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第44部分

【补遗】【寅集】【山字部】 【川篇】音郁。山烟貌。

毇 【辰集下】【殳字部】 毇 【唐韵】许委切。【集韵】【韵会】【正韵】虎委切,□音毁。【说文】米一斛,舂为八斗。 又与凿通。【左传桓二年粢食不凿释文】凿,精米也。《字林》作毇,子沃反。【淮南子主术训】作粢食不毇。【注】毇,音毁。细也。○按此知凿与毇义本同,但音别耳。《说文》分二字,谓毇一斛舂八斗。糳一斛舂九斗。据此说,毇米较精。 又【集韵】卽各切,音作。又租毒切,音傶。□与糳同。义见上。 【广韵】又作□。【集韵】或作□、□。

毈 【辰集下】【殳字部】 毈 【唐韵】【集韵】□徒玩切,音段。【说文】卵不孚也。【玉篇】不成子曰毈。【淮南子原道训】兽胎不贕,鸟卵不毈。【高诱注】胎不成兽曰贕,卵不成鸟曰毈。【扬子法言】雌之不才,其卵毈矣。【张华禽经】鹳,水鸟也。伏卵时数入水,冷则不毈。 又【集韵】杜果切,音惰。义同。 或作。互见歹部字注。卵字原从卵从鸟。

医 【辰集下】【殳字部】 医 【广韵】【集韵】□於其切。与医同。【扬子太□经】为医,为巫祝。 又同瑿。【韵会补】松脂千年为茯苓,千年为琥珀,千年为瑿。 又同翳,木名。【崔豹古今注】翳,或作医。翳木出交州,亦谓之乌文木。

毊 【辰集下】【殳字部】 毊 【广韵】许娇切【集韵】【正韵】虚骄切,□音嚣。大磬也。【尔雅释乐】大磬谓之毊。【郭注】毊,形似犁錧,以玉石为之。孙炎云:毊,乔也。乔,高也。谓其声高也。李巡云:大磬声淸燥,故曰毊。毊,燥也。《字林》云:錧,田器也。自江而南呼犁刃为錧。此毊形似之,但大尔。

【辰集上】【月字部】 【篇海】他凋切,音挑。祭名。

【寅集下】【广字部】 【集韵】落合切,音拉。屋声。

毋 【辰集下】【毋字部】 毋 【唐韵】武扶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无。【说文】止之也。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礼曲礼】毋不敬。【注】毋,止之辞。古人云:毋,犹今人言莫也。又【仪礼士相见礼】毋上于面,毋下于带。【郑注】古文毋为无。【贾公彦疏】今不从者。《说文》云毋,禁辞,故不从有无之无也。 又将毋、毋乃,皆发问之辞,与无通。【韩诗外传】客有见周公者,曰:入乎将毋。公曰:请入。坐乎将毋。公曰:请坐。言乎将毋。公唯唯。 又姓。【广韵】毋丘或为毋氏。又汉复姓,八氏。《汉书货殖传》有毋盐氏,巨富,齐毋盐邑大夫之後。汉有执金吾东海毋将隆、将作,大匠毋丘兴。《风俗通》有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南,时人称毋车府君步主簿。《何氏姓苑》云有毋终氏,《左传》鲁大夫兹毋还、晋大夫綦毋张,《汉书》有巨毋霸,王莽改为巨毋氏。 又甯毋,地名。【谷梁传】作宁毋。毋音无。又茂后反。【公羊传】音同。 又【集韵】【韵会】□迷浮切,音谋。毋追,夏后氏缁布冠名。【礼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又【集韵】罔甫切,音武。与、鹉同。鹦,鸟名。或从武,亦省作毋。 与父母之母不同。考证:〔【汉书食货传】〕 谨照原书食货传改货殖传。

毌 【辰集下】【毋字部】 毌 【唐韵】【集韵】□古丸切,音冠。【说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象宝货之形。 又【广韵】【集韵】□古玩切,音贯。义同。通作贯。 又毌丘,地名。【史记田完世家】宣公伐卫,取毌丘。【注】索隐曰:毌,音贯。毌丘,古国名。卫之邑。今作毌者,字残缺耳。正义曰:《括地志》云:故贯城卽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阴县南。又【字汇补】按《古音略》贯高之贯音冠,本毌丘,复姓,後去丘为毌氏。又作贯氏。魏有毌丘俭,今多呼为父母之母,非也。据此,则毌丘氏当从沽欢切之毌字,不当从微夫切之毋字矣。其误已久,不可不辨。 与毋、母俱别。

母 【辰集下】【毋字部】 母 【唐韵】【广韵】【正韵】莫厚切【集韵】【韵会】莫後切,□音某。【广雅】母,牧也。言育养子也。【释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韵】慕也。婴儿所慕也。【说文】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形。【苍颉篇】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竖通者卽为毋。【诗小雅】母兮鞠我。 又天地为大父母。【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蔡邕独断】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又【老子道德经】有名万物之母。 又日为阳德之精,故称日母。【枚乘七发】流揽无穷。归神日母。 又元气之本曰气母。【庄子大宗师篇】伏羲得之,以袭气母。 又父母,尊亲之词。【诗小雅】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礼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 又【扬子方言】南楚□洭之闲,母谓之媓。【淮南子说山训】西家子谓其母曰社。【说文】蜀人谓母曰姐,齐人谓母曰奶,又曰,吴人曰媒。【眞腊风土记】呼父为巴駞,呼母为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变。 又乳母亦曰母。【越语】生三人,公与之母。 又禽兽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鸡,二母彘。【前汉昭帝纪】罢天下亭母马。【张华禽经】鷇将生,子呼母应。雏旣生,母呼子应。【苏轼仇池笔记】眉州县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 又十母,谓甲乙之属,十干也。十二支为十二子。见【史记律书】。 又西王母,神名。见【山海经】。《大戴礼》云: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管。 又宝母,所以集宝者。【祥异记】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见之,曰:此宝母。每月望,设坛海边上,可以集珠宝。 又岭南有瘴母。【郑熊番禺杂记】五羊岭表见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弹丸,渐如车轮,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谓之瘴母。 又鬼母,神名。【括异记】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产千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 又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诗郑风卢重环毛传】重环,子母环也。【疏】谓大环贯一小环。又钱有子母钱。【周语注】重曰母,轻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又牛有子母牛。【易说卦】坤为子母牛。正义曰:取其多蕃畜而顺。又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见【任昉述异记】。又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见【齐民要术】。 又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盟于甯母。【後汉郡国志】山阳郡方与县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又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阳记】江寜县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箫管竹。【荆州记】湘东有雨母山。 又云母,扇名。又屛名。【西京杂记】昭阳殿有云母扇、云母屛风。又云母竹,竹之大者。见【郭义恭广志】。又【赞寜笋谱】有云母笋。 又益母、贝母、知母,俱药草名。蚊母、鴾母,俱鸟名。喜母,虫名。俱见【尔雅注疏】。又酒滓谓之酪母,见【本草】。 又胡母,复姓。【後汉献帝纪】有胡母班。《风俗通》云: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後,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又【集韵】蒙晡切【正韵】莫胡切,□音模。熬饵也。【礼内则】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郑注】母,读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又叶母婢切。音敉。【诗郑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鲁颂】鲁侯燕喜,令妻寿母。【蔡邕崔夫人诔】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劳谦纺缋,仲尼是纪。

每 【辰集下】【毋字部】 每 【唐韵】武罪切【集韵】【韵会】母罪切【正韵】莫贿切,□音浼。【增韵】常也,各也,凡也。《三苍》曰:每,非一定之辞。【诗小雅】每怀靡及。【庄子外物篇】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郭象注】事不远本,故其功每成。 又虽也。【尔雅释训】每有,虽也。【诗小雅】每有良朋。【笺】言虽有良朋也。 又贪也。【前汉贾谊传】众庶每生。【注】孟康曰:每,贪也。【叙传】致死为福,每生作旤。 又姓。每当时,汉人。见【印薮】。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妹。数也。一曰田美也。【左传僖二十八年】原田每每。【注】每有枚、昧二音,义同。 又【集韵】【正韵】谟杯切【韵会】谋杯切,□音枚。义同。 【正字通】《古尚书》昧昧,与梅梅、媒媒、每每通声。古人以声状义类如此。 【说文】作□,草盛上出也。从屮母声。【徐铉曰】屮则象上出也。隶省作□,今书作每。【毛氏曰】今俗作□,非。

毐 【辰集下】【毋字部】 毐 【广韵】於改切【集韵】【韵会】倚亥切,□音唉。【说文】人无行也,一说嫪毐,秦人,以淫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通雅】嫪毐,音劳霭。 又【广韵】乌开切【集韵】於开切,□音哀。义同。 又【玉篇】古文娭字。

毑 【辰集下】【毋字部】 毑 【集韵】姐古作毑。注详女部五画。 又【集韵】子我切,音左。【博雅】毑□,母也。

毒 【辰集下】【毋字部】 毒 〔古文〕□□【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徒沃切,音碡。【博雅】恶也。一曰害也。【书盘庚】惟汝自生毒。【礼缁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渐毒。【庄子胠箧篇】渐毒颉滑。 又痛也,苦也。【诗大雅】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後汉苏章传】分骸断首,以毒生者。【注】毒,苦也。 又恨也。【冯衍显志赋】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注】毒,恨也。【後汉袁绍传】令人愤毒。 又药名。【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郑注】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又【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注】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 又鱼毒,木名。见【尔雅释木】。《急就篇》注云:芫华,一名鱼毒。渔者投之水中,鱼卽死而浮出,故以为名。芫,或作杬。 又鸡毒,乌头别名。【淮南子主术训】天下之物,莫凶於鸡毒,然良医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又狗毒、绳毒,俱草名,见【尔雅释草】疏。 又置毒於物曰毒。【左传襄十四年】秦人毒泾上流。 又治也。【易师卦】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注】王云:毒,役也。马云:治也。【庄子人闲世】无门无毒。【注】毒,亦训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经】亭之毒之。【注】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质。毒,徒笃反。今作育。【唐代宗诏书】中孚及物,亭育为心。【张说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为亭育。古毒育者义通。 又【韵会】【正韵】□都毒切,音笃。身毒,西域国名。在大夏东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笃。师古曰:今之天竺。盖身毒声转为天笃,笃省文作竺,又转为竺音。【山海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注】天毒,卽天竺国。 又【集韵】待戴切【正韵】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汉地理志】多犀象毒冒。【注】师古曰:毒,音代。冒,莫内反。通作玳瑇。 又叶昌石切,音尺。【曹植思归赋】何曾云之沈结兮,悼太阳之潜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愤悁以凄毒。 【说文】□,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屮从毐。【广韵】本作□。今经史□省屮,从作毒。考证:〔【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 谨照原文药事改医事。〔狗毒,绳毒,俱草名。见【尔雅释草注】。〕 谨照原书注改疏。

【子集下】【力字部】 【海篇】音口。用力也。○按卽劶字之讹。

毓 【辰集下】【毋字部】 毓 【广韵】【集韵】□余六切,音□。与育同。【说文】养子使作善也。一曰稚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二曰田园毓草木。又【地官】以蕃鸟兽,以毓草木。【注】毓,古育字。【班固东都赋】丰圃草以毓兽。【注】毓,同育。 又郁毓,盛多也。【左思蜀都赋】密房郁毓被其阜。

比 【辰集下】【比字部】 比 〔古文〕夶□【广韵】□履切【集韵】【韵会】补履切【正韵】补委切,□音匕。校也,□也。【周礼天官】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之,使知善恶足否也。【仪礼大射仪】遂比三耦。【注】比,校也。【齐语】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类也,方也。【礼学记】比物丑类。【疏】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学乃易成。【韩诗外传】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挟行也。比於善,自进之阶。比於恶,自退之原。 又《诗》有比体。【毛诗序】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郑司农云:比者,比方於物,诸言如者,皆比词也。比之与兴,同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 又比例。【礼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注】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汉陈忠传】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於甫□者。未施行,宠免,後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注】比,例也。 又缀辑书史曰比。【前汉儒林传】公孙弘比辑其义。【唐艺文志】□宗命马怀素为修图书使,与褚无量整比。 又谥法之一。【左传昭二十八年】择善而从之曰比。【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注】比,必里反。正义引服云:比方损益古今之宜而从之也。 又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义。卽今□部。【正韵】音皮,误。 又水名。【前汉地理志】南阳郡有比阳县。应劭曰:比水所出,东入蔡。 又【集韵】【正韵】□普弭切,音諀。与庀同。治也,具也。【周礼春官】大胥比乐官。【注】录具乐官也。与庀通。 又【广韵】【韵会】毗至切【集韵】毗义切【正韵】毗意切,□音避。【尔雅释诂】比,俌也。【郭注】俌,犹辅。【易比卦彖辞】比,辅也,下顺从也。【卜氏传】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又亲也,近也。【周礼夏官】形方氏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注】比,犹亲也。 又和也。【周礼春官】□人辨九□之名,六曰巫比。【注】巫读为筮,比谓筮与民和比也。 又近邻之称。【周礼地官】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 又案比。【周礼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数,乃颁比法於六乡之大夫,及三年,则大比。【又】乡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疏】三年一闰,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则大案比。 又及也。【诗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注】比于,至于也。【前汉高帝纪】自度比至皆亡之。 又频也。【礼王制】比年一小聘。【汉志】比年,犹频年也。又比比,犹言频频。【前汉成帝纪】郡国比比地动。 又□也。【书牧誓】比尔干。【正义】楯则□以扞敌,故言比。【史记苏秦传】骑不得比行。 又齐也。【诗小雅】比物四骊。【注】比物,齐其力也。 又偏也,党也。【书洪范】人无有比德。【正义】人无阿比之德,言天下众民尽得中也。【论语】君子周而不比。【郑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又从也。【论语】义之与比。【朱注】比,从也。【晋语】事君者比而不党。【注】比谓比义。 又合也。【礼射仪】其容体比於礼,其节比於乐。【注】比,亲合也。【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比意同力,冀得废遗。【师古注】训合。 又密也。【诗周颂】其比如栉。 又比余,栉发具。【史记匈奴传】汉文帝遗单于比余。【汉书】作比疏。【广雅】比,栉也。【苍颉篇】靡者为比,粗者为疏。今亦谓之梳。【颜师古急就篇注】栉之大而粗,所以理鬓者,谓之疏,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虱者,谓之比,言其齿密比也。皆因其体以立名。 又矢括曰比。【周礼考工记】矢人为矢,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郑司农注】比,谓括也。 又【扬子方言】比。代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必至切,音畀。近也。倂也,密也。义同。 又【正韵】兵媚切,音秘。先也。【礼祭义】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郑注】比时,犹先时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 又【广韵】房脂切【集韵】【韵会】频脂切【正韵】蒲麋切,□音毗。和也。一曰次也,□也。比邻,犹□邻。【杜甫诗】不敎鹅鸭恼比邻。 又比蒲,地名。【春秋昭十一年】大搜于比蒲。 又皋比,虎皮也。【左传庄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後人以为讲席。【戴叔伦诗】皋比喜接连。【朱子张载铭】勇撤皋比。 又师比,胡革带钩也。【战国策】胡服黄金师比。通作毗纰。 又【唐韵】毗必切【集韵】【韵会】簿必切【正韵】簿密切,□音邲。比次也。【增韵】比比,犹总总也。【张九龄荔枝赋】皮龙鳞而騈比。【顾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鳞栉比。皆读如邲。又【庄子齐物论】人籁则比竹是矣。李轨读。 【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考证:〔【左传庄十年】蒙皋皮而先犯之。〕 谨照原文皋皮改皋比。

毕 【午集上】【田字部】 毕 【广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音必。【博雅】毕,竟也。【书大诰】子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左传庄二十九年】日至而毕。【注】日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毕。 又皆也。尽也。【诗小雅】毕来旣升。【礼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阖扇,寝庙毕备。【注】毕,犹皆也。又【郊特牲】唯为社田,国人毕作。【疏】毕,尽也。 又月名。【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 又星名。【诗小雅】有救天毕。【朱注】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礼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 又小纲也。【诗小雅】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疏】罔小而柄长谓之毕。【礼月令】田猎罝罘,罗纲毕翳。【扬雄校猎赋】荷垂天之毕。 又□也。【尔雅释器】□谓之毕。【注】今□札也。【礼学记】今之敎者,呻其占毕。【疏】占,视也。毕,□也。不晓经义,但讴吟长咏,以视篇□而已。 又贯牲。体木也。【礼杂记】毕用桑。【注】主人举肉时,以毕助之。丧祭用桑,吉用棘。毕状如,博三寸,长八寸,柄长二尺四寸,丹漆两头。【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执毕先入。【注】毕状如叉,盖为其似毕星,取名焉。 又【仪礼大射仪】司马正东面,以弓为毕。【注】毕,所以助敎执事者。【疏】毕是助载鼎实之物,故司马执弓为毕以指授。 又【扬子方言】车下铁,□宋淮楚之闲谓之毕。 又【字汇补】毕门,路门也。 又地名。【尔雅释地】毕,堂墙。【注】今终南山道名,毕其边,若堂室之墙。【诗秦风终南何有有纪有堂笺】毕,终南山之道名,边如堂之墙然。 又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年表】毕梁侯刘婴。 又姓。【左传闵元年】毕万为右。【晋语】得毕阳。【注】毕阳,晋士。 又神名。【博雅】木神谓之毕方。【张衡东京赋】况鬾□与毕方。【注】毕方,老父神,如乌两足一翼者,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 又鸟名。【山海经】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靑质而白喙,名曰毕方。 又与彃同。【归藏郑母经】昔者羿善射,毕十日果毕之。 又与縪同。【仪礼觐礼】冠六升外毕。【注】外毕者,冠前後屈而出缝於武也。【疏】外毕者,前後两毕之末而向外摄之也。○按旣夕毕作縪。 又与韠同。【荀子正论篇】共艾毕。考证:〔【礼月令】田猎置罘,罗纲毕翳。〕 谨照原文置罘改罝罘。〔【左传僖二十三年】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谨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

