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第43部分

□音娲。歄□,犹歄姽也。一曰□也,弱也。 又【集韵】姑华切,音瓜。义同。

櫁 【辰集中】【木字部】 櫁 同樒。

橄 【辰集中】【木字部】 橄 【唐韵】【集韵】□古览切,音敢。【玉篇】橄榄,果木。出交趾。【三辅黄图】汉武帝破南越,得橄榄百余本。【南方草木状】橄榄二月花,八九月熟,吴时岁贡,以赐近臣。 又【齐东野语】一名靑果,一名谏果,一名忠果。【陵川诗注】南人谓之格览。 又【集韵】口减切,嵌上声。义同。

橅 【辰集中】【木字部】 橅 同模。

橆 【辰集中】【木字部】 橆 【唐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正韵】罔古切,□音武。【说文】丰也。从□从林。大、□,数之积也。林者,木之多也。□与庶同意。【书洪范】庶草蕃橆。【唐韵】隶省作无,今借为有无字。【字汇】橆,古文蕃橆字。有无之无,则用无字。秦以橆作无,李斯又改作无,後因之。 【正韵】繁橆,《今文尚书》作庑。橆、庑义同。

橇 【辰集中】【木字部】 橇 【唐韵】起嚣切【集韵】【韵会】【正韵】丘妖切,□音跷。【唐韵】踏摘行。又禹所乘也。【史记夏本纪】泥行乘橇。【孟康曰】橇形如箕,行泥上。 又【唐韵】巨憍切,音趫。同蹻。【抱朴子杂应】乘蹻可以周流天下。 又子劣切,音蕝。义同。 又【韵会】充芮切。同毳。【前汉沟洫志】泥行乘毳。【师古注】毳读如本字。

桡 【辰集中】【木字部】 桡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敎切,音闹。【说文】曲木。【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惟辕,直且无桡也。 又枉也。【礼月令】命有司申严百□,毋或枉桡。 又弱也。【易大过】栋桡,凶。【前汉高帝纪】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又散也。【易说卦传】桡万物者莫疾乎风。 又摧折也。【左传成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桡败。 又层桡,屋饰也。【淮南子本经训】夭矫曾桡。 又柔桡,骨体耎弱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柔桡嫚嫚,妩媚纤弱。【扬子方言】自关而西,凡物小谓之孅桡。 又【集韵】【韵会】【正韵】□女巧切,音桡。乱也。 又【集韵】尔绍切,音獶。亦曲木。 又【唐韵】【集韵】【韵会】□如招切,音饶。楫也。【博雅】楫谓之桡。【後汉岑彭传】□直进楼船冒突露桡数千艘。【注】露桡,露楫在外,人在船中。 又【集韵】尼交切,音铙。曲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其覆车也,辕直且无桡也。〕 谨按所引非原文。谨照原文改輈人惟辕直且无桡也。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龙龛】《旧藏》作皂字。

橏 【辰集中】【木字部】 橏 【唐韵】旨善切,音樿。木瘤也。 又【集韵】九件切,音蹇。【博雅】也。 又橏榐,见榐字注。

橐 【辰集中】【木字部】 橐 〔古文〕□【唐韵】【集韵】□他各切,音拓。【说文】囊也。【唐韵】囊无底。【诗大雅】于橐于囊。【毛传】小曰橐,大曰囊。【左传宣二年】赵盾见灵辄,为箪食与肉,置诸橐而与之。 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经】天地之闲,其犹橐钥乎。【注】橐者外之椟,所以受钥也。钥者内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经训】鼓橐吹埵,以消铜铁。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庄子天下篇】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声也。【诗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驼,兽名。言其负囊橐而驼物也。【扬雄长杨赋】驱橐驼,烧□蠡。 又橐皋,吴地。【春秋哀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汉书】属九江郡。 又【唐韵】章夜切,音柘。义同。 又【集韵】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说文》别立橐部,今倂入。

枫 【辰集中】【木字部】 枫 【唐韵】方戎切【集韵】【韵会】方冯切【正韵】方中切,□音风。【说文】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尔雅释木】枫,欇欇。【郭注】树似白杨,叶圆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埤雅】枝善摇,故字从风,叶作三脊,霜後色丹,谓之丹枫,其材可以为式。 又【说文解字】枫木,汉宫殿中多植之,故称枫宸。 又【南方草木状】枫香树,子大如鸭卵,曝乾可烧,惟九眞郡有之。 又【蜀本草】枫脂,入地千年化为虎魄。 又【本草图经】引《述异记》:南中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盖瘿瘤也。【谭景升化书】老枫化为羽人,无情而之有情也。又孙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枫子,天旱,以泥泥之卽雨。 又【集韵】悲廉切,音砭。义同。 又【唐韵】方愔切,音近分。【张衡西京赋】木则枞栝棕楠,梓棫楩枫。嘉卉灌丛,蔚若邓林。 又【唐韵】符咸切,音凡。【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又【集韵】甫凡切,音。与杋同。

楔 【辰集中】【木字部】 楔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先结切,音屑。【说文】櫼也。【尔雅释宫】枨谓之楔。【注】门两旁木柣,卽今府署大门脱限者,两旁柱两木于橛之端是也。【韩愈进学解】椳闑扂楔。 又柱也。【礼丧大记】小臣楔齿用角柶。详柶注。 又木名。【尔雅释木】楔,荆桃。【郭注】今樱桃也。 又【左思蜀都赋】棕丫楔枞。【刘逵注】楔似松,有刺。 又【集韵】吉屑切,音结。义同。 又【集韵】讫黠切,音戛。亦门两旁木也。

楕 【辰集中】【木字部】 楕 【字汇】他果切,音妥。【扬子方言】楡楕,脱也。未详。【字汇】木器。【正字通】椭省。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韵】曜古作□。注详十四画。

楖 【辰集中】【木字部】 楖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同楖。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刮磨之工五: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也。 又【集韵】子悉切,音唧。楖栗,木名。可为杖。【范成大丙午新正诗】病怜楖栗随身惯。 又楖裴,县名。【前汉地理志】属魏郡。一作卽。

楗 【辰集中】【木字部】 楗 【唐韵】其偃切【集韵】【韵会】巨偃切,□音键。【说文】限门也。【广韵】关楗也。【老子道德经】无关楗而不可开。【淮南子人闲训】家无管钥之信,关楗之固。 又【集韵】【正韵】□巨展切,音件。义同。 又【集韵】巨建切【韵会】【正韵】渠建切【说文】其献切,□音健。【史记河渠书】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如淳注】树竹塞水决之口,以草塞其里,乃以土塡之也。 又【周礼冬官注疏】渠卷切,音倦。马行不利也。【考工记輈人】终日驰驱左不楗。 又【注疏】九辇切,音蹇。义同。

楘 【辰集中】【木字部】 楘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卜切,音木。【说文】车历录束文也。【诗秦风】五楘梁輈。【毛传】五,五束也。楘,历录也。一輈五束,束有历录。【疏】恐易折,以皮束之,因以为饰也。 【韵会】或作鞪。亦作□□。

楙 【辰集中】【木字部】 楙 【唐韵】莫□切,音茂。【说文】木盛也。【前汉律志】林钟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师古曰】楙,古茂字。 又【尔雅释木】楙,木瓜。【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毛传】楙,木也。可食之木。【苏颂图经】榠樝类,蒂闲别有重蒂,如乳。【埤雅】梨百损一益,楙百益一损。林钟助蕤宾

楚 【辰集中】【木字部】 楚 〔古文〕□【唐韵】【正韵】创举切【集韵】创阻切,□粗上声。或作。【说文】丛木也。一曰荆。【诗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注】楚楚,茨棘貌。 又【诗召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疏】荆属。薪虽皆高,楚尤翘翘而高也。 又【礼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楚,荆也。扑挞犯礼者。 又苌楚,草名。羊桃也。【诗桧风】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又楚楚,鲜明貌。【诗桧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别作憷。【陆机与弟士衡诗】慷慨含辛楚。 又国名。【书禹贡】荆州之域,周熊绎始封。 又三楚,地名。【史记货殖传】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後汉史岑出师颂】朔风变楚。【李善注】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左传】晋龟卜楚丘,赵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韵】【韵会】□疮据切,粗去声。楚利也。 又木名。出历山。 又【类篇】山於切,音疏。【杜甫送孟十二诗】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汉楚元王传】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楛 【辰集中】【木字部】 楛 【唐韵】【正韵】侯古切【集韵】【韵会】後五切,□音戸。【说文】木也。【书禹贡】惟箘簵楛,三邦底贡厥名。【注】楛中矢干。【鲁语】武王时肃愼氏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 又【诗大雅】榛楛济济。【陆玑草木疏】形似荆而赤茎,似蓍。 又凡器物坚好曰功,滥恶曰楛。【荀子劝学篇】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注】康五切,音苦。【韵会】果五切。

楜 【辰集中】【木字部】 楜 【篇海】洪孤切,音乎。胡椒也。本作胡,俗加木。

楝 【辰集中】【木字部】 楝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郞电切,音炼。【说文】木也。【尔雅翼】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尖,三四月开花,红紫色,实如小铃,名金铃子。俗谓之苦楝,亦曰含铃。子可以楝,故名。 又【淮南子时则训】七月官库其树楝。【注】楝实,凤凰所食。 又【东皋杂录】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後。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 又【荆楚岁时记】蛟龙畏楝,故端午以楝叶包粽,投江中祭屈原。 又与栏通。详栏字注。

楞 【辰集中】【木字部】 楞 与棱同。 又楞严,浮屠书名。 四方木。从罒,非。

楟 【辰集中】【木字部】 楟 【唐韵】唐丁切【玉篇】徒丁切,□音亭。【唐韵】木名。山梨也。【左思吴都赋】橙□梬楟。又【孝子传】尹伯奇采楟花以为食。【注】楟花,卽棠梨花。春开,采暴乾,瀹之可充蔬。 又【博雅】楟刺也。

楠 【辰集中】【木字部】 楠 本作楠。详楠字注。

楡 【辰集中】【木字部】 楡 【唐韵】羊朱切【集韵】容朱切【正韵】云俱切,□普兪。【说文】楡,白枌。【陆玑草木疏】楡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尔雅》释楡者三:一曰藲荎。郭注:今之刺楡。疏:《诗唐风》山有枢是也。一曰无姑,其实夷。郭注:无姑,姑楡也,生山中,叶圆而厚,所谓芜荑是也。一曰楡白枌。疏:《诗陈风》东门之枌是也。 又【礼内则】菫荁枌楡,免薧滫□以滑之。 又【礼檀弓】诸侯为楡沈设拨。【注】以水浇楡白皮之汁,有急播地,引輴车使滑。 又【嵆康养生论】楡令人瞑。【博物志】啖楡则眠不欲觉。 又【周礼夏官司爟注】鄹子春取楡柳之火。 又【本草集解】大楡二月生荚,樃楡八月生荚。 又桑楡,晚景也。【後汉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楡。 又地楡,草名。【博雅】菗蒢也。 又白楡,星名。【古乐府】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楡。 又枌楡,乡名。汉高立社于此。【前汉郊祀志】高祖祷枌楡社。 又楡林,塞名。【水经注】诸次水东径楡林塞,世谓之楡林山。 又姓。【後汉】将军楡棘。

□ 【辰集上】【日字部】 □ 【说文】古文暴字。注详十一画。

捗 【卯集中】【手字部】 捗 【集韵】蒲故切,音步。捗攎,收敛也。 又蓬逋切,音蒲。与荹同。荹攎,收乱草也。 又竹力切,音陟。打也。

楢 【辰集中】【木字部】 楢 【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由。【说文】柔木也。工官以为耎轮。【徐曰】耎轮,外固抱之牙也。 又【集韵】【类篇】□雌由切,音秋。【山海经】崌山,其木多楢。【郭璞注】楢,刚木也,中车材。与《说文》异。 又【唐韵】与久切,音酉。柞楢也。【周礼夏官司爟注】鄹子冬取柞楢之火。 又【类篇】积也,积火燎之也。 又溪名。【孙绰天台赋】济楢溪而直进。 又【唐韵】尺沼切,音麨。赤木名。

楣 【辰集中】【木字部】 楣 【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旻悲切【正韵】谟杯切,□音眉。本作楣。省作楣。【说文】秦名屋□联也,齐谓之檐,楚谓之梠。徐引《尔雅释宫》楣谓之梁,谓门上横梁也。眉犹际也。【释名】楣,眉也。近前各两,若面之有眉。【仪礼乡射礼】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注】五架之屋,正中曰栋,次曰楣。【乡飮酒礼】宾升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注】楣,前梁也。楣字从睂作。考证:〔【乡飮酒礼】宾升,主人阼阶上,立当楣,北面再拜。〕 谨照原文去立字。

楤 【辰集中】【木字部】 楤 同棇。

楦 【辰集中】【木字部】 楦 【唐韵】虚愿切【集韵】【韵会】呼愿切【正韵】翾眩切,□暄去声。俗作楦。【说文】履法也。【徐曰】织履中模范,故曰法。【朝野佥载】唐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曰:今弄假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背,及去皮,还是驴。 又【类篇】於眷切。木名。【尔雅释木】楦,柜枊。 又【集韵】于元切,音袁。义同。 又【正韵】于权切,音员。络丝籰。籰字原从賏从夂作,不从矍。

楦 【辰集中】【木字部】 楦 俗楦字。

楧 【辰集中】【木字部】 楧 同柍。

桢 【辰集中】【木字部】 桢 【唐韵】陟盈切【集韵】【韵会】知盈切【正韵】诸成切,□音贞。【说文】刚木也。【山海经】太山之上多桢木。【郭注】女桢也。冬不凋。 又桢干,筑墙所立两木也。【书费誓】峙乃桢干。【孔传】题曰桢,旁曰干。桢当墙两端者也,干在墙两边者也。 又桢林,县名。【前汉地理志】属上郡。考证:〔【山海经】太山之上多桢女。〕 谨照原文桢女改桢木。

楩 【辰集中】【木字部】 楩 【唐韵】房连切【集韵】【韵会】毗连切【正韵】蒲眠切,□便平声。【玉篇】楩木,似豫章。【司马相如子虚赋】楩楠豫音。【尔雅释木】阙楩。【疏】楩及豫章皆南方大木之名也。 又【唐韵】符善切【集韵】【类篇】婢善切,□音辨。又【集韵】毗面切,音便。义□同。

楪 【辰集中】【木字部】 楪 【唐韵】与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弋涉切,□音叶。【玉篇】牖也。 又楪楡,县名。在云中。见【史记】。 又【类篇】达协切,音牒。床箦也。 又【集韵】【类篇】□悉协切,音燮。□楪,小楔。

楫 【辰集中】【木字部】 楫 【唐韵】卽叶切【集韵】【韵会】【正韵】卽涉切,□音接。【说文】舟棹也。【玉篇】行舟具。楫、艥同。【易系辞】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书说命】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又【释名】楫,捷也。拨水舟行捷疾也。【注】楫,所以棹舟也。【诗大雅】淠彼泾舟,烝徒楫之。【扬子方言】楫谓之桡。或谓之棹。 又林木貌。【吕览明理篇】气若山之楫。 又【集韵】籍入切【正韵】秦入切,□音辑。义同。 又通辑。【前汉儿宽传】躬发圣德,统楫群元。臣瓒曰:楫当作辑。 又【集韵】侧立切,音戢。聚也。

【补遗】【丑集】【女字部】 【篇海类编】匹耕切,音烹。急也。

楬 【辰集中】【木字部】 楬 【唐韵】【集韵】【韵会】□其谒切,音揭。【说文】楬橥也。【周礼秋官职金】辨其物之媺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注】旣揭椾书其数量,又以印封之,有所表识,谓之楬橥。 又【周礼秋官蜡氏】有死于道路者,令埋而置楬。【颜师古曰】楬,杙也。椓杙于葬处,而书死者姓名也。 又【周礼秋官明竁注】楬头,书罪法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渠列切,音杰。义同。 又【唐韵】丘瞎切。同□。止乐器。【礼乐记】鼗鼓椌楬埙箎。【注疏】椌,柷也。楬,敔也。柷以起乐,敔以止乐。 又木豆也。【礼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注】无异物之饰也。齐人谓无发为秃楬。 又【淮南子地形训】淸漳出楬戾,浊漳出发包。【高注】乞洽切,音恰。楬戾,山名。在上党。

殈 【辰集下】【歹字部】 殈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狊切,音洫。鸟卵裂也。【礼乐记】卵生者不殈。【郑注】殈,裂。【疏】今齐语称裂为殈。【释文】卵坼不成曰殈。 又【集韵】弋质切,音溢。【礼乐记】卵生者不殈。范宣读。 又【集韵】呼役切,音湨。又馨激切,音阋。义□同。

业 【辰集中】【木字部】 业 〔古文〕□□【唐韵】鱼怯切【集韵】逆怯切,□音邺。【说文】业,大板也,所以饰悬钟鼓。【诗大雅】虡业维枞。【疏】植钟磐之木,植者名为虡,横牵者为栒,栒上加大版为之饰为业。刻板捷业如锯齿,故曰业。 又功业。【易系辞】富有之谓大业。 又事业。【易坤卦】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又基业。【孟子】创业垂统。 又学业。【礼曲礼】所习必有业。 又世业。【左传昭元年】子产曰:台骀能业其官。 又【尔雅释训】业业,危也。【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又壮也。【诗小雅】四牡业业,又凡所攻治者曰业,事物已为而未成亦曰业。【孟子】有业履於牖上。 又已然曰业。【前汉吴王濞传】高祖召濞相之,悔业已拜。 又艺业。【史记货殖传】田农,拙业也,卖浆,小业也。 又建业,地名。【吴志】权改秣陵为建业。 又姓。【姓苑】有业氏。 又【集韵】逆及切,音岌。亦壮也。 又【集韵】玉盍切。亦危也。 又叶宜戟切,音逆。【鶡冠子泰鸿篇】两治四致,闲以止息。归时离气,以成万业。 又叶逆约切,音虐。【前汉艺文志述】伏羲画卦,书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业。○按《说文》从莘从巾。巾象版,不从木,收莘部,今误入。

檅 【辰集中】【木字部】 檅 【集韵】须锐切,音岁。【玉篇】小棺也。

骮 【亥集上】【骨字部】 骮 【广韵】与职切【集韵】逸职切,□音弋。□,或作骮。缺盆骨。【玉篇】小骨也。

檆 【辰集中】【木字部】 檆 【说文】杉本字。徐铉曰:俗作杉,非。详杉字注。

檇 【辰集中】【木字部】 檇 【唐韵】【集韵】□遵绥切,音嗺。【说文】以木有所捣也。 又【集韵】遵为切,醉平声。檇李,地名。【春秋定十四年】越败吴于檇李。【集韵】或作。【韵会】或作隽。 又【唐韵】【韵会】□将遂切,音醉。公羊传谓之醉李。今吴郡嘉兴县。

毢 【辰集下】【毛字部】 毢 【玉篇】【广韵】苏来切【集韵】【正韵】桑才切,□音鳃。毰毢,鸟羽张貌。或从思作毸。【刘禹锡鸱诗】毰毸饱腹蹲枯枝。 通作鳃。【潘岳射雉赋】敷藻翰之陪鳃。【注】陪鳃,奋怒貌。○按鸟奋怒则羽张,与毰毸同义。

檈 【辰集中】【木字部】 檈 【唐韵】似宣切【集韵】【类篇】甸宣切,□音旋。【说文】圜案也。【广韵】承食之案。 又【唐韵】相伦切【集韵】须伦切,□音荀。义同。 又【集韵】【类篇】□随恋切,旋去声。一曰以绳转轴也。一曰裁木为器也。

【酉集下】【辵字部】 【玉篇】籀文述字。

柽 【辰集中】【木字部】 柽 【唐韵】丑贞切【集韵】【韵会】痴贞切【正韵】丑成切,□音頳。【说文】河柳也。【诗大雅】其柽其椐。【尔雅翼】柽叶细如丝,婀娜可爱,天之将雨,柽先起气以应之,故一名雨师,而字从圣。 又【酉阳杂俎】凉州有赤白柽。 又柽树,一年三秀。【本草衍义】谓之三春柳。 又【张衡南都赋注】柽似柏而香,今柽中有脂,号柽乳。 又【诗疏广要】柽非独知雨,又能负霜雪。大寒不凋,有异余柳。【梁江淹柽颂】木贵冬荣,柽实寒色。 又地名。【春秋僖元年】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

檊 【辰集中】【木字部】 檊 【集韵】居案切,音干。木名。柘也。一曰檀也。

檋 【辰集中】【木字部】 檋 【集韵】拘玉切,音臼。【史记河渠书乘桥注】作檋。徐广曰:直辕车也。详桥字注。亦同梮。详梮字注。

檌 【辰集中】【木字部】 檌 【篇海】徂贿切,音罪。倒损也。出【扬子方言】。

【寅集中】【山字部】 【广韵】都寒切【集韵】多寒切,□音丹。孤山也。【集韵】山孤高者曰。或作□。 又【集韵】【类篇】□都黎切,音低。孤,山名。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韵】必结切,音别。暴乾也。

檍 【辰集中】【木字部】 檍 【广韵】於力切【集韵】【韵会】乙力切,□音亿。【说文】杶也。可为弓材。【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檍次之。【尔雅释木】杻,檍。【郭注】似棣,细叶。【陆玑隰有杻疏】名万岁树。取亿万之义。 【韵会】或作□。 又【集韵】【类篇】□于记切,音意。义同。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檍次之。〕 谨照原文工人改弓人。

檎 【辰集中】【木字部】 檎 【唐韵】巨今切【集韵】【韵会】【正韵】渠今切,□音琴。【玉篇】林檎,果名。【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本草图经】林檎,或谓之来禽,木似柰,实比柰差圆,六七月熟。有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肥美,酢者差晚,须熟烂乃堪啖。【学圃余疏】花红,卽古林檎。 【广志】似赤柰。亦名黑檎。

檏 【辰集中】【木字部】 檏 同朴。又阳朴,地名,在蜀郡。【吕览本味篇】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

檐 【辰集中】【木字部】 檐 【唐韵】【集韵】【韵会】余廉切【正韵】移廉切,□音盐。【说文】也。【徐曰】俗作檐,非是。【礼明堂位】复庙重檐。【注】重檐,外檐下壁复安板檐,以避风雨。见梠字注。又见樀字注。 又别作櫩。【何晏景福殿赋】飞櫩翼以轩翥。 【韵会】又作厃。【扬子方言】秦谓之桷,齐谓之厃。 又【集韵】【韵会】【正韵】□都滥切,音担。通作檐。【管子七法篇】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檐竿而欲定其未。 又星名。【尔雅释天】河鼓谓之牵牛。【郭注】荆楚人呼牵牛星为檐鼓。檐者荷也。厃字原作□下厂。

檑 【辰集中】【木字部】 檑 【集韵】卢回切,音雷。木名。 又【类篇】同礌。【埤苍】推石自高而下也。亦作雷。【周礼秋官职金疏】雷,守城捍御之具。又【司马相如子虚赋】礧石相击。

檒 【辰集中】【木字部】 檒 【玉篇】古文风字。注见部首。又【类篇】风行木上曰檒。 又同枫。 又【唐韵】檒梵,声也。 又【唐韵】房戎切。义同。

檓 【辰集中】【木字部】 檓 【韵会】许委切【类篇】虎委切,□音毁。大椒也。【尔雅释木】檓,大椒。【郭注】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檓。

档 【辰集中】【木字部】 档 【唐韵】【集韵】【类篇】□都郞切,音当。【玉篇】木床也。【集韵】木名。 又【类篇】登浪切,当去声。横木框档。 又【集韵】下浪切,音谠。义同。

檕 【辰集中】【木字部】 檕 【唐韵】古诣切【集韵】吉诣切,□音系。【说文】繘端木也。 【正字通】纠线小椎,系丝端而转机,形如撞钟椎,故字从□。○按《易井卦》彖辞汔至变未繘井,则繘乃汲水之绠,檕当为桔槹上横木,所以转机。《方言》注亦云:繘,汲水索。似从经解为是。 又【唐韵】苦奚切【集韵】牵奚切,□音溪。义同。 又檕梅。木名。见朹字注。 又【类篇】坚奚切,音鸡。檕迷,木名。考证:〔按易井卦彖辞,汔至,未繘井。〕 谨照原文汔至下增变字。

檖 【辰集中】【木字部】 檖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徐醉切,音遂。【说文】作□,罗也。【尔雅释木】檖萝。【郭注】今杨檖也。实似梨而小酢,可食。【诗秦风】隰有树檖。【陆玑疏】檖,一名赤萝,一名山梨,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人种之,极有脆美如梨者。 又【埤雅】檖,木文细密如罗,亦有华者,俗谓之罗锦。 又檖,顺也。【淮南子齐俗训】披断拨檖。考证:〔【尔雅释木】□萝。〕 谨照原文□改檖。

閁 【戌集上】【门字部】 閁 【篇海类编】莫辖切,音帓。邪视也。

檗 【辰集中】【木字部】 檗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厄切,音伯。【说文】黄木也。【本草】檗,或作蘖。【司马相如子虚赋】檗离朱杨。【张揖曰】檗,皮可染者。 又小檗。【本草】陶弘景曰:子檗,树小,状似石榴,皮黄而苦。 又【类篇】蒲历切,音椑。盘也。从檗。蘖,非。

【辰集中】【木字部】 【广韵】职追切,音锥。木名,似桂。○按与《集韵》木名之椎应是二种,一似桂,一似栗。

檘 【辰集中】【木字部】 檘 同檗。 又【集韵】同枰。或作檘。

櫇 【辰集中】【木字部】 櫇 【字汇补】平波切,音婆。櫇,果名。

櫔 【辰集中】【木字部】 櫔 【唐韵】【集韵】□力制切,音例。木名。实如栗。【山海经】历儿之山,其上多櫔,方茎而圆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

檙 【辰集中】【木字部】 檙 【集韵】都挺切,音鼎。【广雅】棓也。

檚 【辰集中】【木字部】 檚 【篇海】创祖切,音楚。檟檚也。【正字通】俗楚字。

檛 【辰集中】【木字部】 檛 【唐韵】陟瓜切【集韵】【韵会】张瓜切【正韵】职瓜切,□音挝。棰也。【玉篇】策也。【左传文十三年】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杜注】策马檛也。左作簻,又别作□。 又【集韵】庄华切,音髽。义同。考证:〔【左传文十一年】士会适晋绕朝赠之以策。〕 谨照原文十一年改为十三年。士会适晋四字改乃行二字。

桧 【辰集中】【木字部】 桧 【唐韵】古会切【集韵】【韵会】【正韵】古外切,□音脍。【尔雅释木】桧,柏叶松身。【翼雅】性耐寒,其树大,可为棺椁及舟。【诗卫风】桧楫松舟。 又棺饰也。【左传成二年】棺有翰桧。【杜注】翰,两旁饰。桧,棺上饰。 又通旝。【左传桓五年】旝动而鼓。【音义】又作桧。建大木,置石其上,发机以磓敌者也。 又国名。祝融之後。【诗桧风】本作桧。【左传襄二十九年】自郐而下无讥焉。作郐。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活切,音括。【孔氏禹贡栝柏注】柏叶松身。与此一也。考证:〔【诗墉风】桧楫松舟。〕 谨照原文墉风改为卫风。〔【郑注】翰,两旁饰。〕 谨照原文郑注改杜注。〔【音释】又作桧。建大木,置石其上,发机以锤敌者也。〕 谨照原文音释改音义。锤敌改磓敌。

楫 【辰集中】【木字部】 楫 同楫。【管子兵法篇】历水谷,不须舟楫。【淮南子主术训】舟楫所通,莫不宾服。

檞 【辰集中】【木字部】 檞 【唐韵】佳买切,音解。松樠也。与榔、艾蒳皆可合香。 又【集韵】【类篇】□下买切,音蟹。义同。

檟 【辰集中】【木字部】 檟 【唐韵】古雅切【集韵】【韵会】举下切,□音贾。【说文】楸也。【左传哀十一年】伍员曰:树吾墓檟。 又【左传襄三年】穆姜使择美檟。【尔雅疏】引作榎。又【左传注】引榎作檟。 又【尔雅释木】檟,苦荼。【注】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檠 【辰集中】【木字部】 檠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渠京切,音擎。【说文】榜也。【唐韵】所以正弓。或作□。通作。【诗秦风】竹闭绲縢。【释文】弓檠曰。【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注】内之檠中。【淮南子修务训】弓必待檠,而後能调。 又借作灯檠字。檠,架也。韩愈有短檠歌。 又【唐韵】居影切【集韵】【韵会】举影切,□音景。义同。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渠敬切,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卽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考证:〔【诗秦风】竹闭绲縢。【笺】弓檠曰。〕 谨照原文笺改释文。

檡 【辰集中】【木字部】 檡 【唐韵】场伯切【集韵】【韵会】【正韵】直格切,□音宅。【唐韵】檡棘善理坚韧者,可以为射决。【周礼夏官缮人注】决用正,王棘若檡棘。 又【集韵】达各切,音铎。又【五音集韵】夷益切,音奕。义□同。 又【广韵】【集韵】【正韵】□施只切,音释。义同。又梬枣也。 又【唐韵】【集韵】□同都切,音徒。楚人谓虎子为於菟。【前汉班固叙传】作檡。

检 【辰集中】【木字部】 检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奄切,兼上声。【说文】书署也。【徐曰】书函之盖,三刻其上,绳缄之,然後塡以泥,题书其上而印之也。【周礼地官司市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 又玉检,以玉为检也。【前汉武帝纪封禅注】金泥玉检。 又书帙之签曰检。【後汉公孙瓒传】皂囊施检。【类篇】俗谓之燕尾,又谓之排。 又检制也。【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又【尔雅释诂】检,同也。【郭注】模范同等。 又检式也。【淮南子主术训】人主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又櫽栝谓之检。【扬子法言】蠢迪检押。 又检点,官名。【宋史太祖纪】为都检点。 又【韵会】俗谓文书藳曰检子。 又姓也。【姓苑】汉句章尉检其明,避讳改作□。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祖丛切,音鬃。【字统】,摵也,俗谓之捉头。 又【玉篇】数也。

【午集下】【禾字部】 【五音集韵】尺良切,音昌。糠也。

樯 【辰集中】【木字部】 樯 【唐韵】在良切【集韵】【韵会】慈良切,□音墙。【玉篇】船樯,帆柱也。本作樯。【王粲从军诗】柎衿倚舟樯。

檤 【辰集中】【木字部】 檤 【集韵】大到切,音导。木名。或作□。

盁 【补遗】【午集】【皿字部】 盁 【字汇补】《汉灵台□》盈字。

檥 【辰集中】【木字部】 檥 【唐韵】【韵会】□鱼倚切,音蚁。或作舣。【类篇】附船著岸也。【史记项羽纪】乌江亭长檥舟待项羽。【应劭曰】檥,正也。孟康曰:檥,附也。○按《正韵》养里切,音以,非。 又【集韵】牛何切,音莪。义同。 又【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音宜。【说文】干也。一曰立木以表物。 又【正韵】延知切,音夷。义同。 本作〈木〉,俗省作檥。

檦 【辰集中】【木字部】 檦 【篇海】方小切,音表。表也。【北魏书礼志】为方陈卤簿,列步骑,内外四重,列檦建旌。 又【淮南子本经训】檦枺欂栌,以相支持。【注】檦,枺柱类。 又人名。【後魏李欣传】赵郡范檦。

欳 【辰集下】【欠字部】 欳 【玉篇】口怪切【集韵】苦怪切,□音蒯。与喟、嘳音义□同。【说文】太息也。【博雅】断也。

汬 【巳集上】【水字部】 汬 【玉篇】古文阱字。注见阜部四画。

檧 【辰集中】【木字部】 檧 【广韵】苏公切【集韵】苏丛切,□音松。小笼也。【扬子方言】箸筒,自关而西谓之桶檧。【注】今俗亦通呼小笼为桶檧。 又【广韵】先孔切【集韵】损动切,□音sǒng。义同。字原从甬从攵作。

檩 【辰集中】【木字部】 檩 【集韵】力锦切,音凛。屋上横木。

檫 【辰集中】【木字部】 檫 【集韵】初戛切,音察。木名。梓属。 又槎檫子,果名。【桂海虞衡志】子如锥栗,肉甘而微涩。

檬 【辰集中】【木字部】 檬 【唐韵】莫红切【集韵】谟蓬切,□音蒙。【玉篇】木名,似槐,叶黄。

檭 【辰集中】【木字部】 檭 【唐韵】语巾切【集韵】鱼巾切,□音银。【玉篇】木名。【唐韵】木,白色。

檮 【辰集中】【木字部】 檮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涛。【说文】断木也。本作□。【左传文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敎训,天下之民谓之檮杌。 又楚史名。【孟子】楚之檮杌。【韵会】檮杌,恶木,取其记恶以为戒也。 又瑞兽名。【周语】惠王十五年,内史过曰:商之兴也,檮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朱传】以为恶兽名。 又无知貌。【郭璞尔雅序】不揆檮昧。 又【唐韵】【韵会】直由切【集韵】陈留切【正韵】徐留切,□音稠。刚木也。 又瑞草名。【史记龟策传】上有檮蓍,下有伏龟。 又山名。【前汉霍去病传】有檮余山。 又人名。【左传文十八年】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 又音俦。【左传杜注】檮杌凶顽无俦匹貌。 又【集韵】睹老切,音倒。【博雅】刺也。 又【集韵】大到切,音道。【博雅】棺也。考证:〔【左传文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敎诲。〕 谨照原文颛顼下增氏字。诲改训。

