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第3部分

【集韵】母下切,音马。玛瑙,石之次玉者。详前瑙字注。亦作码。

犳 【巳集下】【犬字部】 犳 【广韵】之若切【集韵】职略切,□音灼。【玉篇】兽豹文。【山海经】□阳之山,其兽多犀兕虎犳。【注】郭璞曰:犳音之药反。字海云:犳,皮有虎文。【又】嬴母之山,其神状如人而犳尾。【集韵】犳,兽名,出堤山,状如豹而无文。◎按山海经西山经,堤山有狕。本作狕,郭璞音幺。另详狕字注。集韵引以训犳,误。

犴 【巳集下】【犬字部】 犴 【广韵】【正韵】俄寒切【集韵】俄干切,□音雃。【广韵】本作豻。北地野狗,似狐而小。【正字通】陆佃曰:黑喙,善守。故字从干。干,扞也。【淮南子道应训】靑犴白虎。 又【集韵】【韵会】□何干切,音寒。本亦作豻。义同。 又【集韵】居寒切,音干。野犴,兽名。 又【唐韵】五旰切【集韵】【正韵】鱼旰切【韵会】疑旰切,□音岸。【说文】豻,或从犬。引《诗》宜犴宜狱。今《诗小雅》作宜岸宜狱。【释文】《韩诗》作犴。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後汉崔駰传】狱犴塡满。 又人名。【左传昭二十四年】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史记梁孝王世家】睢阳人类犴反者。【注】人姓名也。反字或作友。【集韵】本作豻,野犬也。犬所以守,故谓狱为豻。◎按《广韵》犴,狱也。豻,野狗也。分二义。《集韵》本《说文》合为一。应从《集韵》。 又【集韵】【类篇】□鱼撊切,音雁。本作干。或作□。 又居苋切,音裥。逐虎犬。亦作□。□原字从幵。考证:〔【正字通】陆仙曰,黑喙,善守。故字从干。干,扞也。〕 谨按黑喙云云出陆佃埤雅,仙改佃。〔【史记梁平王世家】睢阳人类犴反者〕 谨照原文平王改孝王。

犵 【巳集下】【犬字部】 犵 【篇海】音纥。义阙。 又【正字通】去逸切,音诘。犵狫,蛮也。明田汝成炎徼纪闻:犵狫,一曰犵獠。种有五,蓬头赤脚,轻命死党。以布一幅,横围腰闲,旁无襞绩,谓之桶裙,男女同制。花布者为花犵狫,红布者谓红犵狫。各有族属,不通婚姻。又打牙犵狫,慓悍尤甚。又剪头犵狫,男女蓄发寸许。又猪屎犵狫,喜不洁,与犬豕同牢,得兽卽咋食如狼。又狇狫。俗与犵狫同。掘地为炉,厝火环卧,以牛衣藉之,不施被席。又猫犵狑獠四种,皆溪洞民,广西桂林有犵獞。

状 【巳集下】【犬字部】 状 【唐韵】鉏亮切【集韵】【韵会】助亮切,□音□。【说文】犬形也。从犬,爿声。 又【玉篇】形也。【易系辞】知鬼神之情状。 又【韵会】形容之也,陈也。【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又【史记夏本纪】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注】索隐曰:言无功状。【战国策】春申君问状。 又【增韵】扎也。【正韵】牒也。

犷 【巳集下】【犬字部】 犷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猛切,音矿。【说文】犬犷犷不可附也。【广韵】犬也。 又【前汉叙传】犷犷亡秦。【注】师古曰:犷犷,粗恶之貌。【后汉祭彤传】政移犷俗。【关尹子五鉴篇】耕夫习牛则犷。 又【广韵】居往切【集韵】俱往切,□音□。【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 又【集韵】犬犷犷不可附。 又【集韵】俱永切,音憬。恶貌。 又【前汉地理志】犷平。【注】师古曰:犷音九永反。 又【集韵】古勇切,音拱。【前汉地理志犷平注】服虔曰:犷,音巩。

□ 【备考】【未集】【肉字部】 □ 【奚韵】同脚。

犹 【巳集下】【犬字部】 犹 【集韵】尤救切,音宥。兽名。【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由。【说文】玃属。从犬,酋声。【集韵】居山中,闻人声豫登木,无人乃下。世谓不决曰犹豫。或作□。【尔雅释兽】犹如麂,善登木。【注】健上树。【礼曲礼】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疏】犹与,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与。【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凌其与与。 又【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 又【广韵】似也。【诗召南】寔命不犹。【传】犹,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犹。【礼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 又【集韵】可止之辞也。【诗魏风】上愼旃哉,犹来无止。【传】犹,可也。 又本作猷。【诗小雅】克壮其犹。【传】犹,道也。【笺】犹,谋也,兵谋也。【疏】能光大其运谋之道。【又】谋犹回遹。【笺】谋为政之道。又【大雅】王犹允塞。【笺】犹,谋也。 又【广韵】尚也。【礼檀弓】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又【诗周颂】嶞山乔岳,允犹翕河。【笺】犹,图也。小山及高岳,皆信按山川之图而次序祭之。 又夷犹。【礼檀弓】君子盖犹犹尔。【注】疾舒之中。【楚辞九歌】君不行兮夷犹。 又【管子地员篇】下土曰五犹。五犹之状如粪。 又【前汉地理志】厹犹县,属临淮郡。 又姓。【正字通】宋犹道明。 又【集韵】【正韵】□余招切,音遥。【集韵】本作。徒歌也。或作谣。 又与摇通。【礼檀弓】咏斯犹,犹斯舞。【注】犹当为摇,谓身动摇也。秦人犹摇声相近。【释文】犹依注作摇,音遥。 又【广韵】【集韵】□居佑切,音究。【尔雅释兽音义】弋又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余救切,音柚。【尔雅释兽音义】羊救反。 又叶余久切,音酉。【诗小雅】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好叶许厚反。考证:〔【诗卫风】尚愼旃哉,犹来无止。〕 谨照原文卫风改魏风。

犺 【巳集下】【犬字部】 犺 【唐韵】苦浪切【韵会】【正韵】口浪切,□音抗。【说文】健犬也。 又【玉篇】猬也。 又【广韵】猰犺,不顺。 又【集韵】举朗切,音。犺狼,兽名。【正字通】出暹罗之崛陇。短小精悍,目圆睛黄,木食如猿猱,古樾蒙密者,率数十巢,山居夷獠畜之,备驱使。蒙以敝絮。飮以醨酒,食以□鮍辄喜,举族受役,至死不避。常令人山采鹤顶,象齿,犀角,皆如期而获,输其主。虽它姓夺之,必不与。舶人编竹为笼。置犺所往来之径,机取之。详见【黄衷海语】。

狑 【巳集下】【犬字部】 狑 【广韵】【集韵】□郎丁切,音灵。【玉篇】犬名。【集韵】良犬也。秦有狑。【玉篇】亦作□。

犻 【巳集下】【犬字部】 犻 【唐韵】蒲没切【集韵】薄没切,□音勃。【说文】过弗取也。从犬巿声。读若孛。 又【集韵】【类篇】□蒲昧切,音佩。犬过也。又一曰犬怒貌。 【集韵】或书作□。◎按广韵□,拂取也。音与此同,当卽此字。 又【集韵】房废切,音茷。本作吠。犬鸣也。或作□。

犼 【巳集下】【犬字部】 犼 【集韵】许后切,音吼。【玉篇】似犬。【集韵】北方兽名。似犬,食人。

犽 【巳集下】【犬字部】 犽 【广韵】【集韵】□吾驾切,音迓。【玉篇】兽似獾。 又【集韵】牛加切,音牙。义同。

犿 【巳集下】【犬字部】 犿 【广韵】【集韵】□呼官切,音欢。【广韵】本作獾。野豚。详獾字注。 又【集韵】相从貌。○按《集韵》獾犿分训,与《广韵》异。 又【集韵】方烦切,音藩。连犿,宛转貌。【庄子天下篇】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 或作抃。 又【集韵】孚袁切。音翻。又逋远切,音反。义□同。

【酉集中】【走字部】 【集韵】匹陌切,音拍。逼也。【郭璞江赋】涨截泂。【注】犹越也。○按《集韵》亦作□。详□字注。

【酉集中】【走字部】 【广韵】【集韵】□查获切,音啜。急走也。或作。

状 【巳集下】【犬字部】 状 【唐韵】鉏亮切【集韵】【韵会】助亮切,□音□。【说文】犬形也。从犬,爿声。 又【玉篇】形也。【易系辞】知鬼神之情状。 又【韵会】形容之也,陈也。【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又【史记夏本纪】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注】索隐曰:言无功状。【战国策】春申君问状。 又【增韵】扎也。【正韵】牒也。

狁 【巳集下】【犬字部】 狁 【广韵】余准切【集韵】【韵会】庾准切,□音尹。【玉篇】玁狁。【集韵】猃狁,匈奴别号。【诗小雅】玁狁孔棘。【又】薄伐玁狁。【史记匈奴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

狂 【巳集下】【犬字部】 狂 〔古文〕□【广韵】巨王切【集韵】渠王切,□音軖。【广韵】病也。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书微子】我其发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应璩诗云:积念发狂痴,此其事也。 又【书洪范】曰狂恒风若。【疏】郑康成以狂为倨慢,以对不敬,故为慢也。 又【集韵】一曰躁也。【诗墉风】众稚且狂。【传】是乃众幼稚且狂,进取一概之义。【疏】论语云:狂者进取,仰法古例,不顾时俗,是进取一概之义。【论语】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又【诗郑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传】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丑恶。 又鸟名。【尔雅释鸟】狂,茅鸱。【注】今鶂鸱也。似鹰而白。【疏】茅鸱一名狂。◎按广韵作鵟。又【尔雅释鸟】狂,鸟。【疏】鸟一名狂。【山海经】栗广之野,有五彩之鸟,有冠,名曰狂鸟。〇按集韵作鵟。亦作□。 又山水名。【山海经】狂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又大□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注】国名记云:狂水径纶氏城,在今南阳。 又【集韵】本作□。【说文】狾犬也。或作□□。 又【广韵】【正韵】渠放切【集韵】具放切,□音诓。【广韵】狂,辄为也。 又【集韵】古况切,音诳。惑也。 又【集韵】局缚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字通】莫盘切,满平声。竹名。【笋谱】□笋,皮靑而肉皙白。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侧角切,音捉。也。 又【类篇】庄交切。撩罟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翛,或作□。【广韵】鸟毛羽也。【玉篇】亦作。 又【广韵】思邀切【集韵】相邀切,□音宵。义同。

狃 【巳集下】【犬字部】 狃 【唐韵】女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说文】犬性骄也。 又【玉篇】狎也,习也,就也,复也。【尔雅释言】狃,复也。【注】狃忕,复为。【疏】狃忕,前事复为也。郑风云:将叔无狃。毛传云:狃,习也。【左传桓十三年】莫敖狃于蒲骚之役。【杜注】狃,忕也。狃忕,串习之义。【书君陈】狃于奸宄。【传】习也。 又【小尔雅】狃,忕也。 又【晋语】狃中军之司马。【注】狃,正也。 又【玉篇】狐狸等兽迹也。【尔雅释兽】阙泄多狃。【注】说者云:脚饶指。未详。【疏】旧说以为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详闻。 又人名。【左传定五年】告公山不狃。【注】不狃,季氏臣。 又【韵会】通作忸。详忸字注。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又狐狸也。 又【集韵】女六切,音肭。兽名。 又叶女古反。【诗郑风】将叔无狃,戒其伤女。考证:〔【尔雅释言】狃,复也。【注】狃伏,复为。【疏】狃伏,前事复为也。【左传桓十三年】莫敖狃于蒲骚之役。【杜注】狃,伏也。狃伏,串习之义〕 谨照原文四伏字□改忕。〔【小尔雅】狃,忲也。〕 谨照原文忲改忕。

狄 【巳集下】【犬字部】 狄 【唐韵】徒历切【集韵】【韵会】亭历切,□音敌。【尔雅释地】八狄。【礼王制】北方曰狄。【明堂位】五狄。【周礼职方氏】六狄。【书仲虺之诰】南面而征,北狄怨。【春秋庄三十二年】狄伐郉。【谷梁传庄十年】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 又下士。【书顾命】狄设黼扆缀衣。【传】狄,下士。【礼祭统】狄者,乐吏之贱者也。 又鹿名。【尔雅释兽】绝有力,狄。【疏】绝异壮大有力者名狄也。 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注】徐广曰:今之临济。 又人名。【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狄。 又姓。【左传襄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注】狄虒弥,鲁人。【史记张汤传】博士狄山。【广韵】春秋时狄国之後。 又与翟通。【礼玉藻】夫人揄狄。【疏】揄,读如摇。狄,读如翟。谓画摇翟之雉于衣。又【乐记】干戚旄狄以舞之。【疏】狄,羽也。【前汉地理志】羽畎夏狄。 又泉名。在洛阳。【公羊传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按二传作翟。 又【集韵】【正韵】□他历切,音惕。【集韵】本作逖。远也。【诗大雅】舍尔介狄,维子胥忌。【传】狄,远也。 又【诗鲁颂】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笺】狄,当为剔。剔,治也。【释文】韩诗云:鬄除也。 又【礼乐记】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注】狄涤,往来疾貌。 又与易通。【王充论衡】狄牙之调味也。经史俱作易牙。考证:〔【左传襄十年】狄虒弥大车之轮。〕 谨照原文大上增建字。

狅 【巳集下】【犬字部】 狅 【春秋哀十四年】莒子狅卒。【释文】狅,其廷反。

狆 【补遗】【巳集】【犬字部】 狆 【字汇补】音未详。狆宗,苗人名也。见《诸苗考》。

忊 【卯集上】【心字部】 忊 【集韵】徒径切,音定。忊□,恨也。 又【五音集韵】他定切,音听。忊□,不得志貌。

狉 【巳集下】【犬字部】 狉 【集韵】【韵会】□攀悲切,音□。【集韵】本作豾,狸子也。 又【集韵】贫悲切,音邳。【柳宗元封建论】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狊 【巳集下】【犬字部】 狊 【唐韵】古阒切【集韵】扃阒切,□音郹。【说文】犬视貌。从犬,目声。 又【广韵】兽名。猿属。唇厚而碧色。 又【尔雅释兽】鸟曰狊。【注】张两翅。【疏】张两翅,狊狊然摇动。 又【集韵】呼狊切,音殈。犬视。

狋 【巳集下】【犬字部】 狋 【唐韵】语其切【集韵】牛肌切,□音。【说文】犬怒貌。【玉篇】两犬争也。【前汉东方朔传】狋吽牙。【注】师古曰:狋,五伊切。 又【说文】一曰犬难得。 又地名。【说文】代郡有狋氏县。 又【集韵】遵绥切,音嗺。犬怒。 又俟甾切,音漦。狋觺,兽角貌。 又一曰不平貌。 又【说文】读若银。【前汉东方朔传】狋吽牙注应劭曰:狋,音银。 又【广韵】巨员切【集韵】逵员切,□音权。【前汉地理志】代郡狋氏。【注】孟康曰:狋氏,音权精。【集韵】或作獾。考证:〔【前汉东方朔传】狋呼牙。又【前汉东方朔传】狋呼牙。【注】〕 谨照原文两呼字□改吽。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韵】罔甫切,音武。【博雅】迹也。【集韵】或作□。

【酉集中】【足字部】 【集韵】楚嫁切,音衩。歧道也。【玉篇】踏也。

狌 【巳集下】【犬字部】 狌 【集韵】【正韵】□师庚切,音生。【玉篇】本作猩。【尔雅释兽】疏王会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黄狗,人面,能言。【山海经】山有兽,状如禺,而曰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淮南子毕万术】归终知来,狌狌知往。互详後猩字注。 又【集韵】桑经切,音星。义同。◎按集韵十五靑韵,猩又与狌别。 又【集韵】息正切,音性。鼠属。【庄子秋水篇】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集韵】或作鼪。考证:〔【尔雅释兽注】王会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黄狗,人面,能言。〕 谨照原文注改疏。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韵】仕限切,音栈。□或从羊。豢羊屋也。【正字通】凡豢养六畜之所,方俗异名。羊必从羊作□,则马必作〈马厩〉,豕必作〈豕牢〉,亦太迂陋。

□ 【备考】【未集】【竹字部】 □ 【搜眞玉镜】莫结切,音蔑。

狎 【巳集下】【犬字部】 狎 【唐韵】【广韵】胡甲切【集韵】【类篇】【韵会】辖甲切,□音匣。【广韵】习也。【说文】犬可习也。从犬,甲声。【尔雅释诂】狎,习也。又【释言】甲,狎也。【注】谓习狎。【礼曲礼】贤者,狎而敬之。【注】狎,近也,习也。谓附而近之,习其所行也。【周语】未狎君政。 又【玉篇】易也。【书泰誓】狎侮五常。【传】轻狎五常之敎。【疏】狎,惯忽之言,惯见而忽也。【左传昭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注】狎,轻也。【谷梁传庄十七年】齐人歼焉,此谓狎敌也。【昭二十一年】不狎鄙。 又更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疏】更代主诸侯之盟也。 又【神异经】八荒之中有毛人焉,名髥公。俗曰髥丽。一名髥狎。小儿髥狎可畏也。【玉篇】亦作狭。考证:〔【说文】大可习也。从犬,甲声。〕 谨照原文大字改犬字。

狐 【巳集下】【犬字部】 狐 【唐韵】戸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胡。【说文】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丰後。【尔雅释兽】狸狐貒貈丑。【埤雅】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从孤省。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虚击孤,狐从孤省。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词也。【易解卦】田获三狐。又【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诗邶风】狐裘蒙戎。又【北风】莫赤匪狐。【周礼地官草人】凡粪种勃壤用狐。【山海经】靑丘国,其狐四足九尾。 又【尔雅释兽】貔,白狐。【注】一名执移,虎豹之属。【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又鸺鶹一名训狐。因其声以名之。见【唐书五行志】。韩愈有射训狐诗。 又地名。【左传僖二十三年】济河围令狐。【晋语】使令狐文子佐之。【注】令狐,邑名。又【史记赵世家】秦伐我,至阳狐。又【孝文帝纪】军飞狐。【注】如淳曰:在代郡。苏林曰:在上党。 又姓。【广韵】晋有狐氏,代为卿大夫。【晋语】狐氏出自唐叔。又令狐,复姓。

狒 【巳集下】【犬字部】 狒 【广韵】扶沸切【集韵】【韵会】父沸切,□音翡。【尔雅释兽】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注】枭羊也。山海经曰:其状如人,而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许,俗谓之曰山都。【疏】山海经谓之枭羊,又谓之贑。周书王会云:北方谓之吐喽。【郭璞枭羊赞】狒狒,怪兽,被发操竹。获人则笑,唇蔽其目。终亦号咷,反为我戮。【广韵】本作□。或作□。【集韵】本作□。或作□□□□。

狕 【巳集下】【犬字部】 狕 【广韵】【集韵】□於绞切,音拗。【玉篇】兽名。 又音幺。【山海经】堤山有兽,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注】郭璞曰:音幺。◎按集韵误作犳,音职略切,非。详犳字注。

狖 【巳集下】【犬字部】 狖 【广韵】【集韵】【韵会】□余救切,音柚。【玉篇】黑猿也。【广韵】兽似猿。【楚辞九歌】猿啾啾兮狖夜鸣。狖,一作又。【广韵】亦作貁。【集韵】本作貁。或作□□。互详豸部貁字注。

狗 【巳集下】【犬字部】 狗 【唐韵】古后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音苟。【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注】狗子未生毛者。【又】尨,狗也。【易说卦】艮为狗。【礼曲礼】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书】正西昆仑狗国。【五代史】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为犬嘷。其妻皆人,生男为狗,生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 又鸟名。【尔雅释鸟】鴗,天狗。【注】小鸟也。靑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 又【扬子方言】蝼蛄,南楚谓之杜狗。 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为衣□,能运动脚气。元世祖足疾,取其皮为袴。 又溪狗,虫名。【正字通】陈藏器曰:生南方溪□处,状如虾蟆,尾长三四寸,治溪毒游蛊。 又草名。【尔雅释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齐语】以燕为主,反其地,柴夫吠狗。【注】燕之二邑。 又人名。【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公子札适卫说□瑗史狗。 又姓。【正字通】汉狗未央。见印薮。 又【韵会】通作。荀子,曾不如相鸡之可以为名也。【埤雅】狗从苟。韩子曰:蝇营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韵】许□切,音诟。本作□。熊虎子名。或作豿。【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当时之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

【卯集上】【心字部】 【唐韵】胡概切【集韵】戸代切,□音瀣。【说文】苦也。从心亥声。一曰愁畏也。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元俱切,音愚。【说文】欢也。从心禺声。琅邪朱虚有亭。

狘 【巳集下】【犬字部】 狘 【广韵】【集韵】【韵会】□许月切,音。【说文】兽走貌。【礼礼运】麟以为畜,故兽不狘。【注】狘,走貌也。【疏】狘,惊走也。【释文】况越反。 又【广韵】兽名。○按《说文》本作□。《正字通》云:俗本《说文》讹从戌,非。

【酉集下】【邑字部】 【集韵】亲然切,音千。地名。【字汇补】与邗异。

狙 【巳集下】【犬字部】 狙 【唐韵】亲去切【集韵】【韵会】【正韵】七虑切,□音觑。【说文】玃属。从犬,且声。【战国策】兵固天下之狙喜也。【注】狙,玃属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 又【管子七臣七主篇】从狙而好小察。【注】狙,伺也,谓旣任臣有所为,必从而伺之。【史记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注】服虔曰:狙,伺□也。七预反。应劭云:狙,伺也。一云伏伺也。狙之伺物,必伏而□之,故今云狙□是也。 又【说文】一曰狙,犬也。暂啮人者。一曰犬不啮人也。 又【集韵】庄助切,音诅。猿类。【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又【徐无鬼】吴王浮于江,登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 又【广韵】【韵会】七余切【集韵】千余切,□音疽。【广韵】猿也。【集韵】猿属。 又【前汉诸侯王表】骋狙诈之兵。【注】应劭曰:狙,伺也。音若蛆。师古:音千絮反。 又【山海经】倚帝之山有兽,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注】狙如鼠,耳锐喙。 又【集韵】【正韵】□子余切,音苴。猿属。 又【山海经】北号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而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注】郭璞曰:猲狙,音葛苴。◎按韵书引山海经,皆作獦狚。考证:〔【前汉宣帝纪】骋狙诈之兵。【注】应劭曰,狙,伺也。若蛆反。〕 谨按宣帝纪无此文。谨照原文宣帝纪改诸侯王表。若蛆反改音若蛆。

狛 【巳集下】【犬字部】 狛 【广韵】【集韵】□匹各切,音粕。【说文】如狼,善驱羊。从犬,白声,读若蘖。甯严□读若泊。 又【集韵】伯各切,音博。又笔戟切,音碧。又步化切,音□。义□同。 【集韵】或作□。

狟 【巳集下】【犬字部】 狟 【唐韵】【集韵】□胡官切,音桓。【说文】犬行也。从犬,亘声。引书尚狟狟。◎按今周书牧誓作桓桓。 又【韵会】貆,通作狟。狢类。【淮南子齐俗训】狟狢得埵防弗去而缘。◎按广韵集韵,狟训犬行,貆训貉类,二字分见。韵会狟字不另列出,附见貆字注,亦训貉类。至正韵,竟收狟删貆,专训貉类,非。 又【集韵】许元切,音萱。本作貆,貉类。

【戌集中】【雨字部】 【集韵】乌瓜切,音窊。蹄涔也。

【备考】【寅集】【巾字部】 【搜眞玉镜】音斯。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鱼几切,乂上声。竹也。

【戌集中】【雨字部】 【集韵】同霄。

狠 【巳集下】【犬字部】 狠 【唐韵】五还切【集韵】吾还切,□音□。【说文】犬□声也。从犬,艮声。 又【玉篇】五闲切【集韵】牛闲切,□音詽。义同。◎按广韵集韵附见□字注。 又【集韵】兽名。 又【集韵】鱼巾切,音银。义同。 又口很切,音恳。本作豤。啮也。详豕部豤字注。

狡 【巳集下】【犬字部】 狡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卯切,音绞。【说文】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玉篇】兽名。少狗也。又【山海经】玉山有兽,状如犬而豹文,角如牛,名曰狡,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注】郭璞曰:太康七年,邵陵槛得一兽,状如豹文,有两角,无前两脚,时人谓之狡。疑非此。卢楠蠛蠓集云:狡音庞吠,豹文纯扰。 又【玉篇】猾也,狯也。【左传成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注】狡猾之人。 又【广韵】狂也。【左传僖十五年】乱气狡愤。【注】狡,戾也。【疏】言马之乱,气狡戾而愤满。 又【诗郑风】不见子充,乃见狡童。【笺】狡童,言有貌而无实。【疏】狡童,谓狡好之童。 又【玉篇】疾也,健也。【战国策】狡兔有三窟。 又【释名】狡,交也。与物交错也。 又人名。【左传宣二年】狂狡辂,郑人。考证:〔【山海经】玉山有兽,名曰狡,见则其国犬穰。〕 谨照原文犬穰改大穰。

狣 【巳集下】【犬字部】 狣 【广韵】治小切【集韵】直绍切,□音兆。【广韵】犬有力也。【尔雅释畜】绝有力,狣。【疏】犬壮大绝有力者名狣。 又【集韵】杜皓切,音道。 又驰遥切,音潮。义□同。

狤 【巳集下】【犬字部】 狤 【广韵】居质切【集韵】激质切,□音吉。【玉篇】狂也。 又【集韵】一曰狤□,兽名,出西域,啖熏陆香,身无毛。 又【广韵】巨乙切【集韵】极乙切,□音姞。【广韵】狂狤。 又【广韵】古屑切【集韵】吉屑切,□音结。【广韵】狤狧,兽名。【集韵】作狤〈犭居〉。【类篇】作狤□。 又【集韵】古迈切,音夬。本作狯。或作。详後狯字注。

徇 【巳集下】【犬字部】 徇 【字汇】俗徇字。◎按徇字诸书不载,当为徇字之讹。

珀 【午集上】【玉字部】 珀 【广韵】【正韵】普伯切【集韵】【韵会】匹陌切,□音拍。【玉篇】琥珀也。【集韵】出□宾国。【正字通】如血色,拭热能吸芥。色黄明莹,名蜡珀。色似松香,红而且黄,名明珀。无红色,如浅黄,多皱文,名水珀。如石重,色黄者,名石珀。文一路赤一路黄者,名花珀。淡者名金珀。黑者名黳珀。陶弘景曰:松脂千年化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孙愐曰:枫脂入地为琥珀。韩保升曰:木脂皆化,松枫多脂耳。段成式曰:龙血入地为琥珀。又有烧成者。南蛮记,宁州沙中有蜂,岸崩则蜂出,土人烧治以为琥珀。博物志亦云:烧蜂窠所作,如近日之玻璃。亦番烧也。 又【集韵】通作魄。【前汉西域传】□宾国出珠玑,珊瑚,虎魄,璧流离。 又琥珀词,乐器。卽火不思。【元志】天乐一部,有琵琶箜篌二,火不思二。火不思制似琵琶,直头有小槽,圆腹如半瓶,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今山陕中州弹琥珀词,其制似之。盖火不思之转语也。 又【韵补】叶匹辟切,音僻。【苏辙茯苓赋】经历千载,化为琥珀,受雨露以弥坚,与日月而终毕。

狦 【巳集下】【犬字部】 狦 【唐韵】【集韵】□所晏切,音讪。【说文】恶健犬也。从犬,□省声。 又【广韵】兽名。似狼。 又人名。【前汉宣帝纪】呼韩邪单于□矦狦来朝。【注】应劭曰:狦,音讪。 又【广韵】所奸切。【集韵】师奸切,□音□。【广韵】恶健犬也。 又【博雅】狼也。 又人名。【前汉□矦狦注】师古:音□。李奇音山。 又【集韵】相干切,音□。汉有单于□矦狦。【汉书注】师古:又音先安反。

狧 【巳集下】【犬字部】 狧 【广韵】吐盍切,音榻。【说文】犬食。从犬,舌。读若比目鱼鲽之鲽。【玉篇】作□,同□。 又狧狧,贪欲意。【扬子太玄经】营狩狧狧。 又【扬子方言】犬不吠而啮人曰冷狧。 又【唐韵】他合切【集韵】托合切,□音錔。义同。【集韵】或作。 又【集韵】甚尔切,音□。犬以舌取物。【前汉吴王濞传】语有之,曰狧糠及米。【注】师古曰:用舌食也。盖以犬为喻也。

狨 【巳集下】【犬字部】 狨 【广韵】如融切【集韵】【韵会】而融切【正韵】而中切,□音戎。【广韵】细布。亦作绒。◎按别本广韵云:狨,猛也。绒,细布。分二义。正韵云:禺属,毛可为布。当是因其毛可为布,故名细布为绒也。 又【集韵】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本草】似猴而大,毛黄赤色,生广南山谷闲。皮作鞍褥。【埤雅】狨盖猿狖之属。轻捷善缘木,大小类猿,长尾,尾作金色。今俗谓之金线,狨生川峡深山中,人以药矢射之,取其尾,为卧□鞍被坐毯。狨甚爱其尾,中矢毒,卽自啮断其尾以掷之,恶其为深患也。狨,一名猱。

【子集中】【人字部】 【字汇】伫字之讹。

狩 【巳集下】【犬字部】 狩 【唐韵】书救切【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说文】犬田也。从犬,守声。【尔雅释天】冬猎为狩。【左传隐九年】冬狩。【注】狩,围守也。冬物毕成,获则取之,无所择也。【白虎通义】冬谓之狩何,守地而取之也。 又【尔雅释天】火田为狩。【注】放火烧草猎亦为狩。 又或作守。【孟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礼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注】狩或作守。 又【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集韵】冬猎。【诗郑风】叔于狩,巷无飮酒。又【小雅】田车旣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又叶书几切,音始。【易林】克身洁己,逢禹巡狩。锡我□圭,拜受福祉。 又叶赏吕切,音暑。【易林】驾龙巡狩,王得安所。

琽 【午集上】【玉字部】 琽 【集韵】董五切,音赌。玉名。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古文龙字。○按龙字无此古文。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音消。义阙。【篇海】羽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无非切,音微。竹也。 又【集韵】旻悲切,音眉。义同。 【玉篇】籀文字。

狪 【巳集下】【犬字部】 狪 【集韵】他东切,音通。【山海经】泰山有兽,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訆。【注】郭璞曰:音如吟恫之恫。騈雅曰:狪狪,珠豚也。亶爰子曰:召慵狪,使先驱。【郭璞狪狪图赞】蚌则含珠,兽何不可。狪狪如豚,被褐怀祸。患难无由,招之自我。 又【集韵】徒东切,音同。本作□。野彘。或作□。慵字原从巾从庸,疑慵。考证:〔【山海经】泰山有兽,名曰狪狪。其名自。〕 谨照山海经之例其名改其鸣。改訆。

狫 【巳集下】【犬字部】 狫 【正字通】鲁考切,劳上声。犵狫。详犵字注。

【寅集中】【山字部】 【字汇补】同巷。【枚乘菟园赋】□崣□。【注】□,卽巷路二字,山闲之蹊径也。

瓝 【午集上】【瓜字部】 瓝 【广韵】蒲角切【集韵】【韵会】【正韵】弼角切,□音雹。小瓜。【尔雅释草】瓞瓝,其绍瓞。【注】俗呼瓝瓜为瓞,绍者瓜蔓绪。亦著子,但小如瓝。 又草名。【尔雅释草】瓝九叶。【疏】此草九叶丛生一茎。 又【集韵】匹角切,音璞。义同。

独 【巳集下】【犬字部】 独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犊。【说文】犬相得而□。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独也。 又兽名。【埤雅】颜从曰:独一叫而猿散,鼍一鸣而龟伏。或曰鼍鸣夜,独叫晓。独,猿类也。似猿而大,食猿。今俗谓之独猿。盖猿性群,独性特,猿鸣三,独叫一,是以谓之独也。 又独□,兽名。详前□字注。 又【广韵】单独。【诗小雅】哀此惸独。【传】独,单也。【又】念我独兮。【尔雅释山】独者蜀。【疏】虫之孤独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曰蜀也。【扬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谓之独。 又山名。【山海经】独山,多金玉美石。 又【广韵】复姓有独孤氏。【後魏书】西方独孤浑氏,後攺为杜氏。 又姓。【正字通】明独立,独善。

狯 【巳集下】【犬字部】 狯 【唐韵】【集韵】【韵会】古外切【正韵】吉外切,□音浍。【说文】狡狯也。从犬,会声。【扬子方言】劋蹶,狯也。秦晋之闲曰狯。 又【广韵】【正韵】古卖切【集韵】古迈切,□音夬。义同。【集韵】或作狤。 又【博雅】扰也。 又【正韵】古坏切,音怪。本作。狡也。 又【集韵】戸八切,音滑。本作猾。详猾字注。狫字原从犭从□作。考证:〔【集韵】或作狫。〕 谨照原文狫改狤。

狰 【巳集下】【犬字部】 狰 【广韵】侧茎切【集韵】甾茎切,□音争。【广韵】兽名。似豹,一角五尾。【山海经】章峨之山有兽焉,状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注】一曰似狐有翼。黄氏续骚经曰:枭授翼於狞狰。 又【集韵】中茎切,音玎。狰狞,犬毛。 又【广韵】【集韵】□疾郢切,音静。【广韵】兽似狐,有翼。【集韵】飞狐也。【山海经如狰注】郭璞曰:本音静。

