮,五姓乌蛮。 又绵蛮,鸟声。【诗大雅】绵蛮黄鸟。 又蛮蛮,鸟名。【山海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又水名。【战国策】灓水啮其墓。《春秋後语》作蛮水。 又雷名。【道书】五雷,五曰蛮雷。 又姓。【通志氏族略】蛮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韵补】弥邻切,音民。【班固东都赋】外绥百蛮。叶上珍字韵。 又【古音考】叶音眠。【曹植王粲诔】翕然凤举,远窜荆蛮。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蠼 【申集中】【虫字部】 蠼 【集韵】厥缚切,音矍。【类篇】兽名。母猴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蛭猱蠼猱。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蠼以连卷。【索隐注】韦昭曰:蠼,龙之形貌。 又【篇海】音瞿。与蠷通。详蠷字注。 蠼猱之蠼本作玃,别详犬部。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蛭蜩蠼猱。〕 谨照原文蜩改猱。

蠽 【申集中】【虫字部】 蠽 【唐韵】姊列切【集韵】子列切,□音□。【尔雅释虫】蠽,茅蜩。【注】江东呼为茅蠽,似蝉而小,靑色。附详蜩字注。 又【集韵】同蚻,蜻蜻也。详蚻字注。亦作□。

衄 【申集下】【血字部】 衄 【唐韵】【集韵】【韵会】□女六切,音忸。【说文】鼻出血也。【素问】鼻衄。又脾移□于肝,则为惊衄。 又【广韵】挫也。【纲目集览】败北曰衄。【曹植求自试表】师徒小衄。【风俗通】且有强兵良谋,杂袭继踵,每辄挫衄。 又【魏志裴松之注】焦先窜于河渚闲,有窃问见今讨吴何如。先不肯应,而谬歌曰:祝衄祝衄,非鱼非肉,更相追逐。 又【集韵】而六切,音肉。义同。 或作□,俗作。

袅 【申集下】【衣字部】 袅 【正字通】俗褭字。【韵会】褭或作袅。【汉书音义】騕袅,神马。又【前汉百官公卿表】爵三级曰簪袅。【师古注】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言饰此马也。

衅 【申集下】【血字部】 衅 【唐韵】许觐切【集韵】许愼切,□音舋。与衅同。【玉篇】牲血涂器祭也。【礼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注】衅,衅字也。许靳反。【唐韵】虚振切【集韵】许愼切【韵会】许刃切,□兴去声。【说文】血祭也。象祭灶也。【广韵】牲血涂器祭也。【礼月令】孟冬之月,命大史衅龟策。【疏】谓杀牲以血涂衅其龟及策。又【杂记】成庙则衅之。【疏】谓宗庙初成,则杀牲取血以衅之,尊而神之也。【史记高祖纪】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注】衅,祭也。杀牲以血涂鼓曰衅。 又罪也。【左传宣十二年】观衅而动。【注】衅,罪也。 又瑕也。【左传桓八年】雠有衅,不可失也。【注】衅,瑕隙也。【史记李斯传】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注】索隐曰:言因诸侯有瑕衅,则忍心而剪除也。 又兆也。【鲁语】若鲍氏有衅,吾不图矣。【注】衅,兆也。【陆机答贾长渊诗】天厌霸德,黄祚告衅。 又涂也。一曰熏也。【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注】以香涂身曰衅。【周礼春官肆师】共其衅鬯。【注】以鬯涂尸,使之香美也。【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注】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前汉贾谊传】衅面吞炭。【注】漆面以易貌。一曰熏也,以毒熏入之。 又动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衅於勇。【注】衅,动也。 又【尔雅释兽】兽曰衅。【疏】兽之自奋迅动作名衅。 又姓。【正字通】周有衅夏。 又【正字通】通作舋。【韩非子】旣蓄王资而承敌国之舋。【前汉高帝纪】乘舋而运。 又或作衅。【礼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注】衅,衅字也。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又或作兴。【礼礼器】旣兴器用币。【注】兴,当为衅字之误。考证:〔【礼乐记】车甲衅而藏之武库。〕 谨照原文武库改府库。

众 【申集下】【血字部】 众 【字汇】同众。【正字通】众字之讹。别详目部。

脉 【申集下】【血字部】 脉 【唐韵】【集韵】□莫获切,音麦。【说文】血理之分,邪行体者。【集韵】又作胍、脉。注详肉部脉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苏计切【集韵】思计切,□音婿。隶作细。详细字注。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披庚切,音烹。打也。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韵】曲王切,音匡。【类篇】大虾也。 【唐韵】作。字作匚内干,不从王。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韵】【韵会】□去仲切,穹去声。小貌。【张衡思□赋】怨高阳之相兮,颛顼而宅幽。【注】相,视也。,居也。怨颛顼居此小陋之地。北称幽。又屈也。别作。考证:〔【张衡思□赋】怨高阳之相寓兮,颛顼而宅幽。【注】相,视也。寓,居也。〕 谨照原文两寓字俱改为。

衈 【申集下】【血字部】 衈 【唐韵】【集韵】□仍吏切,音饵。开□书杀鸡血祭名。 又【玉篇】耳血也。【礼杂记】其衈皆于屋下。【注】衈,谓将刲割牲以衅,先灭耳傍毛荐之。耳,听声者,告神欲其听之。 又衅也。【谷梁传僖十九年】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范甯注】取鼻血以衅祭社器。

衉 【申集下】【血字部】 衉 【集韵】乞格切,音客。与同。【晋语】铁之战,赵□子曰: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注】面污血曰衉。【补音】衉,或作,音客。【唐书诸子建成传】王暴疾,衉血数升。考证:〔【楚语】铁之战。〕 谨照原书楚语改晋语。

蔑 【申集下】【血字部】 蔑 【唐韵】【韵会】□莫结切,音蔑。【说文】污血也。【前汉文五王传】污蔑宗室。【师古注】蔑谓涂染也。【唐书桓彦范传】李朝隐奏:彦范等恐为仇家诬蔑,请遣御史案实。又【列女传】粪秽蔑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素问】胆移□於脑,则辛额鼻渊。鼻渊者,浊流下不止也,传为蔑瞑目。 又【集韵】莫葛切,音末。又见切,音面。又谟官切,音瞒。义□同。

衋 【申集下】【血字部】 衋 【唐韵】许极切【集韵】迄力切,□音赩。【说文】伤痛也。【书洛诰】民罔不衋伤心。 又【集韵】忽域切,音洫。义同。 【六书正讹】从血、聿,皕声,人痛伤则血枯,会意。俗作□,非。

行 【申集下】【行字部】 行 【唐韵】戸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後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 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 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闲,未尝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 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 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 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 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又姓。【後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 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 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後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 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 又【广韵】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 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 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 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 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

袝 【申集下】【衣字部】 袝 【集韵】符遇切,音附。【类篇】盛服也。

衍 【申集下】【行字部】 衍 【唐韵】【集韵】【韵会】□以浅切,音演。水溢也。【说文】水朝宗于海也。 又【小尔雅】泽之广者谓之衍。 又美也。【诗小雅】酾酒有衍。 又布也。【前汉司马相如传】离靡广衍。 又游衍。自恣之意。【诗大雅】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又衍沃,平美之地。【左传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又曼衍,无极也。【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又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传】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 又箧衍,笥也。【庄子天运篇】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 又【博雅】衍衍,行也。【谢朓诗】衍衍淸风烂。 又水名。【史记荆轲传】丹匿衍水中。【索隐曰】在辽东。 又朐衍,地名。【前汉地理志】属北地郡。 又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又【广韵】于线切,延去声。义同。 又【集韵】夷然切,音延。进也。【周礼春官】望祀望衍。【郑注】读为延。【疏】衍,衍祭也。【刘歆甘泉赋】高峦峻阻,临眺旷衍。叶泉字韵。 【直音】或作衍。衍字从彡,不从氵作。考证:〔【周礼春官】望祀望衍。【郑注】读平声。〕 谨照原文读平声改读为延。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韵会】□而宣切,软平声。与撋同。烦撋也。 又【集韵】儒谁切,音蕤。搵也。 又【唐韵】【集韵】□如劣切,音爇。撋也。与擩同。【仪礼特牲馈食礼】于醢。【注】於醢者,染於醢。【释文】,如悦反。又而圆反。又而谁反。

衎 【申集下】【行字部】 衎 【唐韵】苦旰切【集韵】【韵会】墟旰切,□音看。【说文】行喜儿。【尔雅释诂】衎,乐也。【诗小雅】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曹植娱宾赋】遂衎宾而高会兮,丹帏晔以四张。 又【扬子方言】衎,定也。【郭注】衎然安定貌。 又【广韵】苦旱切,音侃。信言也。考证:〔【说文】行喜也。〕 谨照原文也改儿。

衑 【申集下】【行字部】 衑 【篇海】鲁丁切,音灵。【玉篇】道也。

衒 【申集下】【行字部】 衒 【唐韵】黄练切【集韵】荧绢切,□音县。【韵会】自矜也。【广韵】自媒也。【越绝书】衒女不贞,衒士不信。【前汉东方朔传】武帝初卽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师古注】衒,行卖也。 又【集韵】局县切,音睊。义同。 【说文】作□。【六书正讹】通作眩。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同粪。

□ 【备考】【辰集】【比字部】 □ 【海篇】同□。

术 【申集下】【行字部】 术 【唐韵】【集韵】【韵会】□食律切,音秫。【广韵】技术也。【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谋奇妙,是为术家。 又心术。【汉书注】师古曰:述,道径也,心之所由也。【礼乐记】心术形焉。又道也。【晏子杂下篇】言有文章,术有条理。 又业也。【礼儒行】营道同术。 又【说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左思蜀都赋】亦有甲第,当衢向术。 又【博雅】迹也。 又与述通。【礼祭义】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注】术当为述。 又与沭通。【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术阳侯建德。【索隐曰】在下邳。 又【集韵】徐醉切,音燧。六乡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礼学记】术有序。【注】术当为遂。【周礼地官】万二千五百家为遂。考证:〔【史记建元侯年表】术阳侯建德。〕 谨照原书改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衔 【戌集上】【金字部】 衔 【广韵】戸监切【集韵】【韵会】乎监切,□音咸。【说文】马勒口中。从金从行。衔,行马者也。【徐曰】马衔所以制之行也。会意。【战国策】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前汉张敞传】利其衔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衔。【诗豳风勿士行枚笺】初无行□衔枚之事。【东京梦华录】车驾登宣德楼,下赦,旋立鸡竿,竿尖大木盘上有金鸡,口衔红幡子,书皇帝万岁字。【卢照邻诗】龙衔宝盖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衔命。 又官吏阶位曰衔。【语林】近代选曹补授,先具旧官於前,次书拟官於後,新旧相衔也。【白居易赠张籍诗】独有咏诗张大祝,十年不攺旧官衔。【陆游诗】头衔字字敌冰淸。 又感也。【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林景熙诗】心衔造化仁。 又憾也。【前汉外戚传】栗姬怒不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唐书薛艺传】艺频为李景所辱,深衔之。 又人参,一名人衔。【本草】其成有阶级,故名。【苏轼诗】旧闻人衔芝,生此羊肠岭。 又马衔,海神也。【木华海赋】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注】海童,马衔,皆神名。马衔,马首,一角,龙形。