□ 【辰集上】【月字部】 □ 【篇海】徐兖切,音选。短也。 又便□,小貌。 又音旋。义同。【集韵】旬宣切,音旋。短也。一曰便□,小貌。【扬子方言】□,短也。【注】便□,庳小貌也。 又【集韵】随恋切,音。又【五音集韵】详兖切,音蔓。义□同。 【类篇】或作□。

台 【辰集中】【木字部】 台 【唐韵】徒哀切【集韵】【类篇】堂来切,□音台。【玉篇】木名。

檰 【辰集中】【木字部】 檰 【玉篇】弥连切,音绵。檰木有子,似栗。 又【本草苏颂图经】杜仲,叶类柘,其皮折之白丝相连,江南谓之檰。初生嫩叶可食,谓之檰芽。

檱 【辰集中】【木字部】 檱 【类篇】【韵会】□与棋同。

檲 【辰集中】【木字部】 檲 【集韵】【类篇】□徒官切,音团。大木。

槟 【辰集中】【木字部】 槟 【唐韵】必邻切【集韵】【类篇】□民切,□音宾。榔,木名。【类篇】树无枝,实从心出。详榔字注。

檴 【辰集中】【木字部】 檴 【唐韵】同桦。 又【唐韵】胡郭切,音镬。【尔雅释木】檴落。【注】可为杯器素。【郉疏】檴,一名落素,谓朴也。【诗小雅】无浸檴薪。【陆玑疏】檴,楡也。其叶如楡,其皮坚韧,剥之长数尺,可为絚索,其材可为杯器。【说文】以檴为樗重文,今从《正字通》改正。

檵 【辰集中】【木字部】 檵 【唐韵】古诣切【集韵】【韵会】吉诣切,□音计。【说文】木也。【尔雅释木注】枸檵,今枸杞。详杞字注。

檶 【辰集中】【木字部】 檶 【集韵】丘廉切,音谦。泄水器。 又【正字通】俗奁字。或作佥。镜奁也。

檷 【辰集中】【木字部】 檷 【唐韵】乃倚切【集韵】【正韵】乃里切,□音伱。俗省作□。【说文】络丝檷也。【类篇】络丝柎,所以制动。 又【集韵】母婢切,音弭。又女履切,音柅。义□同。 又【类篇】民□切,音弥。弥枸,山名。详□字注。 又【山海经注】音络裾之裾。义同。

柠 【辰集中】【木字部】 柠 【唐韵】【集韵】【韵会】□拿梗切,能上声。【集韵】木。皮入酒浸,治风。 又【集韵】尼庚切,音狞。义同。又吴俗谓木榫曰柠头。

檹 【辰集中】【木字部】 檹 【唐韵】於离切【类篇】於宜切,□音猗。【说文】木檹椸也。【玉篇】檹椸,长貌。又不正貌。 又【集韵】隐绮切,音椅。【说文】引贾侍中说:檹卽椅木,可作琴。

檺 【辰集中】【木字部】 檺 【篇海】古老切,音槁。木也。【正字通】俗字。

槛 【辰集中】【木字部】 槛 【唐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戸黤切,□音舰。【说文】栊也,房室之疏也。【徐曰】轩窗,下为棂曰阑,以板曰轩、曰槛。【前汉朱云传】攀殿槛,槛折。【班固西都赋】舍棂槛而却倚。 又【玉篇】槛,楯也。【楚辞招】高堂邃宇,槛层轩些。【注】纵曰槛,横曰楯。 又槛,车也。【前汉陈余传】贯高乃槛车诣长安。又圈也,以槛禽兽,故曰圈槛。【淮南子主术训】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 又槛槛,车行声。【诗王风】大车槛槛。 又泉正出者曰槛泉。【诗大雅】觱沸槛泉。 又与滥通。浴器也。【庄子则阳篇】同槛而浴。【注】一作滥。 【正韵】分上、去二音。栏义去声,胡监切。车行声及槛泉义作上声,读胡览切。 又叶形甸切,音现。【欧阳修新霜诗】芭蕉芰荷不足数,狼籍徒能污池槛。时行收敛岁将穷,冰雪严凝从此渐。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攀糜切,音披。剖肉也。与同。

檼 【辰集中】【木字部】 檼 【唐韵】於靳切,音。【说文】棼也。【广韵】屋脊也。【增韵】卽今复屋栋。复屋之栋不可见,故从隐省。 又【正韵】衣刃切,音印。义同。 【集韵】【韵会】【正韵】□同櫽。

檽 【辰集中】【木字部】 檽 【集韵】【韵会】乃豆切,音耨。构檽,木皮可染紫。【後汉濳夫论】江南檽梓,以为棺椁。 又【集韵】乃后切,音。又尼主切,音醹。义□同。 又【集韵】人之切,音而。又乳兖切,音软。详栭注。

苘 【辰集中】【木字部】 苘 【唐韵】去颖切【集韵】【韵会】犬颍切【正韵】丘颍切,□音顷。【说文】枲属。从□声。【尔雅翼】苘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实如大麻子,今人绩为布。或作。【周礼天官典枲麻草注】草葛苘也。 又【唐本草】作莔。莔麻,一名白麻。 又【唐韵】口迥切,音褧。义同。

檿 【辰集中】【木字部】 檿 【唐韵】【集韵】於琰切【韵会】幺琰切【正韵】於检切,□音魇。【说文】山桑有点文者。【书禹贡】厥篚檿丝。【注】檿丝,蚕食檿桑所得丝,韧,中琴瑟弦。 又【郭璞尔雅檿桑注】材中作弓及车辕。【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檿桑次之。又【周语】檿弧箕服。 【集韵】通作酓。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檿桑又次之。【周语】檿弧箕服。〕 谨照原文改作檿桑次之。又字移於周语之上。

櫀 【辰集中】【木字部】 櫀 同棋。

棹 【辰集中】【木字部】 棹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敎切,音棹。【说文】所以进船也。【释名】在旁拨水曰棹。棹,濯也,濯於水中也,且言使舟棹进也。【韵会】短曰楫,长曰棹。【楚辞九歌】桂棹兮兰枻。 又【说文】或从卓。《史记》别作濯。【前汉百官志】上林苑有辑濯丞。【师古注】辑与楫同,濯与棹同。 又【类篇】直角切,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又【集韵】直格切,音宅。又【五音集韵】亭历切,音狄。义□同。 又楚、宋谓梡曰棹。

柜 【辰集中】【木字部】 柜 【唐韵】求位切【正韵】具位切,□音馈。箧也。亦作匮。【书金縢】纳□于金縢之匮中。 又山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

櫄 【辰集中】【木字部】 櫄 同杶。

櫅 【辰集中】【木字部】 櫅 【唐韵】相稽切【集韵】笺西切【类篇】浅西切,□音赍。【说文】木可为大车轮。【唐韵】櫅楡,堪作毂。 又【尔雅释木】櫅,白枣。 又【集韵】前西切,音齐。义同。 又【类篇】才诣切,音剂。断木也。

櫆 【辰集中】【木字部】 櫆 【字汇补】苦回切,音魁。魁师。一曰北斗星。

櫋 【辰集中】【木字部】 櫋 【唐韵】武延切【集韵】【韵会】民坚切【正韵】莫坚切,□音眠。【说文】作□,屋櫋联也。【徐曰】櫋,亦也。【楚辞九歌】擗蕙櫋兮旣张。【注】析蕙覆櫋屋也。亦作棉。

【午集上】【玉字部】 【说文】玗本字。

櫌 【辰集中】【木字部】 櫌 【唐韵】【集韵】【韵会】□於求切,音忧。【说文】摩田器。引《论语》櫌而不辍。【论语】本作耰。櫌、耰通。【史记始皇纪】鉏櫌白梃。【徐广曰】櫌,田器。【索隐】徐以櫌为田器,非也。孟康以櫌为鉏柄,盖得其近。 又【韵会】櫌,打块槌。

櫍 【辰集中】【木字部】 櫍 【唐韵】之日切【韵会】【正韵】职日切,□音质。【说文】櫍,柎也,柎阑足也。 又【唐韵】椹也,行□用斧櫍。本作鑕,亦借用质。 又【类篇】丁结切,音蛭。斫木具。

梅 【辰集中】【木字部】 梅 【玉篇】古文梅字。注见七画。

槒 【辰集中】【木字部】 槒 【字汇补】同慉。

槛 【辰集中】【木字部】 槛 【唐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戸黤切,□音舰。【说文】栊也,房室之疏也。【徐曰】轩窗,下为棂曰阑,以板曰轩、曰槛。【前汉朱云传】攀殿槛,槛折。【班固西都赋】舍棂槛而却倚。 又【玉篇】槛,楯也。【楚辞招】高堂邃宇,槛层轩些。【注】纵曰槛,横曰楯。 又槛,车也。【前汉陈余传】贯高乃槛车诣长安。又圈也,以槛禽兽,故曰圈槛。【淮南子主术训】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 又槛槛,车行声。【诗王风】大车槛槛。 又泉正出者曰槛泉。【诗大雅】觱沸槛泉。 又与滥通。浴器也。【庄子则阳篇】同槛而浴。【注】一作滥。 【正韵】分上、去二音。栏义去声,胡监切。车行声及槛泉义作上声,读胡览切。 又叶形甸切,音现。【欧阳修新霜诗】芭蕉芰荷不足数,狼籍徒能污池槛。时行收敛岁将穷,冰雪严凝从此渐。

槟 【辰集中】【木字部】 槟 【唐韵】必邻切【集韵】【类篇】□民切,□音宾。榔,木名。【类篇】树无枝,实从心出。详榔字注。

槠 【辰集中】【木字部】 槠 【广韵】章鱼切,音诸。木名。【山海经】前山,其木多槠。【郭注】或作楮,似柞,子可食,冬夏生。作屋柱,难腐。【司马相如上林赋】沙棠栎槠。【李善注】槠似柃。【本草拾遗】槠子生江南,皮树如栗,冬月不雕,子小如橡。【食物本草】有苦甜二种,治作粉食,褐色,甚佳。 又【集韵】【类篇】□专於切,音□。义同。

槢 【辰集中】【木字部】 槢 【唐韵】似入切【类篇】【韵会】席入切,□音习。【说文】木也。【徐曰】坚木。【元结颂木魅辞】槢桡桡兮未坚。 又械也。【何晏景福殿赋】楯类腾蛇,槢似琼英。【注】械楔。

槣 【辰集中】【木字部】 槣 【集韵】居宜切,音基。以箸取物也。 又【类篇】俱为切。载也。 又【集韵】居为切,音规。义同。

汯 【巳集上】【水字部】 汯 【集韵】乎萌切,音宏。汯汯,迅流也。与浤同。 又【玉篇】无舟涉水也。 又泓汯,水势回旋貌。【郭璞江赋】泓汯泂澋。

椁 【辰集中】【木字部】 椁 与椁同。

概 【辰集中】【木字部】 概 【唐韵】古代切【集韵】【韵会】居代切,□音漑。平斗斛木。【说文】作□,斗斛。【徐曰】□,戛摩之也。斗斛,量概也。【礼月令】仲春之月,正权槪。【周礼冬官考工记】氏概而不税。【疏】概,所以勘诸廛之量器,以取平者。又平也。【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槪之,人满则天槪之。 又大槪,大率也。【史记伯夷传】其文辞不少概见。【庄子天下篇】概乎皆常有闻者也。【张衡东京赋】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 又感触经心也。【史记范雎传】臣愚,不概于王心。【淮南子精神训】势位爵禄,何足以概志。 又节概。【左思吴都赋】俗有节概之风。【晋书桓温传】豪爽有风概。 又退概,幽深不明也。【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秘则翳蔽暧昧,仿髴退概。 又口漑切。同慨。【史记季布传】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复之耳。 又许旣切,音饩。亦平木也。 又古对切,音愦。义同。 又古忽切,音骨。哀乱貌。 又叶居气切,音记。【刘桢鲁都赋】贵交尚信,轻命重气。义激毫毛,怨成梗概。

槪 【辰集中】【木字部】 槪 同概。 又【韵会】尊名。【周礼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槪。凡疈事用散。【注】皆桼尊也。有朱带者曰槪,无饰曰散。 又与漑通。【周礼春官大宗伯视涤濯注】漑,祭器也。本或作槪。槪,拭也。 又【集韵】巨列切,音竭。杙也。亦省作楬。

槫 【辰集中】【木字部】 槫 【集韵】【韵会】□徒官切,音团。楚人谓圆为槫。【楚辞九章】曾枝剡棘,圆果槫兮。 又【集韵】柩车也。或读兖切,音腨。义同。 又【集韵】淳缘切,音遄。与輲同。

槬 【辰集中】【木字部】 槬 【广韵】【正韵】【韵会】□胡化切,华去声。钟横大也。【正字通】摦字之讹。【左传】从木。【昭二十一年】天王将铸无射,冷州鸠曰:夫钟,小者不窕,大者不槬。窕则不咸,槬则不容。今钟槬矣。

槭 【辰集中】【木字部】 槭 【唐韵】【集韵】【韵会】□子六切。音蹙。【说文】木可作大车輮。 又【博雅】槭,到也。 又【韵会】色责切,音索。读若色。雕柯貌。【潘岳射雉赋】陈柯槭以改旧。【李善注】所膈切,音同。 又【韵会】木叶落也。【潘岳闲居赋】庭树槭以洒落。 又【集韵】率掴切,音□。木枝空貌。

槮 【辰集中】【木字部】 槮 【唐韵】所今切【集韵】【韵会】苏簪切,□音森。【说文】木长貌。【张衡西京赋】橚□櫹槮。 又华叶落,茎独立也。【宋玉九辨】萷櫹槮之可哀兮。 又积柴水中以取鱼曰槮。【尔雅释器】槮谓之涔。与罧同。 又【集韵】桑感切,音糁。式荏切,音审。斯荏切,音伈。义□同。 又【集韵】【韵会】□苏遭切,音骚。木长也。【马融长笛赋】森槮柞朴。 又【集韵】师衔切,音杉。森槮,木长貌。 又【广韵】疏锦切,音。木实名也。 又【韵会】所斩切,音。【博雅】取也。一曰执也。引《诗郑风槮》执子之手兮。注:擥也。《诗》本从手。

槰 【辰集中】【木字部】 槰 【字汇】菩贡切,蓬去声。草木盛貌。○按《集韵》本作□。

槱 【辰集中】【木字部】 槱 【唐韵】与久切【集韵】【韵会】以九切【正韵】云九切,□音酉。【说文】积木燎之也。【诗大雅】薪之槱之。【传】槱,积也。【笺】豫斫以为薪,至祭皇天上帝及三辰,则聚积以燎之。【周礼春官】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或作禉、梄,通作莸。 又【广韵】【集韵】【韵会】余救切【正韵】爰救切,□音柚。又【集韵】【韵会】【类篇】□夷周切,音犹。义□同。考证:〔【说文】积火燎之也。〕 谨照集韵原文积火改积木。〔通作楢。〕 谨照集韵原文楢改莸。

槲 【辰集中】【木字部】 槲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谷切,音斛。槲□,木名。【尔雅释木疏】江河闲以作柱。【本草图经】槲木,高丈余,与栎相类,亦有斗。【唐许浑峡山寺诗】古木高生槲。则槲为大木也。详□字注。 又【玉篇】胡木切。义同。

殒 【辰集下】【歹字部】 殒 【广韵】于敏切【集韵】【韵会】【正韵】羽敏切,□音磒。殁也。 又落也。【潘岳秋兴赋】槁叶夕殒。别作陨。 又【集韵】羽粉切,音抎。义同。

桨 【辰集中】【木字部】 桨 【唐韵】卽两切【集韵】【韵会】子两切,□音蒋。【玉篇】楫属。【扬子方言】所以隐棹谓之桨。或作□、,亦书作。【字汇】纵曰橹,横曰桨。【正字通】长大曰橹,短小曰桨。【韵会】前推曰桨,後栧曰棹。【古乐府】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荡双桨,催送莫愁来。 又【集韵】资良切,音将。义同。又柯也。

槴 【辰集中】【木字部】 槴 【集韵】後五切【类篇】□古切,□音戸。籍书具。一曰取鱼具。

槵 【辰集中】【木字部】 槵 【唐韵】【集韵】□胡惯切,音患。俗省作梙。【广韵】无槵,木名。【集韵】皮子可澣。【酉阳杂俎】烧之极香,辟恶气。一名噤娄,一名桓。【崔豹古今注】拾□木。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以此棒杀之,世人以此木为众鬼所畏,故名无患也。 又【通雅】槵子实可去垢,核黑如□。【正字通】谓可为念珠。引佛经云: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常自随身。

槶 【辰集中】【木字部】 槶 【类篇】古诲切,音贵。【说文】筐当也。【正字通】今俗呼底曰当。 又【集韵】古对切,音愦。义同。 又【集韵】姑回切,音瑰。与簂同。亦筐也。

槷 【辰集中】【木字部】 槷 【唐韵】五结切【集韵】倪结切【正韵】鱼列切,□音啮。危槷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挚。【郑注】挚,读为槷,谓辐危槷也。 又摋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直以指牙,牙得则无槷而固。【注】槷,榝也。蜀人言摋曰槷。 又与闑同。【郑注】闑,古文作槷。【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置槷以县。【疏】槷,柱也。以县者欲取柱之景,先须柱正。欲柱正,当以绳县,而垂於柱之四角四中,绳皆附柱,则柱正矣。 又与臬通。门中橛也。【诗小雅】我车旣攻。【传】褐缠旃以为门,裘缠质以为槸。【谷梁传昭八年】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据此槸、槷通用。 又【集韵】射质也。【小尔雅】射,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中谓之槷。【诗大雅】四鍭如树。【疏】槷质也。 又【集韵】乃结切,音涅。木楔也。

槸 【辰集中】【木字部】 槸 【唐韵】【集韵】鱼祭切【韵会】倪祭切【正韵】倪制切,□音艺。【尔雅释木】木相磨槸。【郭注】树枝相切磨。或从草作□。 又同槷。详槷字注。

槹 【辰集中】【木字部】 槹 【唐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正韵】姑劳切,□音高。【韵会】汲水机。【说文】作槔。或作□。通作皋。 又【类篇】木名。

槺 【辰集中】【木字部】 槺 【唐韵】苦冈切,音康。槺梁,虚梁也。【司马相如长门赋】委参差以槺梁。【注】引《方言》曰:,虚也。同槺。郑康成作荒。

槻 【辰集中】【木字部】 槻 【集韵】均窥切,音规。木名。堪作弓材。 又【类篇】一曰樊槻木皮,水渍如墨,书之不脱。

规 【辰集中】【木字部】 规 【集韵】【类篇】□同规。古文规作规。或省作规。规字从,作下木。

槽 【辰集中】【木字部】 槽 【唐韵】昨劳切【集韵】【韵会】【正韵】财劳切,□音曹。【说文】畜兽之食器。【玉篇】马槽也。【晋书宣帝纪】三马同食一槽。 又柔木名。【淮南子□论训】槽矛无击,修戟无刺。【注】槽,柔木。无击,无铁刃也。 又枸槽子,果名。【齐民要术】枸槽子,大如指,正赤,其味甘。 又石槽,檀槽,皆琵琶槽也。【开元遗事】贺怀智善琵琶。以石为槽。【唐後主题琵琶背诗】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又酒槽,酒坊也。【李贺将进酒诗】小槽酒滴眞珠红。 又茶槽,茶碓也。【宋范成大立春诗】茶槽药杵声中。 又【唐韵】作曹切【集韵】臧曹切,□音遭。华实相半也。

槾 【辰集中】【木字部】 槾 【唐韵】母官切【集韵】【正韵】谟官切,□音瞒。【说文】□也。【玉篇】所以涂也。秦谓之□,关东谓之槾。 又【博雅】槾,贪也。 又【释名】谓之槾。槾,绵也,绵连榱头,使齐平也。 又【正韵】莫半切,音缦。义同。 又木名。【张衡南都赋】其木则槾柏杻橿。【注】槾,荆也。 又【集韵】模元切,音璊。与樠同。 又【集韵】无贩切,音万。亦槾荆也。

欆 【辰集中】【木字部】 欆 【集韵】疏江切,音双。【玉篇】棹,船羽也。又【类篇】栙欆,未张帆。一作□,通作。

欇 【辰集中】【木字部】 欇 【唐韵】书涉切【集韵】【韵会】失涉切,□音摄。【尔雅释木】欇,虎櫐。又枫欇欇,见枫字注。 【正字通】枫注云:欇欇之欇与虎櫐之欇,字虽同而种不同。一树生,一蔓生。《正韵》引虎櫐入枫注,误。 又【博雅】欇,杖也。 又【唐韵】时摄切,音涉。又【集韵】【类篇】□尺涉切,音。义□同。考证:〔【博雅】欇,枝也。〕 谨照原文枝改杖。

欈 【辰集中】【木字部】 欈 【唐韵】悦吹切,音蠵。【玉篇】□欈,木名,实可食。○按《字汇》同檇。《春秋》檇李,传注与同,不言与欈同。《玉篇》训地名,欈训木名,分用为是。

欉 【辰集中】【木字部】 欉 【集韵】粗送切,匆去声。江东谓草木丛生曰欉。

权 【辰集中】【木字部】 权 【唐韵】巨员切【集韵】【韵会】【正韵】逵员切,□音拳。【玉篇】称锤也。【前汉律历志】孔子陈後王之法,曰谨权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又经权。【易系辞】巽以行权。【注】权,反经而合道者也。 又平也。【礼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又权谋。【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後劲。【杜注】中军制谋,精兵为殿。 又权柄。【庄子天运篇】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又【尔雅释诂】权舆,始也。【诗秦风】于嗟乎,不承权舆。 又摄官曰权。【鼠璞】权字唐始用之。韩愈权知国子博士,三岁为眞。 又国名。亦姓。【左传庄十八年】楚武王克权。【韵会】楚斗缗尹权,後因为氏。 又与爟通。烽火也。【前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 又与颧通,两颊也。【前汉高帝纪隆准注】颊权,准也。【曹植洛神赋】靥辅承权。 又【说文】权,黄华木也。【尔雅释草】权,黄华。【六书故云】以草释木,似误。○按《尔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 又【集韵】古玩切,音贯。木丛生也。考证:〔【诗秦风】吁嗟乎,不成权舆。〕 谨照原文吁改于。成改承。〔【後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 谨按後汉书无郊祀志。後汉改前汉。〔【尔雅释草】权,黄英。〕 谨照原文英改华。

毡 【辰集下】【毛字部】 毡 【正字通】俗毡字。详毡字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诸延切,音旃。【说文】捻毛也。或曰捻,执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谓之毡。【释名】毡,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周礼天官掌皮】秋敛皮,冬敛革,共其毳毛为毡。又【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疏】案谓床也。床上著毡,卽谓之毡案。【齐民要术】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独用太偏,是以须杂。三月桃花水毡第一。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 通作旃。【前汉王褒传】荷旃被毳。【王吉传】细旃之上。【苏武传】啮雪与旃毛。皆与旃同。 又叶之人切,音眞。【杨方合欢诗】寒坐□肩毡。上叶身,下叶尘。考证:〔【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皮为毡。〕 谨照原文毳皮改毳毛。

歏 【辰集下】【欠字部】 歏 【广韵】渠遴切【集韵】渠吝切,□音仅。欠也。 又【玉篇】去靳切。又丘云切,音皲。义□同。

歝 【辰集下】【欠字部】 歝 【集韵】斁或作歝。注详攴部十三画。

欋 【辰集中】【木字部】 欋 【唐韵】其俱切【集韵】【韵会】权俱切,□音劬。【释名】齐、鲁谓四齿杷曰欋。 又木根盘错貌。【淮南子说林训】木大则根欋。 又欋疏,附离也。【扬子太□经】进以欋疏,或杖之扶。 又唐武后官滥,时人为之语曰:欋椎侍御史,脱腕校书郞。 又【集韵】【类篇】□椿俱切,音貙。耜也。

椤 【辰集中】【木字部】 椤 【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音罗。【玉篇】檖木也。【唐韵】桫椤木,出昆仑山。【格物要论】椤木出湖广及南安谓之倭罗,又谓之草椤。 又【博雅】椤,落篱也。 又【集韵】郞佐切,罗去声。义同。 又【唐韵】来可切,音。裂也。

欐 【辰集中】【木字部】 欐 【唐韵】【韵会】卢启切【集韵】里弟切,□音礼。小船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遶梁欐,三日不绝。 又【庄子秋水篇】梁丽,与欐通。【注】一曰屋栋,一曰车名。 又【类篇】木名。 又【集韵】辇尒切,音逦。义同。 又【唐韵】所宜切,音澌。又【集韵】邻知切,音离。□屋栋也。 又【类篇】欐佹,支柱也。一曰重累。

【申集上】【艹字部】 【唐韵】【集韵】□芳无切,音敷。【玉篇】萮,花貌。 【字汇补】汉隶同蓲。

攒 【辰集中】【木字部】 攒 【集韵】【韵会】徂丸切【正韵】徂官切,□音襸。【说文】一曰积竹杖也。【礼丧大记】君□用輴攒至于上,毕涂泥。【注】輴,盛柩之车。攒,犹菆也。菆木于輴之四面,至于棺上,以泥涂之。此攒木似屋形,故曰毕涂泥也。【後汉岑彭传】田戎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立攒木。 又地名。【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攒茅。又【春秋宣十一年】晋侯会狄于攒函。 又【韵会】祖官切,音钻。又【集韵】祖算切,钻去声。义□同。 又【类篇】矛戟柄也。 又【集韵】在坦切,音瓒。【左传昭元年】注:禜祭为营攒。考证:〔【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攒茅之田。〕 谨照原文省之田二字。〔【春秋宣十一年】会狄于攒函。〕 谨照原文会狄上增晋侯二字。〔【左传昭元年】禜祭为营攒。〕 谨按此注文非传文。谨照原文元年下增注字。

栾 【辰集中】【木字部】 栾 【唐韵】路官切【集韵】【正韵】卢官切【韵会】卢丸切,□音鸾。【说文】木似栏。大夫冢树栏楝也。【周礼冢人疏】大夫坟高八尺,树以药草。【广韵】作树以栾。【山海经】云雨之山有木名栾,黄木,赤技,靑叶,群帝焉取药。【唐本草】谓之栾荆。【注】栾荆,茎叶都似石南。 又【本草别录】栾华,叶似木槿而薄细,花黄似槐而稍长大。 又栾栾,瘠貌。【诗桧风】棘人栾栾兮。 又钟口两角为栾。【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疏】古应律之钟不圜,状如今之铃,故有两角也。 又【礼明堂位】鸾车,有虞氏之车也。【郑注】鸾或为栾。 又【博雅】曲枅谓之栾。【左思吴都赋】栾栌叠施。 又檀栾,竹貌。【枚乘兔园赋】修竹檀栾。 又姓。【春秋】栾书之後,代为晋卿。枚乘《菟园赋》。考证:〔【注】古应钟之钟不圜。〕 谨照周礼考工记原文注改疏。应钟改应律。

欓 【辰集中】【木字部】 欓 【唐韵】多朗切【集韵】【韵会】底朗切,□音党。【玉篇】茱萸类。【集韵】越茮也。【尔雅翼】三香:椒、欓、姜也。【韵会】欓出闽中、江东。【集韵】通作□。 又【类篇】坦朗切,音惝。木桶也。

欔 【辰集中】【木字部】 欔 【集韵】厥缚切,音镢。木名。【正字通】锹属。与镢同类。

榄 【辰集中】【木字部】 榄 【唐韵】卢敢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敢切,□音览。【玉篇】橄榄,果名。别作□,通作揽,详橄字注。 又【集韵】卢瞰切,音滥。义同。

欗 【辰集中】【木字部】 欗 【集韵】【韵会】□郞干切,音阑。【类篇】木名。桂类。本作木兰。【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 又【任昉述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故名。考证:〔【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阑兮。〕 谨照原文阑改兰。

欘 【辰集中】【木字部】 欘 【唐韵】陟玉切【集韵】【韵会】株玉切,□音劚。【说文】斫也。齐谓之鎡錤。一曰斤柄,性自曲者。【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欘,一欘有半谓之柯。【郑注】仓颉篇有柯欘。【管子霸言篇】匠人有以感斤欘,故绳可得而料也。俗作欘。 又【类篇】一曰木名。枝上曲。【山海经】神民之丘,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 又【类篇】直角切,音濯。锄也。【尔雅释器】斪斸谓之定。【李巡曰】锄别名。【玉篇】欘,或作斸。

欙 【辰集中】【木字部】 欙 【唐韵】力追切【集韵】伦追切,□音蘲。【说文】禹山行所乘者。【书益稷】予乘四载。【注】山乘欙。【史记】作桥。【前汉书】作梮。屐下施铁椎也。详梮字注。 又【类篇】鲁果切,音裸。木名。详樏字注。

欚 【辰集中】【木字部】 欚 【唐韵】卢启切【集韵】里弟切,□音礼。【说文】江中大船名。【玉篇】作□。 又【扬子方言】小舸谓之艖,东南丹阳、会稽闲谓之欚。 又【博雅】兔罝,其罥谓之欚。

欛 【辰集中】【木字部】 欛 【唐韵】必驾切,音霸。刀柄名。【类篇】枋也。杷或作欛。【丹铅录】得此欛柄。

欜 【辰集中】【木字部】 欜 【集韵】奴当切,音囊。木名。【六书故】盛物器。

欝 【辰集中】【木字部】 欝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纡勿切,氲入声。【说文】作郁。【广韵】郁之俗也。木丛生也。香草也。又气也,长也,幽也,滞也,腐臭也。悠思也。详郁字注。 又欝垒,神名。【风俗通】黄帝时有神荼、欝垒兄弟二人,在度索山桃树下□阅百鬼。

殶 【辰集下】【殳字部】 殶 【字汇补】朱遇切。同注。【吕氏春秋】引《庄子》:以瓦殶者翔,以钩殶者战,以黄金殶者殆。○按《庄子》本作注。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古文豆字。注详部首。

窝 【午集下】【穴字部】 窝 【集韵】【韵会】【正韵】□乌禾切,音倭。穴居也。本作,或作窝。藏也,窟也。【字汇】凡别墅独处皆名窝。宋邵雍有安乐窝。

棂 【辰集中】【木字部】 棂 【韵会】同棂。 又【玉篇】长木也。

欠 【辰集下】【欠字部】 欠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去剑切,谦去声。【说文】作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儿上出形。【徐曰】人欠去也,悟解也。气壅滞,欠去而解也。【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噫欠为飘风。 又欠伸,疲乏之貌。人气乏则欠,体疲则伸。【礼曲礼】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侍坐者请出。亦作欠申。【前汉翼奉传】体病则欠申动於貌。 又不足也。【韩愈赠张籍诗】今者诚自幸,所怀无一欠。 又水名,在汝南。【水经注】沙水东分为二水,一水东注,卽注水也。俗谓之欠水。欠字作彡下儿。考证:〔【前汉翼奉传】体病则欠伸动於貌。〕 谨照原文伸改申。