狱 【巳集下】【犬字部】 狱 〔古文〕□【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玉。【说文】确也。从从言。二犬,所以守也。【释名】狱,确也。确实人之情伪也。【玉篇】二王始有狱。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又谓之牢,又谓之圜土。【广韵】皋陶所造。【易贲卦】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书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愼。【诗召南】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狱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靑。

狳 【巳集下】【犬字部】 狳 【玉篇】与鱼切【集韵】羊诸切,□音余。犰狳。详犰字注。

狴 【巳集下】【犬字部】 狴 【广韵】边兮切【集韵】边迷切,□音鎞。【玉篇】兽名。【广韵】狴犴,兽也。 又【广韵】本作□。牢也。【集韵】或作□。详阜部□字注。 又【集韵】部礼切,音陛。狴犴,狱名。

狵 【巳集下】【犬字部】 狵 【广韵】莫江切,音厖。【玉篇】犬多毛也。【广韵】亦作尨。 又【集韵】竹角切,音琢。本作□。或作□。详豕部□字注。

【子集下】【入字部】 【唐韵】疾缘切【集韵】从缘切。□同全。【说文】全本作。【徐曰】工所为也,会意。【正字通】云:字汇作古文全字。不知全字古文作□。系全本字,非古文全字也。○按与仝异。仝从人,此从入。又此字下《正字通》尚有□字,已入小部,重出,今删。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初鸠切,音邹。酒□也。同篘。

狶 【巳集下】【犬字部】 狶 【玉篇】许里切,音喜。楚人呼猪声。 又【马融广成颂】抾封狶。【注】狶,猪也。虚起反。 又【集韵】赏是切,音豕。【通鉴三皇纪】狶韦氏。【庄子外物篇】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 又【集韵】许岂切,音唏。【集韵】本作豨。 又【集韵】抽迟切,音絺。狶韦氏,因氏命官也。 又盈之切,音饴。狶韦,太史官名。李轨说。又虚宜切,音僖。豕也。【列子黄帝篇】食狶如食人。 又【集韵】香依切,音希。义同。

狷 【巳集下】【犬字部】 狷 【唐韵】古县切【韵会】规县切,□音绢。【说文】褊急也。从犬,肙声。【集韵】有所不为也。【论语】狷者,有所不为也。【晋语】小心狷介,不敢行也。【後汉阴兴传】丰亦狷急。【注】狷,疾也。 又【广韵】【正韵】吉掾切【集韵】规掾切,□音睊。又【集韵】【韵会】□古泫切,音琄。或作狷。义□同。 又【集韵】圭悬切,音涓。亦有所不为也。 又【玉篇】疑犹豫也。◎按广韵集韵□书作狷。狷字从作。【字汇】俗猿字。狷原字从,不从肙。

狸 【巳集下】【犬字部】 狸 【广韵】里之切【集韵】陵之切,□音离。【玉篇】似猫。【诗豳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礼内则】狸去正脊。【左传襄十四年】狐狸所居。【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身而伏,以□敖者。又【徐无鬼】是狸德也。 又【史记封禅书】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注】徐广曰:狸,一名不来。 又【扬子方言】貔,关西谓之狸。 又【史记封禅书】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按注作牦牛,当与牦通。考证:〔【玉篇】似〈豸芮〉。〕 谨照原文〈豸芮〉改猫。

狭 【巳集下】【犬字部】 狭 【玉篇】下甲切【正韵】胡夹切,□音匣。【玉篇】同狎。今为阔狭。【书咸有一德】无自广以狭人。【释文】狭,戸夹反。 又【广韵】侯夹切【集韵】辖夹切,□音洽。【广韵】隘狭。【礼礼器】礼之大伦,以地广狭。【释文】狭,音洽,又戸夹反。【史记滑稽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狺 【巳集下】【犬字部】 狺 【广韵】语斤切【集韵】【正韵】鱼斤切【韵会】疑巾切,□音银。【广韵】犬争也。本作。详字注。【楚辞九辩】猛犬狺狺以迎吠。【正韵】亦作狋。 又【集韵】拟引切,音釿。本作齗,详齿部齗字注。

狻 【巳集下】【犬字部】 狻 【唐韵】素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苏官切,□音酸。【说文】从犬,夋声。【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注】卽狮子也。出西域。【□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广韵】或作。【集韵】或作□。 又【集韵】须闰切,音浚。犬急也。

狼 【巳集下】【犬字部】 狼 【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说文】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後。从犬,良声。【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声诸窍皆沸,善逐兽。里语曰:狼卜食。狼将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猎师遇狼辄喜。狼之所向,兽之所在也,其灵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尔雅释兽】狼,牡獾,牝狼。【注】牡名獾,牝名狼,辨狼之种类也。【诗齐风】并驱从两狼兮。【周礼天官兽人】冬献狼。【注】狼膏聚,聚则温。 又狼藉。【孟子】乐岁粒米狼戾。【注】狼戾,犹狼藉也。又【周礼秋官】条狼氏。【注】条,当为涤器之涤。狼狼扈道上。【疏】狼狼扈道上者,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又【律书】西至於狼。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 又【杜笃论都赋】寥狼邛莋。【注】寥狼,犹擥扰也。 又地名。【左传文九年】楚子师於狼渊,以伐郑。【史记秦本纪】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白狼县,属右北平郡。皋狼县,属西河郡。皆见【前汉地理志】。 又【後汉明帝纪】西南夷白狼动黏诸种,前後慕义贡献。 又草名。【尔雅释草】孟狼尾。【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左传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斩囚。 又【集韵】里党切。音朗。狼犺,兽名。似猴。 又郁狼,汉侯国。【韦昭曰】属鲁。狼音卢党反。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韵】【韵会】□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阳武。【前汉张良传】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注】师古曰:狼音浪。◎按史记本作浪。

狈 【巳集下】【犬字部】 狈 【广韵】【集韵】□博盖切,音贝。【玉篇】狼狈也。【集韵】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顚,故猝遽谓之狼狈。【後汉儒林传】狼狈折札之命。

狾 【巳集下】【犬字部】 狾 【唐韵】【集韵】□征例切,音制。【说文】狂犬也。【前汉五行志】宋国人逐狾犬。【集韵】或作猘瘈。○按《说文》引《春秋传》曰:狾犬入华臣氏之门。今本《左传襄十七年》传作瘈狗。 又【集韵】居例切,音罽。本作猘。或作瘈□□。又【集韵】【类篇】□尺制切,音掣。或作□□。又【集韵】吉诣切,音计。本作猘。义□同。

猃 【巳集下】【犬字部】 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虚检切,音险。【说文】长喙犬。【尔雅释畜】长喙,猃。【诗秦风】载猃歇骄。 又【说文】一曰黑犬黄□。 又【广韵】夏曰獯鬻,周曰猃狁。或作玁。 又【玉篇】力俭切【广韵】良冉切【集韵】力冉切,□音敛。【广韵】犬长喙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力验切,音殓。又【集韵】力剑切。又【广韵】力盐切【集韵】离盐切,□音廉。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疏臻切,音莘。簟也。

【补遗】【丑集】【口字部】 【篇海类编】之人切,音眞。惊也。俗作口唇字,误。

猄 【巳集下】【犬字部】 猄 【玉篇】九卿切,音荆。义阙。【字汇】兽名。

猅 【巳集下】【犬字部】 猅 【集韵】【类篇】□蒲皆切,音排。犬短首谓之猅。

猆 【巳集下】【犬字部】 猆 【广韵】甫微切,音飞。姓也。【左传】晋有猆豹。○按《左传襄二十三年》本作斐豹。 【正字通】奜字之讹。姓谱有非奜无猆。

猇 【巳集下】【犬字部】 猇 【集韵】于包切,音倄。【玉篇】虎欲啮人声也。 又【集韵】一曰国名。 又一曰犬声。 又【广韵】许交切【集韵】虚交切,□音哮。【集韵】本作虓。或作唬。又【广韵】胡茅切【集韵】何交切,□音肴。义□同。 又【广韵】县名。【前汉地理志】济南郡猇。【注】侯国。师古曰:今东朝阳有猇亭。 又【集韵】吁娇切,音鴞。【前汉地理志注】蔡謩音鴞。 又【类篇】陈知切,音驰。义同。 又【集韵】夷周切,音由。【前汉地理志注】师古:音于虬反。

猈 【巳集下】【犬字部】 猈 【唐韵】薄蟹切【集韵】部买切,□音矲。【说文】短胫狗也。 又【广韵】一曰案下狗也。 又【集韵】薄麋切,音皮。【春秋昭十三年】楚有史猈。或作篺。 又【集韵】频弥切,音陴。又蒲街切,音牌。义□同。亦作篺。 又【广韵】步皆切【集韵】蒲皆切,□音排。【广韵】短头狗也。 又【集韵】人名。

猊 【巳集下】【犬字部】 猊 【广韵】五稽切【集韵】硏奚切,□音倪。【广韵】狻猊,师子属。一走五百里。详狻字注。【广韵】亦作麑。

猋 【巳集下】【犬字部】 猋 【唐韵】甫遥切【集韵】【韵会】【正韵】□遥切,□音标。【说文】犬走貌。从三犬。 又【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注】暴风从下上。【疏】李巡曰:猋,上也。【释文】猋,必遥反。 又【尔雅释草】猋,藨芀。【注】皆芀荼之别名。【疏】芀,一名猋。又名藨萑,茅之属。 又【集韵】纰招切,音漂。回风也。【礼月令】猋,风暴雨总至。【注】回风为猋。【释文】本又作飘。徐音方遥反。考证:〔【尔雅释草】猋,蔗芀。【疏】芀,一名猋。又名蔗〕 谨照原文两蔗字□改藨。

【戌集上】【金字部】 【集韵】披庚切,音磅。炼金也。

【戌集中】【阜字部】 【集韵】两耳切,音里。【玉篇】亭名。【五音集韵】本作□,亭名。在西鄂。

猌 【巳集下】【犬字部】 猌 【唐韵】【集韵】□鱼仅切,音憖。【说文】犬张齗怒也。从犬,来声。 又【说文】读若银。义同。

爄 【巳集中】【火字部】 爄 【集韵】力制切,音例。止火也。 又力蘖切,音列。火断也。

爆 【巳集中】【火字部】 爆 【集韵】弼角切,音雹。【玉篇】爆落也。灼也,热也。【集韵】或作□。 又【唐韵】蒲木切,音曝。【说文】灼也。从火暴声。 又【集韵】□匹角切,音璞。爇也。【集韵】亦作□。 又【广韵】【集韵】【韵会】□北角切,音剥。【广韵】火裂。【集韵】爇也。一曰火声。亦作□。 又【广韵】补各切【集韵】【正韵】伯各切,□音博。【广韵】迫于火也。 又【集韵】火乾也。一曰热也。或作煿。 又【广韵】北敎切【韵会】巴校切,□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按集韵书作□。□原字从氺,不从。

□ 【未集中】【耒字部】 □ 【篇海】辰之切,音时。毒出虿尾。【正字通】讹字。谬说无稽。

□ 【未集中】【羽字部】 □ 同□。

紎 【未集中】【糸字部】 紎 【篇海】侧持切,音缁。异色缯也。

猛 【巳集下】【犬字部】 猛 〔古文〕□【唐韵】莫杏切【集韵】【韵会】【正韵】母梗切,□音蜢。【说文】健犬也。 又□氏,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鋋猛氏。【注】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如熊而毛浅,有光泽,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广韵】勇猛。【礼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严也。【左传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恶也,害也。【礼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县,属西河郡。猛陵县,属苍梧郡。皆见【前汉地理志】。 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训】汝出猛山。 又姓。【广韵】左传晋大夫猛获之後。

猜 【巳集下】【犬字部】 猜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仓才切,音偲。【说文】恨贼也。【扬子方言】猜,恨也。【左传僖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注】两无猜恨。 又【玉篇】疑也,惧也。【左传昭七年】虽吾子,亦有猜焉。 又【小尔雅】猜,很也。【史记吴起传】猜忍人也。

猝 【巳集下】【犬字部】 猝 【唐韵】粗没切【集韵】【韵会】【正韵】苍没切,□音□。【说文】犬从艹暴出逐人也。 又【玉篇】言仓卒,暴疾也,突也。【扬子方言】猝也。 又叶与涉切。【苏辙滕王阁诗】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玉篇】今作卒。

猡 【备考】【巳集】【犬字部】 猡 【龙龛】同阿。见《佛经音义》。

猢 【巳集下】【犬字部】 猢 【广韵】戸吾切【集韵】洪孤切,□音胡。【广韵】獑猢,兽名。似猿。【集韵】本作□。或作□,亦书作□。详鼠部□字注。○按《广韵》猢□分列。

猣 【巳集下】【犬字部】 猣 【广韵】子红切【集韵】祖丛切,□音豵。【玉篇】犬生三子。【尔雅释畜】犬生三猣。○按《尔雅释畜》本音宗。

猤 【巳集下】【犬字部】 猤 【广韵】【集韵】□其季切,音悸。【广韵】壮勇貌。【集韵】武猛也。【左思吴都赋】狂趭犷猤。【注】猤,壮勇之貌。其翠切。 又【集韵】渠惟切,音葵。义同。 又巨癸切,音揆。犷悍也。

萒 【申集上】【艹字部】 萒 【唐韵】以转切,音兖。草名。 又渠篆切,音圈。耎也。

猥 【巳集下】【犬字部】 猥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贿切,音腲。【说文】犬吠声。从犬,畏声。 又【玉篇】犬生三子也。 又多也。【诗大雅卷阿笺】贤者则猥来就之。【疏】猥者,多而疾来之意。【前汉沟洫志】水猥盛,则放溢。【注】师古曰:猥,多也。 又【集韵】一曰幷杂。【左传隐五年皂隶注】取此杂猥之物,以资器备。 又【史记律书】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前汉文帝三王传】何故猥自发舒。【注】师古曰:猥,曲也。 又盛也。【前汉贾山传】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注】师古曰:猥,盛也。 又积也。【前汉董仲舒传】科别其条,勿猥勿幷。【注】师古曰:猥,积也。又【五行志】兼受其猥。【注】师古曰:猥,积也。谓积敝也。 又【广韵】鄙也。【洞冥记】黄安自云□猥。 又【集韵】乌溃切,音。犬众吠也。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集韵】□字秋切,音酋。【博雅】钳,恶也。一曰傲也。或从猷。 又【集韵】将由切,音啾。【玉篇】虑也。

猦 【巳集下】【犬字部】 猦 【广韵】方戎切【集韵】方冯切,□音风。【玉篇】猦□,兽名。有尾,小打卽死,因风更生。【广韵】猦母,状如猿,逢人则叩头,小打便死,得风还活。出异物志。【正字通】猦狸,状如猿而小,目赤,尾短如无尾,身无毛,自鼻至尾一道有靑毛,广寸许,见人若惭,屈颈叩头,击之卽死,以口向风,须臾复活。本作风。【酉阳杂俎】一名狤□。

猧 【巳集下】【犬字部】 猧 【集韵】乌和切,音倭。【玉篇】犬名。亦作。【元微之诗】娇猧睡犹怒。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字通】古文筑字。注见十画。

□ 【未集上】【竹字部】 □ 【广韵】相卽切【集韵】【韵会】悉卽切,□音息。【广韵】簨□,竹器。

猿 【巳集下】【犬字部】 猿 【广韵】雨元切【集韵】于元切,□音袁。【玉篇】似猕猴而大,能啸。【埤雅】猿,猴属。长臂善啸,便攀援,故其字从援省。或曰猿性静缓,故从爰。爰,缓也。论衡曰:猿伏於鼠。今人取鼠以系猿颈,猿不复动。【史记李广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司马相如子虚赋】赤猿蠷蝚。【後汉方术传】五禽之戏,四曰猿。 又【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象俗呼为江猿。 又【玉篇】亦作猿。【集韵】本作猿。亦作猿□□。

猩 【巳集下】【犬字部】 猩 【唐韵】【集韵】□桑经切,音星。【说文】猩猩,犬吠声。从犬,星声。 又【广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生。【玉篇】猩猩,如狗,面似人。【广韵】猩猩,似猿。【尔雅释兽】猩猩,小而好啼。【注】山海经曰:人面豕身,能言语。今交址封溪县出猩猩,状如獾,声似小儿啼。【礼曲礼】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玉篇】亦作狌。

猪 【巳集下】【犬字部】 猪 【广韵】俗猪字。【唐韵】陟鱼切【集韵】【韵会】张如切,□著平声。【说文】豕而三毛丛居者。【尔雅释兽】豕子猪。【注】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扬子方言】吴扬之闲谓之猪子。【埤雅】猪性□而率。【扬子太□经】出野见虚,有虎牧猪。 又山猪,卽豪猪也。详前豪字注。 又岭南有懒妇猪。【桂海虞衡志】懒妇似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絍之器挂田所,则不复近。 又猫猪。【杨愼丹铅录】毛犀卽彖也。善知吉凶,古人呼为猫猪,交广人谓之猪神。 又石猪。【蜀志】蜻蛉县有石猪,子母数千头,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 又官名。【魏志东夷传】夫余国以六畜名官,一曰猪加。 又草名。【博雅】伏猪,木禾也。 又药名。【本草纲目】陶弘景曰:猪苓,其块黑似猪屎,故名。互详前豕豨二字注。 又山水名。【山海经】渠猪之山,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又湫名。【北梦琐言】邛州有湫,有牝豕出入,号猪龙湫。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猪拔州,隶陇右道。 又【广韵】猪口,地名。亦作。【晋书甘卓传】军次猪口。又【闵公承传】作口。 又【韵会】通作潴,水所停也。【书禹贡】大野旣猪。【孔传】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蔡传】水蓄而复流者,谓之猪。【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注】下湿之地。 又孟猪,泽名。通作诸。【书禹贡】被孟猪。【蔡传】地志,在梁国睢阳东北,今南京虞城县西北孟诸泽是也。【左传僖二十八年】及【尔雅释地】作孟诸。 又【字汇补】照迦切,音遮。【左传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干宝读。 【广韵】俗作猪。

猫 【巳集下】【犬字部】 猫 【广韵】武瀌切【集韵】眉镳切,□音苗。【玉篇】夏田也。 又【广韵】俗猫字。详豸部猫字注。【广韵】武镳切【集韵】【韵会】【正韵】眉镳切,□音苗。【说文】狸属。【广韵】兽,捕。【礼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也。【正字通】陆佃曰:善害苗。猫能捕,故字从苗。又猫睛,子午卯酉如一线,寅申巳亥如满月,辰戌丑未如枣核。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阴类也。又《格古论》猫,一名乌员。 又【尔雅释兽】虎窃毛,谓之虦猫。【疏】虎之浅毛者,别名虦猫。【诗大雅】有猫有虎。【传】猫,似虎浅毛者也。 又【唐韵】莫交切【集韵】【韵会】【正韵】谟交切,□音茅。义同。 【广韵】俗作猫。

猬 【巳集下】【犬字部】 猬 【集韵】于贵切,音胃。【玉篇】毛刺也。【集韵】本作□。隶作汇。或作猬□。

猭 【巳集下】【犬字部】 猭 【广韵】丑缘切【集韵】椿全切,□音剶。【玉篇】□猭。【广韵】□猭,兔走貌。【集韵】兽走貌。或作□。 又【集韵】重缘切,音传。又余专切,音沿。义□同。 又【集韵】【类篇】□尸连切,音膻。兽名。似兔。 又【集韵】抽延切,音脠。义同。 又【广韵】丑恋切【集韵】宠恋切,□音鶨。【广韵】兽走草。【马融广成颂】兽不得猭。【注】猭,走也。丑恋反。【集韵】或作□。

献 【巳集下】【犬字部】 献 【篇海】同献。【字汇】俗献字。【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建切,音宪。【说文】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从犬,鬳声。【礼曲礼】犬曰羹献。 又【广韵】进也。【尔雅释诂】享献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献。【周礼天官小宰】膳献。【注】膳献,禽羞俶献也。又【膳夫】王燕飮酒,则为献主。 又【书益稷】万邦黎献。【传】献,贤也。【论语】文献不足故也。 又【尔雅释言】献,圣也。【谥法】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 又姓。【风俗通】秦大夫献则。 又【集韵】桑何切,音娑。酒尊名,饰以翡翠,郑司农说。本作牺,或作戏。详牛部牺字注。 又【礼明堂位】周献豆。【注】献,疏刻之。【疏】正义曰:献,音娑。娑是希疏之义,故为疏刻之。【释文】素何反。 又【集韵】鱼羁切,音宜。仪也。【周礼春官司尊彝】郁齐献酌。【注】郑司农云:献,读为仪。仪酌有威仪多也。 又【正韵】虚宜切,音羲。【前汉王莽传】建华盖,立斗献。【注】师古曰:献音牺,谓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又叶虚言切,音轩。【诗小雅】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他内切【集韵】吐内切,□音退。肆也。【扬子方言】肆欲为。 又【集韵】徒对切,音队。【广雅】忘也。 又【集韵】待戴切,音代。【博雅】缓也。 又【唐韵】他骨切,音突。义同。 亦作□。

猯 【巳集下】【犬字部】 猯 【集韵】他官切,音湍。【玉篇】野猪。【集韵】本作貒。详豸部貒字注。

猰 【巳集下】【犬字部】 猰 【唐韵】乌黠切【集韵】【正韵】乙黠切,□音札。【说文】猰貐,兽名。【淮南子本经训】杀猰貐。 又【玉篇】乌八切,音婠。义同。 又【集韵】讫黠切,音戛。【玉篇】杂犬也。【集韵】犬也。 又【广韵】古辖切【集韵】居辖切,□音□。【广韵】杂犬。【集韵】杂也。 又【广韵】苦结切【集韵】诘结切,□音挈。【广韵】猰犺,不仁。 又【集韵】兽名。 又【集韵】一结切,音噎。猰,似貙。或作。 又【集韵】烟奚切,音鷖。又壹计切,音翳。义□同。 【广韵】【集韵】本作。详豸部字注。

猱 【巳集下】【犬字部】 猱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奴刀切,音峱。【玉篇】兽也。【广韵】猴也。【诗小雅】毋敎猱升木。【传】猱,猿属。【笺】猱之性善登木。【疏】猱则猿之辈属,非猿也。陆玑云: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长臂者为猿,猿之白腰者为獑胡,獑胡猿骏捷於猕猴,然则猱猿其类大同也。【埤雅】狨,一名猱。颜氏以为其尾柔长可藉,制字从柔,以此故也。【尔雅释兽】猱猿善援。【疏】猱,一名猿。善攀援树枝。 又【尔雅释兽】蒙颂,猱状。【疏】蒙颂,一名蒙贵。状似猿,故曰猱状。 【集韵】本作夒,或作獿獶蝚。 又【集韵】而由切,音柔。或作夒,通作蝚。又【广韵】【集韵】□女救切,音糅。义□同。 又【集韵】乃豆切,音耨。义同。【诗小雅】猱升木。沈重读。考证:〔【埤雅】□,一名猱。〕 谨照原文□改狨。

猲 【巳集下】【犬字部】 猲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许竭切,音歇。【说文】短喙犬也。【尔雅释畜】短蝝□獢。【诗秦风】载猃□獢。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许葛切,音喝。义同。【集韵】本作歇。或作□獦。 又【广韵】恐也。【前汉王子侯表】葛魁节侯宽,坐缚家吏,恐猲受赇弃市。又【王莽传】各为权势,恐□良民。【注】师古曰:□,以威力胁之也。音呼葛反。 又【广韵】起法切【集韵】气法切,□音姂。义同。或作□。 又【集韵】居曷切,音葛。猲狙,巨狼。或作獦。 又【集韵】虚艾切,音餀。犬臭也。

【子集中】【人字部】 【广韵】【集韵】□郞计切,音丽。怒也。又很也。 本作戾,俗作。

【补遗】【寅集】【山字部】 【字汇补】度柰切,音代。岛名。

琈 【午集上】【玉字部】 琈 【广韵】缚谋切【集韵】房尤切,□音浮。【玉篇】琈笋,玉采色。【广韵】玉名。【集韵】美玉。【山海经】小华之山,其阳多琈之玉。 又【集韵】芳无切,音敷。与璷同。瑻璷,美玉也。

猵 【巳集下】【犬字部】 猵 【唐韵】布悬切【集韵】□眠切,□音边。【说文】獭属。从犬,扁声。或作獱。【淮南子兵略训】畜池鱼者,必去猵獭。 又【集韵】【韵会】纰延切【正韵】纰连切,□音篇。【玉篇】獭属。 又【集韵】猵狙,猿类。一曰非类,为牝牡也。◎按猵狙庄子作猵狚。详狚字注。 又【广韵】毗忍切【集韵】婢忍切,□音牝。獭属。 又【集韵】毗宾切,音频。本作獱。义同。 又【五音集韵】芳未切,音费。猵狙,兽名。似猿而狗头。 又【集韵】匹羡切,音骗。义同。

犹 【巳集下】【犬字部】 犹 【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由。【说文】玃属。从犬,酋声。【集韵】居山中,闻人声豫登木,无人乃下。世谓不决曰犹豫。或作□。【尔雅释兽】犹如麂,善登木。【注】健上树。【礼曲礼】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疏】犹与,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与。【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凌其与与。 又【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 又【广韵】似也。【诗召南】寔命不犹。【传】犹,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犹。【礼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 又【集韵】可止之辞也。【诗魏风】上愼旃哉,犹来无止。【传】犹,可也。 又本作猷。【诗小雅】克壮其犹。【传】犹,道也。【笺】犹,谋也,兵谋也。【疏】能光大其运谋之道。【又】谋犹回遹。【笺】谋为政之道。又【大雅】王犹允塞。【笺】犹,谋也。 又【广韵】尚也。【礼檀弓】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又【诗周颂】嶞山乔岳,允犹翕河。【笺】犹,图也。小山及高岳,皆信按山川之图而次序祭之。 又夷犹。【礼檀弓】君子盖犹犹尔。【注】疾舒之中。【楚辞九歌】君不行兮夷犹。 又【管子地员篇】下土曰五犹。五犹之状如粪。 又【前汉地理志】厹犹县,属临淮郡。 又姓。【正字通】宋犹道明。 又【集韵】【正韵】□余招切,音遥。【集韵】本作。徒歌也。或作谣。 又与摇通。【礼檀弓】咏斯犹,犹斯舞。【注】犹当为摇,谓身动摇也。秦人犹摇声相近。【释文】犹依注作摇,音遥。 又【广韵】【集韵】□居佑切,音究。【尔雅释兽音义】弋又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余救切,音柚。【尔雅释兽音义】羊救反。 又叶余久切,音酉。【诗小雅】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好叶许厚反。考证:〔【诗卫风】尚愼旃哉,犹来无止。〕 谨照原文卫风改魏风。

梞 【辰集中】【木字部】 梞 【唐韵】【类篇】□渠记切,音忌。梞柎也。【类篇】梞跌,定绠纽之物。

猷 【巳集下】【犬字部】 猷 【广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由。【尔雅释诂】猷,谋也。【疏】猷者,以道而谋也。大雅文王云:厥犹翼翼。猷犹音义同。【书盘庚】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又】听余一人之作猷。又【君□】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 又【尔雅释诂】猷,言也。【注】猷者道,道亦言也。 又【尔雅释言】猷,图也。【周礼春官】以猷鬼神祇。【注】猷谓图画。 又【尔雅释宫】猷,道也。【注】道路之异名。 又【尔雅释言】猷,可也。【诗魏风】猷来无止。【笺】猷,可也。 又【尔雅释言】猷,若也。引《诗》:寔命不猷。◎按今《诗召南》作犹。【传】犹,若也。 又【书大诰】猷大诰尔多邦。【传】猷,道也。顺大道,以诰天下众国。【疏】郑本猷在诰字下,此本在大字上,言以道诰众国,於文为顺。又【周官】若昔大猷。【传】言当顺古大道。 又【尔雅释诂】猷,己也。【注】义未详。 又【扬子方言】猷,诈也。【注】犹者,言故为诈。 又叶音移。【魏卞兰赋】超古人之遐迹,崇先圣之弘基。耽八素之秘奥,遵二仪之大猷。

猸 【巳集下】【犬字部】 猸 【类篇】旻悲切。兽名。 【集韵】作猸。猸字原从睂作。

猺 【巳集下】【犬字部】 猺 【广韵】【集韵】□余招切,音遥。【广韵】兽名。 又獏猺,狗种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与翛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广韵】居聿切,音橘。姓也。出姓谱。

狲 【巳集下】【犬字部】 狲 【广韵】思浑切【集韵】【韵会】苏昆切,□音孙。【玉篇】猴狲也。

【卯集中】【戈字部】 【唐韵】子廉切【集韵】将廉切,□音尖。【说文】绝也。【广韵】刺也,锐意也。 又【集韵】田器也。

猼 【巳集下】【犬字部】 猼 【广韵】补各切【集韵】伯各切,□音博。【广韵】犬名。 又【集韵】兽名。似人,有翼。【山海经】基山有兽,状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注】郭璞曰:猼訑,音博施。◎按广韵别书作□。 又【集韵】【韵会】□匹各切,音粕。【司马相如子虚赋】诸虎猼且。【注】索隐曰:猼音普各反。【集韵】本作蒪。或作尃。又【集韵】匹沃切,音鞄。【司马相如子虚赋注】徐广曰:猼音匹沃反。○按《汉书》作巴。□详艹部蒪字注。

【子集中】【人字部】 【字汇】古无此字。见杨升庵集。义与□同。【正字通】杨集本作□,□□音义同。讹作,非。

【戌集中】【非字部】 【广韵】符沸切,音翡。【玉篇】隐也。【广韵】陋也。〇按说文本作厞,音义□与同。玉篇分见,实无二义。又玉篇□字注云:亦作。集韵□字本作厞,同陫。则□厞陫,四字皆一字而重文也。

猽 【巳集下】【犬字部】 猽 【广韵】莫经切【集韵】忙经切,□音冥。【玉篇】小豕。【广韵】本作□。详豕部□字注。

猾 【巳集下】【犬字部】 猾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戸八切,音滑。【玉篇】乱也。【书舜典】蛮夷猾夏。【传】猾,乱也。 又【玉篇】黠也。【扬子方言】小儿多诈而狯,或谓之猾。【左传昭二十六年】无助狡猾。【史记高祖纪】为人僄悍猾贼。又【叔孙通传】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注】狡猾也。 又【晋语】齿牙为猾。【注】猾,弄也。 又【山海经】尧光之山,有兽焉,状如人而□□,穴居而冬蛰,名曰猾褢,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又【正字通】海兽名,猾无骨,入虎口,虎不能噬。处虎腹中,自内啮之。

猿 【巳集下】【犬字部】 猿 【广韵】雨元切【集韵】【韵会】于元切,□音袁。【玉篇】俗猿字。【战国策】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

珳 【午集上】【玉字部】 珳 【集韵】无分切,音文。玉文。

獀 【巳集下】【犬字部】 獀 【广韵】所鸠切【集韵】疏鸠切,□音搜。【玉篇】本作□。秋猎也。【礼祭义】放乎獀狩。 又【广韵】獿獀,南越人名犬。 又【类篇】先侯切,音涑。义同。 又【集韵】所九切,音溲。春猎名。【周语】獀于农隟。

犸 【巳集下】【犬字部】 犸 【集韵】莫驾切,音骂。兽名。

獆 【巳集下】【犬字部】 獆 【正字通】嗥本字。

獈 【备考】【巳集】【犬字部】 獈 【搜眞玉镜】音亦。

【子集中】【人字部】 【玉篇】古文茕字。注详火部九画。

【寅集中】【巾字部】 【广韵】【集韵】□力制切,音例。【玉篇】帛余也。【广雅】□,遗余也。【左思魏都赋】汉罪流御,秦余徙。 【玉篇】亦作□。

獙 【巳集下】【犬字部】 獙 【集韵】毗祭切,音敝。【山海经】姑逢之山有兽焉,状如狐而有翼,音如鸿雁,名曰獙獙。【注】獙獙,狐属也。

獂 【巳集下】【犬字部】 獂 【广韵】【集韵】□愚袁切,音元。【玉篇】豕属。 又【山海经】乾山有兽,状如牛而三足,名曰獂。其鸣自詨。【注】郭璞曰:獂,音元。【集韵】本作豲。 又【集韵】胡官切,音桓。本作豲。或作□。详豕部豲字注。 又【史记秦本纪】孝公西斩戎之獂王。【注】地理志:天水有豲道县。

呆 【巳集下】【犬字部】 呆 【广韵】五来切【集韵】鱼开切,□音皑。【广韵】呆痴象犬小时未有分别。【集韵】痴也。一曰懛呆,失志貌。或作□。

狱 【巳集下】【犬字部】 狱 〔古文〕□【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玉。【说文】确也。从从言。二犬,所以守也。【释名】狱,确也。确实人之情伪也。【玉篇】二王始有狱。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又谓之牢,又谓之圜土。【广韵】皋陶所造。【易贲卦】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书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愼。【诗召南】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狱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靑。

