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因山谷遮禽兽曰阹。 又弩阹,汉宫名。【前汉扬雄传】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 【玉篇】亦作。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韵】雌由切,音秋。股胫闲。或从酋。□。
阺 【戌集中】【阜字部】 阺 【唐韵】丁礼切【集韵】【韵会】典礼切,□音邸。【说文】秦谓陵阪曰阺。【後汉□恂传】复助嚣拒陇阺。【集韵】同坻。 又【扬雄解嘲】向若阺隤。【注】师古曰:阺,丁礼切。巴蜀人名。山旁堆欲堕落曰阺。应劭以为天水陇阺,失之矣。○按说文引入氏字注,集韵仍之,□非。 又【玉篇】直梨切【集韵】□尼切,□音池。【玉篇】陵也,阪也,理也,下也。 又【集韵】丁计切,音帝。阪也。
阻 【戌集中】【阜字部】 阻 【唐韵】侧吕切【集韵】【韵会】【正韵】壮所切,□音俎。【说文】险也。【广韵】隔也。【易系辞】德行恒□以知阻。【诗秦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又【商颂】罙入其阻。【周礼夏官司险】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释名】山巇曰险,水隔曰阻。若泛言则山水通用。【集韵】同岨。 又【释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为险也。 又【尔雅释诂】阻,艰,难也。【书舜典】黎民阻饥。 又止也。【读书通】通作沮。【诗小雅】乱庶遄沮。【礼儒行】沮之以兵。【正字通】□与阻同。 又【左传隐四年】州吁阻兵而安忍。【注】阻,恃也。【史记秦本纪】阻法度之威,以督责於下。 又【玉篇】疑也。 又【广韵】忧也。 又与淹通。【史记鲁世家】勤劳阻疾。【注】徐广曰:阻作淹。 又【广韵】【集韵】□庄助切,音诅。【广韵】马阻蹄。【集韵】行不正也。本作跙。亦作□。
阼 【戌集中】【阜字部】 阼 【广韵】昨误切【集韵】【韵会】存故切【正韵】靖故切,□音祚。【说文】主阶也。【玉篇】阼阶,东阶,所以答酢宾客。【礼曲礼】践阼临祭祀。【疏】阼,主人阶,天子祭祀升阼阶。【仪礼公食大夫礼】无阼席。 又【集韵】丛租切,音徂。又疾各切,音昨。义□同。
阽 【戌集中】【阜字部】 阽 【唐韵】【集韵】【韵会】□余廉切,音盐。【说文】壁危也。【玉篇】危也。【广韵】临危。【前汉食货志】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注】阽,音阎。又丁念反。 又【集韵】都念切,音店。同垫。亦作埝。下也。【屈原离骚】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前汉文帝纪】或阽於死亡。【注】如淳曰:阽,近边欲堕之意。服虔曰:阽,音反坫之坫。孟康曰:阽,音屋檐之檐。师古曰:服孟二音□通。
阾 【戌集中】【阜字部】 阾 【玉篇】力井切【集韵】里郢切,□音领。【玉篇】阪也。【广韵】古文岭字。注详山部十四画。 又【广韵】【集韵】□郞丁切,音灵。【广韵】阪名。【集韵】巓阾,阪名。通作軨。
阿 【戌集中】【阜字部】 阿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何切,音婀。【尔雅释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诗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传】中阿,阿中也。又【大雅】有卷者阿。 又【尔雅释地】偏高曰阿丘。【释名】阿,荷也。如人担荷物,一边偏高也。【诗墉风】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书太甲】不惠于阿衡。【传】阿,倚。衡,平。 又【史记范睢传】不离阿保之手。又【仓公传】故济北王阿母。【注】服虔云:乳母也。 又【前汉王莽传】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少阿羲和,京兆尹刘歆。【注】皆官名。 又【仪礼士昏礼】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注】阿,栋也。今文阿为庪。【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注】四阿,若今四柱。又【诗小雅】隰桑有阿。【笺】枝条阿阿然长美。 又【玉篇】比也,曲也。【左传昭二十年】阿下执事。【孟子】污不至阿其所好。 又【集韵】一曰慢应。 又地名。【左传襄十四年】败公徒于阿泽。【注】济北东阿县西南有大泽。【史记李斯传】阿缟之衣。【注】东阿县,缯帛所出。【前汉地理志】涿郡阿陵县。 又宫名。【史记秦始皇纪】先作前殿阿房。【注】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故号阿房。 又太阿,剑名。【战国策】龙渊太阿。 又鬼名。【庄子达生篇】东北方之下者,陪阿鲑蠪跃之。【注】陪阿,状如小儿,长尺四,黑衣,赤帻,大冠,带剑持戟。 又【淮南子天文训】天阿者,群神之阙也。 又月御曰纤阿。【司马相如子虚赋】纤阿为御。 又阳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诗】渡江采菱发阳阿。 又姓。【官氏志】唐阿光进,明阿贤,本出阿伏氏。 又【韵会小补】与呵通。【老子道德经】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注】唯与阿,迟速小异。 又【集韵】倚可切,婀上声。与猗同。柔貌。【诗桧风】猗傩其枝。【释文】猗,於可反。【集韵】猗,或作阿。 又【韵会小补】音屋。【古诗】家中有阿谁。【木兰诗】阿耶无大儿。【又】阿妹闻□来。【世说新语】一门则有阿大中郞。 又【字汇补】阿葛切,音遏。【释典】有阿难。
陀 【戌集中】【阜字部】 陀 【广韵】徒何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何切,□音驼。【玉篇】陂陀,险阻也。【尔雅释地注】陂陀,不平。【博雅】陂陀,邪貌。【玉篇】俗作陁。【集韵】同岮。 又沙陀,後唐始兴之地。【五代史唐本纪】别自号曰沙陀。沙陀者,大碛也,在金莎山之阳蒲类海之东。 又补陀,山名,在明州昌国海中。 又音迟。【司马相如上林赋】岩陀甗錡。【注】陀,音迟。郭璞曰:陀,崖际。○按汉书陀作阤,音豸。 又【集韵】待可切,音舵。与阤同。【淮南子缪称训】岸崝者必陀。 【集韵】本作阤。或作陊。
陁 【戌集中】【阜字部】 陁 【玉篇】俗陀字。【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阤。 又【集韵】丈尔切,音褫。本作阤。或作陊。详阤字注。 又【集韵】演尔切,音迤。邪貌。或作阤。 又平声,音移。【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登降陁靡。【注】音移糜。◎按汉书陁作阤,弋尔反。
陂 【戌集中】【阜字部】 陂 【唐韵】彼为切【集韵】【韵会】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说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泽鄣也。【风俗通义】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漑灌。【书禹贡】九泽旣陂。【礼月令】毋竭川泽,母漉陂池。【注】畜水曰陂。 又地名。【左传成四年】许人败诸展陂。【注】展陂,许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鱼陂。【注】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又【正字通】黄陂,县名,今黄州府。 又【前汉礼乐志】腾雨师,洒路陂。【注】路陂,路傍也。 又【集韵】或作波。【史记货殖传】水居千石鱼陂。又【灌夫传】陂池田园。【前汉书】□作波。又【前汉景十三王传】游雷波。【注】波读为陂。雷陂,陂名。 又【集韵】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颓貌。 又【集韵】【韵会】□滂禾切,音坡。【集韵】与□同。□陀,不平也。【尔雅释地】陂者曰阪。【扬子方言】陂,邪也,□、楚、荆、扬曰陂。【释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迤也。【唐韵正】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本作颇,唐明皇攺为陂。韵补曰:古义字皆音俄,周官注亦音俄,故古文尚书本作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以叶俄音。唐明皇以义字今音为乂,攺颇为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韵】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韵】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韵】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 又【广韵】【集韵】【韵会】彼义切【正韵】兵媚切,□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寅集中】【山字部】 【正字通】俗巑字。
附 【戌集中】【阜字部】 附 【广韵】【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驸。【玉篇】依也,近也,著也。【广韵】寄附。【集韵】托也。【易剥卦】山附于地。【礼乐记】附亲万民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其附于□者,归于士。【注】附,丽也。【孟子】附於诸侯曰附庸。 又【玉篇】附,益也。【论语】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前汉诸侯王表】设附益之法。【注】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按《说文》附益作附字,泥。 又【广韵】姓也。晋有附都。 又转附,山名。【孟子】吾欲观於转附朝儛。 又附耳,星名。【史记天官书】毕曰罕车,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 又高附,国名。【後汉西域传】高附国,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国也。 又附子,药名。【前汉外戚传】卽捣附子,赍入长定宫。 又与祔通。【礼杂记】大夫附于士。【注】附,读为祔,祔祭也。 又【唐韵】符又切【集韵】扶富切,□音覆。【说文】附娄,小土山也。又【夏侯惠景福殿赋】曾栌外关,榱桷内附。或因势以连接,或邪诡以盘构。 又【集韵】薄口切,音瓿。【玉篇】附娄,今作培。【集韵】或作□。 又与胕通。亲戚曰肺附。【前汉刘向传】臣幸托肺附。 又【集韵】芳无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注详子部四画。 又叶音府。【诗大雅】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後叶下五反,奏叶宗五反。考证:〔【前汉刘向传】臣幸托肺附。〕 谨照原文幸托改幸托。
隌 【戌集中】【阜字部】 隌 【广韵】【集韵】□乌感切,音黤。【尔雅释言】隌,暗也。【注】隌然冥貌。【集韵】不明也。亦作暗。【玉篇】与暗同。 又【广韵】【集韵】□於金切,音音。又【集韵】於禁切,音。义□同。
际 【戌集中】【阜字部】 际 【唐韵】【集韵】【韵会】□子例切,音祭。【说文】壁会也。【玉篇】合也。【广韵】会也。【易泰卦】天地际也。【坎卦】刚柔际也。【前汉翼奉传】诗有五际。【注】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攺变之政也。 又【尔雅释诂】际接翜,捷也。【注】捷谓相接续也。【疏】际者,相会之捷也。【小尔雅】际,接也。 又交际。【孟子】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庄子徐无鬼】仁义之士贵际。【唐书房管传】不谐际人事。 又【玉篇】方也。【广韵】边也,畔也。【易丰卦】天际翔也。【庄子知北游】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 又叶子悉切,音卽。【黄庭经】三明出华生死际,父曰泥丸母雌一。 又叶子结切,音卩。【王筠诗】神芝耀七明,山蒲含九节。日轩若回驾,相待靑云际。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松伦切,音旬。紃,《仪礼》作绚。绚,【仪礼聘礼绚组注】今文绚为□。详绚字注。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韵】忽郭切,音霍。暂明也。
【未集中】【糸字部】 【集韵】纾或作。通作舒。详纾字注。
陆 【戌集中】【阜字部】 陆 〔古文〕□【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力竹切,音六。【玉篇】厚也。【广韵】高也。【尔雅释地】高平曰陆。【释名】陆,漉也。水流漉而出也。【易渐卦】鸿渐于陆。【诗豳风】鸿飞遵陆。 又地名。【孟子】孟子之平陆。【注】齐下邑。 又薮名。【尔雅释地】晋有大陆。【左传定二年】魏献子田於大陆。 又县名。【隋书地理志】赵郡大陆县。 又州名。唐置。 又汉侯国,在寿光。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陆,外国名。【前汉西域传】□陆国王,治天山东乾当国。 又【玉篇】星也。【尔雅释天】北陆,虚也。西陆,昴也。【疏】陆,中也。北方之宿,虚为中也。西方之宿,昴为中也。【左传昭二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注】陆,道也。在北陆,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在西陆,谓夏三月,日在昴毕。 又【玉篇】道也,无水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车以行陆。【庄子则阳篇】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注】人中隐者,譬之无水而沈也。 又【玉篇】陆离,犹参差也,杂乱也。【屈原离骚】斑陆离其上下。 又魁陆,水族。【尔雅释鱼】魁陆,卽今之蚶也。【疏】卽魁蛤也。一名魁陆。 又【扬雄甘泉赋】飞蒙茸而走陆梁。【注】走者陆梁而跳也。 又姓。【广韵】古天子陆终之後。【正字通】齐後有大陆氏,後因姓陆。又春秋陆浑之戎,後亦为陆氏。 又【後汉马援传】今更共陆陆。【注】犹碌碌也。 又【唐韵正】音溜。【阴符经】龙蛇起陆。叶上宿下覆。 又叶林直切。【郭璞騊駼赞】騊駼野骏,产自北域。交颈相摩,分背翘陆。 【说文】籀文作□。【集韵】作□。□原从阝作,或同籀文陆字。
【寅集上】【小字部】 【广韵】【集韵】【类篇】皮变切【韵会】【正韵】毗面切。□弁本字。【说文】冕也。本作。周曰,殷曰冔,夏曰收。从皃,象形。籀作□。今文省作弁。 【正字通】字汇作□,又见部作覍,□非。
陇 【戌集中】【阜字部】 陇 “【唐韵】力踵切【集韵】【韵会】鲁勇切【正韵】力董切,□音垄。【说文】天水大阪也。【前汉地理志】天水郡陇县。【注】今呼陇城县者也。又【史记六国表】文公逾陇。【秦本纪】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前汉地理志】陇西郡。【注】应劭曰:有陇坻,在其西也。师古曰:陇坻,谓陇阪,卽今之陇山也。此郡在陇之西,故曰陇西。【地理直音】汉陇西,今巩昌府。汉天水,今巩昌府秦州。 又【广韵】州名。汉汧县,後魏置东秦州,攺为陇州,因山名之。【地理直音】隋汧阳郡,今凤翔府陇州。○按今陕西巩昌府淸水县,平凉府华亭县,凤翔府陇州,皆有陇山,洮州卫有东陇山。 又【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陇。【注】郑地,荥阳东有陇城。 又姓。 又【正韵】丘垄之垄,亦作陇。【列子天瑞篇】逆之陇端。【前汉刘向传】皆无丘陇之处。 又垄亩亦作陇。【史记项羽纪】起陇亩之闲。 又【荀子议兵篇】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注】陇种,遗失貌,如陇之种物然。或曰卽龙钟。新序作陇钟。
考证:〔【荀子议兵篇】【注】陇种,遗失貌,如陇之种物然。或曰,卽钟也。〕 谨照原文钟也改龙钟。”
陈 【戌集中】【阜字部】 陈 〔古文〕□軙敶【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音尘。【玉篇】列也,布也。【书咸有一德】乃陈戒于德。【诗小雅】□馈八簋。 又【史记李斯传】所以饰後宫,充下□。【注】下陈,犹後列也。 又【广韵】故也。【诗小雅】我取其□,食我农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又久也。【书盘庚】失于政,□于兹。【传】今旣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释诂云:尘,久也。孙炎曰:□居之久,久则生尘矣。古者□尘同也。故□为久之义。 又【广韵】张也。【礼表记】事君欲谏,不欲□。【注】□谓言其过於外也。 又【广韵】众也。 又【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注】堂下至门径也。【释名】言宾主相迎□列之处也。【诗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注】北当阶,其南接门内溜。 又国名。【广韵】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满於□,楚灭□为县,汉为淮阳国,隋为□州。 又姓。胡公满之後,子孙以国为氏。 又【玉篇】或作□尘。 又【广韵】【集韵】□直刃切。同阵。军伍行列也。详前阵字注。 又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粮未成,无从至□。水深难涉,使我不前。【黄庭经】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後□高下□。关音涓。
陉 【戌集中】【阜字部】 陉 【唐韵】戸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正韵】奚经切,□音形。【说文】山绝坎也。【玉篇】限也。【尔雅释山】山绝陉。【疏】谓山形连延中忽断绝者,名陉。 又【广韵】陉,阪也。 又地名。【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于陉。【注】楚地名,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又【左传隐十一年】与郑人陉。又【春秋僖二十二年】及邾人战于升陉。【注】鲁地。又【左传成二年】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注】齐邑。【战国策】秦攻韩,围陉。【注】在绛州曲沃县西北,汾水之旁。 又山名。【战国策】楚魏战於陉山。【注】括地志,在郑州县西南。【史记秦始皇纪】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注】山名,在常山,今为县。【前汉地理志】常山郡井陉。【注】井陉山在南。 又【礼月令其祀灶注】东面设主於灶陉。【疏】灶陉,谓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 又姓。【字汇】晋大夫,以邑为氏。 又【集韵】吉定切,音径。【左传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陉而还。【注】海陉,鲁隘道也。【释文】陉,音□。徐音古定反。 【篇海】同□□□。
陊 【戌集中】【阜字部】 陊 【广韵】徒可切【集韵】待可切,□音舵。【玉篇】坏也。【广韵】下坂貌。又落也。【于逖闻奇录】徐知业少时游天台山,歇於大树阴,岩上石盘欲陊。空中语曰:下有人,石矻然架树,回身乃落,震地堛然。【又】杨集收复睦州,至一岩下,忽一大石盘陊下。【集韵】本作阤。亦作陀。 又【玉篇】小□也。 又【唐韵】徒果切【集韵】杜果切,□音垛。【说文】亦落也。【注】俗作堕,非。【集韵】或作隓□。 又【广韵】池尔切【集韵】丈尔切,□音豸。【广韵】山□也。【集韵】本作阤。或作陁。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韵】止酉切,音帚。明也。或作晭。
陋 【戌集中】【阜字部】 陋 【唐韵】卢□切【集韵】【韵会】【正韵】郞豆切,□音漏。【说文】厄陕也。【论语】在陋巷。【疏】隘陋之巷。【左传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设备。 又【玉篇】丑猥也。【唐书卢杞传】郭子仪曰:杞貌陋心险。 又【玉篇】隐小也。【广韵】疏恶也。【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又【荀子修身篇】少见曰陋。【礼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又【唐韵正】鲁故反,音路。【张衡东京赋】奢未及侈,俭而不陋。规遵王度,动中得趋。於是观礼,礼举仪具。 【说文】本作陋。考证:〔【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趋。於是观礼,礼举义具。〕 谨照原文义具改仪具。
陌 【戌集中】【阜字部】 陌 【广韵】【集韵】【正韵】莫白切【韵会】莫百切,□音貊。【玉篇】阡陌也。详前阡字注。 又市中街也。【後汉袁绍传】塡接街陌。 又【释名】绡头或曰陌头,言其从後横陌而前也。齐人谓之。◎按陌头之陌,当与帞通。 又姓。见【正字通】。 又【唐韵正】古音莫各反。【史记龟策传】故牧人民,为之城郭,内经闾术,外为阡陌。【楚辞九思】逡巡兮圃薮,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渊渊,山峊兮硌硌。【魏文帝陌上桑诗】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动,鸡惊禽失,群鸣相索。窄,古音作。 又借作百。【五代史王章传】缗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章减其出者陌三。【梦溪笔谈】今之数钱,百钱谓之陌。借陌字用之。【正韵】亦作佰。
降 【戌集中】【阜字部】 降 〔古文〕夅【广韵】下江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江切,□音缸。【尔雅释诂】降,落也。【礼曲礼】羽鸟曰降。【释文】降,戸江反。 又【尔雅释言】降,下也。【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禹贡】桑土旣蚕,是降丘宅土。【又】北过降水。【水经注】郑注尚书,北过降水,云:降,下江反,声转为共。今河内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周时国於此地者,恶言降,故攺为共耳。 又【玉篇】降,伏也。【春秋庄八年】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又【尔雅释天】降娄,奎娄也。【注】奎为沟渎,故为降。【疏】孙炎云:降,下也。【左传襄三十年】於是岁在降娄,降娄中而旦。【注】周七月,今五月,降娄中而天明。【释文】降,戸江反。○按集韵、类篇收入绛韵,作胡降切,非。 又【集韵】乎攻切,音。下也。 又【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注】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颂】奉圣皇之明策,奋无前之严锋。采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遥降。 又【唐韵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与降服之降,俱读为平声。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诗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旣见止,亦旣觏止,我心则降。又【大雅】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又】旣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飮,福禄来崇。【左传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注】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别耳。【楚辞九歌】灵皇皇兮旣降,猋远举兮云中。又【天问】皆归射□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读去声,相沿已久,然唐韵正历有明据,应从之。类篇降字无平声,非。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巷切,音绛。【玉篇】下也,落也,归也。【正韵】贬也。〇按降以去声为正音,自玉篇始。 又叶胡郞切,音杭。【楚辞九歌】靑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东方朔七谏】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又叶胡贡切,鸿去声。【郭璞山海经巫咸赞】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术艺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降。【北齐享庙乐章】彝斝应时,龙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禄攸降。 又叶余亮切,音漾。【习凿齿灯诗】煌煌问夜灯,修修树闲亮。灯随风炜□,风与灯升降。 又叶覃韵。【梁鸿适吴诗】游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按诸韵书无叶覃韵者,存俟考证。
限 【戌集中】【阜字部】 限 【广韵】乎□切【集韵】【韵会】【正韵】下□切,□音硍。【说文】阻也。【玉篇】界也,度也,齐也。【易艮卦】九三艮其限。【注】限,身之中也。三当两象之中,故曰艮其限。【战国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史记平准书】室庐舆服,僭於上无限度。 又【说文】一曰门榍也。【玉篇】阈也。【广韵】与通,门阈也。 又【集韵】【正韵】□鱼恳切,音峎。【集韵】切急意也。 又【韵会小补】胡艮切,音恨。【释名】艮,限也。时未可听物生,限止之也。 又叶胡蹇切,音岘。【颜延之陶潜诔】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长卿弃官,稚宾自免。 又叶形甸切,音现。【苏辙送孙提□诗】开轩揖佳客,退食事书卷。为政曾几何,淸风自无限。卷去声。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羽鬼切,音炜。山险也。嵬或作。 又【正字通】与嵬通。有平上二音。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鲁猥切,音磊。【类篇】傀儡,木偶戏也。儡或作□。
【子集下】【又字部】 【正韵】史,古作。注见口部二画。【说文】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徐曰】记事当主于中正也。
陉 【戌集中】【阜字部】 陉 【唐韵】戸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正韵】奚经切,□音形。【说文】山绝坎也。【玉篇】限也。【尔雅释山】山绝陉。【疏】谓山形连延中忽断绝者,名陉。 又【广韵】陉,阪也。 又地名。【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于陉。【注】楚地名,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又【左传隐十一年】与郑人陉。又【春秋僖二十二年】及邾人战于升陉。【注】鲁地。又【左传成二年】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注】齐邑。【战国策】秦攻韩,围陉。【注】在绛州曲沃县西北,汾水之旁。 又山名。【战国策】楚魏战於陉山。【注】括地志,在郑州县西南。【史记秦始皇纪】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注】山名,在常山,今为县。【前汉地理志】常山郡井陉。【注】井陉山在南。 又【礼月令其祀灶注】东面设主於灶陉。【疏】灶陉,谓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 又姓。【字汇】晋大夫,以邑为氏。 又【集韵】吉定切,音径。【左传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陉而还。【注】海陉,鲁隘道也。【释文】陉,音□。徐音古定反。 【篇海】同□□□。
陙 【戌集中】【阜字部】 陙 【唐韵】食伦切【集韵】船伦切,□音唇。【说文】水阜也。【玉篇】小阜也。 又【广韵】常伦切【集韵】殊伦切,□音纯。又【集韵】丞眞切,音辰。义□同。
陚 【戌集中】【阜字部】 陚 【唐韵】【集韵】□方遇切,音付。【说文】丘名。【玉篇】小阜也。 又【集韵】【类篇】□罔甫切,音武。平原也。
陛 【戌集中】【阜字部】 陛 【唐韵】傍礼切【集韵】【韵会】部礼切,□音□。【说文】升高阶也。【玉篇】天子阶也。【战国策】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前汉东方朔传】是时朔陛戟殿下。又【王莽传】朱戸纳陛。【注】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台际为陛,不使露也。师古曰:尊者不欲露而升陛,故内之於溜也。 又天子称陛下。【史记秦始皇纪】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蔡邕独断】天子必有近臣,执兵立於陛侧,以戒不虞。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达尊之意。【集韵】或作。【篇海】别作□。 又【韩愈曹成王□辞】王亦有子,处王之所。惟旧之视,蹶蹶陛陛,实取实似。刻诗其□,为示无止。【注】陛陛,犹比比,言众多层次也。一说言王之子孙日益盛大,如历阶陛以升堂也。 又【正韵】毗意切,音避。义同。【海篇】别作□。◎按诸韵书陛字皆止上声,惟正韵有上去二音,今□存之。《正字通》以去声为正音,非。
陜 【戌集中】【阜字部】 陜 〔古文〕□【唐韵】侯夹切【集韵】【韵会】辖夹切【正韵】胡夹切,□音洽。【说文】隘也。【注】徐铉曰:今俗从山作峡,非是。【玉篇】不广也。亦作狭。【尔雅释宫】陜而修曲曰楼。【前汉郊祀志】行溪谷中,阸陜且百里。【司马相如封禅书】迹陜逊原,迥阔咏沫。【上林赋】赴隘陜之口。 又寻陜,地名。【史记南越传】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陜,破石门。【注】寻陜,在始兴西三百里。 又【广韵】与陿同。史记寻陜,前汉书作寻陿。 又【集韵】讫洽切,音夹。义同。 又【集韵】地名。周召所分。○按地名乃陕也。陕字音闪,止有上声,无入声。陜字虽有洽夹二音,□无地名一解。集韵注误。 【篇海】俗作陕。
陕 【戌集中】【阜字部】 陕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失冉切,音闪。【说文】弘农陕也。古虢国,王季之子所封也。【广韵】周为二伯,分陕之地,卽虢国之上阳也。秦属三川郡,汉弘农之陕县,後魏攺为陕州。【公羊传隐五年】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升 【戌集中】【阜字部】 升 【广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音升。【玉篇】上也,进也。【广韵】登也,跻也。【尔雅释天】素升龙於縿。【注】画白龙於縿,令上向也。 又姓。见【字汇】。 【玉篇】同升。【集韵】或作阩□。
陟 【戌集中】【阜字部】 陟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竹力切,音稙。【尔雅释诂】陟,升也。【说文】登也。【书舜典】汝陟帝位。又【太甲】若陟遐,必自迩。又【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诗周南】陟彼崔嵬。 又【广韵】进也。【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又【玉篇】高也。【尔雅释山】山三袭陟。【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 又人名。【书君奭】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 又【集韵】的则切,音得。【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注】陟之为言得也。读如王德翟人之德。言梦之皆得也。 【集韵】或作□徏徝骘。
【酉集中】【豕字部】 豗本字。【玉篇】作。从尢作。
【备考】【酉集】【豸字部】 【篇海类编】音波。
陡 【戌集中】【阜字部】 陡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当口切,音斗。【玉篇】地名。 又【广韵】【集韵】□与阧同。详前阧字注。【杜甫义鹘行】陡上捩孤影。 又【正韵】顿也。通作斗。
院 【戌集中】【阜字部】 院 【唐韵】王眷切【集韵】【韵会】于眷切,□音瑗。【说文】坚也。【玉篇】周垣也。亦作寏。【增韵】有垣墙者曰院。【唐书宣宗纪】作五王院,以处皇子之幼者。 又官廨曰院。【唐书明皇纪】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又【令狐綯传】綯为翰林学士,夜对禁中烛尽,以金莲花炬送归院。又【南部新书】自唐初来,历五院惟二人,李商隐,张延赏。【注】五院,谓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 又儒者所居曰书院。【方隅胜略】白鹿书院,在庐山。鹅湖书院,在铅山县。 又浮屠所居曰僧院。【传灯录】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与汝同住。 又道流所居曰道院。【白乐天寻郭道士诗】看院止留双白鹤。 又【广韵】【集韵】□胡官切,音桓。又【集韵】委远切,音婉。义□同。
阵 【戌集中】【阜字部】 阵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直刃切,音□。【玉篇】旅也。【广韵】列也。【史记淮阴侯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後汉礼仪志】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 又【玉篇】本作□。【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敎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如战之□。【左传成七年】巫臣通吴於晋,敎之战□。【佩觿集】军□为阵,始於王羲之小学章。◎按史记作阵,非自羲之始也。
除 【戌集中】【阜字部】 除 【唐韵】直鱼切【集韵】【韵会】□如切【正韵】长鱼切,□音储。【说文】殿陛也。【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 又【前汉苏武传】扶辇下除。【注】除谓门屛之闲。 又【玉篇】去也。【书泰誓】除恶务本。【左传隐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灾。【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又【扬子方言】病愈者或谓之除。 又算法有乘除。【前汉律历志】法除之。 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注】除者,治也。【礼曲礼】驰道不除。又【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注】治道路场坛。【左传昭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於除。【注】除地为坛,盟会处。 又【玉篇】开也。【史记吕后纪】请得除宫。【前汉高五王传】作淸宫。 又拜官曰除。【史记平准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注】先除,用也。【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又【正字通】隋内官服半除,唐减为半臂。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齐肩。 又易也。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俗云除夕。【孟浩然诗】靑阳逼岁除。 又除道,汉县名。【前汉地理志】北地郡除道县。 又【集韵】羊诸切,音余。【诗小雅】日月方除。【笺】四月为除。【疏】尔雅,除作余。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 又【集韵】【类篇】□商居切,音书。【集韵】或省作余。义同。 又【广韵】【集韵】迟倨切【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音箸。【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小雅】风雨攸除,鸟攸去,君子攸芋。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 又叶鱼羁切,音宜。【越采葛妇歌】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陧 【戌集中】【阜字部】 陧 【唐韵】五结切【集韵】【韵会】倪结切,□音啮。【说文】危也。从□从毁省。徐巡以为陧凶也。班固说,不安也。【书泰誓】邦之杌陧。 又【说文】贾侍中说,陧,法度也。 【玉篇】或作□。【广韵】同臲。【集韵】或作□摰棿倪。
隬 【戌集中】【阜字部】 隬 【集韵】乃礼切,音你。【玉篇】地名。本作〈阝□〉。