次 【辰集下】【欠字部】 次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四切,音佽。【说文】不前不精也。【徐曰】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靑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左传襄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又师止曰次。【左传庄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书泰誓】戊午,王次于河朔。 又位次。【周礼春官】大史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疏】谓执行祭祀之书,各居所掌位次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又次舍。【周礼天官】宫正,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郑注】次诸吏直宿,若今之部署诸庐者,舍其所居寺。【又】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注】郑司农云:庶子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 又凡舍皆曰次。【左传襄二十六年】师陈焚次。【杜注】次,舍也。焚舍,示必死。 又安行旅之处为旅次。【易旅二爻】旅卽次。 又处也。【鲁语】五□三次。【注】次,处也。三次,谓朝、野、市。 又张幄於所止之处亦曰次。【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郑注】次谓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谓接祭退俟之处。又【仪礼士冠礼】宾就次。【郑注】次,门外更衣处。必帷幕簟席为之。 又市亭也。【周礼地官】司市,于思次以令市,而听大治大讼。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注】思次,若今市亭也。介次,市亭之属。别小者也。郑司农云:次,市中□楼。 又星之躔舍为次。【礼月令】日穷于次。【注】次,舍也。正义曰:谓去年季冬,日次於□枵,从此以来,每引移次他辰,至此月穷尽,还次□枵,故云日穷於次。又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次之与辰,上下相值。如星纪在丑,斗牛之次。□枵在子,虚危之次。 又胸中曰胸次。【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注】次,中也。 又席闲曰席次。【孔稚圭北山移文】眉轩席次。 又至也。【史记酷吏杜周传】内深次骨。【注】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 又造次,犹言草次。急遽貌。【论语】造次必於是。【前汉河闲献王传】造次必於儒者。 又编发为首饰之名。【仪礼士昏礼】女次纯衣纁袡。【注】次,首饰,今时髲也。【疏】《周礼》追师掌后之首服副编次。言次第发长短为之,如髲鬄也。别作。 又鸡次,楚典名。【战国策】蒙谷献鸡次之典而百官治。 又水名,在高平。【水经注】若水与石门水合,水有五原,东水导源高平县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 又诸次,山名。亦水名。【山海经】有大次山,小次山。又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是山多木无草。 又居次,匈奴女号,若汉公主。【前汉常惠传】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匈奴传】王昭君长女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又姓。【吕氏春秋】荆有勇士次非,亦作佽。 又【集韵】资四切,音恣。楡次,地名。【广舆记】楡次,县属太原府。 又【集韵】【正韵】□津私切,音咨。次且,欲前不前也。【易夬卦】其行次且。《易经考异》作□跙,王、郑、马皆作趦趄。 又湑次,汉县名,在武威郡。【孟康曰】次音咨。 又【集韵】才资切,音慈。具次,山名,通作茨。又【楚辞九叹】今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息悲。次亦叶慈。考证:〔【仪礼士冠礼】女次纯衣纁袇。〕 谨照原文士冠礼改士昏礼。袇改袡。

欢 【辰集下】【欠字部】 欢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官切,音讙。【说文】喜乐也。【徐曰】喜动声气,故从欠。【礼檀弓】啜菽飮水尽其欢。又【乐记】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亦作欢。【孝经孝治章】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又作驩。【孟子】驩虞如也。【前汉王褒传】驩然交欣。 又合欢,汉殿名。【班固西部赋】後宫则有合欢增成。又树名。【崔豹古今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树之阶庭,使人不忿。又竹名。【僧赞宁笋谱】双稍竹出九疑山,笋长,独茎。及生枝叶卽分为两梢,谓之合欢竹。又橘名。【广舆记】荆州江陵有合欢橘。 又欢伯,酒也。【焦氏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又【韵补】叶许元切,音暄。【魏韦诞亲蚕颂】同硕庆于生民,发三灵之永欢。苞繁佑于万国,卷福厘以言旋。 【集韵】或作孉。亦作〈女欢〉。

欣 【辰集下】【欠字部】 欣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斤切,音欣。【说文】笑喜也。【礼月令】庆赐遂行,无不欣说。【周语】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又欣欣,亦喜貌。【楚辞九歌】君欣欣兮乐康。【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亦作欣。【前汉贾山传】天下欣欣,将兴尧舜之道。 又作忻。【史记管晏传赞】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又兽有力之名。【尔雅释兽】兔绝有力,欣。牛绝有力,欣犌。 又州名。【广韵】本汉阳曲县地,隋置欣州,因欣口为名。 又姓。见【奇姓通】。 又叶虚言切,音轩。【陆云赠顾尚书诗】华英已曜,余光难延。会浅别速,哀以绍欣。 【集韵】或作俽、惞。

欤 【辰集下】【欠字部】 欤 同欤。【广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音余。【说文】安气也。【徐曰】气缓而安也。俗以为语末之辞。【班固明堂诗】猗欤缉熙,允怀多福。【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经传通作与。【礼祭义注】与者,不执定之辞。 又【广韵】余吕切【集韵】【韵会】演女切,□音与。又【广韵】【集韵】【韵会】□羊茹切,音豫。义□同。【正字通】欤无羽、豫二音。《字汇》又音羽,又音豫,义同。不知羽为与之本音,卽赐与之与。豫为与之转音,卽《鲁论》吾其与闻之与。与字转平,借作欤,义通欤,溷借上去二声同与,则难通也。○按此言诚是,因诸韵书相沿日久,故两存之。 【说文】或书作欤。

【丑集上】【口字部】 【玉篇】丁动切【集韵】睹动切,□音董。多言也。

欥 【辰集下】【欠字部】 欥 【唐韵】余律切【集韵】允律切,□音聿。【说文】诠词也。【徐曰】诠,理也,理其事之词也。引《诗》欥求厥宁。○按今《诗大雅》本作遹,朱注:遹与聿同。又《班固幽通赋》欥中龢为庶几,颜与冉又不得。师古曰:欥,古聿字。聿,由也。由中和之道,庶几免於祸难。 又【集韵】弋质切,音逸。义同。一曰喜也。 本从曰,俗从日,非。与日部欥字编码同。备考:【篇韵】音欢。【字汇补】与欠部欥字不同。《欠部》欥yù,诠词。

欦 【辰集下】【欠字部】 欦 【唐韵】【集韵】□丘严切,音厱。【说文】含笑也。一曰多智也。 又【集韵】呼含切,音。亦含笑也。与□同。 又虚咸切,音妗。义同。亦作。 又【广韵】许兼切【集韵】馨兼切,□音馦。【博雅】敛欦,欲也。 又【集韵】火占切,音□。义同。或从咸作。 又【广韵】丘广切【集韵】口广切,□音。欠崖。一曰厓下也。 又【集韵】火斩切,直喊。义同。

欧 【辰集下】【欠字部】 欧 【玉篇】【集韵】【韵会】於口切【唐韵】乌后切,□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 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侯切,音鸥。与讴同。气出而歌也。 又欧欧,声也。【魏缪袭尤射】鸡鸣欧欧,明灯皙皙。皙音制。 又姓。欧冶子,古善铸剑者,见【越绝书】。又欧侯、欧阳,俱复姓,见【汉书】。 又刀名。【後汉虞诩传】宁伏欧刀以示远近。【注】欧刀,□人之刀也。 又水名。【山海经】滏水东流,注于欧水。 【集韵】或作□□□。

欨 【辰集下】【欠字部】 欨 【唐韵】况于切【集韵】匈于切,□音吁。【说文】吹也。一曰笑意。【嵆康琴赋】其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抃舞踊溢。【注】欨,笑貌。亦于切。 又【类篇】一曰欠也。 又【广韵】况羽切【集韵】火羽切,□音诩。义同。亦作喣。 又【集韵】吁句切,音喣。与呴同。气以温之也。【元包经】乑甡甡,欨欣欣。【传曰】乑,所莅者众也。欨,所理者悦也。 【六书故】欨,温吹也。凡歆、翕、歙、呷、欱,皆内气也。欷、歔、欨、呼、呵,皆出气也。广陿轻重象其声。欨、呵为阳,吹、呼为阴。欲者欨之,欲凉者吹之,通作煦。

欪 【辰集下】【欠字部】 欪 【唐韵】丑律切【集韵】敕律切,□音黜。【说文】咄欪,无惭也。一曰无肠意。 又【集韵】许勿切,音。义同。 又【广韵】许吉切【集韵】閴吉切,□音欯。【广韵】诃也。【集韵】说也。 又【集韵】吃吉切,音诘。又呼八切,音搰。义□同。又【集韵】敕栗切,chì音抶。与咥同。笑也。

【丑集上】【口字部】 【正字通】咟字之讹。海篇音赫。字汇胡了切,爻上声,□非。

□ 【补遗】【丑集】【夊字部】 □ 【字汇补】其年切,音虔。见《玉堂漫笔》。又【琅邪代醉编】扬州漕河东岸有墓道,题曰□国公,盖鎭远侯顾公之赐葬也。据此,则□亦夏字。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韵】同晥。○按晥字之讹。

□ 【卯集下】【无字部】 □ 同□。

欫 【辰集下】【欠字部】 欫 【玉篇】轻历切,音吃。吹声也。

洘 【巳集上】【水字部】 洘 【唐韵】【集韵】□苦浩切,音考。水乾也。

咳 【辰集下】【欠字部】 咳 【唐韵】苦漑切【集韵】【韵会】口漑切,□音慨。【说文】逆气也。【玉篇】上欶也。【类篇】今俗谓嗽为咳。【礼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咳。【注】因风致咳疾也。 又大呼曰广咳。【礼曲礼】车上不广咳。【疏】广,弘大也。咳,声咳也。在上而声大咳,似自矜,又惊众也。 又謦咳,言笑也。【列子黄帝篇】宋康王蹀足謦咳疾言。【庄子徐无鬼】况乎昆弟亲戚之謦咳其侧。【注】咳,苦爱反。 又【集韵】去兾切,音器。义同。 又【集韵】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通作。

欴 【辰集下】【欠字部】 欴 【广韵】鲁当切【集韵】卢当切,□音郞。欴,贪貌。

欭 【辰集下】【欠字部】 欭 【唐韵】【集韵】□乙兾切,音懿。【说文】嗄也。嗄,语未定貌。一曰喑欭,叹也。 又【集韵】伊眞切,音因。义同。

欮 【辰集下】【欠字部】 欮 【广韵】【集韵】□居月切,音厥。【玉篇】掘也。一曰发也,穿也。 又同瘚。【说文】逆气也。【列子汤问篇】吴楚有大木,其名为櫾。食其皮汁已愤欮之疾。【注】欮,同瘚。考证:〔【列子殷汤篇】〕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欯 【辰集下】【欠字部】 欯 【唐韵】许吉切【集韵】閴吉切【韵会】□吉切,□音咭。【博雅】欯欯,喜也。一曰笑也。或作咭。 又【集韵】口戒切,音炌。声也。

欰 【辰集下】【欠字部】 欰 【广韵】辛律切【集韵】雪律切,□音恤。【玉篇】鸣也。一曰虫鸣欰欰也。与同。

欱 【辰集下】【欠字部】 欱 【唐韵】【集韵】【韵会】□呼合切,音。【说文】歠也。一曰大歠。或从口作哈。 又翕也。【班固东都赋】欱野歕山。【张衡西京赋】欱澧吐镐。 又敛受之意。【张衡南都赋】总括趋欱,箭驰风疾。【注】言江海敛受诸水,故总括而趣之。 又合也。【扬子太□经】上欱下欱,出入九虚。 又【广韵】呼洽切【集韵】迄洽切,□音。与歃、□□同。尝也。 又【六书故】与□、□□同。

欲 【辰集下】【欠字部】 欲 【唐韵】余蜀切【集韵】【韵会】兪玉切【正韵】余玉切,□音浴。【说文】贪欲也。从欠谷声。【徐曰】欲者,贪欲。欲之言续也。贪而不已,於文欠谷为欲。欠者开口也。谷,欲声。【礼曲礼】欲不可从。【疏】心所贪爱为欲。又【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又物欲。【礼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经】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又【增韵】爱也。【孟子】可欲之为善。【礼曲礼】问疾不能遗,不问其所欲。 又期愿之辞。【论语】我欲仁。【大学】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又婉顺貌。【礼祭义】其荐之也,敬以欲。 又将然也。【古铭】欲堕不堕,逢王颗。【杜甫诗】浑欲不胜簪。 又与欲通。【诗大雅】匪棘其欲。【注】与欲同。 又【集韵】【韵会】□兪戍切,音裕。义同。【扬雄羽猎赋】壮士忼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嗜奔欲。【潘岳西征赋】旣餐服以属厌,泊恬静以无欲。俱读裕。 又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谋是克。为王开庭,得心所欲。考证:〔【老子道德经】不见可欲,中心不乱。〕 谨照河上公注王弼注原文,中改使。〔【诗大雅】非棘其欲。〕 谨照原文非改匪。〔【扬雄羽猎赋】壮士忼慨,殊乡别趣。〕 谨照原文□改趣。

【寅集上】【尢字部】 【玉篇】巨逆切,音极。倦也。○按《字汇》几部有□□二字,□注音极,疲也,倦也。引司马贞杨愼诸说,□音义□同,惟字形从几,从尢,或从丸,错出不一。《正字通》□皆讹文。见几部□字注。

款 【辰集下】【欠字部】 款 俗款字。

欶 【辰集下】【欠字部】 欶 【广韵】所角切【集韵】【韵会】色角切,□音朔。【说文】吮也。【通俗文】含吸也。【韩愈诗】酒醪倾共欶。 又著也。【淮南子修务训】淬霜露,欶□趹。 【集韵】或作嗽、□、嗍。 又【集韵】所六切,音缩。又苏谷切,音速。义□同。 又【广韵】苏奏切【集韵】先奏切,□音漱。上气也。一曰咳也。与嗽同。【周礼天官疾医】冬时有嗽,上气疾。【注】嗽,亦作欶。【疏】上气逆喘也。

欷 【辰集下】【欠字部】 欷 【唐韵】【集韵】【韵会】□香衣切,音希。【说文】歔也。【徐曰】歔欷者,悲泣气咽而抽息也。一曰歔欷,惧貌。【屈原离骚】曾歔欷余郁邑。【後汉冯衍传】忠臣过故墟而歔欷。 通作唏。【史记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注】卽欷歔之欷。【韩愈送区弘诗】独子之节可叹唏。【注】与欷同。哀而不止。 又【广韵】【集韵】【韵会】□许旣切,音饩。义同。一曰泣余声。【宋玉风赋】淸凉增欷。【张衡南都赋】坐者凄欷。【注】欷,虚毅切。又【王僧虔祭颜延之文】以此忍哀,敬陈奠馈。申酌长怀,顾望歔欷。【杜甫荒村诗】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皆读去声。

【子集下】【八字部】 【字汇补】同貌。○按卽皃字讹文。

【子集下】【刀字部】 【集韵】普活切,音泼。两刃,木柄,可以刈草。【玉篇】,刺。

【申集上】【艹字部】 【集韵】多寒切,音郸。草名。 【直音】作,白草。

欸 【辰集下】【欠字部】 欸 【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 又叹声。【陈芳芸窻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又【集韵】於其切,音医。相然应也。或作唉。 又【广韵】於改切【集韵】【韵会】倚亥切,□哀上声。义同。 又欸乃,湖中节歌声。唐元结有《欸乃曲》,从依亥切。或音袄者,非。【韵会】按《说文》欸字原无袄音。又按《项氏家训》曰:《刘蜕文集》中有《湖中霭乃曲》,《刘言史潇湘诗》有闲歌暧乃深峡里,元次山有《湖南欸乃歌》,三者皆一事,但用字异耳。欸本音哀,亦作上声读,後人因《柳子厚集》中有注字云一本作袄霭。遂欲音欸为袄,音乃为霭,不知彼注自谓别本作袄霭,非谓欸乃当音袄霭也。 又【广韵】【集韵】□许介切,音譮。怒声。【扬子渊骞篇】始皇方猎六国而翦牙欸。【注】言王翦助秦之恶。牙欸,言切齿而怒也。 又【集韵】乙界切,音餲。义同。

欹 【辰集下】【欠字部】 欹 【广韵】於离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宜切,□音漪。【玉篇】欹欤,叹美辞。通作猗。【诗商颂】猗与那与。 从欠,与敧别。【说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欧、叹之类是也。

欺 【辰集下】【欠字部】 欺 【唐韵】去其切【集韵】【韵会】丘其切,□音僛。【说文】诈欺也。【新书道术篇】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论语】吾谁欺。【史记循吏传】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又自昧其心曰欺。【大学】毋自欺也。【苏洵曰】书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圣人以为自欺。【吕祖谦论郑庄公杀叔段曰】将欲欺人,必先欺心。 又欺,也。【扬子方言】晋、魏、河内之北谓曰残,楚谓之贪,南楚江、湘之闲谓之欺。【郭注】言欺难厌也。今关西人呼打为,音廪,或洛感反。 又诋欺,汉法名。汉有诽谤诋欺法,至哀帝始除之。 又谩也,陵也。【李翊俗呼小录】见陵於人为欺负。 又欺□,大首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仡欺□以雕□。【注】欺□,大首也。雕□,如雕之视也。□与瞲同。 【集韵】或作倛。

欻 【辰集下】【欠字部】 欻 【唐韵】许物切【集韵】【韵会】【正韵】许勿切,□音。【说文】有所吹起也。【元包经】□仡仡,趯欻欻。【传曰】欻欻,动也。 又【玉篇】忽也。【张衡西京赋】神山崔巍,欻从背见。【注】欻之言忽也。【左思咏史诗】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又奄欻,去来不定之意。【左思吴都赋】慌罔奄欻。 又歇欻,幽邃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歇欻幽霭。 又欻吸,疾貌。一曰犹翕忽也。【江淹杂拟诗】欻吸鵾鸡鸣。通作歘。【杜甫诗】秋风歘吸吹南国。 又与惚通。【韩愈诗】指画变恍欻。【注】茫昧貌。当作恍惚。借用欻字。

浘 【巳集上】【水字部】 浘 【广韵】无匪切【集韵】武匪切,□音尾。浘□,海泄。【庄子秋水篇】作尾闾。 又水流貌。与浼同。【诗邶风】河水浼浼。【韩诗】作河水浘浘。 又【类篇】一曰泉底。

欼 【辰集下】【欠字部】 欼 【广韵】初纪切【集韵】测纪切,□音。啮也。一曰齕也。与□同。 又【集韵】楚快切,音□。与嘬、□□同。一举尽脔也。互见十一画□字及口部嘬字注。

钦 【辰集下】【欠字部】 钦 〔古文〕□【广韵】去金切【集韵】【韵会】【正韵】祛音切,□音衾。【说文】欠貌。一曰敬也。【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又【太甲】钦厥止。 又【正字通】今御音曰钦敕,御使曰钦命,俗曰钦差,皆取敬意。 又钦钦,思望意。【诗秦风】忧心钦钦。【毛传】思望之,心中钦钦然也。 又钟声有节。【诗小雅】鼓钟钦钦。 又谥法。【汲冢周书】威仪悉备曰钦。 又州名。亦江名。【韵会】梁安州,隋改钦州,取钦江名。【广舆记】属广东廉州府。州有钦江,有龙门江。 又山名。【山海经】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又钦口。【前汉地理志】魏郡武安县钦口山,白渠水所出。 又钦、钦原,俱鸟名。见【山海经】。 又姓。【何氏姓苑】吴人也。宋有钦德载,自号寿岩老人。 又去声。按也。【李翊俗呼小录】按谓之钦。钦,去声。【王琚射经】钦身微曲,注目视的。又:开弓发矢,要钦身弝外,分明认帖。 又【集韵】鱼音切,音吟。与吟同。呻也。【山海经】刚山多神□,其音如钦。【郭璞注】钦亦吟字假音。○按《汉志》内曰恭,外曰钦。又郑康成云:敬事节用谓之钦。钦本兼内外言,不得专属外也。卽敬事节用,亦於钦义未全,故不入正训,附记於此。

款 【辰集下】【欠字部】 款 【唐韵】【韵会】【正韵】苦管切。【集韵】苦缓切,□音窾。【说文】意有所欲也。【徐铉曰】□塞也。意有所欲而犹塞,款款然也。【谢灵运诗】语往实款然。【注】款然,谓如其所欲。 又【博雅】诚也,爱也。【楚辞卜居】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注】悃悃款款,志纯一也。【後汉卓茂鲁恭传赞】卓鲁款款,情悫德满。【注】款款,忠诚也。 又叩也,求通也。【晏子杂篇】前驱款门。【史记商君传】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太史公自序】重译款塞。 又至也。【张衡西京赋】绕黄山而款牛首。 又留也。【谢灵运诗】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 又款曲,犹委曲也。【後汉光武纪】诸母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言,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谢灵运诗】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 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谓科条列之。 又志也。【史记封禅书】汾阳得鼎,鼎大异於众鼎,文镂无款识。【前汉郊祀志】鼎细小,又有款识。【注】师古曰:款,刻也。识,记也。【张世南游宦记闻】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博古图】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无识,商器无款有识。 又空也。【庄子达生篇】款启寡闻之夫。【注】款,空也。启,开也。如空之开,所见小也。【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疏】款,阔也。谓鼎足相去疏阔也。索隐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训曲,故云曲脚。 又与窾同。【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前汉司马迁传】作款。 又缓也。【後汉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杜甫诗】点水蜻蜒款款飞。 又水名。在宜阳。【水经注】款水有二源,并发而川径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入於洛。 又款冬,花名。【董仲舒答雨雹问】葶苈死於盛夏,款冬花於严寒。【急就篇注】款东卽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为此名。 又【集韵】许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时。杜预读。【说文】作。或从柰作歀。【玉篇】俗作□。○按旧注引款乃橹声,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应之声,与款无取义,乃俗误书耳。今订正。详七画欸字注。□字原从作。

欿 【辰集下】【欠字部】 欿 【唐韵】【集韵】□他含切,音贪。【说文】欲得也。【玉篇】贪婪曰欿。或作□、□。又【集韵】枯含切,音龛。又【广韵】胡感切【集韵】戸感切,□音颔。义□同。亦作□。互见□字注。 又【玉篇】口感切【集韵】【韵会】【正韵】苦感切,□音坎。欿然,不自满足意。【孟子】如其自视欿然。 又愁貌。【楚辞哀时命】欿愁悴而委惰。 又【博雅】欿,〈穴下臼〉坑也。同坎。【左传襄二十六年】欿用牲,加书徵之。【释文】欿,苦感反。【说文长笺】贪欿音训同。当卽一字。【正字通】贪欿义别,长笺说非。又□。

【寅集下】【广字部】 【集韵】卢当切,音郞。【玉篇】高也。 又【类篇】器也。

柨 【辰集中】【木字部】 柨 【集韵】【类篇】□滂模切,音铺。蔽柨,木名。汁可食。 又【集韵】【类篇】博故切,音布。义同。

歀 【辰集下】【欠字部】 歀 与款同。【说文】款或从柰。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韵】去仲切,音焪。日乾物。

歁 【辰集下】【欠字部】 歁 【唐韵】【集韵】□苦感切,音坎。【说文】食不满也。 又【集韵】枯含切,音龛。意不满。 又【集韵】丘咸切,音嵁。又丘检切,音顩。义□同。 又【广韵】口答切【集韵】渴合切,□音匌。歁歞,痴貌。

歂 【辰集下】【欠字部】 歂 【唐韵】市缘切【集韵】淳沿切,□音遄。【说文】口气引也。 又姓。【左传】有歂孙。【史记】有歂师。 又【广韵】市兖切【集韵】竖兖切,□音腨。义同。 又【集韵】尺兖切,音舛。与喘同。【说文】疾息也。

歃 【辰集下】【欠字部】 歃 【唐韵】山洽切【集韵】【韵会】【正韵】色洽切,□音喢。【说文】歠也。一曰歃血也。盟者以血涂口旁曰歃血。【淮南子齐俗训】胡人弹骨,越人啮臂,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史记平原君传】王当歃血而定从。通作喢。【後汉冯衍传】喢血昆阳。又通作唼。【前汉高帝纪】唼血而盟。【集韵】或作□、哈。 又【广韵】山辄切【集韵】色辄切,□音萐。义同。 又【集韵】迄洽切,音□。与□同。【博雅】尝也。或作欱。

歅 【辰集下】【欠字部】 歅 【广韵】於眞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眞切,□音因。人名。【庄子】有九方歅,善相者,一曰善相马,秦穆公时人。或作諲。【淮南子】作九方皋。 又【集韵】【韵会】因莲切【正韵】因肩切,□音烟。又【集韵】烟奚切。音鷖。义□同。

歆 【辰集下】【欠字部】 歆 【唐韵】许今切【集韵】【正韵】虚金切【韵会】虚音切,□音廞。【说文】神食气也。【徐曰】礼周人上臭,灌用郁鬯。又曰:有飶其香,神灵先享其气也。【诗大雅】上帝居歆。 又飨也。【周语】王歆太牢班尝之。 又动也。【诗大雅】履帝武敏歆。 又欣羡也,贪也。【诗大雅】无然歆羡。

歇 【辰集下】【欠字部】 歇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竭切,音蝎。【说文】息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未获所归,难未歇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林惭无尽,愧不歇。 又【尔雅释诂】歇,竭也。【疏】谓竭尽也。【老子道德经】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 又【博雅】歇,泄也。谓气越泄无余也。【谢灵运诗】芳草亦未歇。 又歇欻,幽邃之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歇欻幽霭,云覆霮。 又【集韵】许曷切,音喝。与□、猲、獦□同。短喙犬也。【诗秦风】载猃歇骄。【毛传】猃,歇骄,田犬也。长喙曰猃,短喙曰歇骄。 又【集韵】乙辖切,音□。人名。《史记高祖纪》赵歇为王。徐广音乌辖反。 又【集韵】虚乂切,音靾。亦息也。考证:〔【集韵】乙辖切,音轧。人名。【前汉高帝纪】立赵王歇为赵王。郑氏读。〕 谨按史记高祖纪索隐,歇徐广音乌辖反,郑德音遏。按乌辖反与乙辖切同,则乙辖切内当引徐广读,不得引郑氏读。今谨改高帝纪一条为:史记高祖纪赵歇为王。徐广音乌辖反。又按歇音乙辖切在集韵十五□,轧音乙黠切在十四黠,乙辖切不得音轧。谨照集韵乙辖切以□字为首改为音□。

歈 【辰集下】【欠字部】 歈 〔古文〕□【唐韵】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音兪。巴歈,歌名。本作渝。【史记注】渝水,獠人居。其人刚勇好舞,高祖募此以平三秦。後使乐府习之,因名巴渝舞。 又吴歌亦曰歈。【楚辞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注】歈、讴皆歌也。【庾信哀江南赋】吴歈越吟,荆艳楚舞。 又歋歈,舞手相弄笑也。或作邪揄。【後汉王霸传】市人皆大笑,举手邪揄。【注】揄音逾,或音由。 又【广韵】度侯切【集韵】徒侯切,□音头。义同。

歉 【辰集下】【欠字部】 歉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簟切,音嗛。【说文】食不满也。【博雅】少也。【宋书明帝诏】岁久不登,公私歉敝。【文中子立命篇】仁生於歉,义生於丰。 又【玉篇】恨不出也。 又【广韵】苦减切【集韵】口减切,□音槏。又【唐韵】【集韵】【韵会】□口陷切,音。义□同。【博雅】贪也。一曰歉喙。 又【集韵】【韵会】【正韵】□诘念切,音傔。义同。【韩愈喜侯喜至诗】孟生去虽索,侯氏来还歉。叶上店、验,下艳、赡。【正字通】经传子史,歉嗛傔谦慊惬嫌,差互各出,无定诂。《孟子》吾何慊乎哉,《谷梁传》一谷不升谓之嗛,则以慊、嗛为歉。《大学》此之谓自谦,则以谦为慊。《汉书文帝诏》人民未有志,《史记》作嗛志,则以嗛为。《相如封禅书》陛下嗛让弗发,则又以嗛为谦。《孟子》行有不慊於心则馁,则又以慊为惬。《吕览知士篇》可以傔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也,则又以傔为慊。《荀子》信而不处谦,则又以谦为嫌。诸如此类,皆传写错乱,义难强通。

骬 【亥集上】【骨字部】 骬 【广韵】羽俱切【集韵】云俱切,□音于。【广雅】□骬,缺盆骮也。【正字通】胸前缺盆骨。【灵枢经】缺盆以下至□骬,长九寸。

橑 【辰集中】【木字部】 橑 【唐韵】【集韵】【韵会】□鲁皓切,音老。【说文】椽也。【广韵】檐前木。【楚辞九歌】桂栋兮兰橑。【韵会】通作轑。【前汉张敞传】得之殿屋重轑中。苏林曰:重棼也。师古曰:今之廊舍,一边虚为两夏者。 又车前盖如弓形者,谓之橑。【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弓凿广四枚。【注】弓盖橑也。汉世呼弓为橑子,所以庇车者。【淮南子说林训】盖非弓不能蔽日,轮非辐不能追疾。 又木段也。【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 又【集韵】怜萧切【正韵】落萧切,□音聊。盖骨也。考证:〔【周礼轮人】弓凿广二枚。〕 谨照原文二改四。

橒 【辰集中】【木字部】 橒 【唐韵】【集韵】□王分切,音云。木名。【玉篇】木文。

橓 【辰集中】【木字部】 橓 【集韵】舒闰切,音舜。卽木菫,朝荣暮落者。【诗郑风】颜如舜华。或作橓。详槿字注。亦作蕣、舜。

橔 【辰集中】【木字部】 橔 【集韵】徒回切,音颓。棺覆也。 又【类篇】都回切,音堆。义同。 又【集韵】都昆切,音敦。枯也。

□ 【补遗】【丑集】【口字部】 □ 【字汇补】楚□切,音产。炙肉具也。

杊 【辰集中】【木字部】 杊 【集韵】【类篇】□松伦切,音荀。木可为鉏柄。 又【玉篇】词伦切,音旬。义同。

橕 【辰集中】【木字部】 橕 【唐韵】丑庚切【集韵】【正韵】抽庚切,□音瞠。【说文】斜柱。【徐曰】橕之言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牚杈牙而斜据。【杜甫登慈恩塔诗】始出枝橕幽。本作牚,今作橕,《复古编》作撑。【韵会】礼韵无从手撑字。 又【唐韵古音】丑郞切【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离楼梧以相橕。互详樘字注。

橖 【辰集中】【木字部】 橖 【唐韵】【集韵】□徒郞切,音棠。车橖也。 又【集韵】耻孟切,音敞。柱也。

橗 【辰集中】【木字部】 橗 【集韵】【类篇】□谟耕切,音萌。木名。又【玉篇】木心也。

橘 【辰集中】【木字部】 橘 【唐韵】居聿切【集韵】【韵会】诀律切【正韵】厥笔切,□钧入声。【说文】果出江南,树碧而冬生。【书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注】小曰橘,大曰柚。【尔雅翼】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史记货殖传】蜀汉江陵千树橘,其人与千戸侯等。【襄阳记】谓之木奴。李衡于龙阳洲种橘千株,敕儿曰:吾有木奴千头,不责汝衣食。【宋韩彦直橘谱】橘品十有四种。 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谓之月阳。

橙 【辰集中】【木字部】 橙 【唐韵】宅耕切【集韵】【韵会】【正韵】除耕切,□音枨。【说文】橘属。【埤雅】柚属,柚皮极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橙尔。橙可登而成之,故字从登。【司马相如上林赋】黄甘橙楱。【晋张协七命】燀以秋橙。 又【集韵】持陵切,音澄。义同。 又【唐韵】都邓切【集韵】【韵会】【正韵】丁邓切,□音凳。几属。【晋书王献之传】魏时凌云殿榜未题,匠人误钉,不可下,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发尽白。

橚 【辰集中】【木字部】 橚 【唐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韵会】苏谷切,□音肃。长木貌。【左思蜀都赋】橚矗森萃。【李善注】橚矗,长直貌。【张衡西京赋】橚□橚槮。【李善注】皆草木盛貌也。 又【广韵】苏雕切,音萧。又【说文】山巧切,梢上声。义□同。 又【集韵】与楸同。木名也。【山海经】华阳之山,其阴多苦辛,其状如橚,其实如瓜,食之已疟。【注】橚卽楸字。 又【集韵】同櫹。

橛 【辰集中】【木字部】 橛 【唐韵】【集韵】【正韵】□居月切,音厥。【说文】杙也。一曰门捆。【尔雅释宫】樴谓之杙。【注】橛也。盖直一段之木也。【列子黄帝篇】若橛株驹。【注】断木。 又【诗小雅】旣备乃事。【疏】引汉农书云:孟春,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 又马衔曰橛。【庄子马蹄篇】前有橛饰之患。【司马相如传】衔橛之变。 又【篇海】橛车,钩心木也。 又击鼓槌也。【山海经】有兽名夔,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管,声闻五百里。 又同嶡。 又【列子】姑卫切,音刿。盛肉几。【礼明堂位】俎,夏后氏以嶡。【注】谓中央横木也。通橛。 又【韵会】其月切,音掘。【正韵】居胃切,音贵。义□同。

橛 【辰集中】【木字部】 橛 同橛。

橝 【辰集中】【木字部】 橝 【唐韵】【韵会】徒含切【集韵】徒南切,□音昙。屋梠前也。一曰蚕槌。【唐韵】木灰可染。【严忌哀时命】擥瑶木之橝枝兮。【正字通】橉木别名。 又【集韵】直稔切,音朕。又【唐韵】【韵会】【正韵】□徒点切,音簟。义□同。 又【集韵】【类篇】□徐心切,音寻。盾上竿。