毵 【辰集下】【毛字部】 毵 【玉篇】先含切【集韵】【韵会】【正韵】苏含切,□音鬖。毛长貌。【诗陈风值其鹭羽疏】白鹭靑脚,高尺七八寸,头上有毛十数枚,长尺余,毵毵然与众毛异。

□ 【未集中】【网字部】 □ 【篇海】与兜同。注详儿部九画。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汇补】古文粟字。注见六画。

毖 【辰集下】【比字部】 毖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兵媚切,音秘。【说文】愼也。【书酒诰】汝劼毖殷献臣。【正义曰】毖训为愼。【诗周颂】予其惩而毖後患。 又劳也。【书大诰】无毖于恤。【正义曰】言无劳于征伐之忧也。 又泉流貌。【诗邶风】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毛传】泉水始出,毖然流也。【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谢灵运山居赋】泛滥异形,首毖终肥。【原注】泛滥、肥毖,皆是泉名。事见於诗。

毗 【辰集下】【比字部】 毗 【唐韵】房脂切【集韵】【韵会】频脂切,□音琵。明也,厚也,辅也。【诗小雅】天子是毗。【毛传】毗,厚也。【郑笺】毗,辅也。【正义曰】以毗为毗益,故为厚,亦由辅弼使之厚,义与郑同。 又【尔雅释训】夸毗,体柔也。【李巡曰】屈已□身,求得於人,曰体柔。【诗大雅】无为夸毗。又【朱注】夸,大。毗,附也。 又【庄子在宥篇】人大喜邪毗於阳,大怒邪毗於阴。【注】司马云:毗,助也。一曰幷也。 又【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郉疏】木枝叶稀疏不均者为暴乐。 又【博雅】毗,懑也。 又诸毗、彭毗,皆山名。见【山海经】。 又毗陵,汉县名。师古曰:旧延陵也。汉改曰毗陵,属会稽郡。今常州曰毗陵。 又犀毗,革带钩也。【史记匈奴传】孝文遗匈奴黄金胥纰一。【汉书】作犀毗。【索隐曰】《战国策》云:赵武灵王赐周绍具带黄金师比。延笃云:胡革带钩也,则带钩亦名师比。胥、犀与师,□声相近,而说各异耳。【班固与窦宪笺】赐犀比金头带是也。亦作鲜□。【楚辞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只。【注】鲜□,带头,言腰颈细如带束也。 又毗狸,鼠名。【渑水燕谈】契丹国产大鼠,而足短,极肥。其国以为殊味。 又毗卢,佛名。又佛家有毗耶居士。见【维摩经】。耶亦作邪。【王屮头陀寺□】掩室摩竭,用启息言之心。杜口毗邪,以通得意之路。 【说文】本作□。或作□。

毗 【辰集下】【比字部】 毗 同毗。

毚 【辰集下】【比字部】 毚 【广韵】士咸切【集韵】【韵会】【正韵】锄咸切,□音谗。【说文】狡兔也。一曰兔之骏者。【诗小雅】跃跃毚兔,遇犬获之。【张衡西京赋】毚兔聮掾。 又檀名。【孔子世家注】《皇览》曰:孔子冢有毚檀之树。索隐曰:毚檀,檀树之别名也。 又【集韵】初衔切,音欃。辰星别名。 【集韵】或从犬作。

毛 【辰集下】【毛字部】 毛 【唐韵】莫袍切【集韵】【韵会】谟袍切,□音旄。【说文】眉发之属,及兽毛也。【释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别形貌,自覆冒也。【诗小雅】不属于毛。【注】毛者,体骨之余气末属也。【周礼秋官】《司仪》王燕,则诸侯毛。【郑注】谓以须发坐也。【齐语】班序顚毛,以为民纪。【注】顚,顶也。毛,发也。次列顶发之白黑,使长幼有等。 又发班白曰二毛。【礼檀弓】古之征伐者,不获二毛。 又兽为毛虫。【周礼地官】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注】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也。【礼月令】孟秋之月,其虫毛。又【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正义曰】羽,鸟也。毛,兽也。 又牺牲纯色曰毛。【史记三王世家】鲁有白牡、騂刚之牲,群公不毛。【注】何休曰:不毛,不纯毛也。 又草也。【左传隐三年】溪沼沚之毛。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又桑麻五谷之属皆曰毛。【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注】郑司农云:谓不种桑麻也。【公羊传宣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注】不毛者,硗确不生五谷。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为辅,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 又去毛曰毛。【诗鲁颂】毛炰胾羹。【注】毛炰,烂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礼曲礼】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见【广雅】。又扻毛,盐草也。见【雷斆炮炙序】。 又【高丽方言】谓苎曰毛,苎布曰毛施背,见【鸡林类事】。又闽南人谓毛曰膜。见【井观琐言】。又梵言钦跋罗,此云毛。顩钵罗,《西域记》云织细羊毛。褐赖缡,《西域记》云织野兽毛。 又国名。又姓。【左传僖二十四年】鲁卫毛耼,文之昭也。【广韵】周武王弟毛公,後以为氏。本居钜鹿,避雠荥阳。汉毛亨治《诗》,作训诂传以授从子苌,时称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又竹名。【顾恺之竹谱】南岭有毛竹。【刘美之续竹谱】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隐诗】武夷洞里毛生竹。 又与髦通。【仪礼士丧礼】马不齐髦。【注】今文髦为毛。 亦作。【周礼天官司裘注】中秋鸟兽毨。 亦作旄。【史记夏本纪】羽旄齿革。 又【集韵】莫报切,音帽。择也。郑康成说或从手作。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後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太子贤曰:案《衍集》作无,今俗语犹然者,岂古语亦通乎。当读如模。 【集韵】又作□。考证:〔【史记夏本纪】羽□齿革。〕 谨照原文□改旄。

毣 【辰集下】【毛字部】 毣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卜切,音木。思貌。一曰好也。【扬子方言】纯毣,好也。【郭璞曰】毣毣,小好貌。【前汉鲍宣传】愿赐数刻之闲,极竭毣毣之思。【注】师古曰:毣音沐,沐沐犹蒙蒙也。如淳曰:谨愿之貌。 又风貌。【柳宗元龙城录】台人旣辞去,舟回如飞,但觉风毣毣而过。 又【玉篇】一曰毛湿也。 又【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音邈。义同。 又【集韵】莫报切,音帽。与眊同。【说文】目少精也。

淣 【巳集上】【水字部】 淣 【集韵】硏奚切,音倪。水际也。 又宜佳切,音厓。与倪同。极际也。【庄子大宗师】不知端倪。或作淣。端,山顚也。淣,水浒也。 又硏计切,音诣。义同。

毤 【辰集下】【毛字部】 毤 【玉篇】【广韵】【集韵】□与毻同。【管子轻重篇】文皮毤服以为币。 又【集韵】欲雪切,音悦。义同。

毦 【辰集下】【毛字部】 毦 【唐韵】【集韵】□仍吏切,音饵。【说文】羽毛饰也。【博雅】毦,罽也。一曰绩羽为衣。一曰兜鍪上饰。【後汉单超传】金银罽毦,施於犬马。【注】毦,以羽毛为饰。音如志反。又【西南夷传】赍黄金、旄牛毦。【注】顾野王曰:毦,结毛为饰,卽今马及弓槊上缨毦也。【魏略】刘备性好结毦,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因手自结之。又【诸葛亮答孙权书】所遗白毦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女红余志】临川王宏妾江无畏善骑马,翠毦珠羁,玉珂金镫。【庾信诗】金羁翠毦往交河。 又冠上饰。【董巴舆服志】内常侍加黄金,附蝉毦尾,谓之惠文冠。 又拂名。【晋东宫旧事】皇太子纳□,有白毦拂二枚。 又锦名。【内典翻译名义集】兜罗锦,亦翻扬华,或称兜罗毦。 又香草之称。【郭璞江赋】扬皓毦,擢紫茸。【注】毦与茸皆香草也。 又藤名。【齐民要术】毦藤,大小如苹蒿,蔓衍生。○按《服虔通俗文》毛饰曰毦,则凡丝羽革草之下垂者,□可以毦名矣。 与目部眊不同。【正韵笺补】毦从耳。误从目,读作眊,谓□德好结帽,讹久矣。

绒 【辰集下】【毛字部】 绒 【玉篇】而中切,音戎。细毛也。

毨 【辰集下】【毛字部】 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典切,音诜。理也。【书尧典】鸟兽毛毨。【孔传】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也。【正义】毛羽美悦之状。夏时毛羽希少,今则毛羽复生,故言更生整理。【说文】仲秋鸟兽毛盛,可选取以为器用。读若选。包氏言,霜後选毛。与《说文》义同。 【集韵】或作□。

毫 【辰集下】【毛字部】 毫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刀切,音豪。长锐毛也。【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汉鲍宣传】有益毫毛。 又言物细曰秋毫,言毫至秋极纤细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庄子知北游】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前汉高帝纪】沛公入关,秋毫无犯。 又【谢察微算经】十丝曰毫,十毫曰厘。【礼经解】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晋书虞预传】毫厘之失。 又笔谓之毫。【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唐书刘知几传】每记事载言,则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又蘸笔曰濡毫,落笔曰挥毫。 又姓。汉毫康,封安阳侯。 又修毫,狗名。【西京杂记】李亨好驰骏狗,有修毫、厘睫、白望、靑曹之名。 【说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虽通,然《山海经》豪猪可借毫,孟子《豪杰》之士,《淮南子》智过百人谓之豪,当用豪,俗溷为一,非。又《姓谱》毫、豪分二姓。考证:〔【陆机文赋】或含毫而渺然。〕 谨照原文渺改邈。

球 【辰集下】【毛字部】 球 【唐韵】渠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音求。【说文】鞠丸也。【荆楚岁时记】寒食,为打球、秋千、藏钩之戏。【注】《刘向别录》曰: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於战国。古人蹋蹴以为戏。【史记霍去病传】骠骑尚穿域蹋鞠。【注】索隐曰: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正义曰:按《蹴鞠书》有《域说篇》,卽今之打球也。起战国时,程武士,知其材力。【初学记】鞠卽球字,今蹴鞠曰戏球。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或以韦为之,实以柔物,谓之球子。鞠,亦作踘。又蹴踘之处曰球场,胜者所得谓之球采。 又花球,毳布也。【外国志】哈烈,古大宛地,有琐伏花球,织鸟毳成文。 又带名。【梦溪笔谈】太宗命创方团球带,赐二府文臣,其後枢密使兼侍中张耆王贻永皆特赐。【邵氏闻见录】王拱辰出判北京时,赐笏带球露,金带佩鱼。 又鱼名。【范正敏逊斋闲览】朱崖之傍,有物如鞠,大小质状无异,亦有纹如线,味极肥美。土人呼为球鱼。 又杖名。【杜光庭录异记】苏校书者,好酒,唱《望江南》,善制球杖。每有所阙,卽以球杖干於人,得所酬之金以易酒。 又锦名。【齐东野语】御府临六朝、羲、献、唐人法帖,用球露锦。又【费著蜀锦谱】有盘球锦、大窠马大球锦、眞红雪花球露锦。 又灯名。【东京梦华录】元宵大内宣德楼上皆垂黄绿帘,帘中御座,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 又花果,名绣球花,为二月之花客卿。见【屠本畯瓶史月表】。又蹙金球、探金球、紫绣球,皆牡丹名。寒球、黄寒球,皆柰名。见【周氏洛阳花木记】。又星球红,荔枝名。见【徐□荔枝谱】。又玉球、绣球、球子,皆菊名。见【范成大菊谱】。 【集韵】或从皮作皳。

□ 【辰集上】【月字部】 □ 【篇海】居律切。姓也,出《韵谱》。

毯 【辰集下】【毛字部】 毯 【广韵】【集韵】【韵会】吐敢切【正韵】他感切,□音菼。毛席也。通作緂。

毰 【辰集下】【毛字部】 毰 【广韵】薄回切【集韵】蒲枚切,□音裴。毰毸,张羽貌。一曰凤舞也。【韩愈雪诗】兴与酒毰毸。【王安石鹅诗】晴天镜里雪毰毸。 【集韵】或作□。

毱 【辰集下】【毛字部】 毱 【玉篇】巨六切【广韵】【集韵】渠竹切,□音□。与鞠同。皮毛丸也。【篇海】别作□。

毲 【辰集下】【毛字部】 毲 【集韵】【韵会】□都括切,音掇。蛮夷织毛罽也。【後汉西南夷传】哀牢夷知染采文绣罽毲。【又】冉駹夷,其人能作旄毡、斑罽、靑顿、□毲、羊羧之属。

毳 【辰集下】【毛字部】 毳 【唐韵】【集韵】【韵会】□此芮切,音脆。【说文】兽细毛也。【方言】揄、铺、□、□,毳也。【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郑注】毳毛,毛细缛者。【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 又冕服名。【周礼春官司服】四望山川则毳冕。【又】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尚书正义】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毛浅,毳是乱毛,故以毳为名。【诗王风】毳衣如菼。【毛传】毳衣,大夫之服。【笺】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国。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故得服毳冕。 又火毳,卽火浣布也。【後汉西南夷传论】賨幏火毳驯禽封兽之赋,軨积於内府。 又鸟腹毛曰毳。【说苑尊贤篇】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杜甫诗】见轻吹鸟毳。 又毳幕,卽毡帐也。【李陵答苏武书】韦鞴毳幕。 又僧服名。【法苑珠林】衣中有四者:一粪扫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又小耎物易断也。【荀子议兵篇】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文子道原篇】志弱者柔毳安静。 通作脆。【老子道德经】其脆易破。【晋语】臣脆弱,弗能忍俟。 又柔美之物曰甘毳。【史记聂政传】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前汉丙吉传】数奉甘毳。亦与脆义同。 又通作膬。【管子霸言篇】释坚而攻膬。【枚乘七发】甘膬腥脓。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儒税切,音汭。又妹悦切,音歠。义□同。 又【集韵】租悦切,音蕝。与橇同。【前汉沟洫志】泥行乘毳。【史记】作毳。【注】孟康曰:毳,竹如箕,擿行泥上。如淳云:毳谓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师古曰:毳读如本字。

毷 【辰集下】【毛字部】 毷 【集韵】莫报切,音帽。【博雅】解也。

毸 【辰集下】【毛字部】 毸 【广韵】素回切【集韵】苏回切,□音□。毰毸,张羽貌。一曰凤舞也。或从崔作□。 又【集韵】【韵会】□柔才切,音鳃。义同。亦作毢。详六画毢字注。

【补遗】【丑集】【女字部】 【字汇补】音寻。姓也。见《千家姓》。

毹 【辰集下】【毛字部】 毹 【唐韵】羊朱切,音兪。【说文】氍毹也。【风俗通】织毛褥曰氍毹。【南史夷貊传】梁大同中,高昌国献蒲桃、良马、氍毹等物。【古乐府】坐客毡氍毹,□□五木香。【韩愈李正封郾城聮句】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 或书作毺。【三辅黄图】温室规地以罽宾毺。 亦作。【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貂襜褕。或作毡氍。【通俗文】氍之细者名毾。 又【广韵】山刍切【集韵】双雏切,□音。又【集韵】舂朱切。音输。义□同。 【集韵】亦作□、氀。考证:〔【古乐府】坐客毡氍毹,□五木香。〕 谨照原文改□。

毺 【辰集下】【毛字部】 毺 同毹。

毻 【辰集下】【毛字部】 毻 【广韵】汤卧切【集韵】吐卧切,□音唾。【博雅】解也。谓鸟兽解毛羽也。【扬子方言】隋、毻,易也。【郭注】谓解毻也。【郭璞江赋】产毻积羽,往来勃碣。【注】毻,音唾,落毛也。与□同。【庾信老子庙应诏诗】毻毛新鹄小。 又【玉篇】他果切,音妥。又【广韵】他外切【集韵】吐外切,□音蜕。义□同。

毼 【辰集下】【毛字部】 毼 【广韵】胡割切【集韵】【韵会】【正韵】何葛切,□音曷。【博雅】□毼,罽也。【後汉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氀毼。【注】广雅曰:氀毼,罽也,氀,力于反。毼,胡葛反。【陈琳神武赋】黼锦缋组,罽毼皮服。 又毛布也。或从衣作褐。 又与鶡同。鸡名。【後汉西南夷传】冉駹夷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毼鸡、牲牲。【注】郭璞注:《山海经》曰:毼鸡似雉而大,靑色,有毛角,斗敌死乃止。今通作鶡。 又【集韵】丘葛切,音渴。与楬同。豆不饰曰楬。或从毛作毼。【仪礼士丧礼】毼豆两。【注】毼,白也。 又【字汇】得合切,音答。【李翊俗呼小录】今俗谓性劣者为氀毼。氀音兜,毼音达。