陨 【戌集中】【阜字部】 陨 【唐韵】于敏切【集韵】【韵会】【正韵】羽敏切,□音殒。【说文】从高下也。【尔雅释诂】陨,坠也。【又】陨,磒落也。【注】磒,犹陨也。方俗语有轻重耳。【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易姤卦】有陨自天。【春秋庄七年】夜中星陨如雨。【公羊传】作霣。 又【礼儒行】不陨获於贫贱。【注】陨获,困迫失志之貌也。 又同殒。【左传襄三十二年】巢陨诸樊。 又【集韵】王问切,音运。义同。 又【诗小雅】心之忧矣,涕旣陨之。【释文】音蕴。 又【集韵】于伦切,音筠。义同。【诗卫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注】陨叶于贫反。 又【集韵】王权切,音圆。均也。【诗商颂】幅陨旣长。【传】陨,均也。【笺】陨,当为圆。圆谓周也。
险 【戌集中】【阜字部】 险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虚检切,音猃。【说文】阻难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动乎险中。【坎卦】习坎,重险也。【又】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又司险,官名。【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又【玉篇】邪也,恶也。【书盘庚】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传】起信险伪,肤受之言。 又【周礼春官典同】险声敛。【注】险谓偏弇也。险则声敛不越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疢疾险中。【注】险,伤也。 又地名。【史记朝鲜传】都王险。【注】险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前汉地理志】辽东郡险渎。【注】朝鲜王满都也,依水险故名。又【地理志】中山国安险。 又【尔雅释鱼】蜠大而险。【注】险者,谓污薄。 又【集韵】所斩切,音掺。艰难也。 又希埯切,莶上声。峻也。 又巨险切,音芡。与俭同。 又居奄切,音检。【字林】山形似重甑。◎按此乃隒字之音义。类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韵隒阙此一音,乃隒讹作险耳。 又【集韵】鱼衔切,音□。本作岩。【史记殷本纪】得说於傅险中。【注】险,亦作岩。 【集韵】或作嶮。
陪 【戌集中】【阜字部】 陪 【唐韵】薄回切【集韵】【韵会】【正韵】蒲枚切,□音裴。【说文】重土也。 又【说文】一曰满也。 又【玉篇】贰也,随也。【广韵】厕也。【增韵】伴也。【诗大雅】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传】无陪贰也。【释文】陪,本又作培。 又【玉篇】加也。【左传昭五年】飧有陪鼎。【释文】陪,薄回反,又扶杯反。又【定二年】分之土田陪敦。【注】陪,增也。亦作倍。步回反。【鲁语】士有陪乘告奔走也。【注】陪,犹重也。 又【尔雅释言】陪,朝也。【注】陪位为朝。 又【玉篇】助也,益也。【史记孝文纪】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注】陪,辅也。 又【玉篇】家臣也。【礼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 又陪尾,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又陪在平原,陪安在魏郡,皆汉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篇海】亦作□。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韵】沽红切,音公。【玉篇】众口也。 又【广韵】职容切【集韵】诸容切,□音钟。义同。 又【集韵】讼古作。注详言部四画。
陫 【戌集中】【阜字部】 陫 【集韵】蒲枚切,音裴。【玉篇】山名。 又【广韵】浮鬼切【集韵】【韵会】父尾切,□音膹。【广韵】□也。亦作。【集韵】或作□。 又【集韵】父沸切,音费。隐也。【楚辞九歌】隐思君兮陫侧。本作厞。或作□。
陬 【戌集中】【阜字部】 陬 【唐韵】子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将侯切,□音緅。【说文】阪隅也。【战国策】康王之时,有雀生□于城之陬。【史记绛侯世家】後吴奔壁东南陬。 又【尔雅释天】正月为陬。【史记历书】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注】正月为孟陬。【屈原离骚】摄提贞於孟陬。 又【庄子天地篇】子贡□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注】□陬,愧恧貌。 又黔陬,汉县,因山而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黔陬县。【注】故介国也。【後汉淳于恭传】客隐琅邪黔陬山。 又【广韵】聚居也。 又【前汉西域传】昆莫欲使其孙岑陬尙公主。【史记大宛传】作岑娶。【注】陬,子侯反。 又【广韵】侧鸠切【集韵】甾尤切,□音邹。【玉篇】隅也。 又【广韵】乡名。【类篇】鲁邑。【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注】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论语】作鄹人之子。 又【广韵】子于切【集韵】遵须切,□音诹。【张衡南都赋】天封大胡,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 【集韵】或作□。
陭 【戌集中】【阜字部】 陭 【唐韵】於离切【集韵】於宜切,□音漪。【说文】上党陭氏阪也。【前汉地理志】上党郡陭氏县。 又与崎同。【史记司马相如传】陭而不安。 又【集韵】於希切,音衣。义同。 又【集韵】隐绮切,音倚。隑也。 又【广韵】【集韵】□於义切,音輢。【广韵】陭氏县。 又【集韵】奇寄切,音骑。义同。 【集韵】或作崎戏。通作猗。
陈 【戌集中】【阜字部】 陈 〔古文〕□軙敶【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音尘。【玉篇】列也,布也。【书咸有一德】乃陈戒于德。【诗小雅】□馈八簋。 又【史记李斯传】所以饰後宫,充下□。【注】下陈,犹後列也。 又【广韵】故也。【诗小雅】我取其□,食我农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又久也。【书盘庚】失于政,□于兹。【传】今旣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释诂云:尘,久也。孙炎曰:□居之久,久则生尘矣。古者□尘同也。故□为久之义。 又【广韵】张也。【礼表记】事君欲谏,不欲□。【注】□谓言其过於外也。 又【广韵】众也。 又【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注】堂下至门径也。【释名】言宾主相迎□列之处也。【诗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注】北当阶,其南接门内溜。 又国名。【广韵】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满於□,楚灭□为县,汉为淮阳国,隋为□州。 又姓。胡公满之後,子孙以国为氏。 又【玉篇】或作□尘。 又【广韵】【集韵】□直刃切。同阵。军伍行列也。详前阵字注。 又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粮未成,无从至□。水深难涉,使我不前。【黄庭经】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後□高下□。关音涓。
陴 【戌集中】【阜字部】 陴 【唐韵】符支切【集韵】【韵会】频弥切【正韵】蒲靡切,□音脾。【说文】城上女墙俾倪也。【左传宣十二年】守陴。又【成十五年】闭门登陴。 又【集韵】宾弥切,音卑。同裨。接益也。【释名】陴,裨也,裨助城之高也。 又【集韵】蒲街切,音排。义同。 【说文】籀文作□。
陵 【戌集中】【阜字部】 陵 〔古文〕夌□【唐韵】力膺切【集韵】【韵会】闾承切,□音凌。【尔雅释地】大阜曰陵。【释名】陵,崇也,体崇高也。【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 又【尔雅释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 又东陵,地名。【书禹贡】过九江,至于东陵。 又【玉篇】冢也。【齐语】陵为之终。【注】以为葬也。 又【玉篇】犯也。【广韵】侮也,侵也。【易贲象】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书毕命】以荡陵德。【传】陵,邈也。【礼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注】陵,躐也。 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注】王肃曰:陵迟,陂阤也。【史记平准书】选举陵迟。【前汉成帝纪】日以陵夷。 又【玉篇】栗也。 又驰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苕,陵苕。【注】一名陵时。 又淬也。【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劲。 又【荀子致仕篇】凡节奏欲陵,而生民欲宽。【注】峻也。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剑南道陵州仁寿郡。 又姓。【正字通】永乐中泺州同知陵茂,高邮人。 又【广韵】汉复姓六氏,吴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传有於陵子仲,战国策有安陵丑,吕氏春秋有铅陵卓子,汉有高陵显,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邓陵,後以为氏。 又叶力中切,音隆。【胡广侍中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又叶落胡切,音卢。【柳宗元佩韦赋】云岳岳而专强兮,果黜志而乖图。咸触屛以拒训兮,肆陨越而就陵。 又与鲮同。【楚辞天问】陵鱼何所。一作鲮。 又与凌通。【史记秦始皇纪】陵水经地。【注】正义曰:陵作凌,历也。 【玉篇】或作□。【□天子传】作。
陶 【戌集中】【阜字部】 陶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桃。【尔雅释丘】再成为陶丘。【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书禹贡】东出于陶丘北。【释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然也。【说文】陶丘,在济阴。【战国策】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注】今定陶县。【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定陶县。【史记越世家】范蠡止於陶。【注】徐广曰:今定陶。正义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济州平阴县东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阳也。 又【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为陶唐氏。【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县名。【汉书地理志】魏郡馆陶县,云中郡陶林县,定襄郡安陶县,雁门郡□陶县。 又【玉篇】陶甄。【广韵】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书】神农作瓦器。【诗大雅】陶复陶穴。 又陶正,官名。【左传襄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 又【书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传】鬰陶,言哀思也。 又【尔雅释诂】鬰陶,繇喜也。【礼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注】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 又【扬子方言】陶,养也。秦或曰陶。 又【後汉杜笃传】粳稻陶遂。【注】韩诗曰:陶,畅也。 又【广韵】正也,化也。 又【扬雄解嘲】後陶涂。【注】北方国名,出马,因以为名。 又蒲陶,果名。【史记大宛传】有蒲陶酒。【司马相如上林赋】樱桃蒲陶。 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广韵】陶唐之後,今出丹阳。 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又【荀子荣辱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檮杌之檮。顽嚚之貌。或曰陶当为逃,隐匿其情也。 又【韵会】□通作陶。【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为皋陶。【注】皋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又【韵会】裪,通作陶。【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主衣服之官。又【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余昭切,音摇。【诗王风】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传】陶陶,和乐貌。【释文】陶,音遥。 又【礼祭义】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释文】陶,音遥。 又【广韵】皋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 又【集韵】大到切,音导。【诗郑风】淸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传】陶陶,驱逐之貌。【释文】陶,徒报反。好,呼报反。又【朱注】陶,叶徒□反。好,叶许□反。 又叶夷周切,音由。【诗鲁颂】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易林】兹基运时,稷契皋陶。贞良得愿,微子解囚。【杜笃吴汉诔】尧隆稷契,舜嘉皋陶。伊尹佐殷,吕尙翼周。考证:〔【左传定二年】殷氏七族〕 谨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氏改殷民。〔【荀子不苟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檮杌之檮。顽嚣之貌。〕 谨按此荀子荣辱篇非不苟篇。今照原书不苟篇改荣辱篇。注顽嚣之貌照原文改顽嚚之貌。
陷 【戌集中】【阜字部】 陷 【唐韵】戸韽切【集韵】【韵会】【正韵】乎韽切,□音。【说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坠入地也,没也,隤也。【易需彖】刚健而不陷。【史记灌夫传】战常陷坚。 又【鲁语】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注】犹失过也。 【玉篇】亦作錎。【集韵】同坎。【篇海】亦作□。
【未集中】【网字部】 【集韵】都黎切,音低。罔也。 又【集韵】典礼切,音底。罘也。
陆 【戌集中】【阜字部】 陆 〔古文〕□【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力竹切,音六。【玉篇】厚也。【广韵】高也。【尔雅释地】高平曰陆。【释名】陆,漉也。水流漉而出也。【易渐卦】鸿渐于陆。【诗豳风】鸿飞遵陆。 又地名。【孟子】孟子之平陆。【注】齐下邑。 又薮名。【尔雅释地】晋有大陆。【左传定二年】魏献子田於大陆。 又县名。【隋书地理志】赵郡大陆县。 又州名。唐置。 又汉侯国,在寿光。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陆,外国名。【前汉西域传】□陆国王,治天山东乾当国。 又【玉篇】星也。【尔雅释天】北陆,虚也。西陆,昴也。【疏】陆,中也。北方之宿,虚为中也。西方之宿,昴为中也。【左传昭二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注】陆,道也。在北陆,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在西陆,谓夏三月,日在昴毕。 又【玉篇】道也,无水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车以行陆。【庄子则阳篇】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注】人中隐者,譬之无水而沈也。 又【玉篇】陆离,犹参差也,杂乱也。【屈原离骚】斑陆离其上下。 又魁陆,水族。【尔雅释鱼】魁陆,卽今之蚶也。【疏】卽魁蛤也。一名魁陆。 又【扬雄甘泉赋】飞蒙茸而走陆梁。【注】走者陆梁而跳也。 又姓。【广韵】古天子陆终之後。【正字通】齐後有大陆氏,後因姓陆。又春秋陆浑之戎,後亦为陆氏。 又【後汉马援传】今更共陆陆。【注】犹碌碌也。 又【唐韵正】音溜。【阴符经】龙蛇起陆。叶上宿下覆。 又叶林直切。【郭璞騊駼赞】騊駼野骏,产自北域。交颈相摩,分背翘陆。 【说文】籀文作□。【集韵】作□。□原从阝作,或同籀文陆字。
□ 【卯集下】【斤字部】 □ 【广韵】张略切,音灼。同鐯。镢也。【玉篇】破也。○按《集韵》作□。
□ 【备考】【辰集】【日字部】 □ 【五音篇海】音谓。
堙 【戌集中】【阜字部】 堙 【广韵】於眞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眞切,□音因。【玉篇】塞也。【书洪范】鲧堙洪水。 【广韵】本作垔。亦作堙。【篇海】亦作。
陼 【戌集中】【阜字部】 陼 【广韵】章与切【集韵】【韵会】掌与切,□音煮。【尔雅释水】小洲曰陼,小陼曰沚。【越语】鼁黾之与同陼。【楚辞九章】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司马相如子虚赋】且齐东陼巨海。【注】东有大海之陼。【扬雄反离骚】凤凰翔於蓬陼。【注】蓬莱之陼,在海中。 又丘名。【尔雅释丘】如陼者,陼丘。 又【唐韵】当古切【集韵】董五切,□音赌。【说文】水中高者也。 又【集韵】同堵。垣也。详土部堵字注。 又【集韵】同都切,音徒。本作。详邑部字注。考证:〔【尔雅释邱】如渚者,陼邱。〕 谨照原文如渚改如陼。
阳 【戌集中】【阜字部】 阳 〔古文〕□□□【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羊。【玉篇】营天功,明万物谓之阳。【说文】高明也。 又日也。【诗小雅】湛湛露斯,匪阳不晞。【传】阳,日也。【左传文四年】天子当阳。【礼祭义】殷人祭其阳。【注】阳谓日中时也。【孟子】秋阳以暴之。 又【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又【玉篇】双也。 又月建。【尔雅释天】十月为阳。【诗小雅】岁亦阳止。 又【尔雅释天】春为靑阳。【注】气淸而温阳。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 又五月五日曰端阳,九月九日曰重阳,见【月令广义】。 又【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诗大雅】度其夕阳。【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又水北也。【诗大雅】在洽之阳。【谷梁传僖二十八年】水北为阳。 又【释名】丘高曰阳丘,体高近阳也。 又【诗豳风】我朱孔阳。【传】阳,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诗周颂】龙旗阳阳。【传】阳阳,言有文章也。 又【诗王风】君子阳阳。【传】阳阳,无所用其心也。 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阳礼敎让,则民不争。【注】阳礼谓乡射飮酒之礼。 又国名。【春秋闵二年】齐人迁阳。【注】阳,国名。【战国策】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注】博物志,晋阳国侯溺水,因为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注】阳卽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 又县名。【史记高祖纪】西过高阳。【注】属□留。 又关名。【前汉西域传】去阳关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传昭二十四年】公孙于齐,次于阳州。 又阳城,山名。汉为县,属颍川郡。 又古帝号。【史记五帝纪】帝颛顼高阳氏。 又【释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阳门,在前曰阳,两旁似门也。 又【玉篇】伤也。 又【庄子达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注】泆阳,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树能人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为之,名曰云阳。 又昌阳,菖蒲别名。【韩愈进学解】昌阳引年。 又姓。【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阳子骖乘。【注】古仙人阳陵。【广韵】周景王封少子於阳樊,後裔因邑命氏。又汉复姓,有二十二氏:欧阳、高阳、靑阳、孙阳、子阳、周阳、泾阳、逼阳、梗阳、戏阳、鲑阳、叶阳、陵阳、鲜阳、栎阳、濮阳、太阳、老阳、安阳、成阳、朱阳、索阳。 又通作扬。【礼玉藻】盛气顚实扬休。【注】顚,读为阗。扬,读为阳。盛身中之气,使之阗满其息,若阳气之体物也。【释名】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 又与佯同。【礼檀弓】阳若善之。【前汉高帝纪】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又音肠。【尔雅释诂】阳,予也。【注】鲁诗云:阳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阳。【疏】汉书艺文云:鲁申公为诗训,故是为鲁诗。其经云:阳如之何,申公以阳为予,故引之。【释文】阳,音肠。 【五音集韵】俗作□。【字汇】俗作阦。【字汇补】亦作□阳氜。
陾 【戌集中】【阜字部】 陾 【唐韵】如乘切【集韵】【韵会】如蒸切【正韵】如陵切,□音仍。【说文】筑墙声也。【诗大雅】救之陾陾。【传】陾陾,众也。 又【广韵】如之切【集韵】人之切,□音而。【广韵】本作□。亦作陑。互详陑□二字注。【篇海】讹作□。 又【广韵】【集韵】□乃后切,音。【广韵】众陾。【集韵】众也。
陿 【戌集中】【阜字部】 陿 【广韵】侯夹切【集韵】辖夹切,□同陕。详前陕字注。【前汉景帝纪】郡国或硗陿。【注】师古曰:陿谓褊隘也。
隀 【戌集中】【阜字部】 隀 【集韵】传容切,音重。【玉篇】地名。
阴 【戌集中】【阜字部】 阴 【玉篇】同阴。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韵】徒浑切,音屯。搒也。与□同。或作□。
隃 【戌集中】【阜字部】 隃 【唐韵】伤遇切【集韵】【韵会】舂遇切,□音戍。【尔雅释地】北陵西隃雁门是也。【战国策】作西兪。 又【广韵】式朱切【集韵】【韵会】舂朱切,□音输。义同。 又【广韵】相兪切【集韵】询趋切,□音须。义同。 又【集韵】一曰越也。 又【广韵】羊朱切【集韵】容朱切【正韵】云俱切,□音兪。【广韵】隃麋,县名。【前汉地理志】右扶风隃麋县。 又人名。【史记周本纪】子毁隃立。【注】隃,音逾。 又【吕氏春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又【正韵】与逾同。【左传襄二十年】隃隐而待之。【司马相如上林赋】隃绝梁。【前汉严助传】舆轿而隃岭。 又【集韵】余招切,音姚。远也,行也。与遥同。【前汉英布传】隃谓布何苦而反。又【赵充国传】兵难隃度。
堤 【戌集中】【阜字部】 堤 〔古文〕【唐韵】都兮切【集韵】【韵会】【正韵】都黎切,□音低。【说文】唐也。【玉篇】桥也,限也。【广韵】防也。与堤同。【正韵】岸也。【尔雅释宫】堤谓之梁。【注】卽桥也。【礼月令】修利堤防。【史记封禅书】闲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次于堤上。【注】堤上,周地。 又高堤,平堤,汉县名,属信都国。见【前汉地理志】。 又【广韵】杜奚切【集韵】田黎切,□音题。义同。 又【广韵】堤封。【前汉沟洫志】作堤。 又【集韵】常支切,音时。堤封,或作堤。通作提。 又【集韵】直兮切,音墀。防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弃诸堤下。【释文】堤,亦作堤。徐读丁兮反。沈读直兮反。
隅 【戌集中】【阜字部】 隅 【广韵】遇俱切【集韵】【韵会】元俱切,□音虞。【说文】陬也。【玉篇】角也。【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诗邶风】俟我於城隅。【礼曲礼】抠衣趋隅。【注】趋隅,升席也。又【檀弓】童子隅坐而执烛。【注】隅坐,不与成人并。【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又【玉篇】廉也。【诗大雅】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礼儒行】砥厉廉隅。 又海隅,十薮之一。【尔雅释地】齐有海隅。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 又山名。【鲁语】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注】封山,隅山,在今吴郡永安县。【说文】作嵎。 又叶语口切,音偶。【诗唐风】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刍叶侧九反,逅叶很口反。 又叶呼侯反,音齁。【扬雄反离骚】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於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於末之阳侯。 【篇海】同□。考证:〔【诗邶风】俟我乎城隅。〕 谨照原文乎改於。
隆 【戌集中】【阜字部】 隆 【唐韵】力中切【集韵】【韵会】【正韵】良中切,□音癃。【说文】丰大也。 又【玉篇】中央高也。【尔雅释山】宛中隆。【疏】山形中央蕴聚而高者名隆。 又【战国策】虽隆薛之城到於天,犹之无益也。 又与窿通。【正韵】穹窿,天势。本作隆。【司马相如上林赋】穹隆云桡。 又【玉篇】盛也。【礼檀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史记封禅书】文王攺制,爰周郅隆。【前汉武帝纪】迫隆冬至。【注】隆冬,犹言盛冬也。 又【礼祭义】颁禽隆诸长者。【注】隆,犹多也。 又【荀子致士篇】君者,国之隆也。【注】隆,犹尊也。【史记平准书】方隆贵用事。 又【前汉王莽传】臣莽夙夜隆就孺子。【注】隆,长也。言成就之,使其长大也。 又厚也。【後汉皇后传】使後世不见隆薄进退之隙。 又【前汉五行志】沛城铁官铸铁,铁不下,隆隆如雷声。 又地名。【史记晋世家】齐伐鲁,取隆。【注】隆,卽龙也。鲁地有隆山。 又州名。後周陵州,宋升隆州。 又丰隆,雷师。【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正韵】靊霳,本作丰隆。 又与南通。【淮南子俶眞训】终南作终隆。 又叶卢王切,音郞。【道藏歌】但闻仙道贵,不闻鬼道隆。谣歌参天气,贾生元正章。 又叶闾承切,音棱。【陆云赠孙世显诗】制动以静,秘景在隆。云根可栖,乐此隈岑。考证:〔【战国策】虽隆薛之诚到於天〕 谨照原文诚改城。〔【荀子臣道篇】君者,国之隆也。〕 谨照原书臣道篇改致士篇。
【辰集下】【歹字部】 【字汇】鲁堂切,音郞。死物。
【申集上】【艹字部】 【类篇】之列切,音浙。断草也。 又【扬子方言】簟,自关而西谓之簟,或谓之。【郭注】今云篾篷也。
隈 【戌集中】【阜字部】 隈 【唐韵】乌恢切【集韵】【韵会】乌回切【正韵】乌魁切,□音煨。【说文】水曲也。【尔雅释地】隩隈。【疏】隩一名隈也。隈卽厓内深隩之处也。【又】厓内为隩,外为隈。【疏】厓内近水为隩,其外为輷。隈,当作輷,传写误也。【左传僖二十五年】秦人过析隈。【注】析,楚邑。隈,隐薮之处。【管子形势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楚辞天问】隅隈多有,谁知其数。【淮南子原道训】舜钓於河濵朞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 又【正字通】弓之曲处曰隈。【仪礼大射仪】大射正执弓,以袂顺左右隈。【注】隈,弓渊也。 又【广韵】【集韵】□乌缋切,音。【广韵】隩隈。【集韵】或作□。【篇海】别作□。
陧 【戌集中】【阜字部】 陧 【唐韵】五结切【集韵】【韵会】倪结切,□音啮。【说文】危也。从□从毁省。徐巡以为陧凶也。班固说,不安也。【书泰誓】邦之杌陧。 又【说文】贾侍中说,陧,法度也。 【玉篇】或作□。【广韵】同臲。【集韵】或作□摰棿倪。
队 【戌集中】【阜字部】 队 【唐韵】【集韵】【韵会】徒对切【正韵】杜对切,□音憝。【说文】从高队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百人也。【广韵】群队也。【左传文十六年】楚子乘馹,会师於临品,分为二队。【注】队,部也。两道攻之。【司马相如上林赋】车按行,骑就队。 又【集韵】【正韵】□直类切,音怼。【集韵】落也。【礼檀弓】退人若将队诸渊。又【乐记】上如抗,下如队。【释文】队,直愧反。【左传成十二年】俾队其师。【集韵】本作坠。亦作隧。 又【集韵】徐醉切,音遂。与隧同。详隧字注。 又【前汉王莽传】分为六尉六队。【注】队,音遂。 又【□天子传】得绝銒山之队。【注】队,谓谷中险阻道也。 又【集韵】杜罪切,憝上声。群也。考证:〔【左传文十五年】楚子乘驿,会师於临品,分为二队。〕 谨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乘驿改乘馹。
隋 【戌集中】【阜字部】 隋 【唐韵】徒果切【集韵】杜果切,□音惰。【说文】裂肉也。从肉从隓省。 又【玉篇】落也。【诗卫风其黄而陨传】陨,隋也。【释文】隋,又作堕,唐果反。 又【玉篇】懈也。又【广韵】他果切【集韵】【韵会】【正韵】吐火切,□音妥。【广韵】裂肉也。【集韵】埋祭余也。 又【正韵】圜而长。【诗豳风破斧传】隋銎曰斧。【释文】徒禾反,又汤果反。形狭而长也。【礼月令穿窦窖注】隋曰窦,方曰窖。【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圆非圆。【礼器大夫士□禁注】如今方案隋长局。 又【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注】南北为隋。隋,垂下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旬为切,音随。【广韵】国名。本作随。【左传桓六年】汉东之国,随为大,汉初为县,後魏为郡,又攺为州。【战国策】宝珍隋珠。 又国号。杨坚受封於随,及有天下,以随从辵,周齐奔走不宁,故去辵作隋。【转注古音】隋,古音妥。杨坚攺随为隋,後人遂以隋为随。 又姓。【正字通】汉五原太守隋昱明。 又【集韵】顺裂肉也。 又【集韵】宣隹切,音绥。祭食也。或作挼。 又【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义同。或作绥挼。 又一曰衅荐血。【周礼春官大祝】隋衅。【注】谓荐血也。又【小祝】赞隋。【注】尸之祭也。【释文】隋,许规反,又惠恚反。 又【晋语】隋其前言。【注】隋,许规反。 又【集韵】土禾切,音詑。中高四下也。 又【集韵】呼恚切,音孈。【周礼春官守祧】旣祭,则藏其隋与其服。【注】隋,谓神前所沃灌器名。康成曰:谓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释文】隋,许恚反,又相恚反。【集韵】或作堕绥挼。 又【集韵】思累切,音髓。义同。
隍 【戌集中】【阜字部】 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尔雅释诂】隍,虚也。【注】隍,城池无水者。又【释言】隍,壑也。【注】城池空者为壑。【说文】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玉篇】城下坑也。【易泰卦】城复于隍。 又【集韵】为命切,音咏。义同。
阶 【戌集中】【阜字部】 阶 【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音皆。【说文】陛也。【玉篇】登堂道也,级也。【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 又【释名】阶,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礼丧大记】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注】阶,所乘以升屋者,梯也。 又【易系辞】言语以为阶。【诗大雅】谁生厉阶。 又【礼少仪】不得阶主。【注】阶,上进者。【疏】阶是等级。人升阶,必上进,故以阶为上进。 又星名。【前汉东方朔传】愿□泰阶六符。【注】泰阶,三台也。 又官阶。【南史张融传】融不知阶级,阶级亦可不知融。【唐书百官志】文阶二十八阶,武阶二十一阶。 又乌阶,草名。【尔雅释草注】欔,一名乌阶。 又州名。【韵会】西戎别种,白马氐地,魏武州,唐攺阶州。 又叶居夷切,音基。【诗小雅】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又【大雅】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又叶坚奚切,音稽。【班固西都赋】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能阶。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
闵 【戌集上】【门字部】 闵 【唐韵】眉陨切【集韵】【韵会】美陨切【正韵】弭尽切,□音敏。【说文】吊者在门也。【徐曰】今别作悯,非。 又【玉篇】病也。【诗卫风】觏闵旣多。【传】病也。【礼儒行】不闵有司。【释文】闵,本亦作愍。 又伤念也。【诗周南遵彼汝坟序】妇人能闵其君子。【注】伤念也。 又勉也。【书君奭】子惟用闵于天越民。【传】闵,勉也。 又地名。【谷梁传僖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闵。【释文】闵,左氏作缗。 又姓。【韵会】孔子弟子闵损。又闵马父,见左传。 又人名。【前汉哀帝纪】立鲁顷王子郚乡侯闵为王。 又【集韵】眉贫切,音珉。【说文】秋天也。引虞书,仁闵覆下,则称旻天。或书作闵。通作□。 又【诗豳风】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注】亦病也。
閕 【戌集上】【门字部】 閕 【集韵】虚加切,音煅。门闭也。 又鱼驾切,音讶。开裂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谽呀豁閕。【注】呵下反。豁閕,空虚也。
闸 【戌集上】【门字部】 闸 【唐韵】乌甲切【集韵】乙甲切,□音押。【说文】开闭门也。 又【广韵】古盍切【集韵】谷盍切,□音。闭门也。 【正字通】字汇同闸。按今漕艘往来,臿石左右如门,设版潴水,时启闭以通舟,水门容一舟,衔尾贯行,门曰闸门,河曰闸河。设闸官司之。说文:开闭门也。未详。字汇泛云,同闸,非。
【丑集上】【口字部】 【广韵】方矩切【集韵】匪父切,□音府。【广韵】,咀嚼也。【方书】药之粗齐为咀。【本草纲目注】李杲曰:咀,古制也。古无刀,以口咬细,令如麻豆煎之。□宗□曰:咀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啮咀。古方言咀,此义也。苏恭曰:咀,商量斟酌之也。【集韵】或作哺。 又【唐韵】扶雨切。【集韵】【韵会】奉甫切,□音釜。又【集韵】斐父切,音抚。义□同。
【寅集中】【己字部】 【广韵】古文以字。注详人部三画。
闹 【戌集上】【门字部】 闹 【广韵】奴敎切【集韵】【韵会】【正韵】女敎切,□音桡。【集韵】扰也。【韵会】不静也,喧嚣也。又猥也。 【广韵】同□。【集韵】或作□。【正韵】从斗从市,斗音斗。俗作闹,从门,误。
□ 【未集中】【糸字部】 □ 同顈。○按《广韵》作顈,《集韵》作□。
閛 【戌集上】【门字部】 閛 【广韵】普耕切【集韵】披耕切【韵会】披庚切【正韵】彼耕切,□音怦。【广韵】门扉声。【集韵】阖扉声。【扬子法言】开之廓然见四海,闭之閛然不睹其里。俗作暗然,非。 又【集韵】叵迸切,音軯。开闭门也。 或作。
閜 【戌集上】【门字部】 閜 【唐韵】火下切【集韵】许下切,□音。【说文】大开也。【广韵】大裂。【博雅】閜,开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谽呀豁閜。【注】閜,呼下反。索隐曰:豁閜,空虚也。 又【说文】大杯亦为閜。【扬子方言】閜,杯也,其大者谓之閜。【博雅】閜,杯也。【释文】呼雅切。又【集韵】倚可切。同□。【说文】门倾也。或省。【史记司马相如传】坑衡閜砢。【郭璞注】閜,恶可反。坑衡閜砢揭孽倾敌貌也。【汉书注】閜,乌可反。閜砢,相抉持也。 又【集韵】口我切,音可。义同。 又【正字通】音斝。亦大杯,受六升。
閝 【戌集上】【门字部】 閝 【集韵】郞丁切,音灵。门上窻谓之閝。或从霝。
閞 【戌集上】【门字部】 閞 【唐韵】【集韵】□皮变切,音卞。【说文】门□栌也。【尔雅释宫】閞谓之槉。【疏】閞者,柱上木名。又谓之槉。又名欂,亦名枅,柱上方木是也。 又【广韵】符万切【集韵】扶万切,□音饭。义同。
閟 【戌集上】【门字部】 閟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兵媚切,音秘。【说文】闭门也。 又凡隐而不发皆作閟。【诗墉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传】閟,闭也。【释文】閟,悲位反。【左传庄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注】閟,不从公。又【闵二年】狐突曰:命以时卒,閟其事也。【注】冬十二月閟尽之时。【前汉卢绾传】绾愈恐閟匿。 又【玉篇】愼也。【书大浩】天閟毖我成功所。【传】言天愼劳我周家成功所在。 又神也。【诗鲁颂】閟宫有侐。【笺】閟,神也。 又【正韵】深也,幽也。【诗鲁颂閟宫朱传】深闭也。 又【五音集韵】彼义切,音贲。义同。考证:〔【诗卫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谨照原书卫风改墉风。〔【闵二年】孤突曰,命以时卒,閟其事也。〕 谨照原文孤突改狐突。
