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第38部分

。【注】峳音攸,本作峳。峳字从攴作。

峹 【寅集中】【山字部】 峹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同都切,音徒。【说文】会稽山。一曰九江当嵞。古尚书本作嵞,从屾余声。或省作峹。今文假借作涂。【书益稷】娶于涂山。【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峹山氏之女也。【左传哀七年】禹合诸侯於涂山。【杜预曰】□在今寿春界巢县,卽汉地理志当涂。 【正字通】说文引书专属会稽山,失考正,互详土部涂字注。

帖 【寅集中】【巾字部】 帖 【唐韵】他叶切【集韵】【韵会】托协切【正韵】他协切,□音贴。【说文】帛书署也。【广韵】券帖。 又【通俗文】题赋曰帖。 又唐制,帖试士曰试帖。举人总括经文,以应帖试,曰帖括。【文献通考】帖经,以其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闲开惟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为通。【唐书选举志】杨绾疏言明经,但记帖括。 又【唐国史补】宰相判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曰堂帖。 又【广雅】帖,服也。 又【增韵】妥帖,定也。【王逸楚辞序】义多乖异,事不妥帖。【陆机文赋】或妥帖而易施。 又【广韵】床前帷也。【释名】床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峤 【寅集中】【山字部】 峤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渠庙切,音轿。【尔雅释山】山锐而高峤。 《集韵》一曰石绝水。 又山名。【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其中有五山焉,二曰员峤。 又【集韵】山径也。【颜延之侍游曲阿後湖诗】山祗跸峤路。 又【广韵】巨娇切【集韵】【类篇】【韵会】渠娇切。【正韵】祁尧切,□音乔【徐铉曰】古通用乔。【诗周颂】及河乔岳。 【集韵】或作。考证:〔【尔雅释山】山锐而高曰峤。〕 谨照原文省曰字。〔又陵绝水曰峤。〕 谨按尔雅无此文,照集韵原文改作:集韵一曰石绝水。

帏 【寅集中】【巾字部】 帏 〔古文〕□【唐韵】许归切,音挥。囊也。【玉篇】香囊也。【屈原离骚】苏粪壤以为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注】帏谓之幐,卽香囊也。 又【广韵】一曰单帐。【史记文帝纪】所幸愼夫人令帏帐不得文绣。 又【广韵】雨非切【集韵】于非切,□音韦。义同。

嶢 【寅集中】【山字部】 嶢 【唐韵】古僚切【广韵】五聊切【集韵】【韵会】倪幺切,□音尧。【说文】嶕嶢,山高貌。【前汉扬雄传】泰山之高嶕嶢。【注】高也。音樵尧。 又【集韵】亦作嶤。【何晏景福殿赋】岧嶤岑立。

巊 【寅集中】【山字部】 巊 【广韵】烟涬切【集韵】於郢切,□音瀴。【集韵】巊,山貌。【左思吴都赋】其山巊溟郁□。【注】山气暗昧之状。

嶈 【寅集中】【山字部】 嶈 【广韵】七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千羊切,□音枪。山高貌。 又山激声。【班固西都赋】扬波涛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注】嶈嶈,水激山声。【崔琰述初赋】倚高舻以周盻,观秦门之嶈嶈。 【正字通】古借将,音义同。

岿 【寅集中】【山字部】 岿 【广韵】【集韵】丘追切【韵会】区韦切,□音蘬。【尔雅释山】小而众,岿。【疏】言小山而众丛萃罗列者名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岿穹崇。【注】高大貌。 又上声。【广韵】丘诔切【集韵】【韵会】【正韵】苦轨切,□音樻。义同。 又去声。【集韵】丘愧切,音喟。岿然,独貌。【庄子天下篇】岿然有余。

【寅集下】【广字部】 【海篇】音虽。屋邪。○按《说文》《玉篇》诸书无字,音义近,当是字之讹。

嶛 【寅集中】【山字部】 嶛 【集韵】同嶚。【张衡南都赋】其山嶛刺。【注】山高而相戾也。【左思魏都赋】剑阁虽嶛,凭之者蹶。

岑 【寅集中】【山字部】 岑 【广韵】锄针切【集韵】【韵会】【正韵】鉏簪切,□音涔。【说文】山小而高。【谢灵运登临海峤诗】明登天姥岑。【张衡南都赋】幽谷嶜岑。【注】嶜岑,峻极貌。 又国名。【正字通】周文王封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今梁国有岑亭。 又姓。望出南阳。【风俗通】古岑子国之後。後汉有岑彭,明岑义。 又【集韵】牛锦切,吟上声。崖岸也。【庄子徐无鬼】未始离於岑。

昆 【寅集中】【山字部】 昆 【正字通】同昆。

狏 【巳集下】【犬字部】 狏 【集韵】唐何切,音驼。本作□,兽名。 又余支切,音移。本作□。或作□。详□字注。

珴 【午集上】【玉字部】 珴 【集韵】牛何切,音莪。奉珪璋貌。○按《诗大雅》奉璋峨峨,从山不从玉。

巟 【寅集中】【巛字部】 巟 【唐韵】呼光切,音荒。【说文】水广也。 又【玉篇】及也,至也。 又【说文】引《易》包巟。◎按今《泰卦》作荒,古通。

嶰 【寅集中】【山字部】 嶰 【广韵】胡买切【集韵】下买切,□音蟹。山涧闲也。【左思吴都赋】嶰涧閴冈。【注】小山别大山曰嶰。 又谷名。【通鉴纲目】黄帝命伶伦取竹於嶰溪之谷。 又通作解。【前汉律历志】黄帝使泠纶取竹之解谷。【注】孟康曰: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钩节者。一说昆仑之北谷名也。 又去声。【集韵】居隘切,音懈。义同。 又叶虚里切,音喜。【马融广成颂】冒□柘搓□枳,穷浚谷底幽嶰。

嶾 【寅集中】【山字部】 嶾 【广韵】於谨切【集韵】倚谨切,□音隐。嶾嶙,山峻貌。详嶙字注。 【集韵】或从隐。亦作□。

【寅集上】【尸字部】 【集韵】尾本字。

庘 【寅集下】【广字部】 庘 【广韵】乌甲切【集韵】乙甲切,□音鸭。【玉篇】庘,屋欲坏也。【集韵】坏屋谓之庘。 又庘□,隘也。 又【集韵】一曰豕屋。

帟 【寅集中】【巾字部】 帟 【唐韵】羊益切【集韵】夷益切,□音绎。【广雅】帐也。【说文】在上曰帟。【释名】小幕曰帟。张在人上,帟帟然也。【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注】帟主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尘也。【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注】重帟,复帟也。郑司农云:帟,平帐也。【後汉皇后纪】定策帷帟。考证:〔【周礼天官幕人】【注】帟主在幕,若握中坐上承尘也。〕 谨照原文握改幄。〔【又】朝日祀上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 谨按朝日祀上帝乃掌次文,非幕人职也。谨照原文又字改掌次二字。上帝改五帝。

峇 【寅集中】【山字部】 峇 【集韵】渴合切,音溘。山形。【正字通】山窟也。一说同峆。

尻 【寅集上】【尸字部】 尻 【广韵】【集韵】【韵会】□丘刀切,考平声。【说文】脽也。从尸九声。【玉篇】髋也。【增韵】脊。骨尽处。【礼内则】兔去尻。【庄子达生篇】加汝尻雕俎之上。【屈原天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注】尻,脊骨尽处。以山至高,其下必有托根之所也。 【集韵】或作□。亦作□。【正字通】从尸从九,与凥别。改九从兀,非。

屦 【寅集上】【尸字部】 屦 【唐韵】九遇切【集韵】【韵会】俱遇切【正韵】居御切,□音句。【说文】履也。从履省,娄声。又鞮也。【徐曰】鞮,革履也。【释名】屦,拘也,所以拘足也。【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注】复下曰舄,禅下曰屦。【疏】复下谓重底,禅下谓禅底也。【仪礼士丧礼】夏葛屦,冬白屦。【礼曲礼】侍坐於长者,屦不上於堂。 又【增韵】同鞻。【周礼】有鞮鞻氏。考证:〔【仪礼士冠礼】夏葛屦,冬皮屦。〕 谨按士冠礼无此文,查系士丧礼云夏葛屦,冬白屦。谨将冠改丧。皮改白。

岺 【寅集中】【山字部】 岺 【集韵】同岭。

市 【寅集中】【巾字部】 市 【唐韵】时止切【正韵】上止切,□音恃。【说文】买卖所之也。【风俗通】市,恃也。养赡老小,恃以不匮也。【古史考】神农作市。【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礼地官】五十里有市。【又】大市,日昃而市,百旅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注】市,杂聚之处。又【冬官考工记】面朝后市。【史记平准书注】师古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於井边货卖,曰市井。【汉宫阙疏】长安立九市。【张衡西都赋】廓辟九市,通闤带闠。 又【广韵】买也。【尔雅释诂】贸贾,市也。【疏】谓市买卖物也。【论语】沽酒市脯。 又【管子侈靡篇】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本。 又天市,市楼,军市,□星名。【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市中六星曰市楼。【正义】天市二十二星,主国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前汉天文志】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贸易之市。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新市县,属钜鹿郡。 又司市,官名。【周礼地官司市】掌市之治敎政□,量度禁令。【注】市官之长。考证:〔【周礼地官】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 谨照原文姓改旅。

嵳 【寅集中】【山字部】 嵳 【集韵】同嵯。

嵾 【寅集中】【山字部】 嵾 【广韵】楚簪切【集韵】【韵会】初簪切,□音参。嵾嵳,不齐貌。或作。【扬雄甘泉赋】增宫嵯。或通作参差。

嶨 【寅集中】【山字部】 嶨 【唐韵】胡角切【广韵】苦角切【集韵】【韵会】辖觉切,□音学。【说文】山多大石也。从山,学省声。【韩愈会合联句】吟巴山荦嶨,说楚波堆垄。 【集韵】或作埆。

布 【寅集中】【巾字部】 布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故切,音抪。【说文】布枲,织也。【广韵】布,帛也。【小尔雅】麻紵葛曰布。【释名】布,布也。布列众缕为经,以纬横成之也。又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尽用之也。【易说卦】坤为布。【诗卫风】抱布贸丝。【传】布,币也。【疏】此布币谓丝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 又泉也。【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前汉食货志】布货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注】师古曰: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又【广雅】布,施也。【庄子列御寇】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又【玉篇】□列也。【书康王之诰】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传】皆□四黄马朱鬣,以为庭实。【左传昭十六年】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注】布,□也。 又【广雅】布,散也。【左传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罢。【注】布路,分散。 又【尔雅释天】祭星曰布。【注】布,散祭於地。 又【广雅】布,班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布似布,帛似帛,华山有之。【注】草叶中有象布帛者,因名。 又药名。【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纶布。生南海,叶如手大,似薄苇,紫赤色。 又金布,书名。【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篇名。 又悬泉激流曰瀑布。【孙绰天台赋】瀑布飞泉以界道。 又露布。【续博物志】露布,捷书别名,以帛书揭之於竿,欲天下知闻也。 又姓。【晋书陶侃传】江夏布兴。又复姓。【史记赵世家】姑布子卿。【注】司马彪曰:姑布,姓。 又与尃通。【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专结缕。【注】徐广曰:尃,古布字。【汉书】作布。考证:〔【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今布者,令篇名也。〕 谨照原文今布改金布。〔【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专结缕。〕 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帜 【寅集中】【巾字部】 帜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志切,音炽。【说文】旌旗之属。【广韵】旗帜。【字诂】标也。【广雅】旛也。【史记高祖纪】旗帜皆赤。【前汉淮阴侯传】拔赵帜,树汉赤帜。【注】索隐曰:帜帛长丈五,广半幅。 又通作织。【前汉食货志】治楼船十丈余,加旗织於其上。【注】师古曰:织,读曰帜。 又记也。【後汉虞诩传】以采綖缝其裾为帜。【注】帜,记也。 又【集韵】【韵会】□职吏切,音志。又【广韵】【集韵】【韵会】□式吏切,音试。义□同。

【子集上】【丿字部】 【说文】古文五字。注详二部二画。

幋 【寅集中】【巾字部】 幋 【唐韵】薄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蒲官切,□音盘。【说文】覆衣大巾也。或以为首鞶。【广雅】巾也。

【补遗】【丑集】【土字部】 【龙龛】渠追切,音逵。土也。

导 【寅集上】【寸字部】 导 〔古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盗。【说文】导,引也。从寸道声。【徐曰】以寸引之也。【周语】□人为导。【注】谓敌国宾至为先导也。【孟子】君使人导之出疆。 又治也。【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注】言治山通水也。 又通也。【周语】太子晋曰:川气之导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又【增韵】启迪也。通作道。【论语】道之以德。又【前汉文帝纪】道民之路在务本。 又簪导。【释名】簪,兓也,以兓连冠於发也。导,所以导栎鬓发,使入巾帻之里也。南齐高祖性俭约,见主衣中有玉导,曰:留此是兴长敝源。命击碎之。

峄 【寅集中】【山字部】 峄 【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说文】从山睪声。【书禹贡】峄阳孤桐。【疏】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卽此山也。 又【尔雅释山】属者峄。【注】言络绎相连属也。 又与绎通。【诗鲁颂】保有凫绎。【注】凫绎,二山。通作峄。○又邑名。【左传文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注】绎,邾邑名。本在邹县。

币 【备考】【寅集】【巾字部】 币 【龙龛】同印。【唐韵】【集韵】【韵会】□毗祭切,音弊。【说文】币帛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六曰币帛之式。【注】币帛,所以赠劳宾客者。 又【集韵】财也。【横渠理窟】币者,金玉齿革泉布之杂名。【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四曰币贡。【注】币贡,玉马皮帛也。又【内府】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管子国蓄篇】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史记平准书】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前汉武帝纪】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末众,又禁兼幷之涂,故改币以约之。【注】币,钱也。更去半两钱,行五铢钱,皮币,以捡约奸邪。 又【集韵】必袂切,音蔽。义同。考证:〔【周礼天官大宰】【注】币帛,所以赠答宾客者。〕 谨照原文答改劳。

嶓 【寅集中】【山字部】 嶓 【广韵】博禾切【集韵】【韵会】【正韵】补禾切,□音波。嶓冢,山名。【书禹贡】嶓冢导漾。【注】卽梁州之嶓山,形如冢,故名。【前汉地理志】山在陇西郡氐道县,汉水出焉。 又【五音集韵】补过切,音播。义同。

帄 【补遗】【寅集】【巾字部】 帄 【字汇补】都汀切,音丁。补衣裳曰补帄。

嶏 【寅集中】【山字部】 嶏 【广韵】【集韵】□滂佩切,音配。【说文】崩声。【集韵】石陨声。 又【玉篇】皮鄙切,音嚭。毁也。或作圮。 又【广韵】敷勿切,音拂。义同。

帉 【寅集中】【巾字部】 帉 【唐韵】抚文切【集韵】【韵会】【正韵】敷文切,□音芬。【玉篇】拭物巾也。【说文】楚谓大巾曰帉。 又通作纷。【礼内则】左佩纷帨。【注】纷帨,拭物之佩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周礼春官司几】莞筵纷纯。【注】纷如绶,有文而狭。 又【集韵】符分切,音汾,义同。

崼 【寅集中】【山字部】 崼 【集韵】上纸切,音是。山也。

带 【寅集中】【巾字部】 带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盖切,音。【说文】绅也。男子搫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带从巾。【徐铉曰】卌,其带上连属固结处。【释名】带,蒂也。著於衣,如物之系蒂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带大带也。【礼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疏】谓其带旣襌,亦以箴缏缉其侧,但繂襵之,无别裨饰之箴功。 又【扬子方言】厉谓之带。【注】小尔雅,带之垂者曰厉。【诗小雅】垂带而厉。 又佩也。【礼月令】带以弓。 又【扬子方言】行也。【注】随人行也。 又虫名。【庄子齐物论】螂蛆甘带。 又书带,草名。【三齐记】郑康成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土人名康成书带草。又姓。【贾谊过秦论】带佗。 又叶音蒂。【楚辞九歌】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乡,谁须兮云之际。考证:〔【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革大带也。〕 谨照原文革改带。〔【楚辞九歌】荷衣分蕙带,鯈而来兮忽而逝。〕 谨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倏。

帏 【寅集中】【巾字部】 帏 〔古文〕□【唐韵】许归切,音挥。囊也。【玉篇】香囊也。【屈原离骚】苏粪壤以为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注】帏谓之幐,卽香囊也。 又【广韵】一曰单帐。【史记文帝纪】所幸愼夫人令帏帐不得文绣。 又【广韵】雨非切【集韵】于非切,□音韦。义同。

弝 【寅集下】【弓字部】 弝 【广韵】【韵会】【正韵】□必驾切,音霸。【玉篇】弓弛也。【韵会】弛弣中手执处也。

帴 【寅集中】【巾字部】 帴 【唐韵】所八切【集韵】山戛切,□音设。【说文】裙也。一曰□也。一曰妇人胁衣。 又【广韵】时干切【集韵】【类篇】财干切,□音残。又【集韵】私箭切,音线。义□同。 又【广韵】则前切【集韵】将先切,□音笺。【广韵】小儿藉也。 又【广韵】卽浅切【集韵】【韵会】子浅切【正韵】子践切,□音翦。【类篇】褓也。 又【广韵】狭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若苟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也。【注】郑司农云:帴读为翦,谓以广为狭也。【疏】读帴为翦,翦亦狭小之意。 又【集韵】在演切,音践。义同。 又【广韵】思旰切【集韵】先旰切,□音伞。【广雅】褯也。帛二幅为帴。 又【五音集韵】所戒切,音。被也。 又【类篇】燮玷切,纤去声。裙幅也。 又与鞯通。【晋书张方传】军人争割流苏武帐为马帴。

【丑集中】【土字部】 【广韵】奴结切【集韵】乃结切,□音涅。塞也,下也。

嵺 【寅集中】【山字部】 嵺 【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音聊。山耸貌。 又广远也。【杜甫朝享太庙赋】元甲□嵺以岳峙。 一作嶚嶛。或作□。

嵝 【寅集中】【山字部】 嵝 【广韵】力主切【集韵】【韵会】陇主切,□音缕。【博雅】岣嵝,衡山。衡州南岳有岣嵝峰,上有神禹□。【广舆记】禹祀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玉牒於此。今禹□皆蝌蚪字。【韩愈岣嵝山诗】岣嵝山尖神禹□,字靑石赤形模奇。【宋方翥石鼓诗】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 又【广韵】郞斗切【集韵】【韵会】郞口切,□音塿。义同。 又【文字音义】山巅也。 又【玉篇】力后切【集韵】【韵会】【正韵】郞豆切,□音漏。义同。 又【广韵】【集韵】【类篇】□郞侯切,音娄。义同。 【集韵】或作。

幇 【寅集中】【巾字部】 幇 【六书故】同帮。

嶩 【寅集中】【山字部】 嶩 【玉篇】奴刀切。同峱。平嶩。山名,在齐地。

幁 【寅集中】【巾字部】 幁 【玉篇】思于切,音须。【五音集韵】头幁也。

嵅 【寅集中】【山字部】 嵅 【玉篇】古南切【集韵】姑南切,□音甘。岚嵅,山名。 又【集韵】古暗切,音陷。义同。

嵽 【寅集中】【山字部】 嵽 【广韵】【集韵】□徒结切,音垤。嵽嵲,山突兀貌。【张衡西京赋】直嵽□以高居。【集韵】或作□□垤。 又【集韵】大计切,音递。岹嵽,山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浮柱岹嵽以星悬。

峥 【寅集中】【山字部】 峥 【集韵】锄耕切。同崝。【说文】崝嵘也。本作崝。或作峥。【韩愈城南联句】高言轧霄峥。【注】山之切云者。【孟郊感兴诗】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正字通】崝、峥古人诗赋皆互见,字虽别而意相通。

【辰集下】【毛字部】 【广韵】所加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加切,□音沙。与裟同。毛衣谓之袈裟。或从毛作。一曰毛长貌。 又叶桑何切,音梭。【韩愈月蚀诗】於菟蹲於西,旗旄卫毵。至此外内官,琐细不足科。

【子集下】【厂字部】 【字汇补】之是切,音智。致也,均也,平也,声也。【海篇】同厎。

崭 【寅集中】【山字部】 崭 【集韵】同嶃。

幱 【寅集中】【巾字部】 幱 【广韵】落干切【韵会】郞干切,□音阑。【广韵】幱衫,幱裙也。本作□。【类篇】裳与衣连曰□。【韵会】今省作幱。

幷 【寅集下】【干字部】 幷 【唐韵】府盈切【集韵】【韵会】□盈切【正韵】补明切,□饼平声。【说文】本作□。从二人,幵声。一曰从持二干为□。隶作幷。相从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凡居材大与小无幷。【注】幷谓偏邪相就也。 又【广韵】幷,合也。【谢灵运初去郡诗】庐园当岩栖,□位代躬耕。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幷。 又【玉篇】幷,兼也。同也。 又州名。【书舜典】肇十有二州。【注】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州。【广韵】春秋时为晋国,後属赵,秦为太原郡,魏复置幷州。【韵会】唐为太原府。 又姓。【广韵】出《姓苑》。【万姓统谱】幷韶有文藻,吏部以幷姓无先贤,下其选格。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切【正韵】陂病切,□饼去声。【广韵】幷,专也。【礼檀弓】赵文子曰:阳处父行幷植於国。【注】幷,犹专也。谓刚而专己。【释文】幷,必正反。 又与并同。【集韵】倂,或省作幷。【贾谊过秦论】幷吞八荒。【谢灵运拟邺中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幷。 又【韵会】与偋通。【庄子天运篇】至贵国爵幷焉。【注】幷,弃除也。 又叶□阳切,音旁。【张籍祭韩愈诗】偶有贾秀士,来兹亦同幷。移船入南溪,东西纵篙桹。□字原作从下幵。又并。考证:〔【书舜典】肇有十二州。〕 谨照原文有十改十有。

庙 【寅集下】【广字部】 庙 【字汇】俗庙字。〔古文〕庿【唐韵】【广韵】【韵会】【正韵】□眉召切,苗去声。【说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庙也。【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注】夹室前堂。【疏】凡大室有东西厢夹室及前堂有序墙者曰庙。 又【六书故】宫前曰庙,後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厅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寝庙。传曰:夫鼠不穴寝庙,畏人故也。犹後世言庙朝,庙堂也。【文中子礼学篇】山泽有廊庙之志。 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庙。【史记封禅书】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於是作渭阳五帝庙。

巩 【寅集中】【工字部】 巩 【广韵】与□同。【唐韵】【正韵】居竦切【集韵】【韵会】古勇切,□音拱。【说文】以韦束也。【易革卦】巩用黄牛之革。 又【尔雅释诂】巩,固也。【又】硈,巩也。【注】硈然坚固。【诗大雅】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又【扬子方言】巩,火乾也。凡有汁而乾谓之煎,东齐谓之巩。 又国名。【左传昭十五年】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注】阙巩国所出铠。 又【广韵】县名。【左传昭二十五年】尹文公涉於巩。【注】於巩县涉洛水也。 又羌名。【前汉赵充国传】煎巩,黄羝之属。【後汉顺帝纪】讨巩唐羌。 又州名。【韵会】唐渭州,宋攺巩州。 又姓。【左传成二年】晋侯使巩朔献齐捷於周。

巃 【寅集中】【山字部】 巃 【广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音聋。巃嵸,山峻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又【楚辞招隐士】岚巃嵸兮石嵳峨。【注】巃嵸,云气滃郁也。 又【玉篇】【广韵】力董切【集韵】鲁孔切,□音陇。义同。

巍 【寅集中】【山字部】 巍 【广韵】【集韵】【韵会】□语韦切。音嵬。【说文】高也。从嵬委声。【广韵】高大貌。【论语】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傅□乐府】我皇叙群材,洪烈何崔巍。 又通作魏。【庄子天下篇】魏然而已。【注】独立貌。 【集韵】或作嵬。 【说文】牛威切。【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按《集韵》巍或作嵬,通作魏。《正韵》七灰,巍嵬魏□收,魏注引《庄子》魏然而已。七队独收魏,魏姓魏国不借巍。《吴元满总要》附会《说文》魏音胃,以《周礼》象魏之魏,魏姓魏国皆作巍,非。巍字作从委从嵬。

岩 【寅集中】【山字部】 岩 【唐韵】五衔切【集韵】鱼衔切【韵会】疑衔切【正韵】鱼咸切,□音嵒。【说文】岸也。从山严声。【增韵】石窟曰岩,深通曰洞。 一曰险也。【左传隐元年】制岩邑也。【公羊传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岩,文王所避风雨也。 又嶃岩,高峻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崭岩嵾嵳。 又岩廊,殿庑也。【汉武帝策贤良制】虞舜之时,游於岩廊之上。 又地名。【书说命】说筑傅岩之野。【传】傅岩,在虞虢之闲。 又【集韵】鱼杴切【韵会】疑杴切,□音严。岩岩,高貌。【诗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又【正字通】本作严。亦作岩。通作礹嵒碞。○按岩与嵒同。《说文》嵒,五咸切,山岩也。岩,五缄切,岸也。同字分训岩,专训岸,□非。严岩礹□从□作。考证:〔【公羊传僖三十二年】殽之嶔岩,文王所避风雨处。〕 谨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处改也。

嶋 【寅集中】【山字部】 嶋 【字汇补】与岛同。【史记田横传】入居海嶋。 又【扬雄蜀都赋】彭门嶋。

巓 【寅集中】【山字部】 巓 【广韵】都年切【集韵】【韵会】【正韵】多年切,□音顚。山顶也。【谢惠连西陵诗】纵辔万寻巓。【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巓。 又叶典因切,音近敦。【诗唐风】采苓采苓,首阳之巓。叶下信,信音申。又【王褒洞萧赋】孤雌寡鹄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巓。叶上根。 又【正字通】巓,古皆借顚。与岭作领同。 【集韵】或省作□。

嵸 【寅集中】【山字部】 嵸 【正字通】同嵷。

帱 【寅集中】【巾字部】 帱 【唐韵】直由切【集韵】【韵会】□留切【正韵】除留切,□音俦。【说文】襌帐也。【尔雅释训】帱谓之帐。【注】今江东亦谓帐为帱。【宋玉神女赋】蹇余帱而请御,愿尽心之惓惓。 又车帷也。【史记礼书】大路之素帱也。【注】索隐曰:谓车盖以素帷。 又【类篇】幔毂之革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欲其帱之廉也。 又【广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广雅】帱,覆也。【礼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又【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义同。 又【集韵】【韵会】□重株切,音厨。【丁□寡妇赋】静闭门以却扫,魂孤以穷居。刷朱扉以白垩,易□帐以素帱。考证:〔【尔雅释器】帱谓之帐。〕 谨照原书释器改释训。

帤 【寅集中】【巾字部】 帤 【唐韵】女余切【集韵】【韵会】【正韵】女居切,□音袽。【说文】巾帤也。一曰币巾。【扬子方言】帤,大巾也。嵩岳之南,□颖之闲谓之帤。亦谓之幪。 又【广韵】幡巾。【正韵】旛布。 又弓中裨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厚其帤,则木坚。薄其帤,则需。【注】帤,谓弓中裨。【疏】造弓之法,弓干虽用坚木,仍於干上裨之,乃得调适也。

爮 【巳集中】【爪字部】 爮 【字汇】蒲交切,音庖。爮刮。◎按爮字诸书皆不载,疑为爮字之讹。然广韵六豪搔注云:爮刮也。绎爮刮之义,当从爪,必因其为俗用之字,故不载耳。

嵝 【寅集中】【山字部】 嵝 【广韵】力主切【集韵】【韵会】陇主切,□音缕。【博雅】岣嵝,衡山。衡州南岳有岣嵝峰,上有神禹□。【广舆记】禹祀衡山,梦苍水使者,授金□玉牒於此。今禹□皆蝌蚪字。【韩愈岣嵝山诗】岣嵝山尖神禹□,字靑石赤形模奇。【宋方翥石鼓诗】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 又【广韵】郞斗切【集韵】【韵会】郞口切,□音塿。义同。 又【文字音义】山巅也。 又【玉篇】力后切【集韵】【韵会】【正韵】郞豆切,□音漏。义同。 又【广韵】【集韵】【类篇】□郞侯切,音娄。义同。 【集韵】或作。

犐 【巳集下】【牛字部】 犐 【广韵】【集韵】□苦禾切,音科。【博雅】郭犐,牛属。【玉篇】无角牛。【广韵】本作。【集韵】或作□。互详字注。

【寅集上】【子字部】 【集韵】与孩同。

庀 【寅集下】【广字部】 庀 【广韵】匹婢切【集韵】【正韵】普弭切,□音仳。【玉篇】具也。【左传襄九年】官庀其司。 又【集韵】治也。【左传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庀赋。【疏】治之使具也。 又【集韵】通作庇。【周礼地官遂师】庀其委积。【释文】庀,又作庇。 又【集韵】通作比。【周礼春官】大胥比乐官。【注】郑大夫读比为庀,录具乐官。 又【集韵】普鄙切,音嚭。又普米切,批上声。义□同。

巂 【戌集中】【隹字部】 巂 【唐韵】戸圭切【集韵】【韵会】悬圭切,□音携。【说文】周燕也。从隹从屮,象其冠也。冏声。【通雅】尔雅本文,巂周,燕燕乙。陆玑云:巂周,子规也。燕燕则乙。说文失尔雅之句读,误以周燕释巂。【玉篇】卽布谷。【集韵】或作□。 又【礼曲礼】立视五巂。【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巂,或为蕊。【释文】巂,惠圭反,车轮转一周为巂。一周,一丈九尺八寸也。 又【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公追齐师至巂。【释文】巂,戸圭反。○按左传作酅。 又【集韵】均窥切,音规。【尔雅释鸟】巂周。【释文】巂音规。【集韵】本作□。或作鳺。 又【广韵】【韵会】息委切【集韵】选委切,□音髓。郡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注】元鼎六年开。应劭曰:故邛都国有巂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师古曰:巂音先蕊反。【集韵】或作嶲。 又【集韵】粗兖切,音吮。地名。【公羊传至嶲释文】又似兖反。【集韵】或作□。

帅 【寅集中】【巾字部】 帅 〔古文〕【唐韵】所律切【集韵】【正韵】朔律切,□音蟀。【易师卦】长子帅师。【左传襄十年】牵帅老夫,以至于此。 又循也。【礼王制】命乡□不帅敎者以告。【注】帅,循也。 又遵也。【前汉循吏传】萧曹以宽厚淸静,为天下帅。【注】帅,遵也。 又聚也。【扬雄甘泉赋】帅尒阴闭,霅然阳开。【注】晋灼曰:帅,聚也。 又【说文】佩巾也。【广雅】巾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类切,率去声。【广韵】将帅也。【正韵】主也,率也,统也,领也。【周礼夏官】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左传宣十二年】命为军帅。【疏】军帅,军之主帅。【前汉黄霸传】置父老师帅。 又姓。【广韵】本姓师,晋景帝讳,改为帅氏。晋尚书郞帅昺。 又【五音集韵】舒芮切,音税。同帨。亦佩巾也。考证:〔【扬雄甘泉赋】帅尒阴闭,霅然阳关。〕 谨照原文关改开。

