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十六

山川

柳州府:

马平县附郭

仙奕山在城西南,其石黑肌而赤,脉如棋,盘可奕,旁有巨人迹。

驾鹤山城东南耸立,如孤鹤临大江。旧有驾鹤书院,今毁。

鹅山在城西二里,隔江十里。水自半岭喷出,流小河入大江,远望如双鹅飞舞,又名深峨山。唐柳宗元有诗。

天马山在城南,近大江,高数百丈,群山中独出峻拔山。有杨文广洞,俗名马鞍山。

甑山在水南,山形独立,广百寻,髙五丈。天山在水南村,后石壁上有天山。万里四字石。鱼山在城南二里,玲珑深秀,内多名人。题咏,下有龙潭。

屏山在城南,开展如屏,故名。宋陶弼有诗奕。贵双山在城北二十里,东山曰桃竹,西山曰雀儿。

凤凰山在江南,去城四五里。文笔山在城西二十里,山势卓立,直上如笔龙壁山。城北三十里油榨村,对岸石壁似龙形,下临滩濑,宋陶弼有诗。

雷山,在城南夹道。

鹊山在城北隅。

四姥山在城西五里,四面对峙。东台山在城东,下临大江。背石山在城北。

相台岭,在城东北十里,又十里曰将台岭,走马岭在城西,绵亘二十馀里,又一峰特起曰金山。

立鱼岩在江之南,与仙奕山对峙,深邃奇怪。内有三洞相通,多名人,题咏山腰有「鱼峰寺」。

鹧鸪堆在县学前,谚云鹧鸪堆起,状元归柳江」一来自古坭一来,自庆远经柳城县,合流至郡,又东南入象州界。

鹅江即峨水,在文笔山下,㑹大江黄陂水,城西三十里,源出黄吉山,合鹅水入柳江,飞瀑水即鹅山,所出者喷薄回漩,又名长塘。大龙潭在立鱼岩之南,雷水出焉,旱则祈雨于此。有张忠简公、钓鱼台、罗象三龙●洞。

小龙潭,城南二里立鱼岩,下陆鸿渐《茶经》名为圆泉。

罗池城东有柳侯祠。《韩昌黎碑文》:「白莲池在北关外,池有九窍,泉出其中。放生池在江之南,有石壁,悬出江面,镌放生祝圣之池。

灵泉城西七十里,不涸不流甘井,在仙奕山下,随江消长,虽旱不涸。城北井有柳侯铭。

雒容县

思㣲山在洛清乡,去旧县里许,有甘泉,四时不竭。屏石山在洛清乡旧县西北十里,峰峦髙耸,下有石岩出泉。

龙屯山在县西二十里,蜿蜒盘曲如龙,故名。主山在北门外,县治倚之,故名。

双童山在主山左。

聚讲山在主山右。

雷村山,旧名雷峒,在县北七十里。如来山在县北七十里,昔传有神女出现,颇称胜地。

平头山在托定乡内峒县北八十里。大定山,在洛斗乡县北七十里。横赖山亦在洛斗乡。

鸡站山在县西北,去平头山十里。西眉山,在洛清乡县东北八十五里。鹰山在旧县城内。

罗子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六寨山在丰轨乡县南三十里,六峰耸峙,山下有二泉涌出,民田赖以灌溉。

谢八山,在托定乡外峒县北七十里。马踶岭在县南四十里。

高岭在上罗乡县西二十五里,大堕岭上罗乡。县西四十里。六百岭,在丰轨乡县南五十里。其西十里有大河岭,又十里为大窟岭。

丙和岭,在县东南六十里,与平乐之修仁接界。白龙岩在旧县东。

白象岩在上罗乡县西七里,有上中、下三岩,上岩相传。宋状元王世则读书处中岩有石,刻白象岩三字,又有二字,如篆文,磨灭不可识。下洞有「石刻天然、大厦」四字。内大士座前有藤二本,约高十馀丈,上出石罅,挺直如柱,石壁刻有王相公诗。会仙岩在县南五里,苍秀玲珑,下有碧潭,内外峒在托定乡。

