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第6部分

春官】肆师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注】貉,师祭也。莫驾反。〕 谨照原文莫驾反上增释文二字。

禤 【午集下】【示字部】 禤 【字汇】呼渊切,音喧。【篇海】姓也。

御 【午集下】【示字部】 御 【集韵】牛据切【韵会】【正韵】鱼据切,□音御。扞也,拒也。【易蒙卦】利御□。【注】为之扞御,则物咸附之。【左传隐九年】北戎侵郑,郑伯御之。 又止也。【易系辞】以言乎远,则不御。【疏】谓无所止息也。【左传昭十六年】孔张後至,立於客闲,执政御之。【注】御,止也。 又【广韵】鱼巨切【集韵】偶举切【韵会】鱼许切【正韵】偶许切,□音语。义同。 又【说文】祀也。 又古通御。【诗邶风】亦以御冬。【毛传】御,御也。 亦通语。【史记东越传】御儿侯。【正义】御,今作语。 又【韵会】御亦作圄,守之也。 亦作圉。【前汉王莽传】不畏强圉。又【庄子缮性篇】其来不可圉。○按《说文》圄,守也。圉,令圉也。御,祀也。今文圄为囹圄字,圉为牧圉字,御为守御字,相承久矣,而御祀义不复见。

禧 【午集下】【示字部】 禧 【唐韵】许其切【集韵】【韵会】虚其切【正韵】虚宜切,□音僖。福也,吉也。 又【尔雅释诂】禧,告也。又通厘。【史记孝文纪】祠官祝厘。【师古往】厘,本作禧,假借用耳。又【贾谊传】上方受厘宣室。【注】言受神之福。 亦通熙。【前汉礼乐志】熙事备成。【师古注】熙与禧同。

禨 【午集下】【示字部】 禨 【广韵】居依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祥也。【列子说符篇】楚人鬼而越人禨。 又祟也。 又【集韵】居气切,音旣。沐而飮酒也。【礼玉藻】进禨。【疏】新沐体虚,必进禨酒,补益气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丘闲切,音谦。竹名。 【字汇补】口庚切,音悭。义同。

【补遗】【巳集】【水字部】 【余文】敕中切。融,水平远貌。又音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胡南切,音含。实中竹。同筨。

祀 【午集下】【示字部】 祀 【集韵】同祀。

禅 【午集下】【示字部】 禅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时战切,音缮。封禅。【韵会】筑土曰封,除地曰禅。古者天子巡守,至於四岳,则封泰山而祭天,禅小山而祭山川。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齐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设辞拒之,谓非有符瑞,不可封禅。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说,欲祷祠以求长生,遂以封禅为异典。项氏曰:除地为墠,後改曰禅,神之矣。 又代也。禅让,传与也。【孟子】唐虞禅。 一作嬗。【前汉律历志】尧嬗以天下。【师古往】嬗,古禅让字也。 又通作擅。【荀子正论篇】尧舜擅逊。【注】与禅同。 又作儃。【扬子法言】允哲尧儃舜之重。【注】同禅。 又汉书禅多作。详字注。 又【广韵】市连切【集韵】【韵会】时连切,□音蝉。静也。浮图家有禅说。【传灯录】禅有五,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杜甫诗】虚空不离禅。

禫 【午集下】【示字部】 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感切,覃上声。除服祭名。【礼闲传】父母之丧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疏】中,闲也,大祥後更闲一月为禫,二十七月也。【释名】禫孝子之意,澹然哀思益衰也。○按详禫之说,郑康成主异月,王肃主同月,今通考《礼》文《檀弓》云:孔子旣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又鲁人朝祥暮歌,孔子谓逾月则善,又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丧服四制》云祥之日鼓素琴。《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则王肃之言为可据。《士虞礼》《闲传》皆言中月而禫,谓禫在祥月中也。卽令丧事先远日,祥或在下旬,然祥後卽禫,亦不害为中月。郑氏特据《丧服小记》中一以上,《学记》中年考校两文,释中为闲,遂定为二十七月,实与经不合。然先儒司马光朱元晦皆知王说为是,而不敢昌言正之者,亲丧宁厚,且相延已久,不容猝变也。 又同澹。【荀子非十二子篇】种禫其辞。

笇 【未集上】【竹字部】 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贯切,音算。义同算。【史记吴王传】上方与鼂错调兵笇军食。【水经注】武帝建元中,使虞丘寿王与待诏能用笇者,举措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 又【集韵】竹器。【正字通】又姓。 【集韵】或作□。

禬 【午集下】【示字部】 禬 【唐韵】【正韵】□古外切,音脍。除殃祭也。【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也。【注】除灾害曰禬,禬犹刮去也。却变异曰禳。禳,攘也。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禬礼哀围败。【注】同盟者会合财货,以更其所丧。 又【说文】会福祭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黄外切,音会。义□同。

禭 【午集下】【示字部】 禭 【玉篇】词类切【篇海】徐醉切,□音遂。祭名。 又神名。【後汉东夷传】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国东有大穴,号禭神,以十月迎而祭之。

礼 【午集下】【示字部】 礼 〔古文〕礼□□【广韵】卢启切【集韵】【韵会】里弟切【正韵】良以切,□音蠡。【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体也。【韵会】孟子言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盖因人心之仁义而为之品秩,使各得其叙之谓礼。 又姓。【左传】卫大夫礼孔。 【徐铉曰】五礼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禯 【午集下】【示字部】 禯 【正篇】尼龙切,音醲。厚祭也。

祢 【午集下】【示字部】 祢 【广韵】奴礼切【集韵】【韵会】乃礼切【正韵】乃里切,□音弥。【说文】亲庙也。【增韵】父庙曰祢。【公羊传隐元年秋七月注】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疏】祢字示旁尔,言虽可入庙是神示,犹自最近於已,故曰祢。 又行主亦曰祢。【礼文王世子】其在军则守於公祢。【注】公祢,行主也,行以迁主言祢,在外亲也。 又地名。【诗邶风】飮饯于祢。 又姓。魏祢衡。○按公祢,注疏读如字,不必依□澔读作祧,《字汇》乃据此入萧韵,非也。

祷 【午集下】【示字部】 祷 〔古文〕□□【唐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睹老切,□音倒。【说文】告事求福也。【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五曰祷。【注】如赵文子成室,张老曰: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族於斯,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又【广韵】【正韵】都导切【集韵】【韵会】刀号切,□音到。义同。 又叶丁口切,音斗。【诗小雅】吉日维戊,旣伯旣祷。叶下阜丑,戊读牡。又【易林】白茅醴酒,神巫拜祷。

禲 【午集下】【示字部】 禲 【正字通】俗厉字。礼记作厉。周礼俗本讹作禲。

禳 【午集下】【示字部】 禳 【广韵】【集韵】【韵会】如阳切【正韵】如羊切,□音穰。【说文】磔攘,祀除疠殃也。【徐曰】禳之为言攘也。【周礼天官女祝注】却变异曰禳。

禴 【午集下】【示字部】 禴 【集韵】同礿。【诗小雅】禴祀烝尝。【易萃卦】孚乃利用禴。【疏】四时之祭最薄者也。余详礿字注。

□ 【未集中】【老字部】 □ 同□。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所戟切,音索。读若色。【广韵】白索,木名。 又【集韵】霜狄切【尔雅释木】赤栜。或作赤。 又【扬雄太□经】参珍睟精,三以数。 又【集韵】木枝上生也。 又【类篇】木名。中车辋。【正字通】引《松漠纪闻》:柃瘿盂,则其木可用为碗。 又【集韵】昔各切,音索。木梢。

【辰集上】【日字部】 【正字通】俗晒字。

禵 【午集下】【示字部】 禵 【字汇补】音题。福也。

箓 【未集上】【竹字部】 箓 【广韵】【集韵】□卢谷切,音禄。【说文】竹高箧也。 【集韵】簏或从彔。通作盝。

禶 【午集下】【示字部】 禶 【广韵】藏旱切,音趱。祭名。 又【集韵】则旰切,音赞。祝神也。

禷 【午集下】【示字部】 禷 【唐韵】【韵会】【正韵】□力遂切,音类。【说文】以事类祭天神。【尔雅】作禷,经传多作类。【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又师祭。【礼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诗大雅】是类是禡。【传】於内曰类,於野曰禡。○按《周礼小宗伯》: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郑注》:祷祈礼轻,类者依其正礼而为之。则知凡言类者,皆谓依事类而为之,如郊祀为祭天之常祭,今非常祭,而亦依郊祀为之,则曰类,非有专称,故许愼释之以事类祭天神也。 本作□。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吉切【集韵】壁吉切【类篇】逼吉切,□音必。【说文】木也。【正字通】俗字,非。

秿 【午集下】【禾字部】 秿 【广韵】扶甫切【集韵】【韵会】奉甫切,□音釜。禾穳积也。 又【广韵】【集韵】□芳无切,音敷。义同。 又【广韵】博孤切【集韵】奔模切,□音逋。【广韵】刈禾治秿。【集韵】刈禾也。 又【集韵】滂摸切,音铺。大豆也。 或作□。

禸 【午集下】【禸字部】 禸 【唐韵】【集韵】人九切【韵会】忍九切,□音蹂。【说文】兽足蹂地也。象形。九声。【尔雅释兽】狸狐貒貈丑,其足蹯,其迹禸。【疏】蹯,掌也。此四兽之类,皆有掌蹯,其指头著地处名禸。 又【广韵】【集韵】□女九切,音钮。【尔雅释兽】陆德明读。 【正字通】篆文禸本三画。旧本沿俗作厶,入五画,非。○按《徐铉新附篆文》作蹂,《正讹》斥为俗字,非。又《秦风》厹矛。陆德明:厹音求。郑注:三隅矛也。《字汇》禸读柔上声。又云与厹同,亦非。

禹 【午集下】【禸字部】 禹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王矩切,音羽。夏王号。【颜师古曰】禹汤皆字,三王去唐之文,从高古之质,故夏商之王皆以名为号。 又姓。【王憎孺百家谱】兰陵萧道游娶禹氏。 又谥法。【史记裴注】受禅成功曰禹。【书疏】渊源流通曰禹。 又【玉篇】舒也。 又【说文】虫也。

禺 【午集下】【禸字部】 禺 【唐韵】【集韵】牛具切【韵会】元具切,□音遇。兽名,猴属。【正字通】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山中多有之。说文专指为母猴属,误。 又【广韵】遇俱切,音虞。山名。【史记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韦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吴郡永安县。 又番禺,越地名。在南海。 又禺强,神名。【庄子大宗师】禺强得之,立乎北极。【山海经】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鸟身,名禺强。 又区也。【管子侈靡篇】是为十禺。【注】每里为一禺。 又事端初见也。【管子侈靡篇】将合可以禺。 又禺禺,鱼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禺禺魼鳎。【郭璞曰】禺禺,鱼皮有毛,黄地黑文。 又日在已曰禺中。 又姓。 又【集韵】鱼容切,音顒。义同。 又通作寓。【尔雅释兽】寓曰嗛。【郭注】寓谓猕猴之类,寄寓木上,此属及皆颊里贮食。【六书故】寓卽说文之禺。 亦通作虞。【山海经】夸父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注】禺渊,日所入也。今作虞。 亦通作偶。【史记封禅书】木禺龙栾车一驷。【索隐曰】禺,音偶。谓偶其形於木,禺马亦然。 又读作务。【左传哀十一年】公叔务人。【礼檀弓】作禺人。

离 【午集下】【禸字部】 离 〔古文〕□【广韵】丑知切【集韵】【正韵】抽知切,□音摛。同魑。又【韵会】邻知切。同离。明也,丽也。易卦名。 又散也,违也。【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亦同离。【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骊。【说文】黄仓庚也,鸣则蚕生。从隹离声。【玉篇】亦作鹂。【广韵】今用鹂为鹂黄,借离为离别。【集韵】或作鵹。 又卦名。【易离卦】彖曰:离,丽也。【玉篇】离,明也。 又【玉篇】散也。【广韵】近曰离,远曰别。【扬子方言】参蠡,分也。秦晋曰离。【易乾卦】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待王风】有女仳离。 又【玉篇】遇也。【扬子方言】罗谓之离。【易小过】飞鸟离之。【前汉扬雄传反离骚注】应劭曰:离,犹遭也。 又【诗小雅】不离于里。【疏】离,历也。 又【玉篇】两也。【礼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 又【玉篇】判也。【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离经,断绝句也。【周礼夏官形方氏】无有华离之地。【注】华读为□,正之使不□邪离绝。 又【礼明堂位】叔之离磬。【注】离,谓次序其声悬也。【疏】叔之所作编离之磬。 又【仪礼大射礼】中离维纲。【注】离,犹过也,猎也。 又【玉篇】□也。【左传昭元年】设卫离服。【注】离,□也。 又【尔雅释亲】男子谓□妹之子为出,谓出之子为离孙。 又【荀子非相篇】离离然。【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又【尔雅释诂】覭髳茀离也。【注】谓草木之蒙茸翳荟也。茀离卽弥离,弥离犹蒙茸。又【屈原离骚】长余佩之陆离。【注】陆离,犹嵯,众貌也。许愼云:美好貌。师古云:分散也。 又【前汉郊祀歌】辟流离。【注】流离,不得其所者。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滂濞泱轧,丽以林离。【注】林离,操攦也。【扬雄羽猎赋】淋离廓落。 又【司马相如大林赋】前长离而後矞皇。【注】服虔曰:皆神名也。师古曰:长离,灵鸟也。○按前汉礼乐志作长丽。注云:星名。【张衡思□赋】前长离使拂羽兮。【注】长离,南方朱雀神也。 又【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疏】音多变,声流离也。 又【前汉西域传】罽宾出璧流离。【注】师古曰: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靑、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 又马名。【李斯谏逐客书】乘纤离之马。 又鸟名。【诗邶风】流离之子。【传】流离,鸟也。○按尔雅释鸟注,作留离。 又草名。【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注】离,蘼芜也。又【司马相如子虚赋】蘖离朱杨。【注】离,山梨。又【埤雅】韩诗曰:芍药,离草也。将离,相赠以芍药。一名可离。 又木名。【史记孔子世家注】《皇览》曰:茔中树,柞、枌、雒、离。 又水名。【前汉武帝纪】出零陵下离水。 又地名。【左传成十五年】会吴于钟离。【注】钟离,楚邑,淮南县。 又国名。【前汉西域传】东离国,大国也。【拾遗记】泥离之国来朝。 又【广韵】姓也。孟子弟子离娄。 又【集韵】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详虫部螭字注。 又【集韵】辇尒切,音逦。离跂,攘臂貌。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离靡广衍。【注】离靡,谓相连不绝也。离,音力尔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力智切,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释文】离,如字,又力智反。【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师古:音力智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又叶音黎。【卓文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女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又叶良何切,音罗。【韩愈裴少府墓铭】支分族离,各为大家。家,音歌。考证:〔【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立。〕 谨按注无此文。今据陈氏集说引方氏注改两相丽谓之离。〔【扬雄校猎赋】淋离廓落。〕 谨照文选校猎赋改羽猎赋。〔【司马相如上林赋】前长离而後矞皇。〕 谨照汉书上林赋改大林赋。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初已切。飞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诸延切,音旃。【说文】糜也。同。亦作饘。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先的切,音锡。汰米也。同淅。

禼 【午集下】【禸字部】 禼 【唐韵】【广韵】私列切【集韵】【正韵】先结切,□音薛。与偰契□同。【前汉百官表】禼作司徒。 又【说文】虫也。象形。

禽 【午集下】【禸字部】 禽 〔古文〕□【唐韵】【集韵】巨今切【韵会】【正韵】渠今切,□音琴。【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白虎通】禽,鸟兽总名,言为人禽制也。【孔颖达云】王用三驱失前禽,则驱走者亦曰禽。【于越志】临川吴澄问东隅吴正道禽兽二字,正道曰:禽卽兽也。曰:两翼为禽,四足为兽,何以言。曰:礼不云乎,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又【韵会】鸟兽未孕曰禽。 又战胜执获曰禽。【左传僖三十三年】外仆髠屯禽之以献。通作擒。 又姓。【左传】鲁大夫禽郑。【高士传】禽庆。 又叶渠容切,音穷。【易林】吉日车攻,田弋获禽。宣王飮酒,以告嘉功。 又【字汇补】龙支切,音离。【魏志和洽传】谥□侯子禽。

禾 【午集下】【禾字部】 禾 【唐韵】【正韵】戸戈切【集韵】【韵会】胡戈切,□音和。【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从木从□省,□象其穗。【春秋庄二十八年】大无麦禾。【疏】麦熟於夏,禾成在秋。 又凡谷皆曰禾。【诗豳风】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疏】苗生旣秀谓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种,其余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与菽麦无禾称,故再言禾以总之。 又【山海经】玉山,王母所居。昆仑之墟,其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二月生,八月熟。【注】木禾谷类可食。【鲍照诗】远食玉山禾。 又禾,和也。【尚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王命归周公於东,作归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孔传】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疏】後世同颖之禾,遂名嘉禾,由此。 又姓。考证:〔【尚书传】唐叔得禾,异亩同颖。〕 谨按所引系书序,传改序。

【辰集中】【木字部】 同樕。

秃 【午集下】【禾字部】 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谷切,通入声。【说文】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声。王育说:仓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审。又【徐锴曰】言秃人发不纤长,若禾稼也。【谷梁传成元年】季孙行父秃,聘于齐,齐使秃者御之。【史记灌夫传】与长孺共一老秃翁。 又凡物落尽皆曰秃。【後汉张衡传】苏武以秃节效贞。又【孔融传】秃巾微行。【注】谓不加帻。又【杜甫诗】漱壑松柏秃。 又姓。祝融後八姓,秃居一。出【国语】。又复姓。南凉主秃发乌孤。 又与鵚同。秃鶖,鸟名。

秀 【午集下】【禾字部】 秀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息救切,音绣。荣也,茂也,美也,禾吐华也。【诗大雅】实发实秀。○按《尔雅》云:禾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汉儒据此释《诗》,遂以秀为不荣而实。李巡曰:分别异名以晓人,故以英、秀对文,其实黍、稷皆先荣後实。《诗出车篇》云黍稷方华。《生民篇》云实发实秀,是黍、稷有华亦称秀也。此说甚是。《论语》明言不秀不实,秀实自不容混。朱子释《论语》秀曰吐华,释《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汉儒之误。 又凡草皆得言秀。【诗豳风】四月秀葽。【礼月令】孟夏苦菜秀。 又三秀,芝草。【楚辞九歌】采三秀於山闲。 又秀气。【礼礼运】人者,五行之秀气。【周子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又秀士,秀才。【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史记贾谊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韵会】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为茂才。 又州名。汉属会□郡,五代晋钱元瓘奏置秀州,宋庆元改嘉兴府。 又姓。 又与绣通。【石鼓文】秀弓寺射。【注】绣弓,戎弓也。 又叶思久切,音又。【诗大雅】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好叶讦口切。

私 【午集下】【禾字部】 私 【唐韵】息夷切【集韵】【韵会】【正韵】相咨切,□音司。【说文】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又对公而言谓之私。【书周官】以公灭私。【诗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礼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又家臣称私。【仪礼士相见礼】见於大夫曰:某也,夫子之贱私。【礼玉藻】士自称於大夫曰外私。【注】此大夫非己所臣,则称外私。 又恩私也。【仪礼燕礼】寡君,君之私也。【注】谓独受恩厚。【礼郊特牲】妇餕余,私之也。【释名】私,恤也,所恤念也。 又【尔雅释亲】女子谓姊妹之夫曰私。【诗卫风】谭公维私。 又天子以下皆曰私。【前汉张放传】大官私官。【服虔注】私官,皇后之官。【後汉百官志】中宫私府令一人。 又姓。汉私匡。 又便也。【左传襄十五年】师慧过宋,朝将私焉。【注】谓小便。○按《说文》专以禾训私,而厶自为部,训奸邪也。引韩非、仓颉作字,自营为厶,则私不兼公私义。今经传公厶字皆作私,不复作厶矣。

秃 【午集下】【禾字部】 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谷切,通入声。【说文】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声。王育说:仓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审。又【徐锴曰】言秃人发不纤长,若禾稼也。【谷梁传成元年】季孙行父秃,聘于齐,齐使秃者御之。【史记灌夫传】与长孺共一老秃翁。 又凡物落尽皆曰秃。【後汉张衡传】苏武以秃节效贞。又【孔融传】秃巾微行。【注】谓不加帻。又【杜甫诗】漱壑松柏秃。 又姓。祝融後八姓,秃居一。出【国语】。又复姓。南凉主秃发乌孤。 又与鵚同。秃鶖,鸟名。

秄 【午集下】【禾字部】 秄 【广韵】祖里切【集韵】【正韵】祖似切,□音子。【说文】壅禾本也。【诗小雅】或耘或耔,从耒作耔。【前汉书】引《诗》作芓。 又【集韵】将吏切,音仔。俗谓禾猥生曰秄。

秅 【午集下】【禾字部】 秅 【唐韵】宅加切【集韵】【韵会】【正韵】直加切,□音茶。数名。【仪礼聘礼】禾三十车,车三秅,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乘为一秅。 又国名。【前汉西域传】乌秅国,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又【集韵】【韵会】【正韵】□都故切,音妒。义同。

稶 【午集下】【禾字部】 稶 【集韵】稢本字。

秆 【午集下】【禾字部】 秆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旱切,音笴。同秆。【左传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注】秉,把也。秆,稿也。【集韵】古旱切,音笴。与杆同。【博雅】稻穰谓之秆。【说文】禾茎也。引春秋传:或投一秉秆。今左传昭二十七年作或取一秉秆。

秇 【午集下】【禾字部】 秇 【集韵】艺古作秇。注详艹部十五画。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或书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同笋。○按卽箰字之讹。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韵】【类篇】□汪胡切,音乌。【玉篇】槦,木中箭笴。 又【类篇】椑,靑□也。出长沙。【潘岳闲居赋】梁侯乌椑之□。不从木。 又【集韵】乌没切。同榲。榲桲,或作桲。

籼 【午集下】【禾字部】 籼 【广韵】【集韵】□相然切,音仙。【扬子方言】江南呼稉为籼。或作。

秉 【午集下】【禾字部】 秉 【唐韵】兵永切【集韵】【韵会】【正韵】补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诗小雅】彼有遗秉。【疏】秉,把也。【礼聘礼】四秉曰筥。【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莱易闲刈稻聚把有名为筥者。 又米数。【礼聘礼】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尔雅】钟二谓之秉,秉十六斛。○按《仪礼》禾米之秉,字同□异。惟徐氏《韵谱》二石为秉,又是一说。盖石卽斛也。冉子与粟五秉。据《仪礼》为八十石,据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别,俟考正。 又执持也。【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於山川。【诗大雅】民之秉彝。【书君奭】秉德明恤。 又去声,陂病切。与柄同。【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绛侯世家】许负相周亚夫曰:君後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 又姓。○按《说文》秉,从又持禾,《正字通》兼载钟鼎文□字重出。□字原从□从殳。

秊 【午集下】【禾字部】 秊 【唐韵】奴顚切【集韵】宁顚切。□年本字。【说文】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秊。【谷梁传桓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疏】取岁谷一熟之义。 【正字通】俗俱作年。〔古文〕□【唐韵】【广韵】奴顚切【集韵】【类篇】【韵会】宁顚切【正韵】宁田切,□捻平声。【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桓三年】有年。【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又岁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後。节气一名朔气。中气匝则为岁,朔气匝则为年。【左传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齿也。【释名】年,进也。进而前也。【礼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注】引年,挍年也。【左传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注】言以德为轻重,而不以齿为先後也。 又姓。【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历官戸部尚书。 又叶祢因切,音纫。【前汉叙传】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袜铭】长履景福,至於亿年。皇灵旣佑,祉禄来臻。又【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二传作佞夫。 【集韵】亦书作。唐武后作□。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 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

秋 【午集下】【禾字部】 秋 〔古文〕□□龝□【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音鳅。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 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 又【礼乡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揪,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 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 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 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 又春秋,鲁史名。 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 又姓。 又七遥切,音锹。【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 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秋 【午集下】【禾字部】 秋 【说文】秋本字。

种 【午集下】【禾字部】 种 【广韵】直弓切【集韵】【韵会】【正韵】持中切,□音虫。稚也。 又姓。後汉司徒种皓。〔古文〕□□【广韵】之陇切【集韵】【韵会】主勇切,□音肿。谷种也。【诗大雅】诞降嘉种。【周礼地官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又【夏官职方氏】豫州,其谷宜五种。【注】黍稷菽麦稻。 又种类。【书盘庚】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史记高帝纪】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後汉窦融传】此遗种处也。 又地名。【史记货殖传】杨平阳□西贾秦翟,北贾种代。【注】种在恒州石邑县,北盖蔚州也。 又外域国名。【後汉任延传】武威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弃田业。 又【庄子胠箧篇】舍夫种种之机。【注】种种,谨悫貌。 又【增韵】种种,犹物物也。 又发短貌。【左传昭三年】余发如此种种。 又【广韵】之用切【集韵】朱用切,□音偅。蓺植也,布也。【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注】种,布也。种物必布於地,故为布也。【史记李斯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前汉律历志】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 【正字通】说文种,先穜後孰也。从禾,重声,直容切。穜,蓺也,从禾童声,之用切,分穜种为二。按,诗重穋借用重字,说文似与诗异。又童声,与之用之音反。蓺与种植之种通。周礼种植之种与书传所用种字皆同,当从经传为正。旧音同,音虫,皆非。

【卯集中】【手字部】 【正字通】掊字之讹。掊克之掊本作。因字形相近讹为,正韵与抔同,误也。 详掊字注。互见抔字注。字从。

【辰集下】【止字部】 【集韵】同魇。

竖 【酉集中】【豆字部】 竖 【唐韵】臣庾切【集韵】【韵会】上主切,□音裋。【说文】竖立也。【徐曰】豆器,故为竖立。【後汉灵帝纪】槐树自拔倒竖。【魏志钟繇传】起偃为竖。 又【韵会】贞也。【字汇】直也。 又【广韵】童仆之未冠者。【列子说符篇】邻人亡羊,请杨子之竖追之。【宋书周朗传】婢竖无定科。 又内廷之小臣也。【周礼天官】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注】竖,未冠者之官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注】竖,左右小吏。 又凡□鄙者皆曰竖。【史记留侯世家】竖儒几败乃公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又姓。【左传昭十六年】郑大夫竖柎。 又【韵会】通作裋。【史记秦始皇纪】寒者利裋褐。【注】一作短,一作竖。谓褐衣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荀子大略篇】衣则竖褐不完。【注】僮竖之褐,亦短褐也。【集韵】或作□。 又【正韵】【字汇补】□殊遇切,音树。【通鉴】龎涓曰:遂成竖子之名。胡三省读去声。 【集韵】籀作。或作□。俗作竖,非。

【巳集中】【火字部】 【正字通】讹字。【六书统】爟作。字汇亦云同爟。误。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五各切【集韵】【韵会】逆各切,□音愕。【玉篇】阱也。

竘 【午集下】【立字部】 竘 【说文】丘羽切【广韵】驱雨切【集韵】委羽切,□区上声。健也,匠也。【逸周书】有竘匠。 又【集韵】果羽切,音矩。义同。 又【玉篇】丘垢切【广韵】苦后切【集韵】去厚切,□音口。【博雅】治也。一曰巧也。【扬子方言】竘,貌治也,吴越饰貌为竘,或谓之巧。【注】竘,谓治作也。 又【集韵】许后切,音吼。义同。

站 【午集下】【立字部】 站 【广韵】【集韵】□陟陷切,音占。久立也。【篇海】坐立不动貌。俗言独立也。 又【集韵】知咸切,音詀。义同。 【广韵】或作□。【集韵】亦作趈。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七六切,音蹙。笪也。 又就六切。义同。

笎 【未集上】【竹字部】 笎 【集韵】愚袁切,音元。竹名。【齐民要术】笎竹黑皮有文。

伫 【午集下】【立字部】 伫 【广韵】直吕切【集韵】丈吕切,□音宁。企也,久立也。【楚辞九歌】结桂枝兮延伫。【王逸注】伫,立也。 本作伫。

笆 【未集上】【竹字部】 笆 【广韵】傍下切【集韵】补下切,□音把。【广韵】竹名,出蜀。【篇海】竹有刺者。【竹谱】棘竹騈深,一丛为林。根若推轮,节若束针。亦曰笆竹,城固是任。蔑笋旣食,鬓发则侵。【注】笆竹笋味,落人鬓发。 又【集韵】部下切,音跁。义同。 又【广韵】伯加切【集韵】【韵会】【正韵】邦加切,□音巴。【广韵】有刺竹篱也。【史记索隐】今江南谓苇篱曰笆篱。【前汉司马相如传】诸蔗笆苴。【注】文颖曰:笆蕉。

竜 【午集下】【立字部】 竜 【集韵】龙古作竜。注见部首。 又【类篇】起也。 又地名。【字汇补】云南有佴革竜地,有九山最险。

并 【午集下】【立字部】 并 【广韵】蒲迥切【集韵】【正韵】部迥切,□音倂。【类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书立政】以并受此丕丕基。【诗齐风】并驱从两肩兮。【礼礼运】圣人参於天地,并於鬼神。 又【类篇】蒲浪切,傍去声。近也。【晋书百官志】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骑并乘舆车。 又连也。【史记大宛传】并南山。【前汉郊祀志】北并勃海。 又【类篇】部满切,读如伴。【前汉地理志】牂柯郡属县。【注】并,音伴。 亦作并。

竞 【午集下】【立字部】 竞 【广韵】渠敬切【集韵】【韵会】渠映切【正韵】具映切,□音傹。强也。【书立政】乃有室大竞。【尔雅释诂】竞,强也。【左传僖七年】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又争也,逐也,高也,遽也。【诗商颂】不竞不絿。【注】竞,逐也。【左传襄十年】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注】争竞也。《哀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注】竞,遽也。 又【增韵】盛也。【左传昭三年】二惠竞爽。 又【集韵】或作□。亦作傹。【周礼春官钟师注】繁遏执傹也。【韵会补】又作倞。【开元五经文字】毛诗:秉心无倞。 又借作境。【秦诅楚文】奋兵盛师,以逼□边竞。 又叶居良切。【黄庭经】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铛。 又叶其两切。【诗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俗作□。考证:〔【左传襄十年】郑其灾乎,师竞已甚。〕 谨照原文灾上增有字。〔【又】季康子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职竞焉。〕 谨按此系哀二十三年传文。谨将又季康子曰五字改为哀二十三年。职上增有字。

竟 【午集下】【立字部】 竟 【广韵】【韵会】【正韵】□居庆切,音敬。穷也,终也。【史记项羽纪】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高祖纪】岁竟,两家常折券弃责。【前汉元帝纪】竟宁元年。【师古注】竟者,终极之言,言永安宁也。【霍光传】县官重太后,故不竟。【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又【说文】乐曲尽为竟。 又地名。【史记白起传】遂东至竟陵。【注】在郢州长寿县南百五十里。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韵】举影切,音景。与境同,界也。【礼曲礼】入竟而问禁。【疏】竟,界首也。【左传庄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汇补】按竟界之竟,宜从上声。徐师曾礼注:字汇附於去声,非。 又【韵补】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图赞】有人爰处,员丘之上。禀此遐龄,悠悠无竟。考证:〔【礼曲礼】入竟而问禁。【疏】竟,强首也。〕 谨照孔疏原文强改界。