褔 【申集下】【衣字部】 褔 【唐韵】【集韵】□敷救切,覆去声。衣一褔。今文作副。

同 【申集下】【行字部】 同 【唐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同。【玉篇】下也。亦通街也。 又【广韵】徒弄切,音洞。义同。 又【山海经】劳水多飞鱼,状如鲋鱼,食之已痔同。

弄 【申集下】【行字部】 弄 【唐韵】胡绛切【集韵】胡降切,□同巷。【说文】里中道也。【尔雅释宫】弄门谓之闳。 又【博雅】阎谓之弄。 又【篇海】《三苍》云:宫中别道也。 【广韵】亦作□。【篇海】又作閧。

【卯集中】【手字部】 【字汇补】与同。○按卽字。见班固北征颂。此复因而讹。

【酉集中】【谷字部】 【广韵】【集韵】□古双切,音江。谷,在南郡。 又【正韵】胡公切,音洪。大壑也。【字汇】与谼同。

街 【申集下】【行字部】 街 【唐韵】古膎切【集韵】【韵会】居膎切,□音佳。【玉篇】四通道也。【风俗通】街,携也,离也。四出之路,携离而别也。【後汉梁冀传】冀乃大起第舍,而寿亦对街为宅。【张华诗】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又亭名。【蜀志诸葛亮传】魏明帝使张合拒亮,亮与合战于街亭。 又允街,地名。【前汉地理志】属金城郡。 又参街,谷名。【水经注】湟水又东径允吾县之参街谷。 又天街,星名。【晋书天文志】昴、毕间为天街。 又气街,阴髦两傍脉动处也。【素问】阴阳总家筋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 又【广韵】古谐切,音皆。【集韵】均窥切,音规。义□同。考证:〔【晋书天文志】昴酉二星曰天街。〕 谨照原文改昴毕间为天街。

衘 【申集下】【行字部】 衘 【六书正讹】俗衔字。○按《韵会》引《说文》衔从金、行,俗作衘,非,宜归金部。

衙 【申集下】【行字部】 衙 【唐韵】五加切【集韵】【韵会】牛加切,□音牙。【广韵】衙府。【类篇】古者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为衙。 又【玉篇】衙。参也。【篇海】早晚衙集也。 又【唐书仪卫志】唐制,天子居曰衙。 又地名。【史记秦本纪注】《地理志》,冯翊有衙县。 又姓。【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汉有长平令衙卿。【晋书惠帝纪】河闲王顒遣将衙博击李特于蜀。 又【广韵】语居切,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又【玉篇】疏远貌。 又【韵补】牛何切,叶音俄。【韩愈诗】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诋欺刘天子,正昼溺殿衙。终篇并用歌韵。 又【集韵】偶举切,音语。义同。 又牛据切,音御。同御,止也。 又【正字通】入禡韵,音迓。与迓同。

胡 【申集下】【行字部】 胡 【篇海】音胡。胡同,街也。【正字通】京师街道曰胡同。

訵 【酉集上】【言字部】 訵 【广韵】丑饥切【集韵】抽迟切,□音絺。【字林】阴知也。【类篇】伺察也。 又人名。崇訵,见【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广韵】丑利切【集韵】丑二切,□絺去声。义同。【广韵】亦作呬。【类篇】又与同。

卫 【申集下】【行字部】 卫 【正字通】俗卫字。

【丑集中】【土字部】 【字汇】古坍字。引杨愼曰:水冲岸壤曰。【正字通】乃坍字之讹。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龙龛】同照。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莫霞切【集韵】谟加切,□音麻。【集韵】□,难语也。或从心。

衜 【申集下】【行字部】 衜 【篇海】同衟。【晋书羊皇后传】父衜,上党太守。

冲 【申集下】【行字部】 冲 【唐韵】尺容切【集韵】【韵会】昌容切,□音□。【说文】通道也。【前汉郦食其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又【博雅】动也。 又【广韵】当也,向也,突也。 又车也。【诗大雅】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疏】兵书有作临车、冲车之法。 又蒙冲,船名。【吴志贺齐传】齐性奢绮,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又折冲。【淮南子说山训】国有贤君,折冲万里。 又官名。【纲目】唐更号统军别将为折冲都尉。【集览】折冲者,所以折兵冲也。 又天冲,星名。【晋书天文志】岁星之精,流为天冲。 又中冲,脉也。【素问】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 又【博雅】冲冲,行也。 又【集韵】蠢勇切,音喠。【类篇】冲苁,相入貌。【司马相如大人赋】骚扰冲苁。又昌用切,读去声。要也。 又【韵补】叶阳韵。【道藏歌】引领嚣庭内,开心机秽冲。一静安居若,试去视沧浪。【说文】本作□。徐曰:南北东西各有道相□也。【前汉律历志】林钟未之□丑为地正。【司马相如上林赋】披岩□拥。

卫 【申集下】【行字部】 卫 【唐韵】【集韵】【韵会】□于岁切,音熭。【篇海】防也,捍也。【玉篇】护也。【公羊传定四年】朋友相卫。【注】相卫,不使为雠所胜。 又【尔雅释诂】垂也。【注】营卫守圉,皆在外垂也。 又【鲁语】有货以卫身也。【注】卫,营也。 又【书康诰】侯甸男邦采卫。【国语注】卫,卫圻也。 又宿卫。【晋书元帝纪】禁卫严警。 又荣卫。【关尹子七釜篇】爪之生,发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止。 又精卫,鸟名。【山海经】发鸠之山有鸟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东海。 又国名。【诗疏】邶、墉、卫者,殷纣畿内地名,属古冀州,在汲郡朝歌县。 又水名。【书禹贡】恒、卫旣从。【疏】卫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入滹池。 又姓。【广韵】周文王子卫康叔之後,国灭,因氏焉。出河东、陈留二望。 又【集韵】乙劣切,哕入声。【范晔灵帝赞】微亡傋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卫。 【篇海】本作。省作卫。俗作卫、卫,非。考证:〔【书康诰】侯甸男采卫。〕 谨照原文改侯甸男邦采卫。

衟 【申集下】【行字部】 衟 【玉篇】古文道字。注详辵部九画。

衠 【申集下】【行字部】 衠 【篇海】朱伦切,音谆。眞也,正也,不杂也。

衡 【申集下】【行字部】 衡 〔古文〕□□【唐韵】戸庚切【集韵】【韵会】何庚切,□音行。【书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汉律历志】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荀子礼论】衡诚悬矣,则不可欺以轻重。 又【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传】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汉书注】衡谓浑天仪也。 又楼殿边栏楯也。【前汉袁盎传】百金之子不骑衡。 又勺柄,龙头也。【周礼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闲也。【蔡邕释诲】扬衡含笑。【左思魏都赋】盱衡而诰。 又斗之中央也。【前汉天文志】衡殷南斗。 又横也。【前汉□法志】合纵连衡。【师古曰】战国时,齐楚韩魏燕赵为纵,秦国为衡。秦地形东西横长,故为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触也。【周礼地官】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又【小尔雅】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 又维持冠者曰衡。【左传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谓之衡。【周礼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泽之材。 又阿衡,官名。【书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又地名。【周语】以诸侯朝于衡雍。【注】衡雍,郑地,在今河内。 又山名。【尔雅释山】江南衡。【注】南岳衡山也。 又水名。【水经注】衡水东经阜城县故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伊尹为汤阿衡,子孙因以为氏。一云鲁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为氏。汉有衡威、衡骠卿。 又与蘅通,杜衡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东则有蕙圃、衡兰。 又【集韵】胡盲切。与横通。【诗齐风】衡从其亩。【疏】衡,古通横。 又【诗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注】衡木为门也。 又【毛诗古音考】音杭。《小雅》:约軧错衡,八鸾瑲瑲。《史记自序》: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叶音杭。 【说文】从角、大,从行。【韵会】俗作□,非。考证:〔【左传桓五年】衡紞綋綖。〕 谨照原文五年改二年。綋綖改紘綖。〔史记传序,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作盛阿衡〕 谨照原文传序改自序。作盛改德盛。

衢 【申集下】【行字部】 衢 【唐韵】其俱切【集韵】【韵会】权俱切,□音劬。【玉篇】四达道也。【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易大畜】何天之衢。【左传昭二年】尸诸周氏之衢。【注】衢,道也。【楚辞天问】靡蓱九衢。【注】九交之道曰衢。 又岐路也。【荀子劝学篇】行衢道者不至。 又天衢,星名。【晋书天文志】中闲为天衢,黄道之所经也。 又檀衢,齐市名。【战国策】有孤孤咺者,正议闵王斫之檀衢。 又州名。【一统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见《姓苑》。 又【类篇】俱遇切,音屦。行也。○按去声衢字,《集韵》作忂。 又【韵补】叶音求。【陈琳诗】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红华纷皣皣,发秀曜中衢。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昨甘切【集韵】财甘切,□音惭。【说文】暂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所斩切,毵上声。【博雅】次也。一曰截取也。 又【集韵】在敢切,音椠。击也。 又俎绀切。举也。 又【唐韵】【集韵】□山槛切。亦取也。 又【集韵】疾染切,音渐。又士减切,谗上声。义□同。 一说摲字变体。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集韵】□九勿切,音□。【扬子方言】膐力也。东齐曰。【注】律,多力貌。【博雅】威力也。【玉篇】足多力。 又【广韵】衢勿切,音倔。义同。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韵】奴骨切,音讷。【类篇】足伤。 又【集韵】诺盍切。同□。行貌。