□ 【辰集上】【曰字部】 □ 【篇海】须伦切,音荀。匀也。

毽 【辰集下】【毛字部】 毽 【字汇补】经电切,音建。拋足之戏具也。【帝京景物略】谚云:杨柳儿靑,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

毾 【辰集下】【毛字部】 毾 【唐韵】吐盍切【集韵】托盍切,□音榻。【说文】毾也。【後汉西域传】天竺国有细布、好毾。【注】埤苍曰:毛席也。【释名】施之承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班固与弟超书】月支毾大小相杂,但细好而已。【正字通】中天竺有毾,今曰氆氇,秦、蜀之边有之,似褐,五色方锦。广中洋舶亦有至者。又名多罗绒。 或作□,非。

毵 【辰集下】【毛字部】 毵 【玉篇】先含切【集韵】【韵会】【正韵】苏含切,□音鬖。毛长貌。【诗陈风值其鹭羽疏】白鹭靑脚,高尺七八寸,头上有毛十数枚,长尺余,毵毵然与众毛异。

氀 【辰集下】【毛字部】 氀 【广韵】力朱切【集韵】【韵会】龙珠切,□音慺。【博雅】氀毼,罽也。【後汉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绣,织氀毼。 又【集韵】双雏切,音萸。与毹同。织毛蓐也。详九画毹字注。 又【字汇】当侯切,音兜。人险为氀毼,音兜达。见【李翊俗呼小录】。 【集韵】或书作□。

牦 【辰集下】【毛字部】 牦 【唐韵】里之切【集韵】【韵会】陵之切,□音厘。【说文】牦牛尾也。【周礼春官乐师有旄舞注】旄舞者,牦牛之尾。【疏】山海经,潘侯之山有兽,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又【山海经】荆山,其中多牦牛。【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杜甫诗】天马跂足随牦牛。 又马尾亦曰牦。【淮南子说山训】马牦截玉。【注】牦,马尾也。 又毛之强曲者。【前汉王莽传】以牦装衣。【注】师古曰:毛之强曲者曰牦,以装楮衣中,令其张起也。又【前汉五行志】天汉三年八月,天雨白牦。 又【小尔雅】杂毛曰牦。 又长毛也。【後汉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舆人歌之曰:狗吠不惊,足下生牦。【注】牦,长毛也。犬无追吠,故足下生牦。 又罽也。【尔雅释言】牦,罽也。【郭注】毛牦,所以为罽。【郉疏】织毛为之。若今之毛氍毹,以衣马之带鞅也。 又凡言物之细者为牦。【列子殷汤篇】以牦悬虱於牖。【曹植九华扇赋】篾牦解而缕分。 又与厘通。【史记苏秦传】毫牦不伐,将用斧柯。【前汉律历志】不失豪牦。【注】孟康曰:十豪为牦。 又【广韵】莫袍切【集韵】【韵会】谟袍切,□音毛。义同。亦作斄髦牦。 又【集韵】郞才切,音来。义同。○按《周礼春官》注:牦,音毛。刘音来,沈音狸,或音茅,或作牦,或作斄。考《庄子逍遥游》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注:郭吕之反,徐、李音来,又音离,司马云:旄牛。据此知诸家音切虽异,而义□通。

氃 【辰集下】【毛字部】 氃 【集韵】【韵会】徒东切【正韵】徒红切,□音同。氋氃,散毛貌。【世说】羊祜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氄 【辰集下】【毛字部】 氄 【广韵】【正韵】而陇切【集韵】【韵会】乳勇切,□音冗。与□同。鸟细毛也。一曰毛盛。【书尧典】鸟兽氄毛。【孔传】鸟兽皆生耎毳细毛以自温。又马融云:温柔貌。正义云:氄毛,谓附肉细毛。【刘桢乌生八九子诗】氄毛不自暖,张翼强相呼。 又【玉篇】而允切,音蝡。义同。 又【集韵】而融切,音戎。又如容切,音茸。义□同。【兪琰席上腐谈】北方毛段细软者曰子氄。子谓毛之细者。今误为紫茸。 【说文】本作□。从毛隼声。【集韵】或作□缛。【玉篇】【增韵】亦作。

氅 【辰集下】【毛字部】 氅 【唐韵】【正韵】昌两切【集韵】【韵会】齿两切,□音敞。氅鶖,鸟羽也。或从鸟作鷩。 又析羽为裘衣之属。【世说】王恭著鹤氅。

氆 【辰集下】【毛字部】 氆 【字汇】布广切,音榜。氆氇,西蕃织绒也。

氇 【辰集下】【毛字部】 氇 【字汇】郞何切,音罗。氆氇,西番绒毛织者。吐蕃贡霞氎,卽今红氆氇。 又【篇海】郞古切,音鲁。义同。

毡 【辰集下】【毛字部】 毡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诸延切,音旃。【说文】捻毛也。或曰捻,执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谓之毡。【释名】毡,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周礼天官掌皮】秋敛皮,冬敛革,共其毳毛为毡。又【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疏】案谓床也。床上著毡,卽谓之毡案。【齐民要术】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独用太偏,是以须杂。三月桃花水毡第一。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 通作旃。【前汉王褒传】荷旃被毳。【王吉传】细旃之上。【苏武传】啮雪与旃毛。皆与旃同。 又叶之人切,音眞。【杨方合欢诗】寒坐□肩毡。上叶身,下叶尘。考证:〔【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皮为毡。〕 谨照原文毳皮改毳毛。

氉 【辰集下】【毛字部】 氉 【玉篇】苏到切,音燥。毛也。一曰毛健。 又【唐国史补】举子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谓拂其烦闷也。

【寅集中】【巾字部】 【广韵】卽移切【集韵】将支切,□音赀。【玉篇】布也。【类篇】布名。【急就篇】服琐緰与缯连。【注】緰,锡布之尤精者也。言其质精好,与缯相连次。 又【五音集韵】睢氏切,音此。巾也。 【埤苍】或作□。考证:〔【急就篇】服琐緰与绘连。【注】言其质精好,与绘相连次。〕 谨照原文两绘字□改缯。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韵】郞丁切,音灵。与昤同。详昤字注。

□ 【未集中】【羽字部】 □ 【广韵】【集韵】□於剑切,音俺。敛羽也。 又【集韵】於赡切,音厌。义同。

氋 【辰集下】【毛字部】 氋 【集韵】谟蓬切,音蒙。氋氃,毛貌。

氇 【辰集下】【毛字部】 氇 【字汇】郞何切,音罗。氆氇,西番绒毛织者。吐蕃贡霞氎,卽今红氆氇。 又【篇海】郞古切,音鲁。义同。

氍 【辰集下】【毛字部】 氍 【玉篇】巨俱切【唐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衢。【说文】氍毹、毾,皆毡緂之属。盖方言也。【风俗通】织毛褥谓之氍毹。 【玉篇】或作□。【集韵】或作□、□。

氎 【辰集下】【毛字部】 氎 【广韵】徒协切【集韵】【韵会】达协切,□音牒。细毛布也。【唐书地理志】陇右道,厥赋有毛毼、白氎。又吐蕃贡霞氎。【广舆记】云南永昌军民府出缥氎,卽白氎,布坚厚细密,颇类紬。【梁□文帝与广信侯重述内典书】永谢泻甁,终惭染氎。【庾信五张寺经藏□】银函东度,金氎南翻。 又织成衣亦曰氎。【贤愚经】一端金色之氎,奉上如来。【注】氎,织成大衣也。 亦取作巾及手巾之属。【杜甫诗】光明白氎巾。【王昌龄诗】手巾花氎净。 亦作叠。【後汉南蛮传】哀牢夷知染采文绣,罽毲白叠。又【南史夷貊传】高昌国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曰白叠子。国人取织为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氏 【辰集下】【氏字部】 氏 【唐韵】承旨切【集韵】【韵会】【正韵】上纸切,□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贵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为善也。【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释例曰:别而称之谓之氏,合而言之则为族。【赵彦卫云麓漫抄】姓、氏後世不复别,但曰姓某氏,虽史笔亦然。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别子孙,如鲁卫毛耼邘晋应韩之分,若夫《易》云:黄帝尧舜氏作。尧舜虽非姓氏,旣是天子当一代,称曰尧舜氏,义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论氏族】氏於国则齐鲁秦吴,氏於谥则文武成宣,氏於官则司马司徒,氏於爵则王孙公孙,氏於字则孟孙叔孙,氏於居则东门北郭,氏於志则三马五鹿,氏於事则巫乙匠陶。 又古者贵有氏,贱无氏,故其诅辞有曰:坠命亡氏,言夺爵失国也。诅辞见【左传襄十一年】。 又妇人例称氏。【仪礼士昏礼】祝告妇之姓,曰某氏来归。 又乐氏,津名,在郑。【左传襄二十六年】涉於乐氏。 又元氏、猗氏、卢氏、尉氏,皆县名。【广舆记】元氏属常山,今属眞定府。猗氏属河东,今属平阳府。卢氏本汉县,今属河南府。尉氏本秦县,今属眞定府。 【师古汉书注】凡地名称某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缑氏、禺氏之类。 又以氏名其物。【大戴记】兰氏之根,櫰氏之苞。 又姓。【吴志】有氏仪,後改姓是。 又猛氏,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名猛氏。 又【说文】巴蜀山名岸胁之旁著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扬雄解嘲》响若氏隤。○按今《扬雄传》作□。【玉篇】亦云:巴蜀谓山岸欲堕曰氏,崩声也。承纸切。又《元包经》剥屵氏。传曰:山崩於地也。注:屵音蔡,氏音支。与《说文》《玉篇》义同而音异。 又【集韵】掌是切,音纸。姓也。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国名,在大宛西。【史记大宛传】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又阏氏,单于后名。【史记韩王信传】上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音燕,氏音支。 又乌氏,县名。【史记郦商传】破雍将军乌氏。【注】乌音於然反,氏音支,县名。属安定。【前汉地理志】作阏氏。又【史记货殖传】乌氏倮。【注】韦昭曰:乌氏,县名,倮,名也。索隐以乌氏为姓,非是。 又【广韵】子盈切【集韵】咨盈切,□音精。狋氏,县名。【前汉地理志】代郡有狋氏县。【注】孟康曰:狋音拳,氏音精。 亦作□。【古今印史】□,承旨切,族下所分也。古者姓统族,族统□。适出继位之余,凡侧出者皆曰□。故为文从侧出以见意。考证:〔【赵彦卫云麓漫抄】如鲁卫毛耼邗晋应韩之分。〕 谨照原文邗改邘。〔【史记货殖传】乌氏倮。〕 谨照原文鸟改乌。

氐 【辰集下】【氏字部】 氐 〔古文〕□【唐韵】丁礼切【集韵】典礼切,□音邸。【说文】氐,至也。从氏,下著一。一,地也。 又本也。【诗小雅】尹氏大师,维周之氐。【毛传】氐,本也。正义曰:氐,读从邸。若四圭为邸,故为本,言是根本之臣也。又【郑笺】氐,当作桎辖之桎。《孝经钩命决》云:孝道者,万世之桎辖。《说文》云桎车辖也。则桎是辖之别名,以辖能制车,喻大臣能制国也。桎,之寔反,又丁履反。辖又作辖,胡□反。○按今《诗》从毛传,读若邸。 又与抵同。归也。【前汉食货志】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又】大氐皆遇吿。【注】师古曰:氐,读曰抵,归也。大氐,犹言大凡也。又【左思三都赋】作者大氐举为宪章。【注】氐,音旨。义同。今俗书作抵。 又氐人,外国名,在建木西,人面鱼身,无足。见【山海经】。氐,音触抵之抵。旧注附入都奚切,今订正。 又木之根氐也。亦作柢。义详木部。 又人所托宿亦曰氐。通作邸。 又【集韵】轸视切,音旨。氐道,地名,在广汉。 又【广韵】丁尼切【集韵】张尼切,□音胝。氐池,县名。或作旨而切,音支,非是。 又【广韵】都奚切【集韵】【韵会】【正韵】都黎切,□音低。氐羌也。【诗商颂】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正义曰】氐羌之种,汉世仍存。其居在秦陇之西。【路史】氐羌数十,白马最大。【前汉地理志】陇西郡有氐道、羌道二县。【鱼豢魏略】汉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或号靑氐,或号白氐。 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孙炎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史记天官书】氐四星,东方之宿。氐者,言万物皆至也。【甘氏星经】氐四星为天宿宫,一名天根,二名天符。【礼月令】季冬之月旦氐中。又【前汉地理志】韩地,角、亢、氐之分野。 又同低。俯也。【前汉食货志】封君皆氐首仰给。【注】师古曰:氐首,犹俯首。 又贱也。【前汉食货志】其价氐贱减平。 又墨神曰回氐。见【致虚阁杂俎】。 又【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音帝。东方宿也。义见上。考证:〔孝经钩命诀。〕 谨照原昼诀改决。

麁 【亥集下】【鹿字部】 麁 【广韵】仓胡切,音粗。疏也,大也,物不精也。【正字通】俗粗字。

民 【辰集下】【氏字部】 民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众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众。【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 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 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 又民曹,汉官名。【後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 又民部,今戸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戸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後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後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戸部。 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乘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臷民、蜮民诸国,□见【山海经】。又鹤民国,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见【穷神秘苑】。 又姓,见【姓苑】。 又叶邻知切,音离。【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烦下民。 又叶弥延切,音眠。【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 【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众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

氒 【辰集下】【氏字部】 氒 【唐韵】居月切,音厥。【说文】木本,从氏,大於末。 又【广韵】古文厥字。注详厂部十画。

氓 【辰集下】【氏字部】 氓 【唐韵】武庚切【正韵】眉庚切,□音盲。【说文】民也。【诗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石经注疏】作甿。甿与氓通。【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以乐昏扰甿,以土宜敎甿稼穑,以兴锄利甿,以时器劝甿,以强予任甿。【郑注】变民言甿,异外内也。甿犹懵。懵,无知貌也。又【旅师】凡新甿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注】新甿,谓新徙来者也。○按此则氓本同甿,《长笺》以氓为民,□为民田,分为二,非是。 又【集韵】谟耕切【韵会】谟盲切,□音萌。义同。 又通作萌。【前汉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注】萌,与甿同。 又【杨愼经说】氓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引《周礼》新甿之治,注:新徙来者。○按氓与民音别义同。从亡者,言民易散难聚,非专属新徙之民而言。《周礼》注:新徙来者,释新义,非释甿义。遂人之安氓、敎氓,氓犹民也,非皆他国新徙之民谓之氓也。《孟子》受廛为氓,犹受廛为民,天下之民皆愿为氓,犹皆愿为民也。杨说迂泥。考证:〔周礼注,新徙来者,释新义,非释□义。〕 谨按文义□改甿。

气 【辰集下】【气字部】 气 【唐韵】去旣切【集韵】丘旣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隶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 又【六书正讹】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讹》之说非是。〔古文〕□【唐韵】去旣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旣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又天气曰元气。【後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 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暘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 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後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天□地黄之气为六气。 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 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靑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 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飮者勿气。【疏】执尊长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韵】【集韵】□许旣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 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 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众疾之日歇。

【丑集中】【土字部】 【广韵】丁果切【集韵】都果切,□音朵。动也。一曰垂貌。易观我颐。京房读。○按《易颐卦》今作朵。《字汇补》作朵字古文。 【正字通】无垂义。【尔雅释宫】垝谓之坫。【郭璞注】在堂隅。坫,也。○按坫,亦垂而下。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羟字之讹。

【丑集下】【女字部】 同婚。

洼 【巳集上】【水字部】 洼 【唐韵】一佳切【集韵】於佳切,□音娃。水名。渥洼水,在陕西行都司沙州境内。【史记乐书】尝得神马渥洼水中。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窊。同洼。【扬子方言】洼,洿也。自关而东,或曰洼,或曰汜。 又深也,曲也。【庄子齐物论】似洼者,似污者。 又【广韵】乌隹切【集韵】乌虽切,□音嫢。义同。 又【广韵】古携切【集韵】涓畦切,□音圭。姓也。【後汉儒林传】大鸿胪洼丹。 又【集韵】乌乖切,音崴。亦曲也。考证:〔【史记乐书】常得神马渥洼水中。〕 谨照原文常改尝。

洽 【巳集上】【水字部】 洽 【唐韵】侯夹切【集韵】辖夹切【韵会】【正韵】胡夹切,□音狭。和也,合也。【诗小雅】洽比其邻。 又沾也。【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义】洽,谓沾渍优渥,洽于民心,言润泽多也。 又【後汉杜林传】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注】洽,徧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未曰协洽。 又【集韵】葛合切,音合。水名。亦作合。【诗大雅】在洽之阳。 又【韵补】叶胡急切,音觋。【傅遐皇初颂】歌九功,舞八佾,鸿泽普,皇恩洽。 又叶胡颊切,音协。【颜延之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敎迄巳优洽。泰阶之平可升,兴王之轨可接。考证:〔【後汉杜林传】京师士大夫咸推其溥洽。〕 谨照原文溥改博。