橞 【辰集中】【木字部】 橞 【集韵】【类篇】□胡桂切,音慧。木名。【类篇】或作櫘。 又【说文】胡计切。义同。

冰 【巳集上】【水字部】 冰 俗冰字。

□ 【卯集下】【方字部】 □ 【篇海】□,或作□。

机 【辰集中】【木字部】 机 【唐韵】【韵会】居衣切【集韵】居希切,□音几。【说文】主发谓之机。【书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尚书大传】捕兽机槛陷。【大学】其机如此。【注】发动所由。【疏】关机也。动於近,成於远。 又星名。【博雅】斗星三为机。【通卦验】遂皇始出,握机矩,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 又【集韵】织具谓之机杼,机以转轴,杼以持纬。 又气运之变化曰机。【庄子天运篇】意者有机,缄而不得已耶。【至乐篇】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又机械,巧术也。【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又天机,天眞也。【庄子大宗师篇】嗜欲深者天机浅。 又【韵会】要也,会也,密也。【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疏】作机。 又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机,去声。 【正韵】作坚溪切,音鸡,非。

橽 【辰集中】【木字部】 橽 【集韵】【类篇】□他达切,音挞。所以泄水。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子芮切【集韵】祖芮切,□音蕝。同。裂也。 又【集韵】于刿切,音卫。义同。 又【唐韵】相绝切【集韵】苏绝切,□音雪。扫灭也。

欩 【辰集下】【欠字部】 欩 【集韵】敕宵切【集韵】痴宵切,□音超。欩歊,气上蒸。一曰健貌。

橠 【辰集中】【木字部】 橠 【唐韵】【正韵】奴可切【集韵】【韵会】乃可切,□音娜。□橠,木盛貌。【诗桧风】猗傩其枝。【正字通】作□、橠。 又【集韵】郞可切,音□。义同。 又【集韵】囊何切,音那。枝弱貌。

橡 【辰集中】【木字部】 橡 【唐韵】徐两切【集韵】【韵会】【正韵】似两切,□音样。【玉篇】栩实也。【博雅】柔也。蒂有斗,可染皂。【周礼掌染注】谓之象斗,实可食。【列子说符篇】夏食菱芰,冬食橡栗。【晋书庾衮传】与邑人入山拾橡。

椭 【辰集中】【木字部】 椭 【唐韵】他果切【集韵】吐火切,□音妥。【说文】车笭中椭器也。又【唐韵】器物之狭而长者曰椭。【尔雅释鱼】□小而椭。【释兽注】羱羊角椭。【楚辞天问】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又器之圆而长者亦曰椭。【前汉食货志】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 又【集韵】都果切【正韵】都火切,□音朵。科椭,木首杌也。【扬子太□经】土不和,木科椭。 又【集韵】徒禾切,音。堛鼓,器名。 又【类篇】吾禾切。义同。

橣 【辰集中】【木字部】 橣 【集韵】【类篇】□乃挺切,宁上声。木名。

蕊 【辰集中】【木字部】 蕊 【唐韵】如垒切【集韵】【韵会】乳捶切,□緌上声。木名。【说文】垂也。或作蕊。【文选卢谌时兴诗】蕊蕊芬华落。 又【左思蜀都赋】敷蕊葳蕤。【注】花须头点也。【古音】读如我切。○按《广韵》:华外曰萼,华内曰蕊。《韵谱》或作蕊,通作蕊。则蕊、蕊自通。

橥 【辰集中】【木字部】 橥 俗橥字。【篇海】木名。

橦 【辰集中】【木字部】 橦 【唐韵】【韵会】【正韵】徒红切【集韵】徒东切,□音同。木名。花可为布。【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张揖曰】橦华柔脆,可绩为布。出永昌。 又【唐韵】职容切,音钟。义同。 又【类篇】木一截也。唐式,柴方三尺五寸曰一橦。 又【集韵】昌容切,音□。陷阵车也。本作。【晋书宣帝纪】輴橹钩橦,发矢石雨下。 又【说文】【唐韵】宅江切【集韵】【韵会】传江切,□音幢。【说文】帐极也。【玉篇】竿也。或作幢。【张衡西京赋】都卢寻橦。【李善注】都卢国人,体轻善缘。○按本字音幢,本赋音同,下与锋、逢叶。《五经字样》云本音同。今借为木橦字。 又【正韵】助庄切,音床。义同。 又【博雅】刺也。

橧 【辰集中】【木字部】 橧 【唐韵】子登切【集韵】【韵会】咨腾切【正韵】咨登切,□音增。【韵略】聚薪以居也。【礼礼运】先王未有宫室,夏则居橧巢。【注】暑则聚薪柴居其上。 又【说文】北地高楼无屋者。【张衡西京赋】橧桴重棼,锷锷列列。 又【广韵】疾陵切,音鄫。豕所寝也。【扬子方言】猪槛及蓐曰橧。 又【集韵】徂陵切,音层。【博雅】圈也。

橨 【辰集中】【木字部】 橨 【唐韵】【集韵】【韵会】□符分切,音焚。枰仲木别名。 又【唐韵】【集韵】□浮鬼切,音膹。船边木也。 又【集韵】父吻切,音忿。【博雅】橨,柎也。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他刀切,音滔。【说文】滑也。本作□,讹作。见又部□字注。

橩 【辰集中】【木字部】 橩 【集韵】葵营切,音茕。木名。又樗蒱骰子。【太平御览】操棋弄橩。

橪 【辰集中】【木字部】 橪 【唐韵】人善切【集韵】【韵会】忍善切,□然上声。【说文】酸小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枇杷橪□。 又【说文】捻,染也。 又【唐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橪支,香草也。【刘向九叹】采橪支于中洲。

横 【辰集中】【木字部】 横 【唐韵】戸盲切【集韵】【韵会】【正韵】胡盲切,□音黉。【说文】阑木也。 又【唐韵】纵横也。东西曰纵,南北曰横。亦作从横。【史记苏秦传】合从连衡。【汉书音义】利合为从,威权相胁为横。又【吕览离谓篇】失从之意,失横之事。【注】关东六国为从,关西为横。一曰以六攻一为从,以一离六为横。又【楚辞招隐】不知横之与纵。【注】纬曰横,经曰纵。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横县,属琅邪郡。 又学舍也。与黉通。【後汉鲍德传】修起横舍。 又姓。【风俗通】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後为氏。 又【唐韵古音】胡光切,音黄。【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拿而交横。 又【集韵】草名。【尔雅释草】傅,横目。【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又【集韵】姑黄切,音光。汉门名。 又【集韵】【正韵】□戸孟切,衡去声。不顺理也。【孟子】待我以横逆。【前汉吴王传】吴王日益横。 又卜兆名。【前汉文帝纪】卜之,兆得大横。 又【唐韵】【集韵】□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礼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 又【类篇】俎跗,横木也。

橬 【辰集中】【木字部】 橬 【集韵】与梣、□同。 又【集韵】【类篇】鉏簪切,音岑。栫也,积柴水中以取鱼也。 又【集韵】时占切,音棎。又【类篇】慈盐切,音濳。又【集韵】【韵会】【正韵】□时壬切,音忱。义□同。

橮 【辰集中】【木字部】 橮 同柳。【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翣柳,故书作接橮。郑众曰:接读为涩,橮读为柳,皆棺饰也。考证:〔【周礼天官典枲】衣翣柳之材。【注】翣柳,一作接橮。郑元曰,接读为涩,橮读为柳。〕 谨照原文典枲改缝人。省注字。一作接橮改为故书作接橮。郑元改为郑众。

橯 【辰集中】【木字部】 橯 【集韵】郞到切,音涝。摩田器。

橹 【辰集中】【木字部】 橹 【唐韵】【正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音鲁。【说文】大盾也。【礼儒行】礼义以为干橹。 又【玉篇】橹,城上守御望楼。【释名】橹,露也,露上无覆屋也。【後汉公孙瓒传】楼橹千里。一作。 又【韵会】战陈高巢车亦为橹。【太公六韬篇】陷坚阵,败强敌,武翼大橹,提翼小橹。 又进船具。【释名】船尾曰柂,在旁曰橹。橹,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通鉴】吕蒙取荆州,使白衣摇橹。 又橹□子,果名。【桂海虞衡志】大如碗,数十房攒聚成球,食之微甘。考证:〔【礼儒行】礼义为干橹。〕 谨照原文礼义下增以字。

橼 【辰集中】【木字部】 橼 【唐韵】与专切【集韵】【韵会】余专切,□音缘。【唐韵】枸橼,皮可为棕。出交趾。 又【埤雅】果名,似橘。【南方草木状】枸橼,子肉甚厚,白如芦菔,女工竞雕镂花草,渍以蜂蜜。亦名香橼。【异物志】味不美,可浣治葛苎。【学圃余疏】香橼花酷烈甚於山矾,结实大而香。

橾 【辰集中】【木字部】 橾 【唐韵】山刍切,音毹。【说文】车轴中空也。 又【集韵】春朱切,音枢。又苏后切,音瞍。义□同。 又【集韵】千遥切。同□。锹也。 又【正韵】苏曹切,音骚。槮本字。櫹橾,长貌。见槮字注。

橿 【辰集中】【木字部】 橿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良切,音姜。【说文】枋也。一曰锄柄。【释名】齐人谓锄柄曰橿。橿然,正直也。 又【唐韵】一名檍,万年木。【尔雅释木】杻檍。【注】材中车辋。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周礼冬官考工记】斩三材。【注】毂用杂楡,辐以檀,牙以橿。 又【尔雅释木】栈木。【注】橿木也。江东呼木觡。 又橿橿,强盛也。【扬子太□经】左右橿橿。 又山名。【山海经】橿谷之山,多赤铜。考证:〔【逸雅】齐人谓锄柄曰橿。〕 谨照原书逸雅改释名。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韵】乙甲切,音押。□,下湿。

【丑集下】【女字部】 【同文备考】古姬字。注详六画。

檀 【辰集中】【木字部】 檀 【唐韵】徒干切【集韵】唐干切【正韵】唐阑切,□音坛。【说文】木也。【诗小雅】爰有树檀。【注】善木。【郑风】无折我树檀。【注】强韧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郑注:辐以檀。 又【本草】紫檀白檀。【纲目】总谓之旃檀。 又州名。【前汉地理志】白檀县,属渔阳郡。唐置檀州。 又姓。【统谱】齐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为氏。 又【集韵】时战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车辐。〕 谨按考工记无中车辐之文。今改考工记郑注辐以檀。

檩 【辰集中】【木字部】 檩 【集韵】力锦切,音凛。屋上横木。

檂 【辰集中】【木字部】 檂 【唐韵】女容切【集韵】泥容切,□音浓。木名。

檃 【辰集中】【木字部】 檃 【唐韵】於谨切【集韵】倚谨切,□音隐。本作櫽。【说文】桰也。【注】正邪曲之器,楺曲者曰檃,正方者曰桰。【荀子性恶篇】构木,必待檃栝烝矫然後直。【淮南子修务训】其曲中规,檃栝之力。 又与隐同。【後汉邓训传】考量隐栝。 又【韵会】於靳切,音。义同。考证:〔【淮南子务修训】〕 谨照原书务修训改修务训。

檄 【辰集中】【木字部】 檄 【唐韵】胡狄切【集韵】【韵会】【正韵】□狄切,□音薂。【说文】下尺书也。【颜师古曰】檄者,以木□为书,长尺二寸,用徵召也。【前汉申屠嘉传】为檄召通。 又有急,则加以鸡羽揷之,示速疾也。【史记汉高纪】以羽檄徵天下兵。 又【韵会】陈彼之恶,说此之德,晓谕百姓之书也。又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识也。汉《司马相如谕巴蜀檄》、魏《陈琳讨曹操檄》皆是。又【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书文也。 又长檄,印封长牒也。【後汉安帝纪】民穷困道路,欲归本郡,在所为封长檄。又檄棹直上。【尔雅释木】无枝为檄。 又檄籴,疾貌。【嵆康琴赋】懰檄籴以奔邀。 又【唐韵】胡敎切,音效。【郭璞蜜蜂赋】诛戮峻于鈇钺,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谋而同期,动不安而齐约。考证:〔棹直上也。〕 谨照尔雅注原文改檄棹直上。

殌 【辰集下】【歹字部】 殌 【字汇】居月切,音决。死也。 又渠京切,音擎。义同。

殍 【辰集下】【歹字部】 殍 【广韵】平表切【集韵】【韵会】被表切,□音摽。饿死曰殍。或作□,亦作□。【前汉食货志赞】涂有饿□。与殍同。 又通作莩。【孟子】野有饿莩。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芳无切,音敷。义同。【白居易坐隅诗】俱化为饿莩。莩作夫字押,是也。【集韵】或从耳作□。 又【广韵】符鄙切【集韵】部鄙切,□音痞。义同。一曰草木枯落也。或作□。 【韵会】按《说文》□音皫,物落也。凡从□者皆当作□。从爪从又,今变为孚,转写讹耳。本非孚信之孚,然今经史承讹难遽改,故韵书□两存之。

殏 【辰集下】【歹字部】 殏 【广韵】巨鸠切【集韵】渠尤切,□音求。【尔雅释诂】终也。亦作求。

殑 【辰集下】【歹字部】 殑 【玉篇】巨升切【广韵】其矜切【集韵】巨兴切,□音。殑,欲死貌。一曰掣缩也。 又【广韵】【集韵】□其拯切,音□。又【集韵】其孕切。义□同。 又【集韵】居陵切,音兢。殑,鬼出。 又【广韵】其□切,去声。殑伽,河名。《大藏西域记》:阿耨达池,在香山之南,大雪北,周八百里。东南流入海者曰殑伽河,西南流入海者曰缚刍河,西北流入海者曰涉多河。又潜流地下,出积石,东北流入海者,为中国河源。《释典》殑伽,华言天堂。见【翻译名义集】。

殓 【辰集下】【歹字部】 殓 【广韵】【集韵】【韵会】□力验切,音敛。□殓也。【释名】殓者,敛也,衣死也。经史□作敛。【礼檀弓】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

汌 【巳集上】【水字部】 汌 【玉篇】尺恋切,音钏。水也。一曰水名。

潥 【巳集上】【水字部】 潥 【字汇】苏谷切,音粟。水名。

【午集中】【疒字部】 【广韵】古怀切【集韵】公怀切,□音乖。【广韵】恶疮。【集韵】疥疾。

殝 【辰集下】【歹字部】 殝 【玉篇】侧诜切【集韵】缁诜切,□音臻。尽也。

殔 【辰集下】【歹字部】 殔 【唐韵】【集韵】□羊至切,音肄。【说文】瘗也。【小尔雅】埋柩谓之殔。【释名】假葬於道侧曰殔。与肂同。考证:〔【释名】假葬於道曰殔。〕 谨照原文道字下增侧字。

殖 【辰集下】【歹字部】 殖 【唐韵】常职切【集韵】【韵会】【正韵】丞职切,□音植。【说文】脂膏久殖也。【徐曰】脂膏久则浸润。【玉篇】生也,种也。【书汤诰】兆民允殖。【吕□】农殖嘉谷。【左传昭二十五年】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 又兴生财利曰殖。【书仲虺之诰】不殖货利。【传】殖,生也。不生资货财利,言不贪也。《史记》有《货殖传》。 又封殖也。【书仲虺之诰】殖有礼。【传】有礼者封殖之。【左传昭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 又蕃也,长也。【鲁语】同姓不婚,恶不殖也。【韦注】殖,蕃也。又【左传昭元年】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杜注】殖,长也。 又立也。【周语】以殖义方。 又学殖。【左传昭十八年】夫学,殖也。不学将落。【杜注】殖,生长也。言学之进德,如农之殖苗,日新月益。 又殖殖,平正也。【诗小雅】殖殖其庭。 又【集韵】仕吏切,音事。植也。【左传襄三十年】子产从政,舆人诵之曰: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注】殖,时力反。徐,是吏反。叶下韵。考证:〔【左传昭八年】夫学,殖也。不殖将落。〕 谨照原文 八年改十八年。不殖改不学。

殗 【辰集下】【歹字部】 殗 【玉篇】於劫切【广韵】於业切【集韵】乙业切,□音浥。病也。【扬子方言】殗殜,微也。宋卫之闲曰殗。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 又重也。【左思吴都赋】重葩殗叶。【注】殗,重也。叶重叠貌。 又【集韵】衣廉切,音淹。义同。一曰殁也。 又【集韵】於赡切,音□。与□同。污触也。或作殗。

残 【辰集下】【歹字部】 残 【广韵】昨干切【集韵】【韵会】财干切,□音。【说文】贼也。【诗小雅】废为残贼。【孟子】贼义者谓之残。 又【释名】残,践也。践使残坏也。【书泰誓】残害于尔万姓。又【史记樊哙传】残东垣。【注】谓多所杀伤也。 又恶也。【书泰誓】取彼凶残。【史记陈余传】为天下除残。 又放逐也,杀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则残之。【扬子方言】杀也。晋魏河内之北,谓为残。音廪。或洛感反。 又食余也。【杜甫诗】残杯与冷炙。 又煮肉之名。【张协七命】燕□猩唇,髦残象白。【注】髦,髦牛也。残白,盖煮肉之异名。【崔駰博徒论】□臛羊残。 又残缺也。【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专已守残。【注】师古曰:专执已所偏见,苟守残缺之文。 又穿凿傅会谓之蕞残。【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玉屑满箧,不成为宝。 又恶骂曰残骂。【扬子方言】南楚凡人残骂谓之钳。 又贪暴吏曰残吏。【後汉明帝纪】残吏放手。 又五残,星名。【史记天官书】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正义曰】五残,一名五锋。【前汉艺文志】有《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 又与戋通。【易贲卦】束帛戋戋。【注】引子夏《易》束帛残残。 又【魏志】辰韩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之人也。 又脍残,鱼名。【皮日休诗】分明数得脍残鱼。 又【高僧传】明瓒禅师,性懒而食残,号懒残。 又【韵补】叶财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赋】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愆。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又【梦溪笔谈】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少也,水之少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类皆以戋为义。○按残义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记於此。考证:〔【崔駰博徒论】□曤羊残。〕 谨照原文曤改臛。

殙 【辰集下】【歹字部】 殙 【广韵】【集韵】【正韵】□呼昆切,音昏。【说文】瞀也。与惛同。一曰矜也。【庄子达生篇】以黄金注者殙。 又【广雅】殙,病也。一曰未立名而死曰殙。 又【集韵】莫困切,音闷。气绝也。 或作。互详字注。

殚 【辰集下】【歹字部】 殚 【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音单。【说文】殛尽也。【班固西都赋】百兽骇殚。 又凡尽皆曰殚。【司马相如子虚赋】殚睹人物之变态。【张衡西京赋】殚所未见。 通作单。【诗周颂】单厥心。【礼祭义】岁旣单矣。皆与殚同。 又【韵补】叶都悬切,音顚。【张衡东京赋】祈福乎上□,思所以为虔。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

殛 【辰集下】【歹字部】 殛 【唐韵】纪力切【集韵】【韵会】讫力切,□音棘。【说文】殊也。【尔雅释言】殛,诛也。【郉疏】谓诛责也。【书舜典】殛鲧于羽山。【孔传】殛窜放流皆诛也。异其文,述作之体。【左传僖二十八年】明神先君,是纠是殛。 一说斥死曰殛。 又【集韵】竭亿切,音极。死也。

殜 【辰集下】【歹字部】 殜 【广韵】与涉切【集韵】弋涉切,□音叶。殗殜,病也。一曰微也。【郭璞方言注】殗殜,病半卧半起也。 又【集韵】直涉切,音。又【集韵】【韵会】□余业切,音□。义□同。亦作□。

殒 【辰集下】【歹字部】 殒 【广韵】于敏切【集韵】【韵会】【正韵】羽敏切,□音磒。殁也。 又落也。【潘岳秋兴赋】槁叶夕殒。别作陨。 又【集韵】羽粉切,音抎。义同。

殟 【辰集下】【歹字部】 殟 【唐韵】【集韵】□乌没切,音嗢。【说文】胎败也。一曰心闷。又殟殁,舒缓貌。【傅毅舞赋】超逾鸟集,纵弛殟殁。【注】言纵弛之际又且舒缓弛舍也。殟,乌骨切。又【唐韵】乌浑切【集韵】乌昆切,□音温。【博雅】殙殟,病也。一曰极也。

殠 【辰集下】【歹字部】 殠 【唐韵】【集韵】【韵会】□尺救切,音臭。【说文】腐气也。【玉篇】物伤气也。【前汉杨王孙传】其穿下不及泉,上不泄臭。又【杨恽传】单于得汉美食好物,谓之殠恶。 又【集韵】许救切。音嗅。义同。 又【广韵】【集韵】□许久切,音朽。臭也。 【集韵】或省作臰。【韵会】本作殠,通作臭。【左传注疏】臭是气总名,元非善恶之称。旣谓善气为香,则专以恶气为臭。殠字从歺作。考证:〔【杨恽传】单于得汉美食好物,以为殠恶。〕 谨照原文以为改谓之。

殡 【辰集下】【歹字部】 殡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必刃切,音傧。【说文】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释名】於西壁下涂之曰殡。【礼檀弓】殡於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愼也,盖殡也。【郑注】愼,读为引。殡引饰棺以輤,葬引饰棺以柳霎。又【檀弓】孔子曰: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於两楹之闲,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 又送葬歌曰《虞殡》。【左传哀十一年】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 又使巫祓殡之凶邪曰祓殡。【左传襄二十九年】祓殡而禭。 又借为埋没意。【孔稚圭北山移文】道帙长殡,法筵久埋。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古文宵字。注详宀部七画。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韵】五忽切,音兀。□,不安。【易困卦】困于臲卼。古文易作倪。

殢 【辰集下】【歹字部】 殢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计切,音替。【玉篇】极困也。 又【玉篇】【集韵】□大计切,音弟。义同。 又【广韵】呼计切,音。义同。 【集韵】与□同。互见□字注。

殣 【辰集下】【歹字部】 殣 【唐韵】【集韵】【韵会】渠吝切【正韵】具吝切,□音仅。【左传昭二年】道殣相望。【杜注】饿死为殣。【诗小雅】尚或殣之。今文作墐。传云:路冢也。一曰埋也。 又与觐通。【前汉郊祀歌】神裵回,若流放,殣冀亲,以肆章。【注】孟康曰:殣,音觐。师古曰:言神灵裵回。流而不去,故使我得觐见,冀以亲附而陈诚意,使章明之。

殇 【辰集下】【歹字部】 殇 【唐韵】式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音商。未成人丧也。【礼丧服传】年十六至十九死为长殇,十二至十五死为中殇,八岁至十一岁死为下殇,七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又【礼檀弓】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又【周礼地官媒氏】禁嫁殇者。【注】殇十九以下。 又谥法之一。【汲冢周书】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又死於国事、无主之鬼曰国殇。【楚辞】有《国殇》篇。

毩 【补遗】【辰集】【毛字部】 毩 【篇海类编】渠竹切,音踘。皮毛之丸。

殥 【辰集下】【歹字部】 殥 【字汇补】翼眞切,音寅。【淮南子地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注】殥,犹远也。

毭 【辰集下】【毛字部】 毭 【广韵】田□切【集韵】大豆切,□音豆。【博雅】□毭,罽也。 又【集韵】匿各切,音诺。毡属,极细,可以御雨。

殦 【备考】【辰集】【歹字部】 殦 【龙龛】音刁。

殧 【辰集下】【歹字部】 殧 【广韵】【集韵】□子六切,音蹙。【玉篇】终也。 又【集韵】作答切,音匝。义同。 又【广韵】疾僦切,音就。殧,殄也。

殨 【辰集下】【歹字部】 殨 【唐韵】【集韵】□胡对切,音溃。【说文】烂也。 又【集韵】戸贿切,音瘣。肿决也。 又【集韵】胡骨切,音搰。义同。

殩 【辰集下】【歹字部】 殩 【广韵】七乱切,音窜。殩孝,秦人曰馈丧家食。

殪 【辰集下】【歹字部】 殪 〔古文〕□□【唐韵】【正韵】於计切【集韵】【韵会】壹计切,□音翳。【说文】死也。【左传隐九年】郑伯御戎,前後击之,尽殪。【杜注】殪,死也。 又殄绝也。【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又尽也。【左传宣六年】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杜注】殪,尽也。 又仆也。【後汉光武纪】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注】殪,仆也。 又一矢而死曰殪。【诗小雅】殪此大兕。【司马相如上林赋】弦矢分,艺殪仆。 又与瘗通。【仪礼觐礼】祭川沈,祭地瘗。【郑注】古文瘗作殪。 又与翳通。【韩诗大雅】其葘其殪。【释文】葘,反草也。殪,因也。因高塡下也。今《诗》作其葘其翳。

□ 【备考】【辰集】【木字部】 □ 【龙龛】同朵。

殚 【辰集下】【歹字部】 殚 【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音单。【说文】殛尽也。【班固西都赋】百兽骇殚。 又凡尽皆曰殚。【司马相如子虚赋】殚睹人物之变态。【张衡西京赋】殚所未见。 通作单。【诗周颂】单厥心。【礼祭义】岁旣单矣。皆与殚同。 又【韵补】叶都悬切,音顚。【张衡东京赋】祈福乎上□,思所以为虔。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

殬 【辰集下】【歹字部】 殬 【唐韵】当故切【集韵】多故切,□音妒。【说文】败也。【书洪范】彝伦攸殬。○按今《书》本作斁。斁本有亦、妒二音,《正字通》同□,不同□,非。 又【刘勰新论】小利,大利之殬。小□,大祸之津。 【集韵】或作□。亦省作睪。

僵 【辰集下】【歹字部】 僵 【玉篇】【广韵】【集韵】【韵会】□居良切,音姜。死不朽也。一曰蚕白也。今蚕死而白谓僵蚕。 又【玉篇】居亮切,强去声。义同。

殓 【辰集下】【歹字部】 殓 【广韵】【集韵】【韵会】□力验切,音敛。□殓也。【释名】殓者,敛也,衣死也。经史□作敛。【礼檀弓】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

殡 【辰集下】【歹字部】 殡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必刃切,音傧。【说文】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释名】於西壁下涂之曰殡。【礼檀弓】殡於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愼也,盖殡也。【郑注】愼,读为引。殡引饰棺以輤,葬引饰棺以柳霎。又【檀弓】孔子曰: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於两楹之闲,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 又送葬歌曰《虞殡》。【左传哀十一年】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 又使巫祓殡之凶邪曰祓殡。【左传襄二十九年】祓殡而禭。 又借为埋没意。【孔稚圭北山移文】道帙长殡,法筵久埋。

殰 【辰集下】【歹字部】 殰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谷切,音牍。【说文】胎败也。谓未及生而胎败也。【礼乐记】胎生者不殰。【郑注】内败曰殰。 【集韵】通作贕。

歼 【辰集下】【歹字部】 歼 〔古文〕□【唐韵】【广韵】子廉切【集韵】【类篇】思廉切【韵会】将廉切,□音纤【尔雅释诂】歼,尽也。【郉疏】舍人曰:歼,众之尽也。【春秋庄十七年】齐人歼于遂。【谷梁传】歼者,尽也。杜预曰:戍遂玩而无备,遂人讨而尽杀之,故时史以自尽为文。【书胤征】歼厥渠魁。【诗秦风】歼我良人。又【左传襄二十八年】其将聚而歼旃。义□同。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硏计切,音诣。姥也。

殳 【辰集下】【殳字部】 殳 〔古文〕杸【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正韵】尚朱切,□音殊。【说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释名】殳,殊也。长一丈二尺,无刃,有所撞挃於车上,使殊离也。正义曰:《考工记》殳长寻有四尺。八尺曰寻,是丈二也。冶氏为戈戟之属,不言殳刃,是无刃也。【诗卫风】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又戟柄之别名。【扬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谓之匽戟。其柄,自关而西谓之柲,或谓之殳。 又书法名。【前汉艺文志】八体六板。韦昭曰:八体,六曰殳书。【欧阳询书法】殳书者,伯氏所职。文记笏,武记殳,因而制之。【说文序】七曰殳书。【徐锴注】殳体八觚,随其势而书之,故八体有殳书。 又姓。 又打谷之架曰摄殳。【扬子方言】佥,宋卫之闲谓之摄殳。【注】佥,今连架,所以打谷者。 从□。□音殊,鸟短羽也。与几案之几别。 又与□别。【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莫勿翻,沈也。考证:〔【释名】殳,殊也。长一丈二尺,无刃,有所撞挃於军上。〕 谨照原文军上改车上。

殴 【辰集下】【殳字部】 殴 【唐韵】乌后切【集韵】於口切,□音呕。【说文】捶毄物也。【徐曰】以杖击也。 又【集韵】墟□切,音抠。【公羊传桓十二年】盟于殴蛇。【注】殴,丘于反,又曲侯反。蛇音移,又音池。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与驱、驱音义□同。【韵会】毛氏曰:殴击字本从殳,或作攴。攴,敲也。今书作文,与欧吐字不同,欧字从欠伸之欠,今俗殴击字作□,非。

段 【辰集下】【殳字部】 段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缎。【说文】椎物也。一曰分段也。帛二曰緉,分而未丽曰匹,旣丽曰段。【张衡诗】美人赠我锦绣段。 又款段,马名。【後汉马援传】御款段。【注】款,犹缓也,言形段缓也。 又段谷,水名。【通典】秦州上邽县有段谷水,姜维为邓艾破於此。【水经注】藉水又东合段溪水,出西南马门溪,东北流。 又阿段,蛮獠之称。【北史蛮獠传】獠无名字,以长幼次第呼之,丈夫称阿謩、阿段。 又姓,出武威。【风俗通】段干木之後,有出辽西者,本鲜□檀石槐之後。又段干,复姓。 又卵不成也。与毈通。【管子五行篇】羽卵者不段。 又【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同锻。炼也。一曰小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段氏为鏄器。 又通腶。【礼昏义】妇执笲、枣、栗、段、修以见。段,丁乱反。 从殳,端省声。与叚别。叚乃假借之义,古马切。俗通用,非是。考证:〔【说文】推物也。〕 谨照原文推改椎。

殷 【辰集下】【殳字部】 殷 【唐韵】於身切【集韵】【韵会】於巾切,□音咽。【说文】作乐之盛称殷。【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书洛诰】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又【吕□】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又【尔雅释言】殷,中也,正也。【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传】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气节。郑□曰:殷,中也。春分,阳之中。秋分,阴之中。又【禹贡】九江孔殷。【正义曰】言甚得地势之中也。 又众也。【诗郑风】殷其盈矣。【周礼天官】陈其殷,置其辅。又【春官大宗伯】殷见曰同,殷眺曰视。【传】【注】俱训众。 又大也。【礼曾子问】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谓之殷祭。【庄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睹。【注】翼大逝难,目大视希,故不见人。 又当也。【史记天官书】衡殷中州河、济之闲。【正义曰】衡,北斗衡也。殷,当也。言斗衡当黄河、济水之闲地。 又国号。【史记】契始封商,後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书传】殷,亳之别名,在河南。 又姓。【史记殷本纪】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北殷氏。又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 又【尔雅释训】殷殷,忧也。【诗邶风】忧心殷殷。【释文】殷,於巾切,又音隐。 又俗谓周致为殷勤,别作殷。 又【集韵】倚谨切【正韵】於谨切,□音隐。雷发声也。【诗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或从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史记苏秦传】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扬雄羽猎赋】殷殷轸轸。 又【集韵】【韵会】□於靳切。音。【庄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注】殷,当也,中也。○按当与中皆去声读。又【广韵】【正韵】乌闲切【集韵】於闲切【韵会】幺闲切,□音黫。赤黑色也。【左传成二年】左轮朱殷。【杜注】血色久则殷。殷,音近烟。今人以赤黑为殷色。【杜甫诗】曾闪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诗】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俱读黫yān。

殸 【辰集下】【殳字部】 殸 【唐韵】苦定切【集韵】诘定切,□音罄。【说文】磬,籀文省作殸。又【玉篇】口耕切【广韵】口茎切,□音铿。敌也。 又【集韵】声古作殸。注详耳部十一画。

殹 【辰集下】【殳字部】 殹 【唐韵】於计切【集韵】壹计切,□音翳。【说文】击中声。【长笺】击中声者,声相应也。 又语词。【石鼓文】汧殹沔沔。【郭注】殹,读如系,语助也。 又【集韵】烟奚切,音鷖。义同。 又【扬子方言】殹,幕也。【郭璞注】谓蒙幕也。殹音鷖。