闁 【戌集上】【门字部】 闁 【字汇补】博毛切,音包。褒赞也。
阂 【戌集上】【门字部】 阂 【唐韵】五漑切【集韵】【韵会】牛代切【正韵】牛盖切,□音碍。【说文】外闭也。从门,亥,意兼声。【玉篇】止也。【易蒙卦注】退则困险,进则阂山。【疏】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险,恐进退不可,故蒙昧也。又【中孚注】欲进而阂敌,故或鼓也。【左思吴都赋】寒暑隔阂於□宇。【注】阂,五盖反。【抱朴子仁明卷】学而不思,则疑阂实繁。又【广譬卷】灵凤所以晨起丹穴,夕萃轩丘,日未移晷,周章九陔,凌风蹈云,不不阂者,以其六翮之轻劲也。又【列子黄帝篇】和者大同於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释文】阂,音艾。 又【集韵】【类篇】□下攺切,音亥。藏塞也。【前汉律历志】该藏万物,而杂阳阂种。【注】孟康曰:阂,藏塞也。 又【广韵】古代切【集韵】戸代切,□音漑。义同。 又【集韵】纥则切,音劾。碍也。 又【五音集韵】苦亥切,音恺。开也。 又【韵补】叶音攺。【前汉郊祀歌】厉意逝九阂,纷纭六幕浮大海。【释文】叶音攺。
关 【戌集上】【门字部】 关 【正字通】俗关字。
阁 【戌集上】【门字部】 阁 【唐韵】古洛切【集韵】刚鹤切【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说文】所以止扉者。从门,各,意兼声。【徐曰】按:杙长者谓之阁,所以止扉。卽今云门颊,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尔雅释宫:樴谓之杙,在墙者谓之楎,在地者谓之臬,大者谓之栱,长者谓之阁。 又【博雅】阁载也。 又【集韵】一曰观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楼也。扬雄校书于天禄阁。【正字通】汉宫殿疏:麒麟阁、天禄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延贤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谓之入阁。 又食阁,木板为之,所以□食物。【博雅】阁,庖也。【礼内则】大夫七十而有阁。【注】阁,以板为之,□食物也。【又】天子阁,左达五,右达五。【注】天子尊庖远,故左夹室五阁。右夹室五阁。 又阁道,楼陛也。【前汉司马相如传】辇道纚属。【注】辇道,阁道也。【战国策】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城阳山中。 又甬路,亦名飞阁,复道也。【史记高祖纪辄烧绝栈道注】栈道,阁道也。崔浩云: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正字通】马鸣阁道,利州栈道也。今保宁府广平县,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水中。张良烧绝秦栈道,卽此。地舆志昭化县有马鸣阁。剑州有剑阁。 又【周礼秋官野庐氏注】车有轘辕坻阁。【疏】坻阁,道路之名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注】阁道,北斗之辅。 又【诗小雅】约之阁阁。【毛传】犹历历也。【诗诂】端直貌。 又蛙声。【韩愈杂诗】蛙黾鸣无谓,阁阁祗乱人。【注】阁阁,如其声。喻群言害道也。 又姓。【急就章】有阁幷欣。【正字通】唐御史阁辅。 又【韵补】叶于六切,音哊。【司马相如上林赋】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叶下属宿。考证:〔尔雅大者谓之棋,长者谓之阁。〕 谨照原文谓之棋改谓之栱。〔【史记天官书】营室曰阁道。【注】乐汁图云阁道,北斗之辅。〕 谨按天官书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非营室卽阁道也。今照原文改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注阁道北斗之辅。省乐汁图云四字。〔【司马相如上林赋】离宫别馆,弥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 谨照原文弥由改弥山。
合 【戌集上】【门字部】 合 “【唐韵】【正韵】□古沓切,音合。【说文】门旁戸。【正韵】内中小门。【尔雅释宫】小闺谓之合。【疏】闺之小者名合。【前汉文翁传】使傅敎令出入闺合。【师古注】闺合,内中小门也。【史记汲黯传】卧闺合内不出。 【正字通】毛晃曰:唐制,天子日御前朝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陵寝,有思慕之感,不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谓之入合。前殿卽宣政殿。便殿卽紫宸殿。立仗必於前殿,唤仗则自东西合入,故曰入合。又门下省以黄涂门,谓之黄合,长官曰合老。今俗通呼小室曰合子。韵会引公孙弘传:开东合延贤。师古曰:合者,小门。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掾史官属。明周圻名义考曰:阁为□阁之阁。礼内则天子之阁,汉天禄等阁,皆谓重屋也。合为闺合之合。文翁传闺合,公孙弘东合,皆谓门也。唐志:中书舍人以久次者一人为合老,制本省杂事。今辅臣延登曰入合。称谓曰合老,名虽同而义则异,此古今诸家分合与阁为二者也。一说自汉迄宋、明,凡秘阁、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东阁、文渊阁,皆非从合,皆不专属小门。唐太宗引刺史入阁,问民疾苦贞观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下入合议事,谏官随之。宋太宗藏经、史、子、集、天文、图画分六合,与阁同。今尊称曰阁下。韩愈上宰相书,皆从合,由此推之,合,阁音义通也。毛周诸说□非,字汇沿袭正韵,亦非。 又合闾,船首也。【扬子方言】舟首谓之合闾。【注】今江东呼船头屋谓之飞闾是也。
考证:〔【前汉文翁传】敎令出入闺合。〕 谨按原文使傅敎令为句,今於敎令上增使傅二字。”
阀 【戌集上】【门字部】 阀 【唐韵】【集韵】【韵会】房越切【正韵】房滑切,□音伐。【说文】阀阅,自序也。【韵会】阀阅功状。【史记功臣年表】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阀,积日曰阅。 又【正韵】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又【正字通】元朝品制有爵者,其门为乌头阀阅。【册府元龟】阀阅二柱,相去一丈,柱端置瓦筒,号为乌头。 又【说文】通用伐。【左传成十六年】却至骤称其伐。【杜预注】伐,功也。又【前汉车千秋传】无伐阅功劳。【注】师古曰:伐,积功也。考证:〔又【说文】通用伐。【左传成十六年】却至骤称其伐阅。【注】所践历也。〕 谨照原文省阅字,并照原注改杜预注伐功也。
閦 【戌集上】【门字部】 閦 【集韵】初六切,音珿。众在门中。 又【玉篇】众也。出字统,释典有阿閦。【正字通】阿閦,佛名。见释藏。按华严经,弥陀经,东方有阿閦鞞佛,音释云:閦,初六翻。阿閦,此云无动。鞞一作□。又阿閦,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又法华经云: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一名须弥顶。六书故,閦,初六切,引孙愐曰:众也。类篇曰:众在门中。同文举要,屋韵,閦与众同。出佛书,合閦众为一。或曰训众。当从众,不必别作閦。书故举要无确证,閦字经史不载,阙可也。字汇音初,讹作阑。谓閦同阑。皆非。
豟 【酉集中】【豕字部】 豟 〔古文〕□【广韵】於革切【集韵】乙革切,□音厄。【尔雅释兽】豕绝有力,豟。又【释畜】彘五尺为豟。【注】《尸子》曰:大豕为豟,五尺。今渔阳呼猪大者为豟。 【集韵】通作〈豕厄〉。或作□。【字汇】同豟。【集韵】或作□。豟字从豕从厄。又同□。
【寅集中】【山字部】 【广韵】【集韵】【类篇】□疾僦切,音就。岭名。
【未集中】【缶字部】 【广韵】丁吕切【集韵】展吕切,□音贮。□或作。【说文】也,所以盛米也。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鲁猥切。同□。【司马相如上林赋】隐辚郁。
隰 【戌集中】【阜字部】 隰 〔古文〕□【唐韵】似入切【集韵】【韵会】【正韵】席入切,□音习。【尔雅释地】下湿曰隰。【说文】阪下湿也。【释名】隰,蛰也。蛰,湿意也。【书禹贡】原隰底绩。【诗邶风】山有榛,隰有苓。【公羊传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诗周颂】徂隰徂畛。【笺】隰谓新发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则是未尝垦发,故知谓新发田也。 又【左传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注】汾隰,汾水边也。【後汉西羌传】昔晋侯败北戎于汾、隰。【注】二水名。○按汾隰,当从左传注。 又地名。【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隰郕。【注】在怀县西南。【前汉地理志】西河郡隰成。又【左传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注】陉隰,地名。 又【广韵】州名。左传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汉为蒲子县後,魏齐周之闲为沁州。隋为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湿,盖取下湿之义名之也。又姓。【左传僖九年】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 又【集韵】悉协切,音燮。人名。春秋传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燮,榖梁传作湿。释文,湿,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与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集韵】或作□湿。
隐 【戌集中】【阜字部】 隐 〔古文〕□□【唐韵】【正韵】於谨切【集韵】【韵会】倚谨切,□音櫽。【尔雅释诂】隐,微也。【注】微谓逃藏也。【易乾卦】龙德而隐者也。 又【礼礼运】大道旣隐。【注】隐犹去也。 又【说文】蔽也。【玉篇】匿也。【论语】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礼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鲁语】□五而已,无有隐者,隐乃讳也。 又【广韵】私也。【论语】吾无隐乎尔。【疏】孔子敎人无所隐惜。 又【玉篇】不见也。【易系辞】巽称而隐。【注】称扬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记韩安国传】壷遂之深中隐厚。 又【礼曲礼】不以隐疾。【注】隐疾,衣中之疾也。又【史记秦始皇纪】隐宫徒□者,七十余万人。【注】宫□,一百日隐於阴室养之,故曰隐宫。 又【史记滑稽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前汉艺文志】隐书十八篇。【注】《刘向别录》云: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喩。 又【礼玉藻】隐辟而後屦。【注】隐辟,俯逡巡而退著屦也。 又【尔雅释言】隐,占也。【注】隐度。【疏】占者,视兆以知吉凶,必先隐度。【礼少仪】军旅思险,隐情以虞。【注】隐,意也,思也。【後汉安帝纪】隐亲悉心,勿取浮华。【注】皆隐审尽心,勿取浮华不实者。 又【扬子方言】隐,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诗邶风】如有隐忧。【传】痛也。【礼檀弓】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孟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前汉韩安国传】此仁人之所隐也。 又【左传昭二十五年】隐民皆取食焉。【注】隐约穷困。又【定三年】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注】隐,忧约也。【荀子儒效篇】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注】隐隐,忧戚貌。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湛湛隐隐。【注】隐隐,盛貌。又【前汉郊祀歌】休嘉砰隐溢四方。【注】砰隐,盛意。 又【左传襄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注】隐,短墙也。 又【谥法】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又姓。【吴志】有廷尉左监隐蕃。 又【尔雅释草】蒡,隐葱。【注】似苏,有毛,江东呼为隐葱,藏以为葅。 又【广韵】【集韵】□於靳切,音檼。【广韵】隈隐之貌。 又【孟子】隐几而卧。【注】隐,倚也。於靳反。 又【集韵】筑也。【前汉贾山传】厚筑其外,隐以金椎。 又【集韵】於刃切,駰去声。【礼檀弓】旣葬而封,广轮揜坎,其高可隐也。【注】隐,据也。封可手据,谓高四尺所。【释文】隐,於刃反。 【集韵】俗作□隐。考证:〔【後汉安帝纪】隐视幽心,勿取浮华。〕 谨照原文隐视改隐亲。幽心改悉心。〔【定二年】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 谨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三年】隃隐而待之。〕 谨照原文隃隐改逾隐。〔【尔雅释草】蒡,隐葱。【注】似苏,有毛,江东呼为隐葱〕 谨照原文两葱字□改葱。
隳 【戌集中】【阜字部】 隳 【广韵】许规切。俗隓字。【老子道德经】故物或行或随,或响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 又通作堕。【礼月令】继长增高,毋有坏堕。【释文】堕亦作隳。 又【读书通】与毁通。【荀子富国篇】非将隳之也,说不免焉。【後汉袁绍传】所过毁突。【文选】作隳。考证:〔【老子道德经】或强或嬴〕 谨照原文嬴改羸。
陇 【戌集中】【阜字部】 陇 【唐韵】力踵切【集韵】【韵会】鲁勇切【正韵】力董切,□音垄。【说文】天水大阪也。【前汉地理志】天水郡陇县。【注】今呼陇城县者也。又【史记六国表】文公逾陇。【秦本纪】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前汉地理志】陇西郡。【注】应劭曰:有陇坻,在其西也。师古曰:陇坻,谓陇阪,卽今之陇山也。此郡在陇之西,故曰陇西。【地理直音】汉陇西,今巩昌府。汉天水,今巩昌府秦州。 又【广韵】州名。汉汧县,後魏置东秦州,攺为陇州,因山名之。【地理直音】隋汧阳郡,今凤翔府陇州。○按今陕西巩昌府淸水县,平凉府华亭县,凤翔府陇州,皆有陇山,洮州卫有东陇山。 又【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陇。【注】郑地,荥阳东有陇城。 又姓。 又【正韵】丘垄之垄,亦作陇。【列子天瑞篇】逆之陇端。【前汉刘向传】皆无丘陇之处。 又垄亩亦作陇。【史记项羽纪】起陇亩之闲。 又【荀子议兵篇】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注】陇种,遗失貌,如陇之种物然。或曰卽龙钟。新序作陇钟。考证:〔【荀子议兵篇】【注】陇种,遗失貌,如陇之种物然。或曰,卽钟也。〕 谨照原文钟也改龙钟。
隵 【戌集中】【阜字部】 隵 【广韵】许羁切【集韵】虚宜切,□音羲。【玉篇】险也。【广韵】本作,毁也。【集韵】同陒□。详前陒字注。
【午集下】【石字部】 【集韵】桑经切,音星。石名。
隶 【戌集中】【隶字部】 隶 【唐韵】徒耐切【集韵】待戴切,□音代。【说文】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玉篇】亦作逮。【集韵】或作□。 又【广韵】【集韵】【韵会】羊至切【正韵】以智切,□音肄。义同。 又【广韵】本也。 又【集韵】神至切,音示。《方言》余也,秦晋之闲曰隶。○按今《扬子方言》本作□。 又【集韵】徒对切,音队。从後及之也。 又一曰与也。 又大计切。音第。狐子也。○按《尔雅释兽》狸子□。《释文》音曳,《集韵》作隶,音大计切,未知何据。 又荡亥切,音殆。与迨□逮同。隶
【唐韵】【集韵】□郞计切,音丽。【说文】附著也。【後汉冯异传】部分诸将,各有配隶。【注】隶,属也。又【孔融传】皆隶名而已。 又【史记酷吏传】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注】隶,阅也。 又【广韵】仆隶。【集韵】贱称也。【左传隐五年】皂隶之事。【注】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又【桓二年】士有隶子弟。【注】士□,自以其子弟为仆隶。【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仪礼旣夕】隶人涅厕。【注】隶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晋语】其犹隶农也。【注】隶,今之徒也。 又官名。【周礼夏官】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又【秋官】司隶掌五隶之法: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又【前汉百官公卿表】司隶校尉周官。 又【後汉律历志】隶首作数。【注】博物记曰:隶首,黄帝之臣。一说隶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汉隶延之。 又隶书。【晋书卫恒传】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卽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按隶书,诸说不一。或云秦後旴阳变小篆为隶书。或言程邈狱中所造。韵会辨之颇当,盖古之隶,卽今之眞书行书也。周兴嗣千字文,杜藁钟隶。萧子云云:论草隶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体序云:隶则羲、献、钟、庾、欧、虞、颜、柳。孙过庭书谱曰:元常精于隶,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书为隶也。欧阳修集古录,始误以八分书为隶。书苑云:蔡琰言,割程隶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为八分书。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隶之闲,则隶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书郞正字,所掌字体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玺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经□刻用之。五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据此,益可信隶卽今之楷书。《正字通》云:东魏大觉寺□题曰:隶书,今楷字也。亦其一证。 又【集韵】力智切,音荔。附也。 又【类篇】力结切,音捩。仆也。 【说文】本作□。【广韵】俗作□。【韵会】【正韵】作□,非。
隶 【戌集中】【隶字部】 隶 【玉篇】同隶。
隶 【戌集中】【隶字部】 隶 【唐韵】【集韵】□郞计切,音丽。【说文】附著也。【後汉冯异传】部分诸将,各有配隶。【注】隶,属也。又【孔融传】皆隶名而已。 又【史记酷吏传】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注】隶,阅也。 又【广韵】仆隶。【集韵】贱称也。【左传隐五年】皂隶之事。【注】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又【桓二年】士有隶子弟。【注】士□,自以其子弟为仆隶。【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仪礼旣夕】隶人涅厕。【注】隶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晋语】其犹隶农也。【注】隶,今之徒也。 又官名。【周礼夏官】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又【秋官】司隶掌五隶之法: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又【前汉百官公卿表】司隶校尉周官。 又【後汉律历志】隶首作数。【注】博物记曰:隶首,黄帝之臣。一说隶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汉隶延之。 又隶书。【晋书卫恒传】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卽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按隶书,诸说不一。或云秦後旴阳变小篆为隶书。或言程邈狱中所造。韵会辨之颇当,盖古之隶,卽今之眞书行书也。周兴嗣千字文,杜藁钟隶。萧子云云:论草隶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体序云:隶则羲、献、钟、庾、欧、虞、颜、柳。孙过庭书谱曰:元常精于隶,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书为隶也。欧阳修集古录,始误以八分书为隶。书苑云:蔡琰言,割程隶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为八分书。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隶之闲,则隶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书郞正字,所掌字体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玺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经□刻用之。五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据此,益可信隶卽今之楷书。《正字通》云:东魏大觉寺□题曰:隶书,今楷字也。亦其一证。 又【集韵】力智切,音荔。附也。 又【类篇】力结切,音捩。仆也。 【说文】本作□。【广韵】俗作□。【韵会】【正韵】作□,非。
□ 【备考】【未集】【耳字部】 □ 【川篇】聻字之讹。
□ 【备考】【未集】【羊字部】 □ 【篇海类编】同善。
隹 【戌集中】【隹字部】 隹 【广韵】职追切【集韵】【韵会】【正韵】朱惟切,□音锥。【说文】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 又【尔雅释鸟】隹其鳺鴀。【注】今鸠。【疏】鵻,一名鳺鴀。诗曰:翩翩者骓。毛传,鵻,夫不也。春秋传云:祝鸠氏司徒。祝鸠卽鵻。 又【集韵】遵绥切,觜平声。与崔同。崔崔,高大也。亦作嗺崒□。 又【集韵】祖诔切,音濢。与嶊同。山貌。【庄子齐物论】山林之畏隹。【郭注】大风之所扇动也。【刘注】山林之偎僻角尖处,风所不到也。 又【集韵】诸鬼切。山貌。【庄子齐物论畏隹注】李轨读。 又【集韵】祖猥切,觜上声。义同。
隺 【戌集中】【隹字部】 隺 【唐韵】【集韵】□胡沃切,音。【说文】高至也。从隹,上欲出冂。易曰:夫乾隺然。○按今易系辞作确然。 又【集韵】克角切,音榷。隺然心志高也。 又曷各切,音鹤。鸟飞高也。 又忽郭切,音霍。义同。【字汇】俗用为鹤字,非。
只 【戌集中】【隹字部】 只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石切,音炙。【说文】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持二隹曰双。【玉篇】奇也。【增韵】物单曰只。【後汉方术传】得一只舄。【□天子传】载玉万只。 又【列子力命篇】多偶,自专,乘权,只立,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
雼 【戌集中】【雨字部】 雼 【字汇补】徒浪切,音宕。洞屋。
韴 【戌集中】【音字部】 韴 【广韵】徂合切【集韵】昨合切,□音杂。【广韵】断声。
【未集中】【耳字部】 【集韵】兵媚切,音秘。【扬子方言】山之东西自愧曰恧,赵魏之闲谓之。 又【集韵】莫笔切,音密。义同。考证:〔【扬子方言】秦晋之闲言心内惭矣,赵魏之闲谓之。〕 谨按所引非本书文义,谨照原文改山之东西自愧曰恧,赵魏之闲谓之。
颫 【戌集下】【风字部】 颫 【广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正韵】逢夫切,□音扶。【玉篇】风自上下谓之颫颻。 又【广韵】颫风,大风。○按尔雅释天、庄子逍遥游通作扶。亦作□。
隼 【戌集中】【隹字部】 隼 【唐韵】息允切【集韵】耸尹切【正韵】耸允切,□音笋。【说文】祝鸠也。【尔雅释鸟】鹰隼丑。【疏】陆玑云:鹞属也。齐人谓之击征,或谓之题肩,或谓之雀鹰。春化为布谷者是也。【埤雅】鹰之搏噬,不能无失,独隼为有准,故每发必中。古之制字者,以此化书曰隼,悯胎义也。盖隼之击物,遇怀胎者辄释,不戮也。禽经曰:隼以尹之。【易解卦】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疏】隼者,贪残之鸟,鸇鹞之属。【诗小雅】鴥彼飞隼,其飞戾天。【笺】隼,急疾之鸟也,飞乃至天,喩士卒劲勇,能深攻入敌也。【礼月令】鹰隼早鸷。【鲁语】仲尼在□,有隼集於□侯之庭。【注】隼,鸷鸟,今之鹗也。 又【集韵】一曰鹑子。 【广韵】本作鵻。【集韵】亦作鶽。
隽 【戌集中】【隹字部】 隽 【字汇补】与隽同。鸟肥也。隽
【唐韵】【韵会】【正韵】□徂兖切,音吮。【说文】肥肉也。从弓,所以射隹。【前汉蒯通传】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注】隽,肥肉也。言其所论甘美而深长也。 又【说文】长沙有下隽县。【前汉地理志】长沙国下隽县。【注】莽曰閇隽。 又【广韵】姓也。汉有隽不疑。 又【集韵】子兖切,音臇。肥也。 又捋遂切,音醉。本作檇。详木部檇字注。 又与俊通。【前汉礼乐志】进用英隽。【人物志】张良体弱而精强,为众智之隽也。隽
考证:〔【说文】长沙有隽县。〕 谨照原文改长沙有下隽县。
雁 【戌集中】【隹字部】 雁 【唐韵】五宴切【集韵】鱼切,□音赝。【说文】鸟也。从隹从人厂声。读若雁。【注】徐铉曰: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昏礼用之,故从人。【尔雅释鸟】凫雁丑。【诗邶风】雍雍鸣雁。余详鸟部雁字注。
雂 【戌集中】【隹字部】 雂 【唐韵】巨淹切【集韵】其淹切,□音箝。【说文】鸟也。【广韵】白喙鸟。本作鳹。 又【广韵】巨金切【集韵】渠金切,□音琴。又【集韵】枯含切,音堪。又枯南切,音弇。又胡南切,音含。义□同。 又【集韵】五甘切,音玵。人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获其二帅,公子苦雂偃州员。○按释文,雂,古含反。 【篇海】讹作□。
雃 【戌集中】【隹字部】 雃 【正字通】雃字讹省。【唐韵】【正韵】苦坚切【集韵】【韵会】轻烟切,□音牵。【说文】石鸟。一名雍□,一名精列,从隹幵声。 又人名。【左传襄九年】秦伯使士雃乞师于楚。【释文】苦田反。 又【广韵】俄寒切【集韵】俄干切,□音豻。雃,鸟名。□□。 又【集韵】丘耕切,音牼。又倪坚切,音姸。义□同。 又【集韵】逆革切,音虉。同鳽。鵁鶄也。 【集韵】本作鳽。【玉篇】省作雃,非。
雄 【戌集中】【隹字部】 雄 〔古文〕赨【集韵】【韵会】□胡弓切,音熊。【说文】鸟父也。【尔雅释鸟】鸟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诗邶风】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又【集韵】牡也。【诗齐风】雄狐绥绥。○按诗卫风传云:飞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齐风言雄狐,狐,走类也,亦曰雄。《正字通》云:物各有雌雄,鳞介至虮虱皆然,诗传分属兽禽,非。 又【集韵】一曰武称。【左传襄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人物志】草之精秀者为英,鸟之将群者为雄。张良是英,韩信是雄。 又州名。【韵会】本涿郡地,周置雄州。又南雄州,百粤地南,汉置雄州,宋加南字。 又【广韵】亦姓。舜友有雄陶。【集韵】亦作□。
雅 【戌集中】【隹字部】 雅 【唐韵】乌加切【集韵】於加切,□音丫。【说文】楚乌也。一名鸒,一名□居。秦谓之雅。从隹从牙。【注】徐铉曰:今俗别作鸦,非是。 【集韵】亦作鸦鸦。 又【小尔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 又【唐韵】五下切【集韵】【韵会】【正韵】语下切,□音庌。义同。 又【玉篇】正也。【尔雅疏】雅,正也。【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注】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後世法。 又【诗小雅】以雅以南。【笺】雅,万舞也。周乐尙武,故谓万舞为雅。雅,正也。 又【论语】子所雅言。【注】孔曰:雅言,正言也。【朱注】雅,常也。 又【玉篇】仪也,娴雅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史记张耳□余传】张耳雅游。【注】韦昭曰:雅,素也。 又【史记淮南王传】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後汉窦后纪】及见雅以为美。 又乐名。【周礼春官笙师】应雅。【注】雅,状如漆筒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纽疏画。 又酒器名。【东观汉记】今日岁首,请上雅寿。【注】雅,酒閜也。别作。 又姓。【正字通】元诗人雅。 又【五音集韵】五加切,音牙。人名。周书有君雅,通作牙。 又叶语可切。【仲长统述志诗】百虑何为,至要在我。叛散五经,灭弃风雅。
集 【戌集中】【隹字部】 集 〔古文〕雦【唐韵】【广韵】【韵会】【正韵】秦入切【集韵】【类篇】籍入切,□音箿。【说文】本作雧。群鸟在木上也。【诗周南】集于灌木。 又【广韵】就也,成也。【书武成】大统未集。【传】大业未就。【诗小雅】我行旣集。【笺】集,犹成也。 又【韵会】杂也。【孟子】是集义所生者。【注】集,杂也。 又【广韵】众也。 又【广韵】安也。【史记曹参世家】问所以安集百姓。 又【玉篇】合也。【广韵】聚也,会也,同也。【史记秦始皇纪】天下云集响应。【前汉鼂错传】动静不集。【注】师古曰:集,齐也。【史记司马相如传】鳞集仰流。 又【左传昭二十三年】险其走集。【注】走集,边境之垒辟也。 又【前汉艺文志】刘歆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注】师古曰: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韵会】文集,文所聚也。唐有子史经集四库。 又州名。【广韵】汉宕渠县,梁恭帝为集州。 又【广韵】姓也。汉有集壹。 又【韵补】叶疾救切,音就。【诗小雅】我龟旣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犹,于救切。 又叶昨合切,音杂。【诗大雅】天监在下,有命旣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考证:〔【左传昭二十三年】险其走集。【注】集,谓边境之垒辟也。〕 谨按注中集上脱走字下多谓字。今照原文改走集边境之垒辟也。
【补遗】【寅集】【子字部】 【六书精蕴】与喜好之好同。
雇 【戌集中】【隹字部】 雇 【唐韵】【正韵】侯古切【集韵】【韵会】後五切,□音戸。【说文】九雇,农桑□鸟,扈民不淫者也。从隹戸声。春雇鳻盾,夏雇窃□,秋雇窃蓝,冬雇窃黄。棘雇窃丹,行雇唶唶,宵雇啧啧,桑雇窃脂,老雇鷃也。【集韵】或作□□。【尔雅释鸟】作鳸。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慕切,音顾。【广韵】相承借为雇赁字。【集韵】佣也。 又【韵会】通作顾。【前汉鼂错传】敛民财以顾其功。【注】顾,雠也。若今言雇赁也。 又【韵会】通作故。【史记冯唐传注】索隐曰:故行不行谓故,命人行而身不自行,故与雇同。考证:〔【说文】春雇颁盾〕 谨照原文颁盾改鳻盾。
郀 【酉集下】【邑字部】 郀 【广韵】苦胡切【集韵】空胡切,□音枯。【玉篇】秦地。在河东当郀首也。
雉 【戌集中】【隹字部】 雉 〔古文〕□□【唐韵】【集韵】直几切【韵会】【正韵】丈几切,□音剃【说文】雉有十四种。【尔雅释鸟】鹞雉、鷮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鵫雉。雉绝有力奋。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翬。江淮而南,靑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南方曰□,东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疏】别诸雉之名也。【易说卦】离为雉。【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士执雉。【公羊传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视。 又【尔雅释鸟】鵽鸠,□雉。【注】□雉,一名鵽鸠。 又【晏子问篇】邹滕雉奔而出其地,犹称公侯。 又【晋语】雉经於新城之庙。【注】雉经,头抢而悬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雉,长三丈,高一丈。【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过百雉。【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台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门及两观灾。【注】雉,公宫之南门。 又【扬雄甘泉赋】列新雉於林薄。【注】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尔雅释诂】雉,□也。【注】义未详。 又【扬子方言】雉,理也。 又【韵会】姓也。殷後有雉氏。 又【前汉高后纪注】荀悦曰:讳雉之字曰野鸡。师古曰:吕后名雉,故臣下讳雉也。【韵会】汉人讳之,谓雉为野鸡。 又【集韵】序□切,音。本作□。详□字注。 又【集韵】演尔切,音酏。县名。【前汉地理志】江夏郡下雉县。【注】雉,羊氏反。【又】南阳郡雉县。【注】弋尔反。 又【集韵】口骇切,音锴。桂林人谓人短为矲雉,或作□□。 又直利切,音稚。野鸡也。考证:〔【说文】东方曰鶹〕 谨照原文曰鶹改曰鶅。〔【前汉高后纪注】荀悦曰,讳雉之字野鸡。〕 谨照原文野鸡上增曰字。
雊 【戌集中】【隹字部】 雊 【唐韵】古□切【集韵】【韵会】居□切,□音遘。【说文】雄雉鸣也。雷始动,雉鸣而雊其颈。从隹从句,句亦声。【书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礼月令】雉雊,鸡乳。【集韵】或作呴鸲。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上谷郡雊瞀县。【注】雊,工豆反。 又【集韵】俱遇切,音句。义同。【前汉地理志注】孟康曰:雊瞀音句无。 又【类篇】吉□切。雉鸣也。
【补遗】【寅集】【宀字部】 【字汇补】音蒙。〇按音义,卽字之讹。字原上从冖作。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力举切【集韵】两举切,□音吕。【广韵】木名。中箭笴。 又松,松别种。【南史孝义传】廋沙弥母亡,昼夜号痛,墓忽生松百余株,枝叶欝茂,有异常松。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求於切,音渠。【博雅】无文彩也。又薄平鞮屦,其缘谓之无□。【类篇】□或作□。
隽 【戌集中】【隹字部】 隽 【唐韵】【韵会】【正韵】□徂兖切,音吮。【说文】肥肉也。从弓,所以射隹。【前汉蒯通传】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注】隽,肥肉也。言其所论甘美而深长也。 又【说文】长沙有下隽县。【前汉地理志】长沙国下隽县。【注】莽曰閇隽。 又【广韵】姓也。汉有隽不疑。 又【集韵】子兖切,音臇。肥也。 又捋遂切,音醉。本作檇。详木部檇字注。 又与俊通。【前汉礼乐志】进用英隽。【人物志】张良体弱而精强,为众智之隽也。考证:〔【说文】长沙有隽县。〕 谨照原文改长沙有下隽县。
雌 【戌集中】【隹字部】 雌 〔古文〕【唐韵】七移切【集韵】【韵会】七支切,□音姕。【说文】鸟母也。从隹从此。【诗小雅】谁知乌之雌雄。 又【广韵】牝也。【诗小雅】以雌以雄。【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素雌注】索隐曰:素雌,猿之雌者。余详雄字注。 又【集韵】【正韵】□千西切,音妻。【集韵】牝也。【庄子齐物论】猿猵狚以为雌。
雍 【戌集中】【隹字部】 雍 〔古文〕邕【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廱。【玉篇】和也。【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水经】四方有水曰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渔阳郡雍奴县。 又【前汉中山靖王传】雍门子壹微吟。【注】张晏曰:齐之贤者,居雍门,因以为号。苏林曰:六国时人,名周。 又【广韵】姓也。祭仲婿雍纠。见【左传桓十五年】。 又【集韵】通作雍。【班固两都赋】乃流辟雍。○按礼王制作辟雍。 又【集韵】委勇切,音壅。【周礼秋官司寇】雍氏。【注】谓堤防止水者也。【释文】雍,於勇反。 又【集韵】佑也。【扬雄甘泉赋】雍神休。【注】晋灼曰:雍,佑也。师古曰:雍,聚也。雍读曰拥。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用切,音。【广韵】九州名。雍,拥也。东崤,西汉,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拥翳也。【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释文】雍,於用切。○按尔雅释地作雍。 又【韵会】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注】雍国,在河内山阳县。【释文】雍,於用反。 又【广韵】姓也。【韵会】文王子雍伯之後。