狮 【巳集下】【犬字部】 狮 【广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音师。【玉篇】猛兽也。【尔雅释兽】狻麑。【注】卽狮子也。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狮子。东观记:疏勒王遣使文时诣阙,献狮子,似虎,正黄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按後汉书顺帝纪作师。【正字通】狮,牡者有耏髥,尾大如斗。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毎一吼,百兽辟易。一名白兽。 又【广韵】犬生二子。〇按尔雅释畜:犬生二师,作师。

嗥 【巳集下】【犬字部】 嗥 【广韵】【集韵】□胡刀切,音豪。【玉篇】犬呼也,鸣也,咆也。【广韵】本作嘷。【集韵】或作。详口部嘷字注。 又【集韵】居劳切,音高。人名。晋灵公夷嗥。【公羊传宣二年释文】嗥,戸刀反,又古刀反。○按二传作夷皋。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渠尤切,音求。怨咎也。本作□。亦作□。

【戌集下】【页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交切,音坳。【玉篇】头凹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顤顟而暌睢。 又【集韵】大首深目貌。

獌 【巳集下】【犬字部】 獌 【唐韵】舞贩切【集韵】无贩切,□音万。【说文】狼属也。【广韵】獌狿,兽长百寻。【尔雅释兽】貙獌,似狸。【疏】字林云:貙似狸而大,一名獌。【广韵】或作。【集韵】通作蟃。 又【广韵】【集韵】□莫半切,音缦。义同。【广韵】或作。【集韵】亦作。 又【广韵】母官切【集韵】谟官切,□音瞒。义同。【集韵】或作□。

獍 【巳集下】【犬字部】 獍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庆切,音敬。【玉篇】兽名。【广韵】兽名。食人。【述异记】獍之为兽,状如虎豹而小。始生,还食其母,故曰枭獍。【韵会】通作镜。【前汉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奖 【巳集下】【犬字部】 奖 【广韵】卽两切,音桨。【玉篇】助也,成也,欲也,誉也,嗾犬厉之也。今作。【广韵】说文本作□。【集韵】从大作奬。详大部奬字注。

獏 【巳集下】【犬字部】 獏 【集韵】蒙晡切,音模。兽名。

獐 【巳集下】【犬字部】 獐 【广韵】【集韵】诸良切【正韵】止良切,□音章。【集韵】麋属。【广韵】本作獐。详鹿部獐字注。

獑 【巳集下】【犬字部】 獑 【广韵】士咸切【集韵】锄咸切,□音谗。【玉篇】獑猢,兽名。似猿。【广韵】似猿而白。【集韵】或作螹。 又【广韵】锄衔切,音巉。义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汇补】古文湿字。见广川书跋。注详水部十四画。

□ 【未集中】【羊字部】 □ 同羔。【佩觿】□羊之□为美,其顺非有如此者。

□ 【未集中】【羊字部】 □ 【金镜】房奔切,音焚。白羊也。

獒 【巳集下】【犬字部】 獒 【唐韵】五牢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刀切,□音敖。【说文】犬如人心可使者。【尔雅释畜】狗四尺为獒。【书旅獒】西旅底贡阙獒。【左传宣二年】公嗾夫獒焉。【注】猛犬也。【公羊传宣六年】灵公有周狗,谓之獒。

畁 【午集上】【田字部】 畁 【集韵】畀古作畁。注详上。

獛 【巳集下】【犬字部】 獛 【广韵】【集韵】□博木切,音卜。【广韵】獛铅,南极之夷,尾长数寸,巢居山林。出山海经。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集韵】□於希切,音衣。念痛声也。 又【集韵】隐岂切,音扆。义同。

枆 【辰集中】【木字部】 枆 【唐韵】【集韵】莫袍切【韵会】谟袍切【正韵】谟交切,□音毛。【玉篇】桃之冬熟者。亦作旄。【尔雅释木】旄冬桃。【郭注】子冬熟。【广韵】枆同。考证:〔【尔雅释木】旄桃。〕 谨照原文桃上增冬字。

獖 【巳集下】【犬字部】 獖 【玉篇】扶粉切【集韵】父吻切,□音愤。【玉篇】羊名。 又【广韵】獖,犬属。 又【广韵】蒲本切【集韵】部本切,□音笨。【广韵】守犬。 又【集韵】符分切,音汾。本作豶。详豕部豶字注。

獗 【巳集下】【犬字部】 獗 【字汇】居月切,音决。贼势猖獗。◎按居月切当音厥。

【卯集上】【心字部】 〔古文〕□□【广韵】苏则切【集韵】【韵会】悉则切,□音塞。【说文】实也。 又通作塞。【书皋陶谟】刚而塞。 又【玉篇】【广韵】【集韵】□先代切,音赛。义同。

【戌集下】【食字部】 【广韵】【集韵】□都回切,音磓。【玉篇】蜀人呼蒸餠为。【李萼馋语诗】拈舐指不知休。 【集韵】或作□□。

疖 【午集中】【疒字部】 疖 【广韵】【集韵】□子结切,音节。【广韵】痈也。【正字通】疡类,与痈疽别,疡之小者为疖。

弊 【巳集下】【犬字部】 弊 【唐韵】【集韵】□毗祭切,音币。【说文】顿仆也。从犬,敝声。引春秋传:与犬,犬弊。○按今《左传僖四年》本作毙。【尔雅释木】木自弊柛。【注】弊,踣也。 又【广韵】困也,恶也。 又【集韵】蒲结切,音蹩。仆也。或作毙。 又便灭切,音嫳。义同。【说文】或从死,作毙。考证:〔【尔雅释木】木自弊神。〕 谨照原文神改柛。

獚 【巳集下】【犬字部】 獚 【广韵】【集韵】□胡光切,音黄。【玉篇】犬也。【博雅】楚獚,犬属也。 【集韵】通作黄。

獜 【巳集下】【犬字部】 獜 【广韵】力珍切【集韵】离珍切,□音邻。【说文】健也,从犬磷声。引《诗》:卢獜獜。◎按今《诗齐风》作令令。《玉篇》:令令,声也。亦作鏻。 又【玉篇】力丁切【广韵】【集韵】郎丁切,□音灵。义同。 又【集韵】里忍切,音嶙。【博雅】健也。 又【集韵】良刃切,音吝。【山海经】依轱之山有兽焉,状如犬,虎爪,有甲,名曰獜。善駚□,食者不风。【注】郭璞曰:体有鳞甲。音吝。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亡蓖切,音谜。篾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郞到切,音潦。【类篇】宽也。

□ 【子集上】【亅字部】 □ 【字汇补】与豫同。【广雅】劮□也。

獝 【巳集下】【犬字部】 獝 【广韵】况必切【集韵】休必切,□音矞。【玉篇】狂也。【集韵】惊遽貌。【礼礼运】凤以为畜,故鸟不獝。【注】獝,飞之貌也。【疏】獝,惊飞也。【释文】矞,字又作獝。况必反。【集韵】本作矞。或作□。 又【玉篇】巨聿切【集韵】允律切,□音遹。义同。 又【集韵】兽走也。 又【韵会】揆聿切,音繘。【扬雄甘泉赋】梢夔魖而抶獝狂。【注】孟康曰:獝狂,恶鬼。师古曰:獝,揆聿反。

獞 【巳集下】【犬字部】 獞 【集韵】徒东切,音童。犬名。

獟 【巳集下】【犬字部】 獟 【唐韵】五吊切【集韵】倪吊切,□音顤。【说文】□犬也。【广韵】狂犬。【集韵】兽名。 又【集韵】火吊切。狂也。 又【集韵】【类篇】□丘召切,音趬。勇也。【史记匈奴传】诛獟駻。【注】晋灼曰:獟,欺谯反。【集韵】通作趬。 又【集韵】鱼敎切,音乐。狂犬也。 又【集韵】【类篇】□馨幺切,音膮。犷也。 又【集韵】丘祅切,音跷。义同。

獠 【巳集下】【犬字部】 獠 【唐韵】【集韵】【韵会】□力照切,音疗。【说文】本作□,猎也。从犬,尞声。又【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音聊。【广韵】夜猎也。【尔雅释天】宵田为獠。【注】今江东呼猎为獠。或曰卽今夜猎载炉照也。【管子四称篇】獠猎毕弋。【司马相如子虚赋】乃相与獠於蕙圃。【集韵】或作□。 又【广韵】卢皓切【集韵】鲁皓切,□音老。【集韵】西南夷谓之獠。或作僚。 又【广韵】张绞切【集韵】【类篇】竹绞切,□音杳。【广韵】本作。【集韵】或作。互详豸部字注。

獢 【巳集下】【犬字部】 獢 【唐韵】许骄切【集韵】【韵会】虚娇切【正韵】吁骄切,□音嚣。【说文】猲獢也。从犬,乔声。详猲字注。 又叶音居。【张衡西京赋】千乘雷动,万骑龙趋。属车之簉,载猃□獢。

獥 【巳集下】【犬字部】 獥 【广韵】乎狄切【集韵】□狄切,□音檄。【广韵】狼子。【尔雅释兽】狼牡獾,牝狼,其子獥。 又【尔雅释文】音亦。又【广韵】古历切【集韵】吉历切,□音激。又【集韵】坚尧切,音骁。又【广韵】古吊切,音叫。义□同。

狷 【巳集下】【犬字部】 狷 【唐韵】古县切【集韵】扃县切,□音睊。【说文】疾跳也。【集韵】或作□。 又一曰急也。【孟子】必也狂狷乎。 又【集韵】【韵会】□隳缘切,音翾。【玉篇】跳也,急也。【集韵】疾也。 又【集韵】胡涓切,音悬。犬疾跃也。 又【集韵】古泫切,音畎。本作狷。详狷字注。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同吻。【吕氏春秋】口不言,以精相告。

【亥集上】【骨字部】 【篇海】音弋。小骨。

【亥集上】【髟字部】 【集韵】贫悲切,音邳。被发走也。或作髬。 又【集韵】铺杯切,音胚。义同。 又【增韵】□,多须也。 又【集韵】奉甫切,音父。【类篇】发谓之。

独 【巳集下】【犬字部】 独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犊。【说文】犬相得而□。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独也。 又兽名。【埤雅】颜从曰:独一叫而猿散,鼍一鸣而龟伏。或曰鼍鸣夜,独叫晓。独,猿类也。似猿而大,食猿。今俗谓之独猿。盖猿性群,独性特,猿鸣三,独叫一,是以谓之独也。 又独□,兽名。详前□字注。 又【广韵】单独。【诗小雅】哀此惸独。【传】独,单也。【又】念我独兮。【尔雅释山】独者蜀。【疏】虫之孤独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曰蜀也。【扬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谓之独。 又山名。【山海经】独山,多金玉美石。 又【广韵】复姓有独孤氏。【後魏书】西方独孤浑氏,後攺为杜氏。 又姓。【正字通】明独立,独善。

獩 【巳集下】【犬字部】 獩 【广韵】於废切【集韵】乌废切,□音秽。【广韵】本作濊,濊貊,夫余国名。或作。【集韵】通作薉秽。○按《广韵》《集韵》《类篇》俱书作獩。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韵】胡化切,音华。横木不入也。又宽也。【博雅】□,宽也。亦作槬。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韵】卢谷切,音禄。耳鸣。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韵】丘闲切,音悭。羟或作□。羊名。详羟字注。

狯 【巳集下】【犬字部】 狯 【唐韵】【集韵】【韵会】古外切【正韵】吉外切,□音浍。【说文】狡狯也。从犬,会声。【扬子方言】劋蹶,狯也。秦晋之闲曰狯。 又【广韵】【正韵】古卖切【集韵】古迈切,□音夬。义同。【集韵】或作狤。 又【博雅】扰也。 又【正韵】古坏切,音怪。本作。狡也。 又【集韵】戸八切,音滑。本作猾。详猾字注。狫字原从犭从□作。考证:〔【集韵】或作狫。〕 谨照原文狫改狤。

猃 【巳集下】【犬字部】 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虚检切,音险。【说文】长喙犬。【尔雅释畜】长喙,猃。【诗秦风】载猃歇骄。 又【说文】一曰黑犬黄□。 又【广韵】夏曰獯鬻,周曰猃狁。或作玁。 又【玉篇】力俭切【广韵】良冉切【集韵】力冉切,□音敛。【广韵】犬长喙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力验切,音殓。又【集韵】力剑切。又【广韵】力盐切【集韵】离盐切,□音廉。义□同。

獬 【巳集下】【犬字部】 獬 【广韵】【正韵】胡买切【集韵】下买切,□音蟹。【玉篇】獬豸也。【集韵】獬豸,兽名。【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广韵】字林字样俱作解廌。广雅作□□。陆作獬豸。【集韵】或作□觟。 又【集韵】举蟹切,音解。□獬,豪强貌。或作□。

獭 【巳集下】【犬字部】 獭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达切,音闼。【说文】如小狗,水居,食鱼。【玉篇】獭如猫。【礼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孟子】为渊殴鱼者,獭也。【埤雅】獭兽,西方白虎之属,似狐而小,靑黑色,肤如伏翼,取鲤於水裔,四方陈之,进而弗食,世谓之祭鱼。旧说,蟾肪合玉,獭胆分卮。又曰:熊食盐而死,獭飮酒而毙。淮南子曰:獭穴知水之高下,猿鸣而獭□之,故束晰发蒙记曰:猿以獭为妇。 又【正字通】山獭出广之宜州嵠峒,性淫。山中有此,牝兽皆去。范成大虞衡志曰:山獭,土人呼为插翘,闻山中妇人气,必跃来相抱。无偶,则抱木枯死。又海獭,生海中,似獭而大毛,著水不濡。李时珍曰:今人取其皮为风领,亚於貂。又苏颂云:诸畜肝叶皆有定数,独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闲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 又【广韵】他辖切【集韵】【韵会】【正韵】狄辖切,□音呾。义同。 【集韵】或作。

獮 【巳集下】【犬字部】 獮 【广韵】【集韵】【韵会】□息浅切,音藓。【尔雅释诂】獮,杀也。【释文】秋猎为獮。【注】顺杀气也。【周礼春官肆师】獮之日莅,卜来岁之戒。又【夏官大司马】中秋敎治兵,遂以獮田。【说文】本作□。或作□。【集韵】亦作□。考证:〔【周礼春官小宗伯】獮之日莅,卜来岁之戒。〕 谨按獮之日二句在肆师下,小宗伯改肆师。

獯 【巳集下】【犬字部】 獯 【广韵】【集韵】【正韵】□许云切,音薰。【玉篇】獯鬻。【广韵】夏曰獯鬻,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孟子】大王事獯鬻。【集韵】或作□。通作荤。

狞 【巳集下】【犬字部】 狞 【集韵】尼耕切【韵会】泥耕切,□音儜。狰狞,犬毛。 又一曰恶也。

獱 【巳集下】【犬字部】 獱 【广韵】符眞切【集韵】毗宾切,□音频。【玉篇】獭属。【广韵】獭之别名。【孟子注】獭,獱也。【集韵】或作猵。 又【集韵】□民切,音宾。獭属。似狐靑色,居水中,食鱼。【扬雄校猎赋】蹈獱獭。【注】苏林曰:獱,音宾。师古曰:獱,小獭也。 又【唐韵】布悬切【集韵】□眠切,□音边。【说文】猵,或作獱。义同。

獳 【巳集下】【犬字部】 獳 【唐韵】奴豆切【集韵】乃豆切,□音耨。【说文】怒犬貌。读若耨。【玉篇】犬怒也。 又【唐韵】乃侯切【广韵】奴钩切【集韵】奴侯切,□音羺。义同。【山海经】□犬,如獳犬。【注】獳犬,怒犬也。【范檞蜀都赋】叫窱之獳。 又人名。【左传僖二十八年】曹伯之竖侯獳。 又【广韵】人朱切【集韵】汝朱切,□音儒。【山海经】耿山有兽,状如狐而鱼翼,名曰朱獳。其鸣自叫。见则其国有恐。 【集韵】本作□。考证:〔【山海经】耿山有兽,名曰朱獳。其鸣自叫。见则其国有兵。〕 谨照原文有兵改有恐。

獴 【巳集下】【犬字部】 獴 【正字通】与蒙通。蒙贵。详前□字注。

【亥集上】【骨字部】 【集韵】汤丁切,音。【类篇】□,长骨貌。

【亥集上】【骨字部】 【广韵】苦光切【集韵】枯光切,□音硄。【博雅】也。【玉篇】□,股骨也。

猎 【巳集下】【犬字部】 猎 【唐韵】良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力涉切,□音鬣。【说文】放猎,逐禽也。【广韵】取兽也。白虎通曰:四时之田,总名为猎,为田除害也。尸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敎人以猎也。【尔雅释言】猎,虐也。【疏】猎谓从禽也。必暴害於物,故云。【尔雅释天】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獮,冬猎为狩。【诗魏风】不狩不猎。【礼王制】豺祭兽,然後田猎。【蔡邕月令章句】猎者,捷取之名。【正字通】猎以供俎豆,习兵戎,皆国家重事也。 又震也。【吴语】今大夫国子,兴其众庶,以犯猎吴国之师徒。【注】猎,震也。 又【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注】师古曰:緁猎,相差次也。 又龟名。【尔雅释鱼】龟後弇诸猎。【疏】谓甲後弇覆者名猎。【周礼春官龟人】南龟曰猎属。 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训】洛出猎山。 又车名。【前汉宣帝纪】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注】文颖曰:軨猎,小车。考证:〔【前汉宣帝纪】太仆以軨猎车奉迎龟孙。〕 谨照原文龟孙改曾孙。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汇补】石经诱字。见古音骈字。

獶 【巳集下】【犬字部】 獶 【玉篇】奴巧切,音桡。犬惊貌。 又【礼乐记】獶杂子女。【注】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也。獶,或作猱。 又【广韵】【集韵】□於求切,音优。【广韵】獶□,犬名。 又【集韵】奴侯切,音羺。南越谓犬为獶□。 又【集韵】【类篇】□奴刀切,音峱。【集韵】本作夒,或作獿猱蝚。详前猱字注。

犷 【巳集下】【犬字部】 犷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猛切,音矿。【说文】犬犷犷不可附也。【广韵】犬也。 又【前汉叙传】犷犷亡秦。【注】师古曰:犷犷,粗恶之貌。【后汉祭彤传】政移犷俗。【关尹子五鉴篇】耕夫习牛则犷。 又【广韵】居往切【集韵】俱往切,□音□。【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 又【集韵】犬犷犷不可附。 又【集韵】俱永切,音憬。恶貌。 又【前汉地理志】犷平。【注】师古曰:犷音九永反。 又【集韵】古勇切,音拱。【前汉地理志犷平注】服虔曰:犷,音巩。

兽 【巳集下】【犬字部】 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说文】守备者。从嘼从犬。【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书益稷】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周礼天官】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又【天官庖人】六兽。【注】郑司农云:六兽:麋、鹿、熊、麕、野豕、兔也。 又【仪礼特牲馈食礼】棜在其南,南顺。实兽于其上,东首。【注】兽,腊也。

獹 【巳集下】【犬字部】 獹 【广韵】落胡切【集韵】龙都切,□音卢。【玉篇】韩獹,天下骏犬。【广雅】韩獹宋。 【集韵】通作卢。

獭 【巳集下】【犬字部】 獭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达切,音闼。【说文】如小狗,水居,食鱼。【玉篇】獭如猫。【礼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孟子】为渊殴鱼者,獭也。【埤雅】獭兽,西方白虎之属,似狐而小,靑黑色,肤如伏翼,取鲤於水裔,四方陈之,进而弗食,世谓之祭鱼。旧说,蟾肪合玉,獭胆分卮。又曰:熊食盐而死,獭飮酒而毙。淮南子曰:獭穴知水之高下,猿鸣而獭□之,故束晰发蒙记曰:猿以獭为妇。 又【正字通】山獭出广之宜州嵠峒,性淫。山中有此,牝兽皆去。范成大虞衡志曰:山獭,土人呼为插翘,闻山中妇人气,必跃来相抱。无偶,则抱木枯死。又海獭,生海中,似獭而大毛,著水不濡。李时珍曰:今人取其皮为风领,亚於貂。又苏颂云:诸畜肝叶皆有定数,独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闲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 又【广韵】他辖切【集韵】【韵会】【正韵】狄辖切,□音呾。义同。 【集韵】或作。

献 【巳集下】【犬字部】 献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建切,音宪。【说文】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从犬,鬳声。【礼曲礼】犬曰羹献。 又【广韵】进也。【尔雅释诂】享献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献。【周礼天官小宰】膳献。【注】膳献,禽羞俶献也。又【膳夫】王燕飮酒,则为献主。 又【书益稷】万邦黎献。【传】献,贤也。【论语】文献不足故也。 又【尔雅释言】献,圣也。【谥法】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 又姓。【风俗通】秦大夫献则。 又【集韵】桑何切,音娑。酒尊名,饰以翡翠,郑司农说。本作牺,或作戏。详牛部牺字注。 又【礼明堂位】周献豆。【注】献,疏刻之。【疏】正义曰:献,音娑。娑是希疏之义,故为疏刻之。【释文】素何反。 又【集韵】鱼羁切,音宜。仪也。【周礼春官司尊彝】郁齐献酌。【注】郑司农云:献,读为仪。仪酌有威仪多也。 又【正韵】虚宜切,音羲。【前汉王莽传】建华盖,立斗献。【注】师古曰:献音牺,谓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又叶虚言切,音轩。【诗小雅】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猕 【巳集下】【犬字部】 猕 【广韵】武移切【集韵】民□切,□音弥。【玉篇】猕猴。【博雅】猱狙,猕猚也。 又【正字通】通雅曰:沐猴,猕猴,母猴也。【前汉西域传沐猴注】沐猴,卽猕猴。母音转为马,又转为弥。方言呼母曰,此其证也。兽以雌强,今猕猴亦谓其大者,犹凡物之大者曰马,蓝马蓟之类。【集韵】或作猕□。

獽 【巳集下】【犬字部】 獽 【广韵】汝阳切【集韵】如阳切,□音穰。【集韵】兽名。狨属。

獾 【巳集下】【犬字部】 獾 【广韵】【集韵】□呼官切,音欢。【广韵】野豚。或作犿。【集韵】本作獾。或作貆貒,互详豸豕二部注。 又【集韵】逵员切,音权。本作狋。详前狋字注。

獿 【巳集下】【犬字部】 獿 【唐韵】女交切【集韵】尼交切,□音铙。【说文】獿,也。从犬,夒声。【集韵】犬吠。 又【广韵】【集韵】【正韵】□奴刀切,音峱。【广韵】兽名。【集韵】本作夒。或作獶猱蝚。详猱字注。 又【前汉扬雄传】獿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注】服虔曰:獿,古之善涂墍者也。师古曰:墍,卽今之仰泥也。獿,抆拭也。故谓涂者为獿人。獿,乃高反。 又【集韵】奴回切,音□。古之善涂墍者。【汉书獿人注】师古曰:□,又乃回反。【集韵】或作□,通作□。 又【广韵】奴巧切【集韵】女巧切,□音挠。【广韵】犬惊。【集韵】犬惊吠貌。 又【集韵】【类篇】□尔绍切,音扰。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孔五切,音苦。竹名。 又【集韵】果五切,音古。□也。 【集韵】或作。

猡 【备考】【巳集】【犬字部】 猡 【龙龛】同阿。见《佛经音义》。

玁 【巳集下】【犬字部】 玁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虚检切,音憸。玁狁。详狁字注。【广韵】本作猃。

玂 【巳集下】【犬字部】 玂 【广韵】【集韵】□渠希切,音祈。【玉篇】犬生一子。【尔雅释畜】犬生三猣,二师,一玂。

玃 【巳集下】【犬字部】 玃 【唐韵】俱缚切【广韵】居缚切【集韵】厥缚切,□音矍。【说文】母猴也。从犬,矍声。尔雅云:玃父善顾攫持人也。【广韵】大猿也。【吕氏春秋】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新论】犬似玃,玃似狙,狙似人。【司马相如上林赋】蜼玃飞鸓。【广韵】或作貜。【集韵】或作蠼□。 又【集韵】【正韵】□俱碧切【集韵】本作攫。搏也。【韩诗外传】齐使使献鸿於楚。鸿渴,使者道飮鸿,玃笞溃失。

玺 【午集上】【玉字部】 玺 【字汇】俗玺字。【广韵】斯氏切【韵会】想氏切,□音徙。【说文】王者印也。本作壐。【玉篇】天子诸侯印也。【释名】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韵会】信也。古者尊□共之,秦汉以来唯至尊以为称。【左传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疏】此诸侯大夫印称玺也。【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蔡邕独断】皇帝六玺。【後汉舆服志】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外有大蓝田玉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正字通】又旧制,乘舆六玺,唐攺为宝,唐末亡失,周广顺中,诏作二宝,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初太宗刻受命元玺,以白玉为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武后攺诸玺皆为宝,中宗卽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复为宝。初攺玺书为宝书,再攺传国宝为承天大宝。 又姓。【姓谱】明有玺书。 又人名。【山海经】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又国名。【山海经】玺在昆仑墟东南,在流沙中。【字汇补】抱朴子有玺产国。原字从奂作。考证:〔【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捡封矣。〕 谨照原文捡改检。

萨 【申集上】【艹字部】 萨 【集韵】桑割切,音撒。【释典】菩,普也。萨,济也。能普济众生。【纲目集览】菩之为言了也,萨之为言见也,谓智慧了见也。 又【类篇】《唐六典》有萨宝府,掌胡神祠。 又姓。【通志氏族略】萨孤氏,代人。【正字通】元词人萨天锡。

妙 【午集上】【玄字部】 妙 【玉篇】【广韵】□弥笑切,眇去声。【玉篇】今作妙。【广韵】与妙同。详女部妙字注。

兹 【午集上】【玄字部】 兹 〔古文〕□【广韵】子之切【集韵】【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音孜。【说文】黑也。【玉篇】浊也,黑也。或作□滋。【左传哀八年】何故使吾水滋。【注】滋,本又作兹。子丝反。字林云:黑也。 又姓。【左传定十年】孔子使兹无还揖对。 又【说文徐锴注】借为兹此字。【尔雅释诂】此也。【书大禹谟】念兹,在兹。◎按《尔雅》《尚书》本作兹。《正字通》仍《韵会》之讹,攺入兹字注,反驳从□之非,误。又引孙氏说,今年亦曰今兹,从艹木兹生纪也,尤凿。 又神名。【山海经】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靑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又【广韵】【集韵】□瑚涓切,音悬。黑也。【左传哀八年释文】兹,音□。〇按兹、兹二字,音同义别。从□者,子之、瑚涓二切,训黑也,此也,姓也。从艹者,子之、墙之二切,训艹木多益也,蓐也,国名。今各韵书互相蒙混,如《广韵》《韵会》兹字训国名,《集韵》兹字训蓐也,《韵会》《字汇》《正字通》兹字训此也,非当时编辑之讹,卽後人刊刻之误。《正韵》有兹无兹,合兹、兹二字训义为一,尤为疏漏。今从《说文》幷各书,重为订正。

畘 【午集上】【田字部】 畘 【五音集韵】那含切,音南。田十亩曰畘。

犅 【巳集下】【牛字部】 犅 【唐韵】古郎切【集韵】【韵会】【正韵】居郎切,□音冈。【说文】特牛也。【玉篇】特牛赤色也。【公羊传文十三年】鲁公用□犅。【集韵】通作刚。 【集韵】或作牨。◎按广韵牨另训水牛,集韵合为一,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矢忍切,音矧。竹名。

□ 【备考】【未集】【耒字部】 □ 【龙龛】同耤。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顺古作。注详页部三画。

犆 【巳集下】【牛字部】 犆 【集韵】【韵会】【正韵】□敌德切,音螣。【玉篇】本作特。【礼王制】天子犆礿。【注】犆,犹一也。【又】诸侯礿犆。【注】互明犆礿。【释文】犆,音特。 又【礼少仪】犆豕。 又【礼少仪】丧俟事不犆吊。【疏】谓不非时而独吊也。 又【谷梁传隐十一年】犆言,同时也。【注】犆言,谓别言也。 又【广韵】除力切【集韵】【韵会】逐力切,□音直。【广韵】□犆,牛也。 又【集韵】缘也。【礼玉藻】君羔幦虎犆。【注】犆,读如直道而行之直。直谓缘也。【集韵】或作□。

奔 【巳集下】【牛字部】 奔 【广韵】博昆切,音贲。牛惊。 又【集韵】奔古作奔。注详大部六画。◎按广韵奔奔音同义异,集韵合为一字,今两存。

犈 【巳集下】【牛字部】 犈 【广韵】巨员切【集韵】逵员切,□音权。【尔雅释畜】黑脚,犈。【疏】牛之黑脚者名曰犈。

犉 【巳集下】【牛字部】 犉 【广韵】如匀切【集韵】濡纯切【韵会】儒纯切,□音眴。【尔雅释畜】黑唇犉。【诗小雅】九十其犉。【传】黄牛黑唇曰犉。又【周颂】杀时犉牡。 又【尔雅释畜】牛七尺为犉。【疏】犉有二义,黑唇者为犉,七尺者亦为犉。尸子说六畜云:大牛为犉,七尺。 又【集韵】【韵会】【正韵】□而宣切,音□。义同。本作□。◎按韵书无肰音,字汇音肰,非。《正字通》义取醇色,亦凿。

犊 【巳集下】【牛字部】 犊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音独。【说文】牛子也。从牛卖声。【尔雅释畜】其子,犊。【礼月令】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又【礼器】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 又【前汉沟洫志】河决淸河灵鸣犊口。【注】师古曰:淸河之灵县鸣犊河口也。 又【前汉地理志】北海郡桑犊县。云中郡犊和县。考证:〔【前汉地理志】北海郡犊县。云中郡犊和县。〕 谨照原文犊县上增桑字。

犌 【巳集下】【牛字部】 犌 【广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音嘉。【玉篇】牛有力。【尔雅释畜】绝有力,欣犌。 又【集韵】何加切,音遐。义同。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类篇】□楚绞切,音炒。【集韵】心迫也。

玠 【午集上】【玉字部】 玠 【唐韵】古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音戒。【说文】大圭也。引书顾命,称奉玠圭。【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又【集韵】通作介。【诗大雅】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类篇】或作琾。考证:〔【说文】大圭也。引书顾命,称奉玠玉。〕 谨照原文玠玉改玠圭。

玡 【午集上】【玉字部】 玡 【集韵】鱼驾切,音讶。骨似玉者。

玢 【午集上】【玉字部】 玢 【广韵】府巾切【集韵】悲巾切,□音彬。【广韵】文采状也。【集韵】玉文理貌。【前汉司马相如传】玢豳文磷。【注】玢豳,文理貌。 又【集韵】方文切,音分。【玉篇】玉名。【集韵】玉文也。 又【集韵】逋闲切,音斒。又逋还切,音班。又敷文切,音□。义□同。 【类篇】亦作璸。

玤 【午集上】【玉字部】 玤 【唐韵】补蠓切【集韵】【韵会】补孔切【正韵】边孔切,□音琫。【说文】石之次玉者,以为系璧。读若蚌。【徐曰】系璧,饰玉系也。 又【广韵】【正韵】步项切【集韵】【韵会】部项切,□音棒。义同。 又【广韵】地名。【左传庄二十一年】虢公为王宫于玤。【注】蚌,虢地。【释文】玤,蒲项反。 【说文】本作□。【类篇】或作□。

玦 【午集上】【玉字部】 玦 【唐韵】【集韵】【韵会】古穴切【正韵】居穴切,□音决。【说文】玉佩也。【广韵】佩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义取诀。【史记项羽纪】范增数以手循玦示项羽。【前汉五行志】佩之金。【注】师古曰:半环曰玦。【白虎通】君子能决断则佩玦。玦,环之不周也。 又射者著於右手大指以钩弦者亦谓之玦。【礼内则】右佩玦。【诗卫风童子佩韘传】韘,玦也。【疏】玦,挟矢时所以持弦饰也。【释文】玦,本又作决。【小雅】决拾旣佽。 又【诗话】紫玉玦茶也,乌玉玦墨也。【苏轼谢惠茶诗】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孙莘老寄墨诗】近者唐夫子,远致乌玉玦。 【集韵】或作璚。

玧 【午集上】【玉字部】 玧 【广韵】余准切【集韵】庾准切,□音尹。充耳玉。【集韵】瑱也。 又【集韵】余专切,音沿。玧珸,蛮夷充耳。 又谟奔切,音门。玉赤色也。与璊同。

珏 【午集上】【玉字部】 珏 【唐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二玉相合为一珏。【徐锴曰】双玉曰珏。【集韵】或作瑴。 又【类篇】古禄切,音谷。义同。

玩 【午集上】【玉字部】 玩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五换切,音玩。【说文】弄也。【玉篇】戏也。【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列子黄帝篇】海上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从沤鸟游,沤至者百数。其父曰:取来吾玩之。明日,沤鸟舞而不下也。 又习也。【易系辞】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疏】言君子爱乐而习玩者,是六爻之辞也。【陆机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之说。 又珍也。【陆机辨亡论】奇玩应响而赴。【韵府】手不持珠玉之玩。 又【韵补】叶音彦。【庾敳意赋】物咸定於无初兮,□时至而後验。飘颻□旷之域兮,深漠畅而靡玩。 又叶音院。【阮瑀琴歌】靑盖巡九州,在西东人怨。士为知已死,女为悦已玩。

玪 【午集上】【玉字部】 玪 【唐韵】古函切【集韵】居咸切,□音缄。【说文】玪□,石之次玉者。【玉篇】米石山有玪珩琪。【集韵】或作瑊。 又【集韵】其淹切,音箝。玉名。 又【集韵】鱼音切,音吟。义同。 又【集韵】琳,古作玪。注详八画。

