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二
坛庙
粤西旧制,简率其列,祀典者自城隍、厉坛而外阙焉,未备我。
朝定制垂宪,酬德报功,礼无不举,皇上德合天地,至諴感神,秩祀尤为加虔,钦奉圣谕,谆饬坛庙之制,颁自秩宗,凡为民生明禋之报、水旱之祈者,遐州下邑,俾悉经理乆逺,前古未有,宜乎百灵飨之,应贶昭答也。夫治明治幽,礼乐具焉,守官者修其事而深思其义,将诚敬之孚与为对越,其通于治国如斯,夫志坛庙。
桂林府:
临桂县附郭
社稷坛在省城东南文昌门外。雍正十年,遵㫖如式修建。
先农坛,在象鼻山之南,雍正四年建。坛髙三尺,周围各二丈,四面阶梯砖砌祠宇三间,左右配房各一间,藉田四亩九分。神仓一间,祭器、耕具俱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东南文昌门外。雍正十年,即旧址如式修建。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府学西康,熈十一年建。雍正三年,奉㫖追封关帝,三代皆为公爵。遵
钦定封号,置主供奉后殿。雍正九年,重修东、西増建㕔舍为整仪所。
龙神庙在谯楼北。雍正五年,钦奉上谕迎请龙神大小二像,委桂林府通判张允临监造。城隍庙在府治东。雍正十一年,桂林府知府钱元昌重修。
旗纛,庙旧在城隍庙内,今并建城南大教场。虞帝庙在虞山下,古建宋经略使张栻元,广西行中书省平章额尔吉纳,明正统间叅政朱纯,皆重修。
国朝康熈十六年,奉:
㫖:敕建内有:
御书清慎勤」三字匾额
李卫公庙,在七星山下,宋绍圣二年建。明洪武初修。
陈崇仪庙,旧在城西委巷,宋皇佑中,建祀广西钤辖陈曙。隆兴初,赐额忠愍明●治。己未,镇守太监张瑄移建城,南邑人包裕有记。
黒神庙在城西北,祀元广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额尔吉纳。
火神庙在城北十字街,雍正十一年重修真武庙,在癸水门外。
东岳庙在西门外。
马王庙,在小教场北。
雷庙,在文昌门外。雍正九年,原任南宁府知府慕国琠重修。
天后庙在王府坪大街,雍正十一年建,一在水东门外浮桥南。
庆祝宫在谯楼西。
国朝雍正七年,临桂县知县刘永浚修建伏波祠,祀汉将军马援,一在癸水门外伏波山,一在明靖江王府北。
诸葛武侯祠,初在寳积山巅,因号卧龙山。明成化间重修。孔镛有记。万厯二十三年,副使郭宗磐移构山麓。
国朝康熈十一年,按察使杨晙复建于山之巅。雍正十一年,奉:
㫖修建。
裴中丞祠,在省城东南訾家洲上,祀唐桂州观察使裴行立。
三先生祠在府学,祀宋濓溪周先生于东序。二程先生于西序,经略使张栻修建有碑记。
二贤祠在宣城书院东。明正德间,为提学副使姚镆建,后圯。
俞公祠,在榕树门。旧总兵府东,祀总兵俞大猷。庆元伯祠在省城西一里,明●治四年建祀。孝穆皇太后父李福斌母唐氏今废,惟碑碣尚存。双忠祠在城隍庙西。
国朝康熈二十年,建祀巡抚马雄镇傅宏烈。二十五年,按察使黄性震捐俸重修,置祭田一百一十馀亩,有记。
灵川县。
社稷坛,在县北门外,雍正十年修。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二里,雍正五年,知县牟泰龄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北城外一里,雍正十年修。
关帝庙在县北门内。明洪武三年,建城隍庙,在县北门内。明洪武间建。尭庙在尭山下。古建宋淳熈二年,经略使张栻重修,有庙田碑记。元皇庆间,廉访副使余琏修庙清理田租,后废。
国朝雍正十一年奉。
㫖修复,委知县张镐领帑,兴建威灵。显震庙在县西峰山上,祀雷祖、广福王盘古神。案:宋王沆庙碑,周天建中,神始显,闻宋熈宁间旱祷而●进封。绍兴间,寇啸聚海上,一夕风雷碎其舟,赐显震庙额,自岭而南,胥奉祠祀。
天后庙在县城西南二里大象山上,求嗣极应夫人庙,又名七娘庙,在县南三十里董家洲南。齐永明四年,始安内史裴昭明梦七神女云冠玉佩,各执小旗圭印,自言为荆楚南司祸福之神,此方被妖蜃所害,今当禁之」。既觉,询得其故,乃为建祠秩祀,水险遂平。
三贤祠在县北街,祀明曽挺、张臬,䝉宗逺文昌祠在县南,宋绍定四年建。
国朝康熈五十九年,合邑绅士重修令公祠在县城西门内,祀南方火神。诸葛祠在城东二里大象山,唐时建,年乆颓圯。国朝雍正十一年,知县张镐请领公帑,建造兴安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灵泽庙即海阳庙,在县东城外三里,祀湘、漓二水水源神。宋乾道间,桂州经略使范成大请敕封灵川侯,赐庙额,岁九月九日致祭,后圯。
国朝雍正九年,巡抚金鉷奉
㫖修筑陡河,工竣,并请重建。十年,奉敕封号曰「安流襄绩之神」。
御书题额曰「阳朔灵源」,巡抚金鉷有碑记,分水龙王庙在城外东。
国朝顺治十八年,少保伯线国安。建康熈三十七年,太平府通判俞品摄县事修。雍正七年,巡抚金鉷重修。
灵济祠,一名四贤祠,在县南五里。元至正十五年,廉访使额尔吉纳建祀秦郡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观察使李渤、鱼孟威,后并祀宋、元来,继修陡河者,年乆倾圯。
国朝康熈五十四年,巡抚陈元龙捐赀重建。雍正十一年,知县李澄増修。
报功祠,在县治东。祀汉马伏波将军康熈五十六年,知县任天宿建。
文昌祠在县治东,即旧学址,改建阳朔县。
社稷坛,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县李符恭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西城外。雍正五年,知县李符恭建造。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县北门外。
关帝庙在县治南,歴乆倾圯。雍正十二年,知县李符恭移建于学宫西。
城隍庙,在县治北。雍正十年修广德庙,在县都利山下。
令公庙在县城南。
永宁州
社稷坛,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南。雍正五年,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外东北。
关帝庙,在城西安定门内。明万厯四年,㕘将王瑞建。
国朝康熈十一年,知州朱王造同㕘将周世亨重建。城隍庙在城东兴门内。明万厯六年,知州郑应龄建。
灵王庙在州城南。明万厯五年,知州郑应龄建于王庙,在州南城外。唐乾符中,建祀团练使于向龙王庙。在城东北对河。
俞公祠,在州治西南。明万厯二十一年,知州龎尚龙建祀前总兵俞大猷,以恢复古田功岁,春秋致祭,今圯。
庆元伯祠,在州城西南,今废永福县。
社稷坛旧在县西城外,明洪武二年,县丞康孝良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遵式重建于县城外东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雍正五年,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明万厯中,建于县东南甘泉亭上。
国朝康熈十九年,知县陈以逺迁县东。雍正十一年重建。
厉坛,在县西城外。
关帝庙,在县东城外。明万厯四十八年,建国朝。康熈七年,知县邢谦重建。
城隍庙,在县西城外。康熈五十五年,署县任。天宿重建。
火神庙,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县吴王坦重建。
䕶国庙在县东城外县,士庶祈谷报功之所。国朝康熈九年,邑人张自逺建。
贤僚庙在毛峒里,元大德元年建祀,宋赠忠州防御使李珙。明洪武二年,里人毛宗亨修张沛有记。又相传李战死时,所乘马奔回,悲鸣不已,投潭中死。里人建庙以祀,号曰马潭。在罗计村,至今石上,蹄迹犹存。
涌洙庙在县鳯巢山顶,明景泰四年建祀。宋李珙王公祠在县鳯巢山下,祀宋右正言王世则。明正德庚午,知县刘敔建,包裕有记。
义宁县。
社稷坛,在城东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南城外五通墟。雍正五年,署县事郑、登、瀛、鼎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东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县北城外。
关帝庙,在县城东。
城隍庙,在县城南。旧建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黒天池重修。东岳庙在县东城北三里。