章 【午集下】【立字部】 章 【广韵】【集韵】【韵会】诸良切【正韵】止良切,□音彰。【说文】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又采也。【书皋陶谟】五服五章哉。【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靑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书洪范】俊民用章。 又文章也。【诗小雅】维其有章矣。【笺】礼文也。 又篇章。【诗疏】诗有章句,总义包体,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达。【周语】将以讲事成章。 又【周语】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注】表也,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也。 又条也,程也。【史记高祖纪】约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张苍为章程。【注】章。历数之章术也。 又大林木曰章。【史记货殖传】千章金材。 又【尔雅释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地名。【山海经】鲜山又东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记楚世家】吴大败楚于豫章。【前汉地理志】勃海郡属县章武,章乡,会稽郡属县句章,西河郡千章县,广平国斥章,东平国章县。【後汉光武纪】建武六年,改春陵乡为章陵县。 又官名。【周礼春官】保章氏。【前汉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东阁主章令丞。【师古注】主章,掌大材也。【前汉宣帝纪】元康元年置建章卫尉。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 又乐名。【礼记注】大章,尧乐名。 又印章。【汉官仪】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银印龟钮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又章奏。【独断】凡群臣书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驳议。 又【左传僖五年】日南至。【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闰月尽,复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以知气朔。 又章甫,殷冠名。【礼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总章,舜明堂名。 又建章,汉宫名。在长安。城西周回二十余里。 又姓,秦将章邯。 又谥法。【逸书】温克令仪曰章。 又国名。【左传注】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 又俗或谓舅曰章。 又【六书音义】周章,怔营貌。又惧貌。亦作慞。 又【字汇补】与樟同。【司马相如子虚赋】楩楠豫章。 又与獐同。【周礼冬官考工记】山以章。【注】读为獐。 【韵会小补】又叶之风切,音中。【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又之亮切。同障。【礼杂记】四面有章。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楩楠豫章。〕 谨照原文上林赋改子虚赋。

俟 【午集下】【立字部】 俟 【广韵】【集韵】【韵会】□床史切,音俟。【尔雅释诂】俟,待也。【前画汉贾谊传】俟罪长沙。【注】俟,古俟字。注见人部七。

竣 【午集下】【立字部】 竣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七伦切,音逡。【说文】止也,事毕也,退立也。【广韵】倨也,改也。【周语】有司已事而竣。 又【集韵】壮伦切。伏貌。 又【韵会】逡缘切,音诠。义同。【集韵】或作踆□。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良冉切,音敛。善美之名。

竤 【午集下】【立字部】 竤 【篇海】胡萌切,音宏。度量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广韵】赤之切【集韵】充之切,□音蚩。【说文】飞盛貌。【类篇】□□,羽翼盛也。又【集韵】市之切,音时。义同。 又【集韵】职吏切,音志。义同。或作□。亦作□。考证:〔【广韵】赤知切,【集韵】充知切,□音蚩。〕 谨照原文两知字□改之。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韵】逋眉切,音□。竹名。

【卯集上】【心字部】 俗矜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居谐切,音皆。黑竹。

童 【午集下】【立字部】 童 【广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同。独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韵】十五以下谓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诗卫风】童子佩觿。【谷梁传昭十九年】羁贯成童。【注】成童,八岁以上。又【增韵】女亦称童子。【礼记注】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称之谦辞。【论语】夫人自称曰小童。 又牛羊之无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诗大雅】俾出童羖。 又【释名】山无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庄子徐无鬼】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注】童土,无草木地。 又地名。【前汉功臣表】童乡侯钟祖。 又草名。【尔雅疏】寓木,一名宛童。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东南角桑树童童,如小车盖。 又【篇海】男有罪为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仆贞。【前汉货殖传】童手指千。【注】童,奴婢也。【韵会补】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仆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注】颛顼子号老童,其後为姓。【广韵】汉有琅邪内史童仲玉。又【集韵】诸容切,音钟。【公羊传桓十一年】公会宋公于夫童。【注】童,音钟。左氏谷梁皆作钟。 又借作同。【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注】童,同也。声之讹也。 又叶徒黄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惊波暗合沓,星宿争翻芒。马乏复悲鸣,左右泣仆童。

竦 【午集下】【立字部】 竦 〔古文〕□□【广韵】息拱切【集韵】【韵会】荀勇切【正韵】息勇切,□音悚。【说文】敬也,自申束也。【前汉东方朔传】寡人将竦意而览焉。 又惧也。【诗商颂】不戁不竦。【注】惧也。 又上也。【楚语】竦善抑恶。 又【集韵】竦,动也。 又【释名】竦,从也。体皮皆从引也。 又鸟名。【山海经】灌题之山有鸟焉,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 又与耸同。【扬雄长杨赋】整舆竦戎。【注】方言曰:西汉之闲相观曰耸,竦与耸古字通。

竧 【午集下】【立字部】 竧 【字汇补】从性切,音净。人名。宋有刘竧。 又【篇海】支禁切,音谮。人名。【世史类编】读。 又【字汇补】仄谨切,音亲。身端也。【篇韵】与同。

竨 【午集下】【立字部】 竨 【集韵】徒吊切,音调。竨□,高危也。

竖 【午集下】【立字部】 竖 【广韵】臣庾切,音树。立也。俗竖字。【说文】从竖。【广韵】童仆之未冠者曰竖。【史记郦生传】沛公骂曰:竖儒。【注】竖,童仆之称。沛公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 又姓。【山海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於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郭注】竖亥,健行人。 又国名。【山海经】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又去声。【通鉴】龎涓曰:遂成竖子之名。【胡三省注】殊遇切,义同竖。

竫 【午集下】【立字部】 竫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静。停安也。 又【公羊传文十二年】推諓諓善竫言。【何休注】竫犹撰也。 又与静同。【後汉崔駰传】竫潜思于至颐。【注】与静同。 又小人名。【山海经】有小人国,名靖人。【郭注】或作竫。【列子殷汤篇】竫人长九寸。 又谥法。【史记秦本纪】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

竭 【午集下】【立字部】 竭 【广韵】渠列切【集韵】【韵会】【正韵】巨列切,□音杰。尽也。【礼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史记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则竭。 又【说文】负举也。【礼礼运】五行之运,迭相竭也。【注】竭犹负戴也。言五行运转,更相为始。 又【玉篇】败也。【左传庄十年】曹刿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又叶去例切。【妻诔柳下惠文】夫子之不竭兮,三黜终不弊兮,岂弟君子,永能厉兮。

竮 【午集下】【立字部】 竮 【广韵】普丁切【集韵】【韵会】滂丁切,□音俜。竛竮,行不正也。 又【集韵】傍经切,音瓶。义同。同竮。详竮字注。

端 【午集下】【立字部】 端 〔古文〕端【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多官切,音偳。【说文】直也,正也。【礼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注】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汉贾谊传】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传隐元年注】上系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说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传文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注】端者,首也。人皆有仁义礼智之首,可引用之。 又【广韵】绪也,等也。【扬子方言】绪,南楚或曰端。 又【增韵】审也。【战国策】郄疵对智伯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又专也。【战国策】敢端其愿。【注】端,犹专也。 又布帛曰端。【礼记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为端。【小尔雅】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 又【周礼春官】其齐服有□端,素端。【郑司农注】衣有襦裳者为端。【谷梁传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注】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端。 又地名。【山海经】号山,端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国在流沙中者,墩端玺。【史记赵世家】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注】端氏,泽州县也。【前汉地理志】苍梧郡有端溪。 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赐。 又宫门名。【後汉黄琼传】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注】端门,太微宫南门也。 又兽名。【後汉鲜□传】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 又【正韵】尺兖切。与喘同。【荀子劝学篇】端而言。【注】端,读为喘。喘,微言也。 又【韵会小补】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礼玉藻】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东门之外。【注】端,皆音冕。 又【韵补】叶都元切。【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又叶多汪切。【杨戏赞秦子敕】正方受遣,豫闻後纲。不□不佥,造此异端。考证:〔【礼月令】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东门之外。〕 谨照原文月令改玉藻。

竱 【午集下】【立字部】 竱 【广韵】旨兖切【集韵】主兖切,□音转。【说文】等也。【齐语】竱本肇末。【韦注】竱,等也。肇,正也。谓先等其本以正其末也。 又【集韵】株恋切,音啭。义同。 又都玩切,音锻。【广雅】齐也。 又【广韵】【集韵】□多官切,音端。义同。

竲 【午集下】【立字部】 竲 【广韵】疾陵切【集韵】【韵会】【正韵】慈陵切,□音嶒。高貌。 又【广韵】作腾切【集韵】咨腾切,□音增。与橧同。【说文】北地高楼无屋者。【类篇】聚薪以居也。夏则居橧巢,或作竲。【韵会】穷高谓之竲。

竳 【午集下】【立字部】 竳 【集韵】都腾切,音登。竳竳,立貌。

【辰集中】【木字部】 同檰。 又【集韵】眠见切,音面。屋箦。

□ 【未集中】【而字部】 □ 【广韵】市兖切【集韵】主兖切,□音膞。【说文】小卮也。从卮,端声。【类篇】亦作□。◎按说文在卮部,今从正字通倂入。

□ 【备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韵】音奢。又音陁。

【备考】【辰集】【木字部】 【篇海类编】同棋。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韵】莫佳切,音。意黠也。

竴 【午集下】【立字部】 竴 【广韵】【集韵】□七伦切,音皴。喜貌。

竵 【午集下】【立字部】 竵 【广韵】火娲切【集韵】火蛙切,□音□【说文】不正也。 又【集韵】空娲切,音呙。义同。 或作□。本作□。

秶 【午集下】【禾字部】 秶 【集韵】津私切,音咨。【说文】稷也。本作□。或从次。 又同粢。互见米部粢字注。

笶 【未集上】【竹字部】 笶 【玉篇】式氏切【类篇】审视切,弓弩失也。俗矢字。

秷 【午集下】【禾字部】 秷 【广韵】【集韵】□陟栗切,音窒。刈禾声。又或作挃。【诗周颂】获之挃挃。

秸 【午集下】【禾字部】 秸 【广韵】古黠切【集韵】【韵会】【正韵】讫黠切,□音戛。禾稾。本作秸。【书禹贡】三百里纳秸服。【孔传】秸,稾也。【蔡注】刈禾半稾曰秷。半稾去皮曰秸。 又或作鞂。【礼礼器】稾鞂之设。【注】治穗去实曰鞂。 亦通作戛。【前汉地理志】三百里戛服。【注】师古曰:稾也。 又【集韵】激质切,音吉。秸鞠,鸣鸠也。

移 【午集下】【禾字部】 移 【唐韵】弋支切【集韵】【韵会】余支切【正韵】延知切,□音匜。【说文】禾相倚移也。【六书故】移秧也。凡种稻先苗之後移之。 又【说文】一曰禾名。 又迁也。【韵会】今迁徙之移借作移。【书多士】移尔遐逖。 又【广韵】易也,延也。【博雅】转也。【书毕命】世变风移。【礼大传】绝族无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又【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疏】移谓靡匜摇动也。 又【广韵】遗也。【博雅】移,脱遗也。 又官曹公府不相临敬,则为移书笺表之类也。【前汉公孙弘传】弘乃移病免归。【注】移书言病。【後汉光武纪】於是致僚属作文移。【注】文书移於属县。 又姓。【风俗通】汉弘农太守移良。 又山名。【水经注】沅水源出许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带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风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又通作施。【前汉卫绾传】剑者,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如淳注】施,读曰移。言剑者人所好,故多数移易贸换之也。 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异。【礼郊特牲】以移民也。【注】移之言羡也。【疏】以蜡祭丰饶,皆醉饱酒食,使人歆羡也。又【曹植鹞雀赋】雀得鹞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注】移,迁也。 又【集韵】敞□切,音侈。【礼表记】衣服以移之。【注】移读如水汜移之移。犹广大也。 又叶牛何切,音俄。【楚辞七谏】淸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以日多。枭鴞旣以成群兮,□鹤弭翼而屛移。

稀 【午集下】【禾字部】 稀 【唐韵】【集韵】【韵会】□香依切,音希。【说文】疏也。【徐曰】当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义,与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茎。至於莃晞皆当从稀省,何以知之,说文无希字故也。 又姓。见【姓苑】 【集韵】通作希。

稁 【午集下】【禾字部】 稁 【正字通】同稾。注详十画。

稂 【午集下】【禾字部】 稂 【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草名。似莠。【诗曹风】浸彼苞稂。又【小雅】不稂不莠。【注】稂莠,皆害苗。【尔雅释草】稂,童粱。【注】莠类。【尔雅翼】稂,恶草,与禾相杂,故诗人恶之。古者以飤马。 又【集韵】吕张切,音良。义同。 【广韵】亦作蓈。

稃 【午集下】【禾字部】 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芳无切,音敷。【说文】□也。【徐曰】稃卽米殻。草木之华房为柎,麦之皮为麸,音义皆同。【广韵】谷皮也。 又【集韵】房尤切,音浮。义同。 或作麸。亦作□□。

稄 【午集下】【禾字部】 稄 【广韵】阻力切【集韵】礼色切,□音□。稫稄,禾密貌。□原字从亻,不从阝。

税 【午集下】【禾字部】 税 【广韵】舒芮切【集韵】【韵会】【正韵】输芮切,□音帨。【说文】租也。【广韵】敛也。【礼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春秋宣十五年】初税亩。【周礼天官司书】凡税敛,掌事者受法焉。【前汉食货志】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虞衡之入也。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又【尔雅释诂】税,舍也。【注】舍,放置。【史记李斯传】我未知所税驾。【注】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又【韵会】以物遗人曰税。【礼檀弓】未仕者不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注】谓遗人。 又姓。【盛弘之荆州记】建州信陵县有税氏。千家姓云:河闲人。宋有进士税挺。 又与说通。【诗墉风】说于农郊。【注】说,本或作税。毛云:舍也。 又【集韵】【韵会】□吐外切,音駾。【礼檀弓】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注】日月已过,闻丧而服曰税。又【服问】大功之葛,以有本为税。【注】税,变易也。 又【集韵】吐玩切,音彖。【礼杂记】夫人税衣揄狄。【疏】税谓黑衣也。 又【集韵】他括切,音脱。【左传成九年】晋侯见钟仪,问之,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注】税,解也。 又【集韵】输□切,音说。田赋也。 又与悦通。【史记礼书】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注】税作悦,言礼终卒和悦人情。 亦与襚通。【史记陆贾传】平原君朱建母丧,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注】税,赠终服也。 又叶大□切,音耋。【王筠诗】九沸翻成缓,六辅良为切。烟霞幸易亲,龟纽讵难税。考证:〔【诗卫风】说于农郊。〕 谨照原文卫风改墉风。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都合切【集韵】德合切,□音答。【玉篇】作榙。榙□,木名,似李。

稆 【午集下】【禾字部】 稆 【集韵】稆本字。【後汉献帝纪】尚书郞以下自出采稆。【注】 音吕。自生稻也。

【辰集中】【木字部】 【玉篇】苦角切,音榷。枳木,有实如柚。【字汇】或作□。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古黠切【玉篇】公八切【类篇】讫诘切,□音戛。【玉篇】,鼓也。

稇 【午集下】【禾字部】 稇 【广韵】【韵会】【正韵】□苦本切,音阃。成熟也。 【正韵】从困。与稛字不同。

秆 【午集下】【禾字部】 秆 【集韵】古旱切,音笴。与杆同。【博雅】稻穰谓之秆。【说文】禾茎也。引春秋传:或投一秉秆。今左传昭二十七年作或取一秉秆。

稉 【午集下】【禾字部】 稉 【集韵】同秔。【前汉扬雄传】驰骋稉稻之地。

稊 【午集下】【禾字部】 稊 【广韵】杜奚切【集韵】【韵会】田黎切【正韵】杜兮切,□音题。【说文】本作蕛。蕛苵也。从艹,稊声。【郭璞曰】似□,布地生秽草也。今文作稊。【尔雅翼】稊有米而细。【庄子秋水篇】稊米之在太仓。【注】稊米,小米。李云:草也,似□。 又通作荑。【易大过】枯杨生稊。【王弼注】杨之秀也。【郑注】作荑,木更生也。

程 【午集下】【禾字部】 程 【唐韵】直贞切【集韵】【韵会】驰贞切,□音呈。【说文】品也。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徐曰】程者,权衡斗斛律历也。【荀子致仕篇】程者,物之准也。【注】程,度量之总名。【礼月令】按度程。【注】度为制大小,程谓器所容。【疏】容受多少。 又【广韵】期也,式也,限也。【增韵】量也,铨也,课也。【礼儒行】引重鼎不程其力。【前汉高帝纪】张苍定章程。又【□法志】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注】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又【东方朔传】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又驿程,道里也。 又示也。【张衡南都赋】致饰程蛊。 又秦人谓豹曰程。【庄子秋水篇】靑宁生程,程生马。【注】程,豹也。 又地名。【帝王世纪】文王居程,徙都丰。【後汉郡国志】□阳有上程聚。【注】古程国,重黎之後,伯休甫之国名。 又姓。出广平安定。二望,本颛顼重黎之後,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封於程,後遂为氏,与司马氏同。 又叶促良切,音长。【张籍祭韩愈诗】公比欲为书,遗约有条章。令我署其末,以为後事程。

穙 【午集下】【禾字部】 穙 【广韵】蒲木切【集韵】步木切,□音仆。□积也。 又【广韵】【集韵】□普木切,音朴。草生穊也。

稌 【午集下】【禾字部】 稌 【广韵】他胡切【集韵】【正韵】同都切,□音徒。稬稻也。【韵会】稻利下湿者。【诗周颂】丰年多黍多稌。 又【广韵】他鲁切【集韵】【韵会】统五切,□音土。又【广韵】他古切【集韵】动五切,□音杜。义同。 又【集韵】常如切,音蠩。稌蒣,药草。署预也。

稍 【午集下】【禾字部】 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所敎切,音哨。【说文】出物有渐也。【仪礼聘礼】惟稍受之。【注】稍,廪食也。【疏】以其稍稍给之,故谓米廪为稍。 又【广韵】均也,小也。【周礼天官小宰】凡王之稍事。【注】郑司农云:非日中大举时而闲食,谓之稍事。一说有小事而飮酒。 又【韵会】渐也。【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又【周礼地官稍人注】距王城三百里曰稍。【疏】案载师家邑任稍地,在三百里内,故云。 又【集韵】【韵会】□山巧切,音梢。亦渐也。 又【集韵】师交切,音筲。税也。

【辰集中】【木字部】 【类篇】同棻。

□ 【备考】【未集】【羊字部】 □ 【字汇补】同□。

税 【午集下】【禾字部】 税 【广韵】舒芮切【集韵】【韵会】【正韵】输芮切,□音帨。【说文】租也。【广韵】敛也。【礼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春秋宣十五年】初税亩。【周礼天官司书】凡税敛,掌事者受法焉。【前汉食货志】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虞衡之入也。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又【尔雅释诂】税,舍也。【注】舍,放置。【史记李斯传】我未知所税驾。【注】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又【韵会】以物遗人曰税。【礼檀弓】未仕者不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注】谓遗人。 又姓。【盛弘之荆州记】建州信陵县有税氏。千家姓云:河闲人。宋有进士税挺。 又与说通。【诗墉风】说于农郊。【注】说,本或作税。毛云:舍也。 又【集韵】【韵会】□吐外切,音駾。【礼檀弓】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注】日月已过,闻丧而服曰税。又【服问】大功之葛,以有本为税。【注】税,变易也。 又【集韵】吐玩切,音彖。【礼杂记】夫人税衣揄狄。【疏】税谓黑衣也。 又【集韵】他括切,音脱。【左传成九年】晋侯见钟仪,问之,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注】税,解也。 又【集韵】输□切,音说。田赋也。 又与悦通。【史记礼书】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注】税作悦,言礼终卒和悦人情。 亦与襚通。【史记陆贾传】平原君朱建母丧,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注】税,赠终服也。 又叶大□切,音耋。【王筠诗】九沸翻成缓,六辅良为切。烟霞幸易亲,龟纽讵难税。考证:〔【诗卫风】说于农郊。〕 谨照原文卫风改墉风。

稏 【午集下】【禾字部】 稏 【广韵】【集韵】衣稼切【韵会】幺驾切【正韵】衣架切,□音亚。稏,稻名。又通作罢亚。

稐 【午集下】【禾字部】 稐 【集韵】鲁本切,轮上声。禾束也。

稑 【午集下】【禾字部】 稑 【唐韵】【集韵】【韵会】力竹切【正韵】卢谷切,□音六。【说文】疾熟也。先种後熟曰穜,後种先熟曰稑。【周礼天官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生穜稑之种,而献於王。 又【集韵】或作穋。【诗豳风】黍稷重穋。【说文】引《诗》作稑。

稒 【午集下】【禾字部】 稒 【广韵】【集韵】【韵会】□古慕切,音顾。县名。【前汉地理志】五原郡有稒阳县。

稓 【午集下】【禾字部】 稓 【集韵】疾各切,音昨。乡名,在临邛。 又姓。

【辰集下】【欠字部】 【玉篇】【广韵】【集韵】□於建切,音堰。大呼用力也。 又怒腹也。或作躽。 又【集韵】伊甸切,音宴。又於殄切,音蝘。义□同。

稔 【午集下】【禾字部】 稔 【广韵】如甚切【集韵】【韵会】【正韵】忍甚切,□音荏。【说文】谷熟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不及五稔。【注】稔,年也,熟也。谷一熟为一年。 又凡积久者亦曰稔。【任彦升奏弹】恶积衅稔。

稕 【午集下】【禾字部】 稕 〔古文〕□【唐韵】之闰切【集韵】【韵会】【正韵】朱闰切,□肫去声。【说文】束秆也。

稖 【午集下】【禾字部】 稖 【篇海】步项切,音棒。耜属。同。

窫 【午集下】【穴字部】 窫 【广韵】乌黠切【集韵】乙黠切,□音札。【类篇】空大也,静也。 又窫窳,国名。 又兽名。【山海经】少咸之山有兽,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注】似□而虎爪。

稗 【午集下】【禾字部】 稗 【广韵】【集韵】【韵会】□傍卦切,音□。【说文】禾别也。【徐曰】似禾而别也。稊稗也。【广韵】草似谷而实细。【孟子】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後汉光武纪】建武三十一年,□留雨谷,形如稗实。【注】稗,草之似谷者。【六书故】稗,叶纯似稻,节闲无毛,实似蕡,害稼。【正字通】有水稗旱稗二种。【韵会】一曰生水中。【谢灵运诗】蒲稗相因依。 又细也。【前汉艺文志】小说谓之稗说。又稗官。【师古注】小官也。【唐书陆贽传】算稗贩之缗。稗,谓小贩之民。

稘 【午集下】【禾字部】 稘 【唐韵】【集韵】□居之切,音姬。朞本字。周年为稘。【说文】稘复其时也。【唐书温彦博传】我见其不逮再稘。 又【玉篇】秆也。 又【集韵】渠之切,音奇。豆茎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广韵】【集韵】□时制切,音逝。割肉。

□ 【未集上】【米字部】 □ 【扬雄蜀都赋】崔□交倚。【字汇】音义未详。

稙 【午集下】【禾字部】 稙 【广韵】【韵会】□竹力切,音陟。早种禾也。【诗鲁颂】稙稚菽麦。【传】先种曰稙,後种曰稚。 又【释名】靑徐人谓长妇曰稙长。禾苗先生者曰稙,取名於此也。 又【集韵】丞职切,音寔。义同。

稸 【午集下】【禾字部】 稸 【广韵】许竹切【集韵】许六切,□音畜。同蓄。积也,聚也。【战国策】稸积朽腐而不用。【後汉袁绍传】稸士马以讨不庭。

筃 【未集上】【竹字部】 筃 【集韵】伊眞切,音因。【类篇】竹名。【说文】车重席。与茵同。

稚 【午集下】【禾字部】 稚 【广韵】直利切,音治。幼稚,亦小也,晚也。同稚。【谷梁传僖十年】骊姬有二子,长曰奚齐,稚曰卓子。 又姓。【史记商本纪赞】契为子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稚氏。

稛 【午集下】【禾字部】 稛 【唐韵】【集韵】□苦本切,音棞。【说文】絭束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苦陨切,音麇。满也。【齐语】稛载而归。 【正韵】从仓囷之囷,与稇字不同。

棱 【午集下】【禾字部】 棱 【广韵】鲁登切【韵会】【正韵】卢登切,□音楞。【前汉李广传】威棱憺乎邻国。【注】李奇曰:神灵之威曰棱。 又稻名。乌棱。 又药名。三棱。又香附子,名水三棱。 又【广韵】俗棱字。凡物有廉角者曰觚棱。【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栖金爵。【注】棱,柧也。柧与觚同。 又【韵会】鲁邓切,楞去声。农人指田远近多少曰几棱。 又叶良中切,音龙。【班固东都赋】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稝 【午集下】【禾字部】 稝 【玉篇】【集韵】□蒲庚切,音彭。禾密也。 【正字通】禾相比成列也。

稞 【午集下】【禾字部】 稞 【广韵】【集韵】□苦禾切,音科。靑州谓麦曰课。 又【唐韵】【集韵】□胡瓦切,音踝。谷之善者。 又【集韵】鲁果切,音裸。无皮谷。

禀 【午集下】【禾字部】 禀 【唐韵】【集韵】【韵会】□力锦切,音懔。【说文】赐谷也。从从禾。【徐曰】公禀赐之也。【广韵】与也。【增韵】供也,给也,受也。【礼中庸】旣禀称事。【欧阳氏曰】古者给人以食,取之仓廪,故因称禀给,禀食。【前汉孝文纪】吏禀当受鬻者。【师古注】禀,给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笔锦切,宾上声。受命曰禀。【书说命】臣下罔攸禀令。【传】禀,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为禀,古无此义。 又水名。【水经注】长社北界有禀水。 又【集韵】逋鸩切,宾去声。受也。 【韵会】俗作禀,非。

稠 【午集下】【禾字部】 稠 【唐韵】直由切【集韵】【韵会】□留切【正韵】除留切,□音俦。【说文】多也。【广韵】穊也。【增韵】密也。又穠也。【战国策】书策稠浊。【束晰补华黍诗】黍发稠华。 又地名。【北史魏本纪】永熙三年二月,帝至稠桑。 又姓。【前汉功臣表】常乐侯稠雕。 又【增韵】通作绸。【诗小雅】绸直如发。【笺】绸,密也。 又【集韵】田聊切,音迢。【庄子天下篇】可谓稠适而上遂矣。【注】音调。本亦作调。 又【集韵】徒吊切,音粜。动摇貌。【前汉扬雄传】天下稠。【注】稠,徒吊反。考证:〔【束皙补黍华诗】黍发稠花。〕 谨照原文黍华改华黍。稠花改稠华。

稡 【午集下】【禾字部】 稡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臧没切,音卒。稡,详字注。 又【韵会】子外切。与萃通。聚也。【郭璞尔雅序】会稡旧说。【疏】聚也。

稣 【午集下】【禾字部】 稣 【唐韵】素孤切【集韵】【正韵】孙租切【韵会】孙徂切,□音苏。【说文】把取禾若也。【徐曰】稣,犹部敛之也。 又【广韵】息也,舒悦也。【韵会】死而更生曰稣。通作苏。【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礼乐记】蛰虫昭苏。【注】更息曰苏。【集韵】俗作苏。 又【职方外纪】耶稣,西国言救世生也。 又叶桑河切,音娑。【黄庭经】临绝呼之亦复稣,久久行之飞太霞。霞音何。

稨 【午集下】【禾字部】 稨 【集韵】□眠切,音边。篱上豆。

稪 【午集下】【禾字部】 稪 【玉篇】方木切【集韵】方六切,□音福。谷名。 又【集韵】房六切,音伏。义同。

稫 【午集下】【禾字部】 稫 【广韵】芳逼切【集韵】【韵会】拍逼切,□音堛。稫稄,禾密貌。 又【集韵】笔力切,音逼。蹂禾下叶。

笕 【未集上】【竹字部】 笕 【广韵】古典切【集韵】吉典切,□音茧。以竹通水也。【白居易石函记】钱塘湖北有石函,南有笕,放水漑田,若诸小笕,非灌田时,□须封闭筑塞。其笕之南,旧有阙岸,若水暴涨於石函,南笕泄之,堤防溃也。 又【类篇】胡典切【篇海】读如现。竹名。

稬 【午集下】【禾字部】 稬 【广韵】乃卧切【集韵】【韵会】奴卧切,□音愞。稻之黏者,可为酒。【说文】沛国谓稻曰稬。 又【广韵】【集韵】□乃管切,音暖。又【唐韵】奴乱切,音偄。义□同。 俗作糯穤。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抚两切。与仿仿同。相似也。 又晡横切,音祊。相牵也。与搒同。

称 【午集下】【禾字部】 称 【唐韵】处陵切,音爯。知轻重也。【说文】铨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数十二秒当一分,十分为寸,其重以十二粟为一分,十二分为铢。故诸程品皆从禾。【礼月令】蚕事旣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 又扬也,谓也。【礼表记】君子称人之善则爵之。【前汉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於郡中。 又言也。【礼檀弓】言在不称徵。【射义】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 又举也。【书牧誓】称尔戈。【疏】戈短,人执以举之,故言称。 又名号谓之称。【孟子题词】子者,男子之通称。 又姓。【前汉功臣表】新山侯称忠。 又【广韵】昌证切【集韵】【韵会】昌孕切,□音秤。权衡正斤两者。俗作秤。见前。 又度也,量也。【易谦卦】君子以称物平施。 又适物之宜也。【易系辞】巽称而隐。【礼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盖言称也。 又惬意。【尔雅释诂】称,好也。【注】物称人意亦为好。 又相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注】称,犹等也。 又衣单复具曰称。【礼丧大记】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谓之一称。【注】袍,亵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称也。 又副也。【前汉孔光传】无以报称。 又举也。【前汉食货志】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注】称,举也。今俗谓之举钱。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遥切,音标。竹名。

稳 【午集下】【禾字部】 稳 【唐韵】【集韵】【正韵】□乌本切,温上声。【说文】蹂谷聚也。一曰安也。从禾,隐省。古通用安隐。 又【字汇补】叶乌铣切,音偃。【苏轼垂云亭诗】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稴 【午集下】【禾字部】 稴 【广韵】力兼切【集韵】勒兼切,□音濂。【说文】稻不黏者。 一曰靑稻白米。 又稴,禾不实貌。 又【广韵】戸兼切,音嫌。又【广韵】【集韵】□胡谗切,音咸。又【集韵】坚嫌切,音兼。又【广韵】力忝切【集韵】卢忝切,□音溓。又【广韵】力店切【集韵】历店切,□音。义□同。

稵 【午集下】【禾字部】 稵 【广韵】子之切【集韵】津之切,□音兹。禾生貌。【玉篇】益也。与滋同。一曰莳也。 又同□,详□字注。

稷 【午集下】【禾字部】 稷 〔古文〕□【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卽。【说文】斋也。五谷之长。【徐曰】案本草,稷卽穄,一名粢。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其米为黄米。【通志】稷苗穗似芦,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种夏熟,历四时,备阴阳,谷之贵者。【诗王风】彼稷之苗。【礼曲礼】稷曰明粢。 又神名。【风俗通义】稷,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又农官名曰后稷。【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又疾也。【诗小雅】旣齐旣稷。【注】齐整稷疾。言祭祀礼容庄敬也。○按《毛传》训稷为疾。郑笺仍训黍稷之稷。朱注本《毛传》,宜从毛训为是。 又姓。汉上津令稷嗣。 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注】稷,晋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前汉地理志】西河郡美稷县。 又与昃通。【谷梁传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稷谓脯时。○按《隶释郙阁□》言劬劳曰稷,用《谷梁》日下稷之文,与《尧母□》日不稷,《费凤□》乾乾日稷同。 【集韵】或作□。

稹 【午集下】【禾字部】 稹 【唐韵】【韵会】之忍切【集韵】【正韵】止忍切,□音轸。丛致也。又聚物也。【尔雅释言】苞稹也。【疏】物丛生曰苞。齐人名曰稹。郭璞曰:今人呼丛致者为稹。【郭璞江赋】橉杞稹薄。【注】稹,稠穊也。 又【广韵】侧邻切【集韵】之人切,□音眞。义同。 又音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注】阳木文理致而坚。郑司农云:稹,读为奠祭之奠。 又【集韵】亭年切,音田。木根相迫也。与槇同。 又□眠切,音边。篱上豆。与□同。考证:〔【周礼轮人】凡斩毂之道,必矩于阴阳。〕 谨照原文于改其。

稚 【午集下】【禾字部】 稚 【唐韵】【集韵】直利切【正韵】直意切,□音治。【说文】幼禾也。【广韵】晚禾。【诗鲁颂】稙稚菽麦。【注】後种曰稚。 又【增韵】凡人物幼小皆曰稚。【诗墉风】众稚且狂。【传】幼稚。【史记五帝纪】舜以夔为典乐敎稚子。【郑注】国子也。 又【五音集韵】直离切,音驰。幼也。 一曰自骄矜貌。【管子重令篇】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色,而工以雕文刻镂相稚也,谓之逆。【注】稚,骄也。 又【正字通】叶贿韵。【诗小雅】无害我田。稚,叶下火。火,音毁。 【集韵】亦作稚□。考证:〔【诗卫风】众稚且狂。〕 谨照原文卫风改墉风。