派 【巳集上】【水字部】 派 【广韵】匹卦切【集韵】【韵会】普卦切,□音□。【说文】别水也。一曰水分流也。【左思吴都赋】百川派别,归海而会。 又【博雅】水自汾出为派。 又【集韵】卜卦切,音□。谷名,在安邑。 又莫获切,音麦。泉潜通也。 又【韵补】叶滂佩切,音配。【欧阳修病暑赋】览星辰之浮没,视日月之阴蔽。披阊阖之淸风,飮黄流之巨派。 又叶普驾切,音怕。【吕温勋臣赞】河出昆仑,来润中夏。连山合沓,横拥其派。 或作泒,非。泒音孤,水名。考证:〔【博雅】水自分出为派。〕 谨照原文分改汾。

洿 【巳集上】【水字部】 洿 【唐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音乌。【说文】水浊不流也。一曰窊下。【孟子】数罟不入洿池。 又掘洿之也。【礼檀弓】洿其宫而猪焉。 又【唐韵】侯古切【集韵】後五切,□音戸。水深谓之洿。 又秽也。【左传文六年】赵盾为政,治旧洿。 又漫也。【成公绥啸赋】大而不洿。 又洿染也。【前汉王莽传】以墨洿色其周垣。 又【集韵】荒故切,呼去声。抒水也。 又【韵补】叶古禾切,音科。【杨方合欢诗】尔根深且固,余根浅且洿。移植良无期,叹息将如何。 又叶胡故切,音互。【楚辞天问】九州安错,州谷何洿。 【正字通】污洼溛洼□通。

流 【巳集上】【水字部】 流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 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 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 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 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 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 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 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 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杂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 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 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流。 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 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 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 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众,乃子之授。

滤 【巳集上】【水字部】 滤 【集韵】【正韵】良据切【韵会】良豫切,□音虑。【玉篇】滤水也。一曰洗也,澄也。唐白行□有滤水罗赋。【注】罗者,滤水具,用轻纱粗葛为之。滓在上,水在下,则水洁净。

滵 【巳集上】【水字部】 滵 【广韵】美必切【集韵】莫必切,□音密。水流貌。【张衡南都赋】玉膏滵溢流其隅。

浃 【巳集上】【水字部】 浃 【唐韵】子协切【集韵】卽协切,□音□。【尔雅释言】彻也。【疏】谓润泽浃洽,相沾彻也。【前汉礼乐志】教化浃洽。 又周浃,犹周匝也。【荀子君道篇】先王审礼,以旁皇周浃于天下。 又【左传宣九年】浃辰之闲,楚克三都。【注】浃辰,谓自子至亥,周匝十二日也。【楚语】近不过浃日。【注】浃日,谓从甲至癸也。 又通作挟。【周礼天官】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又【集韵】辖夹切,音洽。浃渫,水貌。【郭璞江赋】长波浃渫。【注】浃渫,水滂溏也。

浅 【巳集上】【水字部】 浅 【唐韵】【正韵】七衍切【集韵】【韵会】此演切,□千上声。【说文】水不深也。【诗邶风】就其浅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闻曰浅。 又虎皮也。【诗大雅】鞹鞃浅幭。【传】浅,虎皮浅毛也。 又凡兽之浅毛者,皆曰浅。【周礼春官】巾车鹿浅□。【注】以夏鹿皮为覆笭。【疏】夏时鹿毛新生为浅毛,故云。 又【广韵】则前切【集韵】将先切,□音笺。与溅同。浅浅,水疾流貌。【楚辞九歌】石濑兮浅浅。 又【集韵】在演切,音践。【古文尚书尧典】寅浅纳日。马融读。今作饯。 又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污洒也。 又子贱切,音箭。与溅同。水激也。【仪礼士虞礼注】盘以盛弃水,为浅污人也。 又与翦通。【仪礼士丧礼】用疏布缁翦。【注】翦,浅也。

浆 【巳集上】【水字部】 浆 〔古文〕□【唐韵】卽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资良切,□音将。【说文】本作将,酢浆也。一曰水米汁相将也。【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三曰浆。又□浆,水名。【水经注】芍陂东注□浆水。 又寒浆,草名,葴也。见【尔雅释草】。 又【周礼注】蚌曰合浆,亦曰含浆。

浇 【巳集上】【水字部】 浇 【唐韵】古尧切【集韵】【韵会】【正韵】坚尧切,□音骁。【说文】□也。一曰薄也。【後汉循吏传】浇淳散朴。 又姓。明总兵浇彧。 又【集韵】【类篇】□力交切,音聊。水洄洑貌。【王逸楚辞注】回波为浇。 又【广韵】【韵会】五吊切【集韵】倪吊切,□音顤。人名。寒浞子。 又【集韵】鱼到切,音傲。义同。或作□。

浈 【巳集上】【水字部】 浈 【唐韵】陟盈切【集韵】知盈切,□音贞。水名。【说文】水出南海龙川,西入溱。【前汉地理志】桂阳郡有浈阳县。 又【广韵】宅耕切【集韵】除耕切,□音橙。又【集韵】虚庚切,音亨。又痴贞切,音柽。义□同。 又【集韵】抽庚切,音瞠。水貌。

浊 【巳集上】【水字部】 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角切,音濯。水名。【说文】水出齐郡属妫山。 又【括地志】浊水,源出蒲州解县东北平地。 又【水经注】浊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 又【水经注】南昌有浊水。 又水不淸也。【诗邶风】泾以渭浊。 又星名。【尔雅释天】浊谓之毕。【史记律书】浊者,触也。 又姓。【史记货殖传】浊氏连骑。 又【集韵】竹角切,音斫。人名。【史记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又【韵补】叶昌六切,音逐。【前汉颍川歌】颍水浊,灌氏族。

昹 【辰集上】【日字部】 昹 【金镜】音蔼。星名。又昶。

渘 【巳集上】【水字部】 渘 【玉篇】而舟切【集韵】而由切,□音柔。水名。

测 【巳集上】【水字部】 测 【唐韵】初侧切【集韵】【韵会】察色切【正韵】初力切,□音恻。【说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测。 又凡测度之称。【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 又淸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漆欲测。 又测测,刃利意。【诗周颂畟畟良耜传】畟畟,犹测测。

涭 【巳集上】【水字部】 涭 【集韵】是酉切,音受。【玉篇】水貌。

浍 【巳集上】【水字部】 浍 〔古文〕巜□□【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外切,音侩。水名。【说文】水出靃山,西南入汾。【水经注】浍水,出详高山。 又涓浍,小流也。【郭璞江赋】商榷涓浍。 又【尔雅释水】水注沟曰浍。【周礼地官遂人】千夫有浍。【疏】浍,广二寻,深二仞。 又【广韵】【集韵】□古迈切,音夬。义同。 又【集韵】乌外切,音荟。与濊同。深广也。 又戸八切,音滑。两水合也。

济 【巳集上】【水字部】 济 〔古文〕泲【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礼切,音秭。水名。【说文】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释名】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风俗通山泽篇】济者齐,齐其度量也。【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又水名,出郦县。【山海经】支离之山,济水出焉。 又济南,郡名。【广舆记】汉初为济南国,景帝时分郡。 又济济,众盛之貌。一曰多威仪也。【诗大雅】济济多士。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计切,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诗邶风】济有深涉。 又止也。【诗墉风】旣不我嘉,不能旋济。 又与霁通。亦止也。【尔雅释天】济,谓之霁。【疏】济,止也。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 又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又賙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 又【扬子方言】济,忧也。陈楚或曰湿,或曰济。 又读作挤,灭也。【晋语】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注】济,当读为挤。 又【集韵】前西切,音齐。济济,祭祀容。 又在礼切,音荠。与霁同。

浏 【巳集上】【水字部】 浏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水淸貌。【诗郑风】浏其淸矣。【传】浏,深貌。 又风疾貌。【楚辞九叹】秋风浏以萧萧。 又浏莅,林木鼓动之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浏莅芔吸。 又浏亮,淸明之称。【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 又水名。【水经注】浏水,出江州豫章县首裨山。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九切,音柳。义同。 又浏,风声也。【左思吴都赋】浏飕飀。

浑 【巳集上】【水字部】 浑 【唐韵】戸昆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昆切,□音魂。【说文】混流声。【枚乘七发】沌沌浑浑。【注】浑浑,波相随貌。 又洿下貌。又浊也。【老子道德经】浑兮其若浊。 又大也。【班固幽通赋】浑元运物。 又胚浑,言如胚胎之浑然也。【郭璞江赋】类胚浑之未凝。 又齐同也。【孙绰天台赋】浑万象以冥观。 又【集韵】戸衮切,音溷。丰流也。一曰杂流。【前汉刘向传】贤不肖浑淆。 又【扬子方言】浑,盛也。【注】们浑,肥满也。 又【尔雅释诂】浑,坠也。【注】水落貌。 又姓。【左传】郑大夫浑罕。 又古本切,音衮。与滚同。大水流貌。【荀子富国篇】财货浑浑如泉源。

浒 【巳集上】【水字部】 浒 【唐韵】呼古切【集韵】【韵会】【正韵】火五切,□音虎。【说文】水厓也。【尔雅释丘】岸上浒。【疏】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诗王风】在河之浒。 又淮水之别出者。【尔雅释水】淮为浒。 【说文】本作许,或作滹。【玉篇】同汻。

浓 【巳集上】【水字部】 浓 【广韵】女容切【集韵】【韵会】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韵】浓淡之对。通作醲。 又【说文】露多也。【诗小雅】零露浓浓。 又【集韵】【韵会】奴冬切。【正韵】奴宗切,□音农。义同。 【玉篇】亦作□。

浔 【巳集上】【水字部】 浔 【唐韵】徐林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心切,□音寻。【说文】旁深也。一曰水厓也。或作□潭。 又水名,在琅琊。【水经注】浔水,出巨公之山。 又浔阳,地名,汉属卢江郡。【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 又州名,汉桂林郡,唐置浔州。【广舆记】今为浔州府。 又【集韵】夷针切。与淫同。 又徒南切,音覃。义同。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规伦切,音均。女始妆。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汇补】字学元元云:□,俗作冞,通作。详字注。

浖 【巳集上】【水字部】 浖 【唐韵】力辍切【集韵】龙辍切,□音劣。【博雅】湄浖,厓也。一曰山上有水曰浖。通作埒。

浙 【巳集上】【水字部】 浙 【唐韵】旨热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列切,□音折。江名。【说文】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史记秦始皇纪】至钱塘,临浙江。【注】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又水名。【水经注】浙水出浙县西北弘农卢氏县大蒿山。 又【广韵】浙米也。【类篇】一曰汰也。 又【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又【集韵】或作渐。【水经】渐江,卽浙江也。考证:〔【史记昭王本纪】至钱塘,临浙江。〕 谨照原文昭王本纪改秦始皇纪。

浚 【巳集上】【水字部】 浚 【唐韵】私闰切【集韵】【韵会】【正韵】须闰切,□音峻。【说文】抒也。【徐曰】抒取出之也。【左传襄二十四年】浚我以生。【注】言取我财以自生也。 又深也。【春秋庄九年】冬浚洙。 又【扬子方言】禀浚,敬也。秦晋闲曰禀,齐曰浚。 又须也。【书皋陶谟】夙夜浚明有家。【传】言早夜思之,须明行之也。马融云:大也。 又水名,在卫。【诗地理考】浚水出浚仪,东径邶地,入济。 又邑名。【诗邶风】在浚之下。【传】浚,卫邑。 又【集韵】祖峻切,音俊。浚稽,山名,在武威北。 又【字汇补】七均切。与踆通。伏也。【刘歆遂初赋】鸟胁翼之浚浚。 与□浚通。考证:〔【扬子方言】禀浚,敬也。秦晋闲曰禀,齐曰敬。〕 谨照原文曰敬改曰浚。〔【书大禹谟】夙夜浚明有家。〕 谨照原书大禹谟改皋陶谟。

浛 【巳集上】【水字部】 浛 【广韵】【集韵】□胡绀切,音憾。【玉篇】水和泥也。 又【集韵】姑南切,音弇。与淦同。详淦字注。 又【集韵】胡南切,音含。【扬子方言】沈也。或作□□淊淦澏。【六书故】□别作浛□。【王子年拾遗记】浛天荡荡望苍苍。 又地名。【正字通】浛洸,古英州属县。今连州江口之上有浛洸口,属韶州英德县。

婍 【丑集下】【女字部】 婍 【集韵】去倚切,音绮。【博雅】好也。

浜 【巳集上】【水字部】 浜 【广韵】布耕切【集韵】晡横切,□音。安船沟也。一曰沟纳舟者曰浜。【李翊俗呼小录】绝潢断港谓之浜。 又【广韵】布梗切【集韵】百猛切,□音邴。浦名也。考证:〔【李翊俗呼小录】绝横断港谓之浜。〕 谨照原文横改潢。

浝 【巳集上】【水字部】 浝 【广韵】【集韵】□莫江切,音尨。【说文】水也。一曰水名。

浲 【巳集上】【水字部】 浲 【集韵】与漨同。 又与洚同。

漝 【巳集上】【水字部】 漝 【集韵】席入切,音习。影也。一曰滀漝,水貌。 又实入切,音十。义同。

浞 【巳集上】【水字部】 浞 【唐韵】【集韵】【韵会】□士角切,音捉。【说文】濡也。【玉篇】渍也。

浟 【巳集上】【水字部】 浟 【广韵】以周切【集韵】夷周切,□音由。【玉篇】水流貌。【木华海赋】浟湙潋滟。通作滺。 又【集韵】亭历切,音狄。速也。【易颐卦】其欲浟浟。今作逐逐。【前汉叙传注】浟浟,欲利貌。

浠 【巳集上】【水字部】 浠 【集韵】香依切,音希。水名。

浡 【巳集上】【水字部】 浡 【广韵】【韵会】【正韵】蒲没切【集韵】薄没切,□音孛。【尔雅释诂】作也。【孟子】则苗浡然兴之矣。 又【博雅】盛也。【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 又浡潏,沸涌貌。【木华海赋】天纲浡潏。 又滂浡,愤郁貌。【冯衍显志赋】气滂浡而云披。 又【玉篇】浑也。 又海别名。与勃渤□通。 又南浡里,海外国名,见【马观瀛海胜览】。考证:〔【木华海赋】大纲浡潏。〕 谨照原文大纲改天纲。

浢 【巳集上】【水字部】 浢 【唐韵】田□切【集韵】大透切,□音豆。水名。【水经注】河北县有浢水,其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天子传】天子自置轸,乃次于浢水之阳。

浣 【巳集上】【水字部】 浣 【唐韵】【集韵】□胡玩切,音换。濯衣垢也。一曰涤也。【史记万石君传】身自浣涤。 又【广韵】【正韵】胡管切【集韵】戸管切,□音缓。又古缓切,音管。义□同。 又戸版切,音睆。水名,在江夏。【水经注】辱水,出于鸟山,俗谓之秀延水,东流得浣水口。 又江口。【广舆记】云南临安府宁州有浣江。 本作□亦作澣。

浤 【巳集上】【水字部】 浤 【广韵】戸萌切【集韵】乎萌切,□音宏。【玉篇】海水腾涌貌。【木华海赋】浤浤汨汨。【集韵】与汯通。

浥 【巳集上】【水字部】 浥 【唐韵】於及切【集韵】【韵会】乙及切【正韵】乙入切,□音邑。【说文】湿也。又渍润也。【诗召南】厌浥行露。 又【广韵】於业切【集韵】乙业切,□音裛。义同。 又【集韵】乙侠切,音□。窊陷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逾波趋浥。【注】趋浥,输于渊也。 又乙甲切,音押。水流下貌。【郭璞江赋】乍浥乍堆。考证:〔【前汉司马相如传】逾彼趋浥。〕 谨照原文逾彼改逾波。

浦 【巳集上】【水字部】 浦 【唐韵】滂古切【集韵】【韵会】颇五切【正韵】滂五切,□音普。【说文】濒也。【诗大雅】率彼淮浦。 又【玉篇】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风土记】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 又浦阳,江名。【广舆记】浦江,本吴越三江之一。 又浦江,县名,属金华府。浦城,属建宁府。 又合浦,汉郡名,属交州。 又荒浦,舒鸠地名,见【左传襄二十四年】。 又姓。晋起居注浦选。

浧 【巳集上】【水字部】 浧 【广韵】以整切【集韵】以井切,□音郢。泥滓也。 又【集韵】丑郢切,音逞。义同。 又丈井切,音徎。与□同,通流也。【管子宙合篇】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濡,取与之必因于时。【注】浧濡,犹言滑滞。 又於政切,缨去声。水名。一曰淀也。 又【韵宝】古文澄字。注详十二画。□字原作徎下土。

浩 【巳集上】【水字部】 浩 【唐韵】【正韵】胡老切【集韵】戸老切【韵会】合老切,□音晧。大水貌。【书尧典】浩浩滔天。 又饶也。【礼王制】用有余曰浩。 又【集韵】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 又姓。汉靑州刺史浩赏。 又居号切,音诰。水名。 又【广韵】古沓切【集韵】葛合切,□音合。浩亹,汉县名,属金城郡。【前汉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注】浩亹,音合门。考证:〔【书舜典】浩浩滔天。〕 谨照原书舜典改尧典。

浪 【巳集上】【水字部】 浪 【广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沧浪,水名。【水经注】水出荆山,东西流为沧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广舆记】在靑州临湽。 又浪浪,流貌。【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荡貌。【扬雄羽猎赋】聊浪乎宇内。 又浶浪,惊扰貌。【张衡西京赋】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前汉地理志】河南阳武县有博浪沙。 又乐浪,汉郡名,卽古朝鲜国。 又庄浪,县名,属平凉府。 又【唐韵】来宕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宕切,□音阆。波也。水激石遇风则浪。 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谑浪,不敬也。【诗邶风】谑浪笑傲。【注】浪,意萌也。 又井名。【张僧鉴浔阳记】湓城有浪井。 又姓。晋浪逢。 又【集韵】里党切,音朖。孟浪,犹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徐邈读莽朗,向秀读漫澜。