惠宁庙,在县城西北十五里。祀后汉武当按,当从诸葛忠武侯南征牂牁,为蛮追逐,奔逾岭,乘舟覆溺智慧山下,邑人建庙祀之。宋徽宗崇宁元年,县令陶迥闻诸朝,赐额惠宁。绍兴二十五年,县令李青臣请上褒封。明年秋,赐爵义宁侯,后加英显公。寻加英济广福王礼部题状并敕书刻石。明永乐十三年,板田里另建庙,自后所在多建祀焉。盘古庙在城西北十五里。
都龙庙,在县南五里。宋嘉定间,建岁旱,祷雨即应全州。
社稷坛,在州城北二里,雍正十一年,知州王勍修建。
先农坛,祠在州城东北三里。雍正五年,知州宋鏻奉文建造。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西城外二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北。
关帝庙在城北二里,明崇祯三年建。国朝康熈六十一年,州同。方毓秀重修城隍庙,在学宫右,明洪武间建。
国朝康熈四十年,州同李廷弼重建。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勍重修。
东岳庙,在州北城外三里。康熈四十四年,重修二妃庙在城南一里,汉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修。柳宗元有记。
亭渡庙在城北,宜湘渡南岸祀汉英布、韩信、彭越三像。
李将军庙,在州城北六十五里唐相公庙,晋天福二年,建传自梁、唐时有唐相国者,溺舟三日,示梦于乡人立庙江浒,有祷辄应仰山庙。宋淳熈间,郡守施广文建州志不载方所。按宋张孝祥碑文略云:仰山而王,自江而西,饮食必祭。乾道元年,孝祥来守桂林,时李金方寇郴阳,风鹤接警,祷于祠。至九月寇平,因择地城北为王馆御使,桂之民以虔事王,是桂林亦有庙不独全也。
威信侯庙,在城西四十里,祀唐邢州守柴崇□。宋隆兴元年,赐「显佑庙」额。嘉定十年,敕封威信侯。明正德间,尚书蒋昪率乡人李澄等重修,祝禹圭、顾璘俱有记其行祠在广安门外。
磐石庙在城西磐石山,宋建祀,州守王世行、黄庭坚有记。
中殿庙,在城北六十里山口,唐天佑时建于白茅滩。宋天圣间迁建。
赵大夫庙在城南三十五里。范《九皋庙记略》:五代时,河东赵信令湘源因家焉,即所居立庙,祀其先祖乡人,以感应祀之。
文昌祠在城西。康熈五十一年,知州沈元佐建伍子胥祠,在城东升乡江头村。宋绍兴间,建邓侯祠,在升乡龙水墟,祀汉髙密侯邓禹。柳侯祠在柳山,祀宋州守柳开。
七先生祠在儒学,东宋嘉定八年,林岊建。有记祀濓溪周氏、明道伊川程氏,横渠南轩张氏、晦庵朱氏,及州刺史柳开。
忠孝祠在湘山寺前,为明御史曹学、程庠生、曹正儒父子立。
灌阳县
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东一里,雍正四年遵式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外西北半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城东一里。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正德间,知县王志建舜帝庙,在县西南七里华山上。
禹王庙,在县西南三里白鱼洞。九龙圣水庙在城西十五里。先公庙在城北五十里犁陂洞神,为五代时人。蒋姓名,失传,官金紫光禄大夫,兼摄兵务,屯聚于此。开渠溉田,成膏壤,计亩三千有奇。民食其德,立庙祀之。凡遇水旱祈求皆应。乡人春祈秋报外,每月致祭。
石城庙在城北五十里文村。康熈六年,知县单父牧重修,题曰「其应如响」。
陈、牛二侯祠,在县学东。康熈三十一年,士民为知县。陈登瀛建后,并祀知县牛兆捷。
平乐府:
平乐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城北龙兴观西。国朝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国琠重修建,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先农坛祠在城东大教场。雍正四年,知府胡醇仁遵式建造,藉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骆家桥后山之麓,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国琠重修,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厉坛在府城北,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国琠重修,有碑记立城隍庙内。雍正十年修建。
关帝庙在府城北门内。
国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府戴锦、通判宋建业等建。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置主,供奉后殿,每岁春秋,有司致祭,一在鳯凰山,一在北门外。
城隍庙,在府学西。
龙王庙在府城西,旧建天一塔,取天一生水义以镇前山火星明。万厯间,知府陈启孙以塔形类火,乃毁塔建庙。
国朝康熈六十年,知府慕国琠重建火神庙,旧在府城西南火焰山,正对南门,多火患。国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慕国琠改建驿前,又塑北帝神像于南门,城楼火患以息。
药王庙,在府城北门外。
真武庙在府城东北鳯凰山巅。五显庙在府城北一里仙宫岭下。灵济庙在昭潭江上,即五将庙,五将为金、银、梅、刘、柴五姓,郁林人,宋开禧间,御寇有功,封侯爵。端平间,加仁济等号。明万厯戊寅,重修副使陈应春有记。
嘉应庙在府城北,祀宋彰信军节度副使周渭。敕封灵济忠佑惠烈王。
国朝袁景星募修。
山神庙在仙宫岭下,府旧多虎患,每至秋冬时,越城入,居民建祠以祀,患遂息。
昭灵庙在下邳村。神姓翟,宋时人。以武功封太尉。庙前树老桧,大十围,髙数百尺。袁景星有赋。普安庙在乐山里。神姓莫,名国麟,隋时人。宋咸宁间,封昭庆灵应侯。
二仙庙在乐山里诞山下。宋建明洪武中,重修知府张信诗序,二仙谭氏女。五代时,成道里人建庙祀之,祷●辄应。一在府城灵济庙西,今废。
邹侍郎祠在府城西北,祀宋邹忠公浩,后迁府学后。
七贤祠在府城北门外,旧为道乡书院,祀宋邹浩,后増祀范祖禹、胡铨。明万厯间,知府周祈,又増祀唐韩思彦、韦陟、宋黄葆光、洪兴祖为七贤。
国朝康熈二十二年,副总文养谧修。六十一年,知府慕国琠重修。
五贤祠在府学,东宋守王光祖建祀梅摰、邹浩,后増祀孙直庵、徐正、柴肃。按孙直庵名武德,元至元中,知州事徐正、柴肃,于志无考。
三公祠在府城南骆家桥,明商人建祀。副使陈应春、天启间,知县郑圭以副使韩绍、中丞蔡应科同祀,县志陈公通、商韩公开道、蔡公开江,皆有功于明者。
三贤祠,在府城东分司街,祀宋龙图学士邹浩、宝文学士范祖禹。工部侍郎胡铨。雍正十一年,知府陈希芳重建。
恭城县。
社稷坛,在县城东南半里,明成化十三年建国朝,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一里,雍正五年,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城外东南,雍正十一年重建。
厉坛在北郊。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旧名协天祠,明成化十三年建。
国朝康熈二十九年,修康熈五十九年,知县王●重修。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成化十三年建国。朝康熈三十六年,知县吴绍微重修。周王庙,在县东城外半里万寿寺东。明成化十四年建,祀宋周渭。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王昌龄重修富川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南,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南城外。雍正四年,遵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城西南,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北郊。
关帝庙在县治东北。
城隍庙,在县治东,一在县东南钟山镇。旧城。旗纛庙在县治东北。