稻 【午集下】【禾字部】 稻 【唐韵】徒皓切【集韵】【韵会】杜皓切,□音道。【说文】稌也。【韵会】有芒谷,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稻曰嘉蔬。【诗豳风】十月获稻。【周礼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种稻,故云稼下地。【史记夏本纪】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湿。【尔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为稬,不黏为秔。又有一种曰籼,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种甚早,今人号籼为早稻,秔为晚稻。【六书故】稻性宜水,亦有同类而陆种者,谓之陆稻。记曰:煎醢加於陆稻上,今谓之旱棱。南方自六月至九月获,北方地寒,十月乃获。 又姓。【何氏姓苑】今晋陵人。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琅琊郡有稻县。 又【集韵】土皓切,音讨。秔也。关西语。 又叶徒苟切。【诗豳风】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又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啮我稻,驱不可去。实穗无有,但见空藳。

稼 【午集下】【禾字部】 稼 【唐韵】古讶切【集韵】【韵会】居讶切【正韵】居亚切,□音驾。种之曰稼,敛之曰穑。【书洪范】土爰稼穑。【疏】种谷曰稼,若嫁女之有所生然。【说文】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诗豳风】十月纳禾稼。 又【说文】一曰在野曰稼。 又【说文】一曰稼,家事也。 又叶古五切,音鼓。【韩愈送李愿序】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 又叶居贺切,音个。【陆云诗】有奄萋萋,甘雨未播。黍稷方华,中田多稼。庭槐振藻,园桃阿那。 【集韵】稼,或省作家。

穓 【午集下】【禾字部】 穓 【五音集韵】与职切,音弋。耕也。

稽 【午集下】【禾字部】 稽 〔古文〕□【广韵】古奚切【集韵】【韵会】坚奚切【正韵】坚溪切,□音鸡。考也,计也议也,合也,治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易系辞】於稽其类。【注】考也。【礼缁衣】行必稽其所敝。【注】犹考也,议也。又【儒行】古人与稽。【注】稽犹合也。古人与合,则不合於今人也。【周礼天官小宰】听师田以□稽。【注】□,阅也。稽,计也。合也。合计其士之卒伍,阅其兵器,为之要簿也。【前汉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注】相与计较也。 又留止也。【说文徐注】禾之曲止也,尤者异也。有所异处,必稽考之,卽迟留也。【前汉食货志】蓄积余赢,以稽市物。【注】稽,贮滞也。【後汉马援传】何足久稽天下士。 又至也。【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又滑稽。【史记樗里子传】滑稽多智。【注】滑,乱也。稽,同也。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乱同异也。一云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俳优之人,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又【吴语】□铎拱稽。【注】□,抱也。拱,执也。稽,棨戟也。 又山名。【周礼夏官职方氏】扬州山鎭曰会稽。 又姓。【吕氏春秋】秦有贤者稽黄。 又【广韵】康礼切【集韵】【韵会】遣礼切【正韵】祛礼切,□音启。下拜首至地。【书舜典】禹拜稽首。【传】首至地,臣事君之礼。【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礼檀弓】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注】稽颡者,触地无容。 【说文】稽从□从尤,旨声,自为部。

稾 【午集下】【禾字部】 稾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老切,音杲。【玉篇】禾秆也。【韵会】禾茎为稾,去皮为秸。古有罪者席稾飮水。【前汉贡禹传】已奉谷租,又出稾税。 又文草曰稾。【史记屈原传】属草稾未定。【前汉孔光传削草注】言已缮写,辄削坏其稾。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眞定国稾城。 又【集韵】居效切,音敎。枯禾。 又居号切,音高。散也。【仪礼旣夕】稾车载蓑笠。郑康成读。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部本切,音笨。性不慧也。

稿 【午集下】【禾字部】 稿 【正字通】同稾。

□ 【午集下】【穴字部】 □ 【等韵】居佑切,音救。穷也,深也,谋也,尽也。

【寅集上】【尢字部】 【集韵】子末切,音拶。□,足大也。

谷 【午集下】【禾字部】 谷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禄切,音谷。【说文】续也。百谷之总名。从禾,声。【长笺】谷有糠秕,故从。【书洪范】百谷用成。【礼月令】孟秋农乃登谷。【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谷。【注】郑司农云:九谷,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一说九谷无秫大麦,而有粱苽。又【天官膳夫】食用六谷。【注】黍,稷,粱,麦,苽,稌。又【天官疾医】五谷养其病。【注】麻,黍,稷,麦,豆。【酉阳杂俎】九谷,黍稷稻粱,三豆二麦。【尔雅翼】梁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漑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属,助谷各二十种,凡百谷。又【星经】八谷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麦,乌麻,星明则俱熟。 又【尔雅释诂】谷,善也。【书洪范】旣富方谷。【诗□风】谷旦于差。【礼曲礼】自称曰不谷。【注】谦称。 又生也。【诗王风】谷则异室。【注】谷,生也。 又【尔雅释言】谷,禄也。【诗小雅】俾尔戬谷。【注】谷,禄也。 又养也。【诗小雅】以谷我士女。【战国策】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又孺子曰谷。【荀子礼论篇】臧谷犹且羞之。 又国名。【春秋桓七年】谷伯绥来朝。【注】谷国在南乡筑阳县北。 又水名。【周语】谷洛斗。 又【扬子方言】螳螂,齐杞以东谓之马谷。 又姓。又谷梁,复姓。 又【集韵】居□切,音冓。禄也。【论语】不至於谷。皇侃读。 又楚地名。【左传僖二十八年】连谷。【陆德明音义】胡木切,音斛。 又与谷同。【前汉王莽传】谷风迅疾,从东北来。 又与告通。【礼檀弓】齐谷王姬之丧。【注】谷,当为告,声之讹。 又叶讫力切。【六韬】纷纷渺渺,好色无极。吾观其野,草菅胜谷。 又叶工洛切。【诗小雅】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旣庭且硕,曾孙是若。 又与同。【左传宣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 【集韵】或从米作糓。

穁 【午集下】【禾字部】 穁 【广韵】而容切【集韵】如容切,□音茸。穠穁,芳也。一曰禾稍。 又【广韵】而陇切【集韵】乳勇切,□音冗。稻穁也。

穄 【午集下】【禾字部】 穄 【唐韵】【韵会】□子例切,音祭。稷别名。【说文】□也。【玉篇】关西□似黍不粘。【後汉乌桓传】其土地宜穄。【吕氏春秋】饭之美者,有山阳之穄。【穆天子传】穄麦百载。【注】穄,似麦而不黏。

糠 【午集下】【禾字部】 糠 〔古文〕□【唐韵】苦冈切【集韵】丘冈切【正韵】丘刚切,□音康。【说文】谷皮也。从禾从米,庚声。【前汉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庄子天运篇】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又【谥法】好乐怠政曰糠。【前汉诸侯王表】有中山糠王。 又乐器名。【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卽拊也,亦以节乐。拊以韦为表,装之以糠。槺一名相,因以名焉。 或省作康。【尔雅释器】康谓之蛊。【注】康,米皮。 【集韵】或作糠,亦作糠。

穆 【午集下】【禾字部】 穆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莫六切【正韵】莫卜切,□音目。【说文】禾也。 又【广韵】美也。【诗大雅】穆穆文王。【尔雅释诂】穆穆,美也。【疏】语言容止之美盛。又【释训】穆穆,敬也。【注】容仪敬谨也。 又多也。【礼曲礼】天子穆穆。【疏】穆穆,威议多貌。 又【广韵】和也。【诗大雅】穆如淸风。【笺】和也。 又【广韵】厚也,淸也。 又悦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 又昭穆,庙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注】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谓子孙。 又【谥法】布德执义,中情见貌□曰穆。 又姓。汉有穆生。 又与睦同。【赵岐孟子注】君臣集穆。 又通作缪。【礼大传】序以昭缪。【注】与穆同。 又【前汉东方朔传】於是吴王穆然。【注】张晏曰:穆音默。师古曰:穆然,静思貌。 又叶莫笔切。【苟子赋论篇】愍愍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

穇 【午集下】【禾字部】 穇 【广韵】所衔切【集韵】师衔切,□音衫。稴穇,穗不实。见齐民要术。 又【正字通】穇子生水田下湿地,山东河南五月种苗如茭黍,八九月抽茎,有三棱,结穗如粟,分数岐,内细子如黍粒,赤色。稃最薄,捣米为麫,味涩。一名龙爪粟,俗呼鸭爪□。见周宪王救荒本草。 又【五音集韵】楚簪切,音嵾。字书曰:禾长貌。与□同。

穈 【午集下】【禾字部】 穈 【集韵】谟奔切,音门。赤苗嘉谷也。【诗大雅】维穈维芑。【尔雅释草】作虋。【注】赤粱粟。 又【玉篇】粥也。

笜 【未集上】【竹字部】 笜 【集韵】竹律切,音。【类篇】竹笋生貌。 又【篇海】当没切,音咄。义同。

稚 【午集下】【禾字部】 稚 【韵会】同稚。详稚字注。【韵会补】犀与屖不同,韵会从禾作稚,盖以迟可与遟通耳。然当依说文集韵,作稚为正。 又【五音集韵】杜奚切,音提。与蕛同。

穊 【午集下】【禾字部】 穊 【广韵】【集韵】【韵会】几利切【正韵】吉器切,□音寄。【说文】稠也。【史记齐悼惠世家】深耕穊种,立苗欲疏。 又地名。穊州,在金陵城东北。见【金陵志】。 又【集韵】居气切,音暨。义同。

穋 【午集下】【禾字部】 穋 【集韵】与稑同。详稑字注。 又居尤切,音鸠。秦穋,药草名。 又渠幽切,音球。禾类。【管子地员篇】其种穋□。

稣 【午集下】【禾字部】 稣 【唐韵】素孤切【集韵】【正韵】孙租切【韵会】孙徂切,□音苏。【说文】把取禾若也。【徐曰】稣,犹部敛之也。 又【广韵】息也,舒悦也。【韵会】死而更生曰稣。通作苏。【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礼乐记】蛰虫昭苏。【注】更息曰苏。【集韵】俗作苏。 又【职方外纪】耶稣,西国言救世生也。 又叶桑河切,音娑。【黄庭经】临绝呼之亦复稣,久久行之飞太霞。霞音何。

筂 【未集上】【竹字部】 筂 【类篇】陈知切。管乐也。与篪、竾同。考证:〔与箎竾同。〕 谨据集韵箎改篪。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韵】深,古作。注详八画。

积 【午集下】【禾字部】 积 【广韵】子昔切【集韵】【韵会】【正韵】资息切,□音迹。【说文】聚也。【增韵】累也。堆□也。【易大有】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又【升卦】积小以高大。【诗周颂】积之栗栗。【礼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积聚。【前汉食货志】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仪礼士冠礼】皮弁服素积。【郑注】积犹辟也,以素为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韵】则历切,音绩。亦聚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又叶恣此切,音子。【诗周颂】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筤 【未集上】【竹字部】 筤 【广韵】鲁当切【集韵】【韵会】【正韵】卢当切,□音郞。【易说卦】震为苍筤竹。【疏】苍筤,幼竹。竹引东南,震,东方,故震为苍筤竹。 又山名。【四川志】笋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余里,曰前筤。又行数十里,曰後筤山,多笋,故名。 又【集韵】里党切,音阆。篮也。 又【集韵】吕张切,音良。【博雅】筤谓之□。 又【集韵】郞宕切,音浪。扇类。曲柄绣盖,在乘舆後。

筥 【未集上】【竹字部】 筥 【广韵】【正韵】居许切【集韵】【韵会】苟许切,□音举。盛米器也。【诗召南】维筐及筥。【周礼地官】宾客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禾。【三礼图】筥,圆,受五升。【诗传】方曰筐,圆曰筥。 又刈稻聚把,亦名为筥。【仪礼聘礼】四秉曰筥,四筥曰稯。【注】秉谓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也,若今莱阳之闲,刈稻聚把有名为筥者。 又【集前】两举切,音吕。饭器。【说文】也。同□。

管 【未集上】【竹字部】 管 【广韵】古满切【集韵】古缓切,□音管。【广韵】与管同。【诗周颂】磬管锵锵。【前汉董仲舒传】钟鼓管弦。 又主也。【史记平准书】桑弘羊为大农丞,管诸会计事。【前汉谷永传】昔龙管纳言,而帝命惟允。 又钥也。【战国策】鲁连谓平原君曰:诸侯避舍,纳管键。【注】管,钥也。 又【说文】筟也。 又姓。【前汉颜安乐传】有管路。又【艺文志】《管子》作《管子》。

笕 【未集上】【竹字部】 笕 【广韵】古典切【集韵】吉典切,□音茧。以竹通水也。【白居易石函记】钱塘湖北有石函,南有笕,放水漑田,若诸小笕,非灌田时,□须封闭筑塞。其笕之南,旧有阙岸,若水暴涨於石函,南笕泄之,堤防溃也。 又【类篇】胡典切【篇海】读如现。竹名。

筒 【未集上】【竹字部】 筒 【广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同。竹筒也。【前汉律历志】黄帝使泠纶取竹之解谷,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为律本。又【前汉赵广汉传】广汉为颍川太守,敎吏为缿、筒。【注】师古曰:若今盛钱藏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於其中也。 又捕鱼钩。【郭璞江赋】筒洒连锋,罾罶比船。【李善注】筒、洒,皆钩名。 又【集韵】杜孔切,音动。□管。 又【集韵】【韵会】【正韵】□尹竦切,音勇。箭室。【左传昭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壷飮冰以蒲伏焉。【注】冰,箭筒盖,可以取飮。考证:〔【前汉律历志】黄帝使冷纶。〕 谨照原书冷纶改泠纶。

筪 【未集上】【竹字部】 筪 【集韵】辖甲切,音狎。竹名。

筬 【未集上】【竹字部】 筬 【广韵】是征切【集韵】时征切,□音成。竹名。 又【广韵】筬筐,织具。

箿 【未集上】【竹字部】 箿 【广韵】秦入切【集韵】息入切,□音靸。【类篇】织竹器缘。 又【广韵】子立切【集韵】藉入切,□音集。覆也。

筭 【未集上】【竹字部】 筭 【集韵】【韵会】【正韵】□苏贯切,音蒜。【说文】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 又【类篇】损管切。数也。 【集韵】【韵会】【正韵】亦作算,通作笇。

【辰集下】【歹字部】 【广韵】【集韵】□方问切,音粪。【博雅】歺也。【玉篇】殨也。

筮 【未集上】【竹字部】 筮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制切,音誓。【说文】《易》卦用也。【广韵】龟曰卜,蓍曰筮。巫咸作筮。筮,决也。【书洪范】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左传僖四年】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注】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数。龟,象。筮,数。故象长数短。【疏】象者,物初生之形。数者,物滋息之状。凡物皆先有形象,乃有滋息,是数从象生也。龟以本象金、木、水、火、土之兆以示人,故为长。筮以末数七八九六之策以示人,故为短。又筮之画卦,从下而始,故以下为内,上为外。凡筮者,先为其内,後为其外,内卦为己身,外卦为他人。 又【集韵】以制切,音曳。楪蓍占也。 又山名。【前汉地理志注】南阳郡宛县南有北筮山。 又书名。【前汉艺文志】纵横家有《国筮子》十七篇,蓍龟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卷。 又【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注】郭璞云:丰隆,筮师,御云。《归藏》云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则云师也。考证:〔【广韵】龟曰卜,蓍曰筮,巫威作筮。〕 谨照原文巫威改巫咸。〔【前汉艺文志】蓍龟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篇。〕 谨按原书系二十八卷,篇改卷。

箸 【未集上】【竹字部】 箸 【玉篇】直据切【类篇】迟据切【正韵】治据切,□音住。匙箸,与箸同。【广东新语】蛋人谓箸曰梯。 又虫名。【神异经】南海有水虫,名曰箸,□蛤之类也。其小蟹大如楡荚,箸开甲食,则蟹亦出食。箸合甲,蟹亦还入。为箸取食以终始,生死不相离。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与匙同。【黄庭内景经】玉□金钥长完坚。【李商隐诗】玉□不动便门锁。一作筏,非。

【备考】【辰集】【日字部】 【字汇补】同光。

筰 【未集上】【竹字部】 筰 【广韵】在各切【集韵】【韵会】【正韵】疾各切,□音昨。竹索也。西南□寻之以渡水,故因号邛筰。今益州有之。【说文】筊也。【释名】引舟者曰筰。筰,作也。作,起也,引舟使动行也。【汉鼓吹曲】靑丝为君筰。 又国名。【史记西南□传】自越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注】徙、筰,二国名。【括地志】筰州本西蜀徼外。【华阳国志】雅州邛郲山,本名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 又【集韵】【正韵】□侧革切,音责。迫也。【周礼春官】侈声筰。【注】谓中央约也。钟口宽,则声迫筰而出去疾也。 【篇海】亦作笮、□。

筱 【未集上】【竹字部】 筱 【集韵】先了切,音小。【说文】箭属,小竹也。 或作筱。

筲 【未集上】【竹字部】 筲 【广韵】【正韵】所交切【集韵】师交切,□音梢。斗筲,竹器。【仪礼旣夕礼】筲三:黍、稷、麦。【注】筲,畚种类也,其容盖与簋同。【扬子方言】□,南楚谓之筲。 又【类篇】陈留谓饭帚曰筲。一曰饭器,容五升。一曰宋、魏谓箸筒为筲,与同。 又【集韵】色角切,音朔。义同。

筳 【未集上】【竹字部】 筳 【广韵】特丁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丁切,□音庭。【说文】繀丝管也。【正字通】繀,著丝於莩车也。今纺丝铨曰筳子。 又小竹。【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筳撞钟。 又楚人结草折竹卜曰筳篿。【屈原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注】筳,小折竹也。【文选注】筳,竹算。 又【玉篇】笼也。 又【集韵】汤丁切,音。【扬子方言】緪、筳,急也。 又【集韵】待鼎切,音挺。屋梁也。

策 【未集上】【竹字部】 策 【广韵】楚革切【集韵】测格切【正韵】耻格切,□音策。卜筮策也。【礼曲礼】龟为卜,策为筮。【仪礼士冠礼】筮人执策。【庄子人闲世】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注】鼓策,揲蓍也。 又与策同,谋也。【史记张耳陈余传】二人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怨陈王不用其策。 又□策。【鲁语】臧文仲闻柳下季之言,使书以为三策。【注】策,□书也。【庄子騈拇篇】挟策读书。【管子海王篇】海王之国,谨正盐策。 又与□同。【前汉赵充国传】全师保胜之□。又【张协七命】勒洪伐于全□。 又【广韵】【正韵】古协切【集韵】【韵会】吉协切,□音颊。箸也。 又夹举也。【韩愈曹成王□】策汉阳。 又【广韵】古洽切。【集韵】【韵会】讫洽切,□音夹。针箭具。 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策。【注】牢,豕室。策,木栏。同栅。 又叶音尺。【潘尼怀退赋】何时愿之多违,奄就羁以服役。因吴坂之峻阻,畏盐车之严策。

筵 【未集上】【竹字部】 筵 【广韵】以然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然切,□音延。【说文】竹席也。【周礼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释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诗小雅】宾之初筵。【笺】筵,席也。【正字通】经筵,王者讲读之处。

筶 【备考】【未集】【竹字部】 筶 【搜眞玉镜】音槁。

筹 【未集上】【竹字部】 筹 【广韵】直由切【集韵】【韵会】陈留切【正韵】除留切,□音俦。筹算也。【仪礼乡射礼】箭筹八十。【注】筹,算也。 又壷矢。【礼投壷】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注】筹,矢也。 又筹策。【史记高祖纪】运筹帷幄之中。 又【集韵】徒刀切,音陶。【扬子方言】戴也。 又叶音除。【蔡洪围棋赋】摅妙思,奋元筹。饰服色,玩騂驹。

签 【未集上】【竹字部】 签 【集韵】千廉切,音籖。【博雅】签、籯,笼也。 又【篇海】签书文字也。

箃 【未集上】【竹字部】 箃 【广韵】侧鸠切【集韵】甾尤切,□音邹。竹黄也。【篇海】又竹柴别名。

箟 【未集上】【竹字部】 箟 【集韵】箘古作箟。注见本画。

□ 【未集中】【羊字部】 □ 【五音篇韵】符云切,音焚。白羝羊也。

箰 【未集上】【竹字部】 箰 【广韵】思引切【集韵】耸尹切【正韵】耸允切,□音笋。【集韵】竹胎也。【笋谱】笋或作箰。【庄子至乐篇】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靑宁。【注】司马云:羊奚,草名。根似芜菁,与不箰之久竹比合而生靑宁。靑宁,竹根虫也。 又【玉篇】箰箻,以捕鸟也。

穳 【午集下】【禾字部】 穳 【广韵】在丸切【集韵】【韵会】徂丸切【正韵】徂官切,□音攒。【集韵】禾聚也。 又【集韵】祖管切,音纂。刈禾积也。 又才赞切,音。禾茂不实也。

穴 【午集下】【穴字部】 穴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决切,音坹。【说文】土室也。【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诗大雅】陶复陶穴。【笺】未有寝庙,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孟子】钻穴隙相窥。 又【广韵】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又训为侧。【尔雅释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官名。【周礼秋官】穴氏掌攻蛰兽。【疏】凡兽皆藏穴中,故以穴为官名,使取蛰兽。 又地名。【书禹贡】鸟鼠同穴。【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左传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注】鍚穴,麇地。【水经注】中庐县之西山谓之马穴山。【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注】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 又【韵会】古穴切。【前汉天文志】晕适背穴。【注】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气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旁直射为珥,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向外为背,有气刺日为鐍。鐍,抉伤也。 又叶胡桂切。【曹植七启】采英奇于侧陋,宣皇明于岩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 又【集韵】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训】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诗】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考证:〔【左传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於锡穴。〕 谨照原文锡改鍚。

穵 【午集下】【穴字部】 穵 【唐韵】乌黠切【集韵】乙黠切,□音轧。【说文】空大也。 又【广韵】【集韵】□乌八切,音。手探穴也。【博雅】穵掊,深也。

究 【午集下】【穴字部】 究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又切,音救。极也。【易说卦】其究为健。 又推寻也。【诗小雅】是究是图。又谋也。【诗大雅】惟此四国,爰究爰度。【注】究度,皆谋也。【尔雅释诂】究,谋也。 又竟也。【前汉鼂错传】盛德不及究于天下。【师古注】竟也。 又深也,穷尽也。【孟子疏解】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尔雅释言】究,穷也。 又怀恶不相亲比之貌。【诗唐风】自我人究究。【尔雅释训】究究,恶也。【注】相憎恶也。 又【广雅】究,窟也。 又【援神契】士之孝曰究。 又【竺芝扶南记】山溪濑中谓之究。【水经注】鬰水自九德浦,径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 又南蛮别号。【後汉南蛮传】日南徼外蛮□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注】究不事人,蛮□别号。 又叶音旣。【宋玉神女赋】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 又叶车御切。【宋玉神女赋】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回肠伤气,顚倒失据。

穷 【午集下】【穴字部】 穷 【韵会小补】说文本作竆。从穴躬声。隶作穷。 又【集韵】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穷。

穸 【午集下】【穴字部】 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祥亦切,音夕。墓穴幽堂也。【说文】窀穸也。【左传襄十三年】楚子告大夫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注】窀,厚也。穸,夜也。言穴中厚暗,如长夜也。一曰长埋谓之窀,长夜谓之穸。 又【字汇补】借作究字。【汉樊敏□】贯穸道度,无文不睹。 又叶祥龠切。【左贵□杨后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悼后伤后,早卽窀穸。

穹 【午集下】【穴字部】 穹 〔古文〕□【广韵】去宫切【集韵】【韵会】丘弓切【正韵】丘中切,□音芎。高也,大也。【诗大雅】靡有旅力,以念穹苍。【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注】天形穹隆,其色苍苍,故名。 又【说文】穷也。【诗豳风】穹窒熏。【传】穷也。 又【吴地志】穹窿,山名。 又音空。【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为皋陶穹者三之一。【郑注】穹读为空。谓鼓木腹穹隆者,居鼓三之一也。【春秋纬】少昊邑于穹桑。【吕览】伊尹生于穹桑。字或作空。【韵会小补】今云南县名浪穹,土音读为浪空。 又通作芎。【司马相如子虚赋】穹穷菖蒲。【注】穹穷似藳本。今历阳呼为江蓠。

【寅集上】【尸字部】 【广韵】【集韵】【类篇】□许介切,音解。【说文】卧息也。【徐铉曰】自,古者以为鼻字,故从自。【集韵】或作齂。 又【唐韵】【集韵】【类篇】□虚器切,音觊。屭本字,壮大貌。详屭字注。

空 【午集下】【穴字部】 空 【唐韵】【正韵】苦红切【集韵】【韵会】枯公切,□音崆。空虚也。【史记天官书】赤帝行德天牢,谓之空。 又大也。【诗小雅】在彼空谷。【传】大也。 又尽也。【尔雅释诂】空,尽也。【诗小雅】杼柚其空。 又太空,天也。 又地名。【尔雅释地】北戴斗极为空桐。【左传哀二十年】宋公游于空泽。【注】空泽,宋地。【史记殷本纪注】伊尹生于空桑。【前汉地理志】京兆县十二,其三曰船司空。【注】县名。本主船之官,遂以为县。又【武帝纪】元鼎五年,行幸雍遂,逾陇登空同。【注】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经】白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曲阜县南二十里女陵山。【魏土地记】代城东北九十里有空侯城。 又官名。【书舜典】伯禹作司空。又【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又拜名。【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疏】先以两手拱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 又乐器名。【风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楚辞注】空桑,瑟名。 又狱名。【礼记疏】囹圄,魏曰司空。 又姓。【广韵】汉复姓有空桐空相二氏。 又【集韵】【韵会】苦动切【正韵】康董切,□音孔。穴也,窍也,竉也。通作孔。【周礼冬官考工记】函人视其钻空。【史记五帝纪】瞍使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大宛传】张骞凿空。【注】西域本无道路,今凿孔而通之也。【韩非子喩世篇】空窍者,神明之戸牖也。【韵会小补】秦人呼土窟为土空。 又【集韵】【韵会】【正韵】□苦贡切,音控。穷也。【诗小雅】不宜空我师。【注】不宜使小人困穷民也。 又缺也。【扬子法言】酒诰之篇俄空焉。 又虚也。【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注】空犹虚中也。 又叶枯江切。【徐干思室诗】良会无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飧食,嗛嗛常饥空。 又叶枯良切。【诗小雅】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考证:〔京兆县十二,其三曰船司空。【注】县名。木土船之官,遂以为县。〕 谨照原文木土船改本主船。

穼 【午集下】【穴字部】 穼 【广韵】所今切,音森。穾也。与□同。 又姓。穼衷,见【李鼎祚易经集解】。

阱 【午集下】【穴字部】 阱 【集韵】【正韵】□疾正切,音净。【说文】陷也,所以取兽者。一曰穿地陷兽也。【书费誓】杜乃擭,敛乃阱。【疏】阱以捕小兽,穿地为深坑,入不能出,其上不设机,小异于擭。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静。义同。 【集韵】本作阱。

穿 【午集下】【穴字部】 穿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缘切,音川。【说文】通也,穴也。【诗召南】谁谓无牙,何以穿我屋。【前汉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注】本皆荒梗,始开通之,故言穿。 又【增韵】委曲入也,钻也,凿也。【前汉沟洫志】穿渠漑田。 又【广韵】孔也。【史记邓通传】孝文梦欲上天,有一黄头郞从後推之,上顾见其衣裻带後穿。【後汉耿恭传】衣屦穿决。 又国名。【尔雅释地八狄疏】六曰穿胸。 又【本草】百穿,蜂房也。 又【拾遗记】江东谓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用红缕系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又【广韵】尺绢切【集韵】【韵会】【正韵】枢绢切,□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 又叶枢伦切,音春。【扬雄长杨赋】逮至圣文,随风乘流,方垂意於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注】宁,读近寅。穿,枢伦切。 又【韵会小补】於权切,音渊。火起貌。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韵】於虬切,音幽。深也。

窀 【午集下】【穴字部】 窀 【唐韵】陟伦切【韵会】株伦切,□音屯。窀穸,下棺也。【说文】葬之厚也。【左传襄十三年】窀穸之事。【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一曰长埋谓之窀。 又【广韵】【集韵】□徒浑切,音饨。瘗也。火见穴中也。 又【广韵】坠顽切【集韵】除鳏切。义□同。

突 【午集下】【穴字部】 突 〔古文〕□【广韵】【韵会】陀骨切【集韵】他骨切,□音葖。【扬子方言】江湘谓卒相见曰突。一曰出貌。【诗齐风】突而弁兮。 又触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马箫衍记室笺】府朝初建,俊贤翘首,维此鱼目,唐突璵璠。 又穿也。【左传襄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伐□,宵突□城。【注】突,穿也。 又秃也。【荀子非相篇】孙叔敖突秃长左。【注】谓短发可凌突人者。 又【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疏】植谓戸之维持锁者也,植木为之,又名传。又名突也。 又恶马曰突。【前汉□法志】以鞿而御駻突。【注】突,恶马。 又灶突。【前汉霍光传】其灶直突。【集韵】作堗。 又守城之门。【後汉窦融传】公孙述令守突门。【注】突门,守城之门。 又屈突,吐突,□外国姓。 又【说略】雀自塞北来者,或名曰突厥。 又【集韵】他括切,音捝。义同。 又【集韵】徒结切,音垤。犬从穴中暂出也。又滑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王肃读。 又【集韵】陁没切,音揬。义同。 又【字汇补】都木切,音督。【山东志】济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楼之前。 又叶杜外切,音兑。【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瀑喷味,奔遁砀突。

【辰集下】【歹字部】 【唐韵】慕各切【集韵】末各切,□音莫。【说文】死□也。

窄 【午集下】【穴字部】 窄 【广韵】侧伯切【集韵】【韵会】【正韵】侧格切,□音责。狭也,迫也,隘也。

窅 【午集下】【穴字部】 窅 【唐韵】乌皎切【集韵】【韵会】【正韵】伊鸟切,□音杳。【说文】深目也。 又深远貌。窵窅,深也。 又【集韵】於绞切,音拗。又一叫切,音窔。义□同。 又【广韵】【集韵】於交切【韵会】幺交切,□咬平声。义同。又窅窊,曲貌。【前汉礼乐志】窅窊桂华。【注】桂华之形,窅窊然也。 又【字汇补】莫贤切,音绵。【庄子逍遥游】窅然丧其天下焉。【注】窅然,犹怅然。李颐说。 【集韵】或作□□眑。

窆 【午集下】【穴字部】 窆 【唐韵】方验切【集韵】【韵会】【正韵】陂验切,□音砭。【说文】葬下棺也。【周礼地官】及窆执斧,以莅匠师。又【春官】共丧之窆器。【注】下棺丰□之属。 又【集韵】悲检切,音贬。义同。 又逋邓切。与□同。 【韵会】或作封。见礼记。

窇 【午集下】【穴字部】 窇 【广韵】蒲角切【集韵】弼角切,□音雹。土室也,窖也。【广雅】窇,窟也。

窈 【午集下】【穴字部】 窈 【唐韵】乌皎切【集韵】【韵会】【正韵】伊鸟切,□音杳。【说文】深远也。【广韵】深也,静也。【庄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又窈窕,幽闲也。【诗周南】窈窕淑女。【扬子方言】美心为窈。【注】幽静也。 又【集韵】一叫切,音窔。义同。 又【集韵】於兆切。【诗□风】舒窈纠兮。【传】窈纠,舒之姿也。 又读如幽。【淮南子道应训】可以明,可以窈。【注】窈,读如幽。孔庙□作①。 或作。通作窅。①字原作穴下□。