洛清江在县南,自永福流入,西南经江口镇,亦名运江,又南经马平三江口,合柳江,下象州。

三门江在县西,自柳州来至江口,合洛清江,下象州达浔江。

龙鼻江在县西北,源出柳城县深山,由洛斗乡入县境,绕城入洛清江。

山道江在县东,自永福来,㑹洛清江,流至三江口入柳江。

罗城县。

凤凰山在县城北,石壁峭立如屏山,半有岩石,古称为丹凤衔书。

直满山县东北二里许,高峰矗立耸,出群山之上,山半有洞,名黄坭岩,洞内塑佛像,石乳倒垂凉,气逼人,夏可避。暑值雨,瀑布如珠。县治来龙发源于此。

马山在县南十里,平地耸立,群山环绕,其形如马,为学宫,向山远望烟云变幻。

砚山,在县西里许,卓立,端正方平如砚,从旁小山如水,注后山,环列如笔架。

覆钟山,在县北十里,形如钟,覆冰。玉山在县西北四十里,色莹如冰玉。葵山在城西。

青陵山在县西北八十里,山势绵亘,通楚、黔两省相传,中多仙迹。昔有人入山采笋,遇一老人坐桃树下,摘实啖之,归已旬馀再往,不识所在。

中寨岩在县西南,山极玲珑,岩深不可测。高难登跻,土人修石桥,蜿蜒而上。旧有雌雄二钟,其声相和。岁旱,祷雨辄应,岩中产鸳鸯石。

回龙岩在县东南,岩径幽邃。昔土人避兵,内有蛇盘踞如蟒,众伤之后,修沟洫不成,众始悔悟,前蛇或龙也,塑佛岩中洫乃成,因名回龙圳,土人利之。西江在县西门外,发源银村资灌溉,经西九里,潜地而行。至庆远农里,复出合庆远江,霪雨泛涨,水壅难消冬涸。桥北露方石如仓,上镌「太平石」三字。武阳江县北六十里发源四堡,经平西髙悬二里引,下流至沙拱入融江。傍峒河,经布政里至寨登村,与江水合。