土神庙,在县治南,相传李药师之子,常显灵,土人立庙祀之。有祷辄应。
龙母庙在县柳家源,遇旱,祈●立应。李卫公庙在县长标岭,唐李靖安抚岭南,尝驻师岭下,土民即其地立祠以祀。
太尉庙在县北,秀峰祀宋钦州守毛炳贺县。
社稷坛,在县北城外。雍正十年,遵式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外教场。雍正五年,知县曹龙文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城外南,明嘉靖三十五年,县丞石汝砺迁建。
国朝雍正十年,知县史凌重修建厉坛,在城外北。
关帝庙,在县东门城楼,康熈五十七年,知县韩牧吉改建。
城隍庙,在县治,西乆建。雍正元年,重修旗纛,庙在县治南。康熈二十五年,守备王智炅建真武庙,在县城外水东街。康熈十一年,通判白鳌宸重修。
忠佑庙在城东南。按庙碑,侯陈,姓贺人。生隋、唐间,殁而灵显。宋时建庙。屡封显应、孚佑广惠侯。明嘉靖三十三年修。
国朝雍正七年,重修邑人锺铎,世有记香花庙在南城外二十三都,明●治六年罗纪建,国朝康熈四十二年,里民罗守禄修。
天后庙在城外上水东,明万厯十六年,建国朝康熈五年,邑人温献瑚修。
兴忠孝祠在城北桂岭。雍正三年,里民麦锦泽重修。
荔浦县。
社稷坛,在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北。雍正五年,奉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得胜桥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北城外。
关帝庙在县城外西南。宋绍兴间,建城隍庙,在县城外东南。明洪武三年建三界庙,在县城外西南。康熈四十三年,建神事迹详梧州。
尚书庙在县城外东北,康熈五十年,建莫王庙,在县永苏里府。志神,本姓杜立,山群峰寨人,生隋开皇中甫一岁,从母适荔浦莫氏,因姓莫自,幼蔬食,遇异人,受翀举术。唐贞观八年,尸解去,灵显屡著,里人肖像祀焉,岁以正月十六日致祭雷祠,在县治西,明宣德四年,知县伍竒建。
七贤祠,在城外东南隅,康熈四十七年,知县许之豫,即梓潼观旧基,建左祀文昌,右祀韩昌黎、周濓溪、程明道、伊川张横渠、朱紫阳、张南轩。
修仁县。
社稷坛,在城北半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北一里。雍正五年奉准创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城北五福岭西。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在县治东。
苏武庙在县北苏山之麓。宋皇佑间,知县狄遵诲讨寇,助以奏捷,请建庙祀之,里人祷雨禳灾甚。灵应庙旁石壁下,一穴深广不盈尺,而水流不穷,味甚寒冽,饮数人不见有馀,即数十人取饮,未尝不足。凡祭祀烹宰,皆取给于此。今庙虽圯,而祈祷者如故。
昭平县。
社稷坛,在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一里,雍正五年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北城外,东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北城外。
关帝庙在城东,雍正三年,知县钱兆澧重建城隍庙,在县治西南。
伏波庙,在县南昭平里大巷口村,康熈五十六年,布政使黄国材重建。
三界庙,在昭平里五将塘,康熈三十八年,副总文养谧重建。
九龙庙在县东南恩来里,康熈三十一年,土人修建。
真武庙在恩来里北陀城,明万厯间建。天后庙在城外,江浒康熈三十七年,建四公祠,在县东隅。明建初,祀府江道姜志礼、知府谭炜、知县王淧天启二年重修,増祀叅政徐作,今圯。
三烈祠在县城东㟁,祀明梧州府通判刘仁妾、张氏、郭氏女。辰秀遇贼,矢志死。嘉靖十九年,守臣具请建祀,赐额三烈。
永安州
社稷坛在城西南,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州城北一里。雍正五年,创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西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城东旧县基后。
关帝庙,在州治西。
城隍庙在州治东,南乆建,雍正十一年,重修五将庙,在城外西半里。康熈五十九年,重建三霄庙在州署后,神女像为上霄中霄下霄州人祈禳颇灵。
石兰庙,在州城西二十里。明天启三年,建国朝。康熈二十四年重建。
真武庙,在州北城楼上。
梧州府:
苍梧县附郭
社稷坛在大云门外髙阜上,雍正十年,知府吴士鲲、知县李振宗遵式修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西南。雍正四年,知府徐嘉宾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正东门外,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厉坛在府城北。
关帝庙,旧在府北门外。唐建国朝康熈二十五年,改建城西北。雍正三年,奉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一在东江下税厂岸。康熈十五年,知府蔺佳䕃重建,雍正七年,知府袁玑重修。
城隍庙旧在县署西,今建察院基东隅。旗纛庙在千戸所。
东岳庙在放生池东,学宫之西。明正德间建。国朝康熈二十六年,知府陈天植建后殿三楹。五十年,坊民重修。
真武庙在税课司,前明万厯六年建,以镇火山。天启元年,知府陈鉴改建火山巅。
火神庙在大教场,府城常患火,故建祠祀之。龙母庙在府城西北,桂江之上,宋建明、万厯间修。国朝康熈十一年,水师守备髙尚礼修建,雍正六年,坊民重修。
三界庙在府城外水西坊。神冯姓名克利,贵县人,尝入龙山,樵采,遇仙授无缝仙衣,丹药归,起疾,拯患即多验,后化为神,今庙辄有青蛇徵应。
赤帝庙在府城中,康熈五十九年,知府范大士、知县刘国臣率士民捐建。
马王庙,在府城东,康熈二十年重建。五显庙在府南城外大街,康熈四十五年重建,今设为乡约所。
药王庙,在府东城外,康熈五十二年,知府李世孝建。雍正二年,知府徐嘉宾修増建华陀祠于内,有碑记。
天后庙在府城东,古建。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士民重修。鄂国公祠,在府东城外。元建祀唐尉迟敬德,国朝顺治十四年,修康熈三十年,士民重修殷公祠,在御史行台,西祀督抚殷正茂。韩公祠在府城东。明●治十七年,御史邱天佑奉敕建祀总督韩襄毅。
国朝雍正元年,督学徐树屏改建于传经书院内,并祀元次山额曰元、韩二公祠。
蔡公祠,在府城东。明嘉靖二十二年建祀,总督蔡经。
名卿祠,即三公祠,在府治东。旧为金牙庙。明嘉靖元年,知府周任改建祀汉邳离侯路博德、新息侯马援、宋武襄公狄青明,总兵山云。
陈公祠在府南门外,明天启五年建祀,知府陈鉴后为营兵所据,辗转相售。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府陈天植捐资买复,改建书院,仍祀陈公五十七年重修。
梁公祠,在府城光孝寺东。明崇祯七年,建祀苍梧知县梁子璠。
藤县
社稷坛,在城外南山前。雍正十年,遵建先农坛,祠在城东浮金渡东。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山,雍正十年,遵建关帝庙,在城内东北隅。
城隍庙,在县治北。
忠烈庙在县城南山云桥,祀唐卫国公李靖。灵赞庙,在县西城外万寿寺西,祀唐英国公李世绩。
伏波祠。在县通津门外。唐武德间,建祀伏波将军马援。
八贤祠在仁寿坊,宋淳熈间建祀唐李靖、李白、宋之问、宋苏轼、辙、秦观、黄庭坚、李光。
东山祠,在城东一里东山上。宋绍圣初,建祀唐卫国公。
容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西北,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宁逺门外南。雍正五年,创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绣江对岸,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县北城外。
关帝庙,在县治西。
城隍庙在县治西南。