窉 【午集下】【穴字部】 窉 【广韵】兵永切【集韵】补永切,□音丙。【尔雅释岁】三月为窉。郭璞读作丘咏切。 又【集韵】陂病切,音柄。又况病切。又铺病切。义□同。 又【玉篇】穴也。 又【篇海】惊病也。 本作寎。

窊 【午集下】【穴字部】 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洼。【说文】污邪下也。凹也。同窳。【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注】窊隆。高下貌。【又】窊圔□□。【注】窊圔,声下貌。 又【前汉礼乐志】窅窊桂华。【注】不满貌。 又【晋书礼乐志】菀窊蚕神。 又官名。【辽史】辽有杓窊。 又【集韵】乌化切。下地也。 又【广韵】乌切。□下处也。

窋 【午集下】【穴字部】 窋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竹律切,音绌。将出穴貌。一曰空也。 又【集韵】张滑切,音窡。物在穴中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绿房紫菂,窋垂珠。【注】窋,物在穴中貌。 又后稷子名不窋。 又【类篇】张刮切。穴中出貌。 又与窟同。【吴越春秋】公子光伏甲于窋室中。

窌 【午集下】【穴字部】 窌 【集韵】【正韵】□居效切,音敎,与窖同。【周礼冬官考工记】囷窌仓城逆墙六分。【注】穿地曰窌。【荀子荣辱篇】余刀布有囷窌。【注】窌,窖也。城藏曰窖。 又【唐韵】匹貌切【集韵】披敎切,□音炮。义同。 又【广韵】起酿。亦大也。同奅。 又南窌,县名。【史记卫靑传】封公孙贺为南窌侯。 又【广韵】力嘲切【集韵】力交切,□音寥。深空之貌。【马融长笛赋】庨窌巧老。【注】深空貌。 又【韵会补】窌字同□,与□字不同,□从申丣之丣,古酉字,力救切,音溜。□从寅帽之帽,音炮。帽,古卯字。

窍 【午集下】【穴字部】 窍 【广韵】【正韵】苦吊切【集韵】【韵会】诘吊切,□音□。【说文】穴也,空也。【礼礼运】地秉阴窍于山川。【疏】谓地秉持于阴气,为孔于山川,以出纳其气。【周礼天官】两之以九窍之变。【注】阳窍七,阴窍二。【疏】七者在头露见,故为阳。二者在下不见,故为阴。 又凡药以滑养窍。【疏】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故以养之。【山海经】贯胸国,其为人胸有窍。考证:〔【礼礼运】地秉窍于山川。〕 谨照原文地秉下增阴字。

□ 【午集下】【立字部】 □ 【类篇】巫放切【篇海】音望。【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字汇】同望。 又【海篇】祭名。 又姓。【何氏姓苑】魏兴人。又音亡。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韵】墟羊切,音羌。【玉篇】水也,本作羌。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与羺同。

窐 【午集下】【穴字部】 窐 【广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音圭。甑空也。【楚辞哀时命】珪璋杂于甑窐。【注】甑窐,土孔。甑,瓦器。窐,甑带也。 又【集韵】【韵会】□乌瓜切,音窊。【五音集韵】戸圭切【等韵】胡圭切,□音携。义□同。或作□□□。 又【集韵】於交切,窅平声。窐寥,深远貌。【宋玉高唐赋】窐寥窈冥,不见其底。【注】深远貌。或作漥。同洼。 又【集韵】渊畦切,音烓。深也。

窑 【午集下】【穴字部】 窑 【正字通】俗□宇。【集韵】【韵会】【正韵】□余招切,音遥。与窑同。烧瓦灶也。 又【集韵】弋笑切,音耀。烧穴。 又【集韵】丘交切,音敲。窑寥,空寂也。

窒 【午集下】【穴字部】 窒 【唐韵】【集韵】【韵会】□陟栗切,音挃。【说文】塞也。【易讼卦】有孚窒。【诗豳风】穹窒熏。【尔雅释言】窒,塞也。【疏】谓堙塞。 又【尔雅释天】月在庚曰窒。 又【扬子方言】剑削,自河而北,燕赵之闲谓之窒。 又【广雅】窒,满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丁结切,音櫍。又【集韵】乃结切,音涅。义□同。 又【集韵】徒结切,音侄。实也。一曰寝门冢前阙,皆谓之窒皇。【左传宣十四年】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注】窒皇,寝门阙。 又借作室。【汉韩敕後□】库窒中朗。考证:〔【左传宣十四年】投袂而起,屦及於窒皇。【注】窒,寝门阙。〕 谨照原注窒下增皇字。

窹 【午集下】【穴字部】 窹 【玉篇】牛故切。【广雅】窹谓之灶。【仓颉篇】楚人呼灶曰窹。亦作□。□,同。

窗 【午集下】【穴字部】 窗 【广韵】俗窻字。

窔 【午集下】【穴字部】 窔 【唐韵】乌叫切【集韵】一叫切,□音□。幽深也。【释名】室中东南隅谓之窔。【仪礼旣夕】聚诸窔。 又【韵会】【正韵】□伊鸟切,音杳。义同。 【集韵】或作穾□窈。

窕 【午集下】【穴字部】 窕 【唐韵】【韵会】【正韵】□徒了切,掉上声。窈窕也,深极也,闲也。【诗周南】窈窕淑女。【传】窈窕,幽闲也。【尔雅释言】窕,闲也。【扬子方言】窕,美好也。【广韵】善心曰窈,善色曰窕。 又男子亦称窈窕。【古乐府】云有第三郞,窈窕世无双。 又山水深亦曰窈窕。【曹摅诗】窈窕山道深。【杜甫诗】烟生窈窕溪。 又宫室深亦曰窈窕。【乔知之诗】窈窕九重闺。 又细也。【左传昭二十一年】小者不窕。【疏】窕,细意。 又【集韵】【正韵】□他雕切。与佻同。轻小貌。【左传成十六年】楚师轻窕。 又【集韵】【韵会】【正韵】□他吊切,音粜。又【韵会】吐了切【正韵】土了切,□眺上声。义□同。 又【正韵】余招切,音遥。【荀子礼论篇】其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注】窕音姚。 又与筱同。【荀子赋论篇】充盈太宇而不窕。【注】窕,音筱。 又与条同。【淮南子原道训】霄窕之野。【注】与萧条同。

窖 【午集下】【穴字部】 窖 【唐韵】古孝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效切,□音敎。地藏也。【礼月令】穿窦窖。【注】入地隋曰窦,方曰窖。【史记货殖传】宣曲,任氏独窖仓粟。【前汉苏武传】乃幽武,置大窖中。【注】盖米粟之窖而空者。 又通作窌。【周礼注】穿地曰窌,当为窖。 又深心曰窖。【庄子齐物论】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注】窖,深也,穴也。穴地藏谷曰窖,深心也。 又地名。【水经】漳水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入於浊漳。 又【集韵】则到切。与灶同。

【辰集下】【毛字部】 【字汇】蒲报切,音暴。鸟伏卵。义与菢同。□。

窗 【午集下】【穴字部】 窗 〔古文〕□【唐韵】楚江切【集韵】【韵会】初江切。□与窗同。【说文】本作囱。在墙曰牖,在戸曰囱。或作窗。【释名】窗,聪也。於外窥内为聪明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四旁雨夹窗。【注】助戸为明。亦作窗。 又【集韵】【韵会】□粗丛切,音匆。通孔也,灶突也。 【韵会】案集韵,粗丛切,类篇韵补俱同。或作窗。【鲍昭玩月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销。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陶潜诗】有酒有酒,闲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则字合又於东韵收入。

窘 【午集下】【穴字部】 窘 【唐韵】渠陨切【集韵】【韵会】巨陨切,□君上声。穷迫也,急也,困也。又仍也。【诗小雅】又窘阴雨。【毛注】困也。【郑注】仍也。【庄子列御□】困窘织屦。 又【集韵】巨畏切,音□。又具运切,音郡。义□同。 又【集韵】与僒通。【贾谊鵩赋】僒若囚拘。 又【博雅】窘,□也。

窙 【午集下】【穴字部】 窙 【广韵】许交切,音虓。高气也。【潘岳登虎牢山赋】幽谷豁以窙寥。【注】开达貌。

□ 【未集中】【羊字部】 □ 【韵会】獬,广韵作□。◎按广韵本作□。疑讹。

□ 【未集中】【耒字部】 □ 【唐韵】昌力切,音瀷。【字统】耕也。

窚 【午集下】【穴字部】 窚 【玉篇】时声切。屋所受也。

窜 【午集下】【穴字部】 窜 〔古文〕□【唐韵】七乱切【集韵】【韵会】【正韵】取乱切,□音爨。【说文】匿也,逃也。【周语】不窋自□于戎翟之闲。【前汉蒯通传】奉头窜。 又【广韵】放也,诛也。【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 又藏也,隐也。【贾谊吊屈原文】鸾凤伏窜兮,鸱鴞翱翔。【晋语】可以窜恶。【注】隐也。 又【尔雅释诂】窜,微也。【疏】窜行之微也。【晋语】敏能窜谋。【注】微也。 又【史记仓公传】卽窜以药,旋下病已。【注】窜,以药薰之也。 又改易也。【韩愈诗】渍墨窜古史。 又【广东新语】增城谓屋曰窜。 又【集韵】七丸切,爨平声。入穴也。 又【韵会小补】诱人为恶曰窜。俗曰撺掇。 又叶仓甸切,音茜。【苏辙□中诗】江流日益深,民语渐以变。遥想彼中人,状类麖鹿窜。 又【集韵】【韵会】□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窞 【午集下】【穴字部】 窞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感切,音萏。【说文】坎中小坎也。一曰旁入也。【易坎卦】习坎入于坎窞。【注】最处坎底,入坎窞者。【马融长笛赋】□窞岩□。 又【集韵】卢感切,婪上声。义同。或作欿。

窟 【午集下】【穴字部】 窟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苦骨切,音□。【篇海】窟,室也,孔穴也。【礼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左传襄三十年】郑伯有为窟室,而夜飮酒。【史记专诸传】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注】谓掘地为室。 又山名。【北史郑义传】隐居荥阳三窟山。【水经注】唐述山谓之唐述窟。又西一里有时亮窟。 又月窟,月所生。 又【战国策】苏秦特穷巷掘门。【注】掘卽窟,古字通。 又叶丘月切,音阙。【谢灵运辞禄赋】解龟纽于城邑,反褐衣于丘窟。頖人事于一朝,与世物乎长绝。 又叶区乙切,音乞。【苏轼石炭诗】君知欲斫奸邪窟,楚国何曾斩无极。 【六书音义】亦作堀□□。

窠 【午集下】【穴字部】 窠 【唐韵】【集韵】【正韵】□苦禾切,音科。【说文】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小尔雅】鸡雉所乳谓之窠。【广韵】窠窟,又巢。【左思蜀都赋】榷惟庸蜀,与鸲鹆同窠。

窡 【午集下】【穴字部】 窡 【唐韵】丁滑切【集韵】【韵会】张滑切,□音□。【说文】穴中见也。 又【广韵】丁刮切【集韵】张刮切,□音鵽。穴中出貌。

箊 【未集上】【竹字部】 箊 【广韵】央居切【集韵】衣虚切,□音於。箖箊,竹名。【左思吴都赋】其竹则篔簹、箖箊。【异物志】箖箊,是袁公与越女试剑竹也。【竹谱】箖箊,叶薄而广。

紁 【未集中】【糸字部】 紁 【篇海】初讶切,叉去声。衣裆也。紁字原从糹从义。

竛 【午集下】【立字部】 竛 【广韵】【集韵】□郞丁切,音灵。竛竮,行不正。 亦作伶俜。

窢 【午集下】【穴字部】 窢 【集韵】忽麦切,音划。窢然,逆风声。 又忽域切,音洫。【庄子天下篇】其风窢然,恶可而言。【郭注】逆风声,音同洫。

窣 【午集下】【穴字部】 窣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骨切,音捽。【说文】穴中卒出也。 又勃窣,行缓貌。【司马相如子虚赋】媻珊勃窣上金堤。【注】媻珊勃窣,匍匐行也。 又窸窣,声不安也。【杜甫诗】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又【释典】窣堵波。【注】塔也。 又【集韵】苍没切,音猝。义同。考证:〔【释典】窣堵坡。【注】塔也。〕 谨按梵语谓塔为窣堵波。坡改波。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羊朱切【集韵】容朱切,□音逾。污也。 又【广韵】以周切【集韵】夷周切,□音猷。皂也。一曰治帛也。字从氵从作。

【辰集中】【木字部】 【玉篇】古文麓字。注见鹿部八画。○按《说文》麓、二文□收林部。今从林者皆归木部,麓字别见鹿部,非。

窥 【午集下】【穴字部】 窥 【唐韵】去随切【集韵】【韵会】缺规切,□音魁。【说文】小视也。【广雅】窥视也。【论语】窥见室家之好。【玉篇】亦作窥。【庄子秋水篇】用管窥天。 又【集韵】犬蕊切。同跬。半步也。【司马法】凡人一举足曰跬。跬,三尺也。两举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汉息夫躬传】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注】窥,音跬,半步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韵】音趸。飞速貌。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昌终切【集韵】昌嵩切,□音充。【玉篇】山下泉也。一曰淙,水声。

□ 【午集下】【立字部】 □ 【集韵】戸礼切,音□。【说文】待也。本作□。亦作徯蹊傒。 又【玉篇】胡鸡切,音奚。义同。

窦 【午集下】【穴字部】 窦 【广韵】田□切【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豆。【说文】空也。【礼月令】穿窦窖。【注】入地隋曰窦。 又凿垣为孔曰窦。【左传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荜门圭窦之人。【注】窦,穿壁为小戸。 又穴也。【礼礼运】礼义者,顺人情之大窦。【注】窦,孔穴。 又水道也。【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注】雨故水窦开。 又决也。【周语】不窦泽。【注】窦,决也。 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杀子纠于生窦。【注】生窦,鲁地。【北史魏本纪】泰常七年,自云中西幸屋窦城。【水经注】汉武微行柏谷,遇辱窦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 又姓。【风俗通】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后缗方妊,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汉有魏其侯窦婴。 又通作窬。【礼儒行】荜门圭窬。【释文】音窦。 又【集韵】徒谷切【正韵】杜谷切。□与渎通。【周礼注】西窦五岳。

窨 【午集下】【穴字部】 窨 【唐韵】【集韵】【韵会】□於禁切,音。【说文】地室也。今谓地窖藏酒曰窨。【後汉光武纪注】蚕室,窨室也。 又【集韵】伊淫切。义同。 又【集韵】於金切,音阴。窨□,黑也。

窝 【午集下】【穴字部】 窝 【集韵】【韵会】【正韵】□乌禾切,音倭。穴居也。本作,或作窝。藏也,窟也。【字汇】凡别墅独处皆名窝。宋邵雍有安乐窝。

洼 【午集下】【穴字部】 洼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洼。【玉篇】深也,淸水也。一曰窊也。【老子道德经】洼则盈。 又【韵会小补】於佳切。水名。与洼同。 又【篇海】去声,音□。低洼。 又【集韵】庾顷切,音颍。义同。

窬 【午集下】【穴字部】 窬 【唐韵】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音兪。【说文】穿木戸也。一曰空中也。又凿版以为戸也。【广韵】窬,门边小窦。【礼儒行】荜门圭窬。【注】门傍小戸,穿墙为之,如圭也。【论语】穿窬之盗。【注】窬,窬墙。 又【广韵】度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徒侯切,□音头。义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豆。义同。 又【集韵】当侯切,音兜。窬,深下也。 又【字汇补】楲窬亵器也。【孟康曰】厕行淸窬。

窭 【午集下】【穴字部】 窭 【唐韵】其矩切【集韵】郡羽切,□音蒌。【说文】无礼居也。【徐注】阶阼升降,所以行礼,贫无礼,故先见於屋室。【诗邶风】终窭且贫。【传】窭者无礼也。【尔雅释言】窭,贫也。【注】谓贫陋。【疏】由其无财以为礼,故谓贫陋。 又【前汉东方朔传】盆下为窭数。【师古注】窭数,戴器也。以盆盛物戴於头者,则以窭数为之,今卖白团餠人所用者是。【释名】窭数,犹局促,皆小意也。 又【集韵】郞侯切【正韵】卢侯切,□音娄。【史记淳于髠传】瓯窭满箦。【裴駰注】瓯窭,便侧之地。 又【韵会】【正韵】□良据切,音虑。义同。考证:〔【诗卫风】终窭且贫。〕 谨照原文卫风改邶风。

穷 【午集下】【穴字部】 穷 【韵会小补】说文本作竆。从穴躬声。隶作穷。 又【集韵】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穷。

窑 【午集下】【穴字部】 窑 【集韵】【韵会】【正韵】□余招切,音遥。与窑同。烧瓦灶也。 又【集韵】弋笑切,音耀。烧穴。 又【集韵】丘交切,音敲。窑寥,空寂也。

窑 【午集下】【穴字部】 窑 【集韵】与窑同。 又【广东新语】归善有窑輋,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窱 【午集下】【穴字部】 窱 【集韵】徒吊切,音调。杳窱也。又深远貌。通作窕。【荀子赋论篇】充盈太宇而不窕。【注】窕读为窱,深貌。【张衡西京赋】望窱以径廷。【注】深邃貌。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吊切,音粜。又【广韵】【韵会】【正韵】□土了切,眺上声。义□同。

籾 【备考】【未集】【米字部】 籾 【搜眞玉镜】音尼。

窲 【午集下】【穴字部】 窲 【集韵】锄交切,音巢。寥窲,屋深貌。 又【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霐寥窲以峥嵘。【注】幽深貌。【文选纂注】立巢切,音辽。 又【正字通】力吊切,音料。义同。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胡攺切【集韵】下攺切,□音亥。动也,减也。 又【集韵】许旣切,音饩。动摇貌。 又戸代切,音瀣。于贵切,音胃。义□同。一曰担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芳无切,音敷。竹靑皮也。【仪礼旣夕】燕器杖笠翣。【注】笠,竹□盖也。【疏】□,竹靑皮。

竾 【未集上】【竹字部】 竾 【正韵】陈知切,音池。同箎。【礼月令】仲夏之月,调竽、笙、竾、簧。 【篇海】或作□、筂。考证:〔【正韵】陈知切,音池。同箎。〕 谨按集韵箎音驰,同竾。箎音虎音义各别。今据改箎。

箼 【未集上】【竹字部】 箼 【玉篇】乌谷切【海篇】音屋。【玉篇】竹密。

窳 【午集下】【穴字部】 窳 【唐韵】以主切【集韵】【韵会】勇主切,□庾上声。【说文】污窬也。器空中。亦病也,恶也。惰也。【史记五帝纪】器不苦窳。又【货殖传】以故呰窳。【徐广曰】呰窳,茍且惰懒之谓。 又弱也。【枚乘七发】手足惰窳。【李善注】窳,弱也。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朔方郡有窳浑县。又【西域传】康居有小王五,三曰窳匿王,治窳匿城。【山海经】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 又兽名。【山海经】少咸之山,有窫窳,咸山有合窳,皆人面兽,食人。 又【字汇补】容朱切,音兪。乡名,在绛。 亦通作愉。【尔雅释诂】愉,劳也。【注】劳苦者多惰愉。今字或作窳。 又【集韵】与洼同。 又乌瓜切,音蛙。污邪下也。与窊同。

窴 【午集下】【穴字部】 窴 【海篇】音田。塞也。 又音佃。国名。

窵 【午集下】【穴字部】 窵 【唐韵】【集韵】□多啸切,音吊。【说文】窵,窅深也。【杜甫诗】影动窵窕冲融闲。 又【集韵】睹老切,音倒。义同。

窭 【午集下】【穴字部】 窭 【唐韵】其矩切【集韵】郡羽切,□音蒌。【说文】无礼居也。【徐注】阶阼升降,所以行礼,贫无礼,故先见於屋室。【诗邶风】终窭且贫。【传】窭者无礼也。【尔雅释言】窭,贫也。【注】谓贫陋。【疏】由其无财以为礼,故谓贫陋。 又【前汉东方朔传】盆下为窭数。【师古注】窭数,戴器也。以盆盛物戴於头者,则以窭数为之,今卖白团餠人所用者是。【释名】窭数,犹局促,皆小意也。 又【集韵】郞侯切【正韵】卢侯切,□音娄。【史记淳于髠传】瓯窭满箦。【裴駰注】瓯窭,便侧之地。 又【韵会】【正韵】□良据切,音虑。义同。考证:〔【诗卫风】终窭且贫。〕 谨照原文卫风改邶风。

窷 【午集下】【穴字部】 窷 【篇海】连条切,音辽。穿也。 又力吊切。义同。

窸 【午集下】【穴字部】 窸 【广韵】息七切,音悉。从穴出也。 又窸窣,声也。【李贺神弦曲】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飙风。

窥 【午集下】【穴字部】 窥 【唐韵】去随切【集韵】【韵会】缺规切,□音魁。【说文】小视也。【广雅】窥视也。【论语】窥见室家之好。【玉篇】亦作窥。【庄子秋水篇】用管窥天。 又【集韵】犬蕊切。同跬。半步也。【司马法】凡人一举足曰跬。跬,三尺也。两举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汉息夫躬传】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注】窥,音跬,半步也。

窻 【午集下】【穴字部】 窻 【玉篇】俗窗字。详窗字注。

窼 【午集下】【穴字部】 窼 【类篇】庄交切,音巢。鸟穴中也。

窾 【午集下】【穴字部】 窾 【广韵】【韵会】【正韵】苦管切【集韵】苦缓切,□音款。空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注】窾,空也。【庄子达生篇】窾启寡闻之民。 又【字汇补】枯也。【扬子太□经】窾枯木,冲振其枝。 又【集韵】枯公切,音空。【庄子养生主】批大却,导大窾。向秀读。 又【集韵】苦禾切,音科。【淮南子说山训】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注】窾,空也。 又水名。【庄子外物篇】踆于窾水。【注】窾,音科。 又【类篇】取乱切。匿也。

窿 【午集下】【穴字部】 窿 【广韵】力中切【集韵】【韵会】【正韵】良中切,□音隆。穹窿,天势。

【寅集下】【广字部】 【五音集韵】居佑切,音救。灸也。

□ 【备考】【未集】【而字部】 □ 【搜眞玉镜】奴卧切。

竀 【午集下】【穴字部】 竀 【广韵】丑庚切【集韵】抽庚切,□音橕。【说文】正视也。 又赤色。【左传哀十七年】卫侯卜其繇曰:如鱼竀尾。【注】竀,赤色,鱼劳则尾赤。【周礼冬官考工记钟氏注】尔雅曰: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竀,三染谓之纁。【尔雅释器】作赬,卽浅赤也。 又【广韵】丑贞切【集韵】痴贞切【正韵】丑成切,□音柽。从穴中正见也。亦作靗。 又【集韵】丑正切,侦去声。廉视也。

竁 【午集下】【穴字部】 竁 【集韵】【韵会】□充芮切,音毳。【说文】穿地也。一曰小声。【周礼地官】卜葬兆甫竁。【注】始为穴也。郑大夫读为穿去声。杜子春读为毳。【颜延年诗】月竁来宾。【注】窟也。 又【广韵】【集韵】□此芮切,音脆。又【广韵】尺绢切【集韵】枢绢切,□音钏。又【集韵】姝悦切,音吷。义□同。 又【广韵】楚税切,音。葬穿圹也。 又【集韵】昌缘切,音穿。义同。

竂 【午集下】【穴字部】 竂 【唐韵】洛萧切【集韵】怜萧切,□音辽。【说文】穿也。又舍也。【广雅】竂,空也。 又【韵补】叶凌如切。【傅毅洛都赋】革服朔,正官竂,辨方位,摹八区。 又与僚通。叶力虬切。【韩愈祭穆员外文】留守无事,多君子竂。罔有疑忌,维其嬉游。

窜 【午集下】【穴字部】 窜 〔古文〕□【唐韵】七乱切【集韵】【韵会】【正韵】取乱切,□音爨。【说文】匿也,逃也。【周语】不窋自□于戎翟之闲。【前汉蒯通传】奉头窜。 又【广韵】放也,诛也。【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 又藏也,隐也。【贾谊吊屈原文】鸾凤伏窜兮,鸱鴞翱翔。【晋语】可以窜恶。【注】隐也。 又【尔雅释诂】窜,微也。【疏】窜行之微也。【晋语】敏能窜谋。【注】微也。 又【史记仓公传】卽窜以药,旋下病已。【注】窜,以药薰之也。 又改易也。【韩愈诗】渍墨窜古史。 又【广东新语】增城谓屋曰窜。 又【集韵】七丸切,爨平声。入穴也。 又【韵会小补】诱人为恶曰窜。俗曰撺掇。 又叶仓甸切,音茜。【苏辙□中诗】江流日益深,民语渐以变。遥想彼中人,状类麖鹿窜。 又【集韵】【韵会】□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窍 【午集下】【穴字部】 窍 【广韵】【正韵】苦吊切【集韵】【韵会】诘吊切,□音□。【说文】穴也,空也。【礼礼运】地秉阴窍于山川。【疏】谓地秉持于阴气,为孔于山川,以出纳其气。【周礼天官】两之以九窍之变。【注】阳窍七,阴窍二。【疏】七者在头露见,故为阳。二者在下不见,故为阴。 又凡药以滑养窍。【疏】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故以养之。【山海经】贯胸国,其为人胸有窍。考证:〔【礼礼运】地秉窍于山川。〕 谨照原文地秉下增阴字。

竆 【午集下】【穴字部】 竆 【广韵】【集韵】【韵会】渠弓切【正韵】渠宫切,□音□。与穷同。【说文】作竆,极也。【礼檀弓】充充如有穷。【注】事尽理屈为穷。言孝子心形充曲,如急行道极,竆急之容也。【韩诗外传】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楚辞九歌】横四海兮焉穷。【注】穷,极也。 又竟也。【易临卦】君子以敎思无穷。【书微子之命】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又究也。【杜预春秋序】究其所穷。【疏】言穷尽其所穷之处也。 又塞也。【孟子】遁辞知其所穷。【注】困屈也。 又人名。【左传文十八年】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又兽名。【山海经】邽山有兽,名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又状如虎,有翼。【神异经】西北有兽,有翼能飞,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又地名。【山海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帝王世纪】黄帝自穷桑登位。【晋地记】河南有穷国。【竹书纪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屈原离骚】夕归次于穷石。【水经】淮水,又东北穷水入焉。【注】水出六安国安丰县穷谷。 又草名。【山海经】号山,其草多芎穷。 又叶渠王切,音狂。【黄庭经】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考证:〔【楚辞九歌】横四海以焉竆。〕 谨照原文以改兮。

窦 【午集下】【穴字部】 窦 【广韵】田□切【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豆。【说文】空也。【礼月令】穿窦窖。【注】入地隋曰窦。 又凿垣为孔曰窦。【左传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荜门圭窦之人。【注】窦,穿壁为小戸。 又穴也。【礼礼运】礼义者,顺人情之大窦。【注】窦,孔穴。 又水道也。【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注】雨故水窦开。 又决也。【周语】不窦泽。【注】窦,决也。 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杀子纠于生窦。【注】生窦,鲁地。【北史魏本纪】泰常七年,自云中西幸屋窦城。【水经注】汉武微行柏谷,遇辱窦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 又姓。【风俗通】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后缗方妊,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汉有魏其侯窦婴。 又通作窬。【礼儒行】荜门圭窬。【释文】音窦。 又【集韵】徒谷切【正韵】杜谷切。□与渎通。【周礼注】西窦五岳。

灶 【午集下】【穴字部】 灶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到切,音躁。【说文】炊灶也。亦作窖。【释名】灶,造也,造创食物也。【博雅】□谓之灶,其唇谓之陉,其窻谓之突,突下谓之甄。【礼月令】孟夏祀灶。【蔡邕独断】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於灶,在庙门外之东,先席於门奥西东,设主於灶陉。【淮南子汜论训】炎帝作火官,死而为灶神。【庄子达生篇】灶有髻。【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後汉阴兴传】阴子方,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因以黄羊祀之。【杂五行书】灶神名禅,字子郭。 又【字汇补】与造通。【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注】造,故书作灶。杜子春读为造次之造。

竉 【午集下】【穴字部】 竉 【广韵】力董切【集韵】【韵会】鲁孔切,□音笼。孔竉,穴也。 又地名。【晋书王澄传】蜀流人作乱,澄袭之于竉州。

窃 【午集下】【穴字部】 窃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千结切,音切。盗也。【集韵】盗自中出曰窃。【书微子】殷民攘窃神祇之牺牷牲。【传】往盗曰窃。【春秋定八年】盗窃宝玉大弓。【史记叔孙通传】窃狗盗。【博雅】窃,取也。 又私也。【论语】窃比於我老彭。【孟子】窃负而逃。【前汉公孙弘传】尚窃迟之。 又非所据而据亦曰窃。【论语】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疏】知贤不举,偷安於位,故曰窃位。 又窃窃,犹察察。【庄子齐物论】窃窃然知之。【注】犹察察也。 又鸟名。【尔雅释鸟】桑鳸窃脂。【疏】桑鳸,一名窃脂,好盗脂膏,因名。 又浅也。【转注古音略】窃,卽古浅字。九扈中,窃□,浅黑也。窃蓝,浅靑也。窃黄,浅黄也。窃丹,浅赤也。四色皆具,则窃脂亦浅白也。【尔雅释兽】虎窃毛谓之虦猫。【疏】虎之浅毛者,别名虦猫。 又叶七计切,音砌。【王筠诗】宝地恣凭陵,神乐忽侵窃。猛将穷奋击,勇夫贪搏噬。

立 【午集下】【立字部】 立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说文】立,住也。【释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广韵】立,行立。【礼曲礼】立必正方。 又成也。【礼冠义】而後礼义立。 又坚也。【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论语】三十而立。 又树立也。【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书牧誓】立尔矛。【周礼天官】建其牧,立其监。【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又存立也。【论语】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史记平原君传】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又直起也。【前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献太淸宫赋】四海之水皆立。【张翥诗】蝃蝀下飮湖水立。又【赵孟俯诗】骥闻秋风双耳立。 又赤立。【宋史乔行□传】百姓多垂罄之宝,州县多赤立之帑。 又阙立。【张衡周天大象赋】阙立拟乎两观,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书篇名,周公作。 又车名。【後汉舆服志】有立车。 又与粒通。【诗周颂】立我烝民。【笺】立,当作粒。 又姓。汉有贤人立如子,唐有长兴令立述。 又于贵切。同位。【石经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礼春官】小宗伯掌神位。【注】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古者立位同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汇】僻吉切,音疋。牡□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闾承切,音凌。乌□,稻名。

竐 【午集下】【立字部】 竐 【海篇】音。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乌晃切【集韵】邬晃切,□音瀇。大水也。一曰水名,在谯郡。 又【集韵】于放切,音旺。义同。 又妪往切,音枉。与汪同。汪陶,县名,在雁门。 又乌旷切,音。亦作汪。停水臭。一曰水貌。

竑 【午集下】【立字部】 竑 【广韵】戸萌切【韵会】七曾切【正韵】胡盲切,□音宏。广也,量度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故竑其辐广,以为之弱,则虽有重任,毂不折。 又【玉篇】古弘切。义同。

篭 【未集上】【竹字部】 篭 【字汇补】同笼。

篮 【未集上】【竹字部】 篮 〔古文〕□【广韵】鲁甘切【集韵】【韵会】卢甘切【正韵】卢监切,□音蓝。大笼筐也。【广雅】篮,一名籚,一名簟,一名筐。

篰 【未集上】【竹字部】 篰 【广韵】蒲口切【集韵】薄口切,□音部。牍也。【博雅】□也。满而易援也。卽今俗呼竹庄之类,可以□牍,盖细篾簏也。 又【集韵】普后切,音剖。义同。 或作□。

簶 【未集上】【竹字部】 簶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卢谷切,音禄。胡簶,箭室。 【集韵】或作、□。

篱 【未集上】【竹字部】 篱 【集韵】邻知切,音离。笊篱,竹器。【广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正韵】邻溪切,□音离。籓篱也。【释名】篱,离也。以柴竹作之。疏离,离也。【晋书庾衮传】与弟子树篱,跪而授条,曰:幽显易操,非君子意。 又笊篱,竹杓。 又叶良何切。【楚辞招魂】轩輬旣低,步骑罗些。兰薄戸树,琼木篱些。 【正韵】亦作蓠、。