圣水在县西九十里,出石砚山下。龙潭在县东门外,上有雷王庙,岁旱,祷雨响应。龙泉潭在县西六十里新围村,潭深不测,广二亩许,灌田十有馀顷。

柳城县。

青凤山,高百馀丈,直入云霄为县案山。乌鸾山在县南二里,如鸾展翅,江流绕,其下有潭,澄湛彻底,其石多黑。

伏虎山在县北四里,山形似虎,西山在县西。

笔架山,在县东十里,群峰参差,状形而名。勒马山在县北,对江,旧县治在其麓,山形曲转,如勒马状。

云盖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高大峻,耸云起,横覆如盖。

穿山在县西,高百馀丈,上有一窍,明朗外彻。轿顶。山在城北二十里,山顶如轿盖。

文笔山在县北五里,尖锐而秀,有如卓笔。铜磬山在县西北十里,一作磬山,又名覆釜,山顶平圆倒垂,故名。

马鞍山在县西北。

造化岩在县东,与笔架山并峙,岩状秀削,巧若天工。

龙江相传梁时龙见于江中马跑水,在县西七十里,又名涌珠泉。旧志谓诸葛亮南征过此,马跑出泉。

鸾洲在县西北,渔舟皆泊于此融县。

云际山,在县北十里,出云必雨,有翠玉、寒碧二泉。铁船山在县西三十里,遥望彷佛,一船,尾插絶顶。宝积山在县东五十里,产卢甘石及铁。

文笔山在城南二十五里,南离并峙,即古都峰。石梯山在县东十里,髙数百丈,势极峻险。独秀山在城西,上有祖师台。

乐圣山在县东六十里,高于通邑诸山,登之可望。柳州上有石池,藏怪物。

大旗山县南二里,梁、吴二侯庙在其麓。石门山在县西北十里,两峰夹峙,江岸崖石峻削如门。

圣山在县北四十里。有舜庙,山高数百丈。铜鼓山,旧传诸葛武侯尝埋铜鼓于此。九头山在城西,九峰相连。

仙屏山中空洞有仙人石,形如拱立,寿山在县东五里,有吴宝卢仙迹,朱书「寿山」二字,至今不磨。

羊角山在城南,中有石室,敞阔可容百人,揽口山在县西北十五里,连延数十峰,高千丈,深林宻箐,间出不逞,为邑要区。

天堂岭,在县东北六十里,有泉不涸。秦岭在揽口山西,高与之齐。

老人岩在县西南三里,传有老人拄杖于此,登者俯视万象,如在云际,其下一岩尤竒怪,蓄水澄●,渊深莫测。每风雨,见有蛟龙出入云。

韶潭岩在县西北二里,极宏敞,夏凉冬温,可坐千人,避冦者呼为小桃源。

灵岩旧名老君洞,上有白石,巍然如列仙灵寿溪,贯入岩下,清响作环佩声。宋太宗颁御书百二十轴,藏于洞,改名真仙岩。张孝祥磨崖大书「天下第一真仙之岩」。

玉华岩在城西北四里,下一石如虎,上一石如龙,俗谓之龙吟虎啸,稍近有洞,亦曰玉华,光怪陆离,翠碧绣错。其右即鲤鱼岩,邃壑幽秀,碧泉寒冽,为带江之源。

德岩即弹子岩,产石甚圆,形如弹子,有石刻三字。刘公岩在城南四里,旧名西峰,宋绍定间,郡守刘继祖命寺僧智性辟之,因名。

背江洞在县西北二十里,万山包络,曲涧萦回,中有江为邑要害。

采蓝洞在县东北,四山环列,洞中平地如砥石,上有朱书采「蓝洞」三字。

融江即怀逺容江,一作潭江,南流迳县城,东入柳城县界㑹龙江,至府城为柳江。

浪溪江在县东北,一发源永宁州髙望山,一发源义宁县大罗山西流,至县之抚罗二水㑹合,又西至长安石旗口入于融江。

李获江在县东北,一名南江,西北流至主簿,入浪溪江。春夏水盛,可通舟楫。

宝江在县东北,源出怀逺县,南流入县界,折而西流入融江,江深广,抵浪溪江之半。

武阳江在县南,由罗城县东流入县界,至新围入融江。

清流江在县南,西北流,入于融江。高桥江在县南四十里,发源鹅颈、镇深山,东流入于融江。

带江发源于鲤鱼岩清溪,溶演经城北,环西绕南,东入融江,为县城天然濠堑。

背江在县西北,其源有三,右为思杲江,左为通道江,中为都狼江,㑹于大约镇,南流至揽口,折而东,蜿蜒数十里,峭壁深箐,两岸逼仄,东入于融江,距县城一十五里,以江在县城后,故曰背小舟。至思杲江之门田,都狼江之扶问,浅不可进经,背江峒狑獞所居,险恶殊甚。

回回江,在长安镇西北二十里,源出大田、铜锣山,东入融江。

蔡邕江在县南一里,源出西峒都沟山,汇于老人岩下,东流入融江。

灵寿溪在真仙岩内,其水穿岩而流,相传老子经此,以丹投水中,饮者多寿。

古鼎潭在城西南,居半山中,常闻潭内有钟笛声,岁旱求雨輙应。

安灵潭在真仙洞后,古安民居,白日雷震陷成潭,有灵物栖止,岁旱祷焉。

落杯洲在小东门外,世传有异人落杯于此,遂成洲。

丹洲为县南水口。

三星洲在县南三里,有三小渚如三星。布列蓝洲在县南,水涨不没。昔有蓝姓民居其上。都博塘在县西南十五里,寛百亩。

长塘在上团,秋冬不竭。

怀远县。

武牢山,在桐木村后,离县九十里,其峰尖秀如削,高出群,山上远近皆见,为一邑之望。俗传》上有仙亭、仙桃等物,人著意,寻之弗见,又呼为珍珠山。天马山在县治东,双峰平列,前后两驾缥缈相逐,如天马然。