●武庙在城南,唐大厯间,建天后庙,在镇逺门外东。
思贤祠,在城南。宋淳佑十二年,州守谭惟寅建祀唐元结、王翃、戴叔伦、韦丹、宋王次翁。
岑溪县
社稷坛,在城外北,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东二里,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北城外二里,雍正十二年修建。
厉坛在北城。
关帝庙,在县治北。
城隍庙,在县治西。
五显庙,在县城外东街。
忠烈庙祀唐卫国公李靖在城西,明天顺间,修建邓公庙在县安留堡,善村邓名清为羽士。明正统间,得道万厯间知县曽莘建。
雷庙,在县城东北。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叶儒建。后圯,镇守浔、梧,㕘将刘宗汉重修。岁旱,祈雨于此。火神庙在关帝庙东。
孝感祠在县蝴蝶山前,祀汉孝子丁密元。大歴二年,为贼焚毁。明洪武七年,吏部员外郎金文仲建,万厯二十五年,知县曽莘迁城东,有碑记。
国朝康熈元年,知府黄龙捐獞目覃兴,赎锾修建,又置守祠田供岁二祭。
韩昌黎祠在县大峒,福隆围康熈。六年,邑人黄应宣、建髙熊徵有记。
贤宦祠,在县治西。明崇祯八年建祀知县周宗道懐集县。
社稷坛,在城西上郭。雍正十一年,修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隔河,雍正十一年修。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在县东城内。
灵济庙在永安门外。
天后庙在县南溪之上。
孔公祠,在县治西,祀元南海孔端公。公尝率乡兵巡海,遇●风,吹堕于水而死。土人马、骆二姓为立祠,祭期与厉坛同。明崇祯十五年,知县李盘修国朝。康熈四十四年,知县桂天华重修。
陈公祠,在县西郭。明万厯间建祀知县陈焕。崇祯间,知县李盘重修有记。
烈妇祠在县城北明烈妇傅氏墓旁建祠。巡按李良臣表其墓,兼新祠宇。知县李盘有碑记。
两解元祠在县治后,元至正间,建祀髙显、忠明、宣德间,邑人以苏忞并祀。崇祯间,知县李盘重修有记。
浔州府:
桂平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东北厢。中埠,雍正十年,知府杨正辅、知县傅辉文如式遵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地名官桥。雍正四年,知府陈尧贤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府城小南门外。康熈三十七年,知府阿琳修。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厉坛,在府东门外。
关帝庙在府南城内大街,古建国朝,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城隍庙,旧在府南城外,后迁城内旗纛庙在府治西北隅。
真武庙,在府城内东北隅。火神庙在府城西门外。
三界庙,在府城南门外。
天后庙在府城南门外。
文昌祠在府城东。
八贤祠,在府城隍庙西,祀宋周濓溪程明道、伊川三先生、明韩雍、王守仁、蔡经、毛伯温、翁万达五公旧有三先生祠,五公祠俱倾圯。万厯间,合祠以祀,额曰「八贤」。
国朝康熈三十七年,知府阿琳重修,建有记五公祠在府城东门外,祀明梁鹤鸣、陈绍功、张美中、薛梦吉、黄梦绍。
李侯祠,在府城西五里西山左侯,字明逺,山东人,唐御史:隠形于兹山,郡人立祠,歴代屡加位号,明正统戊午,安逺侯柳溥、重建陈宣有记。
国朝顺治十七年,巡按御史李秀重修刘公祠,在府城旧书院,祀明御史刘台。台,江西人。万厯间以建言忤张居正,谪浔州。卒后,赠太常卿,立批鳞坊,表其忠,郡人建祠祀之。苏浚有记。刘公忠义祠,在府城南门内报国寺东,祀国朝死事知府刘浩暨浩四子:平南县知县周岱生,典史武佐鼎。雍正三年,知府陈尭贤捐俸建祠,置祀田三十四丘。
讲院祠在府南门外。驿前祀国朝知府孙明忠。
平南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雍正五年,遵式造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城外西街。
城隍庙,在城外西街。
真武庙,在东厢二里。
三界庙,在县城外右厢乌江口。白马庙在县东六十里。南汉梁嵩乘白马游东濠墟,过渡,没于水,乡人立庙祀之。
北府庙在城外右厢,祀宋李钤辖、李有功于民广右,所在多祀,俗呼为太岁神。
五显庙,在城外左厢。
天后庙在县东。
文昌祠在城西。
西山灵祠,在县乌江口,祀唐御史李侯明逺、陈、周二公祠,在县仪门左,祀廸功郎。县丞李从原、指挥周三杰以二公先后御寇而死,故得并祀。李,字陈善,邑人,以陈周称之。迪功,忠义专祠在县东隅。
贵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县治西。康熈九年,知县鲍济重修城隍庙,在县治西。康熈八年,知县鲍济重修。真武庙在城北,明叅将沈希仪建。
三界庙在县东门外,流水沟边,东岳庙在城东二里大李巷口。石大夫庙在县北十里,入龙山口处。县志云:有三石自天而坠,一坠山之阳,一坠山之阴,一坠潭水之中。唐开元中,封清源惠泽侯,宋淳熈间,加封石大夫。灵应侯碑,刻敕文在庙中。
天后庙在县西城外。
文昌祠,在县西一里,旧学址林公祠在县西街。林,福建泉州人。前明时为五山镇守御贼,有功,士民立祠以祀。
程公祠,在县城西南。程,云南人,名失传。前明知县事,以廉洁称,士民立祠。
武宣县。
社稷坛在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外东南。雍正五年,奉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县东城外半里。康熈五十四年重修。城隍庙,在城内西北隅,雍正六年重修。
金龙庙在金龙山顶,相传古雷王,请神庙飞来。天后庙在北城外社稷坛左。
山公祠在城东门内,祀明懐逺、伯山,云以平猺贼迁县治,有功于民,祀之。
南宁府:
宣化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城东北二里,雍正十年,知府张汉遵式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杨梅岭。雍正四年,署宣化县。新宁州知州徐德秩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府城东二里,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关帝庙在府治东。宋建明正德十六年,有司概以淫祠毁之。嘉靖八年,都御史姚镆命知府蒋山卿重建。
国朝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城隍庙,在府治西。明洪武初,建●治十五年,知府刘芳,嘉靖二十八年,知府王贞吉俱重修。
国朝康熈十二年,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重建有碑记。
旗纛庙在府城仓西门外三里,东岳庙在府北城内,明洪武十八年建。万厯三十三年,御马监沈永济重修,有碑记。
南岳庙在府西城外。
乌龙庙在府城西门内。宋皇佑间,知邕州刘初建祀龙神。初筑城屡崩,夜感神梦,明晨,见乌蛇如龙状,盘绕于地,依形筑城,遂成。
国朝康熈十九年,左江镇郭义重修,有碑记,懐忠庙在城东北望仙坡,祀宋邕州守苏缄,缄殁后,交人谋入寇,行数舍众,见大兵北至,呼曰:「苏皇城兵来!」惧遂退,州人立庙祀之,元佑间赐额。明万厯间,知府林梦琦、重修苏浚有记。
孔中、允庙在府治西。宋皇佑间,侬贼陷邕州,司戸孔宗旦死节。事闻,赠太子中允,郡人立庙祀之。渌楼庙在府城西北二十里心墟。宋皇佑中,邕守吴其名莫考
遭寇乱,与子二人力战不克,俱死之,邕人为立庙崇祀。明宣德间,知府李晟重修。
伏波庙,在府城西岸一里。唐武德初建,祀汉伏波将军马援。
六公祠在望仙坡,旧祀宋狄青、余靖、孙沔为三公祠。明●治间重建増祀、苏缄、谭必为五公祠,周孟中有碑记。
国朝康熈十八年,镇南将军蟒吉图恢复南宁郡,人思其德,请入祠奉祀,今为六公祠。
陶府君祠在府城内,祀宋陶弼。弼知邕州,多惠政,州人德之,立祠以祀。
文成公祠,在府城北敷文书院,祀明姚江王守仁。其手书平田功刻于壁。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方瑜合祀东泉姚镆,有碑文。
胡、林二公祠,在府学左侧。明万厯间建祀左江道胡廷宴、知府林梦琦。