州 【寅集中】【巛字部】 州 〔古文〕□□□□【唐韵】【正韵】职流切【集韵】【韵会】之由切,□音周。【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畴也,各畴其土而主之。【广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题辞】州之为言殊也。【释名】州,注也。郡国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时也,宫也,居也。【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州。分靑州为营州。【疏】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佐,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禹贡】冀、兖、靑、徐、荆、扬、豫、梁、雍。【周礼夏官】九州:扬、荆、豫、靑、兖、雍、幽、冀、幷。【尔雅释地】冀、豫、雍、荆、扬、兖、徐、幽、营,九州。【疏】禹贡有靑徐梁,无幽幷营,是夏制。周礼有靑幷幽,无徐梁营,是周制。此有幽徐营而无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记孟子传】驺衍言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又【周礼地官】五党为州。【注】州二千五百家。【论语】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又国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传】淳于公如曹。【注】淳于,州国所都。城阳淳于县也。【括地志】密州,安丘县东三十里古州国,周武王封为淳于国。 又邑名。【左传昭三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晋侯,曰:子丰有劳於晋,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注】州县,今属河内郡。又【春秋成七年】吴入州来。【注】楚邑,淮南下蔡县。又【史记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纳州於秦。【注】南郡有州陵县。 又姓。【左传襄二十一年】州绰出奔齐。【注】晋大夫。 又【尔雅释畜】白州驠。【注】州,窍。【疏】谓马之白尻者也。 又与洲通。◎按《说文》引《诗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叶专於切,音朱。【易林】鸇鸠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电,霹我葺庐。考证:〔【左传昭二年】郑伯如晋,公孙段相。〕 谨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二年】州绰出奔齐。〕 谨照原文二十二年改二十一年。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同灉。

嶫 【寅集中】【山字部】 嶫 【集韵】同嶪。

巙 【寅集中】【山字部】 巙 【集韵】渠龟切,音逵。人名。

昆 【寅集中】【山字部】 昆 【广韵】古浑切【集韵】【韵会】【正韵】公浑切,□音昆。昆崘,山名。【水经注】山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前汉昆仑山注】山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蔽为光明。【渤海十洲记】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干北辰,名阆风巅,其一正西,名元圃台,其一正东,名昆崘宫,有五城十二楼。  又【尔雅释丘】三成为昆仑丘。【注】昆仑山三重,丘有三重,故以名亦作昆仑。义同。 又【山海经】海内昆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旁有九门,开明兽守之。【注】言海内者,明海外别有昆仑也。又张骞渡西海,至大秦乌迟国,复有西海,海濵有小昆仑,高万仞。永平闲窦固出炖煌昆仑塞,击破白水卤於蒲类。海上博物志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广万里,泉南流入中国曰河,八十城绕之,中国居一分,是也。 又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仑。【疏】昆崘,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按《前汉郊祀歌》《扬雄甘泉赋》昆仑俱作昆仑,文省义通。

帻 【寅集中】【巾字部】 帻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革切,音责。【说文】发有巾曰帻。【玉篇】覆髻也。【急就篇注】帻者,韬发之巾,所以整嫧发也。【扬子方言】覆结谓之帻巾。【广雅】承露帻,覆结也。【蔡邕独断】帻,古者□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然尚无巾,至王莽内加巾,故言王莽秃帻施屋。【後汉舆服志】古者有冠无帻,秦加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後稍稍作颜题。汉兴,续其颜,却摞之,施巾连题。却覆之,今丧帻是其制也,名之曰帻。帻者,赜也,头首严赜也。至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後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武者短耳。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未冠童子帻无屋。【隋书礼仪志】文者长耳,谓之介帻。武者短耳,谓之平上帻。 又与同。【集韵】齿相値。亦作帻。【左传定九年】晰帻而衣狸制。【注】帻,齿上下相値也。

帠 【寅集中】【巾字部】 帠 【集韵】【韵会】□研计切,音诣。【集韵】法也。【庄子应帝王】女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焉。

庆 【卯集上】【心字部】 庆 〔古文〕□□【唐韵】丘竟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正切,□卿去声。【说文】行贺人也。【周礼春官宗伯】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疏】谓侯国有喜可贺,王使大夫以物庆贺之也。又【秋官大行人】贺庆以赞诸侯之喜是也。 又善也。【书吕□】一人有庆。【正义】天子有善事也。【诗大雅】则笃其庆。【毛传】善也。【正义】福庆为善事,故为善也。 又休也。【礼月令】行庆施惠。【注】庆谓休其善也。休,美也。 又福也。【易履卦】大有庆也。【诗小雅】孝孙有庆。 又赐也。【诗小雅】是以有庆矣。【笺】谓有庆赐之荣也。 又发语词。【扬雄反离骚】庆天悴而丧荣。 又州名。隋立庆州。 又姓。【左传】齐庆封,晋庆郑。 又【集韵】【韵会】□丘京切,音卿。【易大畜五上两爻传】有庆也,道大行也。庆与行叶。又【睽卦四五两爻传】志行也,往有庆也。行与庆叶。【班固白雉诗】容洁朗兮於淳精,发皓羽兮奋翘英。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庆与精英成叶,皆庚韵也。盖庆乃卿字去声,转平声卽卿也。故卿云亦曰庆云。近昆山顾氏未达音韵,乃曰易经庆字俱读羌音,行字俱读杭音,此偏论也,不知易自有叶羌字者。未可弃庆字本声之卿音也。 又叶虚羊切,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从心从久。久者,行也。吉礼以鹿皮为贽,从鹿省,会意。

底 【寅集下】【广字部】 底 【唐韵】都礼切【集韵】【韵会】【正韵】典礼切,□音邸。【说文】山居也。 又【说文】下也。又【玉篇】止也。【尔雅释诂】底,待也。【注】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滞也。【左传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注】底,滞也。【晋语】戾久将底,底箸滞淫。 又【增韵】器臀也。【诗大雅】于橐于囊。【笺】无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书稿曰底。【春明退朝录】公家文书稿,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秘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贞明中崇政院书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晋公谈录】皇城使刘承规,在太祖朝为黄门小底。 又设疑之辞。【匡谬正俗】俗谓何物为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应璩诗云:用等谓才学,言用何等才学也。去何言等,其言已旧,今人不详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诗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诗】文章差底病。【韩愈曲江寄白舍人诗】有底忙时不肯来。 又与厎通。【韵会】厎,通作底。【诗小雅】靡所底止。【传】底,至也。 又与砥通。【前汉枚乘传】磨砻底厉。【注】底,柔石也。 又叶都木切,音啄。【郭璞东海外大壑赞】写溢洞穴,暵昏龙烛。爰有天壑,号为无底。

厕 【寅集下】【广字部】 厕 【唐韵】【集韵】【韵会】初吏切【正韵】初寺切,□颸去声。【说文】厕,淸也。【玉篇】圊溷也,杂也。【释名】厕,言人杂在上,非一也。或曰溷,言溷浊也。或曰圊,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淸也。【史记项羽纪】沛公起如厕。 又床边侧谓之厕。【前汉汲黯传】卫靑侍中,上常踞厕视之。【注】应劭曰:床边侧也。 又【韵会】高岸夹水曰厕。【前汉刘向传】北临厕。【注】服虔曰:厕侧近水。 又【广韵】闲也,次也。【史记乐毅传】厕之宾客之中。 又【集韵】察色切,音测。侧也。【庄子外物篇】厕足而垫之。

邤 【酉集下】【邑字部】 邤 【广韵】【集韵】□许斤切,音欣。【玉篇】地名。 又【集韵】邻也。 又【集韵】虚言切,音轩。义同。

师 【寅集中】【巾字部】 师 〔古文〕□□□□【唐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音狮。【尔雅释诂】众也。【释言】人也。【郭注】谓人众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师。【诗大雅】惠此京师。【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大众也。 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五旅为师。【注】二千五百人。【诗大雅】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传】天子六军。【疏】春秋之时,虽累万之众,皆称师。诗之六师,谓六军之师。【易师卦注】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师者,举中之言。 又【玉篇】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称也。【书泰誓】作之师。【礼文王世子】出则有师。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韵】法也,效也。【书皋陶谟】百僚师师。【传】师师,相师法。 又长也。【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师,长也。 又神名。【周礼春官】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屈原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注】雷师,丰隆也。 又国名。【史记大宛传】楼兰姑师。【注】二国名。姑师,卽车师也。 又县名。【後汉郡国志】河南尹有匽师。【注】帝喾所都。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师得,宫名。【前汉扬雄传】枝鹊露寒,棠黎师得。【注】师古曰:师得宫,在栎阳界。 又兽名。与狮通。【前汉西域传】乌弋山出师子。 又姓。【前汉师丹传】丹,琅琊东武人,哀帝时为大司空。又右师,左师,俱复姓。考证:〔【释名】人也。【注】谓人众为师。〕 谨照原书释名改释言。下改郭注谓人众也。〔【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众大也。〕 谨照原文众大改大众。〔【书大禹谟】百僚师师。〕 谨照原书大禹谟改皋陶谟。〔【书益稷】州有十二师。〕 谨照原文有十改十有。〔【周礼春官】以槱燎祭风师雨师。〕 谨照原文祭改祀。〔【扬雄甘泉赋】枝鹊露寒,棠黎师得。〕 谨按此非甘泉赋中语,改前汉扬雄传。

嶉 【寅集中】【山字部】 嶉 【集韵】【类篇】徂诔切【韵会】卽委切,□音觜。嵔嶉,山曲也。 又嶊嶉,林木丛积貌。详下嶊字注。

仑 【寅集中】【山字部】 仑 【集韵】同崘。

嶃 【寅集中】【山字部】 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士减切,音劖。山高峻貌。【丘迟渔浦潭诗】崭绝峰殊状。【刘峻始营山居诗】开轩望嶃□。 又【广韵】【集韵】□锄咸切。同巉。嶃岩,山尖锐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嶃岩嵾嵳。【集韵】亦作崭。

帜 【寅集中】【巾字部】 帜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志切,音炽。【说文】旌旗之属。【广韵】旗帜。【字诂】标也。【广雅】旛也。【史记高祖纪】旗帜皆赤。【前汉淮阴侯传】拔赵帜,树汉赤帜。【注】索隐曰:帜帛长丈五,广半幅。 又通作织。【前汉食货志】治楼船十丈余,加旗织於其上。【注】师古曰:织,读曰帜。 又记也。【後汉虞诩传】以采綖缝其裾为帜。【注】帜,记也。 又【集韵】【韵会】□职吏切,音志。又【广韵】【集韵】【韵会】□式吏切,音试。义□同。

幍 【寅集中】【巾字部】 幍 【广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韬。【类篇】巾袟也。 又【广韵】同绦。编丝绳也。

祻 【午集下】【示字部】 祻 【五音集韵】古暮切,音固。祭也。

嶑 【寅集中】【山字部】 嶑 【集韵】似两切,音想。山名。

【丑集上】【口字部】 【五音集韵】羽求切,音尤。【玉篇】犬吠也。

峦 【寅集中】【山字部】 峦 【唐韵】落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卢官切,□音銮。【说文】山小而锐。【六书故】圜峰也。【楚辞九章】登石峦以远望兮。 又山纡回绵连曰峦。【徐悱登琅邪城诗】襟带尽岩峦。 【正字通】又盐韵,音廉。引苏轼谢欧阳晦夫遗琴枕诗:我怀汝阴六一老,眉宇秀发如春峦。○按苏轼俱入寒韵引用,讹。

帮 【寅集中】【巾字部】 帮 【广韵】【正韵】博旁切【集韵】逋旁切,□音幇。【广韵】帮衣,治丝履。【集韵】治履边也。【六书故】帮,裨帖也。省作幇。凡事物旁取者皆曰帮。

师 【寅集中】【巾字部】 师 〔古文〕□□□□【唐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音狮。【尔雅释诂】众也。【释言】人也。【郭注】谓人众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师。【诗大雅】惠此京师。【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大众也。 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五旅为师。【注】二千五百人。【诗大雅】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传】天子六军。【疏】春秋之时,虽累万之众,皆称师。诗之六师,谓六军之师。【易师卦注】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师者,举中之言。 又【玉篇】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称也。【书泰誓】作之师。【礼文王世子】出则有师。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韵】法也,效也。【书皋陶谟】百僚师师。【传】师师,相师法。 又长也。【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师,长也。 又神名。【周礼春官】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屈原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注】雷师,丰隆也。 又国名。【史记大宛传】楼兰姑师。【注】二国名。姑师,卽车师也。 又县名。【後汉郡国志】河南尹有匽师。【注】帝喾所都。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师得,宫名。【前汉扬雄传】枝鹊露寒,棠黎师得。【注】师古曰:师得宫,在栎阳界。 又兽名。与狮通。【前汉西域传】乌弋山出师子。 又姓。【前汉师丹传】丹,琅琊东武人,哀帝时为大司空。又右师,左师,俱复姓。考证:〔【释名】人也。【注】谓人众为师。〕 谨照原书释名改释言。下改郭注谓人众也。〔【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众大也。〕 谨照原文众大改大众。〔【书大禹谟】百僚师师。〕 谨照原书大禹谟改皋陶谟。〔【书益稷】州有十二师。〕 谨照原文有十改十有。〔【周礼春官】以槱燎祭风师雨师。〕 谨照原文祭改祀。〔【扬雄甘泉赋】枝鹊露寒,棠黎师得。〕 谨按此非甘泉赋中语,改前汉扬雄传。

帷 【寅集中】【巾字部】 帷 〔古文〕□【唐韵】洧悲切【集韵】于龟切【正韵】于妫切,□音为。【玉篇】幕也,帐也。【集韵】幔也。【释名】帷,围也。所以自障围也。【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注】在旁曰帷。三礼图,四旁及上曰帷。【又】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张帷为宫。 又帷裳。【论语】非帷裳,必杀之。【疏】在下之裳。其制,正幅如帷。名曰帷裳,则无杀缝。 又车帷。【诗卫风】渐车帷裳。【传】帷裳,童容也。【疏】容谓襜车。山东谓之裳帷。又童容,以帏障车之傍,如裳以为容饰,故或谓之帏裳,或谓之童容。

岭 【寅集中】【山字部】 岭 〔古文〕阾【唐韵】良郢切【集韵】【正韵】里郢切【韵会】里整切,□音领。【说文】山道也。【广韵】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裴潜广州记】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为五岭。【邓德明南康记】大庾,桂阳,骑田,九眞,都龎,临贺,萌渚,始安,越城,为九岭。【沈约诗】置岭白云闲。 又通作领。【前汉严助传】舆轿而逾领。 又叶离珍切,音陵。【王褒九怀】驾元螭兮北征,向吾路兮葱岭。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庪 【寅集下】【广字部】 庪 【广韵】过委切【集韵】【韵会】【正韵】古委切,□音诡。【说文】□本字。 又【尔雅释天】祭山曰庪县。【注】或庪或县,置之于山。【疏】庪谓埋藏之。 又与攱通。【集韵】攱或作庪。

庬 【寅集下】【广字部】 庬 【集韵】母总切,音懵。【类篇】庬澒,未分之象。【孝经援神契】天度庬鸿孳萌。【张衡思□赋】逾庬鸿於宕冥兮。 又【玉篇】亡江切,音尨。丰也,厚也。【周语】敦庬纯固。【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庬洪。 又杂也。【书周官】不和政庬。 又【玉篇】亡项切,尨上声。【集韵】诗商颂为下国骏庬。徐邈读上声。○按《诗》庬作厖,《玉篇》厖载厂部,遵用《说文》专训石大,而庬字别见广部。至《广韵》乃释庬为厚,故敦庬之庬亦书作厖,《韵会》云厖通庬者是也。

弥 【寅集下】【弓字部】 弥 【玉篇】同弥。〔古文〕□【广韵】武移切【集韵】【韵会】民□切,□音迷。【说文】弛弓也。 又【玉篇】徧也。【周礼春官大祝】弥祀社稷祷。【注】弥犹徧也。 又【类篇】终也。【诗大雅】诞弥厥月。【传】弥,终也。 又【广韵】益也。【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又【广韵】长也,久也。 又远也。【左传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注】弥远也。 又祲也。【周礼春官□祲】掌十辉之法,七曰弥。【注】弥者,白虹弥天也。 又弥缝,补阙也。【易系辞】弥纶天地之道。【疏】弥,谓弥逢补合。【左传僖二十六年】弥缝其阙。 又弥弥,犹稍稍也。【前汉韦贤传】弥弥其失。 又弥龙,车饰。【史记礼书】弥龙所以养威也。【注】索隐曰:谓金饰衡轭为龙。 又扞弥,国名。【前汉西域传】扞弥国,今名宁弥。 又姓。【广韵】三辅决录有新丰弥升。又羌复姓,後秦将军弥姐婆触。 又【类篇】绵批切,音迷。嫛弥,婴儿也。【礼杂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注】婴,犹嫛弥也。 又【韵会】母婢切,弥上声。【类篇】止也。【韵会】息也。【周礼春官小祝】弥灾兵。【前汉李广传】弥节白檀。【注】弥节,少安之意。【韵会】通作弭。

荫 【寅集下】【广字部】 荫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禁切,阴去声。【尔雅释言】庇庥,荫也。【战国策】赵席陇亩,而荫庇桑阴。 【玉篇】亦作荫。

瑘 【午集上】【玉字部】 瑘 【广韵】同琊。

【子集下】【又字部】 【唐韵】苦怪切【集韵】口漑切,□音蒯。【尔雅释诂】,息也。【注】,气息貌。又【集韵】丘愧切,同喟,太息也。

巛 【寅集中】【巛字部】 巛 【唐韵】川本字。【说文】巛,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浚□巜距巛。言深□巜之水会为巛也○按《书舜典》今文□巜作畎浍,巛作川。文异义同。 又【字汇补】古文鬊字。注详髟部九画。

幮 【寅集中】【巾字部】 幮 【广韵】直诛切【集韵】重株切,□音厨。【广韵】帐也。似厨形。出【陆该字林】。

带 【寅集中】【巾字部】 带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盖切,音。【说文】绅也。男子搫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带从巾。【徐铉曰】卌,其带上连属固结处。【释名】带,蒂也。著於衣,如物之系蒂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带大带也。【礼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疏】谓其带旣襌,亦以箴缏缉其侧,但繂襵之,无别裨饰之箴功。 又【扬子方言】厉谓之带。【注】小尔雅,带之垂者曰厉。【诗小雅】垂带而厉。 又佩也。【礼月令】带以弓。 又【扬子方言】行也。【注】随人行也。 又虫名。【庄子齐物论】螂蛆甘带。 又书带,草名。【三齐记】郑康成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土人名康成书带草。又姓。【贾谊过秦论】带佗。 又叶音蒂。【楚辞九歌】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乡,谁须兮云之际。考证:〔【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革大带也。〕 谨照原文革改带。〔【楚辞九歌】荷衣分蕙带,鯈而来兮忽而逝。〕 谨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倏。

巐 【寅集中】【山字部】 巐 【广韵】【集韵】□丑小切,音趫。山貌。

【辰集下】【歹字部】 【玉篇】宜及切【广韵】鱼及切【集韵】逆及切,□音岌。危也。或作□。 又【集韵】落合切,音拉。朽折也。

砶 【备考】【午集】【石字部】 砶 【奚韵】同珀。

嵷 【寅集中】【山字部】 嵷 【广韵】【正韵】作孔切【集韵】【韵会】笋勇切,□音竦。嵱嵷,山峰貌,详嵱字注。 亦作□。【杜甫西岳赋】风御冉以嵱□。【注】与嵷同。 又通作嵸。巃嵸,山高峻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巃嵸崔巍。【潘岳西征赋】太乙巃嵸。 又【广钧】子红切【集韵】【韵会】祖丛切,□音鬃。又【集韵】祖动切,音纵。义□同。

幵 【寅集下】【干字部】 幵 【唐韵】古贤切【集韵】【韵会】经天切,□音坚。【说文】平也。象二干对构上平也。 又【广韵】幵,羌名。【前汉赵充国传】先零幵。【注】师古曰:幵,羌之别种也。此下言遣幵豪雕库宣天子至德,幵之属,皆闻知明诏。其下又云:河南大幵,小幵,则羌,幵羌,姓族殊矣。而今之羌姓有幵者,总是幵之类,合而言之,因为姓耳。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天水郡幵县。【注】师古曰:本破幵之羌,处其人於此,因以名云。 又【集韵】倪坚切,音姸。义同。 又【集韵】【韵会】轻烟切【正韵】苦坚切,□音牵。义同。又姓。【正字通】宋有四川漕使幵度。

幰 【寅集中】【巾字部】 幰 【唐韵】虚偃切【集韵】【韵会】许偃切,□音□。【说文】车幔也。【玉篇】车幰也。【仓颉篇】帛张车上为幰。【广雅】幨谓之幰。【释名】幰,宪也,御热也。

嶯 【寅集中】【山字部】 嶯 【集韵】【类篇】□侧立切,音戢。山名,在越。 又【集韵】侧洽切,音眨。义同。 【正字通】蕺字之讹。详艹部蕺字注。【字汇】从山,误。

巷 【寅集中】【己字部】 巷 【唐韵】胡绛切【集韵】【正韵】戸降切,□学去声。【说文】里中道。从邑,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广韵】街巷也。【增韵】直曰街,曲曰巷。【诗郑风】巷无居人。【注】里涂也。 又【增韵】宫中长庑相通,曰永巷。【列女传】周宣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之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又【增韵】永巷,天子公侯通称。【唐书郭子仪传】宅居亲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又巷伯,奄官。【诗小雅巷伯笺】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於宫中为近,故谓之巷伯。 又与弄通。【玉篇】弄亦作巷。【韵会】三苍云:街,交道也。弄,宫中别道也。【屈原离骚】五子用失乎家弄。 又【韵会】一作閧。【扬子学行篇】一閧之市。 又叶胡贡切,红去声。【诗郑风】俟我乎巷兮,侮予不送兮。

屿 【寅集中】【山字部】 屿 【唐韵】徐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象吕切,□胥上声。【说文】岛也。【广韵】海中洲。【六书故】平地小山,在水为岛,在陆为屿。【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孤屿媚中川。【郭璞江赋】石帆蒙茏以盖屿。 【集韵】一作□。

嶪 【寅集中】【山字部】 嶪 【广韵】【正韵】鱼怯切【集韵】逆怯切【韵会】疑辄切,□音业。岌嶪,山高貌。【张衡西京赋】状嵬峨以岌嶪。【注】岌嶪,高壮貌。【杜甫九成宫诗】岌嶪土囊口。 【集韵】或作礏。亦作嶫。【何晏景福殿赋】峨峨嶫嶫。

幻 【寅集下】【幺字部】 幻 〔古文〕【集韵】胡惯切,音患。【说文】从反予,相诈惑也。【书无逸】民无或胥,譸张为幻。 又【广韵】化也。【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又【增韵】幻,妖术也。或作眩。【前汉张骞传】牦靬眩人。【注】眩,读与幻同。卽今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类皆是也。 又【唐韵】【集韵】□胡辨切,音苋。义同。 又叶荧绢切,音院。【陆机刻漏赋】来像神造,去犹鬼幻。因势相引,来灵自荐。

廖 【寅集下】【广字部】 廖 【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音聊。【广韵】人名。【左传庄二十七年】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又【集韵】丑鸠切,音抽。【类篇】人名。春秋周有瑕廖。 又【集韵】力求切,音留。义同。 又【集韵】力吊切【韵会】力照切,□音料。【广韵】廖,姓。周文王子伯廖之後。【前汉古今人表】有廖叔安。【後汉方术传】廖扶,号北郭先生。 又【集韵】力救切,音溜。【类篇】廖,国名。

【丑集上】【口字部】 【类篇】呼公切,音烘。与□同,大声。【荀子解蔽篇】以为□。【吕氏春秋】功之难立也,其必由□耶。故□之中,不可不味也。中主以之□也止善,贤主以之□也立功。 【集韵】或作哅。

崵 【寅集中】【山字部】 崵 【广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音阳。【说文】崵山,在辽西。一曰嵎夷,崵谷也。 又首崵山,在洛阳。 又【广韵】徒朗切【集韵】【韵会】待朗切,□音荡。义同。 【集韵】或作荡。通作砀。

帩 【寅集中】【巾字部】 帩 【广韵】【集韵】□七肖切,音俏。【广韵】缚也。

幯 【寅集中】【巾字部】 幯 【广韵】【集韵】□子结切,音节。【玉篇】拭也。 又【集韵】子末切,音繓。义同。

卮 【寅集中】【己字部】 卮 【唐韵】【集韵】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支。【说文】圜器也。一名觛,所以节飮食。象人,卪在其下也。【玉篇】卮,酒器也。受四升。【史记高祖纪】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 又染草名。【史记货殖传】巴蜀亦沃野地饶卮。【注】卮,烟支,紫赤色也。 又【类篇】丘奇切,音欹。义同。◎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字,已入卩部,此复重出,今删。

庂 【寅集下】【广字部】 庂 【篇韵】阻力切,音侧。赤庂,汉钱名。【前汉食货志】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庂一当五。其後二岁,赤庂钱贱,民不便,又废。【注】应劭曰:所谓子绀钱也。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今钱郭见有赤者,不知作法云何也。

庸 【寅集下】【广字部】 庸 〔古文〕□【唐韵】【广韵】余封切【集韵】【类篇】【韵会】余封切,□音容。【说文】庸,用也。【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传】将登用之。【庄子齐物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又【尔雅释诂】常也。【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书皋陶谟】自我五礼有庸哉。【传】用我五等之礼接之,使有常。 又【玉篇】功也。【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传】庸,功也。【晋语】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注】国功曰功,民功曰庸。【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五曰保庸。【注】安有功者。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又【尔雅释诂】劳也。【疏】谓劳苦。又【释训】庸庸,劳也。【疏】有功庸者皆劳也。【诗王风】我生之初尚无庸。【笺】庸,劳也。 又【广韵】和也。【礼中庸疏】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又【集韵】愚也。【史记周勃传】才能不过凡庸。 又岂也。【左传庄十四年】庸非贰乎。【前汉文帝纪赐尉佗书】虽王之国,庸独利乎。 又租庸赋法。【唐书食货志】用民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 又水庸。【礼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注】水庸,沟也。【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又国名。【左传文十六年】楚灭庸。【注】庸,今上庸县,属楚之小国。 又庸浦,地名。【左传襄十三年】战于庸浦。 又姓。【姓谱】庸国子孙,以姓为氏。【前汉儒林传】胶东庸生。 又与墉通。【前汉地理志】迁邶庸之民於□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按《毛诗》作墉。 又与墉通。【诗大雅】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注】庸,城也。【礼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注】附庸,小城也。 又与佣通。【前汉栾布传】穷困卖庸於齐。【注】师古曰:谓庸作受顾也。【司马相如传】与庸保杂作。【注】师古曰庸即谓赁作者保谓庸之可信任者也。 又与镛通。【诗商颂】庸鼓有斁。【传】大钟曰庸。 又叶于方切,音央。【□琳车渠碗赋】廉而不刿,婉而成章。德兼圣哲,行应中庸。考证:〔又与墉通。【前汉地理志】迁邶墉之名於□邑,故邶墉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 谨照原文两墉字□改庸。名改民。〔【前汉栾布传】穷困卖庸与齐。〕 谨照原文与改於。

庐 【寅集下】【广字部】 庐 【唐韵】力居切【集韵】【韵会】【正韵】凌如切,□音闾。【说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诗小雅】中田有庐。【笺】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田事。 又【玉篇】屋舍也。【集韵】粗屋总名。【易剥卦】小人剥庐。【左传襄二十三年】则犹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又□舍也。【周礼地官】十里有庐,庐有飮食。【注】庐若今野□,徙有庌也。 又直宿,舍也。【前汉金日磾传】小疾卧庐。【注】殿中所止曰庐。【班固西都赋】周庐千列。【注】直宿曰庐。 又国名。【周语】庐由荆妫。【注】庐,妫姓之国,荆妫,庐女为荆夫人也。 又邑名。【楚语】以王如庐。【注】庐,楚邑。 又州名。【隋书地理志】庐江郡,开皇初改为庐州。 又山名。【庐山记】周威王时,有匡俗庐君,故山取其号。 又【正韵】龙都切,音卢。【周礼冬官考工记】秦无庐。【注】庐读为纑,谓矛戟柄竹攒柲。或曰摩之器。 又与籚同。【集韵】籚或作庐。考证:〔【前汉金日磾传】小疾卧庐。【注】殿中所正曰庐。〕 谨据照原书所正改所止。

廧 【寅集下】【广字部】 廧 〔古文〕□【韵会】【正韵】□慈良切,音樯。【春秋成三年】晋郄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集韵】赤狄别种。 又【玉篇】同墙。【战国策】赵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前汉邹阳传】牵帷廧之制。 又与啬通。【战国策】廧夫空。【注】廧,小臣也。空其名。 【集韵】或省作□。

弻 【寅集下】【弓字部】 弻 【类篇】同弼。

康 【寅集下】【广字部】 康 〔古文〕□【唐韵】苦冈切【集韵】【韵会】【正韵】丘冈切,□音糠。【尔雅释诂】乐也。【诗唐风】无巳大康。又【周颂】迄用康年。 又【尔雅释诂】康,安也。【书益稷】庶事康哉。又【洪范】五福,三曰康宁。 又【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疏】孙炎曰:康,乐也,交会乐道也。【释名】五达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车步倂列并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尧游於康衢。【史记驺衍传】为列第康庄之衢。 又【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注】康,美之名也。 又【礼祭统】康周公。【注】康,犹褒大也。 又【谥法】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又国名。【书康诰疏】命康叔之诰。管蔡郕霍皆国名,则康亦国名,在圻内。又【前汉西域传】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北与康居接。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广韵】卫康叔之後。 又【尔雅释器】康瓠谓之甈。【注】瓠,壶也。【贾谊吊屈原赋】宝康瓠。 又与糠通。【说文】糠或省作康。 又与漮通。【尔雅释诂】漮,虚也。【诗小雅】酌彼康爵。【笺】康,空也。漮康音义同。 又【集韵】苦浪切,音抗。【礼明堂位】崇坫康圭。【注】康读为亢。【疏】亢,举也。考证:〔【前汉西域传】康居国,东与乌戈山离,西与条支接。〕 谨照原文改为: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北与康居接。〔【贾谊怀沙赋】〕 谨照原文怀沙赋改吊屈原赋。

廗 【寅集下】【广字部】 廗 【集韵】【韵会】□当盖切,音带。【玉篇】邪廗也。【集韵】屋邪。 又水名。【魏志宕昌国传】其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廗水以南,南北八百里。

嵻 【寅集中】【山字部】 嵻 【集韵】丘刚切,音康。嵻,山名,在西羌。【通雅】今武冈新宁有□崀山。

嶟 【寅集中】【山字部】 嶟 【广韵】【集韵】□祖昆切,音尊。山高貌。【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北极之嶟嶟。【注】嶟嶟,峻秀貌。又【广韵】将伦切【集韵】七伦切,□音僎。又【集韵】徂本切,尊上声。义□同。

【寅集上】【宀字部】 【字汇补】古居字。注见尸部五画。【说文先训】古文居处之居从宀。今之居乃倨也。

岖 【寅集中】【山字部】 岖 【广韵】岂俱切【集韵】【韵会】亏于切,□音区。【说文】□也。本作,从□区声。今作岖。【增韵】山路不平貌。一曰山峻也。【潘岳西征赋】轨崎岖以低仰。 又通作□。【左思魏都赋】山阜偎积而踦□。偎字原从彳畏声。

巶 【寅集中】【己字部】 巶 【集韵】本作佋。父为佋,子为穆。或作巶,今通作昭。

嵴 【寅集中】【山字部】 嵴 【集韵】资昔切,音脊。山脊也。

巠 【寅集中】【巛字部】 巠 〔古文〕□【唐韵】古灵切【集韵】坚灵切,□音经。【说文】水脉也。从巛在一下。一,地也。□省声。【广韵】直波为巠。 又【玉篇】水冥巠也。 又【集韵】古顶切,经上声。义同。 又【类篇】乎经切,婞平声。地名。在赵。通作陉。 又【集韵】下顶切,音婞。义同。