篲 【未集上】【竹字部】 篲 〔古文〕□【唐韵】【广韵】祥岁切【集韵】【类篇】旋芮切,□音槥。【说文】扫竹也,本作彗。【尔雅释草】葥,王蔧。亦从艹。【竹谱】篲,筱竹,中扫帚细竹也。大者如箭,长者至丈许,根杪条等下节生,惟高阴动有町亩。又篲条苍苍,接可连篁,惟不□植,必也岩冈。逾矢称大,出寻为长。物各有用,扫之最良。【史记高祖纪】六年,高祖朝,太公拥篲。【注】篲,帚也。 又【集韵】兪芮切,音睿。【庄子达生篇】操拔篲以侍门庭。郭象读。 又以醉切,音□。同篱。徐邈读。 又虽遂切,音邃。义同。一曰星名。【篇海】妖星也。 又【集韵】【正韵】□徐醉切,音遂。又【集韵】苏骨切,音窣。义□同。 又【尔雅释诂】篲,勤也。

筚 【未集上】【竹字部】 筚 【广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音毕。【说文】籓落也。【礼儒行】筚门圭窬。【注】筚门,荆竹织门也。 又柴车。【左传宣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注】筚路,柴车。 又【集韵】必至切,音畀。义同。 【集韵】通作荜。

篴 【未集上】【竹字部】 篴 【广韵】徒历切【集韵】亭历切,□音狄。【说文】七孔筒也。【周礼春官】笙师掌敎龡竽、笙、埙、钥、箫、箎、篴、管,舂牍应雅,以敎祴乐。【疏】杜子春读篴为荡涤之涤,云今时所吹五空竹篴。【释名】篴,涤也,其声涤涤然也。通作笛。 又【广韵】直六切,音逐。竹名。考证:〔【周礼春官】笙师掌敎龡竽笙埙钥箫篴管,春牍应雅,以敎械乐。〕 谨照原文箫下增箎字。械乐改祴乐。

篵 【未集上】【竹字部】 篵 【篇海】仓红切,音匆。有病竹,不堪用者。

篶 【未集上】【竹字部】 篶 【篇海】夷然切,音焉。黑竹。

篷 【未集上】【竹字部】 篷 【广韵】薄红切【集韵】【韵会】蒲蒙切【正韵】蒲红切,□音蓬。船连帐也。又织竹夹箬以覆舟。又曰编竹车。或作竼、□。 又軬也。【扬子方言】车篓,南楚之外谓之篷。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汇补】音义同。详字注。

□ 【未集中】【网字部】 □ 【广韵】洛故切【集韵】鲁故切,□音路。□,取鱼具也。

篸 【未集上】【竹字部】 篸 【集韵】疏簪切,音森。【说文】差也。一曰竹长貌。 又【集韵】初簪切,音梫。篸□,竹貌。 又洞箫也。【楚辞九歌】吹参差兮谁思。【注】参差,洞箫。一作篸□。【风俗通】舜作箫,其形参差,象凤翼参差不齐之貌。【洞箫赋】吹参差而入道德。 又【广韵】作含切【集韵】【正韵】祖含切。□同簪。【博雅】□谓之簪。或作□,或作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靑罗带,山为碧玉篸。 又【广韵】侧岑切【集韵】缁岑切,□音斟。同针、针,所以缀衣。 又【广韵】【集韵】□作绀切。【篇海】簪去声,以针篸物也。

纂 【未集上】【竹字部】 纂 【广韵】苏管切【集韵】【韵会】损管切,□音算。笾属。【礼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纂。【注】纂,笾属。【疏】以竹为之,形似筥,雕镂其柄,故云雕纂。【广韵】箩属。【篇海】一曰竹木素器。【礼丧大记】食於纂者盥。【注】竹筥。 又【集韵】祖管切,音纂。义同。 又【集韵】雏绾切【正韵】雏产切,□音撰。特也,述也。【前汉艺文志】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注】孟康曰:纂音□。又【前汉班固叙传】探纂前记。 又【正韵】除恋切,音□。义同。 又与□同,具食也。【前汉元后传】独置孝元庙故殿,以为文母纂食堂。 【集韵】或作□。通作匴。

篺 【未集上】【竹字部】 篺 【集韵】【韵会】□蒲街切,音牌。篺筏。【尔雅释言】舫,泭也。【注】水中篺筏。【疏】《方言》云:泭谓之篺,篺谓之筏。 又【集韵】阙,人名。《春秋》楚有史猈,或作篺。 又【集韵】蒲糜切,音皮。频弥切,音陴。蒲瞻切,音。又上声,部买切,音矲。义□同。

篻 【未集上】【竹字部】 篻 【广韵】【集韵】□弥遥切,音蜱。竹名。【玉篇】竹门也。【集韵】细竹。【笋谱】篻竹,实中,□属,出韶州。茎五六寸,中为弩矢。【左思吴都赋】篻簩有丛。 又【集韵】□遥切,音猋。【广韵】敷沼切【集韵】匹沼切,□音缥。义□同。 又匹妙切,音票。竹名。出九眞。【异物志】篻竹,大如戟槿,实中劲强,交址人锐之为矛,甚利。

篼 【未集上】【竹字部】 篼 【广韵】当侯切【集韵】徂侯切,□音兜。【说文】飮马器也。【扬子方言】飮马橐,自关而西或谓之掩兜,或谓之篼。【正字通】竹舆也。箯之别名,俗谓之篼子。

篽 【未集上】【竹字部】 篽 【广韵】鱼巨切【集韵】偶举切【正韵】偶许切,□音语。禁苑也。【汉书音义】折竹以绳挂连之,使人不得往来。篽之言御也。同籞。

篾 【未集上】【竹字部】 篾 【广韵】【集韵】【韵会】莫结切【正韵】弥列切,□音蔑。竹皮也。【书顾命】敷重篾席。【传】篾,桃枝竹。【疏】篾,折竹之次靑者。【宋书明帝纪】太妃乘靑篾车,随相检摄。【诗韵辑略】蔓也。今蜀及关中亦谓竹篾为蔓。 又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篾。【李善注】篾,桃枝也。 又小貌。【扬子方言】木细枝谓之杪,江淮陈楚闲谓之篾。【注】篾,小貌也。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韵】涎本字。

竞 【午集下】【立字部】 竞 【广韵】渠敬切【集韵】【韵会】渠映切【正韵】具映切,□音傹。强也。【书立政】乃有室大竞。【尔雅释诂】竞,强也。【左传僖七年】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又争也,逐也,高也,遽也。【诗商颂】不竞不絿。【注】竞,逐也。【左传襄十年】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注】争竞也。《哀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注】竞,遽也。 又【增韵】盛也。【左传昭三年】二惠竞爽。 又【集韵】或作□。亦作傹。【周礼春官钟师注】繁遏执傹也。【韵会补】又作倞。【开元五经文字】毛诗:秉心无倞。 又借作境。【秦诅楚文】奋兵盛师,以逼□边竞。 又叶居良切。【黄庭经】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铛。 又叶其两切。【诗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俗作□。考证:〔【左传襄十年】郑其灾乎,师竞已甚。〕 谨照原文灾上增有字。〔【又】季康子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职竞焉。〕 谨按此系哀二十三年传文。谨将又季康子曰五字改为哀二十三年。职上增有字。

竷 【午集下】【立字部】 竷 【广韵】苦绀切【集韵】苦滥切,□音阚。击鼓也。 又【广韵】【集韵】□苦感切,音坎。舞曲名。【玉篇】和悦之响也。 又【字汇补】乐器名。吴竞乐府解题云:汉武帝灭南粤,祠太乙后土,令乐人侯晖依琴造竷,以工人姓侯,故名坎侯。後语讹以坎为空。

竸 【午集下】【立字部】 竸 【篇海】与□同。

竹 【未集上】【竹字部】 竹 【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竺。【说文】冬生靑艹,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谱】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又】竹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诗卫风】绿竹猗猗。【礼月令】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戸侯等。【释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训】竹以水生。 又八音之一。【周礼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竹。【礼乐记】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史记律书注】古律用竹。【前汉律历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闲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释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气推发其声也。 又竹□。【左传注】造□书于竹□。 又竹帛。【史记孝文纪】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说文】著之竹帛谓之书。又竹花,竹实。【谢灵运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本草】竹花一名草华。【庄子秋水篇】鵷雏非练实不食。【注】练实,竹实也。 又竹醉日。【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又地名。【尔雅释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前汉地理志】孤竹在辽西令支县。【又】沛郡有竹县。【注】今竹邑。【又】广汉郡属县有绵竹。【又】零陵郡竹山县。【水经注】藉水东南流,与竹岭水合。【穆天子传】我徂黄竹。【零陵记】桂竹之野。【杨愼集】桂竹,後称贵竹,今贵州。【福建志】南安县有苦竹山。 又官名。【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供宫中百司帘篚之属。 又书名:【竹书纪年】【戴凯之竹谱】【刘美之续竹谱】。 又姓。【广韵】伯夷、叔齐之後,以竹为氏。後汉有下邳相竹曾。 又草名。【永嘉郡志】靑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靑。【宛陵诗注】锦竹,草名,似竹而斑。 又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叶繁长而箨似竹。 又花药名。【本草】石竹,瞿麦也。鹿竹、菟竹,黄精也。玉竹,葳蕤也。 又菜名。【齐民要术】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茎叶细,可食。【群芳谱】淡竹叶,一名竹叶菜,嫩时可食。 又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状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闲实。 又名。【赞宁笋志】竹根有,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诗所谓笋根稚子也。 又鱼名。【桂海虞衡志】竹鱼出漓水,状如靑鱼,味似鳜。 又酒名。【张协七命】豫北竹叶。【张华诗】苍梧竹叶淸。 又【集韵】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又与属玉之属通,鸭也。【扬雄蜀都赋】独竹孤鶬。 又叶职律切。【谢惠连雪赋】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注】曲,区聿切。竹,职律切。考证:〔【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万戸侯等。〕 谨照原文万戸改千戸。〔【前汉律历志】黄帝使冷纶。〕 谨照原文冷纶改泠纶。

□ 【未集中】【耳字部】 □ 【篇海】他甸切,天去声。【字汇】与瑱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韵】居辖切,音猰。騬羊也。【广雅】吴羊曰□。

竺 【未集上】【竹字部】 竺 【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竹。【广雅】竺,竹也。其表曰笢。 又天竺,国名。【後汉西域传】天竺国,一名身毒国,在月氏东南数千里。【山海经】有国名曰朝鲜、天毒。【郭璞注】卽天竺国。【括地志】天竺国,有东、西、南、北、中央五国。【通志略】天竺卽捐毒也。 又姓。【後汉窦融传】酒泉都尉竺曾。 又地名。【福建志】福淸县石竺山,其产多竹而少笋。 又【广韵】东毒切【集韵】【正韵】都毒切,□音笃。【尔雅释训】竺,厚也。【疏】与笃同。【楚辞天问】稷惟元子,帝何竺之。【注】厚也。一作笃。 又【广韵】丁木切,音啄。义同。 【集韵】或作笁。又作。

竼 【未集上】【竹字部】 竼 【类篇】蒲蒙切【海篇】音朋。织竹编箬,以覆船也。

笗 【未集上】【竹字部】 笗 【广韵】【集韵】【类篇】□都宗切,音冬。竹名。

竽 【未集上】【竹字部】 竽 【广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音于。【说文】竽,三十六簧乐也。【周礼春官疏】竽长四尺二寸。【注】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长,盖取於此也。【世本】随作竽。【释名】竽,污也。其中污空。【博雅】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乐书】近代笙竽十九簧,竽与笙异器而同和,故《周官》竽与笙均掌之笙师。【周礼春官】笙师掌敎吹竽。【礼乐记】君子听竽笙,则思畜聚之臣。【易通卦验】冬至,吹黄钟之律,闲音以竽。【老子道德经】服文采,带利剑,厌飮食,而资货有余,此之谓盗竽。【注】竽者,五声之长也。竽倡则众乐皆和,大奸倡则小盗和,故曰盗竽。 【集韵】或作□。考证:〔【释名】竽,污也。其中汗空。〕 谨照原文汗空改污空。〔【礼乐记】君子听笙竽,则思畜聚之臣。〕 谨照原文笙竽改竽笙。

【辰集下】【欠字部】 【广韵】山辄切【集韵】色辄切,□音萐。愒欲也。一曰贪也。 又【玉篇】苦协切【集韵】诘叶切,□音箧。吹气也。

竿 【未集上】【竹字部】 竿 【广韵】古寒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寒切,□音干。【说文】竹梃也。【诗卫风】籊籊竹竿。【史记货殖传】竹竿万个。 又竿牍。【庄子注】竹□为书。 又地名。【水经注】卫县有竿城。 又与干通。【後汉董卓传】僭拟车服,时人号竿摩车。【注】竿摩,犹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 又【集韵】古旱切。与干同。箭笴也。 又【集韵】居案切,音旰。衣架。【尔雅释器】竿谓之箷。 又叶经天切。【白居易悟眞寺诗】或时泄光采,夜与星斗连。中顶最高峰,拄天靑玉竿。 又叶公旦切。【刘琨答卢谌诗】亭亭孤干,独生无伴。绿叶繁缛,柔条修罕。朝采尔实,夕捋尔竿。竿翠丰寻,逸珠盈碗。 又【字汇补】居旱切,干上声。【谢灵运诗】不怨秋夕长,恒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倚密竿。

笃 【未集上】【竹字部】 笃 【广韵】冬毒切【集韵】【韵会】【正韵】都毒切,□音督。【广韵】厚也。【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书洛诰】笃前人成烈。【诗大雅】则笃其庆。【尔雅释诂】笃,固也。【疏】物厚者牢固。 又纯也。【礼儒行】笃行而不倦。【注】犹纯也,纯壹之行。 又马病也。【说文】马行顿迟。 又人疾甚曰笃。【史记范睢传】应侯遂病称笃。 又地名。【水经注】平原县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二十里。 又叶徒对切【杨戏赞赵到】鎭南祖疆,监军尚笃。□豫戎任,任自封内。 【正韵】亦作竺。

笄 【未集上】【竹字部】 笄 〔古文〕□【广韵】古奚切,音鸡。【篇海】妇人之笄,则今之簪也。本作筓。

笅 【未集上】【竹字部】 笅 【广韵】胡茅切【集韵】何交切,□音爻。管也。【尔雅释器】箫小者谓之笅。【注】十六管,长尺二寸。 【集韵】同筊。

笈 【未集上】【竹字部】 笈 【广韵】巨业切【集韵】极业切,□音跲。负书箱也。【史记苏秦传】负笈从师。 又【广韵】其立切【集韵】极入切【正韵】忌立切,□音及。义同。 又【集韵】【正韵】□极晔切,音极。义同。 又【广韵】楚洽切【集韵】测洽切,□音插。义同。 又【正字通】梵音读若竭,义亦同。

笉 【未集上】【竹字部】 笉 【广韵】士忍切。【玉篇】笑貌。 又【集韵】此忍切,音□。筊也。 又羽敏切,音陨。义同。

笊 【未集上】【竹字部】 笊 【广韵】【集韵】【韵会】□侧绞切,音蚤。笊篱,竹器。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阻敎切,音蘸。义同。 又【集韵】鸟居穴曰笊,居树曰巢。

笋 【未集上】【竹字部】 笋 【广韵】思引切【集韵】耸尹切,□音隼。竹胎也。 又【本草】泽兰,根名地笋,以根可食也。 【集韵】本作笋。〔古文〕□□【广韵】思引切【集韵】耸尹切【正韵】耸允切,□音簨。【说文】竹胎也。【尔雅释草】笋,竹萌。【疏】竹初萌生谓之笋。【诗大雅】其维何,维笋及蒲。【陆玑疏】笋皆四月生,惟巴竹笋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长数寸,鬻以苦酒、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岁以笋供尚食。【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於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谓之鞭笋。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为冬笋,□可鲜食,为珍品。南人淡乾者为玉版笋、明笋、火笋,盐曝者为盐笋,□可为蔬食。诸竹笋气味甘,微寒,无毒。 又县钟磬之横木曰笋,与簨同。【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虡。【注】乐器所悬横曰笋,直曰虡。【疏】笋读为竹笋之笋。 又【类篇】於伦切。弱竹,可为席。【书顾命】敷重笋席。【传】笋,蒻竹。徐云:竹子竹为席。 又【集韵】【韵会】【正韵】□须闰切,音峻。竹舆也。【公羊传文十五年】齐人归公孙敖之丧,胁物而归之,笋将而来也。【注】笋者,竹箯。一名编舆,齐、鲁以北名之曰笋。 【集韵】笋或作箰,俗作笋。簨字原从竹从巺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与簢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韵会】□美陨切,音愍。【尔雅释草】簢,筡中。中空,类竹。或作□。或作□,原文如此,或体不详。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韵】与巾同。

笍 【未集上】【竹字部】 笍 【广韵】陟卫切【集韵】株卫切,□音缀。【说文】羊车驺棰也,箸箴其端长半分。【玉篇】小车具也。 又【集韵】女劣切。义同。 又【集韵】儒税切,音汭。竹名。

笏 【未集上】【竹字部】 笏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左传桓二年】衮冕黻珽。【注】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晋书舆服志】古者贵贱皆执笏,有事则搢之于腰带。【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广韵】笏,一名手版,品官所执。【舆服杂事】五代以来,惟八座尚书执笏,以笔缀手版头,紫囊裹之。其余王公、卿、士但执手版,主于敬。不执笔,示非记事官也。【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饰之。 又【韵会】通作曶。【史记夏本纪注】郑康成曰:曶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 又【集韵】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马融长笛赋】笢笏抑隐,行入诸变。 又【集韵】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考证:〔【礼玉藻】笏,天子以璆玉,诸侯以象。〕 谨照原文璆玉改球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二寸。〕 谨照原文博二寸改博三寸。

笐 【未集上】【竹字部】 笐 【广韵】古郞切【集韵】居郞切,□音冈。竹列也。一曰弦加竹谓之笐。【尔雅释草】仲,无笐。【注】竹类也。 又【集韵】寒刚切,音杭。乐器有弦。一曰竹名。 又【广韵】【集韵】□下浪切,音亢。竹竿也,与□同。 又【集韵】胡降切,音巷。挂衣架也。一曰竹列。

笑 【未集上】【竹字部】 笑 〔古文〕咲□【广韵】私妙切【集韵】【韵会】仙妙切【正韵】苏吊切,□音肖。【广韵】欣也,喜也。【增韵】喜而解颜启齿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为笑。【诗邶风】顾我则笑。【毛传】侮之也。【礼曲礼】父母有疾,笑不至矧。【注】齿本曰矧,大笑则见。【左传哀二十年】吴王曰:溺人必笑。【论语】夫子莞尔而笑。【注】小笑貌。 又兽名。【广东新语】人熊,一名山笑。 又【韵补】思邀切。【诗大雅】勿以为笑,叶上嚣、下荛。【淮南子汜论训】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逸诗赵童谣】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上生毛。 又入宥韵,音秀。【江总诗】玉脸含啼还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前汉扬雄传】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前汉薛宣传】一关相乐。

笓 【未集上】【竹字部】 笓 【广韵】部迷切【集韵】騈迷切,□音鼙。取鰕竹器。【博雅】篝、筌谓之笓,可以约物。 又【集韵】频脂切,音琵。义同。 又【集韵】【韵会】□毗至切,音鼻。栉属,与枇同。 又【集韵】薄必切,音邲。次也。 【集韵】或作篦。亦作箄。

笔 【未集上】【竹字部】 笔 【集韵】与笔同。详笔字注。考证:【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蒙恬造笔,卽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 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 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 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 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又【严欣□】作〈八/尹〉,见【举要】。 【集韵】或作笔。

笘 【未集上】【竹字部】 笘 【唐韵】失廉切【集韵】诗廉切,□音苫。【说文】折竹棰也。 又颍川人名小儿所书写为笘。 又【集韵】七甘切。又【集韵】【类篇】□处占切,音襜。义□同。 又【广韵】丁协切【集韵】托协切,□音帖。□也。 又【集韵】的协切,音□。笘□,也。

笙 【未集上】【竹字部】 笙 【唐韵】【广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生。【广韵】乐器也。【世本】随作笙。一曰女娲作。【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释名】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博雅释乐》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谓之笙。【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注】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汉律历志】匏曰笙。【注】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书益稷篇】笙镛以闲。【诗小雅】笙磬同音。【周礼春官】笙师掌敎歙竽、笙。 又细也。【扬子方言】笙,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貌谓之笙。【广雅】笙,小也。 又地名。【左传宣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笙。【注】笙,鲁境。 又簟名。【扬子方言】簟谓之笙。【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 又叶师庄切。【诗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将、行,行音杭。 又【字汇补】疏臻切,音莘。【史记齐世家】遂杀子纠于笙渎。【索隐曰】邹诞生本作莘读,莘、笙声相近。考证:〔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 谨按此数语出博雅,误列入释名语中。今於以瓠句上增博雅释乐四字。〔【白虎通】笙之为言施也,牙也。万物始施而牙,太蔟之气也。〕 谨按原文笙作匏上二语乃匏之训诂,与笙字无涉。今据本书改笙者大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谓之笙。〔【书益稷谟】笙镛以闲。〕 谨按益稷不称谟,谟改篇。

笚 【未集上】【竹字部】 笚 【广韵】胡甲切【集韵】辖甲切,□音狎。竹名,同筪。 又【广韵】都搕切【集韵】德盍切,□音。竹相击也。 又【集韵】诺盍切,音魶。维舟竹索。同笝。

笛 【未集上】【竹字部】 笛 【广韵】徒历切【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七孔筒也。【说文】乐管。亦作篴。【风俗通】武帝时丘仲作笛。笛,涤也。荡涤邪志,纳之雅正。长尺四寸,七孔。【通雅】有雅笛,有羌笛。【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谓商声五音毕。【西京杂记】高祖初入咸阳宫,得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铭曰昭华之管。【酉阳杂俎】猿臂可为笛,吹之,声圆于竹。【韵会小补】乐器图有义觜笛,谓笛上别安觜也。 又地名。【水经注】洞庭湖之右岸有山,世谓之笛乌头石。 【正字通】西京玉笛在武帝前,《风俗通》谓笛为武帝时丘仲所作,误也。○按《周礼笙师》已有敎□之文,□与笛同,则周时已有之矣。考证:〔【说文】乐管,亦作□。〕 谨查□字入本部十一画,从逐不从遂,今据改篴。

笝 【未集上】【竹字部】 笝 【广韵】奴盍切【集韵】诺盍切,□音魶。缆舟竹索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泥洽切,音。义同。一曰补篱也。 【集韵】或作笚。

笞 【未集上】【竹字部】 笞 【广韵】丑之切【韵会】【正韵】抽之切,□音痴。捶击也。【前汉□法志】景帝六年诏曰:笞者,所以敎之也。其定棰令。丞相刘舍请笞者,捶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之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毋得更人。【注】如淳曰:然则先时笞背也。师古曰:毋更人,谓行笞者不更易人也。【唐书□法志】断狱之□有五,一曰笞。笞之为言耻也,凡过之小者,捶挞以耻之。汉用竹,後世更以楚。《书》曰扑作敎□是也。太宗甞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脏皆近背,诏罪人无得鞭背。【荀子正论篇】捶、笞膑脚。【注】捶笞皆杖击也。

笟 【未集上】【竹字部】 笟 【玉篇】【类篇】□攻乎切。以篾束物也。同篐。【海篇】古胡切,音孤。与笊篱字不同。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阻力切【集韵】【韵会】札色切,□音侧。湢,水势。一曰水流貌。或省作汄。

笠 【未集上】【竹字部】 笠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为之。无柄曰笠,有柄曰簦。【诗小雅】何蓑何笠。【传】笠所以御暑。【左传注】兵车无盖,笾人执笠依毂而立,以御寒暑,名曰笠毂。 又地名。【左传哀十六年】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水经注】笠泽在吴南松江左右。

笢 【未集上】【竹字部】 笢 【广韵】武尽切【集韵】弭尽切,□音泯。竹表也。【说文】竹肤也。【广雅】笁竹也,其表曰笢。 又【马融长笛赋】笢笏抑隐。【注】笢笏抑隐,手循笛孔之貌。 又【正字通】今之泽发鬃刷曰笢。 又【广韵】武巾切,音珉。义同。鬃字原从蚤作。

笣 【未集上】【竹字部】 笣 【集韵】班交切,音包。竹名,出荔浦,其笋冬生。 又虚交切,音虓。义同。

笤 【未集上】【竹字部】 笤 【篇海】田聊切,音条。笤帚。

笥 【未集上】【竹字部】 笥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相吏切,音伺。【说文】饭及衣之器也。【书说命】惟衣裳在笥。【礼曲礼】苞苴箪笥。【注】圆曰箪,方曰笥。【仪礼大射仪】小射正奉,决拾以笥。【注】笥,萑苇器。 又山名。【水经注】屈潭之左有玉笥山。 又【集韵】新兹切,音思。想止切,音枲。义□同。

【巳集上】【水字部】 【正字通】俗游字。

符 【未集上】【竹字部】 符 【广韵】防无切【集韵】冯无切【正韵】逢夫切,□音扶。【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释名】符,付也。书所敕命于上,付使传行之也。【玉篇】符,符节也。分为两边,各持一以为信。【篇海】符者,辅也,所以辅信。又验也,证也,合也。【六书音义】符之为言扶也,两相符合而不差也。【周礼地官】门关用符节。【注】符节者,如今诸官诏符也。【史记五帝纪】黄帝合符釜山。【注】合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高祖纪】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注】张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易也。师古曰:竹使符,与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又符瑞。【礼记注】万物之符长。【疏】符谓甘露、醴泉之属。 又符籙。【帝王世纪】黄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请祈之坛,亲自受符。 又木肤也。【山海经】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书名。【黄帝泰阶六符经】【阴符经】【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前汉赵尧传】尧为符玺御史。 又姓。【广韵】鲁顷公之孙雅仕,秦为符玺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有符离县,犍为郡有符县,巴郡有符特山。【赵充国传】匈奴发骑,旁塞至符奚卢山。【北史隋本纪】开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经】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兽名。【後汉班超传】月氏贡符拔。【注】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又竹名。【广东新语】双髻峰下百十步,刘仙坛侧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数尺,叶上有文如蜗涎,如古篆籀,其行或复或单,或疏或密,叶叶不同,若今巫觋所书符者。一竹中有一叶二叶,或数十竹中无一叶,叶虽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与叶色不同。山人谓之竹叶符,每以饷客。 又敷无切。【史记律书】万物剖符甲而生。【注】符,音孚。 又叶房尤切。【陈琳大荒赋】考律历于凤鸟兮,问民事于九鸠。伤典坟之圯坠兮,关大圣之显符。

笨 【未集上】【竹字部】 笨 【广韵】蒲本切【集韵】部本切,□音獖。竹里也。一曰粗率也。【晋书】豫章太守史畴,以人肥大,时人目为笨伯。 又【广韵】布忖切【集韵】【韵会】补衮切,□音本。义同。

笷 【备考】【未集】【竹字部】 笷 【篇海类编】音卯。

筎 【未集上】【竹字部】 筎 【玉篇】汝余切【集韵】人余切,□音如。竹筎以塞舟也。【类篇】括取竹皮为筎。

笩 【未集上】【竹字部】 笩 【字汇】音旆。笩笩,飞扬也。

笪 【未集上】【竹字部】 笪 【广韵】多旱切【集韵】党旱切,□音亶。【博雅】击也。亦姓。 又【集韵】得案切,音旦。筥也。一曰答也。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粗者。江东呼为笪,斜文为。 又【广韵】【集韵】【正韵】□当割切,音妲。笞也。一曰覆舟簟。 又【广韵】都达切【集韵】他达切,□音闼。【南部新书】卢文进出猎,忽天暗星见,士人谓之笪。 又地名。【明一统志】诸曁有乌笪山。

笫 【未集上】【竹字部】 笫 【集韵】蒋兕切,音姊。床也。【扬子方言】床,陈、楚之闲谓之笫。 又【广韵】阻史切【集韵】壮仕切,□音滓。【说文】床箦也。【尔雅释器】箦谓之笫。【注】床版。【荀子注】笫,床栈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袵席床笫。【左传襄二十七年】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 又【集韵】争义切,音□zhì。床格谓之笫。 又【集韵】阻引切,音□zhěn。《周礼》袵席床笫。徐邈读。 又侧瑟切,音栉。义同。

第 【未集上】【竹字部】 第 【广韵】特计切【集韵】【韵会】【正韵】大计切,□音弟。次第也。【左传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注】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第出伪游云梦。【注】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位为通侯,居列东第。 又复姓。【後汉第五伦传】齐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说文】第本作弟,韦束之次第也。今为兄弟字。 又【集韵】一曰顺也。 又【韵会】旧注作苐,非。苐,草也。考证:〔【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第游云梦。〕 谨照原文第下增出伪二字。

笭 【未集上】【竹字部】 笭 【广韵】【集韵】【韵会】郞丁切【正韵】离呈切,□音灵。【说文】车笭也。一曰籝也。【广韵】笼也。【释名】舟中床以荐物者曰笭,言但有箦加笭床也。南方人谓之笭突,言湿漏之水突然从下过也。【篇海】笭箵,小笼。【广韵】作笭箐。【大唐新语】渔具曰笭箵。 又【广韵】力鼎切【集韵】朗鼎切,□音□。义同。 又【集韵】郞定切,音令。笭,车中筵。

笮 【未集上】【竹字部】 笮 【广韵】侧伯切【集韵】【韵会】【正韵】侧格切,□音窄。【篇海】狭也,迫也。出去疾也。 又屋上板。【说文】在瓦之下,棼之上。【释名】笮,迮也,编竹相连近迮也。 又矢箙。【仪礼旣夕】甲冑干笮。【注】笮,矢箙也。【释名】弩所受之器,织竹曰笮。 又钱名。【礼记疏】货泉之钱。《食货志》云:今世谓之笮钱也。 又姓。【吴志】笮融者,丹阳人。 又地名。【水经注】太湖西南两小山,如卷笮,长老云是笮岭山。 又【增韵】压也。通作措。【史记梁世家】李太后与争门措指。【注】晋灼曰:措字借以为笮,师古曰:为门扇所笮。 又【广韵】在各切【集韵】【正韵】疾各切,□音昨。筊也。西南□寻之以渡水。 又□名。【晋语】其次用钻笮。【注】黥□也。 又【集韵】实窄切,音齰。筄也。 又【广韵】【集韵】□侧驾切,音诈。酒□也。同醡。【水经注】耿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飮之。 【集韵】或作□、筰。

笯 【未集上】【竹字部】 笯 【广韵】乃都切【集韵】【韵会】【正韵】农都切,□音奴。鸟笼也。【楚辞九章】凤凰在笯兮,鸡骛翔舞。 又【广韵】【集韵】女加切【韵会】奴加切【正韵】锄加切,□音拿。义同。 又【广韵】乃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奴故切,□音怒。义同。

笰 【未集上】【竹字部】 笰 【广韵】分勿切【集韵】【正韵】敷勿切,□音拂。【广韵】舆後笰也。【诗小雅】簟笰鱼服。【尔雅释器】舆革前谓之鞎,後谓之笰。【疏】笰,车後户名也。 又【集韵】分物切,音弗。箭也。一曰筓谓之笰。 又【集韵】方未切,音沸。削矢今渐细。

笱 【未集上】【竹字部】 笱 【广韵】古厚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音苟。【说文】曲竹捕鱼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注】郑司农云:堰水而为关空,以笱承其空。【尔雅释器】嫠妇之笱谓之罶。【注】孙炎云:以薄为鱼笱也。 又地名。【广韵】笱屚县,在交趾。 又音钩,见【庄子音义】。考证:〔【诗卫风】毋发我笱。〕 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笲 【未集上】【竹字部】 笲 【广韵】附袁切【集韵】【韵会】符袁切【正韵】符艰切,□音烦。竹器,所以盛枣修。【礼昏义】妇执笲枣、栗、段修以见。【注】笲以苇、苦竹为之,其形如筥,衣之以靑缯,以盛枣、栗之属。 又【广韵】扶晚切【集韵】父远切【正韵】甫版切,□音軬。义同。 又【广韵】【集韵】皮变切【正韵】毗面切,□音卞。义同。 【集韵】同匥。考证:〔【礼昏礼】妇执笲枣栗段修以见。〕 谨照原书昏礼改昏义。