报德祠在文成祠右。明万厯间,左江道杨寅秋绥交有功建祠,于此置祀田,春秋致祭。后圯。
国朝康熈十年,左江道宋翔、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知县张琼捐资修建,兼勒绥交文于石。
郭公祠在府城西,明隆庆间建祀,巡抚郭应聘、通判戴士鳌续置祀田,岁以春秋二仲上,戊日后废。国朝康熈七年,通判顾鼎植清复。六十一年,同知闻人绅改建文成祠西隅。
宗德祠,在府城西门外。康熈四年,左江道张道澄德泽及民郡人立祠以祀。
横州
社稷坛,在州西城外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西一里。雍正四年,奉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城外东南,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州北城外一里。
关帝庙,在州城外南隅。
城隍庙,在州城外南隅。
炎帝庙在城内北隅,雍正三年创建伏波庙,在州东六十里乌蛮滩上,伏波征交址时,驻兵于此,后人立庙祀之。宋庆、厯间,州守任粹重,修有碑记。明洪武初,翰林编修王廉、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安南,诏以援昔讨交址,立铜柱,功甚大,命廉等就祀之。廉至乌蛮滩,见庙宇颓毁,乃令州民重葺。
国朝康熈三十七年、雍正三年,士民俱捐修慈感庙,在古钵山,顶自山麓纡盘而上,数千尺,下瞰州城,仅如一掌。唐贞观时,有妇居朝京门外,一日买鱼归,遇白衣人,谓曰:「鱼不可食,既市,可掷水中,急上山顶避之」。妇如其言,回望所居皆陷即今龙池
。妇没后,屡著灵异乡人立庙祀之,祷祀辄应。歴朝加封淑惠夫人,赐庙额。
国朝春秋致祭,别建龙池,下庙在州城北门外。鳄水庙在州城东绿蓝陂口,水涨不浸岸,旁一穴名鳄鱼穴,传有鳄鱼潜此」,因以鳄水名庙。
雷庙,在州城东。雍正六年,知州何其昱建龙母庙,在州城外南隅。
三界庙在州城外下郭。
令公庙在城外,江南祀宋李钤辖。嘉靖间,奉例欲撤祠,有赤蛇群绕屋间,感其灵显,遂不毁。
天后庙在州城外下郭。
海棠祠在州城西一里,祀宋淮海秦观。明嘉靖间,州守髙士楠修建,吴时来有碑记。
丘公祠在州东北迎宣门内,祀明知府丘鏸鏸。居官六载,清廉爱民民,立祠祀之后,并祀知州林守万。
永淳县。
社稷坛,在城外江南,雍正十年増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外江北。雍正五年,奉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江南,雍正十年修建。关帝庙,在县南城外,雍正八年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南。雍正十年,重修真武庙,在县城外西南。康熈五十六年,重修雷庙,在县江北雷峰岭下。明洪武二十九年,建雷庙、奇峰为八景之一。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重修安抚庙,在县北五十里,祀宋关禄刘大王庙。在县城南,雷破岩下。刘为汉马伏波部,将征交址,还憩岩石中。其石自合乡人立庙以祀。三界庙在县南城外,康熈十八年建。
天后庙在县西南城外,康熈二十八年建,四十二年重修。
文昌祠在县东城楼。
四贤祠在县西城内,祀明知县赵廷栢方鹏、张治具、童时明。
报功祠在县西四贤祠北。明天启二年,建祀右江道胡廷宴、知府林梦琦、知县林洪卿。
新宁州
社稷坛在东门外,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东门外。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门外,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北城外。
关帝庙,在州城内东街。
城隍庙,在州城内西街。
真武庙,在州北城外。
班氏庙,在州西门内,祀汉班夫人霍公祠,在州南门内东塘。
上思州
社稷坛,在州城东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州城西二里。雍正五年,奉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州城西二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外北。
关帝庙在州城东学宫后。雍正七年,创建城隍庙,在州东城外一里。
真武庙,在州东城外城隍庙西。三界庙在州城东北二里。华光庙,在州北城内。
天后庙。在州治前大街。
隆安县。
社稷坛,在西城近壕,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东一里,雍正五年遵式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新街东,雍正十年修。建关帝庙在城西一里,康熈四十七年建。
城隍庙,在县北城内。明嘉靖间,建国朝康熈十年,知县查继甲、雍正二年,知县赵溯岸各重修。
三界庙,在县城东北。
王阳明祠在学宫东。
忠州土州:
关帝庙在东门内。
城隍庙在城中。
真武庙在城隍庙东。
华光庙,在城内东南。
归德土州。
城隍庙在州署前。
真武庙。在州东南。
果化土州。
南岳庙在州东北隅。
迁隆土峒。
先农坛祠在西门外。
城隍庙,在北街。
真武庙,在东街。
太平府:
崇善县附郭
社稷坛旧在府城西门外。明嘉靖二十九年,署府事南宁同知余光迁于旧壶关之左。万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修。
国朝雍正十年,知府屠嘉正遵式改建先农坛,祠在府城东北。雍正六年,知府王国垣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旧在府城东。明正德十六年,知府邓炳迁于馆驿地基。嘉靖二十九年署府事余光迁于城外旧壶关之右。万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修。
国朝雍正十年,遵式改建厉坛,在府北城外一里。明万厯间,知府蔡迎恩建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内。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叅将吴聨建置祀田。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城隍庙,旧在府城外,后迁城东门内。康熈五十八年,叅将武纲重修,又府西北县旧城城隍庙,岁遣吏致祭。
旗纛,庙在千戸所东。明洪武六年建。伏波庙,在府城东门外。
班夫人庙,一在府城上,郭一在小西门下。郭按《一统志》班氏夫人传:乃溪峒世家女,尝以兵助马伏波,平徵侧,徵贰,故祀之。郡人祈祷,无不灵应。北府庙一在府城西门外,一在府城东门外,明嘉靖间建」。
国朝康熈八年,阖府耆士重建雷坛庙,在府城下郭。
真武庙,在府城外丽江北岸,康熈二十七年,叅将吴聨建。
李公祠在府城外下郭,元太平路总管李维屏为太平土官之祖,抚循保障,凡害于民者,一切去之。时丽江数经兵燹,民子女多被掳掠,李捐资赎归者无算。寻升广西宣慰司,亦多善政,郡人立祠以祀。
三公祠在府城北门内,建祀明左江道兵备副使翁万达、知府胡世宁、通判郭湍。嘉、靖、万厯间三公,俱有専祠,后以倾废,乃并祀今乆圮。
国朝雍正十二年,知府屠嘉正详明重建李公祠在府东城外,祀明知府李友梅。又府学宫前左祀明知府李㮋,亦曰:「李公祠,今圯。
髙公祠在府学东祀。
国朝知府髙不矜。
左州
社稷坛,在州城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州城西。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州城东。雍正十一年,修厉坛在州城西。
关帝庙在州城内。
城隍庙,在州城内东北。康熈二年,知州王文昌重建。三十八年,知州刘正国重修。
伏波庙,在州城内。康熈九年,知州纪镇边建。真武庙旧在北门城楼,今移建金山大士阁前。白龙庙在州城东十五里,相传始有白蛇旋绕溪侧,土人立庙祀之。
周公祠在州城北山岩,明嘉靖间,知州邓体静修建祀前守周、墨、周、太仓,人抚雕敝,多惠政。州有虎患,誓于神,虎自投城下而死。
养利州。
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北二里。