浬 【巳集上】【水字部】 浬 【集韵】陵之切,音厘。泥浬,波斯酋长名。

汭 【巳集上】【水字部】 汭 【唐韵】而锐切【集韵】【韵会】【正韵】儒税切,□音芮。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雍州,其川泾汭。【注】汭在豳地。 又【说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内也。【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传】汭,水之内也。通作芮。【诗大雅】芮鞫之卽。【笺】水内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书禹贡】泾属渭汭。【传】水北曰汭。【疏】泾水南入渭,而名为渭汭,知水北曰汭。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正义】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为汭。【左传】称淮水之曲曰淮汭,汉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边曰沙汭。【木华海赋】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 又【集韵】如劣切,音爇。水北也。义同。【江淹拟古诗】昨发赤亭渚,今宿浦阳汭。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 又他昆切,音暾。与涒通。详七画涒字注。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韵】私箭切,音线。【玉篇】鱼罔。

【丑集下】【女字部】 【玉篇】古文奴字。注见奴。 又【集韵】侮古作。注详人部七画。

汰 【巳集上】【水字部】 汰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泰。【说文】滑也。【贾谊新书道术篇】厚志隐行谓之洁,反洁为汰。 又太过也。【左传宣四年】伯棼射王汰輈。【杜注】汰,过也。箭过车辕上。 又沙汰。【庄子天下篇】泠汰於物。【注】犹沙汰也,谓沙汰使之泠然也。【晋书孙绰传】沙之汰之,瓦砾在後。 又洮汰。【淮南子要略】所以洮汰涤荡至意。【注】洮汰,润也。【後汉陈元传】洮汰,学者之累惑。【注】洮汰,犹洗濯也。亦作淘汰。【齐民要术】作酱法,热汤浸豆黄,良久淘汰,漉而蒸之。 又奢汰。【荀子仲尼篇】闺门之内,般乐奢汰。【左传襄十四年】栾黶汰虐已甚。 又【集韵】他计切,音替。水波也。 又徒盖切,音大。淅□也,与汏同。 又【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鷖。

汱 【巳集上】【水字部】 汱 【广韵】姑泫切【集韵】古泫切,□音畎。【尔雅释诂】汱,坠也。【注】水落貌。 又【广韵】伏水也。 又【佩觿集】水名。 又戸犬切,音泫。义同。

汲 【巳集上】【水字部】 汲 【唐韵】【正韵】居立切【集韵】【韵会】讫立切,□音急。【说文】引水於井也。【易井卦】可用汲,王明□受其福。【庄子至乐篇】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又【广韵】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大汲其版。【注】汲,引也。【郭璞江赋】幷吞沅沣,汲引沮漳。 又汲汲,不休息貌。【博雅】孜孜汲汲,剧也。【前汉扬雄传】不汲汲於富贵。【文子上德篇】君子日汲汲以成辉。 又县名。属河内郡。【史记魏世家】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广舆记】汲县,故汲郡,治今属卫辉府。 又姓。汉汲黯。 又【集韵】极入切,音及。与伋同。伋伋,虚诈貌。或作汲。

汳 【巳集上】【水字部】 汳 【唐韵】【集韵】皮变切【正韵】毗面切,□音卞。水名。水受陈留浚仪阴沟,至蒙为雍水,东入於泗。【水经】汳水,出阴沟,径浚仪县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濉水。余波入睢阳城中。【郦道元注】阴沟卽蒗荡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丹泌乱流,於武德绝河,南入荥阳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称。汳水东径陈留,又东径梁国睢阳县,又东径贯城。城在蒙县西北。汳水自蒙县南出,今无水。惟睢阳城南侧有小水,南流入雎城。亦作汴。【後汉明帝纪】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自荥阳至於千乘海口。【注】汴渠卽蒗荡渠也。【宋曾巩曰】昔禹於荥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出之淮泗,至浚仪西北,复分二渠。其後或曰鸿沟,或曰浪宕渠,或曰浚仪渠,或曰石门渠。石门渠东合济水,与河渠东注,至於敖山之北而兼汴水,又东至荥阳之北,而旃然之水东流入汴。荥阳之西有广武二城,汴水自二城闲小中东流而出,济水至此乃绝。桓温将通之而不果者,晋大和之中也。刘裕浚之,始有湍流奔注。以漕运者,义熙之间也。皇甫谊发河南丁夫百万开之,起荥阳入淮,千有余里。更名之曰通济渠者,隋大业之初也,後世因其利焉。【一綂志】汴水源出开封府荥阳县大周山,合京、索、须、郑四水,东南至中牟县,北入於黄河。 又【广韵】芳万切【集韵】孚万切,□音。义同。 【集韵】或作汴。

汴 【巳集上】【水字部】 汴 【集韵】同水。 又州名。【韵会】秦属三川郡,汉为陈留郡,东魏置梁州,後周攺为汴州,宋为京师。 又襄阳零水亦名汴水。【水经注】夷水东南流,与零水合。零水卽汴水也。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考证:〔【韵会】秦属三州郡。〕 谨照原文三州改三川。

汶 【巳集上】【水字部】 汶 〔古文〕渂【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文运切,音问。水名。【书禹贡】浮于汶,达于济。又济东北会于汶。【前汉地理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经】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寿张县,至安民亭入于济。【注】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牟县,古牟国,故俗谓是水为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门下谷东流,西南径汶阳县,又西南径桃乡县,自桃乡四分,当其派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左二水双流至无盐郈乡平陆故城,合为茂都淀。次一汶至寿张故城东,遂为泽渚。右一汶径寿张县西南,注长直沟,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训】汶出弗其。【高诱注】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按诱说乃东汶,非经所谓入济者也。 又【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说文】维作潍。【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伏琛晏谟□言,水出县东西峿山,山在小泰山东。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峿城,亭故县也。汶水径峿城北,又北过淳於县西。潍水过县东,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 又【水经注】崮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东经蒙阴县,注桑泉水,又东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县名。【广舆记】本汉平陆,今属兖州府。 又【集韵】武粉切,音吻。义同。 又【广韵】【集韵】□无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辽东有汶城。【盛辅之云】卽孤竹国也。音文。 又【广韵】武巾切【集韵】眉贫切【正韵】弥邻切,□音珉。与岷通。汶江也。【书禹贡】岷嶓旣艺。【又】岷山导江。【史记】皆作汶。【山海经】大江出汶山。【舆地广记】汶山在茂州汶山县西北,俗谓之铁豹岭。禹之导江,发迹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县名。【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於石纽。广柔隋攺曰汶川。【广舆记】今属成都府。 又【集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门。汶蒙,玷辱也。【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统志列为三,曰堑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汶上,书传谓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三汶,淸河为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考证:〔【水经】【注】汶径寿张县西南,注长直沟,西流入浦。〕 谨照原文入浦改入泲。〔【山海经】大江出汶水。〕 谨按此句出山海经注。谨於经下增注字,□照原文汶水改作汶山。

汷 【巳集上】【水字部】 汷 【唐韵】职戎切【集韵】之戎切,□音终。【说文】水也。一曰水名,在襄阳。 【集韵】亦作泈。

汸 【巳集上】【水字部】 汸 【唐韵】府良切【集韵】分房切,□音方。倂船也。【说文】本作方,或从水作汸。 又【集韵】敷方切,音芳。与淓同。水名也。【山海经】箕尾之山,汸水出焉,南流注于淯。【注】音芳。 又符方切,音房。义同。 又【正韵】普郞切,音滂。与滂同。【荀子富国篇】汸汸如河海。

汹 【巳集上】【水字部】 汹 【集韵】与汹同。【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拱切,音詾。【说文】涌也。一曰汹涌,水声。 又汹汹,鼓动声。【扬雄羽猎赋】汹汹旭旭。 又【集韵】笋勇切,音竦。义同。 又【广韵】【集韵】【正韵】许容切【韵会】虚容切,□音匈。义同。一曰水势。【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

决 【巳集上】【水字部】 决 【广韵】【集韵】【韵会】□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经】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注】俗名为檀山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历山委注而络其县,西北流径蓼县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决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决。 又决决,北方水名。【山海经】龙侯之山,决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决之则行,塞之则止。【左传襄三十一年】不如小决使道。 又断也,判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又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又以齿断物亦曰决。【礼曲礼】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锐喙决吻。【疏】鸟乃喙长,决物食之时,以其近喙本决,故云决吻。决如字。又乌穴反。 又开也。【仪礼乡射礼】袒决遂。【注】决犹闓也。以象骨为之,著右大擘指,以钩弦闓体也。闓音开。【诗小雅】决拾旣佽。 又绝也,与诀同。【前汉苏武传】李陵与苏武决去。【注】决,别也。 又决曹,官名。主罪法者。【後汉黄昌传】习文法,仕郡为决曹。 又【广韵】【集韵】【正韵】□呼决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飞也。与□通。【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抢楡枋。决或作□。 又【集韵】苦穴切,音阕。与缺同。或从血作□。亦作决。【史记秦始皇纪】譬犹骋六骥过决□也。 又涓惠切,音桂。疾貌。【庄子齐物论】麋鹿见之而决骤。【注】决,徐邈读古惠反。

□ 【卯集下】【无字部】 □ 【篇韵】音计。璧也。

汻 【巳集上】【水字部】 汻 【唐韵】呼古切,音火。与浒同。【说文】水厓也。 又【广韵】呼朗切【集韵】许朗切,□音酐。姓也。今泾州有之。又【广韵】虎晃切,音恍。义同。

汽 【巳集上】【水字部】 汽 【唐韵】许讫切,音迄。与汔同。近也,几也。【尔雅释诂】作汽。 又【集韵】居代切,音漑。义同。 又丘旣切,音气。水气也。 又亿姞切,音乙。水涸也。今谓去饭水为汽。

浨 【巳集上】【水字部】 浨 【广韵】【集韵】□卢感切,音壈。【字林】藏梨汁也。

汾 【巳集上】【水字部】 汾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分切,音濆。水名。【说文】水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周礼夏官职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经】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山海经】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传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马彪曰】襄城县有汾丘。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汾阴,临汾,俱属河东郡。汾阳属太原郡。【广舆记】临汾,汾西二县,今俱属平阳府。 又郡名。【广舆记】山西汾州府,本汉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阳。 又【集韵】步奔切,音盆。与湓同。湓水在浔阳。或省作汾。详湓字注。 又方文切,音分。与纷同。【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注】众盛貌。汾沄,音纷云。 又温汾,水转貌。【枚乘七发】所扬汩者,所温汾者。

沁 【巳集上】【水字部】 沁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鸩切,音鈊。水名。【说文】水出上党羊头山。【水经】沁水出上党沮县谒戾山,南过谷远县,东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注】卽洎水。【郡县释名】沁河源出沁源县,有二,一自县西北绵山东谷南流,一自县东北马圈沟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黄河。 又州名。【广韵】本汉谷远县,後魏置沁源县,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广舆记】沁源县属沁州,沁水县属泽州。 又【集韵】所锦切,音。又斯荏切,音襂。又所禁切,音渗。义□同。 又以物探水也。【韩愈诗】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注】北人以物探水为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

沂 【巳集上】【水字部】 沂 【唐韵】【集韵】【韵会】□鱼衣切,音溰。水名。【说文】水出东海费县。一曰沂水出泰山,盖靑州浸。【周礼夏官职方氏】靑州,其浸沂沭。【水经注】沂水於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闲以为圮,子房遇黄石公,卽此处。【地理通释】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郦道元谓出尼丘山,西北径鲁之雩门,谓之沂水。出泰山武阳之冠石山,亦谓之沂水。 又山名。四鎭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鎭五岳。【注】靑州之沂山。 又地名。【左传定五年】大败夫王于沂。【注】沂,楚地。 又州名。本秦琅邪地,宋置北徐州,周攺沂州,今属兖州府。又沂水,县名。本春秋郓邑,今属靑州府。俱见【广舆记】。 又姓。【一统志】有沭阳令沂州。 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器之釿锷。釿或作沂。【尔雅释乐】大篪谓之沂。又【杜笃论都赋】奋彗光,埽项军,遂济人难,荡涤於泗沂。【班固答宾戏】张良受书於邳沂。俱作鱼巾切。考证:〔【周礼夏官职方氏】靑州,其浸沂沐。〕 谨照原昼沐改沭。〔【尔雅释乐】大箎谓之沂。〕 谨照原文箎改篪。

沄 【巳集上】【水字部】 沄 【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转流也。【杜甫诗】沄沄逆素浪。 又【尔雅释言】沄,沆也。【注】水流漭沆。 又□沄,沸貌。【扬雄冀州箴】冀土麋沸,泫沄如汤。 又通纭。【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注】汾沄,与纷纭同。众盛貌。 又【广韵】戸昆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昆切,□音浑。义同。 又【集韵】戸衮切,混上声。水流貌。 又【韵补】叶于权切,音员。【柳宗元惩咎赋】凌洞庭之洋洋,溯湘流之沄沄。飘风击以扬波,舟摧抑而回邅。考证:〔【柳宗元惩咎赋】溯湘流之沄沄。〕 谨照原文沂改溯。

沅 【巳集上】【水字部】 沅 【唐韵】【集韵】□愚袁切,音元。水名。【说文】水出牂牁故且兰,东北入江。【山海经】沅水出象郡镡城西。【注】象郡,今日南也。【尚书日记】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蛮界。【水经】沅水出牂牁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城县为沅。【楚辞九歌】沅有芷兮澧有兰。 又州县名。【广舆记】属湖广辰州府,汉武陵地,唐沅州。又有沅陵县。又常德府有沅江县。又云南有鎭沅府。 又【集韵】【正韵】□五远切,音阮。义同。

昩 【辰集上】【日字部】 昩 【广韵】莫拨切,音末。日中不明也,星也。引《易》日中见昩。《音义》《字林》作昩,斗杓後星。又音妹。◎按《易丰卦》本作沬。《音义》云:《字林》作昧,亡太反,斗杓後星也。王肃云:音妹,无末音。《前汉五行志》引《易》亦止作昧,疑《广韵》之误。又《说文》□无昧字。服虔云:日中而昏也。《集韵》:日中不明也。《正字通》引作《说文》,尤误。

沆 【巳集上】【水字部】 沆 【唐韵】胡朗切【集韵】戸朗切【韵会】合朗切,□音骯。【说文】莽沆,大水也。一曰大泽貌。【博物志】停水东方曰都,一名沆。【张衡西京赋】沧池漭沆。 又沆茫,水草广大貌。【扬雄羽猎赋】鸿蒙沆茫。 又沆瀁,水深广貌。【木华海赋】浺融沆瀁。 又沆瀣,露气也。详瀣字注。 又【广韵】胡郞切【集韵】寒刚切【正韵】下郞切,□音航。水流貌。一曰渡也。 又【集韵】举朗切,音。义与莽沆同。 又【正韵】口浪切,音亢。【前汉郊祀歌】西颢沆砀。【注】白气也。沆或读若抗。

沇 【巳集上】【水字部】 沇 〔古文〕沿【唐韵】【集韵】【韵会】□以转切,音兖。水名。【说文】水出河东东垣王屋山。【书禹贡】道沇水东流为济。【山海经】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泽。【注】聮衍声相近,卽沇水也。【水经注】济水径原城南,东合北水,乱流东南注,分为二水。一水东南流,俗谓之衍水,卽沇水也。 又沇沇,流行貌。【前汉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与兖通。【甘氏星经】兖州作沇州。【前汉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韵】庾准切,音尹。义同。 又兪水切,唯上声。沇溶,水流谷中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沇溶淫鬻。 【集韵】或从兖作渷。

沈 【巳集上】【水字部】 沈 【唐韵】直深切【集韵】【韵会】【正韵】持林切,□音霃。【说文】陵上滈水也。一曰浊黕也。【风俗通山泽篇】沈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涯际也。沈泽之无水斥卤之类也。【前汉□法志】山川沈斥。【注】斥卽斥卤,沈卽川泽。【庄子达生篇】沈有履。【注】沈水,污泥也。 又齐人谓湖曰沈。【郭缘生述征记】有鸟当沈。 又没也。【诗小雅】载沈载浮。【战国策】智伯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习俗,学者沈於所闻。 又以毒沈水也。【周礼秋官】雍氏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注】谓毒鱼及水虫之属。 又五齐之一。【周礼天官酒正】五齐,三曰沈齐。【注】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又九天之一。【扬子太□经】九天,八为沈天。 又水名。【後汉光武纪】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於沈水。【注】沈水出广汉县。 又实沈,星次也。属晋分。【左传昭元年】参为晋星,实沈,参神也。 又绿沈,画工设色之名。【邺中记】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绿沈色。【王羲之笔记】有人以绿沈漆管见遗。【野客丛书】物色之深者皆为绿沈。 又【广韵】【集韵】【韵会】□直禁切,音鸩。亦没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礼春官】以狸沈祭山林川泽。【注】沈如字,刘注直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荏切,音审。古国名。【左传昭元年】沈姒蓐黄,实守其祀。【注】四国台骀之後。 又姓。【广韵】出吴兴。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孙以国为氏。 又沈丘,县名。【广舆记】属开封府,古沈子国,隋沈州,唐沈丘。 又【集韵】【正韵】□昌枕切,音瞫。与渖同。汁也。【礼檀弓】为楡沈故设拨。【注】以水浇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车滑也。 又【集韵】【韵会】徒南切【正韵】徒含切,□音覃。沈沈,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颗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注】应劭曰:沈,长含反。通作潭。亦作。