衣 【申集下】【衣字部】 衣 【唐韵】【集韵】【韵会】□於希切,音依。【说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黄帝时人。【白虎通】衣者,隐也。【释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躯依也。【类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玉藻】衣,正色。裳,闲色。【傅□衣铭】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饰内。 又丝衣,祭服也。【诗周额】丝衣其紑。 又【博雅】寝衣,衾,□服也。 又【释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闲施一裆,以养心也。 又面衣。【晋书惠帝纪】尚书高光进面衣。 又耳衣。【唐边塞曲】金缝耳衣寒。 又缀衣,掌衣服官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又白衣,未仕之称。【後汉崔駰传】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 又牛衣,编乱麻为之。卽今俗呼为龙具者。【前汉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王融诗】垣衣不可裳。 又姓。【通志氏族略】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佑。 又人名。【高士传】被衣,尧时人。蒲衣,舜时人。 又靑衣,地名。【史记彭越传】处蜀靑衣。【注】今为临卭。 又借服膺意。【书康诰】绍闻衣德言。 又【唐韵】於旣切,读去声。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韵】著衣也。【晏子杂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汉东方朔传】身衣弋绨。 又【韵补】於斤切。齐人言衣声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谓欤。 一作。【通志六书略】卽衣字,从向、身。考证:〔【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 谨照原文□改佑。

补 【申集下】【衣字部】 补 〔古文〕□【唐韵】【正韵】博古切【集韵】【韵会】彼五切,□音圃。【说文】完衣也。【急就篇注】修破谓之补。【诗大雅】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又助也。【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札,则令赙补之。 又益也。【前汉董仲舒传】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 又数也。【韵会】十兆曰经,十经曰垓,十垓曰补。 又邑名。【郑语】鄢、蔽、补、丹、依、、历、莘,君之土也。【注】八邑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补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补眞。字比照考证蔽字条改正。

衦 【申集下】【衣字部】 衦 【唐韵】【集韵】□古旱切,音□。【说文】摩展衣也。 又【类篇】居案切,读去声。义同。 或作□。

衧 【申集下】【衣字部】 衧 【集韵】云俱切,音于。【说文】诸衧也。通作于。【後汉光武纪】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莫不笑之。 又【类篇】一曰大掖衣也。 本作□,或作□。

表 【申集下】【衣字部】 表 〔古文〕□□□【唐韵】陂矫切【集韵】【韵会】【正韵】彼小切,□音。【说文】表,上衣也。【玉篇】衣外也。 又外也。【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又表异。【书毕命】表厥宅里。【传】表异其宅里。 又标也。【晋语】置茅蕝,设望表。【注】谓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 又笺表。【释名】下言於上曰表。【蔡邕独断】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 又【韵会】杪也,末也。 又表表,伟也。 又地名。【晋书地理志】表氏县,属酒泉郡。 又姓。【通志氏族略】表氏,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表贡。 又【集韵】俾小切,音褾。义同。 又□遥切,音飙。识也。 又【韵补】博举切。【前汉班固叙传】春秋之占,咎徵是举。告往知来,王事之表。

衩 【申集下】【衣字部】 衩 【唐韵】【集韵】【韵会】□楚懈切,差去声。【玉篇】衣衩也。【博雅】、袺、衽,谓之褛衩。 又衩、衸、袥,□膝也。 又裙衩。【李商隐诗】裙衩芙蓉小。 又【篇海】衣袒也。 又【类篇】楚嫁切,音汊。义同。

衫 【申集下】【衣字部】 衫 【唐韵】所衔切【集韵】【韵会】师衔切,□音杉。【篇海】小襦也。一曰单襦。【释名】衫,芟也,衫末无袖端也。【束皙近游赋】胁汗衫以当□。 又衣之通称。【唐书车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为上服,马周请加襴袖褾襈,开骻者名缺骻衫。 【集韵】通作襂。

【卯集下】【斗字部】 【广韵】郞斗切【集韵】朗口切,□音塿。斢,兵夺人物也。出新字林。

裭 【申集下】【衣字部】 裭 【直音】同褫。

衭 【申集下】【衣字部】 衭 【唐韵】甫无切【集韵】风无切,□音肤。【类篇】衣前襟也。【说文】袭,衭也。 又【玉篇】袭,袴也。 又【博雅】衭襓,剑衣也。 又【集韵】冯无切,音扶。义同。

衮 【申集下】【衣字部】 衮 〔古文〕□【唐韵】【集韵】□古本切,音滚。天子服也。【正韵】龙衣法服也。【说文】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诗豳风】我觏之子,衮衣绣裳。【周礼天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注】兖,龙衣也。【仪礼觐礼】天子衮冕负斧扆。【注】衮衣者,裨之上也。 又与卷通。【礼王制】三公一命卷。【注】卷,俗读也,其通则曰衮。 又衮衮。【晋书王戎传】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又【韵会】亦作裷。【荀子富国篇】天子袾裷衣冕。 与衮同。考证:〔【荀子富国篇】天子袾裷衣冕。通作衮。〕 谨照原文通作衮改与衮同。

衯 【申集下】【衣字部】 衯 【唐韵】抚文切【韵会】敷文切,□音芬。【类篇】衣大谓之衯。【说文】长衣貌。【司马相如子虚赋】衯衯裶裶。 又【集韵】步奔切,音盆。衣长好貌。 【篇海】或作□。

衰 【申集下】【衣字部】 衰 〔古文〕□□【唐韵】所危切【集韵】双隹切,□音。小也,减也,杀也。【类篇】浸微也。【韵会】弱也,耗也。 又【集韵】初危切,音夂。【玉篇】等衰也。【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又【集韵】仓回切,音崔。【类篇】同縗,丧服也。【礼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齐衰恶筓以终丧。 又邑名。【晋语】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注】三者皆晋邑。 又【集韵】蓑本字。【说文】艹雨衣。秦谓之萆。【诗小雅】何衰何笠。【石经】作蓑。 又【韵补】所类切,音帨。【东方朔七谏】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骖骥。年滔滔而日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说文】作□。【类篇】作□。

衱 【申集下】【衣字部】 衱 【唐韵】居怯切【集韵】讫业切,□音劫。【玉篇】裾也。【尔雅释器】衱谓之裾。【杜甫诗】背後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又【集韵】极晔切,音极。交领谓之衱。【广韵】衣领也。【博雅】襋、衱谓之褗。

【酉集中】【走字部】 【玉篇】他旱切,音坦。行也。

【酉集中】【走字部】 【集韵】牛吻切。【类篇】走貌。或作□。

衲 【申集下】【衣字部】 衲 【唐韵】奴荅切【集韵】诺荅切,□音纳。【广韵】补衲,紩也。 又僧衣曰衲。【苏轼诗】欲敎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又百衲,琴名。 又【集韵】儒税切,音汭。义同。 【玉篇】或作纳。

【酉集上】【言字部】 【玉篇】于禁切,音□。啼不止也。 又【六书统】馨侇切,音咦。呻也。与□□□同。欠而言也。

衳 【申集下】【衣字部】 衳 【唐韵】职容切【集韵】诸容切,□音钟。【玉篇】小褌也。【博雅】衳、襣,褌也。又【集韵】取勇切,音喠。义同。 又【类篇】帙也。 或作。【玉篇】又作□。

衵 【申集下】【衣字部】 衵 【唐韵】【正韵】人质切【集韵】【韵会】入质切,□音日。【说文】日日所常衣也。 又【集韵】尼质切,音昵。【玉篇】女人近身衣也。【左传宣九年】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

衶 【申集下】【衣字部】 衶 【玉篇】直勇切【直音】音重。袴也。

衷 【申集下】【衣字部】 衷 【唐韵】陟弓切【集韵】【韵会】【正韵】陟隆切,□音中。【玉篇】善也。【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左传昭二十二年】无亢不衷,以奖乱人。 又中也。【周语】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 又【韵会】诚也。【左传昭十六年】发命之不衷。 又通也。【左传庄六年】必度于本末而後立衷焉。 又【增韵】方寸所蕴也。 又【说文】里亵衣也。【左传宣九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 又姓。【正字通】汉哀帝之後衷愉仕唐,攺姓哀。 又【广韵】陟仲切,中去声。当也。【韵会】折衷,平也。【史记孔子世家】折衷于夫子。【注】折,断也。衷,当也。 又【後汉梁统传】爰制百姓于□之衷。【衷】不轻不重也。通作中。【前汉贡禹传】微夫子之言,则无所折中。亦读作平声。 【六书正讹】俗作□,非。考证:〔【後汉梁统传】爰制百姓于册之衷。【注】不轻不重也。〕 谨照原文册改□。不轻不重也卽原传正文非注文。注字改衷字。

衸 【申集下】【衣字部】 衸 【唐韵】胡介切【集韵】下介切,□音械。袥也。【博雅】衩、衸、袥,□膝也。 又【广韵】古拜切,音戒。布衣幅也。 又【玉篇】衣长貌。

只 【申集下】【衣字部】 只 【唐韵】巨支切【集韵】翘移切,□音岐。【广韵】只衼,尼法衣。【类篇】□裟谓之只衼。 又【类篇】章移切,音支。适也。【前汉窦婴传】只加怼自明扬主之过。【师古曰】其字从衣。 又土礼切,同缇。帛丹黄色也。

邪 【申集下】【衣字部】 邪 【唐韵】似嗟切【集韵】徐嗟切,□音斜。【说文】□也。【广韵】不正也。【玉篇】奸思也。【周礼天官宫正】去其淫怠与其奇邪之民。【注】奇邪,谲觚非常。又【地官】比长五家有罪奇邪则相及。【注】邪,犹恶也。【唐书婉儿传】邪人秽夫,争□门下。 又【韵补】徐蹉切,入歌韵。【白居易续古诗】身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 【类篇】或作□。【集韵】通作斜。考证:〔【周礼天官宫正】去其淫思。〕 谨照原文思改怠。

衽 【申集下】【衣字部】 衽 【唐韵】【正韵】汝鸩切【集韵】如鸩切,□音妊。【类篇】衣襟也。【扬子方言】褛谓之衽。【释名】衽,襜也。在傍襜襜如也。【礼玉藻】衽当旁。【注】衽,谓裳幅所交裂也。 又【礼曲礼】请衽何趾。【注】衽,卧席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注】衽席,单席也。 又【礼檀弓】棺束□二衡三衽每束一。【疏】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旣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今因汉时呼衽为小要也。又【屈原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注】衽,衣前也。 又【博雅】衽、裀、袾、□,裑也。 又【集韵】忍甚切,音稔。义同。 又【类篇】或作□,通作袵。考证:〔【周礼天官王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 谨照原文王府改玉府。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古代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代切,□音概。【博雅】磨也。【淮南子要略篇】禹烧不暇撌濡不给。 又【集韵】古对切,音愦。又戸代切,音瀣。义□同。又取也。 又语讦切,音钀。击也。 又吉屑切,音结。义同。