凤凰山在县东南,两山对峙如凤珠。玉山在县南,为邑案山。

挂榜山在县治西,如平头一字,又曰一字文星。苍㡌山在县北二里。

大耀山,在县北十馀里。

大贵山在县西北,猺人盘瓠种所居。群凳山在大容江,勇尾地。

猫儿山在县东,曲迳迤●林,木阴翳西边水出板江。东边水出,桐木合流。

九曲山在下石门西,山离城十馀里,相传有仙人对奕石,上有诗髙,万仞怪石,巉岩中流一●,碧练千尺。

龙顶山在独峒至贵州黎平府五十里,属洪州平价村交界。

大伞山自林溪过稿铺,长三十馀里,山顶分界东北,水出湖广绥宁西南,水出县界。

石门山,两山峭壁对峙,如门凡四:一在塘窟之上,一在四江,牙一在大容江,一在沙坭。

平山在县北五里。宋建平州,即此地。唐朝山近接笏山,在县东北一百七十五里,与湖广通道县分界。

狮子山在军听潭西,其山形似狮子项,下繋五铜铃,昔传有狮子现形于此。

古坭山,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峰峦环抱,岚气凝聚。旧志浔江源出焉。

扶劳山在县治北。

枫木岭在下猺龙。

古平岭由桐木过白杲,延袤二十馀里,中有十二盘,其髙万仞。

大重岭,在塘窟之北,与老堡交界。天鹅岭在河里、铜锣交界。

牛郎岭在江边大里,交界太白岩在下石门右,相传太白谪夜郎时,登眺放咏,筑室于上。

香炉岩在石门顶上,相传有仙人修炼,于此遗迹尚存。

琴瑟界离。县治四十馀里。在武洛八姜,进至独峒。青岭界在永吉上峒沙坭村对河,至绥宁县三十里,与西龙交界。前明于此立堡。

通天寨在大营峒、黄土塘,北接湖广、绥宁,东接桂林、义宁,西南属县界,绵亘数十里,其髙万仞,俗呼为都天岭。

虎石在石门上,东边一石似虎形,出米石,在军,听潭西相传。昔有道士居此,石孔中自出米可食三五人。

「容」江广」《舆记》作「融江」。考贵州黎平府永从县载有容江水出曹滴司,合清水江。旧志载容江出清水江,由古州而达于老堡,则实系容江无疑。

斗江,一自义宁县滩头过龙胜村流入,一自湖广城步县下都乃村,合沙泥水流入,由古坭陈村以达浔江。左右二水相鬬,故又名鬬江。

西波江在县北四十馀里,自白雉山㑹合大江。板江在县北,源出扶劳山,入大江。

古州江,出黎平西苗地,经石门山而南,绕县西,又南入容江。

田寨江在县北三十五里,由田寨、丹竹诸村入大江。

蕉花江在县北,出蕉花村,自江口东入大江。军听潭在县北三里,深十数丈,一碧万顷,四时澄澈。

石门潭石壁对峙如门。

古坭潭,在浔江中。有二圣庙。老堡滩即旧县,下自老堡右为浔江,左为容江。马鬛滩在浔江中●险上下,用缆方可行舟。诸葛营滩在容江中,直至古州,接清水江、蛮石滩,古为万石镇,今废。

大容江口在老堡对面。两山对峙,有三王,庙神最灵。

象州

凤凰山,在州东北,北下里,离州二十里。山势凌空,如凤飞状。

白面山在州南十里,横截大江,中多白石,俗称「挂榜山」。

象台山在州西,山下有石,刻「象真岩」三字,深处有白石如象。

石鹿山在州正东昌化里。离州八十里,上有鹿池。雷隠山在州东六十里,下有仙女池。《风土记》云:「天欲雨」。则此山先有云雾。

卧龙山,在州东南六十里。东:乡里猺山。天柱山,在州东北七十里安山里。猺山圣塘山,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安中里猺山,热水出其下,相传昔有猺人攀藤而上,见一池清冷可爱。内有鱼鳖,桃李环绕,且多猿猴。

五马山,在州西二里,奔腾跳掷如骏马,脱缰。笔架山在城南二十里,又南五里为道士峰石牛山。城东四十里常有云雾,天晴遥见如牛形。文笔山在城西南二十里尖峰,拔出如笔。

石门岭,在州东十里。

鹭鹚岩,在州南十里,有石如鼓,吕景䝉名曰石乐岩。

三仙岩在州北十五里。

金鸡岩在州治南西乡里,离城二十里,内有民居。象江即柳江,流经城西,溯流而上,至江口分流,右至雒容运江界六十里。左下永福江达苏桥。热水江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源出黄田,猺流入象江。

热水江,在州东北一百馀里,出圣塘山下。凌田江在城东北二十五里,源出濮泉,流入象江。牛角江城东北十五里,源出天盖山,流入象江。龙角池在北门内州署后,旧立苑置亭,称名胜,今毁。