雎 【戌集中】【隹字部】 雎 【广韵】【韵会】七余切【集韵】千余切,□音疽。【玉篇】王雎也。【诗周南】关关雎鸠。【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释文】七胥反。【左传昭十七年】雎鸠氏,司马也。【注】雎鸠,王雎也。挚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释文】雎本又作睢,七徐反。 又【玉篇】次雎。行难也。 又姓。【正字通】明洪武御史雎稼,请立学宫卧□。 【集韵】本作鴡。
雏 【戌集中】【隹字部】 雏 【唐韵】仕于切【集韵】【韵会】崇刍切,□音。【说文】鸡子也。从隹从刍。【尔雅释鸟】生噣雏。【注】生能自食者。【释文】雏,仕俱反。【礼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释文】仕于反。【孟子】力不能胜一匹雏。 又【礼内则】不食雏□。【注】□伏乳者。 又【庄子秋水篇】南方有鸟,其名鵷雏。【司马相如子虚赋】鵷雏孔鸾。【注】鵷雏,凤属也。【集韵】或作鶵。俗作□,非。 又【集韵】【类篇】□从遇切,音聚。【集韵】人名。仲尼弟子颜浊雏。
雐 【戌集中】【隹字部】 雐 【唐韵】荒乌切【集韵】荒胡切,□音呼。【说文】鸟也。从隹从虍。
雒 【戌集中】【隹字部】 雒 【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各切,□音洛。【说文】鹆也。从隹各声。【释名】雅雒也。为之难,人将为之雒,雒然惮之也。 又马名。【诗鲁颂】有駵有雒。【传】黑身白□曰雒。【释文】雒音洛,本作骆。 又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 又国名。【左传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春秋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弘农郡上雒县。○按左传僖二十一年疏云:雒水,出上雒县冢领山东北,经弘农至河南巩县,雒戎因此而名也。 又雒阳县,属河南郡。【前汉地理志注】师古曰:鱼豢云:汉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鱼氏说,则光武以後攺为雒字也。【正字通】杨愼曰:春秋书雒戎,左传凡洛皆作雒。非後汉始攺也。○按鱼氏说必有所本,故师古从之。左传今文洛皆作雒,安知古本左传不书作洛乎。未可据今本左传驳鱼氏说也。 又雒县,属广汉郡。【前汉地理志注】音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又姓。【後汉南蛮传】徵侧者,麊泠县雒将之女。 又与络通。【庄子马蹄篇】刻之雒之。【注】雒同络。 又与额同。【前汉韩嫣传】子增封龙雒侯。【注】雒,或作额。
雓 【戌集中】【隹字部】 雓 【广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音余。【玉篇】鸡子也。【尔雅释鸟】鸡大者蜀,蜀子雓。
雔 【戌集中】【隹字部】 雔 【唐韵】市流切【集韵】时流切,□音酬。【说文】双鸟也。从二隹。【尔雅释虫】雔由樗茧。【注】食樗叶。【释文】音雠。
雕 【戌集中】【隹字部】 雕 【唐韵】都僚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音貂。【说文】鷻也。从隹周声。【玉篇】鹫也。能食草。【禽经】雕以周之。【埤雅】雕,似鹰而大,黑色,俗呼皂雕。一名□,其飞丄薄云汉。今大雕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沸波攫而食之。一名沸河。【史记李广传】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又【荀子议兵篇】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注】雕雕,章明之貌。 又【尔雅释器】玉谓之雕。【又】雕谓之琢。【孟子】必使玉人雕琢之。【埤雅】雕之义,出於雕鹗之雕,雕性刻制故也。 又官名。【周礼冬官考工记】雕人。 又雕题,国名。【礼王制】雕题交址。【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靑涅之也。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常乐侯稠雕。 又姓。【前汉武帝功臣表】臧马康侯雕延年。又复姓。【论语】子使漆雕开仕。 【集韵】或作雕。
虽 【戌集中】【隹字部】 虽 〔古文〕□【唐韵】息遗切【集韵】【韵会】宣隹切,□音绥。【说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又【玉篇】词两设也。【广韵】助语也。【集韵】不定也。况辞也。【尔雅释训】每有,虽也。【注】诗曰:每有良朋,辞之虽也。【礼少仪】虽请退可也。【疏】虽,假令也。当此时假令请退则可也。 又【玉篇】推也。 又与唯通。《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於天。注:唯当为虽。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杨僦注:唯,读为虽。考证:〔【注】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谨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诗曰。〔【吴语】吾虽之不能,去之不忍。〕 谨按原文作须不作虽。谨节去吴语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仪疏虽假令也下,照原文增当此时假令请退则可也二句。〔又兽名。【于逖闻奇录】傅宏业宰天台县,有人猎得一兽,形如豕,仰鼻,长尾有岐,谓之怪。宏业识之曰,其名虽,非怪也。雨则县于树,以尾塞其鼻。验之,果然。【注】虽,以醉反。〕 谨按仰鼻长尾乃尔雅所谓蜼非虽也。闻奇录误刻为虽不可从。今省此段谨改为又与唯通。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於天。注唯当为虽。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杨僦注唯读为虽。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同培。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音灿。明盛也。
雗 【戌集中】【隹字部】 雗 【唐韵】侯干切【集韵】侯旰切,□音翰。【说文】雗,鸒也。从隹倝声。【玉篇】白雗雉也。【广韵】雉别名。【尔雅释鸟】雗雉。【注】白□也。江东呼为白雗,亦名白雉。又【集韵】何干切,音寒。义同。 【集韵】或作□。
雘 【戌集中】【隹字部】 雘 【唐韵】【正韵】乌郭切【集韵】【韵会】屋郭切,□音蠖。【说文】善丹也。从丹蒦声。【书梓材】惟其涂丹雘。【释文】乌郭反。【山海经】鸡山,其下多丹雘。【注】郭璞曰:雘,赤色者。吴任臣曰:盖赤石脂之类。 又【集韵】欝缚切,音嬳。义同。【书丹雘释文】又枉略反。 又【集韵】王缚切,音籰。砮雘丹也。 又瑚故切,音护。【博雅】丹也。
双 【戌集中】【隹字部】 双 【唐韵】所江切【集韵】【韵会】疏江切,□音。【说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汉王乔传】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又【玉篇】两也。【仪礼聘礼】凡献执一双。 又【玉篇】偶也。【诗齐风】冠绥双止。【笺】五人为奇,而襄公往从而双之。 又兽名。【山海经】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三靑兽相幷,名双双。【注】郭璞曰:言体合为一也。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盖谓此也。吴任臣云:兽经曰:文文善呼,双双善行。骈志云:双双合体,蛩蛩假足。麟书曰:双双俱来,孟极是覆。 又鸟名。【公羊传宣五年】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疏】旧说云: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故以喩焉。○按公羊传疏与山海经注异。 又【正字通】温庭筠诗:招客先开四十双。王弇州注云:双,五亩也。四十双,二百亩也。或曰唐书南诏传:官给田,四双为二百亩。又云南杂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後驱,犁一曰为一双。又陶九成辍耕录,谓一双为四亩,佛地以二亩为一双,盖各从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数也。 又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双泰贞。 又【集韵】朔降切,音淙。偶也。 又叶所终反。【谢惠连七夕诗】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雚 【戌集中】【隹字部】 雚 【唐韵】工换切【集韵】【正韵】古玩切,□音灌。【说文】雚,小爵也。从萑吅声。【玉篇】水鸟。【诗豳风】雚鸣于垤。【集韵】或作鹳。 又草名。【尔雅释草】雚,芃兰。【注】雚芃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释文】雚,音贯。 又【集韵】胡官切,音桓。与芃同。详艹部芃字注。 又【集韵】古丸切,音官。水鸟也。或作鹳。
雏 【戌集中】【隹字部】 雏 【唐韵】仕于切【集韵】【韵会】崇刍切,□音。【说文】鸡子也。从隹从刍。【尔雅释鸟】生噣雏。【注】生能自食者。【释文】雏,仕俱反。【礼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释文】仕于反。【孟子】力不能胜一匹雏。 又【礼内则】不食雏□。【注】□伏乳者。 又【庄子秋水篇】南方有鸟,其名鵷雏。【司马相如子虚赋】鵷雏孔鸾。【注】鵷雏,凤属也。【集韵】或作鶵。俗作□,非。 又【集韵】【类篇】□从遇切,音聚。【集韵】人名。仲尼弟子颜浊雏。
杂 【戌集中】【隹字部】 杂 【广韵】徂合切【集韵】【韵会】昨合切,□音。【说文】五彩相合也。【玉篇】糅也。【易坤卦】夫□黄者,天地之杂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 又【礼玉藻杂带注】杂,犹饰也,卽上之韠也。 又【玉篇】同也。【广韵】集也。【易系辞】杂物撰德。【疏】言杂聚天下之物。 又【扬子方言】碎也。【易系辞】其称名也,杂而不越。【疏】辞理杂碎,各有伦序,而不相乖越。 又【玉篇】厕也。 又最也。 又【广韵】匝也。 又穿也。 又鸟名。【尔雅释鸟】爰居,杂县。【疏】爰居,海鸟也,一名杂县。 又【集韵】七盍切【韵会】【正韵】七合切,□音囃。【公羊传成十五年】诸大夫皆杂然曰:仲氏也,其然乎。【释文】杂,七合反,又如字。
雍 【戌集中】【隹字部】 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邕。【说文】雍渠也。【尔雅释鸟】鴒,雍渠。【注】雀属。 又【诗邶风】雍雍鸣雁。【传】雍雍,雁声和也。又【大雅】雍雍喈喈。 又【诗召南】曷不肃雍。【传】雍,和。又【周颂】有来雍雍。【笺】雍雍,和也。 又地名。【诗周颂】于彼西雍。【传】雍,泽也。 又姓。【晋语】郉侯与雍子争田。○按左传作雍。 又【正韵】尹竦切,音勇。【诗小雅】无将大车,维尘雍兮。【笺】雍,蔽也。【释文】於勇反。 又【正韵】於用切,音灉。【诗小雅尘雍释文】又作壅。於用反。
鸡 【戌集中】【隹字部】 鸡 【唐韵】古兮切【集韵】【韵会】坚奚切【正韵】坚溪切,□音稽。【说文】知时畜也。【玉篇】司晨鸟。【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僆,绝有力奋。【疏】此别鸡属也。【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易说卦】巽为鸡。【书泰誓】牝鸡无晨。【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工商执鸡。【礼曲礼】鸡曰翰音。 又【尔雅释鸟】鶾,天鸡【注】鶾鸡赤羽。【逸周书】文鶾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 又【尔雅释虫】螒,天鸡。【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尔雅翼】一名梭鸡。一名酸鸡。 又鸡人,官名。【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 又【礼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彝。 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鸡泽。【注】在广平曲梁县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许之师于鸡父。【注】鸡父,楚地。【战国策】负鸡次之典。【前汉地理志】郁林郡,雍鸡县。 又姓。【正字通】明正统,陕西苑马寺监正鸡鸣时。 【说文】籀文作鸡。互详鸟部鸡字注。考证:〔【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健〕 谨照原文健改僆。〔【前汉地理志】欝林郡雍鸡县。〕 谨照原文欝改郁。
【寅集中】【巾字部】 【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音介。【玉篇】帻也。亦作□。通作介。
雠 【酉集上】【言字部】 雠 〔古文〕□□□【唐韵】市流切【集韵】【韵会】时流切【正韵】除留切,□音酬。【说文】犹□也。【玉篇】对也。【正字通】言相雠对也。【诗大雅】无言不雠。【毛传】用也。【正义】相对谓之雠。雠者,相与用言语,故以雠为用。【朱传】答也。 又【尔雅释诂】匹也。【郭注】雠,犹俦也。【广雅】云辈也。【郉疏】俦侣辈类之匹也。【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孔传】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又等也。【前汉霍光传】皆雠有功。【师古注】言其功相等类也。 又当也。【前汉灌夫传】上使御史薄责婴所言,灌夫颇不雠。【晋灼注】雠,当也。 又【正韵】售也,偿也。【史记高祖纪】高祖每酤留飮酒,雠数倍。【如淳注】雠,亦售也。【魏志卫臻传】子许买物,随价雠直。 又【字汇补】应验也。【史记封禅书】其方尽多不雠。【索隐注】相应为雠。谓其言语不相应,无验也。 又【韵会】仇也。於文言雔为雠。雔,鸟之双也。人之雠怨,不顾礼义,则如禽鸟之为,两怒而有言在其闲,必溢恶之言,若禽鸟之声也。【书微子】相为敌雠。【传】言不和同。【诗邶风】反以我为雠。【疏】雠者,至怨之称。【左传襄三年】称解狐其雠也。【疏】雠者,相负挟怨之名。 又【字汇】报也。【周礼地官调人郑注】难相与为仇雠。【疏】按左氏桓公传云:怨耦曰仇,则仇是怨也。雠谓报也。 又【韵会】挍也。谓两本相覆挍如仇雠也。【左思魏都赋】雠挍篆籀。【注】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又【扬子方言】予赖雠也。秦晋曰雠。 又姓。【前汉儒林传】沛人雠迁。 又通作酬。【战国策】属之雠柞。【注】与酬酢同。 又或作稠。【书微子】用乂雠敛。【传】马本作稠,云数也,敛谓赋敛也。 又【韵会】【正韵】□承咒切,酬去声。亦偿也。【诗大雅】无言不雠。有平、去二音。 又【字汇补】亦书作雠。
雡 【戌集中】【隹字部】 雡 【唐韵】【集韵】□力救切,音溜。【说文】鸟大雏也。从隹翏声。一曰雉之莫子为雡。 又【广雅】□,雡也。
离 【戌集中】【隹字部】 离 【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骊。【说文】黄仓庚也,鸣则蚕生。从隹离声。【玉篇】亦作鹂。【广韵】今用鹂为鹂黄,借离为离别。【集韵】或作鵹。 又卦名。【易离卦】彖曰:离,丽也。【玉篇】离,明也。 又【玉篇】散也。【广韵】近曰离,远曰别。【扬子方言】参蠡,分也。秦晋曰离。【易乾卦】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待王风】有女仳离。 又【玉篇】遇也。【扬子方言】罗谓之离。【易小过】飞鸟离之。【前汉扬雄传反离骚注】应劭曰:离,犹遭也。 又【诗小雅】不离于里。【疏】离,历也。 又【玉篇】两也。【礼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 又【玉篇】判也。【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离经,断绝句也。【周礼夏官形方氏】无有华离之地。【注】华读为□,正之使不□邪离绝。 又【礼明堂位】叔之离磬。【注】离,谓次序其声悬也。【疏】叔之所作编离之磬。 又【仪礼大射礼】中离维纲。【注】离,犹过也,猎也。 又【玉篇】□也。【左传昭元年】设卫离服。【注】离,□也。 又【尔雅释亲】男子谓□妹之子为出,谓出之子为离孙。 又【荀子非相篇】离离然。【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又【尔雅释诂】覭髳茀离也。【注】谓草木之蒙茸翳荟也。茀离卽弥离,弥离犹蒙茸。又【屈原离骚】长余佩之陆离。【注】陆离,犹嵯,众貌也。许愼云:美好貌。师古云:分散也。 又【前汉郊祀歌】辟流离。【注】流离,不得其所者。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滂濞泱轧,丽以林离。【注】林离,操攦也。【扬雄羽猎赋】淋离廓落。 又【司马相如大林赋】前长离而後矞皇。【注】服虔曰:皆神名也。师古曰:长离,灵鸟也。○按前汉礼乐志作长丽。注云:星名。【张衡思□赋】前长离使拂羽兮。【注】长离,南方朱雀神也。 又【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疏】音多变,声流离也。 又【前汉西域传】罽宾出璧流离。【注】师古曰: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靑、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 又马名。【李斯谏逐客书】乘纤离之马。 又鸟名。【诗邶风】流离之子。【传】流离,鸟也。○按尔雅释鸟注,作留离。 又草名。【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注】离,蘼芜也。又【司马相如子虚赋】蘖离朱杨。【注】离,山梨。又【埤雅】韩诗曰:芍药,离草也。将离,相赠以芍药。一名可离。 又木名。【史记孔子世家注】《皇览》曰:茔中树,柞、枌、雒、离。 又水名。【前汉武帝纪】出零陵下离水。 又地名。【左传成十五年】会吴于钟离。【注】钟离,楚邑,淮南县。 又国名。【前汉西域传】东离国,大国也。【拾遗记】泥离之国来朝。 又【广韵】姓也。孟子弟子离娄。 又【集韵】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详虫部螭字注。 又【集韵】辇尒切,音逦。离跂,攘臂貌。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离靡广衍。【注】离靡,谓相连不绝也。离,音力尔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力智切,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释文】离,如字,又力智反。【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师古:音力智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又叶音黎。【卓文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女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又叶良何切,音罗。【韩愈裴少府墓铭】支分族离,各为大家。家,音歌。考证:〔【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立。〕 谨按注无此文。今据陈氏集说引方氏注改两相丽谓之离。〔【扬雄校猎赋】淋离廓落。〕 谨照文选校猎赋改羽猎赋。〔【司马相如上林赋】前长离而後矞皇。〕 谨照汉书上林赋改大林赋。
难 【戌集中】【隹字部】 难 〔古文〕□□□□□□□□【广韵】【韵会】那干切【集韵】那肝切,□音。【说文】鸟也。本作□。 又【玉篇】不易之称也。【书皋陶谟】惟帝其难之。【咸有一德】其难其愼。 又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闲木难。【注】《南越志》曰:木难,金翅鸟沫所成碧色珠也。 又姓。【正字通】南北朝难从党。见《姓苑》。 又【集韵】【韵会】囊何切【正韵】奴何切。□同傩。【集韵】难,却除凶恶也。【周礼春官占梦】遂令始难欧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礼月令】季春,命国难。【又】季冬命有司大难。 又【诗小雅】其叶有难。【传】难然盛貌。【释文】乃多反。 又【集韵】乃可切,音娜。同橠。详木部橠字注。 又【广韵】奴案切【集韵】【韵会】【正韵】乃旦切,□音。【广韵】患也。【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礼曲礼】临难毋苟免。【周礼地官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注】难,相与为仇雠。 又诘辨也。【唐史韦处厚传】张平叔议粜盐,韦处厚发十难以诘之。 又【书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传】难,拒也。【释文】乃旦反。 又【公羊隐八年我入邴传】其言入何难也。【注】难,辞也。【释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又【孟子】於禽兽又何难焉。【注】难,责也。 又人名。【左传文元年】难也收子。【释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又叶音臡。【汲冢周书】旁队外权,隳城湮溪。老弱单处,其谋乃难。考证:〔【左传文元年】难也收子。【释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谨照原文乃旦反改乃多反。
【辰集上】【日字部】 【广韵】【集韵】□匹妙切,音剽。【扬子方言】乾物也。【博雅】曝也。 又【集韵】纰招切,音缥。义同。考证:〔【扬子方言】晒乾物。〕 谨照原文改乾物也。
雤 【戌集中】【隹字部】 雤 【唐韵】胡角切【集韵】辖觉切,□音学。【说文】鷽,或作雤。 又【集韵】乙角切,音渥。亦与鷽同。□详鸟部鷽字注。
韕 【戌集中】【韦字部】 韕 【字汇补】音未详。【管子白心篇】韕乎其圆也,鞟鞟乎莫得其门。【注】韕,复貌。谓遇圆则为圆也。
雥 【戌集中】【隹字部】 雥 【唐韵】徂合切【集韵】昨合切,□音杂。【说文】群鸟也。从三隹。【许善心神雀颂】景福氤氲,嘉贶雥集。 又【玉篇】走合切,音匝。义同。
【寅集上】【寸字部】 【玉篇】古文得字。〇按得字,古文本作。
雦 【戌集中】【隹字部】 雦 【字汇补】古文集字。见云台□。注详四画。
雧 【戌集中】【隹字部】 雧 【唐韵】秦入切【集韵】藉入切,□音箿。【说文】群鸟在木上也。从雥从木。 又【集韵】一曰聚也。【屈原离骚】雧芙蓉以为裳。 【说文】或省作集。详前集字注。
雨 【戌集中】【雨字部】 雨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王矩切,音羽。【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闲也。【玉篇】云雨也。【元命包】阴阳和为雨。【大戴礼】天地之气和则雨。【释名】辅也。言辅时生养。【易乾卦】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书洪范】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尔雅释天】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霡霂,久雨谓之淫。陆佃云:疾雨曰骤,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时雨曰澍。 又谷雨,二十四气之一。见【後汉律历志】。 又【正字通】雨虎,虫名。遁甲开天图曰:霍山有雨虎,状如蚕,长七八寸,在石内,云雨则出,可炙食。或曰石蚕之类。详见【本草纲目】。 又【集韵】欧许切,音□。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王遇切,音芋。【集韵】自上而下曰雨。【韵会】风雨之雨上声,雨下之雨去声。【诗邶风】雨雪其雱。又【小雅】雨我公田。【释文】雨,于付反。【礼月令】仲春始雨水。【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 又叶羽轨切,音以。【易林】阴积不已,云作淫雨。考证:〔【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门象云,水霝其闲也。〕 谨照原文门改冂。
【子集下】【匕字部】 【玉篇】与匙同。
雩 【戌集中】【雨字部】 雩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云俱切,□音于。【说文】夏祭,乐於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声。【玉篇】请雨祭也。【尔雅释训】舞号雩也。【注】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礼月令】仲夏大雩。【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左传桓五年】龙见而雩。【注】远为百谷祈膏雨也。【疏】雩之言远也。远者豫为秋收,言意深远也。 又雩娄。地名。【左传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释文】雩,音于。又【前汉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广韵】况于切【集韵】匈于切,□音吁。【广韵】雩娄,古县名。在庐江。【左传雩娄释文】徐邈读。 又【集韵】休居切,音虚。【左传雩娄释文】韦昭读。 又【集韵】汪胡切,音乌。【左传雩娄释文】或读一呼反。 又【集韵】【类篇】□王遇切,音芋。【尔雅释天】螮蝀谓之雩。螮蝀,虹也。【注】俗名美人虹。江东呼雩。【释文】雩,于句切。 【说文】或作□。
雪 【戌集中】【雨字部】 雪 【唐韵】【集韵】相绝切【韵会】【正韵】苏绝切,□音。【说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阴凝为雪。【释名】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华,言凡草木华五出,雪华独六出,阴之成数也。【诗邶风】雨雪其雱。 又【广韵】除也。【韵会】洗也。【庄子知北游】澡雪而精神。【战国策】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又【广韵】拭也。【家语】以黍雪桃。【史记郦食其传】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节□名。见【後汉律历志】。 又山名。【後汉明帝纪注】天山卽祈连山。一名雪山。 又阳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霁。
雯 【戌集中】【雨字部】 雯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文。【广韵】云文。【集韵】云成章曰雯。【古三坟】日云赤昙,月云素雯。
氛 【戌集中】【雨字部】 氛 【集韵】【韵会】【正韵】□敷文切,音芬。【玉篇】雾气也。 又【韵会】氛氛,雪貌。【诗小雅】雨雪氛氛。 又【释名】润气,著草木,遇寒冻色白曰氛。 又【唐韵】【集韵】□符分切,音汾。【说文】本作氛。祥气也。【集韵】或作□。考证:〔【释名】涧气,著草木,遇寒冻色白曰氛。〕 谨照原文涧气改润气。
雱 【戌集中】【雨字部】 雱 【唐韵】【正韵】普郞切【集韵】【韵会】铺郞切,□音磅。【玉篇】雪盛貌。【诗邶风】雨雪其雱。 又【集韵】【类篇】□敷方切,音芳。氛雱,雪貌。 【集韵】本作滂,沛也。或作霶。
云 【戌集中】【雨字部】 云 【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广韵】河图曰:云者,天地之本。【元命包】阴阳聚为云。【易乾卦】云行雨施。 又【诗大雅】倬彼云汉。【传】云汉,天河也。 又【尔雅释亲】仍孙之子为云孙。【注】言轻远如浮云。 又【周礼春官大司乐】舞云门大卷。【注】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 又【史记黄帝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又泽名。【书禹贡】云土梦作。又【左传定四年】楚子涉睢济江,入于云中。【尔雅释地】楚有云梦。【疏】此泽跨江南北,亦得单称云,单称梦。【司马相如子虚赋】云梦者,方九百里。 又【拾遗记】蓬莱山,亦名云来。 又郡县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云县。又云中郡。 又姓。【正字通】缙云氏之後。唐云洪嗣。明云衢,云岫。 又叶于员切。【□琳马瑙勒赋】初伤勿用,俟庆云兮。君子穷达,亦时然兮。 【说文】通作云。
雴 【戌集中】【雨字部】 雴 【广韵】丑入切【集韵】敕立切,□音湁。【玉篇】雴霫。【广韵】大雨。【博雅】雨也。 又【集韵】力入切,音立。义同。
【寅集中】【山字部】 【玉篇】徒红切【集韵】【类篇】徒东切,□音同。□,山貌。 又【正字通】山无草木也。古借用童,加山,赘。
雵 【戌集中】【雨字部】 雵 【集韵】倚朗切,音坱。【玉篇】雵雵,白云貌。 又【集韵】【韵会】□於良切,音央。义同。
零 【戌集中】【雨字部】 零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音灵。【说文】余雨也。从雨令声。 又【玉篇】徐雨也。 又【广韵】落也。【诗墉风】灵雨旣零。【传】零,落也。 又【字汇】畸零,凡数之零余也。 又【後汉高句骊传】好祠鬼神,社稷零星。【注】风俗通曰:辰之神为零星。 又水名。【前汉匈奴传】零吾水上。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通零关道。【注】徐广曰:越嶲有零关县。又【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零阳,零陵郡零陵。又【韵会】丁零,亦地名。通作灵令。 又姓。【正字通】明成化举人零混。 又与苓通。【庄子徐无鬼】豕零也。【注】进学解所谓豨苓也。 又【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又【广韵】【集韵】□郞定切,音令。【广韵】零落。【集韵】或作□。亦作□。
雷 【戌集中】【雨字部】 雷 〔古文〕□□□□□靁□【唐韵】鲁回切【集韵】【韵会】【正韵】卢回切,□音罍。【说文】本作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声。象回转形。【易说卦】震为雷。【礼月令】仲春,雷乃发声。 又【礼曲礼】毋雷同。【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左□冥而右黔雷。【注】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注】雷鼓,八面鼓也。 又【韵会】雷门,会稽城门,有大鼓,声闻百里。【前汉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又【南部新书】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书禹贡】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东蒲坂县南。 又泽名。【书禹贡】雷夏旣泽。【传】雷夏,泽名。 又汉侯国名。在东海。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国名。【前汉西域传】无雷国王冶卢城。 又州名。【韵会】在广西,其山为雷所震,水流为江。唐置雷州。 又姓也。【前汉淮南王安传】郞中雷被。 又音累。【楚辞九歌】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晋语】靑阳。方雷氏之甥也。【注】方雷,西陵氏之姓。黄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累祖,实生靑阳。雷累同。○按晋语注,雷有累音,非止叶音也。 又【集韵】鲁水切,音垒。推石下也。 又【集韵】卢对切,音类。本作礧。或作垒礌檑。【埤苍】推石自高而下也。【周礼秋官职金注】枪雷,椎椁之属。【释文】刘音诔。沈云:当为礌,郞对反。【前汉鼂错传具蔺石注】如淳曰:蔺石,城上雷石。师古曰:雷,来内反。 又【正字通】击鼓曰雷。【古乐府】官家出游雷大鼓。考证:〔又姓。【前汉淮南衡山王传】郞中雷被。〕 谨按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合为一卷,郑此引系淮南王传中语,应省衡山字。改又姓也前汉淮南王安传。
【辰集中】【木字部】 同棠。
【未集中】【糸字部】 【字汇补】纾字之讹。
雸 【戌集中】【雨字部】 雸 【集韵】五甘切,音玵。霜也。
【未集中】【羽字部】 【篇韵】之由切,音周。弱羽。【玉篇】急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以灼切。丝也。
雹 【戌集中】【雨字部】 雹 〔古文〕□□□【唐韵】蒲角切【集韵】【韵会】【正韵】弼角切,□音。【说文】雨冰也。【大戴礼】阳之专气为霰,阴之专气为雹。霰雹者,一气之化也。【注】阳气在雨,温暖如阳。阴气薄之,不相入,搏而为雹。故春秋榖梁说曰:雹者,阴胁阳之象也。【埤雅】阴包阳为雹。申丰以为古者藏冰固阴,冱寒而无雹,盖阳无所泄,雹之所以生也。雹形似今半珠,其粒皆三出。雪六出成华,雹三出成实,雹冰之余,造化权舆。曰:雹者,雨之冰也。又曰:北方之气,云雨雹霰雪。【礼月令】仲夏行冬令,则雹冻伤谷。【注】子之气乘之也。阳为雨,阴起胁之,凝为雹。【左传昭四年】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韵会补】洮岷闲,雨雹曰白雨。又曰硬头雨。宋绍兴十七年,临安雨雹,太学屋瓦皆碎。学宫讳言雹,遂称硬雨。 又【集韵】蒲沃切,音仆。义同。考证:〔【埤雅】雹形今似半珠〕 谨照原文今似改似今。
雺 【戌集中】【雨字部】 雺 【广韵】【集韵】莫红切【集韵】【韵会】谟蓬切,□音蒙。【尔雅释天】天气下,地不应曰雺。【注】言蒙昧。【疏】书洪范曰雺,注,雺声近蒙,诗零雨其蒙,则雺是天气下降,地气不应,蒙暗也。【玉篇】本作霚。【广韵】同霿。【集韵】或作雾。 又【广韵】莫浮切【集韵】【韵会】迷浮切【正韵】莫侯切,□音谋。义同。【集韵】或作霿蒙。 又【广韵】【韵会】莫综切【集韵】莫宋切。□同霿。【广韵】地气上,天不应。【韵会补】古文尙书,雨霁雺圛克。【注】雺,地气上。天气不下也。 又【广韵】莫□切,音茂。义同。 又【玉篇】武赋切【集韵】亡遇切,□音务。【集韵】本作霚。或作雾。详後雾霚二字注。
电 【戌集中】【雨字部】 电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殿。【说文】阴阳激耀。从雨从申。【埤雅】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或曰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阴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起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眞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释名】电,殄也。乍见则殄灭也。【易噬嗑】雷电合而章。【注】雷电□合,不乱乃章。又【丰卦】雷电皆至。【疏】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诗小雅】□震电。【礼月令】仲春,雷乃发声,始电。【疏】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春秋隐九年】大雨震电。【疏】河图云:阴激阳为电,电是雷光。【谷梁传】震,雷也。电,霆也。【淮南子原道训】电以为鞭策。
雽 【备考】【戌集】【雨字部】 雽 【龙龛】音行。又音于。
雾 【戌集中】【雨字部】 雾 【广韵】【韵会】□亡遇切,音务。【尔雅释天】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注】言晦冥。【释名】雾,冒也,气蒙乱覆冒物也。【广韵】元命包曰:阴阳乱为雾。【礼月令】氛雾冥冥。【玉篇】本作霿。【广韵】同霚。【集韵】同雺。 又【集韵】谟蓬切,音蒙。又蒙弄切,音幪。又莫凤切,音梦。义□同。
雿 【戌集中】【雨字部】 雿 【字汇】徒吊切,音棹。□雿,幽冥也。【王逸九思】閴□雿兮靡睹。 又【字汇补】直格切,音宅。与翟氏之翟同。高峻貌。【淮南子原道训】上游於霄雿之野。又【俶眞训】萧条霄雿,无有彷佛。【又】横局天地之闲,而不雿不通。 【篇海】本作窕。