关帝庙在州城中。
城隍庙,在州城内东。明●治间,知州罗爵建。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傅天宠、康熈三十二年,知州汪溶日各重修。
●帝庙,在州北城内。明万厯间,建国朝,知州傅天宠、汪溶日各重修。叶公祠在州东城内,祀明知州叶朝荣,今圯永康州。
社稷坛,在州东城外。雍正十一年,重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城外东,雍正十一年重建。
厉坛,在州北城外。
关帝庙在州城外东。
城隍庙在州城内。
大王庙在州城内,相传狄青将藤姓者。明末莫夷率众寇城,神助守御七日,有显应,贼畏而退,官民建庙祀之。
宁明州
社稷坛,在明江西半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明江城外西太子泉旁,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明江城外北一里,雍正十一年重建。
关帝庙在明江学宫之东,康熈二十八年,改建经歴,徐尔进塑像。
城隍庙,在明江西。明土知府黄忽都建,隆庆六年重修。
文昌祠在明江学宫之西。宁明新设知州,明江即旧思明土府,新改属宁明,坛庙祠宇俱仍旧建设。
太平土州
大王庙。在那岜村。
万承土州。
城隍庙,在州署左。
伏波庙,在州署旁。
王公祠祀协镇王起云,康熈五十三年,猺兵寇万承起,云率兵往,●孤,军无援,殁于贼,州人立祠以祀,祈祷辄应。
龙英土州。
城隍庙,在州旧城东。
北帝庙在州治北。
华光庙,在州治东。
三官庙在州治东北。
全茗土州。
城隍庙。在州治北。
●,帝庙在州治南。
佶伦土州。
城隍庙。在州治北。
北府庙在州治西。
南岳庙,在州治西。
髙山庙在州治东。
结安土州。
城隍庙。在州治南。
元坛庙在州治南。
五显庙,在州治东。
南岳庙在州治东北。
真武庙,在州治西北。
上下冻土州。
社稷坛在州治南。
厉坛在州治北。
城隍庙,在州治东南。
都结土州。
社稷坛,在州治东一里。
先农坛祠,在州治东二里,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州治东南二里关帝庙,在州治东。
城隍庙,在州治后东。
南岳庙在州治东南一里北府庙在州治北,隔河。
江州土州:
伏波庙。在州治北。
班氏庙,在州治西。
上石西州
社稷、山川坛在北城外。
风云雷雨坛在东城外。
厉坛,在北城外。
城隍庙在南城外,明万厯乙未年,知州孙继先建。国朝康熈五十七年,本府通判何灏重修。
华光庙在东城内,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重修赵公祠在江村,去州二里下龙司。
关帝庙在治西。
城隍庙,在治东街。
班氏庙,在治东街。
北帝庙在治南街。
胡公祠在司治,祀明副使胡智。宣德间,交址与龙州争地构兵,智断以公议,交人不敢争,龙人德之,因建。
上龙土司。
●帝庙在司治西北。
花王庙,在司治西南。
成国公庙在司邓,勒甲祀明将军朱能。永乐中,能征安南,卒于军,龙人为建祠。
镇安府:
社稷坛在府城南,雍正十年,遵式改建先农坛,祠在府城东门外。雍正九年,知府孔传堂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府城南,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厉坛在府城南。
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外,古建国,朝康熈三十九年,通判余光焈䕶守,备陈守明修,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致祭。四年,通判戴中行重修。
城隍庙,在府治东。
旗纛庙在府南门外。
真武庙,在府城东门外,康熈四十年,通判余光焈建。
白虎庙,在府城西门外。
归顺州。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州城。
城隍庙。在州城。
真武庙,在州治南。
五显庙,在州东城内。
奉议州。
社稷坛,在州东北河边,雍正十一年修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东北。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州城。
城隍庙。在州城。
石土地祠在州治东北,康熈三十年,州判陈洪因旱䖍祷,七日河畔,忽有神像瑞服,蔼容髙不盈尺,州人报州供奉,一雨三日,时谓神灵示异,建祠祀之。
向武土州。
社稷坛在州治东。
厉坛在州治西。
南岳庙在州甲内,距州治四十里。明万厯末年,建●帝庙在州治前街。
都康土州
南岳庙在州北门外。
上映土州。
关帝庙,在州治前东北。
城隍庙,在州治前西北。
三界庙,在州东北。
小镇安。
先农坛在土治前西。
关帝庙在土治东南。
城隍庙,在土治前西南。
祖师庙在土治东。
五显庙在治东北。
下雷土州。
先农坛,祠在隔江一里逐赖坡,雍正五年建。关帝庙,在州治西,雍正四年重修。
城隍庙在州治西康熈四十九年,重修真武庙,在州治东。康熈二十七年,重修南岳庙,在州北门外凌□。
湖润寨。
关帝庙在寨南隔江。
城隍庙在寨前街。
真武庙在城隍庙西。
南岳庙在寨西南。
柳州府:
马平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西城外。雍正十年,知府袁承糼改建先农坛,祠在府城东南龙潭左。雍正六年,知府钱元昌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府北城外。康熈七年,知府骆士愤建。五十四年,提督张旺修。雍正十年,知府袁承糼遵式修建。
厉坛在府城北。
关帝庙在府北门外,古建国。朝康熈四十九年,提督张旺修。雍正三年,奉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在府城内大街。
火神庙,在府城内西街。康熈四十年,提督张旺建雷塘庙,在府城南雷山两崖出泉,曰雷水。唐州守柳宗元尝于此祷雨。有文邑人依塘立庙,因旱祈祷,雷雨辄应。
马王庙,在府城小南门外。柳侯祠在府城东,旧名罗池,祀唐刺史柳宗元。有《昌黎韩愈碑记》,明永乐间,将军韩观修葺。嘉靖间,知府杨垠重修。
贤良祠在府城北门外,祀唐柳州司戸刘蕡,宋州守许申奏请建赐,额后废。明永乐间,佥事刘长吾重建成化间㕘议,黄埙改建提学,周、孟中有碑记。国朝康熈六年,右江道戴玑重修。
雒容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甘太公庙,在县南,运江镇,南汉时,建祀惠济感应侯甘佃。
罗城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县南城内。康熈四十年,知县赵瑞晋重修。
城隍庙,在县西城内,顺治十五年,知县苗尔䕃修建。
雷王庙在城外龙潭北,庙乆倾圯,康熈四年,知县于成龙创建岁六月六日致祭,为祷雨所。
白马庙在县东,郊神系女像,戎装乘白马,其出处不可考,土人祀之以祈福,禳灾颇有灵验。
盘弧庙在县西,一西九,平西等里。皆猺、獞建,俗传为盘古。
柳城县
社稷坛,在北城外,雍正十一年建先农坛,祠在城北鳯凰岭,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南乌鸾山下,雍正十一年建。
关帝庙在明伦堂西。
城隍庙,在县治东。
旗纛庙在县治东北。
虞帝祠在东乡,比和里、阳城、大河边,古建真武祠,在县北城楼上。
柳侯祠,在县城西南隅。雍正七年,知县周之瑚重建。
圣母祠在县外罗城门内懐逺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治街。
香山庙在县南城外。宋嘉禧间,猺蛮为梗。融县人梁熹、宜山人呉辅,结义奋起,率众保御,鏖战平复,事乆得闻,封梁为助信灵应忠佑侯,吴为助顺灵济显佑侯,建庙致祭。
小山庙在县北城内,神系木主,称唐氏婆婆。旧为丹阳镇土神,立城后庙祀之。
三王庙即夜郎王祠,在县北城外。明万厯二十年,知县苏朝阳建。按《水经》注,汉武帝时,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至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婴儿声,剖得一男。及长,以竹为姓,自立为夜郎王。后唐䝉开牂牁,斩竹王首,夷獠咸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为祠。帝封其三子为侯。殁,后配食父庙。宋崇宁间,赐灵惠庙额。