衾 【申集下】【衣字部】 衾 【唐韵】去金切【集韵】【韵会】袪音切,□音钦。【玉篇】大被也。【诗召南】抱衾与裯。【孟子】谓棺椁衣衾之美也。【疏】凡衾皆三幅。【郑注】衾,单被也。【陈子昂诗】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类篇】作□。【集韵】作□。

衿 【申集下】【衣字部】 衿 【唐韵】【集韵】【正韵】□居吟切,音今。【尔雅】衿谓之袸。【注】衣小带也。 又【扬子方言】衿谓之交。【注】衣交领也。【诗郑风】靑靑子衿。【传】靑衿,靑领也。 又【类篇】渠金切,音琴。其淹切,音箝。义□同。 又【玉篇】巨禁切,音妗。【礼内则】衿缨、綦屦。【注】衿犹结也。【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 又【前汉扬雄传】衿芰茄之缘衣兮。【注】衿,带也。 又【通志六书略】与襟同。 【韵会】作紟。考证:〔【说文】衿谓之袸。〕 谨照原书说文改尔雅。

袀 【申集下】【衣字部】 袀 【唐韵】居匀切【集韵】规伦切,□音钧。【玉篇】戎服也。【後汉舆服志】秦以战国卽天子位,灭去礼乐郊祀之服,皆以袀□。【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 又纯也。【扬子太□经】阳气袀晬淸明。【前汉王莽传】时,莽绀袀服,带玺韍。 又【纲目集览】偏裻谓之袀。 【篇海】通作均。

袁 【申集下】【衣字部】 袁 【唐韵】雨元切【集韵】羽元切【韵会】于元切,□音园。【说文】衣长貌。从衣,叀省声。 又州名。【篇海】汉宜春县,隋置袁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袁氏,妫姓,舜後。陈胡公之後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请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亦作辕。又作爰,《史记》袁盎,《汉书》作爰。 【韵会】袁从口。俗省作□,又作□,非是。

【酉集中】【走字部】 【篇海】胡谷切,音斛。倒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观古作□。注详,见部十八画。

【酉集中】【走字部】 【广韵】胡遘切【集韵】下遘切,□音□。【玉篇】蹇行。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胡朗切【集韵】下朗切,□音沆。【玉篇】伸胫也。 又【广韵】各朗切【集韵】举朗切,□音亢。伸足也。一曰击髁。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徒年切【集韵】亭年切,□音田。【玉篇】踏地声。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俗作□。。□。

袂 【申集下】【衣字部】 袂 【唐韵】弭弊切【集韵】【韵会】弥蔽切,□音櫗。【玉篇】袖也。【释名】袂,掣也。掣,开也。开张之,以受臂屈伸也。【礼曲礼】以袂拘而退。【仪礼大射仪】大射正弓矢,以袂顺左右隈。【前汉邹阳传】攘袂而正议者,独大王耳。 又担袂,国名。【水经注】江口有国,号担袂,属天竺。遣黄门字兴为担袂王。 又【集韵】儒税切。音汭。【庄子渔父篇】被发揄袂。【释文】袂,李音芮。 又倪祭切。同褹。详褹字注。 又【类篇】古穴切,同□。亦袖也。【韵补】《沈炯归魂赋》:矧古今之悲凉,并攒心而沾袂。渡狭岭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考证:〔【庄子渔父篇】被发褕袂。【李轨云】儒税切〕 谨照原文褕改揄。李轨云儒税切改释文袂李音芮。

袄 【申集下】【衣字部】 袄 【唐韵】【集韵】【韵会】□乌皓切,音懊。【玉篇】袍袄也。【韩愈诗】破袄请来绽。

袈 【申集下】【衣字部】 袈 【唐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音嘉。【广韵】袈裟,胡衣也。【楞严经会解】袈裟,从色得名,三衣通称。【通鉴】武后赐僧法朗等紫袈裟。 【玉篇】亦作毠。【类篇】本作□。

袉 【申集下】【衣字部】 袉 【唐韵】徒何切【集韵】唐何切,□音驼。【类篇】裾也。 又【韵会】待可切,音柁。义同。 又【集韵】通拖。【说文】引《论语》曰朝服袉绅。 又【玉篇】袉袉,美也。 又他佐切,拖去声。义同。 又【集韵】他可切,音拸。【广韵】长舒貌。考证:〔【说文】引论语,加朝服袉绅。〕 谨照原文加改曰。

袊 【申集下】【衣字部】 袊 【唐韵】良郢切【集韵】里郢切【韵会】里整切,□音领。【玉篇】衣袊也。【扬子方言】袒饰谓之直袊,谓妇人初嫁上服。一曰绕袊,江东通言下裳曰袊。 又【类篇】郞丁切,与□、同。

袋 【申集下】【衣字部】 袋 【唐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待戴切【正韵】度耐切,□音代。【玉篇】囊属。 【干禄字书】作帒。

袌 【申集下】【衣字部】 袌 【集韵】簿皓切,音怉。同抱。【说文】褱也。【六书正讹】俗作抱,非。别详手部。 又【唐韵】薄报切,音暴。衣前襟。【扬子方言】襌衣有袌者谓之袏衣。【郭注】前施袌囊也。 又朝服垂衣也。 又【集韵】披敎切,音炮。袌囊,衣缓貌。 又薄褎切。同袍。详袍字注。

袍 【申集下】【衣字部】 袍 【唐韵】薄褎切【集韵】【韵会】蒲褎切,□音軳。【广韵】长襦也。【释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曰袍,义亦然也。【後汉舆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 又【尔雅释言】襺也。【礼玉藻】纩为襺,縕为袍。【论语】衣敝縕袍。 又衣前襟。【公羊传哀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 又【礼丧大记】袍必有表。【注】亵衣。 又【韵补】蒲侯切,叶音抔。【诗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又【集韵】薄报切,音暴。【类篇】同袌。 或作□、□。

袎 【申集下】【衣字部】 袎 【唐韵】【集韵】【韵会】□於敎切,音靿。【广韵】袜袎。【类篇】韈颈也。 【篇海】亦作□、□。

袑 【申集下】【衣字部】 袑 【唐韵】【集韵】□市沼切,音绍。【说文】绔上也。【类篇】绔裆也。【博雅】谓之绔,其谓之袑。【前汉朱博传】博迁琅琊太守,敕功曹官属,多褒衣大袑,不中节度,自今掾吏衣皆令去地三寸。 又【类篇】衣襟也。考证:〔【博雅】其裆谓之袑。〕 谨照原文裆改。

袒 【申集下】【衣字部】 袒 【唐韵】徒旱切【集韵】【韵会】荡旱切,□音但。袒裼也。【礼曲礼】冠母免,劳毋袒。【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袒右。 又【楞严经】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 又【释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胸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 又【广韵】丈苋切。同绽,衣缝解也。详字注。 又与袒通。详袒字注。考证:〔【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 谨照原文堂字下增西字。

觅 【酉集上】【见字部】 觅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狄切,铭入声。【广韵】求也。【魏志管辂传】觅索余光。【晋书武帝纪】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 又【唐书南蛮传】南诏以贝十六枚为一觅。 又【宋史眞宗纪】祥符三年,以西凉府觅诺族瘴疫,赐药。 【正字通】从爪从见。俗作觅。非。【字汇补】一作□□。【集韵】本作覛,亦书作□,或作眽,□非。

袓 【申集下】【衣字部】 袓 【唐韵】慈吕切【集韵】在吕切,□音咀。【说文】事好也。 又咨邪切,音嗟。【类篇】袓厉,县名。

【子集下】【刀字部】 【集韵】纰延切,音偏。削也。【玉篇】钧也。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韵】房六切,音伏。【玉篇】行貌。【类篇】屈手足伏地。 又【左思吴都赋】魂褫气蹑而自踢者,应弦而飮羽。【注】,崩也。 又【集韵】鼻墨切。与匐同。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韵】与蹰同。详蹰字注。

袕 【申集下】【衣字部】 袕 【唐韵】食聿切,音术。【尔雅释器】袕谓之褮。【郭注】衣开孔也。 又胡决切,音穴。【玉篇】鬼衣也。 又【广韵】长衣也。

袖 【申集下】【衣字部】 袖 〔古文〕褏【唐韵】似佑切【集韵】似救切,□音岫。袂也。【释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後汉马廖传】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又【纲目集览】半袖,短袂衣也。【释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晋书五行志】魏明帝披缥绫半袖。 【广韵】亦作褏、褎。

袗 【申集下】【衣字部】 袗 【唐韵】章忍切【集韵】【韵会】止忍切,□音轸。【说文】□服也。 又【玉篇】缘也。 又单也。【论语】当暑袗絺綌。【何晏注】暑则单服。 又画衣也。【孟子】被袗衣。 又【集韵】之刃切,音震。义同。一曰衣前襌。 又之人切,音眞。【类篇】衣同色。【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注】古文袗为均。 【广韵】亦作裖。

袘 【申集下】【衣字部】 袘 【集韵】余支切,音移。【类篇】衣中谓之袘。 又【韵会】以豉切,音易。裳下缘也。【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注】袘谓缘。袘之言施,以缁缘裳,象阳气下施也。 又衣袖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扬袘戍削。 或作□。

袙 【申集下】【衣字部】 袙 【集韵】普驾切,音怕。【类篇】帐也。【篇海】同帕、帊。别详巾部。 又【篇海】莫八切,音。帕额,首饰。【後汉舆服志】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

袚 【申集下】【衣字部】 袚 【唐韵】【集韵】□北末切,音拨。【说文】蛮□服也。 又【集韵】敷物切,音拂。义同。 又分物切,音弗。【博雅】□、袚、,褯也。 又方未切,音沸。【玉篇】蔽膝也。【扬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闲谓之褘,或谓之袚。 【玉篇】或作拨。【类篇】又作□、□。【集韵】亦作□。