需 【戌集中】【雨字部】 需 〔古文〕□【唐韵】相兪切【集韵】【韵会】询趋切,□音须。【说文】□也。遇雨不进,止□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注】徐铉曰:李阳冰据易云,上于天云:当从天。然诸本皆从而,无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须也。险在前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疏】从易需卦之需。【释文】音须。【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虱是也。【注】濡则不去,需则有待。 又【集韵】一曰疑也。【韵会】迟疑需待也。【左传哀十四年】需事之贼也。 又【韵会】索也。又【字汇】姓也。 又【集韵】汝朱切,音儒。韦柔滑貌。【战国策】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注】需,音儒。【集韵】或作□。 又【集韵】【正韵】□乳兖切,音耎。【集韵】本作□,柔也。或作软。软濡,通作耎。【韵会】本作。或作□。【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注】故书需作□。□,读为柔需之需。【释文】需,人兖反。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薄其帤则需。【注】需,谓不充满。【疏】需襦不进,故为不充满。陆云:罢需。 又【集韵】奴乱切,音糯。弱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马不契需。【注】需,读为畏需之需。【释文】又乃乱反。【集韵】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 又【韵会补】郑□周易注,需,读为秀。阳气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霁 【戌集中】【雨字部】 霁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计切,音挤。【说文】雨止也。从雨齐声。【尔雅释天】济谓之霁。【注】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疏】济,止也。【书洪范】曰雨曰霁。【传】龟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前汉魏相传】为霁威严。【注】霁,止也。 又【集韵】才诣切,音哜。晴也。【埤雅】雨晴曰霁。 又【集韵】在礼切,音荠。又子礼切,音泲。义□同。
霂 【戌集中】【雨字部】 霂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卜切,音木。【说文】霢霂也,从雨沐声。【尔雅释天】小雨谓之霡霂。【诗小雅】益之以霡霂。互详後霡字注。
【补遗】【寅集】【山字部】 【字汇补】与岐同。【冯少墟善利图说序】夫善利之剖远矣。
霃 【戌集中】【雨字部】 霃 【广韵】直深切【集韵】【韵会】【正韵】持林切,□音沈。【说文】久阴也。从雨沈声。【集韵】通作沈。
霄 【戌集中】【雨字部】 霄 【广韵】相邀切【集韵】【韵会】思邀切【正韵】先雕切,□音宵。【说文】雨为霄雪。从雨肖声。齐语也。【尔雅释天】雨为霄。【注】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冰雪杂下者,谓之霄雪。【疏】霄,卽消也。【韵会】霄雪,今人所谓湿雪也。著物则消。 又【玉篇】云气也。【广韵】近天气也。【扬雄甘泉赋】腾淸霄而轶浮景。【注】师古曰:霄,日旁气也。 又陵霄,花名。【尔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又奔霄,□王八骏之一。见【拾遗记】。 又地名。【左传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又国名。【拾遗记】西方有因霄之国,人皆善啸。 又姓。【正字通】韩非子有霄略。 又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执郑行人良霄。【史记楚世家】是谓霄敖。 又【集韵】仙妙切,音笑。与肖同。 又【陆云陆丞相诔】穷化几神,探赜众妙。骇尘氛埃,澄响淸霄。霄,叶音笑。 又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弹璈北寒台,七灵曜紫霄。济济群仙举,纷纷尘中罗。 又叶思留切,音搜。【陆机诗】恢恢天网,飞沈是收。受兹下臣,腾光淸霄。 【集韵】或作□。考证:〔【尔雅释天】雨为霄。〕 谨照原文为霄下增雪字。
霅 【戌集中】【雨字部】 霅 【唐韵】丈甲切【集韵】【韵会】【正韵】直甲切,□音喋。【说文】霅霅,震电貌。 又【说文】一曰众言也。从雨,譶省声。【韵会】众声。 又【後汉马融广成颂】霅尔雹落。【注】霅,素洽反。广雅曰:雨也。 又【左思吴都赋】靸霅惊捷。【注】靸霅,走捷貌。 又【广韵】霅阳,县名。 又【广韵】水名,在吴兴。【集韵】通作□。 又姓。【字汇补】博物志,孟舒,国名,人首鸟身,其先主为霅氏。又【广韵】胡甲切【集韵】辖甲切,□音狎。【玉篇】众言也。 又【班固答宾戏】煜霅其闲。【注】霅,下甲反。煜霅,光貌。 又【集韵】域及切,音煜。霅霵,雨声。 又【广韵】苏合切【集韵】【韵会】【正韵】悉合切,□音趿。【广韵】雨霅霅。 又【广韵】之涉切【集韵】【韵会】【正韵】质涉切,□音讋。【广韵】霅霅,震电貌。 又【集韵】色甲切,音喋。散也。【扬雄甘泉赋】霅然阳开。【注】晋灼曰:散也。师古曰:霅,音所甲反。 又【集韵】斩狎切,音眨。地名。霅阳障,在乐浪。
□ 【未集中】【糸字部】 □ 与继同。【隶释】杨君石门颂,君其□纵。
□ 【备考】【卯集】【斗字部】 □ 【五音篇海】同□。
靤 【戌集中】【面字部】 靤 【广韵】防敎切【集韵】皮敎切,□音骲。【玉篇】面疮也。 又【集韵】本作疱。面生气也。亦作疱。◎按广韵靤训面疮,疱训面生气,二字分见。集韵合靤疱为一,专训面生气,非。
【辰集中】【木字部】 【玉篇】所角切【集韵】色角切,□音槊。木名。【类篇】一曰栅也。【博雅】栅谓之。俗同槊,非。
阍 【戌集上】【门字部】 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呼昆切,音昏。【说文】常以昏闭门隶也。【礼祭义】阍者,守门之贱者也。【周礼天官】阍人掌守王宫中门之禁。【注】言阍人者,使守门阍人守王宫中门耳。【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诣阙自愬者,曰叩阍。 又【正韵】阍寺。【易说卦】为阍寺。【疏】取其禁止人也。 又【韵补】叶许云切,音熏。【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 又叶音暄。【苏辙上淸词】帝荡荡其无尊兮,居深高乎九阍。顾后土之茫昧兮,若世人之观天。
阎 【戌集上】【门字部】 阎 【唐韵】【集韵】【韵会】□余廉切,音盐。【说文】里中门。【後汉班固传】闾阎且千。【注】字林曰:阎,里中门也。【史记越世家】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於国。 又【玉篇】巷也。【博雅】阎谓之弄。 又【扬子方言】阎笘,开也。东齐开戸谓之阎笘。 又劝也。【扬子方言】食阎,劝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或谓之怂恿。 又【广韵】姓也。阎职。见【左传文十八年】阎敖,楚大夫。见【庄十八年】。 又【集韵】【类篇】□徐廉切,音燅。鬼阎,地名。在颍川。【左传昭二十年】战於鬼阎。【注】颍川长平县西北有阎亭。【释文】阎,似廉反。 又县名。【左传昭九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注】阎嘉,晋阎县大夫。【释文】阎,以廉反。 又【集韵】以赡切,音爓。【说文】好而长也。【五音集韵】美色也。 又衣长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眇阎易以戍削。【注】阎易,衣长貌。 又【集韵】以冉切,音琰。地名。【左传昭二十年】鬼阎。【释文】又以冉反。 【集韵】或作壛。
阏 【戌集上】【门字部】 阏 【唐韵】乌割切【集韵】【韵会】【正韵】阿葛切,□音遏。【说文】遮壅也。【广韵】止也,塞也。【前汉景十三王传】今臣雍阏不得闻。【注】阏,乌曷反。止也。【楚辞九思】志阏绝兮安如。【注】志望已讫,不知所之。【列子杨朱篇】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阏。【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长流,莫或阏之。【释文】□音遏。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太岁在卯曰单阏。【释文】阏,乌割切。【淮南子天文训】寅在甲曰阏蓬。【注】言万物锋芒欲出,拥遏未通,故曰阏蓬也。 又星名。【前汉律历志】大火,阏伯之星也。 又城名。【史记秦本纪】攻赵阏与。【注】仪州和顺县,卽古阏与城。【郡县志】阏与,在磁州武安县。今属彰德府。又【後汉郡国志】上党涅县有阏与聚。 又人名。【左传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又【隐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注】公孙阏,郑大夫。【释文】□於葛反。【前汉景帝纪】阏为临江王。【注】阏,一曷反。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歇切,音谒。义同。 又【集韵】或作堨。详堨字注。 又【五音集韵】依倨切,音饫。阏与,容暇貌。【前汉扬雄传】穷冗阏与。【注】晋灼曰:阏与,容貌也。师古曰:阏与,容暇之貌也。 又【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後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阐 【戌集上】【门字部】 阐 【唐韵】昌善切【集韵】【韵会】【正韵】齿善切,□音幝。【说文】开也。【增韵】辟也。【後汉班固传】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者。【注】阐,开也。 又【增韵】显也。【玉篇】明也。【易系辞】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注】阐,明也。【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传】修阐文敎,舞文舞于宾主阶闲。【春秋左传杜序】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扬子太□经】次六:幽阐积。【注】六为水称。幽施禄及下,故阐积。 又【玉篇】大也。【易丰卦注】阐者,弘广之言。凡物之大,具有二种,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阐弘使大。【书君□尔惟弘周公丕训传】汝为政,当阐大周公之大训。 又广也。【史记秦始皇纪】阐幷天下。又【禅梁父注】禅阐广地土也。 又地名。【左传哀八年】夏齐人取讙及阐。【注】阐在东平刘县北。【後汉郡国志】益州越巂郡阐。 又【集韵】称延切,音燀。【陆云陆府君诔】瑰光旣耀,灵宝未阐,弗虑皇图,衔恨殂迁。 又【韵补】叶称人切,音瞋。【□琳悼龟赋】探颐索隐,无幽不阐。下方太祗,上配淸纯。
阩 【戌集中】【阜字部】 阩 【集韵】书蒸切,音升。登也。本作升。或作□。
阧 【戌集中】【阜字部】 阧 【广韵】【集韵】【韵会】□当口切,音斗。【玉篇】阧峻也。【集韵】峻立也。【韵会】崖壁峭绝也。【广韵】同陡。【韵会】通作斗。
阑 【戌集上】【门字部】 阑 【唐韵】洛干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干切,□音兰。【说文】门遮也。【战国策】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阑之。【史记楚世家】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後汉明帝纪】劳赐县掾史及门阑走卒。【注】续汉志曰:五伯铃下待阁门阑部署街里。 又车上阑。【左传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脱扃注】扃,车上兵阑也。 又【广韵】晚也。【岑参诗】萧条芳岁阑。 又【增韵】褪也,衰也。 又【玉篇】牢也。 又【广韵】希也。飮酒半罢也。【史记高祖纪】酒阑。【注】阑,言希也。谓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杜甫诗】厨人语夜阑。 又【广韵】尽也。【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又妄也。【史记汲黯传】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於边关乎。【注】阑,妄也。 又无符传出入为阑。【史记高祖功臣年表】阳平侯杜相夫阑出函谷关。【前汉成帝纪】阑入尚方掖门。【注】应劭曰:无符籍妄入宫曰阑。 又腕阑。【元氏掖庭记】元静懿皇后旦日,人献翠腕阑。【注】阑,手镯类。 又阑干。【左思吴都赋】珠琲阑干。【注】阑干,犹纵横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阑注】属越巂郡。 又【集韵】郞旰切。同□。文也。或作斓。亦省。 又【韵补】叶陵延切,音连。【苏轼游东西岩诗】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正赖丝与竹,陶写有余欢。常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欢音轩。考证:〔【杜甫诗】厨人夜语阑。〕 谨照原诗改厨人语夜阑。
陏 【戌集中】【阜字部】 陏 【字汇】徒火切,惰上声。【史记货殖传】果陏蠃蛤。【注】索隐曰:陏,徒火反。正义曰:陏,今为摇。果摇,犹摇□包裹也,今楚越之俗,尚有裹摇之语。楚越水乡,足螺鱼□,民多探捕积聚,摇□包裹,煮而食之。班固不晓裹摇之方言,述地云果蓏蠃蛤,非太史公意也。○按陏字诸书皆不载,无由稽考。易说卦为果蓏,京房本作果堕,则堕卽蓏字,古字借也。《史记》陏字,《汉书》攺作蓏,必非无据。《正义》训为摇,似不可从。 又【篇海】旬为切,音随。国名。
阒 【戌集上】【门字部】 阒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狊切,音。【说文】静也。【玉篇】静无人也。【易丰卦】阒其无人。【疏】窥视其屋,而阒寂无人也。 又【集韵】求获切,音□。义同。 【说文徐注】按易:窥其戸,阒其无人。窥,小视也。狊,大张目也。言始小视之,虽大张目亦不见人也。义当只用狊字。
阔 【戌集上】【门字部】 阔 【广韵】【正韵】苦括切【集韵】【韵会】苦活切,□音适。【说文】疏也。一曰远也。【尔雅释诂】阔,远也。 又【广韵】广也。 又【韵会】阔,勤苦也。【诗邶风】死生契阔。【传】契阔,勤苦也。 又宽也。【前汉王莽传】阔其租赋。【注】阔,宽也。 又乖阔。【诗邶风】于嗟阔兮。【疏】于嗟乎此军伍之人,今日与我乖阔兮。 又□阔。【後汉马融传】及汉祖杖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阔。 又迂阔。【後汉律历志】至元封中,迂阔不审。 又【正韵】凡久不相见曰闲阔。【後汉诸葛丰传】闲何阔。 又【集韵】苦滑切,音。义同。 又【韵补】叶音缺。【成公绥天地赋】岂斯事之有徵,将言者之虚设。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奓阔。考证:〔【诗卫风】死生契阔。〕 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诗卫风】于嗟阔兮〕 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阕 【戌集上】【门字部】 阕 【唐韵】【集韵】□倾雪切,音缺。【说文】事已闭门也。【玉篇】止也。【博雅】阕,讫也。 又【玉篇】息也。【诗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阕。【传】息也。【後汉杨璇传】剽人盗邑者,不阕时月。【注】息也。 又【广韵】尽也。【前汉王莽传】物物卬市,日阕亡储。【注】尽也,言当日卽尽。【张景阳七命】繁肴旣阕,亦有寒羞。 又【玉篇】终也。【增韵】乐终也。【礼文王世子】有司告以乐阕。【注】阕,终也。【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阕。【前汉张良传】歌数阕。 又空也。【庄子人闲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注】阕,空也。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又【正韵】门开也。 又【集韵】暌桂切,音。止也。【礼郊特牲】卒爵而乐阕。【注】阕,止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苦穴切,音湀。义同。 又【集韵】古穴切,音玦。马名。【尔雅释畜】回毛在背,阕广。【疏】旋毛在背者名阕广。 又【韵补】叶音馈。【曹植酒赋】叙嘉宾之欢会兮,惟耽乐之旣阕。日暗暗於桑楡兮,命仆夫而皆逝。
【辰集下】【欠字部】 【集韵】呼来切,音咍。飮也。
□ 【备考】【卯集】【无字部】 □ 【五音篇海】无可切。
阖 【戌集上】【门字部】 阖 “【唐韵】胡□切【集韵】辖□切【韵会】曷合切【正韵】胡合切,□音合。【说文】门扇也。【尔雅释宫】阖谓之扉。【疏】阖扇也。【礼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阖扇。【注】用木曰阖。【左传襄十八年】以枚数阖。【注】阖,门扇也。【史记宋微子世家】牧齿著门阖。【注】阖,门扇。 又【韵会】双曰阖,阖门也。单曰扇,扇戸也。 又【说文】闭也。【易系辞】阖戸谓之坤。【疏】谓闭藏万物,若室之闭阖其戸。【左传襄十七年】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注】阖,谓门戸闭塞。 又苫也。【周礼夏官圉师】茨墙则翦阖。【注】阖,苫也。 又【正韵】摠合也。【後汉张俭传】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与政事。【前汉武帝纪】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注】总一郡之中,故曰阖郡。 又【广韵】阊阖。【前汉礼乐志】游阊阖。【注】阊阖,天门。【淮南子原道训】排阊阖,钥天门。【注】阊阖,始升天之门也。 又风。亦名阊阖。【史记律书】阊阖风,居西方。 又助语词。【庄子列御□】阖胡尝视其良,旣为秋栢之实矣。【注】阖,语助也。又【则阳篇】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注】言何不试舍其所为乎。 又国名。【前汉□汤传】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注】阖苏,国名。在康居北一千里。 又人名。【庄子人闲世注】颜阖,鲁之贤人隐者。
考证:〔【周礼夏官圉师】茨墙则剪阖。〕 谨按剪字下从羽今改翦。”
阗 【戌集上】【门字部】 阗 【唐韵】待年切【集韵】【韵会】【正韵】亭年切,□音田。【说文】盛也。【博雅】阗阗,盛也。 又【博雅】阗阗,声也。【诗小雅】振旅阗阗。【朱注】阗阗,鼓声也。【尔雅释天】振旅阗阗。【注】阗阗,群行声。【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注】皆言车马之声。 又【增韵】满也。【史记汲郑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前汉游侠传】人无贤不肖阗门。 又地名。【前汉西域传】到□阗城。【抱朴子仙药卷】得于阗国白玉。 又与颠同。【礼玉藻盛气顚实扬休注】顚,读为阗。盛身中之气,使之阗满其息。 又【集韵】或作□。【前汉游侠传阗门注】师古曰:与□字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电。于阗,国名。 又音冀。【前汉□汤传】涉康居界,至阗池西。【注】阗,音冀。
阙 【戌集上】【门字部】 阙 【广韵】袪月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月切,□音□。【说文】门观也。【徐曰】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玉篇】象魏阙也。【广韵】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韵】宫门双阙也。【韵会】为二台于门外,作楼观於上,上员下方,以其县法谓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状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观之,因为之观,两观双植,中不为门。又宫门、寝门、冢门皆曰阙。【古今注】阙,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尔雅释宫】观谓之阙。【诗郑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传】乘城而见阙。【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注】阙,象魏也。【史记高祖纪】立东阙、北阙。又【秦本纪】筑冀阙。【注】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卽象魏也。 又【广韵】失也,过也。 又【集韵】乏也,空也。 又【增韵】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 又【广韵】不供也。【左传襄四年】敞邑褊小,阙而为罪。【注】阙,不供也。 又【增韵】虚也。【礼礼运】三五而阙。【注】一盈一阙,屈伸之义也。 又【增韵】游车补阙者曰游阙。【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注】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率游阙四十乘。【注】游车,补阙者。 又不合也。【前汉王莽传】归师勿遏,围城谓之阙。【注】此兵法之言也。阙,不合也。 又毁也。【礼曾子问】入自阙。【注】阙,谓毁宗也。 又【正韵】阙翟后服刻缯为衣,不画也。【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
。【注】阙狄,画羽饰。展衣,白衣也。【诗卫风玼兮玼兮其之翟也传】褕翟,阙翟,羽饰衣也。 又剑名。【荀子性恶篇】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 又国名。【左传昭十五年】阙巩之甲。【注】阙巩国所出铠。 又兽名。【尔雅释兽】阙泄多狃。【疏】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又山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遗屯骑於□阙兮。【注】□阙,北极之山也。 又塞名。【战国策】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注】阙,塞名也。又【史记周本纪】西周恐,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注】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又【广韵】姓也。出下邳。汉有荆州刺史阙羽三。 又【正韵】亦作屈。 又【正韵】其月切,音橛。【左传隐元年】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吴语】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注】阙,穿也。【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掘阙而得龟者。【注】穿地至泉曰阙。 又【韵补】叶音桧。【程晓赠傅□诗】元服初加,万福咸会。赫赫应门,严严朱阙。 又叶音乞。【班固北征颂】雷震九原,电曜高阙。金光镜野,武旗冒日。 又叶音却。【郑虔季赠陆云诗】□□阊阖,南端启钥。庶明以庸,帝听式阙。考证:〔【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剪我公室。〕 谨按剪字下从羽今改翦。〔【正韵】阙翟后服刻绘为衣,不画也。〕 谨照原文刻绘改缯。〔【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拙阙而得龟者。〕 谨照原文拙阙改掘阙。
阚 【戌集上】【门字部】 阚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苦滥切,音瞰。【说文】望也。 又【博雅】阚,视也。 又【玉篇】临也。 又【广韵】鲁邑。【左传昭二十五年】叔孙昭子如阚。【注】阚,鲁邑。【谷梁传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阚。 又亭名。【後汉郡国志】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 又姓。【史记齐太公世家】阚止有宠焉。 又【集韵】【韵会】□虎槛切,音。虎声。【诗大雅】阚如虓虎。【传】阚然如虎之怒。【释文】火斩反。【前汉叙传】於是七雄虓阚。 又【广韵】【集韵】许鉴切【韵会】胡忏切【正韵】胡监切,□音。【广韵】犬声。【集韵】兽怒声。 又【集韵】【韵会】【正韵】□虎览切,音喊。义同。
阝 【戌集中】【阜字部】 阝 【正字通】偏傍阜字。
阞 【戌集中】【阜字部】 阞 【唐韵】卢则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得切,□音勒。【说文】地理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凡沟逆地阞,谓之不行。【注】阞,谓脉理。不行,谓决溢也。 又通作仂。数之余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以其围之阞,捎其数。【注】阞,三分之一也。【疏】凡言阞者,分散之言,数亦不定。是以王制云,祭用数之阞。
队 【戌集中】【阜字部】 队 【唐韵】【集韵】【韵会】徒对切【正韵】杜对切,□音憝。【说文】从高队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百人也。【广韵】群队也。【左传文十六年】楚子乘馹,会师於临品,分为二队。【注】队,部也。两道攻之。【司马相如上林赋】车按行,骑就队。 又【集韵】【正韵】□直类切,音怼。【集韵】落也。【礼檀弓】退人若将队诸渊。又【乐记】上如抗,下如队。【释文】队,直愧反。【左传成十二年】俾队其师。【集韵】本作坠。亦作隧。 又【集韵】徐醉切,音遂。与隧同。详隧字注。 又【前汉王莽传】分为六尉六队。【注】队,音遂。 又【□天子传】得绝銒山之队。【注】队,谓谷中险阻道也。 又【集韵】杜罪切,憝上声。群也。考证:〔【左传文十五年】楚子乘驿,会师於临品,分为二队。〕 谨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乘驿改乘馹。
阠 【戌集中】【阜字部】 阠 【广韵】息晋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晋切,□音信。【说文】陵名。【尔雅释地】东陵阠。 又【唐韵】所臻切【集韵】疏臻切,□音莘。又【集韵】所阵切,音□。又【广韵】【集韵】□试刃切,音抻。义□同。
阡 【戌集中】【阜字部】 阡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仓先切,音千。【说文】路南北为阡。【史记秦本纪】开阡陌。【注】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朱子曰:二说不同,後说为正。陌之为言百也,遂洫从,而泾涂亦从,则遂闲百亩,洫闲百夫,而泾涂为陌。阡之为言千也,沟浍衡,而畛道亦衡,则沟闲千亩,浍闲千夫,而畛道为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按陆机答张士然诗: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此以南北为阡也。柳宗元田家诗:蓐食徇所务,驱车向东阡。此以东西为阡也。 又姓。【正字通】唐有阡能。 又墓道也。【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诗】新阡绛水遥。通作仟。【前汉原涉传】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仟。 又与芊同。密茂貌。【楚辞九怀】远望兮阡眠。【谢朓和王著八公山诗】阡眠起杂树。【游东田诗】远树瞹阡阡。【注】阡,与芊同。亦作仟仟。 又【集韵】仓甸切,音蒨。义同。 【玉篇】或作□圱。
阢 【戌集中】【阜字部】 阢 【唐韵】【集韵】□五忽切,音兀。【说文】石山戴土也。【集韵】或作峞。 又【集韵】鱼屈切,音崛。又语韦切,音巍。义□同。 又【集韵】【类篇】□吾回切,音桅。【玉篇】崔也。【集韵】高貌。与隗同。【释名】危,阢也。阢阢不固之言也。 【玉篇】亦作峞。
【寅集下】【广字部】 【广韵】同。【唐书王忠嗣传】军翼掩之。 又【集韵】与同。详尸部字注。
【辰集下】【欠字部】 【广韵】口茎切【集韵】丘耕切,□音铿。【玉篇】咳也。一曰□。○按字见《广韵》。《正字通》云俗字,非。
□ 【卯集下】【方字部】 □ 【篇海】於艳切,音厌。比长短也。
【子集下】【厂字部】 【集韵】都回切,音塠。堆或作。聚土也。【玉篇】亦堆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下没切,音核。纥本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古禫切,音感。竹名。有毛。 又【篇海】箱属。 又【集韵】都感切,音黕。亦竹名。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虎委切,音毁。舂谓之□。或书作□。□,同。
【子集下】【十字部】 【唐韵】卢则切【集韵】历德切,□音勒。【说文】材十人也。从十,力声。【广韵】功大。
霯 【戌集中】【雨字部】 霯 【集韵】台隥切【正韵】台邓切,□音□。【玉篇】大雨也。
霰 【戌集中】【雨字部】 霰 〔古文〕□【唐韵】苏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先见切,□先去声。【说文】稷雪也。从雨散声。【诗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笺】将大雨雪,始必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气而搏,谓之霰。【大戴礼】阳之专气为霰。【注】阴气在雨水,凝滞为雪。阳气薄之,不相入,散而为霰。故春秋榖梁说曰:霰者,阳胁阴之符也。【释名】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埤雅】闽俗谓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谓稷雪,义盖如此。今名濇雪,亦名湿雪。 又【字汇补】佛之外道曰霰尼。见楞严经。 【说文】或作。【玉篇】亦作□。【集韵】或作霚。考证:〔【诗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笺】将大雨雪,始必微温,雪自上下,遇縕气而搏,谓之霰。〕 谨照原文縕气改温气。
霱 【戌集中】【雨字部】 霱 【广韵】余律切【集韵】允律切【韵会】【正韵】以律切,□音聿。【广韵】霱云,瑞云。本亦作矞。又【集韵】卿云谓之霱。【西京杂记】云三色为霱。
露 【戌集中】【雨字部】 露 【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路。【说文】润泽也。从雨路声。【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释名】露,虑也。覆虑物也。【大戴礼】阳气胜,则散为雨露。【五经通义】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露者,阴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礼月令】孟秋,白露降。【诗召南】厌浥行露。【笺】厌浥然湿,道中始有露,谓二月中嫁娶时也。又【小雅】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屈原离骚】朝飮木兰之坠露。【前汉鼂错传】覆露万民。【注】如淳曰:覆,也。露,膏泽也。【春秋纬】武露布,文露沉。【注】甘露降其国,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见也。【集韵】彰也。【礼孔子闲居】风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见而生。【左传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战国策】诸侯见齐之罢露。【注】在野曰露。 又【左传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阏湫底,以露其体。【注】露,羸也。【疏】肌肤瘦,则骸骨露也。又【正字通】军中捷书曰露布。【後汉礼仪志】请驿马露布。【文心雕龙】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诸视听。 又台名。【史记孝文纪】常欲作露台。 又【史记楚世家】荜露蓝缕。【注】服虔曰:荜露,柴车素大辂也。【後汉灵帝纪】得民家露车共乘之。 又【扬子方言】覆结或谓之承露。 又【正字通】库露,器名。【皮日休诗】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眞。【注】玲珑空虚,故曰库露。今谚呼书格曰库露格。 又【前汉董仲舒传】玉杯蕃露。【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字汇补】繁露,冕之缫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义。 又□露,书法也。【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浓露之□。 又【尔雅释草】蔠葵,繁露。【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 又【汲冢周书】渠叟以犬。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节□名。见【後汉律历志】。 又【诗邶风】胡为乎中露。【传】中露,卫邑也。 又姓。【广韵】史记三皇纪,其後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後,□为诸侯。【鲁语】以露堵父为客。【风俗通】汉有上党都尉露平。
饵 【戌集下】【食字部】 饵 【集韵】【正韵】□忍止切,音耳。【玉篇】食也,餠也,糕也。【说文】粉餠也。【徐锴曰】释名,烝燥屑餠之曰糍,非也。粉米烝屑皆饵也,非糍也。【许愼曰】糍稻餠,谓炊米烂乃捣之,不为粉也。粉糍以豆为粉糁糍上也,饵则先屑米为粉,然後溲之。糍之言滋也,饵之言坚洁若玉饵也。【楚辞招魂】粔籹蜜饵。 又【礼内则】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注】此周礼糁食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鱼胶饵。【注】色如饵。 又【礼内则】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注】饵,筋腱也。 又啖鱼具。【庄子外物篇】五十犗以为饵。 又阴以利诱人曰饵。【前汉贾谊传】五饵三表。 又【广韵】【集韵】【韵会】仍吏切【正韵】而至切,□音二。义同。 【说文】□部作□。重文从食耳声,作饵。考证:〔【礼内则】捶反侧之,去其饵,就出之。〕 谨照原文就出改孰出。
霳 【戌集中】【雨字部】 霳 【广韵】力中切【集韵】【韵会】【正韵】良中切,□音隆。【玉篇】丰隆,雷师。俗从雨。【韵会】云师。【屈原离骚】【淮南子天文训】【司马相如上林赋】皆作丰隆。【水经】作封隆。
霴 【戌集中】【雨字部】 霴 【字汇补】同靆。○按字从云,《正字通》误入隶部,今攺正。
霵 【戌集中】【雨字部】 霵 【广韵】阻立切,音戢。【玉篇】本作□。【类篇】本作□。详後□字注。 又【王褒洞箫赋】霵晔踕。【注】众声疾貌。【释文】霵,助急切。 又【集韵】七入切,音缉。本作□。详後□字注。 又【广韵】仕戢切,音。暴雨貌。
霶 【戌集中】【雨字部】 霶 【集韵】同滂。
霷 【戌集中】【雨字部】 霷 【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羊。【集韵】十月为霷。通作阳。
霸 【戌集中】【雨字部】 霸 〔古文〕□【唐韵】【广韵】【正韵】普伯切【集韵】【类篇】【韵会】匹陌切,□音拍。【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旣旁生霸。【师古曰】霸,古与魄同。【韵会补】欧阳曰:俗从西作霸,非。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必驾切,音灞。【玉篇】霸王也。【孟子】以力假人者霸。【礼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注】共工氏无录而王,谓之霸。【左传成二年】五伯之霸也。【注】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或曰齐桓、晋文、宋襄、秦□、楚庄。【疏】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康成云: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史记项羽纪】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按毛氏曰:五伯之伯读曰霸。伯者,取牧伯长诸侯之义,後人恐与侯伯字相溷,故借用霸字以别之。又周伯琦曰:今俗以为王霸字,而月霸乃用□字,非本义。王霸当借用伯字,月魄当用霸字,其义始正。 又【集韵】一曰月始生也。 又州名。【韵会】秦上谷郡地,唐置霸州,五代周攺莫州。 又霸陵,汉县名,属京兆尹,故芷阳,文帝更名,见【前汉地理志】。 又水名。【前汉地理志注】霸水,出蓝田谷,北入渭。师古曰:兹水秦□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史记项羽纪】沛公军霸上。 又姓。【韵会】益州耆寿传有霸栩。 又叶搏故切,音布。【刘歆列女赞】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霸。 又叶补过切,音播。【韦孟讽谏诗】兴国救顚,孰违悔过。追思黄发,秦缪以霸。
□ 【未集上】【竹字部】 □ 【说文】古文册字。注详冂部三画。 又与策同。【马融围棋赋】棋多无□兮,如聚群羊。【广韵】【集韵】□古文□字。注见冂部四画。 又与策、策同。【楚辞九怀】启匮兮探策。【注】策,《释文》作□。【马融围棋赋】棋多无□兮,如聚群羊。【注】□同策,算也。 又【集韵】所晏切,音讪。与栅同。编竹木为落也。
【丑集下】【女字部】 【正字通】俗□字。
霹 【戌集中】【雨字部】 霹 【广韵】普击切【集韵】【韵会】匹历切,□音澼。【玉篇】霹雳。【尔雅释天疾雷为霆霓注】雷之急击者为霹雳。【疏】《说文》云震,劈历振物者。疾雷一名霆霓,一名震。春秋震夷伯之庙,谓劈历破之是也。霹雳,俗字也。【埤雅】震又曰辟历。辟,折也。所历皆破折也。【集韵】或作礔。 又【集韵】匹辟切,音辟。义同。【韵会补】一曰雷神名。
霺 【戌集中】【雨字部】 霺 【集韵】无非切,音微。小雨也。本作溦。或作。