玫 【午集上】【玉字部】 玫 【唐韵】莫杯切【集韵】谟杯切【韵会】谟杯切,□音枚。【说文】火齐玫瑰也。一曰石之美者。【前汉司马相如传】其石则赤玉玫瑰。【注】晋灼曰:玫瑰,火齐珠也。师古曰:火齐珠,南方之出火珠也。 又人名。【韵会】唐史有朱玫。

玶 【午集上】【玉字部】 玶 【集韵】蒲兵切,音平。玉名。

玿 【午集上】【玉字部】 玿 【广韵】市昭切【集韵】时饶切,□音韶。美玉。

玭 【午集上】【玉字部】 玭 【唐韵】步因切【集韵】毗宾切,□音频。【说文】珠也。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玭,珠之有声者。【书禹贡】作□。 又【广韵】部田切。【集韵】蒲眠切,□音蹁。义同。【何晏景福殿赋】垂环玭之琳琅。【注】玭,蒲眠反。珠也。 又【五音集韵】部迷切,音鼙。淮珠也。

环 【午集上】【玉字部】 环 【唐韵】戸关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音还。【说文】璧属也。【玉篇】玉环。【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注】边孔适等。【礼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注】环取其无穷。 又【玉篇】绕也。【正韵】回绕也。【礼杂记】小敛环絰。【疏】环絰是周回缠绕之名。【周礼冬官考工记】环涂七轨。【注】故书环或作轘,环涂谓环城之道。 又【周礼春官乐师】环拜以钟鼓为节。【注】环,犹旋也。 又【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注】环幅广袤等也。 又【释名】刀本曰环,形似环也。 又【诗秦风】游环胁驱。【传】游环,靷环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良鼓瑕如积环。【疏】瑕与环皆谓漆之文理。 又姓。【史记田敬仲世家】环渊之徒七十六人。【注】楚人孟子传云:环渊著书上下篇。【五音集韵】古有楚贤者环渊,後有环齐,撰要略一部。 又人名。【左传襄十四年】今余命女环。【注】齐灵公名。【战国策】楚王问於范环。【释文】环,史作蠉。 又官名。【左传文元年】且掌环列之尹。【注】宫卫之官。【周礼夏官】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注】巡察内外,若环之相循不穷。致师,谓犯敌以诱其出。军慝,谓敌怀诈潜入我师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则环绕而巡之。 又器名。【扬子方言】,宋魏□楚江淮之闲谓之缳。或谓之环。【注】,丝蚕簿横也。 又水名。【山海经】泰山环水出焉。 又州名。【韵会】古朔方鸣沙之地,隋置环州,以大河环曲名焉。又广南化外,唐开生獠,置环州。 又【韵会】环玉,国名。又环狗,海外国名。【山海经】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 又通作圜。【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注】圜形似火,如半环然。 又通作瑗。【前汉五行志】宫门铜瑗。 又【集韵】【韵会】【正韵】□胡惯切,音患。【集韵】却也。【周礼夏官】环人。刘昌宗读。 又【韵会】绕也,周回也。【前汉高帝纪】守濮阳环水。【注】环,音宦,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又【项羽传】故因环封之三县。【注】绕南皮三县以封之。环音宦。 又【韵补】叶胡涓切,音悬。【马融广成颂】栖凤鸟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园。纳僬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 又叶胡玩切,音换。【班固西都赋】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 又叶荧绢切,音眩。【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长途升降,轩槛曼延。延音衍去声。考证:〔【礼经解】行则有环佩之声。〕 谨照原文行字下增步字。〔【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似圜。〕 谨照原文似圜改以圜。

葞 【申集上】【艹字部】 葞 【唐韵】绵婢切【集韵】母婢切,□音弭。【尔雅释草】葞,春草。【疏】莽草,一名春草,俗呼为菵草。考证:〔【尔雅释草】葞春草。【疏】兰草,一名芒草。〕 谨照原文兰改莽。芒改春。

现 【午集上】【玉字部】 现 【集韵】【正韵】□形甸切,音见。【集韵】玉光。 又【正韵】显也,露也。【抱朴子至理卷】或形现往来。 又【集韵】胡典切,音蚬。石之次玉者。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丞职切,音埴。笙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尺勇切。羽也。

玲 【午集上】【玉字部】 玲 【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正韵】离呈切,□音灵。【说文】玉声。【扬子太□经】唐素不贞,亡彼珑玲。【注】珑玲,金玉声。【前汉扬雄传】前殿崔巍兮,和氏珑玲。【注】师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为梁璧带也。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师古曰:晋说是。 又【集韵】力耕切,音磷。义同。

玳 【午集上】【玉字部】 玳 【集韵】待戴切,音代。瑇瑁也。【玉篇】俗以瑇瑁作玳瑁。【异物志】如龟,生南海。大者如蘧篨,背上有鳞,鳞大如扇,有文章。将作器,则煮其鳞,如柔皮。【汉铙歌】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范云赠张谡诗】傧从皆珠玳。

玷 【午集上】【玉字部】 玷 【集韵】【韵会】【正韵】□都念切,音坫。【集韵】玉病。【增韵】缺也。【诗大雅】白圭之玷。【传】玷,缺也。【前汉韦□成传】□成复作诗,自著复玷缺之囏难。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多忝切,音点。义同。 又【集韵】丁兼切,音□。与敁同。敁挅,以手称物。【玉篇】或作。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尺尹切,音蠢。【玉篇】吹也。【集韵】吹也。

【卯集上】【心字部】 【玉篇】【集韵】□古文懿字。注详十六画。

玹 【午集上】【玉字部】 玹 【广韵】黄练切【韵会】【正韵】荧涓切,□音县。【广韵】玉名。 又【广韵】【集韵】□胡涓切,音悬。【玉篇】玉色。【广韵】石次玉。 又人名。【後汉赵岐传】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 又【集韵】胡干切,音贤。姓也。

玻 【午集上】【玉字部】 玻 【广韵】【韵会】□滂禾切,音颇。【玉篇】玻璃,玉也。【广韵】玻璃玉,西国宝。【正字通】一名水玉,莹如水,坚如玉,碾开有雨点者为眞。明三保大监出西洋,携烧玻璃人来中国,故中国玻璃顿贱。烧者有气眼而轻。 又【正字通】或作颇黎。因颇黎国所出,故名。【□中记】大秦有五色颇黎。【梁四公记】扶南人来卖碧颇黎,镜广一尺半,内外莹洁,向明视之,不见其质,重四十斤。

玼 【午集上】【玉字部】 玼 【唐韵】千礼切【韵会】【正韵】此礼切,□音泚。【说文】玉色鲜也。引《诗》:新台有玼。◎按《诗邶风》今本作泚。 又【正字通】凡物之鲜盛者皆曰玼。【诗墉风】玼兮玼兮,其之翟也。【传】翟衣,夫人祭服,刻缯为翟雉形,釆画之以为饰。玼者,言宣姜服饰之盛,如玉色也。 又与疵通。【後汉黄宪传】靡不服深远去玼吝。【注】玼音此。说文曰:鲜色也。据此文当为疵。作玼者,古字通也。 又【集韵】此我切,音瑳。又【广韵】【正韵】雌氏切【集韵】浅氏切,□音此。义□同。 又【广韵】疾移切【集韵】【韵会】才支切,□音疵。【广韵】玉病。 又【集韵】玉中石也。

玽 【午集上】【玉字部】 玽 【唐韵】古厚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音耇。【说文】石次玉者。 又【集韵】居侯切,音冓。玉名。

珂 【午集上】【玉字部】 珂 【唐韵】苦何切【韵会】【正韵】丘何切,□音轲。【说文】玉名。【玉篇】石次玉也。亦码碯,洁白如雪者。 又【玉篇】一云螺属也。生海中。【通俗文】勒饰曰珂。【尔雅翼】贝大者珂,皮黄黑,骨白,可饰马具。一名马珂螺。【李时珍曰】珂马,勒饰也。此贝似之,故名。【韩愈诗】送以紫玉珂。 又谏珂,鸟名。文身而朱足,憎鸟而爱狐。见【说苑】。 又金名。【事物绀珠】有珂金。 【集韵】或作砢。

珄 【午集上】【玉字部】 珄 【广韵】所庚切,音生。金色。

珅 【午集上】【玉字部】 珅 【集韵】升人切,音申。玉名。

珇 【午集上】【玉字部】 珇 【唐韵】则古切【集韵】【韵会】总古切【正韵】总五切,□音祖。【说文】琮玉之瑑。【广韵】珪上起也。【增韵】珪琮之瑑凸起也。 又或作驵。【周礼冬官考工记】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 又【扬子方言】好也,美也。 又【集韵】在吕切,音咀。玉文。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汇补】羊名。【逸周书王会解】周头辉□。音义未详。

□ 【备考】【未集】【羊字部】 □ 【搜眞玉镜】他高切。

珔 【午集上】【玉字部】 珔 【集韵】才甸切,音荐。玉名。

蓭 【申集上】【艹字部】 蓭 【集韵】同庵。【类篇】圆屋曰蓭。 又作庵。【蜀志裴松之注】亮敕军中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

【子集下】【冫字部】 【玉篇】公节切,音洁。俗洁字。

珈 【午集上】【玉字部】 珈 【唐韵】古牙切。【韵会】【正韵】居牙切,□音嘉。【说文】妇人首饰。【诗墉风】副笄六珈。【传】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笺:副笄旣笄而加饰也,如今步摇上饰。钱氏曰:今人步摇加饰,以珠饰之。小者六,多者倍蓰至三十六。诗六珈,然则古玉数凡六也。孔氏曰:王后之衡笄,皆以玉为之,垂於副之两旁,当耳,其下以紞县瑱,谓之珈者由副旣笄而加此饰,故谓之珈。【古器图】珈,加於副之饰也。状如口,长广仅寸。考证:〔【诗卫风】副笄六珈。〕 谨照原文卫风改墉风。〔【传】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副笄旣笄而加饰也。〕 谨按旣笄句乃笺文非传文,谨照原文副上增笺字。〔孔氏曰,珈,加也。〕 谨按原文无下珈加也三字,谨省。〔由副旣笄而加此饰故谓之珈。〕 谨按原文由副上有谓之珈者四字,谨增。

珉 【午集上】【玉字部】 珉 【唐韵】武巾切【集韵】【韵会】眉贫切【正韵】弥邻切,□音岷。【说文】石之美者。【广韵】美石,次玉。【韵会】珉似玉而非也。【礼玉藻】君子贵玉而贱珉。【山海经】岐山,其阴多白珉。 又人名。【战国策】韩珉处於赵。【注】珉,盖韩人之善於齐秦而处赵者。 又【集韵】悲巾切,音份。与珉同。【史记司马相如传】琳珉琨珸。刘伯庄读。 【广韵】亦作玟。

珊 【午集上】【玉字部】 珊 【唐韵】苏干切【集韵】【韵会】相干切【正韵】师奸切,□音□。【说文】珊瑚,生於海,或生於山。【徐曰】珊瑚,石也。或靑或红,高一二尺,裹以缯帛,烧之不热,盖生海岛之根,亦可刻琢为器,为树者乃交柯可爱。【本草】珊瑚树红油色者,细纵文,如铅丹色者,无纵文。入药,红油色者良。生海中磐石上,白如菌,一岁变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今广州亦有之,明润如红玉,中有孔,亦有无孔者,枝柯多者为上。李时珍曰: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则曲而坚,变红色。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亦良。【前汉司马相如传】珊瑚丛生。【注】珊瑚生水底石边,大者树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有华。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媻珊勃窣上金堤。【注】索隐曰:媻珊,匍匐上下也。 又【韵会】珊珊,佩声。【杜甫诗】自是秦楼厌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又【魏文帝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又【韵会】阑珊,雕散貌。【李後主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又【集韵】桑葛切,音□。珊瑚之珊亦读入声。 又【韵补】叶相然切,音仙。【宋玉神女赋】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考证:〔汉赵陀谓之火树是也。〕 谨照本草原文赵陀改赵佗。

珌 【午集上】【玉字部】 珌 〔古文〕【唐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音必。【说文】佩刀下饰。天子以玉。【诗小雅】鞞琫有珌。【传】珌下饰。【前汉王莽传】瑒琫瑒珌。【注】佩刀之饰,上曰琫,下曰珌。 又人名。【後汉献帝纪】督军校尉周珌。 又【集韵】必结切,音。义同。

珍 【午集上】【玉字部】 珍 〔古文〕錱【唐韵】陟邻切【集韵】知邻切,□音眞。【说文】宝也。【玉篇】贵也,美也,重也。【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卢谌诗】不待卞和显,自为命世珍。 又瑞也。【诗周颂将受厥明传】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谓为珍瑞,天下所休庆也。 又【尔雅释诂】珍,献也。 又奇也。【书旅獒】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公羊传昭三十一年】食必坐二子於其侧而食之,有珍怪之食。【注】珍怪,犹奇异也。 又【正字通】食之美者亦曰珍。【礼王制】八十常珍。【注】常食皆珍味也。【又】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注】九十者,专指有爵者,言天子就而问,珍味从之以往,致尊养之义也。又【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注】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也。【陆佃云】珍用八物,牛羊麋鹿麕豕狗狼。 又坤珍,洛书也。【後汉班固传】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 又【正字通】州名。汉牂牁郡,唐置珍州。 又【字汇补】读作鎭。【周礼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注】杜子春云:珍,当作鎭。 又【韵补】叶张连切,音邅。【□琳马瑙勒赋】遭时显价冠世珍兮,君子穷达亦时然兮。 【玉篇】俗作珍。【五音集韵】俗作□。考证:〔【後汉班固传】圣主乃握乾符,阐坤珍。〕 谨照原文圣主改圣皇。

珍 【午集上】【玉字部】 珍 【玉篇】俗珍字。

珏 【午集上】【玉字部】 珏 【唐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二玉相合为一珏。【徐锴曰】双玉曰珏。【集韵】或作瑴。 又【类篇】古禄切,音谷。义同。

珑 【午集上】【玉字部】 珑 【唐韵】【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音龙。【说文】祷旱玉,龙文,从玉从龙。会意,龙亦声。 又【广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玉篇】玲珑,玉声。【前汉扬雄传】前殿崔巍兮,和氏珑玲。【注】孟康曰:以和氏璧为梁璧带,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扬子太□经】唐素不贞,亡彼珑玲。【注】珑玲,金玉声。 又【增韵】明貌。【左思吴都赋】珊瑚幽茂而玲珑。【抱朴子地眞卷】朱草蒙珑,白玉嵯峨。 又【韵会】一曰风声。 【集韵】亦作□。

珓 【午集上】【玉字部】 珓 【广韵】古孝切,音敎。杯珓,古者以玉为之。【类篇】巫以占吉凶者。【演繁露】杯珓,用两蚌,或用竹根。 又或作敎。【荆楚岁时记】秋社拟敎於神。【注】敎,言敎,令也。 又或作筊。【石林燕语】高辛庙有竹杯筊,以一俯一仰为圣筊。

珕 【午集上】【玉字部】 珕 【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丽。【说文】蜃属。【韵会】盖今牡蛎之属。【郭璞江赋】珕珋璇瑰。【注】珕,音丽。蜃属。 又【玉篇】佩刀饰。【诗小雅鞞琫有珌传】士珕琫而珕珌。 又【广韵】力智切,音詈。义同。 【集韵】或作蛠。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莫报切,音冒。择也。通作芼。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鱼远切,音阮。倚也。【五音集韵】书作□。

珖 【午集上】【玉字部】 珖 【集韵】【韵会】□姑黄切,音光。【玉篇】管也。【集韵】玉名。 又人名。【後汉冯鲂传】孙珖官至城门校尉。

珗 【午集上】【玉字部】 珗 【集韵】萧前切,音先。石次玉也。

珘 【午集上】【玉字部】 珘 【集韵】之由切,音周。【玉篇】玉也。

荴 【申集上】【艹字部】 荴 【篇海】芳无切,音敷。【前汉外戚传】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音。【韦昭注】荴,荷叶未落时也。

镹 【戌集上】【长字部】 镹 【集韵】已有切,音久。长也。

蚅 【申集中】【虫字部】 蚅 【唐韵】於革切,音厄。【尔雅释虫】蚅,乌蠋。详蠋字注。

珟 【午集上】【玉字部】 珟 【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也。又姓。 又【集韵】琢玉工。【正字通】按诸家以王字点在中画者,朽玉也,姓也,音粟。本注音义与前王注同。攺作珟,非。考姓谱有夙姓,无珟姓,诸家皆误也。

珙 【午集上】【玉字部】 珙 【唐韵】拘竦切【集韵】【韵会】古勇切,□音拱。【说文】玉名也。【玉篇】大璧也。【集韵】或作。通作拱。【老子道德经】虽有拱璧。 又【广韵】九容切【集韵】居容切,□音恭。义同。【左传襄三十一年】窃其珙璧。徐邈读。 又【集韵】【韵会】□胡公切,音洪。玉也。同玒。 又【韵会】人名。唐有王珙。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韵】宠恋切,音猭。羊长尾。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或作□。详□字注。

珢 【午集上】【玉字部】 珢 【唐韵】语巾切【集韵】【正韵】鱼巾切【韵会】疑巾切,□音银。【说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韵】古痕切,音根。【五音集韵】古恨切,音艮。义□同。 又【正韵】苦恨切,音硍。玉有起迹曰珢。

珣 【午集上】【玉字部】 珣 【唐韵】相伦切【集韵】【韵会】【正韵】须伦切,□音荀。【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玕琪焉。【注】珣玕琪,玉属。【说文】玉名。【徐曰】医无闾,幽州之鎭,在辽东。 又【玉篇】一曰器名。【说文徐注】玉器。 又【集韵】须闰切,音□。玉名。

珥 【午集上】【玉字部】 珥 【唐韵】【集韵】【韵会】仍吏切【正韵】而至切,□音饵。【说文】瑱也。【徐曰】瑱之状,首直而末锐,以塞耳。【玉篇】珠在耳。【韵会】一名耳璫。【史记外戚世家】夫人脱簪珥叩头。【前汉东方朔传】乃下殿去簪珥。【注】珥,音饵。珠玉饰耳者也。 又【博雅】剑珥谓之镡。【楚辞九歌】抚长劎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注】珥,音饵。 又同咡。【淮南子览训蚕咡丝而商弦绝注】咡,或作珥,弄丝于口也。 又插也。【左思诗】七叶珥汉貂。【通典】汉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又日旁气也。【前汉天文志】抱珥□霓。【注】孟康曰:皆日旁气也。珥形点黑也。如淳曰:凡气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旁直对为珥。 又【周礼地官山虞】致禽而珥焉。【注】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 又与衈同。【周礼春官肆师】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注】珥当为饵。郑曰:珥,当为衈。祈衈者,衅礼之事。 又【集韵】【韵会】【正韵】□忍止切,音耳。义同。 又【集韵】如蒸切,音仍。割牲以衅也。引周礼,珥于社稷。○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郑注》珥当为衈。今从玉。

珦 【午集上】【玉字部】 珦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亮切,音向。【说文】玉名。 又【广韵】【集韵】【正韵】□式亮切,音饷。义同。 【集韵】或作□。

珧 【午集上】【玉字部】 珧 【唐韵】余昭切【集韵】【韵会】【正韵】余招切,□音遥。【说文】蜃甲也。【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卽小蚌。山海经曰:激汝之水,其中多蜃珧。【郭璞江赋】玉珧海月。【注】珧,音姚。亦蚌属。【正字通】江珧形似蚌,殻中肉柱长寸许,似搔头尖,谓之江珧柱。甲可饰物。【本草】一名玉珧,一名海月,又名马颊,马甲。广州谓之角带子。 又古者天子以为刀饰。【诗小雅鞞琫有珌传】天子玉琫而珧珌。 又弓名。【尔雅释器】以蜃者谓之珧。【注】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珧,小蚌。【楚辞天问】冯珧利决,封狶是射。【注】冯,挟也。珧,弓名也。 又玉名。【抱朴子穷达卷】珧华黎绿,连城之宝也。

珩 【午集上】【玉字部】 珩 【唐韵】戸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行。【说文】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正韵】佩上珩下璜。【诗郑风杂佩以赠之传】杂佩,珩璜琚瑀冲牙之类。【释文】珩佩,上玉也。 又通作衡。【礼玉藻】一命縕韍幽衡。【注】衡佩,玉之衡也。 又【张衡东京赋】珩紞紘綎。【注】音行。杜预曰:珩维持冠者。 又人名。【陆机辨亡论】奉使则赵咨沈珩。 又【韵补】叶寒刚切,音杭。【张衡思□赋】辫贞亮以为鞶兮,杂技艺以为珩。昭彩藻与雕琢兮,璜深远而弥长。

珪 【午集上】【玉字部】 珪 【玉篇】古文圭字。注详土部三画。

珫 【午集上】【玉字部】 珫 【广韵】昌终切【集韵】【韵会】昌嵩切【正韵】昌中切,□音充。【广韵】珫耳,玉名也。通作充。【诗卫风】充耳琇莹。

珯 【备考】【午集】【玉字部】 珯 【字汇补】音未详。出《释藏钟字函》。

珬 【午集上】【玉字部】 珬 【广韵】辛律切【集韵】【韵会】【正韵】雪律切,□音恤。【广韵】珂属。【集韵】珂谓之珬。【左思吴都赋】致远流离与珂珬。【注】刘达曰:老雕入海所化。 【类篇】或作。

班 【午集上】【玉字部】 班 〔古文〕□【广韵】布还切【集韵】【韵会】【正韵】逋还切,□音颁。【书尧典】班瑞于群后。 又【尔雅释言】班,赋也。【注】谓布与。【书洪范】武王旣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传】赋宗庙彝器酒樽赐诸侯。【左传襄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注】班,布也。【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左传文六年】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注】班,位也。 又【集韵】次也。【左传桓六年】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注】班,次也。 又【集韵】别也。【左传襄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注】班,别也。夜遁马不相见,故作离别声也。 又徧也。【晋语】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注】班,徧也。 又【扬子方言】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彻。【易屯卦】乘马班如。【疏】六四应初,故乘马也。虑二妨已路,故初时班如旋也。【书大禹谟】班师振旅。 又杂色也。【礼王制】班白者不提挈。【注】杂色曰班。 又班班,车声。【後汉五行志】车班班入河闲。 又姓。【风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班氏。【注】属代郡。 又班茅,虫名。【古今注】药种有五物,五曰班茅,戎盐解之。 又【集韵】或作辨。【前汉王莽传】辨社诸侯。 又【韵会】通作般。【左传成十三年】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释文】班,本亦作般。【前汉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注】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驱也。般,读与班同,布也。裔裔,飞流之貌。 又【韵补】叶□连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风萃而成响,朝日曜而增鲜。 【广韵】俗作□。【正韵】亦作颁朌。考证:〔又姓。【风俗通】楚令尹阙班之後。〕 谨照广韵所引风俗通,阙班改鬪班。

佩 【午集上】【玉字部】 佩 【集韵】蒲昧切【韵会】蒲妹切【正韵】步昧切,□音佩。【玉篇】玉佩也。本作佩。或从玉。【广韵】玉之带也。三礼图,凡玉佩上有双衡,衡长五寸,博一寸,下有双璜,璜径三寸,冲牙□珠,以纳其闲,上下为衡,半璧为璜,璜中横以冲牙,以苍珠为瑀。互详人部佩字注。

珲 【午集上】【玉字部】 珲 〔古文〕□【广韵】戸昆切【集韵】胡昆切,□音。【广韵】玉名。【集韵】美玉。

□ 【午集下】【立字部】 □ 【广韵】同站。

□ 【补遗】【未集】【羊字部】 □ 【字汇补】音未详。人名。【册府元龟】周懿王名囏。【注】一作□。

珵 【午集上】【玉字部】 珵 【广韵】直贞切【集韵】【韵会】驰贞切,□音呈。【玉篇】美玉也。埋六寸,光自辉。【广韵】玉名。【集韵】佩玉也。珩谓之珵。一曰玉大六寸。【相玉书】大六寸,光自照。【屈原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注】珵,美玉也。音呈。一曰佩珩也。 又【集韵】他顶切。与珽同。大圭长二尺。【礼玉藻】天子搢珽。【释文】珽,他顶反。本又作珵。

珶 【午集上】【玉字部】 珶 【集韵】田黎切,音题。与瑅同。瑅瑭,玉名。 又【韵会】【正韵】□大计切,音第。佩玉。【曹植洛神赋】抗琼珶以和予兮。

珷 【午集上】【玉字部】 珷 【集韵】罔甫切,音武。【玉篇】石似玉也。与珷同。

珹 【午集上】【玉字部】 珹 【广韵】是征切【集韵】时征切,□音成。【玉篇】玉名。 又【广韵】珠类。【集韵】美珠也。

珺 【午集上】【玉字部】 珺 【字汇】音郡。美玉也。

珻 【午集上】【玉字部】 珻 【集韵】谟杯切,音枚。玉名。

珼 【午集上】【玉字部】 珼 【集韵】博盖切,音贝。贝饰。

珽 【午集上】【玉字部】 珽 【唐韵】他鼎切。【韵会】他顶切【正韵】徒鼎切,□音挺。【广韵】玉名。【博雅】珽,笏也。【左传桓二年】衮冕黻珽。【注】珽,玉笏也。【礼玉藻】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注】笏也。珽之言挺然无所屈也。谓之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终葵首者,於杼上又广其首,方如椎头,是谓无所屈,後则恒直。相玉书曰:珽玉六寸,明自照。 又人名。唐有姚珽。 又【集韵】汤丁切,音听。大圭,长尺二寸。 【集韵】或作珵。毛氏曰:俗作〈王任〉,误。

【卯集上】【心字部】 【广韵】相居切【集韵】新於切,□音胥。智也。 又【广韵】息吕切【集韵】写与切,□音醑。义同。

【子集中】【人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於靳切,音懚。依人也。 又【广韵】【集韵】□乌本切,音稳。义同。

现 【午集上】【玉字部】 现 【集韵】【正韵】□形甸切,音见。【集韵】玉光。 又【正韵】显也,露也。【抱朴子至理卷】或形现往来。 又【集韵】胡典切,音蚬。石之次玉者。

珿 【午集上】【玉字部】 珿 【集韵】初六切,音□。【玉篇】等也,齐也。 又【五音集韵】测角切,音娖。义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缺本字。

□ 【未集中】【而字部】 □ 【篇韵】音珏。邑也。

琀 【午集上】【玉字部】 琀 【唐韵】【韵会】【正韵】□胡绀切,音憾。【说文】賵赙琀襚,皆赠丧之物。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周礼春官典瑞】共含玉。【注】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晋书皇甫谧传】□唅之物。 又【集韵】胡南切,音含。义同。考证:〔【周礼春官典瑞】共含玉。【注】含玉柱左右顄,及在口中者。〕 谨照原文顄改顚。按顚与□同。

琁 【午集上】【玉字部】 琁 【广韵】似宣切【集韵】旬宣切【正韵】旬缘切,□音旋。与璇同。【说文】美玉也。【後汉安帝纪】据琁玑玉衡,以齐七政。【荀卿子赋篇】琁玉瑶珠不知佩也。 又【集韵】葵营切,音琼。赤玉也。考证:〔【荀子成相篇】琁玉瑶珠不知佩也。〕 谨按所引出赋篇不出成相篇,谨改为荀卿子赋篇。

琂 【午集上】【玉字部】 琂 【唐韵】语轩切【集韵】鱼轩切,□音言。【说文】石之似玉者。

球 【午集上】【玉字部】 球 【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音求。【说文】玉磬也。【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传】球,玉磬也。 又【广韵】美玉也。【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诗商颂】受小球大球。【传】球,玉也。 又琉球,国名。详後琉字注。 又【集韵】渠幽切,音虬。美玉名。 【集韵】或作璆。

琄 【午集上】【玉字部】 琄 【广韵】乎畎切【集韵】【韵会】【正韵】戸犬切,□音泫。【广韵】玉貌。【集韵】佩玉貌。【尔雅释训】琄琄,刺素食也。○按《诗小雅》鞙鞙佩璲,不以其长。注:刺无才而尸位佩玉也。本从革作鞙。 又【集韵】戸茗切,音迥。义同。【尔雅释训注】郭璞读。 又【集韵】姑泫切,音畎。玉貌。

琅 【午集上】【玉字部】 琅 〔古文〕□□【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郎。【说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广韵】琅玕,玉名。【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传】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经】昆崘山有琅玕树。【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记云天竺出琅玕。苏恭云:是琉璃之类,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时珍曰:山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卽琅玕。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 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琅。【山海经】琅琊台在渤海闲,琅琊之东。【注】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嶕嶢特起,状如高台。【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始皇立层台於山上,谓之琅琊台。 又姓。【五音集韵】齐有大夫琅过。 又仓琅,宫门缩首铜鐶。【前汉赵后传】木门仓琅根。 又琅当,长鏁也。【前汉王莽传】以铁锁琅当其颈。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声。【楚辞九歌】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又【周礼夏官司马振铎注】司马法曰:鼓声不过阊,鼙声不过闒,铎声不过琅。【疏】鼓鼙与铎,声之有异也。 又【字汇补】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荡凌轹人。【广韵】俗琅字。

理 【午集上】【玉字部】 理 【唐韵】良止切【集韵】【韵会】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里。【说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脉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金积折廉,璧袭无理。【注】用之烦数,皆钝而无文。 又【说文徐注】治玉治民皆曰理。【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前汉循吏传】政平讼理。 又【玉篇】正也。【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注】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广韵】义理。【易系辞】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记平原君传】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於辞,公辞胜於理,辞胜於理,终必受诎。【皇极经世】天下之数出於理,违理则入於术,世人以数而入於术,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礼乐记】天理灭矣。【注】理,犹性也。 又条理也。【易系辞】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又【说卦】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礼中庸】文理密察。【朱注】理,条理也。 又【礼乐记】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注】理,容貌之进止也。 又【玉篇】文也。【前汉周勃传】纵理入口。【唐书太宗纪】本心不正,则脉理皆斜。 又【增韵】肤肉之闲为凑理,以其有脉理也。【礼内则】薄切之,必绝其理。【杜甫诗】肌理细腻骨肉匀。 又分也。【礼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理,分也。【释文】分,扶问反。 又赖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广韵】料理。【晋书桓冲传】冲谓徽之曰:□在府日久,当相料理。 又【韵会】治狱官曰理。【礼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理,治狱官也。【史记循吏传】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五臣云: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 又姓。【五音集韵】皋陶为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纸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国名。自唐始通中国,历蒙赵杨段四姓,俱僭称帝。至元始臣服中国,称总管,及明而亡,改为大理府,属云南。 又与李通。【左传昭十三年】行理之命。【注】使人也。【周语】行理以节逆之。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前汉天文志】骑官左角曰理。【史记天官书】作李。考证:〔【周语】行理以节逆之。【周礼地官小行人孔晁注】亦作李。〕 谨按周礼小行人注无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注国语者,小行人三字亦贾逵国语注文。今照僖三十年左传疏所引周语注,改为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

琇 【午集上】【玉字部】 琇 【广韵】【集韵】【韵会】□息救切,音秀。【说文】石之似玉者。【广韵】玉名。【博雅】琇,美也。【诗卫风】充耳琇莹。【传】琇莹,美石也。 又【广韵】与久切【集韵】【韵会】以九切【正韵】云九切,□音酉。义同。 【类篇】或作璓。

琉 【午集上】【玉字部】 琉 【集韵】力求切,音留。与琉同。琉璃,珠也。【古诗】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又国名。【正字通】国有大琉球,小琉球,在泉州之东,王姓欢斯,所居多聚髑髅。其人黥手去髭,毛衣羽冠,无礼节,有寿安鎭国山,永乐初御制□文赐之。

琊 【午集上】【玉字部】 琊 【字汇】余遮切,音耶。琅琊,卽琅邪,地名。【山海经】琅琊台在渤海闲。 又【韵补】叶详余切,音徐。【扬雄徐州牧箴】降周任姜,鎭於琅琊。姜氏绝苗,田氏攸都。

琌 【午集上】【玉字部】 琌 【字汇补】疑卽陵字。【穆天子传】勒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

璃 【备考】【午集】【玉字部】 璃 【篇海类编】音梨。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匹九切,音紑。小怒也。本作□。或作。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通作□。详字注。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汇补】□字之讹。

汿 【巳集上】【水字部】 汿 【集韵】象吕切,音叙。沟也。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集韵】□先结切,音屑。挺出物也。一曰揲也。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蒲光切,音旁。惶,恐貌。

琏 【午集上】【玉字部】 琏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展切,音辇。【说文】本作槤,瑚槤也。从木,连声。或作琏。【礼明堂位】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论语】瑚琏也。【注】宗庙中黍稷器。 又【集韵】陵延切。与连同。详辵部连字注。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胡决切,音穴。揘,击也。 又【唐韵】于笔切【集韵】越笔切,□音。义同。 又【博雅】投也。 又【集韵】王勿切。与□同。详□字注。

琗 【午集上】【玉字部】 琗 【集韵】色栉切,音瑟。同璱。 又取内切,音倅。珠玉光。【郭璞江赋】瑶珠怪石琗其表。【注】琗,音子会反。瑱琗,谓文采相杂也。 又思晋切,音信。义同。