【丑集下】【女字部】 俗媆字。

杀 【辰集下】【殳字部】 杀 〔古文〕□□□□□□□【唐韵】所八切【集韵】【韵会】【正韵】山戛切,□音煞。【说文】戮也。【周礼春官】内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诏王治。五曰杀。【疏】太宰有诛无杀。此有杀无诛者,诛与杀相因,见为过不止,则杀之也。又【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注】斩以鈇钺,杀以刀刃。 又【尔雅释诂】杀,克也。【郭注】隐元年公羊传曰:克之者何,杀之也。 又获也。【礼王制】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注】杀,获也。 又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杀。 又忘也。【庄子大宗师】杀生者不死。【注】李轨云:杀,犹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营生为杀生。 又剃草曰杀。【礼月令】利以杀草。 又霜杀物曰杀。【春秋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左传桓五年】始杀而尝。 又以火炙简为杀靑。【後汉吴佑传】欲杀靑□,以写经书。【注】杀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靑。亦为汗靑,义见【刘向别录】。 又矢名。【周礼夏官司弓矢】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注】杀矢,言中则死。又【考工记】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 又刷也。【释名】摩挲犹抹杀。 又【集韵】【韵会】□桑葛切,音萨。散貌。【史记仓公传】望之杀然黄。【注】徐广曰:杀,苏葛反。正义曰:苏亥反。 又扫灭之也。【前汉谷永传】未杀灾异。 又骚杀,下垂貌。【张衡东京赋】飞流苏之骚杀。 又【集韵】私列切,音薛。与□同。蹩□,旋行貌。【庄子马蹄篇】蹩躠为仁。向崔本作弊杀。 又【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又毛羽敝曰杀。【诗豳风予羽谯谯传】谯谯,杀也。 又【周礼天官疡医】劀杀之剂。【注】杀谓以药食其恶肉。 又噍杀,音也。【礼乐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注】噍则竭而无泽,杀则减而不隆。 又剪缝也。【论语】非帷裳,必杀之。亦作□。 又韬尸之具,上曰质,下曰杀。【仪礼士丧礼】杀,掩足。 又疾也。【白居易半开花诗】西日凭轻照,东风莫杀吹。【自注】杀,去声。 【正字通】今乐府家有元杀、旁杀之别,元人传奇《白鹤子》一杀、二杀卽其遗声也。俗读生杀之杀,非。 【集韵】或作閷煞。 又【集韵】【韵会】□所例切,音。亦降也。 又【集韵】式吏切,音试。同弑。【前汉高帝纪】项羽放杀其主。【注】杀,当作弑。又【班固西都赋】掎僄狡,猛噬,脱角挫脰,徒搏独杀。【注】杀,亦叶式吏切。 又叶色栉切,音瑟。【梁肃兵箴】传美干戈,易载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杀。又叶式列切,音设。【束皙近游赋】系复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帽引四角之缝,裙为数条之杀。杀,一作□。考证:〔【後汉吴佑传】欲杀靑□,以写经书。【注】杀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书,後不蠹,谓之杀靑。〕 谨照原文後改复。

壳 【辰集下】【殳字部】 壳 与同。

殽 【辰集下】【殳字部】 殽 【唐韵】胡茅切【集韵】【韵会】【正韵】何交切,□音爻。【说文】相杂错也。【前汉食货志】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注】连,锡之别名。谓以连与锡,杂铜而为钱也。 又乱也。与淆同。【前汉董仲舒传】贤不肖混殽。【陈遵传】作溷殽,义同。 又豆食也。与肴同。【诗小雅】殽核维旅。【毛传】殽,豆实也。【郑笺】豆实,葅醢也。凡非谷而食之曰殽。【周礼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实,韭葅醯醢之等,皆实之於豆。 又俎实也。【诗大雅】尔殽旣将。【郑笺】殽,谓牲体也。正义曰:归俎者,以牲体实之於俎,故谓之俎实。 又肉带骨曰殽。【礼曲礼】左殽右胾。【注】殽,骨体也。殽在俎,胾在豆。【疏】熟肉有骨俎。 又地名。亦山名。与崤同。【春秋僖三十三年】晋败秦师于殽。【杜预注】殽,在弘农渑池县西。本又作崤。【地理通释】《吕氏春秋》九塞,殽其一也。《春秋正义》云:俗呼为土殽、石殽,其厄道在两殽之闲。【史记封禅书】自殽以东,名山五。【注】殽,戸交反,亦音豪。 又【集韵】胡刀切,音豪。义见上。 又【集韵】後敎切【正韵】胡孝切,□与效同。象也。【礼礼运】礼必本於天,殽於地。【疏】殽,效也。天远故言本,地近故言效。【扬子太□经】密於腥臊,三日不觉殽。【注】殽,效也。言相克害,终日不效矣。

殾 【辰集下】【殳字部】 殾 【玉篇】息俊切,音峻。【字汇】筑也。

殿 【辰集下】【殳字部】 殿 【唐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电。堂高大者。【初学记】《仓颉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载。按《史记秦始皇本纪》始作前殿。《汉书》则有甘泉、函德、凤凰、明光、皋门、麒麟、白虎、金华诸殿。历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极,自晋以降,正殿皆名之。【挚虞决疑要注】其制有陛,右墄左平。平以文砖相亚次,墄者为阶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颜师古曰:古者屋高严。皆名为殿,不必宫中。【前汉黄霸传】令郡国上计吏条对,有举孝子者先上殿。【注】殿,丞相所坐屋也。今唯天子宸居称殿。 又重殿。谓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前汉佞幸传】重殿洞门,皆言其僭。 又休息闲宴之殿曰便殿。【师古汉书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 又飞行殿,辇名。【王嘉拾遗记】汉成帝好夕出游,造飞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辇,选羽林士负之以趋,帝於辇上,闻其中若风雷声,名曰云雷宫。 又殿下,次於陛下之称。【叶适石林燕语】制独天子称陛下,殿下则诸侯皆得通称。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广韵】都甸切【集韵】【韵会】【正韵】丁练切,□音念。军前曰启,後曰殿。【左传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晋,晋人置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 又军败後奔曰殿。【左传宣十二年】晋随季殿其卒而退。 又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战功曰多。见【史记绛侯世家注】。又【前汉宣帝纪】丞相御史课殿最之闲。【注】师古曰:殿课居後也,最课居先也。【春秋繁露】考试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为最,五为中,九为殿。 又鎭也,定也。【诗小雅】殿天子之邦。【毛传】殿,鎭也。正义曰:军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义。【左传成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又【尔雅释训】殿,呻也。【注】呻吟之声。【诗小雅】民之方殿屎。【说文】作念。【集韵】或作〈□下心〉、□。 【说文】本作□,击声。○按殿击本作□,堂殿本作□。今相沿已久,不能复正,附记於此。殿的字原从口从屎作。殿或作殿屎。

渌 【巳集上】【水字部】 渌 【唐韵】【集韵】【正韵】卢谷切【广韵】力玉切【韵会】龙玉切,□音禄。【说文】与漉同。浚也,渗也。或作渌。 又水淸也。【张衡东京赋】渌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东。【水经注】醴泉县漉水,亦曰渌水。 又泽名。【前汉郊祀歌】淫渌泽,□然归。

【子集下】【力字部】 【集韵】极乙切,音姞。有志力也。【正字通】同□。

毁 【辰集下】【殳字部】 毁 〔古文〕□【唐韵】许委切【集韵】【韵会】【正韵】虎委切,□音毁。【说文】缺也。一曰坏也。【易系辞】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诗豳风】无毁我室。 又訾也。【论语】谁毁谁誉。 又去也。【礼儒行】毁方而瓦合。【郑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小人合也。 又折也。【战国策】王不构赵。赵不以毁构。【注】构,合其战也。毁,折也。不收赵,赵不能以毁折之兵独与秦战。 又占岁法,金穰,水毁,木饥,火旱。见【史记货殖传】。 又祷祈除殃曰毁。【周礼地官牧人】凡外祭毁事用尨。【注】谓副辜□禳毁除殃咎之属。 又哀毁。【礼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正义】毁瘠,羸瘠也,形骨露也。居丧许羸瘦,不许骨露见也。又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 又小儿去齿曰毁。【白虎通】男八岁毁齿,女七岁毁齿。 又【广韵】【集韵】【韵会】□况伪切,音齂。义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易林】膑诈龎子,夷灶尽毁。兵休卒发,矢至如雨。 又叶暄规切,音堕。【扬子太□经】减其疾不至危也,浏涟之减生根毁也。 【韵会】毛氏曰:凡成败之毁,上声,《庄子》其成也毁也之类是也。非自坏而隳毁之则去声,《孟子》毁其宗庙之类是也。恶声令闻之毁誉则毁上声,誉去声,《孟子》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是也。忌其人而毁之,媚其人而誉之,则毁去声,誉平声,《论语》谁毁谁誉之类是也。然《论语》誉字有音,毁字无音,经史子中成毁之毁,与隳毁之毁皆无音,姑从通用。读书点校者,不可不知。

毁 【辰集下】【殳字部】 毁 〔古文〕□【唐韵】许委切【集韵】【韵会】【正韵】虎委切,□音毁。【说文】缺也。一曰坏也。【易系辞】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诗豳风】无毁我室。 又訾也。【论语】谁毁谁誉。 又去也。【礼儒行】毁方而瓦合。【郑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小人合也。 又折也。【战国策】王不构赵。赵不以毁构。【注】构,合其战也。毁,折也。不收赵,赵不能以毁折之兵独与秦战。 又占岁法,金穰,水毁,木饥,火旱。见【史记货殖传】。 又祷祈除殃曰毁。【周礼地官牧人】凡外祭毁事用尨。【注】谓副辜□禳毁除殃咎之属。 又哀毁。【礼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正义】毁瘠,羸瘠也,形骨露也。居丧许羸瘦,不许骨露见也。又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 又小儿去齿曰毁。【白虎通】男八岁毁齿,女七岁毁齿。 又【广韵】【集韵】【韵会】□况伪切,音齂。义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易林】膑诈龎子,夷灶尽毁。兵休卒发,矢至如雨。 又叶暄规切,音堕。【扬子太□经】减其疾不至危也,浏涟之减生根毁也。 【韵会】毛氏曰:凡成败之毁,上声,《庄子》其成也毁也之类是也。非自坏而隳毁之则去声,《孟子》毁其宗庙之类是也。恶声令闻之毁誉则毁上声,誉去声,《孟子》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是也。忌其人而毁之,媚其人而誉之,则毁去声,誉平声,《论语》谁毁谁誉之类是也。然《论语》誉字有音,毁字无音,经史子中成毁之毁,与隳毁之毁皆无音,姑从通用。读书点校者,不可不知。

毂 【酉集下】【车字部】 毂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禄切,音谷。【说文】辐所凑也。【六书故】轮之正中为毂,空其中,轴所贯也,辐凑其外。【释名】毂,埆也。体坚埆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毂以利转也。 又【韵会】畅毂,长毂也。【诗秦风】文茵畅毂。【注】兵车之毂比大车为长,故曰畅毂。 又笠毂。【左传宣四年】射汰輈以贯笠毂。【注】兵车无盖,尊者则边人执笠依毂而立,谓之笠毂。 又【正韵】荐举人,谓之推毂。【史记郑当时传】其推毂士,常以为贤于己。

毃 【辰集下】【殳字部】 毃 【唐韵】口卓切【集韵】【韵会】克角切,□音榷。【说文】击头也。一曰横擿也。【左传定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毃之。或作敲。 又【玉篇】口交切,音硗。又【集韵】口敎切,硗去声。义□同。

毄 【辰集下】【殳字部】 毄 【唐韵】古历切【集韵】吉历切,□音激。【说文】相击中也。如车相击,故从殳从軎。【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毄兵同强。【注】毄兵,戈戟属。【疏】殳长丈二而无刃,可以毄打人,故曰毄兵。 又拂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和弓毄摩。【注】和,调也。毄,拂也。将用弓,必先调之、拂之、摩之。 又【集韵】【韵会】诘历切【正韵】苦击切,□音吃。勤苦用力曰毄。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毄兵用强。〕 谨照原文用改同。

毅 【辰集下】【殳字部】 毅 【唐韵】【集韵】鱼旣切【韵会】疑旣切,□音劓。【说文】妄怒也。一曰有决也。从殳□声。□,豕怒毛竖也。【正讹】□从辛者,刚也。下从豕会意,故借为刚毅字。【书皋陶谟】扰而毅。【正义】《左传宣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谓为致果敢杀敌之心是为强毅。和顺者失於不断,故顺而能决,乃为德也。【论语】刚毅木讷近仁。【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刘劭人物志】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又州名。【舆地广记】武州,唐末置,领文德一县,後唐长兴元年改毅州。 又鸟名。鶡称毅鸟,谓其性敢於斗也,见【张华禽经】。 又弈法,毅,提也。棋死而结局曰毅,旣毅而随手曰复毅,俗又谓之提。见【徐铉围棋义例】。 隶作□。

殴 【辰集下】【殳字部】 殴 【唐韵】乌后切【集韵】於口切,□音呕。【说文】捶毄物也。【徐曰】以杖击也。 又【集韵】墟□切,音抠。【公羊传桓十二年】盟于殴蛇。【注】殴,丘于反,又曲侯反。蛇音移,又音池。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与驱、驱音义□同。【韵会】毛氏曰:殴击字本从殳,或作攴。攴,敲也。今书作文,与欧吐字不同,欧字从欠伸之欠,今俗殴击字作□,非。

櫎 【辰集中】【木字部】 櫎 【唐韵】胡广切【集韵】【韵会】【正韵】戸广切,□音晃。【说文】所以支器。一曰帷櫎,屛风之属,与榥同。【左思吴都赋】房栊对櫎。【李善注】櫎,门窻庑之通名。【徐铉曰】别作幌,非是。 又【广韵】兵栏也。 又【集韵】古旷切,音广。俎跗横木。 又【类篇】光镬切,音郭。义同。 又【韵会】亦与横同。

櫏 【辰集中】【木字部】 櫏 同□。

櫐 【辰集中】【木字部】 櫐 【唐韵】【韵会】力轨切【集韵】【类篇】鲁水切,□音垒。【唐韵】藤也。【尔雅释木】诸虑山櫐。【郭注】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粗大。【管子地员篇】五隐之土,其种櫐葛。 又【尔雅释木】欇,虎櫐。【郭注】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江东呼为欇。 又作藟。【诗周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玉篇】同蘽。 又【正韵】鲁猥切,音磊。义同。

櫑 【辰集中】【木字部】 櫑 【唐韵】鲁回切【集韵】【韵会】【正韵】卢回切,□音雷。【说文】龟目酒尊,刻木作云雷象,象施不穷也。或从缶,或从皿。【徐曰】圜转之义,故曰不穷。【韩诗国风金罍传】天子玉饰,诸侯大夫黄金饰,士以梓,故字从木。 又【唐韵】落猥切【集韵】【正韵】鲁猥切,□音磊。櫑剑,古木剑也。【类篇】櫑具,剑上鹿卢饰。【前汉隽不疑传】带櫑具剑。【注】晋灼曰:长剑首,以玉作,幷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 又【集韵】卢对切,音擂。义同。

櫒 【辰集中】【木字部】 櫒 同□。

橹 【辰集中】【木字部】 橹 【唐韵】【正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音鲁。【说文】大盾也。【礼儒行】礼义以为干橹。 又【玉篇】橹,城上守御望楼。【释名】橹,露也,露上无覆屋也。【後汉公孙瓒传】楼橹千里。一作。 又【韵会】战陈高巢车亦为橹。【太公六韬篇】陷坚阵,败强敌,武翼大橹,提翼小橹。 又进船具。【释名】船尾曰柂,在旁曰橹。橹,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通鉴】吕蒙取荆州,使白衣摇橹。 又橹□子,果名。【桂海虞衡志】大如碗,数十房攒聚成球,食之微甘。考证:〔【礼儒行】礼义为干橹。〕 谨照原文礼义下增以字。

□ 【卯集下】【方字部】 □ 【玉篇】古文旅字。注详上。

□ 【备考】【辰集】【木字部】 □ 【川篇】音七。木也。

櫕 【辰集中】【木字部】 櫕 同攒。

櫖 【辰集中】【木字部】 櫖 【唐韵】【集韵】【韵会】□凌如切,音闾。山櫐也。似葛而粗大。【尔雅】作虑。见櫐字注。 又【正韵】抽居切,音摅。又【唐韵】【集韵】【类篇】□良据切,音虑。义□同。 又【唐韵】林櫖,山林也。

櫗 【辰集中】【木字部】 櫗 【玉篇】茫结切,音蔑。木索也。又【类篇】弥蔽切。櫗楔,细小貌。

櫘 【辰集中】【木字部】 櫘 橞、槥□同。

櫙 【辰集中】【木字部】 櫙 【唐韵】【集韵】□乌侯切,音欧。木名。【尔雅释木】櫙,荎。【郭注】今之刺楡。 又【博雅】櫙,也。

榈 【辰集中】【木字部】 榈 【唐韵】力居切【集韵】【韵会】【正韵】凌如切,□音闾。栟榈。或作闾。见栟字注。 又【本草拾遗】榈木出安南,性坚,紫红色,有花文者谓之花榈。

栉 【辰集中】【木字部】 栉 【唐韵】阻瑟切【集韵】【韵会】【正韵】侧瑟切,□音节。【说文】梳枇之总名也。【左传僖二十二年】怀嬴曰:寡君使婢子侍执巾栉。 又【说文系传曰】栉之言积也。【诗周颂】其比如栉。【疏】言积之比密也。 又理发也。【礼内则】栉縰筓总。 又剔除也。【韩愈王适墓志】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又【唐韵】阻四切。义同。 【集韵】与楖同。考证:〔【左传僖二十二年】怀嬴曰,寡君使婢子侍巾栉。〕 谨照原文侍下增执字。〔【说文徐氏曰】栉之言积也。〕 谨照原书徐氏改系传。

櫜 【辰集中】【木字部】 櫜 【唐韵】古劳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劳切,□音高。【说文】车上大櫜。【杜预曰】櫜,韬也,弓衣也,甲衣也。又受箭器也。【礼檀弓】赴车不载櫜韔。【左传昭元年】伍举请垂櫜而入。【注】示无弓也。【左传僖二十三年】右属櫜鞬。【注】櫜以受箭,鞬以受弓。 又与皋通。【左传庄十年】公子偃蒙皋比而先犯之。【疏】包干戈以虎皮曰建櫜。 又【集韵】居号切,音告。【诗小雅】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考证:〔【礼檀弓】赴车不载櫜帐。〕 谨照原文櫜帐改櫜韔。〔【注】包干戈以虎皮曰建櫜。〕 谨照左传原文注改疏。

椟 【辰集中】【木字部】 椟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独。【说文】匮也。【礼少仪】剑则启椟。【注】剑函。【仪礼聘礼】贾人西面坐,启椟取圭垂缁,不起而受宰。《释文》函也。凡缄藏物者皆曰椟。【论语】龟玉毁於椟中。【左传昭七年】瑶瓮玉椟。 又【博雅】棺也。【前汉成帝纪】其为水所流压死,令郡国给槥椟葬埋。 又【说文】大梡也。【国老谈苑】汉文帝命大官,每具两担椟,谓之椟食。 又作樚。木名。见樚字注。考证:〔【仪礼聘礼】贾人西向坐,启椟。〕 谨照原文西向改西面。〔【注】圭函故。〕 谨按注无此语,今改为释文函也。〔【左传襄七年】瑶瓮玉椟。〕 谨照原文襄改昭。

橼 【辰集中】【木字部】 橼 【唐韵】与专切【集韵】【韵会】余专切,□音缘。【唐韵】枸橼,皮可为棕。出交趾。 又【埤雅】果名,似橘。【南方草木状】枸橼,子肉甚厚,白如芦菔,女工竞雕镂花草,渍以蜂蜜。亦名香橼。【异物志】味不美,可浣治葛苎。【学圃余疏】香橼花酷烈甚於山矾,结实大而香。

栎 【辰集中】【木字部】 栎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卽狄切,音历。【说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诗秦风】山有苞栎。【疏】引《尔雅》云:栎,其实梂,橡也。【陆玑疏】秦人谓柞栎为栎,其子房生为梂。河内人谓木蓼为栎,椒榝之属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诗宜从其方土之言柞栎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庄子人闲世】匠石见栎社树,其大蔽牛,观者如市,匠石不顾。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时则训】十二月,其树栎。【高诱注】木不生火,惟栎为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郑伯突入于栎。 又鸟名。【山海经】天帝之山有鸟,黑文而赤翁,名曰栎。 又与擽通。【诗周颂】鼗磬柷圉。【疏】圉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长尺栎之。 又【唐韵】以灼切,音钥。栎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属左冯翊。 又【集韵】式灼切,音烁。地名。在晋。 又【集韵】历各切,音洛。【诗秦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驳。【唐韵】栎驳通叶,无二音。 又【唐韵】鲁刀切,音劳。【史记楚元王世家】详为羹尽栎釜。【汉书】作轑釜。考证:〔【诗秦风】山有苞栎。【注】引尔雅云。〕 谨照原文注改疏。〔陆玑疏河南人谓木蓼为栎。秦风苞栎从其方土之言柞栎也。〕 谨照原文南改内。秦风以下改为此秦诗宜从其方土之言柞栎是也。〔【淮南子时则训】官狱其树栎。〕 谨照原文文义,官狱为十二月三字。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川篇】音木。

櫠 【辰集中】【木字部】 櫠 【集韵】【类篇】□放吠切,音废。柚属。见椴字注。

【辰集中】【木字部】 【正韵】毗面切,音卞。【玉篇】柱上欂栌也。亦作閞。○按《字汇》同抃,《正字通》抃讹字,皆非。

櫡 【辰集中】【木字部】 櫡 【广韵】张略切【集韵】【韵会】陟略切,□音灼。【说文】斫谓之櫡。 又【博雅】櫡谓之镢。 又【唐韵】直虑切。同箸。饭敧也。【汉书】作箸。【史记绛侯世家】景帝召亚夫食不置櫡。【淮南子齐俗训】作櫡。糟丘生乎象櫡。

櫢 【辰集中】【木字部】 櫢 【字汇补】苏偶切,音薮。【黄香九宫赋】卽蹴□以櫢檽。【注】櫢檽,木茂盛也。

槠 【辰集中】【木字部】 槠 【广韵】章鱼切,音诸。木名。【山海经】前山,其木多槠。【郭注】或作楮,似柞,子可食,冬夏生。作屋柱,难腐。【司马相如上林赋】沙棠栎槠。【李善注】槠似柃。【本草拾遗】槠子生江南,皮树如栗,冬月不雕,子小如橡。【食物本草】有苦甜二种,治作粉食,褐色,甚佳。 又【集韵】【类篇】□专於切,音□。义同。

栌 【辰集中】【木字部】 栌 【唐韵】落胡切【集韵】【韵会】【正韵】龙都切,□音卢。【说文】柱上柎也。【徐曰】今谓草木枝端花房之蒂为柎。此栌象之,卽今之斗栱也。【淮南子主术训】短者以为朱儒枅栌。 又果名。【吕览本味篇】果之美者,箕山之东,靑岛之所,有甘栌焉。或省作卢。【司马相如上林赋】卢橘夏熟。 又木也。一名黄栌,一名杨栌。【本草拾遗】黄栌,生商洛山谷四川界。【唐本草】杨栌,又名空疏,所在皆有。生篱垣闲,其子为荚。

櫩 【辰集中】【木字部】 櫩 【唐韵】【集韵】【韵会】□同檐。又砌也。【楚辞大招】曲屋步櫩。【郭璞曰】中途楼阁闲陛道。 又廊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步櫩周流。【李善注】步廊。 又【集韵】以冉切,音琰。【扬子方言】秦晋续折木谓之櫩。

砳 【午集下】【石字部】 砳 【广韵】力摘切,音□。石声。同礐。 【六书略】二石相击成声。

櫲 【辰集中】【木字部】 櫲 【集韵】羊洳切,音预。櫲樟,木名。本作豫章。详樟字注。

殎 【辰集下】【歹字部】 殎 【玉篇】苦甲切【类篇】乞洽切,□音恰。殎也。 【集韵】作殆。

枥 【辰集中】【木字部】 枥 【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正韵】郞狄切,□音历。【说文】枥,椑指也。【徐锴曰】以木椑十指而缚之。【广韵】枥,马枥也。【晋桓温风魏武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亦作历。【前汉梅福传】伏历千驷。 又木名。【张衡南都赋】枫柙栌枥。【李善注】与栎同。又【韵会】引《韩愈山石》诗时见松枥皆十围。 又【正韵】蚕薄曰枥。

橥 【辰集中】【木字部】 橥 【唐韵】陟鱼切【集韵】张如切【韵会】【正韵】专於切,□音猪。【博雅】杙也。【广韵】楬橥,有所表识也。见楬字注。

榇 【辰集中】【木字部】 榇 【唐韵】【集韵】【韵会】□初觐切,音衬。【说文】棺也。【左传襄二年】穆姜为榇。【疏】榇,亲身棺也。以亲近其身,故以榇为名。 又【尔雅】释榇者三:一,榇,木槿。【注】今王蒸。一,榇,梧。【注】今梧桐。一,榇,采薪。【疏】樵薪一名榇,一名采薪。 又七刃切,亲去声。木槿也。 又雌人切,音亲。义同。 又【类篇】古玩切,音贯。汲器。 又【正韵】寸遴切,音衬。义同。考证:〔【左传襄六年】穆姜为榇。〕 谨照原文六年改二年。

櫭 【辰集中】【木字部】 櫭 【唐韵】【集韵】□巨列切,音杰。【博雅】检櫭,木钉也。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义同。 又【类篇】巨至切。义同。一曰车木辖。 又【集韵】巨到切,读若峤。义同。

櫮 【辰集中】【木字部】 櫮 【集韵】逆各切,音鄂。华盛貌。

婮 【丑集下】【女字部】 婮 【集韵】斤於切,音居。女字。

櫯 【辰集中】【木字部】 櫯 【集韵】孙租切,音苏。【玉篇】櫯,枋木,可染绯。

櫰 【辰集中】【木字部】 櫰 【唐韵】戸乖切【集韵】【韵会】【正韵】乎乖切,□音槐。【玉篇】槐之别名。【尔雅释木】櫰槐,大叶而黑。 又【集韵】戸贿切,音廆。义同。 又【唐韵】公回切【集韵】【韵会】姑回切,□音傀。【山海经】中曲山有木,如棠,而圆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食之多力。 又【本草纲目】櫰香,卽《楞严经》兜娄婆香也。

櫱 【辰集中】【木字部】 櫱 〔古文〕□【唐韵】【集韵】□鱼列切,音孽。【说文】伐木余也。○按《说文》□本字。□,古文。櫱、□,重文。《韵会》《正韵》俱从艹,《今文尚书盘庚》由蘖、《诗商颂》三蘖、《孟子》萌蘖,俱作櫱。 又【唐韵】五葛切,岸入声。义同。 又姓。【姓苑】东莞人。本姓薛,避仇改为櫱。 又叶逆约切,音近虐。【苏轼园中草木诗】牵牛独何畏,诘曲自牙櫱。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栊 【辰集中】【木字部】 栊 【唐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正韵】卢容切,□音笼。【说文】槛也。【唐韵】养兽所。

櫴 【辰集中】【木字部】 櫴 【扬子云太□经】小度差差,大櫴之阶。测曰:小度之差,大度倾也。【宋司马光注】事之骯櫴,故倾危也。有释无音。

櫹 【辰集中】【木字部】 櫹 【集韵】先雕切,音萧。櫹槮,草木盛貌。又草木落貌。见槮字注。 又【类篇】疏鸠切,音□。木长貌。 又【类篇】山巧切,梢上声。义同。 又【类篇】雌由切,音秋。木名。亦作橚。

棂 【辰集中】【木字部】 棂 【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正韵】离呈切,□音灵。【说文】楯闲子也。【徐曰】卽令人阑楯下为横棂也。【何晏景福殿赋】棂槛邳张。【曹植赠徐干诗】流飙激棂轩。 又屋梠也。【博雅】檐棂,梠也。【孙绰天台山赋】彤云斐亹以翼棂。亦作棂。一作。

樱 【辰集中】【木字部】 樱 【唐韵】乌茎切【集韵】【韵会】於惊切【正韵】於京切,□音莺。【说文】果名,樱桃也。一名含桃。【礼月令】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尔雅翼】果熟最先,故云先荐。【吕览高诱注】以莺所含食,故曰含桃。又名莺桃。【王维敕赐樱桃诗】纔是寝园春荐後,非关御苑鸟衔残。 又【尔雅释木】楔,荆桃。【郭璞注】今樱桃也。【孙炎注】最大而甘者,谓之崖蜜。【苏轼橄榄诗】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本草】一名朱桃,一名麦英。深红者为朱樱,黄者为蜡樱。 又【集韵】伊盈切,音婴。义同。考证:〔【礼月令】仲夏之月,以含桃先荐寝庙。〕 谨照原文 以上增羞字。

櫼 【辰集中】【木字部】 櫼 【说文】子廉切,音尖。楔也。【徐曰】卽今尖字。【戴侗曰】徐说非。櫼,古砧字。【长笺】櫼、歼当卽一字。【正字通】櫼、歼音义俱别,《笺》说误。戴氏谓砧古文作櫼,亦误。徐说通。○按《何晏景福殿赋》櫼栌各落以相承。櫼栌对下栾栱,不作尖字解,可知徐说亦未为是。《李善注》櫼卽枊也。枊与楔义近。 又【集韵】思廉切,音纤。又咨林切,音祲。义□同。 又【唐韵】所咸切。同檆。木名,似松。

笀 【未集上】【竹字部】 笀 【篇海】谟郞切,音忙。同□。草芒也。

【寅集上】【尢字部】 【集韵】北末切,音拨。□,足大也。亦曰恶行也。

【子集中】【人字部】 【玉篇】俗攀字。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楚洽切,音臿。日照。

毞 【辰集下】【毛字部】 毞 【集韵】频脂切,音毗。氐罽也。通作纰。

歶 【补遗】【午集】【禸字部】 歶 【字汇补】音未详。【荀子礼论篇】丝歶缕翣。【注】丝歶未详,盖亦丧车之饰。或曰歶读为鱼,谓以铜鱼悬於地下,缕读为柳,蒌字误为缕字耳。

櫽 【辰集中】【木字部】 櫽 同檃。

櫾 【辰集中】【木字部】 櫾 【说文】【正韵】□以周切,音犹。【说文】昆仑山河隅之长木也。 又【唐韵】【集韵】余疚切【正韵】爰救切,□音宥。卽柚也。【列子汤问篇】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树碧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厥愤之疾。 【正字通】俗□字。○按《说文》有□无□,非俗也。

櫿 【辰集中】【木字部】 櫿 【集韵】维倾切【类篇】余倾切,□音营。木名。

欀 【辰集中】【木字部】 欀 【唐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木名。【左思吴都赋】文欀帧橿。【李善注】欀木,树皮中有如白米屑者,乾捣之,以水淋之,可作饼,似面。交趾卢亭有之。【本草拾遗】名木,生岭南山谷,大者木皮内出面数斛,色黄白。 又【集韵】写两切,音想。义同。 又【唐韵】【类篇】人样切【正韵】而亮切,□音让。【玉篇】道上木也。【类篇】交让,木名。出岷山。

欁 【辰集中】【木字部】 欁 【字汇】奴冬切,音脓。【正字通】农,或作□。【集韵】作农。俗又作欁。农字上从□作。

欂 【辰集中】【木字部】 欂 【唐韵】补各切【集韵】【韵会】【正韵】伯各切,□音博。【说文】壁柱也。西京谓之壁带,今人谓之柀闲柱。一曰椽。 又【玉篇】欂栌,枅也。【增韵】柱上柎也。【礼杂记注】欂栌,刻之为山,曰山节,谓柱上方木也。 又【集韵】博陌切,音百。【类篇】白各切,音薄。义□同。 又【广韵】蒲革切,音。木名。又【唐韵】弼戟切【集韵】弼碧切,□平入声。戸上木也。

欃 【辰集中】【木字部】 欃 【唐韵】士咸切,音谗。檀木别名。【玉篇】木兰也。或作毚。【史记孔子世家注】孔子墓有毚檀之树。【司马相如上林赋】欃檀,木兰。 又【集韵】鉏衔切【韵会】【正韵】初衔切,□揷平声。星名。【尔雅释木】慧星为欃枪。【史记天官书】天欃,长四丈,末兑。京房云:天欃为兵,赤地千里。 又【玉篇】锐也。 又【前汉天文志】欃云如牛。 又【唐韵】【集韵】□士忏切,谗去声。水门也。又作。

栏 【辰集中】【木字部】 栏 【唐韵】落干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干切,□音拦。【玉篇】木栏也。谓阶际木句栏。【段国沙州记】吐谷浑於河上作桥,句栏甚严饰。句栏之名始此。 又牛圈曰栏,与兰通。【前汉王莽传】与牛马同兰。 又与阑通。【开元遗事】沉香亭牡丹,以百宝为阑。 又【集韵】郞甸切,音练。木名。【周礼冬官考工记】氏湅帛,以栏为灰。【郑注】以栏木之灰渐释其帛也。 又【集韵】来圈切,音挛。木名。