怉 【卯集上】【心字部】 怉 【集韵】博巧切,音饱。悖也。 又薄皓切,音抱。怀也。

庞 【亥集下】【龙字部】 庞 【广韵】薄江切【集韵】【韵会】皮江切,□音胮。【说文】高屋也。 又杂乱貌。【书周官】不和政庞。 又姓。周毕公高後,封於庞,因氏焉。 又【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九眞郡都庞。 又【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音龙。义同。 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廒 【寅集下】【广字部】 廒 【篇韵】五牢切,音敖。仓廒也,俗作厫。

庢 【寅集下】【广字部】 庢 【唐韵】【集韵】【韵会】□陟栗切,音窒。【说文】碍止也。【枚乘七发】发怒庢沓。【注】言初发怒,碍止而涌沸。 又【广韵】县名。在京兆。【寰宇记】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按《前汉地理志》作厔。考证:〔【寰宇记】山曲曰盭,水曲曰庢。〕 谨照原文盭改盩。

【巳集下】【犬字部】 【集韵】古穴切,音决。兽走也。【类篇】兽名。 又【集韵】古迈切,音夬。【集韵】本作狯,或作狤。详狯字注。 又【正韵】古坏切,音怪。亦作狯。

【辰集下】【欠字部】 【集韵】与同。

【子集下】【十字部】 【字汇补】同世。

巉 【寅集中】【山字部】 巉 【广韵】【集韵】【韵会】锄衔切【正韵】鉏咸切,□音谗。巉岩,高也。【正字通】山险绝如劖刻也。【宋玉高唐赋】登巉岩而下望兮。【宋炳登半石山诗】万树巉岩诡。 又【玉篇】【广韵】士槛切【集韵】士减切,□音斩。与嶃崭同。 又通作渐。【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注】渐,士衔反。高峻貌。 【集韵】或作□。俗作巉,非。宗炳《登半石山诗》。

幓 【寅集中】【巾字部】 幓 【集韵】疏簪切,音森。与襂同。襂纚,衣裳毛羽垂貌。【扬雄甘泉赋】蠖略蕤绥,漓雽幓纚。【注】师古曰:漓雽幓纚,车饰貌。 又【集韵】师炎切,音纤。旌旗正幅曰幓。 又师衔切,音衫。旌旗之斿也。【司马相如大人赋】垂旬始以为幓兮。【注】幓,所衔反,旒也。 又【集韵】【类篇】□所感切。同縿。义同。

帘 【寅集中】【巾字部】 帘 【广韵】【正韵】力盐切【集韵】【韵会】离盐切,□音廉。【广韵】靑帘,酒家望子。【韵会】酒家帜。【韩非子外储说】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注】帜,卽帘也。亦谓酒旗。 又【广韵】士臻切【集韵】锄臻切,□音蓁。【广韵】幕也。 又【类篇】一叫切,音要。义同。【广韵】【正韵】力盐切【集韵】【韵会】离盐切,□音廉。编竹作帏簿也。【释名】帘,廉也,自障蔽为廉耻也。【礼纬】天子外屛,诸侯内屛,大夫以帘,士以帷。【前汉王贡传序】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又【韵会】箨名。

帝 【寅集中】【巾字部】 帝 〔古文〕□□【唐韵】都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音谛。【说文】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尔雅释诂】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称帝。【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审谛,故取其名。【吕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记高帝纪】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 又谥法。【史记正义】德象天地曰帝。 又上帝,天也。【易鼎卦】圣人亨,以享上帝。【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又五帝,神名。【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注】苍帝曰灵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家语】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注】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义曰:太乙,天帝之别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注】索隐曰:援神契云:大角为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座。 又地名。【左传僖三十一年】卫迁于帝丘。【注】帝丘,今东郡濮阳县,故帝颛顼之墟,故曰帝丘。考证:〔【书尧典传】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谨按此系书序文。传改序。〔【周礼春官小宗伯】【注】黑帝曰叶光纪。〕 谨照原文叶改汁。

幊 【寅集中】【巾字部】 幊 【玉篇】古红切,音工。【五音集韵】衣巾也。

帹 【寅集中】【巾字部】 帹 【类篇】色甲切,音翣。【玉篇】帹,施面衣也。 又【类篇】七接切,音妾。幧头。【广雅】□谓之帹帞。

平 【寅集下】【干字部】 平 〔古文〕□□【唐韵】符兵切【集韵】【韵会】蒲兵切【正韵】蒲明切,□音苹。【说文】平,语平舒也。【广韵】平,正也。【增韵】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又【广韵】平,和也。【书尧典】平章百姓。【传】平和章明。【疏】和协显明於百官之族姓。 又成也。谓解恕和好也。【尔雅释诂】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谷梁传】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注】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义。【左传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又治也。【书大禹谟】地平天成。【传】水土治曰平。【诗小雅】原隰旣平。 又治之也。【诗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为灌木其为栵木之处也。 又平服也。【诗大雅】四方旣平,王国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国之内幸应安定。 又【玉篇】平,齐等也。【增韵】平,均也。【易乾卦】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书君奭】天寿平格。【疏】正义曰:平谓政敎均平也。 又【广雅】平,均赋。【史记平准书注】索隐曰: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钧天下郡国输敛,贵则粜之,贱则贵之。平赋以相准,输赋於京都,故命曰平准。 又乐声不相逾越也。【周语】乐从和,和从平。 又【尔雅释诂】平,易也。【疏】易者,不难也。【後汉班超传】任尚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又岁稔也。【前汉食货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又【谥法】执事有制曰平,治而无眚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又【尔雅释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泽。一名平。【韩愈城南聮句】沙篆印回平。【注】洪庆善曰:华山有靑柯平、种药平,因地之平处也。 又腊月曰嘉平。【史记秦始皇纪】更名腊曰嘉平。【注】茅盈内纪曰:盈曾祖父蒙於华山白日升天。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淸,时下□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因改腊曰嘉平。索隐曰:广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腊,秦更曰嘉平。盖因歌谣之词而改从殷号也。 又华平,瑞木名。【宋书符瑞志】华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则生,德刚则仰,德弱则俯。【张衡东京赋】植华平於春圃。【注】天下平,其华则平。 又廷尉平,官名。【史记张释之传】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汉百官表】宣帝地节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又平原,太平,平陆,□地名。【尔雅释地】广平曰原,高平曰陆。【疏】广平曰原者,谓泽之广平者亦曰原。汉以平原为郡名。高平曰陆者,谓土地丰,正名为陆。【又】东至日所出,为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陆。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广韵】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国之地,秦为辽西郡,隋为北平郡,唐为平州。 又姓。【广韵】齐相晏平仲之後。【前汉平当传】当哀帝时为丞相,子晏历位大司徒。又复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宁二氏。【姓谱】平陵氏,史记平陵老之後。 又【广韵】房连切【集韵】【韵会】毗连切【正韵】蒲眠切,□音。【广韵】平平,辨治也。【书洪范】王道平平。【诗小雅】平平左右。 又【韵会】均也。 又【韵会】皮命切,音病。平物贾也。【周礼地官质剂注】市中平贾,今时月平是也。又【地官质人注】质平也。主平定物贾。【扬子方言】一哄之市,必立之平。【後汉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谣曰:游平买印自有平,不避豪贤及大姓。 又古与便辩通。【史记五帝纪】便章百姓。【注】索隐曰:古文尚书作平,平旣训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辩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则训辩,遂为辩章。 又叶皮阳切,音龎。【张籍祭韩愈诗】北台临稻畴,茂野多阴凉。板亭坐垂钓,烦苦稍巳平。 又【集韵】拼古作平。注详手部八画。

崩 【寅集中】【山字部】 崩 〔古文〕□【广韵】北滕切【集韵】【韵会】悲朋切,□音绷。【说文】山坏也,从山朋声。【玉篇】毁也。【礼曲礼注】郉昺曰:自上坠下曰崩。【诗小雅】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春秋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注】沙鹿,山名。 又殂落也。【谷梁传隐三年】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 又姓。【正字通】明正德中崩愈坚,固始县丞,潜山人。 【集韵】作□。亦作□。

巜 【寅集中】【巛字部】 巜 【唐韵】【集韵】□古外切,音侩。与浍同。【说文】水流浍浍也。方百里为巜,广二寻深二仞。 又【集韵】呼官切。音欢。濡也。

帎 【寅集中】【巾字部】 帎 【集韵】丁绀切,音馾。冠俯前也。

幦 【寅集中】【巾字部】 幦 【唐韵】【集韵】【正韵】□莫狄切,音觅。【广韵】覆车笭也。【礼玉藻】君羔幦虎犆。【注】幦,覆笭也。犆,谓缘也。此君齐车之饰。 又与□通。【周礼春官】木车蒲蔽犬□。【注】犬□,以犬皮为覆笭。 又【集韵】呼役切,音焱。又诘历切,音吃。又呼狊切,音殈。义□同。

廑 【寅集下】【广字部】 廑 【唐韵】巨斤切【韵会】渠斤切,□音勤。【说文】少劣之居。【广韵】小屋。 又【增韵】纔也。【前汉贾谊传】其次廑得舍人。【注】师古曰:廑与仅同。劣也。言纔得舍人。 又与勤通。【前汉文帝纪】廑事从事。又【扬雄传】其廑至矣。 又【增韵】廑,余也,略能也。 又【集韵】奇靳切,勤去声。义同。 又渠吝切,音觐。【博雅】荫也。 【集韵】或作。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韵】邬晃切,音。池不流也。

峊 【寅集中】【山字部】 峊 【集韵】扶缶切。同阜。【楚辞九思】山峊兮峉峉。

崦 【寅集中】【山字部】 崦 【广韵】央炎切【集韵】【韵会】衣帘切【正韵】衣炎切,□音淹。崦嵫,山名。【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处。【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注】勿使日入也。 又【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於检切,音揜。义同。 【正字通】本作崦。 【集韵】或作□。通作弇。

嵆 【寅集中】【山字部】 嵆 【广韵】胡鸡切【集韵】弦鸡切,□音奚。山名,在今亳州,嵆康居於山侧,因名。 又姓,出谯郡。 【字汇】从□,□音鸡。俗从禾,误。详禾部稽字注。

巴 【寅集中】【己字部】 巴 【广韵】伯加切【集韵】【正韵】邦加切,□音芭。【广韵】巴蜀。【书牧誓疏】巴在蜀之东偏。【三巴记】阆苑白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故名三巴。 又【玉篇】国名。【左传桓九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 又郡名。【前汉地理志】巴郡,秦置,属益州。【谯周巴记】初平六年,赵颖分巴为二郡,巴郡以垫江为治,安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绰分巴,以永宁为巴东郡,垫江为巴西郡。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又县名。【唐书地理志】归州有巴东,壁州有东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又【说文】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靑黄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浔江记】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为陵,世称巴陵。 又巴蕉,草名。【司马相如子虚赋】诸柘巴且。【注】且草,一名巴蕉。 又【正韵】尾也。 又姓。【後汉党锢传】巴肃,勃海高城人。

帽 【寅集中】【巾字部】 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音□。【释名】冒也。【说文】本作冃。【徐铉曰】今作帽。帽名犹冠。义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无帽,冠下有纚,以缯为之。後人因之帽於冠,或裁纚为帽。自乘舆宴居,下至庶人无爵者,皆服之。江左时,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见,但无顶圈矣,後乃高其屋云。【隋书礼仪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又有缯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准。【唐书车服志】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宾客之服也。 又通作冒。【史记绛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应劭曰:陌额絮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冒絮。

幜 【寅集中】【巾字部】 幜 【玉篇】居永切,扃上声。帛也。【隋书礼仪志】後齐纳后礼,皇后服大严,绣衣带绶佩加幜,入昭阳殿,前至席位,姆去幜。 又通作景。【仪礼士昏礼】姆加景。【注】景之制,盖如明衣,加之以为行道御尘,令衣鲜明也。今文作幜。

嶒 【寅集中】【山字部】 嶒 【广韵】疾陵切【集韵】慈陵切,□音层。崚嶒,山貌。【何逊渡连圻诗】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崚嶒。 又【集韵】锄耕切。与崝峥同。

巳 【寅集中】【己字部】 巳 【唐韵】详里切【集韵】【韵会】象齿切【正韵】详子切,□音似。【说文】已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皆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史记律书】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前汉律历志】振美於辰,已盛於巳。【释名】已也,如出有所为,毕已复还而入也。【玉篇】嗣也,起也。【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 又【韵会】上巳,节名。【韩诗章句】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宋书礼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又【韵补】古巳午之巳,亦读如已矣之已。【增韵】阳气生于子,终于巳。巳者,终巳也,象阳气旣极回复之形,故又为终巳字。今俗以有钩挑者为终已字,无钩挑者为辰巳字,是盖未知其义也。

珚 【午集上】【玉字部】 珚 【集韵】因莲切,音烟。玉名。【山海经】傅山谷,水出焉,其中多珚玉。【注】珚,玉名。水经注作珉玉。一统志引经作雕玉。

庨 【寅集下】【广字部】 庨 【广韵】许交切【集韵】【韵会】虚交切,□音哮。【玉篇】庨豁,宫殿形状。【集韵】宫室高貌。【柳宗元游朝阳岩登西亭诗】反宇临呀庨。 又【马融长笛赋】庨窌巧老。【注】深空之貌。 又【集韵】丘交切,音敲。义同。

悏 【卯集上】【心字部】 悏 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王问切,音运。同□。大□,山名。或省作。

【辰集下】【殳字部】 【玉篇】居艺切【广韵】古诣切,□音计。□也。一曰系也,尽也。 又【类篇】丘盖切,音磕。与同。【博雅】辱也。一曰击也。字原从攵作。

崣 【寅集中】【山字部】 崣 【集韵】乌毁切,音委。嶊崣,山高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嶊崣崛起。 【集韵】亦作嵔。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嶊崣崛起。〕 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嵢 【寅集中】【山字部】 嵢 【玉篇】千郞切,音仓。山势。

嶅 【寅集中】【山字部】 嶅 【广韵】五劳切【集韵】【正韵】牛刀切【韵会】牛交切,□音熬。【说文】山多小石也。 又嶅山,在鲁地。 又通作磝。【集韵】山高貌。【韩愈别知赋】山磝磝而相轨。 又【玉篇】【集韵】【类篇】□鱼到切,音傲。动摇貌。【扬雄河东赋】嘻嘻旭旭,天地稠嶅。 【集韵】亦作□。

畖 【午集上】【田字部】 畖 【集韵】乌瓜切,音窊。畖留,地名。在绛。

帛 【寅集中】【巾字部】 帛 【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薄陌切,□音白。【说文】缯也。【广韵】币帛。【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书尧典】五玉三帛。【传】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元,附庸之君执黄。【周礼春官典命注】帛,如今璧色缯也。【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帛之冠。【注】大帛,厚缯。【後汉邓后纪】必书功於竹帛。【注】帛谓缣素。 又执帛,官名【前汉曹参传】乃封参为执帛。【注】张晏曰:执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又草名。【尔雅释草】帛似帛,华山有之。【疏】华山有草,叶似帛者,因以名云。 又姓。【神仙传】吴有帛和。【水经注】瀍水西有帛仲理墓。 又叶仆各切,音薄。【礼礼运】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又】疏布以羃,衣其澣帛。醴醆以献,荐其燔炙。考证:〔【尔雅释草】帛似帛,华山有之,【疏】华山有草,叶似帛者,因名帛草。〕 谨照原文因名帛草改因以名云。

帢 【寅集中】【巾字部】 帢 【广韵】【正韵】苦洽切【集韵】【韵会】乞洽切,□音恰。【埤苍】帽也。【广韵】弁缺四隅。【增韵】一曰按头使下曰帢。【集韵】士服也。【魏志太祖纪注】汉末公卿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魏太祖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以色别其贵贱,可谓军容,非国容也。 【类篇】或作□□。

帲 【寅集中】【巾字部】 帲 【集韵】必郢切,音饼。【广雅】帲覆也。【注】福郢反。 又【类篇】旁经切,音瓶。义同。又屋蔽也。 又【韵会】悲萌切,音绷。幄也。【扬子法言】然後知夏屋之为帲幪也。【注】在旁曰帲,在上曰幪。

犑 【巳集下】【牛字部】 犑 “【广韵】古阒切【类篇】扃阒切,□音狊。【玉篇】牛属。【尔雅释畜】犑牛。【注】未详。【释文】古觅反。◎按犑从狊,与□异。玉篇广韵集韵类篇俱有犑无□。篇海□犑□收,音义各异。字汇正字通收□删犑,非。

考证:〔【类篇】局阒切,□音狊。〕 谨照原文局阒切改扃阒切。”

帑 【寅集中】【巾字部】 帑 【唐韵】乃都切【集韵】【韵会】【正韵】农都切,□音奴。与孥通。【诗小雅】乐尔妻帑。【传】帑,子也。【左传文十三年】秦人归其帑。【注】帑,妻子也。 又鸟尾曰帑。【左传襄二十八年】以害鸟帑。【注】鸟尾曰帑。【疏】帑,细弱之名。於人则妻子为帑,於鸟则鸟尾曰帑。妻子为人之後,鸟尾为鸟之後,故俱以帑为言。 又【广韵】他朗切【集韵】【韵会】坦朗切【正韵】他曩切,□音曭。【说文】金币所藏也。【玉篇】金布所藏之府。【前汉匈奴传】以为虚费府帑。【後汉郑弘传】人食不足,而帑藏金币。考证:〔【左传文十三年】秦人送其帑。〕 谨照原文送改归。

帪 【寅集中】【巾字部】 帪 【广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音眞。【玉篇】囊也,马兜也。【扬子方言】帪,飤马橐。自关而西谓之裺囊,或谓之篼。燕齐之闲谓之帪。 又【集韵】之刃切,音震。义同。

帱 【寅集中】【巾字部】 帱 【唐韵】直由切【集韵】【韵会】□留切【正韵】除留切,□音俦。【说文】襌帐也。【尔雅释训】帱谓之帐。【注】今江东亦谓帐为帱。【宋玉神女赋】蹇余帱而请御,愿尽心之惓惓。 又车帷也。【史记礼书】大路之素帱也。【注】索隐曰:谓车盖以素帷。 又【类篇】幔毂之革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欲其帱之廉也。 又【广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广雅】帱,覆也。【礼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又【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义同。 又【集韵】【韵会】□重株切,音厨。【丁□寡妇赋】静闭门以却扫,魂孤以穷居。刷朱扉以白垩,易□帐以素帱。考证:〔【尔雅释器】帱谓之帐。〕 谨照原书释器改释训。

嵁 【寅集中】【山字部】 嵁 【广韵】口含切【集韵】【韵会】枯含切【正韵】苦含切,□音龛。嵁岩,不平貌。【庄子在宥篇】大山嵁岩之下。 又【广韵】苦咸切【集韵】丘咸切,□音□。义同。 又【广韵】【集韵】【类篇】□五感切,音坎。嵁崿,山形。【左思魏都赋】恒碣嵁崿于靑霄。或作砧。 又【广韵】士减切【集韵】士槛切,□音嶃。嵁绝,山貌。

嶮 【寅集中】【山字部】 嶮 【广韵】【集韵】□虚检切,音险。【说文】阻难也。 又高峻貌。【嵆康琴赋】丹崖嶮巘,靑壁万寻。【郭璞江赋】壮天地之嶮介。 又【集韵】【类篇】□鱼窆切,音噞。嵰嶮,山貌。

嶱 【寅集中】【山字部】 嶱 【五音集韵】苦曷切【集韵】丘葛切,□音渴。嶱嵑,山貌。 又山石高峻貌。【张衡南都赋】其山则崆嶱嵑。【杜甫咏怀诗】乐动殷樛嶱。【正字通】或作胶轕。义同。○按《玉篇》嶱同嵑。而张赋嶱嵑字连用,又似非同音者。《正字通》改古曷切,音葛,与轕通用。似亦可从。考证:〔【张衡南都赋】其山则崆嶱嵑。又按玉篇,嶱同嵑。而扬赋嶱嵑字连用,又似非同音者。〕 谨按前注所引是张衡南都赋,此处扬赋应作张赋,扬改张。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同□,俗省。

嵏 【寅集中】【山字部】 嵏 【唐韵】子红切【集韵】【韵会】祖丛切,□音鬃。九嵏,山名,在冯翊谷口。【前汉地理志注】在醴泉界。【班固西都赋】前乘秦岭,後越九嵏。 又【范雍诗】山奇号九嵏,见孝感县志,亦名九宗山。郡国志作嵕。 又峰聚之山曰嵏。【扬雄校猎赋】虎路三嵏。【注】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今醴泉、屯留二县,有三嵏山,言三峰聚也。【司马相如上林赋】凌三嵏之危。 【正字通】俗讹作嵕。

帻 【寅集中】【巾字部】 帻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革切,音责。【说文】发有巾曰帻。【玉篇】覆髻也。【急就篇注】帻者,韬发之巾,所以整嫧发也。【扬子方言】覆结谓之帻巾。【广雅】承露帻,覆结也。【蔡邕独断】帻,古者□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然尚无巾,至王莽内加巾,故言王莽秃帻施屋。【後汉舆服志】古者有冠无帻,秦加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後稍稍作颜题。汉兴,续其颜,却摞之,施巾连题。却覆之,今丧帻是其制也,名之曰帻。帻者,赜也,头首严赜也。至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後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武者短耳。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未冠童子帻无屋。【隋书礼仪志】文者长耳,谓之介帻。武者短耳,谓之平上帻。 又与同。【集韵】齿相値。亦作帻。【左传定九年】晰帻而衣狸制。【注】帻,齿上下相値也。

幔 【寅集中】【巾字部】 幔 【唐韵】【集韵】【韵会】□莫半切,音缦。【说文】幕也。【广雅】帐也。【释名】幔,漫也,漫漫相连缀之言也。【拾遗记】周穆王有鸾章锦幔。【张协洛阳赋】朱幔虹舒,翠幕霓连。 又【广雅】幔,覆也。

庈 【寅集下】【广字部】 庈 【广韵】巨今切【集韵】渠今切,□音琴。【玉篇】人名。【左传隐二年】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幕 【寅集中】【巾字部】 幕 【字汇补】同幕。 又借作模。【汉郞中郑固□】传宣孔业,作世幕式。

幧 【寅集中】【巾字部】 幧 【广韵】【集韵】七遥切【韵会】【正韵】此遥切,□音锹。【说文】敛发也。【广韵】所以覆髻。【玉篇】幧头也。【扬子方言】幧头,自河以北,赵魏之闲曰幧头。或谓之□,或谓之,或谓之带,或谓之带。【广雅】络头,幧头也。【古乐府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幧头。 又【类篇】或作幓。【仪礼丧服注】以麻自项中而前交於额上,却绕紒如著幓头焉。 又通作绡。【释名】绡头,绡,钞也,钞发使上从也。或曰帞头。齐人谓之。【後汉向诩传】好被发,著绛绡头。【注】绡,当作幧。 又通作帩。【晋书五行志】太元中人,不复著帩头。又【广韵】七刀切【集韵】仓刀切,□音操。义同。 【类篇】或作。

幸 【寅集下】【干字部】 幸 〔古文〕□【唐韵】胡耿切【集韵】【韵会】【正韵】下耿切,□音幸。【说文】本作□。吉而免凶也。【前汉高帝纪】愿大王以幸天下。【注】晋灼曰:臣民被其德,以为徼幸也。师古曰:幸者,可庆幸也。故福善之事皆称为幸。 又【小尔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韵】非所当得而得,与不可免而免曰幸。【论语】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晋语】德不纯,而福禄□至,谓之幸。【荀子富国篇】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又冀也。【礼檀弓】幸而至於旦。【注】幸,觊也。 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独断】天子车驾所至,见令长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以食帛,民爵有级,或赐田租,故谓之幸。 又【玉篇】幸,御所亲爱也。【前汉佞幸传】但以 媚贵幸。 又姓。【万姓统谱】望出雁门,晋有幸灵。唐有幸南容,贞元中进士。宋有幸元龙,嘉泰初进士。 又【韵补】古叶散。【易林】疾贫望幸,使伯行贩。 【韵会】或作□。【篇海】或作□。□字原作夭下糸。

幡 【寅集中】【巾字部】 幡 【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翻。【说文】幡,书儿拭觚布也。【徐铉曰】觚,八棱木,於上学书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内则所谓帉帨是也。 又【集韵】一曰帜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徽号也,所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故谓为信幡也。【前汉鲍宣传】宣坐大不敬下狱,博士弟子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 又三幡。【孙绰游天台赋】泯色空以合迹,忽卽有而得□。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於三幡。【注】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观三也。言三幡虽殊,消令为一,同归于无也。郄敬舆与谢庆绪书论三幡义,曰:近论三幡诸人,犹多欲旣观色空,别更观识,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观。於理为长。然敬舆之意,以色空及观为三幡,识空及观亦为三幡。 又与翻通。【诗小雅】幡幡瓠叶。【传】幡幡,瓠叶貌。【孟子】旣而幡然改。【注】幡,反也。【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英幡纚。【注】师古曰:幡纚,飞扬貌。 又【诗小雅】威仪幡幡,舍其坐迁。【传】幡幡,失威仪貌。 又【集韵】符袁切,音烦。义同。

巈 【寅集中】【山字部】 巈 【广韵】【集韵】□居六切,音菊。山高貌。

【寅集下】【广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鉏加切,音槎。【玉篇】屋欲坏也。【集韵】屋颓貌。【广韵】淮南子云:屋之下,不可坐也。 又【集韵】庄加切,音樝。义同。

帼 【寅集中】【巾字部】 帼 【唐韵】【集韵】古获切【韵会】郭获切【正韵】古伯切,□音蝈。【说文】妇人首饰。【玉篇】□也,覆发上也。【晋书宣帝纪】诸葛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又【广韵】妇人丧冠。 又【海篇】亦作蔮。【释名】蔮恢也,恢郭,覆发上也。鲁人曰頍,齐人曰幌。【後汉舆服志】夫人绀缯蔮。 又【唐韵】【韵会】古对切【正韵】古外切,□音〈巾贵〉。义同。 【玉篇】或作簂。

帼 【寅集中】【巾字部】 帼 【唐韵】【集韵】古获切【韵会】郭获切【正韵】古伯切,□音蝈。【说文】妇人首饰。【玉篇】□也,覆发上也。【晋书宣帝纪】诸葛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又【广韵】妇人丧冠。 又【海篇】亦作蔮。【释名】蔮恢也,恢郭,覆发上也。鲁人曰頍,齐人曰幌。【後汉舆服志】夫人绀缯蔮。 又【唐韵】【韵会】古对切【正韵】古外切,□音〈巾贵〉。义同。 【玉篇】或作簂。

幺 【寅集下】【幺字部】 幺 【唐韵】【集韵】於尧切。【韵会】【正韵】伊尧切,□音邀。【说文】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徐铉曰】象纔有形质。【前汉食货志】径七分重三铢曰幺钱。【注】师古曰:幺,小也。【陆机文赋】犹弦幺而□急。【注】幺,小也。 又【通俗文】不长曰幺。细小曰麽。【班彪王命论】幺麽尚不及数子。 又【尔雅释兽】幺幼。【注】豕最後生者,俗呼为幺豚。 又幺凤,小鸟名。【苏轼梅花词】倒挂绿毛幺凤。 又六幺,曲名。【琵琶录】绿腰,卽录要也。本自乐工进曲,上令录出要者,乃以为名。後转呼绿腰。又讹为六幺也。【乐谱】琵琶曲有六幺。唐僧善本弹六幺曲,下拨一声如雷发,妙绝入神。【白居易琵琶引】先为霓裳後六幺。 又姓。【万姓统谱】弘治中有幺谦,汤阴人,为通州训导。 俗作么。

幢 【寅集中】【巾字部】 幢 【唐韵】宅江切【集韵】【韵会】传江切,□音橦。【说文】旌旗之属。【扬子方言】翿幢,翳也。楚曰翿,关西关东皆曰幢。【释名】幢,童也,其貌童童也。【前汉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注】晋灼曰:幢,旌幢也。师古曰:幢,麾也。 又【广韵】直降切【集韵】丈降切,□音。【广韵】后妃车□。【释名】幢,容也,施之车盖童童然,以隐蔽形容也。 又【韵会】徒东切,音同。【张衡东京赋】设业设虡,宫县金镛。鼖鼓路鼗,树羽幢幢。【注】幢幢,羽貌。 又通作潼。【集韵】潼容,车幨帷也。或从巾。

庣 【寅集下】【广字部】 庣 【广韵】吐雕切【集韵】【正韵】他雕切,□音祧。【广韵】不满之貌。【前汉律历志】旁有庣焉。【注】师古曰:庣,不满之处也。 又【集韵】田聊切,音迢。过也。【前汉律历志注】郑氏曰:庣,过也。

崴 【寅集中】【山字部】 崴 【广韵】乙皆切【集韵】乌回切,□音碨。【埤苍】崴,不平也。一曰山形。【楚辞九章】轸石崴嵬。蹇吾愿兮。【注】崴嵬,高貌。 又【五音集韵】乌买切,音嵔。崴□,山谷不平貌。互见後字注。

嵤 【寅集中】【山字部】 嵤 【集韵】【韵会】互扃切【正韵】于平切,□音荥。岭嵤,山深貌。 又【广韵】戸萌切【集韵】乎萌切,□音宏。峥嵤,山峻也。 【说文】本作嵘。【集韵】或作巆峵□。

嶜 【寅集中】【山字部】 嶜 【广韵】昨淫切【集韵】咨林切【类篇】才淫切,□音梣。嶜嵒,高锐貌。【扬雄羽猎赋】玉石嶜崟。【张衡南都赋】幽谷嶜岑,夏含霜雪。【注】嶜岑,峻极貌。 又【集韵】集荏切,音坅。嶜碞,山貌。

忕 【卯集上】【心字部】 忕 【广韵】【集韵】徒盖切【韵会】【正韵】他盖切,□音泰。侈也。【晋书何曾传】刘毅劾曾侈忕无度。亦书作忲。

庖 【寅集下】【广字部】 庖 【唐韵】薄交切【集韵】【韵会】【正韵】蒲交切,□音匏。【说文】厨也。【诗小雅】大庖不盈。【周礼天官】庖人。【注】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疏】言苞者,今之厨。转作苞者,欲取庖人主六兽六禽,有裹肉之意也。【史记三皇本纪】大皥庖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又【集韵】通作包。【易垢卦】九二包有鱼,无咎。【释文】包,亦作庖。

廞 【寅集下】【广字部】 廞 【唐韵】许今切【集韵】【正韵】虚金切,□音歆。【说文】□舆服於庭也。【周礼天官司裘】廞裘饰皮车。 又【尔雅释言】兴也。【周礼春官】笙师廞其乐器。 又【集韵】【正韵】□祛音切,音钦。【广韵】许锦切【集韵】羲锦切,□歆上声。义□同。 又【集韵】牛锦切,音僸。义同。又怒貌。【扬子太□经】虎虓振廞。 又淤塞也。【唐书薛大鼎传】沧州无棣渠久廞塞,大鼎浚治。 又【集韵】丘衔切,音嵌。嶔廞,山险也。 又与嵌通。【集韵】嵌,亦作廞。

【寅集下】【彡字部】 【唐韵】【集韵】□所鉴切,衫去声。【广韵】相接物也。又利也。出字谱。

帊 【寅集中】【巾字部】 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普驾切,音怕。【说文】帛二幅曰帊。【广韵】幞也。【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幞也。 又【广雅】帐也。 又【集韵】披巴切,音葩。残帛。