袛 【申集下】【衣字部】 袛 【唐韵】都奚切【集韵】都黎切,□音低。【说文】袛裯,短衣也。【扬子方言】汗襦,自关而西谓之袛裯。【後汉羊续传】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直角切,音浊。竹名。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与箑、同。扇也。【吕氏春秋】冬不用□,非爱□也,淸有余也。

袜 【申集下】【衣字部】 袜 【唐韵】莫拨切【集韵】莫葛切,□音末。【广韵】袜肚。【类篇】所以束衣也。【隋炀帝诗】锦袖淮南舞,宝袜楚宫腰。 又【集韵】勿发切,音韈。【类篇】同袜。【玉篇】脚衣。【汉杂事秘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唐韵】望发切【集韵】勿发切,□音韈。【类篇】足衣。【释名】袜,末也,在脚末也。【飞燕外传】衣故短绣裙、小袖、李文袜。【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干禄字书】本作韈,通作袜,别见革部。

讣 【酉集上】【言字部】 讣 【广韵】【集韵】【韵会】□芳遇切,音仆。告丧也。又至也。 又【集韵】通作赴。【左传隐七年】凡诸侯同盟薨则赴以名。【礼檀弓】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注】与讣同。 又【正字通】通作报。【礼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注】报读为赴,急疾之义。赴报讣三字古□通。

衮 【申集下】【衣字部】 衮 【篇海】与衮同。○按《说文》衮,从衣公声。【广韵】【集韵】□作衮。《干禄字书》以衮为正,以衮为通。今依《说文》。

【卯集下】【攴字部】 【正字通】睿字之讹。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谟蓬切,音蒙。收敛也。

袟 【申集下】【衣字部】 袟 【集韵】直质切,音秩。【类篇】剑衣也。 又【博雅】程也。 又【韵会】与秩通。【唐书萧至忠传】官秩益轻。【杜甫朝享太庙赋】六宫咸秩。 又【玉篇】与帙同。

帙 【申集下】【衣字部】 帙 【唐韵】直一切【集韵】【正韵】直质切,□音秩。【说文】书衣也。【後汉杨厚传】吾绨帙中有先祖所传秘记。【江淹诗】开帙莹所疑。 又【礼内则】施縏帙。【疏】帙,刺也。以针刺帙而为縏囊,故云縏帙也。又【野客丛书】白居易诗:年开七帙。是以十年为一帙。【庄子知北游】堕其天帙。 又【类篇】姓也。 【韵会】作帙,亦作□。

【寅集中】【巾字部】 〔古文〕□【广韵】奴可切,音娜。宬也。或作□。

【卯集下】【攴字部】 【集韵】失冉切,音闪。□,举手貌。 又昵洽切,音□。尽也。

袡 【申集下】【衣字部】 袡 【篇海】同袇。

袢 【申集下】【衣字部】 袢 【唐韵】附袁切【集韵】【韵会】符袁切,□音烦。【玉篇】衣无色也。 又【类篇】袢延,衣热也。【诗墉风】是袣袢也。【传】是当暑袢延之服也。 又【集韵】普半切,音泮。【类篇】袢迅,盛服貌。考证:〔【类篇】绊延,衣热也。【诗墉风】是袣绊也。〕 谨照原文两绊字□改袢。

袤 【申集下】【衣字部】 袤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切,音茂。【说文】衣带以上也。 又广袤。东西曰广,南北曰袤。【张衡西京赋】量径轮,考广袤。 又【博雅】长也。 又【集韵】迷浮切,音牟。【类篇】长衣也。 【玉篇】籀文作□。

袥 【申集下】【衣字部】 袥 【唐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托。【说文】衣衸也。【博雅】衩、衸、袥,□膝也。 又【广韵】开衣领也。【韵会】开衣令大也。 又【玉篇】广大也。【扬子太□经】天地开辟,宇宙袥袒。

袧 【申集下】【衣字部】 袧 【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亵裳服辟两侧也。【玉篇】丧服也。【仪礼丧服】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注】袧者谓辟两侧,空中央也。 又【类篇】墟侯切,音抠。义同。 又居□切,音姤。【博雅】襞也。 又【集韵】恭于切,音拘。襧袧,山名。 【韵会】通作拘。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思衮切【集韵】须兖切,□音选。竹缘。

袨 【申集下】【衣字部】 袨 【唐韵】黄练切【集韵】【韵会】【正韵】荧绢切,□音县。好衣也。【邹阳上吴王书】袨服丛台之下,一旦成市。【注】袨服,大盛□黄服也。【左思蜀都赋】袨服靓妆。 又【玉篇】黑衣也。 【类篇】一作。

袩 【申集下】【衣字部】 袩 【集韵】处占切,音襜。【类篇】衣动貌。 又丁兼切,音□。衣衽也。【扬子方言】褛谓之袩。【郭注】卽衽也。 又的协切,音聑。【博雅】、袩、衽谓之褛。

袪 【申集下】【衣字部】 袪 【唐韵】去鱼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於切,□音胠。【说文】衣袂也。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诗郑风】掺执子之袪兮。【疏】袂是袪之本,袪是袂之末。【礼玉藻】深衣三袪。【注】三袪者,谓要中之数也。袪尺二寸,围之为二尺四寸,三之七尺二寸。【左传僖五年】披斩其袪。 又袖口也。【仪礼丧服】袪尺二寸。 又【类篇】举袖貌。【韩诗外传】孟尝君明日袪衣请受业。【後汉班固传】袪黼帷,镜淸流。 又【集韵】丘据切,音去。义同。褱字原从罒,不从眔作。

被 【申集下】【衣字部】 被 【唐韵】皮彼切【集韵】【韵会】部靡切,□音罢。【说文】寝衣也。【释名】被,被也,被覆人也。【傅□被铭】被虽温,无忘人之寒。无厚于己,无薄于人。 又【唐韵】皮义切,音髲。覆也。【诗大雅】天被尔禄。【笺】天覆被女以禄位,使禄福天下。 又及也。【书尧典】光被四表。又表也。【仪礼士昏礼】笲缁被纁裹加于桥。 又具也。【战国策】械器被具。 又带也。【前汉韩王信传】国被边,匈奴数入。 又加也。【前汉高帝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注】为酒所加也。 又把中也。【周礼冬官庐人】凡为殳,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又负也。【後汉贾充传】被羽先登。 又被庐,晋地名。【晋语】乃大搜于被庐。 又【韵会】攀糜切,音披。【广雅】裮被,不带也。【屈原离骚】何桀纣之猖被兮。【前汉扬雄传】被夫容之朱裳。 又荷衣曰被。【左传襄十四年】被苫盖。 又【古今人表】被衣,人名。【庄子知北游】啮缺问道乎被衣。 又姓。【前汉王褒传】宣帝时,徵能《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通志氏族略】郑有大夫被詹,《汉书》有牂牁太守被条。 通作披。

袬 【申集下】【衣字部】 袬 同育。【管子山权篇】民之能树瓜匏荤菜百果,使蕃袬者。袬与育同。

袭 【申集下】【衣字部】 袭 〔古文〕□褶【唐韵】【正韵】似入切【集韵】【韵会】席入切,□音习。【玉篇】重衣也。【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又【乐记】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又【通鉴】赵烈侯赐公仲连衣二袭。【注】上下皆具曰袭。 又【说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 又合也。【周语】朕梦协于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礼曲礼】卜筮不相袭。 又重也。【左传哀十年】卜不袭吉。 又入也。【晋语】大国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敖大国袭焉曰诛。 又受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故袭天禄,子孙受之。 又掩其不备也。【左传庄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又杂袭,杂沓也。【前汉蒯通传】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晋有隐士袭元之。【南史】有袭蔿。 【玉篇】籀文作□。【篇海】又作□。

袱 【申集下】【衣字部】 袱 【字汇】房六切,音伏。包袱。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诘叶切,音惬。叶也。【扬子太□经】阴气而□之。【注】,协也。 又【广韵】於计切,音翳。【扬子太□经】冥冒□,中自也。【注】,隐也,惭也。在中,故隐。音父。〇按此字见扬子太□,有诘叶,於计二切,义亦各别。其在廓首者训协,乃诘叶切也。其在晬测者训隐,乃於计切也。广韵有於计切无诘叶切,集韵有诘叶切无於计切,皆缘瘱字点画相近而讹也。字汇未能辨明,《正字通》欲幷字废之,亦非。

袲 【申集下】【衣字部】 袲 【唐韵】戈支切【集韵】【韵会】余支切,□音移。地名。【春秋桓十五年】公会宋公、卫侯、□侯于袲,伐郑。【注】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 又【韵会】尺氏切,音侈。衣长好貌。 又奴可切,音娜。【玉篇】□袲。详□字注。 亦作袳。

【卯集中】【手字部】 【正字通】□字之讹。别见十七画□字注。

【酉集中】【足字部】 【玉篇】且欲切,音簇。迫也,速也。或作促、趗。

袳 【申集下】【衣字部】 袳 【唐韵】尺氏切,音侈。同袲。【说文】地名也。 又【五音集韵】昌里切,音齿。义同。 又【类篇】同□。衣张也。 又【集韵】遣礼切,音启。开衣也。 又典可切,音軃。衣弱也。 【类篇】一曰被也。

袴 【申集下】【衣字部】 袴 〔古文〕绔【唐韵】【集韵】【韵会】□苦故切,音库。【急就篇注】胫衣也。【释名】袴,跨。两股各跨别也。【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郭注】今雹袴也。小袴谓之□。【郭注】今□袴也。【又】齐鲁之闲谓之,或谓之栊,关西谓之袴。【礼内则】衣不帛襦袴。【王充论衡】赵武藏于袴中。 又袴褶。【吴志裴松之注】吕范释鞴著袴褶,执鞭诣阙下。【晋书舆服志】袴褶之制,未详所起。 【韵会】《马韵》通,《禡韵》通胯。【正字通】两股闲曰胯。通作跨。袴自是胫衣,必谓胯与袴同,无此事理。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音扮。屑米餠也。

【酉集上】【见字部】 【玉篇】丑切,郴去声。视也。 【集韵】同□。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韵】阻立切【集韵】侧立切,□音戢。【说文】众口也,从四口,读若戢。 又【集韵】测入切,音。又讫立切,音伋。又北及切,音鵖。义□同。 又【字汇补】古文雷字。见七修类稿。