仙女池,在州城外天盖山。濮泉在城东四十里,松桧森罗水石交映来宾县。

龙镇山,在县治北一里,高、扶、云际为一邑之镇,俗名三台山。

金峰山在县南四十里,上有瓦寺,为唐时遗迹。释氏所称第一代祖宋绍兴八年留偈此,山碑尚存,字迹模糊难识。

石牙山,在县南四十里。平地有石,峻峭如牙,接贵县龙山。

居松山,在县南三十五里,秀出群山,号曰文笔山。顶有石盆、仙鲤之胜。

双髻山在城东四十里,山形相对如髻。晚霞朝霭,掩映更佳。

神山在县城西三十里,僧武志修炼于此。每出即驾青布为桥,去地六七尺。市人见而异之。宋元佑初,飞升而去。载《一统志》。

龙峒山在县西十里,雨馀,星晓乱云,围抱景最深远。

思玉山在县北四十里,相传有人得玉于此,后再求之不获,因名。

雷山,在城北三十里。

八云山,在城西十里。

贾利山,在城东三十里。

双泉岩县西北一百里有泉,冬温、夏凉,相传,昔人肄业其中,常患无水,忽一日双泉涌出,故名石佛岩。城西十里馀龙峒侧石佛髙丈许,不假人工。

白云峒在县北三十里,山水清佳,为邑人游宴之地。

白牛峒在县西南六十里,中有白石,状如牛大江,源出滇南,自迁江流经县城西七十里,至都泥江口,合柳江。歴武宣内,有蓬莱、黄牛、古塔诸潭,●称险恶舟子,动色相戒,犹往往覆溺,水入夏即红,顷刻涨数丈,巨木枯枝,与流俱下,至秋深水乃定,名红坭江。

定清江源出清水堡,流经县北,合红水江。雷江源出新庆村,流入大江。昔有毛雷捕鱼于此,因名。

牂牁水流经县西,合红水江。白马溪源出白牛峒,流经县南,入大江。蓬莱岛在县治下水十里,古州治所,在山光水色,映碧浮青,颇具胜概。

庆远府:

宜山县附郭

宜山在府城北龙江上,唐名宜州,以此山旧有飞来庙。

北山在城北一里,唐陆仙翁修炼于此,常有紫云●鹤乘空而下,如神仙之㑹,故又名㑹仙,中有白龙峒,潜通南山龙隠,又有崔莫二仙姑,炼丹所旁翼青鸟、朱砂,两山岩前石若观音,其上石井曾出并蒂莲花,即称为玉井云。

卢山在城北二里,对府治后。天门山在城北一里,二峰如笋,崒嵂参天,亦名天门。拜相山,上有冯京祖茔,又呼状元山。

龟山在城北三里,其形似龟,故名九龙山,在城西南六里,山多峒窍,内有石田,峒口一潭深不可测,因祷雨响应,立庙祀之。又有丹霞岩,宋刺史张自明卒,棺舁于此,石开自合。上有丹题仙迹。

南山在城南五里,其岩轩敞如屋,后洞曰龙,隠有石龙,鳞甲宛然。前建广化寺,左为白云岩,系卢僧德洪、脱化处。又有宋真宗御书阁,旁建三贤祠,祀黄太、史庭坚、余襄公靖、冯三元。京东畔石镌、余襄公留题真迹。

日山在城东北二十里,隔江与月山对峙,以其特立而圆,故名。

月山在城西二十五里,其形肖月风土。记》云:「东有日山,西有月年年,征战无休歇,幸得西水向东流,世代永无忧」。

鹤山在城东南二十里,上有石,色白如鹤鳌山,在城东南二里。

大号山,在城南二里,髙可远眺,上有宋赵清献公放鹤亭故址。

文笔山在城西德胜镇,挺秀如笔,突耸云端屏风。山在城西八十里,岩贯胸腹,上有道观梓潼阁,悬梯方达。

香炉山在德胜镇西,鼎足、屏风、文笔二山。羊角山在河池所西五里,其麓有宋杨文广故垒。大曹山在城东四十里。

小曹山,在城东二十里。

九子山在城东二十里,九峰排矗锁龙江水口,一名九头山。

青鸟山城北一里㑹仙山东,相传古有青鸟飞至,产异草。

朱砂山在城北一里北山之侧。桃源山在城南三十里,系吴仙葬处。铁城山在城北二里。

马蹄山在城南三里,形若马蹄寿山,在河池所治。东北有三宝寺,朱僧脱化处韦家山,在城西四十五里。

独存山,在城西七十里。

谢表岭在城西五十里,传杨文广得胜回朝,于此拜表故名。

棋盘岭,在城西八十里。

冷暖岩在城北一里,洞达山腹,前冷后暖青灵峒,在城东二十里。

古城峒在城北青鸟山后,一名紫霞峒峒,七曲有文昌像。

观峒在城西二十里,其峒灵异。有西原太子祠、龙江、石笋、嶙峋滩,门险激发源。贵州都匀府自独山州流入,经府西北诸蛮峒,㑹思荔诸水,东南流,至县北,折而东,入柳城江。汇融、象下浔、梧水势,宛转如龙,故名。