笳 【未集上】【竹字部】 笳 【广韵】古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居牙切,□音嘉。【广韵】笳箫。【史记乐书】胡笳似觱栗而无孔,後世卤簿用之,伯阳避入西戎所作,卷芦叶吹之也。【韵会小补】大胡笳十八拍,号沈家声。小胡笳十九拍,号祝家声。 又叶居何切。【夏侯湛笳赋】南闾兮拊掌,北园兮鸣笳。鸣笳兮协节,分唱兮相和。 【篇海】亦作。

笴 【未集上】【竹字部】 笴 【广韵】古我切【集韵】【韵会】贾我切【正韵】嘉我切,□音哿。箭干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古老切,音杲。【周礼冬官考工记】妢胡之笴。【注】读为稾。古文假借字。 又【正韵】古旱切,音秆。义同。 又【玉篇】公但切【类篇】居案切。义同。 又地名。【李白诗】明月白笴陂。

笵 【未集上】【竹字部】 笵 【广韵】防鋄切【集韵】【韵会】父鋄切【正韵】房啖切,□音范。【说文】法也,竹□书也。古法有竹□。【玉篇】笵,楷式也,与范同。【通俗文】规模曰笵,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竹曰笵。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韵】戸钩切,音侯。和解貌。

笺 【未集上】【竹字部】 笺 【广韵】【正韵】则前切【集韵】【韵会】将先切,□音湔。【说文】表识书也。【篇海】古者纪其事,以竹编次为之。【广雅】笺,云也。又书也。 郑康成衍毛氏诗,传之未尽者曰笺。【吕忱字林】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郑康成注《毛诗》曰笺。或云毛公尝为北海郡守,郑是此郡人,谦敬不敢言注,但表识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笺。

笼 【未集上】【竹字部】 笼 【广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音栊。【说文】举土器。一曰笭也。【西京杂记】汉制,天子以象牙为火笼。 又鸟槛曰笼。【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又包举也。【前汉食货志】笼货物,笼盐铁。 又盛矢器。以竹为之。【周礼夏官】田弋充笼箙矢。【注】笼,竹箙也。 又地名。【史记匈奴传】五月大会笼城。【韵会补】广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笼州。 又【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篾。 又□笼,竹车軬。【扬子方言】车枸篓,宋、魏闲谓之□笼。【史记田单传】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注】《方言》:车轊,齐谓之笼。 又草名。【管子地员篇】有笼与斥。 又【广韵】【正韵】力董切【集韵】【韵会】鲁孔切,□音拢。箱笼。又竹器。【周礼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笼。又与泷同。【荀子议兵篇】东笼而退。【注】与涷泷同,沾湿貌。

粶 【未集上】【米字部】 粶 【集韵】卢谷切,音禄。【类篇】火爆米曰粶。 亦作□。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汇补】音未详。【巢氏病源】代指亦名土□。注云:亦作灶。

笾 【未集上】【竹字部】 笾 【广韵】布元切【集韵】【韵会】【正韵】□眠切,□音边。竹豆。【尔雅释器】竹豆谓之笾。【疏】笾,以竹为之,口有藤缘,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枣、栗、桃、梅、菱芡、脯修、膴鲍、糗饵之属,祭祀、燕享所用。【诗豳风】笾豆有践。【仪礼士冠礼】旨酒令芳,笾豆有楚。【左传昭六年】季孙宿如晋,晋侯享之,有加笾。【注】笾豆之数多于常礼。 又官名。【周礼天官】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疏】女笾,女奴之晓笾者。

笿 【未集上】【竹字部】 笿 【广韵】卢各切【集韵】历各切,□音洛。【说文】杯笿也。【急就篇注】篝,一名笿,盛杯器也。亦以为薰笼,楚人谓之墙居。【玉篇】笿,笼笿也。 又【博雅】笿,束也。

筀 【未集上】【竹字部】 筀 【广韵】古惠切【集韵】【韵会】涓惠切,□音桂。竹名。【山海经】龟山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僧赞宁笋谱】筀竹,吴越多生。【篇海】筀,竹名,伤人则死。【广东新语】筀竹,叶细节疏,宜作蔤丝。

筁 【未集上】【竹字部】 筁 【玉篇】去玉切【集韵】区玉切,□音曲。【说文】蚕薄也。 或作。

筄 【未集上】【竹字部】 筄 【广韵】弋照切【集韵】弋笑切,□音耀。【尔雅释宫】屋上薄谓之筄。【注】屋笮也。 又【集韵】余招切,音遥。【类篇】夷周切。义□同。

【辰集下】【殳字部】 【广韵】苦角切【集韵】【韵会】克角切,□音榷。卵孚也。一曰鸟卵。【束皙近游赋】贯鸡于岁首。【韩愈城南聮句】鹄攒瑰橙。【纳凉聮句】盘看馈禽。 一曰物之孚甲。或作□、□。 又【广韵】【集韵】□空谷切,音哭。卵已孚也。或作□。

筅 【未集上】【竹字部】 筅 【广韵】【集韵】□苏典切,音铣。筅,筅帚。【广韵】饭具,同箲。【正字通】狼筅,兵器。【戚继光武艺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连旁附枝,节节丫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顶,长一尺。郭应响云:临敌,他技单薄,胆易摇夺,惟筅遮蔽全身,刀鎗丛刺不能入。用为行列,乃行伍籓篱也。

【卯集上】【心字部】 俗慈字。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同谋。或作呣□。见前呣字注。

笔 【未集上】【竹字部】 笔 【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蒙恬造笔,卽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 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 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 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 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又【严欣□】作〈八/尹〉,见【举要】。 【集韵】或作笔。

筇 【未集上】【竹字部】 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渠容切,音蛩。竹名,可为杖。【前汉西南□传】张骞言在大夏见蜀布、筇竹杖。【广志】笻竹出南广卭都县。【蜀都赋刘逵注】笻竹出兴古盘江县,中实而高节。【戴凯之竹谱】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状若人功。岂必蜀壤,亦产余邦。一曰扶老,名实县同。

筈 【未集上】【竹字部】 筈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活切,音括。箭末曰筈。筈,会也。谓与弦相会。【广韵】箭筈,受弦处。【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筈。 又【集韵】苦活切,音阔。义同。 又与括同。【书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等 【未集上】【竹字部】 等 【广韵】【正韵】多肯切【集韵】【韵会】得肯切【海篇】登上声。类也,比也,辈也。【易系辞】爻有等,故曰物。【礼曲礼】见同等不起。 又齐也。【左传疏】春秋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 又等级也。【礼乐记】则贵贱等矣。【周礼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左传隐五年】明贵贱,辨等列。 又称量轻重也。【孟子】等百世之王。【史记夏本纪】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 又【篇海】等□,待也。 又【说文】齐□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 又【字汇补】发等沐树也。【王褒僮约】焚槎发等。 又佛书有方等经。 又【广韵】多改切【集韵】打亥切。齐也。 又叶补里切。【韩愈许国公神道□铭】养安蒲坂,万邦作等。与宰字叶。宰,奖里切。

【辰集下】【殳字部】 【广韵】市昭切【集韵】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佋。与韶同。【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又】奏姑洗,歌南吕,舞《大》,以祀四望。【注】《大》舜乐也。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 又【唐韵】【集韵】□徒刀切,音陶。鼓名。与鼗同。籀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广韵】落萧切【集韵】怜宵切,□音聊。【埤苍】耳鸣也。 又【广韵】鲁刀切【集韵】郞刀切,□音劳。义同。

筊 【未集上】【竹字部】 筊 【广韵】胡茅切【集韵】【正韵】何交切,□音爻。【说文】竹索也。【史记河渠书】搴长茭,沈美玉。【注】竹苇絙曰筊。【广雅】筊,绳索也。 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注】十六管,长尺二寸。【疏】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巧切,音绞。义同。

筋 【未集上】【竹字部】 筋 〔古文〕竻【广韵】【集韵】【韵会】举欣切【正韵】居银切,□音斤。【说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礼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周礼天官医师】凡药以辛养筋。【释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戴凯之竹谱】筋竹,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南土以为矛。其笋未成竹时,堪为弩弦。 又药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

筌 【未集上】【竹字部】 筌 【广韵】此缘切【集韵】【韵会】逡缘切【正韵】且缘切,□音诠。取鱼竹器。【庄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得鱼,得鱼而忘筌。【郭璞江赋】夹潨罗筌。【注】捕鱼器,今之斗回也。【韵会】或云积柴水中,使鱼依而食。一曰鱼笱。

笋 【未集上】【竹字部】 笋 〔古文〕□□【广韵】思引切【集韵】耸尹切【正韵】耸允切,□音簨。【说文】竹胎也。【尔雅释草】笋,竹萌。【疏】竹初萌生谓之笋。【诗大雅】其维何,维笋及蒲。【陆玑疏】笋皆四月生,惟巴竹笋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长数寸,鬻以苦酒、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岁以笋供尚食。【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於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谓之鞭笋。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为冬笋,□可鲜食,为珍品。南人淡乾者为玉版笋、明笋、火笋,盐曝者为盐笋,□可为蔬食。诸竹笋气味甘,微寒,无毒。 又县钟磬之横木曰笋,与簨同。【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虡。【注】乐器所悬横曰笋,直曰虡。【疏】笋读为竹笋之笋。 又【类篇】於伦切。弱竹,可为席。【书顾命】敷重笋席。【传】笋,蒻竹。徐云:竹子竹为席。 又【集韵】【韵会】【正韵】□须闰切,音峻。竹舆也。【公羊传文十五年】齐人归公孙敖之丧,胁物而归之,笋将而来也。【注】笋者,竹箯。一名编舆,齐、鲁以北名之曰笋。 【集韵】笋或作箰,俗作笋。簨字原从竹从巺作。

箮 【未集上】【竹字部】 箮 【玉篇】虚袁切【集韵】许元切,□音暄。竹花也。

筏 【未集上】【竹字部】 筏 【广韵】【集韵】【韵会】房越切【正韵】房滑切,□音伐。【说文】海中大船。【海篇】编竹渡水曰筏。【扬子方言】泭谓之□,□谓之筏。【郭注】木曰□,竹曰筏,小筏曰泭。 又【广韵】【集韵】□北末切,音拨。箄也。 又【集韵】普活切,音鏺。义同。 【集韵】本作橃。

筐 【未集上】【竹字部】 筐 【广韵】去王切【集韵】【韵会】曲王切,□音匡。【说文】饭器。【篇海】盛物竹器也。【诗周南】不盈倾筐。【传】倾筐,畚属,易盈之器也。又【小雅】承筐是将。【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注】似筐,故曰戴筐。 又床名。【庄子齐物论】与王同筐床,食刍豢。【注】司马云:筐床,安床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床也。 又地名。【左传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会晋郄缺于承筐。 【集韵】作□。

筑 【未集上】【竹字部】 筑 【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竹。【说文】筑,以竹曲为五弦之乐也。【释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风俗通】状如瑟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颜师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细项。【广韵】筑似筝而十三弦。【史记荆轲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 又【尔雅释言】筑,拾也。【注】谓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 又【广韵】直六切【集韵】伫六切,□音逐。【前汉地理志】南阳郡有筑阳县。【注】筑音逐。【水经注】沔水南过筑阳县东,筑水出自房陵东,过其县。 【集韵】或作□。

【寅集上】【子字部】 【玉篇】居先切。孤独也。又敬拜也。又音琼。义同。〇按敬拜无义,与《集韵》□或作,训贪色,俱不可从。 【正字通】□惸嬛□通。

【辰集下】【毛字部】 【广韵】薄泫切【集韵】婢典切,□音辫。【玉篇】□,毛□也。一曰毛不理。

筒 【未集上】【竹字部】 筒 【广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桂箭、射筒。【异物志】射筒竹,细小通长,长丈余,无节,可为射筒,出交趾。 又【吕氏春秋】黄帝命伶伦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别十二律。 又【韵府】蜀郫县大竹,截为筒,盛酒,闭以藕丝,包以蕉叶,信宿,香达于外,曰郫筒。【杜甫诗】酒忆郫筒不用沽。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弄切,音洞。箫无底也。通作洞。【前汉元帝纪】能吹洞箫。

筓 【未集上】【竹字部】 筓 【广韵】古奚切【韵会】【正韵】坚奚切,□音鸡。【说文】簪也。【礼内则】十有五年而筓。【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筓而醴之,称字。【释名】筓,系也。所以系冠使不坠也。【仪礼疏】凡筓有二种,一是安发之筓,男子、妇人俱有。一是为冠筓,皮弁爵弁筓,惟男子有而妇人无也。又大夫、士与妻用象,天子、诸侯之后、夫人用玉为筓。【诗墉风】君子偕老,副筓六珈。【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筓。 又地名。【左传成二年】师次于靡筓之下。【注】靡筓,山名。【括地志】靡筓山,一名磨筓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水经注】筓头山,在潘城南。

答 【未集上】【竹字部】 答 〔古文〕畣畗【广韵】都合切【集韵】【韵会】【正韵】得合切,□音溚。【篇海】竹也。又当也,报也,合也。【礼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注】答之,谓应用其言也。 又【前汉货殖传】答布、皮革千石。【注】答布,粗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 又水名。【水经注】娄□之山,波水出于其阴,谓之百答水。 又答禄,复姓。明答禄奕权,官翰林典籍,预修洪武《正韵》。 又【尔雅释言】答,然也。 【广韵】亦作荅。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集韵】古博切,音郭。耳□也。

筕 【未集上】【竹字部】 筕 【广韵】戸庚切【集韵】何庚切,□音行。筕篖,竹笪也。【扬子方言】筕篖,自关而东,周洛楚魏之闲谓之倚佯。自关而西,谓之筕篖。【注】筕篖,似籧篨,直文而粗,江东呼为笪。【本草】筕簹,竹簟别名。 又【广韵】胡郞切【集韵】寒刚切,□音杭。义同。

【丑集下】【女字部】 同。【郦炎遗令书】加供养谢。【王羲之书】亦作。

策 【未集上】【竹字部】 策 【广韵】楚革切【集韵】【韵会】测革切【正韵】耻格切,□音□。【仪礼注】策,□也。【蔡邕独断】策者,□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单执一札,谓之为□。连编诸□,乃名为策。凡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礼曲礼】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通考】汉制,取士作□策难问,试者投射答之,谓之射策。若录政化得失显问,谓之对策。 又策书。【释名】策书敎令于上,所以驱策诸下也。【左传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 又筹也,谋也。【史记袁盎传】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 又蓍也。【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注】策,神蓍也。黄帝得蓍,因以推算历数,逆知节气与日辰之将来也。 又竹名。【左思吴都赋】策簩有丛。【吴筠竹赋】尔其众汇非一,则有策簩筋曼。 又马棰。【礼曲礼】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左传文十三年】晋士会行,绕朝赠之以策。【注】策,马挝。 又策马曰策。【左传哀十一年】淸之战,孟之侧後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 又天策,星名。【左传僖五年】童谣云:鹑之贲贲,天策焞焞。【注】天策,傅说星。 又金策,锡杖也,见【诗韵辑略】。 又小也。【扬子方言】木细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洌水之闲谓之策。 又策策,落叶声。【韩愈诗】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又警策。【陆机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马因策而行疾,喩文资片语而理明。以一言入众辞中,若策之警马也。 又刺也。【扬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鲜之闲谓之策。 又姓。明有策敏、策□。 又【集韵】一曰小箕。 【篇海】亦作策、□。俗作、策,误。

筗 【未集上】【竹字部】 筗 【集韵】直众切,音仲。【说文】中钥也。或省作仲。【尔雅释乐】大钥谓之产,其中者谓之仲。 又【字汇补】竹名。

筘 【未集上】【竹字部】 筘 【字汇补】丘遘切,音叩。布筘也。《金仁山论麻冕》云:三十升布,则为筘一千二百目。

筚 【未集上】【竹字部】 筚 【广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壁吉切,□音毕。【说文】籓落也。【礼儒行】筚门圭窬。【注】筚门,荆竹织门也。 又柴车。【左传宣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注】筚路,柴车。 又【集韵】必至切,音畀。义同。 【集韵】通作荜。

筛 【未集上】【竹字部】 筛 【广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音师。竹名。【神异经】筛竹,一名太极,长百尺,围二丈五六尺,南方以为船。 又竹器。有孔以下物,去粗取细。【前汉贾山传】筛土筑阿房之宫。【师古注】筛以竹簁为之。 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洒平声。可以除粗去细。 【正韵】亦作簁、籭。

筝 【未集上】【竹字部】 筝 【广韵】侧茎切【集韵】【韵会】甾茎切。【正韵】甾耕切,□音争。【说文】鼓弦竹身乐也。【通典】筝,秦声也。【急就篇注】筝,瑟类,本十二弦,今则十三。【风俗通】筝,蒙恬所造。【集韵】秦俗薄恶,有父子争瑟者,各入其半,当时名为筝。【释名】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傅元筝赋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史记乐书】唐有轧筝。【注】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有声。 又檐前铁马曰风筝。风动成音,自谐宫商。【元稹连昌宫辞】鸟啄风筝碎珠玉。 又草名。【尔雅释草】傅,横木。【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策 【未集上】【竹字部】 策 【篇海】俗策字。

箻 【未集上】【竹字部】 箻 【集韵】劣戌切,音律。【集韵】竹管,以射鸟。同□。

筨 【未集上】【竹字部】 筨 【广韵】【集韵】□胡南切,音含。筨□,竹实中者。【戴凯之竹谱】筨□竹,大如脚指,坚厚修直,腹中白膜阑隔,状如湿面生衣。将成竹而笋皮未落,辄有细虫啮之。陨箨之後,虫啮处往往成赤文,颇似绣画。南康所出。 【集韵】或作、□、笒。

粙 【未集上】【米字部】 粙 【集韵】直佑切,音冑。【类篇】稻实也。【篇海】亦作。通作。

筟 【未集上】【竹字部】 筟 【广韵】【集韵】□芳无切,音敷。【说文】筳也。筳,织纬者。 又竹中衣。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轰。羽声。

筠 【未集上】【竹字部】 筠 【广韵】为贇切【集韵】【韵会】于伦切,□音荺。【篇海】竹肤之坚质也。竹无心,其坚强在肤。【礼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注】筠,竹之靑皮也。 又【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景物最胜。渡通津桥,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为洞一,曰土筠。纵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 又【正韵】于分切,音云。义同。

筡 【未集上】【竹字部】 筡 【广韵】【集韵】□同都切,音徒。簢筡,竹类。【尔雅释草】簢筡,中。【注】言其中空。 又【集韵】陈如切,音除。义同。 又【说文】折竹笢也。【扬子方言】折竹谓之筡。 又【广韵】丑居切【集韵】抽居切,□音摴。草名。又竹蔑名。 又【集韵】商居切,音书。筡,竹筐也。 又【集韵】丑戾切,义同。一曰竹裹为筡。 或作□。

筢 【未集上】【竹字部】 筢 【篇海】白巴切,音琶。五齿筢泥,用以取草。

筣 【未集上】【竹字部】 筣 【广韵】里之切【集韵】良脂切,□音梨。【类篇】笓筣,织竹为障也。 又【广韵】卽奚切【集韵】怜题切,□音黎。义同。 又【集韵】陵之切,音厘。竹名,出广州西南。 又【集韵】力至切,音利。义同。 又【集韵】里第切,音礼。筣笓,织荆。

【辰集下】【毛字部】 【玉篇】於景切【广韵】於丙切,□音影。毛布。

【备考】【丑集】【土字部】 【篇海类编】同垒。

籰 【未集上】【竹字部】 籰 【广韵】【集韵】王缚切【韵会】越缚切【正韵】乌郭切,□音貜。络丝具。本作篗。今作籰。又作。 又【类篇】越逼切。竹丛生。

籱 【未集上】【竹字部】 籱 【集韵】竹角切,音斫。罩鱼者也。 又【集韵】阔镬切,音廓。义同。又同籗。

米 【未集上】【米字部】 米 【广韵】【正韵】莫礼切【集韵】【韵会】母礼切,□弥上声。【说文】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注】穬颗粒也。十,其稃汇开而米见也。八八,米之形。【郑康成诗笺】米之率,粝十,□九,□八,侍御七。【周礼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注】九谷六米。【疏】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 又姓。唐有米嘉荣。 又学名。【礼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又【本草】蛇床,一名蛇米。【广东新语】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 又【日本土风记】倭国十二支之巳曰米。考证:〔【周礼地官】舍人掌粟米之出入。〕 谨照原文粟米改米粟。

籴 【未集上】【米字部】 籴 【集韵】籴字省文。 又昨合切,音杂。不一也。【庄子天下篇】鸠籴天下之川。通作杂。【广韵】徒历切【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广韵】入米也。【左传庄二十八年】臧孙辰告籴于齐。【疏】买谷曰籴。告籴者,将货财告齐以买谷。【孟子】无遏籴。 又檄籴,疾貌。【潘岳笙赋】懰檄籴以奔邀。 又【字汇补】与涤同。【扬雄蜀都赋】籴米肥。【注】籴米,言养之以米,所以涤其秽。,豕也。 又【集韵】徒刀切,音鼗。姓也。【左传成十年】晋侯使籴茷如楚。 又【五音集韵】直略切,音著。义同。 【集韵】或作籴。

籸 【未集上】【米字部】 籸 【广韵】所臻切【集韵】疏臻切【韵会】疏仁切,□音莘。粉滓也。一曰粥凝。 又【岁时杂记】除夕作蕡烛,以麻籸浓油如庭燎。律有元日油籸之文,今籸盆是也。【月令通考】除日送旧神,焚松柴,谓之籸盆。

籹 【未集上】【米字部】 籹 【集韵】【韵会】【正韵】□忍与切,音汝。【篇海】粔籹蜜饵,江南谓之膏糫。 亦作□。【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注】以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也。 又【广韵】尼吕切。音女。义同。

籺 【未集上】【米字部】 籺 【广韵】胡结切【集韵】奚结切,□音缬。屑米细者曰籺。 又【类篇】恨竭切。米粉。 又【类篇】下扢切。坚麦也。一曰俗谓粗屑为籺。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掌氏切,音只。咫,或作□。【周礼天官内宰注】天子巡狩礼所云:制币丈八尺,纯四□与。【疏】四□,三尺二寸。【释文】与音余。

类 【未集上】【米字部】 类 【五音篇海】与类同。详页部类字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遂切,音戾。【尔雅释诂】善也。【诗大雅】克明克类。【笺】类,善也。勤施无私曰类。【又】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传】类,善也。 又【玉篇】种类也。【易乾卦】则各从其类也。又【系辞】方以类聚。 又比也。【礼学记】知类通达。【注】知事义之比也。又【缁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注】类谓比式。【疏】言行之无恒,不可比类也。又【左传襄九年】晋君类能而使之。【注】随所能。 又肖似也。【礼曲礼】诸侯旣葬见天子曰类见。【注】代父受国。类,犹象也。执皮帛,象诸侯之礼见也。 又祭名。【书舜典】肆类于上帝。【诗大雅】是类是禡。【周礼春官肆师】类造上帝。【郑注】类礼依郊祀而为之者。 又【尔雅释鱼】龟左倪不类。【疏】倪,庳也,不发声也。谓行时头左边庳下者名类。 又【山海经】亶爰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尔雅翼】载两类曰□类、奇类,卽两体自为牝牡者。□与膟同。 又国名。【後汉西域传】有蒲类国。 又姓。【史记梁孝王世家】类犴反。【正字通】宋类演,福州宁德尉。 又【集韵】卢对切,音垒。偏也。【左传昭十六年】□之颇类。 又【集韵】劣戌切,音律。似也。【曹植七启】丽草交植,殊品诡类。绿叶朱荣,熙天曜日。 【说文】种类相似,唯犬为甚。从犬頪声。考证:〔【周礼春官肆师】类造上帝。【注】类其礼依郊祀而为之者。〕 谨照原文注字上增郑字。类字下省其字。〔【尔雅】龟左倪不类。【疏】谓行时头左也。庳下者名类。〕 谨照原文左也改左边。

籼 【未集上】【米字部】 籼 【集韵】相然切,音仙。本作籼。【扬子方言】江南呼稉为籼。 或作□。亦作。【广韵】【集韵】□相然切,音仙。【扬子方言】江南呼稉为籼。或作。

籽 【备考】【未集】【米字部】 籽 【龙龛】音子。

个 【未集上】【竹字部】 个 【广韵】古贺切【集韵】【韵会】居贺切。【正韵】古荷切,□音吤。数也。 又【扬子方言】个,枚也。【郭注】为枚数也。【荀子议兵篇】负矢五十个。 【集韵】亦作个、介。俗作个。

【子集下】【冂字部】 【唐韵】【集韵】□施智切,施去声。【玉篇】□,面衣。又【广韵】【集韵】□以豉切,移去声。义同。

箈 【未集上】【竹字部】 箈 【集韵】澄之切,音持。【类篇】箭萌。一曰水中鱼衣。【周礼天官】加豆之实,箈葅、雁醢、笋葅、鱼醢。【郑司农注】箈,水中鱼衣。【後郑注】箈,箭萌。箭萌者,一名筱者也。 又【集韵】【正韵】□堂来切,音台。义同。 又【集韵】坦亥切【正韵】荡亥切,□音。义同。 【集韵】本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类篇】【海篇】□他东切,音通。竹名。【本草】竹空心直上无节,出溱州,谓之通竹。俗作□。俗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友,古作□。注详又部二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乃结切,音涅。【尔雅释乐】管中者谓之篞。或省作□。互详十画篞字注。

箉 【未集上】【竹字部】 箉 【广韵】求蟹切【集韵】杜买切,□音拐。竹具。用之鱼笱,竹器也。

笺 【未集上】【竹字部】 笺 【广韵】【正韵】则前切【集韵】【韵会】将先切,□音湔。【说文】表识书也。【篇海】古者纪其事,以竹编次为之。【广雅】笺,云也。又书也。 郑康成衍毛氏诗,传之未尽者曰笺。【吕忱字林】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郑康成注《毛诗》曰笺。或云毛公尝为北海郡守,郑是此郡人,谦敬不敢言注,但表识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笺。

箌 【未集上】【竹字部】 箌 【正字通】同。○按刀部收□字。字形旣同,音义无别。因书写之异,遂分二字。《字汇》之误,《正字通》从之,宜删。

箍 【未集上】【竹字部】 箍 【广韵】古胡切【集韵】攻乎切,□音孤。以篾束物也。【语录】宋大慈寺箍桶者精《易》,程颢兄弟就质所疑,酬应如响。问其姓,不答。【广东新语】下番禺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村曰小箍围,言四环皆江水也。

箎 【未集上】【竹字部】 箎 【集韵】火五切,音虎。竹名,高百丈。

筝 【未集上】【竹字部】 筝 【广韵】侧茎切【集韵】【韵会】甾茎切。【正韵】甾耕切,□音争。【说文】鼓弦竹身乐也。【通典】筝,秦声也。【急就篇注】筝,瑟类,本十二弦,今则十三。【风俗通】筝,蒙恬所造。【集韵】秦俗薄恶,有父子争瑟者,各入其半,当时名为筝。【释名】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傅元筝赋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史记乐书】唐有轧筝。【注】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有声。 又檐前铁马曰风筝。风动成音,自谐宫商。【元稹连昌宫辞】鸟啄风筝碎珠玉。 又草名。【尔雅释草】傅,横木。【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箐 【未集上】【竹字部】 箐 【广韵】子盈切【集韵】咨盈切,□音精。笭箐,小笼。 又【集韵】仓甸切,音茜。张竹弓弩曰箐。 又【集韵】千羊切,音锵。竹名。【谢灵运山居赋】竹之细者,,箐之流也。

箑 【未集上】【竹字部】 箑 【广韵】山洽切【集韵】【韵会】色甲切【正韵】色洽切,□音霎。【说文】扇也。【广韵】扇之别名。【世本】武王始作箑。【古今注】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此箑之始也。【扬子方言】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潘岳秋兴赋】屛轻箑,释纤絺。 又【广韵】【韵会】山辄切【集韵】色辄切,□音翣。义同。 又【集韵】疾叶切,音捷。义同。 又脯名。【宋书符瑞志】帝尧时,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又【集韵】实洽切,音偞yè。同□。行书也。秦使徒隶助官书草箑以为行事,谓草行之闲取其疾速,不留意楷法也。

帚 【未集上】【竹字部】 帚 【广韵】之九切【集韵】止酉切,□音帚。箕帚也。【世本】少康初作箕帚。【集韵】少康,杜康也,葬长垣。【後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又竹名。【僧赞宁笋谱】拂云帚,竹出庐山,茎大如指,竹杪细,叶密翠如帚,彼人采为方物赠人,谓之拂云帚。考证:〔【贾谊治安策】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谨照原书改後汉贾谊传。

箔 【未集上】【竹字部】 箔 【广韵】傍各切【韵会】白各切,□音薄。帘也。 通作薄、簿。

箕 【未集上】【竹字部】 箕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居之切【正韵】坚溪切,□音姬。宿名。【诗小雅】成是南箕。【传】南箕,箕星也。正义曰:箕,四星,二为踵,二为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狭而舌广。【韵会】箕者,万物根基,东方之宿,考星者多验於南方,故曰南箕。【尔雅释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闲,汉津也。【疏】天汉在箕斗二星之闲,箕在东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为隔。隔河须津梁以渡,故此次为析木之津。【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注】敖,调弄也。箕以簸扬调弄为象。又受物有去来。去来,客之象。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石氏星经】箕四宿,主後宫别府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为相天子后也。【书洪范注】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春秋纬】月丽于毕,雨滂沱。月丽于箕,风扬沙。【天官书】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扬米去糠之具。 又【广韵】箕,箕帚。【礼曲礼】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於箕上。【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国名。【书洪范】王访于箕子。【注】箕,国名。子爵也。 又地名。【山海经】厘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春秋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注】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阴。【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前汉地理志】琅琊有箕县。【水经注】潍水出箕屋山。 又姓,晋有大夫箕郑。 又斯螽别名。【周礼考工记疏】幽州人谓斯螽为舂箕。 又木名。【郑语】檿弧箕服。【韦注】箕,木名。服,矢房也。 又【张衡思□赋】属箕伯以函风兮。【注】箕伯,风师。考证:〔【尔雅释天】箕斗之闲,汉津也。〕 谨照原文箕斗之闲上增析木之津四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集韵】□古文典字。注见八部六画。 又【广韵】大箧。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韵】所嫁切,音嗄。姓也。出新郑。

箖 【未集上】【竹字部】 箖 【广韵】力寻切【集韵】犁针切,□音林。箖箊,竹名。【戴凯之竹谱】箖箊竹,叶薄而广,越女试剑竹是也。【赞宁笋谱】箖竹出襄州卧龙山诸葛亮祠中,长百丈,梢上有叶,土人作幡竿承落。其笋堪食,甚美。 又【集韵】力锦切,音廪。【博雅】翳也。

算 【未集上】【竹字部】 算 【广韵】苏管切【集韵】【韵会】【正韵】损管切,□音纂。【海篇】酸上声。【广韵】物数也。【仪礼乡飮酒礼】无算爵,无算乐。【注】算,数也。宾主燕飮,爵行无数,醉而止也。燕乐亦无数,或闲或合,尽欢而止也。【前汉景帝纪】後二年诏曰: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注】应劭曰:古者疾吏之贪,衣食足,知荣辱,限訾十算乃得为吏。十算,十万也。贾人有财,不得为吏,廉士无訾又不得官,故减訾四算得官矣。师古曰:訾与赀同。 又【集韵】绪纂切,又须兖切,音选。义□同。 又竹器。【史记郑庄传】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注】徐广曰:算,竹器。 又【集韵】【正韵】□苏贯切,音蒜。计历数者也。【世本】黄帝时隶首作算数。【前汉律历志】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径象乾律黄钟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又【艺文志】历家有《许商算术》二十六卷,《杜忠算术》十六卷。【後汉马严传注】《刘□九章算术》: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广第四,商功第五,均输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 又投壷较射,数胜负之筹曰算。【仪礼乡射礼】一人执算以从之。【周礼春官】《太史》:凡射事,饰中舍算。【注】谓设算於中,以待射时而取之,中则释之。【礼投壷】二算为纯,一算为奇。【注】纯,全也。二算合为一,全也。一算谓不满纯者。算之多少视坐上之人数,每人四矢,亦四算也。 又筹画也。【扬子法言】为国不廸其法,望其效,譬诸算乎。【注】欲治而不用先王之法,犹无财运算,无益于富也。 又智也。【列子力命篇】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注】算,犹智也。 又与策同。【仪礼旣夕】主人之史请读賵执算。【注】古文算皆为策。又叶音讪。【陆机拟良宴诗】四座咸同志,羽觞不可算。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 【集韵】或作选。