霼 【戌集中】【雨字部】 霼 【广韵】虚岂切【韵会】许岂切,□音豨。【玉篇】靉霼,云貌。 又【广韵】【集韵】□许旣切,音欷。义同。 又【木华海赋】彷像其色,靉霼其形。【注】靉霼,不审貌。【释文】霼,虚气反。
【午集下】【石字部】 【广韵】【集韵】□子与切,音咀。□,场外名。 又磑也。 又【集韵】资昔切,音积。义同。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如融切【集韵】而融切,□音戎。木名,似櫰。
讣 【酉集上】【言字部】 讣 【广韵】【集韵】【韵会】□芳遇切,音仆。告丧也。又至也。 又【集韵】通作赴。【左传隐七年】凡诸侯同盟薨则赴以名。【礼檀弓】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注】与讣同。 又【正字通】通作报。【礼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注】报读为赴,急疾之义。赴报讣三字古□通。
霁 【戌集中】【雨字部】 霁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计切,音挤。【说文】雨止也。从雨齐声。【尔雅释天】济谓之霁。【注】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疏】济,止也。【书洪范】曰雨曰霁。【传】龟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前汉魏相传】为霁威严。【注】霁,止也。 又【集韵】才诣切,音哜。晴也。【埤雅】雨晴曰霁。 又【集韵】在礼切,音荠。又子礼切,音泲。义□同。
霾 【戌集中】【雨字部】 霾 【唐韵】莫皆切【集韵】【韵会】【正韵】谟皆切,□音埋。【说文】风雨土也。从雨狸声。【释名】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埤雅】霾下也。【尔雅释天】风而雨土为霾。【疏】孙炎曰: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诗邶风】终风且霾。【传】霾,雨土也。【集韵】或作。 又【正韵】左传,叔豹季霾。◎按左传文十八年,今本作季狸。 又【集韵】【韵会】□暮拜切,音韎。义同。
霿 【戌集中】【雨字部】 霿 【唐韵】莫弄切【集韵】【韵会】【正韵】蒙弄切,□幪去声。【说文】天气下,地不应,曰霿。霿,晦也。从雨瞀声。【集韵】或作雾。 又【集韵】莫凤切,音梦。义同。 又【集韵】莫宋切。与雺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莫□切,音茂。【集韵】瞉霿,鄙吝也。【前汉五行志】霿恒风若。【注】师古曰:霿,莫豆反。应劭曰:瞉霿,鄙吝则风不顺之也。又【五行志】貌言视听,以心为主。四者皆失,则区霿无识,故其咎霿也。【集韵】或作愗□□□。 又【玉篇】武赋切,音附。地气发,天不应也。亦作雾。 又【广韵】【正韵】莫红切【集韵】谟蓬切,□音蒙。【广韵】本作雺霚。详雺字注。
靀 【戌集中】【雨字部】 靀 【广韵】莫红切【集韵】谟蓬切,□音蒙。【广雅】靀靀,雨也。【集韵】微雨也。【玉篇】亦作蒙。
靹 【补遗】【戌集】【革字部】 靹 【字汇补】音未详。【吕氏春秋】凡耕之道,必始於垆,为其寡泽而後枯,必厚其靹。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集韵】□古旱切,音干。【玉篇】摩展衣也。亦作衦。
靁 【戌集中】【雨字部】 靁 【玉篇】与雷同。【诗召南】殷其靁。【释文】靁,亦作雷。【楚辞九歌】靁塡塡兮雨冥冥。【前汉中山靖王传】聚蚊成靁。【注】师古曰:靁,古雷宇。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 又【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 又地名。【史记匈奴传】北益广田,至胘靁为塞。【注】胘靁,地名,在乌孙北。 又【周礼春官龟人】掌六龟之属,西龟曰靁属。【释文】力胃反,又如字。【尔雅释鱼】龟左倪不类。【疏】倪,庳也,不发声也,谓行时头左边向下者名类,周礼西龟曰靁属是也。 又【集韵】力救切,音溜。龟名也。
雳 【戌集中】【雨字部】 雳 【广韵】郞击切【集韵】【韵会】【正韵】郞狄切,□音历。【玉篇】霹雳。详前霹字注。
靃 【戌集中】【雨字部】 靃 【唐韵】呼郭切【集韵】【韵会】【正韵】忽郭切,□音霍。【说文】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霍然。 又【广韵】【韵会】【正韵】息委切【集韵】选委切,□音髓。【玉篇】露也。 又【广韵】靃靡,草弱貌。【楚辞招隐士】薠草靃靡。 又【集韵】靃靃,细貌。 又【玉篇】绥彼切,音髓。靃靡,草随风貌。亦作霍。
霭 【戌集中】【雨字部】 霭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盖切,音蔼。【说文】云貌。从雨,谒省声。【集韵】或作。 又【韵会】云集貌。 又【韵会】【正韵】□依亥切,音欸。义同。又【韵会】氛也。 又【广韵】於葛切【集韵】【韵会】【正韵】阿葛切,□音遏。义同。
靅 【戌集中】【雨字部】 靅 【广韵】【集韵】□芳味切,音费。【玉篇】云貌。【广韵】靉靅,云布。【集韵】或作□。 又【集韵】滂佩切,音配。靉靅,云盛。
靆 【戌集中】【雨字部】 靆 【广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徒戴切【正韵】度耐切,□音代。【玉篇】不明貌。 又【广韵】靉靆,云状。【集韵】靉靆,云盛貌。【韵会】通俗文:云覆日为靉靆。或作霴。 又【集韵】【韵会】【正韵】□荡亥切,音骀。义同。
靇 【戌集中】【雨字部】 靇 【玉篇】同龗。 又【集韵】卢东切,音笼。靇靇,雷声。【集韵】卢东切,音笼。靇靇,雷声。 又【玉篇】与靇同。注详下。
灵 【戌集中】【雨字部】 灵 〔古文〕灵□□□□【唐韵】【集韵】【韵会】□郞丁切,音铃。【玉篇】神灵也。【大戴礼】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传】灵,神也。【诗大雅】以赫厥灵。又【大雅灵台传】神之精明者称灵。 又【诗墉风】灵雨旣零。【笺】灵,善也。 又【广韵】福也。 又【广韵】巫也。【楚辞九歌】思灵保兮贤姱。 又灵氛,古之善占者。【屈原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 又【周礼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注】灵鼓,六面鼓也。 又【礼檀弓】涂车刍灵。【注】刍灵,束茅为人。 又【左传定九年】载葱灵。【注】葱灵,輺车名。 又【楚辞天问】曜灵安臧。【注】曜灵,日也。又【扬雄羽猎赋】上猎三灵之旒。【注】如淳曰:三灵,日月星垂象之应也。 又【广韵】宠也。 又【礼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尔雅释鱼】二曰灵龟。【注】卽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史记龟策传】下有伏灵,上有兔丝。 又【谥法】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又州名。【史记匈奴传】丁灵。【注】魏略云:丁灵,在康居北。【後汉西羌传】击零昌於灵州。【韵会】魏武置灵州,取灵武县名。 又姓。【广韵】风俗通云:齐灵公之後。或云宋公子灵圉龟之後。 又叶灵年切,音连。【道藏歌】冥化自有数,我眞法自然。妙曲发空洞,宫商结仙灵。 【说文】本作□。
靉 【戌集中】【雨字部】 靉 【广韵】乌代切【集韵】【韵会】於代切,□音爱。【玉篇】靉靆,云貌。 又【正字通】靉靆,眼镜也。【洞天淸录】靉靆,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元人小说言靉靆出西域。讹作〈云逹〉,非。又【方舆胜略】满剌加国出靉靆。 又【字汇补】宽靉,地名。 又【集韵】於旣切,衣去声。靉靆,云貌。 又【广韵】於岂切【集韵】隐岂切,□衣上声。【广韵】靉霼,不明貌。【木华海赋】气似天宵,靉靅云布。 又【集韵】【韵会】倚亥切【正韵】依亥切,□爱上声。云盛貌。
靊 【戌集中】【雨字部】 靊 【集韵】敷冯切,音沣。靊霳。详前霳字注。
靋 【戌集中】【雨字部】 靋 【集韵】郞狄切,音历。霖靋,雨不止貌。或省作□。
靐 【戌集中】【雨字部】 靐 【广韵】皮证切【集韵】蒲应切,□音凭。靐靐,雷声。
□ 【卯集下】【斤字部】 □ 【篇韵】音获。斫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海】他骨切,吞入声。入水又出貌。
靑 【戌集中】【青字部】 靑 〔古文〕□□□□寈【唐韵】【集韵】【韵会】□仓经切,音鶄。【说文】东方色也。【释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书禹贡】厥土靑黎。【荀子劝学篇】靑出之蓝而靑於蓝。 又神名。【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又州名。【书禹贡】海岱惟靑州。 又鸟名。【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靑旌。【注】靑,靑雀,水鸟。 又木名。【庾信步虚词】空靑为一林。【注】云笈七签,玉淸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靑之林。又【广韵】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罗浮山记。 又果名。靑子,橄榄也。【苏轼诗】纷纷靑子落红盐。 又药名。【本草纲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靑,淡者为碧靑。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靑,得铁卽化为铜。又曾靑、绿靑、扁靑、绿肤靑,□详【本草纲目】。 又【韵会】竹皮曰靑。【後汉吴佑传】杀靑□以写经书。【注】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靑。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靑藤纸朱字,谓之靑词。 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复姓三氏,汉有靑乌子。又有靑牛氏,靑阳氏。 又【集韵】【韵会】□子丁切。与菁同。【诗卫风】绿竹靑靑。【传】靑靑,茂盛貌。【释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又【小雅】其叶靑靑。【释文】靑,子零反。考证:〔【荀子劝学篇】靑出於蓝,而胜於蓝。〕 谨照原文改靑出之蓝而靑於蓝。
青 【戌集中】【青字部】 靑 〔古文〕□□□□寈【唐韵】【集韵】【韵会】□仓经切,音鶄。【说文】东方色也。【释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书禹贡】厥土靑黎。【荀子劝学篇】靑出之蓝而靑於蓝。 又神名。【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又州名。【书禹贡】海岱惟靑州。 又鸟名。【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靑旌。【注】靑,靑雀,水鸟。 又木名。【庾信步虚词】空靑为一林。【注】云笈七签,玉淸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靑之林。又【广韵】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罗浮山记。 又果名。靑子,橄榄也。【苏轼诗】纷纷靑子落红盐。 又药名。【本草纲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靑,淡者为碧靑。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靑,得铁卽化为铜。又曾靑、绿靑、扁靑、绿肤靑,□详【本草纲目】。 又【韵会】竹皮曰靑。【後汉吴佑传】杀靑□以写经书。【注】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靑。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靑藤纸朱字,谓之靑词。 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复姓三氏,汉有靑乌子。又有靑牛氏,靑阳氏。 又【集韵】【韵会】□子丁切。与菁同。【诗卫风】绿竹靑靑。【传】靑靑,茂盛貌。【释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又【小雅】其叶靑靑。【释文】靑,子零反。考证:〔【荀子劝学篇】靑出於蓝,而胜於蓝。〕 谨照原文改靑出之蓝而靑於蓝。
靓 【戌集中】【青字部】 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正切,音净。【说文】召也。 又【玉篇】装饰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靓庄刻饰。【注】靓庄,粉白黛黑也。【後汉南匈奴传】丰容靓饰。 又【广韵】古奉朝请,亦作此字。 又【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集韵】召也。 又【集韵】一曰女容徐靓。 又与静同。【贾谊服鸟赋】澹乎若深渊之靓。【扬雄甘泉赋】稍暗暗而靓深。【注】师古曰:靓,卽静字。
韷 【戌集中】【音字部】 韷 【篇海】力虢切,音礐。音声烦闹也。
靕 【戌集中】【青字部】 靕 【篇海】之人切,音眞。太上作亳州老君□,张道忠添注:从一从止从主从月。正者,眞也,一倂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正者,眞也。人能行眞正,不染邪曲者,为仙之基本也。
靖 【戌集中】【青字部】 靖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阱。【说文】立净也。 又一曰细貌。 又【玉篇】谋也。【书盘庚】自作弗靖。【传】靖,谋也。【诗小雅】靖共尔位。又【周颂】日靖四方。 又【广韵】思也。【扬子方言】靖,思也。东齐海岱之闲曰靖。 又【广韵】理也。【诗小雅】俾予靖之。【传】靖,治也。【左传僖九年】君务靖乱,毋勤于行。 又【广韵】和也。【韵会】安也。【诗周颂】肆其靖之。【传】靖,和也。【笺】终能和安之。 又【谥法】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 又姓。【广韵】齐靖郭君之後。风俗通云:单靖公之後。 又通作淸。【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释文】靖,马本作淸。谓洁也。 又【韵会】【正韵】□疾正切,阱去声。义同。 又【正韵】足也。
【未集中】【耳字部】 【玉篇】古文闻字。【虞世南孔子庙堂□】怡然动色,似箫韶之响。【正字通】从釆。釆,古辨字。声入耳能辨之也。别作□,非。余详八画。
靗 【戌集中】【青字部】 靗 【集韵】痴贞切,音柽。本作竀。正视也。 又【广韵】丑郑切【集韵】丑正切,□音遉。【广韵】覗也。【集韵】廉视也。本亦作竀。◎按玉篇作□,入先部。集韵抽庚切,亦从先。而痴贞丑正二切,广韵集韵□作靗,遂分为二字。宜以玉篇为正。
靘 【戌集中】【青字部】 靘 【唐韵】【集韵】□千定切,音掅。【玉篇】靘,靑黑色也。
静 【戌集中】【青字部】 静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阱。【说文】审也。从靑,争声。【注】徐锴曰:丹靑明审也。 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 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 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 又【韵会】澄也。 又【广韵】和也。 又【韵会】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竫。 又【韵会】【正韵】□疾正切,音净。义同。【前汉扬雄传】京师为之语曰:维寂寞自投阁,爰淸静作符命。 又【诗大雅】笾豆静嘉。【笺】洁淸而美。【释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静皆可读去声。◎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静字皆无去声。韵会始收入敬韵,正韵因之。考大雅、释文,及扬雄传京师语,静字本可读去声,但韵会引解嘲爰淸爰静句,云,颜注合韵,音才性切,则谬甚。解嘲云,爰淸爰静,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与庭叶,是必因爰淸静句而误记也。正韵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叶千廷切,音淸。【六韬】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
靓 【戌集中】【青字部】 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正切,音净。【说文】召也。 又【玉篇】装饰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靓庄刻饰。【注】靓庄,粉白黛黑也。【後汉南匈奴传】丰容靓饰。 又【广韵】古奉朝请,亦作此字。 又【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集韵】召也。 又【集韵】一曰女容徐靓。 又与静同。【贾谊服鸟赋】澹乎若深渊之靓。【扬雄甘泉赋】稍暗暗而靓深。【注】师古曰:靓,卽静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果羽切,音矩。□篓,规车辋则也。
靛 【戌集中】【青字部】 靛 【集韵】堂练切,音电。以蓝染也。【本草纲目】蓝质浮水面者为靛花。
静 【戌集中】【青字部】 静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阱。【说文】审也。从靑,争声。【注】徐锴曰:丹靑明审也。 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 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 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 又【韵会】澄也。 又【广韵】和也。 又【韵会】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竫。 又【韵会】【正韵】□疾正切,音净。义同。【前汉扬雄传】京师为之语曰:维寂寞自投阁,爰淸静作符命。 又【诗大雅】笾豆静嘉。【笺】洁淸而美。【释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静皆可读去声。◎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静字皆无去声。韵会始收入敬韵,正韵因之。考大雅、释文,及扬雄传京师语,静字本可读去声,但韵会引解嘲爰淸爰静句,云,颜注合韵,音才性切,则谬甚。解嘲云,爰淸爰静,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与庭叶,是必因爰淸静句而误记也。正韵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叶千廷切,音淸。【六韬】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
靝 【戌集中】【青字部】 靝 【篇海】与天同。出道书。
非 【戌集中】【非字部】 【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飞。【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书说命】无耻过作非。【易系辞】辨是与非。 又【玉篇】下也。 又【玉篇】隐也。 又【增韵】訾也。【孝经五□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又【玉篇】责也。【前汉魏相传】使当世责人非我。 又山名。【山海经】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又姓。【风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又【集韵】【韵会】【正韵】□□尾切,音斐。【集韵】本作诽。谤也。【前汉食货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记平准书】作腹诽。又【鼂错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 又【韵会】方未切,音沸。本作诽。义同。
靟 【戌集中】【非字部】 靟 【集韵】匪微切,音非。细毛为靟。 又【玉篇】纷也。◎按靟字音义□与同。当卽字之省。
靠 【戌集中】【非字部】 靠 【唐韵】苦到切【集韵】口到切,□音犒。【说文】相违也。从非告声。【集韵】或作搞。 又【正字通】今俗依附曰倚靠。 又【集韵】【类篇】□枯沃切,音酷。义同。 又【集韵】姑沃切,音牿。相连也。 或书作□。
靡 【戌集中】【非字部】 靡 〔古文〕□【唐韵】文彼切【广韵】文被切【集韵】母被切【韵会】母彼切,□音骳。【说文】披靡也。【广韵】偃也。【左传庄十年】望其旗靡。【史记项羽纪】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注】正义曰:靡,言精体低垂。 又【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礼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注】靡,谓侈靡也。【礼檀弓】若是其靡也。【战国策】专淫逸侈靡。 又【扬子方言】私小也。秦晋曰靡。【注】靡,细好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靡曼美色於後。【注】张揖曰:靡,细也。 又【尔雅释言】靡,无也。【书咸有一德】命靡常。【诗邶风】靡日不思。【扬雄解嘲】胥靡为宰。【注】张晏曰:靡,无也。言相师以无为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诗周颂】无封靡于尔邦。【传】封,大也。靡,累也。【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又【书毕命】商俗靡靡。【疏】韩宣子称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靡靡者,相随顺之意。【史记淮阴侯传】燕从风而靡。又【儒林传】靡然乡风。 又【史记殷本纪】说为胥靡。【注】靡,随也。古者相随坐,轻□之名。 又【诗王风】行迈靡靡。【传】靡靡,犹迟迟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敞望靡徙。【注】靡徙,失正也。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登降施靡。【注】施靡,犹连延。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玓瓅江靡。【注】靡,崖也。 又胥靡,周地。见【左传定六年】。 又【礼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注】靡草,荠葶苈之属。 又【集韵】【韵会】【正韵】□忙皮切,音麋。分也。【易中孚】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注】靡,散也。分散而共之。【集韵】通作縻。 又【扬子方言】靡,灭也。【孟子】靡烂其民而战之。【前汉景十三王传】日夜靡□。 又【越语】靡王躬身。【注】靡,损也。【战国策】寡人屈於内,而四国靡於外。【荀子君道篇】无靡费之用。 又与□通。【扬雄反离骚】精琼靡与秋菊。◎按离骚本作□。 又【集韵】眉波切,音摩。散也。 又【左传成二年】师至於靡筓之下。【注】山名。【释文】靡,如字,又音摩。 又【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荀子性恶篇】身日进於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注】磨,切也。【史记淮南王衡山王传赞】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 又【集韵】莫加切,音麻。收麻,县名,在益州,外靡药草所出。【前汉地理志】益州郡收麻县。【注】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杀毒药所出也。 又【集韵】【韵会】□縻詖切,音媚。【集韵】偃也,曳也,散也。【前汉郊祀歌】众嫭□绰奇丽,颜如荼兆逐靡。又【扬雄甘泉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幷包书林,圣风云靡。【注】师古曰:靡,□武义反。考证:〔【前汉景十三王传】日夜靡盖。〕 谨照原文靡盖改靡□。
面 【戌集中】【面字部】 面 【唐韵】【集韵】【韵会】□弥箭切,音偭。【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象人面形。【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後言。 又见也。【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仪礼聘礼】□者出请事,宾面如觌币。【注】面,亦见也。【周礼秋官司仪】私面。【注】私觌也。 又向也。【书周官】不学墙面。【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礼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犹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面朝後市。 又【广韵】前也。【仪礼士冠礼】覆之面叶。【注】面,前也。 又【韵会】方面,当四方之一面也。【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势。【注】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又【韵会】相背曰面。【史记项羽纪】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视也。【前汉项羽传注】师古曰:如淳说非也。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 又【前汉张敞传】自以便面拊马。【注】师古曰:便面,扇之类也。亦曰屛面。考证:〔【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自〕 谨照原文自改□。
【丑集上】【口字部】 【正字通】俗吝字。
【未集下】【肉字部】 【玉篇】陟於切【广韵】陟鱼切。□与猪同。 【正字通】同肚。俗读肚若睹,故从者作。训同猪,误。
靥 【戌集中】【面字部】 靥 【唐韵】於协切【集韵】【韵会】益涉切,□音魇。【说文】姿也。从面,厌声。【玉篇】淮南子说林训,靥辅在颊前则好。◎按淮南子今本作□。详字注。【广韵】面上靥子。【集韵】颊辅也。【楚辞大招】靥辅奇牙,宜笑嘕只。【集韵】或省作□。 又【集韵】於琰切,厌上声。面黑子。 又一曰也。
腼 【戌集中】【面字部】 腼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典切,音腆。【说文】面见也。从面见,见亦声。【诗小雅】有腼面目。【尔雅释言】腼,姡也。【注】面姡然。【越语】余虽腼然而人面哉。【注】腼,面目之貌。 又【玉篇】惭貌。【广韵】面惭。 【说文】或作□。【玉篇】同□□。
靧 【戌集中】【面字部】 靧 【广韵】荒内切【集韵】【韵会】呼内切,□音悔。【玉篇】洗面也。与頮同。【集韵】本作沬。洒面也。【礼内则】面垢燂潘淸靧。又【玉藻】沐稷而靧梁。
□ 【备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韵】音国。
靥 【戌集中】【面字部】 靥 【唐韵】於协切【集韵】【韵会】益涉切,□音魇。【说文】姿也。从面,厌声。【玉篇】淮南子说林训,靥辅在颊前则好。◎按淮南子今本作□。详字注。【广韵】面上靥子。【集韵】颊辅也。【楚辞大招】靥辅奇牙,宜笑嘕只。【集韵】或省作□。 又【集韵】於琰切,厌上声。面黑子。 又一曰也。
【辰集中】【木字部】 同植。【说文】植重文。
革 【戌集中】【革字部】 革 〔古文〕□【唐韵】古核切【集韵】【韵会】各核切,□音隔。【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注】徐锴曰:皮去其毛,染而莹之曰革。【韵会】皮熟曰韦,生曰革。吕氏曰:革者,去毛而未为韦者也。【书禹贡】齿革羽毛。【传】犀皮。【诗召南】羔羊之革。【传】革,犹皮也。【疏】兽皮治去其毛曰革。对文言之异,散文则皮革通。【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疏】革须治用功深,故冬敛之。 又【正字通】人与兽皆曰革。【礼礼运】肤革充盈。【注】革,卽肤内厚皮也。 又【礼明堂位】革车千乘。【注】革车,兵车也。【周礼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注】革,革甲也。 又【玉篇】攺也。【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书尧典】鸟兽希革。【传】革,攺也。【疏】毛羽希少攺易。【洪范】金曰从革。【传】金可以攺更。【管子山权数】丁氏归革筑室。【注】革,更也。 又【尔雅释器】辔首谓之革。【诗小雅】鞗革冲冲。【传】鞗,辔也。革,辔首也。【疏】马辔所靶之外,有余而垂者,谓之革。 又【诗小雅】如鸟斯革。【传】革,翼也。【笺】如鸟夏暑希革张其翼时。【释文】革,如字。韩诗作勒,云翅也。 又军礼曰兵革。【礼中庸】袵金革。【注】革,甲冑之属。 又【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革,鼓鼗也。 又【扬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闲代语也。 又姓。【广韵】汉功臣表有煮枣侯革朱。 又【集韵】讫力切,音殛。本作。急也。【礼檀弓】夫子之病革矣。【注】革,急也。【释文】纪力切。 又【集韵】竭亿切。音极。义同。【礼檀弓释文】又音极。【集韵】或作亟。考证:〔【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 谨照原文省象字。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韵】【类篇】□畎迥切,音□。足几也。一曰箧也。 又【类篇】举影切,音景。警枕也。 又【集韵】庾顷切,音颍。木名。一曰锥柄。一曰刀鐶。
【寅集上】【宀字部】 【篇海类编】与寯同。
靪 【戌集中】【革字部】 靪 【唐韵】【集韵】□当经切,音丁。【说文】补履下也。从革丁声。 又【广韵】【集韵】□都挺切,音顶。义同。【集韵】《博雅》补也。 又【集韵】待鼎切,音挺。又丁计切,音帝。又丁定切,音钉。义□同。 【集韵】亦作。
【子集下】【匚字部】 【篇海】须兖切,音选。器也。
靫 【戌集中】【革字部】 靫 【广韵】楚佳切【集韵】【韵会】初佳切【正韵】初皆切,□音钗。【玉篇】箭室也。【埤苍】鞲靫,箭室。 又【广韵】初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初加切,□音叉。又【五音集韵】初刮切,音。义□同。
靬 【戌集中】【革字部】 靬 【广韵】【集韵】□居言切,音犍。【说文】乾革也。 又【说文】武威有丽靬县。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丘寒切,音看。义同。 又【集韵】弓衣也。 又【广韵】【集韵】□居闲切,音闲。【广韵】黎靬,国名。在西域。【前汉西域传】以大鸟卵及黎靬眩人献于汉。 又【集韵】渠焉切,音虔。骊靬,县名。【前汉地理志】张掖郡骊靬县。【注】李奇曰:音迟虔。 又【唐韵】苦旰切【集韵】墟旰切,□音侃。【玉篇】盛矢器,著弓衣。 又【集韵】侯旰切,音翰。马被具。
韧 【戌集中】【革字部】 韧 【集韵】而振切,音刃。本作肕。坚柔也。亦作韧。互详韦部韧字注。
靮 【戌集中】【革字部】 靮 【唐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说文】马羁也。【玉篇】所以系制马。【集韵】缰也。【礼檀弓】执羁靮而从。【注】靮,靷也。
靲 【戌集中】【革字部】 靲 【唐韵】巨今切【集韵】渠金切,□音琴。【说文】鞮也。【玉篇】靲鞻也。【广韵】靲鞻,四夷乐也。 又【集韵】居吟切,音今。又其淹切,音箝。义□同。 又巨禁切,音□。鞮带也,束物韦也。 又其暗切。竹也。【仪礼士丧礼】幂用疏布,久之系用靲。【注】竹也。
靳 【戌集中】【革字部】 靳 【唐韵】居近切【集韵】【韵会】居焮切,□音。【说文】当膺也。【注】徐锴曰:靳,固也。靳制其行也。【左传定九年】吾从子,如骖之靳。【注】靳,车中马也。【疏】靳是当胸之皮也。骖马之首当服马之胸,胸上有靳。 又【集韵】吝也。【左传庄十一年】宋公靳之。【注】戏而相愧曰靳。【疏】服虔云:耻而恶之曰靳。 又【孔丛子唐言篇】靳,取也。 又姓。【广韵】楚有大夫靳尙。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韵】音低。日下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正字通】古文智字。○按《说文》智作□,从白,在白部。从日,非。考证:〔按说文智作□,从白,在矢部。〕 谨按说文□在白部。矢改白。
靴 【戌集中】【革字部】 靴 【集韵】呼□切,音□。【说文】鞮属。【玉篇】靸也。亦履也。【隋书礼仪志】惟褶服以靴。靴,履也。取便於事,施於戎服。【广韵】本作靴。【集韵】亦作□□屦。
靵 【戌集中】【革字部】 靵 【篇海】同纽。【龙龛】同靾。
靶 【戌集中】【革字部】 靶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必驾切,音灞。【说文】辔革也。【尔雅释器】辔首谓之革。【注】辔靶革。【疏】字林云:靶,辔革也。 又【尔雅释器】舆革前谓之鞎。【注】以韦靶车轼。【疏】靶,谓鞔也。
靷 【戌集中】【革字部】 靷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羊晋切,音酳。【说文】引轴也。【集韵】驾牛具。在胸曰靷。【诗秦风】阴靷鋈续。【传】所以引也。【释文】沈云:靷,旧本皆作靳。【左传哀二年】我两靷将绝,吾能止之。【疏】古之驾四马者,服马夹辕,其颈负轭,两骖在旁,挽靷助之。《说文》云靷,引轴也。《僖二十八年》注云在胸曰靷。然则此皮约马胸而引车轴也。【释文】靷,以刃切。 又【唐韵】余忍切【集韵】以刃切,□音引。又【集韵】丈忍切,音紖。义□同。
靸 【戌集中】【革字部】 靸 【唐韵】苏合切【集韵】息合切【韵会】【正韵】悉合切,□音趿。【说文】小儿履也。【玉篇】履也。【释名】靸,韦履深头者之名也。靸,袭也,以其深袭覆足也。【谭子化书序】杖靸而去。 又【集韵】息入切,音□。义同。 【集韵】亦作鞈□。
随 【戌集中】【阜字部】 随 〔古文〕□遀追【广韵】【集韵】【韵会】□旬为切,音隋。【广韵】从也,顺也。【书禹贡】随山刊木。【易□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诗大雅】无纵诡随。【传】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又易卦名。 又【易咸卦】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注】随,谓趾也。【疏】腓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随。 又【仪礼乡射礼】其闲容弓,距随长武。【注】距随者,物横画也。始前足至东头为距,後足来合而南面为随。 又地名。【左传隐五年】翼侯奔随。【注】随,晋地。 又国名。汉为县。【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注】随国,今义阳随县。【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随县。【注】故厉国也。【韵会】晋置随郡,齐攺为州。【正韵】亦作隋。详前隋字注。 又西随,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西随县。 又沙随,地名。【春秋成十六年】会于沙随。【注】宋地,梁国宁陵县北有沙随亭。 又姓。【风俗通】随侯之後,汉有博士随何。【史记匈奴传】有诏捕太医令随但。【前汉艺文志】随巢子六篇。【注】墨翟弟子。 又【正韵】亦作遗。【诗小雅】莫肯下遗。【笺】遗,读曰随。【疏】随从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义也。 又【集韵】古通追。【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注】追,与随通。 又【唐韵正】古音旬禾反。【论语】季随,季騧。【杨愼曰】大理董难曾见宋人小说,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韵。季随、季騧,随,旬禾反,騧,乌戈反,一韵也。【老子道德经】音声相和,先後相随。【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易林】宫商旣和,声音相随。【马融广成颂】鲂鱮鱏鳊,鰋鲤鱨魦。乐我纯德,腾跃相随。【顾炎武曰】随字自素问天元纪大论,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始入之韵。 又【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注】索隐曰:随,他果反。 又与椭通。【淮南子齐俗训】窥面於盘水则员,於杯则随,面形不异,其故有所员,有所随者,所自窥之异也。【吕大临曰】随,当读椭,圜而长也。 【正字通】俗作随。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韵】渠尤切,音求。山名。