小江在城东北六里,源出天河,合龙江下流。洛䝉小江在城南六十里,流入龙江。

流马江出永泰里山洞,东北流,合龙江、默流江,源出龙门水,由地行至雒目里黄猺里主寨黑洞,四分独山,中通马泗,东流彭岭、灌养三处之田。

饮军池在城西,宋军校陈进叛,围城久涸,一旦复涌,居民赖之,曹利用饮军于此。

放生池在旧城东门外,即古楼塘。宋时凡遇圣节买生物放之,以祝无疆,故名。

龙泉在城南二里,其水重于他水,黄山谷称之果然,故又名重泉。

莲花塘在府学前。

龙塘在府城南二里,旁有龙母庙。宜江井在城内城隍庙西,与龙江水相为。消长河。池州

智山在州城南四里,髙耸入云,西连吴山,笔架三峰并峙。唐时建智州于此。

火焰山,在州城南五里,其上一石,宛如纱帽,又名纱帽山。

凤仪山,在城北四里,势极险峻。州治半枕山麓。屏风山在旧州城北,嵳峨环绕,如屏之峙。上建观音阁,山半有泉,盛夏溢流。今泉仍而阁废。

四一山,在州北五里。近州旧治倚屏风山、马鞍山,一在州城西北三里。一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那龙河出焉。

东山,在州东四里,挺然独立,又名乐教山。智州山在城西四十里,盘纡绵亘唐,建智州,因以名山。

太平山在城东五十五里金城江边石上,镌有「天下太平」四大字。

鬼人山在州东三十里,内有深岩,尝吹响器,路旁有石棋盘,仙人脚迹相传,曾有仙人,于此奕棋。杨村山在州东南十里,有岩曰龙岩,洞口甚小,止堪一人,出入内寛,阔深逺可容,万人有石成龙形,鳞甲光亮如金色,又旁有石佛,名曰佛岩。

吴山,在州西,离城六里。

移岭山,在州北七里崖,岫●为峭拔。剑甲山,在州城南一百十里,下岳村小路。西通鸭峒。

洪鹿山,在州城南九十五里。岜带山,在州城东九十五里古云里,东通安定司。振人山在镇南里洪鹿山之南,洪龙江出其下。定南山在板村,去城南百二十馀里,相近为乾山。都铭山,在州城东二十里,旧名都猛隘。

雷山在弄郎村,与岜上山相近接。东兰界上有关堡。

鱼跃山,旧州城东北一里稍南,有新月山、祥云山,三山并列,苍翠郁然。

北㑹山,在州城南一百二十二里。白马山,在州东二十里。

岜上山,在州城南一百二十五里九门村。北:天马山,在城南,近接剑甲山。

鼓儿岩,在州城东五里,岩甚深,邃内尝闻鼔声。金城江在州城东五十五里,自荔波县流入,宋置金城州,即此。江南岸石名喇街东里许有石如盘,南来溪流其上,日夜鸣啸。

灵浅江在州东南,源出镇南里,合洪龙江、洪龙江,发源振人山,东流入永顺,合刁江。那龙河在州南百馀里,源出马鞍山,流入永顺司,合刁江。

喇索河,在岜学平村西,通大郭村。秀水在州治前,东流绕十馀里,伏高山下,至六甲里复涌出,合金城江。

猫溪水在州西南,源出髙峰坑,东流合秀水。古浪溪在州城东南二十五里,一名乾溪渡,折西即三旺大路。

白崖飞泉,自州西南四面入山,又西三折而至白崖,北面髙可二十丈,泉自崖半,挂下如疋练,北流过州而东,即秀水。

天河县。

甘场山在城东二里,形如幞头,县治依其麓。凤凰山即凤头山,在县东三里,其形似凤昻首,东山在县城东一里,石壁峭立,俨如屛障,县之龙脉发源于此。

榜山在县西三里,形如挂榜。南山在县南二里,与东山对峙,翠矗危峰,髙出群表,其上有泉甘冷。

穿山在县城西五里,石窦中空,故名独俊山,在城北二里,山峰秀霭,挺然独立,不与众山连,故名。

交椅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其状似椅。文峰山在城东十五里,髙耸接天启,通邑人文之秀。