琘 【午集上】【玉字部】 琘 【正字通】珉玟□同。【博雅】石之次玉者。 又【郭璞江赋】水碧潜琘。【注】潜琘,水玉也。

琜 【午集上】【玉字部】 琜 【唐韵】落哀切【集韵】郎才切,□音来。【说文】本作□,□瓄玉也。【玉篇】玉属也。【博雅】玉名。考证:〔【说文】本作□,瓄玉也。〕 谨照原文於□字下增□字。

琐 【午集上】【玉字部】 琐 【唐韵】苏果切【集韵】【韵会】损果切,□音□。【说文】玉声。 又【正韵】玉屑。 又【韵会】细也,小也。【荀子非十二子篇注】为奸细之行曰琐。【前汉司马相如传】岂特委琐握□,拘文牵俗。【仲长统述志诗】古来缭绕,委曲如琐。 又【诗卫风】琐兮尾兮,流离之子。【传】琐尾,少好之貌。 又【韵会】琐琐,繁碎猥屑貌。【尔雅释言】琐琐,小也。【注】才器细陋。【易旅卦】旅琐琐。【疏】琐琐,细小□贱之貌。【诗小雅】琐琐姻娅,则无膴仕。【传】琐琐,小貌。 又【博雅】琐,连也。 又地名。【左传襄十一年】诸侯之师次于琐。【注】县西有琐侯亭。 又【韵会】靑琐,门名。汉制给事黄门之职,日暮入,对靑琐门拜,名曰夕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注】琐,门镂也。文如连琐,楚王之省阁也。一云灵神之所在也。琐门有靑琐也。【前汉元后传】僭上赤墀靑琐。【注】以靑画戸边镂中,天子制也。如淳曰:门楣格再重,如人衣领,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琐,天子门制也。师古曰:靑琐者,刻为连锁文,而以靑涂之也。 又【韵会】凡物刻镂罥结交加为连琐文者,皆曰琐。非特门镂也。【左思吴都赋】毕琐结。 又边琐。【前汉丙吉传】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注】琐,录也。【苏轼诗】论兵临老付边琐。 又地名。【春秋成十二年】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 又姓。【正字通】宋政和进士琐政。 又人名。【礼檀弓】县子琐曰。【注】琐,县子名。 又【韵会】或作璅。【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当流离。

琔 【午集上】【玉字部】 琔 【集韵】堂练切,音电。玉色。或从殿。

琕 【午集上】【玉字部】 琕 【广韵】部田切【集韵】蒲眠切,□音蹁。【集韵】珠名。同玭。【五音集韵】班珠,与□同。 又与鞞同。刀室也。【诗小雅】鞞琫有珌。【释文】鞞或作琕。补顶反。刀室也。【释名】刀下末之饰曰琕。琕,卑也,在下之言也。

琖 【午集上】【玉字部】 琖 【唐韵】【韵会】□阻限切,音醆。【说文】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广韵】玉琖,小杯。【礼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释文】夏爵名,用玉饰之。 【说文】或作盏。【玉篇】亦作□。【集韵】亦作湔□。

瑮 【午集上】【玉字部】 瑮 【广韵】【集韵】□力质切,音栗。【说文】本作□。玉英华罗列秩秩也。【逸论语】玉粲之璱兮,其□猛也。

琚 【午集上】【玉字部】 琚 【唐韵】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斤於切,□音居。【说文】琼琚。【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琚,佩玉名。佩有琚瑀,所以纳闲。【疏】谓纳众玉与珩上下之闲。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横者也。下垂三道,贯以□珠。璜如半璧,系於两旁之下端。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别以珠贯,下系於璜,而交贯於瑀,复上系於珩之两端。冲牙如牙,两端皆锐,横系於瑀下,与璜齐,行则冲璜出声也。又钱氏曰:佩玉之双璜,上系於珩。又有组以左右交牵之,使得因衡之抑扬,以自相冲击,而於二组相交之处,以物居其闲,交纳而拘捍之,故谓之琚。或以大珠,或杂用瑀石。诗言琚用琼,则佩之美者也。 又【集韵】求於切,音渠。义同。【诗卫风琼琚注】徐邈读。 【类篇】亦作□。考证:〔别以珠贯,下系於横,而交贯於瑀。〕 谨按诗疏文义横改璜。

琛 【午集上】【玉字部】 琛 【集韵】【韵会】痴林切【正韵】尹森切,□音棽。【尔雅释言】琛,宝也。【疏】美宝曰琛。【诗鲁颂】来献其琛。【木华海赋】天琛水怪。【注】天琛,自然之宝。 又【集韵】式针切,音深。义同。 又【韵补】叶陟纶切,音屯。【李尤函谷关赋】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献琛。 【集韵】亦作賝。

琝 【午集上】【玉字部】 琝 【正字通】俗玟字。

琞 【午集上】【玉字部】 琞 【五韵篇海】古文圣字。【正字通】同望。姓也。宋有琞俨,明有琞本,琞增。字汇同圣,非。

琟 【午集上】【玉字部】 琟 【唐韵】以追切【集韵】夷隹切,□音惟。【说文】石似玉者。读若维。 又【集韵】虞欲切,音玉。与鳿同。鸀鳿,鸟名。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耸尹切,音笋。愞,劣弱貌。 又【玉篇】息娈切。悦也。

猎 【巳集下】【犬字部】 猎 【广韵】【集韵】□秦昔切,音藉。【玉篇】兽名。或作獡。兽似熊。 又【集韵】祥亦切,音席。【山海经】先民之山,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注】郭璞曰:或作獡,音夕。 又【集韵】思积切,音昔。义同。 又【集韵】【韵会】七约切【正韵】七雀切,□音鹊。【汇雅】宋良犬。一名猎猎。【集韵】本作。或作獡。详字注。【唐韵】良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力涉切,□音鬣。【说文】放猎,逐禽也。【广韵】取兽也。白虎通曰:四时之田,总名为猎,为田除害也。尸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敎人以猎也。【尔雅释言】猎,虐也。【疏】猎谓从禽也。必暴害於物,故云。【尔雅释天】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獮,冬猎为狩。【诗魏风】不狩不猎。【礼王制】豺祭兽,然後田猎。【蔡邕月令章句】猎者,捷取之名。【正字通】猎以供俎豆,习兵戎,皆国家重事也。 又震也。【吴语】今大夫国子,兴其众庶,以犯猎吴国之师徒。【注】猎,震也。 又【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注】师古曰:緁猎,相差次也。 又龟名。【尔雅释鱼】龟後弇诸猎。【疏】谓甲後弇覆者名猎。【周礼春官龟人】南龟曰猎属。 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训】洛出猎山。 又车名。【前汉宣帝纪】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注】文颖曰:軨猎,小车。考证:〔【前汉宣帝纪】太仆以軨猎车奉迎龟孙。〕 谨照原文龟孙改曾孙。

猏 【巳集下】【犬字部】 猏 【广韵】古贤切【集韵】经天切,□音肩。【广韵】俗豣字。同□。详豕部豣字注。【吕氏春秋】惧虎而刺猏。

猐 【巳集下】【犬字部】 猐 【广韵】去羊切【集韵】墟羊切,□音蜣。【广韵】本作羌。

猑 【巳集下】【犬字部】 猑 【广韵】古浑切【集韵】公浑切,□音昆。【广韵】兽名。 又【集韵】大犬也。 又【马融广成颂】绢猑蹄。【注】猑蹄,野马也。◎按尔雅释畜作騉蹄。

琙 【午集上】【玉字部】 琙 【广韵】雨逼切【集韵】越逼切,□音域。人名。【东观汉记】□菟太守公孙琙。

猒 【巳集下】【犬字部】 猒 【唐韵】【集韵】於盐切【广韵】一盐切【韵会】幺盐切,□音恹。【说文】饱也。从甘从肰。【玉篇】足也。【说文】或作□。【玉篇】亦作□。【广韵】亦作餍。 又【广韵】【集韵】【正韵】□於艳切,音嬮。义同。【广韵】亦作餍。【集韵】亦作厌恹。 又【玉篇】於甲切,音押。【集韵】益涉切,音魇。义□同。 【集韵】本作厌。或作压。

猓 【巳集下】【犬字部】 猓 【广韵】【集韵】□古火切,音果。【玉篇】猓□,兽也。【集韵】似猴。通作果。考证:〔【广韵】【集韵】□五火切,音果。〕 谨照原文五火切改古火切。

□ 【未集中】【羊字部】 □ 【广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音楼。【山海经】昆仑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其锐难当,触物则毙,食人,其名曰土□。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之讹。

猔 【巳集下】【犬字部】 猔 【玉篇】子宋切,音综。犬生一子。◎按广韵集韵有无猔。音义□同。

猖 【巳集下】【犬字部】 猖 【广韵】尺良切【集韵】【韵会】蚩良切【正韵】齿良切,□音昌。【玉篇】狂骇也。【广韵】猖狂。【庄子山木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後汉李通传】猖狂无妄之福。 又或作昌。【屈原离骚】何桀纣之猖披。【注】一作昌被。

猗 【巳集下】【犬字部】 猗 【唐韵】於离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宜切,□音漪。【说文】犗犬也。从犬,奇声。 又【玉篇】叹辞也。【诗周颂】猗与漆沮。【笺】猗与,叹美之言也。又【商颂】猗与那与。【晋语】猗兮违兮。【吕氏春秋】涂山女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又【广韵】长也,倚也。【诗小雅】有实其猗。【传】猗,长也。【笺】猗,倚也。 又【诗卫风】绿竹猗猗。【传】猗猗,美盛貌。【班固西都赋】晔晔猗猗。 又【玉篇】猗氏,县名。【史记货殖传】猗顿用盬盐起。【注】以兴富於猗氏。故曰猗顿。 又与漪通。【诗魏风】河水淸且涟猗。【释文】本亦作漪。 又与兮通。【书秦誓】断断猗无他伎。【疏】猗者,足句之辞,不为义也。【礼大学】引此作断断兮。猗是兮之类。 又与欹通。【诗齐风】猗嗟昌兮。【传】猗嗟,叹辞。【释文】或作欹。 又与依同。【前汉孔光传】猗违者连岁。 又【广韵】於绮切【集韵】【韵会】【正韵】隐绮切,□音倚。【广韵】猗狔,犹窈窕也。【集韵】猗狔,弱貌。 又【诗卫风】宽兮绰兮,猗重较兮。【释文】猗,於绮反。依也。 又【诗豳风】猗彼女桑。【传】角而束之曰猗。【释文】於绮反。徐音於宜反。 又【诗小雅】杨园之道,猗于畞丘。【传】猗,加也。 又【集韵】倚可切【正韵】乌可切,□音妸。【集韵】桑貌。【诗桧风】隰有苌楚,猗傩其枝。【传】猗傩。柔顺也。【释文】猗,於可反。【集韵】或作阿。 又【集韵】於义切,音輢。相附著也。【诗小雅】两骖不猗。【疏】不相依倚。【释文】猗,於害反。又於绮反。 又【韵会】於记切,音意。义同。 又叶於何反,音窝。【诗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狰 【巳集下】【犬字部】 狰 【广韵】侧茎切【集韵】甾茎切,□音争。【广韵】兽名。似豹,一角五尾。【山海经】章峨之山有兽焉,状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注】一曰似狐有翼。黄氏续骚经曰:枭授翼於狞狰。 又【集韵】中茎切,音玎。狰狞,犬毛。 又【广韵】【集韵】□疾郢切,音静。【广韵】兽似狐,有翼。【集韵】飞狐也。【山海经如狰注】郭璞曰:本音静。

猚 【巳集下】【犬字部】 猚 【唐韵】五佳切,音涯。【说文】鸟也。从隹犬声。 又水名。【说文】睢阳有猚水。 又【集韵】鱼其切,音疑。鸟名。 又【广韵】力轨切【集韵】鲁水切,□音垒。【玉篇】似猕猴。【广韵】本作蜼。【集韵】或作蜼。 又【集韵】余救切,音袖。义同。本作蜼。或作□。蜼字从虫从自。

琴 【午集上】【玉字部】 琴 〔古文〕□□□珡□【唐韵】巨今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靲。【说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论】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方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广六寸,象六合。前广後狭,象尊□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礼图】琴第一弦为宫,次商角羽徵,次少宫,次少商。琴有弦有徽,有首有尾,有唇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唇名龙唇,足名凤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长者龙池,短者凤沼。临岳琴首,絚弦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弦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雁足支肩下,系弦者也。轸支足下,转扭调弦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婴贡梓。帝命下相柏皇为琴,曰丹维,曰祖床。帝俊琴曰电母。俊之子晏龙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国阿。周宣王琴曰向风,铭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无亏抚琴为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卧冰。戴逵琴曰黑鹄。逵之子仲若琴曰跃鲂。兄勃琴曰应谷。柳文畅琴曰春风。此数名可与号钟,露越,绿绮,焦尾同备藻绘也。 又地名。【公羊传定八年】甲起於琴如。【注】琴如,地名。 又【山海经】西南黑水之闲有广都之野,冬夏播琴。【注】郭曰:播琴犹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张,孔子弟子,字子开。见【左传昭二十年】。 又人名。【山海经】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 又虫名。【山海经】肃愼氏之国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注】郭曰:亦蛇类也。 又琴城,冢名。【水经注】楚人谓冢为琴,六安县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传卽皋陶之冢。 又檐前铁马曰风琴。【王半山诗】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声。考证:〔【山海经】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有芒山,有桂山,有瑶山。〕 谨照原文瑶山改榣山。

琵 【午集上】【玉字部】 琵 【唐韵】房脂切【集韵】【韵会】频脂切【正韵】蒲麋切,□音毗。【说文】琵琶,乐器。马上弦索。从珡,比,意兼声。【广韵】推手为琵,引手为琶,取其鼓时,以为之名。【集韵】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或从手。【风俗通】长尺五寸,象三才五行。四弦象四时。唐书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顺鼓曰琶。近代乐家所作,不知所起,傅□琵琶序云:汉送乌孙公主,念其道远,思慕故国,使知音者於马上作之。【古今乐录】琵琶出於弦鼗,杜挚以为兴之秦末,盖古长城役,百姓弦鼗而鼓之。 又鱼名。【左思吴都赋】鲛鲻琵琶。【注】会稽琵琶鱼无鳞,形似琵琶。 又【容斋随笔】白乐天以琵字作入声读。如云:四弦不似琵琶声,乱泻眞珠细撼铃。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皆入声也。

琶 【午集上】【玉字部】 琶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蒲巴切,音爬。琵琶。注详上。 又【韵补】叶蒲波切,音婆。【白居易小庭有月诗】菱角执笙簧,谷儿挟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畣 【午集上】【田字部】 畣 【集韵】答,古作畣。注详竹部六画。

虿 【申集中】【虫字部】 虿 【唐韵】丑犗切【集韵】【韵会】丑迈切,□音慸。【玉篇】螫虫。【诗小雅】彼君子女,卷发如虿。【笺】虿尾末揵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孝经纬】蜂虿垂芒,为其毒在後。【左传僖二十二年】蠭虿有毒。【注】《通俗文》云:虿,长尾谓之蝎。【魏志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佗令温汤渍其中。 又人名。【左传襄九年】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 又与蒂通。【张衡西京赋】睚眦虿芥。【注】虿芥,刺鲠也。 又【集韵】他达切,音挞。义同。 或作。

琸 【午集上】【玉字部】 琸 【字汇补】竹角切,音卓。人名。【宋史崔与之传】有都统刘琸。

琼 【午集上】【玉字部】 琼 【广韵】【正韵】渠营切【集韵】葵营切,□音茕。【说文】赤玉也。【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琼,玉之美者。【韵会】钱氏曰:诗言玉以琼者多矣。琼华,琼英,琼莹,琼瑶,琼琚,琼玖,皆谓玉色之美为琼,非玉之名也。许叔重云:琼,赤玉也。然木瓜所谓琼玖,玖乃黑玉。亦非赤也。 又【玉篇】积石为树,名曰琼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琅玕为之宝。【前汉司马相如传】咀噍芝英兮叽琼华。【张揖注】琼树生昆仑西流沙濵,大三百围,高万仞,华蕊也,食之长生。 又人名。【古今注】魏文帝宫人绝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 又州名。汉朱厓郡。唐析置琼州。 又【集韵】旬宣切,音旋。同琁。 又【韵补】叶渠阳切,音强。【楚辞招魂】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琾 【午集上】【玉字部】 琾 【集韵】居拜切,音戒。与玠同。大圭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居六切,音菊。竹根。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渠穴也。

珲 【午集上】【玉字部】 珲 〔古文〕□【广韵】戸昆切【集韵】胡昆切,□音。【广韵】玉名。【集韵】美玉。

瑀 【午集上】【玉字部】 瑀 “【唐韵】【集韵】【韵会】□王矩切,音羽。【说文】石之似玉者。【徐曰】按诗传:佩玉,琚瑀,以纳其闲。【後汉舆服志】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注】诗云:杂佩以赠之。毛苌曰:珩璜琚瑀,冲牙之类。月令章句曰:佩上有双衡,下有双璜,琚瑀以杂之,冲牙□珠,以纳其闲。纂要曰:琚瑀,所以纳闲,在玉之闲,今白珠也。

考证:〔月令章句曰,佩上有双冲。〕 谨照原文冲改衡。”

瑁 【午集上】【玉字部】 瑁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音□。【说文】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徐曰】冒,上有物冒之也。犁冠,卽犁鑱也。今字书作犁錧,音义同。【正字通】礼,诸侯卽位,天子赐以命圭,圭上邪锐,瑁方四寸。其下亦邪刻之,阔狭长短如圭头。诸侯执圭来朝,天子以瑁之刻处,冒彼圭头,以齐瑞信,犹今之合符然。又通作冒。【周礼冬官考工记】天子执冒四寸。【注】名玉曰冒,言德能覆盖天下也。四寸者,以尊接□,小为贵也。 又【广韵】【集韵】□莫代切,音。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妹。瑇瑁,龟属。身似龟首,尾如鹦鹉,甲有文。【异物志】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鳞,鳞大如扇,有文章,将作器,则煮其鳞,如柔皮。应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史记司马相如传】瑇瑁鳖鼋。【注】似觜觿,甲有文,出南海,可以饰器物。【汉铙歌】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又【广韵】莫沃切【集韵】谟沃切,□音媢。义同。 【韵会】或作蝐。亦作冒。

瑂 【午集上】【玉字部】 瑂 【唐韵】武悲切【集韵】旻悲切,□音眉。【说文】石之似玉者。

瑃 【午集上】【玉字部】 瑃 【广韵】丑伦切【集韵】敕伦切,□音椿。【广韵】玉名。

珉 【午集上】【玉字部】 珉 【集韵】眉贫切。与珉同。石之美者。【周礼夏官弁师】诸侯之缫斿九就,珉玉三采。【史记司马相如传】琳珉琨珸。 又【五音集韵】府巾切,音彬。石次玉者。史记琳珉琨珸。刘伯庄读。

瑄 【午集上】【玉字部】 瑄 “【唐韵】须缘切【集韵】【韵会】荀缘切【正韵】息缘切,□音宣。【说文】璧六寸也。【前汉郊祀志】有司奉瑄玉。【孟康注】璧大六寸谓之瑄。 又【集韵】通作宣。【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谓之宣。【注】汉书所云瑄玉是也。

考证:〔【说文】通作宣。〕 谨按说文无此语,查系集韵宣字注。 谨将说文改为集韵。”

瑆 【午集上】【玉字部】 瑆 【集韵】桑经切,音星。玉光。

瑇 【午集上】【玉字部】 瑇 【广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待戴切【正韵】度耐切,□音代。【广韵】瑇瑁。【正字通】瑇瑁生南海,介属,状似龟鼋,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边缺如锯齿,无足,有四鬣,前长後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顾玠海槎录云: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世言鞭血成班,谬也。取时必倒悬其身,用热醋泼之,甲逐片坠下。陆佃曰:瑇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谓之护卵。应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一说瑇瑁六叶,厚而黄。其伪者则以石灰铅粉鹻水点牛角为之。 又瑁遗精,蛟鱼吞食吐出,年深结块者为撒八儿,价如金。见刘郁西域记。互详瑁字注。 又【广韵】【集韵】徒沃切【正韵】徒谷切,□音毒。义同。 【正字通】瑇,俗作玳。文选从虫作玳蝐。欧阳询飞白书及字诂崔希裕略古,皆从甲作□□。王莽传省作毒冒。

瑊 【午集上】【玉字部】 瑊 【广韵】职深切【集韵】【正韵】诸深切,□音斟。【广雅】瑊,石次玉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瑊玏□厉。【注】瑊玏,次玉者。【山海经】葛山其下多瑊石。【注】劲石似玉也。 又【广韵】古咸切【集韵】【韵会】居咸切【正韵】古衔切,□音缄。或作玪。又【集韵】胡谗切,音咸。义□同。

玮 【午集上】【玉字部】 玮 “【广韵】于鬼切【集韵】【韵会】羽鬼切,□音韪。【广韵】玉名。 又【博雅】玮,重也。【又】瑰玮,琦玩也。 又人名。【前汉王子侯表】就乡节侯玮。 又【集韵】纡胃切,音尉。瑰玮,亦读上声。 又【韵补】叶于贵切,音位。【张华鹪鹩赋】提挈万里,飘颻逼畏。体大妨物,形瑰足玮。

考证:〔【张华鹪鹩赋】提絜万里,飘颻逼畏。〕 谨照原文絜改挈。”

瑌 【午集上】【玉字部】 瑌 【广韵】而兖切【集韵】乳兖切,□音耎。石次玉者。【山海经】状之山,其上多瑌石。【郭注】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者。【史记司马相如传】瑌石武夫。【注】石似玉。【汉书音义】瑌石出雁门。 又【广韵】而缘切【集韵】而宣切,□音□。义同。 又【广韵】瑌,珉也,玉佩也。【诗郑风】靑靑子佩。【传】士佩瓀珉而靑组绶。【释文】瓀,本又作瑌。 又【五音集韵】奴乱切,音偄。水濵地。一曰城下田。

瑍 【午集上】【玉字部】 瑍 【字汇】呼玩切,音唤。玉有文采。通作焕。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韵】秋,古作□。注详四画。

瑎 【午集上】【玉字部】 瑎 【唐韵】戸皆切【集韵】雄皆切,□音谐。【说文】黑石似玉者。 又【集韵】居谐切,音皆。义同。

□ 【备考】【午集】【穴字部】 □ 【龙龛】徒没切。

瑏 【午集上】【玉字部】 瑏 【集韵】昌缘切,音穿。玉也。

瑐 【午集上】【玉字部】 瑐 【集韵】子浅切,音翦。玉名。

瑑 【午集上】【玉字部】 瑑 【唐韵】直恋切【集韵】【韵会】【正韵】柱恋切,□音传。【说文】圭璧上起兆瑑也。【徐曰】瑑,谓起为拢,若篆文之形。【周礼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注】瑑有圻鄂瑑起。【前汉董仲舒传】良玉不瑑。【注】谓瑑琢刻为文也。 又【广韵】持兖切【集韵】【韵会】【正韵】柱兖切,□音篆。又【集韵】柱允切,音蜳。又□尼切,音墀。义□同。

瑒 【午集上】【玉字部】 瑒 “【唐韵】【集韵】【韵会】丑亮切【正韵】尺亮切,□音怅。【说文】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庙者。【徐曰】瓒亦杓也。 又通作鬯。【周语】奉玉鬯往献。【注】鬯酒之圭,长尺二寸,有瓒,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广韵】徒杏切【集韵】丈梗切【韵会】杖梃切【正韵】杖梗切,□音挺。义同。 又【集韵】待朗切【正韵】徒党切,□音荡。【前汉王莽传】瑒琫瑒珌。【注】瑒,音荡。玉名也。 又【广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音阳。义同。 又人名。【曹丕典论论文】汝南应瑒德琏。又唐有申屠瑒。

考证:〔【周语】玉鬯往献。〕 谨照原文玉字上增奉字。”

瑓 【午集上】【玉字部】 瑓 【集韵】郎甸切,音练。玉名。

瑥 【午集上】【玉字部】 瑥 【集韵】【韵会】□乌昆切,音温。人名。【晋载记】乞伏乾使冠军翟瑥伐秃吐浑。

帙 【午集下】【示字部】 帙 【集韵】【正韵】□直质切,音侄。祭有次也。 又【韵会】秩或作帙。详禾部秩字注。

瑔 【午集上】【玉字部】 瑔 【玉篇】绝缘切,音全。玉名。 又【字汇】贝名。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韵】稕古作□。注详八画。

瑕 【午集上】【玉字部】 瑕 【唐韵】乎加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加切,□音遐。【说文】玉小赤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赤瑕驳荦。【注】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左传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礼聘义】瑕不揜瑜。【注】瑕,玉之病也。 又过也。【诗大雅】烈假不瑕。【注】烈,光,假,大,瑕,过也。【左传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注】不以汝为罪衅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远也。【诗卫风】不瑕有害。【传】瑕,远也。【笺】瑕,犹过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注】瑕,谓虚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谓之瑕。【注】相闲曰瑕。 又【字汇补】严利之状。【周礼冬官考工记】深瑕而泽。 又国名。【左传成六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注】郇瑕,古国名。 又地名。【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於瑕以待之。【注】瑕,随地。【春秋哀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鲁济之类,鲁有负瑕,故称邾以别之。【礼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又滋阳,古瑕县,宋大观四年,因犯宣圣讳,以西北有嵫山,攺为嵫阳。 又姓。【左传】周大夫瑕禽。又复姓。【史记项羽纪】瑕丘。申阳。【注】文颖曰:姓瑕丘。臣瓒曰:瑕丘,县名。【五音集韵】汉复姓有瑕吕氏。 又兽名。【史记司马相如传】格瑕蛤。【前汉书音义】瑕蛤,兽名。 又与遐通。【礼表记】引《诗小雅》瑕不谓矣,注瑕之言胡也。 又与霞同。【前汉扬雄传】翕靑云之流瑕。【文选】作霞。 又【五音集韵】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已也。【诗大雅】烈假不瑕。郑康成读。 又【字汇补】呼加切。与虾同。【张衡南都赋】骏瑕委蛇。【注】瑕,虾通。 又【韵补】叶音舒。【史记龟策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黄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叶音何。【陆机文赋】混姸媸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考证:〔又与遐通。【礼表记】引诗小雅瑕不谓矣,瑕之为言何也。〕 谨照原文改注瑕之言胡也。

瑖 【午集上】【玉字部】 瑖 【集韵】都玩切,音锻。石之似玉者。

瑗 【午集上】【玉字部】 瑗 “【唐韵】王眷切【集韵】【韵会】新眷切,□音援。【说文】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好谓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注】好倍肉,孔大于边也。 又【玉篇】玉名。 又【正韵】人名。□湲字伯玉。 又【集韵】【韵会】□于愿切,音远。义同。 又【集韵】纡愿切,音怨。玉名。 又胡关切,音还。与环同。引说文,璧也。或从爰。

考证:〔【说文】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璧瑗相引。〕 谨照原文省璧瑗二字。”

□ 【备考】【未集】【羊字部】 □ 【海篇】音痒。

□ 【备考】【未集】【耳字部】 □ 【龙龛】同聘。

瑙 【午集上】【玉字部】 瑙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乃老切,音脑。【博雅】玛瑙,石次玉也。【广韵】宝石。【增韵】文石。【韵会】此宝色如马脑,因以为名。【曹昭格物论】出北地南番西番,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其中有人物鸟兽形者贵。【顾荐负暄录】玛瑙,品类甚多,有名柏枝者,花如柏枝。有名夹胎者,正规则白,侧视若凝血,一物二色。有名截子者,黑白相闲。有名合子者,漆黑中有一白线闲之。有名锦红者,色如锦。有名缠丝者,红白如丝,皆贵品。有名浆水者,淡水花。有名酱斑者,紫红,皆价低。试玛瑙法,以砑木不热者为眞。梵言摩罗迦隶,此言玛瑙。 又【韵补】叶乃後切,音毂。【王粲马瑙勒赋】总众材而课美,信莫臧於马瑙,被文采之华饰,杂朱绿於苍阜。 【类篇】亦作□。【正韵】亦作碯。

瑚 【午集上】【玉字部】 瑚 【唐韵】戸吴切【集韵】洪孤切,□音胡。【说文】珊瑚。详前珊字注。 又瑚琏,宗庙盛黍稷器。【礼明堂位】夏後氏之四琏,殷之六瑚。

瑛 【午集上】【玉字部】 瑛 【唐韵】【正韵】於京切【集韵】【韵会】於惊切,□音英。【说文】玉光也。【符瑞图】玉瑛仁宝,不斫自成,光若白华。汉文帝时,渭阳玉瑛见。一云五常修则玉瑛见。今白石紫石瑛,皆石之有光者。【玉篇】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古艳歌】姮娥垂明璫,织女奉瑛琚。 又【韵补】叶於良切,音央。【易林】茹芝饵黄,饮食玉瑛。与神流迈,长无忧凶。凶叶香。

痽 【午集中】【疒字部】 痽 【字汇】丁回切。音堆。病名。

瑜 【午集上】【玉字部】 瑜 【唐韵】羊朱切【韵会】容朱切【正韵】云俱切,□音兪。【说文】瑾瑜,美玉也。【徐曰】瑜亦玉之光采也。【左传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礼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又【聘义】瑕不掩瑜。【注】瑜,其中闲美者。 又【前汉礼乐志】象载瑜白集西。【师古注】象载,象舆也。山出象舆,瑞应车也。瑜,美貌,言此瑞车瑜然色白而出西方也。 又人名。【曹植灵芝篇】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

瑝 【午集上】【玉字部】 瑝 【唐韵】乎光切【集韵】【正韵】胡光切,□音黄。【说文】玉声也。 又【广韵】戸盲切【集韵】【韵会】胡盲切,□音横。义同。

瑞 【午集上】【玉字部】 瑞 【唐韵】是伪切【集韵】【韵会】树伪切【正韵】殊伪切,□音倕。【说文】以玉为信也。【玉篇】信节也。诸侯之珪也。【书舜典】辑五瑞。【释文】信也。【周礼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注】玉,公侯伯子男所执圭璧。又【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注】人执以见曰瑞。瑞,符信也。 又【韵会】祥瑞也。天以人君有德符,将锡之以历年,锡之以五福,先出此,以与之为信也。【春秋左传杜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书百官志】礼部郎中员外郎掌图书祥瑞,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猿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八。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二。 又州名。本唐筠州,以土产篁竹名。宋改瑞州。 又姓。考证:〔【周礼春官】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谨照原文玉字上增以字。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韵经】音穜。

□ 【备考】【午集】【禾字部】 □ 【川篇】音穗。

瑟 【午集上】【玉字部】 瑟 〔古文〕□□□【唐韵】所栉切【集韵】【韵会】【正韵】色栉切,□音璱。【说文】庖牺氏所作弦乐也。【徐曰】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黄帝悲,乃分之为二十五弦。今文作瑟。【乐书】朱襄氏使士达制五弦之瑟,後瞽瞍判五弦瑟为十五弦,复增以八为二十三。又【礼图】雅瑟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颂瑟七尺二寸,广同,二十五弦尽用。【尔雅释乐】大瑟谓之洒。【注】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书益稷】搏拊琴瑟。【诗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韵】众多貌。【诗大雅】瑟彼作棫。【传】瑟,众貌。 又【集韵】矜庄貌。【诗卫风】瑟兮僩兮。【传】瑟,矜庄貌。【朱注】瑟,严密之貌。 又【诗大雅】瑟彼玉瓒。【笺】瑟,洁鲜貌。【朱注】瑟,缜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类。元仁宗时,启金州献瑟瑟洞,请采之,不从。通雅曰:或以为宝石,纬略以为珠。程泰之则曰:世所传瑟,瑟皆烧石为之。然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烧者员而明,中国之水料烧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风声。【古乐府陌上桑】风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忧。 又萧瑟,阴令促急风疾暴也。【楚辞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又人名。【战国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注】几瑟,韩爱子。【释文】几瑟,史记作虮虱。 又与索通。【梁武帝诗】瑟居超七净。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琉 【午集上】【玉字部】 琉 【字汇】俗琉字。

瑢 【午集上】【玉字部】 瑢 【广韵】【集韵】【韵会】□余封切,音容。【广韵】瑽瑢,佩玉行也。【集韵】佩音。【正韵】佩玉行声。

琐 【午集上】【玉字部】 琐 【唐韵】苏果切【集韵】【韵会】损果切,□音□。【说文】玉声。 又【正韵】玉屑。 又【韵会】细也,小也。【荀子非十二子篇注】为奸细之行曰琐。【前汉司马相如传】岂特委琐握□,拘文牵俗。【仲长统述志诗】古来缭绕,委曲如琐。 又【诗卫风】琐兮尾兮,流离之子。【传】琐尾,少好之貌。 又【韵会】琐琐,繁碎猥屑貌。【尔雅释言】琐琐,小也。【注】才器细陋。【易旅卦】旅琐琐。【疏】琐琐,细小□贱之貌。【诗小雅】琐琐姻娅,则无膴仕。【传】琐琐,小貌。 又【博雅】琐,连也。 又地名。【左传襄十一年】诸侯之师次于琐。【注】县西有琐侯亭。 又【韵会】靑琐,门名。汉制给事黄门之职,日暮入,对靑琐门拜,名曰夕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注】琐,门镂也。文如连琐,楚王之省阁也。一云灵神之所在也。琐门有靑琐也。【前汉元后传】僭上赤墀靑琐。【注】以靑画戸边镂中,天子制也。如淳曰:门楣格再重,如人衣领,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琐,天子门制也。师古曰:靑琐者,刻为连锁文,而以靑涂之也。 又【韵会】凡物刻镂罥结交加为连琐文者,皆曰琐。非特门镂也。【左思吴都赋】毕琐结。 又边琐。【前汉丙吉传】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注】琐,录也。【苏轼诗】论兵临老付边琐。 又地名。【春秋成十二年】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 又姓。【正字通】宋政和进士琐政。 又人名。【礼檀弓】县子琐曰。【注】琐,县子名。 又【韵会】或作璅。【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当流离。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米缓切。卽□字省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箕。可以取虮也。同。○按卽字之讹。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女除切,音袽。机□也。