帧 【寅集中】【巾字部】 帧 【类篇】猪孟切,音伥。张画缯也。一作。

幄 【寅集中】【巾字部】 幄 【广韵】於角切【集韵】【韵会】【正韵】乙角切,□音渥。【玉篇】帐也。【类篇】帱也。【广韵】大帷。【小尔雅】覆帐谓之幄。【释名】幄,屋也。以帛衣板施之,形如屋也。【三礼图】上下四旁悉周曰幄。【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注】四合象宫室曰幄,王所居之帐也。【前汉张良传】运筹策帷幄中。 又军中帐。【左传昭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注】幄幕,军旅之帐。 又享神之帐。【前汉礼乐志】照紫幄珠熉黄。【注】如淳曰:紫幄,享神之帐也。

帆 【寅集中】【巾字部】 帆 〔古文〕□【广韵】【集韵】□符炎切,音凡。【集韵】舟上幔以帆风。【马融广成颂】张云帆施霓帱。 又石帆,草名。【左思吴都赋】石帆水松。【注】刘逵曰:石帆生海屿石上,草类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扶泛切,音梵。【广韵】船使风。【释名】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韩愈除官赴阙诗】无因帆江水。【注】洪兴祖曰:船使风也。 【玉篇】与□同。亦作帆。

巿 【寅集中】【巾字部】 巿 【唐韵】分勿切【集韵】分物切,□音弗。【说文】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诸侯赤巿,大夫葱衡。从巾,象连带之形。 又通作芾。【诗曹风】三百赤芾。【传】大夫以上,赤芾乘轩。【疏】芾服,祭祀所用也。 又【玉篇】亦作韍。【礼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 又【集韵】普活切,音鏺。【说文】草木巿巿然,象形。【集韵】草木盛貌。 又【集韵】北末切,音泼,义同。 又【玉篇】甫味切,音沸。蔽巿,小貌。【诗召南】作蔽芾。【朱传】盛貌。 又【集韵】博盖切,音贝。草木貌。○按普活、北末、甫味、博盖四切,□系□字音义,韵书讹作巿字,详木部□字注。

帒 【寅集中】【巾字部】 帒 【唐韵】徒耐切【集韵】徒戴切,□音代。【说文】囊也。【广韵】囊属。

珡 【午集上】【玉字部】 珡 【字汇补】古琴字。【汉鲁君□】珡书自娱。

嵄 【寅集中】【山字部】 嵄 【玉篇】眉否切,音美。山也。

廫 【寅集下】【广字部】 廫 【唐韵】洛萧切【集韵】怜萧切,□音聊。【说文】空虚也。 又【集韵】力交切,音髎。室中虚貌。 又【玉篇】一作廖。【韩愈华山女诗】座下廖落如明星。 【集韵】或作寥□。

彄 【寅集下】【弓字部】 彄 【唐韵】恪侯切【集韵】【韵会】墟侯切,□口平声。【说文】弓弩端,弦所居也。 又环属。【西京杂记】戚夫人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 又【荆楚岁时记】岁前为藏彄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竭恭敬於明祀,乃有藏彄。腊日之後,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彄,分二曹,以较胜负。辛氏三秦记,以为钩弋夫人所起。 又姓。【韵会】鲁公子彄之後。 【集韵】或作彀。

巆 【寅集中】【山字部】 巆 【集韵】呼宏切,音营。岭巆,山深貌。【扬雄甘泉赋】岭巆嶙峋。【注】岭巆,深邃貌。 又【宋玉高唐赋】砾碨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注】巆礚,皆石相摩之声。 又【集韵】呼萌切,音横。峥巆,山峻貌。◎按《集韵》嵤、巆、峵、□□同。《韵会》嵤载靑韵,巆载庚韵,分为二。今从之。

【午集中】【疒字部】 【集韵】□本字。

迌 【酉集下】【辵字部】 迌 【玉篇】他没切,音宊。诋貌。

幈 【补遗】【寅集】【巾字部】 幈 【字汇补】与屏同。【邵尧夫幈幛春吟词】幈幛山下有家园,每岁家园过禁烟。

席 【寅集中】【巾字部】 席 〔古文〕□□【唐韵】祥易切【集韵】【韵会】【正韵】祥亦切,□音夕。【说文】藉也。【玉篇】床席也。【广韵】荐席。【增韵】藳秸曰荐,莞蒲曰席。【急就篇注】簟谓之席。又重曰筵,单曰席。【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第。【注】衽席,单席也。【释名】席,释也。可卷可释。【诗邶风】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 又【韵会】资也,因也。【书毕命】席宠惟旧。【前汉刘向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注】师古曰:席犹因也。言若人之坐於席也。 又【玉篇】安也。 又□也。【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注】席,□也。铺□往古尧舜之善道,以待聘召。 又姓。【韵会】出安定,其先司周之典籍,因氏焉。後避项羽名,改为席。 又叶祥龠切,音灼。【易林】重茵厚席,循皋采藿。

嶚 【寅集中】【山字部】 嶚 【广韵】落萧切【集韵】怜萧切【韵会】【正韵】连条切,□音聊。【广雅】嶚□,高也。 【集韵】或作嵺。亦作嶛。

巧 【寅集中】【工字部】 巧 〔古文〕丂□【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绞切,敲上声。【说文】技也。【广韵】能也,善也。【韵会】机巧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为良。【山海经】义均始为巧,倕始作下民百巧。 又【增韵】拙之反。【韵会】黠慧也。【老子道德经】大巧若拙。【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 又【广韵】好也。【诗卫风】巧笑倩兮。 又【韵会】射者工于命中曰巧。【孟子】知譬则巧也。 又【广韵】伪也。【诗小雅】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传】出言虚伪,而不知惭於人。【礼月令】毋或作淫巧。【注】淫巧,谓伪饰不如法也。 又【广韵】苦敎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敎切,□敲去声。义同。 又叶去九切,音糗。【前汉司马迁传】圣人不巧,时变是守。

巾 【寅集中】【巾字部】 巾 【集韵】【韵会】【正韵】□居银切,音。【说文】佩巾也。【礼内则】盥卒授巾。【注】巾以帨手。 又【正韵】蒙首衣也。【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头。【急就篇注】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头也。【扬子方言】覆结,谓之帻巾。【释名】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於四敎也。 又【正韵】羃也。【周语】静其巾羃。【注】巾羃,所以覆尊彝。 又被巾。【扬子方言】帍裱谓之被巾。【注】妇人领巾也。 又【类篇】衣也。【周礼春官】巾车。【注】巾犹衣也。【疏】谓玉金象革衣饰其车,故训巾犹衣也。 又【正韵】帉也。【说文】楚谓大巾曰□。 又【扬子方言】蔽膝,魏宋南楚之闲谓之巨巾。 又【急就篇注】巾,一曰裹足之巾,若今裒足布也。 又巾车,官名。【周礼春官巾车注】巾车,车官之长。 又【五音集韵】姜螼切,音卺,饰也。 又【集韵】【类篇】□香靳切,音焮。义同。

嵣 【寅集中】【山字部】 嵣 【广韵】【集韵】【类篇】□徒郞切,音唐。□嵣,山名。 又【玉篇】【广韵】徒朗切【集韵】待朗切,□音荡。嵣□,山貌。【张衡南都赋】嵣□嶚剌。【注】嵣□,山石广大貌。嶚剌,石相戾也。 又【玉篇】【广韵】徒浪切【集韵】大浪切,□音宕。义同。

川 【寅集中】【巛字部】 川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缘切,音穿。【释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闲,必有川焉。【尔雅释水】湀辟流川。【注】通流。【疏】湀辟者,通流大川之别名也。【又】过辨回川。【注】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众流注海曰川。【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传】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又【禹贡】奠高山大川。【传】大川四渎。【疏】川之大者,莫大於渎。四渎,谓江,河,淮,汉也。【吕氏春秋】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关中记】泾、渭、灞、滻、鄷、镐、潦、潏,凡八川。【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 又三川,郡名。【史记秦始皇纪】灭二周,置三川郡。【前汉高祖纪】斩三川守李由。【注】应劭曰:今河南郡也。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又四川,省名。【韵会】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又口川。【周语】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朱子诗】口川失自防。 又川衡,官名。【周礼地官】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 又窍也。【山海经】伦山有兽如麋,其川在尾上。【注】川,窍也。 又叶枢伦切,音春。【诗大雅】旱旣大甚,涤涤山川。早魃为虐,如惔如焚。【前汉叙传】昔在上圣,昭事百神。类帝禋宗,望秩山川。

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天下之地势。〕 谨照原文势改埶。”

嵋 【寅集中】【山字部】 嵋 【广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旻悲切【正韵】谟杯切,□音眉。峨嵋,山名,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峨眉。【郭璞江赋】峨嵋为众阳之揭。通作眉。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相卽切【集韵】悉卽切,□音息。水也。一曰水貌。

币 【寅集中】【巾字部】 币 【唐韵】【集韵】【韵会】□毗祭切,音弊。【说文】币帛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六曰币帛之式。【注】币帛,所以赠劳宾客者。 又【集韵】财也。【横渠理窟】币者,金玉齿革泉布之杂名。【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四曰币贡。【注】币贡,玉马皮帛也。又【内府】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管子国蓄篇】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史记平准书】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前汉武帝纪】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末众,又禁兼幷之涂,故改币以约之。【注】币,钱也。更去半两钱,行五铢钱,皮币,以捡约奸邪。 又【集韵】必袂切,音蔽。义同。考证:〔【周礼天官大宰】【注】币帛,所以赠答宾客者。〕 谨照原文答改劳。

店 【寅集下】【广字部】 店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念切,音垫。【崔豹古今注】店,置也。所以置货鬻物也。【徐勉诫子书】或欲创辟田园,或劝兴立邸店。 又与坫通。【说文】店,反爵之处。或作坫。

庰 【寅集下】【广字部】 庰 【唐韵】【集韵】□必郢切,音饼。【玉篇】蔽也,薄也。【六书故】门闲屛蔽者,所谓塞门也。 又【广雅】庰,藏也。 又【广韵】防正切【集韵】毗正切,□音倂。【广韵】庰,隐僻也。厕也。 又【广韵】蒲径切【集韵】步定切,□瓶去声。义同。 【玉篇】或作帲屏。

廷 【寅集下】【廴字部】 廷 【广韵】特丁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丁切,□音亭。【说文】朝中也。【广韵】朝廷也。【论语】其在宗庙朝廷。【疏】朝廷,布政之所。【释文】廷,停也,人所集之处。 又【广韵】正也。【韵会】直也。 又【广韵】廷者,平也。 又廷尉,官名。【前汉百官表】廷尉,秦官。【注】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又【广韵】【韵会】【正韵】□徒径切,亭去声。义同。

开 【戌集上】【门字部】 开 〔古文〕□□【广韵】苦哀切【集韵】【韵会】丘哀切,□音侅。【说文】张也。【广韵】解也。【韵会】启也。【尔雅释言】辟也。 又【五音集韵】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会合万物,令使开通而为亨也。 又发也。【礼学记】故君子之敎喻也。开而勿达。【注】开谓发头角。【疏】但为学者,开发大义头角而已。 又释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诸卦及爻,皆从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开释之。【书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又【韵会】条□也。 又始也。【後汉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注】开、发,皆始也。【礼檀弓】曩者尔心或开予。【注】开,谓谏争有所发起。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注】春秋运斗极云:斗第六开阳。 又【集韵】州名。本汉朐县地,後魏置开州鎭。 又县名。【史记高祖纪】与偕攻开封。又【功臣年表】开封侯陶舍。【注】县名。属河南。 又【集韵】人名。【左传襄二十三年】曹开御戎。【注】齐臣。 又【韵会】姓也。 又【集韵】通作闓。详闓字注。 又【集韵】轻烟切,音牵。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又【韵补】叶音亏。【谢惠连捣衣篇】盈箧自余手,幽缄□君开。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又叶音欺。【左思蜀都赋】宣化之闼,崇礼之闱。华阙双邈,重门洞开。考证:〔【集韵】轻烟切,音牵。山名。在雍州。通作沂。〕 谨照原文沂改汧。

【寅集中】【山字部】 【广韵】【集韵】□许月切,音。【玉篇】山也。【集韵】山貌。

帧 【寅集中】【巾字部】 帧 【类篇】猪孟切,音伥。张画缯也。一作。

幌 【寅集中】【巾字部】 幌 【广韵】胡广切【集韵】【韵会】【正韵】戸广切,□音晃。【玉篇】帷幔也。【广韵】晋惠起居注,有云母幌。 又【释名】蔮恢也。恢郭覆发上也。齐人曰:幌,饰形貌也。

幒 【寅集中】【巾字部】 幒 【说文】同□。

嵿 【寅集中】【山字部】 嵿 【集韵】【类篇】□都挺切,音顶。山名。

嵪 【寅集中】【山字部】 嵪 【类篇】丘交切。同硗。 又【集韵】丘刀切,音尻。嵪,山峻貌。 【字汇】与□同。

嶬 【寅集中】【山字部】 嶬 【玉篇】宜崎切【集韵】鱼羁切,□音仪。【玉篇】山名。【集韵】山峰巉岩也。本作。或作嶬。【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上崎嶬而重注。【注】崎嶬,高峻也。 又【广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音蚁。岌,山高貌。 【集韵】亦作。

庉 【寅集下】【广字部】 庉 【唐韵】徒损切【集韵】杜本切,□豚上声。【说文】楼墙也。【玉篇】屯聚之处。【集韵】室中藏也。 又【广韵】【韵会】徒浑切【正韵】徒孙切,□音豚。【集韵】居也。 又【尔雅释天】风与火为庉。【注】庉庉,炽盛之貌。 又【集韵】徒困切,豚去声。【博雅】舍也。

廪 【寅集下】【广字部】 廪 〔古文〕□【唐韵】力甚切【集韵】【韵会】【正韵】力锦切,□音凛。【说文】本作。谷所振入,宗庙粢盛,仓黄而取之,故谓之。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或从度从禾。【尔雅释言】廪,廯也。【玉篇】仓廪也。【释名】廪,矜也。实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诗周颂】亦有高廪,万亿及秭。【礼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注】庠序亦学也。鲁谓之米廪,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周语】廪於藉东南,钟而藏之。【注】廪,御廪。一名神仓,东南生长之处。钟,聚也。为廪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荀子富国篇】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又给也。【後汉章帝纪】恐人稍受廪,往来烦剧。【注】廪,给也。 又天廪,星名。【隋书天文志】天廪四星在昴南。【张衡周天大象赋】天廪备稷以祈歆。 又官名。【周礼地官】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賙赐稍食。【後汉和帝纪】复置廪牺官。【注】汉官仪曰:廪牺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与懔通。【前汉食货志】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又与□通。【集韵】□或作廪。考证:〔【荀子富国篇】桓窌仓廪者,财之末也。〕 谨照原文桓改垣。

异 【寅集下】【廾字部】 异 【广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之切,□音怡。【广韵】已也。【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传】异,已也,退也。言余人尽巳,惟鲧可试,无成乃退。【正义】异声近巳,巳训止,是停住之意,故为退也。 又【集韵】发叹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怡去声。【说文】举也。又【广韵】退也。 又与异通。【列子杨朱篇】何以异哉。〔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移去声。【说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异分也。【史记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又不同也。【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礼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疏】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  又怪也。【释名】异者,异於常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据有异焉。【注】异犹怪也。【史记屈贾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珍异,四时食物。【史记仲尼弟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又违也。 又姓。唐异牟寻归唐,册封南诏王,今白水蛮有此姓。 又异,翘草名。【尔雅释草】连异翘。 又无名异药名,主治金创折伤。 又【韵补】叶延知切,音怡。【诗邶风】洵美且异。叶下贻。 又叶弋质切,音逸。【诗小雅】亦祇以异。【朱注】逸织反。【无名氏乐德歌】所见奇异,叶甘美酒食。考证:〔【周礼地官质人】赏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谨照原文赏改掌。

拰 【卯集中】【手字部】 拰 【唐韵】【集韵】□尼凛切,紝上声。搦也。一曰拰搦,调弓貌。

弮 【寅集下】【弓字部】 弮 【广韵】丘圆切【集韵】【韵会】【正韵】驱圆切,□音桊。【集韵】连弩也。【前汉司马迁传】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张空弮,冒白刃。【注】李奇曰:弮,弩弓也。师古曰:弮,读者以为拳掔之拳,大谬。拳则屈指,不当言张,陵时矢尽,故张弩之空弓,非是手拳也。 又【广韵】县名,在荥阳。 又【集韵】古倦切,音眷。义同。 又与卷通。【广韵】书弮也。今作卷。 又与絭通。【集韵】弮通作絭。攘臂绳也。 又与□通。【集韵】□,抟饭也。或作弮。

巤 【寅集中】【巛字部】 巤 【唐韵】良涉切【集韵】力涉切,□音猎。【说文】毛巤也。象发在卤上,及毛发巤巤之形。【广韵】本也。又鼠毛也。 【玉篇】亦作鬣。

帓 【寅集中】【巾字部】 帓 【五音集韵】莫拨切,音末。【玉篇】巾也。【正字通】幧头也。亦作鞨。【列子汤问篇】北国之人,鞨巾而裘。 又【广韵】带也。 又【类篇】足衣也。 又【广韵】莫辖切【韵会】【正韵】莫辖切,□蛮入声。义同。

【午集中】【疒字部】 【广韵】许尤切【集韵】虚尤切,□音休。【玉篇】息下痢病也。 又【集韵】许救切,音齅。桼疮。

【备考】【寅集】【彳字部】 【川篇】同佟。

【丑集上】【口字部】 【广韵】余制切【集韵】以制切,□音曳。【集韵】与呭同。详前呭字注。 又【集韵】私列切,音薛。义同。 又时制切,音誓。与詍同。语多也。或作。

幕 【寅集中】【巾字部】 幕 【唐韵】慕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末各切,□音莫。【说文】帷在上曰幕。【广雅】帐也。【释名】幕,络也,在表之称也。【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左传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伯州犁侍于王後,王曰: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 又【韵会】幕府。军旅无常居,故以帐幕言之。通作莫。【史记李牧传】市租皆输入莫府。【注】索隐曰: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帟为府署,故曰幕府。【李广传】莫府省约文书籍事。【注】索隐曰:凡将军谓之幕府者,盖兵门合施帷帐,故称幕府。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又【周礼天官幕人注】幕或在地,展□於上也。【仪礼聘礼】馆人布幕于寝门外,官□币。【注】布幕以承币。【疏】馆人布幕於地,官□币於其上。 又臂胫衣也。【释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络也。言牢络在衣表也。【史记苏秦传】当战,则斩坚甲铁幕。【注】谓以铁为臂胫之衣。 又【类篇】覆食案亦曰幕。 又【广雅】粗幕庵也。 又【广雅】幕,覆也。【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注】幕犹覆也。【疏】不自掩覆,与众共之。 又【尔雅释言】幕,暮也。【注】幕然暮夜也。 又六幕。【前汉礼乐志】纷纭六幕浮大海。【注】犹言六合也。 又沙幕。【前汉武帝纪】卫靑将六将军绝幕。【注】幕,沙幕。臣瓒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绝。师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碛耳。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淸河郡绎幕县,琅邪郡姑幕县。 又【广韵】姓也。【姓谱】舜祖幕之後。【史记□世家】自幕至於瞽瞍。【注】郑众曰:幕,舜之先也。 又【集韵】莫半切,音缦。平而无文曰幕。【前汉西域传】罽宾国钱为骑马,幕为人面。【注】韦昭曰:幕,钱背也。 又【韵补】蒙晡切,音模。【李陵别苏武歌】经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又【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考证:〔【左传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伯州犁侍于王後,张幕矣。〕 谨照原文张字上增王曰二字。

幨 【寅集中】【巾字部】 幨 【广韵】【集韵】处占切【韵会】【正韵】蚩占切,□音襜。【玉篇】帷也。【集韵】车襜。【韵会】以帷障车旁如裳,为容饰,其上有盖,四旁垂而下,谓之幨。【周礼春官】王后之五路,重翟厌翟安车,皆有容盖。【注】容谓幨车,山东谓之裳帏,或曰潼容。 又【韵会】或作裧。【仪礼士昏礼】妇车有裧。【注】裧,车裳帷。 又绝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筋之所由,幨恒由此作。【注】幨谓绝起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昌艳切,音。【广韵】披衣。【管子揆度篇】列大夫豹幨。【注】襟谓之幨。 【集韵】亦作□□。考证:〔【周礼春官】【注】客为幨车。〕 谨照原文为改谓。〔【管子侯度篇】列大夫豹幨。〕 谨照原文侯改揆。

幭 【寅集中】【巾字部】 幭 【唐韵】【集韵】□莫结切,音蔑。【说文】盖幭也。 又【说文】一曰襌被。 又【玉篇】帊幞也。【扬子方言】襎裷谓之幭。【注】卽帊幞也。 又【类篇】勿发切,音帓。义同。 又与幦□同。【集韵】车覆也。【诗大雅】鞹鞃浅幭。【传】浅,虎皮浅毛也。幭,覆式也。【疏】幭字,礼记作幦,周礼作□,字异而义同。襎字原从衤从否作。

建 【寅集下】【廴字部】 建 【唐韵】【集韵】【韵会】□居万切,犍去声。【说文】立朝律也。【书洪范】建用皇极。 又【玉篇】竖立也。【韵会】置也。【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又【广韵】木名。在弱水,直上百仞,无枝。 又星名。【礼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注】建星在斗上。【史记天官书】建星者,旗也。【注】建六星在斗北,临黄道,天之都关也。 又州名。【韵会】本吴建安郡,唐立建州。 又姓。【广韵】楚王子建之後。【前汉元后传】有建公。 又【集韵】【韵会】□纪偃切,犍上声。【集韵】覆也。【史记高帝纪】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注】居高屋而翻瓴水,言向下之势易也。 又与键通。【礼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注】建,读为键。

庤 【寅集下】【广字部】 庤 【唐韵】直里切【集韵】【韵会】丈里切【正韵】丈几切,□音峙。【说文】庤,储置屋下也。【玉篇】庤,储也,具也。【诗周颂】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又通作峙。【书费誓】峙乃糗粮。 【玉篇】或作畤。【广韵】亦作□。

厮 【寅集下】【广字部】 厮 【广韵】息移切【集韵】【韵会】相支切【正韵】相咨切,□音斯。【玉篇】使也,贱也。【唐韵】养也。【集韵】析薪养马者。【公羊传宣十二年】厮役扈养。【注】艾草为防者曰厮。【扬子方言】官婢,女厮,谓之娠。【注】女厮者,妇人给使,亦谓之娠。 又【韵会】亦作厮。【史记苏秦传】厮徒十万。【张耳传】厮养卒。 又【正韵】与酾通。【唐书高俭传】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与撕通。【集韵】撕,亦作厮。 【玉篇】一作。

巎 【寅集中】【山字部】 巎 【玉篇】奴刀切。同峱。

工 【寅集中】【工字部】 工 〔古文〕□□【唐韵】古红切【集韵】沽红切,□音公。【说文】巧饰也,象人有榘也。【广韵】巧也。【玉篇】善其事也。【诗小雅】工祝致告。【传】善其事曰工。【疏】工者巧於所能。 又【玉篇】官也。【书尧典】允厘百工。 又共工,官名。【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 又【韵会】匠也。【礼曲礼】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周礼冬官考工记】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又【正韵】事任也。【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集传】庶官所治,无非天事。 又射工,虫名。【博物志】射工虫口中有弩形,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 又通作功。【魏志管辂传注】辂弟辰曰:与辂辨人物,析臧否,说近义,弹曲直,拙而不功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审曲面势。〕 谨照原文势改埶。

帙 【寅集中】【巾字部】 帙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质切,音秩。【说文】书衣也。【广韵】书帙。【梁昭明文选序】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又【玉篇】小囊也。 又【韵会】次序也,书卷编次。 又姓。【韵会】出纂文。 【说文】或作帙。

廅 【寅集下】【广字部】 廅 【广韵】安盍切【集韵】乙盍切,□音鰪。【玉篇】山旁穴。 又【集韵】藏也。【扬子太□经】廅其缺。 又【集韵】辖腊切,音盍。义同。

厦 【寅集下】【广字部】 厦 【唐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音夏。【说文】屋也。【玉篇】今之门庑也。又【韵会】通作夏。【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注】今之门庑旁广而□。 又【集韵】大屋。【唐太宗登三台诗】所欣成大厦。考证:〔【玉篇】门之庑也。〕 谨照原文改今之门庑也。

【辰集下】【欠字部】 【字汇补】与嗤同。切笑也。【陆机文赋】虽浚发於巧心,或受於拙目。一本作嗤。

弈 【寅集下】【廾字部】 弈 【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说文】围棋也。从廾亦声。【论语】不有博弈者乎。【左传襄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注】弈,围棋也。【疏】《方言》云:围棋谓之弈。自关东齐鲁之闲皆谓之弈,盖此戏名之曰弈。故说文弈从廾,言竦两手而执之。孟子言弈秋善弈,秋自以善弈而著名也。棋者,所执之子,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沈氏云:围棋称弈,取落弈之义也。 又【广韵】美貌。【广雅】弈,容也。 又帐也。【汲冢周书】解墠上帐赤弈阴羽。◎按《说文》奕、弈二字音同义异。俗与奕通用,非。互详大部奕字注。

戨 【卯集中】【戈字部】 戨 【韵会】居何切,音歌。杙也。本从弋,或从戈。

庥 【寅集下】【广字部】 庥 【唐韵】许尤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尤切,□音休。【尔雅释言】庇,庥也。【注】今俗呼树为庥。【疏】庥,依止也。 又叶匈于切,音虚。【韩愈郓州溪堂诗】公在中流,右诗左书。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集韵】或作茠。考证:〔【尔雅释言】庥,庇也。〕 谨照原文庥庇改庇庥。

庶 【寅集下】【广字部】 庶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商署切【正韵】商豫切,□音恕。【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书尧典】庶绩咸熙。 又【尔雅释言】侈也。【注】众多为奢侈。 又【尔雅释言】幸也。【注】庶几侥幸。 又近辞。【论语】回也其庶乎。【集注】庶,近也。 又也。【诗小雅】为豆孔庶。【传】庶,也。【疏】谓於先为豆实之时,必取肉物肥美者。 又支庶。【左传宣三年】其庶子为公行。【注】庶子,妾子也。 又庶子,周官名。【礼燕义】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注】庶子,诸子也。又庶长,秦爵。【左传襄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 又姓。【急就篇】庶霸遂。【注】庶,卫公族。礼记,子思母死於卫,庶氏女也。邾庶其来奔,後亦为庶氏。 又【集韵】赏吕切,音暑。【周礼秋官】庶氏。【注】庶,读如药煮之煮,驱除毒蛊之言。【疏】取以药煮,去病去蛊毒。 又【韵补】之石切,音只。【释名】摭也。拾摭之也,谓拾摭微陋以待遇之也。 又【集韵】章恕切,音翥。义同。 【说文】本作□。屋下众也。从度从炗。炗,古文灮字。【徐铉曰】灮亦众盛也。

袻 【申集下】【衣字部】 袻 【集韵】人之切,音而。□也。 又字省文。【类篇】衣缝襵也。

忢 【卯集上】【心字部】 忢 【正字通】古文悟作□,省作忢。注详七画。

雕 【寅集下】【彡字部】 雕 【唐韵】都僚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音貂。【说文】琢文也。【广雅】镂也。【庄子天道篇】覆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为巧。【前汉张衡传】器以雕饰为好。【司马相如子虚赋】乘雕玉之舆。【注】师古曰:以玉饰舆,而雕镂之。 又【韵会】画文也。【书五子之歌】峻宇雕墙。【注】雕,绘饰也。【荀子大略篇】天子雕弓。【注】雕画为文饰。【司马相如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注】郭璞曰:雕,画也。 又【正韵】伤瘁也。【魏志明帝纪】於时百姓雕弊。 又【正韵】残也,零落也。【论语】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又文饰也。【前汉司马迁传】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魏志□思王植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 又雕蓬,雕胡,□草名。【尔雅释草】啮雕蓬。【司马相如子虚赋】东蘠雕胡。【注】点涅其面,画体为采,卽鲛人也。 又【韵会】通作敦。【诗大雅】敦弓旣坚。 又【韵会】通作錭【荀子礼论】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广韵】亦作雕。【集韵】或作。通作雕。

影 【寅集下】【彡字部】 影 【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闲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讹】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概从影。 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炼靑犊漏影三刀。 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 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 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 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 【集韵】或书作□。

忄 【卯集上】【心字部】 〈忄柬〉 【集韵】同懒。字头字从忄从柬。

弯 【寅集下】【弓字部】 弯 【唐韵】【集韵】【韵会】乌关切【正韵】乌还切,□音湾。【说文】持弓关矢也。【玉篇】引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逢门子弯乌号。 又【集韵】通作关。【孟子】越人关弓而射之。 又【韵会】通作贯。【史记秦始皇本纪赞】士不敢贯弓而报怨。

【辰集下】【歹字部】 【字汇】昌兖切,音喘。残也,尽也。又对卧也。 一说古布字。【六书略】商货布字作。

匝 【寅集中】【巾字部】 匝 【广韵】子答切【集韵】【韵会】【正韵】作答切,□音浃。【说文】周也。从反之而周也。【徐曰】日一日行一度,一岁往反而周匝也。【广雅】徧也。【周礼春官典瑞】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注】五就,五匝也。一匝为一就。【张衡西都赋】列卒周匝。 又【韵会】通作匝。【前汉高祖纪】围宛城三匝。 【广韵】一作迊。

廾 【寅集下】【廾字部】 廾 【唐韵】居悚切,音拱。【说文】竦手也。从从又。今变作廾。扬雄说,廾,从两手。 又【广韵】九容切【集韵】居容切,□音恭。又【集韵】渠容切,音蛩。义□同。 【集韵】或作。【说文】廾本字。字头从□从十作。又□,竦手也。从□从又。□,引也,从反廾。□,古攀字。

弩 【寅集下】【弓字部】 弩 【唐韵】【正韵】奴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怒上声。【说文】弓有臂者。【释名】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悬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戸枢机,开合有节也。【古史考】黄帝作弩。【太公六韬】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史记孙吴传】万弩夹道而发。 又弩师,军名。【後汉顺帝纪】调五营弩师,令敎习战射。 又弩父,卒名。【扬子方言】东海之门卒谓之弩父。【注】主担幔弩导幨,因名。 又水弩,虫名。【前汉五行志注】射工亦呼水弩。

嶝 【寅集中】【山字部】 嶝 【广韵】都邓切【集韵】丁邓切,□登去声。【说文】本作隥。仰也。或作嶝。【玉篇】小版也。【增韵】登陟之道。 【集韵】亦作磴。

幅 【寅集中】【巾字部】 幅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六切,音福。【说文】布帛广也。【玉篇】布帛广狭。【广韵】绢幅。【尔雅释天】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疏】以黑色之帛,广全幅长八尺,属於杠,名旐。【急就篇注】四丈曰疋,两边具曰幅。【左传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疏】言用正德以为边幅,使有度也。【前汉马援传】修饰边幅。【注】若布帛,修饰其边幅也。 又【广雅】匡幅,满也。 又【广韵】姓也。 又【广韵】彼侧切【集韵】【韵会】笔力切,□音逼。【广韵】行縢名。【左传桓二年】带裳幅舄。【注】幅若今行縢。【诗小雅】邪幅在下。【传】幅,逼也,所以自逼束也。正义邪缠於足谓之邪逼。名曰逼者,所以自逼束也。 又【韵会】通作逼。【礼内则】逼屦著綦。考证:〔【礼内则】逼屦著綦。【注】郑云,以幅帛邪缠於足,所以自逼束。逼卽縢约也。〕 谨按内则无此注,查系小雅疏,而又非原文。谨移於上文小雅传所以自逼束也下,照原文为正义邪缠於足谓之邪逼。名曰逼者,所以自逼束也。