苏公祠,在县城中。明万厯中,知县事。苏朝阳迁县兴治,邑人祠祀之。
融县
社稷坛,在城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北。雍正六年,署县潘治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水东。
城隍庙在上郭。
南岳庙在下郭,去城三里。雷神庙在下郭。
五显庙,在县二里桥头厢,嘉庆坊又在水东,又一在南街。
北府庙,在县一里,下街兴贤坊安灵庙,距县西南十里龙潭。宋建,每逢岁旱,必至祈祷。嘉定间,郡守杨幼舆有记事诗刻石。
香山庙在背江冷峒祀梁、吴二侯一,在县西南旗山之麓。
象州
社稷坛,在州北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州孙嵩建先农坛,祠在小南门外。雍正五年,知州陆廷光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东城外东井岭。雍正十一年,知州孙嵩建。
关帝庙旧在城南,康熈二十六年,知州李之华建颓废。雍正九年,知州孙嵩改建大南门内。
城隍庙在州城西门内。
甘将军庙在州城中。将军名陆事。详《仙释传》。惠济侯祠即甘王庙,在州城西南隅。王名,佃陆之侄也,生有灵异,歴宋元明,屡进封祀,详见《仙释传》。杨先生祠在学宫东,宋嘉定间建祀,提点刑狱杨方明、毛伯温有记。
来宾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北郊。雍正十一年,建先农坛,祠在县北城外。雍正六年,奉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北郊,雍正十一年建。关帝庙,在县西城楼上,明永乐间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南,明永乐间,建令公祠在城北隅。康熈二十二年,建庆逺府。
宜山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城西北,雍正十年署府事。新宁知州王琠、知县陈谟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西。雍正六年,知府徐嘉宾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旧城南关外,雍正十年如式建。
厉坛,在府城西西竺寺,后关帝庙在府城西门内。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髙茂选、知县吴锡爵建。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城隍庙在府东门内。康熈四十七年,知府李世仁、知县陈学海修。
旗纛,庙在令公庙西。
火神庙在府城北门内。明崇祯间,知府曹安建梁侯吴侯庙在府城西门外。康熈四十二年,知府焦映汉、知县童华祖建。
令公庙在卫署左,祀汉李将军、广三侯庙,在府城东三里。宋莫庭良兄弟三人有功于民,民为立庙祀之。
九龙庙,在府城西南九龙山下。宋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祈雨获应,上其事,赐额灵潜。
三界庙,在府城外西南,康熈六十一年,知府王锡瓛修,雍正七年,知府徐嘉宾重修。
冯三元祠在府学东。宋乾道间,知州李守柔建祀文简。冯京,明正统间,知府杨禧修建。嘉靖间,知府吉裳因藤县志,谓非庆逺人」,废其祠,改祀启圣公。十三年,知府林廷杓复建,提学,潘恩序其事,刻于祠壁。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髙茂选重修遗烈祠在府城西,祀唐刺史苏仕评及其子日朝。大顺三年,文兰等州叛,仕评率兵自柳来援,寻领州事,尽戮其渠魁,境内宁谧。复徙柳州,卒。子日朝代。光化三年,马氏叛,攻桂州,日朝率其子入援,军不利,皆死之。民以仕评多惠爱,日朝父子又死于忠,因立祠。宋绍兴十七年,赐额遗烈,加封昭应,又加封威德」。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重建。
黄山谷祠在府城西竺寺前,祀宋太史黄庭坚。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建杨万里,有记明,知府周一清、姜管俱重修,后圮废,嘉靖间,知府王显、髙查,复侵占知府叶藟修葺。
忠孝祠在城隍庙西。明天顺三年,峒贼围归善乡。同知叶正及子荣领民兵进至人头山下,与勇士璩礼、周昌二人冲冒矢石,力战而死。事闻于朝,旌正为广西右㕘议。旌礼昌为义勇士,子孙袭百戸职,立祠,春秋致祭。
嘉惠祠,在府南城内,祀宋吴侯优、天河县。
社稷坛,在县南城外,髙岭,雍正十一年,知县赵苰建。
先农坛,祠在县南门外。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髙岭,雍正十一年,建关帝庙,在县南城内,年乆颓壊,知县吴正一暨知县赵苰,于雍正八年仝建。
城隍庙旧在县署,东年逺倾圮,雍正十一年,改建城内北隅。
龙江庙在县南,城外祀㑹仙,吴平王春秋致祭。吴、唐时,人隠于县西之北陵山,遇陆仙翁,以师事之,翁曰:「尔能为神,不能为仙也」。后封于宋。
河池州:
社稷坛,在州西城外,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州东城外。雍正五年,知州陈舜明建风云雷●。山川坛在州城外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州西门外。
关帝庙在州东城外。康熈六年,守备谢文英重建城隍庙,在州学宫东北。康熈五年,知州王玉麟重修,并建钟、鼔楼二座。
真武庙,在州治北山学宫后。康熈五年,重修三侯庙,在城南智州山麓,雍正五年,知州陈舜明重修。
思恩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雍正五年,知县林协奉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三界祠在城西南。
东兰州
东兰、新经、改流各祠庙,现在择建那地土州。
关帝庙在排门街东。
城隍庙,在排门街西。
忻城土县
关帝庙在城外西。
城隍庙在城内。
东兰土州
城隍庙。在州同治东南。
元帝庙,在州同治西二里鳯山之巅思恩府。
社稷坛,在府城北,雍正十年,署府事麦岭同知刘廷锡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雍正五年,署府事同知耿鳞奇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府城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府城西。
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内,古建国朝,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城隍庙,在府治后。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旗纛庙,在府城南西溪上。
将军庙。在府城南关外,祀杨四将军、李大王。马王庙在府城东关外,祀马明王康熈。十一年,思南副将王三华建。
真武庙,在府城南郊。明万厯十八年,知府谢城建。国朝康熈七年,知府吴鼎铉重修。
王公祠在府西城内,祀明新建伯王守仁,有祀田岁,以春秋二仲上戊日。
武缘县:
社稷坛在县北门外二里。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县,䝉仕元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遵式修建先农坛,祠在城东二里春牛亭。雍正五年,创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南门外一里,明嘉靖间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遵式重建。厉坛,在县北门外一里。
关帝庙,在城内西街。明万厯十三年,知县郑学醇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明万厯十三年建国。朝康熈四十七年,知县孟麟祖重修真武庙,在县南城内。