袵 【申集下】【衣字部】 袵 【韵会】如鸩切。【篇海】同衽。衣衿也。 【直音】或作□。

袶 【申集下】【衣字部】 袶 【集韵】古巷切,音绛。【类篇】艹名。【尔雅释草】困衱袶。注:未详。

訉 【酉集上】【言字部】 訉 【玉篇】【集韵】□扶泛切,音梵。多言也。 【字汇补】讹作□,非。

袷 【申集下】【衣字部】 袷 【唐韵】古洽切【集韵】【韵会】讫洽切,□音夹。【广韵】复衣。【玉篇】衣无絮也。【韵会】夹衣也。【急就篇注】衣裳施里曰袷。【史记匈奴传】服绣袷绮衣。【注】言绣表绮里。【潘岳秋兴赋】御袷衣。 又【广韵】居怯切,音劫。曲领也。【礼曲礼】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疏】朝祭服之曲领也。又【玉藻】袷二寸。 又袷辂,次车也。【张衡东京赋】结飞云之袷辂。 【玉篇】一作夹。 又【集韵】辖夹切,音洽。义同。 又乞洽切,音恰,衣缝。一曰衿也。

袸 【申集下】【衣字部】 袸 【唐韵】徂尊切【集韵】徂昆切,□音存。【类篇】衣带。【尔雅释器】衿谓之袸。【注】衣小带。 又【广韵】在甸切,音荐。 又【集韵】徂闷切,存去声。义同。 又【玉篇】褰脬衣。

袹 【申集下】【衣字部】 袹 【唐韵】【集韵】□莫白切,音陌。袹腹也。【博雅】裲裆谓之袹腹。【刘孝标乐府】裲裆双心共一袜,袹腹两边作一襊。【晋书齐王囧传】童谣曰:著布袹腹,为齐持服。 又【类篇】莫辖切,同帞。【集韵】邪巾袹头,始丧之服。

袺 【申集下】【衣字部】 袺 【唐韵】古屑切【集韵】吉屑切,□音结。【诗周南】薄言袺之。【尔雅释器】执衽谓之袺。【注】掎衣上衽。 又讫黠切,音戛。义同。

袼 【申集下】【衣字部】 袼 【唐韵】卢各切,音落。袼。【扬子方言】□袼谓之。【郭注】卽小儿衣也。 又【集韵】刚隺切,音各。袖也。【广韵】袂也。 又袼也。【礼深衣】袼之高下,可以运肘。【注】袼,衣袂当掖之缝也。考证:〔【礼深衣】可以运时。〕 谨照原文时改肘。

袽 【申集下】【衣字部】 袽 【唐韵】女余切【集韵】【韵会】【正韵】女居切,□音拿。【玉篇】袾袽,敝衣也。【易旣济】繻有衣袽。【注】衣袽,所以塞舟漏也。 又【集韵】人余切,音如。【类篇】丝袽也。 亦作。又作帤。

袾 【申集下】【衣字部】 袾 【唐韵】陟输切【集韵】追输切,□音株。【字统】朱衣曰袾。 又【韵会】钟输切,音朱。【类篇】衣身也。【博雅】袵、裀、袾、□,裑也。 又袾襦,短衣。 又【广韵】昌朱切,音枢。义同。 又【集韵】同□。【说文】好佳也。引《诗》:静女其袾。 又通朱。【荀子富国篇】袾裷衣冕。【注】袾,古与朱通。

袿 【申集下】【衣字部】 袿 【唐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音圭。【广雅】长襦也。【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後汉皇后纪】簪珥光采,袿裳鲜明。【傅毅舞赋】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又【集韵】均窥切,音规。【类篇】衣袪。【扬子方言】袿谓之裾。【嵆康诗】微风动袿。【张华白紵歌】罗袿徐转红袖扬。 又【博雅】袖也。

【卯集下】【攴字部】 【集韵】他口切,音钭。展也。

【卯集中】【手字部】 【玉篇】古文扏字。注详二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滂丁切,音俜。吴人数絮。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苦括切【集韵】苦活切,□音阔。【玉篇】蹴也。

里 【申集下】【衣字部】 里 【唐韵】良士切【集韵】【韵会】两耳切,□音里。【说文】衣内也。【诗邶风】绿衣黄里。又【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又治里,谓道气也。【班固幽通赋】单治里而外凋兮。 又【类篇】良志切,音吏。义同。【干禄字书】俗作里。里字作重下□。

裑 【申集下】【衣字部】 裑 【集韵】升人切,音申。【博雅】衽、裀、袾、□,裑也。

裒 【申集下】【衣字部】 裒 【唐韵】薄侯切【集韵】【正韵】蒲侯切,□音抔。【尔雅释诂】聚也。【诗小雅】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又【周颂】敷天之下,裒时之对。 又【尔雅释诂】多也。 又【玉篇】减也。【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 又【集韵】房尤切,音浮。义同。 又博毛切。同襃。详襃字注。 或作褒。考证:〔【诗小雅】原隰裒兮。〕 谨照原文兮改矣。

裓 【申集下】【衣字部】 裓 【唐韵】古得切【集韵】【韵会】讫得切,□音□。【类篇】衣裾。【玉篇】衣裓也。【柳宗元送文畅上人序】蔑衣裓之赠。【注】《释典》有衣裓。 又【类篇】居谐切,音皆。堂涂。【郑康成曰】若今令辟。 又柯开切,音该。【说文】宗庙奏裓乐。 又讫黠切,音戛。义同。

裔 【申集下】【衣字部】 裔 〔古文〕□□【唐韵】余制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制切,□音曳。【说文】衣裾也。 又边也。【家语】裔夷之俘。【史记五帝纪】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贾逵注】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 又【正韵】末也,胄也。【韵会】苗裔,种类也。【书微子之命】德垂後裔。【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又裔裔,行貌。【司马相如子虚赋】纚乎淫淫,般乎裔裔。【左思蜀都赋】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 又飞流之貌。【前汉礼乐志】先以雨般裔裔。 又容裔,纵肆貌。 又融裔,声长貌。【潘岳笙赋】泓宏融裔。 又姓。【通志氏族略】见《姓苑》。《古今人表》有裔款。 又【类篇】羊列切,音拽。义同。【左思吴都赋】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类篇】亦作□。

裕 【申集下】【衣字部】 裕 【唐韵】羊戍切【集韵】【韵会】兪戍切,□音谕。【说文】衣物饶也。【易晋卦】有孚,裕,无咎。 又宽也。【晋康诰】裕乃以民宁。【注】行宽政乃以民安。 又缓也。【周语】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又【韵补】叶余救切,音狖。【陆机诗】笃生我后,克明克秀。茂德渊冲,天姿玉裕。 【广韵】亦作。

裖 【申集下】【衣字部】 裖 【唐韵】章忍切【集韵】止忍切,□音轸。同袗,□服也。【说文】袗或从辰。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磐石裖崖。【孟康曰】裖,致也。

裗 【申集下】【衣字部】 裗 【唐韵】【集韵】【正韵】□力求切,音留。【尔雅释器】衣裗谓之。【郭注】衣缕也。 又【类篇】袿衣之饰。【正字通】裗本字。详裗字注。裗字右上从□作,部外六画。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愚袁切,音原。崟,山巅。或作。【正字通】讹字。

裘 【申集下】【衣字部】 裘 〔古文〕求【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音求。【玉篇】皮衣也。【诗小雅】舟人之子,熊罴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周礼天官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中论】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高士传】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负薪,岂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左传隐十一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注】在梁父县南。 又裘氏,亭名。【水经注】沙水又东南径裘氏乡裘氏亭西。 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卫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韵】渠竹切,音鞠。义同。 又【韵补】渠之切,叶音其。【诗豳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说文】作□。

裙 【申集下】【衣字部】 裙 〔古文〕□【唐韵】【韵会】渠云切【集韵】衢云切,□音群。【说文】下裳也。【释名】裙,群也,连接裾幅也。【张华白紵歌】罗裙飘颻昭仪光。 又中裙,近身衣也。【史记万石君传】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 又鳖甲边曰裙。【五代史补】僧谦光有才辨,飮酒食肉。尝云: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足矣。 【韵会】本作裙。【类篇】作裙。

裿 【申集下】【衣字部】 裿 【集韵】去倚切,音绮。【博雅】襌襦谓之襜裿。 又隐绮切,音倚。【类篇】裿,衣貌。【玉篇】好也。考证:〔【博雅】襜襦谓之襜裿〕 谨照原文襜襦改襌襦。

褀 【申集下】【衣字部】 褀 【集韵】渠记切,音忌。【类篇】系也,巾也。 或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正字通】讹字。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七碎切,音倅。粉□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时制切,音誓。《易》卦用蓍也。同筮。

裛 【申集下】【衣字部】 裛 【唐韵】於汲切【集韵】【韵会】乙及切,□音邑。【广韵】裛香。【类篇】香袭衣也。【飞燕外传】有倾绝倒裛衣。【杜甫诗】衫裛翠微润。 又缠也。【班固西都赋】裛以藻绣。 又【集韵】乙业切,音□。【说文】书囊也。 又忆笈切,音。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海篇】□七然切,音千。□,竹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杜皓切,音道。纛或作□。

裪 【申集下】【衣字部】 裪 【唐韵】【集韵】【韵会】□徒刀切,音桃。□裪,衣袖也。【类篇】袖褾也。 又【韵会】通陶。【左传昭十二年】楚子出猎,皮冠秦复陶。

裫 【申集下】【衣字部】 裫 【唐韵】乌县切【集韵】萦绢切,□音。衣襟袖曲处。 又【类篇】萦□切,音渊。义同。

裬 【申集下】【衣字部】 裬 【集韵】闾承切,音陵。【类篇】马腹下带也。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胡茅切【集韵】【类篇】何交切,□音殽。【广韵】桃,栀子也。【正字通】按方书山栀子名越桃,无桃名。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韵】其季切,音悸。【玉篇】足也。 又【集韵】渠龟切,音逵。或作,胫肉。一曰曲胫。

【酉集中】【走字部】 【广韵】强鱼切【集韵】求於切,□音渠。犯也。一曰小跳。【玉篇】小步也。

裮 【申集下】【衣字部】 裮 【唐韵】尺良切【集韵】□良切,□音昌。【博雅】披裮。【玉篇】披衣不带也。

訙 【酉集上】【言字部】 訙 【集韵】讯古作訙。注详本画。

【卯集中】【手字部】 【篇海】同□。【正字通】俗字。

裯 【申集下】【衣字部】 裯 【唐韵】直由切【韵会】陈留切【正韵】徐留切,□音俦。【类篇】被也。【诗召南】抱衾与裯。【传】襌被也。【笺】床帐也。【韵会】汉名帐为裯,因以为床帐也。 又【集韵】都劳切,音刀。衣袂。【扬子方言】汗襦,自关而西谓之袛裯。【郭注】亦呼为掩汀也。【後汉羊续传】唯有布衾敝袛裯。 又【广韵】直诛切,音。襌衣也。【韵会】与通。