府 【寅集下】【广字部】 府 【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文书藏也。【周礼天官】府六人。【注】治藏,史掌书者。【又】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注】治藏,藏文书,若今起文书草也。 又【玉篇】府,聚也。藏,货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谷为六府。【礼曲礼】在府言府,在库言库。【注】府谓宝藏财贿之处也。 又掌财币之官皆曰府。【周礼天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注】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共养。 又【广韵】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汉赵禹传】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诸葛亮传】开府治事。 又【韵会】唐制,为大州曰府。【唐书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又【韵会】州名。汉属太原,魏置岚州,後唐立府州。【前汉礼乐志】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 又姓。【风俗通】汉有司徒掾府悝。 又与腑通。【周礼天官疾医疏】六府,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以其受盛,故谓之为府。又【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谓之六府。 又与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视之。

帕 【寅集中】【巾字部】 帕 【广韵】莫辖切【正韵】莫辖切,□蛮去声。【广韵】额首饰。【正字通】红绡抹额,军容也。【韩愈元和圣德诗】以锦缠股,以红帕首。 又【集韵】普驾切,音怕。【释名】帕腹,横帕其腹也。 又【集韵】莫白切,音陌。义同。

弓 【寅集下】【弓字部】 弓 【唐韵】居戎切【集韵】【韵会】居雄切【正韵】居中切,□音宫。【说文】弓,以近穷远。象形。【释名】弓,穹也。张之穹穹然也。【山海经】少皡生般,是始为弓。【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旣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又车盖橑。【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弓凿广四枚。【注】弓,盖橑也。【疏】汉世名弓盖为橑子也。 又射侯之数。【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疏】六尺为步,弓之古制六尺,与步相应,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数,宜於射器也。【周礼天官司裘注】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又量地之数。【度地论】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三百弓为一里。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卽三百弓也。【西域记】鼓小者闻五百弓。【注】五百弓,二里半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闲国有弓高县。【史记韩王信传】汉封颓当为弓高侯。 又水名。【史记霍去病传】济弓闾。 又姓。【广韵】鲁大夫叔弓之後。【韵会】汉有光禄勋弓祉。 又与肱通。【公羊传昭三十一年】黑弓以滥来奔。【注】黑弓,二传作黑肱。 又与穹通。【史记天官书】穹闾。【注】索隐曰:一作弓闾。弓音穹,盖谓以毡为闾,崇穹然。

得 【寅集下】【彳字部】 得 〔古文〕□□【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 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 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 【集韵】或作。

【子集下】【刀字部】 〔古文〕□【集韵】同□。【说文】罚罪也,国之罚也。从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韵会】复古篇云:□从刀幵声,刭也。从刀井,法也。今经史皆通作□。

庠 【寅集下】【广字部】 庠 【唐韵】似阳切【集韵】【韵会】【正韵】徐羊切,□音祥。【说文】礼官养老处也。【礼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注】上庠右学,大学也。下庠左学,小学也。又【学记】党有庠。【疏】於党中立学,敎闾中所升者也。【孟子】设为庠序学校以敎之。庠者养也,校者敎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午集下】【禾字部】 【玉篇】力帝切【集韵】良计切,□音利。长禾也。

庳 【寅集下】【广字部】 庳 【唐韵】便俾切,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又【集韵】【韵会】宾弥切【正韵】逋眉切,□音卑。【广韵】庳下也。【周语】陂唐污庳,以钟其美。【扬子法言】庳则仪秦。 又【玉篇】短也。【周礼地官】其民丰肉而庳。 又【集韵】毗至切,音。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 又通作鼻。【後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又【集韵】频弥切,音陴。鹑牝名。【尔雅释鸟】鹌鹑,其雄鹊牝庳。 又与毗通。【荀子宥坐篇】天子是庳。【注】庳读曰毗。辅也。

强 【寅集下】【弓字部】 强 【唐韵】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渠良切,□音强。【玉篇】米中蠹。【尔雅释虫】蛄,强。【注】今米榖中小黑虫是也。建平人呼为子。【扬子方言】蛄谓之强。江东人谓之□。 又【尔雅释虫】强蚚。【疏】强,虫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盖蝇类。【又】强丑捋。【注】以脚自摩捋。 又与强通。【广韵】刚强也,健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中庸】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又【集韵】胜也。【礼中庸注】南方以舒缓为强,北方以刚猛为强。 又【广韵】暴也。【史记田延年传】诛鉏豪强。 又算家以有余为强。【古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强圉。 又姓。【左传庄十六年】刖强鉏。【广韵】後汉有强华奉赤伏符。 又【广韵】【集韵】【正韵】□其两切,强上声。【集韵】勉也。【尔雅释诂】勤也。【礼中庸】或勉强而行之。 又【韵会】矫强。【左传庄十九年】鬻拳强谏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曰桥君。【注】桥音矫。 又劝也。【周礼地官】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注】强,犹劝也。【礼乐记】强而弗抑则易。【疏】师但劝强其神识,而不抑之令晓,则受者和易。 又姓。【广韵】《前秦录》有将军强求。◎按《後汉》强华,《前秦》强求同姓,《广韵》分二音,不知何据。 又【集韵】【韵会】【正韵】□其亮切,强去声。【韵会】木强,不和柔貌。【前汉周昌传赞】周昌,木强人也。【注】言其强质如木石然。 又【正韵】自是也,也。【前汉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注】屈强,不柔服也。【史记】作屈强。 又与襁通。【类篇】强,负儿衣。【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强葆之中。【注】索隐曰:强葆卽襁褓。正义曰: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考证:〔【周礼地官】止其行,而强之道艺。〕 谨照原文止改正。

彖 【寅集下】【彐字部】 彖 【唐韵】通贯切【集韵】【韵会】土玩切【正韵】吐玩切,□湍去声。【说文】豕走也。 又【广韵】易有彖象。【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易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注】彖总一卦之义也。【又】彖者,材也。【注】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 又【类篇】赏氏切,音矢。豕属。 又敞尒切,音侈。义同。

恓 【卯集上】【心字部】 恓 【张欣订正篇海】先齐切,音西。恓惶,烦恼之貌。【韦应物□卢陟诗】恓惶戎旅下。 与栖通。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桑豆切【类篇】【集韵】先奏切,□音漱。小竹也。

廘 【寅集下】【广字部】 廘 【集韵】卢谷切,音鹿。【玉篇】庾也,仓也。

库 【寅集下】【广字部】 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故切,苦去声。【说文】兵车藏也。从车,在广下。【释名】库,舍也。物所在之舍也,故齐鲁谓库曰舍。【礼月令】审五库之量。【蔡邕章句】一曰车库,二曰兵库,三曰祭库,四曰乐库,五曰宴库。 又天库,星名。【春秋文曜钩】轸南四星曰天库。天库,五帝车舍也。 又门名。【礼郊特牲】库门之内,戒百官也。【注】库门,在雉门之外。 又姓。【风俗通】古守库大夫之後,以官为氏。

徝 【寅集下】【彳字部】 徝 【玉篇】竹志切,音智。施也。 又与陟同。【集韵】陟或作徝。

徖 【寅集下】【彳字部】 徖 【玉篇】祚红切,音丛。安也。

弼 【寅集下】【弓字部】 弼 〔古文〕□□□□□【唐韵】房密切【集韵】【韵会】【正韵】薄密切,□频入声。【说文】本作□。,舌也。舌柔而弓刚,以柔从刚,辅弼之意。【韵会】所以辅正弓弩者。【正韵】正弓器也。 又【尔雅释诂】俌也。【注】俌犹辅也。【书大禹谟】明于五□,以弼五敎。又【说命】梦帝赉予良弼。【越语】憎辅远弼。【注】相道为辅,矫过为弼。 又戾也。【前汉五行志】君臣故弼,兹谓悖。【注】弼,犹相戾也。悖,惑也。 又【尔雅释诂】重也。【注】弼辅,所以为重叠也。 又【扬子方言】弼,高也。 又通作拂。【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 又叶平秘切,音备。【李嵩述志赋】赳赳干城,翼翼上弼。志馘奔鲸,截彼丑类。 【集韵】或作□。考证:〔【前汉□法志】君臣故弼,兹谓悖。〕 谨按所引系五行志文,非□法志文。据改五行志。

汇 【寅集下】【彐字部】 汇 【唐韵】【集韵】【韵会】□于贵切,音胃。【说文】本作□,虫似豪猪也。【广韵】虫也。似豪猪而小。【尔雅释兽】汇毛刺。【注】与猬同。今猬状如鼠。【疏】汇,卽猬也。其毛如针。 又【玉篇】类也。【易泰卦】拔毛茹,以其汇征吉。 又与□同。【说文】□,草木□孛之貌。【类篇】今文书作汇。 【玉篇】一作□。【集韵】一作□。

悘 【卯集上】【心字部】 悘 【集韵】於其切,音医。【博雅】审也。 又【五音集韵】壹计切,音翳。恭也,静也。

弹 【寅集下】【弓字部】 弹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徒案切【正韵】杜晏切,□音惮。【玉篇】行丸也。【吴越春秋】弹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李尤弹铭】昔之造弹,起意弦木。以弹为矢,合竹为朴。 又弹丸,喻小也。【史记虞卿传】此弹丸之地。 又鬼弹。【水经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气特恶,气中有物,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名曰鬼弹。 又【广韵】徒干切【集韵】【韵会】唐干切【正韵】唐阑切,□音檀。【广韵】射也。【集韵】弹丸射也。【左传宣二年】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 又击也。【史记孟尝君传】冯驩弹其剑而歌。 又【韵会】鼓爪曰弹。【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史记五帝纪】舜弹五弦之琴。 又【广韵】纠也。【增韵】劾也。【周礼地官里宰注】街弹之室。【疏】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後汉史弼传】州司不敢弹纠。 又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句兵欲无弹。【注】句兵,戈戟属。弹谓掉也。 又弹棋。【西京杂记】成帝好蹴踘,群臣以为劳。帝曰: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 又叶徒沿切,音田。【陆机文赋】抱景者咸叩,怀响者必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以讨源。又□字。

彇 【寅集下】【弓字部】 彇 【广韵】苏刁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雕切,□音萧。【广韵】弓弭。 又【集韵】通作箫。【礼曲礼】右手执箫。【注】箫弭头也,谓之箫。箫,邪也。【疏】箫弓头,头稍剡差邪,似箫,故谓之箫。

厂 【寅集下】【广字部】 厂 【广韵】【正韵】昌两切【集韵】【韵会】齿两切,□音敞。【广韵】露舍也。【集韵】屋无壁也。 又【广韵】【正韵】□尺亮切。音唱。义同。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韵】许旣切,音戏。怒也。

【寅集中】【山字部】 【字汇补】与罔同。【後赵录】邯郸城西石子。【晋书】作堈。

庑 【寅集下】【广字部】 庑 【唐韵】文甫切【集韵】罔武切【韵会】罔甫切,□无上声。【说文】堂下周屋。【释名】大屋曰庑。庑,幠也。幠,覆也。幷冀人谓之庌。【前汉窦婴传】□赐金廊庑下。【注】庑,门屋也。 又【集韵】微夫切,音无。蕃庑,草木盛貌。【书洪范】庶草蕃庑。 又读上声。【晋语】诗曰黍不为黍,不能蕃庑。【注】庑音武。 又与甒通。【仪礼士冠礼】侧尊一甒。【注】古文甒作庑。考证:〔【士丧礼】甒礼在服。〕 谨按此出士冠礼。原文侧尊一甒为句,醴为句,在服北为句,非以甒礼在服为句也。谨照原文改士冠礼侧尊一甒。

廇 【寅集下】【广字部】 廇 【唐韵】【集韵】【正韵】□力救切,音溜。【说文】中庭也。【玉篇】屋廇也。【刘向九叹】刜谗贼於中廇兮。【注】中廇,室中央也。【玉篇】一作溜。 又【尔雅释宫】杗廇谓之梁。【注】屋大梁也。【疏】大梁,一名杗廇。

引 【寅集下】【弓字部】 引 〔古文〕【唐韵】余忍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忍切,□音蚓。【说文】开弓也。【徐铉曰】象引弓之形。【周礼冬官考工记】维体防之,引之中参。 又【广雅】演也。【易系辞】引而伸之。 又【尔雅释诂】长也。【释训】子子孙孙引无极也。【书梓材】引养引恬。 又相牵曰引。【礼檀弓】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注】牵引进之,同于己子。【史记秦始皇纪】诸生转相告引。 又【集韵】导也。【史记韩长孺传】奉引堕车,蹇。【注】为天子导引而堕车,跛。 又却也。【礼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注】引,却也。 又相荐达曰引。【史记魏其侯传】两人相为引重。【注】相荐达为声势。【後汉张皓王龚传论】显登者以贵涂易引。 又服气法曰道引。【庄子刻意篇】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史记留侯世家】道引不食谷。 又治疾法有挢引。【史记扁鹊传】鑱石挢引。【注】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又十丈为引。【前汉律历志】其法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引者,信也。【注】信读曰伸,言其长。 又【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又【集韵】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归引。又引古作□。

【卯集下】【攴字部】 【集韵】典礼切,音底。【博雅】隐也。

当 【午集上】【田字部】 当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郞切,党平声。【说文】田相値也。从田,尚声。又【玉篇】任也。【论语】当仁不让於师。【晋语】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雍。【注】当,犹任也。 又【广韵】敌也。【礼王制】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又直也。【礼内则】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 又遇也。【左传昭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後必有达人。【礼曲礼】当食不叹。 又适可也。【易履卦】夬履贞厉,位正当也。【左传哀元年】逢滑当公而进。【注】当公,不左不右。【礼学记】当其可之谓时。【史记礼书】好恶以节,喜怒以当。 又主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庆封当国。【注】当国,秉政。【仪礼丧服】童子唯当室缌。【注】当室者为父,後承家事者为家主。 又偶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戸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注】师古曰:当谓对偶也。 又抵也。【史记屈贾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又【增韵】蔽也。【左传昭二十年】使祝蛙置戈於车薪以当门。【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又断罪曰当,言使罪法相当也。【史记张释之传】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注】当谓处其罪也。【路温舒缓□书】奏当之成。 又【正韵】犹合也。理合如是也。【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当事,则戸外南面。【注】当事,将有事而未至。【史记万石君传】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注】固当者,反言之,以见其不当如是,责让之甚也。 又过当。【史记霍去病传】斩首捕卤过当。【注】言不啻相等。 又勾当。【欧阳修归田录】曹彬平江南,诣阁门求见。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当公事回。又【职官分纪】奏举京朝官,知县资序二人,充本司勾当。 又官名。【前汉宣帝纪】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戸之群皆列观。【注】左右当戸,匈奴官名。 又排当,宋宫中宴飮名。 又州名。【韵会】本羌地,唐置当州,盖取烧当羌以名之。【後汉明帝纪】秋九月,烧当羌□陇西。 又县名。【正字通】凤州两当县。【後汉郡国志】南郡有当阳。又【刘隆传】遣隆屯田武当。【注】武当,今均州县也。 又马当,武当,□山名。 又当康,兽名。【山海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注】牙豚也。 又当魱,鱼名。【尔雅释鱼】鯦当魱。【注】海鱼也。 又姓。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丁浪切,党去声。事理合宜也。【礼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韩诗外传】君子行不贵苟难,惟当之为贵。 又底也。【韩非子外储说】堂溪公见韩昭侯曰:人主漏泄群臣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又【正字通】凡出物质钱,俗谓之当。【後汉刘虞传】虞所赉赏,典当胡夷,瓒复抄夺之。【注】当,音丁浪反。

考证:〔【晋语】夫幸,非福非德不当。〕 谨照原文当字下增雍字。〔【左传襄二十六年】庆封当国。〕 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幼 【寅集下】【幺字部】 幼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伊谬切,忧去声。【尔雅释言】幼,稚也。【释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礼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时。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为名称幼。冠礼云:弃尔幼志,是十九以前为幼。丧服传云:子幼。郑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学,是十岁而就业也。 又慈幼也。【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注】幼,犹爱也。 又王莽钱名。【前汉食货志】径八分,重五铢曰幼钱,直二十。 又【集韵】乙六切,音郁。义同。 又【集韵】一笑切,音要。幼□,精微也。【前汉元帝纪赞】穷极幼□。【注】幼,读曰要。【司马相如长门赋】声幼妙而复扬。 又与拗通。【集韵】袎或作幼。

珃 【午集上】【玉字部】 珃 【字汇】而琰切,音冉。玉也。

彽 【寅集下】【彳字部】 彽 【广韵】直尼切【集韵】□尼切,□音墀。【玉篇】彽徊,犹徘徊也。 又【集韵】都黎切,音低。又徒回切,音颓。义□同。

徛 【寅集下】【彳字部】 徛 【唐韵】去奇切【集韵】【韵会】丘奇切,□音崎。【说文】举足以渡也。 又【广韵】渠绮切,音技。立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居义切,音寄。【尔雅释宫】石杠谓之徛。【注】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广雅】徛,步桥也。 【集韵】或作□。

弧 【寅集下】【弓字部】 弧 【唐韵】戸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狐。【说文】木弓也。从弓,瓜声。一曰往体寡来体多曰弧。【吴录】挥观弧星始制弧。【易系辞】弦木为弧。 又张旗弓也。【礼明堂位】乘大辂,载弧韣旗。【注】弧,旌旗所以张幅也。【疏】弧以竹为之,其形为弓。【周礼冬官考工记】弧旌枉矢。【注】弧,以张縿之幅。【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张縿幅,故曰弧旌也。 又星名。【礼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史记天官书】狼下四星曰弧。【注】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盗贼之知奸邪者。 又【後汉东夷传】辰韩国,名弓为弧。 又蝥弧,旗名。【左传隐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短弧,虫名。【前汉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谓之短弧。【注】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又【类篇】汪胡切,音污。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凡揉輈,欲其逊而无弧深。【注】弧读为污。考证:〔【史记天官书】狼下四星曰弧。【注】弧九星在狼东北,天之弓也。〕 谨照史记注原文东北改东南。〔【後汉东夷传】辰韩国,名马为弧。〕 谨照原文马改弓。

怟 【卯集上】【心字部】 怟 【集韵】丁计切,音谛。【玉篇】闷也。◎按怟从氐,与从氏者不同。忯,qí,敬爱。

佛 【寅集下】【彳字部】 佛 【广韵】敷勿切,音拂。彷佛也。【说文】本作髴。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韵】陟革切,音摘。无惮也。 又□,恶也。 又展贾切,音觰。□,行貌。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集韵】□敷救切,音副。【广韵】小怒也。【集韵】恣也。本作□。亦作愊。 又【集韵】大透切,音豆。【玉篇】□也,诳也。 又【玉篇】【广韵】□芳否切,音紑。小怒也。

廿 【寅集下】【廾字部】 廿 【唐韵】人汁切【集韵】【正韵】日执切,□音入。【玉篇】二十幷也。今直为二十字。【颜之推稽圣赋】中山何夥,有子百廿。魏妪何多,一孕四十。

愱 【卯集上】【心字部】 愱 【广韵】秦悉切【集韵】昨悉切,□与嫉同。【广韵】毒害也。 或作□。【集韵】作□。

峄 【寅集中】【山字部】 峄 【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亦。【说文】从山睪声。【书禹贡】峄阳孤桐。【疏】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卽此山也。 又【尔雅释山】属者峄。【注】言络绎相连属也。 又与绎通。【诗鲁颂】保有凫绎。【注】凫绎,二山。通作峄。○又邑名。【左传文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注】绎,邾邑名。本在邹县。

帾 【寅集中】【巾字部】 帾 【广韵】当古切【集韵】董五切,□音睹。【玉篇】旛也。【广韵】褾记物之处也。【荀子礼论篇】幠帾丝歶,缕翣其貌。

庄 【寅集下】【广字部】 “【五音集韵】薄庚切,音彭。平也。

〔古文〕□□□□□【唐韵】【集韵】□侧羊切,音装。草盛貌。【六书正讹】艹芽之壮也。 又严也。【论语】临之以庄则敬。 又【韵会】盛饰也。 又【左传襄二十八年】得庆父之木百车于庄。【注】庄,六轨之道。【尔雅释宫】六达谓之庄。 又田舍也。【通鉴史照释文】唐置庄宅使。【胡三省注】盖主庄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传定八年】矢著于庄门。【注】庄门,孟氏之门名。 又姓。【通志氏族略】楚庄王之後,以谥为氏,楚有大儒曰庄周。 又【云南通志】海贝一枚,土人谓之庄。 又【篇海】侧亮切,音壮。恭也。【说文】作壮。【干禄字书】通作荘。俗作庄,非。

考证:〔【干禄字书】通作庄。〕 谨照原文庄改荘。”

床 【寅集下】【广字部】 床 【玉篇】俗床字。

悂 【卯集上】【心字部】 悂 【广韵】匹夷切【集韵】篇夷切,□音纰。错谬也。【左思魏都赋】兼众悂以缪。 又【集韵】边迷切,音篦。意倂也。 又【集韵】普米切。愼也。 亦作□。

徕 【寅集下】【彳字部】 徕 【玉篇】古文来字。【楚辞九章】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前汉郊祀歌】天马徕从西极。 又【韵会】徂徕,山名。【诗鲁颂】徂来之松,作徂来。 又与勑同。【说文】勑或作徕。亦作来逨。详力部勑字注。

【子集下】【儿字部】 【唐韵】居未切,音旣。【说文】食气屰不得息曰。从反欠。【注】隶变作旡。

弛 【寅集下】【弓字部】 弛 【广韵】施是切【集韵】【韵会】赏是切【正韵】诗止切,□音豕。【说文】弓解也。【礼曲礼】弛弓尚角。【仪礼乡射礼】不胜者执弛弓。 又放也。【尔雅释诂注】弛,放也。【疏】以弓释弦曰弛,故云弛放。【前汉武帝纪】跅弛之士。【注】跅者,跅落无捡局也。弛者,放废不遵法度也。又【贾山传】臣恐朝廷之解弛。【注】弛,放也。 又【尔雅释诂】易也。【注】相延易。 又【广韵】置也,舍也,缓也。【周礼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四曰弛力。【注】息繇役也。 又【广韵】释也。【周礼春官】凡国之大忧令弛县。【注】弛,释下之。 又【广韵】去离也。【左传庄二十二年】弛于负担。 又坏也。【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常流。【注】河道皆弛坏。 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改易也。 又【集韵】丑豸切,音褫。落也。 又通作施。【周礼天官小宰】敛弛之聮事。【注】弛,读为施。

弯 【寅集下】【弓字部】 弯 【唐韵】【集韵】【韵会】乌关切【正韵】乌还切,□音湾。【说文】持弓关矢也。【玉篇】引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逢门子弯乌号。 又【集韵】通作关。【孟子】越人关弓而射之。 又【韵会】通作贯。【史记秦始皇本纪赞】士不敢贯弓而报怨。

【午集下】【示字部】 【集韵】□古作。注详十画。

【巳集中】【火字部】 【广韵】遇俱切【集韵】元俱切,□音虞。【广韵】拔器煮食。

弋 【寅集下】【弋字部】 弋 【唐韵】与职切【集韵】【韵会】逸职切,□音翊。【玉篇】缴射也。【韵会】弋,缴射飞鸟也。【周礼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诸弋射。【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庾之属,利射侯与弋。【诗郑风】弋凫与雁。【疏】弋谓以绳系矢而射也。【列子汤问篇】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鶬於靑云之际。【注】蒲且子,古善弋射者。 又左弋,官名。【前汉百官表】少府属有左弋。太初元年,更名为佽飞,掌弋射。 又【韵会】弋,取也。【书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注】弋,取也。【疏】弋,射也。射而取之,故弋为取也。 又【玉篇】橛也。所以挂物也。【尔雅释宫】鸡栖於弋为榤。【疏】弋,橛也。【玉篇】一作杙。又【释宫】樴谓之杙。【注】橛也。 又黑色。【前汉文帝纪赞】身衣弋绨。【注】如淳曰:弋,皂也。师古曰:弋,黑色也。 又水名。【隋书地理志】鄱阳郡弋阳县,旧曰葛阳,有弋水。 又县名。【後汉郡国志】北地郡弋居县。 又国名。【前汉□汤传】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注】山离,乌弋,去中国二万里。【扬雄长杨赋】登南山瞰乌弋。又【後汉西域传】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蒲萄酒,特有名焉。 又无弋,羌部名。【後汉西羌传】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後得亡归。羌人以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 又姓。【姓苑】出河东。今蒲州有弋氏。【诗墉风】美孟弋矣。【注】弋,姓也。 又与通。【韵会】,妇官。通作弋。汉有钩弋夫人。【前汉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倢伃。武帝巡狩过河闲,使使召之。旣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时伸。号曰拳夫人,居钩弋宫。

强 【寅集下】【弓字部】 强 【唐韵】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渠良切,□音强。【说文】弓有力也。【史记绛侯世家】材官引强。【注】能引强弓官,如今挽强司马也。 又【玉篇】坚也。【书皋陶谟】强而义。【传】强无所屈挠也。 又【广韵】健也。【易乾卦】君子以自强不息。 又【集韵】胜也。【尔雅释诂】当也。【注】强者,好与相当。【史记商君传】自胜之谓强。 又【增韵】壮盛也。【书洪范】身其康强。 又力有余也。【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强力也。【笺】强力有余者。 又势盛也。【左传昭五年】羊舌四族皆强家也。【孟子】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又【尔雅释言】暴也。【注】强梁凌暴。【书洪范】强弗友刚克。【传】强御不顺,以刚能治之。【诗大雅】曾是强御。【传】强梁御善也。【疏】强梁者,任威使气之貌。 又禺强,强良,神名。【山海经】北方禺强。【注】水神也。【又】北极天柜有神,名曰强良。 又【广韵】其两切【集韵】【正韵】巨两切,□强上声。【类篇】勉也。【孟子】强为善而已矣。【前汉董仲舒传】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又抑之使然曰强。【孟子】强而後可。 又【正韵】牵强,假合也。 又【类篇】其亮切,音弶。【史记绛侯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 又屈强。【史记陆贾传】乃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强於此。【前汉书】作屈强。◎按强与强,平上去三声经史□通用。互见强字注。 又【广韵】【集韵】【韵会】□居亮切,音僵。【广韵】强尸劲硬。 又【类篇】居良切,音姜。【诗墉风】鹊之强强。【笺】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 又与疆通。【集韵】疆或作强。【贾谊审微篇】昔卫侯朝於天子,周行人问其名,曰辟强。行人还之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也,诸侯弗敢用。卫侯更名毁。

帿 【寅集中】【巾字部】 帿 【广韵】戸钩切【集韵】胡沟切,□音侯。【玉篇】射帿也。【类篇】春飨所射侯也。【说文】本作侯。

裙 【寅集中】【巾字部】 裙 【唐韵】【韵会】【正韵】渠云切【集韵】衢云切,□音群。【说文】下裳也。【释名】下裙也。连接裾幅也。又缘裙,裙施缘也。【急就篇注】裙,下裳也。一名帔,一名襬。 又【广雅】绕袊,帔,裙也。【扬子方言】□魏之闲谓裙为帔,绕袊谓之裙。 又【韵会】中裙,亲身衣也。【前汉石奋传】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澣洒。【注】师古曰:中裙,若今中衣也。

彗 【寅集下】【彐字部】 彗 【唐韵】祥岁切,音篲。【说文】扫竹也。从又持甡。【广韵】帚也。【礼曲礼】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 又草名。【尔雅释草】葥,王彗。【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扫篲。又【广韵】妖星。【尔雅释天】彗星为搀抢。【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如扫彗。【前汉文帝纪有长星出于东方注】文颖曰:孛彗长三星,其形象小异,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彗星光芒长,参参如埽篲。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二丈,无常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徐醉切,音遂。又【集韵】虽遂切,音祟。义□同。 又【类篇】须锐切,音岁。日中暴明也。【太公兵法】日中不彗,是谓失时。 又【广韵】于刿切,音卫。义同。 又与慧通。【史记淮南王安传】淮南王有女陵,彗有口辨。

廲 【寅集下】【广字部】 廲 【广韵】怜提切,音黎。廲廔,绮窻。 又【集韵】邻支切,音离。义同。

弄 【寅集下】【廾字部】 弄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卢贡切,笼去声。【尔雅释言】玩也。【疏】谓玩好也。【诗小雅】载弄之璋。【前汉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又戏也。【左传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注】弄,戏也。【前汉昭帝纪】上耕於钩盾弄田。【注】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 又【韵会】侮也。【前汉东方朔传】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又乐曲曰弄。【晋书桓伊传】王徽之泊舟靑溪侧,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南史隐逸传】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传焉。【嵆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又【字汇】巷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同笶。○按笶旣俗书,此复因笶而误。

归 【辰集下】【止字部】 归 〔古文〕□【唐韵】举韦切【集韵】居韦切,□音騩。还也,入也。【诗小雅】薄音旋归。 又还所取之物亦曰归。【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又【礼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归之。【孟子】久假而不归。皆还复之义。 又【春秋隐元年】归惠公仲子之賵。【杜注】归者,不反之辞。【桓七年】突归于郑。【谷梁传】归,易辞也。 又依归也。【诗曹风】于我归处。【毛传】归,依归也。 又归附也。【谷梁传庄二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诗大雅】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又【说文】女嫁也。【诗周南】之子于归。【礼礼运】男有分,女有归。又【谷梁传隐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注】嫁而曰归,明外属也。反曰来归,明从外至也。【左传庄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传襄三年】请归死于司败。又【前汉申屠嘉传】鼂错恐自归景帝。【注】师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与也,许也。【论语】天下归仁焉。 又合也。【礼缁衣】私惠不归德。【注】谓不合於德义。 又终也。【左传宣十一年】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 又归妹,卦名。 又三归,台名。【史记注】三归,取三姓女也。 又指趋曰归。【易系辞】殊途而同归。【史记李斯传】睹指而识归。 又道家有八归。【参同契】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注】八归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归炼鼎中,故曰八归。 又【谢察微算经】有归法,归已入之数也。 又归藏,黄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二曰归藏。【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纯坤为首,故名。 又【尔雅释亲】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侄之子为归孙。 又馈也。【论语】归孔子豚。【晋语】不腆敝邑之礼,敢归诸下执政。 又山名。【山海经】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广韵】本春秋夔子国,武德初,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州,取归国为名也。【广舆记】今属荆州府。 又姓。 又归邪,星气名。【前汉天文志】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邪音蛇。 又忘归,矢名,见【公孙子】。 又姊归,鸟名。当归,药名。 又【集韵】求位切,音匮。同馈。【说文】饷也。亦读如字。义见上。 籀省作。汉□作归。考证:〔【周礼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 谨照原文占改卜。法改法。

彦 【寅集下】【彡字部】 彦 【唐韵】鱼变切【集韵】鱼战切【韵会】疑战切【正韵】倪甸切,□音谚。【说文】美士有文,人所言也。【尔雅释训】美士为彦。【注】人所彦咏。【疏】国有美士,为人所言道。【书太甲】旁求俊彦。【诗郑风】邦之彦兮。 又叶倪坚切,谚平声。【陆云陆公诔】和音嗣世,不替硕彦。明鉴在下。隆命上□。