沉 【巳集上】【水字部】 沉 【字汇】同沈。

沋 【巳集上】【水字部】 沋 【唐韵】羽求切【集韵】于求切,□音尤。水名,在高密。 又【枚乘七发】鱼鳖失势,顚倒偃侧。沋沋湲湲,蒲伏涟延。【注】沋沋湲湲,鱼鳖顚倒貌。

旽 【辰集上】【日字部】 旽 【集韵】他昆切,音炖。与暾同。【玉篇】日欲出。 又朱闰切,音甽。旽旽,恳诚也。

沌 【巳集上】【水字部】 沌 【广韵】徒损切【集韵】杜本切【正韵】徒本切,□音囤。混沌,元气未判也。亦作浑沌。【扬子太□经】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又不开通之貌。【庄子应帝王】中央之帝为浑沌。【注】浑沌,无孔窍也。 又浑沌,四凶之一。卽讙兜也。本兽名。【神异经】昆仑有恶兽,名曰浑沌。 又【广韵】【集韵】□徒浑切,音屯。水势也。【枚乘七发】沌沌混混,状如奔马。【注】波相随貌。 又【博雅】混混沌沌,转也。【孙子兵势篇】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又【集韵】殊伦切,音淳。与纯同。粹也。 又都困切,音顿。与忳同。愚貌。【老子道德经】忳忳兮。或作沌。 又柱兖切,音篆。水名。在江夏。【水经注】涉水,又径沌水,口水,南通县之太白湖,湖水东南通江,又谓之沌口。又有沌阳县,处沌水之阳,故名。

沏 【巳集上】【水字部】 沏 【广韵】【集韵】□千结切,音切。水声。一曰水流疾貌。【木华海赋】郁沏迭而隆颓。【注】沏迭,疾流貌。 又摩也。【木华海赋】飞涝相磢,激势相沏。 又【玉篇】初乙切【集韵】测乙切,□音膝。义同。

泿 【巳集上】【水字部】 泿 【广韵】语巾切【集韵】鱼巾切,□音银。水名。【山海经】祷过之山,泿水出焉。【水经】泿水,出武陵镡城县,北界沅水谷。 又【玉篇】水厓也。【集韵】亦作垠。 又【广韵】吐根切,音吞。又【集韵】语靳切,音憗。义□同。

沐 【巳集上】【水字部】 沐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卜切,音木。【说文】濯发也。【诗卫风】岂无膏沐。【周礼天官】宫人共王之沐浴。【疏】沐用潘,浴用汤。 又【汉官仪】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润泽之意。【後汉明帝纪】冬无宿雪,春不燠沐。【注】沐,润泽也。言无暄润之气。 又治也。【礼檀弓】夫子助之沐椁。 又溟沐,细密之雨也。【扬子太□经】密雨溟沐。 又姓。汉有陈郡太守沐宠。

沑 【巳集上】【水字部】 沑 【唐韵】人九切【集韵】忍九切,□音蹂。【说文】水利也。一曰温也。 又【集韵】女九切,音纽。湿也。 又【广韵】【集韵】□女六切,音恧。缩沑,水文蹙聚。【木华海赋】葩华踧沑。

没 【巳集上】【水字部】 没 〔古文〕殁歾□【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勃切,音殁。【说文】沈也。 又尽也。【诗小雅】曷其没矣。【传】没,尽也。【疏】言不可尽服也。 又过也。【礼坊记】君子不以美没礼。【疏】没,过也。不可以财物丰多,华美其事,没过於礼。 又贪也。【晋语】不没为後。 又乾没。【史记酷吏传】张汤始为小吏乾没。【注】如淳曰:得利为乾,失利为没。正义曰:乾没,谓无润泽而取他人也。又曰:阳浮慕为乾,心内不合为没。 又水名。【山海经】太水东南流,注于没水。【水经注】作役水。 又【孙□鸡林类事】高丽方言,谓水曰没,井曰乌没,熟水曰泥根没,冷水曰时根没。 又【集韵】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么。不知而问曰拾没。 又【韵补】叶明秘切,音寐。【曹植七启】翔尔鸿翥,濈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递。 【说文】本作□。考证:〔【山海经】太山东南流,注於没水。〕 谨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沓 【巳集上】【水字部】 沓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达合切,音。【说文】语多沓沓,若水之流。 又水沸溢也。今河朔方言谓沸溢为沓。 又重也。【诗小雅】噂沓背憎。乂合也。【扬雄羽猎赋】出入日月,天与地沓。【注】言若天地相连合也。 又冒也,贪也。【唐书王琳传】酋领沓墨。 又弛缓意。【孟子】泄泄犹沓沓也。 又水名。辽东有沓水,沓县因以名。 又姓。【北史孝义传】沓龙超。 又【集韵】【韵会】【正韵】□托合切,音錔。义同。一曰行击鼓也。

沔 【巳集上】【水字部】 沔 【广韵】【集韵】【韵会】弥兖切【正韵】美辨切,□音缅。水名。【说文】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传】汉上曰沔。 又【广舆记】沔口,在汉阳府城西南。【地理通释】汉入江处谓之沔口。【汉阳图经】汉沔本一水也。 又州名。【广韵】春秋郧国之地,战国时属楚,秦属南郡,武德初置沔州。【广舆记】今为汉阳府。 又沔阳州,属安陆府,汉竟陵地,梁沔阳。又沔县,属汉中府,本汉沔阳县。又沔池县,属河南府。□见【广舆记】。 又水流满也。【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与湎通。【史记乐书】流沔沈佚。 又【集韵】美陨切,音闵。水名。【书禹贡注】沔池。一音亡忍切。 又母婢切,音弭。与濔同。水盛貌。详濔字注。

峚 【寅集中】【山字部】 峚 【正字通】莫必切,音密。山名。【山海经】峚山多丹木,黄华赤实,食之不饥。【陶潜山海经诗】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洱 【巳集上】【水字部】 洱 【广韵】而止切【集韵】忍止切,□音耳。水名。【水经注】洱水,出弘农郡卢氏县之熊耳山。 又【集韵】母婢切,音弭。义同。 又【广韵】【集韵】□仍吏切,音饵。水名。【杨愼云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东,古叶楡河也。一名渳海。又名西洱河。

□ 【辰集上】【日字部】 □ 【字汇】与昪同。

□ 【备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古得切。

湇 【巳集上】【水字部】 湇 【广韵】去急切【集韵】乞及切,□音泣。羹汁也。【博雅】羹谓之。或作湇。【礼少仪】凡有湇者不以齐。 又【集韵】迄业切,音怯。又迄洽切,音恰,义□同。

沕 【巳集上】【水字部】 沕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文拂切,音物。沕□,深微貌。【贾谊鵩鸟赋】沕□无穷。 又【广韵】美笔切,音密。潜藏也。一曰尘浊谓之沕。 又【集韵】莫佩切,音妹。义同。【贾谊吊屈原赋】沕深潜以自珍。【注】徐广曰:沕,亡笔反。邓展曰:沕音昧。

【丑集下】【女字部】 【玉篇】古文姣字。注详六画。

冲 【巳集上】【水字部】 冲 【唐韵】直弓切【集韵】【韵会】持中切,□音虫。【说文】涌摇也。 又【玉篇】虚也。【老子道德经】大盈若冲。 又【广韵】和也,深也。【萧悫诗】重明岂凝滞,无累在渊冲。 又飞也。【史记滑稽传】一飞冲天。 又幼小也。【书盘庚】肆予冲人。【传】冲,童也。 又垂饰貌。【诗小雅】革冲冲。 又声也。【诗豳风】凿冰冲冲。 又姓。明洪武中香山县丞冲敬。 又【集韵】杜孔切,音动。涌也。 又【韵补】叶仲良切,音长。【道藏歌】郁郁对启明,圆华焕三冲。飙粲丽九天,天绿绕丹房。

沗 【巳集上】【水字部】 沗 【字汇】卽□字。与忝别。增□之沗从水,忝辱之忝从心。备考:《海篇》音滂。沗字下从水作,与沗字异。《巳集上》沗,卽□字。

沙 【巳集上】【水字部】 沙 【唐韵】所加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加切,□音纱。【说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见。楚东有沙水。【水经注】逢泽陂东北流为新沟,又东北注梁为沙水。 又【山海经】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颍水之别名。【尔雅释水】颍为沙。【注】谓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易需卦】需于沙。【正义】沙,水旁之地。【诗大雅】凫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为名,卽三秦记鸣沙山也。【广舆记】沙州鸣沙山,峰势危峻,沙如乾糖。天气淸朗则沙鸣,闻数里外。 又流沙,西境极远之地。【书禹贡】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尔雅释丘】逦迤曰沙丘。【疏】谓丘形斜行,连接而长者。 又长沙,郡名,属楚。【广舆记】今湖广长沙府有长沙县。 又长沙,星名。在轸旁,主寿命。见【史记天官书】。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天子传】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 又沙汰,详汰字注。 又【谢察微算经】十尘为沙,十沙为纤。 又木名。【范成大桂海草木记】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少与杉异。 又豆名。【崔豹古今注】狸豆,一名狸沙,一名猎沙。虎豆,一名虎沙。马豆,一名马沙。 又吹沙,鱼名。【尔雅释鱼】鲨鮀。【郭璞注】今吹沙也。【陆玑注】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称。【韩彦直橘录】沙橘取其细而甘美,或曰种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称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类,特方言耳。 又沙门,谓勤行也。【佛说四十二章经】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又姓。宋勇将有沙世坚。 又借为纱縠字。【周礼天官】内司服素沙。【注】素沙,今之白縳也。以白縳为里,使之章显。今世有纱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韵】苏和切【正韵】桑何切,□音蓑。亭名,在元城。【春秋定七年】齐侯卫侯盟于沙。【注】今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 又与牺通。【诗鲁颂】牺尊将将。【郑注】素何反。【毛传】有沙饰也。 又酒名。【仪礼大射仪两壷献酒注】献读为沙。沙酒浊,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韵】山宜切,音酾。亦水傍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所稼切,音嗄。声嘶也。【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狸。【注】沙音所嫁反,或苏他反。【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苏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韵。今删去。考证:〔【周礼天官】内司服素沙。【注】素沙,今之白缚也。以白缚为里。〕 谨照原昼两缚字□改縳。

沚 【巳集上】【水字部】 沚 【唐韵】【集韵】【韵会】□诸市切,音止。【尔雅释水】小渚曰沚。【诗召南】于沼于沚。 又【释名】止息也,可以止息其上。 又【集韵】职吏切,音志。【正韵】诸氏切,音纸。义□同。 又【韵补】叶诸池切。【楚辞九怀】淹低徊兮京沚。与师彝为韵。 【玉篇】或作洔。

沛 【巳集上】【水字部】 沛 【唐韵】【集韵】□普盖切,音霈。水名。【说文】沛水出辽东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泽名。【左传昭二十年】齐侯田于沛。 又草生水曰沛。【公羊传注】草棘曰沛。【风俗通山泽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兽之所匿也。 又县名,属沛郡。【汉书注】秦泗水郡之属县。 又行貌。【楚辞九歌】沛吾乘兮桂舟。【左思吴都赋】直冲涛而上濑,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余貌。【公羊传文十四年】沛若有余。 又大貌。【前汉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张衡思□赋】冻雨沛其洒涂。又滂沛,雨盛貌。别作霈。 又旛幔也。【易丰卦】丰其沛。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三余赘笔】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闸蓄水,遇旱岁开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神异经】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为大船。【僧赞宁笋谱】又沛竹笋。 又沛艾,姿容俊伟貌。【司马相如大人赋】沛艾赳螑。 又滞沛,奔扬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奔扬滞沛。 又姓。 又【广韵】【集韵】【韵会】□博盖切,音贝。义同。 又疾也。【前汉郊祀歌】灵之来,神哉沛。【注】沛,补盖反。 又偃仆也。【诗大雅】顚沛之揭。【传】沛,拔也。【正义】遽离根本之言。 又【韵补】叶方吠切,音避。【扬雄甘泉赋】云飞扬兮雨滂沛,于胥德兮丽万世。 又叶蒲迫切,音白。【左思魏都赋】揆旣往之前迹,叩将来之後辙。成都迄以倾覆,建业则亦顚沛。考证:〔【扬雄甘泉赋】云飞扬兮雨滂沛,子胥德兮丽万世。 〕 谨照原文子胥改于胥。

沜 【巳集上】【水字部】 沜 【广韵】【集韵】【韵会】□普半切,音判。水流也。一曰水厓。 又【玉篇】古文泮字。义与诗隰则有泮之泮同。沜,犹漘也。注详五画。【唐书王维传】辋川有芙蓉沜。

沝 【巳集上】【水字部】 沝 【唐韵】【集韵】□之垒切,音捶。【说文】二水也。【类篇】闽人谓水曰沝。○按邝氏易坎为水,水作沝。郭忠恕佩觿集,音义一而体别,水为沝,火为□。是水与沝音义□同,与《说文》小异。至杨愼转注古音,沝音委,义如礼记或原或委之委。《说文》字原,沝,古流字。皆曲说,今不从。

涏 【巳集上】【水字部】 涏 【广韵】徒鼎切【集韵】待鼎切,□音挺。泾寒也。 又汫涏,小水。一曰波直貌。【尔雅释水】直波为径。【注】言径涏也。 又【集韵】【韵会】□堂练切,音电。涏涏,美好貌。一曰光泽貌。

沟 【巳集上】【水字部】 沟 【篇韵】古侯切,音勾。水声。【唐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说文】水渎,广四尺,深四尺。【释名】田闲之水曰沟。沟,构也。纵横相交构也。【周礼地官】遂人十夫有沟。 又【尔雅释水】水注谷曰沟。 又沟池,城堑也。【礼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又汗沟,马中脊也。【齐民要术】相马法,汗沟欲其深。 又【集韵】古项切,音讲。与港同。水分流也。详港字注。 又【韵补】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马惊破车,王孙坠沟,身死魂去,离其室庐。

【未集下】【肉字部】 【字汇】与□同。【五音集韵】甫委切,音彼。肉也。

没 【巳集上】【水字部】 没 〔古文〕殁歾□【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勃切,音殁。【说文】沈也。 又尽也。【诗小雅】曷其没矣。【传】没,尽也。【疏】言不可尽服也。 又过也。【礼坊记】君子不以美没礼。【疏】没,过也。不可以财物丰多,华美其事,没过於礼。 又贪也。【晋语】不没为後。 又乾没。【史记酷吏传】张汤始为小吏乾没。【注】如淳曰:得利为乾,失利为没。正义曰:乾没,谓无润泽而取他人也。又曰:阳浮慕为乾,心内不合为没。 又水名。【山海经】太水东南流,注于没水。【水经注】作役水。 又【孙□鸡林类事】高丽方言,谓水曰没,井曰乌没,熟水曰泥根没,冷水曰时根没。 又【集韵】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又母果切,音么。不知而问曰拾没。 又【韵补】叶明秘切,音寐。【曹植七启】翔尔鸿翥,濈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递。 【说文】本作□。考证:〔【山海经】太山东南流,注於没水。〕 谨照原文太山改太水。

沤 【巳集上】【水字部】 沤 【唐韵】乌□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候切,□讴去声。【说文】久渍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传】沤,柔也。【正义】考工记注,沤,渐也。楚人曰沤。此云沤柔者,谓渐渍之,使柔韧也。 又沤郁,香气盛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芬芳沤郁。 又或作渥。【周礼冬官考工记】渥淳其帛。【注】渥与沤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侯切,音讴。浮沤也。【楞严经】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 又通鸥。【列子黄帝篇】海上有好沤鸟者。

沥 【巳集上】【水字部】 沥 【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正韵】狼狄切,□音历。【说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 又飮酒将尽余滴曰沥。【史记滑稽传】时赐余沥。 又沥液,微流也。【张衡思□赋】漱飞泉之沥液。 又淅沥,雨雪声。【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 【集韵】或作□。

沦 【巳集上】【水字部】 沦 【唐韵】力迍切【集韵】【韵会】【正韵】龙春切,□音伦。【说文】水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诗魏风】河水淸且沦猗。【传】小风拂水成文,转如轮也。【韩诗外传】顺流而风曰沦。沦,文貌。 又【尔雅释言】沦,率也。【诗小雅】沦胥以铺。【笺】言牵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沦,没也。【书微子】今殷其沦丧。 又【集韵】缕尹切,音稐。卢困切,音论。义□同。 又鳞沦,水相次貌。【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 又垽沦,水回旋貌。【郭璞江赋】垽沦溛瀤。 又濆沦,水势相纠貌。【木华海赋】□濆沦而滀漯。 又混沦,未分离之貌。【列子天瑞篇】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 又水名。【山海经】宣山,沦水出焉。 又【集韵】姑顽切,音鳏。姓也。古有泠沦氏。 又鲁本切,上声。混沦,水流转貌。 又【韵补】叶闾员切,音连。【道藏歌】今日度元吉,忆曾状曲泉。万神同斯和,亿劫岂知沦。