氛 【辰集下】【气字部】 氛 【唐韵】【集韵】【类篇】□符分切,音汾。【玉篇】气也。【左传襄二十七年】楚氛甚恶。又【昭二十年】梓愼望氛。又【楚语】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注】皆训气。 又氛氲,祥气也。【谢惠连雪赋】散漫交错,氛氲萧索。【注】氛氲,盛貌。 又氛祲,妖气也。【晋语】献公田,见翟柤之氛。【注】氛祲,气象也。凶曰氛,吉曰祥。【左传昭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注】氛,恶气。【前汉元帝诏】氛邪岁增。【杜甫诗】冥冥氛祲未全消。 又灵氛,古善占者。【屈原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又】灵氛吿余以吉占。 又【广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正韵】敷文切,□音芬。义同。 【说文】或从雨作氛。【集韵】亦作□。

氜 【辰集下】【气字部】 氜 【正字通】俗阳字。本作昜。

气 【辰集下】【气字部】 气 〔古文〕□【唐韵】去旣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旣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又天气曰元气。【後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 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暘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 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後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天□地黄之气为六气。 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 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靑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 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飮者勿气。【疏】执尊长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韵】【集韵】□许旣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 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 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众疾之日歇。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韵】居案切。与旰同。晚也。

氤 【辰集下】【气字部】 氤 【广韵】於眞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眞切,□音因。与絪同。絪縕,天地合气也。【易系辞】天地絪縕,万物化醇。一作氤氲。【王嘉拾遗记】有鸟如雀,吐五色之气,氤氲如云,名曰凭霄。【杜甫诗】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 又【班固典引】作烟烟熅熅。【魏大飨□】用烟熅。【抱朴子】用緸縕。【魏元丕□】作□縕。义□同。

沀 【巳集上】【水字部】 沀 【集韵】象吕切,音叙。姓也。【正字通】古今无沀姓,当卽汿字。从水与从氵,一也。

泎 【巳集上】【水字部】 泎 【广韵】锄陌切【集韵】实窄切,□音齚。瀺泎,水落地声。或作灂。

氲 【辰集下】【气字部】 氲 【广韵】【集韵】【韵会】□於云切,音熅。氤氲,气也。互详上氤字注。 又氛氲,气盛也。【谢惠连雪赋】氛氲萧索。又作氲氛。【李白诗】烟光草色俱氲氛。 【举要】作□,非是。

氲 【辰集下】【气字部】 氲 【广韵】【集韵】【韵会】□於云切,音熅。氤氲,气也。互详上氤字注。 又氛氲,气盛也。【谢惠连雪赋】氛氲萧索。又作氲氛。【李白诗】烟光草色俱氲氛。 【举要】作□,非是。

水 【巳集上】【水字部】 水 【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众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 又六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 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淸涤。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又【前汉律历志】五声,羽为水。 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 又黑水,国名,卽□韐。 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 又姓。 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永 【巳集上】【水字部】 永 【唐韵】【集韵】【正韵】□于憬切,音栐。【说文】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诗周南】江之永矣。 又【尔雅释诂】远也,遐也。【扬子方言】凡施于众长谓之永。【书大禹谟】万世永赖。【诗周颂】永观厥成。 又州名。【韵会】唐置以二水名。 又姓。【列仙传】有永石公。 又【集韵】【正韵】□与咏同。【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传】谓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也。音咏。又如字。

氽 【巳集上】【水字部】 氽 【字汇】土恳切,吞上声。水推物也。【字林撮要】人在水上为氽,人在水下为溺。

泛 【巳集上】【水字部】 泛 【唐韵】【集韵】【韵会】□孚梵切,音泛。水延漫也。【孟子】泛滥於中国。【前汉武帝纪】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 又【玉篇】普博也。【礼少仪】泛埽曰埽。【疏】泛,广也。大宾来,主人宜广埽之。又【郊特牲】泛埽反道。 又与泛同。【左传襄二十八年】庆封泛祭。【杜注】泛祭,远散所祭。【正义曰】论语,泛爱众。泛是宽博之语,故知泛祭为远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又不定之辞。【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前汉贾谊传】泛乎若不系之舟。 又摇动貌。【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泛崇兰些。 又水名。【水经注】河水东北出于定陶县,北屈左合泛水。【前汉高祖纪】汉王卽皇帝位于泛水之阳。【注】张晏曰:在济阴界,取其泛爱弘大而润下也。师古曰:据叔孙通传曰,为皇帝於定陶,则此水在济阴是也。音敷剑反。【史记索隐】音似,非。音似者,乃汜水,在成皋。详三画汜字注。 又【扬子方言】泛,洿也。自关而东或曰洼,或曰泛,音泛。 又【广韵】【集韵】【正韵】□符咸切,音凡。地名。【左传襄二十四年】王出适郑处于泛。【杜注】郑南泛也。【正义曰】南泛在襄城县南,东泛在荥阳中牟县南。又【襄二十六年】楚伐郑,涉泛而归。【正义曰】泛是地名,非水名,是於泛地涉水耳。 又国名。 又姓。【广韵】出敦煌济北。皇甫谧曰:本凡氏,遭秦乱,避地於泛水,因攺焉。汉有泛胜之,晋有泛毓。又叶孚绚切,音现。【陆机文赋】阙太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淸泛。虽一唱而三叹,固旣雅而不艳。 从,与从巳别。

汖 【巳集上】【水字部】 汖 【字汇】普拜切,音派。分枲皮也。 又【篇韵】澄知切,音驰。义同。□,□。

氿 【巳集上】【水字部】 氿 【广韵】居洧切【集韵】【韵会】矩鲔切【正韵】古委切,□音轨。【说文】水厓枯土也。与厬同。【尔雅释水】水醮曰厬。【注】谓水醮尽。 又侧出泉也。【尔雅释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李巡曰】水旁出名曰氿。【诗小雅】有洌氿泉,无浸获薪。 又【集韵】渠尤切,音求。水厓也。或作□。

汀 【巳集上】【水字部】 汀 【唐韵】他丁切【集韵】【韵会】汤丁切【正韵】他经切,□音。【说文】平也。谓水际平地。【谢灵运诗】汀曲舟已隐。【注】汀,水岸也。又州名。【韵会】唐开抚福二州山洞,置汀州,攺南州,宋复汀州。 又水名。【广舆记】汀水,其源自北至汀州府境入海,凡水皆东行,独汀水南下。 又洲渚。【楚辞九歌】攐汀洲兮杜若。 又【集韵】唐丁切,音庭。义同。 又【唐韵】【集韵】【正韵】□他定切,音听。汀滢,不遂志也。一曰汀滢,小水。 又【集韵】待鼎切,音挺。汀泞,泥淖也。 【说文】汀或从平作□,义同。别从亭作渟。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篇韵】音从。

汁 【巳集上】【水字部】 汁 【唐韵】【韵会】之十切【集韵】【正韵】质入切,□音执。【说文】液也。【礼郊特牲】汁献涗於醆酒。【注】献读为莎。秬鬯者,中有煮郁,和以盎齐,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谓之汁莎。 又啜汁。【史记魏世家】客曰: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注】喩冀功勋者众也。 又雨雪杂下曰汁。【礼月令】仲冬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 又【集韵】檄颊切,音协。与协通。和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曰协,关西曰汁。【张衡西京赋】五纬相汁,以旅於东井。【左思吴都赋】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注】犹叶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未为协洽。【史记历书】作汁洽。【李巡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也。 又【纬书】汁光纪,黑帝名。【周礼注】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汁音叶,刘昌宗读。亦作子集切。 又【集韵】实入切,音十。邡,县名,在蜀。或从邑作□。亦作汁。考证:〔【周礼注】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汁音叶,刘子集读。亦作卽入切。〕 谨按周礼释文汁音叶,刘子集反,谓刘昌宗音子集反,非以刘子集为人名。谨改刘子集为刘昌宗。卽入切为子集切。

求 【巳集上】【水字部】 求 【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渠尤切,□音裘。【说文】索也。【增韵】觅也,乞也。【易乾卦】同气相求。【诗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来也。【礼学记】发虑宪,求善良。 又等也。【书康诰】用康乂民作求。【传】求,等也。言为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山海经】历石山东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 又姓。【三辅决录】汉有求仲。 又与裘通。【说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与球通。【柳宗元飨军堂记】琉球作流求。 又【集韵】恭于切,音拘。与蛷同。肌蛷,虫名。或省作求。 又【韵补】叶渠之切,音奇。【班昭东征赋】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又叶强於切,音渠。【陈琳大荒赋】虽游目於西极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灵之攸畅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叶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栗夏梨,少鲜希有。斗阡石万,贵不可求。考证:〔叶疆於切,音渠。〕 谨按韵会小补作强於切。强与强同疆字。谨改强。

汃 【巳集上】【水字部】 汃 【玉篇】彼银切【唐韵】府巾切【集韵】悲巾切,□音邠。【说文】西极之水也。引尔雅:东至於泰远,西至於汃国。◎按今《尔雅释地》本作邠国。 又【广韵】【集韵】【韵会】□普八切,攀入声。义同。 又水貌。【张衡南都赋】砏汃輣轧。【注】波相激声。【韩愈征蜀聮句】獠江息澎汃。【注】与澎湃同。〇按《五音篇海》书作□,讹。考证:〔又【唐韵】【集韵】【韵会】□普八切。〕 谨按说文注下所引唐韵只有府巾切。惟广韵音普八切。谨将唐韵改为广韵。

【丑集上】【口字部】 【广韵】【集韵】□承咒切,音授。【玉篇】口也。【集韵】口诲与也。

汇 【子集下】【匚字部】 汇 【唐韵】胡罪切【集韵】【韵会】戸贿切【正韵】乎罪切,□回上声。【说文】器也。从匚,淮声。一曰回也。【书禹贡】东汇泽为彭蠡。【前汉地理志注】师古曰:汇,回也。言沧浪之水入江,又东回而为彭蠡泽也。又【唐韵】苦淮切【集韵】枯怀切,□音。义同。又【集韵】【韵会】【正韵】□胡对切,音溃。义同。

汉 【巳集上】【水字部】 汉 〔古文〕□【唐韵】呼旰切【集韵】虚旰切【韵会】【正韵】虚汗切,□音熯。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又天河也。【尔雅释天】箕斗之闲,汉津也。【史记天官书】汉者,亦金之散气。【扬泉物理论】汉,水之精也。【诗大雅】倬彼云汉。 又汉中,郡名,秦惠王置。【广舆记】今为汉中府。 又汉口,地名。【广舆记】汉阳府,本春秋郧国地,汉属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汉阳。 又州名,属成都府。【韵会】汉属广汉郡,唐置州。 又半汉,形容之辞。【张衡南都赋】天马半汉。 又【辍耕录】今人谓贱丈夫为汉子。 又高丽方言谓白曰汉。见【孙穆鸡林类事】。 又【集韵】他干切,音摊。太岁在申曰汭汉。亦作涒滩。 又【韵补】叶诗建切,音扇。【繁钦赋】长唐虎圈,回望曼衍。盘旋岹嶢,上刺云汉。考证:〔【史记天官书】汉者,六金之散气。〕 谨照原文六改亦。

汊 【巳集上】【水字部】 汊 【集韵】【韵会】□楚嫁切,音衩。水岐流也。【韩愈曹成王□】行跐川汊。 又【韵会】雁汊,地名。今辽东有三汊河。

沃 【巳集上】【水字部】 沃 【广韵】【集韵】【韵会】□乌酷切,音鋈。【说文】灌漑也。【书说命】启乃心,沃朕心。【正义】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也。 又盛也。【诗卫风】其叶沃若。【疏】沃若,沃沃然盛也。 又壮姣也。【诗桧风】夭之沃沃。【传】沃沃,壮姣也。 又柔也。【诗小雅】其叶有沃。【传】沃,柔也。 又土不硗曰沃壤。【左传襄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井衍沃。【注】衍沃,平美之地。 又盥手曰沃盥。【周礼夏官】小臣大祭祀沃王盥。【疏】言为王沃手,盥手也。又【左传正义】盥谓洗手,沃谓浇手。 又泉名。【尔雅释水】沃泉县出。 又水名。在沃阳县西北。【水经注】中陵水东径沃阳县,又西北流注沃水。 又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训】正南次州曰沃土。 又闽南人谓雨淋曰沃。见【郑瑗井观琐言】。 又曲沃,晋邑名。【诗唐风】素衣朱襮,从子于沃。【广舆记】曲沃县,属山西平阳府。 又姓。沃丁之後。吴有沃焦,著【神仙传】。 又【集韵】郁缚切,音艧。茂貌。【诗卫风】其叶沃若,徐邈读。 【说文】本作□,今省。

汋 【巳集上】【水字部】 汋 【广韵】【集韵】仕角切【正韵】食角切,□音促。【说文】激水声也。【尔雅释水】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中记】贵州有漏汋,一日百盈百竭,应漏刻,今贵州城外有之。 又水名,在丹水县南。【水经注】丹水南合汋水,谓之浙水。 又【广韵】市若切【集韵】实若切【韵会】是若切【正韵】裳灼切,□音杓。义同。 又【集韵】【正韵】□职略切,音酌。挹取也。与酌通。【周礼秋官】士师之职,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注】汋读如酌。斟酌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 又【集韵】弋灼切,音药。义同。 又地名。【左传成十六年】郑子罕伐宋,宋将鉏乐惧,败诸汋陂,退舍於夫渠,不儆,郑人覆之,败诸汋陵。 又【集韵】尺约切,音绰。水声。

汍 【巳集上】【水字部】 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官切,音桓。汍澜,泣貌。【冯衍显志赋】泪汍澜而雨集。 又作雚兰。【前汉息夫躬传】涕泣流兮雚兰。【注】同汍。 又【玉篇】同洹。◎按说文长笺本书作汛,与泛字微别。

泛 【巳集上】【水字部】 泛 【唐韵】【集韵】□孚梵切,音泛。【说文】浮貌。一曰任风波自纵也。【诗邶风】亦泛其流。【传】泛泛其流,不以济渡也。【左传僖十三年】秦输粟於晋,命之曰泛舟之役。 又泛洒也。【班固东都赋】雨师泛洒。 又【扬子方言】泛剽,轻也。【左思魏都赋】过以泛剽之单慧,历执古之醇听。 又水名。【水经注】水出梁州阆阳县,魏遣夏侯渊与张合下巴西,进军宕渠,刘备军泛口,卽是水所出也。泛水又东径泛阳县故城南,东流注於沔,谓之泛口。又【山海经】发爽之山,泛水出焉,南流注于渤海。 又乡名,在琅邪郡不其县,後汉卓茂封泛乡侯。 又【广韵】房戎切【集韵】【韵会】符风切【正韵】扶中切,□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泛淫泛监。 又【集韵】扶法切,音乏。泛□,声微小貌。一曰波急声。【王褒洞箫赋】又似流波,泡溲泛□。 【玉篇】同渢,今为泛滥字,通作泛。

汏 【巳集上】【水字部】 汏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徒葢切【正韵】度奈切,□音大。【说文】淅□也。【徐铉曰】水激过也。【玉篇】洗也。 又【广韵】涛汏也。【楚辞九章】齐吴榜而击汏。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达切,音闼。过也。 又【唐韵】代何切【集韵】唐何切,□音驼。亦淅也。 【集韵】或从太作汰。【郭忠恕佩觿集】汏与汰别。汰音太,沙汰也。汏音大,涛也。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篇海类编】同昃。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韵】同耘。

汐 【巳集上】【水字部】 汐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祥亦切,音席。【类篇】水名。出阳城山下。一曰海潮汐池也。海涛早曰潮,夕曰汐。【东海渔翁海潮论】地浮与大海随气出入上下。地下,则沧海之水入於江,谓之潮。地上,则江湖之水归之沧海,谓之汐。

汒 【巳集上】【水字部】 汒 【广韵】莫郞切【集韵】【韵会】【正韵】谟郞切,□音茫。谷名,在京兆。 又匆遽貌。【庄子天地篇】汒若於夫子之言。 又【集韵】母朗切,音莽。又【唐韵】【集韵】□巫放切,音望。义□同。 又【集韵】莫浪切,去声。同漭。漭浪,大水貌。或作汒。亦作芒。通作茫。

冱 【巳集上】【水字部】 冱 【玉篇】胡故切,音护。闭塞也。【左传昭四年】固阴冱寒。 又【集韵】曷各切,音鹤。与涸同。竭也。 又辖格切,音垎。与□同。坚冻也。【列子汤问篇】霜雪交下,川池暴冱。 又洪孤切,音胡。漫冱,水貌。考证:〔又辖格切,音垎。与洛同。坚冻也。〕 谨照原文洛改□。〔【列子殷汤篇】霜雪交下,川池暴冱。〕 谨照原昼改汤问篇。

汓 【巳集上】【水字部】 汓 【唐韵】似由切【集韵】徐由切,□音囚。【说文】浮行水上也。古或以汓为没。或作泅。【集韵】亦作湭。 又【集韵】夷周切,音由。游斿汓音义□同,旌旗之旒也,古作汓。字原从氵,不从方作。

汔 【巳集上】【水字部】 汔 【唐韵】【集韵】【韵会】□许讫切,音迄。【说文】水涸也。一曰泣下。 又几也。【诗大雅】汔可小康。【传】汔,危也。【笺】几也。【正义】尔雅释诂云:□,汔也。孙炎曰:汔,近也。郭璞曰:谓相摩近。◎按诸家反覆相训,是汔为几也。左传昭二十年引此诗,杜预云:汔,期也。然则期字虽别,亦是近义。 又水名。【山海经】汔水出贾山,在大荒之中。

汕 【巳集上】【水字部】 汕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所晏切,音讪。【说文】鱼游水貌。 又以簿取鱼曰汕。【诗小雅】南有嘉鱼,烝然汕汕。【传】汕,樔也。【释文】樔或作罺。【尔雅释器】罺谓之汕。【疏】郭璞曰:今之撩罟。李巡曰:汕,以簿取鱼也。【韩愈诗】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 又水名。【史记朝鲜传注】张晏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於此。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切,音产。又【集韵】师闲切,音山。义□同。考证:〔以簿取鱼曰汕。〕 谨照原文簿改薄。〔【诗小雅】南有嘉鱼,烝然汕汕。【传】汕汕,樔也。【笺】樔或作罺。〕 谨照传文省下汕字。照原昼笺改释文。

汗 【巳集上】【水字部】 汗 【广韵】【集韵】【韵会】侯旰切【正韵】侯干切,□音翰。【说文】人液也。【关尹子八筹篇】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时珍曰:汗出於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故曰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史记苏秦传】挥汗成雨。【前汉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龙】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又泮汗,水无涯貌。【左思吴都赋】溃渱泮汗。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马相如上林赋】采色澔汗。 又澜汗,长貌。【木华海赋】洪涛澜汗。 又汗汗,水广大无际貌。【郭璞江赋】汗汗沺沺。 又质汗,药名。 又【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可汗,酋长之称。读若克韩。 又番汗,汉县名。音盘寒,属辽东郡。 又【唐韵】古寒切【集韵】居寒切,□音干。余汗,县名。【前汉地理志】属豫章郡。【应劭注】汗音干。 又【韵补】叶彤甸切,音苋。【苏辙夏夜诗】老人气如缕,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气净如练。

汘 【巳集上】【水字部】 汘 【唐韵】【集韵】□仓先切,音千。【说文】水也。【玉篇】【佩觿集】皆云水名,与汗别。

污 【巳集上】【水字部】 污 〔古文〕污【唐韵】屋孤切【集韵】【韵会】汪胡切,□音乌。与洿同。【说文】浊水不流也。一曰窊下。【诗小雅】田卒污莱。【传】下则污,高则莱。【正义】污者,池停水之名。礼记曰污其宫而潴焉是也。【左传隐三年】潢污行潦之水。【疏】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 又行浊亦曰污。【贾谊新书道术篇】放理洁静谓之行,反行为污。【书胤征】旧染污俗。 又降也,杀也。【礼檀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注】有隆有杀,进退如礼。 又劳事亦曰污。【左传昭元年】处不辟污。【正义】言事之劳身,若秽之污物。 又污邪,下地田也。【史记滑稽传】瓯窭满沟,污邪满车。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诗周南】薄污我私。【传】污,烦也。【笺】烦撋之用功深也。【字略】烦撋犹捼莎也。亦音乌。 又【唐韵】【集韵】【韵会】□云俱切,音于。水名。在邺西南。【後汉郡国志】邺有污水,有污城。【注】史记,项羽击秦军污水上。 又曲也。【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称,尽而不污。【杜注】言尽其事实,无所污曲。 又【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飮。【注】污尊,凿地为尊。 又【韵补】叶乌戈切,音窝。【杨方合欢诗】尔根深且固,我根浅且污。移植良无期,叹息将如何。 又叶文甫切,音武。【杜甫雷诗】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考证:〔【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文,尽而不污。〕 谨照原昼文改称。

污 【巳集上】【水字部】 污 同污。【玉篇】从亐者古文,从于者今文。欧阳氏曰:污污本一字,今经传皆以今文书之,盖俗从□。 又【集韵】邕俱切,音纡。深也。分污污为二字。

汛 【巳集上】【水字部】 汛 【唐韵】息晋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晋切,□音信。【说文】洒也。【司马相如封禅书】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 又【广韵】【集韵】□所卖切,音晒。义同。一曰水貌。 又【唐韵】苏佃切【集韵】先见切,□音霰。义同。 又【集韵】所蟹切。与洒同。

【巳集下】【犬字部】 【广韵】【集韵】徒浑切【正韵】徒孙切,□音屯。【广韵】本作豚。豕子也。或作豘。【集韵】本作□,或作□。通作肫。互详豘肫二字注。

滏 【巳集上】【水字部】 滏 【广韵】扶雨切【集韵】【韵会】奉甫切,□音釜。水名。【山海经】神囷之山,滏水出焉。【注】滏水,今出临水县西釜口山。【郡县志】滏水,出磁州滏阳县西北四十二里。鼓山,亦名滏山。【左思魏都赋】北临漳滏。

【子集下】【力字部】 【集韵】以两切,音养。【玉篇】劝也。

汜 【巳集上】【水字部】 汜 【唐韵】详里切【集韵】【韵会】象齿切【正韵】详子切,□音似。【说文】水别复入水也。【尔雅释水】水决复入为汜。【疏】凡水之岐流复还本水者。【释名】汜,止也。如出有所为毕已复还而入也。 又【说文】一曰汜,穷渎也。【尔雅释丘】穷渎,汜。【疏】谓困穷不通之水渎名汜也。亦得名溪。【诗召南】江有汜。【木华海赋】枝岐潭沦,渤荡成汜。 又水名。在河南成皋县。【山海经】浮戏之山,汜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前汉高帝纪】汉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大司马咎怒,渡兵汜水。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注】臣瓒曰:今成皋东汜水是也。师古曰:此水旧读音凡,今彼乡人呼之为祀。 又县名。【广舆记】汜水县属开封府,古东虢地,汉成皋,隋汜水。 又洲名。【水经注】龙阳县汜洲长二十里,吴丹阳太守李衡植柑於其上。 又蒙汜,日入处也。【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又【韵会】养里切,音以。义同。

汝 【巳集上】【水字部】 汝 【唐韵】人渚切【集韵】【韵会】【正韵】忍与切,□音茹。水名。【说文】水出弘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水经】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郦道元注】今汝水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至原鹿县,南入於淮,谓之汝口。侧有汝口戍,淮汝之交会也。【春秋释例】汝水至汝阴褒信县入淮。【诗周南】遵彼汝坟。 又州名。【广韵】春秋时为王畿及郑楚之地。左传,楚袭梁,及霍,汉为梁县,後魏属汝北郡,隋移于陆浑县北,遂攺为汝州。【广舆记】今属河南州,西有临汝城古迹。 又汝宁,郡名。【广舆记】秦属颍川,汉曰汝南,元曰汝宁郡,有汝阳县。 又姓。【书亡篇】有汝鸠,汝方,汤之贤臣。【左传】有汝宽。 又【韵会】通作女。【前汉地理志】女阳,女阴,□与汝同。 又尔女亦作尔汝。【书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为。考证:〔【水经】【郦道元注】今汝水出鲁阳县之大孟山黄柏谷。〕 谨照原文孟改盂。黄改蒙。

汞 【巳集上】【水字部】 汞 【唐韵】【正韵】胡孔切【集韵】【韵会】虎孔切,□音嗊。本作澒。丹砂所化,为水银也。 又【集韵】胡贡切,音哄。义同。

江 【巳集上】【水字部】 江 【唐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杠。水名。【风俗通山泽篇】江者,贡也。出珍物,可贡献也。【释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说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书禹贡】岷山导江。【家语】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风雨,不可以涉。 又【书禹贡】三江旣入。【韦昭国语注】吴松江,钱塘江,浦阳江。【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崃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东流注於大江。【庾阐扬都赋注】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幷松江为三。【前汉地理志注】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 又九江,在荆州。【书禹贡】九江孔殷。【正义】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 又州名。春秋时为吴楚地,秦为九江郡,晋为浔阳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释】汉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谓江州者,实武昌郡之柴桑县。後以江北之浔阳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浔阳之名。後又因浔阳而攺为江州,实非古江州地也。 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国为氏。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 又帝江,神鸟。出天山,识歌舞。见【山海经】。 又【韵补】叶古红切,音公。【楚辞九章】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今滇语呼江为公。又名江鱼为公鱼。

【丑集下】【女字部】 【字汇补】同婆。【楞严经】犍闼城。

池 【巳集上】【水字部】 池 【广韵】直离切【集韵】【正韵】陈知切【韵会】除知切,□音驰。【说文】治也。孔安国曰:停水曰池。【周礼秋官】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注】谓陂障之水道也。【礼月令】毋漉陂池。【注】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又城堑曰沟池。【礼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班固西都赋】呀周池而成渊。【注】城有水曰池。 又朝夕池,海也。【枚乘谏吴王书】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注】苏林曰:以海水朝夕为池。 又咸池,天神也。【东方朔七谏】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又咸池,黄帝乐名。又尧乐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礼春官】大司乐舞咸池以祭地示。【注】咸池,大咸也。【礼乐记】咸池备矣。【注】咸,皆也。池之为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 又咸池,星名。主五谷。见【史记天官书】。 又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见【甘氏星经】。 又【尔雅释乐注】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又棺饰。【礼檀弓】池视重溜。【疏】池者,柳车之池也。织竹为之,形如笼,衣以靑布,以承鳖甲,名之为池,象重溜方面之数。 又【小尔雅】埋柩谓之殔,殔坎谓之池。 又铜池,承溜也。以铜为之。【前汉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 又道家名肾中偃月炉为玉池。【黄庭经】玉池淸水灌灵根,审能行之可长存。 又心之别名为中池。【黄庭经】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又装潢家以卷缝罅处为玉池。【杨愼墐戸录】古装裱卷轴,引首後以绫黏者曰贉,唐人谓之玉池。 又差池,飞貌。【诗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又黄池,地名。【春秋哀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又天池,山名。在南阳。 又州名。【广舆记】池州府,汉属丹阳,三国吴为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阳,唐宋曰池州。 又姓。汉中牟令池瑗。见【风俗通】。 又【唐韵】徒何切【集韵】【韵会】唐何切【正韵】汤何切,□音驼。与沱通。【说文】江别流也。 又呼池,水名。在幷州界。【周礼夏官职方氏】幷州,其川呼池。【注】呼池,出卤城。池,徒多切。◎按礼器作恶池,山海经作滹沱,战国策作呼沲,诅楚文作恶驼,音义□同。 又陂池,或作坡陁。【刋谬正俗】陂池读如坡陁,犹言靡迤耳。 又【楚辞九歌】与汝沐兮咸池,晞子发兮阳之阿。【扬雄羽猎赋】相与集於靖冥之馆,以临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注】池□读沱。 又【正韵】直列切,音彻。【礼檀弓】主人旣祖塡池。【注】塡池当读为奠彻。考证:〔【枚乘谏吴王书】游曲台临上路,不知朝夕之池。〕 谨照原文知改如。〔【扬雄羽猎赋】相与集於靑冥之馆,以临珍池。灌以岐梁,隘以江河。〕 谨照原文靑改靖。隘改溢。

汤 【巳集上】【水字部】 汤 【唐韵】土郎切【集韵】【韵会】【正韵】他郎切,□音镗。【说文】热水也。【楚辞九歌】浴兰汤兮沐芳。 又水名。【山海经】上申之山,汤水出焉。又【水经注】江水,东径瞿巫滩,左则汤溪水注之,源出朐忍县北。 又谷名。【张衡南都赋】汤谷涌其後。 又州名。【韵会】广南化外,唐置汤州,天宝时为汤泉郡。 又县名。【广舆记】汤阴县,属彰德府。 又【书虞书疏】除残去虐曰汤。马融又云:云行雨施曰汤。又【风俗通王霸篇】汤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轨,天下炽盛。 又【广韵】式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音商。汤汤,流貌。一曰波动之状。【诗大雅】江汉汤汤。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浪切,音傥。热水沃也。【礼月令】如以热汤。 又【集韵】余章切,音阳。与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阳。【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汤谷。 又【广韵】他浪切,音荡。与荡通。【诗陈风】子之汤兮。【传】汤,荡也。【笺】言游荡无不为也。 又与荡同。【前汉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谓大汤。 又【韵补】叶透空切,音通。【东方朔七谏】何靑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考证:〔【楚辞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 谨按原文华字属下为句不连芳读,谨省华字。

汥 【巳集上】【水字部】 汥 【唐韵】【集韵】□章移切,音支。【说文】水都也。一曰水分流也。 又【广韵】渠基切【集韵】翘移切,□音奇。义同。 又【广韵】【集韵】□奇寄切,音芰。水戾也。 又【集韵】平义切,音被。义同。

汦 【巳集上】【水字部】 汦 【唐韵】直尼切【集韵】陈尼切,□音墀。【说文】著止也。 又【蔡邕释诲】皇道惟融,帝猷显丕。汦汦庶类,含甘吮兹。【注】汦汦,齐貌。 又【广韵】诸氏切【集韵】掌氏切,□音只。义同。 又【集韵】与坁通。

汧 【巳集上】【水字部】 汧 【正字通】与汧同,俗省。【唐韵】【正韵】苦坚切【集韵】【韵会】轻烟切,□音牵。水名。【说文】水出扶风汧县,西北入渭。【水经注】汧水,出汧县蒲谷乡弦中谷。【尔雅释水】汧出不流。【注】水泉潜出,自停成污池也。又水决之泽为汧。【疏】凡水为人所决,为陂障者,亦与出不流者,名为汧。 又汧阳,县名。【广舆记】属凤翔府,汉隃糜,後周汧阳。 又【唐韵】苦荐切。【集韵】轻甸切,□音俔。又【集韵】诘定切,音罄。义□同。 又【集韵】倪坚切,音姸。净也。

汨 【巳集上】【水字部】 汨 〔古文〕淿【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狄切,音觅。【说文】长沙汨罗渊,屈原所沉之水。【一统志】汨罗,江名,在湘阴县北十里。源出豫章,流经湘阴,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经古罗城曰罗水,至屈潭复合,故曰汨罗。西流入湘。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忽切,音骨。治也。汨作,书亡篇名。【孔安国书序】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传】汨,治。作,兴也。言治民之功兴,故为汨作之篇。 又水声。【木华海赋】浤浤汨汨。【注】波浪声也。 又通也。【周语】决汨九川。【又】汨越九原。【韦昭注】汨,通,越,扬也。 又乱也。【书洪范】汨陈其五行。【正义】言五行陈列皆乱也。 又汨没也。【避暑录】今人言汨没,当是浮沉之意。【杜甫诗】汨没一朝伸。【韵会】通作淈。 又【集韵】【韵会】【正韵】□胡骨切,音搰。涌波也。【庄子达生篇】与齐俱入,与汨偕出。【注】司马曰:汨,涌波也。郭云:回伏而涌出者,汨也。 与汩别。【佩觿集】汨,莫的翻。汨罗江。又音骨,没也。或从曰,非。汨、汩yì。

汩 【巳集上】【水字部】 汩 【唐韵】于笔切【集韵】【韵会】越笔切,□音。水流也。与□同。【楚辞九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王逸注】汩流也。 又疾貌。【扬子方言】汩遥,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遥。【司马相如上林赋】滭沸宓汩。【注】宓汩,去疾也。 又净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磑磑以璀璨。【注】汩,净貌。 又汩越,光明貌。【何晏景福殿赋】罗疏柱之汩越。 又拂汩,鼓动之貌。【扬雄甘泉赋】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靓深。汨mì,gǔ、汩。