箘 【未集上】【竹字部】 箘 〔古文〕箟【广韵】渠殒切【集韵】【韵会】【正韵】巨陨切,□音窘。【说文】簵美竹,可为矢。【书禹贡】惟箘簵楛。【山海经】暴山多棕楠、荆芑、竹箭、箘。【注】箘亦筱类,中箭。【戴凯之竹谱】箘竹出云梦之泽,皮特黑色。 又笋名。【吕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骆之箘。【注】箘,竹笋也。 又箘桂。【屈原离骚】杂申椒与箘桂。【注】《本草》有箘桂,花白蕊黄,正圆如竹箘。 又博棋也。【扬子方言】簙,或谓之箘。 又江名。【书禹贡】九江孔殷。【传】九曰箘江。 又【广韵】去伦切【集韵】区伦切,□音囷。义同。考证:〔【说文】簵美竹,可为矢。【书禹贡】惟箘簵楛。〕 谨按说文无簵美竹可为矢之文。谨照原文改箘路也,於惟箘簵楛。下补传美竹三字。〔【吕氏春秋】和之美者,越簵之箘。〕 谨照原文越簵改越骆。

箙 【未集上】【竹字部】 箙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服。盛弓矢器。【周礼夏官】仲秋献矢箙。【注】箙,盛矢器也。【又】田弋充笼箙矢。【注】笼,竹箙也。【後汉舆服志】耕车,置□耒耜之箙,上亲耕所乘也。 通作服。【诗小雅】象弭鱼服。【郑语】檿弧箕服。【注】服,矢房也。 【集韵】或作□韛□。

箚 【未集上】【竹字部】 箚 【广韵】【韵会】【正韵】□竹洽切,音□。以针刺也。 又【正字通】笺札用以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札子。

絘 【未集中】【糸字部】 絘 【广韵】【集韵】□七四切,音次。【说文】绩所缉也。【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注】絘布,列肆之税布。 又【集韵】津私切,音咨。疾二切,音自。义□同。考证:〔【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布絘布。〕 谨照原文敛布改敛市。

箛 【未集上】【竹字部】 箛 【广韵】古胡切【集韵】【韵会】【正韵】攻乎切,□音孤。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篾、筱簳、箛棰。【戴凯之竹谱】箛□竹生于汉阳,时献以为辂马策。 又古吹器也。【晋先蚕仪注】车驾住吹小箛,发吹大箛。箛卽笳也。《应劭卤簿图》有骑执箛,其始以笳管,後皆以铜作器,其声如觱篥。【通雅】唐之铜角卽其遗也。仗有大鼓、长鸣。长鸣,今之号通也,口圆而长如竹筒,一尺五寸。又有小柄空管,从筒中抽出吹之。晋有鸣葭。葭卽笳。 又吹鞭也。【篇海】盖于鞭上作孔,马上吹之。

箜 【未集上】【竹字部】 箜 【广韵】【正韵】苦红切【集韵】【韵会】枯公切,□音空。箜篌,乐器。【史记武帝纪】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释名】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空国之侯所存也。【风俗通】箜篌,一曰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事物纪原】箜篌,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抱於怀中,两手齐奏之,谓之擘。【乐府解题】汉武灭南粤,祠太乙、后土,令乐工侯晖依琴造坎,言坎坎应节也。坎或作赣。侯,工人之姓。因名坎侯,後讹为箜篌。 又【篇海】篮也。

箝 【未集上】【竹字部】 箝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正韵】其廉切,□音钳。锁项也。【说文】籋也。【前汉异姓诸侯王表】堕城削刃,箝语烧书。 【集韵】或作□。

箞 【未集上】【竹字部】 箞 【集韵】驱圆切,音拳。揉竾。 又苦倦切【篇海】音劝。义同。

【子集下】【刀字部】 【集韵】刺俗作。【史记封禅书】使博士诸生六经中作王制。【注】作刺,谓采取之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芳逼切。飞也。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韵】置,古作□。注见八画。

□ 【备考】【未集】【米字部】 □ 【龙龛】音班。又音□。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集韵】□古卧切,音过。水名。

棰 【未集上】【竹字部】 棰 【集韵】是为切,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棰。 又【广韵】竹垂切【集韵】株垂切,又中葵切,□音追。竹节也。 又【广韵】之累切【集韵】【韵会】主蕊切,□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棰,下赵数十城。 又【集韵】是棰切,音菙。义同。 又笞□也。【前汉□法志】景帝中六年定棰令,笞者棰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

管 【未集上】【竹字部】 管 【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缓切,□音管。乐器。【书益稷篇】下管鼗鼓。【诗商颂】嘒嘒管声。【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注】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周礼春官】孤竹之管,孙竹之管,阴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注】管长尺,围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两而吹。【前汉律历志】竹曰管。【说文】管,十一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又葭管。【玉泉记】取宜阳金门竹为管,河内葭草为灰,吹之以□阳气。 又地名。【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传注】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史记周本纪】武王封弟叔鲜于管。【注】括地志,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 又姓。【广韵】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齐有大夫管至父。 又笔彄也。【礼内则】右佩玦、捍、管。【注】管,笔彄。【梁史元帝纪】元帝笔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书之,行精粹者以银管书之,文辞华丽者以斑竹管书之。 又总理其事曰管。【史记李斯传】赵高以刀笔吏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 又主当也。【礼乐记】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注】犹包也。【荀子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也。【注】管,枢要也。 又管管,小见也。【诗大雅】靡圣管管。【传】管管,无所依系。【笺】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脏腧亦曰管。【庄子人闲世】支离疏者,五管在上。【注】管,腧也。 又管钥也。【周礼地官】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注】谓钥也。【礼月令】修键闭,愼管钥。 又【集韵】或从玉作管。古者管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管,零陵文学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管,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 又【韵会补】通作管。【前汉东方朔传】以管窥天。【注】古管字。 又【类篇】沽丸切。【集韵】古丸切,□音官。【仪礼聘礼】管人布幕于寝门外。【注】管,古文作官,犹馆也。谓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县切。【苏辙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 又叶古转切。【郭璞燕赞】殷王元发,圣敬日远。商人是颂,咏之弦管。考证:〔【书益稷谟】下管鼗鼓。〕 谨按益稷不称谟,谟改篇。〔【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注】管,谓吹荡以播新宫之乐。〕 谨照原文吹荡改吹簜。〔【周礼春官】孤竹之管,丝竹之管,阴竹之管。【疏】管如箎,六孔。〕 谨照原文丝竹改孙竹。箎改篪。

箢 【未集上】【竹字部】 箢 【集韵】委远切,音宛。竹器。 又【字汇】竹名。

箤 【未集上】【竹字部】 箤 【集韵】昨律切,音啐。笭也。

箥 【备考】【未集】【竹字部】 箥 【篇海类编】音跛。

箦 【未集上】【竹字部】 箦 【广韵】【韵会】【正韵】侧革切【集韵】测革切,□音责。【说文】床栈也。【尔雅释器】箦谓之笫。【注】床版。【礼檀弓】华而睆,大夫之箦欤。 又积聚也。【诗卫风】绿竹如箦。【传】箦,积也。言茂盛似如积聚。 又苇薄也。【史记范睢传】卽卷以箦,置厕中。【索隐】箦,谓苇荻之薄。 又【集韵】侧卖切【篇海】侧界切,□音债。压酒具。同醡。

箧 【未集上】【竹字部】 箧 【广韵】苦协切【集韵】【韵会】诘叶切【正韵】乞协切,□音蛱。【广韵】箱箧。【礼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注】鼓箧,击鼓警众,乃发箧出所治经书也。【仪礼注】隋方曰箧。【疏】隋,谓狭而长也。【左传昭十三年】卫人使屠伯,馈叔向羹与一箧锦。 又山名。【水经注】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 又去急切。【张翰豆羹赋】是刈是获,充箪盈箧。香铄和调,周疾赴急。

箨 【未集上】【竹字部】 箨 【广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托。【类篇】竹皮也。【谢灵运诗】初篁苞绿箨。【注】箨,竹皮也。 又草名。【山海经】甘枣之山,其下有草,葵本而杏叶,黄花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箩 【未集上】【竹字部】 箩 【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正韵】郞何切,□音罗。竹器。【扬子方言】箕,陈魏宋楚之闲谓之箩。一说江南谓筐底方上圜曰箩。

箪 【未集上】【竹字部】 箪 【广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正韵】多艰切,□音单。【说文】笥也。【汉律令】箪,小筐也。【篇海】竹苇器。郑康成曰:盛饭者,圆曰箪,方曰笥。【仪礼士冠礼】栉实于箪。【论语】一箪食。【注】箪,笥也。【广韵】箪、笥,小箧。 又竹名。【嵆含草木状】箪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箪。【扬子方言】瓥,陈楚宋魏之闲或谓之箪,或谓之□,或谓之瓢。晋嵇含《南方草木状》。

箫 【未集上】【竹字部】 箫 〔古文〕□【广韵】苏雕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雕切,□音萧。乐器。【风俗通】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广雅】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博雅】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礼图】箫,大者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长尺二寸,十六彄。【通卦验】箫,夏至之乐,长尺四寸。【注】箫管,形象鸟翼。鸟为火,火成数七,生数二,二七一十四,箫之长由此。【释名】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淸也。【白虎通】箫者,中吕之气。【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言箫见细乐之备。【诗周颂】旣备乃奏,箫管备举。【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管如□。【礼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均琴瑟管箫。【蔡邕月令章句】箫长则浊,短则淸。以蜡蜜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管而成音,无所复调,当与琴瑟相参。【周礼春官】笙师掌敎龡箫。【尔雅释言】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疏】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箫,一名籁。【庄子寓言篇】颜成子游谓南郭子綦曰: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注】郭象曰:籁,箫也。【前汉元帝纪赞】鼓琴瑟,吹洞箫。【注】如淳曰:洞箫,箫之无底者。【段龟龙凉州记】吕纂,咸宁二年,人发张骏冢,得玉箫。【丹阳记】江宁县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积石临江,上生箫管竹,圆致异于他处,自泠伦采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韵】亦作箾。 又弓末谓之箫。【礼曲礼】凡遗人弓者,右手执箫,左手承弣。【注】箫,弭头也。谓之箫,箫邪也。《正义》:箫,弓头,头稍剡差邪似箫,故谓为箫也。 又与筱通。【马融长笛赋】林箫蔓荆。【注】箫与筱通。 又叶音修。【刘邵赵都赋】击灵鼓,鸣籁箫。乘素波,镜淸流。考证:〔【礼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均管箫参差之音。〕 谨按参差之音四字月令所无,谨照月令原文改均琴瑟管箫。

箬 【未集上】【竹字部】 箬 【广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广韵】竹箬也。【说文】楚谓竹皮曰箬。【本草】箬,草名。一曰辽叶,生南方平泽,根茎皆似小竹,叶与箨似芦荻。叶面靑背淡,柔而韧,新旧相代,四时常靑。男人取叶作笠,女人以衬鞋底。又【集韵】女辖切。竹病。一曰竹皮。 【集韵】或作箬。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插。飞貌。

箭 【未集上】【竹字部】 箭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子贱切,音饯。【说文】矢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曰矢,江、淮曰□,关西曰箭。【释名】箭,进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注】箭,筱也。【史记夏本纪】震泽致定,竹箭旣布。【竹谱】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闲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会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周礼挈壷氏注】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时於一昼一夜,闲以漏箭,准十二时为百刻,分昼夜而定长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博雅】博箸谓之箭。 又【华山记】箭括峰上有穴,裁见天日,攀缘自穴中而上,有至绝顶者。 又赤箭,药名。【韩愈进学解】赤箭靑芝。 又【广东新语】箭猪卽封豕,初本泡鱼,化为豕,毫在项脊闲,尺许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则激毫以射。 【集韵】或作翦、□。考证:〔【扬子方言】自周而东曰矢,江淮曰簇,关西曰箭。〕 谨据原文自周而东改自关而东。又据诗疏引方言及聚珍板校本,簇改□。

【辰集下】【歹字部】 【广韵】【集韵】□於赐切,音缢。物雕死也。又脚手小病。

箯 【未集上】【竹字部】 箯 【广韵】【集韵】□连切【正韵】□眠切,□音鞭。竹舆也。【史记张耳陈余传】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注】编竹木为箯。《郭璞三苍》注曰:箯,轝土器。 又【广韵】房连切,音便。义同。

箱 【未集上】【竹字部】 箱 【广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厢。【说文】大车牝服也。【篇海】车内容物处为箱。【诗小雅】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传】箱,大车之箱也。 又廪也。【诗小雅】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又竹器,箱箧也。 又与厢同。【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升,公揖退于箱。又【觐礼】几俟于东箱。【注】东箱,东夹之前相翔待事之处。【前汉周昌传】上欲以戚姬子如意为太子,昌曰:臣期期知其不可。上欣然笑,卽罢。吕后侧耳於东箱听。【注】师古曰: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箧之形。考证:〔【说文】大车牡服也。〕 谨照原文牡改牝。〔【觐礼】俟于东箱。〕 谨照原文俟上增几字。

箲 【未集上】【竹字部】 箲 【广韵】【集韵】【韵会】□苏典切,音铣。箲帚,饭具。

箳 【未集上】【竹字部】 箳 【篇海】俗簈字。

箴 【未集上】【竹字部】 箴 【广韵】职深切【集韵】【韵会】【正韵】诸深切,□音斟。【说文】缀衣箴也。【礼内则】纫箴请补缀。 又古者以石为箴,所以刺病。【前汉艺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汤火所施。【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卽石箴也。【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注】可以为砥针治痈肿者。 又规戒也。【书盘庚】犹胥顾于箴言。【左传襄十四年】工诵箴谏。【前汉扬雄传赞】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注】九州之箴也。【玉海】箴者,谏诲之辞,若箴之疗疾,故名箴。 又姓。【风俗通】卫有大夫箴庄子。 又【尔雅释器】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縳。 又官名。【左传宣四年】子文孙箴尹克黄。【注】箴尹,官名。 又鱼名。【山海经】栒状之山,□水出焉,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倏,其啄如箴。 又鸟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鵁卢。【注】张揖曰:箴疵,似鱼虎而仓黑色。 又草名。【神异经】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韵会补】一曰竹名。亦通作□。【前汉司马相如传】箴疵鵁卢。箴疵,鸟名。【说文】作□鴜。 又【集韵】口减切,音槏。古斩切,音减。□竹名也。 又【韵会补】与针同。诸韵别出箴为箴诫字。又通作针。考证:〔【前汉艺文志】医经箴石汤火所施。〕 谨按原文医经字不与箴石相属为句,今照原文改用度箴石。〔【书盘庚】犹须顾于箴言。〕 谨照原文须改胥。〔【尔雅释训】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缚。〕 谨照原书释训改释器。照原文缚改縳。

箵 【未集上】【竹字部】 箵 【广韵】苏挺切【集韵】所景切【韵会】【正韵】息井切,□音省。【广韵】笭箵,篝笼。 又【集韵】铣挺切,音醒。笭箵,车笭也。 又先靑切,音星。【大唐新语】渔具总曰笭箵。○按《元结传》自释语:能带笭箵,全独而保生。能学聱齖,保宗而全家。按语皆协韵,故箵音平声,与生相协。又《苏舜钦松江观渔》诗:鸣榔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又陆游、黄庭坚、秦观、陶宗仪诗,笭箵皆作平声,入九靑韵。

箶 【未集上】【竹字部】 箶 【广韵】戸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胡。【类篇】竹名。或作□。 又【广韵】箶簏,箭室。

箷 【未集上】【竹字部】 箷 【集韵】商支切,音施。竹名。 又【广韵】弋支切【集韵】常支切,□音匙。衣架。【尔雅释器】竿谓之箷。【疏】凡以竿为衣架者,名曰箷。 又【集韵】通作。 又【集韵】余支切,音弛。【扬子方言】榻前几也。赵魏之闲谓之箷。

箸 【未集上】【竹字部】 箸 〔古文〕□【广韵】迟倨切【集韵】【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音宁。匙箸,饭具。【礼曲礼】饭黍毋以箸。【史记注】箸卽箸也。 又与櫡同。【史记绛侯世家】景帝召条侯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注】櫡,《汉书》作箸,食所用也。【岭表录】南海岸边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传越王弃余算而生,若细荻,高尺余,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劲。南海人爱其色,以为酒筹。凡欲采者,须轻步向前拔之,闻行声,遽缩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韵】陟略切【正韵】直略切,□音著。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战国策】智伯曰:兵箸晋阳三年矣。【注】箸,言附其城。 又【广韵】【集韵】□同著。【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注】形物,犹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又与宁同,门屛闲也。【周语】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塔。鸟羽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侧格切,音笮。迫也。同笮,屋上板也。

箹 【未集上】【竹字部】 箹 【广韵】【集韵】□於敎切,音靿。竹节也。【竹谱】竹之节曰箹。 又【广韵】於角切【集韵】【韵会】乙角切【正韵】乙却切,□音约。小钥也。【尔雅释乐】大钥谓之产,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箹。

箺 【未集上】【竹字部】 箺 【玉篇】尺尹切【篇海】音蠢。竹名。

箽 【未集上】【竹字部】 箽 【广韵】多动切【集韵】睹动切,□音董。【广韵】竹器,一曰竹名。 又姓。【前汉艺文志】农九家,有《箽安国》十六篇。【注】师古曰:汉代内史,不知何帝时。 又【集韵】同□。

箾 【未集上】【竹字部】 箾 【广韵】苏雕切【正韵】先雕切,□音萧。与箫同。象箾,乐器,舞者所执。【左传襄二十九年】季子观乐,见舞《象箾》《南钥》者,曰:美哉,犹有憾。【注】象箾,舞所执。 【说文】虞舜乐曰《箾韶》,《尚书》作《箫韶》。 又【集韵】【韵会】【正韵】□色角切,音朔。【荀子礼论篇】武、酌、桓、箾、□、象。【注】舞曲名。【张衡西京赋】飞□潚箾,流镝□。【注】箾,音朔。潚箾,□形。【玉篇】以竿击人也。 又【字汇补】《左传》《象箾》注:原音朔,与《韶箾》异音,惟司马氏从所交切。

节 【未集上】【竹字部】 节 〔古文〕卩【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结切,音接。【说文】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 又止也,检也,制也。【易颐象】君子以愼言语,节飮食。【疏】节,裁节。又【节卦】节亨。苦节不可贞。【疏】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又【说卦传】节,止也。【书康诰】节性惟日其迈。【礼檀弓】品节斯。【注】制断也。【尔雅释乐】和乐谓之节。【疏】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谓之和乐,乐和则应节。【左传庄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史记乐书】大礼与天地同节。【正义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如形,生用各别。大礼辩尊□贵贱等差异别,是大礼与天地同节。 又符节,所以示信。【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注】诸有符节之臣,若为官行文书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注】以王命往来,必有节以为信。又【秋官】小行人掌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礼玉藻】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注】随事缓急,急则二节,故走。缓则一节,故趋也。【左传文十二年】秦西乞术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注】节,信也。【史记秦始皇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正义曰】旄节者,编旄为之,以象竹节。 又时节。【左传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 又人君寿日皆名节,有万寿节、天中节等名。 又地名。【左思魏都赋】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注】盖节渊在平原鬲县北。 又贯节,药草名。 又乐器,卽拊也,所以节乐。 又谥法,好廉自克曰节。 又汉宣帝改元地节。【应劭曰】欲令地得其节。又姓。明正德中,守御指挥佥事节铎。 又官名。【眞□风土记】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买节。 又【集韵】昨结切,音截。【诗小雅】节彼南山。 又叶子悉切。【陆机答贾长渊诗】大辰匿晖,金虎习质。雄臣驰骛,义夫赴节。 又叶子计切。【曹植王霸赞】壮气凌云,挺身奋节。所征必拔,谋显垂惠。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莫红切【集韵】谟蓬切,□音蒙。山名。 【正字通】山名,地名,古皆借蒙。

篁 【未集上】【竹字部】 篁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竹名。【竹谱】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细者为笛。【笋谱】篁笋,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实。 又竹田也。【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于汶篁。【注】徐广曰:竹田曰篁。【楚辞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注】篁,竹丛也。

篂 【未集上】【竹字部】 篂 【广韵】【集韵】【韵会】桑经切【正韵】先靑切,□音星。【篇海】簈篂,蔽簹也,卽车轓。亦作屛星。《孔恂传》:别驾旧有屏星,刺史欲去之。恂曰:别驾可去,屏星不可去。 又【集韵】息井切,音省。义同。

篃 【未集上】【竹字部】 篃 【集韵】旻悲切,音眉。【类篇】竹名。江汉闲谓之箭竿,一尺数节,叶大如扇,可以衣蓬,亦中作矢。其笋冬生。亦作。 又【广韵】【韵会】明秘切【正韵】莫佩切,□音妹。义同。

范 【未集上】【竹字部】 范 【广韵】防鋄切【集韵】【韵会】父鋄切【正韵】房啖切,□音犯。【广韵】法也,式也,模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疏】范谓模范。【书洪范疏】武王克殷,访道于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乃作《洪范》。【尔雅释诂】范,常也。【疏】范者,模法之常也。 又姓。汉有范依,宋有范昱。

篅 【未集上】【竹字部】 篅 【广韵】【集韵】□是为切,音垂。【广韵】盛谷圆囤也。 又【广韵】市缘切【集韵】【韵会】淳沿切【正韵】重圆切,□音遄。义同。 又【集韵】多官切,音端。竹名。出岭南。 【集韵】亦作□。

篆 【未集上】【竹字部】 篆 【唐韵】【广韵】持衮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柱兖切,□音瑑。【集韵】篆书也。【尚书序疏】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及新莽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时有六书,三曰篆书,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法书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以史官制之,用之敎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钟鼎,及作符节,至今用焉。 又毂约也。【周礼春官】孤乘夏篆。【注】夏,赤也。夏篆,五采画毂约也。又【考工记】钟带谓之篆。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韵】叉宜切,音差。【类篇】□□,燕飞不至也。

篇 【未集上】【竹字部】 篇 【广韵】芳连切【集韵】【韵会】纰延切【正韵】纰连切,□音偏。【正韵】□成章也。【前汉武帝纪】元光元年,诏贤良咸以书对,著之於篇。【诗关雎疏】篇,徧也。出情铺事,明而徧也。 又【说文】关西谓榜曰篇,笞掠也。 又竹名。【诗卫风】绿竹猗猗。【传】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 又山名。【山海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又姓。【韵会】周大夫史篇之後。 又【字汇补】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邻。陆氏曰:轻举貌。 又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当新,名书紫府得其篇,西龟定录位眞人。

篈 【未集上】【竹字部】 篈 【集韵】方容切,音封。竹名。

粝 【未集上】【米字部】 粝 【广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励。【广韵】粗也。【篇海】米不精也。【史记聂政传】用为夫人粗粝之费。【太史公自序】粝粱之食。【注】张晏曰:一斛粟舂七米为粝。瓒曰:五斗粟三斗米为粝。正义曰:脱粟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落盖切,音赖。义同。 又【广韵】力达切【集韵】【韵会】【正韵】郞达切,□音辣。义同。【列子力命篇】食则粢粝。【注】粝,令达反。 又【韵会小补】叶力糵切。【白居易诗】检点盘中餐,非精亦非粝。检点身上衣,无余亦无阙。 【说文】本作。或作□。

筑 【未集上】【竹字部】 筑 【广韵】【集韵】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竹。【说文】捣也。【诗豳风】九月筑场圃。【周礼春官】展器陈告备,及果筑鬻。【注】果筑鬻者,所筑鬻以祼也。 又抬也。【书金縢】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注】筑,拾也。【疏】禾为大木所偃者,起其木,拾下禾,无所亡失。 又【集韵】伫六切。杵有鐏。 又与妯同。【扬子方言】筑妯,匹也。【注】关西兄弟妇相呼为筑娌。

篊 【未集上】【竹字部】 篊 【集韵】胡公切,音洪。【类篇】竹引水也。一曰竹木为朿。 又【类篇】呼贡切。竹器,所以熯物者。 又【正字通】取鱼具。【酉阳杂俎】晋时钱唐有人作篊,年取鱼亿计,号万匠篊。【陆龟蒙诗】到头江畔寻渔事,织竹中流万尺篊。【杨愼集】篊从洪,石梁绝水曰洪,射洪、吕梁洪是也。洪加竹为篊,盖以竹为鱼梁也。

篕 【未集上】【竹字部】 篕 【广韵】胡□切【集韵】辖□切,□音盍。篕□,籧篨也。【扬子方言】簟谓之籧曲,或谓之籧篨,或谓之篕□。 又【集韵】居泰切,音盖。义同。□字原从木从策。

篓 【未集上】【竹字部】 篓 【广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音楼。竹笼也。【急就篇注】篓者,疏目之笼,言其孔楼楼然也。 又【集韵】朗口切【韵会】郞口切【正韵】郞斗切,□音塿。义同。 又【集韵】郡羽切,音窭。□篓,规车辋则也。 又【集韵】陇主切,音缕。义同。 又【玉篇】力甫切。车弓笼也。

篔 【未集上】【竹字部】 篔 【广韵】【集韵】□玉分切,音云。篔簹,竹名。【异物志】篔簹,生水边,长数丈,围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土人绩以为布。【戴凯之竹谱】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笋亦中射筒,薄而最长,节中贮箭,因以为名。【柳宗元柳州山水记】篔簹,湘湖闲皆有之。【苏轼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篔簹谷在洋州,与可甞令余作洋州三十咏,篔簹谷其一也。 又【集韵】干权切,音员。义同。于权切,音员。

篖 【未集上】【竹字部】 篖 【广韵】【集韵】□徒郞切,音唐。【类篇】筕篖,竹席直文而粗者。【扬子方言】筕篖,自关而东,周洛楚魏之闲谓之倚佯,自关而西谓之筕篖,南楚之外谓之篖。

篗 【未集上】【竹字部】 篗 【广韵】【集韵】□王缚切,音貜。收丝器也。【广雅】榬谓之篗。【扬子方言】篗,榬也。兖豫河济之闲谓之榬。【郭注】所以络丝者也。同籰。考证:〔【扬子方言】【注】所以终丝者也。〕 谨照原文终丝改络丝。

篘 【未集上】【竹字部】 篘 【广韵】楚鸠切【集韵】【韵会】初尤切【正韵】楚搜切,□音搊。酒笼,漉取酒也。 或作□、□。

篙 【未集上】【竹字部】 篙 【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正韵】姑劳切,□音高。【广韵】进船竿。【扬子方言】所以刺船谓之篙。 又【集韵】居号切,音诰。义同。 【集韵】或作。

篚 【未集上】【竹字部】 篚 【广韵】【集韵】【韵会】府尾切【正韵】方尾切,□音匪。【广韵】竹器。方曰筐,圆曰篚。【孟子注疏】篚,以竹为之,长三尺,广一尺,深六寸,足高三寸,上有盖也。【书禹贡】厥篚织文。【仪礼士冠礼】有篚。【注】篚,竹器如笭者。 【正韵】通作匪。【韵会】亦作棐。【汉志】赋入贡棐。【注】师古曰:棐与篚同。考证:〔【仪礼士冠礼】有篚实。〕 谨照原文有篚二字为句,实字属下文不宜连引,今省实字。

箬 【未集上】【竹字部】 箬 【集韵】日灼切,音弱。同箬。或作箬。【谢灵运山居赋】摘箬于谷。 又笋名。【书顾命传】笋箬,竹也。【僧赞宁笋谱】笋,一名箬竹。土内皮中谓之箬也。

篜 【未集上】【竹字部】 篜 【广韵】煮仍切,音蒸。竹也。

篝 【未集上】【竹字部】 篝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说文】笿也,可薰衣。【扬子方言】篝,陈楚宋魏之闲谓之墙居。【郭注】今薰笼也。【广雅】篝,笼也。【史记注】篝火,以笼覆火也。 又负物笼。【类篇】上大下小而长,谓之篝笭。【史记滑稽传】淳于髠曰:道傍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 又【类篇】居□切【正韵】古□切,□音□。竹器也。 【正韵】亦作□。

篞 【未集上】【竹字部】 篞 【广韵】奴结切【集韵】【韵会】【正韵】乃结切,□音涅。【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 【集韵】或省作□。

覎 【酉集上】【见字部】 覎 【广韵】於剑切,腌去声。覎口,墟名,在富春渚上。○按《字汇补》一作□,注见《集韵》,误。

篟 【未集上】【竹字部】 篟 【广韵】【集韵】□仓甸切,音茜。【玉篇】竹茂貌。 又【广韵】靑竹。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与同。

筱 【未集上】【竹字部】 筱 【广韵】先鸟切【集韵】【韵会】【正韵】先了切,□音□。【广韵】细竹也。【戴凯之竹谱】筱出鲁郡邹山,堪为笙。【书禹贡】筱簜旣敷。【传】筱,竹箭。【疏】筱为小竹。【尔雅疏】筱,一名箭。【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五曰材贡。【注】材贡,櫄干栝柏筱簜也。【竹谱】海岛有筱,大者如箸,内实外坚,拔之不曲,枝叶稀少,状若枯箸。 又与箫通。【马融长笛赋】林萧蔓荆。【注】箫与筱通。 【正韵】篆文作筱。今作筱。

篡 【未集上】【竹字部】 篡 【集韵】【韵会】【正韵】□初患切。逆而夺取曰篡。【尔雅释诂】篡,取也。【注】篡者,夺取也。【前汉卫靑传】靑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靑,欲杀之,其友公孙敖与壮士往篡之。【注】师古曰:逆取曰篡。 又弋取也。【字汇补】《扬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别本作篡,非。篡原字从艹,不从。

篢 【未集上】【竹字部】 篢 【广韵】古红切【集韵】沽红切,□音公。笠名。又【类篇】【集韵】□古禫切,音感。箱类。与同。

篣 【未集上】【竹字部】 篣 【广韵】步光切【集韵】蒲光切,□音旁。【类篇】箕属。 又竹名。【戴凯之竹谱】百叶参差,生于南垂。伤人则死,医莫能治。亦曰篣竹,厥毒若斯。 又【广韵】薄庚切【集韵】【正韵】蒲庚切,□音彭。【博雅】笼也。【扬子方言】笼,南楚江沔之闲谓之篣。 又笞击也。与榜同。【後汉虞延传】延为洛阳令,阴氏有客马成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注】篣,捶也。音彭。

笃 【未集上】【竹字部】 笃 【广韵】冬毒切【集韵】【韵会】【正韵】都毒切,□音督。【广韵】厚也。【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书洛诰】笃前人成烈。【诗大雅】则笃其庆。【尔雅释诂】笃,固也。【疏】物厚者牢固。 又纯也。【礼儒行】笃行而不倦。【注】犹纯也,纯壹之行。 又马病也。【说文】马行顿迟。 又人疾甚曰笃。【史记范睢传】应侯遂病称笃。 又地名。【水经注】平原县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二十里。 又叶徒对切【杨戏赞赵到】鎭南祖疆,监军尚笃。□豫戎任,任自封内。 【正韵】亦作竺。

篥 【未集上】【竹字部】 篥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质切,音栗。【集韵】竹名。【吴录】日南有篥竹,劲利,削为矛。 又觱篥。【篇海】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状类胡笳而九窍。所法者角音而已,其声悲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亦作栗。

篦 【未集上】【竹字部】 篦 【广韵】边兮切【集韵】【韵会】【正韵】边迷切,□音蓖。钗篦。又竹器。 又【说文】导也。今俗谓之篦。【广韵】眉篦。 又【集韵】频脂切。同笓,取鰕具也。