髙寨山在县城西四十里,峭壁危峰,洞门轩豁。石狮山在县北二十里,砥柱两江,形如狮子。北陵山在城西十五里,山麓有水泉澄澈。昔吴生师事,陆仙翁修炼于此。

乌山在县城西,峰峦高峻,顶有泉,居民曾因险筑寨于上,相近者曰圣水山。

植福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势高耸,绵亘数里,县之镇山。

圣水山,在城西三十里。

涵乐洞在城北一里,深邃可避。炎暑有石如钟,鼓扣之则鸣。

龙门洞在归仁里,水通下流,望之如天,门洞深奥,杳不可测。

喇冲洞在县城北三里,外敞内深,中有清泉,四时不竭。其下有龙潭,祷雨立应。

通天洞在城北三里,四面昏黑,翠壁苍然,惟中一穴通天,故名。

容乐洞在城西十里,景竒而秀,路险而安,游人乐之。

三峒在城东三十里,稍南,有黄甲峒。九龙江在县城东二十里,源出龙泉,势如九曲联珠,岁旱,祷雨立应。

东北:小江在城北二十里,一自三峒,一自黄甲峒发源,合流入小幕寨麓,注为县北江水。

三潮水在县城西十里,水从岩际涌出,一日三潮来则涨满,退则其流一线可以灌田,民受其利,因名圣水,立祠以祀之。

思吾溪在县东南二里,流入宜山县,合小江水入龙江。水声昼夜不絶,春涨尤甚。

思恩县。

旗山,在县城东南十里。

绀山在县城北三十里,以其山色名,一名捍山,谓可捍蔽县后。土人以山嶂重叠,日光罕见,故又名曰暗山。

龙门山,在县南五里,峰峦耸秀,云雾朝兴,灵雨时应祈祷归焉。

啸山在县西四十里,岩窍玲珑,风响谷鸣,如长啸然。

修炼山在县南十里,相传唐时陆仙翁修炼于此。三峰山在县东二十里,三峰并列,下有石岩,洞寛五六丈,泉自中出,引流溉田。

覆斗山,在县城南二里。

三仙山在县城北四十里,入怀山,在县城北八十里。望峰在县城东一里,枕脉寒坡,岭迤●而下,高登远眺,带水千峰,歴歴在目。旧有文漪亭。

天门峰,在县东北二十里,万峰襟带,惟此最为峭拔。山腰一穴如门,横深三十丈,有石柱如龙形,天欲雨则水如注。俗云天门洞道通一线,攀缘而上,内可容二千人。猺民恃险,常避乱居之。