东岳庙在县东城内,康熈十一年,士民重修。灵水庙,在县城南二里,重三重九致祭。大鸣山庙,在县东八十里,岁以八月十五日致祭。北府庙在县南城内。
宾州
社稷坛,在州西门外。雍正十一年,修先农坛,祠在州东南陆村。雍正五年,遵式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北门外。
厉坛,在州西门外。
关帝庙在州东门内。古建国朝,雍正三年重修。
城隍庙,在南门外南街。
旗纛庙在教场。
韦侯庙,在州西门外,祀唐韦厥厥上林人,白云先生旻之子。诛暴伐蛮,有功民社。宋时敕封为侯,岁时祀之。
梁吴庙,在州城北关外。康熈三十四年,重修大道庙在州城南厢。闽人,吴姓,善医术,时值疫疠,凡所诊视,无不全活,乡人德之。殁后事闻,封为大道真君,建庙以祀。
国朝康熈五十六年,重建梁太尉庙在州南门内,祀宋本州死事团练梁仲保。事详《忠义传》。
博带庙在州南二十里,祀汉马援裨将戴仁仁。征南时卒于此。
崔清献公祠在州学,东祀宋、崔与之,明万厯间重建。
报功祠在州南二里,祀宋狄青、余靖孙沔,迁江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北府庙在县北门外。
都督庙在县西门外。
上林县。
社稷坛,在县北城外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南三里。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张光庙在县东门外,祀唐韦厥县民。水旱疾疫祷之皆应。
田州土州:
先农坛祠在州治东北七里。雍正五年遵建关帝庙,在州治东南,明洪武间建。
国朝康熈十七年重修。
北帝庙在州治东南。
三界庙,在州治南。康熈四十四年,重建岳王庙,在州治西。
五公祠,在州治东。康熈五十一年,迁建祀汉伏波将军马援、宋宣徽院使狄青明、新建伯王守仁、总督林富、副总兵张佑。
兴隆土司:
岑瑛庙在旧司东、旗山下。杨四将军庙在司东。北距治三十五里那马土司。
关帝庙在司治右。
旗纛,庙在司治左。
黄旸庙,在司西北岜旦山石洞中。明嘉靖中,土官黄旸治有惠泽,立像祀之。
定罗土司:
先农坛,祠在司治。雍正五年,新建真武庙在司治后。
岑瑛庙在岑瑛城内,距司十五里旧城土司。
灵德庙,在司治东南,祀灵德大王岑瑛庙,在司署东。
下旺土司。
大㕔庙,在司治西隅,祀土官岑州亨、岑瑛、岑璲、黄宗显,皆居官时有功德于民者。
安定土司。
老虎庙在司治西,地多虎害,每致祭祷,则虎狼逺迹。
都阳土司。
岑公庙,在司治前,祀明思恩土知府岑瑛。正统中,瑛奉调征大藤贼有功,绩还至中途,无病而卒。所殁之地,草木不生,土人以为神。立庙岁时致祭泗城府。
社稷坛在府治南里许。
先农坛祠在府治北半里乆那村。雍正六年,知府刘兴第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与社稷坛同址。
厉坛,在府治三里上关外。
关帝庙,在府治二里,隔江西岸。明万厯间,土知州岑云汉建。
国朝康熈五十九年,土知府岑齐岱重修,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致祭城隍庙,在府治大街。明崇祯间,土知州岑继禄,建国朝康熈五十一年重修。
真武庙,在府之西。康熈五十六年,建西隆州。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州北隅。雍正五年,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州署右。
城隍庙。在州北。
旗纛庙在州北。
雷公庙,在州埧楼小峰。
北府庙在先农坛东。
西林县
社稷坛,在城外城隍庙北。雍正十一年,修先农坛,祠在城外东。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外,北近江关。帝庙在城外南。
城隍庙,在城外北。
北府庙。在城东南二里。
直●郁,林州
社稷坛,在州西南长塘坡。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州东城外凿石坡。雍正五年,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南江边坡,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东北东门坡。关帝庙在州北门内。古建国。朝康熈十二年,郁林营㕘将萧自禧修,雍正三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四年,知州张永熊修:
城隍庙在州南门内,古建。国朝康熈二十三年,知州贾有福修。三十二年,州判王佐臣重修。
旗纛庙在州东门内。
东岳庙,在州城东半里,康熈三十四年修建寒山庙,在城西三十里寒山。
火帝庙,在州治东。
真武庙,在城北一里。
五显庙,在城东一里。
天后庙在城南一里。
忠功祠在州南门外,祀宋忠臣、邓得遇、陈应明,洪武四年建,知州赵天鉴有记。
文丞相祠在州城西,祀宋丞相文天祥。忠烈祠在州学东祀明赠㕘政陶成、右布政胡拱辰有碑记。
忠孝祠在州城内,祀明州同知郑寳子宗圭,附祀瑞泉祠。雍正十一年,瑞泉出于州之富民乡藤厘坡,沾溉农亩,巡抚金鉷以闻奉。
敕即于泉侧建祠崇祀。雍正十二年四月八日兴工,上梁庆云见。歴己午二时,五色纷翔,如鸾尾状。庙成具请。
钦定封号曰昭德沛泽泉源之神,御书题额曰「惠润田功」。
博白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龙母庙在城东南,缘秀岭乡人祈祷辄应。真武庙在县东,康熈四十五年,知县赵世功修建三贤祠,在县东祀李时亮、秦懐忠、徐噩。
四将军祠在县东,祀马援、髙骈、狄青、刘子羽。今圯伏波祠在马门滩,博白、北流二县交界。汉马援南征交址,旋师过此,见江流迅激,舟楫不通,乃凿石导江,后人立祠祀之。
北流县
社稷坛,在城外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东北一里。雍正五年,署知县谢锡侯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西一里。
关帝庙在城西半里,康熈四十三年,邑人曹振宸重修。
城隍庙,在北城内。
东岳庙,在城内东。
伏波庙,在城西一里。
北帝庙,在城北一里。
龙母庙,在城东一里。
天后庙在城东一里,康熈二十五年,邑中商民同建。
文昌祠在城东一里,康熈四十年修,建五谷祠。在城北十里鸭□村。
陆川县
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城南一里,雍正四年创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城南五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城北后阳山东。
关帝庙,在城南四里。
国朝康熈四年,知县方鼎,建康熈五十六年,知县顾鹏重修。
城隍庙。明洪武初,县丞王麟建于南门外。天顺间,迁县北。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县闵植迁建县西康熈。五十四年,知县顾鹏重修。
伏波庙,在城南六十里,伏波滩祀汉新息侯马援东岳庙,在城北一里。
东山庙,在城南一里。
龙王庙在城南十里龙潭湾,康熈五十六年,知县顾鹏建。
三圣庙,在县北六十里平乐墟。真武庙在平乐墟。
三帝庙在县南一百里清湖墟,明建,岁乆颓废,国朝雍正二年,邑人谢开先捐资重修。
天后庙在城北学前街。
彭公祠,明●治十年建祀。典史彭金彭,南海人。公廉慈爱,乞休去民肖像于庆寿堂。
义勇祠在新村寨,为战亡狼目。黄晓父子建,今废六冷祠,在城东六里六冷溪上。祀罗侯罗,名无考,相传其生时,能以祸福晓人,死后乡人祀之,祷祀辄应。
贞烈祠在学宫,右为明知县。张子翼妻卜氏建兴业县。
社稷坛,在城外西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先农坛祠,在城外西半里。雍正五年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外南一里,雍正十年修。
厉坛在城外北一里。
关帝庙在城外,东年逺倾圮。雍正八年,署县事。夏暟修。
城隍庙旧在城外西北,康熈五十六年,知县姚之秀改建东城外。
东岳庙,在城外北。
五显庙,在东城外。
天后庙在东城外。
国朝康熈十一年建。雍正十一年,修叶公祠,在县东街,祀明知县叶日焕。
广西通志卷四十二