瑶 【午集上】【玉字部】 瑶 【唐韵】余招切【集韵】【韵会】【正韵】余招切,□音遥。【说文】玉之美者。【书禹贡】瑶琨筱簜。【传】瑶琨皆美玉。【疏】王肃云:瑶琨,美石次玉者。【诗卫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前汉礼乐志】徧观此眺瑶堂。【注】瑶,石而似玉者也。 又【诗大雅】惟玉及瑶。【笺】玉瑶,容刀之佩。 又山名。【山海经】有瑶碧之山。 又池名。【列子周穆王篇】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又星名。【楚辞九叹】腾群鹤于瑶光。【注】瑶光,北斗杓星也。 又人名。【左传哀二十三年】晋荀瑶伐齐。【注】荀瑶,荀跞之孙。【晋语】知宣子将以瑶为後。【注】瑶,知伯也。

瑦 【午集上】【玉字部】 瑦 【唐韵】【正韵】安古切【集韵】於五切,□音坞。【说文】石之似玉者。 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汪胡切,□音乌。义同。

瑧 【午集上】【玉字部】 瑧 【字汇】资辛切,音津。玉名。

盘 【午集中】【皿字部】 盘 〔古文〕鎜【唐韵】薄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蒲官切,□畔平声。【说文】承盘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锡铜为之。【左传僖二十三年】乃馈盘飧置壁焉。【史记滑稽传】杯盘狼籍。【吕氏春秋】功名著于盘盂。 又浴器亦曰盘。【礼丧大记】沐以瓦盘。【大学】汤之盘铭。【注】沐浴之盘也。 又国名。【南史梁武帝纪】盘盘国遣使朝贡。 又首出御世曰盘古氏。【任昉述异记】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又犬名。【干宝搜神记】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盘瓠。 又姓。明隆庆中有盘铭。 又【博雅】盘桓,不进也。【後汉张楷传】前此徵命,盘桓未至。 又与般通。【尔雅释诂】乐也。【书五子之歌】乃盘游无度。【孟子】般乐怠傲。 又与蟠通。【集韵】曲也。【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山则盘纡岪郁。【诸葛亮赞】初九龙盘。 又盘庚,殷王名。【前汉古今人表】作般庚。 又钩盘,九河之一。【尔雅释水注】水曲如钩,流盘桓也。 又门名。【陆广微吴地志】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此鎭越。 又通作磐。【前汉文帝纪】盘石之宗。【成公绥啸赋】坐盘石。【注】盘,大石也。 又与螌通。【春秋隐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负盘,臭虫。【集韵】作负螌。 又叶蒲延切,便平声。【古诗】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聮。 又叶似宣切,音旋。【张衡南都赋】翘遥迁延,□蹁跹,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注】西荆卽楚舞也。折盘,舞貌。 又蜀江三峡中水波圆折不定者,名曰盘。亦作旋。【张□过黄牛峡诗】盘涡逆入嵌空地,断壁高分缭绕云。【袁桷诗】敎民风揜草,化俗水旋涡。 又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窦大将军鼎铭】禹镂其鼎,汤刻其盘。纪功申戒,贻则後人。【韵补】庚通眞。 【说文】本作盘。【广韵】俗作柈。

瑨 【午集上】【玉字部】 瑨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卽刃切,音晋。【广韵】美石,次玉。【韵会】石之似玉者。【集韵】或作璡。□。

莹 【午集上】【玉字部】 莹 【广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于营切,□音荣。【广韵】玉色。 又【集韵】石似玉。【诗卫风】充耳琇莹。【传】琇莹,美石也。【诗齐风】尚之以琼莹乎而。【传】琼莹,石似玉。【韵会】诗诂曰淇奥诗:充耳琇莹。注:毛云:琇莹,美石也。诗:尚之以琼华,尚之以琼英,尚之以琼莹。注:毛云:琼英,石似玉。郑云:石似琼,似莹。今详琇莹与琇实同文,琼莹与琼英琼华同文,则莹非玉石矣。毛说非也。况琼旣为玉之美,莹又为次玉之石,则一瑱乃似二物,郑说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荣有英,有华有实,犹草木也。莹卽荣也,谓玉之始生,如草木之荣也。英谓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华。谓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华。实谓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实,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扬子太□经】一生一死,性命莹矣。【注】莹,明也。 又六莹,乐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祝兹侯吕莹。【注】师古曰:莹,音荣。又乌暝反。 又凋也。【楚辞九思】堇荼茂兮扶疏,蘅芷雕兮莹嫇。 又【集韵】【韵会】□维倾切,音营。玉似石。 又【唐韵】乌定切【集韵】【韵会】【正韵】萦定切,□音滢。玉色光洁也。【逸论语】如玉之莹。 又【正字通】镜莹。【晋书乐广传】此人水镜,见之莹然。【隋书高熲传】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莹。【江淹杂体诗】开帙莹所疑。【韩愈寄孟□诗】抱照莹疑怪。 又【集韵】【韵会】【正韵】□乌迥切,音濙。【集韵】听莹,惑也。【正韵】引庄子,是黄帝之所听莹,谓闻之而惑也。◎按《庄子齐物论》本作荧。

玛 【午集上】【玉字部】 玛 【集韵】母下切,音马。玛瑙,石之次玉者。详前瑙字注。亦作码。

甠 【午集上】【生字部】 甠 【字汇】同夝。详夕部夝字注。

【寅集中】【山字部】 【字汇】巨希切,音祈。山傍石。

斊 【卯集下】【文字部】 斊 【篇海】音齐。等也,中也,疾也。【正字通】齐省作斉。斊卽斉之讹也。

瑫 【午集上】【玉字部】 瑫 【广韵】土刀切【集韵】他刀切,□音饕。【广韵】玉名。【集韵】美玉也。 又【集韵】一曰玉饰剑。

瑬 【午集上】【玉字部】 瑬 【唐韵】【集韵】【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玉也。冕饰。【集韵】通作旒。 又旗之下垂者。【宋书礼志】鸾辂驾四马,旗九瑬。 又【玉篇】美金也。亦作璆。

瑭 【午集上】【玉字部】 瑭 【广韵】【集韵】【韵会】□徒郎切,音唐。【玉篇】玉也。【博雅】玉名。

琅 【午集上】【玉字部】 琅 【广韵】俗琅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类编】武粉切,音吻。截□,竹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唐何切,音驼。飞貌。

瑰 【午集上】【玉字部】 瑰 【唐韵】公回切【集韵】【韵会】【正韵】姑回切,□音傀。【说文】玫瑰也。一曰圆好珠也。【博雅】玫瑰,珠名。【左传成十七年】声伯梦涉洹,或与已琼瑰食之。【注】琼瑰,珠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其石则赤玉玫瑰。【注】晋灼曰:玫瑰,火齐珠也。师古曰:火齐珠,今南方之出火珠。 又琼瑰,石次玉。【诗秦风】琼瑰玉佩。【传】琼瑰,石而次玉。 又【郭璞江赋】珕珋璇瑰。【注】瑰,古回反。山海经曰:西王母之山,爰有璇瑰,亦玉名也。 又【博雅】瑰玮,琦玩也。【後汉班固传】因瑰材而究奇。【注】□苍曰:瑰玮珍奇也。 又【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又树名。【抱朴子对俗卷】昆仑有珠玉,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又【唐韵】戸恢切【集韵】胡隈切【韵会】胡隗切【正韵】胡傀切,□音回。义同。 又【正字通】音贵。玫瑰,花名。 【集韵】或作瑰璝。

疨 【午集中】【疒字部】 疨 【广韵】许加切【集韵】虚加切,□音鰕。喉病。 又【集韵】午加切,音牙。痄疨,病甚也。 又语下切,音讶。义同。

瑱 【午集上】【玉字部】 瑱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甸切,音。【说文】以玉充耳也。【诗墉风】玉之瑱也。【传】瑱,塞耳也。【卫风】充耳琇莹。【传】充耳谓之瑱。天子玉瑱,诸侯以石。【礼檀弓】练角瑱。【注】小祥後以角为之。 又【广韵】玉名。【江淹杂体诗】巡华过盈瑱。【注】盈瑱,盈尺之玉也。 又【郭璞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注】瑱,他见反。瑱,谓文采相杂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鎭。充耳玉也。【释名】瑱,鎭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鎭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鎭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又【集韵】他典切,音腆。玉也。 又堂练切,音电。玉名。 又【正韵】之人切,音眞。同鎭。又玉充耳。 又音田。【後汉班固传】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注】广雅曰:瑱,音田。礩也。又【□琳神女赋】纡□灵之鬓髢兮,珥明月之双瑱。结金铄之婀娜兮,飞羽□之翩翩。【韵补】叶亭年切,音田。 【说文】或作□。【集韵】亦作琠□。

考证:〔【後汉班固传】雕玉瑱以所楹,裁金璧以饰璫。〕 谨照原文所改居。”

瑲 【午集上】【玉字部】 瑲 【唐韵】七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千羊切,□音锵。【说文】玉声也。【集韵】一曰乐声。【诗小雅】八鸾瑲瑲。【传】瑲瑲,声也。【释文】瑲,亦作鎗。【又】朱芾斯皇,有瑲葱珩。【传】瑲珩,声也。【释文】瑲,本又作创。亦作鎗。 又【集韵】楚耕切,音鎗。声也。 又【类篇】千刚切,音苍。玉色。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韵】与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古孔切,声同矿。剜土也。亦作□。【中原雅音】□,穴也。

瑳 【午集上】【玉字部】 瑳 【唐韵】七何切【集韵】【韵会】仓何切,□音磋。【说文】玉色鲜白也。 又与磋同。【诗大雅顒顒卬卬传】王者有贤臣,与之以礼义相切磋。【释文】磋或作瑳。 又【广韵】【正韵】千可切【集韵】【韵会】此我切,□音硰。【玉篇】玉色鲜白也。 又【正字通】凡物鲜盛亦曰瑳。【诗墉风】瑳兮瑳兮,其之展也。【朱注】蹉,上声。鲜盛貌。 又【正韵】笑貌。【诗卫风】巧笑之瑳。【传】瑳,巧笑貌。【释文】瑳,七可反。◎按《韵会》引《诗》云:瑳有平上二音。

瑴 【午集上】【玉字部】 瑴 【广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广韵】同珏。【正韵】二玉相合。【左传僖三十年】公为之请,纳玉於王与晋侯,皆十瑴。【注】双玉曰瑴。 又【广韵】【韵会】□古禄切,音谷。义同。 又【广韵】玉名。同。

瑵 【午集上】【玉字部】 瑵 【唐韵】【集韵】□侧绞切,音爪。【说文】车盖玉瑵。【前汉王莽传】金瑵羽葆。【师古注】瑵,读曰爪。谓盖弓头为爪形。【张衡东京赋】葩瑵曲茎。【注】瑵,音爪。葩瑵,悉以金作华形,茎皆曲也。 又【广韵】玉名。 【集韵】或作釽。

瑶 【午集上】【玉字部】 瑶 【唐韵】余招切【集韵】【韵会】【正韵】余招切,□音遥。【说文】玉之美者。【书禹贡】瑶琨筱簜。【传】瑶琨皆美玉。【疏】王肃云:瑶琨,美石次玉者。【诗卫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前汉礼乐志】徧观此眺瑶堂。【注】瑶,石而似玉者也。 又【诗大雅】惟玉及瑶。【笺】玉瑶,容刀之佩。 又山名。【山海经】有瑶碧之山。 又池名。【列子周穆王篇】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又星名。【楚辞九叹】腾群鹤于瑶光。【注】瑶光,北斗杓星也。 又人名。【左传哀二十三年】晋荀瑶伐齐。【注】荀瑶,荀跞之孙。【晋语】知宣子将以瑶为後。【注】瑶,知伯也。

瑹 【午集上】【玉字部】 瑹 【广韵】伤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书。【玉篇】广雅云:瑹班,□笏也。或作荼。【礼玉藻】诸侯荼,前绌後直。【注】绌谓圆杀其首,不为椎头。诸侯惟天子诎焉,所诎在前也。 又【玉篇】美玉。 又【集韵】通都切,音。义同。

【卯集中】【手字部】 【篇海】火犬切,鋗上声。捵也。【正字通】六书无扷,宜删。

瑺 【午集上】【玉字部】 瑺 【集韵】辰羊切,音常。玉名。

瑻 【午集上】【玉字部】 瑻 【广韵】古浑切【集韵】公浑切,□音昆。【说文】石之美者。【书禹贡瑶琨筱簜释文】琨,音昆。美石也。本作瑻。韦昭音贯。【前汉地理志】引书亦作瑶瑻。【注】师古曰:瑻,音昆。美玉名也。

瑼 【午集上】【玉字部】 瑼 【集韵】朱遄切,音专。玉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同绎。

瑽 【午集上】【玉字部】 瑽 【集韵】七恭切,音枞。【玉篇】瑽瑢,佩玉行貌。【集韵】佩玉声。

瑾 【午集上】【玉字部】 瑾 【唐韵】居隐切【集韵】【韵会】几隐切,□音谨。【说文】瑾瑜,美玉也。【左传宣十五年】瑾瑜匿瑕。【山海经】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润泽而有光。 又【广韵】渠遴切【集韵】【韵会】渠吝切【正韵】具吝切,□音仅。义同。 又【类篇】巨靳切,音仅。赤玉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汇补】与□同。【古音騈字】逯□。亦作□。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音义阙。□子,果名。详草部莫字注。

瑿 【午集上】【玉字部】 瑿 【集韵】烟奚切,音鷖。美石,黑色。【正韵】黑玉。旧注美石黑色,误。【本草】琥珀千年者为瑿,状似□玉,黑如纯漆,大如车轮。永昌有黑玉镜,卽瑿也。考证:〔【集韵】烟奚切,音兮。〕 谨按兮字属匣母,烟字属影母,烟奚切不得音兮,今据集韵兮改鷖。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同。

【寅集中】【巾字部】 【唐韵】古沓切【集韵】葛合切,□音合。【说文】蒲席□也。【玉篇】以席载谷。一曰车藉。

璀 【午集上】【玉字部】 璀 【唐韵】七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取猥切,□音漼。【说文】璀璨,玉光也。【孙绰游天台山赋】琪树璀璨而垂珠。【注】璀璨,珠垂貌。 又【抱朴子知止卷】戈甲璀错。 又【广韵】玉名。

璁 【午集上】【玉字部】 璁 【唐韵】【正韵】仓红切【集韵】粗丛切,□音匆。【说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韵】祖动切,音总。美石。

璂 【午集上】【玉字部】 璂 【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其。【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注】郑康成曰:读如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诗曰会弁如星是也。

璃 【午集上】【玉字部】 璃 【广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离。【玉篇】琉璃也。【博雅】琉璃,珠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又或作流离。【前汉西域传师古注】大秦出赤白黑黄靑绿缥绀十种流离,此自然之物。今所用,皆销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贩至京,采矿铸之。 又簟色。【韩愈郑群赠簟诗】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苏轼寄簟与蒲传正诗】愧此八尺黄琉璃。【注】琉璃,象簟色,假借语也。 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明行圆满。 又【韵会】玻璃,亦西国宝。此云水玉千年冰化,亦书作颇黎。殑原字从歺,不从歹。

璄 【午集上】【玉字部】 璄 【广韵】於丙切【集韵】於境切,□音影。【玉篇】玉光彩。【广韵】同璟。

璅 【午集上】【玉字部】 璅 【唐韵】【集韵】【韵会】□子晧切,音早。【说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韵】损果切【正韵】苏果切,□音□。玉声也。与琐同。 又门镂也。【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璅兮。【注】灵璅,谓楚宫,不敢斥言君,犹後代称陛下之意。 又小也。【张衡东京赋】旣璅璅焉。【注】璅璅,小也。 又猥屑意。【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常流离。【正字通】琐本字。

璆 【午集上】【玉字部】 璆 【广韵】巨鸠切【集韵】渠尤切,□音求。与球同。玉磬也。【晋语】籧篨蒙璆。【注】蒙,戴也。璆,玉磬也。【前汉礼乐志】璆磬金鼓。【师古注】璆,美玉名。以为磬也。 又玉声。【史记孔子世家】环佩玉声璆然。 又【集韵】一曰美玉。【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传】璆,玉名。【释文】璆音虬。又居虬反,又闾幼反。【诗小雅鞞琫有珌传】诸侯璗琫而璆珌。【释文】璆,玉也。【楚辞九歌】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注】璆,琳琅,皆美玉也。 又【广韵】【集韵】□渠幽切,音虬。又【集韵】居尤切,音鸠。又居虬切,音樛。又夷周切,音由。又张流切,音周。又力救切,音溜。义□同。考证:〔【前汉□法志】璆磬金鼓。〕 谨按□法志无此文,所引见礼乐志,谨改为礼乐志。

璇 【午集上】【玉字部】 璇 【广韵】似宣切【集韵】旬宣切,□音旋。【广韵】同琁。【山海经】王母之山,有璇瑰瑶碧。【注】璇瑰,亦玉名。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注】春秋运斗极云:斗第二璇。 又【扬子方言】簙谓之蔽。或谓之□璇。【注】竹器所以整顿簿者。 又人名。【後汉杨璇传】杨璇字机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杜本切,音盾。篅也,同□。

璈 【午集上】【玉字部】 璈 【集韵】【韵会】□牛刀切,音敖。乐器。【汉武帝内传】王母命侍女弹八琅之璈,吹云和之曲。【吴均诗】凤舞龙璈奏。

琏 【午集上】【玉字部】 琏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展切,音辇。【说文】本作槤,瑚槤也。从木,连声。或作琏。【礼明堂位】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论语】瑚琏也。【注】宗庙中黍稷器。 又【集韵】陵延切。与连同。详辵部连字注。

皌 【午集中】【白字部】 皌 【五音集韵】莫拨切,音末。见□字注。

璊 【午集上】【玉字部】 璊 【唐韵】莫奔切【集韵】【正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门。【说文】玉色也。禾之赤苗谓之虋,言璊,玉色如之。【诗王风】毳衣如璊。【传】璊,赬也。 又【集韵】模元切,音樠。义同。 【类篇】或作玧。亦作。

璋 【午集上】【玉字部】 璋 【唐韵】【集韵】【韵会】诸良切【正韵】止良切,□音章。【说文】剡上为圭,半圭为璋。礼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徐曰】剡削之也。【诗小雅】载弄之璋。【传】半圭曰璋。【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又】璋邸射。【注】射,剡出者,邸射,剡而出也。 又祭祀之礼,王祼以圭瓒,诸臣助之亚祼以璋瓒,左右奉之。【诗大雅】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璌 【午集上】【玉字部】 璌 【集韵】夷眞切,音寅。场也。

瓳 【午集上】【瓦字部】 瓳 【广韵】戸吴切【集韵】洪孤切,□音胡。【广韵】瓳。【博雅】瓳,砖也。

锕 【戌集上】【金字部】 锕 【集韵】於河切,音阿。本作钶。钶,釜属。

璎 【午集上】【玉字部】 璎 【广韵】於盈切【集韵】【韵会】伊盈切,□音婴。【玉篇】□苍云:璎珢,石似玉也。 又【广韵】璎珞,颈饰。 又【集韵】於茎切【正韵】於京切,□音罂。义同。

璏 【午集上】【玉字部】 璏 【唐韵】【集韵】□直例切,音滞。【说文】剑鼻玉饰也。【前汉王莽传】碎玉剑璏。 又【广韵】【集韵】【韵会】□于岁切,音卫。义同。 又通作卫。【前汉匈奴传赐单于玉具剑注】标首镡卫用玉。师古曰:剑口旁横出曰镡,鼻曰卫,与璏同。 又通作瑑。【前汉王莽传】美玉可灭瘢,欲献其瑑。【注】瑑作璏。本音篆,雕刻也。古字通用。【正字通】按莽传,进玉瑑于孔休。服虔曰:瑑,音卫。苏林曰:剑鼻。皆未详。璏,讹作瑑。师古曰:瑑字本作璏,从玉彘声。後转写者讹,瑑自雕瑑字。师古说是。 又【集韵】王伐切,音越。义同。 【类篇】亦作。

璐 【午集上】【玉字部】 璐 【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路。【说文】玉名也。【玉篇】美玉也。【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注】宝璐,美玉也。【谢惠连雪赋】逵似连璐。

璑 【午集上】【玉字部】 璑 【唐韵】武扶切【集韵】【韵会】微夫切,□音无。【说文】三采玉也。【徐曰】三采,朱苍白也。【博雅】玉名。【周礼夏官弁师诸侯之缫斿九就珉玉三采注】珉作璑。璑,恶玉名。【疏】以其三采,又非璠璵,故曰恶玉名。

璒 【午集上】【玉字部】 璒 【唐韵】【集韵】□都腾切,音登。【说文】石之似玉者。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咨盈切,音精。旌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力竹切,音六。竹名。

璓 【午集上】【玉字部】 璓 【唐韵】【集韵】□息救切,音秀。【说文】石之次玉者。 又【集韵】以九切,音酉。玉名。 【集韵】或省作琇。

璔 【午集上】【玉字部】 璔 【集韵】咨腾切,音曾。玉貌。

璕 【午集上】【玉字部】 璕 【字汇】徐心切,音寻。美石,次玉。

硖 【午集下】【石字部】 硖 【广韵】侯夹切【集韵】【韵会】辖夹切【正韵】胡夹切,□音洽。【水经注】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广韵】硖石县,亦州名。秦将白起攻楚,烧夷陵,卽其地,后周以居三峡之口,因为峡州。

率 【午集上】【玄字部】 率 〔古文〕卛【广韵】所律切【集韵】【韵会】【正韵】朔律切,□音蟀。【说文】捕鸟毕也。象丝罔,上下其竿柄也。 又【玉篇】遵也。【广韵】循也。【书太甲】率乃祖攸行。【诗大雅】率西水浒。【注】循也。 又【广韵】领也,将也。【左传宣十二年】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又【襄十年】牵率老夫,以至於此。 又【广韵】用也,行也。 又【集韵】从也,自也。 又【增韵】皆也,大略也。【前汉宣帝纪】率常在下杜。【注】总计之说也。下杜,地名。【梁书王僧儒传】齐学士刻烛为诗,四韵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又【增韵】募也。 又率先也。【晋书顾荣传】荣身当士卒,为众率先。 又【通韵】表的也。【後汉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方伯,一方表率也。 又【正字通】差等也。【前汉李广传】诸将率为侯者,而广军无功。【注】率谓军功封赏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又高率。【世说新语】晋刘驎之好游山泽,高率善史传。 又率略。【卢氏杂记】宋五坦率。【闻见录】司马温公与洛中诸公作眞率会。 又轻率。【论语】子路率尔而对。【注】轻遽貌。 又【前汉东方朔传】率然高举,远集吴地。【注】率然,犹飒然。 又【孙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辟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又姓。【正字通】明有率庆。 又兜率天。【太平广记】心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 又【唐韵】【集韵】【正韵】□所类切,音帅。【广韵】鸟网也。 又【正韵】同帅。【诗邶风旄丘序】方伯连率之职。【注】率,所类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渠率。【注】与帅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力遂切,音类。【集韵】计数之名。【周礼天官大宰赋贡以驭其用注】赋口率出泉也。【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为赋。【释文】率,徐刘音类,戚音律。一音所律反。 又【正韵】总率也。【易王弼略例】率相比而无应。率,音类,又如字。 又【集韵】【韵会】【正韵】□劣戌切,音律。约数也。 又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詹事属官,有太子率更。【师古注】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又【算经少广章】宋祖冲之有密率乘除法。 又彀率,弯弓之限也。【孟子】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又与繂同。缏缉也。【礼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注】率,繂也。言带用单帛密缉,两边不见用箴之功也。【释文】率,音律。 又【左传桓二年】藻率鞸鞛。【注】藻率,用韦为之,所以藉玉也。率,音律。 又【五音集韵】所滑切,音刷。量名。与锊同。【史记周本纪】其罚百率。【注】率,卽锾也。音刷。孔安国曰:六两曰锾。率,旧本亦作选。

玈 【午集上】【玄字部】 玈 【唐韵】落乎切【集韵】【正韵】龙都切【韵会】笼都切,□音卢。【说文】黑色也。【广韵】黑弓。【左传僖二十八年】王赐晋侯玈弓,矢千。

玉 【午集上】【玉字部】 玉 〔古文〕□【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淸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淸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 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 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 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闲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鍚。【注】凡六邑。 又河名。【正字通】後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著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 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 又星名。【後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 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 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 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鹅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 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  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浚王臣有公玉冉。 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 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後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 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 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 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 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 【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 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闲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锡。〕 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 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

王 【午集上】【玉字部】 王 【广韵】【集韵】【韵会】□雨方切,音徨。【广韵】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韵】主也,天下归往谓之王。【易坤卦】或从王事。又【随卦】王用享于西山。【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诗小雅】宜君宜王。【注】君,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汉以下,凡诸侯皆称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诸侯世见曰王。【诗商颂】莫敢不来王。【笺】世见曰王。 又凡尊称亦曰王。【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号。【华严偈】象王行处落花红。【岑参诗】况値庐山远,抽簪礼法王。【注】法王,佛尊号也。 又姓。 又【谥法】仁义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书禹贡】至于王屋。【疏】正义曰: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 又弓名。【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 又王连,远志也。见【博雅】夫王,芏草也。见【尔雅释草疏】。 又王鴡,鸟名。【尔雅释鸟】鴡鸠,王鴡。【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 又王鲔,鱼名。【周礼天官人】春献王鲔。【注】王鲔,鲔之大者。 又蛇名。【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虫名。【尔雅释虫】王蛈蜴。注: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猬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韵】凡有天下者,人称之曰王,则平声。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诗大雅】王此大邦。【笺】王,君也。【释文】王,于况反。【前汉高帝纪】项羽背约而王君王於南郑。【师古注】上王字,于放反。 又【广韵】盛也。【庄子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注】谓心神长王。【释文】王,于况反。 又音往。【诗大雅】昊天曰明,及尔出王。【传】王,往也。【朱注】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注详部首。考证:〔【尔雅释亲】父之母曰王母。〕 谨照原文改父之妣为王母。〔【周礼冬官考工记】王弓。【注】往体寡来体多曰王。〕 谨照原文改弓人,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又虫名。【尔雅释虫】虎,王猬也。〕 谨於又虫名尔雅释虫下增王蛈蜴。注: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二十二字。又按虎王猬也非尔雅文,查系博雅,谨照原书增博雅二字。〔【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于放切,徨去声。霸王。〕 谨按王于放切,徨胡光切,王非徨之去声,今将徨去声霸王五字改为音旺霸王也。

玎 【午集上】【玉字部】 玎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经切,音丁。【说文】玉声也。 又【说文】齐太公子伋谥曰玎公。【韵会】谥法,述义不勉曰玎。 又【广韵】【集韵】中茎切【正韵】甾耕切,□音朾。【广韵】玎玲,玉声。

玑 【午集上】【玉字部】 玑 【唐韵】居衣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说文】珠不圆者。【书禹贡】厥篚□纁玑组。【传】玑,珠类,生于水。【释文】玑,珠不圆也。字书云:小珠也。【前汉景十三王传】遣建荃葛珠玑。【注】师古曰:玑,珠之不圆者。 又镜名。【说文徐注】按符瑞图有玑镜。注:大珠而琕,有光曜,可为镜。 又器名。【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注】在,察也。玑,正天文之器,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玑径八尺,圆周二尺五寸而强。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凶之象。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得失由政,故称政焉。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注】春秋运斗极云:斗第三玑。 又【集韵】渠希切,音祈。又【集韵】【韵会】其旣切【正韵】吉器切,□音禨。又【集韵】巨至切,音□。义□同。

玒 【午集上】【玉字部】 玒 【唐韵】戸工切【集韵】胡公切,□音洪。【说文】玉名也。【集韵】或作珙。 又【广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江。又【广韵】【正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公。义□同。 又人名。【朝鲜纪事】朝鲜王子义昌君玒。

玓 【午集上】【玉字部】 玓 【唐韵】都历切【集韵】丁历切,□音的。【说文】玓瓅,明珠色。【史记司马相如传】玓瓅江靡。【注】应劭曰:言明月之珠,其光耀照於江边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古各切,音恪。【篇海】笼也,杯也。

玔 【午集上】【玉字部】 玔 【集韵】枢绢切,音钏。【玉篇】玉玔也。【集韵】玉环也。

玕 【午集上】【玉字部】 玕 〔古文〕□【唐韵】古寒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寒切,□音干。【说文】琅玕也。【广韵】美石,次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注】琅玕,状如珠也。 又树名。【韵会】昆仑山有琅玕树。【本草纲目】流离之类有五色,火剂瑞也。以靑者入药。 又【韵补】叶经天切,音坚。【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环叶音悬。

玖 【午集上】【玉字部】 玖 【唐韵】举友切【韵会】已有切,□音九。【说文】石之次玉黑色者。【诗卫风】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传】琼玖,玉名。【释文】玖,音久。书云:玉黑色。 又【五音集韵】居佑切,音救。义同。

玝 【午集上】【玉字部】 玝 【集韵】阮古切,音五。人名。後蜀有李玝。

玗 【午集上】【玉字部】 玗 【唐韵】羽俱切【集韵】【正韵】云俱切,□音于。【说文】本作,石之似玉者。【玉篇】玉属。尔雅云: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列子问汤篇】珠玗之树皆丛生。 又洞名。【正韵】元结自释云:逃入猗玗洞,始称猗玗子。 又玗琪,树名。【山海经】开明北有玗琪树。【注】玗琪,赤玉属也。考证:〔【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书改问汤篇。

【卯集上】【心字部】 【篇海】称人切,音嗔。恚也。 又【字汇补】古文愼字。注详上。

玜 【午集上】【玉字部】 玜 【集韵】古双切,音江。玉名。与玒同。 又【五音集韵】古红切,音公。义同。

玟 【午集上】【玉字部】 玟 【集韵】眉贫切【正韵】弥邻切。□与珉同。瓀玟,石次玉。【礼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组绶。【孔融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又【集韵】无分切,音文。玉文。或从彣。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同咅。

璱 【午集上】【玉字部】 璱 【唐韵】所栉切【集韵】【韵会】【正韵】色栉切,□音瑟。【说文】玉英华相,带如瑟弦。诗曰:璱彼玉瓒。◎按《诗大雅》今本作瑟。 又【玉篇】淸净鲜洁也。【广韵】玉鲜洁貌。 又【韵会】一曰璱璱,碧珠也。通作瑟瑟。 【类篇】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集韵】□普活切,音泼。【说文】也。一曰击也。【淮南子说林训】游者以足蹶,以手。 又【集韵】蒲拨切,音跋。推也。一曰□,自任无惮也。 又捍,地名。【唐书西域传】东南千余里有捍者,山四环之,地膏腴。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力幺切【集韵】怜萧切,□音聊。【玉篇】山名。 又【集韵】嶆,山险也。【张协七命】嶰谷嶆张其前。【注】山深空貌。 又【玉篇】洛包切【集韵】郞刀切,□音劳。义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古文飞字。注详部首。

釟 【戌集上】【金字部】 釟 【广韵】博拔切【集韵】布拔切,□音八。【玉篇】治金也。

璲 【午集上】【玉字部】 璲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徐醉切,音遂。【玉篇】玉璲,以玉为佩也。【广韵】玉也。【尔雅释器】璲,瑞也。【疏】璲者,瑞玉名也。【诗小雅】鞙鞙佩璲。【传】璲,瑞也。【後汉舆服志】於是解去绂佩,留其系璲。 又【韵会】通作遂。【诗卫风】容兮遂兮。【传】佩玉遂遂然。【笺】瑞也。

璳 【补遗】【午集】【玉字部】 璳 【篇海类编】音田。玉光。

璵 【午集上】【玉字部】 璵 【唐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俱切,□音余。【说文】璵,璠也。详前璠字注。

璶 【午集上】【玉字部】 璶 【唐韵】【集韵】□徐刃切,音赆。【说文】石之似玉者。

璷 【午集上】【玉字部】 璷 【广韵】力居切【集韵】凌如切,□音胪。玉名。 又【集韵】芳无切,音敷。瑻璷,美玉也。或作琈。

璸 【午集上】【玉字部】 璸 【集韵】蒲眠切,音蹁。珠名。 又悲巾切,音份。玉文理貌。 又【五音集韵】文采状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璸斒文鳞。 【类篇】或作玭。亦作玢。

璹 【午集上】【玉字部】 璹 〔古文〕□【广韵】殖酉切【集韵】是酉切,□音受。玉名。 又【集韵】大到切,音导。义同。 又【广韵】殊六切【集韵】神六切,□音孰。玉器也。