沧 【巳集上】【水字部】 沧 〔古文〕□□【唐韵】七刚切【集韵】【韵会】千刚切,□音仓。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又河名。【水经注】湿水左会淸夷水,亦谓之沧河。 又湖名。【广舆记】在韶州府乐昌县。 又州名。【广韵】後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 又【说文】寒也。【逸周书】天地之道有沧热。 亦作仓。【扬雄甘泉赋】东烛仓海。 又【集韵】楚亮切,音创。与凔同。

沫 【巳集上】【水字部】 沫 【唐韵】【集韵】【正韵】莫葛切【韵会】莫曷切,□音末。水名。【说文】水出蜀西徼外,东南入江。 又浮沫也。【庄子大宗师】相煦以湿,相濡以沫。 又涎沫也。【庄子至乐篇】乾余骨之沫为斯弥。【注】沫,口中汁也。 又喷沫,跳波也。【马融长笛赋】□瀑喷沫。 又汤华也。【陆羽茶经】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 又红沫。【酉阳杂俎】红沫,炼丹砂为黄金,碎以染笔,书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红沫。 又已也。【屈原离骚】身服义而未沫。 又汗流貌。【前汉郊祀歌】沾赤汗,沫流赭。【注】应劭曰:流沫如赭也。李奇曰:沫如靧面之靧。师古曰:沫沬两通。沬者,言被面如頮也,字从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内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从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 又【韵补】叶谟杯切,音枚。【屈原离骚】芳菲菲而难□兮,芬至今犹未沫。 又叶莫结切,音蔑。【郭璞江赋】濯翮疏风,鼓翅□□。挥弄洒珠,拊拂瀑□。

沬 【巳集上】【水字部】 沬 〔古文〕湏【广韵】【集韵】莫贝切【韵会】【正韵】莫佩切,□音妹。卫邑名。【诗墉风】沬之乡矣。亦作妹。【书酒诰】明大命于妹邦。 又【易丰卦】日中见沬。【注】王氏曰:微昧之明也。薛氏曰:斗之辅星。 又【广韵】【集韵】□无沸切,音未。水名。 又【唐韵】荒内切【集韵】呼内切【正韵】呼对切,□音诲。【说文】洒面也。通頮。 又作靧。【礼内则】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

沭 【巳集上】【水字部】 沭 【唐韵】食聿切【集韵】【韵会】【正韵】食律切,□音术。水名。【说文】沭水出靑州浸。【周礼夏官职方氏】靑州,其浸沂沭。【疏】沭出东莞。【前汉地理志】琅邪郡东莞县术水,南至下邳入泗。【注】卽沭水也。 又县名。【广韵】沭阳在海州。【广舆记】今属淮安府。 又【集韵】允律切,音聿。义同。 或作□。

沮 【巳集上】【水字部】 沮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旣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兪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卽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又【广韵】慈吕切【集韵】【韵会】在吕切【正韵】再吕切,□音咀。止也,过也,坏也。【诗小雅】谋犹回遹,何日斯沮。又【礼儒行】沮之以兵。【注】沮,谓恐怖之也。 又败也。【晋语】众孰沮之。 又沮泄,谓泄漏也。【礼月令】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 又丘名。【尔雅释丘】水出其後曰沮丘。【注】沮,辞与切。 又【广韵】疾与切【集韵】象吕切,□音叙。义同。 又【集韵】壮所切,音阻。【汉志】沮阳,县名。在上谷郡。 又【广韵】【集韵】【正韵】□将预切,音怚。沮洳,渐湿也。【诗魏风】彼汾沮洳。【注】沮洳,水浸处,下湿之地。【礼王制】山川沮泽。【注】沮谓莱沛也。 又【集韵】将先切,音笺。涓沮,小流。

沰 【巳集上】【水字部】 沰 【广韵】他各切【集韵】闼各切,□音托。【玉篇】落也,磓也。 又【广韵】赭也。【诗秦风颜如渥丹】《释文》丹如字,韩诗作沰。音挞各反。赭也。 又【集韵】当各切,音矺。滴也。【崔实农家谚】上火不落,下火滴沰。考证:〔【诗秦风颜如渥丹笺】丹如字,韩诗作沰。音挞各反。赭也。〕 谨按丹如字云云本释文非郑笺。谨改笺字为释文。

沱 【巳集上】【水字部】 沱 【唐韵】徒何切【集韵】【韵会】唐何切【正韵】汤何切,□音驼。【说文】江别流也。出山。【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注】引尔雅释水,水自江出为沱,汉为潜。【诗地理考】蔡氏曰:南郡枝江县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华容县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谓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县江沱在东,西入大江。汶江县江沱在西南,东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易离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诗小雅】俾滂沱矣。 又【广韵】徒可切【集韵】【韵会】【正韵】待可切,□音柁。与□同。瀢□,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而往来。 又与沲同。潭沲,随波貌。【郭璞江赋】随风猗萎,与波潭沲。【杜甫诗】春光潭沲秦东亭。今作淡沱。 又【集韵】陈知切,音驰。与池同。考证:〔【说文】水别流也。〕 谨照原文水改江。

沲 【巳集上】【水字部】 沲 【集韵】同沱。

河 【巳集上】【水字部】 河 【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旣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 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後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 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闲曰冀州。 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 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银河,天河也。 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 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 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 又姓,明河淸,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闲曰冀州。〕 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疾二切,音字。牝羊也。

【酉集中】【豕字部】 【集韵】呼回切,音灰。豕也。一曰豕发土也。与同。或作鼿。

筫 【未集上】【竹字部】 筫 【玉篇】陟利切【海篇】音智。【篇海】竹器。【字汇】朴也。 又之日切。义同。 又音只。致谨也。又正也。

沴 【巳集上】【水字部】 沴 【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丽。【说文】水不利也。【前汉五行志】惟金沴木。又气相伤谓之沴,沴犹临莅不和意也。【注】服虔曰:沴,害也。如淳曰:沴音拂戾之戾。 又妖气也。【前汉孔光传】六沴之作。【注】沴,恶气也。 又水渚也。【扬雄河东赋】秦神下讋,跖魂负沴。【注】沴,河岸之坻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徒典切,音殄。陵乱也。【庄子大宗师】阴阳之气有沴。 又【集韵】乃结切,音涅。义同。

沵 【巳集上】【水字部】 沵 【字汇】同沴。 又水名,在襄阳。【水经注】零水东径新城县之沵乡县,谓之沵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沵溪。东流合於夷水,谓之沵口。

沶 【巳集上】【水字部】 沶 【唐韵】与之切【集韵】盈之切,□音饴。水名。 又【集韵】陈尼切,音墀。同坻。【前汉诸侯王表】沶陵康侯魏驷。 又神至切,音示。沶乡,县名。见【左传桓十三年注】。 又直利切,音致。义同。

沷 【巳集上】【水字部】 沷 【玉篇】府伐切,音发。寒也。一曰渫也,通流也。【木华海赋】铲临崖之阜陆,决陂潢而相沷。【注】沷,灌也。一曰凡壅水处决之,使相沷荡也。 又敷勿切,音弗。义同。

沸 【巳集上】【水字部】 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味切,音芾。涫也。【诗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王子年拾遗记】蓬莱山有沸水,飮者千岁。 又井名,潭名。【水经注】曲阿季子庙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谢惠连雪赋】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又【集韵】【正韵】敷勿切【韵会】分勿切,□音拂。洒也。 又觱沸,泉出貌。【诗小雅】觱沸槛泉。 又【正韵】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骇波鸿沸。 又怒貌。【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 又与溃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萧赋】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注】沸或为溃,扶味切。 【集韵】或作□。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骏波鸿沸。〕 谨照原文骏改骇。

油 【巳集上】【水字部】 油 【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正韵】于求切,□音由。水名。【说文】水出武陵孱陵,东南入江。【水经注】孱陵县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县有油水。【水经注】油水,出平春县西南油溪。 又膏也。【博物志】积油满万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水经注】高孥洧水肥可然。【梦溪笔谈】鄜延出石油。【广舆记】石油出肃州南山。 又猛火油。【昨梦录】猛火油,出高丽东数千里。日初出之时,因盛夏日力烘,石极热则出液,他物遇之,卽为火,惟眞琉璃器可贮之。 又缇油,车饰。【後汉刘□传】乘鲜车大马,赤屛泥。【注】赤屛泥,谓以缇油屛泥於轼前。 又橘名。【韩彦直橘录】油橘,皮似以油饰之,中坚而外黑。 又油油,和谨貌。【礼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悦貌。【束皙补亡诗】厥草油油。 又云盛貌。【孟子】天油然作云。 又【广韵】【集韵】□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考证:〔【礼玉藻】三爵而油油以进。〕 谨照原文进改退。

箣 【未集上】【竹字部】 箣 【字学指南】同策。【史记龟策传】诸灵数箣,莫如汝信。【索隐】或是策之别名。 又竹名。【笋谱】箣竹笋丛生。

淁 【巳集上】【水字部】 淁 【唐韵】【集韵】□七接切,音妾。【说文】水也。 又【集韵】卽涉切,音接。水名。 又卽入切,音。与潗同。水瀵也。一曰水微转细通貌。

淂 【巳集上】【水字部】 淂 【广韵】都则切【集韵】的则切,□音德。【玉篇】水也。一曰水貌。 又【广韵】丁力切,音滴。义同。

淃 【巳集上】【水字部】 淃 【广韵】【集韵】□逵眷切,音倦。水名。一曰水回旋貌。

溸 【巳集上】【水字部】 溸 【正字通】俗字。

□ 【未集中】【缶字部】 □ 【篇韵】音贮。义阙。【字汇补】盛米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杜回切。竹笔也。

淄 【巳集上】【水字部】 淄 【广韵】侧持切【集韵】【韵会】【正韵】庄持切,□音灾。水名。【水经】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又州名。【广韵】春秋时属齐,汉为济南郡,宋文帝改淸和郡,隋置淄州。因水以名焉。 又县名。【广舆记】淄川,属济宁府。临淄,属靑州。 又通作灾。【周礼夏官职方氏】幽州,其浸灾时。 又黑色曰淄。【後汉皇后纪】恩隆好合,遂忘淄蠹。【集韵】俗作□,非。考证:〔通作灾。【周礼夏官职方氏】幽州,其浸灾。〕 谨照原文灾下增时字。

淅 【巳集上】【水字部】 淅 【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音锡。【说文】汰米也。【孟子】接淅而行。 又淅沥,雨声。【夏侯孝若寒雪赋】集洪霰之淅沥。 又淅川,县名。【广舆记】属河南南阳府,汉淅县,後魏淅川。 【集韵】或作□。

淆 【巳集上】【水字部】 淆 【广韵】胡茅切【集韵】【韵会】【正韵】何交切,□音爻。混淆,浊水。【後汉黄宪传】淆之不浊。 又水名。【土地名】河南阳城县东北山,淆水所出。 又乱也,杂也。

【寅集下】【广字部】 【广韵】【集韵】□得案切,音旦。【玉篇】小舍也。 又【集韵】一曰小柸。

淇 【巳集上】【水字部】 淇 【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切,□音其。水名。【说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水经】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诗邶风】亦流于淇。又襄阳亦有淇水。【水经注】濔水,东合夷水,与夷水乱流东出,谓之淇水。 又县名。【广舆记】属彰德府,古朝歌地,周沬邑,元淇州。

淈 【巳集上】【水字部】 淈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忽切,音骨。【说文】浊也。一曰滒泥。【楚辞渔父】淈其泥而扬其波。 又乱也。【张衡应闲】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 又尽也。【荀子宥坐篇】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又与汨同。【尔雅释诂】淈,治也。【注】淈,书序作汨。 又【广雅】淈淈,决流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潏潏淈淈。 又【苍颉篇】淈,水通貌。【郭璞江赋】潜演之所汨淈。 又【集韵】【韵会】【正韵】□胡骨切,音搰。又【广韵】下没切【集韵】下扢切,□音扢。义□同。 又【集韵】呼骨切,音忽。与淴同。水貌。

淉 【巳集上】【水字部】 淉 【广韵】【集韵】□古火切,音果。【说文】水也。 又【集韵】古玩切,音贯。与祼同。灌祭也。

淊 【巳集上】【水字部】 淊 【唐韵】胡感切【集韵】戸感切,□音颔。【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又【广韵】【集韵】□以冉切,音琰。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 又【广韵】【集韵】□于陷切,音韽。淊淊,水淖。一曰没也。 又【集韵】胡南切,音含。与浛同。沈也。 又於咸切,音揞。义同。

淋 【巳集上】【水字部】 淋 【唐韵】力寻切【集韵】【韵会】犁针切【正韵】犁沈切,□音林。【说文】以水沃也。一曰淋淋,山下水貌。 又淋漓,渥貌。亦作淋离。【扬雄羽猎赋】淋离廓落。 又池名。卽太液池。【王子年拾遗记】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广千步。 又与霖通。 又【集韵】力鸩切,临去声。亦水沃也。 【集韵】或作□。

淌 【巳集上】【水字部】 淌 【集韵】尺亮切,音唱。【玉篇】大波也。 又水貌。【淮南子本经训】淌游瀷淢。【注】皆文画拟象水势之貌。

淍 【巳集上】【水字部】 淍 【集韵】之由切,音周。【玉篇】匝也。或作周。【类篇】水名。一曰水匝。

【丑集中】【土字部】 【集韵】谟中切,音。泽也。

淎 【巳集上】【水字部】 淎 【玉篇】抚孔切【集韵】抚勇切,□音捧。水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古文箕字。注见八画。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蒲角切【集韵】弼角切,□音雹。□箕,軬带也。【扬子方言】车枸篓,宋魏陈楚之闲,其上约谓之□。【郭注】卽軬带也。 又【广韵】【集韵】□测角切,音娖。又【集韵】侧角切,音捉。义□同。

淏 【巳集上】【水字部】 淏 【集韵】下老切,音皓。淸貌。

淐 【巳集上】【水字部】 淐 【玉篇】尺羊切【集韵】蚩良切,□音昌。水名。

渷 【巳集上】【水字部】 渷 【广韵】【集韵】以转切【正韵】以浅切,□音兖。水名。与沇同。济水别名。

淑 【巳集上】【水字部】 淑 【唐韵】殊六切,音孰。【说文】淸湛也。 又【尔雅释诂】淑,善也。【诗曹风】淑人君子。 又【集韵】昌六切,音俶。淑沑,水貌。 又与俶通。【仪礼聘礼】俶献无常数。【注】古文俶作淑。

凄 【巳集上】【水字部】 凄 【唐韵】七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千西切,□音妻。【说文】云雨起貌。【诗小雅】有渰凄凄。 又寒凉也。【诗邶风】凄其以风。 又水名。【山海经】翠山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凄水出焉。 又【集韵】千咨切,音郪。亦云雨起也。 又此礼切,音泚。义同。 又仓甸切,音蒨。凄浰,疾貌。或从倩作□。通作倩。【司马相如子虚赋】倏眒凄浰。徐广读。汉书文选作倩浰。

淓 【巳集上】【水字部】 淓 【广韵】【集韵】□敷方切,音芳。水名。【山海经】箕尾之山,淓水出焉。或从方作汸。

淔 【巳集上】【水字部】 淔 【唐韵】耻力切【集韵】蓄力切,□音敕。【说文】水也。一曰出颍川。 又草名。【尔雅释草】淔灌。【郭璞注】未详。 又【集韵】丞职切,音殖。义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祖卧切,音佐。山摧也。 又徂禾切,音矬。山名。

淖 【巳集上】【水字部】 淖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奴敎切,音闹。【说文】泥也。【左传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前汉郊祀志】坚冰淖溺。 又水名。【山海经】西北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名曰三淖。 又姓。【路史】楚淖国先为淖氏。 又【集韵】直敎切,音棹。和也。【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注】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约切,音绰。与繛绰□同。【说文】□也。【庄子逍遥游】淖约如处子。【注】淖约,柔弱貌。

淘 【巳集上】【水字部】 淘 【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博雅】淘淘,水流也。 又【韵会】澄汰也,与洮同。 又淅米也。【齐民要术】冷水净淘。 又淘河,鸟名。【杜甫诗】江中淘河吓飞燕。

淙 【巳集上】【水字部】 淙 【唐韵】藏宗切【集韵】【韵会】徂宗切,□音賨。【说文】水声也。一曰水流貌。【郭璞江赋】淙大壑与沃焦。 又【卢鸿终南十志】有云锦淙。 又【广韵】士江切【集韵】徂江切,□音鬃。又【集韵】仕巷切,淙去声。义□同。 又【广韵】【正韵】色降切【集韵】【韵会】朔降切,□音□。水出貌。

泪 【巳集上】【水字部】 泪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遂切,音类。目液也。【本草】泪者,肝之液。【谭子化书珠玉篇】悲则雨泪。 又【集韵】劣戌切,音律。义同。 又【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丽。疾流貌。【张衡南都赋】漻泪淢汨。【注】引淮南子,水泪破舟。○按《淮南子主术训》本作戾。泪与戾古通。 又【集韵】力结切,音捩。义同。 又凄泪,寒凉貌。【前汉武帝赋】秋气憯以凄泪。亦作戾。

□ 【子集上】【乙字部】 □ 【韵会补】古文始字。注详女部五画。

【丑集上】【口字部】 【篇海】音幽。鹿鸣也。 又咿,吟声。

浙 【巳集上】【水字部】 浙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征例切,音制。江名。【山海经】禹治水,以至浙河。 又【正韵】之列切,音折。与浙同。