叠石峰,一名斧劈峰,在城北二十五里,如片石层,累髙可千丈。

米岭在县城东三十里,为入县门户诸峰,罗列如聚米状,上有老鼠隘,髙五十丈,险窄莫比。

寒坡岭在县城东五里,入县孔道,高可二百丈。旧志名寒山,土人云寒坡以高峻多风炎方,行人宜之。

回头岭,在县南三里,其势北旋如顾县。治覃岭,在城西五十里。

龙岩在县城南五十里,有洞深邃,环江在县南六里,流经县西,又东南入宜山界,即龙江上源。唐环州旧治在焉。

带溪在县北四十里,源出荔波,其水旋绕如带,南流入龙江,中有砥柱石。

中洲,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平衍一,大沙洲如海岛。

㜑㜑泉在县西五十里,水不常出,行者遇渇,求饮,伫立呼之,乃出。

东兰州

思荣山。在州东三十里。

真武山,在州东三十馀里红水河东岸。都夷山在州东三十五里,高峰插天,最为险隘。古称都夷县以此。

青云山,在州西四十里。

双凤山,在州北二十五里。福山在州北三十里。

印山,在州东三十里。

隘洞水在州东北,即红水河,又名乌泥江,自那地州流入,又东南经思恩之都阳、安定诸司,入忻城界。水势汹涌,昏黑直等黄河。

荔波县雍正十年,改●黔省。

方林山在县城北三十里,山峰层累永长山。县城东北六十里,山势绵亘。水岩山在县西五十里,下有水,从岩中出,四时不竭。

白崖山在县东南,旧县城东。分水岭在县北,与贵州独山州分界。劳村江一源,出古州苗地,流入县之鹅甫,由周覃水春旧县巴灰董界汇归劳村,歴一百四十里。一源出黔省烂土司,流入羊安,由方村新县冲芒汇、归劳村约二百里,并皆峭石险滩,不通舟楫,由劳村合流,暗入山岩,抵思恩县界,径达金城,下龙江、那地、土州。

虎山,在州南十二里,体势蹲踞如虎,相近有兜娄山,又南三里曰红山。

翠灵山,在州西四十里。

翠屛山,在州北七里,危岩峭壁,高入青空。巴罗山在州西六十五里,有水出其下,曰巴罗江。挂榜山,在州东六里,形若张榜。

马山在州治西。

屛风山,在州东南八里。

感见山,在州西南五十五里。唐帽山。在州东二十里。

感安山在州东十三里。

折登山,在州东北二十里。登龙山在州东北十里。又二里曰巴陵山。屏山,在州西十一里。

暮晓岭,在州西五十六里,左襟巴罗,右带红水。怀峡岭,在州西六十里。

磨石岭在州北二十五里。黄花岭在州北一里。

方环岭,在州东北二十里。叠方岭,在州东北十五里。龙泉寨,在州西八里,有龙泉,入乌泥江。思廉寨,在州西四十五里乌泥江右畔。丹州寨,在州东北六十里。

乌泥江,源出泗城,流经州境一百六十里,入东兰界。

平细江源出翠灵山,合乌泥江、巴罗江,源出巴罗山岩,合乌泥江、南丹土州。

金鸡山在州东二里,䝉寨南红盆之水,三面经流,迤●过北。

长春山在州南三里,层峦连矗。又为青云峰,青云之水出焉。

三宝山在州西三里。

秀灵山,在州西二十七里。竒峰怪石,杰出蛮陬。孟英山在州西三十里。产银砂,明时曾开矿,旋罢役。

都利山,在州南二十五里,山泉飞注,为大江源。莲花寨,在州西南九十里。

岜峨寨,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山峰危峭,斜接泗城、思恩边境要害。

红盆水源出秀灵山下,过金鸡山至沙界坑二十里,入山而没。

大江水在州南二十里,发源都利山流,下大山,入河池州界。

青云溪在青云峰下,过大桥,与红盆水合,东流入山。

忻城土县

龙塘山在县西八里,山有塘,龙常潜此。叠石山在县北四十里,层次岧嶤,石如累砌。马鞍山在县北三里,形似马鞍。

张㡌山,在县西十五里。

夜峒在县东十五里,有岩深邃,不透日光,故名黄泥峒,在县北十里。

乌泥江在县西六里,自东兰经安定夷江,流入县境,下迁江。

东兰土州

十八鹤山在州东三十里。九曲山,在州东三十五里。九曲水在州东北,源出九曲山,绕银海池,下合红水河。

银海池,在州北八十里。

永定土司。

头盔山,在司东南七里半,山有数白石悬岩,前形如头盔。

石鱼山在司西二十里。有石如鱼形。旗桃山,在司北十里。

莫往峒在司西南八里,峰峦,险峻清潭。峒在司东北二十五里。小水源出永顺土司,流经司境,入忻城界。永顺正土司。

高椅山在司治前,高耸,约百馀丈。多灵山在司东北八十里。突然三峰有飞泉石,印仙人,足迹大如箕,远可眺,数百里。有罗汉岩,四时花果,异桃一树,人可食,不得怀归。有泉随饮者之数,不盈不涸,尤为奇异。

七星山在司东南三十里,清远峰在司北十里,景物怡人,翛然尘表。刁江源出河、池州三旺流经司境,㑹合乌泥江、永顺副土司。

卧虎山在司北十里,其势蹲然,宛如虎卧天。马山在司南一里,其状如马。

回龙山在司南一里,其形如龙,故名小水。一自罗城县孟江口,一自柳城县西山,一自思营里流入,至司南合流,又南经宜山县界入龙江。

广西通志卷十六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