璺 【午集上】【玉字部】 璺 【广韵】亡运切【集韵】【韵会】【正韵】文运切,□音问。【集韵】玉破也。【正韵】璺罅。【扬子方言】秦晋器破而未离谓之璺。【广韵】裂也。【书洪范用静吉用作凶疏】灼龟为兆,其璺拆形状有五种。 又【集韵】许愼切,音衅。义同。

璻 【午集上】【玉字部】 璻 【集韵】祖诔切,音濢。玉色。

璼 【午集上】【玉字部】 璼 【集韵】卢甘切,音蓝。玉名。

玺 【午集上】【玉字部】 玺 【广韵】斯氏切【韵会】想氏切,□音徙。【说文】王者印也。本作壐。【玉篇】天子诸侯印也。【释名】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韵会】信也。古者尊□共之,秦汉以来唯至尊以为称。【左传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疏】此诸侯大夫印称玺也。【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蔡邕独断】皇帝六玺。【後汉舆服志】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外有大蓝田玉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正字通】又旧制,乘舆六玺,唐攺为宝,唐末亡失,周广顺中,诏作二宝,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初太宗刻受命元玺,以白玉为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武后攺诸玺皆为宝,中宗卽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复为宝。初攺玺书为宝书,再攺传国宝为承天大宝。 又姓。【姓谱】明有玺书。 又人名。【山海经】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又国名。【山海经】玺在昆仑墟东南,在流沙中。【字汇补】抱朴子有玺产国。原字从奂作。考证:〔【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捡封矣。〕 谨照原文捡改检。

璾 【午集上】【玉字部】 璾 【集韵】在礼切,音荠。玉病谓之璾。 又津私切,音咨。黍稷在器,以祀者。与齍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韵】两耳切,音里。地名。

璇 【午集上】【玉字部】 璇 〔古文〕□□【唐韵】似沿切【集韵】【韵会】旬宣切【正韵】旬缘切,□音旋。【说文】美玉也。【广韵】玉名。【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传】璇,美玉。【穆天子传】天子之宝璇珠。【注】玉类。【山海经】西王母之山,爰有璇瑰。【郭璞江赋】珕珋璇瑰。 又【集韵】□桂切,音。又兪芮切,音睿。义□同。 【集韵】籀作□睿。或作琁璇。

【子集中】【人字部】 【玉篇】力却切,音略。神名。

瓀 【午集上】【玉字部】 瓀 【集韵】【韵会】□而宣切,音□。【集韵】珉也。【韵会】石似玉。【礼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组绶。【释文】瓀,徐又作礝。【山海经】扶猪之山。虢水出焉。其中多瓀石。 又【集韵】【正韵】□乳兖切,音软。义同。【张衡西京赋】瓀珉璘彬。【注】瓀,而兖反。 【类篇】亦作瑌。

瓁 【午集上】【玉字部】 瓁 【广韵】【集韵】□五郭切,音榷。【广韵】朴瓁也。【集韵】玉璞。 又水名。【管子轻重篇】决瓁洛之水,通之杭庄之闲。

瓂 【午集上】【玉字部】 瓂 【集韵】居太切,音盖。人名。晋有建平夷王向瓂。

瓃 【午集上】【玉字部】 瓃 【唐韵】鲁回切【集韵】【韵会】卢回切,□音雷。【说文】玉器也。【集韵】或作□。 又【广韵】力追切【集韵】伦追切,□音。义同。【集韵】或作□。 又【广韵】力遂切【集韵】力伪切,□音累。义同。

瓄 【午集上】【玉字部】 瓄 【广韵】【集韵】【韵会】□徒谷切,音独。【玉篇】昆山出瓄玉也。【广韵】圭名。 又【集韵】玉器。

瓅 【午集上】【玉字部】 瓅 【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狼狄切【正韵】郞狄切,□音历。【说文】玓瓅。【增韵】明珠。【史记司马相如传上林赋】玓瓅江靡。【注】言明月之珠,其光耀乃照于江边也。

瓆 【午集上】【玉字部】 瓆 【集韵】【韵会】□□日切,音质。人名。後汉有刘瓆。

瓇 【午集上】【玉字部】 瓇 【五音集韵】耳由切,音柔。玉名也。见声类。

璃 【午集上】【玉字部】 璃 【广韵】郞奚切【集韵】【韵会】怜题切【正韵】类溪切,□音黎。【广韵】玻璃,宝名。【集韵】玉名。【韵会】宝玉名。本草作颇黎,云西国宝。详前玻字注。

瓉 【午集上】【玉字部】 瓉 【正字通】俗瓒字。

畆 【午集上】【田字部】 畆 【玉篇】与畮同。

琼 【午集上】【玉字部】 琼 【广韵】【正韵】渠营切【集韵】葵营切,□音茕。【说文】赤玉也。【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琼,玉之美者。【韵会】钱氏曰:诗言玉以琼者多矣。琼华,琼英,琼莹,琼瑶,琼琚,琼玖,皆谓玉色之美为琼,非玉之名也。许叔重云:琼,赤玉也。然木瓜所谓琼玖,玖乃黑玉。亦非赤也。 又【玉篇】积石为树,名曰琼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琅玕为之宝。【前汉司马相如传】咀噍芝英兮叽琼华。【张揖注】琼树生昆仑西流沙濵,大三百围,高万仞,华蕊也,食之长生。 又人名。【古今注】魏文帝宫人绝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 又州名。汉朱厓郡。唐析置琼州。 又【集韵】旬宣切,音旋。同琁。 又【韵补】叶渠阳切,音强。【楚辞招魂】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珑 【午集上】【玉字部】 珑 【唐韵】【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音龙。【说文】祷旱玉,龙文,从玉从龙。会意,龙亦声。 又【广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玉篇】玲珑,玉声。【前汉扬雄传】前殿崔巍兮,和氏珑玲。【注】孟康曰:以和氏璧为梁璧带,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也。【扬子太□经】唐素不贞,亡彼珑玲。【注】珑玲,金玉声。 又【增韵】明貌。【左思吴都赋】珊瑚幽茂而玲珑。【抱朴子地眞卷】朱草蒙珑,白玉嵯峨。 又【韵会】一曰风声。 【集韵】亦作□。

瓐 【午集上】【玉字部】 瓐 【集韵】龙都切【韵会】笼都切,□音卢。【韵会】碧玉也。【博雅】碧瓐,玉名。

瓒 【午集上】【玉字部】 瓒 【唐韵】徂赞切【集韵】【正韵】才赞切【韵会】在但切,□音。【说文】三玉二石也。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徐曰】瓒,亦圭也。圭状,剡上邪锐之。于其首为勺形,谓之瓒。于其柄为注水道,所以灌。瓒之言赞,进也,以进于神也。【集韵】一曰祼器。【韵会】宗庙祼器,形如盘。【诗大雅】瑟彼玉瓒。【传】玉瓒,圭瓒也。【疏】正义曰:瓒者,器名。以圭为柄,圭以玉为之,指其体谓之玉瓒,据成器谓之圭瓒。汉礼,瓒盘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盘口,径一尺,则瓒如勺,有盘以承之也。天子之瓒,其柄之圭长尺有二寸,其赐诸侯,盖九寸以下。【又】厘尔圭瓒。【传】九命锡圭瓒。【前汉扬雄传】□瓒觩。【注】服曰:以□玉饰之,故曰□瓒。张晏曰:瓒受五升,口径八寸,以圭为柄,用灌鬯。觩,其貌也。 又【广韵】藏旱切【集韵】在坦切【韵会】才旱切,□音趱。义同。 叉人名。【正韵】汉书注:臣瓒不言姓。按水经注引薛瓒注汉书,是姓薛也。 又【集韵】则旰切,音赞。圭也。一曰杂名。

瓓 【午集上】【玉字部】 瓓 【集韵】【韵会】郞旰切【正韵】郞患切,□音烂。【集韵】玉采。◎按《正字通》入十六画,非。今攺正。

软 【酉集下】【车字部】 软 俗软字。详後软字注。

璎 【午集上】【玉字部】 璎 【广韵】於盈切【集韵】【韵会】伊盈切,□音婴。【玉篇】□苍云:璎珢,石似玉也。 又【广韵】璎珞,颈饰。 又【集韵】於茎切【正韵】於京切,□音罂。义同。

瓕 【午集上】【玉字部】 瓕 【广韵】武移切【集韵】民□切,□音弥。玉名。 又【集韵】息浅切,音獮。义同。 又想氏切,音徙。弛弓也。 【类篇】或作□。

瓖 【午集上】【玉字部】 瓖 【广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玉篇】马上饰。【广韵】马带饰。【韵会】马带玦。【晋语】亡人之所怀挟婴瓖,以望君之尘垢者。【注】瓖,马带。【班固东都赋】钩膺玉瓖。【马融广成颂】金鋑玉瓖。 又【正字通】妇女钗钏加饰,俗谓之瓖嵌。或金或玉不同,其为瓖一也。

瓗 【午集上】【玉字部】 瓗 【集韵】葵营切【正韵】渠营切,□同琼。赤玉也。 又【集韵】悬圭切,音携。义同。 又【广韵】以睡切【集韵】弋睡切,□音纗。【广韵】玉名。 又【集韵】□桂切,音。又津垂切,音厜。义□同。

瓘 【午集上】【玉字部】 瓘 【唐韵】工玩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音贯。【说文】玉名也。【左传昭十七年】郑裨灶曰: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注】瓘,珪也。 又人名。【左传哀十一年】□瓘□庄涉泗。【注】二□,齐大夫。考证:〔【左传昭十七年】郑禆灶曰。〕 谨照原文禆改裨。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其据切,音簴。竹也。

瓙 【午集上】【玉字部】 瓙 【玉篇】徒到切,音导。玉也。

瓒 【午集上】【玉字部】 瓒 【唐韵】徂赞切【集韵】【正韵】才赞切【韵会】在但切,□音。【说文】三玉二石也。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徐曰】瓒,亦圭也。圭状,剡上邪锐之。于其首为勺形,谓之瓒。于其柄为注水道,所以灌。瓒之言赞,进也,以进于神也。【集韵】一曰祼器。【韵会】宗庙祼器,形如盘。【诗大雅】瑟彼玉瓒。【传】玉瓒,圭瓒也。【疏】正义曰:瓒者,器名。以圭为柄,圭以玉为之,指其体谓之玉瓒,据成器谓之圭瓒。汉礼,瓒盘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盘口,径一尺,则瓒如勺,有盘以承之也。天子之瓒,其柄之圭长尺有二寸,其赐诸侯,盖九寸以下。【又】厘尔圭瓒。【传】九命锡圭瓒。【前汉扬雄传】□瓒觩。【注】服曰:以□玉饰之,故曰□瓒。张晏曰:瓒受五升,口径八寸,以圭为柄,用灌鬯。觩,其貌也。 又【广韵】藏旱切【集韵】在坦切【韵会】才旱切,□音趱。义同。 叉人名。【正韵】汉书注:臣瓒不言姓。按水经注引薛瓒注汉书,是姓薛也。 又【集韵】则旰切,音赞。圭也。一曰杂名。

瓛 【午集上】【玉字部】 瓛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官切,音桓。【说文】桓圭,公所执。从玉献,会意。【集韵】通作桓。 又人名。【刘峻辨命论】近世有沛国刘瓛,瓛弟璡,□一时之秀士也。 又【正韵】字书又音钀,马镳也。 又【集韵】许建切,音献。桓圭也。

瓜 【午集上】【瓜字部】 瓜 【唐韵】【正韵】古华切【集韵】【韵会】姑华切,□音騧。【说文】也。象形。【诗豳风】七月食瓜。【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注】王瓜,萆挈也。【前汉食货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齐民要术】二月辰日宜种瓜。【广雅】龙蹄兽掌,羊骹兔头,桂支蜜筒,□蛌狸头,皆瓜属也。 又木瓜。【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 又天瓜,栝楼别名。见【本草纲目】。 又昆仑瓜,茄子别名。见【酉阳杂俎】。 又匏瓜,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靑黑星守之,鱼盐贵。【注】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匏瓜明,则岁大熟也。 又守瓜,虫名。【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也。 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注】瓜州,地在今炖煌。【正字通】今鎭江有瓜州,异地同名。 又国名。【正字通】柯枝国别种曰木瓜。穴居,男女裸体,纫结草木叶蔽前後。见星槎胜览。 又瓜田,复姓。【前汉王莽传】有瓜田仪。 又【韵补】叶攻乎切,音孤。【左传哀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墟,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 又叶古禾切,音戈。【道藏歌】仙童掇朱实,神女献玉瓜。浴身丹液池,濯发甘泉波。 【集韵】俗作苽,非。考证:〔【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筒,小靑大班,皆瓜名也。〕 谨照原文驳改骹。髓改支。小靑大班改□蛌狸头。瓜名改瓜属。

瓞 【午集上】【瓜字部】 瓞 【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絰。【说文】也。【诗大雅】绵绵瓜瓞。【传】瓞瓝也。【疏】瓜之族类有二种,大者瓜,小者瓞。瓜蔓近本之瓜,必小于先岁之大瓜,以其小如瓞,故谓之瓞。瓞是瓝之别名。【潘岳在怀县作诗】瓜瓞蔓长苞。 【集韵】或作□。亦作□□。

瓟 【午集上】【瓜字部】 瓟 【广韵】蒲角切【集韵】【韵会】【正韵】弼角切,□音雹。与瓝同。【楚辞九怀】援瓟瓜兮接粮。 又酱名。【宋孝武帝四时诗】瓟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 又【广韵】薄交切【集韵】【韵会】蒲交切,□音袍。【广韵】瓟瓠可为飮器。【类篇】匏也。从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瓠 【午集上】【瓜字部】 瓠 【广韵】戸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胡。【广韵】瓠□,瓢也。【诗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前汉食货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正字通】瓜类分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胆,不可食,非别生一种也。又陆佃□雅,长而瘦上曰匏,短颈大腹曰瓠。瓠性甘。匏性苦。故诗曰匏有苦叶。左传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後人皆合匏瓠为一。据此说,说文瓠,匏也。陆玑诗疏:匏,瓠也。□非。【正韵】亦作葫。 又【尔雅释宫】康瓠谓之甈。【注】瓠壷也。【疏】说文云:破罂也。【前汉贾谊传】斡弃周鼎兮而宝康瓠。 又【广韵】胡误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故切,□音护。义同。【礼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释文】瓠,戸故反。【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注】瓠,徐音护。【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孙愐唐韵,一音壷,一音护,义同。非康瓠必读若湖,瓜瓠必读若互。字汇音湖,器也,音互,匏也。非。 又【集韵】瓠子,堤名。【前汉武帝纪】夏四月,还祠泰山,至瓠子临决河。【注】服曰:瓠子,堤名也。在东郡白马。苏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阳以北。 又【集韵】亦姓。【列子汤问篇】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又【集韵】攻乎切,音孤。瓠讘,汉侯国名,在河东。【正字通】按汉地理志有瓡讘,无瓠讘。 又【集韵】黄郭切,音雘。【庄子逍遥游】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注】瓠落,犹廓落。梁□文帝读。考证:〔【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瓡 【午集上】【瓜字部】 瓡 【集韵】质入切,音执。县名。在北海。【前汉地理志】瓡县。【注】师古曰:瓡,卽执字。 又【前汉王子侯表】瓡节侯息。【注】师古曰:瓡,卽瓠字也。 又【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瓡讘侯扜者。【注】徐广曰:瓡,音胡。索隐曰:县名。按表在河东,志亦同。卽狐字。○按三说不同,未知孰是,存以备考。

瓢 【午集上】【瓜字部】 瓢 〔古文〕□【广韵】符霄切【集韵】【韵会】毗霄切【正韵】毗招切,□音飘。【玉篇】瓠瓜也。【广韵】瓠也。【正字通】匏瓢,剖开可为酒尊,为要舟浮水。【周礼春官鬯人】禜门用瓢赍。【注】瓢,谓瓢蠡也。【庄子逍遥游】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前汉东方朔传】以瓢测海。【扬子方言】蠡或谓之瓢。【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总,瓢其别也。

瓣 【午集上】【瓜字部】 瓣 【唐韵】蒲苋切【韵会】皮苋切【正韵】备苋切,□音办。【说文】瓜中实。【徐曰】瓜也。一名瓠犀也。【广韵】瓜瓠瓣也。【增韵】瓜之觚□也。【尔雅释草】瓠栖瓣。【注】瓠中瓣也。【疏】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栖,人之齿美者似之。【谢惠连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又果瓣。【仙传拾遗】罗公远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余枚皆缺一瓣。 又【集韵】【韵会】薄闲切【正韵】蒲闲切,□办平声。又【集韵】匹见切,音片。义□同。

瓤 【午集上】【瓜字部】 瓤 【广韵】汝阳切【集韵】如阳切,□音穰。【广韵】瓜实。【集韵】瓤,瓜中。【正字通】按瓤为瓜中实,与犀相包连,白虚如絮,有汁。本草谓之瓜练,字汇训瓜中犀,非。 又【广韵】女良切,音娘。又【集韵】奴当切,音囊。义□同。

瓥 【午集上】【瓜字部】 瓥 【字汇补】与同。此字诸本不同,展转淆误。字汇作,奇字韵韵会补作〈下〉,刘子政集作瓥,王逸楚辞章句作瓥。任臣按:字书蟸为蠡字之省。又篇海有□二字,同义。是瓥为之省文也。瓥字从斤作,不从瓜。

瓦 【午集上】【瓦字部】 瓦 【唐韵】【集韵】【正韵】□五寡切,音邷。【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广韵】古史考,夏时昆吾氏作瓦。【史记龟箂传】桀为瓦室。【注】世本曰:昆吾作陶。张华博物记亦云:桀作瓦,盖是昆吾为桀作也。【史记廉颇传】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类非一。汉武故事,起神屋以铜为瓦,漆其外。又吴国传,大秦国王宫殿水精为瓦。又明皇杂录,虢国夫人恩宠倾一时,夺韦嗣立宅,以广其居。後复归韦氏,因大风折屋,坠堂上,不损。视之,瓦皆坚木也。又王缙传: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 又【诗小雅】载弄之瓦。【传】瓦,纺砖也。 又【仪礼燕礼】公尊瓦大两。【注】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传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注】瓦,楯脊。 又瓦合。【礼儒行】毁方而瓦合。【注】吕氏曰:陶者为瓦,必圆而割,分之则瓦,合之则圆,而不失其瓦之质。 又瓦解。【史记匈奴传】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 又人名。【左传昭二十三年】楚囊瓦为令尹。【注】囊瓦,子囊之孙子常也。 又地名。【春秋隐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注】瓦屋,周地。又【定八年】公会晋师于瓦。【注】瓦卫地。【後汉郡国志】东郡有瓦亭。 又【广韵】五化切【集韵】吾化切,□音迓。【广韵】泥瓦屋。【集韵】施瓦於屋也。 又【集韵】【韵会】□五委切,音頠。屋甃也。【庄子騈拇篇】騈於辩者,累瓦结窜句。【注】瓦,五委反。当作丸。 又【韵补】叶阮古切,音五。【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斥遣浮华,好此絺紵。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韵】陁没切,音突。【博雅】□,耕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芳好切。义阙。【篇海】傍保切,拋上声。飞也。

瓨 【午集上】【瓦字部】 瓨 【唐韵】【集韵】□古双切,音江。【说文】似罂,长颈,受十升。【前汉货殖传】醯酱千瓨。【注】师古曰:瓨,长颈罂也。受十升。 又【集韵】乎攻切,音。义同。 又胡江切,音夅。与缸同。 又寒刚切,音斻。【博雅】甁也。 又胡公切,音洪。陶器。

瓭 【午集上】【瓦字部】 瓭 【广韵】【集韵】□都感切,音黕。【博雅】瓭,甁也。 又【集韵】一曰瓦属。 又【集韵】持林切,音沈。【扬子方言】罂,灵桂之郊谓之。其小者谓之瓭。【释文】都感反,亦音沈。 又都含切,音耽。大罂。可受一石。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韵会】□女夷切,音尼。【说文】丘,山名。反顶受水丘。从山尼声。言顶当高反下,故曰反顶。引颜氏祷於丘生孔子,头象丘山,四方高,中央窊下。 又【集韵】或从丘作屔。通作尼。【正字通】屔□俗书。正韵三齐尼部削之。

昁 【辰集上】【日字部】 昁 【集韵】博盖切,音贝。□或从日。不明也。

畐 【午集上】【田字部】 畐 【广韵】【集韵】□房六切,音伏。【说文】满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 又【集韵】芳六切,音蝮。又【广韵】芳逼切【集韵】拍逼切,□音堛。义□同。 又【集韵】方六切,音福。与幅同。布帛广也。

瓪 【午集上】【瓦字部】 瓪 【唐韵】布绾切【集韵】补绾切,□音版。【说文】败也。 又【集韵】一曰牝瓦。 又【广韵】博管切【集韵】补满切,□音粄。又【集韵】甫远切,音反。义□同。

瓫 【午集上】【瓦字部】 瓫 【集韵】步奔切,与盆同。盎也。 又与湓同。水溢也。【前汉沟洫志】河水湓溢。【晋书食货志】水涝瓫溢。

【卯集中】【戈字部】 【玉篇】古文袭字。轻师掩其不备也。余详衣部十六画。

迓 【酉集下】【辵字部】 迓 【广韵】【韵会】【正韵】五驾切【集韵】鱼驾切,□音讶。【说文】相迎也。【书盘庚】予迓续乃命于天。又【洛诰】旁作穆穆迓衡。【注】言迎治平也。 又通作讶。【周礼秋官讶士注】讶,迎也,士官之掌迎四方宾客者。 又通作御。【诗召南】百两御之。又【小雅】以御田祖。 又通作衙。【周礼夏官田仆设驱逆之车注】驱禽使前趋获,逆衙还之,使不出围。衙本作御,五嫁反。考证:〔又通作衙。【周礼夏官田仆设驱逐之车注】驱禽使前趋获,逆衙还之,使不得出围。〕 谨照原文驱逐改驱逆。不得出围改不出围。

瓬 【午集上】【瓦字部】 瓬 【唐韵】分两切【集韵】【韵会】甫两切【正韵】妃两切,□音仿。【说文】周家抟埴之工也。【徐注】抟,团也。埴,黏土也。引周礼冬官考工记,瓬人为簋豆。○按《周礼》今本作旊。 又【字汇补】人名。宋王安石侄瓬字元钧,旋字元龙,皆以不附安石而贬。

瓮 【午集上】【瓦字部】 瓮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贡切,翁去声。【说文】罂也。【博雅】瓮,甁也。【扬子方言】赵魏之郊谓之瓮。【抱朴子喩蔽卷】四渎之浊,不方瓮水之淸。巨象之瘦,不同羔羊之肥。 【集韵】或作瓮。【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贡切,同瓮。【玉篇】罂也。【韵会】没甁也。【易井卦】井谷射鲋,瓮敝漏。【礼檀弓】醯醢百瓮。【李斯上秦始皇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眞秦之声也。 又【礼儒行】蓬戸瓮牖。【疏】瓮牖者,谓牖窗圆如瓮口也。又云:以败瓮口为牖。【庄子让王篇】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注】屈桑条为戸枢,破瓮为牖,各一室也。 又【庄子人闲世】瓮大瘿说齐桓公。【注】瓮,大瘿貌。 又【集韵】亦作瓮。又作□。【前汉张骞传】大宛国献大鸟卵,如瓮。【注】一作□。 又【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雍。【前汉西域传】乌弋国有大鸟卵,如瓮。【师古注】音平声。 又【集韵】委勇切,音壅。又於用切,壅去声。义□同。

瓯 【午集上】【瓦字部】 瓯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侯切,音讴。【说文】小盆也。【广韵】瓦器【正韵】今俗谓碗深者为瓯。【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扬子方言】罃甈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瓯。 又金瓯。【唐书崔琳传】初,明皇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案上,会太子入,覆以金瓯,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赐酒。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帝曰:然。 又【韵会】西瓯,地名。骆越别种。又东瓯,闽中地。【史记赵世家】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注】索隐曰:刘氏云:今珠崖儋耳谓之瓯人,是有瓯越。正义曰:属南越,故言瓯越。舆地志云:交址,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文身断发避龙,则西瓯骆又在番吾之西南。又【东越传】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注】索隐曰:姚氏云:瓯,水名。永嘉记:水出宁城十余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山海经】瓯居海中。【注】今临海永宁县卽东瓯,在岐海中也。 又【史记滑稽传】瓯窭满篝。【注】正义曰:瓯窭,谓高地狭小之区,得满篝笼也。 又【史记匈奴传】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注】韦昭曰:畍上屯守处。索隐曰: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瓯脱,土穴也。 又姓。瓯冶子,吴人,善铸剑。 又【集韵】於口切,音殴。西瓯,骆越别种。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居许切,音举。养蚕竹器。【扬子方言】□江、沔之闲谓之籅,赵、代之闲谓之。小者南楚谓之篓,秦、晋谓之箄。考证:〔【扬子方言】江沔之闲谓之籅,赵岱之闲谓之。小者楚谓之篓,秦晋谓之箄□。〕 谨照原文江沔之闲上增□字。籅改籅。岱改代。楚字上增南字。又按原文秦晋谓之箄为句,□其通语也为句,□字不连箄字读,谨省□字。

瓴 【午集上】【瓦字部】 瓴 【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正韵】离呈切,□音陵。【说文】瓮似甁也。【广韵】瓴甋,似罂有耳。【淮南子修务训】夫救火者,汲水而趍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 又【六书故】瓴,牝瓦仰盖者。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谓瓦沟。【尔雅释宫】瓴甋谓之甓。【前汉高帝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司马相如长门赋】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瓵 【午集上】【瓦字部】 瓵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移。【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注】瓿甊,小罂,长沙谓之瓵。

瓶 【午集上】【瓦字部】 瓶 【正字通】俗甁字。

瓷 【午集上】【瓦字部】 瓷 【唐韵】疾资切【集韵】【韵会】【正韵】才资切,□音慈。【说文】瓦器也。【类篇】陶器坚致者。【潘岳笙赋】倾缥瓷以酌醽醁。【集韵】或作□。俗作甆□。

瓹 【午集上】【瓦字部】 瓹 【广韵】古县切【集韵】扃县切,□音睊。【玉篇】瓮底孔下取酒也。【广韵】盆底孔。【集韵】盎下窍。 又【集韵】圭悬切,音涓。陶器。

瓺 【午集上】【瓦字部】 瓺 【广韵】直良切【集韵】仲良切,□音长。【博雅】瓺,甁也。【扬子方言】罃,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闲,谓之瓺。 又【集韵】直亮切,音仗。又丑亮切,音怅。义□同。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芳六切,音蝮。山覆也。一曰山名。

瓻 【午集上】【瓦字部】 瓻 【唐韵】丑脂切【集韵】【韵会】抽迟切【正韵】抽知切,□音絺。【说文】酒器。【集韵】畜瓻,甁也。一曰盛酒器。古以借书。【韵会】大者一石,小者五斗。【闻见录】俗语借书与人为一痴,还书为一痴,尝疑借书还书,理也,何痴之云。後见王乐道与钱□四书,云:出师颂最绝妙,古语借书一瓻,还书一瓻,乃知今人讹以瓻为痴也。 又【韵会】通作鸱。【黄庭坚诗】时送一鸱开锁眉。 又【集韵】丑亦切,音彳。义同。或作□。

瓽 【午集上】【瓦字部】 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丁浪切,音譡。【说文】大盆也。【五音集韵】大瓮。 又【集韵】井以砖为甃者。【扬雄酒箴】一旦叀碍,为瓽所轠。【注】叀,县也。瓽,井以砖为甃也。轠,击也。言甁忽县碍不得下,而为井瓽所击,则破碎也。 又姓。【姓谱】後秦姚弋仲将瓽耐虎。唐有瓽金毗。金有瓽怀英,善篆书,自书其姓,误作。 又【集韵】底朗切,音党。【博雅】瓽也。 又通作党。【吴越春秋】甘密百党。【注】当作瓽。

瓾 【午集上】【瓦字部】 瓾 【字汇】母耿切,音猛。甑带也。 又【淮南子说山训】敝箄甑瓾在□茵之上,虽贪者不搏。【注】瓾读蛙黾之黾。

疪 【午集中】【疒字部】 疪 【集韵】必至切,音闭。脚冷湿病。 又人名。【前汉卫霍传】雁疪为辉渠侯。【注】雁,音鹰。疪,音庇荫之庇。 又与庇同。【後汉淸河王传】魂灵有所依疪。 又【类篇】毗至切,音备。义同。 【类篇】或作痹。荫原字从阴,不从阴。

瓿 【午集上】【瓦字部】 瓿 【唐韵】蒲口切【集韵】薄口切【正韵】普厚切,□音部。【说文】甂也。【广韵】瓿甊,瓦罂。【五音集韵】瓿甊,小罂。【正韵】甒也。甒卽罂也。【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注】瓿甊,小罂。【博雅】瓿,缶也。又甁也。【扬子方言】河汾之闲其大者谓之甀,其中者谓之瓿甊。【战国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酱瓿耳。【注】瓿甂也。【前汉扬雄传】吾恐後人用覆酱瓿也。【注】师古曰:瓿,小罂也。 又铜瓿,以盛醯醢臡酱。【博古图】周方斜瓿,肩作电形,类古文□字,环腹象雷文,如盘丝发,微起乳形。中作黄目状。又鱼瓿,肩腹闲饰以鱼形。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又【广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音扶。又【集韵】蒲侯切,音捊。又【正韵】薄胡切,音蒲。义□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祖似切,音子。笙也。

甀 【午集上】【瓦字部】 甀 【广韵】【集韵】【韵会】驰伪切【正韵】直类切,□音缒。小口罂也。【淮南子泛论训】抱甀而汲。【注】今兖州曰小武为甀,幽州曰瓦。【扬子方言】自关而西,晋之旧都河汾之闲,其大者谓之甀。罂,其通语也。【博雅】甀甁也。 又地名。【史记黥布传】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注】正义曰:甀,音遂瑞反。蕲,沛郡蕲城。 又【集韵】是为切,音垂。义同。【列子汤问篇】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壷领,状若甔甀。【释文】甀,音垂。 又【广韵】直垂切【集韵】重垂切,□音锤。又【集韵】【韵会】传追切【正韵】直追切,□音椎。义□同。考证:〔【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文改汤问篇。

甁 【午集上】【瓦字部】 甁 【广韵】薄经切【集韵】【韵会】旁经切,□音萍。与瓶同。【玉篇】汲器也。【扬子方言】缶谓之瓿。其小者谓之甁。【易井卦】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甁。【左传襄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飮马于重丘,毁其甁。【仪礼士丧礼】新盆盘甁,废敦重鬲。【注】甁以汲水也。 又炊器。【礼礼器】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甁。【注】盆甁炊器也。 又地名。【後汉郡国志】河南郡有甁丘聚。 又姓。【风俗通】汉有太子少傅甁守。【後赵录】有北海甁子然。考证:〔【左传襄十六年】卫孙蒯田于曹隧。〕 谨照原文十六年改十七年。

甂 【午集上】【瓦字部】 甂 【广韵】布悬切【集韵】□眠切,□音边。【玉篇】小盆,大口而□下。【扬子方言】自关而西,盆盎小者曰甂。【淮南子说林训】狗彘不择甂瓯而食。【抱朴子嘉遁卷】拊甂瓴於洪钟之侧。【东方朔七谏】甂瓯登于明堂,周鼎潜于深渊。 又【唐韵】芳莲切【集韵】纰延切,□音篇。义同。

甃 【午集上】【瓦字部】 甃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救切,音绉。【说文】井甓也。【易井卦】六四井甃旡咎。【注】结砌也。马云:为瓦里下达上。【疏】甃,亦治也。以砖垒井,修井之坏,谓之甃。【庄子秋水篇】缺甃之崖。 又【李贺诗】光明蔼不发,腰龟徒甃银。【注】唐官制,四品以下龟袋饰银。甃,犹饰也。