隐 【戌集中】【阜字部】 隐 〔古文〕□□【唐韵】【正韵】於谨切【集韵】【韵会】倚谨切,□音櫽。【尔雅释诂】隐,微也。【注】微谓逃藏也。【易乾卦】龙德而隐者也。 又【礼礼运】大道旣隐。【注】隐犹去也。 又【说文】蔽也。【玉篇】匿也。【论语】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礼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鲁语】□五而已,无有隐者,隐乃讳也。 又【广韵】私也。【论语】吾无隐乎尔。【疏】孔子敎人无所隐惜。 又【玉篇】不见也。【易系辞】巽称而隐。【注】称扬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记韩安国传】壷遂之深中隐厚。 又【礼曲礼】不以隐疾。【注】隐疾,衣中之疾也。又【史记秦始皇纪】隐宫徒□者,七十余万人。【注】宫□,一百日隐於阴室养之,故曰隐宫。 又【史记滑稽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前汉艺文志】隐书十八篇。【注】《刘向别录》云: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喩。 又【礼玉藻】隐辟而後屦。【注】隐辟,俯逡巡而退著屦也。 又【尔雅释言】隐,占也。【注】隐度。【疏】占者,视兆以知吉凶,必先隐度。【礼少仪】军旅思险,隐情以虞。【注】隐,意也,思也。【後汉安帝纪】隐亲悉心,勿取浮华。【注】皆隐审尽心,勿取浮华不实者。 又【扬子方言】隐,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诗邶风】如有隐忧。【传】痛也。【礼檀弓】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孟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前汉韩安国传】此仁人之所隐也。 又【左传昭二十五年】隐民皆取食焉。【注】隐约穷困。又【定三年】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注】隐,忧约也。【荀子儒效篇】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注】隐隐,忧戚貌。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湛湛隐隐。【注】隐隐,盛貌。又【前汉郊祀歌】休嘉砰隐溢四方。【注】砰隐,盛意。 又【左传襄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注】隐,短墙也。 又【谥法】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又姓。【吴志】有廷尉左监隐蕃。 又【尔雅释草】蒡,隐葱。【注】似苏,有毛,江东呼为隐葱,藏以为葅。 又【广韵】【集韵】□於靳切,音檼。【广韵】隈隐之貌。 又【孟子】隐几而卧。【注】隐,倚也。於靳反。 又【集韵】筑也。【前汉贾山传】厚筑其外,隐以金椎。 又【集韵】於刃切,駰去声。【礼檀弓】旣葬而封,广轮揜坎,其高可隐也。【注】隐,据也。封可手据,谓高四尺所。【释文】隐,於刃反。 【集韵】俗作□隐。考证:〔【後汉安帝纪】隐视幽心,勿取浮华。〕 谨照原文隐视改隐亲。幽心改悉心。〔【定二年】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 谨照原文二年改三年。〔【襄二十三年】隃隐而待之。〕 谨照原文隃隐改逾隐。〔【尔雅释草】蒡,隐葱。【注】似苏,有毛,江东呼为隐葱〕 谨照原文两葱字□改葱。
隑 【戌集中】【阜字部】 隑 【集韵】柯开切,音该。【玉篇】梯也。【扬子方言】隑,陭也。【注】江南人呼梯为隑,所以隑物而登者也。 又【扬子方言】隑企,立也。东齐海岱北燕之郊,委痿谓之隑企。【注】脚躄不能行也。 又【广韵】五来切【集韵】鱼开切,□音呆。【广韵】企立也。 又【博雅】修长也。 又【集韵】【韵会】□渠希切,音祁。本作崎。曲岸也。亦作碕埼。【史记司马相如传】临曲江之隑州。【注】隑,长也。索隐曰:隑音祁。卽碕字,谓曲岸头也。 又【集韵】鱼衣切,音沂。又【类篇】五亥切,音恺。义□同。 又【集韵】巨代切。【玉篇】梯也。【博雅】陭也。 又【集韵】【类篇】□口漑切,音慨。又【集韵】戸代切,音瀣。义□同。
隒 【戌集中】【阜字部】 隒 【唐韵】【集韵】【正韵】鱼检切【韵会】疑检切,□音噞。【说文】厓也。【尔雅释山】重甗隒。【注】山形如累两甗。甗,甑也。山形状似之,因以名云。【疏】孙炎云:崖有重岸也。又【释畜疏】善升甗者,登山隒也。【诗王风在河之漘传】漘,水隒也。【疏】隒是山岸,漘是水岸,故云水隒。【郭璞江赋】厓隒为之泐嵃,碕岭为之嵒崿。 又【玉篇】方也。 又【集韵】丘检切,音嵰。又力冉切,音敛。义□同。
隓 【戌集中】【阜字部】 隓 【唐韵】许规切【集韵】翾规切,□音。【说文】败城阜曰隓。【徐曰】俗作隳,非。【玉篇】废也,毁也,损也。【扬子方言】攋隓,坏也。【说文】篆作□。【玉篇】亦作堕。【集韵】又同□。 又【集韵】杜果切,音妥。与陊同。详前陊字注。
□ 【未集中】【糸字部】 □ 【韵会】与綦同。
隔 【戌集中】【阜字部】 隔 【唐韵】古核切【集韵】【韵会】各核切【正韵】各頟切,□音膈。【说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记秦始皇纪】防隔内外。【前汉常惠传】欲隔绝汉。 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注】谓鬲绝於上。【史记大宛传】鬲汉道焉。【前汉薛宣传】西州鬲绝。又【陆厥与沈约书】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又【韵会小补】叶讫得切,音祴。【柳宗元惩咎赋】谗妒结而不戒兮,犹断断於所执。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赋云,质韵音屹,固非。而韵会小补叶讫得切,亦谬。得在职韵,执在缉韵,职缉不相通,以隔叶执,不当作讫得切。 又与融通。【史记秦始皇纪】昭隔内外,靡不淸净,施於後嗣。【注】隔,一作融。
□ 【备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韵】音仍。
陨 【戌集中】【阜字部】 陨 【唐韵】于敏切【集韵】【韵会】【正韵】羽敏切,□音殒。【说文】从高下也。【尔雅释诂】陨,坠也。【又】陨,磒落也。【注】磒,犹陨也。方俗语有轻重耳。【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易姤卦】有陨自天。【春秋庄七年】夜中星陨如雨。【公羊传】作霣。 又【礼儒行】不陨获於贫贱。【注】陨获,困迫失志之貌也。 又同殒。【左传襄三十二年】巢陨诸樊。 又【集韵】王问切,音运。义同。 又【诗小雅】心之忧矣,涕旣陨之。【释文】音蕴。 又【集韵】于伦切,音筠。义同。【诗卫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注】陨叶于贫反。 又【集韵】王权切,音圆。均也。【诗商颂】幅陨旣长。【传】陨,均也。【笺】陨,当为圆。圆谓周也。
坞 【戌集中】【阜字部】 坞 〔古文〕□【唐韵】【正韵】安古切【集韵】於五切,□音邬。【说文】小障也。【唐韵】村坞也。与坞同。 又【说文】一曰庳城。【广韵】壁垒也。【後汉董卓传】卓筑万岁坞,积金谷,为三十年储。 又【集韵】乌故切,音恶。障也。 或作垭。
隗 【戌集中】【阜字部】 隗 【唐韵】【正韵】午罪切【集韵】【韵会】五贿切,□音頠。【说文】陮隗也。【玉篇】高也。【扬雄甘泉赋】□隗呼其相婴。【注】□隗,犹崔嵬也。 又国名。【公羊传僖二十六年】楚人灭隗,以隗子归。【郑语】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 又姓。【左传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注】隗姓。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齐,王复之。又通于隗氏。【注】隗氏,狄后。【周语】翟隗,姓也。【史记秦始皇纪】丞相隗林。【注】隗,姓。林,名。 又【集韵】吾回切【韵会】鱼回切,□音桅。【集韵】高貌。 又人名。【战国策】欲将报雠,故往见郭隗。【李白诗】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又【集韵】【类篇】□俱为切,音龟。【集韵】山名。【字汇】大隗,山名。○按庄子徐无鬼篇: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具茨旣为山,则大隗必非山也。
隘 【戌集中】【阜字部】 隘 【唐韵】【集韵】【正韵】乌懈切【韵会】幺解切,□音。【左传僖二十二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战国策】塞黾隘。 又【说文】□也。【玉篇】急也,陕也。【诗大雅】诞置之隘巷。【礼礼器】君子以为隘矣。【战国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荀子王霸篇】生民则致贫隘。 又【正韵】乙革切。与厄阸□同。【战国策】太子辞於齐王而归,齐王隘之。【又】寡人之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注】隘,亦不通也。读作厄。 又叶於旣切,衣去声。【谢庄宋孝武帝文】芝盖迫軨,上骧眷辔。万肃其北□,灵阿具其深隘。 又叶伊昔切,音益。【屈原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说文】籀作□。【玉篇】本作阸。【集韵】或作厄。【篇海】一作□。
隙 【戌集中】【阜字部】 隙 〔古文〕隟【唐韵】绮戟切【集韵】【韵会】【正韵】乞逆切,□音綌。【说文】壁际孔也。【玉篇】穿穴也,裂也。【礼三年问】若驷之过隙然。【释文】隙,本又作却。【左传昭元年】墙之隙坏。【孟子】钻穴隙相窥。【史记货殖传】秦文孝缪居雍隙。【注】隙者,闲孔也。地居陇蜀之闲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闲也。【左传隐五年】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注】隙,闲也。 又【广韵】怨也。【史记樊哙传】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又【前汉匈奴传赞】遭王莽始开边隙。 又【前汉地理志】北隙乌丸夫余。【注】隙,际也。 又【唐韵正】古音绮略反,义同。 又【唐韵正】古音绮路反。【韩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说苑建本篇】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按玉篇、广韵、韵会、正韵诸书皆作□,故字汇载入十一画内。惟说文作隙,集韵、类篇因之。正讹,□从二小,中从日,景也,会意。作□,非。故正字通收入十画内。应从正字通。 【集韵】同。亦作□□。【篇海】讹作□。
隚 【戌集中】【阜字部】 隚 【广韵】【集韵】□徒郞切,音唐。【广韵】殿基。【玉篇】亦作堂。
际 【戌集中】【阜字部】 际 【唐韵】【集韵】【韵会】□子例切,音祭。【说文】壁会也。【玉篇】合也。【广韵】会也。【易泰卦】天地际也。【坎卦】刚柔际也。【前汉翼奉传】诗有五际。【注】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攺变之政也。 又【尔雅释诂】际接翜,捷也。【注】捷谓相接续也。【疏】际者,相会之捷也。【小尔雅】际,接也。 又交际。【孟子】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庄子徐无鬼】仁义之士贵际。【唐书房管传】不谐际人事。 又【玉篇】方也。【广韵】边也,畔也。【易丰卦】天际翔也。【庄子知北游】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 又叶子悉切,音卽。【黄庭经】三明出华生死际,父曰泥丸母雌一。 又叶子结切,音卩。【王筠诗】神芝耀七明,山蒲含九节。日轩若回驾,相待靑云际。
障 【戌集中】【阜字部】 障 【唐韵】【集韵】【韵会】□之亮切,音嶂。【尔雅释言】障,畛也。【注】谓壅障。【说文】隔也。【广韵】界也。【礼月令】毋有障塞。【左传昭元年】障大泽。【注】陂障之。 又【释名】障,卫也。【左传定十三年】且成孟氏之保障也。又【史记秦始皇纪】筑亭障以逐戎人。又【张汤传】居一障闲。【注】障,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城,置吏士守之。 又【广韵】步障也。王君夫作丝布步障三十里,石崇作锦障五十里,以敌之。 又【广韵】【集韵】诸良切【正韵】止良切,□音璋。义同。◎按经传释文凡障字,平去二音皆可读。 又【广韵】丘山顶上平。通作章。【尔雅释山】上正章。【疏】正,犹平也。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左传昭十九年】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障。【注】纪障,莒邑。 又【正韵】障泥,鞍饰。亦作□。 【集韵】本作墇。或作。通作鄣。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市玉切【集韵】殊玉切,□音蜀。【玉篇】木名,似柳,大叶而赤。
隝 【戌集中】【阜字部】 隝 【集韵】睹老切,音捣。【司马相如上林赋】阜陵别隝。【注】隝,水中山也。【玉篇】今作岛。亦作隯。【集韵】亦作嶹。 又【集韵】丁了切,音鸟。义同。 又同鸱。【後汉循吏传】仇览为蒲亭长,乡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隝枭,哺所生。【注】隝枭,卽鸱枭也。 又叶当口切,音斗。【前汉叙传】横虽雄才,伏於海隝。沐浴尸乡,北面奉首。 又叶都木切,音笃。【司马相如上林赋】振溪通谷,蹇产沟渎。□呀豁閕,阜陵别隝。○按正字通又见鸟部,重出,应删。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阜陵别隝。〕 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上林赋】□呀豁闻,阜陵别隝。〕 谨照原文豁闻改豁閕。
隢 【戌集中】【阜字部】 隢 【集韵】尔绍切,音遶。【玉篇】地名。
邻 【戌集中】【阜字部】 邻 【广韵】俗邻字。
【未集下】【肉字部】 【广韵】竹例切【集韵】丁计切,□音帝。与腣同。【集韵】腣胿胅腹。 又【广韵】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息凌切。【类篇】枲缯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胡顶切【集韵】下顶切,□音婞。【说文】直也。【玉篇】同緈。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韵】【韵会】□直涉切。同。薄切肉也。【玉篇】腥也。【韵会】爚也。一曰生熟半也。【博雅】,爚也。【礼郊特牲腥肆爓腍祭注】爓,或为。 又【广韵】【集韵】□直立切,音蛰。义同。
隤 【戌集中】【阜字部】 隤 【唐韵】杜回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回切,□音魋。【说文】下队也。【玉篇】坏队下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隤墙塡□。【前汉食货志】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注】隤谓下之也。又【苏武传】士众灭兮名已隤。 又【扬雄河东赋】发祥隤祉。【注】隤,降也。 又【诗周南】我马虺隤。亦作颓。【尔雅释诂】虺颓,病也。 又【前汉景十三王传】日崔隤。【注】崔隤犹言蹉□也。 又【易系辞】夫坤隤然,示人□矣。【注】隤,柔貌。 又【礼曲礼】凡遗人弓者。【注】弓有往来体,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顺也。【释文】隤,本又作颓。【礼檀弓】颓乎其顺也。 又地名。【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隤。【注】在修武县北。【後汉郡国志】河内郡修武有隤城。 又【左传成十六年】公出于坏隤。【注】鲁邑。 又【韵会小补】汤过切,音惰。通作颓。【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则必颓尔如委矣。【释文】颓,如字,李读汤过反。 【玉篇】或作颓墤。【篇海】本作□。
隥 【戌集中】【阜字部】 隥 【唐韵】都邓切【集韵】【韵会】【正韵】丁邓切,□音凳。【说文】仰也。 又【玉篇】险阪也。【□天子传】乃绝隃之关隥。【又】天子南还,升於长松之隥。 又【广韵】梯隥。 【玉篇】或作蹬。【集韵】同嶝磴。
隦 【戌集中】【阜字部】 隦 【篇海】普米切,音。隦堄,女墙也。 又【篇海】避支切,音□。义同。◎按说文本作陴倪,亦作俾倪,有平声三音而无上声。惟集韵作□堄。□,卜礼切。篇海隦作普米切,当与□同。其避支切一音,则与陴同也。
隧 【戌集中】【阜字部】 隧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徐醉切,音遂。【玉篇】墓道也。【左传隐元年】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注】隧,若今延道。又【僖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注】阙地通路曰隧。【周礼春官冢人】及竁以度为丘隧。【注】隧,羡道也。 又道也。【诗大雅】大风有隧。【礼曲礼】出入不当门隧。【鲁语】具舟除隧。【前汉匈奴传】起亭隧。【注】隧,谓开小道而行,避敌钞□也。 又【左传襄七年】叔仲昭伯为隧正。【注】隧正,主役徒。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于上之攠,谓之隧。【注】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又草名。【尔雅释草】出隧,蘧蔬。【疏】菌类也。一名出隧,一名蘧蔬。 又【正字通】高丽国左有大穴,曰神隧。 又地名。【战国策】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注】干隧,吴地。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闲国武隧县。 又转也,回也。【庄子天下篇】若磨石之隧。【注】隧,音遂,回也。 又【集韵】直类切,音怼。落也。与坠同。【荀子儒效篇】至共头而山隧。【班固幽通赋】眷峻谷曰勿隧。【注】可以免於顚隧。【前汉王莽传】不隧如发。 又【集韵】虽遂切,音粹。与邃同。深远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注】郑司农云:隧谓车舆深也,读如钻燧攺火之燧。康成谓:读如邃宇之邃。 又【集韵】杜罪切,音□。【左传襄二十五年】当□隧者,井堙木刊。【注】隧,径也。徐邈读上声。 【广韵】俗作璲。考证:〔【班固幽通赋】养峻谷曰勿隧。〕 谨照原文养改眷。
随 【戌集中】【阜字部】 随 〔古文〕□遀追【广韵】【集韵】【韵会】□旬为切,音隋。【广韵】从也,顺也。【书禹贡】随山刊木。【易□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诗大雅】无纵诡随。【传】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又易卦名。 又【易咸卦】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注】随,谓趾也。【疏】腓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随。 又【仪礼乡射礼】其闲容弓,距随长武。【注】距随者,物横画也。始前足至东头为距,後足来合而南面为随。 又地名。【左传隐五年】翼侯奔随。【注】随,晋地。 又国名。汉为县。【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注】随国,今义阳随县。【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随县。【注】故厉国也。【韵会】晋置随郡,齐攺为州。【正韵】亦作隋。详前隋字注。 又西随,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西随县。 又沙随,地名。【春秋成十六年】会于沙随。【注】宋地,梁国宁陵县北有沙随亭。 又姓。【风俗通】随侯之後,汉有博士随何。【史记匈奴传】有诏捕太医令随但。【前汉艺文志】随巢子六篇。【注】墨翟弟子。 又【正韵】亦作遗。【诗小雅】莫肯下遗。【笺】遗,读曰随。【疏】随从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义也。 又【集韵】古通追。【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注】追,与随通。 又【唐韵正】古音旬禾反。【论语】季随,季騧。【杨愼曰】大理董难曾见宋人小说,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韵。季随、季騧,随,旬禾反,騧,乌戈反,一韵也。【老子道德经】音声相和,先後相随。【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易林】宫商旣和,声音相随。【马融广成颂】鲂鱮鱏鳊,鰋鲤鱨魦。乐我纯德,腾跃相随。【顾炎武曰】随字自素问天元纪大论,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始入之韵。 又【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注】索隐曰:随,他果反。 又与椭通。【淮南子齐俗训】窥面於盘水则员,於杯则随,面形不异,其故有所员,有所随者,所自窥之异也。【吕大临曰】随,当读椭,圜而长也。 【正字通】俗作随。
隩 【戌集中】【阜字部】 隩 【唐韵】乌到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到切,□音奥。【尔雅释地】隩隈。【注】今江东呼为浦隩。【说文】水隈崖也。 又【玉篇】藏也。【郑语】申吕方疆,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注】隩,隐也。【庄子天下篇】弱於德,强於物,其涂隩矣。【史记封禅书】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 又【玉篇】亦作墺澳。【唐韵正】亦作□。【汉敦煌长史武班□】领校秘□。□,卽隩字。 又【广韵】於六切【集韵】【韵会】【正韵】乙六切,□音郁。【广韵】本作澳。水内曰隩。 又【集韵】四方土可居也。【书禹贡】四隩旣宅。【传】四方之宅已可居。【前汉地理志】作四奥。 又【书尧典】厥民隩。【传】隩,室也。民攺岁,入此室处,以避风寒。【释文】马云:暖也。 【集韵】本作墺。
□ 【补遗】【未集】【网字部】 □ 【奚韵】缚谋切,音浮。覆车也。
【未集中】【羽字部】 【集韵】以制切,音曳。飞也。或作□。 又【集韵】私列切,音薛。义同。
【未集中】【羽字部】 【广韵】【集韵】而琰切,□音冉。弱羽。【类篇】鸟翼下细毛。
鞟 【戌集中】【革字部】 鞟 【集韵】与鞹同。【淮南子说山训】剥牛皮鞟。
鞠 【戌集中】【革字部】 鞠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六切,音掬。【说文】蹋鞠也。【战国策】六博蹹鞠。【注】《刘向别录》:蹙鞠,黄帝作,盖因娱戏以练武士。【扬子法言】捖革为鞠。 又【尔雅释言】鞠,生也。【扬子方言】养也。□楚韩郑之闲曰鞠。【诗小雅】母兮鞠我。【书盘庚】鞠人谋人之保居。 又【尔雅释言】鞠,稚也。【书康王之诰】无遗鞠子羞。【传】鞠子,稚子。 又【玉篇】推也。【广韵】推穷也。【书盘庚】尔惟自鞠自苦。【传】鞠,穷也。【诗齐风】旣曰告止,曷又鞠止。又【小雅】鞠为茂草。【注】鞠,穷也。【战国策】事败而好鞠之。【注】鞠,穷也。 又【尔雅释诂】鞠,盈也。【诗小雅】降此鞠訩。【传】鞠,盈也。 又【玉篇】告也。【诗小雅】□师鞠旅。【传】鞠,告也。 又【韵会】鞠躬也。【仪礼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 又姓。【广韵】出东莱。【战国策】太傅鞠武。【风俗通】汉尙书令鞠谭。【西京杂记】鞠道龙善为幻术。 又星辰。【大戴礼】鞠则见。鞠者何也,星名也。 又与菊通。【礼月令】鞠有黄华。【释文】鞠,本作菊。 又【广韵】【集韵】渠竹切【韵会】渠六切,□音趜。【广韵】蹋鞠,以革为之,今通谓之球子。【集韵】或作毱。 又【广韵】驱匊切【集韵】【正韵】丘六切,□音麴。【广韵】亦姓也。 又【礼月令】天子乃荐鞠衣於先帝。【注】黄桑之服。【释文】去六切。【周礼天官司服】鞠衣。【注】黄桑服也。色如麴尘,象桑叶始生。 又【集韵】酒母也。本作□。或作□麴曲□。互详竹部□字及麦部麴字注。 又【集韵】丘弓切,音穹。【左传宣十二年】有山鞠穷乎。【注】山鞠穷,所以御湿。【释文】鞠,起弓反。【集韵】本作□,亦作芎。详艹部□芎二字注。 又叶各頟切,音格。【楚辞九章】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考证:〔【左传宣十二年】有山鞠藭乎。【注】山鞠藭,所以御湿。〕 谨照原文两藭字□改穷。
鞢 【戌集中】【革字部】 鞢 【广韵】苏协切【集韵】悉协切,□音燮。【玉篇】鞢,鞍具也。【集韵】鞢,马被具。【说文】能射御者佩鞢。
鞣 【戌集中】【革字部】 鞣 【唐韵】耳由切【集韵】【韵会】而由切,□音柔。【说文】耎也。【玉篇】乾革也。【广韵】熟皮。 又【集韵】忍九切,音揉。柔皮也。 又【广韵】人又切【集韵】如又切,□音蹂。又【集韵】女救切,音糅。义□同。
鞤 【戌集中】【革字部】 鞤 【广韵】【正韵】博旁切【集韵】逋旁切,□音。【玉篇】鞋革皮。【集韵】本作帮。又作縍□。详巾部帮字注。
鞥 【戌集中】【革字部】 鞥 【唐韵】乌合切【集韵】遏合切,□音姶。【说文】辔鞥。一曰龙头绕者。【广韵】皮裹角也。 又【集韵】一憎切。马辔也。
秋 【戌集中】【革字部】 秋 【广韵】七由切【集韵】雌由切,□音秋。【玉篇】车秋也。【广韵】本作鞧。又作緧□。 又秋千,绳戏也。【古今艺术图】秋千,北方戏,以习轻趫者。本作秋千。
鞧 【戌集中】【革字部】 鞧 【广韵】七由切【集韵】雌由切,□音秋。【广韵】车鞧也。或作秋□。【集韵】本作緧。
鞨 【戌集中】【革字部】 鞨 【广韵】胡葛切【集韵】【韵会】【正韵】何葛切,□音曷。【玉篇】靺鞨。【广韵】靺鞨,蕃人名。【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居肃愼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 又红靺鞨。【唐宝记】靺鞨国产宝石,大如栗。中国谓之靺鞨。 又【广雅】鞨,履也。 又【广韵】【集韵】□食列切,音舌。【广韵】治皮。亦作。【集韵】又作碟。 又【集韵】士列切,音□。义同。或作□、□。 又【正韵】莫辖切,音帓。【扬子方言】鞨巾,俗人帕头是也。【列子天问篇】北国之人,鞨巾而裘。
鞩 【戌集中】【革字部】 鞩 【篇海】息妙切,音笑。刀鞘也。 又所交切,音捎。鞭鞩也。
鞪 【戌集中】【革字部】 鞪 【唐韵】【集韵】□莫卜切,音木。【说文】车轴束也。【玉篇】曲辕束也。亦作楘。【集韵】亦作□、□。 又【集韵】墨角切,音瞀。輈束。 又【广韵】莫浮切【集韵】迷浮切【正韵】莫侯切,□音谋。【集韵】鞮鞪,首铠。【前汉韩延寿传】被甲鞮鞪。【注】师古曰:鞮鞪,卽兜鍪也。莫侯反。 【集韵】通作牟、鍪。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韵】蹯古作□。注详足部十二画。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汇补】命伏切,音墨。丝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於敎切,音靿。竹节。
鞫 【戌集中】【革字部】 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六切,音菊。【说文】穷理罪人。【玉篇】问鞫也。【尔雅释言】鞫、究,穷也。【诗大雅】鞫哉庶政。【史记酷吏传】讯鞫论报。 又【诗邶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顚覆。【传】鞫,穷也。【释文】鞫亦作諊。 又【诗大雅】芮鞫之卽。【笺】水之内曰隩,水之外曰鞫。【尔雅释丘】厓内为隩,外为隈。【疏】隈,当作鞫。传写误也。 又地名。【左传成二年】次于鞫居。【注】卫国地。 【集韵】本作□。或作□、□。
鞬 【戌集中】【革字部】 鞬 【唐韵】【集韵】【韵会】□居言切,音□。【说文】所以戢弓矢。【广韵】马上盛弓矢器。【左传僖二十三年】左执鞭弭,右属櫜鞬。【注】櫜以受箭,鞬以受弓。【扬子方言】弓谓之鞬。【释名】马上曰鞬。鞬,建也。弓矢□建立其中也。 【广韵】或作□。 又【前汉西域传】奥鞬王治奥鞬城。 又【韵会】巨偃切,音楗。韬也。【元稹策】文皇鞬櫜干戈。或作建。
【未集中】【耳字部】 【广韵】【集韵】□仍吏切,音饵。【玉篇】以牲告神,欲神听之,曰。【山海经】祈用鱼。【注】以血涂祭为。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韵】良冉切,音敛。功勤之称。
鞭 【戌集中】【革字部】 鞭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连切,音编。【说文】本作□。驱也。【玉篇】笞也。马棰也。【书舜典】鞭作官□。【传】以鞭为治官之□。【左传僖二十三年】左执鞭弭,右属櫜鞬。【礼曲礼】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周礼地官司市】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史记三皇纪】以赤鞭鞭草木。考证:〔【周礼地官司市】凡市入,则胥吏执鞭度守门。〕 谨照原文省吏字。
鞮 【戌集中】【革字部】 鞮 【唐韵】都兮切【集韵】【韵会】【正韵】都黎切,□音低。【说文】革履也。【玉篇】单履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复履下襌者谓之鞮。【注】今韦鞮也。【礼曲礼】鞮屦。【注】鞮屦无絇之菲也。【疏】谓无絇饰履也。履以絇为饰,凶,故无絇也。【战国策】甲盾鞮鍪。【注】鞮,革履。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鞮鞻氏。【注】鞮屦,四夷舞者所屝也。 又【礼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前汉司马相如传】狄鞮之倡。【注】韦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内。出善倡者。 又【扬子法言】东鞮北女,来贡其珍。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八年】乐霄为铜鞮大夫。【注】上党铜鞮县。【史记仲尼弟子传】铜鞮伯华。【注】铜鞮,晋大夫羊舌赤之邑,世号赤曰铜鞮伯华。又【後汉和帝纪】追至和渠北鞮海。 又人名。【左传昭十五年】以鼓子鞮归。 又姓。【前汉匈奴传】单于姓挛鞮氏。 又【集韵】田黎切,音题。亦革履也。 【集韵】或作。
韩 【戌集中】【韦字部】 韩 【唐韵】【集韵】胡安切【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说文】井垣也。从韦,取其匝也。干声。 又国名。【诗大雅韩奕笺】韩,姬姓之国也,後为晋所灭,故大夫韩氏以为邑名。【左传桓三年】韩万御戎。【韵会】曲沃桓公之子万,食邑于韩,後分晋为国。 又三韩,国名,辰韩,弁韩,马韩也。见【後汉东夷传】。 又【广韵】姓也。【韵会】秦灭韩,以国为氏。 又叶胡千切,音焉。【孙楚白起赞】神机电断,气齐卒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 【说文】本作□。【集韵】亦作干干。考证:〔又三韩,国名,辰韩,示韩,马韩也。见【後汉光武纪】。〕 谨按示韩当作弁韩,见後汉书东夷传,光武纪本文无之。谨将示改为弁。光武纪改东夷传。
鞯 【戌集中】【革字部】 鞯 【唐韵】【正韵】□则前切,音笺。【说文】马鞁具也。【玉篇】鞍鞯也。
鞱 【戌集中】【革字部】 鞱 【集韵】与韬同。详韦部韬字注。
鞲 【戌集中】【革字部】 鞲 【玉篇】恪侯切,音彄。射鞲,臂捍也。 又古侯切,音钩。义同。 【广韵】书作鞴。
鞳 【戌集中】【革字部】 鞳 【集韵】【韵会】□托合切,音錔。【玉篇】兵器也。 又【集韵】镗鞳,钟鼓声。或作鞈□闒。【韵会】汉相如赋:铿锵镗鞳。○按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前汉书文选作鞈。 又【集韵】吐盍切,音榻。义同。
鞴 【戌集中】【革字部】 鞴 【广韵】【集韵】【正韵】□房六切,音伏。【玉篇】本作□。详前□字注。 又【广韵】【集韵】□平秘切,音备。【广韵】本作絥。详糸部絥字注。 又【广韵】【集韵】□蒲故切,音步。【广韵】鞴靫,盛箭室。 【类篇】书作□。
鞋 【戌集中】【革字部】 鞋 【唐韵】【集韵】【韵会】□戸佳切,音膎。【说文】革生鞮也。【玉篇】革鞮也。革底麻枲。【广韵】屩也。【淮南子齐俗训】不亟於为文句疏短之鞋。【玉篇】同鞋。 又【集韵】【正韵】□雄皆切,音谐。履也。
【未集中】【糸字部】 【广韵】乌何切【集韵】【韵会】【正韵】於何切,□音阿。【玉篇】细缯也。【类篇】或省作。
【未集中】【羊字部】 【广韵】普耕切【集韵】披耕切,□音怦。驳羊名。一曰使羊也。【玉篇】使也。亦作抨。
鞶 【戌集中】【革字部】 鞶 〔古文〕□【唐韵】薄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蒲官切,□音盘。【说文】大带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礼内则】男鞶革,女鞶丝。【注】小囊盛帨巾者。【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左传庄二十一年】王以后之鞶鉴予之。【注】鞶,带而以镜为饰也。又【定六年】定之鞶鉴。【释文】步丹反,又蒲官反。【集韵】或作。
鞸 【戌集中】【革字部】 鞸 【广韵】□吉切【集韵】壁吉切,□音毕。【集韵】本作韠。详韦部韠字注。 又【集韵】簿必切,音邲。同。详字注。
鞹 【戌集中】【革字部】 鞹 〔古文〕□【唐韵】【正韵】苦郭切【集韵】【韵会】阔镬切,□音廓。【说文】去毛皮也。【论语】虎豹之鞹。 又【诗齐风】载驱薄薄,簟茀朱鞹。【传】诸侯之路车,有朱革之质,而羽饰之也。【释文】苦郭反。革也。 【集韵】又作鞟。考证:〔【诗齐风】载驱薄薄,簟笰朱鞹。〕 谨照原文笰改茀。
鞺 【戌集中】【革字部】 鞺 【集韵】他郞切,音汤。本作鼞。详鼓部鼞字注。
鞻 【戌集中】【革字部】 鞻 【广韵】洛侯切【集韵】郞侯切,□音娄。【玉篇】鞮鞻氏,掌四夷之乐官。 又【集韵】郞豆切,音漏。又【集韵】【韵会】□俱遇切,音屦。义□同。 又【集韵】龙遇切,音屡。义同。【周礼春官宗伯】鞮鞻氏。【注】鞻读如屦。鞮屦,四夷舞者所屝也。吕忱云:鞮,革履也。鞻者,靲鞻。【释文】九具反,又力具反。
鞼 【戌集中】【革字部】 鞼 【唐韵】【集韵】□求位切,音匮。【说文】韦绣也。【广韵】绣革也。盾缀革也。【齐语】轻罪赎以鞼盾、一戟。【注】盾缀革,有文如缋也。 又【淮南子原道训】坚强而不鞼。【注】鞼,折也。 又【广韵】公回切【集韵】姑回切,□音傀。又【集韵】丘愧切,音喟。又胡对切,音溃。义□同。 又【集韵】曰内切,音□。缰也。一曰绣韦也。 【广韵】亦作□。【集韵】或作□。
鞒 【戌集中】【革字部】 鞒 【广韵】起嚣切【集韵】丘祅切,□音趫。【广韵】本作橇。【集韵】又作桥。详木部橇字注。 又【集韵】讫约切,音脚。本作屩。详尸部屩字注。
靴 【戌集中】【革字部】 靴 【唐韵】许□切【集韵】呼□切【韵会】许茄切,□音□。【说文】鞮属。【广韵】靴,鞋靴。赵武灵王所服。【释名】跨也。两足各以一跨骑也。【广韵】亦作靴。【集韵】又作□□。
鞿 【戌集中】【革字部】 鞿 【广韵】居依切【集韵】居希切,□音机。【玉篇】缰在口。【广韵】系马。【集韵】马络头。【屈原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朁。【注】马缰在口曰鞿,革络头曰羁。【前汉□法志】是犹以鞿而御駻突。考证:〔【屈原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谮。〕 谨照原文夕谮改夕朁。
韀 【戌集中】【革字部】 韀 【集韵】将先切,音笺。马被具。亦作□、□。
缰 【戌集中】【革字部】 缰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良切,音姜。【玉篇】马绁。【释名】缰,疆也,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前汉叙传】系名声之缰锁。【玉篇】亦作缰。详糸部缰字注。
韂 【戌集中】【革字部】 韂 【广韵】【集韵】【正韵】□昌艳切,音。【集韵】马障泥也。【广韵】亦作。
鞑 【戌集中】【革字部】 鞑 【篇海】同挞。【正字通】本作□。又□靼如起,地处契丹西北,族出沙陀别种。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王问切,音晕。【类篇】染闲色。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带也。详字注。
韄 【戌集中】【革字部】 韄 【唐韵】乙白切【集韵】乙格切,□音擭。本作。【说文】佩刀丝也。 又【集韵】【韵会】□屋虢切,音嚄。义同。 又【庄子庚桑楚】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 又【集韵】胡陌切,音获。义同。 又乙角切,音渥。缚也。一曰刀靶中韦。 又【广韵】胡误切【集韵】胡故切,□音护。【玉篇】佩刀丝也。【广韵】佩刀饰也。【集韵】佩刀谓之韄。考证:〔【庄子庚桑楚】天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 谨照原文天字改夫字。
韅 【戌集中】【革字部】 韅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典切,音显。【广韵】在背曰韅。【集韵】著掖鞥也。【释名】韅,经也,横经其腹下也。【荀子礼论篇】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注】马服之革,盖象蛟形。徐广曰:以蛟鱼皮为之。 又【集韵】【韵会】□馨甸切,音灦。义同。【左传僖二十八年】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注】在背曰韅,在腹曰鞅。韅许见反,又去见反。 又【集韵】【类篇】□轻甸切,音俔。义同。【玉篇】同□。 【集韵】或作□。
頾 【戌集下】【页字部】 頾 【唐韵】卽移切【集韵】将支切,□音赀。【说文】口上须也。从须此声。【徐铉曰】今俗别作髭。非是。
【寅集中】【山字部】 【广韵】才敢切。同嵌。开张山貌。见仓颉篇。【正字通】仓颉篇本作嵌,改作,从拑,无义。後人所增。
馣 【戌集下】【香字部】 馣 【广韵】【集韵】【韵会】□乌含切,音谙。【博雅】馣馣,香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邬感切,音暗。又【集韵】衣检切,音奄。通作唵。又遏合切,音姶。义□同。 【正字通】本作馣。
千 【戌集中】【革字部】 千 【广韵】七然切【集韵】【韵会】亲然切,□音迁。【广韵】秋千,绳戏也。【集韵】秋千,北方戏,以习轻趫者。【张有复古编】词人高无际作秋千赋,汉武帝後庭绳戏。本云千秋,祝寿词也,语讹转为秋千。後人讹为秋千。