淜 【巳集上】【水字部】 淜 【集韵】披冰切,音砰。淜滂,水声。一曰风击物声。【宋玉风赋】飘忽淜滂。 又【玉篇】古文冯字。注详冫部十画。

淝 【巳集上】【水字部】 淝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符非切,音肥。水名。出九江山,入淮。本作肥。【水经】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北入芍陂。 又【尔雅释水】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诗邶风】我思肥泉。 又合肥,县名。【广舆记】合肥县,今属庐州府。

淞 【巳集上】【水字部】 淞 【广韵】息恭切【集韵】【韵会】思恭切,□音蜙。江名。今作松。

淟 【巳集上】【水字部】 淟 【广韵】【韵会】【正韵】□他典切,音腆。【博雅】淟涊,垢浊也。【楚辞远游】切淟涊之流俗。 又汨没也。【唐书赞】淟汨於隋。 又【集韵】多殄切,音典。义同。

淠 【巳集上】【水字部】 淠 【唐韵】【集韵】【韵会】□匹备切,音濞。水名。【说文】水出汝南弋阳垂山,东入淮。亦作渒。【水经】淮水又南北渒水注之。 又【玉篇】水声也。 又【集韵】匹计切,音媲。义同。 又【博雅】淠淠,茂也,众也。【诗小雅】萑苇淠淠。 又舟行貌。【诗大雅】淠彼泾舟。 又普盖切,音霈。动也。【诗小雅】其旗淠淠。【注】匹弊反,又孚盖反。

灮 【巳集中】【火字部】 灮 【说文】光本字。明也。从火,在人上,灮明意也。【波罗密多经】譬如影灮,虽可显说,无实法,可令执取而有所显照。又【无上内秘藏经】譬夜室辉灮,随孔而照,灮虽万殊,本之者一。

湐 【巳集上】【水字部】 湐 【广韵】【集韵】□博陌切,音百。浅水貌。与洦同。

淡 【巳集上】【水字部】 淡 【广韵】【正韵】徒览切【集韵】【韵会】杜览切,□音啖。【说文】薄味也。【急就篇注】平薄谓之淡。【史记叔孙通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注】啖,亦作淡。【如淳曰】食无菜茹为淡。 又甘之反也。【礼表记】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又【广韵】徒敢切,音啖。淊淡,水满貌。【前汉扬雄传】秬鬯泔淡。 又【广韵】【集韵】【正韵】□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荡貌。【枚乘七发】湍流溯波,又澹淡之。 又随风貌。【司马相如上林赋】随风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满貌。【宋玉高唐赋】溃淡淡而□入。 又【广韵】【集韵】□徒甘切,音谈。水貌也。或作澹。 又与痰通。【王羲之初月帖】淡闷千呕。【黄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滥切,音餤。水味也。【中庸】淡而不厌。 又【集韵】以赡切,音艳。水貌。【列子汤问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张湛读。考证:〔【列子殷汤篇】淡淡焉若有物存。〕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淢 【巳集上】【水字部】 淢 【唐韵】于逼切【集韵】【正韵】越逼切,□音域。【说文】疾流也。【张衡南都赋】漻泪淢汨。 又溭淢,水波鳞次貌。【郭璞江赋】溭淢濜溳。 又【集韵】越笔切,音。与□汨同。水也。又【广韵】况逼切【集韵】忽域切【正韵】呼狊切。□与洫同。【诗大雅】筑城伊淢。【传】淢,城沟也。 又与惐同。恻淢,悲伤貌。【潘岳笙赋】湫怆恻淢。

泱 【巳集上】【水字部】 泱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良切,音央。【说文】滃也。云气起貌。 又泱泱,水深广也。【诗小雅】维水泱泱。 又宏大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泱泱乎大风。 又【集韵】於郞切,音鸯。义同。 又【广韵】乌朗切【集韵】【韵会】倚朗切【正韵】於党切,□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又淴泱,水漂疾貌。【郭璞江赋】潏湟淴泱。 又【集韵】於惊切,音英。泱泱,云貌。【潘岳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注】泱与英古字通。别作霙。 又於浪切,盎去声。水貌。

泲 【巳集上】【水字部】 泲 【玉篇】古文济字。【说文】泲,沇也。东流於海。○按沇水,卽济水。发源为沇,东流为济。 又地名。【诗邶风】出宿于泲。 又莤泲,酾酒也。【周礼天官酒正注】泲,谓醴之淸者。

泳 【巳集上】【水字部】 泳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为命切,音咏。【说文】潜行水中也。【尔雅释言】泳,游也。【诗邶风】泳之游之。 又【韵补】叶虚诳切,音旺。【诗周南】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方去声。

湠 【巳集上】【水字部】 湠 【广韵】他旦切【集韵】他案切,□音炭。【玉篇】大水也。【字林】湠漫,水广貌。【木华海赋】渺弥湠漫。

涁 【巳集上】【水字部】 涁 【篇海】所禁切,音渗。漏也。亦与渗同。

泵 【备考】【巳集】【水字部】 泵 【五音篇海】音流。

泶 【巳集上】【水字部】 泶 【唐韵】胡角切【集韵】【韵会】【正韵】辖觉切,□音学。涸泉也。【尔雅释山】夏有水,冬无水,曰泶。 又【博雅】水自渭出为泶。 又【集韵】或作。详字注。 又【广韵】【集韵】□仕角切,音浞。又【集韵】呼酷切,音熇。义□同。 又【广韵】【集韵】□下巧切,音搅。水声。【郭璞江赋】漰湱泶灂。

泷 【巳集上】【水字部】 泷 【广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说文】雨泷泷貌。 又泷涷,沾渍也。【扬子方言】泷涿,谓之沾□。 又水名,在梁邹县。【水经注】泷水,卽古袁水也。 又【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义同。 又【广韵】所江切【集韵】【韵会】疏江切,□音双。水名。【水经注】桂阳蓝豪山,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岩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 又州名。【广舆记】广东罗定州,梁曰泷州,隋曰泷水,今州有泷水县。 又【广韵】吕江切【集韵】【韵会】闾江切,□音。奔湍也。南人名湍曰泷。 又【集韵】卢贡切,音弄。泷涷,湿也。义同。

泸 【巳集上】【水字部】 泸 【广韵】洛乎切【集韵】【韵会】【正韵】龙都切,□音卢。水名,出牂牁。一名苦水。【水经注】禁水,北注泸津水。【益州记】泸水,源出曲罗,又下合诸水,而总其目,故有泸江之名。 又州名。【广舆记】本巴国地,梁曰泸州。

泺 【巳集上】【水字部】 泺 【唐韵】【集韵】□卢谷切,音禄。【说文】齐鲁闲水也。【玉篇】水在济南。【水经注】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 又【集韵】【韵会】□卢督切,音磟。又【广韵】【集韵】□普木切,音朴。又【广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各切,□音洛。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匹各切,音粕。【玉篇】陂泺也。一曰大池,山东名泺,幽州名淀,俗作泊。 又【广韵】郞击切【集韵】郞狄切,□音历。药草名。【尔雅释草】泺,贯众。 又【集韵】弋灼切,音药。又式灼切,音烁。义□同。或从艹作□。 【集韵】或作□。亦省作。

泽 【巳集上】【水字部】 泽 〔古文〕【唐韵】丈伯切【集韵】【韵会】【正韵】直格切,□音宅。【周语】泽,水之钟也。【风俗通山泽篇】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润也。【礼少仪】泽剑首。 又雨泽。【易夬卦】泽上于天。 又德泽。【书毕命】泽润生民。 又洗濯曰泽。【礼曲礼】共饭不泽手。【疏】以手宜洁净,不得临食始捼莎也。 又亵衣曰泽。【诗秦风】与子同泽。【笺】袴也。 又香泽。【梁□文帝乐府】八月香油好煎泽。又泽宫。【礼射仪】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 又州名。【韵会】秦上党郡,隋为泽州。 又【集韵】【正韵】□施只切,音适。与释同。【诗周颂】其耕泽泽。【疏】释释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又【集韵】夷益切,音绎。与醳同。【礼郊特牲】旧泽之酒。【注】泽,读为醳。

泾 【巳集上】【水字部】 泾 【唐韵】古灵切【集韵】【韵会】坚灵切,□音经。水名。【说文】水出安定泾阳开头山。【书禹贡】泾属渭汭。【周礼夏官职方氏】雍州,其川泾汭。 又丹阳有泾水。【前汉地理志注】泾水,出芜湖。 又交趾有泾水。【水经注】泾水,出龙编县高山。 又通也。【庄子秋水篇】泾流之大。【注】泾,通也。谓通流也。 又州名。【韵会】汉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泾州。 又县名。泾阳县,属西安府,本秦县。泾县,属宁国府。本唐猷州。□见【广舆记】。 又【集韵】弃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径。泾涏,直流也。

洀 【巳集上】【水字部】 洀 【集韵】之由切,音周。水文也。 又【字汇】蒲官切。与盘同。【管子小问篇】桓公问:今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不敢行,何也。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驳食虎豹,故虎疑焉。【注】洀,古盘字。

洁 【巳集上】【水字部】 洁 【广韵】居质切【集韵】激质切,□音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唐韵】古屑切【集韵】【韵会】【正韵】吉屑切,□音结。淸也。【广韵】经典用絜。【仪礼宗人】举鼎鼏告絜。 又【新书道术篇】厚志隐行谓之洁。 【集韵】或作洯。亦省作□。

【子集中】【人字部】 【扬子方言】出水为。【注】音升。

洂 【巳集上】【水字部】 洂 【集韵】液,或作洂。详液字注。 又姓。【急就章】洂容调,姓苑本作液。

洃 【巳集上】【水字部】 洃 【字汇】呼恢切,音灰。溲粉也。

洄 【巳集上】【水字部】 洄 【唐韵】戸恢切【集韵】【韵会】胡隈切【正韵】胡瑰切,□音回。【说文】洄也。【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溯洄。【诗秦风】溯洄从之。 又水流貌。【後汉王景传】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 又湖名,在襄阳。【水经注】蔡州大岸西,有洄湖。 又通。【尔雅释训】洄洄,惛也。【注】洄本作,音韦。 又【集韵】胡对切,音溃。洄湜,水淸也。考证:〔【尔雅释训】洄洄,惛也。【注】洄本作。〕 谨照原文本作改或作。

洅 【巳集上】【水字部】 洅 【唐韵】【集韵】□作代切,音再。【说文】雷震洅洅也。 又【广韵】子罪切,摧去声。义同。

洆 【巳集上】【水字部】 洆 【集韵】辰陵切,音承。【博雅】潜洆,没也。

洇 【巳集上】【水字部】 洇 【唐韵】於眞切【集韵】伊眞切,□音因。与湮同。一曰水名。 又【集韵】一结切,音噎。水流貌。或作潱。

洈 【巳集上】【水字部】 洈 【广韵】鱼为切【集韵】虞为切,□音危。水名,在南郡。【山海经】宜诸之山,洈水出焉。 又【唐韵】过委切【集韵】古委切,□音诡。义同。

涟 【巳集上】【水字部】 涟 【唐韵】力延切【集韵】【韵会】陵延切【正韵】灵年切,□音连。风行水上成文曰涟。【诗魏风】河水淸且涟猗。 又垂涕貌。【诗卫风】泣涕涟涟。 又水名。【水经注】涟水,出邵陵县界。 又桂阳有涟水。【水经注】涟水源出桂阳县西北之石塘村。 又【郡县志】沭水俗名涟水。 又【韵会】郎干切,音阑。与澜同。大波也。考证:〔【郡县志】沐水俗名涟水。〕 谨照原文沐改沭。

洊 【巳集上】【水字部】 洊 【广韵】【正韵】在甸切【集韵】才甸切,□音荐。【说文】本作瀳。详瀳字注。 又通荐。【诗大雅】饥馑荐臻。 又【集韵】徂昆切,音存。与□同。□鄢,县名,在犍为。或从水作洊。 又徂闷切,音鐏。与臶同。再至也。或从水。 又粗本切,音鳟。义同。

【丑集中】【土字部】 【玉篇】於归切,音威。决塘也。

□ 【备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音匆。

洋 【巳集上】【水字部】 洋 【唐韵】似羊切【集韵】徐羊切,□音详。水名。【说文】水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定。 又【玉篇】水出昆仑山北。【山海经】昆仑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县西北。【山海经】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又蜀水名。【水经】汉水东会洋水。 又州名。【广韵】本汉成固县,秦为汉中郡,魏置洋州。 又【广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尔雅释诂】洋,多也。【诗鲁颂】万舞洋洋。 又广也。【诗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国。 又澜也。【庄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叹。 又海名。【徐兢使高丽录】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黄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浑浊且浅。 又洋洋,水盛貌。【诗卫风】河水洋洋。 又与徉同。【史记吴王濞传】方徉天下。【注】方徉犹翱翔也。 又与养同。【尔雅释训】洋洋,思也。【疏】诗邶风中心养养。洋养音义同。考证:〔【山海经】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谨照原文蒙改蒙。洋下增水字。

洌 【巳集上】【水字部】 洌 【唐韵】【正韵】良薛切【集韵】【韵会】力薛切,□音列。【说文】水淸也。【易井卦】井洌寒泉食。 又酒淸亦曰洌。【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又【字林】洌,寒风也。【宋玉高唐赋】洌风过而增悲哀。 又水名,在朝鲜。【扬子方言】朝鲜洌水之闲。 又【广韵】【集韵】□力制切,音例。【司马相如上林赋】转腾潎洌。【注】潎洌,相撇也。 又同冽。【佩觿集】洌冽□良薛翻,洌水淸也,冽水寒也。【集韵】同□。

洍 【巳集上】【水字部】 洍 【唐韵】详里切【集韵】象齿切,□音似。【说文】水也。引《诗》江有洍。○按《诗》本作汜,则洍与汜同。详汜字注。 又【广韵】与之切【集韵】盈之切,□音饴。义同。 或作泤。

洎 【巳集上】【水字部】 洎 【唐韵】具冀切【集韵】【韵会】巨至切,□音曁。【说文】灌釜也,与漑通。【周礼秋官士师】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洎镬水。【注】谓增其沃汁。又润也。【管子水地篇】越之水重浊而洎。 又及也。【张衡东京赋】百僚师师,於斯胥洎。【注】言百官於此相连及,而来朝贺也。 又水名。【水经注】沁水,卽洎水。 又【广韵】【集韵】【韵会】几利切【正韵】吉器切,□音冀。肉汁也。【左传襄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馈。【佩觿集】作□,俗作□。考证:〔【周礼秋官士师】祀五帝,则沃尸。【注】谓增其沃汁。〕 谨按原注因有及王盥洎镬水句,故云增其沃汁。正释洎字也。谨增入及王盥洎镬水六字。

洏 【巳集上】【水字部】 洏 【唐韵】【集韵】【正韵】如之切【韵会】人之切,□音而。【说文】洝也。一曰渜水也。 又连洏,流涕貌。【王粲诗】涕流连洏。

洐 【巳集上】【水字部】 洐 【广韵】戸庚切【集韵】何庚切,□音行。【说文】沟水行也。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韵】【集韵】□多忝切,音点。刀缺。一曰斫也。又【集韵】都念切,点去声。【说文】缺也。诗白圭之。【玉篇】或作玷。

洑 【巳集上】【水字部】 洑 【广韵】【集韵】□房六切,音伏。洄流也。一曰伏流。【杜甫诗】洑流何处入。 又水泊之名。【范成大吴船录】有鲁家洑,长风洑。【集韵】与澓同。

洒 【巳集上】【水字部】 洒 【广韵】【正韵】所买切【集韵】【韵会】所蟹切,□音晒。【说文】涤也。【诗唐风】弗洒弗扫。 又【正韵】沙下切,沙上声。义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苏典切,音铣。肃恭貌。【礼玉藻】君子之飮酒,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又水深曰洒。【尔雅释丘】望厓洒而高岸。 又【集韵】先见切,音霰。【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又苏很切。惊貌。【庄子庚桑楚】洒然异之。亦作悉礼反。 又洒洒,寒栗貌。【素问】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又【唐韵】【集韵】先礼切【正韵】想礼切。□与洗同。【左传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壹以待人。 又雪也。【孟子】愿比死者一洒之。 又【集韵】【韵会】【正韵】□取猥切。与漼同。鲜貌。一曰高峻貌。【诗邶风】新台有洒。 又【集韵】思晋切,音信。与汛同。详汛字注。考证:〔【礼内则】屑桂为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谨照原文为姜改与姜。

洓 【巳集上】【水字部】 洓 【唐韵】所责切【集韵】色责切,□音。【说文】小雨零貌。 又【广韵】【集韵】□七迹切,音碛。水名,在北地。 又【集韵】疾智切,音胔。与渍同。沤也。详渍字注。 从朿,与从束别。

洔 【巳集上】【水字部】 洔 【广韵】诸市切【集韵】渚市切,□音止。【说文】水暂益且止未减也。一曰与沚同。【□天子传】飮於枝洔之中。【注】水岐成洔。洔,小渚也。 又【唐韵】【集韵】□直里切,音雉。水中高土。 又【集韵】士止切,音市。义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广韵】五介切【集韵】牛戒切,□音□。不听也。

□ 【未集中】【网字部】 □ 罛字之讹。○按《篇海》音义与罛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