庚 【寅集下】【广字部】 庚 【唐韵】古行切【集韵】【韵会】居行切【正韵】古衡切,□音赓。【集韵】庚,十干名也。【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又】月在庚曰窒。【释名】庚,刚也,坚强貌也。 又【玉篇】庚犹更也。【易巽卦】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本义】庚,更也。事之变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宁於其变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变之後。 又长庚,星名。【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传】日出,明星为启明。日旣入,谓明星为长庚。庚,续也。【诗缉】夹漈郑氏曰:启明金星,长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将出,则东见。水在日东,故日将没,则西见。实二星也。【後汉马融传】曳长庚之飞髾。【注】长庚,卽太白星。 又【左传哀十三年】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 又年齿亦曰庚。【墨客挥犀】文彦博居洛日,年七十八,与和昫司马旦席,汝言为同庚会,各赋诗一首。又【癸辛杂识】张神鉴瞽而慧,每谈一命,则旁引同庚者数十,皆历历可听。 又【前汉文帝纪】大横庚庚。【注】师古曰:庚庚,横貌也。 又【集韵】道也。【诗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左传成十八年】塞夷庚。【注】吴晋往来之要道。 又【广韵】偿也。【礼檀弓】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详以告曰:请庚之。 又【隋书律历志】夷则一部二十七律。一曰和庚。 又姓。【唐韵】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又庚桑,复姓。【庄子庚桑楚注】楚名。庚桑,姓也。 又六庚,天兽名。【太公阴谋】六庚为白兽,在上为客星,在下为害气。 又仓庚,鸟名。【尔雅释鸟】仓庚,商庚。【注】卽鵹鸟也。【诗豳风】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又盗庚,草名。【尔雅释草】蕧,盗庚。【注】旋蕧似菊。【本草】旋蕧一名盗庚。夏开黄花,盗窃金气也。

应 【卯集上】【心字部】 应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陵切,音膺。【说文】当也。从心□声。【徐曰】□,鹰字也。本作□,今作应。 又料度辞也。【唐诗】应须,祇应,皆是也。 又【周语】其叔父实应且憎。【注】犹受也。 又国名。【括地志】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在汝州叶县。 又姓。出南顿,本周武王後。【左传僖二十四年】邗晋应韩,武之穆也。汉有应曜,与四皓偕隐,曜独不出,八代孙应劭,集解汉书。 又通作膺。【书武成】诞膺天命。【注】当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证切,音譍。【集韵】答也。【广韵】物相应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 又乐名。【周礼春官笙师应乐注】应长六尺五寸,象柷,有椎连底,左右相击,以应柷也。【乐书】应乐,犹鹰之应物,其获也小,故小鼓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也。小鼙曰应鼓。【周礼春官小师】击应鼓。【注】鼙也。 又天子之门曰应门。【诗大雅】乃立应门。【注】正门也。 又州名。雁门地,唐置应州。 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陆贾新语】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按应字,向来经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声,误。

【子集中】【人字部】 【说文】古文信字。注详七画。

庱 【寅集下】【广字部】 庱 【唐韵】【集韵】【韵会】丑拯切【正韵】丑逞切,□僜上声。【玉篇】亭名。【吴志孙权传】亲乘马,射虎於庱亭。【元和郡国志】庱亭,在丹阳县东四十七里。 又【广韵】【集韵】【韵会】□丑升切,音僜。又【集韵】闾承切,音陵。义□同。

□ 【子集上】【一字部】 □ 【集韵】且古作□。注详四画。

弑 【寅集下】【弋字部】 弑 【唐韵】【集韵】【韵会】式吏切【正韵】式志切,□音试。【释名】下杀上曰弑。弑,伺也,伺闲而後得施也。【类篇】弑,杀也。自外曰□,自内曰弑。 【集韵】或作煞、□。□字原从刍从弋作。

弱 【寅集下】【弓字部】 弱 【唐韵】而勺切【集韵】【韵会】日灼切,□音若。【玉篇】尫劣也。【释名】委也。【增韵】懦也。【书洪范】六极,六曰弱。【传】尫劣。【疏】尫劣□是弱事,为筋力弱,亦为志气弱。郑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气弱也。【礼曲礼】二十曰弱冠。【疏】体犹未壮,故曰弱也。【释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又孅弱,体柔貌。【司马相如子虚赋】妩媚孅弱。 又弱行。【左传昭七年】孟絷之足,不良弱行。【注】跛也。 又水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山海经】海内昆仑之墟,弱水出西南隅。【史记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注】索隐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 又衰也。【左传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妫将始昌。 又败也。【释名】衂也。【左传襄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注】弱,败也。言为王子所得。 又丧也。【左传昭三年】又弱一个焉。 又繁弱,弓名。亦作蕃弱。【左传定四年】封父之繁弱。【注】繁弱,大弓名。【孔丛子公孙龙篇】楚王张繁弱之弓。【司马相如子虚赋】弯蕃弱。【注】文颖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 【说文】本作□。

嶘 【寅集中】【山字部】 嶘 【唐韵】士限切【集韵】阻限切,□音栈。【说文】尤高也。【元结闵岭中乐府】大渊薀薀兮,绝嶘岌岌。 【集韵】或作。

己 【寅集中】【己字部】 己 〔古文〕□【唐韵】居拟切【集韵】【韵会】苟起切【正韵】居里切,□音纪。【广韵】身也。【韵会】对物而言曰彼己。【书大禹谟】舍己从人。【礼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後己。 又【韵会】私也。【论语】克己复礼。 又【释名】纪也。【诗小雅】式夷式己。【笺】为政当用平正之人,用能纪理其事也。 又日名。【说文】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尔雅释天】太岁在己曰屠维,月在己曰则。【礼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注】己之为言起也。 又官名。【後汉西域传】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车师前王庭。【注】戊己中央,鎭覆四方。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故称戊己焉。 又【集韵】口已切,音起。姓也。【诗商颂】韦顾旣伐,昆吾夏桀。【笺】顾昆吾,皆己姓也。

弫 【寅集下】【弓字部】 弫 【集韵】止忍切,音轸。【玉篇】弓强。

弭 【寅集下】【弓字部】 弭 〔古文〕□【唐韵】绵婢切【集韵】【韵会】母婢切【正韵】莫礼切,□音敉。【说文】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注】今之角弓也。【疏】李巡曰:骨饰两头曰弓,不以骨饰两头曰弭。孙炎曰:缘谓缴束而漆之,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释名】弓末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诗小雅】象弭,鱼服。【传】象弭,弓反末也。【疏】弭者,弓弰之名,以象骨为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则反曲,故云象弭为弓反末也。 又【广韵】息也。【玉篇】止也。【左传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又【玉篇】忘也。【诗小雅】心之忧矣,不可弭忘。【笺】我念之忧,不能忘也。 又【玉篇】安也。【史记田完世家】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 又【玉篇】灭也。【後汉赵壹传】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 又按也,低也。【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注】弭,按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弭节裴回。【注】司马彪云:弭,犹低也。 又地名。【左传庄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注】弭,郑地。 又【释名】纳弭也。弭弭,两致之言也。考证:〔【释文】弓又谓之弭。〕 谨照原文又改末。

彺 【寅集下】【彳字部】 彺 【集韵】雨方切,音王。【玉篇】急行貌。

弅 【寅集下】【廾字部】 弅 【集韵】【韵会】□符分切,音焚。【集韵】丘高起貌。【庄子知北游】登隐弅之丘。 又【广韵】房吻切【集韵】父吻切,□焚上声。义同。

彣 【寅集下】【彡字部】 彣 【唐韵】【集韵】□无分切,音文。【说文】也。【广韵】靑与赤杂。【集韵】古通文。

年 【午集下】【禾字部】 年 〔古文〕□【唐韵】【广韵】奴顚切【集韵】【类篇】【韵会】宁顚切【正韵】宁田切,□捻平声。【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桓三年】有年。【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又岁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後。节气一名朔气。中气匝则为岁,朔气匝则为年。【左传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齿也。【释名】年,进也。进而前也。【礼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注】引年,挍年也。【左传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注】言以德为轻重,而不以齿为先後也。 又姓。【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历官戸部尚书。 又叶祢因切,音纫。【前汉叙传】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袜铭】长履景福,至於亿年。皇灵旣佑,祉禄来臻。又【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二传作佞夫。 【集韵】亦书作。唐武后作□。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 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

干 【寅集下】【干字部】 干 【唐韵】古案切【集韵】【韵会】居案切【正韵】古汗切,□干去声。【类篇】干,能事也。【易蛊卦】干父之蛊。【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干,体也。【易乾卦】贞者,事之干也。 又草木茎曰干。【诗诂】木旁生者为枝,正出者为干。 又凡器之本曰干。【礼月令】羽箭干。【注】干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朴,总谓之干。【周礼冬官考工记】荆之干。【注】柘也,可以为弓弩之干。 又十干,本作干。【广雅】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 又胁也。【公羊传庄元年】搚干而杀之。【尔雅释畜】回毛在干,茀方。【疏】旋毛在胁者,名茀方。 又奇干,国名。【汲冢周书】奇干善芳。【注】奇干在北。善芳者,鸟名。 又【韵会】干,脊骨。【左传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干。 又姓。【万姓统谱】见《姓苑》。宋时西夏有干道冲,其先从夏主迁兴州,世掌夏国史。道冲通五经,为蕃汉敎授,官至中书宰相。元有干勒忠,习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佥枢密院事。 又【集韵】【正韵】□河干切,音寒。【集韵】干,井垣也。【韵会】干,井上木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谓之银床。【庄子秋水篇】吾跳梁乎井干之上。 又楼名。【前汉郊祀志】武帝立井干楼,高五十丈。【注】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也。【班固西京赋】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 又【韵会】与管通。【前汉刘向传】石显干尚书。【注】师古曰:干,与管同。【後汉窦宪传】内干机密。【注】干,古与管通。 又叶九件切,音蹇。【扬子太□经】井无干,水直衍。 又叶经电切,音见。【苏辙墨君堂诗】中堂开素壁,萧飒起霜干。随宜赋竹意,落笔皆葱蒨。

庴 【寅集下】【广字部】 庴 【集韵】【韵会】□秦昔切,音籍。【玉篇】县名。【前汉地理志】淸河郡有庴县。 又【广韵】【集韵】□资昔切,音积。又【集韵】七约切,音鹊。又七迹切,音碛。义□同。

【午集中】【疒字部】 【篇海】同。 又【广韵】【集韵】□许九切,音朽。病也。

弰 【寅集下】【弓字部】 弰 【广韵】【正韵】所交切【集韵】【韵会】师交切,□音稍。【玉篇】弓使箭。 又弓末也。【广韵】弓弰。【集韵】弓末。

待 【寅集下】【彳字部】 待 【唐韵】徒在切【集韵】【韵会】【正韵】荡亥切,□音殆。【说文】俟也。【易系辞】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韵】遇也。【论语】以季孟之闲待之。 又备御也。【鲁语】率大雠。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赋】众帆张,群棹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 又叶时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兑。【欧阳修祭龙文】浸润收畜,足支一岁。旱则来告,否则当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离骚】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军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朱注】待,徒奇反。考证:〔【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世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谨照原文世改埶。

琷 【午集上】【玉字部】 琷 【字汇补】音阙。人名。【唐书南蛮传】乾符四年,南诏遣陀西段琷宝诣邕州节度使辛谠,请修好。

巢 【寅集中】【巛字部】 巢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锄交切,音鄛。【说文】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诗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礼礼运】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桧巢。【古史考】许由夏常居巢,故号巢父。 又国名。【周书序】巢伯来朝。【传】殷之诸侯。 又湖名。【括地志】庐州巢县有巢湖。 又乐器。【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疏】巢,高也。言其声高也。 又车名。【左传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注】巢车,车上为橹。 又姓。【广韵】有巢氏之後。【史记三皇纪】有巢氏,有天下者之号。 又菜名。【陆龟蒙诗序】蜀疏有两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蚕豆。 又【广韵】士稍切,音。栈阁也。 又【集韵】庄交切,音□。大笙也。 又【韵会】子小切【正韵】子了切,□音剿。国名。 又叶床鱼切,音锄。【崔駰反都赋】大汉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鸲鹆来巢。 又叶锄尤切,音愁。【宋玉高唐赋】王雎鹂黄,正冥楚鸠。姊归思妇,垂鸡高巢。【说文】巢本字。木上从□作。

廓 【寅集下】【广字部】 廓 〔古文〕□【广韵】【正韵】苦郭切【集韵】【韵会】阔镬切,□音鞹。【尔雅释诂】大也。【诗大雅】上帝耆之,憎其式廓。【吴志周瑜传】性度恢廓。 又【说文】空也。【前汉东方朔传】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 又【集韵】开也。【扬子方言】张小使大,谓之廓。【荀子狄隘篇】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後汉班勇传】廓开朝廷之德。 又【集韵】或作郭。【韩愈徐偃王庙□】坚峤之後,达夫郭之。 又剑削曰廓。【扬子方言】剑削,自关而东,或谓之廓,或谓之削。 又州名。【广韵】廓州,汉西羌地,前凉湟河郡,周为廓州。考证:〔【荀子狄隘篇】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谨照原文改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律 【寅集下】【彳字部】 律 【唐韵】吕戌切【集韵】【韵会】【正韵】劣戌切,□音嵂。【玉篇】六律也。【广韵】律吕也。【说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节气,故有六律,六均。【尔雅释器】律谓之分。【注】律管,所以分气。【前汉律历志】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黄帝之所作也。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闲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後汉律历志】殿中□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灵台用竹律六十□日如其历。【史记律书注】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书舜典】同律度量衡。【礼王制】考时月,定日同律。 又【尔雅释诂】法也。 又常也。【注】谓常法。【正韵】律吕万法所出,故法令谓之律。【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释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左传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惧,而不敢易纪律。 又军法曰律。【易师卦】师出以律。 又□书曰律。【前汉□法志】萧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时者,作律九章。【晋书□法志】秦汉旧律起自李悝。悝著网捕二篇,杂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礼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疏】律卽上公九命,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尔雅释言】述也。【礼中庸】上律天时。 又【尔雅释言】铨也。所以铨量轻重。 又理发曰律。【荀子礼论篇】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注】律,理发也。 又诗律。【杜甫遣闷诗】晚节渐於诗律细。 又戒律。【佛国记】法显慨律藏残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寻求戒律。 又【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复姓。【姓谱】斛律,代人,世为部落统军,号斛律部,因氏焉。耶律,辽之後。 又【韵补】与嵂通。【诗小雅】南山律律。【司马相如大人赋】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考证:〔【左传桓二年】百官於是乎畏惧,而不敢犯纪律。〕 谨照原文畏改咸。犯改易。〔【礼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疏】律卽上宫九命。〕 谨照原文宫改公。

广 【寅集下】【广字部】 广 【唐韵】【集韵】【韵会】□古晃切,光上声。【说文】殿之大屋也。 又【玉篇】广,大也。【广韵】广,阔也。【易系辞】广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广以配地。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广州。 又姓。【姓谱】出丹阳,广成子之後,宋有广汉。 又【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又姑黄切,音光。【尔雅释兽】回毛在背,阕广。【疏】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背者名阕广。【音义】广,音光。 又【韵补】叶果五切,音古。【礼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

弶 【寅集下】【弓字部】 弶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亮切,强去声。【玉篇】施罟於道也。【广韵】张取兽也。【集韵】以弓□鸟兽。

徂 【寅集下】【彳字部】 徂 〔古文〕□□【广韵】昨胡切【集韵】丛租切,□祚平声。【尔雅释诂】往也。【书大禹谟】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诗豳风】我徂东山。 又【尔雅释诂】存也。【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向,以故为今。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 又国名。【诗大雅】侵阮徂共。【笺】阮也,徂也,共也,三国犯周,而文王伐之。◎按朱传云:以侵阮,而往至於共也。与笺说异。 又徂来,山名。【诗鲁颂】徂来之松。

帨 【寅集中】【巾字部】 帨 【广韵】舒芮切【集韵】【韵会】【正韵】输芮切,□音税。【玉篇】帨,巾也。【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注】帨,佩巾也。【礼内则】女子设帨于门右。【注】帨,事人之佩巾也。 又【集韵】此芮切,音毳。又须锐切,音岁。又【类篇】欲雪切,音悦。义□同。考证:〔【仪礼士昏礼】毋施衿结帨。〕 谨照原文毋改母。

厩 【寅集下】【广字部】 厩 【玉篇】俗廏字。

廏 【寅集下】【广字部】 廏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又切,音救。【说文】马舍也。【释名】廏,勼也。勼,聚也。生马之所聚也。【周礼夏官校人】三乘为皂,三皂为系,六系为廏,六廏成挍。【注】自乘至廏,其数二百一十六匹。【诗小雅】乘马在廏。又官名。【左传襄十五年】养由基为宫廏尹。【昭二十七年】左尹与中廏尹。【唐书百官志】典廏署令掌饲牛马,给养杂畜。 又姓。【姓考】楚令尹子文曾孙弃疾为廏尹,因氏。考证:〔【左传襄十五年】养由基为官廏。〕 谨照原文官改宫。廏下增尹字。

廔 【寅集下】【广字部】 廔 【唐韵】落侯切【集韵】【韵会】郞侯切【正韵】卢侯切,□音楼。【说文】屋丽廔也。【玉篇】屋蠡也,脊也。 又【说文】一曰种也。 又【集韵】龙珠切,音慺。窻也。【广韵】廲廔绮窻。

嶔 【寅集中】【山字部】 嶔 【广韵】去金切【集韵】虚金切【韵会】【正韵】祛音切,□音钦。【玉篇】嶔崟,山势耸立貌。【释名】嶔,欠也。开张其口嶔嶔然。【范晔洛游应诏诗】随山上岖嶔。【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诗】安得辍两足,藜杖出岖嶔。 【集韵】或作廞。 又通作吟。【谷梁传僖三十三年】岩吟之下。【释文】音钦。 又【集韵】【类篇】□丘廉切,音□。义同。考证:〔【谷梁传僖三十三年】岩吟之下。【注】吟音钦。〕 谨照原文注吟二字改释文。

帔 【寅集中】【巾字部】 帔 【唐韵】【集韵】【韵会】□披义切,音被。【说文】弘农谓裙帔也。【扬子方言】裙,□魏之闲谓之帔。【广雅】裙也。 又【玉篇】在肩背也。【释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正字通】褙子也。省作背,以其覆肩背也。【南史任昉传】昉子西华,冬月著葛帔练裙。 又【广韵】敷羁切【集韵】攀糜切,□音披。义同。 又【类篇】班縻切,音悲。同襬。关东人呼裙也。

【寅集上】【宀字部】 【正字通】同守。【六书故】守从又。

厅 【寅集下】【广字部】 厅 【广韵】他丁切【集韵】汤丁切【正韵】他经切,□音汀。【广韵】厅,屋也。【集韵】古者治官处,谓之听。事後语省,直曰听,故加广。【增韵】听事,言受事察讼於是。汉晋皆作听,六朝以来,乃始加广。

彷 【寅集下】【彳字部】 彷 【广韵】步光切【集韵】蒲光切,□音旁。【玉篇】彷徨也。【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 又虫名。【庄子达生篇】野有彷徨。【音义】彷徨,状如蛇,两头,五采文。 又【集韵】彷徉,徘徊也。【史记吴王濞传】彷徉天下。 又【广韵】妃两切,音仿。彷佛也。【说文】彷佛,见不审也。【傅毅舞赋】彷佛神动。

弢 【寅集下】【弓字部】 弢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弓衣也。从弓,从□。□垂饰,与□同意。【左传成十六年】鄢陵之战,楚共王召养由基,使射吕錡,中项伏弢。【注】弢,弓衣也。 又旌囊也。【左传成十六年】内旌於弢中。【疏】弢是盛旌之囊也。 又六弢,书名。与韬通。【庄子徐无鬼】从说之,则以金版六弢。【释文】司马崔云: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或云秘识也。又作六韬。考证:〔【庄子徐无鬼】从说之,则以金版六弢。【注】司马雀云,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或云,秘截也。〕 谨照原文注改释文。雀改崔。截改识。

别 【寅集下】【弓字部】 别 【广韵】方结切【集韵】必结切,□音□。【广韵】弓别。【集韵】弓戾也。【诗小雅象弭鱼服笺】弭,弓反末。别者,以象骨为之,以助御者解辔也。 又【集韵】必袂切,音蔽。义同。 【广韵】或作□。亦作。

度 【寅集下】【广字部】 度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徒故仍。【正韵】独故切,□音渡。【说文】法制也。从又,□省声。【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寻,故从手。【书舜典】同律度量衡。【传】度,丈尺也。【前汉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於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 又躔度。【书尧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礼乐记】百度得数而有常。【注】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 又殳也。【周礼地官司市】胥执鞭度。【注】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则为度。 又法度。【易节卦】节以制度。【礼仲尼燕居】制度在礼。 又度量。【前汉高帝纪】常有大度。 又风度。【唐书张九龄传】风度能若九龄乎。 又初度。【屈原离骚】皇览揆予於初度。【注】初生年时也。 又姓。【广韵】出後汉荆州刺史度尚。 又县度,山名。【前汉西域传】县度,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相引而度。 又古度,树名。【左思吴都赋】松梓古度。 又【玉篇】与渡通。过也。【前汉贾谊传】犹度江河亡维楫。 又【广韵】徒落切,音铎。【尔雅释诂】谋也。【诗小雅】周爰咨度。【左传襄四年】咨亲为询,咨礼为度。 又【谥法】心能制义曰度。 又投土於版也。【诗大雅】度之薨薨。【笺】度,犹投也。 又度支,官名。【唐书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考证:〔【前汉律历志】度者,分寸丈尺引也。〕 谨照原文丈尺改尺丈。〔【前汉西域传】县度者,石也。〕 谨照原文改县度,石山也。

幩 【寅集中】【巾字部】 幩 【唐韵】【集韵】【正韵】□符分切,音汾。【说文】马缠镳扇汗也。【诗卫风】朱幩镳鏕。【毛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正义朱为饰之物,故幩为饰。 又【集韵】彼义切,音贲。义同。或作□。 又分吻切,音愤。谷囊满。◎按《字汇》附十二画,非。今改正。考证:〔【诗卫风】朱幩镳鏕。【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且以为饰。【释文】马衔外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谨按马衔以下乃镳字注,非幩字注也。谨改为毛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正义朱为饰之物,故幩为饰。

廨 【寅集下】【广字部】 廨 【广韵】古隘切【韵会】居隘切,□音解。【说文】公廨也。

徸 【寅集下】【彳字部】 徸 【玉篇】昌容切,音冲。行貌。又与踵同。【集韵】踵或作徸。

詓 【酉集上】【言字部】 詓 【集韵】口举切,去上声。【类篇】声也。【白虎通】古之民人,卧之詓詓,起之吁吁。

忞 【卯集上】【心字部】 忞 【唐韵】武巾切【集韵】【韵会】眉贫切【正韵】弥邻切,□音珉。【说文】强也。【广韵】自勉强也。 又心所不了也。【扬子法言】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或作暋。 又【集韵】武粉切,音吻。【博雅】忞忞,乱也。或作忟。

【午集下】【石字部】 【集韵】睹动切,音董。石坠声。

【辰集下】【欠字部】 【广韵】相伦切【集韵】须伦切,□音荀。【玉篇】信也。一曰□,喜貌。一曰气逆也。或从气作□。

彲 【寅集下】【彡字部】 彲 【广韵】丑知切【集韵】【正韵】抽知切。□与螭同。【玉篇】兽名。【集韵】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一说无角螭。【史记齐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果得太公於渭之南。

帋 【寅集中】【巾字部】 帋 【广韵】同纸。

幏 【寅集中】【巾字部】 幏 【唐韵】古讶切【集韵】居迓切【韵会】居讶切【正韵】居亚切,□音驾。【玉篇】蛮布也。【韵会】汉制名,赋蛮布为幏,犹中国言税也。【左思魏都赋】賨幏积墆,琛币充牣。 又【广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音嘉。义同。

徎 【寅集下】【彳字部】 徎 【唐韵】【集韵】□丑郢切,音骋。【说文】径行也。 又【广韵】丈井切,音□。雨後径也。 又【集韵】里郢切,音领。义同。 又他顶切,音珽。径也。

弎 【寅集下】【弋字部】 弎 【说文】古文三字。注详一部二画。

彉 【寅集下】【弓字部】 彉 【广韵】虚郭切【集韵】【正韵】忽郭切,□音霍。【说文】弩满也。【释名】张也。【孙子兵势】势如彉弩。 又【唐韵】苦郭切【正韵】苦获切,□音廓。又【广韵】【正韵】□博古切,音郭。义□同。 【类篇】或作彍。

彧 【寅集下】【彡字部】 彧 【广韵】於六切【集韵】【韵会】【正韵】乙六切,□音郁。【广韵】有文章也。【广雅】文也。 又【玉篇】彧彧,茂盛貌。 又叶越逼切,音役。【诗小雅】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 【玉篇】一作□。

弿 【寅集下】【弓字部】 弿 【集韵】纪偃切,音茧。弓强也。 又九件切,音蹇。【扬子方言】弿,展也。齐晋曰弿,山之东西,凡难貌曰展。荆吴之人,相难谓之展。若齐鲁之言相弹矣。【注】弿音蹇。

彤 【寅集下】【彡字部】 彤 【唐韵】【集韵】【韵会】□徒冬切,音佟。【说文】丹饰也。从丹,从彡。彡,其画也。【玉篇】赤色。【诗邶风】贻我彤管。【左传定九年】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注】彤管,赤管笔,女史记事规诲之所执。【疏】必用赤者,示其以赤心正人也。【书文侯之命】彤弓一。【诗小雅彤弓传】彤弓,朱弓也。 又姓。【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有彤城氏。【注】索隐曰:周有彤伯,盖彤城氏之後。【广韵】彤伯为成王宗枝。

幎 【寅集中】【巾字部】 幎 【唐韵】【集韵】□莫狄切,音觅。【说文】幔也。【玉篇】帘也。 又【玉篇】覆也。【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注】幎目,覆面者也。 又均致貌。【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而眂其轮,欲其幎尔而下迤也。【注】幎,均致貌。 又【集韵】【类篇】□民坚切,音眠。又【集韵】□经切,音冥。又【集韵】眠见切,音面。义□同。

几 【寅集下】【幺字部】 几 〔古文〕□□【唐韵】居衣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说文】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传】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又【说文】殆也,从□,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尔雅释诂】几,危也。【注】几,犹殆也。【诗大雅】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又【玉篇】期也。【诗小雅】卜尔百福,如几如式。【疏】所以与汝百种之福,其来早晚,如有期节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又【尔雅释诂】庶几,尚也。【疏】尚,谓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几改之。 又察也。【礼玉藻】御瞽几声之上下。【周礼地官司门】几出入不物者。【注】不物,与众不同。又【司关】无关门之征犹几。【注】无租税,犹苛察不得令奸人出入。 又【韵会】将及也。【尔雅释诂】近也。【易中孚】月几望。【礼乐记】知乐则几於礼矣。【史记留侯世家】几败乃公事。○按《尔雅》《释文》音机,《史记索隐》音祈,《礼记》《释文》音讥。又巨依反。《韵会》云:□机祈二音,是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渠希切,音祈。【集韵】器之沂鄂也。【礼郊特牲】丹漆雕几之美。【注】几,谓漆餙沂鄂也。【疏】雕,谓刻镂。几,谓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为沂鄂。【释文】几,巨依反。 又【广韵】居狶切【集韵】【韵会】举岂切,□机上声。【玉篇】几几,多也。【广韵】几,何也。【韵会】几,数问多少之辞。【左传僖二十七年】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史记万石君传】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 又【韵会】未多时曰无几。又物无多,亦曰无几。 又【广韵】【集韵】【韵会】□其旣切,祈去声。【广韵】几,未已也。 又【集韵】与觊通。【左传哀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注】冀君来。【史记晋世家】无几为君。【注】几,谓望也。

【巳集下】【犬字部】 【篇海】同狳。【正字通】俗貐字。

【午集中】【矛字部】 【广韵】尺容切【集韵】【韵会】昌容切,□音冲。【广雅】短矛也。 【玉篇】或作□。

庋 【寅集下】【广字部】 庋 【广韵】过委切【集韵】古委切,□音诡。【说文】本作庪。【玉篇】庋,阁也。【集韵】庋阁藏食物。【礼内则】大夫七十而有阁。【注】阁以板为之,庋食物也。【唐书牛仙客传】前後赐予,缄庋不敢用。 又【广韵】居绮切,音剞。义同。 又与攱通。【集韵】攱或作庋。

巫 【寅集中】【工字部】 巫 〔古文〕□□【唐韵】武夫切【集韵】【正韵】微夫切【韵会】冯无切,□音无。【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世本】巫咸始作巫。【楚语】古者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中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周礼春官神仕疏】男子阳有两称,曰巫,曰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南郡有巫县。 又山名。【山海经】黑水之南有巫山。【左传襄十八年】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注】在卢县东北。【前汉地理志注】巫山在巫县西南。 又官名。【周礼春官】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又【夏官】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 又巫咸,国名。【山海经】巫咸国,右手操靑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亦山名。【郭璞巫咸山序】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明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 又人名。【山海经】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注】皆神医也。 又神名。【前汉郊祀志】晋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保,荆巫祀巫先。【注】皆古巫之神也。巫先,巫之最先者。 又姓。【风俗通】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书君奭】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广韵】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巫马,复姓。【论语】巫马期。

差 【寅集中】【工字部】 差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初牙切【正韵】初加切,□音杈。【说文】贰也,不相値也。【徐锴曰】左于事,是不当値也。【广韵】舛也。【韵会】差错之义。【书吕□】察辞于差。【前汉东方朔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又【尔雅释诂】择也。【释文】差音。【诗小雅】旣差我马。 又【广韵】楚宜切【集韵】【韵会】叉宜切【正韵】叉兹切,□音縒。【广韵】次也,不齐等也。【后汉荀爽传】天子娶十二,诸侯以下各有等差。 又【玉篇】参差,不齐也。【韵会】参差,乱丝貌。参相参为参,两相参为差。【诗周南】参差荇菜。【风俗通】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翼。 又【韵会】参差,洞箫也。【楚辞九歌】吹参差兮谁思。 又【韵会】差池,燕飞也。【诗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又【唐韵】楚佳切。【集韵】【韵会】【正韵】初佳切,□音钗。【韵会】差使也。【唐宣宗诏】凡役事委令轮差。 又择也。【广韵】□也。【诗□风】谷旦于差。【释文】差,郑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 又【广韵】差殊,亦不齐。【礼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释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 又僭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注】同谓威其不协僭差者。【释文】差,初佳反。 又【韵会】夫差,吴王名。 又差分,算法。【周礼地官九数注】有差分,今有重差。 又【集韵】【韵会】【正韵】□仓何切,音磋。【集韵】淅也。【礼丧大记】御者差沐于堂上。【注】差,淅也。淅饭米取其潘为沐也。 又【韵补】差,过也。【屈原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又【韵会】景差,楚人名。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楚懈切,钗去声。【广韵】病除也。【集韵】愈也。【魏志张辽传】疾小差。 又【韵会】差,较也。【左传宣十二年注】拔旗投衡使不帆,风差轻。【释文】差,初卖反。 又【集韵】楚嫁切,杈去声。差异也。【韩愈泷吏诗】飓风有时作,掀簸眞差事。 又与磋通。【韵会】磋或作差。 又【集韵】古与嗟通。注详口部十画。考证:〔【礼丧大记】御者差沐于堂上。【注】差,淅也。淅饭米取其渖为沐也。〕 谨照原文渖改潘。〔【屈原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同论道而莫差。〕 谨照原文同改周。

庙 【寅集下】【广字部】 庙 〔古文〕庿【唐韵】【广韵】【韵会】【正韵】□眉召切,苗去声。【说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庙也。【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注】夹室前堂。【疏】凡大室有东西厢夹室及前堂有序墙者曰庙。 又【六书故】宫前曰庙,後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厅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寝庙。传曰:夫鼠不穴寝庙,畏人故也。犹後世言庙朝,庙堂也。【文中子礼学篇】山泽有廊庙之志。 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庙。【史记封禅书】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於是作渭阳五帝庙。