甄 【午集上】【瓦字部】 甄 【唐韵】居延切【集韵】【韵会】稽延切,□音籈。【说文】陶也。【前汉董仲舒传】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注】师古曰:甄,作瓦之人也。【後汉班固传】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又化也。【左思魏都赋】□化所甄,国风所禀。【注】甄,成也。言宫殿之制不侈泰,国俗奉为程式也。【何晏景福殿赋】甄陶国风。【注】李□曰:埏埴为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又【博雅】甄,地也。 又【广韵】察也。【抱朴子正郭卷】甄无名之士於草莱。 又【广韵】一曰免也。 又【增韵】表也。【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注】宋均曰:甄,表也。 又【增韵】明也。【後汉光武纪】灵贶自甄。【注】甄明也。【谢瞻张子房诗】圣心岂徒甄,惟德在无忘。 又【集韵】亦姓。【□留风俗传】舜陶河滨,後为氏。【前汉赵充国辛庆忌传】用甄丰甄邯,以自助。 又地名。【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阳人,济神器於甄井。【释文】甄,音坚。【注】吴书曰:初坚入洛军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气,坚命人浚探,得汉传国玺。 又阵名。【左传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诸注】将猎,张两甄,故置二左司马。两甄,犹两翼也。【世说新语】桓元好猎,双甄所指,不避林壑。【晋书周鲂传】击贼杜曾于杨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寿杨之战,为四甄待之。 又甄甄,鸟飞貌。【楚辞九思】鹿蹊兮□□,貒貉兮蟫蟫,鸇鹞兮轩轩,鹑兮甄甄。 又谥法。【汲冢周书】丑心动惧曰甄。 又【广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音眞。义同。【韵会】毛氏曰:甄陶字,眞仙二韵通押。【庄季裕鸡肋篇】甄彻字见独登进士时,林摅为枢密,当唱名读坚音,上以为眞音,摅辩不逊,坐贬。吴志,孙坚入洛,屯军城南,甄宫井上,旦有五色气,令人入井,探得传国玺,以甄与己名音叶,为受命之符,则三国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孙权卽位,尊坚为帝,江左诸儒为吴讳,故攺音眞。【孙奕示儿编】甄有二音,学者皆押甄字在先韵,独眞韵反未尝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过。文选张华女史箴云:散气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经天人,则已押人眞韵矣。○按女史箴在三国以後,孙氏未详考,前此甄无眞音也。 又【博雅】堗下谓之甄。【释文】甄,只宾反。 又【博雅】甄,砖也。【释文】音眞。 又【集韵】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 又【广韵】苦掾切,音券。视也。 又【集韵】规掾切,音绢。同鄄。卫地。今齐阴鄄城或作甄。【史记齐太公世家】七年,诸侯会桓公於甄。【杜预曰】甄,卫地。今东郡甄城也。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注】正义曰:甄,音绢。卽濮州甄城县北。 又【集韵】【韵会】【正韵】□之刃切,音震。【集韵】钟病声。【周礼春官典同】薄声甄。【注】甄读为甄耀之甄。甄,犹掉也。【释文】音震。 又【字汇】古奚切,音稽。【春秋命历叙】神农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经甄明之甄。亦音稽。考证:〔吴志,孙坚入洛,屯军城南,甄宫井上,旦有五色气。〕 谨照吴志孙坚传注原文甄宫改甄官。〔文选张华女箴云,散气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句义,肇经天人。 按女箴在三国以後。〕 谨按原文作女史箴,此注两引女箴中□增入史字。在帝句义照原文改在帝句义。

甇 【午集上】【瓦字部】 甇 【集韵】於茎切,音莺。同罂。【玉篇】长颈甁也。

甈 【午集上】【瓦字部】 甈 【广韵】【集韵】【韵会】去例切【正韵】去计切,□音憩。【尔雅释器】康瓠谓之甈。【注】康,空也。康瓠,瓦为之。 又【博雅】甈,□也。【释文】甈,去滞反。【扬子方言】罃甈谓之盎。【释文】甈,罽反。 又【韵会】燥也,破裂也。【博雅】甈裂也。【扬子法言】甄陶天下者在和。刚则甈,柔则坯。【注】甈,破瓦。又破罂也。坯土疏不黏,治天下亦犹是也。 又【唐韵】鱼例切【集韵】【韵会】牛例切【正韵】倪制切,□音诣。义同。【说文】康瓠,破罂。 又【集韵】九芮切,音劂。又鱼列切,音孽。义□同。 又丘杰切,音朅。□也。 【集韵】或作□□。

甉 【午集上】【瓦字部】 甉 【广韵】戸监切【集韵】乎监切,□音衔。【玉篇】瓦屋也。【集韵】瓦施屋也。 又【广韵】【集韵】□下斩切,音豏。又【集韵】庄陷切,音蘸。又叉鉴切,音忏。义□同。

甊 【午集上】【瓦字部】 甊 【广韵】【正韵】郞斗切【集韵】【韵会】朗口切,□音塿。【玉篇】瓿甊。【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注】瓿甊,小罂。【博雅】甊,甁也。

甋 【午集上】【瓦字部】 甋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正韵】丁历切,□音的。【玉篇】瓴甋。【尔雅释宫】瓴甋谓之甓。【诗□风中唐有甓传】甓,瓴甋也。【张协杂诗】瓴甋夸璵璠,鱼目笑明月。

瓯 【午集上】【瓦字部】 瓯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侯切,音讴。【说文】小盆也。【广韵】瓦器【正韵】今俗谓碗深者为瓯。【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扬子方言】罃甈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瓯。 又金瓯。【唐书崔琳传】初,明皇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案上,会太子入,覆以金瓯,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赐酒。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帝曰:然。 又【韵会】西瓯,地名。骆越别种。又东瓯,闽中地。【史记赵世家】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注】索隐曰:刘氏云:今珠崖儋耳谓之瓯人,是有瓯越。正义曰:属南越,故言瓯越。舆地志云:交址,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文身断发避龙,则西瓯骆又在番吾之西南。又【东越传】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注】索隐曰:姚氏云:瓯,水名。永嘉记:水出宁城十余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山海经】瓯居海中。【注】今临海永宁县卽东瓯,在岐海中也。 又【史记滑稽传】瓯窭满篝。【注】正义曰:瓯窭,谓高地狭小之区,得满篝笼也。 又【史记匈奴传】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注】韦昭曰:畍上屯守处。索隐曰: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瓯脱,土穴也。 又姓。瓯冶子,吴人,善铸剑。 又【集韵】於口切,音殴。西瓯,骆越别种。

甍 【午集上】【瓦字部】 甍 【唐韵】莫耕切【集韵】谟耕切【正韵】眉庚切,□音萌。【说文】屋栋也。从瓦,梦省声。【徐锴曰】所以承瓦,故从瓦。【左传襄二十八年】犹援庙桷动於甍。【注】甍,屋栋。【晋语】譬之如室,旣鎭其甍矣。注:栋也。【张衡西京赋】凤骞翥於甍标。【注】甍,栋也。标末也。 又【释名】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覆蒙屋也。 又【集韵】母亘切,音懜。栋也。 又【集韵】忙成切,音明。义同。 【类篇】或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陈知切,音驰。□□,燕飞貌。通作池。 又【玉篇】同,飞貌。

砖 【午集上】【瓦字部】 砖 【广韵】职缘切【集韵】【韵会】朱遄切,□音专。【玉篇】砖。【广韵】砖瓦。古史考曰:乌曹作砖。【集韵】烧墼也。【韵会】甓也。【诗小雅载弄之瓦注】瓦,纺砖也。 又【韵会】或作□。【前汉尹赏传注】令辟□也。 又【集韵】淳沿切,音遄。义同。 【类篇】或作。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力九切,音柳。扪也。

琠 【午集上】【玉字部】 琠 【唐韵】【集韵】□多殄切,音典。【说文】玉名。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典切,音腆。义同。 又【集韵】他甸切,音。与瑱同。以玉充耳也。 【集韵】或作瑱。亦作□。

琡 【午集上】【玉字部】 琡 【唐韵】【韵会】□昌六切,音俶。【说文】玉名。【尔雅释器】璋大八寸谓之琡。【注】璋,半圭也。 又【广韵】【集韵】□之六切,音粥。又【集韵】【韵会】□神六切,音孰。义□同。

瑈 【午集上】【玉字部】 瑈 【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广韵】玉名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广韵】苏协切【集韵】悉协切,□音燮。使也。 又【集韵】日涉切,音聂。又陟涉切,音辄。又乳勇切,音冗。义□同。

瑡 【午集上】【玉字部】 瑡 【集韵】霜夷切,音师。玉名。

琢 【午集上】【玉字部】 琢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竹角切,音斫。【说文】治玉也。【尔雅释器】雕谓之琢。【注】治玉名。【诗卫风】如琢如磨。【史记礼书】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 又【诗周颂】敦琢其旅。【注】敦琢,选择也。旅,卿大夫从行者。 又与瑑同。【礼郊特牲】大圭不琢,美其质也。【注】琢当为瑑。 又【韵补】叶都木切,音笃。【韩子主道篇】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将自雕琢。【正字通】琢字,撮唇读之与欲叶,不必攺音笃也。

琣 【午集上】【玉字部】 琣 【集韵】补孔切。同琫。佩刀下饰。 又【集韵】普罪切,音俖。人名。唐有滕王循琣。

琤 【午集上】【玉字部】 琤 【唐韵】楚耕切【集韵】【韵会】初耕切【正韵】抽庚切,□音铮。【说文】玉声。 又【正字通】凡物戛击有声皆曰琤。【孟郊诗】前溪忽调瑟,隔林寒琮琤。【韩愈诗】竹影金锁碎,泉声玉琮琤。俗作琤非。 又【集韵】锄耕切,音崝。亦玉声。

琥 【午集上】【玉字部】 琥 【唐韵】呼古切【韵会】【正韵】火五切,□音虎。【说文】发兵瑞玉,为虎文。【长笺】汉铜虎符,全体中分,作汉篆,又古玉虎符,扁体不全,形不体,亦无字,故曰龙文。与珑同义。当卽虎字加玉,转注以别于铜符也。 又玉器。【左传昭三十二年】赐子家子双琥。【注】琥,玉器。【礼礼器】琥,璜爵。【周礼春官】以白琥礼西方。【注】为虎形,虎猛,象秋严。 又【韵会】琥珀,松脂入地所化。【易乾卦则各从其类也疏】异类相感者,若琥珀拾芥,皆冥理自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前汉西域传】作虎魄。详前珀字注。考证:〔【周礼春官】以白琥礼西方。【注】为虎形,虎猛,象秋声。〕 谨照原文声改严。

袐 【申集下】【衣字部】 袐 【篇海】壁吉切,音必。刺也。从衣不从示。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与□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类编】同。详字注。

□ 【午集下】【穴字部】 □ 【广韵】陟格切【集韵】陟革切,□音摘。【玉篇】兔窟也。 又【集韵】治革切,音蹢。义同。

琦 【午集上】【玉字部】 琦 【广韵】【韵会】渠羁切【正韵】渠宜切,□音奇。【玉篇】□苍云:琦玮也。【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 又【广韵】玉名。【前汉西域传】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後汉仲长统传】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抱朴子博喩卷】沟浍之中,无霄朗之琦。 又【韵会】玩也。【荀子非十二子篇】好治怪说,玩琦辨,甚察而不惠。 又【韵会】大貌。

琧 【午集上】【玉字部】 琧 【字汇】乌各切,音恶。白玉。

琨 【午集上】【玉字部】 琨 【唐韵】古浑切【集韵】【韵会】【正韵】公浑切,□音昆。【说文】石之美者。【广韵】琨,玉名。【韵会】一曰石似珠。【正韵】瑶琨,美玉。【书禹贡】瑶琨筱簜。【传】瑶琨,皆美玉。【疏】王肃云:瑶琨,美石次玉者。【释文】琨,马本作瑻。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琳珉琨珸。【汉书音义】琨珸,山名,出善金。 又【韵补】叶居匀切,音均。【苏轼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于瑶琨。耿月魄以终夜,湛天容之方春。

琩 【午集上】【玉字部】 琩 【广韵】尺良切【集韵】蚩良切,□音昌。【玉篇】琩玩,蛮夷充耳。【广韵】耳璫。

琪 【午集上】【玉字部】 琪 【广韵】【集韵】渠之切【韵会】渠羁切【正韵】渠宜切,□音其。【广韵】玉也。【集韵】玉属。【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注】玉属。 又玗琪,树名。【山海经】开明北有玗琪树。 【集韵】或作璂。

琫 【午集上】【玉字部】 琫 【唐韵】【正韵】边孔切【集韵】【韵会】补孔切,□音玤。【说文】佩刀上饰。天子以玉,诸侯以金,从玉,奉,意兼声。【徐曰】刀削上饰也。琫之言捧也,若捧持之也。上谓首也。【释名】刀室口之饰曰琫。琫,捧也,捧束口也。【诗小雅】鞞琫有珌。【传】鞞,容刀鞞也。琫上饰,珌下饰。又【大雅】鞞琫容刀。【传】上曰琫,下曰鞞。【疏】古之言鞞,犹今之言鞘也。礼内则注遰刀鞞,琫上饰,珌下饰。毛传言下曰鞞者,又因琫为在上之饰,下则指鞞之体言也。【韵会】按说文诗传皆言鞞,刀鞞也,琫上饰,珌下饰。尔雅刀室谓之鞞鞛。鞛与琫同。故亦言鞛上饰,鞞下饰。如公刘诗毛传是也。左传,藻率鞞鞛。杜注:鞞,刀削上饰。鞛下饰。盖误以鞞鞛为上下饰也。诸韵今皆注为刀下饰,盖承用杜注,而未详说文诗传之义也。考证:〔【说文】佩刀下饰。〕 谨照原文下改上。

琬 【午集上】【玉字部】 琬 【唐韵】【正韵】於阮切【韵会】委远切,□音宛。【说文】圭有琬者。【徐曰】琬谓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广韵】圭也。【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注】琬圭无锋芒。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注】琬,犹圆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鼂采琬琰。【注】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史记司马相如传】垂绥琬琰。【注】郭璞曰:汲冢周书,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桀爱二女,斫其名于苕华之上,苕是琬,华是琰也。 又【广韵】乌贯切,音惋。义同。

琮 【午集上】【玉字部】 琮 【唐韵】藏宗切【韵会】组宗切,□音賨。【说文】瑞玉大八寸,似车釭。【徐曰】谓其状外八角而中圆也。【玉篇】琮玉八角,象地。【周礼春官】以黄琮礼地。【注】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冬官考工记】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又】璧琮八寸,以俯聘。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鎭,宗后守之。驵宗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注】员曰璧,方曰琮。聘礼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众来曰俯,特来曰聘。驵读为组,谓以组系琮为称锤权重也。大琮如王之鎭圭,射谓其外之鉏牙也。俯,音眺。射,音石。瑑,音篆。 又姓。【姓谱】宋进士琮师古,开封人。 又人名。【缪袭平南荆曲】刘琮据襄阳,刘备屯樊城。 又【五音集韵】戎税也。 又【集韵】子宋切,综去声。半璧也。考证:〔【周礼春官】黄琮礼地。〕 谨照原文黄琮上增以字。

管 【午集上】【玉字部】 管 【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缓切,□音。【说文】本作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或从玉。古者管以玉。【玉篇】舜以天德嗣尧,西王母来献其白管。【集韵】前零陵文学姓奚,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玉管,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皇来仪也。 又【广韵】【集韵】□古困切,音睔。【广韵】治金出光也。【集韵】治金玉使莹曰管。 又【集韵】古丸切,音官。石似玉。 又【五音集韵】古患切,音惯。贯玉饰也。

琰 【午集上】【玉字部】 琰 【唐韵】【韵会】□以冉切,音。【说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意兼声。【广韵】玉名。【韵会】琰之言炎也。光炎起也。 又圭之锐上者。【周礼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琰圭有锋芒,为诛讨之象。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又【冬官考工记】琰圭九寸。【注】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瑑饰。 又人名。详前琬字注。

蛼 【申集中】【虫字部】 蛼 【集韵】昌遮切,音车。【篇海】蛼螯,虫名。如蚬而大。详螯字注。

雕 【午集上】【玉字部】 雕 【唐韵】都寮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音貂。【说文】治玉也。一曰石似玉。【广韵】雕琢。【前汉郊祀志】□黻雕戈。【师古注】雕戈,刻镂之戈也。【张衡南都赋】圆方琢雕。【抱朴子名实卷】驽蹇矫首於雕辇,駥骥委牧乎林垧。 又画也。【前汉贡禹传】墙涂而不雕。【师古注】雕与雕同。画也。 又通作雕。【尔雅释器】玉谓之雕,雕谓之琢。【礼王制】雕题交趾。 又通作雕。【孟子】使玉人雕琢之。【後汉杜林传】斫雕为朴。 又通作錭。【荀子富国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又或作敦。【诗周颂】敦琢其旅。【注】敦,与雕同。 又【集韵】或作,详字注。考证:〔【荀子礼论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谨按所引錭刻黼黻二句在富国篇不在礼论篇,谨照改富国篇。

琲 【午集上】【玉字部】 琲 【唐韵】普乃切,音痱。【说文】珠五百枚也。【左思吴都赋】珠琲阑干。【注】琲,贯也。珠十贯为一琲。张有曰:草木华未旉,琲磊如珠。 又【广韵】【集韵】蒲昧切【韵会】蒲妹切【正韵】步昧切,□音佩。又【广韵】蒲罪切【集韵】【韵会】【正韵】部凂切,□音蓓。义□同。

【考证】【丑集中】【土字部】 〔【正字通】与□斟鄩□同。古国名。〕 谨按鄩乃鄩之讹。集韵鄩乃古国名是也。鄩音寻与不同字,不得云与鄩同。谨省鄩字。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披巴切,音葩。飞貌。

琳 【午集上】【玉字部】 琳 〔古文〕玪【唐韵】力寻切【集韵】犁针切【正韵】犁沈切,□音林。【说文】美玉也。【广韵】玉名。【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传】球,琳,皆玉名。【前汉司马相如传】琳珉昆吾。【师古注】琳,玉也。 又人名。【史记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诸吏。 又国名。【洞冥记】琴国去长安九千里,生玉叶李,色如碧玉。

阰 【戌集中】【阜字部】 阰 【广韵】房脂切【集韵】【韵会】频脂切,□音琵。【广韵】山在楚南。【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谢朓春思诗】阰山起朝日。【集韵】或作□。 又【玉篇】婢吏切,音比。又【集韵】频弥切,音□。义□同。

粋 【未集上】【米字部】 粋 【篇海】音碎。纯也,精微也。

由 【午集上】【田字部】 由 【广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正韵】于求切,□音猷。【广韵】从也。【韵会】因也。【尔雅释诂】自也。【注】犹从也。【论语】观其所由。【注】经也,言所经从。【礼内则】由衣服飮食,由执事。【注】由,自也。【仪礼士相见礼】愿见无由达。【注】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 又【博雅】由,行也。【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礼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又於也。【诗大雅】无易由言。【笺】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书盘庚】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注】吊,至,由,用,灵,善也。言我非废众谋,乃至用尔众谋之善者,指臣民以为当迁者言也。【诗小雅】君子无易由言。【笺】由,用也。【左传襄三十年】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注】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扬子方言】胥由,正辅也。燕之北鄙曰由。【注】胥,相也。由,正皆谓辅持也。 又【扬子方言】由迪,正也。东齐靑徐之闲相正谓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唐书崔成传】举觞罚裴度曰:丞相不宜与所由呫嗫耳语,度笑受之。 又【孟子】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注】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问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注】由由,悗怿实貌。兹免,谓益有谨厉。 又由庚,由仪,□笙诗也。见【束晰补亡诗】。 又国名。【战国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遗之大钟。【注】厹由,国名。【释文】汉志由作犹。 又县名。【後汉郡国志】吴郡由拳。【搜神记】秦始皇东巡,望气者云:五百年後,江东有天子气。始皇至,令囚徒十万人掘污其地,表以恶名,曰由拳县。 又姓。【史记秦本纪】戎王使由余於秦。 又由吾,复姓。 又由胡,草名。【尔雅释草】繁,由胡。 又夷由,鸟名。【尔雅释鸟】鼯夷由。 又雔由,虫名。【尔雅释虫】雔由樗茧。【注】食樗叶。 又与犹通。尚可之辞。【孟子】王由足用为善。 又通作繇。【董仲舒贤良策】道者所繇,适於治之路。【注】与由同。又许由。【前汉古今人表】作许繇。 又通作。【前汉宣帝纪】上亦无知。 又【杨愼丹铅录】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管子历纪皆云:尧使后稷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 又借作。【类篇】按说文徐曰:说文无由字,惟字注:木生条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为因由等字。【书盘庚】若顚木之有由蘖。【注】古作,顚仆也。木生条也。○按《说文》注:古文省弓,则系正字,由乃古省。据《尚书注》则属古文,似误。 又【韵补】叶延知切,音夷。【冯衍显志赋】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病殁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又叶羊诸切,音余。【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又【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考证:〔【礼祭统】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 谨照原 书祭统改经解。〔【孟子】由由焉与之偕,而不自失焉。〕 谨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甲 【午集上】【田字部】 甲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古狎切【正韵】古洽切,□音夹。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开坼,莫不解散也。【後汉章帝纪】方春生养,万物孚甲。【注】叶里白皮也。 又十干之首。【尔雅释天】岁在甲曰阏逢,月在甲曰毕。【易蛊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书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礼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群类曰甲。【战国策】臣万乘之魏,而甲秦楚。【释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国之上也。【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注】第,馆也。甲,言第一也。【苏轼表忠观□】吴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又始也。【书多方】因甲于内乱。【注】甲,始也。 又科甲。【正字通】汉有甲乙丙科,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郞,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顺帝阳嘉元年,增甲乙科员。 又【尔雅释言】甲,狎也。【注】谓习狎。【诗卫风】虽则佩韘,能不我甲。【毛传】甲,狎也。【朱注】甲,长也。言才能不足以长於我也。 又兵甲。【易说卦】离为甲冑。【疏】为甲冑,取其刚在外也。【左传襄三年】组甲三百。【注】组甲,漆甲成组文。【礼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车甲。【周礼冬官考工记】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 又【扬子方言】汗襦,自关而东谓之甲□。【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後长倍於前,亦无领袖,缀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马。 又爪甲。【管子四时篇】阴生金与甲。【注】阴气凝结坚实,故生金为爪甲也。 又甲帐,殿也。 又甲库。【正字通】唐制,甲库,藏奏钞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书门下吏部,各有甲历,凡三库以若干人为一甲,在选部则名团甲。贞元四年,吏部奏三库敕甲,又经失坠,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毁。据此则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杂录谓甲库如令甲令丙,误也。宋时有敕甲旨甲之称,犹今言底言案也。辽史有架阁库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阁库,卽唐之甲库也。 又【淮南子览冥训】质壮轻足者为甲卒。【注】甲鋩也。 又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战国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记惠景闲侯年表】长沙王者至令甲,称其忠焉。【注】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汉时决事,集为令甲三百余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师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汉皇后纪】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 又官名。【周礼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长者。 又保甲。【正字通】编籍民戸,彼此诘察,防容隐奸宄也。又宋元丰,以诸路义勇攺为保甲。绍兴闲诏淮汉闲,取主戸之双丁,十戸为甲,五甲为团,团有长。乾道闲,漕臣冯忠嘉言敎阅保甲,皆义勇民兵也。 又国名。【春秋宣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注】甲氏留吁,赤狄别种。【传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注】甲父,古国名。高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 又姓。【庄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释文】一说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虽异,论本则同也。 又赤甲,山名。【杜甫诗】卜居赤甲迁居新。【注】白盐,赤甲,皆峡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又虫介曰甲。 又鸟名。【博雅】定甲鴠也。 又【韵补】叶讫立切,音急。【扬雄长杨赋】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动摇以疲车甲。叶上德。 又叶吉协切,音颊。【楚辞九歌】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考证:〔【书多方】甲于内乱。〕 谨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左传宣十五年】晋侯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又【昭十五年】徐子及郯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 谨照原书左传改春秋。昭字上又字改为传字。两十五年俱照原文改为十六年。晋侯改晋人。〔【庄子庚桑楚】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注】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谨照原文甲氏也下连著封也为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今按义谨省著戴也三字。注改为释文一说。

申 【午集上】【田字部】 申 〔古文〕□□【唐韵】【集韵】失人切【韵会】【正韵】升人切,□音身。十二支之一。【尔雅释天】太岁在申,曰涒滩。【释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体各申束之,使备成也。【史记律书】七月也。律中夷则,其於十二子为申。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 又重也。【易□卦】重□以申命。【书尧典】申命义叔。【传】申,重也。【後汉朱晖传】愿将军少察愚言,申纳诸儒。 又致也。【礼郊特牲】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武王弓铭】屈申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班彪北征赋】行止屈申,与时息兮。 又欠伸也。【庄子刻意篇】熊经鸟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论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朱注】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史记三皇本纪】神农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其後有州甫申吕,皆姜姓之後,□为诸侯。又申屠,复姓。 又国名。【诗王风】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传】申,姜姓之国。【左传隐元年】郑武公娶於申。【注】申国,今南阳宛县。 又州名。【韵会】春秋时属楚,秦南阳郡,後魏为郢州,周为申州。 又山名。【山海经】申山,其上多谷柞,其下多杻橿。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左传文十八年】夏五月公游于申池。【注】齐南城西门名申门,左右有池。 又矢名。【晋语】乾时之役,申孙之矢集於桓钩。【注】申孙,矢名。 又草名。【淮南子人闲训】申□,杜茞,美人之所怀服也。【注】申□,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思晋切,音信,伸也。 又【集韵】试刃切,音眒。引也。

甴 【备考】【午集】【田字部】 甴 【篇海类编】士甲切,音扎。

电 【戌集中】【雨字部】 电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殿。【说文】阴阳激耀。从雨从申。【埤雅】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或曰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阴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起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眞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释名】电,殄也。乍见则殄灭也。【易噬嗑】雷电合而章。【注】雷电□合,不乱乃章。又【丰卦】雷电皆至。【疏】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诗小雅】□震电。【礼月令】仲春,雷乃发声,始电。【疏】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春秋隐九年】大雨震电。【疏】河图云:阴激阳为电,电是雷光。【谷梁传】震,雷也。电,霆也。【淮南子原道训】电以为鞭策。

甶 【午集上】【田字部】 甶 【唐韵】分勿切【集韵】敷勿切,□音拂。【说文】鬼头也。 又【集韵】方未切,音沸。义同。

男 【午集上】【田字部】 男 【集韵】【韵会】【正韵】□那含切,音南。【说文】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用力於田也。【白虎通】男,任也。任,功业也。【易系辞】乾道成男。 又爵名。【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又姓。【史记夏本纪】其後有男氏。 又【韵补】叶尼心切,音宁。【诗大雅】太娰嗣徽音,则百斯男。

画 【午集上】【田字部】 画 【字汇】胡卦切,与画同。绘也。〔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麦切,横入声。卦画也。 又分画也。界限也。【左传襄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注】画分也。【礼檀弓】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於路,画宫而受吊焉。【注】画地为宫象。 又计策也。【邹阳上吴王书】故愿大王审画而已。【史记荆燕世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注】服曰:以计画干之也。 又截止也。【论语】今女画。 又丘名。【尔雅释地】途出其右,而还之画丘。【注】言为道所规画。【释名】道出其右曰画。丘人尚右,凡有指画,皆用右也。 又地名。【史记田单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注】正义曰:括地志云:戟里城在临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时棘邑。又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为名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卦切,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俗作□。【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後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又【韵补】叶胡对切,音惠。【秦琅琊刻石】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易音异。

甽 【午集上】【田字部】 甽 【玉篇】古文畎字。【前汉食货志】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甽。【後汉章帝纪】毎寻前世举人贡土,或起甽亩。 又【类篇】松伦切,音旬。山下受溜处。【释名】山下根之受溜处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润也。【吕氏春秋】丁田弃甽。 又【集韵】朱闰切,音稕。沟也。考证:〔【玉篇】古文□字。〕 谨照原文□改畎。

甾 【午集上】【田字部】 甾 【集韵】同葘。 又与淄同。【前汉地理志】惟甾其道。 又与□同。【周礼天官染人注】翟类有六,曰翬,曰摇,曰□,曰甾,曰希,曰蹲。【玉篇】侧饥切,与葘同。

眃 【午集中】【目字部】 眃 【集韵】王分切,音云。眩眃,视不明貌。 又【集韵】戸衮切,音混。眩眃,疾视貌。【後汉张衡思□赋】倏眩眃兮反常闾。【注】眩,眃音县混。

甿 【午集上】【田字部】 甿 【唐韵】武庚切【集韵】谟耕切【正韵】眉庚切,□音甍。【说文】田,民也。【周礼地官遂人】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注】变民言甿,异外内也。甿,犹懵懵无知貌也。【管子揆度篇】桓公忧北郭民之贫,召管子而问曰: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 又【五韵集韵】武登切,音瞢。义同。 又【集韵】莫郞切,音茫。旷野,或书作□。 又母亘切,音懜。【博雅】痴也。一曰田民。

畀 【午集上】【田字部】 畀 〔古文〕畁【集韵】必至切【正韵】浦至切,□音比。【尔雅释诂】畀,赐也。【书洪范】不畀洪范九畴。【传】畀,与也。【诗卫风】彼姝者子,何以畀之。【传】畀,予也。 又人名。楚昭王妹季芉,字畀我。见【左传定四年】。 【正韵】从田从丌,或从廾,误。

畂 【午集上】【田字部】 畂 【玉篇】古文字。注详土部七画。

畅 【辰集上】【日字部】 畅 【广韵】【集韵】□丑亮切,音唱。通畅。又达也。【易坤卦】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疏】有美在中,必通畅於外。【尙书序】约文申义,敷畅厥旨。 又【礼月令】命之曰畅月。【注】畅,充也。 又【类篇】长也。 又琴曲。【风俗通】命其曲曰畅。畅者,言其道之美畅。 又姓。【陈留风俗传】畅氏出齐。唐有畅当。 【集韵】通作鬯。

畇 【午集上】【田字部】 畇 【广韵】羊伦切【集韵】【韵会】兪伦切【正韵】于分切,□音匀。【尔雅释训】畇畇,田也。【注】言垦辟也。【诗小雅】畇畇原隰。【注】垦辟貌。 又【广韵】相伦切【集韵】须伦切,□音荀。又【广韵】详遵切。【集韵】相伦切,□音旬。义□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规伦切,音均。【六书故】原田一往平均也。 又【集韵】戸犬切,音甽。义同。 又【广韵】徒年切【集韵】亭年切,□音田。地名。在绛。 又【集韵】堂练切,音甸。义同。

□ 【备考】【未集】【竹字部】 □ 【搜眞玉镜】音忌。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房六切【海篇】音伏。邪也。

畈 【午集上】【田字部】 畈 【广韵】【集韵】【韵会】方愿切【正韵】方谏切,□音贩。【广韵】田畈。【集韵】田也。【韵会】平畴也。

耕 【午集上】【田字部】 耕 【玉篇】古文耕字。【晏子春秋谏上】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 又【杨愼丹铅录】耕上声,唐六典论府兵之制云:居无事时耕於耕。以此证之,耕耕音义有别。

畋 【午集上】【田字部】 畋 【广韵】徒年切【集韵】【韵会】【正韵】亭年切,□音田。【说文】平田也。【书多方】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疏】治田谓之畋。今人以营田求食谓之畋食。 又【广韵】取禽兽也。【书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张衡西京赋】盘于游畋,其乐只且。或作甸。亦作□□。通作田佃。 又【广韵】【集韵】【韵会】□堂练切,音电。义同。□字原从攵作。

界 【午集上】【田字部】 界 【唐韵】古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音戒。【说文】境也。【尔雅释诂】界,垂也。【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增韵】分画也,限也。【後汉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界。【注】界,犹限也。 又【增韵】离闲也。【扬雄解嘲】范睢界泾阳。【注】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又地名。【後汉献帝纪】袁绍及公孙瓒战於界桥。【注】今贝州宗城县东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则界桥在此也。 又与也。【後汉桓谭传】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注】界,与也。音必二反。 又【韵补】叶居吏切,音记。【陶潜感士不遇赋】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於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 【集韵】本作畍。或作堺□。考证:〔【孟子】固国不以封疆之界。〕 谨照原文固国改域民。

艃 【未集下】【舟字部】 艃 【广韵】里之切【集韵】陵之切,□音厘。□艃,船名。 又【五音集韵】力纸切,音逦。义同。

畍 【午集上】【田字部】 畍 【玉篇】同界。

畎 【午集上】【田字部】 畎 〔古文〕甽【唐韵】姑泫切【集韵】【韵会】【正韵】古泫切,□音狷。【说文】本作□,水小流也。【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传】一亩之闲,广尺深尺曰畎。 又疏通流注皆曰畎。【乾坤凿度】圣人畎流大道,万汇滋溢。 又山谷通水处。【书禹贡】羽畎夏翟。【注】羽山之谷。 又【集韵】畎迥切,音熲。义同。书岱畎丝枲。刘昌宗读。 又苦泫切,音犬。【字汇补】西方地名。【史记匈奴传】周西伯昌伐畎夷氏。 【集韵】亦作□。

畏 【午集上】【田字部】 畏 〔古文〕□□【唐韵】於胃切【集韵】纡胃切,□音尉。恶也。【广韵】畏惧。【增韵】忌也。又心服也。怯也。【易震卦】虽凶无咎,畏邻戒也。【书吕□】永畏惟罚。【传】当长畏惧,惟为天所罚。 又【集韵】於非切,音威。【书皋陶谟】天明畏,自我民明威。【传】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释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书》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礼表记》引书:德威惟威。注:读作畏。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畏也者必桡。杜子春云畏当作威。威谓弓渊,角之中央与渊相当。郑谓畏读如秦师入隈之隈。【释文】畏,乌回反。 又【集韵】邬贿切,音猥。同嵔。嵔垒,山名。或省。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畏也者必桡。【注】畏作威。〕 谨照原文注畏作威改:杜子春云畏当作威。

畔 【午集上】【田字部】 畔 【广韵】【集韵】【正韵】□薄半切,音叛。【说文】田界也。【左传襄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史记周本纪】耕者皆让畔。 又【博雅】畔,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 又倍也。【礼王制】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前汉高帝纪】汉王幷关中而齐梁畔之。 又【诗大雅】无然畔援。【笺】畔援,犹跋扈也。【释文】韩诗云:畔援,武强也。 又【韵补】叶皮变切,音卞。【杜笃论都赋】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岐雍,国富人衍。衍,音宴。 又【转注古音】畔,读作盘。【汉□】引易屯卦畔桓居贞。

畕 【午集上】【田字部】 畕 【唐韵】【集韵】□居良切,音姜。【说文】比田也。从二田。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