裰 【申集下】【衣字部】 裰 【唐韵】丁括切【集韵】都括切,□音掇。补裰破衣也。

裱 【申集下】【衣字部】 裱 【唐韵】方庙切,音俵。【玉篇】领巾也。【扬子方言】帍裱谓之被巾。【郭注】妇人领巾也。 又【集韵】彼小切,音表。义同。 又【类篇】与褾同。详褾字注。

裲 【申集下】【衣字部】 裲 【集韵】里养切,音两。裲裆。详裆字注。

□ 【备考】【未集】【糸字部】 □ 【篇海】音摩。

裳 【申集下】【衣字部】 裳 【唐韵】市羊切【集韵】【韵会】辰羊切【正韵】陈羊切,□音常。【说文】下裙也。【释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诗邶风】绿衣黄裳。【礼曲礼】暑无褰裳。【扬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集韵】本作常。

裴 【申集下】【衣字部】 裴 【唐韵】薄回切【集韵】蒲枚切,□音陪。【玉篇】长衣貌。 又姓。【通志氏族略】裴氏,嬴姓,伯益之後,秦非子之孙,封□乡,因以为氏。六代孙陵,当周僖王之时,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又西域有裴氏。 又裴回,与徘徊通。【前汉燕刺王传】裴回两渠闲兮,君子独安居。 又【广韵】符非切,音肥。卽裴,县名。【前汉地理志】魏郡卽裴。 又【韵会】匪微切。义同。【汉书应劭注】音非。

裵 【申集下】【衣字部】 裵 【篇海】同裴。

裶 【申集下】【衣字部】 裶 【唐韵】芳非切【集韵】芳微切,□音霏。衣长貌。【韵会】曳衣貌。详衯字注。又【类篇】匪微切,音飞。义同。衯字原从衤从兮作。

裷 【申集下】【衣字部】 裷 【唐韵】【集韵】□於袁切,音鸳。【扬子方言】襎裷谓之幭。【郭注】卽帊幞也。【韩非子外储说左篇】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焉。 又【广韵】去阮切,音绻。【类篇】委远切,音宛。窘远切,音圈。义□同。 又读作衮。【荀子富国篇】天子袾裷衣冕。【杨倞注】裷与衮同。

裸 【申集下】【衣字部】 裸 〔古文〕□【唐韵】郞果切【集韵】鲁果切,□音卵。赤体。【说文】袒也。【孟子】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左传僖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騈胁,欲观其裸。【魏志裴松之注】襧衡为渔阳掺挝,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脱衣裸身为之。 又人曰裸虫。【晋书五行志】裸虫,人类,而人为之王。 又川名。【述异记】桂林东南边海有裸川。【桓谭新论】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乡。 又馆名。【拾遗记】灵帝初起裸游馆千闲。 【韵会】作□,别作倮裸儽。

裹 【申集下】【衣字部】 裹 【唐韵】【韵会】□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诗大雅】乃裹糇粮。【庄子大宗师】裹饭而往食之。 又【宋玉高唐赋】绿叶紫裹。【注】裹,犹房也。 又【郭璞江赋】濯颖散裹。【注】裹,谓草实也。 又【说文】缠也。 又【集韵】古卧切,音过。义同。 又【韵会】指所包之物也。

裺 【申集下】【衣字部】 裺 【唐韵】於检切【集韵】衣检切,□音掩。【玉篇】缘也。【说文】裺谓之褗。 又【集韵】乌含切,音庵。【扬子方言】飮马橐,自关而西谓之裺囊,或谓之裺篼。 又【广韵】於剑切,音俺。衣宽也。 又【扬子方言】裺谓之襦。

裻 【申集下】【衣字部】 裻 【唐韵】冬毒切【集韵】【韵会】都毒切,□音笃。衣背缝也。【礼深衣】负绳及踝。【注】踝谓裻,与後幅相当之缝。 又偏衣。【晋语】使申生伐东山,衣偏裻之衣。【注】裻在中,左右异,故曰偏。【史记佞幸传】顾见其裻。【注】裻,衫襦之横者。【左思魏都赋】袭偏裻以列。 又【广韵】先笃切,音洬。新衣声也。 或作□,亦作□、□。

裼 【申集下】【衣字部】 裼 【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音锡。【尔雅释训】袒裼,肉袒也。【诗诂】去上衣曰裼。【玉篇】脱衣见体也。 又裘单曰裼。【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疏】裘上加裼衣,裼衣虽加,他服犹开,露裼衣见裼之美,以为敬也。 又他计切,音替。【诗小雅】载衣之裼。【传】褓也。【笺】褓,夜衣也。

制 【申集下】【衣字部】 制 【唐韵】【集韵】□征例切,音制。【说文】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又裘也。【左传定九年】晰帻而衣狸制。 又【六书正讹】雨衣也。 又造也。【後汉樊准传】上疏言大侵之礼,百官备而不制。 又式也。【前汉叔孙通传】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师古注】谓裁衣之形制。 又与致同。【唐书张易之传】易之旣冠,颀皙美姿制。 又义与著同。【杜甫诗】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淸制。考证:〔【左传襄三十一年】虽有美锦。〕 谨照原文虽改子。

裾 【申集下】【衣字部】 裾 【唐韵】九鱼切【韵会】斤於切,□音居。【尔雅释器】衱谓之裾。【郭注】衣後裾也。【释名】裾,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见踞也。【孔丛子儒服】子高衣长裾,振襃袖,方屐麄翣见平原君。 又【说文】衣袍也。 又【玉篇】被也。 又【集韵】求於切,音渠。义同。 又居御切,与倨通。【前汉赵禹传】禹为人廉裾。【师古注】裾,亦傲也。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低卭夭矫裾以骄骜兮。【张揖注】裾,直项也。

褁 【申集下】【衣字部】 褁 【字汇补】责尺切,音执。【字辨】囊也。○按与裹字音义别。

褅 【申集下】【衣字部】 褅 【集韵】同□。

褆 【申集下】【衣字部】 褆 【唐韵】承纸切【集韵】上纸切,□音是。【类篇】美衣服貌。【玉篇】衣服端正貌。 又【广韵】杜奚切,音啼。【说文】衣厚褆褆也。 又【类篇】丈尔切,音豸。义同。

复 【申集下】【衣字部】 复 【唐韵】【集韵】【韵会】□方六切,音福。【玉篇】重衣也。【释名】衣服有里曰复。 又【类篇】一曰褚衣。【急就篇注】褚之以绵曰复。 又【集韵】芳六切,音蝮。重也。【魏志文帝纪典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後从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 又【韵会】复道。【前汉高帝纪】从复道上望见诸将。【注】上下有道,故谓之复。【庾信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又【广韵】扶富切,音覆。亦重复也。考证:〔【庾信华林园射马赋】〕 谨照原文射马赋改马射赋。

褈 【申集下】【衣字部】 褈 【唐韵】直容切【集韵】传容切,□重平声。【玉篇】复也。【说文】增益也。 又【类篇】厚也。 又储用切,读去声。缯缕也。 又昌容切。同□。详□字注。

褉 【申集下】【衣字部】 褉 【唐韵】虎结切【集韵】显结切,□音。褉襦也。

褊 【申集下】【衣字部】 褊 【集韵】毕缅切,音惼。【说文】衣小也。 又狭也。【孟子】齐国虽褊小。【史记礼书】褊陋之说,入焉而嗛。 又【广韵】急也。【诗魏风】维是褊心。 又【类篇】蒲眠切,音跰。褊褼,衣貌。 又叶彼忍切。【陆机诗】轨迹未及安,长辔忽已整。道遐觉日短,忧深使心褊。褼字原从衤从迁作。

【酉集上】【言字部】 【集韵】【类篇】□居御切,音据。言有则也。 又人名。与、崇,见【宋史宗室表】。

褋 【申集下】【衣字部】 褋 【唐韵】徒协切【集韵】【韵会】达协切,□音牒。【扬子方言】襌衣,江淮南楚之闲谓之褋,关之东谓之襌衣。【楚辞九歌】遗余褋兮沣浦。【注】襟褋襜褕,事神所用。【潜夫论】文组彩褋,骄奢僭主。 【六书正讹】别作□,非。

褌 【申集下】【衣字部】 褌 【唐韵】古浑切【集韵】【韵会】公浑切,□音昆。【说文】□衣。【玉篇】亵衣。【急就篇注】合裆谓之褌。【释名】褌,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前汉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佣保杂作。【晋书阮籍传】群虱之处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兆也。又【本草】褌裆,解毒箭,幷女劳复。 【类篇】褌一作裩。

褍 【申集下】【衣字部】 褍 【唐韵】【集韵】□多官切,音端。【说文】衣正幅也。 又【广韵】丁果切,音朵。义同。 又【集韵】徒困切,音钝。衣长也。 【玉篇】作□。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徒合切【集韵】达合切,□音沓。【说文】缝指也。一曰韬也。或作□。 又【集韵】托合切,音塔。冒也。一曰摹也。或作拓。又作搭。 又【韵会】托盍切,音榻。义同。

褎 【申集下】【衣字部】 褎 【集韵】似救切,音岫。【说文】袂也。【诗唐风】羔裘豹褎。【礼玉藻】君子狐靑裘、豹褎。与袖同。详袖字注。 又【唐韵】余救切,音狖。服饰貌。【诗邶风】褎如充耳。【传】褎,盛服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笺】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 又【类篇】禾黍盛貌。【诗大雅】实种实褎。【笺】褎,枝叶长也。又【前汉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朕甚嘉之。【注】褎,进也,为举贤良之首也。

褏 【申集下】【衣字部】 褏 【集韵】余救切,音狖。同褎。【诗】褎如充耳。或从由。 又【前汉班固叙传】安乐褏褏,古之文学。【师古曰】褏褏,盛貌也。音狖。 又【韵会】似救切,音岫。同袖。【前汉淮南厉王传】自褏金椎椎之。又【佞幸传】董贤尝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褏,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褏而起。【师古注】褏,古袖字。