彡 【寅集下】【彡字部】 彡 【唐韵】【正韵】所衔切【集韵】【韵会】师衔切,□音衫。【说文】彡,毛饰画文也。象形。【徐铉曰】毛发绘饰之事。【集韵】饰谓之彡。 又【广韵】毛长也。 又【广韵】息廉切【集韵】思廉切,□音暹。义同。 又【集韵】纤琰切,佥上声。羌姓。【後汉西羌传】元帝时,彡姐等七种□陇西。 又鱼名。【闽中海错疏】黄彡,鳞细,黄赤色。

彴 【寅集下】【彳字部】 彴 【广韵】之若切【集韵】【正韵】职略切,□音勺。【广雅】独梁也。【广韵】横木渡水也。【苏轼游蒋山诗】略彴横秋水。 又【集韵】亭历切,音笛。义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弼角切,音雹。【尔雅释天】奔星为彴约。【疏】奔星卽流星。一名彴约。

弣 【寅集下】【弓字部】 弣 【广韵】芳武切【集韵】【韵会】斐父切,□音抚。【释名】弓中央曰弣。弣,抚也。人所持抚也。【广韵】弣,弓弝中也。【礼曲礼】左手承弣。

常 【寅集中】【巾字部】 常 【唐韵】市羊切【集韵】【韵会】辰羊切,□音裳。【玉篇】恒也。【正韵】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系辞】动静有常。【诗周颂】□常于时夏。【笺】谓□久长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传】谓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书舜典愼徽五典传】五典,五常之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传】五品,谓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兑为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诗鲁颂】居常与许。【传】常许,鲁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隋书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又山名。【前汉地理志】常山郡。【注】恒山在西,避汉文帝讳,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史记夏本纪】常卫旣从。【注】常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书禹贡】作恒。 又旗名。【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为常。【又】王建大常。【释名】日月为常。谓画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诗小雅】载是常服。【传】日月为常服,戎服也。 又【广韵】倍寻曰常。 又车戟名。【释名】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尔雅释木】常棣。【注】关西棣树,子如樱桃,可食。【诗小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又姓。【广韵】出河内。【前汉常惠传】惠,太原人,甘露中为右将军。 又与裳同。【说文】下裙也。【徐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考证:〔【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为常。【又】王建太常。〕 谨照原文旗改旗太改大。

广 【寅集下】【广字部】 广 【唐韵】【集韵】鱼检切【韵会】疑检切,□腌上声。【说文】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徐铉曰】因广为屋,故但一边下。【增韵】栋头曰广。【韩愈游湘西寺诗】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屋广。 又【释名】衾,广也。其下广大,如广受人也。 又【广韵】鱼掩切,音隒。义同。广【唐韵】【集韵】【韵会】□古晃切,光上声。【说文】殿之大屋也。 又【玉篇】广,大也。【广韵】广,阔也。【易系辞】广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广以配地。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广州。 又姓。【姓谱】出丹阳,广成子之後,宋有广汉。 又【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又姑黄切,音光。【尔雅释兽】回毛在背,阕广。【疏】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背者名阕广。【音义】广,音光。 又【韵补】叶果五切,音古。【礼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

庇 【寅集下】【广字部】 庇 【广韵】【集韵】□必至切,比去声。【尔雅释言】庇庥,荫也。【疏】庇,蔽也。【礼表记】有庇民之大德。【左传襄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又【集韵】通作芘。【庄子养生主】隐将芘其所籁。 又覆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弓长六尺谓之庇轵,五尺谓之庇轮,四尺谓之庇轸。【注】庇谓覆干也。 又【扬子方言】寄也,齐卫宋鲁□晋汝颍荆州江淮之闲曰庇,或曰寓。 又【集韵】兵媚切,音秘。义同。 又频脂切,音琵。地名。

□ 【备考】【午集】【穴字部】 □ 【龙龛】同窟。

帚 【寅集中】【巾字部】 帚 【唐韵】支手切【集韵】止酉切【韵会】止酒切,□音。【说文】粪也。从又持巾,扫门内。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玉篇】扫除粪秽也。【礼曲礼】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注】弟子职曰:执箕膺擖,厥中有帚。【扬雄解嘲】或拥帚彗而先驱。 又草名。【尔雅释草】荓,马帚。【注】似蓍,可以为扫彗。【又】葥,王蔧。【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蔧。江东呼之曰落帚。考证:〔【尔雅释草】茾,马帚。〕 谨照原文茾改荓。

廙 【寅集下】【广字部】 廙 【唐韵】与职切【集韵】【韵会】逸织切,□音弋。【说文】行屋也。【玉篇】行屋下声。【集韵】或作□。 又【广韵】【集韵】□羊吏切,音异。【玉篇】谨敬也。【广韵】恭也,敬也。 又【韵会】羊至切【正韵】以智切,□音肄。义同。

弲 【寅集下】【弓字部】 弲 【唐韵】许缘切【集韵】隳缘切,□音翾。【说文】角弓也。洛阳名弩曰弲。 又【广韵】乌悬切【集韵】萦悬切,□音渊。【广韵】弓势。 又【集韵】火悬切,音鋗。【广韵】彃弲,弦也。

幽 【寅集下】【幺字部】 幽 【唐韵】【集韵】於虬切【韵会】幺虬切【正韵】於尤切,□音呦。【说文】幽隐也。【易履卦】幽人贞吉。【疏】幽隐之人,守道贞吉。【礼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虽复隐处,常自修整不倾邪也。【後汉章帝章和元年诏】光照六幽。【注】谓六合幽隐之处也。 又【尔雅释诂】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记乐书】极幽而不隐。 又【玉篇】幽,深远也。【易系辞】无有远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问远之与近,及幽邃深远之处,皆告之也。【诗小雅】幽幽南山。【注】幽幽,深远也。 又【玉篇】幽,不明。【正韵】幽,暗也。【书舜典】黜陟幽明。【注】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礼檀弓】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注】鬼神处幽暗。 又【正韵】幽,囚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幽於缧绁。【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阙。 又州名。【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又地名。【左传庄十六年】同盟于幽。【注】幽,宋地。 又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 又姓。【广韵】出《姓苑》。 又与黝通。【集韵】黝或作幽。【礼玉藻】一命縕绂幽衡,再命赤绂幽衡。【注】幽,读为黝黑之黝。 又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回舞太空岭,六气运重幽。我际岂能穷,使尔终不雕。又【诗小雅】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旣见君子,德音孔胶。【传】幽,黑色。考证:〔【礼檀弓】望及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 谨照原文及改反。

廜 【寅集下】【广字部】 廜 【广韵】【集韵】□同都切,音徒。【广雅】廜,庵也。 又【集韵】屋平曰廜。 【集韵】或作□。

废 【寅集下】【广字部】 废 【唐韵】方肺切【集韵】【韵会】放吠切,□音癈。【说文】屋顿也。 又【尔雅释诂】止也。【注】止住也。【礼曲礼】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又【尔雅释诂】废,舍也。【注】舍,放置。【周礼天官大宰】八柄,七曰废,以驭其罪。【注】废,犹放也。【又】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 又【尔雅释诂】大也。【诗小雅】废为残赋。【传】废,忲也。【释文】一本作废。大也。 又堕也。【左传定三年】邾子自投於床,废於炉炭。【注】废,堕也。 又【转注古音】音发。【前汉郊祀歌】西颢沆砀。秋气肃杀。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又与癈通。【左传昭十四年】司徒老祁虑癸伪癈疾。 又与拨通。【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拨尔而怒。【注】故书拨作废。郑司农云:废读为拨。考证:〔【说文】屋倾也。〕 谨照原文倾改顿。〔【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拨而怒。〕 谨按原文文义,必字可省,尔字不可省。谨改拨尔而怒。

弊 【寅集下】【廾字部】 弊 【广韵】【集韵】【韵会】□毗祭切,音币。与□同。【广韵】恶也。【前汉元帝纪】重以周秦之弊。 又【广韵】困也。【後汉耿弇传】军士疲弊。 又【玉篇】坏也,败也。【史记仓公传】脉法曰:不平不鼓形弊。【扬雄逐贫赋】礼薄义弊。 又【玉篇】顿仆也。【周礼天官兽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注】弊,仆也。 又弊弊,经营貌。【庄子逍遥游】弊弊然以天下为事。 又【集韵】【韵会】□必袂切,音□。【集韵】断也。【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八曰官计,以弊邦治。【注】弊,断也,所以断群吏之治。 又【韵补】笔别切,音鳖。【淮南子俶眞训】不与物相弊摋。【注】弊摋,犹杂揉也。

忉 【卯集上】【心字部】 忉 【广韵】都牢切【集韵】【韵会】都劳切【正韵】都高切,□音刀。忧心貌。【诗□风】心焉忉忉。 又【内典】忉利天,此天四方各八,中央帝释,共三十三。

忌 【卯集上】【心字部】 忌 〔古文〕坖【唐韵】【集韵】【韵会】渠记切【正韵】奇寄切,□音惎。【说文】憎恶也。【增韵】嫉也。【诗周南小星笺】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广韵】忌讳也。【周礼春官小史】诏王之忌讳。【疏】谓告王以先王之忌讳也。又【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诏辟忌。【注】不避其忌,则其方以为苟于言语也。 又惮也。【左传昭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又怨也。【晋语】小人忌而不思。【注】怨也。 又戒也。【书吕□】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注】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左传昭元年】非羇何忌。【注】言不敬羇客,当谁敬哉。 又忌日,亲丧日也。【礼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又姓。【风俗通】周公忌父之後,以王父字为氏。 又龙忌,谓禁火日也。【後汉周举传】有龙忌之禁。 又【集韵】居利切【正韵】吉器切,□音懻。语助辞。【诗郑风】叔善射忌。 又【五音集韵】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诗大雅】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说文】己心为忌。会意。

忶 【卯集上】【心字部】 忶 【广韵】戸昆切【集韵】胡昆切,□音魂。心闷也。 又【玉篇】【广韵】【集韵】□王问切,音运。义同。

必 【卯集上】【心字部】 必 【唐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璧吉切,□音毕。【说文】分极也。从八戈。戈亦声。【赵宧光笺】弋犹表识也,分极犹畺界也,故从八弋。 又定辞也。【诗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又专也。【扬子太□经】赤石不夺,节士之必。【注】石不可夺坚,丹不可夺赤,犹节士之必专也。 又期必也。【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 又审也。【後汉刘陶传】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又果也。【後汉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 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群辅录】必育受税俗。【注】受赋税及徭役,所宜施为也。 又【字汇补】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见僧宗泐记。 又【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组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注】谓以组约其中央,以备失坠。◎按周礼考工释文,必卽组也,读如縪者,俗读之也。弓檠之从韦,正讹欲举以驳《说文》,迂矣,当以《说文》为正。又按必字不从心,《字汇》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检阅尔。

忍 【卯集上】【心字部】 忍 【唐韵】而轸切【集韵】【韵会】【正韵】尔轸切,□人上声。【说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长笺】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书铭】忍之须臾,乃全汝躯。 又【广韵】强也,有所含忍。【左传昭元年】鲁以相忍为国。 又安于不仁曰忍。【诗大雅】维彼忍心,是顾是复。【诗小雅】君子秉心,维其忍之。 又忍忍,犹不忍也。【後汉崔琦传】情怀忍忍。 又姓。又【广韵】【集韵】【韵会】□而振切,音仞。坚柔也,本作肕。亦作忍。【周礼地官山虞注】柔忍,通作刃。【诗小雅荏染柔木注】柔刃之木荏苒然。【释文】忍音刃。【礼月令纳材苇注】此时柔刃,□与韧韧忍同。

忦 【卯集上】【心字部】 忦 【集韵】牛戒切,音□。【说文】忧也。 又【集韵】苦怪切,音蒯,恨也。 又居拜切,音戒。忧惧也。 又【类篇】居太切,音盖。义同。 又【玉篇】【广韵】古黠切【集韵】讫黠切,□音戛。【玉篇】恨也。 【集韵】通作恝。

帣 【寅集中】【巾字部】 帣 【唐韵】居倦切【集韵】古倦切,□音眷。【说文】囊也。今盐官三斛为一帣。 又【集韵】逵员切,音权。囊有底曰帣。 又【类篇】古转切,音卷。敛衣褏也。【史记淳于髡传】帣鞴鞠□。【注】索隐曰:帣谓收袖也。

幖 【寅集中】【巾字部】 幖 【唐韵】【集韵】【正韵】□□遥切,音飙。【说文】帜也。【玉篇】幡也。【正韵】立木为表,系彩其上,谓之幖。 又【广韵】头上帜也。

幞 【寅集中】【巾字部】 幞 【唐韵】房玉切【集韵】【韵会】逢玉切,□音幞。【说文】帊也。【集韵】帕也。【玉篇】巾幞。【广韵】幞头,周武帝所制。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乃名焉。【唐书车服志】幞头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二仪实录】古以皂罗三尺裹头,号头巾,三代皆冠。列品黔首,以皂绢裹发。至周武帝,依古三尺裁为幞头,唐马周交解为之。【朱子语类】唐人幞头,初止以纱为之。後以纱软,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衬起。【笔谈】梁高祖始布漆於纱,施铁为脚。【宋史舆服志】幞头,一名折上巾,起自後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上焉。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後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又【集韵】博木切,音卜。裳削幅谓之幞。或作幞。

弞 【寅集下】【弓字部】 弞 【唐韵】式忍切【集韵】矢忍切,□音矧。【说文】笑不坏颜曰弞。从欠,引省声。【宋书王弘传】孙叔未进,优孟见弞。展季在下,臧文贻讥。一作哂。 又木名。【山海经】丙山,其木多弞杻。 又【广韵】余忍切【集韵】以忍切,□音引。义同。

弨 【寅集下】【弓字部】 弨 【唐韵】尺招切【集韵】【正韵】蚩招切,□音怊。【说文】弓反也。【扬子方言】翻起曰弨。【玉篇】弓弛貌。【诗小雅】彤弓弨兮。【传】弨,弛貌。【疏】弨,弓反,谓弛之而体反也。 又【正韵】弓名。【韩愈寄崔二十六诗】大弨挂壁何由弯。 又【韵会】之遥切,音招。又【广韵】尺沼切【集韵】齿绍切,□怊上声。义□同。 【集韵】一作□。

徒 【寅集下】【彳字部】 徒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同都切,音涂。【说文】本作□。步行也。【易贲卦】舍车而徒。 又步卒也。【诗鲁颂】公徒三万。 又【尔雅释训】徒辇者也。【疏】会同田猎,人挽辇以徒行也。【诗小雅】徒御不惊。 又【玉篇】众也。【书仲虺之诰】实繁有徒。【前汉东方朔传】人至察,则无徒。 又【广韵】空也。【尔雅释训】暴虎,徒搏也。【注】空手执也。 又【广雅】徒,袒也。【史记张仪传】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 又【正韵】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为政。 又【广韵】党也。【张衡思□赋】朋精粹而为徒。 又弟子曰徒。【论语】非吾徒也。【後汉郑康成传】扶风马融,门徒四百余人。 又【广韵】徒隶也。【周礼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书舜典】汝作司徒。【周礼地官司徒疏】司徒,主众徒也。 又丹徒,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有丹徒县。【注】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气者言其地有王气,始皇使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以败其势,因名丹徒。 又罪名。【唐书□法志】用□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 又申徒,登徒,司徒,□复姓。【风俗通】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赋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注】登徒,姓也。【姓谱】舜尝为尧司徒,支孙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驼。【道藏歌】运役自然气,於是息三徒。一畅万劫感,庆贺西王那。

径 【寅集下】【彳字部】 径 【集韵】古定切【韵会】【正韵】吉定切,□音径。【说文】步道也。【徐锴曰】道不容车,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疏】徯径,细小狭路。【周礼地官遂人】夫闲有遂,遂上有径。【注】径容牛马。【疏】径不容车轨,而容牛马及人之步径。【礼月令】审端径术。【三辅决录】蒋诩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 又【广雅】径,袤也。【礼曲礼】送丧不由径。【注】径,邪路也。 又疾也,直也。【史记大宛传】张骞曰:今使大夏,从羌中险,从蜀宜径。【注】如淳曰:径,疾也。【唐书卢藏用传】仕宦之捷径。 又直波也。【尔雅释水】直波为径。【注】言径涏。 又【集韵】径,直也。【礼檀弓】有直情而径行者。 又犹行也。【左传僖二十五年】晋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 又【集韵】坚灵切,音经。行过也。【史记高祖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 又【韵会】通作俓。【史记司马相如传】俓峻赴险。 又与竟通。【史记淳于髡传】不过一斗,径醉矣。

强 【寅集下】【弓字部】 强 【说文徐注】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强。【唐韵】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渠良切,□音强。【玉篇】米中蠹。【尔雅释虫】蛄,强。【注】今米榖中小黑虫是也。建平人呼为子。【扬子方言】蛄谓之强。江东人谓之□。 又【尔雅释虫】强蚚。【疏】强,虫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盖蝇类。【又】强丑捋。【注】以脚自摩捋。 又与强通。【广韵】刚强也,健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中庸】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又【集韵】胜也。【礼中庸注】南方以舒缓为强,北方以刚猛为强。 又【广韵】暴也。【史记田延年传】诛鉏豪强。 又算家以有余为强。【古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强圉。 又姓。【左传庄十六年】刖强鉏。【广韵】後汉有强华奉赤伏符。 又【广韵】【集韵】【正韵】□其两切,强上声。【集韵】勉也。【尔雅释诂】勤也。【礼中庸】或勉强而行之。 又【韵会】矫强。【左传庄十九年】鬻拳强谏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曰桥君。【注】桥音矫。 又劝也。【周礼地官】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注】强,犹劝也。【礼乐记】强而弗抑则易。【疏】师但劝强其神识,而不抑之令晓,则受者和易。 又姓。【广韵】《前秦录》有将军强求。◎按《後汉》强华,《前秦》强求同姓,《广韵》分二音,不知何据。 又【集韵】【韵会】【正韵】□其亮切,强去声。【韵会】木强,不和柔貌。【前汉周昌传赞】周昌,木强人也。【注】言其强质如木石然。 又【正韵】自是也,也。【前汉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注】屈强,不柔服也。【史记】作屈强。 又与襁通。【类篇】强,负儿衣。【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强葆之中。【注】索隐曰:强葆卽襁褓。正义曰: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考证:〔【周礼地官】止其行,而强之道艺。〕 谨照原文止改正。

彰 【寅集下】【彡字部】 彰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诸良切,音樟。【说文】文彰也。【韵会】文章饰也。从章,从彡。毛发貌。谓鸟兽羽毛之文。 又【集韵】通作章。【诗小雅】织文鸟章。 又【广韵】明也。【正韵】著也。【书伊训】嘉言孔彰。 又【正韵】著明之也。【书皋陶谟】彰厥有常。 又叶之戎切,音终。【薛综驺虞颂】奋威扬德,岂弟之风。圣德极盛,驺虞乃彰。

帵 【寅集中】【巾字部】 帵 【广韵】一丸切【集韵】乌丸切,□音剜。【广韵】帵子,裁余也。【正字通】今采帛铺谓剪截之余曰帵子。 又【类篇】於袁切,音鸳。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薄红切【集韵】蒲蒙切,□音蓬。与篷同。【广韵】车軬。【扬子方言】车枸篓,南楚之外谓之篷,或省作□。【玉篇】亦船连帐也。 又【集韵】胡江切,音降。□,酒篘也。考证:〔【扬子方言】车篓,南楚之外谓之篷,或省作□。〕 谨照原文篓上增枸字。

□ 【午集下】【穴字部】 □ 【玉篇】而兖切。柔皮也,韦也。亦作耎。 又【篇海】子峻切,音俊。猎之韦袴。与同。

干 【寅集下】【干字部】 干 【唐韵】古寒切【集韵】【韵会】居寒切,□音竿。【说文】干,犯也。【左传文四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晋书卫玠传】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尔雅释言】干,求也。【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论语】子张学干禄。 又盾也。【扬子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盾支〉,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诗大雅】干戈戚扬。 又司干,官名。【周礼春官】司干掌舞器。 又【尔雅释言】干,扞也。【注】相扞卫。【疏】孙炎曰:干盾,自蔽扞。【诗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诚然。 又也。【诗小雅】秩秩斯干。【传】干,也。 又水涯也。【易渐卦】鸿渐干干。【注】干谓大水之旁,故停水处者。【诗魏风】置之河之干兮。【传】干,厓也。 又国郊曰干。【诗邶风】出宿于干。【传】干言国郊也。 又【韵会】若干,数未定之辞,犹言几许也。【礼曲礼】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汉食货志】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注】师古曰:若干,且设数之言也。干犹个也。谓当如此个数耳。 又自甲至癸为天干。【皇极经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极内篇】十为干,十二为支。十干者。五行有阴阳也。十二支者,六气有刚柔也。 又阑干,横斜貌。【古乐府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又【韵会】阑楯闲曰阑干。【李白淸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又【韵会】目眶谓之阑干。【正韵】阑干,泪流貌。【谈薮】王元景使梁,刘孝绰送别,泣下。元景无泪谢曰:别後当阑干。【白居易诗】玉容寂寞泪阑干。 又兰干,紵也。【後汉哀牢国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华阳国志】兰干,獠言紵也。 又干将,剑名。【吴越春秋】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莫邪断发翦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又干遮,曲名。【司马相如子虚赋】淮南干遮。【注】干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荀子劝学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本草图经】射干,花白茎长,如射人之执干。【後汉□宠传】阳气始萌,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 又兽名。【司马相如子虚赋】腾远射干。【注】射干,似狐,能缘木。又野干,亦兽名。【法华经】野干,体瘦无目,为诸童子摘掷,受诸苦痛。 又发干、兰干、余干,□县名。【後汉郡国志】东郡有发干县,汉阳郡有兰干县。【隋书地理志】鄱阳郡有余干县。 又长干,地名。【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注】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闲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盘在干。地下而黄曰干。 又姓。【左传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刘向别录】有干长,著天下忠臣九篇。又段干,干己,□复姓。【史记老子传】老子之子名宗,为魏将,封於段干。【注】段干,应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盖因邑为姓。【何氏姓苑】汉有干已衍,为京兆尹。 又【集韵】居案切,音盰。扞也。【诗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读。 又【篇韵】音寒。国名。【淮南子道应训】荆有佽飞,得宝剑於干队。【注】干国,在今临淄,出宝剑。 又【韵会】通作奸。【前汉刘向传】数奸死亡之诛。 又通作忓,干预也。【唐书万寿公主传】无忓时事。 又【韵会】通作竿。【後汉董卓传】乘金华靑盖,瓜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注】竿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 又与矸通。【集韵】矸,石也。或省作干。 又与豻通。【类篇】豻或作干。【仪礼大射仪】量人量侯道干五十。【注】干读豻。豻侯者,豻鹄豻饰也。 又古与乾通。【初月帖】淡闷干呕。杨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湿之干。今以谈作痰,干作乾,非也。 又叶经天切,音坚。【黄庭经】回紫抱黄入丹田,漱咽灵液灾不干。考证:〔【韵会】阑板闲曰阑干。〕 谨照原文板改楯。

庽 【寅集下】【广字部】 庽 【广韵】与寓同。

【丑集下】【女字部】 【正字通】俗孕字。

帮 【寅集中】【巾字部】 帮 【广韵】【正韵】博旁切【集韵】逋旁切,□音幇。【广韵】帮衣,治丝履。【集韵】治履边也。【六书故】帮,裨帖也。省作幇。凡事物旁取者皆曰帮。

庵 【寅集下】【广字部】 庵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含切,音谙。【玉篇】舍也,□也。【广韵】小草舍也。【集韵】圜屋为庵。 又【集韵】或作庵。【後汉皇甫规传】亲入庵庐巡视。【通典】周武帝攻高齐,兵去之後,齐人谓栢庵为帐幕,不疑兵退,是则结草木为庐,皆曰庵。 又【广韵】乌合切【集韵】遏合切,□谙入声。【广韵】低也。 又【集韵】豕屋。

彋 【寅集下】【弓字部】 彋 【广韵】戸萌切,音宏。【玉篇】弸彋,帷帐起貌。【扬雄甘泉赋】惟弸彋其拂汨兮。【注】弸彋,风吹帷帐之声也。 又【集韵】弸彋,弓声。 又【广韵】戸盲切【集韵】【韵会】【正韵】胡盲切,□音横。又【类篇】洪孤切,音胡。义□同。

忐 【卯集上】【心字部】 忐 【五音集韵】吐敢切,音毯。忐忑,心虚也。 又【字汇补】口梗切,音恳。【道藏三元经】心心忐忑。

徐 【寅集下】【彳字部】 徐 【唐韵】似鱼切【集韵】【韵会】祥余切【正韵】祥於切,□序平声。【说文】安行也。【玉篇】威仪也。【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注】雍容都雅之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音义】徐徐,安稳貌。 又通作邪。【诗墉风】其虚其邪。【笺】邪,读如徐。【疏】虚徐者,谦虚闲徐之义。 又【广韵】缓也。【广雅】迟也。【孟子】子谓之姑徐徐云尔。 又【广韵】州名。【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疏】淮海闲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释名】徐舒也。土气舒缓也。 又国名。【左传昭元年】周有徐奄。【注】二国皆嬴姓。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临淮郡有徐县。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辰曰执徐。 又姓。【广韵】自颛顼之後,春秋时,徐偃王假行仁义,为楚文王所灭,其後氏焉,出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五望。

怰 【卯集上】【心字部】 怰 【玉篇】戸绢切,音衒。卖也。

弦 【寅集下】【弓字部】 弦 【广韵】【正韵】戸田切【集韵】【韵会】戸千切,□音贤。【说文】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也。【仪礼乡射礼】有司左执弣,右执弦而授弓。 又半月曰弦。【释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前汉律历志】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 又国名。【春秋僖五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注】弦国在弋阳軑县东南。 又姓。【广韵】风俗通云:弦子後。【左传僖二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哀四年】齐□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问弦多以琴。 又脉数曰弦。【史记仓公传】脉长而弦。 又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汉地理志】正西曰雍州,薮曰弦蒲。【注】在汧县,又雍州山北有蒲谷乡弦中谷。 又与弦通。【礼文王世子】春诵夏弦。【乐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庐 【寅集下】【广字部】 庐 【唐韵】力居切【集韵】【韵会】【正韵】凌如切,□音闾。【说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诗小雅】中田有庐。【笺】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田事。 又【玉篇】屋舍也。【集韵】粗屋总名。【易剥卦】小人剥庐。【左传襄二十三年】则犹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又□舍也。【周礼地官】十里有庐,庐有飮食。【注】庐若今野□,徙有庌也。 又直宿,舍也。【前汉金日磾传】小疾卧庐。【注】殿中所止曰庐。【班固西都赋】周庐千列。【注】直宿曰庐。 又国名。【周语】庐由荆妫。【注】庐,妫姓之国,荆妫,庐女为荆夫人也。 又邑名。【楚语】以王如庐。【注】庐,楚邑。 又州名。【隋书地理志】庐江郡,开皇初改为庐州。 又山名。【庐山记】周威王时,有匡俗庐君,故山取其号。 又【正韵】龙都切,音卢。【周礼冬官考工记】秦无庐。【注】庐读为纑,谓矛戟柄竹攒柲。或曰摩之器。 又与籚同。【集韵】籚或作庐。考证:〔【前汉金日磾传】小疾卧庐。【注】殿中所正曰庐。〕 谨据照原书所正改所止。

庛 【寅集下】【广字部】 庛 【广韵】【集韵】【韵会】七赐切【正韵】七四切,□音刺。【玉篇】耕具也。【集韵】耒下岐木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为耒庛,长尺有一寸。【注】郑司农云:庛耒下岐。康成谓:庛,耒下前曲接耜。【疏】庛者,耒之面,但耒状若今之曲杴柄也,面长尺有一寸,古法耒下惟一金,不岐头。先郑云:耒下岐,据汉法而言也。康成谓:耒下前曲接耜者,耜谓耒头金,故云下前曲接耜者也。 又【类篇】才支切,音疵。义同。 【集韵】或作□□。

乃 【酉集下】【辵字部】 乃 【玉篇】与乃同。语辞也。【诗大雅】乃立皋门,乃立应门。 又汝也。【前汉项籍传】必欲烹乃翁。又【□余传】岂少乃女乎。 又始也。【前汉贾谊传】太子乃生。【注】言始生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类篇】常容切【等韵】蜀庸切,□音鰫。窳□,器病。

忖 【卯集上】【心字部】 忖 【唐韵】仓本切【集韵】【韵会】取本切【正韵】趋本切,□音刌。【说文】度也。从心寸声。【广韵】思也。【诗小雅】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又姓。 又与刌通。【礼玉藻瓜祭上环注】上环,头忖也。【疏】忖,切也。 【说文》长笺】从寸心,会意。卽谐寸声。或省作寸。

忑 【卯集上】【心字部】 忑 【五音集韵】他德切,音忒。义见上。 又【字汇补】端讨切,音倒。道藏读。

徲 【寅集下】【彳字部】 徲 【唐韵】杜兮切【集韵】□尼切,□音啼。【说文】久也。 又【博雅】徲徲,往来也。

忠 【卯集上】【心字部】 忠 【唐韵】陟弓切【集韵】【韵会】【正韵】陟隆切,□音中。【说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韵】内尽其心,而不欺也。【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 又【六书精蕴】竭诚也。【书伊训】为下克忠。【传】事上竭诚也。 又不贰也。【诗邶风北风笺】诗人事君无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广韵】无私也。【左传成九年】无私,忠也。【後汉任延传】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周语】忠非亲礼。【注】厚也。 又【谥法】危身奉上,险不辞难曰忠。 又州名。古巴东郡,唐置忠州。 又渊名。【山海经】忠极之渊。 又叶陟良切,音张。【汉溧阳长潘乾□】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龛刈鲠雄,流恶显忠。考证:〔【周礼地官】一曰六德,智,仁,圣,义,忠,和。【郑疏】中心曰忠。〕 谨按疏非郑氏所作,谨照原书地官改大司徒。省郑字。

忥 【卯集上】【心字部】 忥 【唐韵】【集韵】□许旣切,欷去声。【说文】痴貌。一曰静也。又息也。 又【集韵】虚器切,音呬。【博雅】忥忥,喜也。

忷 【卯集上】【心字部】 忷 【集韵】与恟同。

虝 【申集中】【虍字部】 虝 【集韵】虎古作虝。注见部首。

徧 【寅集下】【彳字部】 徧 【广韵】比荐切【集韵】【韵会】【正韵】□见切,□编去声。【说文】匝也。【广韵】周也。【书舜典】徧于群神。【诗小雅】群黎百姓,徧为尔德。【左传庄二十年】乐及徧舞。【疏】言乐之所有,舞悉周徧也。 又【广韵】俗作遍。【魏志贾逵传注】逵最好春秋左传,自课诵之,月常一遍。 又【集韵】或作辩。【礼曲礼】然後辩殽。【注】辩音徧,义同。 又【集韵】或作辨。【史记五帝纪】辨于群神。【书舜典】作徧。 又与蹁通。【集韵】蹁或作徧。 又与偏通。【集韵】偏通作徧。

忯 【卯集上】【心字部】 忯 【唐韵】巨支切【集韵】【韵会】翘移切【正韵】渠宜切,□音岐。【玉篇】敬也,爱也。 又【广韵】是支切【集韵】【类篇】常支切,□音匙。忯,不忧事也。 又【集韵】盈之切,音饴。忯忯,和适也。 又【五音集韵】掌氏切,音纸。【尔雅释言】恀怙,恃也。或从氏。 又上纸切,音是。恃事日恀。或从氏。 又待礼切,音弟。忯忯,爱也。