韇 【戌集中】【革字部】 韇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音独。【说文】弓矢韇也。【玉篇】以藏矢。【广韵】箭筒。【集韵】今谓之胡鹿。【仪礼士冠礼】筮人执策,抽上韇,兼执之,进受命於主人。【注】藏策之器。今时藏弓矢者,谓之韇丸也。【集韵】亦作皾。
【辰集中】【木字部】 【字汇补】音未详。【王延寿王孙赋】扶嶔崟以樄。【注】一作樄椽。
韈 【戌集中】【革字部】 韈 【广韵】望发切【集韵】勿发切【正韵】无发切,□音。【玉篇】履韈。【韩非子外储说】文王韈系解,因自结。【广韵】本作袜。详韦部袜字注。
鞯 【戌集中】【革字部】 鞯 【唐韵】【正韵】□则前切,音笺。【说文】马鞁具也。【玉篇】鞍鞯也。
韊 【戌集中】【革字部】 韊 【玉篇】力丹切,音阑。藏弩矢服也。亦作阑。【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广韵】【集韵】□书作。
韦 【戌集中】【韦字部】 韦 〔古文〕□□□【唐韵】宇非切【集韵】【韵会】于非切,□音帏。【说文】相背也。从舛口声。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韦背,故借以为皮韦。【广韵】柔皮。【左传僖三十三年】以乘韦先。【疏】乘韦,四韦也。【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注】韦弁,韎韦之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挈盈乎。 又【前汉郊祀歌】依韦响昭。【注】师古曰:依韦谐和,不相乖离也。 又国名。【诗商颂】韦顾旣伐。【笺】韦,豕韦,彭姓也。【左传襄二十四年】在商为豕韦氏。【注】豕韦,国名。【一统志】直隶大名府滑县,古豕韦氏之国。 又豨韦氏,古帝王号。【庄子外物篇】以豨韦氏之流观今之世。 又不韦,县名,属益州郡,见【前汉地理志】。 又姓。【姓苑】出自颛顼大彭之後,夏封于豕韦,以国为氏。 又通围。【前汉成帝纪】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注】师古曰:韦,与围同。 又【集韵】胡隈切,音徊。本作回。详囗部回字注。
韧 【戌集中】【韦字部】 韧 【唐韵】而进切【集韵】【韵会】【正韵】而振切,□音刃。【说文】柔而固也。从韦刃声。【广韵】柔韧。【集韵】本作肕。或作忍。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韵】须锐切,音岁。【类篇】蜀细布。【篇海】□,或作□。
韍 【戌集中】【韦字部】 韍 【广韵】【韵会】分勿切【集韵】分物切,□音弗。【说文】本作巿,韠也。篆文从韦从犮。【注】徐铉曰:今俗作绂,非是。【礼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注】此□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异其名耳。韍之言蔽也。【前汉诸侯王表】奉上玺韍。【注】师古曰:玺之组也。 又【集韵】方未切,音沸。蔽膝也。巿,遮羞布。
【备考】【寅集】【宀字部】 【搜真玉镜】音了。
韎 【戌集中】【韦字部】 韎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妹。【说文】茅搜染草也。从韦末声。【诗小雅】韎韐有奭。【传】韎韐者,茅搜染草也。一曰韎韐所以代韠也。【礼玉藻韫韍注】縕,赤黄之闲色,所谓韎也。【左传成十六年】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注】韎,赤色。跗注,戎服。【疏】贾逵云:一染曰韎。【仪礼士冠礼】缁带□韐。 又【玉篇】东夷乐名。【周礼春官宗伯】韎师掌敎韎乐。【礼明堂位】作眛。 又【广韵】【集韵】□莫拜切,音。【玉篇】茅搜染草也。 又【集韵】居气切,音旣。又莫贝切,音眜。又莫辖切,音帓。又【五音集韵】莫拨切,音末。义□同。 又【集韵】勿发切,音。与袜同。详後袜字注。 【字汇】韎与□同,宜从末,中画短。莫佩切者,宜从未,中画长。○按说文从末无从未,字汇强分为二,非也。《正字通》驳字汇之误,而以诸书为皆从未,尤非。□。考证:〔【仪礼士冠礼】缁带韎韔。〕 谨照原文□韔改□韐。
韏 【戌集中】【韦字部】 韏 【唐韵】九万切【集韵】俱愿切,□音卛。【尔雅释器】革中绝谓之辨,韦中辨谓之韏。【注】复分平也。 又【玉篇】诎也,曲也。 又【集韵】区愿切,音券。革中辨谓之韏。【广韵】车上所用皮也。 又【集韵】【正韵】□逵眷切,音倦。又【集韵】古倦切,音眷。又已袁切,音拳。又【广韵】居转切【集韵】【韵会】【正韵】古转切,□音卷。义□同。 又【集韵】九远切,音餋。屈也。 又窘远切,音□。义同。
韐 【戌集中】【韦字部】 韐 【唐韵】【正韵】古洽切【集韵】讫洽切,□音夹。【玉篇】韎韐。【广韵】韎韐,韦蔽膝。【说文】本作□。【集韵】亦作□。 又【广韵】【正韵】古沓切【集韵】【韵会】葛合切,□音合。【广韵】韎韐,大带。【集韵】韎韐,士服,制如韍。【仪礼士丧礼】设韐带。【注】韐带,韎韐缁带。不言韎缁者,省文,亦欲见韐自有带。韐带用革,古文韐为合也。【集韵】或作□、帢。 又【集韵】辖夹切,音洽。义同。
韑 【补遗】【戌集】【韦字部】 韑 【字汇补】于鬼切,音伟。光也。
韒 【戌集中】【韦字部】 韒 【广韵】私妙切【集韵】仙妙切,□音笑。【玉篇】刀韒也。【集韵】亦作鞘削□。
韩 【戌集中】【韦字部】 韩 【唐韵】【集韵】胡安切【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说文】井垣也。从韦,取其匝也。干声。 又国名。【诗大雅韩奕笺】韩,姬姓之国也,後为晋所灭,故大夫韩氏以为邑名。【左传桓三年】韩万御戎。【韵会】曲沃桓公之子万,食邑于韩,後分晋为国。 又三韩,国名,辰韩,弁韩,马韩也。见【後汉东夷传】。 又【广韵】姓也。【韵会】秦灭韩,以国为氏。 又叶胡千切,音焉。【孙楚白起赞】神机电断,气齐卒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 【说文】本作□。【集韵】亦作干干。考证:〔又三韩,国名,辰韩,示韩,马韩也。见【後汉光武纪】。〕 谨按示韩当作弁韩,见後汉书东夷传,光武纪本文无之。谨将示改为弁。光武纪改东夷传。
韔 【戌集中】【韦字部】 韔 【唐韵】【集韵】【韵会】□丑亮切,音畅。【说文】弓衣也。从韦长声。【诗秦风】虎韔镂膺,交韔二弓。【传】韔,弓室也。交韔,交二弓于韔也。又【小雅】言韔其弓。【礼檀弓韔弓注】韔,韬也。 又【集韵】持亮切,音仗。义同。【诗小雅】言韔其弓。【释文】韔,又治亮反。 又【集韵】力让切,音亮。【诗小雅】言韔其弓。【释文】沈重读。【集韵】或作。
韖 【戌集中】【韦字部】 韖 【集韵】忍九切,音蹂。韧也。
韗 【戌集中】【韦字部】 韗 【唐韵】【集韵】□王问切,音运。【说文】本作。【周礼冬官考工记】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注】韗,读为运。【又】韗人为皋陶。【注】皋陶,鼓木也。 又【玉篇】靴也。【集韵】通作辉。 又【集韵】【类篇】□吁运切,音训。攻皮工也。 又【广韵】虚愿切【集韵】呼愿切,□音楦。义同。【考工记释文】韗又况万反。【集韵】或作□□□□辉。【五音集韵】亦作。 又【集韵】王分切【类篇】于分切,□音云。义同。
韘 【戌集中】【韦字部】 韘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失涉切,音摄。【说文】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从韦枼声。【玉篇】指沓也。【诗卫风】童子佩韘。【传】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笺】韘之言沓,所以彄沓手指。【集韵】或作弽。 又【广韵】苏协切【集韵】悉协切,□音燮。【广韵】韘鞴,射具。 又【集韵】韘,带具。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韵】四,古作□。注详囗部二画。
駓 【亥集上】【马字部】 駓 【唐韵】敷悲切【集韵】【韵会】攀悲切,□音丕。【玉篇】駓駓,走貌。【楚辞招魂】逐人駓駓些。【注】駓駓,走貌。 又【尔雅□畜】黄白杂毛曰駓。【注】今桃花马。【诗鲁颂】有骓有駓。 又【集韵】贫悲切,音皮。义同。 【集韵】或作。考证:〔【尔雅释兽】黄白杂毛曰駓。〕 谨照原书释兽改畜。
駚 【亥集上】【马字部】 駚 【广韵】於两切【集韵】倚两切,□音鞅。【广韵】駚鸗,马貌。 又【集韵】駚□,兽跳踏自扑也。 又【广韵】乌朗切【集韵】倚朗切,□音盎。义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来上声。丝也。
飰 【戌集下】【食字部】 飰 【玉篇】俗饭字。
餁 【戌集下】【食字部】 餁 【集韵】同饪。
骀 【亥集上】【马字部】 骀 【唐韵】徒哀切【集韵】【韵会】【正韵】堂来切,□音台。【玉篇】驽马衔脱也。【崔寔政论】马骀其衔。 又骀荡,旷远也。 又地名。【左传昭九年】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注】骀在始平武功县。又【哀六年】迁孺子於骀。【注】骀,齐邑。【释文】他才反。又徒来反。 又神名。【韵会】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台骀。又人名。【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 又【五音集韵】土来切,音胎。义同。 又【广韵】徒亥切【集韵】【正韵】荡亥切,□音待。【玉篇】骀荡,广大意。 又【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骀荡。 又【广韵】疲也,钝也。 又【类篇】骀騱,马不进也。 又【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音义】骀音殆。李云:哀骀,丑貌。它,其名也。 又与跆同。【史记天官书】兵相骀籍。【前汉书】作跆。考证:〔【左传昭九年】骀芮岐毕。〕 谨照原文骀上增魏字。〔【哀六年】迁儒子於骀。〕 谨照原文儒子改孺子。
【巳集上】【水字部】 【玉篇】俗泪字。
【未集中】【糸字部】 【玉篇】口和切。义阙。【篇海】纹彩。又丝理。
驸 【亥集上】【马字部】 驸 【唐韵】【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附。【说文】副马也。一曰近也。一曰疾也。 又驸马都尉,官名。汉武帝置,掌驸马,魏晋尚公主,□称驸马。【赵葵行营杂录】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故谓之驸马。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 【六书故】作□。俗作,非。
【巳集下】【犬字部】 【篇海】音加。玃也。 又音哥。义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汇补】羞本字。
飦 【戌集下】【食字部】 飦 【集韵】居言切,音犍。同。粥也。 又人名。【穆天子传】诸飦献酒于天子。 又【集韵】【韵会】【正韵】□诸延切,音旃。与饘同。 又【集韵】居寒切,音干。燥饭。
飶 【戌集下】【食字部】 飶 【唐韵】毗必切【集韵】【韵会】薄必切,□音邲。【说文】食之香也。【诗周颂】有飶其香。【传】飶,芬香也。一作苾。 又【广韵】【集韵】【韵会】□蒲给切,音蹩。又【正韵】薄密切,音弼。义□同。
餂 【戌集下】【食字部】 餂 【玉篇】古文甛字。注详甘部六画。 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点切,音忝。【韵会】钩取也。【孟子】是以言餂之也。 又【韵会】【正韵】□他念切,音掭。义同。
糍 【戌集下】【食字部】 糍 【唐韵】疾资切【集韵】【韵会】才资切,□音茨。【说文】稻餠也。【玉篇】糍糕也。【释名】糍,渍也,烝燥屑,使相润渍餠之也。【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糍。【注】皆粉稻黍米为之饵,言糗糍,言粉,互足其义也。合烝曰饵,餠之曰糍。【疏】今糍糕之名出于此。 【说文】或作□。【集韵】或作□。
养 【戌集下】【食字部】 养 〔古文〕□【广韵】余两切【集韵】【韵会】【正韵】以两切,□音痒。【玉篇】育也,畜也,长也。【易颐卦】观颐,观其所养也。 又取也。【诗周颂】於铄王师,遵养时晦。【传】养,取也。 又养养,忧貌。【诗邶风】中心养养。【注】忧不定貌。 又【博雅】养,使也。【公羊传宣十二年】厮役扈养。【注】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养马者曰扈,炊烹者曰养。又【史记儒林传】儿宽常为弟子都养。【注】都养,为弟子造食也。 又姓。养由基,见【左传成十六年】。养奋,见【孝子传】。 又与痒同。【荀子正名篇】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 又【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逾制者。 【说文】本作养。【字汇】省作□,附六画,非。考证:〔【诗周颂】於烁王师,遵养时晦。〕 谨照原文於烁改於铄。
骏 【亥集上】【马字部】 骏 【唐韵】子峻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峻切,□音俊。【玉篇】马之美称。【博物志】周穆公欲驱八骏周行天下。又与俊同。英俊也。【史记屈原传】诽骏疑桀。 又大也。【诗商颂】为下国骏厖。【传】骏,大也。 又与峻通。【诗大雅】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又【尔雅释诂】速也。【疏】骏者,犹迅也。【诗周颂】骏发尔私。【郑笺】骏,疾也。【朱传】骏,大也。使之大发其私田也。 又骏狼,山名。【淮南子天文训】日冬至骏狼之山。一本作峻。又【集韵】【韵会】【正韵】□须闰切,音峻。义同。
鬵 【亥集上】【鬲字部】 鬵 〔古文〕□【广韵】徐林切【集韵】【韵会】徐心切,□音寻。【说文】大釜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诗曹风】漑之釜鬵。【传】鬵,釜属。【尔雅释器】谓之鬵。鬵,鉹也。【注】凉州呼鉹。【扬子方言】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鬵。 又【广韵】鬵,疾也。 又【广韵】昨盐切【集韵】【韵会】慈盐切,□音潜。又【集韵】才淫切,音寻。又缁岑切,音簪。义□同。
魉 【亥集上】【鬼字部】 魉 【广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音两。与蜽同。详上魍字注。
魋 【亥集上】【鬼字部】 魋 【唐韵】杜回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回切,□音颓。【说文】神兽也。【尔雅释兽】魋如小熊,窃毛而黄。【注】今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麆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 又人名。【礼檀弓注】桓司马宋向戍之孙名魋。 又【集韵】【韵会】传追切【正韵】直追切,□音椎。【前汉陆贾传】尉陀魋结箕踞。【注】服虔曰:魋音椎,今兵士椎头髻也。
驦 【亥集上】【马字部】 驦 【广韵】色庄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庄切,□音霜。与騻同。【晋书郭璞传】昆吾挺锋,驌驦轩髦。【注】驦当为騻。又【徐彦伯诗】驌驦已踯躅,鸟隼方葳蕤。【杜甫诗】闻说眞龙种,仍残老驌驦。 又【正韵】所两切。同爽。
驨 【亥集上】【马字部】 驨 【广韵】戸圭切,音携。【玉篇】骐骥也。【尔雅释兽】驨如马一角,郭注角如鹿茸。考证:〔【尔雅释兽】驨如马一角,似鹿不角者骐。〕 谨按尔雅无似鹿二字。谨照原书似鹿不角者骐改郭注角如鹿茸。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韵】何耕切,音茎。鈃,或作□。【类篇】器似钟,颈长。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居例切,音罽。○按从网之字,或省作冈,或变作四。□卽□字也。
鬕 【亥集上】【髟字部】 鬕 【唐韵】【集韵】【韵会】□莫驾切,音禡。【说文】带结饰也。【类篇】□额也。【张衡西京赋】朱鬕□髽。 又【集韵】末各切,音莫。义同。
鬘 【亥集上】【髟字部】 鬘 【广韵】莫还切【集韵】谟还切,□音蛮。衣也。【韵补】缨络也。【酉阳杂俎】天女九退相九发散粗涩。又唇动不止,璎珞花鬘皆重。【白居易悟眞寺诗】贯雹为华鬘。又【酉阳杂俎】四婇女如影等,各有十二亿那由他侍女,寿五千岁,地名月鬘。 又【集韵】谟官切,音瞒。【类篇】发美貌。
鬸 【亥集上】【鬲字部】 鬸 【集韵】力救切,音溜。【类篇】关东谓甑曰鬸。
鬺 【亥集上】【鬲字部】 鬺 【集韵】【韵会】式羊切【正韵】尸羊切,□音商。与□同。【博雅】鬺,饪也。【史记封禅书】皆尝烹鬺上帝鬼神。【注】徐广曰:鬺,烹煮也。【前汉郊祀志注】师古曰:鬺,烹煮而祀也。韩诗引采苹曰:于以鬺之,唯錡及釜。
髞 【亥集上】【高字部】 髞 【广韵】苏到切【集韵】先到切,□音噪。【玉篇】髝髞。互详髝字注。
髧 【亥集上】【髟字部】 髧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感切,音蓞。发垂也。【诗墉风】髧彼两髦。【传】髧,两髦之貌。【释文】髧,本作□。
鬑 【亥集上】【髟字部】 鬑 【广韵】【集韵】□勒兼切,音濂。【说文】鬋也。一曰长貌。【玉篇】□鬑,鬓发疏薄貌。 又【唐韵】力盐切,音廉。义同。
【未集中】【糸字部】 【集韵】何交切,音爻。【玉篇】绿色也。嫁者衣也。【广韵】黄色。
魈 【亥集上】【鬼字部】 魈 【唐韵】相邀切【集韵】思邀切,□音宵。山魈出汀州,独足鬼。【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呼其名,则不能犯也。
鯙 【亥集中】【鱼字部】 鯙 【集韵】殊伦切,音纯。鱼名。
鯭 【亥集中】【鱼字部】 鯭 【集韵】母梗切,音猛。同蜢。胡蜢,虾属。
鯯 【补遗】【亥集】【鱼字部】 鯯 【字汇补】同。闽鱼酬鯯鱼,板身,多鲠而肥美。【尔雅】谓之尝魬。
鳃 【亥集中】【鱼字部】 鳃 【广韵】苏来切【集韵】【韵会】桑才切,□音腮。鱼颊中骨也。【宋史五行志】淳化三年,京师里老妇女,装镂鱼鳃中骨,号鱼媚子。又【前汉□法志】鳃鳃常恐。【注】鳃音葸,惧貌也。
□ 【备考】【子集】【乙字部】 □ 【篇海类编】于记切,音意。贪也。又音乙。◎按卽亄字之讹。
□ 【未集中】【网字部】 □ 【集韵】区愿切,音券。或作□,罔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聂。□然,疲役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汇补】鱼际切,音艺。睡语也。
韚 【备考】【戌集】【韦字部】 韚 【五音篇海】音革。
韛 【戌集中】【韦字部】 韛 【广韵】【集韵】【韵会】□步拜切,音惫。【玉篇】韦囊,可以吹火令炽。亦作□。【广韵】或作□。【集韵】或作□。 又【集韵】房六切,音伏。本作箙。详竹部箙字注。
韬 【戌集中】【韦字部】 韬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弓衣也。从韦舀声。【玉篇】剑衣也。【广韵】藏也。【诗小雅彤弓传】櫜韬也。又【周颂时迈疏】櫜者,弓衣。一名韬弓,故纳弓於衣谓之韬弓。 又【玉篇】义也。 又【玉篇】韬杠也。【仪礼乡射礼】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注】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颈也。 又【玉篇】宽也。 又【韵会】与弢同。【前汉艺文志】《六弢》。【注】师古曰:卽今之《六韬》也。弢与韬同。 又【集韵】叨号切,音套。臂衣也。 【集韵】或作鞱。
鞴 【戌集中】【韦字部】 鞴 【唐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说文】射决也。从韦冓声。【玉篇】结也,臂沓也。【史记张耳□余传】赵王袒鞴蔽自上食。【注】徐广曰:鞴者,臂捍也。又【滑稽传】帣鞴鞠□。【注】鞴,音沟。【前汉东方朔传】董君绿帻傅鞲。【注】韦昭曰:鞴形如射鞴,以缚左右手,于事便也。师古曰:卽今之臂鞴也。鞴,工侯反。 又【广韵】恪侯切【集韵】墟侯切,□音彄。又【集韵】居□切,音遘。义□同。 【玉篇】作鞲。考证:〔【滑稽传】帣鞴鞠□。〕 谨按□字右旁从丞从,□今改□。
韫 【戌集中】【韦字部】 韫 【广韵】乌浑切【集韵】乌昆切,□音温。【玉篇】赤黄之闲色也。【广韵】赤色。 又【玉篇】裹也。 又【集韵】韣也。 又【广韵】于粉切【韵会】【正韵】委粉切,□音恽。【广韵】韫椟。【论语】韫椟而藏诸。【注】韫,藏也。【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又地名。【韩诗外传】子路与巫马期薪於韫丘之下。
【寅集上】【尸字部】 【广韵】居履切【集韵】举履切,□音几。【玉篇】赤舄也。【广韵】赤□也。 【正字通】卽□字之讹。字汇音几,与赤舄几几之几同,非。
韠 【戌集中】【韦字部】 韠 【唐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璧吉切,□音必。【说文】韍也。所以蔽前。以韦。下广二尺,上广一尺,其颈五寸。一命縕韠,再命赤韠。从韦毕声。【广韵】胡服蔽膝。【诗桧风】庶见素韠兮。又【小雅采菽笺】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谓之芾,其他服谓之韠。【疏】韍、韠俱是蔽膝之象,其制同。【礼玉藻】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韦。【注】此□端服之韠也。韠之言蔽也。凡韠以韦为之,必象裳色。【广韵】或作。俗作鞸。【集韵】通作縪。
韡 【戌集中】【韦字部】 韡 【唐韵】于鬼切【集韵】【韵会】羽鬼切,□音伟。【说文】本作□,盛也。从□,韦声。【唐韵】华盛貌。【诗小雅】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传】韡韡,光明也。 【集韵】【类篇】书作□。考证:〔【诗小雅】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谨照原文棠棣改常棣。
韢 【戌集中】【韦字部】 韢 【唐韵】【集韵】□胡计切,音系。【说文】橐纽也。从韦惠声。又【说文】一曰盛头橐也。【注】徐锴曰:谓战伐以盛首级。【集韵】盛馘囊。 又【集韵】胡桂切,音慧。又【广韵】楚税切【集韵】此芮切,□音毳。义□同。【集韵】或作□。 又【集韵】徐醉切,音遂。囊纽也。又一曰盛虎头囊。或作□。
韣 【戌集中】【韦字部】 韣 【广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读。【玉篇】弓衣也。韬也。【礼月令】带以弓。【少仪】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仪礼觐礼】乘墨车,载龙旗弧。【注】弓衣曰。又【礼明堂位】载弧韣。【注】弧,旌旗。其衣曰韣。 又【唐韵】之欲切【集韵】朱欲切,□音烛。又【广韵】尺玉切【集韵】枢玉切,□音触。又【广韵】市玉切【集韵】【韵会】殊玉切,□音蜀。义□同。 【集韵】或作。
颰 【戌集下】【风字部】 颰 【广韵】【集韵】□蒲拨切,音跋。【玉篇】疾风。 又【广韵】【集韵】□方伐切,音发。义同。 又【释典】有阿颰经。 【正字通】本作□。○按字汇误作颰,非。今攺正。颰字从友作。
□ 【卯集下】【方字部】 □ 【字汇补】与旟同。○按卽旟字之讹。与或作与卽非,复讹与为①,益非。①字从□、灬作。
駀 【亥集上】【马字部】 駀 【集韵】于求切,音尤。【玉篇】马名。
袜 【戌集中】【韦字部】 袜 【唐韵】望发切【集韵】勿发切,□音。【说文】足衣也。从韦蔑声。【注】徐铉曰:今俗作韈,非是。【左传哀二十五年】褚师声子袜而登席。【注】古者见君解袜。【史记张释之传】王生曰:吾袜解。 【广韵】或作韈袜。【集韵】或作□韎□□袜帓。
韥 【戌集中】【韦字部】 韥 【广韵】【集韵】□徒谷切,音独。【广韵】箭筒也。 又【集韵】弓衣也。本作韣。
韦 【戌集中】【韦字部】 韦 〔古文〕□□□【唐韵】宇非切【集韵】【韵会】于非切,□音帏。【说文】相背也。从舛口声。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韦背,故借以为皮韦。【广韵】柔皮。【左传僖三十三年】以乘韦先。【疏】乘韦,四韦也。【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注】韦弁,韎韦之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挈盈乎。 又【前汉郊祀歌】依韦响昭。【注】师古曰:依韦谐和,不相乖离也。 又国名。【诗商颂】韦顾旣伐。【笺】韦,豕韦,彭姓也。【左传襄二十四年】在商为豕韦氏。【注】豕韦,国名。【一统志】直隶大名府滑县,古豕韦氏之国。 又豨韦氏,古帝王号。【庄子外物篇】以豨韦氏之流观今之世。 又不韦,县名,属益州郡,见【前汉地理志】。 又姓。【姓苑】出自颛顼大彭之後,夏封于豕韦,以国为氏。 又通围。【前汉成帝纪】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注】师古曰:韦,与围同。 又【集韵】胡隈切,音徊。本作回。详囗部回字注。
韧 【戌集中】【韦字部】 韧 【唐韵】而进切【集韵】【韵会】【正韵】而振切,□音刃。【说文】柔而固也。从韦刃声。【广韵】柔韧。【集韵】本作肕。或作忍。
韪 【戌集中】【韦字部】 韪 【唐韵】于鬼切【集韵】【韵会】羽鬼切,□音伟。【说文】是也。从是,韦声。【左传隐十一年】犯五不韪。【前汉叙传】昭韪见戒。【注】张晏曰:是也。明其是者,戒其非也。【後汉荀爽传】五韪咸备。 【集韵】通作愇。
韫 【戌集中】【韦字部】 韫 【广韵】乌浑切【集韵】乌昆切,□音温。【玉篇】赤黄之闲色也。【广韵】赤色。 又【玉篇】裹也。 又【集韵】韣也。 又【广韵】于粉切【韵会】【正韵】委粉切,□音恽。【广韵】韫椟。【论语】韫椟而藏诸。【注】韫,藏也。【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又地名。【韩诗外传】子路与巫马期薪於韫丘之下。
韬 【戌集中】【韦字部】 韬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弓衣也。从韦舀声。【玉篇】剑衣也。【广韵】藏也。【诗小雅彤弓传】櫜韬也。又【周颂时迈疏】櫜者,弓衣。一名韬弓,故纳弓於衣谓之韬弓。 又【玉篇】义也。 又【玉篇】韬杠也。【仪礼乡射礼】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注】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颈也。 又【玉篇】宽也。 又【韵会】与弢同。【前汉艺文志】《六弢》。【注】师古曰:卽今之《六韬》也。弢与韬同。 又【集韵】叨号切,音套。臂衣也。 【集韵】或作鞱。
【辰集下】【歹字部】 【玉篇】土罪切【广韵】【集韵】吐猥切,□音腿。□,弱也。 又【集韵】弩罪切,音馁。义同。
【寅集上】【子字部】 【广韵】同孪。 又【集韵】数眷切,音□。义同。或作□。
韭 【戌集中】【韭字部】 韭 【广韵】【集韵】【韵会】举有切【正韵】已有切,□音久。【说文】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韵会】通志云:韭性温,谓之草钟乳。【礼曲礼】韭曰丰本。又【内则】豚,春用韭,秋用蓼。【仪礼聘礼】韭葅。【列子天瑞篇】老韭之为苋也。【埤雅】韭之美在黄。 又【尔雅释草】蒮,山韭。【疏】韭生山中者名蒮。【本草】李时珍曰:诸葛韭,亦山韭也,但因人命名耳。 又【本草】孝文韭,生塞北,状如韭,云是魏孝文帝所种。 又【群芳谱】水韭,五六月堪食,不荤而脆。【北戸录】水韭,生於池塘中,叶似韭,得非龙爪韭乎。字林云:签,水中野韭也。 又【本草】麦门冬,一名禹韭,齐名爱韭,秦名乌韭,楚名马韭,越名羊韭。
霆 【戌集中】【雨字部】 霆 【唐韵】特丁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丁切,□音庭。【说文】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从雨廷声。【玉篇】霹雳也。【尔雅释天】疾雷为霆霓。【易系辞】鼓之以雷霆。【诗小雅】如霆如雷。【礼孔子闲居】神气风霆,风霆流形。 又【玉篇】电也。【谷梁传隐九年】电霆也。○按□雅云:当音挺。 又【字汇补】借作庭。【汉楚相孙君□】庭坚,作霆坚。 又【集韵】他顶切,音珽。迅雷。 又【广韵】【正韵】徒鼎切【集韵】待顶切【韵会】待鼎切,□音挺。【广韵】疾雷。【诗小雅如霆释文】霆,又音挺。【左思吴都赋】钩爪锯牙,自成锋颖。精若曜星,声若雷霆。【埤雅】霆,或谓之电。盖音庭则为雷,音蜓则为电。【淮南子天文训】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又曰: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及掩目。皆宜音蜓。 又【集韵】【韵会】【正韵】□徒径切,音定。【集韵】雷也。【诗小雅如霆释文】霆,又音定。 【集韵】或作。
震 【戌集中】【雨字部】 震 〔古文〕□【唐韵】章刃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刃切,□音振。【说文】劈历振物者。从雨辰声。【注】徐铉曰:今俗别作霹雳,非是。【易说卦】震为雷。【诗小雅】□震电。【传】震,雷也。【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庙。【疏】雷之甚者为震。【释名】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战也。 又卦名。【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又【易说卦】震,动也。【书舜典】震惊朕师。【盘庚】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诗周颂】薄言震之。莫不震□。【春秋文九年】地震。【疏】公羊传曰:震者何,动地也。【周语】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於是有地震。 又【尔雅释诂】震,惧也。【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又【广韵】威也。【易未济】震用伐鬼方。【诗大雅】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又【广韵】起也。【易杂卦传】震,起也。 又【公羊传僖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惊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 又【尔雅释诂】娠,震动也。【注】娠,犹震也。【疏】大雅生民云:载震载夙。昭元年左传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传曰:后缗方震。皆谓有身为震,故云娠犹震也。 又【书禹贡】震泽底定。【传】震泽,吴南太湖名。 又【集韵】升人切,音申。与娠同。女妊身动也。【左传震动释文】震又音申,怀妊也。【集韵】通作。 又【集韵】一曰官婢女隶谓之娠。 又【韵会】【正韵】□之人切,音眞。怒也。【班固东都赋】赫然发愤,应者云兴。霆击昆阳,凭怒雷震。【前汉叙传】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注】师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汇补】震旦,中国也。【梁书】盘盘国称梁主为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 【未集中】【糸字部】 □ 【广韵】床史切,音俟。绳履。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悟。灶名也。
霈 【戌集中】【雨字部】 霈 【广韵】【集韵】【韵会】□普盖切,音沛。【玉篇】大雨。【广韵】霶霈,雨多貌。 又【正韵】水流貌。【说文】作沛。 又【集韵】多泽也。 又【宋玉高唐赋】兴云声之霈霈。【注】兴声霈霈然。霈,浦大切。
霉 【戌集中】【雨字部】 霉 【正字通】莫裴切,音枚。项瓯东曰:江南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或言古语:黄梅时节家家雨。张蒙溪谓:梅当作霉,雨中暑气也。霉雨善污衣服,故又云霉涴,言其为霉所坏也。按□雅风土记皆作梅雨。霉,义与霉通。
霋 【戌集中】【雨字部】 霋 【唐韵】七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千西切,□音妻。【说文】霁谓之霋。从雨妻声。 又【玉篇】云行貌。
顸 【戌集下】【页字部】 顸 【广韵】【集韵】□许干切,音鼾。【玉篇】颟顸。【广韵】大面貌。 又【集韵】河干切,音寒。义同。 又【广韵】【集韵】□五旰切,音岸。头无发顸頟也。 又【集韵】冠□後谓之顸。 又【广韵】五割切【集韵】牙葛切,□音嶭。无发也。 又【集韵】丘寒切,音看。义同。
霌 【戌集中】【雨字部】 霌 【玉篇】职由切,音周。【篇海】云雨貌。
霍 【戌集中】【雨字部】 霍 【广韵】虚郭切【集韵】【韵会】【正韵】忽郭切,□音霩。【玉篇】挥霍。【集韵】挥霍,猝遽也。【陆机文赋】纷纭挥霍。【注】挥霍,疾貌。【马融广成颂】徽嫿霍奕。 又【荀子议兵篇】霍焉离耳。【注】霍焉,犹涣焉也。【司马相如大人赋】霍然云消。 又【扬雄甘泉赋】翕赫曶霍。【注】师古曰:开合之貌。【文选注】曶霍,疾貌。 又【前汉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疾。 又【尔雅释山】大山宫,小山霍。【注】宫谓围绕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谓大山名宫,小山名霍也。 又山名。【尔雅释山】江南衡。【注】衡山,南岳。【又】霍山为南岳。【注】卽天柱山。【疏】衡之与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故汉已来衡霍别矣。【注】卽天柱山。此据作注时霍山为言也。其经之霍山,卽江南衡是也。○按据此注,霍山有二,南岳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为霍,霍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风俗通义,衡山,一名霍山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又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尔雅释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晋语:景霍以为城。注:景,大也。大霍,晋山名。 又国名。【书蔡仲之命传】武王克商,封弟叔处于霍。【左传闵元年】灭霍。【注】永安县有霍大山。霍国,姬姓。 又邑名。【左传哀四年】袭梁及霍。【注】梁南有霍阳山,蛮子之邑也。【公羊传僖二十一年】会于霍。 又姓。【广韵】武王弟霍叔之後也。 又与藿通。【前汉鲍宣传】浆酒霍肉。【注】刘德曰:视肉如藿也。师古曰:霍,豆菜,贫人茹之。 又【玉篇】鸟飞急疾貌。 又【集韵】历各切,音洛。艹名。【尔雅释草】枹霍首。 又【集韵】曷各切,音鹤。义同。或作藿。通作隺。 又上声,音琐。霍人,地名。【史记周勃世家】降下霍人。【注】正义曰:霍,音琐,又苏寡反。师古曰:山寡反。
霎 【戌集中】【雨字部】 霎 【唐韵】山洽切【集韵】色甲切【韵会】【正韵】色洽切,□音箑。【说文】小雨也。从雨妾声。【玉篇】□霎。【集韵】雨声。 又【玉篇】子叶切,音接。义同。 又【集韵】悉合切,音趿。与霅同。详前霅字注。
霏 【戌集中】【雨字部】 霏 〔古文〕【唐韵】芳非切【集韵】【韵会】【正韵】芳微切,□音菲。【说文】雨雪貌。从雨非声。【集韵】氛也。【诗邶风】雨雪其霏。【传】霏,甚貌。又【小雅】雨雪霏霏。
霐 【戌集中】【雨字部】 霐 【五音集韵】乌宏切,音泓。水名。出灵宝经。 又幽深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霐寥窲以峥嵘。【注】霐,幽深之貌。【释文】霐,乌宏切。 【字汇】亦作。
【辰集下】【欠字部】 【玉篇】於牛切【广韵】【集韵】【韵会】於求切,□音忧。欭,慨也。一曰气逆。【老子道德经】终日号而不。○按今《老子》本作嗄。《集韵》《韵会》所引,皆未知孰据。
【辰集下】【欠字部】 【集韵】古作。又作。注详心部十八画。
沾 【戌集中】【雨字部】 沾 【唐韵】张廉切【集韵】【韵会】知廉切,□音沾。【说文】雨□也,从雨沾声。【广韵】沾,湿也。又濡也,渍也。【诗小雅】旣沾旣足。【疏】言沾润。【礼曾子问】雨沾服。【齐语】沾体涂足。【前汉□遵传】□遵沾醉时。【注】师古曰:沾,湿。【扬雄长杨赋】仁沾而恩洽。【扬子方言】泷涿谓之沾□。【集韵】通作沾。
霒 【戌集中】【雨字部】 霒 【玉篇】古文阴字。【说文】云覆日也。从云今声。注详阜部八画。 【集韵】书作□。或作□□。【广韵】书作霠。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韵】音昏。暗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汇补】与同。详字注。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韵】古禄切,音谷。簏也。
霓 【戌集中】【雨字部】 霓 【唐韵】五鸡切【集韵】【韵会】【正韵】硏奚切,□音倪。【说文】屈虹靑赤。或白色阴气也。从雨儿声。【玉篇】云色似龙也。【埤雅】雄曰虹,雌曰霓。旧说,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谓之虹,靑白色谓之霓。尔雅释天曰:霓为挈贰,贰盖言二。淮南子说山训曰:天二气则成虹是也。【孟子】若大旱之望云霓也。【集韵】通作霓。 又【尔雅释天】疾雷为霆霓。【注】雷之急击者谓霹雳。 又【广韵】五计切【集韵】硏计切,□音诣。义同。【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廷,云旗沸霓。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又【广韵】五结切【集韵】倪结切,□音啮。义同。【释名】霓,啮也。其体断绝,见於非时,此灾气也。伤害於物,如有所食啮也。【南史王筠传】沈约制郊居赋,示筠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忭曰:仆常恐人呼为霓。○按雌霓之霓,五的反。云霓之霓,五兮反。学林曰:范蜀公召试学士院,用彩霓作平声。考试者以范为失韵,当时学士为之愤郁。司马光曰:约赋但取声律便美,非霓不可读为平声也。 又【张衡西京赋】直墆霓以高居。【注】墆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