襀 【申集下】【衣字部】 襀 【集韵】资昔切,音积。【玉篇】襞襀。【类篇】衣闲踧也。【司马相如子虚赋】襞襀褰绉。【注】襞襀,□齰也。【篇海】卽今之裙褶也。

褐 【申集下】【衣字部】 褐 【唐韵】胡葛切【集韵】【韵会】【正韵】何葛切,□音曷。【说文】编枲韈也。 又【诗豳风】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注】褐,毛布也。 又【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注】褐,粗布也。 又【荀子大略篇】衣则竖褐不完。【注】竖褐,僮竖之褐。 又【左传哀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注】褐,寒贱之人也。 又人名。【吴越春秋】晋令童褐请军。 又复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又有司褐扶,楚灵王大夫,见《韩子》。 又【韵补】胡结切,音缬。【白居易诗】闲将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 又【集韵】居曷切,音葛。同□,粗衣也。 【类篇】或作□。考证:〔【吴越春秋】晋令童褐请年。〕 谨照原文年改军。

褑 【申集下】【衣字部】 褑 【唐韵】王眷切【集韵】于眷切,□音瑗。【玉篇】佩衿也。【尔雅释器】佩衿谓之褑。【注】佩玉之带二属。 又【类篇】佩绞也。 又【集韵】于元切,音袁。衣也。 又于愿切,远去声。佩袷。 或作褤。

褒 【申集下】【衣字部】 褒 【唐韵】俗襃字。

褓 【申集下】【衣字部】 褓 【唐韵】博抱切【集韵】补抱切,□音保。【玉篇】小儿衣也。【前汉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李奇注】褓,小儿大藉也。【孟康注】小儿被也。 又通葆。【史记鲁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索隐】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 又通保。【封禅书】业隆于襁保。考证:〔【前汉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狱。〕 谨照原文郡下增邸字。

褕 【申集下】【衣字部】 褕 【唐韵】羊朱切【韵会】容朱切,□音兪。【说文】翟羽饰衣也。 又【玉篇】襜褕,直裾也。【前汉隽不疑传】有一男子,衣黄襜褕。【师古注】襜褕,直裾襌衣也。【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貂襜褕。【扬子方言】襜褕,其短者谓之短褕。 又美也。【史记淮阴侯传】褕衣甘食。 又【玉篇】叶褕,度绢也。 又【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又【集韵】徒侯切,音头。褕,短袖襦。 又【类篇】近身衣也。

褖 【申集下】【衣字部】 褖 【唐韵】通贯切【集韵】【韵会】吐玩切,□音彖。【玉篇】后衣也。【释名】褖衣,褖然黑色也。【诗邶风绿衣笺】绿当为褖,褖衣黑,以素纱为里,今反以黄为里,非其礼制也。【仪礼士丧礼】褖衣。【注】黑衣裳赤缘之谓褖,褖之言缘也,所以表袍者也。 【周记】作缘。 又【礼玉藻注】褖或作税。

褗 【申集下】【衣字部】 褗 【唐韵】於幰切【集韵】隐幰切,□音偃。【说文】领也。【扬子方言】衱谓之褗。【尔雅注】绣刺黼文以褗领。 又【玉篇】隐被也。 又【广韵】於建切,音堰。义同。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韵】苏谷切,音速。燥也。【篇海】暴也。

褘 【申集下】【衣字部】 褘 【唐韵】许归切【集韵】【韵会】吁韦切,□音晖。【玉篇】后祭服也。【礼玉藻】王后褘衣。【释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画翟雉之文于衣也。伊洛而南,雉靑质五色备曰翬,鹞翬画鹞雉之文于衣也。 又【篇海】雨非切,音韦。【类篇】与帏同,囊也。【尔雅释器】妇人之褘谓之缡。【注】卽今之香缨也。褘邪交落带系于体,因名为褘。 又【类篇】蔽膝也。【扬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间谓之褘,或谓之袚,自关而东谓之蔽膝。 又美也。【张衡东京赋】汉帝之德,侯其褘而。 又【唐韵古音】与委通。【王应麟诗考】褘隋卽委蛇,出《韩诗内传》。《汉卫尉衡方□》褘隋在公。 又音猗。人名。【前汉王子侯表】安侯褘嗣。 又音鞠。【礼玉藻】再命褘衣。【注】褘读为鞠。

褙 【申集下】【衣字部】 褙 【集韵】补妹切,音背。同。【类篇】襦也。

褚 【申集下】【衣字部】 褚 【唐韵】张吕切【集韵】展吕切,□音贮。装衣也。【类篇】囊也。【前汉南粤王赵佗传】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师古曰】以绵装衣曰褚。 又蓄也。【左传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又覆棺之物。【礼檀弓】褚幕丹质。【注】以丹幕为褚。 又【广韵】丑吕切,音楮。【集韵】制衣也。 又姓。【潜夫论】褚师氏,皆郑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卽褚师氏,汉梁相褚大,元成间有褚先生少孙,□以儒学称。又【集韵】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扬子方言】卒谓之褚。

□ 【备考】【未集】【米字部】 □ 【搜眞玉镜】音忧。

【卯集下】【攴字部】 【广韵】洛胡切【集韵】龙都切,□音卢。□,欺也。【玉篇】敛也。

褛 【申集下】【衣字部】 褛 【唐韵】落侯切【集韵】【韵会】郞侯切,□音楼。【玉篇】衣襟也。【说文】衽也。【博雅】、袩、衽谓之褛。 又【广韵】力主切,音缕。【玉篇】衣坏也。【扬子方言】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或谓之褛裂,或谓之褴褛。又紩衣谓之褛。 又与缕通。【纲目集览】蓝缕、褴褛通。

褞 【申集下】【衣字部】 褞 【唐韵】於粉切【集韵】委粉切,□音韫。衣也。【广韵】褞袿也。 又【韵会】乌昆切,音温。【类篇】褞,褐衣也。【晋王沈释时论】衮龙出於褞褐,卿相出於匹夫。

褟 【申集下】【衣字部】 褟 【玉篇】丁塔切,音答。衣也。

褠 【申集下】【衣字部】 褠 【唐韵】古侯切【韵会】居侯切,□音钩。【玉篇】单衣也。【释名】褠,襌衣之无□者也。言袖夹直形如沟也。【吴志裴松之注】吕范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阙下。【晋书礼志】侍中车胤议,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 又臂褠。【後汉马皇后纪】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注】褠,臂衣,今之臂褠。以缚左右手,于事便也。 又【增韵】衣褶。

褡 【申集下】【衣字部】 褡 【唐韵】都合切【韵会】得合切,□音答。被横谓之褡。【广韵】横褡,小被也。 又【类篇】衣敝也。

觗 【酉集上】【角字部】 觗 【说文】礼经觯字。与觯同。飮器。 又合也。【扬子太□经】内虽有应,外觗亢贞。【注】觗,合也,亢举也。【音释】觗,之豉切。

褢 【申集下】【衣字部】 褢 【唐韵】戸乖切【韵会】乎乖切,□音怀。【说文】袖也。一曰藏也。又【玉篇】胸藏物也,抱也。在衣曰褢,在手曰握。 又与怀通。【前汉外戚传】褢诚秉忠,维义是从。 又猾褢,兽名。【山海经】穴居老蛰如人而彘鬛。 【广韵】一作□。【类篇】或作□。

褣 【申集下】【衣字部】 褣 【唐韵】【集韵】【韵会】□余封切,音容。【玉篇】□褣也。【扬子方言】襜褕,江淮南楚谓之□褣。 【韵会】通容,或作童容,亦作幢容。

褤 【申集下】【衣字部】 褤 【集韵】于元切,音袁。【篇海】同褑。

【酉集上】【言字部】 【广韵】以追切【集韵】夷隹切,□音遗。【广雅】就也。【类篇】责也。 又【广韵】【集韵】□视隹切,音谁。又【集韵】仓回切,音崔。又川隹切,音推。又【广韵】【集韵】□千侯切,辏平声。又【集韵】【类篇】□此宰切,音采。义□同。

【酉集中】【足字部】 【广韵】都计切【集韵】丁计切,□音帝。【玉篇】蹋也。 又【集韵】张尼切,音胝。【类篇】跲也。或作踬。

褥 【申集下】【衣字部】 褥 【唐韵】而蜀切【韵会】如欲切,□音辱。毡褥。【类篇】藉也。【正韵】裀褥也。【释名】褥,辱也,人所坐亵辱也。【诗秦风疏】茵者,车上之褥。【後汉王畅传】畅常布衣皮褥。 又【集韵】奴沃切,音傉。【类篇】小儿衣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良涉切【集韵】【韵会】力涉切,□音□。竹名。【广韵】□,编竹为之。

褦 【申集下】【衣字部】 褦 【集韵】乃代切,音耐。褦襶。详襶字注。

褧 【申集下】【衣字部】 褧 【唐韵】口迥切【集韵】【韵会】犬迥切,□音苘。【玉篇】衣无里也。【诗卫风】衣锦褧衣。【笺】襌也,尚之以襌衣,为其衣之太著。○按《说文》曰苘也,《篇海》曰□也,皆非的解,故引《玉篇》为训。 【集韵】亦作顈。

褨 【申集下】【衣字部】 褨 【广韵】苏可切【集韵】想可切,□音縒。衣长貌。 又【集韵】此我切,音瑳。义同。 又【类篇】锄加切,音槎。衣见裼。

褩 【申集下】【衣字部】 褩 【集韵】逋潘切,音般。【类篇】衣表也,吴俗语。

褪 【申集下】【衣字部】 褪 【韵会】吐困切,吞去声。卸衣也。 又花谢也。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卽略切【集韵】卽约切,□音爵。捎也。【博雅】择也。一曰掆也。

褫 【申集下】【衣字部】 褫 【唐韵】池尔切【集韵】【韵会】丈尔切,□音豸。夺衣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疏】三见褫脱。 又【集韵】丑豸切,音□。义同。 又【广韵】衣絮编也。 又演尔切,音酏。福也。 又相支切,音斯。余支切,音移。义□同。 又【韵会】直吏切,値去声。解也,脱也。【荀子非相篇】极礼而褫。【注】直吏反。 又【广韵】直离切【集韵】□知切,□音驰。蓐衣又曰褫毡。考证:〔【荀子非相篇】极礼而褫。【注】读去声。〕 谨照原文读去声改直吏反。

褬 【申集下】【衣字部】 褬 【集韵】写朗切,音颡。□褬,衣敝也。

褭 【申集下】【衣字部】 褭 【广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