【丑集下】【夕字部】 【集韵】柯开切,音该。多也。 又丘哀切,音开。义同。

汪 【巳集上】【水字部】 汪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光切,音尫。【说文】深广也。【淮南子俶眞训】汪然平静,寂然淸澄。【後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 又池也。【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污浊者。【扬子方言】楚谓之汪,闽谓之洋。【左传桓十五年】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又大貌。【晋语】汪是土也。 又【杨万里拟楚辞】诞置之祝融之汪。【注】谓南海也。 又水名。【水经注】潢水一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 又姓。【广韵】汪芒氏之後。【姓苑】新安人。 又【广韵】纡往切【集韵】妪枉切,□音枉。【後汉郡国志】汪陶,县名。属雁门。【前汉志】作□。 又【广韵】乌浪切【集韵】乌旷切,□音。停水臭也。或从广作瀇,从枉作。 又【集韵】乌宏切。与泓同。水貌。 【说文】作□。考证:〔【後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 谨照原文陂改波。〔【左传桓十五年】蔡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谨照原文蔡仲改祭仲。

涩 【巳集上】【水字部】 涩 【唐韵】【韵会】色立切【集韵】【正韵】色入切,□音濇。与歰同。【说文】不滑也。【风俗通十反篇】冷涩比干寒蜒。 又墙叠石作水文为涩浪。【温庭筠诗】涩浪浮琼砌。 又竹名。【范成大桂海草木志】涩竹,肤粗涩如砂纸。【集韵】或作瀒□涩。□字原作刃下止。

汫 【巳集上】【水字部】 汫 【集韵】弃挺切,音謦。【玉篇】汫涏,小水貌也。 又徂醒切。汫濙,水貌。 又疾正切,音净。义同。

歊 【辰集下】【欠字部】 歊 【唐韵】许娇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娇切,□音嚣。【说文】歊歊,气出貌。【班固宝鼎诗】吐金景兮歊浮云。【注】歊,气上出貌。【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注】言水雾之气如云蒸,昏暗不明也。 又气盛貌。【前汉叙传】曲阳歊歊,亦朱其堂。 又热气也。【前汉扬雄传】浡滃云而散歊烝。 又凌歊,台名。【广舆记】凌歊台,在太平府黄山顚,刘宋建离宫於此。 又【广韵】火酷切【集韵】呼酷切,□音熇。又【集韵】【正韵】□黑各切,音臛。义□同。 又嚣也。【集韵】从乔作□。

歋 【辰集下】【欠字部】 歋 【唐韵】以支切【集韵】余支切,□音移。【说文】人相笑相歋愈。或作擨,亦省作搋。 又【广韵】以遮切【集韵】余遮切,□音耶。义同。亦作揶。擨字原从□作。

氁 【辰集下】【毛字部】 氁 【字汇】莫胡切,音模。毛段也。 又【辍耕录】凡调合服饰颜色,氁子,用粉、土黄、檀子,入墨一点合。又氁绫,用紫花底紫粉,搭花样。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韵】里党切。与朗同。明也。 又郞宕切,音浪。暴也。

娾 【丑集下】【女字部】 娾 【广韵】五骇切【集韵】语骇切,□音騃。喜悦也。 又【集韵】宜佳切,音厓。丑也。

歌 【辰集下】【欠字部】 歌 〔古文〕可哥【唐韵】古俄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何切,□音柯。【说文】咏也。【徐曰】长引其声以咏也。【释名】人声曰歌。歌者,柯也。以声吟咏上下,如草木有柯叶也。【扬子方言】兖冀言歌,声如柯。【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正义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咏其诗之义以长其言。【礼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又】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又曲合乐也。【诗魏风】我歌且谣。【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疏】正义曰:谣旣徒歌,则歌不徒矣,故曰曲合乐曰歌。歌谣对文如此,散则歌为总名,未必合乐也。又【韩诗章句】有章曲曰歌,无曰谣。 又【古乐府注】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奏乐曰登歌,曰升歌。 又钟名。【左传襄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 又山名。【广舆记】歌山,在广西平乐府富川县。 又朝歌,地名,纣所都也。汉为县,属河内郡。见【前汉地理志】。 又叶古贺切,音过。【左贵□晋元后诔】内敷阴敎,外毗阳化。绸缪庶政,密勿夙夜。恩从风翔,泽随雨播。中外禔福,遐迩咏歌。说见【颜氏刊谬正俗】。 又叶居之切,音姬。【屈原远游】张乐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又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饶娥□辞】鄱民哀号,或以颂歌。齐女色忧,伤槐罢诛。【说文】或作歌。【集韵】或作□。

歍 【辰集下】【欠字部】 歍 【唐韵】哀都切【集韵】汪胡切,□音乌。【说文】心有所恶,若吐也。一曰口相就也。【扬子太□经】七脂牛正肪,不濯釜而烹,则欧歍之疾至。【注】欧歍,吐逆声。【山海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卽为源泽。【注】郭璞曰:歍,呕,犹喷叱。尼,止也。【集韵】亦作呜。歍钦犹歍□。【通雅】《伯牙水仙操》云:歍钦伤宫仙不还,《伯姬引》亦用歍钦何辜。《说文》歍□,歍卽呜。 又【古音猎要】歍音鸯。歍唈,失声也。【淮南子览冥训】雍门子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歍唈。【注】歍唈,音鸯遏。【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岐路西东,或以歍唈。

叹 【辰集下】【欠字部】 叹 【玉篇】他旦切【唐韵】【集韵】【韵会】他案切,□音炭。【说文】吟也。【礼檀弓】戚斯叹。【疏】叹,吟息也。愤恚转深,故因发吟息也。【礼曲礼】当食不叹,临乐不叹。 又称美曰叹。【礼郊特牲】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注】叹,美也。 又赞和曰叹。谓歌尾曳声以助也。【礼乐记】壹倡而三叹。通作叹。 又【集韵】【韵会】他干切【正韵】他丹切,□音摊。义同。【诗大雅】旣顺乃宣,而无永叹。【释文】叹,他安反。又【楚辞九思】日瞥瞥兮西没,道遐回兮阻叹。志稸积兮未通,怅惝罔兮自怜。【曹大家东征赋】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俱从平声读。古寒、先、删三韵通。【说文】本作〈□欠〉。籀文作□。

【午集下】【穴字部】 【集韵】乌禾切,音倭。穴居也。【篇海】藏也,窟也。亦作窝。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汇补】古文戮字。见颜氏刊谬正俗。◎按卽□字之讹。

□ 【未集中】【老字部】 □ 【字汇补】与耄同。

欧 【辰集下】【欠字部】 欧 【玉篇】【集韵】【韵会】於口切【唐韵】乌后切,□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 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侯切,音鸥。与讴同。气出而歌也。 又欧欧,声也。【魏缪袭尤射】鸡鸣欧欧,明灯皙皙。皙音制。 又姓。欧冶子,古善铸剑者,见【越绝书】。又欧侯、欧阳,俱复姓,见【汉书】。 又刀名。【後汉虞诩传】宁伏欧刀以示远近。【注】欧刀,□人之刀也。 又水名。【山海经】滏水东流,注于欧水。 【集韵】或作□□□。

歑 【辰集下】【欠字部】 歑 【唐韵】虎胡切【集韵】荒胡切,□音呼。【说文】温吹也。【玉篇】出气息也。出曰歑,入曰哈。或作呼。

歔 【辰集下】【欠字部】 歔 【唐韵】朽居切【集韵】【韵会】【正韵】休居切,□音虚。【说文】欷也。【屈原离骚】曾歔欷余郁邑兮。【注】歔欷,惧貌。 又啼貌。【东方朔七谏】泣歔欷而沾衿。 又【六书故】鼻出气为歔,口出为嘘。

歕 【辰集下】【欠字部】 歕 【唐韵】普魂切【集韵】【韵会】【正韵】铺魂切,□喷平声。【说文】吹气也。【玉篇】口含物歕散也。【班固东都赋】欱野歕山。 又【广韵】【集韵】【类篇】□普闷切,喷去声。义同。一曰盛气疾歕也。【穆天子传黄泽谣】黄之池,其马歕沙,皇人威仪。黄之泽,其马歕玉,皇人受谷。【注】歕,也,善问切。

歖 【辰集下】【欠字部】 歖 【玉篇】古文喜字。注详口部九画。 又【广韵】许其切【集韵】虚其切,□音僖。卒喜也。 又【集韵】隐几切,伊上声。歖,驴鸣。○按歖与音义□同。互见字注。

啸 【辰集下】【欠字部】 啸 【玉篇】【广韵】【集韵】□与啸同。【说文】吟也。【诗王风】条其啸矣。【毛传】条条然啸也。啸,籀文啸字。

歘 【辰集下】【欠字部】 歘 欻本字。【六书故】气翕歘如焱也。【关尹子四符篇】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张衡思□赋】歘神化而蝉蜕,【石崇思归引序】歘复见牵羁婆娑於九列,皆与欻同。忽也,疾也。余详欻字注。

歙 【辰集下】【欠字部】 歙 【唐韵】【正韵】许及切【集韵】【韵会】迄及切,□音吸。【说文】缩鼻也。一曰敛气也。【老子道德经】将欲歙之,必故张之。【淮南子精神训】开闭歙张,各有经纪。 又与翕同。【前汉韩延寿传】郡中歙然。【匡衡传】歙然归仁。又【诗小雅】翕翕訿訿。【汉书】作歙歙訿訿。【荀子】作噏噏呰呰。 又与胁通。【张衡应闲】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注】歙,亦胁也。 又芔歙,林木鼓动之声。【司马相如上林赋】藰莅芔歙。【注】芔,古卉字。 又歙赩,赤色盛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皓壁□曜以日照,丹柱歙赩以电烶。 又【广韵】书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失涉切,□音摄。义同。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丹阳有歙县。【师古注】音摄。【广舆记】□州府,晋曰新安,隋唐曰歙州,今为县,属□州府。 又【集韵】虚涉切,音偞。惧貌。或作惵。

敛 【辰集下】【欠字部】 敛 【玉篇】【集韵】□呼滥切,蚶去声。【博雅】欲也,予也。【广韵】与□通。戏乞物也。 又【玉篇】【集韵】呼甘切【广韵】呼谈切,□音蚶。又【集韵】呼含切,音。又丘凡切,音顩。义□同。 与敛别。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许县切【集韵】翾县切,□音绚。击也。或作揈。 又【集韵】呼宏切,音轰。挥也。与揈同。

歜 【辰集下】【欠字部】 歜 【广韵】尺玉切【集韵】【韵会】枢玉切,□音触。【说文】盛气怒也。 又人名。【左传】有甘歜、邴歜。【战国策】有颜歜。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徂感切,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葅。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葅,知昌歜卽是昌蒲葅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徧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广韵】或作□。【集韵】或作□。□字原从日从蜀。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空娲切。音跬。女也。跨,美貌。

泼 【巳集上】【水字部】 泼 【集韵】【韵会】【正韵】□普活切,音鏺。【玉篇】水漏也。一曰弃水也。 又【李翊俗呼小录】雨一番一起为一泼。 又【孙穆鸡林类事】高丽方言谓足曰泼。 又【韵补】叶傍各切,音泊。【苏轼诗】雨霁读书处,乱翠晓如泼。偏偏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集韵】或省作□。

歬 【辰集下】【止字部】 歬 【广韵】古文前字。【说文】从止在舟上。注详刀部七画。

沊 【巳集上】【水字部】 沊 【集韵】丁绀切,音馾。沊沊,水声也。

歞 【辰集下】【欠字部】 歞 【集韵】鄂合切,音□。歁歞,痴貌。

欤 【辰集下】【欠字部】 欤 【广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音余。【说文】安气也。【徐曰】气缓而安也。俗以为语末之辞。【班固明堂诗】猗欤缉熙,允怀多福。【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经传通作与。【礼祭义注】与者,不执定之辞。 又【广韵】余吕切【集韵】【韵会】演女切,□音与。又【广韵】【集韵】【韵会】□羊茹切,音豫。义□同。【正字通】欤无羽、豫二音。《字汇》又音羽,又音豫,义同。不知羽为与之本音,卽赐与之与。豫为与之转音,卽《鲁论》吾其与闻之与。与字转平,借作欤,义通欤,溷借上去二声同与,则难通也。○按此言诚是,因诸韵书相沿日久,故两存之。 【说文】或书作欤。

歠 【辰集下】【欠字部】 歠 【广韵】昌悦切【集韵】【韵会】姝悦切,□音啜。【说文】飮也。【礼曲礼】毋歠醢。【楚辞渔父】餔其糟而歠其醨。又大飮也。【礼曲礼】毋流歠。【郑注】流歠,大歠,嫌欲疾也。【枚乘七发】小飰大歠,如汤沃雪。 【集韵】或作□吷□。○按歠与口部啜字别。啜,泣貌。《正讹》云俗作啜,非。

欢 【辰集下】【欠字部】 欢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官切,音讙。【说文】喜乐也。【徐曰】喜动声气,故从欠。【礼檀弓】啜菽飮水尽其欢。又【乐记】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亦作欢。【孝经孝治章】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又作驩。【孟子】驩虞如也。【前汉王褒传】驩然交欣。 又合欢,汉殿名。【班固西部赋】後宫则有合欢增成。又树名。【崔豹古今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树之阶庭,使人不忿。又竹名。【僧赞宁笋谱】双稍竹出九疑山,笋长,独茎。及生枝叶卽分为两梢,谓之合欢竹。又橘名。【广舆记】荆州江陵有合欢橘。 又欢伯,酒也。【焦氏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又【韵补】叶许元切,音暄。【魏韦诞亲蚕颂】同硕庆于生民,发三灵之永欢。苞繁佑于万国,卷福厘以言旋。 【集韵】或作孉。亦作〈女欢〉。

止 【辰集下】【止字部】 止 【唐韵】【集韵】【韵会】□诸市切,音芷。【说文】下基也。象艹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曰】初生根干也。 又【广韵】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又静也。【礼玉藻】口容止。【注】不妄动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又已也,息也。【论语】止吾止也。【史记酷吏传】寇盗不为衰止。 又居也。【诗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颂】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又心之所安为止。【书益稷】安汝止。【孔传】言当先安好恶所止。《正义》曰:止谓心之所止。《大学》云: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好恶所止,谓此类也。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谓。 又留也。【论语】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又行师营曰止,暂待曰次。又凡战而被获曰止。【左传隐十一年】公与郑人战於狐壤,止焉。【杜注】内讳获,故言止。又【僖十五年】辂秦伯将止之。 又容止。【诗墉风】人而无止。【笺】止,容止。无止则无礼节也。【孝经圣治章】容止可观。 又举止。【齐书张欣泰传】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 又俗谓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郑奕敎子《文选》。其兄曰:莫学沈、谢嘲风弄月,污人行止。 又乐器。【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注】止者,其椎名也。【书益稷】合止柷敔。【郑注】柷,状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又鸟集亦曰止。【诗小雅】载飞载止。 又三止,三礼也。【班固幽通赋】嬴取威於百仪兮,姜本支乎三止。【注】谓齐之先伯夷典三礼也。 又语辞。【诗周颂】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又首止,卫地名。在陈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 又与趾同。【仪礼士昏礼】皆有枕北止。【郑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豚止。【郭注】止,足也。【前汉郊祀歌】获白麟,爰五止。【师古注】止,足也。时白麟足有五蹄。

正 【辰集下】【止字部】 正 〔古文〕□□□【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郑注】正,於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群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 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 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 又厘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 又预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 又三正。【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後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愼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书舜典】作七政。【史记律书】作七正。 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史记律书】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 又先正,先贤也。【书说命】昔先正保衡。 又谥法。【汲冢周书】内外宾服曰正。 又与政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 又朝觐曰朝正。【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杜甫诗】不见朝正使。 又姓。【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汉有正锦,《後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 又室之向明处曰正。【诗小雅】哙哙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毛传】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闲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 又与征通。【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 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此 【辰集下】【止字部】 此 【唐韵】【正韵】雌氏切【集韵】【韵会】浅氏切,□音佌。【说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尔雅释诂疏】此者,彼之对。【诗周颂】在彼无恶,在此无斁。【老子道德经】去彼取此。 又【六书故】此犹兹也,斯也。【大学】此谓知本。

步 【辰集下】【止字部】 步 【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步骑罗些。【注】乘马为骑,徒行为步。 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狸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步,於今为半步。 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 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 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於兰皋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 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 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闲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径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卽水渚也。【靑箱杂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 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 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 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 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 又人物灾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灾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 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 又推历曰步历。【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於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後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又《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 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 又陟大位曰攺步。【周语】攺玉攺步。 又步骤。【後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 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乘,三国吴丞相步骘。又三字姓。【後魏书】有步六孤氏,後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後改为步氏。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 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 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杂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 又步光,剑名,见【越绝书】。 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杂志】。【俗书正讹】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

武 【辰集下】【止字部】 武 【唐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断也。【书大禹谟】乃武乃文。又【伊训】布昭圣武。又【左传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为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武有七德。 又谥法之一。【汲冢周书】刚强理直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又周乐名。【前汉礼乐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又【礼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郑注】文谓鼓,武谓金。【疏】金属西方,可以为兵刃,故为武。鼓主发动众音,无兵器之用,故为文。 又迹也。【诗大雅】履帝武敏歆。【礼曲礼】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礼曲礼】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则迹大。 又【尔雅释诂】武,继也。【诗大雅】下武惟周。【笺】言後人能继先祖者,惟有周也。 又冠卷曰武。【礼玉藻】缟冠□武,居冠属武。又【杂记】委武。【注】秦人曰委,齐东曰武。 又冠名。【蔡邕独断】武冠,或曰繁冠,今谓之大冠,武官服之。 又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东武阳县。【应劭曰】武水之阳也。又:泰山郡南武阳县,武水所出,南人泗。 又关名。【地理通释】《左传哀四年》:楚人谋北,方将通於少习,以听命。【杜注】少习,商县武关也。《舆地广记》:商洛县东有少习,秦谓之武关。《贾谊新书》所谓建武关函谷临晋关者,大抵为备山东诸侯也。 又武都,州名。【广韵】本自白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阳,今好畤县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汉平仇池山筑城,置武都鎭,卽今州是也。又【地理通释】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萧关置武州。 又广武,山名。在荥阳。【前汉项籍传】羽与汉王临广武,闲而语。 又县名,属太原郡。又修武、阳武、原武,皆属河内郡。又灵武,今陕西环县,唐肃宗卽位於此。又湖名。【广舆记】在黄州府黄陂县,相传黄祖习射处。 又溪名。亦山名。【广舆记】在辰州府卢溪县。马援门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卽此。又武山,亦在卢溪县。 又眞武,湖名。【六朝事迹】吴後主宝鼎元年,开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宫。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後湖是也。 又星名。【梦溪笔谈】北方眞武七宿,起於东井,终於角。又□武,北方七宿也。【礼曲礼】前朱雀而後□武。又姓。【广韵】《风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汉有武臣。又汉复姓,六氏。汉有乘黄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风俗通》云:汉武强侯王梁,其後因封为氏。世本云:夏时有武罗国,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广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录》有武都氏。 又与珷通。石似玉者。【史记司马相如传】瓀石武夫。 又【正韵】微夫切。与无通。【礼礼器】周坐尸,诏侑武方。【郑注】武,读为无。考证:〔【汲冢周书】刚强直理曰武。〕 谨照逸周书及北史于忠传,直理改理直。〔【广韵】本自白马元地。〕 谨照原文元改氐。

□ 【辰集上】【日字部】 □ 【正字通】匹妙切,音票。置物风日内令乾。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毛载切。背侧肉也。

【丑集下】【大字部】 夰字之讹。

歧 【辰集下】【止字部】 歧 【广韵】巨支切【集韵】翘移切,□音祁。【集韵】同跂。足多指也。或作枝。 又歧路也。【颜延之赭白马赋】临歧矩步。【注】歧,歧路也。《尔雅》曰:二达谓之歧。【後汉张堪传】麦穗两歧。【注】一茎两穂,如歧路之二达。 又歧歧,飞行貌。【潘岳笙赋】翾翾歧歧。 通作岐。 又【玉篇】古文□字。注详邑部四画。

歪 【辰集下】【止字部】 歪 【字汇】乌乖切,音崴。不正也。○按此乃竵之俗字。《正字通》云:《说文》竵训不正,俗合不正二字改作歪,《字汇》训与竵同,不知歪卽竵之讹。别见立部竵字注。

歫 【辰集下】【止字部】 歫 【唐韵】其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臼许切,□音巨。【说文】止也。从止巨声。一曰抢也。【徐曰】抢,头撞地也。一曰超歫。 又【玉篇】违也,戾也,至也。与距通。【前汉食货志】元龟歫冉,长尺二寸。【注】冉,龟甲缘。歫,至也,度背两边缘尺二寸也。【扬雄羽猎赋】腾空虚歫连卷。【注】师古曰:歫,卽距字。

歭 【辰集下】【止字部】 歭 【唐韵】直离切【集韵】陈知切,□音驰。【说文】也,歭不前也。通作踟□。 又【广韵】直里切【集韵】丈里切,□音峙。与峙通。供具也。【书费誓】歭乃糗粮。《石经》从山作峙。

歮 【辰集下】【止字部】 歮 【字汇补】与涩同。【汉犍为杨君颂】□路歮难。

殕 【辰集下】【歹字部】 殕 【玉篇】【广韵】□方九切,音缶。【博雅】败也,腐也。 又【唐韵】芳武切【集韵】斐父切,□音抚。物败生白曰殕。 又【集韵】奉甫切,音父。义同。 又【玉篇】步北切【集韵】鼻墨切,□音卜。与踣同。毙也,僵也。【左传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亦作殕。【杜光庭录异记】赵□奴,长三尺余,或拜跪跳跃,倒踣於地。 又【广韵】爱黑切,音餩è。殪殕也。义同。

歰 【辰集下】【止字部】 歰 【唐韵】色立切【集韵】色入切,□音濇。【说文】不滑也。【玉篇】难转也。 又【博雅】歰,吃也。【扬子方言】□极,吃也。楚语也。或谓之轧,或谓之歰。【郭注】语歰难也。 又【六书故】水涸行艰谓之歰,味苦歰亦谓之歰。 又【集韵】色甲切,音箑。与翣同。棺羽饰也。【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注】翣柳作接橮。郑司农云:接读为歰,橮读为柳,皆棺饰。檀弓曰:周人墙置翣。《春秋传》曰四歰不跸。今《左传》歰作翣。 【说文】从四止。【徐铉曰】四皆止,故为歰。当作歰。经典作歰。【集韵】或作涩、□、涩。详水部涩字注。歰从二□。

歱 【辰集下】【止字部】 歱 【唐韵】之陇切。【说文】跟也。 又【玉篇】古文踵字。注详足部九画。

岁 【辰集下】【止字部】 岁 〔古文〕□亗【唐韵】相锐切【集韵】须锐切,□音帨。【释名】岁,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岁者,遂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传】所以纪四时。【又】王省惟岁。【传】王所省职,兼总群吏,如岁兼四时。 又星名。【尔雅释天】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郭注】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疏】按《律历志》分二十八宿为十二次,岁星十二岁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又】保章氏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疏】此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右行於天,一岁移一辰,十二岁一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一大周。太岁左行於地,一与岁星跳辰,年数同。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太岁为阴人所不睹,故举岁星以表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一年之中惟於一辰之上为法。若元年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五星俱赴於牵牛之初,是岁星与日同次之月。十一月斗建子,子有太岁,至後年,岁星移向子上,十二月日月会於□枵。十二月斗建丑,丑有太岁。推此已後皆然。又岁星木会在东方,为靑龙之象,天之贵神福德之星,所在之国必昌。又【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淸庙,岁星庙也。【孝经钩命决】岁星守心年谷丰。【左传昭三十二年】史墨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又【岳珂桯史】今星家以太岁为凶星。【王充论衡】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 又年谷之成曰岁。【左传哀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杜注】岁,年谷也。【前汉武帝诏】为岁事曲加礼。 又周制有岁计、岁会。【周礼春官】职岁。【注】主岁计者。【又】岁终,则令百官各正其治,受其会。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又】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又【史记天官书】腊之明日曰初岁。【四民月令】亦曰小岁。又始岁曰献岁。【楚辞招魂】献岁发春。【注】献,进也。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也。又【东京梦华录】除夕夜,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又【风土记】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又【苏轼馈岁诗序】蜀中値岁晚闲遗,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 又万岁,山名。在桂阳。【水经注】万岁山生灵寿木,溪下卽千秋水。水侧居民号万岁村。又水名。【伏琛三齐略记】曲城、齐城东有万岁水,水北有万岁亭。又湖名。【广舆记】万岁湖,在建昌府南丰县。又宫名。【三辅黄图】汾阳有万岁宫。又木名。【尔雅释木疏】杻一名檍,今宫园种之,名万岁木,取名於亿万也。 又【集韵】相绝切,音雪。义同歱。【曹植平原公主诔】城阙之诗,以日喩岁。况我爱子,神光长灭。岁亦读雪。 又【集韵】苏卧切,音。岁,谷名。 【说文】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行为五步。一说从步者,躔度之行,可推步也。从戌者,木星之精,生於亥,自亥至戌而周天。戌与岁亦谐声,别作岁、歳,□非。考证:〔【周礼春官】冯相氏疏十有二岁。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为大周。〕 谨照原文为字改一字。〔三岁则大计群吏之属,而诛赏之。〕 谨照周礼原文属改治。

歵 【辰集下】【止字部】 歵 【玉篇】助革切,音齚。正也,齐也,好也。亦作赜。

历 【辰集下】【止字部】 历 〔古文〕□【唐韵】郞击切【集韵】【韵会】狼狄切,□音雳。【说文】过也。一曰经历。【书梓材】杀人历人。【注】历人者,罪人所过。【前汉天文志】合散犯守,陵历斗食。【韦昭注】自下往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经之为历,突掩为陵,星相击为斗。 又次也。【礼月令】季冬,命宰历卿大夫至於庶民。【注】历,犹次也。 又尽也。谓徧及之也。【书盘庚】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前汉刘向传】历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师古注】历谓历观之。 又逾也,越也。【孟子】不历位而相与言。【大戴记】窃盗历法妄行。 又疏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齞唇历齿。【注】历,犹疏也。【後汉列女传】蓬发历齿,未知礼则。 又错也。【庄子天地篇】交臂历指。 又乱也。【大戴记】历者,狱之所由生。【注】历,历乱也。【鲍照诗】黄丝历乱不可治。 又历历,行列貌。【古乐府】历历种白楡。 又釜鬲谓之历。【史记滑稽传】铜历为棺。【索隐曰】历卽釜鬲也。 又历录,文章之貌。见【诗疏】。 又寂历,犹寂寞也。【张说诗】空山寂历道心生。 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一名历山,舜耕处。【广舆记】蒲州今属平阳府。又济南有历山,《汉志》充县亦有历山。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信都国有历县。又历城县,属济南,卽齐州县也。【地理通释】田广罢历下兵,卽其地。後汉安帝建光三年,黄龙见历城。 又湖名。【广舆记】历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为郡之巨浸。 又《爰历》,书名。【说文序】赵高作《爰历篇》,所谓小篆。 又与历日之历同。【前汉律历志】黄帝造历。又《世本》曰容成造历。《尸子》曰羲和造历。或作历。 又与霹雳之雳同。【前汉天文志】辟历夜明。【後汉蔡邕传】辟历数发。 又与马枥之枥同。【前汉梅福传】伏历千驷。 又同坜。坑也。考证:〔【索隐注】历卽釜鬲也。〕 谨按索隐卽史记注之名,旣称索隐不得稪称注,谨改注为曰。

归 【辰集下】【止字部】 归 〔古文〕□【唐韵】举韦切【集韵】居韦切,□音騩。还也,入也。【诗小雅】薄音旋归。 又还所取之物亦曰归。【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又【礼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归之。【孟子】久假而不归。皆还复之义。 又【春秋隐元年】归惠公仲子之賵。【杜注】归者,不反之辞。【桓七年】突归于郑。【谷梁传】归,易辞也。 又依归也。【诗曹风】于我归处。【毛传】归,依归也。 又归附也。【谷梁传庄二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诗大雅】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又【说文】女嫁也。【诗周南】之子于归。【礼礼运】男有分,女有归。又【谷梁传隐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注】嫁而曰归,明外属也。反曰来归,明从外至也。【左传庄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传襄三年】请归死于司败。又【前汉申屠嘉传】鼂错恐自归景帝。【注】师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与也,许也。【论语】天下归仁焉。 又合也。【礼缁衣】私惠不归德。【注】谓不合於德义。 又终也。【左传宣十一年】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 又归妹,卦名。 又三归,台名。【史记注】三归,取三姓女也。 又指趋曰归。【易系辞】殊途而同归。【史记李斯传】睹指而识归。 又道家有八归。【参同契】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注】八归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归炼鼎中,故曰八归。 又【谢察微算经】有归法,归已入之数也。 又归藏,黄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二曰归藏。【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纯坤为首,故名。 又【尔雅释亲】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侄之子为归孙。 又馈也。【论语】归孔子豚。【晋语】不腆敝邑之礼,敢归诸下执政。 又山名。【山海经】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广韵】本春秋夔子国,武德初,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州,取归国为名也。【广舆记】今属荆州府。 又姓。 又归邪,星气名。【前汉天文志】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邪音蛇。 又忘归,矢名,见【公孙子】。 又姊归,鸟名。当归,药名。 又【集韵】求位切,音匮。同馈。【说文】饷也。亦读如字。义见上。 籀省作。汉□作归。考证:〔【周礼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 谨照原文占改卜。法改法。

歹 【辰集下】【歹字部】 歹 〔古文〕□。同□,俗省。本作□,隶作歺。【俗书正误】歹,音遏。【长笺】今误读等在切,为好字之反。□字原从卜从冂作。

□ 【未集中】【网字部】 □ 【广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音必。□亦从网。【广雅】兔罔也。【玉篇】罔小而长柄也。○按《说文》作毕。从□象形。後人加网于其上。《诗小雅》: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止作毕。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韵】符遇切,音附。田器。

□ 【辰集上】【月字部】 □ 【字汇】虚宜切。音僖。月光也。【正字通】曦字之讹。

歺 【辰集下】【歹字部】 歺 同□。□,古文歺。

死 【辰集下】【歹字部】 死 〔古文〕□□【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 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 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 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闲,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艹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髨 【亥集上】【髟字部】 髨 【说文】与髡同。

媤 【丑集下】【女字部】 媤 【集韵】同。

歾 【辰集下】【歹字部】 歾 【唐韵】【集韵】□莫勃切,音没。【说文】终也。【左传僖二十二年】叔詹曰:楚王其不歾乎,为礼而卒於无别,将何以歾。【注】不歾,言不以寿终也。 又呼骨切,音忽。尽也。【扬子太□经】诎其节,执其术,共所歾。【注】术,道也。歾,尽也。节于道,歾身而已。歾,音忽。○按诸韵书无忽音,今补入。 又【集韵】武粉切,音吻。与刎同。断也。 【玉篇】古文没字。

殁 【辰集下】【歹字部】 殁 同歾。【玉篇】古文没字。 又殟殁,舒缓貌。【傅毅舞赋】超□鸟集,纵弛殟殁。

夭 【辰集下】【歹字部】 夭 【广韵】【集韵】【韵会】於兆切【正韵】伊鸟切,□音夭。【玉篇】殁也。短折曰夭,寿之反也。【孟子】夭寿不贰。亦作夭。 又断杀也。【礼王制】不杀胎,不夭夭。【郑注】夭,断杀也。少长曰夭。

【申集上】【艹字部】 【唐韵】去鱼切,音祛。草器。 又丘倨切,音去。草名。 【类篇】作□。

【亥集上】【骨字部】 【广韵】【集韵】□苦骨切,音窟。力作也。【博雅】勤仂也。【玉篇】用力也。 又【广韵】口滑切,音阔。义同。

殇 【辰集下】【歹字部】 殇 【唐韵】式羊切【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音商。未成人丧也。【礼丧服传】年十六至十九死为长殇,十二至十五死为中殇,八岁至十一岁死为下殇,七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又【礼檀弓】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又【周礼地官媒氏】禁嫁殇者。【注】殇十九以下。 又谥法之一。【汲冢周书】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又死於国事、无主之鬼曰国殇。【楚辞】有《国殇》篇。

殉 【辰集下】【歹字部】 殉 【广韵】辞闰切【集韵】徐闰切【韵会】【正韵】松闰切,□音徇。【玉篇】用人送死也。【礼檀弓】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左传文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又营也,求也。【书伊训】殉于货色。【传】殉,求也。正义曰:殉者,心循其事,是贪求之意,故为求。【前汉李陵传】殉国家之急。【注】师古曰:殉,营也。一曰从也。又【班固幽通赋】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项岱注】亦训营。 又凡以身从物皆曰殉。【庄子騈拇篇】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天下尽殉也。彼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又【集韵】松伦切,音旬。义同。【书伊训】殉于货色。徐邈读。 又【集韵】余绢切,音蝝。义同。考证:〔【左传文六年】秦伯好任卒。〕 谨照原文好任改任好。