忾 【卯集上】【心字部】 忾 【广韵】喜夷切【集韵】馨夷切,□音咦。【广雅】喜貌。 又【字汇】与忔同。【唐韵】【集韵】□许旣切,音欷。【说文】太息也。【诗曹风】忾我寤叹。◎按陆德明音义本作苦爱反。 又【广韵】苦盖切【集韵】【正韵】丘盖切,□音磕。【博雅】满也。【礼祭义】出戸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太息之声。 又【集韵】口漑切,音慨。【玉篇】怒也。【左传文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注】忾,恨怒也。 又【集韵】许讫切。与迄同。【尔雅释诂】至也。本作迄。或作忾。【礼哀公问】君行此五者,则忾乎天下矣。〇按《说文》从心从气,气亦声,故许旣切最近。

【寅集中】【巾字部】 【广韵】作曹切【集韵】臧曹切,□音糟。【说文】帴也。 又【玉篇】藉也。 又【广韵】七刀切【集韵】仓刀切,□音操。义同。

【巳集下】【牛字部】 【集韵】居尤切,音鸠。大牡谓之。【类篇】书作,非。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莫饱切,音卯。【博雅】好也。或作媌。

【午集上】【玉字部】 【玉篇】疏逸切,音瑟。玉器也。 又巨幼切,音旧。义同。

式 【寅集下】【弋字部】 式 【唐韵】赏职切【集韵】【韵会】设职切,□音识。【说文】法也。【韵会】为法也。【书说命】百官承式。【微子之命】万邦作式。【诗大雅】式是南邦。 又【韵会】取法也。【诗大雅】古训是式。【後汉崔寔传】师五帝而式三王。 又【广韵】用也。【诗大雅】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笺】式,用也。贤者在位,则用其善道。 又【广韵】度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注】式谓用财之节度。 又【增韵】制也。【前汉宣帝纪】枢机周密,品式备具。 又【增韵】也。 又车前木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疏】式谓人所凭依而式敬,故名此木为式也。 又【广韵】敬也。【韵会】乘而俯首致恭曰式。义取凭式也。【书武成】式商容闾。【疏】式,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 又发语辞。【诗邶风】式微式微。【笺】式,发声也。 又式道□,官名。【前汉百官表】式道左右中□。【注】应劭曰:式道凡三□,车驾出还,式道□持麾至宫门,门乃开,师古曰:式,表也。 又姓。【姓谱】见《姓苑》。 又与栻通。【史记日者传】分策定卦,旋式正棋。【注】索隐曰:式卽栻也,旋转也。 又【集韵】惕德切,音忒。恶也。 又【集韵】蓄力切,音敕。占文也。古者大出师,则太师主抱式。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诗大雅】天不湎尔以酒,不义後式。旣愆尔止,靡明靡晦。 又叶施灼切,音铄。【苏轼司马温公铭】二圣忘巳,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

彼 【寅集下】【彳字部】 彼 【唐韵】补委切【集韵】补靡切,□□上声。【说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对此之称。【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礼檀弓】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又外之之词。【论语】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无足称也。 又【广韵】□也,逦也。

徊 【寅集下】【彳字部】 徊 【广韵】戸恢切【集韵】【韵会】胡隈切【正韵】胡瑰切,□音回。【玉篇】徘徊,犹彷徨也。【集韵】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后纪】徘徊往来。【古诗】淸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张 【寅集下】【弓字部】 张 〔古文〕弡【唐韵】陟良切【集韵】【韵会】中良切,□帐平声。【说文】施弓弦也。【礼曲礼】张弓尚筋。【仪礼乡射礼】胜者执张弓。 又【广雅】大也。【诗大雅】孔修且张。【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 又【广雅】施也。【史记武帝纪】张羽旗,设供具,以祀神君。 又【广韵】开也。【老子道德经】将欲翕之,必故张之。 又【韵会】设也。【史记曹相国世家】取酒张坐飮。 又施弦曰张。【前汉董仲舒传】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又罗取鸟兽曰张。【周礼秋官冥氏】掌设弧张。【注】弧张,罿罦之属。【後汉王乔传】自县诣台朝,辄有双凫飞来,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又计物之数曰张。【左传昭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後汉明帝八王传】宠有强弩数千张。 又星名。【史记律书】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正义】张六星,六为嗉,主天厨飮食,赏赉觞客。 又譸张,诳也。【书无逸】民无或胥,譸张为幻。 又蹶张,以足张弩也。【前汉申屠嘉传】以材官蹶张。【注】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师古曰:今之弩,以手张者曰擘张,以足张者曰蹶张。 又乖张,相戾也。【司马贞补史记序】其中远近乖张。 又姓。【广韵】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後因氏焉。风俗通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出淸河,南阳,吴郡,安定,炖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诗小雅】张仲孝友。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亮切,音帐。【广韵】张施。【集韵】□设也。【周礼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张事。【前汉王尊传】供张如法而办。 又【韵会】自侈大也。【左传桓六年】随张必弃小国。【释文】张,猪亮反。 又张弦之张,亦音帐。【嵆康琴赋】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亮。 又与胀通。【左传成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注】张,胀满也。 又与帐通。【史记高帝纪】复留止张飮三日。【注】张,帏帐也。 又【左传僖十五年】阴血周作,张脉偾兴。【疏】血旣动作,脉必张起,故言张脉也。【释文】张,中亮反。 又雄张。【後汉班超传】于置王雄张南道。【注】雄张,犹炽盛也。张,丁亮反。

恲 【卯集上】【心字部】 恲 【广韵】抚庚切【集韵】披耕切,□音怦。【玉篇】满也。 又忼慨也。 或从朋。

座 【寅集下】【广字部】 座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徂卧切,音坐。【玉篇】床座也。【集韵】坐具。【李嘺让地官尚书表】八座枢机,五曹要剧。 又【韵会】通作坐。【前汉梅福传】当戸牖之法坐。【注】法坐,王听朝处。【後汉孔融传】坐上客常满。

庲 【寅集下】【广字部】 庲 【广韵】落哀切【集韵】郞才切,□音来。【玉篇】舍也。【集韵】长庲,齐台名。庲降,蜀地名。

徵 【寅集下】【彳字部】 徵 〔古文〕□□□□【唐韵】陟陵切【集韵】【韵会】知陵切,□陟平声。【说文】召也。从微省。□为徵,行於微而文达者,卽徵之。【周礼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注】别异诸官,以备王之徵召。【周语】唯官是徵。 又【广韵】证也,明也。【书洪范】念用庶徵。【左传昭三十年】且徵过也。【注】徵,明也。 又【广韵】成也。【仪礼士昏礼】纳徵。【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又问也。【左传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又敛也。【周礼地官】闾师以时徵其赋。【疏】闾师徵敛百里内之赋贡。 又求也。【史记货殖传】物贱之徵贵。【注】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又【尔雅释诂】徵,虚也。 又姓。【广韵】吴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韵】持陵切,音惩。县名。【左传文十年】泰伯伐晋,取北徵。【音义】今徵县。【史记河渠书】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前汉地理志】左冯翊有徵县。【注】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陟里切,知上声。【玉篇】宫徵也。【尔雅释乐】徵谓之迭。【乐书】声出於心,而齿合吻开,为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烛。五音配夏。【礼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乐记】徵为事。【疏】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以徵配事也。【风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为火,五常为礼,五事为视。凡归为事。 又与惩通。【荀子正论篇】凡□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徵其来也。 又与征通。【史记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从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灵台诗】乃经灵台,灵台旣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徵。

徼 【寅集下】【彳字部】 徼 【广韵】古吊切【集韵】吉吊切,□音叫。【说文】循也。【前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注】师古曰:徼,遮绕也。 又【韵会】逻卒曰游徼。【後汉臧宫传】少为县亭长游徼。【注】每乡有游徼,掌循禁奸盗也。 又【玉篇】边徼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南至牱为徼。【注】徼,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又【广韵】小道也。【班固西都赋】徼道绮错。 又【韵会】一曰徼妙。【老子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 又【唐韵】古尧切【集韵】坚尧切,□叫平声。【玉篇】要也,求也。【左传昭三年】徼福於太公。【注】徼,要也。【礼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疏】徼求荣幸也。 又【广韵】抄也。【论语】恶徼以为知者。【注】徼,抄也。抄人之意,以为已有。 又【集韵】伊消切,音邀。遮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徼□受诎。【注】司马彪云:徼,遮也。□,倦也,谓遮其倦者。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苏贯切,音算。器也。○按卽匴字之讹。

□ 【午集下】【立字部】 □ 【集韵】普没切,音。按物声。

【午集下】【禾字部】 【广韵】房密切【集韵】薄密切,□音弼。□,禾重生也。 又【广韵】蒲没切【集韵】薄没切,□音孛。稡,禾所秀不成藂向上貌。

【丑集中】【土字部】 【玉篇】古文垠字。注详六画。【淮南子俶眞训】芦苻之原,通于无。

彯 【寅集下】【彡字部】 彯 【广韵】【集韵】【韵会】□匹妙切,音票。【玉篇】画也。【集韵】画饰也。 又【广韵】抚招切【集韵】【韵会】【正韵】纰招切,□票平声。【广韵】彯彯,长组之貌。 又与嫖通。【王融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注】霍去病受诏,与壮士为嫖姚校尉。

彭 【寅集下】【彡字部】 彭 【唐韵】【集韵】薄庚切【韵会】【正韵】蒲庚切,□音棚。【说文】鼓声也。 又军器。【释名】彭排,军器也。彭,旁也,在旁排御敌攻也。 又水名。【左传桓十二年】伐绞之役,楚师分涉於彭。【注】彭水,在新昌卫县。 又国名。【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传】卢彭,在西北。 又地名。【诗郑风】淸人在彭。【传】卫之河上,郑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注】冯翊合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县名。【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都彭城。【正义】徐州县。【後汉郡国志】彭城国,彭城县,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後汉郡国志】武阳有彭亡聚。又【岑彭传】彭至武阳,所营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书禹贡】彭蠡旣猪。【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彭泽县,彭蠡泽在西。 又彭门,山名。【後汉郡国志】蜀郡湔氐道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 又姓。【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六子,三曰彭祖。【注】虞翻曰:名剪,为彭姓,封於大彭。【郑语】彭姓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广韵】左传,楚有彭仲爽,汉有大司空彭宣。 又【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韵会】壮也。【诗大雅】驷騵彭彭。【集韵】强盛貌。 又【广韵】行也。【诗小雅】四牡彭彭。【传】彭彭,不得息也。 又【广韵】道也。 又【集韵】晡横切,音閍。众车声也。 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又【类篇】彭亨,骄满貌。【韩愈城南联句】苦开腹彭亨。 又【诗鲁颂】有骊有黄,以车彭彭。【刘歆遂初赋】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与鲂通。【公羊传成十八年】晋侯使士彭来乞师。【注】二传士彭作士鲂。考证:〔【释名】彭排,车器也。〕 谨按急就篇补注引释名,车作军。据改。

帅 【寅集中】【巾字部】 帅 〔古文〕【唐韵】所律切【集韵】【正韵】朔律切,□音蟀。【易师卦】长子帅师。【左传襄十年】牵帅老夫,以至于此。 又循也。【礼王制】命乡□不帅敎者以告。【注】帅,循也。 又遵也。【前汉循吏传】萧曹以宽厚淸静,为天下帅。【注】帅,遵也。 又聚也。【扬雄甘泉赋】帅尒阴闭,霅然阳开。【注】晋灼曰:帅,聚也。 又【说文】佩巾也。【广雅】巾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类切,率去声。【广韵】将帅也。【正韵】主也,率也,统也,领也。【周礼夏官】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左传宣十二年】命为军帅。【疏】军帅,军之主帅。【前汉黄霸传】置父老师帅。 又姓。【广韵】本姓师,晋景帝讳,改为帅氏。晋尚书郞帅昺。 又【五音集韵】舒芮切,音税。同帨。亦佩巾也。考证:〔【扬雄甘泉赋】帅尒阴闭,霅然阳关。〕 谨照原文关改开。

废 【寅集下】【广字部】 废 【唐韵】方肺切【集韵】【韵会】放吠切,□音癈。【说文】屋顿也。 又【尔雅释诂】止也。【注】止住也。【礼曲礼】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又【尔雅释诂】废,舍也。【注】舍,放置。【周礼天官大宰】八柄,七曰废,以驭其罪。【注】废,犹放也。【又】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 又【尔雅释诂】大也。【诗小雅】废为残赋。【传】废,忲也。【释文】一本作废。大也。 又堕也。【左传定三年】邾子自投於床,废於炉炭。【注】废,堕也。 又【转注古音】音发。【前汉郊祀歌】西颢沆砀。秋气肃杀。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又与癈通。【左传昭十四年】司徒老祁虑癸伪癈疾。 又与拨通。【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拨尔而怒。【注】故书拨作废。郑司农云:废读为拨。考证:〔【说文】屋倾也。〕 谨照原文倾改顿。〔【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拨而怒。〕 谨按原文文义,必字可省,尔字不可省。谨改拨尔而怒。

德 【寅集下】【彳字部】 德 【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登入声。【广韵】德行也。【集韵】德行之得也。【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诗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书皋陶谟】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又【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书盘庚】施实德于民。【诗小雅】旣饱以德。 又善敎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注】德谓善敎。 又感恩曰德。【左传成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後汉樊晔传】光武微时,晔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韵会】四时旺气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谥法】绥柔士民,谏争不威,执义扬善,曰德。 又【说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前汉郊祀志】望气王朔言,後独见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注】德星,旣填星也。 又【韵会】亦作德。【前汉贾谊传】德至渥也。 又州名。【广韵】秦为齐郡地,汉为平原郡。武德初为德州,因德安县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笃。【谢惠连雪赋】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於丰年,袤丈则表沴於阴德。 又叶得各切,当入声。【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善入门,与君相索,使我有德。考证:〔【书大禹谟】九德,宽而栗。〕 谨照原书改皋陶谟。

徾 【补遗】【寅集】【彳字部】 徾 【字汇补】音未详。【王逸九思】狐狸兮徾徾。见《楚辞章句》。

忟 【卯集上】【心字部】 忟 同忞。

忨 【卯集上】【心字部】 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五换切,音玩。【说文】贪也。【玉篇】爱也。【左传昭元年】忨岁而愒日。 又【玉篇】【广韵】五丸切【集韵】【韵会】【正韵】五官切,□音岏。义同。 又通作玩。【左传】忨岁,今本多作玩岁。◎按《左传注疏》忨,愒,皆贪也。言贪玩岁日也。盖贪生之意,而慢忽自在其中。《正字通》必欲训慢,而驳《说文》《集韵》诸书,过矣。

徿 【寅集下】【彳字部】 徿 【玉篇】良用切,龙去声。行不正也。 又【集韵】鲁孔切,隆上声。徿,言直行也。

忙 【卯集上】【心字部】 忙 【广韵】莫郞切【集韵】【韵会】【正韵】谟郞切,□音茫。心迫也。【增韵】悕也,冗也。【杜甫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又姓。明有忙义,忙宗。 又与恾同。【广韵】怖也。

忳 【卯集上】【心字部】 忳 【广韵】【集韵】【韵会】徒浑切【正韵】徒孙切,□音屯。【玉篇】闷也,乱也,忧也。【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朱注】忳,忧貌。 又【集韵】朱伦切,音肫。本作谆。或作忳。忳忳,诲人不倦也。 又【集韵】【正韵】□殊伦切,音纯。本作憌。或作忳。人名。後汉有王忳。 又【集韵】【类篇】□杜本切,音盾。愚也。 又都困切,音顿。或作沌。【老子道德经】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又【集韵】徒困切,音钝。忳愻,意不乐也。◎按肫与忳通。凡字书所引,通义甚多,《正字通》所引亦多,而独于忳肫二字不许其通,是自相矛盾也。凡正字通辨驳太过类此。

怢 【卯集上】【心字部】 怢 【集韵】他骨切【韵会】陁骨切,□音突。【集韵】忽忘也。【王褒四子讲德论】美玉蕴于碔砆,凡人见之怢焉。【注】不分别貌。 又【集韵】他结切。与佚同。【类篇】佚荡,□易也。或从心。 又【集韵】【类篇】吐内切【正韵】他内切,□音退。【博雅】缓也,忘也。一曰肆也。本作。

忸 【卯集上】【心字部】 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女六切,音朒。惭也。【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又【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午集中】【目字部】 【广韵】居怯切【集韵】讫业切,□音劫。【玉篇】急视也。【广韵】视貌。

库 【寅集下】【广字部】 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故切,苦去声。【说文】兵车藏也。从车,在广下。【释名】库,舍也。物所在之舍也,故齐鲁谓库曰舍。【礼月令】审五库之量。【蔡邕章句】一曰车库,二曰兵库,三曰祭库,四曰乐库,五曰宴库。 又天库,星名。【春秋文曜钩】轸南四星曰天库。天库,五帝车舍也。 又门名。【礼郊特牲】库门之内,戒百官也。【注】库门,在雉门之外。 又姓。【风俗通】古守库大夫之後,以官为氏。

庿 【寅集下】【广字部】 庿 【说文】古文庙字。【仪礼士冠礼】筮於庿门。余详十二画注。

廥 【寅集下】【广字部】 廥 【广韵】【集韵】【韵会】□古外切,音侩。【说文】刍藳之藏。【急就篇】墼垒廥厩库东厢。【注】廥,刍藳所居也。 又廥积,星名。【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其南众星曰廥积。【隋书天文志】天廪四星在昴南。一曰天廥,主畜黍稷以供享祀。

忧 【卯集上】【心字部】 忧 【集韵】尤救切,音佑。【玉篇】心动也。◎按《说文》集韵皆训不动,惟玉篇训心动。从心从尤。似应玉篇为是。〔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於求切【正韵】於尤切。本作□。今作忧。【说文】愁也。【尔雅释诂】思也。【疏】忧者。愁思也。【书洪范】六极,三曰忧。 又疾也。【礼曲礼】某有负薪之忧。【注】忧或为疾。 又幽也。【易乾卦】忧则违之。【注】谓时当幽隐也。 又辱也。【易系辞】小人道忧也。 又居丧曰忧。【书说命】王宅忧。 又孕病曰忧。【晋语】文王在母不忧。 又人忧则头低垂。【礼曲礼】下于带则忧。【注】忧则低也。 又幽忧曰癙忧。【诗小雅】癙忧以痒。【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又姓。出【姓苑】。 又【韵会】乌侯切,音讴。义同。【集韵】作。 又【集韵】【韵会】□於救切。【集韵】虑也。诗序,百姓见忧。徐邈读。 又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见叔姫,使伯心忧。 又叶衣虚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无忧。【黄庭经】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忽游遨无遗忧。 又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 又叶一笑切,音要。【诗王风】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後,逢此百忧。又【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旣见君子,云何其忧。鹄,居号切。 又叶於纠切,音黝。【晋语】商之衰也,其铭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忧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祇离咎也。 【集韵】本作□,或作懮。【说文】从心从页。页,首也。心忧则发白。 又【字汇补】亦与□同。《说文》忧和之行也。引《诗》布政忧忧。後人以□愁之字从忧,遂以忧和之字从□,浸失六书之原矣。

徥 【寅集下】【彳字部】 徥 【唐韵】是支切【集韵】常支切,□音匙。【说文】徥徥,行貌。 又【广韵】承纸切【集韵】上纸切,□匙上声。【广韵】行貌。朝鲜语也。 又【集韵】徒骇切,音。义同。 又【广韵】池尔切【集韵】丈尒切,□音豸。【集韵】行衙衙谓之徥。 又【集韵】度皆切,音□。徍徥,行貌。 又【扬子方言】秦晋之闲,凡细而有容谓之貌,或曰徥。【注】言徥偕也。【释文】徥,度皆反。

徨 【寅集下】【彳字部】 徨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玉篇】彷徨也。【正韵】彷徨,犹徘徊也。【盐铁论】嫫母饰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无家。 又徊徨。【梁武帝孝思赋】夕独处而徊徨。 又【集韵】雨方切,音王。彷徨,往来。

忂 【寅集下】【彳字部】 忂 【唐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瞿。行貌。 又【集韵】俱遇切,音句。【玉篇】行也。 【集韵】一作躣。

怴 【卯集上】【心字部】 怴 【集韵】许月切,音。【字林】戆貌。一曰怒貌。◎按此字与字相似,字从心从戍,有休必,翾劣二切。此字从心从戉,止有许月一切,集韵分别甚明。近时字书混载,举此弃彼,《正字通》遂谓一字兼有二义,□无两字,亦属臆断也。

怎 【卯集上】【心字部】 怎 【五音集韵】子吽切。语辞也。五音篇中此字无切脚可称,昌黎子定作枕字第一等呼之,可谓正矣,今此寝韵中,精母之下□立切脚,其吽字,晓母下安呼怎切,两字递相为韵切之,岂不善哉。◎按此字,广韵,集韵皆未收,唯韩孝彦五音集韵收之。今时扬州人读争上声,吴人读尊上声,金陵人读津上声,河南人读如樝。各从乡音而分也。

怶 【卯集上】【心字部】 怶 【五音集韵】敷羁切【五音篇海】普皮切,□音披。怒也,忧也。 又【五音篇韵】彼义切,音贲,心怶憸也。

怘 【卯集上】【心字部】 怘 【集韵】固,古作怘。注详囗部五画。 又【玉篇】胡故切。护也,漏也,坚也,常也,安也。

厢 【寅集下】【广字部】 厢 【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箱。【说文】廊也。【玉篇】东西序也。【史记周昌传】吕后侧耳於东厢听。【注】殿东堂也。索隐曰:正寝之东西室,皆号曰厢,言似箱箧之形。 又通作箱。【仪礼公食大夫礼】公揖退于箱。

【巳集下】【犬字部】 【篇海】五郢切,音胫。狩也。

【巳集中】【火字部】 【篇海】与□同。详□字注。

【午集中】【皮字部】 【集韵】逋旁切,音。治履边也。与帮鞤縍□同。

幠 【寅集中】【巾字部】 幠 【唐韵】荒乌切【集韵】【韵会】【正韵】荒胡切,□音呼。【说文】覆也。【礼丧大记】幠用敛衾。 又通作无。【荀子礼论篇】无帾。【注】无读为幠。 又【尔雅释诂】大也。【疏】广大之异名也。 又【尔雅释诂】有也。 又慢也。【礼投壶】毋幠毋敖。【注】幠敖,慢也。 又【玉篇】长也。

徯 【寅集下】【彳字部】 徯 【广韵】胡鸡切【集韵】【韵会】【正韵】弦鸡切,□音奚。【尔雅释诂】待也。【广韵】有所望也。【书仲虺之诰】徯予后。【玉篇】或作□。 又凫徯,鸟名。【山海经】鹿台之山有鸟,名曰凫徯。 又【扬子方言】徯醯,危也。东齐槣物而危谓之徯醯。 又【广韵】胡礼切【集韵】【韵会】戸礼切,□奚上声。亦待也。 又与蹊通。【礼月令】塞徯径。【疏】徯径,细小狭路也。【前汉货殖传】矰弋不施於徯隧。

徱 【寅集下】【彳字部】 徱 【字汇】与僄同。轻迅也。【王延寿王孙赋】性徱以疾。【注】徱卽僄字。

忽 【卯集上】【心字部】 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呼骨切,音笏。【说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齐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又【广韵】倏忽也。【尔雅释诂】尽也。【注】忽然尽貌。【左传文五年】皋陶庭坚,不祀忽诸。 又灭也。【诗大雅】是绝是忽。【传】忽,灭也。 又【集韵】轻也。一蚕为一忽,十忽为一丝。【刘德曰】忽,蜘蛛网也。 又慢忽也。【後汉崔駰传】公爱班固而忽崔駰。 又忽荒,空无著也。【贾谊服赋】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又姓。明有忽忠,忽明。 又通作曶。【前汉扬雄传】时人皆曶之。【注】与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汉古今人表】作中曶。 亦通作笏。【仪礼士丧礼】竹笏。【注】今文笏作忽。 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注】与忽同。无根本貌。 又叶火一切,音翕。【前汉班固叙传】元元本,木数始於一,产气黄钟,造计杪忽。 又叶许月切,音血。【陆机云赋】盈八紘以余愤,虽弥天其未泄。岂假期于迁晷,迈崇朝而倏忽。 【说文】从心勿声。【长笺】亦书作□。◎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说文》疏解,如忽字,借义通义甚多,而精蕰正讹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则众义皆可废矣。说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驳正经史借用处,则字义已明,不必过为迂论臆断也。凡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讹辨驳者,俱仿此。

恞 【卯集上】【心字部】 恞 【广韵】以脂切【集韵】【韵会】【正韵】延知切,□音夷。【尔雅释言】悦也。【广韵】悦乐也。 又通作夷。【诗小雅】旣夷旣怿。【注】夷,悦也。

廆 【寅集下】【广字部】 廆 【广韵】胡罪切【集韵】【韵会】戸贿切,□音□。【玉篇】廦廆也。 又【集韵】五贿切,音頠。人名。【晋书载记】单于辽东郡公慕容廆。 又【集韵】【类篇】□姑回切,音瑰。【山海经】中山西有廆山,其阴多琈之玉。

廛 【寅集下】【广字部】 廛 【唐韵】直连切【集韵】【韵会】澄延切【正韵】呈延切,□音缠。【说文】一亩半,一家之居。【诗魏风】胡取禾三百廛兮。【传】一夫之居曰廛。【周礼地官遂人】夫一廛田百畮。【注】廛,城邑之居。【扬子方言】东齐海岱之闲谓居曰廛。 又【玉篇】市邸也。【礼王制】市廛而不税。【注】廛市物邸舍,税其舍,不税其物。【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廛布,而入于泉府。【注】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疏】谓在行肆,官有邸舍,人有置物於中,使之出税,故云廛布也。【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 又【集韵】或作。【前汉扬雄传】有田一。 又【集韵】亦作□鄽。

【巳集中】【火字部】 【集韵】奴困切,音嫩。【玉篇】热也。 又【广韵】乃本切【集韵】弩本切,□嫩上声。【博雅】□暖也。

廯 【寅集下】【广字部】 廯 【唐韵】【集韵】【韵会】息浅切【正韵】苏典切,□先上声。【尔雅释言】廪廯也。【疏】廪廯者,囷仓之别名。孙炎曰:廯,藏谷鲜洁也。舍人云:廪,少鲜也。 又【集韵】相然切。【正韵】苏前切,□音先。义同。

巡 【备考】【寅集】【廴字部】 巡 【字汇补】巡字之讹。

弬 【寅集下】【弓字部】 弬 【五音集韵】弋技切,音移。弓名。

恁 【卯集上】【心字部】 恁 【唐韵】如甚切【集韵】【韵会】【正韵】忍甚切,□音饪。【说文】下赍也。从心任声。【徐锴曰】心所赍□下也,俗言如此也。 又思也,念也。【班固典引】勤恁旅力。 又【集韵】如鸩切,音任。义同。 又【广韵】【集韵】【类篇】□如林切,音壬。【博雅】思也。 又【集韵】尼心切,音紝。义同。 又弱也,信也。

怲 【卯集上】【心字部】 怲 【唐韵】兵永切【集韵】【韵会】【正韵】补永切,□音丙。【说文】忧也。从心丙声。 又【广韵】陂病切【集韵】【类篇】彼病切,□音柄。义同。 又叶兵旺切,音谤。【诗小雅】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

恊 【卯集上】【心字部】 恊 【正字通】同愶。详愶字注。◎按此字从心,与协字从十者不同。

【午集上】【玉字部】 【广韵】【集韵】□皮变切,音卞。【广韵】玉名。 又【集韵】玉饰弁也。 【类篇】或作玣。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郞奚切【集韵】邻知切,□音黎。【说文】多言也。又【集韵】怜题切,音黎。【扬子方言】忚,欺谩语也。又【集韵】郞计切,音丽。义同。 本作謧,或作□。

徰 【寅集下】【彳字部】 徰 【集韵】征古作徰。注详五画。

徽 【寅集下】【彳字部】 徽 〔古文〕□【唐韵】许归切【集韵】【韵会】吁韦切,□音挥。【说文】邪幅也。 又【尔雅释诂】善也。【疏】徽者,美善也。【书舜典】愼徽五典。【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节曰徽。【前汉扬雄传】高张急徽。【注】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嵆康琴赋】徽以钟山之玉。【注】以玉为徽也。 又【说文】三纠绳也。【玉篇】徽,大索也。【易坎卦】系用徽纆。【扬雄解嘲】折胁拉髂,免於徽索。 又徽嫿,奔驰貌。【马融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骛分奔。 又州名。【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 又与徽通。帜也。【礼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号。【注】徽号,旌旗之属也。【扬雄羽猎赋】徽车轻武。【注】徽车,有徽帜之车也。 又与褘通。【张衡思□赋】扬杂错之袿徽。【注】尔雅曰:妇人之徽谓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缨也。◎按《尔雅释器》本作褘。考证:〔【扬雄校猎赋】〕 谨照原书改羽猎赋。

忘 【卯集上】【心字部】 忘 【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说文】不识也。【增韵】忽也。又遗也。【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谓不遗也。又【仪礼士冠礼】寿考不忘。【注】长有令名,不忽然而遽尽也。 又善忘,病也。【庄子达生篇】气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 又坐忘,无思虑也。【庄子大宗师】回坐忘。 又【广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妄。【韵会】弃忘也。【增韵】遗忘也。【周礼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遗忘。 又志不在也。【左传隐七年】郑伯盟,歃如忘。【注】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韩愈别窦司直诗】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欢穷悲心生,婉恋不能忘。 【说文】从心从亡。会意。

忲 【卯集上】【心字部】 忲 【集韵】与忕同。或作。【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注】志奢溢,体骄泰也。

忱 【卯集上】【心字部】 忱 【字汇】同谌。【诗大雅】天难忱斯。【传】忱,信也。 又诚也。【书大诰】越天棐忱。【康诰】天畏棐忱。 【正字通】亦与愖通。别作谌。

仿 【寅集下】【彳字部】 仿 【唐韵】蒲浪切,旁去声。【说文】附行也。【广韵】附也。【周礼地官牛人】凡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仿,以载公任器。【注】牵仿,在辕外挽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旁曰仿。 又与傍通。【集韵】傍,或书作仿。 又与彷通。【集韵】彷,亦作仿。

徶 【寅集下】【彳字部】 徶 【集韵】蒲结切,音蹩。徶,衣服婆娑貌。

廋 【寅集下】【广字部】 廋 【广韵】所鸠切【集韵】【韵会】【正韵】疏鸠切,□音搜。【扬子方言】廋,隐也。【注】谓隐匿也。【论语】人焉廋哉。 又【玉篇】隈也。 又求也,索也。【集韵】索室曰廋。【前汉赵广汉传】廋索私屠沽。 又廋人,官名。【周礼夏官】廋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敎。 又【集韵】苏后切,音叟。隐也。【晋语】有秦客廋辞於朝。【注】廋,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於朝也。

弘 【寅集下】【弓字部】 弘 【广韵】【集韵】【韵会】□胡肱切,或平声。【说文】弓声也。 又【尔雅释诂】大也。【疏】弘者,含容之大也。【易坤彖】含弘光大。 又【正韵】大之也。【论语】人能弘道。 又叶胡公切,音洪。【陆机赠弟云诗】怀袭瑰玮,璠植淸风。非德莫动,非道莫弘。 又叶胡光切,音皇。【陆云陆常侍诔】於穆皇源,时惟诞弘。权舆有妫,爰帝曁王。

彐 【寅集下】【彐字部】 彐 【唐韵】【集韵】□居例切,音罽。【广韵】汇头也。

彘 【寅集下】【彐字部】 彘 【唐韵】【集韵】【韵会】□直例切,音滞。【说文】豕也。後蹄废谓之彘。从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