篧 【未集上】【竹字部】 篧 【广韵】【韵会】士角切【集韵】仕角切,□音浞。【广韵】鱼罩。【尔雅释器】篧谓之罩。【注】捕鱼笼。【疏】李巡云:编细竹以为罩,捕鱼也。孙炎云:今楚篧也。然则罩以竹为之,无竹则以荆,故谓之楚篧,皆谓捕鱼是也。 又【集韵】侧角切,音捉。竹角切,音斫。义□同。 又【集韵】胡故切【字汇补】何悞切,□音□。【诗小雅】烝然罩罩。【注】篧也。 【集韵】同籱。

篨 【未集上】【竹字部】 篨 【集韵】【韵会】□陈如切,音除。籧篨,竹席。【广韵】籧篨,芦也。【扬子方言】簟,或谓之籧篨。又簟粗者谓之籧篨。 又丑疾名。【诗邶风】籧篨不鲜。【晋语】籧篨不能使俯。【篇海】编籧篨为囷,如人之拥肿而不能俯,故以名丑疾也。考证:〔【诗卫风】籧篨不鲜。〕 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筛 【未集上】【竹字部】 筛 【广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音师。竹名。【神异经】筛竹,一名太极,长百尺,围二丈五六尺,南方以为船。 又竹器。有孔以下物,去粗取细。【前汉贾山传】筛土筑阿房之宫。【师古注】筛以竹簁为之。 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洒平声。可以除粗去细。 【正韵】亦作簁、籭。

篪 【未集上】【竹字部】 篪 【广韵】直离切【集韵】【韵会】陈知切,□音驰。【说文】管乐也。【诗小雅】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尔雅释乐】大篪谓之沂。【郭注】篪,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疏】郑司农注《周礼》云篪七孔,盖不数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苏成公作篪。【古史】苏成公善吹篪。【释名】篪,啼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啼声,春分之音也。 又【水经注】君山东北对编山,山多篪竹。 【篇海】本作□。【礼记】作竾。亦作筂。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类编】乌寡切,蛙上声。□□,肥貌。□字原从朵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与笮同。

【巳集下】【犬字部】 【广韵】许尤切【集韵】虚尤切,□音休。【广韵】本作貅。【集韵】或作。详豸部貅字注。

篫 【未集上】【竹字部】 篫 【集韵】张六切,音竹。以手篫物也。 又【字汇补】□本字,捣也。

篬 【未集上】【竹字部】 篬 【集韵】千羊切,音瑲。竹名。或作箐。 又【集韵】千刚切,音仓。竹色。【礼月令】服仓玉。王肃本作篬玉。

【子集中】【人字部】 【字汇】同俊。

红 【未集中】【糸字部】 红 【广韵】戸公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帛赤白色。【释名】红,绛也。白色之似绛者。【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疏】红,南方闲色。 又地名。【左传昭八年】大搜于红。【注】红,鲁地。 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 又【集韵】沽红切【正韵】古红切,□音公。与功通。【史记文帝纪】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注】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 又与工通。【前汉郦食其传】红女下机。【注】师古曰:红,读曰工。 又【集韵】古巷切,音降。绛或作红。【前汉外戚恩泽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红侯。【注】师古曰:疑红字当为绛。刘攽曰:今有红县,音降。红亦有降音。

纡 【未集中】【糸字部】 纡 【广韵】忆俱切【集韵】【韵会】邕俱切,□音迂。【说文】诎也。一曰萦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中弱则纡。【注】纡,曲也。【史记屈原传】寃结纡轸兮。【注】纡,屈也。 又【博雅】纡,绳索也。 又姓。【广韵】後秦有肥乡侯始平纡邈。 又【集韵】匈于切,音吁。义同。 又【集韵】乌侯切,音讴。【类篇】阳纡,山名也。 又【韵补】叶委羽切【马融广成颂】大匈哨後,縕巡欧纡。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纥 【未集中】【糸字部】 纥 【广韵】【韵会】【正韵】□下没切,音核。【说文】丝下也。【九经字】《说文》作□。隶省作纥。 又人名。【左传襄四年】臧纥救鄫。【注】臧纥,武仲也。又【襄十年】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注】纥,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史记孔子世家】伯夏生叔梁纥,纥生孔子。 又【唐书回鹘传】回纥,其先匈奴也。 又姓。【广韵】复姓三氏:北齐开府纥奚永乐,又有纥干氏、纥骨氏。 又【集韵】下扢切,音□。义同。 又【集韵】恨竭切,音齕。义同。 又【广韵】胡结切【集韵】奚结切,□音缬。大丝也。 又【集韵】蹇列切,音结。【类篇】觐也。 又【集韵】胡骨切,音搰。束也。 又九杰切,音扢。急也。

纨 【未集中】【糸字部】 纨 【广韵】【集韵】【韵会】□胡官切,音桓。【说文】素也。【释名】纨,焕也。细泽有光,焕焕然也。【急就篇注】纨卽素之轻者。【前汉地理志】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注】如淳曰:纨,白熟也。臣瓒曰:冰纨,纨细密坚如冰者也。【文选古诗】被服纨与素。【李善注】范子曰:白纨素出齐。 又【玉篇】结也。

纫 【未集中】【糸字部】 纫 【广韵】女邻切【集韵】尼邻切,昵平声。【说文】繟绳也。【博雅】盭也。【玉篇】绳缕也,展而续之。【礼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注】纫,索也。 【扬子方言】擘,楚谓之纫。 又【集韵】而邻切。义同。 又【集韵】居觐切,音。合丝为绳。考证:〔【广韵】女邻切,【集韵】而邻切,□音人。〕 谨按女邻切系娘母,而邻切系日母,不得□音人。谨照集韵纫字本音改而邻切为尼邻切,改□音人为昵平声。〔【扬子方言】续,楚谓之纫。〕 谨照原文续改为擘。〔又【集韵】尼邻切。〕 谨照集韵纫字别音,改尼邻切为而邻切。〔【集韵】居觐切,音抑。〕 谨按居觐切不得音抑,今据集韵居觐切首一字抑改。

紊 【未集中】【糸字部】 紊 【广韵】亡运切【集韵】【韵会】文运切,□音问。【说文】乱也。【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又【集韵】无分切,音文。义同。

纹 【未集中】【糸字部】 纹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文。【玉篇】绫纹也。【类篇】织纹。【篇海】凡锦绮黼绣之文皆曰纹。

纳 【未集中】【糸字部】 纳 【广韵】奴答切【集韵】诺答切,□音衲。【说文】丝湿纳纳也。 又【博雅】入也。【释名】纳,弭也。弭之两致之言也。【书尧典】寅饯纳日。【传】饯,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纳于百揆。又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又【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 又【仪礼旣夕礼】屦外纳。【注】纳,收余也。 又【礼曲礼】纳女于天子。【注】纳女,犹致女也。 又【礼杂记】纳币一束。【注】纳,徵也。 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 又与内同。【周礼春官钟师】纳夏。【注】故书纳为内。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补缀也。 又与軜同。【荀子正论篇】三公奉轭持纳。

紏 【未集中】【糸字部】 紏 【集韵】他口切,音tǒu。【玉篇】告也。亦作斢字。【类篇】丝黄色。字原从言从攴或为yáo字。又俗纠字。

纽 【未集中】【糸字部】 纽 【广韵】女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忸。【说文】系也。一曰结而可解。【博雅】束也。【急就篇注】纽谓结之。【周礼夏官弁师】朱里延纽。【注】小鼻在武上,筓所贯也。【仪礼旣夕礼】纽前後缁。【注】纽,所以联帷荒。【礼玉藻】幷纽约用组三寸,长齐于带。疏组谓带交结处。【庄子人闲世】禹舜之所纽也。【音义】崔云:系而行之曰纽。□文云:本也。【楚辞九叹】情素洁于纽帛。【注】结,束也。 又姓。【隋书孝义传】纽回,字孝政,河东安邑人。 又【韵补】叶碾与切。【陈琳大荒赋】建皇极以连衡兮,布辰机而结纽。阳干曜于乾门兮,阴气伏于地戸。考证:〔【礼玉藻】弟子缟带,幷纽约用组。【疏】纽谓带之交结之处。〕 谨按原文以用组三寸为句,三寸字应增今。省去弟子缟带四字。改为幷纽约用组三寸,长齐于带。疏组谓带交结处。〔【楚辞九叹】情素结于纽帛。〕 谨照原文结改洁。

□ 【备考】【未集】【肉字部】 □ 【字汇补】同脑。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韵】音施。鸟二羽也。

篿 【未集上】【竹字部】 篿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说文】圜竹器也。 又【广韵】职缘切【集韵】【韵会】朱遄切【正韵】朱缘切,□音专。楚人谓折竹卜曰篿。【屈原离骚】索琼茅以筳篿。【注】琼茅,灵草。筳,竹算。楚人结草折竹卜曰篿,盖本竹算,用之以卜,故因谓卜为篿,犹今人以筹算数画也。同□。

箦 【未集上】【竹字部】 箦 【广韵】【韵会】【正韵】侧革切【集韵】测革切,□音责。【说文】床栈也。【尔雅释器】箦谓之笫。【注】床版。【礼檀弓】华而睆,大夫之箦欤。 又积聚也。【诗卫风】绿竹如箦。【传】箦,积也。言茂盛似如积聚。 又苇薄也。【史记范睢传】卽卷以箦,置厕中。【索隐】箦,谓苇荻之薄。 又【集韵】侧卖切【篇海】侧界切,□音债。压酒具。同醡。

簁 【未集上】【竹字部】 簁 【广韵】所宜切【集韵】山宜切,□音澌。下物竹器,可以除粗取细,与籭同。 又【集韵】所佳切【正韵】所皆切,□音崽。义同。 又【正韵】申之切,音施。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所绮切【正韵】想里切,□音屣。义同。 【正韵】簁箩,古以为玉柱,故字从玉作□。今作簁。亦作筛。

【丑集上】【囗字部】 【唐韵】以周切【集韵】夷周切,□音猷。与囮同。

簂 【未集上】【竹字部】 簂 【广韵】古对切,音愦。筐也。【释名】簂,恢也,恢廓覆发上也。鲁人曰頍。頍,倾也,著之倾近前也。【周礼注】若今假紒,卽假髻。用铁丝为圈,外编以发。【後汉舆服志】太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靑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条,翦牦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簂结。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簂,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簪珥。【後汉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发,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注】簂,吉悔反。或为帼,妇人首饰也。 又【类篇】一曰妇人丧冠。 又【广韵】【集韵】□古获切,音馘。义同。 又【集韵】始回切,音傀。筐也,义同。亦作槶。

簃 【未集上】【竹字部】 簃 【广韵】弋支切【集韵】【韵会】余支切,【正韵】延知切,□音移。【说文】阁边小屋。 又【广韵】直离切【集韵】【韵会】陈知切□音池。宫室相连谓之簃。【尔雅释器】连谓之簃。【注】堂楼阁边小屋,今呼之簃,连观也。【疏】簃,楼阁边相连小屋名也。 又【集韵】丈尔切,音豸。连阁也。考证:〔【正韵】延知切,□音池〕 谨按延知切乃移字之音非池字之音今将正韵延知切五字移於上文□音移上。

簄 【未集上】【竹字部】 簄 【广韵】侯古切【集韵】後五切,□音戸。海中取鱼竹名曰簄。

簅 【未集上】【竹字部】 簅 【广韵】【集韵】所□切【正韵】楚□切,□音产。大钥,似笛,三孔而短。【尔雅】作产。

簇 【未集上】【竹字部】 簇 【广韵】【集韵】□千木切,音镞。小竹。 又千□切,音凑。【史记律书】正月律中泰簇。泰簇者,言万物簇生也。【注】簇,千豆切【白虎通】簇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又【玉篇】楚角切。矢金也。又【集韵】测角切,音娕。作餠具。

簈 【未集上】【竹字部】 簈 【广韵】府盈切【集韵】□盈切,□音幷。簈篂,车幡。 又【广韵】薄经切【集韵】旁经切,□音瓶。【广韵】簈篂,别驾车名。【类篇】簈篂,车蔽簹。【篇海】车上竹席障尘者,前曰籓,後曰簈。亦作屛星。 又【集韵】必郢切【韵会】【正韵】补永切,□音餠。义同。

簉 【未集上】【竹字部】 簉 【广韵】【集韵】【韵会】□初救切,音遚。倅也,齐也。【左传昭十一年】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注】簉,副倅也。薳氏之女为僖子副妾,故纳泉丘人女,令副助之。【张衡西京赋】属车之簉,载猃猲獢。【注】簉,副也。 又【正字通】齐飞顺疾也。簉羽鵷鹭。见《唐书》。 又【马融长笛赋】听簉弄者,遥思於古昔。【注】簉弄,小曲也。考证:〔【左传昭十一年】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 谨照原文帷幕改帷幕。

簊 【未集上】【竹字部】 簊 【玉篇】【海篇】□居其切,音基。竹名。

□ 【未集中】【网字部】 □ 【篇韵】同笼。

簋 【未集上】【竹字部】 簋 〔古文〕朹【广韵】居洧切【集韵】【韵会】矩鲔切【正韵】古委切,□音晷。【说文】黍稷方器也。【广韵】簠簋,祭器,受斗二升,内圆外方曰簋。【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为簋,实一觳,崇尺。【疏】祭宗庙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质,器用陶瓠之意也。【易损卦】二簋可用享。【注】离为日,日体圆。为木,木器圆。簋象,则簋亦以木为之也。【诗秦风】於我乎每食四簋。【传】四簋:黍稷稻粱。【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仪礼公食大夫礼】宰夫东面坐启簋会,各郄于其西。【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尧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注】用土作簋。□。考证:〔【传】四簋,黍稷稻梁。〕 谨照原文稻梁改稻粱。〔【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尧舜,道其德行。〕 谨照原文尚尧舜道为句,言其德行为句,言字不可省,谨增言字。

簌 【未集上】【竹字部】 簌 【集韵】苏谷切,音速。筛也。 又茂密貌。【元稹连昌宫辞】风动落花红簌簌。

篓 【未集上】【竹字部】 篓 【广韵】落侯切【集韵】郞侯切,□音楼。竹笼也。【急就篇注】篓者,疏目之笼,言其孔楼楼然也。 又【集韵】朗口切【韵会】郞口切【正韵】郞斗切,□音塿。义同。 又【集韵】郡羽切,音窭。□篓,规车辋则也。 又【集韵】陇主切,音缕。义同。 又【玉篇】力甫切。车弓笼也。

簎 【未集上】【竹字部】 簎 【广韵】测切【集韵】实窄切,□音齰。取鱼器也。【周礼天官】□人,以时簎鱼□龟蜃凡狸物。【注】簎,谓以杈刺泥中,搏取之。 又【广韵】士角切【集韵】测角切,□音娕。义同。 又【集韵】秦昔切,音籍。测窄切,音。测革切,音策。义□同。 又与藉同。【列子仲尼篇】长幼群聚而为牢藉。【注】藉本作簎,谓牲牢也,同也。簎谓以竹木围绕。又刺也。

簛 【未集上】【竹字部】 簛 【集韵】山宜切,音凘。【类篇】竹器,可以去粗取细。同籭。 又【玉篇】所街切。又所饥切。义□同。 又【集韵】相支切,音斯。竹节也。

簜 【未集上】【竹字部】 簜 【集韵】【韵会】□待朗切,音荡。大竹。【书禹贡】筱簜旣敷。【尔雅释草注】簜,竹别名。【疏】李巡曰:竹节相去一丈曰簜。孙炎曰:竹阔节者曰簜。【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五曰材贡。【注】材贡,櫄□栝柏筱簜也。又【广韵】吐郞切【集韵】他郞切,□音汤。水名,在邺,今簜阴县。又作汤。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他骨切,音突。竹器。

□ 【子集上】【丶字部】 □ 【玉篇】古文丹字。注详三画。

□ 【备考】【子集】【卜字部】 □ 【字汇补】苦红切,音空。

【子集中】【人字部】 【正韵】与尫同。【荀子王霸篇】贱之如。

簝 【未集上】【竹字部】 簝 【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音聊。宗庙盛肉竹器。【周礼地官】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注】盆以盛血,簝以受肉。 又【广韵】鲁刀切【集韵】【韵会】郞刀切,□音劳。义同。 又鲁皓切,音老。义同。

箪 【未集上】【竹字部】 箪 【广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正韵】多艰切,□音单。【说文】笥也。【汉律令】箪,小筐也。【篇海】竹苇器。郑康成曰:盛饭者,圆曰箪,方曰笥。【仪礼士冠礼】栉实于箪。【论语】一箪食。【注】箪,笥也。【广韵】箪、笥,小箧。 又竹名。【嵆含草木状】箪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箪。【扬子方言】瓥,陈楚宋魏之闲或谓之箪,或谓之□,或谓之瓢。晋嵇含《南方草木状》。

簟 【未集上】【竹字部】 簟 【广韵】徒玷切【集韵】【韵会】【正韵】徒点切,□音扂。竹名。【南越志】博罗县东洲足簟竹铭曰:簟竹旣大,薄且空中,节长一丈,其长如松。【赞宁笋谱】簟竹,长二丈犹为笋,可食。 又【集韵】徒念切,音磹。【说文】竹席也。【释名】簟,簟也,布之簟簟然平正也。【扬子方言】宋谓之笙,关西谓之簟。【诗齐风】簟茀朱鞹。【传】方文席也。又【小雅】下莞上簟。【笺】竹苇曰簟。【礼礼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设。【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注】桃笙,桃枝簟。吴人谓簟为笙。又象牙以为簟。 又叶徒锦切【诗小雅】下莞上簟,乃安斯寝。【朱传】簟,徒检、徒锦二反。寝,于检、于锦二反。

簠 【未集上】【竹字部】 簠 〔古文〕□□【集韵】匪父切【正韵】斐古切,□音甫。【说文】黍稷圜器也。【广韵】簠簋,祭器。【诗秦风】《释文》外方内圆曰簠,用贮稻粱,容一斗二升。【论语注】周曰簠簋,宗庙盛黍稷之器。【仪礼聘礼】两簠继之粱在北。 又【广韵】甫无切【集韵】风无切【正韵】芳无切,□音肤。义同。 又【集韵】蓬逋切,音蒲。义同。 又【集韵】【韵会】芳遇切【正韵】芳故切,□音赴。义同。考证:〔【诗秦风传】外方内圆曰簠。〕 谨按所引系释文语,谨将传改为释文。

簢 【未集上】【竹字部】 簢 【广韵】眉殒切【集韵】【韵会】美陨切【正韵】弭尽切,□音愍。竹中空,可以为席。【尔雅释草】簢,筡中。【注】言其中空,竹类。【僧赞宁笋谱】簢笋嫩而节耎薄。 【广韵】亦作□、□。

篑 【未集上】【竹字部】 篑 【广韵】【集韵】【韵会】求位切【正韵】具位切,□音匮。土笼也。【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一篑。【疏】篑,盛土器。 又【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亦作。【後汉律历志】为山露而不终,逾乎一。 又通作匮。【前汉王莽传】纲纪咸张,成不一匮。【注】匮者织草为器,所以盛土。 【集韵】同籄。考证:〔【广韵】竹箭也。〕 谨按广韵篑字无竹箭也之文,今省去。别增玉篇其贵切五字於前。〔【前汉王莽传】【注】匮者织竹为器。〕 谨照原文织竹改织草。

簤 【未集上】【竹字部】 簤 【集韵】徒骇切。竹器。 又【类篇】徒盖切。义同。 【集韵】同。

簥 【未集上】【竹字部】 簥 【广韵】举乔切【集韵】居妖切,□音乔。大管名。【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注】长尺,围寸,倂漆之,有底,贾氏以为如篪六孔。【疏】李巡云:声高大,故曰簥。簥,高也。 又【集韵】一曰田器。考证:〔【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注】贾氏以为如箎六孔。〕 谨照原文箎改篪。

簦 【未集上】【竹字部】 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腾切,音登。【说文】笠盖也。【史记平原君传】虞卿蹑蹻担簦,说赵孝成王。【注】簦,长柄笠。【急就篇注】簦、笠,皆所以御雨。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古逸诗越谣歌】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又【篇海】竹也。

簧 【未集上】【竹字部】 簧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说文】笙中簧也。古者女娲作簧。【释名】簧,横也。於管头横施于中也,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也。【诗王风】君子阳阳,左执簧。【疏】簧者,笙管之中金薄铄也。【礼明堂位】女娲之笙簧。【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竽笙竾簧。 又以言惑人谓之簧鼓。【诗小雅】巧言如簧。【疏】如笙中之簧,声相应和。【蔡邕赋】思在口而为簧。 又步摇也。【急就篇】冠帻籫簧结发纽。【师古注】簧,卽步摇也。考证:〔【礼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笙簧。〕 谨照原文笙上增竽字。簧上增竾字。

□ 【备考】【未集】【耳字部】 □ 【五音篇海】音聩。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乌侯切,音讴。吴人谓育蚕竹器曰□。【古逸诗甘泉歌】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金陵下余石,大如□土屋。

簨 【未集上】【竹字部】 簨 【广韵】思尹切【集韵】【韵会】耸尹切【正韵】耸允切,□音笋。【广韵】簨虡。【释名】所以悬鼓者。横曰簨。簨,峻也,在上高峻也。纵曰虡。虡,举也,在旁举簨也。簨上之版曰业,刻为牙,捷业如锯齿也。【礼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注】簨、虡,所以悬钟磬。横曰簨,饰之以鳞属。植曰虡,饰之以裸属、羽属。 又【集韵】雏绾切,音撰。竹器。【礼丧大记】食于簨。徐邈读。 又【正韵】《考工记》作笋。亦作栒、□。

簩 【未集上】【竹字部】 簩 【广韵】鲁刀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刀切,□音劳。竹名。【异物志】簩竹,有毒,□人以为觚,刺兽,中之则死。【赞宁笋谱】簩竹笋无肉,不可食。 又□簩,竹名。见□字注。 又【玉篇】力到切【类篇】郞到切。义□同。 又叶郞侯切。【皮日休悼贾文】香依依兮杜若,韵凄凄兮篥簩。山隐隐兮埭空,烟淡淡兮横秋。

簪 【未集上】【竹字部】 簪 〔古文〕兂□【广韵】侧吟切【集韵】【韵会】缁岑切【正韵】缁深切,□音。首筓也。【释名】簪,兓也,连冠于发也。又□也,因形名之也。 又【广韵】作含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含切,□音鐕。义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群朋合聚,而疾来也。 又【前汉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袅。【注】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 又【集韵】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肃读。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旧读作攒。 【集韵】或作□、篸。考证:〔【易豫卦】【注】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群朋合聚,而疾求也。〕 谨照原文注改疏。求改来。

箫 【未集上】【竹字部】 箫 〔古文〕□【广韵】苏雕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雕切,□音萧。乐器。【风俗通】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广雅】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博雅】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礼图】箫,大者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长尺二寸,十六彄。【通卦验】箫,夏至之乐,长尺四寸。【注】箫管,形象鸟翼。鸟为火,火成数七,生数二,二七一十四,箫之长由此。【释名】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淸也。【白虎通】箫者,中吕之气。【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言箫见细乐之备。【诗周颂】旣备乃奏,箫管备举。【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管如□。【礼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均琴瑟管箫。【蔡邕月令章句】箫长则浊,短则淸。以蜡蜜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管而成音,无所复调,当与琴瑟相参。【周礼春官】笙师掌敎龡箫。【尔雅释言】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疏】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箫,一名籁。【庄子寓言篇】颜成子游谓南郭子綦曰: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注】郭象曰:籁,箫也。【前汉元帝纪赞】鼓琴瑟,吹洞箫。【注】如淳曰:洞箫,箫之无底者。【段龟龙凉州记】吕纂,咸宁二年,人发张骏冢,得玉箫。【丹阳记】江宁县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积石临江,上生箫管竹,圆致异于他处,自泠伦采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韵】亦作箾。 又弓末谓之箫。【礼曲礼】凡遗人弓者,右手执箫,左手承弣。【注】箫,弭头也。谓之箫,箫邪也。《正义》:箫,弓头,头稍剡差邪似箫,故谓为箫也。 又与筱通。【马融长笛赋】林箫蔓荆。【注】箫与筱通。 又叶音修。【刘邵赵都赋】击灵鼓,鸣籁箫。乘素波,镜淸流。考证:〔【礼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均管箫参差之音。〕 谨按参差之音四字月令所无,谨照月令原文改均琴瑟管箫。

簬 【未集上】【竹字部】 簬 〔古文〕簵【广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路。美竹。中作箭。【战国策】赵襄子居晋阳,患无矢。张孟谈曰: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请发而用之,则箘簵之劲不能过也。【注】簬卽簵。 【韵会】或作□。

簭 【未集上】【竹字部】 簭 【字汇补】与筮同。【周礼春官】簭人,中士二人。【注】问蓍曰筮,其占易。又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注】此九巫皆当为筮之误。 又噬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凡攫閷援簭之类。【注】簭者,以口噬物而食也。

簳 【未集上】【竹字部】 簳 【广韵】【集韵】【正韵】□古旱切,音干。小竹也。【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棰。【李善注】簳,小竹也。【拾遗记】蓬莱有浮筠之簳,叶靑茎紫,子大如珠,有靑鸾集其上,风至叶条翻起,声如钟磬。 又【篇海】箭簳。【列子汤问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山海经】休与之山有草焉,状如箸,赤叶而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陈琳武库赋】矢则燋铜、毒铁、簳镞、鸣鍭。 又【广东新语】薏苡,一名簳珠。 又【类篇】居案切。箭羽。 【广韵】同笴。考证:〔【列子殷汤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簴 【未集上】【竹字部】 簴 【集韵】【正韵】□臼许切,音巨。簨簴也。【周礼春官】典庸器祭祀,帅其属而设笋簴,陈庸器。 亦作虡。【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虡。又裸者、羽者、鳞者,以为笋簴。【释名】所以悬鼓者,横曰簨,纵曰虡。虡,举也。 【广韵】本作□。天上神兽,鹿头龙身。悬钟之木刻饰为之,因名曰虡。考证:〔【周礼春官】典庸及祭祀,帅其属而设笋簴。〕 谨按典庸器系官名,典庸之下谨增器字。省及字。

簵 【未集上】【竹字部】 簵 【广韵】【集韵】□古文簬字。注详十二画。 又【书禹贡】惟箘簵楛。【传】簵,美竹。【竹谱】簵竹,出云梦之泽,中矢用。会稽箭类,皮特黑涩,以此为异。

悡 【卯集上】【心字部】 悡 【正字通】同。

【寅集上】【宀字部】 【广韵】巨娇切【集韵】渠娇切,□音乔。【玉篇】寄也,客也。 又【韵会】寓也,本作侨。【集韵】别作。

【巳集中】【火字部】 【广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於开切,□音哀。【玉篇】炫也,热也。【广韵】热甚也。 又【博雅】,爇也。 又【广韵】许其切【集韵】虚其切,□音熙。【广韵】火盛也。 又【韵会】许羁切,音牺。义同。

□ 【备考】【子集】【丿字部】 □ 【海篇】音今。

檐 【未集上】【竹字部】 檐 【广韵】【集韵】余廉切【正韵】移廉切,□音盐。【广韵】屋檐。与檐同。【释名】檐,檐也,接檐屋前後也。 亦作櫩。

簸 【未集上】【竹字部】 簸 【广韵】【集韵】补火切【韵会】杜果切【正韵】乌果切,□音駊。【说文】扬米去糠也。【诗大雅】或簸或蹂。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补过切,音播。义同。

簹 【未集上】【竹字部】 簹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郞切,音当。篔簹,竹名。【左思吴都赋】其竹则篔簹林箊。【异苑】建安有篔簹竹,节中有人,长尺许,头足皆具。 又【类篇】丁浪切。车簹。

【备考】【巳集】【火字部】 【龙龛】同炒。

簺 【未集上】【竹字部】 簺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先代切,音赛。【说文】行棋相塞谓之簺。【前汉吾丘寿王传注】格五棋行簺法曰:塞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注】师古曰:卽今戏之簺也。【後汉梁冀传注】《鲍宏簺经》。 又【韵会】通作塞,庄子博塞。 又【类篇】编竹木断水取鱼也。

簻 【未集上】【竹字部】 簻 【广韵】陟瓜切【集韵】张瓜切,□音挝。【说文】棰也。【马融长笛赋】裁以当簻,便易持。【注】簻,策也。粗者曰簻,细者曰枚。 又【广韵】【集韵】□苦禾切,音科。与薖同,草也。又宽大貌。一曰饥意。

簼 【未集上】【竹字部】 簼 【集韵】【正韵】□与篝同。【史记龟策传】伏灵者,在兔丝之下,以夜捎兔丝去之,卽以簼烛此地。【注】徐广曰:簼,笼也,然火而笼罩其上也。

签 【未集上】【竹字部】 签 【集韵】千廉切,音籖。【博雅】签、籯,笼也。 又【篇海】签书文字也。

帘 【未集上】【竹字部】 帘 【广韵】【正韵】力盐切【集韵】【韵会】离盐切,□音廉。编竹作帏簿也。【释名】帘,廉也,自障蔽为廉耻也。【礼纬】天子外屛,诸侯内屛,大夫以帘,士以帷。【前汉王贡传序】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又【韵会】箨名。

簿 【未集上】【竹字部】 簿 【广韵】【正韵】裴古切【集韵】【韵会】伴姥切,□音部。籍也。【孟子】先簿正祭器。【史记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前汉食货志】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注】师古曰:簿,计簿也。 又笏也。【蜀志】秦密见太守,以簿击颊。【注】簿,手版也。 又车驾法从次第为卤簿。【史记黥布传】布常为军锋。【注】索隐曰:《汉书》作楚军前簿。簿者,卤簿。又百官皆有卤簿,各分差等。【梁书王僧孺传】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 又主簿,官名。【汉官仪】主簿,主县之簿书。 又领也。【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 又【集韵】伯各切,音博。迫也。 又【广韵】傍各切【集韵】【韵会】白各切【正韵】弼角切,□音薄。蚕具。或作□。 又同箔,帘也。 又【类篇】弼碧切。壁柱。

籁 【未集上】【竹字部】 籁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说文】钥三孔也。大者谓之笙,中者谓之籁,小者谓之箹。【尔雅注】箫,一名籁。【史记司马相如传】摐金鼓,吹鸣籁。【注】籁,箫也。 又凡孔窍机括皆曰籁。【庄子齐物论】人籁则比竹,地籁则众窍是已。 又叶力制切【宋玉高唐赋】缘叶紫里,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注】蒂,丁计切。籁,力制切。考证:〔【史记司马相如传】摐金鼓,吹鸣籁。〕 谨照原文摐改摐。

絷 【未集中】【糸字部】 絷 【广韵】【集韵】【韵会】□陟立切,音执。【玉篇】缕也,相絷也,连也。【类篇】系也。【诗小雅】絷之维之。【传】絷,绊也。【礼月令】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又【左传成九年】南冠而絷者,谁也。【注】絷,拘执。 又【韵补】质涉切。春秋,盗杀卫侯之兄絷,公羊榖梁作辄。

□ 【未集中】【老字部】 □ 【玉篇】耄,亦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同糷。

篮 【未集上】【竹字部】 篮 〔古文〕□【广韵】鲁甘切【集韵】【韵会】卢甘切【正韵】卢监切,□音蓝。大笼筐也。【广雅】篮,一名籚,一名簟,一名筐。

籄 【未集上】【竹字部】 籄 【集韵】求位切,音匮。土笼也。 又苦怪切,音蒯。义同。

□ 【备考】【未集】【羊字部】 □ 【搜眞玉镜】音□。□字原作大下垔。

庎 【寅集下】【广字部】 庎 【集韵】居拜切,音介。所以庋食器也。【六书故】庎,庋版,令足流水以受涤濯。今人设之於厨。【集韵】或作楐。

籅 【未集上】【竹字部】 籅 【集韵】羊诸切,音余。【广雅】籅,□也。一名蓞,一名箪,一名篓。 【集韵】或作□。

籆 【未集上】【竹字部】 籆 【集韵】王缚切,音。收丝具也。【玉篇】籆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