殊 【辰集下】【歹字部】 殊 【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正韵】尚朱切,□音殳。【说文】死也。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庄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注】广雅曰:殊,断也。司马云决也。一曰诛也。《字林》云死也。【前汉宣帝诏】赦殊死以下。 又绝也。【前汉宣帝诏】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师古注】粲,明也。殊,绝也。明於仁恩,不离绝也。【前汉韩信传】军皆殊死战。【师古注】殊,绝也。谓决意必死。 又断绝也。【左传昭二十三年】断其後之木而弗殊。 又伤而未绝也。【史记苏秦传】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 又别也,异也。【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涂。【礼大传】殊□号,异器械。 又过也。【後汉梁竦传】母氏年殊七十。【注】殊,犹过也。 又语词。【诗魏风】殊异乎公路。 又殊庭,蓬莱仙人庭也。【前汉郊祀志】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 又叶时流切,音酬。【陈琳诗】沈沦众庶闲,与世无有殊。纡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

残 【辰集下】【歹字部】 残 【广韵】昨干切【集韵】【韵会】财干切,□音。【说文】贼也。【诗小雅】废为残贼。【孟子】贼义者谓之残。 又【释名】残,践也。践使残坏也。【书泰誓】残害于尔万姓。又【史记樊哙传】残东垣。【注】谓多所杀伤也。 又恶也。【书泰誓】取彼凶残。【史记陈余传】为天下除残。 又放逐也,杀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则残之。【扬子方言】杀也。晋魏河内之北,谓为残。音廪。或洛感反。 又食余也。【杜甫诗】残杯与冷炙。 又煮肉之名。【张协七命】燕□猩唇,髦残象白。【注】髦,髦牛也。残白,盖煮肉之异名。【崔駰博徒论】□臛羊残。 又残缺也。【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专已守残。【注】师古曰:专执已所偏见,苟守残缺之文。 又穿凿傅会谓之蕞残。【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玉屑满箧,不成为宝。 又恶骂曰残骂。【扬子方言】南楚凡人残骂谓之钳。 又贪暴吏曰残吏。【後汉明帝纪】残吏放手。 又五残,星名。【史记天官书】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正义曰】五残,一名五锋。【前汉艺文志】有《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 又与戋通。【易贲卦】束帛戋戋。【注】引子夏《易》束帛残残。 又【魏志】辰韩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之人也。 又脍残,鱼名。【皮日休诗】分明数得脍残鱼。 又【高僧传】明瓒禅师,性懒而食残,号懒残。 又【韵补】叶财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赋】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愆。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又【梦溪笔谈】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少也,水之少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类皆以戋为义。○按残义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记於此。考证:〔【崔駰博徒论】□曤羊残。〕 谨照原文曤改臛。

治 【巳集上】【水字部】 治 〔古文〕乿【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正韵】陈知切,□音持。水名。【说文】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前汉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阳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韵】汤来切,音胎。水名。水出雁门郡。【前汉地理志】雁门郡阴馆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七日嫔妇,化治丝枲。 又盈之切,音怡。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直利切【正韵】直意切,□音稚。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习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礼。 又校也。【战国策】皆无敢与赵治。 又有所求乞也。【周礼地官旅师】凡新甿之治,皆听之。 又监督也。【周礼地官乡师】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听狱之成辞亦曰治。【周礼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注】所上治,谓狱讼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左传庄九年】鲍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注】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静室曰治。【六朝诗话】送谢灵运於杜治,犹今之宫观也。 又所都之处曰治。【前汉田儋传】更王胶东,治卽墨。【注】治,谓都之也。 又州郡所驻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扬刺史曰治会稽。 【毛氏韵增】治字本平声,修治字借为去声,经典释文治字平声皆无音,假借治道平治字,□直吏切。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治其大体。〕 谨照原文体改大礼。

沼 【巳集上】【水字部】 沼 【唐韵】之少切【集韵】【正韵】止少切【韵会】止小切,□昭。上声。【说文】池也。一说圆曰池,曲曰沼。【诗召南】于沼于沚。 又【集韵】之笑切,音照。义同。

沽 【巳集上】【水字部】 沽 〔古文〕夃【唐韵】古胡切【集韵】【韵会】【正韵】攻乎切,□音孤。水名。【前汉地理志】沽水出渔阳塞外,东至泉州入海。【水经注】沽河出塞外御夷鎭西北丹花岭。 又卖也。【论语】求善贾而沽诸。 又买也,别作酤。【诗小雅】无酒酤我。 又【广韵】公戸切【集韵】【韵会】古五切【正韵】公五切,□音古。屠沽,卖酒者。【尸子】屠者割肉知牛之多少,则沽者亦知酒之多少也。 又略也。【礼檀弓】杜桥之母丧,宫中无相,以为沽也。 又物之粗恶者曰沽。【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注】谓功沽上下。【疏】沽谓粗恶者,为下等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慕切,音顾。义同。考证:〔【诗小雅】有酒酤我。〕 谨照原文有酒改无酒。

沾 【巳集上】【水字部】 沾 【唐韵】【集韵】【韵会】□他兼切,音添。水名。【说文】水出壷关,东入淇。 又【说文】一曰益也。义同添。【徐铉曰】今俗别作添,非是。 又【广韵】张廉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廉切,□音詹。渍也,濡也。【史记滑稽传】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陈丞相世家】汗出沾背,通作沾。 又与觇通。【礼檀弓】国昭子曰:我丧也,斯沾。【注】沾读为觇,视也。 又【广韵】【集韵】□都念切,音店。亦水名。 又县名,在乐平。【汉志】属上党郡。【广舆记】太原府乐平县,本汉沾县。 又【集韵】【正韵】□的协切,音跕。沾沾,自整貌。【史记魏其传】沾沾自喜。【注】师古曰:轻薄也。徐广曰:沾,昌兼反,又当牒反,一曰尺占反。

沿 【巳集上】【水字部】 沿 【唐韵】与专切【集韵】【韵会】余专切,□音铅。【说文】沿,缘水而下也。【书禹贡】沿于江海。【传】顺流而下曰沿。 又循也。【礼乐记】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注】沿犹因述也。【疏】谓因而更攺也。 又【集韵】沇,古作〈氵〉,卽沿字。注详四画。俗作。考证:〔【乐记】礼乐之情,故明王以相沿也。〕 谨照原文情下增同字。

况 【巳集上】【水字部】 况 〔古文〕□【唐韵】许访切【集韵】【韵会】【正韵】许放切,□音贶。【说文】寒水也。 又矧也,譬也。【庄子知北游】每下愈况。 又益也。【晋语】众况厚之。 又兹也。【诗小雅】况也永叹。【笺】来兹对之,长叹而已。 又滋也。【诗大雅】乱况斯削。 又赐也。与贶通。【前汉武帝纪】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 又临访曰来况。【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 又【广韵】修况,琴名。 又姓。【蜀志】有况长宁。◎按佩觿集,况况况□虚访翻,况发语之端,况寒冰也,况形况,今多通用况字。 又【集韵】或作湟。 又古与兄通。

泂 【巳集上】【水字部】 泂 【唐韵】戸褧切【集韵】【韵会】戸茗切,□音迥。【说文】沧也。【集韵】或从冫作□。北燕谓禁曰泂。 又【尔雅释诂】泂,远也。【诗大雅】泂酌彼行潦。 又深广也。【郭璞江赋】涨截泂。 又泂野,山名,在东北大荒之中。见【山海经】。 又【集韵】□扃切,音荧。泂泽,地名,通作荧。 又涓荧切,音扃。大泂,地名。一曰水貌。亦作古荧切。 又与颍通。【高士传】卞随投泂水而死。【朱谋玮曰】颍泂古字通用。

泃 【巳集上】【水字部】 泃 【集韵】居侯切,音沟。水声也。 又【集韵】俱遇切,音句。水名也。 又【正字通】其余切,音朐。亦水名。汉临泃,今三河县。

【未集上】【米字部】 【集韵】於京切,音英。精米也。

泄 【巳集上】【水字部】 泄 【唐韵】余制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制切,□音曳。水名。【说文】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水经】泄水,出博安县,北过芍陂,西北入于淮。【注】博安县,地理志之博乡县也。 又散也。【诗大雅】俾民忧泄。【传】泄,去也。【笺】犹出也,发也。 又泄泄,舒徐貌。【诗邶风】泄泄其羽。【传】飞而鼓其翼,泄泄然也。 又众也。【诗魏风】桑者泄泄兮。【传】泄泄,多人之貌。 又【尔雅释训】宪宪泄泄,制法则也。【李巡曰】皆党恶为制法则也。 又【诗大雅】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孟子】泄泄犹沓沓也。【注】怠缓悦从之貌。 又【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又漏也。【管子君臣下篇】古言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又【扬子方言】歇也。楚扬谓之歇。 又发越也。【礼月令】季春之月,阳气发泄。 又杂也。【後汉杜诗传】颇泄用之。 又嫚也。与渫同。【荀子荣辱篇】憍泄者,人之殃也。 又与泄同。 又姓鲁泄柳。

泅 【巳集上】【水字部】 泅 【唐韵】似由切【集韵】【韵会】徐由切,□音囚。【说文】浮行水上也。【列子说符篇】人有滨河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 【韵会】字本作汓。古以汓为没。或作泅。【集韵】亦作湭。

泆 【巳集上】【水字部】 泆 【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音逸。【说文】水所荡泆也。与溢同。【书禹贡】入于河,溢为荥。 又淫放。【书多士】大淫泆有辞。【左传隐三年】骄奢淫泆。【疏】泆,谓放恣无艺。 又泆阳,兽名,豹头马尾。一曰神名。【庄子达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 又鸟名。【尔雅释鸟】□雉泆泆。 又【广韵】【集韵】□徒结切,音侄。泆荡也。

泈 【巳集上】【水字部】 泈 【集韵】与汷同。

泉 【巳集上】【水字部】 泉 〔古文〕洤【唐韵】疾缘切【集韵】【韵会】从缘切【正韵】才缘切,□音全。【说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又【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同出异归曰肥泉。【诗卫风】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又醴泉。【礼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泉有光华曰荣泉。【前汉郊祀歌】食甘露,飮荣泉。 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终南山赋】立泉落落。 又州名。【广舆记】周时为七闽地,隋曰温陵,唐曰泉州。 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经】天泉十星,在鳖东。一曰大海,主灌漑沟渠之事。 又龙泉,剑名。卽龙渊也。【杜甫诗】三尺献龙泉。 又姓。南史有泉企。 又货泉,卽钱也。【周礼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徧也。又【地官泉府注】泉,或作钱。 又【集韵】疾眷切,全去声。义同。 又【韵补】叶才匀切,音秦。【李尤东观铭】房闼内布,疏绮外陈。是谓东观,书籍林泉。【集韵】或作灥。又□、□、□。

泊 【巳集上】【水字部】 泊 【广韵】傍各切【集韵】【韵会】白各切,□音薄。止也。舟附岸曰泊。【杜甫诗】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 又水貌。【前汉郊祀歌】泊如四海之池。 又澹泊,恬静无为貌。【老子道德经】泊乎其未兆。 又纷泊,飞走众多之貌。【张衡西京赋】霍绎纷泊。 又漂泊,流寓也。【庾信哀江南赋】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又与薄同。【王充论衡率性篇】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 又【集韵】匹陌切,音拍。□岶,竹密貌。或作漠泊。【王褒洞箫赋】密漠泊以□猭。 又小波也。【木华海赋】泊柏以迤扬。【注】泊,匹帛切。考证:〔【张衡西京赋】霍泽纷泊。〕 谨照原文泽改绎。

淕 【巳集上】【水字部】 淕 【广韵】【集韵】□力竹切,音六。凝雨泽也。一曰泽名。

泌 【巳集上】【水字部】 泌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兵媚切,音秘。【说文】侠流也。一曰泉貌。【诗陈风】泌之洋洋,可以乐饥。【疏】泌者,泉水涓流不已,乃至广大也。 又水名。【水经注】汶水过平章县南,有泌水注之。水出肥城县东北白源,西南注於汶。 又泌阳,县名。【广舆记】属河南南阳府,汉舞阴,唐泌阳。 又【广韵】毗必切【集韵】【韵会】薄必切【正韵】薄密切,□音邲。亦侠流也。 又【广韵】鄙密切【集韵】壁吉切,□音笔。【司马相如上林赋】逼侧泌瀄。考证:〔【水经注】水自肥县东北之自源,西南注於汾。〕 谨按自源乃白源之讹。汾乃汶之讹。谨照原文改水出肥城县东北白源,西南注於汶。

泏 【巳集上】【水字部】 泏 【唐韵】【集韵】□竹律切,音绌。【说文】水貌。一曰水出貌。【文子通原篇】原流泏泏,冲而不盈。 又【集韵】敕律切,音黜。义同。 又【广韵】【集韵】□苦骨切,音窟。【字林】水定也。一曰沤池。 又与涉同。【班固十八侯铭】身泏项营,序功差德。

泐 【巳集上】【水字部】 泐 【唐韵】卢则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德切,□音勒。【说文】水石之理也。【徐锴曰】言石因其脉理而解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石有时以泐。 又【广韵】凝合也。 又潭名。【唐裴休题泐潭诗】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 又【集韵】六直切,音力。义同。 或作氻□。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石有时而泐。〕 谨照原文而泐改以泐。

泑 【巳集上】【水字部】 泑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纠切,音黝。水黑色也。【说文】泽在昆仑山下。【水经】河水东注于泑泽。【注】卽所谓蒲昌也。 又山名。【山海经】泑,山神蓐收居之。 又【广韵】【集韵】□於虬切,音幽。义同。 又【正字通】窑器色光滑者,俗曰泑。 又【集韵】於交切,音坳。水名,在长沙。

泒 【巳集上】【水字部】 泒 【唐韵】古胡切【集韵】攻乎切,□音孤。水名。【说文】水起雁门葰人戍夫山,东北入海。【水经】沽水至泉州县与淸河合,东入于海。淸河者,泒河尾也。【注】淸湛漳洹□易涞濡沽呼沱,同归於海,故曰泒河尾。 俗混入派字,非。【佩觿集】以水名之泒。为宗派者,讹。

□ 【备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韵】音遥。

泓 【巳集上】【水字部】 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宏切,音宖。【说文】下深貌。一曰水淸貌。【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又水名。【春秋僖二十一年】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又龙泓,水名。【陕西通志】龙泓有二,一在飞龙峡,一在天井山。 又【韵补】叶乌光切,音汪。【易林】羽翮病伤,无以为疆。宋公德薄,败于水泓。

泔 【巳集上】【水字部】 泔 【唐韵】古三切【集韵】【韵会】【正韵】沽三切,□音甘。米汁也。【博雅】泔,潘澜也。【说文】周谓潘曰泔。 又【荀子大略篇】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注】泔者,烹和之名。 又【集韵】戸感切,音颔。满也。【扬雄甘泉赋】秬鬯泔淡。【注】泔淡,满也。一曰泔淡,水貌。 又别作澉。

法 【巳集上】【水字部】 法 〔古文〕佱法□【唐韵】方乏切【集韵】【韵会】弗乏切,□翻入声。【尔雅释诂】法,常也。【释名】法,逼也。逼而使有所限也。【礼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注】法,八法也。 又制度也。【礼曲礼】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又礼法也。【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又□法也。【书吕□】惟作五虐之□曰法。 又象也。【文心雕龙书记篇】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 又效法也。【易系辞】崇效天,□法地。 又执法,星名。【史记天官书注】端门次东第一星为左执法,廷尉之象。端门西第一星为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 又姓。【後汉法雄传】齐襄王法章之後。 又【韵补】叶敷弗切,音拂。【扬子太□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 又叶芳未切,音废。【欧阳修铭】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

泖 【巳集上】【水字部】 泖 【广韵】【集韵】□莫饱切,音卯。水名。在吴华亭县有圆泖,大泖,长泖,共三泖。亦作茆。【春渚记闻】陆鲁望赋吴中事云:三泖凉波鱼蕝动。注称江左人目水之渟滀不湍者为泖。 又【集韵】力九切,音柳。水貌。

泗 【巳集上】【水字部】 泗 【唐韵】【集韵】【韵会】息利切【正韵】息渍切,□音四。水名。【说文】水受泲水,东入淮。【周礼夏官职方氏】靑州,其川淮泗。【书禹贡】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正义】泗水出济阴乘氏县。【水经注】泗水,出鲁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 又国名。【前汉地理志】泗水国,故东海郡也。元鼎四年,别为泗水郡,郡有泗阳县。 又州县名。【广舆记】泗州属江南凤阳府,春秋时徐子国,汉厹犹,晋宿预,魏东楚,陈安州,後周泗州。又泗水县,今属兖州府。 又泗口,在宿迁县。【通典】兖州刺史刘遐自彭城退屯泗口。 又涕泗也。【诗陈风】涕泗滂沱。【传】自鼻曰泗。

泙 【巳集上】【水字部】 泙 【唐韵】符兵切【集韵】薄兵切,□音平。【说文】谷也。一曰水名。 又【集韵】披庚切,音磅。本作洴。水声也。【柳宗元晋问】漰泙洞踏者,弥数千里。洴原字从幷作。

泚 【巳集上】【水字部】 泚 “【唐韵】千礼切【集韵】【韵会】【正韵】此礼切,□音玼。水淸也。 又鲜明貌。【诗邶风】新台有泚。 又汗出貌。【孟子】其颡有泚。 又【广韵】【正韵】雌氏切【集韵】【韵会】浅氏切,□音此。义同。 又【集韵】蒋氏切,音紫。水名。【山海经】长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经】泚水,出泚阳东北大胡山。 又【山海经】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东始之山,泚水出焉,东北注于海。○按水出泚阳大胡山者,《後汉书光武纪》作沘水,沘阳。而水经作泚水,泚阳。互见四画沘字注。

考证:〔【说文】长沙之山,泚水出焉。〕 谨按此二句出山海经不出说文。谨据改山海经。”

泛 【巳集上】【水字部】 泛 【唐韵】【集韵】【韵会】□孚梵切,音泛。【说文】浮也。一曰流也。通作泛。【前汉郊祀歌】泛泛滇滇从高斿。 又【集韵】方勇切,音捧。覆也。【前汉武帝纪】泛驾之马。【注】本作覂,後通用。 又【广韵】房法切【韵会】扶法切,□音乏。泛□,声微小貌。

泜 【巳集上】【水字部】 泜 【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音帝。水名,在常山。【一统志】泜水,在临城县西北。【前汉张耳传】斩余泜水上。【注】苏林曰:泜音祇。晋灼曰:问其方人音柢。师古曰:苏晋二说皆是也。苏音祇敬之祇,音执夷反,古音如是。晋音根柢之柢,音丁计反,今其土俗呼之则然。 又【广韵】旨夷切【集韵】【韵会】蒸夷切,□音脂。又【唐韵】直尼切【集韵】【韵会】陈尼切,□音迟。义□同。 又【集韵】直几切【韵会】【正韵】丈几切,□音雉。与滍同。水出南阳。【左传僖三十三年】楚子上与晋师夹泜而军。【注】泜水,出鲁阳县,东经襄城定陵入汝。

溯 【巳集上】【水字部】 溯 【广韵】桑故切【正韵】苏故切,□音诉。与溯同。【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左传文十年】楚子西沿汉溯江。【注】沿,顺流。溯,逆流。 又向也。【张衡东京赋】溯洛背河。 又与溯通。《诗秦风》溯洄从之。考证:〔溯斗,舟中抒水斗也,见【尔雅】。〕 谨按溯乃□之讹。尔雅乃广雅之讹。广雅释器□斗谓之相是也。当作□不当作溯。谨改为又与溯通。诗秦风溯洄从之。

泞 【巳集上】【水字部】 泞 【集韵】【韵会】丈吕切【正韵】直吕切,□音宁。澄也,澹也。【木华海赋】泱漭澹泞,腾波赴势。【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乃定切,音甯。淖也。【左思吴都赋】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泞。 又【集韵】一曰淸也。 又【唐韵】【集韵】【正韵】乃挺切【韵会】乃顷切,□宁上声。义同。 又泞,水沸貌。 又汀泞,小水。【张协七命】何异促鳞之游汀泞。 又【集韵】囊丁切,音宁。亦小水也。 又乃计切,泥去声。涵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六书正讹】晚本字。○按《说文》本作晚,当从《说文》为是。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海篇】音暖。

泟 【巳集上】【水字部】 泟 【唐韵】敕贞切【集韵】痴贞切,□音柽。【玉篇】赤也。一曰棠枣汁也。【说文】本作。或从水作浾,或从正作泟。

泠 【巳集上】【水字部】 泠 【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音灵。水名。【说文】水出丹阳宛陵,西北入江。 又关中有泠水。【水经注】泠水,出浮胏山。 又零陵有泠水。【水经注】泠水,南出九疑山,北流经泠道县。 又桂阳曲江县有泠水。【水经注】泠水出泠君山。 又淸泠,水名。【张衡西京赋】耕父扬光於淸泠之渊。【注】在南阳西鄂山上。 又三江之水曰三泠。 又泠泠,水声。【古乐府】山溜何泠泠。 又风声。【宋玉风赋】淸淸泠泠,愈病析酲。【庄子逍遥游】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又音声洋溢曰泠泠。【陆机文赋】音泠泠而盈耳。 又泠风,和风,所以成谷也。【吕氏春秋辨士篇】师为泠风。 又邑名。【左传哀二十五年】将适泠。又麊泠,汉县名,属交趾郡。泠道,亦汉县名,属零陵郡。 又与伶通。【左传成九年】晋侯见钟仪,问其族,曰:泠人也。【正义】泠氏世掌乐官而善,故後世名乐官为伶官。 又【集韵】朗鼎切,音笭。水貌。 又灵年切,音莲。毛长总结也。【周礼天官内饔】羊泠毛而毳膻。【注】泠音灵,徐邈音朗年反。

泡 【巳集上】【水字部】 泡 【唐韵】匹交切【集韵】【韵会】【正韵】披交切,□音拋。水名。【说文】水出山阳平乐,东北入泗。【水经注】卽丰水之上源也。 又水上浮沤也。【梵书】如梦幻泡景。 又【广韵】薄交切【集韵】蒲交切,□音庖。泡泡,流也。【山海经】其源浑浑泡泡。【注】水濆涌之声也。 又【扬子方言】泡,盛也。江淮之闲曰泡。【注】泡肥,洪张貌。 又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箫赋】泡溲泛□。 又【集韵】班交切,音包。□泡,盛也。 又皮敎切,音咆。水泉也。 又鱼名。【张师正倦游录】南海有泡鱼,大如斗。泡,去声。

【子集中】【人字部】 同媌。

波 【巳集上】【水字部】 波 【唐韵】博禾切【集韵】【韵会】【正韵】逋禾切,□音皤。【说文】水涌流也。【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 又水名。【水经注】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 又泽名。【书禹贡】荥波旣猪。【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 又洛之别名。【尔雅释水】水自洛出为波。 又润也。【左传僖二十三年】晋公子曰: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又摇动也。【庄子外物篇】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赋】托微波以通辞。 又金波,月光也。【前汉郊祀歌】月□□以金波。 又沸波,鸟名。【禽经】王睢,鱼鹰也。诗谓之睢鸠,淮南子谓之沸波。 又偃波,书名。【欧阳询书法】偃波书,卽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 又流波,山名。在东海中。见【山海经】。 又长年之称。【范成大吴船录】蜀中称尊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又【李翊俗呼小录】跑谓之波,立谓之站。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内有波县。 又郡名。【广舆记】宁波府,属浙江。本越甬东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宁波府。 又【集韵】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罴。与陂同。阪也。一曰泽障也。【前汉江都易王传】後游雷波天大风。【注】波读为陂。 又【集韵】【韵会】□彼义切,音贲。循行水也。【前汉西域传】傍南山,北波河。

泣 【巳集上】【水字部】 泣 【广韵】去急切【集韵】【韵会】【正韵】乞及切,□音湇。【说文】无声出涕也。【徐铉曰】泣,哭之细也。【礼檀弓】泣血三年。 又【集韵】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 又与涩通。血凝不消也。【素问】寒气容于背兪之脉,则血脉泣。

泥 【巳集上】【水字部】 泥 【广韵】奴低切【集韵】【韵会】【正韵】年题切,□音。水名。【说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蛮中。 又潏水之别名。【长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又江州洣水又谓之泥水。【前汉地理志】长沙国茶陵泥水。 又水和土也。【书禹贡】厥土惟涂泥。 又污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又丘名。【尔雅释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又泥中,卫邑也。【诗邶风】胡为乎泥中。 又泥阳,县名。【史记郦商传】苏驵军於泥阳。【前汉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阳县,王莽更曰泥阴。 又弱也。【尔雅释兽】威夷长脊而泥。 又虫名,出东海,得水则活,失水则如泥。【杜甫诗】先拚一飮醉如泥。 又紫泥,以封玺书者。【西京杂记】中书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 又靑泥,水名。【长安志】蓝田县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军。又坊名。【杜甫诗】饭煮靑泥坊底芹。 又蜀人谓糊窻曰泥窻。【花蕊夫人宫词】红锦泥窻遶四廊。 又渤泥,佛泥,俱国名。【诸蕃风俗】佛泥国在广州东南,宋濂有渤泥入贡记。 又【薛俊日本寄语】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银曰失禄楷泥,船曰浮泥。 又姓。汉犍为功曹泥和。 又【广韵】奴礼切【集韵】【韵会】【正韵】乃礼切,□音祢。泥泥,露浓貌。【诗小雅】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又柔泽貌。【诗大雅】方苞方体,维叶泥泥。亦作□。 又【广韵】奴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乃计切,□尼去声。滞也。【论语】致远恐泥。 又【集韵】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又亭名。【左传注】高平方与县东有泥母亭,读如甯。 又与涅同。【史记屈原传】皭然泥而不滓。【注】泥音涅。考证:〔又杇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谨按程传井之不可食以泥污也。杇改污。

洖 【巳集上】【水字部】 洖 【集韵】讹胡切,音吾。人名。唐有铁利韎鞨洖地蒙。

泧 【巳集上】【水字部】 泧 【广韵】【集韵】□王伐切,音越。大水貌。【郭璞江赋】溃濩泧漷。【注】皆水势相激涌之貌。 又【广韵】【集韵】□许月切,音。义同。 又【广韵】【集韵】□呼括切,音豁。【说文】瀎泧也。又【博雅】泧泧,流也。 又【集韵】桑葛切,音萨。义同。

注 【巳集上】【水字部】 注 【唐韵】之戍切【集韵】【韵会】朱戍切,□音注。【说文】灌也。【增韵】水流射也。【诗大雅】丰水东注。 又引也。【前汉沟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卤之地。 又意所向曰注。【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注】上谓注意於上天。 又记也。【通俗文】记物曰注,因支分派别之意。 又凡以传释经曰注,通作注。 又聚也。【周礼天官】兽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又击也。【庄子达生篇】以黄金注者。 又属也。【尔雅释天】注旄首曰旌。【注】言以旄牛尾属之竿首。 又属矢於弦也。【左传襄二十三年】乐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又附药亦为注。【周礼天官】疡医掌祝药劀杀之齐。【注】祝当为注。注谓附著药。 又华不注,山名。【括地志】在济南。又句注,亦山名,在代州雁门县西北。 又仄注,冠名。【前汉五行志注】言形侧立而下注也。 又日注,茶名。【欧阳修归田录】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 又【集韵】株遇切,音驻。与注同。 又【集韵】陟救切【正韵】职救切,□音昼。虫喙也。与咮噣通。【周礼冬官考工记】以注鸣者。 又注张,星名。别见木部柳字注。考证:〔又勿注,亦山名,在代州雁门县西北。〕 谨按汉书地理志雁门郡及元和郡县志皆作句注。谨改勿为句。

泩 【巳集上】【水字部】 泩 【集韵】师庚切,音生。【玉篇】水涨也。一曰水深广貌。

【子集上】【亅字部】 【集韵】象吕切【类篇】时与切,□音序。【山海经】犲山有堪之鱼,状如夸父而彘尾。一曰鱼子。俗讹作。

□ 【补遗】【辰集】【日字部】 □ 【说文长笺】与暂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俱伦切,音麇。束也。或作□。○按本十六画。【正字通】误入十五画,今改正。

泪 【巳集上】【水字部】 泪 【字汇】与泪同。【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遂切,音类。目液也。【本草】泪者,肝之液。【谭子化书珠玉篇】悲则雨泪。 又【集韵】劣戌切,音律。义同。 又【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丽。疾流貌。【张衡南都赋】漻泪淢汨。【注】引淮南子,水泪破舟。○按《淮南子主术训》本作戾。泪与戾古通。 又【集韵】力结切,音捩。义同。 又凄泪,寒凉貌。【前汉武帝赋】秋气憯以凄泪。亦作戾。

泫 【巳集上】【水字部】 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戸畎切,音铉。【说文】湝流也。 又露光也。【谢灵运诗】花上露犹泫。 又露垂貌。【谢惠连诗】泫泫露盈条。 又流涕貌。【礼檀弓】孔子泫然流涕。 又【集韵】【韵会】【正韵】□胡涓切,音悬。困泫,水深广貌。【郭璞江赋】瀇滉困泫。 又水名,属上党。【前汉地理志】上党郡有泫氏县。【注】山海经,泫水所出者也。【後汉万修传注】今泽州高平县也。 又【集韵】胡千切,音贤。义同。 又荧绢切,音县。泫愍,混合也。通作眩。

泬 【巳集上】【水字部】 泬 【唐韵】呼穴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决切。音血。《说文》水从孔穴疾出也。 又回泬,邪僻也。与回遹同。【潘岳西征赋】事回泬而好还。 又泬寥,空貌。【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淸。又【集韵】古穴切,与潏同水名。《水经》作沈水。【颜师古汉书注】泬,卽今沈水。本作泬,与沈相似,因名沈水。考证:〔【唐韵】呼穴切,【集韵】古穴切,□音玦。【说文】水从孔穴疾出也。 又水名。水经作沈水。【颜师古汉书注】泬,卽今沈水。本作泬,与沈相似,因名沈水。〕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决切,音血。泬寥,空貌。【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淸。〕 谨按呼穴切与呼决切同,与古穴切异,前後援引讹误,今谨改为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决切。音血。说文水从孔穴疾出也。〔又回泬,邪僻也。与回遹同。【潘岳西征赋】事回泬而好还。 又泬寥,空貌。【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淸。〕〔又【集韵】古穴切,与潏同水名。水经作沈水。【颜师古汉书注】泬,卽今沈水。本作泬,与沈相似,因名沈水。〕

泭 【巳集上】【水字部】 泭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芳无切,音敷。【说文】编木以渡也。一曰小木栰也。【尔雅释言】舫泭也。又【释水】庶人乘泭。【扬子方言】泭谓之□。【注】小筏曰泭。 又与桴通。【论语】乘桴浮於海。 又【广韵】防无切【集韵】冯无切,□音扶。义同。一曰水上泭沤。 【集韵】亦作□柎。

泮 【巳集上】【水字部】 泮 〔古文〕沜【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普半切,音判。【说文】诸侯乡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诗鲁颂】思乐泮水。【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礼王制】作頖宫。 又【通典】兖州泗水县有泮水。 又散也。【诗邶风】迨冰未泮。 又与判同。【史记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又与畔通。【诗卫风】隰则有泮。【传】泮,坡也。【笺】泮,读为畔。

泯 【巳集上】【水字部】 泯 【唐韵】武尽切【集韵】【韵会】【正韵】弭尽切,□音黾。水貌。【杜甫诗】春流泯泯淸。 又【尔雅释诂】泯,尽也。【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 又泯泯,犹茫茫也。【书吕□】泯泯棼棼。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民。义同。 又泽名。【山海经】灵桑之山,西望泯泽。 又【集韵】见切,音面。泫泯,混合也。一曰目不安貌。【司马相如大人赋】目眩泯而亡见。 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陆云夏府君诔】祈祈缙绅,泣涕留连。故作斯诔,著之不泯。

泰 【巳集上】【水字部】 泰 〔古文〕夳【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太。【说文】滑也。 又大也。【前汉郊祀歌】扬金光,横泰河。 又通也。【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诗小雅】昊天泰怃。 又宽也,安也。【论语】君子泰而不骄。 又侈也。【晋语】恃其富宠以泰於国。 又丘名。【尔雅释丘】右陵泰丘。 又风名。【尔雅释天】西风谓之泰风。【注】西风成物,物丰泰也。 又山名。【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又有小泰山,在朱虚县,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晋海陵郡,今属扬州府。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属济南府。俱见【广舆记】。 又泽名。【山海经】瀤泽之水,东北流,注于泰泽。 又社名。【蔡邕独断】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礼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韵补】叶他计切,音替。【曹植七启】元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於黎苗,威灵鎭乎无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齐泰。 【说文】亦省作太。从水。俗作,非是。考证:〔有小泰山,在朱虚县,汝水所出。〕 谨按前汶字注引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汶水出县东西峿山,山在小泰山东。据此汝字谨改汶字。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